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NTT遇見巨人—《劉孟捷鋼琴獨奏會》節目單

Page 1

演出長度|全長 分鐘,含中場休息 分鐘 主辦單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利。 鋼琴獨奏會劉孟捷 Meng-Chieh LIU Piano Recital 中劇院 2022 11.4 Fri. 19:30 11.5 Sat. 15:30 11.6 Sun. 15:30 © 郭芳維
© 郭芳維 蕭邦、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 3場3套曲目,演繹生命、愛與死亡 01

會規劃比喻成烹飪,有人喜歡做中式料理,有人喜歡做法式料理,更多人喜歡做義式料理。一套

年贏得亞太青年大賽冠軍後,在高雄演出首場 獨奏會的記憶歷歷在目。不得不說,我的職業生涯起步的確有些「曾經滄海難為水」,腦海中的 獨奏會場景,似乎與人們在書上讀到李斯特狂想曲式演奏生涯相吻合。當時有幸賽事告捷,獨奏 也會獲得許多宣傳機會,前來聆賞的人超過了演奏廳內的容納人數,並在演奏廳周圍形成了大排 長龍的盛況,讓我初次感受到聽眾的支持與熱愛,也成為我最難忘的時刻。這不僅僅是虛榮感, 而是覺得有一群聽我講故事的聽眾,實在令人心滿意足。 在音樂道路上,我曾探索過不同的方向。於臺灣就讀音樂班時,除了學習鋼琴,也學習了小提 琴,在小學的樂團課,指揮會要求擔任樂團首席的我,站上指揮台對著樂團比劃雙手,我不確定 是否因此激發了這方面的興趣,但卻令我更加熟悉指揮的表達形式。進入國中後,師事臺北市立 交響樂團的指揮名家陳秋盛老師,建議我成為一名指揮家,更能淋漓盡致地發揮才華。我們經常 一起從總譜彈奏開始,與學長呂紹嘉共同練習,陳老師也會讓我自己指揮樂曲。除此之外,陳老 師經常帶我們去聽音樂會、欣賞歌劇和觀摩管絃樂團排練,這些經驗,成為我在音樂學習的道路 上,最寶貴的養分。

對許多人來說,樂團指揮是權力的象徵,因為樂團發生的一切都由你掌控。雖然這對許多人來說 可能是雀躍無比的一件事,但對我來說,卻彷彿失去了表達上的親密感,另一方面,則是很難控 制 75 位音樂家發出來的聲音,我無法控制他們的所作所為。然而,獨奏演出至少可以為自己所做

演出者的話 臺中國家歌劇院邀請演出「遇見巨人」系列節目時,我倍感受寵若驚。 2022 年 7 月在臺北的獨奏 會結束後,原本想休息一下,暫時不舉辦獨奏會,沒想到機緣巧合下,便促成了在臺中的這三場 獨奏會。 獨奏會對我而言,一直有種特殊的親密感,也相當具有挑戰性。彈奏獨奏會之所以難度高,是因 為從設計曲目內容,到如何在舞台上展現出最棒的自己,都必須獨自一人控制。我們可以把獨奏
音樂會曲目,就像一桌佳餚,不僅表現出你喜歡的風格,也表現出你所擁有的個性。一碗牛肉麵 可能很美味,但有時還會因為某種獨特的內心觸動而令人難以忘懷。很幸運的,每年我都能有數 場演出機會,這是我在藝術上所能做的,最滿足而充實的事情之一。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萌芽了對獨奏會的熱愛。 1985
的事情負責,也許這只是一種個人喜好。儘管我有很多成為指揮的機會,但我從未著迷這種表達 音樂的方式,所以就交給那些為此感到滿足的人吧。 觀察一個人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安排獨奏會曲目也相當有趣。青少年時期,我彈了許多法國音 樂,甚至一度以為那是我一生的使命。不過,一如既往,人生總會帶來很多意料之外。隨著年齡 增長,我發現自己想要表達的可能不僅僅是法國音樂,於是開始探索不同音樂家的作品,也為自 己的獨奏會尋找一個焦點,有時甚至很難說為什麼要選擇彈某一套曲目,可能就只是單純喜歡那 些樂曲。 02

