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歌義民中學特刊

Page 1


畢業歌 -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事件」特展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主任序

變調的驪歌 向那些年代的受難者前輩們致敬

義民中學案,官方名稱為「臺灣省工委會中壢支部姚錦等叛亂案」,發生在 1951 年桃園中壢的義民中學的政治案件,以姚錦為案件的中心,在本案中有與姚錦 有關聯的十餘人都被牽扯入獄,這些人中有教師、有學生,有公務員,也有家庭主 婦,從他們的背景來看,老師們大多都擁有高中及大學的背景,可以說是那個時代 相當優秀的知識份子,但姚錦、黃賢忠、徐代錫、邱興生等四人,卻在 1952 年 6 月 18 日清晨遭槍決,而被剝奪了邁向未來的權利。 那些沒有遭到槍決的受難者,出獄後的處境同樣艱辛,他們背負著「叛亂犯」 這個沉重的十字架,面對著已經闊別數年的社會生活;許多受難者的家屬,也同樣 被迫活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之中,時代的氛圍、特殊的身份,使得不論是出獄的受難 者或是未曾入獄的家屬,都活在一個無形的牢籠之中,久久無法自由的呼吸。 本案受難者黃賢忠與楊環的女兒黃新華女士就出生在監獄之中,父親在她 9 個 月大的時候被槍決,母親也被判了 5 年的有期徒刑,因此她被送到孤兒院,也在那 邊度過幼年的時光。黃新華女士說,她對於童年是完全沒有任何記憶的,惟獨在夢 中,她常常夢到自己在一個四周無人的長廊中奔跑。多年以後她知道,那條在夢中 彷彿看不到盡頭的長廊,就是自己童年曾經待過的孤兒院。 另一位受難者徐代德先生,在出獄後也不時受到警察的「關切」,他的夫人涂


貴美女士回憶,有一年因遭逢颱風淹大水,租屋處的家具都泡湯,於是夫婦兩人搬 了家,沒想到搬到新的租屋處,警察馬上來警告房東,徐代德是一位比流氓更可怕 的政治犯。為了不造成房東的困擾,夫婦兩人又再次搬了家,兩個月內搬了兩次家, 成了涂貴美女士最難忘的回憶;黃新華女士夢中的長廊與涂貴美女士的現實回憶, 不正是那個時代中,存在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夢魘與回憶嗎? 當畢業歌揚起,迎接這些畢業生與老師們的,應該是下一個階段璀燦的未來, 但義民中學案的爆發,卻將他們帶往最黑暗的深處;戒嚴時期對於人身自由的侵害, 不當的拘捕、審判,可以說是那個世代的臺灣人,普遍對於政治冷感與恐懼的根源。 在戒嚴時代,有多少知識份子如同義民中學案中遭到槍決的姚錦等人一樣,僅僅只 是因為對於知識的追求,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人權館期盼,透過這個特展與專刊 的出版,除了能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外,也能夠透過歷史來反思,珍惜現有的民 主成果,並避免歷史的重蹈覆轍。 最後,也在此特別感謝策展期間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 受難者樊志育先生、范榮枝先生、受難者家屬黃新華女士、涂貴美女士、黃曉珊女 士、徐名盛先生、邱榮裕老師以及許孟祥先生、張立本先生、李中小姐等人大力的 支持與協助,提供相當寶貴的文物在本次特展上展出,也感謝本館同仁的努力,在 此一併表達感謝之意,是以為序。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主任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引文 許介麟 - 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 - 臺灣大學榮譽教授 - 義民中學校友

畢業歌的精神鼓舞了臺灣人

起來 !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

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在臺灣光復後聽到的第一首國語歌曲。當時我滿 十歲,現在追憶或反思當時的事情,歷歷在眼前。不願做奴隸就是九一八以後反抗 日本的侵略,不願意像長城之外的僞「滿洲國」人民那樣,淪落為日本操縱的奴隸。 如果與日本國歌『君之代』相比,其間的差別更是顯然。君是日本天皇,天皇是天 照大神後胤的「現人神」,由君統治「永續千代、八千代」,人民永遠是天皇的奴才, 日本人民犧牲生命奉獻,一點都沒有個人的尊嚴。日本的軍歌『送出征兵士之歌』, 開頭就是「代天討不義」( 天に代りて不義を討つ ),日軍出兵大陸明明是侵略,卻 顛倒是非,說是代天行道,為討伐不義而戰。日本人當兵出征,鼓勵出征兵士要死 著歸來 ( 死んで歸れと勵げまされ ),老母會撑著拐杖費一整天,豋上九段的靖國神 社去看你 ( 日歌九段之母 ),這是多麼悲慘的情境呀 ! 顯然的,『義勇軍進行曲』表 示中國人不願做奴隸而戰,日本的『君之代』鼓勵日本人民為天皇犧牲,心甘情願 當奴隸出征送死。 『義勇軍進行曲』讓我們剛脫離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小孩子們,感受到新時代來 臨般的莫名的興奮。


我在八歲入學中壢新街的「白川國民學校」。這所國民學校是紀念北白川宮能 久親王而取名。當時的中壢新街是新興的打鐵街,差不多整條街都為農夫打造割稻 的鐮刀、翻土的鋤頭等。打鐵街之外周圍都是農田或甘蔗園,還有白鶴棲息,飛來 飛去,很美。 小時候根本不知道校名的由來。東京大學留學時才得知,原來是 1895 年 5 月近 衛師團長北白川率領「臺灣征討軍」,登陸澳底之後往南進擊。當時親王在「臺灣 民主國」的抗日運動征討途中,有一夜暫住在中壢新街底的廟,至拆下廟的兩扉繪 畫守門神的大門,當床鋪睡覺。北白川留學德國,根本不信邪,卻 10 月 31 日在臺 南去世,是巧合還是什麼 ? 當時我們小孩子們很不喜歡白川 (Shirakawa) 的校名,用 閩南話罵「白川」(Shirakawa) 為「死狗」(Shikawa) 發音。臺灣光復之後,白川國民 學校才得以改名為新街國民學校。然而,桃園縣長吳鴻麟,將此紀念臺灣抗日的兩 扉繪畫精美守門神的大門,贈送給日本,擺飾在靖國神社的顯眼地方。 童年的日本統治時代中記憶猶新的,就是深刻的飢餓感,以及面對充滿優越感 的日本人壓迫等讓我們不爽快。然臺灣光復了,當時還天真的想,終於我們的新時 代來臨了。

義民中學白色恐怖案

義民中學於 1946 年 9 月創設在中壢的客家庄,因此老師中有許多來自廣東籍客 家人,找舊同事老朋友等關係輾轉來到臺灣,到基隆中學、義民中學等來求教職。 義民中學第一任校長朱盛淇是臺灣客家人,聘廣東籍姚錦為教導主任,代校長處理 校務。當初義民中學只設初中部,我是初中部第三屆的學生,於 1949 年 9 月入學, 52 年 6 月畢業。在學時給我印象較深刻的老師,有教國文的姚錦、教歷史的黃賢忠、 教地理的黎明華這三位老師,他們都是廣東籍的客家人。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從大陸來臺的客家老師教學認真,與臺灣本地的客家人, 相處得也很融洽。姚錦教導主任辦學績優,多次獲得臺灣省教育廳嘉獎,使升學率 超過百分之九十,在大新竹縣 ( 包括桃、竹、苗 ) 的國語演講比賽,義民中學生年年 榮獲冠軍,我的同班同學魏廷朝也是歷屆獲得演講比賽冠軍者之一。魏廷朝畢業後 升學到臺北的成功中學高中部,我升學到新竹師範學校。 1952 年 6 月下旬,有一天魏廷朝到我家。低聲告訴我,臺北車站貼佈告,寫著 姚錦、黃賢忠、還有其他老師們被槍決。當我聽到時,腦筋如遭電擊般的一片空白, 說不出話來,且誤以為三位被槍斃的老師中包括黎明華,但最後得知黎明華老師不 在此內。 在我的記憶裡,姚錦、黃賢忠二位都是好老師,從來沒有向我們學生宣傳過共 產主義或社會主義之類的言論,也沒有一句批評蔣介石與國民黨的話,非常認分的 教學。只有教地理的黎明華,讓人覺得比較滑頭,說東說西,讓人覺得抓不到要點, 但也是惹人笑的笑科老師很可愛。 其中我最喜歡上歷史課,聽黃賢忠老師講述歷史故事很有趣,有啟發性。記得 黃老師講解西洋的基督教時,用手勢比教會的天井為什麼那麼高,建築崇高,陰森 森的,會讓人感到似乎有天主在上空,如此人們才願意到教會祈禱或懺悔等,講解 通俗卻印像深刻。 黃老師在絕命書中表示,願意獻身社會完成歷史性任務與使命,存著絕不後悔 為理想而死的胸懷。黃老師願意把整個生命和精力,終究貢獻給臺灣社會和人民, 這是多麼有氣魄的肺腑之言呀 ! 我考大學時決心要攻讀政治學,似乎受到黃老師的 影響。當時親朋好友都在笑我,但是透過政治學的研究,想更進一步了解真實的社 會,解開黑暗政治的枷鎖。老師被涉案的白色恐怖,我內心充滿了不解與疑惑,甚 至於感到不公不義。揮之不去的為甚麼,牢牢印記在我腦海之中。


參加「東區服務隊」抗日活動的下場

蔣介石實際上不抗日或不敢抗日卻對共產黨絕不容許,心存徹底查辦的反共 恐共思維,影響了整個國民黨情治單位的作風。按國民黨情治特務的辦案手法, 抓捕到了一個,絕對不放過,一定刑拷逼供,要供出同夥同黨來。除非像作家柏 楊那樣,怕刑拷痛苦,哀叫「不要拷打我,我全部招供」,然後像寫他的小說虛 構在大陸的人物、地點等,他真有編故事的本領。義民中學「共匪」案的受難者, 可沒有這種本領,如偶然參加一次讀書會,就被羅織成同為共產黨或加入黨。抓 捕起來,刑拷逼供,然後判刑,根本沒有一絲絲人權。 當年加入抗日行列的愛 國主義者,為什麼在臺涉及到白色恐怖 ? 還牽連眾多無辜的老師們受難。 根據邱念台著《嶺海微飊》,在 1937 年七七事變之後,38 年 10 月 21 日國 軍棄守廣州,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指定丘逢甲之子邱念台,去廣東省 25 縣區組訓客家青年參加抗日工作,定名為「東區服務隊」,41 年黎明華老師也加 入「東區服務隊」,追隨邱念台抗日。43 年 10 月 29 日汪精衛偽政權與日本簽訂 「中日同盟協定」,於是「東區服務隊」隨形勢改變,轉為在淪陷區辦小學。該「東 區服務隊」的人員,後來到臺後牽連到 1950 年代臺灣的白色恐怖。 為何愛國為出發點加入抗日活動,卻最後的下場是以「共匪」之名受害,且 身邊人也被牽連遭槍決或判刑坐牢。實際政治與民主學說,詭譎與差距大到令人 難以接受。但是我們還是記得黃老師們的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偉大精神,不亢 不卑而有尊嚴地奮鬥下去。

2017 年 5 月 20 日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前言

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省工委會)在臺灣「利用社會關係」 發展組織,基於信賴感,容易說服人際網絡中的親友參加,雖組織內部有嚴格的「身 份認同」及「單線聯繫」的設計,但成員違反隱密工作原則或領導階層自新或被捕 後,便會造成許多成員受到牽連。本展覽以客家「義民中學案」為核心,隨著客籍 人士黎明華從抗日組織的「東區服務隊」到「基隆中學」再到「義民中學」的越境 與流動,記錄臺灣客家人為反抗再殖民統治,付出青春、生命與血汗。 1946 年夏,蔡孝乾等人來臺建立中共省工委會,企圖顛覆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 組織成員中,蔡孝乾、張志忠雖為臺籍,因離臺太久,組織發展,無法與本地族群 有效連結。加上,蔡孝乾與謝雪紅關係疏離與矛盾,致使蔡孝乾轉而發展由臺籍客 家青年組成「東區服務隊」的舊關係,1946 年 8 月,曾是「東區服務隊」一員,時 任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抱著為老百姓做事,消除階級屬性的信念,加入共產黨,開 始吸收青年。1946 年底,東區服務隊黎明華來臺,鍾浩東安排在基隆中學任職,並 陸續安置隊員在基隆中學工作,組織讀書會,閱讀進步書刊。1948 年秋,鍾浩東建 議油印《光明報》,使民眾認識祖國,傳播內戰消息。1949 年 5 月,鍾浩東正式成 立「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擔任書記,積極建立基層組織。 1947 年 5 月,轉至義民中學擔任教員,1948 年秋,介紹姚錦參加共產黨,1949 年 3 月,姚錦先後吸收黃賢忠、徐代錫、樊志育、丁潔塵、楊環、夏錦裳、徐代德、 范榮枝、劉鄹昱等入黨。同年 4 月及 7 月分別發生「四六學潮」與「郵電工潮」,


讓國民黨政府發現事件演變與共產黨手法相同,因此,進行秘密偵查,1949 年 8 月, 破獲基隆中學「光明報案」。案發後,黎明華迅速離開義民中學。1951 年 7 月 17 日, 調查局逮捕黎明華,經疲勞審訊後,說出義民中學的組織活動,讓中壢客家群體建 構出的一幅平等、尊嚴與進步的藍圖迅速崩解。對於歷史現場的行動者而言,革命 絕非首要選項,在當時沒有其他抗爭方案可選的情況下,這些具有強烈獻身精神者 的革命圖景,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目錄

「義民中學政治案件」大事紀

016

1951 中壢義民中學「政治案件」背景 先聲 : 臺灣人抗日的迴音

020

客家青年的集結

026

1951 中壢義民中學「政治案件」

031

受難者生命故事 姚錦、麥錦裳

038

黃賢忠、楊環

043

邱興生

048

徐代錫

052

徐代德

054

范榮枝

057

樊志育、丁潔塵

060

劉鄹昱

063

邱慶麟

065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 六張犁墓區尋親與遲來 60 年的遺書

067


歷史餘波:義民中學「政治案件」後的人與事 政治怒濤中相依互助 從崎嶇山路走向未來:家屬迴響╱回想受難者

076 080

展覽側寫 長期處在不安、沒有安全感的日子

082

義民中學案師生與我終生可貴的緣分

086

那個時代,那些人!

