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April .2022
培訓開始 #概述
疫情的緣故,原定在去年 � 月開始的培訓計畫,延長了半年到今年 � 月開始,也順利在上個月開始在武
藏野美術大學 ( 以下簡稱武藏野 ) 就讀,開始為期一年的菁培計畫。出發前其實蠻忐忑的,因為日本國 內一直到今年年初疫情還是不太樂觀,並暫停所有新簽證的申請和入境,直到距離開學不到兩個月的時 候還是處在不確定能不能如期出發順利開學的狀況,但很幸運地在二月底的時候,日本政府宣布恢復簽 證的申請,並有限制的接受留學生入境,最後也順利在開學前可以入境日本並準備開學相關事情。
雖然延後了半年出發,但也因此可以銜接上日本學制新學年 � 月春季學期的開始,可以跟著武藏野的其 他新生一起入學,並且武藏野整個課程規劃是以一整個學年下去規劃,包含部分上下學期課程的銜接, 作品發表等等,� 月入學較可以配合整個課程規劃完整參與一整年。這學期,經過與菁培的負責教授坂
東教授討論,並參考前幾屆學長姐選課後,總共選修系上三門課程,並旁聽參與一堂課程,再加上一門 日文課程。
#Design 理論演習
這是武藏野基礎設計學系大學院 ( 研究所 ) 的主要課程,研究生會選定指導教授並發展個人作品。系上 目前有七位教授可以指導,在經過 search 和與部分教授面談後,這學期決定以專長領域在 motion
design 領域、本身是導演的菱川勢一教授和菁英計畫為主,並搭配菁培的負責教授、專長領域為 Visual Communication 的坂東教授。 #Design 演習Ⅰ
Design 演習Ⅰ是基礎設計學系大三的主要設計課程,我所選擇的是原研哉教授開設,以 Visual Identity 為主的課程,這學期前先會有兩周的視覺練習,接下來則是以「 航空公司、飛行器 」為主體,設想未來 存在的公司,並為其設計視覺識別系統。
#Screen Printing 演習
這是以網版印刷為主的選修課程,主要會教授網版印刷的知識原理和網版工房的實際操作為主,本來在 選課的時候有點猶豫要不要選擇這堂課,但聽完課程的介紹非常感興趣,並且有這樣的工房設施和機會 也很難得。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Design Project E ( 旁聽參與 )
課程名稱最後的 E,代表的是 English,這是基礎設計學系開設以教授英文發表、英文解說作品為主的
課程,課程主要會以系上教授以英文介紹自己的背景和作品作為範例,和同學分組發表為主,因我們國 際生的身分,系上教授希望我們也能參與這堂課程,也是我少數以英語為主的課程。
這是原研哉教授課程的第二周視覺練習發表,這個課題以
教授針對課題進行說明,簡報內容則為之前學生的作品範
平面的形式呈現,第二周則是要在實體的娃娃上面呈現。
作品,教授提問並給予建議為主。
俄羅斯娃娃的形狀發想,設計一系列視覺作品,第一周以
例。這堂課程教授方式多以教授講解簡報和同學輪流發表
這是其中一個同學的作品,主題就是「 原研哉的形象 」,
俄羅斯娃娃這個主題,多數人會以「形狀」的相似發想,
這是另一位同學的作品,以香蕉放置的過程為主題。
這是以髮量為主題的作品。
越小的娃娃人物細節也越多。
但有部分同學則是利用種類或顏色來喚起視覺聯想。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這是我第一周簡報發表的作品,以坐著的貓形狀為發想設
這是我這個課題第二周的發表,延續第一周的主題,並轉
這是俄羅斯娃娃的原型,每個人會拿到一組五個木製的娃
這是網版印刷課程的工房,老師正在向我們展示曬過的網
這是網版印刷課程展示網板的應用,先以網版印刷的方式
這是英文發表的課程,這堂課老師希望我和另一位菁培生
計,並且隨著形狀縮小,身上花紋中黑色的比例會變多。
娃。
印刷到黏土上,再轉印到石頭上。
換呈現到 3D 空間中。
板和講解操作流程。
能在第三周各發表 30 分鐘的 presentation,簡報內容是 我在介紹之前的作品。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May .2022
第一學期期中 ( 上 ) #概述
隨著五月結束,代表著武藏野的學期也進行一半了,各項課程也紛紛進入期末課題的部分。
#Design 演習Ⅰ: Visual Identity
原研哉教授的課程進入到這學期的第二課題,也是一路延續到期末的課題,這個課題以「 航空公司 」為 主題,每個組別須先提供航空相關服務的公司,在為其設計 logo 和 key visual,雖然主題是航空公司, 但並不是單指傳統上提供載客販售機票的航空公司,而是在飛行器這個基礎上,思考有甚麼新穎有趣的 可能,甚至太空相關的服務也是可行的。
發想航空公司的部分,較有挑戰點的點在於雖然可以不用過多考慮技術執行上的可能性,但如果提出過
於科幻或遙遠的服務,較難以讓其他人想像或了解,但若是很靠近現在的技術或現有的服務,又會有過 於常見或不有趣,如近期快速發展的太空旅行。我們這組最後是以「 宇宙葬 」作為主題,提出新型態葬 禮,將過世後的遺體送往太空的航空公司。
公司型態確立後,課題的下一步是設計 logo 和 key visual,一般設計中講到 key visual,可能會先聯想
到利用視覺元素或顏色上的應用,創造一系列的視覺識別,但教授卻建議在我們的主題上,可以利用照 片去傳達我們提供的服務和概念,並配上簡單的 logo 即可,並且因為是照片為重點,logo 反而應該很
簡單才能很好利用在不同的照片。這種以照片為主去傳達企業概念和型塑 key visual 的方法是我以往較
少接觸到的,課後回想似乎這種手法在原研哉教授過往的作品倒是蠻常見的,如 muji 過往的形象廣告 和今年瀨戶內海藝術季的 key visual 都是。 < 影片 >
