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 關注世界貧窮及 發展議題的雜誌
這裡,戰在燃…… 蘇丹 烽煙不絶50年 America’s Army 真假戰場? 在魔鬼掌管的地上 闖出路 水.圍城
020
猜「相」
目錄
猜一猜,相中的果實是甚麼?
圖︱Annie Bungeroth / Oxfam
無窮
20期
2009.04
《無窮》雜誌免費派發地點 香港
封面
薄扶林 中環
七一吧 尚書房 Flow Organic Bookshop 聖約翰座堂書店
灣仔
有機地 聖雅各福群會 尚書房 香港藝術中心 城邦書店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
猜「相」
01
目錄
02
伊拉克婦女 頭號關注人身安全
專題
這裡,戰在燃……
04
編者語
06
蘇丹 烽煙不絕50年
08
為何會打仗?
10
America’s Army 真假戰場?
11
武裝衝突知多少?
12
在魔鬼掌管的地上 闖出路
14
讀者問卷調查
15
猜「相」答案
16
水.圍城
18
全球暖化天氣變 姊妹頂着半邊天!
20
初春的笑臉
22
行動.曆
23
訂閱表 發展多媒體
封底
Simply Organic Roundtable Café 香港中央圖書館 Pumpernickel
天后
Les Artistes Café
Pumpernickel
北角
香港樹仁大學
Café 21
柴灣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紅磡
香港理工大學
尖沙咀
讀書好棧
油麻地
Kubrick
佐敦
公平點
旺角
序言書室 尚書房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提示:不是生果 答案在P. 15
出版 執行編輯 封面插圖 設計 印刷
樂施會 董紫筠 ahko 扭計式(香港)設計有限公司 大通印刷製品廠 本雜誌以再造紙及大豆油墨印刷
本刊圖文版權為樂施會所有,如欲轉載或使用,請致電 31205223 編 輯部查詢。 樂施會是一個獨立的發展及救援機構,建基香港,跨越種族、性別、 宗教和政治的界限,與貧窮人一起面對貧窮和苦難,讓所有人得到尊 重與關懷。樂施會為國際樂施會成員。
榆林書店 Club O Tc2 書得起
九龍塘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
長沙灣
勞資關係協進會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分校
美孚
紫羅蘭書店
觀塘
Kubrick
將軍澳
新界
有機地 明愛徐誠斌學院 h!p Holiday
書得起 正文書店 阿麥書房 人民公社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銅鑼灣
九龍
香港大學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尚書房
屯門
嶺南大學 國際十字路會 尚書房 香港教育學院 仁愛堂社區中心田家炳圖書館 仁愛堂彩虹社區綜合發展中心
荃灣
曠野書店
香港珠海書院
葵涌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青衣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工商資訊學院
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沙田圖書館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大埔
香港教育學院
大埔農墟
西貢
香港科技大學
01
無窮關注
伊拉克婦女 頭號關注人身安全 無窮關注
伊拉克婦女 頭號關注人身安全
文 ︱ 樂施會 圖 ︱ Ceerwan Aziz / Oxfam
伊拉克婦女 頭號關注人身安全
母兼父職 養活孩子
最擔心人身安全
與17名親人住在Al Sadr區一所房子的Nour,跟三名孩子擠 在其中一個房間。她說戰爭爆發後,這區變化很大,居民多 了,街上經常佈滿垃圾,甚至屍體,而且經常污水橫流。至 於飲用食水,也不見得安全,「大廈的水泵同時處理食水和 污水,我們要用氯氣和藥丸消毒食水。有些人沒錢買藥,很 易染上霍亂、傷寒、腸道感染等傳染病。」
樂施會聯同伊拉克婦女團體Al-Amal Association在2008年 進行調查,訪問了1,700名伊拉克婦女,發表「In Her Own Words: Iraqi women talk about their greatest concerns and challenges」報告。
由於暴力和襲擊事件經常發生,她和親友都盡量留在家中。 「看到街上的屍體和毀爛的房屋,我們真的身心疲累,就是 我的孩子也厭倦這種長期處於緊張和恐懼的生活,並曾說: 『我們想死,了結此生。』作為母親,我只得忘卻自己的恐 懼,全力照顧他們。」
