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雜17期《實驗影像》Ox17

Page 1

17 春季號 Spring

MOP 25

Mar 2017

實 驗 影 像EXiM 2016

實驗 影 像若瑟.狄莫 李少莊

實驗影像

Rui Calçada Bastos 梁祖賢 羅寶宜 黃肖萍 蔣靜華 張培力 KLEX 2016 WOM

實驗影像


3

編輯的話

本期專題 EXiM 2016──葡萄牙與澳門實驗影像活動

5

17

春季號 Spring Mar 2017

談實驗影像在澳門──專訪李少莊

8

談影像及澳門的藝術生態與巿場──專訪若瑟.狄莫

10

Rui Calçada Bastos

11

梁祖賢

12

羅寶宜

13

堅定人生的追夢故事 ──訪兩代留法修讀錄像的藝術家(黃肖萍/蔣靜華)

20

錄像藝術在中國 ──淺談「中國錄像藝術之父(張培力)」

25 ISSN 2227-0337

「火花」燦爛的KLEX 2016 ──第六屆吉隆坡實驗電影、錄像與音樂節

29

WOM《誰在找麻煩 Troublers》

出版日期

2017 年 3 月

定價

25 元

編輯

施援程

平面設計

鄭志偉 @ Somethingmoon.com

文/訪問

楊冠瑩 郝元春 彭韞 施援程 黃大壯 李卓媚

33

春耕──百草權輿在牛房

攝影

施援程 劉嘉欣 李少玉

35

鄧天恩

校對

施明坤

36

劉菁兒

宣傳

楊冠瑩

38

黃詠瑤

行政

周寶玲 劉嘉欣

李卓媚

贊助

澳門基金會

39

出版

牛房倉庫

印刷

華輝印刷有限公司

──韓國女性導演觀點和社會發聲

展覽及活動專訪 春耕──牛房徵集系列

40

張楚誠和盧曉薇

41

Gil Mac

42

「冇機」「新」世界──訪「方言」成員

45

創造空間的故事經歷──李雪盈的裝置作品

47

戰地花兒,綻放還是衰敗──訪《戰地花兒》編導蔣禎耘

49

「英雄」不該承受之重

地址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

電話

+853 2853 0026

傳真

+853 2853 3047

電郵

oxwarehouse@gmail.com

網址

oxwarehouse.blogspot.com

51

牛房劇季2016──形體劇場演出《人民英雄》

oxmagazine521.wixsite.com/oxmagazine

52

EXiM 2016──葡萄牙與澳門實驗影像活動

牛房倉庫 / Oxwarehouse

53

春耕──牛房徵集系列

牛雜 / OxMagazine

55

牛房倉庫2017年3-6月活動

Facebook

牛房活動

本刊所刊出之圖文內容皆屬版權所有,未經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部份單元之圖文,其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Copyright 2016©OX Ware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編輯的話

3

編輯的話

文 : 施援程

我為了這 期的題目名改 過多次,究竟叫錄 像藝

但澳門是一個反道而行的地方,因為中國人文

術 、實驗錄像還是實驗影像 ? 錄像藝術裡包含

化 ? 也不是 ,中國的抽象藝術及觀念藝術也發

實驗錄像,它的範圍更廣 ,可以以多樣化的藝

展得很好 ,數碼藝術 、新媒體及錄像藝術都很

術形式表現出來,並配合空間與裝置一起 。而

蓬勃 。或者當澳門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地方

實驗 錄像/影像是有別於叙述式,畫面可以是

雖少但總是與周邊的地方有所不同,越來越保

一個局部、靜止 、重疊 、抽象 、突然、跳躍等

守是這裡一個特點 ,包括對於保育 、文化及教

的形式 表現 。最後 還 是決 定以實驗 影像為題,

育都有倒退的趨勢 。城市美其名是要招攬更多

以牛房 每 年 一 度 的 EXiM (Experimental Video

的人來欣賞文化藝術 ,甚至乎把所有的創作都

Festival in Macao) 為主,然後再延伸出去做專

界定為文創 ,將其市場化 ,以創造更多就業機

題,雖然 我們一貫還 是以 錄 像(Video )這詞

會。但創作是有很多類型,唯有擴闊胸襟,使

稱謂,不過錄像意指攝錄的行為 ,但動態錄像

思維及想像力更強,創作才會更多元及豐富。

可以由靜態圖像後製出來形成動態影像,所以

實驗影像是其中一種打破慣性觀賞角度的藝術 ,

用影像這詞更準確 。

多觀賞有助突破傳統的思考方式,開創更多的 可能性 。

連 續 三年的 EXiM 牛 雜都有寫相關文章,並 且 有兩期以此做專題,今次更著重實驗這個方向,

藉著這 次實驗 影像的題目,我訪問了兩位曾經

如 Bianca(李少莊 )所說因為是少數中的少數,

以錄 像為創作方向的好朋友阿旦(黄肖萍 )及

所以更要推廣 。今年適時做了葡萄牙與澳門的

Catherine(蔣靜華 ) ,從 她們求 學到 創 作 等方

專題,由兩位不同國籍的策 展人一起合作及碰

面為大家作一些分享 ,記得阿旦多次提到去她

撞,實屬是很好的策劃 。而 José(若瑟.狄莫)

家欣賞她早期的錄像作品,這次寄工作與相眾

一再強調生態這個問題,在推行藝術或文創類

之下看 完 她 八十 年代 尾 及 九十 年代 初 的 作品,

都需要一條鏈 ,一步步的去實行,從大眾教育,

驚嘆以前的 作品在今 天 來看 仍 然 是 那麼新穎 ,

培養專材,資 金 協 助 ,直 到市場及 創作成熟 ,

特別是錄像裝置《每天永遠 24 小時》用古老的

自然會形成一個生態獨自運作,現在我們就是

鐘在鐘擺裡放了錄像,這種完美的結合,直到

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生態鏈 。

現在我也沒有看到澳門其他人做過 。在沒有前 瞻性的作品,甚至是沒有新人承接之下,澳門

在當代 來 說 實驗 性的藝 術 作品只會越 來 越多,

錄像藝術彷似看不到光明 。年代的不同,彷佛


4

編輯的話

現在進 入了一個舒適圈 ,人 人都做一些所謂發

應推出的計劃 ,當 Pauline 提出以 這 麼密集的

展的大方向,而忽略了實驗性及概念性的創作,

展覽或表演方式呈現時 ,頓時我想到是她們的

這些能提高人的思維 ,有更深層次的探討及想

工作量會大增,這點對於打工仔來說很重要 。

象 空 間 的 藝 術 , 在 澳 門 的 罅 縫 中,Catherine

但她們覺得好好利用場地做些好玩的事更重要 ,

依然想推廣 ,就是一顆 純粹的想法 也是值得 ,

這是當管理層最開心見到的事 。所以,這個沒

期待她在法國學成回來的創作及計劃 。彭韞是

有策展人的計劃 ,她成為最重要的人物 ,連結

另一位與我有很多聯繫的好朋友,她做著錄像

藝術家與牛房的人物 ,這是她很重要的成長過

藝術 、觀念攝影及行為藝術 ,這次出現在牛雜

程,也感受到每位工作人員把牛房這個空間當

的角色是寫中國錄 像藝術 ,選了她在中國美院

作是家,對 於藝 術家的互 動及 反 應都很 敏 感 ,

的新媒體老師張培力,這位被稱為中國錄像之

這些作品不單是寫上任何一位藝術家名字的責

父 的藝 術家,是中國當代 藝 術史 上的 開 拓者,

任 , 而是 Pauline、Amber、Oscar 及 山 蕉 這 幾

並且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嘗試新的創作形式,永

位牛房成員,他們的緊張及關注不輕於藝術家,

遠不重複在一條路上走 。

這種態度比起做到任何好的作品更重要 。當然 整個春耕的展現 ,到目前為止也是很好 ,特別

自 2009 年 開 始 在 韓 國 首 爾 舉 辦「EXiS—— 韓

是進 入中間後驚喜處處,而今次也特別為整個

國實驗電影和錄 像活動 」 , 而「EX!T—— 臺 灣

系列作一些文字上的記錄 。

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自 2010 年舉辦第一屆, 馬來西亞於 2011 年舉辦第一屆「吉隆坡實驗電 影節 (KLEX) 」 ,2012 年中國開始辦「EXIN 亞洲 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論壇 」 ,澳門 EXiM 由 2011 年開始舉辦 ,也先後以亞洲各區實驗影像為主 題,各地策展人互相參與不同地區的 EX,促成 交流及推廣實驗影像 。今次牛雜找來馬來西亞 的朋友詳細地介紹吉隆坡的 KLEX,當地已經包 攬世界各地區的實驗電影 、錄像及音樂 ,並且 開始在馬來西亞萌芽 。Lego 與 Summer 於上年 10 月參觀了臺北及臺中進行的「第二十三 屆臺 灣國際女性影展 」 ,寫了有關韓國的紀錄片《誰 在找麻煩 Troublers 》 ,並且與澳門及臺灣的同 志族群狀況作對比 ,而在亞洲地區對同志族群 走得較前的臺灣 ,導演黄惠偵以寫實方式,講 述她與遭受家暴兼同性戀母親的家庭故事《日 常對 話 》 ,於今 年二月首部臺灣片奪得第 67 屆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也說明了女性 及同志議題更普及化。當某一天我們不分任何 界別時 ,不需倡議特別議題時 ,才是更好的時 候。 牛房的春耕徵集,是因為空間運作的變動而相


5

本期專題

談實驗影像在澳門

專訪李少莊

EXiM 2016 葡萄牙與 澳 門實驗 影 像 活 動

──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少數中的少數 ?

2015 年 ,Bianca 留意 到由於 拍 攝 剪 接 等 設 備 普及,影像創作門檻降低 ,影像創作者隨之增

近 年 政 府力 推 文 創 , 影 像 工 業 也 因 此 快 速 成

加 。加上自己一直想呈現本地作品,所以決定

長,然而普羅大眾對影像的想像大多是劇情片、

2016 年的 EXiM 放映澳門和葡萄牙兩地的作品 。

紀錄片這些主流電影 ,實驗影像可能聽都未聽 過 。本地的影像創作偏向主流電影模式。藝術

澳門的展覽,主要是策展人邀請藝術家參與 。

家也多以傳統手法創作 。實驗影像無論在哪個

為了發掘更多以此媒界創作的藝術家及其作品,

界別都不是熱門的創作選項 。

去年 EXiM 以 邀 請和公開徵件方式 雙軌 進行 。 不同於臺灣 、馬來西亞的實驗影像活動 ,設定

實 驗 影像在 世界各地 是非常普遍 的藝 術媒介,

年度主 題 進行公開徵件──去年他們的主 題分

但一直 未能 在 澳門萌芽 。Bianca(李少莊 )也

別是「日記電 影 」和「火花 」 (Spark ) ,EXiM

因此氣餒過 ,後來心態改變 ,覺得實驗影像是

的公開徵件不設主題 。「他們(其他地方)可以

有趣的 ,值得分享的東西就去做 。「明白實驗影

收到非常多與主題相關的作品給策展人去選 。

像需要時間推動 ,它相比傳統藝術較前衛新穎 ,

但澳門無可能訂主題,因為本身可以收到的作

觀眾也需要時間接受 。所以到最後,要從教育

品已經不多,再訂主題,會收窄作品範圍 。」

開始 。」 可能基於實驗 影像在澳門不太多人認識,大眾 EXiM 策展方向

對它的定義 有點 誤 解 。「這 次公開徵 集收 到的 作品中,有屬於劇情片、紀錄片的作品 。那些

Bianca 策劃 EXiM 多年 ,深感澳門本地的實驗

作品最後被婉拒,不是作品本身不好 ,而是反

影 像 作品 相當 缺 乏。 過 去 的 EXiM 除了第一屆

覆思量後終究還是認為不適合放在 EXiM。雖然

放映本地作品,往後都是聚焦外地作品 。直到

本地實驗影像作品著實不多,但也不想濫竽充


6

本期專題

1

2

數。」加上澳門已有眾多社團推動電影方向的

雖然不能以一個主題進行放映,但還是可以呈

影像發展,錄像藝術 、實驗影像的平台基本上

現某個時段/時代的澳門 ,有人在做 這 類型的

只有 EXiM、VAFA, 因 此 Bianca 認 為 更 應 該 將

創作,透過實驗影像表達一些他們關心的事 。

焦點放在實驗影像 。

因此 ,如受邀到外地放映,Bianca 希望盡可能 把澳門的作品帶出去 ,讓外面的人知道澳門目

至 於 選 件 的 考 量,EXiM2016 的 兩 位 策 展 人

前的狀態 。

Bianca 和若瑟,都更重視藝術家透過影像表達 的內容和概念,多於技巧 。器材運用 、畫面質

為了推廣實驗影像,牛房曾經舉辦長期工作坊,

素 、收音等技術 ,都不是先決條件 。

從當代藝術創作形式、作品賞析入門 ,到實踐 創作,最後學員交出完整的作品參與放映 。因

推廣實驗影像

為需要連續上堂,卻不是正式的證書課程,沒


本期專題

7

李少莊 2001畢業於英國倫敦「Middlesex

Univer sit y」藝術系,獲得碩士學位(畢業

展覽獲「一級 榮譽」評分)。2 0 0 0 年 畢 業 於英 國 諾 定 咸「Not t ing ham

Trent

Uni ver si t y」藝 術系,獲 得 榮 譽 學 士 學 位。現 於澳 門 從 事 藝 術 創 作、教 育 和 推 廣。 曾在 不 同 地 方( 英 國、美 國、德 國、瑞 士、葡 萄牙、韓 國、中 國 北 京、上 海、廣 州、香 港、澳 門 和 臺 灣 )展 出 作 品。對 人 與 環 境 因 素(包 括 地 方、時 間 等 )的 相 互 作 用 是 其 中 一 個 主 要 的 創 作 導 向。近 年 嘗 試 用 作 品 反 思 澳 門 城 市 的 急 速 發 展 所 引 起 的 問 題 和 探 討 媒 體 之 間、圖 像 載 體( 畫 布 )和 圖 像 之 間、作 品 和 展 場 之 間 的 界 限。作 品 通 過 不 同 媒 體、物 料 和 多 元 方 式 演 繹。(個 人 作 品 集:ht t p://bianc aleisio chong.blo g sp ot .com/) 現 為澳 門 理 工 學 院 藝 術 高等 學 校 全 職 講 師,澳 門 牛房倉庫 藝 術 空間 節目策 劃 和 E X i M實 驗 影 像 活 動 總 策 劃。曾組 織 策 劃 多 個 藝 術 展 覽,包 括 2 0 1 1 -2 0 1 6 年 澳 門 牛 房 倉 庫「E X i M ──實 驗 影 像 活 動 」;2 0 1 4 年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澳 門 實 驗 影 像 作品 ──香 港 亞 洲 實 驗 錄 影 節(H K E X )」;2 0 1 3 年北 京 7 9 8 藝 術 區「半空 之 間 ──黎 小 傑 繪 畫 展 」;2 0 1 2 年「研虛 」──鄧肯·蒙 特弗 裝 置 作品 展;2 0 1 0 年 在 臺 北 之「 澳 門 影 像 ──澳 門 實 驗 錄 影 作 品 」;2 0 0 9 年「 新 鮮 人 」──兩 岸 四 地 青 年 藝 術 家 作 品 展;2 0 0 8 年 和 2 0 0 7 年「又 講 又 展 」──錄 影 藝 術 活 動;2 0 0 6 年於英 國之「地方的 神 話」、2 0 0 4 年「空降 制式 」── 當代 藝 術展 覽

3

和「城 市·社區·影像 」錄 影 裝 置 展等。

吸引到多少學員,完成整個課程的學員少之又

而實驗影像顯然不在「想像力的舒適圈 」當中,

少 。 加 上 Bianca 還 要 兼 顧 教 職 , 時 間 不 多,

可是如果試著離開這樣的框架,面對實驗影像

之後 就 沒有繼 續 開 辦 同 類 工作坊 。 平日教學 ,

的視覺和非線性敍事方式帶來的衝擊 ,可以在

Bianca 也鼓勵學生接觸不同形式的創作,擴闊

理解之外感受到更多,發現更多可能性 。看電

對世界的想像 。

影時 ,有時也許不是為了對白而感動 ,可能是 兩隻手牽上的那一刻 ,可能是一個場景 、畫面 、

看不懂實驗影像 ?

