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 Post 003

Page 1

大劇報 A Theater for Arts and New Lifestyle

003

2016 NOV.DEC.

Our First X'mas Together 很高興與您相遇在最浪漫的耶誕季 絕美聲樂、熱鬧歌舞、孤絕演繹,愛與哀愁…… 我們飄洋過海為您捎來了現實之外的多帖心靈解藥 只待您張開雙眼、打開耳朵 讓表演藝術與您和我們緊密相擁

《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 當莎劇群像跳起印度舞樂 陳昇 × 動見体劇團 飆歌尬戲憶往情 光影魔術師-馬奎爾夫婦 陶冶:我的舞蹈不是為了控制你的哭笑 專訪《犀牛》導演 德馬西-莫塔 唐美雲 • 小咪 • 許秀年 戲開鑼了! 京劇,現在進行式 東方歌劇 VS 西方樂曲 今天想聽哪一個?


A 02 愛在耶誕節

翁浩原 TEXT │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PHOTO │

今年聖誕節, 來歌劇院體驗傳統過節魅力! 《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 歐洲許多城市每逢 12 月,就彷彿被施了美妙魔法般,撲面而來的聖誕氣息,雪白的地景、 集市、美食,和空氣中隨處飄揚的溫暖旋律,所有人簇擁在一起,分享著聖誕歡樂。想要感 受這般道地的歐式聖誕節?毋須遠赴歐洲!臺中國家歌劇院特別邀請歐陸最受歡迎的兩位歌 劇名家女高音艾蓮娜.莫蘇克 (Elena Mosuc) 和男高音塞米爾.皮爾古 (Saimir Pirgu) 首度來 台,並由旅歐青年指揮林勤超攜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佳節時刻獻上一系列悅耳動聽的經 典歌劇曲目;館方及館內風格品牌、餐飲商家亦推出相關限定商品、主題美食與熱鬧活動, 與您一同創造第一次在歌劇院的美好聖誕回憶。

歐洲和美國,每個主要城市都有一座歷史悠久、最具代

來參與演出,不過每個劇院通常都有足夠的優秀駐團聲樂家,

表性的歌劇院,尤其是像倫敦、巴黎、柏林這類大型城

所以在挑選歌劇歌手的需求會比較高。「確定聲樂家後,會

市中,歌劇院更是超過一座以上。對當地人而言,如若遇上

依照聲樂家的演唱條件如:音域、音色、個性以及演唱經驗,

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或是重要的節慶例如聖誕節,他們就

進一步為聲樂家『量身訂做』策劃曲目。」他說。

會選擇前往被視為神聖藝術殿堂的歌劇院,欣賞聖誕限定的 音樂會,度過美好難忘的夜晚。

以聖誕之名 盡享最經典的美妙樂章

這一次,市民終於也能在自己家鄉的歌劇院,參與濃濃節慶

在選曲方面,迎合浪漫佳節氛圍,製作團隊鎖定經典曲目,

氛圍的聖誕音樂會!歌劇院為臺中獻上的第一個聖誕音樂會

上下半場各以義大利美聲歌劇,和奧地利輕歌劇做為主軸,

《聖誕快樂─ 深情歌劇選粹》,邀請有著豐富旅歐經驗的

外加兩位歌手的拿手曲目。林勤超提到,「希望可以透過這

青年音樂才俊林勤超,他目前是德國邁寧根劇院 (Meininger

些經典中的經典,拉近歌劇與聽眾的距離」。上半場的義大

Theater) 首席駐院指揮兼代理音樂總監 (Kapellmeister und

利美聲歌劇,在曲目的安排上,共分成 3 段,每段以一首序

Stellvertreter des Generalmusikdirektors) , 將 一 同 率 領

曲或是間奏曲,搭配兩首詠嘆調或二重唱。透過 3 位義大利

國 立 臺 灣 交 響 樂 團, 和 德 國 柏 林 德 意 志 歌 劇 院 (Deutsche

歌劇大師的經典作品,觀眾得以從中體驗美聲歌劇獨有的音

Oper Berlin) 的音樂顧問克里斯多夫.索亦菲勒 (Christoph

與音之間的平滑與和諧的優美變化。從董尼采第的《拉美莫

Seuferle) 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經典歌劇曲目,包含大家熟知

爾的露琪亞》到《愛情靈藥》 L’elisir d’amore ,再到威爾第的

的《茶花女》和《波希米亞人》等,希望能引領更多臺灣觀

《 茶 花 女 》 La Traviata , 然 後 以 普 契 尼 的《 波 希 米 亞 人 》 La

眾入門初體驗。

Bohème ,為細膩的義大利歌劇篇章做結。

©Paul Scala

©Paulo Cesar 知名女高音 艾蓮娜.莫蘇克(Elena Mosuc)

知名男高音 塞米爾.皮爾古(Saimir Pirgu)

地 點 大 劇 院

12.23

12.25

19:30 歐洲兩大歌劇名家 攜手鉅獻

下半場則帶領觀眾進入濃厚維也納 氣息的輕歌劇世界。輕歌劇和劇情 相對嚴肅的歌劇比起來較為輕巧,

此次的演唱,由柏林德意志歌劇院

融合了對白、歌曲,以及舞蹈的歌

嚴 選 推 薦 歐 洲 著 名 的 歌 劇 名 家,

劇種類,且曲風較平易近人,弦律

分別為羅馬尼亞出生的女高音

琅琅上口。觀眾將能夠聽到輕歌劇

(soprano) 艾蓮娜.莫蘇克以及阿

中的極具代表的經典曲目,如約翰

爾巴尼亞出生的男高音 (tenor) 塞

史特勞斯 (J. Strauss) 《蝙蝠》 Die

米爾.皮爾古擔綱演唱者的角色。

Fledermaus 和雷哈爾(F. Lehar)《風

林勤超表示:「這次的安排十分精

流寡婦》 Die Lustige Witwe 。

14:30

《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 ▲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彩,我非常期待這次的合作。」 當然,屬於聖誕節的節奏,絕對是 艾蓮娜.莫蘇克是當紅的花腔女高音,她所演唱的董尼采第

少不了的。林勤超透露,他們也有可能挑戰臺灣歌謠大師鄧

(Donizetti)的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

雨賢老師的名曲《四季紅》,他信心滿滿地說,「這是一場

和理查.史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 的《阿里阿德涅在拿索

絕無冷場的音樂會!」。他也暗示,兩位歌手在安可曲也特

斯島》 Ariadne auf Naxos 當中詮釋的薺別妮塔 (Zerbinetta) ,

別安排了加碼橋段,至於驚喜程度?「那就要看聽眾拍手的

都是他非常喜歡的角色;而有著帥氣外表,今年才 30 多歲的

力道啦!」

林勤超 1987 年台東出生的林勤超,16 歲即赴奧地利葛拉茲學習小提

塞米爾.皮爾古也已是歐洲和美國各大歌劇院備受喜愛的男 林勤超說:「我希望在這聖誕佳節以及 2016 的尾聲,大家

琴,隨後考取葛拉茲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指揮系,破例成

可以邀請身邊最愛的人們,以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欣賞這場

為該系當年最年輕的學生,隨後選擇歌劇為第二主修。也曾於

歐洲的劇院中,有一個職位叫做「戲劇顧問(Dramaturg)」,

演出,同時也犒賞自己這一年的各種努力。」此外,「這場

瑞士蘇黎世音樂學院深造,師事許多歐洲大師,獲得波蘭第 5

每逢聖誕音樂會和新年音樂會這類節慶型演出前,主辦人員

音樂會所安排的經典曲目和堅強卡司陣容,對歌劇迷來說,

屆盧托斯瓦夫斯基國際指揮大賽第 3 名和評審獎。2013 年至

通常都要和顧問共同討論和策劃,先為音樂會訂立一個主題。

更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精湛演出;也歡迎不常甚至從未接觸過

2015 年期間則擔任德國科布倫茲萊茵愛樂助理指揮,現為德

林勤超以他自己剛上任的德國邁寧根劇院為例,即將舉辦的

歌 劇 演 出 的 朋 友 們, 這 將 會 是 一 場 輕 鬆 愉 快 的 歌 劇 入 門 體

國邁寧根劇院的首席駐院指揮兼代理音樂總監,活躍於歐洲音

新年音樂會主題是「Offenbach meets Strauss (奧芬巴哈遇

驗。」您準備好了嗎?帶著耳朵,以從容的心情、朝聖的雀

上史特勞斯) 」。他進一步解釋,音樂會訂下主題後,會先挑

躍,來和歌劇院歡慶共度吧!▓

高音之一。

選獨奏家,不一定都是聲樂家,有時候也會邀請樂器獨奏家

©Judith Selenko

樂界。


A 03 愛在耶誕節

章第一句,莎翁開宗明義地預示了這齣他早

期劇作生涯中將愛慾、性別認同、階級等嚴肅的 議題,以他慣常的喜劇套路透過少女漫畫式的男 女身分交換包裝的傑出喜劇,就是非得要透過大 量的樂曲來為近乎傻氣的多角且喧鬧的戀情穿針

當莎劇群像跳起印度舞樂 《第十二夜》

的表現形式嗎? 莎 劇 與 印 度 的 糾 纏 關 係, 最 早 可 追 溯 到 1935 度出品的《哈姆雷特》,而最知名的寶萊塢喜劇

不只轉譯了莎士比亞,也新譯了古印度文明,「民 俗舞蹈至今也演變成廣為接受的主流,我們可以 看到舞蹈突破過去的藩籬,與寶萊塢電影,或像 《第十二夜》這樣的戲劇產生很棒的結合,它已 不再是過去只存在地方村落中的舞蹈,而是昇華

PIYA BEHRUPIYA

引線。既然如此,那還有比印度傳統舞樂更適合

年,當時上映了第一部莎士比亞有聲電影就是印

瑪將《第十二夜》以其通俗的形式,轉化經典,

成為一種表演藝術,這是非常顯著的發展。

包裝在詼諧戲謔下的大智慧

「如果音樂是愛情的食糧,那麼就奏下去吧!儘管地奏下去,好讓愛情因過飽噎塞而死。」 ─ 莎士比亞《第十二夜》

Angoor (1982) 是以莎翁早期的作品《錯誤的喜 劇》Comedy of Errors 為藍本,諸如此例,繁不

談 起 如 何 走 上 劇 場 之 路, 阿 圖 • 庫 瑪 的 經 驗 與 西方文化對印度的影響,與劇場之於電影交織的 現況密不可分,「我對戲劇的熱情源於印度德里 的聖沙勿略學院,求學期間我獲得很多演出與導 演的獎項,我知道比起板球、曲棍球或讀書,這

勝數。 「這個作品既是翻譯,也是改編。我們自由地調 動、翻譯了某些段落,並試圖保留了《第十二夜》 的精華。」印度團體劇場的藝術總監阿圖 • 庫瑪 (Atul Kumar) 接下這個由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院

大紅大綠的七彩明亮紗麗。連珠炮的喧鬧。我愛你,你愛她,她愛他。風琴與手鼓。跳舞 吧,愛情來時我們歌唱,音樂響起時就跳舞吧。舞台上印度風的莎士比亞頭像高掛,靜 靜俯視眾聲喧嘩。這是印度團體劇場 (The Com pany Theater) 版本的《第十二夜》Piya Behrupiya。

是 我 更 想 做 的 事 情。 後 來 我 在 聖 史 蒂 芬 學 院 看 了 印 度 版 的《 十 二 怒 漢 》Twelve Angry Men, 由 KK Raina、MK Raina、Anupam Kher、Anu Kapoor、Pankaj Kapur 和 SM Zaheer 主演,我 還記得當我看著 Kapur 在舞台上,講他兒子賞了

