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
柯慶明走了,而柯慶明又出新書了。
張淑香
這 本︽ 沉 思 與 行 動 : 柯 慶 明 論 臺 灣 現 代 文 學 與 文 學 教 育 ︾ 新 書 收 集 了 柯 慶 明 散 見 於 各 種 書
刊 報 章 或 為 因 應 種 種 情 況 場 合 所 寫 而 未 曾 結 集 出 版 的 文 章, 從 發 想 起 念、 蒐 集 文 章、 分 類 編 纂
到 為 書 定 名, 皆 歸 功 於 慶 明 的 學 生 鍾 秩 維 與 楊 富 閔 二 位 的 不 吝 付 出 時 日 籌 劃。 他 們 不 畏 煩 瑣 辛
總 是 聚 焦 在 對 文 學、 對 教 育、 對 文 化 的 關 懷。 思 而 有 所 動, 柯 慶 明 也 總 是 在 行 動, 這 本 書 所 載
言, 是 一 種﹁ 沉 靜 的 觀 照 人 生 之 整 體 ﹂ 的 自 覺 性 存 在 經 驗。 而 在 他 的 志 業 上, 他 沉 思 的 視 野,
下午 04:56:32
2021/4/8
3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勞, 到 處 搜 尋 往 日 篇 章, 甚 至 追 索 到 慶 明 中 學 的 少 作, 又 負 責 與 一 些 原 載 刊 物 的 連 繫, 最 後 主
動 向 臺 大 出 版 中 心 提 案 徵 詢 出 版 意 願 的 也 是 他 們。 就 在 他 們 二 位 如 此 的 努 力 下, 終 於 使 這 本 書 得以面世。
︽ 沉 思 與 行 動 ︾, 秩 維 與 富 閔 所 定 的 這 書 名 真 是 想 得 太 好 了, 足 以 一 語 涵 蓋 他 們 的 老 師 柯 慶
明 這 個 人 一 生 的 性 習 行 事。 是 的, 柯 慶 明 總 是 在 沉 思, 家 裡 與 研 究 室 的 書 桌 到 處 有 他 隨 想 隨 手
草 下 的 無 數 紙 片, 而 且 往 往 騎 著 自 行 車 也 在 思 考 問 題, 不 免 使 人 為 他 擔 心。 我 思 故 我 在, 他 個 致謝
人 的 文 學 理 論 強 調 藝 術 是 生 命 意 識 的 醒 覺, 從 他 之 前 的 著 作 中, 可 以 見 知 他 的 沉 思, 如 其 所
iii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2
2021/4/8
下午 04:56:32
致謝 v
最 後, 我 也 要 特 別 感 謝 臺 大 出 版 中 心 出 版 此 書。 慶 明 與 臺 大 出 版 中 心 深 有 淵 源, 早 年 曾 主
持 出 版 中 心, 之 後 又 任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叢 書、 現 代 主 義 文 學 論 叢 的 叢 書 主 編, 對 出 版 中 心 有 深 厚
的 情 誼。 這 次 在 籌 備 出 版 此 書 的 過 程 中, 得 到 出 版 中 心 的 大 力 支 持。 編 輯 組 紀 淑 玲 小 姐 尤 為 盡
二一年四月 ○
心 盡 力, 對 於 書 中 的 內 容 與 形 式 編 排, 提 出 多 項 精 切 的 建 議, 並 使 此 書 得 以 適 時 順 利 出 版, 我 在此一併表達衷心的感謝。
二
下午 04:56:32
2021/4/8
5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記 的 即 已 顯 現 了 他 恆 以 行 動 實 踐 他 所 沉 思 的 多 方 問 題。 而 凡 是 熟 知 他 的 人, 都 知 道 他 一 生 耽 樂
於 服 務 奉 獻, 有 求 必 應, 常 奔 波 於 公 務 與 他 者 人 事 之 間, 素 以 積 極 的 行 動 為 臺 大 五 十 年 盡 瘁 至
終。若忙中稍有喘息之隙,則著述不輟。人生有作有為,始終是他畢生的志意與信念。
或 謂 知 師 莫 若 徒,﹁ 沉 思 與 行 動 ﹂ 一 語, 真 是 秩 維 與 富 閔 對 他 們 的 柯 老 師 知 人 知 心 點 晴 傳 神
的 寫 照, 反 映 了 他 們 師 生 之 間 精 神 的 流 溢 相 契 相 應。 二 君 皆 為 一 時 俊 彥, 不 但 曾 和 我 相 伴 照 護
慶 明, 如 今 又 為 他 籌 謀 出 書, 與 我 處 若 家 人, 知 者 人 人 皆 謂 難 得。 身 為 慶 明 的 未 亡 人, 我 在 感
動 感 激 之 際, 也 為 他 之 幸 有 弟 子 傳 芬 芳 感 到 欣 慰 不 已。 畢 竟, 這 本 書 中 刻 記 的 沉 思 與 行 動 所 表 達傳遞的,實是一種對生命終極的關懷。這種關懷,正是文學生命人性的芬芳。
我 要 深 深 感 謝 陳 萬 益、 王 德 威 兩 位 教 授 為 此 書 寫 序。 王 教 授 為 慶 明 多 年 好 友, 也 曾 主 編 並
序 慶 明 之 前 出 版 的 著 書, 對 慶 明 的 為 學 與 為 人 知 之 有 年。 陳 教 授 為 慶 明 大 學 時 代 的 文 學 伙 伴,
後 來 又 同 為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輸 心 出 力, 並 共 同 參 與 高 中 國 文 課 綱 修 訂 的 事 務, 對 書 中 與 此 議 題 相
關 的 表 述, 必 然 深 有 所 見 與 共 感。 慶 明 此 書 得 到 兩 位 知 交 作 序 相 與 談 學 論 文, 切 蹉 事 義, 懷 人
恍 若 平 素, 高 情 令 我 感 念 不 已。 同 時, 我 也 要 感 謝 慶 明 的 另 一 位 好 友 董 陽 孜 藝 術 家 惠 賜 封 面 題
字, 為 此 書 增 色 生 輝。 此 外, 由 於 本 書 為 重 新 打 字 排 版, 校 對 工 作 必 須 特 別 謹 細。 這 一 部 分,
我 要 感 謝 李 秉 樞 與 王 雅 芬 兩 位 的 辛 勞 協 助, 他 們 同 是 慶 明 的 學 生 與 助 教。 這 樣 看 來, 此 書 可 謂
會注收藏了慶明如許諸位故舊好友與生徒珍貴的心意於一冊,實彌足深念矜惜,感激無盡。
