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3 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駐校作家講座
吳明益:從張翎的作品談華人作家的版權與傳播………………………………………………………………………………6 「華工紀錄片」放映暨導覽………………………………………………………………………………………………………8 想像力和現實在文學創作中的關係……………………………………………………………………………………………10 從蛹到蛹:張翎談寫作歷程……………………………………………………………………………………………………12 演講訪談――張翎………………………………………………………………………………………………………………14
文學講堂
…………………………………………………………………………………20 世界華文文學的「區域」思考…………………………………………………………………………………………………22 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王乾任作者淺談三力……………………………………………………………………………………24 陳柔縉 ―― 不愛寫作,卻非寫不可…………………………………………………………………………………………26 楊牧編輯史略……………………………………………………………………………………………………………………28 「楊牧文學講座系列」國外特聘講座
專題: 專題:我們曾經大一過
………………………………………………………………………………………………………………32
我們曾經大一過
說藝
…………………………………………………………………………………………………………………………………44 散文與小說……………………………………………………………………………………………………………………55 畫…………………………………………………………………………………………………………………………………63 詩
2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自白:
「我的文學國度不在這岸或那岸,是介於兩者中間的第三國度。」──張翎
文學,是虛與實的平衡;是思想與記憶的共鳴;是紀錄也是創作。本月是張翎月,華文 系有幸邀請到了張翎老師來校演講多場,因此本刊著重介紹、採訪張翎老師,以及從張翎的 作品延伸多重觸角,藉由紀錄、報導其他活動演講內容,探討華文文學──從文學到社會, 從社會到個人,最後從個人回歸世界。
此刊是我們 107 級華文系單號班學生的第一次嘗試(可比胡適對於《嘗試集》的膽戰心 驚),幾乎什麼經驗都沒有的我們在想專題時,想到懵懵懂懂,傻呼呼,橫衝直撞的自己, 於是,我們想知道是不是每一個曾經的大一生都是這樣?懷抱著冀望與膽怯、往前衝又頻頻 回頭的模樣?於是專題的題目就這樣定了,「我們曾經大一過」──我們曾經大一過,曾經 在大到沒有盡頭的東華迷路過;曾經在集賢不太好吃的飯菜裡苦苦掙扎過;曾經抬頭仰望著 學長學姊期待著新的學弟妹過。我們曾經大一過,我想,這個專題,應該是最適合菜鳥的我 們這第一本系刊的專題。
「在不是太貧乏也不是太富足的平淡裡創作」,張翎說,那是創作的最好時機,熱情褪 色後的最後一絲餘韻,過於平淡前的最後一秒歡愉,這樣不是太貧乏或太富足的時刻,是最 棒的創作時刻。而本次藝文蘭也收入許多這樣的創作結晶,跨學年的收錄,詩、散文、圖像 創作,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這岸於那岸間,只存在於文學的第三國度小島上美麗的抒 發。
3
專題報導:
駐校作家――張翎系列講座
4
5
吳明益: 從張翎的作品談華人作家的 版權與傳播
日期/ 2015 年 3 月 17 日 地點/ 人社一館第二講堂 講者/ 吳明益 教授 紀錄/ 張嘉珮 攝影/ 王君文
享譽國際的華人作家張翎女士以第
文風印象深刻。臺灣作家直到近年才開
一屆「銅鐘經典講座」之講座作家及今
始重拾說故事的能力,張大春就是目前
年度本校駐校作家的身分蒞臨國立東華
相當具有說故事能力的臺灣作家。張翎
大學。自三月初起,系上的師長們陸續
是天生會講故事的人,作品介於嚴肅文
展開相關演講,介紹張翎的作品、生平
學與通俗文學之間,有高度的文學性語
時,也談了許多對現今華文文學的省思
言,也展現強烈的女性特質,頗有張愛
與展望,使有志從事文學相關工作的莘
玲的韻味,卻不似許多張派作家給人綿
莘學子對即將面臨的挑戰有更實際的認
軟的印象,張翎的文風犀利,帶有強烈
知及覺悟。此次吳明益教授毫不保留的
細膩的中國敘事風格,並極少使用現代
真摯演講,恰能看見他對文學創作與提
主義式的心理描寫技巧。
攜後進的努力及將華文文學的影響版圖 開拓至全世界的企圖。
現今國外版權銷售狀況 圖書版權代理人譚光磊先生因《金
張翎的作品風格
6
山》一書而開始將華文文學外譯至歐美
教授向第一次看張翎老師作品的讀
的工作。外譯作品與買進版權的困難度
者推薦《餘震》這部中篇小說集(電影
有極大落差。國際版權推動需要關係密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其中的中篇小說
切的代理網絡,十分考驗編輯與譯者的
〈餘震〉),《餘震》裡收錄的中篇小
人脈,華文作品外譯之前,譚光磊還必
說故事性都很強,讀後會對張翎清麗的
須為想合作的外國編輯準備英文譯稿。
以前臺灣的文學作品外譯都是由政府計
美大眾市場的知名作家如:村上春樹、
劃補助,能見度不高,即使透過國際版
余華、申京淑等無一例外都擁有文學經
權交易,也以亞洲市場為主。美國市場
紀人,經紀人以商業考量為優先,能為
雖然龐大,但每年外國翻譯作品的出版
作家在出版事務上獲取最高利益並免去
量卻只佔美國出版市場的百分之三,是
不少麻煩。吳明益期望東華華文文學研
最難進入的,令一方面,英國市場影響
究所除了培育好的創作者之外,也希望
力相對較大也容易進入。吳明益的《複
能培養出更多深具慧眼的編輯與經紀
眼人》即是臺灣第一本透過國際版權交
人,為臺灣的文學產業開天闢地。
易管道於全球最大出版集團──藍燈書 屋(Random House)旗下出版的小說。
臺灣文學作品展望 他觀察國內書寫暢銷書種卻銷售不
臺灣外譯作品困境 吳明益認為目前以外文寫作的作家
佳是因為這些在國外是大眾小說的類型 在臺灣市場都非主流,羅曼史小說例
較易有國際地位,港臺作家相對弱勢,
外。他認為雖然臺灣的純文學作者不比
而西方作家的曝光率較亞洲作家高,電
國外遜色,但他們在國際上沒有地位。
影翻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作家的曝
臺灣文學作品銷售量出現很大的落差,
光率對於書的銷量有極大幫助,比起譯
是因為作品難度介於嚴肅文學與大眾文
者,哪間出版社代理反而是更為重要的
學間的寫作群不夠。
元素。在知名度高、有威信的出版社出
吳明益表示臺灣「好看」的小說太
版的作品一推出便能獲得讀者信賴。外
少,許多純文學作家追求極高的文學