委託製作的作品時說:「對我而言,這個故事一

他一巴掌的那個早晨,他如何無助的心情。我在觀

開始就非常『印度』。關於家族、不同階級的人

眾席哭了出來。很多類似這樣的經驗都使我更偏向

相愛,隱藏著慾望與挑戰。這是關於階級跟種姓

劇場。」

制度的羅曼史,是非常印度的議題。」他笑說,「這 故事裡甚至有雙胞胎!我們有很多民間傳說是關

也因此,《第十二夜》也受到其它許多戲劇流派

於異卵雙胞胎,比如他們分離,各自長大,一個

的影響,「視覺與肢體劇場、喜劇、甚至是卓別

成為警察、一個成為竊賊,然後他們再次相遇了

林、巴斯特 • 基頓 (Buster Keaton) 、馬克思兄

……他們怎麼認出彼此?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

弟 (Marx Brothers) 等人的戲劇風格對我都有很大

的痣。」

的影響,所以即使《第十二夜》以印度傳統舞蹈 瑙坦基作為表演的形式,其中還是融會了許多西

「《第十二夜》不像《哈姆雷特》《奧賽羅》《馬

方喜劇元素在內。」阿圖 • 庫瑪說。

克白》或《李爾王》,反而更像是莎士比亞版本 阿圖 • 庫瑪對喜劇的偏好與解讀,在他 2008 年

的寶萊塢炸彈─一對異卵雙胞胎因船難而分離, 透過變裝、錯誤的自我認知、不被允許的愛情、

新編《哈姆雷特》並加了一個副標─小丑王子,

高能量的熱情、刀光劍影的爭鬥,最終是快樂的

可窺知一二。莎劇中的小丑或弄臣角色,比如《哈

大結局 ─ 這聽起來不就是我們從小聽到大並且

姆雷特》或《皆大歡喜》裡,表面的裝瘋賣傻卻

依然享受其中的印度作品嗎?簡單來說,這是個

都有著極其清醒的眼睛,悲喜共生,透顯對眾生

完全娛樂性的作品,從一開始,我們就感受到了

的理解與同情。阿圖 • 庫瑪相信莎士比亞的作品

大量的歌、舞與音樂,甚至有點鬧。於是我們選

能在跨文化中引起共鳴,就是因為莎劇角色就如

擇用歌舞的方式來回應這些元素。」

同你我,「故事中的弄臣隱藏在角落不為人所知, 卻都有著對世界的哀傷與悲憫。根據希臘戲劇,

很多人聽到印度歌舞常會直覺聯想到寶萊塢,事

所有喜劇都源於人類的悲劇,因此這必然有悲慘

實上,寶萊塢並不全然代表了印度歌舞與戲劇文

的『我』的部分,是與莎劇中可笑的小丑相連的。」

化。「不過我的作品風格,必然有某部分受寶萊 而在《第十二夜》中,阿圖 • 庫瑪也安排了這樣

塢影響,然後再融合印度各地的歌舞文化特色。」 他頓了頓,「然而我得承認,寶萊塢的影響是很

的 角 色。 在 原 著 中, 女 主 角 薇 奧 拉 (Viola) 因 船

強的,它很直白、通俗,而且非常受歡迎。」

難而失散的雙胞胎哥哥西巴斯辛 (Sebastian) 存在 感超級薄弱,阿圖 • 庫瑪立體化了這個角色,使

傳統 ╳ 現代的經典混血之作

他成為「說書人」般自由進出舞台的第三隻眼睛, 他嘲諷且清醒,不時「出戲」點評與自省,比如

寶萊塢又被稱為「masala 電影」。masala 是印

他說他自己:「在這個世人皆知的喜劇裡,他是

地語「混合香料」之意,用以指涉融合了歌舞、

一個絕對的悲劇人物,因為自己的台詞都被劇作

喜劇、驚險的鬥爭場面等元素的寶萊塢,就是各

家和導演刪掉了!」西巴斯辛恰如其分地在戲與

種形式的混合體。而阿圖 • 庫瑪新詮莎劇,這個

真實人生中穿梭,在甜蜜的劇情中弄皺了完美糖

100 分鐘,由 15 首歌、9 位演員、3 位演奏者組成

衣,讓生活的實相稍稍穿過縫隙,透出些令人玩

的作品,某種程度上不只反映了包含寶萊塢文化

味的苦味,也讓這個作品更加有滋有味。

在內的印度傳統舞樂,也映射了印度劇場的現況 綜觀而言,莎士比亞創作的喜劇幾乎是以逃亡、

─跨國的傳統與現代交融。

分離等主題貫穿,從訣別的錯誤開始波折的重重 「《第十二夜》是以大量印度傳統文化作為基礎

旅程,最終導向幸福的愛情結局,《第十二夜》

的一部戲劇。舉例來說,我們運用了『瑙坦基』

也不例外,這是寫作者的寬容,滿足了 16 世紀觀

(Nautanki) 作為戲中倚重的表現方式之一,不過

者對生活的期盼,四百年過去,莎士比亞早已不

戲中所呈現的當然並不是純然的瑙坦基,而是以

屬於他那一代的英倫人,當代的印度導演讓原著

瑙坦基為靈魂,再適度調整後的表現形式。」阿

的歡樂依然,卻也試圖走得更遠,在文化的轉譯

圖 • 庫瑪說。

中找到在地觀點的平衡。

瑙坦基是印度傳統儀式的舞蹈,結合了詩歌、音 樂、舞蹈,並有強烈的卡薩克舞 (Kathak) 腳步韻

地 點 中 劇 院

律。事實上,不只瑙坦基,該作也融合了卡達卡 利舞蹈 (Kathakali) , 該古典舞蹈與戲劇形式, 不論在面部表情、身體運動、發聲技巧或服飾都 有其嚴謹規則,而其著名的手部動作,通常透過 24 個基本手印(Mudra)組合,這種與神溝通的「手

12.3

12.4

19:30

語」,能創造多達 900 個手印詞彙,並由鼓、小 風琴等樂器伴奏。印度文豪泰戈爾曾將這種融合 了文學、音樂、繪畫、戲劇、舞蹈為一體的演出

14:30

形式與西方芭蕾舞劇媲美。 「古典印度舞蹈,如今在形式上就已經產生極大

《第十二夜》

改變,不再像過去固守於許多的規則和嚴格的限

Piya Behrupiya

制,而能夠以更豐富的形式來展現。」阿圖 • 庫

「我沒預料到觀眾對《第十二夜》的迴響會這麼好,或許是因為對話,歌曲與音樂,以及它是如此的明 晰、有趣。這都要歸功於負責劇本改編的 Amitosh Nagpal,是他將這個作品轉譯得如此聰明,以及 Gagan Singh Riar,賦予這個作品節奏強烈的音樂。」談起《第十二夜》巡迴各國演出突破文化藩籬的正面評價, 阿圖 • 庫瑪這麼說道。

樂器篇

《第十二夜》的畫面色彩極其豐富,全劇洋溢喜悅、歡樂的情緒,除了能量飽滿的演員與慧黠的劇本改編外, 更歸功於音樂的感染力,「貫穿本劇的音樂並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匯聚了數十種印度各地的音樂形式,每種

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年 全球慶典步入尾聲

初嘗印度劇場 :

▲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莎翁魅力全球發燒,自 2012 年為紀念 448 週年冥誕、於英國倫敦環球劇場(Globe Theatre)舉辦的「環 球莎士比亞戲劇節」方興未艾,今年又緊接著逝世 400 週年活動,《第十二夜》就是當時環球劇場系列活 動「2012 Globe to Globe Festival」的一環。 該計畫從環球劇場到全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劇團以 37 種不同語言演出全本莎劇,甚至連非洲斯華西里 語、手語等少數語種也含括在內。阿圖 • 庫曼說:「當時環球劇場對我們所提出的要求,是希望可以透過 極富印度風格的方式重新詮釋。在此之前,他們已看過我所執導的《哈姆雷特》,我想這是吸引他們找上我

表現形式都非常獨特。」而劇中 3 名演奏者使用的樂器則是風琴 (Harmonium) 與鼓。

的原因。」而後阿圖 • 庫曼帶著此劇巡迴各國,今年更首次來臺演出。

風琴有著鍵盤樂器的外表,操作上也與鋼琴別無二異,但風琴是藉由氣流衝擊音管或簧片震動發聲。風琴使

臺灣方面,除了歌劇院演出《第十二夜》外,還有立體書展覽《馬克白》。此外,紀念活動亦於 11 月開跑

用的簧片有個專門的名稱為「活動簧片」 (Free Reed) ,不需要音管即可發聲。最早的風琴是 19 世紀由法

的金馬影展持續延燒,以「莎士比亞:銀幕永恆」放映 6 部影史上的莎劇經典改編電影,有 1949 年奧斯卡

國的製琴師葛瑞尼 (G. J. Grenie) 發明,後來印度人又發明了小巧輕便的風琴,體積僅如手提行李箱,方便

最大贏家的《王子復仇記》Hamlet、電影天才奧森 • 威爾斯《夜半鐘聲》Chimes at Midnight、連李奧納多

該民族席地而坐演奏的習慣,可讓演奏者一手彈奏,一手推拉風箱,也配合當地民俗的音域特色,印度風琴

版本也難媲敵的《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酷兒莎翁《天使的對話》The Angelic Conversation,以及集

有幾個鍵是持續低音鍵。

結眾多夢幻卡司的《都是男人惹的禍》Much Ado About Nothing、《理查三世》Richard III 等。▓

而手鼓則是印度非常古老的樂器,早在西元前的吠陀時代就存在了,被廣泛地應用在聲樂、器樂與舞蹈中。 印度鼓種類繁多,比如由高音鼓與低音鼓組成的塔巴拉鼓 (Tabla) 、南印度手鼓 (Khanjira) ,與印度最古 老的雙面鼓─木丹加鼓 (Mridangam) 等。《第十二夜》中運用了多種手鼓,以豐富的節奏變化,精準地 控制了這個讓人心跳加速的多角戀情的呼吸。

團體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阿圖 • 庫瑪

《第十二夜》結合大量印度傳統舞蹈並加以融會轉化,如瑙坦基和卡達卡利舞。

身著紗麗 (Sari) 、多替 (Dhoti) 、特本頭巾 (Turban) 等印度傳統服飾的演員。

節奏強烈的音樂旋律,採用風琴、手鼓等印度古老樂器。

PHOTO │ The Company Theater

《第十二夜》這個脫離現實的嘉年華狂歡首

TEXT │ Kaye


A 04 為愛走天涯

潘采萱 TEXT │

PHOTO │ aihciy photography

陳昇×動見体劇團 飆歌尬戲憶往情 兩廳院藝術出走《阿香的繪葉書》

地 點 歌 劇 院 前 廣 場

兩廳院主辦的「藝術出走巡演專案」,今年由動見体劇團製作,王靖惇編導,搭配陳昇與新寶島康樂隊 的音樂敘事,帶出日治時期的愛情故事,並將大型貨櫃改裝為舞台,於臺灣的 6 個城鄉戶外演出,邀請 長者與年輕人共賞,從中找到各自的共鳴與表述。

Free

11.26

19:30

2016 兩廳院藝術出走 《阿香的繪葉書》

© 動見体劇團提供 知名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 陳昇

陳昇的純情音樂夢

接著因為缺錢才開始寫歌。例如有一年我寫了關 於澎湖草原的歌,覺得自己怎麼形容都不夠具體, 就拍個照片回來給大家看,但也覺得不夠到位,

Q

你對過往舞台劇演出 的經驗與看法?

就再來寫篇文章,最後又想,不然我帶你去好了, 索性直接在澎湖的海邊辦了一場演唱會。因為自

很早以前接觸舞台劇,是因為吳念真叫我去跑龍

陳昇此次受邀參與演出,以他獨具一格的戲劇和

覺分享的工作做得不夠好,慢慢又演化成拍紀錄

套,我就覺得一直被控制,這個也不能講,那個

音樂表演形式,為本劇帶來許多新的可能。這次,

片和拍電影,都是一直在補充,就是想要很努力

也不能講,最後他說我給你 5 分鐘,你愛怎樣就

我們來到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在陳昇宣告年底的

讓大家知道我在說什麼。

怎樣,我就在台上搞了十幾二十分鐘。前年演出

跨年演唱會後,與他聊聊他在《阿香的繪葉書》 中的角色,與他的純情音樂夢。

Q

你最近 在忙些什麼?

《純情天婦羅》那一堆台詞讓我真是受不了,我

Q

對舞台劇的感想就是工程很大、眉角很多。我的

我不覺得我跟藝術有什麼關係。藝術如果不為人

香的繪葉書》的團隊,我就跟我經紀人說,第一,

所用就沒有價值,我都跟我的團員說,跟人家談

價錢談好,不要背台詞;第二,一定要有慶功宴,

事情時,不要瞎聊,我們要實際一點,要玩音樂,

我要張羅我的團員,因為我們是 rocker;第三,

要表演,錢在哪裡?資源在哪裡?之前歌劇院總

女主角要正,不然我的團員會叛變。

你所做的事情都脫不了藝術的範疇,或許我 們可以用藝術家來形容你?

團是進錄音室裡練完團就錄完音了,跨年演唱會 也是,沒什麼好練。所以當初在辦公室裡看見《阿

監王文儀找我去臺北藝術大學講藝術,聽說北藝

海上看臺灣,以在地人文為主,邀請不同的人到

大的游泳池很大,我就跟她說如果我可以順便游

海上去,讓他說明他與臺灣之間的情愫。我不是

個泳我就去,結果後來校長帶我去游泳,游完之

做白日夢的人,拍了片就是想要上大螢幕。

後我才去講課。上課時,有一個傢伙坐在我面前

Q

此次參與演唱 《阿香的繪葉書》的感想?

一直抖腳,我問他唸什麼科系,他說唸表演,我

我在意的那些眉角都喬好了,就只剩下我們喜歡

我過去曾經做過幾張專輯,寫中國的幾個面向:

說就憑你啊,你畢業後要幹嘛,沒幹嘛,後來他

或者不喜歡導演而己。我就和我的團員討論,你

《麗江的秋天》《家在北極村》《延安的秋天》,

被我問急了,跟我說,好啦我有在跟我爸爸學修

覺得和這一群人能不能做朋友?我們都演了十幾

這次我想要寫東南角,打破國家疆界的概念,一

摩托車啦。藝術個鬼啊。

年了,好不好相處,是我們最在意的事情。他們

路從北海道、沖繩、綠島、蘭嶼、到菲律賓的巴 丹島,沿海島鏈的系列,寫出海的聽覺狀態。

可能比較年輕一輩,不敢對我們太主動,我們就

Q

王靖惇導演如是說 關於劇本

在準備明年要拍的紀錄片和新專輯。紀錄片是從

在想說他們怎麼都沒有說要聚一下吃飯,最後我

你如何定義自己 和音樂之間的關係?

本劇是國家兩廳院主辦的「藝術出走巡演專案」,活動宗旨是要關懷長者,在這樣 的前提下,作品要有某種復古感。我馬上聯想到三零年代,那是藝術發跡的黃金時 期,有很多現代沒有的藝術。研究資料過程中發現,三零年代明信片有個特殊的名 字叫做繪葉書,很適合作為劇中的記憶載體,將年輕人和長者連在一起。故事內容 講述女主角阿香過世後,他的孫子藉由找到一個藏有許多繪葉書的鐵盒,從中看見 一個女性意識抬頭的年代的愛情故事。

們就主動約他們。接下來就是要帶他們去黑美人

當你用海的角度來看陸地的紛爭時,一切都是很

或杏花閣,他們腳本都在寫酒家的生活,但都沒

蠢的,所有的土地不過就是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三,

為什麼沒有人敢大聲說,我是農夫!我就是音樂

我們不過就是突出海面的幾塊礁石。我很受不了

農夫。我一直把音樂當種田一樣在做,不能停下

大家在爭的這些東西,什麼火星計劃都很無聊,

來,停下來就長草了,明年我就麻煩了。所有的

舞台劇這麼精密的事情,應該演個三十場才夠精

應該把所有的錢花在餵飽地球人吧!人類若註定

頭銜和名號都是你們加上來的。全世界的獎項都

神的本。之前《純情天婦羅》才演 4 場,真的好

要滅亡就是會滅亡,怎麼可能獨厚你這個物種,

該消滅掉,做音樂就是賺錢過生活。我有三不一

浪費!這次《阿香的繪葉書》我們會演 6 場。每

應該把精力花在現實上,好好過日子。

沒有原則,絕對不走星光大道、不頒獎不領獎、

次演出結束,我們都很像引擎才剛發熱,降溫不

不評審不演講,沒有不能唱的舞台。

了,所以在回程的高鐵上繼續。我的目標是讓戲 演完之後,把每個工作人員都變成酒鬼。

關於歌單

最近看了一本書,大前研一寫的《後五十歲的選

有人去過。台上他們管,台下我們管。

我不斷地聽著昇哥的歌,覺得有畫面的歌,就挑了,很直覺,我是先挑了歌才針對 當初的感覺去寫情節。昇哥的歌曲有種很濃郁的情感,與三零年代的氛圍很容易連 結在一起,但因為歌曲本身並不是真的在講述三零年代,所以不會讓戲劇本身陷入 自溺的復古中。一共選了 6 首:《歡聚歌》《來去台北做歌星》《純情青春夢》《鼓 聲若響》《多情兄》《風箏》。

擇》,講的都是屁話。為什麼一定要成功?成功的

Q

定義是什麼?從小我們家長就對孩子說跑快一點、

你如何詮釋 這些與劇情相呼應的歌曲?

書念好一點、要當博士喔,但我為什麼不能慢吞 吞?不能小確幸?我都對我兒子說,你們這個世

其實一開始不知道導演選了哪些歌曲。過去的唱

還不是一顆隕石就讓你死光,誰知道呢?

