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 關注世界貧窮及 發展議題的雜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耕田記 回歸農田 尋找生活 我與農業…… 為何農業要讓路? 余志穩:我在社署的日子 森美︰ 欠她一隻雞蛋
022
猜「相」 目錄
猜一猜,相中物有甚麼用途?
圖 ︱ Kelly Fu / KUBE
無窮
22期
2009.08
《無窮》雜誌免費派發地點 香港
封面
薄扶林 中環
七一吧 尚書房 Flow Organic Bookshop 聖約翰座堂書店
有機地 明愛徐誠斌學院 h!p Holiday
灣仔
聖雅各福群會 尚書房 城邦書店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有機地 香港藝術中心
書得起 正文書店 人民公社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Simply Organic Roundtable Café 香港中央圖書館 Pumpernickel
猜「相」
01
目錄
02
余志穩:我在社署的日子
04
阿齌 X 明哥 品味公平之味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06
編者語
08
耕田記 回歸農田 尋找生活
10
農墟及本地蔬菜銷售點
12
天后
我與農業……
Les Artistes Café
Pumpernickel
北角
香港樹仁大學
Café 21
14
為何農業要讓路?
柴灣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15
本地農業知多少
紅磡
香港理工大學
16
行動.曆
17
猜「相」答案
18
二手店自白︰環保兼助人
20
欠她一隻雞蛋
22
氣候變化下 戶外工作更艱辛
23
訂閱表
銅鑼灣
九龍
尖沙咀
讀書好棧
油麻地
Kubrick
佐敦
公平點
旺角
序言書室 尚書房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榆林書店 Club O Tc2 書得起
九龍塘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
長沙灣
勞資關係協進會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發展多媒體
封底
美孚
紫羅蘭書店
觀塘
Kubrick
將軍澳
提示:使用時,以小竹枝敲擊大竹筒 答案在P.17
香港大學
新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尚書房
屯門
扭計式(香港)設計有限公司 大通印刷製品廠
嶺南大學 國際十字路會 尚書房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仁愛堂社區中心田家炳圖書館 仁愛堂彩虹社區綜合發展中心
荃灣
曠野書店
香港珠海書院
本雜誌以再造紙及大豆油墨印刷
葵涌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青衣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工商資訊學院
本刊圖文版權為樂施會所有,如欲轉載或使用,請致電 31205223 編 輯部查詢。
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 沙田圖書館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樂施會是一個獨立的發展及救援機構,致力消除貧窮以及與貧窮有關 的不公平現象。我們認為貧窮多源於不公平,要消除貧窮,必須配以 經濟、社會和結構性的改革。我們與面對貧窮的人和夥伴機構合作, 一起推動發展項目、人道主義項目、政策倡議及公眾教育等工作。
大埔
香港教育學院
假日農墟
西貢
香港科技大學
出版 執行編輯 封面插圖 設計 印刷
樂施會 董紫筠
kanzaki
01
無窮關注
余志穩:我在社署的日子
余志穩:我在社署的日子
無窮關注
余志穩:我在社署的日子
文 ︱ 梁凱翠 特約記者 圖 ︱ 張飈
A.
B.
A及C︰ 余志穩認為社會上有能力的人,有道義和責任幫助弱 勢群體。 C.
B︰ 來自綜援和低收入家庭的Summer(左)和Leo(右),在 余志穩退休前 , 一起傾談有關綜援的問題。
難忘的8℃晚上 「某天晚上,氣溫只跌至8℃左右,這晚應是那年最冷的一 天,於是我着同事,把能量飲料和毛毯送到樓下,讓靜坐的 人保暖,其後我繼續積極跟社福界開會,最終令問題獲得圓 滿解決。」 這種親力親為的作風,更令到他得到其他民間團體的認同。 「有個經常批評政府政策的婦女團體,當中大部分都是申領 綜援的婦女,知道我快將退休,但她們因無法參加由香港社 會服務聯會和香港社工總工會舉行的餞別晚宴,於是決定親 自下廚做飯,在8月替我餞行,我真的十分開心!」 一班申領綜援的婦女親自下廚,為退休的余志穩餞行,令他十分感動。
餓,有瓦遮頭,有病可醫,這些都是基本的人權。綜援這個 社會安全網,正可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基本生活所需。」 現時社會上充斥著「綜援養懶人」、「有工作才有價值」等 觀念,令有些人寧願生活拮据也不接受援助。他雖然理解部 分人存在這種想法的原因,但強調社會上有能力的人幫助沒 有能力的人,是道義和責任,而不是向弱勢社群施捨,這種 不成文的社會契約更令社會變得更公平和更公義,任何人在 需要時,也可同樣得到幫助,所以不應該歧視綜援受助人。 他表示,雖然有一小撮人濫用綜援制度,但是卻不應因而歧 視所有綜援受助人,並將他們標籤。事實上,綜援受助人中 有70%都是長者及傷殘人士。
有人辭官歸故里, 有人漏夜趕科場。 今年8月,社會福利署前署長余志穩正式退休,結束數十年的公務員生涯。離任之前,他與Summer和 Leo兩位分別來自綜援和低收入家庭的年青人對談,由綜援說起, 談到社會契約,談到歧視,也談到在官 場打滾最難忘的人和事。
「不過,你不要追問是那個團體,或是舉行的時間,我是不 會告訴你的!」面上泛起的笑容、輕鬆自若的態度,或許已 表明這是余志穩擔任社署署長以來,其中一項最大的收穫。 他希望下任社署署長,能夠保持這種溝通模式。「與其他機 構溝通、與綜援受助人傾談,這種方式得到的認識和了解, 遠遠多於文件所記載。」
