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時尚組
September .2023
Unit 1:Change Agents & IFF
RCA今年開始就沒有二年制的學長姐在學校了,今年入取的學生也比以往多一倍的人數。首先Change Agents:Talk Debate是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單元課程,在開學的第一週,學校就安排了三大刺激性主題 的講座與辯論思考,分別為�. WASTE LANDFILL、�. Digital Dignity、�. Inclusive Accessibility。
#WASTE LANDFILL - identifying local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Fashion’s wastelands.
這個是在講關於我們衣服過度製造與過度消費的浪費,講者分享她親身經歷、看見這些浪費被丟棄在落 後的國家中(她自己的故鄉)。雖然我們現在會有二手回收等等之類的解決方案,但其實到目前為止我 們的技術只能做到�%的回收,最後的最後還是回到垃圾場。
#Digital Dignity - debate the economisation of self and the control of aesthetics.
這個在講科技與身分上面的設計思考,雖然科技帶來方便,但也同時製造了新的問題,那我們在科技改 變中與身分的關係為何,課程中也有安排擬造一個虛擬人物,要我們思考為什麼我們會這樣的捏造它,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虛擬身份。
#Inclusive Accessibility - for those with visible and / or invisible disabilities.
這個議題在探討如何為殘疾不管是外顯還是內顯的人設計服裝,服裝其實是一個蠻強大的語言表達能力 ,他們雖然有殘疾,但其實也希望像一般人一樣被看待。能否以通用設計的方式來設計,或許這樣設計 本來是要給某特殊組群使用,但是不是也能帶給大家方便性,其實這些殘疾設計的服裝之所以在市場上 貴,是因為還無法大量的在市場上生產。但舉例來說:電影字幕本來是設計給耳聾的人、電動牙刷本來 是設計給殘疾人士用的…等等。
接下來學校會要求我們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更深入去發展,各個主題會安排校外教學及更多的講 座等,也會有�對�與Mentor有討論的時間。
這個月我們還有一個選修課IFF (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 Scent Immersion week,這是一
個針對嗅覺上面思考的活動,會邀請各大專家與我們分享嗅覺上的知識,有鼻子學家、香水師、表演藝 術、嗅覺設計師…等。帶我們深入探索嗅覺是一個非常個人記憶的感受,同樣的味道會因為個人生活經 歷,可能會聞到不同的味道,最後針對嗅覺去設計提案,有機會也可能可以與香水師合作做出此味道。
Inclusive Accessibility的課程,透過自畫像來認識自己。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Dignity 的主題講座。
IFF課程邀請大家帶一個童年或是有記憶點的味道來與彼 此分享。
IF的主題講座,此畫面正在講述倫敦出了有名的是有味道 的街道,藝術家以互動藝術的方式重現道路的各種味道。
Inclusive Accessibility的主題講座。
Digital
(1)一個香水師介紹她的香水品牌,以個人回憶經歷來調 配味道。
(2)是一個鼻子學家在介紹鼻子的構造。
(3)Jelly Bean實驗,透過夾住鼻子的儀器吃下Jelly Bean,發現吃得只剩下舌頭感知的甜味,而味道其 實是來至鼻子。
(4)透過外在手的觸覺來搭配Whiskey,會發現當在摸滑 順的東西,喝起來會感受也相對滑順,當在摸粗糙的 東西,喝起來也會變粗糙。
時尚系主任唸詩給我們聽。
October .2023
參訪活動 - ELT & Vivienne Westwood
這個月開始課程減少很多,主要是持續Unit �:Change Agents的課程,並同時開始了RCA school of design傳統的Grand Challenge 和個人研究,因此這個月也比較有機會可以去上一些自己有興趣的 workshop。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aste Landfill
112年度時尚組
Change Agents的三大主題�. Waste Landfill �. Digital Dignity �. Inclusive Accessibility 中,我選擇 的是Waste Landfill這個主題去更深入的發展。在 Waste Landfill 中,我們有機會去拜訪East London
