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標題可快速至該月份查看 |
202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111 年度|建築組|陳宥豪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3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成果展紀實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August.2023
經歷小時的飛行在 2022 年八月下旬我踏上了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土地上,一到租屋處行李都還沒安頓好 只跟室友打了聲招呼,便馬不停蹄的前往 UC Berkeley Wuster Hall (環應設計學院)參加 ARCH 100C Studio Presentations,此為我這學期交換計畫研究室的領域介紹,每個實驗室的主持教授依序發表實
驗室的研究成果以及未來規劃並給予學生問答與選擇的機會。今年秋季總共有八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 分別招收 13-14 位學生,不管是教授還是學生數量都相當多,以下分別說明較具代表性的的 Studio:
由 Mark Anderson 教授帶領的 Skinny Tall Timber: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Shaping Urban Space
Studio,主要是在探討城市有限空間下的構築,由於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是定義城市形態和社會體驗的 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將建築和城市生活的相互關係以實夠的方式作為形式和體驗 - 塑造城市空間的結構 和建築;整體像是在水泥叢林中的一種木構實構實驗,包括 Berkeley 無家者這類的都市問題探討。
Sanctuary and an Architecture of the Senses Studio 則是由 Javier Arizmendi 教授主持,此題目與當初
菁培術科測試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此 studio 的理論來自於 Juhani Pallasmaa 的《The Eyes of the Skin, Architecture and the Senses》該書中論點為人們普遍過分依賴以視覺為主導的建築,以及批判視覺主
義與其他感官對建築的解讀。在經歷了疫情時代我們放大了對數位視覺工具以及線上交流的視覺模式的 依賴,因此 Javier Arizmendi 教授認為重要的是要解決這種不平衡,並重新構想一個能夠充分激發我們
感官的架構 - 避難所和感官建築。每個 studio 的理論都相當有趣以及企圖探討或發現的操作手段也可以 感受到相當多元,在教授們講簡報後學生分別提出申請,順利通過審核後便會分配到指定的實驗室,而
我被分配到由 Keith Plymale 教授指導的 EMERGENT PARADIGM: Fire + Landform + Printed Concrete, 關於該 Studio 的介紹我將於為這個學期慢慢體會以及解釋。
Skinny Tall Timber-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Shaping Urban Space Studio
Regardless of our prioritization of the eye, visual
o b s e r vat i o n i s o f te n co n f i r m e d b y o u r to u c h . Caravaggio, The incredulity of St.Thomas.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The eye of the camera, detail from the film, The man
ARCH 100C Studio Presentations-3
UCB 吉祥物 Oski
UCB
EMERGENT PARADIGM studio
UCB 校門
with a movie camera
111 年度建築組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ARCH 100C Studio Presentations
111 年度建築組
ARCH 100C Studio Presentations-1
ARCH 100C Studio Presentations-2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September.2022
這學期我所被分配到的 Studio 是由 Keith Plymale 教授指導的 EMERGENT PARADIGM: Fire + Landform
