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及莊敬營區建築群口述歷史計畫」採購案 成果報告書

Page 1

「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及莊敬營區建築群 口述歷史計畫」採購案

成果報告書

委託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 計畫主持人:陳進金 協同主持人:潘宗億 計畫助理:陳瑞琪、蔡林錩

中華民國 105 年 08 月 25 日


目錄 壹、 緒論 ................................................................................................................................. 1 貳、口述訪談紀錄稿............................................................................................................. 35 1. 王蔡來桃小姐口述訪談紀錄稿..................................................................................... 35 2. 徐安旦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41 3. 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45 4. 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52 5. 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64 6. 田林素珍小姐口述訪談紀錄稿..................................................................................... 80 7. 田何素琴小姐口述訪談紀錄稿..................................................................................... 84 8. 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94 9. 張寶樹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04 10. 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12 11. 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19 12. 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28 13. 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40 14. 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52 15. 林清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60 16. 羅昱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73 17. 趙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81 18. 彭俊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88 19. 莊仁吉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94 20. 陳政宏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04 參、結論............................................................................................................................... 214 肆、參考書目....................................................................................................................... 254 附錄一、受訪者對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之建議................................................................... 259 附錄二、文獻徵集清冊....................................................................................................... 260


壹、 緒論 一、綠島監獄島的歷史變遷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築群等區域範圍如圖一)承載許多政治受難者與家屬的生 命故事,是探討白色恐怖時代政治受難者創傷記憶的重要歷史場域,整個園區分成三部 分,一是民國40年至54年(1951-1965)新生訓導處,二是民國61年至76年(1972-1987)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又名綠洲山莊),三是民國59年至76年(1970-1987)警備總部 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莊敬營區)。事實上,「綠島監獄島」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能 上溯至日治時期的「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1919-1920)」,其後便是民國38年(1949) 後 因 應 當 時 政 治 氛 圍 而 生 的 政 治 犯 監 獄 ── 「 臺 灣 省 保 安 司 令 部 新 生 訓 導 處 (1951-1965)」、「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1972-1987)」,以及轉型收容刑事罪犯的 「綠島技能訓練所(1993-2002)」和「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1972-)。由於本計 畫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空間與記憶的變化關係論證為主,但對於綠島作為實體囚禁 空間的「監獄島史」仍應有所理解,才能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置放歷史脈絡中觀察 與理解。

(圖一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築群等區域範圍)

1


(一)「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1912-1920)」

根據曹欽榮於《綠島鄉誌˙監獄篇》1的文獻爬梳,綠島監獄島的歷史可上溯自 1912 年的「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浮浪者為日語ふろうしゃ(hurousha),意為流浪者、 沒有工作而居無定所者。彼時執政者認為若放縱此些「浮浪者」於社會,容易生事, 便決定特闢一機構集中管理。2「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的成立背景係因當時(1910) 「臺東廳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業已快達收容上限,當局遂決定擴張收容所規模3,且 擇定具地理孤立性、不易到達/逃脫的火燒島做為新收容所位址。整體工程於 1912 年 宣告竣工,並於同年 8 月 8 日正式啟用。其後所收容的浮浪者便視各所收容狀況進行 調整、分發。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的勞動大抵以務農為主,且同樣有「夜光貝」的受 刑人加工工作。1918 年,因暴風雨侵襲,收容所建築體受到嚴重損害,由於休憩所費 不貲,加諸地理位置不便、船班稀少,遂於 1920 年宣告廢所,改成立「臺東廳岩灣浮 浪者收容所」4。火燒島的監獄島史於焉暫時畫上休止符,直到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臺, 因本島內部肅殺的政治氛圍(即「白色恐怖」時期),有關當局再次看上火燒島的封 閉性,適才重啟火燒島的監獄史頁扉。

1945 年 8 月 6 日、9 日,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軍隊在日本本島投下兩顆原子彈, 同年 8 月 15 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舉不啻了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亦結 束臺灣於日本政權下的殖民統治,進入中華民國政府統治時期。民國 38 年(1949)5 月 20 日,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立法院並於同年 5 月 24 日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儘管政府表示此舉是為了防止中國共產黨於臺 灣地區的擴散,但事實上卻是執政當局欲藉此些特別法剷除異己,進而得以鞏固其之 統治。5在《戒嚴令》與《懲治叛亂條例》等的法令下,臺灣人民喪失民主、自由等諸 般於原先憲法保障下的權利,政府得以無所顧忌地任意監控人民,並對任何與之保持 不同政治立場者進行濫捕、濫殺,造成大量的冤死、冤獄案件,使得臺灣社會浸淫於 1

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2-23。 依據 1906 年 3 月,臺灣總督府律令第 2 號《臺灣浮浪者取締規則》,所謂浮浪者即為「無固定住所與職業,有危 害公共安全,妨害善良風俗之虞者。」 3 依據 1912 年 4 月 12 日,臺灣總督府告示第 60 號公布,設置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 4 依據 1920 年總督府告示第 26 號,廢止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 5 民國 38 年(1949)10 月 3 日,中華民國政府最高領導人蔣介石自廣州搭乘飛機來到臺北,著手進行軍隊撤退計 畫。 2

2


一片肅殺氛圍。儘管政府已於民國 76 年(1987)7 月 15 日宣布解嚴,結束「名義上」 的白色恐怖時期。然而,《懲治叛亂條例》和《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依舊壓迫著 臺灣社會,白色恐怖的魅影仍舊揮之不去。直到民國 80 年(1991)5 月 17 日立法院通 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民國 81 年(1992)修正《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之言論 叛亂罪,臺灣的白色恐怖時期於焉才算真正告罄。

(二)「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1951-1965)」

中華民國政府何時於綠島設立政治犯監獄?就曹欽榮所率領的調查團隊之口述採 集,據信為民國 39 年(1950)便已有高雄的營造廠前往舊「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一 帶進行施工、整地(即後來的「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6目前只能根據民 國 93 年(2004)官方開放的檔案、民國 77 年(1988)修訂的《綠島志》7以及眾多政 治受難者前輩們的口述回憶,得知第一批政治犯約莫於民國 40 年(1951)5 月 17 日移 送綠島。8 依據受難者盧兆麟的口述,民國 40 年前半年、新生訓導處業已成立,第一 批送抵綠島的政治犯泰半來自於內湖新生總隊和軍人監獄。他們自基隆港啟航,5 月 17 日抵達綠島,在外海換上小舢舨自中寮港登陸,並徒步至新生訓導處。而彼時的監獄── 新生訓導處比較類似於集中營的形式,只有三個大隊的營房,每個大隊又各有四個中隊。 9

新生訓導處的前身為內湖新生總隊,隸屬於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目前並無直接統 計的數據紀錄第一批登島的政治犯數目,據信有近千位。受限於彼時的綠島建設與物 資咸十分匱乏,故該時期的監獄較似「集中營」形式。政治受難者們每天都必須上山 砍柴、到海邊打咾咕石來建造牢房及一切營舍。除卻勞動工作之外,尚有政治思想教 育等課程。10 新生訓導處最高的收容人數曾達兩千人,分為三個大隊、十二個中隊,

6

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5。 趙安雄總編輯,《綠島鄉誌》(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1988)。 8 多數官方檔案與回憶錄記載日期為該年 5 月 17 日,但亦有部份紀錄係同年 5 月 14 日,而民國 77 年(1988)出版 的《綠島志》相關項目內文則推測應為同年 4 月成立「新生訓導處」、並有官方先遣人員抵達。 9 林世煜、胡慧玲採訪記錄,《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頁 33-34。 10 「研究囚犯處理辦法與判刑士兵復補方案及管訓基地之選定」,檔案編號:B3750347701/0045/3131336/36(臺北: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7

3


每中隊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人。較為特殊的是民國 40 年至 43 年(1951-1954)曾短 暫收有女性政治犯11與來自中國南日島的女俘虜(編屬為第六中隊)。整體新生訓導處 人員總數將近三千,幾乎和當時的綠島居民人口數相當。

新生訓導處時期最大的事件有二:一為民國 42 年(1953)韓戰結束後,有關當局 發起了「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強迫政治受難者們「自願」於身體刺上「反共抗 俄」等政治標語,引發受難者們的不滿,該運動遂宣告失敗。另一則為該運動所衍生 的「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根據陳英泰先生的回憶,官方因為「一人一事良心 救國運動」失敗惱羞成怒,認為運動失敗係有心人士煽動,故而於翌年(1954)2 月回 送一批「頑固份子」至新店軍人監獄後,又於 6 月 29 日回送第二批。12最後情治單位 以「再叛亂案」槍決了三十名受難者。13關於此一事件,另有受難者江槐村於日後(2008) 寫下日文短歌作為見證。14

(三)「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1972-1987)」

民國 54 年(1965)後,政府當局將囚於新生訓導處的政治犯分批移監至「國防部 泰源感訓監獄」(今「泰源技能訓練所」)。移轉後的空間則轉為收容被感訓的黑道 人士,隸屬單位亦轉為臺灣省警備總部15,並成立感訓第三總隊,專責相關事宜。16關

11

曹欽榮等著,《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臺北:書林,2012)。

12

陳英泰先生的部落格,http://ppt.cc/33Psp,2015 年 6 月 16 日讀取。

13

關於槍決的實際人數《綠島鄉誌》與前輩口述記憶有所出入。根據曹欽榮的調查結果,該案件共槍決了 14 人;

然而,就陳英泰先生的口述記憶則有 30 位難友受害。前者見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上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 公所,2014),頁 28;後者則見陳英泰先生的部落格,http://ppt.cc/33Psp,2015 年 6 月 16 日讀取。 14

見陳英泰先生的部落格,http://ppt.cc/33Psp,2015 年 6 月 16 日讀取。

15

關於該機構的變革:最初始為民國 34 年(1945)9 月於重慶所成立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任務為遣返日本

戰敗後的在臺日俘、接收臺灣以及維持臺灣治安,首任總司令為陳儀),民國 36 年(1947)更名為「臺灣全省警備 總司令部」,並正式於臺北辦公(彭孟緝出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初(1949),再度更名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陳誠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秋(1949),蔣介石下令裁撤,分別成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及「臺灣省保安司令 部」(彭孟緝為保安司令)。民國 47 年(1958)5 月,「臺灣防衛總司令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臺灣省 民防司令部」及「臺北衛戌總司令部」合併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民國 53 年(1964)7 月,國防部重新調整體 制,裁撤「國防部動員局」,新成立「臺灣軍管區司令部」,該司令由臺灣警備總司令兼任,因而其機關全銜為「臺 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軍管區司令部」。民國 80 年(1991),動員戡亂時期終止。翌年 8 月 1 日,政府當局下達命 令將原先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簡稱「海巡部」,全名為「軍管區司令部暨海岸巡

4


於前者,目前開放的檔案尚未能說明官方此一決定憑據為何,或係有關當局為了管理 方便遂有就近看管之意。然而「泰源事件」17爆發(民國 59 年),政府方決定於原新 生訓導處舊址西側興建一高牆式監獄,將各地軍事監獄的政治犯集中置於外島看管, 避免又一次的「動亂」可能。

當局常以「綠洲山莊」一名稱呼本監,然其於官方文書檔案的正式名稱為「國防 部綠島感訓監獄」。民國 61 年(1972)竣工後,陸海空便三軍聯合演習,將各地的政 治犯送往本監囚禁。綠洲山莊為典型的現代監獄建築,囚房八卦樓為一兩層樓高的十 字放射狀建物,便於中央監控。大小押房計有五十二間,可分為八區。多數囚禁於一 樓,二樓只關少數身分特殊者18。綠洲山莊共有四個放封區,因應不同時段的管理單位 而有不同的放封時間。除卻押房外,另有戒護/醫療室、獨居房、廚房、倉庫、禁閉 室、會客室等空間。囚禁人數最高時曾達約五百位。

由於民國 50 年代至 70 年代(1970-80)的民主、人權、自由等思想高漲,加諸科 技更為發達,此時期的政治犯監獄與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觸與聯繫管道。不僅國際特赦 組織(AI)曾多次派人探訪,亦曾發生多次受難者串聯外界的人權訴求呼聲而集體絕 食抗議。19 解嚴後(民國 76 年),餘下刑期尚未服滿的三十六位政治犯被移往位於中 寮村的「矯正署綠島監獄」。民國 79 年(1990)5 月 6 日,最後一位政治犯王幸男假 釋出獄,臺灣的政治犯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防司令部」)。民國 89 年(2000),海巡部將部份業務轉移至新成立單位(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銜再度 易名,改為「軍管區司令部」。日後又經多次改制,遂成為今日之「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參考資料:國防部後

備指揮部網站,http://ppt.cc/GbejY,2015 年 6 月 16 日讀取。 16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網頁,http://ppt.cc/qQXLh,2015 年 6 月 16 日讀取。

17

詳細事件始末可參見:陳儀深主訪,《口述歷史》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2002)。

18

最著名的收押者即為施明德。

19

最著名的案例即為施明德絕食抗議一事。

5


(四)「綠島技能訓練所(1993-2002)」

民國 80 年(1991)5 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法務部接管警備總部感訓隊的流氓 感訓業務,並於民國 82 年(1993)9 月 1 日成立綠島技能訓練所。整頓舊有營區房舍 後,新建兩棟行政大樓和四棟監所管理人員宿舍。翌年 4 月,原先規劃的成立目的為 吸毒者的戒毒戒護所,但戒護所實際運作後則改為以心理戒治為主。其間拆除了新生 訓導處時期的多數建物。20 民國 89 年(2001)12 月 31 日法務部長陳定南宣布將於一 年內裁撤綠島兩監所(綠島監獄、綠島技能訓練所),揮別「綠色惡魔島時代」,洗 刷過往白色恐怖於斯留下的魅影,引發當地居民的生計憂慮,因而於隔年 1 月 6 日集 結於綠島鄉公所前表達抗議。21經過雙方協調,法務部決定保留綠島監獄、裁撤綠島技 能訓練所(民國 91 年 12 月 31 日裁撤)。

(五)「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1972-)

依據法務部矯正屬綠島監獄網站裡的「建監史實紀要」,該監自民國 59 年(1970) 7 月 1 日籌備,並於翌年 2 月 5 日動工。民國 61 年(1972)年 9 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後 啟用迄今。全部建物有內外辦公室各一棟、日新堂(似禮堂)一棟、獨居房一百七十 間、雜居房四十八間、鎮靜室三間、隔離舍二十間,炊場、工場、發電機室、洗衣工 場、佛堂、收容人浴室、員工餐廳(兼教室)、與浴室各一間。主要收容臺灣各監較 難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屬於高度管理隔離監獄。當初監獄的設立目的即是 利用外倒閣覺得地理環境特性予以集中的嚴格矯治。有「臺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 稱謂。22

是以,綠島監獄島史的時間縱度不啻漫長,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更是拉長了其之 時間橫軸與空間分布,使得「綠島監獄島」此一印象長久深埋於臺灣社會。

20 21 22

見立法院公報第 99 卷第 19 期委員會紀錄,頁 251。 相關新聞參見:大紀元,http://ppt.cc/xFeDj,2015 年 6 月 30 日讀取。 法務部矯政署綠島監獄,http://www.gip.moj.gov.tw/mp067.html,2015 年 6 月 30 日讀取。

6


二、建構記憶空間與轉型正義

在現代民族國家的時代,「想像共同體」在建構國族記憶空間作為形塑國族認同 之有形基礎,乃一普遍的政治文化與技術。誠如傅科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所 提議,作為國家紀律力量的根本與體現,功能性與象徵性空間之建構,涉及統治者適當 處置事物與時空的合理化技術,故為現代民族國家政治現代性之空間與物質建設基礎的 一環。23 如自十八世紀末現代民族國家發微以來,紀念性建築、機制與空間之營造, 物質化特定「想像共同體」共同認知之過去與記憶,以作為該群體召喚與形塑集體認同 的基礎。24

此一建構國族記憶空間的趨勢,於二十世紀之後世界歷史的發展尤為明顯。美國 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的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與紀念碑群、 蘇聯莫斯科的紅場、德國新柏林以鄰近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的「歐洲被迫 害猶太人紀念碑」(National Memorial for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以下簡稱「浩劫 紀念碑」)為中心的「記憶區」、埃及開羅的解放廣場 (Tahrir Square)、南韓首爾 光化門廣場、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以及臺灣的臺北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紀念館與紀念 公園、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均屬此例。25 從國族記憶的物質與空 間基礎角度言,這些紀念性空間,可視為各國族歷史關鍵性時刻(defining moments) 的「記憶所繫之處(realm of memory)」。26 值得一提,國家建構國族記憶空間的現

23 24

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 trans. Alan Sherida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7), pp. 141-143. Alois Riegl, “The Modern Cult of Monuments: Its Character and Its Origin,” Oppositions 25 (Fall 1982): 21-51; Andreas W. Daum and Christof Mauch, ed., Berlin-Washington, 1800-2000: Capital Cities,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esp. pp. 3-30.; François Choay, The Invention of the Historic Monu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esp. chapters 4-6; Dan Ben-Amos and Lillane Weissberg, ed., Cultural Mem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5

Christopher A. Thomas, The Lincoln Memorial and American Lif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Caroline Brooke, Moscow: A Cultural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06); Nurit Schleifman, “Moscow’s Victory Park,” History and Memory 13: 2 (2001): 5-34.

26

簡言之,「記憶所繫之處」意指具物質性、功能性與象徵性的文本論述、儀式展演、紀念性節日、紀念性物質與 空間等承載群體與國族記憶的媒介,參閱:Pierre Nora, “Between History and Memory: Les Lieux de Mémoire,” Representations, 26 (Spring 1989), esp. pp.18-24. 「記憶所繫之處」即諾哈(Pierre Nora)所指“lieux de mémoire (realm of memory),” 本文使用戴麗娟譯法,稱其為「記憶所繫之處」,見:Pierre Nora 編,戴麗娟譯,《記憶所 繫之處》(臺北:行人,2012)。

7


象,並未隨全球化無國界時代來臨而稍減。許多新興國族記憶空間不斷被創造出來,原 有國族記憶空間則隨時代流轉,被植入嶄新而多元的政治與象徵意義。例如,美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於2004年才設置於「國家廣場」中林肯紀念堂與華盛頓紀念碑 之間的中心點。27 總之,在民族國家時代,亦或者全球化所謂國家已然失敗的時代, 諸如此類之紀念碑、建築與空間,仍承載著集體的光榮與傳統,成為國族「記憶所繫之 處」。然而,這些紀念碑、建築與空間的意義與功能勢必在官方意圖之外,隨時不斷增 生與日益多元,體現政治與社會之變遷。

除了集體光榮或傳統之喚醒與再記憶之外,在後冷戰或後極權民主轉型時期,世 界各國政府為了進行國族與政治認同之重新建構,勢必積極面對國族集體創傷或國家暴 力經驗與歷史,並以官文書、紀念儀式、補償法令、真相調查委員會與紀念性空間營造 等途徑實踐集體記憶之恢復、追認與建構,最終期待完成歷史正義或轉型正義。例如, 德國於1990年再次統一後,在建構後冷戰國家認同的多方努力中,在新首都柏林市中心, 營造了若干紀念性建築與空間;由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b. 1946)設計的「猶太 博物館」(Jewish Museum)於2002年開放,平反並宣示猶太人社群對德國社會的貢獻; 由猶太裔美國建築師艾森曼(Peter Eisenman, b. 1932)設計的「浩劫紀念碑」,於2005 年落成,永久物質化保存猶太人大屠殺記憶;由德國建築師卒姆托(Peter Zumthor, b 1944)設計的「恐怖之地國際文獻中心」,於2010年落成,成為收藏國家社會主義時期 國家暴力相關文書與文物的「記憶所繫之處」。這三個以猶太人與猶太大屠殺紀念性空 間所形成的區域,象徵性地構成德國首都柏林的「記憶區」,而且是國族創傷的「記憶 區」,甚至諷刺地成為重構國家認同的基礎。28

以反省德國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戰罪為旨之「浩劫紀念碑」的營 建,具體說明兩德統一後新德國如何嘗試藉由積極面對其國族創傷與人權浩劫,以之作 為建構其國族認同的物質與空間基礎。德國「浩劫紀念碑」的例子,對於曾經經歷如二

27

Nicolaus Mills, Their Last Battle: The Fight for the National World War II Memorial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4); National Park Service of the Unites States, World War II Memoria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4). 28 Karen Till, The New Berlin: Memory, Politics, Pla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5), esp. pp. 193-228.

8


二八與白色恐怖之國家暴力集體創傷的臺灣社會,如何邁向統一的國族認同之建構,具 有重要借鑒意義。2005 年 5 月 10 日,歷經十七年爭議,「浩劫紀念碑」終於在柏林市 中心落成揭幕,德國總統克勒、總理施洛德、聯邦國會議長提爾瑟等政要,以及來自世 界各地的納粹大屠殺僥倖者代表、猶太團體代表等一千多人出席了開幕儀式。當時,聯 邦國會議長提爾瑟表示:「德國聯邦國會透過決議建立這座紀念碑,就是自覺到統一的 德國,必須坦白承認它的歷史責任,而且要在首都柏林市中心公布其歷史上的最大罪行, 以永遠牢記這一切。」29 這裡,提爾瑟提及「統一的德國」必須坦承其納粹大屠殺的 「歷史責任」。類似意旨,也表現在 1999 年德國聯邦議會通過艾森曼設計方案決議文 中。根據該決議文,德國政府興建紀念碑的用意,主要在於「保存[猶太大屠殺]此一德 國歷史上無法想像事件的記憶」,並期藉紀念碑群「警告未來世世代代,以免再次發生 違反人權情事,永遠保守民主憲政的國家,確保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反抗任何形式的獨 裁與建基於暴力的政權。」30

這裡,「違反人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獨裁與建基於暴力的政權」明白 指涉納粹政權及其所犯下的猶太人大屠殺罪責,而「民主憲政的國家」明顯意指上述「統 一的德國」,亦即再統一後的新德國聯邦共和國。對德國聯邦議會而言,「浩劫紀念碑」 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間的關係密切。「浩劫紀念碑」與新德國間的關係,可進一步從官 方的紀念碑設計指導方針尋得端倪。根據紀念碑設計方針,紀念碑群該表達出各種義涵: 以悲傷和羞愧之情記得與紀念被屠殺的歐洲猶太人、具體呈現德國民族願意面對與承擔 屠殺猶太人罪責、展現德國人克服與超越納粹德國困難(納粹)過去的決心,並以此象 徵德國歷史的新起點。換言之,德國人不只是為了紀念猶太人興建這個紀念碑,更是為 了他們自己。亦即,藉由紀念碑群見證德國民族如何面對、處理與揮別德國國族創傷, 開啟歷史的新頁。開啟歷史新頁,其實就意在切割與納粹的過去,但此一切割並非如冷 戰時的消極忽視,而是透過紀念碑的設置,具體看到德國人願意積極面對納粹的過去, 以及「浩劫紀念碑」之興建與新德國聯邦共和國歷史發展的辯證關係,31 誠如當時的

29

陳郴,〈克服過去: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思想》5 (2007 年 4 月),頁 131。

German Bundestag, “Resolution concerning 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June 25, 1999, cited in Stiftung Denkmal, memorial brochure. 31 Jane Kramer, The Politics of Memory: Looking for Germany in the New German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6), 98. 30

9


德國總理施洛德即曾在《南德日報》撰文指出:「過去已發生之事既不能挽回也無法消 除,但是我們可以從歷史中記取教訓,德國人做了這些事。我們瞭解自己所應負的歷史 責任,也應認真對待這份責任。回憶戰爭、回憶種族屠殺和犯罪成了我們『國家認同的 一部分』,這是一種永久性的道德義務。」32 「過去已發生之事」所指當然是納粹猶 太人大屠殺,德國人自當記取教訓並承擔歷史責任。更重要的是,記憶二次大戰期間的 猶太人大屠殺,對施洛德而言,其實是新德國「國家認同」的一部分。亦即,統一後德 國首都柏林的國族記憶空間之營造,不僅反映其面對其集體戰罪與創傷的積極態度,也 是建構其新德國國族認同的物質與空間基礎,或者如提爾所言:「一個新國族認同的形 上學延伸」。33 國族認同是想像而抽象的,而國族記憶空間則是具體實在的。

德國面對納粹猶太人大屠殺的積極態度與「浩劫紀念碑」的個案,對於臺灣戰後 歷史之發展與國族認同之建構,具有參考意義。臺灣官方與社會各群體正視二二八與白 色恐怖之歷史經驗,積極透過各種相關文本性、儀式性、物質性與空間性之文化記憶媒 介的保存、恢復與再利用,以使侷限於二二八或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的生命史故事 與社會記憶,能夠跨越社群範圍與時空限制,成為臺灣各集體社群歷史理解與記憶的一 部分,對於臺灣和諧共生之社會的創造,甚或國族與政治認同之建構,或將有所裨益。 回首、檢視與再記憶白色恐怖此一臺灣的創傷過去,或可構築「前行的力量」,這也正 是「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空間記憶建構之重要意義,是以執行本計畫「新生訓導處、綠 洲山莊及莊敬營區建築群口述歷史計畫」有其迫切性與重要性。

32 陳郴,〈克服過去:柏林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的歷史啟思〉,《思想》5 (2007 年 4 月),頁 131。 33 Till, The New Berlin, 194.

10


三、「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空間記憶

綠島自「監獄島」轉型為「觀光島」,島上的政治犯監獄成為另類的負面觀光財, 連帶使得依舊運作中的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亦成為「監獄觀光」的一環。甚至,在人 云亦云的誤傳裡,昔日囚禁政治犯的監獄空間一概成為收押「大哥」一類的黑道分子。 「監獄島」如何轉變為「觀光島」?而此些監獄空間又是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下脫去惡名, 進而轉變為另類的觀光文化?

根據監察院第十期的調查報告,34民國 86 年(1997)法務部計畫將綠洲山莊整修 為綠島監獄分監。於整修期的翌年,立法委員施明德得知後,遂連同另外十六人聯名提 案,要求將綠洲山莊保存作為史蹟館或紀念館(隸屬管理單位為法務部)。提案通過, 民國 88 年(1999),行政院核定由法務部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規劃。同年 12 月 10 日, 綠島人權紀念碑完工、揭碑。民國 89 年(2000)11 月 24 日,行政院核由交通部接辦 「綠洲山莊規劃成立史蹟館或紀念館」案。民國 90 年(2001)2 月,行政院修正「綠 洲山莊規劃成立史蹟館或紀念館」,改成立「綠島文化園區專案小組」,並擴大園區範 圍(尚未包括新生訓導處,只有綠洲山莊)。民國 91 年(2002)12 月 10 日,人權紀 念園區的綠洲山莊整修落成,正式啟用並對外開放參觀。民國 93 年(2004)4 月 29 日, 行政院核定擴大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範圍,納入莊敬營區法務部保留地及前綠島技訓所土 地(即「新生訓導處」遺址)。

民國 94 年(2005),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將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移由 文建會(中部辦公室)主管;同年 6 月,臺東縣政府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全區 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區,並預期將之籌設為一國際級之文化園區,結合人權發展、海洋 生態、島嶼生態與觀光資源。該籌設計畫至民國 98 年(2009)12 月 31 日期滿,亦繼 續擬提各項中程提升子計畫,充實園區軟硬體設備,以達保存園區之歷史文化資產完整 性,以及不日全面開放之目標。民國 96 年(2007)10 月,因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改 制為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兩園區的經營方式便改以任務方式編組。同年 34

參見監察院第 10 期(2010 年 2 月 10 日)調查報告:「在戒嚴時期,監獄與看守所曾留下不少政治犯足跡,為維

護共同之歷史記憶,其目前使用、維護及再活用之情形是否適當乙案」。

11


12 月 10 日,臺北景美園區舉行開園活動,兩個園區易名為「臺灣人權景美園區」、「臺 灣人權綠島園區」。

民國 97 年 (2008)7 月 1 日,綠島園區的管理單位再度移轉,由國立臺東生活美 學館接手業務,持續執行園區籌設計畫,並延續辦理相關建物保存及再利用工程、各項 軟體調查研究與推廣人權教育計劃。民國 98 年(2009)2 月,因景美園區的管理單位 (文建會)欲將園區改名為「景美文化園區」。不過此名稱變動消息一出,旋即引起政 治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抗議。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於同年 4 月 17 日招開記者會說明改名緣由,但其說法未能有效說服反對者,反方甚至認為此為有關當 局欲以文化之名消除人權園區的歷史意義。35 4 月 30 日舉辦公聽會後,5 月起正式將 兩園區名稱調整為「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就此立定。民國 100 年(2011),依據行政院核定:「文化部所設人權機構定位為三級機構,名稱暫訂 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現行兩園區(景美、綠島)可循以往機關(構)籌備程序先以籌備 處方式運作,未來視籌備進度再本精實原則設置為三級機構。」36基於此,同年 10 月 19 日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正式生效,並於 12 月 10 日於景美園區揭牌成立,營運迄 今。

是以,綠島自「監獄島」轉化至「觀光島」的第一個契機在於民國 86 年(1997) 施明德等一干立法委員。施認為綠洲山莊的存在於之臺灣歷史,自有其不可抹滅與替代 性的意義,不該輕易改建成為另一囚禁空間。將其放置回臺灣社會的發展脈絡,或許我 們能如此闡釋。

學者王興中對於臺灣人權發展的時間斷點認為:臺灣的第一代人權運動始於 1949-1970,1980-1990 則為第二/三代。在第一代初期,儘管迫於主事政府的高壓統治

35

文建會的說法表示,改名與開放藝術團體進駐咸係期望不啻能藉藝術活化該空間、擴展園區未來發展,更能透過

藝術來消弭政治衝突。然而受難者及其家屬、人權團體對於此一說法卻不能接受,認為若只將景美園區開放給藝術 團體活動使用,是「粗暴踐踏人權歷史及歷史遺址」。 資料來源: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9/4/29/n2510745.htm,2015 年 6 月 30 日讀取。 36

資料來源:行政院 2010 年 10 月 22 日院授研綜字第 09922613231 號函公文附件,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小組審定

文化部組織調整規劃報告。

12


與整體白色恐怖的肅殺氛圍,臺灣的人權運動相對消沉、甚至沉於水底,但人權理念的 火種並未就此熄滅。最佳例證即為 1950-70 年代上半蓬勃發展的《自由中國》 、 《文星》、 《大學》等雜誌。編輯者群以之為思想與論政基地,接棒傳遞著臺灣人權運動與智識的 薪火。1970 年代發生的「美麗島事件」、黨外人士林義雄一門的「林宅血案」等,此 些與執政黨抱持著相異立場而遭受迫害的若干政治分子,其之營救及案件本身的關懷, 使得人權運動成為政治上的反對運動主軸。不啻「臺灣人權協會」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FAHR)於 1976 年在美國成立,國際救援網絡於政治犯救援上亦頗多 助力,實際影響諸如迫使執政的國民黨公開審判政治犯、甚至是減輕罪行。

而 1980-90 年代的第二/三代人權運動發展,其萌芽點王興中認為能細分為三個小 時間切割點,分別為:1980-1986 年因臺美斷交、各種公害事件層出不窮,過往「大有 為政府」的泡沫正式破滅,加諸「美麗島事件」後的大逮捕所造就的社會氛圍浮躁,於 焉給予了臺灣社會絕佳的權利意識啟蒙與人權組織萌芽契機。1987-1989 年,則時逢長 達 38 年的戒嚴解除,民間言論力量獲得出解放,遂促成此時期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 傳統黨外人權運動的論述打破「人權」禁忌,如:「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發表《臺 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稱己身有權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社會與文化發展方向之自 由。此外,風起雲湧的各色社會運動已逐漸觸及公民政治以外的人權(根據王氏定義, 第二代人權運動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第三代則為集體權利),使臺灣人權運動邁入新 的視野。37

傅柯於 1986 年提出的「異質空間」(heterotopias),其內容有六:第一,沒有一 個文化/社會社群不全部存在著異質空間。易言之,異質空間具普遍性,而其之存在形 式沒有一定。第二,隨著時間歷程,空間會改變其之功能與意義。意即會依該空間所存 在之文化共時狀態(synchrony),而具不同功能。第三,同一個異質空間可以同時並 置許多不同型態的空間意涵。第四,該空間中所進行的異質時間(heterochrony)為一 種時間的橫向切面,可以是積累,也可以是某個瞬間。第五,異質空間係一個或開放或 封閉的系統,端賴於使用者的權利行使。第六,該空間具備雙重特性:既幻想,又真實。 37

王興中,〈書寫臺灣人權運動史:普世人權的本土歷程〉,《臺灣人權學刊》1:3(臺北:《臺灣人權學刊》編

輯委員會辦公室,2012),頁 205-219。

13


之所以為一幻想空間,係便於接露所有真實空間的虛幻本質;而之所以真實,則係藉由 創造出一個更為完美的、經過仔細安排的真實空間,更加凸顯出該空間的渾沌狀態。

運用傅柯的「異質空間」論述,便能發現「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空間異質性業隨時 間而產生變化:從「政治犯監獄」蛻變為「臺灣史上的一個紀念標的」,而又翻轉成為 「島嶼觀光」的其中一環,最後則上升至國家體制規劃下、「臺灣人權發展史」中極為 重要的一筆紀錄。然而,由於主管機關並未於初始產生一套完整性的系統規劃,造就綠 島園區的業務歸屬繁雜,成效不易被看見。更甚者,造成「綠島小夜曲」的一片誤傳── 人人皆以為綠島監獄乃係囚禁刑事要犯的黑道角頭,進而忽略了臺灣人權/政治的先行 受難者們的身影。

在綠島作為監獄島史的歷史脈絡簡述之基礎上,本計畫的執行旨在探究綠島人權 園區作為一紀念性空間的生命史發展脈絡的基礎上,以「文化記憶」之物質與空間基礎 與「空間的社會生產」為研究方向,透過不同時期的檔案資料、官方報告書之解讀,檢 視綠島人權紀念碑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官方意義建構之變遷,及其如何進行空間解嚴以 儀式化、物質化與空間化白色恐怖受難者之生命史經驗與記憶。其次,藉由白色恐怖政 治受難者(及其家屬)與綠島住民等已出版之回憶性與自傳性文獻、口述訪談報告與觀 光參訪者之留言的爬梳與整理,以及進一步針對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綠島住民、 獄所管理人員以及曾服務於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官兵等人,進行相關主題口述訪談,具 體檢視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綠島住民、警備指揮部官兵等,他們的白色恐怖歷史 記憶與綠島人權園區一隅空間意義的認知,及其中所涉記憶政治相關因素,如此採取「接 收效果」 (reception)的研究視角,可以突顯民間白色恐怖記憶與園區空間意義的認知, 其與官方建構的差異性。

14


四、建築群時間分期

在綜合分析了二十位受訪者之口述所得與現有資料,本團隊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 築群分為三期,再結合蔡寬裕前輩口述之分期製表,並列呈現。

第一期

蔡 寬 裕 前 輩 的 分 期

本 團 隊 綜 合 口 述 訪 問 與 現 有 史 料 所 得

第二期

第三期

民 40-54(1951-1965) 民 54-64(1965-1975)過渡期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 兩個大隊(第一、第二),各下 生訓導處 轄三個中隊(1-6),其中第六隊 是未被移監泰源的政治犯留訓 三個大隊,各下轄四個 隊。該時期的營區位置在今日的 中隊(1-12)。 莊敬營區,角落並設有醫務室(該 空間後來挪作第六隊使用,用以 隔離感訓隊員和政治犯)。

民 64-民 80s(1975-1990s) 一清專案實施後(民 73)。 現今的建築即為此時期所 遺留。建物名稱上會與前兩 個時期不同,亦有些許差異

民 40-54(1951-1965) 民 54-80(1965-1991) 政治犯監 民 82-(1993-)綠島人權文 新生訓導處 化園區的成立 獄與感訓業務並立 政治犯監獄 三個大隊,各下轄四個 中隊(1-12)。 民 61-76 (1972-1987) 國防部綠島感 訓監獄

15

感訓業務

法務部(民 80)-交通部 (民 89)-文建會(民 95) 民 54-82 (1965-1993) -臺東美學館(民 97)-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民 綠島警備指揮 部(民 54)─警 100) 備總部綠島指 揮部(民 67)- 警備總部職訓 第三總隊(民 77)-東部地區 警備司令部直 屬感訓第一~ 第三總隊(民 79)


五、文獻回顧與評估

關於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的研究,大多數的論述皆聚焦於受難者遺族的口述訪問、 回歸該時代下的政治情勢詮釋,以及從新興的議題「轉型正義」角度切入。少數幾篇文 章從「空間角度」切入,探討其與其他議題間的關聯。是以,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的相關 研究中,還有一個尚待開發、抑或被深入的研究方向,即「空間與歷史記憶建構」,透 過「空間」與「歷史記憶」兩者間的關係變化裡,定能豐富現有臺灣的白色恐佈史研究。 是以,並且透過本計畫的執行,即「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築群空間與歷史記憶轉變的 闡述,讓社會大眾對於長久以來被作為觀光島、監獄島認知的綠島,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與認識。

以往關於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相關研究已經相當可觀,很少有紀念空間與歷史 記憶關係的論文。目前的蒐集所得(範圍已先限縮空間與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歷史、 記憶相關),僅有以下幾篇。期刊論文方面:曹欽榮〈歷史紀念館的展示敘述:身體、 紀念與歷史關聯的初步探討〉,探討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害者其身體與政治 的文化關係,反思臺灣的歷史紀念館在擔任文化詮釋與溝通機構所扮演的角色,應更積 極於「身體與自由思想」的探索宣導。38

林靜雯〈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初期挑戰與未來的使命〉,從國家人權博物館 籌備處成立的歷程、所引發的爭論切入,再帶入世界各類型的紀念館和歷史遺址等的國 際經驗、負面遺產案例作為對照,檢驗臺灣在處理此類負面文化遺產上的運用,是否真 能有效運用舊有的監獄空間(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及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藉以喚醒個人 或社會集體的記憶,進而反思其之時代意義。此外,立基於斯,作者也提出日後在經營 兩個文化園區上的建言--「先無形、後有形」,亦即應先聚焦於無形的「歷史記憶」

38

曹欽榮,〈歷史紀念館的展示敘述-身體、紀念與歷史關聯的初步探討〉,《民俗曲藝》161(臺北:民俗曲藝

出版社,2008),頁 185-263。

16


紀錄與文獻蒐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與參觀者和社會的溝通,進而累積未來人權博物館 真正成立後的文化遺產。39

曹欽榮〈紀念館文化與公共性〉,則以「紀念化」所涵蓋的各種紀念行為及產生 的文化現象,探討我國的紀念館文化。曹氏認為紀念館係當代社會在「紀念化」過程裡 為了保存歷史真相、傳遞歷史記憶的文化機構,既能反映當代政治、社會、文化的需求, 亦肩負改變當代社會與創新文化的重任。將此概念帶入我國第一個白色恐怖紀念館的綠 島人權文化園區,進一步檢視該園區的起源,並探討其如何與社會團體建立起多重夥伴 關係,形成新世紀博物館的嶄新公共領域層面的紀念館文化。40曹氏的另一篇文論〈展 示空間、文本與社會實踐〉,雖無直接相關,但其藉由展場的展示空間作為探討點,檢 驗其與文本(即社會)與社會實踐間的關聯。透過「展示的形式論」闡述,對於參觀人 而言,不應該只流於展場上的視覺閱讀,更應該嘗試落實社會實踐,亦即未來的特展應 含括入觀眾對於該展示的評量及調查,進而得以知曉該展覽的目的有無達成,也才能夠 建構出面貌更為豐饒的智識。41

在博、碩士論文方面,相關研究更是稀少,目前所見的直接相關討論,共有八篇。 首先,吳金鏞〈國族建構、歷史記憶與紀念空間──二二八紀念碑的建構〉(1993), 作為國家記憶重塑的指標性建物--二二八紀念碑,其於建造過程裡,生產也再生產了 臺灣社會對於民族與國家的想像。它既象徵了往昔獨裁政權的瓦解,卻也在社會各群族 的爭奪下標誌了新霸權的建構。不同的主體進入此一歷史場域,競逐爭奪此空間的支配 權,進而得以彰顯己身的歷史記憶。42

39

林靜雯,〈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初期挑戰與未來的使命〉,《博物館學季刊》28:3(臺中:國立自然科學

博物館,2014),頁 111-126。 40

曹欽榮,〈紀念館文化與公共性〉,《博物館與文化》1(臺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11),頁 61-82。

41

曹欽榮,〈展示空間、文本與社會實踐〉,《博物館學季刊》21:3(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7),頁

63-70。 42

吳金鏞,〈國族建構、歷史記憶與紀念空間──二二八紀念碑的建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4)。

17


廖淑婷〈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臺北市都市公園為例〉(2003),論者以二 二八和平公園、中正紀念堂和大安森林公園做為分析對象,探討權力於公共空間中的運 作。以「文化霸權」及「權力三面向」為理論基礎,闡述權力如何藉由「意識形態」發 揮其影響力,並且又是如何展現於公共空間,在於文論最末提出公共空間的規劃省思(透 過有系統的組織、公開資訊、提升人民智識,藉以使反霸權機制更為完熟、得以制衡, 走向民主化常軌)。43

黃嘉琪〈都市公共空間的歷史轉化--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分析〉(2004),則從空 間與社會之間的生產過程、形式與象徵以及使用方式進行探討。援引哈伯瑪斯的公共領 域概念,探討中正紀念堂的公共性,分析其於不同歷史時空下的意義與使用方式,展現 其各階段的任務--「威權的國族儀典空間」、「都市精緻文化消費空間」、「反叛的 空間」和「市民的空間」,進而論證作為「能指」的空間,於時間進程底下的「所指」 不斷變動。44

粘勝雄〈人為場所中之紀念性意涵-以中正紀念堂為例〉(2009),從「現象學」 切入,並借鏡「紀念性論述」,重新檢視中正紀念堂作為記憶空間的外在形象,嘗試討 論紀念物於威權及民主之間的關係,並藉群眾於此紀念空間的活動分析其所彰顯的紀念 意涵,探討紀念場所的紀念意義變革。45

吳妍亭《反白盒子_臺灣人權紀念館》(2010),則從空間的概念切入,試圖探討 「臺灣人權博物館」(依據作者的定義,其位置為面對「總統府」的舊「中國國民黨黨 部」,包含「國史館」與「人權紀念館」)此一空間與往昔白色恐怖事件以及當前示威 遊行活動間的關係。吳妍婷認為舊「中國國民黨黨部」因過去被視為操控人民史觀的權 威組織,得以做為今日臺灣的人權指標;而後者──人權紀念館則是環境與活動、展覽 空間整合的「反白盒子」,可作為「現在」的闡釋。因而藉由「歷史冷感」與「政治熱 43

廖淑婷,〈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臺北市都市公園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44

黃嘉琪,〈都市公共空間的歷史轉化--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分析〉(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45

粘勝雄,〈人為場所中之紀念性意涵-以中正紀念堂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09)。

18


衷」的交互作用,此空間體現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及「政治是歷史的現在時態」 兩句名言。46

彭于芝〈國立中正紀念堂更名事件之研究〉(2010),以權力三面向理論為主軸, 輔以制度研究途徑、次級資料分析法、深度訪談法,論述中正紀念堂的更名、復名,希 冀藉由討論過程指出相關機構的權力角色與偏差動員,並探知該事件背後的權力行使關 係。47呂詠彥〈空間與政治--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區的起與變(1975~2012) 〉(2013)則 運用各種檔案、各部門公報和報刊等資料,論述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發展變革。論者分別 自五個章次論點敘述:紀念堂的設計競圖、建築體本身的工程技術於當下時局的各界觀 感、隸屬行政體制的流變(含堂內常設展及一般展場內容探討) 、建築物的改名到復名, 以及援引其他國家的紀念館堂佈局與規劃進行比較。48

曹欽榮的《紀念博物館、技藝研究與轉型正義-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2014),則以二二八紀念館、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為例,探討記憶在臺灣的紀念館展示 規劃及紀念館文化裡所呈現的記憶、文化遺產議題,並援引博物館研究等領域學理,探 討紀念館研究中的人權、公共領域課題。49

除了上述文獻外,《綠島鄉誌》亦有相關論述,作者曹欽榮首先分以時代切入綠島 監獄島史(劃分為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代),再依各時期所成立的監獄做一細部歷史 介紹,並針對「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成立沿革進行爬梳。其次,曹氏書寫了監獄文化 與島民生活的相融,甚至於日後成為島嶼觀光的一環另類觀光財。最後,論者提出己身 期許,希冀做為綠島文化一環的監獄歷史及人權博物館任務,能融入島嶼觀光的特色之 一,使之成為人權與環境權的學習島嶼,進而成為傳遞、宣揚世界諸監獄島背後人權理

46

吳妍亭,〈反白盒子_臺灣人權紀念館〉(臺中: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10)。

47

彭于芝,〈國立中正紀念堂更名事件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10)。

48

呂詠彥,〈空間與政治--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區的起與變(1975~2012)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

2013)。 49

曹欽榮,〈紀念博物館、技藝研究與轉型正義-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

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19


念的重要角色。50此外,陳儀深主持之「綠洲山莊(八卦樓)文史資料訂查研究」成果 報告中,亦整理了關於綠洲山莊的文獻資料,同時蒐錄相關受刑人的訪談紀錄,特別是 其於綠洲山莊的生活回憶,可提供本計畫參考。51臺灣遊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的《綠島 人權紀念園區整體整體規劃案》52,也可以提供本計畫執行時的參考。

綜觀上述討論便可發現,諸位研究者的目光泰半著重於整體的「大敘事」架構,儘 管有針對個案進行分析,但較少有論述以兩個人權文化園區進行探討。縱使《綠島鄉誌》 裡對於綠島監獄島史有著詳實的爬梳整理,亦有部分章節論及「新生」與島民的互動, 然而就紀念空間與其記憶的變革論述仍是不足。

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於今實為熱門的研究議題,仔細觀察目前的學術論述,能發 現論者或從外部社會(黨國體制)或從內部(政治受難者/單一案件/某一區域所發生 的案件/相關的文本影視作品)進行探討。探討議題則分別有以下幾種:國族認同與想 像的辯證、詮釋彼時政治權力結構、審判司法、政治受難者和其遺族的生命意義,以及 整個白色恐怖時期所造就的文化、社會創傷,而少有論及作為囚禁的實體空間,特別是 空間記憶的建構如何轉變,因此,透過建築空間的口述歷史研究,將有助於建立此一園 區的重要史料。基於上述,更顯得執行本計畫的重要意義。

50

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

51

陳儀深等,《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綠洲山莊(八卦樓)文史資料調查研究》(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 備處,2007)。 52 臺灣遊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整體整體規劃案》(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2006)。

20


六、研究理論與方法

針對本計畫的研究理論,主要是以「文化記憶」與「空間的社會生產」進行學理 討論,過去三十餘年來,記憶研究儼然成為一個重要且影響力廣大的跨學科研究取徑, 成為歷史學者藉由研究「記憶媒介」(vehicles of memory)考察社會群體如何認知特定 過去,及其所牽涉之記憶政治學(politics of memory)。53 在此研究取徑下,從歷史學、 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與文學各領域,衍發眾多諸如集體記憶、社會記憶、國族記憶、 公眾記憶、庶民記憶與文化記憶等分析概念。但是,無論其概念為何,其關懷的核心議 題,並不僅在於理解社會群體如何「記憶」或「訴/述說」過去,也在於探討諸如宗教 信仰、政治文化、社會習俗、歷史傳統、儀式、紀念性機構(如博物館)與紀念性建築 /空間(如紀念公園、紀念園區)等「記憶媒介」或者「記憶所繫之處」,如何被特定 群體建構出來,一方面具體化與流傳群體對「過去」的認知,一方面又長時間影響該群 體理解他們共享的過去。故此,史家以各種方式檢視關於「過去」的再現,如何隨國內 與國際政治之發展而影響社群理解其所處之社會、政治與文化網絡之意義與變遷。

(一)「記憶研究」的取徑

近年來開始被運用在歐美與臺灣等地區東亞歷史相關研究當中。歐美的中國、日 本與臺灣史學者,將「記憶研究」分析概念工具,運用於太平天國、義和團、南京大屠 殺、文化大革命、牛棚、改革時期的中國、日本國族建構與廣島原爆創傷記憶、臺灣霧 社事件與二二八事件等族群創傷、甚至二十世紀「勾踐復國」的歷史記憶等相關主題的 研究與討論。54 就臺灣學界而言,大約1990年代末同一時期,社會學者蕭阿勤、歷史 53

Patrick H. Hutton, “Placing Memory in Contemporary Historiography,” History as an Art of Memory (Hanover: University of Vermont, 1993), pp. 1-26; Wulf Kansteiner, “Finding Meaning in Memory: A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of Collective Memory Studies,” History and Theory 41: 2 (May, 2002): 179-197; Peter Fritzsche, “The Case of Modern Memory,”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73: 1 (Mar., 2001): 87-117. 「記憶媒介」乃援引自 Yosef Hayim Yerushalmi 所著 Zakhor: Jewish History and Jewish Memory (New York, 1989). 54 Tobie Meyer-Fong, 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aul Cohen, Speaking to History: 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Vera Schwarcz, Place and Memory in the Singing Crane Garde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8); Michael Berry, 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1


學者沈松僑、人類學者王明珂與黃應貴,不約而同將各種不同記憶研究的取徑,與概念 工具運用於其實證研究當中。蕭阿勤不但從事歷史記憶相關概念與理論的引介工作,並 從事有關臺灣抗日記憶、民族文學與民族歷史書寫等個案研究。55臺灣歷史學者沈松橋 有關「黃帝神話」如何成為晚清中國國族主義建構與論述基礎的研究,則為一歷史記憶 研究的傑作,後來他還將此一研究取向運用於「英雄系譜」與晚清國族想像的討論。56 同樣地,人類學者王明珂也將此取徑運用於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之討論,具體探究「華 夏」族群概念之建構歷史。值得注意,王明珂不僅將歷史記憶之概念運用於其實證研究 當中,還特別從方法論的角度,從事理論性的反省與思考,提醒歷史學家自傳、傳記與 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建構的本質,應謹慎使用相關研究材料。57 黃應貴則以「時間、 記憶與歷史」之辯證關係為主題組織研討會,並形成讀書會社群。58 另外,值得一提, 中研院明清研究會在其早期籌備階段,亦以記憶主題組織了「記憶與文化」、「記憶與 認同」與「涓滴之流:日常記憶與熔鑄認同」等三個讀書會社群。59

近幾年,「記憶研究」的相關理論與概念在臺灣與中國歷史學界的運用更形普遍, 不乏佳作問世。例如,相當類似於沈松僑的取徑,楊瑞松有關「東亞病夫」、「黃禍」 2008); Ching Kwan Lee and Guobin Yang, ed., 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ollective Memories in Reform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Ban Wang, Illuminations from the Past: Trauma, Memory, and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Takashi Yoshida, The Making of the “Rape of Nanking”: History and Memory in Japa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Stefan Tanaka, New Times in Modern Japa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Joshua Fogel, ed., The Nanjing Massacre in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Lisa Yoneyama, Hiroshima Traces: Time, Space, and the Dialectics of Mem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99); Gerrit W. Gong, ed.,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The Legacy of War and Peace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6); Paul Cohen,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Daqing Yang, “The Malleable and the Contested: The Nanjing Massacre in Postwar China and Japan,” in Perilous Memories: The Asia-Pacific War(s), pp. 50-78. 55

蕭阿勤,〈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 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35 (1997),頁 247-296; 蕭 阿勤, 〈抗日集體記憶的民族化:臺灣一九七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 , 《臺灣史研究》9:1(2002) , 頁 181-239;蕭阿勤,《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臺北:聯經,2012)。

56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 (1997),頁 1-77; 沈 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研院近史所研究期刊》33(2000),頁 77-158。

57

王明珂,〈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994 年 9 月),頁 119-140;王 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1997);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 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3(1996 年 6 月),頁 147-184。

58

黃應貴,《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9)。

59

廖宜方,《唐代的歷史記憶》(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頁 8。

22


與「睡獅」等文化符號與中國國族論述建構之辯證關係的討論,頗具代表性。值得一提, 臺灣青年學者廖宜方的論著《唐代的歷史記憶》,除了是一部「記憶研究」的實證研究 成果之外,該書導論所提供的歷史記憶相關理論與概念史學史的考察簡述,並特別著力 於挖掘中國史研究脈絡下的「記憶研究」傳統,值得一讀。60 再者,若干臺灣史學者, 如周婉窈與吳乃德,也從歷史記憶與轉型正義的角度,從事有關霧社事件與二二八事件 論述的歷史考察。又,王汎森與王甫昌等學者,則從歷史記憶的視角,探究歷史教科書 與族(國)群意識與認同建構之間的政治關係。61 另外,許雪姬則從「去日本化」與 「中國化」的角度,探討日治時期至戰後臺灣人物傳記所述及之選擇性記憶與遺忘(書 寫)議題,值得注意。 62 同樣,陳登武則從影視史學角度,注意到亞美尼亞大屠殺 (Armenian Genocide)後續加害者與受害者後裔的選擇性記憶與遺忘。63 這些著作, 在理論與概念思辯,或個案分析與詮釋上,對本計畫的執行均具啟發性。

實際上,過去三十餘年來,記憶研究逐漸成為世界各地歷史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 不僅有其學術脈絡,更有其現實的脈絡可循。此一學術現象,其實是人類社會經歷殖民 統治、戰爭與極權專制等創傷經驗的結果。尤其,隨著後殖民與後極權公民社會之重建, 以及官方對殖民統治與極權專制記憶的操弄與清洗,有關大眾創傷經驗之記憶與遺忘, 成為學術探討的焦點。歐美、中國、臺灣有關殖民統治、戰爭創傷與極權專制的歷史記 憶,如何成為各區域社會集體建構國家或族群認同與政治主張的合理性工具,則是相關 學術論著關注的議題。64 以周婉窈與吳乃德的研究為例,其討論議題即分別被置於帝 60

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中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 (臺北:政大出版社,2010);; 廖宜方,《唐代的歷史記憶》(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61

周婉窈,〈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臺灣風物》60:3(2010),頁 11-57;夏春祥,〈二二八事 件的事實與詮釋〉,《在傳播中的迷霧—二二八事件的媒體印象與社會記憶》 (臺北:韋伯文化,2007),頁 21-52; 吳乃德,〈書寫民族創傷: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記憶〉,《思想》8(2008),頁 39-70;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 史記憶: 臺灣民主化未竟之業〉,《思想》2(2006),頁 1-34;Robert Edmondson, “The February 28 Incident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Stephane Corcuff, ed., Memories of the Future: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 (New York: M. E. Sharpe, 2002), 25-46;王汎森,〈歷史教科書與歷史記憶〉,《思想》9(2008) ,頁 123-139; 王甫昌,〈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臺灣》教科書的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臺灣史研究》8: 2(2001 年 12 月),頁 145-208。

62

許雪姬,〈去奴化與趨祖國化—以戰後臺灣人物傳記為例〉,《師大臺灣史學報》4(2011),頁 3-65。

63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 Atom Egoyan〈A 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17(2006), 頁 641-676。

64

Jay Winter, “The Setting: The Great War in the Memory Boom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Remembering War: The Great War 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7-51.

23


國主義或極權統治的脈絡之中,以臺灣霧社事件與「沙韻之鐘」或「二二八事件」為個 案,考察在日本帝國主義擴張過程中,臺灣族群創傷記憶之流變,以及「皇民化運動」 政治論述之書寫,與臺灣國族認同建構之關係。周婉窈關於日本殖民時期臺灣、滿州與 朝鮮的歷史教科書研究,則更具體觸及日本殖民者如何透過記憶控制的方式遂行其殖民 宰制與國族認同之建構。同樣處理教科書的問題,王甫昌則以《認識臺灣歷史篇》所引 起之爭議切入,探討臺灣族群意識變遷,以及歷史教科書編寫與修改「去中國化」或「去 臺灣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之發生與學術討論,實與臺灣從戒嚴時期極權統治到後極權 (解嚴)民主化的發展與轉型正義,具有密切關係。此一現實與學術之相互激盪,同樣 可見諸二二八事件相關紀念性建築與空間之研究,但進一步跳脫文本論述史的框架,從 事記憶之物質與空間基礎的討論,例如吳金鏞在《國族建構、歷史記憶與紀念空間:二 二八紀念碑的建構》論述所作的示範。65 同樣的,曹欽榮的碩士論文《紀念博物館、 記憶研究與轉型正義──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介紹二次大戰後各國如何以 紀念館之設立物質化或紀念化過去的大規模人權罪行,並檢視與比較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的展示方式,及其作為紀念性空間的意義。66

本計畫的主題,也就是綠島人權園區建築空間之生命史研究,可以放置臺灣戰後 冷戰時期以至後冷戰國內政治變遷的脈絡之下進行討論,其研究取徑為「文化記憶」之 物質與空間基礎建構與「空間的社會生產」。以下即就「記憶研究」的主要概念,以及 本文採取之研究取徑與分析概念作一簡單之討論。67

現代「記憶研究」的緣起,可追溯到阿博瓦胥(Maurice Halbwachs, 1877-1945)里 程碑式的學理說明與個案研究,並可見其有關記憶之社會性、建構性、變遷性與物質性 的討論。根據其所著《記憶的社會架構》(The Social Framework of Memory),集體記憶 意指個人或社會群體對於特定歷史過去的知識與認知,而此一知識與認知乃由其所屬社 65

吳金鏞,〈國族建構、歷史記憶與紀念空間:二二八紀念碑的建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4)。

66

曹欽榮,〈紀念博物館、技藝研究與轉型正義-從國際經驗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 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相關著作參見:曹欽榮,〈歷史紀念館的展示敘述-身體、紀念與歷史關聯的初 步探討〉,《民俗曲藝》161(2008),頁 185-263。

67

關於「記憶研究」的學術脈絡,可參閱 Astrid Erll, Memory in Culture, trans. Sara B. Young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esp. 1-37.

24


會群體與環境所給予並建構而來。68尤其,由於個人或群體不可能認知許多未曾經歷的 過去,因此必須由其所處之社會群體(家庭、社會團體或國家)獲得相關的知識,可說 是「借來的記憶」。69 此一「借來的記憶」觀點,可見個人與集體記憶之間的辯證關 係。又,在此定義下,集體記憶實際上可隸屬不同層次與性質的社會群體,而非一塊板 涵蓋全部「整體」的成員,如此也更顯記憶之多元性。同理,在臺灣社會之中,自民主 化以來,有關白色恐怖之記憶,不再只是官方一言堂,而呈現出不同社群之蛙鳴喧嘩, 甚或在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綠島住民之間,或是當時獄所管理官兵,都無法一概 而論,因此更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文獻爬梳與口述訪談,以從眾多生命史經驗故事見其多 樣性。

其次,集體記憶不但多元,且處於不斷流變狀態。個人或社會群體的記憶,必然 隨著時代變遷、政治局勢與現實需求,經歷重新再建構的歷程。針對此,阿博瓦胥清楚 指出: 「實際上,過去並非如實重現……所有事情似乎都指出,過去並不是被保存下來, 而是在基於『現在』的重新建構。」70 進一步,在集體記憶的社會架構形塑下,群體 對過去意象的認知,乃基於每個時代的「現在」脈絡與需求重新建構,而此一重構的過 去意象,與當時「社會的主宰性思想」一致。在此,我們可以把「主宰性思想」,延伸 詮釋為每個時代的官方歷史書寫、意識形態、主流論述與價值觀,且因其主宰支配性, 所有過去意向的重構,實際涉及權力關係與權力結構翻轉的歷程;此一歷程的結果,即 歷史書寫與詮釋權的取得,例如政權與教科書編寫之間的權力關係,或者諸如二二八和 平紀念碑之建立與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之設立。再者,阿博瓦胥在其記憶之建構性的討論 中,注意到人類社群隨時變遷之選擇記憶與遺忘的特點。換言之,由於每個時代「主宰 性思想」的變易,特定過去的事件可能遭到結構性遺忘,或者在特定時刻又被記起並賦 予重要意義,就如戒嚴時期反共抗俄主流論述與中國化之大中國史觀之下,臺灣各社群 之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之經驗,受到壓抑而以民間記憶形式存在於少數社群之間,為不同

68

Maurice Halbwachs, “The Social Frameworks of Memory,”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1] 1992), 35-189. 69 Maurice Halbwachs, “Historical Mem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The Collective Memory, trans. Francisj. Ditter, Jr. and Uida Yazdi Ditter (New York: Happer & Row, [1950] 1980), 51. 70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39-40.

25


世代之大眾所遺忘,而後因政治結構之翻轉與社會「主宰性思想」或論述之變易而成為 臺灣特定社群之身體實踐(國定假日與紀念儀式)與記憶的一部分。

最後,很少學者注意到,阿博瓦胥其實已隱含其對集體記憶建構中之物質與空間 因素的注意,並將逐漸由後世學者如諾哈(Pierre Nora, b. 1931)和艾斯曼(Jan Assmann) 進一步具體說明 。71 總之,阿博瓦胥在「記憶研究」學理探討上的貢獻,在於其指出 人類社群記憶生產的社會性、建構性、變遷性、選擇性、物質性與空間性,為後世學者 的記憶理論與研究定下基調。

阿博瓦胥有關集體記憶之物質性與空間性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由法 國史家諾哈進一步以「記憶所繫之處」加以具體界定與說明。根據諾哈,「記憶所繫之 處」意指具物質性、功能性與象徵性之文本論述、儀式展演、紀念性節日、紀念性物質 與空間等承載群體或國族記憶之載體。這裡所指物質性,即集體記憶之化身變形(具體 化) ,例如文本論述之類的教科書;功能性則指該化身變形之記憶載體,實質具有政治、 社會與文化功能,例如國慶閱兵儀式;象徵性則意指記憶載體指涉社會群體與認同,例 如艾菲爾鐵塔。72 就此定義,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可以被定義為一兼具物質性、功能性 與象徵性之臺灣國族「記憶所繫之處」。

諾哈從廣泛層面定義承載社群或國族的「記憶所繫之處」 ,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1917-2012)與美國學者康諾頓(Paul Connerton),則分別具體從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角 度,深入探討慣習、傳統、儀式與社會運動等身體實踐與展演,如何構成群體記憶與認 同建構的基礎。73 在其主編的《被發明的傳統》(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的導論中, 霍布斯邦以「發明傳統」(inventing traditions)為題,針對人類社群儀式的形成、性質、 類型與功能進行簡短討論。74 簡言之,「被發明的傳統」意指一系列具儀式性與象徵 性的身體實踐,透過不斷重複展演,建立大眾對特定過去的連續感,並在此一連續感的

71

Halbwachs, “The Social Frameworks of Memory,” 60; Nora, “Between History and Memory,” 9. Nora, “Between History and Memory,” esp. pp.18-24. 73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aul Connerton, How Societies Rememb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74 Eric Hobsbawm, “Introduction: Inventing Traditions,” 1-14. 72

26


建立基礎上,進一步達成如下政治目的:建構社群一致性與認同;建立合法化權威機構、 地位與關係;社會化、信仰、價值體系與行為規範。根據霍布斯邦,其中最普遍的目的 是第一項,透過重複的儀式性與象徵性身體實踐,創造共享的歷史感,以建構社群或國 族認同感。75 針對此,康諾頓也同樣論證,具有重複性、儀式性與形式性的紀念性身 體實踐與展演,可成為保存與傳遞社會集體記憶的文化媒介。76 類此以儀式性身體實 踐作為「發明傳統」的現象,也可見諸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空間之內的儀式性活動與紀念 性物質文化,使該地方之功能與意義進一步增生與多元。

最後,德國歷史學者艾斯曼集「記憶研究」前人學者主要概念之大成,站在阿博 瓦胥和諾瓦等學者的肩膀上,發展出「文化記憶」的概念工具。艾斯曼所提「文化記憶」, 具體指涉人類社群記憶得以世代流傳的物質與空間基礎。77 首先,艾斯曼在阿博瓦胥 「 集 體記 憶 的社 會 架構 」 概念 的 基礎 上 ,進 一 步區 分 出短 時 間的 「 溝通 記 憶」 (communicative memory)與長時段的「文化記憶」(cultural memory)。「溝通記憶」 主要透過口述傳統方式,傳遞群體對晚近過去的知識與認知,其有效性通常三至四世代。 欲跨越世代或社會距離之侷限,此一「溝通記憶」必須轉化成其他「文化媒介」形式所 承載的「文化記憶」。78 根據艾斯曼,此「文化記憶」可儲存於諸如文本論述、儀式 實踐、城市空間、紀念性建築與空間等「物質化文化」之中,以此記憶與回憶群體歷史 長河中的關鍵時刻。79 換言之,「物質化文化」的轉化過程,涉及將群體對特定歷史 之「過去」的知識與認知,進一步視覺化、儀式化、物質化或空間化在各種形式的文化 生產品,諸如文本(論述)、日記、回憶錄、小說、教科書、繪畫、照片、電影、電視、 身體實踐(儀式、服飾、示威) 、紀念性碑與紀念性空間(紀念館與公園)等等「記 憶所繫之處」。艾斯曼強調,在此「物質化」過程中,其背後應具有主流或官方關於過 去的宰制性論述,亦或者非主流的民間論述作為基礎。亦即,這些「物質化文化」形式

75

Eric Hobsbawm, “Introduction: Inventing Traditions,” 9. Connerton, How Societies Remember, esp. 41-71. 77 Jan Assmann, “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New German Critique 65 (1995): 125-133; Jan Assmann, “Introduction: What is Cultural Memory,” Religion and Cultural Memory: Ten Studies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1-30; Jan Assmann,〈昨日重現—媒介與社會記憶〉,《文化記 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頁 21-42。 78 Assmann and Czaplicka,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126-129. 79 Assmann and Czaplicka,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128-129. 76

27


的集體記憶,其實是官方或非官方論述具體化的結果。80 此一官方或非官方論述物質 化為「文化記憶」的論證邏輯,是本計畫從事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空間記憶研究之主要研 究取徑,意在藉由政治受難者、綠島住民、獄所管理員及綠島指揮部官兵之相關回憶性 (自傳性或口述性質)之文獻,以及進一步之具體口述歷史訪談,探析園區作為一「記 憶所繫之處」空間意義的「論述」基礎,亦即政治受難者與綠島住民的生命史經驗與記 憶。

(二)空間、記憶與認同

本計畫探究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之生命史與空間意義之建構與變遷,其論證邏輯除 建基於「文化記憶」的物質性與空間性之學理性概念外,亦參考拉費佛賀(Henri Lefebvre, 1901-1991) 、克瑞斯威爾(Tim Cresswell)與提爾(Karen Till)等人文地理學家關於 空間或地方的社會生產與認同建構之空間性等分析概念。

首先,對當代城市空間研究影響深遠的拉費佛賀「空間之社會生產」(social production of space)理論,有助本文個案探究各種特定社群,如何透過權力關係網絡與 社會性實踐,複製主流或另類社會價值與意識形態,而賦予一個空間或地方特定的意義。 81

在論述過程中,將以空間為主,空間或地方其實可以互通,不作區別。此一互通性

的學理基礎在於,參照文化地理學家克瑞斯威爾的提法,本文將地方定義為:在人類個 體或群體權力脈絡當中,被賦予意義的空間。82 原始的地方未具明顯社會意義,在社 會權力脈絡作用下,權力者定義何謂適當與不適當,如此創造、賦予地方的意義。然而, 地方的意義從未固定而處於不斷流變。因為權力者可隨時界定地方的正當意義,非權力 掌握者也可以顛覆的方式「佔據」、「使用」具官定意義的地方,並賦予地方另類意義。 換言之,地方意義的生產,源於社會實踐過程的不斷演變,由多重社會過程建構而成。 83

再者,地方意義的賦予,通常是個體或群體認同建構的空間基礎。群體藉由對特定

地方的依附,不斷於該地方進行重複性的身體實踐,成為佔據地方群體的一員,達到認 80 81 82 83

Assmann and Czaplicka, “Collective Memory and Cultural Identity,” 128. 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Donald Nicholson-Smith (Cambridge: Blackwell, 1991). Tim Cresswell, 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Socio Publishing Co., 2006), 7-12. Cresswell, 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 27-29, 35-38.

28


同建構之目的。亦即,地方是「主體性」建立的基礎,在特定空間內為我者,之外則為 他者。84 如此空間與認同建構之間的關係,可見諸本計劃有關政治受難者在不同時期 對於其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中特定建築或開放空間之生命史記憶、認知與身份認同之間 的關係。為此,除了透過如「政治受難者重返綠島巡禮暨獄中故事採集計畫」等相關報 告書之座談與訪談紀錄,更需進一步進行相關議題之主題口述訪談。

地方作為認同建構基礎,其過程牽涉集體記憶的建構。群體透過地方的生產,賦予 地方群體認同的地方感,而此一地方感的基礎,還在於該空間被賦予群體共享的過去, 為群體認同建構增添了歷史連續感。是故,諸如紀念碑、博物館、特定文物的保存、史 蹟的界定等,都是將記憶「安置」於地方的例子。同時,既然地方的意義隨著不同社會 群體之社會實踐過程不斷流變,它們也可能成為不同社群記憶生產與再生產的載體。85 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看到了空間的生產與再生產、記憶的生產與再生產、以及認同的 建構與再建構的辯證關係。此一空間、記憶與認同建構之間的辯證關係,更明顯見諸提 爾從社會記憶之物質性與空間性的角度出發,思考空間、認同與記憶之間關係的討論中。 提爾首先將社會記憶定義為「社會群體之間競逐取得再現其所詮釋之『過去』版本的權 威,以合法化其政治目的與認同的動態歷程」,86 並進一步指出,取得歷史之詮釋權 的方式之一,即透過權力關係或社會抗爭手段,爭奪具象徵意義之空間的控制權,並藉 由該空間「再現其所詮釋之『過去』版本」,作為進一步建構群體或國族認同的基礎。 87

同樣地,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一隅,在不同時期不同社群的意義建構與認知之下,各

建築空間的意義也隨而產生流變。例如在戒嚴時期,其主要建築空間之論述基礎或地方 感主要受制於國民黨政府及其反共抗俄意識形態與論述,身處其中的白色恐怖受難者, 自然受其鉗制而必須以各種方式壓抑或潛藏其另類論述與記憶。到了民主化時期,隨著 臺灣社會記憶之民主化,原本遭受壓抑之另類記憶與論述也獲得解嚴,甚或以「物質化 文化」或空間解嚴方式具體呈現於空間與其他諸如訪談錄、自傳、小說、繪畫與紀錄片 等「文化記憶」之中,並進一步影響及於臺灣社會中的閱聽者。其間之歷程與變化,及

84 85 86 87

Cresswell, 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 29-34. Cresswell, 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 81-85. Till, “Places of Memory,” 289. Till, “Places of Memory,” 289-290。

29


其所涉及之空間記憶政治,值得透過本計劃具體深究官方、政治受難者、綠島住民、綠 島指揮部官兵的多元認知與記憶。

由於本研究的場域-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前身係被建構而成的監獄空間,其之意義不 啻隨著歷史進程產生轉變,在解嚴後,做為「異質空間」的綠島園區更面臨到因處於不 同位置的壓力團體,而產生社會意義上的衝突。故本計畫的分析架構將參酌傅柯的「異 質空間」進行名詞解釋,於「記憶與空間」的討論則援引 Till Cresswell 的「地方與空 間」理論。又,因本個案特殊的空間性質,再佐以 Heni Lefebvre 的「空間與政治」。 筆者於斯嘗試建構出綠島園區的空間性與物質性的歷史記憶意義建構變革。本研究主要 利用的材料有二:首先,鎖定官方建構園區的相關論述,意即公部門於規劃「綠島人權 文化園區」時所進行的檔案調查、報告書等資料。其次,透過政治受難者前輩的相關書 寫與口述訪談,藉以做為當事人的前輩們對於此一紀念性空間的觀感與認知;關於獄所 管理人員與指揮所官兵的口述訪談,予以建構既有空間的歷史記憶。

(三)口述歷史訪談暨檔案文獻蒐集

本計畫將蒐集既有出版品中關於綠島人權園區內建築群空間的論述資料,特別是政 治受難者前輩的回憶,例如劉佳欽前輩於《看到陽光的時候》一書中,提出了幾點建言 與反思。88其次,本計畫亦將前往檔案典藏機構,例如國史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國家檔案局、國防部史政編譯處等單位蒐錄有關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築群的一手檔案文 獻資料。第三,本計畫將以政治受難者、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官兵及其相關人物(如家 屬、獄所管理人員等)為訪談對象,透過口述歷史方法來蒐集關於其對綠島人權文化園 區建築群的空間記憶,以及其與此一建築空間的互動情形。

88

毛扶正、胡乃元等著,《看到陽光的時候:白色恐怖受難文集 頁 437-452。

30

第二輯》 (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4),


七、計畫工作內容及項目

本計畫的工作內如及項目如下:

一、以政治受難者、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官兵及其相關人物(如家屬、獄所管理人 員等)為口述訪談對象,進行詳細(深度)訪談,人數至少二十人或紀錄稿十 五萬字。 二、訪談與紀錄內容以民國 39 至 76 年(1950-1987)解嚴後,舊建築空間(詳計畫 範圍)歷史為主,包含受訪的政治受難者、綠島地區指揮部官兵、獄所管理人 員之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獄中的生活與管理空間使用紀錄等,並於訪談過程 中輔以錄音、拍照、錄影紀錄。 三、訪談過程包含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綠洲山莊(含八卦樓、獨居房、及戒護中心等 空間)、新生訓導處(含福利社遺址、克難房)、警備總部綠島地區警備指揮 部(莊敬營區)建築群等之生活情境,並將其當時空間配置及使用情形詳細說 明(必要時輔以繪圖),以供園區進行歷史原貌復原及空間使用的參據。. 四、訪談前預先通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園區指派同仁共同參與研討訪談計畫及各 項相關作業之施作。 五、蒐集受訪者相關史料、文物、照片等平面、影音資料,以及新生訓導處、國防 部綠島感訓監獄、警備總部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等相關檔案資料,並加以整理、 建檔。 六、依口述訪談資料、所蒐集到之文物及文史資料,詳細整理完整的政治受難者及 其相關人物(如家屬、獄所管理人員等)之歷史性及故事性敘述紀錄,作為園 區導覽解說、策展及園區規劃的參據。 七 、 應提供受訪者口述訪談費用每人至少新臺幣 2,000 元,並須取得口述訪談內容 及相關史料文物之授權。 八 、 完成結案成果報告書及光碟一式十份(含調查研究成果、訪談逐字稿電子檔、 影像紀錄、口述訪談內容及相關史料文物之授權同意書、本案相關資料 WORD、 PDF 及照片原始檔等相關電子檔資料)給予機關。

31


(一)工作時程圖

32


(二)受訪者名單 序 號

訪問日期

受訪者姓名

服役時間

1

104/ 10/17

李士楨

68 年底-70 年

2

104/ 10/21

許輩燕

73.11-77.01、 79.11-81.03

3

104/ 10/25

萬迺祥

55.12-61、 63.01-66.01

4

104/ 10/26

張寶樹

69.07-71.12

5

104/ 11/14

吳敏鴻

74-77

打字員

身分 感訓隊員 (十一大隊) 十一大隊長、 綠指部參謀主任 第一中隊政戰幹事、 第六隊輔導官、 綠指部保防官 十一大隊排長、 綠指部兵工官 參謀官、輔導長、 本部中隊長

6

104/ 11/20

田何素琴

63.07-65 (綠指部)、 65.07-69.06 (綠洲山莊)

7

104/ 11/28

陳政宏

81.03-82.02

總隊長 兼指揮官

8

104/ 12/13

林清傳

74-76

政戰士、政一

9

104/ 12/14

趙樑

78.02-05、79.02-81

十一大隊排長、 後勤官、綠洲山莊副 隊長

105/ 01/10 105/ 01/12

徐安旦

54-61

醫務所藥劑管理

王蔡來桃

62.11-75.08

鄉民代表 (第 10-12 屆) 總機(綠洲山莊)

10 11 12

105/ 01/13

田林素珍

61-63

13

105/ 01/17

羅昱樟

74-75

14

105/ 01/18

吳木銳

70-72

15

105/ 02/17

蔡寬裕

61-64 (綠島刑期部分)

16

105/ 02/18

彭俊亨

79-81

33

軍械士 (憲兵) 新生大隊三中隊中 隊長 政治受難者 (綠洲山莊、 綠指部) 義務役

備註


17

105/ 02/18

陳欽生

60-72

政治受難者 (綠洲山莊)

18

105/ 3/20

李世迎

70-72

勵德班管理

19

105/ 3/18

莊仁吉

80.07-81.07

20

105/4/9

柯穎村

69-70

34

七大隊副大隊長、 九大隊代理隊長 綠洲山莊服役,管理 八卦樓(憲兵)

註:吳木 銳先生的 小隊長


貳、口述訪談紀錄稿 1. 王蔡來桃小姐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1 月 12 日 (二) 14 點到 16 點 地點:臺東縣綠島鄉公館村王宅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蔡美娟、王樂婷(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代表)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王蔡來桃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35 年(1946)

出生地

臺東縣綠島鄉

在綠島的時間

-

職稱

綠島鄉民代表(第 10-12 屆/民國 62.11-75.08)

備註

(圖一

王蔡來桃小姐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35


一、生平與童年 我是王蔡來桃,民國 35 年(1946)出生於綠島。我爸爸叫蔡進順,媽媽是田明金。 我們原本住在流麻溝一帶,流麻溝那裡姓蔡的都是同一家族,我們的祖先來到這裡定居, 之後就分了三支血脈傳承下來。流麻溝裡頭總共住了十三戶,進順、進財伯、全順、財 發、丁發、泉其、泉春、丁龍、丁山、丁財、亦福、文福和進𠯫。大家後來都從流麻溝 搬出來了,畢竟交通不方便,會想向外發展,剛好遇到政府徵收,土地跟房子都有補償, 政府沒有強制,於是大家就都趁機搬出來了。1 我一共有八個兄弟姐妹,大哥是我爸爸向他姐姐(我的姑媽)抱來養的。大哥來了 之後,我的爸爸媽媽共生了七個孩子,五個女孩、兩個男孩,不過其中有兩個孩子大約 在五個月大的時候就夭折了。如果排除過世的手足,我排行第三,最小的兩個都是弟弟。 我大哥跟我差九歲,他跟我大姐都同年、都是屬虎的。我大姐嫁給綠指部裡的保防官徐 世民,他們後來搬去臺中,兩個人現在都已經過世了。我四妹也是嫁給綠指部裡頭的保 防官萬迺祥2,你們曾經訪問過他。而你們訪問的另一位徐安旦3,他太太蔡清華則是我 的姪女,我記得徐安旦那時候是在醫務所工作。他們後來搬去臺北,我大哥那時候也就 跟著一起到臺北了。 我爸爸因為不會游泳,所以就沒有跟著人家出海去捕魚,不過他是去向人家買漁獲 回來做柴魚。除此之外,我們家也有種水稻、番薯以及養鹿等。我們的耕田有兩甲多地, 在今天的觀音洞附近,都是向中寮村的人家買的,那時候很多中寮人都要搬去新港,我 爸爸便一口氣買了兩甲多。不過這兩甲多地大概在民國 87、88 年時,由我弟弟賣給了 潤泰集團的總裁尹衍樑4,現在他們在那裡蓋了度假別墅。除了務農,我爸爸也會到國 外批一些魚獲回來加工做成柴魚叫賣。從前,我爸爸會搭船到日本的沖繩批貨,有點像 是今天人家說的走私,不過最早以前是沒有管制的。後來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了,臺 灣不久就戒嚴了,海岸也開始有管制了,我爸爸就不敢再冒險,於是就在流麻溝開了一 間雜貨店,賣些米、糖、鹽、米粉、酒、水果跟黑松汽水那一類的飲料。我們的顧客則 大都是公館、楠仔湖、柚子湖以及流麻溝一帶的居民。 跟同期的人比起來,我們家的生活過得還算不錯,能吃白米。也因為家裡開雜貨店, 小孩子們平常都還有「四秀咪呀」 (sì-siù-mi-á,臺語,意思為零食)可以吃。不過,我 比較喜歡吃番薯,所以小時候我會拿白米去跟隔壁家的伯伯換番薯。直到後來,我爸雇 了一個工人專門種植番薯,我才沒有繼續拿米去跟人家交換蕃薯。 我爸爸他人很好、很善良,像是以前冬天時綠島幾乎都沒有東西吃,連山上的番薯 都會被風凍死。所以這一帶的居民就會來雜貨店跟我們賒欠食物,等到隔年春天再拿收 成的花生來抵帳。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有點類似救濟居民,所以我很欽佩我爸爸。不過, 我爸爸他也很命苦,他 3 歲時死了媽媽,7 歲時又死了爸爸,我爸爸從小都是靠幫人養 1

政府徵收流麻溝土地之時間,目前查無書面資料指出詳細時間點,惟〈綠島人文探索 文化地圖〉網頁寫道:「民 國 55 年被政府徵收,建自強山莊,設立第三職訓隊,管訓一清專案的流氓犯」。資料來源: http://210.71.38.3/green1/map/village2_6.htm,2016 年 8 月 2 日讀取。 2 萬迺祥(1932-),曾任綠島指揮部保防官,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可參見本計畫中的萬迺祥先生的口述整理稿。 3 徐安旦(1932-),曾任綠島指揮部藥劑官,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可參見本計畫中的徐安旦先生的口述整理稿。 4 尹衍樑(1950-),現任潤泰集團總裁、中國文化大學董事會董事。相關生平可參見:尹衍樑口述,張殿文、郭議 鴻撰文,《尹教授的 10 堂課:興學興人的神隱總裁》(臺北:今周刊,2013)。

36


豬來討生活。我爸爸總共有三姐弟,他排行最小,上頭一個哥哥、一個姐姐。我阿嬤過 世後,我阿公有再找一個盲女來「湊」做堆,兩個人也不算結婚,就是一起過生活。我 那個瞎眼的阿嬤很厲害,就算看不見,樁米跟砍蕃薯藤餵豬等動作也都還是很迅速,絕 不會輸給平常人。後來我阿公過世,這個瞎眼的阿嬤也沒有拋棄他們我父親三姐弟,一 個女人家辛苦地把三個孩子拉拔長大,所以我們都很感謝這位瞎眼的阿嬤。就我所知, 我爸爸在日本時代好像曾經念過書,只是可能沒有念到畢業。 我 4 歲時,就必須幫忙家裡農事活動,14 歲就會幫忙犁田。像是犁番薯田時,一 般都需要有兩個人,一個人拉著牛犁翻土、把番薯挖出來,另一個人則跟在後頭撿番薯。 但我以前可是都自己一個人來呢!我手腳很快,平常人家犁完一畦半,我已經犁完了三 畦。我犁一段後就先將番薯撿成堆,最後再一起裝進麻袋。犁完田後我會再割一些蕃薯 藤用牛車載下山,當鹿的飼料。我大姐嫁得早,二姐跟大哥後來又都出去臺東工作,家 裡的工作就只好由我一肩扛起,所以我媽常說幸好還有我,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嫁人時, 我爸爸會哭的原因。我有那麼多姐妹,但只有在我出嫁時他才哭呢!因為他覺得就此失 去一個好幫手了。我國小念的是公館國小5,8 歲上小一,念了六年畢業。從流麻溝走 路到學校大概要十分多鐘,一起上學的同學大概有二十來個。國小畢業後我就沒有繼續 升學了,因為我爸比較重男輕女,所以我們五個女生都只有念到國小畢業,只有兩個弟 弟有繼續升學。 除了幫忙家裡的工作以外,我也有和一位叫明湖的人批枝仔冰來賣,他住在中寮。 那大概是我 13、14 歲的事,我記得我們跟老闆拿一支冰三角,我們轉賣給人家就是五 角,賺中間的價差。會用腳踏車載著小冰箱沿途叫賣。那時候有不少小孩都在賣枝仔冰, 老闆為了鼓勵我們,就說業績最好的人要送他一只金戒指,所以大家都很拚命。我可是 拿過第一名、賺過金戒指的呢!我得第一名的祕訣就在擅於找銷路,像是以前新生營早 上會放這些新生出去割草、種菜,那我就會揹著小冰桶到山上等。到了休息時間,他們 被集中在現在技訓所那裡的上坡休息時,我就會開始叫賣。一桶冰大概有一百二十支, 我一次可以揹到四桶,都能夠一次賣完呢!而且如果賣完了,我就會趕緊下山補貨,這 樣才賣得多!交易時,有些新生會給我現金,有的則是拿「新生票」,我再去營區跟阿 兵哥換現金。我有先問過營區的阿兵哥,他們跟我說我可以收新生票、也願意幫我換。 另個原因也是因為那些看守他們的阿兵哥在附近而已,大概就隔一個水溝,所以我才敢 到山上賣冰。 我大姐是嫁給阿兵哥的,我二姐比大姐還漂亮,所以那時候也有很多阿兵哥在追她。 我二姐也有賣過枝仔冰,那時候有十多個阿兵哥要追他,但後來有個阿兵哥用槍指她, 嚇壞她了。不過我們家是做生意的,常有軍中的人來家裡採買,再加上我們又是流麻溝 這區的第一間雜貨店,跟阿兵哥的是接觸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我二姐後來就跟我爸說她 要出去臺東。現在跟你們講這些,就讓我想起來以前小時候一些有趣的回憶。因為我二 姐很兇,那時候人家都叫她「小辣椒」 ;嫁給萬迺祥的四妹則是「母老虎」 ,因為她講話 很大聲;我比較沒有姐姐那麼兇、比較溫柔,所以幫我取叫「三卡車」,意思是追我的 人有三輛卡車。我先生每次說到這個就很驕傲,他常說他是從三輛卡車裡挑出來的佼佼 者。這些阿兵哥的年紀大概落在 20 到 30 歲之間,不會超過 40 歲,像徐安旦當初認識 5

公館國小。民國 41 年(1952)在公館村民函請臺東縣政府核准中寮國民學校(今綠島國小)設立公館分班。於民 國 43 年(1954)改制為中寮國民學校公館分校。民國 46 年(1957)獨立為臺東縣綠島鄉公館國民學校,而同在綠 島鄉溫泉村的溫泉分班亦劃歸於其。民國 57 年(1968)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異動為臺東縣綠島鄉公館國民 小學。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71。

37


我姪女時也只有 30 多歲。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三條槓的外省籍上尉,他長得很清秀, 為人也很老實,想要追求我卻又不敢開口,每天來就是靜靜地站在我們家的屋簷下,雨 天也不間斷。後來他要被調走了,才來跟我告白。但我對軍人真的沒興趣,所以就拒絕 了他。他調回去後沒幾年又調回來,有託人來詢問我嫁人了沒,那時候我雖然還沒嫁人, 不過已經訂婚了。 我是民國 53 年 12 月 21 日(1964)嫁給我先生王茂雄,那年我虛歲 19,人家說 19 歲嫁人不好,但我嫁過去後最得我公公婆婆的疼愛。我先生也是綠島人,他是民國 30 年出生的(1941),他家裡有八個兄弟、三個姐妹,但只有他有上學念書。我們的婚姻 算是媒人說成的,因為我先生晚讀書,所以他年紀雖然比我大 5 歲,但是他只比我高一 屆。我先生會晚讀書,完全是因為那時候只有中寮的綠島國小,他們家住在柚子湖,從 柚子湖走到中寮太遠了。所以一直要到我爸當代表,建議公館這裡要設分校,6這一帶 的小孩才不用走那麼遠的路去上課。我先生才正式入學讀書,所以他是公館分校第一屆 學生。不過那時候公館這裡還只是分校,中寮那裡才是正式的小學。結婚後,我跟我先 生一起住在柚子湖,生了小孩後才搬出來公館,我們一共有三個小孩。那時候,大部分 的人都是搬去新港,不過我們就真的只是從柚子湖那裡搬出來到公館街上,這大概是民 國 67 年(1978)的事;我們先在公館買地,隔年(1979)房子蓋好後才正式搬出來。 柚子湖那的地就賣給臺北來的人,不過以前賣的價格很低,一甲地賣才二十萬元。

二、生涯轉捩:擔任鄉代表 婚前我在家裡幫忙,婚後嫁到夫家也差不多,就是幫忙打理家裡。因為家庭收入微 薄,生活很辛苦,他當完兵回來後就先和隔壁的阿伯一起去捕魚賣給監獄。後來我公公 還買了一艘船,不過他討海大概有就是一年而已,民國 59 年(1970)12 月 1 日他就進 到監獄工作了。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才有機會去參選鄉民代表。那時候,綠島民 眾服務站的主任叫戴超,以前服務站主任的權力可是比鄉長還要大,不像現在幾乎沒什 麼人要理了。戴主任也是外省軍人,是退伍後才來這邊上班的,他也娶了綠島人。照理 說這個鄉民代表應該是軍眷太太要出來選的,畢竟我這個位子是婦女保障名額。不過那 時候軍太太們大多認為要是哪天先生被調離綠島,自己留在這邊也不方便,所以都不太 喜歡出來擔任鄉民代表。換句話說,她們也就比較沒有向心力跟榮譽感。 因為我先生在當兵回來後就加入國民黨,又是我們柚子湖那裡的小組長,所以戴主 任就跟他底下有個叫羅四唐的職員一起來柚子湖找我,希望我可以入黨出來選代表。那 時候綠島的民意代表有十一個,我們公館村佔三個名額,新生訓導處也算在裡頭。新生 雖然也有投票權,但不能出來選,不過他們如果想投給誰,幾乎都會選上的,因為以前 當選也只要幾百票,可以說新生訓導處裡頭本身就能選兩個代表出來。以前我們國民黨 小組都要定期開會的,不像現在一年開不到兩次會。也都要繳黨費,只是也不能勉強人 家交錢。開會也就是會給些建議的。 我當了三屆鄉民代表,從民國 62 年當到民國 75 年(1973 至 1986) ,任內處理過印

