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利。 演出長度|全長約105分鐘,含中場休息15分鐘 主辦單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2 11.19 11.20 Sun. 14:30 Sat. 14:30、19:30 小劇場 談
關於本劇 故事大綱 水鬼請來戲班子徹夜演戲,不為「抓交替」,竟是為了解開承諾與不捨之謎。水下的掙扎,來自陽 世的信念。看一齣戲,真能超脫此「生」,重獲自由嗎? 《水鬼請戲》是臺北木偶劇團繼《白賊燈猴天借膽》後,又一聚焦臺灣在地傳說之創新作品,由傳 藝金曲獎入圍最佳導演伍姍姍及最佳編劇周玉軒攜手打造,以傳統布袋戲搭配現代光影,優雅詮釋
為了證明自身清白,鹿堀溝水鬼決定合力查清楚泉仔的死因,一切源頭就在泉仔沒有看成的那一齣 》。這一夜,鑼鼓 響徹鹿堀溝,水鬼在戲裡看見了自己的故事,解答了那些執著與癡情,眼看著戲即將結束,泉仔仍 01
人鬼共感的執念與迷惘。 泉仔不記得他為何死在鹿堀溝,倒是記得製糖工場裡的甘蔗香氣與繁重工作,也記得料理店酌婦清 子的溫柔笑容,還記得他和清子約好了要在戲台見面,泉仔卻莫名其妙地成了水底亡魂,莫非是被 抓了交替?水鬼連忙大呼冤枉,他們或眷戀人世,或因殉情不捨分離,或是在等待機緣升任城隍, 水鬼不想去投胎,也就不曾去抓交替。
為了讓長期耕耘的傳統技藝得以另闢新局,2021年聘請長期關注並投入偶戲發展的伍姍姍擔任藝術 總監,並結合了多位臺灣優秀的藝術家共同碰撞與激盪,為臺灣的傳統偶戲找到新風貌。 《水鬼請戲》在天時、地利、人和的2022年應運而生,流傳自民間劇團的鄉野奇談,記載於日據時 期《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離奇荒誕的民間故事經由編劇家周玉軒之手,以不同的角度透視人世 間的感動、遺憾、深情、千思萬緒,使本劇充滿了人性的溫度與情感。
年,一路以來感謝許多朋友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得以在傳統偶戲藝術 語口白文學與活 本團堅持傳統藝術的保存、傳承,十幾年來累積了豐富的資源及場上經驗,讓劇團得以鞏固傳統的
對年輕的偶師來說,文戲的詮釋極具挑戰力,又「水鬼」的搬演如何展現更是一大突破。在每次的 排戲過程中,看著姍姍導演一次又一次的帶著年輕演員共同思考、討論、嘗試,從不同以往的偶戲 思維進行創作,在年輕藝術家身上我看到了傳統偶戲藝術的新生命,相信在我們的堅持下傳統藝術 得以新的姿態恆久遠、永流傳! 臺北木偶劇團 團長 02
基石。近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演出活動紛紛取消,我們化危機為轉機重新思考劇團的營運,並 放慢腳步重新整理、調整自己的步伐。
臺北木偶劇團 臺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以延續傳統布袋戲為職志,演職員平均習藝年齡達15年以上,是臺灣 具活力的新生代木偶劇團之一。 臺北木偶劇團以承襲傳統藝術、創造精緻藝術之精神,持續尋找傳統、發掘傳統,發揮習藝歷程所 累積的豐富經驗,以認真、用心的製作態度,不拘泥於傳統木偶劇之創作形式,以多元及多變的木 偶劇場藝術特色,創作出更細膩、精緻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不同以往的布袋戲 饗宴。 © 臺北木偶劇團 © 臺北木偶劇團 03
導演 伍姍姍
Night》之演出。2021年 《杜子春》入圍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導演提名。
編劇 周玉軒
高雄人。近期作品包含當代與傳統劇場,並且積極嘗試以實驗性的舞台空 間結合各類展演,持續進行劇場藝術與空間設計的探索。從地方創生、展 覽、藝術裝置到劇場舞台設計,不斷推展空間的思考邊界。 林昭安 劇場藝術工作者,主要專攻燈光領域。從高中戲劇科時期開始專心學習燈 光、幕後技術相關領域知識,並且隨著時間的累積,慢慢地發展出一套自 己的燈光設計概念、邏輯,設計類型從劇場展演、演藝活動、展覽等,經 歷過的展演、活動不計其數。 燈光設計暨技術統籌 陳為安 臺北木偶劇團團長。1992年進入專業布袋戲團擔任職業後場樂師,1995年 正式拜入北管大師邱火榮門下,1998年向呂永輝先生學習京劇鑼鼓。2010 年創立臺北木偶劇團,打破傳統布袋戲團的門派芥蒂,廣集傳統布袋戲及傳 統音樂之優秀人才,帶領臺北木偶劇團致力於傳統藝術保存與學習,近年來 廣邀戲劇 / 曲藝術家,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讓觀眾看見傳統布袋戲的美。 製作人暨音樂設計 林永志 臺北木偶劇團藝術總監 。 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拉薩德國際表演學 ECOLE LASSAAD,學習法國Jacques Lecoq 表演體系。擅長創作人、偶 與音樂同台的戲劇氛圍,並帶動現代國際劇場概念,策劃編導專業型態的 表演。作品在世界多國演出,深具豐富國際合作經驗。2012年應美國科羅 拉多學院邀請為客座導演為該院學生製作《Taipeiby
