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4
2022/6/23 上午11:20
目 錄
圖表目錄········································································································································································································· vii 致謝······················································································································································································································· xiii
緒論····························································································································································································································1 第一章
人體喜劇:杜米埃的泳浴者諷刺漫畫····································································15
第二章
憂鬱的鄉野運動:庫爾貝的狩獵畫············································································51
第三章
勝負之外:竇加的賽馬圖·············································································································87
第四章
動能之美:卡意伯特的划船水景··················································································129
第五章
女性的移動力:世紀末的自行車海報·································································167
結論······················································································································································································································207 注釋······················································································································································································································221 徵引書目······································································································································································································243 索引······················································································································································································································259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5
2022/6/23 上午11:20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6
2022/6/23 上午11:20
致
謝
這本書裡頭有我從孩提時期便愛上的東西:運動和觀看別人運動, 也有我從學生時代就一直著迷的東西:身體、諷刺漫畫、海報、現代藝 術。長久以來,我沒有意識到這些看似廣泛分散的興趣,有可能凝聚成 研究寫作的主軸,直到 2008 年在 The Art Bulletin 發表一篇有關狩獵畫的 論文,我才真正栽入藝術史中的運動文化世界。一路長跑後的完稿時 刻,已是 Covid-19 疫情中的東京奧運閉幕式。 我很感謝許多前輩和朋友們,慷慨提供指引和鼓勵,但實在難以 一一細數我所遇到的每一位貴人。我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指導老師 Dr. Dorothy Johnson 給予我治學的楷模和啟發,她帶領我進入十九世紀藝術
史的領域,並始終相信這份研究的意義。在漫漫長程中,很慶幸得到以 下 這 些 學 者 的 指 教:Kathryn Brown、 Gülru Cakmak、Maura Coughlin、 Jessica Locheed、 Régis Michel、 Stéphane Guégan、 Ruth E. Iskin、 James H. Rubin 、 Kerstin Thomas 、 Greg M. Thomas、 Gregor Wedekind。 這 本 書 有
