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 Post 012

Page 1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報 NTT-POST》

CONTENTS 封面故事

藝猶未盡

1

26

賽門.麥克伯尼巧手編織的劇場美學

古名伸 × 彼得.帕布斯

直視人心底層潛意識 4

劇場造夢 化不可能為可能

劇場與文學的創造性對話

搶先看

多重敘事改編 體現真實生命

28

屏息聆聽《王者之音》 鋼琴大師魯比莫夫詮釋三世紀經典

7

當傳統偶戲遇上現代劇場

《穿紅絲緞的少女》人生如偶戲

大劇院

中劇院

小劇場

角落沙龍

忘我廳

排練室

空中花園

戶外廣場

凸凸廳

節目總表

藝齣好戲 10

聽見愛的無悔無畏

再現經典普契尼 三四五,來跳舞 12

首次登台的舞蹈經典 —— 露辛達.柴爾茲《舞》

極簡風潮 × 藝術跨界 世藝之窗 16

歐陸劇場的經典修復

契訶夫作品的當代改編 焦點人物 18

不可忽視的臺灣「漫才」能量

達康 .come:搞笑很難 不搞笑更難

21

跟著布拉瑞揚走入部落

《路吶》從一起生活開始 想藝生活 24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發行人

王文儀

製作統籌

盧健英、黃本婷、李孟融、邱善濃

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 101 號

官網

www.npac-ntt.org

信箱

service@npac-ntt.org

讀者與廣告

(04)2251-1777

服務專線

編輯製作

臺灣赫斯特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暨發行人

王士平

視覺總監

楊韻儒

編輯總監

葉小綺

特約主編

許雁婷、陶維均

主編

林婕馨

美術設計

李佳隆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8 樓

電話

(02)7747-1688

印刷

順立印商業設計有限公司

用音樂和大自然相處

聽見鯨豚悠游海洋的樂音

本刊版權所有 • 翻版必究

NO.12

幕後藝事

發行單位

臺中國家歌劇院 —— • 開 館 時 間: 週 日 ∼ 週 四:11:30 ∼ 21:00 | 週 五、 六 以 及 國 定 假 日:11:30 ∼ 22:00• 地址:407 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 101 號 • 導覽服務:本館依不同內容 與需求.提供定時導覽、兒童導覽與夜間導覽。民眾可以在歌劇院官網「導覽服 務」線上預約,或在本館場「顧客服務」櫃台現場登記。無法參加導覽的民眾,可 於現場掃描 QR code ,利用雲端文字導覽。

填問卷 抽大獎

A Theater for Arts and New Lifestyle

2018

May. Jun.


封面故事

SIMON

導演賽門 • 麥克伯尼曾被譽為英國贈與世界的第二位彼得.布魯克,可見他受人敬重及矚目程度之高。 他的作品每每揉合各類劇場視聽元素,宛如魔術師的帽子般變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戲法。 賽門 • 麥克伯尼是怎麼看劇場這個「說故事」的地方?又是靠著怎樣的魔法,每次出手都讓觀眾流連忘返,不願從故事抽身離開?

賽門.麥克伯尼巧手編織的劇場美學 《同情的罪》Beware of Pity

直視人心底層潛意識

從 1983 年 創 團 至 今, 賽 門. 麥 克 伯 尼

創作疆域之廣,極少有人能出其右,更曾

爾加科夫的《大師與瑪格麗特》The Master

(Simon McBurney) 和他所共同創辦的合

有劇評家形容他是英國贈給世界的第二個

and Margarita 到 曾 來 臺 演 出 的《春 琴》

拍劇團始終都是英國劇壇的奇花異草。受

彼得.布魯克 (Peter Brook)。

Shun-Kin , 充 分 體 現 麥 克 伯 尼 對 於「故

到早年在法國師事賈克.樂寇的影響,麥 劇場的本質始終是「故事」

如何變化,劇場最重要的本質永遠都是 「說故事 (Storytelling)」的美學核心。

運用多媒體及科技元素營造高度劇場性, 攤開麥克伯尼超過三十年的創作光譜,會

然而,麥克伯尼改編文學作品的方式,

劇場風格背道而馳。從戲劇、歌劇、偶戲、

發現改編小說占據極為重要的份量。從

絕非關在房間把小說文字改寫成劇本,

肢體劇場、多媒體劇場、行為藝術、現地

早期改編波蘭作家布魯諾.舒茲的《鱷魚

再帶去排練場讓演員表演。如同合拍劇

演出 (Site-specific) 到獨角戲,麥克伯尼的

街》The Street of Crocodile 、 俄 國 巨 擘 布

團的團名 Complicité 在法文中蘊含的「共

Eva Vermandel

1

圖片提供:

McBURNEY

撰文:許哲彬

與慣以語言作為戲劇主角的英國傳統文本

克伯尼的作品以豐富肢體語彙見長,擅於

事」的著迷。對他而言,無論手法與形式


劇場不只是當下的 藝術,也是「關於」 當下的藝術。

同的目標是將故事傳達給觀眾,霍夫米勒

效果。」麥克伯尼的場面調度常被喻為交

的聲音不只來自一個演員,女主角艾蒂絲

響樂般充滿音樂性,把複雜的視覺及聽覺

是由其他演員配音,演員整場快速變換扮

元素一同冶煉為貼近故事本質的核心。

演、聲演劇中各種角色,不同於傳統演員 劇場的表演形式,無處不見麥克伯尼令人

劇場是「關於」當下的藝術

驚奇的集體演出 (Ensemble Performance) 美學。

英 國 劇 壇 的 傳 統 觀 念 為 文 本 至 上, 普 遍 將 導 演 的 工 作 視 為「服 務」劇 作 家,

豐富劇場元素

觸碰人心底層的潛意識

而 相 較 起 大 部 分 英 國 劇 場 導 演, 麥 克 伯尼的創作方式更接近在歐陸劇場

巧妙運用各種劇場元素也是麥克伯尼標誌

的「作 者 (Auteur)」, 或 是「導 演 劇 場

同 性 (Collaborative)」, 以 及 其 英 語 發 音

性的導演風格,無論是在《春琴》中運用

(Regietheater)」。 柏 林 列 寧 廣 場 劇 院

「Complicity」所 表 明 的 共 謀 意 涵,「我

光影、操偶和物件來訴說谷崎潤一郎小說

(Schaubühne Berlin) 藝術總監托瑪斯.歐

和演員們一起在排練場『改編』小說,重

中三味線大師春琴,與她的徒弟佐助之間

斯 特 麥 耶 (Thomas Ostermeier) 足 足 等 了

新拆解故事章節,閱讀、拆解、排練、實

禁斷扭曲的愛戀,或是他近期親自上陣演

15 年,麥克伯尼才點頭答應為導戲。當被

驗,不停反覆這些程序,也呼應了茨威格

出的獨角戲《相遇》The Encounter ,以聲

問及在與相異文化背景的演員們合作有何

的寫作方式。」麥克伯尼的導演美學是奠

音劇場的形式讓觀眾戴著耳機,聆聽麥克

不同?「沒什麼不一樣。無論在何處,演

基於和演員、設計群一同發展的集體創作

伯尼化身故事中的攝影師,講述他在亞馬

員永遠是演員,渴望表演,渴望在排練場

(Devising) 過程,在每次的文本素材中找

遜雨林中迷失方向又絕處逢生的一段奇

和舞台上玩耍。演員是散布在世界各地卻

尋最合適的劇場語彙。

遇,以及在《消失的數字》A Disappearing

擁有共同語言的部落。」

Number 和《大師與瑪格麗特》中,利用多

茨 威 格 在 小 說 中 曾 說:「人 類 的 天 性

媒體影像建構次文本,賦予作品另一層詮

就 是 自 欺 欺 人, 明 知 危 險 真 實 存 在,

釋,都是麥克伯尼說故事的各種策略。 「從

卻 寧 可 否 定 或 視 而 不 見。(......, how the

彷彿閱讀一本情節緊湊、令人無法釋手的

遠古人類圍坐在火堆旁說故事開始,他們

human tendency to self-delusion likes

小說般,麥克伯尼試圖在劇場裡重現當

的姿態和手勢在火光照耀下成為影子,聲

to declare dangers null and void even

他初讀 20 世紀文學大師史蒂芬.茨威格

音在洞穴或是森林裡產生回音,這些都是

when we sense in our hearts that they

(Stefan Zweig) 小說《焦灼之心》Ungeduld

『表演』。科技始終是是演出的一部分。」

are real.)」麥克伯尼拒絕了歐斯特麥耶起

des Herzens 時欲罷不能的快感。「我讓整

在麥克伯尼眼中,所有事物都可能是創作

初提議的《威尼斯商人》而選擇改編《焦

個演出維持著源源不絕的能量,演員的台

的素材。

灼之心》這部他自言「阻止不了災難發生」

用集體劇場形式 找到說故事的方式

詞驅動動作,動作驅動聲音,聲音又驅動

《同情的罪》的舞台猶如一個消逝的世

的作品,巧合地在川普當選不久後首演,

了事件,所有劇場元素都專注在敘事的動

界,近乎空台的空間裡只有召喚出青年霍

隱約呼應他對於在劇場說故事的信念,

能上。」麥克伯尼的演員永遠是目不暇給

夫米勒的玻璃櫥窗、裝載著無法自由行走

「劇場不只是當下的藝術,也是『關於』當

地忙碌;1989 年,麥克伯尼以肢體劇場的

的艾蒂絲的推桌,以及彷彿被困在苦痛回

下的藝術。劇場提醒我們過去如何造就現

方式呈現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專程造

憶中、無法動彈的中年霍夫米勒敘述著過

在,以及現在將如何影響未來,更重要的

訪》The Visit ,演員甚至在舞台上踩著高

往的書桌;不時顯現的戰場投影則提醒著

是,我們彼此都是息息相關。」

蹺。他將賈克.樂寇的默劇訓練與肢體劇

觀眾,這個故事必須在可能發生的全球性

場形式轉化為具有敘事性的表演元素,演

災難脈絡下閱讀,佐以即時影像切換觀眾

員不僅藉由台詞與行動呈現角色,也透過

的視角,從疏離到感同身受,扣緊何為同

改編自 20 世紀文學大師、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史

肢體表現完成場景,甚至與舞台、燈光、

情主題,讓這個作品既宏觀也個人。除了

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唯一的長篇小

音樂、影像等其他劇場元素建構出更豐富

豐富的視覺元素,麥克伯尼利用了人聲、

說《焦灼之心》Ungeduld des Herzens。以中

的視聽文本。

麥克風、音樂、聲響建構了繁複又細膩的

年霍夫米勒擔任說書人、省思者,帶領觀眾回

「我也是演員,非常清楚一齣戲絕不只

「音 景 (Soundscape)」, 將 外 在 敘 事 及 角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年輕的霍夫米勒為逃

靠任一表演者完成,而是所有人都該時刻

色內心連結呼應。「我認為劇場就像一份

避無心之過,對雙腳癱瘓的少女艾蒂絲付出關

意識到我們就像一支球隊,『一起』說故

樂譜。故事能夠吸引我們的意識,而音樂

懷,卻造成錯誤的愛情糾葛。盲目軟弱的同情

事。」在《同情的罪》的演出中,觀眾會發

則是深入我們的潛意識;劇場擁有獨特的

如同雙刃刀,霍夫米勒沒有勇氣逃脫,只能註

現所有演員是一個集合體 (Collective) ,共

可能性,同時讓這兩者在觀眾的心中產生

定最後的毀滅。

《同情的罪》Beware of Pity

2


賽門.麥克伯尼 Simon McBurney 1957 年生,英國劇場導演、演員、作家,合拍 劇團 (Complicité) 共同創辦人及藝術總監。創 作領域橫跨戲劇、歌劇、偶戲、物件劇場、多 媒體劇場、肢體劇場,並以演員身分活躍於許 多電影及電視影集;2012 年受邀成為亞維儂藝 術節首位英國協同藝術家。

3


封面故事

劇場與文學的創造性對話

撰文:馬慧妍 ︱

多重敘事改編 體現真實生命

圖片提供:

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創作之今已有 15 個改編自文學的作品, 有如一份世界文學導讀清單。從一名勤奮讀者到劇場創作者, 他總以獨幟一格的導演手法,將原著文學充分消化後再以各種劇場要素將其拆解重組,

