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錄 編者的話.................................................................................. 4
學術活動
李昂——「女・性」.............................................................. 6 人生,原來「儒」此.............................................................. 9 客家歷史文化的報導與創作................................................. 10 雅樂舞與身心的深度 - 初階................................................. 11 雅樂舞與身心的深度 - 進階................................................. 13 《祖靈遺忘的孩子》新書發表會......................................... 15 寫小說抗過敏:文字疹,永靖人......................................... 17 臺灣新美學:金枝演社......................................................... 20
專題採訪:師說心語
生命中必然交織的光與暗..................................................... 23 叩鐘人與鐘............................................................................ 26 默契與運氣............................................................................ 30 問卷統整——生聲不息......................................................... 33
海外採訪
日常細項................................................................................ 36 出走遇上朋友........................................................................ 38 緣分 x 福分............................................................................ 40
藝文欄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岔路..................................................... 42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晨露..................................................... 43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致獨處................................................. 44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繭......................................................... 45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錯置..................................................... 46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破碎的人形......................................... 49
2
回憶........................................................................................ 50 隔壁桌的兩人........................................................................ 51 塊陶,啊!............................................................................ 51 晚會........................................................................................ 52 在簡單的形狀裡 ................................................................ 53 雞啼........................................................................................ 53 月神........................................................................................ 54 札記 ...................................................................................... 56 交換週記 04 ........................................................................ 57 那些愛 ................................................................................. 58 規律 ..................................................................................... 60 一日........................................................................................ 62 我的少 Gay 時代(二)....................................................... 64
勘誤啟示
本刊第 15 期 12 月號因校稿疏失,有誤植錯字以及目錄不完整等諸 多錯誤,以下條列更正,敬請見諒,若有本期系刊仍有疏失還望讀者 不吝通知,謝謝。 1. 第十三頁:「攝影:郭雨賢」更正為「攝影:郭禹賢」 2. 第五十二頁:「吳伯賢」更正為「吳柏賢」 3. 藝文欄有部分文章因作業疏失並未條列進目錄,共計三篇: 〈別說對不起〉曉絕 〈Mr.Lee〉戴睿駿 〈不見夕陽的花東使我更加堅強〉柯泓屹 特此向投稿者與各位讀者致歉。
3
編者的話 如果秋的豐裕是為醅瀝成絲絲純淨的微醺,那麼,整個寒冬的貯蓄就只為了迎接一地野 花的綻放。花苞十指相合,靜默,緊閉著雙眼而內蘊育春之迷香。等待, 歸人來訪… 華文系的後花園是奇萊文訊。春風一來,百花齊放。儒家經典思想是被精心呵護的溫室 君子蘭 ; 女性文學則是圍籬邊自由蔓延的薔薇 ; 雅樂舞從容輕盈的舞姿好似蝴蝶蘭正優雅伸 展 ; 小說書寫璀璨如錦 , 日日春般的四處勃發 ; 客家歷史文化在土地扎著油菜花的根,安之 若素地飛長。原住民文學則是深山巨柏,踏實樸素,安靜且堅持的在風霜與雪中存在…本期 演講觸及多元面向,散發陣陣迷香,引你化身蜂蝶前來細嘬,再歸返本心酿制成蜜可好? 本期採訪主題設為「對話」,專題採訪以「師說心語」為主軸,訪談華文系老師與愛徒 相處之間的緣分和感受,字裡行間自能品味出濃厚的師生情誼。又設置問卷調查,並非只為 調查出今年度最受歡迎的老師,更是讓華文桃李勇敢表白對老師的喜愛與感動,相信老師們 定能從中感受到「生聲不息」的熱情。為此,編者特要介紹本期封面來源,乃是出自許又方 老師之手,老師揮筆書下《贈學仙者》,以告誡我們無需追求虛無縹緲之事,樸實無華的學 習才是極好的。 海外專欄也不再採訪單一個體,挖掘個人心靈體悟,而是聚焦於城市間的對話,以採訪 僑生與其台灣好友、交換生與該地朋友的方式,促進兩個城市間的鏈結與交流。每個訪談過 程既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更是土地與土地之間的,生長在原鄉土地上的人們如今漂流四 方,但根須依舊深扎。再則,每段對話又能統領出來彼此對照,不一定必須獨立存在,打破 標題與標題之間的限制與桎梏,得以相互觀看相互交流。 另外,由於東華第二屆角落藝術節如火如荼的展開,其中不乏華文系學生的身影,所以 我們決定於藝文欄新增華文系學生在角落藝術節中的展出作品,邀請創作者書寫其創作概念 或想法,使得這些角落的美好被更多眼睛看見,驚動更多沉睡的心。
107 級雙號班系刊即將在 這一期畫上句點,謝謝大家的 鼓勵與指點,讓我們在系刊的 這條路上逐漸摸索出理想中的 形貌,也讓我們了解一本刊物 的誕生何等不易。最後我們要 滿載著米稻與酒釀,鄭重地與 你擁抱、與你道別。在華文系 刊的一畝花田裡,我留下一朵 花苞,等著你袖攜春風來看… 總編輯 郭妍君 〈贈學仙者〉隸書版 許又方老師 題
4
5
李昂——「女・性」 日期: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時間:晚上七點到九點 地點:人社一館第二講堂 講者:李昂 紀錄:吳雨霓 攝影:彭德展
因為此演講與楊翠的「女性小說選讀」,課程相關,所以李昂將女性兩字拆開,以「女」 和「性」作為今日主題。性,在女人的生命中是很重要的議題,而李昂寫了許多與此相關的 書籍。李昂開始演講前便打趣地說,跑這麼遠來演講,不是要說同學們平常會聽到、看到的 東西,所以有些內容可能未成年的人不適合,或者聽著感到不舒服的話,任何人都可以離席。
「身體?」 先把女人被父權社會、被文化宰制這類女性主義言論先拋開來,因為臺灣女權的地位在 亞洲已是數一數二,李昂很討厭將女人的不自由歸咎於男人的論調,她認為現今的資訊流通 已經不若過去封閉,而經過三十到四十年,女性也爭許到許多權利,像是工作權、財產權等 等。從現代的臺灣女性來講,李昂觀察到一個文化現象,她說不管是年紀大的女人,還是台 下年輕的同學,都沒有身體的感覺。「身體」其實是隱晦的指涉一個部位,她說大多數的臺 灣女人都把自己當成性的載體,平常都會使用身體,但第一次刻意的瞭解自己身體的時候, 是在有了性經驗後才深刻地知道:「喔,原來我的身體是可以這樣用的,原來它有這樣的樂 趣,原來它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讓她覺得非常奇怪,與她同年代的女人若有這樣的觀念,還覺得情有可源, 但到現今還是如此,她認為事有蹊蹺。從去健身房訓練肌肉後,她明顯地察覺在東方,特別 是以美白為潮流的現況下的女人們,基本上是不做運動的,她指的是「真正」的運動,不見 得是練六塊肌或人魚線什麼樣,她說臺灣的女性在未發生性關係前,實在感覺不到身體的存 在。歐美的國家因為鼓勵運動,所以對自己的身體有比較早的開發跟瞭解。她要同學自問: 「假設你以後有性關係,或是現在已經有過性關係,你是不是覺得,真正深刻感覺到你的身 體,是在於你有了性經驗後?」
電影與性 阿莫多瓦(西班牙語:Pedro Almodóvar Caballero) 有一部電影《悄悄告訴她》( 西班 牙文:Hable con ella),劇情是一名男看護因為很喜歡他長期照護的、一名相當漂亮的植 物人女孩,相處多年後產生非分之想,某天按耐不住強姦了她。那次性行為導致女孩懷孕, 而懷孕的過程就像一個很大的震撼使女孩甦醒。她的懷孕造成了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像是 男看護是否有罪?他強姦女孩,但他也是女孩的恩人,否則她很可能就這麼躺一輩子。李 昂說,阿莫多瓦把性的關係推展到極致,他把性對女人身體這麼大的一個驚醒作用,當成 電影中精采的前置劇情。她接著提到阿莫多瓦的另一部電影《我的母親》( 西班牙文:Todo sobre mi madre) 如意是一個性別越界的妓女,下半身是男人,上半身做了兩個雄偉的乳房, 來找她的都是社會的邊緣人,那個時代用非常有趣的方式來規範很多不同的東西。
6
小說與性 近期十分火紅的一部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主角是年輕新貴,有很大的企業,但 他很喜歡 SM。我對美國文化、對西方文化不得不用敬佩之心來講,它是通俗文化,但是影 響力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利尼克多千百萬倍。奧地利的女作家葉利尼克有本小說中文名稱 叫《鋼琴教師》,描寫女老師與學生之間虐待與被虐待的關係。李昂表示像她那樣的人看了 都嘖嘖稱奇,如果她寫色情小說與葉利尼克比,葉利尼克如果是大吳,那她大概只是中吳。 很重要的是,過去女人沒有機會來書寫自己,所有歷史之中,都是男人在書寫女人的性, 直到葉利尼克,她達到一個了不起的深度、廣度及高度,都是過去女作家沒有做到的。但當 一個女人想奪回書寫自己身體的權力時,她並沒有得到她的同胞們的認同,不管是男人還是 女人,葉利尼克有社交恐懼症,她甚至沒有出席諾貝爾獎。SM 本來被認為是性關係裡一個 變態到極致的,而且是邊緣人物才會做的事情。但在《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出版後,年輕一 代提到 SM 都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書裡的權力運作也不只是男人對女人的宰制, 這裡已經介入了商業的炒作,也就是「成功的定義」,主人翁格雷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 有他的私人飛機,穿著名牌,一點都不像是個人生失敗組,他是人生勝利組。《格雷的五十 道陰影》和《暮光之城》其實是九零年代愛滋病大量死亡與蔓延後,社會上對性跟愛緊縮的 反動,可是因為它包著太好看的糖衣,使大家看了非常過癮,它也不是沒有社會功能,九零 年代千方百計的表達同性戀無罪、變性人、虐待與被虐待被接受且平等看待的觀念,講了再 多,寫了再多都沒有用,直到《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出現。不要瞧不起這些暢銷小說,它一 定是有個社會的脈絡使它這樣子暢銷的。
權力與性 李昂用自己一九九七年的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來談論,當性碰到政治和權力關係時, 可能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小說中有兩個短篇和兩個中篇,串起來也能當做長篇小說讀。小說 中有個女人叫林麗姿,豐腴且聰明可是沒有家世背景,只能以睡男人的方式向上爬,的確也 因此成了立法委員。林麗姿是個小說人物,但陳文茜跳出來說李昂影射她,使李昂面臨除了 《殺夫》之外,最大的壓力。她問同學同不同意女性在沒有奧援的情況下,在現代社會靠睡 男人來得到權力,或者往權力的核心爬?她說激進的女性主義者認為非常應該,因為女人沒 有別的本事,讓人睡一下也沒什麼。 當時在中央大學任教的教授何春蕊寫了篇文章,對當時的社會大眾說,應該藉機讓睡男 人這樣的事,成為女性得到權力的選項之一。但李昂擔心,一個女人若要用身體換取權力, 握有權力的通常是老男人,這個女性必須卑躬屈膝的去討好老男人,所以在性的關係當中不 會是平等的,一定是女人百般的屈辱自己而去逢迎有權力的老男人,她所擔心在性行為的過 程中,這個女性會受到內化的傷害:「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糟糕,比妓女還不如,妓女還為生 活所逼,而我是為了不曉得有沒有用的權力,要做這種事情。」這種自我的貶低跟矮化,很 可能對這個女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性不是一個拿來玩弄的東西,性之於男人和女人,某種程度都連結上自我的感覺跟自 尊,與美好的和壞的自我定位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從佛洛伊德影響的心理分析師到拉岡, 到後來很多的其他心理學家都花許多篇幅來討論性。性不只是身體的東西,它牽扯到我們人 對自己的自我的醒悟、自我的認知、自我的認同、自我的感覺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東西。李昂 認為,若這個女人用性來換許權力的過程中受盡屈辱,那她拿到權力時絕對不會去照顧其他 人,因為她已經傷害並扭曲自身了。
7
第二個腦袋 最近講美食的人,有個說法是”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麼就是什麼。) 現在 的醫學證明,我們的腸胃其實是人的第二個腦袋,腸胃分泌的某一些東西會影響到腦部的運 作,而影響到了你成為怎麼樣的人。也就是說,以後我們可能不需要吃百憂解來解決我們的 憂鬱症,我們從食物或某一種酵素來改善你的第二個腦袋,也就是你的腸胃,自然的在你的 身體循環裡面,就前途一片光明。 最近西方國家做了一個這樣的試驗,每天給十二到十四歲正在成長的女生含糖的飲料, 對照組則嚴格管控糖份,每天攝取大量糖分的組普遍較早來初經,開始有胸部的變化,也就 是說糖份在形成一個女性性徵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儲備自己 今天講了很多奇特的,不是在規範內的性行為,不表示鼓勵同學去玩這些東西,是表示 我們追求人權的平等,我們追求女權的平等,上街頭把內衣脫下來然後燒掉,表示我們的自 由跟解放。也正在追求動物的平權、環境的平權,很可能最後一個需要努力的是「性的平 權」。如果同學們要挑戰禁忌的話,有能力是很重要的,光有勇氣沒有能力可能會被踐踏, 就算有能力也必須長期努力還有準備才能站出來。如果只想要小確幸的人,未來之路也不能 預測。不管如何同學們應該都要處在一個儲備自己,而去面對挑戰的狀況之下來經營人生。
8
人生,原來「儒」此 日期: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時間:下午三點 地點:人社一館第二講堂 講者:陳紹誠 紀錄:游迪堡 攝影:彭德展
講者陳紹誠先生,現任立夫醫藥研究文教 基金會董事及副執行長,祖父為在中國醫學及 中華文化推動上具有深遠影響的陳立夫,外祖 父為近代國學大師林尹,在家學淵源影響下, 近年致力推廣儒學、中華文化與中醫研究。學 生時期曾擔任電台 DJ、拍攝過平面電子媒體 廣告、擔任活動主持人,培養公開演講的台風 與實力,與藍鈞天、高以翔、丁春誠一起被媒 體封為「時尚 F4」,也是現代年輕人中,少 見願意投入中華文化研究的推廣者,在講述儒 學思想時,更能用年輕人熟悉的語詞與方式, 將儒學實踐變成生活時尚。