調查發現雖然伊拉克局勢已較前平靜,然而婦女的人身安全 依然受到威脅。同時,許多在戰爭或衝突中喪偶的婦女,至 今仍沒有得到國家的法定賠償或援助,無法負擔清潔食水、 電力、食物、醫療及子女教育的開支。樂施會呼籲國際社會 關注伊拉克婦女的狀況,並要求伊拉克政府投入資源,重新 提供社會福利及重要的公共服務。
遇上爆炸 左眼失明 為了賺錢養孩子,Nour冒險離家上班。2008年4月,她在下班 回家途中,遇上炸彈襲擊。「炮彈碎片擊中我坐的車輛,我被 其中兩片擊中左眼和大腿,不停流血。後來,我被送到其中一 家從前全中東最好的眼科醫院,但醫生卻因沒有X光器材,不 肯替我診治。後來,我被轉送到另一家醫院,切除眼球。腿上 的碎片則在六個月後才取出。」 Nour憶述,醫生說若醫院擁有戰前同樣的儀器,她的左眼可 治好的。現在,她的眼窩還不時流血,而且經常頭痛,縱使 醫藥費昂貴,也要接受治療。「我希望身體可以復元,那麼 就可以再次工作。」
母兼父職的Nour下班時,遇上汽車炸彈襲擊,致左眼失明。
伊拉克婦女面對的問題 60%
最關注的是人身安全問題 許多伊拉克婦女在戰爭中失去丈夫,要出外謀生,養活家人。
55%
2003年至今,曾遇過暴力事件 40%
個人安全情況較2006及2007年差
多年戰禍,令伊拉克許多婦女失去丈夫,要獨力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擔。據估計,當地有多達74萬名寡婦。
76%
沒有得到政府任何撫恤金的寡婦 33%
2003年至今,沒有得到任何人道援助
丈夫在波斯灣戰爭中喪生的Nour是其一人。為養活三名孩子,她身兼多份清潔工作,並把大部分收入用 來為孩子交學費,希望他們學有所成。怎料她卻在下班途中遇上爆炸,失去左眼。
無法每天得到食水供應 每天只有三小時或以下的電力供應
*Nour為假名,以保障當事人的安全。 了解更多: http://www.oxfam.org.hk/public/contents/category?lang=big5&cid=6465
02
46%
收入較2007年下降
較2007年更難得到具質素的醫療服務 子女沒有上學
24% 33% 42% 40%
100%
03
專題
這裡,戰在燃……
這裡,戰在燃……
專題
編者語 以色列轟炸加沙地帶、菲律賓棉蘭老島再爆發叛軍與政府軍衝突、蘇丹 達爾富爾270多萬人因長期內亂,流離失所…… 這些武裝衝突、戰爭,有聽過?沒聽過? 那些在腦海中浮現的戰爭影像、印象、想像,到底從何而來?年長一輩 口耳相傳的真實故事?電影、電視的片段?戰地照片的影像?新聞報道 的記載與描述?War Game的體驗?還是電子遊戲的虛擬戰場? 法國理論家布希亞曾宣稱,上世紀90年代的波斯灣戰爭根本沒有發生, 它不過是由媒體營造出來的;而作為媒體資訊消費者的我們,透過媒體 消費戰爭的新聞、戰爭的影像,但是卻永遠無法知道和肯定 戰爭是否確實曾經發生。 我們透過新聞媒體「認識」戰爭,美國軍方則利用電子遊 戲招攬年輕人,加入軍隊,並作為軍事訓練的工具,讓 軍人熟習戰鬥環境。 不過,戰爭不管如何「遊戲化」與「電子化」,戰地 上的平民卻實實在在承受着戰亂的苦果 — 家園被 毀、與家人生死別離、疾病肆虐、糧食不足、基本 服務短缺。為逃避戰禍的蘇丹達爾富爾平民,別 無選擇,只得暫時在臨時營地棲身,但是他們都 有共同的願望 — 和平早日來臨,回復往昔自 給自足的生活。 處於安定環境的我們,除了認識在文字上和 鏡頭下、在媒體另一端的戰爭與衝突外, 還會不會有更多的可能?今年年初,一班 香港人自發組織抗議以色列轟炸加沙地帶 的行動,不就是另一種可能嗎?無疑, 關心是不會令戰爭即時停止,但是要有 關心,才會有找到出路的可能。
經年戰火,安哥拉許多房屋和基礎設施都受到嚴重破壞。 圖 ︱ Andy Hall/ Oxfam GB
04
05
專題
這裡,戰在燃……
這裡,戰在燃……
蘇丹 烽煙不絕50年
專題
文 ︱ 樂施會 生活徹底改變
達爾富爾人道危機加劇
「我們的生活曾經很好、很充裕,有良好的基建設施,可 以自給自足。若有剩餘,還可到市場上跟其他交換所需, 不用分毫。」Yosif回憶中的家鄉生活,自2003年村莊受到 襲擊後,徹底改變。
蘇丹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原本就是個多元種族共存 的地方,北部主要為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而南部則是 信奉基督教的非洲人。上個世紀,英國和埃及共同管治 蘇丹期間,把大部分資源用於發展北部,令南北部的經 濟和發展懸殊,加劇各族間的不和。
「他們殺死來不及逃走的人,搶去我們所有財物和牲口, 毆打和強姦被捉去的婦女,而且鍥而不捨追着我們。這實 在很可怕!」他與家人不斷逃亡,四處尋找安全的地方棲 身。「我們把孩子放在肩上,不斷逃走、逃走,直至身無 分文。幸好,我們抵達El Fasher鎮。感謝神,我們在那裡 得到人道援助!」 2005年,Yosif一家開始在蘇丹達爾富爾北部供國內流徙者 居住的營地,用塑膠布料和樹枝搭成臨時居所居住。生活 雖然較為安全,但是卻相當艱難。
盼和平快來臨
過去50年,蘇丹戰火不絕。雖然南部和北部長達21年 的內戰,在2005年結束,但是自2003年開始,政府軍 和阿拉伯遊牧民族所組成的牧民武裝部隊,在西部達爾 富爾,與由非阿拉伯裔人所組成、反政府的蘇丹解放運 動和公義平等運動,爆發武裝生衝突,至今已導致逾30 萬人死亡,270萬人流離失所,現有超過500萬人需要 人道援助。 今年3月,國際刑事法庭指蘇丹總統巴希爾違反戰爭 法,發出通緝令後不久,蘇丹政府隨即停止多個國際非 政府組織在達爾富爾的運作,使這場全球最嚴峻的人道 危機進一步惡化。