答了我人生中許多時刻的某些困惑,

年疫情初期,我被困在費城長達

透過網路尋找出路來理解新世界,並學習在新環境中謀生,我反而覺得這是一個能夠反思個人生 活的絕佳時期,我也花了很多時間藉由視訊授課,努力培養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對音樂的理解。更 重要的是,疫情的開端似乎冥冥中成為了一個契機,讓我有更多休息的時間,並解決自身的健康 問題。 2021 年初,是緣分將我帶回了臺灣,本來是想尋求臺灣精良的醫療協助,醫生卻說在手術 前我應該舉辦獨奏會,匆促之下,老天眷顧,正好有場館可供使用。一開始,我對於獨奏會的曲

在疾病纏身的期間,我發現大腦會以驚人且清晰的視覺畫面自動播放音樂,而且全都是鋼琴獨奏 的曲目。當時不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是因為很幸運腦袋沒有受損,所以仍然可以清楚聽到腦中 的音樂,抑或是有什麼人想要傳達訊息給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意識到無法在沒有音樂的狀 態下繼續生活,更重要的是,我需要用音樂來傳遞訊息。從 6 個月的完全癱瘓狀態康復出院後, 我立刻舉辦獨奏會,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有點瘋狂。當時演奏了很多左手的樂曲,包括史克里 亞賓( Alexander Scriabine )的前奏曲和夜曲,也找了一位好友擔任管風琴,合作演出拉威爾的左 手協奏曲。在右手的機能恢復時,我盡可能藉由更多的樂曲練習來加強右手,甚至有點矯枉過正 地想透過彈奏來證明我的右手回來了。 接著,我覺得不該再用獨奏會來證明自己,轉而開始探索擴展藝術家身份的樂曲。想法起源可以 追溯到與費城交響樂團前大提琴首席彼得.史丹普夫( Pete r Stumpf )的談話,我們聊到演奏音 階其實不像表面上那麼容易,尤其在音樂上必須做到簡單且優美。剎那間,我意識到需要彈奏舒 伯特的作品,因為其中的音樂技巧,是許多炫技作品無法做到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能打造出 藝術家的深度。在那之後,我也開始探索布拉姆斯的全集,布拉姆斯讓我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有新 的認識,開始接受那位善良、重感情,但有時卻又自我貶低的自己。藉由彈奏布拉姆斯,或許回
2020
9 個月,許多活動停擺,音樂家們也無法照常舉辦音樂會, 並藉以維生,我很幸運地還有教學職位,能夠滿足我對藝術輸出的需求。相較許多人瘋狂地試圖
目安排,陷入了苦思,不斷思考想要傳遞的訊息,突然間,我意識到自己有好長一段時間,未在 臺灣逗留如此久,感覺像是命運帶我繞了一圈後,又引導我回到家鄉,因此我馬上決定要推出 36 年前在高雄的初次獨奏會曲目,李斯特的佩脫拉克 14 行詩和〈但丁讀後感〉。 03

第三場獨奏會探索了情感的極端,聚焦在描述愛與死亡的歌劇。然而,這一場音樂會不僅是透過 浪漫的鏡頭窺看,還以拉威爾非常冷調、深具冥想氛圍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揭開音樂會序 幕,並以梅湘有關普世之愛的彌賽亞信息奏出尾聲。在這中間,我們審視了對楊納傑克影響甚鉅 的殘酷真實人生事件,進而讓他譜出那直面死亡的強烈凝視。 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許多人卻避而不談,還有人直接跟我說過選這樣的音樂太 病態了。然而,回想我的人生,有太多在鬼門關前徘徊的時刻,如果沒有直視死亡的勇氣,我想 我無法克服人生中的諸多障礙。雖然我接下這系列音樂會的挑戰,可能會要了我的命,但我認為 讓音樂充分彰顯出人類無窮的潛力和韌性是相當值得的一件事。