儒學可以告訴你如何達到人生的目標 陳紹誠表示,儒學並不八股,從修養自身至影響他人,甚至延伸至工作、治國,都可以 儒家思想來對應。到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目標要完成到什麼程度?如何面對人生過程的演 進?以「人生的意義」作為開頭,陳紹誠先生用這句話切入了正題,開始介紹儒學。一開始, 他先破除了幾個常有的迷思——儒學並不是封建產物,也不八股過時,更不是壓抑人性。他 說:「其實古今中外的思想,都會是好的,端看人怎麼去使用它。」
其實,儒學很簡單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你不能將某件事簡單地說清楚,那就是因為你不夠理解」。透 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瞭事理,再透過立志、好善、克己、復禮、忠恕修身成己,才 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升自我,乃至於推己及人。儒之學問,是激發人類仁義道德的 最大化。
儒學是一種生活實踐 到了最後的發問時間,學生提出儒學究竟要怎麼簡單得實踐在生活中?陳紹誠先生說: 「當你講:『老師你好』就已經在實踐儒學了。」巧妙地扣緊了此次演講的宗旨:啊!原來 如此!儒學在人的一生中,是如此簡單又巧妙的存在,端看我們能不能夠發覺,並善用罷了。
9
客家歷史文化的報導與創作
主講人:藍博洲老師、彭歲玲老師 主持人:許又方老師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時間:10:00-12:00 地點:人社一館 A207 會議室 記錄:魏海旭 攝影:薛芷涵
(左起藍博洲、許又方、彭歲玲)
客家人是臺灣重要的族群之一, 客籍作家對臺灣文學的貢獻更是不容 忽視。隨著八○年代臺灣本土文學研 究興起,及社會多元文化運動的推 行,客家語言、文化及歷史漸漸受到 重視,產生了許多與客家緊密結合的 報導文學和創作。
建構客觀的歷史事實 藍博洲老師認為,個人主觀的看法並不能構成歷史的客觀事實,透過研究民眾的抗爭 史,也許能獲得較為接近事實的認識。老師的研究範圍涵括了客家人與其他族群之間發生多 次的械鬥事件、參與抗日遊擊和起義的過程、白色恐怖事件舉例來說,有人認為戰後客家人 涉入的政治案件不少,可能和當時客家族群主要是佃農或勞工的人口結構相關。藍博洲老師 的報導文學便由歷史、和土地的聯繫、物質主義,延伸到工人、農民對於社會運動的訴求。 可見社會運動對於客家人不只是族群力量的表徵,也是歷史文化的重大記錄,是報導文學的 創作來源。 解嚴後,語言的多元化和母語教育再次振興了客家文學。過去,臺灣因為政治因素,客 語的書寫極其弱勢,直至近年來,許多客籍作家懷抱自覺,透過追溯歷史的方式進行文學和 報導的創作,逐步集中族群的主體意識。藍博洲老師自己便曾為了呈現五○年代客家族群的 自我認同、土地認同、國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運用文學的敘事手法在口述歷史的資料上。他 說,並非鑽研史料就能研究歷史;除了抱持著對社會的關切,還要注入心血於田野調查、尋 訪人物等,無一不要求真實,只為呈現時代的場景、氛圍,撥開歷史迷霧,找到歷史的真面 向。
母語的傳承 彭歲玲老師致力於客語現代詩、散文和短篇小說的創作,雖然她的作品刊載在許多期刊 雜誌,但她仍然期許一個專門耕耘母語文學的園地。閩客語文學獎的「田園導讀會」便是這 樣的場域。在「國語」為主流的台灣,田園導讀卻努力不懈地傳播客語獨有的鄉土文學魅力, 給客語一個平台表現自己。彭歲玲老師除了在比賽中獲獎,還設計了客語相關的教案,她認 為用母語表達的情感有著更強大的力量。彭歲玲老師作為教師,希望能讓 無論是 土生土長 的、外省的,抑或是海外客籍華人的後代,都能認為書寫母語、講述母語是值得驕傲的事。
10
透過研究歷史的追尋、查訪和文學作品的感性記錄,時代的產物才能避免被遺忘,許多 珍貴的人、事、物的形象被保留下來,歷歷在目,產生更多與心靈相接的故事。
雅樂舞與身心的深度 - 初階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二日 時間:下午兩點 地點:原民院B110教室 講者:陳玉秀 主持人:張寶云 紀錄:郭懿欣 攝影:劉于瑄
「需要一個身體」 陳玉秀老師從 1972 年致力 於研究雅樂舞到現在,每一次 演講都不只是讓聽眾單純了解 雅樂舞,而是讓聽眾從雅樂舞 進入到身心的深度。陳玉秀老 師說,身體是人的基礎,人只 有一個身體,不管是讀書,讀 文學,都需要一個身體。舉例 來說,假設要設計一部汽車, 也要回歸到一個身體,這就是 人體工學。當今,全世界都在 打太極拳,太極拳是中國整個 傳統文化,它就是一個身體的 傳統,而她一直在以身體為平 台做一種整合的腳色。
身心的處境 陳玉秀老師說,人可以是一個是個人,也可以是家庭、民族、社會,或者延伸到地球, 甚至宇宙等等龐大的概念,表示你的身體是個人的身體,也可以說是小小宇宙的身體。事實 上,人的生命氛圍是被整個環境所影響的,並持續地跟影響的環境交流互動。就像人很容易 被某種概念或某種社會價值觀框住,這些我們可能身在其中卻都不知道。 處於文化大結構中的個體,影響我們的不僅是物質,還有文化所引導的人生觀、生命觀、 價值觀等,要產生對文化結構的體認,要先從人體身心自我認知的根本-「我」開始。認知 可分為一般性概念(由認識到知道)或是學理的基礎概念,這是一個存在價值的感覺問題, 就像我們一直被學理的基礎框住了幾十年,看不見框架之外的東西。陳文秀老師說,這就像 台灣近幾年的教育結構,認為數理科優秀的兒童是比較聰明的,反之就是資質比較駑鈍的, 她認為這樣的認知是被完全侷限住的。 黃湘武:「而兒童認知成長是決定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合理的學習雖然能夠協助兒童 原有的認知結構,但是成長是多方面影響的整體結構,因此生活的社會條件與文化背景是重 要的決定因素。」陳文秀接著藉由黃湘武老師的理論,帶我們從物質的東西進入感覺的世界。
11
由認知為主軸到翻轉教育 陳文秀老師提到個人如果具備行為的控制能力,社會就認同你,社會把你區分為正常和 不正常的,你就跟著社會價值走,就像你在人群中被推著走,這就是關於生活的社會條件。 而說文化背景的文化環境是由人創作出來的,這樣的背景具有傳統的延續性,族群的群聚 性、地理、歷史、時間、空間等。像是問道小時候最懷念的食物,人們常下意識地回答是稀 飯加糖,陳文秀說,最懷念的不是稀飯加糖,而是回憶,這就是文化。 接著陳文秀老師到我們進入「將我與我存在的空間」,將這樣的氛圍分成三種來論述, 第一種是看的見的,是實質的環境,可以明確描述的事件;第二種是看不見的,這是一種生 命氛圍,譬如身體所存在的某種知覺,能感覺到卻看不到摸不到或根本不知道如何描述的; 最後一種,則是看得見或看不見但無法描述的,舉例來說,有兩個愛慕者,一個條件優秀, 浪漫主動,另一個默默守護,通常人往往會選擇前者,但其實後者才是真正值得的,但人並 不會知道,這就是憑著感覺決定的。身心的深度經常伴隨著生命的靈性,然而靈性並不是科 學所能解讀的。
雅樂舞 提到舞蹈,陳文秀說舞蹈是人類比較明確的動態意向,可以呈現語言文字難以表達的, 人類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和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等等。而舞蹈呈現出的風格諸於人類體表 的質量。每一種風格聚焦人類身心的某種狀態,也都存在著特有的身心質量,這些都要實際 的舞動起來才能理解的。而進入雅樂舞的動態,有時會存在著目前科學無法全然理解的身心 狀態。由雅樂舞看見什麼、理解多少、感覺多少,或是由什麼觀點欣賞這樣的身心動態,或 許是文字、舞蹈、生命的質量、生命的成長歷程的觀點,這些都是跟整個文化傳統有關的。 由文字來看「雅」,無論是風雅、典雅、優雅,「雅」字隨著社會型態而有不同的意向 投射,文字就像是一種解釋的符號,也像人類建立了許多描述來敘述人體動態風格的形容 詞,譬如輕柔、質樸、穩定等。我們從人類的成長歷程來看,雅樂強調人體初始身心狀況。
觀察兒童心理和生理 幼兒成長到七八月時、父母親買一台學步車,孩子的身體坐在學步車上,借助車輪方便 的滑行,此時,幼兒的步行因學步車的幫助,神態極為隨性,同時幼兒對自我身體動態亦顯 得較不關注,幼兒的個人意志,隨著視覺的好奇,可以不斷轉移動態的方向,坐在學步車上 的身體,與幼兒內在知覺的關係顯然較為疏離。 而到了自發性的站立,這時通常幼兒是在一個安靜無人,或與年長者各自平和自處的氣 氛中,幼兒爬行的歷程,時而攀扶在椅腳、矮桌旁,自行站立,站立的時間三秒或十秒,累 了,不穩定了,他們的膝蓋放鬆、蹲下、趴下再爬行,或再坐定,這時他們的神情較自在, 身心態度則安靜、平穩。顯然的,幼兒意志與身體在沒有外援的助力或干擾下,身心內外的 知覺與身體的動態已開始自然建立溝通方式。
體驗 接著陳文秀老師讓我們開始動作起來,使我們設法讓身心回復到幼兒狀態,尋找自己的 「中心軸」。陳文秀老師說進入中心軸後,就能展現穩定與安靜的氣質,人體身心因為穩定 與安靜的持續性而增加能量的厚度,而不同的質量影響人類生命的氣質或健康狀態。讓此次 的演講得到的不只有單單的靜態收穫,更透過體驗活動來放鬆自己,找出自己的中心軸和質 量。
12
雅樂舞與身心的深度 - 進階 日期:一 ○ 四年十二月四日 時間:下午一點 地點:原民院 B110 教室 講者:陳玉秀 主持人:張寶云 紀錄:游迪堡 攝影:郭禹賢
雅樂中的舞 「舞為樂容」是雅樂傳統的樂舞觀。 舞蹈者恰如其分的呈現出「樂」與人體身心的共振與共鳴,共鳴的作用力是人類通過 「樂」,自我身心深化與昇華的途徑。《禮記 ‧ 樂記》言:「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 唯樂不可以為偽。」「樂」的作用力如何讓人體達到「氣盛而化神」等有機的轉化?現代人 無法想像,但是,古人卻能夠感應到「樂」的深度。 雅樂舞的形式傳承自何時,數千年的歷史蛻變,其原來的形式為何,似乎不可考據,因 為跳舞的人是生命的活體,然而,身體作為人類思維的體現,自古人傳統的樂學思維,仍可 歸納出樂學思維中,生命體現的意涵。中國先秦的「樂」必然涉及人性身心存在的假設。古 人將聲、音、樂視為會對人體感官產生不同作用的物質,聲與音的層次是較普遍能理解的, 而「樂」可能是超越聲、音等物質的某種覺知。「樂記」以人體身心是否能超越聲、音,進 而昇華至「樂」的境界,做為人性階梯式的昇華歷程。 傳統樂舞文獻中,有「雅樂」、「雅舞」之名,而無「雅樂舞」一詞的應用,1994 年, 陳玉秀老師有感於當代華夏民族的子孫,對雅樂極為陌生,刻意提出「雅樂舞」一詞,並發 表《雅樂舞的白話文──以樂記為例探看古樂的身體》一書,期盼古代樂學的身心思維,能 夠隨舞蹈動態結構的體現,再次讓雅樂舞的身心美學傳承於華人世界。
雅樂舞舞身體實驗的機遇 1972-82 年間,陳玉秀老師逐漸深入雅樂舞身心動態的探索,歸納出當代韓國、日本雅 樂舞蹈者身心的動態,基本如下: (1)人體與地面成垂直站立時,必然身心放鬆,維持中正的軸心。 (2)人體身心沉穩、寧靜,眼神收斂,簡稱「內觀」。 (3)舞蹈姿勢的轉換,以中心軸的身心狀態,有兩種模式:一是以中心軸之軸心下沉後, 單腳提起時重心仍舊維持在中心軸,然後,跨出步伐,再移動重心。一是重心先行放鬆傾斜, 順著傾斜的向度,下肢承受身體重心的力量,力量同時下沉到腳底,再以腳底接觸地面的反 作用力,讓身體回正。
13
陳玉秀老師目前應用雅樂舞身心動態的原理,檢視其在身心障礙者自我療育的功能,並 依雅樂舞身心動態的基礎原理,重新審視傳統文化身心質量的原創性,主要的實驗場域為輔 仁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目前研究過程中,假設雅樂舞身心動態是人體身心動態的根本原 則,人體生活的行住坐臥,一旦偏離了雅樂舞身心動態的原則,必然產生無名的身心鬱閼。 依上述假設,多所大學的研究生目前持續進行著雅樂舞身心動態實驗。演講的過程中,老師 也先後帶領著學生們進行各種運用身體中心軸的實驗,以及如何使用末端出力,並以她之前 學生的影片做為例子,向大家說明雅樂舞的實際運用以及功效。
重構雅樂舞身心結構 舞蹈終究是一門動態藝術,動態藝術是無法以文本的書寫,讓人感受到雅樂舞的身心風 格。雅樂舞是內向性的身心活動,並非外在形式的展現,現代人類一旦有了內向性的身心經 驗,就比較能夠感覺雅樂舞內在的生命力。相信雅樂舞這顆身心的種子,逐漸在中國發芽生 根,這也是陳玉秀老師雅樂舞身心結構解構與重構的願力。由雅樂舞身體實驗所見之現象, 雅樂舞身心結構中,中心軸的素質,是可以作為傳統文化落實的身心基礎,有了這項基礎, 身體如同地基,穩定的掌握身心文化的根。在藝術的學習過程,無論傳統或創新,身心都將 以基礎為根據,而不偏離其主軸,循環於人體身心,滋養著人體的生命。
14
《祖靈遺忘的孩子》新書發表會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日 時間:18:00 ~ 20:00 地點:人社一館 A207 會議室 講者:利格拉樂.阿女烏 紀錄:魏海旭 攝影:彭德展
利 格 拉 樂. 阿 女 烏( 以 下 簡 稱 阿 女 烏),原住民文學女作家,在原住民歷史、 女性等皆有相關著述,目前為本系碩士班 創作組學生。本次新書發表會除了介紹新 書《祖靈遺忘的孩子》,亦分享個人寫作 與出版的歷程。
血緣與歸屬 阿女烏的文字中帶有血緣的想像,她在眷村長大,同時擁有漢人和排灣族的血統(其父 來自大陸安徽省、其母來自排灣族)。她說,在眷村,人家當她是山地人的孩子;在部落, 人們又認為她是外省人的孩子。父親的男性威權和在當時較為強勢的外省軍人身份,讓幼年 時期的阿女烏與母親關係緊張,一方面感到母親原住民身份造成的不便,一方面又捨不得母 親受到欺負。 為人母後,阿女烏體會到母親的感受,便著手書寫原住民文學——才發現,她的母族正 默默地經歷老去和死亡時期。於是她把寫作當作一種重建,阿女烏在女性書寫找到了自己的 方向。創作小說、散文和繪本的過程當中,幫助她找尋身份的由來和族群的過去,並跨越階 級,追尋原住民的血統。
文化傳承的危機 阿女烏談到了排灣族的女巫文化;當時他們部落的女巫年事已高(據聞有一百○三歲的 高壽),因不堪負荷繁忙的部落事務而住院了。書中也對女巫之事有所提及,在排灣族的文 化中,女巫的產生是天擇的,一生要找齊凡人所看不見的五顆琉璃珠,才有資格擔任。在找 不到女巫接班人,有資質的族人又因為改信基督教而拒絕的情況之下,只好和鄰居部落「借」 女巫。但由於儀式及咒語的不同,習俗上也有差異,加上不熟悉這個部落各個家庭、祖靈的 情形,部落依然無法由傳承的危機中跳脫而出。
身份的轉變 阿女烏說,她的排灣族名字有著一段故事——因為她是早產兒,非常瘦小,於是部落裡 的人請賜了一個貴族的名字,保佑她平安長大。後來阿女烏嫁給泰雅族的瓦歷斯.諾幹,成 為一位泰雅媳婦,他們共同推廣原住民文化、到各地部落做田野調查,即使兩人目前因為對 未來有各自的規劃而分開,阿女烏仍認為這是她書寫最多、收穫最多的時期。這個時期裡, 她積極地關注原住民、性別議題,從父系漢人的身份當中找回遺失的母系元素。
15
會後對談:魏貽君教授與楊翠教授 楊翠老師和阿女烏是多年的朋友,也曾著述過關於阿女烏的論文。阿女烏的創作因同時 具備原住民立場和漢人立場,與單純漢人(或單純原住民)的書寫相比,更為寶貴,對母系 與父系、非主流與主流有更深刻的對照,也更能彌補主流中的缺陷。 魏貽君老師則談到:「阿女烏的身份是位在邊界上的,邊界是一個豐饒的地帶。」但他 也說:「祖靈的規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囚禁。」魏貽君老師抱持著跨越文類的看法,鼓 勵阿女烏在小說和女性書寫上多努力。 直至發表會結束,阿女烏都沒對新書《祖靈遺忘的孩子》發表更多的話,但從她講的故 事、部落的生活、文化危機、族群意識,觀眾都能了解她所謂遺忘的對象,也能感受到她對 原住民文化的擔憂和關心。阿女烏的寫作,不僅是對部落文化傳承作用,亦是一種對非原住 民族群的期盼,希望彼此之間能夠正視不同文化的差異,在相異之中尋找一個支點,互惠發 展。 (左起楊翠、阿女烏)
16
寫小說抗過敏:文字疹,永靖人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時間:晚上六點半至八點半 地點:東華大學人社一館 A207 會議室 講者:陳思宏作家 紀錄:范瑞娟 攝影:李佳凌 陳思宏講者本次受邀前來東華大學演講,除了宣傳新書《去過敏的三種方法》外,更將 自己的成長與創作歷程分享給聽者,期勉每個或許正面臨人生轉角的人,能得到一些鼓舞, 或免於走一些冤枉路。
從傳統醞釀「字」我 陳思宏,出生在彰化縣的小鄉下永靖鄉,從小生長在一個傳統重男輕女的家族裡,他是 家裡第九個孩子,上有七個姐姐與一個哥哥。說起從前的故事,他的母親未生兒子的時候, 一次奶奶的珍珠項鍊被偷了,姐姐們馬上被視為犯人,由媽媽照順序鞭打每一個女兒給奶奶 看,處罰過後大家才發現,那串珍珠項鍊是在伯伯小兒子的脖子上,小孩子拿去當玩具了, 但是誰也沒有再提其實誤會了女兒的事。 學生時代受到能力分班,頑皮不愛讀書的他一開始被分到學校最尾端的 18 班,在那個 班級裡可說是無奇不有,有人是上課上到一半會起乩的乩童,老師還要一邊膜拜他,有人上 學拿著武士刀說下課要去找人算帳,完全就是鄉下放牛班的寫照。後來因為英數優異的成 績,他被分到了以升學為導向的 2 班。在那裡,同學們都被訓練成考試機器,體罰是家常便 飯,考試成績少一分打一下,男打女、女打男,還會每個禮拜全班投票一個最討厭的同學, 要坐在垃圾桶旁邊。在這樣嚴厲的體制下成長的他,對於傳統的制約更有一種顛覆、叛逆的 想法,而這往往表現在後來的寫作上。
擁有的只有文字 九零年代的社會強調男性要陽剛、熱血。他考上了男校的彰化高中,同學個個都很會打 籃球,他永遠記得,體育課結束以後教室瀰漫著的,是汗臭加上從未洗過的鞋子所醞釀出來 的味道,坐在他前面座位的男生把午餐的湯裝進塑膠袋裡做實驗,掛在椅子上一個學期從未 拿下來過,他清楚目睹了那碗湯的湯汁從原本的乾淨清澈變成了味噌湯,後來他也不敢去探 究它到底變成了什麼。陳思宏說,在那個男生以陽剛為指標性的年代,他是一個外人所謂文 弱、「娘」的人。他高一時候體育被當,上數學課會把課本拆掉裡面塞王冠的小說,他喜歡 文字,對文字有著奇妙而特殊的敏感度。高三那年,他參加了高師大文藝營,在那裡遇到了 一群廣博群書、愛好文藝的室友們,其中還有現今為自由時報的主編孫子平。那時候他才深 深察覺到,自己不是孤單的人,也有一群一樣喜歡詩詞的夥伴。那時候的他們會像簡媜《水 問》中說的,將白千層樹幹上的皮剝下來,在上面寫詩寄給遠方的友人,或是在海灘上寫上 話語,等著浪來將它們沖走。那時候的他們什麼都沒有,擁有的只有文字。 後來,陳思宏參加了東華的文學獎,受到了佳作的肯定,慢慢的覺得這件事情是可以追 求的,他的第一本書《態度》,是印刻文化找他出版的,封面還是當時就非常有名的聶永真 製作。然而,寫了十幾萬字,卻只賣了六百多本,這樣的結局令他非常沮喪。
17
悲傷的快樂創作在烏托邦 搬到了柏林,一年多的日子,每個禮拜寫一點東西,寫同志、寫女性,刊登在《國語日 報》上,神奇的是,在那個還很保守的時候,沒有任何讀報的家長來抗議他寫的東西,甚至 還有小學生寫信給他。他想:他要的就只是這樣,有這麼多話想對世界講,然後希望有一點 回音,在這條很孤單的路,偶爾看到幾雙閃亮的眼睛。
