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Page 1




龍瑛宗簡介 本名劉榮宗,1911 年(明治 44 年)生於台灣新竹縣北 埔鄉,為客籍人士。1930 年畢業於日治時代的臺灣商 工學校,曾任職於台灣銀行、臺灣日日新報社等。1937 年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入選日本綜合雜誌 《改造》懸賞創作獎,備受戰時日、台文壇矚目。之後, 因工作調動關係移居臺灣各地,積極展開他的殖民地書 寫,成為當時臺灣日語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並受邀出 席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戰後重返金融界且自習中 文,從合作金庫退休後,重溫文學夢進行跨時代的跨語 書寫,1999 年 9 月病逝於台北。


目錄

目錄 龍瑛宗暨其相關資料圖輯

003

序文一 真摯的龍瑛宗研究/北岡正子

023

序文二

027

踏尋龍瑛宗的文學道路/陳萬益

序文三 正式的龍瑛宗研究之出版/下村作次郎

031

緒論

035

一、龍瑛宗作家生命小史 二、龍瑛宗作品出版概況與研究回顧 三、章節架構 四、孤獨的文學者

第一章 殖民地作家的文化素養及其南投時期 一、殖民地作家的文化素養 (一)台灣青年的左翼閱讀 (二)雜誌的閱讀經驗 (三)「圓本」全集和文庫本等的閱讀經驗 (四)翻譯文學的閱讀 (五)小結

二、龍瑛宗的南投時期 (一)初訪乍到南投街 (二)經濟問題的苦惱 (三)調職的願望與歧視的高牆 (四)小結

037 040 048 052 057 058 059 063 067 076 079 081 082 083 085 086

第二章 殖民地文本的光與影 ─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為例

089 090

一、前言 (一)關於〈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獲獎背景 1.1935 年(昭和 10 年前後)的日本文壇 2.《改造》與懸賞創作獎

091 091 092


018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3. 進軍日本文壇的雄心 4. 獲獎消息的流傳

二、〈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創作意圖與書寫主題 (一)作者的創作意圖 (二)〈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文學主題 1. 關於木瓜樹的描寫 2. 殖民地的新中間層

三、日本文壇對〈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評價 (一)關於小說藝術表現的評價 (二)關於題材的新奇感 (三)關於主角的人物形象 (四)作品的讀後感

四、台灣文壇對〈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評價 (一)台灣人讀者的迴響 1. 台灣的報紙記事 2. 台灣人的評論 (二)在台日人的評論

五、結語 附表 2-1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評論文初出一覽表

093 094 095 095 097 098 101 111 112 114 116 118 121 122 123 124 128 135 138

第三章 揚帆啟航 ─殖民地作家龍瑛宗的帝都之旅 一、前言 二、與改造社的交流 (一)與山本實彥社長之間的互動 (二)與改造社編輯部人員之間的互動 (三)小說〈黃家〉的刊載

三、與文藝首都社的交流 (一)《文藝首都》與主編保高德藏 (二)「文藝首都愛讀者」座談會 (三)《文藝首都》同人 (四)關於〈宵月〉的評價

141 142 143 144 146 147 149 149 153 154 156


目錄 019

1. 東京讀者會 2. 神戶讀者會 3. 城西讀者會 4. 淡路讀者會

四、與日本文化界的交流 (一)阿部知二 (二)森山啟 (三)芹澤光治良 (四)青野季吉 (五)佐佐木孝丸

五、帝都之旅 (一)洞穴的住家 (二)如花般的舞者

六、烽火中的返航 七、結語

156 157 158 158 162 163 165 166 168 169 172 173 174 175 177

第四章 地誌書寫港市想像 ─龍瑛宗的花蓮文學 一、前言 二、浪跡花蓮港廳 (一)移居花蓮後的文壇位置 (二)文學地景:再現花蓮港廳的風華和山水 1.1940 年代的花蓮港廳 2. 花蓮的山海