Textiles (ELT),他們是一家專門從事回收舊衣、鞋子和其他家居用品回收的公司,他們服務的對象包括 非洲、歐洲和亞洲,並提供全面的分選、分級和選擇週期,以滿足英國和國外客戶的需求。
在這趟校外教學中,我們會親自體驗到怎麼樣去分類衣服,看看服裝的材質、品牌、結構…等,我們也 會去到工廠內部去看他們是怎麼樣的分類這些產品,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服裝很難回收的兩大原因就 是:�.材質標籤被剪掉或是已經被洗掉了,無法清除知道原料是什麼,�.以及一件衣服是由多種材質材
料所組成,以西裝外套為例,它有內裡、外衣、鈕釦等材料組合,如果要回收它的話,會需要太多人力 成本來拆除並分類,所以通常這類的衣服會去到碎布廠,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其實回收廠們特別不喜歡 upcycling後的服裝。
#Grand Challenge
這個月Grand Challenge也開始進行了,這是一個將school of design所有系的人打散重組的合作 project,我被分配的小組成員分別有來自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Product Design、Service Design、Textile Design 的背景,今年的主題一樣是以海洋為主題並多加入了城市的議題一起去思考。
#Vivienne Westwood
這個月末的independent study week很幸運有機會可以去參與到Vivienne Westwood毛衣天然染的 活動,他們的顏料主要是以天然的蔬菜去製作的,過往這些顏料會使用羊毛的纖維上,但這一季他們嘗 試使用在棉的纖維上,顏色也會因為經過高溫故色而改變。由於是手刷染,所以每一件的單品都會是獨 一無二的,而手刷製作過程的佈局,他們說仍然會有一個masterpiece需要去遵從,不是刷得開心好看 就可以了。這次的活動也很幸運的不只可以看到大師親自示範染色過程,還有機會可以親自去體驗手刷 染的過程,其實染色的過程,顏料是用放的,而不是用塗的,並且他們會放得多一點,讓顏色之間有自 然的混色,除了刷子外也會使用滾輪去上色和混色。在這次的活動中我也發現主動的去社交和語言很重 要,因為其實這次示範的大師他是義大利人不太會說英語,但班上就有一位同學會義大利文,就有機會 可以跟大師更深入的聊天,甚至彼此交換名片,周圍也有其他的設計師、公關與聖馬丁的學生可以去社 交認識毛衣的市場、染色技巧與增加自己的人脈。
East London Textiles (ELT)。
分類後的樣子。
112年度時尚組
幫忙分類哪些服裝適合送往非洲地區。
參觀工廠的樣子。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Vivienne Westwood活動邀請函。
Grand Challenge 主題內容-海洋與城市(Ocean & City)。
November .2023
Unit 2:New Perspective & 眼鏡設計比賽
#The Multi - embryonic Self
這個月初,Fashion Program就先帶我們做一些冥想的活動,以體驗的形式引導我們以正念的方式與身 體互動,深入探索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層面所體現的感覺。這個工作坊是希望幫助我們思考,作為時裝 設計師,我們經常是圍繞在身體上設計,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身體在創作中的角色,並將這 種認識融入到未來的時尚設計中。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Unit 2:New Perspective
112年度時尚組
這個月Fashion Program主要是做Unit �的個人研究。我在這個單元裡面主要是在waste landfill中進 行我的創作,我想要透過使用熱變色紗或顏料,以熱傳導的方式創造出一件毛衣,但它可以擁有多個圖 騰,就像是擁有多件毛衣一樣。為了能夠實踐我的概念,這個月我參與了physical computing workshop,也會與不同的technician討論我的實踐可能性。目前我只有以電腦模擬的方式來呈現我的 概念,但接下來我會實驗如何讓我的布料產生熱能,最後透過Arduino寫程式來控制熱能的位置來達到 圖騰變化的效果。
#100% Optical
除了系上主要的課程,我也參與了「���% Optical」的眼鏡設計比賽,在這過程中不只是在設計眼鏡的 造型,也更深入了解眼鏡的結構、造型及人體工學。不管是在材料上的選用,還是市場的目標客群都是 影響到造型的各種可能性,像是鏡框如果是用鐵去製造,那麼就需要多考慮到鏡框不能做死,需要設計 開口和螺絲鎖緊的地方,眼鏡腿通常會設計��度傾斜,鼻墊及收納等等都是要去思考的。