幾個章節,曾經在一些研討會和論壇發表過中文和英文論文或演講,之 後經過相當程度的修訂改寫而成。我十分感謝能有機會參與以下會議, 並和與會者交流切磋,獲得非常寶貴的建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英 雄:崇拜與塑造」國際研討會(2005)、國立陽明大學的「視覺文化」 國際研討會(2011)、阿姆斯特丹 Huis Marsaille Museum voor Fotographie 的 Under the Skin: Bodies and Visibility 國際研討會(2012)、首爾國立大 學的 New Perspectives in Art History 國際研討會( 2014)、劍橋大學菲茨 威廉博物館的 Degas: A Passion for Perfection 工作坊(2017)、國立臺灣美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3
2022/6/23 上午11:20
xiv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術館的「臺灣美術經典講座暨新秀論壇」(2020)、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 研究所的「標竿講論會」(2021)。 這本書得以完成,要感謝科技部補助多項專題研究計畫、人文學及 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MOST 106-2410-H-008-053-MY2)、中央 大學文學院「人文研究發展計畫」,以及兩度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訪 問學人的獎勵,讓我能夠赴歐洲和美國進行研究和參與國際會議,並且 資助本書所需購買的圖檔和版權費用。多次的移地研究過程中,我遇到 許多研究機構、美術館、圖書館、文獻室的專業人員,他們熱心將庫房 作品和特藏書籍陳列出來,提供訪視查閱,特此致謝。我也衷心感激臺 大出版中心的支持、編輯游紫玲小姐的悉心校對,以及兩位匿名審查學 者的嚴謹評論和指正,使得這本書的整體論述更精進扎實。 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常聽我講述本書的部分內容,我很感謝他們的 理解和反饋。有些碩士生曾經擔任過研究助理,在查詢資料和文書作業 上,提供細心的協助。我的家人是我生活上的堅強隊友,母親孫惠美和 弟弟丹增勝光是我心靈上的舵手。我的先生鍾孟宏、女兒以涵和以澄, 經常陪伴我一起做運動、一起觀賞運動,更耐心地陪我到美術館看許多 展覽,他們永遠是我前進的動力。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4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前言 過去學界鮮少以運動的題旨切入,探討現代藝術的發展軌跡及身 體圖像的特徵涵義。這本書定焦在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有關運動文化的 豐碩圖像和表現手法,分析現代身體的形塑和內涵。此時正值藝術與運 動蛻變的關鍵期,兩者皆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專 業化和商業化的領域。藝術和運動看似截然不同的範疇,其實皆含有遊 戲、學習、競賽、身體感知的層面,也同時在現代性的脈絡中,回應著 政治、社會和經濟局勢的快速變化,而不斷反芻和翻轉傳統、締造新 猷,以及爭取公眾的支持。 十九世紀的法國藝術成就輝煌,堪稱現代文化的翹楚,因此是本書 選取的重心所在。人文薈萃的巴黎,吸引許多外國創作者渡海而來,學 院派、浪漫派、寫實派、印象派、後印象派、象徵派等潮流,在此輪番 上陣互相較勁,它們所綻放的璀璨光芒擴及其他地區,影響深遠。我們 可在引領風騷的法國藝術中,常見運動主題的身體再現,這些百花齊放 的作品,有別於古典美學中的人體典範,展現多元並陳的現代身體,亦 反映運動和休閒的社會條件逐漸成熟穩定之現象。 運動此一主題,為何吸引藝術家和觀眾的關注?就創作者而言, 運動提供一個饒富情感與戲劇張力的題材,洋溢著各樣的人體結構和動 作,並挑戰畫家設法捕捉動態於靜止瞬間,從立體空間轉化為平面圖 像。有些藝術家不僅是運動的觀察者,更是親身投入的愛好者,甚至成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
2022/6/23 上午11:20
2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為知名的職業級選手。就觀賞者來說,運動主題的作品再現運動員的卓 越體能和韻律美感,令人賞心悅目、讚揚喝采;或傳遞競技比賽的激昂 氛圍,引發興奮緊張甚至躍躍欲試之意。此外,運動圖畫亦能使觀者看 見所熟悉和嚮往的活動,召喚如數家珍的親切感和珍藏留念的價值。簡 言之,相較於其他題材,運動賦予創作者和觀賞者絕佳機會,關注多彩 多姿的身體樣貌,從優雅、笨拙、輕盈、粗壯、矯健,到挫敗、疲累、 受傷等百態皆有,並且能從中察覺人性的掙扎、渴望和堅韌。 本書專注於 1830 年代到世紀末西方藝術中的運動身體圖像,透過寫 實派、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作品分析,發掘運動的審美感性和身體經驗。 從諷刺畫報、素描油畫,到廣告海報等媒介,視覺藝術表現出社會大眾 對於運動的需求和熱衷,傳遞運動所隱含的身體觀念和階級態度。本書 聚焦在手繪作品的分析討論,主要是因為十九世紀絕大多數的攝影術在 曝光和快門條件的限制下,僅能夠拍攝運動者的靜態肖像照,且通常是 在照相館的光線控制和背景陳設下拍攝,故鏡頭無法實際捕捉到真正的 運動行為。直到 1870 年代晚期麥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發明即 時攝影,以及 1890 年代初生理學家馬亥( Étienne-Jules Marey)發展時間 攝影( chronophotography),才能將人類和動物的運動分解動作序列清楚 記錄下來。故本書的重心放在十九世紀繪畫和版畫中的運動文化再現, 參照當時科學攝影界關於人體和動物移行運動( locomotion)的研究,討 論藝術家如何演繹和創新視覺語言以表現身體動態。筆者在選取藝術家 時,悉心考量其運動題材的作品質量是否可觀,是否具有藝術史上的啟 發意義和重要性,方列入討論範圍內。雖然諸如擊劍、摔角、滾球、網 球、門球、馬球、體操、足球等,亦為十九世紀盛行的運動項目,但是 由於相關圖像多屬畫刊插圖,未匯聚成足夠份量的藝術作品,故不納入 本書內容中。 全書分為五章,著重於五項劃時代的作品系列或類型,銘記深富 歷史意義的關鍵時刻。主要內容著墨在杜米埃( Honoré Daumier, 1808-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2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3