退休後的大計 在任署長兩年裡,其中一個最令他鼓舞的綜援個案,是來自 綜援家庭的李奇光,在會考取得10優成績,考入大學讀醫 科。「他拿到第一個月的薪金後,一家便脫離了綜援網,足 見這制度可協助暫時有需要的人,令他們能夠重新站起來。」
綜援促進公義 在公務員生涯中最後兩年,余志穩被調到社會福利署工 作。上任初期,時值社會福利界反對政府作一筆過撥款 的政策,不少社工在社會福利署辦公大樓外「瞓街」,
02
表達訴求。接過這個燙手山芋,余志穩運用其累積多年 經驗而練出的招數—直接溝通和了解,化解了這次對 抗的局面。
對於綜援制度,余志穩認為香港在這方面做得不錯。「香港 作爲一個關愛的社會,有責任確保所有以港為家的人不會捱
問余志穩會給自己在社署的工作多少分?他笑說:「分數是別 人給的,不是自己給自己的。」不過,肯定的是,他會退休後 擔任義工或到大學教書,向學生講解綜援和社會契約等議題。
03
無窮關注
阿齋 X 明哥 品味公平之味
阿齋 X 明哥 品味公平之味
無窮關注
文 ︱ 夏碧嘉 特約記者 圖 ︱ 張飈
阿齋 X 明哥 品味公平之味
物相關的範疇–從食物的來源、貿易、食品包裝,以 至用餐時的配樂,當中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學、氣 象、農業、土地,以至音樂。 他認為挑選食物應要符合三大原則:(1)符合生物多樣 性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並適合當地生長;(2)衛生和健 康;(3)公平。公平貿易真的很重要。 明哥: 沒錯。進食不僅講求食物味道,滿足心靈也很重要, 要吃得「安樂」,否則會增加自身的負能量。其實除 食物外,我們亦應了解其他產品的來源和生產過程。
公平有機黃薑飯 材料:
阿齋: 為甚麼你總是與公平貿易扯上關係? 明哥: 因為我「八卦」,對新的想法感到好奇。有不少較新 的概念我還需要學習和了解,例如減低碳足印和食物 哩程等。我覺得社會要進步,人們必須不斷修正生活 方式。我多年來擔任樂施會的公平貿易大使,分享個 人的生活態度,就是希望大家能多關懷受剝削的人, 了解世界上不公平的貿易規則,使社會更公平和美 麗。這是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做的。 阿齋: 但有些人認為在經濟掛帥的社會裡,貿易難免存在不 公平的情況。
紅蔥頭 泰國有機香米(白米或糙米均可) 斯里蘭卡有機香料 黃薑粉、玉桂、豆蔻、 黑胡椒、丁香、咖哩葉 巴勒斯坦橄欖油
約10粒 約一碗半
份量隨個人喜好調節
做法﹕ 1. 將洗淨的米放進鍋中,加水煮 2. 當水沸騰時,加入約半湯匙黃薑粉,攪勻,繼續將米煮至 熟透 3. 在燒熱的平底鑊,加入適量橄欖油,將已切碎的紅蔥頭炒 至金黃色,再加入其他香料炒香 4. 把煮熟的飯加入已炒好的香料拌勻,加適量的鹽作調味 即可
明哥: 這並非必然的。數年前,我跟樂施會同事一起到非洲 加納,探訪種植咖啡豆的農民。當時農民的境況很 差,小孩沒有機會上學,患病也沒有錢就醫。不過, 我知道當地農民因政治和經濟體系改革,加上公平貿 易,生活已漸漸好轉。 黃燿明哥與歐陽應霽都覺得,食物的味道與生產者有否獲得公平回報,同樣是挑選食物的重要原則。
七月某天下午,天氣炎熱得很,街外猶如烤爐,但半點無損文化創作人歐陽應霽的興致,利用公平貿易的 食材炮製美食,還邀請黃耀明一起邊吃邊談,由食物出發,論盡慢食、新美食家、公平貿易和貧富問題。 明哥: 黃耀明
明哥: 它們的味道真不錯哩! 阿齋: 既然今天談到食物,我想把「慢食運動」發起人
04
阿齋: 我也聽說有些從前收入微薄的農民,由於公平貿易, 收入增加了40-50%,甚至有能力供養孩子讀書。作為 藝人,你如何身體力行,支持公平貿易呢﹖
阿齋:歐陽應霽
阿齋: 今天我烹調的黃薑飯和薄荷茶,全部都是公平貿 易和有機的產品。兩者簡直是天造地設的食材。
我相信貿易不一定是要「食水最深」,而是可以讓各 人在當中得到自己的東西,創造雙贏局面。雖然這不 是一朝一夕可達到,但個人和企業也應以此為目標。
卡羅.佩屈尼所寫的《慢食新世界》介紹給你看。 此運動最早在意大利開始,至今已有10多年。它提 倡的不僅是慢慢吃東西,還有是要尊重各地食物的 傳統烹調方法,因為每種食物都跟當地的文化、人 民和土地,息息相關。他最近還提出新美食學與新 美食家的概念,指出真正的食家應該了解所有與食
明哥: 老實說,我在實際生活裡並未能完全做到。況且現時 香港的公平貿易產品,選擇實在也不多。現在我仍然 會購買非公平貿易的衣服,而且亦不會杯葛非公平貿 易的產品。不過,我會盡力宣揚公平貿易,希望能夠 潛移默化公眾,逐步改變社會的看法。
了解更多︰www.maketradefair.org.hk 網上短片︰www.youtube.com/watch?v=xJB0wm5r0Qc
05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編者語 荃灣川龍西洋菜、粉嶺鶴藪白菜…… 數一數,原來香港有不少「本地製造」的「靚菜」。不過,今天只能偶爾在街市的菜 檔豎起的「本地X菜」的「牌仔」下,看見它們的身影。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大批內地蔬菜輸入香港,衝擊本地農產品,加上土 地政策向地產和基建項目傾斜,致使農民人數、農地面積和農產量不斷萎縮,曾經在 上世紀70年代供應70%本地市場需要的本地蔬菜,2008年已下跌至3%。然而,數字的 滑落是否代表我們真的不需要本地農業嗎? 近年,不少城市人投身有機耕種行列,尋回城市與大自然間截斷了的關係。然而,政 府卻缺乏整全的農業政策,對農業的支援措施亦未能切合實際的需要,協助農友減低 成本、增加產量,在農田裡找到生計;另一方面,在偏重地產和基建的土地政策下, 不少地主亦寧願等候發展商有朝一日到來開展地產項目,善價而沽農地,而不肯把土 地長時間出租,使農友面對難找土地、難作長線投資的境況。 縱使社會日漸認識和認同有機耕種,有機蔬菜日漸普及,但是卻依然未能搞活本地農 業,本地農業和農夫仍然面對被邊緣化的困境。 農業是否真的跟不上國際大都會的發展步伐,必然要在香港的土地上消失,遷到深圳 河以北?城市與鄉郊發展、經濟增長與農業發展,是否必然互不相容?土地的價值是 否只存在於地產和基建項目?還是,土地有許多其他同等重要的價值,只是在現行的 發展思維下被忽略、被遮蔽? 或許,農業只是一個點,把我們重新帶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到底甚麼才是發展?發 展又是為了甚麼?
