| 點擊標題可快速至該月份查看 |
2022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1 年度|產品組|周玟璇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3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成果展紀實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September.2022
TUdelft 的工業設計研究所分為三個科系:Design for interaction (DFI) , strategy product design (SPD),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IPD)。我就讀的科系是 Design for interaction,雖然中文可以翻作互動設計, 但是與大家常聽到的 Interaction Design 並不相同。Interaction design 大多涉略 app, 網站等人機介面
互動,而 DFI 則是設計廣義的人與人、物件、環境之間的互動。這一學期的課程內容主要是關於人的認 知、情感、還有如何與團隊共創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並且在學期間運用在自己的設計專題上。 【第一學期課程介紹 】
Manage Your Masters (MYM):一堂為期三天的自我探索課程。在這三天中有一系列的工作坊與一日的 校外教學來讓學生思考:你是什麼樣的設計師?你有什麼不同於人的特質?要怎麼規劃自己的學業來達 到自己的目標? 這些問題一來有助於個人選擇未來職涯,另一方面我認為 TUD 之所以如此重視每位學
生的自我探索,是因為這裡很重視團隊合作,當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設計師,才能清楚的知道你對於 團隊可以帶來什麼樣的貢獻。
Product Understanding, Use and Experience (PUUE):這一堂課每週都會邀請不同設計專長的教授
來介紹與設計相關的理論與方法,例如:Design for Emotion、Visual Perception、touch/Embodied
Interaction 等等。而每一堂課結束都會有一份小作業,讓我們透過 redesign 現有產品或服務來練習運 用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
Context and Conceptualisation (C&C):這堂課可以說是這學期最『豐盛』的一堂課,主要是學習個人
與團隊設計的各式研究工具,對於應用在自己的設計專題非常有幫助。之所以說這堂課最為豐盛是因為 理論與實作並行,課程內容包含每週的小組 workshop、撰寫個人小論、閱讀與考試。
IDE academy:每週三系上都會有三個 workshop 讓學生們自由報名參加。在碩一學業中參與滿 14 個工
作坊即可拿到學分。工作坊的主題五花八門,例如:訪談技巧、資訊視覺化、AI machine learning 等等。 在一天的課程中可以快速對於某個主題有初步的認識。
Exploring Interaction(EI):EI 是第一學期最主要的設計課程,如同課程名稱,在此堂課需要不斷的
“Explore 探索“,意味著不斷地嘗試、失敗、從失敗中學習再嘗試;重點在於探索的過程並非最終的
結果。也因為重點在於探索的過程,所以教授在第一堂課就建議大家,在這門課不需要做可以解決重大 問題的偉大設計,反而選擇場域好觀察、使用者好觸及的互動作為設計主題更合適。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對於學校整體心得】
初來乍到 TUdelft,就感受到這裡極度國際化的氛圍。學期正式開始前,我參加了給全校碩一新生的
introduction programe,在這為期四天的活動中認識了校園,也認識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科系的朋友。尤 其在 flag photo 的活動中,所有學生拿出自己國家的國旗,站到學校最具代表性的圖書館大草皮上,瞬
間真實體會到自己身為地球村民的一員。這也是 TUD 經過疫情三年後,久違的重啟線下活動,可以感受 到所有人對於新的開始有著滿滿的期待與興奮。
系館內部許多自習座位,因為團體作業很多,經常有學生在 做小組討論
introduction program 開幕
introduction program flag photo day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de academy 第一週 workshop 內容是為每一週 workshop 主題設計海報
Manage your master 個人視覺風格工作坊,透過雜誌 / 圖片拼貼尋找個人風格元素
manage your master 校外教學日,小組快速設計
manage your master 課 程 到 離 delft 約 一 小 時 車 程 的 Dordrecht 執行一日的小組設計任務,在一天中快速經歷 了訪談、觀察、快速設計與影片 prototype
C & C 每週小組 workshop,老師線上授課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October.2022
隨著緊湊而充實的課程節奏,不知不覺又在 tudelft 度過了一個月;也越來越體會到 Design for Interaction (DFI) 與傳統工業設計的不同之處。
【Exploring Interaction 到底要如何探索互動? 】
在這學期主要的設計課中 (Exploring Interaction),設計被定義為 “Design something that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someone in a certain way.”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饒口,但可以被拆解為進行設計的不