片 有 30 幾 張, 從 中 只 選 了 6 ∼ 7 首, 怎 麼 夠 我 發功?我和團員之間的默契,會背的就有 40 首以

Q

上,隨時在台上都可以變出有的沒的。但我知道

悲憫之心。我來自鄉下,一開始寫城鄉,再來就

始演唱時覺得卡卡的,後來慢慢了解導演想在段

寫人際,然後就寫國家疆界,如果有外星人攻打

落與段落間以音樂的表述增加連結,我就在其中

我們,接下來我可能就會寫外星人。我永遠都在

把張力做大,讓戲與戲之間更黏合在一起,讓戲

寫不平和差距。

加上音樂的分數,不讓觀眾空白地離去。

你在音樂創作時, 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導演選的歌一定有他的道理。在劇中的歌曲起承 轉合經過裁剪,和我當初寫的不一樣,所以剛開

關於昇哥

代,把自己照顧好就好。恐龍都活了一億五千年,

你以音樂、文字、影像、表演等不同形式創 作,請談談這些表現對你而言的意義。

小時候我喜歡畫圖,後來因緣際會踏入唱片圈,

翁浩原 TEXT │

A JOURNEY THROUGH LIGHT AND SHADOW - DAVY & KRISTIN MCGUIRE

PHOTO │ Davy&Kristin McGuire

光影魔術師-馬奎爾夫婦 英

記得小時候翻開立體書的新奇

大學時就一直在聽昇哥的歌,所以不作他想就邀請了他。昇哥在劇中飾演一個餐廳 的駐唱歌手,他在段落與段落間以音樂敘事,他是跨越時空的。他在演唱中間有自 己的戲劇動作,這不是我排的,是他自己視狀況發揮,但都做的很在點上。每一場 戲他都有發揮的空間,這與戶外演出希望能與觀眾有不同互動的宗旨不謀而合。而 且因為唱不過癮,昇哥也會自己加歌,幫戲帶出另一個層次的觀賞角度。

關於演出形式

Q

這個藝術出走的案子,需要在音樂上有號召力的人,才能把觀眾吸引來看戲。我從

我們以改裝的大型貨櫃車作為舞台,在戶外演出,每一場都有很不同的感受。第一 場在中正紀念堂,背後被自由廣場牌樓所包圍;第二場演到一半,月亮從後面昇起, 形成天然的背景;第三場後面是高雄岡山文化廣場,燈光設計打在建築上,帶出不 同的城市氛圍;接下來的基隆看得見山,嘉義在溪流旁,臺中則是在歌劇院外的廣 場。其實劇場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和難懂,無論長者或年輕人,希望大家都能藉由來 看戲,建立起自己和藝術之間的關係,慢慢地你會發現藝術其實很有趣,對於生命 是有思考和反省的。▓

地 點 小 劇 場

11.4

11.6

19:30

11.5

地 點 角落沙龍

11.4

11.9

14:30 18:00 19:30

14:30 18:00

11.8

18:00 19:30

11.9

18:00 19:30

10:00 - 12:00 13:00 - 17:00

18:00 - 20:00

《記得愛情-用紙上的光影》

立體書展覽《馬克白》

The Paper Architect

Exhibition:Theatre Book-Macbeth

國的泰晤士報對此劇的評論中寫道:「這是劇場、動畫、還是裝置藝術呢?」這也

紙上劇場 6 頁讀完《馬克白》

是 許 多 人 首 次 欣 賞 演 出 總 會 提 出 的 疑 問。《 記 得 愛 情 - 用 紙 上 的 光 影 》 最 早 於

2013 年在英國倫敦首演,是倫敦最負盛名的藝術機構巴比肯(Barbican)中心的超越巴

《馬克白》Macbeth 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

比肯季(Beyond Barbican )的節目之一,也是英國劇場界大獎 Oxford Samuel Beckett

一,也是描寫人性為了爭權奪利,將最黑暗的

Theatre Trust Award 的得主。當時一票難求、場場售罄,許多觀眾都被那誠摯的情感深

部分刻畫出來的劇作,世界各國無數的劇團皆

深打動。製作方面,他們透過不同技術的完美接合,以精準的投射、光學的視覺效果、流

曾改編演出。大衛和克莉斯汀馬奎爾夫婦,延

暢的配樂以及一位演員來演繹一段故事。

續首齣作品《The Icebook》的概念,將《馬 克 白 》 轉 換 成 有 6 個 場 景 的 6 頁 立 體 書。 每

有錯綜複雜的鋪成,故事其實非常簡單,是關於一個年邁的模型製作工人(由 John

翻一次頁,就能看到那個場景的故事投影,莎

Cording 飾演),他在工作室以紙打造了一個小小的樂園,實現他未曾真實體驗過

士比亞的戲劇就在頁與頁之間翻閱演出。

感嗎?透過巧手設計和剪裁,

彷 彿 一 頁 一 世 界, 處 處 是 驚

的夢,同時也排遣那無以名狀的寂寞。觀賞時,最吸引人的樂趣在於猶如身在「劇場中的

喜;而來自英國的馬奎爾夫婦

劇場」的感受,尤其當 John Cording 將剪紙人偶放入紙屋中,人偶立即活了過來、蝴蝶

在立體書上,他們使用以電池驅動的微型投影

更將光影結合立體書,讓精心

翩然飛舞的動人剎那;而隨著 John 創造的另一只人偶的出現,甜蜜的愛情故事於焉誕生。

機、搭配小型電腦、擴音器、鏡面設施等,一 體成型地裝置於書內。也就是說,只要在黑暗

雕琢的紙雕藝術增添生命力。 些細緻的紙雕全出自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衛和克莉斯汀馬奎爾夫妻檔(Davy

的空間裡,一本書就是一個劇場。配合配樂和

& Kristin McGuire)之手。大衛過去在電影、表演的工作背景,與克莉斯汀在舞蹈、

音效,每翻一次頁,就如同劇場舞台場景之間

節奏體操的訓練,乍看跟紙雕沒有太大的關係。2009 年,他們嘗試結合各自專長,挑戰

的轉換,《馬克白》中的靈魂人物,即透過光

融合裝置藝術、透視模型、音樂錄影帶、動畫和表演藝術概念的紙上劇場。第一個實驗性

束的投影,一躍於紙上演出;而且透過翻頁的

Architect ,帶我們進入猶如紙上

作品《The Icebook》,即是這些創意想法的綜合體,配合動畫和光影的投影技術,讓立

感應機制,觀者還可以自由地控制閱讀節奏,

劇場的的魔幻世界。

體書和紙雕跳脫傳統形式,有了生命力,也創造了充滿劇場臨場感的視覺體驗。

打造屬於自己的劇場小天地。▓

這一次,他們將帶來在英國、 澳洲等地一票難求的《記得愛 情-用紙上的光影》 The Paper


TAO DANCE THEATER-“4” & ”8”

A 05 敲碎身體的框架

鄒欣寧 TEXT │

陶冶:我的舞蹈不是為了控制你的哭笑 《4》&《8》

PHOTO │ Fan Xi

2012 年,來自中國的「陶身體劇場」首度到臺灣演出,激起的迴響猶如一顆巨石扔進池塘, 別說漣漪,拿「地震」來形容都不為過。「他們的身體好強大!」 這是看過陶身體劇場的觀眾不約而同發出的讚嘆。舞蹈圈的行內人則對「這樣的身體是怎麼訓練的? 舞者怎麼受得了這種煎熬?」頗感好奇和敬畏,即便雲門舞集的編舞家林懷民也嘆道: 「我夢想可以編出這樣的舞作,但我也知道自己辦不到」。

身體劇場是年輕而充滿爆發力的。創團編舞家陶冶來自四川重慶, 2008 年創立陶身體劇場時,他 23 歲,對舞團的期許是「要到大型國

際藝術節演出」,當時身邊友人都說不可能—這是中國打出現「現代舞」 三字以來未曾有過的事,遑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陶冶和初初創立的舞團? 隔年,陶收到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雪梨歌劇院舞蹈節等邀演,成了中國 第一個海外揚名的現代舞團。接著,當代舞蹈重鎮的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 劇院 (Sadler's well theatre)評選陶冶為全球 6 位「新浪潮藝術家」之一, 與陶身體劇場開啟一系列委約創作。陶從國際舞台反攻回國,在 2013 年登 上北京國家大劇院,陶冶成為一股現象,幾個時尚雜誌都封他為「年度風 雲人物」。 陶冶何以崛起?從他命名舞作的方式或可窺知一二。他的作品以數字為名, 除了初期的成名之作《重之三部曲》,他的舞作從《2》一路來到《8》, 舞者人數也和舞名相應,此外,便是展現了極致技術和精神能量的身體與 舞蹈。在當代舞蹈的世界,純粹身體風格幾乎可以說是不太政治正確的, 如今的編舞家有偏好多媒體裝置者、有喜愛結合戲劇者、有拿舞蹈解剖社 會現象者,也有把舞蹈搬到街頭或美術館上演的……在這股潮流中,陶冶 偏偏選擇回歸身體,把自己和舞者關在排練室,與外邊世界保持隔絕,日 復一日拿身體當畫筆,畫出一個又一個消磨體力、淬鍊心志的圓…… 這是陶冶的「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在這次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4》和 《8》裡,圓的痕跡無處不在,它們沿著舞者的脊椎、骨盆、手臂、腰腿上 下竄動,時快時慢,《4》的舞者直立著展示它們,《8》的舞者則是徹頭 徹尾躺在地上,像史前爬蟲生物一般蠕動。這樣的身體風景或許晦澀難解, 卻勾起一種奇妙的觀看感受:如果台上舞動的不是人類,那會是什麼?如 果那是存在於人類裡頭的某種東西,借跳舞顯現形體,那個東西你會怎麼 形容?

地 點 中 劇 院

在臺北與北京的越洋電話訪談中,陶冶和我就從一般觀眾的大哉問:「我 看不懂你的舞」談起……

11.12

11.13

19:30

14:30

舞蹈《4》&《8》

▲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劇 場 本 身 就 是 一 個 儀 式, 當 你 坐 在 位 子 上, 燈 光 漸 暗, 只 剩 下 你 和 舞 台 上 的 一 切, 作 品 會 像 鏡 子 一 樣 映 射 出 你 本 身 的 樣 子、 你 的 內 在、你的思考、你的體悟。

Q 陶身體劇團創辦人 陶冶

今年 5 月我曾在澳門藝術節觀賞《6》和《7》,記得演後座談有 許多觀眾表達「看不懂」的疑問,知道您剛結束 10 月的歐洲巡 演,不曉得歐洲觀眾對您作品的普遍反應如何?

迫他必須有,因為這種對觀眾的強迫是許多劇場編創的習慣—我控

結構出來的真實,舞台上只剩下非常高而空曠的空間,還有光,舞者

制你的感官,讓你哭、讓你笑,這不是我要做的,我真正能控制的,

躺在那兒跟光進行著無限可能的對話,也可能是跟神的對話。

是作品本身是否更加獨立。

有觀眾看完《8》後,感覺像在看草原的一年四季。這作品應該是我 所有作品裡頭最任性的一部,也是最需要觀眾耐心的一部。

Q

從《2》到《8》,您已建立了非常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身體語彙, 我很好奇這套身體語彙和風格是怎麼鍛鍊成的?您又是怎麼和舞 者一起工作?

Q

從《6》的隱藏、《7》的揭露,到《8》的回歸,對您來說,這 系列除了舞蹈美學的探索,是否也有對當代世界的回應?

舞團建立了一套「圓運動」的訓練系統,跟中國或其他國家的訓練方

有的,我叫它們「直線三部曲」就是基於精神性的。直線是一種永不

式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傳統舞蹈訓練,動作不論收放,最後要的是

妥協的態度,由點到線一直往前,可能會碰到比你更堅硬的物質或存

一個準確的位置和造型,但我的運動系統是無休無止的,只有過程,

在,面對這堅硬,你是迂迴、倒退還是拐彎?

沒有停頓;方法上,我們要舞者把身體當筆尖畫圓,你的每個關節、 毛髮、皮膚,甚至毛孔都可以出現筆尖,畫圓時,身體也會產生波動,

直線也是人在意識上的遞進。你一直前進,能往前多遠?能到哪?這

這些點和線產生的動力會讓身體出現「自纏繞」,過程中舞者也會失

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持續的慣性和過程。我在和舞者談怎麼執行

去重心、離開慣性,就像坐過山車 (雲霄飛車) ,讓身體追尋一種沒

作品時,經常告訴他們:要讓自己的身體和意識保持一致的專注力,

這次在歐洲巡演,包括《6》《7》《8》都有呈現,其實大部分觀眾

有定點、沒有前後、只有去回的感覺。在這樣的訓練中,舞者會逐漸

這樣的過程是要有彈性的,就像一根橡皮筋一樣鬆緊有度。

的反應和澳門觀眾沒有太大差距,也認為作品抽象、晦澀,但是他們

建立身體的圓知識,體現在舞蹈,則是將過程的每個瞬間都留住,不

的態度更開放、好奇,看完後也願意給予巨大的鼓舞和迴響,甚至冒

讓它離開,這個不讓離開的力量會延續到下一刻,生生不息。

昧地直接走進後台找你問問題。

作為一個舞者,跟做其他藝術不一樣,舞者從小就持續鍛鍊自己身 體,但是身體會老、會虛弱,一旦不再具有爆發力,很多人就把舞蹈

我們平常的工作,就是讓自己安靜、專注地在排練室鑽研「過程」。

丟掉了。這職業是在問你對身體有多熱愛,也會讓你更明白身體在不

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劇場本身就是一個儀式,當你坐在位子上,燈光

當身體與空間相處,通過時間無限的積累,不斷練習、不斷自我詢問,

同時間裡的樣態,而你能不能跟著身體生長下去?這裡頭也是一種直

漸暗,只剩下你和舞台上的一切,作品會像鏡子一樣映射出你本身的

就會有一個結果。我這種方式,怎麼說呢,非常中世紀,就是完全把

線的精神,是理想的線索,那麼我們怎樣讓理想跟現實走在一起,卻

樣子、你的內在、你的思考、你的體悟。當你能深刻挖掘自我內在與

自己扔在一個封閉的地方,唯一觀看的就是身體本身。這是沒有互聯

不受到現實的干擾而消亡?

作品之間的關係,觀賞便成為對話。

網的、是一種很原始的方式,但當它出現在這時代,可能讓很多人詫 異,也讓人得到反思:為什麼這時代的節奏那麼快?為什麼我們不能

Q

西方觀眾和東方觀眾對您作品的 反應有沒有文化差異?

我有印象的一些提問確實挺大同的。西方觀眾對所謂「東方」的認知 有種趨同感,比方說:「陶身體劇場」的「陶」 (TAO) 是否反映道

靜下來、慢下來,不能存也不能續?這可能是我自己對時代、對趨勢 的對抗方式。

Q

談談這次演出的《8》吧!八個舞者從頭到尾躺著跳舞,我相信 對很多觀眾來說是非常特別、甚至不習慣的觀賞經驗。

家文化 (Taoism) ?這是普遍的提問。

Q

您提過在文工團跳舞時,從現代舞看到了自由的可能,也因此轉 向成為現代舞者和編舞家。經過這麼漫長的時間後,您是否找到 當時想像的自由?