6

民國 41 年(1952)在公館村民函請臺東縣政府核准中寮國民學校(今綠島國小)設立公館分班。 資料來源:夏 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71。

38


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我小姑的婚姻問題。我小姑也是嫁給公館人,兩個人生了三個小 孩,結果男生去服兵役後就不回來了,似乎是在臺北那裡已經有了要好的女朋友。但他 竟然也不回來綠島把事情處理,是要跟太太離婚還是該怎麼辦,就這樣拖著女生的青春, 放太太一個人在這邊幫他養小孩、照顧他父母。 後來,我小姑跟我說這件事時,剛好又碰上鄉公所有機關要補助安裝抽水馬達,這 位男生恰巧是對方公司的簽約代表,我就去找戴主任幫忙,他也答應。我再跑去找鄉長、 港口負責人跟機場主任,拜託他們幫忙擋住他,而且不要賣回臺灣的交通票給他。等男 生到了綠島之後,我就去機場擋他,要他現在就解決這個婚姻問題,不能這樣拖著。他 太太一個人在綠島很辛苦,要顧小孩又要幫忙家裡的農活,割牧草養鹿、種田什麼都要 做。戴主任後來就把男生帶回去服務站,他們就在那裡把條件講好後簽離婚協議書,現 場也有先付一些贍養費。這件事到此才告一段落,不然只怕還要拖十幾年。我這個小姑 人很乖,離婚後就有兩個阿兵哥問我,請我幫忙介紹,沒多久也就再嫁了,生活過得很 不錯。 我選這三任代表時並沒有花太多錢,因為是婦女保障名額,我的花費就是登記、印 宣傳單這些基本開銷。之後,就有人要出來和我競選了,也就是我要花錢打選戰了,我 就不太喜歡,因此就沒有繼續參加選舉。開票當天我先生還跟我嘔氣,但我自己覺得花 錢也不一定會中、不想花冤枉錢,而且代表薪水也沒有多少,喜事喪事卻都要包禮金, 各村若有晚會活動也要出獎品。所以我就不想繼續當了。從鄉民代表卸任後,就繼續在 家裡幫忙家務。

三、綠島人的白色記憶 小時候在流麻溝,我跟新生的接觸比較少,跟阿兵哥反倒比較多。新生的部分, 因為他們大多是早上被帶到山上割草,工作結束後也就直接回去了。就算是到營區附近 的菜園,也都會有阿兵哥帶著,所以不太會有接觸。我們也是因為看到有阿兵哥帶著, 心裡才比較踏實,不然也還是會害怕。嫁人後,我搬去了柚子湖,跟新生的接觸就更少。 當鄉民代表後,也很少接觸到新生。新生營撤走後我們綠島的人口就變少了,從三千多 降到兩千。之後,感訓監獄跟關管訓的就更不會有接觸,連行政中心那些地方也是不能 進去的。不過,以前關思想犯時倒是沒聽到發生什麼事,但後來換關管訓的流氓時,聽 說有犯人偷跑出來強姦了兩個我們綠島的女孩子。 我們以前住在流麻溝時,新生訓導處就在附近。我記得我小時候的那位處長姓唐7。 如果畫一張平面圖,公館往流麻溝走去的路上,第一個大門進去的就是中正堂。中正堂 的位置跟今天不一樣,以前的位置是在今天忠貞樓的前面。大門進去後的左手邊則是福 利社,福利社旁也有條小路可以通到第二個大門。福利社前面則有個溜冰場,溜冰場對 面就是菜園,中正堂旁邊也是菜園。中正堂後方是山,山腳跟山頂都有兵營,那一帶都 是公館人的田地。 第二個大門進去則是隊員宿舍,他們的宿舍是一籠一籠的長條木屋,總共有三個大 隊、十二個中隊。另外還有一個十三中隊,不過那是過世隊員的墳墓。中正堂的大門再 7

即唐湯銘。

39


走一段路後,那邊也有隊員宿舍,大概有三、四間的橫向建築,門口也會有阿兵哥站衛 兵。第三個大門進去則是阿兵哥和處長住的宿舍,那裡有個小門,能通往流麻溝邊的碾 米廠和廚房。我們老百姓就是住在碾米廠那一帶。那個碾米廠也可以當作倉庫使用,軍 方的補給糙米送來後就會送去碾米廠輾成白米,我們老百姓就會去跟他們買米糠回來餵 豬。廚房除了阿兵哥擔任伙夫之外,也有些新生隊員會在那裡煮食,旁邊的空地則是菜 園,小路可以通到中正堂。醫務所也在那一區,裡頭也有病房。所以醫務所的位置跟現 在是不一樣的。徐安旦、柯千8都在那裡。柯千是被關的政治犯,但也在醫務所裡幫忙。 我曾經進去醫務所看醫生治病。我會對那裡的廚房有印象,則是因為以前有位阿兵哥跟 我們租房子,他如果放假有出營區,回來都會帶一大堆的菜尾分給我們。我記得醫務所 後面還有個戲臺,我們都會去那看新生表演。中正堂那裡也會演歌仔戲、舞蹈、話劇跟 相聲。 我們流麻溝的居民平常都走這條大路進出,而且這條路通到牛頭山,所以去山上種 菜的人也一定會走這條路。山上也有碉堡跟站衛兵的阿兵哥,山邊(今技訓所的山坡) 也是。流麻溝後來有被填掉部分,不然以前那裡有一個很大的游泳池,位置大概是在處 長宿舍那裡的小門附近,天氣比較熱的時候隊員都會在那裡洗澡,從山上往下看得很清 楚,可以說那些隊員都被看光光了。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看過一個很胖的隊員,應該有 一百八十多公斤吧。 我們這些住在流麻溝的人跟軍眷都可以進去營區,不過也就只有到溜冰場學溜冰或 是去中正堂看戲,也能夠進去福利社買東西。除此之外,其他地方我們都不能去的,所 以辦公室還是其他建築什麼的我就不是很清楚。福利社也會對隊員開放,不過他們交易 是用新生票,我們是用現金。看戲的話也有區分,有時候沒有對居民開放、有時候會開 放,但我們這些軍眷只要跟衛兵說一聲就能夠進去了。還有適逢一些節日時,新生他們 也會在公館國小那裡搭戲棚演戲,過年過節也會出來舞龍舞獅、遊走三庄,我們會做些 紅龜粿或甜粿給他們,算是答謝,畢竟以前綠島人普遍都生活窮困,比較少人包紅包。 營區以外,在今天的公館村辦公室那裡有間中山樂園9,裡頭有很多外地來的女孩 子來從事性工作,不過中山樂園是專門給阿兵哥用的。之後,原本的建築被拆掉後,我 們社區才又蓋了村辦公室。

8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 取。 9 即「八四六」。可參見吳木銳先生所提供之「八四六」照片。吳木銳(1946-),南投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 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中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40


2. 徐安旦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1 月 10 日 (日) 14 點到 16 點 地點:新北市三峽區大同路徐宅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徐安旦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18 年(1929)

出生地

浙江省舟山縣定海區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54 年至 61 年

職稱

於醫務所協助藥劑管理

備註

(圖一

徐安旦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41


一、個人生命史 (一)家族成員 我是徐安旦,民國 18 年(1929)在中國浙江舟山縣的定海區出生。我父親叫徐金 釗,母親是李氏,家中總共五男五女,我排行第六位。我大哥 16 歲到上海工作,在 27 歲就過世了。他有個女兒住在上海,我現在有時還會跟她通電話聯繫。我還有位二哥, 三哥則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時,跟我一起來到臺灣,不過現在都有點失智了,我有時還 會去看看他們。我大姐由於她的工作性質必須泡在水裡,導致她身體非常不好。我二姐 則因為長期饑餓,之後因胃穿孔過世。她有兩個兒子,都非常有成就,一個當過鄉長, 另一個則是醫務所主任,現在也都已經退休,每個月都還有五、六千塊人民幣的退休俸 可以領。我在民國 81 年(1992)第一次回舟山探親,我大姐那時已經過世了,所以我 只有看到我二姐。我還有兩個妹妹,一個住在舟山,一個住在上海,平時也都還有聯絡。 以前在舟山時,我們家中以務農維生,我就在家中幫忙農務,沒讀過什麼書,只有曾經 在類似地方類似私人的學校讀過幾個月的書而已。 (二)隨軍來臺 民國 39 年(1950),我那時 21 歲,因為國共內戰的緣故,我在故鄉舟山被國軍拉 夫,幫忙挖壕溝跟建碉堡。不過,當時國軍並沒有提供食物給我們,我們都是挨著餓做 事。同年 5 月,我們從舟山上船,搭了五天的船到臺灣。期間,我們曾在基隆停泊一天, 但是沒下船,之後便到了高雄才踏上臺灣這塊土地。下船時,長官就過來詢問有誰不想 當兵,就走出隊伍裡,那時包括我,總共有七百多人走出來。結果我們就被長官趕上船, 把我們囚禁在船裡面,一天只提供一鍋飯給我們吃,也沒有提供水,然後發一套衣服給 我們,就這樣囚禁我們整整二十一天,有些人撐不下去了,還曾有人因為晚上太暗,就 這樣摔到船艙底下。之後,長官再來詢問我們是否要當兵,我們也只能點頭同意了。

二、從軍生涯 我在民國 39 年(1950)5 月被編入陸軍八十軍,階級二等兵,那時的軍長是陳果, 我是屬於工兵,我們部隊駐紮在鳳山,就是陸軍總部1附近。我們的部隊當時主要在高 屏一帶移動,進行一些基本訓練跟工兵的專業訓練,不過都是在營區裡頭學習,沒有到 學校上課。我記得剛開始我的薪水一個月只有七塊五,還必須扣除購買生活用品等的費 用,最後實領五毛錢,買碗牛肉湯就沒錢了。民國 45 年(1956)改調到雲林臺西的警 備總隊,這時候我的階級是下士,薪水每個月約有兩百塊錢。薪水雖然有增加,但是日 子還是過得很辛苦。民國 50 年(1961)我又調到臺南警備總隊。在臺西跟臺南警備總 隊裡,我主要是負責站衛兵的職務,生活很簡單,不過跟地方上的老百姓都有些互動。 之後長官在詢問有誰要到綠島服役,我便自願申請調動。會想申請調動的原因是因為當

1

前身為「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於民國 33 年(1944),設於雲南昆明。民國 35 年(1946)6 月 1 日,軍事委員會改組編成國防部,同時將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於南京改編為「陸軍總司令部」。民國 39 年(1950)4 月 16 日陸軍總司令部奉命恢復,於高雄鳳山以臺灣防衛司令部改組編成,同年 9 月,遷駐臺北市上海 路二段一號營房;民國 61 年(1972)5 月實施「北碇」演習,復遷至桃園龍潭大漢營區。 資料來源:國防部, https://www.mnd.gov.tw,2016 年 5 月 26 日讀取。

42


時自己的脾氣不好,想說換個環境或許不錯,遂在民國 54 年(1965)請調前往綠島服 務。

三、火燒島七年 (一)初來乍到 我剛來綠島時,就知道綠島是在關押政治犯的地方,大部分的人都稱綠島為火燒島。 我是從臺南搭火車到臺東,再轉搭好幾小時的船才到綠島。之後,我就被派到醫務所。 我剛到醫務所時,主管侯主任也沒指派什麼工作給我,我就這樣在醫務所睡了兩個月。 後來,我就被派去幫忙藥劑師拿藥,因為當時中午的時候,都會有犯人帶隊來看病,醫 務所的人手並不很充足,所以叫我幫忙藥劑師,雖然我沒有受過專業的醫學訓練,但還 是有些醫學常識,就這樣開始幫忙分擔藥劑師的工作。當時醫務所由侯主任做主,底下 有三、四個醫官、一個藥劑師,還有一些外科跟耳鼻喉科的醫官。不過裡頭會開刀的只 有周建民醫官,因此指揮官很器重他,他也是第三任的醫務所主任。但他不久後得了肝 癌,最後逝世於臺北榮總。周主任之後,由少校醫官劉樹人代主任。只是綠島指揮部於 往後的編制上慢慢消失,到最後,連醫務所的代主任也調回臺北總部協助藥劑管理。之 後我調到板橋時,每個月還都會找他領一次藥。可惜民國 97 年(2008)他在幫馬英九 助選的路上因心肌梗塞倒地,送醫後不治。 (二)與居民的互動 我剛到綠島時,那時指揮部跟地方老百姓的互動都還不錯,老百姓都可以穿過營區, 到山上去種菜。平時我到街上買東西時,也會跟老百姓聊聊天。當時,流麻溝附近還有 住一些人,加上醫務所在流麻溝附近,所以我跟那裡的人都蠻熟稔。因為綠島居民有時 會到醫務所看病。除了綠島居民外,我比較有印象的就是醫務所裡的柯千2。他是受刑 人,但也會到醫務所幫忙,聽說他是被人利用,才會被關到綠島,不過他本人並沒有跟 我談過自己的事情。除了柯千以外,我對其他在醫務所的人比較沒印象。而醫務所的位 置非常的偏僻,很多在綠島發生的事情,我也沒什麼印象,畢竟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 情了,我現在都已經無法回憶了。 (三)建築空間分布 因為年代久遠,我對當時的空間也記不太住。我只記得大門進來,有個蔣公銅像, 銅像的左邊有一間中正堂,我們都在那邊開朝會,或是聽指揮官訓話。大門正對面是指 揮部,大門左手邊有一間福利社,福利社裡面有理髮部跟百貨部。醫務所在靠近流麻溝 的地方。另外,在公館還有一棟軍官們的宿舍,我曾幫當時的指揮官劉鳴閣拿藥送到他 的宿舍。我在綠島服役期間,當時並沒有什麼忌諱的地方,我跟部隊的人都沒有什麼特 別忌諱。綠島在公館有個八四六3,就是類似金門八三么的場所,4裡面都是臺灣來的公 2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取。 3 即「八四六」。可參見吳木銳先生所提供之「八四六」照片。吳木銳(1946-),南投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 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中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43


娼,在我去綠島以前就存在的地方,我離開後八四六也還在運作。除此之外,其餘的地 方就比較沒什麼印象了。

四、離開軍旅的人生 (一)離開綠島 我在民國 61 年(1972)我離開綠島,之後我到了高雄警備總隊的醫務所。不過, 在高雄時每天早上七點必須全員操練,於是大概過了三個月,我就跟一位也是從綠島調 到警備總司令部的人事官李智超請託,拜託他幫我調到北部,因此我才能夠在民國 62 年(1973)北調到板橋的職訓總隊。我在板橋職訓總隊待到民國 69 年(1980),我便 提出退伍的申請,於是我便辦理退伍。民國 69 年(1980)5 月 1 日我正式退伍,退伍 時階級是上士。 (二)退伍後的生活 退伍後,我便到土城的緯晉工廠工作,主要是在做電腦外殼的壓模,有時會四處出 差,幫忙維修其他地方的機臺,像鴻海跟宏碁,我都曾去過他們的工廠幫忙維修。我在 緯晉工廠工作到民國 84 年(1995)正式退休,領有一筆退休金。我退休後不久,工廠 老闆就不幸過世了,工廠也隨之倒閉,後來的員工都沒辦法領到退休金,所以我的運氣 還算不錯。民國 102 年(2013)搬到三峽來,現在跟我老婆和二女兒三人住一起。我曾 在民國 81 年(1992)、83 年(1994),跟去年(2015)8 月回去中國大陸探親。我只 回去過綠島一次,但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4

民國 41 年(1952)至 79 年(1990)中華民國國防部於金門設立的軍妓院,中華民國軍方稱之為「軍中特約茶室」。 俗稱八三么。 資料來源:羅志平,《金門行業文化史》(臺北:秀威,2010),頁 113-118。

44


3. 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0 月 25 日 (日) 10 點至 11 點 30 分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虎林街萬宅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萬迺祥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21 年(1932)

出生地

江蘇省漣水縣灰墩區碩 湖鄉萬庄

在綠島的時間

第一次:民國 55 年 12 月到民國 61 年 第二次:民國 63 年 1 月到民國 66 年 1 月

身份

政戰幹事-輔導官-保防官

備註

(圖一

萬迺祥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45


一、童年與家庭 我是萬迺祥,民國 21 年(1932)出生在江蘇省漣水縣灰墩區碩湖鄉萬庄,1我成 長的年代正是中國對日抗戰期間。我父親是萬漢洲,母親萬劉正禮,家裡共有三兄弟、 兩妹妹,我是長男。家裡以種田維生,主要種些小麥和玉蜀黍。種田以外,我們家也開 一間油坊,自己用工具煉油、榨油,所以家裡的經濟狀況還可以。在我小時候,農忙時 我也會下田幫忙,大概是我 12 歲以前的事。 我是到 13 歲才進學校讀書,在普安集的學校就讀,這間學校是我舅舅自己辦的小 學。當時,正好是中國在對日抗戰期間,我們老家又剛好在淪陷區內,而日本人痛恨我 們這些中國學生,不准我們去讀書,甚至一些日本軍人一看見中國學生就會當場直接槍 斃,所以我才會到 13 歲日本已經快投降了才去讀小學。我們淪陷區當時是汪精衛政權 控制的區域,在我們村莊裡頭常常能看見汪精衛的和平軍來巡視,到處搜抓偽裝成老百 姓的共產黨游擊軍。有時候,和平軍和共黨游擊隊也會開戰,不過因為共產黨游擊軍都 偽裝成一般老百姓,甚至躲在地下室,所以我們其實也不太知道誰是共產黨游擊隊。我 在小學念了四年書,這期間正值國共內戰,到了四年級時就碰到共產黨來了,因此我也 就沒有畢業。

二、投身軍旅 在國共內戰期間,我的父親原本打算帶著我們全家人到南京投靠表叔,可是表叔 家裡無法負擔這麼多人的開銷。為了生活,我和父親在民國 36 年(1947)的中秋節前 夕加入了憲兵第一團2,當時的團長是閻俊3。我們被分配到第八連,主要是在部隊裡幫 忙煮飯。因為父親和我從軍的緣故,於是其他家人,就是我母親和弟弟妹妹也就這樣跟 著我們的部隊,部隊到哪我們的家人就跟到哪。由於戰情緊急,我們的部隊一路遷徙, 從常州、無錫、上海、江西、湖南、廣州到海南。事實上,這一路上我們的部隊並沒有 和共產黨打過仗,我們就一路退到海南島。 直到民國 39 年(1950)4 月 1 日,我們部隊決定從海南島撤退來臺,4我們憲兵第 一團是在高雄港登陸的。上岸後,整團先駐紮在鄰近的國民小學,因為那個時候學校正 好在放假,整間學校都沒有人。我並沒有特別注意高雄的景色,但這裡的氣候跟海南島 差不多,跟江蘇比起來倒是溫暖了點。在小學住了兩個禮拜後,部隊改編,我被調到臺 北的憲兵司令部幹訓班,父親則是被分發到憲兵司令部的通信隊。我在幹訓班擔任業科 兵、不算是正式憲兵,位階則是一等兵。我們的工作性質有點類似文書或是傳令,主要 就是幫長官送送公文、跑腿。 1

疑為今日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灰墩鎮萬圩村。 憲兵第一團,於民國 23 年(1934)成立,團部設於南京夫子廟大街,由張鎮任第一任團長。而於民國 21 年(1932) 所成立之憲兵第一團則併至第四團(原團長金德洋去職)。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文史導覽資料, http://mp.rocmp.org/mp/,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3 目前只能得知閻俊曾擔任過憲兵第一團團長,並曾抗命遭撤職審理。 見:〈閻俊抗命審理案〉,國家發展委員會 檔案管理局藏,《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號 B5018230601/0030/013.2/7777。 4 民國 39 年(1950)3 月,共軍進犯海南島的軍備日益完善。中華民國政府以海軍第三艦隊為主力防守瓊州海峽, 擊毀共軍欲偷襲的船隻。4 月 16 日共軍傾力攻擊海南島,17 日成功登陸,戰情危急。中華民國政府為保全戰力,遂 主動棄守海南島,轉進臺灣。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海南撤退,http://ppt.cc/iQcgQ,2015 年 11 月 10 日讀取。 2

46


我在憲兵司令部待了三年,民國 42 年(1953)的時候轉調正式憲兵。因為那時憲 兵缺員情況很嚴重,憲兵司令黃珍吾5將軍便下令從內部優先徵人,並放寬條件、只要 是讀過書的業科兵就可以轉調正式憲兵。我可以說是第一批轉調的受訓憲兵,我們要到 三重的憲兵學校6接受六個月的訓練。於是民國 42 年(1953)4 月我便前往憲兵學校的 學兵隊受訓,十月結訓後被分發到臺南市陸軍第十軍部憲兵連,我在第十軍部憲兵連待 了四年。我在臺南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軍部站衛兵,但位階降到二等兵。不過和以前的業 科兵不同,現在是正式的憲兵了。而且那時候這樣的情況很平常,我還算是比較沒影響 的。有些人還從上士降到二等兵呢。 民國 45 年(1956),我順利考上憲兵學校士官班,於是我再度回到三重的憲兵學 校受訓六個月。我考上士官班、受訓完後就升下士了。之後,我一樣被分發回原單位服 務,從班長開始做起。所以又在臺南待了一段時間,直到民國 46 年(1957)考上憲兵 學校外事班,7又再次回到學校受訓。 我在憲兵服役這段時間幾乎沒有假日可言,我都是利用假日在讀書。其實部隊沒 有特別要求我們繼續進修,但我可能是受家裡影響吧,我爺爺在滿清時代是一個貢生, 舅舅也辦過學校,可以算是書香門第。所以,我習慣讀書,也喜歡讀書,而且不讀書也 不行,會被人家欺負的。因為,政府有編列預算讓軍隊給每一位軍人都發一本日記,要 求我們每天寫些心得或感想,部隊長官們都會將我們的日記本收回去批閱,我們不寫是 不行的。所以,我覺得多看點書也不壞,反正軍中的中山堂圖書室有什麼書我就讀什麼 書,畢竟我們平常接觸的就只是那些東西──蔣中正訓詞和戰爭理論這一類的政治教 材。 民國 46 年(1957) ,我順利考上外事班接受完訓練後,被分發到第三軍憲兵營,位 階一樣是下士。比較特別的是,我在這裡擔任英文小老師,會有這個職位是因為那時候 的憲兵司令尹俊8覺得憲兵素質很差,就在每個憲兵營成立補習分班。由營長兼任班主 任,負責教導老憲兵的英文 ABC。因為我在外事班受訓期間就是受英文訓練,所以才 被指派這項工作。我在第三軍憲兵營待了四年,民國 51 年(1962)轉調松山機場擔任 外事憲兵,協助翻譯工作。之後幾年我都是在機場值勤,民國 51 年(1962)在松山機 場,一年後轉調屏東機場,隔一年又調到臺中清泉崗機場。直到民國 54 年(1965) ,我 考取政戰學校專修班,我到復興崗政戰學校專受訓一年後才分發綠島,所以我是民國 55 年(1966)去綠島的。

5

黃珍吾(1900-1969),字靜山,廣東海南島文昌人。早年僑居海外從事僑教。於民國 39 年(1950)3 月 1 日憲兵 司令部於臺北復部後繼任為憲兵司令。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文史導覽資料, http://mp.rocmp.org/academy/,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6 即今日「憲兵訓練中心」。先是於民國 14 年(1925)廣州設立訓練所,民國 25 年(1936)又於南京擴編為憲兵 學校。民國 42 年(1953)於今新北市三重區復校,民國 59 年(1970)遷至五股現址。 資料來源: http://ppt.cc/ekSsN, 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7 外事憲兵,即協助外交事務的憲兵人員。 8 尹俊(1908-1987),湖南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中臺工化公司董事長。民國 46 年(1957)出任憲兵司令。 資 料來源:http://ppt.cc/Wj5Ug,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47


三、前進火燒島 我在綠島服役前後有過兩次,第一次是民國 55 年(1966)12 月到民國 61 年(1972), 第二次是民國 63 年(1974)元月到民國 66 年(1977)1 月。我在民國 55 年 12 月到綠 島報到,和現在一樣是搭船在南寮上岸,當時的長官是藍建民,我的位階是少尉政戰官, 在新生訓導處第一中隊擔任政戰幹事,專管那些小偷、流氓。那個時候關在綠島的政治 犯已經很少了,只剩一個隊,他們大部分都關在臺灣的仁教所。9 民國 61 年(1972)我被調回桃園團管區,直到民國 63 年(1974)元月再被調回 綠島當保防官。這次我在綠島待了三年半。我們指揮部一共有兩位保防官,一個少校一 個上尉,我當時的軍階是少校。保防的業務就是一般知道的保密防諜、加強部隊敵情觀 念,主要是管官兵。這階段的政治犯就更少了,我們指揮部大多代管的隊員都是小偷、 流氓一類。 (一)與新生的接觸 我跟新生的接觸主要是在第六隊當輔導官的兩年,那是民國 60 年(1971)左右的 事。有幾位新生是我比較有印象的,像是張國維10、周景玉11、柯千12跟莊寬裕13。莊寬 裕剛開始被關在綠洲山莊,刑期屆滿了,考核卻沒通過,就撥來我們這裡繼續羈押,那 時候很多類似的例子。 因為他們被送來時,都會有相關的資料,因此我知道他們是政治思想犯,但並不 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人。像我見過一個被判刑七年的盧章宏,他就是過年時在報紙上畫 了一尊蔣公圖像,但旁邊的小朋友就說畫得不好、不像,他可能想逗小朋友笑吧?就在 旁邊寫了王八蛋三個字。可是他之後忘記擦掉,被有心人看到,刻意做案,就這樣被判 了七年。為了這種事情判刑真的很可笑。因為他只是想逗逗小朋友,而且人家刑滿了還 不讓他畢業出獄,又送到我這裡來感訓。 不過,這些新生在我這邊日子過得很輕鬆,一天的作息就是早上打掃清潔一次,晚 上吃完晚餐後到九點鐘點名,中間有兩個小時的政治教育時間,就是要將他們集合起來 一起讀總統訓詞,其他時間他們都還蠻自由的。所以,只要有新生到我這邊,我會跟他 們說: 「放心在這裡,過一段時間我讓你們回去的」 。所以,只要他們不鬧情緒、不鬧事, 9

前身為生產教育實驗所(簡稱「生教所」)。民國 43 年(1954)年設立於臺北土城,並於民國 61 年(1972)改 名為仁愛教育實驗所(又名「仁愛莊」、「仁教所」)。是短期感訓者感化場所,也是多數政治犯開釋前的最後考 核站。裡頭曾羈押不少女性政治犯受難者。 資料來源:景美看守所與白色恐怖,http://ppt.cc/ri78q,2015 年 11 月 10 日讀取。 10 張國維,湖南省長沙市人。案由大概為「引薦蘇藝林任八十一軍作戰處長未果,協助蘇藝林之母自舟山逃回中國 大陸。」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 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1 周景玉,六十七師副師長。 資料來源:〈政治犯蹲苦牢小減刑如降甘霖〉,《新臺灣新聞周刊》(2008 年 7 月), 現已停刊。網路讀取: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82538,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12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取。 13 莊寬裕(1933-),後改名蔡寬裕。因民國 46 年(1957)的「劉自然事件」,遭情治人員懷疑其鼓動同學罷課而 遭到拘押。後因朋友李森榮曾在紙張書寫「獻身解放臺灣民族獨立運動」,受其之累,於民國 51 年(1962)被捕, 判刑十年。民國 59 年(1970)「泰源事件」爆發,逃過一劫的蔡寬裕卻於刑滿後延訓三年,至民國 64 年(1975) 才出獄。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可參見本計畫中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48


我都盡可能地給他們方便,要我的官兵盡力安定他們的情緒,不會有過分的要求。 (二)營區建築 民國 55 年(1966) ,我第一次去綠島的時候,克難房已經存在了,不過綠洲山莊14 還沒有蓋起來。之後,我調到第六隊擔任輔導官,曾經帶著隊員去外面打石頭準備蓋綠 洲山莊。當時已經改制成綠島指揮部,不再是新生訓導處、也沒有自強營區,編制上只 有兩個大隊,第一大隊下設一、二、三中隊,第二大隊下設四、五、六中隊,其中第六 中隊為新生隊(即政治犯),人數大約四、五十個人左右。 忠愛樓是尹俊15當總司令時蓋的,興建時我剛好調回本島,不過我第二次再去綠島 時,忠愛樓已經就蓋好了。忠愛樓是兩層樓的綠島指揮部中心,裡頭有飯廳、軍官寢室 跟戰情室等。二樓主要是指揮官、政戰主任、參謀主任跟副指揮官的辦公室,以及會客 室跟戰情室。一樓則有行政組、警備組、後勤組跟感訓組的辦公室。我們保防屬於政戰 處,我的辦公室就在一樓進去的大門左手邊。我們綠指部有個通訊排在南寮,電話都是 從那邊轉過來的,所以電話總機不是在一樓。 而且它不叫忠貞樓,叫忠愛樓,因為「忠愛」是警備總部的軍風,「忠貞」是代表 憲兵。我在綠島期間,綠指部還沒有憲兵駐紮,都是由警備第七中隊負責在外面站衛兵。 所以,這棟樓為什麼被叫成忠貞樓,這我就不清楚了。 我在綠島服役時,營區建築和現在不太一樣,新生訓導處的大門和中正堂位置都 沒有變,但沒有立蔣公銅像。大門進去後的左手邊建築是福利社沒錯,裡頭有理髮廳, 還有個賣日用品的舖子,也有一間小吃部。醫護所則是在東邊的流麻溝,那是舊的醫務 所。之後,莊敬營區蓋起來後,醫務所則搬遷到圖書館旁邊的平房,那是新生訓導處時 期蓋的。後來新蓋的建築則是給軍官們住,我自己在當輔導官的時候是跟著新生們住, 他們住裡面、我住外頭,都住在中隊裡。 中正堂除了會放映電影以外,週會跟一些重要集會也都會在那裡舉辦。還有,逢 年過節時我們的隊員會上中正堂舞臺表演,也會出去營區外舞龍舞獅娛樂綠島百姓,順 便賺一點點零用錢。這些隊員們都很厲害,人人多才多藝,什麼道具服裝都是自己弄。 營區裡的福利社不對外人開放,外面的人不能進來福利社的。綠島居民只有看電影的時 候才會進來營區。16 今年(民國 104 年)5 月,我再度回去綠島,覺得現在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現在開 放給民眾參觀的第三大隊。原來的第三大隊應該是在綠洲山莊那邊、比較靠近圍牆,但 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現在開放的第三大隊,事實上應該是從前的第二大隊,而且那時候 也只有三棟,分別是第一隊、第五隊跟第六隊。此外,我在綠島的期間,倒是沒有聽說 營區有什麼傳說或禁忌的地方。

14

民國 59 年(1970),泰源監獄事件爆發。政府方決定於原新生訓導處舊址西側興建一高牆式監獄,將各地軍事 監獄的政治犯集中置於外島看管,避免又一次的「動亂」可能。見: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 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8。 15 尹俊(1908-1987),湖南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中臺工化公司董事長。民國 46 年(1957)出任憲兵司令。 資 料來源:http://ppt.cc/Wj5Ug,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16 受訪者的此項說法與本團隊訪談綠島居民所言之情況不符。

49


(三)火燒島姻緣 我太太的爸爸原本在流麻溝開一間雜貨店,我經常會去他們的雜貨店買東西,也 就因為這樣才認識了我太太。後來政府為了要改制「習芳所」,17徵收了流麻溝那一帶 的土地;因此,我老丈人他們家便搬到了公館附近。我們營區一般是不對外開放的,但 門口的衛兵都認識我太太,知道她是萬軍官的女朋友,所以我們交往時,她可以直接從 側門進來找我,她是沒有門禁問題的。我太太的大姐也是嫁給我們裡頭的軍官徐世民, 大姐和我大姐夫原本定居在臺中,現在兩人都已經過世了。三姐則一樣嫁給綠島居民, 三姐夫是公務員退休。 我和我太太交往期間,她的父母很喜歡我,非常樂見我們的交往。我向我太太求 婚的時候,他們更是一口答應,而且沒跟我收聘金。我們在民國 57 年(1968)結婚, 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是在婚後一年(民國 58 年)出生的,那時候我們都還 住在綠島。之後,我們搬到信義區虎林街這邊,會搬來這裡的原因說來話長;實際上, 我現在住的這棟房子其實是我父親蓋的。 在民國 36 年(1947)我們一家人剛隨著憲兵第一團從海南島撤退來臺灣時,我父 親後來調到憲兵司令部的通信隊,父親在通訊隊擔任火頭軍,負責煮食工作。當時,我 們就在臺北大橋附近的學校搭一間違章建築,充當我們的家。過了幾年,重慶北路的馬 路要拓寬,違章建築自然要拆掉,政府為了照顧我們這些沒有房子的人,便撥了一塊地 把我們搬遷到信義區虎林街這裡來。所以,我們算是向政府租地,自己找人來蓋房子。 又過了半年,我們就向政府提出權利書,用公價的價格把土地也買了下來,因此,我就 這樣一直住在這裡了。回臺灣後我們沒有常回綠島,畢竟一趟路還是很遙遠的。我們大 都利用電話和綠島的爸爸媽媽以及親人們聯絡。過年過節,也是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他 們。

四、火燒島歸來 民國 66 年(1977),我調回本島後,在臺北博愛營區的警備總部待了一年,之後 改調到臺北縣團管區擔任保防官。在臺北縣團管區那邊幹了幾年,升了中校,然後被調 到基隆團管區擔任課長。之後,又調回臺北縣團管區當課長,直到民國 76 年(1987) 元月 1 日退伍。退伍後,我到明曜百貨18擔任警衛員,十年後(民國 86 年)才正式退 休。 我太太現在還在工作,她在社區擔任清潔隊員。禮拜六休息,禮拜天也要上班。 我太太她的身體不好,身上也長了骨刺,所以不適合提重物,因為腰會吃不消。我自己 在 50 幾歲的時候也長過骨刺,很不舒服,這裡痛那裡痛,連睡覺也不能好好睡。最後, 有一位朋友介紹我去員林找一位醫生,吃了五十天的藥才痊癒,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再復 發過。我三姐夫跟我一樣的情況,我便把這位醫生介紹給他。但是,三姐夫他吃了兩個 月的藥,狀況還是沒有改善,於是他氣餒地表示藥不吃了。是我太太一直打電話勸他, 要三姐夫再去拿一個月的藥試試,結果他才吃了半個月的藥後,狀況就好多了,到現在 17

受訪者所言之「習芳所」一詞,即係民國 54 年(1965)警備總部所成立的「第三職訓總隊」代稱。 明曜百貨,於民國 76 年(1987)成立,並與日本京王百貨技術合作。 資料來源:明曜百貨, http://www.mingyao.com.tw/all_my/about_my/index.html,2015 年 11 月 7 日讀取。 18

50


也都沒有再發作過。目前,就剩我太太還沒完全痊癒。我一直要我太太把工作辭了,因 為我們已經不缺這個錢了。不如我們多活幾年,到處玩玩。但她還是一樣繼續工作。 我在綠島服勤期間,並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事情,記憶裡也沒有印象比較深的事。 調回臺灣後,因為沒有特別留聯絡方式,指揮部的同袍們到現在也就很少聯繫了。不過, 在綠島期間我倒是有幾位印象比較深刻的長官,像是我第二次再調去綠島的王道洪19指 揮官。雖然王指揮官的要求也特別嚴格,不能犯錯,但是王指揮官非常支持我們的保防 工作,所以我們的預防做得比別人好。我調回臺灣後,還見過王指揮官好幾次,甚至我 母親過世時他也有到場弔祭。另外,還有高篤倫20指揮官我也還有點印象,調回臺灣後 曾見過他一次,他住在臺北縣的慈德新村,21他已經往生多年了。另外,還有位史恆豐 22 指揮官,只是我到臺灣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他了。 關於現在綠島的轉變,我的看法是它就變成了一段歷史,整理出來讓大家知道這 段歷史也是可以的。只是,現在的第三大隊名稱要改成第二大隊會比較符合歷史。今年 (民國 104 年)我也去參加「五一七綠島藝術季」的活動,23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類 的活動。我自己是抱持著回顧一下過去的心態,但在吃飯時聽見一些受難者前輩們的講 話,有時我會覺得他們激動了點。我覺得現在大家應該要同舟共濟,為臺灣這塊土地努 力、打拼,把這塊土地建設好才對。不要過度製造仇恨,不要製造意識形態對立,那樣 不好。只要大家生活好了,就好了。 至於,我的任官令上面因為有註明「視同機密文件保管」,因此我不方便出借給你 們翻拍,這樣我會觸犯「妨害軍機治罪條例」24。我已經活了大半輩子,不想觸犯法律 的。

19

王道洪,目前相關記錄只見於柏楊回憶錄裡提及。 見:李瑞騰編,《柏楊全集 10:散文卷報導與傳記類》(臺 北:遠流,2002),頁 304。 20 高篤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步科畢業。曾任警備總司令部綠島地區指揮部少將指揮官。 資料來源:劉 鼎漢將軍紀念館,http://ppt.cc/EuaYi,2015 年 11 月 7 日讀取。 21 慈德新村,位於今新北市中和區,正確名字為慈德一村。為婦聯會捐建軍眷住宅/職務官舍的第十一期建物。 資 料來源:婦聯會捐建軍眷住宅/職務官舍基本資料,http://www.nwl.org.tw/his5_1.htm,2015 年 11 月 7 日讀取。 22 史恆豐(1921-2011),陝西華縣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一總隊畢業。曾任警備總部綠島指揮官,任職 年份待進一步查證。 資料來源: http://ppt.cc/tw90l,2015 年 11 月 7 日讀取。 23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自民國 95 年(2006)開始舉辦「綠島人權藝術季」活動,迄今已是第十屆(主辦方亦隨 著體制異動更改為今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藝術季活動擇定每年 5 月 17 日左右舉行,以紀念當年第一批被押至 綠島的政治受難者。籌備處會邀請曾被囚禁在此的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們與相關人士、學者,重返綠島展開為期二 至三日的追思紀念活動。 24 「妨害軍機治罪條例」於民國 45 年(1956)5 月 6 日頒布,民國 93 年(2004)1 月 7 日廢止。 資料來源:全國 法規資料庫,http://ppt.cc/uHyeH,2016 年 3 月 10 日讀取。

51


4. 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2 月 17 日 (三) 14 點到 16 點 地點: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 131 號)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蔡寬裕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22 年(1933)

出生地

臺北市大同區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1 年至民國 64 年

職稱

備註

政治受難者

(圖一

蔡寬裕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52


我是蔡寬裕,關於我的一些入獄經過先前都有相關的訪問紀錄了,1所以我想今天 就針對綠島園區的建築群及其時空進行說明。我是在民國 59 年(1970)的泰源事件後, 於民國 61 年(1972)4 月被移送到綠島感訓監獄,三個月後我的本刑期滿,出獄後「右 轉」進入警備總部綠島指揮部(以下簡稱綠指部)留訓三年。

一、記憶中的火燒島 (一)建築分期 綠島園區現有的建築時間變化總共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民國 40 年(1950)5 月 17 日至民國 54 年(1965)4 月的新生訓導處時期,現在中正堂的模型就是復原這個 階段。這一時期的建築物以木屋為主,現在只剩下作為展示館復原重建的第三大隊,其 他水泥建築都是後續兩期的建物。 第二個時期是民國 54 年(1965)4 月至民國 64 年(1975) ,在綠島的新生訓導處 結束後,全體新生被分三批移至臺東的泰源監獄。為了綠島的各項基礎建設,又自臺東 岩灣的警備總部第三感訓總隊引進了五、六百位的感訓隊員,協助環島公路和機場的開 發。後來,由於民國 59 年(1970)發生泰源事件,國防部便決定要把政治犯移回綠島, 所以在原新生訓導處的第三大隊舊址興建了綠洲山莊。 第三個時期是民國 75 年(1986)到現在。在觀看綠島園區的建築變化前必須要先 有這樣的認知,才不會覺得奇怪。因為現在園區的復原是以第一個時期為主,而第二、 第三時期的水泥建築則呈現荒廢狀態,尚未進行整理。因此才會造成很多二、三期的士 官兵回去綠島時,「覺得完全不對」。其實這都只是時間分期上的認知不同。 (二)各時期編制 新生訓導處時期的編制是三大隊,下頭各自轄有四個中隊。成員主要有三種,當初 從南日島抓來的俘虜、沒有實際刑期的感訓隊以及有判刑的政治犯「新生」 。 「新生」部 分,民國 40 年(1951)到民國 43 年(1954)曾有女生分隊,隸屬於第二大隊第八中隊, 但當板橋、土城的仁愛教育實驗所、生產教育實驗所陸續蓋好後,便被送回本島。不過 最早結束的是俘虜隊,時間到就整編進入部隊,感訓隊員也隨著撤回本島,所以整個新 生訓導處只剩下有判刑的政治犯。被判刑的政治犯如果在綠島刑滿結訓後,如果分數還 是不夠,就會被送去小琉球留訓。那時候的小琉球有兩個單位,一個是關押未成年的犯 罪人,叫觀護所,也有人稱之為少年感化院;另一個單位就是職訓隊,被送去那裡留訓 的政治犯沒有另外的管理制度,所以日常行程、體罰與重勞動都隨職訓隊員,不像綠島 的新生訓導處相較之下比較輕鬆。不過,大概在民國 59 年(1970)前後就不會再將「新 生」送去小琉球,就我現在看到的口述歷史資料來說,約莫有一、兩百位新生被送去那 裡。 至於「新生」這個詞的由來,則是源於內湖的新生總隊。民國 50 年代政治犯很多, 1

可參考:蔡寬裕,〈我為何走進黑牢〉,《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 第一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 籌備處,2012),頁 294-317;以及影音口述成果〈政治受難者蔡寬裕口述歷史〉(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201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NLpwuZpjs,2016 年 7 月 19 日讀取。

53


判刑之後沒地方去,軍方就把一部分的人送去內湖的軍法監獄,那時候叫新生總隊,那 地方也才會叫新生訓導處。只有政治犯才叫新生。到了警備總部時期,他們也就把我們 稱呼為新生分子。我們所有的資料,包括警方那裡,都會特別註明我們是新生分子,我 們結訓後也是這個名字。此外,警備總部裡面有個輔導處,我們寫給他們的報告或者是 尋求協助的信上都要寫新生分子,輔導處則會以化名「傅道石」回覆。比如說我在臺中, 輔導處就發公文給中部警總,他就會寫「查新生分子某某人」。 第二個時期的編制上,由於「新生」幾乎都被送回本島,只留下少數在綠島延訓的 「新生」、泰源事件後被移送過來的政治犯與新引進的五、六百位感訓隊員,所以整編 成兩個大隊,各自下轄三個中隊,我們「新生」被編在二大隊的六中隊,人數大概是三 十多個。被留訓的「新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成績不夠,另一種則是沒人擔任保人 所以也不能離開。 而在這個階段,所有新生都被移往泰源時(民國 54 年) ,只有三個人被留下來,都 2 佔了職務缺。這三個人分別是在感訓組協助的張國維 、在醫務所幫忙的柯千3,以及福 利社的李長增4。張國維是軍人,在國民政府移防臺灣後在陸軍指揮參謀學校擔任總教 官,不過被人舉報移防前有投共疑慮,所以就被捕下獄,最後定案判決無期徒刑,移送 綠島。所以他就來到了綠島,後來也就在感訓組幫忙擔任教官,幫犯人與政治犯上課, 也幫一般軍官上課。 李長增待在福利社,協助福利社經理處理事務。那時候綠島所有的官方伙食都要跟 福利社購買,經手的現金非常多,所以是個比較特殊的職務。福利社的經理名義上是我 們第六隊的副中隊長,但他其實不管事、都在處部辦公,因此真正在處理福利社業務的 是李長增。也因為福利社經手的現金量大,有時候官兵的薪水若沒準時核撥,都會去跟 他周轉,所以大家都叫他「李經理」、「李經理」,包括官兵也這樣稱呼他。李長增底下 還有兩個協助的六隊隊員,都是跟我同案、一起被送到綠島留訓的。 在醫務所幫忙的柯千,其實在菲律賓時就被當地政府囚禁了三年多,當時菲律賓政 府有反共法,不過因為最後證明柯千他們不是共產黨,所以只被驅逐出境。他們的案子 總共有四個人被判刑,柯千和劉漢卿是死刑,施文章無期,還有一位姓施的小姐5判十 年。後來有上訴,死刑改無期、無期改十五年。柯千他為人很客氣,跟醫務所的主任相 處得也不錯,工作也很認真,只是他處事上非常保守,絕口不提任何時事或是人事。 民國 64 年(1975)因為老蔣過世而有特赦減刑命令,像是無期徒刑的就能縮減成 十五年。這些個人都被關超過十五年、也都有人來保領回,可以離開綠島了,但柯千反 而選擇留下當雇員,在醫務所又待了兩年多,前後待了二十幾年。跟他同案的劉漢卿、 2

張國維,湖南省長沙市人。案由大概為「引薦蘇藝林任八十一軍作戰處長未果,協助蘇藝林之母自舟山逃回中國 大陸。」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 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3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取。 4 李長增,山東省榮城縣人。為海軍永興軍艦准尉。目前查無相關案由。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 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5 應為施嬿婉。施嬿婉,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參加匪徒主持讀書會,該讀書會改組為『菲律賓華僑共產 黨』。」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54


6

施文章7被關了十八年,都回來了,他還待在那。回本島後,柯千住在北投,那是劉漢 卿提供的房子。柯千跟劉過去在菲律賓是同學,但我們在綠島相處的那三年很少談以前 的事。我會清楚他的情形是因為我跟劉漢卿、施文章後來回到臺灣後都在進華實業工 作。 第三個時期的編制,因為我已經回到本島(民國 64 年)也就不太清楚,但據我所 知成員上應該是以矯正處分的一清專案流氓與保安處分的慣竊犯為主。民國 76 年(1987) 臺灣解嚴,警備總部裁撤,職訓業務移交法務部。移交後,法務部有在原職訓隊的隊址 新建技能訓練中心,也就是從前流麻溝的民宅那一帶。現在那片營舍有兩棟轉做綠島監 獄的宿舍,其他則是海洋研究院的院舍。 以前,我查第二時期的資料時上頭都會寫新生訓導處,不像現在都變成綠指部。但 綠指部的業務其實不只是感訓業務,它還包括了整個綠島的海防與維安,所以才叫綠島 指揮部。這個編制上的轉變可能是民國 56 年或 57 年。至於現在說的莊敬營區、自強營 區,我們當初都沒有。只有一大隊、二大隊,這些名稱都是後來我看資料才知道的。像 自強營區裡頭的新生大隊,我覺得應該不是叫新生,因為新生是指政治犯。我們是新生, 他們是隊員。兩邊連制服都不一樣。我們的制服現在園區有一套展示品,是類似中山裝 那樣的,胸口繡有新生字樣。隊員的制服則類似青年裝,胸口會掛牌子寫有隊員。

二、「我的火燒島」經歷 民國 61 年(1972),我離開綠洲山莊後,「右轉」進入綠指部,被編入第二大隊第 六中隊,萬迺祥8是我們的輔導官。他在我離開前(民國 64 年)就被調回臺北,我離開 後才調回綠指部的處本部擔任保防官。萬保防官的政治意識很強,時至今日,我還記得 我們之間的一次對話,我們在言語交談上幾乎是快起了衝突。那次萬保防官就在眾人面 前對我說「莊寬裕你回去要不要再搞?」我就回他說「搞什麼?」「搞臺獨啊!」於是 我又跟他說,「輔導官你問這個不是沒有常識嗎?」他問我怎麼說,我就跟他說「我在 這裡,真要搞臺獨還跟你說,那我出得去嗎?我說我不搞,你相信嗎?那我再舉個例子, 西方哲學家喜歡講一句話,『一個三十歲的青年不搞革命不夠熱情,一個四十歲的人再 談革命不夠成熟。』我今年五十幾歲了,萬保防官,你想想。」 說實話我不怪他,而且我個人對他的評價也不錯。畢竟綠島那些官兵私生活可說是 亂七八糟,就他一個人最規矩。但他的政治意識真的很強,所以我們兩個相處上也比較 容易起衝突。萬保防官調走後,接任的輔導官跟我的交情都不錯,他們都很好奇,為什 麼感覺我人其實蠻老實的,怎麼我的資料一大疊,還沒人跟替我簽保。我也只好跟他們 說,因為我們意見不合、立場不一樣。

6

劉漢卿,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1 年(1952)9 月間,參加匪徒主持讀書會,研讀匪黨書籍。」 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7 施文章,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1 年(1952)9 月間,參加匪徒主持讀書會,研讀匪黨書籍。」 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褫奪公權十年,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8 萬迺祥(1921-),江蘇人。曾任綠島指揮部保防官,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中的萬迺祥先生 口述訪談記錄稿。

55


(一)隊務工作 當時指揮部的各單位其實很缺人,福利社、感訓組、醫務所這些過去就都是由新生 負責,所以儘管到了第二時期,在管理上還是很需要我們這些被留訓的新生幫忙。不過 有些被留訓的人被關太久,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只會派一些精神狀況比較好的人出 去擔任外役。但這些被派出去的人其實也要經過篩選,像我跟柯旗化9在最初都被列在 不得外派的名單上,因為一些政治原因。如果沒被派出去,平常我們都得去勞動。只是 跟隊員的重勞動不同,我們的工作相對輕鬆些,像是負責割草;又或者是因為當時馬路 沒鋪水泥,是鋪沙,一下雨就會被沖掉,所以我們得到海邊揹沙來重鋪路面。我們三十 幾個六中隊隊員就是做這些工作。不然,就是去山上砍茅桿回來蓋屋頂,因為天氣很熱, 茅桿可以多少隔絕一點炙熱的陽光。 以柯旗化為例,他晚我八個月到,我比較早來、自然對營區的狀況比較熟。我知道 自己調不出去,只能先跟著做勞動。那時候,福利社水果部的負責人叫林斌10,林斌他 以前是葉廷珪11擔任臺南市長時的主任秘書,後來被判十年刑期,期滿又留訓。當時我 們都被關在泰源,他在福利社擔任外役,泰源事件發生後大家都被關在押房裡,過了一 段時間後才工作交接。交接時他負責的福利社帳務對不上,他就因為這樣又被延訓、拉 長刑期。說實在的他很冤枉,他當初就突如其來地被關回押房,怎麼會有時間點貨、算 帳。後來他到了綠島,也是顧福利社。有次東巡部司令陳守山12來巡視,走到菜園時發 現有酒瓶。營區裡面怎麼會有酒賣給隊員?於是就下令徹查,發現是福利社賣的,於是 刑滿後他又被繼續留訓。不過他待的福利社算是條件比較好的外役工作了,就只是賣水 果。而且他不用穿新生制服,也不需要剃光頭,算是有特權。 後來林斌期滿要被保出去了,所以這裡就出了一個缺。我跟我們隊長的交情不錯, 他姓陳,於是我就跟陳隊長推薦了柯旗化,結果沒想到兩天後他就被送了回來。可是我 這個隊長人也古靈精怪得很,也就不再派人。結果三個月都沒人過去接相關的工作,但 總是得有人在那顧水果攤。不過我們隊長的回應是說他有派人過去但被拒絕,因此如果 要再派員,請福利社那邊下條子指定。但誰敢下條子?隊部派人出去可是要負責任的。 所以最後福利社也不得不妥協,接受柯旗化的調任。 我也是同樣的道理,一直調不出去,不然張國維其實想調我去感訓組做他的助手。 所以最初我是去揹沙,揹沙得用背去承受沙袋的重量。不過我那時才四十幾公斤,不僅 瘦,身材還很單薄。可那袋沙一袋就三十公斤,可想而知若是揹在背上,人幾乎能說是 被沙袋壓著。我們輔導官就會一直叫「莊寬裕腰桿撐直!」之後我才轉任隊勤。隊勤有 點類似傳令兵,但不會幫忙送公文,畢竟我們的身分敏感,所以我只負責處理隊上所有 9

柯旗化,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3 年(1954)間與方鳳揚等籌組組織,並與孫以蒼謀議,計劃將該組織定 名為『臺灣共產黨』,柯旗化負責高雄區,並為總負責人。」判決有期徒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六年。 資料來源:戰 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0 林斌,於民國 43 年(1954)10 月 27 日任命為臺灣省臺南市政府主任秘書,並於翌年 2 月 23 日資遣。後又於民 國 47 年 (1958) 7 月 24 日任命為臺南市府秘書。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ssic.nccu.edu.tw/, 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1 葉廷珪(1905-1977),分別擔任過第一任(1951-1954)、第三任(1957-1960)與第五任(1964-1968)的臺南市 長。於民國 59 年(1960)8 月 25 日任命為臺灣省政府參議。 資料來源:臺南市文化局,http://culture.tainan.gov.tw/, 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2 陳守山(1921-200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十六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部司令,也 是第一位臺灣籍上將。 詳細生平可參考: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記錄整理,《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 守山口述歷史》(臺北:國史館,2001)。

56


庶務相關的大小事,因此我可以在營區裡頭走來走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對營區會比較熟 悉的緣故。 雖然說我是負責隊上的所有總務事宜,但其實我很怕電,對電根本是一竅不通。可 是電燈、控制開關壞掉,人家叫你去修你總不能不去吧?硬著頭皮還是得做,所以做久 了我也慢慢都會了。人家甚至還笑說,「莊仔你每項攏會,就差袂曉生囝。」因為隊勤 也負責隊上長官的寢室打掃,所以我會進去長官的房間整理、收收紙簍的垃圾。我也記 得那時候萬輔導官特別跟我說,不必進去打掃他的房間。 那時有個和柯旗化同案也在綠島留訓的林金煌13,他是一位醫生,柯千也想找他過 去醫務所幫忙,但同樣調不出去。再以柯旗化為例,柯跟我一樣,身材都是又瘦又單薄, 根本沒辦法粗重的工作。所以在他還沒調去福利社之前,柯旗化就會幫忙官兵們寫上課 的報告,避掉公差。那些官兵因為不會寫,會找人幫忙代寫之外,還會拿兩包菸給他。 雖然柯旗化不抽菸,不過他還是會收下轉送給別人。 我和柯旗化是上下舖,他睡上鋪,他平常就是在床板上幫忙寫報告。所以,有一次 他就意外聽到有個跟他同案的外省人,正打算煽動另一個從生教所送來的軍人,回臺灣 後向上級送檢舉報告說: 「泰源事件的人都關在這裡,怎樣怎樣的。」等我回來寢室後, 柯旗化就告訴我這件事,問我該怎麼辦。我也想不出好辦法,只好去跟隊長、輔導官報 告。畢竟如果跟他們報告,他搞不好認為有功勞,但如果讓他們知道我越級報告,搞不 好反而會被懲處。 另一個例子是,有次剛好我跟柯旗化兩個人在上廁所,也就很順勢地聊了一會。我 們的寢室不大,在廁所說話其實外頭還是聽得見。正巧隊長進來,看見其他隊員在做貝 殼畫、壁報,就問說是誰在廁所,他們就說是莊寬裕跟柯旗化。隊長就說裡頭臭醺醺的, 怎麼不在外面說。其實他講這話沒有什麼特殊用意。所以當我們兩個從廁所出來,別人 跟我們說「隊長說廁所很臭,怎麼不在外面聊天」。至此以後,只要柯旗化在廁所我一 進去,他就會趕快把褲子穿起來、出去,不敢跟我待在同個隱蔽空間。 我們的日常生活跟部隊一樣,一日上課、一日勞動,晚上九點收封到隔天六點被關 在房間,其他則都是在監視之下行動。勞動其實不累,但在裡頭的精神壓力很大。被派 去外面的人,晚上都要回來宿舍睡,等到天亮後再出去。只有張國維、林斌、柯千例外, 所以他們的壓力也比較不那麼大。 我會說這些事情,是想說明那地方帶給我們的精神壓力。柯旗化在這方面的壓力可 能比我大,因為我到後來也看破了,也不期待自己能有回家的一天。我擔任隊勤時,每 個早上都會整理長官房間的紙簍,將垃圾裝袋扔去海邊。那時候我會在海邊看向臺東, 好天氣時都蘭山可以看得很清楚,兩邊的距離不過十八海浬,卻是近在咫尺、遠在天邊。 真的是望洋興嘆啊。我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家,也想過如果真的有個萬一,骨頭就埋在綠 島這裡吧。 綠島早期的交通不方便,醫療設備也不夠。我要離開前機場才蓋好,而且也不可能 13

林金煌,臺中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8 年(1959)間,與方鳳揚陰謀『臺灣獨立』。」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褫奪公權五年。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57


要用飛機送我們去臺東開刀。新生訓導處時期因為醫生犯人多,還能用克難方式完成手 術。到了我這個時間點,同期的就林金煌是一個醫生,但他又早我一年刑滿離開。林醫 生離開後,整個綠島就剩兩個軍醫,那兩個軍醫醫術又不是很高明。這也是為何當初我 在裡頭生病、患了胃潰瘍,不管交通多不方便,我都還是硬把我弟弟叫來會面。總是要 跟他交代自己的後事,還有家裡往後要怎麼安置啊。 我自己沒有跟綠島居民有任何的接觸,在我那時候只有福利社的人會跟他們比較有 互動。因為我們隊上人少、沒有辦伙,都是等四隊跟五隊煮好後再分送到我們這裡。講 難聽點,也就是吃人家剩下的食物。職訓隊時期跟新生訓導處時期的伙食水準差很多, 雖然主食都一樣。但由於綠洲山莊的新生是自己辦伙,還會自己種菜,所以伙食算是相 當不錯的,像是他們吃的魚都很新鮮。因為獄方會跟一兩家漁船訂定契約,約定好直接 把漁獲賣給他們。但同個時間同個地點,職訓隊這裡就不是了。職訓隊的補給船兩周來 一次,又是直接從臺東送來。因此,魚貨就沒有那麼新鮮了。 當時沒有冰箱,所以食物都不是很新鮮。同樣以魚貨為例,我們這邊就是再用油下 去炸,臭香臭香的,加減撐著吃。其他方面的煮食,儘管每隊都會有分配,但大家也都 會借來借去,像是應付隊上長官突如其來的點心要求,所以麵粉、油都是炙手貨。如果 隊上的備品不夠了,就要自己想辦法。因此,有時我們的燃油不夠,我們也只好自己上 山砍柴。我在指揮部的三年,伙食真的很差,和政治犯監獄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會有這樣的差異,我覺得一來是因為感訓隊員不敢跟上頭抗議,不像綠洲那裡都會 檢討。二來,隊員們平常家裡也會寄東西、寄錢來,他們如果有出去做工也就會到外面 吃。不過他們被規定不能帶現金在身上,但我們新生可以,所以我就會幫忙他們到福利 社換現金。他們給我購物券,我拿去福利社換現金給他們。這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方便, 這樣平常如果說有什麼需要他們幫忙的地方,也才比較好拜託對方。畢竟我們隊上什麼 都沒有,比如說我今天要做壁報、要維修東西,需要什麼材料都要跟他們的木工寮要, 如果平常你沒給人家什麼方便,他們哪會理你。 對於這點,我記得曾發生過一件小插曲。有一次我們隔壁隊有個隊員喝酒被抓到, 長官問他酒哪來的,他就跟長官說是隔壁六隊的隊勤給他的。這下事情嚴重了,報到值 星官那裡去,值星官當然就跟我們隊長報告。幸好我們隊長也只是回覆值星官說他知道 了、會處理,然後回頭來要我自己小心點,沒有特別處罰我。 (二)結訓風波 我們的結訓制度,是中隊每六個月會開一次討論會議,通過後才能通報大隊,大隊 再轉指揮部,但指揮部會議上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就算失敗,我的結訓就被打退了兩次。 這個制度其實並未對我們公開,我們就算詢問「何時結訓」這類的事情,通常也只會得 到「問你自己」、「你什麼時候能回去,操之在你」,這類閃躲的答案。我會知道這個制 度,則是因為我和那些軍官有熟識,他們會找我到海邊或是山上問事情,畢竟有些事情 在隊上不好講、也不敢講。他們也會透漏一些事情給我知道,我便是因為這樣才知道他 們每年都派四十位軍官過去,而每個中隊基本上分配六名,包括輔導官、幹事。 我後來知道自己被打退兩次,是因為我在裡頭也負責製圖,跟我合作的大隊輔導官 --他是花蓮人,政戰幹校畢業--和我交情不錯,政治意識也沒有那麼強,討論會上

58


便就會幫我說話,結果就是被副指揮官喝斥,輔導官即使想幫我也沒辦法。因此,這根 本不是操之在我們,而是取決於他們。事後,我自己觀察,跟我同案的那幾個人,以及 林金煌醫師他們都是兩年通過,剩下的就是差不多三年,但他並不會跟我們說明刑期, 也就是說我們根本不知道會被留訓到幾時,所以我們在那裡的精神壓力真的很大。 所以,我覺得自己能結訓實在算運氣。那時候的指揮官是不管事的,都由副指揮官 主持。正巧民國 61、62 年派了一個非警總系統的師長來當指揮官,那這個師長來綠島 後就找兩個人,一個張國維,一個林斌。會找張國維,是因為指揮官他在參謀大學受訓 時有念過張國維的三角戰法,發現作者在這裡後,對待他很是尊重。林斌則是跟他同為 軍校出身,所以指揮官都「學長」 、 「學長」地叫他,我也是因為這樣才知道林斌原來是 軍校出身。因此,指揮官常會問他們兩個綠島這裡的情形,詢問他們的意見。 他們跟我的交情不錯,就有試著幫我說話。他們告訴指揮官說,這個副指揮官一直 待在綠島、從政戰主任升到副指揮官,但他的政治意識太強,諸如此類的話,意圖讓指 揮官冷凍他,後來指揮官真的也不讓他決行事務。我的隊長和輔導官也可能是因為要調 回臺灣了,就去找副指揮官要幫我說話,叫我們副指揮官要放人一條生路,畢竟關也關 了,期滿了還不讓人出去是要人怎麼辦。於是,就叫他至少開會時不要講話,因此最後 我的結訓才能順利地通過。我會知道我的結訓通過,則是因為我的隊長跟輔導官在離開 前對我說,「你待在這裡不要出事情,我們臺灣見。」當下,聽得我都有點激動了。 (三)風波再起 民國 64 年(1975)我總算能結訓離開綠島,回到家後才知道我母親已經過世了。 回家半年期間,輔導官三次到臺中我家開的藥店要找我,但我們一直彼此錯過碰面。那 位輔導官是江西人,後來被調往后里馬場。第三次來找我又落空時,他留了張紙條給我, 上頭寫著「亡母之痛,願你節哀。不要亂跑,切不要被蔡言中。」這張紙條我現在還留 著。後來我家人把紙條寄來臺北給我,我收到後旋即趕回臺中,並前往后里馬場找他, 但還是沒遇到。原本想說就這樣算了,但沒想到半年後,我的隊長親自來臺中找我。他 問我有沒有跟輔導官見過面,我說我們一直錯過,他告訴我有必要見見他。於是我們兩 個就一起從臺中搭豐原客運到后里去找人。 不過,當時后里沒有站牌標示,我們車子坐過頭而搭到了三義。但也幸好我們有坐 過頭,因為我們搭回后里下車時,正好就遇到從臺中坐客運回來的輔導官。我們三個碰 面後,隊長才跟我說,當初是他們兩個去說服副指揮官,並且保我出來。當下輔導官便 問我是從北迴來還是南迴,我聽不懂,「輔導官你說南迴北迴是什麼意思?」輔導官進 一步解釋,問我是從高雄回臺中,或是從花蓮回臺中?我就說當然是從高雄回臺中。輔 導官就說那知道了。 隊長才再跟我說,他們調回臺灣後,有人跑到馬場找輔導官說要告發他們,又說: 「莊寬裕回來後媽媽過世,所以全省在跑、在招兵買馬,要再搞。」輔導官被嚇到,給 了他一筆錢打發走他。但還是擔心我,才去找了我三次,又寫了那張紙條。也是到那個 時候,我才真正搞懂紙條上後一句:「不要亂跑,切不要被蔡言中。」是什麼意思,因 為蔡是副指揮官的姓。 這個輔導官對我真的很好,當初他離開綠島後,還留了五百塊在業務官在那,但我

59


一開始不曉得。是業務官跟我說:輔導官留五百塊在這裡,要給你當零用錢。。可惜我 現在記不起來這個輔導官的名字。我舉這個例是想說明當時政府對泰源事件相關人士的 打壓。 (四)火燒島的人與事 解嚴後,綠洲山莊其實還關有三十多個政治犯,但由於他們的刑期還未滿,便被移 到中寮的司法監獄繼續服刑,他們在之後才慢慢得到減刑與假釋的機會。像王幸男14就 是最後離開綠島的政治犯,但他不是刑期最長的。也大概是在那個時間,其他約莫二十 來個無保沒被領回(隸屬原新生訓導處六隊),就被送去玉里的療養院15。 約莫是三、四年前,我曾經遇到一個家族來景美園區,說要找當年被關在綠島的家 人,我便建議他們往玉里去找。因為他們要找的人當年(民國 64 年)我回本島後,就 是我去找他的家族幫忙轉達他的消息。他們當年沒有把人帶回去,只有寫信。隔年(民 國 65 年)有個從綠島回來的外省人也有來找我,說要去找這個家族,我就也帶他去找 人。只是對他們家族來說,把人帶回來後要怎麼安置也是個問題。因為那個人的精神狀 態已經失常,雖然不會無法自理生活,但對一個家庭來說仍舊是個負擔。何況他們家也 就剩他的兄嫂與侄子。至於他們三、四年前來找我,會拖到這個時間才要找人,我想大 概是要領補償金吧。但都過了這麼久,我想應該也找不到了。被移去玉里收容所的那些 人應該都已經過世了。 如果還有人留著,大概也只剩許席圖16吧。他有一個大姐,但姐姐也沒辦法帶他回 家照顧。不過我有聽人說他前幾年過世了。和他同案「統中會」17的幾個難友沒有關心 他,只有謝長廷18曾經試著幫忙,想把人領出來,也試著要幫忙申請補償。但因為許席 圖在審理期間已經精神分裂,因此沒被判刑,沒有判決書,補償是不會被受理的。我知 道謝長廷有去收容所看了他幾次,但有沒有用其他救濟方式我就不知道了。其實謝長廷 也算是他同案的,畢竟「統中會」是由「自覺會」19演變過去的,他當時也是組織的人, 只是沒被抓到。 (五)營區建築 在實際的建築部分,醫務所在新生訓導處時期時是在流麻溝旁,是一間很簡單的克 難房,民國 62 年(1973)才移到現在這個位置,而且最初只有一層樓。隔年,指揮部 在我們第二大隊的營舍裡新建了一棟宿舍,把「新生」跟隊員隔開。因為過去留訓的是 14

王幸男,臺南人。案由大概為「將製就之炸彈郵包在北門郵局投寄,其中寄與省府謝主席東閔之郵包,經謝主席 親收拆閱時引爆,致其左右手均受傷。」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5 即今前身為「臺灣玉里榮民醫院」,於民國 46 年 10 月 1 日由陸軍第六療養大隊及宜蘭療養所併編。 資料來源: 臺北榮總玉里分院,http://www.vhyl.gov.tw/web/02about/02about_2.htm, 2016 年 7 月 19 日讀取。 16 許席圖,雲林人。案由大概為「民國 55 年(1966)秋,任中國自覺運動推行會秘書長、主席,暗中向該會會員 散播反政府之言論。」被以涉嫌叛亂偵查起訴,審理期間因心神喪失,裁定停止審判。經臺灣高等法院判決免訴。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7 詳細始末可參見:林樹枝,《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臺北:前衛,1996)。 18 謝長廷,臺北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 與高雄市市長。詳細生平可參見:郭瓊俐,《謝長廷的故事打鐵街少年》(臺北:布克文化,2005)。 19 為民國 50 年代臺灣青年學生發起的運動,內容為提振國民公德心的運動。詳細始末可參見:林樹枝,《出土政 治冤案第一集》(臺北:前衛,1996)。

60


比較沒有政治性的「新生」,軍方覺得和隊員關在一起也沒關係。但等到我們這批泰源 事件十幾個人也移過去後,雖然我們跟隊員分屬不同中隊,但隊部還是相連在隔壁,軍 方就決定要另闢空間安置我們了。我們的新營舍則是利用舊有的醫務室。而園區現有的 克難房是第二時期,也就是當時我隸屬的第二大隊的克難房。 綠洲山莊的行政中心我只去過一次,就是民國 61 年(1972)三個月後我刑滿釋放, 要到那裡辦離所手續。我記得一樓都是辦公單位。而八卦樓則是民國 60 年(1971)蓋 的、隔年 3 月啟用。八卦樓是兩層樓的建築,現在一進門先看見的是類似櫃臺的空間, 但以前那塊是沒有遮蔽物的,它是一個花園。一樓是壹貳參肆區,二樓則是伍陸柒捌區。 泰源事件後第一批送來的就關在壹區,一周後從臺北送來的則關在肆區。不過這兩批人 都各有八、九個被調往二樓的陸區,泰源事件的有我、柯旗化、跟我同案的張啟堂20、 陳永善21等,臺北送來的我記得是柏楊22、蔡財源23、林水泉24,以及兩個姓黃的教員等, 我們都被關在二樓。我會記得是因為我們放封都一起,大家一同相處兩個多月。我刑滿 離開「右轉」進入指揮部後,曾經聽說陸區在年底就解散,拆回壹區和肆區。只是後期 美麗島事件被送往綠島的幾個,像是施明德25、陳明忠26、黃華昌27、王幸男都被調到樓 上押房。 我第一次回綠島是在阿扁時代,受政府委託調查的陳文成基金會邀請我一同回綠洲 山莊場勘。28那時候整個營區猶若廢墟、四周雜草蔓生,而且當初國防部將綠洲山莊移 交給法務部時,法務部原本打算要將其改建為綠島分監,只是後來消息被記者播報出來 20

張啟堂,臺中市人。涉「臺灣民族解放獨立運動組織莊寬裕案」,1962 年 5 月 13 日被捕,1963 年以「預備以非 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名判刑 10 年。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等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 相關人物口述歷史 第一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35。 21 陳永善,臺北人。案由大概為「結識某國共黨份子淺井,民國 54 年(1965)6 月淺井離臺,指示陳永善繼續學習, 形成組織。淺井復於民國 55 年(1966)5 月來函指示陳永善為解放臺灣努力,56 年(1967)元月陳永善等通過組織 『民主臺灣聯盟」,積極羅致不滿現實青年,企圖擴大組織。」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 資料來源:戰 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22 柏楊,河南省開封人。民國 56 年(1967)因《中華日報》家庭版上刊登的漫畫《大力水手》內容,遭政府情治 單位理解為對蔣中正父子的暗諷,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逮捕,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 詳 細生平可參見: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1996)。 23 蔡財源,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7 年(1958)間,組織『亞細亞同盟』(又名臺灣自治會)圖推翻政府。」 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六年,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24 林水泉,臺北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53 年(1964)4 月前後,與呂國民等因不滿現實,圖謀『臺灣獨立』。又 於民國 55 年(1966)11 月 12 日上午,受張明彰邀請秘密集會,以競選為名,而以從事臺灣獨立為目的,決議組織 名稱為「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林水泉並邀同呂國民等商討購買炸彈,暗殺政府官員及炸毀重要建築物等問題。」 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褫奪公權十年,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25 施明德,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7 年(1958)間,組織『亞細亞同盟』(又名臺灣自治會)圖推翻政府。 後又與陳三興領導有叛亂組織「興臺會」意氣相投,旋在高雄市明春旅社,由施明德等等商談合併問題,採陳三興 建議,合併以『臺灣聯合戰線』或『臺灣獨立聯盟』為名。」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26 陳明忠,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36 年(1947)6 月參加叛亂組織,並為叛徒散發傳單。」判處有期徒刑十 年,褫奪公權七年。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 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27 黃華昌,新竹人。案由大概為「參加叛亂組織後為匪黨新竹小組黨員。」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八年。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詳細生平亦可參見:黃華昌著,蔡焜霖、吳水燈等譯,《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2015)。 28 陳文成基金會於民國 91 年(2002)7 月接受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進行「綠島人權紀念 園區──綠洲山莊先期開放展示工程」調查。 資料來源:陳文成基金會-歷年活動,http://ppt.cc/LrTB3,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61


後,被時任立法委員的施明德連同其他委員給提案擋了下來。因此,綠洲山莊還是有部 分門窗、地板已經改建,這是關於綠洲山莊建築上的一個演變。除此之外,那裡最早是 新生訓導處的第三大隊。ㄇ字型的大隊部只有橫向的兩側作為新生宿舍,中間營舍是挪 做倉庫。這個第三大隊是後來人數增加才興建的,原來的第三大隊則沒有在使用,所以 空間配置上才會一大隊跟二大隊在一起,三大隊卻離這麼遠。 中正堂從前是木造的,位置在現在指揮部辦公廳前面,在我離開前都還是這樣。指 揮部那批建築群則是民國 64 年(1975)才興建。而流麻溝也有所改變,現在的水道是 解嚴後才蓋的,從前沒有。至於其他空間,燕子洞對多數人來說會比較神秘。但就新生 來看,這裡卻是一個很熟悉的地方。因為:一來以前從山上下來時會在那裡休息,二來 那裡也曾是他們排戲和做布景的地方。不過,到了後期,如果有人過世,因為那裡比較 涼,大體都會停靈在那裡等候家屬領回,又或者是直接就地火化。 而十三中隊的部分,照理說應該也是草木叢生的,畢竟少有人走動。但民國 54 年 (1965)新生訓導處結束後,我們這些留訓的第六隊成員還是會於春秋兩季過去打理環 境。最初負責的人是張國維,張國維離開後交代我,我離開後又交代給鄭清田29,基本 上就是這樣傳承下去。我們會固定於清明跟中元兩個節日祭拜,準備些香燭、水果,花 費就由公基金支出。公基金則是難友們共同出力,或者是過世的人留下來的錢。 我自己在那裡做了兩塊墓碑,一個是民國 61 年(1972)過世的廖啟川30,另一個 是民國 62 年(1973)過世的李瑤林。31監獄裡如果有新生過世,都會叫隊員抬去埋在 十三中隊。棺木很薄,隊員其實也不會太認真地做,通常就只是在棺木上蓋一層土就算 交差了事。那裡的地形算是崩塌地,下雨的話土石滑落,很容易就將墓塚淹沒。所以我 們都會用石頭在墓上做記號。 廖啟川那時跟我都被關在泰源,去綠島後大概三、四個月就因病過世。現在有的說 法是中風,但我想應該是綠島太熱了,造成他腦充血亡故。他過世後有隊員來跟我說, 「欸、八卦寮有個新生埋在那裡喔。」隊員通常都叫八卦樓是八卦寮。我就到現場去看, 果然有立個牌子上面寫著名字。於是我就去找隊長,跟他報告說:那裡的墓年久失修, 我們新生有個傳統是要祭拜過世的難友;因此,希望他准許我,我當下其實也不敢跟他 說是專程要做廖啟川的墓碑。隊長答應了,也願意幫我寫墓碑上的字。所以我就拿菸和 酒去跟感訓隊的隊員換水泥,自己做墓碑。李瑤林,我們都叫他「山海關」,他在泰源 時自殺過好幾次。他其實很可惜,他的身分是反共義士,刑滿後卻無保,才又被送到第 六隊。後來找到保人了、可以回去了,隊上就到福利社叫幾個菜配著高粱酒要幫他送行, 結果沒想到當晚就胃出血,隔天就過世了。

29

鄭清田,臺北人。涉「蘇東啟案」,判處有期徒刑 12 年。 資料來源:鄭清田口述,陳儀深、簡佳慧訪問,〈鄭 清田先生訪問紀綠〉,《口述歷史》11(2002 年 8 月),頁 226-240。 30 廖啟川,南投人。為「廖文毅案」相關人。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褫奪公權五年。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 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31 李瑤林,河北省臨榆縣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4 年(1955)間,辦理假退役後,屢請回役未獲允准,致不滿 政府,迺自為首領,籌組『革命委員會』,以退役人員為主幹,俟時機成熟,圖以非法方法顛覆政府。」判處有期 徒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八年,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62


(五)對人權園區之期待 目前綠島園區的行政中心很小,會議室頂多也只能容納四、五十個人。我認為與其 花錢把隔間重弄、將來打掉,不如等以後有經費後直接蓋,比較不浪費。但就經費上來 說,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所以這些細部可能要等到將來才來細談,只是說我們要先保 留並規劃這樣的一個空間。 所以就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可以整修再利用現有的指揮部建築群與醫務所。目前 那些建築物都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整體不能有更動,但它們的主體架構都還很好。假若 我們將門窗、水電整理好,將來如果有辦活動,比如說人權體驗營、教師體驗營,這個 空間就能作為宿舍。可以參考軍隊的方式,做成上下舖,然後簡易的衛浴設備設在空間 最末。除此,也能過規劃一部分作為展覽空間。現在展覽都集中在綠洲山莊跟戒護中心, 坦白說來,其實太過擁擠。因此假若能利用這些空間的話,就很寬闊了。其次,園區要 找個比較大的空間,作為將來國家人權博物館的行政中心。裡頭除卻要具備國際會議室, 也要有大型的展覽室、研討室、辦公室、典藏室、檔案室,以及其他附帶設備。我個人 覺得可以考慮蓋在保養廠那邊。

63


5. 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2 月 18 日 (五) 14 點到 16 點 地點:新北市土城區明德路陳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陳欽生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38 年(1949)

出生地

馬來西亞怡保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1 年至 70 年

職稱

備註

政治受難者

(圖一

與陳欽生先生結束口述訪問之合影)

64


一、個人生命史及家族史 我是陳欽生1,民國 38 年(1949)2 月 27 日,在馬來西亞的怡保中央醫院出生。 我的父親是陳權榮,民國 1 年(1912)生,民國 45 年(1956)往生。我的母親廖𡞵娣, 民國 16 年(1927)生,民國 88 年(1999)往生。我們家中有八個小孩子,我排行第六, 我太太叫李桂芬,我們生了兩女一男,大女兒叫做陳怡華,小女兒叫做陳怡方,兒子是 陳炳豪,除了小女兒還在念高中之外,大女兒跟兒子都出社會工作了。我大哥叫做陳慶 生,前陣子往生了,他在父親過世時,一肩擔起家計,所以我對我哥哥非常欽佩。他的 小孩兩個在馬來西亞,一個在澳洲。大姐叫陳秀梅,現在跟大姐夫兩人還過得很好,生 了兩男兩女,成就都還不錯。二姐是陳秀蘭,嫁給英國人,生有一男一女,不過他們倆 現在已經過世了。另一個叫做陳建生,在日本時代被日本人殺害了。三姐是陳秀美,生 了四女一男,之前小女兒結婚時,我還回到馬來西亞參加婚禮。大妹陳秀萍,孩子們都 蠻有成就,有一個女兒在澳洲生活。弟弟陳保生,生了兩女一男,現在也過了不錯,總 共八個小孩。家庭狀況大概是這樣子,我的家族十分的龐大。以前叔公還在時更不得了, 每次聚會時,根本沒辦法一個個問候,人實在太多了。到了現在要把大家聚起來也很困 難,時代不一樣了,以前是農業時代,逢年過節都會聚在一起,現在就沒有了。

(圖一、二

陳欽生之雙親照/陳欽生先生提供)

我們家族是在滿清末年時,為了逃難,由叔公帶著我父親他們九個兄弟姐妹,從廣 東梅縣,由陸路經過泰國,然後跑到馬來西亞。我父親他們剛到馬來西亞時,是在怡保 的獅子山裡面落腳。之後民國 39 年到 42 年(1950-1953)左右,馬來西亞實施清共, 就把當時住在山裡面的居民統一遷移到山後面的一塊空地,並將那裡命名為「獅尾新村」, 當時只有我大姐不願意搬過去。不過,當時我們在馬來西亞並沒有戶口證明,後來,大 姐還是搬到村子裡,等到時局穩定後才又搬回山裡面。而我就是在村子裡面長大的,小 時候很好奇,為什麼村子四周要用鐵絲網圍著,角落還有軍警駐守。長大後才知道,這 個是為了防止當地華僑與當地共產黨有所聯繫,才有這些措施。不過在獅尾新村,不只 有華人居住,也有馬來西亞人、印度人,但還是華人居多。雖然是被隔離,但當時年紀

1

亦可參考:陳欽生口述,曹欽榮訪問,〈陳欽生先生訪談紀錄〉,《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 第一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01-234;以及影音口述成果〈陳欽生口述歷史〉(臺北: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F23220yss,2016 年 7 月 19 日讀取。

65


小,也沒有特別的感覺,而且當時長輩們的政治資訊也是比較封閉,那時代並沒有像現 在這麼發達,家中只有一臺老舊的收音機。直到有一陣子,時常有許多警察穿過鐵絲網, 往深山裡面推過去。後來了解這些警察是要抓壞人,但是要抓怎麼樣的壞人,我們也不 知道,只知道這些壞人可能會威脅我們生命安全,而這些警察是要保護我們,將這些人 趕到更遠的地方。對這方面的印象不深刻,但是曾聽長輩說過馬共的頭子叫做陳平,不 過當時小孩子也不知道什麼是共產黨,只認為他們就是壞人,想要來剝削我們這些村 民。 我父親陳權榮,他是九個兄弟姐妹裡面排行老大。他到馬來西亞時,已經快 20 歲 了,而他的教育水準也比較高,曾經讀過私塾,到馬來西亞後,就在馬來西亞政府的單 位裡面工作。父親在 15 歲那年認識我母親,他們在怡保結婚。遷到獅尾新村後,父親 就成為這個村子的執行秘書,在村子是權力最大的人。有段時間,家中生活非常優渥, 不過父親心腸非常好,許多中國的同鄉來到村子裡,因為沒有地方住,父親就會將自己 的一塊地割讓給他們。加上父親非常愛賭博,生活作息又不太正常,時常熬夜,外加本 身有氣喘病,於是父親在民國 45 年(1956)時就不幸過世了。父親過世後,家境就開 始轉下坡,父親在世時,一些交情比較好的朋友,在我父親過世的那一年都消失不見, 家中就靠著哥哥姐姐及母親撐起。 我 5 歲就讀國小,學校是村子裡的「崇德華文標準小學校」,是由父親在村子成立 時設立。因為當時的國小離村子很遠,加上村子裡的人經濟不好,使得許多小孩子沒有 辦法念書,於是父親便創立這間學校,並擔任第一任校長。不過做了半年不到,就交給 一個叫做陳一謀的遠親擔任校長。我在民國 49 年(1960)畢業後,就到怡保三德中學 念書,雖然成績不是頂好,但也都還有前十名以上。三德中學屬於完全中學,所以我總 共念了六年,完成初中和高中的學歷,在民國 55 年(1966)畢業。畢業後,我本來打 算請是英國人的姐,幫忙申請英國利物浦大學,但當時馬來西亞學制是英國制,2 月開 學,12 月畢業,如果申請利物浦大學,在民國 56 年(1967)申請,必須等到民國 57 年(1968)初才能進去讀書,中間必須相隔一整年。當時剛好我高中同學要到臺灣讀書, 就問我要不要一起到臺灣讀書,但是當時我中文程度不太好,對於臺灣在何處?長什麼 樣子?都沒有任何印象,求學階段也沒聽過臺灣這個地方。當時正好是中華民國政府廣 納海外學生來臺,以表示對中華民國的支持,而僑務委員會當時在海外招募學生,宣稱 只需要高中畢業成績,提出申請就能到臺灣讀書。我想說臺灣學制是 9 月開學,這樣可 以省下半年的時間,代表能提早半年畢業,之後就能再到英國繼續我的學業,但沒想到 來臺灣卻是我人生重大的決策中,最不好最錯誤的一個。

66


(圖三

三德中學學生證/陳欽生先生提供)

二、懵懂來臺求學 當時我對臺灣學制其實也不是很了解,結果一到臺灣,必須先到「蘆洲僑大先修班」 讀一年,還必須到成功嶺受訓兩個月,那一剎那我就後悔了,本來想要節省時間,卻 比預期的更慢了。不過既然來了,也只能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情面對,家中也認為錢 都花下去了,就留在臺灣完成學業吧。會有這方面的想法,是因為當時家境不好,加上 我個性比較急,希望能早點完成學業,替家庭盡一份責任。本來打算高中畢業立刻出來 工作,但是家中認為至少家裡必須要有一個人是會讀書的,因此才決定繼續完成學業。 而當時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只提到臺灣讀書的好處有什麼,沒提當時正在戒嚴。又,當 時許多美國、日本、韓國、印尼國家到臺灣的僑生,都不需要支付學費,只有我們馬來 西亞的僑生要付學費,根本就是差別待遇。當時知道這些事情後,就非常想回到馬來西 亞,不過家裡面十分反對。其實一開始要到臺灣讀書時,只有一個姐姐同意我來臺灣, 家裡其他人都希望我到英國,但也不跟我說為什麼。是在坐完牢回到馬來西亞,母親才 拿一份資料給我,上面是母親在我 12 歲時,請算命師算命,命盤顯示如果出國往東北 方向走,就一定會發生很大的災難,正好臺灣就是這個方位。那時我就問母親說為什麼 不先告知我?母親就講:「跟你提這個你也不信,還是會堅持去,不如不跟你提,免得 你心裡面有疙瘩。」 2

2

創設於民國 44 年(1955),民國 51 年(1962)以僑大為推展僑教之重要學府,應單獨設置,並擴大編制與招生, 核定於臺北縣蘆洲國立道南中學原址,獨立設校,正式命名為「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其後因蘆洲連年水患,於 民國 68 年(1979)遷校至林口鄉新址。 資料來源: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校網, http://www.nups.edu.tw/pages/index.html,2016 年 5 月 13 日讀取。

67


(圖四

卜卦文件/陳欽生先生提供)

我是在民國 56 年(1967)9 月份,從馬來西亞吉隆坡搭飛機,在香港停留一晚, 才抵達臺灣。一下飛機,同學就來迎接我。一走出飛機場,就發現氣氛很奇怪,到處都 是紅色的標語,像是「反共復國」、「殺朱拔毛」等等。問了同學這是怎麼回事,他只 說那些東西沒有關係,我們只是來讀書,其他都別去管。我的印象中,中國人只有在慶 典上才會用紅字,想說「殺朱拔毛」的朱為何不寫成豬?不過後來也不了了之,問同學 們也得不到答案,就這樣到了蘆洲的僑大先修班。因為僑大的宿舍不夠,就在學長的安 排下,我們一群馬來西亞的僑生就入住到蘆洲的前鄉長李乾財家,算是跟他們租房子, 每個月要一百塊臺幣的房租,前鄉長的太太對我們很好,她叫蘇煥。當時在僑大先修班 主要是學習中文,之後再到成功嶺受訓,我們那年是僑生最後一年必須到軍中受訓的, 後來馬來西亞政府要求不得有軍事訓練才作罷。不過後來的僑生還是必須到中興新村待 兩個月,到處參訪,但不用軍事訓練。在受訓完後,就在民國 57 年(1968)9 月進入 臺南成功大學就讀。 當時以我的條件,足夠留在臺灣大學讀書,但是同學一直慫恿我去成大,而且臺北 開銷比較大,所以就這樣順著同學的意,選擇了成大,結果沒想到成大是這麼難念的一 所學校,我必須花很多心思在讀書上。我其實對生物科技非常有興趣,但是當時並沒有 這樣的科系,於是我選擇了化學工程就讀。當時僑生第一年會安排宿舍住,第二年就必 須用抽籤的方式決定,還好當時房租都一百塊左右。那時每個月的生活費只要一千塊臺 幣就足夠,但我們一學期的註冊費要七千多塊,可以說是非常的昂貴,這也是造成我們 馬來西亞僑生心裡很不平的原因,其他國家的僑生不需要支付這筆學費,我們卻必須付 這七千多元的學費。所以,我在臺南讀書時,也兼職了一些家教來貼補學費。讀到三年 級初時,想說家裡經濟非常的苦,想申請到紐西蘭奧克蘭農業大學就讀,但是家中不准, 只好繼續往下讀,如果這次真的轉學,也不會發生之後的事情。在成大讀書那段時間, 我常常會到美國新聞處,幾乎每個禮拜都會到那個地方看書。會選擇到那裡去,是因為 新聞處那裡有許多外文雜誌,而且有很多美國人,可以跟他們聊天。有一次在跟他們聊 天時,就提起能否教他們的太太學一些簡單的中文,讓他們太太能在市場買東西之類。 就這樣我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擔任這些美國人太太的家教,一個學生收五十塊美金,總 共教了四個人,一個月就有兩百塊的美金收入。當時美金跟臺幣是一比四十,這樣生活 費跟學費就有了著落,就這樣靠著在僑大修了一點點的中文,擔任起了家教。生活因此 非常的舒適,八千多塊的生活費,在當時可說是非常的高。