國的出版社願意為書的設計與廣告花費
性,使作品變得較不易讀,想讓這種作
金錢與心力,但臺灣在這方面的投資不
品揚名國際只能透過如諾貝爾文學獎這
足,使作家難以以寫作維生。此外,亞
樣的大獎肯定,才能成為「不得不讀」
洲作家普遍缺乏經紀人,而成功進軍歐
的經典作品。
7
「華工紀錄片」放映暨導覽 日期/ 2015 年 3 月 20 日 地點/ 人社一館 D108 教室 講者/ 李道緝 紀錄/ 戴睿駿 攝影/ 王君文
李道緝教授
華工到美國的原因 當時美國政府正執行西部大開發的 計畫,極需工人,因此允許華人前往美 國西部開發當地的金礦,或幫忙政府造 橋鋪路,華工為了賺錢,不怕辛勞,因 此給當時的美國勞工「錢奴」的印象; 去美的華工一開始的主要工作是掏金, 後來金礦缺少,華工只好蓋建鐵路,但 當所有的基礎建設都幾乎都完成時,華 工只能自行去找工作,如:洗衣工、餐 8
飲業;華工的薪資低廉,又肯吃苦性, 使店主的雇用意願提高,因此讓許多美 國人沒有工作,而美國人這份情緒隨著 越來越多人失業,終於爆發,而導致美 國接下來的排華政策。
華人印象與藝術 在美國的排華政策下,許多美國的 漫畫家及作家,隨著美國民族憤怒浮 動,而有不少關於華人的作品,作品中
作的華人被塑造成矮小、卑鄙、骯髒又
逐漸有了一些描寫當時華人在美國生活
貪婪等負面形象,美國人把許多社會、
及社會遭遇的電影,像是《尋人》、
環境問題都歸於華工身上,如歐洲將黑
《點心》、《一碗茶》和《喜福會》
死病怪罪於猶太人,他們形容華工是滿
等,這些電影使美國人逐漸了解華人的
身細菌、病毒的老鼠,並把華人畫得極
生活習性和遷移到美國後所遇到歧視。
為醜陋,這也使美國人開始對華人的歧
華工生活帶來的其他影響
視。
電影與在美華人
當時的排華政策,造成許多華工沒 有工作、住所,有名的唐人街,就是在 這種氛圍下漸漸產生出來的,他們提供
隨著時代演進,當時電影漸漸興 華工的基本需求,也保護華工。但龍蛇 盛,其中有一部電影叫《傅滿州》,
雜處的唐人街,衍伸出了嚴重的幫派及
主角傅滿州是狡猾陰險的中國人及科學
娼妓問題。當時的華工前往美國,不能
家,行為狠毒骯髒,使美國對華人的歧
攜家帶眷,且多為男性,因此有一些中
視更加的嚴重;後來一個改變時代印象
國女人到唐人街中開起娼戶,一是賺
的角色出現──「李小龍」,李小龍正
錢,二是幫助這些男性華工解決生理上 的需求。
向的功夫、道義形象,使華人的形象大 大加分,也使美國人的歧視態度稍微改
直至後來排華政策放寬,美國需要 紡織、民生物品的女工,因此大量華人
正,當時被美國人欺負的華人只要比出 一副功夫的姿勢,美國人就不敢欺負他
女性前進美國,但因為語言不通,所以 許多美國廠主,故意剝削女工,女工們
們,但以美國電影的生態來說,李小龍
沒有福利更沒有保障,終於爆發了紐約
是不幸的,因他在自己寫的電影《功
華人女工運動,他們用罷工,來脅迫廠
夫》裡面,無法飾演主角,所有的主角
主簽訂「工人福利條款」,用自己的力
都是美國人。現今華人的經濟社會地位
量為自己爭取權力,開啟了女工運動的
提高了,漸漸不再受歧視,美國電影才
浪潮。 9
想像力和現實在文學創作中的關係
日期/ 2015 年 3 月 24 日 地點/ 人社一館第二講堂 講者/ 張翎 紀錄/ 余品賢、王宥翔、張嘉珮 攝影/ 王君文
10
張翎與現場師長合影
直到昨晚(2015 年 03 月 23 日)
機場書店販售的一本有關唐山大地震
張翎才真正經歷到了打出生以來的第
的紀錄文獻,讓她認識了這份中國史
一場地震,對她來說,地震是如此的
上難以抹滅的悲痛,驚覺地震竟與她
陌生。卻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因為
的生活如此親近,因而促使張翎寫下
一本膾炙人口且震撼人心的小說《餘
是作者在撰寫時以她的所見所聞,以及
震》。此後,更被翻拍成電影──《唐
爆發的想像力三者合而為一的結晶。小
山大地震》。
說中的場景對作者來說,當下肯定是歷 歷在目;小說中的角色可能是現實中某 個人的投影。這其中發生的種種,都有
張翎對角色的塑造 張翎的開始寫作的時間相對較晚, 當其他同齡作家正在考慮停筆之際,她 卻筆耕不輟,並且覺得自己對於創作還 有無限的熱情與嚮往。張翎對自身作品 有著極高的要求,她筆下人物的名字, 會根據小說中該角色的遭遇和性格,在
可能是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某個時空裡真 實的發生過。 結束一個小時的精彩演講,雖尚未 用晚膳,張翎仍又用了一小時的時間為 聽眾們的問題個別詳細的回答,會後也 依舊和顏悅色地為讀者們簽書、合影, 大家風範即現於此。
修稿時進行更動以符合人物形象,這是 一個創作者在描繪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時給予角色的一個尊重,更是一種熱愛 文學的表現。
張翎創作的根基 張翎說:「所有的歷史都是虛構 的,而所有的小說都是真實的。」她表 示,所有的歷史都是由後人或是作者以 「主觀」的想法構成的,所以一定和當
金山書影
時發生的真實事件有所出入;而小說則
11
從蛹到蛹:張翎談寫作歷程 日期/ 2015 年 3 月 26 日 地點/ 人社一館第一講堂 講者/ 張翎 整理報導/ 陳靖如
「蛹的結果是未知的,還沒破繭而 出之前,不知是蛾,還是蝶。」張翎老 師形容自己的人生道路、創作軌跡就像
攝影/ 吳伯賢
一個尚未破繭的蛹,還在孕育、轉化的 過程,雖多數讀者認為張翎老師早已在 文學界翩翩起舞,但她仍謙遜的娓娓道 出她的生命歷程。
12
不惑之年的文學道路 1966 至 1976 年的漫漫歲月,十 年的文化大革命橫跨了張翎的少年時 期,她不得不帶著時代的枷鎖走進社 會,十六歲便輟學的她到小學當代課 老師,在沒有任何休閒娛樂的生活 中,她最喜歡到甌江看江水湧流,一 片汪洋的藍是她日後書寫的根基,她 想著除了面向江河還能做些什麼?因
造成生命的威脅,她以為自己離作家 夢越來越遠了,因為無法就讀自己喜 歡的科系,但她不能放棄進大學的機 會,帶著鄉下人的自卑和命運將被翻 轉的激動,她仍舊勇敢進入那片沒有 甌江的世界,就此在那片天地開啟了 她的眼界,難以想像張翎雲淡風輕的 敘述背後,有多麼大的信念支撐著她 不斷前進。
著政治無法公開的地下沙龍式生活底 下,學外語、聽電台被認為是通往外 國的渠道,終於等到 1977 年至 1979 年高考開放,張翎認為這班船如果不 搭,就永遠被社會淘汰了,她的努力 讓她拿到復旦大學外文系的門票, 《一個溫州的女人》便是之後她在那 段百無聊賴、卻又不得不力爭上游回 憶中,最美的孕育。
不忘初心 一直沒忘記寫作夢想的張翎,終 於在畢業後定居於加拿大的日子裡, 公開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尋〉,因為 交通阻隔了她的今昔,於是濃烈的激 情一次曝曬在作品之下,她沉潛了十 年,即至不惑之年方成為作家,出版 了《交錯的彼岸》、《金山》、《餘 震》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需要安定環