在臺灣的時候,每當有人問起他的職業, 他回答作家,換來的總是一陣尷尬。但是在柏 林不是,那裡的人不會問你一個月賺多少,對 於作家是一種崇敬的姿態。在德國就讀英文系 的時候,那裡對他而言就像烏托邦,一個班級 只有五個男生,而包括他都是同性戀者,令他 感到舒適。陳思宏說,或許是因為身為男同志 的身分,能讓他跳出既有的框架,看見這個社 會長久以來系統的失衡。一直都有一種戰鬥性 格的他,每當看到路上有人拿著反同志的宣傳 罰單,都會追過去罵得別人無言以對,但有時 候他依然會想:「如果我不是男同志,或許我 就會擁有家族裡面男生擁有的吧?」他們家的 家產全部都過繼給哥哥。身為同志,他遭遇過 許多不平的事,例如小時候曾因為被人看不順 眼而遭到霸凌,拿棒球棒將他圍在車棚中央。 陳思宏說,其實用肢體武力去對待別人的人, 內心是比一般人還害怕。
孤寂 寫作是一條很孤寂的路。陳思宏形容,在社交方面,他簡直有一種冷場恐懼症,因為生 長在吵吵鬧鬧的大家庭裡慣了,他無法接受吃一頓飯時大家都不太說話,每當他發現餐桌前 大家都「偏冷」的時候,他就會開始站起來帶團康炒熱氣氛。然而,像他這樣在人前活潑的 人,寫作時卻會將自己關在陰暗的房間,彷彿一隻旁人無法靠近的刺蝟。他說,寫作這件事 本身就是孤寂,而孤寂,是文學的沃土。他寫的小說裡永遠沒有圓滿的人物,那些天真潔淨 閃亮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現實裡沒有這樣的人,總會有一些分岔、走音的地方,這也是文 學有趣的地方。例如像是在柏林的時候,他曾寫了一個關於彩虹馬戲團的故事,他很喜歡馬 戲團,那裡有大型的秀、很大的水缸,那裡的一切都太完滿、太華麗、太精采。然而有一次 坐在觀眾席的時候,他看見了一個小男孩,在臺上演出跳馬,或是將頭放進獅子嘴裡,中場 休息時再到只有小貓兩三隻的觀眾席賣爆米花,像是樣樣全能的一個小男孩,臉上卻一直掛 著悲傷的表情。 當有人問,是不是要離開舒適圈才得以寫作呢?陳思宏說,柏林這個地方對他的寫作有 一種輔佐性,當他在臺北的時候,朋友成群結伴,他無法與自己相處;反之,到了柏林,在 臺北他所習慣的效率都失效了,有許多事情除了自己無法處理。而寫作其實是孤獨的,不那 麼浪漫,他也曾有浪漫的懷想,像是夏天的時候去地中海的小島,在那裡寫小說。他說,其 實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這些生活體驗不可靠,但是或許將來會成為你的養份。所以不一定 每個人都要出走,不過生活上的一些小改變,可能會帶給你不同的生命隱喻。
18
名為天賦的解藥 對於《去過敏的三種方法》這本書,陳思宏說,他原本就是一個有過敏體質的人,在當 兵的時候,蕁麻疹會準時在晚上七點出現,在他大腿的地方浮上一塊塊,像地圖。在德國的 時候,這個情況更嚴重了,他原本以為只是春天的小感冒,看了醫生才知道是大部分外國人 都會得到的花粉熱。他永遠記得,那時候有個看起來很壯碩的女護士拿原子筆在他的手上畫 了 21 條線,然後二話不說的就開始戳洞。經過這場心臟差點無法負荷的檢驗,才發現原來 是對樺樹過敏。原本個性就是較叛逆的他,決定在樺樹下慢跑,一開始嚴重到讓他每天腫得 滿臉像豬頭一樣,但是後來這個以毒攻毒的方法見效了,他的過敏好很多。陳思宏覺得,寫 文字就像過敏一樣,一陣子來,一陣子走,出文字疹,無法控制,且在當下又非得把它寫出 來不可,否則會全身不舒服。 陳思宏講起自己的母親,他說,他與母親有一種說不清的超自然連結。從小到大,他看 見了母親在一個父權的大家族裡所受到的委屈,母親一直是不快樂的,不斷地在工作以養活 一窩孩子。幾年前母親過世,神奇的是,他前一晚夢見一模一樣的情景,他無法解釋與母親 的這一層聯繫。在撿骨的時候,必須要男生用筷子夾起燒完的骨頭,女兒不能做這件事,那 一剎那,他的腦海裡像是有什麼事情斷掉或是解開,他突然覺得,原來死亡也不是多麼偉大 的事,對他來說,天生的情感已超越死亡的儀式,如同他超越了既定的過敏,撞見屬於他自 己的文字疹。
19
臺灣新美學:金枝演社 日期:一〇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時間:十點到十二點 地點:人社一館第二講堂 講者:王榮裕 主持人:許子漢 紀錄:吳雨萱 攝影:李柏君 王榮裕是金枝的創立人與藝術總監,他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二十歲以前,他是一位流 氓,二十歲以後,他進入了電腦公司上班,直到三十歲那年,他才真正踏入藝術圈,成為一 位藝術家。他的「藝術」是從雲門舞集裡的《流浪者之歌》中「站出來的」,當時他所扮演 的角色是一位佇立在舞台左邊的和尚,舞者表演多久,他就雙手合十地站在那多久,他的藝 術層面就在站立中被激發出來了。
金枝演社 1993 年王榮裕憑著滿腔的熱血決心成立一個劇團,當時他的妻子問他:「那劇團的名 字要叫什麼?」一時之間,他想不到任何一個名字能代表他的劇團,但他迫切想成立劇團的 心仍絲毫不減,於是他隨意開口道:「就叫 XX 劇團。」他的妻子便用半張 A4 紙寫下一張名 為「XX 劇團」的 DM。 王榮裕的妻子是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畢業,因受妻子的影響,在他閒暇無事的時候, 他會從書櫃裡翻出有關人類學的書籍閱讀。某天,他看了一本來自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喬治弗 雷澤的著作《金枝》,便決定將劇團命名為「金枝演社」,至於「演社」這兩個字,是因為 他想起雲門舞集的團名是以四字組成,如果他將團名取為「金枝演社」,就恰巧與雲門舞集 對仗,他突然靈光一閃:「這樣就可以再來個橫批,叫做『都很好看』!」劇團名稱便被訂 定出來了。 他認為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是最感人的,他們的劇團是從臺灣的土地文化孕育出生,而 臺灣的文化其實是拼貼出來的,這裏頭有著原住民、漢中原、日本和歐美等多元文化。金枝 演社是從臺灣土地上長出來的,起初它長出的是嫩葉,到最後會變成金枝的枝幹,「穿越豐 地底層,突出枝葉,成長為豐穗飽滿的金枝」便是他對金枝演社的期許。
金枝美學 王榮裕認為美學和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臺灣的民俗表演「車鼓弄」,它的舞 步形式就像農民在泥地裡插秧的樣子,是用跳躍的。他感嘆地說臺灣常出現一種書讀得越 高,就離土地越來越遠的現象,就如水根蔬菜,看似在土地上,實為不然。 金枝演社有著臺灣文化的樣貌,他們秉持著一種叫做「胡撇仔」的精神,胡撇仔這詞彙 是從日治時期出現的,在當時歌仔戲備受批評,甚至被認為是猥瑣、傷風敗俗的表演,在日 本殖民政府開始實行皇民化後,禁絕漢人進行傳統戲曲的演出,這些歌仔戲的藝人只好另尋 出入,改穿和服演出。王榮裕說「胡撇仔」其實是單純從歌劇「Opera」音譯而來,金枝演
20
社之所以秉持著胡撇仔精神,是因為在這詞彙的背後又象徵著天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的率 性、自由,他們所做得戲劇不用特別對歷史做交代,像是岳飛也能和張飛在戲劇上碰面,他 們打破傳統戲曲的框框,劇情能夠現代也能未來。 王榮裕希望能透過金枝演社來宣揚母語的美,他直言,小時候他很痛恨歌仔戲,因為當 時他被灌輸了講臺語是沒水準的觀念,所以他看不起當時在歌仔戲表演的母親,他討厭講臺 語,甚至不敢說自己是臺灣人。直到後來他開始研究臺語的美學,才發現臺語的平仄是很有 音韻之美的。臺語是中原古音,已有一、兩千年的歷史,而他卻曾經看不起這麼古典、這麼 好聽的語言,為了贖罪與宣揚,金枝演社的戲劇裡一定會添加台語,這是金枝演社發演出來 的特色,名為台語音樂劇。 組成劇場的元素其實很簡單,只要觀眾與演員就能形成,就像是小朋友在幼稚園學習了 一首歌曲,回到家表演給爸爸和媽媽觀賞,就已是一種表演,可見劇場是和生活息息相關。 但現今有很多的表演,都是要到國家劇院才能觀賞的,王榮裕說,金枝演社想創造的一個雅 俗共賞、適合全家大小攜手前來觀賞的環境,他們希望透過戲劇帶給觀眾歡樂與希望,並從 中體會到平凡的快樂。
藝術如風 台灣新美學是從土地長出來的,人若沒有藝術不會死,但會生不如死,它是靈魂的糧食, 在生活裡隨處可見,王榮裕說如果觀看事物都想要有意義,因為看不懂,就不敢接觸,便會 與藝術擦肩而過,因為藝術是無需意義的,它沒有確切的道理,是當下的一種感受,就像當 一陣徐風拂過你的臉龐,而你感受到這陣風,那就是藝術。
21
22
生命中必然交織的光與暗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時間:16:00 ~ 17:00 地點:楊翠副教授研究室 被採訪者:楊翠、陳知寧 採訪者:范瑞娟 攝影:郭禹賢
本期邀請了三組情誼深厚的師生接受我們的 專題採訪,其中一組是楊翠老師與陳知寧。兩人 早在知寧申請入學面試時便相識,後來楊翠老師 擔任其國科會研究計畫的指導老師,彼此在交流 中互通心事、相互成長,亦師亦友的關係十分難 得。
兩人相似的行事風格 楊翠老師回憶:「面試時學生一定都是給了很豐富的資料,差異甚小,反而是口試最能 看出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其他學生恭敬的態度不同,知寧有一種桀敖不馴的氣質,特別有自 己的想法和對主流的批判。」老師說,自己也不是體制內溫馴的人,自然就會特別注意這樣 的學生,因此對她有很深的印象。 入學以後,知寧幾乎每學期都有修楊翠老師的課,在大一下的華文文學導論,老師觀察 到她比同齡學生更優秀的言語表達、組織能力,於是鼓勵她做大專生國科會的論文。談到這 裡,知寧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做大專生國科會的過程其實有點荒謬,也很驚險。那陣子因為 忙碌,加上知道老師身體不適,一整個假期都沒有主動聯絡,在截止日前一天半才開始徹夜 趕稿。不巧的是,那幾天楊翠老師有要事必須北上,只好請魏貽君老師幫她按上傳後的確認 鍵。截止日當晚,原本十點要去接女兒回家的魏老師,一直等候知寧直到十一點五十幾分! 幸好在最後一刻趕上了,論文也順利通過。 即使如此,楊翠老師說她從不為知寧擔心,因為自己也是屬於爆發型的人,事情雖然容 易延宕,但是在最後一刻前絕對會完成,她猜想知寧也是這樣的,而且楊翠老師清楚知寧本 身的完美主義,所以更加相信她定會將事情做的完善。
23
不願跟隨主流,而是站在邊緣的位置發聲 知寧談到自己的課外活動,說一直以來,她都被心靈深處莫名的恐懼驅使著,做了很多 嘗試。大一剛入學,她就接了烏頭翁社、參加聲援西藏的 SFT,以及花蓮在地的社會運動; 平常寫些比較內向的詩,或是參加劇場的表演活動;後來,她還到了印度的流亡社區,在流 亡政府裡實習,在這段時間裡,她做文章翻譯、參加抗議行動、籌辦遊行和營隊。 儘管她明白做這些事的價值,但那段日子仍讓她太疲憊,以致生活失衡。知寧說,這時 楊翠老師便是她仰望的標竿。外人看來,老師在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過程中,似乎總是保持 著溫柔、堅強的特質,但人其實都會有疲憊、只想過自己清淨小日子的時候。「身為一個女 子,在社會運動的場合內一定經歷過許多性別上不友善的事,加上楊逵孫女、魏揚媽媽的身 分,必須接受、消化掉的不平等對待,肯定只有自己才知道吧。老師把一切都看得通透清楚, 卻還是願意樂觀地去相信,這些都很感動我,令我敬佩。」 楊翠老師形容自己這樣的性格是一種「雙重人格」。知寧這樣的學生,雖然在學習或社 會參與上都非常優秀,卻不會被主流權力者喜歡。這種不跟隨主流、甚至是被主流排擠的孩 子,他們一定會在生命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她說:「我自己也會有意識地和這樣的學生靠 近。因為那些追求主流價值、成績很好、只要指導他就會青雲直上的學生,已經有太多老師 喜歡了,不需要我。但是選擇站在邊緣位置發聲、實踐的孩子,他們不一樣。」
24
實踐過程中不得不看到的光和暗 似乎因為東華空間大、地形大,師生之間的關係較不緊密,也沒有什麼課外相處的時間, 這與楊翠老師待過的靜宜、成功、中興很不一樣。以前,學生待在研究室的時間比老師還長, 連研究室魚缸裡的魚都是學生養的,儼然學生變成主人、老師變成了客人。加上她與知寧都 很忙,私下接觸的機會實在不多。 他們雖然沒有很常聊天,卻能明顯地感受到彼此共通的特質,有光明面、有陰暗面,有 時在這一刻無法忍受,卻能在下一刻鼓勵自己:「繼續加油、繼續往前走。」他們之間有較 為深刻的談話,是因為三一八的發生。那時許多難聽、不勘入目的字句在短時間內湧入老師 的臉書、信箱,甚至還收到了紙本的信。對老師來說,這件事一度把陽光帶走,使她心情非 常低落,似乎轉眼之間,她為文化、政治、社會運動、地方文史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被抹煞了。 楊翠老師說,老師供給學生的應該是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而不是一團泥沼。除非心情 真的很低盪,否則她都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把自己抓回來,知寧是少數讓她願意把黑暗面 表露出來的學生。「我覺得知寧會了解,因為她的身上也有這個部分 -- 所有要做實踐的人 都有的部分。不能只看到光,也不能只看到暗,要能同時看到光與暗,然後時常交替它們, 就像呼吸吞吐一樣自然,才能活下來,活著找到實踐的方法為止。」 知寧也從楊翠老師身上看到了一種不得不,為了所愛的人,將自我意識殉葬在運動的場 合。她說的話似乎因為這種不得不,而比純粹樂觀、光明的人更有厚度,像一棵母樹伸出枝 枒供給養份給周圍,像是一場生命演繹的結果,然後這個結果鼓勵了我們這些尋找生命路的 人。
期許: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首都 楊翠老師稱讚知寧是她任教於東華的五年之中,最優秀的學生,她在四年裡做的事,連 很多碩士班的學生都比不上。「如果今天知寧只做學術研究,她可以做得百分之三百地好, 但是她沒有。反過來說,她也很可能會在這個實踐的地圖上困惑哪裡是她的首都。」老師一 方面希望她多去參與社會文化,一方面又擔心她一股腦投入,自身迷失在裡面的溫度。 「我希望我的質疑能讓她明白,不必像我活到四五十歲,一點都不想教書,卻走不了。 我明明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當旅行作家,到處走走、看看這個世界,真正地參與一場運 動……,過去好一段日子,幾乎每天都想要離開,卻每天都有像知寧這樣的學生把我留下來。 我想要跟他們分享學問以外的事,比如怎麼去看待生命的品質。」
25
叩鐘人與鐘
專題採訪:須文蔚和陳昱文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地點:華文系系辦 受訪者:陳昱文、須文蔚 採訪者:吳雨霓 攝影:李柏君、薛芷涵
陳昱文,今年自本系文學暨文化研究組畢業。指導老師為須文蔚教授,他們之間有著什 麼樣的師生情誼?昱文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麼?又為何須老師會對他讚賞有加呢?本次採訪 將帶領大家看見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以及深厚的情感聯繫。
追憶過往 陳:當時東華中文系有分單雙號班,一班導師是謝明陽老師,一班是須文蔚老師,兩位 都是相當關心學生生活的教授。我不是須老師的導生,卻也偶爾參與須老師的導生聚,聚會 上,吃著草屋的麵,須老師談起廖偉棠及楊牧的詩句,是如何打動他,我當時不認識這兩位 詩人,但對須老師詮釋作品時的神情印象深刻。大二時修習須老師開設的「新聞採訪寫作 課」,老師會提點每位修課同學在報導上的寫作,這也讓我們有多一些的對話機會。 須:比較會注意到同學的話可能就是寫作或創作的課,當時帶新聞採訪寫作時,我要求 每個人去認養一個社區,六個作業裏頭每一個都要跟這個社區的發展有關。其實做新聞實務 相關的工作也經常是這樣,假設你在報社裡面工作,你會被分到一條線索,譬如說,跑醫藥 線,你就要去經營跟醫生的關係,或是醫學教授的關係等等,才能把醫藥線跑好。但是在大 學,學生常常東一個任務,西一個任務,進不到新聞的真正脈絡裡頭,所以我那堂課才特別 這樣要求。當時昱文認的社區是「米棧」,在一九三線道的中間,那時的米棧社區大家都很 熱心做社區總體營造,他把當時米棧很多的歷史、人文變化寫得非常精彩,也把社區協會摸 的很熟,後來裡面做裝置藝術什麼的,他陸陸續續都有一些稿過來,包含他們怎麼做文創商 品。米棧很遠耶 ! 但他每一次都很確實的到那個地方去採訪,這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且 因為他自己也很喜歡文學創作,所以他會寫詩來跟我分享,連米棧這件事他都把它寫成詩。 這很好玩喔,他不是為了文學獎,所以才硬擠了一個東西出來的人,而是他在生活中遇到衝 撞,心裡有了一個振動,想把這個社區紀錄下來,所以昱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應該是那個 時候就開始了。
須老師對昱文的啟發 陳:和須老師認識時,還是使用 MSN 的時代。須老師的「狀態」有一陣子是「若能盡情 地燃燒生命,詩不過是層灰」。說這句話的人是 Leonard Cohen。這句話,對我思考什麼是詩, 什麼是詩人,很有啟發。 須:Cohen 是非常非常厲害的歌手,他的歌詞寫的都很好,像詩一樣。他對於那種假惺 惺的文學大概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吧,我那陣子也有同樣的感覺。就是讀到太多不感動的東 西,而不感動的東西其實多半出自於讓你不感動的人。那樣的人也沒什麼生命力,他寫出來 的東西為什麼會感動人?就只是裝個姿態而已,如果要寫作,就應該認真的寫。
26
難忘的一段日子
(左起須文蔚、陳昱文)
須:我帶專題討論的方式是,跟我做專題 討論的碩士生,第一年裏頭如果還沒有要寫論 文的話就自己開書單,列要讀的文本的作品 集出來,我也會提一些建議或做修正,而如果 是要做創作的同學也是一樣。那時候很好玩, 我舉個例子來講好了,像宋尚緯不是很棒的 詩人嗎,他的詩寫的非常非常好,我讀了他 的詩之後說,你翻譯詩一定讀得很少,他說 你怎麼知道。我說,讀了就知道,所以我就 叫他讀洛卡 (Federico del Sagrado Corazón de Jesús García Lorca), 讀 葉 慈 (William Butler Yeats) 就是歐洲的一些詩,或是叫他 讀俳句,讀了之後紮紮實實的來跟我討論。那 每個人如果都這樣子的話就會變得很有趣。就 是每個禮拜三、四個研究生來,大家都讀不一 樣的東西,然後彼此做分享,昱文很聰明,他 每次就來讀幾首詩,讀完以後自己重新詮釋一 遍,我教詩的方式是問:「那你可不可以說說 這首詩背後的故事?」我們常說詩讀不懂,怎 麼會讀不懂呢,每首詩都可以把它講成自己的 故事。詩其實很容易變成一個自己的故事。不 要管他原來想寫什麼,你就把他讀成一個自己的故事就好了。讀到情感注入詩的容器裡頭的 時候,就會非常有趣。他那時候就不停的做這樣一個功課,等他做完以後會跑來問我說,這 樣子談對不對,其實也沒有對不對的問題,只有怎麼樣解釋能更好,更豐富或是情感更飽滿。 我會用我讀詩的經驗去跟他做分享,或者講一些他沒有感受過的時代氛圍。 陳:現在回想起來,很珍惜專題課程。記得有學姊研究李碧華,或寫奇幻小說,或寫關 於陳庭詩的報導文學,或專注探究詩與聲音的關係,或讀意識流理論,或讀外國翻譯詩等, 這些全都是我很陌生的領域。每一次學長姊報告時,我都學到一點其他人讀過的書或者創作 經驗,在這個情境下,創作組和研究組的學生能有知識上的交流。我記得一開始 meeting 很 緊張,擔心自己說錯話,也焦慮著自己不懂其他同學的領域,幾次 meeting 後發現,須老師 會在適當的時機釐清我們報告時不太理解或者講錯的部分,甚至是補充其他相關的書單,漸 漸的,我比較不害怕問須老師問題。Meeting 時,因為有創作組的同學,所以音樂、電影、 繪畫,有時也會成為話題,很好玩。出於興趣,有時我會攜帶自己收藏的詩集或書跟須老師 分享,例如《批評的視覺》,但是老師常說:「這本我也有!」那時,我想炫耀的心就會有 點失望。印象中,我在專題上是讀幾首溫健騮的詩、李怡《中國現代詩的傳統與現代》、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王德威《寫實主義與中國現代小說》...... 等書,有 很多書對我而言不太好消化,但是卻很能幫助我進一步理解文學世界。印象很深刻的是專題 上,須老師詮釋了溫健騮的〈日曜日,陰〉,提出詩中隱含溫健騮在美國的政治認同,我很 驚訝原來每個人因為閱讀能力的不同,看到作品的深度也不同,我自己是看得比較淺的那一 方。因為溫的關係,我們在專題上也讀了楊牧的〈不是悼亡〉,須老師說:如果這不是悼亡, 那麼什麼才是悼亡?所以,在專題上我不只讀了理論的書,另一方面我也在向老師偷學詮釋 的技巧。
