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版 圖 1 井上圓了(1858-1919) 出處:東洋大學井上圓了紀念博物館提供。
vi 東洋哲學的創造 圖 6 哲學館(在 1890 年代東京逢萊町的校舍) 出處:東洋大學井上圓了紀念博物館提供。 圖 7 《哲學要領》(1886-1887 年) 出處:東洋大學井上圓了紀念博物館提供。
圖 版 vii 圖 8 《哲學一夕話》(1886-1887 年)。 青少年時代的西田幾多郎由於閱讀本書 而有志於成為哲學家。 出處:東洋大學井上圓了紀念博物館提供。
x 東洋哲學的創造 圖 11 〈四聖像〉。橋本雅邦(1838-1909)繪。 出處:東洋大學井上圓了紀念博物館提供。
目 次 圖 版.........................................................................................iii 井上圓了年譜................................................................................xv 導 論 佐藤將之 ...........................................................................1 一、研究井上圓了思想的重要性 ...............................................................1 二、井上圓了對「東洋哲學」學術領域之形成的關鍵角色 .................3 三、本書構想和架構 ..................................................................................13 第一章 東洋哲學的制度和思想起源:東京大學的誕生和 井上圓了的角色 三浦節夫 ..........................................21 一、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的創立 .........................................................21 二、東洋哲學的先導:加藤弘之 .............................................................23 三、井上哲次郎「東洋哲學史」講義 .....................................................30 四、井上圓了「發現」東洋哲學 .............................................................33 第二章 「東洋哲學」在生成時期的外延與內涵 柴田隆行 .........47 一、「東洋哲學」的外延 ...........................................................................47 二、與西洋哲學相逢 ..................................................................................60 三、東洋哲學的內涵 ..................................................................................65 結語 ................................................................................................................69 第三章 井上圓了的東洋哲學與佛教 佐藤厚 .........................71 一、問題所在 ...............................................................................................71
二、明治二十年代學術期刊中的東洋哲學.............................................73 三、井上圓了的東洋哲學 ..........................................................................81 結語 ................................................................................................................92 第四章 成為「哲學家」的孔子、成為孔子的井上圓了: 近代日本「孔子教」之淵源探析 佐藤將之 ..............95 序言 ................................................................................................................95 一、東京大學時期的井上圓了和「中國哲學」......................................96 二、哲學堂「絕對城」中安置的「孔子」塑像之謎 ............................99 三、井上圓了對孔子相關敘述綜論 .......................................................102 四、井上圓了對孔子相關敘述的兩種態度...........................................105 結語 ..............................................................................................................120 第五章 井上圓了的妖怪學與宗教哲學 井關大介 ................121 序言 ..............................................................................................................121 一、東洋宗教傳統之「高妙的鬼神論」.................................................124 二、作為心理學之應用的妖怪學 ...........................................................128 三、圓了的心理學研究及其特點 ...........................................................131 四、作為唯識論之實踐的妖怪學 ...........................................................136 五、作為「心」之學的東洋學:妖怪學...............................................139 六、反世俗主義的東洋學:妖怪學 .......................................................143 結語 ..............................................................................................................148 第六章 井上圓了論政教分離:以《日本政教論》為中心 哈珊.哈爾布 ................................................................151 序言 ..............................................................................................................151 一、前人研究 .............................................................................................153 xii 東洋哲學的創造