情節 ,令你動容,Bianca 以此作喻,指錄像藝 術 、實驗影像可以是將這樣的局部、片段放大,

Bianca 舉 例 於 EXiM2016 放 映 的 一 部 作 品

濃縮在作品中,放棄對白和劇情等的鋪排 。

──紐奴・些菈(Nuno Cera )的「藍色輪廓 」

1. 開 幕 放 映《 葡 萄 牙 與 澳 門 作 品 》參 展 藝 術 家 與 策 展 人 作 影 後 座 談, 左:梁 祖 賢,中:李 少 莊,右二:若 瑟.狄 莫 2. 放 映 節 目 二《 澳 門 作

(Contorno Azul ) ,以長鏡頭拍攝寧靜的海洋和

「當然電 影 有其 魅力,這 點 我 絕 對同意,並不

岸邊的風景 ,並無任何起伏 。「這樣的內容,對

是要貶此褒彼,只是希望提供多些選項 。影像

於受主流電影影響的觀眾,會很想知道它到底

是有另外一些形式也是可以好玩的 、表達思想

想說甚麼 。正如許多人觀賞藝術時過分介懷自

的 。藝術有各種創作媒介和表達方式,它們不

己看不看得懂 。然而如果我們放低電影的包袱,

是對立關係,而是多元共存 。」

把它當成動態的風景畫呢 ? 我們還需要問他在 做 甚 麼 嗎 ?」 當 然 這個 未必 是 創 作 者 的 初衷, 卻可以是一種觀看方式。

品 》策 展 人 李 少 莊 與 參 展藝 術 家作影 後 座 談

主流電影的敍事方式,多數以使觀眾理解為前 3. 紐 奴・ 些 菈《 藍 色 輪 廓》

提,觀眾也習以為常。社會普遍也重視標準答 案多於探索的過程,大眾習慣具象多於抽象 。


8

本期專題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EXiM

談影像及澳門的藝術生態與巿場

專訪若瑟 . 狄莫 ──

EXiM 2016 葡萄牙與 澳 門實驗 影 像 活 動

門觀眾帶來更多視覺體驗 。去年公開徵集的作 品當中不少作品探討當代社會問題如:難民和女

若瑟( José Drummond )認為 ,實驗影像對影

性等議題 。另外 ,VAFA 與不同地方的策展人合

像媒介來說是一種挑戰 ,突破傳統影像的傳播

作,把他們的影像作品帶到澳門 ,進行專題放

方式,以 試 驗的方式去 探 求這種 媒介的界限,

映;同時也邀請各地頂 尖的藝術家到澳門舉辦

以及使用無窮的方法探索可能性,去體驗作品

講 座 。 別 於 EXiM 的 是 ,VAFA 除了放 映 活 動 ,

獨有的特性 。而且影像更可使人保持頭腦清醒 。

同期還有影像相關的裝置等作品展覽 。

作為「EXiM 2016 ── 葡萄牙與澳門實驗影像活

比較兩地藝術生態與巿場

動 」的策展人之一 ,若瑟負責葡國部分的邀片, 他指希望 將葡國藝 術家的多元 創 作 帶 到澳門 ,

在葡國里斯本 ,常年出入人口近一億,但當地

給實驗影像的愛好者欣賞,擴闊對實驗影像的

居民只有六十萬,卻有多達五十幾間藝廊 、博

想像 。另外 ,他近年注意到藝術界裡男女藝術

物館,加上學校都會教藝術知識,藝術風氣良

家不平等的狀況 ,包括發展機會、地位,所以

好 。反觀澳門 ,若瑟認為相當缺乏多元的藝術

致力向觀眾介紹更多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希望

空間 ,也較缺少水平相當的展覽場地 。政府和

使更多人關注這個問題 。

藝術組織需要作出更多努力來推動藝術 。又指 目前澳門最迫切需要的是加強藝術教育,提供

VAFA

學習氛圍和條件 ,推動相關藝術發展,令澳門 的藝術發展更多元化 ,使大眾接觸不同形式的

若瑟亦是「VAFA 國際錄像節 2016 」的策展人,

藝術 ,從而對藝術抱開放態度。

VAFA 是澳門首個向全球公開徵集錄像作品的國 際錄像藝術節 。希望以多元豐富的影像,為澳

在葡國 ,藝術家全職投入創作,以作品交易謀


本期專題

9

若瑟‧狄莫 José Drummond 創作包括 錄 影、攝影、裝置和繪畫。 若 瑟‧狄 莫的 作品是 對 記憶和經 驗 的闡釋,運 用了視 覺語言來演 繹身 份和多樣品格的唯一 性。 思 維、夢想及希望,而另一面的自我又在何處體 現出來,不言自明的問題 提出了,卻多是沒有答 案。 狄 莫的 作品 表明了,在不受現實阻 撓 的 情 況下,我 們 無 法 輕 易詮 釋包含在作品之中的意 念。這 個可能 性看來 是 存 在的,但卻充滿 著很多欺 騙 和謊 言。在 如此 含 糊的身 份與現實之 上,有著 一 個無容置疑的論點。 這種 與主 題 上相關的記憶取材與各自投射的方法,有著彈性的審美觀。每 件作品都有其 獨特之 處,並 擁 有一種 通 俗 的 語言,獲 媒 體 從 理 論 角度 上伸展 其含 義 所支 持。可 塑 的 決 定,乃通 過 重 新拿 捏 和 觀 眾與作者之間日漸 增 加 的 動態 之 變 化而 產 生,從而 對 物 質二元 性 的 客 觀 化 和 調 查 給予不同的解 釋。這種特定 組合 的運 用和一定程 度的操 控,對 於直 接回應 周圍的環 境,產生了 不同的 含 義和情 境;以 經 驗作為出發 點,這 些 含 義和情 境,往 往被即時 套用於那些 遭 受忽視的 原本情 境之中,而所產生出來的,是與時間和空間整合的視覺註釋 ── 一 個虛幻世界從中緩 緩 地浮現出來。 在夢幻 般 的 影像中,廢 除固有身 份 的可能 性 乃是 一 個 焦 點,在 這 裡 作者的 經 營手法,如反 射、 反映、轉向、兜轉及失衡 均被一一運 用。狄莫的最新 作品系列,以一種 麻痹感、暈眩和無秩 序的 感 知作為愉 悅的泉 源,建 立在可視 和不可視之間,是 對 那些看不見的東 西的分離。這 些 沒有規 劃的規則,引領我們體 驗 那些不存 在的感覺。

生並不罕見。全職藝術家有更多時間提昇作品

上和各國的聯繫 ,鼓 勵藝 術家前往各地發展,

的質量及個人事業 。但在澳門 ,藝術家許多時

比如到歐洲各國參展,增加曝光機會。在這方

候需要接其他工作來維持生活和創作 。若瑟認

面,澳門還沒和鄰近地區形成良好的聯繫和網

為澳門政 府透 過 資助幫助藝 術家發展 是好事 ,

絡 。很少澳門藝術家參與鄰近地區的藝術活動 ,

但同時需要灌輸藝術家一 個觀念:他們需要靠

即使是中國 、香港 ,也是近年才有較多的澳門

作品來謀生,需要以此支持自己的生計 。

藝術家曝光 。

葡國有許多的藝術協會,向藝術家提供工作室

至於鄰近的香港 ,從以往的傳統藝術巿場轉變

等支援 。政 府也會資助藝術家,方法和澳門差

成現在更多人關注當代藝術 ,提供當代藝術的

不多,不同的是 ,政府審批申請時 ,履歷較出

展覽空間 ,透過藝術節 、藝術協會等幫助 ,藝

色的可以獲得較多資助 ,澳門對待每位藝術家

術家有更多發展機會,也有條件創作較實驗性

則較為平等 ,但葡國的資助機制有利提高藝術

的作品,這是香港藝術巿場成熟的地方。在澳

家的競爭力 。

門 ,就算藝術家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也沒有藝 術巿場去支撐其藝術發展,在許多方面令創作

葡國的藝術環境相對成熟 ,但藝術家也面對許 多困難 。幸於葡國的地理位置,加上她在藝術

受到限制 ,不利實驗藝術的發展 。


10

本期專題

Rui Calçada Bastos

EXiM 2016 葡萄牙與 澳 門實驗 影 像 活 動

白思圖 於 1 9 7 1 年 生 於 里 斯 本。 他在波爾圖藝術學院 和 里 斯 本 學 習 繪 畫;並 於 里 斯 本 完 成 了A r C o 獨立藝術學院的視覺 藝 術 高 級 課 程。之 後, 他成 為巴 黎國際 藝 術 城 (C ité de s

inter nat ional

A r t s)的常駐藝 術

家。自 1 9 9 5 年 起,白 思 圖 便 定 期 展 出 其 作 品, 目前他在 里 斯本生 活及 工作。

1 文 : 楊冠瑩

白思 圖(Rui Calçada Bastos ) 的 生 活 經 常 穿

思考甚麼 ,於是上網搜尋連環殺手的訪談,內

梭 往 返 於 城 巿之 間, 他 把 城 巿比 喻 為 一 個 非

容包括殺人的過程 、個人故事、人生的哲學觀

常龐大的錄像棚 ,當中有各種可能性等待被發

等 。他把談及人生哲學觀的部分剪輯下來,將

掘 。他樂於觀察並以錄像方式將之呈現 。

聲音和車外風景結合 。令人聯想車和殺手的關 係,並呈現殺手的另一面 。

他曾在澳門見到一個女人拖著一個超大平底鍋 在 街 上 走, 於 是 他 把 這 個 有 趣 的 情 景 用 表 演

《一切閃光之物 》( All That Glitters )探討從靜

形式重塑 。在《音景或 試圖重現前天的音景 》

態到動態影像,這兩個媒體的過渡和變化。影

( Soundscape Or Attempt To Reproduce The

片特寫某人的手施撒閃粉的過程,直至撒滿整

Sound Of The Day Before )作品中,可以見到

個畫面後,閃粉逐漸變成電視的雪花畫面和雜

一個男人獨自拖著同樣的大鍋穿越澳門大街小

訊音頻 。當中的閃粉作為一種符號,象徵以往

巷 ,包括湖邊 、廢置工地及一些不知名的地方,

相片沖印技術所用到的會發亮的銀鹽,而雪花

一路上伴隨著金屬平底鍋因不斷磨擦路面所發

畫面和雜訊音頻則代表現今影像中聲音擔當重

出的頻率參差聲響 。

要的角色 。藉此表達往昔的攝影技術和現今的 錄影技術的過渡 。

《如果你正痛苦不堪 ,繼續痛苦吧 》(If You' re Going Through Hell, Keep Going )是白思圖及

白思圖認為影像是藝術的一種載體 ,藝術可用

作家費芬迪斯的合作成果 。拍攝於洛杉磯 ,影

作溝通,透過影像可與世界聯繫 ,同時也可以

片畫面是夜晚高速公路上從車窗往外看的風景 ,

是抗拒世界的方式。

漆黑中亮著車頭燈的車輛在各個車道上前移後 退。洛杉 磯 是 連 環 殺手聚集地,殺手 經常利

1.