2021/4/9 下午 05:36:11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2-F.indd 4
iv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序一 現代的文心 vii
一九年遽然離去,柯慶明為臺大奉獻整整五十年。
這 五 十 年 間 臺 灣 的 中 文 學 界 風 雲 變 幻, 柯 慶 明 成 為 最 佳 見 證 者。 他 何 其 有 幸, 曾 經 師 從 當
年 渡 海 來 臺 的 諸 位 名 家, 如 屈 萬 里、 臺 靜 農、 廖 蔚 卿 等, 成 為 古 典 文 學 香 火 的 傳 承 者。 他 又 何
其 有 緣, 得 以 和 現 代 文 學 新 銳 如 王 文 興、 白 先 勇、 葉 維 廉 相 往 還, 因 此 共 同 奠 定 臺 灣 現 代 主 義
的 基 礎。 臺 灣 中 文 學 界﹁ 抒 情 傳 統 ﹂ 的 建 立 和 發 揚, 柯 慶 明 是 關 鍵 人 物, 而 九 十 年 代 以 來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興 起, 他 是 最 熱 情 的 推 動 者。 而 他 勇 於 任 事, 卻 又 堅 持 成 功 不 必 在 我 的 精 神, 尤 其 令 人敬佩。
多 年 來 柯 慶 明 教 授 著 述 不 輟, 已 有 多 部 專 書 問 世。 從︽ 境 界 的 再 生 ︾、 到︽ 現 代 中 國 文 學 批
下午 04:56:32
2021/4/8
7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評 述 論 ︾、 到︽ 臺 灣 現 代 文 學 的 視 野 ︾ 等 等, 無 不 顯 示 他 治 學 的 多 重 興 趣。 但︽ 沉 思 與 行 動 ︾ 的
出 版 別 有 意 義。 這 本 書 收 錄 來 自 報 刊 文 集 等 管 道, 多 為 因 應 種 種 場 合 或 議 題 所 作。 全 書 分 為 四
輯 : ﹁ 作 為 志 業 的﹃ 文 學 ﹄﹂ ;﹁ 沉 思 篇 : 臺 灣 現 代 文 學 的 視 野 ﹂ ; ﹁ 行 動 中 : 文 學 教 育 的 願
景 與 實 踐 ﹂ ; 以 及﹁ 此 中 有 人 : 文 學 評 論 與 文 壇 憶 往 ﹂。 這 些 文 章 或 就 事 論 事, 或 有 感 而 發 , 也
許 非 為 純 學 術 而 作, 但 經 有 心 弟 子 門 生 編 排, 自 成 脈 絡, 也 顯 現 柯 教 授 作 為 學 者 的 另 一 種 關 懷。
本 書 以︽ 沉 思 與 行 動 ︾ 命 名, 具 見 編 者 用 心 之 處。﹁ 沉 思 ﹂ 與﹁ 行 動 ﹂ 在 柯 教 授 早 期 文 字 中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橫︾︵北京:九州出版社,二 ○ 一一年︶,頁二二二。 1
序 一 現代的文心
王德威
的父母苦
面臨大學升學考分組抉擇。建
文 心 即 人 心, 即 人 之 性 情, 人 之 生 命 之 所 在。 故 亦 可 謂 文 學 即 人 生, 倘 能 人 生 而
的 迷 惘 ﹀。 文 中 的
即文學,此則為人生之最高理想,最高藝術。 一九六四年六月號︽建中青年︾刊出︿
K
在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迷惘了。﹂
─
不 禁﹁ 絕 望 的 想 著 :﹃ 素 來 開 明 的 爸 爸 都 不 瞭 解, 不 贊 成, 那 還 有 什
卻﹁ 想 讀 中 文 系 。﹂ K
的迷惘﹀作者柯慶明是建中學生,當年只有十七歲。這大概是柯慶明教授︵一九四六 K
下午 04:56:32
2021/4/8
6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1
中 是 首 屈 一 指 的 男 校, 多 數 學 生 第 一 志 願 為 理 工 或 醫 學, 但 口 婆 心 對 他 曉 以 大 義,
﹁
K
K
麼 話 說,要吃飯就顧不得興趣……難道人只為吃飯而活……﹄﹂
K
二 ○ 一 九 ︶ 最 早 發 表 的 文 章, 文 中 的 顯 然 是 他 的 自 況。﹁ 迷 惘 ﹂ 之 後, 他 下 定 決 心 , 同 年 以 第 一 志 願 考 入 臺 大 中 文 系, 矢 志 向 學, 備 受 師 長 器 重, 一 九 六 九 年 服 役 後 隨 即 留 校 任 教 直 至 二 ○
︿
K
K
vi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形 式 的 總 稱。 這 一 形 式 強 調 獨 立 的 學 科 範 疇 和 純 粹 的 審 美 訴 求, 雖 然 蘊 含 其 下 的 動 機
從為 —
人生、為藝術、還是為革命,到唯心還是唯物 — 從來眾說紛紜。 這 一﹁ 文 學 ﹂ 定 義 在 二 十 世 紀 下 半 期 已 經 飽 受 衝 擊, 何 況 面 對 當 代 傳 媒 導 致 的 閱 讀 與 寫 作
範 式 的 變 化。 眼 前 無 路 想 回 頭, 柯 慶 明 期 望 跨 過 五 四 門 檻, 重 新 回 溯﹁ 文 學 ﹂ 在 中 國 文 明 傳 統
中 定 義 的 流 變, 同 時 重 新 定 義 文 學 的﹁ 現 代 ﹂ 意 涵。 他 認 為﹁ 文 ﹂ 的 傳 統 語 源 極 其 豐 富, 可 以
指 文 飾 符 號、 文 章 學 問、 文 化 氣 質、 或 是 文 明 傳 承。 儒 家 所 強 調﹁﹃ 文 ﹄ 學 ﹂ 一 詞 在 漢 代 已 經
出 現, 歷 經 演 變, 對 知 識 論、 世 界 觀、 倫 理 學、 修 辭 學、 和 審 美 品 味 等 各 個 層 次 都 有 所 觸 及, 比起來,五四﹁新文學﹂的定義反而顯得謹小慎微了。
雜 誌 ︾ 始 末, 有 細 膩 的 描 述。 五 十 年 代 的 兩 岸 深 陷 意 識 型 態 對 壘, 所 謂 文 學 即 使 不 成 為 文 宣 附
柯 慶 明 的 積 極 參 與 現 代 文 學, 因 此 不 是 偶 然。 書 中 他 對 夏 濟 安 教 授 等 師 生 所 創 立 的︽ 文 學
下午 04:56:32
2021/4/8
