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報 A Theater for Arts and New Lifestyle
005
2017 MAR.APR.
白先勇
曾宇謙 老練成熟的燦爛青春
鄭嘉音 用青春創建自己的遊戲場
At Full:
燈光,穿梭舞台的無聲魔法
哲也 ╳許栢昂 臺灣經典兒童文學《晴空小侍郎》吸睛登場
美麗盛開的牡丹情緣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報NTT-POST》 A Theater for Arts and New Lifestyle
005 2017 MAR. APR.
Contents 003
NTT JOURNAL
跟著心中那最初始的夢前行
COVER STORY
白先勇 美麗盛開的牡丹情緣
大事件 INSIDER
010
004
開啟封存四百年的浪漫崑曲 匯集眾人之力 白先勇:不信青春喚不回
007
青春版《牡丹亭》 創造崑曲的美好時代
劇故事 FOCUS
010 015
020
004
鄭嘉音 用青春創建自己的遊戲場 At Full:燈光,穿梭舞台的無聲魔法
PEOPLE
020 022 024
曾宇謙 老練成熟的燦爛青春 哲也╳許栢昂 臺灣經典兒童文學《晴空小侍郎》吸睛登場 吳素君╳許培鴻 戲裡戲外皆精彩的青春版《牡丹亭》
STAGE
026 穿梭古今 再現自然號圓古之音 027 樂興之時《阿波羅的那道光》 燦爛輝煌的永恆美聲
028
在春天走進玫瑰花園 跟著《地下鐵》探索記憶與想像的冒險旅程
029 030
028 發行單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官網│www.npac-ntt.org
信箱│service@npac-ntt.org 編輯製作│康泰納仕樺舍集團
資深主編│李佩晴、孫施茹
果陀劇場《愛呀,我的媽!》化難題為奇蹟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與古老共生的全新意境
報消息
032
發行人暨監製│王文儀
製作統籌│邱善濃、劉宛儒
讀者與廣告服務專線│(04)22511777 發行人│劉震紳
資深美術編輯 │楊鴻圖
編輯顧問│鄭林鐘
AGENDA
地址│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 號
印刷│樺舍印前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本刊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視覺總監│古宏龍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51 號15 樓
編輯總監│莊幃舜 電話│(02)27328899
開館時間│週日∼週四:11:30 ∼ 21:00 週五、六及國定假日:11:30 ∼ 22:00 導覽服務│本館依不同內容與需求,提供定時導覽、兒童導覽與夜間導覽。民眾可以在歌劇院官網「導覽服務」線上預約,或在本場館「顧客服務」櫃台現場登記。 無法參加導覽的民眾,或於現場以QR code 使用雲端文字導覽。 無障礙服務:無障礙專用停車位│本場館地下停車場設有無障礙專用停車位五格,皆靠近通往大廳的入口,並設有指示牌指引動線。每個專用停車位空間寬敞,可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車。 輪椅租借│【服務台】提供輪椅租借服務。
廁所設施│各開放樓層均設置無障礙廁所。
觀眾席│本場館大劇院、中劇院及小劇場都設有輪椅席與陪同席。
NTT JOURNAL
跟著心中那最初始的夢前行 親愛的朋友:
2017年,你為自己許下什麼願望?有什麼夢正在追尋?是否還記得追逐夢想的義無反顧? 本期我們匯集多位人物故事,並延續上一期「青春」的話題,從自述、對談出發,發現青春永駐的祕訣原來是對夢想無止境地實踐與 追尋,播種、發芽、成長、收成,美好的循環不更迭的輪轉著。 文壇巨擎白先勇十多年來心繫崑曲復興,國際樂壇新星曾宇謙一心只向著職業演奏家夢想前進,創建當代偶戲劇團的鄭嘉音肩負傳承 使命,舞蹈設計吳素君與劇場攝影許培鴻跟著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兩百多場次,金鼎獎作家哲也與青年導演許栢昂為傳遞「善」的 信念而付出,無關乎年齡的,我們看見每一位藝術家心中最真摯的悸動。 除此之外,劇故事焦點特別從歐美當紅劇場導演喬埃•波默拉及羅伯•威爾森的作品《小木偶》及《彼得潘》中探討,穿梭舞台的無 聲魔法——燈光,明滅之外的,隨著舞台上空間、時間、情境的轉移,引領觀眾更進入這變幻的奇想世界。
2017年伊始,我們實踐了藝術是流動且無邊界的——假日隨想曲,每週六都有在地音樂家及團隊於忘我廳演奏,歡迎您循著歌聲、樂 音,走進並駐足美聲涵洞;樂在其中——佰元音樂會,用一佰元就能享受室內樂現場魅力,音樂將會是你最親近的朋友。轉個彎,隨 處都可遇見表演藝術的美好。
COVER STORY 白先勇 美麗盛開的牡丹情緣 2004年,作家白先勇號召兩岸戲曲文化界打造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在臺首演,將已經垂垂老矣的古老劇種注 入青春活水。十三年來,這齣戲演遍華人世界及歐美等國一流劇院、大學名校,聲勢不墜。 睽違十餘年,青春版《牡丹亭》今年四月將重返首演地臺灣,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再度綻放青春。 四百年前,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寫下《牡丹亭》,被喻為「臨川四夢」(湯顯祖四部傳奇《牡丹亭》、《南柯記》、 《邯鄲記》、《紫釵記》)中寫「情」極致之作;四百年後,湯顯祖的夢由白先勇接續,而這一夢也縈繞白先勇心 中逾一甲子。 ■ 李玉玲
封面攝影 許培鴻
大事件
INSIDER
開啟封存四百年的浪漫崑曲
匯集眾人之力 白先勇:不信青春喚不回 乍暖還寒的二月天,戲曲界尊為「白牡丹」的白先勇,比劇組早先一步回臺「跑通告」為戲宣傳。 八十歲的他神采奕奕,講起青春版《牡丹亭》更是眼睛發亮,笑逐顏開:「四月,一票『牡丹幫』要在臺中大團圓!」 Text│李玉玲 Photo│許培鴻、羅挺倬
「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動力,固然來自守護傳統文 化的使命,更多是命運的安排。」白先勇回憶,兒時在 上海欣賞到梅蘭芳、俞振飛合演《牡丹亭》一折〈遊園 驚夢〉,黑市票喊到一根金條,不過十歲的孩子,那懂得 什麼崑曲,但當杜麗娘幽幽唱出:「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 院……」她的美麗與哀愁也唱進白先勇心坎裡。
0 0 5
心繫崑曲傳承,契合青春的靈魂是關鍵 戰亂的動盪,相隔近四十年後終於在上海與崑曲重逢。
1987年白先勇到上海復旦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恰巧上海崑 劇團推出由蔡正仁、華文漪主演的《長生殿》,看完戲, 住一台戲,崑曲「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每分鐘都在流
天籟般的唱功,更大原因是:「文化大革命十年,那麼大
動,視覺和聽覺不會疲乏。
的災難,崑曲竟然挺住了。」
青春定調後,白先勇開始找尋「代言人」──男女主角柳
「這麼了不起的文化絕對不能衰微下去。」白先勇起心動
夢梅、杜麗娘。香港演講,白先勇第一眼見到青年小生俞
念,但直到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崑曲列為人類口述
玖林,表演雖然青澀,玉樹臨風的扮相具有小生古典的氣
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打了一劑強心針,眼看大陸官方開始
質,嗓音清亮,假以時日一定可以發光。
重視,開了很多會卻沒實際成果,白先勇著急了:「崑曲
蘇州崑劇院更積極邀白先勇到蘇州選秀,小蘭花班青年旦
一線演員退休,劇目流失,台下觀眾白髮蒼蒼,已經出現
角一字排開,「杜麗娘是大家閨秀,外表端莊,內心卻很
嚴重斷層,沒時間再等下去。」
2002年,白先勇應邀到香港舉辦崑曲講座,對象是一千多 位中學生,「這是教學生涯最大挑戰,對說廣東話的中學
@HSU Pei-Hung
白先勇激動得跳起來鼓掌,他感動的不僅是戲好、演員如
熾熱,眼神要緊,既要傳情,又不能輕佻。」一看到沈豐 英:「杜麗娘就要這味兒!」湯顯祖筆下的「金童玉女」 就在白先勇慧眼下配成對。
生談崑曲,會不會睡著?」他找來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青
興味盎然。
從劇本到身段, 高標準打造崑曲二十一世紀新美學
那場演講給白先勇很大啟發,製作一齣「青春版」崑曲一
「我做崑曲不是玩玩而已。」白先勇雖將青春版成功歸功
定能吸引年輕人。「崑曲要振興,第一要培養青年演員接
於「天意垂成」,但擔任總製作人的他,每個環節都訂下
班,第二要把年輕觀眾,尤其是大學生召喚回來。」白先
最高標準。青春版不是徒有青春亮麗的外表,他發揮鍥而
勇分析,《長生殿》固然也經典,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
不捨的磨功,對崑曲名家汪世瑜、張繼青動之以情,說之
情是滄桑的,上了年紀才能體會。《牡丹亭》描述太守千
以理,終於說動兩人收男女主角為徒,手把手進行為期一
金杜麗娘與小生柳夢梅夢中相遇,一夢傷情而亡,又為情
年的魔鬼訓練。「這齣戲可是血淚熬出來的。」白先勇雖
復生的浪漫愛情故事,更能契合青春的靈魂。
然心疼俞玖林、沈豐英練到身上是傷,痛到流下淚,但看
白先勇認為,《牡丹亭》是明傳奇的扛鼎之作,將唐詩宋
到兩位老師父傾囊相授,手眼身法步都要求精準到位,對
詞的「抒情性」又向前推了一步。但只有文學性不足以撐
崑曲這門藝術更加敬重。
@HSU Pei-Hung
年演員示範演出,「俊男美女」組合果然奏效,台下聽得
INSIDER
睽違十三年, 青春版《牡丹亭》將回到臺灣,美麗盛開 文化學者余秋雨說,青春版是真正的春色,而不是秋天對 春天的回憶。十三年來,這股牡丹熱潮從臺灣一路延燒到 中國大陸、歐美等國,從一流劇院演到大學名校,半數以 上觀眾都是年輕人。白先勇猶記,到倫敦演出時,三位來 自臺灣、香港、大陸的留學生到後台找他,眼眶泛紅, 「三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卻有著共同的文化DNA。」 白先勇很欣慰,以前,青年學子被貝多芬、莫札特的西方 古典音樂感動,青春版讓他們知道,原來我們也有這麼好 聽的崑曲。「過去,我們只推開前窗看到別人種的花,其 實,自己的後院也有最美的花。」
@潘麒如
白先勇細數,青春版不但喚回年輕人,促成好幾對姻緣,
0 0 6
甚至畫家奚淞到吳哥窟旅遊時,還聽到大陸遊客唱崑曲。 過去屬於「雅部」的崑曲,在青春版帶動下,成了雅俗共
找經費,盯製作之外,白先勇更親任劇本修編召集人,與
賞、最時尚的表演藝術。白先勇讓崑曲青春還魂,而他也
學者華瑋、張淑香、辛意雲歷經五個月腦力激盪,從全本
透露,永保青春的祕方就是「愛做夢」,「藝術給人青春
五十五折精煉出二十七折,以「夢中情」、「人鬼情」、
的力量,讓我忘了老之將至。」
「人間情」三天戲呈現。幕後製作團隊則由電影導演王童
青春版《牡丹亭》繞著地球跑了十三年,四月又將回到首
領軍擔任美術總監暨服裝設計,匯集臺灣劇場精英舞台設
演地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白先勇說,一個製作演了
計王孟超、舞蹈設計吳素君等人,以及董陽孜書法、奚淞
十三年還沒散掉,確實不容易。他形容,十三年前的青春
繪畫,打造二十一世紀崑曲新美學。
版是含苞初放,如今已是美麗盛開。十三年來,白先勇不
「青春版是在挑戰一個發展成熟的大傳統,稍有不慎就會
但為蘇崑打造青春二部曲--新版《玉簪記》,更籌募基金
兩敗俱傷。」白先勇現在回想,推舉汪世瑜擔任總導演,
讓青年演員繼續拜師學戲,並到兩岸三地的大學舉辦崑曲
是一項關乎成敗的決策。「因為,汪世瑜是崑曲演員,
講座,孜孜不倦傳播「崑曲福音」。
捏出來的戲合乎崑曲法則,即使加入現代元素,還是崑
「青春版青年演員很幸運,去過世界各地最好的劇院,累
曲。」白先勇舉例,〈驚夢〉一折改了傳統演法,藉由水
積近兩百多場演出經驗,一直在成長,對於《牡丹亭》
袖的勾來搭去,賦予柳夢梅、杜麗娘更多纏綿,又不失崑
角色理解更深,功夫更好,演得更細膩了。」白先勇強
曲的美。西方觀眾看了都驚訝:崑曲的兩情相悅如此性感
調,「不只男女主角,這批蘇崑小蘭花班的生旦淨末丑都
而優雅。
能獨當一面立起來。」當年,沒錢,找錢;沒場地,出
當白先勇堅持要以三天九小時大戲呈現時,劇組都擔心:
面爭取……永遠一馬當先站在青春隊伍前運籌帷幄的「白
崑曲節奏如此悠緩,年輕人真能被召喚進劇場嗎?2004年
將軍」笑稱,青春版演完第二百場,對他來說已經「封
青春版《牡丹亭》在臺世界首演,爆滿的觀眾印證了白先
箱」,不必再事事操心。「四月,我只要抱著看堂會的心
