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快訊
45
點 焦 貧
期
1月號 2012
樂施會自1994年起在老撾開展工作,最初主要支持當地的民間組織推行教育、
扶
社區糧倉
耕種以及婦女健康等項目。2007年,我們在老撾首都永珍市設立項目辦事處,直接和
樂施會支持傍亞村成立社區糧倉,供村民在播種前或缺糧時借糧應急。糧倉儲存了 2,000公斤稻米,其中1,000公斤由樂施會提供。為了培養村民的承擔力和責任感,項目 要求餘下1,000公斤米由全村64戶家庭負責提供(平均每戶提供約16公斤米)。村民自行 組織和管理糧倉的運作,並制定約章和借糧守則,例如每戶最多只可以借300公斤米、 借米利息為百分之二十以及借糧戶需要在下一茬收成之後還糧等。
夥伴合作,在北部的華潘(Huaphan)及豐沙里(Phongsaly)省推行以社區為本的綜 合發展項目,為農民解決缺糧問題、開拓巿場,協助他們增加收入,同時推動社區組 織發展和社區天然資源管理。
持續生計 與 糧食保障
樂施會
攝影︰陳燕明
經過一年辛勤工作,春節假期正好讓我們稍稍放緩步伐, 好好休息,和家人歡聚一堂,享受一年辛勞工作的成果。 然而,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無數農民、工人、弱勢婦女, 因為各種不公平和不公義的政治、經濟活動和制度、自然 或人為災害,以及氣候變化影響等,就算辛勞了一整年, 甚至一輩子,連溫飽亦未能解決,更遑論享受成果。
豐沙里省
人類發展指數(169個國家中) 貧窮狀況
識字率(15歲或以上)
永珍
緬甸
122(2010) 約四成人口在貧窮線下掙扎過活(即每日 收入少於10港元),當中超過五成貧窮家 庭集中在北部山區。 68.7% 資料來源︰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201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www.oxfam.org.hk |
放
人道救援工作匯報 (2011年8月至11月) 東非旱災 東非60年來最嚴重旱災已造成超過1,3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截至2011年11月30日,樂施會已與當地 夥伴組織合作,向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以及肯尼亞等地超過250萬災民提供援助。感謝你的支持, 截至去年12月,樂施會籌募了超過1,000萬港元於是次人道工作。
索馬里
埃塞俄比亞
• 向100,000名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提供支援,同時為孕婦提供輔導; 繼續在摩加迪沙推行防疫服務。
樂施會計劃向當地70萬人提供援助,其中已推行的工作包括:
• 向極貧困的災民提供現金援助,讓他們購買生活必需品;向下謝貝 利州、中謝貝利州、中朱巴州以及阿夫戈耶329,147名災民提供緊急 糧食和生計援助。
社區糧倉內的稻米幾乎全部借出,表示 它為村民發揮了應急作用。
• 向中南部地區、蓋多州、中朱巴州、下朱巴州、阿夫戈耶、摩加迪 沙以及希蘭等地區980,518人提供清潔食水、衞生設施及基本生活用 品(肥皂及塑膠桶等)。
樂施會和當地的夥伴組織在索馬里已推行了40年扶貧發展工作。
越南
樂 施 會 和 合 作 夥 伴 SAACID(索馬里語,意思 是「幫助」)在索馬里首都 摩加迪沙推行援助項目, 在一所餵養中心向營養 不良的兒童提供服務。 圖中,SAACID的護士 (左) 正替一名婦女的兩名 孩子跟進健康記錄,發現 營養不良情況已經改善 了。
萬賽縣山多平地少,耕地不足,農民經常面對缺糧威脅。
2520 2525
踏出脫貧第一步
總裁的話 我們的社區發展項目,著重瞻前顧後,按部就班。重點是 持續和發展兩個範疇,強調社區整體的關係,不是只著眼 於單一項目,因此既要協助受助社群解決當前的需要, 還有顧及將來世代的持續發展。 扶貧之路充滿挑戰、困難,我們衷心盼望無論昨天、 今天、明天,每一天都有您同行。 謝謝您的支持。