同階段。 首先,找到你要為誰設計 (someone),以及想為他們創造的影響 (effect) 。而所謂的 effect, 在這堂課希望不要太功能導向,而是以人際之間或是情緒感受方面的影響為主,例如:讓家人之間
(someone),用更正向開放的心態談論死亡議題 (effect);或是,為健身房初學者 (someone),在使用器 材時感到更自信與舒適 (effect)。
當我們定義完想要為誰帶來什麼影響後 ( 這就是你的設計目標 ),接著思考身為設計師,我們想要用什麼 方式來達成這個設計目標。這裡使用的是“interaction vision”方法,指的是發想一個完全跳脫於你的
使用情境的另一個互動情境,這個互動中有一些元素是你想要實現在你的設計當中的;就像是為自己的
設計做一個隱喻,而這個隱喻可以幫助我們發想如何實踐設計目標。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設計方法, 我覺得他很能夠為下一階段 ideation 提供發想的方向。
【隨著 cycle 1 的結束,有以下幾點心得想與大家分享 】
1. 設計是不斷地探索再修正:這階段產出的設計目標,包含你的使用者以及想要為他們帶來的影響,是 需要不斷修正的。經過調查收集到更多資訊後,設計目標也會越來越具體或是需要切換方向。coach 不
斷地提醒我們,這些迭代修正的過程很正常,也會在 meeting 的時候花大量時間跟我們討論如何寫出更 精準的設計目標。
2. 不要只用 ppt 簡報 make it as lively as possible!:各個 studio 各自有第一階段的發表,我們的 coach 很鼓勵我們用更活潑多元的方式來講述我們在 cycle 1 的收穫。發表日當天有同學播放影片與大家進行 小問答、也有同學請其他同學來當他的演員直接演出使用情境。整體進行下來不像一般簡報報告那樣 緊繃,大家也都挺積極的為彼此給予回饋。而 EI 課 ( 設計課 ) 則像是實作的廚房,學生可以挑選在其
他課程中學習到的“食材”來烹調自己的設計專題。例如,我嘗試在我的前期研究中使用 C&C 課程中
學習到的訪談技巧,以及 puue 課學到的情感設計方法,老師們也很鼓勵我們嘗試不一樣的方法來找到 insight。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Dutch Design Week 初體驗 】
十月底是荷蘭設計週,地點位在 Eindhoven。展場幾乎遍佈整個城市,一天絕對看不完全部的點,光是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的畢業展就值得逛好幾個小時。可惜因為有其他課程進度的關係,我只去 參觀了一天,但在這一天之中看到許多有趣、實驗性的作品,感覺可以作為未來做設計的啟發。 < 影片 >
DDW 荷蘭設計週:DAE 學生作品,聲音的互動裝置,轉動按鈕時眼前的繩子會產生不一樣幅度的震動, 從中間看過去會有種奇妙的沈浸視覺效果。
課堂中解釋什麼是 Exploring Interaction:Someting 最 終的設計 ( 可能是產品、服務、系統、環境等等 )effect 你
想為使用者帶來的影響 ( 就是你麼設計目標 )someone( 使
Interaction Vision:一個完全跳脫於你的設計情境的另一 個互動情況,擷取這個互動中的元素來幫助發想 ideation
用者 )certain way(interaction vision)
訪談前的暖身活動:我選擇的主題是關於種植居家植物, 讓受訪者回答關於種植物的問題,讓他們先反思自己的經
訪談過程與受訪者提供的照片
驗,有助於進入訪談的狀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Cycle 1 發表:同學做關於在車站中的公共鋼琴,如何讓 表演者與駐足觀眾有更多的互動。同學以演出重現場景的 方式進行他的發表。
我的 Cycle 1 poster
DDW 荷蘭設計週:DAE 學生作品,聲音的互動裝置,轉
動按鈕時眼前的繩子會產生不一樣幅度的震動,從中間看 過去會有種奇妙的沈浸視覺效果
DDW 荷蘭設計週:人類尿液作成的香水與洗髮精
DDW 荷蘭設計週:DAE 學生作品,用不同紋路的模具吹 製玻璃容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November.2022
【 Exploring Interaction (EI) 模型測試 】
這個月設計課進入到 cycle 2 prototype testing。承接 cycle 1 得到的 design goal 與 interaction
vision,發想各種可能的設計概念並且做快速測試。這個階段鼓勵使用低保真度的模型進行互動測試
(low fidelity prototyping), 目的在於快速得到使用者回饋,以利於篩選出合適的設計方向。也因為不 是精緻的模型,所以更能讓受測者專注於感受 " 互動 " 本身,而不被形式分心 。在課堂上的 prototype
testing workshop 大家帶來各式各樣有趣的草模,還有設置模擬情境做 role play,有同學在系館走廊模 擬火車車廂,招募其他同學們來扮演乘客通勤的情境;也有同學模擬戲院入口,利用簡單的紙板來測試 怎麼讓賓客感到被親切的歡迎。而我的設計目標是 " 讓植物初學者可以在挑選植物的過程中感到期待與
個人化 ",於是我首先用自製的植物資訊卡片去進一步了解初學者選擇植物的時候哪些資訊是最重要的, 哪些資訊可以幫助初學者挑選到合適的植物(個人化)。再來我測試兩個希望能提升期待感的概念:1) 運用燈光在植物店內引導人們選擇合適自己的植物、2) 用尋寶圖讓人在植物店裡尋寶。 【 IDE academy: disgusting food workshop】
每週三系上都會提供三個 workshop 讓學生們自由報名。這次我選到的 workshop 主題是 disgusting
food。Disgust(噁心)應該是身為設計師需要避免讓使用者感受到的負面情緒,但在這個工作坊中,反 倒是要我們思考怎麼用 " 噁心 " 這個元素來做設計。當噁心到一個極致的時候,反而會讓人產生好奇或