這問題現在看跟過去看不太一樣。初接觸現代舞時,那種自由是我內 心想要的狀態,但是當你進行到下一階段,走到不同的地方,看的風 景就不一樣。我的總結是:沒有真正的自由。自由、解放,聽來讓人

這次《8》沒和《6》《7》一起演是有點遺憾的,因為它們是一個「直

嚮往,但是人的生活本質是不可能達到的。人在社會結構裡頭,有上

提到東方,就想起禪、佛、道、太極、陰陽諸如此類的反應,說實話,

線三部曲」。從《2》開始,我一直想透過創作建構一個觀念系統,《6》

司、有下屬、有親朋,在這樣的規則裡不可能解放。也許,自由是一

我個人是滿失望的。西方人建構了一個體系,這體系當中雖有很多脈

《7》《8》就是一個相互獨立又相容的系列作,從脊椎的直線運動進

種想像。

絡,其實是從一個原點發展下來,因此他們自然認為東方也是照這邏

行一連串探索。

輯發展。但我認為不是。這也不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問題,而是人性

自由更不可能存在身體當中,因為身體就是一個束縛。就像我作品裡

本質的問題。每個人身處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感知也不同,他所想像

為什麼是直線?無論物理性的直線或精神性的直線,我認為都能通過

的種種限制,在在讓自己不能喘息,直到最後一刻才鬆懈,只有那時

的、實踐的都不一樣,這個不一樣不能用東西方去界定。這定義也反

脊椎得到一種詮釋和推進—脊椎讓人站立起來,擁有視野,獲得尊

才能真正呼吸到一點點空氣。

映了人的狹隘,因為好解讀。

嚴,但在舞蹈當中,脊椎運動是被忽略的,我們一般更擅長手舞足蹈。 但,脊椎是最當代的,有脊椎的旋擰,我們的身體空間才能拓展,視

我經常把作品當成我的老師。作品是編舞者內心最真實的感知,也是

比如有個觀眾問我與政治有關的事情,我說我沒去到那裡,沒參與那

野才能不被平面所限制。在這認知下,《6》和《7》的身體動作,主

他自己的內在映射。我的作品所告訴我、我也要學會的是:在生活中

事件,因此你問我時,我不能輕易告訴你我的感知,因為我沒經歷。

要是垂直的脊椎運動,兩支作品的動作形式是一樣的,只是《6》掩

感受過程。很多人問我:身體如果是一種語言,它的意義是什麼?遇

最好的答案是你去經歷它,對吧?

藏在光影之間,《7》則讓所有動作曝光,通過運動的呼吸產生現場

到這問題時我想了很多,但只有兩個字能夠讓我安心,我認為身體在

人聲的共振,反射出最真實的身體語言。

舞台上是要體現兩個字:存在。身體存在,自我就存在。此時此刻你

我認為這時代不再能用西方的價值觀來看所有事情,必須尋求更原始

還存在,就會有行動、有思考,這也是現代舞帶給我最大的養分。它

的方式。這也是做藝術或對待所有事物時重要的自我認知:人的認知

不是一個舞種,也不是結構和體系,而是每個人針對自己的此時此

是有限的,面對未知,我們應該抱持濃烈的好奇心;人的自我是狹隘

我所有作品的一致方向是「做減法」,到了《8》,我首先減掉的是

的,不能為了得到我想要的答案而完全把別人消費掉,就好像觀眾會

觀眾習慣的視覺方式,也就是讓舞者躺在地上,視覺上是二維、低維

問:我有禪修、練過瑜伽,你的作品是否在做相似的內容?他們想用

的,只能看見脊椎的起伏和交互傳動。為什麼?因為人要站起來才會

自己的經驗去消化甚至消費你。

成為人,如果躺下去,人就成了物,成為生命最本來的樣子。出生時

刻,以身體驅動的思考。

Q

您的話讓我想起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所說的「我思故我在」,不過 照您的意思,是「身在故我在」。

我們躺著,死亡時我們躺著。這是一種完全的回歸。當我們只是微生 我的作品試圖還原「人的行動力」在劇場的過程。通過身體的表現, 把這過程揭露出來。這種還原,有人有感知,但有人沒有,我也不強

物的時候,俯在地面上或移動、或進化,也都依靠脊椎。對我來說,

關於妳提到的這位哲學家,我還有一句話可以回應他 —「修身養

《8》是一部身體紀錄片,觀眾看到的就是我將排練室打磨的細節所

性」,身體沒被修好,性格是不會被養成的。▓


A 06 敢於和別人不同

楊莉莉、王世偉、于善祿 TEXT │

「即使世上只剩下 ...... 最後一個可以自由思考的人,  我也『絕、不、投、降』」 —貝朗傑,《犀牛》

PHOTO │ Jean Louis Fernandez

RHINOCÉROS

是悲劇還是鬧劇?引人發笑的存在 專訪《犀牛》導演 德馬西-莫塔

以現代語彙搬演焦慮的深淵 《犀牛》 Rhinocéros 是出生於羅馬尼亞的荒謬劇作家尤涅斯柯( Eugène Ionesco) 的代表作之一,1959 年在德國 杜塞爾道夫(Düsseldorf)首演,謝幕長達半個小時之久,觀眾瘋狂地為劇作家、導演和演出人員鼓掌,非常轟動。 之後,此劇迅速風靡全球,不僅大導演、大明星爭相演出,也吸引了各色劇場的青睞,尤涅斯科因而成為家喻 戶曉的作家。《犀牛》如此受到觀眾歡迎,連尤涅斯柯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在冷戰時代,劇中的犀牛作為集權主義的代號,很能鼓舞人心抵制鋪天蓋地、嚴密掌控人民生活的極權政治, 即使世上只剩下最後一個人,只剩最後一個可以自由思考的人,也「絕不投降」─全劇的最後一句台詞。然而, 當荒謬劇的熱潮消退,當意識型態之爭不再引領風騷,進入 1980 年代,尤涅斯柯在法國也跟著退出舞台,特別 是《犀牛》一劇,幾乎銷聲匿跡。此劇意義之清楚明瞭似乎不勞解讀,而劇中出現的邏輯遊戲、空洞化的言語、 小資階級的機械化人生,在尤涅斯柯的其他劇本中玩得更為徹底,此時再提要搬演《犀牛》彷彿是個反潮流的 決定。 正因如此,2004 年,時任蘭斯喜劇院 (la Comédie de Reims) 總監、當代法國曝光率最高的青壯輩導演─德 馬西-莫塔決定推出《犀牛》,消息一出,法國劇壇莫不引頸期盼,希望尤涅斯柯的作品能在新的世紀找到新生 命,而德馬西-莫塔也不負眾望,他的演出博得罕見的一致好評。法國最重要的劇評家之一─《世界報》 (Le monde ) 的古爾諾 (Michel Cournot) ─毫無保留地盛讚此戲為─「傑作」。

三年後,德馬西-莫塔入主法國巴黎市立劇院 (Théâtre de la Ville) ,此戲捲土重來,場場爆滿,證明導演有本 事接掌這間重要的劇場。新奇、有趣、來勁,德馬西-莫塔執導的《犀牛》完全擺脫過去的包袱,對劇本的詮釋 與今日世界接軌,無怪乎觀眾熱烈捧場。不僅如此,2011 年此戲因受國外邀約而第三度登台,德馬西-莫塔更 強化之前演出的走向,隨後巡迴美國、阿根廷、智利、土耳其、英、俄等國家長達一年,所到之處掌聲四起。 ■楊莉莉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全文未完,本文章摘自《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從史基亞瑞堤到波默拉》一書,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遠流出版社發行, 更多內容請參本書。)

地 點 中 劇 院

11.18

19:30

11.19

14:30 |

16:00 六

19:30

11.20

11.19

「當代劇場藝術的新舊力量」 日

與觀眾分享他們散發自身藝術能量 來創造時代新浪潮的生命經驗!

14:30

對談人:

荒謬劇《犀牛》 Rhinocéros

▲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林懷民 法國巴黎市立劇院藝術總監 德馬西-莫塔

▲ QR CODE 即刻前往報名


A 07

專 訪《 犀 牛 》 導 演 伊 曼 紐. 德 馬 西 - 莫 塔

橫衝直撞一甲子 異形變種非所願

擔任法國巴黎市立劇院與秋天藝術節總監的伊曼紐.德馬西-莫塔 (Emmanuel Demarcy-Mota) 不僅同時繼承父親與母親的姓氏,也深受他們的職業與文化背景所影響。從小生長在 戲劇世家,父親是法國導演與劇作者,母親則是葡萄牙 1950 ∼ 60 年代頗負盛名的女演員。德馬西-莫塔 22 歲就立志投身導演工作。28 歲就以改編莎士比亞的《愛的徒勞》Peine d’ amour perdu 被法國戲劇音樂評論公會評選為當年年度劇場新秀。32 歲時,他以最年輕的總監身分領導「蘭斯喜劇院」。德馬西-莫塔的導演作品融合了多樣性元素,跨越了疆域的限 制,因此法國著名評論家 Colette Godard 將他視為「無國籍劇場」 (théâtre apatride ) 的代表人物之一 1。他現代性、明快的導演手法為許多 20 世紀的經典劇作注入了新的舞台生命。 其中,最受到好評的就是此次要來臺演出的《犀牛》Rhinocéros。 1.Colette Godard, Emmanuel Demarcy-Mota, Arthur Nauzyciel, James Thiérrée – Un théâtre apatride, Paris, L'Arche, 2009.

想像一下:倘若你生活周遭的民眾、朋友、同事、伴侶,紛紛變成犀牛,那 是什麼景況?那些人發生了什麼事?你會怎麼想?如果情況再加劇,只剩下 你尚未變成犀牛,你仍會認為你是正常的嗎?什麼是正常?誰或者是什麼來 決定正常?為什麼你沒有變成犀牛?你可以選擇嗎?更重要的是,別人或那 些人會怎麼看待你? 如 果 不 去 細 究 尤 涅 斯 柯 (Eugène Ionesco, 1909-1994) 創 作《 犀 牛 》 (Rhinocéros, 1959) 的時空背景,或者他想要透過這個劇本來表達或影射什

麼特定的社會氛圍,從我們當今的閱讀理解角度,至少可以引發起上述的疑

Q

您為何想在 21 世紀初搬演《犀牛》? 2011 年重新創 作的《犀牛》與 6 年前第一個版本有何不同?

靈。這本自傳小說談及他童年的孤獨、大人與兒童兩個世

政權。在土耳其演出時,當女主角黛西最後說出:「我不

界之間的深層代溝。孩子們無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無拘

想要小孩,這讓我覺得無聊。」,觀眾席出現如雷的掌聲,

無束的狀態永遠被成人世界給箝制。要搬演尤涅斯柯的劇

彷彿舞台上揭露出民眾對於女性自主的渴望。當時,土耳

作,一定要了解這種對成人世界的疏離感、存在的孤獨、

其總理準備要重新立法,禁止墮胎。出乎意料地,只是一

與死亡緊緊相連的焦慮。

句台詞就可以引起台下極大的反應。

個愈是現代化的都市,愈會往高處發展。因此我把第二幕

Q

在東京演出時,巴黎正好發生恐怖攻擊事件。演出座談會

辦公室的場景放在高處,象徵現代世界的崩毀。2008 年引

《犀牛》開場就確立了一種緊張的氣氛。幕啟時,尚監督

爆的經濟危機在歐洲社會仍餘波盪漾。這股潛在的危機讓

題:人類為什麼會變成像「犀牛」一樣的動物,沒有意識、

他的好友貝宏傑,他嚴厲批評友人衣衫不整。不論是朋友

我想在 2011 年再度搬演《犀牛》。

到處摧毀自己的生態環境?

或敵人,人類永遠在監視身邊的人,也許出自於妒忌、羨

我覺得《犀牛》提出讓當代人感同身受的問題:「如何抵 抗世界統一化的趨勢,凸顯出個人的獨特性?」這種獨特 性不同於消費社會中的個人主義。它呼應了哲學領域對於 存在的探討:如何使每一個人都充分發展自己的性格?另 外,劇中的災難意象也讓我想到了 911 恐怖攻擊事件。一

您為何想在劇中營造一種 互相監視的環境 ?

的主題大多圍繞在「災難」之上。這齣戲讓日本的觀眾聯 想起福島核電廠的事故。他們分享了許多與環境有關的話

慕、控制的欲望,或害怕。在現今社會中,監視系統變得 儘管寫於二次世界大戰後、1950 年代末的《犀牛》影射了

在巡演之後,演員們變得愈來愈敏銳。他們得用想像力與

愈來愈組織化。儘管監視錄影機可以便於警方偵查,但它

納粹政權,但我覺得這個劇本完全可以超越這樣特殊的時

不懂他們語言的觀眾們靈犀相通。為了服務國外觀眾,演

同時也記錄了每個人的一舉一動。手機也是。今日,科技

空背景。在《犀牛》當中,仍有許多更引人深思、值得重

員努力建立可以讓彼此溝通、凝聚、熟悉的關係。如果這

的蓬勃發展讓監視體系延伸出倫理道德上的問題。因此,

層關係建立起來,觀眾一定會感受到尤涅斯柯筆下超越文

問。大致歸納而言,這些疑問不外乎牽涉到兩個主題:變形,以及群我關係。 從人的角度來看,犀牛是大型的陸地厚皮動物,在生物學上,那就是另外一 群物種;原本是再自然不過了,但在尤涅斯柯所創作的寫實場景中,卻不斷 地有角色從人變成犀牛,物種間的跳躍變形,即使劇中人知道犀牛為何,但 仍為此變形感到焦慮和恐懼,而且情況變得愈來愈嚴重;另一個關鍵則是, 當犀牛數量漸漸多過於鎮民時,剩下的人更形緊張與恐慌。對人而言,異形 變種 (甚至是混血) 似乎都是非我族類,在古今中外的神話、小說、電影或生 活現實當中,我們都看過不少例子,人們在神話中浪漫以對,但卻在寫實中 戒慎恐懼,總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然而,倘若由於種種原因,物種之間最後的馬其諾防線 (Ligne Maginot) 也 被衝破瓦解的話,如何是好?以劇中人為例,他們各自以理性邏輯、不以為 然、自然本能、感性直覺來因應面對,但最後幾乎都抵擋不了跨種變形的結 果;我們甚至還看到變形過程中的漸變狀態,角色從不接受、遮掩,到掙扎、 暴躁,甚至覺得孤立無援,再到變形完成、棄守或不得不接受。

新探究的重要議題,例如:「人類樣貌的扭曲」 ─ 就像

我才會使用表演、聲音、燈光效果,營造出一種監視環境,

培根 (Francis Bacon) 的畫作—、西方文學作品不斷探討的

化疆域的魅力。這也是為什麼《犀牛》在每一個國家都備

強化角色本身的焦慮。我刻意沖淡文本語言的喜劇效果,

「瘟疫」、以及「古老性」 (Archaïsme) ─犀牛就像是

受好評。

鋪展一種卡夫卡式的氛圍,使觀眾能立即感受到表面和平

(Fascism) 所生的感觸,對知識分子的棄守轉向或麻木不仁予以譴責,對集

下、暗潮洶湧的恐懼感。

體暴力與極權主義的批判,但他似乎對主角最後的抵拒變形,並未給予悲劇

來自於遠方,讓人感到震懾的古老形象。人類無法與牠溝 通,卻深深地被牠吸引。 在《犀牛》的重製版本中,文本的意義更為深遠、場面調 度更為成熟、表演也更加深刻。整體演出的線條、動感完

Q

為何您在《犀牛》中特別強調 演員身體的表現性 ?