Gianmarco Bresadola

以非線性敘事讓事件之間產生多重對話,呈上他眼中的真實生命。

《同情的罪》導演麥克伯尼靈活運用影像、裝置、人聲等舞台設計元素,將敘事時空交錯並置。 4


「沒有什麼是真正原創的,但有些事物 鮮活存在,並且正在與你對話。」──賽 門.麥克伯尼。 時間回到 2010 年,合拍劇團以《消失的 數 字》A Disappearing Number 、《春 琴》 Shun-kin 、《犬 之 心》A Dog's Heart 三 部 作品巡迴世界各地,並以《春琴》這部口 碑極佳的作品攻陷了臺灣各大戲劇部落格 及網路平台批踢踢評論版。導演麥克伯尼 忙著奔馳於世界各地,也忙著接受海量的 採訪,《衛報》記者提及他的作品揉合各

沒有什麼是真正原創的,

種多媒體及傳統藝術,因此常被認為具有 相當的開創性時,他給了上面回應。

但有些事物鮮活存在,並且

從勤奮讀者到劇場創作者

正在與你對話。

乍聽之下,這個回答是麥克伯尼身為創作 者,在薰陶他的藝術作品面前表達他的謙 卑,但若發現他情有獨鍾地、有一系列作 品皆是改編自文學後,這番話也可進一步 理解成──除了靈活運用五花八門的創作 形式及技巧外,麥克伯尼在乎的終究是每 部文學及劇場作品的生命力、核心命題, 以及如何跟當代觀眾溝通對話的方式。 《同 情 的 罪》Beware of Pity 是 麥 克 伯 尼第 15 個以文學改編的作品,改編自史 蒂 芬. 茨 威 格 的 長 篇 小 說《焦 灼 之 心》 Ungeduld des Herzens。 回 顧 過 往 他 曾 取 材的作者,涵蓋了來自奧地利的卡夫卡、 波蘭的布魯諾.舒茲、俄國的哈爾姆斯及 布爾卡科夫、日本的村上春樹和谷崎潤一

忽隱忽現」的舞台美學,使全戲的改編超

麥克伯尼直接讓兩名霍夫米勒共存於舞台

郎,還有跟他同來自英國,合作多次的摯

脫了情節的搬演和複製,更進一步開展了

上,來自過去的那名霍夫米勒像回憶、也

友約翰.伯格等等,一字排開有如一份世

人體五感與文本及時空的對話,也宏觀地

像鬼魂一樣親歷其境,呈現他與凱柯斯法

界文學導讀清單,在在顯示麥克伯尼除了

回顧了那段電燈時代以前,黑暗曾經存在

瓦家族的相識、與雙腿癱瘓的艾蒂絲的相

是名導演、演員、作者外,還是個勤奮讀

的價值觀。

遇,及後如何陷入自己以廉價幼稚的同情

者。2010 年,他把改編自《春琴抄》及《陰 翳 禮 讚》In Praise of Shadows 的《春 琴》

親手織造的羅網,終把自己和他人引入了 生命事件層層疊疊的牽繫對話

帶來臺灣,分作三線的多重敘事方式向我

萬劫不復之地。另一名霍夫米勒身處複述 現場,追敘這段封塵已久卻仍讓他膽顫心

們展示了他對原著的透徹理解及創造力。

此次合拍劇團再度來臺演出《同情的罪》,

驚的往事。重演的回憶仍然翻攪折磨著

在《春琴》一戲中,分別把原著小說裡失

可 謂 一 脈 相 承 了《春 琴》的 多 線 敘 事 方

他,但他也只能眼睜睜地目睹悲劇一步

明的三弦琴教師春琴與其終生僕人暨弟子

式,麥克伯尼再次把過去與現在、虛構與

錯、步步錯地再次發生。

佐助生滅於幽暗之中的愛情、NHK 配音

現實、書內與書外、作者與讀者複雜關係

麥克伯尼曾在一段訪問中說道,他認為

員與《春琴抄》遙相呼應的一段姐弟戀,

的重疊拼貼,精準鋪排文本與體感的對話

線性的敘事傳達的只是簡化版的生命,然

及原作者谷崎潤一郎尋找春琴與佐助墓地

辯駁。原著小說裡,有主角霍夫米勒以回

而真實的生命卻從不是這樣的。他關注生

的故事交織並置,佐以活像從《陰翳禮讚》

憶的方式向虛構的作者「我」(此人不等同

命中的事件如何互相牽繫對話,可對話的

召喚出來似的、「如絲如縷、幽幽渺渺、

於茨威格)敘述一段往事,戲劇作品中,

對象範圍包括了故事、回憶者及歷史。於

5


是在兩層敘事以上,他還加上了第三層,

戰爭都像一觸即發,多少也成了其中一名

也 就 是 歷 史 上 的 敘 事。 像 這 部《同 情 的

無力的霍夫米勒,見證一切如何被大時代

罪》,原著《焦灼之心》寫於第一次世界大

淹沒,誰都無法阻止這部恨錯難返的列車

戰以前、納粹主義抬頭之時,史蒂芬.茨

繼續往前。

Information

中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

威格以此道出他對這段人類歷史之中的人

麥克伯尼試圖以現處的時空跟過去的歷

心觀察。80 年後的今天,我們這些坐在劇

史對話,在這名勤奮、具創造力的讀者及

合拍劇團《同情的罪》

院中的觀眾,透過麥克伯尼的目光再遇見

創作者身上,我們重新體會這部經典作品

6.8

這部作品,反觀我們身處的社會,同樣表

歷經歲月洗禮,內裡仍然鮮活存在的生命

〈Fri〉19:30

面歌舞昇平,但人的心靈動盪不安,遠近

力及精神。

6.9 〈Sat〉14:30 6.10

在這名勤奮、具創造力的讀者及創作者身上,

〈Sun〉14:30

我們重新體會這部經典作品歷經歲月洗禮, 內裡仍然鮮活存在的生命力及精神。

6


封面故事

人生如偶戲 當傳統偶戲 遇上現代劇場 陳錫煌 × 伍姍姍《穿紅絲緞的少女》 由國寶級藝師陳錫煌與好劇團導演伍姍姍合作, 邀請被譽為「臺灣當代戲曲最佳詮釋者」的施如芳執筆編劇的《穿紅絲緞的少女》, 藉由布袋戲偶串起一段段跨越國界、時空、生死的愛情故事。

撰文:洪瑞薇︱攝影:好劇團

圖片提供:好劇團

撰文:洪瑞薇

7


坐 落 於 臺 北 大 龍 峒 的 陳 悅 記 祖 宅(俗 稱『老 師

然離世時,他心裡其實愧疚,下意識地把偶留給了

府』)是一座由兩拼四合院構成的大古厝,若不是有

太太,『讓戲偶代替我來陪伴妳』。而阿文師與小紅

好劇團伍姍姍導演領路,恐怕沒那麼容易找到幽居

偶的對話,其實是他跟自己的對話,孤單的那個自

其中的 87 歲布袋戲藝師陳錫煌與他的小紅偶。陳錫

己。」

煌與伍姍姍所共演的新作《穿紅絲緞的少女》彷彿

劇中的另一要角,年輕的禮體師月凰,也是個習

是引路的一縷線,企圖導引現代觀眾探入傳統戲劇,

慣與無言對象(大體)說話的寂寞人。她在棺木裡

感受傳統與現代交織出的嶄新風貌。

發現了小紅偶,又因著小紅偶的牽引,結識了阿文 師,成為忘年之友。其實,月凰正苦於要不要與情

當傳統布袋戲遇上現代劇場

人吐露自己「送行者」的身分,阿文師則提供自己經 由人生與布袋戲所領會到的「情」,給予月凰力量。

在兩百多年歷史的老屋裡坐定,佐著普洱茶,伍姍

施如芳希冀透過這樣的故事告訴大家──「每個人

姍導演操著不怎麼輪轉的台語,正在向老師傅報告

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困境。對我來講,每一段愛戀,

作品的進展。雖然國台語說得糾結,陳錫煌師傅卻

事實上都是人在照見自我、希望自己完整的過程。」

總能聽明白含意,這股好默契來自兩人過去共事七

月凰心中所揣懷的祕密,在阿文師的介入下瀕臨破

年多的經驗。

口,正如彩樓裡所上演的戲中戲──白素貞與許仙

2001 年,伍姍姍當時任職的台原偶戲團,欲推出 兼容傳統與現代劇場的實驗劇碼,邀請了陳錫煌擔

的人蛇畸戀,在法海的攪纏下,遺憾或者不遺憾, 端看愛的力量是否足以跨越界線。

任演師,是兩人結識的開端。在碰上這位國寶級大 師以前,旅外修習現代劇場多年的她,對布袋戲的 認識僅止於電視上的史豔文與哈買兩齒,直到近距 離見識老師傅的掌中藝,「我真切地感覺到師傅所 操演的偶牽引我進入劇中的情感;當他手中的偶哭 泣,我也跟著哭得一塌糊塗。師傅總能發明很多新 的方式,把偶變成活的,最令我佩服的就是能在無 言的靜默中闡述深刻的感情。」此後,陳錫煌與伍姍 姍合力推出許多作品,一同巡演過 30 幾個國家,直 到 2009 年師傅離開台原、成立自己的團,期望更專 注於傳統布袋戲的傳承。 「我 和 師 傅 在 台 原 合 作 的 最 後 一 個 作 品 是《戲 箱》,看著師傅操演著他最拿手的小旦,腦海裡浮 現了一個想像:這個小旦以後會很懷念老師傅吧, 因為再也沒有人有辦法那麼細膩地把她的美表現出 來。這個想像就這麼一直藏在我的心裡,直到 2017 年創立好劇團,我想是時候透過現代手法、用一個 好故事帶領更多觀眾看見師傅難得一見的藝術了。」 於是,伍姍姍邀來編劇施如芳,發揮跨劇種創作的 本事,除了把師傅的布袋戲彩樓搬進劇場,以戲中 戲的方式呈現他的掌中藝,也讓師傅走到台前,與 資深歌仔戲演員邱秋惠、南管名角林雅嵐及劇場/ 音樂劇演員呂名堯跨界共演。

貫穿全戲的小旦偶

從人生中學戲 從戲裡悟人生

是唯一不會隨著時間改變的,

回到《穿紅絲緞的少女》,「阿文師就親像我。」私 底下的陳錫煌師傅就像他在劇中的角色那樣,不上 戲的時候,手也離不開尪仔,甚至常常自顧自地和 戲偶對話起來。施如芳感覺:「這樣的布袋戲師傅,

人有悲歡離合,而偶永遠如初。 —— 伍姍姍

對太太一定都是有點辜負的吧,畢竟他把全部的精 神都放在偶戲身上。」於是她讓劇中的阿文師把自己 鍾愛的小紅偶,塞進了太太的棺木裡,「當太太突

8


不可不知的國寶藝師

陳錫煌

Information

陳錫煌,臺北人,出生布袋戲世家,同業 尊 稱「萬 能 的」(bãn-lîng--ê)。 父 親 是 「亦宛然」掌中劇團班主李天祿,陳錫煌自 幼習藝傳承家世,掌中戲道盡世間乾坤, 曾 參 與「新 宛 然」、「小 西 園」、「台 原 偶 戲團」等團演出,亦是臺灣唯一獲得文化 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 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 兩項頭銜的傳統布袋戲演師。 79 歲時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始終掛念本土教育與布袋戲之傳承,勇於 挑戰新舊融合,積極尋找讓傳統與現代得 以合創共演的途徑。他積極嘗試與各類型 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堅持「戲繼續演, 布袋戲的傳承才不會斷」,是臺灣無可取代 的「國寶藝師」。

9

小 好劇團 × 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穿紅絲緞的少女》 6.16 〈Sat〉14:30、19:30 6.17 〈Sun〉14:30


每當聽到「波西米亞人」一詞,許多人腦 中便會自動聯想到浪漫瀟灑、不拘小節的 流浪藝術家形象,會有這樣的反應,普契 尼改編自文學作品的歌劇《波西米亞人》絕 對居功厥偉。劇中主角們堅持各自的藝術 生涯,清貧仍不忘其志,糾纏的情愛,更 在彼此身上烙下深刻的印記,也是劇情最 讓人難忘之處。《波西米亞人》的情節並不 複雜,乍聽就像是自己或身邊朋友曾遭遇 的軼事,卻在簡單中呈現了人世間愛戀貪 癲瞋癡的各種樣貌。而普契尼另一部歌劇 作品《托斯卡》,兩齣劇同樣以主角的死亡 或殉情作結,同樣是悲劇戀愛結尾,卻加 入控訴人性黑暗與歌頌悲壯愛情的斑斑血 淚,更加彰顯人性面對苦難之高貴。 用音樂會呈現歌劇之美 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NTSO) 在臺中國家歌 劇院演出的《波西米亞人》及《托斯卡》,