是反思。工作坊的練習題目是做一個設計來提倡吃蚱蜢(新型態的蛋白來源),我們小組設計出一個以 蚱蜢為原料的薯片試吃包,打開包裝一開始會看到看似普通的薯片,但是當吃到越下面就會發現蚱蜢的 原型,最後試吃者才會發現自己原來吃了一整包的蚱蜢口味薯片,透過這樣驚喜感的噁心體驗,讓人反 思蚱蜢也可以是一種食物。
【邁向 Quarter 2- 新課程 DTM !】
TUdelft 的一個學期又分為上下兩個 quarter,11 月正式進入 quarter 2。在 Q2 中新增了一門課
程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ies (DTM),這門課是整個 ide 三個系合上(Intergrated Product
Design, Strategic Product Design, Design for Interaction),是少數有機會跟其他系同學合作的課程。這 門課主要是透過小組討論、讀論文、還有聽訪談 podcast 讓我們對於各式設計方法論以及設計流程有更 多的認識,並且在課程的最後試著整理出身為設計師的自己看待設計的方式。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Exploring Interaction 尋寶圖概念測試
同學模擬火車車廂情境,測試設計概念
同學模擬劇院入口,掃描 eticket 的互動
Exploring Interaction 燈光引導概念測試
Exploring Interaction 植物卡片了解人們選擇植物的過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Exploring Interaction 用植物卡片了解人們選擇植物的過
程,哪些資訊對人來說是重要的 (質感、顏色、植物放置
111 年度產品組
DTM 課程介紹
在房間的位置等等)
IDE academy disgusting food workshop,我們小組設計的驚喜 " 蚱蜢薯片 " 包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December.2022
【Exploring Interaction(EI) Demonstrate】
隨著 2022 年到了年尾,課程也進入最後一個 cycle。這學期歷經了 cycle1:透過設計研究找到實際情境
中的設計切入點,並且定義設計目標;再到 cycle 2:用大量 prorotype 發散與迭代各種可能的設計方案; 最後來到 cycle 3:梳理最終設計的細節,並且放入真實情境做評估。Cycle 3 是我認為跟過去接受的設
計教育最不一樣的地方,以前上設計課經常結束在呈現出最終設計概念,但在 Exploring Interation 這堂 課很注重設計需要得到真實世界的反饋,即便在學期最後發現你的設計概念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沒 有關係,重要的是探索的過程,學習如何從一次次的測試中得到新的見解來讓設計更加進步。
在聖誕假期前,所有同學都在進行最後的 prototype 測試,決定最終設計的細節以及可行性,等假期過
後便可以開始進行實際場域測試與最終評估 (evaluation plan)。由於接近聖誕節,我們 studio 進行了一 場有別於以往的 meeting session。每個人將自己的設計展示出來,像個小小的展覽一樣,大家自由的
逛其他同學的設計並且給予彼此回饋。由於每次 meeting 都是固定的小組討論,所以比較不熟悉小組以 外其他同學的設計主題與進度,透過這次特別的 meeting 聚會,更了解了班上所有人的設計概念,也得 到更多人的 feedback。我的設計概念是一個植物店的選購體驗,所以我在這次 meeting 聚會中設置了
一個小小的植物區讓人模擬逛植物店的過程。同學們給予了我很多正向的回饋,讓我更加確定自己的設 計方向,也得到一些修正的建議。 【IDE academy: 3D printing】
12 月我報名參加了 3D 列印工作坊。我有使用過 3D 列印機的經驗,但由於沒有操作過 TUDelft 工廠裡
的 3D 列印機機種,所以報名了這次的課程,對於之後設計課的模型製作也會很有幫助。在一天的工作 坊裡,講師很仔細的介紹了 3D 列印機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測試不同的參數。講師在工作坊展示了幾個
相當有機的 3D 列印形體,像是被彎折和扭曲。原本我還在納悶這種形狀要如何用建模軟體建出來,後
來講師解惑原來是先 3D 列印基本的形體,再用熱風槍自由塑型成特別的形狀,善用 3D 列印材熱塑塑膠 的特性,非常有趣。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聖誕節前 meeting 聚會中的 prototype 測試,同學們用便 利貼留下 feedback
111 年度產品組
聖誕節前 meeting 聚會,大家自由走動,看看其他同學的 設計概念
聖誕節前 meeting 聚會中的 prototype 測試
測試其他同學的 prototype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DE academy 3D 列印工作坊
最左邊的模型是用熱風槍塑型出來的形狀
IDE academy 3D 列印工作坊,填充形狀與密度
January.2023
【Exploring Interaction(EI) 】
Cycle 3 要把設計概念拿到真實場域做測試,並且評估設計概念是否有達到設定的設計目標(Design
Goal) 與 Interaction Vision。因應每個人不同的設計 context,大家選擇的評估方式也有所不同,非常有 趣。例如,做居家內設計的同學用 diary 的方式請受測者紀錄使用的感受、做公共空間設計的同學則是
直接將產品放入現場並蹲點觀察。而我的設計是一套服務,讓人可以在植物店內像尋寶的方式找到符合