+ Printed Concrete,很快的我們便從火災歷史調查開始著手,Keith 希望學生同時收集數據、彙編信息, 記錄火災場域歷史和特定外觀,並涉略所有關於火災的內容,包括城市、建築、文學、電影和攝影等等, 而我調查的火災為 Camp Fire 2018 其被認為是加州歷史上最致命和最具破壞性的野火,於 11 月 8 日 時 PG&E 輸電線路出現問題加上天氣高溫、陣風和乾枯的植被促成了野火的形成,持續燃燒 17 天之久, 燃燒面積為 153,000 英畝,最後還是依靠連續三天降雨才得以完全撲滅,其中更是直接燒毀 Magalia,
Paradise 兩個社區和大片森林,事後的煙塵以及霧霾也引響整個加州數日,數十個地區公立學校被迫暫 時關閉,甚至煙霧遠至美國東岸紐約市都可見,影響十分巨大,所以我以 NASA 野火燃燒期間的衛星影 像做為疊圖基底,依照時間軸以及燃火因素分別以垂直水平座標來釐清火災以及記錄火災場域。
其實加州野火議題相當嚴重也不是近年來的事然而卻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2020 的野火燃燒範圍更是前
年的兩倍,燃燒面積 425,0000 英畝(三分之一個台灣)排除人為縱火,乾旱與熱浪、森林管理問、 閃
電才是主要因素,剛抵達美國一個月我也碰上了熱浪氣溫最高可達 49 ° C 那個熱度加上乾燥的空氣,走 在路上彷彿隨便飄在空中的葉子都會瞬間燃起,以及這邊房子基本上不會安裝冷氣,所以對於在加州生 活的人們是相當煎熬的一週。
不同以往的教學方式,教授與我們花了將近一個月(八堂設計課)讓我們做資料的調研,以及分析數據 影像,將核心概念以模型的方式呈現出來,一再的討論後重新推演可能的新型態,雖然個人是覺得模型 難易度或複雜度沒有很高,但其背後的討論以及支持的觀點卻十分龐大,前期的探索相對的密集且長, 一層層疊加上去。
最後想介紹一下學校 Doe Library,他是我最喜歡去的書館之一,其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外觀十分典 雅,在主入口坐有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雕像,內部空間透過四個大天窗自然採光寬敞的空間由書架圍 塑,搭配木質長桌以及古典的檯燈,十分具有魔法學院的氣息,另外書庫也通過地下走廊連接到附近的 Moffitt Library,形成一個巨大的圖書館綜合體。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Doe Library
Doe Library-1
Camp Fire-01
Doe Library-2
ARCH100C-1
Camp Fire
111 年度建築組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Camp Fire-1
Camp Fire-2
Camp Fire-3
Camp Fire-4
111 年度建築組
October.2022
由於日後我們基地是位於北加州荒地與城市界面,該場域將被設計為某種土方工程或土地藝術的連續 雕塑系統,而 Keith 教授認為土方工程可以延伸成是景觀中的“防火”裝置,所以設計的第二階段是
Earthwork 的調查,藉由研究土方藝術家,來為這種獨特的場地條件激發靈感以及鋪陳,我所研究的藝 術家為 Mary Miss 她作品 Field Rotation 2018,她的作品跨越了建築、景觀建築、工程、城市設計和圖
形傳播之間的界限,這個作品只有從空中觀看才能完整的欣賞,訪客乘車抵達校園,從停車場直接前往 建築物並不會發現該作品,因為該裝置的目的就是突顯周圍環境隱藏本體,以作品為中心散發出的八條 線,由無數木樁切割成一個完美的水平面,與它們所在土地的斜度剛好相反,視線上便會形成一個完美 的水平面,好奇心會促使觀察者接近並進入該領域 ...
與教授討論後分別以三組關鍵字切入 Roatation / Twist, Surface notch, Datum / undulation,在這件作 品上 Mary Miss 想要旋轉的其實並不是字面上的場域,其所旋轉的是人們看待事物的思維,藉由環境上
圍朔形成表面的缺口,凸起的土方搭配中心複雜的結構反映出水平線的反差,看似切割成完美的水平面 的一個個木樁徹底翻轉原有的秩序。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目前我很喜歡這個環節大家分別討論地景藝術家的動機,觀察他們如何利用光利用土地造就具有意義的 藝術品,其迷人之處更是在於尺度的拿捏,以人出發以樹木出發或是以地球出發皆作品讓人陷入藝術家 思緒之中。
接續之前提到的 UC Berkeley 巨大的圖書館綜合體系,充滿魔法色彩的 Doe Library 相連的便是 Moffitt
Library 旗號稱為全美第四大圖書館,也是一個 24 小時開放的圖書館,建築主體低於地面,入口位於三
樓大面的落地窗面向大片草地,不同於大多數校園建築的新古典主義傳統,由混凝土建造樸實而無華內 部空間規劃十分彈性空間規劃,十分適合供個人和小組學習。
construction
Field Rotation – by Mary Miss
Field Rotation – by Mary Miss2