圖片提供:

撰文:張皓閔、陶維均

力邀知名指揮家水藍及導演陳思照共譜新 章,因應歌劇院場館特色,採用「音樂會」 而非一般常見歌劇演出形式,將舞台布景、 服裝等設計極簡化,讓觀眾能特別聚焦於 歌劇「音樂」之表現。 對 陳 思 照 而 言, 以 音 樂 會 形 式 演 出 歌 劇加上特殊的舞台配置,是本場音樂會最

NTSO

大挑戰。演出特別規劃將舞台樂池升起以 作為舞台空間之延伸,以凸顯歌手及樂手 表現;但也因樂池升起,樂團將會占去整

聽見愛的無悔無畏

個舞台及樂池空間,意味著歌手所能運用 的舞台相當有限;另外,音樂會歌手大多 著西裝禮服而非戲服,如何在缺少布景、

再現經典普契尼

服裝、道具甚至拿掉許多角色之間的戲劇 互動後,仍讓故事情節得以說服觀眾,並 讓觀眾對角色內在及人物關係有所理解? 「即使不像以往歌劇演出有大型布景、道具 或投影等技術輔助,仍然可以善加運用必

藝齣好戲

要的小道具,比如主角咪咪的帽子、天使 城堡士兵的槍,搭配聚光焦點的變化去呈 現角色的內在張力。」陳思照表示。 另外,《波希米亞人》第一幕發生在巴黎 拉丁區某間破舊公寓的閣樓,第二幕在拉

《波希米亞人》×《托斯卡》

丁區的廣場,第三幕巴黎郊外城門口的酒 館,第四幕又再回到破舊公寓的閣樓中;

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所寫就的《波希米亞人》與《托斯卡》,堪

但《托斯卡》第一幕在莊嚴的聖安德肋宗座

稱是西方歌劇史的經典之作,不僅為樂迷所讚許稱道,也因流行文化的延伸挪用而

聖殿,第二幕在法爾內塞宮(警察總督斯

成為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樂章。兩齣歌劇不約而同呈現了愛情面對生死考驗的

卡皮亞男爵房內),第三幕則在壯觀恢弘

堅貞與高貴情操。愛,究竟能承受多少試煉?怎樣的愛才是至死不渝?走進劇場,

的天使城堡之天臺。一齣劇情發生場所在

在悠揚歌聲中尋找答案。

貧窮地區,另一齣則以華麗殿堂為主,要

10


劇情預覽

《波西米亞人》—— 聖誕夜的巴黎某閣樓, 4 位窮困藝術家打發前來收租的房東後,決 定一同前往咖啡廳慶祝。留下來趕稿的詩 人 魯 道 夫 (Rudolfo) 遇 上 來 借 燭 火 的 鄰 居 咪咪 (Mimi) ,隨即天雷勾動地火、陷入愛 情,並同往咖啡廳與其他三人會合。咖啡廳 外, 畫 家 馬 切 洛 (Marcello) 的 舊 情 人 穆 賽 塔 (Musetta) 挽著個老頭到來;馬切洛的不 理不睬,激起穆賽塔的鬥志,藉故支走老頭 後,重回馬切洛的懷抱。 以音樂會手法重新詮釋普契

寒冬清晨,咪咪來找馬切洛。馬切洛說他

尼的經典歌劇。( 左頁圖 ) 指

和穆賽塔過得很快樂,咪咪卻說她已和魯道

揮家水藍,( 右頁圖 ) 導演陳

夫分手。在馬切洛追問下,魯道夫說出是因

思照。

為沒錢供病重的咪咪看病,才忍痛分手。其 實還相愛的兩人決定復合,等春天到臨再分 開。另一方面,馬切洛聽到穆賽塔的笑聲,

如何在極簡舞台的演出限制下呈現兩者差

悔,陳思照堅持要將這樣的高尚情操藉由

認為她和人調情,趕入屋內和她大吵一頓。

異?陳思照舉燭台為例,「《波希米亞人》

演出傳達出去。即使外在設計盡量簡化,

當 4 位窮藝術家苦中作樂時,穆賽塔焦急

可能只擺一根蠟燭的破燭臺在空桌上,《托

許多戲劇上的角色互動也因「音樂會」形式

到來說明與她同行的咪咪太虛弱無法爬上

斯卡》則會用 5 根蠟燭的豪華燭臺,桌子也

而有所割捨,但就如同發明家愛迪生所說:

樓,魯道夫趕緊扶咪咪進來。大夥讓魯道夫

會鋪上漂亮桌巾。」演出團隊期望讓「音樂

「人會死去,政權更迭,《波西米亞人》的

和咪咪獨處,兩人追憶相處過往,咪咪入睡

會」更朝向「歌劇演出」的一端傾斜,找到

精神卻將永存人心。」陳思照也希望將這樣

之間的平衡,「可能會為幾個特殊角色租

的精神傳達給觀眾,「《波希米亞人》中,

借戲服,在有限的空間裡讓歌手能有適當

魯道夫和咪咪雖然在第二、三幕間因誤會

《托 斯 卡》 —— 在 教 堂 作 畫 的 卡 瓦 拉 多 西

的戲劇互動和肢體表演,使觀眾更能深入

而分手,但咪咪臨終前,魯道夫仍緊緊靠

(Cavaradossi) 發現小禮拜堂躲個逃獄的政

掌握劇情,進而被劇情感動。」

在身旁陪伴她,這是無『悔』的愛;而《托

治犯,表示願意幫助他;歌手托斯卡 (Tosca)

斯卡》劇中,卡瓦拉多西和托斯卡為戀人

來到教堂找她的畫家情人,但情人心不在

捨身,是無『畏』的愛。」

焉,只擔心逃犯安危。托斯卡走後,卡瓦拉

愛情不分貧富貴賤

後不再醒來。

兩 場 歌 劇 音 樂 會, 將 由 大 師 級 指 揮、

多西決定帶逃犯前往他的住處藏身,當警察

在《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寫作上,普契尼刻

導 演 與 喬 治 亞. 加 曼 (Georgia Jarman ,

總督斯卡皮亞 (Scarpia) 前來搜索教堂,很

意仿效說話腔調之起伏轉折,但仍保有義

咪咪 ) 、黃莉錦 ( 穆賽塔 ) 、史帝芬.波普

快便拼湊出畫家幫助逃犯脫逃的事實。

大利歌劇的悠揚華彩本質;藉由巧妙運用

(Stefan Pop ,魯道夫 ) 、周正中 ( 馬切洛 ) 、

斯卡皮亞派人跟蹤托斯卡,藉此抓到卡瓦

現代的譜曲及編劇技巧,讓音樂與戲劇同

剛 – 布莉特.柏金敏 (Gun-Brit Barkmin ,

拉多西。聽聞情人遭嚴厲刑求,托斯卡忍不

步進展,並利用實際的舞台動作引領音樂

托斯卡 ) 、安德利亞.加瑞 (Andrea Caré ,

住說出逃犯藏身處。逃犯自盡身亡,畫家亦

的動機前現,堪稱是普契尼寫實歌劇的代

卡 瓦 拉 多 西 ) 、 摩 根. 史 密 斯 (Morgan

被帶走準備行刑,托斯卡被迫向斯卡皮亞求

表作。音樂與劇情同步也是劇中愛情橋段

Smith ,斯卡皮亞 ) 等國內外一流聲樂家攜

情。斯卡皮亞假意答應托斯卡,說會「假裝

如此打動人心的原因,情到深處不免被樂

手合作,希冀藉由普契尼感染力極強的經

槍斃」,並為他倆寫下離開羅馬的通行證,

音所牽動,以聲傳情,劇中幾首讚頌愛情

典歌劇作品,與樂迷觀眾分享歌劇音樂之

條件則是托斯卡的身體。當一切就緒,斯卡

的曲目也早已成為經典。

美,以及愛情無條件奉獻、無懼亦無悔的

皮亞走近,卻遭托斯卡拿刀刺入心臟。

《波希米亞人》與《托斯卡》兩劇的主角

高貴情操。

托斯卡進到監獄,告訴情人一切經過,並 囑咐他槍響即倒下裝死。天臺上,行刑時刻

面對自己或愛人生死交關的考驗仍無懼無

到來,畫家在槍響後倒下。眾人離去之後, 托斯卡呼喚情人卻未得回應,這才發現上了

Information

當,悲慟呼喊。眾人衝上來要捉拿殺了斯卡

NTSO 特別企劃 《無悔的愛─波希米亞人》 6.15〈Fri〉19:30

11

NTSO 特別企劃 《無畏的愛─托斯卡》 6.17〈Sun〉19:30

皮亞的兇手。托斯卡高呼「斯卡皮亞,天主 面前見」後,跳下城堡結束生命。


三四五,來跳舞 春日,繁花正盛。 歌劇院隆重鉅獻三部世界經典舞作

等待 40 年 首次登台的舞蹈經典

圖片提供:

撰文:張懿文 、 Nathaniel Tileston

極簡風潮×藝術跨界

、 Sally Cohn

《舞》Dance

Cameron Wittig

70 年代初期,美國紐約市一群舞者開啟後現代舞運動,對後來的美國乃至全世界的舞蹈發展深具影響力。其中, 露辛達.柴爾茲不僅以簡潔、優雅、精準的舞蹈著稱,更攜手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影響了當代現場藝術的跨界 可能性。這回,她將帶著最著名的跨界藝術作品《舞》來臺演出,重現當年純粹、簡潔的舞蹈魅力。

12


露辛達.柴爾茲 (Lucinda Childs) 是誰?今年

(Black Mountain College) ,前衛作曲家約翰.凱

在視覺藝術界最重要的藝術展覽──威尼斯雙年

吉 (John Cage) 策畫了一場即興劇場演出,也被稱

展的平行活動「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舞蹈節」中,

為第一場的「偶發藝術」(Happenings) 演出,參

評審把終生成就金獅獎,頒發給美國後現代舞蹈

與者包含了視覺藝術家羅勃.羅森柏格 (Robert

大師露辛達.柴爾茲,表揚柴爾茲在 1979 年與音

Rauschenberg) 與中介於現代舞到後現代舞之間

樂傳奇大師菲利普.格拉斯 (Philip Glass) 、當代

的舞蹈大師摩斯.康寧漢 (Merce Cunningham)

視覺藝術家索爾.勒維特 (Sol LeWitt) 的共同創

等,這場演出也成了後現代舞蹈實驗的先驅。

作《舞》Dance ,以及柴爾茲與劇場導演羅伯.

有趣的是,康寧漢原本是葛蘭姆學生,但他不

威爾森 (Robert Wilson) 和格拉斯合作完成的巨作

同於葛蘭姆現代舞蹈中敘事性、情感性強烈的編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

舞手法,所編作的舞蹈抽象而純粹、沒有故事情

露辛達的作品《舞》以開創性的跨界合作與獨

節,任何日常動作皆可成為舞蹈,甚至透過機率

特抽象的概念,開啟了後現代舞的極簡風潮,時

來決定排舞順序,而這些概念啟發了之後許多美

至今日,已成舞蹈史上的經典,評審認為《舞》

國後現代舞的創作者。

以其綿延不斷的極簡動作,和連續又重複的精簡 動作語彙,表達出對極限主義舞蹈的新想像。此 作開啟了後現代主義舞蹈的實驗精神,也影響了 當代現場藝術 (live art) 的跨界可能。

美國後現代舞蹈 開拓者 ──

反抗前輩舞蹈家的美學

露辛達.柴爾茲

舞蹈宣言 開啟美國後現代舞蹈運動 到 了 70 年 代 初 期, 紐 約 市 的 舞 者 開 始 了 後 現 代 舞 最 重 要 的 舞 蹈 運 動 ── 傑 德 森 舞 蹈 劇 場 (Judson Dance Theater) 一群曾向凱吉的學生鄧 恩 (Robert Dunn) 修習編舞的藝術家,如伊凡.