自己生活習慣、種植經驗的植物。實際測試我使用 wizard of oz ( 綠野仙蹤測試法)當受測者拿著偵測器 在植物店內尋找的時候,是由我在後面透過藍芽控制偵測器的反應,來模擬真實的使用經驗。有受測者 在做完實測後回饋說,他後來自己又去逛植物店的時候,他很希望店裡有我的設計,真的讓我非常開心
做出能夠符合真實使用情景的設計。EI 這門課的結束有 studio 內的最終發表,還有所有 studio 的展覽。 EI 整個學期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 studio 進行,唯有這個期末展覽是可以看到其他 studio 成果的機會。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DTM)】
DTM 是 Quarter2 的課程,成績一半的比重是 essay 的成績。Essay 共有六個題目可以選,每個題目有
提供參考文獻,讓我們從中產出自己的論述。我選擇的題目是“W 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ver replace human designers”。讀到一些很有趣的觀點像是,在新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中,人類設計師的角色不
再只是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 AI 在解決問題上比起人類更加的有效率,反而人類設計師的價值在於 發掘新的問題。
【Product Understanding Use and Experience (PUUE)】
PUUE 這門課在聖誕節前就結束了最後的一堂 lecture。一月的最後一堂課是 feedback session,老師開 放同學們發表對於每一堂 lecture 的評價,同學們很踴躍且直接的表達好與壞的評價,老師也以很開放
的心態接受大家的看法,對於同學給的建議也都盡量吸收,作為明年度課程的調整。這個部分我覺得是 很特別的體驗,可以感受到老師們很看重教學的品質,並且以平等的方式看待同學們的想法。 < 影片 >
Sophia:final concept
Explore Interaction 於真實場域做測試
Explore Interaction studio 內最終發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Explore Interaction studio 內最終發表
Explore Interaction 最終展覽,在 IDE 系館一樓,可以看 到其他 studio 同學的作品
Explore Interaction 最終展覽
PUUE 最後的 feedback session 師開放同學們給予各個 lecture 回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February.2023
二月中迎來了我在 TUDelft 的第二個學期。這學期的課程重點和步調與上學期截然不同。上學期的課程
著重在了解不同的設計研究理論,而設計實作課(Exploring Interaction) 則是以個人開放性的探索問題
為主。這學期最主要的兩堂設計課都是有真實客戶的產學合作課,相對務實許多。我跟同學們也經常開 玩笑地說這學期就像是在過上班族的生活,因為課程步調非常緊湊以及有架構,幾乎每天的課都是從早 到晚,每一週都有要求的進度。雖然緊湊,但是非常充實,從實作中慢慢學習執行設計案的不同面向與 細節。
以下介紹第二學期 DFI (Design for Interaction) 最主要的兩堂設計課: 【UXAD:Project Usabi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Assessment in Design】
今年這堂課共有七個客戶,課程目標是改善客戶現有產品的易用性與使用者體驗。由於我過去較擅長做
實體產品的設計,透過這堂課我想要嘗試數位服務相關的設計,因此選擇了 Picnic- 荷蘭一間做生鮮、 日常生活用品外送服務的 app。每個小組有 4-5 人組成,由兩位 coach 指導。也就是說,在這堂課的設
計案是由我們設計團隊(學生)、客戶(Picnic)、以及 coach(TUDelft 老師)三方的合作關係所組成。 兩位 coach 經常提醒我們,我們不是為客戶工作的機器,並非客戶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我們 應該提出我們自己身為設計師的觀點,這也是我們對於客戶來說的價值。至於我們所選擇的研究方法, coach 也給予相當的自由度,反倒是為什麼我們決定用這些方法、為什麼做出這些設計決策,這些高層
次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此設計案的第一階段,是做產品初步的評估。我們使用 Heuristic evaluation 介面設計的 10 項設計準則來判斷目前 app 中有哪些待改善的地方。下一階段做真實使用者測試時,會 針對這些問題做驗證,並找出哪些問題是我們想要聚焦、重新設計的地方。 【ITD:Interactive Technology Design】
這堂課的目標是透過互動性 prototype 來探索科技在生活中實踐的可能性。每一週我們需要發想一 個互動概念,並且在當週做出 prototype 進行使用者測試。每周也需要學習一個 prototype 的工具,
例 如 teachable machine( 可 辨 認 圖 像、 動 作、 音 訊 的 程 式 )、MQTT( 可 作 IoT 的 軟 體 )、 或 是
VoiceFlow( 對話型機器人訓練)等等,並且利用這些工具來實踐我們的互動概念。這門課也一樣有客戶, 我選擇了 Braun 百靈,他們今年的主題是希望我們運用 AI 創造出更有品質的生活。在與百靈設計師進
行遠端 meeting 時,他們以非常開放的態度,期待我們提出有趣的設計概念,並且建議我們在設計過程
中盡情的享受,Have Fun! 目前我們小組發想了像是鼓勵人們在早晨做伸展的吐司機與熱水壺、以及以 燈光提示加熱時間的桌上型暖爐,讓人不會忘記關暖爐而耗費能源。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TD 可以說是目前我覺得 DFI 最有趣的課程,一方面是因為現在還在概念的發散階段,所以可以盡情發 想與測試各種不一樣的點子;另一方面,這種透過「做」來發想的設計方式對我來說很新鮮,雖然每週