在華潘省萬賽縣的山區,當地大部分農民以種植稻米和玉米為生。當樂施會的 工作人員探訪村民時,他們異口同聲表示︰「缺糧、沒有收入!一旦遇上緊急 事故或生病了,就沒有錢應急。」農民缺乏耕作及養殖技術,每年產量連糊口 都不夠,更遑論運往市場售賣。
現今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瞬息萬變。發展背後的代價是 地球污染、世界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故此,樂施會今年 的工作重點,將繼續就世界糧食問題、經濟公義、氣候 變化等各方面的議題,推行政策倡議及研究工作,以期在 政策層面為貧窮人爭取平等、公平及公義的生活環境。
樂施會總裁施日莊 二零一二年一月
3120 5000 2590 6880 www.oxfam.org.hk info@oxfam.org.hk 以100%再造紙及大豆油墨印刷
樂施會在萬賽縣兩條村協助村民修築了 灌溉水道,改善農民的耕作條件。
2010年開始,樂施會和夥伴組織「華潘省農業及森林署」,在萬賽縣其中最 偏遠和貧困的八條山村推行一系列的生計項目,包括指導農民在同一塊耕地上 種植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增加糧食和改善土質、支持村民養雞和養豬,開展 生計來源,成立社區糧倉,讓缺糧村民借糧解決燃眉之急,以及修建灌溉水道, 改善耕作條件等。 樂施會首先在每一個項目村組織村民選出五名相對較貧困,但有勞動力、基本 耕作和養殖技能的村民,成為示範農戶參加耕種和養殖技術培訓,然後提供 豬、雞、各種水果和蔬菜種子等,協助他們發展生計。過程中,項目人員會從 旁指導和協助。
• 向188,564人派發衞生包,並推廣公共衞生,防止經水傳染 的疾病如腹瀉的蔓延。 • 向161,027人提供現金援助、牲畜保健服務、以工代賑以及 穀物,讓他們可以維持生計。
溫飽的希望
宋旺學習以新技術種植新品種 水稻,增加糧食收成。
一袋袋大米足夠宋旺一家四口溫飽了。
42歲的溫偉,住在傍亞村,是其中一名示範農戶。他一家三口每年平均有 三個月吃不飽。「2010年,我的收入僅有1,500港元,單是七歲女兒的書簿費用 就花掉了300港元,其他生活開支及雜費只有1,000多元應付,非常緊絀。」 參加了項目後,溫偉在村後的山坡上開墾了一塊耕地種植木薯、玉米、花生及 蔬菜。他說︰「對我們來說,在同一塊耕地上種植不同的農作物是新的嘗試, 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和時間。幸好一年下來,木薯收成達到600公斤、蔬菜 50公斤、花生亦有30公斤,這些收成主要自己食用,尚有剩餘則會出售。」
宋旺和妻子及兩名分別四歲及六歲的子女住在那康村,他是 家中的經濟支柱,所有勞動都由他一人扛起來。一家人住的 房子已殘破不堪,卻沒錢修整,風吹雨打的日子就只能往 鄰居家暫避。
「每六公斤的新品種水稻種子,可以種出800公斤稻米,由播種到收 割,只需四個月左右。之前,我的水稻收成只有700公斤;自年多前參 加項目後,已增加至1,000公斤,加上山上的旱稻亦有收成,我家已經沒 有缺糧情況了。」談到生活的轉變,宋旺臉上終於露出笑容。
糧食問題改善了,生計亦有了發展,溫偉繼續補充︰「未參加樂施會項目之前, 我只有八隻雞。參加了培訓之後,我學會建造雞舍和防疫技術,雞隻死亡率 減低了,我現在有40隻雞呢。」去年溫偉賣掉七隻雞,賺了200港元,賣菜則 賺了150港元。
「我們很少吃肉,一年更有兩個月不夠吃。我最擔心自己 一旦生病或倒下了,孩子們頓失依靠。去年雨季,連場大雨 造成山泥傾瀉,一塊巨石從山上滾下來,差一點點就擊中 我的房子。」宋旺想起這件事仍猶有餘悸。
跟據項目要求,宋旺等示範農戶需要將新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其他村民, 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和社區的合作性。
