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璧慈 本節目為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 1 2022 年度駐館藝術家委託創作計畫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計畫」是臺中國家歌劇院為鼓勵具備獨特視野的表演藝術創作者所設立,以 2 年為期,提供每屆藝術家有寬裕的創作時間,以及場館軟、硬體資源作為支持,讓歌劇院與藝 術家共同經歷研究、實驗與實踐的過程,探尋當代表演藝術的可能性,深化與社會的連結,期許 發展跨越時代的文化語言作品。 自2017 年起,第1、2屆駐館藝術家包含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編劇暨導演王靖惇、視覺跨 域創作顏寧志、編劇林孟寰、繪本作家包大山以及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與莊志維。 第 3 屆駐館藝 術家──作曲家鄭伊里、跨領域藝術家周曼農與編舞家楊乃璇分別在今年5月、8月及9月,於歌劇 院發表全新駐館創作。 歌劇院希望每位藝術家透過異地或在地的視角,以其各自擅長的藝術創作類型及自身經驗,與地 方文化、社群交互激盪,並藉由不同對象的推廣活動,分享美感教育資源、拓展文化視野,為中 臺灣注入創意新養分,翻轉你我對表演藝術欣賞新認知。 關於「歌劇院駐館藝術家計畫」編舞與概念楊乃璇 2021-2022 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小事製作藝術總監,舞團獲 選為臺北市 110-111 年度演藝團隊。比起創作中的風采,她更在意人 的遊戲性該如何延展,進而將趣味變成內在得以延續的個人慶典; 這是楊乃璇,也是她身而為人在不同媒介當中藉以定位其美學思考 的起始點,更是她對於行為者與觀者的一種思辨與好奇。於是身體 成了她與眾人共同的語彙,是遊戲也是辯證;而不同的身體條件都 讓對話更加豐富,因為經驗向來都不是獨立產生的,是私密且公開 的,是有限又自由的。 © 吳翛 01
長大最重要的練習,是以溫柔來面對傷口。 看似樂天的表象,其實是明白最悲觀的模樣。 累不累、好不好都是自己的選擇。 2022年的此刻,我最偉大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身邊的人都可以平安幸福,而我最奢侈的 願望,就是和我的夥伴們一起紮紮實實地完成這個作品。 我與小事製作全體不可分的關係,在於他們是我的繆思、我的手足和我的靈魂;而對駐館演出來 說,不僅是台上六位小事舞者,更是創作顧問、製作團隊、設計群以及歌劇院所有工作同仁們完 整了這一切。 喔,我忘了,還有一件長大後要繼續堅持的事:「放手一搏做自己喜歡的創作,不要怕失敗。」 寫在首演之前⋯⋯ 乃璇 她選了紅色,因為喜歡紅色。 這樣的心意應該是再簡單不過的了;充滿熱情地愛上事物,或是慎重地否定,皆是如此。 稍早,有兩人在整面可樂廣告牆前牽起了手,雙腳在屋頂露台上緩步來去,此時的燈光也因為亮 片變得更加耀眼奪目,鏡頭裡他人的對望,與螢幕外跟著心動的我,都在那個漆黑午夜看到了豔 陽高照。 而心的跳動則使無聲成了寧靜,並持續推送著血液前往每一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即使很多時候在 出口迎接的是止不住流瀉回憶的OK繃,她仍不疾不徐地挑選出一支最能襯托自己的唇色,沒有白 白浪費了任何一段可以真心真意的時光。 陽光無懼於他人毀傷應先是不斷燃燒自己的緣故; 而這份心意應該是紅色的,她成為了她所喜歡的。 創作顧問|林擎天 02
這場有時間限制的派對將從追逐開始。 每天被行程表追著跑的我們逐漸變得緩慢且焦慮, 沒有任何人的迷茫能夠讓時間不走, 於是事物有了新的節奏,並隨之起舞。 從最最渺小的追到最最龐大的,眼睛和鏡頭不停地檢視所求, 派對現場的諸多限制將從我們共處的當下轉為其他可能, 觀看成為了擁抱,參與帶來一場遊戲、一段羈絆, 即使是再溫柔的眼神碰觸也難以接近這世上一座又一座的時間孤島, 而這場看似往前的追逐終將成為追憶,並流成一條名為年華的河。 不過我在這裡, 我在這裡以我的感官與你一起感受這個世界, 以任何的形式與你同行。 讓我,成為我們
