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September.2022
培訓開始
# 概述
大家好,我是今年視覺傳達組前往美國紐約普瑞特大學(Pratt Institute)就讀 Communications Design 的學員。普瑞特大學是一所藝術學院,主校區位於布魯克林區。這學期的課程包括 Visual Language,
Technology,Transmaterial 跟 Data Visualization。這次紀錄將針對 Data Visualization 課程進行說明。 # Data Visualization 課程
數據作為參考可以提供強而有力的基礎,但資料視覺化需要妥當的處理與設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Jacques Bertin 在他的書籍 Semiology of graphics 中將數據視覺化的元素分成六大類,分別是形狀
(Shape)、尺寸(Size)、亮度(Value)、圖樣(Texture)、顏色(Color)跟向性(Orientation), 以及基本圖面必定會包含的位置(Position)。這六個類型分別有自己適合表達的項目,並且可以彼此
疊加、組合使用。各項目適合的面向是根據人眼的構造決定的,像是顏色適合用來分別不同的族群,當 幾百個數據點在同一張圖像上時,若是用形狀或是圖樣的不同來分類,將會難以有效辨識不同族群之間 的分佈與數量,但若是以顏色區分各族群的狀態,就會相較之下好辨識許多。 # 實作練習
另外,教授還分派給每位同學一個不同的圖表類型,要求同學針對不同類型的圖表進行說明與分析。圖
表類型包括 Tree Maps(樹形圖)、Box Plot(箱型圖)、Scatter Plots(散佈圖)、Physical Map(物 理圖譜)、Histogram(直方圖)與 Linear & Radial Parallel Coordinates(線性與放射平行座標圖), 我選擇了最後一項作為分析項目。跟六類視覺化元素一樣,各圖表都有它適合呈現的資訊,有些適合傳 達數據的分佈,像是散佈圖與物理圖譜;有些適合表達比例,像是樹形圖。我所分析的線性與放射平行 座標圖由於有許多獨立的軸,因此可以視覺化許多不同面向的資料,適合用於多維度的整合。此外補充
說明一些分支,桑基圖(Sankey diagram)很常被拿來視覺化流量與流向,也是屬於此類;另外視覺分
佈效果良好的雷達圖(Radar Chart)雖然也是屬於此類的放射平行座標圖,但是由於它的所有軸皆為同 一數值,因此使用上局限性較大。但教授特別說明,所有類型的圖表只要應用得當,再加上妥善的視覺
處理,就能將數據發揮更大的效果。Data Visualization 的第一項作業叫做“Nothing But a Number“, 便是希望學生運用前述六個類別的視覺化元素去初步發想概念,並在課堂上討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Jacques Bertin 在他的書籍 Semiology of graphics 中將
數據視覺化六大類元素的應用彈性
形狀(Shape)+ 尺寸(Size)應用
顏色(Color)+ 位置(Position)應用
顏色(Color)+ 位置(Position)應用
亮度(Value)+ 圖樣(Texture)+ 應用
尺寸(Size)+ 顏色(Color)應用
亮度(Value)+ 位置(Position)應用
數據視覺化的元素分成六大類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向性(Orientation)+ 位置(Position)應用
111 年度視傳組
上課時我們將六類元素發想出的概念圖貼至牆上給教授點 評的情形
October.2022
Technology A 課程 # 概述
這個月的分享內容是主要的 Studio 之一,Technology A(共有兩個必修,另一個是 Visual Language) 的學習歷程與心得感想。Techbology 的課程概要顧名思義是希望我們從技術或工藝出發,將其拆解、
分析後重新組構並且再詮釋它,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我所屬的組別教授個性比較特別,他喜歡讓大家自 己摸索嘗試,因此每個步驟的目的都是未知的,我們並不知道接下來要去的方向,或者最後會產生什麼 成果。相較於其他組別的開門見山法,他們直接開始研究某個物件的方式雖然有效,但是就少了一些機
會。我們組別的相對未知有趣,可以探索一些自己沒有注意到的面向與可能性,雖然也很容易感到迷惘。 # 過程
第一階段是拆解,這個階段充滿了趣味性,每個步驟都像是回歸小時候的遊戲。第一堂課老師就要我們 隨意選擇一個物件(並且拒絕透露原因以及目的),然後用五個形容詞去描述那個物件,最後教授發給 了同學們一人一支黑色簽字筆,要求我們只能使用這支筆,將五個形容詞「畫」出來。一個形容詞規定