9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柯 慶 明 肯 定 五 四 文 學 革 命 與 啟 蒙 梳 理 的 典 範, 但 認 為 經 過 兩 次 世 界 大 戰, 二 十 世 紀 中 期 以
後 的 全 球 文 化、 政 治 嬗 變,﹁ 新 文 學 ﹂ 不 足 以 應 付 現 代 經 驗 的 繁 複 性 。 在︿ 二 十 世 紀 的 文 學 回
顧 : 由 新 文 學 到 現 代 文 學 ﹀ 中, 他 強 調 文 學 的 力 量 與 時 俱 進, 而﹁ 現 代 ﹂ 作 為 感 覺 結 構, 恰 恰
來 自﹁ 歷 久 彌 新 ﹂ 的 經 典 性、 與﹁ 推 陳 出 新 ﹂ 的 前 衛 性 兩 種 時 間 軸 線 中 所 發 生 的 斷 裂 或 縫 合。
庸 , 也 難 以 顯 現 獨 特 願 景。︽ 文 學 雜 誌 ︾ 的 出 現, 強 調 創 作 形 式 的 自 足 與 多 變 以 及 個 人 感 性 的 發
這 一 樣 式 呈 現 知 識 系 譜 的 合 縱 聯 合, 以 及 語 言 論 說 的 多 音 複 義。 文 學 之 於﹁ 現 代 ﹂, 因 此 不 僅 是
序一 現代的文心
一種客觀存在或反映,更必須是一種積極應和,一種行動。
ix
已 經 出 現。 日 後 他 不 斷 叩 問、 思 考﹁ 何 為 文 學 ﹂ 的 真 諦, 也 從 具 體 實 踐 中 辯 證﹁ 文 學 何 為 ﹂ 的
意 義 。 在︿ 藝 術 生 命 是 生 命 的 甦 醒 ﹀︵ 一 九 七 五 ︶ 一 文 中, 他 引 用 昭 明 太 子 蕭 統 名 句,﹁ 事 出 於
沉 思 , 義 歸 乎 翰 藻 ﹂, 作 為 文 學 根 本 詮 釋。 對 柯 教 授 而 言,﹁ 沉 思 ﹂ 是 一 切 藝 術 的 起 點,﹁ 是 那
深 入 存 在 底 層 的 主 體 性 覺 知, 以 及 在 這 種 覺 知 中 所 經 驗 到 的 深 層 存 在 性 體 驗 ; 也 就 是 一 種 生 命
自 覺 經 驗。 形 式 能 具 現 這 種 體 驗 就 是﹃ 美 ﹄, 不 能﹃ 具 現 ﹄ 就 是 不 美。﹂ 生 命 覺 知 和 審 美 具 現 形
成 相 互 映 照 關 係, 而 文 學 恰 為 其 結 晶。 這 樣 的 觀 察 糅 合 了 傳 統 六 朝 美 學 以 及 近 世 西 方 浪 漫 一 脈 的生命哲學,很可以見出柯慶明的信念所繫。
至 於﹁ 行 動 ﹂, 高 中 時 期 的 柯 慶 明 已 經 有 了 自 己 的 想 法。 在︿ 我 的 個 人 主 義 論 ﹀ 中 他 對 個 人
的 定 義 侃 侃 而 談, 而 以﹁ 人 是 自 己 的 主 人 ﹂ 作 為 結 論 :﹁ 我 以 為 當 一 個 人, 有 權 決 定 自 己 的 行
動, 為 自 己 的 行 為 負 責 時, 他 將 會 作 更 好 的 發 展 …… 我 以 為 自 我 命 運 之 決 定 者, 仍 應 該 是 他 自
己。 也 因 此 我 們 在 行 動 時, 將 更 有 責 任 心 — 這 就 是 個 人 尊 嚴 的 價 值。﹂ 如 此 陳 述 饒 富 康 德 式 啟 蒙 精 神, 也 呼 應 上 世 紀 中 風 靡 臺 灣 的 存 在 主 義 論 調, 更 重 要 的 是 不 乏 傳 統 擇 善 固 執、 為 所 當
為 的 自我期許。三百年前顧炎武的名言,﹁博學於文,行己有恥﹂有了現代的回聲。
日 後 回 顧 所 來 之 路, 柯 慶 明 一 定 明 白 他 之 選 擇 文 學 作 為 畢 生 志 業, 是 沉 思 之 後 的 決 定, 也
是 義 無 反 顧 的 行 動。 本 書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篇 章, 莫 不 與 此 有 關。 在 這 樣 的 抱 負 下, 柯 慶 明 教 授 所
論 的 文 學 遠 離 學 院 制 式 定 義。 他 認 為, 文 學 之 為 我 們 所 理 解 的﹁ 文 學 ﹂ 並 非 古 已 有 之。 文 學 作
為 一 種 學 科, 主 要 依 據 日 本 和 歐 洲 的 範 本, 而 且 一 直 到 三 十 年 代 才 大 底 落 實 為 文 字 想 像 和 創 作
下午 04:56:32
2021/4/8
8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viii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序一 現代的文心 xi
一 種 政 治 立 場 的 宣 傳 與 說 明, 一 種 宗 教 教 條 的 闡 發 與 傳 播, 一 種 資 訊 的 傳 佈 與 收 受, 一
種 廣 告 的 技 巧 與 運 用, 一 種 消 費 的 運 作 與 生 產 的 過 程, 一 種 習 俗 的 保 存 與 改 變, 一 種 儀 式的進行與完成……
與 五 四﹁ 新 文 學 ﹂ 或 六 十 年 代﹁ 現 代 文 學 ﹂ 訴 諸 純 粹 性 相 比, 柯 慶 明 的 文 學 觀 顯 然 駁 雜 龐
大 許 多。 但 他 的 立 場 是 前 衛 的, 卻 也 是 古 典 的。﹁ 郁 郁 乎 文 哉 ﹂ : 文 學 最 終 的 目 的 不 僅 是 審 美 想
像 或 是 啟 蒙 革 命, 也 可 以 是﹁ 興 觀 群 怨 ﹂, 或﹁ 多 識 草 木 鳥 獸 蟲 魚 之 名 ﹂, 可 以 是﹁ 觀 乎 人 文,
以 化 成 天 下 ﹂, 也 可 以 是﹁ 懸 崖 撒 手, 一 切 好 了 ﹂。 傳 統 理 想 的 文 學 人 應 該 是 文 質 彬 彬, 然 後 君
子。 轉 換 成 今 天 的 語 境, 或 許 該 說 文 學 能 培 養 我 們 如 何 在 社 會 作 個 通 情 達 理、 日 新 又 新 的 知 識 人。
在 推 動 大 學 中 文 系 教 育 轉 型 同 時, 柯 慶 明 將 注 意 力 擴 及 高 中 國 文 教 育。 高 中 國 文 的 理 念 和
架 構 所 反 映 的 其 實 就 是 一 種 廣 義 的 文 學 教 育。 多 種 版 本 的 教 科 書 大 底 都 強 調 了 選 文 的 情 辭 之
美。 在 此 之 外, 編 者 刻 意 打 通 文 類、 時 代、 主 題, 務 求 呈 現 中 國 人 文 精 神 的 豐 富 面 貌。 從︽ 詩
經 ︾、︽ 楚 辭 ︾ 到︽ 左 傳 ︾、︽ 史 記 ︾, 從︿ 桃 花 源 記 ﹀ 到︿ 病 梅 舘 記 ﹀, 從 李 白 到 曹 雪 芹, 將 近 三千年的傳統雖然只能點到為止,已經在在顯示古典歷久彌新的道理。