二、《日本政教論》的內容和思想意義 ................................................156 結語 ..............................................................................................................166 第七章 井上圓了的中文譯著與近代中國的思想啟蒙 李立業 ...........................................................................171 序言 ..............................................................................................................171 一、井上圓了其人 .....................................................................................172 二、井上圓了的中文譯著 ........................................................................173 三、井上圓了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178 結語 ..............................................................................................................187 第八章 井上圓了的佛教哲學對梁啟超的影響 王青 ..............189 序言 ..............................................................................................................189 一、梁啟超接受井上圓了影響的思想基礎...........................................190 二、井上圓了與梁啟超佛教觀的比較研究...........................................193 三、井上圓了對梁啟超佛教哲學化的影響...........................................197 結語 ..............................................................................................................203 第九章 章太炎與井上圓了:一種思想關聯的發現 彭春凌 ...........................................................................205 序言:由《妖怪學講義》譯者引出的問題...........................................205 一、從姉崎正治到井上圓了:宗教與革命關係的深入(上)...........210 二、從姉崎正治到井上圓了:宗教與革命關係的深入(下)...........217 三、同旨中的異趣 .....................................................................................223 結語 ..............................................................................................................229 附錄一 井上圓了的臺灣巡講 三浦節夫 ...............................231 一、井上圓了的全國巡講 ........................................................................231 目 次 xiii
二、井上圓了「臺灣巡講」的概要和意義...........................................232 附錄二 井上圓了〈臺灣紀行〉收錄的詩歌 佐藤將之(整理) ..........................................................241 附錄三 井上圓了主要著作......................................................245 參考文獻......................................................................................253 索 引 ........267 跋 佐藤將之 ................................................................................299 作譯者簡介..................................................................................315 xiv 東洋哲學的創造
西 元日 本中 國 事 蹟
1858 安政5 咸豐8 在新潟縣誕生。
1868 慶應4 明治元 同治7 入學於石黑忠悳的漢學塾(至明治2年)。
1869 明治2 同治8 入學於木村鈍叟的漢學塾(至明治5年)。
1874 明治7 同治13 入學於新潟學校第一分校(舊制長岡洋學 校),並學習西學。
1878 明治11 光緒4 入學於東京大學預備門。
1881 明治14 光緒7 入學於東京大學哲學科。
1884 明治17 光緒10 經過與西周、加藤弘之、井上哲次郎、三宅雪 嶺等商議,設立哲學會。
1885 明治18 光緒11 畢業於東京大學哲學科。 舉行第一屆哲學祭。
1887 明治20 光緒13 設立哲學書院。 創刊《哲學會雜誌》。 創立哲學館。
1888 明治21 光緒14 發行《哲學館講義錄》(通信教育用教材)。 第一次海外視察。
1890 明治23 光緒16 為了募款,開始全國「巡講」。
明治26 光緒
井上圓了年譜
1893
19 刊行《妖怪學講義》。 1896 明治29 光緒22 以「佛教哲學系統論」的研究主題,獲得東京 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02 明治35 光緒28 文部省剝奪哲學館具有的「中等教員免試資 格」(所謂「哲學館事件」)。 1904 明治37 光緒30 舉行哲學堂開堂式。 蔡元培出版自譯的圓了《妖怪學講義》總論。
1906 明治39 光緒32 於哲學館大學校長辭職(退休)。 哲學館大學改稱「私立東洋大學」。 1911 明治44 宣統3 臺灣巡講,共舉行57場。 1912 大正元民國元會見流亡印度大吉嶺的康有為。 1915 大正4 民國4 哲學堂的建物和庭院大約完成。 1919 大正8 民國8 在大連巡講中,因腦溢血離世。享年61歲。 資料來源:三浦節夫:《井上圓了:日本近代の先驅者の生涯と思想》,頁 675685。
xvi 東洋哲學的創造
西 元日 本中 國 事 蹟
導 論 佐藤將之 一、研究井上圓了思想的重要性 本書探求的目標在於闡明當今被稱為「中國哲學」或「東洋 哲學」的學術領域如何誕生、如何形成的問題。1 為了探討此問 題,本書以日本明治時期(1868-1912)為主要探討區間,並關注 井上圓了(Inoue, Enryô,甫水,1858-1919,以下稱「圓了」2)的思 想活動及其著述內容和意義。圓了活躍於從明治中期到大正時期 前半,並為「東洋哲學」學術領域主要創始者或推動者之一。 一般而言,圓了被視為承接所謂明治初期啟蒙知識分子, 1 在中文學界, 與「 西方哲學 」 的對稱概念「Oriental Philosophy」 一詞通常應 為「 東方哲學 」。 只是在本書中的探討對象主要是日本明治時期, 因此基本 上使用當時日本知識分子所採用的「東洋」一詞來表達西文「Oriental」或中 文「 東方 」 之意。 關於日本知識分子為何從近代開始使用「 東洋 」 一詞的問 題,請參閱本書第二章的考察。 2 以下本書各章首次出現井上圓了和井上哲次郎時表示全名,之後各稱「圓了」 和「哲次郎」。