亂世中的選擇 在動盪的時代處於封閉的社會及 高壓的政治,使張翎老師無法選擇自
境寫作的她不急於破繭而出,在時代 的湧動中。她仍是那個像她筆下的, 比勇敢更勇敢的女人。
己熱愛的中文系,害怕文字的力量會
13
演講訪談――張翎
日期/ 2015 年 3 月 24 日 地點/ 人社一館第二講堂 講者/ 張翎 整理報導/ 陳靖如
1. Q:老師寫作時是否曾顧慮過市場? 老師寫作時是否曾顧慮過市場? 或者於完稿後應編輯因顧及市場而提出的要求進行修稿? 或者於完稿後應編輯因顧及市場而提出的要求進行修稿?
A:這個問題提得特別好。問題主要有
我自己還真沒有考慮過市場。我之
兩個概念:一個是我自己對出版物將來
所以沒有考慮過的原因倒不是大家所想
的市場走向有沒有考慮?再來是出版社
像的那樣,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一直有
是否有這樣的考慮?我很幸運的是我遇
一份很好的職業養著我的作家夢。我為
到的出版商都很注重我作品的內容,他
了作為小說家生存於目前這個文學式微
們覺得這是我獨特的語言敘述方式和小
的年代做了很久的準備:我花了十年的
說構架方式,因此完全保留了我原來的
時間讀了各式各樣的書、考了各種各樣
內容。改動比較大的通常是標題,比方
的執照。在我開始寫作時,我已經得到
說原來叫《郵購新娘》的那部作品,在
了美國與加拿大兩國的聽力康復醫師執
臺灣版改稱的名字是《溫州女人》。
照,我有把握自己不會挨餓因此才能不
《郵購新娘》也不是我原來取的名字,
顧慮市場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寫小說,
《溫州女人》也不是,這部作品原來的
而如此按自己意思寫的小說都有辦法出
名字叫《西流水》,從大陸嫁到西方去
版,我覺得我很幸運。
的故事。
14
2. Q:關於作品我想問的是:《餘震》裡頭,王小燈的燈最初是登高的登,為什麼後 來要加上火字旁?另外《陣痛》中的孫小桃也是,後來改名為孫小陶。這是不是有 什麼特別的意義?
A:我想兩個改名有一個共同點。王小
來的一個小女子,等到她上了大學之
燈原來是登山的「登」後來改名為「燈
後,她突然覺得這個名字很土,代表著
火」的「燈」;孫小陶原來是「逃命」
人生中不願想起的部分。尤其當她愛上
的「逃」後來改為「桃花」的「桃」再
了越南留學生後,她理想過得是一種有
改成「陶瓷」的「陶」。每次改名都與
知識、有吸引力的生活,因此她改了
該角色在每個階段對生命的認同有關:
名,想與鄉下那個含辛茹苦又土氣的母
王小登原來是受父母親寵愛的女兒,被
親做切割,這是有象徵意義的。
領養後她改成王小燈有兩個意義:一肯 定是為了不讓父母親找到她的,她把自 己當成已經在地震中死去了、失蹤了。 第二個意思是她認為從此開始是一個新 的人生,她要過的是另一種日子,當 然,她完全沒預料到往後會是什麼樣的 日子。從孫小陶來說也是如此:她還是 孫小桃時,她覺得自己是從鄉下到城裡
15
3 Q:可以給擁有作家夢的青年們一些好的建議嗎? 可以給擁有作家夢的青年們一些好的建議嗎?
A: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說過:
個人不能沒有翅膀和腳:翅膀供你飛翔,
「一個女人如果想寫小說,除了要有一
腳供你腳踏實地。我認為一個人可以做自
個自己的房間,還要有 500 英鎊的年收
己喜歡的事是一件至高無上的快樂,但千
入。」我覺得這段話非常務實,500 英鎊 的年收入指的是經濟獨立,一間自己的 房子則是指一個人精神上的獨立。我認 為這句話與性別無關,不論是男是女這
萬不要心急,不要想著我十九歲、不要等 過了二十歲的時候一定要發表我的第一篇 長篇作品。我是在四十一歲時才發表自己 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覺得自己還有很多 旺盛的創作精力等著我往前走。你可以先
都是一個人生存於世的要點,作為作家 做好精神層面的積累、思想上與物質方面 更不例外,除了要有個人思維的獨立空 的積累,等你覺得可以飛的時候,就可以 間,也一定要有維生途徑。依我個人而 開始寫了。 言,我的生活一直都很簡單,但我不是 那種能在房頂漏雨時寫《茅屋為秋風所 破歌》的人,起碼也要知道下一頓飯在 哪裡。我把夢想比喻為翅膀,把經濟獨 立和精神獨立比喻為兩隻行路的腳;一
16
4 Q:在創作小說時該如何拿捏現實與虛構的界線 Q:在創作小說時該如何拿捏現實與虛構的界線? 在創作小說時該如何拿捏現實與虛構的界線?
A:我認為小說是很寬泛的,虛構與現
湊的,是可以分別放在不同人物身上。
實的界線應該只會出現在紀實小說裡。
我覺得這很難用技術方法來打破,我認
小說是沒有界線的,發生在角色身上的
為這是天分,想像力的強弱是天生的,
每件事都是我直接或間接體會到的,都
但沒有想像力也不要灰心喪志,你可以
是從旁人身上四處剪貼過來的,全部組
嘗試寫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是可能在
裝在一個角色身上。所以從某方面而
紀實文學、散文上得到很好的發展的。
言,每件事都是真實的,但合起來的人
我認為要盡早知道自己是否有想像力,
物卻是虛構的,因此我認為這沒有界線
如果聽到一件有趣的事就把自己想進去
的,當你不給思路設限、組裝地越靈
並且套得老老實實的,我就認為這是不
活,小說的行路就會是自由流行的。我
適合寫小說的,但如果你擁有把素材打
周圍有幾個對寫作有濃厚興趣卻寫不好
碎、組合的能力,那麼我認為你就擁有
的人,我認為他們把握不好的是,他們
成為好小說家的很大潛質。
始終打不破真實生活裡原型的牢籠,他 們不知道這些真實事件是可以被打碎拼
17
5 Q:《餘震 :《餘震》 餘震》當中的王小燈是這樣走到老師面前, 當中的王小燈是這樣走到老師面前,而《陣痛》 陣痛》中像上官吟春這樣 中像上官吟春這樣 鋪陳較長的角色又是如何走到老師面前的? 鋪陳較長的角色又是如何走到老師面前的? A:對我而言,不論故事是長或短,靈
因此我知道要寫這麼一個場面,這就不
感的火花冒出來只有一刻,在思想的過
會是一篇中篇小說,於是素材的處理方
程裡,作家的技術就在這裡決定這個靈
式就會與中篇有所不同了。我幾乎都是
感會帶給你如何篇幅的作品。像《餘
在開頭時就定下作品的篇幅結構,之後
震》的靈感來時非常強烈,但我非常清
的東西都是為這個宗旨服務的。我覺得
楚這只會是中篇的料,因為這裡頭矛盾
這對寫作班的同學來說是很重要的,最
衝突是走不遠的。《陣痛》則是來自我
好是在還沒動筆時就知道你想做的是什
母親家族裡關於生產的傷痛回憶,我很
麼樣的作品。在規劃上這種事是能有驚
清楚要寫的生活很長,會涵蓋許多階
訝的,但是在寫作的過程裡,一個題材
段。我知道只寫一個女人在抗戰期間很
如何處理是可以有驚奇的。我在寫長篇
辛苦地生下孩子是不夠的,因為這部小
小說時會事先打好大綱,然後在各章裡
說的主題要表現的是人類世世代代一個
又會設定好框架,但在動筆時卻有可能
很純粹的慾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
會突破框架,而這些突破往往會是我認
過得比我好」,希望女兒生產時不會再
為全書寫得最好的部分。但是作品篇幅
經歷像我這樣的痛苦。然而女兒長大後
最好是一開始就確立下來,我認為在中
世態卻還是不太平,因此女兒又把希望
途修改會是非常不倫不類的,因為這會
寄託給下一代,結果引出的主題就是災
與你最初確立的部分相互矛盾。
難是會發生於任何世代、任何地方的。
18
6 Q:老師的作品好像喜歡在結局處留 Q:老師的作品好像喜歡在結局處留
同場加映: 同場加映:來到現場的遠流出版社— 來到現場的遠流出版社—
一絲光線給主角, 一絲光線給主角,但是比起彷彿存在
—曾總編給同學一些勉勵 總編給同學一些勉勵。 給同學一些勉勵。
新可能的希望感, 新可能的希望感,這種有所保留的寫 法卻好像增添了更深層的絕望。 法卻好像增添了更深層的絕望。
A:我覺得生活的現況不是如此,只 是我忍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總是發 誓要寫一篇痛到骨髓的故事,然而等 到結尾時卻總又使用了大量的鎮痛 劑。我希望能慢慢地訓練自己:從十 幾年前的作品——《郵購新娘》到 《金山》的結局還是如此,但我最新 的作品就不同,是全然的幻滅了。
從出版角度來說,我很慶幸張翎老 師能考慮 市場。我覺得從文學人的角 度來說,文 學還真不能考慮市場,這 種獨一無二的 創作都是作家的特性, 他人是沒有辦法 從這個基礎上再往上 發展的。類似的作 品要想再做二或 三,我覺得就不容易 了。另外就出版 社而言也是不易去改動 作者的小說 的,對於作家個人獨特的散 文體,出 版社原則上是不會去侵犯作家 的。 為了介紹臺灣的讀者認識張翎老師 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老師在國際上的重 要性,在這次活動的冊子裡,我們努力 向各方邀文從各方面來介紹老師,希望 同學們在讀過這本小冊子後能在短時間 內對張翎老師有更多認識,之後也要讀 讀張翎老師的作品,我認為這對於文學 愛好者會是非常重要的進程。