089

對父親邱慶麟遭受白恐義民中學案牽連入獄事的追憶

094

編後語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98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義民中學政治案件」大事紀

1946

1946 年 9 月 義民中學創設於中壢,招收初中部學生 ( 朱盛淇為校長,姚錦應娉為教務主 任 )。

1947

1947 年 2 月 28 日 發生二二八事件。 1947 年 5 月 20 日 黎明華進入義民中學任教。 1947 年暑假 鍾履霜、徐新傑 ( 徐邁東 )、孫曉薇,進入義民中學任教,同年學期結 束時離開學校。

1948

1948 年 黎明華吸收姚錦加入組織,姚錦負責發展中壢支部工作。 1948 年 黃賢忠於年初、丁潔塵於 7 月,進入義民中學任教。

1949

1949 年 5 月 19 日 臺灣省警備司令部發布《臺灣省戒嚴令》。 1949 年 5 月 24 日 《懲治叛亂條例》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 1949 年 6 月 21 日 《懲治叛亂條例》總統公布施行。

16


1949 年 8 月 光明報被破獲。9 月 1 日黎明華離開義民中學。

1950

1950 年 范榮枝、徐代德、劉鄹昱進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就讀。 1950 年初 張志忠、蔡孝乾、洪幼樵、陳澤民、林英傑等省工委成員先後被捕, 省工委以下地方組織也遭到重大破壞。 1950 年 4 月 修正《懲治叛亂條例》全文 13 條。 1950 年 6 月 13 日 施行《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

1951

1951 年 7 月 24 日 姚錦、黃賢忠、麥錦裳、楊環、徐代錫、樊志育、丁潔塵被捕 ( 保安處偵訊報告表 )。

1951 年 8 月 3 日 劉鄹昱被捕 ( 保安處偵訊報告表 )。 1951 年 8 月 9 日 徐代德被捕 ( 保安處偵訊報告表 )。 1951 年 8 月 11 日 范榮枝被捕 ( 保安處偵訊報告表 )。 1951 年 8 月 20 日 邱興生被捕 ( 保安處偵訊報告表 )。

1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2

1952 年 6 月 18 日 姚錦、黃賢忠、徐代錫、邱興生於馬場町遭槍決。

1952 年 義民中學 ( 前因姚錦教導主任辦學績優,該校獲臺灣省教育廳佳獎 ),核准增設高中 部。1953 年 1 月奉准正式設置高中部,7 月遷校於新竹現址 ( 現為新 竹縣義民高級中學 )。

1956

1956 年 7 月 24 日 楊環出獄。 1956 年 9 月 10 日 劉鄹昱出獄。

1961

1961 年 7 月 24 日 丁潔塵、樊志育出獄。 19461 年 8 月 8 日 徐代德出獄。 1961 年 8 月 10 日 范榮枝出獄。

18


1951 中壢義民中學「政治案件」背景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先聲:臺灣人抗日的迴音

改造鄉土的種子

基隆中學案與義民中學案的脈絡源頭是邱念台領導的抗日組織—東區服務隊 (惠州、潮州、梅縣)。許多成員為客家子弟。包括:鍾浩東、徐森源、李南鋒、 鍾國員、黃素貞、蕭道應、蔣蘊瑜、張英才、鍾國輝、蕭志明夫婦、徐邁東、黎明 華(除蕭道應外,其他人皆曾在基隆中學任教職或行政職)。

20

蕭道應、鐘九河、許燦煌、鐘和鳴、吳文華 ( 由左

抗戰末期,邱念台提供給國民黨中央的日軍情

至右 ) 籌組醫療服務團,準備回祖國參加抗戰。

報之一。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東區服務隊

東區服務隊以廣州陷敵的 10 月 21 日作為成立紀念日。1938 年,集結於臺灣的 四萬日軍,於 10 月 12 日在南海大亞灣的澳頭附近強行登陸。淡水、惠陽、博羅、 增城、石龍等地先後失陷,廣州成為日軍主攻目標。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總部聯絡 官轉達余漢謀總司令的意旨,叫第七戰區少將參議邱念台擔任惠(州)、潮(州)、 梅(州)所屬二十五縣的民眾組訓工作,指定歸給廣東民眾自衛團統率委員會指揮。 隔日,民眾自衛團團長黃任寰遵循余漢謀的指示,指定邱念台前往惠、潮、梅屬 二十五縣區組訓民眾,主要是客家地區的民眾,參加抗戰,並定名為「東區服務隊」。 邱念台親自寫了反映工作內容與任務的隊歌歌詞:

南海風波惡, 惠、博、增、從落, 白雲山下倭兵著! 步行二千里,東區服務隊,動員民眾自衛! 團結,嚴厲,自省,奮鬥,犧牲! 嶺外三州作根據,除人民疾苦,善人民生計。 大家齊奮起,老幼男女, 必收復失地。

2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東區服務隊成立之初由邱念台率領 12 名年青同志,徒步回到家鄉蕉嶺縣文福 鄉,成立訓練中心。目標是「號召各地熱心抗日的知識青年,加以組織訓練,使能 積極協助政府動員民眾,進行長期抗日戰爭」。 1942 年,因名稱和工作方針與被指控有共黨嫌疑的「東江服務團」近似而招疑, 在余漢謀下令中,暫緩正在進展的武裝民間隊伍之事。東區服務隊於是轉赴橫壢鎮, 以「安政教民」為目標,在惠陽、博羅、紫金、河源等縣區辦戰時小學。邱念台並 帶領隊員前往梅縣、蕉嶺等地招募新隊員以補充不足的師資。1943 年 4 月,東區服 務隊再調回羅浮山區,在博羅的沖虛觀籌辦羅浮中學,由邱念台任校長、蕭道應任 總務主任。羅浮中學的辦校原則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爾後,為了適應抗戰 新形勢的需要,中國國民黨臺灣直屬黨部在福建漳州成立,邱念台任執行委員。為 了專心承擔黨務工作,邱念台向第七戰區長官請求結束東區服務隊的隊務。

邱念台像。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22


邱念台(站立排由右至左第三)與東區服務隊隊員們。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東區服務隊舊址-三星書屋。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2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青年志士的相遇

1940 年,邱念台在惠陽首次見到被誤認為日諜而被逮捕的鍾浩東、蔣碧玉、蕭 道應、黃素貞、李南鋒等五人。1941 年,這五個人被釋放,邱念台立刻呈請將鍾浩 東等人派到「東區服務隊」。五人於 9 月前往位於羅浮山山腳的東區服務隊駐紮地。 1941 年冬天,黎明華前往梅縣報考前往東江服務的教師,並獲錄取,隨即跟著 邱念台及其他隊員前往東區服務隊駐地,而認識了臺灣來的鍾浩東、蕭道應等人, 以及許多愛國的客家青年,如徐新傑(徐邁東)、徐森源等人。1943 年 6 月,黎明 華正式加入東區服務隊。1943 年 12 月初的某個深夜,黎明華帶了六位東區服務隊的 同志,在東江縱隊的徐兆鵬的安排下,參加了「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簡 稱東江縱隊)所屬獨立第二大隊。 抗戰勝利前一年多,東區服務隊已解散,好幾位隊員已投奔到東江縱隊,蕭道 應於是去找擔任東江縱隊大隊長的同鄉鍾國輝,要求加入東江縱隊。

24

蕭道應與黃素貞夫婦。

蔣碧玉與老同志重返羅浮山

抗戰勝利後鐘浩東在廣州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的沖虛古觀 (1990) 。

中山公園。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小提示】日據末期的臺灣人抗日活動 日據時代末期,愈來愈多的臺籍人士投入抗日、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丘逢甲之子 邱念台即是其中一員,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 1938 年,於廣東山區成立「東區服務 隊」。「東區服務隊」不僅具有訓練、服務大眾的性質,更與抗日游擊隊有呼應。基 隆中學案的鍾浩東,便是在尋找抗日力量的過程中,與蔣碧玉、蕭道應、黃素貞、李 南鋒,因被誤認為日本人而遭逮捕,後為邱念台作保解圍。 抗日隊伍中,如組織「臺灣義勇隊」的李友邦,與本次展覽的脈絡也有關係。邱 念台、李友邦(及黃朝琴、游彌堅、謝南光)同為國民政府委任的臺灣調查委員會委員。 李友邦曾官拜「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支團部」主任,曾於二二八事件入獄三個月,後 又 1952 年入獄,1952 年 4 月 22 日槍決於馬場町。鍾浩東因邱念台之故而認識了李友邦; 同因基隆中學案、《光明報》破獲而遭槍決的,蘆洲李家的李蒼降則為李友邦之姪。

2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客家青年的集結

黎明華抵達臺灣便直接前往基隆中學,重遇東區服務隊的老友。爾後輾轉經歷 臺北商校、基隆中學、義民中學等工作。

東區服務隊隊員的重逢 1940 年元月,鍾浩東懷抱民族主義與革命情懷前往中國大陸參加抗日,加入東 區服務隊,從事街頭宣傳,組織民眾等工作;日本戰敗後,1946 年返臺,任基隆中 學校長,邀集各方教育人才來校任職;7 月,鍾浩東參加地下組織。同年年底黎明 華經時任基隆中學訓導主任徐森源協助赴臺,來到基隆中學,與 10 多位東區服務隊 老友重逢,1947 年 3 月,在鍾浩東安排下在基隆中學任職。

26

光復後的基隆中學。

基隆中學光復後第一屆高中部畢業照。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紅色客家人黎明華

1947 年,黎明華經東區服務隊隊友黃素貞引薦,由姚錦聘任,於 5 月 20 日改任 教於義民中學,教授地理、音樂。黎明華曾自敘,「五、二〇」於南京中央大學發 生反飢餓、反內戰學潮,因此對此日期印象深刻。除了姚錦與黎明華,當時義民中 學裡頭都是臺灣籍客家人。同為客家人的黎明華,很快就跟其他教職員打成一片。 1947 年暑假,黎明華在姚錦的同意下,推薦徐邁東(廣東客家人)到義民中學 兼任國文與歷史課程教師,同時推薦了原在基隆中學教務處工作的鍾履霜赴義民中 學擔任教師。幾人盡力與校內師生拉近距離,以化解二二八以來的省籍情結。

桃竹苗地區工作的展開 1947 年 9 月,以鍾浩東為領導的基隆中學支部成立。同年 10 月下旬,陳福星、 洪季樵、洪幼樵陸續到過義民中學。後由張志忠與黎明華聯繫,重新恢復組織關係, 就此開展中壢支部與楊梅支部工作。隔年 8 月介紹姚錦參加臺灣省工委會,中壢支 部主要通過姚錦發展。在義民中學任職期間,黎明華因張旺、范新戍、周耀旋等人 而對臺灣農村的情況開始有初步的了解,並利用暑假閒暇同這三人到楊梅、湖口、 新埔、北埔、苗栗、大湖去了解民情、風俗,順便結識一些新朋友。在和張志忠見 面後,黎明華立即將要旨傳達給姚錦、張旺、宋增勳等人,要他們及手下成員盡量 多下鄉去做家庭訪問,具體部署他們分別去沿海的大園、觀音、新屋各鄉,拜訪學 生家長,從而熟識道路、交通狀況,參觀防風林帶和沙灘、漁港,順便也做些宣傳 工作。黎明華除自行去龍潭、關西、芎林、北埔、新埔各鄉,並順便訪問學生家長外, 也同姚錦去過沿海地區巡查過兩次,拜訪過幾位家長。 2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0 年 10 月 15 日《中央日報》 關於鍾浩東、李蒼降、唐志堂 執行槍決的報導。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1949 年 7 月,鍾浩東校長(第一排由左至右第五)與基隆中學光復後第二屆畢業生及其他老師 的最後一幀紀念照。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28


1950 年 10 月 11 日國防部核定鍾浩東、李蒼降、唐志堂死刑執行日期:12 月 3 日。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民眾文化工作室收藏

【小提示】 白色恐怖的法律武器:懲治叛亂條例 1949 年 5 月 19 日,國民政府臺灣頒布「戒嚴令」,隔日起全臺實施戒嚴。為阻遏 臺灣地區捲入形勢日下的國共內戰、加強箝制,立法院於同年 5 月 24 日三讀通過《懲 治叛亂條例》。政治案件中常提到的「二條一」即指依據《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 一項(犯刑法第一百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第一百 零四條第一項之罪者,處死刑)判處死刑。隔年,世界戰事持續升溫,「韓戰」一觸 即發,國民政府又在美國第七艦隊進駐東亞的時代背景中,於 1950 年 4 月將《懲治叛 亂條例》修得更嚴厲,再於 6 月 13 日公布了《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 此兩法成為 1950 年代白色恐怖期間,憲、軍、特、警雷厲風行,捉捕、鎮壓異議 者的利器,至 1991 年方宣告廢止此兩法。1949 年 8 月《光明報》被扣,隨後遭順藤摸瓜、 瓦解組織、判刑、槍決,都在「戒嚴令」與兩法之後,也可謂「1950 年代白色恐怖」 之首宗案件。