做出來的 prototype 看起來可能很潦草(快速 prototype 的關係)但是總能在使用者測試中得到一些意 想不到的回饋,來讓我們的設計概念更加完整。
<UXAD 課程 > 準備與 Picnic 設計師進行第一次遠端會議
<UXAD 課 程 > 第 一 階 段 使 用 Picnic app 做 heuristic evaluation,評估目前可能可以改善的地方。
<UXAD 課程 > 在 miro 上整理 app 流程中哪一個階段發生 問題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TD 課程 > 學習使用 itsy bitsy( 類似 arduino 元件)
<ITD 課程 > 學習使用 teachable machine 辨認姿勢
<ITD 課程 > 測試桌上型暖爐,雙手握住暖爐以開始加熱
<ITD 課程 > 使用 teachable machine 辨認肢體動作,對 應的肢體動作,廚房家電就會給你對應的食物。
<ITD 課程 > 在 miro 上紀錄使用者測試回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March.2023
三月荷蘭氣溫開始漸暖,路上的櫻花一一盛開,濕冷的冬天到了尾聲,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在這初春的 時刻,各個課程也都開始上軌道,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UXAD:突破自我,真實使用者測試】
前情提要:我選擇的客戶是 Picnic- 荷蘭一間做生鮮、日常生活用品外送服務的 app。課程目標是找出
現有使用性問題,並重新設計 Picnic app。經過第一階段由我們團隊內部初探 app 現有的問題之後,下 一步是找真實的使用者評估哪些是真實的問題。一開始在找受測者上遇到許多障礙,因為 picnic 針對的 使用族群是有小孩的忙碌家庭,我們自己沒有熟識的人符合這個族群。後來我們決定到市區的圖書館試 看看找受測者,那間圖書館比較像個社區活動中心,還設有兒童圖書區。經過一整個早上無數次被打槍
之後,最後如突然有神助一般,連續找到三位樂意進行測試的民眾,甚至其中還找到 picnic 的長期用戶。 雖然過程跌跌撞撞,但我很開心我們有嘗試突破自我,踏出這一步到真實的世界中。也如 coach 一直鼓 勵我們說的「不要害怕去跟人接觸,人們其實很樂於表達意見!」 【UXAD:coach meeting 設計本身之外的重要能力】
每週四我們都會與兩位 coach 開會,討論當週的進度。除了給予設計本身的建議之外,也給予了我們很 多關於工作方式、溝通方式的建議。例如:他們不希望我們在假日時間工作(大家都嚮往的 work/life
balance!),當我們有太多工作要做的時候,不要輕易地想說在假日加班就好了,而是應該好好討論哪裡
出錯了,要如何提升效率。另外 coach 也很注重說故事的方式,儘管 meeting 是例行性的週會,但是也 應該要站在聽者 (coach) 的角度安排簡報,傳達重要概念優先,避免流水帳式的報告。 【UXAD:參觀 Picnic 自動化倉儲】
Picnic 邀請我們到他們位在 Utrecht 的自動化倉儲參觀。倉庫裡面非常壯觀,一個個裝有貨物的小箱子
在軌道上跑來跑去,像是坐雲霄飛車。Picnic 的設計部門除了設計消費者使用的 app 之外,他們也有設 計團隊專門在優化倉儲內員工使用的介面。像是員工把指定的貨物分裝到袋子時,需要按工作檯螢幕上 的確認鍵。設計團隊不斷地迭代介面,以降低錯誤率以及提升長期的效率。 【Business Fair,跟業界最近的距離!】
3/22-23 是工業設計系 (IDE) 的 business fair,可以說是一個專門給設計系的就業博覽會。荷蘭甚至歐洲
各地的公司,總共 30 幾間來到我們系館大廳徵才。來設攤的公司以設計事務所為主,涵蓋的產業很多, 例如電商、電動車、消費型產品、B2B 產品等等,主要在徵實習生與畢業專題生。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3/22-23 是工業設計系 (IDE) 的 business fair,可以說是一個專門給設計系的就業博覽會。荷蘭甚至歐
洲各地的公司,總共 30 幾間來到我們系館大廳徵才。來設攤的公司以設計事務所為主,涵蓋的產業很
多,例如電商、電動車、消費型產品、B2B 產品等等,主要在徵實習生與畢業專題生。我一直以來都很 好奇荷蘭設計業的狀況,未來也有計畫找實習、或是找公司合作畢業論文,因此我幾乎把所有攤位都逛
了一遍,去了解各個公司的設計職位跟設計流程。我很喜歡整體 business fair 的氛圍,公司與學生很開 放的彼此了解,如果你在找特定的職位,例如長期 part-time 的實習,或是你希望能在某個分部工作,
都可以在這個機會直接的跟公司詢問。除了各個公司攤位之外,business fair 現場也有小型的 linkedin
profile photo 攝影棚。我還報名跟特定幾間公司的 speeddate,在事前先寄 CV、動機信與作品集給公司, 當天像是一個快速的面試。由於我還沒有立即要找實習,所以先跟公司留下彼此的聯絡方式,之後有機 會再與他們聯繫。
<Picnic 校外參觀 > 圖中的卡車也是 Picnic 自己設計的電
<Picnic 校外參觀 > 參觀位在 Utrecht 的自動化倉儲
<UXAD> 市區圖書館,我們嘗試在這裡找受測者
<UXAD> 在市區圖書館進行使用者測試後的資料整理
動送貨車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UXAD> 除了實體的測試,我們也進行線上使用者測試
<UXAD> 從使用者測試找到的問題
<IDE Business Fair> 會場入口,也就是我們系館一樓大廳
<IDE Business Fair> 會場內現況
<IDE Business Fair>linkedin profile photo 小型攝影棚