1879 ) 的 泳 浴 諷 刺 漫 畫、 庫 爾 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的 狩 獵
畫、竇加( Edgar Degas, 1834-1917)的賽馬圖,以及卡意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1894)的船艇水景、女性騎自行車的廣告海報。為了闡
釋藝術發展的脈絡,本書亦觸及不同時代和地理區域的作品,故產生跨 時空的對話、比較與連結,例如回溯古典人體的理想典範、英國十八世 紀的運動藝術( sporting art)、美國的現代風俗畫等,加以和十九世紀法 國藝術比較分析。
運動文化和現代性 本書標題中的「運動文化」所指為何?事實上,運動文化涉及複雜 的歷史過程,交織著身體活動的觀念、實踐、論述和圖像。根據 2002 年出版的百科全書《運動文化:從 A 到 Z 的指引》,運動文化的定義係 指運動比賽事件,以及事件之外有關運動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社會 體制。運動文化涵蓋有關運動的語言、論述、神話、象徵、歷史條件, 也包括休閒、娛樂、保健、衛生、體育、商業、性別、種族、階級等議 1
題。 簡言之,運動文化看待運動不僅限於賽事而已,亦強調運動在日常 生活各領域中所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意義。 「運動」(sport)的定義乃歷史演變和社會建構的產物,因時因地有 所不同。西方歷史中的 sport 字源,可溯及拉丁文 deportare,代表「消遣」 之意。中世紀英文字 disport 與法文 desporter 語意相近,皆指日常工作慣 例之外的休閒娛樂。英文 sport 一字在十四世紀首度出現,泛指遊樂消遣 2
之活動。 在法國 sport 一字出現較晚,雖然狄德羅(Denis Diderot)編寫 的名作《百科全書》涵蓋了狩獵、摔角、賽跑、體操等詞條,卻無「運 動」(sport)的詞語來統稱這些身體活動。一直要到 1854 年《運動:上 流社會週報》( Le Sport: Journal des Gens du Monde)創刊, sport 一字才 正式在法國通用。這份週報主要報導狩獵、賽馬、划船、劍道、體操、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3
2022/6/23 上午11:20
4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網球等當時的熱門運動,出版宗旨即在闡揚運動的文化精髓和正確實踐 之道。週報主編夏譜( Eugène Chapus)在創刊號宣稱,運動( sport)為 現代城市人平衡智性生活和感官愉悅的最佳活動,有益於提升身心的健 康。夏譜相信,人們可從運動當中,體驗到昔日貴族階層的休閒娛樂和 美好的生活方式,而且傳承長久以來法國對宏大( grandeur)事物的熱 3
愛。 由此可知,對西方社會而言,運動代表中上階級閒暇中的身體活 動,相對於工作和勞動,運動本身並無實際的經濟效能,卻能促進個體 的身心健康和愉悅感受,並傳習以往的貴族文化傳統。 在 波 旁 王 朝 復 辟(1815-1830) 和 七 月 王 朝(1830-1848) 期 間, 法 國上層階級和文藝圈曾吹起一股親英熱潮(Anglophilia),仿效和崇尚英 國的藝術、文學、時尚、生活風格,同時英國上層階級行之已久的運動 4
風潮也隨之傳入法國。 英國是工業資本主義的主要發源地,也是現代運 動的先驅者。在法國第二帝國( 1852-1870)時期,拿破崙三世在 1855 年 和 1867 年舉辦世界博覽會,雄心勃勃地向世人展現其急起直追英國菁英 運動的成果。例如,1867 年出版的兩大冊《巴黎指南》,即特別向各國 訪客介紹巴黎各項重要的運動賽季和先進設施,並清楚強調「運動」對 現代人的重要意義。這本指南寫道:運動(sport)一詞來自英國,是貴 族和富裕的高等中產階級( haut bourgeois)從事費神的政治和商業工作 5
之外,在餘暇所投入的身體活動。 要言之,運動有助於提振精神,達到 身心的平衡。在當時的歐洲,運動被視為國力和文明的指標,衡量著一 個國家的公共設施是否完善,國民是否健康強壯。伴隨著技術、設備、 專業人力、新聞傳播媒體的進展,加上民間興起運動俱樂部和社團的風 潮,衍生地區性、全國性和國際級的競賽機制,乃至現代運動產業在 十九世紀晚期穩定茁壯。 十八世紀時,西方社會認為運動具有三個主要功效:戰爭、休閒、 6
健康。 在現代性的計畫中,運動除了維持健康和娛樂消遣的意義之外, 更朝向系統化的訓練和制度化的競賽發展,身體政治也越來越講求生產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4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5
力和經濟效益。古特曼(Allen Guttmann)的著作《從儀式到紀錄:現 代運動的本質》為運動史領域的里程碑,其梳理史前、古代、中世紀時 期運動中的神聖慶典和宗教意義,並以韋伯( Max Weber)的社會組織 理論,界定現代運動的七項特徵:世俗、平等、專業化、理性化、官僚 化、量化、紀錄。古特曼亦鏗鏘有力地論證,運動世界已然成為現代社 會的鏡像和替代方案;運動既是現代性的縮影,也是對於現代性的另類 想像。
7
現代性展現了人類理性和進步的願景,是邁向公共衛生、科學進 展和工商建設的計畫,但現代性並非和古代傳統截然劃分或斷裂,而是 混雜著延續和改革。現代性也不全然是開明和平等的,其中殖民主義的 擴張、集權政治的介入或資本主義的運作,帶來了身體的機械化、拜 物化、商品化和工具化,致使運動產業中發生剝削、霸凌、歧視、禁 藥、聚賭等問題。舉例來說,《運動與現代社會理論家》這本論著,提 綱挈領地評述二十世紀歐美思想家對於運動和現代性的看法,包括高 夫 曼( Erving Goffman)、 阿 多 諾(Theodor Adorno)、 紀 登 斯(Anthony Giddens )、艾力亞斯( Norbert Elias)、布赫迪厄( Pierre Bourdieu)、傅
柯( Michel Foucault)等人,多方觀照運動所構成的種族衝突、權力關 8
係、社會結構、媒體奇觀等課題。 他們關切運動究竟能夠承諾人民的自 由解放,還是帶給社會更多的壓制?運動能提供生活樂趣和調劑,還是 複製現實工作中的壓迫和競爭?運動是現代文明的解藥還是病徵?運動 是排解暴力紛爭的安全閥,還是製造更多的仇恨和野蠻行為?