2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小提示】 黎明華的足跡 1923 年:出生 1942 年:冬天參加邱念台領導的抗戰組織東區服務隊,因此結識了鍾浩東、蔣碧玉、 蕭道應、黃素貞等人。 1944 年:年初離開東區服務隊,轉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後,因東江縱隊主力北撤而歸鄉。 1946 年:8 月,輾轉和基隆中學訓導主任徐森源聯絡上。11 月 15 日,離家來臺謀職。 在蓬辣頭搭渡船,經汕頭、廈門,一星期後在基隆上岸,前往基隆中學,重 遇東區服務隊的朋友們。隨後,經在臺同鄉介紹到臺北商校工作。 1947 年:二二八事件後辭去臺北商校職務。3 月下旬,在鍾浩東的安排下,正式擔任 基隆中學訓導處幹事。之後,經黃素貞介紹認識姚錦,而辭掉基隆中學工作, 在 5 月 20 日正式上任義民中學教職。因為同一天在南京中央大學發生「五、 二〇」反飢餓、反內戰學潮,所以對這個日期印象特別深刻。10 月下旬之後, 陸續接觸到陳福星、洪季樵、洪幼樵,此後則由張志忠與黎明華聯繫,並辦 了重新入黨手續。於此開展中壢支部與楊梅支部工作。 1949 年:8 月,基隆中學案爆發後,離開義民中學。9 月,經張志忠介紹,由陳福星、 曾永賢帶到苗栗,參加頭份、三灣、南庄地區的組織發展工作。 1951 年:7 月 17 日,於苗栗,在睡夢中被捕,經過七天七夜的疲勞審問之後,痛苦地 做了自新的決定。

30


1951 中壢義民中學 「政治案件」

義民中學小史 1946 年,舊「新竹州」十五大庄之信仰中心「褒忠亭(新埔義民廟)」捐資成 立義民中學。褒忠亭是新竹、桃園十五大庄(包括新竹的六家、下山、九芎林、大隘、 枋寮、新埔、五分埔、石光、坪林、關西、大茅埔、湖口、溪南,及桃園的新屋、楊梅、 觀音等)的信仰中心,由十五大庄輪值取辦義民祭。 義民中學校長朱盛淇邀集甫來臺的姚錦協助辦學,招收初中部學生,學校設在 日據時期家政女學校舊址(中壢家商現址)。1949 年義民中學試辦高中部,隔年遷 往中壢高商現址。1953 年 1 月准設置高中部,7 月,遷至新竹現址。 3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46 年 10 月 13 日義民中學開 學(《 民 報 》, 民 國 35 年 10 月 13 日,星期日,第 464 號, 第 4 版)。 提供單位 / 出處:聯合知識庫

1953 年 8 月 17 日新竹義民中學決遷移竹北鄉校董會通過遷移辦法(《聯合報》,民國 42 年 8 月 17 日, 星期一,第 4 版)。 提供單位 / 出處:聯合知識庫

32


老師們

劉鄹昱:「黃賢忠老師很有文采;黎明華老師可以很生動地演出曹禺的《日出》; 徐邁東老師把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講得非常生動;姚錦老師會講一些時事。」范榮枝: 「二二八事件後好幾個月,陸續有幾個外省老師來學校教書。私立學校的校長有權 力僱用教員。黎明華、鍾履霜、黃賢忠、徐邁東、丁潔塵,這一批來教書的外省人 都是姚老師聘僱的。印象裡,義民中學的外省老師教起書來都非常優秀又用心。事 後我們才知道,這些老師都是抱著社會主義思想來的。」范榮枝:「黎明華是地理 老師兼任音樂老師。我到現在還記得他當時教唱的一些抗戰時期的愛國歌曲,像流 亡三部曲、陝北民歌等。他的教學特別活潑。一般講地理課是枯燥的,唯獨黎明華 能讓我們打起精神不打瞌睡。一堂課是 45 分鐘,他大概花 30 分鐘用圖說的方式講 課完成進度。其他時間,他就笑笑問,「你們學生有沒有看報紙啊?」「有啊!有 看報紙。」聽完我們的回答他又問,「怎麼?哪裡好看?」「打內戰啊!」接續著 我們的回答,他就用這 10 分鐘講時事,配上像說故事一樣的講解,大家都身歷其境 般地聽得好入神。劉鄹昱:「學校有一間鋼琴室,黎先生經常在彈旋律優美的曲子, 上臺北師範時才曉得是『少女的祈禱』。有時候聽到黎明華、鍾履霜、徐邁東三位 老師引吭高歌合唱雄壯的歌曲,現在猜想也許是『國際歌』吧。」劉鄹昱:「教我 們國文的是鍾履霜老師,也是廣東梅縣人,普通話講得不好,可是學問是很好的, 教材是選郭沫若的『奔流』『水牛贊』還有史諾的『血染伏爾加河』等等。范榮枝: 「有一個師大剛畢業,只教了一個學期英文的孫老師。他離開之前,給就讀義班的 我和就讀民班的劉鄹昱各留了一本中譯書,他要我練習國文、英文,並對我說:「這 本書你看完以後傳給全班的人看,由你保管喔 ......。」並在書上用英文簽名,同時 寫下「in memory of our acquaintance」,紀念我們短暫的認識。」 3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案件未爆發前義民中學教職員合照。 提供單位 / 出處:涂貴美女士

案發簡介

1951 年 4、5 月,姚錦告知經常聯繫的畢業生,義民中學已被特務盯上。涂貴美: 「徐代德說後來姚老師叫他們不要再去找他了」。7 月 15 日,軍警搜捕邱興生時, 誤捕邱慶麟入獄一個月。7 月 24 日,據麥錦裳回憶,憲兵進入宿舍搜索並將正在午 睡的她帶走。涂貴美:「徐代德說,他聽到范榮枝講,要還書給姚老師的時候,才 發現姚老師的義民中學宿舍被封條封起來,從窗戶看進去裡面全部都翻得亂七八糟 的。」「他們知道老師被抓了。後來劉鄹昱也被抓了。徐代德是第二個被抓的學生, 半夜在自己家的通鋪睡覺的時候被抓。」「第三個被抓的人是范榮枝」。直至 8 月, 義民中學案以參加地下組織或外圍組織讀書會為由,逮捕並判刑共 11 人。 34


全案判決書(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以(41)安潔字第一○五九號判決)。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四位被判死刑者,聽判決後所蓋的手印。 提供單位 / 出處:涂貴美女士

3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小提示】中共入黨程序認定與特殊身分 由於「入黨」屬於秘密,加之年代久遠而國家相關檔案保存不良、或檔案遭銷毀, 故難有「證據」證實地下工作者的黨員身分。茲在此敘述中國共產黨黨員身分認定的 數個階段,供讀者參酌:「(1)觀察階段,觀察者通常不會讓被觀察者知道組織的存 在,當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建立初步的關係後,會觀察被觀察者的身份與思想,觀察者 並與其上級(或支部、小組成員)商議是否該吸收被觀察者,並揣摩被觀察者的反應; (2)候補黨員階段,經過觀察階段,認定被觀察者適合吸收且可能接受邀請,則由觀 察者提出邀請,並說明意圖,要求被觀察者繳交「自傳」,介紹自己的家世、背景與 參加組織的動機。繳交「自傳」後,進入審核期,此階段又可稱為「後補黨員」;(3) 正式黨員,通過審核後,組織便祕密舉行入黨「宣誓」儀式,通過後,後補黨員便成 為「正式黨員」,並與當初吸收他的觀察者維持單線聯繫的關係。「宣誓」通常僅觀 察者與宣誓者在場,有時有上級到場「監誓」,但大部份的狀況不會超過三人,經過「通 過儀式」的設計,地下組織明確劃成員 / 非成員的界線。」。 除上述正式黨員的入黨層面,由於抗日戰爭乃至於國、共內戰的戰爭形式需要, 及在中共「統一戰線」戰略下,實際上又存在不同範疇的「隱蔽戰線」,並形成各式 各樣「特殊黨員」。此種特殊黨員為達身分保密,經常直屬於中共黨中央(依據中共 黨史,周恩來是隱蔽戰線的核心),故在事後歷史研究上更難辨識「黨員」身分。 參考資料: •司法行政院調查局 (1967)。《怎樣對抗共黨滲透顛覆陰謀》司法行政院 調查局編印,內部文件。 •游國立 (2006)《中國共產黨隱蔽戰線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36


受難者生命故事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姚錦 ( 夫 ) (1909 - 1952) 義民中學教導主任

麥錦裳 ( 妻 ) (1921 - 2013) 家庭主婦

1909 年 4 月 10

姚錦出生,祖籍廣東省順德縣。

1921 年

麥錦裳出生,廣東省順德縣人。

1930 年

姚錦於廣東省立勷勤大學經濟系肄業。

1945 年

日本投降後,姚錦在廣州認識了蕭道應、黃素貞夫妻。

1946 年 6、7 月

姚錦來臺,協助校長朱盛淇籌辦義民中學初中部。

1946 年

麥錦裳抵達臺灣,與姚錦一同住在義民中學宿舍。

1947 年

姚錦經黃素貞介紹,聘請黎明華為義民中學教師。

1948 年 8 月

姚錦由黎明華介紹入黨 ( 中國共產黨 ),負責中壢支部的組織 發展。

38

1951 年 7 月 24 日

夫婦兩人遭調查局循線逮捕。

1952 年 3 月

麥錦裳被轉送國防部軍法局。


1952 年 6 月 16 日

姚錦被判處死刑。

1952 年 6 月 18 日

依「參加叛亂之組織」罪,麥錦裳被判處有期徒刑 5 年。 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同日姚錦遭槍決於馬場町,屍身下 落不明。

1953 年

麥錦裳於年初移監國防部軍法局。9 月,移送國防部軍人 監獄。

1955 年 2 月 10 日

麥錦裳被送入新竹少年監獄。

1956 年 8 月 15 日

麥錦裳出獄。

1993 年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六張犁發現姚錦墓碑。

2013 年

麥錦裳逝世。

北京西山公園白色恐怖烈事紀念廣場有姚錦名字的壁面照片。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曉珊女士

3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生命故事 姚錦出生於 1909 年,據有限檔案記載祖籍是廣東省順德縣。廣東省立勷勤大學 經濟系肄業。1945 年日本投降後,在廣州結識來自臺灣的黃素貞、蕭道應夫妻婦。 1946 年 6、7 月間自大陸抵臺。在校長朱盛淇邀約下協助籌辦新竹縣私立義民中學。 學校在 9 月成立後,姚錦應聘為教導主任,實際上代理校長職務。 麥錦裳出生於 1921 年,為廣東省順德人。在廣東省佛山元甲中學讀完初中一年。 在廣東與他的老師姚錦結婚。1946 年底,二二八事件前三個月左右,麥錦裳抵達臺 灣,與早他數月來臺的姚錦一同住在義民中學宿舍,主要打理家務,未負責義民中 學事務。黎明華在回憶錄中提過,向來認真嚴謹的姚錦為人正直,很受教職員和地 方人士尊重;二二八事件時,身為義民中學唯一一位外省老師的姚錦成為被攻擊的 目標,義民中學教職員與學生均全力保護他。

麥錦裳、丁潔塵、楊環合影 ( 由左至右 )。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曉珊女士

40


1947 年,經黃素貞介紹,聘請黎明華為義民中學教師。5 月 20 日,黎明華正式 由基隆中學訓導處幹事轉到中壢「義民中學」任教,負責歷史、地理、音樂等課程。 該年暑假,通過黎明華的協助,姚錦招聘了原在基隆中學任職的徐新傑、鍾履霜兩 位教師。三位教師努力提升學生成績並團結教職員,打破省級隔閡,積極協助姚錦 在地方上樹立領導權威。1948 年 8 月,姚錦經黎明華介紹入黨,由黎明華單線領導。 這一整年,在張志忠直接領導和指示下,黎明華將工作重心放在中壢支部和楊梅支 部,中壢支部的工作主要通過姚錦去發展組織,黎明華只從側面影響、協助。 1949 年 8 月,「基隆中學案」爆發後,調查局透過被捕的地下黨員口供,循線 逮捕「省工委中壢支部」姚錦等人。1951 年 7 月麥錦裳與其夫姚錦共同被捕,姚錦 被判處死刑,麥錦裳則被依「參加叛亂之組織」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5 年。1952 年 6 月 18 日,姚錦與徐代錫、邱興生、黃賢忠等人遭槍決於馬場町。姚錦與部分白色恐 怖犧牲者的墓碑在 1993 年之後陸續被發現於六張犁。

姚錦等 4 人槍決 (《聯合報》,民國 41 年 6 月 19 日,第 5 版)。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圖書館典藏

4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4 年 5 月 29 日,姚錦的學生賴振堯曾以麥錦裳的姪子名義向臺灣省保安司令 部民眾服務處陳情,謂報載,政府訂定切實疏通在監人犯辦法第二項「關於已決人 犯之疏通」第二款「修正戒嚴地區間犯臨時處理辦法。」符合保釋相關規定,期政 府准予保釋,然未獲同意。 廣東順德人是我們對姚錦的第一印象。然而臺灣的後人前往姚錦成長的村子尋 訪關於他的生平時,赫然發現姚錦從未到過此處,這裡甚至沒有過姓姚的人。關於 姚錦的真實身份與事蹟,再也無從得知,他為世人留下的只剩下理想與志業了。