68


(圖五

於成大就讀期間/陳欽生先生提供)

在我大二那一年,認識一個成大體育老師王大的女兒,叫做王繡榕,感情相處上非 常得不錯,然後就開始交往了。一直到我被抓去監牢時,我房子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她 去幫我處理。那時她一進去,就發現房間裡面亂七八糟,也不曉得怎麼回事,問了房東 也不知道答案。後來知道我被抓走以後,她父親幫我四處請系裡面的同學教授簽名,想 辦法把我從裡面保出來,但是沒有效果。後來蔣介石死亡後有特赦,結果我並沒有因此 被減刑,我就跟她說妳不要再等我了,趕快去找個好對象吧。最後她嫁給了一個船員, 也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在我出獄前一年,她跟船員離婚,我出來第一個碰到是她的妹妹, 她妹妹就希望我回去找她姐姐。但是我那時什麼都沒有,以我的個性不太願意,就再也 沒去找過她,當時兩袖清風,連身分證都沒有,根本沒什麼條件去找她啊。

三、誣陷入獄 我來臺灣讀書這幾年,被抓之前日子蠻平靜,我還蠻喜歡,對臺灣印象相當得不錯。 除了在在蘆洲第一年時間,其他時間都在成功大學,我發現成功大學人情味真的很濃, 我很喜歡臺南這個地方,沒想到事情就發生在臺南。我是大三那一年(民國 60 年 3 月 3 日)被抓,那時是下午四、五點多,我剛上完物理化學課,當時我住在臺南市勝利路 一百三十九巷十二號,正準備回到宿舍換衣服時,路口就出現一名中年人走到我前面, 刻意問我:「請問你認不認識一個叫陳欽生的人?」我回答我就是,中年人就說我有一 姓蔡的親戚從馬來西亞過來,現在正在臺北,明天就要回去馬來西亞,想跟你交代一些 事情,當時我沒反應過來,因為我根本沒姓蔡的親戚,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蔡勝添3, 他也是被抓的其中一個僑生。那時想說難得親戚來,就想回家換個衣服,拿點錢準備請 親戚吃飯,中年人這時就說不必如此。那時他不讓我回房間拿東西,應該是有人正在裡 面翻箱倒櫃,怕我回去之後會逃跑。接著便把我架上車中,上了車我才發現氣氛很奇怪, 我人是被夾在正中間,我就問不是要帶我去見親戚嗎?為什麼是用這種方式?他只回答 3

蔡勝添,廣東省寶安縣人。涉「蔡勝添案(馬來西亞匪黨派遣滲透匪諜蔡勝添叛亂案)」,民國 60 年(1971)3 月 11 日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處有期徒刑十二年。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 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05。

69


說:「你自己知道就好,你做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之後再也不提任何一句話,就這 樣一路把車開到臺北。 到了臺北後,他就丟給我紙跟筆,要我寫下我曾經做過的事情,但我完全不明白要 寫什麼,我在臺南的生活非常單純,根本不知道怎麼寫,就這樣兩三天來也寫不出一個 字。他們看我完全不寫,就開始修理我,但是我仍然寫不出來,怎麼修理都沒用。後來 他們就開始聊天,聊一些關於爆炸案4的事情,我才想到寒假過年的時候,我有到學校 寒修,經過美國新聞處時,門口吊了一個內部整修的牌子,當時也沒特別留心,或許這 兩件事情是有關連。於是我就開始編造經過,畢竟我對新聞處內部很熟,但可能是日期 編的不對,他們就跟我講實際爆炸的日期,接著我就編炸彈來源是哪,但是不管怎麼編, 還是無法到達他們要求,後來一個調查人員才跟我講,這案子早就破了,由李敖他們扛 下來了。理論上案子偵破,我就應該被放出去,讓我回成大去讀書。但是調查人員就講 了三個理由不放我走。第一個,就是調查局的面子;第二個,就是破案獎金;第三個就 是蔣介石說過的話,「寧可錯殺一百,不可錯放一個」。就因為這三個原因,調查局就 繼續把我關起來。但是調查局始終找不到理由。把我送到看守所關了兩個禮拜。看守所 是一排房子,大概有五間,我就一個人住在其中一間,有一段時間突然來了一個人,自 稱蔡懋棠5,一直在問我過去的經歷,我就想這個人該不會是臥底?後來出獄後,根據 別人說,蔡懋棠並沒有被捕第二次,可能這個人真的是派進來問我話。他是這兩個多禮 拜中,唯一一個跟我住過的人,之後我就被叫出看守所,調查局的人叫我把我人生紀錄 完整地寫出來,但是這也不是他們想要的,於是他們就開始叫我寫他們念的稿子,我在 其中編了一些假名字,以便之後翻供,但實際上沒有任何用處,調查局就編了起訴書, 我突然就被說是在馬來西亞參加共產黨,然後被派來臺灣讀書,試圖推翻中華民國政 府。 起訴後,我被送到景美看守所的「仁愛樓」三十三號房關押,在那裡等待判決,跟 我同房曾有兩位是調查局的處長跟副處長,分別為蔣海溶跟李世傑6。不過,一個禮拜 不到又被調走,他們跟我講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我被以「二條一」起訴這件事情,那時 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二條一」,是在他們兩個跟我講過後,我才明白,結果使我在等待 判決這段時間非常的難熬。我非常氣他們兩個,我認為「懲治叛亂條例」就是他們兩個 起的稿,7而他們自己也在之後受這個法條迫害,我覺得他們是自作孽不可活,因此我 也並不理會他們。這段時間裡,馬來西亞跟臺灣政府斷交,當時的領事在離開以前,曾 經申請接見我們這些被抓的僑生,但我並沒有見到這位領事。但是我事後調檔案局的文 件,卻紀錄著我有見到他,十分的驚訝,連這個都要造假。我就這樣在「仁愛樓」待了 一年五個多月,在正式判決下來以後,所長希望我能出來擔任外役,負責掌控書信的問 題,但是我非常的抗拒。一來是我已經被你們害得這麼慘,怎麼可能幫你們做事情?二 來這是違背良心的事情,我也不願意做。後來所長找了我三次,第三次的時候建議我還 4

臺南的美國新聞處於民國 59 年(1970)10 月 13 日,發生之爆炸案。 資料來源:〈南市爆炸案現場,或有重要 遺留物〉,《聯合報》,臺北,民國 59 年 10 月 13 日,版 3。 5 蔡懋棠,彰化縣人。涉「北峰區工作委員會葉敏新等案」,民國 42 年(1953)判刑 12 年,於民國 53 年(1964) 出獄。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國 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09。 6 蔣海溶,福建省福州市人。曾任調查局第三處處長,被指控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並處以無期徒刑,最後在獄中 自殺身亡。李世傑,福建省惠安縣人。曾任調查局第一處副處長,因被指控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最終被處以無期 徒刑。實則監禁 19 年 11 個月。 資料來源:李世傑,《調查局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1995)。 7 「二條一」全稱為「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內容為凡觸犯刑法一百條(內亂罪)至一零四條罪者,處唯 一死刑。不過該法於民國 38 年(1949)6 月 21 日頒布,特此說明。

70


是最好出來擔任外役,否則就要被送走,但我也不知道會被送去哪裡,最後我還是否決 所長的要求。大概一個禮拜後,我就被送到綠島。一開始我們還不知道要到綠島,只知 道我們在一個島嶼上,是後來才知道來到了綠島。畢竟我對綠島沒有任何的印象,對這 地方也不了解,而在被關在綠島的這段時間,也不知道綠島長什麼樣子,根本沒機會看 到外面。

三、火燒島的苦難

(一)初到火燒島

我是在民國 61 年(1972)5 月左右到綠島,從基隆搭船過去,船上大概載有一百 五十人。結果到綠島時,因為風浪太大,無法從綠島登岸,就一路繞去左營,但也沒有 讓我們下船,接著再從左營繞回綠島,勉強才上岸。上岸後,就直接搭著軍車送到綠洲 山莊裡,從辦公大樓旁邊的大鐵門進去,旁邊本來有兩棵榕樹,不過現在已經不見了。 當時我被分配到第肆區第六房,我那一間的編號是二○一到二一○,總共十個人一間。 其中一個年紀最大的是楊渭溪8,已經 70 歲以上,也跟我們一起送到綠島。在申請當外 役前,我都是在這肆區六房裡。那時候心情非常的低落,根本沒有心思做任何事情,整 個人就如同行屍走肉,有飯就吃,該洗澡就洗澡,有段時間連天氣的冷熱,對我來說都 沒任何影響。我那時才 21、22 歲,非常恨這個社會跟國家,也恨那些抓我的人,整個 人充滿了恨意,同房的人要跟我接觸,我都不太願意,直到後來慢慢聽他們講,才了解 很多也是被冤枉抓進來了。

(圖六

於八卦樓前/陳欽生先生提供)

8

楊渭溪,福建省廈門市人。涉「楊渭溪叛亂案」,於民國 57 年(1968)6 月 25 日被捕,民國 58 年(1969)9 月 5 日以「意圖以非法之方式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處有期徒刑十二年。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 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19。

71


(二)外役生涯

在綠島待了快兩年的時候,我的身體狀況變了很糟糕,再這樣下去可能走不出監獄 的大門。剛好那時圖書室缺人,我便申請到圖書室擔任外役,因為圖書館是由一個人負 責管理,我可以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情。在圖書室擔任外役八、九個月以後,後來一個叫 做蔡玄9的受難者,賄賂了監獄官,將我從圖書室調去洗衣部,我才離開圖書室。在圖 書室那段時間對我幫助很大,我在裡面看了許多書,也慢慢轉換心情。在洗衣部一段時 間後,又調到福利社做了八個月。 福利社由兩到三個人做,裡面主要是販賣一些受刑人的生活必須品,如果有錢的話, 還能買一些一般的食物,像是罐頭、花生,和最主要的水果,平時大部分都是買一些藥 品及衛生紙這一類的東西居多,也可以買玻璃罐跟鐵罐裝的東西,不過我們都會先處理 過,再裝進他們碗裡。到了後來比較開放,逢年過節還可以買到烤鴨烤雞。在裡面不能 使用現金交易,都是由家屬寄錢來,然後放在官方那裡,像存款簿一樣,買多少扣多少。 像我們這種家屬無法寄錢過來,就是靠外役的薪水購買。牢裡的物資都是從本島運過來, 有時氣候不佳,船便無法進入綠島,最久有兩個月沒有物資補給,天天都是吃麵疙瘩及 南瓜稀飯,當時靠綠島老百姓本身種的作物根本不夠。我曾買過香蕉,但是也是因為船 進不了碼頭,最後香蕉都不能吃了。有了這次經驗後,都是買一些乾糧類居多。押區的 人若要購買物品,都是在月初登記,我們統計完以後,再交給班長負責到臺東採購。之 後再分送到各押區,交由該押區的內役發送。一區內役大概有六位左右,專門負責跟班 長及外役接觸。因為受刑人無法出到外役區,像我之前在圖書室,也是編了六本的圖書 目錄,讓受刑人選擇,讓他們能更方便借書。 後來,我覺得福利社工作稍嫌無聊,就申請到廚房擔任外役。每個外役基本上都有 一個班長負責,像是洗衣部跟廚房都有班長帶頭,主要負責將我們帶去外面工作。剛開 始時十分的緊張,都是憲兵負責這工作,後來發現我們並沒有想像中的凶狠,就交給一 些老兵處理。到了蔣介石死亡後,裡面就更加的開放,還能看電視跟報紙,甚至有時班 長心情好時,還會把押房的門打開,讓受刑人在裡面能自由地走動,不過這都是後來的 事情。我會想到去廚房,是想說廚房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搞不好以後出去還能當個廚師。 實際上我曾在丈人朋友所開設的小餐廳當廚師,只是後來受到警總的限制才作罷。在廚 房是每個人輪流煮食,我也在那邊學到不少烹煮技巧。大概每天早上三、四點就必須到 廚房,忙到晚上六、七點才會回去休息。當時大廚房有八到十個人負責,小廚房則是六 到八人。因為我個性木訥的關係,鮮少直接跟別人問事情,但是廚房的人都很照顧我, 像是王金輝10、王永富11、陳水泉12、謝秋霖13,他們都對我非常好。

9

蔡玄,涉「蔡玄叛亂案」,民國 63 年(1974)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處有期徒刑十 二年。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國 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19。 10 王金輝,臺南縣人。涉「臺南省工委會臺南縣麻豆支部謝瑞仁等叛亂案」,民國 39 年(1950)以「意圖以非法 之方式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 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21。 11 王永富,臺中縣人。涉「臺中地區工委會張伯哲等人叛亂案」,民國 39 年(1950)以「意圖以非法之方式顛覆 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 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25 12 陳水泉,臺南縣人。民國 44 年(1955)擔任臺糖總爺糖廠會計,因認識「臺南麻豆案」林書揚等人,被捕入獄, 被判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官網,http://www.nhrm.gov.tw/imageinfo?uid=127&pid=31,2016 年 5 月 12 日讀取。

72


(三)綠洲山莊的空間分布 綠洲山莊的廚房在面對八卦樓的右邊角落,有大小廚房之分,小廚房是負責官兵的 伙食,大廚房則是負責八卦樓裡面的人的伙食。平常洗衣服是在大廚房附近,因為那邊 有兩個大水池,洗好後就直接晾在那邊,不過現在水池已經不在了,廚房裡面的設備也 都搬走了,現在我們在向國家人權館爭取至少要恢復大廚房的設備,畢竟他是煮給我們 受刑人的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記憶空間。廚房前面還有「醫護室」,再前面是「戒護 室」。醫務室是ㄇ字型的建築,兩邊長條型的是獨居房,或是當「懲戒室」使用。戒護 室則是外面的人送東西進來,或是要保外就醫,還有些不服從管教的人,會被抓進這裡 面修理。八卦樓內部一樓分壹到肆區,一開始壹、貳區都是關押「泰源」移監過來的人, 後來陸續減刑後,牢房就空下來,後來壹區就成為外役區了,裡面有貝殼部、洗衣部、 木工部、福利社、圖書室,福利社本來是在貳區,後來才移到壹區,其餘就是關押人犯 的地方。八卦樓裡面是沒有住官兵的,只有每一區的前面有值班的班長,八小時輪一班。 平時官兵都在辦公大樓或是綠洲山莊旁邊的憲兵連辦公,而辦公大樓的旁邊就是接見室。 其他諸如禮堂中正堂之類都跟現在差不多,內部舞臺也有稍微復原,但也沒有完全復原。 以前禮堂裡面還有放映室,是傳統式的膠捲電影,在特殊節日時會撥放影片,都是放一 些西部片或是卡通片,還有柯俊雄主演的一些老電影,比較沒有敏感的問題。此外,也 會有上課的時間,大概一個禮拜一次,不過都是上一些關於三民主義,或是歌頌蔣介石、 批評共產黨的課程,通常還是以三民主義為主,我只去過一兩次,平常都關在房間裡。 平時我們放封區就是在八卦樓附近,放封時可以打打籃球跟羽毛球,後來都變成水 泥地了。而且,籃球場在靠近八卦樓這一側,而不是禮堂那一側。平時放封時不能到禮 堂那一邊,是有一條界線存在。綠洲山莊主要建築沒太大的改變,不過押房倒是被改了 不少。主要是當時被移交給法務部時,法務部打算整個改成司法監獄,結果被施明德他 們阻擋下來,但已經改了一部份,像是有些押房地門改成不鏽鋼的門,廁所也被更動, 地板也被墊高,以前站著是無法從押房裡面看到外面,現在卻可以。此外,窗戶以前外 面是用板狀的水泥遮住,現在也都沒有了。牢房內的廁所也改成現代式的抽水馬桶。八 卦樓裡面的中井本來有噴水池和假山,不過後來都拆了,八卦樓上面也沒寫任何的字, 現在看到的都是後來加上去。整體空間最大的不同,就是蓋了ㄇ字型的圍牆圍住醫務室, 我們一直爭取將它移除,卻因為他已經屬於國家文化資產,反而不能更動。 我在綠島待過的幾個地方中,我最喜歡圖書室,因為可以自己一個人靜靜做很多事 情,學很多東西。其次就是廚房,因為廚房人多,又吃得好,賺到的錢也稍微多一點。 綠洲山莊裡面除了圍牆不能靠近外,就沒有硬性規定哪裡不能去。比較特別的是「獨居 室」,我印象中只有周順吉14、施明德15、張星戈16、王幸男17,有進去過,不過這是位 13

謝秋霖,涉「臺中地區工委會張伯哲等人叛亂案」,民國 39 年(1950)以「意圖以非法之方式顛覆政府而著手 實行」罪名,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 述歷史》(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21。 14 周順吉,福建省安溪縣人。涉「統一中國促進委員會案周順吉等案」,民國 60 年(1971)處以無期徒刑。涉「臺 中地區工委會張伯哲等人叛亂案」,民國 39 年(1950)以「意圖以非法之方式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判處無 期徒刑。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市: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31。 15 施明德,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7 年(1958),組織『亞細亞同盟』(又名臺灣自治會)圖推翻政府。 後又與陳三興領導有叛亂組織「興臺會」意氣相投,旋在高雄市明春旅社,由施明德等等商談合併問題,採陳三興 建議,合併以『臺灣聯合戰線』或『臺灣獨立聯盟』為名。」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73


於八卦樓二樓的獨居房,醫務室的獨居室大概只有楊碧川18進去過。其中,施明德還是 自己要求到二樓去,施明德當時跟我同一區,不過他是單號房,接觸的機會不多。他時 常絕食,不過聽照顧他的人說,有時都會跟外役串通送東西給他吃。還有一位李國民19, 他精神不太穩定,但是不會傷害人,他是跟外役住在一起,平時也能出外工作。 (四)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我記得有一次舉辦過官兵跟受刑人之間的籃球比賽,結果發生一些事情就取消,當 時張星戈非常的生氣,就進行絕食,差點連命都送掉,最後在我們規勸及強制灌食下, 才救回性命。張星戈現在在世新大學教英文,以前他跟黃華20會跟我請教英文,不過當 時心情不太好,也沒很願意教。有一次王幸男就叫他妹妹寄了一套《羅馬帝國衰亡史》 給我,叫我幫他翻譯,但是那時完全沒有心情翻下去,出去擔任外役時,便把這套書留 在肆區六房,最後也不知道流到哪裡去。 在綠島有兩件事印象最深刻,一個是我母親到綠島探監。我其實沒預期家裡會有人 來會面,大概到綠島四到五年左右,有一天班長叫到我,跟我說有人要跟我會面,要我 到接見室。我那時根本不知道是誰會來見我,就在我走到接見室裡時,突然看到玻璃的 另外一側是我母親,我整個人就愣住站在那裡,思想彷彿靜止了一樣。班長看我站著不 動,就推我進接見室,提醒我時間有限。我坐下來以後,我跟母親兩個人就隔著玻璃對 望,那感情很複雜,不知該怎麼形容,也不知道接見室的電話拿起來可以講話。後來班 長叫我把電話拿起,但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怎樣也拚不出任何字眼,就只問母親他 好嗎?母親回答好之後,接著問我到底發生什麼事?而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獄方 叫我別講案情。母親來會面這件事情太突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像是思念你這一類的 話,我那把年紀也講不出來,最後在獄官的催促下,勉強拼出幾句話:「媽,你放心。 我一定會活著回去見你。請安心,我一定會照顧我自己。」講完這句話以後,我就再也 講不出話。母親聽完以後,眼眶就開始泛紅,然後就把她的手抬起來放在玻璃上,我知 道她想抱抱我,想要碰碰我。我一時間還反應不上來,接著才把手也放上去,就這樣子 靜靜的維持幾分鐘的時間,會面就結束了。之後,才知道母親其實是已經來了臺灣兩趟, 在第二趟才見到我。之後再回到綠洲山莊,我都不太敢進接見室,怕會勾起關於母親的 回憶。 除了母親的事情之外,另一件事就是我在裡面養的一隻狗。那時在廚房擔任外役時, 一個廣東人的班長帶著兩隻小狗進來。根據跟他相處的經驗,他應該是要養來吃的。當 16

張星戈,廣東省惠楊縣人。涉「成大共產案」,民國 62 年(1973)以「陰謀以非法方法顛覆政府」罪名,處十 五年有期徒刑。 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 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23。 17 王幸男,臺南人。案由大概為「將製就之炸彈郵包在北門郵局投寄,其中寄與省府謝主席東閔之郵包,經謝主席 親收拆閱時引爆,致其左右手均受傷。」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8 楊碧川,新竹縣人。涉「飛虹盟事件」,民國 59 年(1970)以意圖顛覆政府之罪名,處以十年有期徒刑。 資料 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5 日讀取。 19 李國民,臺南縣人。涉「臺南省工委會臺南縣麻豆支部謝瑞仁等叛亂案」,民國 40 年(1951)以「意圖以非法 之方式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判處無期徒刑。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12 日讀取。 20 黃華,本名黃明宗,基隆市人。因參與臺灣政治運動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一年。刑滿出獄後,又積極投入國會全 面改選運動、聲援蔡許臺獨案、新國家運動等,再遭控預備叛亂罪十年。 資料來源:臺灣人權促進會,〈用「愛與 非暴力」的精神喚醒社會良心〉,《臺灣人權》期 25(民國 80 年 1 月 10 日),頁 13。

74


時我跟鍾俊隆21決定一人養一隻,我養了其中的小花狗。22平時狗不能一直跟著我們, 所以都是在白天餵食,平常還是由班長帶著。在牢裡面我都是將腦袋淨空,不談政治, 不談時事,不談任何批評,不評論任何人,也不過問別人的事情。如果要消磨心理的壓 力,我都是跟這隻狗傾訴,而牠似乎也聽得懂的樣子。這隻狗對我在綠島這段時間而言, 在心理層面,是很大的安慰。在我民國 70 年(1981)要離開綠島時,再三交代班長, 別把狗吃了,等我被放出來以後,我一定會回到綠島把狗帶走。但是那時還是戒嚴以及 我的身分,加上身上也沒有錢,根本沒辦法回到綠島。民國 76 年(1987)解嚴後,再 回到綠島,也找不著那一隻花狗了。

(圖七

與難友、飼養小狗之合照/陳欽生先生提供)

四、回臺出獄

(一)出獄成遊民 我在民國 70 年(1981)離開綠島,送回臺北仁教所,到民國 72 年(1983)才離開 仁教所。在離開之前,要我填寫動向意見表,我就填希望能將我送回馬來西亞。當時在 臺灣無親無故,家人都在馬來西亞,想說竟然服完刑了,當然想回到馬來西亞。當時他 們看完以後,要我加上如果無法回到馬來西亞,想做些什麼?我覺得怎麼可能回不去? 但我還是填上,如果無法回去,至少給我身分證,讓我在臺灣找份工作,讓我有謀生能 力。離開「仁教所」以後,左盼右盼,也不知該往哪個方向,也沒見到有人來接我。因 為理論上要出獄,必須要有兩個保人,但是卻沒看到保人來接我。後來終於在附近的一 家商店看到熟悉的身影,就是跟我一起養狗的鍾俊隆。看到他的當下,心裡好高興,然 21

鍾俊隆,桃園縣人。涉「成大共產案」,民國 62 年(1973)以「意圖以非法之方式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罪名, 處以十五年有期徒刑。資料來源: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 (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頁 231。 22 詳可參見受訪者所提供之照片。

75


後他帶我去一個在綠島認識的香港人,叫做施佛欽23的家裡,在臺北市瑞安街,看到他 我也非常的開心,之後就將一些行李放在他家,另一些行李放在我現在丈人的家裡。根 據臺灣的習俗,出獄的第一天不能住在別人家裡,他們就幫我安排在臺北「自由之家」 24 對面的好望角旅館住一晚,第二天才到施佛欽家裡住。我們三人本來在裡面約定出來 以後,要合夥做事情,但是始終討論不出所以然,最後就不了了之,從那開始我便成了 遊民。 鍾俊隆他是龍潭人,本來問我是否要到他鄉下的房子住,但是我拒絕了他,因為我 覺得既然沒有合夥,也不好意思再麻煩他,就各自想辦法解決。其實那時心裡很慌,沒 有任何地方可以去,就這樣到處晃,想起出來前,獄方曾說過,如果有困難,可以到位 於博愛路的「更生保護會」尋找協助,我就到那要求身分證。但是他們就講了一堆,然 後說要幫我查看看,之後給我三千塊應付。當時的年代,三千塊吃飯也勉強維持兩到三 個禮拜,住宿部分根本沒有多餘的錢。我也曾經到姚嘉文成立的協會,25但是也沒有下 文。之後每個月都到「更生保護會」,但是每次都說下個月可以提到身分證,我也一直 相信他們,最後是拖了快三年的時間,在民國 74 年(1985)7 月左右我才拿到身分證。 在沒拿到身分證以前,我有許多負面的想法,但是拿到身分證以後,就開始慢慢轉念。 這時候,我朋友周順吉介紹我到一家他朋友的貿易公司上班,我的人生從這時候從頭開 始。周順吉在我出來後,一直很照顧我,他父母親也是,我曾在他家閣樓住過一兩個禮 拜的時間,但是覺得不方便,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處於流浪狀態。 (二)人生正式開始 到那間公司以後,老闆似乎跟陳水扁及謝長廷有關係,所以警總也不太會來找麻煩, 我也很感謝老闆的錄用,便跟他表明能錄用我這樣沒有經驗、學經歷的人,我非常感謝, 前兩個月先讓我試做,如果老闆滿意再將我留下來,也不需要太多薪水。那時試用期薪 水大概有五千多。有了薪水以後,我就拿出一千塊跟高波26他們分攤房租,從這時開始 我下定決心,建立自己未來的夢想。既然痛苦過去了,現在也不是懷念過去的事情,現 在只需要往前看。就以這種態度開始工作,別人工作八小時,我工作十幾個小時,老闆 也認為想留下來學,就盡量學,然後也將公司的資料看完,進而從中學習,加上本身的 語言能力,解決了不少事情。後來有另一家公司,問我也沒有意願轉換跑道,當時我問 了老闆,他認為我願意去,就不必屈就在這小位置。我那時薪水是一萬八左右,但是另 一家公司給我副理的工作,薪水也將近三萬塊。老闆就叫我過去,畢竟公司無法負擔如 此的薪水。在換了工作以後,我也跟我太太結婚,那時新公司的老闆也有到現場,還包 了好幾桌下來,那時禮車也都是公司的車子。我是在師範大學餐廳請客,本來指定十七、 十八桌,結果以前的同學不知道怎麼得到消息,也都到場祝賀,就這樣漲到了二十來桌,

23

施佛欽,又名施春霖,江蘇省溧陽縣人。被指涉為匪宣傳,於民國 66 年(1977)被判刑六年。 資料來源:戰後 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12 日讀取。 24 自由之家興建於明治 35 年(1902),原為臺灣銀行最高首長「頭取」的宅第。明治 44 年(1911),轉為臺灣銀 行的俱樂部,供員工休憩使用。光復後,成為招待所使用,亦是救總世盟的聚會地點,及異議政論性雜誌「自由中 國」的經常性演講場地。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ppt.cc/8Az8a,2016 年 5 月 30 日讀取。 25 應為姚嘉文太太周清玉所開設的「臺灣關懷中心」,因此時間點姚嘉文本人乃因「美麗島事件」入獄服刑。該機 構為今之「關懷文教基金會」。往昔設立之目的在於照料「美麗島事件」受難人及其家屬,並進行推動人權及臺灣 民主化的各項相關工作。 資料來源:關懷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carecenter.org/,2016 年 7 月 19 日讀取。 26 高波,臺中人。民國 55 年(1966)涉「高波案」,民國 56 年(1967)判有期徒刑十二年。 資料來源:劉金獅 等口述;黃龍興策畫編輯, 《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 (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 頁 121。

76


餐廳完全擺不下,最後只好在門口設桌。別人結婚都是賠錢,我反而賺了二十來萬。結 果一結婚,我立刻把工作辭掉,用這二十來萬帶著太太回馬來西亞度蜜月。老闆對我很 好,表示度完蜜月之後,還是能繼續回來職位,但是我後來並沒有回去。 蜜月三個月回來後,因為沒有收入,無法償還婚後買的房子跟車子的貸款,有一天 下午就跟老婆坐在陽臺想辦法。那時我們住在半山腰上,剛好看到一群學生從山上走下 來,就想說開個補習班來賺錢,因為當時補習班不需要證件。就貼了一張紅紙條,一般 補習班收一千二,我們只收一千,就這樣有了幾十個學生,貸款的問題也因此解決。後 來太太懷孕,我一個人無法教這麼多學生,就將人數減掉一半,之後就將補習班停了下 來。 (三)電腦行銷,跑遍各國 因為收入又出了問題,加上孩子出生,我就到一家電腦周邊的工廠應徵。那時電腦 外銷非常的流行,景氣正好。那時幫我應徵的副理問我懂什麼,我如實回答電腦類的知 識我都不懂。副理問我會什麼,我回答我會講一點英文,副理就開始用英文跟我溝通, 之後老闆第二天就叫我去上班。因為當時工廠急需一個外語能力的人才,再過兩個禮拜 在世貿中心要舉行電腦展,需要有人負責幫忙,當時工廠裡有一個經理的職缺,我便補 了上去,那時薪水大概有十萬多,相當的不錯。我就從電腦周邊產品開始做,沒多久別 家公司來找我,要我到德國開分公司,之後也到法國、奧地利、澳洲、及中國,就這樣 憑著我的語言能力,跑了大概三、四十個國家。最後一個老闆叫我到澳洲開公司後,本 來要安排我們全家移民到澳洲,但是在澳洲的公事打點好後,老闆又反悔,並叫我去中 國幫忙開工廠,並在事後再將我調去澳洲。一開始我很排斥去中國開公司,畢竟我就是 因為共產黨的關係而受害,但是最後我還是答應老闆的要求,最後事成以後,老闆又失 信於我,我也因此離開了公司。之後,我就自己成立一間公司,叫做「競鑫國際有限公 司」,不過現在只剩下進口一些東西,像是白咖啡之類的,算是處於半退休的狀態,把 大部分的時間貢獻出來當志工,也會到慈濟擔任志工。 (四)人權辦桌 因為在綠島學過廚房的工作,會煮一些菜,加上當過遊民,中研院的彭仁郁老師27 跟「陳文成基金會」28的幾個年輕人,就想能舉辦一個宴請街友的活動。我對這活動沒 任何意見,只要需要我,又或者是我能做到的條件,我都願意付出。活動就從去年(2015) 開始策畫,計畫到今年(2016)2 月 29 日,原本希望能在「自由廣場」舉辦,但是沒 有借到場地,這才變換到鎮江街那個位置舉辦。現場會有一些人表演,我也會跟蔡焜霖 29 合唱幾首歌,講講故事。我們還有認桌贊助,我有提供我的咖啡,當作給贊助者一點

27

彭仁郁,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臨床人文學院心理病理暨精神分析學博士,民國 98 年(2009)起擔任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至今。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http://www.ioe.sinica.edu.tw/Content/Researcher/content.aspx? &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167136406372131&Fid=0&MSID=530210513674504162,2016 年 5 月 12 日讀取。 28 為紀念陳文成而設立,民國 79 年(1990)因政府以陳文成事件「命案未破」而駁回「陳文成文教基金會」申請, 改以「財團法人臺美文化交流基金會」。民國 89 年(2000)正名為「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資料來源: 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官網,http://www.cwcmf.org.tw/joomla/,2016 年 5 月 12 日讀取。 29 蔡焜霖,臺中縣人。民國 39 年(1950)因涉及讀書會及參加叛亂組織並為叛徒散發傳單一次,判處有期徒刑十 年,褫奪公權七年。民國 49 年(1960)出獄後,擔任國華廣告擔任文案撰寫,民國 55 年(1966)創辦《王子雜誌

77


心意。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我認為這樣子也可以勾起來我當年我當遊民時候的心情,也 可以跟那些遊民分享一下,我是怎麼樣站起來。我也曾經是社會的被遺忘的一份子,我 是如何在那個時代,也許是那時候我還年輕,加上心理因素,認為我不該放棄我自己, 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站起來,而我也做到了。雖然我不是很好,但至少有一個安樂的窩, 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這個就是我做到我該做的事情,我的承諾我也做到,因此現在正是 回饋社會的時候。尤其看到這個多年紀大的一些老前輩們一個個凋零,我再不出來恐怕 也是說不過去。剛好又有一些年長的前輩們這麼照顧我,這麼鼓勵我,加上有這麼多學 者專家,都蠻認同我們出來做這些事情。 (五)分享人生後的感想 現在出來講這段歷史的不多,而在受難者裡面大致又分獨派跟統派,彼此之間會互 相排擠。統派又認為人權園區被獨派的霸佔,其中我不統也不獨,我也曾跟統派溝通過 幾次,平常見面大家也都聊得來,兩邊人對我印象都不錯。我曾跟園區講說,你經營這 樣的地方,一定要做到中立,不然會導致統派來了、獨派不來,獨派來了、統派不來的 局面。不過最近兩年有改善許多,可能跟我從中周旋有些關係。我時常跟這些受難者說, 不管你是統或是獨,你本身是否有意願把你的歷史留給後輩才是重要的。留下這段歷史, 不僅對你沒有損失,也能讓你的子孫們看到,許多受難者後來也都想通,願意出來講這 一段故事。不過在一開始時,我也不是很願意跟人分享這段歷史。當時有位「民間真相 調查委員會」30的林世煜老師31,有一天把我點醒,我才願意出來分享,不然每講一次 都是一分痛苦。不過,將這些故事跟心裡的痛苦講出來後,對我也是有療癒的作用。以 前根本沒辦法笑笑的講這些話,雖然心裡的創傷慢慢釋懷,但不可能將之忘記,只是不 讓痛苦再次植入心裡就好。我講述這段故事時,不會參雜任何主觀或意識形態進去,我 只是把它當作歷史潮流裡面,一個不該發生的事情,根據歷史脈絡一路講下來,其中有 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就該把它完整紀錄下來,如果臺灣現代史缺乏了這一塊,那還有什 麼意義跟內涵?現在孩子都長大懂事,家裡也都非常支持認同我,我也希望能在臺灣這 塊土地上,看見「轉型正義」的到來。其實「轉型正義」很廣闊,很難定義,但是至少 先有個代表政府的言論,將以前政府做了些什麼事情,原因講清楚,為什麼造成這麼多 冤獄跟悲慘的故事,做個說明並且道歉,我們也能夠接受,而不是像現在只會敷衍了事。 全世界都做到了,臺灣沒理由做不到。我算是比較不耿耿於懷的人,有一些比較在意的 前輩,總是講著:「不知道我等不等得到這一天?」每次聽到這句話,心裡就十分難過, 所以在我能力範圍以內,我都盡量付出。 我在外國聽到許多學者或作家說,臺灣已經做了很好。這些人對臺灣認同感很高, 他們認為因為意識型態的阻礙,使我們無法達到所需要的高度,只需要繼續努力,臺灣 一定能夠獲得國際認同。雖然我曾有過這段故事,但是我還是認為留在臺灣是正確的, 不然我今天回馬來西亞,我能夠做什麼,就這樣沒沒無聞的度過人生,過往所受的苦誰 去了解,誰會在乎我在馬來西亞的事情?而現在不單是馬來西亞在乎我,臺灣也在乎我

半月刊》,隨後曾任國泰美術館館長、董事長及副董事長秘書、百科文化事業《儂儂月刊》總編輯。 資料來源:國 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官網,http://www.nhrm.gov.tw/imageinfo?uid=127&pid=31,2016 年 5 月 12 日讀取。 30 於民國 96 年(2007)成立臺灣民間與真相和解促進會。主要目標為要求政府開放威權時期檔案、挖掘人權迫害 事件並記錄保存、比較各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運作、透過研討會等方式推廣轉型正義。 資料來源:臺灣民間真 相與和解促進會,http://www.taiwantrc.org/about.php,2016 年 5 月 27 日讀取。 31 林世煜,政治大學外交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曾擔任《八十年代》雜誌編輯、《深耕雜誌》總編輯。 資料來 源:思想編輯委員會,《走過八十年代(思想 22)》(臺北:聯經,2012),頁 133。

78


的事情。馬來西亞的人時常以我的例子,鼓勵年輕人站起來,而我只要不涉及批評政府, 我都願意付出,我是以我的故事鼓勵他們。這樣也使這方面的議題受到國際上更多人了 解,使他們更了解、認同臺灣,臺灣終有出頭的一天。

79


6. 田林素珍小姐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1 月 14 日 (四) 14 點到 16 點 地點:臺東縣綠島鄉公館村田宅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蔡美娟、王樂婷(蔡、王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代表)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田林素珍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3 年(1954)

出生地

臺東縣綠島鄉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1 年至民國 63 年任職於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

職稱

總機

備註

(圖一

田林素珍小姐接受口述訪談現場側拍)

80


一、生平與求學 我叫林素珍,是民國 43 年(1954)出生的。我的老家在綠島南寮村,位置是在現 在雙發飯店1附近。我有六個兄弟姐妹,最大的是姐姐,我排行第二,底下是兩個弟弟 和兩個妹妹。我家裡以前是在做柴魚的,爸爸還曾經去到花蓮的七星潭捕鰹魚。我還記 得我小時候曾和我姐姐扛過魚頭去街上幫忙叫賣,一粒魚頭差不多五元,我們會把賣完 的零錢湊一湊。我家的田地是在今日南寮漁港的附近,有種花生和番薯。我小時候時也 要幫忙田裡的工作。我們家裡也有養鹿,以前的鹿價很好,一隻可以賣到五、六萬。後 來,我阿爸不再捕魚,改去派出所當工友,一段時間後再換去鄉公所工作。他在鄉公所 時是在財政課做課長。我爸爸現在已經往生了。我的兄弟姐妹現在都不住在綠島。我的 弟弟一個在做警察,五十幾歲就退休了。另外一個弟弟在臺東,他在東管處2當工友。 我小學是讀綠島國小3,6、7 歲讀一年級。我還記得我的老師是林泉利,他後來當 到綠島國小的校長。4我記得有一位老師叫林登榮,只是我沒被他教到。小學時我很喜 歡國語和數學課,但是地理跟自然這兩科比較讀不來。小學畢業後因為家境不好,我就 沒繼續讀國中。我是到後來綠島國中成立夜間部5才去讀的。 我 13 歲(民國 56 年)到臺東去學裁縫,裁縫店在今天大同戲院6附近,是一位女 老闆。學了幾個月後,我又到打字行學打字,學成後我就回綠島幫忙家裡。大概 16、 17 歲時(約莫民國 59、60 年),在林泉利老師的介紹下,我又到臺東幫忙一對夫婦顧 小孩。我記得先生姓沈,名字現在不太記得了,是臺東師範7的老師;太太則是護校的 老師。我在他們家幫忙一年多的時間,他們的小孩上幼稚園後我就回綠島了。這段期間 我是住在臺東的家,在鯉魚山附近,我每天都騎腳踏車上班,一個月的薪水差不多就是 幾百塊。工作也不會太困難,只要負責把孩子顧好,煮飯、洗衣服那些都不用我做。 回去綠島後沒多久,差不多是民國 60 年(1971)左右,我姐夫跟我說國防監獄裡 面有職缺、要徵打字員,叫我去應徵。結果我去的時候打字缺已經找到人了,所以我就 換當總機,正式上班時是民國 61 年(1972) 。我姐夫是外省人,在裡面當通訊組的組長。

1

即雙發飯店。位於臺東縣綠島鄉南寮 146 號,民國 92 年(2003)9 月 3 日核准成立。 資料來源:經濟部全國商 業司,http://gcis.nat.gov.tw/gps/gpsBussQuery/GpsBussQuery/init.do,2016 年 2 月 14 日讀取。 2 即東部海岸風景國家管理處,隸屬於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 資料來源: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國家管理處行政資訊 網,http://serving.eastcoast-nsa.gov.tw/default.aspx?lang=0,2016 年 2 月 14 日讀取。 3 綠島國民小學。原名火燒島公學校,創設於大正 10 年(1921)5 月 1 日,為四年制。昭和 16 年(1941)改名火 燒島國民學校,同時學制異動為六年。光復初校名不變,直到民國 39 年(1950)始更名為中寮國民學校。民國 42 年(1953)又改稱為綠島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1968)再度更名為綠島國民小學迄今。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 《綠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64。 4 林泉利,民國 48 年(1959)9 月至 12 月曾短暫代理過綠島國民小學校長。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 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66。 5 綠島國中。設立於民國 57 年(1968),因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綠島方而設立國中。該校並於民國 62 年(1973) 秋奉准成立補校,招收失學民眾。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 頁 276-277。 6 大同戲院,位於臺東市中正路 129 號。約莫於民國 45 年(1956)創立。98 年慘遭祝融之禍。 資料來源:大紀元 報導〈已成灰燼 臺東電影院走入歷史〉,http://ppt.cc/lqWWX, 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7 即今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民國 35 年(1946) ,國民政府在省立臺東中學及臺東女中各附設一班「簡易師範科」, 招收國民學校畢業生,修業四年。民國 37 年(1948)2 月,兩班合併後,正式成立「臺灣省立臺東師範學校」。民 國 56 年(1967)8 月,改制為「臺灣省立臺東師範專科學校」。民國 76 年(1987)8 月,再次改制為「臺灣省立臺 東師範學院」。民國 92 年(2003)8 月,轉型為綜合大學,成為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資料來源:國立臺東大學師 範學院校網,http://wedc.nttu.edu.tw/files/11-1001-1201.php,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81


我在國防監獄裡面工作兩年多,民國 63 年(1974)和我先生結婚後就辭掉工作了。 我先生也是綠島人。結婚之後我改從夫姓,和先生一起住在公館村。他是工程包商,曾 經去過新港、臺東市和蘭嶼一帶。我們是透過別人介紹認識的。結婚後,我就沒繼續上 班,在家裡顧孩子和幫忙先生的生意。我和我先生共有三個孩子,最大的女兒,底下兩 個兒子。大女兒在南寮開簡餐店,二兒子在綠島監獄8上班,小兒子在臺北當警察。

二、營區職涯 因為我是人家介紹進來指揮部的,不用經過身家調查。總機屬於通訊組,以前的電 話都要再多一道轉接工作,所以我在國防監獄裡面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轉接電話。我們 的電話代號是淮安,整個綠島有五十多門分機,陸軍、海軍和空軍都有。嚴格算起來, 我們國防監獄的電話還是從海巡署9那裡再分機過來的,農會那也還有一個總機。我記 得有一次我接錯電話被副典獄長罵。除此之外,我也聽得到要求會客的電話。但是我只 負責轉接到負責審理的單位,實際上並聽不到他們談話的內容。 我們那個部門總共有五個人,兩個打字員、兩個接電話的總機和一個負責管理的官 兵。每天早上我會自己騎腳踏車去上班,以前的路不像現在這麼平坦,都是石子路,腳 踏車騎起來很顛簸的。若是遇到下雨天,路上還會淹水,都得把鞋子脫起來走過去。上 班時,我是從行政中心的大門進去,也就是今天的導覽中心。中午就在裡面的餐廳吃飯, 自己繳些飯錢。我印象中每個月是六、七十元左右,而我一個月的薪水差不多是一千元, 上班時間差不多也是八小時,也就是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以前在國防監獄裡工作的綠 島人比較少。 (一)營區二三事 我在那工作的時間不長,所以認識有限,不過我對一些事情還是有點印象。像是我 都會去到福利社買日用品,裡面有照相館、理髮廳和小吃店。我以前也會到中正堂看電 影,只是當時都是從正門進出,不像現在只有開放側門。我以前若生病也都會到醫務所 看病,我對柯千10醫生的印象就很深。柯醫師人很好,對我們都很關心。我現在不太記 得他有沒有幫病人看病,但他曾經幫我抓過藥。 結婚後我就比較少接觸營區了,但約莫三十年前、差不多是一清專案11時,那時指 揮部的管理比較鬆,裡面關的犯人有偷跑出來過,強姦我們綠島的婦女。或者是說跑出 來偷拿我們居民的東西。因此我們都很害怕聽到犯人偷跑出來的消息,所以我們女性如

8

即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該監自民國 59 年(1970)7 月 1 日籌備,並於翌年 2 月 5 日動工。民國 61 年(1972) 9 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後啟用迄今。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 頁 33。 9 原國防部海岸巡防司令部、內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及財政部關稅總局緝私艦艇等任務執行機關,職志民國 89 年 (2000)1 月 28 日方成立部會層級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資料來源: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球資訊網,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mp?mp=999,2016 年 5 月 27 日讀取。 10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取。 11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82


果要到山上工作的話,都會結伴上山。 營區裡的事情我先生應該比我更加了解,因為他是做工程的,有時候會去承包裡面 的工程。綠洲山莊的廚房改建就是他去做的,總共十多天的工程,他說他就曾經遇到過 政治犯。當初指揮部的廚房也是他去承包的,他說正是因為這樣,他對裡面的軍官還算 是熟悉。那時候的副指揮官姓林。那個工程總共兩百多萬,建材是從臺南的安南運送過 來的。 (二)營區建築 我記得當時行政中心的位置分布一樓大門進去的左手邊是二科辦公室,再後面是會 客室,會客室沒有太大的改變;右手邊則是一科辦公室,再過去是會議室和餐廳。我們 通訊組的辦公室是在二樓,樓梯上去後的左手邊的第一間。我還記得,能夠從辦公室的 窗戶看見八卦樓放封的政治犯,他們在外面繞圈圈,站在陽臺也是看得到八卦樓。那些 政治犯在放封時都是幾百個、幾百個,有一些被關到發瘋的犯人沒辦法出來,他們會在 八卦樓押房的窗戶邊一直笑。二樓左手邊還有典獄長辦公室跟副典獄長辦公室,右手邊 則是政戰主任辦公室和其他士官的辦公室。 除了辦公大樓、福利社跟中正堂,其他地方我是不能夠自由出入的。所以其實我也 不是很清楚。不過我覺得現在弄成這個園區很不錯。整個園區對外開放,大家都可以自 由的出出入入,這樣很好。我尤其建議應該要讓更多的年輕人進來參觀,讓他們都知道 過去的這段歷史。

三、綠島人的白色記憶 我小時候,就有人關在新生訓導處那裡。不過因為我們住在南寮,接觸有限,不像 我先生他們住在公館村,接觸會比較多。他就曾經和我說過,他小時候還會和一些孩子 跑去新生工作的山上排隊,等新生分饅頭給他們。他說那個饅頭很大顆,自己一個人吃 都還吃不完。有時候如果去排隊的孩子比較多,新生就會把饅頭撥一半,讓他們一人一 半。 比較特別的是我先生曾給新生補習過。他最初沒有念小學,差不多到四年級的歲數 才出去臺東讀書,所以前三年都沒有老師。剛好那陣子新生訓導處會讓政治犯出來輔導 我們在地的小孩念書,他才有老師教。他說那時候如果政治犯要出來幫他們上課,都會 有阿兵哥荷槍實彈的帶領他們進到教室。一個士兵站在窗戶邊警戒,另一個站在門口, 然後再兩個士官帶政治犯進來。上課的內容則都是依照國小課本,不可以說其他的。那 兩個士官就是來監督他們,提防他們和孩子亂說其他的事情。

83


7. 田何素琴小姐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1 月 20 日 (五) 14 點到 16 點 地點:臺東縣綠島鄉中寮村田宅 主訪者:陳瑞琪 跟訪者:蔡美娟、王樂婷(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代表)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田何素琴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6 年(1957)

出生地

臺東縣綠島鄉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3 年 7 月至民國 65 年 6 月,任職於綠島地區警備指 揮部 民國 65 年 7 月至民國 69 年 6 月,任職於國防部綠島感訓 監獄

職稱

中文打字員

備註

(圖一

田何素琴小姐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84


一、生平與求學 我叫何素琴,民國 46 年(1957)10 月 23 日出生。家中有五個兄弟姐妹,我排行 第二。一位哥哥,兩個弟弟,最小的是妹妹。我們家一直都住在綠島,從來沒有搬過家。 小時候家裡主要是以捕魚維生,我爸爸會用自製的魚槍打魚。媽媽則是養豬、種花生和 番薯一類的作物,算是務農來補貼家用。我們小時候的日子苦,所以幾個孩子都沒有辦 法讀到太高的學歷,像我就只有國中畢業。 我在上小學前,就已經開始幫忙媽媽做些家事,像是撿柴升火煮番薯籤粥。我還記 得因為我的力氣小,自己擔不起來地瓜粥的鍋子,便跑去隔壁堂姐家尋求堂姐幫忙。世 界展望會在綠島這邊有成立分會,1時間點我不太記得了,不過他們當時會分送居民一 些物資,也會給我們這些小朋友一些衣褲類的東西。我不太記得細項,但基本上就是他 們發什麼,我們居民就拿什麼。 我國小念的是綠島國小2,7 足歲(民國 53 年)念一年級。大約四年級時,我每天 早上三、四點就要起床幫忙家務。我會在柴火邊複習功課、背書,等粥煮好後再騎腳踏 車到田裡幫忙媽媽載番薯。媽媽回來會把番薯刨籤、曬地瓜籤。約莫七點左右,我再到 學校上課。一般來說,中午我都會回家吃飯。不過有段時間學校請了一位廚師來煮營養 午餐,一個人交幾百塊錢的餐費,要我們都待在學校吃午餐。這樣的話,我當天中午就 會在學校、不回家。 我平常在家都是講臺語,到學校後才會說國語,也是那時候才開始學ㄅㄆㄇ。老師 不會嚴格禁止我們說臺語,只是鼓勵我們多講國語,而講臺語的人要被罰錢。我自己對 於這點倒是覺得還好、沒有什麼不方便,反正在學校老師既然叫我們講國語,那就跟他 講國語;回到家裡、他看不到,我就照常跟家裡人說臺語。 小學的課程跟現在差不多,國語、數學、社會、健康教育與生活倫理等科目。老師 則是我們綠島在地培養出來比較多,比較少外地來的,來的也都是外省人。有一位姓趙 的外省籍老師我到現在還有印象,因為對付那些比較調皮、不聽話的學生,趙老師都會 敲他們的頭。不過我考試向來都是前三名,還是模範生,所以從來都沒被打過。其他比 較有印象的老師就都是綠島當地人了,像是田敏廣老師、董騰吉老師、鄭敬夫老師、陳 光明老師、陳次男老師跟蘇勝市老師,他們現在都退休了。另外還有一位游繁雄老師, 不過他已經過世了。在小學時,我們會有團體活動時間,類似現在的社團活動,可以分 成文康、舞蹈、音樂跟書法。文康都是陳光明跟田敏廣兩位老師在帶,球類、田徑類則 都是鄭敬夫跟陳次男兩位老師負責,我自己有被教導過的就是陳光明、田明廣跟游繁雄 三位。陳老師不只教我們音樂,還曾教我們跳過土風舞。我還記得念國小時也和現在的 學校一樣,都會舉辦國語文比賽,時間點則是 9 月左右。那時候我們綠島有兩所小學- 1

世界展望會在民國 53 年(1964)於臺灣設立辦事處,創立宗旨是以耶穌基督的愛與精神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兒 童、家庭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該會於民國 60 年代(1970)擴大「臺灣偏遠地區」的兒童工作。時值政府推行九年 國民義務教育,遂於臺東縣池上、綠島、蘭嶼、太麻里、大鳥;屏東縣牡丹、霧臺;高雄縣茂林,花蓮縣和平、瑞 穗,桃園縣巴陵,以及中部橫貫公路附近的山地鄉開始兒童計畫區的服務工作。 資料來源:胡婉雯、邱從甯,〈臺 灣世界展望會發展歷史〉,《社區發展季刊》109 期(民國 94 年 3 月),頁 310-316。 2 綠島國民小學。原名火燒島公學校,創設於大正 10 年(1921)5 月 1 日,為四年制。昭和 16 年(1941)改名火 燒島國民學校,同時學制異動為六年。光復初校名不便,直到民國 39 年(1950)始更名為中寮國民學校。民國 42 年(1953)又改稱為綠島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1968)再度更名為綠島國民小學迄今。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綠 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64。

85


-公館國小3跟綠島國小,兩邊的校方都會派代表到鄉公所參加競賽,比賽的內容有演 講、字音字形跟書法。 小學畢業後(民國 59 年),我接著讀綠島國中4。我們綠島是民國 57 年(1968) 政府實施九年國教5時才設立國中的,我是綠島國中第三屆學生。國小六年級下學期, 差不多 4 月份的時候我阿嬤過世,阿嬤過世後,家裡經濟狀況更差了。所以國一下學期 時,我阿爸就對我說:「查某囝仔無免讀那麼多書啦!」要我回來家裡幫忙,我心底想 說也好,畢竟家裡也是真的需要人手。可是我老師疼惜我,跟校長一起來我家做家庭訪 問,跟我阿爸說:「這囝仔成績這麼好、不繼續讀書可惜了,應該要繼續讓他讀書。」 我阿爸想到我其他成績不怎麼樣又很愛玩的活寶同學也都是繼續升學讀國中,加上不堪 老師們的拜託,最後也就答應讓我繼續念完國中了。到了國三下學期,我原本有機會可 以報考師專的,但是我決定放棄學業,出社會工作,不要再給家裡負擔了。不然我現在 是可以當老師的呢。所以我在國三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結束後,就去電信代辦處當電話總 機的實習生,等到月考時才回學校考試。 實習期間,我還曾經到臺東的電信局受訓,學習交換機的使用方式。不過因為很久 以前的事了,確切時間我不太記得,大概是受訓十至十四天左右。我是民國 62 年(1973) 6 月 9 日正式進入電信代辦處工作,薪水是每月八百塊,一年一聘。那時候綠島找不太 到國中畢業生,小學畢業跟不識字的人居多,所以得知有這個職缺後我就跟我一位姓蘇 的同學一同去報名。兩個人後來都有被錄取,只是我是白天班,他是晚班、接在我下班 後。我們都是正常八個小時上班,中午輪流回家吃飯休息。接線生這工作也算是三班制, 所以我還有一個同事做大夜,不過那個時段其實也比較沒事。我在電信局代辦處工作到 民國 63 年(1974)6 月 9 日。

(圖二 田何素琴小姐之綠島鄉電信代辦處勞務契約書/田何素琴小姐提供) 3

公館國民小學。民國 41 年(1952)在公館村民函請臺東縣政府核准中寮國民學校(今綠島國民小學)設立公館分 班。於民國 43 年(1954)改制為中寮國民學校公館分校。民國 46 年(1957)獨立為臺東縣綠島鄉公館國民學校, 而同在綠島鄉溫泉村的溫泉分班亦劃歸於其。民國 57 年(1968)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異動為臺東縣綠島鄉 公館國民小學。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綠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71。 4 綠島國中。設立於民國 57 年(1968),因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綠島方而設立國中。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 《綠島鄉誌》中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76。 5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於民國 57 年(1968)實施。 資料來源:教育部部史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86


之後,在綠島國中第一屆畢業的學姐洪淑美的介紹下,我進到綠指部當中文打字員。 打字員的辦公室是在文書中心,打字的內容就是承辦人員寫好的公文。我在綠指部的工 作時間是從民國 63 年(1974)7 月到民國 65 年(1976)6 月,之後又換去綠洲山莊、 也就是以前的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6工作,一樣當打字員(民國 65 年 7 月 1 日到民國 69 年 6 月 30 日)。民國 69 年(1980)參加公務人員二職等考試,很幸運的一次就通 過,所以後來就改調到綠島的仁愛之家7,一直工作到民國 93 年(2004)10 月退休。 退休後我就一直待在家裡,幫忙煮飯顧孫子。 我和我先生是民國 65 年底(1976)結婚的,結婚後我冠了夫姓,改名為田何素琴。 我們一共有四個孩子。三女一男,最小的是男孩。他們現在都成家立業了,所以我總共 有六個孫子、三男三女,最大的國小五年級、最小的剛滿三個月。大女兒是在地培訓出 來的師培生,後來嫁到內湖,現在在蘆洲國中8當英文老師。二女兒也是公費保送的醫 學生,讀放射,現在在署東醫院9。老三也念護專,也是保送的護理師、但要自己找工 作,她現在住新店,人在耕莘醫院10上班。最小的兒子則跟我住綠島,在公館村開民宿。 另外,營區那裡早期是新生訓導處11,後來才改警備總部。早期關的思想犯也會跟 我們有所互動,像是他們就曾出來幫孩子補習,像我先生小時候就曾被他們教過功課。 大部分補習時都在公館國小,比較少到綠島國小。

二、營區職涯 (一)綠指部業務 民國 63 年(1974)7 月 1 日,我進入綠指部工作。我的正式職稱是勤務隊雇用二 等中文打字員,薪級則是二等一級,月領兩千兩百元。我的辦公室就在一樓進去的大門 右手邊,位置差不多在中間,門上有掛文書中心的牌子,那時候的指揮官是史恆豐12, 我記得他很兇。另外有一位姓萬的保防官,我對他有印象。因為他當時就租在我公館的 家,所以我和他熟。

6

民國 59 年(1970)泰源監獄事件爆發。政府方決定於原新生訓導處舊址西側興建一高牆式監獄,將各地軍事監獄 的政治犯集中置於外島看管,避免又一次的「動亂」可能。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 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8。 7 現名為衛生福利部東區老人之家綠島分布教養所。民國 37 年(1948)2 月 3 日成立,原名「臺灣省立花蓮救濟院」, 辦理花蓮、臺東兩縣安老收容、貧苦原住民習藝等業務。民國 65 年(1976)7 月機構名稱奉令更名為「臺灣省立花 蓮仁愛之家」,民國 66 年(1977)於臺東縣綠島鄉增設綠島分部教養所。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東區老人之家官 網,http://ersch.mohw.gov.tw/index.php#.Vru_APl97IU,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8 即今新北市立蘆洲國中。民國 57 年(1968)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定名為臺北縣立蘆洲國民中學,並由新 莊國中校長梅志潔先生兼任籌備主任籌劃建校事宜。 資料來源:新北市立蘆洲國中校網, http://www.lcjh.ntpc.edu.tw/default.asp,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9 即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 10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民國 57 年(1968)創建新店總院,民國 72 年(1983)成立永和分院。 資 料來源:耕莘醫院院網,http://www.cth.org.tw/,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11 新生訓導處的前身為內湖新生總隊,隸屬於臺灣省保安司令部。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 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5。 12 史恆豐(1921-2011),陝西華縣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一總隊畢業。曾任綠指部指揮官。 資料來源: http://ppt.cc/tw90l,讀取日期:2016 年 2 月 11 日。

87


整個綠指部行政中心可以分成感訓、政戰、保防、後勤、預財和文書。而文書組是 佔勤務組的缺,雖然我們的辦公室不在裡頭。我們的編制是這樣的,一個負責用印信的 平士官長,兩個打字員、也就是我跟我的學姐洪淑美,一個負責管檔案的阿兵哥、官階 是上士,以及一個我一時間想不起來名字、只記得綽號叫「老頑固」的士官長。平安時 是管理我們的人,他人很好。除此之外,我們裡頭還有一個姓姚的士官長,負責刻鋼板 與印刷。 那時候綠指部只有兩個大隊:第一大隊跟第二大隊。至於下頭有沒有中隊我就不曉 得了,因為我們要進去營區的機會比較少,大部分都在辦公區。那時候綠指部裡關的都 是保安處分跟矯正處分的隊員、沒有刑期的那種犯人,政治犯都在國防監獄。 這些隊員平常也會幫忙綠島人做工。比如說蓋房子若不夠工人,都可以貼點工錢給 他們的長官,請他們出來幫忙。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著重在開闢環島公路,比較少蓋房 子。過年過節時,他們也會出來表演舞龍舞獅熱鬧一下。我印象中就曾經看過他們表演, 還有弄轎、跳蚌殼舞。這些活動還給了我日後在仁愛之家辦活動時的表演靈感呢。 (二)轉職國防監獄 民國 65 年(1976)7 月,我從指揮部轉調到國防監獄工作。嚴格說來我不能算是 轉調,因為我是先辭掉指揮部的工作,後來才在人家的介紹安排下進去國防監獄的。會 有這個工作機會,是因為那時候我先生的姐姐嫁給裡頭的一位張姓監獄官,他是一位中 校,他事先知道裡頭有缺後--原先工作的林小姐辭職,就透漏這個消息讓我先準備。 因為我之前在綠指部待過,算是現職人員,他們當然也就會優先聘用我、省得再到外面 重新招考、重新訓練。因此,我就進到國防監獄任職。我在國防監獄是待在一科,科長 是一位姓程的中尉。編制雖然不太一樣,但工作上是差不多的。我的職稱一樣是雇用二 等的中文打字員,薪級則是二等二級、月領兩千兩百八十元。當時的典獄長姓黃13,後 來則換成邱典獄長14跟趙典獄長15。 我在國防監獄工作時曾經遠看過政治犯,但是沒有交談過。那時候進出行政中心以 外的空間都要人家帶,不能自由進出。能自由進出的只有營區裡的餐廳、醫務室跟中正 堂。我在營區裡頭的工作不是正式的公務人員,但也是在編制內的約雇人員(一年一聘) , 所以做滿一定的年資還是會有退職金,每年也都會晉階調薪。 我會動念頭跑去考公務人員二職等考試,其實也是受到現實刺激,不然那時候我已 經有兩個小孩了,照理說不會喜歡變動才是。事情到現在我還是記得很清楚,想到就覺 得很生氣、很心痛。我生第二個女兒是民國 68 年(1979)6 月初,產假結束後的 7 月 中我就回去上班,結果 9 月份就被國防監獄記一支大過。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我在趕 他們開委員會的會議資料時,在職員任職令上典獄長欄位上多打了一個「任」字,變成 趙任文光。不過也是萬幸當時的公文還沒有正式發出去,只有對內(國防監獄內部)發

13

目前就該名受訪者所提供的晉階資料來看,只能得知當時的典獄長為黃守中,係民國 65 年(1976)的國防部綠 島感訓監獄典獄長,位階為陸軍憲兵上校。 14 目前就該名受訪者所提供的晉階資料來看,只能得知該典獄長為邱殿川,係民國 66 至 67 年(1977-1978)的國防 部綠島感訓監獄典獄長,位階為陸軍憲兵上校。 15 目前就該名受訪者所提供的晉階資料來看,只能得知該典獄長為趙文光,係民國 68 年(1979)的國防部綠島感 訓監獄典獄長,位階為陸軍憲兵上校。

88


布而已,所以其實也還好,只要趕快回收、重打重發就可以。但就這麼好巧不巧地被二 科的長官看見。我們一科、二科的長官又向來處不好,這下正好被人家抓來開刀。 就是為了多打的這個「任」字,他們還跑去指揮部問人事官有沒有達到解雇我的條 件。我當下真的很不服氣也很生氣,就去跟我們副典獄長說,哪一個打字員不會打錯字? 更何況我今天是為了幫忙趕著打你們要開會的資料。你們每次開會的資料都很大疊,照 理說也要早點給我們文書組才對。既然你們在趕,那我也是用最快的速度趕件給你們, 出錯真的是難免。再說,你們後續發文的人事官也有校對過才外發布出去了,他不用負 責嗎?怎麼可以說都是我的錯?而且就為了這個錯字要開除我,合理嗎? 幸好後來指揮部的人事官也說了公正話,沒有達到解雇的標準、不是洩密那樣嚴重, 我才被記一支大過跟罰寫悔過書作為懲戒。不過沒多久後,我又被記了一支小過。那次 則是因為我幫一位監察官趕公文,不過指揮官其實還沒批准。但他說他那是最急速件、 很急著要。沒辦法,咱就做好人幫忙一次。結果就完了,又是一支小過。

三、職涯轉捩點 今天不是說我真的犯什麼嚴重的過錯所以被記過,先是被藉口開刀記大過,之後又 只是好心幫忙趕件就又被記一支小過。當下真的是整個人都沒心情做事了。所以民國 69 年(1980)2 月,我先生看到報紙登載人事行政局 4 月要招考二職等人員消息時,我 才動念想考公務人員。剛開始,我先生跟我說的時候,我內心其實很猶豫。畢竟報名到 考試只剩有兩個月的時間,但他一直鼓勵我,說國中畢業就符合資格、不妨就試試。剛 好我那陣子工作上又被記了兩支過,這才下定決心說,好!就拚他一次! 考試科目只有四科:國文、本國史地、公民與道德三科共同科目,以及一科專業科 目,我考的那類的專業科目剛好是打字。我已經有六年的打字工作經驗、比較不怕;國 文作文我不太會寫,所以我就決定在莒光日上課時背一篇社論,到考試時就趕快地把我 記得的都抄上去。因此 2 月到 4 月之間,我可以說是專攻本國史地這科。那兩個月我很 認真的在準備考試,連從公館老家走路到綠洲山莊上班的路上都在看書!除此之外,上 班的休息時間我也就到會議室的大桌子上攤開地圖,然後開始去記哪個省份有著相同的 氣候或事件、哪些縣有同樣的特產等等。 因為那年正好是先總統蔣公過世的五周年,也是自強年,報紙上有很多相關資訊, 我就想說挑篇社論背來考試。剛好有一次來上莒光日時課程,蕭天讚16在《青年戰士報》 17 發表了一篇社論,大意是說自強年我們應有的認識與努力,我就決定一字不漏的把它 背下來、應付考試。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蕭天讚說過:「最猛的風浪淹沒不了一個有信心 的人」。

16

蕭天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立法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等。 資料來源:立法院 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17 《青年戰士報》。民國 41 年(1952),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為武裝官兵思想、強化精神戰力,並配合中國青年 反共救國團之成立而創辦。民國 73 年(1984)10 月 10 日易名為「青年日報」。 資料來源:國防部青年日報社, http://news.gpwb.gov.tw/,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89


我的考場是在花蓮高商18,我先生陪我去考試。考前一天我姑婆特別叫我去臺東的 海山寺19拜拜。我姑婆還特別交代我要跟神明說我叫什麼名、住在哪、什麼時間要考試、 在哪裡考這樣。拜完,我順道也擲得聖笅。很奇怪的是,我就問祂說我可不可以考上, 祂也就連應三個聖笅給我。我當時很懷疑,想說哪有可能,我一個國中畢業的人、沒有 補習也從來都沒考過這種試。所以我就跟神明說,如果我有中了,就再買鮮花素果回來 答謝祂。 隔天上花蓮看考場,考場外面有人在賣考前題庫資料,說今年國文考論文,上級在 買稿紙。我那時候傻傻的,也不曉得要買一份,就只是很緊張自己的作文能力不好。畢 竟以前學校也沒什麼課外讀物能看,基本上就是課本上那些。到了考試當天,一個教室 前後左右都是監考官,身分證跟准考證都要押在桌上,氣氛真的是很恐怖。不過當我看 到作文題目,人卻是高興到都要暈了--因為那個題目正好跟自強年有關,大概是說自 強年今後我們應有的認識與努力。所以當下我就一隻手伸進口袋抓住香火袋感謝神明, 然後等自己冷靜下來後就趕快把頭腦裡那篇蕭天讚的社論全部寫進去。考完試,我也沒 再檢查,直接出來。 我先生問我考得怎樣,我就跟他說很好,但那時候我還是不覺得自己會考上啦,畢 竟整個綠島有三、四十人都來考,那些都是學歷比我高的,我一個國中畢業程度的,真 的不敢想。可是誰知道傻人有傻福?6 月份放榜時,我們打字職的最低錄取分數是 58 分,我考 58.55 分。那時候要從上萬個應考生中取兩個,但有人反應說從來都沒有考過 這種二職等的,而且當屆有十三多萬人應考,應該要增額錄取。正好那時候機關裡的公 務人員缺額也比較多、都是用約僱人員代理,所以單位也答應了。最後我們這科五十五 個取六個,我就正好是多出來的那四個人之一。

(圖三

田何素琴小姐之二職等考試成績單抄本/田何素琴小姐提供)

18

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民國 42 年(1953)成立花蓮中級商業職業補習學校。民國 44 年(1955)改為花蓮 縣立初級商業職業學校。民國 47 年(1958),改為花蓮縣立商業職業學校。民國 57 年(1968),改為臺灣省立花 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資料來源: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網,www.hlbh.hlc.edu.tw,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19 海山寺。創建於光緒元年(1874),是鄉民為供奉保護神祇而創。昭和 3 年(1928)普明法師托缽行腳到臺東被 請入主持,後與德韞和尚兩人共同主持寺務。 資料來源:http://ppt.cc/nLoUb,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90


(圖四

田何素琴小姐之二職等考試及格證書/田何素琴小姐提供)

因為我們是增額補上的,工作要再等上頭單位分發,不然就是自己找。所以我先是 到臺東的成功水產試驗所20尋找職缺。不過我到那裡之後才發現他開的是會計缺,但是 會計我不懂,所以會由另個人掛我的名字做會計工作,而我依舊負責打字。我覺得這樣 不行,因為如果出問題了是我要扛責任,而且這時候我算是正式的公務人員,更不好。 所以後來我哥哥在仁愛之家工作,跟我說他們裡頭有缺了--上面有派人過去,但他不 喜歡綠島的環境,決定要放棄--仁愛之家的所長也跟我提了,我就大約在民國 69 年 (1980)的 9、10 月轉調過去服務,而且這一待就是二十幾年,直到民國 93 年(2003) 正式退休。 這中間有個小插曲,約三個月後的民國 70 年(1981)2 月,我才收到臺東縣政府 發的公文,問我要不要去綠島國中當書記。如果這張公文早點到,我一定會選擇去綠島 國中。其次則是,6 月放榜後到正式到仁愛之家報到,這中間大概有三個多月的停留期。 我其實有想過要再回指揮部考打字職,畢竟那時候要等分發,工作上還是比較不穩定。 不過沒料到的是那次指揮部考試也算是內定好了,只是我當時不知道,還想說我這個有 六年經驗的老鳥怎麼會輸給一個商校剛畢業的。 雖然後來我在仁愛之家工作,跟營區還是多少有些接觸,因為我們的上級指導官就 是指揮部。綠指部的指揮官算是當時綠島的最高首長,通常都是由少將擔任,所以我每 一個月都要送指揮官的車馬費給他,作為聘請他的薪水。有時候我們有事需要支援,他 們也都會過來幫忙。我還記得有一年過年,我們裡面的老人家喝醉酒打架,還在外面到 處撞倒百姓機車。回來後又繼續吵吵鬧鬧,撞破門窗玻璃。那天剛好我值班,我就決定 去指揮部找參謀主任,跟他借禁閉室。主任說最好的方式是把他捆起來,用水潑醒,身 體涼了之後很快就會清醒,比關禁閉室還有效。

20

即今水產試驗所臺東分所。 資料來源: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www.tfrin.gov.tw,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91


四、營區建築 行政大樓現在掛的名字是「忠貞」,但我記得我也曾看過「忠愛」這個名字,只是 我現在不大記得轉換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了。大樓旁邊以前都是菜園。除了行政大樓, 附近的建築現在也都還維持原樣。軍官宿舍、勤務隊的士官宿舍、圖書館、醫務所、中 正堂、餐廳、廚房,都是。廚房後面還有個養豬的地方,後來郭廷亮21來了才有養鹿。 但郭廷亮來的時候我已經離開綠指部了,我記得那時候也有柯旗化22跟柯千23。而福利 站那邊大概也是原樣,圍牆是用咾咕石蓋的,現在少一棟。裡頭我記得有理髮部、照相 的、修皮鞋的,也還有個貝殼畫室,而以前賣日用品的商店就在拆掉的那棟。我以前會 去那裡買東西,因為門口都會站衛兵,都要佩戴識別證進出,然後用現金交易這樣。另 外,中正堂旁邊有個空地,那裡是專門修理汽車的集用場。我是都說集用場、集用場, 但是現在好像都叫保養廠。 跟指揮部比起來,我是覺得綠洲山莊的變化比較大,雖然建築還是一個ㄇ字型。以 前綠洲山莊的行政中心大門口進去後,左手邊是二科辦公室,再過去是會客室、讓受刑 人跟他們的家人見面用的。我們一科的辦公室則是在大門口的右手邊,再過去後面是一 間會議室,莒光日上課都會在那裡。一科辦公室有兩個門,從大門進來後會先看到一個 小側門,那是專門給我們文書人員進出的,再走過來點才是我們一科的正門。現在好像 把一樓整個打通了、空間感覺起來很寬,而會議室也改建成廁所。 樓梯上去是那些長官的辦公室和宿舍,後面還有一排是以前將官來給他們上課的教 室。詳細怎麼樣我現在不太記得了,但是整體變動很大。要進入營區工作都要入黨,所 以我在民國 64 年(1975)時也入了黨。而且每個禮拜四早上他們莒光日上課時,我們 也要跟著一起。 營區外頭,流麻溝那裡我知道有個禁閉室,犯人若做壞事會被抓去那邊關。那附近 也還有個露天水池,水壩則是在半山腰那裡。至於你們問的八四六,我不只知道,那塊 地還是我們田家提供的。政府當初就說要蓋軍中樂園,我們這種老實的百姓,也就沒有 多說什麼、也沒跟政府拿錢。現在地也沒有還我們,後來甚至就變成公館村的村辦公室 用地。你現在去那邊看,還可以看到前面立了個牌子,上頭寫說地主是我們田石清貴跟 田丁福他們提供。 所以如果你問我對園區現在的看法,我是覺得,要就好好地完整保留下來、好好經 營,讓以後的人知道說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像我就可以帶著我孫子去逛逛,跟他說阿 嬤以前曾在那裡上班。但若是說沒有,房子要拆掉的話,那就不如通通拆乾淨,把地還 給我們些老百姓。就像人家常常講的,監獄在綠島已經很久了。因此你若沒有要保留監 獄的歷史,就乾脆把地還給我們居民,最起碼讓政府利用也利用夠久了。 21

郭廷亮,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 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相關論述可見: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 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2001),頁 45-71。 22 柯旗化,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3 年(1954)間與方鳳揚等籌組組織,並與孫以蒼謀議,計劃將該組織 定名為『臺灣共產黨』,柯旗化負責高雄區,並為總負責人。」判決有期徒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六年。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23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取。

92


當初是政府說要徵收拿去做監獄,現在監獄收掉了,你如果要再把他轉移拿去做其 他的工作場所,我是覺得整個意思就不一樣了。像現在技訓所24那邊的房子不是就給中 央研究院綠島海洋研究站當宿舍嗎?我其實很不喜歡。因為那跟歷史無關,是另種私人 用途,真的倒不如把房子全部拆掉、把地還給我們老百姓。好歹技訓所當初也曾提供綠 島子弟一些就業機會,應該要納入文化園區的範圍,開放觀光。說不定曾經在裡頭關過 的犯人會想帶著他的家屬來看看,再不然至少我們綠島人也可以進去重溫舊夢。 當初柴口跟龜山仔也都是這樣,都被徵收拿去作為指揮部的眷村。後來居民會提出 抗議,要求要將土地拿回去就是如此。至於以前指揮部那些官員有沒有跟我祖先買過地, 這我就不曉得了。那時候事情都是我阿公他們在決定的。

24

民國 80 年(1991)5 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法務部接管警備總部感訓隊的流氓感訓業務,並於 82 年(1993)9 月 1 日成立綠島技能訓練所。整頓舊有營區房舍後,新建兩棟行政大樓和四棟監所管理人員宿舍。翌年 4 月,原先 規劃的成立目的為吸毒者的戒毒戒護所,但戒護所實際運作後則改為以心理戒治為主。其間拆除了新生訓導處時期 的多數建物。民國 90 年(2001)12 月 31 日法務部長陳定南宣布將於一年內裁撤綠島兩監所(綠島監獄、綠島技能 訓練所),揮別「綠色惡魔島時代」,洗刷過往白色恐怖於斯留下的魅影,引發當地居民的生計憂慮,因而於隔年 (民國 91 年)1 月 6 日集結於綠島鄉公所前表達抗議。經過雙方協調,法務部決定保留綠島監獄、裁撤綠島技能訓 練所(民國 91 年 12 月 31 日裁撤)。 資料來源:立法院公報第 99 卷第 19 期委員會紀錄,頁 251。

93


8. 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0 月 17 日 (六) 14 點至 16 點 地點:南投縣草屯鎮宅內街李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李士楨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1 年(1952)

出生地

南投縣草屯鎮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8 年底至民國 70 年,約三年

身份

感訓隊員

備註

(圖一

李士楨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94


一、我的家庭 我叫做李士楨,民國 41 年(1952)12 月 26 日出生,在南投草屯土生土長,我是 農家子弟。父親 46 歲時過世,當時我還在金門當兵,我還有從金門回來奔喪。我現在 就跟我老媽一起住,我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大哥、二哥現 在都在臺北,弟弟已經走啦,兩個妹妹都已經結婚,嫁的人家還不錯。我這個人一生也 沒什麼重要的亮點,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我結過三次婚,民國 61 年(1972)結過一 次婚,在民國 67 年(1978)因為兵變就分手了,民國 79 年(1990)又結了一次婚,民 國 87 年(1998)又分了,後來去大陸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一個女生,硬是要嫁給我,但 我想我都五十幾歲了,還娶老婆要幹嘛,但是她硬是要嫁我,所以在民國 99 年(2010) 又娶了一個大陸女孩,果然兩年後就跑掉啦。我跟第一任妻子生了一個女兒,大女兒現 在已經 44 歲了,嫁在臺中,不過沒有生小孩,所以我到現在 64 歲,還沒當阿公。跟第 二任妻子生了一個兒子,現在也二十六歲,目前在臺中做車床工,之前才叫我去提親, 打算在今年(民國 104)結婚,我跟第三任妻子沒有生孩子。

二、求學生活 民國 53 年(1964),我從草屯國民學校畢業,以前要讀初中是要經過考試的,但 我沒有考上初中,所以我再去中原國小讀一年,之後才考上草屯初中,但是我在草屯初 中讀了五年,可以說讀到入入。1換句話說,我是讀了十二年的書才從初中畢業,所以 我的同學滿天下,為什麼不是說朋友滿天下而是同學呢?因為當時有一家三兄弟都是我 的同學,就是這個原因。 在草屯初中的時候,我參加排球隊,本來可以保送體專,但我沒去讀體專,那時 候我本身不學好,跑去跟人家到處混,我都會騙家裡說要去補習、要打球,說是要打到 三更半夜才回來,但其實打球大都打到六、七點就結束了,我都在街上遊蕩到八、九點 才回去。以前,我排球打得很好,曾經得過省中上(臺灣省中等以上運動會)莒光盃的 名次。當時的朋友還在一起的已經很少了,有的甚至已經過世了,有些同學則是離鄉背 井,以前在𨑨迌的時候還比較有再聯絡,現在我在農會有工作了,所以比較沒空,就都 疏遠了。梁榮裕2是現在還有常連絡的同學,他是我初中就認識的同學,最少已經相識 四十幾年,差不多快五十年了,他是臺灣省體育專科學校3畢業,當過四年的老師,現 在他(指梁榮裕)是市民代表,我朋友成器的很多啦,只有我比較不成才。我們那時候, 只要你能夠初中或高中畢業,要謀個一官半職還蠻簡單的,現在即使是大學畢業,也不 好找到工作。 我小時候是白色恐怖時期,不過我並沒聽過哪一個親戚朋友曾經被迫害的。有些 比較敢講話的人,都是說國民黨在迫害我們臺灣人,不過主要都是在外面聽別人講,因 為以前大人都或告誡我話: 「囝仔飯吃飽,話別黑白講」 ,大人們的教導就是這樣子。我 以前除了打排球外,也沒參加什麼社團或幫派,那時候的草屯還是很純樸的地方。 1

閩南語,比喻精通。 在現場陪同李士禎接受口述採訪的朋友。曾擔任草屯鎮鎮民代表(民國 95 年 8 月 1 日至民國 99 年 7 月 31 日)。 3 即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創校於民國 50 年(1961)6 月 12 日,定名「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民國 100 年(2011)8 月改制為大學。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校網,http://www.ntupes.edu.tw/front/bin/ptlist.phtml? Category=2,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2

95


三、服兵役 民國 58 年(1969) ,我從草屯初中畢業, 因為當時是臺灣鞋業最興盛時期,我就 和朋友一起去開了一間鞋廠,做鞋子的代工,工廠就在草屯,但是後來工廠營運不好就 收起來了。之後,我到處找工作,去過臺南工作,也去過臺北、桃園等地工作北部有很 多居民都是從中南部移民上去的,我們那時代就是這樣子,我大哥、二哥也是這樣從南 投到了臺北,但是我待不住,就只好四處跑。我大哥、二哥他們退伍後就直接在臺北買 房、生活,只有我回來草屯跟母親同住。 我在民國 61 年(1972)10 月 17 日入伍,直到民國 64 年(1975)才退伍。我就是 當陸一特4的兵,之前才在立法院鬧補償的問題。民進黨的蔡同榮5還沒過世之前就是在 用這個議題,在立法院要求補償,之後黃偉哲繼續這個議題,我在兩個禮拜前才去臺北 參加抗爭。以前蔡同榮說服陸一特兵役的人,多做一天政府應該就要賠償一千元,所以 多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政府應該補償三十六萬五千元,到後來也不了了之,所以民進 黨的黃偉哲立委6繼續這個議題在處理中,我也去填了好幾遍資料,但還是也沒影沒跡。 國防部之前曾經說,要頒一個什麼勳章的,但沒人要同意這樣處理,銀票還是比較實在。 以前役男服役,如果是海軍或空軍,役期都是三年,而陸軍的役期只有兩年,當 時政府就說欠缺兵員,或說是戰備需要,因此又再加了一年,所以我有兩張退伍證。以 前在戒嚴時期,政府要怎樣就怎樣,這就是行政命令給你搞這齣延長一年役期,要我們 當兵當到三年,之後說要補償也無影無跡。我在臺中竹子坑新訓中心,差不多三個月的 訓練,就下部隊到楊梅高山頂陸軍二十七師,屬於中壢部隊,差不多半年後就移防到金 門。剛移防金門時在頂堡溝,之後部隊又移到下莊,我在金門當少爺兵,二十七師部政 二科,在師部擔任文書工作,當時整個師部擔任文書工作的都是高中或大學畢業,只有 我是初中畢業。 我年輕時很愛喝酒,喝到現在六十幾歲了也是愛喝;還記得在金門服役時,有一 次酒喝太多,我跑去會客室睡著了,結果連長點名不到,搞到雷霆演習,雷霆演習就是 金門地區動員起來找我,這樣夠嗆吧?我搞到雷霆演習。結果雷霆演習還沒結束,就被 科長找到我在會客室睡覺,因此我就被抓去關禁閉,還被調去憲兵隊關禁閉兩個月,在 禁閉室每天挑屎澆菜、養豬。當時,我在金門本來是要退伍了,但又被通知說還要再當 一年兵,心想說怎麼這樣歹運,不過也沒辦法。之後,就調到桃園下湖營區,又調到龍 岡跟龍潭間的凌雲崗砲兵連,我就是在那邊當到退伍。 像我這經驗的人很多,聽說陸一特如果要處理好,一個三十六萬五,賠償好政府 要花幾十億呢。蔡同榮那時候說一天要賠償一千元,是真的有點多,但現在算起來也沒 什麼,每人不過只有三十幾萬,在現在不景氣的時候,可以說是不無小補,大家也很歡 4

中華民國陸軍第一特種兵,一般習慣稱為「陸一特」,是民國 56 至 75 年(1967-1986)間,中華民國陸軍將裝甲、 砲兵、兵工、通信、工兵等五個兵科列為第一特種兵,當時《兵役法》規定陸軍役期仍為兩年,但以行政命令於其 退伍同時另發為期一年的臨時召集令,因此實際役期三年,直到民國 73 年至民國 74 年(1984-1985)廢止陸一特的 實施。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指官部,http://afrc.mnd.gov.tw/thenewindex/News.aspx?NewsID=1663,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5 蔡同榮(1935-2014),嘉義人。曾任立法委員。 資料來源: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ppt.cc/JIQLb,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6 黃偉哲(1963-),臺南人。曾任立法委員。 資料來源: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ppt.cc/JIQLb,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96


喜,上次去立法院時有人就說: 「我們搞了十幾年了,才跟你們領三十幾萬,有很多嗎?!」 有些人認為陸一特的貢獻不只三十幾萬,現在就只是討個心情上的快活而已,那些去抗 爭的遊覽車錢和涼水錢都是民間團體自己出的,大家就找一找一起去抗爭,但抗爭這麼 久也沒回應,現在大家也真的只是要個交代而已,畢竟付出的錢都不只這些了。

四、入獄經過 民國 64 年(1975)退伍之後,朋友就帶我去桃園,開始黑白搞。講這些應該沒關 係啦,我就侃侃而談,人生才光彩。當時,我幹過偷搬鐵仔,就是竊盜啦,譬如說別人 在蓋房子,看那鐵仔(鋼筋)不錯就偷搬走拿去賣掉。我就是因為竊盜被抓去管訓的, 我不是流氓管訓喔,當時管訓的對象有兩種,一種是流氓管訓,一種是保安處分,我就 是屬於保安處分。被判保安處分的就幾乎都是幹竊盜的,流氓管訓叫矯正處分,當時戒 嚴時期很不公平,只要你在晚上十二點以後,夜遊不歸,就是違規一次;頭髮過長,違 規一次;奇裝異服,違規一次。累積三次就會被送去管訓。 所以就有一些十七八歲的孩子被抓去管訓,那叫做矯正處分。像我被抓去是有實績 的,因為我們是幹竊盜,當時實在賺了不少錢,但這被跟流氓管訓是另一回事。7不過 我是一隻牛被扒兩張皮,因為司法判我們刑,判完還要去管訓,總共被判一年半加上保 安處分一期七年,總共關了八年半。為什麼我會被送去綠島呢?因為當時我的同夥們最 早被抓到,他們就把所有案子通通推到我身上,就說我老大是李士楨,都是他在帶頭, 所以我變成了集團的首要分子,我就是這樣的緣故被判成甲級流氓。一開始是被送到板 橋第一職訓總隊,後來就送去坪林第十三隊,然後才送去綠島,當時只有甲級流氓會被 送去綠島,差不多要戴一年,當時在綠島時還要戴著腳銬踢正步。

五、火燒島歲月 (一)移監火燒島 去綠島的詳細時間也忘了,應該是民國 68 年底(1979) ,當兵幾時進去幾時退伍我 都還記得,但是坐牢的太慘了,所以不想記起來。我在綠島關了快三年,我家人不曾去 7

而關於受訪者所論及的保安處分、矯正處分與感訓處分,在我國法律規範下實際存在的係保安處分與感訓處分, 矯正處分即為保安處分對犯為行為人之防範措施。保安處分為刑法刑罰學中之自由行之替代方式,係一避免犯罪行 為人再犯的防範措施。依據我國刑法第十二章保安處分內裡之規定,其內容包括感化教育(三年以下)、監護處分 (五年以下)、禁戒處分(一年以下)、強制工作(三年以下)、強制治療(治癒為止)、保護管束(三年以下) 以及驅逐出境。保安處分會於裁判時一併宣告。而感訓處分則為刑法及保安處分執行法以外之處分,對處分人之人 身自由有重大限制,期間除卻可長達三年外。依「檢肅流氓條例」規定其又以感訓處分為優先執行。因此容易造成 審判結果是檢調機關承認其罪不成立、予以不起訴處分,然則感訓處分卻已裁定確定、並交付執行。因此針對受訪 者所言之保安處分、感訓處分與矯正處分,必須有此清楚的法理認知。 相關法條可參見:資料來源:法務部, http://mojlaw.moj.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10155,2016 年 2 月 26 日讀取。 另,針對感訓與管訓兩個詞彙差異,前者為感化教育訓練、後者為管教訓練。管訓一詞源於「職業訓導總隊隊員管 訓規則」,該規則屬於國防法規的一種用以檢肅流氓,執行單位則為臺灣省保安司令部(隸屬於國防部之下)。民 國 47 年(1958),國防部將其併入新成立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收訓原各司(軍)法機關依法宣付保安處分及 警察機關依法移送執行矯正處分之各類人犯,施以感化教育及職業技能訓練;並以該處第四組成立任務編組之「感 訓組」執掌感訓矯正業務。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文史導覽資料-警備總部職業訓導處, http://mp.rocmp.org/kind/lagger/,2015 年 12 月 5 日讀取。