「這裡沒有足夠的食水和食物,沒有醫療服務。就算你 到公共診所,也不會得到所需的診治,而要自行到鎮上 買藥。這裡非常擠迫,以前我們在家鄉有很多空間。這 裡沒有自由,我們只能在特地的範圍內活動。這裡的安 全沒有保障,營內不同群體經常發生衝突;婦女也擔心 外出拾柴和挑水時遇襲,她們在村莊時,從來不用顧慮 安全的問題。」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逾百萬人為逃避戰禍,要暫時在專供國內流徙者居住的營地棲身。上圖為Kalma Camp。 圖 ︱ Lourdes Lasap/ 樂施會
國際刑事法庭指蘇丹總統巴希爾違反戰爭法,發出通緝令,使蘇丹達爾富 爾的人道危機,「回歸」國際社會和新聞媒體,進入我們的「世界」。 蘇丹達爾富爾的內部衝突已持續超過五年,逾270萬人為逃難而在國內 流徙,甚至流落鄰國,可是這場嚴峻的人道危機卻一直未受關注。
同樣住在達爾富爾營地的Khadeja亦認為,這裡的生 活與昔日有天淵之別。「以前在村裡,我們每天由早到 晚都在活動,種田、飼養動物、在市場上買賣東西。在 營裡,我沒事可做。這裡沒有任何工作機會,也沒有收 入。我們沒有足夠的食物,以前我們的食物和食水也足 夠。我們都在受苦。」 談到這裡,她停下不語,未幾,接着說:「我希望和平 能夠很快來臨。我希望我們能夠很快回到村莊,重過昔 日的生活。」
婦女外出挑水時,時會受到襲擊。 圖 ︱ Oxfam
Khadeja希望和平快點來臨,能重過昔日的生活。 圖 ︱ Jane Beesley/ Oxfam GB
06
07
專題
這裡,戰在燃……
為何會打仗?
這裡,戰在燃……
專題
圖 ︱ ahko
有人說,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戰爭的歷史。戰爭和衝突自古已有,在上個世紀,全球大小戰役不計其 數,衝突無日無之。究竟甚麼會引起戰爭或衝突呢?
宗教 源、 資 然 天 奪 爭 利益 濟 經 或 場 市
意識形態 種族紛爭
在某些地方,不同宗教的信徒互相排擠,互相仇 視,最終引起衝突。跟種族衝突一樣,宗教衝突許 多時都同時涉及政治、經濟及種族的角力。 不少戰爭都因爭奪天然資源或經濟利益而起。數百 年前,歐洲各國覬覦非洲豐富的礦物、香料和木材 等天然資源,將原本沒有明顯國界的非洲瓜分,成 為不同國家的殖民地。 不同種族由於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差異,以致彼此的資源和權 力分配不均,出現矛盾。種族分歧往往只是激化衝突的其中一個 因素,以及是動員群眾的重要基礎。例如,蘇丹達爾富爾危機就 與種族問題有關。
08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意識形態分歧曾經主導國際關係。以美國及歐洲 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前蘇聯及中國為主的共產主義陣型互相對 壘,並透過支持其他國家的不同政治力量,互相角力。1950年代,導 致韓國分裂成南北韓的內戰,就是其一例。
09
專題
這裡,戰在燃……
這裡,戰在燃……
America’s Army 真假戰場?
文 ︱ 董紫筠 圖 ︱ America’s Army 網站
電子遊戲 vs 招募新兵 參與「America’s Army」的玩家,在虛擬世界裡扮演不同的 戰鬥角色,開始時要先接受基本的軍事訓練,學習使用美軍 現有的裝備,如自動步槍和榴彈發射器,然後以第一身軍人 的角度,在不同的場景,用這些武器作戰。
「America’s Army」是由美國軍部投放數以百萬美元研發出來的電子遊戲,於2002年7月正式推出,讓 玩家可以在「America’s Army」網站免費下載,或在美軍招募地點索取遊戲光碟。
了解更多:
10
America’s Army
www.americasarmy.com
Truthout
www.truthout.org
Direct Action to Stop the War
bayareadirectaction.wordpress.com
1990年冷戰結束後,全球武裝衝突減少了40%,其中造 成每年超過1,000人死亡的大型衝突,降幅更達80% 1992 -2005年間,全球內戰數目減少了75%
美軍何以要投放資源與人力,發展電子遊戲?這個當然不是 為了向大眾提供娛樂活動,而是一項有計劃的策略,希望借 助電子遊戲,把戰鬥和軍隊的訊息滲透到年青人的文化和生 活,使青年人日後找工作時,會考慮選擇當兵,藉此協助美 軍招攬更多年青人入伍。「America’s Army」網站內,有連 接到美軍主要招募網站的超連結。
據估計,1990年代全球各地的武裝衝突,導致超過500 萬人死亡,600萬人逃亡到其他國家,另有1,100-1,500 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違反《國際法》?