姚錦學生賴振堯呈請保釋麥錦裳的報告。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42


黃賢忠 ( 夫 ) (1920 - 1952) 義民中學教員

楊環 ( 妻 ) (1929 - ) 義民中學教員

1920 年 10 月 25

黃賢忠出生於廣東陸豐甲子鎮。

1930 年 3 月 8 日

楊環生於桃園龍潭。

1937 年

黃賢忠結識鎮上開書店的郭堅(地下黨陸豐支部書記)。

1937 年秋

黃賢忠就讀惠來縣立中學,加入「惠來青年抗敵同志會」。

1946 年夏

黃賢忠隻身來臺,任職於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

1948 年年初

黃賢忠經友人介紹赴義民中學任教。

1948 年 7 月

楊環與黃賢忠結識、相戀。

1949 年 3 月

黃賢忠經姚錦吸收加入「臺灣省工委會中壢支部」。重新 恢復組織關係。

1950 年 7 月

楊環畢業於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簡修班。

1950 年 9 月

楊環任教於宋屋國民學校。

1950 年 10 月 25

黃賢忠與楊環結婚。

4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1 年 7 月 24 日

義民中學案爆發,夫婦同時被捕。

1951 年 9 月 12 日

楊環被送至臺灣保安司令部軍法處偵辦。

1951 年 9 月 22 日

楊環於軍法處看守所產下女兒,取名黃楊。

1952 年 4 月 5 日

楊環被判處有期徒刑 5 年。

1952 年 6 月 16 日

楊環被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

1952 年 6 月 18 日

黃賢忠遭槍決於馬場町,屍身下落不明。

1956 年

楊環刑滿出獄。

1993 年 6 月

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六張犁發現黃賢忠墓碑。

2012 年

女兒黃新華從檔案管理局領回黃賢忠的遺書與絕命詩。

生命故事 黃賢忠,1920 年生,廣東省陸豐縣甲子鎮人。1937 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後, 進入全面抗戰階段。是年秋天,甲子鎮的王爺街上開起了一家書店,店主名叫郭堅, 七七事變時曾在上海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八一三淞滬會戰後返回甲子鎮,尋思通過 辦書店吸引進步青年看書,宣傳抗日工作。這樣一間書店吸引了青年黃賢忠的注意, 隨後結識了在甲子高等小學教書的書店老闆郭堅——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共地 下黨陸豐支部書記。 1937 年秋天,尚在惠來縣立中學就學的黃賢忠,加入「惠來青年抗敵同志會」( 簡 稱「青抗會」),同時在陸豐支部的協助下組織成立了「甲子青抗會」,與郭堅領導 的「甲子抗日救亡宣傳隊」共同發動抗日宣傳。1939 年,黃賢忠返回家鄉甲子,繼 續抗日宣傳工作。1942 年冬,因為發展武裝抗日的需要,郭堅被組織派赴廣東人民 44


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游擊中隊,組織關係遂而中斷直至抗戰勝利後。 1946 年夏,黃賢忠隻身來臺,任職於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今國立臺北 科技大學),1948 年初經友人介紹赴義民中學展開新的教職生涯。1950 年 12 月, 經姚錦吸收加入省工委地下黨中壢支部,重新恢復組織關係。楊環,1930 年出生於 桃園龍潭,1950 年 7 月畢業於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簡修班,兩個月後前往桃 園縣立宋屋國民學校任教。1950 年夏天,黃賢忠與楊環相戀結婚。1951 年 7 月 24 日, 中壢支部案爆發,夫婦同時被捕,彼時楊環已懷有 8 個月身孕。兩個月後,楊環於 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產下一名女嬰,以夫婦兩人的姓,取名黃楊。同時寄望命 運乖舛的嬰孩,能夠像黃楊木那般雖成長艱苦卻卓絕地活著。

2014 年,老難友拜訪楊環。黃新華、姜民權、楊環 ( 由左至右 )。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新華女士

4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2 年 6 月 18 日,黃賢忠被押赴馬場町刑場槍決,結束了 33 歲的年輕生命。 獄中詩作「絕命詩」四首與四封遺書,為他獻身社會的歷史任務及使命,留下「不悔」 的註腳。他給來臺前在大陸出生的兒子偉民的遺書寫著「為了理想而死,沒有什麼 遺憾!……爾父已把整個生命和精力獻給社會和人民了,你一定會原諒阿父的!」 更是對生命與思想的最後表白。 黃賢忠犧牲後,楊環獨自面對 5 年囚獄,未滿週歲的幼女被帶往孤兒院。黃楊: 「1951 年 9 月 22 日,母親在押房中產下了我,而父親黃賢忠當時也遭到關押。我的 名字取雙親的姓,就叫黃楊。」「小學時,我由母親改名叫『新華』。在我的成長 過程中,記得善導寺有一面牌位,母親偶而帶著我去祭拜。對於過去,她說得不多, 也不願再說。」

1952 年 6 月 16 日,黃賢忠寫給軍法處看 守所方的「報告」,希望能將絕筆書與遺 像寄給家人,未獲理會。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新華女士

46


黃賢忠在 1952 年 6 月 16 日、18 日刑前分別寫給妻子楊環與女兒黃楊 的一紙遺書。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新華女士

4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邱興生 ( 黃興生 ) (1929 - 1952) 內壢國民學校教員

1929 年

生於桃園中壢,原名黃興生。

1947 年

任教於內壢國民學校。

1949 年 7 月

正式加入「臺灣省工委會中壢支部」工作,由黃中賢領導。 負責調查工廠情況。

1951 年 8 月 20 日

涉義民中學案被捕。

1952 年 6 月 16 日

被判處死刑。

1952 年 6 月 18 日

與姚錦、黃忠賢、徐代錫遭槍決於馬場町,時年 23 歲。

2012 年

邱興生姪子邱文夫帶奶粉贈於黃忠賢妻楊環,完成邱興生 遺願。

生命故事 邱興生,原名黃興生,桃園縣中壢客家人,出生於 1929 年。日據時期就讀開南 商工職業學校,因需具父籍而暫認邱阿春為養父,改名邱興生。畢業後,在內壢國 民學校任教。1946 年 6 月,邱興生正式加入中壢支部工作,組織關係上由黃賢忠領 導。1948 年下半年,中壢支部組織由義民中學擴及中壢農校以及邱興生任教的內壢 48


國民學校。1951 年,邱興生因涉中壢支部案,於內壢國民學校被捕。 1952 年,6 月 18 日與姚錦、黃賢忠、徐代錫 4 人,遭槍決於馬場町,時年 23 歲。邱興生於獄中寫 下 4 封遺書,分別寫給祖母、母親、胞姐及其 5 位弟、妹,但卻是在經歷了一甲子 的歲月後,才到了家屬手中。

我老實說我在死前對於死毫沒有懼怕,反而感覺我已盡了人生 之重擔而輕鬆了。我的人生觀是硬的 ! 不知失望和憂愁的。我 對於自然是喜的,所以我對於我的死,完全是快樂的 ! 所以我 要謹請祖母不要掛以為我是苦。 - 給祖母的信

保安司令部通知極樂殯儀館前往收屍。

生母黃新妹前往領屍的證明。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4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我在這裡得了一個記念,就是黃賢忠先生得了一個女兒說為給 我做記念而當愛我的女兒名為黃楊,她的母親現在還在看守所 四十六房名楊環,望指導照顧,有時也可送牛乳等。 - 給胞姐的遺書

2012 年,邱文夫在收到兄長的遺書後,決定尋訪黃賢忠的遺孀及遺孤女。8 月 15 日,終於 得以見面。他將兩瓶奶粉,完成兄長 60 年前的遺願。 提供單位 / 出處:黃崇一、邱文夫先生

50


徐代錫 (1916 - 1952) 中壢鎮公所幹事

1916 年 10 月 16 日

出生於桃園中壢。

1932 年 7 月

臺北成淵中學初中畢業。

1949 年 4 月

經姚錦吸收參加「臺灣省工委會中壢支部」活動。

1951 年 7 月 24 日

涉義民中學案被捕。

1952 年 6 月 16 日

被判處死刑。

1952 年 6 月 18 日

與姚錦、黃賢忠、邱興生遭槍決於馬場町,時年 36 歲。

生命故事 徐代錫出生於 1916 年 10 月 16 日,桃園中壢人。1932 年畢業於臺北成淵中學。 1951 年因涉中壢支部案被捕並判處死刑。出身佃農家庭的徐代錫,在經濟困頓的環 境下,仍奮力完成學業。他任職中壢鎮公所幹事時,工作表現優異,極受長官賞識 與器重;尤其負責農村業務,對農民生活的困苦感同深受。在當時戰後的時空背景 之下,徐代錫受到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之理想所吸引,用功閱讀相關書籍,希望能 對臺灣前途發展作出貢獻。1951 年 7 月徐代錫於中壢鎮公所上班被捕後,再也沒能回 到他思慕繫念的故鄉。 5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徐代錫於 1952 年 4 月 14 日寫給妻子李玉風的遺書。 提供單位 / 出處:徐名盛先生

好孩子 ! 我不能在家與妳和媽媽一共團員的生活,不過是我的不 德所為 ! 感覺抱歉得很,請你原諒罷 !.... 在學校時做個好學生認 真用功讀書,將來能做個好國民,同時在家多多聽從妳媽媽的教 訓,順從及有孝與你的媽媽,以報答你母之厚恩。以上是我所盼 望的。最後祝你安康至發展。一九五二 . 四 . 七 父 代錫 書 - 在獄中寫下給女兒的家書

” 故鄉 ! 是我生長的地方。遠望之,有山有水,亦有情人,在於 旅外之人,無不思慕與思念的。失去了自由的我在囹圄中,惟 有每天誦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罷了。千里飄 泊一家像浮萍似的暫住在外,真彷彿盲人騎了瞎馬,前途茫茫 一點沒有把握,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騎馬回鄉,跟隨你團聚呢 ? - 在獄中寫下給妻子李玉風的家書

52


徐代德 (1932 - 1999) 臺北師範學校學生

1932 年 2 月 3 日

出生於楊梅富岡。

1939 年 9 月

就讀楊梅伯岡公學校。

1946 年 7 月

新竹縣伯公岡國民學校畢業。

1946 年 9 月

義民中學初中部第一屆學生。

1949 年 8 月

就讀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普通科乙組。

1951 年 3 月

提出入黨(中國共產黨)自傳。

1951 年 8 月 9 日 1952 年 6 月 16 日 1954 年 10 月 22 日 1959 年 3 月 25 日 1961 年 8 月 9 日 1999 年

於家中被捕。 被判處有期徒刑 10 年。 移送國防部軍人監獄。 轉送臺灣生產教育實驗所。 出獄。 逝於富岡。

5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生命故事 徐代德於 1932 年 2 月 3 日出生於舊名「伯公崗」的楊梅富岡,是佃農家庭 的長子,有五個弟弟、四個妹妹。窮困農家的子弟,在家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 弟弟、妹妹們下田幫忙。戰爭末期時,也必須顧著弟、妹們躲避美軍空襲,在上 學的路上戰戰兢兢。作為義民中學初中部第一屆學生入學後,思想逐漸受到啟 發。但其從不談論與姚錦或其他老師的互動,也從不將所讀的書帶回家,故家中 無人知曉徐代德從事之事。僅根據徐玉妹回憶,阿德哥讀初中時便常面惕「一定 要讀初中」,知識才是改變生活的契機。 1951 年 3 月,徐代德與范榮枝、劉鄹昱向姚錦提出了自傳。據涂貴美說,徐 代德每回中壢就是為了要去姚老師那兒,在臺北車站總是看見貼著槍決告示,但 從未感覺害怕。涂貴美也記得,徐代德常提起「因為韓戰開打,第七艦隊來了, 當年才有這麼多案子」。同年農曆 7 月 6 日晚間特務上門時,徐代德帶著滿後背 的因下田工作曬傷的水泡入獄,臨走前也只跟弟、妹說「沒事啦!小孩子回去睡 覺,我去去就回來」。入獄後,失去長男的協助,且因苦思營救,徐家頓入經濟 窘困與愁慘。徐父為救兒而負債累累,金錢有去無回。徐母因心慟而病倒;徐代 德則在獄中憑記憶以鉛筆繪製了一幅筆觸精細的慈母像。至移監新店監獄,家人 方有能力探望。面會時,據徐吉忠回憶,徐代德所關注的仍然是弟弟的讀書旨趣, 總是聽著給予建議。 1961 年 8 月出獄後,旋即恢復與同案同學間的聯繫。通過范榮枝聯絡,也找 到丁潔塵老師在臺北介紹工作。婚前北上找工作,因為政治受難人必須互助解決 生活問題之故,徐代德與更多政治受難人相識。由於出獄持續遭到封鎖,徐代德 從事的工作中時間最長的是翻譯,在「民眾日報」期間,因其翻譯之外電常為敏 感之國際訊息,警總常去報社示警。生活圈以老同學為主,逐漸有換書、論時事, 54


或其他活動。因為有機會接觸外國報紙,徐代德成為身邊其他政治犯取得資訊的 來源之一;也使徐代德不曾脫離政治。 涂貴美說徐代德「有修養,脾氣很好,跟太太之間的互動也非常尊重,不會 干涉」,「對於小孩的教育也採取鼓勵自主」,但是親密愛人也不能干涉徐代德 「認為對的事」。因此,1968 年陳永善等叛亂案時,徐代德因交從甚密而做好了 再次入獄的心理準備,卻又於 1976 年陳永善出獄後、改版《夏潮》時,不定期 供稿,接著,1976 年陳明忠劉建修等案、1979 年李慶榮案等,又幾乎入獄。 多年來換過不同工作,其中「寫作」可說是徐代德微薄解決經濟問題,與參 與政治的重疊點。徐代德有堅定的政治主張卻不外露,1999 年徐代德過世後, 人間出版社出版了徐代德耗費多年編寫而成的《背德的帝國:美帝國主義發展史 話》,或許堪稱其一生心之所志與戮力之總結。