Meditation工作坊 - 以體驗者,另一方當詢問者問體驗者 目前的感受,並針對體驗者的敘述幫對方按摩或是一些肢 體上的接觸。
Meditation工作坊 - 老師和同學在不告訴對方之下要鏡射 對方的動作,彼此互相帶領對方。
Physical Computing 工作坊p - Arduino操作手感應控制 燈的明亮。
Unit 2 - 圖案設計模擬設計說明圖。
Unit 2 - 創作思考過程圖。
Unit 2 - 熱變色顏料創作實驗。
眼鏡Cubit工作室參訪。
眼鏡設計圖及樣本、眼鏡博物館的眼鏡展覽。
眼鏡設計討論過程(左邊是Lawrence Jenkin,右邊是 Flora Mclean)。
112年度時尚組
December .2023
期末:Grand
Challenge & Across RCA
#期末
��月就進入Term �的尾聲了,這個月基本上就是完成Fashion的Unit 2 project, 然後Grand Challenge 和 Across RCA 分別要提出主題方案。
#Grand Challenge
由於我們今年的Grand Challenge主題是關於海洋與倫敦的城市,所以我們每個組別會分別分配到倫敦 的一個行政區域去設想一個方案來促進那個區域的水資源,而我們的組別被分配到的是在倫敦的 Lewisham。在這個階段我和組員們有先調查Lewisham的問題,並實際去走訪當地,最後我們需要提 出三個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分別提出: 一、淹水的問題 - Lewisham北邊相對其他地方地勢低,再加上當地排水的系統並沒有做好,當地的居 民經常會遇到淹水的問題。
二、生態保育 - Lewisham是一個擁有河流貫穿的區域,他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但由於人類不當的開 發污染及外來生物的入侵,也使得當地動植物的生命受到危害,目前想要針對拯救歐洲鰻魚為主。
三、進化水品質 - 倫敦的水質一直以來都非常的污染,所以基本上看到的都是黑綠色的水質,同時,我 們也在實地場刊的時候發現有不少的垃圾,廢棄的船等等在河流的周圍。
#Across RCA
Across RCA是一個將全校跨院跨系的合作挑戰,分別有四大主題:Caring Society / Climate Crisis / Being Digital / Justice, Equality & Misinformation。我最後選擇了Climate Crisis去發展, 而我的組員
有分別來至 Design Future,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Ceramic。在發想的過程當中,我想要透過一 個互動裝置藝術來探討人類的認知意識失調和自然氣候危機的關係。很有趣的是我們找到了古希臘一個 詞叫”Anamnēsis”,意思是“a calling to mind”,“remembrance”。這個字的字源結合了 ana - 意思 是“back”,“before”,“prior”;mimnēskesthai "to recall, cause to remember";柏拉圖哲學“ recollection of a prior life”所以我們想要透過融合這兩個概念,創造出一種植根於人類集體經驗並強調 萬物互聯的概念藝術品,透過記憶和重新連結古老的固有智慧,重新定義我們對今生和這個世界的存在 和角色的思考方式。目前初步的發想是從自然界反應擴散原理所生成紋理轉化成陶藝品,以陶土�D列 印出本體,並加入感溫顏料,電路及聲音,使得觀眾可以透過身體感溫觸動裝置而聽見自然的聲音及一 些不同觀眾的訪問的問與答。
Grand Challenge - 場刊環境過程。
Grand Challenge - 看見河流旁邊有廢棄的船。
Grand Challenge - Deptford Creek 上游看見廢棄的設施。
Grand Challenge - 與組員討論實地走訪情形。
Across RCA - 透過擴散原理生成器創作圖騰。
去參觀RCA 老師策畫的一個展覽,叫Missing Thread。 Iris Van Herpen的特展在巴黎展出,剛好放假有機會去看。
January .2024
Grand Challenge & Across RCA進度
#Grand Challenge