06
07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專題
耕田記
回歸農田
尋找生活
文 ︱ 董紫筠 本刊編輯 圖 ︱ 吉唐虎熊
耕田 搵兩餐很難 「由於子女已經長大成人,我不用再照顧家庭,而且考 慮到自己年紀不小,再過數年,未必能應付耕田需要 這麼大體力勞動的工作,再加上眼見香港的農地愈來愈 少,到時想做也做不到,所以便決定提早退休。」
耕田,是昌哥自小的興趣。小時候,家住大坑,在空地上種 田,是他打發時間的遊戲。「在那裡有些地,會種些菜,當 玩下。」 長大了,「玩玩下」的遊戲變成了興趣。1993年起,昌哥 開始當假日農夫,每逢周六、周日和年終大假,風雨不改, 都到那幅小田地耕種。怎料,「耕田癮」愈種愈深。2002 年,他索性由假日農夫變成一年365日的全天候農夫,抗衡 「香港無人耕田」的大潮流,在元朗錦田開始種植有機蔬 菜的生活。 在7月一個超過30℃、翳熱無風的下午,「黑實實」的昌 哥頭頂着一頂闊邊草帽,身穿長褲和長袖棉衣,坐在田邊 的小鋅鐵屋,跟我們說着他歸園田居的故事。
昌哥辭去在食品廠的機械維修工作,並把大部分公積金投 資在耕地上。身邊的朋友知道他的決定,多半都是這樣的 反應:「一定搵不到食!」 至於太太那時亦不太支持, 「最初她都不太願意,估計我幹不了多久,所以才本着讓 我一試的心態,答應了。」 雖然不被看好,但是昌哥仍滿有信心,認為耕田可以「搵 兩餐」。不過,原來今時真的不同往日,不像上世紀80年 代以前,只要在田裡出力就有餐食,要在香港靠耕田「搵兩 餐」,很難。難的原因不止是蔬菜統營處以很低的價格收集 和銷售有機蔬菜,令他入不敷支;還有田裡的工作太刻苦, 沒有多少人願意做;以及政府欠缺對本地農業發展的支援。 政府 欠支援農業政策 「那時,差不多是要甚麼、沒甚麼。例如防蟲網屋,那時 坊間沒有合適的材料,自己又不懂怎樣搭建。」漁護署雖 然有推廣有機耕種,協助農夫,但是實際卻幫不了多少, 有時甚至幫倒忙。「你看,漁護署年前在我這裡興建的擋 雨棚,原意是好,但是棚下那幅土地,因雨水被長期阻 擋,使土壤的鹽鹹度增加,難以耕種,而且夏季棚下的溫 度更高得很,熱得無法工作!」現在,那片土地只用來堆 放雜物。
露喜悅之色
哥面 快有收成,昌
作之一
巡田是最重要的工
夏季的豆
角
不過,昌哥說近年的情況已見好轉。「現 在我至少不用再拿錢出來,每月平均有 3000元至4000元的收入。始終,我也要生 活,需要有點收入來維持。」
除草 一手一
腳開墾
的農場
一方面,近年香港人對有機蔬菜的認識增 加,目前已有一批社會服務機構及個別的 顧客,向昌哥直接訂菜,使他的收入增加 且穩定了。另外,勞工署放寬輸入外勞的政策, 從今年8月起,可以聘請外地勞工到農場幫忙, 亦解決了部分勞工不足的問題。現在,昌哥便有 兩名工人幫忙在田裡幹活。
移植菜苗 09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日) 昌哥的耕田日記 (平
辛苦 但堅持下去 本地農業的發展前景,是否比前光明?非也。昌哥說,最核 心的土地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我這15斗(約10萬平方英 呎)土地,分別向五名業主租用,各租約也只有兩至三年。我 不肯定租約滿後,能否續租,所以我不敢再投資購入新儀器 和設備。畢竟,我在這片土地上,已投資了超過30萬元。」
周日要再提早一小 時起床,收割蔬菜 周日要把蔬菜運到 農墟發售,有時吃 早餐的時間也沒有
周日外出賣菜,沒 農作 有時間巡田 巡田,了解和檢查 有否 物的生長狀況,如 被動 枯萎、有蟲害,或 的重 夫 農 物破壞。這是 要工作之一。
10:00 a.m.