當 代 臺 灣 政 治 充 滿 非 此 即 彼 的 戾 氣, 在 反 中 愛 臺 的 氛 圍 下, 高 中 國 文 教 育 的 內 容 成 為 各 方
展 演 意 識 型 態 的 角 力 點, 爭 端 極 致 處, 甚 至 簡 化 為 文 言、 白 話 之 爭。 強 調 摒 棄 傳 統, 打 造 言 文
下午 04:56:32
2021/4/8
11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揮, 不 啻 空 谷 足 音。 更 重 要 的, 這 一 雜 誌 啟 發 了 一 群 愛 好 文 學 的 臺 大 學 生 再 接 再 厲。 一 九 六 ○ 年 , 白 先 勇 等 人 創 辦︽ 現 代 文 學 ︾, 開 宗 明 義, 為 臺 灣 文 學 的 特 性 作 出 命 名。 這 一 雜 誌 結 合 當 時
年 輕 作 家、 學 者 嘗 試 形 式 實 驗, 引 進 歐 美 風 格, 從 而 對﹁ 反 共 抗 俄 ﹂ 大 纛 下 的 文 化 生 態 帶 來 震
撼 。﹁ 文 學 ﹂ 現 代, 甚 至 有 了 動 詞 隱 喻。 彼 時 柯 慶 明 已 經 加 入︽ 現 代 文 學 ︾ 群 體, 之 後 甚 至 負 擔 編務。他的任勞任怨、勇於任事成為︽現代文學︾編輯史的一段佳話。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柯 慶 明 經 過 中 文 系 正 宗 訓 練, 與 多 數 出 身 外 文 系 的 同 儕 背 景 有 別。 他 對
﹁現代﹂的理解,因此多了一層古典意涵。在他看來,現代不必是古典的對立面,而是傳統的創
造 性 轉 化。﹁ 現 代 ﹂ 推 陳 出 新, 充 滿 強 烈 對 話 能 量, 因 此 總 也 是﹁ 反 ﹂ 現 代 的。 這 種 強 烈 的 對 話
能 量 必 須 有 堅 實 的 思 維 訓 練 以 及 生 活 感 受 為 基 礎, 而 促 進 思 維 訓 練 及 生 活 感 受 最 重 要 的 方 法 就 是 文 學。﹁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在六十年代的臺灣翻出新意。
柯 慶 明 強 調, 文 學 從 五 四 以 來 曾 被 認 為 是 推 翻 傳 統、 號 召 革 命 啟 蒙 的 利 器。 但 如 果 以 同 樣
的 定 義 求 諸 二 十 一 世 紀 初 的﹁ 新 青 年 ﹂, 已 經 頗 有 不 足。 在 視 覺 文 化 和 資 訊 網 絡 如 此 發 達 的 今
天, 我 們 鼓 勵 學 生 學 習 文 學 經 典, 首 先 必 須 自 我 叩 問 的 是 : 要 如 何 談 文 學 的 重 要 性? 據 此, 柯 慶 明 大聲疾呼文學教育的重要性。︿中文系格局下的文學教育﹀如是寫下:
文 學 不 只 是 一 種 藝 術 現 象, 它 還 可 以 是 一 種 語 言 現 象, 一 種 心 理 歷 程, 一 種 思 想 表 達,
一 種 社 會 活 動, 一 種 意 識 型 態 的 反 映, 一 種 歷 史 文 獻 的 記 錄, 一 種 文 化 的 創 造 與 反 思,
下午 04:56:32
2021/4/8
10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x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序一 現代的文心 xiii
︶ 與﹁ 行 動 生 命 ﹂︵ contemplativa
︶的論述:因為思考,我們淬煉審美的也是政治的判 vita activa
斷力;因為行動,我們打造自由與責任的雙重願景。
在 中 文 語 境 裡, 柯 慶 明 教 授 從 蕭 統︽ 文 選 ︾ 的﹁ 事 出 於 沉 思, 義 歸 乎 翰 藻 ﹂ 辯 證 沉 思、 事
義 、 文 采 的 關 連。 而 論 其 內 蘊 的 能 動 性, 我 們 不 妨 延 伸 到︽ 易· 繫 辭 ︾,﹁ 通 其 變, 遂 成 天 下 之
一種變動的,也是行動的,藝術。 —
文 。﹂ 文學無他,就是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從一個地域到另一個地域,對﹁文﹂的 形式、 思想和態度的貫通與銘記、彰顯和修飾的藝術
文 學 作 為 沉 思 的 方 法, 文 學 作 為 行 動 的 藝 術 — 柯 慶 明 教 授 的 立 論 言 辭 剴 切, 充 分 顯 現 他 對 中 文 傳 統 的 一 往 情 深。 唯 其 如 此, 他 心 目 中 的 臺 灣 人 文 精 神 方 可 長 可 久。 從 十 七 歲 到 七 十
歲,他追尋文心即人心的理想未嘗或已,他以﹁文章之事﹂銘刻了一生的信念與實踐。
下午 04:56:32
2021/4/8
13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2
︽周易.繫辭上︾,第九章。 2
合 一 的 新 臺 灣﹁ 主 體 性 ﹂ 者 有 之, 強 調 回 歸 正 統, 發 揮 文 統 及 正 統 者 有 之。 一 時 之 間 我 們 彷 彿
回 到 五 四 新 文 學 時 代 的 爭 論。 柯 慶 明 身 在 其 中, 立 場 是 微 妙 的。 九 十 年 代 以 後, 他 本 身 的 政 治
訴 求 已 經 愈 益 鮮 明, 推 動 臺 灣 優 先 不 遺 餘 力。 但 另 一 方 面, 他 對 中 國 文 學 作 為 文 明 基 礎 的 信 念
未 嘗 改 變。 在 高 中 國 文 課 綱 修 訂 引 發 的 論 戰 中, 他 數 度 挺 身 而 出, 左 右 開 弓。 其 中︿ 九 八 高 中 國 文 課綱修訂要點及其理念︵精簡版︶﹀一文尤其值得重視。
歸 根 究 底, 柯 慶 明 教 授 拒 絕 將 語 言、 文 學 簡 化 為 國 家 意 識 型 態 表 徵 — 那其實是十九世紀 國 族 主 義 的 迷 思。 他 指 出 華 族 文 明 源 遠 流 長, 其 共 通 性 以 及 多 元 性 無 不 與 各 個 時 代、 地 域、 政
體、 文 化 的 分 合 消 長 息 息 相 關。 正 如 希 臘、 羅 馬 文 明 成 為 西 方 傳 統 的 基 礎, 中 文 教 育 者 的 責 任