Moffitt Library -1
Field Rotation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Moffitt Library
ARCH100C concept modle light
ARCH100C Disscussion
Earthwoork
111 年度建築組
November.2022
模塊化 + 生活 + 比例 + 身體 經歷前期的火災調研與地景分析,尺度的轉換漸漸轉移到個人,屬於個人的身體尺度竟而影響空間感知, 而非建構在他人的感官與描述之上, Professor Keith 給我們的任務是開發一本關於人體的分析想法和測 量的筆記本,透過收集到的測量結果以雜誌為載體,隨機的文字成為某種所以廣告亦或是插圖皆成為尺 度的一部分這個過程稱為“量化”資訊成為獨有信息,透過測量和記錄,發展成為一種個人圖形標準,
由此產生的筆記本“Bodybook - 身體小冊子”將成為隨身攜帶的專屬索引。在課堂中我們進行了一個簡 單的小遊戲,折疊數次後每個人在紙上畫出一個身體部位,傳遞給下一個人,彼此並不會知道對方畫了 什麼,只能透過延伸線接續畫出下一個身體部位,紙上的每一個空間都被身體部位佔滿,因此空間關係 將通過圖畫、拼貼畫和折疊被觀察 ......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隨著學期進行到一半緊接而來的便是期中評圖 Mid-term week 一想到這是我來到 UC Berkeley 的第一個 評圖變使我顯得格外緊張,隨著評圖日期的接近也可以感覺到 Studios 的同學逐漸嚴肅起來,評圖當天
外評針對人體尺度與地景概念給了我許多意見,從原本的三個概念延伸到七種情境模式使用,對我下一 個階段的設計有很大的起發。
而與此同時加州大學正面臨著 2022 年最大規模的學術工作者罷工,學術工作者包括 助教、博士後、研
究人員等等, 他們宣他們現有收入不足以在該州生活,訴求提高最低年薪和增加的兒童保育福利以及合
理工時抖訴求,因此加州大學系統 10 個校區於 11 月 14 日同時展開罷工,以爭取與 UC 辦公室的談判, 許多教授也支持該罷工活動選擇停課或改成線上教學,可以感受到 Berkely 對權益的追求與自由。
Body Scale Quiz
步行軌跡
Body Scale
Body Scale 測量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期中評圖
高中參訪 UCB Studio
建築師演講
觀摩評圖
111 年度建築組
Note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December.2022
大地的傷疤 - 實地考察 加州乾燥氣候時常引發森林大火,其往往會給森林留下一道道的傷疤,儘管人為的介入及時滅火,燃燒 後的森林樹根焦黑草地枯槁與周邊顯得格格不入,經歷了一系列的調研與研究最終我們選定了四塊存在
Burn Scar 的基地,它們皆位於北加州荒地與城市界面分別是 Bartholomew, East Sonoma 、Glen Ellen, Sonoma 、 Sonoma Northern Edge。實地考察後發現這裡是一個由山谷和山脈組成的線性景觀,從北
向南延伸介於索諾瑪山脈和西部的太平洋之間的區域,並且該區的流域是一個獨特的封閉系統,加上又 處於荒地城市界面沿線,所以該地區的建築、森林、山脈、草地和荒地形成獨特地理環境,互相輝映。 對於考察後的紀錄,我們將重點放在場地線性與方向性,透過將基地地形形式重新塑造成幾何組織,
Keith P roferssor 要求我們使用紙張透過剪裁摺疊去塑造地形,這個過程他稱之為平面拓樸,過程中還
需要加入先前對 Earthwork 的理解與詮釋將個人思想與基地調查結合,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協調彼此的
土方規劃,由於基地面積相當大每個人所分配到的範圍不盡相同,14 位同學的作品最終將連成一個位於 Sonoma Burn Scar 上的連續設計,基於這樣的設計方式更需要顧慮到個人之於整體以及自己設計在大 環境的定位,十分具有挑戰也相當有趣。
補記:在某次下課後與同學去聽 Michael Young, Young & Ayata Esherick Visitng Professor 的講座,剛
好看到前幾年參加的國際競圖 (Bauhaus Museum Competition) 的並列首獎,該作品已跳脫框架的思維 去從新設計包浩斯博物館,萬萬沒想到建築設計師就是演講者本人,所以有幸聽到作者細細講述他的設 計理念,也看到了許多當初沒公開的設計手稿與建築細部,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講座。
Young_Ayata_1
Sonoma Northern Edge1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Burn Scar
Sonoma Northern Edge
地形幾何串連
討論地形幾何相鄰關係
111 年度建築組
Michael Young, Young _ Ayata Esherick Visitng Professor 講座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地形幾何與現況