日本品牌 MUJI 過往的形象廣告。 < 影片 >
2022 年瀨戶內海藝術季的 key visual。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Screen Printing 演習
網版印刷的課程也進入期末課題的部分,因是以實作練習為主的課程,在課題上較無特定主題限制,僅 須提出要做的主題和預計運用技術 ( 如幾色印刷、是否要印在特殊材質等等 ),和老師確定後即可。
進入學期中,也終於對網版印刷比較有上手的感覺,不管是製版、印刷、或是事後非常花時間的收拾, 都有比較熟悉,操作時間也能越來越快。 #Design 理論演習
研究所個人與教授的 meeting 上,上半學期其實是有點掙扎的,基礎設計學系的研究所非常重視概念和
研究,許多同學是先針對特定感興趣的主題研究,並且在現階段還沒將研究的主題轉化成作品,僅是對 主題進行調查或查找文本,加上許多人的主題是在入學時研究方向提出即決定的,對於我來說,一方面 是之前在台灣沒有執行研究計畫的經驗,過往創作方式也多是會同時針對作品最終的可能進行發想,較
不習慣這種「先選定主題研究,作品的可能性慢慢發展」的步調,一方面是須從零開始尋找研究主題, 再加上要同時適應日本的上課討論方式,上半學期個人研究部分真的是花比較多時間精力去習慣的,目 前期中有開始針對主題收束,希望下半學期個人研究能逐漸上軌道。
Visual Identity 課程|大部分課程是各組輪流上台簡報, 但有時教授會請我們印出來一組組進行討論。
印出各項提案和 logo 與教授討論。
Logo 的部分,我們先選定 Semplicita Pro 的字體,再針對個別的字母去調整,最後調整成比較寬鬆的間距的 logo。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教授針對我們這組給的建議,利用圖片傳達公司的服務還概念,配上簡單 logo 即可。
因組內討論多採線上方式,我們利用 miro 可即時線上共同編輯,並直接將討論版整理後與老師討論。
圖片與 logo 搭配的測試。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網版印刷課程,圖中老師在指導同學雙色印刷對位的注意事項。
網版課程上課是先在教室集合,老師會先在黑板上講解今 天的流程,講解完後再前往工坊進行實作。
網版課程的一次製版等待版乾,這次我用符號拼成圖像, 並測試符號在網版上的表現狀況是否會太小無法呈現。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June .2022
第一學期期中 ( 下 ) #概述
所有的課程在六月開始,都正式進入期末課題,並為了七月的期末準備。
#Design 演習Ⅰ: Visual Identity
原研哉教授的 Visual Identity 期末課題以「 航空公司 」為主題,每個組別須先提出與航空相關服務的公 司,再為其設計 logo 和 key visual。我們這組延續之前「宇宙葬」作為主題,提出新型態葬禮,將過世 後的遺體送往太空的航空公司。
在之前的發表中,已經和教授討論出以 Typegraphy 為主的 logo,並搭配可以說明企業服務和精神的照 片作為 Key Visual 呈現,接下來著重在為 Logo 加入一些細節亮點,和製作需要的照片。在照片方面則
遇到一些挑戰,經過幾個禮拜的製作和發表,似乎一直得不到差不多的反饋 —「 無法從單張照片中看出
企業的服務 」,之後檢討發現問題似乎是我們過於聚焦在宇宙和飛行器的元素,反而忽略「 葬禮 」這個
最能呈現服務的元素,以及希望能用單張照片表現出所有事情,但因提出的服務本身就較為新穎,更難 單純利用一張照片就帶給人共鳴。因此,我們重新將照片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希望呈現的意義, 並在其中一個部分呈現出「葬禮」的元素,打造個別有個意義的照片,全部看完又有故事性能呈現出整 體企業服務的系列照片。 #Screen Printing 演習
網版印刷的期末課題決定以「Code Gradient」為主題,我從之前的每日創作延伸,重新創作並結合成
一張海報作品,其中的圖像皆以程式產生出不同的圖形和漸層,最後再以網版印刷的方式呈現,並預計 印製在透明壓克力和紙兩種不同的材質上,形成疊加的效果。我希望結合兩種非常不同的製作手法,一 端是非常科技、程序化的生成圖像,一端是手工、傳統的網版印刷。 #Design 理論演習
研究所個人與教授的 meeting,經過半學期的討論找出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並能符合基礎設計學系的研
究方向,從一開始就很感興趣的枯山水,延伸到日本文化中「 空 」的概念,試著探索此概念在自身感興 趣的數位領域中的可能性。教授根據我的主題推薦我在課餘時間前往京都看看,並推薦許多跟我研究主 題有關的建築、作品等等,同時建議我可以跳脫平面之外,從建築、音樂等等其他形式感受類似概念。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Visual Identity 課程|形象圖片結合飛行器、喪禮意象。
Visual Identity 課程|後續調整製作的形象圖片。
Visual Identity 課程|教授為了期末發表的格式,向我們
網版印刷課程|同學的前期課題作品。
網版印刷課程|期末課題的測試,測試各種圖形的印刷表
網版印刷課程|期中發表,發表前期課題的呈現和期末課
補充網格系統的使用方法。
現,以及各種網點大小在網版上的表現。
題的計畫。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July .2022
第一學期期末 #概述