文獻評介 當我們閱覽現代藝術史的研究成果,可發現目前有關運動題材的著 述寥寥無幾,且分散於某些藝術流派和藝術家的個案研究中,缺乏以現 代身體和運動文化為主軸的專著。另一方面,運動社會史學界較藝術史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5
2022/6/23 上午11:20
6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學界,更積極使用藝術材料來輔助歷史研究。 運動史研究者傾向將藝術視為佐證運動社會發展史的插圖,重點並 非分析藝術作品的風格和涵義。例如,1996 年運動史學者孔斯特(Peter Kuhnst)所寫的《運動:藝術鏡像中的文化史》,觀察西方歷代的繪畫、
版畫、雕塑中的運動主題,著重作品如何表達社會大眾對運動員的崇拜 9
和常民文化習俗。 2009 年法國眾多博物館聯合舉辦「運動!博物館組 隊」特展,探討昔日運動的菁英傳統如何走向通俗化,並著重運動與科 10
技、多元族裔、性別、遊戲和玩具等主題。 此展覽的價值在於透過雅 俗的物質文化,呈現運動在西方社會史中的普遍性和差異性。 2011 年運 動史學者古特曼出版《運動與美國藝術:從班傑明.魏斯特到安迪.沃 荷 》, 梳 理 十 八 世 紀 至 二 十 世 紀 美 國 藝 術 史 中 的 運 動 史 脈 絡, 著 重 拳 擊、狩獵、駕船、高爾夫球、棒球等運動項目的社會背景,並附有藝術 家生平和作品的簡介。
11
在視覺文化研究方面,運動史學者也開始關注繪畫和影像在集體 記 憶 與 文 化 認 同 中 所 發 揮 的 重 要 作 用。 例 如, 2008 年 何 根 斯( Mike Higgins )的論文〈運動凝視:邁向運動史的視覺轉向─記錄藝術與運
動〉,呼籲運動史學界培養視覺識讀能力,探析拉岡( Jacques Lacan)和 莫薇(Laura Mulvey)的「凝視」( gaze)理論應用在運動視覺文化研究 的可行性,特別是凝視所潛藏的性別、階級、種族因子,並且提出「運 動凝視」( sporting gaze)此一概念,其中交織著凝視者的愉悅、欽羨、 12
監控等觀點。 此外,攝影史學者歐曼霍尼(Mike O’Mahony)在 2018 年 所寫的《攝影與運動》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其探討 1840 年代以來攝影技 術的發展進程中,因應沙龍肖像照、商業廣告和新聞媒體的需求所製造 的各式運動照片,並指出 1890 年代為運動攝影正式問世的時代。歐曼霍 尼分析二十世紀報刊傳播中的運動攝影常捕捉的賽事時刻、常使用的鏡 頭語言,乃至「迷文化」(fan culture)的形成,以及街頭快照中的青少 年運動現象。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6
13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7
就藝術史的專題研究而言,印象派和運動文化之間的關聯性最受注 目。賀伯特(Robert L. Herbert)在 1988 年出版的經典著作《印象派:藝 術、休閒與巴黎社會》,將賽馬和划船運動的畫作置於城市休閒文化興 14
盛的脈絡中,並賞析諸多藝術家使用的創新風格和技法。 此外, 2013 年 舊 金 山 美 術 館 舉 行 的 特 展「 水 上 印 象 派 畫 家 」, 涵 蓋 布 丹(Eugène Boudin )、 雷 諾 瓦( Auguste Renoir)、 馬 內( Édouard Manet)、 畢 沙 羅
(Camille Pissarro)、希斯萊(Alfred Sisley)所繪的河景和海景。而卡意 伯特所製作的造船草圖和舟艇模型,為難得一見的亮點。此展圖錄有四 篇專文,深具跨領域的連結性,提出行船相關的法國繪畫史、社會史和 科技史研究成果。
15
印象派之後的現代藝術史專題研究,亦有幾篇著述討論運動的性別 與政治涵義。在十九世紀,女性被允許從事的運動少於男性,限縮於游 泳、槌球、網球和羽毛球等少數活動。艾斯金(Ruth E. Iskin)的論文 〈美好年代的廣告海報─普及化新女性〉,強調自行車車海報所傳遞的 女性意識及能動力,自行車運動使女性得以解放服裝束縛,拓展活動空 16
間和視野。 拉爾森(Barbara Larson)的論文〈治療退化:二十世紀初 期法國的健康與新古典主義身體〉,勾勒 1870 年普法戰爭後,戰敗的法 國社會瀰漫著退化論和出生率下滑的隱憂,而新古典風格的強健人體造 型,常見於公共雕塑、運動畫刊、衛教手冊中,成為政府振興國民體育 的宣傳利器。
17
相對而言,歷史學研究方面,已累積相當豐厚的運動史底蘊,指出 運動文化在形塑群體認同的重要性。例如,霍特( Richard Holt)的《現 代法國的運動與社會》,揭露法國社會習俗和運動風氣的緊密關聯性, 闡析狩獵、體操、自行車、鬥牛、鬥雞等運動面臨來勢洶洶的現代化勢 18
力,仍保有階級屬性和地方民俗特色。 克洛普(Corry Cropper)所著 《操弄君主制:十九世紀法國運動作為隱喻》,鑽研文學和新聞報導中 的運動敘事,包含網球、鬥牛、擊劍、圍棋、狩獵和奧林匹克運動會,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7