要了解柴爾茲的後現代舞蹈精神,要從現代舞

瑞娜 (Yvonne Rainer) 、史帝夫.派克斯頓 (Steve

蹈的概念重新談起:後現代舞雖然是「現代舞之

Paxton) 、露辛達.柴爾茲、崔莎.布朗 (Trisha

後」的舞蹈,卻也依舊繼承了現代舞對傳統舞蹈

Brown) 、 梅 爾 蒂 斯. 孟 克 (Meredith Monk) 等

的革新精神,亦即反抗前輩舞蹈家的美學。例如

人,因為其作品無法在當時主流的舞蹈比賽中

現代舞以反抗芭蕾舞中「不自然、不自由」的踮

入選,於是便相約在紐約傑德森教堂發表實驗

腳、向上延伸而聞名,從鄧肯 (Isadora Duncan)

創作。這些演出重視的是過程,他們受到康寧漢

從希臘女神吸取靈感赤足而舞開始,到聖丹尼斯

隨機結構編舞方式的刺激,同時也受到西岸編

(Ruth St. Denis) 以東方印象來編作異國舞蹈的

舞家安娜.哈布林 (Anna Halprin) 及西蒙.佛堤

新形象,而瑪莎.葛蘭姆 (Martha Graham) 等第

(Simone Forti) 等人的影響,想要重新定義什麼

二代現代舞者,堅決反對老師聖丹尼斯的異國風

是舞蹈。

美學,從心理學家榮格 (Carl Jung) 的精神分析著

後現代舞蹈大將伊凡.瑞娜首先提出了「後現

手, 建 立 以「伸 縮」和「放 鬆」(Contraction and

代舞蹈」這個名詞,她在 1965 年發表了著名的舞

Release) 的新動作技巧,傳遞充滿戲劇張力、情

蹈 宣 言 (dance manifesto) , 認 為 後 現 代 舞「反

感充沛的舞蹈精神。

對奇觀、反對炫技、反對變形、戲法與偽裝、反

可是,當注重希臘神話、心理分析的表現手

對舞星形象魅力、反對英雄與反英雄形象、反對

法,成為現代舞的傳統經典美學,新一代的後現

牽涉表演者或觀賞者、反對風格、反對陣營、反

代舞者,又再一次推翻現代舞所建立的典範,這

對表演者對觀眾的引誘、反對動人與感動」,對

群被歸類為「美國後現代舞蹈」的編舞者提問,

現代舞的美學觀而言,這是石破天驚的革命。雖

當舞蹈抽離了主題性、人性掙扎、與國家主義精

然傑德森舞蹈劇場的舞蹈實驗只進行了短短的數

神的敘事內容,不再強調充滿戲劇張力的情感效

年,但他們在世界各地宣揚後現代舞的理念,卻

果之後,舞蹈的純粹藝術本質是什麼?

對當代舞蹈界帶來深遠影響。

風起雲湧的 60 年代,受到新音樂、視覺藝術、 電影等藝術型態的影響,和新達達主義運動等 刺激,1952 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黑山學院

即將帶來作品《舞》Dance 的編舞家露辛達.柴爾茲 (Lucinda Childs) (2011)。

13


(上下圖)1979 年編創的《舞》

露辛達.柴爾茲離開傑德森舞蹈劇場後便成立

的舞蹈錄像,將《舞》的錄像投影至覆蓋於舞台

Dance 一 作, 簡 潔 精 準 的 身

了個人舞團,並在 1976 年和劇場大師羅伯.威爾

前方的透明薄紗,巧妙運用影像的不同角度和舞

體 動 作 對 應 著 低 限 音 樂, 加

森、低限主義音樂家菲利普.格拉斯共同創作了

者的動作同步,在雙重空間中,時而前後交疊,

上 影 像 疊 加 的 時 空 錯 置, 以

當代劇場界著名作品《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時而左右分離,為舞台空間雕塑出平行與垂直深

開創性的跨界合作與極簡的

柴爾茲的極簡主義藝術觀,與低限音樂家凱吉

舞 蹈 美 學, 成 為 舞 蹈 史 上 的

和格拉斯類似,他們喜好將藝術中最基本的元素

經典。(上排圖為 Nathaniel

重疊,移除個人感情或戲劇張力,對她而言,編

柴爾茲認為,「低限主義是回到最初狀態,所

Tileston 攝 影, 下 排 圖 為

舞動作本身就是內容理念,也因此,她的作品結

有的事情都可以被精簡。」她讓觀眾在極簡主義

Sally Cohn 攝影)

構清晰、有如雕塑般精確,重複的動作有著抽象

風格的燈光、空間和音樂包圍下,全神貫注欣賞

的美感。

舞蹈抽象形式的美感,動作本身即是意義。柴爾

度。恰似與前台現場舞動的舞者互動,混淆了觀 者對空間和時間的感知。

茲曾表示:「我們這一代舞者奮鬥的目標是:傳 回到舞蹈初始狀態 簡單、優雅、純粹

達『舞蹈』動作本身 (in and of itself) 就是一個很 美的事,它可以就是形式本身,如同一個純粹抽

柴爾茲在 1979 年再次和格拉斯合作,編創了低限

象的形式,而同時仍能代表一個在空間中移動的

主義風格的經典作品《舞》,在此作中,舞者循

經驗,一個人類的身體經驗。」這或許也就是極

著格拉斯低限綿延的旋律,觀眾可以看到舞者透

簡主義舞蹈美學的奧義。

過精心巧妙的計算,在舞台上重複跳躍、傾斜、 前進、轉圈,展開無限的循環與重複,行走、跨

影響深遠的傳奇

步、跳躍、旋轉,以此不斷反覆堆疊,優雅地對 應著節奏的張力,細緻純粹的動作中有著偶爾錯

而這樣的美學風格,也成為當代編舞家的靈感來

落的差異,牽動了舞者之間的動能與張力,構築

源,例如比利時編舞家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

身體與空間的對話。

(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 ,其作品中舞者

而由視覺藝術家萊維特所錄影投射在舞台後方

動作與音樂簡潔重複,讓人聯想到柴爾茲的風格;

14


不同的是,姬爾美可又在簡潔重複中再次帶回議 題性,如女性主義等主題的探討。

本文改寫自筆者 2013 年為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所撰寫的介紹文 〈從美國後現代舞脈絡談露仙達.查爾特斯的極簡主義舞蹈〉

姬爾美可的舞蹈以流動線條,將舞蹈形式流變 的思維狀態帶入觀念藝術的領域,在 21 世紀開始 積極參與舞蹈進入美術館的實驗,其作品《Fase》 的首演劇場版本,透過和諧的重複律動,加上燈 光巧妙的投影,在背景舞台上投射出三道人影, 就像是光與影的二重奏,充滿平衡對稱的韻律; 而近期這支作品又被放置於紐約現代美術館之 中,編舞家在地板鋪上一層美麗的沙,而獨舞者 舞動其中,觀眾從上方往下看舞者在沙子表面上

露辛達.柴爾茲 Lucinda Childs

留下的幾何紋樣,作品營造從簡單中創造多樣

露辛達.柴爾茲是美國最重要的後現代舞蹈創建先

性的效果。美術館空間與原作劇場空間的對比,

驅 者 之 一。1963 年 於 紐 約 傑 德 森 舞 蹈 劇 場 (Judson

既是互文回顧,又是創新,作品重新配置身體編

Dance Theater) 展開舞蹈生涯,與伊凡.瑞娜、史提

舞在非劇場空間中的可能,由此也可看出柴爾茲

夫.派克斯頓等美國當代舞蹈家共同參與了美國現代

的後現代極簡主義舞蹈,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力。

舞史上影響深遠的實驗運動。2017 年獲頒美國舞蹈節 終身成就獎。

Information

2018 NTT-TIFA ──露辛達.柴爾茲舞團《舞》 5.11〈Fri〉19:30 ∣ 5.12〈Sat〉14:30

15


擅長集體創作的德麗葵 (Julie Deliquet)

《伊凡諾夫》Ivanoff ¹。導演試著讓契訶夫

繹台詞,並模仿聾啞人士的生活姿態。導

2016 年 受 法 蘭 西 劇 院 邀 請, 搬 演《凡 尼

的文字介入日常現實,凸顯出它平易近人

演認為劇中人物就像是聽障人士,他們對

亞》Vania。 她 刻 意 以 即 興 發 展, 突 破 國

的特質,例如:在卡拉 OK 排練角色的對

急遽變遷的外在世界感到陌生,甚至充滿

家級演員對經典文本的既定認知:初期

話、讓演員與真實的醫生對戲等。她試圖

敵意 ²。然而,《三姊妹》並非一齣啞劇,

工作並非劇本分析,而是用影像呈現個人

模糊虛構與現實的分野,讓契劇成為當代

也不是單純的「手語演出」。儘管角色噤

生活即景;排練並非照本宣科的演練,而

生活的寫照。

口不語,多樣化的環境音效卻讓人感受到

是拆解原著結構,尋找一種發生在此時此 地的情境。這種創作方法不僅開啟表演者

他們騷動的靈魂:擊掌聲、桌椅、餐盤的 打破慣性的嶄新詮釋

與劇作家的對話,建立了一種相通的戲劇

聲響、俄羅斯陀螺的旋轉聲、銅管樂、震 耳欲聾的流行音樂 ……

結構,同時也凸顯了作品的普世價值。一

為了突破陳腔濫調的表演套路、用嶄新

的 確, 庫 立 雅 賓 刻 意 模 糊 時 代 背 景,

年後,德麗葵與她的劇團──「試管創作

的 形 式 重 現 契 訶 夫 的 人 文 精 神, 來 自

讓身穿 19 世紀末服裝的角色拿著智慧型

體」(Collectif In Vitro) ,再度挑戰改編契

西 伯 利 亞 的 導 演 ── 庫 立 雅 賓 (Timofeï

手機。這樣的選擇雖然令人感到突兀,但

劇。然而,她不再使用即興創作,反而以

Kouliabine) 用 示 意 性 的 身 體 語 彙 重 探

它確實凸顯了契劇的特色:古今共通的人

蒙太奇手法進行文本剪貼。《( 無限 ) 憂鬱》 《三姊妹》。他花了 2 年的時間,讓「紅色

性。戲中,庫立雅賓拆解了演出的表意元

Mélancolie(s) 以《三姊妹》The Three Sisters

火 矩」劇 團 (Красный факел/

素,讓文本、身體和聲音成為各自獨立卻

作為敘事框架,但它的情節鋪陳卻一如

Red Torch Theatre) 的成員學習用手語演

相互呼應的表演主體。這種解構式的呈現

世藝之窗

歐陸劇場的經典修復 契訶夫作品的當代改編 契訶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 是歐陸劇場最常被搬演的劇作家之一。這位 19 世紀末的俄國作者深刻 描繪了時代變遷下的存在困惑,用行雲流水的文字譜出緩進的生活步調,並以充滿人道關懷的批判,彰顯了劇 場撼動現實的政治力。2017 年,來自法、俄、澳洲的新銳導演企圖跳脫寫實框架,用解構手法凸顯出契劇的 當代魅力。他們究竟以何種方式「重塑」經典?