要 12 張,總共 60 張圖。在下一節課我們將手繪的圖貼在牆上進行了分享與點評,大家一起挑論哪些圖 案是有效的、有效的部分是什麼,然後又有哪些手法是可以加強的。 # 實作練習
我所選擇的物件是教室裡的一個可旋轉的閥門,五個形容詞則分別是 pointed、symmetric、rusted、 round、centripetal。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老實說,如果一開始就知道要將這些詞彙畫出來,的確會影響而且限制我所描述的形容詞。方式都可以 賦予線條更多的張力。接下來的幾個步驟都是運用這些圖像單元在電腦進行組合與構圖。組合時老師會 隨機指定不同的單元,讓一切充滿了隨機的樂趣,大量的拼貼的確會創造出不同的機會,但是在進行構 圖時如果沒有方向很容易迷失。因此,在進入接下來更複雜的構圖步驟前,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位美國
藝術家,Richard Serra,他的作品包含許多大型鋼板雕塑以及獨特的創作方法。Richard Serra 有一套自 己的創作理論與過程,並且善於運用動詞去激發想像,這也是教授為什麼介紹他的重點,要我們參考他 的動詞表,選擇四個去再次進行構圖。整個階段都充滿了純粹創作的樂趣,最後我運用我畫的圖樣做了 一支短片作為此階段的結尾。 < 影片 >
實作練習的成品
課堂上同學將圖貼出來給教授點評、討論圖樣的張力與表
同學第一階段的作品概況
我第一階段選擇描述的物件
第一階段的作品一:單元
現性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第一階段的作品二:組合
第一階段的作品三:構圖(沒有動詞)
Richard Serra 的動詞表
第一階段的作品三:構圖(引入 Richard Serra 的動詞)
第一階段成果影片的草圖
第一階段成果短片,運用不同動態再現我選擇的物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November.2022
Biodesign Transmaterial 課程 # 概述
大家好,這個月我將分享選修 Biodesign Transmaterial 的課程內容。我認為這門選修課程兼具實用性與 啟發性,是我非常喜歡且強烈推薦的課程。 # 案例分析
首先老師帶領我們討論了「人類世」(英文:Anthropocene),雖然此地質年代的認證還有爭議性,
但這個概念早已活躍於藝術創作領域。這個議題探討了作為對這個世代的環境造成主要影響的人類,在 各種層面上都是主宰與元兇,該以什麼姿態面對地球與環境議題是很重要的。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有 位藝術家她用真菌創造了一件自己死後穿著的衣服(演講連結:
),這樣蕈類就能分解她的屍體形成
的毒素。這個設計的態度很貼合人類世這個主題,因為設計者的態度並不是一昧的樂觀:只要大家都穿 上真菌衣,地球就有救了!因為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人類對地球的改變已不可逆,她並沒有想“拯救世 界”,而是對自己負責,減少自身對環境造成的外部性。
另外想跟大家分享一本課堂閱讀 ”A Bestiary of the Anthropocene”,這本書蒐集了許多基於人類世的 設計發想。其中一個例子是關於炸雞,人類熱愛炸雞,現在的家禽已經被豢養成跟過去遠古的雞完全不 同的生物,為了商業利益被施打了各種激素且大量生產。這個案例提出了一個假設性的未來,未來文明 考古到我們的年代然後發現了大量的雞骨頭,並且用「雞層」來定義這個年代的地質層,就像三葉蟲與 寒武紀。這個想法並不是基於邏輯或可考性,而是透過概念引起世人的注意,像是大部分基於人類世的 創作。之後便是這門課很重要的實作環節,我們學習了如何“養殖”康普茶(Kombucha)以獲得生物
性皮革(Cellulose);種植蕈類以獲得菌絲作為生物性結構(Mycelium);Bioplastic 的工作坊,讓我 們在生物性塑膠裡加入各種實驗性材料,像是花瓣與海藻;用可分解材料翻模以及自然染劑工作坊。每 個環節都很有啟發性,相較於傳統材料,生物性的原料比較不可控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生長,但它的不 可控也意味著有需多意外之喜,常常會長出沒想過的花紋或從中得到新的靈感。在這門課所有的實作作 業中,我試著從生活中取得所有我需要的材料,包括咖啡渣與食物當中所含的天然色素等等,以符合我 在這門課所學習到的態度。 < 影片 >