勇的堅持:「不信青春喚不回。」
情,等著和『牡丹幫』大團圓。」
@HSU Pei-Hung
INSIDER
〈驚夢〉
青春版《牡丹亭》創造崑曲的美好時代 「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個不斷踐行崑曲當代傳承實踐、摸索的過程。」蘇州崑劇院院長蔡少華如是說道。 由臺灣當代文學大師白先勇擔任藝術總監,青春版《牡丹亭》在傳承崑曲文化的使命感下,以其號召力, 力邀崑曲名演員擔任顧問、親授青年主演,加上頂尖的藝術團隊,與蘇州崑劇院合作,打造的一齣結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長壽崑劇。 Text│許雁婷 Photo│許培鴻
眾的,台下一片漆黑。但是一走出去、一個亮相,下面掌
祖四百年前之作,講述大家閨秀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的生
聲雷動,像下雨那樣的一片掌聲。」沈豐英說明,過去一
死之戀,一則青春的愛情故事。原著全本為五十五折,演
般只有大牌演員出場才會有掌聲,但臺灣觀眾非常熱情,
出大多為「折子戲」,即取其中一折演出,臺灣最為熟悉
對他們當時初出茅廬的青年演員來說是極大的鼓勵。
的或屬〈遊園驚夢〉了。而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勇全
從第一回那片掌聲走到今日,青春版《牡丹亭》已不只是
新改編,將五十五折精煉為二十七折,分作上、中、下本
一部崑劇,而是在過程中創造、見證了崑曲的復興與傳
呈現。在 2003 年找來一批年輕崑曲演員進行為期一年的
承。從九零年代崑曲式微到現如今,崑曲進入學校教育體
「魔鬼式訓練」,真正讓青春詮釋青春,而後2004年在臺
系、編列進教材,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蔡少華說:
灣國家戲劇院首演。雖在計劃中卻也出乎意料的是,這麼
「通過青春版《牡丹亭》知道,崑曲的傳承是一個社會的
一演,青春版《牡丹亭》演了十三年,到中國百間大學及 國外巡演,僅僅全本演出便達289場,觀眾超過六十萬,其 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青年,迴響熱烈,甚而促進崑曲相關 的教育改革。
沈豐英,飾演杜麗娘
@HSU Pei-Hung
《牡丹亭》原是有「中國的莎士比亞」之稱的劇作家湯顯
系統工程,有劇本、演員、觀眾的傳承才完成的系統,傳 承一種美學表達的生活方式。青春版《牡丹亭》逐步成為 一個文化現象,成為教育組成的一個部分,引起媒體、社 會的廣泛關注。今天看來,這個戲的意義遠遠超出一個崑 曲戲劇的意義。」
青春版《牡丹亭》現象
巡演期間,幾乎整個團隊都有被青年學子在後頭追逐詢問
回憶起第一次登台,飾演杜麗娘的沈豐英記憶猶新:「當
一堆問題的經驗。過去崑曲的觀眾多為年紀較大的長者,
時還年輕,第一次踏上國際大舞台,內心非常忐忑。當時
而青春版《牡丹亭》造成的轟動更多落在二、三十歲的青
滿座,但是演員在台上看不到觀眾,起先我以為是沒有觀
年。攝影許培鴻同樣提及,出版史上也是絕無僅有,原本
0 0 7
0 0 8
攝於2004年蘇州,臺北首演場開演前的最後演練
@HSU Pei-Hung
INSIDER
演員們)的關照是全方位的,他一直操心、努力,希望每 個人根據各自行當,都能有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為他們 請老師,給予他們鼓勵、關心。讓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 @HSU Pei-Hung
人都有成長。」
〈冥判〉
活在當下的崑曲 蔡少華表示,現代劇場對中國傳統戲曲提出更大的可能, 譬如:燈光、舞台角度等等,青春版《牡丹亭》奠基在原
卻讓出版社主動提出要出版相關書籍、攝影集。
本的唱腔和傳統曲牌上,用現代劇場的方式,做了一些改
飾演柳夢梅的俞玖林坦言,這樣的走紅讓他面對很大的自
變,包括音樂、服裝、舞台美術等,都為大劇場的表演空
我挑戰。從2004年首演至今,他從原先因為充分準備而有
間重新琢磨,對演員的挑戰與要求也有所不同,像是眼
的從容不迫,到備受喜愛後,「演完當天晚上都會失眠,
神、動作、表達等。但仍要保留崑曲的審美特徵,力求寫
把演出情形像電影一樣過一遍。」這樣的興奮;而後受到
意、典雅,創造東方審美中幽遠的想像空間。
更多關注與批評指教,給自己的壓力和要求愈來愈高,甚
談到當時的訓練,沈豐英說:「當時從手眼身法步到唱
至曾經歷演前焦慮。直至2012年演出兩百場過後,他說:
念做打都重新打磨。」以前崑曲表演都在小劇場,對演
「生活有更多認知、理解,讓我知道太過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這個階段好像可以跳出來看自己,像是俞玖林勸俞玖 林說放輕鬆點,不要看得太重。」十多年來,這群當初的
〈拾畫〉
@HSU Pei-Hung
戲曲和崑曲屬於冷門範疇,但青春版《牡丹亭》的走紅,
員而言,動作要求圓、小,但青春版《牡丹亭》設定面 對國際性大舞台,不僅演員不能再以小動作去詮釋,要 考慮到更遠的觀眾;服裝、道具也都加大,譬如水袖長
年輕演員亦發成熟,他們將青春全力投注在青春版《牡丹
度就比一般傳統長了三分之一,桌椅也更大。沈豐英說
亭》,與其相搏。
道,因此演員個子也要夠高,才能讓比例協調,但她身
儘管有聯合國遺產教科文組織將崑曲列為「人類口述及非
高沒有 170 公分,便穿著厚底鞋墊高,這也加重了她的
物質遺產」,有中國政府支持,蔡少華說,但作為傳承的
訓練難度。她記得,當時在夏天全副武裝,時常穿著厚
實踐,白先勇的身體力行,起了非常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
底、綁著沙袋在膝蓋上,跑一個小時練功。跑完滿身大
用。「白老師對崑曲和小蘭花班(青春版《牡丹亭》劇中
汗,背上全是鹽的結晶。
改變崑曲與青年演員的命運 沒有其他崑曲演員,擁有青春版《牡丹亭》演員們的經 歷,連演十多年,從青澀到壯年。沈豐英說:「我很幸運 的是,在最好的年齡演出最好的劇,青春版《牡丹亭》可 以說是改變了我的一生,改變了中國崑曲界所有青年演員 的命運。」她說明,青春版《牡丹亭》的運作模式,讓其 他崑劇團也發現青年演員的潛力,後來很多劇團都把戲的 @HSU Pei-Hung
主要角色放手給青年演員擔當,是非常好的現象。在年輕
張繼青指導傳授女主角沈豐英
人扮相好、體力好的時候,集中精力打造舞台經驗,是真 正培養演員的方式。 俞玖林說:「這可能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從他
1994年學習崑曲開始,他眼見了崑曲沒落清冷的狀況,也 聽長輩們說過從前更慘淡的情形。然而青春版《牡丹亭》 使崑曲慢慢復興,年輕人也喜歡崑劇了,社會關注度變化 極大。「很多人對崑曲都改變看法,不只是青春版《牡丹 亭》,甚至包括其他傳統劇種。」俞玖林說:「白老師當 時說我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有歷史的使命感,我愈來愈 感覺到是這樣,我們沒有白花心血。」 而今,俞玖林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為崑曲演員的分享 交流平台,亦回到家鄉崑山協助學校進行傳承教育。沈豐 @HSU Pei-Hung
英則將再帶來她飾演楊貴妃的《長生殿》,期待臺灣觀眾
汪世瑜收俞玖林為徒,傳承崑曲精神
也能喜歡她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角色詮釋。
十六年的約定,繼續前進 青春版《牡丹亭》源於十六年前白先勇和蔡少華的一個約
上,能夠適合不同的觀眾、對象,將崑曲特有的美學,讓
定,他們要重新打造崑曲新美學,讓崑曲傳承下去。於
更多人能分享,是很重要的。用今天的理念去實踐崑曲的
是,白先勇持續以廣大的感召力帶著青春版《牡丹亭》闖
傳承,「要讓崑曲活在當下、活在我們生活當中,更重要
蕩世界,蔡少華也堅守蘇州崑劇院院長的崗位鼎力合作。
的,能夠活在年輕人的審美生活當中。」他說。
十六年宛若一瞬,蔡少華說,春節前與白先勇開玩笑聊
俞玖林同樣以這樣的態度面對他所飾演的柳夢梅。除了閱讀
著:「白老師說:『你不能再當我是七十歲的人用啦!』
《牡丹亭》原著,加深整體理解外,俞玖林也試圖從現代社
後來一想,我也要六十歲了,再想想我們十多年的堅持,
會的角度,重新詮釋柳夢梅。「剛開始讀的時候,不是很喜
很值得。」
@HSU Pei-Hung
蔡少華認為,當代崑曲的傳承,如何在保持經典傳統藝術
歡柳夢梅這個角色。原著中柳夢梅其實愛情不夠專一,以一 個男子的事業心來說,也覺得他有點打秋風的一面。」俞玖
蘇州崑劇院院長蔡少華
包括青春版《牡丹亭》,這些年來他們共合作四部崑劇, 「逐步尋找崑劇傳承的一個路徑,崑曲對傳統文化的意
林笑言,他認為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柳夢梅不夠完美,因
義。」蔡少華說。目前他們正在醞釀籌畫另一部大戲《長
此他更試著小小「改造」柳夢梅,詮釋現代完美、深情的年
生殿》,是不同於原先蘇州崑劇院版本的新版,蔡少華
輕男子形象,譬如眼神的拿捏、男子氣概的收放等。俞玖林
說:「可能是我和白老師最後的一個願望。」《長生殿》
自詡為一個橋樑,在每個人對書中的柳夢梅有不同想像時,
是崑曲藝術的高峰,希望能用一個全新的理念去表達闡
他以他自己的想像和身體嫁接了柳夢梅,表演呈現予觀眾。
述,作為崑曲的典範。 蔡少華謙虛地說,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個好的藝術團
「要讓崑曲活在當下、活在我們生活當中,
隊,遇上一個好的時代,應天時地利人和而生,成就了崑 曲傳承最好的時期。不過,這個崑曲的好時代,難道不正
更重要的,能夠活在年輕人的審美生活當中。」蔡少華說。
是這群孵夢的人創造出來的嗎?
地點:大劇院
4.28 19 : 30
五
4.29 14 : 30
六
4.30 14 : 30
日
青春版《牡丹亭》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0 0 9
鄭嘉音教操偶
鄭嘉音
用青春創建自己的遊戲場
四月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場的當代偶劇《夜鶯》, 來自臺灣極少數以當代偶劇為主軸的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以下簡稱無獨有偶)。 其藝術總監鄭嘉音和共同創團的夥伴曾麗真在僅有布袋戲、皮影戲等傳統偶戲的臺灣,
劇故事
抱懷偶戲的夢,在1999年創立「無獨有偶」,活躍至今。 是什麼樣的機緣讓她有這個夢?她又如何自我訓練以成就自己的夢想?
Text│許雁婷 Photo│無獨有偶
FOCUS
鄭嘉音的父親是平面美術設計師,擅長做手工藝,從 小教她怎麼拿美工刀、割東西怎麼施力等,又有個熱 愛表演藝術的母親,一家人常一起看表演、逛畫廊, 在充滿藝術環境的家庭生活中長大。對鄭嘉音來說, 藝術生活是她從小至今的延續。 不過,一場香堤人偶劇場的演出,讓鄭嘉音從藝術參 與者,變成夢想創造的藝術創作者。「這之前我從來 沒想過要創作。」鄭嘉音說,看了香堤之後,她默默 立定志向:或許有一天可以跟他們做同樣的工作,可 以到世界各地演出。 鄭嘉音回溯發現:「可能因為我從小就很討厭別人硬 要教我什麼,我喜歡自己探索、尋找答案。有時候我 甚至會故意做錯,去看為什麼這樣錯?」或許正因為 香堤是沒有語言的偶戲演出,可以讓她感覺到得以自 由解釋的空間,因而心動不已。 想法一旦成形,就要開始行動。鄭嘉音在大學時期找 了許多相關課程、工作坊去上課:京韻大鼓、布袋 戲、拼布、造紙、服裝打版、洋娃娃製作等等,也上 了蘭陵劇坊的戲劇課程。鄭嘉音靠著雜食般的學習, © 無獨有偶
拼湊出自己的養成。直到大學四年級參與九歌兒童劇 團,在那裡工作五年後,即前往美國康乃迪克大學上 偶戲研究所,才從製偶、操偶、創作等非常實務的課
說到偶戲,臺灣相較於其他國家,算是偶戲傳統深
程中,正式學習了當代偶戲。
厚,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布袋戲。一直以來,臺灣不乏
反觀現在,鄭嘉音說,對偶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線上
全心投入布袋戲的學徒,儘管與其他表演藝術形式相
影片教學,線上教偶的影片非常多,有時候要學一些
較之下,這還是為數不多的一群人。但對從年少時期
偶的機關,她也會上YouTube找資料,「以前完全沒
便喜愛當代偶戲的鄭嘉音而言,更艱難的是,當代偶
辦法想像,只能悶著頭研究。」鄭嘉音樂觀認為,這
戲在臺灣沒有師傅、沒有系統化的學習管道,也沒有
可能會讓當代偶戲的未來變得很不一樣。
當代偶劇團讓她直接投入學習。
一台麵包車上山下海的夢 從研究所回國後的鄭嘉音,在當時的創團夥伴、現任
創作偶戲的起心動念,源於鄭嘉音高中看了法國香堤
無獨有偶行政總監曾麗真的積極推動下,一起創立了
人偶劇場(Compagnie Philippe Genty)的作品《像
「無獨有偶」。起初,她們憧憬歐洲小劇團兩三個團