用車輛犯案 。白思圖很好奇那些殺手在車裡會

T hat G l it ter s)

《一 切 閃 光 之 物 》( A l l


本期專題

11

梁祖賢

EXiM 2016 葡萄牙與 澳 門實驗 影 像 活 動

梁祖賢 畢 業 於 澳 門 理 工 學 院 綜 合 設 計,曾 獲「 第 七 屆 澳 門 設 計 雙 年 展 」書 籍 設 計 金 獎 及優 秀 新 人 獎。她 善 於 利 用 其 纖 細 的 女 性 觸 覺 創 作, 試 探不 同 領 域,包 括 錄 像、攝 影、設 計、陶 藝 及 填 詞,療 己 療 人。自 2 0 0 8 年 起 參 展,作 品 曾 於 中 國、韓 國、臺 灣、香 港、澳 門 展 出,現 文 : 楊冠瑩

於 文化 局工作。

梁祖賢的實驗影像作品《我知道那不是一件容

積各種牽絆 。即使情感由親密變得疏離,即使

易的事 ,但沒人想到居然會如此的困難 》 ,以詞

離開了家,離開了家人,牽絆仍然隨身,無法

彙表達情感的牽扯和曖昩 。畫面黑白,特寫某

脫離 。

人的嘴巴 ,嘴巴之外的部份處以雜訊效果 。嘴 巴含糊不清地說出一些短句,例如:哦 、好啊 、 返、bye⋯⋯。對方的發問及回應則僅以字幕顯 示 。影片後面部分,對家人的稱謂,更是明顯 含糊 。 華人一般對家人的情感 表達較為內歛,於是當 關係出現裂縫時也難以 修 補。喜 歡不好意 思 說,討厭不知如何 說, 關心不懂得好好說,矛 盾的情感直接反映在日 常 相 處 的 語 句之中。 甚至連 對家人的稱謂, 有時都變得難以啓齒 。 家人 是很特別的關係, 無法選擇 ,一出生便累


12

本期專題

羅寶宜

EXiM 2016 葡萄牙與 澳 門實驗 影 像 活 動

文 : 楊冠瑩

數 碼 媒 體 設 計系 畢 業 的 羅 寶

羅 寶宜

宜,從小喜歡寫字練字 ,畢業

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

作品《字己 》與字 、自己和書

數 碼 媒 體 設 計,喜 歡 寫 字,志 願 是 每 天 都 要 好

法有關 。「英 文書法 大家都覺

好寫字。

得 很 酷 , 那 中 文 書法 呢 ? 年 輕的覺得很難很嚴肅,上年紀 的覺得那是高尚修養 。」相比 近年流行的英文書法 ,中文書 法總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距離 感 ,抑或是我們拒書法於千里 之外呢 ? 1

寶 宜 認 為 中 文 字 很 有 設 計 感 , 而 且每 個 筆 劃

創作期間遇到不少心理障礙 ,事緣她的書法老

都有意思,可惜 很少人留意中文字的美學和內

師並不認同新派的重新設計的書法文字 ,她開

涵 。又指日本人重視漢字和書法 ,既有傳承亦

始困惑於書法的定義,以及自己喜歡的是書法 、

有創新,外國人也會將書法和設計結合 。她覺

文字 ,還是寫字 。又因設計系和視覺藝術系的

得書法在華人世界並非不受重視 ,但總是困在

畢業作品同場展出,她也擔心視覺藝術系當中

傳統書法的框架走不出來 。有見及此 ,她希望

有書法專業的同學 ,會覺得自己的東西是班門

透過影像帶出中文字和書法的美 ,並融入設計

弄斧 。幸得指導老師和朋友開導 ,她發現自己

元素,走出書法的老派印象 。「或者會有人因此

太聚焦於書法的定義,說到底她就是寫自己的

踏進書法的世界 看看,讓書法和中文字的美學

字 ,表達對字的喜愛,作品《字己 》背後是一

滲入你的頻率 。」

段探索自我的過程 。

1. 《M y O wn Ty p e》


本期專題

堅定人生的追夢故事

訪兩代留法修讀錄像的藝術家 ──

蔣靜華 ︶ ╲

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黃肖萍

文 : 施援程

13

阿旦(黃肖萍 )與 Catherine(蔣靜華 )分別都是我的好朋友,今期以錄像藝術為題,腦裡很想尋 找澳門有關的人物 ,就想到與她們作一次有趣的對話 。她們平日與我的聯繫並不是以藝術為主, 當然我們有很多合作及互相幫助做展覽及演出的經驗 ,但更多是日常的相處,以及對生活及社會 的各種見解等 ,特別是阿旦的方向已經轉了視覺藝術幼小教育,很多人難以想像原來她是澳門實 驗影像的先驅 。兩位不同年代的人,原來有著很多共同點 ,都是在法國留學 ,也是修讀藝術錄像 ( Vide Art ) ,同樣是內歛 、實務 、勇敢及熱情的金牛座,堅持自己一定要到外地留學的理念,憑著 毅力及衝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學習及生活,也是中學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 ,只是儲了夠出國的少 量錢,就一鼓作氣的決心要留在法國學習 。Catherine 更是由高中起以半供讀形式,直到讀完理工 平面設計專科後再到法國 ,她們到法國後一邊打工一邊學習,Catherine 還需要打兩份兼職才足夠 生活費及學費 。 澳門錄像藝術由 90 年代到 21 世紀二十年間都沒有進步過 ,反而更加滯後,澳門這個文化藝術非常 蓬勃的小城,有些藝術類別長期被忽視,或者可以說是比較大眾的電影及表演類別 ,在這幾年間 相對有更多的發展 ,當然所謂更多人參與的電影節或大型表演項目,其實也只是吸引旅客的一個賣 點 ,有些很表面形式興高采烈的做完就完了,或者用來爭取資助的一個大項目,並沒有令到澳門市 民能接受真正的藝術及提高藝術的修養 。所以,本來是少眾的實驗影像就沒有因為多了人參與及欣 賞藝術而增長,相反更加少眾,多元化這個詞並沒有跟著時代進步,在澳門只體驗到越來越單一 及越來越窄的空間 ,包括經濟及社會面貌,創作模式也跟著的收窄 。


14

本期專題

蔣靜華 2 0 0 3 年 畢 業 於 澳 門 理 工 學 院 平 面 設 計 專 科 學 位;隨 後 赴 法 國留學深 造,2 0 0 8 年 取 得法 國 土倫普 羅 旺 斯 地中 海 高等 國 立 藝 術及設 計 學院 (l ’é s adt pm) 視 覺 藝 術系學士學 位,主修 錄 像 裝 置 創 作。回 澳 後在 政 府 部 門 擔 任 展 覽 的 設 計及藝 術 文 化 活 動 策 劃 等工作,並 積 極 參於 不 同 類 型 的 藝 術 展 覽 活 動 及 專 研 版 畫 創 作,曾擔 任「堂口 故 事 2--愛 情 在 城 」等 電 影 的 美 術 指 導、協 助 策 劃 藝 術 展 覧 活 動 等;於 2 0 1 5 年 以 作 品「 澳 門 人 」榮 獲「第二 屆澳 門版 畫 三年展 」國 際 版 畫比賽 金 獎。 個 人 的 創 作 方 向,大 多 以 探 討 個 人 對 周 邊 事 物、人 與 人、人 與 環 境/社 會/自 然 界之 間 所 產 生 的 一 些 文化 差 異、矛 盾、 相 融、隔 離 性 等 情 感 聯 繫,再 以不 同 的 藝 術 語 言 及 媒 介 去 表 達,作 品 種 類 有 錄 像 裝 置、版 畫 及 攝 影,作 品 曾 於 法 國、日 本、南 韓、臺 灣、北 京 及 澳 門等地 展出。

施援程 ﹣ Si

後車衣高薪過文職 ,就做了一年車衣女工,因為

黃肖萍 ﹣ 旦

想快些儲錢出國 。不過 ,很快成衣業就開始走

蔣靜華 ﹣ Cat

下波,轉了會計工作做了三年 。期間從未放 棄 過學畫,除了不斷的找藝術學校 ,也包括找過

Si:為什麼選法國這個地方讀藝術 ? 是什麼原

大陸 、臺灣及日本 ,每個星期也到香港跟陳學

因令你們下了這個人生的決定 ?

書學習油畫和人像寫生,那時八十年代初 ,坐 大船需要約三小時一程,當時是很有決心及毅

旦:小學作文「我的志願 」就想成為畫家,啟發

力,到了真的要到法國時 ,很多朋友包括畫友

我尋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小學時我的畫經常

都覺得很驚訝 ! 而父親就一直反對,說你不用

被貼堂,就決心將來的工作和繪畫有關 ,從初

嫁人嗎 ? 讀藝術有甚麼用 ? 父親是生意人,覺

一開始去譚智生畫室跟他學畫畫,直到高中也

得不值得花錢,所以,我就自費去 ,加上幸好

沒有停下來,課餘時間都花在畫畫,不會像同

有大哥大嫂的鼓勵和經濟作後援 ,就大膽上路

學們逛街食糖水。在中學時有同學遊說我考護

了。

士學校或選別的學科 ,都沒有動搖 ,同時繪畫 也令我愉快及有自信心 。在中學的成績數理化

Cat:我也是小時候愛畫畫,夢想做畫家。高中

英文一直不合格 ,覺得讀書好辛苦,年年都要

讀夜校時 ,有朋友家姐在理工讀平面設計課程,

補考,才僅僅升班 。

才知道可以申請夜間修讀相關課程,因為自高 中起家裡沒有錢供我讀書,不得不日間工作晚

跟譚智生老師學畫畫時 ,他給我們看那些橙色

上讀夜校 。理工夜校畢業半年後,覺得很悶想

屋頂的屋就很喜歡,和拜讀香港一位作家篷草,

跳出這個 框框,剛巧有位同學 Tracy 也有這個

她經常寫法國的生活,最有印象是法國的落地

想法 ,就一起找到外國的資料 ,那時也想過去

長窗,那時夢想是能到外國學畫畫 。中學畢業

英國及德國 ,後來發覺法國較便宜,理工攝影


本期專題

黃肖萍 畢 業 於 法 國 里昂國 立 藝 術 學 院,以優 等成 績 取 得 藝 術 傳意 系 之碩 士 學 位,並 於 美 國 三 藩 市 城 市大學 獲 取 兒 童 發 展 副 學 士 學 位 以 及華 南 師 範 大學 的 小 幼 教 師 師 範 專 業 文 憑;其 後 更 取 得 美 國 加 州 兒 童 教 師 執 照;就 兒 童 心 理 發 展 方 面,黃肖萍 分 別 於美 國 及香港 修 讀以 兒 童為 本 的藝 術 / 遊 戲 治療 課程 並 獲 取 證 書,是 一 位 具有豐富 藝 術 教 育及 兒 童 發 展 專 業 知 識 的 藝 術 教 育 工作 者;曾 於 美 國 和 本 澳 多 所 幼 兒 院、小 學 擔 任 視 覺 藝 術 科 教 師,並曾為澳 門 藝 術 博 物 館 策 劃 及 組 織 兒 童 藝 術 教 育 活 動,以 及 擔 任以 學 齡兒 童 的 參 觀 特 點 為 主 題 的 導 賞 員 培 訓 課程 導 師。現 為 小 學 的 視 覺 藝 術 科 教 師 和 澳 大 教 育學 院 視 覺 藝 術 教 育 講 師。

1

1. 黃 肖 萍,光,1 9 8 8,有 聲,彩 色,1分 5 0 秒 2. 黃 肖 萍,圓,1 9 9 1,有 聲,彩 色,3 分2 9 秒

2

15


16

本期專題

3

老 師 Frank(李 銳 奮 ) 也 是 在 法 國 留學 , 我 們

學院接納我 。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完夢的開

也從中向他咨詢了意見,透 過他認識了當時在

端。

法國讀書的 Alice(郭恬熙 ) 。2003 年去法國找 Alice 時 ,法文及英文都不太懂,只是懂幾句簡

旦:我都是半工讀,最初法文不好就去華人餐館

單的問候語 ,透過她們在法國找到語言學校後,

工作,但做得最多是到人家裡打掃 ,即是現在

就回來澳門辦簽證,Tracy 只留了不到一個月時

我們說的家傭,什麼都要做 。在法國 8 年 ,逢

間很快就回來,我當下只想在法國留學 ,從沒

暑假同學去別的地方旅行或是回家鄉 ,我都不

有想過會走回頭路 。

敢去 ,會去巴黎打工儲錢,有時連一杯雪糕也 不敢買。當時工作中受到很多委屈,哥哥說過

Si:你們到法國都 不像 現在 大部份學生,有獎

可以幫忙,但 覺得 要自己一力承擔 ,所以只有

學金或父母給生活費及學費,是怎樣捱過的 ?

在挨不住的時候 ,要他幫過幾次,好感恩有大 哥大嫂在支持我 。我常思鄉及夢見爸爸及媽媽 ,

Cat:那時我只帶了全副身家 5 萬過去 ,第一年

直到第 6 年才存到一些錢回來 。那些日子很窮

學語言時就用清了,不斷問自己究竟是否要 繼

困,但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因為可以實

續留下來,唯有向朋友訴說自己的難處,她竟

現自己的夢 想 ! 曾經回去看 過以前 讀書時的地

讓了一 份 優 差 給 我 , 是 做 Mobil home 一 份 清

方,到那裡很多回憶,覺得那個時期自己那麼

潔工作,後來又在壽司店做助廚等工作 。這段

放膽無悔的追夢,燃燒青春之火放蕩追求所想,

期 間, 我 算 是 正 式 投 入當 地 的 社 會 階 層, 讓

是那麼開心和無悔的一件事 !

我 可以 硬 著 頭 皮 積 極 地 與當 地 人 交 流, 起 初 真的很艱苦 。第二年我申請入讀公立的藝術學

Si:說一下你們 在 法 國 讀書的 經 歷 , 及為何 選

院(L ’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

了錄像這個學科 ?

arts ) ,當時只有一間在士倫(Toulon )的藝術


本期專題

17

到想試新的東西,在十幾分鐘決定選科時轉了 Media。 3.

Si:你們 兩 個 的 錄 像 創 作 方向 都 是 實 驗 性 的 ,

黄肖萍,「 」,19 93,有

為何會做這些比較意像及概念性強的錄像 ?

聲,黑白,9 分3 0 秒 4. 黄 肖 萍,每 天 永 遠 2 4 小

Cat:我就是一直想做澳門這個題材,起初想到

時,1 9 9 5,錄 像 裝 置,

很多東西,也回來澳門拍攝了很多素材,而且

有 聲,彩 色,8 分2 0 秒

題目很老土叫「澳門是我的家 」 ,當時正值澳門

這 是 黄肖萍由法 國 回澳 4

賭業開放後,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所以,很想

年 展,古 舊 時 鐘 的 鐘 擺

Cat:因為我已經有平面設計證書,所以,可以

拍下澳門做些什麼 。但回來給老師看,他說太

位 置 放 了一 個 小 螢 幕 錄

申請插班由第二年開始就讀,什麼藝術類別都

平 鋪 直叙,其實就像 紀 錄片一樣 說 澳 門變 遷 ,

接觸 ,覺得很好玩,版畫、油畫、模型 、攝影

而最大的問題是我寫了「我的 」 ,他說應該是以

及錄像等等 ,記得很有趣有一堂課是去森林用

第三者的角度去叙述。聽了老師的話後,我用

身體與大自然做一個比較及對話 。因為自己畫

了另一種全新的方式去感受外界 ,放開態度以

畫很生硬,總是帶有設計的影子,接觸過拍攝

不同的方式去玩 。後 來我 發 展以身 體 做作品,

後覺得新鮮又給老師讚拍得好 ,就選了一項不

我們是靠身體去感知一切 ,用自己的身體與引

熟識的科目。

喻 的 物品,嘗試 對應 我 對外界 的 觀 點及看法 ,

門後做的第一個錄像 裝 置,入 選 了 當 年 的 雙

像,要 站 到 很 近 才 看 到 影 像,有 一 個 人 在 澳 門 各 區 不 斷 的 跑,而 錄 像 在 掛 鐘 內 播 放,喻 意 無 論 這 個 人 怎 樣 跑,也 逃 不 掉 規 律 的 鐘 擺。同 時 諷 刺 現 代 社 會 令人 跑 得 很 快,其 實 怎 樣 跑,每 天 也 只 有 2 4 小 時,繁 忙 令人享受不 到 生 活。 1 9 9 5 年 的 作品 現 在 看 回

這些是實驗作品,但完全可以反應到當時我的

仍 然 是 很 新 的 感 覺,在

旦:因為有很扎實的繪畫功底,反而在做創作時

澳門也極少藝術家現在

轉 不到出來,同學說 Media 不適合亞洲 人讀,

創作這種混合媒體的錄 像 裝 置。

要 寫 文 章、 做 graphics 及 拍 viedo, 但 我 感

矛盾、問題和不解的狀況。 旦:小 時 候已 經會想為何 我 會在 世上,我 為何


18

本期專題

5

是我等問題,有時也想到害怕 ,作品都是與自

Si:那位錄像藝術家是你們所喜愛的 ?