演出製作團隊 臺中國家歌劇院製作團隊 共同創 作|楊乃璇與所有參與者 執行製 作|朱珮慈 行政協 力|陳歆寧、賴婉玲 主視覺概 念|吳 音樂共同創作助理|翛盛 涵 舞台暨燈光技術人燈光技術指導|舞台排練助服裝共同創作助理|林柏辰理|高翎恩技術指導|劉柏言、葉岫穎蘇揚清員|方姿晴、王芳寧、邱立瑜張瑄樵、許派 銳 蘇筱筠陳亭涵、陳昱妏、陳燕亭、陳怡廷 現場樂 手|Bass 陳歆寧、吉他 劉子齊 音場設 計|陳宇謙 音響技 術|張稚暉、邵柯翰 演出梳 化|魏妙芳 現場影像攝影|影像拍攝、剪輯|主視覺攝試裝試裝台燈光執行|陳以欣台舞台暨燈光技術人員|蘇筱筠、朱薇婷邱立瑜、張瑄樵影|劉璧慈搖尾巴影像工作室邱条影室邱垂仁 藝術總 監|邱 瑗 副總 監|汪 虹、鄢繼嬪 駐館執 行|黃本婷、劉怡君 舞台監 督|郭姝伶、徐悅慈龍佩榆 2021階段呈現 林鍵翔2022場勘 行銷宣 傳|賴孟郁、傅米琦、何宗翰、林軒宇 前台督 導|詹晴茹 美術設 計|黃少廷 平面攝 及駐館期間所有支持陪伴的工作夥伴紀錄片拍攝|影|林峻永、劉璧慈、陳建豪曾珮樺、伏地影像有限公司穀雨展演協創 特別感 謝|2021 舞蹈創意發想工作坊 中部熱血青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小事製作 inkers’ Studio 思劇團、大身體製造、留白計畫、軟硬倍事、 Mandy CHEN Stacy SHIH 、方兆華、奶哥、吳俊哲、吳峽寧、李昕達、李屏瑤 違章女生 初培榕、林伯龍、林佩萱、林張彩美、林麗滿 裁縫阿姨 、胡少愷 張以潔 La Vie 雜誌 葉家銘、劉欣怡、厲真、張惠婷、莊定一、許慈茵、陳韋勝、曾智偉、楊乃翰 榮總復健師 、鮑大可、謝明霏
Je suis en forme
© 楊乃璇
你可以在這頁為今天的派對取一個新的名字。
主創團隊介紹 創作顧問林擎天 生而為人,他所顯露的神采源自於對人性的好奇;有別於神的不語, 人的缺憾使他侃侃而談。 無論是在藝術導演、創作顧問或是教育者的身份裡,林擎天透過多種 不同的身體表達方式將意境從想像嫁接至現實,並以這兩者共存且不 斷流變的狀態於現場發生。 © 邱垂仁 製作人高翊愷 現為 inkers’ Studio思劇團營運總監。除了經營獨立藝文空間「思劇 場」以外,他更將其組織視為一個獨立平台,致力於支持年輕、新銳 的藝術工作者。同時,他也是一名獨立製作人與國際經理人,近年專 注於陪伴不同領域藝術家發展及其國際交流事務,尤以東南亞地區為 其主要連結場域。 新北市永和人。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畢業,卻對於搭配穿著有極度興 趣,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臺灣街頭服裝界工作, 至今為藝人林俊傑服裝 《餐桌上的神話學》服裝設計一職進而 舞台監督吳 昀 舞台監督、製作經理。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曾任國家兩廳院 統籌舞監2020.07 2022.03、瓦豆WeDo Group舞臺監督及燈光技術指導 2018.08 2019.11。近期經歷: 2021TIFA王景 生 ╳ 魏海 敏 ╳ 陳界 仁 ╳ 張 照堂《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2022TIFA史蒂芬妮.雷克《群像》 製作經理。 © 陳宥中 舞台共同創作 劇場舞台設計師與影視美術指導,設計作品跨足戲劇、舞蹈、當代馬 戲、影視、音樂錄影帶、演唱會、空間藝術等各種與場域視覺相關的 工作之餘,以玩具、生活物件發展《小人物探險隊》微物模型的系列 © 鄭烜勛 08
燈光共同創作曾睿琁 屏東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燈光設計。 著迷於光與時間、空間的關係;在燈光作品中,認為觀察即創造,著 重由概念性探討出發,將對光之觀察,與材質、空間之關係,及與時 間的相對性,拼貼與再現。近期重要作品:古佳妮《遷徙 Klunchun《NO.60》、 ChoyKa Fai 音樂共同創作白象音造─劉子齊 音樂製作經驗近10 年,涉及領域包含劇場音樂設計、國際展演音樂設 計,與臺灣不同單位進行音樂上的整合及製作。 音樂表現性上利用電聲現場演出的即時性及互動性,強化聲音與作品 之間的關聯,並讓音樂成為另一條敘事線,與場上狀態共融於當下。 © 林育全 影像共同創作葉廷皓 新媒體藝術創作與教育者,擅長程式動態影像、實驗聲響與表演藝 術。作品多聚焦於聲音與影像之間的關聯,企圖融合預製與即時發生 的事件,以錯誤美學為出發,企圖尋找屬於新媒體時代的諧擬與辯 證。2013 起與姚仲涵組成 Audio 團體「噪流」現任負責人,並在多所大學相關科系兼課。 © 理毛、程式影像葉廷皓 影像技術高憲郎 科技近年大幅度的進化,虛擬世界不再像電影裡的未來畫面般遙不可 及,在許多藝術作品中,科技也成為重要的創作媒介之一,特別 的發展,讓現實與虛擬更加地模糊,回到實踐執行的面向上,我更專 注於找出一個能搭起科技與藝術的橋樑,探索策略使創意與科技技術 能夠更適切的對接運用,共同產出有趣的作品。 © 高憲郎 年起接觸劇場演出,後加入小事製作成為團員。 體重破百,最長的綽號是「看不出來居然很靈活而且也長得不錯的小 © 劉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