三、杜南遠系列的出現和蛻變 (一)找尋幸福的「杜南遠」 (二)庶民的觀照與「杜南遠」的蛻變

四、與阿美族的邂逅 五、民族融合願景的書寫 六、結語

179 180 181 182 187 189 191 195 199 203 209 215 219


020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第五章 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虛與實 ─以龍瑛宗的文藝活動為例 一、前言 二、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實況 (一)主辦團體日本文學報國會 (二)台灣代表們的產生和出席意義 (三)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四)發言內容及其會後活動

三、動員與被動員:返台後龍瑛宗的文學活動 (一)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前後的文化活動 (二)其他座談會的與會、發言狀況

四、融合的文學:看不見的殖民空間 (一)融合的文學 (二)殖民地空間的「越界」書寫 (三)個人情感交流與民族隔閡

五、結語 附表 5-1 日治時期龍瑛宗所出席的座談會與會議等一覽表

221 222 224 224 225 228 233 238 238 241 248 249 251 253 257 261

第六章 殖民地文學的傷痕 ─論龍瑛宗《蓮霧的庭院》的禁刊問題 一、前言 二、禁刊的《蓮霧的庭院》 (一)從〈一個女人的紀錄〉到〈娑婆〉 (二)食夢的〈貘〉 (三)從〈死於南方〉到〈南海之涯〉 (四)〈夕影〉的悲劇性 (五)又見〈宵月〉 (六)最後的〈黃家〉

三、戰後龍瑛宗文學的譯本問題 四、結語 附表 6-1

小說集《蓮霧の庭》作品目錄與初出一覽表

265 266 269 272 274 280 283 284 296 299 304 306


目錄 021

第七章 青天白日旗下的希望與絕望 ─龍瑛宗的台南時期 一、前言 二、台南時期的前奏 三、貶謫南下的詩人 (一)異鄉人的惆悵 (二)文學大夢的幻滅 (三)以文會友作育人才

四、台南時期的文學實踐活動 (一)殖民地文學的反省 1. 文化世界化的欲望 2. 社會現代化的追求 3. 政治民主化的期待 (二)中國知識的再建構 1. 從祖國「支那」到「中國」 2. 對日本文化的再評價 3. 對新中國的期待與台灣未來的思索

五、對台灣女性的啟蒙:以《描寫女性》為例 (一)男性協力者的女性觀 (二)對女性解放的期待 (三)對社會性的問題有所覺醒 (四)展現新女性之美

六、台南時期小說裡的戰後台灣再現 七、結語

309 310 316 324 325 328 331 338 338 341 346 348 350 350 355 356 359 364 365 366 367 371 376

結論

379

附錄

387

【附錄一】關於《大阪朝日新聞》「台灣版」的「南島文藝欄」 387 一、前言 二、《大阪朝日新聞》「台灣版」的發刊

387 389


022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三、九州支社印刷發行的「台灣版」 四、販售至殖民地台灣的《大阪朝日新聞》 五、「台灣版」上所刊載的「南島文藝欄」 (一)有關朝日新聞社西部整理課所收藏的「台灣版」 (二)《大阪朝日新聞》創設「南島文藝欄」的理由 (三)「南島文藝欄」的重現