© 郭芳維 接這,當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女士邀請演出時,我真的很感動。在這個對音樂家而言非 常艱難的時期,我何其有幸能夠完全掌控想要表達的意念。當我們討論曲目安排時,我又給了自 己另一項挑戰,連續三天演奏三套不同的曲目。俗話說:「不冒險的人生,不值得活。」不確定 為什麼我是這類型的人,但這似乎是我學會生存的一種方式:「希望有意義地生活,也不願對社 會一無貢獻。」 第一場獨奏會,我馬上就挑了《巡禮之年》的曲目,在疫情巔峰期,是命運將我再次帶回臺灣, 深刻感悟到故土對遊子的療癒,也再次分享給許多無法參與 2021 年演出的愛樂朋友。 第二場獨奏會是我剛錄製的蕭邦夜曲精選,這些音樂瑰寶恰能細膩地展現我們正在經歷的黑暗時 期,希望大家都可以與這些故事相互聯結。這場獨奏會的另一部分由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佔據, 他的音樂顯然是蕭邦浪漫主義的繼承者,拉赫瑪尼諾夫在作品第 22 號蕭邦主題變奏中向蕭邦致 敬,探索了從輕聲呢噥到恢弘渾厚的全方位浪漫情感。
04

首場《劉孟捷鋼琴獨奏會》所有作品皆來自李斯特《巡禮之年》與《詩意與宗教的和諧 》。前者 是作曲家長年浸淫各種藝術,以音樂抒發感懷的心血結晶。李斯特當年和達古夫人 ( Marie d'Agoult )私奔旅行期間,從山光水色、建築史蹟、藝術作品中印證閱覽,獲得更深刻的感想與 思考 。《巡禮之年》前二卷正是這段時期的紀錄,描寫客觀景物也刻畫人性內心的豐富層理。 較之《第一年:瑞士》,《第二年:義大利》取材更多元,從繪畫、雕塑、文學一路走來,是 心靈與智慧的旅行。第 1 首〈婚禮〉來自拉斐爾名作,曲風一如畫作甜蜜溫馨。第 4 至 6 首是李斯 特將其於 1846 年出版的歌曲《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改為鋼琴獨奏版,不只將聲樂表達完全 融入鋼琴語法,更以細膩的色彩、和聲與音響變化,呈現深陷愛情中的詩人,對意中人的各種 情感,成就更上層樓。 至於〈但丁讀後感〉,靈感主要來自但丁《神曲》〈地獄篇〉的「雷米尼的法蘭契絲卡」( Francesca d a Rimini )故 事 。「法蘭契絲卡和保羅的靈魂哀號著,他們彼此相愛,靈魂卻受盡折磨,其腦 海偶爾充斥著愛慾卻無法接觸彼此,有什麼比在悽慘境遇裡回憶相愛美好更令人痛苦?」李斯 特重現地獄風暴與辛酸愛情,曲終更以超絕琴技打開天國大門,讓情人脫離苦海,每每令聽者 動容。如此高超技巧要求,也出現在《第二年補遺:威尼斯與拿坡里》。鋼琴家要如歌者吟唱, 還要瘋狂起舞。狂熱又邪氣的〈塔朗泰拉舞曲〉,足稱所有鋼琴家的夢靨。 《第三年》是李斯特晚年所寫,反映其宗教感懷,筆法也有所改變 。〈艾斯特莊園的噴泉〉譜 上引用聖經,既有細膩水花描寫,和聲運用更領先時代,堪稱法國印象派先驅。李斯特一生篤 信天主教,他以拉馬丁( Alphonse de Lamartin e )同名詩作發想的〈孤寂時領受神的恩典〉,開 頭即以詩句中「淹沒我的平靜」為靈感,設計出流水般伴奏。全曲既如祈禱也如冥想,是李斯 特最著名的宗教靈感創作。