2022/6/23 上午11:20
8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指出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某些運動依舊欲維繫文化傳統和恢復君主制的 19
遺風。 戴恩( Phillip Dine)著有《法國運動與認同:實踐、地點、再 現》,探析法國各項主流運動,精闢地闡述賽馬、環法自行車、足球的 文化價值,指出運動凝聚了人民的地方意識和國族認同。
20
以上提及的前人著述,雖然和本書內容沒有直接相關,但皆為本書 提供養分和指引,有助於思辨藝術作品涉及的歷史脈絡和美學議題。在 本書每一章中,筆者將進一步評述與該章相關的研究文獻。
問題意識和研究重點 十九世紀的視覺藝術具體反映了現代人對於身心健康的觀念嬗變, 傳達不同階級所追求的運動文化。透過藝術家的參與、描繪、洞察,現 代身體圖景(bodyscape)得以銘刻和流傳廣遠。根據米爾洛夫(Nicolas Miroeff )的定義,身體圖景是指身體再現中的形象、符號和涵義,以及
身體所處的地方和情境,也牽涉繪圖者所運用的風格手法和視覺效果。
21
有關身體的思維和再現,貫穿本書的研究重心,亦引發一連串的相關問 題:藝術家如何看待運動的本質和目的?藝術家使用什麼美學策略來描 繪現代身體?運動主題的畫作如何被欣賞、理解和收藏?運動相關的藝 術如何扣連現代社會的性別、階級、國族認同? 古代人投入運動,多是為了祭神的宗教儀式,以及軍事和農業生產 的實際目的而從事體能鍛鍊。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越來越意識到運 動有益身心健康,能預防疾病和衰弱,進而延長壽命。在十八世紀,運 動同樣是為了保家衛國和戰爭所準備,並且興起了體能訓練風氣,以促 22
進體內組織循環的活化和健康。 十九世紀歐洲的運動觀念更進一步根 植在科學基礎上,尤其是生理學對於人體的研究最具影響力。例如科學 家 馬 亥、 德 蒙 尼( Georges Demenij)、 何 恩( Gustave Adolphe Hirn) 等 人,採用熱力學的原理,主張身體機能仿如機器運作,人體像是產生熱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8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9
能和動力的引擎。這個觀念廣為大眾理解和接受,而使得運動成為提升 23
身體機能的良方。 在這時期,體能訓練的社會風氣更為普遍,運動愛 好者也帶著各樣不同的動機從事身體活動:維護健康、娛樂、社交、增 強體力、美化體型、自我鍛鍊和挑戰等。 值得關注的是,十九世紀的藝術家是否依循身體如引擎的觀點, 表達人體和機器的類比關聯?創作者是否會抱持不同的看法,去探測運 動中的身體知覺?創作者如何浸潤在運動現場中,描繪運動者的身體經 驗和動能?藝術家看待運動是解放身體,抑或規訓身體?運動是身體的 遊戲調劑,還是痛苦磨練?在藝術家的描繪中,個體的意識能夠操控身 體,或消融在身體之內? 在藝術史上,古希臘時代奠定了運動美學的基礎,當時社會崇尚男 性運動員的絕佳體能與堅定毅力,而運動員大多屬於貴族戰士階級,其 運動技能、健美體格、英雄氣概,常在文學和藝術中受到高度頌揚。古 希臘陶瓶和雕塑中的男體造型,具備完美的比例及堅實勻稱的肌肉,體 現高貴品德和陽剛氣質。如此古典美學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文藝復興時 期,乃至十九世紀的藝術學院教育,從臨摹前人作品、認識人體解剖原 理、逐步到真人模特兒寫生的學習階段,在在維繫著古典人體的理想美 典範。同時,現代法國欲延續古典運動傳統,如德.古賀貝丹(Pierre de Courbetin )男爵致力推廣體育風氣和振興國力,在 1900 年終於成功地在
巴黎復興了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而本書想探究的主要問題是:十九 世紀運動現代性如何在視覺圖像中紛陳表現?當古典主義遭受到寫實 派、印象派、後印象派之挑戰,人體的理想範型逐漸動搖和式微,多元 的現代身體美學有何特徵和意涵?在攝影術發明後,許多藝術家相繼參 酌相機捕捉的人體運動姿態,他們如何在手繪和攝影的對照交錯中,探 索古典規範之外的美學潛能? 為因應仕紳階級和運動愛好者的需求,十八世紀英國興起一特別的 繪畫類型─「運動畫科」( sporting genre),專指馬術和狩獵主題的圖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9
2022/6/23 上午11:20
10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畫,以及釣魚和拳擊等次要題材,其贊助者和收藏者多是喜愛騎馬和打 24