不 在 灌 輸 非 此 即 彼 的 信 條, 而 在 於﹁ 瞻 前 顧 後 ﹂, 放 大 歷 史 視 野, 形 成 思 辨 場 域。 柯 慶 明 念 茲 在 茲的是,文學教育即是人文教育。他期望:
學 習 經 由 各 類 作 品 之 欣 賞 與 寫 作 練 習, 開 拓 生 活 視 野, 培 養 優 美 情 操, 認 識 複 雜 人 性, 養成廣大的同情與表白自我內心,引發人我共感的能力。
養 成 廣 泛 閱 讀 的 習 慣, 理 解 文 明 社 會 的 基 本 價 值, 經 由 文 化 經 典 與 當 代 生 存 環 境 的 對 話,開發文化反思的能力與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 對﹁ 沉 思 生 命 ﹂︵ Hannah Arendt
vita
在 臺 灣 當 下 的 環 境 裡, 柯 慶 明 的 努 力 也 許 是 種 唐 吉 訶 德 精 神 的 延 伸。 儘 管 如 此, 他 堅 持 自 己 的 沉 思 與 行 動。 他 的 堅 持 讓 我 想 到 漢 娜· 鄂 蘭︵
下午 04:56:32
2021/4/8
12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xii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序二 我們都有一個夢 xv
潮 ︾、︽ 現 代 文 學 ︾ 到︽ 文 學 評 論 ︾ 交 往 的 師 長 前 輩 包 括 夏 志 清、 高 友 工、 姚 一 葦、 王 文 興、 白
先 勇、 司 馬 中 原、 李 渝、 郭 松 棻 等 人 的 印 象 與 輝 光, 展 現 了 柯 元 氣 淋 漓 的 精 神, 與 文 學 探 索 的
境 界 。 總 體 說 來, 較 諸 王 德 威 編︽ 柯 慶 明 論 文 學 ︾,︽ 沉 思 與 行 動 ︾ 雖 然 仍 有 相 當 的 理 論 思 維,
更 多 的 是﹁ 此 中 有 人 ﹂, 尤 其 是 柯 慶 明 作 為 一 個﹁ 讀 中 文 系 的 人 ﹂, 在 現 實 中 沉 思, 在 理 想 中 行 動,確實是難得的典範。 齊邦媛老師在︽巨流河︾裡描述柯慶明:
柯 慶 明 對 於 文 學, 是 個 天 生 的「 鼓 舞 者 」 …… 以 第 一 志 願 考 入 臺 大 中 文 系, 從 文 藝 青 年
到 文 學 教 授, 豈 止 讀 了 萬 卷 書! 書 中 天 地, 海 闊 天 空, 更 增 強 他 助 人「 精 神 脫 困 」 的 能
力。 小 自 行 文, 有 時 卡 住 一 句, 過 不 了 門, 轉 不 了 彎, 他 總 是 擅 於 引 經 據 典, 引 出 一 條
通 路 來 ; 大 至 人 生 困 境, 他 常 有 比 較 客 觀 的 勸 解, 助 人 走 出 低 潮 深 谷, 找 回 一 塊 陽 光 照 耀的小天地。
這 一 段 話 言 簡 意 賅 地 道 出 柯 慶 明 一 生 為 學 為 人 的 境 界, 同 時 也 可 作 為︽ 沉 思 與 行 動 ︾ 貫 穿 全 書 精神的詮解。
九 年 七 月 ︶, 柯 ○○
有 趣 的 是 : 齊 老 師 上 述 文 字 寫 在﹁ 文 學 播 種 — 國 文 教 科 書 改 革 ﹂ 的 章 節 中, 也 就 是 說 齊 老 師 回 憶 她 付 出 最 多 心 力 感 情, 在 國 立 編 譯 館 最 有 意 義 的 工 作 成 果 時, 她 想 到 的 是 時 為 中 文 系 助教柯慶明的種種建議與協助,而打從心底讚歎。而︽巨流河︾出版時︵二
下午 04:56:33
2021/4/8
15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序 二 我們都有一個夢
陳萬益
︽沉思與行動︾由張淑香與臺大臺文所的學生鍾秩維、楊富閔共同編選柯慶明生前論臺灣現
代 文 學 和 文 學 教 育 的 篇 章, 全 書 分 為 系 統 性 的 四 輯 : 輯 一、 作 為 志 業 的﹁ 文 學 ﹂, 篇 幅 最 少, 但
是 提 供 讀 者 省 視 不 被 現 實 鼓 勵 下, 文 學 青 年 的 迷 惘 與 抉 擇 ; 輯 二、 沉 思 篇 : 臺 灣 現 代 文 學 的 視
野 , 主 要 的 篇 章 選 自︽ 臺 灣 現 代 文 學 的 視 野 ︾, 編 者 所 以 取 名 為 ﹁ 沉 思 篇 ﹂, 可 能 在 一 九 六 ○ 年 代慶明兄大學時期的中文學界自我局限在古代典籍的考證氛圍,而且詩文創作批評兼及︽新潮︾
系 列 的 前 衛 性 創 舉, 打 開 現 代 文 學 的 視 野, 極 具 挑 激 意 味, 深 深 影 響 後 來 的 中 文 學 界 與 臺 文 學
界 ; 輯 三、 行 動 中 : 文 學 教 育 的 願 景 與 實 踐, 這 一 輯 文 章 雖 然 都 已 發 表, 卻 不 曾 結 集, 所 談
﹁文學教育﹂包括大學中文系、臺文系、通識教育、高中國文教育等,柯在臺文系所的設立和高
中 國 文 課 程 綱 要 的 修 訂 付 出 相 當 多 的 時 間 和 精 力, 雖 然 有 許 多 的 爭 議, 這 些 文 字 可 以 具 體 呈 現
其 理 念 與 貢 獻 ; 輯 四、 此 中 有 人 : 文 學 評 論 與 文 壇 憶 往, 此 輯 又 分 為 兩 部 分, 壹、 臺 灣 文 學 在
臺 大 , 貳、 從︽ 現 代 文 學 ︾ 到﹁ 現 代 文 學 ﹂, 超 過 半 世 紀 柯 在 臺 大 從 事 教 學 研 究, 在 文 壇 從 ︽ 新
下午 04:56:32
2021/4/8
14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xiv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序二 我們都有一個夢 xvii
政 治 宣 傳 品 …… 但 是, 我 們 的 文 學 教 育 距 離 理 想 還 差 一 大 步,﹁ 九 五 暫 綱 ﹂ 和﹁ 九 八 課 綱 ﹂ 的 修 訂提供我們一個努力的機會。
此 書 第 三 輯 許 多 篇 章 對 當 前 文 學 教 育 的 缺 陷︵ 兼 括﹁ 語 文 教 育 ﹂、﹁ 國 文 教 育 ﹂ 以 至 於﹁ 人 文 教 育﹂︶有許多警醒的批判,譬如:
我們的「國文」教育能夠使得我們日益「文明」嗎?生活得更行充實良善、智 慧美好 嗎 ?
否則:所記的語彙與解釋不如任何一本辭典或電子字典;篇章的收藏不如一般的選集;
檢 索 的 效 率 不 如 電 腦 網 路 ; 那 麼, 也 許「 國 文 」 的 教 育 讓 電 腦 程 式 或 網 路 資 料 庫 來 做 就
好了;許多電子資訊化的專家不正在逼我們做這一類的事情嗎?(〈 對國 文教 育的 另類 思 維〉) 而以﹁睡美人﹂童話故事談語文教育的畫地自限、食古不化更加具體生動:
如 果 我 們 僅 只 畫 地 自 限 於 古 老 的 華 夏 傳 統 與 抒 情 言 志 的 漢 語 文 學, 我 們 的「 語 文 教 育 」
不 正 是 另 一 種 與 世 隔 絕 的「 睡 美 人 的 城 堡 」? 但 是 破 除 樹 籬 石 牆 , 揮 劍 而 入 的 當 代 騎 士 ,
並 不 會 愛 上 沉 睡 百 年 的「 老 」 公 主, 因 而 給 予 的 並 非 深 情 的 一 吻, 而 是 恣 意 的 掠 奪 與 殺
戮;這不正是自鴉片戰爭以降的「歷史」?(〈睡美人的城堡?對語文教育的 一種看 法 〉)
這 兩 段 話 隱 隱 地 透 露 出 柯 慶 明 和 我 前 後 修 訂 高 中 國 文 課 綱 時 的 內 在 認 知, 卻 也 是 外 界 爭 議
下午 04:56:33
2021/4/8
17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慶 明 也 才 因 為 修 訂 高 中 國 文 課 綱 遭 到 藍 綠 不 同 意 識 型 態 在 媒 體 上 撲 天 蓋 地 的 攻 擊, 甚 至 監 察 委
柯 慶 明 教 授 追 思 紀 念 集 ︾︶ 敘 述 當 年 合 作 —
員 的 約 詢 屈 辱, 相 關 細 節 柯 慶 明 在 隔 年 出 版 的︽ 二 ○○ 九/柯慶明:生活與書寫︾書中有相當 的 記 錄, 駱 靜 如︵ 北 一 女 退 休 國 文 教 師、 國 文 學 科 中 心 前 執 行 秘 書 ︶ 有 一 篇 追 思 文 章︿ 柯 慶 明 老 師 與 高 中 課 綱、 國 文 教 育 ﹀︵ 收 入︽ 永 遠 的 輝 光
的 經 過, 並 且 引 錄︽ 二 ○○ 九 / 柯 慶 明 : 生 活 與 書 寫 ︾ 書 中 的 相 關 文 字, 超 過 一 千 五 百 字。 課 綱 的 修 訂, 從﹁ 九 五 課 綱 ﹂ 到﹁ 九 八 課 綱 ﹂, 尤 其 是 後 者 完 成 後 竟 遭 擱 置, 柯 慶 明 沒 有 氣 餒 , 二 九年最後一天的日記說: ○○
我 演 講 太 多, 高 中 國 文, 不 免 是「 恨 私 心 有 所 不 盡 」, 既 然 無 法 執 行 就 努 力 宣 傳, 因 此 泰
下午 04:56:33
2021/4/8
16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半沒有拒絕。
如 是 越 挫 越 勇、 無 怨 無 悔, 他 對 我 說 是﹁ 打 拼 的 風 姿 ﹂, 對 駱 老 師 說 是﹁ 革 命 情 感 ﹂, 而 其
實 質 卻 也 呼 應 齊 老 師 培 育﹁ 心 靈 的 後 裔 ﹂, 懷 抱﹁ 我 有 一 個 夢 ﹂ 的 說 法, 說 到 底 : 從 文 學 青 年 到
的煩惱﹂解套。
的煩惱﹀作為開首,描述選填大學志願
文 學 教 授, 而 跨 出 學 院 的 高 牆, 參 與 中 學 教 科 書 改 革︵ 當 年 屈 萬 里 老 師 說 這 是 ﹁ 苦 海 ﹂︶, 因 為 我們都有一個夢,這個夢要為﹁
︽沉思與行動︾特別選錄了柯慶明高二寫的文章︿
超 過 半 世 紀 後, 臺 灣 社 會 現 實 已 經 變 得 相 當 多 元 開 放 ; 雖 然 我 們 的 教 科 書 不 再 是 部 定 的 統 一 的
時, 遭 遇 父 母 親 現 實 觀 點 的 反 對, 雖 然 他 還 是 在 父 母 寬 容 下 以 第 一 志 願 就 讀 臺 大 中 文 系 ; 雖 然
K
K
xvi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序二 我們都有一個夢 xix
我 們 都 有 一 個 夢, 文 學 的 夢。 柯 慶 明 在 臺 大 數 十 年 的 創 作、 研 究、 編 輯、 出 版 了 數 十 種 專
著 ,﹁ 疑 義 相 與 析 ﹂ 和 師 友 探 求 文 學 的 境 界 ; 而 因 緣 宿 命 地 為 高 中 國 文 教 育 奉 獻 心 力, 其 思 辨 的
零散篇章,今日由學生搜輯得以結集,所播下的文學的種子,勢必更快成長茁壯。
下午 04:56:33
2021/4/8
19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和批判的焦點。
我 們 認 為 : 傳 統 高 中 國 文 以 有 限︵ 不 可 能 超 過 八 十 篇 ︶ 文 言 文 範 文 為 主, 以 中 國 文 學 史 和
國 學 常 識 為 輔 的 記 誦 教 育 已 經 不 能 不 大 幅 度 改 革, 在 資 訊 爆 炸、 網 路 全 球 化 的 時 代, 國 文 教 學
不 能 再 局 限 在 字 詞 解 釋 與 翻 譯, 而 必 須 廣 泛 閱 讀, 由 語 文 的 學 習、 文 學 的 欣 賞 到 人 文 的 理 解,
使 學 生 認 知 其 生 存 現 實、 展 望 未 來。 文 言 文 的 精 讀 固 然 有 其 意 義 和 價 值, 語 體 文 的 閱 讀 與 書 寫
更 是 學 生 需 要 的 能 力, 所 以 在 必 修 的 國 文 課 本 的 文 白 比 率 作 適 當 調 整︵ 與 國 中 國 文 比 率 連 結 ︶,
選 修 科 目 則 修 正 為 : 論 孟 選 讀、 語 文 表 達 與 應 用、 小 說 選 讀 和 區 域 文 學 選 讀, 四 門 選 修 科 目 可
依 各 校 師 資 專 長 和 學 生 性 向 開 設。﹁ 論 孟 選 讀 ﹂ 乃 因 教 學 時 數 縮 減 而 改 變, 同 時 另 設﹁ 文 化 經 典
教 材 ﹂ 包 括 儒 墨 道 法 諸 子 的 經 典 選 文 列 入 必 修 教 材 ;﹁ 小 說 選 讀 ﹂ 不 拘 古 典 或 現 代、 專 書 或 專
題 ;﹁ 區域文學選讀﹂可以就近區域的作家作品選材,以利學生認識地方文化、從生活中 學 習。