蕭邦是史上性格最特別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自邊陲征服主流,還能名揚世界的第一人。他下筆 精雕細琢,融合古典與浪漫精神,更為作曲與鋼琴技法帶來革命性的新觀點。綜觀其一生創 作,能完整反映其各階段寫作風貌的曲類,大概就屬馬祖卡舞曲與夜曲,後者可謂蕭邦發自內 心的詠嘆,強調觸鍵、踏瓣與歌唱,展現對音色、旋律、裝飾和聲音控制的不斷追求。

蕭邦自愛爾蘭鋼琴家費爾德( John Field , 1782-1837 )的創作,承襲夜曲的名稱和形式,但他不 斷創新的精神,自然不滿足於前人為此曲類所設下的規範。綜觀此次演出中的 7 首,蕭邦使夜曲 展現多樣情感,包括如作品 48 之 1 宛如敘事曲一般的創作,在在證明他是不斷重新定義既有印象 的大師。 蕭邦影響深遠,拉赫瑪尼諾夫更將其視為模範,常以蕭邦創作鞭策自己不斷精進。和蕭邦一 樣,他也是通透鋼琴性能,為這樂器譜出自成一家的語彙,重新定義鋼琴演奏的大師。在這場 音樂會,劉孟捷精心挑選最足以彰顯這兩位作曲家關聯的創作。蕭邦 24 首前奏曲中的第 20 首 C 小調前奏曲,篇幅僅 13 小節但結構完整,宛如一首聖詠或送葬進行曲。拉赫瑪尼諾夫將此曲作 為主題,寫成共 22 段變奏的《蕭邦主題變奏曲》,展現排山倒海的音樂與聲響能量。而在《樂興 之時》第 5 首及第 6 首中,前者我們聽到拉赫瑪尼諾夫如何內化蕭邦式的聲響處理,以及結合歌 唱線條與說話語氣的表達;後者則有他獨一無二的壯麗恢弘,一聽就可知作曲者是誰。 音樂、文學、藝術、宗教:李斯特的心靈大觀 曲目解說 文/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偉大傳承與對照:蕭邦與拉赫瑪尼諾夫 05

一如蕭邦的 24 首前奏曲,拉赫瑪尼諾夫的 24 首前奏曲也使用 24 個大小調,然而他每曲皆有完整 獨立性格,和蕭邦以小曲組合成長篇套曲不同。其中作曲者自己的最愛,是 B 小調前奏曲,創作 靈感來自瑞士畫家布克林( Arnold Böcklin )的《返回》( The Return )。這是拉赫瑪尼諾夫前奏曲 中篇幅最長的一首,不只呈現豐富寫作技巧,中段音域更涵蓋整個鍵盤,是大鋼琴家寫給後世 大鋼琴家的經典傑作。

三場音樂會的最終場,曲目緊扣愛情、死亡與生命,雖然有些僅是意象而非實際內容:拉威爾 名作《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並非真的悼亡,曲名只是「這些字放在一起念起來好聽」,但演 奏者當然可有自己的哀愁想像。舒曼的 3 首浪漫曲是克拉拉要求他題獻給自己的創作,「我是你 的新娘 […] 中間那首,一曲最美妙的愛情二重唱 。」這的確是舒曼寫過最柔情的音樂,寫在升 F 大調上更有悠遠靈思。楊納傑克的奏鳴曲來自實際政治事件給予的衝擊,第二樂章寫死亡與昇 華,筆法獨步古今。同樣來自政治衝擊,李斯特的〈葬禮〉則有對匈牙利祖國的深刻情感,中 段令人動心駭目的左手八度,殘酷悲涼,亦是鋼琴文獻中最著名的段落。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終曲,因為李斯特的命名而被稱為《愛之死》。這是李斯特最忠 實、最具靈感的改編之一。華格納的譜曲手法也帶給西班牙作曲大師葛拉納多斯諸多啟發。他 的《哥雅畫集》樂思即興隨想,又以相同主題環環相扣 。〈愛與死:敘事曲〉是最戲劇化的一 曲,也是曲集情感核心。兩曲接連欣賞,靈魂彷彿被淘洗一遍。