97


綠島探視過我,我回來時聽別人說,我母親都跟別人說:「那孩子去火燒島就很難回來 了。」一般人都覺得綠島很恐怖,因為以前日本時代常常關紅頭8,去那都會被人打死, 囝仔時我就聽別人說,去火燒島就沒辦法回來了,過去綠島就是包死,一定沒辦法回來 的。現在就都是一些最重大的犯人才送那,有一些歹運的,都被陷害,沒抓到老大卻抓 到小弟。以前臺灣就是這樣,你只要肯花錢買通,別人幫你改一改,就換別人進去坐監。 不過,這也只是一部份而已,裡面的大哥還是很多的,一些傻裡傻氣的小弟也很多,都 被送去綠島坐牢。雖然聽別人說那邊很恐怖,但我去那三年卻沒有這種感覺,當時我知 道要被送去綠島的時候,我只是把心情放輕鬆,雖然以前人都說,送綠島就隨他去啦, 但我就想說我也沒幹什麼大事,就是偷搬幾塊鐵仔,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人,都是被 朋友陷害的,其實關在綠島蠻多是被冤枉的。我們是從臺東富岡港口搭船,當時就有被 上腳銬,風浪很大,當時我就想如果翻船的話,就一定死定了,畢竟那一副腳銬有十八 斤呢。 (二)隊員的一天 我在綠島差不多關了三年,被關在莊敬營區,就是綠島指揮部的旁邊,裡面也有關 紅頭,就是所謂的政治犯,關在新生大隊。我們是十一大隊,流麻溝那邊還有一個十二 大隊。剛到綠島的時候,我們都要去海邊打石頭,一大早就要去打石頭,中午再回來吃 飯和休息差不多一小時,不過也是看長官高興,高興的話就慢點上工,不高興的話就準 時上工。當時我們隊員裡還有爆破隊的成員,就是在石頭上挖洞,然後灌一個叫做麻糬 的東西。要爆炸的時候,我們都會躲起來,如果炸開來大小剛好,就直接撿到車上,如 果太大顆就必須敲碎,因為太大顆放不進去碾石機。當時綠島如果要蓋房子,必須從臺 灣運磚頭過去,但這樣成本太高,所以我們就被派去打咾咕石,然後再運去用碾石機碾 碎,再拿去賣給老百姓,老百姓才能用灌漿的方式蓋房子,所以綠島的房子都是用灌漿 的,幾乎沒人用磚頭蓋房子。那些賣石頭的錢也不是歸我們,都是歸給警總,我們也不 知道價格如何。當時在臺灣監獄的時候,還有所謂的勞作金,但在綠島管訓卻什麼都沒 有,如果家裡沒寄錢來的話,就只能靠幫其他人洗衣服掙一點錢。 我們每天大概工作到三點,長官就會把帶我們回來洗澡,洗好就給你闖隊,9在綠 島只要你吃的開,一般禮拜天也是不用出工的,要闖隊也都沒關係;如果吃不開,就是 叫你坐著,你就只能乖乖坐著。平常都是五點吃飯,吃飽後可以在營區內到處走走,但 七點要集合在中山室看電視,主要是看綜藝節目,那時正是高凌風當紅的時候,也曾經 看一些連續劇,像神鵰俠侶。因為我們不是政治思想犯,所以也不必上什麼政治教育, 不過每個禮拜四都一定要參加莒光日,如果剛好在忙廚房工作,還必須在禮拜五補看莒 光日。 隊員除了打石頭隊外,還有工程隊。如果外面有缺蓋房子工人,隊員們就必須去幫 忙,不然就是要鋪路,反正沒有讓我們閒下來的。如果說要悠閒的,那就只有在廚房了, 畢竟廚房只要一天煮三餐給別人吃而已。還有一些雜役,負責款待長官,算是另類的傳 8

李士楨所言之「日本時代常關紅頭」此說法有誤。日治時期綠島所成立之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主要是收容流浪者、 沒有工作而居無定所者,非政治犯。相關說明可見:夏黎明等,《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 2014),頁 22-23。 而李士楨所言之「紅頭」即俗稱「紅帽子」的共產黨代稱。就臺灣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本質而 言,紅帽子指涉為匪諜案。除此,尚有白帽子一詞代稱臺獨案。 見: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 館學術集刊》第十二期(民國 96 年 6 月),頁 152。 9

即為周六周日兩天能夠自由活動,不限於待在營區。

98


令兵,畢竟長官吃飯的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幫忙洗碗,幫忙準備桌椅,這些就是隊員裡 比較好過日子的。還有一種叫卸貨隊,因為綠島資源少,所有資源都要從臺灣運過來, 都是隊員去負責卸貨,然後屬於綠島居民的就送給居民,剩下的就全扛運回營區。在那 裡工作做好,長官也不會刁難你,畢竟裡面有很多大哥,我就在那邊遇到臺中「憨面」 李照雄10,還有老四海蔡冠倫11的弟弟蔡冠民12,他們老四海的,以前在那就一堆。我過 去那時很平靜,因為那時的指揮官是一位儒將,叫做劉靜齋13因為當時採累進成績制, 只要成績有拿到,就可以提早返回臺灣,譬如說本來流氓處分是五年,如果表現的好, 兩年也讓你回去,這位指揮官的為人只有「好」字可以形容。 當時在外面遇到綠島居民時,他們也不會排斥我們,甚至對我們很友善,因為當時 要建設還都需要隊員幫助的,而且人力又很便宜,當時做工的時候,居民還會提酒或是 煮東西給我們吃,因為指揮部派人出去工作,一定都是找不錯的人出去幫忙,頑劣的隊 員不可能讓他出去。而且我們出去也不可能擾民,如果老百姓報上指揮部,就永遠無法 翻身了,所以即使是暴力分子,但在跟老百姓接觸時,一定要以和為貴。所以他們不可 能排斥我們,畢竟有建設有貢獻,也很禮遇我們,因為我們是幫助他們而不是破壞他們。 (三)自治幹部的一天 我的人生就是在綠島這段日子最坎坷,但我就是會混,也混得不錯,我在那邊當上 自治幹部。那時的中尉分隊長也是我們草屯人,叫張寶樹14,他現在在板橋開計程車。 他看我表現得不錯,差不多在民國 70 年(1981)時,就提拔我成為自治幹部。剛過去 的時候,他對我很友善,我都去提燒酒跟他一起喝,結果被大隊長知道,差點出事情。 畢竟長官跟隊員打成一片,當時是不容許的。 當時自治幹部主要就是負責集合部隊,進行早點名跟晚點名,再跟長官回報,可以 算是值星班長。我當上自治幹部後,不用出去打石頭了,只需要負責管外役。當時外役 就是負責種菜、養豬、養雞。每天早上差不多五點起床,帶一群隊員去摘菜,因為要給 廚房煮伙食,所以一般隊員大概六點起床,但我們就是五點就要出門工作。因為綠島沒 什麼雨水,種菜要澆水的時候,就要等隊員們早上盥洗好,拿那些水來澆菜。早上都澆 比較少,下午就澆得比較多,因為下午隊員要回來洗澡,下午澆水都是用整桶潑。基本 上,我就都是監督別人做事,不過有時隊員真的太累,也是要幫忙分擔工作,不過大多 時間沒什麼事情,所以我可以隨便跑。當時自治幹部有特權,可以隨便進出營區,而且 當時綠島管訓沒有菸禁,所以還能抽菸,像我還能跑去公館偷拿個燒酒來喝,不過也只 有自治幹部能這樣,許多在那關三五年的隊員,連營區門都沒踏出過一步。當時有些老 大都會叫我幫忙拿臺灣小高(高粱),一罐四十八塊,他們都給一千塊,還不用找錢給 他們。我很喜歡喝酒,還記得有次喝得醉茫茫,就這樣搖搖擺擺地走進營區,張寶樹就 跟我說,快進去別囉嗦,但我還要集合部隊,隊員都是「兄弟」,怎麼可以漏氣?就醉 茫茫的喊:「立正!」,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蠻有趣。 10

李照雄,綽號憨面,為臺中大湖幫的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白錫鏗、熊迺群,〈海派憨面 風雨一生如艋舺〉, 《聯合報》,臺北,民國 99 年 3 月 2 日,版 A12。 11 蔡冠倫(1941-2011),前中華民國空軍少校,四海幫創始人之一。晚年投身企業,係冠倫集團總裁。 資料來源: 聯合影音,https://video.udn.com/news/229150,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12 蔡冠民,蔡冠倫之弟,四海幫創使人之一。 資料來源:世界日報,http://ppt.cc/upFMA,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13 根據《綠島鄉誌》,目前僅可得知民國 68 年(1979)綠島指揮部的指揮官為劉靜齋。 見:夏黎明等,《綠島鄉 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8。 14 張寶樹(1952-),南投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中張寶樹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99


當時我在當自治幹部時,經常遇到一個人,他都不穿軍服,整天穿著便服在營區, 聽別人說他是重刑犯,後來才知道他是郭廷亮15,我沒跟他有任何的互動,就只知道他 是郭廷亮,長得有夠高,又比我還帥。那時孫立人事件已經被平反,他就被釋放沒被關, 但也不讓他回臺灣,於是就把他送去公館,讓他在那邊養鹿,最後政府叫他回臺灣作證 孫立人事件,但在坐火車北上的時候,就在花蓮被推下車摔死了。所以孫立人事件雖然 被平反了,但前因後果到現在還沒人知道,就是因為郭廷亮這重要人物被殺了。我會知 道這麼詳細,也是後來看報紙才知道的。16我的隊員裡還有一個很嗆的,叫做李學成17, 他從綠島潛逃回臺灣。他叫做北盜,什麼黑金成,又叫北盜李學成。他當時也是做幹部 的,就跑去跟老百姓買服裝跟身分證,然後跟家人會客的時候,請家人帶一頂假髮過來, 因為以前要剃光頭。然後他就這樣易容坐船跑到蘭嶼,因為當時綠島機場管制很嚴,搭 飛機一定會被發現,以前蘭嶼也是有管訓隊,但之後全力發展觀光,人員都撤掉,他就 搭船到蘭嶼,再從蘭嶼搭飛機回到臺灣。他這一越獄,我們就開始雷霆演習,就跟當兵 一樣,全綠島動員起來找這個人,結果李學成還特地打給指揮官說:「不用找啦,我回 臺灣了」 。當時指揮官是劉效文就把我們集合起來,就說一句話: 「這個人我佩服,他不 要給我勞師動眾」。當時如果李學成沒打電話來,我們就是找一個月也要找,但他說回 去臺灣,我們就不必搞得這麼辛苦,當時在綠島發生最厲害的事就是這件。 (四)莊敬營區及附近環境 因為我們那邊可以闖隊,禮拜六禮拜天可以隨便亂跑,在綠島那也不怕你跑掉,加 上我是自治幹部,所以附近環境我都蠻熟悉,只有自強山莊那邊比較不熟,自強山莊雖 然是我幫忙蓋的,但之後就沒進去過了,我是在指揮部這邊的營區,自強山莊那邊管的 比較嚴,我就沒去過了,不過聽說在我回來後曾經發生過暴動,楊登魁18和羅福助19在 那邊用一個什麼八王宮還九王宮20。那時候,我聽說以前二二八事件時,21關在綠島的 死很多,都葬在亂葬崗那邊,只用一個石頭壓著,也沒有寫名字,叫做十三中隊,不過 我那時去過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從將軍岩那個方位過來,就是指揮部大門,進來右手邊就是醫務所,醫務所的右邊 就是國防監獄,然後指揮部大樓就是大門進來正對面,我沒進去過指揮部。大樓左邊有 一塊菜地,我都是在這裡種菜,在山上有搭豬舍、雞舍。菜園地那邊有一條路可以往裡 面走,經過一個大門,就是莊敬營區,也就是十一大隊,當時十一大隊總共有三個中隊, 性質都不太一樣。一中隊就是關像我這種被管訓的犯人;二中隊就是關回役的,就是所

15

郭廷亮,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 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相關論述可見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 歷史探討》(臺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1),頁 45-71。 16 根據受訪者的敘述時間點(民國 70 年),其與郭廷亮在綠島相遇時孫立人的匪諜罪名尚未被平反。孫案一直要 到民國 90 年(2001)監察院重啟調查後,才證實孫立人係遭誣陷。 17 疑為受訪者誤記人名,據考證應該是民國 70 年(1981)的徐開喜越獄事件。 資料來源:政風新聞電子報, http://ppt.cc/m09FT,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18 楊登魁(1939-2012),屏東縣人。為臺灣的演藝界大亨,亦為天道盟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http://ppt.cc/H1tPq, 2016 年 2 月 1 日讀取 19 羅福助(1943-) ,生於彰化縣北斗鎮。曾任第三屆及第四屆立法委員(1996-2002) ,並為天道盟首任盟主(1987-1996)。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ppt.cc/fwCfu,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0

應是慈航宮。慈航宮於民國 74 年(1985)綠島指揮部所建造。

21

應為白色恐怖時期所關押的政治犯受難者。

100


謂軍中的頑劣分子;第三中隊就是一些紅頭的,就是政治犯,差不多才十幾二十個,都 已經六、七十歲的,都是以前很早就被抓來關,說是匪諜或是臺獨份子。 營區還有福利社,從最裡面排序過來分別是,洗衣部、修鞋部、飲食部、理髮部, 和雜貨部,都是隊員在經營,畢竟隊員裡什麼人才都有。修鞋部都是長官在光顧,都不 用錢,雜貨部就是賣一些日常用品、飲料之類,也有賣菸,一包長壽才賣十塊而已,因 為當時我們屬於軍公教的福利社,所以不會比較貴。當時只要是休息時間,都可以去福 利社,有時工作回來不想吃飯,也可以跟長官通報說去福利社吃飯,當時飲食部就是賣 一些滷菜、炒飯、炒麵,炒麵一盤才賣三、四塊而已。不過主要還是都賣給長官居多, 畢竟晚上長官如果要喝點小酒,總是要有東西配。在裡面平常都是用「股票」在買東西, 因為在那裡沒有收入,就是靠家裡寄錢過來,他會保管在福利官那,然後一個禮拜發一 百元給你,上面有一塊兩塊五塊十塊這樣,如果買二十塊的東西,就從上面撕二十塊下 來,不過這是最不好過日子的那種,好過日子的都是用現金,像是剛剛說的「憨面」李 照雄,一個過年輸幾十萬也沒關係,畢竟他就是錢多,所以他不在意。 當時我們大隊一進來就是中山室,有一條長長的走廊,進去就是寢室,寢室跟當兵 一樣,兩排上下舖,都是木造的,跟軍中的生活完全一樣,裡面差不多睡一百多個隊員, 以前行情不錯,都抓蠻多人進來的,所以裡面一個位置也不是只睡一個人,都是兩三個 人塞在一個位置上。像張寶樹那些分隊長也是跟我們住在一起,但他們有自己的房間, 就在我們寢室的前面,所以部隊一進來是中山室,再來是長官的房間,之後才是我們的 寢室。然後廁所在我們寢室的最後面,大概三四間左右,都沒有隔板,都是你蹲你的我 蹲我的,這樣相看也沒什麼關係啦。平常洗澡的時候,都是帶隊到部隊旁邊洗,以前都 是露天的,所以我們在那都沒洗過熱水澡。在營區裡面最恐怖的應該是禁閉室,我個人 是沒去過啦,不過晚上都會聽到禁閉室傳出哀嚎聲,那時只要你平常跟長官囉哩囉嗦, 長官當下不會怎樣,他就是在晚上帶兩個衛兵把你裝進布袋,然後抓去禁閉室打,而且 被關禁閉不像現在有時間性,都是關到長官覺得滿意才放出來。

(圖二

李士楨先生手繪之平面圖)

101


當時在綠島,還有像金門的「八三么」,不過在綠島叫做「八四六」22,以前要是 你表現好,長官就會一次帶十個八個一起去玩女人,那時因為我可以隨便跑,也不需要 人帶,就常去「八四六」那裡喝酒,那裡還有分隊員跟軍官兩種,位置大概在公館那邊, 算是民間的私娼,主要都是在作隊員的生意,老百姓都不會去那種地方,他們算是專門 作警總的生意,所以說在營區裡我喜歡沒事去福利社閒晃,外面的話當然是「八四六」 是我最愛去的地方。

六、重返臺灣本島 (一)岩灣技訓中心 在管訓的時候,如果你成績有到標準,指揮部就會通報你可以離開,然後要寫信回 家,因為你必須跟家裡要求盤纏和一些衣服。我們在綠島都是穿隊員服,灰色的那種衣 服,不能穿那套衣服離開綠島,而且當時回去要搭火車和吃飯,所以你也要跟家裡要點 盤纏,以前不像現在,只要飛機坐一下就到臺灣了。如果是中午或下午才放人,還必須 在臺東或是高雄過一夜,所以才要寫信回家要錢。長官差不多都是你要離開前三個月跟 你講,因為他要往警總提報名單,程序跑完大概就是三個月,因為長官都是提報表現好 的隊員,所以也不怕不會過。 不過,我並不是在綠島結訓,我是回到岩灣後,才在岩灣結訓。因為當時綠島要整 頓,準備接待一清專案23的人,綠島的日子便開始難過了,出營區還是闖隊都沒了,那 時來的長官叫譚興甫24,人很嚴格的。剛好當時岩灣技訓中心25缺人,我看情勢不對, 就申請到岩灣技訓,我到岩灣是學車床,全臺灣職訓總隊想學東西,都是到岩灣學習。 岩灣本來是不招綠島管訓的人,不過當時人數不夠,沒辦法開班,所以破例從綠島招生。 我是在民國 71 年(1982)7 月初到岩灣,車床學了一年半後,在岩灣的福利部餐廳工 作半年,在岩灣待到民國 73 年(1984)3 月或是 4 月的時候,因為表現不錯,本來要 保安處分七年,我在五年多的時候就假釋出獄。在岩灣日子很好過,因為是採取人性管 理,早上起來就帶我們去讀書,吃飽後再繼續讀書,總共有十幾個科目,有車床、西服、 板模、木工,和鑄造等。 (二)出獄和入獄 當時在草屯像我這樣被判管訓也沒幾個,我算排得上門面的。假釋出獄後,我跟過 貨車,也在成衣廠工作過,還做過建築廣告,之後在民國 81 年(1992 年)時跑去中國 大陸開一間鞋子工廠,廠房設在廣州白雲區,整個中國大陸都玩得差不多了,民國 88 年(1999)才回來臺灣。在中國大陸時,都在把馬子比較多,一些財產都花光光了。在 22

可參見吳木銳先生所提供之「八四六」照片。吳木銳(1946-),南投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可參 見本計畫中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23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 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24 譚興甫,前警備總司令部執行處處長,現福座開發公司的董事長。 資料來源:國寶集團, http://www.gobogroup.com.tw/history.aspx,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25 收容各司法、軍法機關宣付保安處分及警察機關依法轉送矯正處分之各類人犯。解除戒嚴後,配合動員戡亂法令 終止,警備總司令部裁撤,民國 81 年(1992)7 月 1 日奉 行政院核定撥交法務部接管,更名「臺灣岩灣技能訓練 所」。資料來源:法務部矯正署岩灣技能訓練所, http://ppt.cc/qBxHq,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102


桃園機場入境時,因為身上帶了壞鐵仔26和安非他命,被安檢人員搜出來,又被判了八 年徒刑,於是我又被抓去桃園監獄,移監到北港,之後關到彰化的二林監獄,直到民國 91 年(2002)才從二林監獄回來。回來草屯後,又在砂石場工作了七年,然後休息半 年後,開始到農會工作。

七、現在生活 我年輕的時候都離開家鄉,因此很少理家裡的事情,最近十年才回來故鄉。民國 99 年(2010) ,我進去草屯鎮農會工作,很多人以為我是要去農會要作老大,但我只是 去那扛秤子,在那裡疊米而已,到現在也五年整了。雖然我腳盤長了骨刺,但疊米的時 候不會怎樣,只有走路會不太舒服,就是走起路來有點瘸瘸的。我人生也不是說特別精 采,就是活在當下。以前年輕時偷換鐵仔時過得最好,一次都賺十幾萬的,作廣告時收 入也算不錯。除了在農會做事情之外,我也參加青幫,我是二十五代萬字輩,這不是什 麼黑社會組織,是在內政部是有登記的民間團體,以前我們老總統、杜月笙也是青幫的, 都是我們的老大。此外,我還是親民黨的黨員,在民國一百零一年時加入親民黨,不過 草屯的親民黨總部倒掉了,我就沒再去黨部,不過這次總統大選我還是要投我們的宋主 席,老是老啊,還是行的。 我平常也不太會跟人說我蹲過綠島,畢竟是幹竊盜的,說起來也不好意思。如果是 流氓管訓我當然會說,畢竟代表我夠大尾,但我這只是保安處分,就是所謂的小頭,也 不好意思大聲張揚,只有比較熟的朋友知道而已。之前,聽朋友說現在綠島很好玩,就 問我: 「老大你以前不是在綠島?」我就回他說: 「我以前是在那被關,那裡什麼都沒有, 連麵店都只有小小一間。」不過,現在聽說發展不錯,可以騎腳踏車或機車環島,飯店 也不錯,這樣才值得外地人去玩。以前那些監獄對民眾開放,我覺得很好,可以讓觀光 客了解以前人的環境,也可以讓我們這些老犯人回顧以前,就像陳定南講的,開放觀光 嘛!不過我覺得連現在的綠島監獄27也應該撤掉,通通全力發展觀光,不要讓別人覺得 還有一個汙點在那裡。28不是說綠島就一定要設監獄,可以移去泰源或是臺東其他偏遠 的地方,像蘭嶼一樣發展觀光!聽說現在有一些以監獄為主題的餐廳,也可以吸引一些 好奇的人,畢竟沒被關過,去以前那些人關的地方喝咖啡,好像也不錯。之後,有空我 也會回去綠島走走,以前張寶樹有找我一起過去,但那時要上班就沒去了,現在我比較 有空,舊地重遊一下,那也不算我的傷心地,畢竟我在那也都是在管人,沒什麼勞動。 如果要我在那邊講故事也是可以啦,只是可能要先來兩杯小酒,畢竟我不是政治人物, 一上臺就四平八穩,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啦。。

26

即手槍。 即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 28 時任法務部長的陳定南於民國 90 年 (2000) 12 月 31 日的記者會上宣布一年內將陸續裁撤綠島監獄與綠島技能所, 使綠島正式揮別「綠色惡魔島時代」,洗刷過去白色恐怖的陰影,還給綠島一個新生的發展空間。陳定南並指出希 望監、所裁撤後,可以發展為「觀光監獄」,如同美國舊金山監獄的「惡魔島」已為今日觀光勝地。 資料來源:自 由電子新聞網-綠島監所 一年內裁撤,http://ppt.cc/ALCr1,2015 年 12 月 1 日讀取。 27

103


9. 張寶樹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0 月 26 日 (一) 14 點至 16 點 地點:板橋車站環球二樓 阿朗基咖啡廳(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二段 7 號 2 樓)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張寶樹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9 年(1960)

出生地

南投縣南投市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9 年 7 月至民國 71 年 12 月

身份

少尉排長-中尉兵工官

備註

(圖一

張寶樹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104


一、家世與求學 我是張寶樹,民國 49 年(1960)出生。老家在南投市,是在鄉下長大的孩子。爸 爸已經過世了,他叫張義興,媽媽是張李妝。我們兄弟姐妹有五個,我排行老么,上頭 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小時候,家裡從事農耕,主要是種番薯、香蕉來維生。 我的兩個姐姐後來都從南投嫁來臺北三重,二哥也上來臺北做小吃生意,大哥則 留在南投老家。後來,我們南投老家的田被徵收了,改建成工業區。不過我在南投還是 有間房子。我是在民國 76 年(1987)結婚。和我老婆的認識是經由人家介紹,而她本 身也是南投人。當時我在臺中工作,但還是住在南投。我們有兩個小孩,都是男孩子。 大兒子是龍華科技大學1碩士班畢業,現在在立凱綠能公司2服三年的研發替代役,研發 電動巴士。小兒子則是暨南大學財金所碩士班畢業,剛退伍,現在在臺新銀行工作。也 是因為小兒子前陣子退伍,我想說機會難得,便帶他去綠島玩,這才遇到人權園區的謝 組長3、留下電話,也有機會來接受你們的訪問。 我國小是念南投新豐國小4,當時的校長很有名、是江丙坤5的弟弟江丙丁6,小學 印象比較深刻的老師是班導師張明宏老師。那時候國小課程就很一般,沒有什麼比較特 別的地方。民國 61 年(1972)小學畢業時,因為已經實施九年國民教育,7所以就直升 南投國中8。我念國中時,南投市沒有人開設補習班,所以我在國中期間並沒有參加補 習。現在回想起來,我對國中的印象比國小還模糊,竟然記不得任何一位國中老師。國 中念了三年後,民國 64 年(1975)我繼續升學讀高中,念的是培英工商9汽車修復科。 不過,我覺得培英工商學校並沒有很好,加上我自己也愛玩、不是很乖,所以民國 67 年(1978 年)培英畢業後,就在我姐姐的建議下報考了警備總部專科班。 記得我高工要畢業時,姐姐跑去幫我算命,算命師說我如果去當軍官會發展得還不 錯;剛好那一年(民國 67 年)7、8 月,警備總部10舉辦單獨招生,招收專科班,於是 1

龍華科技大學。民國 58 年(1969)11 月奉准立案,原名為「私立龍華工業專科學校」。民國 90 年(2001)奉准 改名為「龍華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龍華科技大學校網,http://www.lhu.edu.tw/about/history.htm,讀取日期:2016 年 2 月 28 日。 2 立凱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 94 年(2005)4 月成立。現任董事長為張聖時。 資料來源:立愷電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aleees.com/tw/aboutus-tw/overview.html,讀取日期:2016 年 2 月 28 日。 3 即謝英從,現就職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4 南投縣新豐國民小學。創立於昭和 15 年(1940)4 月 1 日,為芳美公學校(現平和國民小學)林子分教場。民國 45 年(1946)1 月改為南投第三國民學校。民國 43 年(1954)8 月 1 日校名改為新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1968) 9 月校名更改為新豐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新豐國民小學校網,http://www.sfes.ntct.edu.tw/files/11-1053-3098.php, 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5 江丙坤(1932-),南投人,曾為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資料來源: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 http://www.eysc.ey.gov.tw/cp.aspx?n=60ECE8A8F0DB165D,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6 江丙丁,江丙坤之弟,曾任南投縣新豐國民小學校長,任期為民國 52 年 2 月至民國 63 年 3 月(1963.02-1974.03)。 資料來源:新豐國民小學校網,http://www.sfes.ntct.edu.tw/files/11-1053-3098.php,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7 自民國 57 年(1968)開始實施。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全球資訊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 id=2,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8 南投縣立南投國民中學。成立於民國 51 年(1962)。 資料來源:南投縣立南投國民中學校網, http://www.ntjh.ntct.edu.tw/files/11-1021-884.php,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9 即今之南投縣私立同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民國 59 年(1970)奉准立案培英工家,設電子科、建圖科、汽修 科與綜商科。民國 78 年(1989)8 月更名為同德家商。 資料來源:http://ppt.cc/XSu0a,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10 關於該機構的變革:最初始為民國 34 年(1945)9 月於重慶所成立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任務為遣返日本 戰敗後的在臺日俘、接收臺灣以及維持臺灣治安,首任總司令為陳儀),民國 36 年(1947)更名為「臺灣全省警備 總司令部」,並正式於臺北辦公(彭孟緝出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初(1949),再度更名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105


我就去參加考試,後來就順利錄取了。那時候,你如果想要報考軍人也不是很容易的, 因為必須要有兩個保證人,其中一位還要求在公家機關任職,另一個則要是生意人,有 點類似擔保考生身家清白的意思。

二、投考警備總部專科班 我通過了警備總部的招生考試,是警幹班第二十三期,當年(民國 67 年)11 月入 伍。入伍後,我們在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11受訓,訓練內容和現在差不多,政治思想教 育方面就是禮拜四的莒光日以及晨讀時要念及圈點蔣公的訓詞,體能訓練則有五項戰技 等。12整體來說,警總的招生要求和陸軍其實差不多,分科也和陸軍類似。報到之後, 我在陸軍官校受訓半年,從 11 月到隔年(民國 68 年)的 4、5 月,接著分發到鳳山步 校再進行半年的教育訓練。 民國 68 年(1979)11 月結訓下部隊,被分發到位於新竹客雅營區的警備總務第一 總隊,官階是少尉排長,我在本部連擔任警備工作。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負責門禁管制, 以及各科文書與內外勤任務。我們第一總隊的管轄區域是從基隆到苗栗,防區內有發生 什麼事情我們一總隊都要出勤。其他還有第二總隊、第三總隊和第四總隊。警備總部的 編制是臺北一個總部、在博愛路那邊,然後下面四個總隊部。我們警備一總隊是隸屬在 北部警備司令部底下,而北部警備司令部又別稱臺北師管區,師管區再管轄各縣市的團 管區。

三、前進綠島 我在新竹的警總第一總隊待了差不多一年,於民國 69 年(1980)7 月轉調綠島。 出發往綠島前,照例可以先休假回家省親,於是我先回南投老家探望父母。當時南迴鐵 路還沒有開通,所以我是直接從南投到臺中搭國光號前往臺東,途經高雄、屏東,大約 搭了十個小時的車才抵達到臺東。我們警備總部在臺東市有一個聯絡站,我先前往聯絡 站報到,值班軍官告訴我隔天幾點的飛機,當天我便住在臺東市的國軍英雄館,準備隔 天正式飛往綠島報到。

(陳誠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秋(1949),蔣介石下令裁撤,分別成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及「臺灣省保安司令 部」(彭孟緝為保安司令)。民國 47 年(1958)5 月,「臺灣防衛總司令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臺灣省 民防司令部」及「臺北衛戌總司令部」合併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民國 53 年(1964)7 月,國防部重新調整體 制,裁撤「國防部動員局」,新成立「臺灣軍管區司令部」,該司令由臺灣警備總司令兼任,因而其機關全銜為「臺 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軍管區司令部」。民國 80 年(1991),動員戡亂時期終止。翌年 8 月 1 日,政府當局下達命 令將原先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簡稱「海巡部」,全名為「軍管區司令部暨海岸巡 防司令部」)。民國 89 年(2000),海巡部將部份業務轉移至新成立單位(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銜再度 易名,改為「軍管區司令部」。日後又經多次改制,遂成為今日之「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 指揮部網站,http://ppt.cc/GbejY,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11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現址在高雄市鳳山區。於民國 13 年(1924)創立。 資料來源: http://www.cma.edu.tw/ac_history.php,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12 五項戰技,正式名稱為國軍戰技課程。軍事訓練,內容有:射擊、手榴彈投擲、五千公尺武裝跑步、五百公尺障 礙通過與刺槍術。 資料來源: http://ppt.cc/IWfZe,2015 年 11 月 10 日讀取。

106


我到綠島時,直接向第十一大隊報到,13那時候整個營區所關押的都是矯正處分和 保安處分的犯人。政治犯是關在國防監獄,不屬於我們的管轄範圍。營區的新生大隊14 所關押的新生是指剛從臺灣押解來的感訓隊員,不是指政治犯。我們中隊的編制可以算 是一個連部,有連長、副連長、輔導長、隊長、一個副隊長和三個排長,底下管有一百 一十位左右的(感訓)隊員。整體而言,官兵的人數少於感訓隊員。 我所屬的十一大隊,是配屬在指揮部底下協助勤務工作的中隊,所以這一中隊都 是資格比較老、比較乖巧聽話的隊員。我的官階一樣是少尉排長,直到半年後由第十一 大隊改調(綠島)指揮部,升為中尉兵工官,屬於指揮部的後勤人員。我調到指揮部後, 負責的業務是管理車輛、燃料一類的兵工庶務,和先前的工作比起來並沒有比較輕鬆, 還是一樣忙碌。我在綠島剛好待了一年半,主要的工作就是這兩項。民國 71 年(1982) 離開綠島調回本島時,我的官階一樣是中尉兵工官。

四、卸下軍裝,投入社會戰場 民國 71 年(1982) ,我回本島後,被調往臺中師管區,15也就是俗稱的中警部警備 科,我在這裡待了七、八個月,直到民國 72 年(1983)11 月以中尉身分退伍。我在臺 中師管區的主要的工作是一般勤務,警備科和保安科很多業務範圍都重疊,所以都在一 起,但保安是穿便衣的。當時,我會決定退伍而沒有繼續簽下去延役,是因為當時人也 在臺中的堂弟他一直慫恿我和他一起合作做生意。我想說當兵的薪水也不過兩萬多,不 如退伍出來試試。不過,退伍後我也沒有和堂弟合股,就只是幫忙他推廣他的產品,像 是塑膠射出的機臺。我服役的時間不長,是因為我們是專修班,而專修班當時的法制又 一直更改,有六年的、七年的、七年半的。不過我們那屆(警幹班第二十三期)包括讀 書和教育訓練總共才服務五年。 退伍後,我就一直和社會戰鬥到現在,一直都是在商場打滾,民國 84、85 年(1995、 1996)之際我和三位朋友共計四個人到中國的東莞設涵浸處理廠。一開始業務還算不錯, 因為技術獨到。只是我們的主事者總經理到後來不務正業,整天打牌,業務慢慢就做不 來了。撐了四年,我們四個股東原本想要增資,但其中有兩個股東拿不出錢來增資,後 來我就想說算了,把工廠頂給另一位住新北市樹林區的臺灣人,目前這間工廠還在營 運。 除了涵浸處理廠以外,我也投資了保麗龍廠。不過,原本是服務業包材大宗的保 麗龍,七、八年前突然被檢驗出有毒,不能夠再使用,造成我們業務持續萎縮,後來也 就乾脆收起來。之後,我轉做碳粉夾類的電腦耗材買賣,早年賣碳粉夾的生意很好賺, 13

民國 56 年(1967)於綠島新生訓導處舊址成立管訓第二大隊(下轄五、六、七中隊)。隔年 8 月 1 日,成立第 十一莊敬大隊、第十二自強大隊,下面各自管轄四個中隊。民國 59 年(1970)2 月第十二大隊又成立一個甲級隊員 中隊,並擴編中隊班長九員。直至民國 74 年(1985),國防部針對營區安全防範制定警虹計畫,由憲兵司令部增置 花東地區一個憲兵營,各分遣一個憲兵連配屬於東部、綠島的職訓隊。於焉憲兵進駐綠島指揮部。 資料來源:夏黎 明等,《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14 根據事後補訪與本計畫其他受訪者的口述回憶後發現,新生大隊所關押的成員亦有時期上的不同,不單指涉關押 政治犯或剛從臺灣押解來的感訓隊員。而此時期張寶樹先生所接觸的新生大隊成員應就為後者。 15 民國 40 年(1951)國防部特設動員局,案省行政區域分設臺北、臺中、臺南、臺東四個師管區。「臺中師管區 司令部」以陸軍八十七軍軍部與二二一師司令部編成,管轄苗栗、臺中、臺中市、彰化、嘉義、南投、雲林等團管 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後備-34-53 年,任務,http://ppt.cc/48EHI,2015 年 11 月 11 日讀取。

107


幾乎是賣一支賺一支,但現在大家都講究環保,紙張愈用愈少,生意也愈來愈差,我也 又結束這項生意的經營。時代在變化,生意愈來愈不好做。

五、記憶中的綠島 (一)營區建築 民國 69 年(1980)7 月,我轉調前往綠島,當時的大門和現在一樣,中正堂、蔣 公銅像也是一樣。警哨站則在營區大門開始,會有出入人車的管制。當時的本部大樓是 叫忠愛樓,不是忠貞樓。因為,忠貞是憲兵的代號,我們警總是忠愛才對。我們的徽章 跟憲兵有點相似,但其實是不一樣的。16而面對大門左手邊的福利社,當時應該是左右 對稱的兩排建築,靠圍牆的左邊目前已經完全拆除不見了,今天只剩下右邊這排建築。 我記得右手邊有洗衣部和皮鞋部,左手邊則有間小型商店在賣日用品,也還有一些炒菜 和黑白切的餐廳,我記得最旁邊有一間賣麵的餐廳,還有一間賣牙膏等日常用品那類東 西的福利社。汽車保養廠的位置沒變,一樣在靠山邊那裡。醫務所、圖書室、參謀軍官 寢室、本部中隊寢室、餐廳和廚房的位置也都一樣,不過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憲兵,所 以憲兵連排這部分我不能斷定。至於現在所說的「克難房」,我印象裡是沒有這個名字 的。 行政中心(即忠愛樓)部分,我來的時候就是兩層樓了。二樓有指揮官辦公室和 寢室、會議室,還有一間戰情室而不是電報室。樓梯一上來的則是參謀主任辦公室跟政 戰主任辦公室。一樓部分,除了我記得我們後勤組是和警備組在一起的,所以應該還要 有個後勤組的辦公室。 營區以外,我們四周都有崗哨站。不過當時我們並沒有圈養梅花鹿,因此鹿寮應 該是作為圈養豬隻的農舍。本部連17後面有個機槍堡,其實應該有兩、三個機槍堡的。 此外,綠島也有一個空軍單位,18他們有座防砲放在觀音洞和柚子湖的制高點上,可是 我並不清楚他們的隊部位置和崗哨,因為我們平常不會相互有所往來。 我去綠島時,發現整個大結構沒有很大的變化,就只是福利社一帶的建築物不見 了。此外,以前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之間不像現在是打通的,這兩座營區並沒有連在一 起,而是要走一座小橋才能過去。所以我要過去新生大隊或是十二中隊時,都要經過那 座橋。 (二)與居民的互動 我們在綠島很少和綠島居民有互動,營區內的中山堂有時會放映電影,但來的觀 賞電影的綠島居民並不多,他們也很少來福利社購物或用餐。會與綠島居民比較頻繁接 觸的時刻,大概就是逢年過節時的舞龍舞獅,我們會帶著隊員出去舞龍舞獅,賺一點紅 包當零用錢,但居民有都只是意思意思包個小紅包。我在民國 70 年(1981)的春節時, 16

憲兵的兵徽中間為蓮花,警備總部三個交疊的圓圈。 根據補訪,受訪者表示本部連的位置為指揮部左邊的大門再進去,右手邊的那棟建築物即是。 18 即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現已併入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詳細可參見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index.aspx,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7

108


曾經親自帶過隊員出去舞龍舞獅,我記得在公館那邊有個店家,故意把紅包用竹竿掛到 二樓,要我們的隊員想辦法弄下來。那個畫面很有趣,一來也是和民眾一起熱鬧,二來 也證明了我們的隊員有一定的技術與能力,有辦法拿到紅包。 至於隊員們和綠島居民的接觸,其實也不多,除非是一般做工、造路又或者是補 給船到港口時幫忙搬東西時才有機會。我若帶隊員出去,大部分都是打石頭和造路。造 路,一般都是鄉公所請我們支援,我們就看他們需要多少人力,然後就帶多少人出去。 舉例來說,如果是十個人以下就一位士官帶隊,超過十幾個人以上才會由排長帶隊。而 且,指揮部派出去的隊員也大多會是我們十一中隊為主,因為我們的隊員性格比較穩定、 刑期也差不多要滿了,這些隊員比較不會鬧事。新生大隊就不可能了,因為他們都是剛 從臺灣押解來綠島,性情還很浮躁。 (三)與感訓隊員間 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大概都差不多,起床、早點名、吃飯、做體操、精神講話和工 作分配,再來就是各班帶出去上工。政治教育是每個禮拜四的莒光日電視教學,遇到什 麼特別日子才會額外加強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除了營區外的工活,營區內的洗衣部、 皮鞋部、理髮部還有貝殼畫也都是由隊員擔任。隊員在這裡就像是士兵,因為我們這個 連的兵才十來個,主要都是軍官和士官,所以感訓隊員們也會充任傳令(我們這裡一個 軍官就配給一個傳令),而我們自己的士兵則負責文書、因為有些檔案不好給感訓隊員 們看到。我們和感訓隊員之間的感情不錯,都是各依專長來分派他們的工作。 不過,隊員與隊員間很容易起口角、打架。可能因為都是角頭兄弟吧,常常看不 順眼就開打。像是有時候補給船一來,我們帶著隊員去港口搬東西,時間長了就容易起 口角然後動手互毆。有時候,隊員還會打到摔下海裡,又或者是做工事時就直接圓鍬一 鏟下去,經常會有人受傷,讓帶隊的軍士官壓力都很大。我自己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 就是我剛來報到那天下午三點多,十一中隊隊員就打群架了,而且還打到有人的眼睛真 的被打到突了出來。甚至有人用鐵條這樣「甩」一下,整個皮肉都掀開了!我在臺灣從 來沒看過打架打成這樣,場面非常緊張,心理想說怎麼會這麼嚴重。相照之下,在旁邊 的學長就冷靜多了,直說這是小場面、這裡很多群架。果然,之後我看到有人打到手骨 折的。不過,我們這邊很少真的打死人,也不常將傷患後送至臺東,我覺得是因為我們 醫官、醫務士的技術也都不錯,並不會比臺東醫院的醫師差。 感訓隊員們之間,因私底下吵架而受傷的比較多,比較少是因為協助公共工程而 受傷。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的防備做得很好,都由資深隊員去埋設炸藥。這些資深隊員 都很有經驗,要埋多深、線拉多長、什麼時候要跑,他們都很清楚、也很會計算距離, 幾乎都不會失誤。當時綠島指揮部裡頭關押的一些角頭老大裡,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 有「憨面」李照雄19、四海的王大維、新竹的「風飛沙」20等,反正竹聯幫的、雲林臺 西的、高雄的都有。只是送到這裡來、穿上管訓制服,不管你多「大尾」,待遇也都一 樣。 指揮部會針對一些情節重大過失的隊員,實施關禁閉的處分。我們營區建築沒有 19

李照雄,綽號憨面,為臺中大湖幫的創始人之一。資料來源:白錫鏗、熊迺群,〈海派憨面 風雨一生如艋舺〉, 《聯合報》,臺北,民國 99 年 3 月 2 日,版 A12。 20 為新竹的地方幫派,臺灣黑幫相關研究可參見:陳國霖,《黑金》(臺北:商周文化,2004)。

109


獨居房、各中隊都沒有。隊員如果被送去禁閉室,手銬腳鐐不只是一副,是上三副。禁 閉室裡頭暗無天日的,這樣被關個兩週、一個月,再送回來,幾乎是每個隊員都很乖。 不過,在關禁閉時一樣會有放封時間,只是手銬腳鐐一樣不會拿掉。 剛押解來綠島的新生也會帶腳鐐,然後我們會要求他們踢正步做為一種個性打磨。 所以,他們剛來報到的時候都很熱鬧,走路時都「漆咖」「漆咖」聲響的;等到這些新 生性格比較穩定了,我們就會再分發,像我待的十一中隊就是比較單純、性情比較乖的 隊員。其實,他們有些都是社會上的菁英份子,聰明的很,只是沒有用到正途。此外, 我記得原本會有來綠指部勞軍的,只是那次勞軍活動時,我們的隊員就趁機把那些勞軍 的女孩子「攬牢牢」 。之後,他們就說不來了,因為上次康樂活動的「攬牢牢」 ,嚇到人 家。 (四)深刻記憶二三事 我在服役期間,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幾件:第一就是民國 70 年(1981)時,我 曾遇到警備總司令陳守山總司令21來參訪。第二件是同年有個偷跑成功的感訓隊員,22當 時案子鬧很大、很多人被懲處,綠指部也因為這樣全盤改變作戰計畫。因為當時我剛下 值星官,休假十天回來本島,所以對案子本身不是很清楚。不過,我記得偷跑掉的是貝 殼畫班的隊員,而他似乎是偽裝後登上補給船而順利離開綠島。他跑掉那天是禮拜天, 我們中午發現找不到人時,晚上就通報了。我們在附近都找不到,正當準備搜山時,晚 間九點多左右便接到他打電話回來,要我們「不要再找了、因為我人已經在臺北」。直 到今天,新聞節目也時常在播這次的事件,電視上的名嘴們只要說到綠島逃脫犯人事件, 就是指這件事。第三件事是我去綠島之前,當時我還在新竹的一總隊,那是民國 69 年 (1980)時,剛好發生施明德偽裝脫逃,那時候已經發布施明德的通緝令了,整個海岸 線都被下令要嚴防他搭漁船偷渡出去,不過他後來還是在臺北被逮。23之後,我調到綠 島,他也關進國防監獄。春節我們去門口舞龍舞獅時還有「遇到」他和呂秀蓮呢!24不 過我們只是在門口,他們也只是在裡面稍微探頭往外看而已,不能出來。 (五)禁忌空間與其他 聽說早期流麻溝那邊有關押女刑犯,好像有個靶場在附近,所以比較容易出些奇 奇怪怪的事情。隊員間也有類似事蹟流傳,說那邊「比較髒」,盡量比較不要去。儘管 他們也都是被管訓的重大流氓,但是到了農曆七月的時候也還是很害怕,甚至看得見有 些人「燒金」。因此我們查哨查到那裡時也會多派一個人,也會彼此間開玩笑說「多一 個人喔多一個人」。

21

陳守山(1921-200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十六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部司令,也 是第一位臺灣籍上將。 詳細生平可參考: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記錄整理,《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 守山口述歷史 上、下篇》(臺北,國史館,2000)。 22 即徐開喜越獄事件。資料來源:政風新聞電子報,http://ppt.cc/m09FT,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23 民國 68 年(1979)12 月 10 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與黨外運動人士於該日走上街頭遊行,訴求民主和自由。 此舉引發有關當局不安,出動警力包圍遊行群眾,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政府大肆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 審判,是為「美麗島大逮捕」。身為運動核心成員一份子的施明德,在 12 月 13 日展開的逮捕行動中逃亡。二十八 天後(民國 69 年 1 月 9 日)於臺北被捕。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 組),《反抗的意志:1977-1979 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時報出版,2014)。 24 呂秀蓮未曾關過國防感訓監獄,應為受訪者誤記。

110


另外,我覺得現在的環島公路的路幅有變得比較寬,跟我那個時候並不一樣。原本 朝日溫泉那有一小段路沒通,不過,在我服勤期間環島公路最後還是全面開通了。

111


10. 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4 月 09 日 (六) 10 點到 12 點 地點: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臺東縣綠島鄉將軍岩 20 號)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潘宗億、陳瑞琪、蔡林錩、薛詩萍、蔡美娟、王樂婷(後三位為綠島人權文化 園區代表)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柯穎村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6 年(1957)

出生地

彰化縣芬園鄉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69 年至 70 年

職稱

憲兵

備註

(圖一

柯穎村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112


一、家世與求學 我是柯穎村,民國 46 年(1957)出生於彰化芬園鄉社口村。父親叫柯王浩,母親 叫施文琴,我們家中是以賣蜜餞維生。以前,臺灣製作蜜餞的原料主要都是在員林的百 果山種植,後來因為愈來愈難經營的緣故,我們一家便於民國 58 年(1969)搬到臺東。 我們會搬到臺東是因為在民國 48 年(1959)八七水災時,已經有一部分彰化人先來搬 到臺東隆昌一帶,我父親可能有認識的人,便也搬到臺東,那時候公路局還有經營金馬 號1客運,主要是走南迴公路到臺東,現在大眾運輸則只剩火車而已。我本來就讀彰化 僑信國小2,在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因為家搬到臺東,所以我轉到了臺東豐年國小3。 在國小時,我除了體育課之外,沒有特別喜歡的課,只要別在教室裡頭就好。現在還記 得的小學老師有陳啟富跟黃飛三4,他們兩位都是棒球教練,所以對他們的印象特別深 刻。 民國 59 年(1970)我從豐年國小畢業,繼續到新生國中5就讀,還記得那時的校長 是蔡清祥6,三年來的班導師是侯來富7、鄭東爾、林俊雄8,其中林俊雄老師後來曾當過 臺東體中的校長。國中的時候,我的學科成績普普,因為政府已經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 育,9進國中是不需要考試的,自然我的成績也不會多傑出。民國 62 年(1973)國中畢 業後,我考上了臺東高中10,那時的校長是金傳書11,我的班導是李茂盛。在高中時, 有一位歷史老師令我印象特別深刻,他是劉申長老師。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劉老師 上課可以旁徵博引,真的很吸引人、非常厲害,聽說他是臺大畢業的名師。結果在同學 多方探聽後,發現他只是臺大夜間部。雖然如此,他還是非常的厲害,教學十分認真, 他都在還沒開始上課的時候就先進教室寫板書,不會占用學生下課時間,講課也非常有 條理。 1

於民國 48 年(1959)由臺灣省公路局使用之客運,配備電風扇、收音機、冰箱等。民國 70 年代(1980)以後, 因不具備冷氣,逐漸被淘汰。 資料來源:楊浩民,《時空客運:一段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 (臺北:釀出版,2015), 頁 40。 2 彰化僑信國小。民國 49 年(1960)成立,原名為彰化縣員林鎮僑信國民學校,於民國 57 年(1968)更名為僑信 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僑信國小校網 ,http://www.csps.chc.edu.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2/,2016 年 5 月 25 日讀取。 3 臺東豐年國小。民國 52 年(1963)獨立設為臺東豐年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1968)更名為臺東豐年國民小學。 資 料來源:豐年國小校網,http://www.fnps.ttct.edu.tw/front/bin/home.phtml,2016 年 5 月 25 日讀取。 4 兩人曾在民國 57 年至 60 年(1968-1971)擔任豐年國小棒球教練。 資料來源:張廷榮,〈臺東縣各級學校棒球 發展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頁 86。 5 臺東新生國中。於民國 55 年(1966)創立,原稱「臺東縣立臺東第一初級中學」,其後改名「臺東縣立臺東初級 中學」,民國 57 年(1968)改為「臺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 資料來源:新生國中校網, http://120.127.96.5/modules/tinyd1/index.php?id=1,2016 年 5 月 25 日讀取。 6 於民國 55 年至 68 年(1966-1979),擔任新生國中之校長。 資料來源:新生國中校網, http://120.127.96.5/modules/tinyd1/index.php?id=1,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7 侯來富(1937-),國小時受到湖南籍導師積極認真的態度影響,決定靠著教育,擺脫農家子弟的身分,踏上教師 一途。 資料來源:臺灣故事島,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 n=E47A96B81FC21196&s=D8B77C08B60C0A6B,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8 於民國 84 年至 91 年(1995-2002)擔任臺東體中校長。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http://www.k12ea.gov.tw/ap/school_view.aspx?id=140301--01&ctycod=14&type=3,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9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於民國 57 年(1968)實施。 資料來源:教育部部史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0 臺東高中。昭和 16 年(1941)成立,原名為臺東廳立臺東中學校。民國 34 年(1945),改制為臺灣省立臺東中 學。民國 59 年(1970)更名為臺灣省立臺東高級中學。民國 89 年(2000)更名為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資料來源: 臺東高中校網,http://www.pttsh.ttct.edu.tw/,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1 於民國 57 年至 66 年(1968-1977)擔任臺東中學之校長。 資料來源:臺東高中校網,http://www.pttsh.ttct.edu.tw/, 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13


在臺東的生活很單調,高中沒有發生什麼大事,除了高二那年的下學期,也就是民 國 64 年(1975)蔣介石過世那一年。當時,我們當學生的都必須到設於學校中山堂的 靈堂跟蔣介石遺像鞠躬,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設一間靈堂。當初蔣介石還健在時,每年他 的誕辰時,我們也必須到中山堂前面跟他的相片鞠躬祝壽,祝壽完還可以領壽桃、壽麵。 我讀高中時因為面臨升學壓力,所以有些同學會去補習,但我基本上都不會去補習 的,如果我說要去補習,大部分都是為了跟父母騙補習費,或是晚上能藉機跑到街上鬼 混。事實上,在臺東比較沒有感受到升學壓力,高中或是職校畢業,就業也很容易,當 時臺東的工廠約有三十家,街上還有汽機車保修廠、電機、水電等,甚至許多同學都是 國中畢業就出去工作了。雖然學校老師還是會強調要讀大學,但是若學生表明不想繼續 讀大學的話,老師也會鼓勵我們去報考基層特考,我們臺東不像西部競爭這麼激烈。我 從彰化搬來臺東後,一直沒有特別的信仰,因為對我來說臺東就已經是天堂了。

二、入伍從軍 (一)終生無黨籍 我這一生從沒加入過任何一個黨派。高中的時候,學校教官會拿表格要我們填入黨 (國民黨)資料,填完還會送我們 2B 鉛筆跟橡皮擦(大學聯考要用的文具),結果輪 到我的時候,剛好沒有表格,之後教官可能因為名額也已經夠了,也就沒特別再叫我入 黨。高中畢業後,我進入憲兵學校12時也是,又是表格剛好沒有,輔導長也有找我詢問 入黨的意願,可能看我沒有什麼意願,就這樣作罷了。因為我沒有加入國民黨,也吃了 一些苦,像是在軍中開黨員會議時,就會以我不是黨員的緣由,叫我去站大門憲兵,我 的階級是士官,竟然叫我去站大門衛兵。 (二)陸戰隊轉當憲兵 民國 65 年(1976)高中畢業後,因為大學聯考落榜,我就跑到臺北公館的亞東補 習班補習。但是補了四個月之後,我覺得即使明年重考大學應該也是沒有譜,所以在過 年之後,我就回到臺東自己進修。之後,民國 66 年(1977)7 月考完第二次大學聯考 依然落榜後,我也沒有如同高中老師的建議去參加考基層特考,於是我就在 10 月正式 入伍。我服役的兵種是三年的海軍陸戰隊,心想就乾脆到憲兵學校讀預備士官班。因為 那時憲兵學校預備士官班也只是三年半,只多陸戰隊六個月的役期,卻可以比陸戰隊輕 鬆,薪水也比較多,我那時一個月薪水有六、七千多元,後來因為我沒有什麼花費,當 兵期間還可以存下不少錢。我在五股的憲兵學校受訓六個月後,在民國 67 年(1978)4 月分發到臺東憲兵隊;之後,因為美麗島事件13的關係,民國 69 年初(1980)所有地

12

即今日「憲兵訓練中心」。先是於民國 14 年(1925)廣州設立訓練所,民國 25 年(1936)又於南京擴編為憲兵 學校。民國 42 年(1953)於今新北市三重區復校,民國 59 年(1970)遷至五股現址。 資料來源: http://ppt.cc/ekSsN, 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13 民國 68 年(1979)12 月 10 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與黨外運動人士於該日走上街頭遊行,訴求民主和自由。 此舉引發有關當局不安,出動警力包圍遊行群眾,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政府大肆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 審判,是為「美麗島大逮捕」。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反抗 的意志:1977-1979 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時報出版,2014)。

114


區憲兵隊都必須定時回到臺北新生南路的營區14進行整訓,整訓的重點就是鎮暴操的演 練。我回臺北整訓這段時間,剛好碰到民國 69 年(1980)中正紀念堂落成啟用典禮,15 蔣經國到中正紀念堂演講的時候,我還曾經去站過衛兵。過沒多久後,我們便整隊直接 搭飛機移防到綠島的國防監獄,我在民國 70 年(1981)4 月正式退伍。

三、綠島歲月 (一)空間分布 民國 69 年(1980)我到綠島國防監獄報到時,當時的典獄長是趙文光。國防監獄 的行政中心一樓分一科跟二科,左手邊是二科憲兵科,右手邊是一科行政財務科。一科 再過去是中山堂,平常讀訓都是在這裡進行,然後由戒護士輪流擔任司儀。如有重大事 情,就會在外面的小廣場集合,我們在裡面沒有參加莒光日。一樓左手邊還有間會客室, 平常都是由比較資深的戒護士帶受刑人會客,然後會有保安官在旁邊監聽,那時從國防 監獄到會客室之間並沒有門,現在的門是後來才加上去。二樓樓梯上去的左邊就是總機, 總機的電話當時是 2544,無線電通訊器材放在最左邊的辦公室。樓梯上來右手邊是政 戰保防的辦公室,最右邊則是典獄長的房間及辦公室。 經過風水牆進到國防監獄,右手邊的建築是戒護室,我們都叫他文康室,因為裡面 有一臺電視,我們常在那裡看綜藝節目。戒護室再往裡面點的建築物就是病房跟獨居房, 我們平常就是在這裡吃飯的。除了監獄裡頭有病房外,綠島街上也有一間臺東軍醫院的 分部,專門接收較為嚴重的病人。我記得有個同梯的憲兵,因為精神異常,說是收到聖 旨,就想從戒護室旁的高牆爬出去,最後被送去那治療。往左邊的建築是禮堂,平常會 帶受刑人到這裡上課,都是上一些「尚書禹貢」之類的國學知識。那時候如果要帶受刑 人上課,其他隊長都會把這事情推給我,主要是我對這些國學知識有興趣,因此我現在 國學常識還算不錯。 國防監獄的最左邊建築就是八卦樓,兩個分隊長住在鐵門旁的小房間,我們憲兵就 是住在這裡頭的二樓八區,兩個人住一間,而我則跟一個中隊長住一間。當時綠洲山莊 的戒護士編制,就是一個中隊兩個分隊。八卦樓進去的中井部分,曾有噴水池和假山, 然後壹區、貳區都是外役區,裡面有圖書館、福利社、理髮廳、沙畫貝殼畫室、手工部。 我時常到這裡給一個被關二十幾年的受刑人剪頭髮,不過分隊長都叫我別來,以免真的 被「剃頭」。16福利社主要都是受刑人在使用,他們使用類似購物卷進行消費,但受刑 人不能自己到福利社,都是靠外役登記後,再到福利社採購,然後再由外役帶回去分配 給受刑人。而我們如果有需要日常用品,都是到綠島街上去購買,並不會到福利社。

14

為原憲兵司令部憲光營區,民國 70 年(1981)搬至臺北市民族東路忠貞營區。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 壇,http://mp.rocmp.org/taiwanmp/,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5 中正紀念堂於民國 65 年(1976)破土動工,民國 69 年(1980)4 月 5 日正式對外開放。 資料來源:中正紀念堂 全球資訊網,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23,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6 此處「剃頭」,是分隊長暗示受刑人可能將剃刀往柯穎村脖子抹去,將整顆頭割下來。

115


我服役那時候,國防監獄理只有早上、下午各供電兩小時,其餘時間都是沒電供應 的,晚上則是靠外役吊在天花板的馬燈17照明,我們還會委託手工部的人製造簡易的手 電筒輔助照明,不然只靠垂吊在天花板的馬燈他的亮度是不夠的。二樓跟一樓差不多, 但是二樓有地方可以洗熱水澡。其實國防監獄整體上變化沒很大,除了牢房內的廁所改 為現代的抽水馬桶,窗戶從水泥片改成鐵欄杆,牢房的門改成鐵門,除此之外沒有太大 的改變。然後監獄有些標語也都是後來加上去,像是「臺獨即臺毒」就是後來加上去的 標語。 (二)受刑人的作息 我們跟受刑人基本上沒什麼互動,彼此之間還是有一條界線。受刑人裡面有統派、 獨派,他們彼此都分得很清楚。受刑人比較有印象就是施明德18住在二樓柒區第一間, 到我離開都沒換過房間。王幸男19住在參區,還有大華晚報的李荊蓀20、曹以梧21、馬名 山22、黃華23、顏明聖24這些人是我比較有印象,他們算是當時比較有名氣的。受刑人住 的牢房是用一種從美國運過來的大鎖鎖住,有點類似古裝劇那種大鎖,然後只有一把鑰 匙可以打開,平常只有戒護士擁有這把鑰匙。 平常受刑人早上七點多跟午休之後會有放封時間,放封範圍依照不同區來分。他們 放封時,有些會打打籃球,我都是對著牆壁,一個人自己打網球。受刑人中午有午休時 間,除此之外,有時我們會帶他們去禮堂上課,晚上就寢前,有些受刑人還會披著浴巾 打坐。平常的生活就這樣,我們管理非常的寬鬆,連內務也不會特別去管,跟警備總部 那邊必須靠上手銬腳鐐唱歌答數不太一樣。我們值勤就是坐在中井監視,平常我都會到 中寮租武俠小說閱讀。在八卦樓執勤時,我都會拿著筆記本夾著小說看,因為上級規定 執勤時,不能做其他事情,所以只好稍微掩飾。有些受刑人會打聽我在看什麼書,說這 隊長真是有求知慾、可能是在看英文。結果我還因此去買了一本英語雜誌擺在旁邊,擺

17

係一種手提式的煤油燈,能防風擋雨。另,在電燈發明以前,時人會於夜行時將煤油燈掛在馬匹身上作為照明, 因而得名馬燈。關於煤油燈此類照明器具於臺灣社會之演變和利用,詳細介紹可參見:陳文樹, 〈電石氣能源應用〉, 《能源報導》(臺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2006),頁 14。 18 施明德,高雄人。因美麗島事件被逮捕入獄。 19 王幸男,臺南人。案由大概為「將製就之炸彈郵包在北門郵局投寄,其中寄與省府謝主席東閔之郵包,經謝主席 親收拆閱時引爆,致其左右手均受傷。」判處無期徒刑。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 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20 李荊蓀,江蘇省無錫縣人。案由大概為「民國 29 年 3 月間,滲入中央政治學校受訓,先後潛伏於新聞機構。後 民國於 34 年 3、4 月間致函俞棘,囑其在臺以報紙為武器,進行不流血革命」。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21 曹以梧,浙江省吳興縣人。案由大概為「接受匪指示,盡力滲透我核心組織,並增加通信密語及通訊方法」。判 處有期徒刑十五年。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 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22 馬名山,浙江省鄞縣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33 年在其家鄉充任共黨『三五支隊』政委莊禹梅之勤務員,民國 34 年 7 月正式參加共產黨,接受莊領導。」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褫奪公權八年,其所有財產除酌留其家屬必須生 活費外,沒收。 資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23 黃華,本名黃明宗,基隆市人。因參與臺灣政治運動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一年。刑滿出獄後,又積極投入國會全 面改選運動、聲援蔡許臺獨案、新國家運動等,再遭控預備叛亂罪十年。 資料來源:臺灣人權促進會,〈用「愛與 非暴力」的精神喚醒社會良心〉,《臺灣人權》期 25(民國 80 年 1 月 10 日),頁 13。 24 顏明聖,高雄市人。案由大概為因閱讀「自由中國半月刊」等雜誌,思想受其影響,不滿政府,曾於民國 48 年 夏,與另案已決叛亂犯施明正談及:「組織一文藝團體,發行刊物,登載政府及社會一切不良現象,利用刊物來吸 收青年,發展組織,進而爭取政治地位,謀得臺灣獨立」等語。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禠奪公權十年。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16


了三個多月還是同一本雜誌。我還從臺東買了一顆摩托車的電池,讓電池在早上跟下午 供電的時候充電,晚上就能夠點日光燈看書。 受刑人到吃飯時間,都是靠擔任外役的受刑人打飯,再從牢房下的洞口送進去,一 間牢房在我那時候大概住兩到三個人。基本上我在綠島的這段期間,受刑人們比較自由, 他們還會在監獄裡種一些植物,像是小辣椒就非常好吃。不過,裡頭除了種植一些作物 外,不能種植太高的植物,以防受刑人藉此往外爬,所以監獄裡頭的植物都不會超過一 個成年人身高的高度。那時,我們到綠島報到時就有分發一本戒護手冊,提到必須讓受 刑人服刑期時,做到「刑期無形」,不能讓這些人有被管訓的感覺。除了半年一次的安 全檢查之外,對受刑人我們也不會有特別的要求,而受刑人們也都非常自制。 (三)難忘的事情 我們憲兵在裡頭除了管理受刑人放封跟監督之外,平常也不需要處理什麼文書作業。 我們上面除了一個中隊長和兩個分隊長之外,就剩我們十幾位戒護士在管理。所以,在 裡頭我們都互稱彼此的綽號,就是擔心叫了真名,以後可能會被別人尋仇,像我的綽號 就是蝌蚪。在綠島服役時,我們都是值勤五十天後,再休十天假,大部分的人都會跑回 臺灣,有些則會留在綠島玩。典獄長有時怕我們太清閒,都會指派我們做一些事情,像 是從行政中心進到國防監獄的那道風水牆,就是我服役期間蓋的,我還記得當時規定每 個士官都要扛兩包沙子。我剛來報到時,營區還沒有識別證,因此出入管制的身分核對 必須依靠二科科長將竹節剖兩半,以剖開的竹節能否相合作為人員的身分檢驗。我們還 曾在監獄圍牆後方蓋一間鹿寮,那時每天都必須扛兩包沙子才能交差。鹿寮在我離開後 才蓋好,所以後來有沒有養鹿我就不知道。我們還會被要求挖傘兵坑,記得有次我們在 行政中心前的階梯等待洗澡時,突然聽到一聲槍聲,我們典獄長第一個往傘兵坑跳。後 來才知道是新兵因為受不了老兵的教訓,拿槍射殺老兵。 我在綠島沒什麼比較禁忌的地方,記得剛到的時候,師兄會叫我們到觀音洞拜碼頭。 至於十三中隊那裡,可能是因為我們是年輕人的關係,所以也沒特別在意。不過有人曾 經在廚房陰井部分遇過一些奇怪的事情,像是門會自動打開,或是飄動的衣服,後來想 想可能也都是一些錯覺。因為有時風大,在戒護室那的曬衣場,有時衣服會亂飛,自動 開的門也可能是門吹動的。

四、退伍後的生活 我和我老婆生了兩個女孩子,分別在民國 73 年(1984)及 76 年(1987)出生,現 在都已經在工作了。退伍後,我便回到臺東,曾經做過一陣子外銷的工作,之後在民國 78 年(1989)考取駐衛警察,然後到「東管處」25工作,負責交通旅遊秩序等等,直到 現在。工作二十幾年來,在「東管處」的生涯也算平穩,沒發生什麼大事情。平常我們 必須排班輪調到綠島來值勤,綠島是個很好的地方,加上我家離綠島也近,所以也還算

25

全名為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民國 77 年(1988)由觀光局成立「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民國 84 年(1995)更名。 資料來源: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erving.eastcoast-nsa.gov.tw/default.aspx?lang=0, 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17


蠻方便。我們「東管處」曾短時間接手過人權園區,不過那時並沒有太大的整修,經「臺 東美學館」26之後,最後由文建會接手才有較大規模的整修。

26

昭和 11 年(1936)設立,原名為「臺東廳鄉土館」。民國 35 年(1946)改名為「臺東縣立鄉土館」,該年又升 格為「臺灣省立臺東鄉土館」,又易名為「臺灣省立臺東民眾教育所」。民國 37 年(1948)改制為「臺灣省立臺東 圖書館」。民國 44 年(1955)在改制為「臺灣省立臺東社會教育館」。民國 88 年(1999)改隸教育部,並更名「國 立臺東社會教育館」。民國 97 年(2008)改隸行政院文建會,並改名為「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民國 101 年(2012) 改隸文化部。 資料來源:臺東生活美學館,http://www.ttcsec.gov.tw/home,2016 年 6 月 3 日讀取。

118


11. 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1 月 18 日 (一) 14 點到 16 點半 地點:南投縣草屯鎮虎山路吳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吳木銳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35 年(1946)

出生地

南投縣南投市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0 年 4 月至民國 72 年

職稱

新生大隊三中隊隊長-勵德班-汽修班

備註

(圖一

吳木銳先生接受口述訪談現場側拍)

119


一、家族與個人生命史 我是吳木銳,民國 35 年(1946)11 月 28 日在南投大庄出生。我祖先是清朝時從 山東渤海灣來臺,在南投名間松柏坑有一間祖厝,家裡都是務農維生。我父親吳清在原 本也是務農,後來在民國 43 年(1954)轉而從商,販賣白米的生意。我母親陳寶是南 投大庄人,我父親是被我母親招贅,於是我父親就搬到大庄生活。我是家裡的老么,上 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大哥繼承父親的米商事業,住在大庄。大姐嫁到彰化社頭 鄉,不過他們倆都已經往生了。二姐在民國 43 年(1954)經商失敗後,就搬到臺東居 住,三姐嫁給一位老師,就住在彰化的永靖鄉,後來她老公當了校長。 我小時候都是在大庄生活,國小讀名崗國民學校1,因為當時教育制度比較沒這麼 嚴謹,加上父親當時跟老師很熟,我就在民國 40 年(1951)時提早入學就讀,然後在 民國 47 年(1958)畢業,考上到集集初中2。民國 50 年(1961)畢業以後,我考上南 投高中3,但是當時我很愛玩,月考成績出來時,有好幾科不及格,自己也沒有心讀, 就跟學校辦了休學。後來覺得這樣荒廢日子不是人生,就跪在父親面前一小時,拜託他 讓我復學。因為當時家中經濟不太好,所以留級的話對家裡負擔很大,父親看我有心向 學,就讓我復學回到南投高中。之後,我從最爛的一班一路考到最好的一班。民國 54 年(1965)高中畢業後,大學聯考差四分落榜,當時就因為國文有關「定靜安慮」的一 個題目不會寫,結果連最差的大學都沒考上。後來跟朋友到臺北住,想說朋友去讀大學, 我就在家裡自修,但是都在臺北玩,隔年再次重考大學,分數反而差了三十幾分。 沒考上大學就必須去當兵,當時民國 35 年次(1946)出生後的役男,只要是抽到 陸軍第一特種兵4,就必須服役三年,那時候剛好在報紙上看到憲兵學校5招生,想說去 憲兵學校是受訓一年,服務三年,跟陸一特相比也只多了一年,當軍官也不錯。而且那 時我年輕也沒什麼想法,就這樣在民國 55 年(1966)開始在憲兵學校就讀。雖然進到 軍中,但跟以前高中同學都有保持聯絡,前不久還跟高一的老師洪換祺及同學聚餐。老 婆林秀鑾比我小一歲,跟我在民國 60 年(1971)結婚。當時我們是偷偷摸摸的結婚, 因為軍官必須滿 25 歲,且經過指揮官的批准才可以結婚的。所以,我們結婚時雖然有 公開儀式,但我們並沒有報戶口,直到民國 62 年(1973)才提報戶口。她從 15 歲開始 跟人學習理髮,現在也還在幫人弄頭髮。我和她生有兩男兩女,老大是女生民國 60 年

1

即今南投縣名間鄉名崗國民小學。明治 37 年(1904)核准設校,原名為公立皮子寮學校,民國 43 年(1954)改 為名崗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1968)8 月 1 日改為名崗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名崗國民小學, http://www.mkps.ntct.edu.tw/bin/home.php,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2 即今南投縣立集集國民中學。創校於民國 35 年(1946)4 月 29 日,原校名為南投縣立集集國民初級中學,民國 57 年(1968)8 月 1 日改制為南投縣立集集國民中學。 資料來源:集集國中校網, http://www.chijhs.ntct.edu.tw/bin/home.php,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3 即今南投高中。民國 35 年(1946)4 月 26 日開始招生,原名為南投初級中學,民國 59 年(1970)初中部結束, 改制為南投高中。 資料來源:南投高中校網,http://www.ntsh.ntct.edu.tw/default.asp,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4 中華民國陸軍第一特種兵,一般習慣稱為「陸一特」,是民國 56 至 75 年(1967-1986)間,中華民國陸軍將裝甲、 砲兵、兵工、通信、工兵等五個兵科列為第一特種兵,當時《兵役法》規定陸軍役期仍為兩年,但以行政命令於其 退伍同時另發為期一年的臨時召集令,因此實際役期三年,直到民國 73 年至民國 74 年(1984-1985)廢止陸一特的 實施。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指官部,http://afrc.mnd.gov.tw/thenewindex/News.aspx?NewsID=1663,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5 即今日「憲兵訓練中心」。先是於民國 14 年(1925)廣州設立訓練所,民國 25 年(1936)又於南京擴編為憲兵 學校。民國 42 年(1953)於今新北市三重區復校,民國 59 年(1970)遷至五股現址。 資料來源: http://ppt.cc/ekSsN, 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120


次(1971),自己當老闆,老公是交通大學6的教授,老二男生民國 61 年次(1972), 是個油漆工,老三女生民國 63 年次(1974),現在在臺北市東門國小7教書,老么男生 民國 68 年次(1979),在大姐的工廠當銑床的師傅。

二、軍旅生活 我進去憲兵學校是讀專修班,以前叫候官班,從我們這一期改為專修班。我們一期 是一百人。要畢業時,警備總部8從我們學校調了五十個人過去服務,因為警總當時沒 有自己的學校,都是從海陸空三軍找人過來。憲兵其實很苦,只是好看而已,還記得那 時大門就寫著:「升官發財莫入起門,貪生怕死請走別路。」現在叫我再去那受訓練, 就算能當將官,我也不幹,就因為憲兵十分辛苦,就順著這次的編制前往警備總部服務。 當時警總兼兩個頭銜,為「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軍管區司令部」。9畢業後,我在 民國 56 年(1967)10 月 1 日被分發到臺中師管區10,擔任排長兼看守所所長,主要還 是擔任排長,共有警衛、勤務、通信三個排,我負責警衛排的部分。我帶的兵平均 47 歲,甚至有一個從大陸過來的軍人,因為人員在填寫年紀時,將他少報 12 歲,以致於 他一把年紀還必須來當兵。而看守所當時裡面關的人有些是老百姓,像是盜賣軍油、盜 竊電線、妨害兵役的人都會被抓進來關。我在臺中待了兩年九個月左右,民國 59 年(1970) 調到南投團管區擔任訓練官,主要職責是管理兵役相關事務,負責後備軍人的五大召集。 11 62 年(1973)調到雲林團管區,仍然擔任訓練官。

6

國立交通大學。創建於光緒 22 年(1896),原名南洋公學。民國 1 年(1912),改名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民國 10 年(1921)改稱交通大學。民國 26 年(1937),與全國各大學一同改隸教育部,稱國立交通大學。民國 38 年(1949)政府遷臺,民國 47 年(1958)於新竹成立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民國 68 年(1979)恢復校名為國 立交通大學。 資料來源:交通大學校網,http://www.nctu.edu.tw/,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7 臺北市立東門國民小學。成立於明治 29 年(1896),原名臺灣總督國語學校附屬學校,限收日籍兒童。明治 34 年(1901)改稱臺北廳臺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大正 4 年(1915)改稱臺北第二尋常小學校;九月改稱臺北城東 尋常小學校;大正 11 年(1922)改稱臺北市旭尋常小學校;昭和 16 年(1941)改稱旭國民小學。民國 79 年(1990) 正式更名為臺北市中正區東門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東門國民小學校網, http://www.tmps.tp.edu.tw/front/bin/home.phtml,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8 關於該機構的變革:最初始為民國 34 年(1945)9 月於重慶所成立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任務為遣返日本 戰敗後的在臺日俘、接收臺灣以及維持臺灣治安,首任總司令為陳儀),民國 36 年(1947)更名為「臺灣全省警備 總司令部」,並正式於臺北辦公(彭孟緝出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初(1949),再度更名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陳誠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秋(1949),蔣介石下令裁撤,分別成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及「臺灣省保安司令 部」(彭孟緝為保安司令)。民國 47 年(1958)5 月,「臺灣防衛總司令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臺灣省 民防司令部」及「臺北衛戌總司令部」合併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民國 53 年(1964)7 月,國防部重新調整體 制,裁撤「國防部動員局」,新成立「臺灣軍管區司令部」,該司令由臺灣警備總司令兼任,因而其機關全銜為「臺 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軍管區司令部」。民國 80 年(1991),動員戡亂時期終止。翌年 8 月 1 日,政府當局下達命 令將原先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簡稱「海巡部」,全名為「軍管區司令部暨海岸巡 防司令部」)。民國 89 年(2000),海巡部將部份業務轉移至新成立單位(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銜再度 易名,改為「軍管區司令部」。日後又經多次改制,遂成為今日之「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 指揮部網站,http://ppt.cc/GbejY,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9 民國 53 年(1964)7 月 1 日「臺灣軍管區司令部」,由「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任,全銜為「臺灣警備總 司令部兼軍管區司令部」。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指揮部,http://afrc.mnd.gov.tw/afrc-pda/content/about/about01.htm, 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10 民國 40 年(1951)成立,下轄苗栗、臺中、臺中市、彰化、嘉義、南投、雲林等團管部,民國 91 年(2002)因 國防二法修訂各地區「師管部」、各縣市「團管部」均修訂為「後備司令部」。 資料來源:國防部 https://www.mnd.gov.tw/Child/Publish.aspx?cnid=255&p=710&cnkw=rsoldier,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11 即動員召集、臨時召集、勤務召集、教育召集、點閱召集。 資料來源:後備指揮部 http://afrc.mnd.gov.tw/actionmanagement/net_25000.htm,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121


到了民國 64 年(1975),我申請自願留營,就被調回南投團管區,還是擔任訓練 官,還有動員官。動員官主要是下達召集令,當時役男入伍是由政府辦理召集,團管區 在背後主導,軍中必須寫兵籍卡,這些資料在退伍後必須給團管區接收,方便後備軍人 的管理,團管區是管理單位,師管區是指導單位,軍管區是政策單位。在南投待到民國 70 年(1981)升少校以後,就在 7 月份就被調到綠島,先後擔任新生大隊第三中隊隊 長與十一大隊第二中隊隊長,也曾帶過因清流專案設立的勵德班和汽修班。在綠島待了 一年半多以後,被調到臺北警備總部總務處擔任營務官,主要負責舍房伙房督導,以及 電器的維修。民國 74 年(1985)調至彰化團管區,民國 76 年(1987)10 月 1 日正式 退伍,那時官階是少校。

三、綠島歲月 (一)對綠島的印象 在人事命令來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我要被調去綠島。當時只知道綠島就是個管訓場 所,當時因為除了流氓管訓12之外,還有判保安處分的人,保安處分就是在法院裁決後, 尚未服本刑之前,必須到勞動場所服役七年,13如果考績好能夠提早結訓,總之綠島就 是專門管訓流氓及保安處分的犯人,而對流氓來說綠島算是「最高學府」,除此之外對 綠島沒有特別的想法。不過軍人就是這樣子,我跟我太太也講過軍人有三不能管,軍人 不是天天在家,調來調去不能管,第二就是薪水少不能管,第三個就是說別人升官,我 升不了官,這不能管。我在民國 62 年(1973)或 63 年(1974)其實曾通過人事行政人 員丙等資格,可以當公務員,但我太太認為當兵比較好,而且雖然薪水只有兩三百塊, 但是有五百塊的房屋補助費,她也認為我當兵比較安穩,於是就要我繼續當兵。當時從 富岡搭船到綠島必須坐四個小時的船,船還是警總跟人雇來的,後來都是從臺東空軍基 地搭飛機到綠島居多。到綠島後,我就跟隊員們說:「我跟你們不一樣,我是接受命令 坐飛機來,你們是釘著腳鐐被抓來,但是大家都不願意來這裡,只要照規則,就會好好 照顧你們,但違規我一定會處分。」

12

流氓管訓處分以「檢肅流氓條例」為依據,「檢肅流氓條例」為民國 74 年(1985)頒布,其中若被裁定感訓, 則必須受到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之感訓處分,於民國 98 年(2009)廢止。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D0080051,2016 年 2 月 26 日讀取。 13 保安處分是以「戡亂時期竊盜犯贓物犯保安處分條例」為法源依據,「戡亂時期竊盜犯贓物犯保安處分條例」為 民國 44 年(1955)頒布,對於與 14 到 18 歲竊盜贓物犯免除其刑責,判三年一期的感訓教育,18 歲以上者則是判 五年以上之強制工作,可延長處分,至多不可超過三年。至民國 62 年(1973)開始保安處分改判七年一期,至民國 81 年(1992)改為三年一期。 資料來源:法務部, http://mojlaw.moj.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10155, 2016 年 2 月 26 日讀取。

122


(圖二

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機場/吳木銳先生提供)

(二)作息與職權 我剛到綠島是擔任新生大隊三中隊的隊長,在自強山莊那個營區,當時我們稱新生 大隊三中隊為「新三隊」。綠島由綠島指揮部負責綠島四周的海防安全,另一方面還有 負責管理這些隊員,主要有兩個大隊在執行任務,分別是新生大隊跟十一大隊,聽說還 有一個大隊沒有隊員,幹部都是分發到司令部當參謀或是作業人員,是十二大隊的樣子。 新生大隊總共有三個中隊,作息跟軍隊差不多,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九點鐘晚點名, 九點半熄燈,連電風扇都不能用。平時就是按表操課,如果有工作必須外出,就以特別 任務的形式帶去外面工作,我就曾經在孫者三擔任副指揮官時帶隊員們蓋綠島鄉公所的 資料館,總共蓋了三個月,不過在民國 90 年(2001)回去綠島的時候,全部都換成新 改建的建築了。有時也會到海邊去炸石頭,因為綠島當地沒有碎石頭,為了幫綠島蓋建 築,就必須到海邊炸石頭。如果都沒有事情的話,我還必須教他們唱軍歌,或是對他們 講些故事說教,有點像是牧師的感覺,就是把時間打發掉。

(圖三

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於自強營區內之生活攝像/吳木銳先生提供)

123


當時管訓的隊員是可以抽菸的,平時活動時間也很多,那時有的隊員腳上被釘了兩 副腳鐐,還可以打排球跟籃球,那腳鐐一副都三斤還是三公斤。除了一般隊員之外,我 在綠島服役半年後,帶過勵德班,就是軍隊有所謂嚴格訓練班,勵德班也算是最高的學 歷,它主要目的在於將軍人跟部隊作切割,不讓他回到部隊裡面,關到他退伍時間到為 止,才將他放出去。帶勵德班半年後,我被調到十一大隊帶汽修班,主要是讓快結訓的 隊員能學習一技之長,可惜當時沒有一起學習,否則退伍就有辦法找到工作。 我在綠島跟隊員互動情形,就是該嚴就嚴,但是如果隊員感冒,我會晚上起來看他 有沒有發燒。我就是秉持著不違法、不違背良心的事情,我都可以做,所以在綠島他們 私下幫我取了一個外號叫「鐵管」,意思就是我管得很嚴。在綠島生活很無聊,平常隊 員們在上課,我就在辦公室看書休息,晚上隊員們關起來以後,就和其他隊長到外面喝 點小酒。有一次很好笑,我們新生大隊三個隊長喝得醉醺醺地回來,卻看到大隊長坐在 自強山莊的門口等我們,不過他看到我們,也不能說什麼,畢竟隊員們都關起來了,我 們也沒做什麼不對的地方。 (三)記憶深刻的人事物與建築空間分布 印象比較深刻的隊員就是陳大偉14、李照雄15,李照雄在十一大隊,福利社就是由 他負責,如果有虧損他還要幫忙補齊,他就是一個大流氓的作風。有一次我就把他叫過 來訓一頓,說他怎麼可以不參加早點名,四處閒晃?他也都不吭聲,之後指揮部的感訓 組組長就寫條子過來,說李照雄不需參加早點名,晚上幾點前回來跟指揮部聯絡即可, 他生活可說是很自由,整天就待在福利社裡面。那福利社主要是給隊員光顧,隊員們下 課時間或是晚上洗澡時,都會去光顧,隊員的錢都是從家裡寄來,統一由隊上保管,有 一個金額上限,大概是三千元。隊員可以跟營務官登記,然後我們會發給他們一種「假 鈔」,16讓他們在福利社裡面使用。 福利社裡面有小吃部、雜貨部、皮鞋部,莊敬跟自強營區都各有自己的福利社。莊 敬營區在綠指部進來的右手邊,莊敬營區的福利社在指揮部大門旁,福利社旁有個大隊 部,大隊部旁邊則有間教室,平常隊員都在裡面上課或是休息。莊敬營區門口進來右手 邊是十一大隊第一中隊,然後依序過去是第二中隊和第三中隊,大門進去左手邊還有座 操場。十一大隊的幹部跟隊員住在一起,由鐵門隔著。

14

陳大偉,生於昭和 18 年(1943),民國 45 年(1956)加入竹聯幫,綽號黑鵝。 資料來源:竹聯幫點將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3/23/5313662_422307266.shtml,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15 李照雄,綽號憨面,為臺中大湖幫的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白錫鏗、熊迺群,〈海派憨面 風雨一生如艋舺〉, 《聯合報》,臺北,民國 99 年 3 月 2 日,版 A12。 16 關於「假鈔」之說,可見李士楨口訪,李士楨也有提及類似假鈔的貨幣,不過他稱之為「股票」。李士楨(1952-), 南投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見本計畫中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124


(圖四

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於自強營區內之生活攝像/吳木銳先生提供)

(圖五

吳木銳先生與同袍之生活攝像/吳木銳先生提供)

汽修班剛成立時,隊員在裡面爭老大,非常吵鬧,於是我就走進去裡面躺著睡覺, 他們一看我進去睡覺,就都安靜下來了。自強營區大門進來的左手邊是福利社,右手邊 則是大隊部,過去分別是新三隊、新二隊、新一隊,後面是伙房和廚房,牢房裡面很像 軍隊的房舍,上下通鋪兩排,中間有條走道,浴室和廁所在後面。自強和莊敬的營舍類 性不同,莊敬營區的是鐵皮屋建築,新生大隊則是鋼筋水泥。 因為業務關係,我也時常去指揮部,一樓有勤務、政戰、感訓組,主要都是些辦公 室,二樓是會議室跟長官的房間。除了這些之外,營區還有禁閉室,在自強營區出去向 右轉,一個一米寬三尺長的禁閉室,17專門隔離一些不服從管教或是違規的隊員。營區

17

禁閉室位置與羅昱樟提及的「鎮靜室」位置相近。羅昱樟(1962-),屏東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 見本計畫中羅昱樟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125


外有個地方比較特別,類似金門的八三么,18叫做八四六,我記得是公辦民營,主要都 是官兵使用,隊員沒辦法去那裡,老百姓也應該很少去。在綠島生活很苦,大隊長有一 臺摩托車,指揮官有一臺吉普車,其餘我們都是用走路,營區裡面又沒有電話,我們都 是走到外面打電話。那時我認識一個電信局的人員,都讓我免費講電話。那時薪水都寄 回家裡,要用錢要回家才跟老婆拿,或是偶爾花一點獎金,畢竟在那裡也沒有特別需要 開銷。

(圖六

八四六外觀/吳木銳先生提供)

隊上我們會選出幾個自治幹部,類似隊員們的班長,負責幫忙管理隊員。有時會有 臨時班,專門訓練頑劣分子,就是中午不讓他們休息,叫他們到海邊搬石頭,再把石頭 搬回海邊。在我到以前,綠島勵德班曾經發生過小規模的暴動,主要是因為不能休假的 原因,不過後來平息了。我在綠島時,曾經有一段時間,營區的管制非常的鬆散,大概 是劉效文要升少將的時候,那時隊員只要隨便寫個條子,就可以到營區外面活動。但是 在我隊上,不可能有這種事情,因為我都叫他們找大隊長,畢竟簽了要負責任,當軍人 守法很重要,違法終生俸就沒了。

四、退休後生活 我會想要退休,主要是服役時間到,部分原因是官階也升不上去了,少校當了六年 沒升官,想想沒面子,就提報退伍。我小兒子曾考上士校19,但在進去第一天就被我帶 回來,畢竟當軍人很辛苦。我的長官就曾說過,軍人是事業,不能貪生怕死,也沒辦法 發財,除非你貪汙。我一直記得我入伍時是上等兵,薪水才八十五元。退伍後就開計程 車,開了一、兩年生意不好,轉去當警衛,當不到三個月被調去總公司當辦事員,之後 又被升到警衛課長。但是管工人比管軍人還難,最後就辭職回來開計程車,就這樣開了 二十幾年,最後在民國 103 年退休。退休也沒什麼打算,主要靠退休俸過日子,大概三 18

民國 41 年至 79 年(1952-1990)中華民國國防部於金門設立的軍妓院,中華民國軍方稱之為「軍中特約茶室」。 俗稱八三么。 資料來源:羅志平,《金門行業文化史》(臺北:秀威,2010),頁 113-118。 19 前身為「陸軍第一士官學校」,創立於民國 46 年(1957)2 月 1 日,民國 75 年(1986)改名「陸軍士官學校」, 民國 94 年(2005)8 月 1 日更名為「陸軍專科學校」。 資料來源:陸軍專科學校官網, http://www.aaroc.edu.tw/content/about/about09.aspx?&ct=0,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126


萬多塊,生活支出扣一扣,剩下的錢就偶爾到國外走走,像中國我就去過很多次了,也 沒什麼特別的規劃,過一天算一天,快樂平安就好。 民國 90 年(2001)左右,我曾和太太回去綠島,沿著溫泉再到觀音洞,從觀音洞 附近往下看,那時營區都沒人管理,房舍都破破爛爛的,不過對那裡沒什麼感情,所以 看到這樣子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那時綠指部那個區域還有牛在吃草,現在那裡已經有 人在管理了,不過我也不會特別回去綠島講我在綠島服役的事情,畢竟從南投過去很不 方便,而且我也沒有能力去講我以前服役的種種。

127


12. 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3 月 20 日 (日) 14 點到 16 點 地點: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李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李世迎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9 年(1960)