個人設計 _ 生物性結構 Mycelium 實驗準備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個人設計 _ 生物性皮革 Kombucha 實驗準備
個人設計 _Kombucha 不同配方與酸鹼度確認
個人設計 _Mycelium 成果拍攝
生物性塑膠工作坊測試不同添加物
生物性塑膠樣本 _ 植物
可分解材料翻模工作坊在模具灌入石膏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蕈類殉葬衣設計者演講畫面
111 年度視傳組
自然染劑工作坊 _ 甜菜根與不同固色劑試驗
推薦閱讀書籍封面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December.2022
Visual Language 課程 # 概述
這個學期即將在 12/19 結束,我要分享的最後一堂課程是 Pratt 碩一必修的 Visual Language。視覺傳達 (Communications Design)很基礎且重要的點就是對於視覺的掌握,不同的元素、顏色、構圖以及排 版都會影響畫面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因此一個完整的視覺架構應該包含清晰的設定,這樣才可以在任一 面向與格式(像是海報、周邊、網頁等等)彼此呼應,傳達給觀者相同的感覺。
這門課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偏向探索,第二階段操作,第三階段則是將視覺架構系統性的封裝。 第一堂課,教授讓我們回去蒐集自己的靈感來源,任何有感覺的存在都可以,並且將收集到的作品分為
三個面相:「感受(Feeling, Message)」、「視覺(Visual)」與「架構(Function, Delivery)」。這 個步驟是在自我探索,非常適合長久且持續的進行下去。同一件作品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意義可能完全不 一樣,因此這三個類別是為了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感受與受到啟發的關鍵。另外就個人而言,一個作品 可能產生不同面向的意義,因此也不一定只會放進某個類別中。三個類別本身當然也不是固定的,只是 用來幫助思考與歸納,也存在其他面向的啟發,只是在課堂上先用較基礎的這三種做為分類的依據。在 整理完靈感來源後,就進入第二階段:實際操作。這個階段就是要將上一個步驟蒐集的靈感吸收以後變 成我們設計的養分,並且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去發揮,找到自己的“聲音”。 # 實際創作
這個階段教授建議我們盡情去嘗試,不同的媒材、不同的形式等等,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同學們想談的 東西都很有趣,有的從自身出發,用視覺表現她來紐約後在這裡思念故鄉,藉由食物連結故鄉的心情; 有的同學偏向行為藝術,每週會從街上隨意撿拾有趣的物件,回家進行二次創作(有一週他撿了路邊破
CD 回去 Remix,配合剪輯做了一支 MV;還有同學被上個月我提到過的“炸雞”創作所啟發,主題是一 個未來的雞骨頭崇拜邪教,還設計了邪教的神像(由雞骨拼成)。我個人則是選擇了一直以來很關注的
瀕危語言(Endangered Language)議題,尤其想討論母語的消逝。帶著第一階段得到的啟發,我選擇 用色彩鮮豔的泡泡來表達,想隱喻消失中母語的那份脆弱,與語言的美。最後的階段較短,只是將我們
第二階段的作品包裝成一本完整的視覺提案(Visual System),從引言開始闡述這份提案的動機,到各 個元素的設定,當然還包含我們為這份提案所做的作品。我非常喜歡同學們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現的獨特 性,教授也根據我們各自的設計給予不同的建議與參考書籍,將大家往不同的方向引導,展現出設計的 活力與寬廣。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第一階段發題簡報
我選擇的案例 _ 感受(Feeling, Message)_ 豐島美術館
我 選 擇 的 案 例 _ 視 覺(Visual)_James Turrell’s
我 選 擇 的 案 例 _ 架 構(Function, Delivery)_MOMA
第二階段發題簡報
同學作品節錄(Kexin Chen)
Mountain Installation
同學作品節錄(Yuxin Ding)
Interactive Workshop
第三階段發題簡報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我的作品 _Logo
我的作品 _Website Motion