27
陜北旅行二三事 陳:那趟旅行,也是文學創作的交流之旅,我因覺得在創作成績上的不足及不擅杯觥交 錯的飯局,而感到惶恐。旅行中,須老師用平板閱讀賈平凹及陳忠實的作品,對老師用文學 認識地景的方式也印象很深。當大家都拖著大行李箱現身桃園機場時,許子漢老師從容地只 背著一個旅行包和大家會合,我也印象深刻,原來旅行也可以是一種減法。 須:本來那次的交流就是比較學術性的。我都會希望說,能不能讀讀詩啊,讓那邊的年 輕人跟我們這邊的詩人一起會個面,然後彼此讀自己的作品,做一些分享。後來兩岸的一些 文學交流開始變得會讀讀詩,應該也是從那個活動開始的。 須:每天出去都有飯局,同學們可能因為不知道要講什麼而緊張,如果對方的詩人蠻厲 害的,讀的詩很好,又會給同學們一些壓力。這個我覺得很好,出去不只是遊歷而已,其實 也是跟別人交換創作的心得。我旅行的時候會帶一個 e-book 出去,因為去中國大陸旅行的 時候會有很長的時間坐在車上,有時候一坐兩、三個小時,所以還蠻適合讀長篇小說的,那 裏又剛好是小說的場景,所以特別迷人。例如,我們從西安往北走,可能會路過陳忠實的家 ( 就是《白鹿原》的作者),我在車上就讀《白鹿原》,一路讀到陜北再讀回來。《白鹿原》 非常的龐大,可也總能讀個三分之二,回台灣再把三分之一讀完。西安到處都是賈平凹,如 果可以在旅行的時候讀那樣的作品,不是很有趣嗎?所以其實這是很好的經驗,到了小說中 的場景,大概就比較能理解,作者當時在寫作的過程裏頭,他到底遇到了什麼人,思考什麼 問題。我覺得這樣的文學旅行很難得,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碰到,有機會去。對我來講,旅 行時發呆、看窗外風景不如讀讀小說,那個閱讀對我來講,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28
對彼此的印象 陳:是一位工作狂老師。不過所有的活動都離不開文學。經營數位中心,也和陳映真的 作品〈山路〉有關係,所以是一位深情於文學教育、文學創作、文學研究的工作狂老師。 須:我覺得昱文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很謙虛,也很積極,這點聽起來很矛盾,但是他融 合的蠻好的,例如說他如果有創作的話,他其實都很樂意去投稿文學獎,去嘗試,測試一下 自己的表現。他寫論文也很努力、很執著,這點其實也是我的研究生應該要有的特質,他的 執著在於對資料的掌握跟蒐集。我們一起研究香港文學時,他就花時間研究七十年代的香港 文學。包含我去香港做訪問學者的時候,他還寄信叫我幫他蒐集資料,好大膽,當時我還真 的去圖書館幫他蒐集資料,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指導老師,幫學生印資料回來。後來也是感 動於他的認真,所以在他為了蒐集資料去香港時,我便主動幫他聯絡住宿的地方,或是請中 文大學的老師幫忙接待他。我覺得,老師其實就跟叩鐘一樣,你鐘敲的很小聲,他回音就很 小;你鐘撞的很大力的時候,他回響就會很大。昱文大概是那個叩鐘叩的比較響的人,他 其實是蠻樂意這樣子的。我也可以再舉個例子,例如他當時看到流浪者計畫之後有問我的想 法,我鼓勵他把香港書寫研究的部分,跟對香港還想更瞭解的部分,整合出來,寫成企劃書。 我記得他有當過文學史的 TA,譬如我提到葉靈鳳,說葉靈鳳從上海到香港去了,在那裏寫 了很多跟自然生態有關的小品文,後來當他修明益老師的課時,就把葉靈鳳寫出來,寫他在 香港書寫的時機的樣態是什麼。他就是這樣子一個學者型的人。他自己同時也很樂於創作, 我覺得這兩個東西可以相互結合,便鼓勵他去參加流浪者計畫,他也申請到了。最近去香港, 走了一圈回來,收穫非常豐碩。我想以學長的案例來鼓舞系上的同學:「也許你會覺得自己 還有所不足,但是往前踏一步,然後願意出去流浪、冒險,那樣的精神應該要有。」我覺得 昱文是會讓你願意一直去為他付出的學生。如果要說這是個什麼樣的師生緣分,那我覺得是 一份彼此的在乎,比如說當我指導他寫碩士論文時,有時會說些比較重的話,但他不會遇到 挫折就躲起來,還是很努力的把碩士論文寫的更好,這讓我感覺到他的在乎跟尊重。 陳:其實我很懶散,心中很歉疚老師們曾交待給我的幾件事並沒有辦到或者做好。系上 每一位老師都很要求自己,身為他們的學生,我看到了會想要學習。須文蔚老師、吳明益老 師要求繳交作業的時間很嚴格,吳明益老師曾說準時繳交作業、課堂請假是基本的事情。系 上有文化創意產業學程,我曾參加實習課程,到中國時報開卷版實習一個月。開卷版主編、 記者都非常積極的面對自己的工作,不只是積極,他們對文字還是相當熱情的,文學對他們 來說是志業。吳明益老師曾說:「如果要當編輯,就要立志當一位像開卷版的編輯,並且超 越他。」我那時覺得怎麼可能比他們厲害呢,現在也是。不過從開卷的工作態度,我學到要 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雖然現代詩的傳統,比不上古典詩深厚,但記得 瘂弦曾說,今天的現代會成為未來的傳統。我對於現代詩的歷史、流變,相當有興趣,所以 漸漸的,以「詩」為我自己文學地圖的中心,去碰觸其他的文學領域。散文裡有詩意,小說 中有詩意,後來修鴻鴻老師的課時,發現有些「行動」也很有詩意。總之,如果會要求自己, 必定是開始在意一些事情了。
29
默契與運氣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時間:下午兩點 地點:宗潔老師的研究室 被採訪人:黃宗潔老師和洪敍銘學長 採訪者:吳雨萱 攝影:劉于瑄 他,默默地走進教室,開啟電腦、投影機和麥克風等,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悄然離去。 不一會兒,宗潔老師便不疾不徐地走進教室,像是有著絕佳的默契,當老師踏入教室的瞬間, 便是他離開教室的時候,他正是宗潔老師的助理─洪敍銘。本次系刊專題為「師說心語」, 藉由這次的採訪,了解華文系系上的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關係,而宗潔老師與敍銘學長即是 系上學生公認感情深厚、關係密切的師生,以下將透過訪問了解老師與學長間的緣起、情分 和有趣的生活故事。
高度的自我察覺 老師說,在學長大學時期,就對他印象很是深刻,因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的 發言都有精采的表現,對於學長的口語跟書寫表達能力。老師是給予讚賞地,但說起學長的 「論文長度」,老師表示更是印象深刻。她認為教導學生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在面對 不同的指導學生時,有時看起來會彷彿沒有原則似的,給出完全相反的建議。像是對於學生 的論文長度,她會對某些學生說:「你想辦法再多寫一點!」;但在面對另一位學生時,她 又會改口說:「下次交過來的東西,你想辦法控制在多少字以內,不要再寫下去了。」而學 長是屬於後者,所以在老師第一次收到學長的報告時,還以為是印表機壞掉了,懷疑自己不 小心按到重覆列印,因為印表機一直沒完沒了地吐出紙張。事後學長向老師說他那份報告好 像是前一兩天才開始寫的,但那份告足足有四萬多字,那個時候老師向學長說:「如果照這 個字數,你下個禮拜就可以畢業了!」老師說教導學生就像是中醫在把脈,每位學生都有各 自不同的癥結,做為指導教授,她常常要提醒與解決學生們所遇到的不同問題,而「話語纏 繞」是學長的文章風格,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既是他的優勢,但另一方面有時也會因此無 法讓大家一下子就清楚地切入重點。老師接著說,不光是論文長度,人的特點往往是一體兩 面的,有時候一個人的優點也會是他的缺點,所以高度的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 學長剛成為老師的助理時,就讓老師對學長辦事的效率印象深刻,還記得第一次交代完 公事時,學長給她的回覆是:「可能要晚一點。」,老師表示:「沒關係,這份檔案不急。」 一小時後,學長竟將檔案全部整理好了。老師直呼「這不是馬上好嗎?」,因為一般人在使 用「等一下、晚一點」這類的詞彙,通常表示需要對方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但學長的行事 效率根本是「立等可取」的行政人才。
煙消雲散的畏懼 在學長的大學時期,大部分的老師是不用 PPT 上課的,通常是給一本指定的教材或影印 的講義,所以在第一次上老師的課時,他便對老師的授課方式印象深刻。老師是個講話乾脆, 思緒與條理也都相當清晰明瞭的人,所以當老師在指導學長的論文時,時常會提醒他,必須 要很快、很清楚的讓讀者看到重點,因為當同一個概念一直左右環繞時,會讓讀者與作者自 己都迷了路。學長剛升上研究生時,認為寫論文就是要字數越多越好,篇幅越大,教授越容 易感受到誠意。但在經過老師的教導後,他了解到,當你對一個議題真正有興趣時,就更應 該以言簡意賅的方式讓讀者清楚地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30
(左起黃宗潔、洪敘銘)
學長說,在他尚未成為老師的指導學生時,對老師是有種懼怕與景仰的感覺,因為除了 課程上,他們並無其他接觸,正式與老師有所聯結,是在他大學畢業三年後,他成為老師的 指導研究生與助教,這時他才發現,老師其實是個很有熱情的人,起初對老師的懼怕感,隨 之煙消雲散。直到現在,學長仍然很珍惜老師每一次的指導,不管是課業或是生活中的大小 事,因為每次跟老師對談,都能獲益良多;學長說,老師像是他人生的一盞明燈,照亮生活 裡各個角落,讓他能從簡單的事物裡聯想到更多不同層面的思考。
電池趣事 老師與學長通常以臉書聯絡,除了交代工作,偶爾也會聊些日常瑣碎的事情,有一次老 師在臉書上向學長抱怨,她明明才剛叫了一桶瓦斯,但家裡的熱水器卻沒有熱水,她猜想有 沒有一種可能,她稍微轉動瓦斯桶的開關,瓦斯便在一個星期內全部漏氣?但學長認為這種 事情應該不太可能發生,他冷靜的分析完老師所遇到的困境後,問道:「老師你有沒有檢查 熱水器的電池,它是不是沒電了?」聽到學長這麼一說,老師非常驚訝,因為她沒想過熱水 器需要裝電池。後來學長特地救援送來電池,熱水器才在能再次供應熱水。 老師逗趣地說,會向學長詢問這方面的問題,是因為她認為學長應該具備「瓦斯的相關 知識」,老師接著說,不知道為什麼她很少想到很多東西需要裝電池這件事;好比說前幾個 星期老師上課上到一半,麥克風忽然出狀況,於是她藉由晃動電線和拍打麥克風的方式來修 理麥克風,但這「拍打式」修理仍無法讓麥克風復原,直到台下的同學提醒老師說:「會不 會是電池沒電了?」才再次拯救了老師,而關於麥克風需要裝電池這一點,讓老師對「電池」 的訝異指數再次上升。
31
默契的節奏 由於老師與學長已認識多年,在互動與溝通上都省去很多互相摸索的時間,他們能夠以 更簡單的語彙去傳達彼此想表達的話語,這就是一種默契。在工作取向上,他們的節奏是很 接近的,老師坦白地說,她很討厭一直「找不到人」的狀況,無法接受助理是那種發訊息不 回,打電話也不接,彷彿要找個三天三夜才會出現似的,老師自認是個急性子,要是真遇到 這樣的助理,會覺得在找助理的時間事情都做完了。 比起較不熟的學生與助理,老師與學長有個很特別的互動關係,就是他們會在夜深人靜 的時候用臉書聊天,因為他們很清楚彼此的作息,兩人甚至半開玩笑的說:「我們都是屬於 二十四小時網路無限暢通的類型,沒有在睡覺的。」平常他們都有各自要忙碌的事情,所以 茶餘飯後這種悠閒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學長表示在一天之中,他將近有 十八小時是待在電腦桌前的,這也是他能很快速地回覆老師訊息的原因。老師說,人跟人之 間的相處是有界線的,就像是對於不熟的員工,老闆在半夜發訊息給他,會被員工認為是無 良的老闆。但老師與學長的相處模式,已達到另一個境界,有時在三更半夜,老師會突然想 起一些事情,她便會立刻發訊息給學長,像是「慘了!明天你一定要提醒我,不然我一定會 忘記……」而記性都很差的兩人,有時會一同忘記事情,等到各自都回到家後,才會赫然拾 回遺失在某處的記憶。
老師說學長在她的生活 上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她常 開玩笑說學長畢業的那年, 她也要跟著退休,不然到時 記性更差了,生活會頓失所 依。「人可以相處到有一種 默契,也算是一種運氣。」 老師在採訪的尾聲是這麼說 的,兩人能相識多年,培養 到 一 定 的 默 契, 除 了 是 緣 分,更是一種運氣。
32
問卷統整——生聲不息 不管是甚麼樣的學校、科系,相信每位同學的一生中都有最喜歡的老師,這位老師可能 擁有令人崇拜、嚮往的姿態,可能溫柔陪伴迷途的學子度過茫茫歲月,可能果斷地指出方向, 為懵懂無知的我們找出解決的方法,可能在無形之中,徹底地影響了既有的思維、夢想,甚 至啟蒙了一生……,有各式各樣的原因構築這樣一份喜歡,醞釀成一股溫熱。而這次問卷調 查正是以同學們對系上師長的感恩之心作為出發點,希望能夠過這個形式將內心的喜愛及感 動傳達給敬愛的老師們。 而這次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得票最高的是宗蓉老師!其次是 又方老師,與明益老師,兩人旗鼓相當。
根據問卷調查,整合了以下三個宗蓉老師受到大家喜愛的原因:一為老師獨有的古典氣 質,無論是與老師面對面的相處,抑或是在課堂時,總是能夠讓人有份肅穆而清雅的感受, 不可思議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卻也不會因為這份特別的氣質而拉遠,在問卷調查 中,有不少同學表示,宗蓉老師就好像自己的母親一樣,會在遭遇困難時,溫柔地扶持我們, 突破各種難關;第二個原因為老師那特別吸引人且容易理解的授課方式,無論是文學作品讀 法,或是古典散文選讀,宗蓉老師總是有辦法把一個枯燥乏味的古文,講解得津津有味、趣 味橫生,並且引領同學們思考一些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問題,讓每位同學不僅收穫滿 滿,且總是期待著下一堂課的到來;第三個原因為老師上課認真的態度,與華文系的所有老 師們一樣,宗蓉老師對於每一堂課都相當認真,在講解每一篇古典作品時,總是用心準備好 材料,並有條理地整理出一套知識,再來到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以利課堂上與同學們互動交 流,甚至幫助大家能夠吸收知識,並順利發揮所學。
同時也利用這次的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們想跟宗蓉老師一起從事那些活動?統整結 果中,第一名竟然是想同老師一起「喝酒」!或許是好奇宗蓉老師的溫雅氣質與豪邁的酒氣 相融會碰撞出甚麼樣的滋味?又或者是想與老師毫無保留的心靈對談吧,而第二名及第三 名,則分別為「吃飯」與「聊心事」,相信宗蓉老師肯定很樂意與學生們一起吃飯,聊聊心 事,相信在過程中就會發現,宗蓉老師有別於課堂上的嚴肅形象,她的那份幽默與親切。
而問卷調查中,票數不相上下的兩位老師,分別為又方老師,與明益老師,在調查喜歡 的原因中,所得出的結果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首先,第一個原因為「帥氣」,老師們在課堂 中認真的模樣,無論是專心講解文學,深鎖眉頭的樣子,詼諧地說著相對應的小故事的笑容, 或是課後瀟灑離開的背影,都讓老師們散發出無人能敵的帥氣和自信,讓同學們都深深著 迷;第二個原因則是兩位老師骨子裡的幽默感,只要是老師們的課堂中,總是充滿許多笑聲, 讓同學們能夠在歡笑中學習,無論是又方老師擅長的冷笑話,或明益老師毫不隱諱的犀利語 言,都能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且對授課重點更加印象;而最後一個原因是兩位老師健談的 個性,常會在課堂中講述一些自己或別人相關的經歷,那侃侃而談的模樣也非常讓人著迷。
33
同學們會想跟這兩位老師一起從事何種活動呢?整合出兩個原因,分別為「聊心事」與 「旅遊」。每個人心中總是有許多想法渴望被知道,特別想求助於在人生各方面都有所涉略, 思想自由且和同學們接近的又方老師及明益老師,無論是感情上的問題,或是課業上的徬 徨,對未來的迷惘……,相信在與老師對談後,即使無法立刻清楚方向,但都必能得到一份 偌大的慰藉和安全感。在旅遊這項活動中,在課堂中又方老師就常提及,只要一到假日,大 部分時間老師都會帶著家人去旅遊,想必對台灣許多旅遊景點相當熟悉,而明益老師的專業 是自然書寫,因此對台灣自然生態一定相當熟悉,不僅是老師們對台灣的熟悉度,兩位老師 的幽默和生活經驗的豐富,相信這會是趟充滿歡笑的旅行。 最後,附上幾位系上同學想傳達予宗蓉老師的話,以及一位畢業的學姐給又方老師的真 誠告白:
給宗蓉老師: 同學一: 老師上課的教法是第一個讓我覺得古文不是枯燥乏味的 !! 同學二: 老師我好敬愛您,謝謝您讓我們對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中國哲學產生更生動的認 知,影響我們面對生活的觀點。 同學三: 老師的協助之下我順利考上了研究所,超感謝老師不嫌麻煩的指導啊嗚嗚嗚嗚!老師就 像媽媽一樣,未來我會繼續加油不負老師期待的 ~~~ 同學四: 四年來和老師導生聚,老師總是非常認真的與同學思考課業、未來走向,就像個關心子 女的大家長,深刻感受到老師的用心,每次聊完天都覺得心心情莫明開朗,感謝老師 ~
給又方老師: 老師:我好想念你!!你應該知道我是誰吧,在彰化的日子經常想起以前上您的課那歡 樂的時光,而且又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愛你!!等我有機會回去看您喔!拜託您來台中辦演 講嘛!真的很不習慣上課的日子沒有您們,華文系的老師真的很威呀!!能當華文系的學生 真的好幸福~
華文系的同學們有幸能在這麼優質的環境中學習,領受這麼多用心又熱情的師長們的付 出和關心,藉由這次的問卷調查聊表心中的感恩和喜愛,就如同畢業學姐所言,能當華文系 的學生真的好幸福!