獵的上層階級、擁有鄉間別墅的仕紳。 「運動畫科」的文化價值在於傳 達仕紳階層對於運動的熱衷、經驗和知識,也表現贊助者的身分地位、 財富和品味。然而,十九世紀藝術在題材、風格、觀眾屬性上,明顯超 出了「運動畫科」樹立的框架。在取材範圍上,本書討論的運動文化, 除了原有的馬術和狩獵項目之外,亦擴展到現代休閒生活的其他面向, 包括泳浴、划船、騎自行車。在觀眾方面,也不再侷限於貴族和上層階 級,而是透過展覽和街頭海報觸及廣大人民。在表現手法上,創作者並 未囿於讚揚運動或理想化運動員,甚至反思運動目的和本質為何,或揭 露運動的現實問題和黑暗面。 十九世紀的性別文化,講求男女氣質的對比、男女角色的劃分、 男女權力的差異,進而產生了不同的身體經驗和運動條件。在創作者和 畫中人物方面,男性皆明顯占有較高的比重。狩獵、賽馬和划船的參與 者,大多為男性,這些活動具有鍛鍊心志和強化陽剛氣概的作用。在運 動競技場合中,女性大多擔任觀賞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她們充滿興致地 注視比賽過程,也樂於參與周邊的社交活動,或精心打扮吸引他人注 意。本書試圖尋索女性的運動蹤跡,發現戲水游泳和自行車人口當中, 女性運動者不遑多讓,參與情況明顯增多。經由運動圖像的考察,可見 到現代女性爭取機會促進自身的健康,擴大生活空間,增加能動力和休 閒樂趣。 當我們檢視藝術再現時,亦需要思索視覺圖像在建構國族認同中扮 演什麼角色?在十九世紀的運動文化發展中,運動所傳達的政治寓意為 何?政治對於運動界的介入和扶植,代表什麼意義及利益?例如拿破崙 三世熱衷推行狩獵和賽馬運動,帶有維護固有文化、穩定社會秩序、弘 揚國威的涵義。世紀末新興的自行車熱潮,則由新聞媒體和自行車廠商 在互相競爭中推波助瀾,終至 1903 年創立聞名的環法自行車賽事,象徵 著法蘭西民族精神和運動科技的榮耀。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0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11
本書另一重點是探索藝術家如何表現運動的階級文化特色?運動是 否有助於跨越階級邊界,或是維持日積月累的階級藩籬?哪些運動在階 級屬性上較同質化和封閉?哪些運動因商業機制的運作,而朝向大眾化 和通俗化發展?回顧運動社會史,可見到原屬貴族特權的狩獵和賽馬運 動,在法國大革命後,逐漸鬆綁法令,容許中產階級的參與。然而在運 動普及化的同時,上層階級更致力透過運動的參與,來維持階級地位的 表徵,或抵抗商業化的影響。舉凡運動俱樂部的會員資格、競賽的規則 25
和項目、運動配備和服飾的選擇等,皆透露社經地位的差異。 筆者參 考社會學家布赫迪厄對於運動文化和階級習態( habitus,又譯作慣習) 的研究,來思考現代身體的形塑及再現。布赫迪厄根據大量問卷統計分 析,提出有關生活方式和品味選擇的社會理論。他認為,一個人的運動 行為取決於其經濟資本、文化資本、餘暇時間,並且關乎其衡量運動可 產生的身體效益(外表、體力、健康)和社會利益(俱樂部會員資格、 擴展人脈)。簡言之,他發現運動深刻地反映一個社會階級對於身體的 看法─如何使用身體、如何展現自我形象、如何透過身體表現尊嚴和 秀異(distinction)、如何維持體態和動作節奏、如何顯示生活風格等。
26
據此,我們便能理解在西方藝術史中,運動者的圖像大多呈現中上階層 男性的身體形象和運動精神,承襲古典美學以表現其英雄般的體格和秉 性,強調正當化和理想化的身體使用。而本書所討論的現代藝術作品, 則展現不同階層的習態和身體觀念,也產生了有別於古典美學的風格形 式。
研究方法和章節介紹 本書著重在藝術和運動的交融,細察代表性的作品和論述,發掘 其中的美學意義、身體觀、性別認同、階級差異、國族象徵等豐富涵 義。為探究作品的風格和意義,筆者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時代之眼」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1
2022/6/23 上午11:20
12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the period eye)和「臟腑之眼」(the visceral eye),這是歷久彌新的藝術 史方法論,能夠指引我們廓清現代運動的藝術再現和視覺文化。 藝術史學者巴克桑德(Michael Baxandall)曾言,「時代之眼」乃是 一個特定時空中,社會規範和文化習俗所形成的觀看方式。某一時代的 27
人們會共享某些知識、技巧、習慣,用來觀看和評論藝術作品。 筆者 將分析第一手文獻,檢視出版界和新聞媒體如何指引大眾從事有益身心 的各種運動,以理解十九世紀人們對於運動現代化的看法。透過爬梳有 關游泳、打獵、騎馬、划船、自行車相關的書刊和圖版,有助於我們了 解當時人們如何鍛鍊體能、如何投入運動,並期待獲得哪些效益。 除了從指標性出版品勾勒出彼時社會對運動的態度之外,本書亦從 豐富的藝術評論去探究「時代之眼」,闡明人們對於視覺作品的各種見 解。當時社會對於運動主題的作品有何評判標準和主流品味?觀看展覽 的人們如何接受現代人體的圖像?諷刺漫畫和海報引起什麼樣的議論和 迴響?筆者將從圍繞作品的種種評論意見,梳理出時人觀看現代藝術與 運動圖像的見解,顯示視覺文化對於觀者產生的意義為何。 本書討論的畫作,無論是油畫、諷刺漫畫或海報,莫不圍繞著身 體的主軸,訴求觀者的身體感知。這呼應著藝術史學家諾克林( Linda Nochlin )所談論的「臟腑之眼」,意指個體的觀看行為與身體感官是緊