用契訶夫面對當代生活

而是憤世嫉俗、對 60 至 70 年代懷抱憧憬

歐陸當代創作者一再重探、不斷重返契訶

聲勝有聲」的演出讓契訶夫的文本抽離矯

的「布波族」(bobo)⁴。他們在鄉下的透天

夫的主因,正是因為他闡明了時移世易

情的演繹,回歸純粹的本質。

別墅度假,每天用絮叨的對話、無聊的玩

之下,永垂不朽的人性價值。除了前述

笑、調情的遊戲、狂歡的派對、過量的酒

的 作 品, 巴 西 女 導 演 賈 塔 伊 (Christiane

精和藥物去填補存在的空虛。旋轉舞台和

Jatahy) 的《要是她們真得去了莫斯科?》

透明的落地窗暴露了角色不為人知的個人

What if they went to Moscow? 同 樣 證 明

不同上述兩位以文本為改編基礎的創作

隱私,使觀眾成為一種窺淫者。的確,史

了契劇改編不僅能深刻反映當代人的內在

者,近年來在歐洲劇壇備受矚目的年輕導

東企圖賦予契劇當代的靈魂,反映出青年

矛盾,也是一種創新舞臺形式的實驗 ⁵。

演史東 (Simon Stone) 以歐洲當代社會為

世代的迷惘與脆弱。然而,他卻缺少了契

「解構經典,再加以重塑」,就像是一套繁

背景,重新改寫《三姊妹》³。對他來說,

訶夫不慍不火的筆觸與人文關懷的胸襟。

複的修復工程。為了恢復經典的風采,藝

現代劇場若要凸顯契劇的現實性,必須要

他刻意強調角色歇斯底里的情緒、愛恨交

術家不應該主張「拆除重建」,而需要扎

跳脫它的時代框架,拉近觀眾與文本之

織的關係、庸俗的語言、以及乏味的舞臺

實地鑽研、用心地雕琢它的每一道細節。

間的距離。因此,他的改編只保留了原著

效果,使《三姊妹》變成了一齣廉價的情

的四幕結構和人物線條。所有情節、對話

節劇。

畫虎成犬的改寫

16

與呼吸聲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場「無

Simon Gosselin

厭倦鄉間生活、嚮往莫斯科的軍官後裔,

、 Thierry Depagne

過字幕瞭解角色的思路,還能從肢體動作

攝影:

幾乎都由他重新編寫。劇中的人物不再是

撰文:王世偉

豐富了觀眾的感官層次。他們不僅可以透


(上圖)在歐洲劇壇備受矚目的年輕導演賽門史東 (Simon Stone) 以當代社會為背景重新改寫的《三姊妹》作品劇照。 (下圖)德麗葵與她的劇團「試管創作體」 以契訶夫作品《三姊妹》為敘事框架改編的作品《(無限)憂鬱》。

1. 故事的開始是一場生日派對,一對姊妹走出喪父陰影,準備迎向嶄新的生活;然而,隨著劇情發展,主角卻變成她們的故友。這名因時代變遷而失意潦倒的知識分子逐漸讓每個 角色意識到自己生活困頓的處境。2.Timofeï Kouliabine, dossier de présentation des Trois Sœurs, réalisé par l'équipe du spectacle. Traduit de l'anglais par Daniel Loayza, Théâtre de l'Odéon, 2017. 3.2009 年,史東已與澳洲「草棚計劃」劇團 (Hayloft Project) 依照《三姊妹》的結構,發展出三段式的表演 3xSisters。在瑞士巴塞爾劇院 (Theater Basel) 的邀請下,他在 2017 年推出《三姊妹》的德語版。此次在巴黎奧德翁劇院 (Théâtre de l'Odéon) 的演出,與巴賽爾劇院的版本完全一致,只是演員卡司有所不同。 4. 布波族 (bobo) 是布爾喬亞 (Bourgeoise) 與波希米亞 (Bohemian) 的縮寫組合單詞,指的是擁有高等學位、具有消費能力且思想開放的中產社會階級。5. 請參閱筆者的介紹:「以 位於兩邊的曖昧重塑《三姊妹》的當代性」,《表演藝術雜誌》,282 期,2016 年 6 月。

17


「每天擦不能發射的槍、清已經廢棄的 據點 ……」阿達義憤填膺、聲形俱佳地聊 起當年彷彿從世界邊緣脫落的當兵時光, 引起一陣大笑。兵役結束後,小阿達一 屆的康康先找他參與「音踏聯合計畫」演 出,事後他回到 Comedy Club ( 卡米地喜 劇基地 ) ,又反過來找康康搭檔,這一次 的 Comedy Club 演出就成為達康 .come 合 體的起點。 由阿達跟康康兩人組成的達康 .come , 或許對大多數民眾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 字,不過在臺灣搞笑表演的江湖路上,達 康 .come 已經算是個咖。 「一開始我們討論要組達康 .come ,自 己也很排斥,畢竟過去已經習慣為一個老 闆、一個團做事。」康康說:「如今變成要 主打『自已』,壓力真的很大。」一切從零 開始,要重新創作、重新找場地,加上默

默無名,更不知道何時才能夠賺到錢。」 阿達推了一下眼鏡說:「老實說那時還滿 害怕的。」 無論演出規模 都是磨練的機會 回憶當年在 Comedy Club 合體演出,「因

為 Comedy Club 是 仿 效 美 國 單 人 站 台 喜 劇的形式,後面就是一片紅磚牆、前面只 擺一張高腳椅,人一站上舞台,就要能撐 起整個場面,真的會緊張。」康康解釋, 一般戲劇表演大多有第四面牆,演員只要 專注彼此互動,且有理論可以檢視表演的 有效性;但是,達康 .come 的搞笑演出正 好 相 反, 他 們 在 狹 小 Comedy Club 裡, 與觀眾沒有距離,「你幾乎就是和第一排

視 的

觀眾面對面、緊貼著腳尖,還要直接跟他 們交流」,這與戲劇表演的箇中差異,他 們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調適。 聊 起 這 段 搭 檔 往 事, 康 康 自 嘲 說, 當 時自己根本還不懂表演的節奏、互動與讓 笑,阿達聽了忍不住拉高嗓門附和:「不 開玩笑!他真的每次演出前都拉肚子!」 何感染觀眾。但若是論表演環境的挑戰, 兩人則一致認為最難的非吃飯場合莫屬。

焦點人物

表演,對兩人來說,最大挑戰始終是如

「人只有一張嘴,用來吃飯跟講話就夠忙 了,怎麼還有辦法大笑啦!」 兩人回憶,有一回受邀到保險公司回

他們也曾困頓懷疑,過年團圓時家族親戚討論工作,難以向眾人啟齒自己所從事的

饋高級保戶的聚餐上表演,現場全是銀髮

行業叫「喜劇演員」,但達康二人始終不放棄尋找任何一點突圍的可能。在笑聲中找

族,眼看大家拿完 Buffet 才陸續坐定位,

到力量,在打鬧背後,嚴以律己地不斷磨練技巧、鑽研腳本。如今,他們已是臺灣

表演卻早開始。結果,台下幾百雙年長者

喜劇表演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不只插科打諢,背後更是多年功夫累積。

18


的眼睛,一起向他們投以真摯、和善卻徹 底迷惘的表情,「那次真的是要瘋了,我 們一講完馬上落荒而逃。」阿達大笑說。 喜劇 來自於對生活的觀察 關於搞笑表演的練習,起初來自在北藝大 教國劇動作的李柏君老師;對漫才的了解

漫」

則來自專攻日本戲劇,並組織「魚蹦興業」 的林于竝老師。武生出生的李柏君一直有

生時狀態很輕鬆,屁股坐椅子上,大手一 指,這樣那樣,毫不含糊;指導搞笑表演 時的他則散發出另一股額外熱忱,雙眼如 火,老是不雕動作,一股勁跟學生講:「要 好笑!」 而在阿竝(林于竝)老師介紹下,他們 獲得了一系列探索途徑,例如影響深刻的 節目跟團體,包括日本《火焰挑戰者》、 漫 才 大 賽 M-1 的 團 體 Untouchable 、

演丑的夢,因為對武生熟悉,讓他講解武

Tutorial 、 日 本 搞 笑 團 體 Down Town 、 搞笑藝人小南小內等。

「日本喜劇表演分類雖然鉅細靡遺,但 是臺灣很難找到完整的系列轉播,當時看 影 片, 經 常 沒 字 幕, 只 能 靠 氛 圍、 狀 態 跟風格學習,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收穫良 多。」阿達說。 除此,童年長時間待在臺中的康康,從

達康

小就對搞笑類型的演出耳濡目染,小六前 開始聽外公播放的魏龍豪與吳兆南相聲, 國 中 時 聽 表 演 工 作 坊《這 一 夜 我 們 說 相 聲》錄音帶、看《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錄影

: .come

帶及相聲瓦舍作品。小小年紀就什麼都聽 得懂嗎?「聽懂了就笑,聽不懂就睡,日 子久了,也潛移默化了吧。」康康說。 而面對長時間創作,如何從生活取材?

搞笑 很 難 不 搞 笑 更難

負責劇本的康康說,正因為漫才主題如此 發散,才讓素材在生活中真正俯拾即是。 它可能不是具體笑點,但靈感會像火花不 斷迸發出來。一開始他用筆記本記錄,後 來慢慢用手機取代,如今雲端筆記裡建有 「漫才點子」、「喜劇理論」等不同資料夾, 都是隨時啟動創作的根基。 記錄媒材的轉變,也間接指出漫才之於 生活既完全開放、同時無孔不入的雙向關 係。負責音樂故事與短劇創作的阿達,因 為個性重於當下,他也曾試著記錄生活的 吉光片羽,但每次創作時翻看筆記,都覺 得靈感過期。久而久之,他更傾向接到創

撰文:張敦智︱攝影:高秉均

19

作任務後,直接在工作桌前苦思,引導感


漫 才 以 一 人 負 責「耍 笨」, 一 人 負 責「吐 槽」的 表 演 方 式, 從生活取材,像是節奏更緊湊 的相聲。

紹表演管道,「朋友們的幫助,是那段絕

達康 .come

這回推出的《弄巧成矬》,改編自相聲

望日子裡,我們所收過最好的善意。」後

磨 練 多 年 終 於 在 2013 年 正 式 組 合 的 達

瓦 舍 的 劇 本《弄》, 馮 翊 綱 原 本 透 過 5 個

來,透過耿一偉老師介紹,他們又得以加

康 .come ,由阿達和康康兩位表演創作者

段子,表達社會觀察與幽微諷刺。其中

入臺北藝術節演出,節目宣傳被印在公車

共同組成,為臺灣少見以「漫才」 (まんざ

〈我沒空〉講四個兄弟裡,只有四弟任勞

廣告上,跑遍北市大街小巷。如今,達康

い)為基底的喜劇表演團隊。「漫才」是日

任怨,三個哥哥卻總在遇到正事時說「我

已小有名氣,網路頻道 1.3 萬的訂閱人數,

本的一種站台喜劇 (standup comedy) 形

沒空」,把工作推給四弟;後來四兄弟同

似乎稍微能看到未來的曙光。

式,類似中國對口相聲,起源於日本古代

覺從涓涓細流匯流成作品。

甘不共苦,一起平步青雲,最後卻冒犯皇

當 舞 台 燈 光 亮 起,「大 家 好, 我 是 阿

傳統藝能的「萬歲」,在關西地區尤其著

上,慘遭賜毒,臨死之際,三個哥哥再度

達」、「大 家 好, 我 是 康 康」、「我 們 是

名。達康 .come 在笑鬧戲謔演出背後,更

叫四弟尋找解藥,但苟延殘喘的四弟卻首

──達康 .come !」幾句再也熟悉不過的

是扎實的文本創作及敏銳的生活觀察,保

先奔赴黃泉,其餘三個人也只能接受死亡

三秒鐘開場白,背後盡是阿達、康康背後

留「漫才」原有特色但不只是插科打諢,

的安排。兩人表示,在《弄巧成矬》裡,

多年功夫的累積。搞笑很難,但要達康放

更添加了豐富且生動的臺灣在地元素,打

這段〈我沒空〉會因應漫才的節奏,延伸

棄搞笑更難,他們永不放棄每一個讓觀眾

造出屬於這塊土地、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至現代人時間管理的議題。其餘兩段〈我

笑開懷的機會;在尋找笑點的人生路上,

形式。

也會〉以及〈我要去〉則分別被改為音樂故

始終並肩而行。

事與短劇,成為《弄巧成矬》所有演出。 搞笑很難 不搞笑更難 從 2013 年創團至今,兩人一起走過了許多 的懷疑與徬徨。草創之初,康康曾無助地

Information

達康 .come《弄巧成矬》 7.21〈Sat〉14:30、19:30 ∣ 7.22〈Sun〉14:30

傳訊息給過去認識的電視台助理,懇求介

20


幕後藝事

《路吶》 從一起生活開始 跟著布拉瑞揚走入部落 2018 年 3 月初,布拉瑞揚舞團的藝術總監暨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Bulareyaung Pagarlava)和舞團新作《路吶》的 舞者們,繞過半個臺灣,二度造訪位於南投深山、全臺布農族人口最多的羅娜部落。除了執行舞團自創始初期便每年舉辦的 部落巡演計畫,也向在地的羅娜薪傳音樂團學習布農族傳統古調與童謠,讓《路吶》更多了一層傳承與交流的意味。