時間小歇
下午終於有
12:00 n.n. 休息 1:00 p.m.
不過,他對本地農業發展的前景卻不樂觀。「我擔心我們下 一代,根本不會再有人耕田。」這天,會否如昌哥所言,不 久便出現?還是,本地農業有機會再次發展?那就看大家怎 樣看待本地農業,以至香港整體發展。
妹妹
外出吃早餐
9:00 a.m.
辛苦雖然辛苦,困難雖然困難,但是看着夏季田裡的果樹, 結出清甜的龍眼、爽口的芭樂,還有籬笆上的苦瓜、節 瓜……昌哥對耕田的熱誠始終不減。「現在的生活雖然不算 很好,但我會做到做不到為止。」支持他的,不僅是個人的 理想,還有間中幫忙的太太和每天到田裡幹活的妹妹。「家 人的支持十分重要,否則我一個人在田裡,很難幹下去。」
每天都來幫忙的
起床 割菜
6:00 a.m. 6:30 a.m.
那麼,他曾否接觸政府部門,要求協助找尋農地?「政府又 怎會幫我們?!香港最珍貴的是土地,主要收入來自賣地, 根本不可能會把土地放出來!」現在,就是遇到困難,昌哥 主要也是尋求民間的農業組織,如香港永續農業關注協會協 助。
歸園田居
專題
6:30 p.m.
鄰家的小羊
除雜草;開墾土地 一天工作已很累, 續工作 龍的 沒有精神繼 休息,或返回在九 家過夜* 兩天
每周只回家一至
全職農夫後, 家住九龍,變成
*昌哥原本
農墟及本地蔬菜銷售點
10
有機農墟@嘉道理農場
有機農墟@中環
大埔假日農墟
城市樂活園
假日綠色市集
土作坊
由共同購買開始,慢慢發展成供大眾購買本地有機 蔬菜和食品的農墟,消費者既可買到新鮮的本地蔬 果,運輸哩程又比入口食物低得多,可為減少二氧 化碳足印而出力。
這個位於中環鬧市的農墟,特別定於周三舉行,希 望消費者在假日農墟以外,亦可在平日購買到本地 新鮮有機農產品、有機加工食品、乾貨及環保產 品。
2005年成立的大埔假日農墟,除了新鮮的本地有機 蔬菜外,亦有其他有機乾貨、本土手工藝品、園藝 用品、盆栽花卉出售。另設有「綠色生活坊」,示 範有機蔬菜及食物的烹調方法。
除了展示了各項環保服務或產品,消費者更有機會 與非政府機構、社會企業、自僱藝術家及本地有機 農夫直接交流,共同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協作社區。
這個行將在西貢舉行的市集,為「社區樂活天地」 計劃的活動之一,將出售有機蔬菜、天然食品、循 環再造手工藝品及二手物品。
這家由聖雅各福群會營辦的社會企業,提供集體訂 購本地有機蔬菜及乾貨服務。本地有機蔬菜逢星期 一及四發售,凡訂購額滿10斤,即可享免費送貨服 務。
時間: 每月首個星期日, 上午9:30-下午 5:00 (下午4時後停止進場) 地點: 大埔林錦公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查詢: 2483 7200 電郵: info@kfbg.org 網站: www.kfbg.org
時間: 現在至2009年10月28日 , 逢星期三下午1:00–6:00 地點: 中環天星碼頭(七號碼頭) 查詢: 2488 0602 /9803 7727 電郵: seed@seed.org.hk farmersmarket@hofa.org.hk 網站: www.hofa.org.hk
時間: 逢星期日(每月首個星期日休息), 上午9:30-下午5:00 地點: 大埔太和路消防局側, 太和火車站大埔政府合署出口 查詢: 9847 2497 / 9848 2498 電郵: fedvmcs@netvigator.com 網站: http://www.market.fedvmcs.org/
時間: 即日至12月27日, 逢星期日上午11:00-下午5:00 地點: 中環天星碼頭(七號碼頭) 查詢: 2483 7120 / 2739 2481 電郵: tonton@climatechange.hk 網站: www.climatechange.hk
時間: 2009年10月開始,逢星期六及日 地點: 西貢美源街8子西貢社區中心 查詢: 2792 1762 電郵: skdcc@skdcc.org 網站: www.skdcc.org
時間: 星期一及四 上午11:00–晚7:00 星期二、三、五及六上午11:00–下午6:00 地點: 灣仔堅彌街3A地下 查詢: 2381 3259 / 2116 1106 電郵: greenshop@sjs.org.hk 網站: greenshop.sjs.org.hk
11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施東洺‧中五學生 1) 城市侵蝕農田的景象,魚塘旁有個廢車 回收場,農田旁有楝高樓大廈,還有一個穿白背心孖 煙囪、頭戴漁夫帽、腳踏膠水鞋的農夫。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我與農業……
文 ︱ 楊瑾 樂施會發展教育組 圖 ︱ kanzaki
林玉華‧文員
1) 提起農業,你會想到甚麼情景? 3) 你認為香港需要本土農業嗎? 2) 你認為農業和你有甚麼關係?