2 東洋哲學的創造 並可稱為「第二代」啟蒙知識分子。一如西周(Nishi, Amane, 1829-1897)、西村茂樹(Nishimura, Shigeki,1829-1902)、中江兆民 (Nakae, Chômin,1847-1901)等前輩,圓了繼承推動日本社會的近 代化的任務,並將當時能代表西方文明的學術體系 「哲學」 移入日本社會。3 關於「哲學」引進於日本社會,圓了最著名的 角色是創立專門學習「哲學」的學校 「哲學館」。4 而圓了身 為著述家,則於其六十一年生涯撰寫多達 182 本專書和講義錄, 以及超過 850 篇大小文章。5 除了創立上述以哲學教育為主要任務 的哲學館,圓了以教育家身分於當時已升格為大學的哲學館「退 休」後,建立號稱「哲學堂」的公共設施,作為推廣全民哲學教 育的據點。6 其實,圓了為了啟蒙居住於山間鄉下的民眾,甚至早 已展開他稱之為「巡講」的地方演講活動,更在其生涯共舉行超
3 關於圓了的哲學建構, 及其對日本學術界與社會的影響等相關議題之著作眾 多。 其中筆者想提及的是針生清人的系列論述, 以及他為井上圓了選集第 1 卷所撰寫的「 解說 」。 請參閱針生清人:〈 井上圓了の思想( )〉,《 東 洋大學史紀要》第 4 號(1986 年 3 月),頁 35-62;〈井上圓了の思想(二)〉, 《 東洋大學史紀要 》 第 5 號(1987 年 3 月 ), 頁 9-31;〈 井上圓了の思想 ( 三 )〉,《 東洋大學史紀要 》 第 6 號(1988 年 3 月 ), 頁 61-90;〈 井上 圓了の思想(四)〉,《東洋大學史紀要》第 7 號(1990 年 3 月),頁 1-28。 4 「哲學館」由圓了於 1878 年(明治二十年)創立,1903 年(明治三十六年) 提升為「哲學館大學」,1906 年(明治三十九年)則再改名為「東洋大學」 至今。 5 三浦節夫:〈 井上圓了の初期思想( その一 ):『 真理金針 』 以前 〉,《 井 上圓了センター年報》第 16 號(2007 年 9 月),頁 50。 6 「 哲學堂 」 由圓了開設, 並以將哲學用於民眾的身心修養為主要目的。 圓了 去世後,長子玄一於 1944 年將全部土地和設施捐給東京都,1946 年迄今以「哲 學堂公園」的名稱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官網「https://www.tetsugakudo.jp」。 7 圓了的「 巡講 」 啟蒙活動從 1890 年到 1919 年期間進行。 根據其旅行紀錄集
過五千次之多。7 關於圓了的學術研究方面,身為明治中期的啟
導 論 3 蒙知識分子,他除了引進與推動「哲學」,以及促使「佛教」的 「哲學化」,還在哲學館開設迄今依然相當著名的「妖怪學」課 程,後來經青年時期的蔡元培譯成中文,出版為中文學界著名的 《妖怪學講義》。8 圓了推動所謂的「妖怪學」就是為了推進「啟 蒙」:藉由闡明人人相信妖怪存在的心理因素,試圖打破民眾在 思考和生活的迷信習慣,以期建立符合科學精神的思維。 二、井上圓了對「東洋哲學」學術領域之形成的 關鍵角色 依筆者來看,在明治時期前半的日本,為了建立「東洋哲 學」(也包含「中國哲學」)的學術領域,9 有五位學者發揮關鍵性 的角色:西周、加藤弘之、費諾羅薩、井上哲次郎,以及井上圓 了。對於「東洋/中國哲學」學術領域的形成,以下將圓了之前 《南船北馬集》的統計,圓了訪問 54 市、481 郡、2,261 町村,總共舉行 5,503 場演講活動。 聽眾總數也有 1,378,675 人之多。 請參閱井上圓了:〈〔 未公 開資料〕南船北馬集.第 16 編〉,《井上圓了研究》第 3 卷(1985 年 3 月), 頁 178。 順帶一提, 圓了的「 巡講 」 不但在日本國內進行, 而且包括臺灣等 地區, 可見其以東亞規模來進行「 巡講 」。 關於圓了的臺灣「 巡講 」 情形, 請參閱三浦節夫等研究。 三浦節夫:〈 井上圓了と東アジア( 二 ): 井上圓 了の臺灣巡講日誌〉,《井上圓了センター年報》第 26 號(2018 年 3 月), 頁 155-201。眾所周知,圓了在大連的演講活動逝世。另見本書附錄一。 8 井上圓了( 述 ):《 妖怪學講義 》( 全六卷 )。 青年時代的蔡元培翻譯全部 內容, 但在印刷之前遭到火災, 其大部分譯稿被燒毀。 是故, 只有「 總論 」 部分得以出版。請參閱本書第七及第九章的考察。 9 關於這點, 迄今最新的研究成果請參閱佐藤將之:〈 近代日本中國哲學的誕 生 以明治十年代在東京大學的課程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第 62 期(2021 年 9 月),頁 121-150。
4 東洋哲學的創造 四位知識分子的貢獻整理如下: 首先,西周以發明「哲學」此一術語而著名,透過在「明六 社」的活動、其本人授課以及著述等方式,傾力推動「哲學」此 一學術體系和方法的普及。不過,一如其他明治初期知識分子, 以「哲學」概念涵蓋東方傳統思想,西周對此則相當保留。 第二位是加藤弘之( Katô, Hiroyuki,1836-1916),為德川末期 受過德文訓練的兩位知識分子之一,並在明治維新後為新政府擔 任第一任東京大學的綜理以及其後身的帝國大學總長(「綜理」
哲次郎,同時讓島田重禮(
,
(Hara,
,
)等其他明治初期的知識分子講授「東洋 哲學」相關的科目。10 由此可說,加藤弘之是近代日本「東洋哲 學」學科的規劃者或制度創始人。 第三位是費諾羅薩(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 費諾羅薩為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就讀大學時已心醉於斯賓塞 (Herbert Spencer,1820-1903)的社會進化論,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的辯證法思想發展。在加藤弘 之邀請下,費諾羅薩於創立時期的東京大學任教八年。這意味著 費諾羅薩是日本第一次提供有系統講授的「哲學」相關課程之知 10 也請參考本書第一章的相關論述。
和「總長」均是「校長」之意),主導明治時期前半的日本高等 教育。與本書主題相關而值得一提的是,加藤擔任東京大學綜理 時,就產生東洋也有「哲學」的想法,而聘任費諾羅薩和井上
Shimada, Chôrei
1838-1898)、原坦山
Tanzan
1819-1892
大學任教。他堅信東方經典和思想蘊含著「東洋哲學」,而特別 在明治時期後半,也就是東京大學發展為帝國大學的階段,長期 以「哲學」觀點講授「東洋哲學」相關科目,並出版大量相關著 作,培養大正時期後主導此學術領域的研究人才。12 除此之外, 哲次郎也努力翻譯哲學相關術語(即漢語化),1881 年將任東京 大學助教授時並出版《哲學字彙》一書。
導 論 5 識分子。就他對「東洋哲學」學術領域相關議題的實際貢獻而 言,雖然其企圖和內容尚屬初步,並只留下片段式的筆記,然而 他至少應該是第一位試圖採用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發展的理論模 式,說明中國古代哲學開展的知識分子。11 第四位是井上哲次郎(Inoue, Tetsujirô,1856-1944)。哲次郎 畢業於第一屆東京大學哲學科,意味著他是接受大學等級教育機
11 關於這點,請看本書第四章的相關分析。 12 唯哲次郎在留歐的六年之間就讀,並畢業於東京大學的服部宇之吉
,
。 13 《 哲學字彙 》 是以 William Fleming 的 The Vocabulary of Philosophy, Mental, Moral, and Metaphysical, with Quota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London
)為底本,將其中的 1,951 術語翻成日文。在 1912 年出版的第三版「序言」中,哲次郎主張:「
and the
term had
been translated
」 從此可以觀察的是, 哲次郎認為 東方思想也有與西方哲學可相「類對」(equivalent)的術語。
構訓練,並為東亞世界第一位接受完備「哲學學科」教育的知識 分子。由於哲次郎受過較完備的哲學訓練,他畢業後便回到東京
13
(Hattori, Unokichi
1867-1939)可視為其例外
the Use of Students
and Glasgow: Richard Graffin and Company, 1857
One
same
sometimes
by various expressions which might be considered quite distinct in their signification by readers unacquainted with original. It was, therefore, very necessary to settle finally the Japanese equivalents of the European technical terms.
