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選

Page 1



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 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選


大學博物館,將知識向社會開放 現代大學主要的功能在教學與研究,透過知識的普及與傳承,提升公民素養, 經由不斷的創新和累積,推動社會前進,從而完成培育人才以及關懷社會的責 任。 所以,大學不是學術研究的象牙塔,大學所累積的知識果實必須向社會開放, 而大學博物館就是將知識向校園外開放的重要方式之一。藉著博物館的妥善典 藏與系統展示,所呈現出來的知識果實,就是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縮影,也是 我們留給子孫的資產。 現代博物館的萌芽與雛型,起源於十六、七世紀歐洲皇室貴族與有閒階級私人 收藏,原本是蒐羅奇珍異寶,具有強烈菁英色彩的私人場所,之後逐漸地轉型 為供社會大眾觀賞的公共空間。今日的博物館以社會大眾為服務對象,除了典 藏與研究之外,更擁有展示、教育、推廣與行銷等多元面向,已是社會教育不 可或缺的一環,大學博物館也不例外。 大學博物館的發展在歐美國家已有良好的傳統。本校也於 2007 年 11 月 15 日啟 動「臺大博物館群」,納入校內各個小型博物館,包括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 物理文物廳、地質標本館、農業陳列館、動物博物館等六個成員館;後再加入 昆蟲標本室、植物標本館、檔案展示室、醫學人文博物館等四個館室。在各館 與博物館群同仁的努力下,博物館群的經營與運作已有亮眼的成績,這本《標 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選》就是最好的說明。 期許在未來,臺大博物館群繼續發揚「利他」的精神,不僅要為校內師生服 務,更為廣大的社區民眾服務。一方面在校內推動博雅教育,促進各學科知識 ─ 002 ─


之間的相互理解,讓臺大的畢業生除了在各別領域是專才,也是觸類旁通的通 才;另一方面,則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將校園向社會開放,讓更多人體驗知 識的美好,為知識的普及與傳播貢獻心力。 願臺大博物館群成為一般民眾跨越大學圍牆、走進知識殿堂的入口,為國內大 學博物館的發展寫下新紀錄,邁向新的里程碑。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 003 ─


原來,我們臺大有這麼多的寶貝 2004 年圖書館被校方賦予校史館展場策劃的任務,由於不負使命,成果有目共 睹,因此當 2005 年校史館開幕之後直接被指派接續的營運工作。接著,2007 年初,圖書館與校內擁有小型博物館、標本館、文物廳,或具備發展博物館潛 力的各單位院系師長們討論,整合需求共同提出《臺大博物館群合作發展計畫 書》。在獲得校方支持與經費補助後,各館積極進行軟硬體的改善,終於在該年 的臺大校慶日,正式啟動了「臺大博物館群」,並由圖書館設置博物館群辦公室 負責整體的統籌性業務,以及共同對外的聯繫窗口。 博物館群啟動迄今已六年餘,每年各館均精心準備許多推廣活動,落實社會教 育的功能。博物館群辦公室亦每年規劃整體性的推廣活動,例如針對國中小學 生設計的暑期學習體驗營、針對臺大師生與一般民眾設計的博物館群大搜查線 等。另外,持續努力與國內外大學博物館組織建立對話平台並加強交流,例如 2011 至 2012 年間,與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合作,共同策劃在臺大圖書館大 廳展示三次不同主題的行動博物館;2013 年起,亦開啟與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 的密切交流,並簽訂合作備忘錄。 當熱熱鬧鬧的活動與展覽過後,我靜下心來捫心自問,對於各館的藏品,我真 的都認識嗎?我能輕鬆講出每個博物館的任何一件藏品嗎?作為圖書館館長, 我清楚暸解圖書館的館藏,但是作為一個博物館群合作發展計畫的負責人呢? 臺大含括了不同學科領域、收藏主題的博物館,隔行如隔山,也許就連博物館 群的成員們也未必非常清楚明瞭彼此間深刻的館藏。博物館的基石,由豐富的 館藏內容奠定,透過這次《標本.文物.我們的歷史:臺大博物館群與藏品精 選》的出版,博物館群的老師與同仁們群策群力,各自端出了最自豪、最具特 ─ 004 ─