「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學生證。 提供單位 / 出處:涂貴美女士

5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范榮枝 (1932 - ) 臺北師範學校學生

1932 年 9 月 1945 年

全家搬到桃園縣楊梅鎮定居至今。

1946 年 9 月

義民中學初中部第一屆學生。

1949 年 8 月

進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就讀。

1951 年 8 月 10 日

深夜在家中被捕。

1952 年 6 月

被判處有期徒刑 10 年。

1952 年 8 月

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

1953 年 1959 年 2 月 3 日 1961 年 8 月 10 日

56

出生於新竹竹東。

押解回國防部軍人監獄。 移送臺灣省生產教育實驗所。 刑滿出獄。


生命故事 1932 年 9 月出生在臺灣竹東的范榮枝從未想過自己有讀書學習的機會。臺灣光 復前一年,小學畢業後的范榮枝有意到新竹工業學校報到,那個時候的臺灣人幾乎 都沒有辦法升高中,只能念職業學校。由於當時經常有空襲,范榮枝改為就讀湖口 的高等科。1946 年,機緣巧合進入義民中學就讀第一屆的初中部,但因家境困難, 在姚錦的協助下,才稍微緩解學費問題,也因姚錦提供宿舍借住而暫時克服交通費 給范榮枝帶來的壓力。 范榮枝受到老師們的啟發,從社會科學、《社會進化論》、《大眾哲學》開始, 慢慢培養起思想基礎。對老師們的教學印象至今仍舊深刻。教導國文的黃賢忠和鍾 履霜在課堂上講解時事並介紹魯迅、巴金、矛盾的文章,透過文學作品讓范榮枝關 心社會、建立人生觀。黎明華在課堂上教的《流亡三部曲》等抗戰歌曲也成為范榮 枝與劉鄹昱在獄中一同教唱其他獄友的歌曲。1950 年考上臺北師範學院之後,范榮 枝依然經常回義民中學,持續與姚錦保持緊密聯繫。當時范榮枝已經閱讀姚老師給 的書籍,包括《矛盾論》、《唯物辯證法》、《新民主主義論》、《經濟社會學》。

《中國史通》開明書店出版。案 件爆發前范榮枝保管的姚錦書籍 之一。 提供單位 / 出處:范榮枝先生

5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1 年 8 月 10 日深夜,范榮枝在家中被捕。在新竹看守所期間,當姚錦提到, 「我對你有一點愧疚」,范榮枝回想起自己的世界觀從來不是被誰強行灌注,而是 在啓蒙過程中自覺形成的,對於此刻的處境當然無怨無悔,就堅定地告訴姚錦,「沒 關係啦,我們自願的。」。 1952 年 6 月,范榮枝以涉及「省工委中壢支部姚錦等案」,被判有期徒刑 10 年, 褫奪公權 7 年。8 月 1 日送綠島新生訓導處。1961 年 8 月 10 日,范榮枝 10 年刑滿出 獄後,家中貧窮情況未有改善,毅然決然接下父母的農活,留在家裡耕田。出獄後 兩年結婚。幾十年來,與太太一同輾轉熬過辛苦的工作與生活經歷,主要靠親戚與 獄中較合得來的難友,像張敏生、劉建修、陳傳枝等人協助建立社會關係。

1989 年 12 月 24 日於范榮枝家門口合照,由右到左分別為:涂貴美、樊志育、麥錦裳、丁潔塵、劉鄹昱、 范榮枝、徐代德、徐奈妹(范榮枝妻子)。 提供單位 / 出處:范榮枝先生

58


樊志育 ( 夫 ) (1923 - ) 中壢中學教員

丁潔塵 ( 妻 ) (1926 - 2011) 義民中學教員

1923 年 4 月 5 日

樊志育生於安東省鳳城縣(今遼寧省鳳城市)。

1926 年

丁潔塵生於安東省鳳城縣(今遼寧省鳳城市)。

1944 年

樊志育畢業於「滿洲國」首都「新京」(今中國東北長春市)的 新京法政大學。丁潔塵畢業於「滿洲國」首都「新京」(今 中國東北長春市)的新京女子師道大學文學系。

1945、46 年

樊志育結識丁潔塵,繼而相戀交往。

1948 年 5 月

樊志育離開瀋陽赴北平。丁潔塵離開動盪的東北,隨兄長 赴北平謀生。

1948 年 6 月 1948 年 7 月 1 日 1948 年 9 月 1948 年 11 月 1951 年 7 月 24 日

丁潔塵與趕赴北平會合的樊志育結婚。 樊志育隻身抵臺,任教新竹縣立中壢中學。 丁潔塵抵臺,正式擔任義民中學教師。 夫婦兩人加入姚錦組織的讀書小組。 因義民中學案,一家四口在學校宿舍被捕入獄。

5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51 年 9 月

樊志育被移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

1952 年 6 月

夫婦兩人被判處有期徒刑 5 年,惟總統府認定丁潔塵、樊 志育皆受高等教育,「非盲從附和」叛亂組織,分案處理。

1952 年 7 月 19 日

夫婦兩人改判處有期徒刑 10 年。

1961 年 7 月 23 日

夫婦兩人刑滿出獄。丁潔塵出獄後在臺北市私立稻江高級 護理家事職業學校任教,退休後旅居美國。

1964 年 1970 年代後 2011 年 8 月 25 日

樊志育進入國華廣告公司。 樊志育投入廣告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至 90 年代初期。 丁潔塵在美國紐澤西州的家中辭世。

生命故事 1923 年 4 月 5 日, 樊 志 育 出 生 於 安 東 省 鳳 城 縣( 今 遼 寧 省 鳳 城 市 )。1931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遭日軍佔領,隔年日軍扶植的魁儡政權「滿洲國」成立。日軍佔 領時期,青年樊志育畢業於「偽滿洲國」首都「新京」(今長春市)的新京法政大學。 1945 年抗戰勝利後,東北光復,旋進入東北大學臨時補習班就讀,一年後畢業分發 正式成為東北大學學生。此時,他在校園中結識了同鄉的丁潔塵,兩人隨後相戀交 往,並於 1948 年 6 月在北平結婚。 丁潔塵,1926 年出生於安東省鳳城縣(今遼寧省鳳城市)。1944 年畢業於「偽 滿洲國」首都「新京」(今長春市)的新京女子師道大學文學系。他的少女時期幾 乎是在日本帝國的侵略戰爭中度過。大戰結束不久,就讀東北大學時認識了同鄉的 樊志育。1948 年,內戰的煙硝毫無消退之意,和平似乎還在遙遠的彼方。5 月,剛 從東北大學畢業的丁潔塵決定離開動盪的東北,隨兄長赴北平流浪。隨後與趕赴北 平相會的樊志育結婚。 60


1948 年 7 月 1 日,樊志育隻身抵臺。幾經波折下在新竹縣立的中壢中學謀得教 職。彼時,義民中學正在招募教師,在代理校長姚錦的協助下,樊志育也幫忙妻子 找到了來臺的工作。8 月,丁潔塵收到樊志育從臺灣寄出的電報,已為她謀得教師 一職。丁潔塵隨即在 9 月抵臺,進入義民中學擔任教師。同年 11 月,丁、樊夫婦加 入姚錦組織的讀書小組,研讀進步書籍,討論與判斷時局的變化。1951 年 7 月,中 壢支部案爆發,樊志育夫婦一家在學校宿舍被捕,連同 1 歲半的兒子和剛出生 4 個 月大的女兒也無法倖免,一家四口全數入獄。判決確定後,兩個幼孩在育幼院中度 過漫長的沒有父母的 10 年。 1961 年,兩人刑滿出獄後,丁潔塵通過難友任顯群的幫助,在稻江商職找到了 教職。樊志育則是先在難友方宗英開的中央出版社當店員,並在 1964 年轉至初創三 年的國華廣告公司工作,參與創辦《國華人》月刊。1970 至 90 年代初期任教於文化 學院(今文化大學)、銘傳商專(今銘傳大學)、輔仁大學,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 專任教授、系主任,投入廣告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樊志育的著作豐富,是公認早 期臺灣廣告學的先驅。夫婦晚年定居於美國。2011 年 8 月 25 日,丁潔塵在紐澤西州 的家中辭世。

樊志育執行書及開釋證明。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6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劉鄹昱 (1933 - 2010) 臺北師範學校學生

1933 年 3 月 3 日 1946 年 1949 年 8 月 1951 年 8 月 3 日 1952 年 6 月

義民中學初中部第一屆學生。 進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就讀。 就讀二年級時被捕,移送新竹少年監獄。 被判處有期徒刑 5 年。

1952 年 8 月 1 日

送綠島新生訓導處。

1953 年 2 月 4 日

押解回國防部軍人監獄。

1954 年 2 月

62

出生於桃園中壢。

於獄中唱誦與抄錄親共歌曲,被檢察官提起公訴。

1954 年 6 月 29 日

審判官判決唱誦與抄錄親共歌曲一事無罪。

1956 年 9 月 10 日

出獄。

2010 年

逝世。


生命故事 劉鄹昱,1933 年 3 月 3 日出生於桃園中壢。家中曾有長輩在日軍火燒龍潭時罹 難,因此從祖母輩開始,家裡就非常抗拒日本殖民統治。據自述,他從小在祖母說 故事和經驗談的耳濡目染下養成了待人接物的情操。家境困難的劉鄹昱不敢提出升 學的要求。是小學老師強烈向劉母提出讓劉鄹昱繼續升學的建議,在縣立中學都截 止招生的情況下,於 1946 年進入義民中學就讀第一屆初中部。 1951 年 6 月,就讀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二年級時因涉中壢支部案被捕並判刑 五年。1954 年 2 月被檢察官以唱誦與抄錄親共歌曲提起公訴,歌詞有「打垮美國狼, 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反動勢力連根拔。」另首有「我們工人有力量,造成槍礮送前方, 為了新中國徹底解放」。四個月後經審判官判決無罪。1956 年 9 月 10 日,劉鄹昱出 獄後工作不順利,曾經試過做生意卻掙不到錢。家人回憶:「他不願牟利、不願騙 取顧客錢的。他學鐘錶技術,開了間「吉時鐘錶行」,是非常忠厚老實的老闆,顧 客來修錶,他檢查之後說:『你這錶沒問題,可能就是髒了一點』,便免費幫忙清理。 靠這樣的生意實在賺不到什麼錢。」。

劉鄹昱在徐代德的畢業紀念冊留話。

劉鄹昱獄中抄唱「匪歌」 事件歌詞。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提供單位 / 出處:檔案管理局

6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邱慶麟 (1930 - 1992) 內壢國民學校教員

1930 年 7 月 18 日

出生於桃園中壢。

1944 年 3 月

中壢郡興南國民學校畢業(今中壢國民小學)。

1947 年 7 月

省立桃園農業職業學校初中畢業。

1947 年 10 月

任教桃園縣內壢國民學校。

1951 年 7 月

省立臺北建國中學高中畢業。

1951 年 7 月

受到同校邱興生老師涉「省工委會中壢支部姚錦等叛亂 案」波及入獄一個月。

1961 年 9 月

桃園縣中正國民學校擔任級任教員。

1967 年 6 月

省立臺北師專畢業。

1972 年 3 月

桃園縣內壢國民學校退休。

1973 年 5 月

日語觀光導遊(臺日旅行社服務)。

1992 年 3 月 6 日

在高雄澄清湖畔進行日本來臺大學生導覽解說時,突患腦 溢血逝世。

64


生命故事 1951 年 7 月 15 日傍晚,邱慶麟被情治人員以「有桃園同鄉人沒帶身分證需 要他指認作保」為由,帶到不知名處的牢房。入獄一個月期間,他以紙筆極力申 述冤屈,後與黃賢忠對質,指認誤捕才被釋放。後知其遭到濫捕入獄,源於涉「義 民中學案」同任教於內壢國民學校的邱興生為避難而暫離學校,使軍警誤捕同為 邱姓的邱慶麟。他雖躲過白色恐怖的魔爪,但被捕紀錄卻無法刪除,出獄時被迫 簽〈切結書〉不得將監獄事告訴他人。此濫捕入獄事在其終身教職烙印,造成其 終生不得平反。

民國 50 年全家合照。

出獄後三年,於高雄大貝湖(澄清湖)與長

提供單位 / 出處:邱榮裕先生

女邱月霞合照。 提供單位 / 出處:邱榮裕先生

65


畢業歌

66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 六張犁墓區尋親與遲來 60 年的遺書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發現六張犁

1993 年 5 月 13 日,政治受難人曾梅蘭在臺北市郊六張犁的亂葬崗中,發現了 1950 年代白色恐怖犧牲者遭埋身之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獲報後,動員倖 存的老政治犯及家屬展開挖掘工作,持續直至 6 月上旬,共挖掘出 201 座犧牲者墓 石。遭槍決後屍身一直下落不明的兩位義民中學老師——姚錦與黃賢忠兩人的墓石 在溝渠旁被發現。 在獄中受姚錦之託照顧學生的難友張敏生,在墓石被發現時聯繫三個學生前往 六張犁。由於范榮枝要養四個孩子,不但忙著耕田還得打工,劉鄹昱不在臺北,便 通知徐代德到場。當天,義民中學案受難者包括麥錦裳、楊環、丁潔塵、樊志育、 徐代德,相約在臺北火車站集合前往六張犁現場。