一支不屬於「現實」世界任何國家的軍隊 — 「America’s Army」,近年在美國、以至世界各地聞名 起來。至2006年9月,網站在四年間已經吸納了750萬名成員。每天參與網上遊戲的人多達30,000人。
武裝衝突知多少?
事實上,參加者在遊戲裡執行的部分任務,都是按美軍在伊 拉克和阿富汗實戰經驗而發展出來,而且更有中東的城市和 油井等作為背境。
根據在美國喬治亞州Fort Benning進行的調查發現,約60%新 招募者每周會玩遊戲超過五次。一項非正式調查則指,每100 名新兵中,有四人表示主要是因為「America’s Army」而入 伍。美軍2004年的調查亦顯示,美國有三分一年齡介乎16至 24歲的年輕人,在過去半年曾接觸過此電子遊戲。
「America’s Army」以13歲或以上年青人作為目標,以及把 戰爭的血腥和暴力行為淨化的做法,在美國引起爭議。2008 年年中,當地一個民間團體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發表《Soldiers of Misfortune》報告,批評此遊戲針對13歲 或以上青少年,訓練他們使用武器和參與虛擬的戰爭或軍事 行動,藉此吸引他們加入軍隊,違反了「國際法」有關禁止 招募17歲以下兒童當兵的規定。
專題
1946年,全球衝突中有16%為國內衝突;至2005年,全 球所有衝突都在國內發生
非洲因戰爭導致的經濟損失,每年約達150億美元 自冷戰結束後,90%在衝突中死亡的,都不是參與戰鬥 的人 傷者中至少半數為兒童 目前有超過1,400萬人因現時或最近的衝突而捱餓 全球約有1,300萬難民或尋求庇護人士,其中四分一在非 洲,當中許多都是因為武裝衝突而離開家園
資料來源 1. miniAltas of Human Security, Human Security Report Project 2008 2. Michael Renner, The Anotomy of Resources Wars, World Watch Institute 2002 3. Cost of Conflict, Saferworld 2003 4. UNDP 2003 5. World Refugee Survey 2003 6. Control Arms Campaign media briefing, www.controlarms .org, Oct 2003
現時,美軍已將「America’s Army」遊戲交由電子遊戲公 司,發展為供Xbox、Playstation、Gameboy和手提電話 等使用的版本。另外,有民間團體在2008年發動網上簽名運 動,要求參與發展「America’s Army」其他電子遊戲機版本 的公司,中止與美軍的合約,或在產品上貼出警告字句。
11
專題
這裡,戰在燃……
這裡,戰在燃……
專題
在魔鬼掌管的地上 闖出路 文 ︱ 何詠子 特約記者 圖 ︱ Don / 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金融海嘯,大批港人失業減薪,大學生畢業實習亦只有 4000元底薪,抗議頻仍,人人唉聲嘆氣。你跟我說發 生在十萬九千里外的戰爭衝突、難民顛沛流離?我們自 身都難保,怎能管得到別國的紛爭! 多年來游走於烽煙國度,以國際視野審視香港的戰地記 者張翠容卻持反調說,全球事事緊扣,追求普世核心價 值,無分國界,香港根本無法置身事外! 關心戰爭 尋理想國度
關心世界大事,除了三分熱度,還要加上七分堅 持。2008年年底,以色列攻打巴勒斯坦加沙地區,香 港也有熱烈討論和遊行抗議,衝突當然沒有因此停止, 受苦的繼續受苦,有人洩氣,有人放棄,有人根本懶 理,為何還要關心? 「這樣想的話,不如死了便算,就算做多偉大的事情到 頭來還不是化成灰!這是價值觀問題,外國搞社會活動 的人不會這樣問。花這麼多時間去想,不如行動,行動 本身才有意義。」張翠容一向抱着值得做便做的宗旨, 從來不想文章寫出來有沒有人看,事情有沒有人關心。 「以巴雙方不會因為香港多人關心,便不再衝突,問 題最終當然要由他們自己解決。」 歷史不斷重覆,戰爭從未間斷,但她卻沒有感到無奈, 「人性如此,天國還未來臨,地上由魔鬼掌管。但我相 信人類有一個核心價值,就是公義,人人生而平等,這 是人類還未做到,又很想達到的理想境界。」她到不同 地方採訪、寫文章、做分享,就是希望藉此維護核心價 值,並累積經驗,尋找出路。「我們這一代不一定找到 解決方法,但下一代人可在此基礎上繼續尋找,或許最 後會有出路。」
沉默≠不關心
那麼,被指短視、沒願景的香港年輕人,又能否擔當開 路先鋒?雖然這幾年張翠容在大學親歷「奇」境,大力 批判大學生幼兒化、大學經營學店化,但是話說回來, 近10年她還是看到社會在轉變,不少像新青年論壇和 Roundtable等年輕人組織相繼出現,又有通識教育, 令社會討論增加。 「現在很多中學請我去演講,年輕人都很好奇,很熱 情,會主動來問我找書看。其實,網上有很多資料,家 裡有寬頻電視服務,更可收看半島電視台的節目,當中 有很多好看的紀錄片。又有學生幫我做義工,昨天才有 學生,幫我正撰寫的新書打了7000字。」動聽的異地 故事,生動有趣的採訪歷程,認識五湖四海的奇人怪 客,學生老師聽到眉飛色舞,無限嚮往,「很多學生叫 我帶他們出去,如果他們有機會去那些地方,自然會關 心。」 張翠容認為關心時事的人一直都在,社會上看似沒有聲 音,其實不然,只是社會上沒有太多討論的氣氛、途徑 和平台,更沒有相關活動可參與,人們才因此被動地選 擇沉默。「大多數人只是沉默,沉默不代表不關心。」 早幾年在伊拉克被綁架的日本人高遠菜穗子在香港大學 演講,300多個座位的禮堂座無虛設,很多人不得其門 而入,怎麼能說香港人冷漠不關心? 為甚麼年青人只能選擇行街、睇戲、打機、上網、考 試、讀書、賺錢炒股?生命有很多可能性,世界也很 大,「全球化下世界是環環相扣的,關心香港自然關心 世界,就算身處香港,也要知道世界各地發生的事。年 輕人需要豐富心靈和知識!」