6 東洋哲學的創造 若把上述四位學者於「東洋哲學」學科和學術領域發展所扮 演的角色,按照時序整理的話,西周從明治維新至 1870 年以來從 事「哲學」概念的推廣;加藤則承接西周的推廣成果,1880 年前 後實際設計一套完整課程,再於新設立的大學機構建立「東洋哲 學」相關科目的教育課程體系。費諾羅薩和井上哲次郎在加藤所 設立的制度下,同樣以東京大學為據點,使用「哲學」觀點實際 分析且闡述東方文獻的思想意義。費諾羅薩於 1886 年離職,而哲 次郎從 1890 年(明治二十三年)於歐洲回國開始,則以帝國大學 教授身分長期授課與大量著述,並讓「東洋哲學」定著於日本近
出生的哲次郎相比,圓了的年紀則其實尚算相近。只是圓了進入 東京大學時,費諾羅薩已是東京大學的教師,哲次郎也在圓了就 讀期間從文部省回到東京大學任教,所以圓了上過哲次郎的課。 因此,圓了應從他們兩位身上具體學習過已作為 444 「東洋哲學」的 東亞經典思想內容。簡言之,圓了為上述四位的學生輩。既然如 此,在「東洋哲學」學術領域形成過程上,這個事實是否就意味 圓了所擔當的角色小於他們呢?筆者認為並不盡然,圓了的角色 或許比他們更重要。所據理由在於:圓了在其學術生涯不但繼承 上述四位個別實踐的幾近全部事項,而且對其實踐達成進一步發 展。其實,圓了於「東洋哲學」學術領域的形成過程,甚至還能 開拓上述四位尚未做過的事項。
代大學的課程,發展為人文學術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 我們考慮「東洋哲學」學術領域的形成時,與上述四位擔 當的角色相比,圓了的角色和貢獻為何?如前所述,他生於 1858 年,與 1829 年出生的西周,以及 1836 年出生的加藤相比,顯然 屬於下一世代;不過,與 1853 年出生的費諾羅薩,以及 1856 年
Funayama, Shin’ichi,1907-1994)評定日本哲學史的著名研究,圓了被視為明 治哲學史上「現象即實在論」的開創者,西田則為「大成者」。15 接著,圓了與加藤弘之擔任東京大學綜理類似的角色,亦即 在 1887 年(明治二十年)設立「哲學館」。正如其名稱所示,哲
導 論 7 那麼,圓了在什麼方面繼承或發展上述四位個別實踐的事項 呢?首先,如上所述,西周向日本社會推廣「哲學」概念的理 解;於此,圓了在東京大學畢業後出版不少推廣「哲學」的啟 蒙書、概論書以及課本(當時稱為「講義錄」)。其中最著名的 哲學啟蒙書,就是圓了 1886 至 1887 年出版的《哲學一夕話》全 三編(見書前彩圖 8)。眾所周知,《哲學一夕話》為西田幾多 郎(
,
)就讀高中時期的愛書,更受其內
14 哲學概論書則有《哲學要領》、《倫 理通論》等,其屬於日本非從西文翻譯的作品當中,最早期的
學)哲學專攻的優秀人才,也實際幫助他們確保經濟上的依靠。 其實,圓了為了促使哲學知識的出版與流傳,同年還設立哲學書 院。其不但是出版圓了主要作品以及《哲學會雜誌》等哲學相關 14 西田回想曰:「 原本我沒有專攻哲學, 而是思考專攻理科方面。 當時有出版 一本叫井上圓了的作者所寫的〈 哲學一夕話 〉 之薄薄小冊子。 我讀了之後沛 然產生對哲學的興趣, 並受到刺激而漸漸進入哲學的世界。」 クラウス. リ ーゼンフーバー(等合編):《西田幾多郎全集》第 24 卷(東京:岩波書店, 2009 年),頁 80。 15 請參閱舩山信一:《明治哲學史研究》,《舩山信一著作集》第 6 卷(東京: こぶし書房,1999 年;1959 年初版),頁 105。
Nishida, Kitarô
1870-1945
容啟發方有志成為哲學家。
哲學和哲學(倫理)史概論書。因此,正如舩山信一(
學館就是圓了為了推動宗教界人士以及各級教師提升哲學素養 而創立的學校。圓了所設立的哲學館雇用東京大學(和帝國大
8 東洋哲學的創造 著作的書店,也藉由成為「哲學會」等學會辦公室,擔任哲學人 才交流場所的角色。 16 針對費諾羅薩所推行的部分,即由西方哲學發展模式來構想 東亞文獻中的哲學思想發展,圓了從東京大學在學至畢業後時 期,出版《哲學要領》當中「支那哲學」一項,並特別按照黑格 爾的思想辯證發展的模式,闡述中國古代諸子百家哲學的開展。 這就是基於費諾羅薩觀點所提出的進一步展開。 至於圓了可以比擬哲次郎角色的貢獻有三:其一,主導日本 首度專門討論哲學的學會 「哲學會」的成立和運作;其二,
可類比的角色重複,還是要強調的是,圓了就讀東京大學時,便 開始以剛學習的「哲學」觀點來探討儒學文獻的哲學問題,並將 此觀點實際出版為學術論文。雖然哲次郎也曾撰寫這方面的大量 文章,但其留歐之前只發表過其中一篇,且該文僅論及西方學者 誤會孔子的初步論 點。17 因此,將東亞文獻的「哲學內涵」當作 近代學術議題,並實際以近代式的學術論文發表一系列研究專 文,圓了應該是第一位東亞知識分子完成上述事項(容後詳述)。 16 請參閱針生清人:〈 東洋大學學祖 井上圓了(1858-1919)〉, 收於東洋 大學校友会創立 100 周年記念委員会記念誌部會( 編 ):《 東洋大學校友會 100 周年記念誌》(東京:東洋大學校友會,1994 年),頁 29-30。 17 井上哲次郎:〈 泰西人ノ孔子ヲ評スルヲ評ス 〉,《 東洋學藝雜誌 》 第 4 號 (1882 年 1 月),頁 53-56。
主導《哲學會雜誌》(以上「哲學會」的學術期刊)以及《東洋 哲學》兩部學術期刊之創刊和早期經營;其三,雖然與費諾羅薩
個別開拓的路徑,包括推廣「哲學」、創立專門教授哲學的教育 機關、栽培和雇用哲學人才、籌劃專門探討「哲學」和「東洋哲 學」的學會,以及發行學術期刊等,均有巨大貢獻。
那麼,除了上述對於「東洋哲學」和「中國哲學」學術領域 形成於制度層面的貢獻,圓了對這兩個內容本身建構有何貢獻? 又或提供何種創見?換言之,圓了積極發表與「東洋哲學」和 「中國哲學」學術領域形成相關議題的著作,其構築了何種學術