武藏野的學期結束的相比台灣較晚一點,因此台灣開始放暑假的七月,反而是日本學期進入期末衝刺的 時間。
#Design 演習Ⅰ: Visual Identity
原研哉教授的 Visual Identity 課程期末的呈現是以簡報的形式提出,講解公司和 key visual 設計方向以 及相關延伸應用。蠻特別的是這堂課的期末,教授有向我們提供簡報的網格系統和須使用的字形和字級
規範等等,必須要根據規範下去排版,從這中可以體驗到日本設計教學對基本功的要求,原教授也多次 在課堂中強調網格系統的重要性,並且要養成使用網格系統的習慣。
在之前課堂我們就已經訂出 LOGO 和主視覺的設計方向,所以最後兩周主要聚焦在周邊應用和梳理簡報
呈現的部分。因為我們的概念較為抽象,加上主視覺又是使用「 照片帶出企業服務 」的手法,簡報跟呈 現的順序更顯得重要。
#Screen Printing 演習
網版印刷的期末課題我以「Code Gradient」為主題,先以以程式產生出不同的漸層圖形,最後再以網 版印刷的方式呈現,並印製在透明壓克力和紙兩種不同的材質上,形成疊加的效果。
開始印製時有點擔心成功率的問題,因為在電腦上產生出的漸層網點,轉換到印刷上的解析度,又要經 過製版,過密過小的網點在解析度有限的網版上有所限制,顏料的掌控也就要很小心。壓克力的部分利
用顏料漸層印刷,也是比較難控制的手法,好在最後都有成功,壓克力更是在只有一次材料的機會下一 次就成功。
#Design 理論演習
研究所個人與教授的 meeting,是期末花最多時間在準備的課程,meeting 的內容會延續到下學期,因 此這學期期末不須提出最終作品,但還是要針對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成品進行五分鐘提報,並且這堂課的
期末是辦在 open campus 上,所有的大學部和研究所學生以及系上所有教授都會參與,算是系上每學 期的重頭戲,也為此花了許多時間在準備。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因為主要是進度的提報,且考慮到除了指道教授外,大部分參與的教授和學生都未曾聽過我的主題,因
此在內容上,主要講述主題和相關研究,希望能讓聽眾快速了解我希望呈現的方向,再呈現針對主題目 前進行的設計和之後的方向。
Visual Identity 課程|最後簡報的呈現及 Key Visual 設計。其中首張圖以手捧的方式呈現出飛行器實際的大小試圖帶出喪禮 和飛行器的意象。
Visual Identity 課程|簡報中針對 Key Visual 運用 mock up 呈現,讓觀看的人可以對視覺的呈現比較有想像力。
Visual Identity 課程|我們運用了不同的照片希望帶出不 同的面相,也同時展示不同照片搭配在一起的狀況。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網版印刷的期中發表,因為語言的關係,老師用日文再向同學講述一次。
教授根據我的研究主題,推薦我前往考察的京都龍安寺枯山水庭園。
在武藏野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資源真的非常豐富,有完
教授根據我的研究主題,向我提及的參考作品,以日本傳
圖中為立花文穂全權負責编辑、藝術指導的《 球體 》雜誌
書館中找到相關資訊。
整收藏許多設計雜誌,許多年代甚至可回朔到幾十年前, 。
統茶室為元素,現代玻璃材質重新打造,同樣是在學校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Visual Identity 課程|Visual Identity 的延伸運用設計,
Visual Identity 課程|將所有簡報印出來並在桌上擺放的
期末呈現每組會針對自己的提案進行講述,老師也會提出
有些組別還有針對延伸應用的部分製作出實體的商品。
網版印刷課程|期末發表,也是大家將作品方別放在桌面
網版印刷課程|我很喜歡的一件作品,運用同一版印了非
圖中為喪禮活動上的花朵包裝。
問題和提出最終評語。
上,在一個個發表作品和老師提問並反饋。
方式呈現。
常多不同色。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網版印刷課程|我的期末作品,都是運用同一圖象,展示 單色和多色漸層,以及在不同媒材上的測試。
110年度視傳組
網版印刷課程|作品在壓克力上的呈現,可惜當天下雨, 沒辦法很好拍出透明的質感。
August .2022
暑期及下學期安排 #概述
八月是日本學生的暑假,因日本的學制的安排,學期結束比較晚,正式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中後了, 九月初就開學了 ( 武藏野美大是 � / � ),因此只有八月是完全沒有學校課程的暑假月份。
#暑假安排
利用暑假比較完整的時間,整理自己上學期課程產出的作品,將部分課程當初比較趕著完成的作品在好
好收尾一次,以及繼續發展個人研究計畫,將上學期末發表的進度繼續往前推進,並且針對發表得到的 反饋進行研究與修改。
除了以上,暑假期間,也把握在含有豐富設計和藝術資源日本生活的機會,多去看看不同的展覽和美術 館,日本設計活動非常活躍,幾乎每周都會有各式各樣新的展覽活動,其中不乏許多學習設計過程中接 觸到的知名設計師、藝術家。之前在研究所跟教授討論時,教授也很強調除了努力在學校課程中,也要 記得多多接觸各種展覽或去不同地方看看,觀摩其他人作品同時也可以刺激自己感官體驗。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秋季學期課程安排