�月的課程沒有Fashion的課,主要是在做Grand Challenge 和 Across RCA。繼上個Term的Grand Challenge海洋與倫敦的城市的方向,這個Term我們要在�個禮拜brainstorm出我們想要解決的方 案。我們的組別被分配到的是在倫敦的Lewisham, 其中這個地區當我們在實地場刊的時候,我們有幸 地參與了當地Creekside Discovery Centre的走溪活動,在這當中我們聽到很多關於這條溪的歷史與趣 事,其中抓住我們所有組員的靈感是“曾經在這我們所走的這條溪上,當地的居民想要處理溪裡的垃圾 ,其中挖出了���個購物推車,奇妙的是,當他們清理掉這些購物推車的時候,這條溪水裡魚的生態反 而下降了,原來這些購物車的結構是有助於這些魚當作避難的家所。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
112年度時尚組
因此,我們的組別就希望設計一個新的天然結構的裝置避難所給這條溪。我們透過當地會浪費掉的鮭 魚骨頭、黏土和一些化學元素來創作,這些元素都是可以有助於淨化水的重金屬,並且可以調整成�D 列印的材料,將所設計的裝置避難所列印出來。另外一點特色就是我們所希望將產品安置的溪,它有漲
退潮的現象,所以我們設計的產品希望它可以與水面做互動,當漲潮的時候就只會露出產品的一點點, 但退潮的時候就能看見完整的全貌。最終,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不只希望他可以增進水裡的生態和品質 ,也希望他能與周邊路過的人了解這條溪的歷史故事與特色。
#Across RCA
繼上個Term我的Across RCA 在 Climate
Crisis去發展,這個Term我們更深入的在思考我們此裝置藝
術的實踐性與所能帶來的訊息“探討人類的認知意識失調和自然氣候危機的關係”。我們目前討論的方 向是希望最終的藝術品可以又大又氣派的吸引人來接受我們所能傳達的信息,因此原本想用陶土�D列 印的元素,但因為在技術和設備的原由下就被淘汰了,最終的主體一樣會是以陶土去呈現,形狀以一個
圓,球狀來表現地球和圓滿,並以鐵的元素將其圓撐起來,希望觀眾能夠坐在圓底下聽自然的聲音及一 些不同觀眾的訪問的問與答,觀眾會以觸碰電線的方式觸動藝術品播放聲音,促進人去觸碰一些看似有 危險或是令人不舒服的狀態。
Grand Challenge - Deptford Creek 常見到的生物。
Across RCA - 討論陶土與聲音的測試。
Grand Challenge - Deptford Creek Low Tide walk場勘 環境過程。
Grand Challenge - Brainstorming Board。
Grand Challenge - Deptford Creek 裡面找到的垃圾。
Grand Challenge - 材料實驗過程。
Textiles Circularity Centre - 在原有的布料3D列印,形 成一個Quilting的效果。
Textiles Circularity Centre - 探討衣服與垃圾如何回收再 製。
Textiles Circularity Centre - 以Bio Material所製造的紗 線編織的布料。
February .2024
100% Optical & Fashion Workshop
�月終於開始Fashion Term �的課程了,除了Program自己開了很多workshop外,我�月大多的時 間在製作我的Eyewear Project。
#100% Optical
���% Optical
是英國最大的眼鏡博覽會,今年剛好是他們的��週年的歡慶,所以辦得特別的盛大,而 RCA Fashion和���% Optical每年都有合作辦眼鏡設計比賽,讓學生們也有機會可以激發創意,並展 示、曝光、分享自己的作品,有幸地今年我是其中一位入圍者。
我的專業並不是在眼鏡設計,但由於這次的機會讓我在眼鏡鏡框上學到了很多學問。光從選擇材料到不 同人的臉型特性就可以影響到好多不同的細節設計,除了造型外,眼鏡最主要的功能性絕對不能忘記, 從鏡框如何放入鏡片,到鼻墊設計於不同臉型,到眼鏡腿的長度角度,到鉸鏈的設計要如何設計到鏡框 上等等的細節。我這次入圍的眼鏡設計“Looking Through My Window”靈感是來至於台灣的鐵窗花 ,本來全部的鏡框想以鐵去製作,但為了要放入鏡片會改掉太多我原有的設計,最終以Acetate鏡框搭 配鐵的眼鏡腿。
���% Optical博覽會是一個非常活潑的會場,除了各大廠商來交流之外,也會有講座和動感Catwalk
Show可以看。而最有價值的當然就是有機會可以交換到各個廠商、不同設計師與influencer的資訊。
#Fashion Workshop
透過不同Fashion老師們的專長,Program每天有不同的workshop可以去參與,其中我參與了一個 Slow Learn:Thinking Through Making and Truth課程以捏陶的方式帶我們思考陶土是有記憶的,當
我們在接觸到這個產品的時候,不管是用手或是工具,可以去觀察這個陶土作品在不同的時間點所下的 施力大小等等的樣子,而我抓住了手指再順著滑下所留在陶土上的痕跡為靈感創作了一個Abstract的雕 塑品。另一個我有參與的workshop叫Noise and Signals,課程以爆炸資訊的環境中,教我們如何從 報紙上忽略雜訊並找到關鍵資訊來幫助設計創作。