1993 年 5 月政治受難人在六張犁亂葬崗中發現 1950 年代白色恐不犧牲者墓區,難友彼此動員挖掘 現場。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墓區現場的發現是官方在終止動員戡亂後首度承認存在 1950 年代肅清白色恐怖 政治犯的事實。9 月 7 日,互助會發起在樹林的海明寺舉辦追思法會,倖存的老政 治犯及家屬近千人出席,掛在現場的旗布幡上寫著:「義魂沉埋四十年」「撥雲見 日六張犁」。 68


1993 年在六張犁亂葬崗中發現的姚錦、黃賢忠之墓。 提供單位 / 出處:李中

6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93 年六張犁現場發現後,難友及家屬於臺北縣樹林海明寺舉辦超渡法會。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1993 年 6 月 14 日互助會邀集政界、學術界、正至受難人及家屬成立「50 年代政治案件處理委員會」。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70


1993 年政治受難人及團體反對朝野共擬形同白色恐怖復辟的《間諜法》。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7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1993 年 6 月「50 年代政治案件處理委員會」婉拒由民進黨社運部發出的「成立白色恐怖案件 平反委員會」邀請。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1993 年 9 月,《新國會》雜誌刊登白色恐怖犧牲者秋祭的訊息。 提供單位 / 出處: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72


遲來 60 年的遺書 2012 年,義民中學案犧牲者姚錦、黃賢忠、徐代錫、邱興生的家屬,陸續接獲 檔案局通知申請「獄中家書」。1952 年 6 月,在臨刑前夕四人分別寫下遺書數封, 這些遺書竟也被「收押」了 60 年,家屬才得以看到他們赴刑前的遺言。遺書到家屬 手中時,臺灣已經解嚴 25 年,早歷兩次政黨輪替。半世紀過去,仍有許多居於大陸 地區的家屬,數十年不棄,仍在苦苦找尋親人的下落。

1952 年 5 月 21 日,黃賢忠寫給弟弟及長子的家書,信中表達他將精力與生命獻給了社會與人民,是 為了理想而死,並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來臺尋找獄中出生的胞妹黃楊。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新華女士

黃新華:「母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我到善導寺,裡頭有兩面牌位,我當時並 不清楚牌位上頭寫的黃賢忠是誰。直到後來,我的母親才告訴我,那是我的生父。」 黃新華:「大約十年前,我看到父親行刑前的照片,我很訝異,他是微笑著的,是 什麼力量讓他那麼坦然的面對死亡?又是什麼力量讓他放下新婚一年多的妻子與襁 褓中的女兒? 2012 年 6 月,直到我拿到遲了六十年的遺書,終於明白:那是『大愛』, 7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那是對人民、對社會的大愛,讓他義無反顧,一如他在遺書中所寫的『以數十年有 限生命,立億萬年不朽事業,雖敗猶榮,雖死無憾!』」黃新華:「給我二位叔叔 及大哥的信,我不知道該送到哪兒?然而冥冥之中,父親自有安排,我在甲子的親 人,二十幾年前從中國時報一篇六張犁被發現的報導,找到了父親的名字。當時他 們認為我母親與父親同時犧牲了,而我被送到了孤兒院,此生恐難相認;但他們不 死心,一心想要找到父親的墓塚,終於在 2012 年 8 月,找到了我。」「一切都像夢 一樣,時隔一甲子,我回到甲子鎮,找到我的親人,我唯一的哥哥已是癌末,兄妹 相見只是淚兩行。時代的悲劇,兩岸的親人,都因父親的犧牲,度過艱辛的歲月。」。

2012 年 9 月,黃新華回到故鄉陸豐甲子鎮,找到了哥哥黃偉民。 提供單位 / 出處:黃新華女士

涂貴美:「邱興生沒有結婚,他在遺書裡邊寫,說黃賢忠將女兒認他當義父, 有空可以帶去奶粉。姪兒幾年前拿到遺書,找到黃新華,帶去了兩罐奶粉,說:『這 奶粉,60 年後才送過來。』」。 74


歷史餘波: 義民中學「政治案件」後的人與事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政治怒濤中相依互助

義民中學案的爆發,是中共地下黨曝光的一連串後果。姚錦、黃賢忠等人做為 教師,隨著案發,教育上對學生人生與思考的啟發於是中斷。而對於親屬涉案的個 別政治犯家庭而言,被捕這天往往才是漫長夢靨的開始。找關係詢問、焦急、應付 警特……,常常拖垮了整個家庭。義民中學案中三位出身佃農的學生家庭便遭遇了 許多困苦。獄後,由於持續的追蹤與社會上普遍的歧視,許多政治犯家庭依舊過著 閃避的生活,但也形成政治犯互助的關係。

經濟難上難

徐吉忠(受難人徐代德之弟):「我爸爸意志力堅強,聽到風聲就想盡辦法去 籌錢達到人家要的條件。那些人說走關係要一千五百斤穀子。我們一次收成不到 三千斤,還要交租,等於什麼都不剩,卻一點幫助也沒有」,「我爸爸籌錢找人、 被騙,也沒有全部講給我們知道,因為不願我們擔心」。 徐玉妹(受難人徐代德之妹):「大哥被抓時我只有十四歲,下面有六個弟妹。 上頭二嫂也只多我兩歲,但我與二嫂兩個自此就要扛家計了。」。 76


徐代德弟弟妹妹於老屋前合照。 提供單位 / 出處:涂貴美女士

互助解困難 徐代德涂貴美結婚前,即透過同案同學范榮枝,又與丁潔塵老師有了聯繫。經 丁潔塵的介紹,徐代德的工作有了著落。通過「大鵬」洗染公司的工作,徐代德與 涂貴美進一步熟識了許多老同學。婚後,因為警察經常上門「查戶口」,不堪其擾, 還是倚靠政治犯的網絡方得以安居。 涂貴美(受難人徐代德之妻):「姚錦要槍斃時,最不放心的,第一是他的老 婆,因為她在臺灣無親無故,再來就是三個未出社會的學生,便和同房的張敏生說, 若出去了有機會就幫忙照顧這三個學生。張敏生常說這是受『託孤』的心情。出獄 後找到范榮枝、徐代德、劉鄹昱,對我們一直很照顧。」。 涂貴美:「結婚前透過范榮枝找到丁潔塵。徐代德的第一個工作、我們拍結婚照、 結婚請客的餐廳等,都是丁老師幫忙。」。 7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涂貴美說:「我怕鄰居們用異樣的眼光看我。當時,除了徐代德的老朋友,我 們不會跟以外的人主動講坐牢的事情」,「我跟徐代德說我不曉得怎麼辦。徐代德 聽了非常生氣,就寫信去給『傅道石(警備總部輔導室的代號)』,警察竟然也來 道歉,改成徐代德每兩個禮拜去派出所簽字。」。 涂貴美說:「曾經因為警察恐嚇我們的房東,害得房東一夜之間變得很冷漠」, 「富岡的警察一直要徐代德把戶籍遷去臺北。直到我們租了簡萬子的房子,因為都 是老同學,才敢把戶籍遷進去。」。

涂貴美手持徐代德照片。 提供單位 / 出處:涂貴美女士

只要有飯吃,沒有什麼不可以 范榮枝說:「過去,家裡非常的貧窮,坐牢期間,姊姊出嫁了,只有年邁的父 母兩人守在家中,那種無法改善的貧窮更是可以想像。 鄉下的老家是用泥土磚頭搭 的連同豬舍共四間瓦房。屋內的格局、擺設完全沒有改變,桌子仍然是我從小用的 78


那張破桌子,凳子也斷了一隻腳。這幅家徒四壁的景象叫人情何以堪,我被捕都過 了十年呀!」。 「雖然一度想到外面找工作,但爸媽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加上一直以來的勞碌, 他們不但看起來非常蒼老,媽媽甚至得了肺病。而且我無一技之長嘛!師範畢業會 寫幾個字有什麼用,學歷不被承認,我們也沒有人脈和社會關係。爸爸一句話,『你 有兩甲地,種就好了,只要有飯吃,沒有什麼不可以。』因為這樣,我決定接下父 母的農務工作,留在家裡耕田。在牢裡待了十年,什麼辛苦的事沒做過,這些農務 哪難得倒我。只是剛出獄時身體很虛弱,騎腳踏車去派出所報到時,竟連個小坡都 騎不動。」。

踏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

范榮枝說:「張敏生是被判決 15 年,坐滿了刑期卻又被延長,所以晚我 6 年多 才出來。他來拜訪時,看到因為繁重的體力勞動而顯得嶙瘦的我,便問:『你怎麼 不離開鄉下出來找點什麼事做?』我耕田的活做得好好的,加上父親也不同意,怎 麼可能出去工作。他一直勸我,並說,『好,我給你想辦法。』於是介紹我到統一 窯業公司工作。我知道難友黃宏基也在那家公司,聽說薪水也比耕田收入好得多, 讓我有點心動啊!統一窯業是我踏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從薪水拿回家的那天起, 我真的是輕鬆啦!」。

7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從崎嶇山路走向未來: 家屬迴響╱回想受難者

牢獄後,由於逮捕經驗、經濟問題或各種個別因素,受難人及他們的家庭往往 謹慎地生活著。局勢變遷,社會與政治變化巨大,受難人也將內心思想藏了起來; 遑論早於 1950 年代槍決的受難者,它們的遺書甚且遲到了六十年。以上種種,使得 受難人心境、感受、政治抉擇等,都難以接近或還原,即使家人也不見得知道。 徐名盛(受難人徐代錫之子):「父親受難時我才兩歲多,我對父親可說毫無 印象;但從父親的遺書中流露出為正義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的凜然正氣,讓我心痛淚 流,同時也感受到父親不能盡人子人父之責的遺憾與悲痛。遺書中父親對我的期盼 與關懷,字裡行間充滿著濃濃的父愛。」。 涂貴美:「以前徐代德跟我講事情,我都沒時間聽,也很少參加他們的活動。 直到他去世後,我開始去『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幫忙,才真正開始接觸這 些歷史。聽老同學們說到徐代德的往事,更感覺我先生徐代德真的是一個很好的 人。」。 黃崇一(受難人邱興生之姪):「社會一直在變化,對人的判斷也會變化。但 是我們今天只求還原史實,不要再有扭曲。」。 黃新華:「我要用曾在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上看到的一段話,來向所有的 受難者致敬。它是這麼說的:夢想永遠銘記,生命從未終止,所有陽光燦爛的日子裡, 我們同在!」。 80


展覽側寫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長期處在不安、沒有安全感的日子 涂貴美 - 1950 年代政治受難者徐代德遺孀

我先生徐代德一九三二年出生在桃園楊梅的佃農家裡。他說祖父在一九一四年 的時候就帶著三歲左右的父親來到現在的老家,向一位新竹周姓地主租地耕作。生 下代德的姑姑叔叔共七個孩子後,也就在這裡定居了。祖父是位非常殷實簡樸勤勞 的人,得到地主的信賴。地主每到稻榖收成前,都會派人來看這期收成的情形,若 收成好就把應繳交的穀糧訂定多點,所以每當那位經理人來家時,就要特別準備午 餐好好款待,還得送禮。以前農家沒什麼好東西,只有抓兩隻自己養的雞來送,希 望經理人能在地主那兒美言幾句,糧稅少點。有些人怠慢了經理人,會被地主趕走 而無地可耕,流落得到處找地而居無定所。 代德在小學接受完整的日本教育,公學校畢業那年要升學,因富岡是小地方沒 有中學,就要坐火車到中壢或新竹唸中學。那時正是二次大戰末期,美國 B29 飛機 到處轟炸,富岡也有多處遭到轟炸,所以公公不放心他到外地讀書。公公也想著, 一直都受日本教育卻對漢文都不懂,就叫代德去富岡街上教漢文的私塾念漢文。念 了一年漢文後,第二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代德才去唸中壢義民中學。讀了一年的 漢文對代德日後的學習幫助很大。 代德在義民中學求學期間,受教於影響他深遠的姚錦老師,姚老師給予他民族 的情感與社會公平使命感,讓一名佃農之子從此立定了人生志向。姚老師是光復後 從大陸來的,雖是教導主任但全權處理義民中學的事務,聽代德說過姚錦老師特別 照顧家裡比較困苦的同學,而且很快讓義民中學成為全中壢最優秀的學校。中學畢

82


業後代德考上臺北師範學校,他說會去唸師範學校主要是不用繳學費,當時很多窮 人家的孩子只能靠這種方式讀書。在臺北唸師範時也常利用假日和同在師範的中學 同學范榮枝、劉鄹昱一同回到義民中學,找姚老師拿書看或討論。 基隆中學案發後,代德說姚老師曾說過「不要再來了」,也聽范榮枝說過要還 書給姚錦老師時才發現宿舍被封條封起來,裡頭翻得亂七八糟。一九五一年八月前 1

後,包括姚老師在內的一群老師都被抓走,槍斃四個人。 姚錦老師槍斃前,曾託同 2

房張敏生 有機會出獄後照顧這三個學生。張敏生也常說那是一種受「託孤」的心情, 出獄後也對我們一直很照顧。因為入黨自傳被搜到了,徐代德、范榮枝、劉鄹昱他 們三個人也被抓,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為此付出了十年最寶貴的青春歲月。 代德說,被抓前就知道義民中學姚錦、黃賢忠、丁潔塵等老師被抓,所以當半 夜警察敲門來抓人,他也沒有驚慌。反而是家人們,祖母、父母受到非常大的驚嚇, 他們眼中乖巧的孩子到底是犯了什麼罪?一概不知。他只好安慰父母說「沒什麼事, 去去就回來」,也把同睡大眠床的弟弟們趕回去睡覺,之後就被抓到新竹去。 當時正值學校放暑假,代德整個夏天都在家忙農,只穿一條短褲在田裡工作, 背部被太陽曬得都是水泡。每年都這樣,本來脫一層皮就好了,結果他從新竹監獄 轉送到青島東路軍法處這段期間,因為牢裡一個小房間關了三十幾個人左右,像擠 沙丁魚一樣,空氣不好又不通風,所以背上的水泡演變成皮膚潰爛。監獄裡沒有藥 物治療,聯繫不上家人也無法送藥進來,痛苦得不能睡覺,幸好有同房難友幫忙清 潔傷口,經過一段時間才好。 我公公說,代德被抓後家人到處打聽都得不到任何消息,整個家庭陷入慌亂、 不知所措。為了想解決這件事所以到處找關係請人幫忙,久而久之時而有不認識的 人上門說可以幫忙,但是要錢。為了救代德出來或者即使是打聽消息也好,就算家 裡沒錢也去外面借貸,欠了許多錢卻仍石沉大海,被騙了。直到軍法處審判後,他