3 場音樂會以梅湘《聖嬰耶穌二十凝視》作結。作曲家謂此曲集是「對耶穌誕生的冥想和凝視, 包括:難以言喻的上帝天父的凝視,集各種愛意於一體的教堂凝視,喜悅聖靈之驚奇的凝視, 處子瑪利亞極致溫柔的凝視,以及天使、聖人、和非物化的、極具象徵意義創造物(時間、高 處、寂靜、星星和十字架)的凝視。」整部作品由 20 首曲子構成,彼此共用數個固定主題,曲中 也有對梅湘極為重要的「鳥歌、教堂鐘聲、漩渦、鐘乳石、星系、光子,以及諸多聖人的寫 作」等等,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鋼琴音樂之一,妙不可言的奇幻旅程。第 15 曲是極溫柔抒情的

〉,是作曲家以上帝主題譜出的溫柔搖籃曲。第 20 曲〈愛之教堂的凝視〉則有 不可思議的技巧與聲響奇觀。梅湘以音符建構巍峨教堂,果然是足以作為曲集結尾的非凡手筆。

〈耶穌聖嬰之吻
愛情、死亡與生命:宇宙與人生的禮讚 06
07 Fri. 19:30 11/ 4 ------ 中場休 息 -----李斯特:〈婚禮〉,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 〈艾斯特莊園的噴泉〉,選自《巡禮之年》第三年 〈孤寂時領受神的恩典〉,選自《詩意與宗教的和諧》 〈威尼斯與拿坡里 〉,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 F. Liszt ‘Sposalizio’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Deuxième année: Italie ‘Les jeux d'eaux à la Villa d'Este’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Troisième année ‘Bénédiction de Dieu dans la Solitude’ from 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eligieuses ‘Venezia e Napoli’ from Supplément aux Années de pèlerinage, Deuxième année 1. 〈威尼斯船歌〉 2. 〈小曲〉 3. 〈塔朗泰拉舞曲〉 ‘Gondoliera’ ‘Canzone’ ‘Tarantella’ 李斯特:佩脫拉克 14 行詩-第 47 號 佩脫拉克 14 行詩-第 104 號 佩脫拉克 14 行詩-第 123 號 〈但丁讀後感〉奏鳴曲式幻想曲,選自《巡禮之年》第二年 F. Liszt Sonetto 47 del Petrarca Sonetto 104 del Petrarca Sonetto 123 del Petrarca ‘Après une lecture du Dante’–Fantasia quasi sonata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Deuxième année: Italie

蕭邦四首夜曲: B 大調,作品 9 之 3

F. Chopin Nocturne, Op. 9, No. 3, B major Nocturne, Op. 15, No. 3, G minor Nocturne, Op. 32, No. 2, A flat major Nocturne, Op. 48, No. 1, C minor

G 小調,作品 15 之 3 降 A 大調,作品 32 之 2 C 小調,作品 48 之 1

拉赫瑪尼諾夫: B 小調前奏曲,作品 32 之 10 《樂興之時》作品 16

S.Rachmaninoff Prelude, Op. 32, No. 10, B minor Moments musicaux , Op.16 No.5, Adagio Sostenuto, D flat major, No.6, Maestoso, C

第 5 首,降 D 大調,綿延的慢板 第 6 首, C 大調,莊嚴的

major 蕭邦三首夜曲: B 大調,作品 32 之 1 F 小調,作品 55 之 1 F 大調,作品 15 之 1 拉赫瑪尼諾夫:蕭邦主題變奏曲,作品 22 F. Chopin Nocturne, Op. 32, No. 1, B major Nocturne, Op. 55, No. 1, F minor Nocturne, Op. 15, No.1, F major S. Rachmaninoff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hopin, Op. 22 Sat. 15:30 11/ 5 ------ 中場休 息 ------

Ravel: Pavane

Schumann: Romance, Op. 28 , No.