TUDelft 校園一隅,櫻花盛開,春天漸漸到來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April.2023
【UXAD:向前邁進之前,重新檢視設計目標】
經過第一階段 research 找到設計目標後,接著進入到專案的第二階段:發想點子與收斂成最終
concept。在正式開始發想解決方法之前,我們組回頭檢視了第一階段我們總結的設計目標。一開始我
們將使用 Picnic app 會遇到的使用性問題分類成三大類,並依照在使用者測試中問題發生的頻率,依序 排列待解決的優先順序:1. 不順暢的瀏覽、2. 缺乏個人化、3. 不清楚的回饋。然而,當我們考慮到使用 picnic 最基本的需求-購買東西,我們認為會直接影響到能否順利購買東西的問題,才應該是最優先需
要被解決的問題,例如:使用者經常在流動頁面時誤將物品加入購物車。因此我們重新制定了設計目標, 並由新的設計目標開始發想解決方案。 【UXAD:Ideation 到 Concept】
在 ideation 階段,我們的策略是針對每個小問題,用便利貼發想可能的解決方法,最後將點子組合成三 個不一樣的 concept。我們一共產出了三個 concept,分別注重不一樣的體驗感:精簡效率概念、個性
化概念、以及智慧 app 概念。最後經過我們組內自我評估各個概念後,決定結合各個概念的強項,並加 以微調,讓整體 app 有一致的調性。 【ITD: 期中展覽】
四月中迎來了 ITD 的期中展覽,也是第一階段:發散性的探索科技的收尾。在展覽中,各個組別用心的 將自己的展場佈置成對應自己產品的場景,教室不再是教室,而是變身成廚房、廁所、房間等等,逛展
的時候非常有趣。我選擇的客戶是 braun 百靈,百靈的設計師也特地從德國來看展覽,一探同學們的設 計。我們組的最終概念是一個需要人給予照顧的桌上型小暖爐。當你想要啟用他的時候,需要先用雙手 輕輕的捧住他,他就會在你手中慢慢加熱。為了讓觀展者能夠有更沈浸的體驗,我們將展場佈置成一個 冬季的居家辦公空間,並且邀請觀展者坐到桌子前,透過我們一步步的指引,來讓觀展者體驗使用這個 產品的感覺。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UXAD 課程》針對每個小問題發想可能的解決方法
《UXAD 課程》為每個概念製作可互動的草模
《ITD 課程》各個組別的展場佈置
《ITD 課程》各個組別的展場佈置
《ITD 課程》用 itsy bitsy 類似 arduino 的元件製作模型
《ITD 課程》我們組將展場打造成冬季居家辦公的環境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TD 課程》小組合照
《ITD 課程》向 braun 設計師展示我們的設計概念
《UXAD 課程》我們使用 Harris Profile 來評估每個概念。
《UXAD 課程》個性化概念的草模
這個評估方法是以 -2 到 2 四點量表評分。然而我們沒有選
擇完全依靠量化的結果來做決策,這些分數是用來讓我們 進一步分析各個概念的優缺點,最後得以結合各個概念的 強項,產出最終概念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May.2023
不知不覺學期過了三分之二,這學期的兩堂設計大課 (UXAD 與 ITD) 都已經收斂到一個具體的概念, 開始進入細節的設計與迭代。另外,隨著 Quarter 4 開始,也另外加了兩堂新的課程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 以及 Reflections on Designing。以下我會逐一分享這兩門Q 4 新課和兩堂設計課的最新 進展。
【UXAD:期中客戶簡報】
這個月我們來到 Picnic 在阿姆斯特丹的公司進行期中簡報,這次簡報有別於第一次的客戶會議,主要負
責這次產學的兩位設計師邀請了 app 裡不同部分的 product owner ,一同參與會議給予我們的設計提案 回饋。我們在會議中用 wireframe 的方式報告了我們針對現有功能的重新設計、以及一個全新功能的提
案。大致上獲得 Picnic 正向的回饋,尤其是我們提出的全新功能,他們也覺得十分有潛力,甚至在會議 上跟著我們一起 brainstorm 了一下這個新功能可能的發展。 【UXAD:一窺歐洲公司的日常工作】
除了簡報之外,picnic 的設計師們也帶我們走訪了總公司的各個部門。當天有一半的桌椅是空著的,設
計師跟我們說大概是因為當天在下雨,所以很多人選擇在家遠距工作,正當我感到訝異時,我的荷蘭同
學跟我說,即便現在疫情結束,大部分的荷蘭公司都還有在實施彈性的 Work from home 制度。了解過 後讓我很嚮往這種員工能享有一定自由度,同時公司也能有效率運作的工作制度。 【ITD:確定設計方向後,落實慨念之路】
在期中展覽時,由於著墨在傳達設計概念,因此我們的 prototype 還在蠻粗糙的階段,甚至有些功能也
還沒有真的研究該如何實作出來。進入現在的階段,我們開始測試各種機構與材質,來達到我們想要的 互動效果。我們選擇設計的產品是一個桌上型暖爐,其中一個主要的概念是,當使用者用雙手握住這個 暖爐時,暖爐會在手上逐漸的變軟,就像是人用手去融化了他。為了測試這個效果,我們選用氣動馬達 充氣到塑膠袋裡,製造出材質變軟的感覺。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 】
這門 Q4 課程主要是要讓我們熟悉「做研究」的方法,不像是 UXAD 與 ITD 主要是實務的設計案。這堂
課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三週 Lecture 介紹質性、量化、混合(質性+量化)、與未來推測等四種不同 的研究方法,後半段則是分組選擇其中一種研究方法,實際做一個小研究專題並且完成一份小論文。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由於只有一個 quarter 的時間,因此步調非常緊湊,在執行研究專題時必須選定恰當的研究範圍,才能 夠在時間內完成有新見解的研究。 【Reflections on Designing 】