己的思緒及經歷有關 。作品「光 」1 以蠟燭做場 景 ,BB 車沿住光行駛,聲音是火車聲,因為小

Cat:當我做完自己作品時 ,在法國學校圖書館

時媽媽經常會背著我坐火車。「圓 」2 是表達對

的書裡認識 Pipilotti Rist(皮皮洛蒂.瑞斯特) ,

於海的感覺,由香港學畫坐夜船回澳門時 ,晚

才發覺自己的作品和她早期的很像,無所顧忌,

上望著海覺得好神秘 。我覺得自己與宗教有緣,

色彩斑爛 ,實驗性與感官性 。像我回來後在牛

一直在追尋了解不同宗教,臨去法國時朋友送了

房舉辦的第一個個展「置身度內 」 ,把身體作一

一本佛教書給我 ,平時也喜歡看哲學的書 。然

個小宇宙,玩盡每個部位,包括最敏感的器官,

而在法國時才看中國的思想家莊子及老子的書,

比喻為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社會存在既複雜又

令我很驚喜! 作品「 」3 是沒有題目名,所以用

矛盾的秘密一樣,包繞著我的身體 ,影響著我

了引號留空作為認別 ,然而空不是真的空,即

的思維;我以身體作為一 個媒介的藝術語言去

是無不等於無 。我喜歡中國水墨 ,所以畫面留

表達當身體在不同時域 、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

了許多的白,開始鏡 頭一片白之後,下方有若

思想情感而交雜下,試圖演繹我內心對外界的

隱若現的人影出現 ,以慢鏡舞動 ,慢慢又消失,

反射 。

舞者跳出鏡 頭外 ,並不是代表她消失了,她隨 時可跳出及跳入,音樂是用了民族特色的敲擊

旦:我 很喜 歡 Bill Viola(比爾 ‧ 維歐 拉 ) ,他作

樂 ,那回音才是聲音的精粹 ,這種將人物放都

為一個基督教信徒,但曾經師從禪宗大師達安

如斯細和留白的畫面構圖 ,起初教授也不明白,

慎二學習佛教,對各種宗教都有研究 。正因為

西方的藝術是要豐富的視覺衝擊 ,但我總是很

這樣他的錄像都是探討人類那些看不見的精神

堅持自己的做法 ,到做完剪接後給教授看,他

世界 ,夢、記憶與聯想、情感世界、生與死都

們很喜歡這種簡單又意味深長的表達方法 。

是他所要表達的主題,會用二元對立的元素組 成:光明與黑暗 、水與火、緊張與平緩 、嘈雜


本期專題

19

6

與安靜等 ,並且配以裝置去表達,作品節奏很

旦:在法國時完全是融在藝術氣氛之下,做出來

慢 ,帶給我很多思考空間 。

的作品就會很單純從自己心靈出發,後來回到 澳門 ,發覺社會有很大變化 ,也想為這個地方

Si:你 們 覺 得 澳 門 錄 像 藝 術 還 有 沒 有 發 展 空

做一些事 ,就選擇以紀綠形式去拍攝一些將會

間?

消失或是改變中的狀態 。之後到美國讀幼兒教 育,更加是想回饋社會,希望從教育開始去幫

Cat:直到現在,我也覺得沒有多少澳門人明白

助學生自我認識及接觸藝術 ,也因為我在中小

我的作品是什麼 ,所以,就算我的錄像作品以

學時無論怎樣努力,讀書成績都不好 ,中學還

身 體 、 祼 露 及性 隱 喻 這 些 比 較 敏 感 的 特 徵 去

轉過五間學校 ,覺得基礎教育未必適合每一個

做,都沒有人去討論,包括一些從外國讀完藝

人,更 加明白教育出現的問題,藉著自己的經

術回來的藝術家,都可以完全會意不到我要表

歷及熱誠,希望更多學生能從視覺藝術上認識

達什麼 ,甚至看不到那些影像是用身體部位做

世界 ,使 她們知道學習是有很多面向及不同的

出來 。現在我也做不回以前的作品,人是會改

選擇 ,以及情緒問題也會影響學業及未來的人

變作品也會跟著變 。不過 ,我喜歡繁複性,這

生等等 。

幾年我放了很多時間在版畫上,但也是以多色 及工序繁複方式去做,之後也想繼續以版畫結 5.

合錄像再發展 。我仍然有一個宏大的想法 ,想

蔣靜華於 2008年法國

把數碼藝術帶給更多澳門人認識,今年我去法

畢 業作品之一

國再升學 ,也是想提昇自己的能力,再吸收更

6.

多不同的藝術文化 ,希望今後將自己所經歷到 、

「置 身 度 內 」﹣蔣 靜 華

所學到的一切 ,繼續從事及推廣多媒體藝術的

個人錄像展於2009年 牛房倉庫 展出

工作 。


20

本期專題

︵張培力 ︶

相片來自網絡

在 1965 年 , 藝 術 家 白 南 準(Nam June Paik ) 得到了一台剛剛問世的日本 Sony 製造的便攜式 攝像機 ,在開車途中邂逅了訪美的羅馬教皇一 行,於是拍攝了正在接受訪問並行走在公園大 道上的教皇,並於當晚將這段片子拿到了紐約 藝術家經常聚集的咖啡館進行了公開放映 。這 在藝術史上被認為是第一件錄像藝術作品 。 偉 大 的 藝 術 家 總 是 有 著相 似 的 敏 銳, 在 1988 年的中國 ,浙江藝術家張培力先生,我最敬愛 的導師 ,開始嘗試在藝術創作中使用視頻媒介, 當時的中國信息非常的封閉,錄像藝術這個新 名詞對於中國藝術家是一團黑暗 ,藝術家們還 在 85 新潮的餘溫裏前進,張培力老師憑著對新 技術的敏感 ,以及一位優秀藝術家所具有的前 瞻性和開創性的視野 ,開始了在錄像藝術上的 探索 。 1988 年 張 培 力 老 師 創 作 出 了 錄 像 作 品 《 30×30 》, 參加了名 為「 88 中 國 現 代 藝 術 創 造研討會 」 (黃山會議 ) ,提交了這件作品,作 品長達 180 分鐘也正是一整盒 VHS 錄像帶的長

1

錄像藝術在中國

淺談 ── ﹁中國錄像藝術之父

文 : 彭韞


本期專題

21

張 培力 1 9 5 7 年1 1月生 於 杭 州,1 9 8 4 年 畢 業 於浙 江 美 術 學 院(現中國 美 術 學 院)油 畫 系,現 居 住和 工作 在 杭州。 1 9 8 5、8 6 年 組 織 參 與「8 5 新 空間 」展 覽 及「 池 社 」活 動。主 要 作品 有《 X ?》系 列、《 3 0 X 3 0》、 《 水-辭海 標 準 版 》、《(衛)字 3 號 》、《 遺言》、《 陣 風 》等,主 要 從 事以 錄 像、文 字、聲 音 裝 置、機 械 裝 置、攝 影 為媒介 的 創 作及藝 術 教學工作。 曾三 次參加 威 尼 斯 雙 年 展,及 里昂雙 年 展、悉 尼雙 年 展、光州 雙 年 展 等重 要 國 際 展 事;曾在 紐 約 現 代 藝 術 博 物 館 舉 辦 個 展;作 品 為 紐 約 現 代 藝 術 博 物 館、古 根 海 姆 博 物 館、法 國 蓬 皮 杜 藝 術中心等重 要 機 構 收 藏。

度,紀錄和再現了戴著橡膠手套的一雙手如何 將一塊 30×30 釐米的玻璃摔碎再粘連在一起 , 並且不斷循環反覆的過程,直到拍攝完一整盒 錄像帶 。據說當時 3 小時的作品在會上只放了 10 分鐘,觀眾就開始沒有耐心了,而這也正是 他想要討論的 ,通過他所製造的畫面挑戰大眾 傳媒所宣揚的觀看習慣 。他說:「我想製作一個 讓人感到膩味 、心煩的東西,它沒有概念中的 可以引起愉悅情緒的技巧,它讓人意識到時間 的存在 。錄像所具有的時間性恰好符合這種需 2

求。」就此中國藝術史上第一件錄像藝術作品 誕生。該作品被永久收藏於英國泰特美術館 。 「錄 像 藝 術 是 一 個 病 態 地 樂 於 建 構自己 歷 史 的 媒 體 。 它 的 文化 英 雄 們 的 早 期 的 態 度 明 確 但 是 過 於 誇 張 和 簡 化 , 而 只有 這 樣 簡 單 的 姿 態 才 能 引起 注 意 和 理 解 , 更 複 雜 的 洞 見 則 經 常 被 忽 略 。」 吳 美 純 和 邱 志 傑 用 這 樣 的 話 語 看似揶揄實則不然 ,將錄像藝術從 紛繁複雜 的 藝 術 形 式 中 提 取 出 來 , 為 觀 眾 提 供了另 一

1. 2 . 3 . 張 培 力,3 0 x 3 0,198 8, 單視頻錄像(PAL 格式), 有 聲,彩 色,3 2 分 0 9 秒

條 審 視 藝 術 的 道 路 和 可能 , 中 國 的 錄 像 藝 術 3

在一 個 重 要 的歷 史節 點出現 並 展 開其使命,


22

本期專題

4

在 隨 之 而 來 的 新 媒 體 的 大 浪 潮 中 佔 據 一 席之

來,藝術家們運用既有條件富有創造力的開始

地。

了對這種新媒體的各種嘗試。

1991 年張培力老師在上海衡山路某地下車庫舉

在 90 年代中期 ,張培力老師開始因其在錄 像

辦的「車庫展 」中展出了他的《衛字三號 》 ,這

領域長期不懈的大量工作而為人所知 ,在 1996

是錄像藝術在國內的首次公開亮相 。視頻內容

年的作品《不確切的快感 》中,他使用大量的

是一雙手在臉盆中用肥皂和清水不斷搓洗一隻

監視器直接陳列 ,畫面風格 仍然是特寫鏡 頭 、

雞的過程 。在此次的展示中張培力老師在電視

固定機位、重複運動 。充滿人體局部撓癢的畫

機前整齊的擺放了一排排的建築用的紅磚 ,他

面與散佈 在 展 廳 的電視 形成一種 立體 的 拼貼,

說 要 營 造 一 種「 開 會 」 的 感 覺, 語 言上 迂 迴

優 秀藝 術家本能的敏 銳和對尺 度精準的把握,

而巧妙 ,在 展示上考慮了空間引入了裝置的概

讓他僅僅使用簡單的器 材就創造出了強烈的現

念。次年 ,張培力老師創作了《水──辭海標準

場震撼力 。

版》 ,由中央電視台某新聞播音員用標準的播報 方式逐條朗讀《辭海 》中關於「水 」這個字的

1996 年以後,各地的藝術家對錄像這一媒介的

詞句和解釋 。(該播音員於某一年開始出現在中

嘗試和零星的亮相在一些公開展覽上,錄像藝

國千家萬戶家庭的電視機上,數十年如一日的

術 迫切 的 需 要 在 這 片土 地 上 展 示自己的力量,

播報著重要的國內外新聞 ,為這件作品增添了

一 些以 錄 像藝 術 組 成的個展和群展出現,如:

一筆註腳 ) 。這一時期重要的錄像藝術家還包括

《神粉 1 號:王功新個展 》 ,宋冬 《看 》 ,邱志傑

王功新 、宋冬 、陳紹雄 、邱志傑等 ,儘管這些

《邏輯:五個 錄 像 裝 置 》個展 ,1996 年 吳 美 純

作品呈現的問題不等 ,但是大多與當時反商業

策劃的《現象.影像 》群展 ,展出的十幾位藝

潮流文化等主流思潮相對立。中國錄像藝術在

術家囊括了幾乎當時錄像領域的全部陣容 ,展

面臨著技術和物質條 件的巨大限制中發展了起

出了包括張培力的《不確切的快 感 》 、《焦距 》 ,


本期專題

23

5

耿 建 翌 的《 完 整 的 世界 》 、 楊 振 忠 的《 魚 缸 》

找 ,尋找那些「符號性的 、模式化的 、有時間

等 ,並編印了《錄像藝術文獻 》和《藝術和歷

概 念的因素 」 ,他認為這 些 老電 影所呈 現的語

史意識 》 ,分別收 錄了國內外 錄 像藝 術 的重 要

言模式源自於系統的原則和符號:「這些原則存

資料 ,這兩本資料為以後人們對錄像藝術的了

在於我們的記憶中,影響和決定了所有人的思

解和接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之後,1998 年黃

維和行為方式,系統 、原則對個體記憶和日常

岩在長春策劃了《 0431 ──中國錄像藝術展 》 ,

經驗的影像和控制意味著政治 ,可以說政治既

1999 年張頌仁在澳門策劃了《快鏡:中港臺錄

是抽象和普遍的 ,又是客觀和具體的 ,而不見

像藝術展 》等重要展覽,錄像藝術在中國各地 開展 。

的因素要比可見的事物更重要 。」他創作出了 《喜悅 》 、《遺言 》等作品 。提醒自己避免錄像藝 術創作走向新媒體誤入技術進步論的單一解讀,

90 年代末,隨著技術的革新與流行,個人電腦

這是一個優秀藝術家的自我審視 ,亦是對周遭

和編輯設備的普及,「數字媒體 」對於傳統錄像

的暗示和回應 。

的衝擊拓展了「新媒體 」這一領域,活動影像

4.