出生地

金門縣金寧鄉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0 年至 72 年

職稱

勵德班-汽修班-新生大隊三中隊小隊長

備註

(圖一

李世迎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128


一、童年與生平 我是李世迎,民國 49 年(1960)5 月 4 日生於金門的古寧頭,父母親都是金門子 弟。父親叫李金汀,生於民國 23 年(1934) ;母親是董越續,生於民國 25 年(1936)。 我們家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我排行第二,老大是姐姐。 古寧頭分成三個村莊,林厝、北山與南山,我們家就住在北山。古寧頭最有名的就 是在民國 38 年(1949)曾經發生過古寧頭戰役。此外,還有個地方叫慈堤,在還沒整 治前海水會隨著潮汐灌進來,有點像是臺灣的布袋港。以前慈堤的水位能夠漫延打到我 們村莊角落,所以當時政府為了防止中共的蛙人潛進村子來,就派人把慈堤圍了起來, 並且駐兵看守。現在的慈堤已經變成觀光景點了,景色還蠻漂亮的。古寧頭的兵力約有 一個營,軍方會四處安置班哨警戒,約莫有四十個班哨,而一個班大概有十個人。從前 古寧頭戰役時,國軍的戰術就是將共軍趕往海邊,最後兩軍就在我們村裡進行決戰,所 以我們庄裡現在還留有一片牆,上頭都是彈孔。我小時候不曉得它的歷史,只疑惑為何 不打掉牆堵,長大後才知道哪面牆可以算是古蹟了。 我們家的祖先曾經在朝當官,但不曉得是什麼原因遭貶謫,後來一路往南逃,最後 落腳在金門,時間點大概是明朝時期。我們家是非常傳統的大家庭,我父親有十一個手 足、六男六女,他排行第三。親戚中有位嬸婆沒有小孩,我阿嬤便將我四叔過繼給她。 不過,對方待四叔不錯,願意供應他一直讀書,他後來畢業於花蓮師範學院,進了金門 縣政府工作,之後又轉到臺灣工作約莫五、六年時間,現在四叔退休了。而其中三位姑 姑有的是來不及長大便夭折、有的則是被送養,真正跟我們生活的只有三位姑姑。在金 門的生活其實很辛苦,舉例來說,我二伯雖然是討海人,但務農與討海是不衝突的兩件 事,畢竟出海時間有限。 簡單敘述一下我父親兄弟的發展。我四叔、五叔都是公務人員,六叔受雇於木材行, 至於我的大伯則一直務農維生,大伯已經過世了。我父親則在庄裡開了一間雜貨店,因 為務農和討海的收入都不多,從前賺錢又都是直接交給我阿嬤。我爸大概早上兩、三點 會去批貨,而我們雜貨店最主要的顧客是班哨的駐兵。畢竟那時候交通不方便,他們不 太可能到比較大的城市購買副食品,所以我們家當時跟軍方的關係還算不錯。比如說, 像是每當過年時,這些大陸來的老士官因為沒有家庭,看到小孩子可愛就會伸手抱來玩, 也會給個紅包,我就曾在過年時領到好幾千塊的壓歲錢。也因為金門的各村間距離相對 遙遠,郵局就把收件戳章放在我們店裡。以今日的說法來比擬,也就是我們幫忙收貨, 郵局再來我們家取貨,所以我爸也算是個公務人員。雜貨店之外,我們家也有做麵粉的 加工。阿兵哥們會拿麵粉來請我們幫忙加工,所以我們也算是有在做軍方的副食品工 業。 民國 57 年(1968)我讀古寧國小1,民國 64 年(1975)念金寧國中2,國中畢業後

1

古寧國小,前身為「古寧私立高等小學」,創立於大正 2 年(1912)。民國 42 年(1953)改名為「古寧示範國民 小學」。 資料來源:金門縣古寧國民國小校網,http://webgnes.km.edu.tw,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2 金寧國中,即今「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小學」。民國 55 年(1966)創校,為「金門縣立金寧初級中學」。民國 57 年(1968)因應九年國民教育,正式改名為「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學」。民國 67 年(1978),奉制更改為「金 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小學」。 資料來源: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學校網,http://www.cnjh.km.edu.tw/intro.php,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129


來臺灣念及人中學3。小時候的生活雖然苦,但那卻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金門鄉 下地方的生活純樸,家庭也比較少遷移,像我們那個村莊就都是姓李,其他村子有姓莊 的、姓陳的,或許是當時的時空背景造就的特殊現象,但也因而彼此之間比較沒有什麼 利害關係,活得自在。記得小時候,金門的冬天很冷,為了保暖,我們出門上學時一次 得穿八件衣服呢!那像現在有發熱衣,只要少少幾件衣服就能穿得暖暖的。除此之外, 我們同儕之間的向心力也很強。同學之間的婚喪喜慶,吆喝一下就全部出動了。我們這 屆同學中甚至還出了一個縣長--李沃士4!今年(民國 105 年)3 月 14 日,我們才開 了一個同學會,來了八十多個同學。國小老師現在還有維持聯絡的比較少,我爸跟他們 的互動倒還比較多。國中的話則大概有八、九位,有時候同學會聚餐,我們還會邀請老 師一同前來。現在想起來,當小孩子的那段時光真的很幸福。 高中畢業後,我便直接回金門老家幫忙雜貨店生意。那陣子對未來其實有點茫然, 不太知道待在金門要做什麼,每天應付客人其實讓我感覺厭煩。那個時間點我差不多也 該服兵役了,因此也就想說乾脆趁機出來看看外頭的大千世界。不過,家裡其實很反對 我當職業軍人,我爺爺就說過: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但是,在金門縣政府工作 的四叔反而建議我可以去報考國防電子通訊學校5;只不過,如果考上國防電子通訊學 校的話,至少是要服役十八年才能退伍的。儘管我叔叔一直跟我說,退伍後金門電信局 便會幫你在裡頭安插工作,累積經驗跟資歷後便能成為正式的公務人員,會是相對安穩 的發展。可是一想到十八年的服役年限,就讓我卻步了。剛好那陣子警備總部跟陸軍官 校6正期班也都在招考,我評估過自己的實力,三間應該都考得上。但在我們那個年代, 陸軍官校通常一幹就是三十幾年,近乎等同終身。一時間難以決定,索性拿出銅板來擲, 一對一 PK、決定出路。不過,其實我腦子裡已經做好了決定--不要終身,也不要十 八年,就去警備總部吧。 我跟我太太楊淑媛在民國 72 年(1983)結婚,當時我還在綠島服役,所以我們是 在綠島先訂婚。退伍後,我太太便跟我一同努力於麵線加工業,她負責工廠部分。剛開 始,我們的工廠設在中和,生意不大,就只是一個小型加工廠。後來我弟弟因為一些意 外,不小心燒掉了工廠,輾轉之下我們就搬到了土城工業區,也就是現在的「金寧食品 有限公司」7。工廠搬到土城其實也不錯,場地、設施都比較好,可以走自動化的生產 線。其實,我經營這間工廠期間,也是發生了很多事,但在部隊服役四年磨練了我的韌 性,人家愈不看好我,我愈要拚給人家看。 我跟我太太共育有四個小孩。我們金門人有個傳統,長子一定要有兒子,不然算是 大不孝。這點我阿嬤很堅持,而且話說得很重,所以我跟我太太在生了大女兒跟二女兒 3

即「新北市私立及人高級中學」,創校於民國 57 年(1968)。 資料來源:新北市私立及人高級中學校網, http://www.cjsh.ntpc.edu.tw,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4 李沃士(1960-),金門人。曾任第四、第五屆金門縣縣長(民國 98 年 12 月 20 日至 103 年 12 月 25 日)。 資料 來源:〈李沃士當選金門縣長 議員國 9 席無黨 10 席〉,中央社,網路讀取:http://ppt.cc/CToav,2016 年 5 月 29 日。 5 即「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成立於民國 25 年(1936),建校於南京丁家橋。戰後校址初在宜蘭金六結營 區,後遷至平鎮山仔頂。民國 58 年(1969)成立「陸軍通信兵訓練指揮部及通信兵學校」,翌年奉命更名「陸軍通 信電子學校」。民國 68 年(1979)改編定名「陸軍通信電子學校」,民國 89 年(2000)更名為「陸軍通信電子資 訊學校」。民國 102 年(2013)正式更名為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Publish.aspx?cnid=1816&p=22634&Level=2,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6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現址在高雄市鳳山區。於民國 13 年(1924)創立。 資料來源: http://www.cma.edu.tw/ac_history.php,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7 受訪者所經營的工廠名稱為「金寧食品有限公司」,廠址位於新北市土城區。

130


之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大女兒已經嫁人兩年了,她曾經跟我二女兒兩人一起經營咖啡 廳,不過現在店收起來了,她先生是臺電工程師。我二女兒現在則繼續在餐飲業服務。 大兒子現在則在幫我顧工廠,小兒子則還在金門當兵。為了探望他,今年過年時我還特 別回了一趟金門,不然我從民國 64 年(1975)國中畢業後都沒有回金門過年。 我打拚了大半生,現在也打算把工廠交接給下一代了。目前接棒的老三,我是半逼、 半講道理,然後我比較奸詐、會跟他說很辛苦對不對,所以就叫你弟退伍後回來幫忙你 啊。我自己目前的打算是等小兒子退伍後就要正式退休,把工廠交給他們兄弟。如果他 們需要我,我就幫忙;如果年輕人覺得老爸爸在旁邊囉嗦,那我就回金門去種田。幾年 前我爸爸在金門就已蓋了一棟房子,因為當時分家分得不清楚,我奶奶過世後,我們有 一次回家發現自己沒地方住,我爸這才決定另外蓋房子。只是那房子蓋得早,圍牆蓋得 有四公尺那樣高,方圓一公里也只有我們這一戶。我當時回去一看,心想:天啊好像回 到綠島監獄一樣!當然也變成另一種特色,只要一提到圍牆很高的房子就知道是我家。 目前我已經跟我爸協調好,之後回去我要好好地整理一番。至於未來的人生我也都規劃 好了,除了種田,我跟一些老同學們四年前(民國 101 年)集了一些資金想到中國賣酒, 不過賠了一半。這幾年正好大嶝島要開放,國軍會慢慢撤離轉給金門縣政府管轄,所以 我們打算捲土重來,加入大嶝島的航運,等正式開放後帶旅客、釣客登島觀光。我也有 想過回金門成立一個麵線博物館,發揚並傳承我們的這些傳統工業。所以,目前我也在 收集一些老文物,包括我爺爺那時候的機器、陶瓷水缸等。我覺得這些文物將來都是歷 史,都能讓後代子孫更加明白先人努力的歷程。

二、軍旅生涯 民國 69 年初(1980) ,我考上警備總部第五十三期的專修班。由於警總本身沒有受 訓單位,所以我們都是由警總統一安排在臺北車站集合,搭火車前往高雄鳳山,由陸軍 官校代訓,半年後再抽籤分科。分科時我抽到的是陸軍步校8,正巧就在官校附近,就 直接走到步校接受下一階段的軍官養成教育。半年後,才回到警備總部的新店營區,接 受三個月的警總專業訓練。這些訓練都結束後,才是正式抽籤分發下部隊。我一路從陸 軍官校、陸軍步校再到警備總部幹訓班,幹訓班後又直接到綠島,可以說完全沒有任何 社會經驗。 (一)前進綠島 到綠島的確切時間我已經不太記得了,大概是民國 70 年(1981)的事;當下得知 自己被分發至外島時,也沒有太多想法,可能因為我本身就是外島人吧。當下也只覺得 綠島的生活應該跟金門差不多,卻沒想到當時的綠島,發展竟然會晚金門幾十年,剛去 那陣子甚至連電燈都沒有。我們用的是一種叫馬燈的煤油燈,現在臺灣已經看不到了, 不過我前陣子去中國時還曾經看過,便特地買回來做紀念。

8

即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隸屬於中華民國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位於高雄市鳳山區。民國 21 年(1932) 創校於南京湯山。民國 41 年(1952)於高雄鳳山灣仔頭復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Publish.aspx?cnid=1816&p=22634&Level=2,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131


(圖二

馬燈/李世迎先生提供)

我們那屆被分發到綠島的共有二十五位同學,當時整個警總則有兩個外島生--一 個是住金門的我,另一個是澎湖人,我們兩個都剛好抽到綠島!我會印象會這麼深刻, 是因為當時我們集體從臺東搭船前往綠島時,小小的運補船隨著海浪搖啊晃啊,幾乎所 有人都吐了,就我們兩個外島人老神在在地撐過兩個多小時。到了綠島之後,剛開始自 己也是傻呼呼的,覺得什麼事都新鮮,也多少會覺得有點徬徨與疑惑,不曉得為什麼這 個地方會關了這麼多人。而且,在我的成長經歷中從來沒聽過綠島,我只知道澎湖、金 門、馬祖。所以那時有人問我怎麼當兵沒回金門,我也很無奈,因為在金門並沒有警總 的單位啊! 綠島當時有三種監獄,感訓監獄9、職訓隊10與綠島監獄11。在我的記憶裡,我們警 總是負責管職訓隊,綠島監獄的犯人似乎是犯的罪比較輕一點,而感訓監獄好像就是關 施明德那一類的人,我記得我去的那時候,施明德就在裡頭。12我們那時候的綠指部配 置員額並不多,當時的指揮官是劉效文,大概三個月不到半年後就換成譚興甫13。我記 得三個排長就要管一百多個人,到後來縮編成連後,管理人數上才比較合理一點。一個 大隊底下會有三個中隊,我那時候大概一個中隊有三、四十個隊員。而且,綠指部的任 務除了管理感訓業務之外,還要兼顧海防,所以我們還有一個連編制的勤務哨兵,分駐 在綠島各地,他們就住在哨點。駐點班哨以外,營區大門也會有負責的衛兵站哨,他們 9

即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 即警備總部綠島指揮部所處理之感訓業務。 11 即法務部中寮司法監獄。 12 民國 68 年(1979)12 月 10 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與黨外運動人士於該日走上街頭遊行,訴求民主和自由。 此舉引發有關當局不安,出動警力包圍遊行群眾,終至引爆警民衝突。事件後,政府大肆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 審判,是為「美麗島大逮捕」。身為運動核心成員一份子的施明德,在 12 月 13 日展開的逮捕行動中逃亡。二十八 天後(民國 69 年 1 月 9 日)於臺北被捕。詳細事件始末,可參見:財團法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 史編輯小組),《反抗的意志:1977-1979 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時報出版,2014)。施明德於民國 59 年(1970)泰源事件爆發後,被直接送往綠島。 13 譚興甫,前警備總司令部執行處處長,現福座開發公司的董事長。 資料來源:國寶集團, http://www.gobogroup.com.tw/history.aspx,2016 年 5 月 17 日讀取。 10

132


則住在指揮部旁邊的軍官宿舍。 我到綠島的原本不是進職訓隊,而是管理「勵德班」14,編制上屬於新生大隊三中 隊,我的中隊長是吳木銳15。「勵德班」關押的是在部隊中素行不良,或是犯了錯的現 役軍人。部隊裡的懲處教育一共分三階:進德、明德和勵德。前面兩者都在臺灣本島, 真的屢勸不聽、難以教化的才送到蘭嶼的「勵德班」。那時因為蘭嶼的「勵德班」人數 超編,「蘭嶼指揮部」就分了一隊送到綠島,寄編在「綠島指揮部」底下。這也是我在 綠島的第一個任務。 其實「勵德班」不難帶,畢竟他們也算是軍人。我自己覺得比較頭痛的有兩點:首 先,這些軍官裡十個有七個是老士官,他們的年齡都可以當你的阿伯、爸爸,管教上會 是一個棘手問題;其次,他們也有假日、禮拜天能出營區在島上自由活動,所以麻煩的 也是收假時你必須滿島找人。他們整天的行程其實也很簡單,沒有上課也沒有出操,就 是限制他的自由。但我想這可能也跟當時指揮官的政策有關,劉指揮官的做法比較寬鬆, 但相對容易造成部隊紀律較差。有時候收假要去找人,幾乎都要到「八四六」16才找得 到人。 我大概帶了十個月的「勵德班」,後來因為他們的刑期先後滿期,也就陸陸續續回 到部隊去服剩下的役期。最後大概剩了五、六位,我們綠指部這邊不可能用一個分隊的 人力去帶這少少的人數,所以就回歸蘭嶼指部,我們這些幹部正式回歸職訓隊業務。 「勵德班」之後,我帶的是「汽修班」,在莊敬營區裡頭,利用的就是空閒的中隊 中山室上課。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支援各種工程,雖然在我去綠島的時候,環島公路那 些基本工程都已完成。中寮與綠指部中間的職務官舍17,就是完成於我服役期間。其實 當初汽修班成立的很匆促,原訂只有書面授課,所以他們有從本島聘請一位師父來解說。 剛好臺東岩灣那裡有位軍官從前也是汽修相關的專業,才把他請來擔任講師。後來可能 因為口頭解說還是有所侷限,畢竟實際操作是另外一回事,才又從各大隊裡挑選出有相 關經驗的隊員來當助教。 「汽修班」的隊員也都在營區之內,不會出去到外面。我們的成員招募是向各個中 隊開放,如果有人想學得一技之長,就能報名參加,一期三個月。他們來上課,就會住 在莊敬營區,避免接送麻煩,也會暫時編入我們的中隊,待結訓後再送回自強營區。他 們的生活起居也算是相對輕鬆,早上四堂課堂課,下午四堂實際操作課,完全不用出操, 不像一中隊的隊員整天都要在外頭工作。我後來必須常跑辦公大樓的行政組,就是因為 工廠到後來沒有東西可以修了,我便要求他們想辦法從臺東弄幾臺報廢車,好讓隊員有 實作機會。而且,我們其實也不求將車子修到多好的狀態,只要能開得動,沒車頂也不 是問題。我自己就是在那時候學會開車的。我在「汽修班」大概待了三期。 平常我們不會進到自強營區的,只有在兩種時候我會進到裡頭,一個是進行建築 工事時,一個是押送關禁閉的隊員時,當時只有自強營區有禁閉室。但我通常也就只是 14

勵德班與下文所提及之進德班、明德班皆為收容不服管教的在役士官兵,課程內容為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與德行操 守。 15 吳木銳(1946-),南投人。曾任綠島指揮部新生大隊三中隊隊長,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中 的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16 現址為綠島鄉公館村辦公室,為公營性質的娼寮。 17 即今海巡署宿舍。

133


把人送過去,不會進去營區裡頭。似乎只有進去過一、兩次,但應該也是我們大隊派我 過去,畢竟其他時間也都要忙自己的業務,不太會有閒暇時間過去。 (二)與隊員之間 吳木銳隊長之外,我還經歷了一位家住基隆的陳隊長。陳隊長時常告誡我們和隊員, 幹部跟隊員之間,合則兩利、不合兩弊。意思是說,合作的話大家相安無事,你們好好 接受管訓,我們好好退休;不合的話也是你的刑期增加,大不了我們跟著被判刑。所以 到現在,我們還是常說在綠島那兩年,真的是被關進去的,只是幹部搭飛機被關進去、 隊員搭船被關進去。但我自己覺得,這些感訓隊員人也沒有那麼惡劣。另外,隊員部分 我沒有比較有印象的人,但那個時候大概就是臺灣幾個比較大的幫派成員,像是四海跟 竹聯,可是他們在綠島時也被拆得很散。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倒是自己值星時,遇到 我們隊上的隊員脫逃。那次事件我真的很生氣,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脫逃的隊員名字。他 叫潘信義,是花東一帶的原住民。那次我們還發動了夜間搜索,找了十幾天,結果發現 其實他哪裡也沒去,就是躲在二中隊的倉庫裡面,靠著隊員間的互相掩護。而且他脫逃 的原因還不是因為賭博欠債,而是跟人家的口頭賭注、說要逃給其他隊員看。 我和隊員之間的相處的方式,我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可能在別人眼裡會相對寬鬆。 我在受訓期間我的長官常跟我說,不管你今天帶的人對象是誰,帶人一定要帶心。除了 受訓期間的啟蒙,我自己也在這期間突然意識到,自己身為分隊長何以享有這麼多權力。 舉例來說,那時候每個分隊長身邊最少都兩個傳令兵,一個幫你摺棉被、掃地,一個負 責幫你燒洗澡水。因為那時候綠島沒有自來水,我們盥洗都要用大的炒菜鍋自己升火煮 水。我自己想一想,他們願意這麼做的原因,一來是他們想藉此避掉出操,二來就是他 要巴結你,畢竟你掌握他的分數、掌握他的出獄時間。因此,我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 盡可能地幫忙。

(圖三

李世迎先生輪值星/李世迎先生提供)

134


比如說每天他們都固定要在晚上七點半的飯後時間寫一篇日記,而我自己也很重視。 畢竟這算是種心情紓壓,可以多少減輕他們的怨氣。我在看過日記後,如果發現他們情 緒有不穩的跡象,也會利用跟他們開會或是訓話的時候跟他們聊聊、開導他們,不像其 他幹部可能就只是隨便打個勾表示看過。我會盡可能站在一個朋友立場,而不是一種對 立的身分--我是官、你是隊員,我希望能讓他們知道雖然現在他們身邊沒有家人,但 身邊還是有人在關心他們。我在帶「汽修班」時,只要很認真寫日記,通常我都會把分 數拉得很高,甚至給滿分都沒關係。這樣的話,對隊員來說是種變相的鼓勵,那我們自 己的做法也在合法範圍。再舉個例子來說,隊員難免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這時我就會 把他帶到旁邊遞菸給他並開口說「來,到副隊長旁邊,講一講是什麼事」,等他講完, 離開時再塞一包菸給他,通常情緒也就平靜下來了。如果說這種小小的動作能化解他內 心怨氣,甚至避免日後的流血衝突,不是很好嗎?

(圖四

李世迎先生批閱隊員日記/李世迎先生提供)

又或者晚自習時,我們幾個幹部都會在輪流洗澡時來到隊員寢室和他們下下棋,吸 引隊員來觀棋。 「分隊仔,你要下這個啦!」 「你要下那個啦!」整個歡樂的氣氛就出來 了,也有助於安定他們的情緒。認真寫字、寫作文、寫日記頂多半個鐘頭,那其他時間 要怎麼打發?當然會想找事情來做,那也就容易起衝突。所以我向來都會努力想辦法讓 他們「有事做」,也會努力營造晚間比較愜意的氣氛讓他們放鬆。這種心情上的宣洩我 一直覺得是種對立預防,我也很慶幸自己在服役期間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狀況。 除卻日常和他們的相處,我們隊上有位叫蔡承群的隊員也讓我印象深刻,因為他跟 我都是金門人。我之前回金門時想要見他,但他總是避而不見,可能感覺丟臉吧,或者 是不願意再想起從前的那段記憶。當初我們在綠島時也是,他知道我們是同鄉後也會盡 量避開我。我自己也知道他的心態,不過還是不免偶爾會把人找來關心一下。 其實在綠島的生活,大致上來講也就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隊員身上。剛開始可能比 較辛苦,因為劉效文指揮官當時的管理比較寬鬆,隊長甚至會被隊員搭著肩拉去外面喝 酒,但之後換了譚指揮官就好了很多。我們沒有什麼假日,所謂的放假也就是積假兩個 月後休十二天假回本島。不過,說實話就算今天你放假,只要飛機還沒在臺東機場落地, 你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招喚回去。甚至是剛落地本島,就隨即被招回去,我自己就有過一、

135


兩次這樣的經驗。 我在綠島前後待了兩年,之後被調到臺南北門的查緝隊。當時譚指揮官有慰留我們 的意思,但在綠島生活實在太苦了,我們沒有人留下來。我的隊長吳木銳多留了一年, 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待的是綠指部的本部中隊,畢竟沒有跟隊員直接接觸,帶的又是兵, 壓力比較沒有那麼大吧。我們平常也不會跟綠島居民有所接觸,而我自己在綠島服役印 象比較深的大概就是兩件事。第一,民國 72 年(1983)我要訂婚,需要一套西裝,我 們隊長得知後就叫我去找福利社的毛太平。毛太平是當時裁縫組組長,算是指揮部派駐 進去福利社的。我們自己出材料,一套量身訂做的西裝只要九十元跟一條菸。其次,記 得有位隊員在結訓後也就留在綠島,在那裡開了間小店,只是我想不太起來他的名字。 (三)調回本島 我在北門的任務是海防看顧,職位是副連長。那時候參謀總長是郝柏村,他要求我 們警總一定要有戰力,所以我們一整個營就被拉下基地再訓練。之後,駐守鹿港,管理 福興到臺中港一帶的海岸。這段時間內,有件事我印象比較深刻。在中秋節前幾天,有 兩、三個年輕人帶著手提式卡拉 OK 就要到海堤旁唱歌,而我們警備總部的防區是從漲 潮處開始往後算五百公尺,他們正好在我們的區域內。正巧那陣子我們接獲情報,說會 有一批槍枝走私進來,所以那天我們的班兵已經全部放到各個駐點去警戒。結果那幾個 年輕人可能是喝醉了,跟我們的班兵有衝突、搶了班兵的槍。幸運的是被奪槍的班兵他 的槍裡頭沒有子彈、也沒有上膛,才沒有發生大憾事。這件事情後續當然會有法律問題, 不過也已經過了好一段時間,但幾年前他們的家屬還有透過國防部人事室找到我,希望 我能為這件事出庭說明。但當時因為我不在現場,實在也沒辦法證明什麼,應該找那個 小隊的分隊長才是。 我在北門帶隊時常常跟我的班兵說,跟外面的百姓可以維持一個很好的關係,但要 盡可能避開軍法上不容許的範圍交集。像我們的業務是查緝沿海走私,如果今天你知道 有人要這麼做,我們可以盡量在道德、在法律上勸說他,不過絕對不要同流合汙。畢竟 我們是接受國家徵召來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們的立場應該站穩,公歸公、私歸私。 我在公事上要求你的同時,我可以在私底下回過頭來跟你解釋公家這樣的規定是為什麼、 有什麼意涵。我覺得很多事情上會有衝突,其實都是因為彼此不了解。以我在綠島的經 驗舉例來說,我的帶兵方式就常被譚指揮官和吳木銳隊長斥責。我自己是覺得說,我帶 頭先做,隊員在旁邊看著一定會有人說「欸人家分隊仔在做你不做喔?」,那其他人也 就會慢慢下來做了。我的目的達成,我當然就會抽身去做我該做的事。不過對於我的這 套行事,譚指揮官常罵我, 「你當官你自己下去做,你的隊員跑都跑光了你都不曉得!」 而我也明白吳木銳隊長的用意,他其實很關心我,之前還特別開計程車上來罵給我老婆 聽,說「那個世迎喔!」但我內心就是抗拒他們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那太容易造成衝突, 所以這可能也是我跟其他人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警備總部要減編,我們大概還剩下三、四個月的役期,於 是就被編到陸軍去了。那陣子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思索究竟是要繼續留在軍中,還 是退伍回家幫忙。當初決定要辦理退伍時,我自己內心也非常掙扎,我在部隊裡受到長 官厚愛,甚至可以說我這一生中最大的轉變,就是因為我進入軍隊。我那時是副連長, 我的旅長一直勸我留下,他說部隊很需要我這種人,而且還告訴我馬上就能升上連長, 希望我不要退伍。我自己對當連長的興趣是不大,畢竟連長的工作更辛苦。我當時很誠

136


實地跟我爸說了我的想法與掙扎,我爸聽完後叫我回來幫忙家裡,除了是因為我是長子 長孫,另方面也是因為我在軍中的收入有限,而且如果我自己也希望阿公的這個行業能 有人傳承,更應該回去幫他、他需要我這個兒子--那時候他已經在臺灣復工,希望重 振家業。 這下我真的不曉得該怎麼決定,只好使用老方法丟銅板決定。最後,我在民國 74 年(1985)11 月 14 日退伍,投入家裡的老本行,跟我爸一起製作麵線。我大姐在結婚 後便從事保險業務,後來轉跑道到服務業,她跟我弟弟後來都回金門幫忙。我妹妹嫁得 相對好些,她先生從事做精密工業,所以他們在生活上也比較悠閒一點,不像我們幾個 手足總是在奔波,也是生意人難得休息啦。 扣除掉受訓階段,我真正在部隊裡的時間雖然只有四年,但我覺得前面兩年的綠島 生活對我往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是用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學習方式。所以現在回想 起來,被分發到綠島也不能說是不幸。最起碼我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年輕小夥子,見識 到這個大千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物。而且職訓隊可以說是整個社會的小型縮影, 所有在臺灣本島會發生的事都會在裡面發生。軍中生活也讓我對自己更有信心,讓我在 退伍後敢於衝刺我的事業。 退伍後我們同袍間也不太聯絡。一來是解嚴後警備總部解編,我們的資料只能在國 防部人事室找得到;二來是人各有志,有些人可能不太願意再跟綠島這段生涯有瓜葛。 我現在真的還有聯絡的,也就是隊長吳木銳,但平常也不會很頻繁聯絡或見面,我自己 大概就是固定過年時給他寄些啤酒、麵線。不過他女兒結婚時我有去參加,我女兒訂婚 時他也有來。我前陣子還有回去以前鹿港的營地看看,沒想到現在都變成天后宮的停車 場了,實在是不勝唏噓。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再回去綠島看看。

三、火燒島記憶 (一)營區建築 在空間配置上,我們的大隊部是一棟橫排建築,裡頭有寢室也有浴室,我記得建築 本體旁邊有棵樹。大隊部前面也有洗手臺,中午吃完飯後大家要自己把便當盒拿出來沖 洗。一中隊則是個 L 型建築,中間有個開口,我們的汽車修護廠就在旁邊。二中隊跟 三中隊也在附近。這些建築都是一層樓。「勵德班」的隊員也睡在中隊裡,佔兩個隊員 寢室。 我們的大隊部的空間其實不大,裡頭就一間辦公室、一間做為會客室的客廳,以及 大隊長、副大隊長與輔導長的寢室。裡頭還會有個小小的軍械室,專門放置槍械,不過 隊部裡也不會擺放太多、怕出意外。中隊的空間分布則都差不多,主要能分兩段,前半 是官兵宿舍,後半是隊員宿舍。以一中隊為例,有個小小的中庭、中山堂,之後才是工 作室、營務室、副連長室、分隊長室、輔導長室,接著隔著門劃分出隊員空間。比較特 別的是「勵德班」業務在交接時,陸軍曾經派遣幾位士官幹部過來,就住在我們隊部寢 室,後來業務移轉,他們也沒回去,就這樣在我們那裡待到退伍。所以,我們大隊旁邊 還會有一個小小的宿舍。有些時候隊員人數超編,也會有個第四中隊,他們的寢室也就 像那些陸軍幹部寢室一樣,獨立在三個中隊之外。不過,我服役期間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137


就是。二中隊好像比較小,我記得那時候有關押一些政治犯,但人數很少,而且是在我 去綠島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其實他們這個中隊蠻輕鬆的,不需要去外面工作,好像有成 立一個樂隊。

(圖五 與同袍攝於營區,由左至右:李世迎先生、連長、蘇姓同袍、同期分發至綠島 之同學/李世迎先生提供) 自強營區的左邊就是莊敬營區與指揮部,指揮部繼續往左前進就是感訓監獄,兩者 之間隔了一道圍牆。將軍岩可以作為感訓監獄的辨認地標,之後繼續前行就能通往中寮、 南寮。我沒有聽過「特區」的說法,就我的印象裡,當時只有一個醫務室,位置在綠指 部的角落、靠近感訓監獄圍牆旁。當時是一層樓的建築,有兩間、X 光室跟門診室各一。 我對指揮部的印象比較模糊,我記得辦公大樓是兩層樓的建築。我通常都只有到一 樓找行政組的同袍,因為我們汽修班直屬綠指部的行政組。我記得我的同袍范仲胤隸屬 感訓組,他後來當到東警部司令。指揮部二樓我去過一、兩次,是去找參謀主任,我只 記得上頭都是高階軍官寢室與辦公室。指揮部旁邊有個中正堂,我們有時候會在裡頭開 朝會、週會,有時候下雨天也會在那裡開會。後頭的汽車保養廠則隸屬於綠指部、是軍 方的,跟我們汽修班的上課教室是不一樣的空間。福利社建築部分,走進後會先看到經 理室,因為隊員在那裡不能用現金交易,只能用點數券兌換。裡頭有小吃部、雜貨部、 洗衣部、西裝部與裁縫部。不過基本上用餐的人員通常都是我們幹部,隊員除非有管道, 不然不能進到裡頭用餐。我記得雜貨部是在左邊,靠圍牆那側則是小吃部。 營區之外,我記得最深的就是「八四六」18。因為那時候我曾專責帶「勵德班」, 如同前面所述,我們平常其實也沒有特別幹什麼,所以只要一放假,隊長、副連長、分 隊長什麼的都會出門,滿山遍野的跑。因為我們是晚上八、九點收假,出去找人時也通 常是摸黑出去,因此這個地方我幾乎能說是每個禮拜都會去,因為要去帶隊員回來啊。

18

即「八四六」。可參見吳木銳先生所提供之「八四六」照片。吳木銳(1946-),南投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 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中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138


我們平常禮拜天放假會跑出來偷閒,畢竟我們那期有二十五個同學都被分發到那, 大家就會相約去觀音洞、海參坪附近散步、聊聊天。其他倒是沒覺得有特別詭異或禁忌 的地方,倒沒想那麼多。我知道有個往生的隊員在燕子洞那邊停靈,事故的確切原因我 不清楚,我只知道當初有特別運冰條來協助保存大體。

(圖六

李世迎先生與同袍於觀音洞之生活照/李世迎先生提供)

(二)對人權園區成立之看法 雖然我離開綠島後沒有再回去過,也是現在才知道國家有成立一個單位專責管理這 些舊營區。我覺得有這樣的文物保存很好,但不能陷入意識形態的鬥爭,不要再製造仇 恨。現在來看,這就是一段歷史,我們應該要忠實紀錄這些事情,忠實呈現那個時代背 景下發生的事情。或許會有人覺得當初那樣是不對的,但那就是那個時代。講個題外話 的,我覺得臺灣再經過十五年真的會沉淪。現在什麼人都不做事,尤其是年輕人,只有 消費跑第一。總而言之,我覺得我這一生能到綠島服役很幸運,好像也很倒楣。我陪他 們在綠島被關了兩年,但這無疑也是我的資產、是我一輩子的回憶,所以我還是覺得很 值得。

139


13. 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0 月 23 日 (五) 14 點至 16 點 地點: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許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許輩燕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1 年(1952)

出生地

南投縣草屯鎮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3 年 11 月至民國 77 年 1 月,三年兩個月 民國 79 年 11 月至民國 81 年 3 月,兩年四個月

身份

大隊長-參謀主任

備註

(圖一

許輩燕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140


一、我的家庭 我的名字叫許輩燕,民國 41 年(1952)12 月 24 日出生,這是實際出生日期,在 戶政事務所登記的是民國 43 年(1954)2 月 24 日。我在大興出生,我有六個妹妹,在 家排行老大。我祖先是從福建省安溪過來臺灣的,那時候「唐山過臺灣」,在臺灣的第 一代叫許路,在臺灣的話算是第十四代。不過我祖先幾時來臺,並沒有準確的年代可以 考證,但到我這一代已經是來臺的第六代了。 我們家族從許路開始到我爸爸都是務農,以前都是住在新北市的石碇,我們家族在 那裡種茶。到了我阿公的時候,因為嫌種茶太辛苦,加上喝茶的風氣不是很興盛,所以 我阿公就帶著我爸爸從石碇移居到宜蘭。在宜蘭生活了五、六年,生活條件又不好,才 又遷移到大興這裡來。我出生的地點也不是現在這裡的家,而是在山邊的草寮,那個草 寮每逢颱風一吹,都必須再整修。要過去草寮還要經過一條小溪,因為沒有橋,所以很 不方便。大概在我 26 歲那年,全家就搬到現在住的地方。家族平常以務農為主,我太 太在新光人壽上班,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現在今年已經 36 歲,他有三個小孩了,我 的二兒子在新城北埔的海巡八三大隊擔任行政士官長,也已經結婚了,生了一個兒子。 我最大的孫子今年(民國 104 年)是小學五年級,我兩個兒子都在花蓮生活。

二、軍旅生活 我小學是讀附近的大興國小,民國 55 年(1966)我念初中,就是現在的光復國中, 我是初中的倒數第二屆,也就是說過了兩年政府就實施義務教育了。民國 58 年(1969) 初中畢業後,我考上了花蓮高工夜間部的電子科,那時候有一個教官涂學欽,當時他鼓 勵我去報考軍校,我畢業後報考南埔的空軍防砲學校,就讀專修班。軍校一畢業後,我 就分發到屏東機場,在機場的防砲營隊服務。那時,我父母都不知道我去報考軍校,是 在屏東下部隊服務的時候,有電力公司的承辦人到家裡訪問,跟我家人說,因為我是職 業軍人,所以享有電價半價優惠,家裡才知道我跑去當兵了。 在屏東服務了半年多,我就被調到馬祖北竿,再調到新竹聯隊,接著又調到金門, 在這些地點服務時間都是一年,算是一種輪調制。然後從金門回來臺灣以後,我被調到 臺東的志航基地,我在屏東機場服務時認識我太太,她是眷村子女,父親是士官退伍。 然後我被調到花蓮現在的四○一基地。這段期間,我母親因為車禍往生,家母在過平交 道時被自強號火車撞到。因為我身為獨子,必須負責處理喪事,我就申請報退。報退前, 我申請調往警備總部服務,但是空軍總部表示,不能隔軍種服務,所以沒有通過。 處理完家母的後事以後,我就申請回營,大概經過三個月的人事作業程序,我就被 報准到警備總部服務。一開始的服務單位是臺東師管區,就在花蓮省醫院的正對面的營 區,叫做誠正營區,我在臺東師管區擔任作戰官。之後,我就報考三軍大學空軍學院, 1 考了兩年才考上,空軍學院畢業以後就升少校。我升少校以後,就被調去海巡,當時 稱做警三總隊,我在那裡當課長;在警三總隊當課長一段時間後,我被調去岩灣當大隊 1

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民國 29 年(1940)成立於成都,民國 56 年(1967)遷校於臺北並改名為「三軍大 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資料來源:http://ppt.cc/Q57AP,2015 年 11 月 13 日讀取。

141


長,只能算是見習身分,畢竟我面對的是感訓大隊,隊員都是地痞流氓、角頭幫派老大, 上級要先考量我的個性能不能適應。 在岩灣大概見習一個月後,上級就將我調往綠島,時間是在民國 73 年(1984)11 月。在岩灣見習時,我並不知道會被調去綠島,畢竟那時有泰源、岩灣、東成,和坪林 四個總隊和綠島十一、十二大隊,我也不知道會被調去哪裡。但上級特別眷顧我,就把 我調去綠島指揮部,當時一清專案2剛開始,我在綠島擔任十一大隊大隊長,服務三年 兩個月後,一清專案結束,我也升上了中校,當時還遇到綠島事件,3我是在弭平事件 後才調回本島。調回本島後,我在臺東師管區當副處長,然後在第二年,二清專案實施, 我又被調回綠島服務,這次是擔任參謀主任,是中校佔上校的職缺。然後在民國 81 年 (1992)調回本島,並在花蓮團管區擔任副司令,接著又調到臺東團管區擔任一年半的 副司令,又再調回花蓮團管區,並在退伍前幾天碰到桃芝颱風,協助救災完後,我便於 民國 90 年(2001)08 月 16 日奉令退伍。

三、管老大的老大

(一)十一大隊大隊長 我們在軍中的作息都很規律,即使是在綠島監獄也一樣。早上起床就是按表操課, 主要是一些軍事動作,像是踢正步或隊形變化。我們那時也有負責周遭道路的整修以及 環境的整理,然後還要幫管訓隊員上課。上課內容就主要是有關勵志方面,鼓勵隊員們 要悔過懺悔,並如何面對以後人生,也有錄影帶的播放,課本都是由警備總部或是法務 部提供的。那時並沒有所謂的「政治教育」,整個營區當時是以感訓為主,所以是實施 所謂「感訓教育」,隊員們週四也不用參加莒光日,只有官兵需要參加。

此外,營區裡還會根據隊員的興趣與才能編組,讓他們學習手工藝,像是沙雕、 木雕,以及書法、畫畫等,還會有專門的輔導老師指導。自強外役監在這方面就做得很 好,畢竟他們沒有其他課程,整天就是窩在裡面。如果隊員們沒有這方面興趣,就是負 責監外的農務,像是種植蔬果,以及養殖雞豬,不過這不屬於我們大隊,畢竟我們大隊 都是幫派角頭老大,是不可能讓他們到外面,都是一些輩分比較小的,才有到外面服勞 役。當初我剛到綠島的時候,就先找一些「輩分」比較高的隊員做一對一的訪談,不過 旁邊還會跟一個紀錄員。除了是要了解他們社會背景之外,主要是要聽他們關於管理方 式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他們口風都蠻緊的,不會隨便說幫派或家庭的事情。然 後也和一些小弟會面,畢竟你要管理快五百人,不安插點眼線怎麼行呢?

2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 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3 民國 76 年(1987)12 月 1 日,因感訓隊員不服「檢肅流氓條例」之「管訓期限三年」不適用於一清專案者,所 發生的暴動事件。當時警備總部派遣部隊強勢鎮壓,在造成 8 名受刑人意外嗆死後,此事件才落幕。詳細事件始末, 可參見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後文。

142


我的十一大隊底下共有三個中隊,分別為一至三中隊,然後配有一個大隊部,大隊 部有一個小隊,稱為分隊。實際跟感訓隊員接觸,就是三位中隊隊長,然後每一個中隊 共有五十二位官兵,但往往都缺額,大概都只有四十幾個而已。而一個中隊的隊員大概 都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位。我是民國 73 年(1984)去綠島,也是一清專案剛實施的時 候,因此中隊都必須擴編,畢竟那不是軍中制式的國軍部隊,軍中便有系統化,我們都 是根據治安單位所移送過來的人數決定,能夠容納下去,就必須容納。我剛到綠島的時 候,人數都是超編,隊員都是睡通鋪,有時候睡不下,通鋪就必須擴建。中隊底下又有 分隊,隊數不一定,主要是依照人數跟任務作編組。牢房建築形式是長方形縱深的建築, 那時隊員都是睡在上下舖,分左右兩側,只有一個出入口,被兩扇鐵門隔著,官兵就睡 在鐵門外面,牢房裡面有衛浴設備,所以隊員只要一進去,除非有工作或上課,基本上 就不會再放出來。

有時候,會有一些角頭老大的家屬來會客,就以楊登魁4來講,他每次會客都是三 個太太一起來,他的太太也協調的很好,因為我們會客都是十五分鐘,他們就一人五分 鐘。我是大隊長,就會在旁邊稍微監聽一下,因為電話都是互通的,隊員旁邊還會有一 個人做紀錄,如果被紀錄的人比較特殊,就會呈閱給大隊長看,如果內容稍微有偏頗, 就會送到指揮部的政戰官。

我幾乎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耗在營區裡,說粗魯一點,那確實不是人待的。不過我 個人也會找些調解,譬如我沒事就會練練毛筆字,或是打打羽球。我的毛筆字也不是在 綠島才開始練,是在馬祖服務時開始練的,我們在馬祖都住在一個地窖裡面,我在那裡 就培養喝高粱和寫毛筆字,然後到綠島就想說可以拿來消遣。當時中正堂有羽球場的設 備,閒來沒事我也打打羽球,我還曾經代表綠指部到警備總部比賽。除此之外,我的所 有時間就是到各中隊巡視,畢竟營區裡不能出錯,如果被發現隊員打架或賭博就不得了, 那代表你管理上有鬆懈,或是有瑕疵,所以整天都必須耗在隊部裡面。所以,當我一聽 到能調離綠島,心情是非常的好。

(二)綠島事件5 當初會爆發綠島事件的原因其實很單純,當時感訓條例是三年為一期,時間到就應 該可以退訓。但是,上級指令要再延長兩年,於是隊員們得知以後心情便浮躁了起來, 他們認為自己又沒犯多大的過錯,為什麼還必須要延長兩年?隊員便以此為藉口開始絕 食,一開始指揮部的官兵會勸導他們進食,但隊員們不從,並開始把棉被拆開來,用棉 被遮住窗戶,然後把棉絮堆積在鐵門。我們看絕食活動沒結束,就打算強制他們進食, 結果裡面的隊員就把油倒在棉絮上,然後點火。他們的油都是平常利用外役時,慢慢累

4

楊登魁(1939-2012),屏東縣人。為臺灣的演藝界大亨,亦為天道盟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http://ppt.cc/H1tPq, 2016 年 2 月 1 日讀取。 5 發生於民國 76 年 12 月 1 日,因感訓隊員不服「流氓檢肅條例」之「管訓期限三年」不適用於一清專案者,所發 生的暴動事件。當時警備總部派遣部隊強勢鎮壓,在造成 8 名受刑人意外嗆死後,此事件才落幕。詳細可參見該受 訪者之訪問記錄稿內文。

143


積一點割草機或是其他器械的汽油,累月下來便積少成多。但點火的時候,似乎沒想到 風向問題,加上牢房是長方形,煙霧便往裡面灌,導致最後有八位隊員被嗆死。

後來,我們決定攻堅,攻堅的部隊有憲兵特勤隊、海軍陸戰特勤隊,趁著拂曉攻 擊,大概是早晨四點多進行攻堅的。暴動的地點在自強山莊,因為那時我們十一大隊都 是角頭老大,上級便賦予我一個任務,希望我帶角頭老大們去勸降,希望事情不要再擴 大,但成效不彰。依上級的分析,可能是有角頭老大們在後面慫恿,但依我的了解應該 是沒有。不過,這些角頭老大們應該是事先知道他們的小弟會有暴動,雖然大隊與大隊 間不能接觸,但總是會有不守紀律的官兵,幫忙互通訊息,像羅福助6曾被關在禁閉室, 結果他就買通一個軍官,幫他買菸買酒,結果被監視器抓到,軍官就被判刑,聽說軍官 被放出來後,羅福助還親自去接他,並把他安插到他在臺中的一家酒店裡面工作。當時 在攻堅時,我是擔任第一線的消防組組長,因為發生暴動的是十二大隊,指揮官認為十 二大隊長不方便再跟隊員接觸,便任命我為第一線的消防組組長。記得暴動的時候,有 一個隊員從三樓丟了一個磚塊出來,剛好砸到我的鋼盔,鋼盔整個凹下去,不過還好有 鋼盔保護我,不然這腦袋一定開花。 (三)綠島指揮部參謀主任 後來二清開始實施的時候的第二個月,7我又被調去綠島,這次是當參謀主任,並 升為上校。這次在這服務兩年四個月,這次沒待到二清結束,因為民國 81 年(1992) 政府宣布結束動員戡亂,警備總部被裁撤,綠島指揮部就移交給法務部管理。8不過當 時真的萬萬沒有想到,一清專案結束以後,二清又把我「掃進去」。不過當時我算是佔 高階,這可是不簡單,雖然又要跑去綠島,但如果不去是抗命,只能自我安慰說佔高階 升官,也抱著舊地重遊的心態,畢竟在那裡擔任過隊職,地理環境也熟悉,對新的職位 應該也能駕輕就熟,就抱著這樣的心態,我這個人就是比較隨遇而安啦。不過那時有個 小插曲,就是楊登魁。當時我一到綠島,就先看這次的名單有沒有熟悉的人,結果發現 楊登魁又被掃進來,就想說去看他。當時我就問他:「老大,你怎麼又進來?人家福助 比較知道,他就跑去深圳躲啦!」他就回我說:「我哪知道?我又沒犯事情,治案單位 就是要把我抓起來,我能有什麼辦法?」「都是你害的啦」我半開玩笑跟他說,楊登魁 就回我:「老大你又跟我消遣,我進來就悽慘落魄了,你又跟我消遣,你來這是升官勒, 我來這是……又在這個押房裡面。」「一清我就最守紀,我又沒犯事情,二清又把我掃 進來,望老大你照顧我。」我那時就跟他說大家互相啦,剛好有緣又在一起,於是楊登 魁也就比較安分守己。 6

羅福助(1943-) ,生於彰化縣北斗鎮。曾任第三屆及第四屆立法委員(1996-2002) ,並為天道盟首任盟主(1987-1996)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ppt.cc/fwCfu,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7 民國 79 年(1990)9 月實施,原名叫「迅雷專案」。一清專案將黑幫各大角頭逮捕後,反而造成幫派倫理瓦解進 而重組擴張,再度危害治安。為達震撼與防制效果,警方乃實施「迅雷專案」。相關資訊可參見:許明耀,〈追沒 犯罪所得 組織犯罪防制新策略〉,《刑事雙月刊》第九期(民國 94 年 11-12 月),頁 16-20。 8 民國 61 年(1972)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啟用後,原新生訓導處時期的房舍陸續遭到拆除,改由警備總部職訓總隊 進駐。多數刑期屆滿者已返臺,少部分或被留在原營區服刑或留訓外,餘者(十五年刑期或無期徒刑者)則被移監 至臺東泰源監獄。直到民國 80 年(1991)5 月終止動員戡亂,感訓業務移交法務部管理。民國 82 年(1993)9 月 1 日,法務部正式成立綠島技能訓練所,訓練所下轄有莊敬與自強兩營區,並於翌年 4 月重新整建建築,計畫收容戒 治吸毒者,不過後來改為以心理戒治為主的技訓所。民國 90 年(2001)年法務部長陳定南宣布將關閉綠島的兩處監 獄--綠島技能訓練所、綠島監獄(位於中寮),隔年(民國 91 年)6 月綠島技能訓練所正式裁撤。 資料來源: 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8-33。

144


當了參謀主任後,生活空間就比擔任大隊長的時候廣,加上那時隨著官階的提升, 面對的不再只是內部的問題,還必須對外,有點像是指揮部發言人的角色,有記者或是 重要人物來,都必須負責接待,生活層面比以前多元。我平常的工作就是到各大隊督導, 有定期跟不定期的督導,也有夜間督導,主要是去看隊員操課及生活狀況,以及管理情 形,然後也有會議要開,也是定期和不定期都有。有時如果有官兵的家屬或是民意代表 來,我也必須到招待所負責出面接待,畢竟指揮官不方便出面,都是由我負責。此外, 營區裡有福利部,但我通常不會自己過去,都是吩咐我的傳令前往代購。當時福利社裡 面有理髮部、販賣部、隊員技能工作室,及撞球檯等。理髮部裡面的理髮師由隊員及官 兵擔任,撞球檯是給官兵娛樂用的。隊員是不能到福利社裡面,如果隊員需要日常用品, 都是到大隊部的行政室登記,一個月也規定不能買超過兩百塊,行政室每個月會採購一 次,並統一送到每個中隊去給隊員。

(圖二

許輩燕手繪之福利社位置平面圖)

因為我是參謀主任,所以要稍微做一點公關工作,例如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或是 重要人物,我都要去拜訪,主要是為了促進與綠島居民合作,若是以後島上有什麼問題, 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我印象中有一個住在招待所旁邊的漁夫,專門打鸚哥魚或是抓龍 蝦,那時候指揮部如果有客人或貴賓要來,我們都會跟他承購海產,他也跟我們指揮部 相處很融洽,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通知我們。當時還有一個叫郭廷亮9的特殊人物,是 孫立人事件的關係人,他當時在綠島負責養鹿,雖然可以到處亂跑,不過其實就是被隔 離在綠島上,我曾經跟他接觸過,他就住在指揮部的後面,一間矮小的房子,當時他還 可以定期兩個月回臺灣探親。跟他聊天時,他都很神秘,主要跟我聊一些養鹿的經驗, 9

郭廷亮,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 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相關論述可見: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 與歷史探討》(臺北: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1),頁 45-71。

145


或是當初在大陸的經歷,很少會透露家庭狀況,後來我在報紙上看到他坐火車摔死,據 說是因為火車到站,他忘記下車,結果火車已經啟動了,他就趕緊跳車,結果就摔死了。

(四)十一大隊及綠島指揮部周遭環境 從將軍岩的方向進來,就是招待所,然後就是綠洲山莊,它是有點像八卦的兩層樓 的建築,然後旁邊就是綠島指揮部,旁邊還有一個醫療中隊10,綠島指揮部後面的空地 和山坡有種植一些蔬果,和養豬養雞,還有養梅花鹿。綠島指揮部它是也是兩層樓的建 築,一進門分左右,中間有條走道。當時一樓主要都是參謀幕僚們的辦公室,然後有走 上一個兩折的樓梯,參謀主任的辦公室就在樓梯口的右手邊,它還包括了寢室和衛浴設 備,有點像是套房式一樣。參謀主任對面是政戰主任的辦公室,政戰主任辦公室旁邊是 會議室,非常大一間,接著樓梯左手邊是指揮官的辦公室,正對面是傳令室,傳令室旁 邊有公共衛浴跟化妝室,化妝室主要是給開會時,有人需要如廁時使用的,綠指部的格 局大概是這樣。醫療中隊就在綠指部旁邊、往流麻溝的方向,分別是莊敬營區、新生訓 導處和自強山莊。十一大隊就在莊敬營區,總共有四棟建築,十一大隊的大隊部是老舊 的平房,每個中隊都有兩間牢房,都是縱深長方形的建築,隊員都是睡通鋪。十一大隊 後面有個類似軍中禁閉室的建築物,專門關不服管教或特殊狀況的人,我的印象中羅福 助就曾被關過,不過他是屬於特殊原因,因為他外傳是天道盟領袖,所以有什麼風吹草 動,就要先把他稍微隔離。像這些角頭老大,平常看起來人模人樣,斯斯文文,也不會 像小弟講話這麼衝,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他像是角頭老大的身分。

那時曾聽說新生大隊後面,有一個日本時代遺留下來刑場,在一個涵洞裡面,裡面 還有一個平臺。聽說以前如果你犯了重大的過錯,日本人就會把你五花大綁,然後丟到 石窟裡面,當海水漲潮的時候,那海水會剛好淹過你的肩膀,但不會淹到鼻子,就是用 海水來整治這些人,聽說他們還把每個石窟都測量,什麼身高的該丟哪個石窟都有紀錄。 那邊還是個刑場,曾經聽說那裡有靈異事件,我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有次就趁月亮通明 的時候去看,但是走到那裡就覺得毛骨悚然,之後我就比較少接近那裡,那地方隊員是 不可能去,連官兵也只有假日可能會過去。大概民國 79 年(1990)的時候,因為用水 問題,把營區旁邊的流麻溝整治起來,因為綠島人民需要靠那裡獲得生活用水,我們綠 指部也需要。之後,營區跟禁閉室有做了些改建換新,大概在民國 80 年(1991),就 是把一些腐蝕的鐵絲網換新,然後加裝幾支監視器,還有一些通訊設施和安全設施。在 綠島也沒什麼地方好消遣,以前在金門馬祖還有民間開設的撞球間,或是去澡堂泡澡, 但在綠島都沒有。綠島民眾就是耕種,種一些芋頭、花生,或是甘藷,或出海捕魚,很 少有休閒的時間和空間。

10

即醫務所。

146


(圖三

許輩燕手繪之營區平面位置圖)

四、退伍生活 (一)當選大興村村長 在退伍前夕,剛好桃芝颱風造成大興村發生嚴重的土石流,為了因應風災,團管區 跟花蓮縣政府有一個組織,叫做總動員會報,主任委員就是花蓮縣長,我擔任秘書。因 為災情嚴重,縣長王慶豐11就通知我,總動員會報啟動,請我前往大興村了解情況。當 時縣長室根據消防局的回報,此次風災嚴重,最後統計死傷共計四十一人。王縣長就向 國防部請求國軍支援,於是國防部下令團管區支援,並由我指揮。大興村發生土石流是 在民國 90 年(2001)7 月 30 日,我是當年 8 月 16 日退伍,退伍以後,王縣長就告訴 我說:「任務還沒有達成,縣政府就聘你為約僱人員」。當時王縣長交付兩個任務給我, 第一個任務就是災後重建,第二個任務就是將一百三十二位收容在大全國小的災民妥善 安置,我便成為收容中心的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就是當時的鄉長。重建委員會的主任 委員也是光復鄉長,鄉長叫陳重成。災區重建完以後,就在隔年的 5 月要舉行村長選舉, 一個從小看我長大的叔叔就幫我報名參選,於是我就投入村長的競選,也順利了當選, 後來競選第二任,因為同額競選便順利的連任了。 11

王慶豐(1933-),花蓮人。為第十二、十三屆花蓮縣長,第十二屆任期自民國 82 年(1993)12 月 20 日至民國 86 年(1997)12 月 20 日止,第十三屆自民國 86 年(1997)12 月 20 日至民國 90 年(2001)12 月 20 日止。 資料 來源:花蓮縣政府官方網站,http://www.hl.gov.tw/files/11-1001-358.php?Lang=zh-tw,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147


後來,第三任要競選時,我聽林管處處長張彬說,未來要成立大農大富森林遊樂區, 打算五年投資二十億,當時我想說,這麼大的投資,我們大農大富周遭的社區能不能雨 露均沾呢?當時我就考慮到,這投資每年會有多少的工作機會,張彬說大概有五百位, 於是我想如果我到大富競選村長,然後爭取到一百五十個工作機會,就能多少能將一些 機會爭取到大興村,本來大興村人口很多,有一千多人,以閩南人為主,後來幾次颱風 後,大家就都往外搬,現在閩南人跟原住民各佔四成,其餘就是客家人和雲南籍的外省 人。當時就想說讓我大兒子許良福出來參選,然後我到大富參選,如果我順利當選大富 村村長的話,就能帶給村民工作機會,畢竟這才是他們最缺乏的,結果最後兩邊都輸。 當時大富的人認為我是外庄來的,就不投給我,我個人也是大富富安宮的副主任委員, 跟那裡村民也很熟識,但這時卻跟我分內庄外庄,我輸不打緊,連我兒子在大興競選也 輸了,當時就被人說我太貪了,於是兩邊都落選,當時我兒子只差一點票數就贏對方了, 這是民國 99 年(2010)的事情。 民國 103 年(2014)我又在大興這裡參選,許多村民都跟我說我躺著都會選上, 類似的訊息一直進來,我就大意起來,就純粹一個人出來搖旗吶喊,結果對方比我更花 心思,結果我就選輸了,也要怪自己大意失荊州,後來想想有官運就有官運,沒官運就 沒官運,不必強求。像我現在除了是土石流防災專員外,也是經濟部水利署的全國防汛 志工副總隊長,加上忙於農事,也沒什麼多餘的時間,連以前花蓮高工校友會的活動都 很少參加,不過如果未來村民如果需要,我還是會出來幫忙。 (二)重遊綠島 在民國 93 年(2004)或是民國 94 年(2005)時,我在國際獅子會擔任會長的時候, 曾經回去過綠島,當時是會員想說我曾在那裡待過,就請我帶他們去好好玩一次。之後, 在我擔任村長時,家庭旅遊也去過綠島,我們去朝日泡海底溫泉,聽說那裡的成分很特 別,對關節炎或是一些疾病特有別有療效。我回去綠島時,綠洲好像還沒開放,不過聽 說現在政府有組織一個單位負責管理,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決策,畢竟建築物荒廢了也是 可惜,第二方面可以讓歷史再次重現,也可以增加綠島地方的觀光收入,也可以促成後 人對人權的了解。 我到現在還連絡的同袍也不多了,現任花蓮縣政府參議的陳政宏12,他是我在綠島 的長官,我們有時還會用 Line 聯繫,還有跟我一樣也是擔任大隊長的林芳璇13,他現在 在金門擔任國民黨黨部主委,偶爾會回來花蓮,比較有聯絡的就這兩位。隊員的話,楊 登魁往生時,他的秘書致電給我,問我能不能幫楊登魁上個香?我就跟他秘書推說沒空, 畢竟現場便衣、檢調人員這麼多,多少還是要顧忌一下。不過,平常我跟別人聊天時, 不會顧忌說我是在綠島服役的,畢竟別人知道你曾管過那些大哥,他們都會用另一種眼 光看待你,也都把它當成酒桌或閒聊的話題,有些民眾也會問我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 可以講?但再怎麼講也是綠島事件,畢竟只有這件事比較可以描述,其它也就平淡無 奇。

12

陳政宏(1950-),花蓮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請見本計畫中陳政宏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根據本團隊目前所掌握資訊,林芳璇曾任綠島指揮部參謀主任,目前任職於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惜其拒絕受 訪。 13

148


五、兩件大事 我在軍中曾經死過了三次,第一次就是綠島暴動時被磚頭砸到鋼盔。第二次是我剛 從綠島調回來擔任科長的時候,民國 78 年(1989)10 月 22 日,一架本來要從花蓮飛 往松山的華航飛機,從北端往南端滑行起飛,因為塔臺報錯方向,本來要向左出海,結 果塔臺報成向右,導致飛機來不及攀升直接撞山,機上五十四人全數罹難。14當時我奉 命前往現場,因為在深山裡,有一次要攀上一個山壁,結果繩子沒抓好,摔下懸崖,還 好卡在樹藤上,只有一些輕傷,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是在大興村土石流後,我負責指揮, 那時要用怪手挖掘屍體,必須由三個阿兵哥,兩個分別站在司機旁邊,一個在怪手正前 方監看,如果有挖到屍體就必須停止挖掘;當我收到通報發現屍體時,我就快速的衝過 去,不顧危險的直接跳下深坑裡,怪手司機看到我跳下去,便把怪手移開,結果怪手的 勺子突然脫落,就掉在我的前方,這如果壓到絕對也是沒命活,這是第三次。後來,我 想想可能是在 19 歲要下部隊之前,六個妹妹帶我去一貫道15求道,冥冥中有守護神在 庇護我,所以才能逃過這些劫難。 這世界上真的是有鬼神,像是去搶救華航空難那次,我是帶著一批官兵和五個山青 上山,山青是由當時新城警察分局局長牛玉琳派來支援的。到了現場以後,五個山青跟 我報告說:「長官,我們是奉命開路,我可以負責撿屍塊,但我們不能負責抬屍塊。」 我想說就配合他們習俗,不讓他們抬屍塊,就請他們負責撿屍塊就好。當時現場沒有一 具完屍,都是碎身,因為飛機剛起昇,安全帶都還配著,就導致屍體分成三大塊,下半 身一塊,左右上半身隨著安全帶有各分一塊,不然就是只剩一顆頭顱。當時有個阿兵哥 開玩笑說:「報告科長,我上去如果有華航的屍體,我要抬華航小姐的屍體。」結果去 到現場,樹被燒得燒得跟木炭一樣,還掛著腸子跟內臟,然後地面上踩到的都是屍塊, 那時我就看到一個穿著華航空姐制服的屍體,名牌還黏在皮膚上,我就說:「某某某, 這個是華航空姐。」結果那個阿兵哥過來一看,就當場吐了滿地。 因為要撿拾屍塊,山青打無線電回分局,說需要直升機空投布袋以便裝屍塊。當時, 有個山青一到現場,便是開始撿一些紙幣或是比較有價值的物品,剛好有一個少婦的右 手中指掛著一顆很大的鑽戒,那個山青死力吃力地拔,就是拔不出來,當時我負責將有 價值的物品將成一袋,我就叫那山青別再拔,將那右手臂丟進來。到了第二天中午,直 升機空投食物過來,結果竟然是肉包子,官兵們聞到那味道又吐了一地。在這次救難中, 有三個例子可以證明世間有鬼神,第一個例子就是,有個空少的上半身卡在石縫裡面, 然後阿兵哥要去把屍體從石縫中抬出來,但怎樣都拉不上來,結果有一個比較有經驗的 山青,就對著那屍塊禱告一下,並對他說:「某某大德,今天會發生這個事情是突發事 件意外事件,並不是這些阿兵哥跟你造成的,這些阿兵哥是要協助你,要請你下山跟親 友會面,你要跟阿兵哥配合啊,這樣才能順利的把這個工作完成,希望你能夠跟阿兵哥 配合,不要再阻礙。」一講完,阿兵哥就真的順利的把屍塊拉了出來。第二個例子就是 當時阿兵哥在抬屍塊,若是在高處,基本上是要將屍袋滑下來,或是攀著繩子下來,結 14

中華航空二○四號班機為編號為 B-180 的波音 737-209 型,在民國 78 年(1989)10 月 26 日由花蓮機場飛往臺北 松山機場時,在起飛後不久因轉向錯誤方向而撞山墜毀,機上五十四人全數罹難。 資料來源:http://ppt.cc/31ItD, 2015 年 11 月 13 日讀取。 15 一貫道,是指創立於中國,目前主要興盛於臺灣和香港的宗教信仰。而在有不少臺灣移民的地方,例如美國、日 本、韓國、東南亞、澳紐、美洲、非洲、歐洲等地,亦有為數眾多的信眾並廣設有道場,稱為道壇。根據現代學者 的研究,一貫道和中國古代的白蓮教有較密切的關係,而又更多的吸收了儒教、道教和其它宗教的信仰色彩。 資料 來源:http://ppt.cc/5QGmQ,2015 年 11 月 13 日讀取。

149


果他們卻直接將屍袋往下扔,剛始屍塊是臀部著地,結果那兩個阿兵哥突然原地抱著屁 股哀說很痛,比較有經驗的山青就叫他們拉下褲子,結果這兩個阿兵哥屁股腫得跟麵包 一樣大,山青就叫他們去跟大體下跪道歉,兩個阿兵哥照做以後,就真的不會痛了。 第三個例子就是剛剛提到的鑽戒,當時大體都抬到陸軍八○五醫院的太平間,當時 有許多家屬在那等候,結果現場有一個阿婆一直哭得很淒慘,又邊喊著媳婦的名字,我 上前關心問:「這個阿婆,你怎麼哭到這麼傷心?」阿婆就回我:「我一個媳婦剛好坐 這班飛機」我回問他:「你媳婦長怎樣?」阿婆就說:「我媳婦,出門穿什麼什麼衣服, 現在那些衣服都燒焦了,認不出來。我知道我媳婦帶一個鑽戒,那個鑽戒是他結婚的時 候送他的。」我一聽到鑽戒,就把放在保管袋的鑽戒拿出來,拿給阿婆看,「阿婆,是 不是這個手指上的?你看一下!」阿婆看了哭了更傷心,邊回答我:「對啦!」我看他 哭這麼傷心,就叫他拿去給檢察官登記,檢察官確認完身分後,就叫阿婆可以把鑽戒拿 回去,我就眼睜睜看著阿婆邊哭邊喊著媳婦的名字,邊輕鬆地就把鑽戒拔了起來,看到 以後我嚇得汗毛直豎啊,就是這麼玄,山青死命拔都拔不起來,阿婆輕易地就拔出來。 還有一些人在認領屍塊後,要準備燒銀紙,結果怎麼點都點不起來,旁邊的人看到就說, 那可能不是你的什麼人,你再去找看看。然後找了半天再回來點,真的一點就著,原來 不是親人是不會接受的,就是這麼的玄啊。所以說當軍人的時候,國徽最大;當退伍當 村長以後,鬼神最大。當時村裡如果有往生者,我都是擔任總務,擔任總務的時候,對 往生者要特別的尊重,尤其那個「放路紙」,都是女婿負責的,我都叮嚀他們,要特別 過橋的時候,過什麼的時候,過紅綠燈的時候過什麼馬路,跟你某某人講說要通過了, 然後過橋時要放三隻香,然後放銀紙,現在是環境保護的關係,都改放花瓣不放銀紙, 像這類的事情我就感觸良多。 我爸爸也是信奉一貫道,就在我母親過世的隔年,便開始茹素。有次土石流的時候, 因為水跟泥巴從後門沖進來,沒有流出去,我父親一醒來發現水淹到膝蓋,便往樓上衝, 結果腦微血管破裂,緊急的送往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蘇主任跟我說:必須馬上開刀, 不然會變成植物人,成功率有八成。我就想說跟他賭這八成,後來也沒事,但是過了三 年以後,我爸爸有了後遺症,人就失智了。當時他固定吃四種藥,分別是膽固醇、降血 壓、糖尿病、失智症,他平常都是乖乖地吃,突然有一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或是時辰 到了,他突然一口氣吃光二十二粒的降血壓藥,這種藥一天只能吃一粒,吃多會出事。 後來我午睡醒來才發現我爸爸躺在床上抽蓄,便立刻把他送往鳳林榮民醫院,醫生立刻 幫我爸爸打了兩針強心針,結果血壓只回到四十五,醫生就跟我說要有心理準備,後來 就把我爸爸送回家,回來的時候護士小姐還不斷對我爸爸使用 CPR,後來我把爸爸放 在床上,我跪在床頭,左手撫著他的胸口的時候,護士把氧氣罩移開的那一瞬間,我爸 爸突然迴光返照,回過頭瞪著我說了四句話(臺語):「阿堂,從今以後你要吃素。從 今以後你要好好修行,你工作要做,家庭也要顧。」講完這四句很通俗的話以後,我爸 爸兩眼一閉,就這樣走了。第二天我便開始茹素,也沒感覺腸胃不舒服。後來我爸爸在 冰櫃冰了九天,身體還是軟綿綿的,臉就像小嬰兒一樣,葬儀社的化妝師就跟我說,你 爸爸得道了,就是仙佛帶他回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我說我晚年有兩大任務,第一個就是修一貫道傳福音,我加入才深深體會到 改變命運,求了三寶以後,就能回到天國,因為你在求道的時候,「經理」也就是點傳 師,當他幫你點開玄關的那一瞬間,你就不用再到地獄輪迴,像我現在就是認真修行, 我自己家中也設有佛堂。第二件事情就是農事,我爸爸以前跟林務局簽訂二十年八甲地 的造林合約,等到我接棒以後,二十年的合約就滿了;於是,我就把那些林木保留下來,

150


因為我曾以土石流防災員的名義,到古坑華山參觀,發現他們都會在檳榔樹下種植咖啡, 我看那咖啡產量不錯,便效仿他們,我現在認證的有機咖啡已經有五甲地了。此外,我 還種植苦茶,因為之前食安風暴,社會大眾都很擔憂食安問題,吃花生油沒花生成分, 吃大豆油沒大豆成分,我就想說種植些苦茶做成苦茶油。所以,我現在農務的重心就是 有機咖啡跟有機苦茶。我的晚年除了這兩件大事之外別無所求,能過一天是一天,像今 天下床時摸摸心臟,還有心跳,這樣就夠了。

151


14. 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1 月 15 日 (一) 14 點至 16 點半 地點:新竹縣竹東鎮富貴街吳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吳敏鴻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49 年(1960)

出生地

苗栗縣三義鄉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4 年 5 月至民國 77 年 5 月

職稱

參謀官-本部中隊輔導長-本部中隊隊長

備註

(圖一

吳敏鴻先生接受口述訪談現場側拍)

152


一、家族及個人生命史

(一)家族成員 我於民國 46 年(1957)6 月 5 日在苗栗三義出生,我祖先在清朝時從廣東梅縣遷 移至苗栗銅鑼樟樹村,大概三百多年前來到臺灣。我們家族大部分都是讀書人。我祖父 在日據時代時畢業於臺北師範1,據我記憶所及,他曾在臺中擔任過文官跟老師,當時 臺中市政府還曾佩給他一把文官劍2,算是一種身分上的象徵,不過我不是很清楚他是 當什麼官,那把文官劍後來因為「槍砲刀劍管制條例」3,我們便把它上繳,現在想想 還蠻可惜。然後,祖父回到苗栗當了幾間學校的校長,最後調回我小時候念的三義建中 國小擔任校長,之後就被調去苗栗縣政府當督學,到 65 歲(1969)退休,在民國 77 年(1988)去世,享壽 84 歲。我祖母是苗栗通霄苑裡人,是一般的家庭主婦。我父親 昭和 8 年(1933)1 月 1 日在臺中出生,因為當時我祖父在臺中工作。我父親當時臺中 一中畢業後,不確定有沒有念大學,曾當過小學老師,之後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他當 時讀臺中一中時,李敖4和劉泰英5還是他學弟呢。母親也是國小老師,在三義建中國小 任教,到了民國 88 年(1999)退休後,和我父親在老家三義過退休生活。我家除了我 之外,還有一個妹妹,民國 49 年(1960)出生,她是嘉南藥專6畢業,之後到榮民製藥 廠7工作,民國 76 年(1987)結婚,是我爸從中撮合的婚事,然後他們到楊梅埔心開一 間小兒科診所,生了三女一男,大女兒差不多 29 歲,臺大外文系畢業,現在從事口譯 工作。二女兒師大畢業,曾在臺東長濱國中8擔任老師,之後調回頭份建國國中9當老師。 三女兒在世新念新聞系,差不多大四,最小的是兒子,在海洋大學念養殖系。 1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創立於明治 28 年(1895) ,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大正 8 年(1919) 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昭和 2 年(1927)分割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 今 臺 北 市 立 大 學 的 前 身,南 門 校 區 )、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 今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的 前 身,芳 蘭 校 區 ),昭和 18 年(1943) 兩校再合併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南 門 校 區 收 預 科 及 女 子 部,芳 蘭 校 區 收 本 科 生;日 治 時 期 國 語 學 校 及 臺 北 師 範 學 校 的 學 籍 簿 全 部 移 至 芳 蘭 校 區,即 今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校 區 )。昭和 20 年(1945)日本戰敗, 臺北師範學校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民國 50 年 (1961) 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民國 76 年 (1987) 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民國 80 年(1991)改隸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民國 94 年(2005)升格改制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資料來源:臺北教育大學校網,http://www.ntue.edu.tw/about/introduction,2016 年 1 月 31 日讀 取。 2 明治 32 年(1899)經由明治天皇許可,頒布「臺灣總督府文官服制」,規定官員服飾裝扮,其中敕任官、奏任官、 判任官需配置長短劍各一把,其中短劍配置於大正 9 年(1920)廢止,只配置長劍。關於文官劍及臺灣總督府文官 服裝敘述可見:內務大臣西鄉從道,〈臺灣總督府文官服制〉,《臺灣總督府府報》475 號,1899 年 3 月 10 日,頁 19。 3 應為「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於民國 72 年(1983)6 月 27 日頒布,主要為管制槍砲、彈藥、刀械,維護社 會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條例。資料來源:內政部主要法規查詢系統─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4476&KeyWordHL=&StyleType=1,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4 李敖,臺灣作家、政治評論家。民國 50 年代在《文星》雜誌上力主西化。民國 60 年代曾因抨擊蔣中正而成為政 治犯入獄六年。李敖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公開演講。 相關敘述可見:李敖著,《李敖回憶錄》(臺北: 李敖出版社,1999)。 5 劉泰英,曾任中國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開發董事長等職。資料來源:林志函、張宏業、王 宏舜,〈劉泰英 貪汙罪判 3 年定讞〉,《聯合報》,臺北,民國 104 年 11 月 5 日,版 A12。 6 嘉南藥理大學。民國 55 年(1966)成立,原名為私立嘉南藥學專科學校,民國 85 年(1996)升格為嘉南藥理學 院,民國 103 年(2014)更名為嘉南藥理大學。 資料來源:嘉南藥理大學校網,http://www.cnu.edu.tw/index.asp, 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7 於民國 49 年(1960)4 月 1 日設廠於公館,名為「榮民醫院聯合製藥廠」。民國 50 年(1961)將廠房搬遷至景 美,並由「國防醫學院藥學系」協助藥品研發。民國 72 年(1983)廠房再度遷移至中壢。 資料來源:榮民製藥股 份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taiwanvpc.com.tw/tw_news.php,2016 年 2 月 6 日讀取。 8 臺東長濱國中。創校於民國 57 年(1968)。 資料來源:臺東長濱國中校網, http://www.cpjhs.ttct.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7,2016 年 2 月 6 日讀取。

153


(二)個人生命史 我是家中的老大,民國 52 年(1963)開始就讀三義的建中國小,58 年(1969)因 九年國教10直升三義國中,之後考中區聯招,考上豐原高中,64 年(1975)畢業。參加 大學聯考,因為高中沒有好好讀書所以落榜,65 年(1976)重考一次,還是沒考上, 在家裡的壓力及自己的壓力下,想說乾脆從軍算了。我從軍的理由沒這麼偉大,說什麼 報效國家都是騙人的,主要就是有壓力才去念軍校,於是我就在 65 年(1976)8 月到 政戰學校11報到。 在我求學階段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民國 60 年(1971)參與日本舉行的第 13 屆世界 童軍大露營,12那是國二升國三的暑假,當時在日本靜岡富士山腳下舉辦,這是我生平 第一次出國。當童軍都要求要誠實獨立,我在參加完這活動後,就比較獨立,也因為出 國而開展了自己的視野。國中時,有個老師對我影響也很深,是教英文的曾光雄老師, 他對我最重要的影響在於人格教育方面。因為他本身也是軍人出身,認為做人就是站要 有站姿,坐要有坐姿。換言之,他對我在生活習慣上的教導,跟精神方面的教育都有, 除了授業解惑外,對於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很照顧,是一個好老師。 我老婆出生於民國 54 年(1965)6 月 12 日,是我在綠島時認識的。當時我老婆在 機場擔任地勤,她父親出車禍時因為醫務所正在改建,醫務所正好在本部中隊後方,她 跑來跟我借椅子供她母親休息用,之後就深入交往。民國 77 年 5 月 1 日我輪調回臺後, 我們便在民國 77 年(1988)10 月 19 日結婚。我跟我老婆有個獨生女,民國 79 年(1990) 12 月 5 日出生,東海大學化工系畢業後,一直在從事化妝品相關的買賣。

三、軍旅生活 民國 69 年(1980),我從政戰學校畢業,畢業以後因為抽到留校籤,必須留在學 校一年,待在學員指揮部擔任區隊長職務,差不多等於排長。到了民國 70 年(1981) 11 月,因為下一期的學生要畢業,我們就必須出校門。當時出校門服務也是按照國防 部分配,因為當時各軍種都會有人力需求,所以都是國防部統一分發。 我先被分配到警備總部,之後於民國 70 年(1981)11 月 12 日被分發到泰源職訓 三總隊13七大隊三中隊,擔任中尉輔導長,負責隊員心理諮商及生活輔導考核。民國 72 9

苗栗縣立建國國中,民國 84 年(1995)6 月 22 日設校招生。 資料來源:建國國中校網, http://www.jgjh.mlc.edu.tw/xoops/htdocs/,2016 年 2 月 18 日讀取。 10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於民國 57 年(1968)實施。 資料來源:教育部部史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 id=2, 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1 民國 39 年(1950)創建,原名為「政工幹部學校」,至民國 40 年(1951)7 月 1 日正式成立,第一學期學生於 翌年 1 月 6 日入學就讀。民國 59 年(1970)10 月 31 日易名為「政治作戰學校」。民國 95 年(2006)9 月 1 日配合 「國軍精進案」北部軍事院校調併,改制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資料來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網站, http://www.fhk.ndu.edu.tw/default.asp,2016 年 2 月 18 日讀取。 12 世界童軍大露營,為國際間童軍大露營的一種,四年舉辦一次,第一屆由 1920 年英國開始舉辦,通常有數千甚 至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 14 至 17 歲之青年參與。最近則為民國 104 年(2015)在日本山口縣舉行,大會主題為 WA 和 a spirit of unity,也就是和的精神。 資料來源:中華童軍總會官網,http://www.scout.org.tw/index.aspx,2016 年 2 月 6 日讀取。 13 為專責收容觸犯「動員戡亂時期竊盜犯、贓物犯保安處分條例」之強制工作受處分人,施以感化教育及職能訓練。 民國 76 年(1987)7 月政府宣布解除戒嚴,軍法與司法分治,行政院遂於民國 77 年(1988)1 月 15 日核定將「臺

154


年(1983)又調九大隊三中隊服務,當時在玉里農場,14負責管理感訓時間過半且表現 較優的隊員,當時共有三個中隊在玉里農場。同年 5 月,我奉令調至警備總部經理隊擔 任上尉輔導長。經理隊負責警總各下屬單位經理補給,部隊位於新店大崎腳。隔年(民 國 73 年)基層歷練完成後調至北警部政二科擔任參謀,當時北警科下屬於臺北警備司 令部兼臺北師管區司令部。10 月,我回政戰學校接受正規班訓練,因為軍事教育於軍 校畢業後仍須接受指參教育為爾後歷練提供完備的訓練,於民國 74 年(1985)4 月返 回北警部。 民國 74 年(1985)5 月接受輪調至綠指部。當時本來應該留在北警部,但當時北 警部就說我是上尉缺的政戰官,綠島那邊也是上尉缺,結果當時同梯的就推來推去,就 推到我這來。剛調綠島時,我在綠指部政戰處擔任政二參謀官,那年 8 月恰好本部中隊 輔導長出缺,於是我回鍋當輔導長。那時的指揮官杜建發現我帶兵很有一套,於是就叫 我從政戰轉軍事,因此 12 月又再轉為本部中隊的中隊長。 民國 77 年(1988)5 月,我離開綠島,接著被調到臺北警備司令部新竹團管區、 新竹警備指揮部,那時都是雙頭銜,譬如臺北警備司令部,解嚴前叫警備司令部,另外 一個機關名稱就是兼臺北師管區司令部。其次,在臺北師管區、臺北警備司令部這兩個 銜的單位下設置了基隆、臺北市、臺北縣、桃園、新竹,和宜蘭六個團管區司令部,含 警備指揮部。15但解嚴以後,正式更名為臺北師管區司令部、新竹團管區司令部。那時 我被調到警備科,當時剛解嚴,很多業務都必須跟憲兵還有警察做銜接,一直到民國 78 年(1989)警備科裁撤,改成編訓科。編訓科就只負責海岸的督導,因為當時地區 警備都還給警察單位,而海岸守備就還給陸軍單位。當時業務就只剩海岸守備的督導, 山地警備,及後備軍人動員管理任務。民國 83 年(1994) 我擔任新竹團管區的作戰科 科長,直至民國 89 年(2000)退伍。

三、三年的綠島生活

(一)指揮部編制及空間結構 我在綠島服役時,大部分時間都是擔任本部中隊的中隊長,主要工作在於管理士兵, 不像十一、十二大隊負責管理隊員。當時本部中隊成員大概有一百三十人,一個中隊編

灣警備總司令部職業訓導第三總隊」及「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泰源職業訓練中心」一併撥交法務部接管,並定名為「臺 灣泰源監獄」。 資料來源:法務部矯正署泰源技能訓練所,http://www.tuv.moj.gov.tw/ct.asp? xItem=262043&CtNode=7357&mp=069,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14 民國 41 年(1952)於花蓮玉里設置,主要開採蛇紋石,屬於職訓二總隊第一大隊。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 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15 民國 40 年(1951)國防部特設動員局按省行政區域分設臺北、臺中、 臺南、臺東四個師管區。民國 41 年(1952), 分別以陸軍五十六師司令部及一六六、 一六八、一九九等三個團之幹部,與部分士兵編成「臺北師管區司令部」, 下轄宜蘭、基隆、臺北、桃園、新竹等團管區。以陸軍八十七軍軍部,及二一一師司令部之幹部編成「臺中師管區 司令部」,下轄苗栗、臺中、臺中市、彰化、嘉義、南投、雲林等團管部。以陸軍六十四、九十六、十六等師之超 額人員編成「臺南師管區司令部」,下轄臺南、臺南市、高雄,屏東、澎湖等團管區。以陸軍第八與五十師之幹部 為主,與之編成「臺東師管部」(但於民國 89 年裁撤),下轄花蓮、臺東兩個團管部,其中臺北市、高雄市兩個團 管部直隸國防部動員局。每一縣市設立一個團管區,專司後備軍人管理、政訓、與動員工作,民國 91 年(2002)年 因國防二法修訂各地區「師管部」、各縣市「團管部」均修訂為「後備司令部」。 資料來源: https://www.mnd.gov.tw/Child/Publish.aspx?cnid=255&p=710&cnkw=rsoldier,2016 年 2 月 10 日讀取。

155


制主要是一百一十到一百三十人之間。我們負責營區整體的安全防治,簡單說就是指揮 部的安全,加上周遭的碉堡防備。 除了安全防治外,我還負責管理汽車分隊,所以還必須負責指揮部的物資補給及伙 食業務。那時營區裡還有一個反應部隊,就在中正堂上面,中正堂旁邊有個樓梯可以通 到二樓,他們就住在那邊,平常就是訓練柔道等,他們是營區暴亂防治的第一個反應部 隊。當時除了本部中隊外,十一、十二大隊各中隊也都有自己的官兵,裡面編制有中隊 長、副中隊長、中隊輔導長、然後幾個區隊長,甚至有所謂的士官兵,最起碼一個中隊 有二、三十個人,一個大隊大概會有一百多個人。當時一個大隊有四個中隊,但會有個 中隊變成空頭部隊,因為編制上沒有這麼多人,所以有些指揮部參謀就是由空頭中隊長 兼任,我則是十一大隊四中隊長被拉去當本部中隊長。十一大隊裡面就是五棟建築物, 各中隊各有一棟,空頭部隊的房舍可能就變成庫房或廚房,另外還有一個大隊部和福利 社,福利社裡面有理髮部、洗衣部、百貨部,旁邊有一間專門給官兵使用的飲食部。當 時隊員不能自己去福利社,都是由政戰士找隊員代表進去採購,再帶回去分發。 那時綠島指揮部應該是叫忠愛樓,16當時一樓右手邊就是政戰部,有政一到政五, 然後政戰部對面是感訓組跟警備組辦公室,左手邊是行政組,對面是後勤小組、預財室 跟電話總機。然後二樓右手邊有指揮官辦公室,對面是侍從室和參謀主任的辦公室,兩 間辦公室旁有個浴室,當時參謀跟政戰主任都是在這洗澡,左手邊是會客室和會議室, 會客室對面是政戰主任辦公室及副指揮官的辦公室,會客室中間有一間隊史館,還有個 電報室在樓上,要經由單獨的樓梯才上的去。 (二)隊員及官兵的作息 當時隊員們都是按表操課,跟一般的部隊一樣,早上第一節八點到十點,可能就是 上一些立正稍息的基本操練,十點到十二點是正步演練,當時都是由指揮部的感訓組負 責制定隊員們的課表。官兵也是按表操課,或是到各業管單位服務,例如汽車單位就是 到機場或港口卸貨載貨,勤務排就是負責一些雜物的處理,若是沒有事情,也是照表操 課,一早起來先跑步,大概跑到機場或是港口,回來後進行手榴彈投擲,接著吃早餐, 之後就是八點正式上課,有刺槍術、操正步、器械訓練等等。比較特別的就是禮拜三晚 上的莒光之夜,要寫一些作文或是心得。禮拜四早上要上莒光課程,討論一些議題等等, 基本上都是在各中隊的據點裡面進行這些課程及討論。我平常的工作就是督導這些官兵 工作情形,然後到堡哨巡視,有時候也必須到指揮部開會,跟隊員的接觸不多,主要都 是跟官兵接觸,不過隊員們還是認得我是長官。 (三)綠島暴動 我剛得知要前往綠島時,心情可說是很低盪。當時西部隨便一個小鎮都比臺東熱鬧, 在東部根本沒什麼娛樂,加上交通又不方便,所以當時我很抗拒去綠島。當時聽說所有 最大的流氓都關在綠島,尤其是民國 70 年(1981)左右的指揮官叫劉效文採取放任政 策,所以隊員們都在綠島四處亂跑,直到換了譚興甫17少將擔任指揮官後,才採取較為

16

根據吳敏鴻口述,警備總部的軍風為「忠愛」,故此樓為忠愛樓比較合理。 譚興甫,前警備總司令部執行處處長,現福座開發公司的董事長。 資料來源:國寶集團, http://www.gobogroup.com.tw/history.aspx,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17

156


嚴厲的管制。據我了解,當時除了流氓跟保安處分的隊員之外,還有一些政治犯關在綠 洲山莊,不過我們接觸不到,我們都是面對隊員。政治犯中我比較有印象的就只有施明 德18而已,因為我知道他關在那邊。綠洲山莊我沒有進去過,直到民國 76 年(1987) 12 月的綠島大暴動,那還是因為當時綠洲山莊已經空了出來。19那時我們從岩灣職訓二 總隊20押解一些有暴動行為的首從分子,將他們關進綠洲山莊的八卦樓,用以隔離。因 為當時綠島也有暴動的跡象,我也是那時才有機會進去綠洲山莊。之前聽到有人說,當 時這些人是從直升機上直接被推下來,這用想的就知道不可能,推下來還有命可以活嗎? 這些人後來被押解進綠洲山莊,脫掉頭套一看到我,就知道他們又回到了綠島,因為有 不少人就是從綠島轉出去的,我也坦白跟他們說這裡就是綠島。 綠島會發生暴動,主要一個原因就是解嚴後,一些一清專案21的隊員希望能有個明 確的刑期時間,因為當時有些已經被關了三、四年,22而警備總部沒有回應。於是他們 就開始串聯起事,以表達他們訴求,當時從職訓三總隊開始,再到職訓二總隊。各個總 隊串聯的方式主要是當時有些隊員因其他司法案情會被法院提訊,然後會關在看守所或 監獄裡面,他們就在裡面串聯。另外,綠島當時隊員們都有進行雜役的活動,就這樣私 下進行串聯。綠島發生暴動時是民國 76 年(1987)12 月 1 日,在前一、兩周自強山莊 十二大隊三中隊就開始進行絕食抗議,當時一些指揮部的長官都有去安撫溝通,而隊員 們的訴求也表明給長官,就是要知道明確的刑期,因為照以前管訓人員來說,流氓是分 甲乙丙丁四級,甲級四年、乙級三年、丙級兩年、丁級一年。23假如當時表現好的話, 到達一定的累進評分,就可以提報提早結訓。如沒有積極表現,也沒有其他搗蛋行為, 最差也只要關四年。 那時已經是民國 76 年(1987),一些當初一清專案掃進來的也關了三年多,所以 這些人希望有個明確的答案,但最後沒有明確的刑期下來,他們就開始一些絕食活動。 自強山莊是兩層樓的建築,靠近海的是新生大隊,靠近裡面的就是十二大隊。12 月 1 日那天,一些隊員在牢房裡面拆東西喧鬧。當時的指揮官是張寶成,他申請部隊來進行 鎮暴,他也負責現場的指揮,另有一個副指揮官是林俊夫,12 月 1 日特勤隊一進去, 十二大隊三中隊就有人放火,燒死不少個,也因為燒起來的緣故,就把寢室鐵門打開, 讓隊員趕快出來,別個中隊隊員看到很多官兵,就有人大聲起鬨,結果導致全面暴動, 很多隊員跑去樓頂拿隔熱磚,準備拿來當武器扔官兵。自強營區發生暴動後,莊敬營區 18