34
35
海外採訪:日常細項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時間:晚間七點三十分 地點:志學街陶園餐廳 被採訪人:施怡廷、羅嘉晞 採訪者:梁存中 攝影:彭德展
(左起施怡廷、羅嘉晞)
儘管香港 與臺灣皆地處 亞 洲, 兩 地 看 似語言或文化 相同,實際上仍 有其不同之處。 接續本刊採訪 華文系不同國 籍的同學報導, 這一次將角度 拉回臺灣本地, 讓來自香港的 大二羅嘉晞同 學,與臺灣本地 的施怡廷同學 做一次輕鬆的 對談,透過兩個 地區不同的價 值觀撞擊,看見 瑣碎日常所蘊 含的不同之處。
城市之間 問到對臺灣人的印象時,嘉晞笑著說:「很臭屁」,有趣的是,怡廷對香港的人的印象 也是很臭屁。嘉晞解釋,在來臺以前,很多資訊都是從網路上得來的,她說道臺灣許多「酸 民」,什麼東西都可以批判,怡廷也認同這一觀點。從這一點來看,嘉晞覺得臺灣人不像香 港人那樣現實,比較單純也理想化,可以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不需要像步調飛速的香港去擔 憂遙遠的未來。問起習不習慣臺灣,嘉晞說她已經習慣了花蓮慢活的步調,反而會害怕回到 香港之後,有無法適應匆忙步伐的感覺。她說她待在香港很久了,有點膩,所以才來環境相 似的臺灣唸書。「可能之後都不會有機會在一個地方待這麼久。」她說道。與香港相比,臺 灣的步調又緩了些,即便是臺北也比香港的步調更慢。她不常想回家,更喜歡臺灣慢慢的, 度假般的環境與感受。
36
談到了臺北與香港的不同,怡廷表示小時候莫名地很喜歡香港,香港是個可愛的城市, 但快步調使他們確確實實是個「都市人」,不和你說話就不會有話題,比起臺北還要來的冷 漠。嘉晞補充道,香港的確是更為冷漠,也很現實。怡廷又說道,兩個城市相比,臺北較多 原創小物與市集存在。她解釋道由於香港先前的殖民地歷史,使他們的物品感覺多半進口外 國周邊商品,較少當地創作者製作的原創物件。嘉晞也說,香港的地越來越小,獨立書店和 市集的存在也逐漸減少,政府也較少對文化事業做投資。而說到香港的土地,嘉晞說臺灣的 房子普遍很矮,不像香港都越疊越高。她形容香港很像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所繪畫的城 市景貌,把很多市景全部塞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就如同把臺北的 101 信義商圈與西門町全 部塞在一起,表示香港的都市密度很高。談到兩地的相同之處,怡廷說道:「大概是對各自 食物的驕傲吧」,但嘉晞卻覺得香港比較沒有代表性的食物,同時卻也不覺得臺灣食物有特 別美味,譬如有些味道不夠重又或是太甜。不過,她說臺灣的物價十分便宜,而且網購的方 便程度令嘉晞十分開心,常常在宿舍就不小心花了太多錢。
教育與政治 「臺灣的教育應該比較鬆散吧?」怡廷問道,嘉晞說臺灣的教育比較簡單,相對來說, 香港的大學教育需要多思考艱深的社會議題,需要辯論和寫出論文分析,而臺灣則較輕鬆, 平時補充文本和分析文本結構即可。不過這樣會不會使得臺灣比較沒有競爭力呢?怡廷於 席間問道,嘉晞則是回答不 會,臺灣人可以選擇待在臺 灣,或做其他的選項。嘉晞 說,她喜歡臺灣的詩,她解 釋香港的詩較像散文,常常 一首就是一長串字,沒有臺 灣來的簡淨,也覺得臺灣的 詩壇比香港來的更盛行。同 時 問 到 了 臺、 港 的 政 治 議 題,嘉晞說香港的政治味較 淡,不像臺灣那麼戲劇化, 會在議會之間械鬥或是互 罵,由於香港背後的中國壓 力較龐大,政治風氣沒那麼 自由。怡廷則說開玩笑說臺 灣是「酸民興盛」,什麼都 可以說。 (羅嘉晞、施怡廷)
關於未來想法 面對未來,同在亞洲的香港與臺灣同學怎麼想?嘉晞說習慣臺灣了,要繼續好好讀書, 花蓮的舒適促使她有意願繼續學習,走上創作之路,儘管她風趣地說,她似乎在文學理論這 條比較有天分,但認為她還是會走一步算一步,繼續讀下去。而怡廷表示,她曾經考慮為了 廣東話而到香港去升學,也認為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裡,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或許能產生更多 可能性。總是在無厘頭的分析和辯論中一來一往的兩人,在餐前餐後、訪前訪後都繼續著彼 此的攻防,卻也在之中得出淺白而深刻的生活觀念,香港與臺灣的距離,或許從來就都不遠, 是冷漠讓彼此以為有距離,城市與城市之間就如同人與人,終將需要對話。
37
海外採訪:出走遇上朋友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一點至二點 地點:東華大學集賢館 受訪人:華文一吳偉倫、黃明峋 採訪人:邱翊萁 攝影:蔡宛婷
吳偉倫會選擇來台灣念書,是因為一些家庭因素,而且學費相較於澳門便宜,所以選擇 暫時出走。他第一次踏上台灣這片土地,來到了東華,感受到依山傍水的美麗校園。他非常 喜歡這樣的學習環境,雖然剛開始來到台灣時會想念家人,但個性隨遇而安的他,不管是飲 食方面,還是課業壓力都適應良好,只覺得花蓮人實在太早吃晚餐了,因為在澳門往往都是 七八點才會吃晚餐,然而在東華,太陽未西沉,同學們便紛紛往志學街移動,這是他從澳門 來到台灣讀書感受到的最大差異。
第一次 偉倫和明峋初次認識彼此,是在校內舉辦健走活動之際。明峋喜歡認識不同國家的人, 想要接觸不同文化,也對僑生充滿了好奇心。在這之前,他原本以為偉倫是馬來西亞人,但 從未交談過,直到明峋主動與偉倫攀談,才知道他是澳門僑生,而且兩人一拍即合,開啟了 日後更多的互動與交流。
異鄉的家人 因為家庭因素而離開原鄉地的偉倫,學校分配給他的室友都是外系學生,同時明峋的室 友也都不是本系學生,所以平時明峋會多照顧偉倫,兩個人也有了更密切的交流與親近彼此 的機會。他們共同的興趣是鋼彈模型,會一起與系上直屬交流模型組裝。為了慶祝明峋生日, 偉倫還偷偷準備了鋼彈模型送給他,這樣的舉動讓明峋很是感動。有一次兩人和同學一起去 市區看電影,看完後決定就在市區待一晚,便找了一間超商坐下來徹夜長談,隔天一早才一 起回學校。平常同學們會找偉倫一起打球運動,也常相約吃飯,給他一種家的感覺。 偉倫說,他在澳門時,父母時常會限制他的交友情形,造成他在與朋友相處時產生壓力, 但來到東華,班上朋友都很照顧他,偉倫也把他們視作家人,有了他們的陪伴讓他在台灣的 生活不孤單。
熱血的鐵馬青年 澳門地狹人稠,大多依賴大眾交通工具,所以偉倫來到東華之前從未接觸過腳踏車車, 但是東華腹地廣闊,只好特地學習如何騎腳踏車,從此也愛上騎車。他和明峋會一同騎腳踏 車去市區逛街、買模型。甚至會趁天未亮時,獨自從學校騎車去七星潭看日出,他說,他很 享受花蓮的自然環境,這是澳門所沒有的。
38
(吳偉倫、黃明峋)
承載文化的「口」 俗話說學外語最快的捷徑就是先學會講他們的髒話,他們兩位也不例外,偉倫會教明峋 講粵語的髒話,平時也會互相嗆鬧。只有在國小學過一點普通話的偉倫與向來喜歡粵語歌的 明峋不謀而合,他們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在講錯時修正對方口音,偉倫在閒暇之餘教唱粵 語歌,明峋也會在偉倫聽不懂普通話時,擔任他的翻譯。 另外,偉倫很喜歡台灣的夜市文化,他在故鄉時就聽說大腸包小腸是台灣夜市中不可或 缺的一道美食,所以一直很想找機會嚐鮮,苦於當時身在澳門而沒有機會。如今,好不容易 來到台灣,定要和明峋一同去福町夜市,品嚐夢寐以求的大腸包小腸,他大讚滋味果然不同 凡響。
大未來小夢想 第一次接受採訪感到有點緊張的偉倫,說自己懶散的個性需要再多加調適,也希望能利 用在台灣當僑生的時間,找到未來的志向,並且預計在寒假時要和朋友在台灣旅行之後,再 返回澳門。由於偉倫目前並未參加任何社團,因此明峋想帶他去參加各種社團,認識更多不 同的人,讓他找到更多的興趣。
39
海外採訪:緣分 x 福分 日期: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五 方式:Email 受訪者:宋艷婷、謝昉芸 採訪者:吳雨霓
去武漢大學交換的昉芸,認識了中文系三年級的宋艷婷。她是新疆人,她說新疆是個很 美的地方,有曠遠的大漠和戈壁,也有像星星一樣閃亮的綠洲;有樸實風情,也有豪氣千雲。 不過因為新疆很大,艷婷還沒有完全走遍,但她很想踏遍自己的鄉土,感受游牧和衣耕文化。
老舍促成的緣分 之所以認識,是因為兩人修了同一堂通識課。昉芸說,第一眼看到這個女孩時覺得她長 得比較剽悍,因為眼尾向上,給人的感覺有點難以接近,但其實新疆人一般都是很熱情好客。 而交集的契機,正是因為對方正在閱讀老舍的書,讓昉芸產生好感,因而決定搭話。 艷婷說,剛開始沒有很瞭解昉芸時,自帶一種陌生,聊了一些後覺得她蠻可愛的,而且 很單純。而艷婷對於台灣的印象,雖然只從電視劇《下一站,幸福》中看過,但那讓她看到 台灣鄉下很純樸、熱情的一面,儘管其他方面了解的不多,可仍是嚮往的。
關於不同 她覺得昉芸和其他大陸同學沒有很大的不同,只有關於習俗上一點比較不一樣,中秋節 時,昉芸告訴她,在台灣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活動,但是對艷婷來說,她本身是不過中秋 的,在學校裡其他人對這些節日也不以為然,不會像昉芸一樣特別想與朋友聚會。
彼此依靠 艷婷覺得昉芸非常獨立,會一個人去很多地方,來這裡沒多久就熟悉學校與周遭環境, 在她們一起去湖北省博物館前,昉芸就已經自己去過了。有次艷婷帶她到東湖走走,也很驚 訝的發現昉芸已經熟悉附近的工學部。對昉芸來說,艷婷則是個可靠,善良的朋友,無論是 要搭長途火車出外旅行,或是因為其他原因沒辦法去上課的時候,都是倚賴艷婷的筆記。 在學期的尾聲,艷婷想告訴昉芸,她真的非常開心兩人能夠搭起這條友情的線,這是她 第一次和臺灣的同學這樣親近的相處,而且相處過程也特別愉快。茫茫人海中可以相遇,是 一種緣分,也是一種福分,艷婷希望兩人日後還能相見,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昉芸依舊 保持著那份可貴的單純善良,遇到喜歡的風景,喜歡的事,喜歡的人,艷婷誠摯的祝福昉芸 永遠幸福。
40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岔路 創作者:賴冠妏
求學過程中,總會有許多迷惘。每一次的選擇,都是一條新的道路。究竟該往哪裡走, 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將器官及文字分解,成為支離破碎的物件,懸吊在樹上,象徵迷惘時候的拉扯;並在底 下附上一張網子,用以期待在混亂裡,終能有解決之道。 除此之外,我也放置了許多夾鏈袋,並在裡面裝了紙與筆,歡迎觀眾寫下相似的心境或 是觀展的想法,一起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一開始發想,預計呈現的示意圖
42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 晨露 創作者:吳家佳
暑假到台中二十號倉庫晃晃,看到互動 性的裝置「白露計畫」,簡單的紙、筆、壓 克力箱與螺絲帽,讓一段回憶藉由文字釋 放 、 封存。把你還想要暫時留下的,一字半 句,安放在露珠中。 「我們只是一顆短暫將被蒸發的晨露 我們應該更好一點」 -駱以軍 我們都是晨露,匯集文字放入透明的球 中,讓瞬間得以暫時的停駐。
43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致獨處 創作者:張瀚翔
遠在台北的 S 曾說過,他已經把全校除了吸菸區以外能自在抽菸的地方都摸遍了,那些 毫不起眼的空地、廣場、建築間的夾層都是他耗了大半學期才找到的,也在那認識了大學第 一個菸友,交換彼此眼中的祕密角落。身為一個吸菸者,S 自然能帶著這樣身分發現「適合」 抽菸的地方,發現只對吸菸者而言有意義的地方。 建築理應是方方角角的,但被使用的空間卻是圓滑的,那些早被規劃好的最佳路線只會 不斷重複,而偏僻的,理所當然只會繼續被閒置。我們對建築物的認識最終停留在日常生活 的軌跡,怎麼會是方方角角的呢? 要找適合獨處的地方,就得先找到需要獨處的人,探尋空間的皺褶,層層篩濾。也許哪 天,某個心情沉重的人獨自安靜時,轉頭,會發現那被空間標示的紙條像捉到了一隻鬼,一 個淡色軌跡行經的可能性。至於紙上寫了什麼?那只對需要獨處的人有意義。
44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繭 創作者:黃毓淳
創作即生活,我的創作來源就是從我的生活來的。 靈感是來自跟朋友 Stacy 的一通電 話,我們懷念過去寒喧現在,說好每一年跨年要跟大夥一起過,一下子一年又過去,2015 年真的爛透了!(2014 也說過一樣的話) 「年末了,那就『重生』吧。」 「重生」讓我想到繭。比起蛹,繭的絲更有複雜錯綜而細緻的感覺。 一開始想說來做一個 等身大的繭好了,人能夠 躲進去的那種,讓作品在 草皮上自由損壞,結果設 計的跟做出來的完全不一 樣。 包 括 裡 面 的 文 字, 而 最後字是寫在字條上貼在 線上的,原本也沒有要纏 線的。後來纏線的過程變 成 了「 復 健 」, 邊 纏 邊 跟 朋友聊天,自己纏的時候 纏 著 纏 著 也 難 過 起 來, Stacy 說「只有自己能拯救 自己」,我在纏的過程當 中也體會到這件事情。就 把所有的思緒都纏在我的 「繭」上,留在上頭。 在設展時才發現很多 東西都是潛意識發展而成 的。像是繭裡面的那顆蕃 茄,那天早上去了蔬果店, 蕃茄在特價就隨手拿了一 顆, 鮮 紅 色 的 很 漂 亮, 就 像一顆心臟,放在整個白白的繭裡特別有感覺。它可能是我的心,破了一個洞的心,也可能 是我的自私、佔有慾或是真摯,無論它被誰定義成什麼,那就是我。 隔天去看,開始有小蝸牛將那顆蕃茄分食殆盡,我覺得挺好的,這是不在預料之中的事 情,而且畫面很美,也不打算放第二顆,因為「它」是有獨一性的。 字條上的字是我抄在筆記本中,一些讀過的書、想到的句子或聽到的話。 這個創作的理念,就是希望能夠透過創作作品超脫吧,就像被超渡那樣,反正有一天一 定會醒來。
45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錯置 創作者:鄭育慧
攝影展像被錯置在現實中的幻想,我只確定欣賞和感謝確切存在。 對方是個敏銳、深刻的心理師,我們只相處過五個多小時,我曾向他要求查看會談紀錄, 他開玩笑地回應:「要留點缺憾給妳。」他拿起資料本,裡面有我的簽名。 「就算妳把整本資料都偷走,妳也看不到啦。」那時他笑得好開朗,發現他有這樣的冒 險精神,我也跟著笑了。日後擅自決定把部分會談內容融入攝影展,附加一封公開的信。 「在治療/諮商中、及治療/諮商關係結束後兩年內,不得與當事人發生專業關係外之 情感或性關係」(〈臨床心理師倫理準則與行為規範〉,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我查閱到少數被吊銷執照的紀錄,讀到許多瘋狂的故事,都不是我想去發生的事。「建 立社交關係未必不可。人格完整、追求自我成長的案主,在專業關係結束後,特別適合建立 社交關係」這好像比較符合我的喜好,可惜的是我們的已分別了。而我也不確定一個「人格 完整」的人,會不會把攝影作品展到極度偏僻的角落?可我就是喜歡那樣的空間對話。 或許是學校的諮商不須付費,我很自然地會忘記利益關係,想回報曾真誠幫助過我的 人,況那人無論職業或經歷都令我好奇。我也相信他的「真誠」很多時候不只是角色的演出。 若要順服於規範,同時忠實於我自己,或許 2017 的角落藝術節,就是我和他結案滿兩 年後,我可以考慮加入表演組,讓他不自覺地加入演出。到時我會需要一位劇場人幫忙,用 她的名字做初談記錄,附註要帶一名朋友陪同,我在名義上就不再是他的個案。而與她一起 進入諮商室後,她可能會先告訴他:「我的這位朋友混淆了現實和幻想,想在現實中沖杯淺 焙日曬金雷娜給你,而我竟然被她說服了,社會覺得我有病。」 「我天生反骨,碰到不滿意的禁忌就想挑戰。放任自己的行為持續偏差,可能須接受治 療。」就這樣說吧。真是辛苦心理師了,這工作好不容易。 凝視眾人各自在角落自滅自生,祝歲月靜好。
46
《造作》 「日落月升,彩雲相隔。你伴月色,我迎朝陽。」──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不相見,故留下痕跡,展示恣意的生。 時常混淆真偽、不辨虛實,視為每個當下最真誠的造作。
看慣日落,超然面對生的虛妄,偶爾也因此喪失面對抉擇的鬥志和勇氣。 想起你說那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回到我自己,我的人生想要怎麼過?
率性棄傘任憑狂風暴雨,恣意自滅自生。
47
那天前來道聲永別,承認互不知深淺。 就此,雲淡風輕。
見證此生,謝謝你曾真誠相伴。
48
角落藝術節 x 華文:破碎的人形 創作者:鄭琬融
以廢棄物組成的一個人形為發想, 試著將一些毫不相干的物件組裝在一 起,如漂亮卻沒有再用的布、酒瓶、棉 線、鐵管 ( 作為腳 )、紙箱極壞掉的雨 傘……等等。反過來想我們自己,何嘗 不也是一些損壞掉的東西所組成的呢?