眼鏡設計照片。
Looking Through My Window
西班牙眼鏡KOL Nuria試戴我的眼鏡設計。
眼鏡設計雷切與拋光過程。
Perfect 10 在100%Optical 的展覽互動區。
眼鏡鉸鏈定位過程。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112年度時尚組
眼鏡組裝過程。
March .2024
Across RCA及Grand Challenge成果
112年度時尚組
�月開始了我們的Elective的課程,並完成了Across RCA以及Grand Challenge的項目。
#Elective
設計選修課程的課程中,我選擇了Designing the Future,課程主要有兩個目標: (�)了解個人、社會和文化與新興科技之間的相互作用 (�)審視設計師角色的變化,塑造設計的未來
現在我們有機會集中人工智慧、機器人、機器學習、大數據、基因組學、雲端運算、區塊鏈、智慧材料 和智慧感測器、先進製造等領域的新創新,這些創新正在改變我們應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的能力,創造 新機會並改變全球生活。除了考慮技術系統,還要考慮複雜的社會文化和環境系統,包括氣候變遷、生 物多樣性的威脅以及社會政治和經濟動盪。
這次我和選修課的組員都是來自Fashion Program的學生,我們現在在探討未來我們將完全生活在 Digital裡面,而現實生活的環境從衣服和空間都是一致統一的制服,所有的設計變化將都在Digital世 界。
#Across RCA
這個月我們終於完成Across RCA
的成果了,我們透過互動裝置藝術的方式來探討“人類的認知意識失 調和自然氣候危機的關係”。氣候危機的一個普遍問題是,人們覺得它太複雜、太遙遠,很難產生共鳴
和共鳴,阻礙了人們的參與,並減少了立法改革的必要性,而這次的創作希望重新喚醒我們的心靈意識 ,以融合 Rhizome 和 Anamnēsis 兩種理念,強調萬物的相互關聯性,讓我們認識自然世界令人驚嘆的 美麗。
112年度時尚組
最終的創作元素我們使用了陶土、鐵、針織、電線、raspberry pi和喇叭去呈現,陶藝的材料與工藝象 徵著悠久的歷史,它們經久耐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呼應了永恆的真理和超越世代的知識的理念,形
狀以一個圓,球狀來表現地球和圓滿;鐵的元素代表著力量,它是一個中空矩形的展台,展台的極簡主 義風格也體現“Anti-Monument”的理念 - 強調慶祝和紀念世界上看不見的美麗的重要性;針織布料的
溫暖和舒適感喚起了懷舊和親密的感覺,邀請觀眾在個人和情感層面上參與回憶的概念,透過組織的方 式能夠織出凸起的樣子,與大自然中的寶塔花菜的紋理相像,向自然世界的奇觀致敬,驚嘆自然中最小 元素的複雜性和優雅。每種材料的選擇都提供了獨特的機會,無論是陶瓷的持久品質、金屬製品的強度 ,或是紡織品的豐富觸感,所選用的材料都可以加深對記憶的探索和對永恆真理的回憶。最終再加入以 觸碰電線的方式觸動藝術品播放大自然與人詩意之間疊加出來的聲音,促進人去觸碰一些看似有危險或 是令人不舒服的狀態,但卻能展露出這些東西結合出來的美麗。
#Grand Challenge
很興奮的公告我們組別在���組之中,有入圍今年的Grand Challenge ���� / ��:Ocean & City,並 奪下第二名的佳績。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獲得額外的資金來把作品做的更完整,並會需要向實體的評 審團進行我們的專案發表,同時我們也在學校有公開對外的實體展覽,接下來� / � - � / ��作品也會在 ���� UN Ocean Decade上發表,作品將會去到巴賽隆納展出Museu Blau - Museu de Ciències Naturals de Barcelona。
#Across RCA 成品
"Monuments of the Liminal" is a poetic commentary on the cognitive disassociation from the fate of our planet. The warm red glow that fills the room accentuate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urgency for change and apathy for action. The wires cascading down from the sphere symbolise a mass of roots, a retracing of our psychogeographies through the memories of an endangered time.