現為臺灣戲曲學院高職部國文教師。2011年起投入戲曲劇本創作,近年編 劇演出作品包括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形色抄》、阮劇團《香纏》、好劇團 《杜子春》、兆欣 ╳ 侯青藝團《地獄變》等。多部作品受到教育部文藝創作 獎、筋斗云創劇本創投平臺肯定,並以《杜子春》入圍第32屆傳藝金曲獎 最佳編劇獎,《香纏》獲第20屆台新藝術獎第四季提名。 04
布袋戲演師 廖群瑋(飾 甘蔗、秀才、京娘 / 唱-秀才) 雲林縣西螺人,為昇平五洲園第三代。自幼在父親的培養下耳濡目染學習
05 早期以生物繪圖為創作方向,同時投入表演藝術工作領域,過程中找尋新 的創作媒材,創作多元方向回歸生命體驗,作品主要從物件的質地與紋路 出發,思索在流動的意象之中如何被轉化表現。作品見於藝術、平面設 Lab活動多次合作。 林彥志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2005年學習臺灣傳統布袋戲,師 承鄭安成、李傳燦、廖昆章、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傳承人莊 陳華、北管藝師邱火榮老師等。曾入圍第29、30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 表演新秀獎」。 布袋戲演師 吳聲杰(飾 江一泉、水姑、林百瑞、趙匡胤 / 唱-趙匡胤) 1997年參與臺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劇團」。大學畢業後正式加入臺北 木偶劇團,並向廖昆章老師學習傳統戲套、洪澤南老師學習漢文,為目前 指日可待的新一代年輕女演師。曾入圍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 新秀獎」。 布袋戲演師 陳思廷(飾 江闊嘴、阿甜)
雲林縣崙背人,從小受家庭影響,對布袋戲甚感興趣。 布袋戲,為提升自己之本質學能北上學習, 2020 年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 ,為臺北木偶劇團前場習藝生。 自幼隨父親參與在地北管館閣永興軒,爾後常參與大臺北地區的民間廟會 活動。1990年加入職業布袋戲擔任後場樂師,2010年迄今為臺北木偶劇團 專職團員,並配合劇團不同性質的演出節目擔任後場樂師或前場助演。 布袋戲助演 王祥亮
2018年加入臺北木 偶劇團。 2019 年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藝術接班人 駐團演訓計 畫」。2019年獲雲林國際偶戲節「青年主演競賽」最佳主演獎。
參加國際藝術節交流,並多次參與流行音樂、戲劇、舞蹈等領域合作演
06
木松、江金樹等學習北管音樂。2000年進入傳統布袋戲一行,擔任行政及 後場樂師一職。 謝琼崎 自小對臺灣傳統廟會文化有濃厚的興趣,長年來持續參加民俗藝陣活動為 2007 年在老師林永志的帶領下進入職業布袋戲團擔任後場樂 師,曾赴福建泉州向徐瑞簾、黃光煌老師學習泉州傀儡調音樂。 林璟丞 現任韻曄時尚工作室負責人、劇場工作者。服裝設計作品:活性介面製 l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廣藝基金會《徽因》、表演工作 《昨夜星辰》、綠光劇團《再會吧 北投》、兩廳院歌劇工作坊《三隻小豬 木偶奇遇記》等。 服裝設計 林俞伶 自幼學習鋼琴、打擊樂、古箏。2010年考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 主修北管樂,師承謝琼崎老師。2022年參與臺北木偶劇團演出,於《水鬼 請戲》、《樹上朋友》等劇擔任後場、北管演唱及前場助演一職。 唱曲、樂師 蔡宜珊
出生於淡水,從小喜歡看廟會、聽鑼鼓聲、傳統音樂和台語老歌。師事人 間國寶邱火榮老師,曾於淡水南北軒學習北管,現今為臺北木偶劇團後場 樂師。除了傳統藝術的學習與專研,更跨界將北管音樂與其他藝術結合。 林宸弘 臺北木偶劇團專職團員。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就學期間隨人間國寶 邱火榮老師與臺北木偶劇團學習與演出,現任本團文場領奏,多次隨劇團
劉士聞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戲曲組,目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 學音樂學系講師。曾跟隨人間國寶邱火榮、林水金、王宋來、葉美景、賴
製作 人|林永志
導 演|伍姍姍
編 劇|周玉軒
漢文顧 問|洪澤南
行政總 監|謝琼崎
舞台設 計|林昭安
音樂設 計|林永志
服裝設 計|林俞伶
偶頭設 計|吳聲杰
影像暨視覺統籌設計|林彥志
燈光設 計|陳為安
技術統 籌|陳為設計
製作經 理|鄭琬如
舞台監 督|官家如
排練助 理|劉士聞
布袋戲演師|吳聲杰、陳思廷 廖群瑋、林瑞騰
布袋戲助演|王祥亮、林凱翔
光影演 師|林彥志
司 鼓|林永志
鑼 鈔|林璟丞
主 弦|劉士聞
唱曲、洋琴、通鼓|謝琼崎
OS、和弦、空靈鼓、嗩吶|林宸弘
二 胡|張慈欣
琵 琶|謝文彬
笛 子|周于甄 中 阮|鄭湘蓁
OS 合唱|蔡宜珊
音響技術執行|陳韋錡
技術執行|陳珮萱、王文明 林昕玄、張可欣
藝術暨演出製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