49
回憶
作者:安凌 當我獨自坐在火車上時 總是格外的想看海 我想從外澳翱翔的飛行傘 一直順著鐵軌 直到已經看不見海的壽豐 這段路說長不長 剛好能讓我為你哭泣 那是個陰雨綿綿的日子 偶爾還是能看見太陽 我已經想不起初次見你的客套 只記得你像是踏著海風 笑容有著淡淡的日光與鹹味 你說你家的頂樓看得見海 更甭提星星、月亮、太陽 那是否能看見海的另一端 除了龜山島之外 還有用短暫的時間 把淚水的氣味裝入了 海風般的臉 我不需要再見你 因為一路上左手邊的懸崖下 處處是你生活的足跡 我直到今日才發現 你是海的孩子 我卻是挽留不了你的 沙灘
50
隔壁桌的兩人 作者:鄭琬融
他們其實不需要 他們 一起吃午餐 其實不需要 互相餵食 擁抱 他們 很多年前其實已經相遇過 你們的介入 花及路邊的蛇皮 其實並不需要 經過 感覺這樣的事情 其實並沒有重量 他們知道 他們 一起互相經過 痛 其實需要
塊陶,啊! 作者:張嘉祥
凌晨五點半,塑膠袋的嗶啵聲扯醒腦灰質 趁著聲響不注意 偷偷摸摸關上陽台的玻璃門 唯一的逃生口 蹲踞虎視 屋子將聲響趕出犄角旮旯 曬衣架擊之斬之 手托雷峰塔無可披靡之勢姿勢 腳踏北斗猶作乞兒夢中羅漢 以銀魚作鯤鵬困鎖 挪移坤坤大澤浸之粘之 美叮美噹 汗流漂櫓環掃戰場 三千里大澤已成不知何置 托澤而起逐日疾行 萬里外的一顆梧桐收下了蒸騰的大澤
51
晚會
作者:潤野 這裡墻上的陰影 跳起舞來如我的靈魂 但是這般孤獨 那麼冷,無人相信 正如同沒人知道我的名字,容易 相信偽裝 我發誓不久就會溫暖 他現在就來這裡 我是匕首 (他知道) 他是我劃的傷口 ( 他的每吋肌膚令我哭號 ) 刃口跌在膚上的速度 如同緩慢潛水 像一隻羽翎擺蕩 眼神滑入的世界 那是叫人分不清晝夜的地方 連呵出的氣都在蠕變 我和步伐討論一個計劃 (每句話不顯論次) 然後他靠著我的肩膀睡著了 臉上發生了紅血球的革命 在一無所知之下 時間決絕地冷淡攫住場面 整個季節被允許冗長地下雨 但它刻意迴避現在 我依然察覺到溫柔的潰爛 譬如我知道一個剛剛 忠誠於節拍的人 像那場雨 這時候適合忽然緊緊 攥著入場券 寵愛它 像安慰我 在鬍渣的傷口放點明礬 我也喜歡那個禮物 讓我的景深縮短
52
在簡單的形狀裡 作者:鄭琬融
醒過來像一片海 一片樹叢上搖擺的花瓣 你的語言便是那樣的氣味 在簡單的形狀裡找到適合的游移: 「記得買牛奶」 「記得換燈泡」 「記得要餵魚」 你隨時在身邊記得補上 脫落掉的空間 扶正傾斜的傘 手牽手一起去逛夜市 打了小鋼珠拿到大娃娃 撈了九隻金魚 讓它們停止閃亮亮的奔馳 在我透明的袋子裡 永無止盡地 被我們染指的幸福 向下暈沉
雞啼
作者:張嘉祥 冷冽。天亮前的黑夜我還醒著,村里的雞開始每日重複卻又陌生的啼叫,我頭腦有點不 清醒,混混沌沌,每日熟悉的空間、書案,竟有微微的陌生感。 裹上一條棉被,坐在書案前,征征靜靜,聽窗外雞啼,不尤想,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毫無 壓力的雞,千百年來在天明前啼叫,牠不睏嗎?不會有一天突然想:「好累啊,今天就不啼 了吧。」沒有,一天都沒有,比起人類,雞習慣從一而終的啼,不分心、不偷懶,即使鬧鐘 野蠻地搶走牠的舞台,雞還是默默地專注天明前的黑夜,沒有聽眾仍然賣力啼叫。 想到這裡我突然明白,我為什麼要忍著冷冽,在最疲憊的時刻,征征靜靜,裹一條棉被, 坐在書案前聽雞啼。是什麼讓毫無壓力的我在此刻不願入睡?不睏嗎?追著什麼?求著什 麼?。征征靜靜地,我再聽了一會兒雞啼。
53
月神
作者:張嘉祥
濛濛的霧貼著雨絲飄上山道,木板片修成,踩在上頭咿呀作響,崁在山岩中,高低落差 千丈餘,沒人知道是誰修成的,只知自古就有這條險峻的山道,年年歲歲,雨霧浸潤久了, 菇菌和青苔化成一體,再也和山道分不開、刮不去。
採藥人將籮筐小鋤背起,由太上祖或更早以前,就居住的山腳入山採藥,這座大山採藥 人已入了無數次,可每次入山都感覺像走進西王母的豹紋中,錯綜複雜,每次都有些許的陌 生、甚至時空錯置的感受,就比如那顆分開山腰界線的柏樹,該有千年了吧?十名成年男人 張臂都抱不住,採藥人每次入山都覺得柏樹與上回看的位置稍稍不同,有時好像往左挪了一 尺,有時往東進了半吋,枝葉的角度也在變化,忽然朝南,回神細看又轉回正北,甚至連樹 身,木紋都在流轉搖曳,水波般的粼粼顧影,光流鑲進樹身似的。
入山為採忘憂草,大山特有的藥草,成熟時花開金芒,瓣如舟,叢叢聚生,尤喜在山原 曠野,藥效故名,解憂良藥。若月夜雲開,瑩瑩月光灑下,忘憂金舟盛滿了月輝,曠野便如 同月神的降生,金輝和月映照,微瑩卻浩懬。採藥人用此特性,夜原上很容易就找到忘憂草, 不過山間曠野多在林線以上,迫近山峰,大山橫隆,費時耗力,抵達曠野時多已精疲力竭。 有幸尋得月光金舟之地,也定會休息一宿,隔日再盛著溫暖陽光,吹山風,在山原曳滿忘憂 小舟。
大山東南有林,緊鄰山原,月夜,採藥人遠遠望見月神的落地,曠野無阻,似伸手可及。 採藥人照慣例休息一宿,林多為松,葉如針,累墜成毯,夜間大山冷冽,採藥人聚松針為柴 薪,打石,星火燃摺,煙幕瀰漫,松木特有的薰香挾著淚目,霧終於襲上,溫度驟降,火卻 是升起;汲泉淨釜,備菇、蔬緣道取,置泉流上火流,菇蔬滾翠,暖身禦寒。
不知是霧似夢,採藥人覺得那片月神的落地山原更加靠近,發散的光華更盛,幾乎照亮 松針的末端,怕讓山魈搗鬼,採藥人面朝月神地,閉眼誠心默禱。山道行難,費力磨神,理 出一片稍可遮風的營地,裹上皮革厚襖,依偎火叢入眠。
不知似霧是夢,採藥人讓光打醒,以為天明,睜眼目天,星月仍未白,起身環視,已不 是松林。乘金舟搖落星斗,左右忙碌,黃暈光影飄遊於甲板,有些投身一爐,火光大作;有 些合力掌控船舵羅盤;有些不停在金舟上空盤旋迴轉,流光飛射,沒有半點黃暈光影理會採 藥人。
54
舟上無遮蔽,中有一向下玉階,應是通往夾層船艙,星斗無暖意,清冷不語,採藥人寒 不可耐,欲下玉階,觸碰微暖,盡頭處有一扇小門,不似舟上物,青銅灌鑄,繡斑遍佈,僅 左門備有扣環,採藥人叩門三聲,無人回應,又扣三聲,半晌,依舊沒有聲響,再扣三聲, 門出一女子,僅三吋,頭顱大小,膚瑩皓皎、眸光流盼、黑髮及肩,驚訝採藥人於此,採藥 人亦驚訝,除女子面容貌狀氣質脫俗,更是女子顧盼間,流光隨揮舞暈散。
女子偕採藥人入門,內無燈燭,倚女子身上流光照明,雖亮不刺,經甬道,女子在前, 採藥人在後,越前行,女子越長,至一密室,地有青泥,女子已與採藥人同高。女子問採藥 人如何上舟?採藥人如實回答,不有欺瞞,女子明白後不語亦不惱,半晌,告訴採藥人若腹 飢,可食地上青泥,為古時龍食,採藥人將信將疑,以指沾抿,微鹹,後甘美,乳香。女子 請採藥人稍歇,待她縫補完衣物就送採藥人返家,女子手中衣,有袖無口,有襟無領,繡有 山川、河泊、大陸、海洋,手持細銀針,往流光挑刺,暈散光影收束成線,隨補缺,針與線 逐漸沒於衣,待細銀針沒,女子由地上拾起一松針,指尖旋扭,松針脫去舊殼,化作細銀針。
縫補近天明,女子停下動作,起身,偕採藥人由甬道離去,告誡採藥人,出甬道前不得 回頭,採藥人在前,女子在後,距青銅門前三步,採藥人背沉,匡噹作響,忍不住回望,女 子見採藥人回頭也不惱,只嘆息一聲。
步出青銅門,星月幾近不見,正由白轉紅,女子命採藥人立於金舟西北方,囑咐不有性 命之虞,只管喊叫即可,採藥人尚不明,突由金舟墜落,山川大澤微縮具視,驚駭萬狀,不 由呼喊出聲。出聲則起,由家中床鋪起身,還背著籮筐,滿載忘憂草,妻子在灶間生火, 聽聞驚呼,疑惑採藥人下山得早,不過離家一日半,見採藥人身形有異,似乎矮了三分, 渾身還纏繞一股松木熏香,欲細問,採藥人張嘴訥了訥,不語,妻子也不惱,不再追問。
後來聽聞,採藥人揹籮筐趕集,內有一瓣磨盤大小忘憂草,賣去,得一千九百四十九錢。
55
札記
作者:賴相儒 今天幫好友的寵物辦火葬,兩百塊整,應該不會有棺木?我思索著寫下寵物的名字,小 XX,順便打電話罵他怎麼用人的名字幫寵物取名。小 XX。我想像著自己如果幫自家的老鼠 取作『小相儒』,寫在死亡證明上會是什麼樣子?嘛,應該就像一部分的自己被親手送葬連 同一塊死去了吧(這麼文青嗎)。 結果換來兩張薄薄的紙,像收據。牠唯一來過的證明。我看了看,一公斤,幾乎是我的 八十分之一。剛剛手提著還不覺得,原來超級輕。只是死亡如此之重。 我四下參觀這收容所,頗小,味道刺鼻,但整體環境還算不錯。狗的吠叫很多很雜的疊 在一起,聽起來是小型犬,但聲音全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反觀大型犬都很安靜,戴著頸套默 默的看我。那眼神仿佛我才是被關在裡面的動物、仿佛所有活著的生命都是被囚禁尚且不自 覺而已。牠們看著我,視線冰冷,好像我才是死物。這種感覺讓我以為我並不比牠們聰明而 優越。 我走到另一個小空間裡,訝異的發現這裡關的全是貓。看到我來,牠們的反應不一,幾 乎都在叫,一時有眾生群相的錯覺。我看到團團的負面情緒:憤怒、怨懟與焦慮。如果漠不 關心也算一種的話,那麼整個房間如潮水充滿的,就是鬱悶的絕望。我望向其中一隻貓的眼 睛,水汪汪的圓眸,卻是一潭死水。我看進那水波不興的湖面有一道人影,知道是我自己。 我看著自己的倒影。突然覺得一切如此荒謬如此殘忍,那隻貓就像放棄了什麼一樣的看著 我,我就再也看不下去。 我知道自己是殘忍的。至少在這個房間裡面我是殘忍的。我的步伐帶進了被領養的希 望,卻什麼也沒帶出去。一隻貓跟我撒嬌,但是那種撒嬌很假掰而且有前提。我知道牠們的 自尊被牠們自己踐踏在腳底下。卑微的、縮的小小的,藏在貓糞與飼料裡。天啊!我好殘忍。 當我回頭看看其他貓時,那隻撒嬌的便特別賣力。牠翻轉自己的身體、露出白白的肚皮,只 為了我能看牠一眼。我感覺自己像站在街頭看賣笑的流鶯,但那笑很哀傷。更可怕是那叫聲, 雖然我聽不懂,卻像是在尖叫著說看我看我。舉隅掙扎、困獸猶鬥,只有我清楚它對抗的不 只是牢籠。 我知道那隻撒嬌的懂所有的規則。我知道牠明白這世界如何運作且知道怎麼表現會對自 己可能的結局最為有利。如果在這裡所有貓都曾經是朋友(雖然不太可能),那麼如此奮力 一搏的賣萌,我就不得不想這更近似於賣友求榮。這麼說或許很悲哀,但更悲哀的是我們人 類確實很吃這一套。我媽說:『那隻很可愛,很會撒嬌。』於是我們一起忽略了更多其他受 過傷的、放棄了的,更安靜的貓。 但你知道更悲哀的是什麼嗎,更悲哀的是如今牠們的現狀就是我們人類自己造的孽。套 一句說到爛的話,『牠不是你的一生,你卻是牠的一輩子。』這句話很重很重,直到走出收 容所還是沉沉的壓在我心頭。我想起那些眼睛,那些比被裁員、沒有任何工作機會更為無望 的眼神。牠們確實沒有退路了。因為牠們已經退到了最後。 當我們不再被愛,慢慢的,我們也將失去愛人的能力。我感覺到收容所的偉大,非常希 望他們能持續的供給愛給這些社會的棄子。但愛永遠不夠,需求量太過龐大。每個生命都嗷 嗷待哺,但我期許自己能盡力做到最好,且不吝惜的將愛給與其他需要它的人。
56 貪財的不肖商人們了。
最後,不免俗套但我真心的想說,請以『領養代替購買』。請別再送錢給那些沒良心又
交換週記 04 作者:吳東翰
人們這裡的時間,有交換時限,簽短的契約,大家愛的時候都怕。危險。 怕來春雪溶的時候帶不回的親密關係。各自飛去不同的國家,回到自己的氣候,有不同 的入夜、日出和朝暮。 S 的頭髮長了,你發現季節的變化。他臉龐扎了密簇的草根,依然沒有事物傷得了他的 年輕,但你感覺他不聽話的亂髮深了他的輪廓。 看著他每一次廁中削鬍,我們同時倒數著日子。等它再次繁蕪茂生,我們讚嘆,偉哉如 此強盛的生命,亦值得我們哀悼,時間又收了幾吋。 他在地鐵月臺倒退走,踩上黃線,背後凌著一片軌道上空風來的虛無,笑對我們。那是 有與無的界限,世界即生即滅。如果我向後倒了,別救,他說。 別救,如果我們倒向那必然向我們衝撞過來的死。S 始終沒死,他還是會等到列開來, 搭上,順理離開。今天的火車,明年的飛機,緩緩開來。 時間要我們等待,我急著想帶他躍下月臺。你不是說過別救嗎? 我死時將盜襲你的理論,彼時你會叛逃自己的學派。 以為地圖走了很遠的時候,印刷邊緣的捲角又撲天蓋地掩過來,曾走的路鋪過的軌道彈 縮回一捲紙黑漆漆沒打開。此時記憶去過的地方更孤寂了,原以為那可以是我們靈魂棲佔之 地。 如果我們臥長長的軌,在無人見的地方暗生曖昧 …… 常坐長途巴士,青春大把大把的被運走。車內昏黑窺不見,有人仰睡有人租借肩膀。螢 幕亮光傷眼,只剩下一面窗斜出去的無聊夜景作靠枕,大多時候,無意義地睡,長達十小時 的旅途磨著身體,前面乘客把椅背放得過分低,你在心裡不停暗踹回去。老了可不能這樣旅 行了你想到。 大夥還是逕自戀愛,成雙出入宿舍裡外,我們心知肚明。有一說交換的生活就是你得到 滿滿的性與愛,會這麼說大概認為交換期間是人生多出來的一年,抽離原居地時空的自由世 界。 但不是完全沒有傳統約束,比如土耳其人婚前男女不同床睡。所以這邊夜不閉戶,一來 自由國度多夜遊不寐,二來房門大敞,看起來就會好像什麼事都沒有。 S 說過他不能游。至多五分鐘,他說。但無人相信,因為他總是課堂上在水裡前進得最 快的。他說不然,他可以力爭存活,五分鐘,他懼於腳觸不及地的感覺,便會在池央下沉。 我看著他為人亦若是。他是很容易跟大夥打成一片的那種,但他必須感覺到自己的腳在地 上,安穩。這個世界缺少我們立足的空間,我們在歷史裡雙腳懸空,從未被定位。 在舞池中央他下沉,搔首弄姿,一邊隱形,一邊完美演出。 所以 S 把房門鎖上,五分鐘。再解鎖後最好打開,夜不閉戶,兩個男子很簡單,看起來 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又好像什麼都發生過了。 在這裡的時間不長亦不短,好像可以慢調展開生活,又好像要分秒划算把握,很少有機 會好好訴說。 菸火又點起來了亮煌煌一叢在視訊螢幕裡。長途、長時通話,他每天的功課。那一定是 舊情人很大的安慰吧我說。S 沉默。他鬢髮深黑,臥床正在視訊,我側身看著一截腰肚滑脫 出 T 恤之外,起伏的捲曲肚毛,勻長的呼吸,每每促促收緊,頻率 ……。此刻,彼其身體, 於我而言,就是唯一稱為時間的了。
57
那些愛
作者:洪敍銘
1 我面前掛著一幅畫。 幼稚園到小學期間的每周三下午,我都必須去上三個小時的繪畫課,教室在不算寬敞的 一樓,幾張木頭桌子併攏著,每一個小孩面對面坐著,拿著隨手可得的色彩,憑藉著那單純 又單薄的美的感受,記錄下我們所認知的世界的美好,沒有絲毫的不安。 每次上課畫得最好的作品,會被老師用兩條金色的長條磁鐵吸附在教室白板最顯眼的地 方。下課時,每個爸爸媽媽來接孩子,就會看見那個星期最棒的一幅畫。那一次,老師要我 們在一張四開的西文報紙上畫畫,我要畫的是摩天輪,老師卻說那是一隻十分有創意的瓢 蟲,下課時就把我的畫高高的掛起來。 那一天下了一場午後大雨,我手上拿著已被捲起來的我的畫,它用兩條土黃色的橡皮筋 圈著,站在已經拉下鐵捲門的教室外的騎樓。天空和城市相觸的地方像是已經老了的灰色洋 裝裙擺,擺著晃著,漾起令人暈眩的波紋。 我抬起頭,看著畫裡那些鮮豔的色彩,總無法回溯那些零碎的、片段式的、殘破的畫面; 陷入回憶時,周圍的時間也一起靜止,只是當我向過去深入一秒,也同時向未來接近一秒, 在同一個時間點上,我必須將自己徹底分離,可是一旦分開就無法再合併,無論是身體、意 識或是感覺。 那一天,爸爸媽媽沒有來,紅色的、背負著各種幻奇色彩的瓢蟲在道路旁漫起的水流裡 載浮載沉,牠們有些游得掙扎,有些還嘗試著奮力振動翅膀,有些,大概也就不及思考的被 沖走。 如果說是畫畫的技能,我是徹底搞砸了。我還學過了許多其他能夠覆載盡可能多的期望 的事情,但我毫不猶豫的放棄了,所有的開始與結束的間歇,也只重複著半途而廢與重蹈覆 轍的節奏。 日子還在運行,並沒有停下來,那些抉擇,包含關於愛,扣除謊言之後,還剩下多少能 供記憶的真實?灰色裙擺仍左右擺動著,每個瞬間都令我窒息。 雨停了,天又黑了。 2 回到家後,我濃濃地睡了個覺,在夢中我到現在才醒。 自從那天你強硬的進入了你從未再踏入的我的夢裡後,我就連續做了整整七天的惡夢, 夢境卻是:我無法在夢裡見你。 你也許從不曾感到隨意且無心進出我所帶來的傷感,也可能從不理解你進入我的時候, 實際上是彼此最接近的距離也不一定;日子仍在過,像你一嚼再嚼的橡皮糖,爛了卻不吐掉, 如濃霧般散亂在過往上空。可能是在夢裡,我無法記得撥開那陣朦朧後,你的樣子、還有我 反射在你身體表面的樣子。 你真正的離去,我正在爸爸的老車上,引擎發動時轟轟的像是雷聲。 而你回來的方式,讓我恐懼異常。 我在我已大致被遺落的季節裡,發現你總提醒著我在生命最困乏的時候,控制我的記 憶,進入我的思緒意識身體作為撫慰,所以你在夢裡不斷地這麼說:不要害怕、不要害 怕……。然後我閉著眼睛跟著你唸起這個謎一般的咒語:我並不害怕、我並不害怕。 我並不害怕。 即便我如實地、清晰地知道此刻再遇見你只是一場夢,我彷彿還是這樣告訴著你:讓我 在夢見你、只要讓我在夢、見你就好。
58
3 你在。但又下雨。 畫裡的巨大瓢蟲開始順時針的轉動,兩根閃電般的觸角慢慢的接觸到地面,龐大的身軀 懸吊倒立在半空中,牠的肢體兀自發著奇異的光。然後,轉動停止,我的摩天輪正在我眼前, 畫裡未乾的廣告顏料垂落下來,紅的黃的黑的,就像裝飾著每個車廂的隨著風飄動的瓢蟲飾 品。 說謊是一件普通的事,是摩天輪或瓢蟲,根本無所謂。 但謊言讓我再也記不起你的聲音了,只記得那一天,我在灰色的裙襬正下方,用綠色的 投幣式電話打給你。遠遠的音訊傳遞,始終沉靜,這個世界裡根本不存在害怕、沒有孤獨、 沒有死亡?我該相信,或者就把你當成日子的一個影子,我踩著彼此一個一個影子,每一次 並不安分的呼吸。 散落一地的瓢蟲們被水沖進泥土裡埋著,你也是,在土裡好好地被埋著。 我覺得我也被埋著。這都是你在另外的那個世界企圖倒轉時間和倒轉我的魔法吧。