色、或最有故事性的藏品介紹,並且,這本書也納入了臺大博物館群之外的系 所藏品,例如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植物標本、心理學系的古典實驗儀器。 翻閱完本書中的精采藏品介紹,我才猛然驚覺,原來,我們臺大擁有這麼多的 寶貝!讓我不禁回想起首度看到隱藏在心理學系館內的古典實驗儀器,外觀造 形是如此地具有美感,那種歷經歲月淘洗所散發出來的自然色澤,端莊且典 雅,令人驚歎。 本書選在今年出版,多少也呼應了今(2014)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 藏品搭建溝通的橋樑(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雖然我理性上知 道我們學校自 1928 年以來累積了許多豐富的學術標本、歷史文物……,但是 當看見它們一件件躍然於紙上,述說著自己的身世故事時,它們彷彿都有了生 命,從博物館沉睡中甦醒。 希望讀者不僅止於書中認識臺大博物館群,更希望您能走進這些博物館內,親 身去感受歷史悠久的臺大,其空間之美、藏品之美。

臺大圖書館館長、博物館群召集人

─ 005 ─


大學博物館,將知識向社會開放─楊泮池─ 002 原來,我們臺大擁有這麼多的寶貝─陳雪華 ─ 004 【初探】臺大博物館群的成立 ─ 【近身】館舍建築的歷史變遷 ─ 【透視】不可不知的精采藏品 ─

動物學標本

昆蟲學標本

植物學標本

009 013 035

小朋友最愛的「鼠條」─ 038 花枝招展的鳥類標本 ─ 040 來自平瀨貝類博物館的收藏 ─ 珍貴的貝類圖鑑《貝千種》 ─ 臺北樹蛙及面天樹蛙─ 046 浸液的蚯蚓─ 048 美人魚傳說──儒艮─ 050 小鬚鯨與島津製作所標籤─ 052 陣陣「奇香」的鯨豚─ 054 神祕小屋中的魚類標本─ 056 吻仔魚是哪一種魚?─ 058 別具歷史意義的珊瑚─ 060 寬尾鳳蝶─ 064 黃裳鳳蝶─ 065 曙鳳蝶─ 066 鬼豔鍬形蟲─ 067 長角大鍬形蟲─ 068 臺灣長臂金龜─ 069 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無霸勾蜓─ 071 彩豔吉丁蟲─ 072 帶紋紺蠊─ 073 印度大田鱉─ 074

070

臺東蘇鐵─ 076 臺灣穗花杉─ 078 臺灣水韭─ 080 烏來杜鵑─ 082 武威山烏皮茶─ 084 鈴木草─ 086 被彈殼碎片穿過的標本─ 小泉氏露兜樹─ 090 南庄橙─ 092 石碌柑浸液標本─ 094 世界爺─ 096

088

042 044


─目次 地質學標本

幻龍─ 098 巨型牡蠣─ 100 樟木─ 101 臺灣所生產之原油─ 102 圓石─ 104 方解石礦物薄片─ 105 角閃岩─ 106 藍閃石片岩─ 107 臺灣玉─ 108 北投石─ 110

民族學標本

排灣族雙面石雕立柱─ 112 無袖貝珠衣長衣─ 114 海南島黎族的標本─ 115 巴布薩族新娘服─ 116 雅美(達悟)族拼板舟─ 118

考古學標本

臺北出土的 patu 型石器─ 120 遺留在臺大的廈大明器─ 122 數量稀少的銅鼓─ 124 臺灣先史時代生活圖譜─ 126 左鎮人牙齒─ 128

歷史文物

臺北帝大首任校長墨寶─ 130 骨董卡片資料櫃─ 132 國內自製最早的大提琴之一─ 134 早期日式建築的護身符─棟札─ 136 臺北帝大時期的茶杯─ 138 金關丈夫設計之竹湯匙與木托盤─ 140 留有森於菟味道的菸灰小銅盒─ 142 早年臺大人的護照─路條─ 144 青春學子的證明─學生證─ 146 臺大第一號畢業證書─ 150 夢幻逸品之臺大證章─ 152 散佚已久的《大學國文選》─ 154 串起兩校情誼的原爆瓦片─ 156 世界首座核反應爐的控制石墨紀念品─ 克洛爾教授計算手稿─ 160 農陳館精神雕像─農夫銅人像─ 162 日光稻穗─ 164