8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們才通知家人到臺北與代德會面。 當公公知道兒子被判刑十年,全家也只知道因為老師是共產黨,幾個同學向老 師借書看,其他一無所知。我公公說,「我是農家人什麼都不懂,政府說他犯罪要 關十年又有什麼辦法?只是心裡很不甘心,好不容易養大的孩子再過一年就要賺錢 了,這是我一直期待的,卻成了空。」我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農家靠天吃飯, 收成不好連吃飯都有問題。平時都沒有現金的收入,只是靠賣一條豬或幾隻雞鴨, 換來一點現金,實在很苦。」要是代德順利師範畢業、當老師,就有薪水可以改善 家裡生活。這下子連賺錢都沒了。代德的母親也因為代德的坐牢而憂心鬱悶,生病 後無法照顧最小的三歲小妹而送人當養女。 代德離家十年後回到家第一件事是祭拜祖先,及告慰離家後過世的祖母。因為 代德是長孫,祖母常念念不忘說起「最後都得不到長孫一枝香」的遺憾。在家休息 一段時間,家裡把牛交給他放,就開始四處請人幫忙找工作。然而一九六○年代還 是一個白色恐怖時代,誰敢用?經過半年的挫敗與等待還是沒有著落,代德心想家 人都辛苦工作自己也不能一直不做事,因為在獄中最後幾年被分派到洗衣工廠洗衣、 燙衣,自覺有一技之長,就和父親商量想自己開個洗衣店,於是就在富岡街上租個 小店面開起店來。 富岡是個小地方,洗衣店生意也不多,稀稀落落的。收入雖然不多但總是有工 作,也有些收入補貼家用,有空閒時他還是不斷地閱讀中國文學,並寫一些散文、 詩,在當時的文壇及報紙副刊投稿。因為一個人在外面開店沒有開伙,就到鄰近的 姑媽家吃飯,代德的姑媽和我家是隔壁鄰居,於是經常遇見。姑媽有一女兒和我是 同學,當時我因閒在家中無事可做,喜歡看小說又沒錢買書,只好同學朋友互相借 來看。有次代德向他表妹要一本書,他表妹說書借給我了,我同學就叫我有空把書 還給他。還書的時候,代德說,「妳也喜歡讀書嗎?若喜歡看書可以到我店來拿,

84


我有很多書。」爾後我就偶爾和他表妹去洗衣店借書或還書,因為書而造就了我倆 的一生緣分。有時他會在書裡放一張紙條,寫著他作的一首詩。因為欣賞他會寫作, 寫文章、寫詩,對我而言不知道那是不是愛,我想大概是少女對浪漫的憧憬或崇拜 吧!那年我十九歲。

節錄自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走過長夜系列輯四 - 在逆風中奮起》

1.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七日,(四一)安戒字第一一三號代電,「查姚錦等叛亂一案業經訊明姚 錦黃賢忠徐代錫邱興生等叛亂屬實依法判決各處死刑各褫奪公權終身奉國防部核准執行」 2. 張敏生,山東省平度縣人。一九二八年五月十日生,被捕時二十一歲,為高雄無線電學校職員。判有期徒刑十五 年,褫奪公權十年。

8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義民中學案師生與我終生可貴的緣分 蔡焜霖 - 1950 年代政治受難者 - 王子雜誌創辦人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我正就讀臺中一中的三年級,當時臺灣人不分男女老 幼,無不歡天喜地迎接「祖國」的政府與軍隊,而我也 15 歲開始熱心學習新的「國 語」—北京話。 那時我對中壢這一地名一點概念都沒有,何況更不知道那兒有一所義民中學, 有一群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朋友,比我更熱心地學習「國語」,還高高興興唱著 新學會的「義勇軍進行曲」! 然而現實是嚴苛的。「光復」才一年半,二二八事件爆發,接著國共內戰敗退 的國民黨政府與將近兩百萬軍民撤守臺灣,1949 年 5 月 20 日起實施戒嚴,「寧可錯 殺一百人也不放過一人」的白色恐怖風暴席捲而來。我也因高中二年級參加讀書會, 在畢業次年(1950)秋天被憲兵逮捕,20 歲生日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一個中學生「回 歸祖國懷抱」才 5 年就搖身一變成為叛亂重犯。 原來自怨自艾「歹命」,年紀輕輕就被抓來坐牢,而判決後被押解到人人聞名 恐慌的火燒島,遇到的盡是當時社會菁英,有醫師、教師,還有社會各階層人士, 以及更多像我這樣的年輕學生,像小我一兩歲、來自義民中學的徐代德、范榮枝兩 位,也是中學生因回歸祖國而變成政治犯的『新生訓導處同學』。 十年刑期滿了出獄後,求職求學歷經艱辛,後來考進國華廣告公司當一名 copywriter( 廣告文案撰寫員)。文案科長樊志育先生是一位溫文爾雅的長者,給我 這個初出社會的新鮮人諸多指導,在廣告沙漠般的當年環境,多靠外文書籍學習與

86


吸收廣告學新知識,甚至於由員工自動出錢出力,每月發行享譽廣告界幾近半個世 紀的「國華人」雜誌。然而在國華廣告公司同事期間,我一直不知道這位令人尊敬 的樊科長,曾經也是一位政治犯,在中壢高中當老師的時候,與任教義民中學的夫 人丁潔塵老師以及兩個年幼子女一家四個人被抓去坐牢,也就是所謂「義民中學案」 的受難者。 當 1966 年所謂「出版連環圖畫輔導辦法」雷厲風行付諸實施之時,因往年出版 社的同仁求助,我只好離開國華廣告創辦王子雜誌社。兒童雜誌「王子」一創刊獲 得熱烈響應,發行量直線上升,一時逼近當年雜誌界龍頭「讀者文摘」中文版。這 時往年綠島同學出獄後紛紛來投效,徐代德前輩也離鄉背井來到臺北,以他傑出的 中日文文學造詣,拔刀相助從事編輯與撰文工作。 然而好景不長,在王子雜誌社協助臺東縣偏鄉小學「紅葉國小少棒隊」來北參 加比賽,創造了「紅葉傳奇」,接著又擊敗日本少棒代表隊,開啟了臺灣少棒隊連 年稱霸世界的黃金時期之後的一年(1969),中秋節前後兩次颱風帶來的洪水摧垮 了雜誌社基業,我夫妻倆抱著剛出生尚未滿週歲的嬰兒流落到六張犁山下小社區。 夫妻倆白天出外工作,嬰兒交托給該社區幼稚園附設托兒所。當我下班較晚,匆匆 趕去接小兒時,常見到園長黎媽媽親切照顧我兒猶如她親生,有時甚至於遇見已下 班回家的黎伯伯,常牽著我兒小手或讓他騎在自己肩膀上到處遊蕩。此景此情歷歷 在目,但是獲知黎伯伯曾是義民中學老師,而黎媽媽曾經也在白色恐怖時代因案被 囚禁過,那是最近兩年的事——而當年幼兒已是在大學任教的中年人。 至於 1960 年代我初入國華廣告公司時的樊志育科長,在 1990 年代我回窩國華 任總經理時幸能歡喜重逢,他已經是廣告學界鼎鼎大名、著作等身的學者,每個月 還來公司指導發行已達 30 年的『國華人』編輯事宜,一直到公司將『紙本國華人』 改成網路版為止。

8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樊志育教授與丁潔塵老師伉儷赴美定居之前邀我餐聚,我帶剛考上大學的女兒 作陪。席間樊教授在懷舊之餘多談到當年共患難歲月的往事種種——這是我家兒女 第一次知道自己父親曾因「匪諜案」坐過牢的歷史事實。 走過人生漫漫長路,有山有河、又有坎坷路程,感念義民中學案相關諸多前輩, 在險阻路途助我、幫我、且指引我,讓我終能走出死亡的幽谷,現已走近人生的終 點之際,以此短文對各位敬愛的前輩,致上我衷心最真摯的感恩之情。

88


那個時代,那些人 ! 吳俊宏 - 1970 年代政治受難者

鯤島到處有啼痕,早將此身獻人群 但願同胞齊奮起,刀斬斧截安足論 滿腔熱血為三臺,從來未作死安排 若得瘦骨埋斯土,魂兮歸去亦快哉 生死早已置腦邊,縱入地獄亦泰然 獨有一事倩未盡,寡妻孤女問誰憐 黃昏入海搏蛟龍,碧血橫染馬場町 千萬頭顱作一擲,人民從此享太平

” 這是 50 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義民中學案」黃賢忠老師的遺詩,聽說當年在獄 中難友們廣為流傳背誦。黃賢忠還留下來這樣的遺句:「以數十年有限生命,立億 萬年不朽事業,雖敗猶榮,雖死無悔」近年隨著一些檔案的解開以及口述歷史的調 查中,不少遺書、遺詩被發掘出來,如:

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為黃金不為名。 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爛。 半生奔逐勞心力,千里河山不近看。 吾志未酬身被困,滿腹餘恨夜闌跚。 - 林正亨

” 89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鳥兒像告訴什麼似的在春空中飛鳴, 遠遠的汽笛留下幾道餘韻, 像吞沒無數的憂愁, 難道生命是塵埃,愛情是沙土? 拭淚吧!為了至愛的被壓迫同胞, 春風微微的像柔呼的歌唱, 在歡送我們光榮的死亡。 - 李來基

” ……每觀三民主義之掛牌,言而津津,行而茫茫,國 政之腐朽,貪污之群而成財閥,無產階級之被壓,人 民之被剝削血汗已乾矣,此急難,願效微軀,忠義奮 發,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無產階級犧牲,為民族 解放,掃除賊黨,肅清害蟲,此我心跡也。…… - 黃秋永

” “

致父母遺書: 「父母親鈞鑒:兒 1949 年 5 月參加革命先鋒隊後, 從事臺灣人民的解放運動,奔走革命,流離外鄉,在 此臨別之時,思及雙親,兒不能盡反哺之義,自慚悲 憤,斷腸如割肺腑。兒之宿願在人民解放也,惜乎中 途挫敗,竟不能眼見祖國之長成與繁榮矣,然人類之 前途已充滿輝煌之光明,懇請父母親切勿悲痛…」 - 張棟材

” 90


從這些遺書中人們可以感受到,這些犧牲者秉持的理念是,為了「至愛的被壓 迫同胞」,為了「無產階級的解放」,為了「臺灣人民的解放」。為了這個理想他 們可以拋棄個人的榮華富貴以及家庭幸福,並且當面對死亡來臨時,他們是如此的 泰然以對。每次閱讀到這些詩句,敬佩、感動之餘,總會聯想起那是個怎麼樣的時 代,它如何造就這樣的一批人。 十九世紀,隨著西方勢力的入侵,中國逐漸形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外有帝國主義的侵凌,內有買辦、官僚以及封建地主對廣大中國工農群眾的欺壓。 至於臺灣和中國大陸有著同樣的命運,外有日本殖民的壓榨,內部同樣存在著由清 朝時代承繼下來的封建土地關係,農民承受著地主階級的剝削,廣大的臺灣民眾渡 著艱苦的日子。可以說這個時代的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民,共同面臨民族和階級的 雙重壓迫。 1917 年隨著蘇聯革命的成功,西方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也傳到臺灣,並逐漸 成為兩岸知識菁英及工農群眾反抗帝國主義及封建政權的思想武裝。於是在中國出 現兩個對抗性的政治團體,一個是代表買辦、官僚以及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中國國 民黨政權,一個是代表廣大工農群眾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政權。而在臺灣 1926 年的也 成立了「臺灣農民組合」,1928 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協助下成立了「臺灣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對臺灣當年知識菁英及工農群眾的影響。這可從以下我個人的一則 回憶見其一般:政治犯老同學林先富,2011 年過世,過世前住進長庚醫院時,我去 探望他,當時他身體已很虛弱,不過和我聊天中,他聲音雖然微弱,卻精神奕奕地 告訴我他和簡國賢 ( 劇作家,1954 年 4 月槍決,其知名的作品「壁」當年演出時相 當轟動 ) 相遇的一段往事: 「年輕時我只是個桃園山上農民,我什麼都不懂,有一天,簡國賢來到我家, 住了一陣子,他告訴我說:「你看那山上的樹木,如果沒人動它,它只是生長在那 裡的一棵樹而已,不具任何價值,但是如果有人去砍了它,並把它載運下山,製成 91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各種家俱,它就變成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勞動才能創造價值。」他又告訴我:「既 然是勞動才能創造價值,那為什麼有些人不勞動卻可以過著奢靡的生活,而那麼多 辛苦勞動的人民卻三餐難以溫飽,那是因為眾多勞動人民創造的價值被少數人,經 由他們掌控的社會剝削制度,給剝奪去了。」「而為了維持這樣的剝削制度,統治 者就必須設立鄉公所、警察局、市政府、國防部、立法院、總統府等機構。」」林 先富病榻上微弱的聲音裡,隱隱約約地透露出他對與簡國賢那段相遇往事的珍惜, 雖然這段相遇,讓他付出了十年的牢獄生涯。但他卻牢記簡國賢的話,至臨終前不 曾忘懷。簡國賢告訴林先富的,就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勞動價值說」、「階級剝削論」 以及「國家機器論」等理論。在對這些理論的信仰下,無數的臺灣精英為了廣大臺 灣勞動人民的幸福,為了締造一個美好的社會,他們堅定的投入那場革命的洪流中。 臺灣光復後,這股革命力量進一步與大陸更加結合,從 1946 年起紛紛加入中國 共產黨在臺灣設立的「臺灣省工作委員會」,1949 年秋此組織逐漸被敗退來臺的國 民黨所破獲,至 1954 年此組織已幾乎全數被肅清殆盡,無數菁英與工農群眾被殺或 被捕入獄。且留下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郭秀琮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生,被槍決前告訴與其同時被捕的妻子:「把我們的故事寫 下來,書名就叫做《美好的世紀》」。並說:「把我的屍身用火燒了,灑在我所熱 愛的這片土地上,也許可以對人們種空心菜有些幫助。」。