宋旺一直都想改善家人的生活。
樂施會在達達布難民營附近 安裝新的供水系統,為災民 提供安全飲用水。
截至2011年12月,樂施會動用了超過800萬港元向上述兩省的災民提供援助。
2010年,樂施會開始在那康村推行發展項目,宋旺被村民選為村裡五名 示範農戶之一。他獲分發新品種的稻米種子,同時參加培訓,學習新的 耕種技術。宋旺一共參加了三次培訓,並獲得資助跟其他村民一起到其 他省分觀摩和學習。
溫偉動員全家料理菜園。
• 現金和生計援助、清潔食水、 環境及個人衞生服務等。
中國西南地區去年夏季開始發生持續旱災,其中,災情最嚴重的貴州省去年受災人數超過2,000萬、1,100多萬人面臨缺水 威脅。嚴重乾旱導致全省超過330萬公頃農作物失收,農民生計大受打擊。另外,旱災亦令到雲南省昭通、曲靖、楚雄等 多個縣市超過600萬人受災、236萬人缺水。
一顆稻米種子︰ 一隻隻小雞是溫偉一家的主要收入。
自從2011年7月1日開始, 樂施會已在圖爾卡納、 瓦吉爾縣、達達布等多個 難民營及其周邊社區向100萬 災民提供:
中國西南旱災
「這裡山多平地少,耕地不足,加上我們一直以來只懂運用 傳統的方法耕種,糧食收成總不夠,遇上乾旱或洪水,農作物 失收,生活就更艱難了。」26歲的宋旺道盡萬賽縣山區農民 生活的苦況。
他滿懷信心地說︰「只要努力,明天一定會更好的。」
• 在最乾旱、受災最嚴重地區向超過173,522人提供緊急食水 (每人每天最少5公升,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份量);修建 及修整水井、池塘以及廁所。
肯尼亞
助人自助 對抗貧窮
樂施會的目標,就是與這些貧窮社群共同努力,改善 不公平、不公義的社會現象,同時,為這些社群提供一點 助力和機會,讓他們發揮所長,自力更生,三餐溫飽, 享受負責任的美好生活。
編輯委員:蕭美娟、鍾肖嫦、黃詠儀、李冰心、高玉娟 樂施會地址: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17樓 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9樓 樂施商店:中環康樂廣場一號怡和大廈低層8號鋪 (電話:2522 1765)
約680萬(2009)
老撾
中國
泰國 柬埔寨
我謹代表樂施會全體人員,祝願您新春快樂,新年進步!
人口
華潘省
印度
親愛的樂施會支持者︰
關於老撾
項目地區
老撾有超過200萬人生活在貧窮 線下。目前,樂施會在北部兩個 最貧窮和偏遠的省分推行項目, 協助山區農民發展生計,增加 糧產。
界 世 眼
事實上,樂施會的水稻項目旨在協助農民解決缺糧問題,農民由學習到 掌握技術,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按步就班,這正是持續生計發展的重要 元素。
貴州省 • 向普安縣4,000名嚴重受災的貧困村民提供一個月糧食、500名特別貧困的受災村民 提供兩個月糧食;向窩沿鄉全鄉2,495名村級小學學生每人提供14公升礦泉水。 • 向冊亨縣坡妹鎮及慶坪鄉2,700名特困村民提供2個月糧食;在上述兩地各設置一個 臨時供水站,抽取河水以解決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運送足夠20天的清潔飲用水予 坡妹鎮兩個偏遠重災村5,556名嚴重缺水的村民。 • 向長順縣擺塘鄉及敦操鄉6,600個貧困村民提供一個月糧食。 • 向江口縣德旺鄉、桃映鄉及太平鄉384名村民每人提供15公斤大米;3,521名特困村民 每人提供30公斤大米。 • 向正安縣碧豐、小雅及格林鄉5,333名災民提供100,000公斤大米。
雲南省 • 向楚雄州楚雄市、雙柏縣及南華縣、文山州文山市、硯山縣及富寧縣、祿勸彝族苗族 自治縣、紅河州彌勒縣、玉溪市易門縣、昭通市魯甸縣等10個縣市15個鄉鎮56,211名 災民合共派發922,095公斤大米,以解燃眉之急。
樂施會向文山州馬塘鎮的旱災災民派發緊急 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