January.2023
上學期結語 # 概述
不知不覺在 Pratt Institute 的第一個學期就這樣過去了,充實的課程與學習讓時間流逝的特別快速。這 個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本學期所有課程的重點成果還有一些課後心得。 # 課程心得
首先是主修 Visual Language,作為我個人分享順序排在最後的一個課程,在上個月分享的心得裡內容
已經趨近於最終呈現,一個完整的視覺提案。最後的一個月裡我主要將重點放在發表投影片的動態影像
設計(Motion Design),因為我認為要突破平面視覺表達的局限性,除了空間感就是動態了,加上我這 門課程選擇作為 Metaphor 的視覺主體,泡泡,又非常輕盈抽象,因此不僅止於平面影像,我想將這個 隱晦的感覺用動態更好的傳達。
另外一門必修 Technology A ,距離上次分享這門課程後又過了許久,中間也多了許多發展。在用平面 元素進行自由拼貼創作後,我們進入了思辨設計(Speculative design)提案。Speculative design 非
常有趣,英文直譯的話其實應該要稱做「推測設計」,但或許「思辨設計」這個翻譯更貼近這個概念的 內涵,因為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落實、預測或者影響,也無關乎設計本身的功能或可行性。對我而言
Speculative design 就像是進行一個跳脫又有跡可循的創作(但很可惜我沒有做好)。在這個階段我最 後選擇發展的提案是:Leave sth behind。在這個提案裡所有輪子都有訊息,各種輪胎的痕被印章一樣
的刻痕取代,因此運輸或日常移動將不再只是經過,而會遺留下訊息:雨天後的租借腳踏車,用它的輪 胎在地上留下詩詞;略有泥濘的滑板場,地上是無數條流行用語的痕跡。最後,我做了一組 Prototype 並將他們的效果以比較詩意的方式拍攝紀錄。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Data Visualization 作為選修非常實用,因此是我分享的第一門課程,距今已過了好幾個月。這期間我們 又經歷了無數的主題,包含更多海報設計、運用平台 P5*js 寫 Code、介面設計等等。這門課程跟大家
分享我設計的一個日曆 Coding,Right Twice a Day_Universe。這份日曆從中心往外,所表達的時間段
越來越長:最內圈的中心往外擴一圈是一秒,往外一些的圓完整畫完一個圈是一分;中段一顆球體繞 15 度代表一小時,本身的樣貌也呈現一天 24 小時當中的日升日落,在夜晚時表現出月亮的陰晴圓缺最外
圍則是一年 12 個月,每一個當月會有較細的刻度,代表每一天,刻度線的四個色系則分別對應了春夏 秋冬。
最後是我這學期最欣賞的課程,Biodesign Transmaterial。除了新的思維讓我獲益良多以外,新的材 料也是打開不同設計思路的好方向。用紅茶菌(Kombucha)結成的薄膜當成面料、讓香菇的菌絲體
(Mycelium)長成設計的樣子,這些經驗都非常有趣且珍貴。我最後的設計是基於一個架空的未來,當 生態崩解,人們必須依賴變異菌絲體的庇護才能在野外生存,也因此衍生出了自己的社會、語言與文化 等等。
< 影片 1>
Visual Language 課程作品提案 1 -視覺提案投影片過場動態設計 < 影片 2>
Visual Language 課程作品提案 2 -視覺提案廣告動態設計 < 影片 3>
Visual Language 課程作品提案 3 -視覺提案結尾 Logo 動態設計 < 影片 4>
Biodesign Transmaterial 課程作品提案-四格漫畫
Visual Language_ 視覺提案投影片過場動態設計
Visual Language_ 視覺提案廣告動態設計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Visual Language_ 視覺提案結尾 Logo 動態設計
Technology A_Speculative design 提案
Technology A_Prototype mock-up
Technology A_Prototype mock-up
Biodesign Transmaterial_Model of the Mycelium
Biodesign Transmaterial_Model of the Mycelium
Biodesign Transmaterial_ 角色設定
Biodesign Transmaterial_ 四格漫畫
Shelter_Day
Shelter_Night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February.2023
工作坊 & 課程校外教學 #RISO 工作坊