張志忠 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主要領導人之一,此委員會在臺的組織大都由其 發展建立的,被捕後蔣經國曾兩度親赴獄中勸其投降,他的回應卻是: 「我是共產黨,你也曾經是共產黨,所以不要再浪費口舌了,讓我為理想獻身吧!」。 92


鍾浩東 當局顧慮他岳父蔣渭水在臺灣民間的聲望,被捕後只輕判感化三年,然其手下 幹部多人已被處決,他不肯獨活,不願接受感化,最終從容就義。

許強 臺大醫學院內科主任,被認為很有可能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臺灣人,被捕後, 當局有意留才,希望他寫一篇悔過書,就可免死,他卻堅持不肯寫,因而從容赴死。

計梅真 被處決當日,走出押房,看見隔房同案的錢靜芝也被叫出時,說道:「還好只 有我們兩個人」,然後鎮定地走出去。 從以上的遺詩、遺句和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那些人,他們那種超 乎常人的氣節和灑脫的人生觀!他們的這一生,就是如此無怨無悔地奉獻給他所熱 愛的臺灣這片土地和人民。臺灣人民應感謝這些人,歷史也應給他們應有的評價。 然而幾十年來,臺灣社會在「反共反中」意識的發展與瀰漫下,連帶地也有意無意 地在掩埋、淡化他們曾經為臺灣奉獻的這段輝煌歷史。 張志忠是締造臺灣這段歷史的關鍵人物,其妻季沄同時為革命獻身,兒子楊揚 也因熬不過白色恐怖的煎熬自殺了,一家三口的墳塚,靜靜地座落在嘉義新港通往 雲林北港的不起眼的公路旁,六十多年來臺灣社會不曾聞問,任憑日出夕照,風雨 交加,蔓草橫生。此情此景,真何以堪!我們期待更多類似「義民中學案」的展出, 讓這些人的事蹟,更多人了解。

註:本文寫於紀念臺灣人權博物館所舉辦的「義民中學案」策展。

93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對父親邱慶麟遭受白恐義民中學案 牽連入獄事的追憶 邱榮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義民中學案受難者邱慶麟之子

時間過得飛速,父親逝世已經 25 個年頭了;他在 21 歲時 (1951) 遭逢人生最大 逆境的無枉之災「義民中學案」,也過了 66 年。以目前個人參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 者口述歷史專案審查的各種事例而言,家父是被牽連遭受逮捕入獄,在獄中自己創 造奇蹟自救,最後對證清白,才被當局釋放的特殊例子。 然而,被遭受逮捕的紀錄卻未註銷,始終保留,更在在其服務單位人二掌管的 資料中,因此日後在其公職生涯,往上升遷的機會,總是被阻擋。 當時社會家長重視國小升學率 ( 考上省立初中 ) 的風氣,讓他在以後服務的中正 國民小學,成為眷村家長爭相選擇的班導師,因為所教的畢業班,學生考上省中的 人數往往是最多的。曾經有過一次,眷村家長們為表示真誠感謝,借用軍用卡車載 著家長學生,在車上橫置「尊師重道」木匾一方,沿路放著鞭炮,在內壢街肆遊行, 引發街上行人的注目,熱熱鬧鬧的送到家裡。這是家父在教職中最為欣慰的事情。 個人開始隱約知道父親曾經在白色恐怖時期,被牽連入獄的事,是在就讀省立 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之時。民國 60 年左右,例假日喜歡逛臺北市牯嶺街舊書攤店,因 二手舊書便宜,可翻閱各類讀物,而看到被政府視為禁書的刊物,在好奇心驅使之 下開始閱讀;也留意當時《大學雜誌》及其他政論性雜誌,臺灣國際情勢與戒嚴體制, 成為當時關心的議題。 94


家父對於自身牢獄之災事情,終其一生並未對家人清楚說明原委,淡然中顯現 其對命運的無奈,但曾說過不要觸碰政治事情;家母則在父親遭遇橫禍當時,在左 鄰右舍女性長輩們繪聲繪影下,被告知她也會被牽連而拘捕入獄,並將面臨逼刑問 供,這些恐怖的描述,讓家母聽後心中畏懼,自誓:「若有軍警車在家門前停下來, 自己便馬上奔到廚房,拿起菜刀自刎,也不要被拘捕入獄而受辱」。家母這種強烈 的決定,到現在談及父親蒙難之事時,她個人還是義憤填膺,耿耿於懷。 政男三叔回憶此事,說祖父當時獲知父親被拘捕入獄事,就將家裡圈養的豬仔 變賣籌錢,託人探詢孩子下落,等回報得知被牽連共產黨與讀書會之事,就將家中 所有家父書籍,及日本人留下的書籍,全部丟進廚房爐灶中燒掉。家父事後曾說過, 被燒掉的書籍中有其夾藏的存摺,無奈中顯現出父親對祖父作為的理解。 父親於民國 81 年 3 月 6 日上午在高雄澄清湖畔,為來臺觀光旅遊的日本大學生 進行導覽時,突患腦溢血,送醫不治,令我們家人哀傷莫名。 民國 87 年,政府公布「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後,國防 部隨即依此條例設置「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家兄榮舉有機會參與補償基金會案件事務,才開始留意家父生平冤獄被牽連的案子, 及至民國 89 年個人從日本回國後,兄弟兩人著手尋找有關父親涉案資料,經過四年 的努力及親朋好友的協助,總算能於民國 93 年撰寫出〈臺灣客家典型的白色恐怖政 治事件-- 1950 年代桃園縣的「客家中壢事件」〉的文章,發表在《客家雜誌》期 刊,開啟「義民中學案」的研究。以後,義民中學案相關檔案資料陸續出現,同案 政治受難者、家屬願意接受訪談,事件真象也就逐漸為社會大眾了解。 義民中學案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個人不僅能感受到父親遭受牽連時,被逮捕入 獄的驚恐;同時也敬佩其在獄中能夠接受同牢房人的勸告,不再吶喊而以紙筆申述 方式表示清白,經過對證,而被當局釋放,那種為求自由、求清白的努力。當時此 種自救成功之例,可說是一種奇蹟。 9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民國 93 年 12 月 9 日副總統呂秀蓮在「美麗島事件」二十五週年前夕召開記者會, 公布由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國史館、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檔案局及財團法人戒 嚴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等 , 共同評選出來的「戒嚴時期十大代 表性政治冤案」,其中第 2 個代表性政治冤案,便是「1952 年中壢義民中學案」( 即 客家中壢事件或稱為省工委會姚錦案 )。此案不僅是臺灣客家鄉鎮市中以學校師生﹑ 眷屬為主的典型案例;也是戰後臺灣各級學校 ( 包括師範學校﹑中學﹑小學 ) 政治事 件的典型案例;更是執法者侵害人權的不當審判典型案例。 今天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舉辦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 完整的將事件經緯,個人際遇、書簡文物等,清楚簡明陳列,並詳細介紹說明。這 個事件真象特展意義,對此案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及家屬而言,可說是代表一個心 靈上最大的慰藉。

96


編後語 黃龍興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綜合規劃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決心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親自策辦一檔展覽,其實是經過多年的醞釀,從 2013 年委託進行涂炳榔前輩的「昇華.從政治受難者到佛畫世界特展」到 2015 年委 託辦理「醫人治世的先覺者 – 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期間,參與展示內容 審查、修改與調整,有因文案書寫、有因檔案調閱、有因展示設計無法達到委員要 求,為讓展覽能順利展出,進而協助修改與撰寫文案的歷程,讓我決定籌辦一檔由 人權館自行研究與籌劃的特展。於是在 2015 年邀集綜合規劃組同仁簡尚柔、黃俊融 共同討論翌年的特展規劃,同仁體認自己籌辦展覽可讓自己發揮所長(博物館、歷 史、文學 ),累積能量;加上外界是始終質疑國家級的博物館為何始終沒有推出屬於 自己研究與策辦的展覽,面對自己與各方期許,於是大家便先就自己計畫進行的議 題,進行研析後提出供討論 。 討論期間,遇到涂貴美女士來處理取回前委由籌備處代為整理與維護的文物資 料,而這批資料全是其夫徐代德在獄中所寫的日記、筆記與書籍等,於是大家由文 物資料談及當初就讀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的徐代德因涉「臺灣省工委會中壢支部 姚錦等叛亂案」(為首者是中壢義民中學教務主任姚錦,又被稱為「義民中學案」), 被捕入獄的經過,了解當初徐代德受他的老師的影響,體認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腐敗, 而思改革社會的宏旨,最後卻因涉參加「讀書會」,被判處有期徒刑 10 年的生命歷 程造成人民生活困苦,其後,又進一步的提及當初被槍決的四人,包括姚錦、黃賢 忠、徐代錫、邱興生,而他們皆分別留有遺書及槍決後家人的悲慘經歷。經過涂貴 美女士的敘述,覺得此案值得研究,於是翻閱研究報告查閱相關檔案,擬進步取得 97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該案的歷史真相,卻發現對涉案的學生總是以「禍從天降」、「莫名其妙地被當局 錯認為參加讀書會,而被判刑入獄。」與涂貴美女士說學生們是接受老師的啟蒙, 而參與社會改造運動的說法,有相當的落差。經大家討論後,決定重新探討「義民 中學案」並將他做為 106 年特展主題。 在研究期間,我們遇到很多的困難,第一,從檔案管理局調來的檔案,其論述 全是官方的詮釋,缺少受難者的口述歷史互相參照;第二,無法與該案政治受難者 或家屬取得進一步聯繫,了解案發與出獄後的情境;第三,希望作為展覽的照片、 遺書與學生證等文物,無法取得。一度落入難以為繼的尷尬處境。其後,透過涂貴 美女士協助聯繫,並得到許孟祥、李中、張立本的鼎力相助,他們三位對「義民中 學案」,不論在口述歷史、研究方面,皆有相當的研究基礎,加入策展團隊後,讓 本案的策辦工作如虎添翼,我們在每月一次的討論中,就撰寫文案、徵集照片,特 別是經過他們三位的誠心溝通,讓家屬願意提供未曾出現在公共領域的姚錦遺書、 徐代錫遺書,能在展覽中供觀者「靜靜地」閱讀,如實呈現當年從容就義者臨刑前 的千言萬語與心境。 本展覽文案中,有關受難者及其家屬的生命故事,由本案團隊及徐孟祥、李中、 張立本共同撰寫,完成後,交由家屬的審視確認,期間不斷的溝通與徵詢,是件艱 辛的工作;而邱慶麟的生命故事則請邱裕榮教授協助撰寫,並請邱教授再撰擬一篇 追憶父親牽連入獄始末的專文讓觀者了觀當時政府如何漠視人權並造成受難者本人 及家庭多大的傷害;值得一提的是審查委員蔡焜霖前輩,因與本案受難者樊志育在 國華廣告公司的同事情誼,特別撰寫一篇文章記錄與他的可貴緣分。 本展覽能順利展出,固然是同仁的全力投入,首先感謝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戒嚴 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義民中學案的受難者樊志育先生與范榮枝先生全力協助本 案的策辦,其次,感謝黃新華女士、邱文夫先生再次同意將黃賢忠及邱興生遺書借 出、黃曉珊女士首次同意借出姚錦的遺書,徐名盛先生願意讓徐代錫的遺書做為此 98


次展覽的重要文物;最後,必須感謝涂貴美女士,由於她的穿針引線,多方聯繫與 邀集受難者及家屬聚餐,取得他們的信任與共識,豐富此次的展覽與內容。

最後向「義民中學案」受難者及家屬的無私奉獻與勇敢,致上最高的敬意。

9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 (CIP) 資料 畢業歌 :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 -- 初版 . -- 新北市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2017. 08 公分 面 ; ISBN 978-986-05-3311-8( 平裝 ) 1. 白色恐怖 2. 政治迫害 3. 檔案展覽 733.2931 106014985

畢業歌 1950 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出 版 者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發 行 人 / 陳俊宏 總 策 劃 / 王信惠 執行編輯/ 黃龍興、簡尚柔、黃俊融、許孟祥、李中、張立本 美術設計/ 淇奧友善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地 址 /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 131 號 電 話 / 02-22182438 傳 真 / 02-22182436 網 址 / http://www.nhrm.gov.tw 出版日期/ 2017 年 8 月初版 定 價 / 新臺幣 100 元 ISBN / 978-986-05-3311-8 Printed in Taiwan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