方一樣的圓》(Rond comme un cube),劇中他們
員開著一台麵包車上山下海演出的樣貌,一開始也想
使用許多不規則的海綿造型,在無語言的表演中,表
這麼做就好。雖說無獨有偶至今仍有到臺灣各地巡演
達喜怒哀樂,在一個個海綿之間創造像人與人之間的
的系列演出,但現在戲劇規模顯然已遠遠超越最初的 © 喻行
雜食般的自我培育
關係。鄭嘉音笑道:「我竟然因為一群長得像變形蟲 的海綿,看到感動落淚!」
鄭嘉音手做夜鶯
想像。 無獨有偶的戲劇製作規模變大,有兩個較重要因素。
0 1 1
「無獨有偶」團員練操偶
偶戲推廣與人群互動
© 鄭嘉音
0 1 2
© 無獨有偶
FOCUS
鄭嘉音回憶,2006年,當時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
莊思想,譬如2003年的《小小孩》、2011 年的《剪
術總監平珩邀請無獨有偶與國家交響樂團(NSO)跨
紙人》。鄭嘉音認為,作品中都有些用語言無法言
界合作《火鳥》,那是無獨有偶首度挑戰的大劇場規
明的事,萬物似有其道理,但有時又沒有道理。
模,有了不錯的成果後,讓無獨有偶產生信心,發掘
「是有點玄學的。」鄭嘉音笑說。她最近思考,未
更多的潛力。另一則是環境使然,鄭嘉音認為,儘管
來也想從老莊的邏輯教操偶,過去教技術性的部分
偶戲人最喜歡的還是和觀眾很親密的小劇場形式,但
她都是沒問題的,「但精神性的東西我一直無法突
臺灣缺乏小劇場,只得往中大型劇場發展,才能持續
破。」她發現老莊的概念或許可以向新一代操偶者
營運劇團。然而,為了製作中大型規模的表演,需要
說明:「自己」如何退跟讓、如何變通,讓偶可以
更多演員,偶的尺寸需求也較大、較多,正因如此,
充滿生命;如何「把自己先放掉,讓外在的東西去
無形中則更推進了無獨有偶在製偶技術以及人才培育
感染你」。
上的成長。
鄭嘉音談到,曾在工作坊遇到德國懸絲偶大師亞伯 特.羅瑟(Albrecht Roser),受老師影響至深。因
鄭嘉音意識到自己肩負偶戲前後世代的銜接,希望繼續推廣偶戲教育, 並期望未來無獨有偶可以成為亞洲偶戲人的交流平台。
為過去的一些基礎,鄭嘉音對操偶自信滿滿,但在 工作坊中,羅瑟卻走到她身旁說:「不要想去控制 偶,妳要感受妳的偶想要去哪裡?」當場給了她一 記當頭棒喝。鄭嘉音說:「從那一刻起我的想法被
喚醒偶的生命
翻轉了。原本以為我是偶的主人,我要它去哪就去
無獨有偶像是太極一般的標誌(logo),恰恰反映
哪。可是老師要我們想,這個偶想去哪裡,妳只是
偶戲的精髓,以及鄭嘉音對偶戲的態度。鄭嘉音
幫助它去完成。」這概念後來成為無獨有偶教操偶
說:「偶和操偶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一體兩
的系統方法,「我們非常重視偶的生命,生命的喚
面 。」當時邀請設計的概念是:偶要被賦予生命,
醒。」鄭嘉音說。
生生不息,不斷循環,而操偶人和偶之間的能量一 直在轉換,是近似於太極、陰陽的概念。一個東西
推廣偶戲之路
永遠有一體兩面,不是單一絕對的。
無獨有偶在當代偶戲的人才培育上功不可沒,開辦
而後鄭嘉音也發現自己的作品中,有些思維傾向老
偶戲學堂、讀書會、大師工作坊等等。持續在校園
以宜蘭為基地和民眾接軌
助非常大。」也有住宿空間,演員抵達宜蘭基地的
之前,他們也招募有興趣的人才,做進一步培訓。
2013年無獨有偶將基地轉至宜蘭,更大規模地成為一
那一刻起,便可以完全專注在排練上。空間的專業
但在推廣當代偶戲的路上,卻面臨不少成見與困
個偶戲教育的平台「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也成
度加上人員的專注度,讓無獨有偶在創作及排練上
境。曾有演員想到無獨有偶學操偶,他們卻聽見自
為無獨有偶的一大轉捩點。「在臺北做到後來發現,
都更上一階。
己所屬的劇團團長說:「這有什麼好學的?偶不是
進劇場的永遠是同樣的一小群人。」鄭嘉音說,但無
拿起來就會了?」許多人並不尊重偶的專業,甚至
獨有偶希望劇場接近更多人群,他們從未停止思考:
十年習得允許失控
是同行。鄭嘉音無奈地說:「我們很疲累的是,要
臺灣的民眾需要什麼?「我們現在做的很大努力是,
鄭嘉音回顧無獨有偶成立十七年來,有極大心路歷程
一直去對抗這些偶戲的成見。」但因為偶戲是相當
希望讓民眾知道,我們的生活需要藝術。」
上的轉變。在成立的前十年,鄭嘉音說,好像都在學
純手工技術的戲劇,製作一齣偶戲除了一般戲劇表
鄭嘉音反省,有時會想是不是自以為提供很好的機會
習如何將西方學來的技巧、技術,運用在偶戲裡面。
演必備的元素外,製偶、操偶訓練都需要慢工細
讓大家接近藝術,但其實只是受到同樣喜歡藝術的同
直到第十年和導演Baboo合作《最美的時刻》,不僅
活,演員也幾乎都要從頭訓練,訓練人才的成本極
溫層認可,沒有真正擴大讓更多人認同:生活裡需要
得到觀眾的重視和高評價,也翻轉了一般對偶戲的概
高,也無法量產。「沒辦法很快或大規模地讓大家
藝術。「我還要再想,怎麼吸引大家去覺得人生中有
念,因為裡面有暴力和色情的畫面,是給成人而非孩
看到,什麼是優質的偶戲。」鄭嘉音說。
藝術可以快樂,可以讓精神得到滿足?」這是鄭嘉音
童的一齣偶劇。「我也才發現我自己作為偶戲創作
另外是在推辦偶戲課程及國際工作坊時,鄭嘉音
給自己的功課。另一方面,也在學習,怎麼讓藝術家
者,某個程度也有包袱。以往我們是把偶當作神一樣
不停思索:「如何讓這個東西在市場上合理地運
好好創作的同時,又有機會和民眾接觸?從一個單純
供奉,這齣戲需要摔偶、破壞偶,也讓我思考,除了
作?」由於來上課的大多是來自表演藝術界的學
的劇團轉換為一個推廣平台,三年來無獨有偶也還在
傳承老師給我的東西以外,偶戲的未來可以走去哪
員,參與者經濟上大多不寬裕,無獨有偶還是大部
謹慎拿捏。
裡?」鄭嘉音坦言。
分仰賴政府補助,以降低學費。相似的課程應當每
所幸也有令人興奮的事。在宜蘭的偌大空間裡,由
無獨有偶的前十年,鄭嘉音創作時,總希望自己可以
年不間斷辦理,但補助機制的運作,傾向不補助重
於工廠就在排練場旁邊,創作上更有效率。劇團排
掌控全局。在此之後她開始轉變:「我允許有些失控
複型的計畫,形成兩難。鄭嘉音仍希望能靠合理的
練過程中,有任何想法,就可以在工廠快速把實驗
發生,讓失控去尋找形式,比較敢放。」而後無獨有
收費,支撐起這些課程,但整個環境使然,這趟路
的原型打版出來,到排練場試驗;需要修整時又可
偶的創作幾乎沒有前人或其他參考對象的軌跡可循,
並不好走。
以馬上回到工廠修整。鄭嘉音說:「對創作上的幫
都是鄭嘉音跟創作者、演員們在排練場上實驗得來,
© 張瑞宗
© 鄭嘉音
《最美的時刻》
© 陳又維
舉辦教育場演出、相關課程,此外,製作大型偶劇
《夜鶯》
《最美的時刻》
傳統偶戲 V.S. 當代偶戲 偶戲的同與不同 偶的類型多樣,以操偶方式分類,包括人偶、掌中偶、執頭偶、杖頭偶、影偶、懸絲偶等。臺灣
感較強,並非寫實話劇;她建議觀眾,除了看故事以外,可以觀看偶的美術造型,以及創作者為
傳統偶戲中最盛行的三大偶戲為:傀儡戲(人偶、懸絲偶等)、布袋戲(掌中偶)及皮影戲(影
什麼選用這個形式來混搭?形式的傳達也帶來另一層意義、隱喻,包括使用偶的形式、操偶方
偶),其中又以「布袋戲」最為人熟知。而布袋戲最明確的特色,是模仿真人戲曲世界,追求擬
式,以及故事被傳達的方式,線索不只來自於故事本身,而是藏匿在很多不同地方,這是觀賞當
真,模仿戲曲裡的生、旦、淨、末、丑等行當。演出內容上,過去布袋戲劇本多是口耳相傳,保
代偶戲的樂趣所在。
留下來的口述劇本以《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水滸傳》等歷史及民間故事為
從教育的角度而言,為求傳統偶戲傳承,因應當代偶戲發展,臺灣中小學的藝術與人文課程教
主。而今布袋戲團不乏試圖創新劇本及演出形式者,臺中聲五洲掌中劇團即為一例。
材中,提到偶戲時,同時包含傳統偶戲及當代偶戲內涵,唯師資各異的關係,課程發展仍差異
當代偶戲則是以當代劇場表演為主體,將偶作為一種有力的媒介,與劇場表演整體相結合,延伸
極大。值得一提的是,臺中在地的「信義國小」進行偶戲課程將近二十年,成為信義國小的特
想像空間。當代偶戲中的「偶」不見得出現於全場表演,也能與真人演員相互動。物件皆可成
色,學生學習製偶、操偶、創作,進而成立「信義國小偶戲團」。該團連續九年於「全國學生
偶,譬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團長鄭嘉音提及的法國香堤人偶劇場,以海綿作為偶。當代劇場加
創意戲劇比賽」中奪冠,更經常受邀參與國內各種藝術活動展演,在這裡可以充分感受到偶戲
入偶作為表現形式時,跳脫僅為說故事的需求,有更加多元的展現。鄭嘉音說明,當代偶戲形式
傳承的新勢力。
0 1 3
首次大型製作《火鳥》
偶戲推廣學員成果展
她說:「我蠻喜歡這種感覺,實驗出來的東西不是預
鄭嘉音的偶戲專業也是自己從小各方各面的學習,一
不少表演藝術工作者經歷多年刻苦奮鬥後,會感覺
設好產生的,這個方式比較能把我們帶向未來,我也
步步拼湊而成的完整拼圖。
撐不下去,但鄭嘉音說:「如果確定這是你很想做
不斷還在尋找中。」
「我們自己創建了玩耍的平台,這個平台是我們用青
的事,為了它做一點犧牲不行嗎?」怎麼在想做的
春去換來的。我喜歡遊戲,首先必須努力工作去創立
事和生存下去這之間尋找平衡,永遠是個課題,但
創造不存在
我們的遊戲場,讓我可以好好遊戲。」鄭嘉音熱愛的
鄭嘉音沒有複雜的掙扎,只有一心向前衝。她意識
「很幸運的是,我可以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而這分
當代偶戲,某種程度而言,過去在臺灣是不存在的一
到自己肩負偶戲前後世代的銜接,希望繼續推廣偶
工作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鄭嘉音說。作為臺灣第
項工作,如今的成果是她與夥伴共同創造出來的,甚
戲教育,並期望未來無獨有偶可以成為亞洲偶戲人
一個當代偶戲劇團,無獨有偶可說是完全無中生有。
至,他們伸手拉了更多人一起在裡頭玩耍。
的交流平台。
臺中「聲五洲掌中劇團」 聲揚世界五大洲 五十二年前,響噹噹三個聖筊,決定了「聲五洲掌中劇團」團名(以下簡稱聲五洲)。聲五洲由
香港老夫子哈媒體主動授權,將《老夫子》漫畫結合《三國演義》,演出《老夫子與大蕃薯之三國
現任團長王英峻的父親王金匙於1965年創團,當時王英峻愛看戲的阿公在主祭池府王爺的廳堂
奇遇》,想像漫畫人物老夫子與大蕃薯幫關公養赤兔馬,藉此告訴孩童要愛護動物。臺灣重要漫畫
裡,發下將布袋戲「聲響全國」的宏願,擲筊問神明團名,最後以三個聖筊決定了聲五洲。
家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在一位大學教授的引薦下,也慷慨授權聲五洲改編運用,提供圖
聲五洲師承布袋戲五洲派,和大多布袋戲班一樣,以廟會起家,現在則是連續十三屆的臺中縣市
檔給聲五洲製偶,於是有了布袋戲版的《阿三哥與大嬸婆》及其他系列作品。這些合作與創意讓以
傑出演藝團隊,走遍中臺灣七百多間國小推廣演出,國際巡演遍及亞洲、歐洲、美洲、澳洲,兼
往以中老年觀眾為主的布袋戲,搖身一變成為廣受小朋友及年輕父母喜愛的親子劇場。2016年,
顧在地教育與國際推廣的掌中劇團。
聲五洲首度受邀參與臺中兒童藝術節,現場盛況讓王英峻笑說:「首度有走紅的感覺!」
從小耳濡目染,王英峻早早立志和父親一樣演布袋戲,正式接班聲五洲後,十五年前決定轉型。
不僅如此,聲五洲2015年第一次跨界與臺中在地知名搖滾樂團「老諾╳主音樂團」合作,演出
「以前布袋戲班演出是酬神民戲、廟口盛事,戲台一搭村子裡的人就來一半。」王英峻說,儘管
《搖滾跨界——義俠廖添丁之櫻花美人香》;除了搖滾音樂外,還進一步加上龍陣、獅陣、戰鼓
廟會演出還是劇團重要收入來源,但廟會場景因為種種因素還是沒落,劇團需要做出改變。於是
等,演出《搖滾西遊記》,都有超乎預期的好評。
他走入校園培養未來的種子觀眾,並且發展傳統戲以外的其他戲劇類型,以及跨界合作。
農曆年前訪問時,聲五洲早排滿了初一到初四的國內行程,初五就要飛往馬來西亞受邀於檳城臺灣
布袋戲的傳統戲乃是結合文武場、北管演出,而聲五洲現在也製作現場聲光效果豐富的金光戲,以
燈會文化節演出。王英峻積極推陳出新、開放合作、走進國小校園推廣,近期也開始在社區大學帶
及多元主題性的客製化表演,與民眾有更多互動。另外,聲五洲也走進劇場舞台,發展兒童劇,接
老年人一起創作演出,並開啟教導新手媽媽操偶編劇的課程。從小在戲班長大,他並不陷在往日的
觸更多年齡層的觀眾。他們改編古典文學作品,將《封神演義》中著名的〈哪吒鬧東海〉改編為
美好回憶,而是將聲五洲帶往新的方向,幾近在世界五大洲巡演,「非洲還沒去過啦!」王英峻打
《龍宮囍事》、《小神童大冒險》,結合環保議題,說一個三太子遊歷東海的海底世界故事;又,
趣說。
© 聲五洲掌中劇團
0 1 4
© 無獨有偶
© 顏涵正
FOCUS
聲五洲掌中劇團到馬來西亞演出
地點:中劇院
4.8
14 : 30 、 19 : 30
六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夜鶯》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歌劇院開幕活動《淨‧水》演出畫面
At Full:燈光,穿梭舞台的無聲魔法 可曾想過:光的明與滅,不只定義了你我的日夜,更操控了劇場舞台表演的生命起落?