暑假的期間,也將開學後的課程選定安排好,暑假期間分析下自己目前的能力和作品的方向,下學期預 計以動態設計和互動設計為發展主軸,也是我作品較多的類型和希望之後尋找工作機會的領域,因此在 這兩個領域裡各修讀一門實作課程,再搭配一門講座型課程和研究所的個人研究 meeting,以下為我預 計選修的課程。
#Digital Image 研究
清水恒平教授開設的課程,以程式設計在設計中的可能性作為主題,並延伸到感測器、互動裝置等等, 前期以各式案例和技術介紹為主,課程後期則以實作作品並要在校園內展出。
#Design 演習Ⅰ: Motion Design
菱川勢一教授開設的課程,菱川教授本身為導演,課程以 motion desgin 為主題,除了動態在廣告、電 視節目、動態識別中的應用,也會延伸到現代各種載體如手機等裡 UI 介面的動態應用。這是一堂以網
路時代設計的可能型為主題的講座型課程,由田中良治教授和菱川勢一教授一起授課,兩人除教授外分 別為網站設計師和導演,會講述自身專業領域中的設計案例。 #Design 理論演習
研究所個人與教授的 meeting,為研究生的主要課程和個人研究,會繼續延續上學期的主體發展,預計 在這學期完成和展出。
將上學期發表的簡報重新整理排序,並更新部分內容。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藝術家池田亮司個展|教授之前根據我的研究主題,推薦我研究的日本藝術家池田亮司,剛好在暑假時間在日本有個展,左 圖走道上方發亮區域為多個螢幕頻接成的。
暑假利用時間前往 Team Lab 在台場的常設展,因場地關
Team Lab 在台場的常設展,圖中綠色部分為一個個立著
在日本的代表性公司。
參觀者可以漫步其中,用數位營造身處植物中的感受。
係只到今年八月,Team Lab 是我很關注的互動設計產業
將上學期的原研哉教授的課程作品整理上傳到 behance 上,感謝同為菁培計畫的邱芊頻同學上傳。
的圓板,在從上發向下大範圍投影,並在中間留有走道讓
位於青森縣立美術館奈良美智大型雕塑作品「 青森犬 」。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September .2022
第二學期期初 #Digital Image 研究
這堂課主要教授的軟體是 processing,並要以此軟體為基礎設計開發作品。Processing 是一個針對電
子藝術和視覺互動設計而創建的程式語言,在台灣許多設計相關科系會有相關的課程,我本身在大學也 修過相關的課程,所以目前課程針對基本操作和程式邏輯的介紹算蠻可以應對的。
跟同課堂的同學交流得知,幾乎大部分同學都是第一次接觸程式相關,這讓我蠻好奇為什麼基礎設計學
系會開設這堂課,畢竟對基礎設計學系的印象還是比較常跟平面設計、視覺等有關,過往學生作品也比 較少多媒體、數位藝術類型的作品,為什麼會規劃一堂以程式作為工具創作的課堂,畢竟程式要上手相
對沒這麼容易。這個疑惑剛好其他課程中,得到一些解答,在研究所跟阪東教授談到基礎設計學系的核 心和甚麼樣的學生適合基礎設計學系,教授提到,他們認為現在的設計師應該要思考設計可以應用在甚
麼領域,以及甚麼樣的地方需要設計 ( 教授舉的例子是在無印良品推出之前,日本很少人意識到一本封 面甚麼裝飾或是品牌名都沒有的筆記本也是一種設計 ),因此基礎設計學系很重視學生的邏輯能力,甚
至在某些方面,現代設計師在數理邏輯方面的能力要求高於傳統要求的手繪能力,教授還提到針對這方 面,基礎設計學系是少數在入學時,要求數學測驗的。
我想這也是為何在系上會有這門以程式作為設計工具的課程吧,基礎設計學系在這方面的理念還蠻符合
我個人對於程式在設計領域教育的想法,隨著科技發展,似乎各領域都不斷強調學習程式的重要性,而 在設計領域,雖然也可以延伸至與介面設計有關的前端工程師或遊戲領域工程師等跟設計相關的專長, 但畢竟衍生設計或其他以「程式」作為設計工具的領域在整個設計光譜中還是算冷門的,因此教育上, 我認為目標不是要培養工程師或讓人人都有多高程度的程式能力,而是應該讓大家對這些有點認識,同 時啟發大家對於程式裡邏輯思考、程序化執行這類型的觀念,並能延伸至其他的領域。 #Design 演習Ⅰ:Motion Design
菱川勢一教授開設的課程,一開始看課程介紹的時候,以為會是以 motion graphic 類型的設計為主,
但實際上這堂課也包含電影、廣告等實拍類的,幾乎是有動的都算是這堂課的範圍,甚至連紀錄片都有 提到。教授目前將班上分為電影、廣告、音樂影像 ( MV )、形象影片、紀錄片、Motion Graphic 等六大
類,先針對每一大類講解並觀看各類型的參考作品,全班同學再選擇自己最有興趣的類別組成小組,接 下來整個學期就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支影片。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這堂課主要教授的軟體 Processing 的官方網站。順帶一提,這個已經有 20 年的程式語言近期更新了新的視覺識別,有興趣 可以參考連結網址的整理。
這堂課的線上講義,上課幾乎都是以這個講義為主,隨時有更新也會同步上來。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教授用 miro 這個線上網站直接作為電子白板,上課時大家可以直接用自己的電腦連上看,也可以直接在上面討論共享圖片
等等,很方便。這堂課用了很多軟體輔助整體上課,講義用 google 文件、miro 電子白板、slack 作為上課溝通用,可以分 成各種類別老師也會直接在上面分享會回答同學問題。一切都是以方便跟所有人同步跟協作為考量,似乎很符合這堂課。
教授給大家看的示範作品,印象很深刻,利用相機的快門
程式結合設計的一個例子,只要輸入文字,就會自動產生
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藝術家 Raven Kwok 的作品 Zero