158


歷史文物

陳丕燊教授手繪雙百國旗 ─ 166 臺大學生日記 365 天手工書 ─ 168 正冠整衣的穿衣鏡 ─ 170 卸任的臺大校長座椅 ─ 172 舊總圖閱覽桌椅 ─ 174 聲音風景之舊總圖手搖鐘 ─ 176

史料檔案

史瓦伯的腳踏車 ─ 178 校園腳踏車竊案 ─ 180 腳踏車稀少貴重的年代 ─ 182 臺大第一號公文 ─ 184 資源委員會要人公文 ─ 186 愛國公債─富人的標準 ─ 188 百揆禮炮─斯人不平凡的決定 ─ 臺大第一任校長請辭 ─ 192 大學夜間補習班開辦 ─ 194 荒勝文策任命公文 ─ 196

實驗儀器

直線粒子加速器 ─ 198 威爾遜雲霧室 ─ 200 蓋格計數器 ─ 202 8748 計數器 ─ 204 二進位計數器 ─ 206 碳 14 定年儀器 ─ 208 試製改良式放電管─ 210 Wundt 鐘擺式速示器 ─ 212 Schumann 速示器 ─ 214 Stern 音調變化器 ─ 216

【深掘】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動物學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 昆蟲學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 植物學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 地質學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

217 222 226 230

190


近身

館舍建築的歷史變遷 臺大校園幅員遼闊,十個小型博物館散居各處,藏身於不同的館舍建築內,且 由於大多具有強烈的學科色彩,因此座落位置與該學科的發源地有密切的關 係。唯有比較晚近成立的校史館與檔案展示室,不同於其他成員館隸屬於各學 院或系所,而是分別由學校的行政單位圖書館、總務處管轄,因此也就不難看 出當初選址,為什麼一個選擇舊總圖書館,另一個則與總務處文書組檔案股辦 公地同位於水源校區飲水樓。 此外,臺大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大學,歷史悠久,因此,不論是直屬於學院系所 或是行政單位的博物館,其館舍建築本身,各具特色,並且都有其不同的身世 值得去探索。瞭解這些館舍建築的歷史與故事,相信當您踏進這些不同的小型 博物館內,會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校史館

人類學博物館

醫學人文博物館

農業陳列館

動物博物館 檔案展示室

植物標本館

地理文物館

地質標本館

─ 013 ─

昆蟲標本室


人類學博物館

1928 年成立

歷經兩次搬遷

─0 014 14 ─


入口位於舊總圖後棟西翼一樓

人類學博物館的成立,最早可追溯自 1928 年臺北帝大的土俗人種學講座標本 室,地點位於文政學部(今文學院)後棟建築。1949 年,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成 立,繼續沿用原本標本陳列室的空間,直到 1970 年,靠近校門口洞洞館群之一 的考古館(即人類學系系館,當時人類學系尚稱為考古人類學系,1982 年始改 名)落成,標本室才跟隨一起搬遷至新系館。當時新系館的一樓作為民族學標 本陳列室,二樓為考古學標本陳列室,地下室則為庫房,但是後來考古學標本 愈來愈多,堆積蔓延至走廊、甚至是四樓樓頂。其實早在標本陳列室的年代, 即對外開放參觀,但因人力的關係,開放的時間一周可能僅有三天,況且由於 沒有積極地對外宣傳,因此鮮少人知道。2007 年校慶,隨著臺大博物館群啟 動,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也加入第一階段對外開放的行列。 然而隨著洞洞館群基地未來要興建人文大樓,標本陳列室不得不另覓新家,最 後選定跟校史館當好鄰居,於2008 年至 2010 年期間,展開搬家作業。2010 年人 類學系的洞洞館拆除了,人類學系暫搬遷至水源校區,而標本陳列室則在 2010 年 11 月,於舊總圖後棟西翼空間,以「人類學博物館」之姿重新開幕。