4 T在他的世界死去卻同時在我的世界醒來,我不常夢見他,但每次夢見他都聽見他用唇 語對我說不要害怕。但究竟,不要害怕什麼呢?他沒有告訴我。我記得的也不多,他離開的 時候我在爸爸車上接通他的來電,他就留下一句,我要走了,有空再去找你。 從那天起,這個世界只剩下色彩而沒有聲音,我夢到他的世界也是這樣的,我只記得那 些都是一些好繽紛的畫面啊,各種顏色都有,但是一個聲響都沒有。雨是這樣濃濃的下著, 這個世界一但沒有了聲音,任何的一切,都好像與自己沒有關聯一樣。 老師拿反了我的畫,讓摩天輪變成瓢蟲,但其實我好像已經說服自己那是一隻瓢蟲了。 我把畫再反過來,摩天輪歪歪斜斜的像是將要傾倒。我閉上眼睛,摩天輪不支地摔落,張開 眼睛,他仍是一隻瓢蟲。
59
規律
作者:吳建德 生活規律或只是不喜歡改變,這兩者的差異有時似乎無法準確的區別。 他將剛剛收下的衣服摺得整整齊齊,並按照顏色、大小來排列,不讓房間有過長的時間 出現五顏六色的畫面以及雜亂不規則的皺褶來影響視覺,然後將這一切收進除了拉開時會發 出咿呀一聲,除此之外毫無生命感的衣櫃之中,另外的一切便又回到初始的樣態。單調的單 人房間,沒有多餘的裝飾,過於簡潔而沒有所謂的精神或活力,如同一間醫院。放眼可見的 物品都有其目的、宿命性的用途,如專門生產出來的一個個的零件,組成了一個機器。他是 這樣規律的、又或者只是不喜歡改變的一個人。 因此他總是在星期五的晚上來到 C 餐廳,坐在一樣的位子,吃一樣的東西。若有人 坐了他上個禮拜五以及過去無數個禮拜五所坐過的位子,他會茫然個三秒鐘,彷彿在這短暫 的時間內成為了一個不知該何去何從的流浪者,隨後收拾心情,嘲笑一下自己的執拗,向另 外一個牆角的位置移動。 他已在這張菜單的相同位置─屬於羊肉蓋飯的位置,畫上無數次記號,精細、謹慎 如同伊朗細密畫師,若是一不注意點錯了,尤其這錯點的食物還很雷的話,會讓他失落直至 下次光臨 C 餐,也就是下星期五。他為何只吃羊肉蓋飯,必須回到過去他第一次踏進這間店 的那天。也許在那天之前的數個禮拜裡,他沒有吃到羊肉,因而他開始懷念了羊肉特有的羊 騷味,使他的意識回到更早之前的小時候,他們家每隔幾個禮拜便會光顧的羊肉專賣店,那 裏的羊肉蓋飯也許恰好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也說不定;也許只是那天他覺得口乾舌燥,不想吃 水分過低的炒飯或簡餐附的白飯,去逼迫他喝下餐廳裡免費但卻過甜的紅茶,使整個口腔走 味,如同喝下感冒糖漿;也許甚至要考量那天的氣溫、濕度、星辰運行的方位,以及店內營 造的視覺效果及磁場對他的影響,使他在這張菜單上的二十多道料理之中,選中了羊肉蓋 飯,冥冥之中的注定總是無法究其原因。要是這第一碗的羊肉蓋飯表現不錯,甚至只要不算 離譜,那麼我們便知道當他下次光顧 C 餐時,他點的只會是羊肉蓋飯,他沒有什麼冒險精神。 「他也許是個很規律的人吧?或許又只是不喜歡改變而已?」C 餐老闆在心裡問自 己。老闆當然記得這個只在每個禮拜五光顧並且只點羊肉蓋飯的人。這種人可不多,充其量 每個系上只會有一到兩個。且他們分散於志學街上的各間餐廳,有著孤僻的能力,會和其他 自己的同類動如參商,好讓自己始終成為所到之處最寂寞之人,但也許隨著街上的珊瑚店的 愈來愈多,他們會因而開始相遇。他就是 C 餐最寂寞的代表。老闆雖然對他有印象,但他們 的交談依然只有─這樣 X 元、找你 X 元,還有謝謝而已。某些人的聯繫就是這樣如此簡單, 不必也不用有太多交集,羊肉也不會因此有所增減。 C 餐要在這個學期末結束營業。似乎已經在這條小小的街上開了將近二十年,一聽 之下還真是長。他在學期中左右得知這個消息,然而這並沒有改變他一個禮拜只光顧一次的 習慣。會離開的也許就該讓它離開吧,難道多吃一次會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60
暑假開始,學生逐漸離去,志學街上用餐的時段終於也不顯擁擠,反多了一絲冷清, 如同這條街一夜老了幾歲。C 餐老闆拿出小黑板,在上面倒數著即將永久打烊的日期。他算 了算日數,最後營業的那天,正好是星期五,那就太剛好了,他想,也許下個學期,他可以 和同學炫耀自己光顧了最後一天營業的 C 餐。 但他最後卻在黑板上寫下 2 的那天再次進了 C 餐。他沒有料到,自己的內心竟然會 有什麼逐漸動搖,每天看著黑板上的數字漸漸變小,就像看著那美麗的女孩逐漸遠離,他突 然想追近一些,他突然想多吃 C 餐一次,在它即將離開之前。因而他在星期四那天進了 C 餐, 這是他許久未有的不規律,好像陌生而美麗的貓闖進家中。但他依然是點了羊肉蓋飯。老闆 看見他有些訝異,畢竟過去他總是規律的在星期五出現。「明天有事不能來嗎?」老闆問。 「不是,就只是想再多來吃一次而已。也許明天還會來。」這是他第一次與老闆對談。老闆 非常開心的笑了,說:「但是明天可能會有很多客人喔!畢竟是最後一天嘛!」「那麼…」, 他頓了頓,說:「我會非常慶幸,我今天有來。」 羊肉蓋飯送來,他把所有的精神全部集中到舌尖,用心去品嘗,咀嚼直到彷彿食物 所有的滋味都從固體的形態中被釋放才捨得吞下,就像已經多年沒有嘗到母親手藝的遊子。 他用這種方式來向 C 餐說再見,不讓 Pi 與理查帕克最後沒有好好道別的遺憾在自己身上發 生。 他低頭看著已經吃的空蕩蕩的碗,在心裡說了一句:再見。 星期五他經過最後一天營業的 C 餐,果然客滿了,老闆說的沒錯。他看見老闆忙進 忙出、滿頭大汗,但卻沒有一絲疲憊,所有的顧客也都很愉快,絲毫感受不到這樣的景象是 會是最後一天出現。他不打算進去了,畢竟他已在昨天得到了不一樣的回憶,那屬於自己的 最後一天,他來得及好好地向 C 餐道別。他再次慶幸沒有堅持無謂的規律,偶爾改變一下也 是蠻不錯的。但願裡面的客人以及老闆也都能得到,那今後只會存在於記憶中的滋味,無論 是嘴裡或是心裡。好想問問他們,他們最後一天的 C 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然而另一方面他開始煩惱了,之後該吃什麼好呢? 後記: 致草屋─我有好好說再見的一間店,雖然我只去過四次,但我真的都點羊肉蓋飯。 致全記─說好不提全記的,但我自己提了 QQ。若你在用餐時段早點到的話,可以從湯 桶裡舀出整碗都是蛋白的蛋花湯,簡直像是一道小菜。但現在太晚囉!
61
一日
作者:容臻 那一天,他真的只是睡過頭。 陽光自沒拉好的窗簾間隙溜進房間,窸窸窣窣地跳躍在沉重而無力睜開的眼皮之上。躺 在床上的大男孩沒有醒來,僅僅翻了個身,將昨夜踢到腳邊的棉被勾回身上,企圖遮掩調皮 的光線。 正當他不客氣地將了周公一軍、準備以勝利結束這一回合棋局時,耳邊忽然響起一陣破 風拍打聲——有點像是身為排球校隊一員的室友正在練習殺球的聲音。 ……喵的誰准他用他的床板練習殺球! 一骨碌從床上彈起,燃燒著怒火的眼對上室友陰沉的臉色,原先想指責室友擾人清夢的 他還是氣勢稍弱地詢問:「你幹嘛用我的床練習殺球啦?」 「誰在跟你練殺球!」室友憤憤地邊拍床板邊吼:「起床啦!叫都叫不醒!你記得今天 早九嗎!」 「記得啊……」這天的早九是一堂滿無聊的課,教授雖然講課挺起勁,可是他總能在十 分鐘之內再度面對周公的棋盤。不過…… 想了想,他瞄瞄腕上的手錶:「但現在才九點耶,還來得及趕到教室呀。」說白了,他 們平常不都是這個時間才嘻嘻哈哈地從寢室出發嗎?畢竟九點十分的課,教授卻總是九點 二十分才姍姍來遲,身為學生,與教授同進退是必須的! 「乾!今天有小考!」意思是教授會準時到達教室,並發下地獄試卷。 「……你說什麼!?」 急急忙忙停妥腳踏車,他一邊咀嚼口中還無法吞嚥的早餐,一邊質問室友:「喵的你怎 麼不早點叫我!?」 「你以為我不想嗎?我也是被 Call 起來才知道要考試!我還有僅剩的一點良心把你叫 起來就很好了!」忙著以平生最快速度衝刺的室友回頭朝他豎起中指。 兩人如火箭般衝上二樓,室友卻在教室外緊急煞車,他差點停不住腳步,最終以鼻尖與 室友的後背做了親密接觸。 「乾!你幹嘛忽然停下來!」他壓低聲音抱怨。 「乾!教室裡面超安靜!」室友也壓低聲音吼。 「噗。」
62
……「噗」? 他轉過頭,這才發現有個女生盤腿坐在教室外的長椅上,正看著他與室友偷笑。 ……剛才有人坐在那裡嗎? 女孩一頭微鬈的黑髮豎起高馬尾,隨著身體幅度在腦後微微擺動,她身穿藍色 T 恤及牛 仔褲,有些嬰兒肥的鵝蛋臉上鑲嵌著一對圓亮的黑眼睛和一勾彎彎如月的笑,鼻樑上架著一 副幾乎遮住三分之一張臉的黑框眼鏡。 陽光斜斜地映射,好像穿透了女孩的身軀,使她沐浴在一片光芒燦爛之中,笑容有些飄 忽透明。 他忽然覺得有點尷尬,不禁將室友往前推了推,想盡量用室友略龐大的身軀遮住自己。 「同學,你們是這堂課的學生啊?」女孩將原本舉在眼前的手機放到長椅上,手指了指 前方靜無人聲的教室。 室友與他對視一眼,兩人沒有回應,卻同時有些心虛地點點頭。 「啊,裡面在考試喲。」她將盤著的雙腿放下,兩隻腳垂在長椅邊輕輕搖晃,「在你們 之前已經有好幾波學生了欸,快進去吧,再晚就來不及寫考卷囉。」 一聽考卷有可能寫不完,室友立刻手刀進入教室,而他還傻愣愣地望著女孩用另一隻手 拿起飲料杯。 「同學?你不進去考試嗎?」她喝了口飲料,才發覺男孩似乎沒有想要進教室的意願, 因此出聲詢問。 他怔愣了一會兒,快速搖兩下頭,接著轉身進入教室。 等他從面色不太愉快的教授手中領了考卷、選擇離門口最近的位置坐下,再從門邊看出 去,長椅上已經空無一人,彷彿剛剛只是一個被陽光曬昏頭做的白日夢。 所以說,他是遇到了助教還是傳說中的學院幽靈啊?
63
我的少 Gay 時代(二) 作者:陳伯達
阿淳的班上有二十七人,大概有十四人拿 SONY 手機,阿淳也是,SONY K750i。這個型 號在阿淳高二那年已經小小的過時,但阿淳看了國中時期喜歡的男生 J 的高中生活照,發現 他拿了這支手機,於是也買了同款,在心裡認定為情侶機。J 也是個異男,阿淳就是沒辦法 忘記他,即便他有個固定交往女友,還是從國中開始的班對,但能擁有一支相同的手機卻可 以讓阿淳感到幸福。阿淳還用電腦為自己做了 J 的佈景主題,點開通訊錄就有 J 迷人的雙眼, 桌布、資料夾背景、鬧鐘,全是 J。阿淳國小的時候讀過一些討論青少年心理學的書,其中 有些觀點大錯特錯,大概寫那些書的作者有個盲點,沒有意識到同性戀存在的事實。他們解 釋青少年受同儕影響,想和他們在品味、行為、思考方式上趨於一致,獲得認同。對阿淳而 言,這種同性間的認同就是愛情了。只是當時,深受這些不準確的論述蒙騙,在阿淳心裡被 建構出一處不可及的地方,告訴阿淳,讓他以為這是友情,他愛 J 嗎?他不愛 J 嗎?困擾著 青春少 Gay 這種小小蠢蠢的問題,還有同性戀期的假設,說這些是會過去的,以後就會回復 喜歡異性。其實真正的答案都有了輪廓了,只是願不願意承認——阿淳想要的不只是表面的 物質趨於一致,而是能和 J 合為一體。像是晨間凝結在荷葉上的露水,沿著葉邊滾落池塘, 是一滴水滴終於找到屬於他的泉源融為一體的快樂。 那時候班上最流行玩一種泡泡龍射擊消晶球的遊戲。玩家操縱可愛的泡泡龍,按左右鍵 控制各色晶球的射擊方向,連線三顆便能消除。隨著關卡,晶球顏色越來越多,意味著不是 每次都能抽到相對應的顏色。除此之外,魔王關的設計,陷阱以及移動的晶球,難度大幅 提升。除了這個班上的主流,阿淳也安裝了其他幾款小遊戲。誰也不知道,那樣的時光只 維持了一兩年,後來智慧型手機興起,玩的再也不是手機上的小遊戲,而是真人約炮的 Big Game。 高中的時候拓網還是 Gay 的交友主力,曠日廢時。等著訊息一天天過去,看的帥的多簽 幾顆心(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寫著文情並茂的日誌,阿淳從不做那樣的事,為什麼要寫 自己的日常生活給陌生人看呢?那還真是一種類似筆友的古典交往模式。如果簽心、讀日 記、寫回應的目的都通往上床,為了上床卻要忍耐這些繁瑣枯燥的過程,那為什麼不省略這 個過程呢?空出的時間不如讀本書吧!或者看康熙來了。 阿淳也有拓網的帳號,經營得不是太用心,像他這樣相貌普通又沒身材的男孩,大概寫 了日記也沒人看吧?誰知道以後 Jack’d 之類的交友軟體會這麼便捷,那個時代最純情也是 最悲苦的是,先跟異男一起生活了,一起共度了許多美好的時光,重要的時刻。當 Gay 已經 深深喜歡了那個異男之後,再也無法自拔。如果重讀一次高中,或者問現在的高中小 Gay, 還會有那麼多異男忘的故事嗎?點開交友軟體,百步之內,各種型號,還需要浪費時間在那 些異男身上嗎?但異男就是有一種對你好,卻不曉得你已經喜歡上他的呆頭鵝特質呀。因為 那些不準確的青少年心理學的誤導,異男只會把這種愛與被愛當作友情處理,僅此而已。 高二那年的寒假,阿淳答應了銘恩的邀請,一起到偏鄉學校辦五天的營隊。銘恩和他說, 他只要跟著去,會有幾節戲劇課讓他帶,其他的事不用負責。能和銘恩一起出遠門,再好不 過了。他們在營隊開始前兩天住進學校,整個白天都在打掃因寒假而缺乏整理的校園。寢室 大概是一間多功能活動教室,木頭地板,每個人帶了睡袋。由於是冬天,學校又鄰近海邊, 四處空曠,總有刷刷的風聲,怎麼也暖和不起來。
64
銘恩負責的是環境衛生組,吃過晚餐,將餐盒做過分類後,事情倒也不多,不用參與教 學組的開會。反倒是要出教案的阿淳開了很久的會,畢竟他前置作業時期只出現過幾次總籌 會議,確保他的教案有在進度上而已。他們做最後一次的教學演練,結束已經十點多了。 阿淳回到寢室,攤開行李,拿了盥洗用具要去洗澡,銘恩見到他帶著微笑走來。 「嘿!還好吧。會不會緊張?」銘恩問。 「有一點啦……」阿淳拉上行李箱的拉鍊,「他們說洗澡的地方在哪?」 「喔,我帶你去啊。」 「你還沒洗嗎?」 「還沒呀。」說完,銘恩小跑步回到教室的另一邊,拎起大背包以及睡袋又走了回來。 「我睡你旁邊吧,你跟康輔社的人都不熟。」 恰巧他們初一來訪,是個沒有月光的晚上。高大的樹木又遮住了外頭路燈的光,學校裡 一片漆黑。銘恩打著手電筒,兩人走過穿堂。夜風不停刮在體育館的鐵皮上,發出像缺了潤 滑油的機器運轉時的聲音。洗澡的地方在體育館裡。 走進體育館,只見到廁所裡的燈光,距離他們有半個籃球場的距離。他們的右手方是舞 台,舞台深處掛著國父肖像,或許是壓克力框的反光,讓人注意到那幅漆黑中的肖像。紅色 的布幔都起了毛球,或是脫線,看不清楚。角落的地板堆放了一些體育器材,幾顆籃球。羽 球網架被推至體育館兩側,球網還牽在架上,看起來有幾處破洞。二樓是水泥鋪成的看台, 間隔幾公尺就會有一個固定式的籃球框。站在體育館裡,風聲在密閉的館中起了回聲,大得 像是要把天花板吹走一般。 「你會不會怕啊?」銘恩問。 「不會呀,劇場也是這麼黑。」阿淳說。 走進廁所,銘恩停下腳步,「其實我怕黑。」銘恩笑了笑,很輕鬆的樣子。阿淳也看著 銘恩,他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像是安慰的話?但阿淳從心底打定銘恩是鐵打一般的漢子, 可以倚靠在他的肩膀上撒嬌的那種。銘恩繼續說:「我也不敢一個人洗澡。」 「喔?」阿淳聽了,臉頰熱了起來,身體有股暖流正在流竄,但他不敢肯定銘恩的意思, 試探地問:「我們要一起洗嗎?」 「不行啦,這我會害羞。」銘恩頓了一下,又說:「只是我洗澡的時候你要在門外陪我 聊天,別走遠,唱歌也可以。」銘恩走進淋浴間,關上門,將白色的浴巾掛在門框上,隨即 傳來嘩啦的流水聲。 「你為什麼怕黑呀?」阿淳問,他靠在磁磚貼面的洗手槽邊。等了一會兒,沒聽見應答, 阿淳再問了一次,「銘恩,你為什麼怕黑呀?」 阿淳聽見水聲變弱,大概是銘恩把水關小了些,「喔——這個呀——」 銘恩說起了他小時候的故事。在幼稚園不知道大班還中班的時候,也忘記是為了什麼事 情,可能是上課愛講話或其他不守規矩,或是和同學打打鬧鬧之類的事。他被老師帶到幼稚 園頂樓,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倉庫一類的地方。當老師把他拖進電梯時,他已經哭得不敢 作聲,只剩下止不住的嗚咽聲。看著紅色 LED 燈顯示一樓、二樓、三樓……他很害怕,但身 旁只有想處罰他的老師,他也不想倚靠在老師身邊。那是個凌亂的倉庫,雖然有窗戶,但大 部分被黑紙封了起來,大概剩下三分之一可以透光,看起來黑漆漆的,成束的陽光下,他看 見灰塵因為踏動而飄揚,飛在空中。鐵架上有慶祝活動的道具、彩球、看板、海報等,地上 堆放了塑膠搖擺小馬、充氣球等大型玩具。
65