菱川勢一教授的公司 drawingandmanual ,教授本身也
全只用程式再進行創作,實在是很難想像這個作品是完全
的 Mv,也有涉獵電影、廣告等等。
速度和水滴釋放的時間形成動畫。
One,也是在 Generative Art 很代表性的人物,幾乎是完 只用 processing 產生出來的。
帶有同樣視覺元素的文字排版。
是導演,公司作品包含跟米津玄師、Mr.Children 等合作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Motion Design 課 程 教 授 播 放 的 範 例 作 品 為 星 野 源 的「
Ain’t Nobody Know 」音樂錄影帶,影片幾乎由特寫畫面 組成,看似沒有線性劇情但呈現的力道卻非常強烈。
110年度視傳組
由新潟市西蒲区役所、武蔵野美術大学 基礎設計學科和 DRAWING AND MANUAL 共同製作的電影「 Nishikan 」。
菱川勢一教授的代表作「 森の木琴 」。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October .2022
藝術季
#概述
武藏野的十月,迎來了月底的藝術季,藝術季在日本的各個美術大學幾乎都是蠻重要的傳統,簡單描述
的話藝術祭大概類似於台灣學校的校慶或園遊會,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表演,學生也可以報名擺設 攤位,各系也會趁此機會舉辦展覽展出系上的作品,是一個為期三天並相當多元的活動。同時這個時間 也差不多是這學期的期中,許多系所都會放兩個禮拜的假,讓學生可以準備期中和藝術季。 #Digital Image 研究
這堂課主要教授 processing,並要以此軟體為基礎設計開發作品。在學期後半將要決定和製作期末的作 品,我在老師訂出的大方向中選擇以視覺產出作為方向,並在後續決定以探討「 醜 」作為我的主題。
會想到這個主題是因為看到今年台灣駐日藝術家李漢強與品牌 supreme 的聯名,李漢強的作品中常常
可見到「 特價傳單 」這個元素,這是一個在日本以及台灣都很常見的元素,但似乎很少人會覺得聯想到 好看甚至是把它作為作品,這也讓我想到近年興起的「 新醜風 」,日本的話以高田唯最為代表,高田唯 作品中也常見到把一些日常中常見的元素,例如報紙、牛奶盒的印刷等等,經過一些簡化或轉化,改變
觀者觀看的角度,他的作品時常給人「 這是否算好看 ? 」這樣的疑問出現,而這些作品有些好像也是正 為了挑戰傳統的觀看角度而存在。另一個想到的例子則是台灣的招牌,台灣的招牌往往給人的印象常是
毫無管理,雜亂造成街景不美觀,但在日本知名雜誌「 POPEYE 」和「 BRUTUS 」的台灣特籍時,卻都 選擇了充斥著招牌的街景選為封面,這樣不同的觀點讓我覺得很有趣,思索甚麼是美、甚麼是醜,負責 傳達給觀者的設計師在其中的角色又是甚麼 ?
而在招牌、廣告傳單等元素中,重複、雜亂、不規則是時常出線的特性,而這些特性也是 Generative Design 手法中適合呈現的特性,因此我將用程式產生的「 醜 」作為我期末課題的主題。 #Design 理論演習
研究所個人與教授的 meeting,雖然還沒有定下作品的名子,但最近確立了研究方向和確定最終呈現的
系列作品規劃,研究方向聚焦在微小的東西對空間的影響,例如線香的氣味或許不是很強,卻會對整個 空間帶來很大的改變,以此為概念進而探討物件、人、空間的關係。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瀨戶內海藝術季
在武藏野跟阪東教授討論時,教授跟我提到過多次豐島美術館,這是一個位於瀨戶內海豐島的美術館,
由建築師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内藤禮合作,空間跟與周遭自然的關係是其特色,因為跟我個人研究的主題
有關,加上今年又剛好是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季,阪東教授一直很推薦我去親身體驗,趁著學校藝 術季的假期,也趕在瀨戶內海藝術節束前去了一趟。
台灣駐日藝術家李漢強的作品。
上海高田唯潜水平面設計展的展覽海報,靈感來自當地常 見電動車下的廣告。
台灣招牌與日本雜誌封面。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目前製作的 prototype,可以自動排列各種區塊,園角、
目前製作的 prototype 產生的不同版本。
位於直島杉本博司的玻璃茶屋作品「 聞鳥庵 」,因為研究
這是另一個教授推薦我前往體驗的作品 — 豐島美術館,由
的形式呈現,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合傳統 ( 茶屋 ) X
的關係是其特色,美術館本身的空間就是作品本身。
間距都可參數化調整。
主題跟傳統日本美學有關,我的作品又是以結合科技手法 現代 ( 玻璃材質 ) 的範例。
建築師西澤立衛與藝術家内藤禮合作,空間跟與周遭自然
瀨戶內海藝術季|代表性作品「 南光 」,出自藝術家草間彌生之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瀨戶內海藝術季|我很喜歡的一件作品,是屬於直島家計 畫中由杉本博司所製作的,從照片中這個通道出去時,會 由窄窄的通道看到一片海洋,非常震撼,這大概就是為什
110年度視傳組
直島地中美術館,整個美術館強調美術館的空間是要契合 擺放的作品,整個美術館也只有精心挑選的五個作品。
麼瀨戶內海藝術季很強調作品要藝術家本人到現場後,專 門為這個場地製作作品。
November .2022