19
「楊牧文學講座系列」國外特聘講座 日期/ 2015 年 4 月 7 日
現代漢詩:典範變遷和歷史挑戰
地點/ 行政大樓 301 會議室 主持人/ 張寶云 講者/ 奚密 整理報導/ 陳靖如 攝影/ 潘慈文
奚密教授講楊牧的現代漢詩
不論是張寶云或是奚密都提到這次 演講範圍是相當宏大的,奚密對於現代 漢詩的定義為:自五四以來,不論地域 凡以漢文創作之現代詩作,希望能超然 政治之外、著眼於大範圍而針對一種語 言文化討論。演講乃是對於這一百年來 的文學史研究彙整出的心得,以理論的 方式探討其變遷與挑戰,合以奚密個人 觀點詮釋之。 20
新詩的特色 新詩革命於五四時期由胡適提出。這是 源於晚清現代化的醞釀,現代漢詩的發 祥背景是十分久遠的,必須追溯到詩 經。詩教影響中國數千年,不論是古典 詩或是現代詩創作傳統都必須對此有深 厚了解。儒家詩教即能由分述於論語與 禮記的「興觀群怨」及「溫柔敦厚」總
多重重要性,漢武帝的太學制度將詩推
遐想,因此沒有格律限制、白話行文且
崇至高,於科舉時代,詩賦亦是相當重
題材寬泛的西化漢詩對華文世界一時造
要的考察科目。詩可說是傳統中國文化
成的衝擊過大。今後或許還需一、兩百
的核心。這與現代漢詩成了極大的對
年的時間磨合,使現代漢詩正常化、自
比:傳統漢詩是文人雅士交流之用,一
然化,才可能在華人世界得以與古典漢
方面是屬於菁英文化,另一方面又是屬
詩平起平坐。現代漢詩已不享有古典詩
於大眾文化,古典詩深入人心,更塑造
的多元性及重要性,同時,流行歌曲逐
了語言,至今,我們仍時常於日常生活
漸取代了興觀群怨之用。現代詩幾乎被
中引用四千年前詩經的話語,如「一日
邊緣化。
不見,如隔三秋」。這樣驚人的自然化 即便是莎翁對英語世界的深遠影響亦無 法企及。
奚密談楊牧的新詩 奚密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即是楊牧的 《傳說》,奚密將這部詩集視為現代漢
新詩的危機 現代漢詩的出現讓語言結構發生了
詩的里程碑,認為楊牧乃當今華文世界 中最偉大的詩人。奚密表示,沒有任何
很大的轉變,直接的政治功能不復存
一個中文人不愛古典詩詞,但幾千年的
在,隨現代化進程,教育方針也從傳統
創作時光使古典詩達到極致而幾乎無創
的人文教育漸變為西化現代教育,現代
新突破的可能,古典格律亦限制了題材
文學分類也異於從前。古典詩的讀者群
與情感的發揮性,這是為何需要推廣現
水平整齊,對於詩中特定意象與用典多
代漢詩的緣故。楊牧縱橫中西、合漢詩
能領會,反觀現代雖然教育程度提高,
與英詩之精粹,語言獨樹一幟。列舉臺
課本選文也採有現代詩作,但現代詩的
灣的詩豪們,大多都有外文背景。現代
象徵與語彙卻比古典詩繁雜許多,致使
詩的概念引自西方,如果只精熟本國語
讀者常感困惑,讀者群因而分散;悠遠
言是很難跨越語境、寫出好的現代詩
綿長的文化長河為詩奠下了婉約綺麗的
的。 21
世界華文文學的「區域」思考 日期/ 2015 年 3 月 23 日 地點/ 人社一館 A207 會議室 講者/ 李瑞騰 紀錄/ 吳柏賢 攝影/ 林卉蓉
一個與華文文學相關的新概念提出: 一個與華文文學相關的新概念提出: 在華文大一的導論課程中,我們了 解過王德威教授與史書美教授對於華文 文學這個概念的看法。王德威教授認為 華文文學的發展不能與中國文學的沿革 講者介紹: 講者介紹:
切割,應更重視文學史的延續性;史書
李瑞騰教授為台灣南投人,中國文
美教授則認為,中國文學與華文文學應
化大學文學碩士與博士。曾在淡江、文
有所分離,而不一概而論。然而,李瑞
化大學教書過,也曾任商工日報副刊主
騰教授在此次的演講中提出了一個以
編、文訊雜誌總編輯、台灣文學館館長
「區域」思考的新概念,相當具有啟發
等豐富經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
性。
教授。其著作有散文《有風就要停》、 學術專論有《六朝詩學研究》、《詩的 詮釋》等。
22
對於華文文學我們普遍地認為,立 足台灣後,往外就直接到了中國,再來
課間講義
瑞騰提出的「區域」思考,並沒有如上
年來也有緬甸和印尼等。除此之外,在
述跳躍的很快,他以一個「循序漸進」
南大洋洲的澳洲和南太平洋的紐西蘭,
的同心圓來說明:立足台灣後,往外第
隨著近來華人的移入,因此華文寫作增
一步先是澎、金、馬,而澎、金、馬有
多,在澳洲甚至已經有兩個華文文學團
他們自身的史地條件,卻常常被台灣統
體了。最後就是全世界了,如美國、加
攝。再來就是兩岸三地,三地就是台、
拿大、歐洲德、法等的西方世界,從華
港、澳。再往外一圈就是東亞,有蒙
人的留學到移民,在那裡以華文寫作的
古、日本和韓國,對台灣來說,蒙古太
大都是知識菁英。
遠,而日韓雖然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
如果以這種方式細分,便不會有哪個
漢文學成熟,只是現代華文不成文壇,
區域的華文文學被忽略,反而能使我們
只有少數幾個作家。再往外便是亞洲與
更重視華文文學的在地性質。而在地不
亞太地區,亞太地區還要加上東南亞,
是一個狹隘的視角,或許先了解自己立
如中南半島的泰國、越南,南洋群島的
足的根基,才能以更宏觀的視野來觀看
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近
不同的世界。
23
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王乾任作者淺談三力 日期/ 2015 年 3 月 18 日 地點/ 日期/ 2015 年 3 月 26 日 地點/ 人社一館第一講堂 講者/ 王乾任 整理報導/ 陳靖如 攝影/ 林卉蓉
王乾任談數字力、創新力、美學力
為什麼要談文化創意(以下簡稱文
開頭,讓在座大多以文創產業為職涯目
創)產業人才?「因為世界的趨勢,未
標的聽眾眼睛為之一亮,然而我們想知
來大多數工作與仰賴文化做媒介販售的
道的是,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得
行銷產業息息相關。」這個強而有力的
以在文創產業這個廣大的市場中生存?
24
數字力 王乾任指出,學生在大學期間應好
案,便吸引消費者攜家帶眷只為品嘗一 杯「美麗」的咖啡,創新不再只是針對
好培養自身的數字力、創新力及美學
產品的實用性做調整,讓消費者在消費
力,其中數字力尤為重要。以他的第一
過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為創新
份工作──誠品公司的採購為例,在這
二字帶來更多的加值效果。
段任職期間,他不斷培養自己對數字的 敏銳度,因為懂得控管金錢,才能為自
美學力
己的生活做準備,不必擔憂在生活上所 做的改變,他決定全心全意的踏入寫作 圈,就是為自己的努力做最好的證明。
然而在現代人追求品味、時尚的時 代,王講師認為美學的包裝非常重要, 不管是設計產品包裝或是任何藝術鑑 賞,我們都應該在本系所培養觀察美的
創新力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二十一世紀,年
事物的能力。 最後王講師鼓勵我們應當好好利用
輕人最大的資產就是有完整的學習機
大學四年,不只待在自己系內學習,也
會,社會堆疊許多我們可用的資源,我
要擴展其他領域的專長,多方學習找尋
們的點子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
自己的興趣,除了培養專業能力之外,
只要付諸行動就可能實現的創新力,因
也要多多參與課外活動累積自己的軟實
著時代性我們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力。
「創新」便是實行沒有人實行過的點 子,例如,咖啡店的咖啡能夠不只是咖 啡,業者將其表面拉花做成不同可愛圖
25
陳柔縉 ―― 不愛寫作,卻非寫不可 日期/ 2015 年 4 月 17 日 地點/ 人社一館 A207 會議室 講者/ 陳柔縉 整理報導/ 周致豪、余品賢 攝影/ 林卉蓉
陳柔縉談不愛寫作的原因
創作從來都是孤單的。是人對於世
無法慷慨直言,受限於生活環境、人生
間種種的品味與探索,是人尋找自我,
經歷、社會框架,甚至是語言媒介等種
進而認知世界的過程。有時迫於外力,
種束縛,創作者始終處於巨大矛盾之中
不得不執筆強思,有時卻又顧慮重重,
──「不愛寫作,卻非寫不可」。
26
透過詼諧生動的講談,老師清楚
驗對於她的創作方式是有條理分明的
點出了創作路上可能遇見的種種磨難
存在。老師也有介紹她是如何整理研
與轉折。漫漫途中,所見所聞,也許
究日治時期的歷史,利用了「明信
是對於歷史厚重的沉思,也許是對於
片」這項令現代人感到訝異的蒐集彙
山河大地的嚮往追尋,也可能是在這
整資料的方式,使所要記錄的事項過
煙火人間的沉沉浮浮,悲歡離合, 一
於多元複雜,必須親身採訪才能找到