在上這門課之前就聽過了許多學長姐們「奇妙」的經驗,有人說這堂課的作業他編了一支舞,也有人說
他為了這堂課每週都在烤蛋糕。因此我帶著很期待又好奇的心去上了第一堂 Reflection on Design。這堂 課的重點就如同其名,要我們反思自己是什麼樣的設計師。這堂課可以說是整個 master program 裡面
「最自由」的一堂課,不需要每週坐在教室裡聽課、作業也沒有任何要求的形式,老師只要求我們每週 花兩小時的時間,選擇任何一種活動,只要這個活動可以讓你反思自己是誰、什麼對自己來說重要。而
最後要在學期末交出一份自我探索的紀錄,以及闡述反思結果的報告。“Reflection”這件事是 TUDelft 非常重視的事情,我覺得是因為設計師可以在各式各樣不同的產業別裡發揮影響力,而且每一位設計師 所預想的「好的設計」或是「好的未來」都不一樣,就是因為設計是一個有這麼多樣貌的事情,才讓反 思自己的定位與志向變得更加重要。
《UXAD 課程》用 wireframe 說明我們的設計提案
《UXAD 課程》Picnic 對客戶的期中簡報
《UXAD 課程》我們的設計提案包含一些現有功能的重新
《ITD 課程》測試充氣效果
設計與一個全新功能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TD 課程》測試充氣效果
《ITD 課程》使用者測試材質變軟的效果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課堂練習量化研究要如何
《Reflections on Design》課程目標是要大家思考自己身
《Reflections on Design》客座老師分享他透過閱讀、自
為設計師的定位,探索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實現這些價 值觀
設定 hypothesis 與實驗變數
身經驗,讓他改變他對於設計研究的見解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June.2023
終於來到學期的最後一個月,每一門課都在做最後的衝刺!
【UXAD:使用者測試,評估最終設計】
UXAD 課程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要找真實的使用者來測試我們的設計,評估我們的設計是否有達成我們在第一階段設下的設計目
標。有別於以前在大學的設計課,通常把概念的細節完成,做出精模,設計案就結束了,在 DFI 很重視設計概念要在真實世界進 行評估。為了確保能夠從使用者身上得到有價值的 feedback,在做最終測試前,我們先做了兩次 pilot test。一是為了優化測試
任務和訪談題目,由於我們沒有辦法將整個 Picnic app 用 figma 做成 prototype,於是我們設計了五項任務來讓使用者試用我們 的 prototype,例如:找到有機蘋果並加入購物籃。第二是為了優化測試的流程,尤其是線上的使用者測試,在視訊軟體跟線上
prototype 的切換很需要事前順過。最後我們找了六位 Picnic 的長期用戶來做測試。總體而言,使用者在我們的 prototype 操作地 非常順暢,尤其是我們提出的新功能(食譜排程功能)出乎我們意料地大受好評,正中忙碌家庭的需求。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推測設計】
這門課為期只有一個 quarter(半個學期)要在七週內完成一篇小論文。我選擇的研究方法是推測設計,主題是 Discrimination in
AI。近幾年 AI 發展越趨成熟,公部門也導入了 AI,雖然 AI 大幅提升了資料處理的效率,但大數據與演算法也有它的潛在偏見:例 如荷蘭於 2018 曾發生育兒補貼醜聞,約兩萬名移民家庭被 AI 錯誤指控為津貼詐欺犯。為了探討 AI 的潛在風險與優勢,我們想像
了一個貼近於我們生活的未來情境:「如果設計課不再由老師為我們評分,而是由 AI 評分,你可以接受嗎?」我們設定了一個劇本, 邀請受測者來演繹學生,另外還有老師與 AI 評分系統的角色。由於這個議題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是希望透過推測設計的方式
來打開討論,因此在演繹完劇本後,我們與受測者進行對話,用開放性的問題來探討大家對於 AI 的想法,以及 AI 可以被運用的界 線在哪。
《UXAD 課程》Picnic app 設計案最終設計
《UXAD 課程》線上使用者測試的 set up。兩位做筆記,
一位主訪者。為了能有效紀錄筆記,我們事前列出了理想 中的使用流程,使用者若在某一步驟有疑慮、出錯或是有 特別的回饋,我們可以快速的標記在該步驟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UXAD 課程》線上使用者測試。我們預先請使用者在手 機下載 figma 與 google meet,在測試時手機同時登入
google meet 的視訊會議,並分享手機螢幕,如此我們可
111 年度產品組
《UXAD 課程》實體使用者測試的 set up。邀請受測者坐 在沙發上,旁邊是主訪者,另有兩位筆記記錄者
以同步看到使用者的操作
《UXAD 課程》實體使用者測試側拍。使用者需使用
《UXAD 課程》期末展現場除了海報之外,也放置
《UXAD 課程》使用者測試結果,8/12 的設計目標完全達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推測情境的劇本以及假想
prototype 完成我們設定的任務
成、3/12 表現尚可、1 項難以判斷是否達成,因為只有一 個使用者有針對該功能提出回饋
prototype 來讓大家互動
的 AI 評分設備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演繹推測情境。受測者飾
演學生,我們研究團隊一人飾演老師、一人為主訪者、一 人為記錄者
111 年度產品組
《DFI Research Methodology》我們將受測者的回覆分類
成不同主題,並且將有關聯性的主題連結在一起找出脈絡
July.2023
第一年的課程已於六月正式結束。由於六月期末月有太多豐富的內容,因此用七月的篇幅來繼續分享我 在 TUDelft 最後的碩一時光。 【ITD 邁向最終的精模】