─ 015 ─


動物博物館

1928 年成立

歷經一次搬遷

─0 016 16 ─


入口位於舟山路上生命科學館一樓

創立於 1928 年的動物博物館,最早的展場應該算是一號館的走廊。一號館落成 於 1930 年,本來作為臺北帝大的生物學教室,西側的一二樓空間作為動物學講 座使用,並且延續使用至改制為臺大的動物學系。陳設在一樓古老木櫃中的一 些大型動物骨骼標本,如儒艮、鴕鳥、馬來貘,是極為吸引人注意的焦點,還 有懸吊在一號館走廊天花板的小鬚鯨及領航鯨標本,更是許多早年系友們的共 同記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1998 年舟山路上的生命科學館新大樓落成,這些動物標本跟 隨著動物學系由一號館搬遷至新大樓,經過重新整理後,於生命科學館一樓左 側的展示廳進行簡單的陳列展示與解說。2007 年校慶,動物博物館於重新規劃 後開放參觀,主題為「生命科學新體驗」,展示包括小鬚鯨、齒鯨、亞洲象、鳥 類等動物標本的形態與聲音。動物博物館是目前博物館群唯一一個身處於嶄新 學院大樓內的博物館。

─ 017 ─


來自平瀨貝類博物館的收藏 動物博物館藏

─0 042 42 ─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這些年來似乎已經習慣文化資源豐富的生活環境,無論是 一場接著一場的藝文表演、講座,或者全年展演的各種博物館,其中不乏有隸 屬國家單位或者是私人機構的各色博物館。但一般人通常不曉得這些博物館發 展的歷程,比如說全亞洲第一座私人的貝類博物館的成立,乃是在距今一百年 的日本京都市,這座博物館叫做「平瀨介館」。「介」指的就是貝類,其實也就 是「平瀨貝類博物館」。 平瀨貝類博物館成立於 1913 年的日本京都市岡崎,館藏超過一萬多種的貝類標 本,其中有七千多種為日本之外的貝類標本,以及三千多種日本產貝類,採集 地從北海道擴及臺灣本島及南洋。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相當不容易達成 的成果,但可惜的是平瀨貝類博物館在 1919 年吹起了熄燈號,讓人聽了都不免 感傷起來。不過還好!館內的館藏之後被分作三批,分別送往日本東京帝大、 京都市以及臺北帝大,將珍貴的標本保存在不同的單位,並讓前人的努力被各 地的人們欣賞與使用。但誰也沒料到,無情的戰爭和天災大火,摧毀了大部分 存放於日本東京帝大及京都市品項較為優良的標本,目前還有一部分標本保存 於京都大學綜和博物館內;而送往臺北帝大的這組標本就意外地成了平瀨貝類 博物館僅存較完整的標本。平瀨家族則將平瀨貝類博物館的相關文物捐贈給西 宮市貝類館典藏。 這些貝殼,之後就一直被收納於臺大動物系一號館某個角落的木盒裡,即使每 天有來來往往的學生、助理、老師,但它們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某一年的 大火將木盒燒了一個洞,才被當時還是動物系學生的陳俊宏教授發現。木盒裡 的貝殼,有採集自日本及臺灣的貝殼, 每個標本都附著標本紀錄和各式小盒 子,貝殼們被細心的收納,細小的貝殼 甚至被放進膠囊裡,看得出來當時學者 對待標本的謹慎及細心。經過一番考察 之後,才確定這批貝殼正是當年那批來 自日本平瀨貝類博物館的標本! 貝殼們分別被細心的收納在小盒子裡。