六、結語

390 391 392 392 396 397 400

【附錄二】龍瑛宗著作目錄

405

【附錄三】龍瑛宗與文友之書信

435

論文出處及說明

441

參考書目

443

一、龍瑛宗作品、研究文獻、年表及目錄 (一)在台出版品 (二)在日出版品

二、戰前報紙、雜誌、公文書 (一)日文報刊 (二)中文報刊 (三)日文雜誌 (四)公文書及政府出版品

三、人物訪談 四、文集、評論集、作品集 五、中文日記、傳記、年譜、書信、回憶錄 六、專著及學位論文 七、會議論文 八、日文專著及學位論文

後記

443 443 444 445 445 446 446 447 448 448 449 450 452 453 459


家族合照

1934 年於新竹北埔的大家族合照。後排左起:劉 榮殿(二哥)、劉榮瑞(三哥)、龍瑛宗(劉榮宗), 坐在中央位置的是他們的母親彭足妹女士。

1935 年 龍 瑛 宗(25 歲 ) 與 李 耐女士的結婚照。

1941 年全家福紀念照,攝於自宅台 北市建成町 2 丁目 1 番地。左起: 龍 瑛 宗、 長 男 劉 文 甫、 次 男 劉 知 甫、夫人李耐、長女劉淑惠。


師生、同窗留影

1925 年北埔公學校第二十二屆畢業合照。(三排左一:龍 瑛宗)

1926 年北埔公學校高等科時代的龍瑛宗(左三)。


龍瑛宗暨其相關資料圖輯 005

1929 年龍瑛宗(左二)與臺灣商工 學校同學攝於臺北新公園。

1930 年龍瑛宗(後排左二)臺灣商工學校商業實踐部成 員紀念合影。


臺銀時期留影

1938 年新春龍瑛宗(前 排左一)與臺銀臺北總 行同仁至太魯閣旅行。

1938 年龍瑛宗(後排左一)臺銀臺北總行俱樂部棒球聚餐。


四○年代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前後

1941 年 12 月菊池寬、中野實、久米正雄等人受邀來台進 行「文藝銃後運動」全島巡迴演講會。圖為龍瑛宗(右) 與久米正雄合影留念。

1942 年 10 月 龍 瑛 宗( 右 ) 參 加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與友人在東京街頭留影。


008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1942 年 11 月 7 日第一次東亞文學者大會期間,龍瑛宗(前排左二)、張文環(後 排右五)與日本作家等人前往東寶電影公司參訪並攝影留念。


龍瑛宗暨其相關資料圖輯 009

1942 年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台灣地區代表:龍瑛宗(二排右二)、張文環(二 排右七)、西川滿(一排左二)、濱田隼雄(一排左三)等人攝於台灣神 社前。

《臺灣日日新 報》時期之龍 瑛宗(三排右 一)。

(頁 3-9 圖片由劉知甫先生提供)


雜誌書影

1937 年 4 月《改造(春季特大號)》刊出 《改造》懸賞創作獎佳作龍瑛宗的得獎作 品〈植有木瓜樹的小鎮〉(パパイヤのあ る街),同期尚刊出日本知名作家廣津和 郎、島木健作、志賀直哉的小說作品與之 並列。