撰文:盧宏文︱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21


「我一直被部落的人提醒,你來部落學

生活在此地

東西,不能說來學東西,你就是來跟他們 一起。」

沒有選擇一直做排灣族(的創作),而是 我看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漂亮,不同的

為了能與更多羅娜部落的人們面對面接

部落有不同的美麗,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

今 年 3 月 初, 布 拉 瑞 揚 舞 團 的 藝 術

觸,也為了親身邀請村民們來觀賞部落

文化,那是值得被學習的。」

總 監 暨 編 舞 家 布 拉 瑞 揚. 帕 格 勒 法

巡演,舞團一行人跟著羅娜薪傳音樂團的

(Bulareyaung Pagarlava) 和舞者們,開車

舞瑪夫.達給魯頓 (Umav Takiludung) ,

從臺東繞過半個臺灣,來到位於南投的羅

像是選前拜票般,浩浩蕩蕩在村落街道間

娜部落。這是他們第二次造訪這個全臺灣

遊走。無論遇到的是村裡老中青哪一代,

只要看過團員們在部落巡演時的固定舞碼

布農族人口數最多,舉目望去皆是翠綠山

布拉瑞揚總是以最快速度迎向前去自我介

《勇者》,或是聽過他們私下的分享,就會

景 的 部 落。 再 度 探 訪 的 目 的, 除 了 為 著

紹,多半都能得到親切的回應,但也有遇

知道團員們能聚在一起排練、一起玩耍、

布拉瑞揚舞團自創團始,每年執行的部

到對手的時候,村裡的有些孩子會帶點挑

一起跳舞,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有些舞

落巡演計畫,也是為了來和羅娜薪傳音樂

戰意味地說:「我要和你 Battle(比舞)。」

者的家人並不希望他們以舞者作為職涯的

團的團員們,學習布農族傳統的古調與童

或是指著布拉瑞揚大聲喊:「你的頭髮好

選擇;有些舞者要肩負自己部落內的青年

謠。布拉瑞揚在行程中不斷強調,身為外

醜!」不過無論小孩們說了什麼,布拉瑞

事務,又想維持跳舞的夢想,因而蠟燭兩

來者,當然會因為某些前提才有機會接近

揚和舞團的舞者們總能幽默應對,他們有

頭燒;也有舞者在台上才能盡情展現,那

部落,但進入部落後,就要把那些前提拋

時會真的和小孩們跳起姿勢怪異的舞蹈,

不同於性別刻板印象的一身妖嬌豔麗。

開,「我們就是來和他們一起生活。」

或是對小孩說:「其實你是暗戀我,才說

布拉瑞揚說,這也是他堅持每年都要有

我醜吧!」最後孩子們雖然仍嘴硬對演出

部落巡演的原因,除了讓遠在部落的族人

沒有興趣,但總會時不時出現在拜訪隊伍

們有機會看到這些創作,也讓族人們能夠

從生活中長出的作品

生活在舞團

的前後,叫著布拉瑞揚或舞者們的名字。

理解,「還有一個舞蹈形式是這樣,他(舞

因為對於實際生活感觸的重視,布拉瑞揚

入夜後,部落的大人和小孩們開始聚

者)也是一個職業。」這樣的堅持,不僅持

常戲稱自己是「感覺派」的編舞家,凡事

集在演出場地,占滿了觀眾席的每塊地墊

續吸引著臺灣島內的原住民族青年們,去

總得要有了感覺,才能開始工作。5 月將

和椅子。羅娜薪傳音樂團的團員們,為了

年一趟到大溪地「迎風島嶼藝術節」的演

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演的作品《路吶》,

演出也都穿著全套族服盛裝出席。布拉瑞

出及交流,也為舞團帶回了一名在當地表

也是由此而來,當初他和舞者們來到羅娜

揚舞團在每次演出前後,皆會集合演出者

演 傳 統 舞 蹈 的 舞 者 Christ Torea Vaiari。

部落,是為了勘查部落巡演的場地,以及

和技術人員,圍成圈向祖靈祝禱,期望演

依照 Vaiari 原本的人生規畫,他在擔任完

順道拜訪臺灣中部的原住民族部落。沒想

出順利以及感謝神靈護佑,這次他們也邀

布拉瑞揚舞團的地陪後,即將前往法國當

到,在這裡聽見了羅娜薪傳音樂團的排

請音樂團的歌者們加入,或許眾人皆有不

傭兵,但舞作《阿棲睞》令他深受感動,

練,他們演唱的 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

同的族群文化跟宗教信仰,但在圍圈的那

他和布拉瑞揚說也想跳這樣的舞。克服重

收歌),令所有舞團成員深受感動。

刻,手牽在一起,懷抱就是敞開分享的,

重難關,如今 Vaiari 來到臺灣,成為舞團

如同遇見彼此的開始。

簽約舞者,在羅納部落的演出,是他在臺

布 拉 瑞 揚 回 憶說,他們就這樣自然而 然地融入練唱的團體中,挨個坐在長輩身

羅娜薪傳音樂團的畢沙魯大哥,總是

邊,音樂團的團員們聽到舞者的歌聲,也

稱讚舞團的舞者們,學起歌來非常認真

會主動的提點他們音調高低。排練結束

且有天分,有些歌曲的熟悉程度甚至已超

在練唱或排練時,初來乍到的 Vaiari ,

後,音樂團的主要成員畢沙魯.達給魯頓

越音樂團的團員。但布拉瑞揚和舞者們還

總是需要其他團員們的多加提點和示範,

(Bisazu Takiludung) ,和他的老獵人父親

是覺得有諸多不足,尚無法在固定的音樂

但只要彼此相互照顧,總能克服障礙,一

霖卡夫.達給魯頓 (Linkav Takiludung) ,

曲式裡,尋得自由跑動的彈性。或是他們

起抵達目的地。也如同布拉瑞揚舞團翻山

與舞團一邊烤火,一邊說著一個又一個的

唱起布農族族人們誇耀自己本領的歌曲

越嶺,來到南投與羅娜薪傳音樂團相會,

笑話和故事,這種對於傳統無私分享的態

Malastapang(報 戰 功)時, 像 極 一 群 虛

只要有在一起生活的心意,所有的疆界終

度,以及四代同堂談論音樂的景象觸動了

張聲勢的毛頭小子,而非真有赫赫戰功的

將被跨越。

布拉瑞揚,他說:「那個(心中)滿滿的東

勇士。舞者們也說,練習布農族的傳統歌

西,使得我覺得我應該,我就知道有一個

謠,唱完總是感到喉嚨痛、聲音沙啞,這

事情(在心裡醞釀),創作就是這樣,先

是與學習其他族群古調的不同之處。

感覺有感動,才會想要完成一個作品。」

灣的首演,他說雖然這裡的歌和大溪地的 旋律不同,但他很喜歡,想多學一點。

對此,布拉瑞揚也表示,每回學不同族

他甚至為此推翻了原先預計要做的演出計

群的傳統歌謠,總是得重找一次身體的發

畫,即使宣傳照已拍,且發布在即,還是

聲位置。但當被問及,這麼辛苦地學習各

決定一切暫緩,專心將這份感動,轉換成

族群的傳統文化,用意何在時,布拉瑞揚

(右頁圖)上:真實地在部落裡生活,布拉瑞揚將

創作的能量。

有個非常開闊的答案,他說:「這是現代

這份感動轉化成創作。下:舞團的舞者們來自四

人應該要做的功課,當我們打開時,才會

面八方,甚至有來自大溪地的 Vaiari(站在桌子

看到別人的模樣,我身為一個排灣族,我

上),大家所共同擁有的是對舞蹈的熱情。

22


Information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 布拉瑞揚舞團《路吶》 5.19〈Sat〉14:30 ∣ 5.20〈Sun〉14:30

23


想像小提琴清亮琴音,如海豚躍出水面,高躍空中劃出優美曲線又落入海面噴濺水花, 然後另一群海豚又隨中提琴而跳起 …… 由鋼琴、木吉他、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 5 件樂器 所組成的臺灣樂團「Cicada」,以「聽見海洋」為題,用音符交織出海洋與土地的廣闊映像。 撰文:諶淑婷︱攝影:Cicada

聽見鯨豚 悠游海洋的樂音 用音樂和大自然相處

想藝生活 24


2013 年,Cicada 開始以臺灣這塊土地為主

色清亮的小提琴彷彿快速游動的海豚;而樂

題創作,先有描繪西海岸的《邊境消逝》,接

聲較不突出、在一般樂團被用來補和聲位置

著是歌詠東海岸的《仰望海平面》。最早學習

的中提琴,其實音色很有一番情緒,「是很有

潛水的團長江致潔邀團員去離島潛水,最後

心事的角色,適合述說獨白。」她在《邊境消

全團皆考取了潛水證照,「有了這樣的共同經

逝》專輯中首次加入中提琴,呈現臺灣西部海

驗,團員演奏新專輯《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

岸溼地灰茫茫、很有故事性的景色,這次再

裡》中關於鯨豚、珊瑚與海龜等曲子時,不但

度大量運用,讓創作的曲子更接近土地的質

更有畫面,也會因為共同經驗而更能精確掌

地,「其實每種樂器都各有特色,在我心裡也

握創作的意念。」江致潔說。

各自擔任不同角色,這讓我創作曲子時更隨 心所欲、自在。」

用悠揚樂音刻劃海底景色

團員相當期待此次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演 出,「據說表演場地『中劇院』就是以海洋為

(左頁圖)Cicada 樂團。 Information

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Cicada.聽見

意象來設計,全廳以深沉的藍為主色調,還

海洋》囊括許多新專輯的曲目,當初為了發想

可以播放我們準備的海底攝影與鯨豚影片,

創作,江致潔參與了鯨豚協會的志工培訓課

不只是聽眾能更為投入,對演奏的我們來說,

程,並在濕冷的 2 月到沖繩的座間味島出海看

也是一種享受!」10 歲就搬到臺中的江致潔,

大翅鯨,親眼看見母子鯨在海面現身,並創

很興奮能回到家鄉演出,這次歌劇院所設定

作出描寫大翅鯨媽媽與孩子共游之景的〈鯨〉

的「樂在其中 —— 佰元音樂會」,讓愛看表演

──曲子,前半段是鯨媽媽養育寶寶、雙雙

的人減少票價負擔,「尤其臺中有不少親子聽

漫游於海中,後半段以弦樂長音模擬大翅鯨

眾,我們希望透過音樂,搭配攝影師拍攝的

巨大身體顯現於海面上,跳躍的短音則是被

海洋影像,讓他們理解一件事 —— 如果要和

牠濺起的水花,以及噴氣凝結而成的水霧。

野生動物接觸,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棲地拜訪

後來全團也透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活動,

牠們,搭船出海看野生鯨豚,並將干擾降至

一起從花蓮港出海賞鯨,碰上一大群活潑的

最低,就像我們會去朋友家登門拜訪,而不

飛旋海豚。

是把朋友關在自己家。」江致潔說。

樂在其中-

〈等待再一次躍出水面〉模擬的是東海岸常

佰元音樂會

見的飛旋與花紋海豚在海面跳躍玩耍的景象;