0 1 5
劇場燈光設計所帶來的光影變化,在觀眾定睛凝望的舞台上,為故事鋪陳,讓角色呼吸,功不可沒。 不同種類的燈具在舞台上會產生不同效果,色彩調配與光線強弱之間的消長變化,分分秒秒都是關鍵,影響的層面既深又廣: 像是場景的轉換、情節的推展、隱含訊息的傳遞、導演觀點的詮釋、和呈現的故事氛圍等等, 每一個CUE(燈光轉換)的細節都牽動著觀眾內在的悸動── 「我不想說」,又或者「我不知道該怎麼說」的現實真相,被包裹在你我層層的個人感官迷霧裡, 唯有嘗試撥開這些習以為常的理性思維,透過劇場表演中,燈光變化的襯托下,一針見血的穿透, 才能見到隱藏在內心,原來可被具體擷取並且檢視的真實感受。 原來戲劇作品裡所顯露的活力來自於生命掙扎,喜感源自於現實衝撞,也正因為這樣的人生經驗豐富了表演藝術的多元面向, 本期劇故事焦點特別從歐美當紅劇場導演(喬埃.波默拉《小木偶》、羅伯.威爾森《彼得潘》)的作品中探討, 舞台燈光設計如何扮演一個「引導」角色,將觀眾逐漸帶向自我投射的心靈角落, 創作者無論是透過反覆嘗試摸索也好、依賴直覺或潛意識運用也罷,他們的作品藉著燈光與觀眾的互動中, 將眾人熟悉的童話延伸後重新詮釋,細膩而準確地編織出你我生活的質地來。 ■ 邱善濃
《彼得潘》
© Lucie Jansch
《小木偶》
© Elisabeth Carecchio
Text│耿一偉(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王世偉 Photo│各劇團提供
FOCUS
用有機的視覺效果創造出當代的回聲
《小木偶》的舞台燈光設計—— 艾瑞克 ‧ 索耶爾 © Olivier Monge
《小木偶》(Pinocchio)的舞台空間就像是一個魔術盒,只需要用一些道具去變換舞台場景,根本不必使用任何佈景, 本回將透過專訪舞台與燈光設計艾瑞克.索耶爾(Éric Soyer)的方式,帶您一探《小木偶》舞台幕後的奇幻魔法。 Q :從 1997 年,您開始與喬埃‧波默拉( Jo l
中,刺耳的音效一方面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另一
也要呈現出相同的效果,要讓一個清晰的畫面突然
Pommerat)合作,專門為他的作品設計舞台與燈
方面添增了一種滑稽感。這些效果令人想起電視的
地變得模糊。我們試著將一種舞台幻覺具體化,使
光。你們如何發展在舞台上書寫的手法、一起建構
遊戲節目,小木偶彷彿是被娛樂性麻醉的電視觀
觀眾能夠超越視覺意象,感受到更強烈的效果。劇
演出的空間和氛圍?
眾,不願意去認清現實。劇中其實充滿許多現世的
中,許多場景都有這種奇幻的效果。例如,當小木
我們從一些零星的素材展開創作。製作前,波默拉會
隱喻。小木偶就像移民一樣離開安逸的環境,去尋
偶掉進海裡,一整片藍色的雷射光投射過來,模糊
與我討論他想要探索的主題,無論是空間、場景或氛
找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即便我們並不想用當代
了舞台的邊界,觀眾彷彿看見角色深陷於一片汪洋
圍。之後,我開始構思舞台裝置,試著用寫意的方式
的角度去改編童話,但在編排過程期間,這個故事
之中。突然,鯨魚的聲音傳了過來。即使觀眾看不
呈現出不同的場景。對我來說,建構場景同時得考慮
不斷地提醒大家眼前的問題,充滿了當代的回聲。
到鯨魚的實體,卻感覺到牠逐漸地逼近。
到空間與燈光,而光又有截然不同的性質:冷光或
Q:在排練《小木偶》的過程中,劇組如何設想小朋
暖光、自然還是人造光線、室外或室內光源……。
友的反應?
燈光是調整空間大小的基本元素。然後,我開始製作
有時候,劇院會邀請小學生參觀排練的過程。在呈
一些模型,用來測試舞台效果。透過即興演出,我
現一些片段之後,我們會與孩子們交換意見。他們
們在實際的舞台空間中探索戲劇情境,慢慢地將這
的反應可能會修正創作的發展方向,也可能產生意
些材料塑造成角色、情節、氛圍……。舞台上,所
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次我們在一群小朋友面
有元素一應俱全:佈景、燈光、服裝和音效素材。
前即興演出劇中的學校場景:皮諾丘和壞學生試圖
這樣集體工作的方式使大家馬上可以實際演練、彼
挑釁由敘事者扮演的老師。小朋友的反應非常激
此互動、交換意見,一步步編寫出作品內容。無論
烈,因為這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後,舞台上
是文字、場面調度、聲效、燈光、寂靜還是黑暗,
的三人僵持不下,舞台下則叫囂成一片。演員們不
這些元素不僅是路易霧靄劇團(Compagnie Louis
知道該繼續演下去,還是就此暫停。突然,音樂設
Brouillard)的美學基礎,也是波默拉創作的素材。
計放了《Last night a DJ saved my life》(註2)這
某方面而言,波默拉並沒有搬演他的劇作,而是建
首歌要緩和氣氛,而我則用燈光營造出一種迪斯可
立一套可以讓他寫作的體系。
舞廳的氛圍。場上的演員開始跳舞,現場小朋友的
Q:您如何與波默拉建構《小木偶》的場景 ?
情緒更是亢奮,彷彿像是參加舞會一般。這樣的驟
我們兩人先從科洛迪(註1)的童書著手。它本身
變不僅化解了場上的尷尬,也達到劇情的高潮。於
的故事性已經非常豐富,我們根本不需要再去發展
是,波默拉把這段場景保留在劇中。一切就像是壓
其他情節。首先,波默拉選擇他想改編的場景,我
力鍋,緊繃的劇情攀升到最高點,但仍需要留給觀
則依照這些元素去建構舞台道具。波默拉最初的構
眾釋放的空間。做一齣給小朋友看的戲並不簡單,
想是要營造出一種陳舊的市集氛圍,會讓人想起費
不僅要排除說教的口吻、使故事變得淺顯易懂,也
里尼電影中的義大利民間風情。這條線索讓我開始
要讓他們一直專注場上的變化。某些時候,必須要
尋找演出燈光的質感。我想像劇中的光線比較像燭
讓他們釋放自己的情緒,有機會可以發表意見、做
火,充滿生命力且給人一種溫和的感受。
出反應。這也是為何《小木偶》的敘事者常常向觀
劇中,某些場景帶領觀眾進入一種迷離奇幻的氛
眾提問。他試圖建立與台下溝通的管道,這才是民
圍,讓人產生一窺究竟的衝動,無論是戶外場景
眾劇場的本質。
(荒野或海洋)、超自然場景(帶有寫實風格又充
Q:空的空間、昏暗的燈光彷彿是波默拉的舞台美學
滿幻想意味的仙女家)、具體場景(歌廳、卡車、
特色。為何您會選擇在黑盒子中鋪展故事?朦朧的
學校、監獄)。所有的設計都塑造了每一個場景獨
舞台意象是否為了加強觀眾的想像力 ?
特的性質、氛圍和音樂感。
我們在作品中尋找一種充滿生命力、溫度的真實
Q:您如何處理劇中的奇幻橋段,例如:小木偶的鼻
性。儘管我們使用模擬的手法,但我們希望讓觀眾
子變長,或是它變形的過程 ?
感覺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真的。這一定得要從感官上
我們一開始就知道無法製造出令人驚奇的效果。於
著手,將觀眾導引到夢境與現實之間的邊界。這也
是我們運用了像是變魔術的手法,來凸顯這些場景
是為何波默拉的作品就像夢一般支離破碎。舞台上
的荒謬性、幽默感。在小木偶鼻子變長的那一幕
的情境如此真實,卻完全沒有邏輯可循。在視覺上
© Elisabeth Carecchio
0 1 6
因此得用一種精簡的方式去形塑場景、氛圍,這種寫意的手法企圖喚起觀看的欲望,讓觀者想像那些不存在的畫面。
© Elisabeth Carecchio
Q:可以說,波默拉的作品用燈光營造空間感,用
動人心的效果?在某些演出中,有時候要找到一些
聲音譜出氛圍嗎?
方式使觀眾產生驚奇感。《小木偶》的一些場景就
沒錯。也可以說,導演和演員將虛擬的時空化為舞
是如此:小酒館、鯨魚肚子裡等。我試著形塑一種
台的現實,就像是要求精準的舞台技術人員。《小
不同於現實的奇幻世界。即便它們在文字上只是一
木偶》中的四名演員表現極為亮眼,他們得搬演無
種隱喻,但在呈現它們時要產生一種撼動人心的力
數場景和角色。即便觀眾看見他們在舞台上變換身
量,要讓觀眾有一股大笑、流淚的衝動,要使他們
分,也不會認為他們是同一個角色。舞台上的表演
不知所措、深受感動。這就是波默拉劇場的特色,
充滿樂趣,觀眾有時候完全沉浸在幻覺之中,有時
讓人無法用理性判斷、擾亂他的感官、產生出一種
候又完全抽離、親眼目睹幻象被製造的過程。我刻
顫動。
意使用透明帷幕模糊舞台上的某些意象。例如,鯨
Q:您的燈光設計如同音樂的流動,具有一種呼吸
魚肚子裡父子分離的場景,就像是潛水時眼前海裡
感。您如何看待燈光與演出之間的關連?
朦朧的畫面。我試圖勾勒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氛圍,
其實是演員讓整體空間產生變化、賦予燈光一種呼
讓觀眾脫離日常的感受。藉由細微的感官變化,他
吸感。因為他們不斷地在舞台上變換自己的位置、
們逐漸可以接受奇妙的事物,進而融入劇情之中。
姿態、運動等。無線麥克風讓他們可以發展一種單
Q:為何波默拉的創作強調奇幻的舞台意象?
純、寫實的表演,同時也製造出聲音的空間感和多
奇幻的舞台意象可以讓我們鋪展極為沉重的故事。
重的效果。聲音和燈光都要形塑人物所處的空間:
因為美妙的藝術形式可以吸引觀者,讓他們更深入
寬闊的荒野、封閉的房間、教堂裡……。創作中,
認識故事背後的人性價值。波默拉的劇場作品一向
燈光與聲音的發展同步並進,同時也與舞台建構密
如此,運用鮮明的美學形式去說故事,而不會讓人
不可分。但燈光和聲音用另一種方式在雕塑空間。
深陷其中的悲苦之中。而且《小木偶》是做給小朋
波默拉非常重視這兩種元素,並且給予相當多時間
友看的戲。現在的小孩每天都被影像包圍,早已習
讓我們可以做出不同的實驗。身為燈光設計,就
慣了視覺效果。我們試著呈現出只有劇場才能產生
像是編寫一篇樂譜,必須強調時間、空間緩慢的變
的意象。劇場要怎麼突破自己的局限,運用手工藝
化。在創作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想到燈光,並試
的技術,創造出更豐富的視覺意象?要如何藉由集
著將其融入舞台上時空的轉移,讓它變得有機化。
體工作的精準,讓劇場這座大型機械裝置產生最撼
█ 王世偉
註1. 卡洛‧科洛迪(Carlon Collodi)為十九世紀義大利作者,以兒童文學聞名於世。1881年開始,他在《兒童雜誌》(Giornale per I bambini )上連載小木偶皮諾丘的故事,廣受歡迎。 最後36篇故事集結成《小木偶奇遇記》(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 Storia di un burattino ),於1883年出版。 註2. 1982年由海地歌手蕾珍妮‧瑪葛洛(Réjane Magloire)和Rose Marie Ramsey一起合唱的迪斯可舞曲。
地點:中劇院
4.21 19 : 30
五
4.22 19 : 30
六
4.23 14 : 30
日
路易霧靄劇團《小木偶》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0 1 7
© Lucie Jansch
FOCUS
《彼得潘》的舞台燈光設計—— 羅伯 ‧ 威爾森 如果你單看一幅梵谷的向日葵,你不會真的看到什麼。 © Lucie Jansch
0 1 8
以光在舞台作畫
但你若看過所有梵谷的畫,再來回頭看這幅向日葵,你會在這幅畫中看到所有梵谷的作品。 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劇場也是一樣,《彼得潘》(Peter Pan)是全新的作品, 有它的獨特與獨創之處,但你可以在這裡看到羅伯•威爾森過去的所有作品。
想要瞭解羅伯‧威爾森的《彼得潘》,不妨先從結尾
我說,這是我看過舞台演出中最好的燈光設計。我
配樂。也就是說,原本聽覺要起的效果,現在讓視
母親在窗戶前等待溫蒂他們返家的場景開始,我們看
覺得受寵若驚,恰好我知道他也在排一齣歌劇,於
覺來扮演。音樂在戲劇演出中所能產生的作用,尤
到她全身穿著黑衣,背對觀眾,手放在後面。但這個
是就獲得他的允許,隔天去看他排練。十點一到,
其在西方,從歌劇以來就有很多理論與實踐,到了
姿態對熟悉羅伯‧威爾森作品的人來說,實在眼熟。
我進入歌劇院,發現一個空曠的巨大舞台。而他在
華格納的總體藝術與主題動機,音樂的戲劇作用更
最早1970年的《聾人一瞥》(Deafman Glance) 就
那裡,正在下達指令:『這裡,黃色,不是那樣,
達到高峰,不過相信一般觀眾透過對電影配樂的經
已經出現過類似畫面,好像是羅伯‧威爾森的特殊簽
一點點就好;不,再加一點藍,對,還有這邊要放
驗,大概可以捕捉到八、九成。這些音樂的作用包
名。我們可以從這個場面出發,繼續分析。母親面
一點綠色;不,要更強一點……』他根本就是用光
括搭配動作、表現場景氣氛、表達角色心理、預示
對的窗戶外面,是一大片白色的布幕,這個布幕透
作畫。這是對我正在嘗試做的事的一種肯定。」如
情節的變化、代表角色、創造整部作品基調、暗示
過背後打光的方式,產生各種燈光色彩的效果,也是
果有機會看過羅伯‧威爾森導戲或讀過他的排練紀
