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演義》書評於《國際比較文學》第一卷第二期 (2018年9月)

Page 1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VOL.1 NO.2 (2018): 331– 333 ISSN 2096 – 4897

Book Reviews

黎子鹏: 《福音演义——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的书写》,台北:台湾大学出 版社,2017 年版,316 页。 [LAI Tsz Pang. Attuning the Gospel: Chinese Christian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Period. Taipei: NTU Press, 2017, 316 pp.]*

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湮没无闻,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自 2000 年以

后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术亮点。以美国韩

南教授(Patrick Hanan) 《19 世纪中国的传教士小说》 (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一 书 为 起 点,相 关 研 究 成 果 渐 次于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历史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涌现。香 港中文大学的黎子鹏教授对这一领域保有持续的关注热情,且成果 甚丰。其已围绕此课题出版了多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既包 括 Negotiating Religious Gaps: The Enterprise of Translating Christian Tracts b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2012)、 《经典的转生——晚清〈天路历程〉汉译研究》 (2012)等中英文学术论 著;亦包括萃集海内外各大图书馆所藏资料而成的《晚清基督教叙事 文学选粹》 (2012)、 《赎罪之道传——郭实猎基督教小说集》 (2013)、 《道德除害传——清末基督徒时新小说选》 (2015)、 《中国基督教文字 事业编年史(1860—1911)》 (2015)等小说集与资料汇编,为晚清汉语 基督教小说研究的开拓与深化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新出版的《福音演义——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的书写》一书,则为 黎教授的又一力作。全书分七章,选取了晚清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七部 基督教小说作为个案研究;又根据文本性质的不同分为上、下两编。上 编为“翻译编”,讨论了叶纳清《金屋型仪》 (1852)、胡德迈《胜旅景程》 (1870)、博美瑞《安乐家》 (1882)三部翻译作品;下编为“创作编”,对郭 实猎《是非略论》 (1835)、理雅各《约瑟纪略》 (1852)、张佃书《无名小 1

说》 (1895)、郭子符《驱魔传》 (1895)四部创作小说予以研析。七章的

*

投稿日期 Submitted Date: Oct. 10, 2016;接受刊登日期 Accepted Date: Sept. 9, 2017.

2018, Vol.1, No.2

331


332

国际比较文学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事实上,各章初稿几乎都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不同期刊; 又呈现出共同的问题意识与统一的书写逻辑——各章皆由不同角度探讨了基督教义本土化过 程中的书写策略问题,即“福音”如何经由文学之“演义”,完成跨文化语境中的移植与再生。 因而, 本书之出版, 不仅为关注黎教授以往研究的读者提供了阅读方便, 同时也是黎教授就相关 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的集中呈现。 如前所述, 《福音演义》一书以个案研究为其主要方法。作者在个案的选择上颇为用心。 七章所涉及的七部小说各具特色,正可由点及面地触及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的整体面貌。例 如, “翻译编”所选择的三部小说虽皆为译作,然各自的文本性质不同: 《金屋型仪》的德语原 著为含有基督教因素的西方宗教小说; 《胜旅景程》译自《天路历程》,为明确宣扬教义的基督 教经典小说; 《安乐家》则是满足向小朋友传教需要的基督教儿童小说,讲述儿童视角下的苦 难与救赎。三部作品所面向的读者群体不尽相同,呈现出的传教策略与叙述模式显然各异。 此外,作者在进行文本选择时还有意识地涵盖了不同身份的创作主体。全书前五章所论作品 的创作者皆为西方传教士,第六、七章则以晚清傅兰雅《时新小说》征文中收录的两篇中国本 土教徒创作为分析对象。如此选择当非无意之为,显示出基督教小说中国化过程中,从叙述 模式到叙述主体等不同层面的本土化特征。 正因每一个案都有其独特的文本个性,在分析不同小说的具体书写策略时,作者从每部小 说各自的内部结构及叙事特征出发, 广泛利用了叙事学、 历史学、 文献学、 诠释学、 文学原型理论 等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例如在第一章中, 作者在分析《金屋型仪》翻译过程中的本土化特征时, 重点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的改造问题。原著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在基督教背景下的犹太女孩, 而叶纳清的汉译本则将其改造为儒家观念下的中国式传统孝女形象。作者考察了叶译本如何 在翻译中有意识地使用《礼记》、 《孝经》、 《女诫》等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儒家概念及相关词汇, 以此淡化西方基督教文化进入中国语境时的异质感。这是黎教授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 灵活结 合文献学、 历史学、 诠释学等理论进行文学分析的典型例子之一。再如在第二章《评点天路:胡 德迈〈胜旅景程〉》中,作者关注到《胜旅景程》对明清小说评点形式的利用,详细分析了译者 如何以评点为媒介,利用儒家经典诠释基督教思想。这是文体学角度的考察。而在第四章《建 构大英:郭实猎《是非略论》》中, 作者指出郭实猎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把宗教的内容放置于文 化框架内进行讲述, 以此淡化宣教色彩、 突出文本之社会政治内涵的叙事策略。此则为叙事学、 文化学视角下的考察。这些方法各异的文本细读, 得以全面呈现基督教元素如何与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嫁接, 进而移植进入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的具体过程与丰富表现。 除了关注“书写策略”的共同问题意识之外,贯穿全书论述的另一条隐形线索则为作者的宏 观文学史视野:从早期西方传教士在翻译工作上的本土化尝试,到清末华人基督徒作家的独立汉 语创作——作者身份及创作方法的变化过程,也显示出中国本土基督教小说的独立与定型过程。 作者从构建本土文学体系的意义上解读两篇时新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实为其创见。全书七章所 涉小说具有广阔的时间跨度, 为读者从整体上勾连出汉语基督教小说演进与成型的内在脉络。 《福音演义》一书的学术价值自不言而喻,然而通观全书论述,笔者感到仍有一些可商榷 处。首先,作者将清末汉语基督教小说分为“翻译”与“创作”两类。窃以为,就早期汉语基 督教小说的写作实际而言, “翻译”与“创作”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晰。黎教授亦在本书中提 2018 年第 1 卷第 2 期