施明德,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7 年(1958)間,組織『亞細亞同盟』(又名臺灣自治會)圖推翻政府。 後又與陳三興領導有叛亂組織「興臺會」意氣相投,旋在高雄市明春旅社,由施明德等等商談合併問題,採陳三興 建議,合併以『臺灣聯合戰線』或『臺灣獨立聯盟』為名。」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9 民國 76 年(1987)臺灣地區解嚴,當時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即綠洲山莊)隨之裁撤,人犯移監綠島監獄,房 舍由國防部移轉給法務部,並交由臺灣綠島監獄代管。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ppt.cc/trpOx,2016 年 2 月 18 日讀取。 20 收容各司法、軍法機關宣付保安處分及警察機關依法轉送矯正處分之各類人犯。解除戒嚴後,配合動員戡亂法令 終止,警備總司令部裁撤,民國 81 年(1992)7 月 1 日奉 行政院核定撥交法務部接管,更名「臺灣岩灣技能訓練 所」。資料來源:法務部矯正署岩灣技能訓練所, http://ppt.cc/qBxHq,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21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22 當時以「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執行,「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於民國 44 年(1955)10 月 24 日執行,民國 76 年(1987)8 月 3 日廢止。 資料來源:法源法律網─「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 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202.aspx?lsid=FL019470,2016 年 2 月 6 日讀取。 23 流氓管訓處分以「檢肅流氓條例」為依據,「檢肅流氓條例」為民國 74 年(1985)頒布,其中若被裁定感訓, 則必須受到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之感訓處分,於民國 98 年(2009)廢止。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D0080051,2016 年 2 月 26 日讀取。

157


也發生一點狀況,但不是很嚴重。因為莊敬營區只有較少的一清專案的人員,主要都是 保安處分的慣犯。所謂保安處分就是經過法院判刑後,會附帶一些保安一期或兩期的處 分,進行強制勞動。當時十一大隊基本上就是保安處分的隊員居多,不過還是有關一些 老大級的人,像是楊登魁就是在十一大隊的三中隊。最後,有參與暴動的人幾乎都被隔 離起來,被隔離在「特區」24裡面。「特區」類似禁閉室,當時十一大隊裡面有一個, 本部中隊碉堡旁邊也有一個,平常就是把一些比較調皮搗蛋的隊員關進去,是單獨的牢 房。 (四)平常生活休閒 我跟綠島當地人會有一些往來互動,像是公館的蔡居福,他平常會捕一些鸚哥魚賣 給官兵。另外,還有中寮的歐陽商店的老闆,機場附近的海梅坊和清涼山餐廳,主要就 是一些平常假日會去吃飯喝酒或是買東西的地方。我們一個月固定休假六天,而禮拜天 則是一定可以休假。 不過當時我的指揮官杜建是個工作狂,有時連禮拜天也必須工作,像是當時我們就 把舊醫務所重新改建成新的。舊的醫務所是瓦房建築,要將它擴大建造。那時綠島上只 有一間衛生所,只能治治小病,比較大的病症都要送到我們這邊來,因為我們裡頭有軍 醫組的官兵會負責治療。我記得工程當時是由一位中原建築系畢業的下士宋國強負責監 工跟施工,隊員們負責建造,而官兵負責監督及運輸建築材料。我聽比較早來綠島的官 兵說,當時綠島有所謂的八四六,類似金門的八三么,25屬於公娼性質,不過在我去的 那一年就裁撤了。在綠島平常沒有什麼娛樂,就只能看電視,而且也沒去哪裡。綠島夏 天非常的熱,幾乎每天都大汗淋漓,我在那邊一天都是洗好幾次澡,生活十分的無聊。 那時本部中隊非常的忙碌,基本上也沒什麼休閒時間,能休息就不錯。那時官兵基本上 一有休假就是回到臺灣本島,除了退伍前會進行一次綠島的環島。 (五)難忘的人事物 在綠島對我最好的是杜建指揮官,提拔我、讓我有所發揮的人,那時規定在綠島一 年半就可以調提單位,但是因為杜建的關係,不想讓人說我忘恩負義,於是我又多留了 一年半。然後是張寶成,他是修理我最多的指揮官。當時我帶兵非常兇悍,士兵看到我 就像看到夜叉一樣。在我任內時有一個隊員曾經脫逃,因為當時裡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只要你能脫逃三天,在裡面的賭債就可以一筆勾消,但這隊員在第二天就讓我在南寮抓 到,被我修理得很慘。 當時有一個比較特別的人就是郭廷亮26,他就是在綠島養鹿,我還派兩個士兵去支 援他,那時士兵休假還會來我這抱怨,自己勤務處理不完,還必須支援養鹿。那時我們 私下都叫他郭匪廷亮,有時長官如果來巡視,我們會把他叫來指揮部開會,但基本上就

24

關於「特區」敘述與羅昱樟有所出入,羅昱樟記憶中「特區」為隔離重病患者的地方,與吳敏鴻認為禁閉室性質 的隔離房有所不同。 25 民國 41 年至 79 年(1952-1990)中華民國國防部於金門設立的軍妓院,中華民國軍方稱之為「軍中特約茶室」。 俗稱八三么。 資料來源:羅志平,《金門行業文化史》(臺北:秀威,2010),頁 113-118。 26 郭廷亮,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 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相關論述可見: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 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2001),頁 45-71。

158


是吩咐他一些雜事後,就叫他回去養鹿,不會讓他參與事務。除了他之外,那時醫務所 還有一個老者,平常會騎著腳踏車,帶著一本字典去教英文,他叫柯千27。

四、現在生活 (一)退役後 退役後我就在一家美商公司做清潔工作,在無塵室擔任副理,做了兩三年後,就轉 到務業公司當經理,幫人看顧大樓,每天就過著機械式的上下班生活,可能到 60 歲過 後會退休。我對歷史蠻有興趣的,我在軍校時就買了不少錢穆的書,也買了幾本他的書, 其中我對明清史很感興趣,退休後可能會去進修,不過也不是為了學位,主要是興趣。 之後可能會搬到臺東生活,離綠島比較近,也可以過過田園式的生活。 (二)對人權園區的看法 說實在的,人權園區把十一大隊破壞,已沒有什麼歷史可以講,28但我建議八卦樓 跟指揮部的設施不要再去更動,不然就沒有所謂的歷史。做那些牌碑或是人權紀念,沒 有什麼用處,乾脆把建築物整個還原,像是以前辦公室的樣貌,隊員們的生活方式。因 為我老婆的關係,我時常回到綠島,但是只有最近才踏進綠指部,畢竟那裡早就熟透了。 但這次回去發現很多建築物都不見,讓我很失望。其次,園區的歷史解說牌都是從政治 受難者這一塊開始做,說實在的這樣實在不行。因為從時空看來,以前叫匪、叫叛徒, 現在卻說是受難者,那我們這些官兵算什麼?應從當時時空背景來評斷歷史,但說實在 的,我們在裡面是不會隨便對人動用私刑,若是國家真的要弄死這些人,哪可能還讓他 們在社會這樣說話? 我覺得綠島國防監獄與其說成立人權園區,不如成立一個飯店,畢竟那裡的故事一 天是講不完的。改成飯店的話,可以讓觀光客體驗以前的生活,然後讓這些人吃以前隊 員吃的東西,和體驗過去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人權園區是個不實際的東西,當時的歷史 背景就是如此,執政者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會縱放一人,畢竟犧牲少數人,就能讓大多 數人有正常的生活。我不敢說沒有造成冤獄,但當時就是一個安內的問題,畢竟沒經過 這些事情,就無法凸顯民主的可貴,這只是時代背景下的創傷而已。所以不能因為執政 者的不同,就特地強調某一區塊,這是不對的。不過,還是有補救的方式,就是到軍史 館調閱相關資料,還原歷史的面貌。當初他們成立這園區應該很倉促,應該跟歷史機構 結合,做個綿密的計畫跟執行,才能讓園區更完整。

27

柯千,福建省晉江縣人。案由大概為旅居菲律賓時加入共產黨並任小組長,負責與菲共聯絡,於菲軍方審訊中, 被迫簽署供詞誣指華僑尤里等為共產黨,致華僑三百餘人無辜被拘。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 料來源: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6 月 6 日讀取。 28 吳敏鴻服役時間為民國 74 年至 77(1985-1988)年,此時期該空間屬於監禁管訓及保安處分的隊員為主。目前綠 島人權園區在該空間的復原上,採取民國 40 年至 54 年(1951-1965)的新生訓導處時期,並非如吳敏鴻所講述全被 破壞,而是園區選擇更早期的空間作復原展示之用。

159


15. 林清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2 月 13 日 (日) 14 點至 16 點 地點:飛頁書餐廳(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 30 巷 1-3 號)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林清傳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54 年(1965)

出生地

新北市林口區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4 年至民國 76 年

職稱

第三大隊第十中隊政戰士-綠島指揮部政一

備註

(圖一

林清傳先生接受口述訪談現場側拍)

160


一、生平與求學 我是林清傳,民國 54 年(1965)出生,是道道地地的林口人。父親叫林武雄,從 前在臺電工作。母親叫林李秀。我七歲上小學,當時念的是林口國小1(民國 61 年)。 小學畢業後,因為九年國教2已經實施,不再需要考國中,便直接進入林口國中3就讀。 我對國中小的老師都沒什麼印象,只記得老師是從中國過來的,鄉音很重。也可能是他 們會打學生,所以我也就選擇性的遺忘。民國 69 年(1980)我考上光武工專4電子科, 那時候的校長是單繩武5。專一到專四的班導師是張文斌,專五則是鄭焜輝老師。張老 師本身也是光武畢業的學生。對五專的記憶比較深,或許也是這五年我都住校的緣故吧? 兩位老師都很信任我們,給我們幾個比較常去做實驗的學生鑰匙,讓我們得以自由進出 實驗室,也放心我們自己拿零件做電路,也很鼓勵我們去參加各項比賽。兩位老師真的 對學生都很用心。 民國 74 年(1985),我自光武工專畢業,報考預官考試。同年 9 月 16 日入伍,兩 年後的 8 月 1 日退伍。又花了一年的時間補習,於民國 77 年(1988)考上臺灣工業技 術學院,也就是現在的臺科大6。因為臺灣大學7就在隔壁,他們的學生比較有熱情,加 上那陣子的學生活動又比較熱絡,我們不免也受到了一點影響。民國 79 年(1990) ,野 8 百合學運, 我下課沒事也會去中正紀念堂靜坐,再加上學校剛好有些憲法課程,進一 步促使我開始思考國家和社會的社會制度。這是我在五專時未嘗有過的體悟。工業技術 學院畢業後,我便投身科技產業迄今。

二、預官生涯 專四那年,我一位同學邀請我入黨,他似乎是知青黨部9的成員。當時我考量到專 五畢業後就要入伍服役,假若未來要報考軍官兵的話,入黨是比較有利的。幾番思考後, 1

林口國民小學。大正 4 年(1915)4 月 1 日創校,名為新莊山腳公學校菁埔分校。大正 10 年(1921),經臺北州 認可變更為六年制公學校,改名為菁埔公學校。昭和 16 年(1941),奉令施行國民學校制校名改為菁埔國民學校。 戰後,改稱臺北縣立菁埔國民學校。民國 36 年(1947)奉臺北縣政府令校右改稱臺北縣林口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 (1968)8 月,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再度異名,改為林口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新北市林口國民小學校網, http://www.lkes.ntpc.edu.tw/default.asp,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於民國 57 年(1968)實施。 資料來源:教育部部史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3 林口國中。因應民國 57 年(1968)九年國教而創校。由當時泰山國中校長鄭佩先生兼任籌備處主任著手籌劃。 資 料來源:林口國中校網,http://www.lkjh.ntpc.edu.tw/default.asp,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4 光武工專。民國 60 年(1971)創校,校名為「光武工業專科學校」,鑑於社會變遷需要及工商發展之急遽,乃致 力籌設商科,於 84 學年度更名為「光武工商專科學校」。因辦學績優,乃於 99 學年度奉准改制為「光武技術學院」, 2004 學年度更改校名為「北臺科學技術學院」,又於 95 學年度更改校名為「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更奉教育部 核定於民國 101 年 2 月 1 日正式改名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校網, http://www.tpcu.edu.tw/bin/home.php?Lang=zh-tw,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5 單繩武,江蘇省寧縣人。曾任行政參議大學教授、專科學校校長。 資料來源:東南科技大學校網, http://www.tnu.edu.tw/index.asp,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6 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成立於民國 63 年(1974)8 月 1 日,民國 86 年(1997)改名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資 料來源: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校網,http://www.ntust.edu.tw/home.php,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7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昭和 3 年(1928)。戰後,各「學部」改稱「學院」,校名並異動 為國立臺灣大學。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大學校網,http://www.ntu.edu.tw/index.html,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8 相關事件紀錄可參考:林美娜,《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紀實》(臺北:前衛,1990)。 9 為國民黨在校園內建立的外圍社團,用以監視校園,並以救國團舉辦活動來攏絡學生。相關研究可參考:龔宜君, 《「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臺北:稻鄉,1998)。

161


我決定入黨。所以我入黨的目的很單純,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政治熱衷。就我自己的經驗 來說,入黨後對於我的學校生活並未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大致上就是會有些聯誼會的活 動要參加,但內容也就是些吃吃喝喝,不太有政治思想課。那時候的預官考試有兩類, 一種是你考上研究所就是預官,或者是用五專或大學同等學歷去考預官。因此我五專畢 業後便直接報考預官,只是剛好高分落選,沒能當上預備軍官,只當上預備士官。所以 民國 74 年(1985)我就入伍服役了。

(圖二

林清傳先生之退伍令/林清傳先生提供)

當時我們光武工專報考預官的人不少。以和我同寢的其他十五人為例,大概有三個 人都差一、兩分,可以說是競爭激烈。預官考試通過後,我和其他四十一人被分發到政 戰單位。當時的政戰士受訓分成兩部分,軍官在復興崗,10士官則在中壢的忠愛莊。11我 是士官,所以在忠愛莊接受近兩個月的訓練,之後就抽籤分發至綠島。在忠愛莊的那段 受訓時間還好,因為體能上的訓練不多,主要是教導政戰的體系跟制度。 事隔多年,我現在都還記得抽籤分發的現場。我們在忠愛莊結業後,所有的政戰士 被集中到大禮堂抽籤,抽完籤是分組討論時間。在討論會上會有一位學長告訴你被分發 到的單位與往後的業務,總體而言有點像是經驗傳承。我那次大概有十二位政戰士是被 分發到綠島的。那時候的外島籤還不少,假如有兩百位政戰士分發,大約略有三、四十 位都是分發外島的,比例不低。抽到海軍陸戰隊的機率也很高,我們走政戰的就最怕抽 10

受訓地即今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民國 39 年(1950)創建,原名為「政工幹部學校」,至民國 40 年(1951) 7 月 1 日正式成立,第一學期學生於翌年 1 月 6 日入學就讀。民國 59 年(1970)10 月 31 日易名為「政治作戰學校」。 民國 95 年(2006)9 月 1 日配合「國軍精進案」北部軍事院校調併,改制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資料來源: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網站,http://www.fhk.ndu.edu.tw/default.asp,2016 年 2 月 18 日讀取。。 11 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北部地區巡防局。民國 41 年(1952)6 月 1 日,由前陸軍五十六師改編成立,駐防桃園市介 壽路天池營區。民國 47 年(1958)7 月 1 日兼任北部地區警備司令部,民國 79 年(1990)12 月 20 日由桃園住地遷 移至中和秀峰營區。民國 82 年(1993)3 月 10 日納編陸軍及憲兵移撥兵力編成海岸部隊,接替北部地區海岸巡防 業務。民國 88 年(1999)3 月 18 日國家安全會議提議成立「海巡專責機構」,統一國家海防事權,編成「行政院 海岸巡防署」,並於民國 89 年(2000)1 月 14 日經立法院審議三讀通過,由總統於同年 1 月 26 日公布,於 2 月 17 日揭牌成立,並由原秀峰營區搬遷至忠愛莊營區。 資料來源: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北部地區巡防局網站,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mp?mp=9992,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62


到海陸,畢竟依政戰士原本的業務內容來說是不會太操勞的,但若中了海陸籤,還是要 跟著部隊出操。

三、前進火燒島12 忠愛莊抽籤分配完後,我就直接回家收拾行當前往綠島。當時並沒有統一的交通配 套,得自己想辦法去報到,綠島之後才有士官帶你辦理報導手續。我當初是搭火車到臺 東,再轉飛機到綠島。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飛機,還是那種小飛機,而且目的地又是一 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之後的假期往返,我每次都是搭收假前天 晚上十一點的莒光號,到臺東時凌晨六點半,正好能接早上九點的飛機或是中午十二點 的船,這樣通常下午一點半前可以回營。我只有在退伍那次才嘗試搭船回臺東,服役期 間主要原因是考量到假期時間寶貴,而且也擔心自己暈船。 我是民國 74 年(1985)9 月 1 日入伍的,若照這時間推算,大概是 11 月左右前往 綠島。我到綠島後就直接到綠指部報到,當時的指揮官是杜建上校。杜上校一直要拚升 少將,但他到退伍前都沒有升上去。 我剛到綠島時還不曉得職訓總隊是怎樣的一個單位,我們的編制有點像陸軍,但也 又不太一樣。陸軍是三個連一個營,我們則是四個連一個營。綠指部當時共有十二個中 隊,從一到十二。我們的連就是中隊、營就是大隊,而我最初是被分配到第十中隊擔任 政戰士,又被稱作新生中隊。新生中隊並非只收編新生,裡頭所關押的其實更是所謂的 重點分子--所有一清專案13關押的派系角頭老大都名列其中,也因而是營區中唯一用 憲兵少校管理的中隊。我前一任的政戰士就是憲兵少校,這時我才知道綠島總共有三個 兵種--空降營14、憲兵與警備總部。所以我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警備總部綠島指揮部第 三大隊下的第十中隊。每個中隊的編制除了一位中隊長、一位輔導長、三位小隊長,再 來就是十二位士兵與約莫一百二十至一百六十位的感訓隊員,隊員都會稱士兵叫班長, 小隊長則有點像是當兵時的排長。 若照正常體制計算,十二個士兵其實裡頭應該要有九位掛班長。換句話說,也就是 三個士兵搭配一位下士班長。但整個連(中隊)只有兩、三位是符合此標準的軍官,因 此才演變成一般士兵也能當上班長。如此一來,整個部隊上的編制便會是三個小隊,每 隊底下再分為三個班、每班十人。我們一般不會超過這個編制,但也會有超連的時候。 我進去第十中隊時,當時的中隊長陳國開,輔導長則是吳聖恩,之後他期滿調走,遂改 由黃建國補上。在我退伍時(民國 76 年),輔導長都還是黃建國,並且兼任中隊長。

12

以下論述係受訪人在綠島服役時期之記憶與個人觀點,但因受訪人已退役多年,其所提供之資訊並不得等同為歷 史事實,而內文所提供之訊息或者提及部分管訓隊員於管訓期間的生活狀況,或有涉及個人隱私者,受訪人亦不負 有法律責任。 13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14 空降營,即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現已併入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詳細可參見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index.aspx,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63


(圖三

林清傳先生之獎狀/林清傳先生提供)

(一)火燒島業務 政戰工作可以分為政一組織、政二思想、政三監察與政四保防,而在綠島組織業務 只限定於士官兵,隊員部分則專注在思想與保防上頭。服役的兩年間我幾乎沒有職務調 動,只有在最後幾個月因為指揮部擔任政一的學長退伍,才被轉調單位。我在新生大隊 的業務主要就是協助輔導長,也就是幫忙紀錄隊員的每日考核、檢查信件,並紀錄家屬 寄過來給隊員的現金。隊員考核方面,拾金不昧、打架,諸如此類的大小事都要紀錄。 但一位政戰士不可能自己處理一百多位的隊員(即受刑人),所以三位小隊長會輔佐助 我們之外,我們也會找一、兩位士兵幫忙紀錄,也就是所謂的業務士。 我負責政戰士的業務,因此比較不會跟綠島居民有所接觸,接觸較多的可能是我們 的總務,因為他們需要採買食物。我們的廚房供餐是各中隊輪值,並由四位隊員輪流負 責。所以若這個月是我們中隊負責辦伙,總務就需要常在臺東綠島間奔走。除此之外, 我也要輪值安全士官。 本部的政一業務便是整個綠指部的組織。政二、政三、軍法官等等,都在一樓辦公。 而若有隊員的家屬前來會客,也會在那邊等。我們接到通報後,就會搖電話通報,說第 幾中隊的誰有訪客。接下來便要開始簽送會客單。行政中心簽完之後,才會上呈核准。 當時全綠島只有指揮官、副指揮官、參謀主任和政戰主任能批閱。核准通過後,憲兵會 帶家屬到本部的會客室,而士兵則要拿著會客單跑回中隊,再帶著隊員過來碰面。會客 室裡就是一張小長桌,隔著玻璃兩方落坐。那當然也會有士兵負責紀錄談話內容。會客 時間並沒有特別固定,反正營區裡頭隨時都有人在,只要核准通過就可以,一次半小時。 有些人一個月家裡會來一次,也有兩年都沒有會客申請的,並不一定。 (二)轉調指揮部 而我會從十中隊轉調到指揮部,是因為當時我快退伍了,接任的政戰士也已經到中 隊報到,於是便將我暫調本部協助的政一業務。我在轉調政一時,其實有個小插曲。 164


那時候,規定隊員可以透過申請程序購買自己想看的書,或者是請他的家屬寄書過 來,一般只要是內容鼓勵人向上奮發的書籍我們都會給予同意。但那時候負責思想的政 二軍官就不予通過,認為一個政戰士沒必要對隊員這麼好。但因為我們是不同的單位, 我通常就不管了,直接做意見上報。我自己是覺得既然我們是感化教育,當然就要多多 鼓勵他們閱讀一些好的書籍。何況這也不花國家的錢,是他們自己出錢購買。因此這個 政二的軍官對我就很不高興。後來這件事被政一的軍官知道後、對我留下了印象,於是 當我下一任的政戰士來了、政一也剛好出缺時,就把我轉調過來了。 其實這種事在部隊裡面是蠻司空見慣的,有些人的觀念就是比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既然鼓勵他們借書,要透過閱讀來感化,那在我們的業務範圍內不是更該盡可能幫助他 們嗎?這其實有點像是當年警總在管理臺灣自國外進口的書籍唱片,一切都要經過審核, 不能腐化、煽動人心。但有時管理的人根本不曉得書的內容,只是看到書名就覺得不行。 所以那時候就有個玩笑說,要買馬克.吐溫的書,警總就馬上找上門了,因為想說這(馬 克˙吐溫)是馬克思的弟弟。 (三)成效不如預期的輔導員制度 在我的任期內,比較特別的是警備總部曾在民國 75 年初(1986)引入輔導員制度。 他們的編制跟我們的小隊長一樣,在一個中隊裡都是三位輔導員對應一位小隊長。性質 則有點像是希望透過獨立於軍事管理外的單位,去感化這些感訓隊員,期待他們回歸社 會後可以轉化成安定因子。 儘管他們進入中隊後可以作為我們政戰士考核的第三方資訊來源,但它的篩選機制 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支輔導體系下的輔導員只需具備高中學歷,爾後受訓幾周, 便能走馬上任。它吸收了很多當時社會的失業人士,素質可說是參差不齊。作為專業技 能的心理諮商,條件如此鬆散,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你接觸的隊員都是社會歷 練很豐厚的人,若你的專業素養不夠,被他們「反吸收」,透過工作的名義協助夾帶違 禁品或私通信件,後果不堪設想。我們便曾發現協助夾帶檳榔、私通信件的案例。 這輔導員制度其實造成我們管理上莫大的困擾,因為這些輔導員有自己的體系,不 屬於軍職、無法用軍法約束,然而他們卻又沒有一個明確的領導者。究其根底,這其實 也能說是制度預設與實際管理上的問題。更直白地說,這些隊員並不會因為讀了一本《荒 漠甘泉》15本性就會不一樣。他們不會因而變成虔誠的基督徒,從此不再做壞事。

三、記憶裡的火燒島 (一)隊員的一天 其實可以將隊員想像成一般當兵,莒光日的電視教學(在大教室,即餐廳)、思想 教材、寫心得、演講比賽、考核檢查等等,我們都照標準流程執行。因此隊員的一日行 程也是標準部隊作息,早上六點起床,七點或七點半升旗,九點多開始操練,中午十二 15

基督教的靈修書籍,於 1920 年首次出版。著作人為美國籍的考門夫人(Lettie Burd Cowman,1870-1960)。詳細 可參見:考門夫人編著,《荒漠甘泉》(臺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主日學協會,1997)。

165


點吃飯午休,下午一點半繼續出操,四、五點準備晚飯和晚休。我不太記得升旗的確切 時間是因為我曾擔任過升旗手,每次都要提早幾十分鐘做準備。 這中間會有自由活動時間,雖然不長,但你可以打打球、或是自由在營區活動。但 在剛進來的隊員管理上會比較嚴格,我們會限制不能去跟別的中隊隊員聊天,怕他們串 連一些事情,所以是有分區域性的放封。例如說,你是第十中隊的,你就只能在這個活 動範圍。那別的中隊的就是在另外一邊,不能跑到其他地方。如果違反,管理幹部就會 記這個隊員違規。 課程部分,我們也會與宗教連結,大概一季會辦個一、兩次的宗教感化活動。我們 會邀請各宗教派別的講師進到營區,分組給隊員上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因為要分組進 行宗教感化,但隊員裡頭多數都是信仰佛道教,信仰天主教的甚至湊不到十個。 隊員協助的施作工程部分,因為當時環島公路已經通了--雖然不是全部都鋪柏油, 有部分路段還是布滿碎石的泥土路--所以我們就算帶他們出去打石也都只是在營區 範圍裡,沒有幫忙到造路。 我們裡頭採取軍事化管理,故而在犯錯懲處上會比一般部隊嚴格。就我記憶裡,他 們不會被罰關禁閉,原因是因為隊員人數過多、禁閉室不敷使用。所以比方說若你今天 打架鬧事,下士班長給你的懲罰就是再加一副腳鐐(每位隊員剛進營區時都會被上一副 腳鐐)。在這一個禮拜內你不能再犯錯,不然就再加一副。最多可以上到三副,總重量 將近二十五公斤,真的是「舉步維艱」。 我們的腳鐐不是現在輕薄的手銬式,而是鐵鑄的、非常沉重。它也不會在地上磨, 這樣太吵。它的腳鐐扣是在腳環上面,在腳環上面有布墊環,墊在你的腳踝上頭。然後, 腳鐐它一定會自然下垂到地上,這中間會綁一條帶子可以扣在腰環上,藉以把腳鐐吊起 來。被上腳鐐的隊員也還是要照常出操、跑步,吃飯睡覺等日常作息也不能拿下。而且 更重要的是,活動時腳鐐不能發出聲音,連吃飯也是一點鐵器碰撞的聲音都沒有。一聽 到聲音,下士班長就會幫你多加一副。所以隊員在走路時不是一般的行走姿勢,而是雙 腳打開與肩同寬地緩慢邁步。因此你可以想像懲處的嚇阻作用如何。 隊員若要出營,一定要有兩位士官兵戒護,但不一定要上腳鐐。會客則不需要。從 最西側的管制區算起,駐紮的空降營、憲兵營到司法監獄(綠洲山莊)、綠指部,到最 東邊的打石區、埋葬過世隊員的十三中隊,其實都能算是營區範疇。所以不大可能真正 離開營區,也就更遑論與綠島居民接觸的可能性。過年過節會有些簡單的活動,隊員們 會自己做道具來舞龍舞獅慶祝,甚至還有跳八家將的。但都不能離開營區。 在我服役期間的兩年內,我們隊上沒有任何的逃亡情事或出大紕漏,不過其他中隊 曾經發生過逃亡情事,但大概四十分鐘後就抓到了。這件事情還不是因為雷霆演習而抓 到人的,而是自己(隊員)跑來報告--一種不成文的內部默契。他們私底下會相聚賭 博,不讓管理幹部知道。比如我們三個人賭博,那賭博總是有輸有贏,賭輸的人就得還 錢。假若你還不了錢的話,你還有一條路可以抵債--越獄逃亡。無論失敗成功,你敢 逃跑,不管欠幾百萬都一筆勾銷。為什麼?因為你連命都不要了,夠膽量。 逃亡的人其實也知道,綠島是軍事管制區,不太可能挾持交通工具回本島,而綠島

166


本身的地理環境也不是說能夠抱著幾顆籃球就能避過潮流、游向臺東。所以他們都知道 就只能在綠島上躲藏,也因而一定會被抓回來。可為什麼還是要走這條路?就是因為能 夠避掉賭債。 只是被抓回來後的情況也是慘。上三副腳鐐是一定的,時間可能就拉長到三個月。 雖不會像之前士官洪仲丘16被關禁閉操練到死的事件那樣恐怖,但幹部們在處罰上還是 很有手段的。 (二)與感訓隊員之間 其實我們的隊員來源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感訓處分,一類是保安處分。保安處分 是有判決書的、符合法律的。舉例來說,今天如果是一個慣竊,他被抓到之後,除了本 身的刑期外,假如法官同時裁判保安處分,他就會被移送綠島。但一清專案所判處的感 訓處分,其實所有的隊員都沒有經過審判。這也是後來被社會嚴重批判的事。怎麼可以 因為一個檢舉就把人逮捕,而且還沒有任何審判,就裁定關押移送「感訓」?當然,若 攤開這些隊員的背景資料,他們都曾經混過幫派,甚至「燒殺擄掠」。但所謂燒殺擄掠 也不是真的殺了人或是強姦誰,他可能就是欺壓百姓或魚肉鄉民。無論如何,都該經過 司法程序判定,不能因為他有前科就先入為主的認定有罪。不過那時候的當權者執意要 掃黑,也就一併掃進去了。只是這些人終究會被放出來,那當他出獄後,其實造就了更 多的社會動亂。 以楊登魁17為例,他當初會被抓,原因其實是藍寶石歌廳18的利益衝突,而非真的 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事。事實上,他當時已經脫離西北幫一段時間了。只是政府要掃 黑,他在黑道圈裡名氣又大,就一併把他抓去綠島。不過在部隊裡,他其實也就只是幫 我們士官兵服務的隊員(負責洗衣服)。為什麼他願意屈就替我們工作?因為這樣對中 隊有向心力,我們給他的考核也會比較高。他本人後來其實也不太願意談他在綠島的這 段。誠實而言,他們那段時間也是活得很悲慘,因為不知道刑期與罪名,就被用莫名其 妙的理由抓進來關。而且楊登魁後來二清又被抓了一次。所以他們在裡頭大都力求表現, 無論什麼差事--不管洗衣服、擦皮鞋,或是清潔工作、廚房工作這些比較苦力的工作, 很多隊員都會積極地爭取。目的無非是希望得到比較好的考績,早點離開。 我們在與隊員間的互動上,也都分得很清楚,純粹就是公務管理,頂多就是對一些 社會價值觀點會有共鳴,但不會講到私人交情。我自己覺得這中間的界線要抓得準,我 就曾聽說有學長因為在操練隊員上拿捏失當,退伍後就被外頭的小弟尋仇了。 在當時的社會氛圍裡,其實你也約略知道國家的作法有不妥當處。畢竟沒有明講刑 期,就這樣一直關著這些人,其實不好。但我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我們只是執行任務, 責任就是做好上頭的交辦事項,不要出事。而我們在某部分上的管理也還是仰賴隊員, 像是圖書借閱。畢竟人是群居性動物,他們自己在內部會形成誰是領隊的頭。因此我們 16

洪仲丘事件係發生於民國 102 年(2013),義務役士官洪仲丘原預定於該年 7 月 6 日退伍,卻在 7 月 4 日死亡。 由於死者生前疑似遭欺凌、虐待或其他軍事醜聞,因而引發社會輿論關注。 相關事件說明與後續可見洪仲丘死亡案 軍方結案報告,全文載點:http://udn.com/udnplus/hung.doc,2016 年 3 月 2 日讀取。 17 楊登魁(1939-2012),屏東縣人。為臺灣的演藝界大亨,亦為天道盟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http://ppt.cc/H1tPq, 2016 年 2 月 1 日讀取。 18 為高雄第一家歌廳,是臺灣秀場文化的重要地點。成立於民國 64 年(1975),並於民國 84 年(1995)結束營業。 資料來源:http://ppt.cc/TaIMw,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67


只要抓住這個頭兒,自然他就會去把底下的人管理好。那他幫忙做事,我們也就相對地 會給他好一點的考核成績。 我們最上頭的管理單位方其實也會怕營區內部會有串聯鬧事,所以在營區的四個牆 角都設有崗哨。整個兵力配置是這樣的:四個牆角處的崗哨是空降營站崗,負責監視內 頭有無動亂、暴動;營區門口的哨兵則是憲兵連,負責過濾進出人口;營區內部的兵力 才是警備總部自己佈署。三個單位互不相通,各自肩負各自的任務。無法接觸的情況下, 在問題處理上便不會有情感因素介入,碰到事情時該開槍就開槍。 此外,我們雖然名為職訓總隊,但在綠島能做的職業訓練其實很有限。大概就是讓 他們在教室裡依照圖模做些貝殼畫打發時間,像是老鷹或是老虎。比較有才藝的隊員會 依照他的能力讓他產生作品,不過我自己在新生中隊裡頭倒沒遇見過擁有特殊才藝的隊 員。 (三)關於綠島暴動19 我在綠島服役的尾聲,我就預期到綠島可能會發生暴動。我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 整體營區的氛圍。隊員號碼一號自一清專案被捕的那時迄今,已經被關了快三年,若就 只單算我在綠島服役的時間,隊員也都被關了一年多。一清專案的受刑人刑期未知,這 讓所有隊員的情緒浮動其實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再加上管理者從王茂良憲兵少校換成 我那時的中隊長陳國開,管理上變得較為鬆散。到後來黃建國自警備總部轉調過來時, 其實大家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我們很明白黃建國會輔導長兼任中隊長,就是總部有它 階段性的目的。後來媒體知道楊登魁手被打斷,要藉機帶信到社會上公開裡頭的管理問 題,20箇中原因便是如此。 我記得我下一任的政戰士林進興便真的遇上了暴動。我現在不太記得確切的發生時 間,但應該是我退伍後(民國 76 年)的幾個月後。整個暴動事件其實應該是岩灣先, 再來才是綠島。不過應該算是同時間上報的。上報後沒多久,政府才正視到問題,之後 便慢慢把人釋放出去。 我個人覺得臺灣社會整體是一個白色跟黑色的平衡。許多因為沒有合法遂而走入地 下化的產業便需要所謂的黑道去管制,像是賭博。賭博有輸有贏,輸了、賭債要不到, 自然會有幫你要。於是它形成了一個黑色的生態體系。所以當你今天抓了大哥,以為這 樣社會就會安定了;但其實沒有,因為底下的二哥就會變成了大哥。那等被抓的大哥刑 滿釋放,局勢就會變成兩個大哥,就會為了權力再次火拼,進而衍伸更多亂象,比如說 黑金政治--黑社會勢力介入議會跟民意代表,黑色力量開始明白要透過白色力量來保 護自己。這對臺灣社會來說並不是好事。就這點上,我個人便很欣賞吳念真老師21的觀

19

綠島暴動。發生於民國 76 年(1987)12 月 1 日。詳細事件始末,可參見本計畫中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楊登魁自願被打斷手,藉由後送本島就醫的機會,將綠島暴動的真相傳遞給臺灣社會知曉。事件始末可參考:陳 東豪,〈楊登魁從黑白到彩色的奇幻人生〉,《今周刊》1347 期(臺北:今周,2012)。 網路閱讀:http://ppt.cc/ygiaf, 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1 吳念真(1952-),本名吳文欽,臺灣知名導演、作家。被譽為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相關生平可參見:吳念真, 《這些人,那些事》(臺北:圓神,2010)。 20

168


察。我們中隊就有些刑滿釋放後的隊員是最好的例證,誠如屏東縣議會的鄭太吉22、高 雄市議會的蔡松雄23,後來當了立委的羅福助24、顏清標25以及楊登魁、廖勝美26、四海 幫27的蔡冠倫28、縱貫線29的陳瑞儀等等。 天道盟的成立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時竹聯幫的勢力橫行臺灣,但地方黑幫其實 還是區分成很多小區塊,並未完全統合。但當蔡冠霖、羅福助、楊登魁這些大哥級的人 物都被抓起來、關到綠島,原本鞏固的地盤劃分又再次被打亂,底下的小弟也藉機興起, 四海幫、天道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這也很像是今天的 ISIS30。它透過販賣石油 獲得財源,進而得以強化自己的勢力,因此才有辦法培養人才跟美國和世界諸國對抗。 講得比較深層點,其實每個社會跟國家都有所謂的黑色族群存在,並不是現在才有。 國父當年是不是搞幫派?這答案「是」,而且還很成功,不然他怎麼會有那麼多稱兄道 弟的人?這也是為什麼華僑那麼重要。 作為非法存在的賭場與八大事業自古就有,無疑也是現代社會的一部分。畢竟一個 社會不可能都是光明性的,白與黑,自有它的秩序在裡頭。只是負責管理黑色部分的黑 道人士通常不被白色世界認同。以前白跟黑,黑算是比較低的、沒那麼明目張膽,但一 清專案二清專案之後,反而將黑社會的生態整個攪亂了。黑色開始跨過界。關於這點, 用鄭太吉的事件來講是最合適的--明擺著就是在家屬面前把人槍決掉--雖然這也 是比較誇張的,他卻又擔任地方議會議長。 所以這正是為什麼一清專案後,臺灣的國會和議會會部分染黑。因為這些受過感化 教育的黑色力量,學會了尋求法律保護,明白唯有透過「合法」才能真正立不敗之地- -比方說,我是議長、你是市長,那至少我是跟你平起平坐,對吧?因而造成從前檯面 下的利益浮上檯面,這也是所謂的黑金政治。31我個人覺得一清二清專案是個非常明確 的分界點。 我們今天若從侵犯人權的角度談這些事,就好比說當年會談慰安婦、會談二二八事 件應該被平反。如果這些一清專案、二清專案被抓的人真的有做不對的事情,經過審判 22

鄭太吉(1959-2000),屏東縣潮州鎮人。民國 73 年(1984)因「一清專案」接受管訓,後在伍澤元的「護持」 下當選屏東縣議會議長。於民國 83 年(1994)因地下賭場利益槍殺鍾源峰,判處死刑。民國 89 年(2000)8 月 2 日於高雄第二監獄執行。 資料來源:http://ppt.cc/ewLDu,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3 蔡松雄,曾任高雄市議會副議長、高雄市議員。 資料來源:高雄市議會, http://www.kcc.gov.tw/Publish/parliament/index.asp?pn=4,2016 年 3 月 2 日讀取。 24 羅福助(1943-) ,生於彰化縣北斗鎮。曾任第三屆及第四屆立法委員(1996-2002) ,並為天道盟首任盟主(1987-1996)。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ppt.cc/fwCfu,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5 顏清標(1960-),臺中沙鹿人。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基金會董事長、無黨團結聯盟榮譽主席,曾任多屆立法委員, 後因貪污案遭到褫奪公權。 資料來源:http://ppt.cc/Nli9B,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6 廖勝美,創立芳明館的角頭之一,為鬥爭涉嫌唆使手下槍殺角頭連明彥,民國 99 年初(2010)因癌症病逝。 資 料來源:http://ppt.cc/UMI9v,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7 四海幫,黑社會組織,成立於民國 43 年(1954),以臺北市為主要據點。 資料來源:http://ppt.cc/0tRwz,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28 蔡冠倫(1941-2011),前中華民國空軍少校,四海幫創使人之一。晚年投身企業,係冠倫集團總裁。 資料來源: 聯合影音,https://video.udn.com/news/229150,2016 年 2 月 28 日讀取。。 29 縱貫線原意是臺灣鐵路管理局對縱貫線及屏東線的總稱,但也能指涉為臺灣的黑社會中自身實力足以橫跨各大幫 派的地方角頭。臺灣黑幫相關研究可參見:陳國霖,《黑金》(臺北:商周文化,2004)。 30 伊斯蘭國(IS/ISIS/ISIL),一個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聖戰組織,也是個未被廣泛認可的政治實體,奉行極端 恐怖主義。詳細介紹可參考:派崔克.柯伯恩著,周詩婷等譯,《伊斯蘭國:ISIS/IS/ISIL》 (新北:好優文化,2014)。 31 臺灣黑幫相關研究可參見:陳國霖,《黑金》(臺北:商周文化,2004)。

169


後入監,這沒問題。但當時卻是因為威權體系的緣故,可能就是高層決定「應該要來掃 一下黑了」,就這樣把這群人抓了,這背後其實是有問題的。 隊員的背後不只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家庭的破碎、一份經濟收入的短缺。在裡頭, 國家只有給隊員吃飯的錢,其他買牙膏、肥皂這些日用品的花費,都是要靠隊員家屬寄 現金過來。隊員之間也會有義氣地互相幫忙,畢竟總是會有些家庭經濟狀況比較不好的。 這些被侵犯人權的隊員,他們在社會上就比較不會被重視,因為大家都會覺得他們是有 犯過錯的。但若就我們看過這麼多隊員資料的內部人員來說, 「真正有些事蹟能講的」, 其實不到十分之一、十分之二。 舉例來說,在我們裡頭大家都會說自己是被冤枉的,但也會有人承認自己不是。那 被冤枉的人是怎麼樣的情況?他說他只是帶著一把水果刀去討賭債,結果被警察當場逮 捕。就現在的法律來說,暴力討債的罪刑審判是要看有沒有對受害人產生傷害,暴力威 脅才成立。但當年不是,就算你的動機只是要威嚇對方,也會被關個三、四年。這樣的 罪刑其實過重,罪不至此。我們的罰則應該講求平衡,像黑社會裡頭的秩序--欠債還 錢,天經地義。只是今天他們討賭債時,透過一些非正規的手段,還是會被提報流氓而 被抓起來的。 (四)營區建築 整個營區可以分為綠島指揮部與自強營區,兩者間以一座橋畫分。我們活動範圍也 就是在兩處。我們並不能進去或是接觸旁邊的感訓監獄或是中寮的司法監獄,因為管理 單位不一樣。我們只知道感訓監獄那邊關了很多知名的政治人物。 綠指部(即莊敬營區)過橋後經過憲兵排後便能進入自強營區,也就是九、十、十 一、十二這四個中隊。所以應該叫做中隊,並不是大隊。而本部中隊是本部自己的部隊, 權責是維護營區治安,所以鎮暴部隊一類的操演都是由他們執行。透過這樣的權責說明, 大概也能知道我們真正的步兵排、步兵連都在裡頭。也就是綠島真正的軍力所在之處; 其次才是空降營跟憲兵。日常隊員的管理則是由我們四個中隊士官兵執行,本部中隊並 不搭手。但若隊員鬧事打架,他們便會派兵協助我們。我們營區內部只有大隊長可以配 槍,中隊長跟小隊長都是警戒棒。所以軍械室都在大隊裡,但數量也不多。 我們若能找個從制高處向下看望自強營區,還能夠看到當初新生大隊裡的橢圓形大 操場。操場邊有個司令臺,臺上有國旗。我印象中一樓是第十中隊,二樓是十二中隊, 它是一個兩層樓的建築。而第九跟第十一中隊則在另邊。但我現在也不太能確定十二中 隊這區是否如此,因為以我上次去綠島查看的記憶似乎又有點不太合理了。 綠指部大門旁有兩個兵哨,是由憲兵負責的會客室,接著繼續往裡頭走便是行政大 樓。我不太記得行政大樓是叫忠貞還忠愛,不過一樓是各單位辦公室,而角落還有間會 客室。二樓上去則是參謀長與指揮官的辦公室。行政大樓正對大門的路上有座蔣公銅像, 它的位置剛好是整個營區的中心點。我們隊上懂風水的隊員曾說過銅像的位置剛好佔在 綠島的一個穴位上,要用蔣公的銅像才能鎮住,所以我想它應該永遠都不會搬移吧。

170


本部連前面是一片大草皮,假若警備總部有要派人來督導的話,直升機就是降落在 這個點。服役期間,我記得陳守山上將32便曾搭機來巡視綠島。33廚房、軍官宿舍、醫 務所、汽車保養廠的位置也都和現在一樣。我記得醫務所應該是民國 75 年(1986 年) 左右蓋的,正好是我的服役期間。當初就是我們帶領隊員到外頭的打石區,先把比較大 的岩石敲解成小塊,然後上碎石機把它變成更為細小的石塊,再用運輸車運送到建地。 我還記得醫務所是個類似 U 型的四方結構。而且,當時有些隊員本身就有帶病,我們 常要半夜戒護緊急送他醫務所。反而我對福利社沒有什麼印象,很少去購買。 新生大隊的角落也有個小的醫務室,那裡會有一位醫官輪值。醫務所大概是四到五 位。醫務室無法處理便轉送醫務所,再不行才會等第二天的班機後送臺東。不過部隊裡 頭的醫藥其實很有限,大多都是止痛藥跟阿司匹靈。此外,我沒有比較有印象的醫官。 而關於關押隊員的營舍,它其實就是一個狹長形的空間。使用規劃上,簡單地說, 就是將空間對切分配。後面是隊員的大通鋪,前頭則大概有六至七個房間。中隊長一間、 輔導長一間、政戰士一間、小隊長兩兩一間(第三位小隊長則跟另位政戰士一間),還 有辦公性質的業務室、檔案室跟一個文書處理的空間。士兵的小通鋪則剛好在隊員通鋪 的斜對角,兩者中間隔著中山室,但也算是在同個區域裡頭。每個中隊也都會有個圖書 櫃,隊員能夠自由借閱。 此外,現在人權文化園區提供的那張導覽地圖,自強營區的部分其實有點不準。因 為進入營區後就直接接到大操場,兩者間是沒有距離的。所以圖上的水溝應該重新繪製, 現在的圖已經不是當初的位置。 營區之外,鄰近還有個軍官招待所,以及空降營的部隊。不過我們都不會有所接觸, 遑論進出。在我的綠島服役期間裡,慈航宮34則是另個重要的地標。我每次送會客條到 行政中心時都會經過那。早期營區沒有腳踏車,都要用走的送單子。從營區送單子過去 要半小時,回來又要半小時,之後再帶隊員走過去會客,實在是太耗費時間。若是碰上 端午節、中秋節,會客的人數一多,根本能說是「跑不完」。最後只好配給我們政戰士 一臺腳踏車,不過也是唯一一臺,所有政戰士共用,也是因為這樣我對慈航宮的印象很 深刻。它現在供奉的神明和當年不同,當年只有觀世音菩薩,現在多了地藏王菩薩什麼 的、很多。有時候我們帶隊員去會客時,隊員他們也會到那上香、祈願。 除此,我並沒有聽過八四六這樣的單位。在性這一方面的需求,就我所知道的士官 兵頂多就是到南寮租錄影帶回來看,自己解決生理需求。不太可能存在著這樣的單位, 而我們卻不知道。我想有可能是時間點不同,因此有所改變也說不定。但我很確定我服 勤的年代沒有。 我所知道的禁忌空間也就是因為埋葬過世隊員的十三中隊,我對綠島的印象其實都 32

陳守山(1921-200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十六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部司令,也 是第一位臺灣籍上將。 詳細生平可參考: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記錄整理,《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 守山口述歷史》(臺北:國史館,2001)。 33 目前查無史料直接佐證陳守山上將巡視綠島,但根據《臺東縣史‧大事篇(下冊)》記載,再交叉受訪者服役期 間,可能為民國 75 年(1986)2 月 9 日。該日,「蔣總統經先生關懷基層工作人員,工作辛勞,特囑省主席邱創煥 轉達致意,警備總令陳守山至縣內各地慰問春元工作人員,轉達總統關懷之意。」 見:臺東縣政府編,《臺東縣史‧ 大事篇(下冊)》(臺東:臺東縣政府,2001),頁 419。 34 慈航宮,於民國 74 年(1985)綠島指揮部所建造。

171


集中在營區。平常不大往外跑、也不會想去哪裡,而放假就直接回臺灣。剛好去年初(104 年)比較有空,就把它當成一個觀光景點,純粹舊地重遊。 但我覺得成立這樣的一個園區對綠島來說是好的,這會讓這個國家記得那個年代所 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些建築如果不保留下來,很快就會被遺忘。言論自由、開放投票的 現在,人人都可以亂罵馬英九或者蔡英文,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可我並不這麼認為。 從某個面向來看,臺灣的競爭力衰退,在國際間的競爭力趨於劣勢,人心在某種層面上 來說是沉浮的。我們不是給予年輕的一代太多自由,便是太多的不自由。回望三、四十 年前臺灣,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反差。猶若我們現在去中國,當地人根本不敢批判習近 平一樣。在當年的那種氛圍底下,你敢講蔣經國,明天你就綠島「觀光」。我們應該要 平反的是罪因,而不是現在社會的流於謾罵。

172


16. 羅昱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1 月 17 日 (日) 14 點至 15 點半 地點:高雄市鳳山區鳳東路羅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羅昱樟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51 年(1962)

出生地

屏東縣潮州鎮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4 年 4 月至民國 75 年 4 月

職稱

軍械士(憲兵)

備註

(圖一

羅昱樟先生接受口述訪談現場側拍)

173


一、家世及個人生命史 我是羅昱樟,民國 51 年(1962)7 月 18 日出生在屏東潮州,退伍後移居鳳山。我 祖先從清朝時就移居到臺灣,我們是客家人,在臺中東勢務農維生。我父親羅吉土和他 的兄弟開始移居到屏東潮州生活,我母親羅林七妹也是客家人,不過到我這一代就不會 講客家話了。我父親和他的兄弟遷移到潮州後,也是以農耕維生,主要是種稻子。我家 共有七個小孩,四女三男,我排行老么。我父親 40 歲的時候生我,因此我跟父親年紀 差很多。我父母分別在民國 85 年(1996)和民國 92 年(2003)相繼去世,我大姐也已 經去世。我民國 63 年(1974)潮州國小1畢業,民國 66 年(1977)潮州國中2畢業,民 國 69 年(1980)日新工商3畢業。我老婆叫鄞采榆,我們都是日新工商的學生,不過我 跟她是在畢業後才認識,並在我退伍以後結婚。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民國 77 年次 (1988),現在在榮總4的醫工組負責維修機器,小兒子是民國 79 年次(1989),在群 創光電5公司上班。

二、軍旅生活 民國 69 年(1980),我從日新工商畢業後就是等當兵,結果抽到陸一特。6陸一特 要當三年的兵,我想說乾脆去考憲兵學校7的預備士官班。那時憲兵學校有半年時間讀 書,然後一樣服三年役,薪水也比陸一特高,於是我就選擇考憲兵學校,也順利考上。 我在民國 71 年(1982)10 月 31 日開始就讀於憲兵學校,先接受三個月的入伍訓和士 官訓,然後在民國 72 年(1983)4 月 9 日畢業,接著以下士階級分發部隊。剛開始先 被分配到桃園憲兵隊及中壢憲兵隊,都是待兩三個禮拜,然後再調派到大溪憲兵隊半年, 會這樣分派是因為當時營部在桃園憲兵隊,中壢屬於第二連,而我屬於第三連,然後第 三連是大溪憲兵隊。大溪憲兵隊那時位於現在中山公園旁邊的武德殿,旁邊還有我們的 中山室,不過現在都廢除了,那裡曾經有鳳飛飛的遺物展覽。8之後,我又轉到新竹憲 1

原名潮州庄公學校,創立於明治 32 年(1899),曾改名為潮州西國民學校、潮州國民學校,於民國 57 年(1968) 更名為潮州國民小學。資料來源:潮州國民小學校網,http://web.cjps.ptc.edu.tw/?,2 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2 原名為潮州初中,民國 53 年(1964)進行第一次招生,於民國 57 年(1968)8 月因應九年義務教育,正式改名 為潮州國中。資料來源:潮州國中校網,http://web.cjjh.ptc.edu.tw/,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3 日新工商,民國 58 年(1969)10 月 17 教育部核准設立,現設有汽車科、資料處理科、餐飲管理科、綜合職能科 及建教餐飲管理科。日新工商校網,http://www.jhvs.ptc.edu.tw/,2016 年 2 月 10 日讀取。 4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加強照顧臺灣南部地區榮民、榮眷及一般民眾的醫療服務,促進醫學發 展,於民國 73 年(1984)正式籌建「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並於民國 79 年(1990)10 月 16 日正式看診。 資料來源:高雄榮民總醫院官網,http://cms03p.vghks.gov.tw/Chinese/MainSite/About/B06/,2016 年 2 月 11 日讀取。 5 群創光電,創立於民國 92 年(2003),民國 99 年(2010)與奇美電子、統寶光電合併,三者合併後保留奇美電 子為公司名稱。民國 101 年(2012)12 月,為區隔奇美品牌,更名為群創光電。 資料來源:群創光電官方網站, http://www.innolux.com/pages/tw/index_tw.html,2016 年 3 月 5 日讀取。 6 中華民國陸軍第一特種兵,一般習慣稱為「陸一特」,是民國 56-75 年(1967-1986)間,中華民國陸軍將裝甲、 砲兵、兵工、通信、工兵等五個兵科列為第一特種兵,當時《兵役法》規定陸軍役期仍為兩年,但以行政命令於其 退伍同時另發為期一年的臨時召集令,因此實際役期三年,直到民國 73 年至民國 74 年(1984-1985)廢止陸一特的 實施。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指官部,http://afrc.mnd.gov.tw/thenewindex/News.aspx?NewsID=1663,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7 即今日「憲兵訓練中心」。先是於民國 14 年(1925)廣州設立訓練所,民國 25 年(1936)又於南京擴編為憲兵 學校。民國 42 年(1953)於今新北市三重區復校,民國 59 年(1970)遷至五股現址。 資料來源: http://ppt.cc/ekSsN, 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8 於民國 101 年(2012)2 月 18 日在大溪武德殿舉行向鳳飛飛致敬的特展。相關敘述可見:游文寶,〈武德殿鳳飛 飛特展 就怕人擠爆〉,《聯合報》,臺北,民國 101 年 2 月 24 日,版 B2。

174


兵隊服役了半年。當時新竹憲兵隊在新竹麗池附近,不過現在也裁撤了。半年後回到憲 兵司令部整訓三個月,然後在民國 74 年(1985)4 月整個連移防到綠島。之後在綠島 服役一年後,於民國 75 年(1986)4 月退伍,我們的部隊則移防到澄清湖那邊。

(圖二

羅昱樟先生之憲兵學校畢業證書/羅昱樟先生提供)

三、綠島的生活 (一)初到綠島 我在前往綠島前,完全不知道是要去綠島,從臺北大概坐了一整天的火車到臺東。 我本身是軍械士,但當時的長官卻交代說要把槍枝留在臺東憲兵隊,到了那時候我才知 道我被派去綠島。那時對綠島沒什麼印象,也不知道去綠島要管什麼,當時我也不知道 有所謂的一清專案9,覺得移防到綠島很奇怪。那時應該只有高階的長官先行知道要移 防綠島,我們都是到了臺東才知道。當時我們整個連都是坐漁船到綠島,因為那時港口 很小,也沒軍艦可以幫忙,就這樣搭了三個小時的漁船才到綠島。當時我駐紮在憲兵連 連部,裡面加上排長和副排長大概有二十幾個人,除了連部之外,大門有一個班的駐點, 國防監獄和自強山莊都有一個排的駐點,而官兵基本上都是住在駐點的附近,這樣上下 哨比較方便,畢竟走路很遠,當時我們都還是以騎腳踏車的方式查哨。

9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175


(二)職責與生活作息 在綠島時,編制上我已經是中士,除了軍械士的職責之外,曾經待過兩個多禮拜的 「特區」主管。10因為當時連部有事務要處理,就回來連部,直到退伍。所謂的「特區」 位於十一大隊後面,大概有十二到十五間房間,專門隔離肺結核或是重病病患。每間隔 離房都有裝設監視器,隨時監控這些人的情況。此外,「特區」還有個庭院,種一些花 花草草。我在「特區」時,除了管理這些人之外,若他們身體有狀況,我還必須帶著他 們到醫務所給醫官診療。我平常生活約早上六點起床,然後是值星班長集合早點名,之 後就開始跑步,跑到司法監獄後折返,回來就吃早飯。我們跟警總他們搭伙,因為連上 沒有自己的廚房。那時早飯都是受刑人負責烹煮,廚房就在我們連部的後面。吃完早飯 後,就開始一些業務或是上哨,或是一些教育訓練,就在連部前面的操場進行。假日也 會有早點名,我們是採取排休的方式,那時我們都是積假三天,然後飛回臺灣休假,不 過其實我們很少休假。那時禮拜天監獄裡面還會放電影,禮拜四一樣是莒光日,在那裡 作息大概就是這樣。

(圖三

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洲山莊門口/羅昱樟先生提供)

(三)與各單位互動及難忘的人事物 我們編制跟警總是分開的,主要負責支援警總。那時我們還必須負責對進入營區的 人搜身,不管任何人都一樣。據長官表示,是因為擔心有些人會帶違禁品進去營區,進 10

關於「特區」的敘述,根據羅昱樟先生的補訪,「特區」是隔離病患的隔離室,而吳敏鴻先生所說的特區-禁閉 室其實就是鎮靜室。吳敏鴻(1957-),苗栗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見本計畫中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 記錄稿。

176


而跟受刑人有所掛勾。基本上我們跟警總的人員接觸不多,只有連長有時會因為開會的 需要,才會接觸到。平時憲兵隊跟警總相處基本上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偶爾站哨會起 小衝突而已,通常指揮官會直接把連長找去責罵,但也不會有什麼大事。我們跟受刑人 的接觸也很少,長官都有特別交代我們要和受刑人保持距離,所以我們跟受刑人的接觸 最多就是他們跟警總的人出來蓋房子或鋪路、我們在旁邊警戒。有時候會聽到他們在抱 怨刑期不明。另外,綠島那時候還有傘兵部隊進駐。 除了營區之外,我跟島上的居民互動也不多,最多就是到港口那邊買冰吃。剛到綠 島時是 4 月,天氣逐漸變熱,我跟同袍因而常常跑去買冰,我們會跟賣冰的小妹聊個天, 不會有其他互動。畢竟當時綠島居民也沒很多,而且營區外圍不屬於我們管轄。 我對綠島印象最深刻的是柚子湖跟觀音洞,主要是有去那邊看過,然後就是睡美人 跟哈巴狗。因為在民國 75 年(1986)除夕的下午,連長在那邊開著吉普車衝了下去, 當時本來是駕駛兵要開車,但連長說要自己駕駛,不過他可能是太久沒開車了,油門踩 得太大力,車子直接往下衝。結果駕駛兵腿斷掉,後續就醫應該是送回臺東,但我現在 不太確定。當時綠島唯一的醫院就在我們連部旁邊,可是它很小間,只有一臺 X 光機, 機器底片也只有三、四張。

(圖四

羅昱樟先生攝於三峰岩前/羅昱樟先生提供)

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我曾和兩個班兵護送施明德11到機場。因為當時 施明德進行絕食,我們要將他押到機場,送去臺東進行救護。那時我並不知道他是施明 德。他非常的瘦,長官也對他很好,我覺得很奇怪,直到退伍後才知道他是施明德。我 在綠島也遇過郭廷亮12,他有時會出現在圖書館,我平常會在圖書館閱讀準備二專考試 11

施明德,高雄人。案由大概為「於民國 47 年(1958)間,組織『亞細亞同盟』(又名臺灣自治會)圖推翻政府。 後又與陳三興領導有叛亂組織「興臺會」意氣相投,旋在高雄市明春旅社,由施明德等等商談合併問題,採陳三興 建議,合併以『臺灣聯合戰線』或『臺灣獨立聯盟』為名。」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沒收財產。 資料來源: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2016 年 5 月 21 日讀取。 12 郭廷亮,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 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關於郭廷亮於綠島服刑及其後的「跳車」死亡始末,則可參見: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 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2000),頁 45-71。

177


的書;因為我是中士,上哨時間較少,比較有個人時間可以運用、主要都是在中午時段。 那時候我在心底想,這個人既沒穿受刑人的藍色衣服,看起來也不像是官兵,或許是工 友吧?我沒有上前攀談過,一直到退伍後才知道原來他就是郭廷亮。

(圖五

羅昱樟先生和同袍於綠島機場之攝像/羅昱樟先生提供)

(四)營區空間分布 我平常都是在連部活動,連部在指揮部大門進來的右手邊,是一棟一層樓式的建築, 大約住了二十個人左右。面對連部的右手邊,就是醫務所,圖書館跟連部基本上連在一 起。那時醫務所還是瓦式建築,而且也很小一棟。廚房在連部的後面,旁邊有養豬,廚 房後面有浴室可以洗澡。浴室是一個由棚子罩著,裡面是個大水池,只有冷水可以洗, 那時冬天能洗到熱水的只有長官們,我們這些士官只洗冷水。大門一進來有個福利社, 因為當時受刑人很多,像是一些理髮、洗衣的工作都是受刑人在做,我們去理髮還必須 付錢給受刑人。除了「特區」比較獨特之外,在自強山莊角落、往燕子洞的方向有一個 「鎮靜室」。入口在自強山莊外面,門口就寫了「鎮靜室」三個大字,專門關一些各大 隊不服從管教的隊員。從將軍岩走進營區有一個職務官舍,就是軍官招待所,我們司令 (憲兵司令)曾經住過這裡。綠洲山莊我沒進去過,但那裡設有六個哨點,是非常高的 哨亭,那時我們查哨都沿著圍牆走,那圍牆非常的高,晚上一個人查哨的時候蠻恐怖。 指揮部出去有一個碉堡,可是裡面沒有東西在裡面,算是防禦工事。

178


(圖六

(圖七

羅昱樟先生和同袍於寢室之生活攝像/羅昱樟先生提供)

羅昱樟先生於綠島服役期間之開會影像/羅昱樟先生提供)

四、退伍後的生活與對園區的看法 退伍後我就去報考二專,順利考上高雄工專,13就讀電機科控儀組。那時也接觸了 消防這一塊,於是當時邊工作邊讀書,之後就一直做消防相關的工作到現在。我在退伍 一年後跟我老婆結婚,他現在也在我經營的消防工程公司上班,負責會計的事物。我兩 個兒子對我的工作沒有興趣,畢竟做這工作要考很多證照,像是我就擁有設備師、設備 士、技術士證等等十幾張證書。雖然我的孩子都長大了,但我還沒打算退休,畢竟公司 裡還有員工要顧。

13

即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於民國 52 年(1963)7 月 1 日創立,於民國 89 年(2000)8 月 1 日更名為高雄應用科 技大學。 資料來源: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網,http://www.kuas.edu.tw/bin/home.ph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179


(圖八

羅昱樟先生之退伍令/羅昱樟先生提供)

我很少跟人提起我在綠島當兵的事情,最主要是因為工作太忙的關係。對家人也很 少提起,我也是最近才跟我老婆說以前在綠島的事情。畢竟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因 為這幾年比較清閒,我便在民國 101 年還 102 年(2012、2013)的旅遊展買了綠島的觀 光行程,自己又帶了一些舊照片,想說要去比對營區的改變。因為當時我是軍械士負責 管理器材,比較有機會偷偷照一些照片,其他人機會就比較少,不過我想應該也是有人 像我一樣。那次我去綠島時,比對照片的過程有導覽員湊過來看,我便跟他說我以前在 這裡當兵。我還有些照片在朋友那、不在自己手上,所以我就留了朋友的資料請導覽員 他們聯絡,不過都沒有聽到後續消息,看來是沒連絡上。 那次回綠島,我對園區的有些展覽感到非常奇怪,像是中正堂的展覽將整個三十幾 年、四十幾年的歷史都融合在一起,讓人看不太懂,很容易跳脫。而且總認為我們管理 者都是壞人,當時我們也是執行國家交付的任務。我們並不是壞人,但他們總認為受刑 人是好人,一些關於官兵的歷史都沒有談到。此外,莊敬營區和自強山莊也都跟以前不 一樣了。莊敬營區現在是用更早以前的形式,14現在的自強山莊也跟以前不同,只有綠 洲山莊跟從前差不多。其實我本身遇到的事不多,也沒辦法跟別人講什麼故事,像我跟 我老婆講也是邊看照片邊說,這也是我第一次跟別人說在綠島的經驗。

14

此處是指民國 40-54 年(1951-1965)的新生訓導處,屬於勞動改造集中營形式 資料來源:國家人權籌備處, http://www.nhrm.gov.tw/NHRM/information?uid=122&pid=2116,2016 年 2 月 10 日讀取。

180


17. 趙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2 月 14 日 (一) 14 點至 16 點 地點: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 2 號)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趙樑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52 年(1963)

出生地

臺北市中山區

在綠島的時間 職稱

第一次:民國 78 年 2 月至 5 月 第二次:民國 79 年 2 月至民國 81 年 第一次:十一大隊排長-後勤官 第二次: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擔任副隊長(管理壹區) -後勤官

備註

(圖一

趙樑先生接受口述訪談現場側拍)

181


一、生平與求學 我是趙樑,民國 52 年(1963)在臺北大直出生,祖籍在山東省滕州市1。我的父親 叫趙明遠,民國 38 年(1949)隨國軍撤退來臺,是基層士兵。不過當時的部隊裡很多 逃兵,我父親也就轉換跑道,改至省訓團2工作,算是公務人員。省訓團最初在臺北大 直,之後才遷移到南投。箇中原由我不是很清楚,我父親也沒有向我們說明,反正家裡 就是跟著省訓團一起搬往南投,最後落腳中興新村。所以我雖然在臺北出生,但是到高 中之前的求學都是在南投。我有一位哥哥、一位姐姐。哥哥是海軍官校畢業的,姐姐則 畢業於靜宜大學中文系夜間部。 民國 58 年(1969)我念國小,讀的是村裡的光華國小3。五、六年級的班導師我只 記得是位男老師,一到四年級的班導師我比較有印象,老師的名字叫王素素,她比較會 照顧學生,不像另一位男老師比較兇、會打人。我跟王老師現在也還有保持聯絡,而我 們同學之間若有聚會,也都會盡可能地邀請老師一起參加,王老師現在已經八十幾歲了。 民國 64 年(1975) ,我進入中興國中4就讀。我記得我的班導師是教歷史的李心嬌老師, 臺大歷史系畢業。國中時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也因此數學的成績一直都維持得不錯。 後來高中入學考試分發,因為分數上不了臺中二中5,就挑了離家比較近的中興高中6。 在念高中的時候(民國 67 到 70 年),學校教官找我加入國民黨。因為身邊的同學 大部分都是公務人員子女,入黨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我也就跟著加入了。高三那年 (民國 69 年) ,我父親過世,家裡經濟擔子只剩下我媽一個人扛,所以我們三個小孩之 後求學都只能自給自足。民國 70 年(1981)高中畢業,不過由於我的大學聯考成績不 理想,便先找了份工作半工半讀,準備重考。民國 72 年(1983) ,我考上位於桃園大溪 7 8 的中正理工學院 車輛工程學系。 學習方面除了各種專業科目外,也因為軍校的關係而 有思想教育、莒光日等軍紀體驗。四年畢業後(民國 76 年) ,7 月我先是被分發到駐地 位於桃園的北區後備司令部的勤務排、官階是中尉排長,沒多久又被調到基隆團管區的 動員部擔任中尉動員官。我在這兩個單位的時間都不長,約莫是民國 77 年(1988)7

1

依據現在中國的城鎮劃分,應為山東省棗莊市下轄的滕州市。 全名為臺灣省訓練團,是臺灣地區極為重要且調訓人數為極為龐大的公務人員職前與在職訓練機構。相關研究可 參見:曹淑瑤,〈臺灣省訓練團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 3 南投市光華國民小學。因省政府遷至南投中興新村,遂於民國 46 年(1957)8 月創建該校,並命名為「中興第一 國民學校」。民國 56 年(1967),改制更名為「南投縣南投市光華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南投市光華國民小學 校網,http://www.ghps.ntct.edu.tw/bin/home.ph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4 南投縣立中興國民中學。民國 57 年(1968)8 月 1 日奉准創立,並定名為南投縣立中興國民中學。 資料來源: 南投縣立中興國民中學校網,http://www.jsjhs.ntct.edu.tw/bin/home.ph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5 為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前身為臺中州立第二中學,以招收日籍學生為主。民國 35 年(1946),奉令與臺灣省 立第二女子中學合併,以第二女中校址(現該校校址)復校,定名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二中學。民國 89 年(2000), 奉令改制為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 資料來源: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校網,http://www.tcssh.tc.edu.tw/main.php, 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6 國立中興高級中學。為配合省府疏遷,便利員工子弟就學所創設。民國 46 年(1957)4 月開始籌備,民國 49 年 (1960)9 月正式招生上課。 資料來源:國立中興高級中學校網,http://www.chsh.ntct.edu.tw/default.as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7 即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於民國 55 年(1966)10 月奉令改隸國防部並晉名,後又相繼與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 量學校合校。於民國 57 年(1967)12 月遷入桃園大溪鎮員樹林現址。 資料來源: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網, 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8 即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校方因應精進需求,於民國 95 年(2006)11 月 1 日成立該系,並 整併原中正理工學院所屬「兵器系統工程學系」、「造船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等三個學系。 資料來源: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網,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2

182


月就再次被調到桃園山仔頂的兵工學校9受訓。半年後,再回基隆團管區接受一個月的 訓練。之後,便接到通知說要調往綠島。

二、火燒島因緣 我大概是在民國 78 年(1989)2 月接到轉調通知。上頭說我們是被擇優選上的, 但既然是擇優,怎麼會把我們送到綠島呢?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算是技術官,並不像 陸軍官校的戰鬥官體系,所以我當下心裡其實很不高興。那時候要到綠島,我們並沒有 特別的路線安排,就是自己前往綠島報到。我記得當初是先搭火車到臺東,再轉飛機到 綠島。之後幾次放假往返,我也都是如此,很少以乘船方式。因為一個月只有短短的六 天假,交通上的時間花費自然愈少愈好,再加上我家又住在南投,距離更遠。所以我出 營區後通常都是叫計程車到機場坐飛機回臺東,再轉機到臺北松山,接著再坐車回南投; 回程時就搭夜班的莒光號走花東線,慢慢晃回臺東接隔天早班的飛機。我唯一一次搭船 還是由於颱風來襲,飛機停飛。早期臺東到綠島區間來往的船還不是氣墊船,速度沒現 在這麼快,不過我記得我搭的那次已經是氣墊船了。10 我到綠島報到時,那時候的新生大隊整個是空的,營區裡頭也幾乎沒人,幹部比隊 員多。所以三個月後、大概是民國 78 年(1989)5 月份左右,後備司令部剛好在擴大 點招業務,我就被調到嘉義團管區協助作業。我在那裡待了快一年,直到民國 79 年(1990) 2 月才又被調回綠島。那陣子上頭在訴求「職訓專業化」,說實話,大家都很反彈。因 為像我們這些不是畢業於陸軍官校的人,不太可能因為職務轉調就連帶跟著「專業化」, 所以在綠島那陣子我本身是不太高興的。兩年後我通過申調回臺灣,是因為我家裡的狀 況比較特別──父親過世,只剩母親一人在家,不然也調不走。我在綠島總共待了兩年 三個月。回本島後沒多久,我考上中正理工學院的研究所,便以職業軍人的身分回到學 校念書了。由於研究所沒有車輛管理專科,所以我碩士班念得是兵器系統工程學11研究 所,我在軍中算是正期班,要念四年,不是兩年制的專科。

三、記憶中的火燒島 民國 78 年(1989)我剛到綠島時,我是直接在綠指部報到的,那時的指揮官好像 叫黃全寶。我們那時候的指揮官跟主任都是上校,再來就是十一大隊、十二大隊跟本部 中隊。還有些配屬的單位,像是空軍司令部、隸屬於陸軍空降司令部的空降營12與憲兵 9

即今陸軍後勤訓練中心。民國 6 年(1917)創於湖北漢陽,名為「陸軍部漢陽兵工專門學校」。民國 38 年(1949) 國民政府撤退來時,遷往花蓮。民國 57 年(1968)6 月進駐桃園山仔頂現址。民國 83 年(1994)1 月,併編運輸兵 學校與工、通、化校補保及經理班隊。民國 85 年(1996)8 月,再與衛生勤務學校合併。民國 94 年(2005)1 月, 移編「聯合後勤司令部」,更名「聯合後勤學校」。民國 101 年(2012)納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技術訓練中心, 民國 102 年(2013)移編「陸軍司令部」,更名「陸軍後勤學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index.aspx,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10 大型客運氣墊船展開臺東到綠島航運,為民國 79 年(1990)以後。相關敘述見:夏黎明等,《綠島鄉誌》上冊 (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3。 11 即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校方因應精進需求,於民國 95 年(2006)11 月 1 日成立該系,並 整併原中正理工學院所屬「兵器系統工程學系」、「造船工程學系」、「車輛工程學系」等三個學系。 資料來源: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網,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2016 年 1 月 31 日讀取。 12 空降營,即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現已併入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詳細可參見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index.aspx,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83


連。我先是被分配到十一大隊擔任排長,後來被調去後勤處擔任後勤官(位階:中尉, 在忠愛樓裡的辦公室位於行政組),並支援過汽車保養廠的業務,所以我對汽車保養廠 那裡的建築也有印象。我還記得那時因為碰上了高裝檢,車輛需要紅丹漆,但綠島沒有 這樣的資源。恰好,我一個同學在臺北的汽機處13,我便去跟他要了些,才完成了國防 部的高裝檢。 我在綠指部的十一大隊服勤時,裡頭關押的已經全都是一清專案14的流氓,沒有所 謂白色恐怖下的政治犯。那些流氓中,真正「大尾」的幾乎都關在獨居房。我曾經聽說 這些犯人其實很多都是被抓來「做業績」的,也就是為了要抓而抓、在臺灣的監獄關完 後又被送來。所以綠島關的都是二次進來的,也就是一般人說的深造教育。岩灣技訓所 那裡收容的也是屬於這一類的。 隊員除了管訓的流氓外,也有些是軍中出來的。但我也搞不清楚,加上那時候我年 輕、就這樣迷糊帳地過去了,沒有特別過問。像是有些隊員有軍人身分,管訓結束、出 去後還可以繼續當兵。其中緣由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就是。被關押的隊員他們都會被銬 上腳鐐。有時候腳鐐不只一副,多的還會到三副。二十幾公斤重,幾乎走不動。我們還 曾經去研究他們怎麼脫褲子。我記得我剛去的時候有看過,他們帶著腳鐐出操。因為我 的個性就是兇不起來,所以其他同僚在旁邊罵的時候,我也不敢特別做些什麼。比較兇 的幹部大多是正期陸官或者是小士官,其他倒是還好。 之後,我到了十二大隊,先後擔任過副隊長與後勤官。我還記得當時我們的隊長叫 王啟峰,是官校第五十二期。他也算是我的連長。自強營區的變化比較大,那時候我們 入口是有一座橋的、橋下則有一條水溝通過,現在都沒了。而且我們之前裡頭也有籃球 場。再過去一點的空間現在似乎是挪作他用,沒有對外開放。我有點搞不太懂。不過其 實可以繞路到那區建築後頭,那裡有條橋可以到山上。但現在都看不到了。 (一)轉調綠洲山莊 我和綠洲山莊也有些接觸。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兩邊(綠指部和國防部感訓監獄) 在管理上有點算是合在一起了,故而民國 79 年(1990)我自嘉義團管區被調回綠島後, 便是先在綠洲山莊擔任副隊長。不過我兩邊的業務都有接觸,不只是在同一單位。我記 得我當時是住在八卦樓右邊一樓的第一間,管理鄰近的那兩棟押房。我們自己的房間跟 獨居房有點像,但整體空間上就是我們住前面的房間、先長官後士官,而後頭的大通鋪 則通通是隊員。 那時候的綠洲山莊,四周是被圍牆包圍著,進出都要經過憲兵。我記憶比較深刻的 犯人是楊登魁和吳敦。15他們那時並不住在八卦樓,而是獨居房。綠洲山莊的主體建築 大致上沒有改變,就是旁邊幾棟建築不太一樣。像是我印象中綠洲山莊的獨居房應該不 只有現在園區裡的那個空間。八卦樓和醫務所中間應該還有棟獨居房,因為那時候我同 學在那邊帶他們,我還記得他是陸軍官校正期第五十六期的。但也有可能是我記錯。因 13

即聯勤汽車基地勤務廠翻修工場,專責國軍輪型車輛修繕。 民國 73 年(1984)11 月開始「一清專案」,是由臺灣戒嚴時的警備總部主導,依據「臺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 辦法」執行。關於一清專案相關敘述可見: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頁 186。 15 楊登魁(1939-2012),屏東縣人。為臺灣的演藝界大亨,亦為天道盟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http://ppt.cc/H1tPq, 2016 年 2 月 1 日讀取。吳敦(1949-),臺北市人。前竹聯幫成員,參與江南案。現為長宏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的老 闆。 資料來源:http://ppt.cc/LtYJV,2016 年 2 月 1 日讀取。 14

184


為我只知道我同學他們如果要洽公的話會過來,他們都是在那一帶活動。而且對待犯人 也是叫編號,不會喊楊登魁、吳敦這樣,怕人犯串聯鬧事。所以我記得的只是個大概方 向,實際上如何就不太知道了。 (二)與感訓隊員之間 隊員的日常生活其實跟當兵差不多,都是按表操課。六點起床早點名,接著打掃、 吃早餐,但有時候會上課。中間會有休息時間,他們有些人就會站在走廊上抽菸。菸的 來源就是家裡寄錢過來,而後我們隊上固定每周會由軍官或士官帶他們去福利社採買。 一周的消費額上限是三百塊。 我和這些隊員常有接觸,因為要帶他們出去做工。工作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些 簡單的零工與體力活,像是接水管、搬運罐頭到小倉庫一類的。當然也會有莒光日的電 視教學。特別要說明的一點是,我服勤任內的這些隊員都是不能離開營區的。不管是工 作還是放封,都在營區劃分的區域裡頭,不太會有跟居民接觸的時候。 綠島會出事大都是因為剛畢業的年輕士官,他們和那些年輕隊員關係好,但社會歷 練比不上隊員,這些隊員都是很有心機的。熟稔之後,隊員就會跟他們拜託,請求到家 裡協助拿錢、幫忙打點他們在隊裡的生活。又或者是一些人緣比較好的隊員,在結訓後 會送汽水進來,事實上黑松汽水裡頭裝的是金門高粱、沙士裝的則是蔘茸酒。我們借調 到嘉義團管區後,換了一個空軍 74 年班的當連長,後來當我再回到那個隊,發現隊上 酒氣沖天,果不其然就出事了。那約莫是發生在民國 80 年(1991)9 月以後。因為憲 兵進駐要檢查營舍,結果地板一敲開都是酒啊、隨身聽啊、江蕙的 CD 啊,各種違禁品 都在。這件事情鬧得很大,隊長、大隊長、輔導長都被追究責任。我那時候則是後勤官, 所以並沒有被波及。 其實我們跟隊員的感情也是不錯,像我跟其中一位羅姓隊員的交情就還蠻好的。他 是我們隊上的文書,負責幫忙寫些東西,我就還記得他的字很漂亮。他的爸媽似乎都是 記者,他的幾個兄弟姐妹都很優秀,就他一個人是流氓。那時候剛好在圍牆邊看到他, 他就問我能不能幫忙到他家裡拿錢、向我拜託,我斷然地拒絕了。我跟他說這種事我絕 對不幹。我後來隊上出事,但我沒被關的原因,也就是因為我拒絕了隊員的請託。 (三)火燒島日日 在綠島的同仁之間,許輩燕16跟林芳璇17是我現在比較有印象的。許輩燕是當時新 生大隊的大隊長。民國 76 年(1987)12 月綠島發生暴動,雖然當時我還不在隊上,但 我有一位住在中壢的同學被分發到這裡,他就有碰到。另一位林芳璇,現在似乎在金門, 我上次去金門探視學生有看到他。他那時候是我們這個大隊的營長,之後接參謀主任, 他對營區裡頭的大小事應該會比我更熟,因為他在綠島待得比我更久。 居民方面,我接觸得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只有在買機票的時候才會接觸。不過我知 道有些當地居民嫁給軍官的,也有一些雇員需要聘請當地人。但我服役期間沒有看過綠 16

許輩燕(1952-),花蓮人。亦為本計畫受訪者之一,詳細生平見本計畫中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記錄稿。 根據本團隊目前所掌握資訊,林芳璇曾任綠島指揮部參謀主任,目前任職於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惜其拒絕受 訪。 17

185


島居民進來。就算是道路清潔,也都是我們內部自己安排人手。像是我剛到的前三個月, 因為營區裡頭沒有隊員,呈現空隊狀態,我就被分配到打掃工作。所以我每天就到外頭 掃地,清潔範圍一直到現在的慈航宮。我每天就這樣掃一掃、清一清,拜拜完後再回去。 (四)營區建築 若就我服勤期間內來看營區建築變化,大致上來說都還好。建築本身都維持得還不 錯,只是其中幾棟的狀況不是很好。再者,比較不一樣的就是自強營區那邊的宿舍群。 我那時候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導致我上次回去時不太認得。十一中隊這邊保留得蠻完 整的,不過現在弄成一個蠟像館對外展示,就整個空間上還是有點不同。至於會客室的 部分,因為我不會帶隊員出來會客,對於會客室的位置也就不是很清楚,但我記得似乎 是在指揮部裡(即忠愛樓)。 綠洲山莊部分,八卦樓的狀況差不多。而獨居房那區從前就是禁區、我們進不去, 所以我對那裡的印象也就很模糊,只知道這邊有個獨居房。也因為這樣,我無法確定獨 居房的位置究竟是在原本的這個區塊還是醫務所跟八卦樓中間。此外,因為我沒有什麼 機會能進去行政中心,再加上那時候我們階級小,看到營輔導長也都是能躲則躲,所以 不太記得。 醫務所跟當時我在的時候一樣,都是兩層樓的ㄇ字型建築,應該是警備總部時期蓋 的。我前些時日去綠島遊玩時,還特別繞進去看。餐廳、軍官寢室和廚房,這些建築都 還在、沒有什麼改變。而作為指揮中心的忠愛樓現在則是整個荒廢了,連扇窗戶也沒有。 忠愛樓在我民國 81 年(1992)離開時都還是這稱呼,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後來移交憲兵 隊的關係才改成今天的忠貞。我們離開沒多久後,職訓總隊也就跟著裁撤了。 憲兵進駐的確切時間我不太記得,18但我記得我到綠島報到時就已經有憲兵隊了。 每個營區門口都是憲兵站崗。憲兵排就在今天綠洲山莊的門口外側建築。而且以前從人 權紀念碑那裡就設有管制站,一般人是進不來的。 營區外頭有個福利社,位置也跟今天遺址標示的一樣、就在大門進去的旁邊。裡頭 大概就是些理髮廳跟賣日用品的店面。至於有沒有麵店,這我倒是不記得。因為我們吃 飯都在營區餐廳,若要打牙祭則是到外頭的店家。此外,我也沒有聽說有類似金門八三 么體制的「八四六」。中正堂的位置也一樣,我在的那兩年沒有遇到放電影、演戲或勞 軍。我們就是用來打打羽毛球一類的活動,但基本上裡頭很少有集會活動。 營區之外的空間,我沒有聽說有什麼禁忌的地方。像是十三中隊、燕子洞這些現在 很多人會說「陰陰的地方」,我當時都沒有聽見什麼傳聞。而且那邊有一些洞穴,算是 天然的游泳池,我們反而會在那裡游水、嬉戲。雖然我因為不會游泳,沒有下水就是。 我倒是對營區外的彈藥庫印象深刻,因為那是後勤官的管理業務範疇。彈藥庫的位 置就在往機場方向的一條岔路向上,現在已經不在了。我平常都會騎摩托車去巡檢,那 裡有三隻很兇的狗。有次我去進行例行檢查時,其中有隻狗就跳到我肚子上咬了一口。 18

憲兵進駐綠島指揮部為民國 74 年(1985)。時年國防部針對營區安全防範制定警虹計畫,由憲兵司令部增置花 東地區一個憲兵營,各分遣一個憲兵連配屬於東部、綠島的職訓隊。於焉憲兵進駐。 相關敘述見:夏黎明等,《綠 島鄉誌》上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3。

186


幸好我有踢過足球,當下反應就是趕緊縮肚子,這才只有衣服損毀而人沒事。 我那次去綠島玩也有繞進去營區,經過從前的宿舍時,原本有想要進去回憶一下, 只是可惜上鎖了。那時候我們睡上下鋪,我是睡上鋪的。上鋪旁邊剛好一根樑,很多人 都不願意睡在樑下,但我想說我是趙樑,就不怕。現在轉型成觀光景點,感受到與當年 截然不同的氛圍,還是不免唏噓,尤其是看見現在變成廢墟的綠指部。

187


18. 彭俊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1 月 20 日 (五) 14 點到 16 點 地點: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 1 號)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彭俊亨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55 年(1966)

出生地

臺北市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79 年至 81 年

職稱

義務士官

備註

(圖一

彭俊亨先生結束口述訪問之合影)

188


一、家族概略 民國 55 年(1966)在臺北西門町出生。小時候家住在三重,3 歲那一年搬到臺北 市東區,就是國父紀念館附近。我在家排行第四,上面還有三位姐姐,我是家裡的獨子。 我們家族來臺灣已經兩百多年,祖墳位於湖口跟新豐的交接處,來臺的是第二十四代, 到我這一輩已經第三十代了。我父親在他年紀很輕的時候,就為了討生活到臺北做生意。 因為父親那時代的人受日本教育,也因此時常往返臺灣跟日本做生意。不過,在我 7 歲那年,父親在日本出差時,因病在日本過世,而我母親因此必須承擔教養我們的責任。 電視連續劇常常演單親家庭的小孩容易受到欺負,但我卻沒有這種感覺。我從小就是比 較機靈的小孩,但是因為母親的教導,加上是家中獨子,我覺得我必須承擔某方面的責 任,至於是什麼樣的責任,當時的我也沒辦法具體描繪出來,只是不斷被賦予一些期待。 我小學就讀臺北市光復國小19,畢業時還拿了市長獎,當時的市長是李登輝,還記 得市長獎的禮物是一本英文字典,字典上寫著李登輝敬贈。國中念松山國中20,畢業後 考上了師大附中,之後就讀政治大學。其實,我對繪畫很有興趣,許多刻板印象認為走 藝術這條路,以後連生活都會有問題,加上我家庭的狀況,很難讓我做這樣的選擇。所 以,我很早就放棄往藝術方面發展的期待,但仍然在心中存在著對繪畫的興趣。所以, 我在高中畢業要念大學的暑假,在報紙上看到一間美語世界出版社正好在應徵美術編輯, 我就鼓起勇氣地去應徵,竟然以非美工專業也被錄取。在出版社負責美術編輯的工作, 以及幫忙繪製英文教科書的插圖。 在大學的期間,價值反思讓我更認識了自己。我除了兼家教之外,也幫忙別人畫一 些插圖,增加收入,也滿足興趣。民國 79 年(1990)大學畢業考上研究所後,因為希 望自己能更快投入職場,於是選擇先去當兵,這樣就能在之後念研究所過程,先行投入 職場工作。因為軍訓不合格,無法考預官。我的軍種是陸軍,我被編入警備隊擔任警備 兵,在接受完新兵訓練後,被送到淡水沙崙的「警備學校」21接受士官訓練。當時許多 課程都跟獄政有關,甚至還有犯罪心理學。警備學校士官訓結束後會被分發到兩種地方, 一個是團管區或師管區,另一個就是職訓總隊。記得當時在分發的時候,我們內心都十 分的擔憂,因為不曉得會被分到哪。結果受訓完後,我們先被派到花蓮團管區,接著到 東警部,之後又從中挑了十個人左右,重新分發到綠島指揮部,我就是其中一個。當時 我們職責很特殊,除了要站安全士官外,就是每天負責為管訓隊員上課。我在綠島待到 民國 81 年(1992)上半年,便在綠島退伍,回到政大繼續念研究所。

19

臺北市光復國小。成立於民國 53 年(1964),第一任校長為張登旺,成立之初學生約兩百人。 資料來源: http://ppt.cc/s6Pcb,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0 松山國中。前身為臺北市立松山初級中學,成立於民國 47 年(1958)。民國 57 年(1968)改制為臺北市立松山 國民中學,民國 76 年(1987)增設高中部。 資料來源:松山高中校網,http://www.sssh.tp.edu.tw/releaseRedirect.do? unitID=183&pageID=3037,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1 前身為國防部情報學校,民國 72 年(1983)改制為警備學校,隸屬警備總部。 資料來源:〈情報學校改制,成 立警備學校〉,《聯合報》,臺北,民國 76 年 11 月 2 日,版 7。