《Cicada.聽見海洋》

〈不在的你們都去了哪裡〉由珊瑚產卵的夢幻

5.27

場景開始,隨著海水暖化等環境劇變,呈現

團員們希望潛水時所看到的鯨豚能夠永遠自

〈Sun〉14:30

潛水時團員所觀察到的珊瑚白化問題;〈游向

在悠游於海中,健健康康地繁衍下一代,海

那片被丟棄的海〉則是在充滿塑膠垃圾的海洋

龜不再被海洋廢棄物纏繞或是吞嚥塑膠致

裡游泳的海龜故事。當江致潔知道當年躲過

死。「現在的社會氛圍越來越關注海洋生態,

國光石化的白海豚,近年又面臨離岸風機的

相關議題持續被討論中,也有其他藝術創作

威脅,大受震撼,寫下〈原本是家的地方〉,

者以這些為題發展出各領域的創作。」江致潔

試著用擬人化的方式描繪棲地受到影響的白

笑說,因為自己擔任鯨豚協會的志工,「同

海豚,「其實並不是要真的去反對風力發電,

溫層」越來越厚,好像身邊的人都很關心這些

Cicada

畢竟這也是另一種替代能源的選項;但很希

事。Cicada 作為音樂創作者,他們不以批判

成 軍 於 2009 年, 以 鋼 琴、 木

望在規劃施工時也考慮到原本生活在這裡的

的口氣訴說,而是以優美悅耳的溫和旋律,

吉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

白海豚,試著用比較友善的方式施工,讓倚

提供一條關心環境議題的新路線,牽引聽眾

琴 5 種樂器交織而成。2013 年

靠聽力生活的白海豚受到少一點衝擊。」江致

游入溫柔的大海、認識美麗的生態萬物。

開始為臺灣的土地創作,《仰

潔說。

未來,Cicada 會繼續追尋著海洋與土地的 故事,拓展更多創作元素來描繪自然的千百

望海平面》、《邊境消逝》分別 描述臺灣的東、西海岸;2016

藉由創作傳達理念 引領觀眾認識大自然

海洋與土地並不只屬於人類

樣態,寫過了臺灣東西海岸,也為海平面下 的生物創作過,江致潔下一步打算從海岸線

年推出以「告別」為主題的合 輯《Farewell》;2017 年 以 動

潛水讓團員得以浸潤在海洋帶來的溫柔養分,

走進這座多山的島嶼,如同潛水般地奮力向

物為主題創作新專輯《不在的

海平面下的生物,成了團員演奏時的想像替

下探索,只是這次改成往上爬,越是辛苦,

你們都去了哪裡》,企圖透過

身,將動物的心境與生存狀態透過樂聲傳達。

越能聽到來自山的聲音與故事。

弦樂、鋼琴與木吉他的純器樂

江致潔編曲時,喜歡為每一種樂器設定角色,

演奏,勾勒出人類與海洋的關

例如悠揚的弦樂是長長的浪,是海面上襲襲

係,以及動物們的處境。

吹來的涼風;木吉他可做節奏性的和聲;音

25


在劇場造夢 化不可能為可能

古名伸 × 彼得.帕布斯 古名伸是曾受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舞蹈巨擎 碧娜.鮑許啟發的臺灣編舞家, 彼得.帕布斯則是和碧娜合作近 25 年的資深舞台設計師。 兩人同樣勇於挑戰未知,堅持在劇場造夢; 對他們來說,劇場最迷人之處正在其困難之處。

由德國舞蹈巨擎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所成 立的「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 帶領曠世經典《康乃馨》Nelken 來台 演出,舞台設計彼得.帕布斯 (Peter Pabst) 也隨 團前來並受臺中國家歌劇院邀請,與編舞家古名 伸聊他們眼中的舞蹈、創作以及碧娜.鮑許。 關於《康乃馨》 古名伸(以下簡稱「古」):請問您怎麼會想到要 在《康乃馨》台上放滿鮮花? 彼得.帕布斯(以下簡稱「帕」):在德國的中產 階級裡,如果帶康乃馨去拜訪親友通常不會出錯; 不見得大家都喜歡,至少符合社會禮節。但是, 創作時我們沒想這麼多,直覺認為場上應該有很 古:有人從《康乃馨》看到政治議題,有人則看到 愛情的甜蜜孤寂;每個人都從作品看到不同的面 相,請問您又是怎麼看? 帕:就是放輕鬆、享受的看。碧娜作品裡至少有 即使看不太懂也沒關係,總會有些東西自然留在 心裡。

撰文:陶維均

三分之一是開放抽象的,讓觀眾自由投射想像。

關於碧娜.鮑許 古:請問您和碧娜是怎麼認識的? 帕:我年輕時在德國中北部一個工業城的劇院當 全職設計師,當時劇院總監導演彼得.札牒 (Peter

26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猶未盡

多康乃馨。


對我來說,

閉著眼睛走路,還在等蒙蔽心靈的迷霧散開。

舞台設計不是「說故事」,

可能看懂可能不懂,但至少有共通素材和夥伴討

而是為表演者創造

但 跟 碧 娜 工 作 完 全 不 是 這 樣。 她 沒 有 文 本, 沒

能夠「表演」的舞台空間。

通方式,我說我們共事 25 年,「早就不用講太多

——— 彼得.帕布斯

一開始就沒說什麼話啊!」

設計舞台劇的舞台通常有文本可以做為依循, 論;歌劇就更嚴謹了,樂譜如同數學公式般精準, 有音樂,一切從零開始。有記者曾問起我們的溝 話」,結果她馬上笑著打斷:「親愛的,我們是從 古:我認為舞者是不分國籍與性別的「人種」,任 何艱困環境都能克服,無論踩著什麼都能起舞,

Zadek) 找我去烏帕塔舞蹈劇場看碧娜排練,當時

不覺受苦反而視為挑戰。我在兩位的作品中看過

我還看不太懂她的舞蹈;後來總監邀碧娜來我們

塵埃、廢墟、鹽巴 …… 這對舞者來說似乎是危險

劇院做莎士比亞,才有更多接觸。

的舞台空間,您們又是如何跟舞者溝通呢?

碧 娜 的 伴 侶, 也 是 她 早 期 作 品 的 舞 台 設 計 羅 夫.玻濟戈 (Rolf Borzik) 於 1980 年過世時,她正

帕:我太愛這群有勇氣又願意嘗試的舞者了,幾 十年來,無論我丟什麼上舞台,他們都能跳舞。

在排練新作。她找了幾位舞台設計聊合作,大家

對我來說,所有的設計都不是為了自我成就,

都因為氣氛太哀傷而婉拒;換我去面談時,我感

而是要讓舞者得以發揮。在舞團裡大家彼此信任,

覺她身邊的舞者像一堵牆溫暖地包覆著她,於是

無論我或碧娜都不允許任何傷害舞者的舞蹈或身

我決定試試。我們合作的第一部作品就叫《1980:

體的事情發生。比如《巴勒摩、巴勒摩》那一堵

一 齣 碧 娜. 鮑 許 的 舞 作》1980-A Piece by Pina

牆,優先任務就是保護舞者的安全。「蓋牆」是工

Bausch。

匠的專業,但很少人知道如何「讓牆倒塌」且「不

古:我第一次聽說碧娜是在美國念書時,聽老

傷到人」;我花了非常多時間做功課、研究各種施

師說有一位奇特的德國編舞家。耳聞多年後,終

工技法及材質,嘗試找出在舞台上倒塌的方法。

於有機會在紐約看了《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爾後舞作在世界巡迴,我也都會親自搭建舞台,

Palermo ,一開始沒留意,卻漸漸發現舞台邊緣牆

一磚一瓦都不能馬虎。因為在劇場裡,所有的嘗

上陰影慢慢變大,竟然是牆正在傾斜,還沒回過

試都必須經過計算。

神整座牆就倒塌在舞台上。 當時我心裡充滿疑問,這到底算不算舞蹈呢?

關於創作

舞者在這樣的舞台上不會受傷嗎?但仔細一看,

舞 台 設 計 師 彼 得. 帕 布 斯

舞者還真的沒有在「跳舞」,就只是走路而已。每

古:劇場是造夢的地方。每次進劇場我都覺得很

一次看碧娜.鮑許的作品都讓我重新思考何謂舞

神奇,我們用盡一切方法讓夢能成真,挑戰自己

蹈,何謂舞蹈的舞台。

也挑戰夥伴,有時更挑戰了觀眾;但是當演出結

帕:關於《巴勒摩、巴勒摩》的牆,那天下午在老

束拆舞台,彷彿又像大夢初醒,什麼都未曾發生。

戲院改建的排練場裡,舞台設計無法定稿,我們

您又是怎麼看自己的創作生涯?

面面相覷了快一小時,沒人知道該說什麼。碧娜

帕:對我來說,舞台設計不是「說故事」,而是為

試著找話題,說起眼前的牆,然後保持沉默。

表演者創造能夠「表演」的舞台空間。從事藝術創

(Peter Pabst) 與 編 舞 家 古

我跟她說:「我們可以在台上蓋一堵牆」,她想

作有幾個關鍵字──好奇心、耐心、信任與慷慨。

名 伸(圖 右), 兩 人 於 臺 中

了很久,問我什麼意思?「在台上蓋一堵牆」、「那

「耐心」不只意味對人有耐心,更重要的是對自己,

國家歌劇院的俏皮合照。

要怎麼在舞台上把牆移走?」、「我可以讓牆倒

要善於等待,等待更好的靈感出現。「慷慨」是要

塌」,我們的對話點綴著沉默,最後她告訴我:「我

懂得割捨,碧娜的舞作充滿那麼多值得一看的細

不會喜歡保麗龍做的假石頭倒下的效果。」我也回

節,但她從不強求什麼都要被看見。

她:「我沒說那是一堵假牆。」 於是,我們決定在台上蓋一堵牆。

舞台設計師某方面常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要造 夢、追求自我完滿的創作,另一方面要面對現實 有所取捨。我不確定要是當初知道過程是如此繁

關於溝通

雜,還會不會選擇在台上蓋一堵牆;單純的造夢 容易,難的是要拿捏「堅持己見」與「妥協」之間

古:您都是怎麼和碧娜溝通的? 帕:剛開始和碧娜.鮑許合作,我常著急問她想 往哪走?她總回說她還在聆聽內心的聲音,彷彿

27

的平衡。但我認為,全新的創作若不試著去挑戰 「不可能」,就永遠只能停在經驗中已知的世界, 那又怎會迷人呢。


搶先看

屏息聆聽《王者之音》

三大古典音樂名家的浩瀚壯麗

國家交響樂團 (NSO) 帶來的《王者之音》

貝多芬的王者風範。因此,NSO 特意沿用電

Masterworks Beyond Time 音 樂 會, 靈 感 取

影名稱的「王者」二字,做為對第七號交響

自電影《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電影

曲及貝多芬的尊崇之意。

中最經典的畫面──「喬治六世克服口吃,

本次演唱會曲目挑選服膺於 NSO 本樂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表開戰宣言」──搭配

「電影配樂」的主題,規劃以古典音樂為基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的小快板,伴

底, 找 出 經 典 電 影 裡 的 古 典 音 樂。 演 出 特

隨著漸入佳境的國王演講,當原本自信不足

邀來自香港的葉詠詩擔任指揮,俄羅斯中生

的君王克服自己的身心殘疾展現王者風範,

代知名鋼琴家阿列克謝.瓦洛金擔綱主奏。

由亞洲最受矚目指揮家之一葉詠詩、

觀眾情緒也被音樂拉至高點。而貝多芬在寫

《王者之音》演出陣容堅強,耳熟能詳的經典

鋼琴家阿列克謝.瓦格金及國家交響

就第七號交響曲時,一方面處於創作頂峰但

曲目也將聽眾帶回電影現場,一同感受古典

樂團所帶來的 NSO《王者之音》,以

也深知聽力無法挽回,故這首作品也彰顯了

音樂的浩瀚壯麗。

動人手法重新詮釋西方古典音樂三大 名家譜作,氣力萬鈞,格局輝煌。

Information

NSO《王者之音》Masterworks Beyond Time 5.5〈Sat〉19:30

撰文:張皓閔︱圖片提供:國家交響樂團

從古典到當代 鋼琴大師魯比莫夫詮釋三世紀經典

出生於莫斯科,生長在受史達林高壓統治的俄羅斯,高齡 73 歲的鋼琴 大師魯比莫夫,音樂風格卻從未受到體制限制,他恣意遊走於傳統與現 代前衛間,並成為今日最具有獨創性的傑出鋼琴家之一。

魯比莫夫擁抱當代的同時也不忘研究巴洛克與古典時期音樂 作品。在鑽研其中的時代意義以及理解到樂器對於觸鍵、音樂 表現的重要影響後,他開始堅持著使用符合各時期的古鋼琴。 這位俄羅斯傳奇鋼琴家,堅持仔細處理指尖與樂器的關係,充 滿熱情地全心研究各時期鋼琴作品。魯比莫夫絕對是影響當代 音樂家們最深遠的音樂家之一。 三度來台的魯比莫夫首度登上臺中國家歌劇院舞台,將帶領 聽眾們跨越 18 世紀到 20 世紀,從古典主義的海頓到先鋒派的約 翰凱吉,詮釋多國名家大師作品。魯比莫夫並沒有演奏任何一 首浪漫樂派時期的曲目,如他常說到,並非自己不喜歡浪漫樂