2D to 3D
實地考察前討論
地形幾何
實地考察
Burn Scar1
111 年度建築組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January.2023
期末評圖 EMERGENT PARADIGM 來到 UC Berkeley 的第二次正式評圖,相比其中評圖更具有挑戰性的是在設計後期的整合與協調,彼此
的土方規劃都要符合整體 Program 要求,在 Sonoma Burn Scar 這樣的基地上要面對的是更多的自然因 素,燒焦的痕跡 、 土壤的變化 、 草木的分界等等,幾何圖形或滑順的曲線或是基地描繪出的不規則線
條,經過不斷地討論下逐漸構出彼此的方案,基地連續的設計模式也讓在期末焦頭爛額的大家,在工作
室多了幾分歡笑。至於期末評圖 Proferssor Keith 竟然一口氣找了 12 位評圖建築師使我們備感壓力,但 也因此獲得了寶貴 12 種不同方向或層面的建議獲益良多。
回顧設計過程從一開始的火災調查到地景藝術家分析,之後的身體尺度冊子以及七種情境空間模擬,最 後才進入到基地與建築計畫和建築設計,乍看沒有直接的關係其實卻是環環相口的設計思辨;我對於基 地開口的處理方法是使用木頭來引導人們的動線與視線,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山坡上的特殊地景,此外做 為相對於建築體的軟性材質,它能使人們進入且由混凝土到木頭的語彙變化,同時延伸到室內客廳廚房 等空間,這部分是取自 Marry M iss 通過不同的高木來展示完美的水平面的概念,透過這個方法我強化
了基準點和垂直之於基地的關係。對於地形上的缺口應用在情境模型中模擬出的空間感受,屋頂上看天
空和基地的光影,晚上則是屬於行星和星星,這是關於人與自然傷疤的對話 ...... 隨著評圖的結束也代表 著 2022 秋季學期步入尾聲,希望下學期也能繼續探索不一樣的設計方法。
壓迫評圖現場
Arch 100D Studio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分組評圖
12 位建築師一起評圖
Site Plan
幾何場域模型
身體尺度小冊子
身體尺度接龍
地景藝術概念模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February.2023
秩序與不確定性 W inter break 一下子就過去了,回家回國的同學們也紛紛返回校園,Spring 2023 這學期我被分配到的
studio 是由 Ryan Keerns 教授指導的 (Per)forming arts: order and uncertainty ,注重於探索秩序與不確 定性之間的關係,Ryan 認為其中的可能性是成為建築創新與平衡的切入點,該工作室以最近在 Mono
Practice 舉辦的展覽命名,提議挖掘三種藝術實踐,以發展一系列圖形、縫隙和圖騰,在標準與特定或 穩定與不穩定之間產生張力 ......
以下分別介紹三件作品,日後我們將轉變其背後的含義套用在建築設計方法論
其一 Vanha Lam 的作品將被用來引入一系列褶皺來破壞熟悉的穩定性,從一系列主要形狀開始:正方 形、圓形和三角形,我們將探索不可思議的地形,從原始形狀到無法辨認的微妙變形。
其二 Lygia Pape 的作品探討建立圖形 / 背景之間的平衡關係,重新詮釋不穩定的形狀,其中正負空間、 質量和空隙之間的聯繫具有相似的價值,重疊和接縫作為在構圖中建立秩序的技術。
其三 Power Boothe 的作品將被用來激發一種“有節奏的遊戲而不是公式化的規則”的方法來處理差異 和重複,從而對形式和空間的體驗進行紋理化,這個階段探索主題是從外部到內部的邏輯。
設計主軸則是展演廳,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UCSB)的主要表演場地和大型演講廳 Campbell Hall 需 要更換,因此我們要利用上述所提及概念作為理念實踐在這個案子中,我認為這個起手式相當的有趣。 上文提及展覽網址
review
Spring 2023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order and uncertainty
ARCH 100D 程 b
Desperate Measures, Power Boothe, 2018
Parallel, Lygia Pape, 1956
Installation, Vanha Lam
Vanha Lam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March.2023
穩定與不穩定 / 分割與接縫 在這個主題之下第一個部分從基本形狀開始: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這些形狀是穩定的透過不同的折
疊來破壞熟悉的穩定性。將折疊紙的掃描圖像導入 Rhino 後描繪圖形、修剪和連接輪廓以生成閉合曲, 並在圖層上記錄摺痕線和紙張本身的邊界是這個部分的重點,一次折疊會使幾何破壞變小但仍在原有邊