不僅僅紀錄現實也紀錄虛擬世界 ,錄像與其他

2001 年 6 月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研究中心

媒體進行了雜交,美學可能性被充分發掘 ,一

成立,2003 年國內首個新媒體藝術專業在張培

種新的媒體創作方式在這片土地上悄然醞釀成

力老師的帶領下成立,由此越來越多的年輕藝

長。

術家投身到新媒體藝術的創作中 。他將藝術家 特 有的 想像 力和 鑽研 精神運 用到藝 術 教 育上,

張培力,衛字3號,1991, 單視頻錄像(PAL格式), 無聲,彩色,24分45 秒 5. 張 培 力,不 確 切 的 快 感,19 9 6,V HS

2000 年以後,張培力老師的錄像作品適時從拍

有相當多的開創之舉 ,對學生亦師亦友,惜才

攝的創新行為回歸到對影像本質的審視 ,在眾

愛才,樂於發掘學生潛質,為中國新媒體藝術

多求新求異的新媒體創作中顯得冷靜而獨樹一

年輕一代指明了方向,本人作為他的學生深有

幟 ,他不再拍攝素材,轉而從既有的影像中尋

體會,受益匪淺,時常懷念。


24

本期專題

6

張培力老師的創作過程似乎就是在不斷地嘗試

級美術機構都收藏了他的錄像藝術作品 。他至

新 的 創 作 形式。 他也曾自認「是 個『 不 安 分 』

今仍是唯一一位在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開

的人 」 ,並坦言自己「永遠不會重複在一條道上

個展並三次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

走」 。他亦強調要看作品的必然性來選擇方式。

家。

隨後,他創作了《陣風 》 ,這件作品前期專業地 搭出室內景 ,然 後 人為地把它摧 毀 掉,用了 5 臺攝像機 ,不同角度同步記錄了這一過程,在 後期則運用了緩慢的鏡頭語言。作品《靜音 》 , 在縫紉機上安裝攝像機 ,記錄工人8小時的工 作,他說那件作品講究的就不是拍攝技巧,而 是「過程 」 。以及作品《 2012 的肖像 》 、《被顯 現的影像 》等互動影像裝置 。在他看來,自己 走向藝術創作,對他而言只是「生活的一種選 擇」 ,就是一種「折騰 」 ,「是不斷追問藝術的本 質,這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 。他的回答一如 既往的充滿了幽默和智慧 。

6. 張 培 力,陣 風,2 0 0 8,5 視頻5畫面錄像投影裝 置(PA L 格 式),無聲, 彩 色,1 3 分 14 秒 用拼接起來的5個投影 影 像 畫 面 呈 現 一 個 看上

張培力老師在中國錄像藝術開創先河之舉和在 這一領域無可替代的影響力,被譽為「中國錄

去比 較 優 雅 的居室被一 陣突如其來的狂風摧毀 而 成 為 廢 墟 的 過 程。影

像藝術之父 」 。獲中國當代藝術終身成就獎 。美

像在展覽現場搭景拍

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攝,「 廢 墟 」作 為 作 品

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世界

並 與 影像 一 起 呈 現。

的 一 部 分被 保 留 在 現 場


本期專題

25

﹁ 火 花 ﹂燦 爛 的 K L E X 2 0 1 6 第六屆吉隆坡實驗電影 、 ── 錄像與音樂節

文 : 黃大壯 相片由 K L E X 提供

吉隆坡實驗電影 、錄像與音樂節(KLEX )是一 個獨立且由草根藝術家營運的國際盛會。在日 本實驗電影創作者西川智也的提議下,由郭小 慧 、區秀詒及楊延升於 2010 年創辦 。節日從起 初的年度重點項目,經歷幾年的變革,進化成 豐富多元的常年活動 。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平台 , 將區域乃至全球當代實驗電影 、錄像及音樂介 紹給馬來西亞民眾,與此同時亦將作品從東南

1

亞推廣到世界各地 ,拓展與聯繫本土、區域與 國際之間相互學習與了解 ,建立友誼,並增進 彼此間各個實驗藝術團體的交流與關係 。 KLEX 2016 常 年 計 劃 中, 在 地 實 驗 影 像 放 映 計 劃 有 備 受 矚 目 的「KLEX 2016:SPARK 」 、 「ExScreen 」 , 以 及 國 外 交 流 計 劃 包 括: 由 1. M at t A bbis s (英 ) “UN T I T L ED 0 15” (2 0 14) 2. Shan K im (韓/美 ) “OLO C BOLO C ” (2 0 14)

KLEX 2015 年 檔 案 挑 選 出 來 自 馬、 泰 、 台 、 日 的 七 部 作 品 並 帶 往 法 國 參 與「 亞 洲 視 角 」

2

(VISIONS D ’ ASIE / ASIAN EYE ) 放 映; 於 澳

各 種 觀 點 和 風 貌;受 邀 至 匈 牙 利 參 與「KLEX

洲進行「KLEX 實驗 錄像 」KLEX Experimental

東南亞實驗短片」 (KLEX South East Asian

Videos ) 放 映 交 流, 參 與 交 流 的 五 部 實 驗 短

Experimental Shorts )放映活動 ,參與作品包

片主 要 源自生長 或 居留在 馬來西 亞 的 藝 術家,

括七部來自馬、新 、泰的實驗短片;於臺灣進

錄 像 作 品 以 實 驗 動 態 影 像 來 簡 析馬 來 西 亞 的

行的「東南亞實驗短片」放映,由八部馬、新 、


26

本期專題

泰的實驗短片組成 ,這些影片展現日常生活中 的片段,也觸及當地的政治及社會狀況 ,並以 形而上和敘事的方式探討對這些日常空間的各 種觀察,概觀呈現東南亞地區的影像創作者如 何運用實驗手法處理電影短片。 在 音 樂 部 分, 從 2014 年 起 發 佈 至 今 的 「Serious Play Improv Lab 」 (SPIL ) 是 KLEX 計 劃 中 非 常 活 躍 的 音 樂 表 演 系 列 。 此月度 音 樂表 演藝 術系列活動,專注 於音樂藝 術的即 興 和 實 驗 特 質。 而 去 年 的 KLEX 2016「 火 花 」

3

(Spark )計劃中,音樂項目採取 邀約的方式, 並於十一月呈現影像與聲音藝術兼容的「視聽 音樂表演 」 。受邀特別演出的十九位本土和國際 藝術家和音樂人,透過視聽媒介以表演的形式 觸發想像,探索和實驗未知的領域,展現了對 噪音音樂與聲演進行的實驗與革新 。 KLEX 2016: SPARK 火花可以 觸發一道 光 、一團火、電流 、熱誠, 或 一 段 關 係 ⋯⋯。KLEX 2016: SPARK 以「 火

4

花 」 為 題, 舉 辦 吉 隆 坡 實 驗 電 影 、 錄 像 與音

瑞士 、墨西哥 、委內瑞拉和斯里蘭卡等等 。經

樂節 ,表揚和關注喜愛挑戰常規的實驗影片和

過篩選 ,三十九部作品在十一月的 KLEX Open

音樂作品 。實驗短片通過公開徵件計劃 ,策展

Programmes 實驗短片放映會分成三個子主 題

單位收到 250 份來自馬來西亞和世界各地參選

公開分享。SPARK 除了上 述一系列內容,同期

作品, 包 括:港 、 台 、 日、 越 、 泰 、 英、 美 、

相關節目還包括「手繪膠卷實驗電影創作坊」和

法 、德 、意、阿根 廷 、比 利時 、埃 及、冰島 、 「國際嘉賓短片放映與交流會」 。 Open Programme Ⅰ: Go Away Sorrow of the World 總播放時間為 65 分鐘,共十二部入選作品,其 中包括:Matt Abbiss(英 )的「UNTITLED 015 」 ( 2014 ) ,這支無聲短片是作者「無題 」系列中 一部以大量抽象概念和數碼繪製的動畫;Shon Kim(韓 / 美 )的「OLOC BOLOC 」 ( 2014 ) ,把 一 張 紙 蓋 在 硬 幣上, 用 鉛 筆 平 塗 拓 印 , 硬 幣 5

的圖像漸漸地顯現出來 。作者在作品簡介中解

3. Ja s on Chin(馬) “A DA NC E W I T H C T HUL HU ” 4. S af w an S alleh(馬) “NIG H T W I T HOU T L IG H T ” (2 0 15) 5. Re z a G olchin(伊朗) “C L A S S” (2 0 1 6)


本期專題

27

照;Fadhlin Sakina( 馬 ) 的「THE PURSUIT 」 ( 2016 ) ,下車後,十三歲的男孩山姆意識到他 把一本珍貴的繪本留在巴士上。由於焦急遺失 的繪本 ,他冒險踏上未知地點的旅途追尋那輛 巴士 。這是一場男孩在失去母親後,對待悲傷 的旅程 。 Open Programme Ⅲ : Rhythm of Life

6

釋 ,這是一個孩子首次的藝術體驗,更會變成 長 大 後 的 懷 舊 記憶 。 硬幣 本 身只 是 一種 裝 載

總播放時間為 78 分鐘,共十四部入選作品,其

著經濟價值的素材,但在進行拓印之後,它已

中包括:Hiyas Baldemor Bagabaldo(菲律賓 )

轉 變 成一種 相當於藝 術與 精神上的 神奇魔法;

的「SINS SENSES SAINTS 」 ( 2015 ), 內 容 表

Jason Chin(馬)的「A DANCE WITH CTHULHU

現人在順應這個社會所形成的壓力 。作品透析

」 ( 2016 ) ,靈感來自 H.P. 洛夫克拉夫特的「克

著對生活的感悟:習慣了這套標準 ,人們紛 紛

蘇魯神話 」或「The Great Dreamer 」 ,短片使

拋出論斷和偏見互相對抗,使勁地壓迫彼此逼

用抽象圖像來探索充滿情緒,如恐懼和焦慮的

向一道無形的牆 。虛偽被表揚 ,沒有喘息的空

人 類夢幻狀 態的心 理;Safwan Salleh(馬 )的

間也沒有動彈的餘地 。人類的感官彷彿萬惡之

「NIGHT WITHOUT LIGHT 」 ( 2015 ) , 展 示 了一

源,卻又是生活的基礎;Sim Hoi Ling(馬 )的

個工人階級學生的生活,他喜歡跟朋友在午夜

「MONOLOGUE NONSENSE 」 ( 2016 ) ,內容建

做「Cara cakes 」 。 在 簡陋 的房 子裡, 這 些 少

構自敘述者的白日夢和自言自語 ,有關於他每天

年找到樂趣 、溫暖和擁有彼此相伴的支持 。 在

世俗的生活中遊走不同的地方和遇到不同景象

這個家人 般的氛圍中,他們可以暫時忘卻艱苦

的感受 。他思考著自己所看見的以及他經歷的

的現實生活,至少在太陽升起之前 !

純粹是夢嗎 ? 那真實又是什麼 ?

Open Programme Ⅱ : The Pursuit of Story

關於 ExScreen

總播放時間為 85 分鐘,共十三部入選作品,其

成 立 於 2015 年 的 ExScreen 是 KLEX 實 驗 影片

中包 括:Ade Nuriadin(印尼 ) 的 「THE SHOE THIEF 」 ( 2015 ) , 一 個穿 著橙 色涼 鞋 的男孩 企 圖 逃 脫 一個穿靴子的男人。他只想要自由 自在 地 跟 他 的 朋 友 玩 樂;他 只 想 6. A de Nur iadin(印尼) “ T HE SHOE T HIEF ” (2 0 15) 7. Hiyas Baldemor B a g a b a l d o(菲律 賓) “SINS SENSES SAINTS” (2 0 15)

像 一 條 小魚, 自由自在 地 在 湖 裡 暢 遊 。 男 孩 以為自由就 是可以 穿 上任 何 的 鞋 子, 或 即 使 穿上了鞋 子, 他 也 從 未 得 到 過 自由;Reza Golchin( 伊 朗 ) 的「CLASS 」 ( 2016 ) ,短片內容是關於塔萊什 郡「Talesh 」 山 區 學 生 的日常 寫

7


28

本期專題

8

與錄像放映系列 ,多部收集自世界各國的實驗

六 月的 ExScreen 008 和 七月的 ExScreen 009

藝 術 作品,收 錄在 KLEX 精 選 檔案中,再配合

主 題 皆為「Spaces and Places 」 , 兩 場 節目個

相關主題挑選播放。同年一月就迎來各有主題

別 獲 邀 至當 地 不 同 的 知 名 組 織 機 構 舉 辦 放 映

的 ExScreen 001 和 ExScreen 002,至去年六月

會。ExScreen 008 挑 選 自 KLEX 檔 案 於 2013

開始 ,已在各個展演場地與藝術空間陸續呈現

到 2015 年間的 7 部實驗錄像與動畫短片,總播

ExScreen 008、009、010 和 011, 旨 在 讓 馬 來

放時間為 65 分鐘 。ExScreen 009 則比 008 再

西亞觀眾可以提高眼界 ,擁有除了主流形式之

多加一部短片,總播放時間為 72 分鐘 。此次節

外的替代選擇 ,去觀賞和討論鮮有機會接觸的

目旨在從文化背景和觀點各有不同的作者身上,

當代非主流 、實驗與前衛的電影作品 。

概 觀 風格種 類 與方式 立 意 形形 色色的實驗作 品 。這些精選作品所探索的方向如題「空間與

ExScreen 2016

地點 」 ,它們可以是個實體或物質的 、心理的 , 或個人的空間與地點 。雖然我們對一個場地的

九 月 的 ExScreen 011 放 映 主 題 名 為

許多詮釋與感覺是基於個人的主觀感受或經歷,

「Portrait 」 ,此放映計劃是從 KLEX 檔案中收集

但我們也不可否認某些建築或景觀建築會直接

的多部由亞洲藝術家製作的實驗短片所組成。

影響人們的生命經驗 。與此同時 ,一個虛構想

藝術家透過作品分享他們個人對於某人、某地

像 、離奇夢幻的地方,在人們的心裡可能更趨

或者心境上的觀察、描述和感受 。這些來自馬

向實體或物質的 ,是更具體存在的 。

來西亞、中國 、日本、新加坡、泰國及一些跨 區域的作品總播放時間為 55 分鐘,涉及的風格

結語

有對抽象音波與視覺的探索 、敘事與紀錄實驗 、 逐 格 動 畫 與 表 演 藝 術 錄 像 。 八月的 ExScreen

KLEX 2016 已圓滿告一段落 。今年的 KLEX 早已

010 實 驗 錄 像 放映 主 題為「Sound & Image 」 ,

馬不停蹄地呈現了好幾場 SPIL 系列的實驗音樂

由 12 部選自 KLEX 歸檔中,運用聲音與音樂較

演出,為 KLEX 2017 掀開序幕 ,再度迎接精彩

為突出的實驗短片。作品類別包括動畫、圖像 、

的 一年 。就 如 KLEX 策 劃 人 與 創 辦人 之一 的郭

8.

家庭影像 、實驗紀錄片以及音樂錄像,總播放

小慧所樂見的 ,實驗藝術確實在馬來西亞開始

Sim Hoi L ing(馬)

時間為 56 分鐘 。

萌芽了!