Information

派,而是這時期的作品觀眾已聽得太多,他希望帶給觀眾不一 樣的音樂體驗。用心的曲目安排,以及魯比莫夫長久以往體現 的音樂高度,讓這場鋼琴獨奏會成為今年不容錯過的音樂會。

遊走於傳統與前衛之間的 俄羅斯當代鋼琴奇才── 《魯比莫夫》2018 鋼琴獨奏會 5.6〈Sun〉14:30

撰文:王雅平︱圖片提供:鵬博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28


2018 Program

五月節目

5 May

5 Saturday 大

節目總表 大劇院

中劇院

小劇場

角落沙龍

忘我廳

11 Friday 中

2018 NTT-TIFA 露辛達.柴

Time │ 19:30 │協辦

———————————————

——————————————— 忘

空中花園

戶外廣場

凸凸廳

29

會│ 14:30 │外租

提琴/賴定宏、鋼琴/吳盈萱) │ 12:00、15:00 │主辦

古典音樂沙龍講座《聽見海

9 Wednesday 大

For Mother ──獻給母親的

頓》│ 19:30 │主辦

音樂會│ 19:30 │外租

12 Saturday

13 Sunday

2018 NTT-TIFA 露辛達.柴

故事工廠第 5 回作品《偽婚

爾茲舞團《舞》│ 14:30 │主辦

男女》暖心家庭喜劇│ 14:30 │

———————————————

———————————————

外租

2018 NTT-TIFA《黃 翊 與 庫

2018 NTT-TIFA《黃 翊 與 庫

卡》│ 19:30 │主辦 ——————————————— 假日隨想曲──《Terzetto

─ FYT 3.0.1 樂 來 樂 愛》(陳 子 雲、雙琴林)│ 12:00、15:00 │

《魯比莫夫》2018 鋼琴獨奏

奏 SaTrio》(豎笛/吳培瑜、大

假日隨想曲──《週六三重

爾茲舞團《舞》│ 19:30 │主辦

卡》│ 19:30 │主辦 排練室

音樂的繪本 動物樂團 《搖

擺嘉年華》│ 14:30 │外租

7 Monday

Masterworks Beyond

NSO《王者之音》

6 Sunday

主辦

——————————————— 小

2018 NTT-TIFA《黃 翊 與 庫

卡》│ 14:30 │主辦


14 Monday 小

古典音樂沙龍講座《聽見海

頓》 │ 19:30 │主辦

16 Wednesday 角 《劇 場 職 人 筆 記》: 藝 術 行

19 Saturday 大

大 開 二 十 ‧ 廿 念 不 忘 ──

2018 Star ── 星 樂 集《路》

政實務講堂 [ 概念篇 ] 我準備好

溫 馨 家 庭 超 喜 劇《金 花 囍 事》

│ 14:30、19:30 │外租

了嗎?──藝術行政人員的自

│ 19:30 │外租

———————————————

我了解與評估│ 10:30 │主辦

———————————————

——————————————— 角 《劇 場 職 人 筆 記》: 藝 術 行

政實務講堂 [ 概念篇 ] 我們可以

假日隨想曲──《大中菁英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布拉

傳 承》大 中 國 樂 團: 笙 / 黃 宇

瑞 揚 舞 團《路 吶》│ 14:30 │ 主

謙、笛子/吳郁瑩、二胡/張

靖玟、導聆/洪佩珍│ 12:00、

15:00 │主辦

做得更多!──表演藝術團隊 的生涯發展與任務│ 14:30 │主 辦

22 Tuesday 中

《觀話夜洐》潘伊貞 吳宇

23 Wednesday 大

打里摺 樂動四季 聽見傳

24 Thursday 大

國 防 部 示 範 樂 隊 107 年

25 Friday 大 《激 ‧ 擊》北市交與朱宗慶

婷 吳浩德三人聯展│ 19:30 │

奇《鄧 泰 山 歡 慶 60 音 樂 會》

度訓練成果發表巡迴音樂會

打擊樂團│ 19:30 │外租

外租

│ 19:30 │外租

│ 19:30 │外租

———————————————

———————————————

———————————————

角 《劇 場 職 人 筆 記》: 藝 術 行

中 《風 雅 極 緻》林 慧 珍 鋼 琴 獨

政實務講堂 [ 概念篇 ] 我要做什

奏會│ 19:30 │外租

奏出福爾摩沙 2018 年新秀崛

起 系 列 Sirena HUANG 黃 凱 珉 │ 19:30 │外租 ———————————————

麼?──劇場演出製作的生產 流程與角色分工 │ 14:30 │主辦

梅哲愛樂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 中 分 部 公 演《經 典 巴 洛 克》 │ 19:30 │外租

26 Saturday

27 Sunday

28 Monday

台灣應用材料文藝季音樂講

大 《經 典 重 現》東 海 大 學 管 樂

座 ── 莫 札 特: 歌 劇《費 加 洛

團 2018 年 度 公 演 │ 14:30 │ 外

座 ── 莫札特:歌劇《費加洛

原唱 ── 法國聖馬克兒童合唱

婚禮》( 上 ) │ 14:30 │外租

婚禮》( 下 ) │ 14:30 │外租

團 │ 19:30 │外租

———————————————

———————————————

———————————————

假日隨想曲──《MAMMA

MIA》音樂劇選粹(東大附小合 唱團)│ 12:00、15:00 │主辦

樂在其中 —— 佰元音樂會

《Cicada‧ 聽見海洋》 │ 14:30 │主辦

台灣應用材料文藝季音樂講

賣座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音 樂 劇 沙 龍 講 座《風 靡 世

界 歌 舞 全 球》──〈火 熱 崛 起 的亞洲新興力量〉從百老匯到 大學路 ─ 韓國音樂劇嶄露鋒芒 │ 14:30 │主辦

30


20 Sunday 大

大 開 二 十 ‧ 廿 念 不 忘 ──

溫 馨 家 庭 超 喜 劇《金 花 囍 事》 │ 14:30 │外租 ——————————————— 中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布拉

瑞 揚 舞 團《路 吶》│ 14:30 │ 主 辦 ——————————————— 小

2018 Star ── 星 樂 集《路》

1 Friday

六月節目

6

小 《絕境、曙光》2018 陳鈺雯

小提琴獨奏會│ 19:30 │外租

June

│ 14:30、19:30 │外租

26 Saturday 大

2 Saturday 大 《水滸 108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II ──忠義堂》

│ 19:30 │外租

│ 19:30 │外租

———————————————

———————————————

《東方與西方的對話》

│ 19:30 │外租

2018 布農天籟│ 14:30 │外

租 ——————————————— 小

名加室內樂系列Ⅰ《與辛辛

那堤的朋友》│ 19:30 │外租 ——————————————— 忘

假 日 隨 想 曲 ──《繽 紛 夏

語》(鋼琴/林育丞)│ 12:00、 15:00 │外租

31 Tuesday 中

屏 東 聯 合 管 樂 團 2018 親 子

3 Sunday 大 《水滸 108

8 Friday II ──忠義堂》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十五週

音 樂 會 ── 管 樂 兒 童 劇《三 隻

│ 14:30 │外租

年大戲 佛心系列之─《鳩摩羅

小懶豬》│ 19:30 │外租

———————————————

什》│ 19:30 │外租

夜之絮語│ 14:30 │外租

——————————————— 中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 合拍

劇 團《同 情 的 罪》│ 19:30 │ 主 辦

31


9 Saturday 大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十五週

10 Sunday 小 《童 真》女 高 音 林 孟 君 獨 唱

12 Tuesday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十五週

年大戲 佛心系列之─《鳩摩羅

會│ 19:30 │外租

年大戲 佛心系列之 ─《鳩摩羅

什》│ 14:30 │外租

———————————————

什》│ 14:30 │外租

——————————————— 中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 合拍

假 日 隨 想 曲 ──《FHBES

乘 著 歌 聲 的 翅 膀》(臺 中 市 明

捷克之聲 帕弗哈斯弦樂四

重奏│ 19:30 │外租

——————————————— 中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 × 合拍

劇 團《同 情 的 罪》│ 14:30 │ 主

道 普 霖 斯 頓 雙 語 小 學 合 唱 團)

劇 團《同 情 的 罪》│ 14:30 │ 主

│ 12:00、15:00 │主辦

辦 ——————————————— 小 《夏日狂想》2018

陳麗安鋼

琴演奏會│ 14:30 │外租

17 Sunday 大

NTSO 特 別 企 劃《無 畏 的

19 Tuesday 小

好 劇 團×陳 錫 煌 傳 統 掌

2018《劇場導覽》──

23 Saturday 中 《飛

揚 吧 ! 火 鳥》│ 14:30、

愛 —— 托斯卡》│ 19:30 │協辦

中 劇 團《穿 紅 絲 緞 的 少 女》

劇 場 大 冒 險 │ 13:00、15:00、

19:30 │外租

———————————————

│ 14:30 │主辦

17:00、19:00 │劇場導覽

———————————————

———————————————

樂活管樂團年度製作《大和

祭り》│ 19:30 │外租

音樂劇沙龍講座《風靡世界

2018《日 記 時 代》陳 柏 儀 ×

歌舞全球》──〈世紀風華百老

陳庭萱雙人聯展│ 19:30 │外租

匯〉華燈初上:穿越世紀百老匯

│ 14:30 │主辦

27 Wednesday 中 《東京 ‧ 永樂 ‧ 音樂之夜》

29 Friday 大

2018 音樂劇《天堂邊緣》魔

30 Saturday 大

2018 音樂劇《天堂邊緣》魔

假日隨想曲──《夏弦樂》

台日合唱交流音樂會第三回

幻再現│ 19:30 │外租

幻再現│ 14:30、19:30 │外租

東歐巡禮(小提琴/郭鄭齊 張

│ 19:30 │外租

———————————————

———————————————

闈墨、中提琴/李承儒、大提

果陀劇場 時代真情悲喜劇

琴/吳淨眉)│ 12:00、15:00 │

排2

2018 歌劇院青少年戲 ‧ 劇

夏令營│ 10:00 │主辦

《接 送 情》│ 14:30、19:30 │ 外 租

———————————————

——————————————— 角

主辦

音樂劇沙龍講座《風靡世界

排2

2018 歌劇院青少年戲 ‧ 劇

夏令營│ 10:00 │主辦

歌舞全球》──〈世紀風華百老 匯〉好 戲 登 場: 羅 漢 二 氏 的 五 大名劇│ 14:30 │主辦

32


13 Wednesday 中

臺灣歌謠《聽見島嶼的音樂

回憶》│ 19:30 │外租

15 Friday 大

NTSO 特 別 企 劃《無 悔 的

16 Saturday 中

《大地之歌.傾聽城市的聲

音》│ 19:30 │外租

後》(鋼 琴 / 梁 詠 侑、 雙 簧 管

協辦

———————————————

/ 吳 青 晏、 低 音 管 / 歐 易 欣)

一起笑哈哈 ! Let's LOL!

│ 19:30 │外租

好 劇 團×陳 錫 煌 傳 統 掌

2018 國 際 芭 蕾 舞 星 在 台 中

│ 12:00、15:00 │主辦

中 劇 團《穿 紅 絲 緞 的 少 女》 │ 14:30、19:30 │主辦

24 Sunday 假 日 隨 想 曲 ──《愛 的 禮

假 日 隨 想 曲 ──《浪 漫 午

愛 —— 波希米亞人》│ 19:30 │ ———————————————

26 Tuesday 小

《俄羅斯之音》陳介涵 2018

林瑋祺 2018 鋼琴獨奏會

讚》(梅 迪 奇 青 少 年 兒 童 合 唱

│ 14:30 │外租

鋼琴獨奏會│ 19:30 │外租

── 維也納的美麗與哀愁

團)│ 12:00、15:00 │主辦

———————————————

———————————————

│ 19:30 │外租

理察 ‧ 史特拉斯藝術歌曲

2018 音樂劇《天堂邊緣》魔

幻再現│ 14:30 │外租 ——————————————— 中

果陀劇場 時代真情悲喜劇

《接 送 情》│ 14:30、19:30 │ 外 租

33

2017-2018 駐館藝術家王靖

之夜── 2018 林錦如女高音獨

惇 駐館創作《七年級錄》讀劇

唱會│ 14:30 │外租

呈現│ 14:30 │主辦

7/1 Sunday 大

2018 歌 劇 院 青 少 年 戲 ‧ 劇

夏令營| 10:00 |主辦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