張翠容希望透過到受戰火蹂躪的國度採訪,能夠維護「人人 生而平等」的人類核心價值。
張翠容認為,關心世界大事的港人其實不少,只是社會沒有足夠的平台進行討論。
12
13
《無窮》雜誌讀者問卷調查
猜「相」答案
《無窮》雜誌自2008年10月改版以來,共出版了四期,希望讀者能夠填妥這份問卷,傳真至2527 6202,或 寄往 北角馬寶道28號17樓政策倡議及傳訊部,供我們參考,以便進一步改善雜誌。 1) 閱讀《無窮》的原因? A B C D E
8) 為甚麼沒有訂閱《無窮》?(請答第11題)
內容豐富吸引 希望了解貧窮及社會發展的問題 封面插圖和設計精美 打發時間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最喜歡《無窮》內哪類文章? A 人物故事 B 猜「相」 C 圖輯
D 專題報道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無窮》有甚麼改善之處?
C D E F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版/封面設計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長度:加長/減短 圖片:數目增加/減短或放大/縮小 增加派發地點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希望《無窮》報道甚麼類型的題材?(可選多於一項) □ □ □ □ □ □
勞工 □ 企業社會責任 災害 □ 基本服務 (食水/醫療/教育) 貿易 □ 農村發展 氣候變化 □ 性別平等 無意見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希望《無窮》報道甚麼地方的故事和問題? □ □ □ □
A 訂閱費用高昂 B 瀏覽網上版 C 在派發點取閱
D 到圖書館閱讀 E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你從甚麼時候開始閱讀《無窮》? A 改版前(2008年3月以前,第1期至第16期) B 改版後(即2008年10月以後,第17期開始)
10) 喜歡新版還是舊版的《無窮》? A 新版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舊版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你從哪種途徑認識《無窮》?
A 選材,加強內容趣味 B
香港 □ 亞洲 中國 □ 非洲 無意見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朋友介紹 B 上網搜尋 C 樂施之友
D 在派發點索取 E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你是否知道登入樂施會網頁,可瀏覽《無窮》網上版? A 知道(下接問題13) B 不知道(下接問題 14 )
B 沒有
14) 有否登入facebook網頁,成為樂施會雜誌《無窮》群 組的成員? A 有
B 沒有
15) 年齡組別 A 18歲以下 B 18-25歲
A 有(請答第7題) B 沒有(請答第8題)
C 26-30歲 D 31歲或以上
16) 教育程度
17) 其他竟見:
7) 為甚麼會訂閱《無窮》?
14
D 雜誌有收藏價值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 Crispin Hughes/Oxfam
它就是沖泡出陣陣香氣的咖啡的「真身」- 咖啡果實。當去掉果肉,把內裡那 顆種子清洗、曬乾、烘焙,再磨成粉狀和沖泡後,便成為我們杯裡的咖啡。
13) 曾否瀏覽《無窮》網上版? A 有
圖︱ Gilvan Barreto/Oxfam
答案︰ 咖啡果實
A 小學或以下 B 中學 C 大專或以上
6) 你有否訂閱《無窮》?
A 無法於派發點索取 B 訂閱費用便宜 C 習慣訂閱雜誌
猜「相」答案
_____ _____
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民,都依賴種植咖啡豆,維持生 計。不過,我們在連鎖咖啡店花上20、30元購買的一杯咖啡,其實只有約5-10%, 真正落入農民口袋,其餘的利潤都落入收購商、出口商、入口商和烘焙商手上。 數年前,咖啡的國際價格大跌,買家大幅調低收購價,小規模和零散的咖啡農因 缺乏議價能力,甚至要接受低於成本的收購價,令生計大受影響。 與此同時,各地的咖啡農亦乘着「公平貿易咖啡」市場在歐美國家興起,建立起 咖啡農合作社,在獲取「公平貿易」認證後,集體將咖啡豆直接出口到歐美市場銷 售。由於直接出口的價格一般較國際咖啡豆收購價高,因此參與的咖啡農能獲得合 理回報,應付生活所需,而合作社還會把部分收入撥作社區發展金,用於修建學校 和道路等社區設施,以及添置和改善生產設備,使農民的生活得以改善。
A.