銘恩被一個人留在那裡。 當電梯門關上,LED 的數字又從五樓、四樓回到一樓的時候,銘恩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 他的身高也不足以按下電梯按鈕,雖然身旁有許多東西可以墊腳,但當下小小的腦袋已經停 止運作,那隻塑膠小馬像是活了起來,向他一擺一擺搖來,一張瘦長的馬臉,像是孟克的吶 喊一樣扭曲,嘶嘶的鳴叫聲無邊無際貫耳而來。銘恩一個人在倉庫亂衝亂撞,大叫、哭喊, 但除了自己冷淒的回音之外,沒有人聲回應他,拯救他。 整個過程其實只有五分鐘左右,老師搭到一樓之後,等了一、兩分鐘,便又搭電梯回到 倉庫。電梯門開的剎那,銘恩以為那不是人,瑟縮在倉庫的角落。老師喊了幾聲,找到他, 把銘恩拉回電梯。回家之後,銘恩也沒跟家裡提起,只是話變少,好像也吃不太下東西。畢 竟是自己愛講話或是其他的原因,他覺得說出來搞不好還會被罵怎麼那麼不聽話,被處罰應 該,可能還要補罰。於是銘恩禁聲。 幼童的海馬迴大約發展到五歲才算完整,對於年紀太小時的記憶能記得的不多,或者統 化成一種感覺,是許許多多記憶的混合體,最後在各種記憶中取出一個中點作為總和,快樂 的、憂傷的、恐怖的、無聊的。唯獨被帶去倉庫這件事銘恩記得住每個細節,從那次之後, 他不敢一個人搭電梯(直到高中才可以勉強在白天的時候搭),也不敢一個人留在黑暗的密 閉空間,所以逛街的時候特愛買夜燈放回房間,已經蒐集了不少夜燈,各種造型,包括肯德 基買套餐加價購的聲控神奇寶貝夜燈。加上爸媽在他國中離婚後他跟爸爸,爸爸總是不在 家,有親戚暗示爸爸在外面已經有了別的女人,因為他的緣故,爸爸也不方便把外面的女人 帶回家。可能是換得太快了,或者一次很多個,不想被兒子看到父親隨心而慾的這一面?也 可能是帶回家意味著定下來,然後再婚,還要處理兒子喜不喜歡後母的問題,然後再一次重 複結婚到離婚的過程。 銘恩雖然不會一次把全部的夜燈點開,那恐怕太亮了,不好睡,只是蒐集夜燈變成了一 種習慣,他喜歡黑暗中有光的感覺。自從家裡常常沒人之後,他的夜燈就擺滿了家裡的各個 角落,從客廳浴室到不常進去的廚房,都有他的夜燈,銘恩說有機會阿淳可以去他家參觀。 國小裡有許多動物塑像,那些塑像在晚上的時候都會變得很可怕,像那隻眼睛掉漆的棕 色馬,白天銘恩經過遊戲區看到它的時候,立即打了個哆嗦,他想起倉庫裡的那隻塑膠馬。 「那我可以一直陪你呀。」阿淳說。 「好啊。」銘恩爽朗地答應了,「就算以後我們都有了女朋友,你也要繼續陪我,最好 我們買在同一棟大樓當鄰居,當我永遠的兄弟。」 門外的阿淳翻了個白眼,心裡卻起了一陣酸澀,像是把心丟在地上被踩踏了一番。他不 曉得是銘恩洗了太久,還是時間被天神之手撥慢了,他們可以講故事,聊喜歡什麼,還唱了 歌:
鼓起勇氣低下頭 卻又不敢對你說 曾經見過的男孩中 你是最帥的一個 要是能就這樣挽著你手 從現在開始到最後一首 要是不嫌我打炮笨拙 你是唯一的選擇
66
當然最後一句的歌詞阿淳只有唱在心裡,脫出口的仍是「要是不嫌我舞步笨拙 你是唯 一的選擇」,到底他打炮笨不笨拙呢?畢竟沒有過經驗,倒是很想和銘恩試試看。 開學之後,阿淳便忙著公演的事情,兩人交集變少了。一方面學科課程仍在繼續,考試 作業期中考不曾間斷,術科課程的功課也讓他壓力很大,像是表演課雖然很好玩,但也有令 人焦慮的部分。最近一次的題目是要準備一段表演,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序 詩。有個會吉他的同學打算用自己寫的旋律一邊吟詩的方式呈現,阿淳不會樂器;有個國中 舞蹈班肢體漂亮的同學要結合現代舞,阿淳坐姿體前彎的成績是負五。彷彿每個同學都已經 想好要怎麼呈現了,只有他還沒進度,這點讓他很沮喪。剛好最近設計課在教針線縫紉,阿 淳用了許多剪剩的布重新拼合,說這是象徵兩大家族的分裂與縫合的過程。實際的表演效果 很差,也可能是不夠熟練。他會因為太專心縫布而忘詞,畢竟眼睛不看著布會被針刺傷,但 一直盯著手中的布卻又限縮了表演。阿淳覺得下次要做這個表演,應該在舞台上找個角落安 靜地縫布就好。 阿淳在年度公演裡飾演的角色是伯納德,帶領野人約翰來到新世界的人。他是阿法階 級,屬於新世界階級制度中最高層級者。但是他被製造的過程中出了錯誤,身高矮了同階級 的人一截,常受到別人的輕視與嘲笑。雖然美麗新世界的男主角應該是野人約翰,但伯納德 的戲份也很吃重,小說總共十八章,約翰在第七章才登場,伯納德已發生了不少故事。就外 型而言,伯納德這角色很適合阿淳,離現實世界裡的標準帥哥身高一百八差了十公分,相貌 也很平凡。幸好在新世界裡,每個人都屬於別人,任何長久穩定的關係都是危險有害的,總 是會輪到伯納德有伴。如果還是覺得苦悶,就先來克索麻吧,一公克索麻勝過一聲咒罵(索 麻為新世界裡低副作用迷幻性藥物)。阿淳雖然嚮往新世界,他所飾演的伯納德恰恰相反, 有著反社會的人格特質。伯納德喜歡一個人,喜歡安靜,喜歡追尋舊社會,這在新世界來說 是可怕的想法。 一直到公演結束,阿淳與銘恩沒什麼見面,即時通的對談也少了許多。不過他有記得給 銘恩一張 VIP 票。首演結束後有一段短暫的演員與觀眾會面時間,阿淳仍穿著伯納德的戲服 與扮演列寧娜的奴奴一同走了出來。列寧娜是位性感的、典型的新世界女性,對於新世界的 遊戲規則深信不疑。她喜歡野人約翰,也試圖與他做愛,雖然約翰也喜歡她,但他拒絕了這 種不必付出任何努力與責任的性愛。 「你男朋友也有來看呀。」奴奴笑著對阿淳說,一來有點開玩笑的意味,二來她也覺得 銘恩很帥。奴奴的戲服是一件銀色連身束裝,胸前的拉鍊敞開至橫膈膜處,奴奴大大的胸部 將彈性布料著實頂了起來。 「你演得很好啊。」銘恩說,「我要跟你們拍照!」說完,隨即拿出一台 Sony T30 數 位相機交給路人,銘恩站在中間,左邊是阿淳,右邊是奴奴。趁著謝幕時的歡樂氣氛,阿淳 和奴奴都摟著銘恩的腰,銘恩先是嚇了一跳,後來也很大方地將手搭在兩人的肩上。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和我介紹你們的公演嗎?」待奴奴離去找別的同學聊天拍照後,銘 恩問著阿淳,阿淳露出不解的神色,「你有提到 S.H.E.。」銘恩補充道。 「記得啊,白癡死了。我哪知道你會讀過小說。」阿淳說。
67
「今天看了你們的公演呀,覺得特別諷刺,流行音樂還在唱愛存在這美麗新世界,但真 正的新世界裡浪漫愛是被淘汰的。那首 S.H.E. 的歌倒像是你們戲裡提到的合成音樂,大家 聽了就麻痺了,開心了,也沒有煩惱了。」銘恩一臉認真地說。 「你講得很好啊,不過我沒想到你也有在聽 S.H.E.。」阿淳聽見銘恩的心得分享,高 興銘恩看得真仔細,這也是頭一次阿淳對銘恩有種愛與慾望以外的感覺,像是一把鐘槌敲在 心上。兩人一邊聊著一邊往沒有人的地方走去,雖然不是刻意,但身旁拍照與嘻笑的聲音實 在太大了,所以兩人越走越遠。差不多遠離吵雜的人聲後,阿淳將身體靠在牆上,很輕鬆的 樣子。 「哈!其實我沒在聽啦,只是那天你講了以後,我特別上網找來聽。」銘恩露爽朗地笑 著。 「喔。」阿淳點點頭。 「那你呢?你會覺得熱切或長期的關係是不好的嗎?」銘恩問,同時劇場內傳來要演員 及工作人員集合的聲音。 「你是問我還是伯納德?」阿淳賊賊地笑。阿淳將本來貼著牆面的背挺起,準備要回劇 場。 「如果是跟你的話,穩定交往應該不錯吧。」阿淳淡淡地說,接著他小跑步,向銘恩揮 揮手就離開了。走回小劇場時,阿淳正想著美麗新世界裡有沒有同性戀?好像沒有特別提到 這件事,只要他們都能享受性愛就可以了。 愛存在 這美麗新世界 我喜歡 自信的感覺 我看見 你微笑像天使 這就是 愛的奇妙 我願意 陪在你的身邊 讓心跳 不會變老 歡迎來 這美麗新世界 讓感動 一個一個實現 公演第三天結束的晚上,銘恩約阿淳去他家玩。拆完台後,阿淳和幾個熟的同學搭捷運 到中山站的鮮定味吃熱炒。銘恩也跟了去,由於過去幾個月和阿淳的互動密切,偶爾也會來 班上找他,還有開口閉口都是銘恩,所以班上除了奴奴以外的人也大概認識他,也都學奴奴 一樣,用「你男朋友」來代稱銘恩。 吃過飯和大家道別後,阿淳與銘恩散步回家。銘恩的家就在中山站出來左轉,赤峰街巷 子裡一棟四層樓高的舊公寓,後來屋頂加蓋變成五層樓。銘恩的家在二樓,樓梯窄窄的,兩 人並肩走上樓時都會不小心擦到彼此。樓梯間的電燈已經沒有了燈罩,剩下一顆鎢絲燈泡安 插在燈座裡。長方形的馬賽克玻璃窗戶一如往常地開著,一段時間沒洗的防蚊紗窗網卡了滿 滿的灰塵,像是考古學家剛從土裡挖出來的文物一般。銘恩家則聽說幾年前父親經營生意賺 了一點錢,翻修過一次。大門是黑鐵鍛造門,門上有銅鑄雕花板,由好幾個圈圈組成的幾何 圖形,層層相疊,像是夢幻的泡泡凝固成金屬的樣子。
進入客廳,只有電視旁邊一盞葉子形狀的夜燈亮著黃色溫和的光芒,隱約可以看見家裡 的東西不多,顯得相當整潔。阿淳還來不及細看,就跟著銘恩快速的步伐來到他的房間。映
68
入眼簾第一個景象,一樣是書桌上的一盞夜燈,這次是一顆鵝卵石形狀,一個手掌的大小, 這個石頭夜燈的顏色偏向米色,像是凌晨時半欲天明半未明的微光。銘恩將書包放在地上, 脫去短袖制服襯衫,裡面穿著一件黑色背心。從鵝卵石透出的燈光將他照得更好看了。阿淳 看著銘恩,看得出神。他也將書包放在磁磚地上,由於沒穿內衣,僅解開了兩顆襯衫上的扣 子,緩緩地坐在床緣。 「周銘恩,說真的,我很喜歡你。」這個告白的場景已經不知道在阿淳腦海裡排練幾回, 沒想到脫口而出的時候卻是這麼自然。以往他會害怕跟一個異男告白可能會嚇到對方,好一 點可能只是讓對方不知所措,因此漸行漸遠;壞一點的還可能發現對方有恐同症,雖然結局 可能也是從此不再見面,但因為恐同症的分開卻會是痛苦的回憶。2008 年的戲劇班,坦承 是同志不會遭到什麼可怕的對待,班上也有公開的同志情侶——頂多有時候會有一些困擾人 的玩笑而已。雖然阿淳不確定男生班是怎麼看待同志的,但這段時間的相處,阿淳有一種信 心,至少銘恩不會背叛他的期待,不會成為他擔心的第二種狀況。 「我也很喜歡你啊,沒有男生來過我的房間,只有你。」銘恩不假思索地回答。阿淳懷 疑銘恩有沒有搞懂他的「喜歡」,既然都告白了,就把事情講清楚吧。 「我說的喜歡……是那種我愛你的那種喜歡。」阿淳靦腆地開口,銘恩卻繼續收拾著桌 面,並從打開衣櫃挑選衣服,還拿了一條浴巾。這種沒有反應的反應卻是嚇到阿淳了,他原 本設想的都是一些驚天動地的情節,要嘛答應他,和他擁吻,要嘛拒絕他,把他趕出家門。 「其實……我都知道。」銘恩停下了手邊的動作,看著坐著的阿淳,阿淳像隻圈養在收 容所龍子裡的無助小狗,「你的無名小站就有寫啦,你喜歡男生。我承認那時候看到的時候 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說,有點害怕?但你還是每天都會敲我,跟我聊天,久了我覺得那也 不重要了。我很喜歡你陪著我的感覺。」 「可是,你也可以找女生陪你呀?你可以交女朋友呀?」阿淳忐忑地說,心臟怦怦跳地 很快。 「我交過女朋友呀,只是我覺得女生跟男生要的不一樣。」銘恩頓了頓,「我是說女生 總是要太多了,要陪著她,要關心她,要隨時想她——而且因為我家裡總是沒人,她就會一 直很想要跟我上床,雖然做的時候滿舒服的,可是我怕如果不小心懷孕呢?做完之後她都會 問我愛不愛她,她是不是我的最愛,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可能吧,我有點猶豫,她就生氣 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啦,總之就是女朋友要太多了,我給不出來。不過阿淳,你不一樣, 你只有在我想要的時候出現,我想要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一個人。我還覺得,是不是 Gay 的 愛就是這樣,可以保有自己,不會失去自己。」 銘恩彷彿已經憋了很久,一股腦兒地向阿淳傾訴,像演練了幾十遍的就職演說,整段話 沒有間斷,阿淳只有安靜地聽完,沒機會插話。隨即,阿淳站了起來,不知道是不是出於憤 怒,還是緊張,畢竟在銘恩心裡,他既重要也不重要。 「我只是不敢要啊,我怕要了,我們就會變成盛夏光年演的那樣,你就不理我了。」阿 淳說完撇過視線,不敢看著銘恩的眼睛,倒是銘恩朝他走近一步,神情認真地看著他。 「其實我有認真考慮過,我還去載 Gay 片來看,我也知道什麼是拓網和 1069,我很懷 疑自己是不是雙性戀。但沒辦法,是硬不起來。」 阿淳聽了忍不住笑了出來,原來銘恩做過這樣的事?不過他收起笑容,也嚴肅地向銘恩 說道:「也許你是吧,也許你不是。我希望你是,但你應該不是。」
69
「是什麼?」銘恩疑惑地問。 「Gay 啊!」阿淳坐回床緣,抱著不同的心情,他用手順了一下床單的皺褶,然後拍了 兩下。「不然你就看 A 片呀,我幫你打手槍,這樣就好了。」 那個晚上,他們真的試了,不過銘恩無法勃起,準確來說是當他看著電腦螢幕上的 A 片 開始充血時,只要阿淳的手碰上去,馬上又軟了。重複幾次後,兩個人都有點尷尬。於是銘 恩提議去洗個澡,雖然已經看光了,但銘恩還是堅持分開洗。盥洗結束,他們躺回床上,銘 恩拿出了他最喜歡的一款夜燈,點亮之後,會把星空投影在天花板上、白色的牆壁,他們被 群星環繞,柔黃的燈光。只要將星圖下的轉盤一轉,便可以看到不同季節的星空,或是南北 半球仰望夜空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我以前也會跟我女朋友這麼做。」銘恩說。他很專注地看著那些光影,彷彿它們真的 是來自幾千光年外的星光一樣。比起看星空,阿淳更喜歡看著銘恩認真而若有所傷的樣子。 他的呼吸、他起伏的年少胸膛。「我以為女生會喜歡這個,喜歡浪漫的感覺,但她說她都看 不懂,雖然她平常最喜歡講每天的星座運勢。我不相信星座算命,也不懂星座神話,我只喜 歡躺在床上看星星的感覺,然後我們就沒話題了。」 「你對前女友的怨念好深喔,幸好你脫離了。」阿淳開心地說,那是真心的,不是因為 獲得某種勝利而露出的笑容,而是真正希望一個人好的時候會浮現的心情。 「我猜,有一天我們都會再栽進去,你會遇到你的,我也會遇到我的。」銘恩沉沉地說。 「然後我們就都會很痛苦了!」說完,兩個人都笑了,像是睡在笑聲裡。當星圖轉出天 蠍座的時候,阿淳很專注地看著,那是他唯一認得的星座。星座的光芒似乎不停流入阿淳身 體裡,他覺得飽滿而溫暖。
*
回程的路上,先到了麻豆的丹丹漢堡吃了一份套餐,炸雞和麵線羹,加點一根粗大的炸 米糕。回到學校時,大概是一點四十。走進辦公室卻看見伍汙站在裡面發呆,辦公室裡除了 他以外沒有別的人在。 「怎麼沒聽你說要來訪視。」我問。我把包包放下,從裡面拿出退伍令,也從抽屜拿出 一張護貝紙,「等很久了嗎?」 「對呀,本來打算下禮拜跑訪視的,但想說你要退伍了,我就前這兩天訪視。」伍汙微 笑著。他將從印著飲料店圖案的透明塑膠袋裡拿出一杯伯爵紅茶遞給我。向伍汙道謝後,我 走到辦公室後方的護貝機按下預熱鍵,伍汙跟也跟了過來。 「所以是為了我啊?要跟我告白嗎?」我問。 「沒有啊。」伍汙答道,害羞地笑著。 我將手懸在護貝機上方一公分處感受熱度,發現只是半熱不冷的。 「你退伍後有什麼打算?」伍汙問。
70
我打開護貝紙,將退伍令夾在其中,「回台北吧,已經有工作了。」我回答時有點猶豫, 不知道該說的多仔細,也不好開口,倒不是因為工作是不是高薪、受人敬重,卻是猶豫著那 份出版社的工作真的適合自己嗎? 「那不錯啊,有了工作你可以——」伍汙突然把音量放低,「找男朋友。」 「哈!你覺得愛情可以規劃嗎?」護貝機越來越熱了,可是 ready 的指示燈還沒亮起。 「不能。但那時候再找比較沒壓力。」伍汙回答。 「什麼壓力?」 「有了錢,你可以搬出來住,你可以和男朋友住在同一個家,你可以做自己。」伍汙繼 續用一種很輕幾乎快聽不見的聲音說道。 「會講這種話,你一定也還沒出櫃吧?」我問,伍汙也點點頭,「跟你說,以前我 以為會一直單身都是因為喜歡上異男的緣故,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愛錯人是不 分性傾向的,就算對方也是 Gay 他也不見得愛你,這點倒是很沒貼標籤。」我感嘆地說。 「打起精神,今天是你退伍呢!」伍汙拍拍我的肩膀,由於他比我矮了一些,所以 他是輕輕踮著腳尖才拍我的肩膀,可能一定要被比你高的人拍肩膀才能達到安慰的作用吧? 又聊了一陣子,直到伍汙說他差不多要回學校了,他的學校在北區,從安定過去差 不多要四十分鐘,他還得關門。我手裡拿著護貝完成的退伍令送他到後門的停車棚,發現伍 汙騎的機車也是 SYM 的黑色 Tini 110,跟我的一樣。或許這也是我們沒有在一起的原因, 機車這種東西是沒有在買什麼情侶對機的。 抬頭一看,空氣汙染仍沒有稍減的跡象,我提醒伍汙記得戴口罩,雖然防護效果有 限,還是戴吧。恐龍的滅絕最主流的說法不就是隕石撞擊,揚起漫天塵埃阻擋了陽光,植物 枯死,食物鏈破壞,氣溫驟降,大量物種滅絕……
看著伍汙騎車離去的背影,我鬆了一口氣,突然好想唱歌,這下真的結束了,全部 都結束了—— 屬於風的那就去飛翔吧 屬於海洋的那就洶湧吧 屬於我們的愛該來的就來吧 為什麼不敢呢不要呢 是他吧 命中早就註定了的那個他 是他吧 原來他就在這裡呀—— (完)
71
奇萊文訊第 16 期 發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發行人:須文蔚 指導老師:楊翠 總編輯:郭妍君 執行編輯:曾怡 美術編輯:曾怡、曾品瑄、葉妮 校稿:蘇玟瑄 特別感謝:許又方 老師、楊翠 老師、須文蔚 老師、黃宗潔 老師 陳昱文、洪旭銘、陳知寧、施怡廷、羅嘉晞、吳偉倫、黃明峋、宋豔婷、謝昉芸 2016 年 01 月 15 號出刊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