NONSENSE ” (2 0 1 6)

“MONOLO G UE


本期專題

29

WO︽ M 誰 在 找 麻 煩 Tr o u b l e r︾ s 韓國女性導演觀點和社會發聲 ──

訪問/文 : 李卓媚 、楊冠瑩 翻譯 : 吳靖彤 相片由 W O M 提供及取自網絡

澳門同志族群在僱員福利 、住屋、醫療 、保險 及遺產上也無法享有異性戀者透過婚姻能享有 的相等權利 ,法律上並無多少保障,提及性傾 向的法律條例 (註 1 )也屈指可數。至於反歧視法 執行 、同性 婚姻 、民事 結合 、同性伴侶領養 、 性別更動權力、女同性戀進行體外受精之合法 管道、允許男男性接觸者(MSM )進行捐血一 概不被允許 。 門性別教育協會、澳門彩虹,相繼成立,舉行 過往澳門同志族群低調 ,社會上也極少相關的

彩虹平等遊行 、主題講座以及於國際不再恐同

公 共 討 論 。2012 年 11 月, 澳 門 政 府 公 佈《家

日(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庭 暴力防治法 》法律 草案公眾諮詢總 結 報告 ,

簡稱 IDAHO )舉辦相關活動等 ,展開澳門同志

剔 除 在 進 行 公 開 諮 詢 時 原 本 納 入保 障 範 圍 的

平權運動 。2013 年 ,立法會議員高天賜提出的

「同性同居」定義 。自此 ,支持同志平權 、性別

《同性民事結合》法案,僅他一張贊成票而被否

平權的社團組織──澳門同志權益關注組 、澳

決。

註1

澳門《勞動關係法》第六條平等原則訂明:「一、所有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 均不受 歧視 地 享有同等就業機會。二、任 何僱員或求 職 者 均不 得 在 沒有合 理理由的情 況下,尤 其因國籍、社會出身、血 統、種 族、膚色、性 別、性取向、年齡、婚姻狀 況、語言、宗教、政 治或思想信仰、所屬組 織、文化程 度或經濟狀 況而得到優惠、受到損害、被剝奪任 何權利或獲得豁免任 何義務。」 而《 澳 門特別 行政區 廉 政公 署組 織 法 》第三十 一 -A條 特別 義 務 訂 明:「廉 政專員的 輔 助人 員有 下 列 特別 義 務:(一)以 絕 對尊重 人 的 名譽及尊嚴 的方 式,保 障 被 拘留人 或 正 受 其 看 管 或保 護 的人 的 生命及身 體 完 整 性;(二)遵 循不因國 籍、血 統、種 族、原 居 地、年齡、性 別、婚姻狀 況、性取向、語言、宗教、政 治或思 想信仰、文化 程 度、經 濟狀 況 或社會條 件而歧 視的原則作為;(三)在 進行身份 查驗或拘留行動時,表明其為廉政公署人員的身份。」


30

本期專題

難得澳門同志平權運動萌芽 ,可惜 未能在社會上持續掀起浪潮 。同志 權益在法律上處在不算有保障,卻 也 不 是 完 全 空白的 這 種 不上不 下, 乏善可陳的狀態,猶如同志身分在 社會上的尷尬,社會大眾雖不至於 對同志有強烈反對,但同志族群仍 缺乏可自由展現性向的環境 。 臺灣在亞洲當中,其性別 、性向等議題在社會

的 紀 錄 片 之一 《 誰 在 找 麻 煩 Troublers 》 ,被

上的廣泛討 論及關注可 謂走得 相當前衛。近

策展 人 形容「衝擊體制 」的一部 。講述 2012-

年在臺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同性婚姻 ,早在五十

2015 三年當中,南韓激起撻伐親北主義風潮 ,

年代末,首對女性要求向中華民國政 府登記結

加上基督教佔南韓人口四分之一 ,以宗教和愛

婚 。之後八十年代末,祁家威──臺灣第一位公

國之名,LGBTQIA 族群被認定對國家安全與未

開出櫃的男同志,提出同性婚姻法制化的請願 ,

來造成威脅,甚至貼上「親北共匪 」標籤 。在

從此展開臺灣同性婚姻法制化的討論和運動 。

這充滿仇恨對峙的時代 ,非異性戀者仍是眾矢

2013 年 ,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盟 )將

之的 ,為了試圖夾縫中生存 ,導演領著攝影機

《多元成家立法草案 》送進立法院 ,正反雙方開

前行 。

始爭論不斷 ,目前更是相當僵持的局面 。 影片大 體 分「李 默 生 活 」 、「世 越 號 沉 船事件 」 《誰在找麻煩 Troublers 》

( 註 4 )和「LGBTQIA

( 註 5 )三 部 正反族群社運 」

分,形式結構具實驗精神 :李默是 40-60 歲熟 去年( 2016 年 ) 十月在 臺 北 及 臺中 進 行 的 第

年女同志,不同於能參與人權運動和網路交流

二十 三 屆 臺 灣 國 際 女 性 影 展(Women Make

這代 ,而是主要以外貌區分誰「穿褲子 、穿裙

(註 2 ) , 酷兒廣角鏡單元 (註 3 )中 Taiwan )

子」的 TB、TBG(T 婆 )年代 ,拍攝形式採取定

Waves 註2

臺灣國際女性 影展早在1993 年創辦,是亞洲第一 個女性 影展。選片包含 性向及性 別議 題、種 族議 題、人權議 題等,展現各種情 慾 及文化的多元綻 放。

註3

「 酷兒」是 美國八十年代初的文化 理論,一開始被認為貶 抑之意,隨時 代演變,已成 為「勇敢 」、「愛 」與「做自己」的代名詞,影 展 從「社會自主 」、「情感自主 」及「性 別自主 」三個面向討 論,挑選「愛情 爆 笑喜劇 」、「焦 點新聞個案 」、「家 庭 紀錄 」、「 對 抗 國家霸權 」以 及「科幻」等元素。

註4

「世 越 號 沉 船 事 件」為 2 0 1 4 年 4月1 6日,自仁 川港 駛 往 濟 州島 途 中 的 韓 國 海 難,該 船 載 有4 7 6人,包 含高中二 年 級 生 3 2 5 名、船 員2 0 名,死亡 人 數 2 9 5人、9人下 落 不 明。有目擊 證 人 指出官方 搜 救 隊 事 後 並 沒有馬上 採 取 救 援,處 理 態 度 消極 冷 漠,事發 後 9 9 天,罹 難 者 家 屬 及 抗 議 人 士 連 續半個月身穿白袍、手 戴白手 套,抱 著 學 生 遺 照,走 上首 爾 街 頭 遊 行,要求 真 相 調 查,翌年 4月1 8 日,政 府採 取 武力鎮 壓,使 用強 力水柱 及胡 椒噴 霧。其 後,兩名船長 被 判無 期 徒 刑及14 名船員1至1 2 年 不等的 有 期 徒 刑。 註5

LG B TQI A分別 是 女同 性 戀 者(L e sbian s)、男同 性 戀 者(G ay s)、雙 性 戀 者(Bi s e xual s)、跨 性 別 者(Tr an s gender)與 酷兒/ 性 別 認 同疑 惑者(Que er/Que s t ioning )、雙 性 人(inter s e x)、同志 盟 友/無 性 戀(all y/a s e xual)之首 字母 縮 略簡 稱。


本期專題

31

被觀眾控告未經其許可拍攝入鏡有損名譽 ,直 至去年二月才還導演清白 。未來會繼續拍攝李 默成長過程 。 「 WOM 」介紹 WOM 韓國女性主義影像小組(以下簡稱 WOM ) 於 2001 年成立,主要範疇包括女性議題紀錄片 的電影製作 、媒體廣播教育 、就政策議題提出 意見,同時將三者結合,成員包括李蕙蘭(攝 影師 ) 、李英(導演 ) 、洪邵寅(製片) ,皆是女 同志的鐵三角 。導演李英畢業後曾於電視台工 作,當時眼見職場及社會充斥著對女性的錯誤 觀念,如女性因此被加諸的社會期待 。投訴不 果後,心灰 意冷之下,決意自己建立一 個為女 1

性及同志族群發聲的平台 ,WOM 就此誕生。 鏡訪問,沒有運用聲畫錯置,讓觀眾清晰可見 女性身分的李默 所擁有的男性特徵:聲線 、臉

WOM 的全稱是 Feminist Visual Activism wom,

孔、身材、一舉一動 ,在日復一日的平實畫面

剛創立時不少人問她們:「做影像就影像,為甚

中充滿 忠 於自我 的 執 著, 對此十 分 敬佩;「世

麼要標榜女性 ?」 。這無疑是反映了大眾對於女

越號 」同是鬧得沸沸揚揚的社會議題,看似與

性 從古至今 仍處 於 性 別弱勢 的 事實視而 不見,

LGBTQIA 議題無關 ,卻反映弱勢在韓國如何被

不認為這需要和值得獲得如此程度的關注 。然

政治打壓和不公對待 。導演從中加插一段日本

而,這也 正 好 說明了 WOM 等女 性 主義團體存

311 海嘯——同性戀倖存者的愛情故事 ,回憶經

在的意義 。

歷死亡邊緣,失散後獲得重逢,認為要活得自 在了無遺憾 ,所以選擇出櫃,與「世越號 」交

WOM 把性別和性向等弱勢議題,透過影像滲入

叉剪接 ,災難面前,應該撇開身分認同,更重

社會,推動韓國本地相關的電影文化 ,展開更

要的是珍惜脆弱且可貴的生命;導演本身是名中

多討 論 。除了製作 電 影 ,亦 舉 辦 各種 工作坊,

性打扮的女同志,多次以自身獨特身分走入畫

期望透過影像製作教學 ,使弱勢社群可以利用

面,以幽默方式呈現在李默家鄉拍攝時 ,居民

影像發聲,甚至是那些在社會上不能輕易說出

對她充滿好奇 ,甚至存有質疑和歧視;在激烈

口的心聲,也能有一個抒發的窗口 。營運資金

社運中忠實紀錄正反雙方立場 ,跳脫一般單方

來自政 府申請企劃案、電影協會投資的正面支

面的訪問偏頗 ,既全面又客觀 ,同時看見同志

持以及個人名義接拍廣告 、在電視臺工作 。

電影工作者被排斥 、被拒絕 、被暴力對待的震 撼與真實性 。 1.

2005 年 ,WOM 針對中學生舉辦了一個工作坊: 「My friend Lca 」 ,故名思義 L 代表 lesbian,ca

W O M 的 女同志 鐵 三 角,

由於影片涉及敏 感題材而且層面廣泛,導演 起

則是 camera。當時的韓國 ,同志社群無法在社

後:李 蕙 蘭( 攝 影 師 )、

初擔心觀眾不接受,不理解敍事結構 ,幸好在

會上展現自己。所以「My friend Lca 」透 過攝

韓國約 70 場放映都獲得正面回應,唯其中一場

錄機作為朋友的角色,讓同志學生能夠訴說心

左:李 英( 導 演 )、右: 洪邵寅(製 片)


32

本期專題

聲,製作出表達其自我身份認同的影像 。當時

在不能輕易表露性傾向的社會氛圍,同志族群

參與的學生以女同志為主,為了保護 她們的身

固然壓抑 ,同志往往於青少年階段,難以接觸

份,參與活動及拍攝時她們會帶上面具。

相關的正確資訊 ,造成對自我認同的迷茫 ,以 及因保守的社會風氣而對身分感到挫敗。在這

類 似 的 方 式 亦 用 於 WOM 製 作 的 一 部 紀 綠 片,

個時候 ,WOM 以及其他關注同志的組織出現仿

同樣為了保護學生身份,片中受邀 進行訪談的

如天降甘露 ,使青少年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

學生沒有在鏡頭前露面,若用馬賽克遮蔽,感

同志身份也是可以的 。

覺猶如犯人,於是導演選擇拍攝他們的身體局 部等方式避開臉部 。

後記:

WOM 亦考慮到韓國首都以外資源缺乏的城市,

WOM 透露 ,自朴槿惠上任後,韓國新聞揭發相

於五處媒體中心做連結,進行工作坊和教授拍

關宗教激進份子是政府派來搗亂 ,只要民間持

攝技巧,五個地方各自製作短片再合成一部電

與官方不同意見便會行動 ,他們人數不多,但

影 ,並於五十個地方公開放映,這計劃稱「五

主流媒體會營造成大眾民意的假象,一方面總

異五感 」 ,透過這些地方合作,有效集合大家對

統能在政黨會議藉此壯大勢力,另外亦可激起

政府的訴求或政策建議 ,她們相信這些具實驗

市民 對表 達 訴求者反 感 ,以 讓 政 府從中得 利;

性的連串活動能互相牽引。

而藝文演藝界在經歷政治打壓 ,目前公開的黑 名單多達 1000 人,私下實際人數無人知曉 ,即

結語 在《誰在 找麻煩 》中見識 WOM 積極爭取 、不 怕阻撓的剛烈,在情感細節上她們也相當體貼 用心 ,温暖得像冬日裡棒著一碗熱茶 。如此的 觀察入微,令她們成為韓國最先關注同志中學 生在校遭遇 ,並為學生舉辦工作坊及製作紀錄 片的組織 。隨後,坊間組織逐漸意識到這個社 會問題,於是衍生出更多關注青少年的活動 。 在二千年初的韓國 ,女學生剪短髮或具備其他 男性外貌特質而被列入黑名單以及被訓話,是 中學的普遍現象,校方甚至會將這樣的學生與 她 的 朋 友 隔 離, 免得「 帶 壞 」 同 學 , 又會 跟 學生家長說他們的孩子不正常,更甚的是趕出 校 。學校和父母會灌輸他們錯誤的觀念:同性 之間的喜歡只是短暫情感 ,等長大以後就會變 成喜歡異性 。於是當她們在工作坊接觸學生時 , 會有學生 感到驚訝並問:為什麼 你們長 那麼大 還是女同志 ?

使已在巡演的劇團也遭資助取消 。


展覽及活動專訪

春耕

百草權輿在牛房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33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策展人 : 施援程 ( C o ra ) 統籌 : 周寶玲 ( Pa u l i n e )

為期三個月的「春耕──牛房徵集系列 」於二月

如何選件

四日(立春翌日)展開 。一如「春耕 」的意象, 這次徵集計劃 ,牛房提供土壤和養分,讓藝術

兩位負責人坦言,今次展覽預算不多,因此能

家播下創意的種子,帶來生機和無限可能 。

否提供給藝術家相應的支援也是一大考量,有 些計劃沒有選中,不是不夠好 ,只是牛房未能

牛房過往展覽一般是以策展人策劃展覽主題及

支援 。另外亦包括計劃的完整性、實驗性及內

邀請藝術家。也有部分展覽就特定主題或媒界

容 、過往作品質素 、計劃的可行性等指標 。

作公開徵集,以發掘更多從事相關創作的藝術 家。亦有不少有藝術家主動遞計劃書表示希望

展覽方式

在牛房舉辦展覽 。今次「春耕 」以更開放的形 式公開徵集,不限主題 、媒界 ,歡迎各個領域

Pauline:「大倉的空間不小 ,一般由策展 人邀

的藝術家參與 ,期望能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火

請藝術家舉辦多人聯展,或由資歷豐富的藝術

花激盪 。

家作個展,一般藝術家要以個人撐起整個場地 有相當難度。另外 ,這次「春耕 」的整個檔期

春耕之後會有秋分嗎 ?