Q

當 年 尤 涅 斯 柯 創 作 此 劇, 或 許 是 對 1930 年 代 歐 洲 興 起 的 法 西 斯 主 義

身為市立劇院與秋天藝術節的總監,您負責協調文化 部、市府、藝術家與民眾之間的關係。您經營劇院的 豐富經驗可以讓臺中國家歌劇院做為借鏡。對於甫落成的 歌劇院,您會提供何種建議 ?

導致結局毋寧是諷刺滑稽的,也因為如此這般的處理,使得我們更貼近主角

英雄的對待,由於主角的性格缺陷(酗酒、責任感低、心不在焉、寂寞感強等), 的理性困局與人性窘境。

全被凸顯出來。尤涅斯柯筆下對於存在的孤獨與憂鬱也變

我曾經看過幾齣改編尤涅斯柯文本的演出,其中的導演與

臺中國家歌劇院其實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它可以串

這齣戲肯定是跨時代與跨文化的現代經典荒謬劇,至少在我們所處的當今現

得更為清晰。我刻意避開原劇的荒謬感,去探究作者內心深

演員都過度著重於處理語言。搬演尤涅斯柯的作品,最重

連中央與地方的力量。第一個要務是對城市負責。以我的

實中,理念立場的衝突、社群幻似感的孤獨寂寞、當為而不為的冷漠麻木、

層的焦慮。人活在世上的憂愁與不安,就是他劇作的中心主

要的是找到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動作的爆發力。對

例子而言,市立劇院與其他 20 多個劇院一起建構了一套彼

網路霸凌與正義魔人的無處不在、群我關係的協商與算計、生活與生存空間

旨。只要我們活在地球上,任何人都可以瞭解到這種生存的

我而言,要讓尤涅斯柯現代化,必須凸顯出身體的表現性。

此溝通、協調的網絡,同時也保有每個單位的獨立性。就

的悍衛與爭奪等,仍然是無日無之。

此外,我也想加強演員的肢體表演。第二幕中,辦公室的

地方上來說,最重要的是維繫與民眾之間的關係,也就是

舞台設計充滿一種潛在的危機。這讓演員們意識到該用何

說,要讓不上劇院的人也能接觸到文化活動。這需要一種

種身體語彙凸顯出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

詳細規劃的策略。我們的合作對象也包含了 34 所學校。這

院 (Théâtre de la Ville) 所帶來的《犀牛》 (2004 年首演,2011 年改版) ,我

項計劃將文化活動深入民間,培養了近 8,000 名青少年觀

們應該也可以從中感受到導演德馬西-莫塔 (Emmanuel Demarcy-Mota) 面對

眾。它讓劇場不再是一種神聖的殿堂,變成一種開放的公

當代歐洲許多問題與現象、文化精神、情感結構、文明遺產、社會現實等,

共場所。如此,一般民眾才願意去關心什麼是劇場藝術。

他的詮釋態度、他的美學手法,與他的劇場詩學,值得我們拭目以待!■于

這就是劇院與城市的關聯、開發觀眾的方法,也是民眾劇

善祿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焦慮,無論它涉及孤獨、共生、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Q

您認為尤涅斯柯筆下的 荒謬性為何?

荒謬劇的語言或編排都試圖顛覆理性主義。尤涅斯柯使用 的語言則更具創意與詩意。它涉及了超現實的領域,融合

Q

從 2012 年起,《犀牛》在全世界巡演。目前這齣戲只 在法國境外演出。您可以為我們說明一下各地觀眾的 迴響嗎?

了幻想與真實。儘管尤涅斯柯本人曾強調:「他覺得非常

場的意涵。

荒謬有人會把他的劇作稱為荒謬劇」,但他仍在劇作中描

我們到每一個城市都會和當地的記者與民眾直接交流。最

繪出一種荒謬的盲從現象。劇中,許多角色都重覆說著:

有趣的是,各地觀眾的反應皆截然不同。《犀牛》讓他們

其次要務是對國家要兼具責任感與遠見。劇院必須與文化

「啊!一隻犀牛」,但其實根本沒人證實過牠的存在。人

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背景、國家對未來的展望、專制政權

部合作,共同推行一項讓文化觸及全體國民的計劃。如果

云亦云彷彿把不存在的事情變成真的。這是一種充滿幻想、

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關係、以及人

計劃有所成效,在未來還可以尋求教育部、青年事務部、

反寫實主義的劇場風格。它不僅帶給創作者更大的想像自

民抗爭的意願。如同劇本最後一段話:「我是碩果僅存的

科技部的支持。要與政治人物商討出一種兼具文化性和教

由,也使觀眾想探究其中的奧妙。

人類,我要堅持到底!絕不投降!」

育性的遠景,讓全國的孩子都能在年紀最小的時候投入文

猶如貝克特,尤涅斯柯透過荒謬性質疑神的存在,提出關

以英語系國家來說,尤涅斯柯劇中的喜劇風格最能引起觀

於信仰的疑問。許多人都覺得他的劇作充滿喜劇性,但其

眾迴響。英美的觀眾馬上就能領會他筆下的文字遊戲、語

最後,有了城市與國家的支持,才能整合出充滿一致性的

實它們都帶有悲劇色彩。命運就是一場悲劇,人類無法永

言素質與文本編排,進而融入卡夫卡式的黑色幽默氛圍之

國際政策。當今,一個城市必須擁有世界性的觀瞻,消弭

生,觀者才會發笑。因此,在《犀牛》的重製版本中,我

中。但莫斯科的觀眾則比較重視劇中的寓言性、作者對於

在地與遠方的隔閡。市立劇院積極推動與國外城市的交流,

特地引用了尤涅斯柯的《遁世者》Le Solitaire 其中一段做

集體主義的批評。他們不相信陷入絕境的主角最後可以自

融合了教育與文化等相關活動。透過這樣具有延展性的計

為開場:童年時他害怕夜晚的到來。太陽下山之後,他母

己一個人扭轉命運,彷彿抱持著一種悲觀的態度。

劃,文化活動不但可以自由流通於兩地之間,藝術教育也

化活動。讓文化發揮其教育意義,使教育充滿文化內涵。

親牽著他的手上街買菜。在灰暗燈光下,他看著街上蜂擁 人潮像是一具具行屍走肉,感覺一股深層焦慮吞噬他的心

可以在地深根。■王世偉 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 在智利演出時,《犀牛》則讓年輕的觀眾想到近代的專制

而面對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欣賞到的這個演出─法國巴黎市立劇


A 08 生命中的相遇相知

陳巧蓉 TEXT │

PHOTO │ aihciy photography

京劇,現在進行式 國光新編京劇《孝莊與多爾袞》 「新編京劇」,是以京劇傳統為根本,取鏡新題材,以當代手法(包括編、導、演、舞臺等設計 層面)呈現的新創作品。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的努力之下,「新編京劇」不斷突破,建 立了「臺灣京劇新美學」,風靡兩岸。

中國家歌劇院開幕演出《孝莊與多爾袞》,

之死,眼看是多爾袞奪回王座的好時機,沒想到

由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和青年編劇林建

最後他卻讓出這一切,讓給了皇太極和孝莊所生

華共同創作,李小平導演,京劇天后魏海敏飾演

的幼子福臨。

孝莊皇后、當家老生唐文華飾演多爾袞、小生溫 宇航飾演明朝降將洪承疇,展現清宮戲的人物格

王安祈認為:史料記載的僅是多爾袞與皇太極長

局與氣派。王安祈指出,為祝賀歌劇院開幕,國

子爭位,結果卻是 6 歲的孩子繼位,多爾袞居然

光特別挑選了清朝開國故事加以改編,描繪孝莊

也甘心輔佐他。孝莊究竟是如何動搖多爾袞?而

皇后如何為清代奠定穩固的政治基礎。

多爾袞又是如何面對心中的不甘?這其中人物的 心境轉折和拉扯,就是編劇能去「想像」、能去「做

清裝戲,京劇傳統競流行

戲」的地方。

在前一部《康熙與鰲拜》成功的基礎上,國光乘

基本功,最強大的資料庫

勝追擊,推出第二部清宮大戲《孝莊與多爾袞》。 或有民眾誤以為國光的清宮系列,是追著影視清

編劇要和史料「競合」,演員詮釋歷史人物更是

宮劇、宮鬥劇的流行跑,卻不知「清裝戲」本就

大學問。有「百變青衣」美譽的魏海敏,演活了

是京劇傳統、亦是京劇演員身體訓練中重要的一

潑辣的王熙鳳、可恨卻可憐的曹七巧、一代名伶

環。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解釋:「京劇形成於清

孟小冬、莎翁筆下的埃及艷后……等等性格大異

朝,當時的時裝戲便是穿著清裝。以旦角為例,

其趣的女性角色。這回,她要挑戰的是大清國母

演員要梳旗頭、穿旗袍、穿旗鞋,旗鞋『花盆底』,

孝莊皇后。

高跟在鞋中間,重心要穩、腰腿要有力,因此清 裝戲是京劇演員必練的功夫。」

魏海敏表示:「孝莊和以往飾演的角色最不一樣 的是,過去的角色面臨的多半是個人的、家庭的

清裝戲除了是京劇傳統,更是民眾容易入手的題

問題,而孝莊面臨的,卻是一個國家、是千萬子

材。京劇念白分為「韻白」和「京白」,「京白」

民的性命。」

爽脆、表演風格大方。王安祈補充:「清裝戲全 用京白,京白聽起來像普通國語,演出時還有字

魏海敏參考了許多歷史資料,包括影視作品,她

幕輔助,觀眾可以毫無障礙地進入劇情。而故事

認為:「過去的清宮劇大多著墨在大玉兒的戀情,

主角大玉兒和多爾袞,又是民眾熟悉的歷史人物,

但不可忘記,孝莊皇后最偉大的,乃是她的『仁

《孝莊與多爾袞》絕對是老少咸宜、闔家觀賞的

愛』。站在孝莊的立場,她考慮的是滿人作為少

節目。」

數,如何統治多數的漢人、如何穩固王朝、如何 保護皇室父業子承的正統性。她所選擇的不是以

處理歷史題材,猶如商場的「競合關係」,在拿

暴制暴,而是低調地、忍讓地,以她寬廣的視野,

捏歷史和創作之間的平衡時,歷史劇的編劇必須

在幕後為幼子鋪路。」

根據史實來創作,另一方面也要尋找史料未能覆 蓋的模糊地帶。王安祈以「太后下嫁」的清史疑

為完美演繹孝莊的「仁愛」,魏海敏不僅要從歷

案為例:「歷史只留下了『太后下嫁』一說,但

史資料中找靈感,更要從京劇傳統中找養分。魏

究竟孝莊最後嫁了沒嫁、她與多爾袞的感情又如

海敏將京劇基本功「唱念做打」比喻為「銀行存

何,正史卻沒有交代清楚,而正是因為歷史中有

款」,演員愈熟悉基本功、所能存取的也就愈多。

這樣的曖昧空間,創作者才有發揮的餘地。編劇 既要與史實合作、也要與之競爭,如此才有空間

傳統戲,又作「老戲」,和新編戲不同,依循嚴

『做戲』、『作文章』。」

謹的表演程式和角色行當,唱詞、曲調、念白、 身段等,都是固定的,但它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人

為闡明編劇與歷史資料的「競合關係」,王安祈

物原型,是老祖宗累積至今的對人性的描摹和觀

再舉一例。戲中,有兩場喪禮。第一場是努爾哈

察,亦提供我們反思生命哲理的途徑。魏海敏心

赤的喪禮,多爾袞以為自己最受父親器重、能繼

目中的「老戲」,絕不只是複製前人的模式,而

承王位,怎料卻是由皇太極繼位,多爾袞的母親

是藉由一而再、再而三的臨摹,加上個人的生活

更在眾臣逼迫下自縊,大玉兒也嫁給了皇太極、

領悟和修為,演化、折射出更多的角色樣貌、人

成為了後來的孝莊皇后。第二場喪禮,是皇太極

生百態。

© 國光劇團

京劇形成於清朝,當時的時裝戲便是穿著 清裝。以旦角為例,演員要梳旗頭、穿旗 袍、穿旗鞋,旗鞋『花盆底』,高跟在鞋 中間,重心要穩、腰腿要有力,因此清裝 戲是京劇演員必練的功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 藝術總監暨編劇 王安祈

擔綱多爾袞一角的唐文華,亦是由基本功出發,

孝莊和以往的角色最不 一 樣 的 是, 過 去 的 角 色 面 臨 的 多 半 是 個 人 的、 家 庭 的 問 題, 孝 莊 面 臨 的, 卻 是 一 個 國 家、 是 千萬子民的性命。

京劇天后 魏海敏 (飾孝莊)

甚至願意放棄王位、擁立大玉兒的兒子福臨。」

礎,亦建立了國光「向內凝視」的美學。

人性何謂好、何謂壞, 其中並沒有真理。

當家老生 唐文華 (飾多爾袞)

將「老戲」的靈魂,注入新編戲的人物之中。 唐文華所詮釋的多爾袞,是悲劇性的,是複雜而

「向內凝視」,是人物的內觀、自覺,是角色靈

新編京劇,往往揉入西方舞台戲劇手法,導演場

多重的因素造成了多爾袞的狡詐與謀慮。不過他

魂底層的波動,王安祈以《王有道休妻》一劇為例:

面調度、舞台燈光美術的加入,營造豐富的畫面

不願定義角色,很多時候他寧願角色是「問號」,

「一個被休棄的古代女子,在下著雨的夜,一個

和 氛 圍。 然 而, 在 唐 文 華 看 來, 愈「 新 」 的 戲、

而非句號,讓觀眾能在看戲的過程中不停反思,

陌生男子與她同在一座亭子避雨,男子看了她兩

愈見傳統「手眼身步法」的重要,因為好的演員

更能在戲結束後不斷回味。

眼,卻觸動了她的自覺、讓她也有機會好好欣賞

不應急於處處展露,而在於不露痕跡地,在舞台 上一舉手、一投足,或者只憑一個眼神,不論直

自己的美,這裡的身段,不是要外放地『展示』,

新編戲,向內凝視的美學

視、斜視、平視,便足以演活劇中人。

她只是用手壓壓被雨打濕的衣服和頭髮,僅僅藉 由這樣細微的動作,觀眾就能看見人心最細微的

國光一路走來,已建立起「新編京劇」的招牌。

情感波動,更看見京劇的抒情和藝術高度。」

尤其此次的《孝莊與多爾袞》是清裝戲,少了水

提及新編戲的創作歷程,藝術總監王安祈從它誕

袖、鬍子的輔助,更要專注於基本身段的運用,

生的那一刻開始說起:「寫作劇本時,不僅故事

之後,國光推出《伶人三部曲》,角色定位雖由「女

例如他詮釋的多爾袞,平時眼神如鷹眼般銳利,

要講求新意,更要字斟句酌,劇本完成後,才能

性」換為「伶人」,故事依舊將人心細小的起伏

彷彿總是在高處盤算著什麼,然而面對大玉兒時,

編曲、編唱腔,不唱的段落也得有襯底,亦要細

描繪得如此深刻。而即使到了今日的清宮大戲,

他的眼神必定放軟、連指尖也變得溫柔,讓觀眾

心思量音樂配器,編曲完成後,演員才能學唱、

「向內凝視」仍是國光一貫的美學,就算是經常

明瞭即使是像多爾袞這樣鷹一般的男子,也有他

才能進入角色和情節,排練也終於正式開始。」

被定位為反面人物的鰲拜,也有他內心種種的波

柔情似水的時候。

瀾洶湧,本次的《孝莊與多爾袞》亦是如此,在 新編戲的工程如此浩大,國光卻堅持每年至少推

政治角力中加入愛情元素,刻劃角色的悲劇深度,

唐文華談到:「人性何謂好、何謂壞,其中並沒

出一部,乃是因為國光新編京劇的初衷不僅是保

探討共同而深刻的人性。

有真理。」不論是之前的鰲拜,或是現在的多爾

存文化傳統根基,而是維持京劇的本體,並加入

袞,演員追求的是角色的內心衝突和動機、而非

當代的技法、當代的觀點。

表面的人物臧否,就算是在歷史上以狡詐而聞名

藉由不懈地探索和創作,國光的新編戲不流於表 面,而是持續向內挖掘、也向外探索,尋得文學

的鰲拜,也會有他多愁善感的一面。這次,他一

王安祈擔任國光藝術總監後,便有意識地挑戰過

樣要挖掘多爾袞的各種面向:「年少時的多爾袞,

去對京劇「金戈鐵馬」的印象,為提煉京劇的文

親眼見到母親在眾臣逼迫下自縊,他目睹了政治

學性與藝術性,她從女性意識、陰性書寫的題材

「新編京劇」,是傳統的繼承與再造,更令京劇

最黑暗的一面,為了生存,他選擇四處征戰建功,

切入,探掘女性不能明言的幽微心事,如《王有

成為了「現在進行式」。■

不斷累積自己的能力和勢力,以得到他人的尊重、

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狐仙

擁戴、甚或是畏懼,但他對大玉兒卻始終深情,

故事》等,奠定了新編京劇文學性與現代化的基

底蘊、表演藝術的整體呈現。

地 點 大 劇 院

11.12

11.13

19:30

14:30

新編京劇《孝莊與多爾袞》 ▲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A 09 卸下情感的包袱

呂惠萍 TEXT │

傳說中的老爺之路 唐美雲 小咪 許秀年 戲開鑼了!

謝宏奕 PHOTO │

歌 仔 戲 界 常 說「 老 爺 飯 難 辭 」,「 老 爺 」 指 的 是 戲 神 田 都 元 帥, 意 指: 祖 師 爺 賞 飯 吃, 逃 也 逃 不 了。 唐 美 雲、 小 咪 和 許 秀 年 從「 唐 美 雲 歌 仔 戲 團 」 成 立 以 來, 合 作 至 今, 默 契 深 厚, 形 成鋼鐵般的團隊,是歌仔戲圈永遠的鐵三角!

美雲說:「我的父親告訴我,演員在台上

每年新戲大膽嘗試跨文化

不要害怕改變,每一個改變都是挑戰,不

創團 19 年已累積近 30 本創作劇本,這個數字除

天蓋地的角力戰。但是,不包括同時進行的電視

了代表培育編劇人才、記錄劇團的成長,唐美雲

歌仔戲和唐美雲個人接的 on 檔連續劇,2016 年

要 錯 失 任 何 挑 戰 的 機 會。」 當 時 初 學 戲 還 很 年

許 秀 年 說:「 我 頭 一 次 參 加 唐 美 雲 歌 仔 戲 團 是

認為這些劇本也串起她的父母、許秀年、小咪與

「唐美雲歌仔戲」就有 4 檔新戲,加上舊戲巡演,

輕,覺得爸爸說的這番話是天方夜譚。

19 年前的開台戲《梨園天神》,由《歌劇魅影》

不同世代,勾勒出臺灣當代歌仔戲的不同風貌。

總共演出近 30 場。

創團將滿 20 年 心中有個願望

唐美雲、許秀年、小咪這 3 位人們口中的鐵三角,

改編,今年的《冥河幻想曲》是一個希臘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流轉,有機會站上各種不同的舞台,

服裝也改良成有希臘風格的樣式;《春櫻小姑—

經 驗 和 眼 界 與 日 增 加, 回 想 起 學 戲 初 期 父 親 給

回憶的迷宮》是清裝,還有《風從何處來》穿京

的 訓 練, 如 今 感 觸 甚 深 地 說:「 因 為 有 了 那 一

劇戲服,像這樣常常挑戰不同國度的戲曲的只有

爸爸和媽媽雖然都是歌仔戲界的風雲人物,但當

班表拉出來,只有鐵人可以形容,其中最鐵的莫

段的訓練,我才不怕進劇場和演出之前的任何變

她。」

年唐美雲也曾猶疑過。「以前會擔心這頂帽子太

過唐美雲,3 天不睡、4 天不卸妝很正常。

化。」也因著那句話,陪著唐美雲走出一條不一 樣的表演藝術之路,路上景色秀麗,色彩斑爛。

不當機的自動多角色換頻機

真是名符其實的鐵娘子。鐵娘子們排練與演出的

大了、名聲太響了,人們會想父母這麼厲害子女 小咪則說:「我同時間有在外面參加其他的劇團,

勢 必 要 更 優 秀, 所 以 戲 狀 元 的 女 兒 應 該 要 很 會

人生浸泡在劇團和演出裡,每天見面,比跟家人

大多比較傳統,沒有唐美雲的創新,沒有人敢像

演,可是從來沒有人問我:『妳到底學了多少?』

相處的時間還多。久了,自然有一種好默契:既

她這麼做。」

每天都覺得像在考試,我想沒有年輕人喜歡每天

然老爺飯難辭,就算你離開還是會回來,不如一

考試的心情,所以想要脫離。」

起 開 心 地 玩。 每 天 在 不 同 的 戲 碼 和 角 色 之 間 穿

唐美雲,第 16 屆(2012 年)國家文藝獎表演藝術

百花齊放,戲隨人看。唐美雲說:「臺灣是一個

家獲獎人,「唐美雲歌仔戲團」創辦人、團長、

很可愛的地方,歌仔戲團特多,各種風貌都有,

然而「想要逃」只是讓人生路繞得迂迴一點,終

們在玩闖關遊戲。」許秀年說:「遇到就會做。」

藝術總監、演員,有時身兼導演。採訪當日,唐

現在歌仔戲劇團大概有幾百團,我們很清楚自己

究還是回到屬於她的舞台。除了自己,還帶著每

小咪說:「頭過身就過。」唐美雲加碼:「對,

美雲正和團員在戲團排練場排戲,這幾個角色同

的定位和方向,堅持每年都要製作新戲,嘗試各

個月超過 20 位固定受薪的團隊,應了那句話:

做就對了。」

時上身,唐美雲就是一個全自動多角色換頻機,

種不同的劇本,記錄我們的成長。」

「上過台,想離開都難。」唯有在此安身立命。

2007 年曾經得到金鐘獎傳統戲獎,12 月 10 日、

過去 5 年「十有五而志於學」,明年劇團「二十

11 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春櫻小姑 - 回憶

弱冠」,就要成年了。唐美雲有一個願望:想要

唐美雲歌仔戲團隱身在中和市區內的現代大樓,

的迷宮》則是 2016 年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

帶著劇團走出去。除了臺灣南北演透透,也想做

她把傳統戲班的運作模式帶進明亮寬敞的都市高

演出獎;過去十年間則多次入圍各類獎項。

國際交流,把演出帶到國際上各個不同的舞台。

梭,3 人形容得像是好姊妹之間的秘密遊戲:「我

隨 時 轉 到 另 一 個 mode, 轉 換 之 間 不 卡 機, 無 lag,團員吃螺絲時,她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樓,打通的空間像是三進院落,依序為辦公室、

「大家都笑我們一出門就要一百多人,從演員、

服裝間和排練場。

走一條吃力不討好的路

技術、行政到大樂團,因為我們的樂團一定要現

她也把學戲初期自外台戲 (野臺戲) 所吸收的養

「創團的前幾年我一直在想我們應該怎麼做,很

分帶進現代劇場,從國家劇院、歌劇院到各地的

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做傳統戲?我說我看到很多前

旁人聽起來是天方夜譚,唐美雲總是一貫樂觀和

藝文場館,在精緻化的過程中,不僅多方跨界截

輩在做傳統戲,舉凡研究、教學、示範、演出,

淡定,眼神亮晶晶、穩穩地看著對方:「大家會

取新意,亦完整保留了傳統歌仔的古早味。

都整理得很好,也很用心在改編。」

懼怕於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不過我有我父

場,我們是第一個把管弦樂融入歌仔戲。」

地 點 大 劇 院

12.10

12.11

19:30

14:30

《春櫻小姑-回憶的迷宮》

親那種什麼都可以的精神,而且在挑戰之前,必 所謂戲如其人,她所製作的戲更散發一種外放的

「同樣是做薪傳的工作,我反觀問自己:要和他

須讓所有都準備好,它不是實驗性的,不是試探

生命力。這種無畏無懼的生命力,彪悍膽識自然

們一樣嗎?我應該做的,是為歌仔戲找出更多可

式的,是一個肯定的創作。」

天 成, 製 戲 時 蝦 咪 攏 冇 驚,「 什 麼 都 可 以 做 做

能,為當代留下不一樣的歌仔戲作品。」 唐美

看」,西方百老匯《歌聲魅影》、東方京劇《楊

雲也明白:這樣的定位本就吃力不討好。開始做

家將》,順手捻來跨文化跨時空互為文本,衝撞

的時候褒貶不一,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她認

一齣齣屬於唐美雲的當代歌仔戲,形成新興精緻

為,有人討論就是好事,好的我們就感謝,不好

一般劇團一年一個大型新製工作就相當繁重,加

戲曲文化。

的就記下來檢討,都是一種經驗。

上舊作巡演,時間、預算和人力,往往是一場撲

鐵娘子人生 一年 4 檔新戲不嫌多 © 唐美雲歌仔戲團 ▲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戲神的女兒

同為戲台人相約來做戲 歌仔戲鐵三角的緣分超過 20 年,許秀年說:「我 13 歲的時候去看藝霞,就喜歡上 小咪。」小咪回報:「小時候我也看過年姐的戲,10 幾歲在台視錄影認識,互相看 對方的戲。」甚至牽拖到上一代,唐美雲的爸爸-戲狀元唐武童曾教過許秀年,倆 人是師生關係。都在戲班長大的仨人,有著無以言說的默契,時機成熟了,緣分自 然推近她們相遇。

相偕來看戲

化解婆媳與長照之家庭矛盾 《春櫻小姑—回憶的迷宮》把人類有史以來即糾結難解的家庭紛爭搬上舞 台,藉著奇幻手法,進入失智婆婆的潛意識,解開謎底,釋放人心。該 劇由電視版《菩提禪心系列 — 春櫻小姑》的故事延伸,以嫁到趙家的

小咪

許秀年

唐美雲

媳婦春櫻和婆婆阿雪的衝突為透視點;而電視版則從嫁出去的女兒春櫻

6 歲走唱到最佳演員

半世紀永遠的娘子

父女都是一身戲膽

回娘家,關照媽媽如何對待嫁進家裡的嫂嫂。

在戲劇界被稱為「戲精」,在戲迷眼中是「百

戲班子每天進進出出人員浩繁,吃飯皇帝大,

唐美雲的爸爸「戲狀元」蔣武童赫赫有名,年

除了夫妻、婆媳磨合相處的難解習題,劇場版更深入探討社會重要議題:

變精靈」的小咪,本名陳鳳桂,父母都是歌仔

許秀年的母親和祖母在她出生之前就在戲班掌

輕時待過臺灣許多劇團,學過京劇,精通武術;