密相繫的,每一視覺經驗皆鑲嵌於歷史中每一具體的肉身之中。而創作 者和不同時期的觀者、研究者,都各有身體的存在,其視覺感知和心理 28
反應均與身體息息相關。 諾克林以女性主義的立場,重新解讀十九世 紀和二十世紀的泳浴者圖像和裸女畫,論證審美經驗並非無利害、純形 式的觀視,而是肉身化的知覺體驗,並蘊含性別認同的潛在驅力和社會 價值。 創作者對於運動的理解,經常是透過本身參與過的運動體驗和實際 觀察,進而產生投射和認同感。視覺圖像表現出運動者身體的韌性、施 力、緊繃、伸展、鬆懈、靜歇等情狀,隨之牽引出觀者的激昂、歡欣、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2
2022/6/23 上午11:20
緒
論
13
陶醉、緊張、感傷等不同反應。藝術家也希冀從視覺圖像延伸至空間中 的觸覺和動覺,勾喚觸覺和肌肉運動的記憶。本書將透過藝術史的材料 和方法論,展現不同於運動史的觀點和成果,主要是因為藝術家所描繪 的現代身體圖景,重點不在於記錄運動的發展史或運動比賽的事件,而 是開啟了觀眾的臟腑之眼,觸發其切身的經驗和回憶。 限於個人能力和專書篇幅,本書難以涵蓋整個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 所有的運動題材,也無法窮盡探討所有卓著的創作者和作品。筆者選擇 五項重要的藝術和文化現象,透過以下五章內容架構,希冀闡明現代身 體的豐富情狀和文化意義。 第一章登場的是〈人體喜劇〉,討論杜米埃所作的泳浴者諷刺漫畫 系列。此系列畫作刊載於 1839 年至 1850 年代的新聞畫報,呈現市井小民 在浴場戲水、游泳、洗浴的活動。在杜米埃的筆下,環肥燕瘦的身體圖 像具有雕塑般的量感,也傳達滑稽怪誕的趣味,交融高階藝術和通俗圖 像的特色。隨著保健身體的新觀念興起,巴黎市民湧向公共泳池和塞納 河畔,體驗水上運動,並滿足娛樂和社交需求。杜米埃的生花妙筆媲美 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的文學巨作《人間喜劇》;他透視民心的趨 向和眾生的泳浴萬象,以怪誕喜感的身體描繪抗衡古典的人體美學,亦 開啟現代繪畫的寫實趨勢。 寫實主義畫家庫爾貝在 1856 至 1869 年創作的狩獵畫系列,為第二 章〈憂鬱的鄉野運動〉析論的焦點。這些作品產生於狩獵權逐漸民主化 之際,又正值動物保護觀念抬頭,富含時代意義。彼時許多中產階級男 子,透過狩獵來尋找刺激和鍛鍊體力,並彰顯社會階級和經濟地位。熱 愛打獵的庫爾貝,改變了狩獵畫的傳統模式,不再歡慶獵人的勝利,轉 而流露獵人的憂鬱哲思。他凝視獵物的身體,哀悼動物的痛苦和死亡, 引發寫實主義美學的倫理議題。 第三章〈勝負之外〉,探索竇加從 1860 年代到 1890 年代所繪的賽馬 畫作,騎師和駿馬高貴優雅的身體動作為其創作著墨的重心所在。這系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3
2022/6/23 上午11:20
14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列作品一方面表達貴族階層標榜的運動家精神,另一方面刻畫資本主義 下的運動商業化現象。竇加洞悉賽馬的繁複規則,熟知駿馬和騎師的嚴 格訓練,他採用犀利和動感十足的寫實視角,挑戰歷來賽馬圖的格套形 制,也和攝影術進行對話。本章將竇加作品置於當時蓬勃的馬術文化脈 絡,並探討藝術家的階級認同,以及他對於運動德性和美感的觀點。 第四章〈動能之美〉呼應第一章的水上運動主題,闡釋卡意伯特的 划船作品。卡意伯特是印象派畫家和收藏家,擁有豐富的造船經驗,屢 獲帆船比賽獎項。他在 1870 年代所描繪的划船男子兼具勞動者和漫遊者 的身姿,和輕盈的船體合而為一,奮力帶動水流速度,達到專業運動水 平。同時,卡意伯特的創作思維,應合當時人體生理學和運動科學的進 展,具現動能的效率和美感。 第 五 章〈 女 性 的 移 動 力 〉 聚 焦 於 世 紀 末 廣 告 海 報 中 的 女 性 騎 車 形象,探究女性身體的再現,如何在性別規範和商業行銷之間產生張 力。 從 史 坦 凌(Théophile-Alexandre Steinlen) 的 寫 實 諷 刺 畫, 到 慕 夏 (Alphonse Mucha)和葛哈瑟(Eugène Grasset)的新藝術海報,眾多創作 者運用流暢的線條、鮮亮的配色、活潑別緻的字型排版,推廣女性自行 車運動的益處和魅力,藉此召喚潛在消費者對於移動力的嚮往。 總而言之,在現代性的脈絡中,運動文化充滿著性別、階級、國族 的隱喻。透過對於重要藝術作品的深入分析,我們將理解運動身體的再 現,乃為喜劇、暴力、失落、秀異、動能的存在,蘊含多重的文化和美 學意義。而如此的身體樣貌和意涵,乃傳達現代性的複雜經驗和社會現 象。在本書結論中,將總結「時代之眼」和「臟腑之眼」的論述,歸納 複數的現代身體圖景,強調運動文化的再現乃構成現代性計畫的要素。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4