從﹁ 九 五 暫 綱 ﹂ 的 擬 定 到﹁ 九 八 課 綱 ﹂ 的 功 敗 垂 成, 我 們 的 理 念 一 致, 改 革 也 相 當 節 制。 沒 想
到 民 間 團 體﹁ 搶 救 國 文 聯 盟 ﹂ 持 續 抗 爭, 報 紙 以 極 大 篇 幅 報 導, 動 輒 以﹁ 去 中 國 化 ﹂ 污 名 化 罪
八 年 政 黨 二 度 輪 替 後, 一 切 的 努 力 都 被 抹 消 掉。 更 意 外 的 是 : 二 ○ 一七 名 攻 擊, 尤 其 在 二 ○○ 年 臺 灣 社 會 引 爆 了 前 此 未 有 共 識 的 所 謂﹁ 文 白 之 爭 ﹂, 在 新 一 波 的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的 課 綱 修
訂 時, 高 中 國 文 課 程 綱 要 又 在 課 綱 審 查 委 員 會 上 引 發 諸 多 爭 議, 尤 其﹁ 文 言 占 比 ﹂ 問 題, 中 文
學 界 由 院 士、 系 主 任 所 長 到 中 小 學 校 長 老 師 連 署 超 過 五 萬 人, 而 課 審 會 委 員︵ 多 數 非 中 文 系 專 業︶最終作了調降的決定,此時重病中的柯慶明是否有吾道不孤之感呢?
下午 04:56:33
2021/4/8
18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xviii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輯二、沉思篇: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
誌︾ 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序論 傳統、現代與本土:論當代劇作的文化認同
輯三、行動中:文學教育的願景與實踐
中文系格局下的文學教育 ﹁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際
278
二十世紀的文學回顧:由新文學到現代文學 學院的堅持與局限:試論與臺大文學院相關的三個文學雜誌之一:︽文學雜 023
199
074 283
下午 04:56:33
2021/4/8
21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145
315
中文系的學生學些什麼?一種個人的觀點 是﹁對話﹂,不是﹁歸化﹂!中文系害怕西洋理論? 273
039
iii
vi
017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目 次
015
致謝 張淑香
005
序一 現代的文心 王德威 序二 我們都有一個夢 陳萬益
003
輯一、作為志業的﹁文學﹂
的迷惘 我的個人主義論
藝術生命是生命的醒覺 期待偉大的文學創作及文學批評
K
xiv
20
2021/4/8
下午 04:56:33
輯四、此中有人:文學評論與文壇憶往 壹、臺灣文學在臺大 當代文學與臺大
臺大文學院:作家間的風雲際會 ﹁五四﹂的印象與體驗:從傅斯年到臺大中文系 從︽新潮︾到︽現代文學︾:夏志清印象
429
415
419
追憶殷海光先生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懷念高友工先生
442
貳、從︽現代文學︾到﹁現代文學﹂
461
驀然回首:現代文學! 449
下午 04:56:33
2021/4/8
23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411 433
姚一葦先生雜憶 在中文系,遇見王文興老師 ﹁瘦馬﹂傳奇
484
438
臺灣文學的未來發展 談臺灣文學系、所的設立 語文資優教育? 國文教學的目的與方法
327 332
大學!大學! ︿高中國文課程綱要﹀之擬定
336
二十一世紀的國文教育
348
364
人文關懷與文化建設 站在臺灣土地,望向世界的高峰: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高中國文也應該是人文教育 從﹁反髮禁﹂談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 360
401
九八高中國文課綱修訂要點及其理念︵精簡版︶
379
368
對國文教育的另類思維 睡美人的城堡?對語文教育的一種看法 397
下午 04:56:33
2021/4/8
22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341 356
344
375
001
序二 我們都有一個夢
輯一 作為志業的﹁文學﹂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1
2021/4/8
下午 04:56:34
附錄
526
在網路的時代保存手稿:為王文興先生︽家變︾︽背海的人︾手稿的收藏展 而寫 白先勇:他真的是個興高采烈的人
549
下午 04:56:33
2021/4/8
24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嚮慕與深淵:李渝小說簡論 曲隱之筆:郭松棻小說略論
柯慶明寫作年表初編 編後記一 鍾秩維 編後記二 楊富閔
594 596
528 545
516
家的徐同學,也說我適合讀文科的,我想,我想選乙組!﹂
﹁ 傻 孩 子! 這 社 會 沒 錢 你 還 能 做 什 麼? 現 代 是 科 學 時 代 工 業 時 代, 還 去 翻 那 些 老 古 董 幹 什
麼? 我 知 道 你 對 文 學 有 興 趣, 但 這 種 東 西 只 能 作 消 遣, 不 能 當 飯 吃! 不 是 爸 爸 掃 你 的 興, 這 東
西 是 要 在 太 平 國 度 才 能 有 用, 這 時 局, 你 能 弄 出 什 麼 名 堂 來! 要 想 餬 口 混 飯 吃 都 大 有 問 題, 你
是 不 是 怕 考 不 取 甲 組? 孩 子 不 要 怕, 我 相 信 我 和 你 媽 生 的 孩 子, 一 定 不 差, 別 人 能 取, 你 為 什