第二學期期中 #概述
十一月的開頭,先是藝術季後整個禮拜的休假,休假結束,學期也就正式進入下半學期了,剛好我修的
課程都沒有期中的發表或講評,算是比較可以好好的在假期稍微喘口氣,但還是要準備期末的作品,特 別是武藏野 �� 月中就期末,也只剩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Design 論
這是由田中良治教授和菱川勢一教授一起開設的講授型課程,並由兩位教授分別負責前後半學期,進入
到下學期,就開始轉為由菱川教授講課,整堂課的主題是網路時代的可能性,因兩位教授專業角色上的 不同,會分別介紹不同領域的作品,前期的田中教授本身也在網頁設計公司工作,介紹許多網頁設計、 互動體驗相關的作品,也以他自身參與或策展的展覽經驗跟我們分享。後期菱川教授則本身是導遊並有
自己的製作公司,介紹影像相關,從電影、mv,也有講到後製、CG、VR 等的介紹,作品和基礎知識介
紹以外,也在課堂上介紹在實際工作,整支影像的流程會是怎麼樣,從前期的提案、討論、拍攝到後期 剪輯後製等等,也以教授自身近年較常以 Creative Director 的角色參與專案的經驗,跟我們講解 Creative Director 的工作是甚麼,要有甚麼樣的能力,再一個專案中要怎麼參與。 #Digital Image 研究
這堂課主要教授 processing,並要以此軟體為基礎設計開發作品。之前訂下以「 醜的可能性 」作為作品
主題,嘗試打造一個可以讓觀者可以產生醜的圖像的作品,並利用程式化的特性,設有各種參數可以讓 觀眾調整生圖像的各種細節,如顏色、圓角、間隔等等。
期中發表時,我算是把整個作品大致的架構都完成,功能也都有基礎可以使用,但教授卻建議我不要太 注重在讓觀眾調整各項細節等等,清水教授說 :「 不用試圖打造一個 AI 或 PS 樣子的東西,我應該直接
決定該怎樣呈現我想呈現的醜,互動部分只要保留你希望觀眾可以感受到醜的可能的部分就好。 」教授
建議我可以留下顏色的選擇就好,而且不用讓觀眾可以完全選擇顏色,而是根據不同「 醜 」的顏色製作 成顏色組合,再讓觀眾選擇就好,減少一定的自由度反而更能聚焦在我想表達的。
聽完教授的建議,有點被點醒的感覺,之前製作的時候太想著互動性跟讓觀眾參與了,一方面也急著希 望先將所有功能性方面都先確定,反而忘記好好收斂作品,把要呈現的元素好好聚焦,自己在做這種較 有技術性作品時常常遇到這種狀況,因為技術性的困難度,反而前期會花許多精力在克服技術困難或思 索互動方式,卻忘記回頭檢視跟作品的契合度以及觀眾的體驗,提醒自己還是要每做到一個階段就要重 新檢視作品的目的。
#Design 演習Ⅰ:Motion Design
菱川勢一教授開設的以影像為主課程,並以小組完成一支影片,因為我們這組在期中提案發表後,更改 了主題,十一月非常趕的重新來了一次,確立新的主題,討論腳本,討論詳細拍攝方法,到最終拍攝都 在一個月內完成。影片的地點是設定在電車內,為了能有較少人的環境,我們五點就在車站集合五點 20 首班車開拍,但即使這麼早,其實也只有兩趟電車的機會,快六點時,就已經非常多上班潮湧現無法拍 攝了,東京的上班真的是非常誇張又很早開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拍攝時,為了確定所有演員的動線是先畫好的示意圖。
事先規劃好所有流程,並要確定哪站上下車跟要搭的車次。
拍攝流程。
拍攝分鏡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拍攝側拍。
後製調色。
上課時老師跟拍攝微電影的組別講解聲音人員的操作。
系上可供同學使用的器材,很意外竟然有電影機。
Processing 課程|作品測試,讓程式可以自動以直式橫式
Processing 課程|左上角是 ui 可以讓使用者自行定義顏
填滿整個畫面。
色,但後來為了讓作品更聚焦而取消掉。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後來確定的設計風格,切分得更細,更擁擠。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December .2022
第二學期期末 #概述
日本因為是過西曆新年的關係,整個學期會在聖誕前完全結束,接著就聖誕假期、新年假期,並且武藏
野也沒有第三個學期 ( 日本通常是三學期制 ),因此接下來就會一路放到四月新學年的開始,所以整個十
二月充斥著各種課堂的期末展示,校園各處幾乎隨時都有各種展覽、講評在舉行,而今年的畢業生則是 會在整個學期結束後,所有系所一月中會一起在學校舉辦為期四天的畢業展覽。
我所修的課程也在 �� 月有兩次展覽的機會,而研究所個人研究的最終發表,則是會和這屆的畢業生發 表一樣,同一時間在一月發表。 #網版印刷展覽
上學期修的網版印刷課程產出的作品,有幸被選進期末的展覽,但這個展覽我沒有參與到策展的部分,
只負責繳交對自己作品展示的規劃,實際展出我也是開展後才看到實體的樣子,但展出的各項細節都布
置的非常細心,也再次見識到武藏野美術大學展覽方面的豐沛資源,場地從學校美術館的專業空間到較 小型、或是半開放的空間都有、展覽用具也是樣樣俱全。 #Digital Image 研究
這堂課教授 processing,期末要以此軟體為基礎設計開發作品並進行為期一周的展覽,並在最後一天進 行講評。我的作品名稱為「 醜的可能性 」,以生活中常見的雜誌封面、報紙廣告這些會覺得的「 醜 」為
元素,將其轉化成圖像,再加上程式可隨時調整產生的特性,讓觀者可以輸入自己想要顯現的文字和顏 色,並不斷產生不同的排列組合。
展示的方面,我使用 iPad 作為讓觀眾操作的介面,觀眾可以再 iPad 輸入文字和選擇想要呈現的顏色組 合,並即時反應在投影出的影像上。