篇又一篇動人的篇章在筆下行雲流水
當時的狀況和細節。
般躍然成形,一段又一段支離破碎的
陳柔縉有別於一般學院研究方
文字在莫可名狀的心情中殘缺,帶著
式,習慣以「素人」姿態考掘日治時
欲語難言的無奈卻又傾力訴諸筆鋒的
期台灣歷史,《台灣西方文明初體
矛盾交互掙扎。
驗》、《台灣摩登老廣告》讓讀者別
時節有序,渾然天成。想藉由手
開生面。在《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
中筆墨發洩,卻偏又窒礙顛簸、寸步
代》,書中涉及考據及異文化經驗,
難行,終至字不成句。然而這樣的經
作者融古貫今,鍥而不捨的將悲情的
歷與體悟並不會就此消散,而是在靈
日治時期轉化為現代化下的衝擊而活
魂深處緩緩沉澱積累,如陳酒佳釀,
潑又現代,以報章雜誌來搜尋被謊言
任由時光洗鍊,歲月流轉,愈發清洌
掩蓋下的真相。
醇厚。藉由旅行,閱讀,生活等種種 點滴累積,當時機來臨,自然文思泉 湧,妙筆天成。 陳柔縉自述她自己是法律系畢 業,也從事記者工作多年,從這些經
27
楊牧編輯史略
日期/ 2015 年 3 月 23 日 地點/ 人社一館 A207 會議室 講者/ 李瑞騰 教授 主持/ 須文蔚 教授 採訪/ 鍾欣樺 攝影/ 林卉蓉
28
李瑞騰教授與華文系系主任須文蔚合影(提供)
楊牧詩文雙美,詩現代又古典,散
生產程序中重要的守門人角色。從文學
文亦雄亦秀,在台灣甚至是世界文壇都
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創作文本都必須經
有一定的地位。楊牧不僅是位創作者,
由編輯媒介從而進行傳播,最後形成典
更是一位文學博士,出身於外文系,擁
律,這是為何編輯會被視為是訊息與知
有豐厚的西洋文學背景,但赴美時,卻
識傳播最關鍵的環節。
沒有就此忘本,反而開始研讀詩經、楚 辭等,既能宏觀亦能微視現當代中文學 的發展脈絡。楊牧在創作、教學、研究
楊牧與編輯
等各方面都有不錯的成就,除此之外,
楊牧作為一個編輯人,並非一蹴可
也不能忽略他在學術行政和編輯事務上
幾,在他成為一名真正的編輯者之前,
的貢獻。
也曾有過一段養成過程,就楊牧自身的 背景來看,他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優 勢,父親經營印刷廠,讓他初步踏入文
何謂編輯 「編」是指系統性、結構性,具有
字印刷的產業,因緣際會之下,中學時 期與學長陳錦標編輯《海鷗》詩刊,此
順序的整合,而「輯」是指收集、集
後便開始編詩刊、作版面……種種的偶
中,因此「輯而後編」即為今天所謂的
然,彷彿注定了他之後成為一個文字編
編輯,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程序是「選
輯者。
擇」,選擇是文學批評的實踐過程,也 就是說編選是將創作文本經典化,甚至 演變成一種文化傳統,所以編輯是經典 化的重要過程,當然也可將其視為文化
楊牧編輯史 這場講座的重點在於一九七零年代 楊牧所編《現代文學》第四十六期的
29
〈現代詩回顧專號〉,以及與林衡哲醫
調客觀的論述而非主觀的想像,至於第
生合編志文出版社的《新潮叢書》,除
二部分的詩反省,大致是寫對詩的反
此之外還提到一九八 0 年代於洪範文學
省、對詩社,主要是現代詩社、藍星詩
叢書中楊牧所編輯的散文選、詩選及五
社、創世紀詩社的回顧與反思。楊牧透
四之後的專家詩文選。
過這個詩專號展現其詩理念,並且對於 媒介如何參與詩的發展加以論述,也因 為楊牧謹慎的編輯態度,使得這個詩專
楊牧的編輯特色 從〈現代詩回顧專號〉中,可看出 楊牧編輯的特色,舉例而言,此詩專號 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其一為總論,其二 為詩反省,其三則為附錄、資料,第一 和第三部分可視為編輯的典範,藉由總 論和附錄,真誠地交待自己如何編輯、 取材自哪,並且多以數據的方式呈現, 強調客觀的論述而非主觀的想像,至於 第二部分的詩反省,大致是寫對詩的反 省、對詩社,主要是現代詩社、藍星詩 社、創世紀詩社的回顧與反思。楊牧透 過這個詩專號展現其詩理念,並且對於 媒介如何參與詩的發展加以論述,也因 因為楊牧謹慎的編輯態度,使得這個詩 專號成為臺灣文學的經典文獻呈現,強
30
號成為臺灣文學的經典文獻。 另一重點為志文出版社的新潮叢 書,這套叢書的著作權最後全歸作者本 人,這份行動實現了臺灣編輯史上的一 大創舉。以楊牧和另一編輯者──林衡 哲,兩人編輯新潮叢書的訴求來看,可 發現楊牧是一位名符其實的研究者,林 衡哲編輯主要強調將國外作品帶回臺 灣,而楊牧則是為了探討「新潮」的意 涵,由此可見,楊牧不僅僅是一位作 家、編輯者,更是一位研究者。
專題二: 我們曾經大一過
31
戴睿駿的大一生活
受訪者/戴睿駿 採訪者/卿潁芝
Q :大一已經過了一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A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大家一起參加全校運動會,我們參加啦啦隊比賽,而我 是其中一個編舞者,我們的表演很有趣,當我們表演完的那一剎那,我熱淚盈 眶,因為我們班不是一個太外向的班級,卻有許多好朋友願意參與表演,真的感 謝大家的包容,我真的覺得經過啦啦隊比賽後,我們班是更加團結的,雖然我們 的參與人數真的很少,也不像其他系有加油團,但我們很開心,我們共同付出努 力完成了一件事,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再參加。
32
Q :大學在你的想像中是什麼樣子 大學在你的想像中是什麼樣子? A :在進大一之前,我天真的覺得華文系 過著每天都在創作的夢幻日子,覺得每個 人都像神仙一樣,不食人間煙火,覺得每 個女教授都插著花,拿著扇子,點著薰
Q :上大學你有擔心過適應不良的問 題嗎?
香,一邊上課一邊優美的唱戲。男教授每 個人都十分沉默,上課時還會泡茶,一邊 上課一邊閒適的品茗。但當我上了大學, 我第一次上文學史超級緊張,不是因為老 師很凶或要讀的文本太多,是因為坐在旁 邊的同學太強,當老師問大家讀過些什 麼,我發現我說出來的都只是國高中課本 裡的課文,我讀的課外讀物也只是流行的 翻譯小說,隔壁的同學卻能夠回答作者、 時代背景和其他的相關作品,有好多作家 我都聽過,有好多篇名我也聽過,但總是 會張冠李戴,文不對題,那幾天我的壓力 好大,大到睡不著,我每天都在問自己, 我以前上課到底在上什麼,我覺得自己好 像從來沒有上過課,幸好有學姐和同學的 關心和指導,我才慢慢找到學習的方法,
A :剛剛認識大家時,我其實很害 怕,因為我們班的大多數人都來自台 北,在眾多的南北差異下,很多觀念 都不同,一開始大家比較不熟,每個 人都是神祕的個體,在高中很活潑的 我,原本想要在大學安靜一些,但隨 著大家越來越熟,其實我發現我的刻 板印象是很不必要的。我一直都覺得 台北人很冷血,但當我跟這些同學相 處時,我覺得大家的心都像剛曬過太 陽的棉被,好暖好溫馨,也不知道到 了哪一天,我們班居然成為溫馨有愛 的代名;大家常常不像是同學,反而 像是家人,一起互相影響、一起生活 遊憩也一起分擔情緒。
閱讀的方法,漸漸的終於能體會作家的文 字與情感,我才了解華文系並不是我想像 的那麼清閒,華文文學真的是一門十分值 得研究的智慧,有太多分類細項是我們無 法一以蔽之的。
33
受訪者/趙子瑄
趙子瑄的大一生活
採訪者/鍾欣樺
Q:在你還沒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有想像過大學生活嗎? 在你還沒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有想像過大學生活嗎? A:沒有,但是我希望能在一個寬闊的校園裡學習,所以我對於東華的第一印 象就是「大」和「美」。
34
Q:剛開學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Q:尚未入學前對於華文系是抱持 事情呢? 事情呢? A:剛進入東華時,同學們都還陷在
什麼樣的想法呢? 什麼樣的想法呢?
迷路、找路的困境中(這時,我深有
A:雖然沒有期待,但是卻有一點點恐
同感的點頭贊同),但是我就好像已
懼,因為是華文系,一開始我很怕大家
經對校園十分熟識了一樣,第一次上
都是文青,自己會格格不入,而交不到
體育課時,就是我帶隊前往體育館,
朋友,可能是因為如此,我最先熟識的 並不是同屆的同學,而是系排的學姐。 我第一次到志學街去吃惠阿姨便是由這
Q:系排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群學姐帶我去的,之後就成為這間店的 常客了。
呢? A:我得到的不僅僅是人際關係的擴 展,還有諸多心態上的改變。從過去消 極的態度,到後來積極、對自我的要 求,這些都是在系排中學習到的寶貴經
Q:除了系排以外, 除了系排以外,大一時候的 宿舍生活如何? 宿舍生活如何?學業呢? 學業呢?