Monuments of the Liminal作品與詩、我與Monuments of the Liminal作品之間的互動。
上圖為觀眾與作品的互動、下圖為我與我的Across RCA 組員。
選修課Designing in the Future 講座在了解認識 deeptech。
選修課我們對未來時尚產業的Vision Board。
【Grand Challenge】作品:Habitide在漲潮水裡的樣子。
上圖為我與我的Grand Challenge組員和指導教授的得獎 合影、下圖是我們作品Habitide的展覽呈現。
入圍Grand Challenge的公開展覽會場。
April .2024
第二學期尾聲
�月進入Term �的尾聲了,基本上所有的課程都會在這個Term結束,讓Term �能夠好好的完全做自 己的研究項目。
#Elective
Designing the Future,我們持續想要探討當生活在Metaverse時,Fashion產業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實體與虛擬服裝會如何設計考量。特別是Covid-��的緣由,Metaverse快速被打開,在探討與觀察 中,我們認爲未來實體服裝會走向運動機能舒適的樣子,虛擬服裝則可以天馬行空去設計一些實體服裝
無法達到狀態的樣子(例:地心引力的影響)。未來設計師也不會在單單指設計款式,同時會需要跨領 域去設計,像是織品設計師、工程師、�D建模師、渲染師…等專業。雖然虛擬服裝可以減少實體材料 的耗損,但在永續議題上它卻帶來了大量電能的消耗,這些問題在設計虛擬服裝時也需要被考量進去。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Workshop
不管是什麼樣的創作,最終都需要擁有一個好的包裝來表達整體概念,所以這次的工作坊就是要增加“ Present”的能力。如何在Fashion ���位同學中一起策劃一場展覽,這個工作坊同時也是為之後的畢 業展覽做策劃的準備,如何讓作品和作品之間能夠提升彼此的關係,可以同時達到各自的特色與整體的 融合。在工作坊的最一開始老師事先做了一個裝置藝術將全班同學的名字用蠟筆寫下來,從二樓的看台 往下掛到一樓,透過播放不同的音樂讓我們去感受觀賞這幅創作時音樂能夠帶來的氛圍。接下來的練習
老師要我們將自己正在研究的創作分成Material、Color、Silhouette、Mood四大類,首先我們將把這 些圖片印出來貼在牆壁上,接下來再將同學之間分成四大群體去分別分類以上的類別,最後我們除了要 分享我們如何規劃外,所感受的畫面氛圍感也一併的一起分享討論。
#Advanced Practice
個人研究上我持續在研究織品如何結合科技增加它的變化性,這個學期我主要在材料、色彩、圖案、組 織結構上有不同的試驗,以及解決如何透過科技與程式達到可控性,希望能夠增加一塊布料的可能性。
對於未來時尚產業設計師的圖示。
對於未來時尚產業想像的Vision Board。
Present Workshop,老師用蠟筆將全班141位同學的名 字寫下來。
112年度時尚組
網路世代的變遷圖。
GF SMITH PAPER 來系上介紹分享紙張。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我在Advanced Practice的實驗過程。
Present Workshop,大家將自己的創作圖一起貼在牆上。
接近學期尾聲,老師帶我們去學校附近的藝廊看Yonka Shonibare的展覽。
112年度時尚組
放假有機會到不同國家及城市去看展覽,上排為去到安特 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左下角是在愛丁堡的藝廊看到一位韓 國藝術家使用車縫布料的方式創造的藝術品,右下角是在 阿姆斯特丹Stedelijk的展覽,這區是當時被日本文化所 影響的設計。
#Workshop
�月進入我們的Final Term了,基本上Term
�除了做自己的研究項目外,系上也會安排一些 Workshop和Talk。這學期的一開始系上安排了一個創意造型的工作坊,工作坊的一開始老師分享她自 己的一部影片“STORIES FROM THE COATS ”,影片內容以不同單品去說他們的故事,畫面透過很簡單 的將單品掛在樹上的方式搭配獨白來表現,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透過每件外套各自的獨白可以真的感受每 件單品他們的經歷。接下來老師邀請她在 Falmouth University Fashion Photography 的學生分享他們 的攝影作品,許多人都很有趣的嘗試將創作與Ai去結合,也可以了解到現在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的就是科 技智慧的運用。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112年度時尚組
最後一個環節就事攝影造型的練習,透過有趣的方式幫助自己在面對手上僅有的作品和環境中如何去構 圖創作並說故事。首先大家先把自己帶來的作品進行編號,然後透過骰子隨機得到不一樣的單品數量和 作品,然後創意的利用教室的空間來構圖。
#Independent Research
透過我們的個人研究,系上也以同性質創作方向的人組成一組,透過分享同儕的方式互相鼓勵和激勵彼 此的創作及研究,而我的組別大部分的同學偏向是System Thinking和材料研究。在個人織品的研究上 ,想來想去我最終還是想要把布料運用在服裝上,所以我開始去織布並在人抬上思考造型及電路的結合 ,我認為在這段時間最挑戰自己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時間、材料等等的缺乏中,想辦法做出來。