在設置展覽時,因為要讓 iPad 跟電腦可以彼此通訊,需要架設區域網路讓裝置處在同一網路中,但卻 在辦展時遇到蠻多問題,各種硬體之間得配合等等,再次體會到只要是互動型的作品,事前的規劃、布 展真的是準備再多都不嫌多。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網版印刷展覽|我的作品「 Code Gradient 」。
網版印刷展覽|Code Gradient 是利用程式產出漸層的圖
網版印刷展覽|作品細節,這是印刷在壓克力板上的版本。
網版印刷展覽|作品細節,印刷在紙張上黑白的版本。
網版印刷展覽|整體呈現,可惜我分配到展覽的白牆有一
網版印刷展覽|展覽整體空間,桌上書的作品也是菁培前
點點污漬。
形,再運用網版印刷印製的作品。
輩張巧怡學姐的作品。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網版印刷展覽|展覽中其他學生的作品。
Digital Image 課程|展覽作品,展櫃上是 iPad,後方則
Digital Image 課程|iPad 上會有介面可以讓使用者輸入
Digital Image 課程|觀眾體驗作品互動。
內容,產生不同的圖像。
是用投影呈現。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January .2023
畢業展覽 #概述
在武藏野的第二學期( 也是最後一學期 ),在聖誕節前學校正式結束,因此一月已經不用到學校上課, 但在一月卻有著這學期最重要的事 — 卒業展。
#畢業展覽
武藏野會在學期結束的一月中舉辦一個所有系所同時舉辦,並包含大學部、大學院( 研究所 )為期四天
的大型活動,武藏野美術大學比較不像台灣常見的做法,由各系自行負責舉辦,場地也可能在校外的展
演空間,武藏野則是是由校方統一規劃,並且整個活動橫跨在校園中的各個角落,各系要協調空間的使 用,甚至部分空間是打破系的限制,有些需要特殊空間需求的作品會與不同系的同需求作品一起在一個 空間( 例如需要暗空間的作品 )。
武藏野美術大學除了工業設計、視覺設計等的設計學院等之外,還有油畫、版畫、藝術文化等美術類型
的學科,也全部都是在同一時間舉辦,整個畢展的規模非常大,學校所有可以用的空間幾乎都會充斥著 學生的作品,也因此如果想要好好逛完所有的展覽,一天的時間都嫌有點不夠充裕。 #基礎設計學系
我所在的基礎設計學系主要展區在學系所在的樓層,平常是我們平時上課的教室,學生會在 12 月底學 期結束到 1 月中展期的短短不到兩周的時間內 ( 還要扣除日本的新年假期 ),將教室撤掉桌椅、架上假牆 、擺上展櫃、打好燈光,搖身一變成為展場的樣貌,展期時民眾就會穿梭一間間教室欣賞同學的作品。
還蠻特別的是台灣畢業展的話,蠻常搭牆、展架架設等等都會直接請外面廠商協助處理,但我在的系所 幾乎都是學生自己處理,大家會自行組織同一展區的人互相幫忙,前期一起規劃,公共的物件如假牆等 等也一起搭建、粉刷等等。
我猜測會有這樣的狀況一方面是因為日本請廠商出人力搭建費用應該會高出台灣許多,再加上學校希望 學生有一定的實作能力,教授也會在監督時提醒大家各種要注意的布展細節,雖然這樣的結果會因為大 家的整合能力多少有點落差,有些展場可以注意到施工不是很細緻的部分。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畢業展覽工業設計學系的展場。
原研哉教授所指導的 seminar 展場,原教授每年都會帶領
此作品將真花掃描後再 3D 列印,再將成品再次掃描並 3D
作為展覽主題。
樣貌,運用數位上看似精確的方式,多次進行後誤差被不
所指導的學生共同訂出一個題目,今年是以「 FAKE 」偽物
這系列作品都是呈現三個階段不同的樣貌。
列印,多次重覆列印出的成品會逐漸模糊掉本來的細節和 斷放大去探討「 真實 」的概念。
由香蕉的元素所淹伸出的各式形狀的作品。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研究所同學的作品,探討詩詞中的字的不同強弱,轉化成視覺上的呈現,轉換成 3D 空間上的地理走向。
今年基礎設計學系畢業展主視覺的部分,用收據的概念將
所有參展學生列在上面,底下是單單一張主視覺色的色紙。
施工中的展覽場地,三面的白牆都是臨時在工作室搭設起 來的,假牆後方堆放平時的桌椅等等。
February .2023
期末作品
#概述
二月的心得想分享我第二學期在武藏野美術大學的期末作品,也是橫跨上下學期 seminar 的主要作品「 Aether 」,並在最後期末以發表的方式呈現。跟我同時上 seminar 的碩二學生也在這學期畢業並且要參
加一月中的畢業展,在畢業展的前一天會舉行全部畢業生 ( 含大學部和碩士班 ) 的發表,我雖然沒有參 與畢業展的展出但是也是被要求同一時間參與畢業生的發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概念
用視覺效果強調身邊的微小元素,讓觀者注意到微小事物的影響。 一開始會想做這個題目,是來日本後發現我所在的系所 ( 基礎設計學系 ) 很常從很小地方開始著手,漸 漸自己也開始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地方,例如點蠟燭時可能對整個空間氣氛的影響,攝影中微小人物對
整張構圖的影響,簡單來說是各種小的存在對整個空間的影響,也開始想除了在實體世界外,在我自己 比較常著手的數位世界中,又有甚麼類似的案例或表現 ? #客觀性
在研究這些以微小為特性的案例後,我察覺大多數人是會忽略這些細微的影響的,人類主觀的視角會自
動注意在主體或是顯眼的地方,往往會忽略掉這些小地方的影響,因此即使我們有感受到這些微小的影
響,也常常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存在,所以我將我的作品設定在「 讓觀者可以感受到這些微小元素的存在 和影響 」。