2) 生死攸關,因為我每天吃的食物都來自農業。好像我剛 剛買回來的墨西哥包,麵粉、奶油等原材料都是農產品。 3) 需要。從經濟角度看,本地農業可減低依賴性;從環 境角度看,本地農業等於更多綠色帶,改善空氣質素,一 石二鳥。
Chimmy‧電腦程式員(元朗菜園村第三代人)
專題
1) 一級級的梯田,種滿水稻,豐收時遍山金黃,收割後一遍荒蕪。 2) 現在只有少許關係。但我年青時經歷文化大革命,響應「上山下 鄉」,到過農村生活,天天都要落田,那時候我和農業的關係非常 密切。 3) 不重要,因為香港地少人多。不過我覺得郊區還是需要 一些農田,讓年青一代親身體驗田園工作,對農作物有些認 識。
阿德‧土作坊員工 1) 菜田和小屋,還有戴著草帽、皮膚黝黑結實的農夫。
1) 是小學時代畫「田園畫」的情景:農夫在田裡工作, 背後有尖頂小屋,屋上有「田」字型小窗,背後是高高的山…… 2) 很有關係,許多童年回憶都和農田有關。婆婆是種田的,小時候常常到田裡玩和幫忙 除草,也會和妹妹一起把菜拿到元朗擺賣。即使現在少到農田,我也很喜歡吃菜,每一餐一定要 有菜,我才吃得下。 3) 當然需要。香港作為一個多元化城市,應該提供一定空間讓農業生存。其實很 多人都擔心入口蔬菜有殘留農藥,只是沒有選擇才繼續食,本地生產就在身 邊,食用時較安心,也能減低糧食短缺時的風險。
2) 十分緊密,我本身從事的工作要處理及銷售本地有機菜。其實,賣菜不 是舒適的工作,但農夫種菜更辛苦,我可以幫他們賣出收成,讓他們開心和繼續務 農,令我很有滿足感。 3) 十分需要。由本地生產的蔬菜,可以減省運輸成本及碳排放,對環境 更好。從健康角度看,本地有機菜除了沒有農藥化肥,即日採收更為新 鮮,營養也較豐富。 #聖雅各福群會開辦的社會企業,以共同購買的理念銷售有機食品,包括本地農產品。
阿Li‧公務員 丘德安‧靚不停農莊主人 1) 菜田、雞鴨鵝、小平房,和一個戴 草帽、蓄鬍鬚和拿斧頭的農夫。也會想起昔日 新界上水一帶的田園風光,有田有牛很寫意。現在情 況倒轉了,越近羅湖便越少綠色,只見到高樓大廈。 2) 有少少關係。例如越來越多毒菜問題,會改變我的飲 食習慣,嘗試選擇有機農產品。但又覺得那種關係很有 距離,畢竟香港已很少農田。 3) 覺得需要(食物安全的考慮),但在香港,很難呀!
12
1) 稻田裡有人插秧的情景,也會想起小時候在 農村的生活,那時候嫏下種植很多小米,種小米很花功 夫,現在都沒人種了。 2) 很密切,一日三餐,無論主糧還是副食品,都從農業來。我是養 羊的,羊除了能提供肉食和羊奶外,發酵後的羊糞更是很好的天然 肥料,能配合本地有機耕種,和農業相互補足。 3) 每個地方都應該有本土農業,因為本地生產無論質量和安全 都比外地菜好,吃到本地菜才有口福呀!
13
專題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為何農業要讓路?
邊緣農業 農業邊緣
專題
文 ︱ 董紫筠 本刊編輯
本地農業知多少 「香港哪裡有農業!」「香港還有人耕田嗎?」這個對本 地農業的認知和印象,某程度上確實反映現況─香港的 農地、農民買少見少,甚至不在部分人的視界之內。農 業似乎並不符合我們這個國際大都會的發展標準和步 伐,要被排拒於香港的土地以外。 城市與鄉郊、經濟增長與農業發展,是否必 然對立?有民間農業組織認為,兩者並非不 能相容,問題在於政府要重新思考現有的 「發展」思維與價值觀,讓土地發揮其 多元價值和功能。 「香港的土地規劃政策很明顯只著重地 產、基建的發展,其他東西只是用來配 套。一些被視為沒有產值的東西,總會 被放在一旁,置之不埋。」香港永續農 業關注協會袁易天認為,農業、農產品 正是被政府視為「低產值」的東西,有時 甚至要為地產和基建發展而讓路。 為地產與基建讓路 政府收回石崗菜園村的土地,興建高鐵車廠, 就是其中一例。這批非原居民的村民在沒有選擇 下,被迫離開熟悉的社區和鄰里,被安置上樓,要 徹底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與模式。 在這種「發展」思維下,本地農業發展自上世紀80 年代,內地農產品大量輸港後,一蹶不振。我們看 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農地被丟空、荒廢,變成貨櫃 場或廢車場,等待有朝一日地產商來收購,成為不 日推出的地產項目的一部分。 其實只要留意政府架構,便可看出政府看待農業的 端倪。袁易天說:「在政府的架構裡,負責支援農 業的漁農自然護理署,由食物及衛生局去管理。我 們講的是食物安全,但卻不知食物生產;我們的食 物政策不單很弱,亦看不到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易天認為,香港應全面檢討土地政策, 重新討論土地的價值。
欠缺全面農業政策 他直指政府欠缺全面的農業政策,漁護署雖然有部門協助 有機耕種和農業發展,可是其支援和引入的技術及設施, 許多都不切合實際需要,未能協助農友減低開支、增加產 量,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對於農業發展,政府沒有 特別協助,投放的資源也不多;對於有意投身有機耕種的 人,香港並沒有友善的環境讓他們發展。漁護署在技術和 種植品種方面的建議,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本,致使有意 入行的人卻步,間接把農業邊緣化。」
農地與農場 目前全港798公頃農地,主要在新界,佔土地總面積的2%,分別 種植蔬菜(316公頃)、果樹(280公頃)、花卉(180公頃)及糧食作物 (22公頃) 全港現有約2,500個農場
農民 從事農業的人數由80年代的數萬人,下降至目前約4,900人。有 估計指現今仍活躍、有出售蔬菜的農友,僅約500人