驗。 A:我的宿舍生活充斥了綜藝節目、日 劇、韓劇、網路遊戲等等,因為當時的
Q:為什麼大一的你會加入系排呢? 為什麼大一的你會加入系排呢?
室友都很安靜,所以我起初並沒有像現 在這麼活躍,但也因為這樣,我花了更
A:我當初加入系排的主因其實只是想要
多心力在學習上,記得第一次拿到須文
運動(笑),所以並沒有考慮過所謂的技
蔚教授給的題目時,我是第一個全部寫
巧、責任心、團隊精神等。但是經過學姐
完的,還將答案提供給全班同學,當時
們的督促,使得我漸漸有了對排球的喜愛
大家都八十分以上,可以說是我的功
和責任心。
勞,學霸還是我罩的呢!(笑)
35
Q:課外活動除了系排外, 課外活動除了系排外,還有參加什 麼社團嗎? 麼社團嗎? A:我還加入了系學會,加入系學會也不是因 為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因為王汶莉需要我。 我加入系學會不是為了什麼服務的精神,也不 是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能,純粹只是因為我的好 友在系學會需要幫忙,所以才會義無反顧地加 入。
Q: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你的大一 生活, 生活,你會用什麼? 你會用什麼? A:吃!記得大一時,很喜歡和同學去吃 宵夜,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會跑到志 學街買宵夜,甚至誇張到連老闆娘都認識
Q:對於大一有什麼遺憾的嗎? 對於大一有什麼遺憾的嗎? A:現在的我想起大一生活,總覺得自己 太傻,不懂得好好的利用時間多從事一些 活動,而是把時光消耗在宿舍裡,因此現 在我正學著充實自己,努力讓自己的大學 生活更加的多采多姿。
36
受訪者/蕭伊婷
蕭伊婷的大一生活
Q:你對大一生活最深刻的印象是 什麼? 什麼?
採訪者/孫玉紋
Q:在採訪的過程中有發生什麼趣事 嗎?
A:我認為上大學應該做些不一樣的
A:假日同學們在外出遊玩時,我必須為了
事,也想多認識花蓮,因此從一年級開
電子報四處採訪,但因為採訪,因此去過很
始,就決定加入編輯採訪社,深耕花蓮
多地方,知道許多花蓮不同地區的事情。有
這片土地。
一次為了到台東卑南文化公園採訪而必須趕 搭七點的火車,早上六點多就和室友從志學 車站搭到花蓮車站,結果上車後發現搭乘的 那班車有停靠志學站,室友差點氣死,嚷著 為什麼要那麼早起。 37
Q:除了社團, 除了社團,在大一還做了什 麼? A:除了社團,我大一時就已經知道了
Q:有這麼多經驗, 有這麼多經驗,你覺得自己的
未來自己想做的事,我知道自己特別喜
大一生活過得比別人特別嗎? 大一生活過得比別人特別嗎?
歡書,對書籍出版很感興趣,所以常常
A:這很難比較,每個人的大一生活本來
利用課餘時間參加相關的活動和演講。
就不一樣,所以也不是說我的大一比較特
為了完成夢想──成為出版社的編輯或
別。但是至少回想起大一生活時,我會覺
行銷,我還跑到台北參加就業博覽會,
得自己沒有白過。
直接向相關單位詢問理想工作的工作內 容 ,藉此了解自己所欠缺的能力,其 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博覽會中泛亞 文化攤位的一位主管跟我說:「夢想要 靠能力來實行」,這成了我時時勉勵自 己的一句話。
Q:你可以對現在的大一生給一 點建議嗎? 點建議嗎? A:應該趁早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她
笑說,大一時不管怎麼熬夜隔天也可以 很有精神,但到大二大三時就會漸漸發 現自己體力下降。不管如何,好的體能 才是實現夢想最重要的事情。
38
受訪者/林慕帆
林慕帆的大一生活 林慕帆的大一生活
採訪者/吳柏賢
歷經四年的歲月,回望大 一的時光,看似撲朔迷離,實 則有些畫面仍記憶猶深。專訪 過程中,記憶像不服老似的, 從內心深處探頭,讓我們能了 解慕帆學姊的心路歷程,以及 從她的言談中,也得知了大四 學長姐們,在當時的大環境下 的困境。
Q :當初為何選擇華文系 當初為何選擇華文系呢? A :這其實蠻現實的,其一當然是因為成績的問 題,而我是申請進來的;其二就是我對文學其實是 很有熱情的,而且在準備備審資料的時候,有看到 介紹東華華文系的簡章,知道華文系有文創學程, 這還蠻吸引我的,所以我選擇了華文系。 39
Q :從大一到現在,在心歷路程上 有什麼轉變? A :大一的時候,其實過得蠻開心的,
Q :在大一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 麼困境?
就無憂無慮的,課業也很順利,所以大 一的時候沒什麼迷惘或煩惱。但到大二 的時候突然發覺,我到底在這裡幹嘛,
A :記得那時候最大的困境,應該說是所
這是我想要的嗎?因此我那時候很迷
有大四的困境吧。因為在我們這屆的時
惘,甚至有想轉學的念頭,於是我有找
候,新宿舍還沒有蓋好,沒有地方住,所
秀美老師談,因為她也是我們大四的導
以我們好像要放無限期的暑假。後來學校
師之一。秀美老師了解我的狀況後,她
決定讓我們先住在美崙校區,上課的時
得知我對文學是有熱情的,因此建議我
候,再搭接駁車來東華。
要不要在華文系繼續看看,後來我也聽
但這樣的情況只有在新生活動的時候,因
從,而且就這樣留下來直到現在,也很
為系上的老師們覺得這樣太麻煩了,而且
神奇的漸漸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後
還得跑到美崙校區內關心我們,來來往
來就不會有什麼迷惘了。
往,真的不是好辦法。因此,老師們就發 起了一個「誠徵室友」的活動,就是有些 老師,像明益老師或文蔚老師會清出他們 的宿舍給一些同學住,有些老師則是把他 們的研究室給我們住,也有一些人是在老 師幫助下外宿。後來差不多兩個月之後, 宿舍蓋好了,那時候住宿的問題大致上就 解決了,想起來那算是大一生活印象最深 刻的經驗。
40
對於一個大四的學生來說,大一時 後的情況真的太過遙遠,但中間的變 化,不管是人、事、物或是自己,是無 法抹滅的,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 是什麼,過程中的曲折,就讓它懸在記 憶的青春中吧。
受訪者/楊富民
楊富民的大一生活
Q :對東華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採訪者/孫玉紋
Q :你是東華大學華文系第一屆的學生,
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嗎? A :一片漂亮的草皮。我是壽豐人,對 東華一點也不陌生,但在面試大學時, 我站在休息室裡俯瞰廣闊青翠的草地, 那時便覺得,如果能夠讀東華的話就太 好了。
A :那時的東華大學剛和花蓮教育大學並 校,原本東華的中文系因此改為華文文 學系。驟然改系,對原本就讀中文系的 學長姊都有些影響,因為課程不同,我 們無法相互討論功課,有些學長姊甚至 認為華文系的新生不是自己的學弟妹, 雙方有些小摩擦。幸運的是,這樣的情 形並沒有持續很久,下學期時,我們的 關係也就隨著時間漸漸改善了。 41
Q :學長現在已經是研究生了,當初怎麼會選擇留在東華?
A :我雖然曾有機會去其他學校當研究生,但是東華的師資 和環境都好,我的研究也符合系上的方向,所以最終選擇留 在這片土地。
Q :學長你的大一生活有什麼特別的?
A :那時的文學作品讀法課分成兩班,我們 常常看哪邊課程有趣,就一群人跑到那邊上 課。然後,大一時班上很多男生都開始追女 孩子,每當有人追女生遇到挫折,一群人就 會在校內隨便找個地方喝酒聊天。那時的東 華新宿、理工三、學活都還沒蓋,有很多空 地,東華的空間是很開放的,於是這些空地 都變成我們聚會的場所。可是升上二年級 後,很多同學選擇外宿,聚會的方式也變成 約去別人家裡,我覺得大一的感覺還是最棒 的。 Q :有什麼給大一新生的建議嗎?
A :很多大一生會焦慮自己要做什麼,但其實就是想做什麼就去做什 麼,等到年紀越來越大,就會摸索出出自己想要做的事,自然就為那 些事情而努力。乾脆轟轟烈烈的談一場戀愛吧!