這個月要跟大家分享學期的 RISO 工作坊跟 Biomaterial 課程的校外教學。首先是 RISO 工作坊,RISO 是 什麼呢?他其實是命名自日本的一台影印機器,由這台 RISOGRAPH 機器所印出來的成品可以保有油墨
的高彩度與亮度,是一種介於絲網印刷和照片打印之間的影印方式。RISO 影印運作的原理是在網版上打 洞讓油墨通過、進而印出圖案,這個過程就叫做「開版」。
Pratt 設計學院有兩台 RISO 影印機,機型一次能開兩個版,一個版型只能印製單一種顏色,所以總共
一次能印兩種顏色。RISOGRAPH 機器並不會像一般的 CMYK 印刷機進行混色處理,所以才能保有油墨
原本的質地。因為每次都只能印製單色,因此若要混合多色就需要再加開新版,過程繁瑣。另外由於過 程中類似滾動拓印的處理方式,會造成成品無法避免的錯位與一些意外出現的油墨痕跡甚至上色不均等 等,每張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種質樸的美感。工作坊使用了一些範本讓我們印製,所有原稿需採用 黑白圖樣,由 RISO 機器掃描後進行開版。原稿中黑色的地方開版後會最為通透,油墨可以完全通過因
此顏色會最鮮豔、亮麗;白色的地方則是不會開孔,因此保持空白。附圖為現場操作示範,可以看到兩 個充滿油墨的滾筒在機器裡。另外還有實際操作成果,因為我個人嘗試想要加上灰階,因此有了三個顏 色的成果(灰階是在一般的影印機印的),附上 04(一色)、05(另一色)、06(灰階),與 07 最終
成果。由於拓印有先後順序,因此建議將較亮或較不明顯的油墨放在後面印製,才不會被深色完全覆蓋。 #Biomaterial 課程校外教學
至於 Biomaterial 課程的校外教學,教授帶領我們去了材料中繼商 Material Connexion 的實體材料庫參
觀。這間公司旨在連接開發端與製造端,將最新最豐富的材料庫展示給需要的公司進行選購,特別著重 在環境友善與永續發展材料方面。課堂教授通過申請為我們安排了專人導覽,能進入到他們的材料樣品 陳列室,這邊提供線上資料庫供大家參考(官網:
)。
為大家介紹一些我個人特別有印象的,首先是用屠宰過程中的廢料,像是血液以及骨骼,製作而成的生 物皮革。這項產品本身有著原料的色澤,是一種很特殊的質地,一開始甚至讓我想到豬血糕?但外國人 將他們不吃的血跟產品廢料做成可再繼續投入生產鏈的商品,是很有想法且有效的。另外還有纖維素製 作而成的防水噴霧,將植物性纖維分解成為小分子加入噴劑中,經過一些處理後讓原本不防水的纖維有 了防水的特性,非常有趣。最後一個是我個人很喜歡的玻璃,由百分之百的回收材料再高溫壓制而成, 形成了美麗而有機的紋理,缺點是有一定的厚度限制。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屠宰廢料製成的生物皮革
介紹疊色效果
纖維素防水噴劑
RISO 機器介紹
百分百回收玻璃磚
RISO 油墨桶抽換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黃色開版原圖
藍色開版原圖
灰階原圖
最終成果
March.2023
Color Studio 課程 -1 # 概述
大家好,從這篇起我將為各位介紹新的學期春季課程的內容,這個學期共選了三堂課程,分別是 Color
Studio、Packaging Design 與 Typography and Info Design。為了讓分享不要太零碎,跟過去一樣每次 會專注於其中一堂課程在這段時間內的成果。 # 課程介紹
這個月從 Color Studio 開始,這是一堂由 Michelle Hinebrook 教授指導的基礎課程,專注於色彩或色光 在平面以及空間場所的應用。為了這堂課所有同學都買了 Color-aid(314 色的版本),這是一款色彩樣 本集,從基本的灰階到不同色相(Hue)、亮度(Brightness)還有各自冷色暖色的樣本都有。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有這樣一個實體的、不反光或褪色的色彩參考樣本非常實用。我們還添購了整套原色的顏料,各原色也
有冷暖之分,可以用這些原色調製出所有色彩。 # 課程練習
第一項練習是灰階,我們用 Color Aid 做參照,先用收集到的印刷品製作了灰階剪貼,然後再用顏料畫出 所有灰階。 剪貼的部分比想像中的難,而且非常花時間,每次以為找到對的顏色,剪下來後不是太深就 是太淺,尤其是偏白的灰色調,非常磨人。調色的部分困難的除了會被環境光的變化影響,顏料在濕潤 跟完全乾燥時的顏色也會有些許的不同。接下來我們還玩了混合色環兩端的對比色,來得到中性色調的 練習,可以明顯感覺到明暗對於顏色顯色強度的影響,像是黃色與紫色這種強度差異極大的對比色,就 需要比紫色多上許多倍的黃色顏料。
還有一週的任務是發現生活中的色彩,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有的色相。我在路邊的郵筒、機車上 的雨衣還有各種出乎意料的生活角落集齊了所有的色調,這讓我更加打開了自己的眼睛。