有三個月,大約是平時一個至一個半展覽的長 度。考慮到以上各種因素,我們透過場地分半、

Cora:「在短短大半個月時間進行公開徵件 ,加

各組展覽長度縮短 、結合工作坊和駐場等方式,

上只靠臉書宣傳 ,結果收到為數不少的計劃書,

令空間和資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平均分配給九組

也有來自海外的藝術家,反應相當不錯,甚至

藝術家有效使用,同時盡可能降低在大倉舉辦

有朋友提議不如做秋分 。今次算是新嘗試 ,至

展覽的門檻 。」

於之後會否繼續 進行,還有待計劃完結後再作 檢討。」

誰和誰湊一對 ?


34

展覽及活動專訪

1

Cora:「雖然藝術家的作品是獨立的 ,但也考慮

關 ,十分相襯 。同期還有曾於臺灣演出的作品

到觀眾進場時的整體觀感 ,所以也需要考量同

《戰地花兒 》 ,導演是澳門臺灣兩邊走的劇場人

時段展出的兩組作品的特性是否配合 。二月份

蔣禎耘,她們在臺東一處有樹林草地的戶外場

的劉菁兒和鄧天恩,作品比較幼嫩,都是香港

地進行首演,不知搬來牛房這個場景 ,再配上

藝術學校主修雕塑系的學生。菁兒以木為主的

兩組作品做背景 ,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

雕塑,用零散的佈局展示 。天恩的是平面拼貼 作品,表現肢體人物分離與結合之衝突與相融,

駐場計劃

呈現出具有整體卻又支離感很重的效果 。她們 的作品雖未成熟 ,但看得出她們對於這次展出

Pauline:「澳門常見的情 況是藝術家只在開幕

機會的重視 ,也很願意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三

出現 ,或只有短期交流 。因此今次春耕都期望

月份是兩位以概念主導創作的澳門年青人黃詠

參展藝術家在牛房現場做駐場創作,透過藝術

瑤及李卓媚 ,可以看得出兩位都很有決心向藝

家和觀眾直接互動 ,討論對於創作的想法 ,達

術發展 。雖然作品仍未展出,卻可以感受到她

到 更多溝 通和了解 。」 駐守 牛房的 Pauline 觀

們對於藝術的執著及熱誠度比春耕系列任何組

察到 ,來看展覽開幕的多是藝術愛好者,平日

別都要強 。也因為她們的態度及創作念頭相似,

來的以巿民大眾、遊客居多 。她發現許多觀眾

便順理成章地把她們放在一起 。同時段還有葡

提出有趣的問題和想法 ,如果藝術家本人平日

國藝術家 Gil Mac 的標誌及插圖工作坊與戶外作

也能在場的話,這會是一個不錯的交流,從而

品展示 。以及富有實驗性的舞蹈習作,由張楚

使大家一起進步 。「藝術家本人是最了解自己作

誠與盧曉薇兩位澳門人,以牛房作為一個階段

品的人,我們代為解說,未必是最動人最動聽

性的場地作公開的行為練習,開放給觀眾自由

的 。因此由藝術家本人去解說,會更奏效。」

觀賞及互動 ,這對於他們和牛房也是一次新嘗 試。四月份的兩組分別是澳門的方言及香港的

牛房多年來舉辦許多實驗性的展覽及演出,推

李雪盈,其展出作品是春耕當中最成熟的 ,無

廣 非 主 流 和 多 元 的 藝 術 價 值, 相 比 本 地 的 藝

論在意念及內容上都很精準 ,看得出已有計劃

術空間 ,藝術家在創作和使用上的自由度相對

的在進行,無論有否牛房這個場地提供 ,都一

大 。期待「春耕 」播下的種子,能為牛房帶來

定會找到機會展出,剛好兩者都是與大自然有

一個新的開始 。

1. 左:周寶 玲、右:施 援 程


展覽及活動專訪

鄧天 恩 鄧 天 恩 出 生 於 香 港。2 0 1 4 年 取 得 香 港 藝 術 學 院 藝 術 高 級 文 慿,主 修 雕 塑。同 年 獲 頒 發 潘 秀 娟 女 士 最 佳 進 步 獎,以 及 香 港藝 術學院 與香港藝 術中心合 辦的奬學金到紐 約視覺 藝 術 學院(S cho ol of V isual A r t , N YC)交 流。2 0 1 6 年 獲 得自資 專上 獎 學 金 計 劃 外 展 體 驗 獎,到 紐 約 蘇 富比 藝 術 學 院 進 修。

尋晚發生咩事 ?

鄧天恩作品展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35

畢業 於香港 藝 術學院 與 墨爾 本皇家 理 工大學 合 辦的藝 術學 士課程,主修雕 塑。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尋 晚 發 生 咩 事 ? ──鄧天 恩作 品展 》,這有趣 的題目,定必引 起 不少觀 眾好 奇, 那麼當中 有 甚 麼 巧 思 妙 想 呢 ? 話 說 某日天 恩在網上閒逛 ,竟發現一款名為 「 What happen last night? 」的 產品。無厘頭的驚鴻一瞥,使 她 不停思考「 尋 晚 發 生 咩 事 ?」 這個問題 。每日醒來便回想尋晚 做了甚麼、 夢 到甚麼、 看見甚 麼 。展場上的 拼 貼作品,就 是 她 拼湊出來 的 往事 和夢境,還 有日常生活的現象或異象 。駐場期間 ,也會收

實的同時 ,現實也塑造自己和夢境 ,是互相雕

集觀眾尋晚發生的事 ,繼續以拼貼形式發展下

琢的狀態 。」

去。 「身 體 、人、 靈魂 是我 永恆 的主 題 。」 拼 貼作 創作「尋晚發生咩事 ?」時 ,天恩適逢皮膚敏

品看來具象 ,然而「我並非追求代表性 、象徵

感,待康復 期間需 要 放 棄慣常使 用的化學物

性 ,反而是未知之數,甚至連結精神力量 ,就

料 ,並花了好些時間尋找替代材料 。她形容找

像古人在洞穴裡畫壁畫那樣的狀態 。」

方法去呈現心中想法的過程 ,像是一種祭儀方 式 ,而且施和受都是自己 。這過程不單是滿足 慾 望,更 是自癒 的過 程 。「夢境 和過去塑 造 現


36

展覽及活動專訪

現在 就 讀 澳 洲 皇 家 墨爾 本 理 工 大學及香港 藝 術 學 院合 辦 的藝 術 文學 學 士,主修 雕 塑。去年 修 畢 純 藝 術 高級 文 憑,並 獲「最 佳 作品 獎( 雕 塑 )」。曾參 與 不 同 的 社 區 藝 術,如 土 瓜 灣 社 區 藝 術 收 成 展 及 賽馬會 社區藝 術 雙 年展。在 2 0 1 6 年 獲 得 臺 北 藝 術自由日作品優 選 獎。

吾進

劉菁兒

劉菁兒作品展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吾 進 》 除了「我 」 進 入 這個 空 間 的 意 思, 同 時 意 味「 五 (註 ) 。 這 五 進 分 別 是: 樹 進」

藤 、 大 廈 、 天井 、 屋內對 食 、 磚 塊, 並 以 走 入 庭 院 的 觀 賞 視 點 安 放 。 樹 藤 和 大 廈, 探 討城巿和自然的關係 ,途經天 井稍作休息後 ,屋內對食和磚 塊向內心發問 ,展望將來 。 展覽作品以木為主要材料 ,菁 兒表示 ,木最吸引她的是榫卯

1

的結構和價值 。榫卯講求磨合和平衡 ,這種一

「我認為無必 要 雕一 條 樹藤出來 ,無必 要 用人

凹一凸的關係 ,適用於人和人之間 、人和自然

工 方法模仿自然 」。 這件作品 , 只 要拿走 任 何

之間的關係 。「入啱榫 就 如人 與 人 之間磨 合 得

一 條木 ,便會整 個 塌下 。「每 一 條木都互相 依

宜,否則只是入唔到的錯榫 」。「樹藤 」正是此

靠 。正如人在自然 、社會中的關係 。」然而當

價值的延伸 ,作品不追求樹的形態質感 ,製作

我們困在細小的空間 ,不容易宏觀地看清萬物

時並無預設草圖 ,唯一的計算只求入啱榫 ,這

之間的關係 。「榫卯結 構 講究的是 平 衡 ,不平

種 隨 機 的 發 展 方 式 , 更 貼 近 樹 的 生長本 質 。

衡就會塌下,但平衡非易事 。」是否要在失去

庭院間有門相通,走 進 第一 個門算一進,走 進 第二個門為兩進,如此類推。庭院格局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只有一進,大的可以 到三 進或四進。


展覽及活動專訪

2

37

3

平衡之時 ,我們才察覺彼此之間的榫卯關係 ?

作 品「 磚 塊 」 同 樣 以 木 屑 製 成 , 上 面 寫 上 「地 」字 ,「我只有一塊磚的地 ,那塊地卻不在

菁兒參照香港最高的兩幢住宅:擎 天半島和日

地上,它在 牆角 ,還 要 是 死角 」。過分獲取自

出康城 ,使用撿拾而來的床板製成窄長的作品

然 ,使空間和材料貧乏,未來該如何築起自己

「大 廈 」。從休息的床 、屋內走道 ,到升降機 、

的家 ?

天橋走道 、大廈,菁兒有感香港的空間都是被 規劃的直線和高度,住宅都是一味向上延伸的

《吾進 》系列作品 ,一再提醒 過 度發展 所 帶來

方塊壓縮體 ,與舊時向水平發展 、低密度的生

的貼身影響 ,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關係 。如果

活追求相差甚遠 。

不想生活的地方有日會塌下,我們需要反思如 何平衡人和自然的關係 。

展場中間在半空掛上兩幅白布 ,印上水底光影 的 攝 影 作品 , 此 乃 作品「天 井 」, 分割出一 個 停頓 、思考 、沉澱的獨立空間 。 「屋內對 食 」 探 討生 活 的另一 個 基 本要 素── 1. 展 覽作品以木為主要 材 料,接 駁 位 是 以 入 榫 方 式做。 2. 《 天 井》 3. 《 屋內對 食》

食 。陳列出一 個進食空間 ,裡面擺 放的食物 , 以木屑和化學膠水混合而成 。比喻許多看上去 美 觀 的 食 物 , 卻 使 用 非 常 多人 工 的 化 學 的 元 素 。隨著都巿發展 ,食物不再與自然相應 ,土 地也不再有機 ,卻很少人思考每日放進嘴裡的 是甚麼 ,以及帶來甚麼後果 。


38

展覽及活動專訪

黃詠 瑤 黃 詠 瑤 1 9 9 3 年 生 於 澳 門。2 0 1 5 年 畢 業 於 澳 洲 皇 家 墨 爾 本 理 工 大 學 藝 術( 榮 譽 )學 士 學 位。曾 參 與 群 展「 青 年 藝 術 1 0 0 」( 2 0 1 6 )、「 全 藝 社 秋 季 沙 龍 」( 2 0 1 5、2 0 1 6 ), 「E x plor at ion 15」(2 0 15)等。現 生 活工作 於澳 門。

混淆中的混淆

黃詠瑤作品展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I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混淆中的混淆 I ──黃詠瑤作品展 」的其中一 件 作品 《無 題(我 看見自己 看見自己 )》 是 黃 詠 瑤於 20 15 年修讀 榮譽學士學位時的計劃起 點 ,展覽由這件作品作為起點延伸 ,繼續探討 她一直思考的命題:人 類 意識和科 技之間的關 係 ,虛擬與真實身份的本質 。科技愈發進步和 普及,現今社會和科技密不可分 ,這樣的融合 對日常生活帶來明顯的便利 ,那對於個人身分 又有怎樣的影響 ? 真實和虛擬身分之間的關係 會否越來越模糊 ? 她 探 討 的 命題 與哲學家 康德 提出的兩個 世界

界 」是 否就 是我們 所認為的「真實 」,她有 可

有 關 , 兩 種 世 界 指 現 象 世 界( Phenomenal

能是我們自己建構的世界嗎 ? 美國獨立研究人

world )和本體世界( Noumenal world )。她

Steven Lehar 認為真實的世界並不是肉眼看到

形容我們平日用肉眼所看到的顏色 、光線 ,就

的現象世界 ,反而是在我們腦海裡透過感知過

是科學世界 ,本體世界則是人類意識建造的內

程從 現象世界 複製出來 的虛 擬 世界 。「人 類 對

在感知世界 。

於哪個世界才是真實,還未有結論 ,此時網絡 世界的誕生,令這個問題更加混淆 。」她說 。

對於許多人來說也許不曾質疑「科學世界 」的

是故「混淆中的混淆 」系列 ,將於混淆中思考

真實性和唯一性 ,畢竟我們看得到摸得到 ,我

人 類意識,個人真實與虛擬身份,以 及與虛

們在這樣的世界生活和感受 ,但詠瑤認為人類

擬網絡的關係 。

應該以批判或懷疑的精神去思考這個「真實世


展覽及活動專訪

李卓媚 1 9 9 1 年 生 於 澳 門,畢 業 於 國 立 臺 北 藝 術 大 學 電 影 創 作 學 系,《 洄 游 》獲 文化 局 補 助 編 導 作 品。在 學 至 今 參 與 本 土 電 影 美 術:《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熊媽媽的咆哮》、《見光》)、 《 進 化 論》、《 過雲雨 》、《 撞 牆 》、《骨妹》。 2015年獲1839攝影藝術新秀獎,攝影個展:「SEMICOLON;」及「t alk to Eve」。深 受「阿鬼 」

4 :3 5 p.m. 李卓媚作品展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39

( 黃 仁 逵 )工作 坊 影 響,畢 業 首 年 在「井 井三一 兒 童 繪 本 書屋 」及「 風 盒子 社 區 藝 術 發 展 協 會」辦多 個 結 合 遊 戲、繪 本、共 同 創 作 和寫生體 驗 的兒 童 繪 畫 工作坊,隨 後 策 劃「來!冒個 險 吧!──社區 野 孩 子繪 畫 展 」(受 邀參展 兒 童藝 術樂園);流 浪 不同視 覺領域,習慣 蒐 集日常, 作品以 探 討 精神 領域,目前 在 臺 生 活。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於當時內心感到孤獨失落的 Lego,這個與社區居民一起 等候垃圾車和倒垃圾的過 程,相當奇妙和療癒,倒垃 圾的過程更是幫助宣洩內心 情緒的一種儀式。 1