189


二、綠島的歲月 (一)初到綠島的心情 剛開始得知我將被分配到綠島的當下,我的內心還蠻恐懼的,因為許多人對綠島有 很多的描述,加上我要面對的對象就是一些所謂管訓的流氓。當時,我也覺得很莫名其 妙,為什麼流氓管訓這件事是由軍方負責?再者,我是服義務役的士官,為什麼要到這 樣的地方?畢竟綠島不是軍法監獄,被管訓的流氓是有刑責且被裁定流氓管訓。民國 76 年(1987)解嚴後,我還到這地方服兵役,對我來講,這真是時代的荒謬。也就是 說,今天這些人犯了刑法,被判了刑,又被交付管訓,跟服義務役的我有什麼關係?內 心的衝突跟無奈主要在於此。我面對的這些人,是一般的公民,在被褫奪公權的環境下 接受軍事管訓,我面對的是這些人,那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二)職責與一天的作息 在綠島服兵役期間,我的工作主要是幫裡面的管訓隊員上課。在綠指部裡面有一間 我們這些老師(也稱教官)的辦公室,我們的編制在感訓組,在感訓組有我們專屬自己 的置物櫃。平時上課的時間不一定,但我們會排課表,早上跟下午都有上課時間。我主 要在自強營區上課,記得裡面有三個中隊,這三個中隊的課我都會去上。我們早上也有 早點名,早點名完要幫忙打掃營區,之後才是吃早餐。吃完早餐後,我們就會到綠指部 的辦公室準備上課或是備課。如果沒課的時候,我們也必須支援綠指部的文書工作,不 過幾乎天天都有課。中午,回餐廳吃完午飯後,可以有午睡的時間,如果下午有排到課, 就必須前往上課,不然也是在綠指部裡幫忙。當時上課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德行倫理、邁 向成功之路、每日一字、每日一詞,還有簡單的英文以及法學緒論等。這些室內課主要 也是為了填補隊員沒有室外課的時間。平時上課也都會有官兵在旁邊拿著警棍跟電擊棒 戒備。除了我們之外,還有一種人叫做「教誨師」,主要都是民間人士,從本島到綠島 這來教這些隊員,平時住在空降部隊附近。以前與他們互動,總覺得這些人很特別,不 懂他們是基於什麼原因跑來這裡從事這項工作。 (三)空間分布 綠指部是兩層樓的建築物,二樓是指揮官的辦公室,其餘的部分就不是很清楚。在 指揮部面海的方向,左手邊是一片大草皮,國防部長陳履安22曾經坐著直升機降落在那, 當時陳履安搭著直升機離開時,草地還有引擎發動後燒焦的痕跡,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的宿舍也在綠指部左手邊,廚房跟餐廳在宿舍後面,宿舍往綠洲山莊的方向還有圖 書館跟醫務所,醫務所附近還有一間禁閉室,主是要關服兵役的人,像是逾期歸營或是 犯錯,都會被抓進去關禁閉。有間福利社在指揮部大門旁邊,裡面有賣剉冰、泡麵等等。 大門外靠海的方向有一個機槍堡,我曾看過機槍連的人在裡面直接往海上的礁石射擊。 那時候,綠島除了警備隊之外,還有憲兵跟空降部隊。三個不同的單位當時還必須一起 練習聯合鎮暴操,而我們當時編制上是屬於警備總部。

22

陳履安,於民國 79 到 82 年(1990-1993)擔任第十八任國防部部長,曾出任教育部司長、次長,國科會主委、經 濟部長、國防部長、監察院長等官職。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ssic.nccu.edu.tw/,2016 年 5 月 29 日讀取。

190


我平常上課都是在自強營區,有時也會到綠洲山莊的八卦樓。八卦樓裡面非常不通 風,平常下課休息時,隊員們就會蹲一排在抽菸,香菸都是由管理幹部給他們的。八卦 樓進去後,裡面有小間的教室,上課的隊員比較沒這麼多。印象中教室地板是木頭製, 在沙崙受訓時,就聽說隊員們會在木板下藏東西。有時隊員們在騷動時,也會用拖鞋敲 擊地板,聲音大到在指揮部都聽得到。我沒到十一大隊那一帶上過課,只知道裡面有洗 衣部,平常我們的軍服需要送洗,都是送到那裡面,印象中那一帶都是空著。23除了綠 洲山莊外,我還會到自強營區上課,營區進去左手邊是水泥操場,還記得第一次去上課 時,被裡面的景象震驚到,裡面有些隊員戴著腳鐐手銬在地上爬,可能是犯錯受罰,他 們戴的腳鐐非常的粗重,腳鐐上面都要纏著布,避免將小腿跟腳踝磨破皮,後改為較輕 型的腳鐐。自強營區裡的建築屬於灰色的水泥建築,我曾在牆上看過這樣的標語:「強 中自有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磨」,看到的當下非常訝異,沒想到在建築物會呈現這種 標語。 (四)與周遭人事物的互動 在綠島服役期間,平常我除了要幫隊員上課之外,其餘跟一般部隊生活很接近,所 以跟部隊裡的連長、輔導長,以及同袍的互動很密切,相處上也非常好。其他幹部跟隊 員的互動,印象比較深刻是隊員需要就醫時,幹部會將他們帶往臺東就醫。幹部跟隊員 基本上不會有過多互動,不過聽說之前有個大隊長好像是收了隊員好處,在任期上被送 去關禁閉,等待時間前往臺東受審。我跟隊員互動上,因為平常上課,面對的隊員都是 一百個以上,所以沒有太多的互動。因為我的職責是幫隊員們上課,他們都會叫我老師, 而我們的職級會寫「教官」。上課中間休息時,有些隊員會來跟我聊天,講一些黑道的 事情,也曾經有隊員要找我去他的公司上班。平時,我們老師之間都會彼此交換意見, 討論哪位隊員比較不服管教等。有時聽說某位隊員逼良為娼,或是幹了什麼事情,才被 裁定流氓。不過,我們看不到隊員的資料,因此這訊息來源也不確定。但是,看著他們 身上的刺青,也明白這些人的生命歷程,並不是我過去的生活經驗可以理解的。聽說隊 員們除了本身的刺青外,在感訓隊裡面也會刺青,聽說是將筷子削尖,然後在尖端纏上 棉線,配合墨汁刺在皮膚上,不過我沒實際看過,都是聽別人轉述。 除了跟綠島的養鹿人之外,我跟當地居民的互動也不多。養鹿人都會趁我們指揮部 的人出去洽公或外出時兜售鹿茸酒,然後在我們休假回臺灣的時候,將東西送到機場, 讓我們方便帶回臺灣。我們的休假是累積制,基本上每個月都會休一個禮拜左右,只要 休假都會回到臺灣本島,我都是選擇搭小飛機到臺東機場,有時貪快還會再坐飛機回臺 北。 在綠島服役期間,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人,應該是郭廷亮吧。他在面對綠指部的左 方有種植養鹿的草,那邊的人都叫他老郭。雖然他跟我們沒有太多的互動,但是在那個 年代我們都知道他是誰。他在我服兵役的期間,有一次回臺灣的時候就意外身亡了。郭 廷亮住在與教誨師附近的地方,當他不幸身亡時,他的住處還被拉起了黃色警戒線,讓 我印象很深刻。24 23

關於這時期十一大隊是否已經不使用,據同時期的受訪者陳政宏表示,應該是還在利用,所以可能是彭俊亨個人 記憶錯誤。 24 郭廷亮,前中華民國陸軍少校,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曾為孫立人將軍部屬,在孫立人兵變案中被誣陷為匪諜, 以羅織孫立人的罪名。關於郭廷亮於綠島服刑及其後的「跳車」死亡始末,則可參見: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 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出版,2000),頁 45-71。

191


在我記憶中,綠島有兩個地方很特別,一個是在往新生大隊的方向,聽說過去的那 裡有水牢,據說是以前犯錯的人,都會被丟進去,隨著漲潮,慢慢將人淹沒,直到快滅 頂時才被人拉起來。另外一個是面對綠指部左後方的一間空房,曾經有隊員出了意外, 然後將遺體放置於營舍,當時還有軍官特地到漁港調冰塊,防止屍體腐爛,那間平房也 讓我印象深刻。

三、退伍後的生活 (一)研究生到文化局局長 退伍後,因為研究所開學有段時間,我就先到了姚立明創辦的「國會觀察基金會」 工作。不過在開學後,後因碩士班的課程較為忙碌,就離職了。之後,在碩士論文尚 未完成時,我曾到「洪建全基金會」26工作一年多。等到碩論完成後,我也結了婚,我 倆生了一男一女,男的現在念大一,女的現在念高二。之後,一個因緣際會下,我到了 行政院秘書室工作,屬於約聘人員,主要是負責預擬立法院院會的答稿。在行政院工作 兩年左右,我又到了「聯合勸募協會」27,接著又到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8,工 作一段時間後,我決定回到學校博士班。由於我對非政府組織跟公設財團法有實務經驗, 當時就參與協助政府成立「臺灣西藏交流基金會」29。之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簡 稱國藝會)的董事長找我回去服務,直到我到基隆市文化局擔任局長工作為止。 25

對於接下來的人生,我覺得不是能夠被規劃,但是我希望接下來能夠在文化行政的 領域上有些貢獻。特別是這幾年,除了工作之外,我也在學校授課。在淡江大學講授非 營利管理,另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和文教法律研究所授課,這 些課程內容都是跟自己所學有關,特別是文化行政上的實務,而學生對我的評價都還不 錯。因為我不是常任文官,加上之前曾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經驗,因此我的人脈網絡比較 特別,除了藝文界外,也有政府及企業界的朋友,至於之後人生如何,只能隨順因緣了。 (二)那些年的綠島經驗 在聊起當兵事情時,我總會特別提起我在綠島的經驗。有時我會開玩笑說,我曾在 綠島待過一年多,別人都會以為我是政治犯、接受感化,解釋我去教書,還是幫那些裁 定流氓的隊員們上課,這些經驗是十分的特別。不過,我其實並不喜歡服兵役的那段歷 25

於民國 81 年(1992)成立,目的在於推動民主法治社會之教育。 資料來源:教育部教育基金會資訊網, https://foundation.moe.edu.tw/files/903-1000-296.php,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6 成立於民國 60 年(1971),創辦人為洪建全,目的以教育、出版、公益等活動從事文化扎根工作。 資料來源: 洪建全基金會,http://www.hfec.org.tw/,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7 民國 81 年(1992)於臺北世貿中心成立,透過專責募款的機構,有效的集結社會資源,並合理統籌分配給需要 的社會福利機構。 資料來源:中華福利聯合勸募協會,https://www.unitedway.org.tw/,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8 成立於民國 85 年(1996)1 月,主要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依據「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置條例」捐助新臺幣 陸拾億元做為本金,另外透過民間捐助加強推動各項業務。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http://www.ncafroc.org.tw,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9 成立於民國 91 年(2002),目的在於推動與西藏人民及團體往來有關事務,促進西藏人民權益為宗旨。 資料來 源:社團財團法人資料檢索,http://foundations.olc.tw/foundations/view/556bc2a4-b568-40cb-a978-2a1dacb5b862, 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192


程,當時我每次去幫隊員上課時,心情都很沉重。只是當面對這些學生時,所看到的場 景,就是無法使人愉快,所以退伍後好多年我並沒有特地再回去綠島過。直到兩三年前 (民國 102 年、103 年) ,剛好跟家人決定要去旅行,才決定要重回綠島。回到綠島後, 發現綠島變得十分熱鬧,以前在綠島上,伙食不是很好,物資都要靠補給,不像現在島 上都已經有便利商店了。對於人權園區,他裡面的陳列蠻不錯的,裡面的展示大多在描 述白色恐怖的歷史,在看這些展示時,思考如果我在那樣的年代,遭受這樣的遭遇,恐 怕要活下來都很困難,所以觀展的心情總是非常沉重的。但是園區的展示跟我服兵役的 經驗是斷裂的,許多東西都改變了,像是新蓋的煙毒勒戒所30,那樣的建築在我那個年 代是不存在的。

30

民國 80 年(1991)5 月終止動員戡亂,感訓業務移交法務部管理。民國 82 年(1993)9 月 1 日,法務部正式成 立綠島技能訓練所,訓練所下轄有莊敬與自強兩營區,並於翌年 4 月重新整建建築,計畫收容戒治吸毒者,不過後 來改為以心理戒治為主的技訓所。民國 90 年(2001)年法務部長陳定南宣布將關閉綠島的兩處監獄--綠島技能訓 練所、綠島監獄(位於中寮),隔年(民國 91 年)6 月綠島技能訓練所正式裁撤。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 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8-33。

193


19. 莊仁吉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6 年 03 月 18 日 (五) 14 點到 16 點 地點:臺東市興航街莊宅 主訪者:陳進金 跟訪者:陳瑞琪 文字紀錄:陳瑞琪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莊仁吉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50 年(1961)

出生地

桃園縣桃園市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80 年 7 月至 81 年 7 月

職稱

七大隊副大隊長-九大隊代理大隊長

備註

(圖一

莊仁吉先生接受口述訪問現場側拍)

194


一、童年與生平 我是莊仁吉,民國 50 年次(1961) ,出生於桃園市。我的父母都是道地的桃園子弟, 雙親皆於工廠上班,因此家境大概只能算是小小康,我有兩個兄弟、兩個姐妹。我在民 國 57 年(1968)進入桃園縣東門國小1就讀,對國語課還有些印象,但印象更深刻的是 四到六年級的班導師。我們幫他取了個綽號叫「牛角龜」,因為他打學生打得很兇。 由於我就讀小學期間政府已經實施九年國教,2所以小學畢業後,我也就繼續升學。 我是於民國 63 年(1974)就讀青溪國中3,雖然我念的是升學班,但我覺得升學壓力其 實還好。國一的班導師是賴麗華,賴老師教我們國文。二年級以後換成了莊雲嬌老師, 也是國文老師。莊老師現在已經退休,我們從畢業後一直保持聯絡到現在,師生情誼深 厚。國中階段,我最喜歡的科目是國文與史地,也很喜歡球類運動,像是桌球、撞球、 籃球或棒球等等,我都很喜歡。對於童年,其實我最難忘的還是和朋友們在南崁溪玩水, 或者是去鄰近的水果園偷摘芭樂,學習什麼課程的印象倒是沒那麼清楚。從前小孩的生 活可說是非常多采多姿,不像現在的學生都孜孜矻矻於學習。 民國 66 年(1977),我從國中畢業,為了習得一技之長,我選擇報考桃園農工4的 畜牧獸醫科。不過,那時候要取得獸醫證照要繼續往上念,像是嘉義農專或者屏東農專, 但我畢業後就報考軍校,所以並沒有相關證照。我會選擇報考軍校其實也是因為高職畢 業時,對自己未來感到茫然,看到軍校的相關資訊,覺得那會是一條相對安穩的職涯路。 當時,我報考了國防部電訊發展室5與警備總部的幹訓班。前者的工作性質有點像是電 信監察,受完訓後有機會被派駐到國外;後者則屬於警備總部體系。後來因為幹訓班的 錄取通知單先寄來,備取的電展室不確定能否順利備上,我就決定到警總報到了,那時 候的警備總司令是陳守山6。 我在民國 96 年(2007)提前退伍,原因是因為我太太一個人在臺東,她是公務人 員、大多跟我一同在臺東師管區工作,但那陣子我被派在花蓮工作。所以我在退伍後的 隔年(2008)加入保險專員行伍,當時我太太已經轉行從事保險業。我們約莫民國 80 年(1991)在臺東買房,不過當時只是自己住,還沒有經營民宿的念頭。臺東的民宿經 營大概是在民國 95 年(2006)以後,由日本 Long stay 所帶動的風潮。所以夫妻倆人想 說那就也經營個民宿做副業吧。我們有兩個小孩,女兒在基隆工作,兒子則在花蓮就業。

1

東門國小,創立於昭和九年(1934),當時名為「桃園第二公學校」。民國 35 年(1946)改稱「桃園第一國民學 校」,隔年再度更名為「桃園鎮東門國民學校」。民國 103 年(2014)正式定名為「桃園市桃園區東門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桃園市桃園區東門國小校網,http://www.tmps.tyc.edu.tw/,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於民國 57 年(1968)實施。 資料來源:教育部部史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3 青溪國中,創立於民國 57 年(1968)。 資料來源:桃園市立青溪國中校網,http://www.chjh.tyc.edu.tw/,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4 桃園農工,即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創立於昭和 13 年(1938),原名「新竹州立桃園 農業學校」。民國 34 年(1945)更名為「臺灣省立桃園農業職業學校」。 資料來源: http://www.tyai.tyc.edu.tw/bin/home.php,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5 電訊發展室,由溫毓慶博士領導,由國民政府行政院財政部於民國 17 年(1928)創於上海,係我國第一個電偵組 織。原名「技術研究室」 ,於民國 52 年(1963)改組為電訊發展室迄今。 資料來源:https://www.mnd.gov.tw/Publish.aspx? cnid=3589&p=55874,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6 陳守山(1921-200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十六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部司令,也 是第一位臺灣籍上將。 詳細生平可參考: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記錄整理,《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 守山口述歷史 上、下篇》(臺北,國史館,2001)。

195


二、軍旅生活 (一)歷練階段 我們那個年代的長輩,其實都很反對下一代從軍,我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報名、 考試我都是偷偷自己去做的,甚至直到要去報到的前一天,我才跟我姐姐說:我考上警 備總部的幹訓班,隔天要到鳳山的陸軍官校7報到,請她轉告父母。後來,大概是因為 子弟從軍,家裡會多一份配糧補貼,我的父母他們才漸漸比較能接受,畢竟那是個物資 缺乏的年代。 民國 69 年(1980)10 月,我到陸軍官校報到,我們幹訓班被歸列在專修班裡,在 陸軍官校指揮體系隸屬於專科指揮部。約莫一年結訓後,轉往新店的青溪山莊接受一個 月的職前訓練。畢竟陸軍與警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警備總部的警備、治安與動員。像 是警備任務又能夠分成地區警備、山地警備與海岸警備,其中山地警備因為也負責山地 清查,也叫山川演習。但陸軍官校不會協助這部分的訓練,所以我們還會有個職前訓練 補強這方面的智識。青溪山莊結訓後,才是正式的抽籤分發,我們當時分成五區--北、 中、南、東以及中央,分發單位則有國防部、中央部會與各地師、團管區、職訓單位等 等,也會有些人被分配到財務管理的體系裡。 我在民國 70 年底(1981)被分發至東部地區警備司令部(以下簡稱東警部) ,擔任 本部連排長,軍階是少尉。那時候的東警部有三個頭銜,分別是東部地區警備司令部、 第二作戰區司令部,以及臺東師管區。我的工作範疇,大概就是負責東警部誠正營區的 衛哨、勤務派遣及訓練。民國 71 年(1982)我升中尉,轉調警備處,負責防騷動暴亂 計畫制定、警備任務,以及與縣市警察局協調治安維護。我是在民國 80 年(1991)的 7 月轉調綠島,這期間我一直都待在東部歷練,工作方面則在幕僚與兵部隊間輪調。這 算是種職務上的歷練,不會讓你固定待在某個單位上,所以我才也會有高師幕僚的經 驗。 轉調綠島正好是我下部隊的第十年,那時候國防部的政策是要把整個師管區移到臺 東來,不然原本的師管區是在花蓮的美崙山,也就是今天的憲兵隊位置。同時,也是在 這一年,國防部考量到所有的職訓單位都在臺東──綠島指揮部、蘭嶼勵德班、泰源職 訓隊、岩灣職訓隊與東成職訓隊,加上那時候已經解嚴,警備工作的比重應該減少,而 應專注於管訓業務,便決定將師管區移到臺東。我們也在那個時間點新成立了一個職訓 處來專門負責處理職訓業務,因為那時候的感訓隊員實在太多了。現在的海巡署東巡局 8 就是以前的臺東師管區,我跟許輩燕9也就是在那時候來到臺東,算是先遣部隊。他當 時在警備科擔任科長,所以我跟他同事很長一段時間。

7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現址在高雄市鳳山區。於民國 13 年(1924)創立。 資料來源: http://www.cma.edu.tw/ac_history.php, 8 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東部地區巡防局。 9 許輩燕(1952-),曾任綠島指揮部參謀主任,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生平可參見本計畫的另位受訪者許輩燕先 生之口述整理稿。

196


(二)軍旅大事──岩灣暴動10 我沒有碰到綠島暴動11,但在綠島之前,臺東岩灣其實已經先暴動了,那是民國 76 年(1987)11 月的事。其實我覺得那時期的管理幹部也相當節制,大家都有分寸、很 少有不當管教或攻擊等,只是限制了隊員的人身自由,但也還是和平的相處在同個圍牆 裡,只是那時候的隊員也已經漸漸變得不可理喻,因為當時受限於戒嚴令,很多人的刑 期不明,隊員們認為自己已經被關很久了、應該要被釋放了,所以氣氛逐漸醞釀至一個 高點時就出事了。我還記得那時候的參謀總長是郝柏村12。岩灣暴動在我們管理者的角 度看來是相當嚴重的事件,從隊員絕食抗議到隊員與幹部的肢體衝突、甚至是整個營區 的隊員暴動,考量到幹部的人身安全問題,當時東警部司令是陸軍中將金恩慶13,金司 令希望能盡量以不流血為最高原則,我們警備處便擬定了相應的作戰計畫,我是當時的 其中一員。這份計劃完全是由我們手寫後呈報給指揮官,沒有經過任何的打字員。內容 大概就是擬定幾點要發動攻擊、調動多少兵力等等,後來的攻堅計畫便係立基於此。那 時候全國只有三個特勤隊--海軍陸戰隊、憲兵與空特部,適巧他們也成立了一段時間, 上頭便決定做為一種作戰與反恐能力的測試,於是三種部隊都調動了。除此之外,還調 動了五個憲兵營、一個精誠連和一個安臺連。我們的作戰方針大致上來說,就是先出動 兵力將岩灣監獄整個包圍、管制,隔日早上才攻堅。特勤隊的人領頭攻擊,憲兵則負責 將人綑綁。儘管特種部隊的人數不多,但他們的戰鬥力非常強,甚至能說他們經過哪裡, 隊員就倒到哪裡。比較遺憾的是事件仍舊有隊員傷亡。 綠島暴動雖然我沒有經歷,但那時我們東警部警備處得到的訊息是,假若再不控制 下來傷亡會更嚴重。我們有看到他們的檢討報告,資料上是寫說隊員們把通往囚房的入 口封住,使得外頭的特勤隊攻不進去。佔據至高點的隊員還把隔熱磚等等拆下來,作為 武器攻擊。但我們沒想到隊員會放火,因為他們所使用的那些殺蟲劑等燃點很低,一下 子就燒起來,加上風向問題,很快就燒了一片。只能說這次事件造成傷亡真的是很無辜。 (三)前往綠島 我在民國 80 年(1991)7 月轉調綠島,先擔任七大隊副大隊長,軍階是少校,我 的大隊長是陳志銘,指揮官是陳政宏14。那時候的感訓隊編制是七大隊、八大隊與九大 隊,每個大隊下頭各有三個中隊,我們以七大一、七大二、七大三這樣的名稱稱呼。而 指揮部轄下則有本部中隊與訓練中隊,算是隸屬單位,負責指揮部的勤務、哨衛或伙食 等庶務。 由於我到綠島時,莊敬營區許多營舍都已經騰空用來堆放建材,所以我們只是利用 其中幾棟房子作為大隊部與隊員寢室。就你們所提供的平面圖上來看,十一大隊的位置

10

岩灣事件,發生於民國 76 年(1987)11 月 29 日。因為管理失當,受刑人發起絕食抗議,警備總部強行介入,造 成受刑人暴動。 相關事件說明參見:〈岩灣職訕總隊騷動 處理後已平息〉,《中央日報》,臺北,民國 76 年 12 月 1 日,版 3。 11 綠島暴動,發生於民國 76 年(1987)12 月 1 日。詳細事件始末,可參見本計畫的另位受訪者許輩燕先生之口述 整理稿。 12 郝柏村(1919-),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 詳細生平參見:郝柏村,《八 年參謀總長日記》(臺北:天下文化,1990)。 13 金恩慶,陸軍官校三十四期畢業,曾任參謀本部次長、陸軍官校副校長、東警部司令、警總副參謀長與馬防部司 令。 資料來源:〈金恩慶升陸軍副總司令〉,《中央日報》,臺北,民國 87 年 5 月 1 日,版 4。 14 陳政宏(1950-),曾任綠島指揮部指揮官。亦為本計畫受訪者。詳細可參見本計畫中的陳政宏先生的口述整理稿。

197


是我們當時的七大隊,新生大隊那區是我們的八大隊,九大隊則在今天的綠洲山莊八卦 樓。七大隊之外,後期我也被調到九大隊代理大隊長,我還記得我前任的九大隊大隊長 是宋豫章。而就性質上來看,七大隊有點像是新兵訓練中心,管理上也會相對嚴格。七 大隊裡頭有一個特區,專門關押一清專案的重點人物,像是楊登魁15等。特區都是獨居 房,編制上屬於七大二。七大一是新生隊,關押新進的感訓隊員,七大三與八大三則是 收容軍事犯的軍保隊。此外,就算是我們要進入特區也還是要經過申請,因為上頭也不 希望我們跟這些角頭大老太過於頻繁的接觸,而且若你常跑特區的話也代表你是有所求 於他們的。 營區外頭還有個空降營16,編制上屬於營欠。意思是有一個營的架構,但是只有一 個連的兵力。空降營是負責指揮部最外圍的警戒,憲兵單位也是後來才增派的,尤其是 在職訓隊的任務加重後,才接過營區外圍的警戒。而我們警備總部的工作就是負責管理 這些感訓隊員,讓他們適應環境。隊員在分數累積足夠之後才能晉級,從七大隊調到八 大隊。所以沒有一定的時間,端看個人。隊員們的級別則能分成四級,從四級開始往上 晉級。像有些人為什麼能夠很快離開,就是因為他分數拿得高之外也沒有被扣分,所以 一期只有三年。隊員的分數增減都會由幹部決定,我們會在每天晚間的會議提出討論, 加分扣分都要說明。會議通過後才會登錄紙本,上呈指揮部。感訓科每個月彙整後,我 們會再以他們的分數調撥隊伍。 每個大隊裡面大概就是一兩百人,但確切數據我們不會知道。因為各個大隊的管理 幹部之間是獨立的,平常也不會過問彼此之間的業務狀況。一個中隊的管理幹部則有隊 長、副隊長、輔導長、四位區隊長、五至七位心輔士。印象中,我待在七大隊時大約有 兩百多人。人數不一定,肇因於有時政府會配合專案掃黑,那樣的話那陣子的新收隊員 就會比較多。我在九大隊的時候,則大概是三百多人,如果又分成三個中隊,平均一百 人左右。畢竟能到九大隊的隊員都是分數累進除役下快要期滿的隊員,易言之也就是「快 要畢業」的隊員。有些時候我們為了他們能夠早點離開,會直接把分數加上去。 儘管我們幹部受軍事法管理,若發生收受隊員好處一類的事情,我們會被以瀆職、 貪污罪判刑,並不只是貪汙罪。因此刑責判決會非常重,所以一般情況下也比較不會有 類似情況發生。假若有,有些時候可能也不是幹部自己願意,而是被脅迫。畢竟被關到 綠島來的隊員,通常都是以在臺灣本島職訓單位執行過二次感訓處分的一清隊員,可想 而知這樣的人物在黑社會上的身分也相對具有一定的份量。 但若就管理這塊來討論,我個人覺得其實真的很難拿捏。既要管理,但也要有情感, 又不能踰越那條管理者與感訓隊員之間的線。舉例來說,假若今天廁所壞掉或者是漏水, 你必須要找隊員來做工,那你是否要給他一點動力他才願意?隊員要什麼?第一,他要 分數。第二,你要給他一些誘因,像是香菸、泡麵這類物品。有賞也就有罰,在處罰上 隊員最怕的也就是扣分數,所以他們寧願被上腳鐐,也不願意因為扣分在這裡多待一刻。 所以,我們在管理上盡量做到張弛有度。 就我自己的立場來說,我會在他們之間製造對立,因為假若讓他們團結的話,我們 15

楊登魁(1939- 2012),屏東縣人。為臺灣的演藝界大亨,亦為天道盟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http://ppt.cc/H1tPq, 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16 空降營,即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現已併入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詳細可參見中華民國陸軍官網, http://army.mnd.gov.tw/index.aspx,2016 年 2 月 7 日讀取。

198


雙方在人數上非常懸殊,恐怕會有安全上的疑慮,所以我也比較不會培植隊員來當小幹 部協助管理,但我知道有些中隊幹部會。我個人是覺得如果今天培植了一個角頭老大, 那他背後的地區勢力就會在裡頭相對強勢,那其他區域的老大一定會有異議,這樣不是 更容易造成衝突?而且你用了這個人,你一定要他好處他才會幫你做事,這也是一種弊 端,可能會有法律問題的。 我在綠島只待了一年,後來因為警總被裁撤、17管訓業務轉交法務部,18因此我後 期的業務也有接觸到營產交接部分。但尷尬的是,其實對方也不太想接這些營產。不動 產的部分還算好處理,按照我們軍方的交接就是把營舍編號後造冊,盤點無誤後就算交 接完畢。而且我們的單位是整個被裁撤掉,這些動產處理就很麻煩,小到鍋碗瓢盆、武 器彈藥,大到床鋪、鋁門、鋁床這些都要交接,不能隨意變賣。因為變賣就會有金錢收 入,這樣就會變成圖利個人,就法律上會很麻煩。所以,我們那時候能報廢的就報廢, 能除帳的也就盡量除帳掉,能繳、要繳回去的就是整個通通都帶回去。 (四)調回本島 我在民國 81 年(1992)7 月調回臺東師管區,當時是直接從九大隊代理隊長被調 回來,到師管區後轉任後勤處營產官,負責東部地區的所有不動產。後勤處所要處理的 事情蠻複雜的,所以裡頭有很多同袍,一些職稱可能也較少聽見,像是後參官、運輸官、 通訊官或工程官等等。我在這個崗位待到民國 84 年(1995) ,期間也曾經轉任後參官。 之後,再被調去接臺東團管區的後備營營長,這時我的軍階已是中校。營長當了一年, 我便投考研究班,再到淡水的後備動員管理學校19受訓,為取得上校資格作準備。課程 大概就是高司參謀、戰術想定和作業,畢竟結訓之後有可能有機會往上一階晉升。 民國 86 年(1997) ,我自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結訓,調至貴陽街的海岸巡防司令部總 部,那時候警備總部已經被裁撤了。我在總部情報處擔任二組的情報參謀官,我們裡頭 有很多不同組別,我主要是負責研析中國大陸的越界漁船。那個時候兩岸關係還比較敏 感,會有偽裝成漁船的漁政船問題。我們那個組別就是針對這些船隻進行資料蒐集與調 查,或者在查驗現行犯的資料後,將數據通報給國防部。所以,國防部情報室是我們的 上級對口單位。

17

關於該機構的變革:最初始為民國 34 年(1945)9 月於重慶所成立的「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任務為遣返日本 戰敗後的在臺日俘、接收臺灣以及維持臺灣治安,首任總司令為陳儀),民國 36 年(1947)更名為「臺灣全省警備 總司令部」,並正式於臺北辦公(彭孟緝出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1949)初,再度更名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陳誠任總司令)。民國 38 年(1949)秋,蔣介石下令裁撤,分別成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及「臺灣省保安司令 部」(彭孟緝為保安司令)。民國 47 年(1958)5 月,「臺灣防衛總司令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臺灣省 民防司令部」及「臺北衛戌總司令部」合併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民國 53 年(1964)7 月,國防部重新調整體 制,裁撤「國防部動員局」,新成立「臺灣軍管區司令部」,該司令由臺灣警備總司令兼任,因而其機關全銜為「臺 灣警備總司令部、臺灣軍管區司令部」。民國 80 年(1991),動員戡亂時期終止。翌年 8 月 1 日,政府當局下達命 令將原先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簡稱「海巡部」,全名為「軍管區司令部暨海岸巡 防司令部」)。民國 89 年(2000),海巡部將部份業務轉移至新成立單位(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銜再度 易名,改為「軍管區司令部」。日後又經多次改制,遂成為今日之「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 指揮部網站,http://ppt.cc/GbejY,2015 年 11 月 1 日讀取。 18 民國 80 年(1991)5 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法務部接管警備總部感訓隊的流氓感訓業務,並於 82 年(1993)9 月 1 日成立綠島技能訓練所。資料來源:立法院公報第 99 卷第 19 期委員會紀錄,頁 251。 19 即今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忠莊營區。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http://afrc.mnd.gov.tw/Together/net_34000.htm,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199


我在那裡一直工作到海岸巡防司令部改編成海岸巡防署。20那時我們情報處的人幾 乎都被跟著改編,所以我也就跟著調往臺北木柵馬明潭的署部。我在海巡署的時間不長, 不到一年,適巧臺東查緝隊成立,我就又調往臺東查緝隊擔任副隊長,約莫在民國 87 年(1998)左右。我的軍階還在中校,隊長是一名上校。我們查緝隊只有十八個人。我 們查緝隊的業務主要查緝臺東沿海的槍毒與走私,但我們並非武裝人員,只是負責查緝, 有點類似各縣市的警局刑警隊,算是一個執行單位。當人力不夠時,可以協請東巡局的 轄屬單位或海巡隊協助。任內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與美國緝毒署合作的海洛英緝獲案, 那是民國 94 年(2005)的事。我們在高雄港那裡查獲二十三塊海洛英磚,而美國緝毒 署也在緬甸、寮國那邊查獲了十四塊海洛英磚。21 雖然我們主要是負責臺東沿海,但案件偵辦上不會只限於臺東地區,若有可靠的情 資來源,我們也會跑到金門或澎湖。沿海縣市都有部屬查緝單位,除了南投。以和美國 合作的那個案子來說,我們接獲情報知道有一批海洛英磚被有心人士藏放在寮國的飯店, 但由於兩國沒有正式邦交,所以我們必須透過美國緝毒署協助處理,不能直接抓人。因 此就這個案子來說,美國那邊也能算是比較被動,畢竟所有情資都掌握在我方手中。 我們的情資來源有很多管道,密報、通訊監察都是來源之一。那時候監聽也必須要 由法院批准,意思也就是必須由檢察官指揮辦案。以前幾年沸沸揚揚的王金平案來說, 我覺得監聽之於本案其實是很理所當然的。一來有經過批准,二來是其實監聽也是種「無 意間」的一種線報拓展,畢竟我們並不能限定當事人的談話對象。換句話說,也就是我 們的監聽其實並不是針對特定事件,只是剛好監聽內容中聽見一件涉及不法的事情。 我從民國 70 年底(1981)被派駐東部後,我的軍旅生活可說是幾乎沒有離開東部。 調回臺北總部的那次,還是因為我特別向我的司令衛元勝中將表達想在臺北,才有機會 待在臺北一段時間。不然,我想我還是會被調回東部。不曉得是慣例抑或不成文的規定, 在我們部隊裡、中校階以下要調離東部是有點困難的。但我想大概是因為花蓮的土黏 吧。 我在民國 95 年(2006)再度調任,前往位於吉安鄉東海六街的花蓮查緝隊,我也 在任內晉階上校。升階後,我覺得自己不太可能再有往上升遷的機會。畢竟那時候海巡 署內部又進行一次調整,職缺有限,很多人都會想先佔位。加上我們這系統出身的人又 多,哪有這麼多空位呢?所以我在隔年就退伍了,距離我進入部隊是第二十六個年頭。

三、火燒島記憶 (一)隊員的一天 在綠島的隊員,其實跟部隊一樣,六點起床,接著盥洗、打坐,希望能沉澱他們心

20

民國 89 年(2000),海巡部將部份業務轉移至新成立單位,即「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資料來源:國防部後備 指揮部網站,http://ppt.cc/GbejY,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1 根據媒體報導,民國 94 年(2005)5 月 6 日,海巡署會同美國緝毒署和緬甸警方,分別在高雄港、中正機場與緬 甸仰光的香格里拉飯店,共查獲總重十點九公斤的海洛英磚二十八塊。受訪者記憶內容與媒體報導稍有出入,應為 誤記。資料來源:陳朝福,〈謝長廷宣示查緝毒品要斷本清源的決心〉,《大紀元電子報》, http://www.epochtimes.com/b5/5/5/28/n936646.htm,2016 年 5 月 10 日讀取。

200


情開展一天。之後,早點名,但若有隊員有些突發狀況,或是情緒比較不好的,就會在 押房內點名。大概七點吃早餐,飯後是放封時間,每個人可以抽一根菸。等所有人在房 間坐定後,就由管理幹部發菸、傳打火機。八點到十二點這段期間則是教誨課程,我們 會安排教誨師來上課,以宗教課程為大宗。中午休息到一點半,之後繼續上課到五點半, 不過四點半中間有個放封時間,會讓他們再抽一根菸。而下午的課程則多半會安排基本 教練,但沒有任何體力勞動行程。傍晚吃完晚飯,九點半打坐、也還能再抽一根菸,十 點準時就寢。飯後到打坐的這段期間算是自由活動時間,但只能在押房裡面活動。管理 幹部則利用這段時間開會,討論當天的頂撞懲處以及隊員評分。如果要處罰隊員關禁閉, 基本上我們也是要將押條送到指揮部進行報備,指揮部同意後我們才能將人送進禁閉室。 我們會盡量在當天進行懲處,避免事情拖延造成的情緒醞釀。隊員吃飯的餐廳會有電視, 但基本上是週四莒光日的教學才會使用。 (二)營區大小事 我在綠島也曾碰過一次小的暴動,算是一場偶發事件。我記得發生在七大一,而我 人當時在七大三。中隊吃完飯後因為隊員對管理者有些不滿,所以就大聲質問管理者, 問說為什麼要扣他的分數。我想他會挑這個時間,大概也是想趁隊員都在的集合時間好 壯膽。而且吃飯時候也是我們幹部最少的時候,通常只會有一、兩桌,加上那時候新生 隊員人數很多,一句「兄弟啊捧場無?」眾聲應和,飯桌頓時被翻掉,桌腳拿起來就當 著武器叫囂。 雖然當時的管理幹部人比較少,但每個中隊其實都有一個警鈴設施,連接到外面的 憲兵隊與每個大隊的待命班。因此只要有一方的警鈴響起,整個營區的隊員都要回到押 房,管理幹部們也都會帶著齊眉棍22於通報中隊門口支援。所以,可以想見當時氛圍有 多麼緊繃,感覺衝突隨時都會爆發。不過,當下我們沒有立刻衝進現場,因為那會刺激 氣氛,加上他們的隊長已經到了現場處理,我們就都在外圍待命。他們隊長的解決方法 是大喊沒事的蹲下,然後點名幾個平常有給予好處或者是比較膽小的。只要有人蹲下了, 後頭就會有人跟著蹲下,畢竟他們是很怕被記點扣分、延長押期。事情最後也就這樣順 利解決,從這件事中可以發現綠指部到晚期是一個很浮躁的單位。 隊員們也知道律法在改變,感訓業務即將轉交法務部,但自己現在在警備總部體系 下的押期並不是正式的刑期,所以多待一天就多關一天。這其實衍生了很多問題,我相 信應該有其他受訪者跟你們提及。舉例來說,違禁品問題就是其中一項。就我所知,早 期有位指揮官好像與裡頭的隊員有掛鉤,所以在管理政策上幾乎可說是放任。隊員在裡 面賭博,若把押房裡的水管打掉、敲開通鋪地板,裡頭滿滿更是違禁品,舉凡賭具、紋 身的針、水果酒甚至是大量的現金,什麼都有。是到後來我們陳政宏指揮官來了,在上 頭的支持下大力整頓,風氣才有比較好。但那陣子的氛圍也是很緊張,衝突一觸即發, 幾乎是拚命地將違規隊員送禁閉室,禁閉室人滿為患!不過,要這麼整頓也是要有足夠 的魄力,不然要是失敗的話下場可能會很淒慘。 在綠島服役的那年,我們很少跟在地人接觸,和隊員一同生活在圍牆裡頭,加上我 們的飲食三餐都會由綠島的聯絡官與臺東聯繫,備好物品後由軍方派船運過來,所以也 不用透過當地的採買,這點可能和早期也不太一樣吧。除了大隊部的大隊長、副大隊長 22

根據受訪者表示,其為警棍的一種。

201


與指揮部的幕僚會比較自由一點,基本上軍官沒有假是不能外出的。請假外出也要經過 層層鐵門盤檢,最外面一道還是由憲兵顧守,不是我們一般部隊的人,所以在身分查核 上會非常嚴謹。我們就常彼此開玩笑說,放假回來的人必須要經過五道鐵門。到了放假 時候,大多數人又都匆忙趕回本島享受難得的假期,所以真的不太會有跟當地人接觸的 時候。我們的假是累積制,一個月休一次。我待的大隊部幹部就是比較自由的那種,所 以傍晚的時候我都會出來跑步,從流麻溝一路往上跑到觀音洞、海參坪、哈巴狗那裡後 再折返。 結束綠島的服役期,其實也沒有和哪位同袍保持聯絡,因為在那裡能夠全身而退的 幹部真的很少。即使閃躲過夜店「海梅坊」的誘惑,在與隊員之間的相處上也是重重挑 戰。那時候不只是收受隊員好處的弊案很多,因為不當管教、體罰或凌虐隊員等醜聞也 時有耳聞,儘管我只在那待了一年。我在綠島的一年就有遇到一件凌虐致死案,最後那 個中隊的七名幹部軍官全都判刑。雖然不是七人集體凌虐,是連帶處分懲罰。我記得中 隊長好像就被判了三年。 早年綠指部在管理上其實沒有那麼嚴格,但隨著時間歷程,愈後期愈嚴格,而受刑 人的人權問題也逐漸被重視。而我所謂的管理嚴格也並不只針對隊員,也包括對我們這 些管理幹部。 (三)空間建築 綠指部中正堂後面有一道圍牆將空間隔開,另一邊就是從前的七大隊隊員寢室,隊 員寢室則是一棟棟的木造建築。那道圍牆是後來增建的,屬於安全隔離措施的一環。當 初我們擔心若是開放空間,隊員在放封時會有串隊的疑慮。因此增建圍牆把大隊一個一 個隔離起來,尤其是七大隊和八大隊。九大隊在空間上雖然相對開放,但中隊與中隊也 會有區隔。我的寢室後來也搬入大隊裡,因為後來我們大隊長叫我就近看管,我才進入 到七大三軍保隊中。不過這邊的建築在風吹日曬之下,現在也已經毀壞得差不多了。我 記得新生隊員宿舍是傳統通鋪,隊員就像一班士兵一樣睡在通舖、頭朝走道的,前頭則 是軍官寢室。 沿著公路往流麻溝的方向前進,走到現在海研院建築群那一帶,那裡有我們的八大 隊大隊部,外頭有一間鎮靜室。大門進來後,入眼的營舍分別是八大二、八大一與八大 三。只是現在都被圍牆圍起來了,看不太到。不過後來好像有把空間打通,整體建築往 東移後再新建。至於現在作為綠島監獄職員宿舍的那排建築,當時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物, 是八大隊的幹部寢室。除此之外,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太大的變化。 綠洲山莊改變其實不多,大門、會客室、八卦樓、中正堂都一樣。一樓都是我們九 大隊的辦公室,大隊長跟一些軍官的房間則在二樓。換句話說,綠洲山莊的主建築沒有 太大的變化,只是內部隔間不太一樣。大門、福利社、指揮部辦公室與醫務所位置都沒 有改變。大門進來後會看到操場,也就是你們現在平面圖上的十一大隊位置。當時操場 也作為停機坪,供直升機停降。本部中隊與訓練中隊的軍官營舍就是平面圖上的參謀軍 官宿舍群。餐廳也在那一帶,你如果現在回去看現場的話,還能在牆壁上看見一些像是 「一瓢飲,一簞食」等類的標語。而福利社在我服役期間只有官兵可以去、隊員不行, 但早期我知道隊員可以去福利社的,那時候隊員甚至還可以上街。所以,指揮部每一個 階段的管理狀況其實不盡相同。醫務所是那裡最新的建築,原因很簡單,因為醫務所扛

202


起了綠島地區所有居民的醫療責任,它在綠島居民的心中可是有著崇高地位。 在我任內營區裡的建築沒有任何改建,畢竟已經算是感訓業務的後期,沒有預算、 也不需要再更動。除此,我沒有聽過「八四六」,但我們有很多同袍栽在機場附近的夜 店「海梅坊」。畢竟綠島生活其實很悶,難得有聲色場所可以放鬆,但因為我們又是軍 人身分,有所牽扯後要全身而退真的很難。我會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為我在地區司令部 待了很久,心底早已有譜了,所以自己會特別謹慎。至於禁忌空間我倒是沒有聽說。另 外,比較特別的大概就是營區鄰近的慈航宮。我們這些比較晚期被派駐綠指部的軍官一 定會去那裡拜拜、求平安,大家都說還蠻靈驗的。 (四)對於人權園區成立之看法 其實,以我服役的年代去觀看現在的營區變化,那確實是很不一樣的,甚至能說是 無厘頭。但你是要把他恢復到早期白色恐怖時期嗎?還是要恢復到剛剛解嚴時期?又或 者是承平時期呢?這個問題的背後原因其實也就像是今天每個人對「二二八」的定義- -到底是外省人比較壞還是本省人比較壞?園區今日的空間恢復究其根本,我想便取決 於設計者的角度。我自己是覺得這段歷史也已經年代久遠,其實也沒有什麼敏感的,就 是一個回憶空間。

203


20. 陳政宏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時間:2015 年 11 月 28 日 (六) 13 點半至 16 點 30 分 地點:花蓮縣花蓮市華德街陳宅 主訪者:潘宗億 跟訪者:蔡林錩、薛詩萍(薛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代表) 文字紀錄:蔡林錩

受訪者基本資料 姓名

陳政宏

性別

出生年

民國 39 年(1950)

出生地

花蓮縣壽豐鄉

在綠島的時間

民國 81 年 3 月至民國 82 年 1 月

職稱

感訓第三總隊總隊長兼綠島指揮官

備註

(圖一

結束口述訪談後與陳政宏先生之合影)

204


一、 個人生命及家族史 (一)生命史 我出生於民國39年(1950)2月21日,父母親的故鄉都在苗栗,父親是三灣人,母 親是南庄人,後來移民到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居住。豐田在日治時代是個移民村,所以 有很多日本人會回到這裡來尋根。我在豐坪村出生,家中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和兩個妹 妹,本來就讀豐裡國小1,後來因為搬家到豐山村,就轉學到豐山國小2就讀。 小時候,父母親做些小生意,賣文具紙張、書包制服與球鞋之類的東西,家境還算 可以,當時有很多同學都是打赤腳上學,等老師要檢查時才會把鞋子穿起來。父親受日 本教育,做人處事比較嚴謹,也喜歡打獵,小時候家裡有五隻獵犬和兩把獵槍,常有日 本人、美國人、或是中央來的長官,都要找父親陪他們去打獵。我跟太太育有兩個女兒, 大女兒在花蓮縣政府政風處臨時人員,小女兒在臺北首都飯店松山館櫃臺擔任主任。 (二)求學階段 民國51年(1962)小學畢業後,考上鳳林初中3,那時不愛讀書,喜歡球類活動。 民國54年(1965)畢業時擔心考不上花蓮高中4,就報考花蓮農校5,到了花農我也加入 了足球校隊,在一次農場實習時,認識一位韓國人,還教了我泰拳。民國57年(1968) 畢業後就在家裡看店,整天像被綁在家裡似的覺得很無聊,同學拿了憲兵學校6的招生 簡章,邀我一起去報考軍校,但深怕家裡不同意,最後還是妹妹幫我遊說,才獲得父親 的同意,畢竟當時家裡生意不好,待在家裡也沒事做,就在民國57年(1968)9月22日 進入了位於三重市的憲兵學校。

1

即今之花蓮縣壽豐鄉豐裡國小。創校於大正 2 年(1913),原校名花蓮港廳豐田小學校,民國 34 年(1945)改為 豐里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1968)改為現今的豐裡國民小學之名。 資料來源:豐裡國民小學校網, http://www.flps.hlc.edu.tw/,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2 即今之花蓮縣壽豐鄉豐山國小。民國 46 年(1957)成立,為豐裡國民小學豐山分校,於民國 57 年(1968)改為 豐山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豐山國民小學校網,http://www.fsnps.hlc.edu.tw/,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3 即今之花蓮縣鳳林國中。於民國 35 年(1946)創辦,首任校長為張七郎。資料來源:鳳林國中校網, http://www.fles.hlc.edu.tw/,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4 即今之花蓮高中。於昭和 11 年(1936)創立,原名為花蓮港廳立花蓮港中學校,民國 34 年(1945)改為省立花 蓮港中學,民國 59 年(1970)改為省立花蓮高級中學,89 年(2000)改為國立花蓮高級中學。資料來源:花蓮高 中校網,http://www.hlhs.hlc.edu.tw/,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5 即今之花蓮高農。創立於大正 10 年(1921),原名花蓮港街立簡易農業學校,隔年改為花蓮農業補習學校,民國 34 年(1945)改為省立花蓮農業職業學校,民國 57 年(1968)改為省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民國 89 年(2000) 改為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資料來源:花蓮高農校網,http://www.hla.hlc.edu.tw/cmain.htm,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6 即今日「憲兵訓練中心」。先是於民國 14 年(1925)廣州設立訓練所,民國 25 年(1936)又於南京擴編為憲兵 學校。民國 42 年(1953)於今新北市三重區復校,民國 59 年(1970)遷至五股現址。 資料來源: http://ppt.cc/ekSsN, 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205


二、軍旅生涯7 (一)憲兵學校 我考取了憲兵學校第十九期專修班,那期約有一百一十五人,我的成績總是在倒數 五名左右。有一天,隊長找我談話說:如果不想讀,就通知你父親來把錢算一算,帶你 回去好了。我聽了非常驚訝,原來學校還有退學機制,從此也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 於是開始每晚都到廁所讀書從深夜十一點到凌晨兩點。當時分隊長都是十一點查舖,知 道我在廁所讀書,都會交代到我的床位就跳過,可以說非常照顧我,也會特地把衛兵的 時間跟我讀書的時間錯開。 憲兵學校位在臺北三重,離花蓮非常的遠,當時只有蘇花公路交通很不便利,週日 除了看勞軍電影之外我都留在學校,有時分隊長會叫我把教育訓練彈,帶到靶場去練習 射擊,我非常喜歡做這件事,因為小時候常跟隨父親去打獵,對槍枝也很有興趣,射擊 技術也是在這個時候練起來的。民國58年(1969)畢業時,成績進步到第六名,後經抽 籤分發到職訓第三總隊8第一大隊第三中隊擔任分隊附。原本學校要讀兩年才畢業,但 因要改制為專科,然而新的教材還沒下來,於是就被先派到部隊實習,民國59年(1970) 9月1日才正式授階少尉。 (二)軍職歷練 民國58年(1969)到小琉球時,那時候還沒有四海幫跟竹聯幫,9但是裡面的隊員 很多都是來自臺北的成功新村,後來都加入了四海幫,年紀跟我差不多大。民國60年 (1971)調第三大隊10第十中隊佔中尉分隊長職缺。第十中隊是負責砂石採集工作,而 屏東又十分的炎熱,於是向中隊長報告;建議將原本十二點到一點的休息時間改為十一 點半到一點半,讓隊員能避開最熱的時間,希望別因曬久了而中暑,隊員也能獲得較多 的休息時間,雖然長官一開始並不同意,但後來實施效果不錯,隊員也很感激我。也因 此我與隊員的互動也非常的好,那時中隊裡有一位原住民隊員,日文說得非常好,我也 時常請教他日文,也算是額外的收穫。 以前我在小琉球服務的中隊,調到南部橫貫公路11協建大隊,那裡沒有圍牆,經常 發生隊員脫逃事件,中隊長想到隊員都比較聽我的,就在民國61年(1972)2月16日將 我調到山裡協助管理。以前基層的軍官是不可能跨區調職的,當時共設有東、南、西、 北四個師管區司令部。於是就這樣,我從南師部調到了東師部。當南橫公路工程告一段

7

受訪者提供之兵籍資料,下列職稱及時間點皆以受訪者提供資料為基礎。 小琉球職業訓導第三總隊於民國 44 年(1953)設立,於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成立。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綠島 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9 兩者皆為臺灣著名黑社會組織,前者成立於民國 43 年 (1954) ,以臺北市為主要據點;後者起源於民國 42 年 (1953) , 以臺灣北部及中國為活動範圍。 資料來源:何秉松、張平吾,《臺灣黑社會犯罪》(臺北:臺灣警察學術研究會, 2012),頁 84、頁 125。 10 屏東職訓第三總隊第三大隊於民國 47 年(1958)於屏東里港成立,至民國 81 年(1992)裁撤。 資料來源:夏 黎明等,《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11 公路西起臺南市省道臺十九號路口,東迄至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與臺九號省道交叉,全線闢建完成於民國 61 年 (1972)。 資料來源:玉山國家公園,http://www.ysnp.gov.tw/landscape.aspx?landscapeID=2,2016 年 2 月 13 日讀 取。 8

206


落後,在同年10月16日調到同為開放式管理的職訓第二總隊第一大隊12第二中隊,負責 伐木及開採大理石等工作。 民國62年(1973)9月,調到臺東師管區佔上尉人事官職缺,主要在於統計東部地 區兵力報表及負責士官兵的人事業務,之後也在師管區的本部連擔任少校連長。在民國 68年(1979)曾到國防管理學校13人事行政班受訓,並以第二名成績畢業。民國70年(1981) 到71年(1982)在警備第三總隊擔任海防警備任務,11月調回到臺東師管區14擔任人事 參謀官之職。 民國73年(1984),這時候已經是中校了,奉調到臺東泰源職訓總隊擔任第七大隊 大隊長,15期間曾發生過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有天清晨,還沒到起床時間,師管 區司令從花蓮趕來營區直接進到我大隊部,叫我起來陪他巡視各中隊,巡視後即向總司 令回報說這裡一切平安,才告訴我說,接獲通報這裡昨晚發生暴動,死了很多隊員跟幹 部,屍體都還擺在浴室跟廁所裡。我跟他說沒這回事,不過也不知道這消息是從哪裡來 的。 民國75年(1986)9月考取了警備學校研究班第三期,也是第二名畢業,而總司令 陳守山上將16,他一直希望前三名畢業的學員都能安排到好的職缺,以彰顯他對研究班 的重視,但當時正因三軍實施精實案,裁減了很多職缺,總司令亦指示以後應優先列入 考慮。 民國76年4月(1987)研究班畢業分發到東警部擔任民防科科長,後因高雄縣團管 區 參謀主任出缺,就在當年7月奉調到高雄縣任職。團管區的任務就是後備軍人管理, 便以日後動員召集之準備。服務期間獲得各級長官的肯定,當選了本軍模範官兵復膺選 78年度保舉最優人員。民國79年(1990)臺東東成感訓第一總隊上校副總隊長出缺,我 就又調回了東部服務。民國80年(1991)7月擔任了東警部新成立的感訓處第一任處長, 負責各總隊的幹部教育訓練及隊員生活管理照顧等事務。 17

12

民國 41 年(1952)於花蓮玉里設置,主要開採蛇紋石,屬於職訓二總隊第一大隊。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編,《綠 島鄉誌》上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43。 13 國防管理學校,民國元年(1911)3 月 20 日「軍需學校」成立,後於民國 36 年(1947)9 月 1 日改分為「經理 學校」及「財務學校」兩校,又於民國 40 年(1951)4 月 1 日合併為「軍需訓練學校」,於民國 58 年(1969)再 更名為「陸軍財校務學校」,並於民國 71 年(1982)前身行政學院之「國防管理學校」合併為「國防管理學院」, 民國 89 年(2000)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民國 95 年(2006)配合軍事院校整併案, 再次更名為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料來源:國防部學管理學院, http://www.ndmc.ndu.edu.tw/editor_model/u_editor_v1.asp?id={CD36774D-37A5-4C46-99D2-886D659856C6},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14 民國 40 年(1951)按省行政區域分設臺北、臺中、 臺南、臺東四個師管區,以陸軍第八與五十師之幹部為主, 編成「臺東師管部」,下轄花蓮、臺東兩個團管部,於民國 89 年(2000)裁撤。資料來源:國防部, https://www.mnd.gov.tw/Child/Publish.aspx?cnid=255&p=710&cnkw=rsoldier,2016 年 2 月 13 日讀取。 15 泰源編制屬於職訓三總隊,於民國 77 年(1988)設施轉交法務部後,第三總隊番號轉駐綠洲山莊。資料來源: 夏黎明等,《綠島鄉誌》(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16 陳守山(1921-200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十六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部司令,也 是第一位臺灣籍上將。 詳細生平可參考: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記錄整理,《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 守山口述歷史》(臺北,國史館,2001)。 17 民國 40 年(1951)年成立,隸屬於臺南師管部,民國 41 年(1952)改為直隸國防部動員局,民國 91 年(2002) 因國防二法修訂各地區「師管部」、各縣市「團管部」均修訂為「後備司令部」。資料來源: https://www.mnd.gov.tw/Child/Publish.aspx?cnid=255&p=710&cnkw=rsoldier,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207


這期間,綠島的囚情不穩,總隊長因精神壓力過大,18身心不堪負荷,長官認為有 調整職務的必要,計畫換由東成總隊長接任,而我則從感訓處調到東成擔任總隊長。那 時我正要去高雄岳父家過年,一下車就發現妻子在車站等我,跟我說,參謀長要你立刻 回去。我驚覺以為總隊出事了便立刻趕回部隊。那時東警部已經由花蓮移防到臺東了, 但還沒有南迴鐵路只有南迴公路。回到部隊後,同事看我全身濕漉漉的,一副疲憊的樣 子,幫我泡了泡麵,叫我邊吃邊等司令從總部回來。沒想到司令一回來,就請東成的總 隊長回他原來的工作崗位,叫我翌日跟他到綠島接任。在綠島佈達命令時我也僅穿著一 般的夾克,而不是穿著典禮場合的軍常服,可以說是「趕鴨子上架」,人事命令則於民 國81年(1992)3月1日生效。當時花蓮縣團管區司令部19在舉辦後備軍人運動大會時, 持聖火進場的年輕學生因被黃燐彈所傷,20司令辭職以示負責,民國82年1月我就從綠 島調到花蓮團管區接任司令一職,在民國83年(1994)7月16日以上校官階正式退伍。

(圖二

陳政宏先生之兵籍資料影本/陳政宏先生提供)

三、我在綠島的日子 (一)初到綠島 剛被告知要到綠島接任時,內心確實很不平衡,總覺得每次感訓單位有狀況或是苦 差事就找我,感訓單位有很多問題不是人的因素,而是管理方式與制度的問題。像之前 我離開東成感訓總隊時,不到一週就發生隊員騷動,總司令就很生氣地詢問「為什麼陳 政宏一不在就有事?」其實隊員們有一種文化,叫做「捧場」。只要你在,他們服氣你, 18

據陳政宏表示,總隊長負責感訓隊員之管理及生活照顧全般事宜。指揮官職務則負責全綠島之防務。詳細的沿革 史已協請籌備處調閱國防部檔案。 19 民國 40 年(1951)隸屬於臺東師管部,民國 91 年(2002)因國防二法修訂各地區「師管部」、各縣市「團管部」 均修訂為「後備司令部」。資料來源:https://www.mnd.gov.tw/Child/Publish.aspx?cnid=255&p=710&cnkw=rsoldier, 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20 相關敘述可見:李中第、康武吉,〈花蓮縣運聖火驚爆 兩選手重傷〉,《聯合報》,臺北,民國 81 年 3 月 7 日, 版 7。

208


就不會滋事讓你受到懲處或給你添麻煩;而在處理技巧上更應講求速決、有效、公正、 心服。當時雖然覺得很倒楣,不過後來想想也是因為這樣子,我才有機會走到今天這個 位置。 「綠島管訓」在黑社會來說算是「最高學府」,21他們認為管訓過了,行情就高一 些,要摸清隊員的心理,這在管理上是很重要的。在處理隊員的事務上更要謹慎,尤其 是打架,如果今天沒處理好,明天就可能會擴大到幫派,甚至大隊到整個總隊。中隊長 是第一線負責處理隊員狀況的,在管理上也要求;如隊員犯錯要上一副腳鐐,大隊長處 理就上兩副,如果到總隊長就要上三副,這就是在建立中隊長的權威,也方便他們管理。 記得有一次有個蠻橫無理的隊員逐級的送到我這處理,談到最後仍然無效,不願接受處 罰,我就很生氣的說:「我是尊重你在社會上的行情,講了十幾分鐘你還是不服氣聽不 進去,那你就自己決定好了,如果你是總隊長的話,對隊員犯錯不接受處罰,還有以後 他結訓的問題你會如何處理?」後來隊員想了一下就原地坐下接受上鐐了。不過在當時 我其實是很擔心的,如果隊員直接掉頭就走,那以後我管理隊員的權威性就要再受到考 驗了。隊員的管理有時就是一些「眉角」(訣竅)要注意,管理起來就會比較順利。 (二)穩定囚情 剛到綠島時,狀況非常混亂,隊員既不按表出操,也不願進教室上課,拒絕聽從幹 部一切的指揮。當時有些年輕幹部,看到那些刺龍刺虎的隊員,都會害怕得不敢從他們 前面走過去,那時隊員的氣焰非常囂張。我先放出消息:如果敢抗拒管理被鎮暴憲兵打 了是不用負責的,並要求每個中隊開出十個為首的隊員,再通知憲兵著鎮暴裝進入營區, 隊員們看到鎮暴憲兵都嚇壞了,可以說是兩腳發軟,之後也就很順利的把這些分子一個 一個隔離到獨居房,不讓他們在隊上帶頭起鬨。那時就有一些隊員開始找我「認親戚」 了,22經約談後再放這些隊員回到隊上,要等第二天也才會有答案,但其結果是好是壞 也無法預料,情況非常緊張,當天晚上集合了幹部講話,做最壞的打算;明天一早起床 如果情況不對,中隊就直接把牢門關上,幹部全部撤走。到了第二天早晨起床號一響, 那些隊員並沒有任何的鼓噪聲,也都起床了,我才放下心來。第一節是基本教練,隊員 也都到了集合場,我叫班長下口令,但是幹部卻不敢出聲,我就站到他後面給他壯膽, 隊員也都配合口令做動作,這時我心裡才敢確定他們示弱了;下課後,默許他們到各中 隊串隊通風報信,讓其他中隊知道現在的情況,囚情也因而逐漸穩定下來。 到任初期,總部政三處監察官前來綠島督導並轉達總司令23要求,要知道整頓的時 間表,我當時可說是完全沒有把握,只回答了:「給我三個月,將大有可為。」後來周 總司令來綠島巡視,發現隊員生活紀律已恢復正常,就高興地說:「我就說嘛,陳政宏 他可以的!別看他是專修班」這是他第二次誇讚我,第一次是在臺東東成時。 有一次第十一大隊發生嚴重的隊員鬥毆事件,我立刻趕到大隊部,叫打架的雙方老 大過來,瞭解整個事件的緣由,並要求誰錯誰就道歉並接受處罰,然後再叫滋事的隊員 過來,這位老大就直接一個巴掌連帶三字經的呼過去,並怒罵他的小弟說:「總隊長在 這你不捧場,那你是要捧誰的場?」我知道他是在做給我看的,因為他也知道以後他的 21

根據受訪者在補訪中表示,感訓隊員認為綠島是黑社會中的「研究所」、岩灣則是「大學」。 根據受訪者在補訪中表示,即感訓隊員會與受訪者攀關係,說以前在那裡管訓時有待過他的隊上等等。 23 周仲南民國 78 年(1989)任臺灣警備陸軍二級上將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民國 81 年(1992)7 月 30 日免任。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ppt.cc/M13Uf,2016 年 8 月 3 日讀取。 22

209


結訓都還得要看我,這事件也就這樣很快地落幕了。平常隊員自習課我會要求他們寫毛 筆字,一個禮拜交一張五百字的稿紙,他們都是從最簡單的一開始寫起,但每週不能重 複,如果寫出格子就必須加寫一行,因為這樣他們的心也平靜下來,沒有以前那麼浮躁 了,後來到隊上去看,都是專注的在寫自己的字。 (三)交接前夕 隊員情緒會動盪起伏,其主因都是結訓時間的問題,那些隊員認為不管表現好壞, 都要三年到三年半才能結訓,24那又何必遵守規定聽幹部的話。因此我有一次到臺北開 會,就向副總司令報告,希望結訓問題能獲得改善,讓隊員有遵守規矩的誘因,副總司 令也答應了。之後因政策改變,隊員感訓工作將移交給法務部續管,25並以如何達成安 全移交任務為首要;不過隊員結訓須依累進處遇辦法處理,也有其必需要達到的分數標 準,才可以報請結訓。因此就每週辦理中隊、大隊、總隊的軍歌比賽、內務比賽,環境 比賽…等等,那時參謀主任許輩燕確實幫了我很大的忙,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辦理成 績評比、公佈名次,為的就是讓隊員有加分的機會,進而能早日結訓。 在第一批隊員結訓後,隊員們才發現我們是在玩真的,所以往後的各種比賽他們都 非常賣力,就是希望能獲得加分機會。當時有一批隊員要結訓,正逢過年前夕,就指示 感訓組有關隊員結訓的公文都用快遞寄送,法院瞭解後也肯定我們這種想法,積極協助 了我們後續的行政作業,讓結訓隊員來得及回到家吃年夜飯。除了加分之外,也會開放 一些福利給隊員,像是可以睡草蓆、幫他們購買直流電刮鬍刀使用,以及放寬他們抽菸 的數量,從每天的八支增加到十三支,並把這些說是某某同學建議的,這樣既賣了面子 給某些特定同學,也讓這些人間接的穩定了其他隊員的情緒。禮拜天休息不用出操,就 播放豬哥亮的點唱秀給隊員觀賞,他們很喜歡,節目製作人是楊登魁26,那時他也在綠 洲山莊的獨居房,27每次想抽煙就向管理幹部報告說要見總隊長,我記得他抽我的菸最 多。 不過他們如果表現不好,我就會改播平劇,他們看不懂就覺得很懊惱,而且也是暗 示他們這週的表現並不是很好。我認為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是他們應該有的基本條件, 但如果犯了錯,該受罰就是要受罰,不能讓他們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如果妥協一次,那 以後就沒完沒了很難管理了。 後來,隊員也陸續結訓的差不多了,最後大概還剩七十多人,大部份是現役軍人經 軍法審理判處保安處分的,也就是他們在軍中服役期間犯法或是偷竊,被判三到五年或 五到七年的強制勞動工作。他們也有表現好提前出獄的,由原部隊領回繼續服完兵役,

24

流氓管訓處分以「檢肅流氓條例」為依據,「檢肅流氓條例」為民國 74 年(1985)頒布,其中若被裁定感訓, 則必須受到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之感訓處分,於民國 98 年(2009)廢止。 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D0080051,2016 年 2 月 26 日讀取。 25 民國 81 年(1992)7 月 1 日綠島職訓第三總隊移交至法務部,綠島職訓總隊就此裁撤。 資料來源:夏黎明等, 《綠島鄉誌》(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26 楊登魁(1939- 2012) ,屏東縣人。為臺灣的演藝界大亨,亦為天道盟創始人之一。 資料來源:http://ppt.cc/H1tPq, 2016 年 2 月 1 日讀取。 27 關於楊登魁被關的地方,較早被關在十一大隊,可從吳敏鴻及許輩燕口訪中得知,但在這時間點許輩燕表示楊登 魁被關在獨居房,時間點與陳政宏一樣。詳細地點根據再次補訪,陳政宏表示位置上會有不同記憶的認知可能為楊 於各受訪者接觸時期之不同。

210


而這些軍判保安處分的隊員都沒有幫派背景,也比較沒有暴戾性,在管理壓力上也就沒 以前那麼的大了。 當時的管理幹部還有一百多人,還在待命分配到其他單位,相對比例來說刺一個幹 部管理一個隊員還有剩餘,畢竟幹部多也不能沒事做,就舉辦壘球、籃球比賽來管理調 適他們的作息,那時花蓮縣團管區運動會出了狀況,正在遴選司令遞補,於是在民國 82 年(1993)1 月 1 日我就離開了綠島,前往花蓮團管區報到。 (四)空間分佈與難忘的事情 總隊長的辦公室在指揮部二樓上來右手邊,對面是隨員室和參謀主任及政戰主任辦 公室,許輩燕就住在我的對面,其他部份就不是記得很清楚了。一樓我比較熟悉的是感 訓組,它負責隊員管理及生活照顧的業務,因此經常會到感訓組。其他的單位主要是支 撐指揮部任務的運作。綠洲山莊一進去就是辦公室,後面是廣場右邊有獨居房,左手邊 是八卦樓(八卦形的牢房)有一個中隊幹部跟隊員都住在那裡。 在營區內絕對禁止任何人跑步,這是我的禁忌,在泰源也是,通常只有隊員打架時 才會有追跑的聲音,所以每次聽到跑步聲都會驚嚇到跳起來並直接衝下樓去,指揮部樓 下平時都停有車輛待命,便於我隨時到各大隊巡察之用。在綠島,我跟居民的互動很少, 平常都是神經緊繃的在營區裡忙於隊員管理的相關事務,每天至少要巡視各中隊一趟, 就是擔心幹部有狀況不敢報告。我也很少到營區外面,只有一次畢卡索號貨輪沉沒,我 到現場瞭解並指揮引導救難直升機的吊掛起降。28 犯錯上腳鐐這件事,對有些隊員的活動來說,好像沒什麼受到很大的影響,記得有 次看到上了腳鐐的隊員在打籃球時卻還可以帶球上籃,我們都叫他是戰車連的鏘鏘大隊。 不過別看有些隊員白天行徑乖張或是狂妄自大的樣子,晚上就寢後有些是背地裡暗自流 淚的,有些隊員除了接受感訓處分之外,身上還背著十幾年的本刑等著要執行。在本島 感訓隊員只要本刑在三年以上的都會被送到這裡,所以在管理戒護上必須格外謹慎,只 要有機會脫逃他們是不會放過的。就我的觀點來說,雖然他們是被感訓的,但該給的生 活照顧都是要給的;但該他們遵守的也一定要遵守,一切只要照規矩來就可以了。

四、退伍後的生活 (一)就任公職 我退伍那年已滿 45 歲了,我在軍職服務期間很少休假,尤其在感訓單位,休假回 家時小女兒卻不認識我,還問我妻子指著我說:他是誰?有次從臺東要到臺北開會,那 班車豐田沒有停靠,妻子就騎摩托車載著小孩到壽豐車站等我,壽豐站的站長還特地慢 幾分鐘發車,讓我多抱一下小孩,每次想到這件事,我眼眶都還會含著淚水。

28

資料來源:陳嘉信,〈希臘貨輪 沉沒綠島 菲籍船員三人失蹤 27 人獲救〉,《聯合報》,臺北,民國 81 年 11 月 11 日,版 7。

211


我在民國 83 年 7 月(1994)選擇了退伍,心想一個專修班畢業的,能夠升到上校 已經很不錯了,如果還要往上發展,實在是有其難度,當時算了算照排也要等到民國 100 年(2011)才有機會,幾經思考就申請退伍了。退伍後,早期退伍的學長找我到他 的砂石廠擔任現場主任,兩年後花蓮縣政府兵役科科長屆齡退休;而我在擔任團管區司 令期間也認識了不少機關首長及民意代表,加上我在軍中也已通過考試取得了公務員資 格,民國 85 年 7 月(1996)在花蓮縣議會三十二位議員連署推薦下,29我接任了兵役 科科長之職。 我覺得我這輩子欠人的恩惠實在太多了,從以前軍中各級長官的提拔,退伍後推薦 我的議員朋友們,還有在縣府近二十年期間的工作伙伴,甚至後來當上立委的隊員或是 軍中的學長、學弟們,也都給了我很大的協助,我覺得我的人生真的充滿了無比幸運, 一路走來總有好多的貴人從旁相助。

(圖三

花蓮縣議會推薦陳政宏先生之推薦書/陳政宏先生提供)

後來縣府機關修編兵役科改制為兵役局,91 年因成立觀光旅遊處,兵役局被合併, 我便轉任民政處處長。我 65 歲(民國 103 年 7 月)那年屆齡退休,現在每天除了固定 運動之外,每週三、五都會到慈濟科技大學30樂齡班上課,聽學校老師分享他們對高齡 社會到來的因應及有關用藥安全、預防保健、體適能等課程。有時也會和妻小到國內四 處走走。 我的人生勉強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 20 歲以前可說是求學打混、第二階段 是軍旅生涯、第三階段是就任公職、第四階段是退休生活;雖然以前工作的砂石場要我 再回去擔任董事長的特助,而我也婉拒了,想想 20 歲年少時當兵離家,到 65 歲滿頭白 髮的回來,已經可以了;現在只想放慢步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該休息了,退休才是 我人生真正的開始。

29

受訪者曾提供該推薦書,總共有三十二位議員推薦。 慈濟科技大學。於民國於 78 年(1989)創校,民國 104 年(2005)8 月 1 日起改名為「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科 技大學」。 資料來源:慈濟科技大學校網,http://www.tcust.edu.tw/bin/home.php,2016 年 2 月 12 日讀取。 30

212


(二)對綠島園區的想法 退伍後因任公職緣故,沒有再回過綠島,對園區的經營也不是很瞭解,主要是看它 的導向如何,往哪個面向思考,才能決定他存在的價值。而導覽人員也很重要,如果都 是往負面導覽,一直說隊員是受難被迫害,這整個環境就會變成負面。但是如果朝正面 解說,講述這一個歷史的軌跡,未來應如何避免再走相同的路,這樣才有其正面的意義。 我在外面常聽到說:以前綠島管這些隊員是如何遭受到多麼不人道的對待,但是我在綠 島服務時,並沒看到這些情形,該他們的權益都應該會做到,只要守好規定,並不會受 到甚麼不合理的管教。 有次和太太在高雄用餐,還有人先幫我們買單,原來是以前感訓過的隊員。也有一 個因為冤獄被關的隊員,曾經到我家跟我道謝。有一次,還有一個高頭大馬的人開著卡 車來找我,我不在家,他就跟我父親道謝,但卻把我父親給嚇壞了。在泰源任大隊長時, 也幫隊員辦理過結婚的、處理鬧離婚的及分家產的事,他們後來都非常感謝我的幫忙。 我和隊員相處還算是和諧,也沒有發生過什麼不人道的事情。如果未來有機會希望能再 回到綠島看看,也可以分享一些在綠島的故事,讓人們能夠多瞭解當時的情形。

213


參、結論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概念之形成及其空間範圍之界定,乃歷經行政院於民國 87 年(1998)至民國 93 年(2004)間所提不同政策與規劃逐漸形構而成。民國 86 年(1997), 中華民國行政院法務部擬將原「國防感訓監獄」 (綠洲山莊)改建為「矯正署綠島監獄」 綠洲分監之際;翌年(民國 87 年),因立法委員施明德等十六人連署抗議而暫時停工, 並隨其提案而將「綠洲山莊」規劃為「史蹟紀念館」。民國 88 年(1999)行政院法務 部設置「綠洲山莊規劃成立史蹟館或紀念館」跨部會專案小組,並於次年(民國 89 年) 移交由改隸的主管機關交通部接辦。民國 90 年(2001)2 月 8 日,行政院將前述專案 小組改立「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專案小組」,一開始將「綠洲山莊」、莊敬營區、海巡署 廳舍、人權紀念碑、公館漁港、燕子洞及周邊海岸地區,凡 25 公頃,但不包括新生訓 導處遺址)。1同年 6 月,交通部轄下觀光局開始推動為期一年半的「綠島人權紀念園 區規劃案」。民國 91 年(2002),「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規劃案」執行期間,「五十年 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受難者,於 4 月 22 日至 23 日至綠島抗議新生訓導處未包 含於「園區」範圍。民國 91(2002)年 12 月 10 日,亦即「世界人權日」當天,「園 區」範圍內的「綠洲山莊」正式對外開放。民國 93 年(2004),行政院參考「綠島人 權紀念園區規畫案」報告書之建議,核定將「綠島人權紀念園區」之範圍擴大,納入「莊 敬園區法務部保留地」與原「綠島技能訓練所」等原「新生訓導處遺跡」之空間,凡 32 公頃。民國 98 年(2009)五月,「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歷經「臺灣人權綠島園區」 (民國 96 年)與「綠島文化園區」(民國 98 年)兩次改名,最後正式改易為今名「綠 島人權文化園區」。 本口述歷史計劃所涵蓋之建築群範圍,即包括「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莊 敬園區」與「自強園區」等位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官方定義範圍之內的主要歷史與 記憶空間,其他「園區」範圍之內空間如「人權紀念碑」不在本報告書討論範疇。以下, 即根據本計劃受訪者口述訪談內容,並輔以現有文獻資料,分別說明「新生訓導處」、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綠指部暨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等區域 之空間及其所屬建築群的歷史沿革。

一、「新生訓導處」營區 「新生訓導處」營區空間乃戰後初期中華民國政府官方建構之結果,可為國民黨政 權統治意識形態與白色恐怖政治文化的物質化與空間化之成果。就組織編制而言,「新 生訓導處」成立於民國 40 年(1951),最初隸屬「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管轄。根據受 難者前輩之記述,「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於民國 40 年前半年已開始推動「新生訓導處」 業務,並於民國 39 年(1950)早已開始在原「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一帶整建「新生 訓導處」營區。2 爾後,民國 40 年 5 月 17 日左右,「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將原內湖「新 生總隊」的政治犯移往綠島「新生訓導處」營區。3 民國 47 年(1958)5 月 15 日,「臺 1

曹欽榮撰稿,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 (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51。 根據曹欽榮之口述採集,據信 1950 年便已有高雄的營造廠前往原「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一帶進行施工、整地, 是為後來的「新生訓導處」營區。參閱: 曹欽榮撰稿,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 ,頁 25。 3 根據民國 93 年(2004)官方開放的檔案、民國 77 年(1988) 修訂的《綠島志》以及眾多政治受難者前輩們的口 述回憶,得知第一批政治犯約莫於民國 40 年(1951)5 月 17 日移送綠島。例如,根據受難者盧兆麟的口述,民國 40 年前半年、新生訓導處業已成立,第一批送抵綠島的政治犯泰半來自於內湖新生總隊和軍人監獄。他們自基隆港 2

214


灣省保安司令部」裁併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新生訓導處」主管機關改為「臺灣 警備總司令部」。民國 54 年(1965),隨「新生訓導處」政治犯分批移監至「泰源職 業訓練中心」,「新生訓導處」業務正式結束,「園區」隨即進入「政治犯監獄與感訓 業務並立」時期(1965-1991),而其所在之空間意義亦隨之變易。 以空間分佈而言,民國 40 年至 54 年的「新生訓導處」營區,約略等同於今日「綠 島人權文化園區」綠洲山莊西界至流麻溝以東地區。根據現有研究成果、「新生訓導處 全區模型多媒體展示區」與相關人士之記憶,隨著時代變遷,該區域空間內在「新生訓 導處」時期,逐漸出現新生大隊「營舍」、「新、舊本部辦公室」、「醫務所」、「克 難房」等各式功能建築群(見下「民國 40-50 年代新生訓導處時期平面圖」)。就空間 生命史之視角言,雖然「新生訓導處」營區較晚納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範圍,但「新 生訓導處」時期可為「園區」空間建構的第一個階段,以下具體陳述期間建築群之發展 脈絡與歷程。

(一)「新生訓導處」大門與新生大隊營舍 從「革命之門」與「新生之家門」進入「新生訓導處」營區之後,即可立即看見以「舊 處本部辦公室」為中軸核心,由東往西呈ㄇ字形分佈之第一大隊、第二大隊與第三大隊 之營舍(見上「民國 40-50 年代新生訓導處時期平面圖」)。如此建築空間之佈置,乃 「新生訓導處」主管單位管理政治思想犯編制的合理化結果;「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於 啟航,5 月 17 日抵達綠島,在外海換上小舢舨自中寮港登陸,並徒步至新生訓導處。而彼時的監獄──新生訓導處 比較類似於集中營的形式,只有三個大隊的營房,每個大隊又各有四個中隊。參閱:趙安雄總編輯,《綠島鄉誌》 (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1988);林世煜、胡慧玲採訪記錄,《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新北:國家人權 博物館籌備處,2003),頁 33-34。

215


民國 40 年 5 月於綠島設置「新生訓導處」管訓政治思想犯,編制「新生訓導總隊」, 下轄三個新生大隊,每一大隊下再分為四個中隊,凡十二個中隊。根據蔡寬裕前輩口述, 在一、二大隊旁邊的第三大隊係做為倉庫之用,並在談及今「綠洲山莊」空間之演變時 進一步指出,後來「新生訓導處」關押受難者前輩人數變多之後,才在今綠洲山莊所在 空間增建「第三大隊」:「除此之外,那裡最早是新生訓導處的第三大隊.....這個第三 大隊是後來人數增加才興建的,原來的第三大隊則沒有在使用,所以空間配置上才會一 大隊跟二大隊在一起,三大隊卻離這麼遠。」4(如下「蔡寬裕囚禁綠島時期營區平面 位置圖」所示) 本計畫受訪者之一的萬迺祥,也有類似的提法:「原來的第三大隊應 該是在綠洲山莊那邊、比較靠近圍牆,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現在開放的第三大隊,事 實上應該是從前的第二大隊...。」5(如下「蔡寬裕囚禁綠島時期營區平面位置圖」所 示) 總之,蔡寬裕與萬迺祥所指稱位於現在「綠洲山莊」所在位置的「第三大隊」乃 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即「民國 40-50 年代新生訓導處時期平面圖」所示之「新 第三大隊」所在位置,而其所示之「新本部辦公室」推測可知興建同一時期,但具體之 時間,仍待進一步之追溯考察。 然而,根據上述討論,上示「民國 40-50 年代新生訓導處時期平面圖」應該作若干 修正。第一,既然原「第三大隊」實應為於今「綠洲山莊」位置,即無所謂新、舊「第 三大隊」之別,故圖中相關位置圖解應該修正。第二,根據蔡寬裕前輩,圖上之ㄇ字型 建築群的第三大隊標示應加註倉庫,以為識別。

位於「新生訓導處」流麻溝側營區以及今「綠洲山莊」主要新生營舍,在民國 54 年(1965)之後該空間進入臺灣警備總部「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逐漸遭到

4 5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16


拆除,而今日「園區」中所見第三大隊營舍,乃於民國 98 年(2009)12 月復原重建, 作為再現新生在「新生訓導處」營區關押生活之展示區。

(二)醫務所 「新生訓導處」營區的「醫務所」,是「園區」另一個重要的記憶空間。興建於「新 生訓導處」時期的「醫務所」,位於流麻溝西側一隅,如曾任職於「醫務所」協助藥劑 管理的徐安旦所稱:「醫務所在靠近流麻溝的地方。」6 而其建築形式,則如蔡寬裕前 輩所稱之一層樓的「克難房」建築:「醫務所在『新生訓導處』時期時是在流麻溝旁, 是一間很簡單的克難房」。7 然而,此一位於流麻溝側的「醫務所」,是舊的「醫務所」, 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後來於民國 62 年(1973),遷至目前「園區」所見「莊 敬園區」西南一隅之「醫務所」所在位置。搬遷之後的「醫務所」仍是座落在興建於「新 生訓導處」時期的平房,如本報告受訪者萬迺祥所稱:「醫護所則是在東邊的流麻溝, 那是舊的醫務所。之後,莊敬營區蓋起來後,醫務所則搬遷到圖書館旁邊的平房,那是 新生訓導處時期蓋的。」8爾後,在綠指部杜健指揮官任期內,於民國 75 年(1986)5 月起,原一層樓的「醫務所」經「原址重建」為兩層樓建物,並於同年 11 月 12 日落成 啟用。9 根據本計劃受訪者吳敏鴻,其服役期間正好適逢杜建擔任指揮官時期,因此曾親身 參與「醫務所」改建工程:

6 7 8 9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徐安旦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附照片集:陳守山、杜健,〈綠島醫務所竣工誌〉。

217


不過當時我的指揮官杜建是個工作狂,有時連禮拜天也必須工作,像是當時我們 就把舊醫務所重新改建成新的。舊的醫務所是瓦房建築,要將它擴大建造。那時 綠島上只有一間衛生所,只能治治小病,比較大的病症都要送到我們這邊來,因 為我們裡頭有軍醫組的官兵會負責治療。我記得工程當時是由一位中原建築系畢 業的下士宋國強負責監工跟施工,隊員們負責建造,而官兵負責監督及運輸建築 材料。10 另一位本計劃受訪者林清傳,也口述其經歷「醫務所」改建的經驗: 我記得醫務所應該是民國 75 年(1986 年)左右蓋的,正好是我的服役期間。當 初就是我們帶領隊員到外頭的打石區,先把比較大的岩石敲解成小塊,然後上碎 石機把它變成更為細小的石塊,再用運輸車運送到建地。我還記得醫務所是個類 似 U 型的四方結構。新生大隊的角落也有個小的醫務室,那裡會有一位醫官輪 值。醫務所大概是四到五位。醫務室無法處理便轉送醫務所,再不行才會等第二 天的班機後送臺東。11 再者,根據蔡寬裕前輩,原流麻溝側的「醫務所」在「新生訓導處」結束之後,曾 經一度充作感訓第二大隊第六中隊之營舍:「但等到我們這批泰源事件十幾個人也移過 去後,雖然我們跟隊員分屬不同中隊,但隊部還是相連在隔壁,軍方就決定要另闢空間 安置我們了。我們的新營舍則是利用舊有的醫務所。」12 據此推論,舊「醫務所」之 所以遷移到今「園區」的新「醫務所」位置,可能與感訓第二大隊第六中隊的安置有關, 而其空間意義也有所變易。 此外,除了提供營區人員使用之外,一般民眾也可進入「醫務所」就醫。綠島居民 田林素珍即曾指出: 「我以前若生病也都會到醫務所看病,我對柯千醫生的印象就很深。 柯醫師人很好,對我們都很關心。」13 換言之,「醫務所」也開放給一般綠島居民, 並得以形成綠島居民與政治受難者互動之生命經驗與記憶。 (三)中正堂 「中正堂」也是「園區」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空間,因綠島居民也得以進入該地方從 事娛樂性活動,但是「中正堂」的位置與建築形式也曾經變化。根據曾於舊「醫務所」 任職的徐安旦,在其於綠島服役的民國 54 年,「中正堂」已經在「新生訓導處」營區, 主要作為開朝會之用。14換言之,「中正堂」在「新生訓導處」時期,已出現在營區西 側靠近「新生訓導處」側門進來道路南端附近,亦即今日「園區」中「忠貞樓」(原稱 「忠愛樓」)前方所在位置(見「王蔡來桃記憶中的營區平面位置圖」)。根據蔡寬裕, 該「中正堂」為一木造平房一層樓建築,正如位於今日「園區」所見「中正堂」中的「新 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多媒體展示區」模型所示。15

10 11 12 13 14 15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林清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徐安旦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18


雖然「中正堂」位於國家紀律性空間,但是一般民眾也得以進入。根據綠島民眾王 蔡來桃女士,住在原流麻溝村的村民與軍眷,有時可以進入營區到「中正堂」欣賞歌仔 戲、舞蹈、話劇與相聲等表演活動。16 綠島民眾田林素珍則指出,她也曾經到「中正 堂」看電影。17 萬迺祥也指出,一般民眾除了可以進入「中正堂」看電影之外,也可 欣賞隊員的表演。18 作為一個國家紀律性空間的一部份,「中正堂」也具有另類的空 間意義。 我們無法確知原位於今日「忠貞樓」遺址前方的木造「中正堂」何時遭到拆除,但 我們確知今日「園區」所見之「中正堂」,乃動工於民國 68 年 2 月,並於同年 10 月 31 日竣工啟用。19 (四)福利社或「文康福利中心」 除了「醫務所」與「中正堂」之外,另一綠島居民得以進入的營區空間則為「福利 社」。在「新生訓導處」時期,「福利社」即已座落於營區側門入口左側,至今在原地 仍可見其建築物遺址。換言之,我們可以確知「福利社」的所在位置從未改變,隨其功 能不斷變化。根據曾於民國 54 至 61 年(1965-1972)服役的徐安旦,「福利社」至少 有理髮部與百貨部。民國 55 年(1966)始於營區服役的萬迺祥,則指出除了理髮部與 百貨部之外,還有小吃部,而曾於民國 61 至 63 年(1972-1975)在「綠洲山莊」服務 的綠島居民田林素珍,也有同樣的認知,甚至指出還有照相館。20 此外,田何素琴甚

16 17 18 19 20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王蔡來桃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附錄之〈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中正堂落成紀念〉碑文。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與〈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219


至指出「福利社」除了有照相館之外,還有皮鞋部和貝殼畫室,並具體指出現今「園區」 的「福利社」遺址少了「賣日用品的商店」。21 到了李士楨曾於民國 68 年底至民國 70 年(1979-1981)在「莊敬營區」感訓的時 期,「福利社」更顯多元,除了包括「洗衣部、修鞋部、理髮部和雜貨部」之外,還有 「賣一些滷菜、炒飯、炒麵」的餐廳。22 曾於民國 69 年(1980)7 月至 71 年(1982) 12 月在「莊敬營區」服役的張寶樹,除了說明「福利社」的各種功能之外,也具體指 出靠圍牆邊的「福利社」建築是「賣日用品」的「小型商店」(即百貨部或雜貨部), 且已經被拆除,不見於今「園區」的「福利社」遺跡之中。 23 民國 70 年(1981)4 月至民國 72 年(1983)先後在「自強營區」與「莊敬營區」服役的吳木銳,也同樣指 出「福利社」有「小吃部、雜貨部、皮鞋部」等設施。24 約與吳木銳同一時期的李世 迎,則指出「福利社」還有「西裝部與裁縫部」。25 到了許輩燕在「莊敬營區」服役 的民國 73 年(1984)11 月至民國 77 年 (1988)1 月年間,「福利社」還備有「隊員 技能工作室」與「撞球檯」。26 根據本計劃口述訪談,之後的「福利社」,不外乎提 供賣日用品、理髮、洗衣、小吃部等功能。(參見如下各「福利社」平面圖) 根據上述,從「新生訓導處」到「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福利社」 之功能雖時代變遷更顯多元,其服務的對象,至少在「新生訓導處」時期也包括一般綠 島居民,但是其功能變化的確切時間則難以追溯。其次,我們也可以確知,「福利社」 的位置從未改變。再者,我們也確知今日「園區」所見「福利社」遺址之建築並不完全, 可能於法務部接管時期遭到拆除。 雖然「福利社」的位置未曾改變,但是根據文獻資料,其建築本體曾於民國 59 年 (1970)經歷改建,其建築物即為今日「園區」所見之「福利社」遺址。根據「福利社」 遺址碑文,該遺址建築之正式名稱,在「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至少自民國 59 年之後應稱為「文康福利中心」。根據碑文,在楊逸平擔任綠指部指揮官期間,於民國 59 年 7 月 30 日始,在今「福利社」遺址奠基興建「文康福利中心」。27