2022/6/23 上午11:20
第一章 人體喜劇: 杜米埃的泳浴者諷刺漫畫
「杜米埃的素描充滿怪誕的面相、喜感的場景,以及所有打 擊不幸泳浴者的厄運。」 《喧鬧報》, 1843 年
十 九 世 紀 最 負 盛 名 的 諷 刺 漫 畫 家 杜 米 埃(Honoré Daumier, 18081879),是維護新聞自由和倡導共和政治的鬥士。他出身於馬賽的勞工家
庭,從事玻璃工的父親教導他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民約論思 想,自此他畢生懷抱著主權在民的理念。杜米埃曾在 23 歲時,因《高康 大》(Gargantua)一幅漫畫針砭路易─菲利浦國王的政權,將他畫成貪 1
得無厭的巨人高康大,而被判污衊元首之罪,入獄服刑六個月。 七月王 朝從 1835 年起,實行更嚴格的新聞審查法,禁止任何政治圖像的出版, 於是出獄後的杜米埃和其他漫畫家便轉向更廣闊的社會文化領域取材。 他在四十多年的職涯中,創作累積達 4,000 多張石版畫及 1,000 多張木刻 畫,深入民間的食衣住行育樂,敏銳捕捉民風趨向。 在眾多日常生活的題材當中,泳浴是杜米埃樂此不疲的關注重點。 他筆下的泳浴男女老少,絕非俊美矯健的運動選手,卻是鮮活真切的市 井小民,富有千奇百怪的體態動作。他在十九世紀中期創作的諷刺漫畫 系列,開啟了再現凡俗人體的時代先河。正如同代作家巴爾札克的曠世 鉅作《人間喜劇》,解析法國城鄉的生活習俗,刻畫各行各業的肖像;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15
2022/6/23 上午11:20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 Picturing the modern body: sports cul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western art∕曾少千 著 -- 初版. --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發行, 2022.06 面; 公分. --(人文社會叢書;16) ISBN 978-986-350-606-5(平裝) 1.CST: 藝術 2.CST: 文集 907
111008172
人文社會叢書 016
現代身體的再現: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的運動文化 Picturing the Modern Body: Sports Cul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Western Art 作 者 叢書主編
曾少千 張俊哲
總 監 責任編輯 編輯協力 封面設計 內文排版
張俊哲 游紫玲 陳沚琪、林嘉瑛 張瑜卿 游鳳珠
發 行 人 發 行 所 出 版 者 法律顧問 印 製 出版年月 定 價
管中閔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賴文智律師 飛燕印刷有限公司 2022年7月初版 新臺幣620元整
展 售 處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臺北市106319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 2365-9286 臺北市100047中正區思源街18號澄思樓1樓 電話:(02) 3366-3991~3分機18 http://www.press.ntu.edu.tw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104472中山區松江路209號1樓 國家網路書店 五南文化廣場 臺中市400002中區中山路6號 http://www.wunanbooks.com.tw
ISBN:978-986-350-606-5 本書已通過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學術審查
220621現代身體的再現.indd 266
傳真:(02) 2363-6905 傳真:(02) 3366-9986 E-mail:ntuprs@ntu.edu.tw 電話:(02) 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電話:(04) 2226-0330
GPN:1011100702
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
2022/6/23 上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