造型工作坊。
RCA Fashion看中的三要點:Time、Imagination、 Community。
影片STORIES FROM THE COATS。
RCA CAP在Camden Art Centre展覽。
June .2024
個人研究進度
& SARABANDE講座
�月基本上我們就是完全專心的在做自己的研究項目,並同時在規劃最後的成果展。
#INDEPENDENT RESEARCH
這個學期終於有機會Book到使用電腦針織機的時間,由於在這裡使用設備上有很多限制,所有的嘗試 都需要規劃過,從預約時間到和technician討論設計到織出布來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並且也只有一
次的機會,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很多時候想要調整設計都是在事後製作和進一步思考設 計的時候想要去改的,但這時候就來不及重來,只能接受現有的去做設計調整,基本上這個月都在織布 、算圖、和老師討論方向。而七月分別就是很多系的畢業展,所以所有的設備都非常搶手,需要提前規 劃每一個細節。
#SARABANDE
Sarabande 是一個Alexander McQueen創立的慈善基金會,除了他們幫助很多藝術家和設計師外,也 經常舉辦很多很棒的演講和活動,其中這個月我參與了一個講座「Practical:The A to Z of Clienting with Alyne Hansen-Damm」和一個活動「What’s Now?London - Career Survival Guide」。
#Practical:The A to Z of Clienting with Alyne Hansen - Damm 在這個講座裡Alyne Hansen - Damm將她的自身經驗分享怎麼建立屬於自己品牌的客戶,讓我們知道 我們到底要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嗎?還是知不知道我們要賣給誰?知不知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您的客戶?尤 其是找到合適的客戶,而且一但有了客戶名單,又如何保持與他們的忠誠度和參與度呢?Alyne Hansen
- Damm 曾與一些Prada、Gagosian、Van Cleef & Arpels、Schiaparelli 等奢侈品牌和機構合作。我覺
得印象深刻又有趣的一點是“送禮物的時間點”,當我們想要貼心的為客戶服務的時候,不要選擇在節 慶的時候送,因為大家都是在重大節慶的時候做同樣的事情,所以反而降低留在客戶心裡的印象,禮物
不需要太貴重,但需要個人化,讓客戶感受他真的是你品牌的VIP。
#What’s Now? London - Career Survival Guide
畢業後對於很多人在尋找職涯發展上都有很多問題和焦慮,Sarabande基金會匯集了業界的專家 讓我 們可以�對�的mentor,代表有來自 Alexander McQueen、Mulberry、Nike、Burberry、Dazed Media、Tate、Craig Green、Christie's、Art Rabbit……等。
電腦針織機教室。
Fashion 同學們過程中的Sketch / Drawing。
Fashion 同學們製作過程圖。
電針布樣。
使用針織高腳機織布過程。
縫合衣服過程。
與Technician討論設計Knit程式。
Practical:The A to Z of Clienting with Alyne Hansen - Damm活動照片記錄。
What’s Now? London - Career Survival Guide 活動照 片記錄。
112年度時尚組
July .2024
個人研究成果與發表&實習進度
�月除了繼續完成自己的研究項目外,月中就是我們School of Design的成果展了。
#INDEPENDENT RESEARCH & EXPO
由於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科技服飾,這月基本上就是在測試電路與服裝的結合來達到期望的效果,過程中
由於對於電路方面算是新手,測試實驗過程有很多跌跌撞撞,幸好透過Technician和同學的幫助,最 後成功完成了我的作品。
今年Fashion
���個學生的四天成果展,每天拆�個時間段,一個時間段裡會同時進行兩組展覽,然後
以換場的方式進行展出,組別是將共同設計性質�-�人組成一組,每一組就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進行發 表。組別類型可以看到Body、Accessories、Inclusive、Future、Shape Changing、Digital、Texture 、Place、Culture、Sculpture、Form、Fashion、Material、Ritual、Artefact等,呈現效果有靜態、 走秀、表演、演講、影片等形式都能看見,而我們這組是以演講並邀請業界的專業人員一起加入談話的 方式與觀眾互動。系主任希望我們這一年學生能夠跳出Fashion就是要做出實體的Collection和 Runway的框架,因為Fashion可以去設計的領域是很多元的,特別是現在全球都在關心的議題「永續 」,不管我們的設計是從哪裡出發,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就是市場所在意的議題,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為什麼要使用這樣的技術?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材料?客群是誰?資源從哪裡來?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去 考慮的。