農產品 以該署開發的溫室網紋瓜為例,香港確實有市場,其售價 也不錯。不過,要培植這網紋瓜,需要至少投資40、50萬 元興建溫室及購入相關設備,農友不是負擔不起,就是不 敢作出這麼大的投資。因為,大部分農地地主都是在等候 農地被收購,農地租約一般只有兩三年,投資根本難以在 這麼短的時間內回本。 重思土地多元價值 「農業要與城市發展爭地,怎樣爭得到?其實,土地應該 具有多元價值,土地發展不應只是配合人口增長,同時應 考慮農耕、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袁易天認為,農業發展其實只是一個點,由此可看到更 多、反思更多。「或許,我們討論的不應只局限於本地農 業,而要重新提出有關土地價值、社會發展等問題。到底 甚麼是發展?為何發展?又如何可透過規劃發展,去克服 貧窮問題?」他覺得,最根本要做的,是政府全面檢討土 地政策,放下由地產和基建推動經濟發展的迷思,與公 眾一起討論土地的發展方向與規劃。
香港永續農業關注協會 hksaa.wordpress.com
目前,本地每日平均生產45公噸蔬菜,活雞12,780隻及生豬239 頭 1999年,本地蔬菜佔全年整體銷售量的12%,鮮花則佔57%;至 2008年,已分別下跌至3%及35% 本地種植主要的作物為葉菜,常見本地蔬菜有生菜,菜心,芥 蘭,白菜等
產值 本地農業生產總值在1999年達12.41億元,10年裡逐步下跌,至 2008年縮減至6.87億元 以蔬菜和鮮花為主的農作物總值,在2008年約為2.6億元,僅及 1999年(4.4億元)的59% 本地豬隻的產值由1999年的5.87億元,下跌至2008年的2.13億元 本地家禽的產值10年內保持穩定,1999年為2.11億元,2008年 則達2.13億元
參考資料 香港年報 www.yearbook.gov.hk 政府統計處 www.censtatd.gov.hk 漁農自然護理署 www.afcd.gov.hk/tc_chi/agriculture/ agr_hk/agr_hk.html
15
行動.曆 猜「相」答案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猜「相」答案
圖 ︱ 黃美瑛 / 樂施會
1 2
3
5
4
6
7
8
公平貿易@美食博覽 樂施會在「香港美食博覽2009」設立的「樂施會公平貿易閣」,推介五個國家的公平貿易食品品牌,包 括:全球首種獲公平貿易認證的橄欖油(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與本港公平貿易商以聯合品牌出品的茶 葉(越南)、有機薑糖(菲律賓)、斯里蘭卡香料和泰國的香米,全為優質食品。
9
10
8月13-14日 (只開放予業內人士*)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6:00 8月15日 (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觀)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3C- 32,34, 36號
16
17
18
19
20
13號至15號
21
22
「戰爭中的世界」攝影展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連同五位戰地攝影所,透過是次展覽把 失落與苦困的戰爭故事,到世界的關注點。
23
24
30
時間:上午10:00-晚上9:00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
25
August 2009
31
Sun
Mon
Tue
Wed
26號至30號
29號 哥本哈根氣候大 會倒數100日
12月7日,全球192個國家的官員將會出席在丹麥舉行的哥本 哈根氣候大會,決定2012年後共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協助貧 窮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方案。
Thu
Fri
Sat
「視藝掇英」─ 2009 專題展覽:具像+抽象 ─ 香港當代油畫、水彩、版畫展 由本港藝術工作者劉掬色及甘肅小學生張志榮合力創作的《熱市乾田》,在是次展覽展出。 《熱市乾田》是國際樂施會「畫好氣候」項目的作品,去年底曾於波蘭的氣候大會上與其他16幅畫作一起展出,傳達氣候變 化影響全球,貧窮人首當其衝的訊息。 時間: 8月26日 下午1:00–晚上8:00 8月26日–9月5日 上午10:00–晚上8:00 9月6日 上午10:00–晚上6:00
8月26號至9月6號
地點: 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中央圖書館展覽館
5
8號 國際識字日
菲律賓Dagupan市附近的Barangay Mangin,經常受到颱風吹襲,每年平均會 發生兩至三次水災。為了通知村民最新的水災情況和及早準備,當地人便就地取 材,以竹枝製造出圖中這種名為「kanungkong」的警報器。 「kanungkong」在當地已有很長的歷史,每五戶便有一個,負責的家庭在發生 水災時,會按照一套分為四級的警戒系統,敲打「kanungkong」,傳遞最新水 災訊息。 當警戒級別達到黃色,即地面水深達一至兩呎, 而且雨勢持續時,負責的家庭便會連續20分鐘, 每次敲打「kanungkong」五下,提醒村民。當 正受到颱風吹襲,地面水深超過六呎,大量河水 不斷湧出河堤,達到最高的綠色警戒級別時,便 會每隔五分鐘,不斷敲打竹筒20下,通知居民收 拾細軟,立即離開家園,疏散到安全的避災中心 暫避。