界之中,二次折疊形狀會變形且超出原本邊界,三次折疊有無限種排列組合。 在建築中佔用空間(房間) 和移動空間(走廊)的劃分往往遵循可預測的模式, 第二部分基於折疊中發現的不穩定性而生成抽象構 圖,發展空間定義的替代模式。使用偏移、重疊和空白來建立區域、接縫和開口,沿著相關的摺痕和紙
張邊界線垂直定向 ......。這部分的操作相對抽象是從平面破除幾何空間,比起過程更注重在最後的型態, 也就是不可預測得樣板,但不管如何在有邏輯地對折下其結果並不是完全無法預測,因此我個人認為這 裡所想探討的其實是排列組合的可能性,日後便會將這種可能性發展成建築的形式。
Rollage,是第二部分 Ryan Keerns 教授推薦的方法,是西方藝術拼貼技法,透過將不同的圖像、材料、 紙張等剪裁拼貼而成,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強調了圖像之間的交融與融合。兩幅看似不相干的 圖像,可以在視覺上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圖片更具象徵性和抽象性,呈現出更多層次的意義和風格。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rollage1
Rollage1
rollage2
collage
Rollage2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分割與接縫
摺紙與圖形
事務所參訪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April.2023
(Per)forming Arts 前三項作業介紹了形式 / 空間製作的邏輯、細分策略和主題,始終著眼於發展穩定與不穩定之間的關係, 以此為基準設計一個新的演講廳和表演藝術場所的提案。 以下是 Ryan Keerns 教授給出的三個課題
1、建築的形式是什麼如何為機構提供身份和場地認同?這種形式如何推遲或與鄰近的建築物產生緊張 關係?
2、表演廳的形式是什麼?建築(物體)和表演廳(空間)的形式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些張力如何使 體驗活躍起來?座位區是如何組織和排列以便為表演空間提供視線和特色? 3. 主題的概念如何用於進一步闡明建築物的外部結構和表演廳內部?
而劇院類型,雖然在表演區域和觀眾位置之間有許多劇院組織類型,例如:shoebox, thrust stage, black box theater, theater in the round (vineyard style), amphitheater, and arena,但這次的重點將放在舞台
類型。作為一種劇院類型,舞台的作用是加強觀眾的共同視角,這與透視在建築表現中的作用大致相同,
從功能上來說,對於一所大學 (UCSB) 來說,舞台類型允許關閉一部分舞台,以便白天可以進行講座, 而晚上晚些時候可以進行表演。其中自然採光的部分,由於學習環境中的日光已被證明可以提高學生的 表現和幸福感,對於劇院是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問題,涉及光的性質以及如何阻擋和反射光源以避免直射
光進入室內。 另外附上為 MAAD 展覽 LIGNIN & LINING, 該工作室將研究樹木的防禦機制以“建築化” 並設計功能性木質圍護結構,以轉變木材生產和技術以應對極端乾旱和野火風險環境 ...
per-forming arts
機械手臂工坊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Studio Discussion
LIGNIN _ LINING1
Odéon-Théâtre de l_Europe, 1770. Charles de Wailly
Proposals2_Page_1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May.2023
不同向度剪影所構築成體 為了轉化成建築形體,我們開始回溯先前的實驗操作,重點放在發展「實」與
「空」關係上,進而延伸到「部分」與「整體」關係,也增加了建築項目的複雜性並擴大了其表達潛力, 建築量體塑形的操做手法由摺紙剪影的投影交錯而成,來自不同向度的投影互相交集減去,而由於先前 折疊紙張的動作,是將穩定的形狀轉換成與其原始形狀或多或少相似程度的其他東西,涉及平移運動等
不同的手法,所以我們在進行此階段的操作被要求同時注意 style(剪影)和 technological mastery(元 素)的對應,這部分相對抽象,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準則,其所產生的量體可以是任何形狀但其又有跡可 循。
與此同時期中評圖也同時進行著,在評圖中我們依據上述手法操作出的量體,表述著對建築對象和建築 空間之後,Ryan Keerns 教授給我的思考方向便是將注意力轉向建築長廊——從這裡到那裡的行為。建 築長廊 (promenade) 不是走廊 (corridor) 或門廳 (hallway) 上述兩者都暗示某種效率方式,而長廊長廊
(promenade) 是一種體驗,這種運動行為是體驗的過度,讓參訪者的身心為即將發生的啟發性的或激動 人心的事件做好準備。 以下為 Ryan Keerns 教授給出的三個課題 1. 接近建築物時,如何讓建築發使人感知道入口?