為了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產品互動效果,我們全力的投入研究 coding 和各個電子零件的串連。相較
在台灣隨時都可以網購或是去電子材料行買電子零件,在荷蘭要購入這些材料困難許多,大多只能在
amazon 上訂購且價錢大概是台灣的兩三倍。我們對於 coding 比較沒有經驗,這部除了助教提供很大的 協助之外,我們也常用 chatgpt 來幫我們寫程式,在 TUDelft 很鼓勵我們多加善用這些 AI 工具來幫助我 們的設計過程。 【ITD 期末展】
ITD (Interactive Technology Design) 的期末展可以說是整個工業設計院最盛大的展覽。Storytelling 是
整個展覽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個組別活靈活現的打造出符合自己設計主題的情境,讓參觀者有身歷其境
的感覺,走訪整個展場可以看到公園、一些居家空間或工作空間。我們這一組將情境設定在未來 2050 年, 我們設想在未來的世界,所有生活產品都有 AI,他們會自動地偵測人們的需求並自動啟動。最後我們以 一個桌上型暖爐為主體,當他意識到你需要溫暖時,他會開始膨脹並吹出熱風,就像是個小生物在呼吸 一樣,而當你不需要他的時候可以輕輕地拍拍他就像是在摸一個小動物一樣,它就會開始降溫。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我們 studio 合作的客戶 Braun 的設計師這次遠道而來看我們的期末展,他們很喜歡我們的提出的 living and empathitic product 概念,透過強調物件不只是提供功能給人們,物件更是在照顧人們,讓人跟家 裡的產品互動可以更有溫度。
模型製作,為了達到膨脹與收縮的效果,測試氣閥與幫補
組裝模,將電子零件以及可充氣的袋子與 3D 列印外殼組
測試最終模型的燈光效果,發送熱風時會開始轉橘紅色
期末展我們設置了一個書桌,讓人體驗桌上型暖爐在辦公
期末展我們的小組合照
期末展其他組設計了互動餐桌點餐體驗
裝在一起
情境的感覺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期末展其他組設計了由 AI 主持的市民論壇
同樣是 Braun studio 的另一個組別,設計了一個會鬧脾氣
體驗另一個組別所設計的文化五感體驗箱
期末展其他組設計了一個會提醒人們環保行為的小機器人
的熨燙機
August.2023
菁培的這一年不知不覺來到了尾聲,在最後這篇心得,我想跟大家回顧這一年來在 TUDelft 影響我最大 的 3 件事!
【設計得經的起真實世界的考驗】
我覺得在 DFI (Design for Interaction) 與以前大學時做設計最不同的地方是每個設計階段都很重視測試與 驗證。除了設計流程初期會找使用者做很多 user research 外,到了發想階段也經常使用快速 prototype
進行大量的測試與迭代,而設計案的最後也不只是結束在製作出精美的模型與 poster 就好,最終的設計
概念得要再次進到真實場域,驗證設計是否有達到原先制定的設計目標,以及找出能再加以改善的地方。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熬夜爆肝才是設計系?】
大家對於設計系的印象就是每天在系館提燈熬夜趕圖,但來到 TUDelft 之後我發現無論是老師或是同學
都很重視每一堂課需要花費的時數。在小組作業時,團隊總是會事先制定每週計畫,而每一次的討論也 會制定當天的 agenda,確保能夠在計畫的時間內達成共識,因為大家的其他時間各自都有很多自己的
安排。老師們更是不樂於見到同學花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在作業上,work life balance 以及工作效率比 起對每一件事情都埋頭苦幹還要重要。 【設計師眼中的 AI】
隨著近幾年 AI 爆炸性的發展,身為荷蘭頂尖理工大學的 TUDelft,AI 也就成為了 TUDelft 最關切的研究
主題之一。設計師是人與科技之間的橋樑,我們設計與構想 AI 該怎麼應用於生活與社會,確保科技的發 展能夠讓人的生活品質進步。AI 除了可以應用在我們設計出來的產物,也可以是輔助設計過程重要的工
具。在 TUDelft 老師從來不會禁止我們使用 chatGPT,反倒是鼓勵我們善用 chatGPT 來幫助我們變得更 有效率、更有創意。Coursera 的共同創辦人就曾說:AI is the new electricity,意指 AI 將大大地改變世 界運轉的方式,而設計也正在歷經這個轉變。
Exploring Interaction 到實際場域用草模測試互動效果
Exploring Interaction 到實際場域用草模測試互動效果
Onboarding Pages - 個人專案的 Onboarding Pages 解說,
ITD(Interactive Technology Design) 前期測試睡前可以玩
說明主要功能等等
的數羊小遊戲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ITD(Interactive Technology Design) 中期,測試產品形狀
ITD(Interactive Technology Design) 中期,測試產品形狀
UXAD 前期做 usability inspection 找出產品現有的問題
UXAD 中期發想階段,用紙做出可互動的 app 介面
小組討論經常使用 miro 先規劃每週進度、每個人的分工
Research Methodology 課,以 AI 的潛在偏見為主題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周玟璇
111 年度產品組
2023
成果展紀實
講座主題:國外設計聊什麼?學習反思、人類世、 推測設計 歡迎點擊觀看更多 圖 1 為學員講座分享、圖 2 至圖 3 為展出作品
1
2
3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