#INTERN SEARCHING
有聽說英國實習工作機會並沒有很好找,所以大概從今年�月就一直有在涉略機會,也不斷的在經營 LinkedIn平台,很多履歷都像是投入大海一樣沒有回應,某部份原因是一直沒有找到符合的工作內容與 時間,所以收到的大多是拒信或是無回應,但很幸運的在這個月底的時候有公司提前找上我,詢問我對
他們其中一個專案有沒有興趣接案,並藉此多詢問暑期實習機會,所以接下來將會去到Petit Pli實習。
RCA Fashion Preview Day。
我在畢業展當天的發表。
“Multi Pattern Design in One”。
部分畢業展作品:Future組 / Fashion組的同學。
部分畢業展作品:飾品和Fashion組的同學。
部分畢業展作品:飾品組的同學。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部分畢業展作品:Shape Changing組的同學。
以美食饗宴的概念呈現同學們的作品。
August .2024
培訓尾聲
�月基本上學校就進入尾聲了,我也開始我的實習。
#講座
在進入學期的尾聲,大家也將準備進入尋找工作的時期,學校分別有安排三個不同時尚職場的專家來和 我們分享,有屬於工業生產類型的、個人藝術工作室類型的和數位藝術設計類型的,在分別聽完各個專
家分享他們的工作後,我們可以分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有更深入的小組問答時間。其中,我選擇去 了解工業生產類型Pangia品牌,Pangia是一家材料科學公司,以科學家、技術專家、設計師齊心協力 創造每一個產品,他們存在於科學、目的和設計的交叉點,希望創造的每一個產品都能解決了產業的環 境問題。
本篇為教育部菁培計畫選送海外培訓學員每月心得分享,歡迎引用。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尊重作者。
#Petit Pli
我的實習品牌Petit Pli是一家材料創新和時尚科技新創公司,致力於打造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服裝。品牌 創始來自航空工程師 Ryan Mario
Yasin想為剛出生的侄子買衣服送禮,但當他從國外寄送到達時,它們 已經太小了,這是一個訊號:今日的童裝無法辨識兒童身體快速成長的變化,因此孩子們是時尚的極端 使用者,在出生的頭兩年就穿過�種不同尺寸的衣服,所以Ryan設想的設計機會是在兒童服裝中嵌入 一種可雙向膨脹的材料,以適合剛出生到 �歲、�個月至�歲、�歲至�歲的小孩子。Petit Pli 的防雨 可機洗設計減少了童裝的浪費、成本和污染,因為設計能夠擴展至 � 種不同的尺寸,從而簡化了製造的 浪費,帶來永續時尚發展的可能性。
Petit Pli品牌其實也一直是我自己的研究參考品牌之一,過往他們一直主要是使用梭織布料,但因應市 場的需求,他們希望開拓出有機纖維的針織服裝,因此有這個榮幸與切機加入幫忙品牌的毛衣設計方向 ,同時我也會在他們的實體銷售店面幫忙,去瞭解客戶的需求,從中以人本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的概念去設計新的產品方向,不單單只是為了美觀而設計,而是先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再來設計 。在店裡實習的期間可以了解到消費者在意的地方有:手感(網站圖不曉得手感的樣子)、材料的選用 (希望尋找有機的)、顏色喜歡彩色亮色的、如何清洗與保養……等等,這些回饋都會是未來在設計上會 去更進的地方。在Petit Pli裡,每個人從創辦人、設計部門、工程部門、藝術部門、銷售部門每個人都 會在店裡面銷售,就是能夠在第一時間去了解消費者的問題與需求來增進設計市場需求。
#總結
一眨眼,在英國一年了,感謝菁培給我這機會可以出來大開眼界,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文化的地方,也 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加上皇家藝術學院自助式教學的方式,讓我不單單只是被動接受教學,更 是自己的探索、體驗和交流的旅程。在這一年,我也選擇放慢自己的腳步去多看、多聽和多感受我周圍 的環境,我很喜歡走在城市裡或甚至找一個公園曬曬太陽,享受大自然,特別是歐洲有很多展覽可以去
看,有空我也都會花時間去浸泡在藝術與文化的裡面。對我而言,時尚設計已經不單單只是設計和製作 服裝而已了,更是針對促進環境和人的身份自我意識的設計,它的形象可以很實體,也可以很抽象。
學校分別安排三個不同時尚職場的專家來和我們分享,有 工業生產類型的、個人藝術工作室類型的和數位藝術設計 類型的。
Petit Pli 的服裝。
與Pangia品牌有更深入的小組問答時間。
Petit Pli 服裝的特色與功能。
Petit Pli 刊登於不同的雜誌裡。
Petit Pli 店面櫥窗設計。
Petit Pli 毛衣系列。
Petit Pli 實體店面。
幫忙Petit Pli毛衣設計的方向。
Taylor Swift 在英國巡迴演出,V&A展示她的歷年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