「少碳滅貧大行動」工作坊
「全球暖化攪風攪雨?」講座 全球暖化怎樣影響氣候?當中誰最受到威脅?各國在合作 改善全球暖化問題的工作,成效有多大?年底的哥本哈根 會議又會否面對相同的情況? 講者: 張韻琪(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時間: 下午2:30-4:00 地點: 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主辦: 香港基督徒學會
26號 16
全球約有40億人識字,但是跟要在全球掃盲目標,仍有一段不少距離。要達到推行全 民普及小學教育的千禧發展目標,必須在全球、國家和本地層面,推出更多和更有效 的措施方可。
答案︰ 警報器 kanungkong
樂施會舉辦「少碳滅貧大行動」工作坊,鼓勵年青人了解氣候變化與貧窮的關 係,並且協助推廣有關訊息。參加者更有機會獲選為香港代表,在今年12月到丹 麥參與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監察各國磋商氣候協議的進展。 參加資格: 18-25歲,希望為少碳滅貧出力的年青人 截止報名日期: 9月16日 查詢: 3120 5280 夏碧嘉 電郵: cc@oxfam.org.hk
30
27號
September 2009
已經使用多時的Kanungkong,配合上一套完整的 警報系統,適時提醒居民水災情況,以及應該採取 的對應措施。
17
社區
二手店自白︰環保兼助人 社區
二手店自白︰環保兼助人
大埔
二手店自白︰環保兼助人
文 ︱ 何詠子 特約記者 圖 ︱ Ray Ng
我叫迎迎吉羊,剛滿一歲不久,住在大埔某街市一個面積只有 30呎的攤檔裡面。我,其實是一間不一樣的二手店,並不屬於 任何一間志願機構,而是一名家庭主婦Jessica的心血結晶。
我的主人Jessica個性好動爽朗,本來已經參與不少社 區婦女活動,閒時做做義工,但她常常嚷着家庭主婦都 要自我增值,多做些有意義的事來提升自我。「呆在家 裡無事做,會覺得自己十分無用,會很失落。況且兒子 長大後,可能不太需要你,那時便會失去重心,所以一 定要與時並進,關心社會,擴闊生活圈子,話題都會多 些。你自己開心,家人也自然開心。」 話說Jessica終於等到兒子讀小學,空閒的時間較多,蠢 蠢欲動,於是決定單打獨鬥,2008年年中在街市「生」 了「我」出來。 其實她到志願機構的二手店做義工,工作不是更輕省,
18
何必要「貼錢買難受」,花了近萬元投資在「我」身 上?「一來大埔無二手店,二來自己一手一腳打理,成 功感會大些,時間也較彈性,可遷就囝囝的上學時間。」 開張時,她的朋友都一致看淡,估計她會蝕到「攤攤 腰」。不過,對Jessica來說,賺錢與否並不是最重 要,有時候確實一整天都沒有一元生意,但她卻樂於跟 街坊聊天,推廣和交流環保心得。今日的我已成為她和 街坊之間的橋樑,環保師奶的街市總部,她怎會不自 豪? 其實Jessica開二手店還有一個原因— 眼見自己和 朋友的物品堆積如山,小朋友的書、學行車、衫、雜
物……。「送給別人也送不了這麼多,丟棄又太浪費,就算 運往垃圾堆填區,也嫌佔位置。」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工 作消費再消費,很多時候是為了買而買,滿足一刹那的購物 慾,未必一定有用或需要,結果一大堆東西還要找地方安 置。Jessica希望「我」的出現,可以教育下一代和身邊的朋 友珍惜地球資源,減少浪費。 現在店裡的貨品,大部份都是朋友捐贈或寄賣的:衣服、 書、玩具、擺設、手袋……,多半都是十元八塊的東西,在 一般香港人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香港人物質太豐裕,很 少會用二手東西,我的顧客以外傭居多,但是名牌另計。曾 經有人把LV手袋寄賣,訂價數百元,很快便賣出了。」 不過,我不是專售二手名牌的「xx站」,我希望其他有價值 的東西,也可以透過我去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循環再用。曾 經試過有師奶買了書,看完之後,拿回來再賣過。看!我這 間街市二手店都算有些少影響力吧!
除了二手物,售賣環保用品,推廣環保訊息也是我的職責, 現在店裡售賣的有機無臭馬糞肥,用粟米提煉可完全分解、 用以取代膠袋的Biobag,都是主人向街坊推介的環保用品。 當然還有我們傳統中國人的慳家智慧,如用來「省」煲效果 一流但不會刮花煲面的墨魚骨乾,才五元便有交易。 還有其他許許多多實用小貼士,只要你有空來找Jessica,定 必有環保大發現。
迎迎吉羊 地址:大埔寶湖街市D24號舗 電話:2638 827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11am-5:30pm
19
影像
欠她一隻雞蛋 影像
欠她一隻雞蛋
欠她一隻雞蛋
文、 圖 ︱ 森美
我們在香港生活,收入少了,每年少去一次旅行,就要上街遊行抗議。吃到的 東西不是蔡生、蘇絲王推介,味道稍遜就大罵。我們的生活就快好得連我們的 智慧也給蒙蔽,變成瑪麗皇后。 這次跟樂施會到雲南海拔高近3300米、苗族聚居的三家寨山區,讓我有機會首 次接觸中國的農民。事前,我沒有甚麼期望。探望窮人,會有多特別?我也到 過印度山區和貧民窟。我想中國只有有錢得可憐的暴發戶,但沒有窮得可憐的 農民。 但,離開三家寨的村莊時,我哭了,手上還拿着剛才那名年近80歲、握着我的 手不停道謝的婆婆,在臨行前塞給我的一隻雞蛋。
《欠她一只雞蛋》 作者/攝影︰森美 定價︰68元 出版︰尚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A.
D. E.
A及E
20
B.
C.
F.