─ 043 ─


臺大第一號畢業證書 長 52 公分、寬 39.5 公分

劉鼎嶽捐贈

─1 150 50 ─

校史館藏


早年的臺大畢業證書尺寸非常豪邁,長寬尺寸為 52 公分,39.5 公分,不似現在 的畢業證書尺寸僅 A4 小大,並且沒有黏貼畢業生照片,字體也全改成為電腦印 刷字。從前的畢業證書,上面的文字都是人工用毛筆一筆一畫寫出來的。據早 年教務處同仁口述,寫一手好字的職員,畢業時節寫寫畢業證書,是賺外快的 好機會。 這張畢業證書是臺大第一號畢業證書,從證書背面的騎縫「臺學字第壹號」字 眼得以證明。畢業生是機械系 1946 年夏畢業的劉鼎嶽(後來是臺大機械系名譽 教授)。劉鼎嶽於 1943 年 9 月考入學臺北帝大工學部機械工學科,按照當時的修 業年限應該於 1946 年畢業,但是因為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因此日本 政府做了臨時決定,於 1945 年 10 月發給同學們臨時畢業證書。劉鼎嶽取得臺北 帝大臨時畢業證書後仍留校自行研修一年,才獲得臺大正式的畢業證書。該畢 業證書日期為民國 35 年(1946 年)6 月,但是實際發文日期卻是時隔一年多的民 國 36 年(1947 年)11 月 15 日,為當時臺大的第二任校長陸志鴻所授予。原來因 為當時的畢業證書要送往尚在大陸的教育部蓋關防,教育部掌管全國的大學, 作業上難免需要一些時間,再加上一來一往的運輸過程,因此要能真正拿到畢 業證書,快則半年,慢則一年。 仔細看看,雖然這是臺大第一號畢業證書,但是正面左下角呈現的文號,怎麼 是「大字第 871 ●●號」呢?理由同上,統一由教 育部頒發的關係。再瞧瞧還有什麼特別之處?上 方除了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肖像,右邊是中華民 國國旗,左邊卻是?您猜出來了嗎?答案是「中 國國民黨黨旗」。 此外,臺大第一屆畢業生產生的也很奇妙。據劉 鼎嶽教授於 2011 年受訪回憶,1946 年 6 月,臺大 應該有第一屆畢業生,於是首任校長羅宗洛問他 與化工系的李薰山同學是否願意擔任畢業生?因 此臺大第一屆畢業生就此產生了。 證書背面右方的騎縫,隱約可見 「臺學字第壹號」字眼 ─ 151 ─


第一號公文

教育部代電校名改變通過

臺大第一號公文 檔案展示室藏

─1 184 84 ─


臺大第一號公文除了具有時間上「第一」的歷史意義外,還能從中窺見臺北帝 大改制為臺大之際的校名演變。 檔案收發文簿內登錄的臺大第一號公文 (034000001 校總 ),在以往檔案清理清查 中,始終未曾發現。為了推出臺大首度的檔案展示,檔管人員必須從數千件的 歷史公文中,一頁一頁的篩選原稿內容,以配合主題複製展出。突然在某件公 文的次頁,赫然發現這一張尋覓許久的第一號公文。在驚喜中細看,才發現發 出單位的署名並非國立臺灣大學,為「國立臺北大學」,故導致後來檔管人員將 其置於其他正式公文之後,差點隱沒了這段校名轉變的關鍵文件。 臺大第一任校長羅宗洛先生接收臺北帝大後,奉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之令設置 「國立臺北大學校務委員會」,因此自正式移交日 1945 年 11 月 15 日起,校名即以 「國立臺北大學」稱之,而公文亦以「國立臺北大學」為單位名稱。臺大的第一 號公文是 1945 年 12 月 5 日發出給基隆市政府的公函,這時臺大的校名使用「國 立臺北大學」。並且可能是因為當時物資缺乏的關係,竟然繼續使用臺北帝大 的公文用箋,只是權宜之計把用箋紙上的「帝國」二字畫掉,然後在前面加上 「國立」兩字。 依臺大歷史系張秀蓉教授所著《臺大醫學院 1945-1950》,曾提及「日本統治 臺灣的五十一年間,依其殖民政策為臺灣奠定了包括都市改正、上下水道、 電力、公共運輸、醫療機構、醫學教育等現代化基礎,也培養了一批專業人 才。……但是在各領域的人事結構上,臺灣人大多只能擔任初級性的工作。」故 在臺灣光復後初期,確需徵詢留用日籍教授。第一號公文內容所載,即臺大同 意工學院留用日籍教授當山道三,兼任基隆市政府建設研究室咨詢員。另外第 一號公文原稿內手寫「…本校教授當山直三…」,經對照 035000841R 公文檔案 附件國立臺灣大學必需留用日籍技術人員名冊,工學院留用日籍人員名單中具 土木工學專長,為當山道三 (Toyama Michizo) 教授,故第一號公文所載當山直三 應為筆誤所致。 1945 年 12 月初,「臺北大學」經教育部提請行政院會議,正式核定校名後,始 改稱「國立臺灣大學」,自此確定正式校名。 ─ 185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