失智症老人的照護。身兼導演的唐美雲說,劇場版較電視版增添許多劇

戲 演 員, 從 小 生 活 在 內 台 戲 班,6 歲即跟隨父

管「皇帝之事」。

文戲武戲、文場武場全能,也教民俗舞蹈,也

場元素,例如多媒體影像,在結合了現代社會諸多現象之後,觀眾更有

曾經受聘於拱樂社,教過無數的學生。唐美雲

共鳴。

親四處唱那卡西,14 歲小小年紀就進入當年紅 極一時的藝霞歌舞劇團,從打雜學徒做起,歷

「我出生就被抱到戲班,每天聽、每天看,自

說:「以前演戲都要踩街宣傳,我爸爸堅持不

經 4 年無薪的「師仔功」扎實磨練,成為團內

然就學會了,有時候需要小孩子來演,就像耍

踩,老闆乾脆就在戲院門口插旗子,人們知道

她舉例:「去年臺北首演一演完,臺東一位實業家就來邀請以包場的方

當紅台柱,直至 70 年代,藝霞歇業,小咪這才

猴戲一樣被叫去唱唱跳跳。」開始有台詞,是

是戲狀元蔣武童,照樣場場客滿。」

式到臺東演出,因為他認為這齣戲要講的道理普羅大眾都能看得懂,不

轉跨歌仔戲劇場,開啟演藝人生的另一扇窗。

4 歲,1950 年代末期。當時臺灣歌仔戲內台、

消說教就能讓大家了解如何和長輩和諧共處。」

外台、廣播、電影風起雲湧,台視也在之後的

蔣武童原生家庭是來臺灣做生意的日本人,家

從那卡西、藝霞,再到自小熟悉的歌仔戲,小

1962 年開播,帶進了電視歌仔戲,同時也衝擊

人返日後,蔣武童卻陰錯陽差地留在台灣,並

也有臺中的朋友包車上臺北看首演,之後唐美雲到臺中演講,尾聲開放

咪無論唱腔、身段和角色詮釋皆展示獨特的綜

了原本鼎盛的歌仔戲戲班和多元演出。

且對表演藝術極為狂熱,成為傳奇人物。後來

觀眾提問,其中一位觀眾起身表示非常謝謝她製作這齣戲:「和先生相

唐美雲才慢慢領略,父親就是傳說中的「老爺

敬如賓快 30 年了,看完戲回臺中,遊覽車在休息站停靠,倆人去洗手

合性藝能風情,不僅擴大她在傳統戲曲的表演 空間,延伸更多想像力,也讓她在《菩提禪心

然而許秀年一直挺立在浪頭上,成為歌仔戲「永

賞飯」,開玩笑說:「我爸當年若是回去當少爺,

間 的 途 中, 他 忽 然 牽 著 我 的 手 說:『 妳 覺 不 覺 得 我 們 夫 妻 應 該 從 頭 開

系列—春櫻小姑》的小生角色和《春櫻小姑—

遠的娘子」,溫婉、嬌媚、潑辣的旦角腹內功

就沒有我了。他留在台灣認識了母親,才有我

始?』。」

回憶的迷宮》的失智婆婆阿雪之間游刃有餘。

讓人拍案。「其實我的表達力很差,有時要我

的出生,歌仔戲才有了世代傳承,讓我走出現

扮 10 幾歲的姑娘心裡都會不好意思,但是我也

在這條路。」

演什麼像什麼,「失智婆婆阿雪」讓小咪獲得

不會想太多,接到戲本就去演,我知道我這輩

2016 年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她這麼看自

子就是做戲。」

現代社會太複雜、太速成,人們往往無法站在同一個立基點考量和體諒。 「我們做劇場的,就是希望能藉此帶給社會正面的能量。」唐美雲說。

唐美雲的母親也不遑多讓,帶著傳奇入行。「我

己:「家裡父母都演歌仔戲,但是他們不讓我

媽媽出生彰化望族,阿祖很愛看歌仔戲,雖然

這個「正面能量」,就是此齣戲企圖演繹的「同理心」,像是一把鑰匙,

學,因緣際會進藝霞學了很多才藝,可以很靈

阿公禁止,但阿祖還是常偷偷帶媽媽去看戲,

開啟媳婦春櫻進入婆婆阿雪的「回憶的迷宮」的巨門;也是出口,解開

活地應用在戲劇身段上,就這樣四處轉轉轉,

阿公拿自己的母親和女兒沒轍,看著看著我媽

婆婆和媳婦的死結,同時釋放夾於母親和妻子之間的丈夫趙天成,進而

還是轉回來歌仔戲,這是我最大的滿足。」

媽愛上了歌仔戲,終於跟著戲班跑了。」

消解了家中「婆媳相處」與「老年照護」的千古魔咒。■


LISTENING CLOSELY TO THE BEAUTY OF XIQU AND CLASSICAL MUSIC

A 10 藝術沙龍 陳巧蓉 TEXT │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PHOTO │

耳朵的啓蒙 東方歌劇 VS 西方樂曲 今天想聽什麼?

北京

【京劇】

歐洲 18 世紀的沙龍文化,開始了一個理性時代,加速了文明進程,被視為啟蒙運動的關鍵。而今日,在臺中國家歌 劇院的沙龍講座,有思想的交流、藝術的漫談、知識的累積,帶起蓬勃的藝文風氣、為中臺灣帶來文化的新篇章。 江蘇 / 蘇州 / 崑山

河南

【崑曲】

【豫劇】

湖北 / 安徽

東 方 古 典— 揭 起 戲 曲 紅 頭 紗

1 分 鐘 掃 描 大 江 南 北 劇 種

【黃梅調】

福 建 / 泉 州 【南管】

福建

臺灣宜蘭

【布袋戲】

【歌仔戲】

福建 / 泉州 北京 → 臺灣

古典戲曲沙龍主持人:王安祈

【南管】 © 許培鴻

【京劇】 © 國光劇團

東方沙龍,掀起傳統戲曲的紅頭紗,

南管約在清初就隨閩南移民的腳步來到臺灣,其中琵琶

讓你我更加貼近戲曲之美, ©aihciy photography

更打開我們對「歌劇」的想像。

19 世紀,京劇盛行於清朝,取得了空前的繁榮。而京劇

音色優美,唱腔古樸,詞曲典雅,是現存最古老的樂種

來臺 100 多年,在唱念做打的基礎下,更揉合現代戲劇、

之一。

電影及舞蹈等元素,展現臺灣獨具的京劇新美學。

河南 古 典 戲 曲 沙 龍 Q&A

福建

臺灣宜蘭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豫劇團

【布袋戲】 © 昇平五洲園

【歌仔戲】 策劃「東方古典—揭起戲曲紅頭紗」 沙龍講座的初衷?

祈:其實這個講座一開始,是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的構想,「揭起戲曲紅頭紗」

於戰後初期傳入,是臺灣目前少數的中國北方劇種。豫 劇在臺灣融入在地氣質,並勇於開發不同題材,特別是

© 唐美雲歌仔戲團

Q

【豫劇】

在日治時期是臺灣第一大劇種,但也曾受「皇民化」的

近年的「豫莎劇」,以莎劇題材展現不同於傳統窠臼的

萌芽於 20 世紀初的臺灣,在戲曲史當中是相對年輕的劇

政治干涉。戰後與電視媒體結合,曾以《雲州大儒俠》

新風采。

種,經歷內台戲、廣播、電視、外台戲、文化場的風華

衝向收視率之巔。經歷風光歲月、也走過觀眾流失,布

年代,反映臺灣庶民文化和娛樂的變遷。

袋戲在今日則持續尋求創意、培養新生代。

這個題目也是她定的。這個講座對於戲曲推廣有重大意義,相當令人佩服,因為臺

江蘇 / 蘇州 / 崑山

灣至今仍沒有一個場館的開幕,會專為戲曲做出如此完整的講座規劃。最重要的 是,東方沙龍講座拓展了大眾對「歌劇」的既定想像──在臺中「歌劇」院,「歌 劇」可以不單單是西方的舞台表演藝術(opera),更可以延伸為東方「戲曲」,

湖北 / 安徽

讓歌劇院的視野更寬廣,這是非常獨創而宏觀的。

【黃梅調】

【崑曲】 © 國光劇團

© 周揚明提供

Q

系列課程設計

清中葉,崑曲的地盤縮小,開始衰微,職業崑班逐漸消 失。直至 1956 年,崑劇改編本《十五貫》的成功,崑曲

的脈絡?

祈:每一場講座,我邀請一位藝術家與一位學者,一同來到東方沙龍,以學術為基

11 ~ 12 月

源於湖北「黃梅戲」。1963 年,樂蒂、凌波主演的《梁山

就這樣乘著風潮而「復活」,因而有「一齣戲救活了一

伯與祝英台》,在臺灣形成了「梁祝熱」的特殊社會現象。

個劇種」之說。

礎,搭配表演藝術的實地示範,以發揮雙重的作用。講座中包括多元的劇種,民眾 可以看成是劇種的導覽,有京劇、歌仔戲、豫劇、布袋戲、南管、崑劇,其中最特 別的、在其他講座不太會有的主題,就是「黃梅調」!黃梅調是湖北「黃梅戲」的 歌曲化,香港的邵氏電影公司又將黃梅調流行化、電影化,傳到臺灣之後,因為《梁 祝》電影大賣,成為臺灣人一個共同的記憶。另外對我來說,最具歷史象徵意義的,

11.12

14:30

就是百戲之母「崑曲」了,今年是湯顯祖逝世 400 年,崑曲就像《牡丹亭》的杜 麗娘,以「死而復生」的姿態,在 21 世紀,再度掀起崑曲的文藝復興。

12.3

豫劇 《王海玲上花轎- 豫劇皇后的梆子戀曲》

14:30

王海玲

主講人

Q

實際在講座

南管 《心心南管- 落雁.昭君.待嫁女兒心》 蔡欣欣

主講人

國家文藝獎得主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

臺灣豫劇皇后

究所中國文學系所教授

12.24

14:30

崑曲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湯顯祖四百年青春夢》

主講人

王安祈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接觸臺中市民的感受?

祈:那天我們在後台要掀開簾幕前,本來滿擔心的,因為這次講座有收費,掀開簾

蕭揚玲

王心心

溫宇航

豫劇小天后

心心南管樂坊藝術

國光劇團小生演員、

總監

蘭庭崑劇團榮譽駐團藝術家

幕後,看到觀眾席坐得滿滿的,我們都很感動。而我們那天也準備了豐富的課程, 有表演示範、也有解說,民眾反應相當好,也有很多張熟面孔,有些是臺中人,經 常北上來看我們國光劇團的戲,我和魏海敏、唐文華,都覺得是「他鄉遇故知」, 而且又是第一次來到歌劇院這樣漂亮的建築,非常開心。

11.20

14:30

「不得不佩服林鶴宜教授講解的功力,妙語如珠同時不失專業,連我這個門外漢

12.10

京劇《戲曲與莎翁. 牽手 來做夥》

主講人

陳美蘭 六

14:30 主講人

陳芳

國光劇團旦角演員

以上地點皆位於小劇場

李國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漸漸也從她的字字句句當中,燃起了對傳統戲曲的好奇與興趣。」

偶戲《邂逅與愛戀- 臺灣布袋戲的文戲風華》

青玉齋工作室負責人

所暨表演藝術所教授

─ 臺中教育大學 鄭同學 「廖瓊枝老師的解說讓人覺得歌仔戲淺顯易懂,甚至親切 . . . . . . 或許這就是老師魅

吳興國

林政興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

雲林昇平五洲園布

力所在。」

袋戲團團長

─ 臺中教育大學 許同學

《聽見浪漫》

形動捕捉×流淌在歌劇院時空的聲畫影語 儀式劇場《淨.水》拍攝後記—S&J 聖僑資訊

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古典音樂沙龍主持人:楊照

「敞開心胸跟著楊照老師一起探索,即使沒學過音樂也能輕鬆踏進音

觀者依循著紀錄影像呈現於

─ 精誠中學 黃同學

眼 前 的 聲 畫 影 語, 持 續 在

樂派就猶如最初落土的種子。19 世紀的浪漫 樂派解放了作曲家豐富想像力、開啟音樂中 個性化的表現,為呼應情緒波動流轉,旋律

心中創造一個虛實流動的場

「講座最厲害的地方,把樂譜變成動感劇本,雙重感受把無與倫比的

域。貫穿著事物的起始,猶

古典樂推向高峰,每一場都令人驚喜不斷。」

11 ~ 12 月 講 座 時 間 表

─ 臺中北屯 王小姐

節奏的變化也更多樣複雜。

© 石吉弘

「這是我聽過具有創意的音樂導覽解說與鋼琴演奏。」 ─ 中央日報

11.13

延續《聽見音樂》和《聽見以後》,今年再推《聽見浪漫》古典

是在做筆記、自然而然的身體往前傾,因為他們想要知道更多,這時

音樂沙龍,規劃系列講座的初衷?

不只是我這個演講者自己在跟你說,而是你主動地以你的耳朵和大腦 來理解和吸收。

楊:多年以來,我觀察到臺灣教育體系缺乏音樂的教育和養成,上天 給予我們的聽力被浪費了,而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西方古典音樂 是人類創造的最複雜的聲音,如果能理解這樣的聲音,不僅是開發我

Q

臺中民眾在講座中 令您印象最深刻的事?

們的聽力,生命也會開拓更多的感受。正是因為我們的成長過程缺乏 培養,講座中就是以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方法,幫助大家進到音

楊:我記得有一個 9 歲的小女生,媽媽已經帶她聽過好多次了,有一

樂、「聽見」音樂。

次她自己非常勇敢舉手問了我一個問題,問了之後全場都笑了,其實 那個問題一點也不好笑,那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她問:楊老師,為

Q

一系列講座

什麼有音樂?這個問題真的太棒了,我完全沒有準備自己會被問到這

的願景?

樣深刻的問題,但是我當下就想到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們的耳 朵與生俱來就會追求好聽的聲音,而什麼是好聽的聲音呢?不僅是有

楊:我希望民眾可以沒有壓力、沒有距離地接近音樂,讓民眾當作來

秩序、也是比較複雜的聲音。而什麼叫做音樂呢?就是歷史和文明累

聽音樂會,只是這場音樂會講者會提醒你、叮嚀你音樂該怎麼聽,如

積下來的好聽的聲音。

果有天你在咖啡廳、或在 youtube 上聽見了同樣的一首曲子,你會聽 會、體認到浪漫主義的精神,去感受浪漫主義對現代的我們,有什麼

1 堂課看懂樂譜

樣的意義。

在主持人楊照的引導下,沒有一位民眾是讀不懂樂譜的。古典

Q

音樂沙龍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任何的預設,不會假設聽眾過

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楊:民眾只需要帶著耳朵來講座就可以了。這樣的講座音樂會,事前 準備功課是我們講者的責任,民眾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大家只需要空 出一個下午,兩個小時的時間,放鬆而專心地聆聽。但我很感動也很 感謝的是,這一年講座累積下來,現在講座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民眾

此次,聖僑團隊相當榮幸能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動員 16 人涵蓋 6 組團 日

談大自然/舒曼《森林情景》

隊的航拍、縮時攝影與現場多機拍攝,為開幕慶典為期 3 日的儀式劇場《淨. 水》進行活動記錄。這場盛典,不僅代表能參與臺灣近 30 年來首座國家級 備藝術、人文、美學的互動,更擁有其生命。因此,在拍攝前期,聖僑團隊

14:30

12.4 12.11

談音樂中的幽默/ 蕭邦 第二號詼諧曲

談史詩/蕭邦 第一號敘事曲

完美捕捉起來?後續又該怎麼樣從建築與表演者的互動裡有所延續,並賦予 觀者獨特的連結性與臨場體驗?

了展演紀錄。更在後期過程,經由拼貼手法來凸顯表演者的肢體,反覆融入 時間、光影、聲音及不同觀視角度等概念。因此,從畫面上光影鐘虛實映射 為起始,旋轉的意象使觀者得以仰望不停流動的時光,並且緩步跟隨前行, 走向劇院外的水塘邊,穿梭在鼓聲撼動的每一種姿態,俯視著舞者躍動的身

14:30

影,如同親臨現場,身處於那個剎那。藉此觀看經驗,能賦予紀錄影像另一

談視覺畫面/蕭邦《船歌》

種生命體徵,延續儀式劇場而起的種種意蘊。 對聖僑的團隊而言,這樣的記錄過程是一場難得的體驗,而我們也期待,觀

12.18

者能從影像裡,時刻伴隨著微光細影後逐漸透出的樂聲,進入一幕幕載錄著 日

談典故/李斯特《葬禮曲》

談詩/李斯特《奧柏曼山谷》

14:30

12.25 主講人

作家、評論家,現任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會倒抽一口冷氣,視樂譜為天書。主持人楊照說:「為什麼以 江恬儀

前音樂課給我們的印象是,樂譜與我們無關?或者樂譜是可怕 鋼琴演奏

《淨.水》儀式的那時此刻。

▲ 詳情請上聖僑官網

楊照

去對古典音樂有多少認識。起初,民眾看到講座發的樂譜,都

的東西?這是非常非常遺憾的。」但是聽完講座之後,民眾都

便一直思考,如何能在現場,將凝聚多位藝術家與創作者概念的系列活動,

透過與歌劇院團隊反覆溝通,最終,在歷經 36 小時的現場拍攝,聖僑完成 日

14:30

14:30

見你以前沒有注意到、沒有「聽見」的聲音。另外也是希望民眾能體

講座事前

漪,並且不斷延續、不斷地

劇院的誕生,它更作為一種儀式、一場展演、一個開幕式的有機體,不僅具

11.19

Q

如水滴落下,輕點而生的漣 擴展。

14:30

古典音樂沙龍 Q&A

於捕捉過去那個當下

的美好與精彩。而是得以讓

樂家的音律世界。」

若將古典樂派比擬為繁盛絕美的花園,浪漫

錄 的 本 質, 從 不 僅 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能理解樂譜原來能傳達這麼多的訊息,並藉由樂譜,挖掘到更

臺中東海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及臺北古亭

多音樂的細節。

國小音樂班

以上地點皆位於小劇場



A 12

11/12 月 節目總表

展演行事曆

場館藝讀

編輯部 TEXT │

PROGRAM

精彩回顧 「藝術翻新基地」國際論壇    歌劇院 10 月 1 日舉辦「藝術翻新

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PHOTO │

November

4

基地」國際論壇,匯集英、法、西

5

/ Fri.