42
說藝 43
詩 44
我有太多憤怒 最後都化為一滴水 靜靜敲擊在心上 久了就成為溪谷 隱晦的回聲 每一聲都成為我的缺口 我的破綻 我仍持有最低限度的愛 仍擁有使世界不致毀滅的道德 我有傷口,久未癒合 我有恨,像我有愛一般 我有太多傷害 最後都長成大樹 上頭有飛鳥歌唱 我看見我 我的憤怒都成為心魔 每一個心魔最後都成為盤古 我的憤怒只屬於我 成為我世界忠心的臣屬 45
戳一下
那是曾經
想念的時候
我最接近你的時刻
並不是真的 意念發動 要想得很久 很久 是蜂鳥啄起果實 瞬間而不被發現的 那一種速度 戳一下 在那個午後 藏在空氣振動縫隙 被人遺漏的存在
二月
「因為你反覆丈量青春的規格」
細雪蒼蒼
所以我們只好將路延長
雲靄未明的臉孔半張
在蜿蜒的山景裡
沉沒在山霧的群像裡
公路翻過每個背脊 已經初春料峭生長的緋紅櫻
嚴厲聞名的師長問我為什麼在
剎眼失去了身影
鬍髭恣意生長的年紀
林相又變
服儀不整 走廊奔跑
自信在那些綿延有火的年代
追逐燈火的夜
雪的重量無法熄滅
每一個鏡頭都對準
眼前的燈
寒冬枯冷的枝椏
轉身是松霧枯冷 嶙嶙生長在凍寒的山壁上
我合起雙手掌紋爬滿
新綠的夢凍結在
倒數的日子影子從此端到彼
白色荒涼的山景裡
教室鐘聲反覆 沒有周休地響起
而所有的線路都已經寫好
如頌禱的彌撒
通關規格
日頭正赤,升旗台正上方
平頭、耳根向後一指幅
耶穌雕像雙手朝下
冬季著卡其色制服
神愛世人
皮鞋、深藍色外套
但終究有些
四季皆宜的某些風景
不是人的人和不被愛的人
懸掛在公路盡頭終點的字樣上
在典禮現場 燈一盞一盞的燃起
舉起學會敬禮的手指
也一盞一盞滅去
朝著藍天白雲 朝著冷然的空氣
48
更冷更冷的山頭白皚
朝著無燈的燈
樹影伸出瘦瘦的枝幹
等待結束播放的歌曲
雙手向下
旗幟的影子終於飄起
蒼蒼的雪迎風來襲
而手指到影子
二月,生如夏樹的青春蠢蠢欲動以
是無以丈量
前
一條漫長的路的距離
一直沒有收拾所有的東西 那些散落在書櫃上、桌子 以及紙箱底,蠹魚肥碩奔走
泛黃光澤,琥珀色的月影
餵養牠的時間
(電梯上樓、B2)
都用以將一扇門
沒有酒
關上/打開
一直打不開的陳年
開開關關
那些躁動不安的酒精
(電梯上樓、B3)
濃度浸泡 地下室陰暗的角落
一直沒有打開
沒有光,影子裡熱烈成長
日子裡可以回憶的檔案夾
我們是火,密語終究無處可去
那些往返的信簡、語言
(電梯上樓、B1)
以及摺好的封口上,膠水乾涸 透著雲靄的薄膜
即使有酒,你想問我什麼呢?
49
一隻蠹蟲趁隙偷去的時間 只足夠讓我記著你的臉 而所有無名的現場 封鎖已久的信息 一字不漏地 不可獲得
門無法開啟 酒無法開啟 檔案無法開啟 軌跡無法開啟 門無法──(嗶)
(一樓到了 電梯上樓我們去最高的地方) 開門 我們去葬你
50
身處在 清醒的夢裡 是夢中的我 還是現實中? 其實,不過都是 夢
從未清醒過
夢中預知 不過是 不斷 save and load 之後的我的 記憶片段 在這裡坐著、生活著 再一次的 game over 從最初,嬰兒時期開始 reload
51
去年,你寫給我的宣紙 油桐花清香飄溢 我走了三四行,腳已麻木 仳離是剩下沒寫完的 三三兩兩心事 你說要和我 再去看一次五月的雪 在你尚未完全結凍的時候
飄墜的冷雨,我們的唇互相取暖 心臟就跳動的更勤奮了 桐花的漩渦轉我們進回憶 回憶微醺風景 我在風景裡找你 今年,花樹下的約定 是風裡翩翩起舞的油桐花雨 你寫的幾句,無聲降下的詩意
52
當兩條生命的平行線彼此交集時
是否意味著終將頭也不回的分別
53
54
散文 55
分開多年以後我又和 F 在台南相遇,在一場很小、很小,只有六個人的秘密的 同學會上。 搭著火車,我從高雄一路北上,好像時間也跟著洄游,回到三年前仍和其他五個 很要好、很要好的朋友,躲在圖書館一起讀書和偷偷打鬧的日子。 記得六個人的那些日子,沒有男生愛女生的浪漫劇情,兩個女孩子和四個男孩可 以是很要好、很要好的知己,可以無話不談,可以一起大笑、一起認真讀書,約定好 要一起攻佔班上的前六名的日子,我們像一群醜小鴨,努力在青澀的時光裏,慢慢蛻 變成天鵝。我們約定好,要一起成為可以展翅飛向天空的天鵝。 但是我們卻忘了,成長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比如變質。 有一天 F 告訴我,喜歡人的感覺是什麼。就像寒冷冬天竟然出現楊柳風那樣的 感覺吧。他說。我想從妳身邊吹過來的風就是這樣的。坐在後勁溪畔,我看著他的耳 朵像番茄般熟透,突然覺得我們都在改變,更貼近地說,我們都在學習如何面對自己 悄悄萌發的感情。不論是友誼或愛情,我們都正在學習。 我們總一心想要成長,忘記單純的情感會被時間染色的可能。可能男生會不小心 喜歡上女生,可能女孩會偷偷喜歡上別的男孩子;閨蜜可能會吵架,兄弟之間可能會 不再互相信賴。就是那時候我們開始學習怎麼喜歡、討厭、猜疑,學習受傷,然後如 何治療它們。 後來我和 F 在一起了,偷偷地不讓任何人發現。就像很細微的空氣流動和一種 不言而喻的默契。我們常常假裝碰巧在圖書館遇見,順著情意就坐在鄰近的地方讀 書,讀到有趣的內容,就用筆芯剩下不多的黃色旋轉蠟筆輕輕圈起來給對方看,然後 相視而笑。 56
這樣的關係直到大考前三個月,因為讀書進度未完而請假的 F,被我碎念一頓。 沒有人因為讀不完請假在家的,在學校難道不能讀書嗎。在學校讀不下去。我知道 了,但我還是覺得這樣很糟吶。之後,F 便不再請假。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表面的和 平。大考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時候,緊張的母親嚴肅地告訴我,她已經聯絡了家教,要 將我送去家教班。這樣我就不能去學校了。學校那邊我會替妳請假。可是我不想要, 跟同學一起讀書朝夢想前進不是很好嗎。無論如何,妳必須去。最後我沒有說服母 親,進了家教班,阻斷了一切連繫。我設法與 F 聯繫上,跟他說很抱歉,沒有辦法和 你們五個人一起讀書。但他卻斷了與我有關的訊息,直到畢業,我們各自考上了不同 的學校。 我幾乎是以極端的情緒面對那些傷口和成長的,覺得自己在任何曾經待過的地 方,曾經做過的動作當中不停地撕扯身上的傷,在好多個夜裏不斷地想起曾經與他們 的約定和夢想。 就算畢業之後還是要一直一直維持聯繫喔,永遠不要改變吶,知道嗎。 那些時光從我們之間流過,曾經如此在乎而感到疼痛的,如今卻不再是任何傷疤 或無法根治的過敏。所有的事情就順著重力從我們身上帶離,一路向下游流去,而那 裡承載著無數的過往,腐朽後終於回歸到深海的土壤裡,重新孕育一個新的夢。 然後我們六個人一起在老街之間遊走,走到一家咖啡小店裡各自點一壺茶,伴著 笑聲和生活小事,喝進那些青春的苦澀,卻發現吐出來的空氣竟是甘甜。關於那些男 孩女孩,關於三年青春,關於夢想,我們將它們攤在日光透進來的窗口邊曝曬,所有 銳利都融化,融化成夢的一部分,幻化成冰晶和泉水,隨時間流向大海。 台南神農老街上老舊的房子,在時間的流裏經歷破敗,更新,成為文化的軌跡。 我想我們也是這樣的,曾經歷過毀滅、腐敗,彷彿萬劫不復,卻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 想起,才發現那些傷口的疤痕已經再也找不到。 或許我們都是這樣的吧。當下疼痛都是難以忍受,後來才發現這些其實只是生命 裏最渺小的一部分。 越接近海時,傷口就會慢慢痊癒;當我們看見大海的時候,流動中所受過的傷都 不算什麼了。
57