21 22 23 24 25 26 27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何素琴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張寶樹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20


221


(五)克難房 「克難房」興建於「新生訓導處」時期,是以硓咕石為建材的簡易房舍,主要充當 儲藏糧食、存放農具、飼養牲畜及各大隊中山室之營舍。根據萬迺祥,他於民國 55 年 (1966)第一次在營區服役時,「克難房便已經存在」28,可見視其為「新生訓導處」 之物質文化遺跡,蓋無誤矣。但是,蔡寬裕前輩認為,目前「園區」所見「克難房」, 其實是民國 54 年(1965)之後,亦即「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所建造,隸 屬於當時感訓第二大隊之營舍:「園區現有的克難房是第二時期(指「新生訓導處」結 2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與〈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222


束之後的時期),也就是當時我隸屬的第二大隊的克難房。」 29換言之,目前「園區」 所見「克難房」解說牌,雖明白指稱其為第三大隊中山室,但此一說法可能值得商榷與 進一步考察。此外,檢視本計劃口述訪談紀錄,於「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 服役之官兵,均未提及「克難房」之說法,張寶樹甚至直言「至於現在所說的『克難房』, 我印象裡是沒有這個名字」。30 雖然如此,本計劃認為「克難房」在「新生訓導處」 結束之後均遭到「拆除殆盡」的說法31,值得商榷。至少,根據《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整 體規劃案》報告書,最晚到民國 95 年(2006)8 月之前,「園區」仍有兩棟「克難房」 遺跡32,雖我們無法斷定其建造年代,可能來自「新生訓導處」時期,亦可能是「政治 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 (六)十三中隊 「十三中隊」所在區域,對於政治受難者前輩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記憶空間。 如前所述,「新生訓導總隊」下轄三個新生大隊,每一大隊下再分為四個中隊,凡十二 個中隊。所謂的「十三中隊」,即指過世政治受難者過世後埋葬的地區。「十三中隊」 由於長期缺乏管理,草木叢生,形同亂葬崗。但是,「新生訓導處」時期結束之後,感 訓第二大隊第六小隊成員,例如張國維、蔡寬裕與鄭清田等人,在春秋兩季都會前往「十 三中隊」整理環境,並固定於清明與中元兩個節日,準備香燭、水果,進行祭拜。33 通 常過世「新生」隊員的墳墓都較為簡陋,且該地區為崩塌地,下雨則容易導致土石滑落, 容易將墓塚淹沒,因此在墳墓上都會放上石頭以為記號。根據本計劃口述訪談紀錄,蔡 寬裕曾經幫廖啟川與李瑤林兩位政治受難者的墳墓製作墓碑。34 關於「十三中隊」墳 墓上的石頭,李士楨也清楚記憶著:「關在綠島的死很多,都葬在亂葬崗那邊,只用一 個石頭壓著,也沒有寫名字,叫做十三中隊,不過我那時去過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35

「十三中隊」可謂政治受難者的「記憶所繫之處」,但對於一般綠島居民或官兵而 言,卻別有意義。前述李士楨宣稱自己對於「十三中隊」並「沒有什麼特別感覺」;柯 穎村對於「十三中隊」也「沒特別在意」36;雖然很多人會說「十三中隊」是「陰陰的 地方」,但趙樑則指出他「當時沒有聽見什麼傳聞」37。 (七)八四六 「八四六」的功能類似金門「八三么」,長期以來為人所忽略,其位置雖非位於「園 區」範圍,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生訓導處」時期,亦可謂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遺跡。 根據徐安旦口述,「八四六」在民國 55 年(1966)之前即已經存在:「綠島在公館有 個八四六,就是類似金門八三么的場所,裡面都是臺灣來的公娼,在我去綠島以前就存 在的地方,我離開後八四六也還在運作。」 38根據徐安旦口述,我們得知,「八四六」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張寶樹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曹欽榮撰稿,曹欽榮撰稿,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 ,頁 28。 臺灣遊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整體規劃案》 (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06),頁 4-10。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趙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徐安旦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23


不僅自「新生訓導處」時期已經存在,在民國 61 年(1972)之後仍然持續運作。徐安 旦的說法獲得多數後來曾於「莊敬營區」、「自強營區」或「綠洲山莊」服役官兵與綠 島居民之支持。 根據本計劃口述訪談,「八四六」位於今日公館村辦公室所在位置(參見「徐安旦 服役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與「王蔡來桃記憶中的營區平面位置圖」),主要在於提供 綠島官兵性服務。王蔡來桃清楚指出:「營區以外,在今天的公館村辦公室那裡有間中 山樂園,裡頭有很多外地來的女孩子來從事性工作,不過中山樂園是專門給阿兵哥用的。 之後,原本的建築被拆掉後,我們社區才又蓋了村辦公室。」39 田何素琴甚至直言原 「八四六」所在土地,其實所有權原本即屬於田家,至今仍未歸還田家:「至於你們問 的八四六,我不只知道,那塊地還是我們田家提供的。政府當初就說要蓋軍中樂園,我 們這種老實的百姓,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也沒跟政府拿錢。現在地也沒有還我們,後來 甚至就變成公館村的村辦公室用地。」40 其次,根據本計劃受訪者口述訪談,除了官兵之外,在「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 立」時期,「勵德班」與管訓隊員也有機會進出該處所。例如,在民國 68 年底至民國 70 年(1979-1981)在綠島接受管訓的李士楨,即曾表示:「當時在綠島,還有像金門 的『八三么』,不過在綠島叫做『八四六』。以前要是你表現好,長官就會一次帶十個 八個一起去玩女人。那時因為我可以隨便跑,也不需要人帶,就常去「八四六」那裡喝 酒。那裡還有分隊員跟軍官兩種,位置大概在公館那邊......主要都是在作隊員的生意, 老百姓都不會去那種地方,他們算是專門作警總的生意...」。41 在此,必須說明,李士 楨由於擔任自治幹部,可以隨意進出營區,因此有機會前往「八四六」。此外,曾經管 理「勵德班」的李世迎則指出:「營區之外,我記得最深的就是『八四六』。因為那時 候我曾專責帶「勵德班」,如同前面所述,我們平常其實也沒有特別幹什麼,所以只要 一放假,隊長、副連長、分隊長什麼的都會出門,滿山遍野的跑。因為我們是晚上八、 九點收假,出去找人時也通常是摸黑出去,因此這個地方我幾乎能說是每個禮拜都會去, 因為要去帶隊員回來啊。」42 但是,「勵德班」隊員成員身份其實仍為士兵,與狹義 的管訓隊員實有差異。因此,誠如吳木銳所言,「八四六」的服務對象其實以官兵為主: 「營區外有個地方比較特別,類似金門的『八三么』,叫做『八四六』,我記得是公辦 民營,主要都是官兵使用,隊員沒辦法去那裡,老百姓也應該很少去。」43換言之,「八 四六」的主要服務對象以官兵為主,但仍有可能包括少數利用特殊機會前往的管訓隊 員。 「八四六」裁撤的時間,大約為民國 74 年(1985)左右。檢視本計劃受訪者口述 訪談紀錄,民國 75 年(1986)之後服役的官兵,大概只聽過「八四六」,並指稱其服 役期間「八四六」已經裁撤。例如,民國 74 年 5 月至民國 77 年 5 月在綠指部服役的吳 敏鴻,即清楚指出:「我聽比較早來綠島的官兵說,當時綠島有所謂的『八四六』,類

39 40 41 42

43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王蔡來桃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何素琴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24


似金門的『八三么』,屬於公娼性質,不過在我去的那一年就裁撤了。」44 於幾乎同 一時期服役的林清傳甚至表示:「我並沒有聽過八四六這樣的單位」45 。

二、「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營區 民國 59 年(1970)2 月 8 日臺東「泰源監獄事件」之後,中華民國政府開始於原 「新生訓導處」的新「第三大隊」原址地區興建高牆式監獄,並於 61 年(1972)三月 正式啟用,集中管理移監自臺東泰源監獄與臺灣軍事監獄的政治犯,此即為「國防部綠 島感訓監獄」,又稱「綠洲山莊」。自此,「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一隅空間之生命史進 入「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可謂一重要之轉折時刻。曾親身參與此一轉折 時刻的萬迺祥,即清楚形容:「民國 55 年(1966),我第一次去綠島的時候,克難房 已經存在了,不過綠洲山莊還沒有蓋起來。之後,我調到第六隊擔任輔導官,曾經帶著 隊員去外面打石頭準備蓋綠洲山莊。」46 換言之,萬迺祥於民國 55 年剛到綠島服役時, 「新生訓導處」業務已經結束,但「綠洲山莊」則尚未興建。萬迺祥又指出,他在擔任 第六隊輔導官時,曾經帶著感訓隊員協助「綠洲山莊」興建工程。根據萬迺祥口述訪談 紀錄,他則約於民國 60 年(1971)擔任第六隊輔導官:「我跟新生的接觸主要是在第 六隊當輔導官的兩年,那是民國 60 年左右的事。」47 亦即,「綠洲山莊」概於民國 60 年左右開始興建。蔡寬裕前輩的口述訪談內容支持萬迺祥的觀點之餘,更進一步清楚指 出「綠洲山莊」主要監獄建築竣工啟用時間:「八卦樓則是民國 60 年(1971)蓋的、 隔年 3 月啟用。」48 綜合萬迺祥與蔡寬裕說法,我們至少可以確定「綠洲山莊」主要 監獄建築「八卦樓」至遲於民國 60 年左右開始興建,並於民國 61 年 3 月落成啟用。以 下,本報告將進一步具體說明「綠洲山莊」空間範圍內諸如「八卦樓」、「行政中心」、 「戒護室」、「獨居房」、「會客室」、「放封區」、「禮堂」、「廚房」等建築空間 之歷史沿革。 (一)「八卦樓」及其變化 民國 61 年(1972)興建完成的「八卦樓」,為一兩層樓水泥建築,略呈十字形放 射狀分布。「八卦樓」每層樓四區,兩層樓共八區。其中一樓有壹、貳、參、肆區,二 樓有伍、陸、柒、捌七區,其中大小押房共計五十二間。根據於民國 61 年 5 月至民國 70 年(1981)關押於「八卦樓」的陳欽生前輩,「一開始壹、貳區都是關押「泰源」 移監過來的人,後來陸續減刑後,牢房就空下來,後來壹區就成為外役區了,裡面有貝 殼部、洗衣部、木工部、福利社、圖書室,福利社本來是在貳區,後來才移到壹區,其 餘就是關押人犯的地方。」49 換言之,「八卦樓」空間除了主要作為押房之用,部分 空間也充當諸如貝殼部、洗衣部、木工部、福利社與圖書室等活動之場所。但是,關於 押房空間之使用,蔡寬裕前輩提出與陳欽生略為不同之看法:「一樓是壹貳參肆區,二 樓則是伍陸柒捌區。泰源事件後第一批送來的就關在壹區,一周後從臺北送來的則關在 肆區。不過這兩批人都各有八、九個被調往二樓的陸區,泰源事件的有我、柯旗化、跟 44 45 46 47 48

49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林清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與〈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與〈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25


我同案的張啟堂、陳永善等,臺北送來的我記得是柏楊、蔡財源、林水泉,以及兩個姓 黃的教員等,我們都被關在二樓。」50但綜合兩人口述訪談內容,大部分政治犯關押於 一樓蓋無誤,少數特殊身份者則關押於二樓。從民國 61 年開始啟用至民國 76 年(1987) 7 月 15 日解嚴後三十餘名政治犯移往綠島監獄期間,「八卦樓」最多曾關押政治犯人 數約達五百名。51總之,「八卦樓」主要之空間功能為關押政治犯,但部分空間於不同 時間脈絡各具不同功用,雖少有變化,但並非沒有。 根據本計畫口述訪談發現,「八卦樓」除了關押政治犯的押房之外,部分空間其實 也作為官兵值班或住宿之用。陳欽生前輩即認為,八卦樓裡面「每一區的前面有值班的 班長,八小時輪一班」52。雖略有不同,柯穎村也有類似之提法:「國防監獄的最左邊 建築就是八卦樓,兩個分隊長住在鐵門旁的小房間。」53 同樣地,根據曾在民國 78 年 (1989)2 月至 5 月與民國 79 年(1990)2 月至民國 81 年(1992)期間於「綠洲山莊」 擔任副隊長的趙樑也表示,他曾「住在『八卦樓』右邊一樓的第一間,管理鄰近的兩棟 押房。」54 換言之,在「八卦樓」一、二樓每一區前端房間,亦或作為值班班長值班 空間,亦或作為分隊長住宿之用。不僅如此,柯穎村甚至進一步指出,「八卦樓」其他 房舍空間也作為官兵之用:「我們憲兵就是住在這裡頭的二樓八區,兩個人住一間,而 我則跟一個中隊長住一間。」55 由此可知,「八卦樓」押房空間除了關押政治犯之外, 也曾充作管理官兵住宿之所。 今「園區」所見「八卦樓」建築與原初建築結構主體變化不大,但在民國 80 年(1991) 法務部接管期間針進行了部分調整。首先,「八卦樓」一樓入口原有噴水池和假山,但 目前則已不復見。根據陳欽生前輩,「八卦樓裡面的中井本來有噴水池和假山,不過後 來都拆了。」56同樣地,曾於民國 69 年至民國 70 年於「綠洲山莊」服役的柯穎村也表 示:「八卦樓進去的中井部分,曾有噴水池和假山。」57 據信,原「八卦樓」一樓入 口處之噴水池與假山,可能在感訓業務於民國 80 年轉移至法務部之後遭到拆除,特別 是在民國 86 年(1997)年法務部擬將原「綠洲山莊」改建為「矯正署綠島監獄」綠洲 分監期間。 其次,「八卦樓」押房也進行了若干改建而有所變化。針對此,陳欽生前輩提供了 詳細的說明: 綠洲山莊主要建築沒太大的改變,不過押房倒是被改了不少。主要是當時被移交 給法務部時,法務部打算整個改成司法監獄,結果被施明德他們阻擋下來,但已 經改了一部份,像是有些押房的門改成不鏽鋼的門,廁所也被更動,地板也被墊 高,以前站著是無法從押房裡面看到外面,現在卻可以。此外,窗戶以前外面是 用板狀的水泥遮住,現在也都沒有了。牢房內的廁所也改成現代式的抽水馬桶。 58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曹欽榮撰稿,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27。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趙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26


由此可見,在法務部接管期間,為因應將「綠洲山莊」調整作為「矯正署綠島監獄」分 監之規劃,進行了押房空間的改造,例如押房的門改成不鏽鋼材質、廁所部分加裝現代 式抽水馬桶、地板墊高與窗外水泥板之拆除等。針對此,蔡寬裕前輩也有同樣的說法: 「綠洲山莊還是有部分門窗、地板已經改建。」59 曾於民國 69 年至 70 年間於「綠洲 山莊」擔任戒護士的柯穎村的觀察也與陳欽生一致: 「其實國防監獄整體上變化沒很大, 除了牢房內的廁所改為現代的抽水馬桶,窗戶從水泥片改成鐵欄杆,牢房的門改成鐵門, 除此之外沒有太大的改變。」60 除了押房設施的調整之外,「八卦樓」外部空間也產生了細部微調。例如,陳欽生 前輩即指出原來「八卦樓」外牆上面原本並沒有任何標語:「八卦樓上面也沒寫任何的 字,現在看到的都是後來加上去。」61 針對此,柯穎村也有同樣的觀察:「監獄有些 標語也都是後來加上去,像是「臺獨即臺毒」就是後來加上去的標語。」62 實際上, 「綠洲山莊」其他建築空間也有所變化,將於相關部分具體說明。 (二)「行政中心」與「會客室」 除了「八卦樓」之外,官兵職員辦公的「行政中心」及其內部之「會客室」,也是 「綠洲山莊」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空間。我們可以確定「綠洲山莊」在民國 61 年(1972) 落成時,「行政中心」也已竣工啟用,此可從蔡寬裕前輩獲得直接的證實:「綠洲山莊 的行政中心我只去過一次,就是民國 61 年三個月後我刑滿釋放,要到那裡辦離所手續。」 63 同樣的,民國 61 年起即在「行政中心」擔任總機的綠島居民田林素珍也有一手的觀 察與說明:「回去綠島後沒多久,差不多是民國 60 年(1971)左右,我姐夫跟我說國 防監獄裡面有職缺、要徵打字員,叫我去應徵。結果我去的時候打字缺已經找到人了, 所以我就換當總機,正式上班時是民國 61 年。」64 由此可知,田林素珍在「綠洲山莊」 落成啟用前的民國 60 年,曾至該單位應徵打字員工作,雖然職缺已無,但最終仍進入 「綠洲山莊」擔任總機。綜上所述,根據蔡寬裕與田林素珍的生命經驗,我們可以確知 「行政中心」在「綠洲山莊」啟用時已經興建完成,而至今該建築也仍然可見於「園區」 之內,但其功能當然已經有所轉變。 以下,進一步根據本計劃受訪者口述訪談內容歸納說明「行政中心」的空間格局及 其變遷。針對此,在「綠洲山莊」啟用時即在該單位任職的田林素珍有清楚的描述: 我記得當時「行政中心」的位置分布一樓大門進去的左手邊是二科辦公室,再後 面是「會客室」,「會客室」沒有太大的改變;右手邊則是一科辦公室,再過去 是會議室和餐廳。我們通訊組的辦公室是在二樓,樓梯上去後的左手邊的第一間。 我還記得,能夠從辦公室的窗戶看見八卦樓放封的政治犯,他們在外面繞圈圈, 站在陽臺也是看得到八卦樓......二樓左手邊還有典獄長辦公室跟副典獄長辦公室, 右手邊則是政戰主任辦公室和其他士官的辦公室。65

59 60 61 62 63 64 65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227


由田林素珍的描述可知,除了政治犯「會客室」之外,當時「行政中心」一樓主要作為 官兵職員辦公、會議與餐飲的空間,而二樓空間左側有通訊組、典獄長與副典獄長辦公 室,右側則有政戰主任等官兵之辦公室。其分布格局具體詳見如下「田林素珍就職期間 綠洲山莊行政中心平面位置圖」。

曾分別於民國 63 年(1974)7 月至民國 65 年(1976)6 月任職「綠指部」與民國 65 年 7 月至民國 69 年(1980)6 月任職「綠洲山莊」的田何素琴也有類似的記述,可 見「行政中心」自落成啟用之後至她任職期間,並無很大改變: 以前「綠洲山莊」的「行政中心」大門口進去後,左手邊是二科辦公室,再過去 是「會客室」、讓受刑人跟他們的家人見面用的。我們一科的辦公室則是在大門 口的右手邊,再過去後面是一間會議室,莒光日上課都會在那裡。一科辦公室有 兩個門,從大門進來後會先看到一個小側門,那是專門給我們文書人員進出的, 再走過來點才是我們一科的正門。現在好像把一樓整個打通了、空間感覺起來很 寬,而會議室也改建成廁所。......樓梯上去是那些長官的辦公室和宿舍,後面還 有一排是以前將官來給他們上課的教室。詳細怎麼樣我現在不太記得了,但是整 體變動很大。66 首先,檢視田何素琴與田林素珍對於「行政中心」的記述,內容頗為一致。例如, 兩者均指出「行政中心」一樓大門口右側是一科辦公室與會議室等空間,大門口左側則 為二科辦公室與「會客室」。其次,田何素琴甚至進一步具體說明「會客室」之功能, 乃作為政治受難者與其家人見面的空間。再者,田何素琴並指出現在「園區」所見「行 政中心」,與當時該空間之格局,實略有差異。例如,當初一樓辦公室區仍有隔間,現 66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何素琴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228


在空間則已經打通。此外,當時的會議室也已經改建為今日的廁所。田何素琴對於「行 政中心」的記述,可參見下「何小姐就職期間綠洲山莊行政中心平面圖」。

田何素琴與田林素珍記述的唯一差異,主要在於二樓空間性質的不同;田何素琴認 為二樓不僅是辦公室,部分空間也充作長官宿舍與上課的教室。這個問題,或可從曾在 民國 69 年至民國 70 年(1981)於「綠洲山莊」擔任戒護士的柯穎村口述訪談內容獲得 釐清: 民國 69 年(1980)我到綠島國防監獄報到時,當時的典獄長是趙文光。國防監 獄的「行政中心」一樓分一科跟二科,左手邊是二科憲兵科,右手邊是一科行政 財務科。一科再過去是「中山堂」,平常讀訓都是在這裡進行,然後由戒護士輪 流擔任司儀。如有重大事情,就會在外面的小廣場集合,我們在裡面沒有參加莒 光日。一樓左手邊還有間「會客室」,平常都是由比較資深的戒護士帶受刑人會 客,然後會有保安官在旁邊監聽,那時從國防監獄到「會客室」之間並沒有門, 現在的門是後來才加上去。二樓樓梯上去的左邊就是總機,總機的電話當時是 2544,無線電通訊器材放在最左邊的辦公室。樓梯上來右手邊是政戰保防的辦公 室,最右邊則是典獄長的房間及辦公室。67 柯穎村對於「行政中心」基本格局的記述與田林素珍、田何素琴大致一致,但有進 一步說明。首先,柯穎村不但指出「行政中心」一樓一科與二科之空間分布,更進一步 具體指出一科為行政財務科,二科為憲兵科。其次,他指出政治受難者前往接見家人時, 都是由資深的戒護士戒護至「會客室」,而且一旁都有「保安官」監聽。再者,柯穎村 67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29


對於「行政中心」二樓的記述,則指出二樓樓梯口右側為「政戰保防」的辦公室,再過 去則為「典獄長的房間及辦公室」。此點,與田林素珍的記述有所不同,概可能因為時 間變遷而空間使用有所變化,或者是記憶上的差異,猶待進一步查證。不過,根據曾於 民國 80 年(1991)7 月至 81 年(1992)7 月在「莊敬營區」與「綠洲山莊」服役的莊 仁吉,「行政中心」確實有長官的房間:「一樓都是我們九大隊的辦公室,大隊長與一 些長官的房間則在二樓。」68 最後,柯穎村提醒,今日「園區」中所見介於「會客室」 與「綠洲山莊」之間的小門,原本不存在,而此與陳欽生的記述相同。柯穎村對於「行 政中心」的記述,可參見下「柯穎村服役期間綠洲山莊行政中心平面圖」。

最後,即以陳欽生前輩的記述,來說明「行政中心」中「會客室」的功能、佈置與 意義: 在綠島有兩件事印象最深刻,一個是我母親到綠島探監。我其實沒預期家裡會有 人來會面,大概到綠島四到五年左右,有一天班長叫到我,跟我說有人要跟我會 面,要我到接見室。我那時根本不知道是誰會來見我,就在我走到接見室裡時, 突然看到玻璃的另外一側是我母親,我整個人就愣住站在那裡,思想彷彿靜止了 一樣。班長看我站著不動,就推我進接見室,提醒我時間有限。我坐下來以後, 我跟母親兩個人就隔著玻璃對望,那感情很複雜,不知該怎麼形容,也不知道接 見室的電話拿起來可以講話。後來班長叫我把電話拿起,但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 麼,怎樣也拼不出任何字眼,就只問母親他好嗎?母親回答好之後,接著問我到 底發生什麼事?而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獄方叫我別講案情。母親來會面這 件事情太突然,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像是思念你這一類的話,我那把年紀也講不 6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莊仁吉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0


出來,最後在獄官的催促下,勉強拼出幾句話:「媽,你放心。我一定會活著回 去見你。請安心,我一定會照顧我自己。」講完這句話以後,我就再也講不出話。 母親聽完以後,眼眶就開始泛紅,然後就把她的手抬起來放在玻璃上,我知道她 想抱抱我,想要碰碰我。我一時間還反應不上來,接著才把手也放上去,就這樣 子靜靜的維持幾分鐘的時間,會面就結束了。之後,才知道母親其實是已經來了 臺灣兩趟,在第二趟才見到我。之後再回到綠洲山莊,我都不太敢進接見室,怕 會勾起關於母親的回憶。69 陳欽生前輩的記述,不僅讓我們得見當時「會客室」的程序、佈置與設施,也體現出在 「綠洲山莊」此一展現國家權力的紀律性空間,「會客室」更是政治受難者牽繫家人的 「記憶所繫之處」或創傷之地,正如陳欽生所言:「之後再回到『綠洲山莊』,我都不 太敢進『接見室』,怕會勾起關於母親的回憶」。 (三)戒護室、獨居房與禮堂 「綠洲山莊」除了「八卦樓」與「行政中心」兩大主體建築之外,還有「戒護室」、 「獨居房」、「禮堂」與「放封區」等牽涉政治犯管理的功能性建築與空間,其相對位 置參見如下之「陳欽生囚禁綠洲山莊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與「柯穎村服役期間營區平 面位置圖」。

首先,經過「行政中心」後方小型廣場後,穿過「風水牆」即可進入「綠洲山莊」 空間。本計劃口述訪談發現,「風水牆」並非一開始即存在於「綠洲山莊」空間,乃民 69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1


國 69 至 70 年(1980-1981)柯穎村服役期間興建而成:「像是從行政中心進到國防監 獄的那道風水牆,就是我服役期間蓋的,我還記得當時規定每個士官都要扛兩包沙子。」 70 進入「綠洲山莊」之後,右側所見第一棟建築即為「戒護室」。柯穎村稱「戒護室」 為「文康室」,因為裡頭配備電視,是戒護士觀看電視娛樂之所。陳欽生前輩則指出, 外面送東西進來、保外就醫者、或是不服從管教者,都會被送進「戒護室」。 經過「戒護室」在往南向走,即可見四周建有ㄇ形圍牆的「醫務室」或「獨居房」 與「病房」空間。陳欽生前輩指稱ㄇ字形圍牆裡頭的建築物為ㄇ字形的「醫務室」,「兩 邊長條型的是『獨居房』,或是當『懲戒室』使用。」71 換言之,「醫務室」除了具 備醫療功能性之外,其建築內部其實設置了具有懲戒性質的「獨居房」。柯穎村的說法 類似,但進一步清楚指出該建築物的兩個組成部分:「戒護室再往裡面點的建築物就是 病房跟獨居房」,而且是戒護士平常吃飯的地方:「我們平常就在這裡吃飯的。」72 值得注意,根據陳欽生前輩,「醫務室」外圍的ㄇ字形圍牆,其實為法務部接管期 間所增建,原本並不存在: 「整體空間最大的不同,就是蓋了ㄇ字型的圍牆圍住醫務室, 我們一直爭取將它移除,卻因為他已經屬於國家文化資產,反而不能更動。」73 然而, 由於「園區」在民國 94 年(2005)6 月已經由臺東縣文化局核定為「歷史建築保存區」, 恐怕難以再行復原。

70 71 72 73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2


走出「醫務室」,再往東向走,所見之建築物則為「禮堂」。「禮堂」的功能主要 有二,一為政治犯上課的空間,一為提供娛樂之所,如陳欽生表示:「以前禮堂裡面還 有放映室,是傳統式的膠捲電影,在特殊節日時會撥放影片,都是放一些西部片或是卡 通片,還有柯俊雄主演的一些老電影,比較沒有敏感的問題。此外,也會有上課的時間, 大概一個禮拜一次,不過都是上一些關於三民主義,或是歌頌蔣介石、批評共產黨的課 程,通常還是以三民主義為主,我只去過一兩次,平常都關在房間裡。」74 針對此, 柯穎村也具體說明上課的內容: 「平常會帶受刑人到這裡上課,都是上一些「尚書禹貢」 之類的國學知識。那時候如果要帶受刑人上課,其他隊長都會把這事情推給我,主要是 我對這些國學知識有興趣,因此我現在國學常識還算不錯。」75 值得注意,目前「園區」所見「綠洲山莊」中的「禮堂」前方為一水泥地籃球場, 但其原本並非籃球場,亦非水泥地,政治犯在放封時,僅限於「八卦樓」附近,不能隨 意穿越界線進入該區域:「平時我們放封區就是在八卦樓附近,放封時可以打打籃球跟 羽毛球,後來都變成水泥地了。而且,籃球場在靠近八卦樓這一側,而不是禮堂那一側。 平時放封時不能到禮堂那一邊,是有一條界線存在。」76 (四)大、小廚房與洗衣班 「綠洲山莊」除了「八卦樓」押房以及與管理階層相關的建築空間之外,還有與政 治犯囚禁期間生活密切相關的「廚房」與「洗衣班」等功能性建築空間(參見「陳欽生 囚禁綠洲山莊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根據本計劃口述訪談,「廚房」位於「八卦樓」 右側角落,有大、小「廚房」之分。大「廚房」負責「八卦樓」關押之政治犯的伙食, 小「廚房」則負責官兵的伙食。此外,平常「洗衣班」工作的地點則位於有兩個大水池 的大「廚房」附近近,洗完衣服即可於當地晾曬。然而,根據陳欽生前輩,如今大水池 已經不存在,而「廚房」設備也都不復存在:「不過現在水池已經不在了,廚房裡面的 設備也都搬走了,現在我們在向國家人權館爭取至少要回復大廚房的設備,畢竟它是煮 給我們受刑人的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記憶空間。」77 對於曾經囚禁於「綠洲山莊」 的政治受難者前輩而言,「廚房」是他們另一個重要的記憶性空間。再根據本計劃口述 訪談,我們發現「廚房」也曾經歷過改建,但是無法確定其具體時間:「營區裡的事情 我先生應該比我更加了解,因為他是做工程的,有時候會去承包裡面的工程。『綠洲山 莊』的『廚房』改建就是他去做的,總共十多天的工程,他說他就曾經遇到過政治犯。 當初指揮部的廚房也是他去承包的,他說正是因為這樣,他對裡面的軍官還算是熟悉。」 78

(五)「綠洲山莊」之空間變遷 綜合上述,「綠洲山莊」區域內之各式建築至今在結構上大體沒有改變,但在若干 內部與外部空間曾經歷改建調整,尤其是在法務部於民國 80 年(1991)接管到民國 86 年(1997)規劃將「綠洲山莊」改建為「矯正署綠島監獄」分監期間。以下針對「綠洲 山莊」建築空間變遷,將本計劃的發現歸納諸端如下:(1)「八卦樓」一樓入口原有 74 75 76 77 7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柯穎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陳欽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233


噴水池和假山,但目前則已不復見;(2)「八卦樓」部分押房的門已改成不鏽鋼材質, 部分仍為原來的木門,而廁所部分則加裝了現代式抽水馬桶,而押房地板墊高之外,窗 外水泥擋板也遭到拆除;(3)「八卦樓」押房空間除了關押政治犯之外,也曾充作管 理官兵住宿之所;(4)現在「園區」所見「行政中心」與原本格局,實略有差異,原 本一樓辦公室區仍有隔間,現在則已經打通,而原本之會議室也改建為廁所,但改建時 間仍待考證;(5)今日「園區」中所見介於「會客室」與「綠洲山莊」之間的小門, 以及營區外牆標語原本並不存在;(6)由「行政中心」後方小型廣場進入「綠洲山莊」 所經「風水牆」,並非一開始即存在,乃民國 69 年至 70 年間興建而成;(7)「醫務 室」外圍ㄇ字形圍牆,其實原本不存在;(8)目前「園區」所見「綠洲山莊」中的「禮 堂」前方為一水泥地籃球場,但其原本並非樓球場,亦非水泥地。

三、「綠指部暨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於民國 54 年(1965)「新生訓導處」業務結束之後,開始 進入「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其中,「政治犯監獄」指得即是上節所討論 的「綠洲山莊」業務,而「感訓業務」即指民國 54 年至民國 80 年(1991)於今日「莊 敬營區」與「自強營區」所進行之職訓大隊業務。民國 54 年「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在 綠島設置「綠島警備指揮部」,並在原「新生訓導處」舊址成立「第三職訓總隊」管訓 第二大隊(包括第五、六、七中隊)。民國 57 年(1968)8 月 1 日,「臺灣警備總司 令部」進行職訓業務改編,於「綠指部」下設第十一莊敬大隊與第十二自強大隊,各設 四個中隊。之後,又於民國 59 年(1970)2 月於第十二大隊下設「甲級隊員中隊」(極 可能是「新生大隊」)。民國 77 年(1988),第十一大隊與第十二大隊接收總隊番號, 易為「職訓第三總隊」,直至民國 80 年 5 月法務部接受感訓業務為止。是故,民國 54 至 80 年(1965-1991),可謂「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空間生命史的「政治犯監獄與感訓 業務並立」時期。 目前皆為「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一部份的「綠指部暨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 其各區域空間及其建築群之形成,如前文已述,部分建築如「中正堂」與「醫務所」皆 可溯源於「新生訓導處」時期,雖建築與位置皆有所不同,然其他諸如「蔣公銅像」、 「綠指部」、「莊敬大樓」、大隊營舍等位於「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之部分建築, 則為民國 40 年(1951)至民國 80 年(1991)間「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的 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名稱由來,概與上述第十一莊敬大 隊與第十二自強大隊之編制密切相關。以下,進一步分別說明各建築空間之沿革與變遷, 但「中正堂」與「醫務室」部分在「新生訓導處」營區一節之討論已述及,此不再贅述。 (一)「綠指部」大樓:「忠愛樓」或「忠貞樓」? 現今「園區」所見「綠指部」大樓,約興建於民國 62 年(1973)年間,為一兩層 樓建築,原名為「忠愛樓」,但目前該建築前方則標示為「忠貞樓」。根據曾於民國 55 年(1966)12 月至民國 61 年(1972)與民國 63 年(1974)1 月至民國 66 年(1977) 1 月於綠島服役的萬迺祥,「綠指部」大樓興建時間約為民國 62 年:「『忠愛樓』是

234


尹俊79當總司令時蓋的,興建時我剛好調回本島,不過我第二次再去綠島時,忠愛樓已 經就蓋好了。」80 萬迺祥第一次至綠島服役期間至民國 61 年截止,調回臺灣本島後再 次到綠島服役時間為民國 63 年,且發現「忠愛樓已經就蓋好了。」換言之,「綠指部」 大樓興建於民國 62 年間,概無疑問。但是,萬迺祥進一步澄清,「綠指部」大樓之名 並非「忠貞樓」,而應該是「忠愛樓」:「因為「忠愛」是警備總部的軍風,「忠貞」 是代表憲兵。我在綠島期間,綠指部還沒有憲兵駐紮,都是由警備第七中隊負責在外面 站衛兵。」81 萬迺祥以其服役期間並無憲兵為由,主張「綠指部」大樓名稱原應該是 代表「警備總部」軍風的「忠愛」,而非代表「憲兵」軍風的「忠貞」。萬迺祥之推論 實屬合理,因為憲兵進入綠島執行防務工作始於民國 74 年(1985)國防部針對管訓區 安全防範所規劃之「警虹計劃」82。而且,萬迺祥的說法也與民國 63 年 7 月至民國 65 年 6 月任職「綠指部」的田何素琴一致:「行政大樓現在掛的名字是「忠貞」,但我記 得我也曾看過「忠愛」這個名字,只是我現在不大記得轉換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了。」 83 再者,民國 81 年仍在綠島服役的趙樑則宣稱「忠愛樓在我民國 81 年(1992)年離 開時還是這稱呼」。84綜上所述,「綠指部」大樓原始名稱應為「忠愛樓」無誤,但何 時轉易為「忠貞樓」則不確定,但可能在「警備總部」拆撤而感訓業務移交給法務部之 後。 作為「綠指部」行政中心,「忠愛樓」建築內部各空間具備軍事管理與行政功能。 根據萬迺祥,「忠愛樓」裡頭一樓有行政組、預財室、感訓組、警備組與後勤組之辦公 室,而二樓則主要為指揮官、政戰主任、參謀主任跟副指揮官的辦公室與寢室,以及會 客室跟戰情室(參見下「萬迺祥服役期間忠愛樓平面位置圖」)。萬迺祥對於「忠愛樓」 空間分布記憶深刻,因為他擔任保防官期間的辦公室就位於「忠愛樓」一樓:「我們保 防屬於政戰處,我的辦公室就在一樓進去的大門左手邊。」85

79

尹俊(1908-1987),湖南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中臺工化公司董事長。民國 46 年(1957)出任憲兵司令。 資 料來源:http://ppt.cc/Wj5Ug,2015 年 11 月 6 日讀取。 80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81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82 民國 74 年(1985),國防部針對營區安全防範制定「警虹計畫」,由憲兵司令部增置花東地區一個憲兵營,各 分遣一個憲兵連配屬於東部、綠島的職訓隊。於焉憲兵進駐綠島指揮部。參閱:曹欽榮撰稿,夏黎明等編,《綠島 鄉誌》下冊(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頁 31。 83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何素琴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84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趙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85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5


根據本計劃口述訪談內容,雖然「忠愛樓」各時期諸空間之功能未完全一致,但整 體而言並無太大出入。原則上,一樓都是行政辦公室,二樓皆為長官之辦公室與寢室, 雖然名稱與位置時略有增減、差異。例如,相較於萬迺祥的認知,民國 69 年(1980)7 月至民國 71 年(1982)12 月在「莊敬營區」服役的張寶樹即在一樓「預財室」左側加 了一個「電話總機室」,在警備組右側加了一個「後勤辦公室」,而二樓的分布則與萬 迺祥相同(參見下「張寶樹服役期間忠愛樓平面位置圖」)。針對「電話總機室」的差 異,萬迺祥的解釋是:「我們綠指部有個通訊排在南寮,電話都是從那邊轉過來的,所 以電話總機不是在一樓。」86萬迺祥的服役時期早於張寶樹,因此在空間上的認知差異, 不難理解。 服役期間介於民國 70 至 72 年(1981-1983)的吳木銳與李世迎,由於業務關係常 去「忠愛樓」,但對各樓層空間位置分布記憶較不清楚,但仍然記得一樓主要為參謀辦 公室,而二樓是高階軍官辦公室與寢室,如李世迎所言:「我記得辦公大樓是兩層樓的 建築。我通常都只有到一樓找行政組的同袍,因為我們汽修班直屬綠指部的行政組。我 記得我的同袍范仲胤隸屬感訓組,他後來當到東警部司令。指揮部二樓我去過一、兩次, 是去找參謀主任,我只記得上頭都是高階軍官寢室與辦公室。」87

86 87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6


民國 73 年(1984)11 月至民國 77 年(1988)1 月與民國 79 年(1990)11 月至民 國 81(1992)年 3 月曾在「莊敬營區」與「綠指部」任職的許輩燕已經不記得一樓各 參謀幕僚辦公室的位置分布,但是清楚記得二樓樓梯口右側為參謀主任辦公室、寢室與 衛浴設備,但是他認為政戰主任辦公室及寢室位於參謀主任辦公室對面,且右側為會議 室,此與萬迺祥和張寶樹的認知有所不同。又,許輩燕認為二樓左側為指揮官辦公室與 寢室,而非副指揮官的辦公室與寢室,且對面為傳令室與公共衛浴及化妝室,而非會客

237


室,這點也與萬迺祥與張寶樹的認知有所差異(參見下「許輩燕服役期間忠愛樓平面位 置圖」)。

民國 74 年(1985)5 月至民國 77 年(1988)5 月在「莊敬營區」服役的吳敏鴻所 記憶的「忠愛樓」空間位置分布更顯多元而細緻: 那時綠島指揮部應該是叫「忠愛樓」,當時一樓右手邊就是政戰部,有政一到政 五,然後政戰部對面是感訓組跟警備組辦公室,左手邊是行政組,對面是後勤小 組、預財室跟電話總機。然後二樓右手邊有指揮官辦公室,對面是侍從室和參謀 主任的辦公室,兩間辦公室旁有個浴室,當時參謀跟政戰主任都是在這洗澡,左 手邊是會客室和會議室,會客室對面是政戰主任辦公室及副指揮官的辦公室,會 客室中間有一間隊史館,還有個電報室在樓上,要經由單獨的樓梯才上的去。88 吳敏鴻的記憶與萬迺祥和張寶樹的認知相當類似,更為細緻,但也有些微差異。首先, 一樓左側辦公室的位置分布幾乎與張寶樹的認知一致,唯一差別是吳敏鴻認為後勤室應 該位於一樓左側辦公室而非右側,感訓組之辦公室應該在一樓右側而非左側。此外,吳 敏鴻除了將政戰部的分組位置列出之外,還在政戰部辦公室右側加了一個警備組長辦公 室。其次,在二樓部分,各長官辦公室與寢室、會議室、戰情室、會客室與會議室的相 對位置與張寶樹之認知雷同,但出現更多其他功能的空間,例如隊史館、電報室、侍從 室與浴室等(參見下「吳敏鴻服役期間忠愛樓平面位置圖」)。

8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8


在民國 81 年(1992)3 月至民國 82 年(1993)1 月期間擔任「職訓第三總隊」總 隊長的陳政宏,對於「忠愛樓」空間記憶較不清楚,只記得二樓部分空間位置分布:「總 隊長的辦公室在指揮部二樓上來右手邊,對面是隨員室和參謀主任及政戰主任辦公室, 許輩燕就住在我的對面,其他部份就不是記得很清楚了。」89(參見下「陳政宏服役期 間忠愛樓平面位置圖」)。

89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39


(二)「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大隊營舍建築:兼及「綠島技能訓練所」 「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空間的形成,與「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在「綠指部」 轄下設置第十一莊敬大隊與第十二自強大隊密切相關。在這之前,當民國 54 年(1965) 政治犯皆移送至臺東泰源監獄關押,「新生訓導處」業務形同結束之際,「臺灣警備總 司令部」在原「新生訓導處」第一大隊與第二大隊營區成立「第三職訓總隊」第二大隊, 下轄第五、六、七中隊,此般發展可獲得前述萬迺祥與蔡寬裕前輩之口述訪談內容證實。 至於當時第二大隊之官兵與隊員營舍,大抵使用「新生訓導處」時期遺留下來之營舍。 爾後,於民國 57 年(1968)8 月 1 日之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進行職訓業務改編, 在「綠指部」下設第十一莊敬大隊與第十二自強大隊,各設四個中隊。由於缺乏具體文 獻佐證,以下在本計劃受訪者口述訪談的基礎上,描繪、歸納「莊敬營區」與「自強營 區」之大隊營舍與各式建築空間沿革。 首先,針對「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之空間分布範圍進行界定。「莊敬營區」 的範圍,約略等同於「新生之門」以東至流麻溝西緣之間的區域,亦即原「新生訓導處」 營區東側臨近流麻溝一帶。「自強營區」之分布範圍則為流麻溝以東地區,亦即原「綠 島技能訓練所」東側地區(參見下「民國 60-80 年代警備總部綠島指揮部暨綠洲山莊平 面位置圖」)。

其次,具體說明「莊敬營區」空間及其主要大隊營舍概況。根據曾在民國 68 年底 至民國 70 年(1979-1981)在「莊敬營區」第十一大隊接受感訓的李士楨,第十一大隊 營區位於「綠指部」東邊鄰近現在「中正堂」旁一帶區域,其中之建築群,除了三個中 隊營舍之外,還有集合場與廚房兩的處所:關押感訓隊員的第一中隊營舍位於「莊敬營 區」內東南一角;關押軍保犯的第二中隊營舍位於營區西北一角靠近福利社;關押政治 240


受難者的第三中隊則位於營區東北一角;集合場則位於營區西南角落上部;廚房位於營 區西南角落下部 (參見下「李士楨服刑期內營區平面位置圖」)。 根據李士楨,各中隊隊員營舍之基本結構為長條形木造建築,前段為中山室與官兵 房舍,之後緊接隊員通鋪,最後則為廁所: 當時我們大隊一進來就是中山室,有一條長長的走廊,進去就是寢室,寢室跟當 兵一樣,兩排上下舖,都是木造的,跟軍中的生活完全一樣,裡面差不多睡一百 多個隊員,以前行情不錯,都抓蠻多人進來的,所以裡面一個位置也不是只睡一 個人,都是兩三個人塞在一個位置上。像張寶樹那些分隊長也是跟我們住在一起, 但他們有自己的房間,就在我們寢室的前面,所以部隊一進來是中山室,再來是 長官的房間,之後才是我們的寢室。然後廁所在我們寢室的最後面,大概三四間 左右。90

民國 70 年至 72 年(1981-1983)在兩營區服役的李世迎,進一步具體說明十一大 隊營區與每一中隊營舍之空間配置: 在空間配置上,我們的大隊部是一棟橫排建築,裡頭有寢室也有浴室,我記得建 築本體旁邊有棵樹。大隊部前面也有洗手臺,中午吃完飯後大家要自己把便當盒 拿出來沖洗。一中隊則是個 L 型建築,中間有個開口,我們的汽車修護廠就在 旁邊。二中隊跟三中隊也在附近。這些建築都是一層樓。「勵德班」的隊員也睡 90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41


在中隊裡,佔兩個隊員寢室。我們的大隊部的空間其實不大,裡頭就一間辦公室、 一間做為會客室的客廳,以及大隊長、副大隊長與輔導長的寢室。裡頭還會有個 小小的軍械室,專門放置槍械,不過隊部裡也不會擺放太多、怕出意外。中隊的 空間分布則都差不多,主要能分兩段,前半是官兵宿舍,後半是隊員宿舍。以一 中隊為例,有個小小的中庭、中山堂,之後才是工作室、營務室、副連長室、分 隊長室、輔導長室,接著隔著門劃分出隊員空間。91 根據口述訪談紀錄,李世迎對於「莊敬營區」營區與中隊營舍空間配置結構之描述 與李士楨大致相似,但位置不同,且記述更為細緻:十一大隊之大隊部位置,正位於營 區西北側鄰近「福利社」之角落,裡頭除了有一間辦公室、作為會客室的客廳與軍械室 之外,還有大隊長、副大隊長與輔導長之寢室;第一中隊位於營區西南一角,鄰近汽車 修護廠;第二、第三中隊則位於營區東北角落,其中第二中隊有關押幾位政治犯;廚房 則位於營區東南一角參見下「李世迎服役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再者,李世迎詳細描 繪了每一中隊營舍內部大門、中山室、工作室、營務室、副連長室、分隊長室、輔導長 室、隊員寢室之位置,如下「李世迎先生記憶中之中隊平面示意圖」所示。

91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42


民國 70 年代(1980S)的「莊敬營區」整體空間與中隊內部空間配置大致如上所 述結構,惟中隊數量與位置有所不同。例如,在民國 73 年(1984)11 月至民國 77 年 (1988)1 月擔任十一大隊大隊長的許輩燕指出:「十一大隊就在莊敬營區,總共有四 棟建築,十一大隊的大隊部是老舊的平房,每個中隊都有兩間牢房,都是縱深長方形的 建築,隊員都是睡通鋪。」92(參見下「許輩燕記憶中的十一大隊營舍平面位置圖」) 又如,民國 74 年(1985)5 月至民國 77 年(1988)5 月在「莊敬營區」服役的吳敏鴻 指出:「十一大隊裡面就是五棟建築物,各中隊各有一棟,空頭部隊的房舍可能就變成 庫房或廚房,另外還有一個大隊部和福利社。」93 此處吳敏鴻所指的空頭部隊,意指 沒有隊員編制的第四中隊。

92 93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許輩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43


「莊敬營區」在「警備總部」所轄感訓業務末期的民國 80 年代(1990S),不但 編制有所調整,營舍空間使用也產生明顯變化。例如,民國民國 80 年(1991)7 月至 81 年(1992)7 月在「自強營區」服役的莊仁吉即清楚指出:「由於我到綠島時,莊敬 營區許多營舍都已經騰空用來堆放建材,所以我們只是利用其中幾棟房子作為大隊部與 隊員寢室。就你們所提供的平面圖上來看,十一大隊的位置是我們當時的七大隊,新生 大隊那區是我們的八大隊,九大隊則在今天的綠洲山莊八卦樓。」94 由此可見,進入 到民國 80 年代,由於感訓隊員人數減少,「莊敬營區」許多營舍都已經閒置,只有少 數營舍充作大隊部與隊員寢室。此外,根據莊仁吉,此一時期之編制也有所改變,第十 一大隊改編為第七大隊,第十二大隊則改編為第八大隊,而「綠洲山莊」則改編為第九 大隊。值得注意,莊仁吉也指出在其服役期間,為了防止隊員串隊,特意在第七大隊與 第八大隊之間增建了圍牆(參見上「民國 60-80 年代警備總部綠島指揮部暨綠洲山莊平 面位置圖」)。總之,莊仁吉之記述,概可視為「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末期「莊 敬營區」空間分布配置情況(參見下「莊仁吉服役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

94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莊仁吉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44


第三,具體說明「自強營區」空間及其主要大隊營舍沿革。民國 70 年(1981)4 月至民國 72 年(1983)曾在兩營區服役的吳木銳對於「自強營區」整體空間與建築分 布有簡單的描述: 自強營區大門進來的左手邊是福利社,右手邊則是大隊部,過去分別是新三隊、 新二隊、新一隊,後面是伙房和廚房,牢房裡面很像軍隊的房舍,上下通鋪兩排, 中間有條走道,浴室和廁所在後面。自強和莊敬的營舍類性不同,莊敬營區的是 鐵皮屋建築,新生大隊則是鋼筋水泥。95 首先,根據上引吳木銳記述,「自強營區」與「莊敬營區」不同,其營區建築為鋼 筋水泥建築。其次,中隊營舍結構與「莊敬營區」大同小異,都是上下舖兩排、中間走 道、浴室與廁所在後的軍隊形式房舍。其三,營區中隊營舍的分布位置則如下圖「吳木 銳服役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所示。

95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45


民國 74 年(1985)至民國 76 年(1987)在「自強營區」服務的林清傳,對於該營 區整體建築空間分布位置有詳實的記述,其中值得注意者為該營區也有一「醫務所」, 見下「林清傳記憶中的自強營區平面示意圖」:

246


此外,林清傳對於「自強營區」中隊營舍建築空間的分布位置有更詳細的記述: 而關於關押隊員的營舍,它其實就是一個狹長形的空間。使用規劃上,簡單地說, 就是將空間對切分配。後面是隊員的大通鋪,前頭則大概有六至七個房間。中隊 長一間、輔導長一間、政戰士一間、小隊長兩兩一間(第三位小隊長則跟另位政 戰士一間),還有辦公性質的業務室、檔案室跟一個文書處理的空間。士兵的小 通鋪則剛好在隊員通鋪的斜對角,兩者中間隔著中山室,但也算是在同個區域裡 頭。每個中隊也都會有個圖書櫃,隊員能夠自由借閱。96 根據林清傳的記述,「自強營區」關押隊員的營舍,與「莊敬營區」之營舍類似, 也是狹長形的建築結構。但是,「自強營區」中隊營舍的空間配置,在林清傳服役期間, 則顯得與「莊敬營區」非常不同:在營舍建築中區為中隊長、副中隊長、輔導長、輔導 員、政戰士與小隊長之房舍,以及業務室、檔案室與文書室等空間;在營舍建築左區為 士官兵寢室與廁所和浴室;在營舍建築右區則為感訓隊員之通鋪與廁所和浴室;中隊營 舍甚至有圖書櫃供隊員自由借閱(詳見下「林清傳記憶中的中隊營舍內部平面示意圖」)。

民國 80 年(1991)7 月至 81 年(1992)7 月在「自強營區」服役的莊仁吉對於「自 強營區」之整體分布,則不同於林清傳之記述,如下「莊仁吉服役期間營區平面位置圖」 所示:

96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林清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47


在民國 82 年(1993)「綠島技能訓練所」成立之後,「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 建築空間生命史逐漸進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時期。根據〈臺灣綠島技能訓練所新建 整建工程紀要〉,因民國 80 年(1991)5 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裁撤改編,感訓業務由法務部承接,原「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土地也於民國 81 年(1992)8 月 25 日交法務部管轄,「綠島技能訓練所」隨即於民國 82 年(1993)9 月 1 日成立,而其建築則多以原「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原營舍整建而成。自此, 結束長達二十餘年的「政治犯監獄與感訓業務並立」時期,「園區」整體空間遂進入其 第三時期。 (三)其他建築:指揮部建築群、蔣公銅像、禁閉室/鎮靜室、特區 在分別具體說明「莊敬營區」與「自強營區」建築空間分布與功能之後,本報告進 一步簡述兩營區中其他重要之建築。首先,根據「莊敬樓」竣工碑文,現在「園區」所 見「忠愛樓」附近之建築群,主要興建於民國 75 年(1986)11 月 28 日至民國 76 年(1987) 9 月 3 日期間,亦即杜健與張寶成擔任指揮官的時期。整體施工歷時九月餘,施工人員 為來自十一大隊第二、第三中隊隊員。 其次,位於「園區」中心位置的「蔣公銅像」,其建築沿革值得進一步考察。根據 政治受難者之記述,「園區」現行《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展示館簡介》說明「蔣公銅像」 落成於「新生訓導處時期」的民國 44 年(1955)3 月 18 日,正面寫有「民族救星」字 樣。「新生訓導處」模型與陳孟和先生畫作,也顯示「蔣公銅像」之存在。然而,今「園 區」所見「蔣公銅像」已呈現不同樣貌,其基座正面文字改易為「永懷領袖」,背面則 有「先總統蔣公遺囑」碑文,確定立於民國 70 年(1981)元旦,而正面文字可能也於 同時有所改易。 248


然而,本計劃受訪官兵三名所呈現的「蔣公銅像」記憶,卻略顯落差,並不一致。 其一,民國 54 年至 61 年(1965-1972)在營區服役的徐安旦曾表示「看過蔣公銅像」, 且即座落於現在位置。其二,民國 55 年(1966)12 月到民國 61 年(1972)與民國 63 年(1974)1 月到民國 66 年(1977)1 月期間在感訓第二大隊服役的萬迺祥,曾清楚表 示「當時並未立蔣公銅像」。其二,民國 69 年(1980)7 月至民國 71 年(1982)12 月在「莊敬營區」服役的張寶樹,在說明營區建築狀態時曾表示:「民國 69 年(1980) 7 月,我轉調前往綠島,當時的大門和現在一樣,中正堂、蔣公銅像也是一樣。」97 換 言之,根據張寶樹,在民國 69 年 7 月時可於營區見「蔣公銅像」。其三,民國 74 年至 76 年(1985-1987)在營區服務的林清傳則清楚指出「綠指部」大樓正對大門的路上有 座「蔣公銅像」,且「它的位置剛好在整個營區的中心點」。 綜合上述口述訪談紀錄, 營區目前所見「蔣公銅像」,最早在民國 54 之前,亦即在「新生訓導處」時期即已可 能存在,最遲在民國 69 年 7 月則確定已經興建完成。 再者,1956 年 8 月由美人狄卜賽(V.S. de Beausset)所設置的空照圖也可供我們檢 視「蔣公銅像」建立之確切年代的史料證明。可惜,從現「園區」所設置之「第三大隊」 展示區所展示之狄卜賽空照圖,雖模糊不清,卻顯示有可能在當時「蔣公銅像」並不存 在。如果能夠找到狄卜賽空照圖原件,或可進一步確證。 關於「蔣公銅像」興建年代值得進一步確證之思考,進一步促使本計畫認為,若能 夠進一步比較本計畫官兵口述訪談內容與已經出版之政治受難者前輩之口述紀錄、傳記 或其他文化生產品,或更可得「園區」建築空間沿革之全貌。 再者,本計劃若干受訪者曾提及位於營區外圍的「鎮靜室」,甚至提供照片佐證。 例如,曾在民國 74 年(1985)4 月至民國 75 年(1986)4 月在綠島服役的羅昱樟,即 曾指出:「在自強山莊角落、往燕子洞的方向有一個「鎮靜室」。入口在自強山莊外面, 門口就寫了「鎮靜室」三個大字,專門關一些各大隊不服從管教的隊員。」98 換言之, 羅昱樟所言之「專門用來關一些各大隊不服從管教的隊員」的「鎮靜室」,其入口其實 應在「自強山莊(營區)」外面,而此說與曾在民國 80 年(1991)7 月至 81 年(1992) 7 月於綠島服役的莊仁吉類似:「沿著公路往流麻溝的方向前進,走到現在海研院建築 群那一帶,那裡有我們的八大隊大隊部,外頭有一間鎮靜室。」99 此處莊仁吉所指的 「八大隊」位於「自強營區」,而「鎮靜室」則就在營區「外頭」。再者,曾於民國 70 年(1981)4 月至民國 72 年(1983)在「莊敬」與「自強」營區服役的吳木銳,即 曾表示:「除了這些之外,營區還有禁閉室,在自強營區出去向右轉,一個一米寬三尺 長的禁閉室,專門隔離一些不服從管教或是違規的隊員。」100 隨然吳木銳稱其為「禁 閉室」,但是位置與羅昱樟和莊仁吉指稱之「鎮靜室」類同。換言之,該「鎮靜室」在 民國 70 年初已經出現在「自強營區」外緣。然而,關於該「鎮靜室」的位置仍得再行 考證,因雖受訪者指證歷歷,但實際田野卻發現目前位於原「綠技所」東側邊緣游泳池 附近角落之建築空間可能就是該「鎮靜室」,而它並非位於營區之外,有可能是「綠技 所」整建結果所致。

97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張寶樹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羅昱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99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莊仁吉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00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98

249


此外,羅昱樟等人指出「莊敬營區」曾經有一稱為「特區」之空間,雖然眾受訪者 對於該空間的功能沒有一致的說法。例如,羅昱樟非常肯定地指出: 在綠島時,編制上我已經是中士,除了軍械士的職責之外,曾經待過兩個多禮拜 的「特區」主管。因為當時連部有事務要處理,就回來連部,直到退伍。所謂的 「特區」位於十一大隊後面,大概有十二到十五間房間,專門隔離肺結核或是重 病病患。每間隔離房都有裝設監視器,隨時監控這些人的情況。此外,「特區」 還有個庭院,種一些花花草草。我在「特區」時,除了管理這些人之外,若他們 身體有狀況,我還必須帶著他們到醫務所給醫官診療。101 羅昱樟之所以口氣非常肯定,主要因為他在服役初期的工作,即擔任「特區」之主管。 他甚至非常具體描述了「特區」的位置(如下圖)與環境,以及他的職責。簡言之,「特 區」乃一包括十二到十五個專門用來隔離肺結核或重病患者的隔離空間。 然而,民國 74 年(1985)5 月至民國 77 年(1988)5 月在「莊敬園區」服役的吳 敏鴻,也有「特區」的提法,但其所指功能與羅昱樟有所不同:「最後,有參與暴動的 人幾乎都被隔離起來,被隔離在「特區」裡面。「特區」類似禁閉室,當時十一大隊裡 面有一個,本部中隊碉堡旁邊也有一個,平常就是把一些比較調皮搗蛋的隊員關進去, 是單獨的牢房。」102 根據吳敏鴻的認知,「特區」不是一個醫療性質的隔離空間,而 是比較類似「禁閉室」,而且在「莊敬營區」有兩個「特區」。較晚期服役的莊仁吉也 提出與吳敏鴻類似的提法:「七大隊裡頭有一個特區,專門關押一清專案的重點人物, 像是楊登魁等。特區都是獨居房,編制上屬於七大二。」103 此處莊仁吉所稱「七大隊」 即位於「莊敬園區」,而其「特區」都是獨居房,功能類似吳敏鴻提法。有趣的是,較 早於民國 70 至 72 年(1981-1983)服役的李世迎則稱其「沒有聽過『特區』的說法」104。 綜合上述,「特區」的說法確實存在,但該空間之功能在不同時間點並不一致,且可能 於民國 70 年之前並不存在。

四、對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認知與建議 (一)「綠島人權園區的定位問題」 關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定位,本計畫受訪者有不同的意見,有人主張以發展 觀光為主,吳敏鴻先生說:「我覺得綠島國防監獄與其說成立人權園區,不如成立一個 飯店,畢竟那裡的故事一天是講不完的。改成飯店的話,可以讓觀光客體驗以前的生活, 然後讓這些人吃以前隊員吃的東西,和體驗過去的生活方式。」105李士楨也強調綠島發 展觀光的重要,他說:「以前那些監獄對民眾開放,我覺得很好,可以讓觀光客了解以 前人的環境,也可以讓我們這些老犯人回顧以前,就像陳定南講的,開放觀光嘛!不過 我覺得連現在的綠島監獄也應該撤掉,通通全力發展觀光,不要讓別人覺得還有一個汙 點在那裡。不是說綠島就一定要設監獄,可以移去泰源或是臺東其他偏遠的地方,像蘭 101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羅昱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03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莊仁吉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04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05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敏鴻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02

250


嶼一樣發展觀光!聽說現在有一些以監獄為主題的餐廳,也可以吸引一些好奇的人,畢 竟沒被關過,去以前那些人關的地方喝咖啡,好像也不錯。」106 大部分的受訪者則認為應該完整保留園區,以見證戰後臺灣人權歷史的發展。田林 素珍說:「我覺得現在弄成這個園區很不錯。整個園區對外開放,大家都可以自由的出 出入入,這樣很好。我尤其建議應該要讓更多的年輕人進來參觀,讓他們都知道過去的 這段歷史。」107田何素琴也說:「所以如果你問我對園區現在的看法,我是覺得,要就 好好地完整保留下來、好好經營,讓以後的人知道說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像我就可以 帶著我孫子去逛逛,跟他說阿嬤以前曾在那裡上班。」108李世迎說:「雖然我離開綠島 後沒有再回去過,也是現在才知道國家有成立一個單位專責管理這些舊營區。我覺得有 這樣的文物保存很好,但不能陷入意識形態的鬥爭,不要再製造仇恨。現在來看,這就 是一段歷史,我們應該要忠實紀錄這些事情,忠實呈現那個時代背景下發生的事情。」 109 彭俊亨也說:「回到綠島後,發現綠島變得十分熱鬧,以前在綠島上,伙食不是很好, 物資都要靠補給,不像現在島上都已經有便利商店了。對於人權園區,他裡面的陳列蠻 不錯的,裡面的展示大多在描述白色恐怖的歷史,在看這些展示時,思考如果我在那樣 的年代,遭受這樣的遭遇,恐怕要活下來都很困難,所以觀展的心情總是非常沉重的。」 110

林清傳先生則提到:「言論自由、開放投票的現在,人人都可以亂罵馬英九或者蔡 英文,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可我並不這麼認為。從某個面向來看,臺灣的競爭力衰 退,在國際間的競爭力趨於劣勢,人心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沉浮的。我們不是給予年輕 的一代太多自由,便是太多的不自由。回望三、四十年前臺灣,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反 差。猶若我們現在去中國,當地人根本不敢批判習近平一樣。在當年的那種氛圍底下, 你敢講蔣經國,明天你就綠島「觀光」。我們應該要平反的是罪因,而不是現在社會的 流於謾罵。」林清傳先生的訪談中特別提到建築保留的重要性,他說:「我覺得成立這 樣的一個園區對綠島來說是好的,這會讓這個國家記得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事情。因為這 些建築如果不保留下來,很快就會被遺忘。」111林先生所提到「建築物的保留」確實是 目前「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刻不容緩的工作。 (二)綠島人權園區的空間問題 在沒有成立人權文化園區之前,吳木銳先生曾經回到綠島,他當時的體驗是:「民 國 90 年(2001)左右,我曾和太太回去綠島,沿著溫泉再到觀音洞,從觀音洞附近往 下看,那時營區都沒人管理,房舍都破破爛爛的,不過對那裡沒什麼感情,所以看到這 樣子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那時綠指部那個區域還有牛在吃草,現在那裡已經有人在管 理了。」112對於之前的綠指部還是一片廢墟,趙樑先生頗為感慨,他說:「現在轉型成 觀光景點,感受到與當年截然不同的氛圍,還是不免唏噓,尤其是看見現在變成廢墟的 綠指部。」113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士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林素珍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何素琴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李世迎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彭俊亨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林清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吳木銳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趙樑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251


關於目前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的空間問題,本計畫受訪者提出諸多的建議,萬迺祥先 生認為:「關於現在綠島的轉變,我的看法是它就變成了一段歷史,整理出來讓大家知 道這段歷史也是可以的。只是,現在的第三大隊名稱要改成第二大隊會比較符合歷史。」 114 羅昱樟先生有有類似的疑惑:「那次回綠島,我對園區的有些展覽感到非常奇怪,像 是中正堂的展覽將整個三十幾年、四十幾年的歷史都融合在一起,讓人看不太懂,很容 易跳脫。而且總認為我們管理者都是壞人,當時我們也是執行國家交付的任務。我們並 不是壞人,但他們總認為受刑人是好人,一些關於官兵的歷史都沒有談到。此外,莊敬 營區和自強山莊也都跟以前不一樣了。莊敬營區現在是用更早以前的形式,115現在的自 強山莊也跟以前不同,只有綠洲山莊跟從前差不多。」116萬先生、羅先生都是以本身在 綠島服役時的空間認知來質疑目前園區的空間復原與規劃,所以萬先生才認為第三大隊 名稱要改成第二大隊會比較符合歷史。事實上,目前園區中之第三大隊的復原,係根據 最早新生訓導處時期的空間分佈,則復原現址應為第三大隊應無誤。 關於整個綠島人權園區的空間的規劃,蔡寬裕前備有更為詳細完整的建議,他說: 「目前綠島園區的行政中心很小,會議室頂多也只能容納四、五十個人。我認為與其花 錢把隔間重弄、將來打掉,不如等以後有經費後直接蓋,比較不浪費。」蔡前輩又說: 所以就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可以整修再利用現有的指揮部建築群與醫務所。目 前那些建築物都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整體不能有更動,但它們的主體架構都還很 好。假若我們將門窗、水電整理好,將來如果有辦活動,比如說人權體驗營、教 師體驗營,這個空間就能作為宿舍。可以參考軍隊的方式,做成上下舖,然後簡 易的衛浴設備設在空間最末。除此,也能過規劃一部分作為展覽空間。現在展覽 都集中在綠洲山莊跟戒護中心,坦白說來,其實太過擁擠。因此假若能利用這些 空間的話,就很寬闊了。其次,園區要找個比較大的空間,作為將來國家人權博 物館的行政中心。裡頭除卻要具備國際會議室,也要有大型的展覽室、研討室、 辦公室、典藏室、檔案室,以及其他附帶設備。我個人覺得可以考慮蓋在保養廠 那邊。117 綠島居民對於綠島人權園區的空間問題,則有不同的思維,田何素琴女士說:「所 以如果你問我對園區現在的看法,我是覺得,要就好好地完整保留下來,……但若是說 沒有,房子要拆掉的話,那就不如通通拆乾淨,把地還給我們些老百姓。就像人家常常 講的,監獄在綠島已經很久了。因此你若沒有要保留監獄的歷史,就乾脆把地還給我們 居民,最起碼讓政府利用也利用夠久了。」田何素琴女士進一步表示:「當初是政府說 要徵收拿去做監獄,現在監獄收掉了,你如果要再把他轉移拿去做其他的工作場所,我 是覺得整個意思就不一樣了。像現在技訓所那邊的房子不是就給中央研究院綠島海洋研 究站當宿舍嗎?我其實很不喜歡。因為那跟歷史無關,是另種私人用途,真的倒不如把 房子全部拆掉、把地還給我們老百姓。好歹技訓所當初也曾提供綠島子弟一些就業機會, 應該要納入文化園區的範圍,開放觀光。說不定曾經在裡頭關過的犯人會想帶著他的家 屬來看看,再不然至少我們綠島人也可以進去重溫舊夢。......當初柴口跟龜山仔也都是 114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萬迺祥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此處是指民國 40 至 54 年(1951-1965)的新生訓導處,屬於勞動改造集中營形式 資料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籌 備處,http://www.nhrm.gov.tw/NHRM/information?uid=122&pid=2116,2016 年 2 月 10 日讀取。 116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羅昱樟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17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蔡寬裕先生口述訪談紀錄稿〉。 115

252


這樣,都被徵收拿去作為指揮部的眷村。後來居民會提出抗議,要求要將土地拿回去就 是如此。」118 (三)本計畫團隊的建議 (1)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針對景美看守所、泰源、新店安坑軍人監獄等地都能 比照本計畫辦理相關人物的口述訪談計畫;(2)透過本計畫訪談內容,復原建築空間 並加以利用,以達到追求歷史真相目的;(3)對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之莊敬園區、憲兵 連、行政中心等建築空間,根據本計畫訪談內容製作解釋牌,俾以讓訪客了解當時綠島 戒嚴的狀況;(4)莊敬園區之醫務所及忠貞樓二樓,和圖書室跟憲兵連寢室等,建議 製作意象恢復;(5)利用口述資料,在復原園區建築空間上,應以受難者苦難的歷史 為主。

118

參見本結案報告書所收錄之〈田何素琴女士口述訪談紀錄稿〉。

253


肆、參考書目 一、檔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B5018230601/0030/013.2/7777,〈閻俊抗命審理案〉。 0038/543.6/3815.3,〈海南島勘亂戰役案(一)〉。 二、史料、文件 立法院公報第 99 卷第 19 期,2010)。 內務大臣西鄉從道,〈臺灣總督府文官服制〉,《臺灣總督府府報》475 號,1899。 三、日記、文集 李瑞騰編,《柏楊全集 10:散文卷報導與傳記類》(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 林樹枝,《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6)。 郝柏村,《八年參謀總長日記》(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0)。 四、回憶錄、口述歷史 尹衍樑口述、張殿文、郭議鴻撰文,《尹教授的 10 堂課:興學興人的神隱總裁》(臺 北:今周刊出版社,2013)。 何智霖等著,《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3)。 李敖著,《李敖回憶錄》(臺北:李敖出版社,1999)。 柏楊口述、周碧瑟撰文,《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財團法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 , 《反抗的意志:1977-1979 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時報出版,2014)。 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許秀容紀錄整理,《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陳守山口述歷史》 (臺北:國史館,2001)。 陳欽生口述,曹欽榮訪問,〈陳欽生先生訪談紀錄〉,《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 人物口述歷史 第一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 黃華昌著,蔡焜霖、吳水燈等譯,《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2015)。 劉金獅等口述,黃龍興等策畫編輯,《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 第 一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 蔡寬裕,〈我為何走進黑牢〉,陳銘城主編,《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 第一 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2)。 鄭清田口述,陳儀深、簡佳慧訪問,〈鄭清田先生訪問紀綠〉,《口述歷史》11(臺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五、報紙、期刊 《中央日報》,1987 年至 1997 年。 《聯合報》,1970 至 2015 年。 《今周刊》第 1347 期,2012。 《臺灣人權》第 25 期,1991。 《形事雙月刊》第 9 期,2005。 《社區發展季刊》第 109 期,2005。 《新臺灣新聞周刊》,2008。 254


六、專書 考門夫人編著,《荒漠甘泉》(臺北: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主日學協會,1997)。 何秉松、張平吾,《臺灣黑社會犯罪》(臺北:臺灣警察學術研究會,2012)。 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臺北:圓神出版社,2010)。 李世傑,《調查局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1995)。 林美娜, 《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紀實》 (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思想編輯委員會,《走過八十年代(思想 22)》(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 夏黎明等編,《綠島鄉誌》(臺東:臺東縣綠島鄉公所,2014)。 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3)。 郭瓊俐,《謝長廷的故事打鐵街少年》(臺北:布克文化,2005)。 陳國霖,《黑金》(臺北:商周文化,2004)。 楊浩民,《時空客運:一段懷舊與知性的公車之旅》(臺北:釀出版,2015)。 經濟部,《能源報導》(臺北:經濟部能源委員會,2006)。 羅志平,《金門行業文化史》(臺北:秀威出版,2010)。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臺北:稻 鄉,1998)。 七、論文 朱浤源,〈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 (臺北: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2001)。 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1,2007 年)。 張廷榮,〈臺東縣各級學校棒球發展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 論文,2007)。 曹淑瑤,〈臺灣省訓練團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 八、網路資料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 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indextrade.aspx。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https://www.ioe.sinica.edu.tw/。 中正紀念堂全球資訊網,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code=list&ids=23。 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http://mp.rocmp.org/mp/。 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http://gpost.ssic.nccu.edu.tw/。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s://www.mnd.gov.tw。 中華民國陸軍,http://army.mnd.gov.tw/index.aspx。 中華童軍總會,http://www.scout.org.tw/index.aspx。 中華福利聯合勸募協會,https://www.unitedway.org.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ppt.cc/trpOx。 日新工商校網,http://www.jhvs.ptc.edu.tw/。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www.culture.gov.taipei/。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http://www.tpcu.edu.tw/bin/home.php?Lang=zh-tw。 臺北教育大學,http://www.ntue.edu.tw/about/introduction。 臺北榮總玉里分院,http://www.vhyl.gov.tw/web/02about/02about_2.htm。 臺東生活美學館,http://www.ttcsec.gov.tw/home。 臺東長濱國中,http://www.cpjhs.ttct.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7。 255


臺東高中,http://www.pttsh.ttct.edu.tw/。 臺東高中,http://www.pttsh.ttct.edu.tw/。 臺南市文化局,http://culture.tainan.gov.tw/。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http://www.taiwantrc.org/about.php。 臺灣佛寺時空平臺,http://ppt.cc/nLoUb。 臺灣故事島,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E47A96B81FC21196&s=D8B77C08B60C 0A6B。 玉山國家公園,http://www.ysnp.gov.tw/landscape.aspx?landscapeID=2。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ppt.cc/JIQLb。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立愷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aleees.com/tw/aboutus-tw/overview.html。 交通大學,http://www.nctu.edu.tw/。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名崗國民小學,http://www.mkps.ntct.edu.tw/bin/home.php。 竹聯幫點將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3/23/5313662_422307266.shtml。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tn.com.tw/。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http://www.eysc.ey.gov.tw/cp.aspx? n=60ECE8A8F0DB165D。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北部地區巡防局網站,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mp? mp=9992。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mp?mp=999,。 南投市光華國民小學,http://www.ghps.ntct.edu.tw/bin/home.php。 明曜百貨,http://www.mingyao.com.tw/all_my/about_my/index.html。 東門國民小學,http://www.tmps.tp.edu.tw/front/bin/home.phtml。 東南科技大學,http://www.tnu.edu.tw/index.asp。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erving.eastcoast-nsa.gov.tw/default.aspx?lang=0。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www.tfrin.gov.tw。 松山高中,http://www.sssh.tp.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3037。 林口國中,http://www.lkjh.ntpc.edu.tw/default.asp。 法務部,http://mojlaw.moj.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10155。 法務部,http://mojlaw.moj.gov.tw/LawContentHistory.aspx?id=FL010155。 法務部矯正署岩灣技能訓練所, http://ppt.cc/qBxHq。 法務部矯正署泰源技能訓練所, http://www.tuv.moj.gov.tw/ct.aspxItem=262043&CtNode=7357&mp=069。 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 社團財團法人資料檢索, http://foundations.olc.tw/foundations/view/556bc2a4-b568-40cb-a978-2a1dacb5b862 。 花蓮高中,http://www.hlhs.hlc.edu.tw/。 花蓮高農,http://www.hla.hlc.edu.tw/cmain.htm。 花蓮縣政府,http://www.hl.gov.tw/files/11-1001-358.php?Lang=zh-tw。 金門縣古寧國民國小,http://webgnes.km.edu.tw。 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學,http://www.cnjh.km.edu.tw/intro.php。 256


南投高中,http://www.ntsh.ntct.edu.tw/default.asp。 南投縣立中興國民中學,http://www.jsjhs.ntct.edu.tw/bin/home.php。 南投縣立南投國民中學,http://www.ntjh.ntct.edu.tw/files/11-1021-884.php。 建國國中,http://www.jgjh.mlc.edu.tw/xoops/htdocs/。 政風新聞電子報,http://ppt.cc/m09FT。 洪仲丘死亡案軍方結案報告,http://udn.com/udnplus/hung.doc。 洪建全基金會,http://www.hfec.org.tw/。 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http://www.nups.edu.tw/pages/index.html。 桃園市立青溪國中,http://www.chjh.tyc.edu.tw/。 桃園市桃園區東門國小,http://www.tmps.tyc.edu.tw/。 耕莘醫院,http://www.cth.org.tw/。 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http://www.cwcmf.org.tw/joomla/。 高雄榮民總醫院,http://cms03p.vghks.gov.tw/Chinese/MainSite/About/B06/。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http://www.kuas.edu.tw/bin/home.php。 國立中興高級中學,http://www.chsh.ntct.edu.tw/default.asp。 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http://www.tcssh.tc.edu.tw/main.php。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 http://www.tyai.tyc.edu.tw/bin/home.phphttp://www.cma.edu.tw/ac_history.php,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http://wedc.nttu.edu.tw/files/11-1001-1201.php。 國立臺灣大學校網,http://www.ntu.edu.tw/index.html。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http://www.ntust.edu.tw/home.php 取。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http://www.ntupes.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 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www.hlbh.hlc.edu.tw。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http://www.fhk.ndu.edu.tw/default.asp。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http://www.fhk.ndu.edu.tw/default.asp。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http://www.ccit.ndu.edu.tw/bin/home.php。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http://www.ndmc.ndu.edu.tw/。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http://news.gpwb.gov.tw/。 國防部後備指官部,http://afrc.mnd.gov.tw/thenewindex/News.aspx?NewsID=1663。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http://afrc.mnd.gov.tw/afrc-pda/content/about/about01.htm。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http://www.nhrm.gov.tw/home。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http://www.ncafroc.org.tw。 國寶集團,http://www.gobogroup.com.tw/history.aspx,。 婦聯會捐建軍眷住宅/職務官舍基本資料,http://www.nwl.org.tw/his5_1.htm。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http://www.k12ea.gov.tw/ap/school_view.aspxid=140301--01&ctycod=14&type=3。 教育部教育基金會資訊網,https://foundation.moe.edu.tw/files/903-1000-296.php。 教育部部史網,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2。 陸軍軍官學校,http://www.cma.edu.tw/ac_history.php。 陸軍專科學校,http://www.aaroc.edu.tw/content/about/about09.aspx?&ct=0。 景美看守所與白色恐怖,http://ppt.cc/ri78q。 集集國中,http://www.chijhs.ntct.edu.tw/bin/home.php。 257


慈濟科技大學,http://www.tcust.edu.tw/bin/home.php。 新北市立蘆洲國中,http://www.lcjh.ntpc.edu.tw/default.asp。 新北市私立及人高級中學,http://www.cjsh.ntpc.edu.tw。 新北市林口國民小學,http://www.lkes.ntpc.edu.tw/default.asp。 新生國中,http://120.127.96.5/modules/tinyd1/index.php?id=1。 新豐國民小學,http://www.sfes.ntct.edu.tw/files/11-1053-3098.php。 經濟部全國商業司,http://gcis.nat.gov.tw/gps/gpsBussQuery/GpsBussQuery/init.do。 群創光電,http://www.innolux.com/pages/tw/index_tw.html。 僑信國小,http://www.csps.chc.edu.tw/modules/tinyd1/index.php?id=2。 嘉南藥理大學,http://www.cnu.edu.tw/index.asp。 榮民製藥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aiwanvpc.com.tw/tw_news.php。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E9%A6%96%E9%A1%B5。 鳳林國中,http://www.fles.hlc.edu.tw/。 劉鼎漢將軍紀念館,http://ppt.cc/EuaYi。 潮州國中,http://web.cjjh.ptc.edu.tw/。 潮州國民小學,http://web.cjps.ptc.edu.tw/。 衛生福利部東區老人之家,http://ersch.mohw.gov.tw/index.php#.Vru_APl97IU。 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電子資料庫,http://www.twgiga.com/web/orang/org01.asp。 龍華科技大學,http://www.lhu.edu.tw/about/history.htm。 聯合影音,https://video.udn.com/news/229150。 豐山國民小學,http://www.fsnps.hlc.edu.tw/。 豐年國小,http://www.fnps.ttct.edu.tw/front/bin/home.phtml。 豐裡國民小學,http://www.flps.hlc.edu.tw/。 關懷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carecenter.org/。 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國家管理處行政資訊網, http://serving.eastcoast-nsa.gov.tw/default.aspx?lang=0。

258


附錄一、受訪者對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之建議

序號

1.

2. 3. 4. 5. 6.

意見內容

提出者

導覽解說時應將園區的任務分期解釋得 更清楚(政治犯監獄、流氓管訓業務), 並增加對應的解說展板,釐清歷史脈絡 發展。 整修再利用現有的指揮部建築群與醫務 所,予之活化(ex. 展覽、活動宿舍)。 將廢棄的技訓所也納入人權園區的展示 範疇,若將該建築群轉作其他用途,更 應當將之拆除,把土地還給百姓。 恢復綠洲山莊之大小廚房,並拆除獨居 房之圍牆。 綠島應撤除所有監獄,完全開放觀光。 現在的空間活化很好,能夠讓後人知道 以前的歷史。

萬迺祥、吳敏鴻、林清傳、 陳政宏、羅昱樟、許輩燕、 李世迎、莊仁吉、彭俊亨

259

蔡寬裕 田何素琴

陳欽生 李士楨 李士楨、田林素珍、田何素 琴。


附錄二、文獻徵集清冊 提供人

編號 田-001 田-002 田-003 田-004 田-005 田-006 田-007 田-008 田-009 田-010 田-011

田何素琴

田-012 田-013 田-014 田-015 田-016 田-017

陳政宏

田-018 田-019 田-020 田-021 田-022 田-023 田-024 田-025 陳-001 陳-002 陳-003

說明 (文件)二職等考試及格證書 (文件)二職等考試成績抄單 (文件)綠島鄉公所電信代辦處雇用 契約 (文件)綠指部勤務隊聘書 a 面 (文件)綠指部勤務隊聘書 b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5 年晉 支令 a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5 年晉 支令 b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6 年晉 支令 a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6 年晉 支令 b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7 年晉 支令 a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7 年晉 支令 b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8 年晉 支令 a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8 年晉 支令 b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9 年晉 支令 a 面 (文件)國防監獄第一科民國 69 年晉 支令 b 面 (文件)軍人保險退伍離營名冊 (文件)國防監獄 69 年度 8 月份離營 名冊(封面) (文件)離營名冊 a 面 (文件)離營名冊 b 面 (文件)黨證封面 (文件)黨證內頁 1 (文件)黨證內頁 2 (文件)黨證內頁 3 (文件)黨證內頁 4 (文件)黨證內頁 5 (文件)兵籍資料頁 1 (文件)兵籍資料頁 2 (文件)兵籍資料頁 2_上半近拍 260

備註


林清傳

陳-004 陳-005 陳-006 林-001 林-002 林-003 吳-001 吳-002 吳-003 吳-004 吳-005 吳-006 吳-007 吳-008 吳-009 吳-010

吳木銳 吳-011 吳-012 吳-013 吳-014 吳-015 吳-016 吳-017 吳-018 吳-019 吳-020

(文件)兵籍資料頁 2_上半近拍 (文件)花蓮縣議會推薦書 (文件)陳政宏先生事略表 (文件)林清傳先生退伍令正面 (文件)林清傳先生退伍令反面 (文件)林清傳先生之獎狀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 機場 (照片)八四六外觀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1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2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3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4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5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6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7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8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9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10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11 (照片)吳木銳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1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之外 1 (照片)吳木銳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之外 2 (照片)吳木銳先生之日記手稿(封 面) (照片)吳木銳先生之日記手稿(內頁 1) (照片)吳木銳先生之日記手稿(內頁 2) (照片)吳木銳先生之日記手稿(內頁 3) 261


吳-021 吳-022 吳-023 羅-001 羅-002 羅-003 羅-004 羅-005 羅-006 羅-007

羅昱樟

羅-008 羅-009 羅-010 羅-011 羅-012 羅-013 羅-014 羅-015 羅-016 羅-017 羅-018 羅-019 羅-020 羅-021 羅-022 羅-023 羅-024

(文物)貝殼畫_吳木銳隊長榮調紀 念、張明選贈 (文物)貝殼畫_九如圖 (文物)吳木銳先生之日記影本(兩 冊) (文件)羅昱樟先生手寫之家系族譜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潮州國中畢業 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高雄工專畢業 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日新工商畢業 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屏東縣模範生 獎牌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憲兵學校畢業 證書(反面)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憲兵學校畢業 證書(正面)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下士任官令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中士任官令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嘉獎令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退伍令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1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2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3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4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寢室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1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2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3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4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5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6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會議 7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 機場 1

262


羅-025 羅-026 羅-027 羅-028 羅-029 羅-030 羅-031 羅-032 羅-033 羅-034 羅-035 羅-036 羅-037 羅-038 羅-039 羅-040 羅-041 羅-042 羅-043 羅-044 羅-045 羅-046 羅-047 羅-048 羅-049 羅-050 羅-051 李世迎

李-001 李-002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 機場 2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 機場 3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 機場 4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島 機場 5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洲 山莊門外 1 (照片)羅昱樟先生與同袍攝於綠洲 山莊門外 2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自強營區 1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自強營區 2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自強營區 3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1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2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3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 4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1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2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3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4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5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6 (照片)羅昱樟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7 (位置:三峰岩前)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甲種電匠考試 合格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乙種電匠考試 合格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自來水管承裝 技工考試合格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安全衛生教育 訓練結業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消防人員講習 訓練結業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消防設備裝置 檢修執業證書 (文件)羅昱樟先生之消防設備設計 監造執業證書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會議 1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會議 2 263


李-003 李-004 李-005 李-006 李-007 李-008 李-009 李-010

李-011

李-012 李-013 李-014 李-015 李-016 李-017 李-018 李-019 李-020 李-021 李-022 李-023 李-024 李-025 李-026 張-001

張寶樹

張-002 張-003 張-004 張-005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會議 3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會議 4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 1 (批閱隊員日記)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 2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 3 (輪值星)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 4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 5 (照片)李世迎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1 由左至右:李世迎先 (照片)李世迎先生與同袍攝於營區 生、連長、蘇姓同 袍、同期分發至綠島 2 之同學 (位置:在今大哥的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1 山洞)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2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3 (位置:觀音洞)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4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5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6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7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營區之外 8 (照片)李世迎先生攝於高雄陸軍官 校 (文物)貝殼畫_慶昇榮調紀念、朱 (細部翻拍-021a、 立汪敬贈 021b、021c) (文物)貝殼畫_船帆 (細部翻拍-022a.) (細部翻拍-023a、 (文物)貝殼畫_老虎 023b) (文物)貝殼畫_慶昇先生雅鑒、柯 (細部翻拍-024a) 千製圖 (文物)貝殼畫_慶昇兄榮調留念、 (細部翻拍-025a、 黎英才&OOO 敬贈 025b、025c、025d) (細部翻拍-026a、 (文物)貝殼畫_風景 026b) (照片)警備總部 68 年度專修班 23 期新生識別證 (照片)張寶樹先生攝於海邊 (照片)張寶樹先生攝於牛頭山下 (照片)張寶樹先生與同袍攝於睡美 人前 (照片)張寶樹先生與同袍攝於牛頭 山下 264


張-006 生-001 生-002 生-003 生-004 生-005 生-006 生-007 生-008 生-009 生-010 生-011 生-012 生-013 生-014 生-015 陳欽生 生-016 生-017 生-018 生-019 生-020 生-021 生-022 生-023 生-024 生-025 生-026 生-027

(文物)警備總部專修班 23 期招生簡 章 (文物)陳欽生先生之小學畢業證書 翻拍 (文物)陳欽生先生之怡保三德中學 學生證內頁 1 學生證翻拍 (文物)陳欽生先生之怡保三德中學 學生證內頁 2 學生證翻拍 (文物)陳欽生先生之卜卦文件翻拍 (照片)陳欽生先生的父親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怡保 (照片)陳欽生先生幼年 (照片)陳欽生先生與妻子之生活照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生活照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全家福 相片中的外國人為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全家照 陳欽生先生的姐夫 (照片)陳欽生先生的母親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全家福 (照片)陳欽生先生妻子攝於馬來西 亞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怡保的家 (照片)陳欽生先生與同學攝於成功 大學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學生時期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服兵時期 (照片)陳欽生同學與同學攝於汽水 工廠 (照片)陳欽生先生與同學攝於球場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綠洲山莊內導 覽解說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八卦樓前 01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八卦樓前 02 (照片)陳欽生先生重返綠島,攝於 八卦樓前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八卦樓前 03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綠莊山莊 01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綠莊山莊 02 265


生-028 生-029 生-030 生-031 生-032 生-033 生-034 生-035 生-036 生-037 生-038 生-039 生-040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綠莊山莊 03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綠莊山莊 04 (照片)陳欽生先生於囚禁期間攝於 綠莊山莊 05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友人的貿易 公司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貿易活動現 場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貿易活動現 場 (照片)陳欽生先生與母親攝於家中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婚宴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婚宴 (照片)陳欽生先生之家眷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公益活動現 場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花蓮慈濟精 舍 (照片)陳欽生先生攝於公益活動現 場

26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