時空背景、提高注意力等。
羅伯‧威爾森的招牌,好像LV的標籤一樣。這個技
錄,你會發現他根本在做一樣的事。
在這裡我舉兩個例子,一是來自最後母親在等待的
巧,是他從知名義大利電影導演維斯康提(Luchino
在觀賞維斯康提導戲的短短過程中,羅伯‧威爾森
場面,窗外是一片暗藍色,大約在上方的1/3處有一
Visconti)的作品受到啟發,最後發展成自己的招牌。
體會到光對劇場的重要性,他說:「我雖然看維斯
道白光。接著母親開始轉身說話,此時這道白光也
康提如何使用燈光只有短短幾天的時間,但我的確
開始變得更亮更大,彷彿暗示她的心理變化,還有
用燈光作為畫筆
學到一些技巧,我所學到的,尤其是他對燈光的
溫蒂即將返家的下個情節;二是之後沒多久的結尾
維斯康提在電影上以新寫實主義著稱,但在戲劇和
思考,他用燈光作畫的方式,對我來說都是一個
大合唱時,那一大片暗藍光,也會轉成淡粉紅色,
歌劇導演上,他卻是完全相反。這位與卡拉絲(註
全新的世界。」在《給維多利亞女王的信》之後
並照亮整個舞台,搭配整個場面的歡樂氣氛。
3)合作過的義大利導演,和羅伯‧威爾森一樣,
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 )
但是以上的說明,並不能完整說明羅伯‧威爾森燈
是把光當作畫筆在舞台上揮灑的。1974年,維斯康
(1976),燈光元素在他舞台創作中的比例,立刻
光設計的意義。因為他在安排這些燈光效果時,並
提在義大利看到《給維多利亞女王的信》(A Letter
變得大幅增加,超越其他所有元素。這可說是維斯
不是那麼僵化,好像先做好功課,畫好圖表,然後
for Queen Victoria),他非常讚許羅伯‧威爾森這個
康提給他帶來的影響與刺激。
才一個一個配上去。實際上他更依賴直覺,或者說
作品。後來羅伯‧威爾森回憶說:「他來到後台對
在《彼得潘》中,幕後打光的效果,非常接近電影
更相信潛意識的作用,他曾說:「不要問我為什麼
FOCUS 要這樣做,如果我知道為什麼,那我就不做了。」
計,當然大多數觀眾在意識層面不見得留意到這
詩》(Shakespeare's Sonnets )(2009)、《浮士
羅伯‧威爾森堅信,藝術家的工作是創作,而非詮
些細節,但對羅伯‧威爾森來說,這些設計都會在
德》(Faust )(2015)與2016年底才首演的貝克特
釋,詮釋是評論家與觀眾的工作。所以有時這些燈
潛意識層面影響觀眾,而且召喚他們去挖掘、去探
《終局》,而且這些作品經常巡演巴黎與紐約,可
光也會出現我們無法理解,甚至是與畫面衝突的效
索。舉個例子,如果細心的話,會發現虎克船長的
說是柏林劇團的當家台柱。
果,但重點都是提高觀眾的注意力。
指甲其實是紅色的,這個小設計非常有趣,但回歸 小說原著,會發現這其實是把他的內在心理狀態,
做「錯」的事情才學到東西
舞台上所有元素皆平等看待
也就是非常重視體面的矛盾心態,給視覺化了。
舞台設計部分,羅伯‧威爾森的美學受到包浩斯的
如果把羅伯‧威爾森的劇場視為一種人造的自然景
這次《彼得潘》跟柏林劇團合作,這個劇團是二十
影響,向來以極簡為主,也就「少即是多」(Less
觀,或許比較容易理解,一個日本禪宗的花園,並
世紀國際劇場界最具影響力的創作者布萊希特
is more),但這也只說對一半而已,因為在每一場
不是要表達或象徵甚麼,而是要藉著眼前的美感與
(Bertolt Brecht)於1949年所創立。羅伯.威爾
戲裡,他又會玩各種不一樣的創意,有時甚至讓人
矛盾不可解,創造出觀者自己內在的心理空間。所
森看出他與布萊希特的共同點,他說:「在歐洲的
覺得奢侈,這部分又有點「多即是不同」(More is
以羅伯‧威爾森對視覺與聲音的設計,更像是俳句
傳統裡,文本是最重要的元素。在我的劇場裡,所
different)的巴洛克風情,而這也是羅伯‧威爾森
般跳躍,能引發觀眾心中的悠遠意境。如果我們說
有的元素,如空間、燈光、演員、聲音、文本、服
每齣戲又會讓熟悉他的觀眾驚喜的原因。
羅伯‧威爾森的劇場充滿個人禪意,需要我們去參
裝、道具等,都是同等重要的。我想這也是布萊希
以開場來說,觀眾會看到跟結尾接近的舞台,唯一
與,其實也並不為過。
特試圖帶給德國劇場的。」羅伯‧威爾森和柏林劇
的不同是,原本大開的窗戶,實際上是由四面布幕
即使燈光是羅伯‧威爾森劇場的最重要美學原則,
團的合作,可回溯到1998年,當時是布萊希特百年
所構成,但一開場時,這四面布幕卻用類似鏡頭縮
但他的特色也在於將舞台上所有的元素,包括演員
冥誕,他受邀執導了布萊希特的《海洋戰鬥》(The
小光圈的方式,切成一塊小窗戶,之後才擴大成大
在內,都用平等的角度來調度,而非只重視對白或
Flight Across )。之後至今,他在柏林劇團執導了
窗戶。但是這個令人驚艷的光圈手法,也只出現在
臉部表情。舞台上有很多細節在同時作用。比如
八部作品,包括大受歡迎的《三便士歌劇》(The
第一場,之後就沒有再用了。在《彼得潘》的每一
《彼得潘》中,演員的手指經常有各種小動作或設
Threepenny Opera )(2007)、《莎士比亞14行
場,都會有一個前面沒有出現過的舞台設計變化, 比如到了下半場關於美人魚的段落,羅 伯.威爾森設計了三個浮在半空中的岩 石,讓美人魚躺在上頭,到了下一場 戲,觀眾會發現這些岩石居然透過機器 槓桿,可緩緩下降到地面。《彼得潘》 的舞台設計透過極簡與繁複的交互變 化,不斷吸引著觀眾的目光,而唯一不 變的特徵,是令人著迷的視覺美感。
© Lucie Jansch
© Barbara Braun
羅伯‧威爾森說:「有時你會問自己: 『接下來我要幹什麼?』『什麼是我 該做的事?』然後你可以再問:『什 麼事是錯的?』『什麼是我不該做 的?』……接著就去做那件錯的事,這 樣你才會學到東西。」《彼得潘》裡的 諸多設計,包括人物造型與選角,都可 透過此原則觀察。只是在《彼得潘》原 著裡,有長不大的小孩、愛體面的海 盜、壞心的小精靈、要當母親的小女 孩、會照顧小孩的狗、在空中築巢的鳥
© Lucie Jansch
© Barbara Braun
等等矛盾的設計,根本與羅伯‧威爾森 的創作思維一拍即合。 羅伯‧威爾森的《彼得潘》,實在錯得 太對! █ 耿一偉
註3. 瑪麗亞.卡拉絲 (Maria Callas) 美國籍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義大利「美聲歌劇」(bel canto)復興的代表人物,兼備高超演唱技巧和超凡舞台表演能力,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 響力的女高音之一。
地點:大劇院
3.3 19 : 30
五
3.4 19 : 30
六
柏林劇團《彼得潘》× 羅伯‧威爾森 QR CODE 瞭解更多
0 1 9
PEOPLE
©環球音樂
0 2 0
曾宇謙 老練成熟的燦爛青春
今年曾宇謙的首場臺灣演出,將於五月在臺中國家歌劇院 登台,《大劇報》搶先採訪這位揚名國際樂壇的小提琴新
2017年,臺灣小提琴家曾宇謙展開了嶄新生涯,
星。曾宇謙年初發行個人的第三張專輯《夢幻樂章》,這也
從前年拿下柴柯夫斯基大賽銀牌獎,
是他加盟國際唱片大廠環球音樂的首張錄音。先前2012年參
雖然去年於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畢業, 但宇謙目前還保有學生身分,
加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後,比利時當地唱片公司發行他首
仍跟隨 Aaron Rosand學琴, 並努力朝職業演奏家夢想前進。
張專輯《法國小提琴名曲集》。接著回到臺灣,長期贊助曾 宇謙的奇美基金會為他錄製了《薩拉沙泰名曲集》,贏得了
Text│林伯杰 Photo│環球音樂
2015年傳統與藝術類金曲獎之最佳詮釋獎。筆者當時擔任評 審,猶記得決選時,眾位評審對於各項得主各有堅持爭論甚 久,唯獨曾宇謙的琴藝是全體一致無異議通過。
《夢幻樂章》預購成績驚人 在《夢幻樂章》這張最新專輯中,從炫技的塔替尼《魔鬼的 顫音》到深情的柴柯夫斯基《憶懷念之地》,展現了繁花似 錦的多樣風格,尤其曾宇謙特別挑選從小渴望演出的高難度 《夏季最後玫瑰》變奏曲,作為自己演奏生涯的里程碑。唱 片公司肯放手讓曾宇謙主導整張專輯的選曲,便可知他們對 於這位崛起新秀的重視與肯定。而預購成績果然驚人,單是 ©環球音樂
臺灣地區即超過五千張,環球音樂表示此等「榮景」,只有 二十多年前慕特的《卡門幻想曲》可堪比擬。 二十世紀唱片產業的發達,成了許多早期演奏家快速成名
©環球音樂
©環球音樂
0 2 1
的終南捷徑,如今樂壇又回到百年前表演當道的局面,曾
二十二歲的曾宇謙擁有超越年齡的成熟練達,於是乎對
宇謙很清楚發行專輯就如同比賽般,只是一張證明自己的
於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裡的激昂與深沉,有著驚人的
「名片」,要在芸芸好手之間出類拔萃,還是得靠一場又
詮釋能力。今年五月十一日,曾宇謙將在臺中國家歌劇
不演出不練琴的時候,曾宇謙打打電動,
一場的硬實力展現。不過唱片公司已著手規劃下一張專
院拉奏此曲,這是他上半年已排定的歐美、澳洲、中國
偶爾玩玩乒乓球鍛鍊體力,他也喜歡看電
輯,根據曾宇謙的透露,應是柴柯夫斯基與西貝流士的小
等地行程之外,應指揮大師沙隆年與英國愛樂管絃樂團
提琴協奏曲,著實令樂迷期待。
之邀,回到家鄉臺灣的唯一一場演出。過去曾宇謙和馬
生活中的享受,然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
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倫敦愛樂、捷克愛樂等同台演
卻是在臺東市一家不知名的米苔目。
回臺唯一一場演出在歌劇院
出,面對大師與名團,他表示也是另一種學習,互動中
有意思的是,問到曾宇謙最愛的食物,居
柴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已是曾宇謙累計至今拉奏最
更能精進自己的琴藝。
多次的協奏曲,包括 2015年11月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夏綠
即使已是冉冉上升的人氣明星,一天亦維持練琴三到四小
外各地演出,珍珠奶茶是最容易找到的臺
地公園的露天演出,讓上萬名觀眾沉醉不已。然而他的最
時,他打比喻說:「練琴像是存錢,演出則像是花錢」。
灣美食,而在採訪之際,曾宇謙果然正喝
愛,還是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幼時聽到
成名後的曾宇謙保持著謙遜誠懇的態度,尤其感謝臺灣樂
著一杯珍珠奶茶。
前輩明茲的錄音便擄掠其心,從小學四年級參加全國學生
迷對他的支持。在國外演出時,觀眾單純抱著評鑑一位小
音樂比賽,到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的入學考,接著陸續參
提琴家的角度來聆賞,可是每當曾宇謙在臺灣,一踏上舞
加西班牙薩拉沙泰小提琴大賽、新加坡國際小提琴大賽,
台,無形無聲中就能感受到溫暖情感的傳遞,五月十一
及柴柯夫斯基大賽,都是以這首協奏曲贏得首獎,堪稱曾
日,曾宇謙也將透過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以琴聲回饋
宇謙的「幸運符」。
他心中最真摯的悸動。
地點:大劇院
5.11 19 : 30
四
5.12 19 : 30
五
舞台下的曾宇謙
視,特別是美食節目。在世界各地表演之 餘,探訪當地的美食餐廳,反成為曾宇謙
然是珍珠奶茶。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思鄉 的反射情感,從美國求學時代,到現在海
沙隆年與英國愛樂管絃樂團 QR CODE 瞭解更多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PEOPLE
0 2 2
哲也 ╳許栢昂
臺灣經典兒童文學《晴空小侍郎》吸睛登場
不少讀者好奇,短短一個多小時,將如何呈現約250頁的 經典兒童奇幻文學精神?文字可以天馬行空,但戲劇如何 表現原著中的魔幻感?帶著期待的心情,哲也老師好奇說 道:「有著巨大身形的桃樹老人會登場嗎?那高聳的莫怪
改編自金鼎獎作家哲也的兒童奇幻文學《晴空小侍郎》劇作,
樓將如何展現呢?」「優秀的年輕導演與風神寶寶團隊有
將在今年四月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著無比熱情與能量,一定會以創意打動人心,帶大家度過
這是繼紙風車改編《小火龍與糊塗小魔女》之後,哲也老師另一部作品登上舞台,
歡樂的夜晚時光。」
由擅長兒童歌仔戲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與京劇底子深厚的栢優座青年導演
戲劇開始,暗黑中鬼爬行,孩子們打哆嗦的好奇驚聲中,
許栢昂合作,歌仔戲、京劇遇到兒童奇幻文學,將併發出甚麼火花呢?!