B.
C.
A - C. 由種植咖啡樹,到端到枱上的一杯咖啡,當中 牽涉不少工序:種植咖啡果、採摘咖啡果、去 果肉、曬豆、炒豆、研磨、沖泡
圖︱ Annie Bungeroth /Oxfam
15
影像
水.圍城 影像
水.圍城
水.圍城
E.
圖 ︱Abir Abdullah Eurpoean Press Agency (EPA)
三個月的夏季季候風,再加上三個月的冬季季候風,孟加拉全年有一半時間,都受到洪水與風暴的影 響。不過,居民因貧窮和缺乏適當的設施,就是累積了多年的經驗,也無法改善應對天然災害的能力, 只得眼巴巴看着房屋、財物,年復一年被洪水和山泥沖走和淹沒。
B.
F.
A.
C.
D.
A. 搬家、建屋,對80歲的Khan來說,早不是甚麼新鮮事。在他的人生裡,他曾 經搬家15次,以逃避來襲的洪水。他的兒子正把一部分的屋頂,搬到附近另一 地點,搭建新屋。
E. S a h e r a K h a tu n 的住所被洪水沖毀,要臨時在一所學校棲身。她一臉無奈地 說:「我們的生活很不安穩。每年我們都遇上洪水,每年我們都失去土地,每 年我們都要搬家。洪水與河流奪去了我們的土地……」
B. 一對小兄弟在路邊搭建的臨時帳篷裡休息。
F. 數年前,Rubia與丈夫和三名孩子因農地被洪水破壞,搬到這裡居住。不過, 一家依然擺脫不了洪水的困擾。這次,屋裡的洪水水深及腰,她得坐在香蕉 筏上。「因洪水或河流侵蝕而要搬家,相當吃力,但失去土地卻是另一種難 以形容的痛苦經驗。」
C. 房屋被洪水淹沒了,Anna於是找來一艘香蕉筏停泊在廚房前,充作臨時的煮 食枱。 D. 洪水包圍着Abu Bakkor的睡床,他在外出祈禱前,就用床前的水洗臉。
16
17
經驗
全球暖化天氣變 姊妹頂着半邊天! 經驗
全球暖化天氣變 姊妹頂着半邊天!
文 ︱樂施會 圖 ︱Caroline Amin/ Oxfam
全球暖化天氣變 姊妹頂着半邊天!
孟加拉 沙軒娜:打破傳統 帶領村民防災
全球暖化促使天災頻生和天氣反常,貧窮地區的人所受的影響最大,而負責家務和照顧家人的婦女更首 當其衝。可是,別小覷婦女改變世界的意志與力量! 同一天空下,在貧富相異的國度、不同崗位的尋常女子,懷著熾熱的心,決意對抗氣候變化!她們的故 事告訴大家:每個人都可以由自己做起,加入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列!
英國 麥麗莎:革命由小開始
在孟加拉,男尊女卑的情況十分普遍,婦女連出席公眾場合 都不容易,更莫說擔當拋頭露面的工作。不過,沙軒娜卻不 甘受傳統的規範,她得到村內婦女推選,當上災害委員會的 領導! 「婦女要管理家中一切事務,打水、撿柴、耕作、煮飯和照 顧家人等工作都要一手包辦,災害卻令這些工作變得更加艱 巨。我告訴村裡的婦女,天災威力不是必然的,我們可以未 雨綢繆。」沙軒娜娓娓道來。 生活在繁榮都市的教師麥麗莎認為,作為工業發達國家的 英國,對排放溫室氣體而造成種種惡果的「歷史」和現 實,責無旁貸,而每個人亦應在生活中為對抗氣候變化而 出力。 執教鞭的她曾經問一班小三學生:「你們有多少人擔心氣 候變化?」課室裡幾乎所有人都舉手。她再問:「你們是 否可以為氣候變化做點甚麼?」這次一隻手也不見了。 此事令她立定決心,嘗試以生命影響生命。「我要孩子知 道,一點小事也可以改變世界,而每個人也有份和有能力 去解決問題。」
18
課堂內,她告訴學生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貧窮人,無論在學 校、在家庭,都有對抗氣候變化的方法。課堂外,她鼓勵
學生寫信給國會議員請願,又參與樂施會的「畫好氣候」 倡議行動,集體創作一幅圖畫,在去年的波茲南氣候會議 展出,借此向各國領袖宣揚對抗氣候變化的訊息。 麥麗莎還身體力行,盡可能在每個生活細節中出力:購物 會自備耐用的購物袋;燒水時確保水煲沒有剩餘食水,以 免重複加熱而浪費能源;不再浸浴,改為淋浴;使用暖氣 時避免室度過暖,寧願多穿外套保暖。 她坦承自己不是完美的綠色運動人士,而只是在生活的細 微處發揮影響力。
災中心。這預報系統讓我們有更多時間疏散到安全地方,並 將地面堆高,避免牲畜和財物被水淹浸。」 起初,沙軒娜的丈夫曾經阻止她參與防災工作;部分婦女更 說她跟其他男人交談,是壞女人。但是現在人人都認同她的 工作,尊重她,甚至向她徵詢意見。「作為母親,有能力教 導孩子如何應付災害,令我感到很自豪!我丈夫也為我而自 豪,支持我做的決定。」
孟加拉最大的威脅是水災。每年,洪水淹浸孟加拉三分之一 的陸地,氣候變化令情況惡化,洪水愈來愈凶。沙軒娜肩負 起帶領村民防災的崗位。「水患當前,最重要當然是拯救人 命。我透過收音機知道洪水的消息後,會盡快將人們帶到防
「姊姊妺妺頂住半邊天!」短片 登入www.youtube.com/oxfamhongkong,可了解沙軒娜、 麥麗莎和其他婦女如何一起對抗氣候變化!