課堂上我們也玩了色錐測驗小遊戲,它是許多小圓盤排成的一條漸變色,將順序打亂後我們再試著依照 順序排回去,越接近中間顏色越接近,難度也越高。排完後可以依據後面的編號對答案,非常有趣。
Color-aid(314 色)
顏料廠商的展示牆
冷暖原色組(Warm/Cool Primary Kit)
大家在課堂上準備繪製灰階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繪製的灰階、Color-aid 的整數灰階、剪貼的灰階
混合對比色的中性色調
對比色痕跡在深色背景
生活中的色環
色錐測驗小遊戲(未完成)
色錐測驗小遊戲(完成)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April .2023
Typography and Info Design 課程 -1 # 概述
這個月跟大家分享 Typography and Info Design 課程的內容。這門選修課程的同學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 其中有許多 Information 部門的人,他們對於資訊與數據的分析還有處理方式非常值得參考。 # 課程練習
這堂課的教授給我們的第一個課堂小任務是重新設計一間餐廳的菜單。這只是一份為期兩週的小試驗, 看看大家的設計基礎並且交流,最重要的是檢視在純文字的排版上,什麼樣的策略手法是有效的。我選 擇了紐約蠻經典的牛排館 Peter Luger 的舊菜單來重新設計。原本的菜單缺乏層級與閱讀的靈活性,因 此我將菜色分為主要與次要,一大一小分別置於版面的兩側。主要視覺焦點採用原餐廳經典的 Logo。
內容上,標題字體沿襲 Peter Luger 的古典風格選擇了 Apple Chancery ,以及較簡潔的 Minion Variable Concept 作為所有其他內容的次級字體,最後再用透明度做一次整體的細節調整。
下一份任務是字體設計(可能更像字體實驗?)。我們從生活周遭尋找有趣的、具有啟發性的元素,紀 錄並分析,提取之中的元素,然後開始玩。一開始我根據自己在路上看到的元素們整理了三個方向,分 別是圓滾滾的、毛絨絨的跟瀟灑的。之後的幾週就是嘗試各種材料,試圖透過實驗去再現出前一階段的
效果,我用了氣球、毛線條還有各種不同的筆最後是油漆以及各種液體來「玩」上述三種發想。順帶一提, 教授一直在明示暗示的鼓吹同學們把所有東西拿去煎或烤。最後我選擇了跟課堂上其他同學較不一樣的
概念「圓滾滾的」去發展成最終的字體。首先,畫大量的草圖,建立這個字體的基本單元還有結構邏輯; 之後掃描進入電腦繪圖,建立外框並修飾;最後增加高光與細節。
這門課提倡動手玩創意(?),教授很樂意看到大家嘗試完全不能預測效果的實驗,失敗也無所謂,越
瘋狂他越快樂,同學們也都慢慢的從中解放自我。在這樣沒有「成果」或者「產量」壓力的課堂狀態下, 學習好像回到了它的本質。
圓滾滾的 _ 元素
毛絨絨的 _ 元素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瀟灑的 _ 元素
圓滾滾的 _ 實驗
毛絨絨的 _ 實驗
瀟灑的 _ 實驗
圓滾滾的 _ 草稿
圓滾滾的 _ 終稿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Peter Luger 舊菜單
111 年度視傳組
重新設計的 Peter Luger 菜單
May .2023
Packaging Design 課程 # 前言
Packaging Design 是 Pratt 引以為傲的專業之一,這學期有幸選到 Alisa Zamir 教授的包裝設計課程,非 常期待。
# 課程概述
作為包裝設計的入門選修,教授從各種基本的包裝概念開始引導。首先是立方體各個面之間連續性的可 能性,教授讓我們用有限的元素(全黑、全白、黑 1/4 圓、白 1/4 圓)填滿 4x4 的模矩,並檢視模矩摺
成柱體時形成的圖樣。線雖然是平面的,但在立體的包裝上它們是彼此成就的,共同組成一個大的畫面。 下一堂課教授拿出了大家都接觸過的七巧板,七巧板的概念是由七片不同形狀的板子可以組成無限的圖 樣,每一片板子都是最小的那塊三角形的倍數(兩個三角形組成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等),這個玩具 就是模矩系統。教授提醒我們在做包裝設計的時候要以這些基本項目檢視設計的靈活性。 # 課程練習
這學期的包裝設計主題聚焦在「食物」。教授在前幾週就讓我們自行前往各個市場,尋找自己有感 覺的食品並提出草案以及 5W。在幾週的構思下,我選擇了堅果食品,並將我的包裝設計特色定為 「Mesurement」。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主要議題是希望能透過我的包裝設計,讓人們對於堅果攝取量夠有知覺,因為適量的食用堅果是健康的, 但一旦過量卻很容易造成肥胖等問題。初始設計上採用類似量杯或者試管的概念,圓管的表面有標記,