《 華 麗 島 》( 臺 灣 詩 人 協 會 ) 於 1939 年 12 月創刊,龍瑛宗於創刊號 中發表詩〈花與痰盂〉(花と痰壺)。

《文藝臺灣》(臺灣文藝家協會) 於 1940 年 1 月創刊,龍瑛宗於創刊 號中發表小說〈村姑娘逝矣〉(村 娘みまかりぬ)。


龍瑛宗暨其相關資料圖輯 011

《週刊朝日》於 1941 年 6 月號中刊出 「色刷特輯 台灣作家選」,龍瑛宗發 表隨筆〈對光的隱忍〉(光への忍從)。

《いしずゑ》原名為《臺灣鐵道》, 1945 年 1 月龍瑛宗於該雜誌發表小說 〈歡笑的清風莊〉(笑ふ清風匀)。

《新風》於 1945 年 11 月創刊。龍瑛宗 發表戰後第一篇小說〈青天白日旗〉於 此。

《龍安文藝》1949 年 5 月創刊發行, 龍瑛宗雖發表〈左拉的實驗小說論〉一 文,但該刊物卻遭禁未能問世,此孤本 是他的珍藏品。


個人履歷 1930 年 3 月 15,日私立臺灣商 工學校畢業證書。

1933 年 7 月 1 日,臺灣銀行薪俸通知:見習 月薪俸金⍪拾圓。

1942 年 2 月 6 日,臺灣日日新報社薪俸通知: 國語新聞編輯員月薪九十五圓。


序文一 真摯的龍瑛宗研究

序文一 真摯的龍瑛宗研究

值此之際,作者出版了多年以來研究龍瑛宗的結晶─《戰鼓 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這部著作是以作 者過去在日本關西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論文為骨幹,並加入後續的 研究成果所完成的論著。 作者在關西大學大學院求學的五年期間,持續探究龍瑛宗身為 一位作家,自戰爭時期起,橫跨日本戰敗,直到台灣戰後初期的文 學活動。她的研究態度相當認真誠摯,即便遭逢各種困難也絕不放 棄,反覆調查、解讀資料、琢磨推敲,直到理出解決問題的頭緒。 她的研究貫徹實證方法,以紮實的論據來闡明龍瑛宗行過的文學之 路。職是之故,本書不僅闡明許多龍瑛宗的傳記事實,並且發現這 位背負時代苦難的作家所遭受的限制、使用日語表達的無奈,以及 其中所隱含的真諦。她的先人與龍瑛宗經歷了相同的歷史,這是她 身為台灣人,以台灣人後裔的眼光所進行的解讀。回台後,她的龍 瑛宗研究未曾鬆懈、持續鑽研並推陳出新。如今她經年累月的努力 終於開花結果,其龍瑛宗研究的問世,使得殖民地時期這位台灣人 日語作家的全貌變得非常清晰,透過作者的研究也讓我們發現龍瑛 宗文學所隱含的嶄新意義,為文學史開啟新的一頁。 本書優點如下:首先,不容忽視的是作者運用大量史料,如實 地描繪出龍瑛宗身為作家的全貌。研究單一作家時,掌握其全貌是 非常重要的。然而,確實累積證據以逐步構築可靠的作家形象,絕


024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非輕而易舉之事。本書所描繪的龍瑛宗全貌,是熟讀當前所能見到 的龍瑛宗全部作品,竭盡所能發掘調查和解讀殘留於日、台等地龍 瑛宗文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實地調查和訪問依然健在的相關人士, 才得以建構出來的。瀏覽本書,處處可見其援引的作品、相關資料 的原文、附表、目錄與參考書目,由此可見本書的構成立基於有如 磐石般牢固的證據。與此同時,作者也展示了龍瑛宗研究不可或缺 的珍貴史料。今後的龍瑛宗研究,勢必以此書的論述為基礎才得以 成立。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鮮明的觀點。她側重於將龍瑛宗的文 學經營,嚴謹地根據作家所處的政治情勢,以及移居場所的變化, 進行斷代分期。她一邊追溯龍瑛宗的傳記史料,也一邊凝視龍瑛宗 的精神史,看他在戲劇化的時代浪潮下,如何跨越時代。例如,遠 離文化重鎮台北、與原住民頻繁接觸的花蓮生活,如何在他的文學 中別開生面。日本戰敗不久,他在台南擔任《中華日報》日文版「文 藝欄」主編,致力於文化啟蒙活動,作者也能從中發現龍瑛宗率真 的信條。龍瑛宗與其他日語作家不同,他沒有留日經驗,兩度訪日 為他的文學活動帶來不同的重要意義。本書作者既驗證龍瑛宗的傳 記事實,同時也刻劃龍瑛宗文學精神的真實樣貌,發現作家無法與 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相互割裂。因此,也闡明此為理解龍瑛宗不可或 缺的重要因素,單就這點我就認為必須對本書加以讚揚。 再者,作家龍瑛宗是以日文作品〈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 日本雜誌《改造》懸賞獎而出道,他所使用的書寫語言─日語強 諸他極大的苦難,語言問題究竟如何擺弄他的人生?又如何深深地 影響他的精神?作者檢討並詳細考察相關資料,頗令人矚目。在戰 爭期間,日語作家龍瑛宗並不是一位獨立的台灣作家,而是日本的