Book Reviews

及,当“传教士欲把西方基督教作品移植到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他们往往会大刀阔斧地 改写、改编、节录和重述原来的故事”1,指出翻译的过程中不乏译者的创作成分。而一部分 “创作”类小说,实则本自《圣经》叙事,有其不可随意更改的使徒事迹与文本原型,并非全然 基于想像的自由创作,这正是宗教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类型的独特之处。因而,该如何定义 翻译与创作的边界、并对相关作品进行归类,也许是一个可供进一步讨论的学术问题。例如 本书第五章所论雅理各《约瑟纪略》一书,被作者归为“创作”类小说。然而《约瑟纪略》实 则本自《圣经》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其创作受到圣经文本的严格制约。黎教授虽在具体论 述中明确注意到《约瑟纪略》的这一特点,可是囿于二分式的文体分类法,仍将其归类为创作 小说予以讨论。笔者以为,不妨可在简单的“翻译”、 “创作”二分法外,尝试提出“释经体”2 等新的文体概念,这或许更契合基督教小说的创作实际。此外,在讨论早期翻译小说中的本 土化因素时,是否还需考虑到译者身份的复杂性,这是笔者的另一疑问。考虑到早期西方小 说及《圣经》等文本的一般翻译模式皆为西方传教士与中国本土人士的共同合作,早期基督 教小说的翻译也很有可能是中西人士相互配合的结果。因而在讨论其中所体现的本土化书 写策略时,是否应考虑到有中国人参与执笔的写作因素?当然,相关问题的回答尚需更为充 分的材料支持,笔者期待着本书作者在这些问题上的进一步推进。 要之, 《福音演义》一书在近代基督教东渐的广阔历史文化背景下,将宏观视野与个案分析 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演义”文体的功用、中西思想文化因素的融合方式及基督教小说人物塑 造、意象选择等具体写作策略都做出了独到的分析。笔者本人亦曾发表过讨论《时钟表匠言行 略论》等早期基督教翻译小说的小文。3 由于笔者的研究止于个案论述,因而一直期待着能有 一部论著, 能从宏观角度囊括晚清基督教汉语小说翻译、 创作、 本土化等过程的全貌。手中这部 《福音演义: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的书写》,可谓满足了笔者的这一期待。汉语里的基督教小说 实则指代的是基督新教小说,而笔者有幸得知,黎教授下一步的学术计划将转向对以上海土山 湾与河南献县文献为代表的天主教汉语小说的研究, 非常期待看到他的新发现与突破。 林惠彬,上海师范大学 LIM Hyebi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hb_lim@msn.com

1

黎子鹏著《福音演义:晚清汉语基督教小说的书写 · 导论》,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7 年,第 3 页。 [LAI Tsz Pang,“Introduction,”in Attuning the Gospel: Chinese Christian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Period (Taipei: NTU Press, 2017), 3.] 2 笔者曾于博士学位论文《晚清基督教汉文小说研究》中谈论过基督教汉文小说的作品编撰方式问题, 认为基督 教汉文小说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创作、翻译、改编等三种主要类型,并提出了“释经体”这一概念,代指根据《圣经》 改编而成的小说: “改编小说指从某一个已有的小说文本改编、改写后形成的新的小说文本。纵观基督教汉文小说, 被改编的主体大致有三种情況:第一种根据中国传统小说改编而成;第二种根据西方小说编译而成;第三种根据 《圣经》改编成小说——第三种小说笔者命名为‘释经体’小说。”相关内容详参林惠彬《晚清基督教汉文小说研究》 第二章“基督教汉文小说的编撰方式”第二节“根据作品形成方式划分”,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年,第 96 页。 [LIM Hyebin, Chinese Language Protestant Fiction in Late Qing (PhD diss. Peking University, 2013), 96.] 3 林惠彬: 《最早新教传教士翻译小说〈时钟表匠言行略论〉版本述略》, 《国际汉学》2016 年第 4 期(总第 9 期), 第 173—179 页。 [LIM Hyebin, Research on Versions of the First Translated Western Religious Novel: Le PauvreHorloger de Genèv, International Sinology, no. 4 (2016): 173—9.]

2018, Vol.1, No.2

33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