提示每餐以及每天應攝取的份量。Logo 的設計則經歷了許多波折,在這之中,教授的推薦書單讓我獲益 良多,在附圖裡分享其中經典的一本給大家。最後我將 Logo 設計引入了無限的符號,呼應堅果對健康
的諸多好處。品牌色票採用兩個層級的灰階,以及次要的堅果色系。我的包裝結構包含兩種管徑的試管 本身與次級包裝,一個可容納多個試管的金屬基座,用來穩定長條狀的試管,(若之後不用來裝堅果, After Use 可以拿來當花器!)。
模矩練習
模矩練習範例 _ 圖樣連續性
七巧板原型
模矩練習範例 _ 堆疊圖樣
七巧板排列可能性示意圖
市場調查堅果照片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品牌提案
Logo 設計推薦書
Logo 設計初稿
Logo 設計完稿
June .2023
Color Studio 課程 -2 # 課程練習
這個月是 Color Studio 課程的第二次分享。在經過幾個月的練習之後,我發現教授一開始要求大家購買
的冷暖原色顏料組出乎意料地有用。由於過去習慣直接使用標配的 12、24 或者 72 色的現成顏料,容易 讓人對於色彩的和諧、冷暖以及對比度等等相對不敏感,長久下來會越來越鈍,建議有在實體繪畫或者
想嘗試玩顏料的人都可以從原色開始調製;原本就習慣使用原色的人也可以嘗試 Pigment ,進一步去區 分冷暖,感受色彩的細緻變化。顏色就像光譜,從原色出發可以讓一切有跡可循,調製各種和諧或對比 色票也會變得很輕鬆。
除了玩顏料以外我們也做了許多練習,像是將光暗處的顏色用 Color Aid 配對起來。這個小遊戲對於再現 物體的光感很有幫助,讓人再次體會陰影並非只要加入黑色讓它變深,還會伴隨著色相改變,有時甚至 會有冷暖色調的變化。還有一個簡單的小練習——色彩比例,試著用色塊再現一張照片,這個小作業很 用馬賽克玻璃當濾鏡。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之後的調色單元我們玩了對比色,原色對比色混合、加黑混合、加白混合、運用。有一個小重點是希 望對比色漸層兩端的顏色重量是一樣的,因此畫完後將它掃描再轉成灰階檢視,發現還是有一些小
失衡。另外教授也有跟大家分享色彩大師 Johannes Itten 的七個基本的色彩對比,分別是 Hue(色
調)、 Light-Dark(明暗)、Cold-Warm(冷暖)、Complementary(互補)、Analogous(相似)、
Saturation(飽和度)以及 Extension(延伸),所有的色彩運用基本上不離這些基本的排列組合,可以 每個項目都自己練習看看。我用其中幾項對比畫了一些圖,可以參考。但這些對比彼此也有一些重疊的 部分,因此同一張圖可能符合其中多個項目。 # Pattern(圖樣)的製作
最後跟大家分享 Pattern(圖樣)的製作。可以簡單將一個圖樣拆分成三個部分—— Motif(主題)、
Structure(架構)以及 Color(色彩)。主題就是最最基本的單元,可以是簡單明瞭的幾何圖形,也可
以很有機,讓人看不出型態;這些主題會跟著架構去形成圖樣,架構也有千千萬萬種樣子;最後再加上 色彩的詮釋,同一個圖樣套上不同的色票便會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因此每個圖樣都是無限的可能。
光暗處顏色 Color Aid 配對練習
色彩比例練習
對比色練習(原圖)
對比色練習(灰階)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互補色對比
冷暖對比
Johannes Itten 的七個基本的色彩對比
圖樣的主題(Motif)
圖樣的架構(Structure)
圖樣的色彩(Color)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July.2023
Typography and Info Design 課程 -2 # 前言
Typography and Info Design 的第二個課堂項目是 Point of Entry——Voice of Museum。這個項目是要
我們親自拜訪一間紐約的博物館並為其設計一次宣傳,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表達或手法。我選擇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 作為主角,想對他的 Logo 做一些動態設計 Motion Design 的嘗試。 # 實作
首先看一下這間博物館的現有 Logo,被貼在他建築物本體的入口處,可以看出應該是延續立面以及入口