B.
C.
D.
A.
A. 麥麗莎向學生講解氣候變化。 B. 麥麗莎由生活做起,希望能為對抗氣候變化而出力。 C. 沙軒娜製造這個方便攜帶的土爐灶,以防水浸廚房時可以在 高地煮食。 D. 沙軒娜積極勇敢地參與防災工作。
有意舉辦放映會的團體,可電郵至nicolel@oxfam.org.hk或致電 3120 5298查詢
19
發展日記
初春的笑臉 發展日記
初春的笑臉
文 ︱ 李冰心 圖 ︱ 李冰心、貴州意氣風發志願服務工作委員會
初春的笑臉
崇德村大部分房屋在地震中損毀或倒塌,政府於是在附近建立崇德安 置點,安排該村和另外兩條村約4,000名災民棲身,等待政府的重建安 排。樂施會去年8月開始,在這裡推行社區服務、婦女和兒童心理輔導 等項目。 婦女承受沉重壓力 我們來到兒童中心時,一班婦女正圍在一起,與貴州心理專家林廣志和 胡建新聊天。這班婦女的丈夫,許多都長期在外地打工,她們要獨力照 顧子女,生活壓力相當沉重,加上要配合政府的重 建規劃,可能被迫離 開熟悉的土地,更加深了她們對前景的憂慮。 「去年10月我們第一次來的時候,居民都較木訥寡言,一聽到聲音就 怕,又經常發惡夢,精神狀態很差。」林廣志和胡建新表示,根據唐山 大地震的經驗及研究分析,災民在災後一兩年內出現心理問題的機會最 大,所以現階段的心理治療工作非常重要。 不過,外界一直較注重向災民提供物資援助,忽略了心理輔導的工作。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婦女交流、分享,了解其困難,慢慢建立互信的 關係,再作出適當的情緒疏導。經過差不多一年的努力,村民的臉上已 重現歡顏,亦能以較正面的心態面對生活。」
門前的春聯,反映災區居民的願望。
守望相助的新鄰居 來自不同災區的安置點居民,由最初互不認識,到現在成為了守望相助 的鄰里,有些更變成活躍份子,主動幫助新鄰居。蔡英是其中一員。每 當有空,她都會到兒童中心做義工,協助鄰居處理文書工作或組織活動 等。「安置點的居民不但是我的鄰居,更是我的朋友,我們應該互相關 懷。」她露出靦腆的笑容。 離開安置點的時候,我們走過一列列的板間房,迎面遇到一位抱着孩子 的媽媽,站在家門外笑着向我們道別︰「慢走啊。」她身後一對的春聯 寫着「自力更生畫出新春色,艱苦奮鬥建成新家園」。 孩子們在遊戲中,展露出燦爛的笑容。
忘記背後,努力向前,自力更生,重建家園,正是每一個災民的心願。
三月,春寒料峭,成都通往彭州的公路上,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兩個小時後,車子駛進通濟鎮,在 「5.12大地震」後設立的臨時安置區像火柴盒一樣井然排列,而印有救災字樣的藍色帳篷則零星散佈。
作者為樂施會籌募幹事,於今年3月到四川考察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
不同的文藝和康樂活動都有助災區居民調適心理。
找了一會,我們終於從眾多安置點中找到崇德村災民安置點。這裡每家每戶的門口,都貼着鮮紅奪目的 揮春,部分門前還種了櫻桃樹。
林廣志(左)和胡建新(右二)表示,對災民來說,現階段的心理 治療十分重要。
20
21
行動.曆
訂閱《無窮》雜誌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2號至20號
A Bitter Fairy Tale
全新設計的《無窮》雜誌,2008年10月開始改為雙月刊出版,與讀者一起緊貼世界,認識香港和全球 的貧窮和社會發展議題。
4月4日,兒童節。攝影師Miguel Candela透過鏡頭,呈現 非洲兒童面對的生活困境,並提醒觀者兒童的重要性。
現在你只需付出20元的郵費,便可收到一年六期的《無窮》。
時間:中午12:00 – 晚上10:00 地點: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藝穗會
3
4
10
11
7號 5
世界衛生日
6
8
9
我要訂閱《無窮》
「融合? ― 少數族裔在香港的教育處境及其他可能性」 講座
12
□
一年6期 (郵費20元)
□
兩年12期 (郵費40元)
貧與富互動探索之旅 ―「小英與阿Nick」導師招募及培訓工作坊
訂戶資料
18號
13
2009樂施音樂馬拉松 逾1,000名參加者在全港多個商場,以 馬拉松形式演奏各種樂器,進行籌款。
25號及26號
想深入認識中國農民工、全球化、消費等議題?想了解如何透過互動手法,與青少年討論社會及貧窮議 題?誠意邀請志同道合的你參加導師招募及培訓工作坊! 時間:4月21日至6月2日 (共五節) 地點: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 費用:600元
截止日期:2009年4月17日 查詢:3120 5291 梁素素 電郵: genna@oxfam.org.hk
21號至6月2
「畫好氣候」展覽 地點:港鐵中環站J出入口 ― 藝術管道
29號至6月29
28
Mon
Tue
Wed
Thu
Fri
當木板圍着七座龐大公屋組群時,牛頭角下村八至十四座的40年歷史,將被畫上句號。主辦者希望借助 這次展覽豐富公屋的發展歷史,並為香港的故事作紀錄。
5
6