就是這名婆婆在森美臨走前,送上一隻讓他難忘的雞蛋。
B
小朋友的笑容與笑聲,充滿了感染力。
C
在早餐常見的雞蛋,是山區孩子眼中的珍品。
D
走在通往三家寨的小路上,遠遠已傳來苗族人的歌聲。
F
在雲南山區居住的苗族人,生活相當刻苦。
21
經驗
氣候變化下 戶外工作更艱辛
訂閱《無窮》雜誌
氣候變化下 戶外工作更艱辛
文、圖 ︱ 香港對抗氣候變化聯盟
全新設計的《無窮》雜誌,2008年10月開始改為雙月刊出版,與讀者一起緊貼世界,認識香港和全球 的貧窮和社會發展議題。 現在你只需付出20元的郵費,便可收到一年六期的《無窮》。
「除了不停喝水,我已沒有其他方法抵擋愈來愈熱的天 氣。」譚先生是食環署二級工人,每天要打掃街道、清 理垃圾站的廢物與清洗公廁,是一般人眼中的厭惡性工 作。在十多年的清潔工生涯中,叫他最難以接受的,不 是骯髒的垃圾,或是臭氣薰天的廁所,而是炎夏的酷熱 天氣。 高溫戶外煎熬7.5小時 「我發現近幾年香港的天氣愈來愈熱,現在的夏天也比 以往長。天氣有熱無凍,盛夏日日也有30多度,即使有 風吹過,也沒有一絲涼意。在翳熱的天氣下,每日在戶 外工作,實在叫人透不過氣。」 譚先生每天由早上七時半工作至下午四時,除了午膳的
一個小時,在夏季每日都要在高溫下曝曬七個半小時。 他坦言,高溫的環境直接影響到他們一班戶外工人。「天 氣炎熱,不斷流汗,不但加速消耗體力,亦影響到我們 的情緒,也影響了工作表現。」 「為了抵抗高溫,我每天也要喝幾公升水,以補充流失 的汗水,並戴上草帽與手套,遮擋太陽。每當有機會, 我都會抹身和更換濕透的衣服。」不過,身體有時始終 難敵酷熱的天氣,「有時太熱,我們會感到暈眩與作 悶,有同事甚至試過中暑。經常大汗淋漓,也容易患上 感冒。」
我要訂閱《無窮》 □
一年6期 (郵費20元)
□
兩年12期 (郵費40元)
訂戶資料
天氣愈趨酷熱非錯覺 夏天愈趨炎熱,並非全然戶外工人的主觀感覺。香港天 文台資料顯示,本港近10年的平均氣溫,較19世紀上升 了1.5度;而1945年至2004年錄得的酷熱天氣(日間最 高氣溫達到33度或以上)日數多達660日,是1885年至 1944年 (共147日)的四倍。 香港職工會聯盟副主席郭紹傑批評港府,遲遲沒有為酷 熱天氣制訂的明確戶外工人工作指引,對戶外工作者的 保障不足,比鄰近的深圳更為落後。事實上,要保障戶 外工作者的健康,除在本港訂立有關工作指引和爭取合 理的休息時間外,國際社會一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才是治本方法。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文)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施之友編號(如適用):M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據 □
我想收到抬頭寫上_______________收據。
訂閱方法 香港對抗氣候變化聯盟 (Combat Climate Change Coalition,簡稱CCCC)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與樂施會發起,現有23個支持團體加盟 的香港對抗氣候變化聯盟,旨在推動各界正視氣候變化對社會民生的禍 害,並要求港府推行整全的氣候政策,包括訂立減少温室氣體的目標。
請填妥上方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抬頭請註明:「樂施會」或「Oxfam Hong Kong」),寄往香港北角馬寶 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樂施會政策倡議及傳訊部。
查詢電話:25202525
電郵:publications@oxfam.org.hk
草帽、毛巾與手套雖能為譚先生抵擋陽光的侵害,卻未能減低高溫所帶來的不適。
23
發展多媒體
書刊
《窮.想像》
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
簡介:
樂施會政策倡議及傳訊部
「貧窮」和「貧窮人」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對兩者的認知和理解,或許只是由我們 的經驗和教育背景所投射出來的「想像」。
訂閱《無窮》雜誌
我們認為讀書識字是脫貧的鑰匙,但原來我們硬要山區孩子上學讀書,會令他們沒時 間學習務農,長大後在農村找不到工作,又不懂耕田,生活只會更苦。我們為農民引 入好品種的玉米,以為玉米桿矮、易收割,結果令專偷糧食的老鼠坐享其成,農民收 成卻不升反跌。 在中國扶貧多年的作者把經驗和省思結集成這本書,其體會是:要扶貧先要放下文化 知識的框框及偏見,讓你的對象以平等的位置向你展示他們的生活。 作者:姜木子 定價:78元 出版:思網絡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書刊
《氣候 A to Z》 氣候變化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衍生了許多新詞彙- 低碳經濟、氣候難民、排 放交易、氣候公義……在這本小冊子裡,你會認識到各個不可不知、甚至有機會 左右人類未來發展的氣候關鍵字。 查詢:nicolel@oxfam.org.hk
書刊
《靚衫良心造:成衣公司社會責任指引》 這本全港首本為行業而設的企業社會責任指引,羅列了成衣公司在生產及採購過程 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和須注意的事項;介紹不同持份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以 及提供簡單的檢視清單,供有意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司參考及執行。 全新設計的《無窮》雜誌,由2008年10月開始改為雙月刊 出版,與讀者一起緊貼世界,認識香港和全球的貧窮和社 會發展議題。
24
查詢:info@oxfam.org.hk 網上下載:www.oxfam.org.hk
E
POSTAGE PAID
Permit
HONG KONG
No.
PORT PAYE
529
少碳滅貧 點少得你? 香港-VS-貧窮國家
少浸 少乾 www.ox
立即登入
fam.org
簽名支持
.hk/clim
「少碳滅
atechan
貧」大行
ge
動
氣候變化引發的反常天氣,正威脅過去50年在扶貧 工作取得的成果。我們正收集簽名,要求全球的決策 者制訂有效的協議及政策,減少碳排放,並協助貧困 社群適應反常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