鬼演員開始講話,孩子們發現好有趣:惡名昭彰的鬼和我 們一樣,會哀傷、開心,也會講笑話呢。 「不用3D動畫
Text│喬偉達 Photo│風神寶寶兒童劇團、許栢昂、哲也、親子天下
或聲光特效,《晴空小侍郎》將藉由演員本身的身段及歌 聲,用最單純的肢體語言,訴說一個完整的故事。畢竟, 現在的孩子們已經有太多視覺刺激了啊。」一身熱情能 量,導演許栢昂笑著回應,一般兒童劇多是嘉年華歡樂呈 現,但這齣戲將不特別強調歡樂,從原著中充滿人性、擬 人化的鬼的角度,帶領孩子走進鬼的世界。
身體與唱腔 最魔幻趣味的道具 改編後,演員一人分飾三角,分別是人、鬼、神仙,懶惰 鬼、小氣鬼等藉由試煉犧牲後成為神,孩子們從前世今生的 關係,理解原作文本中善惡有報的因果關係。劇中也改編加 入現代議題,如桃樹老人搖身一變桃樹媽媽;到莫怪樓找小 孩,其實是一直滑手機,無視孩子就在身邊的結果。藉由滑 手機、找不到孩子,隱喻冷漠疏離的現代人際關係,提醒不 論親子、情人或朋友,都可能無視身邊最重要的人。 「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笑聲了。」撰寫《晴空小侍郎》 時,哲也老師回憶兒時週末中午全家吃水餃時,一邊聽 著魏龍豪、吳兆南的相聲廣播節目,說著中國古代神話故
原著作者暨文學顧問 哲也
導演 許栢昂
哲也 ╳許栢昂的對談二三四 Q:怕不怕鬼呢? 哲: 10 年前撰寫《晴空小侍郎》時住在基 隆半山腰,每天遛狗經過黑森森樹林,產生 杯弓蛇影的恐怖鬼聯想。但後來看到一篇 文章,提到鬼二十四小時生活在黑暗裡,且 親愛家人也看不見他們、不能吃美味食物。 轉念一想開始實驗:你出來吧,我當你的朋 友,甚至伸出手指,你們如果餓了,就咬我 一口吧!多次練習後,心中產生魔法,後 來,真的就不害怕了。 栢:小時有點怕鬼,但現在應該是鬼怕人 吧,因為我們動不動就要拍照、上傳、打 卡,連鬼都不敢出來了呢。
Q:最喜歡《晴空小侍郎》哪個鬼怪角色? 哲:我最喜愛的角色是那有點三八三八、天 然呆的蜥蜴三臣,或許是因唐唐老師的插畫 實在太可愛了吧! 栢:原作中我最喜愛幻影劍的角色,可無所 不能變變變!而在這齣戲中,飾演晴爺爺的 演員精彩詮釋改編後亦正亦諧的晴爺爺,非 常有趣。對鬼怪來說,我認為,晴爺爺也像 《哈利波特》中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校 長,每次出生入死其實是一場試煉,而非真 正死亡危機。
Q:年少青春第一本閱讀並著迷的文學作品是?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哲:小時非常著迷日本漫畫《怪博士與機器 娃娃》,常一邊走路回家,一邊看漫畫,那 是一段美好時光。年紀稍長時,愛上了神 祕筆調的拉丁美洲魔幻寫實鉅作《百年孤 寂》,從書架上買下後欲罷不能,當天就閱 讀完了。
事、詩詞、小曲,儘管聽不甚懂,但也笑得嘻嘻哈哈。他
一人分飾人鬼神前世今生 我也不怕鬼了
栢: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懷念單純的歡笑片刻,因此構思這部讓小朋友不害怕的鬼
書中提到「我們的心就是極樂世界」,還有一些愛與善
不過我在年輕時就讀完了《水滸傳》、《三
故事時,也融入喜愛的神祕妖怪故事及趣味、幽默、人
念,沒有說教,但卻內化帶來力量。哲也老師表示:「佛
情,希望孩子們閱讀時也可以有「哇!好好玩啊!」的朗
法中講到人的世界其實是心構成的,我一直相信,心若
Q:若要選一個創作最需要的特質,那會是什
朗笑聲。
是正面,世界也會愈來愈好,雖然沒甚麼科學實驗可驗
麼?
於嘉義首演後,人力電梯是讓大小朋友呵呵大笑的橋段之
證。」提及主角晴空小侍郎是以誰做為文本原型時,他
一:兩位全身黑衣的黑子演員身上披著銀色帶子,身體即
說:「每個人心中都有無私的、充滿愛的能量和潛力,我
加上書寫時輕鬆幽默的態度。
是門,不斷抖動代表升降;隨著飾演電梯的黑子演員抖動,
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晴空小侍郎。」
栢:不放棄、不隨便,持續做下去的毅力,
穿梭在高不可測的莫怪樓時,孩子的想像力也跟著飛馳,展
舞台上,每個鬼都很堅強、勇敢、犧牲,原作主角晴空小
經由一齣戲改變觀眾小小的態度或啟發一點
開如同坐雲霄飛車般的歷險旅程。導演許栢昂笑著表示:
侍郎反而變成穿針引線的角色,呼應原作中強調,每個人
「這個世界充滿太多娛樂效果,因此回到最原始,藉由演員
都是重要的、獨一無二的精神。許栢昂說:「希望大小朋
哲:今年應該會動筆寫《晴空小侍郎》第三
表情、動作,有趣的表演型式引發純真的笑容。此外,無論
友也能在看完這齣戲後感受到,即使是搬運道具的黑子演
集,也計畫書寫給孩子看、有趣好玩的武俠
歌仔戲或是京劇都是藉由身體、聲階表現風格,藉此也讓大
員,或是晴空小侍郎現身時出現、全場保持微笑的青菜演
小說。
小朋友了解傳統戲曲的魅力。主角出場時不斷出現重複的動
員,每一位都是很重要的角色!」
作,孩子也不自覺地在台下跟著比劃動作了呢!」
地點:中劇院
4.15
14 : 30 19 : 30
國演義》這兩本中國古典小說,尤其《三國 演義》更讀過七個不同版本喔!
哲:好的動機(出書可不要浪費樹木、紙資 源,輕鬆愉快閱讀時光及一些美好影響),
想法,那是重要又不重要的回饋。
Q:未來動態或新作?
栢:栢優座《降妖者.齊天》三月也將在大 稻埕戲苑演出,四季讀劇系列也將持續進 行,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六
4.16 14 : 30
日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晴空小侍郎》 QR CODE 瞭解更多
0 2 3
PEOPLE
0 2 4
吳素君 ╳ 許培鴻
戲裡戲外皆精彩的青春版《牡丹亭》 曾為雲門舞集創團團員、也是青春版《牡丹亭》的舞蹈設計吳素君,以及跟著青春版《牡丹亭》一同巡演十餘年的資深攝影許培鴻, 這對最佳夥伴一路走來有過許多重要的共同回憶,這次相約一起在臺北紀州庵文學森林,一同聊聊青春版《牡丹亭》戲裡戲外的精彩!
Text│許雁婷 Photo│羅挺倬
農曆年後的一天,我們邀請從青春版《牡丹亭》之初就開
時候來做一齣新的牡丹亭。我研究所畢業製作正是〈遊園驚
始參與的兩位要角——舞蹈設計吳素君及攝影許培鴻,在
夢〉,曾經拜師學京劇,後來也向崑曲演員華文漪學演杜麗
紀州庵文學森林對談,此戲的推手白先勇亦曾在此參與講
娘。我本身就很喜歡戲曲,也做了很多關於〈遊園驚夢〉的
座,暢談這部作品的推廣過程。吳素君與許培鴻是多年好
舞蹈,跳過〈遊園驚夢〉獨舞。白老師知道我和牡丹亭的淵
友,當年許培鴻的加入亦是經由吳素君引薦。一陣子不
源很深,就找我一起。他第一次打電話給我,我們就很興
見,還沒開始訪問,許培鴻趁著陽光美好「順手」為吳素
奮,後來陸續好幾次通電話都談一個多鐘頭。直到他回臺
君拍攝多張照片,而後一拿出《牡丹亦白》攝影集,兩人
灣,我們開多次會議,包括顏色定調、服裝、版本修訂,他
就滔滔不絕了起來。
們在做劇本時我也參加討論。 許培鴻(以下簡稱許):遇見白老師之前,我拍過其他戲
Q. 還記得加入青春版《牡丹亭》的開始嗎?
曲,包括京劇、歌仔戲、歌劇等。而我拍了崑曲之後,發現
吳素君(以下簡稱吳):白老師2003年找我時,三更半夜
是所有戲曲裡最難拍的。不要以為崑曲看起來慢慢的,好像
從美國打電話來講了一個多鐘頭,他剛好認識俞玖林和沈 豐英,說他碰到兩個很漂亮的小孩非常有潛力,他覺得是
很好拍,但那樣只會拍到表象。我拍到最後要的是一個瞬間 舞蹈設計 吳素君
的美感,這個美感還要有動感,不是凝結而已。
天的全本看完,從頭到尾我幾乎眼睛沒有眨一下,我們一群 人興奮地不得了。 那時候借了一個還沒有完工剛蓋好的大樓,玻璃都還沒裝上 去,我們就把舞台放進去,因為沒有玻璃,寒風刺骨,每個 人包得緊緊的,又冷又凍又餓,可是精神亢奮到不行,真的 覺得太美、太好了。 白老師厲害的是劇本結構上的抑揚頓挫,劇本的安排功不可 沒。譬如劇中的楊婆和李全,本來只是配角,在這裡面也變 得好有生命力,畫龍點睛。 許:那一次除了很多行家去看,白老師還找了很多大學生來 看,因為他說大學生連看三天沒有離開,這戲就成了。好看 不是只有自己人講好看。那次誕生很多經典作品,後來我拍 這麼多場,很多還是無法超越那一場。那次照理說不算正式 劇照,除了服裝是正式的以外,舞台也只是用背板。可是那 次拍到演員的精氣神,是他們很重要的第一次,演得是生 澀,可是非常入戲。我拍到女主角在〈離魂〉那場,眼淚是 飆出來的,我看到的時候,也非常觸動。
Q. 素君老師,崑曲的舞蹈設計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竅門 嗎?培鴻老師,在拍攝崑曲時你怎麼抓住那瞬間的美? 吳:要在非常了解、尊重原本的東西之下再創新。我不是要 編一個偉大的舞蹈,而是要讓戲劇進行。我不想破壞崑曲的 美學,要奠基在他們的肢體語言上,才不會像花園裡來了一 群外國人。 許:我有些觀點是從拍攝舞蹈轉換過來,舞者演完就沒了, 那一瞬間不會重複,所以拍攝者要把每一次都當作不可能的 任務。我要感謝以前的經驗,拍攝音樂訓練我捕捉和等待音 樂家的韻;舞蹈訓練我在瞬間構圖並預測下一個動作。崑曲 動作慢慢的,如果拍起來只是凝結,那只是死的東西,所以
Q. 第一次到蘇州排練時有什麼故事嗎?
後來除了紀錄以外,我開始面對自我對話,怎麼拍得更好,
吳:那時候我們一到蘇州,就先去園林拍照。結果他們化了
這很重要。
很濃厚的舞台妝,但我們是要去戶外自然光下拍攝。因為我
Q. 青春版《牡丹亭》演了這麼多年,有什麼樣的感觸?看
研究過頭面和化妝,我說:「我幫你們改一下妝好不好?」
到演員們怎樣的轉變呢?
我就把他們一大堆東西卸掉,讓他們留下淡淡的妝、漂亮的
吳:我很喜歡2004年在臺灣的第一次首演。那時候一到蘇
鳳眼。和他們原本認識的美學不符,他們很沒有安全感。
州,不得不承認,崑曲是從江南出來的,他們一到園子裡就
許:一般我拍表演藝術的宣傳海報,不太喜歡在攝影棚裡
是渾然天成,曲折的迴廊他們走來非常自然。沈豐英活脫就
拍。我選一個場景拍攝的時候,一定會分析要和背景故事怎
是杜麗娘。所有形容男女主角的形容詞,就是在形容這兩個
麼結合,我一到蘇州就到處勘景,找適合的園林。戶外拍有
演員。選角非常好。第一版的新鮮和激情還是不可取代,我
很多技術條件,攝影師要身兼多職,那次拍照因為素君老師
們非常喜歡。而這中間經歷了人生變化,他們也有所改變。
就在旁邊,很幸福,視覺指導上她照顧很多。
但他們愈演愈好,愈來愈成熟,經驗是無法磨滅的。
吳:視覺定調上我們一開始就決定要清淡、優雅,包括服
許:十三年來我看到了傳承,有三個層面。一個是老師傅和
裝,起初他們都很不習慣。還好有培鴻,我就把照片給演員
學員之間的傳承,再來是演員的傳承,除了他們繼承師傅和
們看,印證這樣清淡的妝容和色調很好看。過去戲曲因為沒
牡丹亭以外,每個演員也都有自己獨門的戲。白老師替每個
有燈光設計,都是大白光,或是在野台,需要吸引觀眾;而
演員都找到好多部戲,幫他們找老師、募款、找劇本。第三
且以前崑曲是由年紀較大或男旦扮演,所以都是大濃妝。青
還有觀眾的傳承。
春版既然是找適合的年紀,素樸淡雅的妝就很好。這也是青
吳: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國百間大學巡演,每到一個城市
春版和一般牡丹亭不一樣的地方。
都轟動到不行。觀眾的開發也做得非常好。
Q. 說到這,請談談青春版《牡丹亭》最大的吸引力在哪裡?
許:我紀錄的不是只有牡丹亭,還有白老師的精神。這中間
吳:第一次看到青春版《牡丹亭》三本演下來時,我其實非
很多感動人的故事啊!白老師像是一個教育家,為了崑曲的
常震驚。以前都是折子戲,譬如只演〈遊園驚夢〉或〈拾畫
傳承,他常像一個托缽者,到處找經費來讓這兩百多場演出
叫畫〉,這次是演全本。結果在整排時,一連九個鐘頭把三
資深攝影 許培鴻
實現,我因為紀錄而看到這些現象,也更加珍惜。
0 2 5
STAGE
穿梭古今
再現自然號圓古之音 現今樂壇上,會吹奏自然號的音樂家微乎其微, 北市交邀請了兩位重量級音樂家- 蓋文.愛德華斯(Gavin Edwards) 和理查.貝利斯(Richard Bayliss), 本場瓦格獻禮上、下半場帶給觀眾不同的體驗氛圍, 邀你感受人生的喜樂悲歡。
Text│翁浩原 Phot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很多人對於吹奏法國號(French Horn)的音樂家要把手 放進號口裡頭而感到疑惑,似乎不像大多數的銅管樂器一 樣,充滿陽剛、飽滿的音色,而是陰柔、優雅,帶有一點 木管樂器的圓滑,如同英國紳士般優雅,但其實將右手伸 入號口裡頭是有實際的作用,音樂家的右手在號口可以改 變音色,使其溫潤飽滿,又可適時的修正音色。而這次演 出的自然號(Natural Horn),即是現代號角的祖先,沒有 閥門的設計,必須仰賴技巧高超的音樂家,靠右手的開闔
0 2 6
兩首曲目風格截然不同
來調節吹奏的音高。
提到即將在上半場演出的兩首曲目,貝利斯認為兩首有著截
自然號音質細膩
然不同的風格。海頓的交響曲寫於1760到1762年間,而且
這一次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TSO )首席指揮吉博.瓦格
非常罕見演出,「也許是因為那刁難的自然號部分」他笑
(Gilbert Varga)邀請了兩位自然號的頂尖演奏者蓋文.