Janá č ek: Sonata <1.X.1905>

F sharp major, from Drei Romanzen

Granados: ‘El amor y la muerte: Balada’ from Goyescas

中場休 息

F. Liszt: ‘Funerailles’ from 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eligieuses

O. Messiaen: ‘Le Baiser de l'Enfant-Jésus’ from Vingt regards sur l'Enfant-Jésus

F. Liszt/R. Wagner: ‘Isoldens Liebestod’ from Tristan und Isolde 李斯特:〈葬禮〉,選自《詩意與宗教的和諧》 梅湘:〈耶穌聖嬰之吻〉,選自《聖嬰耶穌二十凝視》 梅湘:〈愛之教堂的凝視〉,選自《聖嬰耶穌二十凝視》

O. Messiaen: ‘Regard de l'Eglise d'Amour’ from Vingt regards sur l'Enfant-Jésus

Sun. 15:30 11/ 6 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舒 曼:浪漫曲,選自《三首浪漫曲》作品28之2 楊納傑克:奏鳴曲《1.X.1905》 葛拉納多斯:〈愛與死:敘事曲〉,選自《哥雅畫集》 李斯特:〈伊索德愛之死〉,改編自華格納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 M.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R.
2,
L.
E.
------
------

出生於高雄的鋼琴家劉孟捷, 1993 年以寇蒂斯音樂學院學生之姿,代替鋼琴大師安德烈. 瓦茲( Andr é Watts )於費城音樂廳演出。精彩又完美的演出,讓劉孟捷首度登上費城當地的新 聞頭條,贏得許多高度的讚賞,更受邀至國外各大型音樂會中演奏。演奏事業正值蒸蒸日上 時,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疾病中斷。劉孟捷憑著堅毅的決心通過重重考驗,奇蹟似的恢復 健康,浴火重生之後,劉孟捷以獨奏家的姿態重返,繼續活躍在演奏舞台上,除舉辦個人鋼琴 獨奏會外,也與克里斯托夫.艾森巴 赫 ( Christoph Eschenbach )、古斯塔夫.杜達美( Gustavo Dudamel )、艾倫.吉伯特 ( Alan Gilbert )等指揮大師合作。 劉孟捷於 2002 年獲頒艾維理費雪職業大賞及費城音樂基金會職業成就獎,演出行腳遍及美國各 大城市、臺、港、日、韓、中、英、法、西、紐、澳等地,自

followed

of

a recital

the

was abruptly halted by

has been restored

then,

09 10
1993 年開始任教於柯蒂斯音樂 院, 2006 年受邀至芝加哥羅斯福大學擔任鋼琴教授,並在 2014 年秋天加入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 師資陣容。 Born in Kaohsiung, Taiwan, pianist Meng-Chieh LIU first made headlines in 1993 as a 21-year-old student at 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when he substituted at last minute's notice for André Watts at the Academy of Music in Philadelphia. His acclaimed performance was
by
at
Kennedy Center, among other highly praised appearances. The stellar beginning
his career
a rare illness. With arduous determination and relentless physical therapy, the pianist
miraculously to full health and is now once again performing on the concert stage. Since
he has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a soloist in recitals and with orchestras under conductors Christoph Eschenbach, Gustavo Dudamel and Alan Gilbert, among others. 劉孟捷 © 郭芳維
© 郭芳維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