序文一 真摯的龍瑛宗研究 025

「地方作家」,他被迫戰時協力,文章的表達內容受限又不得不書 寫。戰後卻又囿於日語禁用政策,使他不得不使用國語進行彆扭的 表達。其晚年創作的日文作品〈紅塵〉等,閱讀的人並不多,使得 他變成沒有讀者的作家。根據本書作者的考察,表達手段被限制、 被禁止的作家在精神上苦惱無比,致使他們幾乎動搖認同,其鬱悶 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本書優秀之處不僅在於分析了創作使用語言的問題,作 者也將龍瑛宗使用該語言(日文)撰述發表的文章和發言,與足以 呈現他所位處時代和狀況的史料交互對照、斟酌吟味,從而解讀龍 瑛宗所表達的深意。尤其是在日本揭舉的「民族融合」口號下,作 者藉由比較分析龍瑛宗等台灣人作家,和在台日人作家創作的作品 得出結論,指出兩者在本質上是不一致的。這是本書意義深遠的發 現。亦即,作者發現龍瑛宗等台灣人作家看似描寫「民族融合」的 作品中,其實具備了「對抗文本」(counter-text)的意涵。作者精 彩地釐清在備受壓抑的語言使用條件下,台灣日語作家們悄悄地守 護著尊嚴。此外,尚有一個地方值得注意,那就是戰後一段時間, 龍瑛宗在台南的《中華日報》日文版「文藝欄」等處毫無限制與禁 忌的書寫。換言之,對龍瑛宗而言,這是他生涯中最初也是最後的 自由言說,作者仔細檢討這些言說,發現它們鮮明地揭示了龍瑛宗 面對社會、歷史和人類的真摯情感。作者從龍瑛宗舒展流暢的表達 中,敏銳地讀取了他未被苦難擊敗的心靈,進而感同身受地描繪出 龍瑛宗打開久藏內心信念之樣貌。 在此,必須大書特書的是,本書作者的先人是與龍瑛宗擁有共 同歷史的台灣人,她以此為立基點,展開許多不可多得的論述,此 一立基點清楚明瞭,更彰顯本書的可貴。回顧她在關西大學研究所


026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五年間堅毅鑽研的身影,這本書的出版宛如喜獲麟兒,我由衷地獻 上祝福。 然而,本書也賦予我重大的課題。閱讀她的論著後,我深切 感受到文學家龍瑛宗的人生,可以說正是抵抗語言和文化侵略的苦 鬥。無庸置疑,這一切都發端自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龍瑛宗的 文學是在日本統治台灣的過程中,違反人類精神、撼動認同的統治 史,而這段統治史給身為殖民者後裔的我,留下不容遺忘的嚴肅歷 史證言。我將把作者告知的這段歷史事實深藏於心,是以為序。

北岡正子 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

ˢ


【附錄二】 龍瑛宗著作目錄

【 附錄二 】 龍瑛宗著作目錄 405

【附錄二】

龍瑛宗著作目錄

刊載時間

原題(譯題)

署名

文體

出處事項

1931 年(昭和 6 年) 12 月

動 朁 二つ三つ ─アル. カポ.ネ (動靜二三 ─艾爾.卡 彭)

劉榮宗 隨筆

《開南》私立臺灣 商工學校同窗會

1932 年(昭和 7 年) 9 月 20 日

週期的景氣波動の崩 ⡲ 及 び展望

臺灣商工學校創立 劉榮宗 評論 十 五 週 年(《開 南 (週期性景氣變化的崩壞 記念號》) 以及展望)

1936 年(昭和 11 年) 5 月 21 日

美しき恫愒 ─一部の本 島人詩人へ (美麗的恫愒 ─給某些 本島詩人)