主觀的相對是客觀,而機器的視角應該是最客觀的方式之一,相機可以記錄當下的所有畫面,再擷取我
們希望強調的部分,例如在作品中,我希望可以強調常見的路邊植物微微的晃動,利用相機記錄下植物 的動態,再偵測其中動的部分,並加入視覺特效去強調它的存在。 #作品規劃
作品的部分,我分別以幾個不同的元素做成影片,分別為香、植物、雨和十字路口的行人,從物品、空
間、聲音延伸到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從最初概念中空間中氣味、細微聲音的影響延伸到人與人之間擦肩 而過的交互影響,並使用同樣的視覺效過粒子化構成系列作品。另外我還設計了一件互動投影作品,在
天花板上投影下方的畫面,就像一個向上鏡像的畫面,而當有人走過時,即會在投影上產生人經過的粒 子化效果,試圖視覺化是自身在空間中的影響。
最終發表中展示的投影作品。
Aether 系列影片|以香為元素。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Aether 系列影片|以植物的微微擺動為元素。
Aether 系列影片|以雨水為元素。
Aether 系列影片|以涉谷十字路口行人為元素。
最終發表|會先進行 10 分鐘的簡報發表和展示,再由老
最終發表|由系上七位教授同時參與。
最終發表|跟教授展示投影的作品。
師進行 Q&A。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靈感來自於設計師在展示作品圖片時,很喜歡在畫面中使
香對整體的影響,香燃燒的火很細微,香味或許不是很強
The subtle existence 的圖例|當完全沒有東西存在時,
The subtle existence 的圖例|但有個小東西在裏頭,反
用這種有小人物的構圖,開始思考小人物在其中的作用。
我們很難意識到空間的存在。
烈,甚至微微的味道更能凸顯對整體空間的影響。
而會意識到其餘的留白。
March .2023
培訓結語 #概述
這是我的最後一篇心得,因此想在這篇分享我對就讀的系所 — 基礎設計學系的理解過程,也是我一開始 最大的疑問之一。
在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系就讀一年的這段期間,老實說很大一部分時間,我是很迷惘的,基礎設 計學系這個光聽名字都有點難理解的系,非常注重學生的思考,甚至我覺得有時候給人一種想 > 做的程
度,也真的有同學的畢業製作是更以研究的方式呈現,而不一定是要很好看或很實用的某個物品,也有 著一套尊崇的哲學系統 ( 主要以創辦者向井周太郎的著作《 デザイン學 》目前無中文 ),一開始真的是很
掙扎,試圖理解不熟習的脈絡的同時又要想作品,同時進行的結果有時候就是互相衝突,自己想的作品 又覺得似乎不符合我試著運用得方法論。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由來
過程中讓我理解的突破點是坂東教授在向我說明基礎設系學系的由來時,說到創辦者向井周太郎當初是 留學烏爾姆造形大學,並在這邊受到包浩斯主義的影響,後續回日本後創立的基礎設計學系承襲了包浩 斯的思想與精神,並且在其中又融入一點日本傳統哲學概念,譬如系上或原研哉教授作品中都很常出現 的「 空 」這個概念就是跟日本傳統茶室概念相關。
#基礎設計學系的科學
基礎設計的基礎並不是所謂的「 BASIC 」,而是「 SCIENCE 」。這裡的「 SCIENCE 」並不僅包含設計中的
色彩、符號學等,甚至延伸到人文或自然科學。我們應該如何以「 設計 」的角度帶來影響呢 ? 坂東教授 在系網的 Q & A 中說:「 其中包含了‘ 未來 ’二字。 ‘ Foundation of future design ’即為明天的生活所 需要的設計打下基礎。創建一個操作系統( OS ),而不是一個應用程式。」
理解以上對我的幫助很大,不再拘泥自己一定要用很「 日式 」的方式理解,可以換一個方式理解,在做 作品上也比較可以除了「設計」作品以外,也運用對作品和設計的「 理解 」,去傳達我想呈現的概念。 < 影片 >
包浩斯與基礎設計學系相關可以看看這篇原研哉教授的專訪 ( 中文 ),講得非常清楚。 #總結
對於基礎設計學系方法論的理解是我這次非常意外的收穫,甚至超越在這邊產生的作品,或許不是我自
己最習慣的方式,未來實際上運用到的機會也還未知,但看到一種完全不同的設計方式或是對設計本身 的看法,給我更多的可能性,並且可能不只是侷限在做設計本身,對其他領域的思考方式亦是。最後的
最後,也真的很感謝有這次的機會能在武藏美念一年的時光,念書之外,在一個新的地方生活本身也是 一件非常特別且感恩的經驗。
學期結束後,也順勢更新目前的作品集網站 boyuko.com。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系上所制定的理論示意,中間以設計論為中心向外輻射。
系上很重要的兩本書,創辦人向井周太郎所著,學院其中
坂東教授的海報系列作品,左邊兩張是取京都桂離宮元素
接近日本的兒童節 ( 5 / 5 ),就會開始出現鯉魚旗。
植田正治美術館。
一堂必修是要分組逐段詳解整本書。
形成,是結合日式元素和包浩斯風格的例子。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日本|柯柏羽
110年度視傳組
足立美術館是我之前在做枯山水相關研究時的參考之一。
神勝寺裡的裝置藝術空間「 洸庭 」。
位於大三島的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
由安藤忠雄所設計的頭大佛殿。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