7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施之友編號(如適用):M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據 □
勞動節
地點:牛頭角下村10座地下 查詢:97464391 霍小姐 網站:hkhulu.com.hk/NTKopenRice/index.htm 主辦者: 文化葫蘆
4
Sat
4月1號至5月1
「 牛下開飯 ─ 告別徙置 」 生活展
3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文)
April 2009
時間:上午11:00-晚上7:00 地點:青 衣 城 、 杏 花 新 城 、 德 福 廣 場 一 期、將軍澳君薈坊 查詢:3120 5204 譚明慧 電郵:mingwai@oxfam.org.hk
Sun
電郵:verve77@cuhk.edu.hk / yukfan@hkci.org.hk 時間:下午2:30-4:30 網址:www.hkci.org.hk/educate/intro.html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黃瑤碧樓1號演講廳 合辦: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香港基督徒學會 查詢:2696 1969 譚先生 / 2398 1699 陳女士
我想收到抬頭寫上_______________收據。
2 8
9
訂閱方法
公平貿易周 請填妥上方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抬頭請註明:「樂施會」或「Oxfam Hong Kong」),寄往香港北角馬寶
截止日期: 2009年5月4日 查詢:3120 5273 張亦敏 電郵:stephaniec@oxfam.org.hk
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樂施會政策倡議及傳訊部。
9號至17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1 25
26
27
28
29
30
May 2009
22
為響應5月9日的世界公平貿易日,現誠邀全港公司和學校在「公平貿易周」,舉 行「公平一刻」活動,一起創建更公平、更和諧的世界!
查詢電話:25202525
電郵:publications@oxfam.org.hk
23
發展多媒體
《香港社會企業妙點子》 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 樂施會政策倡議及傳訊部 訂閱《無窮》雜誌
本地10位傑出的社會創業者,成功創辦既能達致社會目標又能同時自我延續的 社會企業,當中有一個共通點 — 創業精神。這個創辦社會企業的關鍵,正是 不少由志願團體興辦的社會企業所欠缺的。 本書介紹的10個本地社會企業例子,都有一個海外社會企業作對比。兩者的服 務雖然未必相同,但卻能展示本地社企成立的意義和不足之處,同時亦能提高讀 者對外地傑出社會企業的認識。 主編:謝家駒 定價:58元 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迷你噪音《多麼美好》 來自香港的草根民謠樂隊 — 迷你噪音,推出首張專輯《多麼美好》,把憤怒 與苦澀化為美的力量,收錄了11首經重新編曲和整理,曾經在街頭伴隨大家一 起抗爭的質樸民謠。 監製:Edmund Leung 定價:68元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網誌:mininoise.blogspot.com 聯絡:mininoise@yahoo.com.hk
Nick 2015 www.nick2015.com 2015年是甚麼大日子?為甚麼全球小朋友都要關注? 世界各國領袖承諾在2015年達到八項「千禧發展目標」,建立一個更美好 的世界生活。 全新設計的《無窮》雜誌,由2008年10月開始改為雙月刊 出版,與讀者一起緊貼世界,認識香港和全球的貧窮和社 會發展議題。
24
這網站透過生動的圖像和簡單的文字(備有多國文字),讓孩子認識這些目標 及其重要性,並發起網上簽名,要求各國領導人履行承諾。
謎 之 餓親 破解 等你
樂施會網上遊戲 世界上,每7個人,就有1個人吃不飽,為甚麼? 奇怪的是,世界上的糧食,如果平均分配,人人都能吃得飽! 這個集「解謎、尋寶、分析」於一身的遊戲,是樂施會教育部 最新推出的教育資源,從10條「餓親問題」出發,在人山人海 的地球上,尋找超過30位「餓親人物」,並從周邊隱含的蛛絲 馬跡,破解他們的「餓親之謎」。
難題︰這個地方農作物豐收,為何 人們仍然「餓親」?
難題︰這裡的人因環境破壞而「餓 親」,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想知道答案?或挑戰更多難題? 立即登入「無窮校園」︰
www.cyberschool.oxfam.org.hk/whyhunger.html 本網上遊戲另設 版圖遊戲版 , 附設教師指引,適合高小及中學老師於課堂進行遊戲及 討論 ,可供免費外借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