稱,不過音樂相當優美精緻,而且在這首曲目的角色是替弦
愛德華斯和理查.貝利斯來演奏兩首以號角為主角的樂
樂部分增添更多色彩,不是以獨奏的形式呈現。但是,這首
曲,在上半場中,以古典樂派海頓:A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以A大調寫成的曲目,對法國號吹奏來說,音域非常的高,
和莫札特父親雷奧博.莫札特:降E大調雙法國號協奏曲
並且需要持續吹奏,所以「需要相當的敏捷、耐力,還要很
(1752),來呈現原汁原味的自然號演奏。
自然號 蓋文•愛德華斯
精準」。
這兩位來自英國號角演奏專家,都擁有豐富的經驗。貝利斯
而莫札特父親雷奧博本身即為法國號演奏家,因此創作出的
解釋,自然號的聲音比現代號還要更為細緻,演奏的聲音可
作品對於自然號演奏更具挑戰,因為要在每一個樂句演奏出
以很大聲,「但是卻不會唐突地蓋住整個交響樂團」他說,
的音符實在非常多。在這首降E大調雙法國號協奏曲,大約
但是又能夠「演奏非常安靜的小聲樂段」。不過,自然號最
有三分之一要用一種如優美旋律般的方式演奏,當然還有部
迷人的部分靠右手開闔來調整音高,並演奏出如歌唱般的音
分樂句需要靈敏的高超技巧,而且通常是兩個號角手一起搭
色和樂句,所以,每一個人吹奏的音色都不是百分百一樣
配,一個要能夠帶領著音樂的流動,另外一個要能在流瀉的 音樂中跳躍。貝利斯特別指出,在最後結尾迴旋式(Rondo
的,充滿著個人特色,「創造了綺麗和情感流瀉的表演」。 自然號除了和現代樂器構造的不同外,有限制的音域和吹奏
自然號 理查•貝利斯
Finale)68拍結尾表現出號角原本是設計來狩獵用的,相當
的音色是最大的挑戰,現代號被設計成可以演奏每一個半
困難,值得觀眾留意。
音,所以任何的音都能夠吹奏出來,但是自然號只能夠演奏
此次來臺演出,對貝利斯來說,間隔了十五年之久,他還記
泛音列,然後透過手的調節,能夠演奏出一些額外的音。然
得當年來臺灣的時候,是亞洲巡迴的一部分,住在101大樓
而自然號的結構也比現代號要來得窄小,在音色上也有所不
旁,但是卻沒有機會參觀。他說:「身為一個巡迴音樂家來
同,利用右手開闔可以吹奏出如聲樂般的流暢感,在手塞住
說,臺北到臺中並非很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見城市到城市
號口時,可以產生金屬的音質,要改變自然號的音準,得要
之間的風景,我很期待。我也非常榮幸可以在新落成的臺中
增加或是縮減管子;而現代號只需要改變閥門即可。
國家歌劇院演出,一定會有非常好的音響效果。」
地點:大劇院
3.19 14 : 30
日
【TSO 瓦格獻禮1】雙古圓號之音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樂興之時《阿波羅的那道光》 燦爛輝煌的永恆美聲
對中部樂迷來說,指揮家江靖波與「樂興之時」管絃樂團,最熟悉的印象或許是每年十月固定於日月潭花火音樂節的戶外演出。今年三月二十五日 「樂興之時」將首次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登台,此次專訪樂興之時音樂總監江靖波,帶你熟悉這支臺灣最優秀、最活躍的民間管絃樂團。
Text│林伯杰 Photo│樂興之時
就從音樂會主題「阿波羅的那道光」說起吧!希臘神祇阿
的詠嘆調「吾愛!使我痛苦哀傷」,將是第一次由假聲男
波羅是天神宙斯之子,主掌音樂、詩歌與箭術,文武雙全
高音進行世界首演。而為了呼應阿波羅的光輝氣場,下半
的形象,極盡完美男性之美。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作曲
場推出莫札特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此曲因為有磅礡輝煌的
家用音樂讚頌著阿波羅,他帶來的光明代表著文明的希
氣勢,後人以羅馬神話的天神「朱彼特」代名之。江總監
望,而近年來多次前往希臘演出的指揮家江靖波,便以阿
特別推崇莫札特在最後樂章所寫五聲部賦格,輝煌燦爛,
波羅之主題獻給臺中國家歌劇院。
呈現如同天神般的知性光輝。
從友誼開始的合作
創立樂興之時培育人才
江靖波除了在臺灣創辦「樂興之時」管絃樂團之外,這幾
江靖波雖然自幼學習小提琴,但國三時便私底下找陳秋盛
年也應邀擔任希臘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國
老師學習指揮,到了美國留學後轉攻指揮,為的是形塑自
指揮家 江靖波
家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在這個他所形容的「兄弟之
己對於音樂更為豐富、更多層次的美學體現,他笑說:
邦」:「你想想男人不外借的就是妻子與車子,可是剛認
「其實,我就是有掌控欲。」1996年江靖波返臺,「等不
識的朋友二話不說便把他的重型機車借我。」江靖波與許
及慢慢實踐我的音樂理想國」,兩年後憑一己之力成立了
多當地音樂家建立了深厚友誼,其中一位就是頂尖的假聲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男高音史帕諾斯(Nicholas Spanos)。
近二十年的戮力經營,「樂興之時」成為臺灣頂尖的管絃
假聲男高音可說是二十世紀後半期「古樂復興運動」的特
樂團之一,進而發展出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的青年樂團,及
殊歌手,江總監讚許史帕諾斯擁有不同於一般假聲男高音
專門演出巴洛克與古典時期樂曲的古樂團。歐洲樂壇致力
偏於陰柔之聲嗓,他的胸聲厚實、頭聲清亮,堪稱完美的
於古樂發展已有半世紀之久,江總監認為古樂在臺灣,最
「阿波羅美聲」。而首次造訪臺灣的史諾帕斯也開出極其 精采的曲單,從天上神明唱到人間英雄,包括韓德爾的
陳漢金教授專題講座 【絕唱!~從閹唱者到假聲】
《凱薩大帝》、葛路克的《奧菲歐與尤麗迪絲》、羅西尼
時間:3/19(日)14:00
的莊歌劇《唐克萊第》等過往閹人歌手的傳奇絕唱。 特別是上半場一開場,史帕諾斯演唱莫札特為女高音所寫
地點:中劇院
3.25 19 : 30
地點: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預約報名專線:02-2708-3700
六
重要的是如何掌握那個時代的風格語法,精準闡述音樂的 本質。因此「阿波羅的這道光」就樂曲規模與節目內容, 江靖波挑選臺中國家歌劇院座位數700席的中劇院進行演 出,讓樂迷得以深刻體驗從韓德爾到莫札特,那種精緻細 膩的無窮魅力。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阿波羅的那道光》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0 2 7
STAGE
在春天走進玫瑰花園
跟著《地下鐵》 探索記憶與想像的冒險旅程 十三年了,巡演兩岸三地的華文原創音樂劇《地下鐵》將第三度搬上舞台, 導演黎煥雄仍記得初次演出時,外界對於繪本改編音樂劇的好奇,
音樂性,能引發觀者的各種聽覺想像,讓他毫不遲疑決定
以及劇場界對於《地下鐵》自稱音樂劇卻完全迥異於百老匯演出的形式感到困惑……。
要改編成音樂劇場。主導舞台視覺的是出身雲門舞集的資 深舞台設計王孟超(現任臺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透過
Text│諶淑婷 Photo│人力飛行劇團
當時舊式的投影設備,將一幅幅幾米畫作投滿劇院天幕, 除了投影,幾米意象也以輸出的小型景片與大象造型的大 型充氣偶互相搭配,十三年後,更增添一些非繪本的實拍 影像,讓視覺呈現更為複雜,「如同繪本情節,我們呈現 一個想像的旅程。」 《地下鐵》繪本中的盲女,初次演出時在音樂總監陳建騏的 牽線下,由陳綺貞演出,並為其量身打造音樂,黎煥雄形 容:「當時陳綺貞就像從書中走出的主角,也打造了2003年 版的高度。」2012年的復刻版,由魏如萱接手演出,他曾與 魏如萱合作《向左走,向右走》,也欣賞她穿透性強、具有 神祕感的歌聲。 而第三次再度詮釋,這回由魏如昀接棒,「魏如昀第一次 看《地下鐵》就是自己姊姊表演的版本,雖然兩位前輩讓
0 2 8
她壓力很大,但我相信她詮釋音樂的力量以及豐富的戲劇經 驗。」事實證明,魏如昀表現讓他驚艷不已,「她詮釋的盲 女角色不再只有內斂、而是更可愛、更具『幾米』特質的一 位女主角,歌聲清澈透明、戲劇則充滿細節,成為另一種獨 特的典型了。」這次第三代的演員當中,充滿獨特性格的另 外兩位音樂人HUSH與陳永龍也讓導演極為激賞。 外界對於華文原創音樂劇《地下鐵》的多個疑惑,其中也 包括對導演黎煥雄個人發展的好奇,為什麼一位從前衛小
童話元素訴說成年人故事
劇場一路走來的劇場人,會從文本劇場跳出,突然與暢銷
一直以來,黎煥雄對幾米的繪本情有獨鍾,接連改編了他
繪本、流行音樂合作,「這部戲就是在眾人的關注和爭論
的幾部作品,「過去我們認為圖畫書讀者為兒少,幾米卻
中漸漸發展、走過來的。」
一直不是以兒童為對象,雖他有不少書迷是中學以下孩
這些議論,沒有影響《地下鐵》讀者和一般觀眾喜愛這部
子,但他以童話元素、繽紛顏色述說的是成年人才能感知
作品的心情,也沒有讓黎煥雄因而遲疑,「我遲早要做與
的心情與沈重感嘆。這樣的文本能和讀者持續對話,打動
音樂相關的事,我也一再重複與古典音樂的跨界合作,或
了我。」他形容,幾米的迷人之處在於「舉重若輕」, 《地下鐵》描述的即是他本人面對病魔的哀傷與恐懼,也
是執導歌劇,希望知道我的劇場定位不只是戲劇或是文學 的敘事劇場,我的舞台上還要包括各種視覺元素與說故事
導演 黎煥雄
是自我尋找生命出路的渴望。
方式,無論哲學、詩、音樂都可以在舞台上有足夠的生存
《地下鐵》陪伴黎煥雄走過劇場執導生涯十三年,打破傳
空間和發展空間。」
統的形式,讓他卸下了劇場朋友加在身上的標籤與包袱, 也讓他接觸到更多跨領域的表演者,「我的劇場不只能說
三度搬上舞台,增添實拍影像
故事,也不是只有一種形式,臺灣劇場還有很多不一樣的
《地下鐵》剛出版時,黎煥雄對於書中一頁頁的月台之景
可能性。只是不說故事的話,你想表現的是詩、音樂還是
感到著迷,在他看來,月台就是舞台,加上故事性不強,
哲學?不管哪一種,都要先有深厚的修煉底蘊,否則舞台
改編自由度大,而且書中的角色造型與顏色變化都充滿了
上只一堆熱熱鬧鬧的元素罷了。」
地點:大劇院
3.24 19 : 30
五
3.25 19 : 30
六
3.26 14 : 30
日
幾米音樂劇《地下鐵》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繼《天使-不夜城》、《情盡夜上海》、《城市之光》與 《山海經傳》之後,《愛呀,我的媽!》是果陀劇場創辦 人與導演梁志民、華人音樂大師鮑比達,以及全方位跨界 編劇作詞創作家陳樂融,三大高手第五次聯手打造的華人 中文大型音樂劇。
樂曲高難度挑戰高水準演出 果陀劇場成立即將邁入第二十九年,長年累積的實力以及 愈來愈旺盛的熱情,為近年的作品展現出只有時間才能夠 釀出的成熟度,演出所需的各項專業如故事大綱、音樂詞 曲、演員技巧、舞台呈現等都已到位,觀眾只需要全心享 受爐火純青的演出即可,這不僅讓梁志民感到欣慰,也是 果陀劇場經常創作出經典作品的主因。 就在本刊採訪前一天,梁志民甫由香港回臺,帶回鮑比達 對於《愛呀,我的媽!》創作的豐富成果。他笑著說,兩 人合作多年已默契十足,但這回竟有兩首曲子被他退稿, 讓人對這齣戲情感表現面向,充滿好奇與想像。他說,鮑 比達的譜曲功力愈來愈強大,以其中有段歌曲為例,演員 除了必須挑戰一個小節十六個音並加附點的快節奏,還要
果陀劇場《愛呀,我的媽!》
兩、三個人一齊唱,音不但要非常準,也要與和聲達成協 調,「這很難。」梁志民強調。
化難題為奇蹟
《愛呀,我的媽!》由實力派資深藝人曾國城與黃嘉千聯
七年前就已醞釀的主題、三位重量級創作者五度携手、
仰瑄、許逸聖、蔡邵桓等一共八大角色聯合主演。其中首
八個主要角色又唱又演鋪陳張力,
度主演音樂劇的實力派資深藝人曾國城,梁志民對於他的
再加上令人驚艷的實力派資深藝人與選秀歌手首度開口挑戰音樂劇,
歌聲有很高分的評價,一直讚美其音質不但有張學友的溫
果陀劇場2017年最深情款款又最爆笑的《愛呀,我的媽!》,
暖,而且很有戲,此次更一人分飾兩角,搭配運用影像技
要讓觀眾一次滿足音樂、
術呈現重疊演出的舞台效果,絕對讓觀眾耳目一新。
合主演,並搭配竇智孔、關詩敏、劉艾立(Erika )、張
戲劇以及舞台呈現三大面向的精彩!