導 論 9 由是觀之,圓了身為上述四位的下一世代知識分子,從 1872 年西周提及「哲學」重要性的《百一新論》,以至 1900 年前後冠 上「東洋哲學史」或「支那哲學史」等研究著作陸續出版的三十 年之間,特別是 1885 年左右到 1890 年代的十幾年,在「東洋哲 學」和「中國哲學」學術領域的形成過程,承擔促使其進一步
發展的關鍵角色。換言之,圓了一方面根據上述四位知識分子
討,以下依據筆者理解按照時序列舉特別重要的三點: 第一點,如上所述,圓了按照從費諾羅薩學習的黑格爾哲學 辯證法思想發展的模式,試圖建構中國哲學的演變過程。其實此 外,圓了根據在東京大學所學的哲學觀點,分析《孟子》、《荀 子》以及《周易》等古代儒家文獻 這些也是傳統經學的核心 文獻 所呈現的哲學意義。基於哲學觀點對中國古代文獻思想 內容作出分析,始於費諾羅薩和井上哲次郎,只不過他們實際作 為多停留在以授課內容初步提出中國古代思想的概要而已。相較 之下,圓了則從就讀東京大學到剛畢業的時期投稿《東洋學藝雜 誌》和《學藝志林》,此兩份學術期刊於明治中期繼承《東京學
見解?本書各章論述將針對此提問的考察,進行具體且詳細的探
10 東洋哲學的創造 士會院雜誌》並模仿西方的 Nature,屬於當時日本最高學術水平 的期刊。圓了從 1882 到 1886 年之四年期間針對孔子形象問題、 《孟子》邏輯運用、《荀子》和《周易》內容的哲學意義等議題, 共發表過五篇學術 44 專文。18 依據筆者理解,這些論文在東亞學術 思想發展的歷史當中,應是第一次作者為曾受哲學學科正式教育 的東方知識分子,並為探討「中國哲學」相關議題而撰寫的學術 著作。 第二點,在日本學界至少已被廣泛認知的,就是圓了由哲學 觀點重新建構佛學思想的意義。具體而言,圓了在此方面所為有 二:其一,經過在東京大學學習哲學的過程,探求在何種思想 當中存在「(哲學)真理」的問題。正如圓了研究者所熟悉,依
教中發現哲學真理,也可謂在東方受過哲學學科訓練的知識分子 第一次「發現」佛學哲學意義的一刻。其二,圓了不但堅信他在 佛 經中發現哲學真理,而且在東京大學畢業之後,與經營哲學館 同時,也進行原始佛教的哲學建構,其成果則以《佛教哲學系統 論》於 1886 年獲得東京大學的論文博士學位。19 圓了之前共有十 四位獲頒授博士學位,均為文部省授予當時著名學者(如加藤 18 關於圓了在中國哲學相關議題發表的五篇論述之內容和意義, 請參閱佐藤將 之:〈中國哲學在井上圓了思想中的位置〉,《國學論衡》第 9 期(2021 年 5 月),頁 117-137。 19 很遺憾地, 在現存於帝國大學所發布的公文中, 並沒有記錄圓了博士論文的 題目, 因而對其學位論文題目尚有不同看法。 在此則採用佐藤厚最新研究所 提出之觀點。請參閱佐藤厚:〈圓了の學位論文の原稿をめぐる問題〉,《國 際井上圓了研究》第 9 號(2021 年 3 月),頁 152-153。
據 1889 年出版的《佛教活論序論》前言,他以相當動人的筆致 生動描述:終於體會「(哲學)真理」在佛學的存在。圓了在佛
弘之等),或從歐美國家留學返日的青年教師(如哲次郎等)。 相形之下,圓了的博士學位則基於向研究所實際提交論文而獲頒 授。 20 因此,圓了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藉由提交博士研究來獲 得博士學位的知識分子。這意味著在東亞世界學術領域作為哲學 之佛教,就是以圓了的博士研究為契機所逐步形成。 第三點是圓了和孔子的關係,與第二點相比,學者過去較忽 略其重要性。筆者認為,圓了由哲學家的立場讚揚孔子的言論和 活動,而成為二十世紀初期東亞各地展開「孔子教」活動的起源 之一。於此先要提及的是,正如圓了研究者普遍所知,圓了從 1885 年(明治十八年)開始祭拜「哲學四聖」,即釋迦牟尼、蘇 格拉底、康德21、孔子。蘇格拉底和康德是西方哲學史脈絡公認的 兩大哲學家,22同樣地,按照上述第二點的理路,就圓了在佛教中 找出哲學真理而言,釋迦牟尼則是代表東洋哲學的大偉人。其實 循此,即哲學真理在佛教能被找出來,只祭拜蘇格拉底、康德、
導 論 11
湯島聖堂 1907 年曾以非常盛大的規模復興「祭孔」之際,圓了已 20 關於圓了提交博士論文和其審查以及頒授學位的過程, 有山內四郎和三浦節 夫的研究。 請參閱山内四郎:〈 井上圓了の學位に就いて 〉, 收於東洋大學 井上圓了研究會第三部會( 編 ):《 井上圓了の思想と行動 》( 東京: 東洋 大學,1987 年 ), 頁 349-357。 也請參閱三浦節夫:《 井上圓了 日本近 代の先驅者の生涯と思想》(東京:教育評論社,2016 年),頁 368-377。 21 在此我們也無妨留意圓了所選的並非宗教偉人耶穌,而是哲學偉人康德。 22 關於圓了的祭孔行為是否影響康有為對孔子教的提倡, 這點尚待釐清, 基於 從康有為和梁啟超兩位在他們流亡時期有親自見過圓了, 所以他們應該在流 亡時期就已知悉圓了實踐祭孔一事。
釋迦牟尼等「三聖」應該就夠了。儘管如此,為什麼還把孔子與 其他「三聖」一起「封為哲學聖人」並定期祭拜呢?與此相關,