劉榮宗 詩

《臺灣日日新報》

龍瑛宗 小說

《改造》第 19 卷第 4號

1937 年(昭和 12 年) 4月1日

4月

6 月 15 日

パパイヤのある街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銀行緣故者としての詩人 ─大木と逗子 (和銀行有關的詩人 ─ 大木和逗子) 若き台灣文學のために (為了年輕的台灣文學)

龍瑛宗 評論 《臺銀クラブ》

龍瑛宗 評論

《臺灣新文學》第 2 卷第 5 號


406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刊載時間

7 月 10 日

8月1日 8月1日 8 月 15 日 12 月 16 日

原題(譯題)

署名

文體

出處事項

座談

《日本學藝新聞》 第 35 號

龍瑛宗 隨筆

《文 藝》第 5 卷 第 8號

龍瑛宗 隨筆

《 文 藝 首 都 》第 5 卷第 8 號

龍瑛宗 小說

《大阪朝日新聞 (台灣版)》

龍瑛宗 隨筆

《 改 造 》 第 19 卷 15 號(南支那號)

特輯台灣文化 台灣文學 を語る〈パパイヤのある 龍瑛宗 街〉その他 (特輯台灣文化 談論台 楊逵 灣文學〈植有木瓜樹的小 鎮〉及其他) TOKYO.あかげつと (東京.鄉巴佬) 東京の鴉 (東京的烏鴉) 夕影 台灣と南支那 (台灣與南支那)

1938 年 1月1日

年頭寸感─新人出でよ (年初寸感─新人輩出)

龍瑛宗 隨筆 《臺灣新民報》 《東洋大學新聞》 第 156 號

6 月 23 日

蕃人

龍瑛宗 隨筆

8 月 19 日

可愛的仇人

龍瑛宗 評論 《臺灣新民報》

詩の鑑賞(一)∼(八) 9 月 4 至 ( 詩 的 鑑 賞〔 一 〕 ∼ 龍瑛宗 評論 《臺灣新民報》 11 日 〔八〕) 10 月 1 日

葉書隨筆(明信片隨筆)

龍瑛宗 隨筆

《文 藝》第 6 卷 第 10 號

10 月 1 日

南方だより(南方通信)

龍瑛宗 隨筆

《改造》第 20 卷第 10 號

1月1日

文學の夜(文學之夜)

龍瑛宗 隨筆 《臺灣新民報》

1月1日

わが秋風帖(我的秋風帖) 龍瑛宗 隨筆

1939 年 《 文 藝 首 都 》第 7 卷第 1 號


【附錄三】 龍瑛宗與文友之書信

【附錄三】

龍瑛宗與文友之書信

1937 年 6 月 10 日改造社寄給龍瑛宗的明信片。

1937 年 6 月 15 日阿部知二寄給龍瑛宗的明信片。


436 戰鼓聲中的殖民地書寫─作家龍瑛宗的文學軌跡

1937 年 6 月 15 日張赫宙寄給龍瑛宗的書信。

1938 年 11 月 29 日山本實彥寄給龍瑛宗的書信。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一、龍瑛宗作品、研究文獻、年表及目錄 (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一)在台出版品 龍瑛宗,《孤獨な蠹魚》,台北:盛興出版部,1943 年 12 月。 龍瑛宗,《女性を描く》,台北:大同書局,1947 年 2 月。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 年 7 月。 龍瑛宗,《午前的懸崖》,台北:蘭亭出版,1985 年 5 月。 龍瑛宗,《杜甫在長安》,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 年 7 月。 龍瑛宗,《夜の流れ.夜流》,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 年 5 月。 龍瑛宗,《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 年 10 月。 龍瑛宗,《紅塵》,台北:遠景出版社,1997 年 6 月。 龍瑛宗,《濤聲》,台北:桂冠,2001 年 2 月。 陳萬益編集代表,《龍瑛宗全集(日本語版)》六冊,台南:國立 台灣文學館,2008 年 4 月。 《龍瑛宗全集(日本語版)》第一冊小說集 (1) 《龍瑛宗全集(日本語版)》第二冊小說集 (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