6

/ Sat. 角落沙龍  10 : 00 ~ 12:00 13:00 ~ 17:00 18:00 ~ 20:00

中劇院  19 : 30

班牙、比利時和臺灣 12 位享譽國 際的藝術總監及藝術經理人同台, 吸引國內外媒體與觀眾逾四百人參

/ Sun.

與。第一場論壇「劇場可以翻新一 座城市、一個國家」,英國文化協會藝術總監謝卓飛(Graham Sheffield, CBE)表示, 現代人被手機綁架,劇場成為少數人體驗故事的所在,他認為,劇場應該帶來啟發,而

中劇院  14 : 30

多媒體音樂劇場《孤絕的詠歌─冬之旅》

立體書展覽《馬克白》

多媒體音樂劇場《孤絕的詠歌─冬之旅》

The Dark Mirror : Zender’s Winterreise

Exhibition :Theatre Book - Macbeth

The Dark Mirror : Zender’s Winterreise

非僅提供資訊。劇場有改變社會的力量,更可藉由合作建立與他國的雙向文化關係。 第二場「舞蹈的全球影響力」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懷民認為,除了培養中部觀 眾走進劇場,轉化為「吃得飽」的經營收益外;「伸出手」與所在土地連結,發揮社會

小劇場  14 : 30 18:00 19:30

小劇場  14 : 30 18:00

大劇院  14:30 19:30

《記得愛情─用紙上的光影》

《當妳轉身之後》W;t

《記得愛情─用紙上的光影》

影響力,同樣重要。前亞維儂藝術節總監,現任里昂雙年展主席的伯納.費弗爾.達榭

The Paper Architect

(Bernard Faivre d’Arcier)指出:「與土地情感緊密連結的作品,透過創作團隊清 晰脈絡分享、且持之以恆地經營,才能脫穎而出,獲得專業藝術領域的關注。」,他也

The Paper Architect

勉勵藝術管理者要有耐心,「藝術視野形成,是隨著觀賞展演而逐步建構的過程。」

©Hugo Glendinning

角落沙龍  10 : 00 ~ 12:00 13:00 ~ 17:00 18:00 ~ 20:00

中劇院  19 : 30

多媒體音樂劇場《孤絕的詠歌─冬之旅》

堂,與西班牙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總經理暨藝術總監大衛.利弗莫爾(Davide

Exhibition :Theatre Book - Macbeth

Livermore)、比利時列日藝術節總監尚路易.哥連尼特(Jean-Louis Colinet),談「藝

8

The Dark Mirror : Zender’s Winterreise

中劇院  11 : 00 14:00 17:30

「歌劇院電影院」《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

第三場論壇「劇場的憨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館一團的藝術總監也齊聚一

立體書展覽《馬克白》

術創新」、「藝術教育」作法。哥連尼特表示「場館和藝術家必須有強大的信任,藝術 節或是藝術場館,不可以要求藝術家作迎合觀眾的創作,它應該是一趟冒險。」6 位講 者分享各自經營心法,映照臺灣表演藝術現況。

/ Tue.

設計孵育巢

小劇場  18 : 00 19:30 小劇場  19 : 30

《記得愛情─用紙上的光影》

《記得愛情─用紙上的光影》

大自然的觀察家──覓研金工

The Paper Architect

The Paper Architect

覓研金工給人的第一印

象相當淡雅,從裝潢到 Logo 皆以白色及大地色系為基調, 以乾淨視覺保留未來無限的發展可能。其金工設計宛如觀 角落沙龍  10 : 00 ~ 12:00 13:00 ~ 17:00 18:00 ~ 20:00

角落沙龍  10 : 00 ~ 12:00 13:00 ~ 17:00 18:00 ~ 20:00

立體書展覽《馬克白》 Exhibition :Theatre Book - Macbeth

察家一般,以獨特眼光為放大鏡,細細品味自然萬物。接

立體書展覽《馬克白》

續先前融合自然元素的「原生系列」、及來自外星基地凹

Exhibition :Theatre Book - Macbeth

凸群聚概念的「太空系列」,最新的「有機體 Organism 系列」,以「種子」意象,盼呈現「人」與自然萬物之有

大劇院  19:30

機體本質;而如此充滿原創性的作品靈感,來自兩位創作者對生活的感知。

©Da vy&K ristin McG uire

《當妳轉身之後》W;t

余旻珈及其創業夥伴結識於國家技職訓練中心的金工工作坊,熱愛金工的兩人因理念相 仿,共同成立工作室。「覓研」由兩位創作者名字各取一字。余旻珈說,金屬工藝是學

9

12

/ Wed.

小劇場  18 : 00 19:30

無止盡的領域,希望品牌能持續不斷尋「覓」各種可能性、「研」究不同的專業技法。 歌劇院是覓研金工成立後第一個實體展示空間,「歌劇院的氛圍讓人很舒服,逛商家像

/ Sat.

看展覽,民眾更願意聆聽創作概念、對商品接受度更高!」不擅長行銷的兩人,坦言歌劇 院給予品牌相當高的曝光度,對於能在家鄉推廣作品、分享金工之美,感到相當開心。

中劇院  19:30

《記得愛情─用紙上的光影》

舞蹈《4》&《8》

焦點搶鮮看

The Paper Architect ©Fa n Xi

2016 臺中花都藝術季閉幕演出在大劇院

大劇院  19:30 角落沙龍  10 : 00-12:00 13:00-17:00 18:00-20:00

臺中市政府舉辦的「臺中花都藝術季」,今年以

新編京劇《孝莊與多爾袞》

立體書展覽《馬克白》

「跨界」為主軸,首次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

Exhibition:Theatre Book - Macbeth

國家歌劇院合作。12 月 17 日 ( 六 ) 登場的閉幕演 出,將邀請紙風車劇團《唐吉軻德冒險故事─銀

小劇場  14:30 ©Benedict Johnson

13

18

/ Sun.

河天馬》,在大劇院帶領小朋友進入豐富的奇想

《東方古典─揭起戲曲紅頭紗》沙龍講座 豫劇《王海玲上花轎─豫劇皇后的梆子戀曲》

19

/ Fri.

小劇場  14:30

世界,提供孩子們在國家級劇院觀賞節目的經驗。

20

/ Sat.

該劇描寫充滿想像力、創造力、愛與勇氣的主人翁「唐吉軻德」,帶著忠心、但不大聰 明的隨從「桑丘」,和他心愛的座騎─老瘦馬「諾桑難騎」,前來挑戰風車巨人。在冒 險旅程中,唐吉訶德一行人會怎麼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呢?這個問題將留待劇場中,邀

/ Sun.

您一同揭開答案! 演出節目:《唐吉軻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

小劇場  14:30

《聽見浪漫》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談大自然─舒曼《森林情景》

演出時間:105.12.17(六)14:30、19:30

《聽見浪漫》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談音樂中的幽默─蕭邦 第二號詼諧曲

入場方式:購票請上兩廳院售票系統 票價:1,000 / 800 / 600 / 400 洽詢電話:(04)22289111#25400 臺中花都藝術節官網:http://www.tcaf.tw/ 小劇場  14:30

中劇院  19:30

《東方古典─揭起戲曲紅頭紗》沙龍講座 京劇《戲曲與莎翁 • 牽手來做夥》

荒謬劇《犀牛》

©Jean Louis Fernandez

Rhinocéros

中劇院  19:30 大劇院  14:30

荒謬劇《犀牛》

大劇院  14:30

新編京劇《孝莊與多爾袞》

26

27

/ Sat.

歲末小叮嚀

荒謬劇《犀牛》

《2016 百人木琴─澎派》

Rhinocéros

© 國光劇團

歌劇院筆記

中劇院  14:30 Rhinocéros

30

/ Sun.

親愛的朋友: 在模擬大自然的奇幻空間中,過去 3 個多月裡,歌劇院已令許多好朋友們流連

/ Wed.

忘返。每個陽光燦爛的時刻,更有許多的小朋友喜歡在廣場淡藍色水池、戶外 河流裡嬉戲玩耍。但要提醒爸爸媽媽,為了維持水質,負責管理的叔叔們定時

大劇院  19:30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中劇院  14:30

Mariss Jansons & 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舞蹈《4》&《8》

在水中添加「氯碇」淨化,為了寶貝們的健康,仍建議不要入內戲水為佳,在 池畔欣賞建築優雅的水中倒影,也很有氣氛! 注意到了嗎?人潮往來穿梭的一樓空間,還可以看到許多設計精良、品質嚴選 的商品 — 它們都是有故事的作品。這些來自中部在地的微型品牌,背後創意

歌劇院前廣場  19:30

來自一群具有才華的藝術家或設計師,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剛剛起步、慢慢茁壯,

《阿香的繪葉書》

需要更多的呵護與機會。透過「設計孵育巢」,邀請這些文創新夥伴加入,期

© 島嶼寫作

待能與更多人接觸,與大家一起茁壯成長。 中劇院  11 : 00 14:00 17:30 ©Fan Xi

December

2

/ Fri.

中劇院  11 : 00 14:00 17:30

「歌劇院電影院」《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

©Astrid-Ackermann

「歌劇院電影院」《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

當你看完演出需要沉澱的片刻,歌劇院為你準備了一個秘密基地— 不妨躲到 忘我廳旁的「藝角」。這裡有讓人沉靜下來的魔力,在書香、音樂聲、裝置藝 術環繞的陪伴之中,你可以恣意展開心靈的對話,再重新出發。

3

4

/ Sat.

中劇院  19 : 30

為 了 讓 每 位 到 來 的 朋 友 都 能 享 受 更 優 質 的 服 務, 自 2016 年 12 月 1 日 ( 四 ) 起,和大家每天見面的時間要略做調整,週日至週四開放時間為 11:30 ∼ 21:

/ Sun.

00,週五、週六及例假日則為 11:30 ∼ 22:00。我的新朋友和老知己,期待 能經常見到你們,也祝福歲末一切平安美好!

小劇場  14:30

《第十二夜》

《聽見浪漫》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談史詩─蕭邦 第一號敘事曲

Piya Behrupiya

中劇院  14 : 30

《第十二夜》

©The Company Theatre

Piya Behrupiya

角落沙龍  19:00

©The Company Theatre

藝術家對談 「北印歌舞 • 阿圖 • 莎翁與團體劇場」

10

小劇場  14:30

11

/ Sat.

小劇場  14:30

16

/ Sun.

小劇場  14:30

《東方古典─揭起戲曲紅頭紗》沙龍講座 偶戲《邂逅與愛戀─ 臺灣布袋戲的文戲風華》

《聽見浪漫》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談視覺畫面─蕭邦《船歌》

18

/ Sun.

小劇場  14:30

《聽見浪漫》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談典故─李斯特《葬禮曲》

官網│ www.npac-ntt.org

信箱│ service@npac-ntt.org 讀者與廣告服務專線│(04)22511777 印刷│承臻印刷製成社 © 本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編輯製作│康泰納仕樺舍集團 發行人│劉震紳

/ Fri.

編輯總監│莊幃舜

編輯顧問│鄭林鐘

主編│鍾苡紅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 51 號 15 樓

電話│(02)27328899

開館時間: 11.30(三)前適用 週一∼週五

《為山歌而唱》

10:30 ∼ 22:30 ( 售票處營業至 22:00)

週六、日及例假日

17

10:00 ∼ 23:00 ( 售票處營業至 22:00)

覽服務」線上預約,或在本場館「顧客服務」櫃台現場登記。無法參加導覽的民眾,或於現 場以 QR code 使用雲端文字導覽。 無障礙服務: ●無障礙專用停車位|本場館地下停車場設有無障礙專用停車位 5 格,皆靠近通往大廳的入

小劇場  19:30

「歌劇院電影院:國藝二十藝術紀錄片 獎助成果展」《女書回生》

23

本館依不同內容與需求,提供定時導覽、兒童導覽、與夜間導覽。民眾可以在歌劇院官網「導

/ Sat. © 國光劇團

角落沙龍  14:00 團 © 唐美雲歌仔戲

地址│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 101 號

導覽服務:

《春櫻小姑─回憶的迷宮》

《春櫻小姑─ 回憶的迷宮》

「歌劇院電影院:國藝二十藝術紀錄片 獎助成果展」《舞台》

小劇場  19:30

大劇院  14 : 30 大劇院  19 : 30

發行人│王文儀

角落沙龍  14:00

《東方古典─揭起戲曲紅頭紗》沙龍講座 南管《心心南管─落雁 • 昭君 • 待嫁女兒心》

發行單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輪椅租借|【服務台】提供輪椅租借服務。 ●廁所設施|各開放樓層均設置無障礙廁所。

24

/ Fri.

口,並設有指示牌指引動線。每個專用停車位空間寬敞,可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車。

《為山歌而唱》

25

/ Sat.

大劇院  19:30

●觀眾席|本場館大劇院、中劇院及小劇場都設有輪椅席與陪同席。

/ Sun.

大劇院  14:30

《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

《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

官方網站 www.npac-ntt.org

角落沙龍  14:00 角落沙龍  14:00

「歌劇院電影院: 國藝二十藝術紀錄片獎助成果展」 《排灣人撒古流:15 年後》

大劇院  19:30

©Paulo Cesar

©Paul Scala

© 國光劇團

《東方古典─揭起戲曲紅頭紗》沙龍講座 崑曲《如花美眷 • 似水流年─ 湯顯祖四百年青春夢》

「歌劇院電影院:國藝二十藝術紀錄片獎 助成果展」《黃聲遠在田中央》 小劇場  14:30

《聽見浪漫》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談詩─李斯特《奧柏曼山谷》

歌劇院營業時間調整 臺中國家歌劇院自 8.26 啟用至今,為陸續提 升服務品質,預計自 2016.12.1(四)起調整 開館時間為: 週日至週四 11:30 ∼ 21:00 週五至週六及例假日 11:30 ∼ 22: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