帶領觀眾走進新家人關係 而歌聲媲美英國知名女歌手愛黛兒(Adele)的艾怡良,也
Text│李偉麟 Photo│果陀劇場
是首度出演音樂劇,擅長靈魂樂與R&B曲風,轉音尤其出 色,劇中她將詮釋超級巨星,陳樂融希望將其打造成「臺 灣瑪麗亞凱莉」,出場方式從天而降、炫目奪人,梁志民 相信,她的演出將帶給觀眾非常難忘的經驗。 《愛呀,我的媽!》是一齣奇想愛情變奏曲,劇名中的 「媽」點出梁志民欲傳達的其中一個價值觀:家。七年 前,他就觀察到現代人花在職場上的時間,比起與家人相 處的時間還要多,不但沒有時間檢視自己,家庭關係也愈 來愈疏離,便醞釀將這個社會現象寫成一齣作品。 梁志民一邊受訪一邊秀出多張精緻的舞台設計圖,不同的 場景,卻都是在相同的空間框架中進行,引領觀眾隨著劇 情放聲大笑的同時,似乎也在提醒觀眾思考:何處是家? 何者為家?看完這齣戲,接收到滿滿的娛樂效果與觸及內 心深處的感動之餘,如果你想拿起手機,打通電話給最親 近的家人,把心中充滿瞭解、珍惜與分享彼此的渴望,傳
由左至右:劉艾立(Erika)、竇智孔、艾怡良、關詩敏
地點:大劇院
達給對方,那麼梁志民做這齣戲,就算是成功了。
4.22 19 : 30
六
4.23 14 : 30
日
果陀劇場《愛呀,我的媽!》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0 2 9
STAGE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與古老共生的全新意境 曾宣布暫停創作的優人神鼓,在睽違五年之後,藝術總監劉若瑀與音樂總監黃誌群再度攜手合作, 推出全新鉅獻《墨具五色》,劉若瑀語出驚人說道:「《墨具五色》就是我想做的最後一個作品。」 Text│李偉麟 Photo│優人神鼓
0 3 0
劉若瑀所謂「最後一個作品」,指的是以「最後一次的、沒
有新的變化。劉若瑀說,新的擊鼓法解構了團員們原本的
有任何包袱的心情」,全心全意做出最好的作品。也因此,
武術肢體,必須如同運動員般進入競賽的狀態,調整出新
《墨具五色》將是優人神鼓二十五年來「最優人」的作品,
的肌肉運動模式;而肢體運用太極小架的身體特質,則為
同時也是優人神鼓挑戰許多「第一次」的結晶,帶領觀眾進
這部作品增添了獨一無二的魅力。
入一種與古老共生的全新意境,透過前所未有的形式,重新
二十五年來最「優」的作品
看待生命的本質。
原來,由於團員們擁有平均十年以上的太極訓練基礎,因此
極有膽識又難得一見的創作手法
能夠傳達太極需要時間和體悟不斷累積的特質,劉若瑀技巧
聊起如何將黃誌群源自董陽孜《老莊說》書法作品的觸動、
性地運用太極小架的「纏絲勁」,以柔的、鑽的、沉得很低
潑彩畫家柯淑玲的畫作,以及多媒體的表現方式,與優人的
藝術總監 劉若瑀
的身形,展現出優人神鼓在「武術」之外的另一項身體特
鼓和肢體舞蹈巧妙地結合,共同演繹出一個聲音,將《老莊
質,也讓觀眾看到身體其實潛藏著無限的可能與自由。
說》傳達生命本質的古老訊息,轉化為能夠被現代人理解和
這部作品在形式上是讓多種媒材一起發出聲音,在內容
吸收的藝術語言,負責導演的劉若瑀用「非常困難」來形容
上則是由一到多,在墨色中看見繽紛。劉若瑀說,單一
這部作品由「多」結合為「一」的心路歷程。
的顏色和許多的顏色,其實同樣都是放掉,其中蘊含的
其中,如何與水墨潑彩對話,是一項很大的功課。劉若瑀
是以無限的包容性為核心,展現出的灑脫和自由。過去五
說:「柯淑玲的畫很有收攝力,如果放得不對,畫作就會
年,優人神鼓做了很多不一樣的嘗試,劉若瑀與黃誌群感
只是一個布景。」在苦思如何與畫作結合的過程中,還要考
受到自己處在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無論做什麼,「心」
慮如何運用多媒體,面對這個她鮮少接觸的媒材,她放手讓
都與當時所做的事情完全在一起,未來與過去,都融入在
多媒體盡情展現能耐,而也由於這份敞開心胸的包容性,在
「當下」這個點,也就是這樣的包容性,成就了《墨具五
與多媒體碰撞的過程中,劉若瑀聽見了畫作發出的聲音,因
色》。
此找到了與它對話的方式。這種將畫作視為生命體的創作手
「所以我說,這是二十五年來我們最『優』的作品,如
法,極有膽識又難得一見,勾起人們的高度想像。
果是五年前,我們絕對做不到這樣的程度。」劉若瑀認
除了結合新的媒材,演出時將出現不同於以往的場面調
為,如何解構一個「存在」,並且領會到「透過解構的建
度,為了豐富作品的有機性,鼓的打法與舞蹈的方式,也
構」,那是大學問,這也讓這場演出更加令人充滿期待。
地點:大劇院
4.15 19 : 30
六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 QR CODE 即刻線上購票
2017
MARCH
3/4 月節目總表
3
/ Fri.
大劇院
19 : 30
© Barbara Braun
15
/ Wed.
中劇院 19:30
©Pei-San Chiu
2017 Aureus Duo 金塔•邱佩珊長笛二重奏音樂會
©Jin Ta
PROGRAM
《彼得潘》╳ 羅伯•威爾森
25 大劇院
/ Sat. 19 : 30
幾米音樂劇《地下鐵》 中劇院
19 : 30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阿波羅的那道光》 小劇場
14:30
歌劇沙龍講座 劉岠渭談普契尼《托斯卡》
News 報消息
忘我廳
12:00、15:00
假日隨想曲《歌劇選粹》 (免費)
場館新發現 CLASSICO ─ 每次旅行都是新視野的開始 我們向復古經典致敬。產品使用有溫度的手工版料與機器半手工製 作,極簡線條內外兼俱的完美姿態,更能展現自我獨特、風格的生活 態度;每隻框板經過匠師潤飾後,氛圍更顯圓融,用料極為講究,炭 黑的質感自不在話下。 品牌創立於2012年,主理人為Gary (眼鏡監製) 和 Tom (熱血設計 師),同樣熱愛復古經典之物的兩人,在一次老機車(vespa)車聚相識 後有了共識,於是展開自有品牌籌畫,核心理念就是希望將過去美好 的經典事物,重新設計製作呈現給在當下的你我。
AGENDA
4
5
/ Sat.
大劇院
19 : 30
忘我廳
11
/ Sun.
中劇院
《彼得潘》╳ 羅伯•威爾森
外租節目
/ Sat.
大劇院 19:30
14 : 30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沃格勒與水藍》
樂在其中—佰元音樂會 《聽見臺灣的聲音》
12:00 、 15:00 忘我廳
©呂岱衛&灣聲首席室內樂團
假日隨想曲 《弦四 Wonderland 》 (免費)
18
19
/ Sat.
大劇院 19:30
12:00、15:00
假日隨想曲 《雙琴林說音樂故事》 (免費)
24
/ Sun.
大劇院 14:30
李其叡2017台中鋼琴獨奏會— 夢與青春 忘我廳
協辦節目
主辦節目
大劇院
TSO瓦格獻禮1—雙古圓號之音
/ Fri.
19 : 30
幾米音樂劇《地下鐵》
12:00、15:00
假日隨想曲《倒吃甘蔗》(免費)
14 : 30
小劇場
31
/ Mon. 19 : 30
小劇場
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聽見巴哈》什麼是巴洛克?
©幾米音樂劇
幾米音樂劇《地下鐵》
/ Fri. 19:30
The MK Oriental Project 東方猴計畫
©楊照 葉名峻
大劇院
27
/ Sun.
大師面對面 ─ 直擊劇場外的精彩時刻 2016年12月25日《聖誕快樂─深情歌劇選粹》演出後,旅歐青 年指揮家林勤超驚喜現身簽名會現場,小樂迷似的拿著專輯請 首次來臺的女高音花腔天后艾蓮娜.莫蘇克簽名;兩人不只一 同在舞台上演出,於佳節時刻攜手為臺灣觀眾們獻上一系列悅 耳動聽的經典歌劇曲目,跳脫劇場外的他們真情流露,率真的 表現也讓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兩位大師的美好風采。
©KikiLau
26
©瓦格
歌劇沙龍講座 劉岠渭談普契尼《波西米亞人》
©幾米音樂劇
14:30
©東方猴計畫
小劇場
AGENDA
APRIL
1
忘我廳
/ Sat.
2
8
/ Sun.
/ Sat.
大劇院 19:30
12:00、15:00
啥?我的劇碼— 2017音契音樂會
假日隨想曲《德藝奧客》 (免費)
14:30、19:30
中劇場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夜鶯》 12:00、15:00
忘我廳
假日隨想曲《四樂風蘊》 (免費)
/ Sat.
©絢彩二十夢想奔馳
15
/ Fri.
©優人神鼓
14
大劇院 19:30
19:30
小劇場
「絢彩二十•夢想奔馳」 系列音樂會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 中劇場 14:30、19:30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晴空小侍郎》
17 小劇場
/ Mon. 19 : 30
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聽見巴哈》 天籟與人籟之間
21 中劇院
忘我廳
12:00、15:00
假日隨想曲《管管深情》(免費)
22
/ Fri.
19 : 30
大劇院
/ Sat. 19 : 30
果陀劇場 《愛呀,我的媽!》
《小木偶》
中劇院
19 : 30
《小木偶》
©路易霧靄劇團
忘我廳
小劇場
/ Mon. 19 : 30
古典音樂沙龍講座 《聽見巴哈》 跨越樂器的界限
28 大劇院
假日隨想曲《茶花女》 (免費)
29
/ Fri.
19 : 30
大劇院
青春版《牡丹亭》上本 〈夢中情〉
/ Sat. 14 : 30
青春版《牡丹亭》中本 〈人鬼情〉 忘我廳
12:00、15:00
假日隨想曲 《Twins 鋼琴四手聯彈》 (免費) @潘麒如
24
12:00、15:00
主辦節目
9
協辦節目
評論好表演
外租節目
崩解與再生的悲喜劇《犀牛》
/ Sun.
演出日期:2016年11月18~20日 二十世紀名劇作家尤金.尤涅斯科(Eugène Ionesco)所寫的經典之作《犀牛》,常被歸類為荒謬戲劇 的代表之一,其構作方法並非行為上的胡搞瞎鬧、話語上的顛三倒四、戲劇上的插科打諢而使內容完全 脫離現實,相反地,是以一個實存情境為基礎,突發某個事件,攪亂了現實,產生了形變,藉以彰顯語 言的僵化、理性的侷限、邏輯的荒謬。此次伊曼紐.德馬西-莫塔(Emmauel Demarcy-Mota)導演的 製作,不僅以精巧的調度、靈活的肢體、繽紛的視聽,呈現出本劇輕鬆明亮的面向,同時將整體推往了 存在主義式悲劇的晦暗邊緣。 一開場即以象徵主義風格的空間視覺,呈現神秘詭譎的色彩與構圖,暗示了世界的虛性和空無。隨著劇 情推展,空間流轉不斷,蘊含著將戲推向思索個人存在的動力,從開場的露天咖啡廳、出版社辦公室、 好友尚的地方,一直到貝朗傑的住所,從深受邏輯和秩序箝制的公共場域到訴諸情感和直接交流的私語 空間,空間感越來越私密,出場人數亦隨之遞減,由多人、雙人到單人,敘事路徑漸往個人核心走去,
16
畫面漸漸寂寥,亮度漸漸轉暗,最後歸於個人的孤獨狀態。所揭示的悲劇面向,不是暴力與血腥,亦非 人性醜惡,而是揮之不去、無可紓解的存在困境。
/ Sun.
此版演出中,辦公室場景強調了人類工作狀態的機械化,員工穿著統一,桌椅排序整齊,打字聲響單一
中劇院 14:30
重複,豐富了劇中音樂性,也因人物和環境的過度僵化而增生喜劇感。當犀牛現象步步逼近,天搖地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晴空小侍郎》
動,平衡穩定的物理空間和心理狀態也跟著崩解,漸生成一片末日景象,脫序而危險。人們為了求生, 醜態百出,語言失能,反將本我釋放,像是從文明回到了自然,紊亂中生成錯序的節奏感,也凸顯演員 高超的肢體技巧。頓時喜劇火花迸發,不僅嘲弄之前生機的匱乏,同時亦歡慶當下生命的歸返。 此劇犀牛敘述起來橫衝直撞、充滿威脅,但從未真實現身,摸不著邊際,來無影又去無蹤,時而閃光一 現,時而朦朧幻影,卻造成整體崩壞,揭露現世體制的脆弱。更有趣的是,此劇不僅以犀牛獸皮的僵硬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象徵了邏輯到底的徹底僵化,也以視聽調度強化了巨獸脫韁不受控的動物狀態,前者往極度文明靠攏,
23 大劇院
後者往原始本性解放,既是固守規則的客體也是抗拒規則的主體,自身雙重而矛盾。趨近劇末,犀牛幻 影短暫浮現,竟是快樂舞動,像是自體衝突之中又再度找到了平衡。 ■吳政翰(本文首刊於「表演藝術 評論台」發表,此文為摘錄)
/ Sun.
14 : 30
©果陀劇場
©臺中國家歌劇院
果陀劇場《愛呀,我的媽!》
中劇院
14 : 30
《小木偶》
30 大劇院
2016年12月31日,我們在深海藍的中劇院舞台上,準備了全球知名音樂家指定的史坦威名琴,邀請喜 愛音樂的朋友們來一展身手,活動吸引了七百多位民眾熱情報名,幼幼組、國小組、中學組、成人組共
/ Sun.
14 : 30
青春版《牡丹亭》下本 〈人間情〉 中劇院
手指運動 預備起
14 : 30
大競奏-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四十位好手在台上綻放光芒,從五歲到五十歲,流行歌曲、古典音樂、耳熟能詳的曲調、音樂大師的經 典之作,隨著演出者悠遊在黑白鍵上的指尖、五彩跳躍的音符,美好的旋律流溢而出,這一刻,這個舞 台是只為給大家享受音樂美好的平台! 親愛的國家歌劇院手指運動工作人員們,您們好! 在此除了感謝你們辛勞工作,讓臺中的小市民們有了不一樣的跨年活動之外,還要給予這個活動最 高的讚譽,感謝當初策劃出這個活動的人,讓臺中國家歌劇院不再是和市民有距離的藝術殿堂,而 是大小市民可以齊聚在劇院,共同享受玩音樂、演奏音樂、聆聽素人演奏的親民藝術環境,懇請主 辦單位未來能多多支持這樣的活動,讓它不要只是一次的歷史事件,而能成為歌劇院和臺中愛音樂 的大小市民每年跨年的傳統之一,最後再次獻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一位參加手指運動六歲小市民的家長和親友團 敬上
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報 A Theater for Arts and New Lifestyle
005
2017 MAR.APR.
曾宇謙
老練成熟的燦爛青春 白先勇 美麗盛開的牡丹情緣
鄭嘉音 用青春創建自己的遊戲場
At Full:
燈光,穿梭舞台的無聲魔法
哲也 ╳許栢昂 臺灣經典兒童文學《晴空小侍郎》吸睛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