12 東洋哲學的創造 被列為二十位評議人之一。23 從結論而言,圓了極為推崇孔子。 1894 年《東洋哲學》創刊時,封面插畫即選擇孔子,釋迦牟尼的 畫像則在第二號才出現。圓了在他逝世之年(1919 年,大正八 年),即人生最後階段,將其著作取了「大正小論語」的書名。 其實可能最重要的是,圓了於晚年興建的哲學堂中心建物之中, 其於哲學四聖雕刻石碑之前,還樹立孔子的坐像。的確,從圓了 言論和行為可以觀察到,1890 年代之後他崇拜孔子之意念漸漸加 深,隨著接近晚年,他崇拜孔子之念似乎逐漸超過其他「三聖」 的程度。筆者推測:圓了在哲學堂「絕對城」一棟只安置孔子坐 像,部分理由應出於晚年他對孔子的重視已某種程度超越其他 「三聖」。 24 不過到此,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圓了晚年崇拜的孔子應該 並非經學的聖人,或所謂「儒教」教祖,他在青年時代還曾批評 這樣的孔子。相異於此,他晚年思慕的孔子正是身為道德哲學實 踐者之孔子!圓了心中的孔子在此意涵上所構築的「東 洋哲學」 價值中占據核心地位。 總之,儒學和佛教是東方傳統的兩大思想和價值體系,1867 年至明治維新後的十多年之間,對日本社會的思想影響力均似乎 漸見式微。然而,經過明治時期知識分子長達三、四十年進行 「哲學的引進」,反而把兩者逐漸轉換成當時正在形成的「東洋哲 23 在中山久四郎( 編 )《 聖堂略志 》 相關說明中, 圓了是第一位被列舉的。 發 起人之代表則為嘉納治五郎(Kanô, Jigorô,1860-1939)。 請參閱中山久四 郎(編)《聖堂略志》(東京:斯文會,1935 年),頁 66。 24 筆者如此觀點將在本書第四章闡述。
導 論 13 學」或「中國哲學」,成為該學術領域不可或缺的思想成分。25 「東洋哲學」的形成在大正時期之後,促進儒學價值的「國民道 德」化,以及佛教的脫宗教化(及其反彈)等思想和文化的新潮 流。圓了即位於此思想轉換過程的正中間,無論在整備制度的層 次,抑或思想內容轉換或發展,皆擔任核心角色。 三、本書構想和架構 基於上述問題意識,本書以下九章將由不同作者所撰寫的
的思想張力。第三個主題是第七章到第九章,試圖闡明圓了的著 作和思想對於中國近代知識分子龐大與多樣的影響。圓了的著作 除了為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章太炎(18691936)、蔡元培(1868-1940)等近代知識分子思想形成帶來深刻影 響,更影響當時留日學生,甚至光緒皇帝(1871-1908,在位 18751908)本人也曾御覽圓了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此三章的探討同 時呈現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在尋求中國的國家、社會和思想近代化 25 關於這點,較為詳細的探討請參閱佐藤將之:〈近代日本中國哲學的誕生 以明治十年代在東京大學的課程為中心〉,頁 121-150。
專論組成,整體內容大抵按照三個主題展開:第一個主題是第 一章到第四章,主要探討從東京大學創立到發展期(即 1880 年 代),圓了對東洋哲學如此學術領域發展所擔當的關鍵角色。第 二個主題則是圓了所建立宗教哲學的目標、內容和意義。第五章 和第六章分別探討圓了建立的「妖怪學」在宗教哲學上的意義, 以及圓了「政教觀」在明治政府主張需要「公認」佛教下所產生
14 東洋哲學的創造 時,他們各自發展圓了的思想,以致後來勾勒的理想藍圖不但多 樣,甚至出現彼此對立的情況。 本書各章探討梗概如下: 第一章是三浦節夫所撰寫的〈東洋哲學的制度和思想起源: 東京大學的誕生和井上圓了的角色〉。三浦按照時序,從明治初 年東京大學的創立歷史談起,闡述與「東洋哲學」相關課程的發 展,分別說明:加藤弘之對哲學相關學科的籌劃;費諾羅薩、原 坦山與哲次郎三位所編課程內容的梗概;圓了於東京大學在學期 間的學習、思索與出版著作的內容。根據三浦所論,圓了對「東
前後,終於發現在三千年前的佛教當中,蘊含與西方哲學同樣的 「哲理」存在。 第二章是柴田隆行所撰寫的〈「東洋哲學』在生成時期的外 延與內涵」〉。與第一章相比,三浦主要探析圓了於東京大學在學 期間對「東洋哲學的發現」之事實和思索脈絡,柴田的討論範圍 則包括圓了晚年所出版著作所展開的主張,並與哲次郎、西田幾 多郎對「東洋哲學」建立的觀點作比較考察,以批判性觀點觀察 圓了對「東洋哲學」建立的嘗試,提出其觀點蘊含排斥西方哲學 當中「分析性」思維傾向的問題。然而,柴田也未忽略圓了思想 中「作為能綜合東西方哲學的『東洋哲學』」等充滿其所稱「活」 (充滿生命力量)的實踐訴求。換言之,柴田認為圓了在建立「東
洋哲學的發現」以三階段進行:他特別藉由大學二、三年級時 密集學習西方哲學的經驗,從始確信西方哲學蘊含「真理」存 在;根據其對西方哲學的理解,針對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的哲學意 義撰寫學術論文,一一檢驗其中哲理的內容;最後至 1885 年畢業
圓了相關著作,包括青年時期的《哲學要領》、《真理金針》以 及《佛教活論序論》當中,對於「佛教」是否含有哲學真理的看 法,以至其晚年( 1917)撰寫的《奮鬥哲學》展開關於哲學意義 的說明。其實,佐藤厚與前章柴田的主張相近,圓了的觀點從青
導 論 15
的明治知識分子對此相關言論,探討
年時期到晚 年時期有所變化,從「佛教中含有哲學真理」轉換成 「為了改善人生的活動」的主張。根據上述兩段考察所獲得的見 解,佐藤厚指出明治時期知識分子接觸如西方哲學的「他者」, 藉由將「哲學」視為促進「東方」和「西方」溝通的「語言橋 梁」,追求「東洋哲學」的價值與存在可能性。 第四章是佐藤將之撰寫的〈成為「哲學家」的孔子、成為孔 子的井上圓了:近代日本「孔子教」之淵源探析〉。雖如本書眾 多論者所示,圓了 1885 年出版的《佛學活論序論》表示他認為哲 學真理於佛典中存在,但假設如本書第六章哈珊的論考所言:對 於圓了而言,由於佛教的價值主要只留在建立日本國家和社會秩
洋哲學」同時,也尋求人人都要實踐道德倫理價值的哲學。 第三章是佐藤厚所撰寫的〈井上圓了的東洋哲學與佛教〉。 本章所探討的問題主要有二:第一,藉由關注圓了所統籌的《哲 學會雜誌》和《東洋哲學》兩部哲學學刊的內容,以及參與創刊