處的玻璃結構分割而設計的。第一週我先隨興的嘗試了一些新的 Logo,主要是想用不同的動態去表達, 而不是由平面出發。教授建議我的設計思路可以更有脈絡,它要動沒有錯但要動的有邏輯有理由,因此 我嘗試了跟著原設計的思路去做更進一步的發展,我沿用了它建築物的分割設計了專屬於本博物館的字 體,以及相應而生的一種減法的動態:將小分割一一翻開顯露出下方的字母。對比原本網站上只是單純 在變色的 Logo,更能連結到博物館建物本身以及博物館創立的宗旨—— Moving Image。
在課堂的討論過程中教授建議大家都思考一下實體文宣可以如何去實現自己設計的概念,因此我將傳統 三折頁手冊稍作調整,以讀者翻開的過程為動態,讓閱讀多了一些趣味性。並且在文宣以及海報的樣式 上都使用了專屬字體的創作元素,一個三角單元的小缺角。最後一個小想法是在它的入口處進行一個動 態的投影,內容可以是 Logo、標語或近期展覽資訊等等。
整個學期下來這堂課讓我獲益良多,雖然內容基本,但充滿實驗性及趣味性。雖然最後期末評圖有討論 到應該選擇更大膽或更具有視覺效果的草案,但設計本來就沒有正解,只能不斷的嘗試。 < 影片 >
Logo 嘗試(動態)
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 入口及 Logo
Logo 嘗試(平面)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設計發想草稿
新舊 Logo
專屬字體設計
三折文宣 MockUp
三折文宣平面
海報 MockUp
入口投影概念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August .2023
Packaging Design 成果 # 前言
這個月分享 Packaging Design 的期末成果。這堂課的整個創作過程非常具有啟發性,同學們的提案也都 很有趣。我認為這堂課的進行模式是最理想的,在每一節課堂中教授會讓大家盡量對彼此的案子發表評 論,讓整個過程充斥著討論,不是只有教授的聲音,大家更像是一個團隊互相給予建議幫助彼此成長。 # 設計 5W
我的包裝設計「GONUTS」的主角是堅果,5W 對於設計的鋪陳非常關鍵,我的設計面對的受眾是任何吃 堅果並且在意健康的人(WHO),從堅果的食用習慣切入,引入 Measurement 量化來達到讓人更有意
識的成果進而得到健康。堅果雖然健康,但過量食用卻容易導致肥胖及其他健康問題,因此「量」是決
定得益或者得害的關鍵(WHY)。同時我也提出了一些生活情境讓人更好進入我的設計,像是美味的堅 果常被當成健康點心,但一不小心就吃進了將近一千大卡;或者因為不清楚不同種堅果的營養素及益處 而購買了綜合堅果,但其中卻混雜了許多相對便宜的高糖果乾,食用後對健康造成影響(WHAT)。因
此我以量筒以及比例尺的概念,用平底玻璃管以及軟木製作了我的包裝(HOW),在實體店以及線上販 售,有時還可以有一些特殊活動(WHERE)。 # 設計過程及呈現
GONUTS 在視覺方面採用了簡約的黑灰作為主要色票,但為了保有彈性,附有堅果色的次要色票以供
某些場合使用。我為 GONUTS 的 Logo 加上了動態去引導人閱讀以及增加記憶點,”GO” 的動作是模
擬堅果從玻璃管中倒出的動態,NUTS 則是逐字出現表現強調,以及為後續定格動畫廣告鋪陳。產品根
據營養素選擇了 3 種大堅果(核桃、腰果、杏仁)與 5 種小堅果(花生、開心果、松子、黑芝麻、南瓜 子)共 8 項,玻璃管也依此分成大管徑與小管徑,另外設計有一個次要包裝,可以一次購買 3 種大堅果 或 5 種小堅果。為了達成一開始讓目標客群清楚各堅果益處的目的,我結合了堅果與其有益處器官圖
樣,設計了簡單易懂的 Icon。將 Icon 作為固定軟木塞封口的貼紙的主體,延伸處則列出堅果所含的營養 素,讓消費者在選購時一目了然。課程中我也實體呈現了我的設計,並在攝影棚妥善的拍攝了樣品照。 最後的幾週我製作了一支宣傳廣告,以 Logo 的動態作為片頭,這支廣告強調了這個包裝設計的特點:
「Nutritious」、「Measurement」、「Reuse」以及「Refill」。整支廣告是一個完整的循環,不會讓人 有頭尾的斷層感,可以在各看板播放。 < 影片 1>
Logo 動態設計
< 影片 2> 廣告示意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5W_WHO
5W_WHAT
5W_WHY
5W_HOW
5W_WHERE
主要色票
次要色票
產品 Diagram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ratt Institute |美國|時雅文
111 年度視傳組
Icon 設計
封口貼紙設計
樣品圖(杏仁)
樣品圖(南瓜子)
模擬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