若是亞當和夏娃不結合,是否就沒有人類了呢? 當然,這是有點偏頗的說法,根本就是把世界限定在希伯來的《舊約》故事中, 置其他神話故事於何地? 但重點也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地球上最後的一男一女不想和對方結合」這件 事。亞當(或夏娃)也許是個同性戀,完全不能接受異性的接觸,或者因為其中一個 小摩擦,導致兩人反目成仇,最後鬥個你死我活……人類一開始的繁衍真是岌岌可 危。 我坐在亞當的屍體旁,思考著最初的亞當與夏娃是怎麼突破重重障礙,完成繁衍 後代這項偉大的任務? 總之我是失敗了。天道使然,在不知第幾次的世界末日後,殘存下來的亞當和 我,夏娃,因為種種原因而互相殘殺,造成只剩下我一個人類活著的狀態。而人類, 是無法自體繁殖的。 「亞當,你就這麼死了?人類還真是脆弱……。」 不論哪國神話,幾乎都存在大洪水毀滅人類的敘述。但人類最後還是活下來了, 天道會隨著人所犯的罪惡,決定該留下多少亞當與夏娃。此番末日也一樣,不過更為 淒慘,只剩下一男一女,卻又自相殘殺。 此時,我專注地盯著亞當的屍體,沒注意到天空降下了什麼東西。本以為是毛毛 雨或是雪,這些細微又輕飄飄、無法引人注意的自然現象,結果卻是一堆神明。
58
其中一個神明說:『我是最偉大的神,你們所說的玉皇大帝、耶和華、梵天、 宙斯、真神阿拉……無論是哪個神話、哪部經文,其中最為崇高的神就是我——但 我不是眾神中最厲害的,而是最辛苦的。』 自稱最辛苦的神馬上遭到同伴圍毆。這樣的場景讓我不禁以為這些都只是夢, 我夢到人類毀滅,夢到天青色如藍寶石,飄墜幾朵凋零白玫瑰的天空被撕裂開來, 露出如混濁溪水般顏色的大洞,夢到那充滿輻射的海水淹沒了整個地球……。 「都是夢吧……。」我喃喃自語。但若真是夢,為何無法醒來? 神聽到我的自言自語,齊齊對我吼:『不是夢!』 「若非是夢,你們怎會出現在我面前?」 自稱代表智慧的神反問我:『那你怎麼不說你所以為沒有神的世界才是夢?』 「大家都是這麼說的。相較於你們,我所認為的、被社會大眾所肯定的,是有 科學作為根據且創造出來的世界。」 智慧之神詰問:『科學是什麼?所謂的創造又是什麼?社會大眾指的是一個群 體所認同的知識和價值觀,也可指稱為集體想像。以數學發現的自然規律,用魔法 的語言也能代替。古時科學與魔法並進,但從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科學便異軍突 起,將使用魔法視為神秘,在大規模禁止及獵殺後,魔法漸漸消失殆盡。後來,天 道,即所謂自然,便以單一的科學管道被人類發現與使用。科學成為人類探索世界 的唯一方法,並用科學連帶的「理性」將我們封鎖在另一個世界。』 智慧之神指了指頭上那醜陋的大洞,我不自禁地仰望天空,那洞裡灰黑又摻雜 著扭曲的彩虹顏色將我的目光攫住,無法脫離。秉著噁心想吐的感覺,我深深凝視 著,如在凝視深淵。我似乎聞到城市排泄系統最深處的那根粗大水管裡的味道。 神問我:『你看到什麼?』 「我看到裡面有很多張模糊不清的臉,在對我嘶吼。」如此驚悚的景象竟無法 使我感到膽怯,也許是身旁以緩慢速度腐爛的亞當幫了很大的忙。
59
神說:『他們是曾跟人類一起存活在這個世界,但最後卻被殘忍封印在那裡的生 物。人類專注於發展越來越便利的生活,否認他們的存在,以為他們只出現在想像的 故事之中。你們害怕其他種族成為比人類更為強大的存在,對於弱小也不懂得保護, 一個勁兒地攻伐、排除,直到世界皆因你們而轉。』 我反駁,以最後一名人類的姿態反駁:「不,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結果,地球是 以地磁南北極為軸自轉,繞著太陽以傾斜約 45 度角公轉,為太陽系的第三行星,因此 地球上才有四季,有日夜,我們能以液態水維生……。」 神又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這些根據?以黑色墨汁塗鴉在擠壓成冊的樹皮上? 或是人類的口耳相傳?還是人類社會中不可更改的「常識」?你以往所知道的,不正 是你的同胞所灌輸於你,使你認為世界是如此運轉的嗎?現在你還能相信我們的世界 仍是平的,太陽每日都從東方出生,往西方老去,神話中的奇遇和事蹟乃確切發生過 的歷史,以前真有那些可怖又迷人的怪物? 『天道無仁,對待萬事萬物皆是公平的,對於眾生想探究它的奧秘採取鼓勵態 度,於是古時有百家爭鳴,有各式各樣的信仰。甚至你們的科學發展已造成傷害,它 仍舊不改公平態度。人類對「科學」的信仰已經根深柢固,比宗教的狂熱信徒還更為 恐怖!』 我吶吶無法言語,竟找不到話語反擊。我開始後悔殺了亞當,即便亞當已經腐爛 到露出頭骨了。此時,我也明白天道在消滅人類後,為何留下一男一女作為復甦的種 子——只是我把能夠支援我的另一個人類殺掉了。 極度社會化的法律、倫理以及道德,讓我殺了性侵未遂的亞當卻並非犯法,我遵 從著那些早已隨末日滅亡的體制規範,卻沒想到——現今,人類已成為在「保育法 條」上可以被列為絕種動物的存在。 亞當的行為反而是對的。 但說這些都沒用了。天上那噁心的、灰彩色的洞和那一張張浮現其中的臉孔,像 是要掉下來般不斷逼近我,眾神將我團團包圍,我猶如(上上一行用過像是了)等待 死刑判決的嫌疑犯。 60
「祢們殺了我吧。」我盡量平靜地說。 神驚恐地拒絕。祂們說:『我們是你們創造出來的,殺了你便等於殺死自己。我 們藉由人類的信仰、供奉、禱告而得以存在,天上的封印也還需要人類來解除。』 「祢們無法依靠其他種族的信仰?」 神表示這個方法是行得通,但他們的封印需要被解開,關鍵也在人類上。 這個世界曾經很美,然後人類降生,開始一步步邁向毀滅。自然給過一次次的警 告和寬恕,我們都視而不見,致力於排外、發展、挖掘、索求,將眼睛放在頭頂上, 卻看不到世界的遼闊,只專注於自己所擁有的,並想得到更多。 我希望能夠盡快解開封印,既然人類的世紀已經過去,就應如恐龍那樣乾脆地退 出世界舞台。 但是解開封印後,我又該何去何從?我茫然地環顧四周,有精靈、妖族、天使、 獸族、矮人、物靈……他們在努力修復破損的世界,使天道重降恩賜,其中唯獨沒有 我的同族。看著已經成為骷髏的亞當,我想,也許死亡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是,那 個最初說自己最辛苦的神,祂不希望我跟著人類一起步入歷史。 「我只是一個夏娃,沒有了亞當,即使能獨自活到應有的歲數,也不過是遲一點 回歸於塵土,最後一樣不會留下什麼。」 『不會什麼也沒留下。人類是天道產出最神奇的生物,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展最 強的文明,也能將其毀滅,在不斷地攻伐中又不斷地救贖。歷史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後 不斷重演。只要我們還在,我們可以賜你永生……我們並不樂見你的死亡。即使人類 做了最過分的事,見到創造出我們的種族滅絕,仍是件很哀痛的事。』 「那讓我睡吧。」 祂們同意了。在祂們的守望下,我進入了很深的睡眠。在睡著之前,神告訴我, 我會夢到自己在末日前的人類社會生活著,過著簡單的日子,直到自己願意醒 來……。
61
62
畫 63
64
65
66
奇萊文訊第 11 期 發行單位:國立東學華文文學系 發行人:須文蔚 指導老師:魏貽君 總編輯:詹婗 執行編輯:卿潁芝 美術編輯:鄭伊真、羅嘉晞、施怡廷、力芷薇 校稿:張瑜庭 特別感謝:楊廷浩、戴睿駿、趙子瑄、蕭伊婷、 林慕帆、楊富民 封面製作:詹婗 2015 年 4 月 17 號出刊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