麼 不 能 取, 想 當 年 爸 爸 考 東 京 帝 大 醫 科, 競 爭 也 不 比 今 天 差, 我 還 不 是 考 取 了! 天 下 無 難 事, 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點,憑你在校的成績,也不至沒希望啊!﹂ ﹁但是,但是爸爸我沒興趣啊!﹂
下午 04:56:34
2021/4/8
4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是呀!我知道你學醫沒興趣,我並不勉強你繼承我的衣缽,但你也得替爸爸的面子想想,
我 們 主 任 的 長 子 沒 考 取 醫 學 院, 考 上 了 電 機 就 覺 得 很 丟 人, 你 要 叫 爸 爸 怎 麼 見 人? 再 說 文 人 又
窮 又 酸 也 沒 什 麼 好 做 頭, 古 今 來 多 少 文 人 窮 死 餓 死 的, 你 知 道 嗎? 不 要 死 相 信 書 本 呀! 爸 爸 總
不 能 供 養 你 一 生, 何 況 你 是 老 大, 好 孩 子 聽 爸 爸 的 話, 再 想 想, 只 要 考 取 臺 大 工 學 院 就 好, 你 要什麼就給什麼……﹂
原載《建中青年》,第二七期(一九六三 年 六月)。
絕 望 地 想 著 :﹁ 素 來 開 明 的 爸 爸 都 不 瞭 解, 不 贊 成, 那 還 有 什 麼 話 說, 要 吃 飯 就 顧 不 得
|
在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迷惘了……
興趣……難道人只為吃飯而活……﹂
K
K
004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K的迷惘 003
的迷惘
接到了教務處的志願調查表,
的頭就大起來……回到家,
嚅嚅地向媽媽說: K
﹁啊?什麼?中國文學系?﹂
﹁我想,我想讀中國文學系!﹂
何?嗯,又不喜歡!那麼告訴爸爸,你到底喜歡什麼?﹂
﹁好了!好了!你去休息休息吧!讓我來啊!孩子,化工怎麼樣?哦!不喜歡!那麼土木如
學電機也不好!都是你把孩子慣壞的,就講什麼自由什麼興趣,你作老子的也得管管呀……﹂
這孩子真是……﹂爸爸回來了,﹁喂!當家的!看你的寶貝兒子吧!學醫也不好!學物理也不好!
業 受 完 訓, 就 拿 四 千 塊 錢 一 個 月, 也 真 不 錯 啊! 這 年 頭 可 不 容 易 啊! 什 麼? 電 機 也 沒 興 趣! 你
你 還 沒 學 就 沒 興 趣? 怎 麼 可 以 …… 好 吧! 媽 也 不 勉 強 你, 那 麼 考 電 機 也 好! 看 你 三 舅 舅, 才 畢
好了,你看張家大哥,人家是學物理的,在美國賺美鈔多好!什麼?你對物理沒興趣,誰說的!
層 樓 來, 你 不 頂 喜 歡 住 五 層 樓 嗎? 什 麼? 不 想 學 醫! 這 這 …… 好 吧! 媽 不 勉 強 你, 那 麼 物 理 系
﹁什麼?你想什麼?當然選甲組,甲組好!有出息!看你王叔叔學醫的,開業沒幾年就蓋五
﹁媽!我們就要分組了,我想,我想……﹂
K
﹁是的!我們老師說我還少有天分,假如肯努力,也不怕不出人頭地!還有,那位常來咱們
下午 04:56:34
2021/4/8
3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1-X.indd
K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沉思與行動 : 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 柯慶明著. -- 初版. --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中心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發行, 2021.04 面 ; 公分 ISBN 978-986-350-447-4( 平裝) 1.臺灣文學 2.現代文學 3.文學評論 4.文集 863.207
110005400
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作 者 柯慶明 編 者 張淑香、楊富閔、鍾秩維 總 監 張俊哲 責任編輯 紀淑玲 協力編輯 張凱喻、陳俊榮、陳若瑄、李秉樞、王雅芬 美術編輯 上承文化有限公司 內頁排版 菩薩蠻電腦科技有限公司 發 行 人 管中閔 發 行 所 國立臺灣大學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法律顧問 賴文智律師 印 製 文匯印刷資訊處理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21年4月初版 定 價 新臺幣780元整 展 售 處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臺北市106319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 23659286 臺北市100047思源街18號澄思樓1樓 電話:(02) 3366-3991~3轉18 http://www.press.ntu.edu.tw
傳真:(02) 2363-6905 傳真:(02) 3366-9986 E-mail:ntuprs@ntu.edu.tw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電話:(02) 2518-0207 臺北市104472松江路209號1樓 國家網路書店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 臺中市400002中區中山路6號
電話:(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ISBN:978-986-350-447-4 GPN:1011000443
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
臺大出版中心-25K-沉思與行動-(前言P1-24+內文P1-600)-4校pr2-F.indd 600
2021/4/9 下午 0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