1880 至 1890 年代(約明治 二十年代)推動「東洋哲學」學科與研究的主要知識分子如何理 解「東洋哲學」的學術情形。佐藤厚指出,雖然東洋思想傳統是 否能稱上「哲學」的議題於當時知識分子之間尚有歧見,但針對 從東洋思想傳統抽出與西方哲學相類的「哲理」,以此振興「東 洋哲學」學科之必要,這點則有共識。本章後半的論述分別探討
16 東洋哲學的創造 序安定的層面,所以也可以合理懷疑佛教是否屬於圓了本人價值 系統的核心。耐人尋味的是,佐藤將之藉由仔細分析圓了討論孔 子言論的變化,發現隨著修身的過程,以及提升對哲學實踐價值 的認同,也提升他對孔子的推崇程度。若從 1890 年出版的《星界 想遊記》的敘述內容,以及建造哲學堂中孔子坐像和四聖石碑的 關係來看,圓了似乎認為為了體會哲學真理,人生就需要實踐儒 家提倡的「五倫」德目,而孔子躬身實踐修身,就是晚年圓了認
第五章是井關大介撰寫的〈井上圓了的妖怪學與宗教哲
怪學」由三層次組成理論架構:儒家「遠怪力亂神」的思維、 (西方)哲學理解宇宙存在的認識構造、心理學對於「心」作用 的探求。圓了志在透過克服心中浮現的「妖怪」虛像,體會在 儒學稱為「太極」、西方哲學為「哲理」、佛教為「真如」的 境界。井關主張,其實圓了「妖怪學」並沒有促使排斥「迷信」 的「脫宗教化」傾向,而是基於對哲學價值的肯定,重建「宗教 信仰」的形上基礎。除此之外,本章也扼要說明圓了的「心理 學」,並試圖釐清其特點。 第六章是由埃及學者哈珊.哈爾布(Hassan Kamal Harb)所 撰寫的〈井上圓了論政教分離: 以《日本政教論》為中心〉。與 前章井關論述圓了的「妖怪學」具有建立理想宗教哲學的內涵相 比,哈爾布則關注在圓了的宗教哲學作為促使日本國家、社會趨
為「東洋哲學」應發展的內涵。
學〉。不可諱言,在當今中文學界中,圓了最能與「妖怪學」提 倡者的稱號產生聯想。一般而言,圓了的「妖怪學」通常被理解 為打破民間迷信的嘗試。井關藉本章的討論,以闡明圓了的「妖
於圓了思想和著作的評論。李立業的研究藉由釐清圓了著作中譯 的情形,以及中國知識分子對圓了思想的相關言論,呈現圓了著 作和思想對二十世紀初中國近代化的巨大影響。李立業由三方面 具體證實此種情 形:第一,康有為、梁啟超兩人親自與圓了見 面,特別是梁啟超在著作中積極引進圓了思想內容。第二,圓了
導 論 17
向秩序和安寧的宗教角色。哈爾布仔細考察圓了 1889 年出版《日 本政教論》的內容,並敏銳觀察到圓了的宗教論蘊含雙層性:一 方面接受所謂「政教」分離的原則;另一方面卻主張明治政府需 要「公認」佛教,並強調外來宗教對日本國家、社會的威脅。哈 爾布釐清圓了的佛教觀,讓我們發現圓了佛教觀的思想張力:圓 了雖然主張唯佛教中含有「哲理」,然而之所以明治政府要「公 認」佛教,則是因為佛教已融入日本歷史和社會的固有特性。 第七章是李立業所撰寫的〈井上圓了的中文譯著與近代中國 的思想啟蒙〉。李立業以譚汝謙《中國譯日本書綜合目錄》所列 十二種圓了著作中譯的事實為切入點,對於這些譯本在中國各地 圖書館的藏書情況詳細考察,並蒐集晚清至民國初年各種文獻對
的「妖怪學」經過蔡元培的翻譯,為中國知識分子帶來重大影 響,其著作反覆出版迄今。第三,圓了思想的影響並非只見於當 時所謂啟蒙知識分子的思想形成,當時留日學生更把圓了著作積 極介紹給中國的言論界。不單如此,就如上述《歐美政教紀原》 一例,則更得光緒皇帝親眼御覽。 第八章是王青所撰寫的〈井上圓了的佛教哲學對梁啟超的影 響〉。王青在李立業提出「圓了著作對於中國思想近代化發揮巨 大影響」這一觀點基礎上,圍繞圓了和梁啟超兩人對於佛教觀
18 東洋哲學的創造 與康德哲學的理解,進一步闡明圓了發揮的實際影響內容和意 義。筆者認為本章主要釐清以下三點:第一,將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首次介紹給中國的梁啟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 之學說〉(1903),實受到圓了啟發,並以圓了對康德的理解為 基礎撰文。第二,圓了對梁啟超的思想影響並不限於循此理解各 哲學家的層次而已,其實梁啟超對「哲學」和「佛教」的理解也 似乎是對圓了相關著作的一種展開。第三,王青也發現圓了思想 對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影響之多樣:梁啟超從圓了的思想學習佛教 的宗教觀、融合科學與哲學的合理精神,以及康德哲學的認識論 等,由此有志於融合東西思想以創建新的東方哲學,並將上述思
崇信。 置於本書最後一章第九章是彭春凌所撰寫的〈章太炎與井上 圓了:一種思想關聯的發現〉。與前兩章同樣的理路下,本章傾 力釐清圓了對中國近代思想影響的規模、深度以及多樣性。彭春 凌在本章關注的是另一位在中國思想近代化擔當重要角色的人物 章太炎。藉由探析章太炎對日本近代宗教思想的探歷過程, 發現圓了的思想竟然也深化章太炎對革命思想的洞察,尤其是對 於革命主體的心理建設層面。根據彭春凌所論,章太炎的宗教觀 念從姉崎正治( Anesaki, Masaharu,1873-1949)式的理解,轉向圓 了式的理解,而此轉換反映出革命者由思考如何對外抵制宗教侵 略、對內動員群眾,過渡到聚焦革命主體如何建立自身的道德修
想貢獻於世界學術之發展。蔡元培則吸收圓了的佛教護國論,並 堅信建設近代化國家時,當務之急是以科學徹底揭露妖怪、幽靈 等異常現象。與此相關,另一位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巨人 康 有為在與圓了的實際互動當中,最受到鼓勵的則是 圓了對孔子的