2. 雖然活動是一種集體體驗,但個人之間的互動通常發生在廣場和大廳的公共區域之 前或之後。該建築如何同時為活動和對話的潮起潮落提供空間?
3. 建築如何為提供視覺提示,使標誌和地圖讓位給更直觀的動線層次結構?
Midreview
Midreview2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Midreview3
Midreview4
Howard Assignment4_Page_4
Howard Assignment4_Page_3
Primary Shapes-01
Howard Assignment4_Page_9
111 年度建築組
Howard Assignment4_Page_8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June.2023
期末評圖 (per)forming arts: order and uncertainty 很快的這個設計進入最終階段,針對一系列推演出來的型體給予機能,經過不斷的調整去使其合理化, 這個過程其實造成了許多矛盾,因為在調整機能時所造成的型體變換很容易破壞原有的推演造型,若是 僅依靠平面機能的調整又時常無法將機能的關係處理完善….
整體設計我在平面中創造特定的時刻來增強用戶體驗,將講堂空間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自然採 光的開放空間,透過穿透和反射以避免直射光進入內部的,另一方面牆壁上圖案是由前期 Rollage 手法
延伸而來用於反射聲音,對應著屋頂上的雕刻和浮雕而後延伸屋簷捕捉牆角,作為垂直平面上升並與另 一個平面相遇以創建對話,所有元素都反映了對象,生成的圖案和建築形式之間的聯繫是基於意想不到 的模式,所以模式和形式之間的聯繫,這就是它真正有趣的地方,景觀和建築相互關聯的地方,或者內 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地方,整個學期所討論的 order and uncertainty 開始相互關聯。
結語:建案的形成可以是在方案開發階段,建築師與客戶用戶的密集討論,也可以是由另一種模式 Ryan Keerns 教授想傳達的是,建築計畫就像是一張抽象列表包含功能和推測的面積,雖然可及性的想法在這 些元素之間建立了某種功能關係,但這些區域本身應該被視為缺乏架構特性的近似值(approximations devoid of architectural specificity),這些價值觀應該被視為與建築本身一樣具有可塑性,必須被視為 從屬於主要空間和整個建築的概念。
PROMENADE
PROMENADE 1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0_ = 1_-0_ Scetion
111 年度建築組
ARCH1 00D
Studio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Palazzo Citterio Renovation, James Stirling, 1987
111 年度建築組
Real Fictions Cairo, UPenn professor Ferda Kolatan, 2017
robotic arm practice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July.2023
AIA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2023 很快的學期結束同學分各自分道揚鑣,有的找到工作有的回老家發展,而我利用 Summer section 課剩
餘時間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美國建築會議以及一些建築師公會的工地參訪活動。2023 的美國建築博覽會今 年在舊金山舉辦(The Architecture Expo at A’23),有許多的研討會和講座,大量的建材與建築相關
產品廠商,為期四天的展期每天早上都有 keynote 的演講,我聽的其中一場是任新西蘭前總理傑辛達 · 阿德恩 (Jacinda Ardern) 的演講,在她任職期間面臨火山爆發和新冠肺炎 (COVID-19) 大流行的挑戰,以 及她對環境問題以及氣候變遷等議題……另外建築研討會的主題也十分多元,從建築攝影到細部設計施
工檢討,其中也包含許多科技與建築的應用,無人機照明分析 AI 建模等,令我大開眼界。另外去參訪了 建築師公會 (AIA East Bay)木構高層建築的工地,這是由 oWow 建築公司所主導的案子,完工後號稱將 成為西海岸最高的木結構建築,並預計在 16 個月內完成。負責人聲稱,由於使用 M ass ply panels 可
以節省 15% 的總成本,並縮短 25% 的施工時間,另外不會有鷹架且模矩化立面安裝將很快進行。 對木 構往往會有種迷思,台灣好像不太適合?但其實不管是在生命週期,構造環保上都有很大的革新,經過 這次的工地參訪後我更加了解了這種材料以及工法充滿的可能性。
AIA23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Lecture
Lecture2
Keynote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oWow 建築公司
大樓內部
工地現場
木構柱
建築頂層
接縫細節
111 年度建築組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國|陳宥豪
111 年度建築組
2023
成果展紀實
講座主題:未來的樣子 往下一階段邁進的設計者 歡迎點擊觀看更多 圖 1 為學員講座分享、圖 2 為展出作品
1
2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