應有的注意。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學界終於開始重視圓了對 於思想、學術及社會活動的巨大影響。針對圓了思想的研究,除 了從哲學、日本思想史、佛學等研究領域切入,還在宗教學、人 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科學思想等不同學門全面性展開。不但 如此,對於圓了思想的研究也吸引不少國外(日本外)學者的關 注。再者,隨著國際井上圓了學會於 2012 年 9 月成立,由此進展 的研究活動漸趨國際化,26在日本之外進行近代東亞思想研究的專 家也開始關注圓了思想,以及圓了思想影響到當時與日本同樣推 動近代化的國家,中國、朝鮮的思想啟蒙化亦受到圓了思想的巨 大影響。隨著研究環境 的整備,圓了相關研究著作的出版量同樣
導 論 19
,
快速增長,其中值得關注的是 2016 年開始出版《國際井上圓了研 究》學刊。其為日文和英語的雙語學刊,截至 2021 年已出版三 十多篇英語相關論著。27 關於英語的圓了研究,Kathleen Staggs 早 已在 1983 年出版 “‘Defend the Nation and Love of the Truth’: Inoue Enryō and the Revival of Meiji Buddhism” 一文。28 近年則以圓了哲學為主題 26 國際井上圓了學會在其成立之後, 每年舉辦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並以 日、 英雙語出版《 國際井上圓了研究 》(International Inoue Enryo Research: Bilingual Open Access Journal),2021 年 3 月出版第 9 集。 27 該書 2019 年由東洋大學出版。 28 出版於 Monument Nipponica, Vol. 38, No. 3 (Autumn, 1983), pp. 251-281,是該 作者在 1979 年向普林斯頓大學提交的博士論文所修改而成。
養和行為邏輯。彭春凌認為這樣的轉換代表清末革命者對「革 命」的認知愈益深化。 若我們回顧二十世紀日本思想學界,如上所述,圓了對近 代思潮的形成發揮巨大影響,但與西周、福澤諭吉(Fukuzawa, Yukichi
1835-1901)等其他明治啟蒙知識分子相比,卻沒有受到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東洋哲學的創造 : 井上圓了與近代日本和中國的思想啟蒙 = The creation of oriental philosophy : the enlightenment of though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 and China by Inoue Enryo/ 佐藤將 之 , 三浦節夫 , 佐藤厚 , 柴田隆行 , 井關大介 , 哈珊 . 哈爾布 , 李立業 , 王青 , 彭春凌作 ; 佐藤將之編 . -- 初版 . -- 臺北市 : 國 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發行 , 2023.01 面 ; 公分 . -- ( 人文社會叢書 ; 19) ISBN 978-986-350-672-0(平裝) 1.CST: 井上圓了 2.CST: 學術思想 3.CST: 日本哲學 4.CST: 佛教哲學 131.91 111018663 人文社會叢書 19 東洋哲學的創造:井上圓了與近代日本和中國的思想啟蒙 印 製 長達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23 年 1 月初版 定 價 新臺幣 480 元整
02)3366-9986 https://press.ntu.edu.tw E-mail:ntuprs@ntu.edu.tw
臺北市 104472 松江路 209 號 1 樓 電話:(02)2518-0207 國家網路書店 http://www.govbooks.com.tw
總 監 張俊哲 責任編輯 蔡旻峻 內頁排版 張碧娟 編輯協力 宋柏成 封面設計 兒日 發 行 人 陳文章 發 行 所 國立臺灣大學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法律顧問 賴文智律師 展 售 處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臺北市 106319 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電話:(02)2365-9286 傳真:(02)2363-6905 臺北市 100047 思源街 18 號澄思樓 1 樓 電話:(02)3366-3991~3 轉 18 傳真:(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五南文化廣場 臺中市 400002 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話:(04)
編 者 佐藤將之 作 者 佐藤將之、三浦節夫、柴田隆行、佐藤厚、井關大介、哈珊.哈爾布、 李立業、王青、彭春凌(依章節先後排序) 譯 者 深川真樹、馮璐 叢書主編 張俊哲 http://www.wunanbooks.com.tw GPN :1011200002 ISBN:978-986-350-672-0 本書已通過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學術審查 ◎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
222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