其中,這項全民社區活動在 目前 在 臺 北 生 活 的 李卓媚(Lego ) ,曾經 有一

臺北巿萬華區有非常有趣的體現 ,萬華區即昔

段時間情緒低落 ,獨自躲在房間不願出門 。但

日的艋舺 ,過往予人龍蛇混雜的印象,臺灣電

始終有一件事 ,使她每天不得不出門至少一次,

影《艋舺 》正是以八十年代的艋舺為背景的黑

就是倒垃圾 。在臺灣 ,倒垃圾並不是一件「隨

幫故事 。萬華區近年人口逐漸下降 ,居民以老

心所欲 」的事 ,不像澳門許多大廈有固定倒垃

年人為主,成為臺北市最老舊的社區 。一般時

圾的地方,居民隨時可以倒垃圾,再由清潔員

段,萬華區頗為冷清 。然而一到倒垃圾的時間 ,

定時處理 。

各家各戶的居民就一起出動 ,於是你會看見滿 街的老人拎著垃圾,或坐或站地和鄰居閒聊 。

在臺灣各個社區上演的倒垃圾流程:每天的同 一時間,遠方傳來古典樂「給愛麗絲 」 、「少女

三月的「 4:35 p.m. ──李卓媚 作品 展 」 ,將是

的祈禱 」的電音版,聽到「暗號 」的社區居民

以 Lego 對 社區的 觀 察為出發 和 延伸 的系列 創

會 於 4 : 3 5 p . m . 播 放,播

拎著一袋袋垃圾從各處竄出,集中在同一地方

作。

放 1 分 鐘 的 重 複 影片直

等候 ,待一個龐大的「流動音樂盒 」──垃圾

1. Logo用8厘 米拍的掉 垃 圾 影 片,展 覽 期 間 每 天

到展場7:00p.m.關門 為止。

車緩緩駛至,居民就輪流把垃圾丟入其中 。對


40

展覽及活動專訪

澳 門 劇 場 工作者,澳 門 石 頭 公 社 及梳 打埠實 驗 工 場成 員。2 0 1 1 年起,以 獨 舞/獨 腳 方 式 進 行小 劇 場及環 境 劇 場 創 作。2 0 1 3 起,協 助 統 籌及 策 劃《O F F|S I T E‧在 場 ──環 境 創 作及 演 出計 劃 》 及參與 其中 2 屆創 作及 演出個 人作品。

盧 曉薇

行為練習

張楚誠

空間駐場計劃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舞 者,演 員,畢 業 於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全 職 研 究 生 舞 蹈 編 創 實 踐 及 理 論 研 究 專 業。曾參 與 跳 格 舞 蹈 影像 節 2 0 1 6 委 約 作品《 這 是 一 個 雞 場》,北 京「 南 鑼 鼓巷」戲 劇 節中德 文 獻 劇《關 於我 父 母 和 他们 的 孩 子》和 舞 蹈 作品《在希望 的田野上 》,《 來 來 舞 廳 》等 演 員。個 人作品《 閆月》曾參 與 澳 門 青 年演 書 新 作展,舞 蹈 劇 場 作品《小大 人 》,《 局內 人 》在 北 京 舞 蹈 學 院 舞 研 堂 項目中 展 演。 文 : 楊冠瑩 攝影 : 劉嘉欣

盧曉薇和張楚誠,在不同地方習舞 ,也有著不 同的身體質地 。兩位藝術家先前參與梳打埠實 驗工場的創作計劃 ,以一年為期於今年共同創 作,將就此計劃於今年年中發佈一次 WORK IN PROGRESS 的片段演出,並在年底舉辦黑盒劇 場呈現最終成果 。為此兩位早在上年年底已開 始進行討論,過程中有許多疑問和未知 。這次 在牛房進行的「行為練習──空間駐場計劃 」 , 期望在開放的空間以實驗的方式嘗試找到出口 和答案 。 是 次 計 劃 從自身出發, 探 索 個 體 在 不同集體 、

行調整 。觀眾在現場也許會看見兩位進行重覆

身份乃至社會之間的關係 。為了駐場計劃 ,兩

的行為練習,也許是舞蹈選段學習,也可能都

位討論了許多方案 。目前未能向觀眾透露行為

不是 。無論形式內容為何,對於這次計劃 ,理

練習將會發生甚麼 ,畢竟計劃本身存在著許多

想狀態是把藝術家的想法和疑問拋出來,讓觀

未知和不確定性,藝術家想要探索得更多更深,

眾有一個位置去進入或窺探創作者的思路 。至

同時亦再三表明,這不會是一個「表演 」 ,它會

於一切的未知和疑問,有待透過這個駐場計劃 ,

是一個表演的源頭 、尋找準確語言的草稿、在

去尋求塵埃落定。

未知中摸索方向的實驗和實踐 。 駐場計劃為期六天,每天的駐場結束後,藝術 家會進行討論 、檢視 ,再對後續的駐場內容進


展覽及活動專訪

英 布 拉。他 是 一 名 表 演 者、音 樂 家 和 平 面 設 計 師。19 9 9 年自科 英 布 拉 美術 高等學院(A RC A) 畢 業,主 修 繪 畫 藝 術。此 外,1 9 9 8 年 曾 於 里 斯本MAUMAUS視覺藝術高等學校修讀攝 影,2 0 0 3 年 在C alda s da R ainha 藝 術 和 設 計 學 校(E S A D)學 習多 媒 體,以 及字 體 和 海 報 設 計。由 2 0 0 6 年 6月 6 日 起 至 今,他 持 續 開 展 了 W hate ver™的 設 計項目。

文 : 楊冠瑩 相片由 G i l M AC 提供

TM

吉爾.麥 可(Gil MAC),19 7 5 年出生 於葡 萄牙科

澳門

GIL M AC

吉爾 . 麥可工作坊與 ── TM 戶外作品展示 Whatever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41

來自葡萄牙的吉爾.麥可(Gil Mac ) , 是 一名

Whatever ™系列計劃所製作的標誌 、標語 、插

表演者 、音樂家和平面設計師 。2007 年參與澳

畫,作為參照 。然後與學員交流,了解其背景 、

門藝穗節 ,初次踏足澳門 ,便愛上這座小城 。

對城巿的想法和期望。之後經過一週時間探索

2014 年 , 牛房 邀 請 葡 國 藝 術 團 體 DEMO 來 澳

城 巿, 並 以 速 寫、 攝 影 等 方 式 紀 錄 ,3 月 18、

進行「UWAGA! 都市藝 術及 文字造 型設 計工作

19 日導師與學員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後開始創

坊」 ,創辦人之一的吉爾再次來臨澳門 。吉爾憶

作 。學員將以攝影 、插畫、平面設計 、書法等

述在工作坊認識到一群非常有創意、具批判精

方式表達想法 。繼而思考佈局,再以投影機把

神及關心政治的澳門新生代。他期望在三月於

設計好的圖樣投影在紙皮箱上色 。作品最後會

牛房舉辦的澳門™工作坊,能再次和澳門新生

陳列在牛房入口處 。

代見面,並了解更多澳門人,和他們對 城巿的 新視角和觀點 。同時 ,他也會在三月的「雋文

吉爾認為工作坊最重要的是過程,交流不同的

不朽 」──澳門文學節中演出,內容與葡萄牙

觀點和意見很有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也會使

(註 ) 詩人卡 梅 洛 ‧ 庇 山 耶(Camilo Pessanha )

最終呈現的作品更加豐富。學員需要在短時間

有關 ,他相信庇山耶的迷人魔力以及澳門多元

內思考:自己真正想訴說的是甚麼 、怎樣才是最

文化的歷史,往後會成為他和這 座城巿之間的

好的表達方式⋯⋯吉爾相信這會是一個表達自己

連結 。

和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機會,而且他會協助 大家。最後,吉爾希望這個工作坊可以喚醒或

澳 門 ™ 工 作 坊 於 3 月 12 日 作 介 紹, 包 括

加強大眾積極參與澳門未來的渴望。

葡萄牙詩人卡梅洛·庇山耶(Camilo Pessanha),生於1867年,曾在澳門生活直至離世(1926年),著有詩集《漏鐘》(Clepsidra)。澳 門政府為紀念他,將爐石塘街命名為庇山耶街。1982年澳門大西洋銀行發行的100圓澳門幣正面頭像為庇山耶。於藝園有其與小狗 「阿米」的雕塑。


42

展覽及活動專訪

﹁冇機 ﹂ ﹁ 新 ﹂世 界

訪 ﹁ 方 言 ﹂成 員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方言提供

看 到「方 言 」 這 個 名 字 還 在 想 這 是 怎 樣 的 一

也常常從 大自然中取得素材與靈感 ,一如大自

個組合,名字聽上去也是樸實的感覺 。看一下

然帶給我們的愜意與理想,更多的是啟示 。「方

「團友 」的簡介,物理學 、軟件工程 、社會學 ,

言 」的幾位創作人也通過他們的鏡頭語言,詮

真正攝影出身的只有一位,他們因為熱愛同一

釋出各自對於這種自然的理解 ,是一種對話也

件事而走到了一起 。這四位身份各異的男生準

是一種辯證 。

備一起搞一個名為「冇機 」的系列攝影展 。這 個 詞 很 有趣,「Mǎorganic 」 ,結 合了廣 東 話與

初衷

英文,一個他們自創的新詞語 ,與大自然有關 , 而這種「自然 」是指人造的自然,一個氾濫在

很同意「方言」描述的:「真正的大自然在美麗

我們生活周遭的偽自然風景 。自己本身的創作

之外 ,既兇猛又殘忍。」西恩.潘導的真實事


展覽及活動專訪

楊 俊 榮 Al an Ieon

黃卓銘 Wong Cheok Meng

生 於 1 9 8 7 年,國 立 臺 灣 清 華 大 學 物 理 系 畢 業,因 有

1 9 9 0 年 於 澳 門出生,澳 門 大學 軟 件工 程 學 士。創 作 圍

感殖民 地回歸 帶來的各種變 化而開始 使 用攝 影作創

繞 城 市、空 間、符 號 等主 題,藉 此 探 討 存 在 的 意 義 和

作。作 品 主 要 圍 繞 城 市 風 景,城 市/ 國 家 體 制 與 個 人

事 物 的 本質。

43

身 份 等命 題,並 嘗 試 把 都 市 中 零 散、隱 藏 的片段 紀 錄 以 反映 現實並 指出體 制荒 謬之 處,並 以 此 來 探 索自我

黃霐 雴 Rus t y Fox

存 在的目的。

鄧國豪 Tang Kuok Hou

1 9 9 1 年 於 澳 門 出 生,在 英 國 N E W P O R T 取 得 紀實 攝 影 碩 士 和 攝 影 學 士,認 為 紀 實 攝 影 在 呈 現 上 沒 有 限 制 性。喜 歡 留 意 都 市 中 的 平 衡 和 失 衡。特 別 對 生 物、人

1 9 8 9 年 於 澳 門出生,澳 門 大學 社 會學 學 士。至今已 參

類 或 沒 有 生 命 的 無 機 物 感 興 趣,透 過 紀 錄 生 命 體 和

加 過 三十 餘 次 本 地 及 海 內 外 藝 術 展 覽,以 及 舉 辦 過

無 機 物之 間常 被 忽視 的 關 係,在 不 尋 常 裡 發 現日常,

兩 次 個 人 展 覽,創 作 主 題 圍 繞 於 身 份、時 間、記 憶 及

並 以 影像 與 觀者 作互相 對 話。

地 域 文化 問 題 等 主 題,透 過 都 市 中 的 人 造 景 觀 去 尋 找都 市人 與自然中對景 觀 及存 在的 連 結 和意義。

件改編的電影《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 ) ,

然無法代替造物主。另一方面來講 ,人類的生

當中的美國青年 Christopher McCandless 即使

活是以慾望為架構 ,這又與自然相違背的 ,在

再怎麼放棄城市生活,隻身流浪荒野之中,充

城市呆 久了,總是 想多接 觸大自然的 ,而因應

滿理想主義的去擁抱大自然,最後也還是死在

城市建設而被「圈養 」的都市人,在身邊那些

了荒野 ,敵不過自然界中壓倒一切的冷酷 。人

貌似 美 麗的人 工園林中走久了,竟也忘記大自

的內心還是嚮往大自然的 ,因為人本身還是一

然真正的樣子 。無論小到是自己栽培的小陽台

種動物 ,否則為什麼我們看到山 、水還是會感

還是你家別墅的後花園 ,這些自我情調 ,或大

動 ? 至少內心對自然有種強烈的需要 。正是城

到是建築樓宇也會依靠自然風光順勢建設,依

市隔絕了人與自然,城市給人以安全感 ,但仍

山傍水,無敵海景 ,夾縫中生存的自然,鋼筋 水泥中爬出的自然⋯⋯ 這種人造風景無形中成為一種城市現象,自然 儼然已變質,成為城市的附屬品般的存在 。「我 們其實是不帶立場的 ,介乎於一個中間的角色, 一個敘述者,如實的去告訴觀眾我們看到的事 物 。」Rusty( 黃 霐 雴 ) 說 起 什 麼 , 總 是 不 動 聲色 。也許是他紀實攝影出身的專業精神 ,他 有種表面近乎冷酷的理智和內在極富熱情的觀 察 。「也不只是侷限在澳門,這種現象是世界性 的 ,所以我們拍攝的作品也不是都在澳門取景 , 而是作為一種現象去表達,沒有地域性 。」


44

展覽及活動專訪

這是一個作品 ,而非四個人的聯展

空白 。」物理系畢業性格十 分開朗的 Alan(楊 俊 榮 )說到 。觀察現在 好多展 覽,每當結束,

習慣了看展覽或是攝影集中將圖片與文字排列

好像什麼也沒有留下,作品意義又有幾個人真

有序, 誰 的 作品, 叫什麼 , 表 達 什麼 。Rusty

正知道 ? 之後又會有幾個人記得這個展覽 ? 尤

向我展示了他們對於攝影作品展示的新詮釋 。

其在澳門現在日益泛濫的展覽狂潮中 。

雖然團隊有風格各異四個人,但是在他們延伸 出版物的攝影集中,將四人的作品由上至下無

他們直言展覽不想這樣表面化 ,而是要當成一

縫排列 ,不分彼此 ,不署名,也不作文字支援 ,

個系統的項目去研究,去創作,展覽並不完全

以圖片說話,一個純粹以圖像面對面的真摯模

是創作的結果,其自資出版的相關攝影集是配

樣 。而移到展場也將繼續運用同樣的方式佈置。

合展覽同時出現的 ,引發觀者的思考才是最重 要 。這或 許才是最 終結果 。活生生將「冇機 」

「這 是我 們 共同 研究 的項目, 共同去 拍攝 的主 題,不會設定成單人的作品分開展示,這整體 就是一件作品 。」 不只是展覽,一個攝影展真正的最終結果其實 是出版物 「方言」團隊非常注重展覽的延伸性,出版攝影 集就是他們之後著重要做的事情 。在 3 月份臺 北國際藝術攝影交流展中,他們也會去做這次 攝影集的分享會。「其實這種形式在澳門的展覽 中還是不常見的 ,我們也並非有志要推廣什麼 , 而是盡己之力去填補澳門攝影展覽中的那一塊

變得這麼生動 ,我心中不禁期待起他們的展覽 了。


展覽及活動專訪

李雪盈 畢 業 於 香 港 浸 會 大學 視 覺 藝 術 碩 士 課 程。自身 創 作 與 空 間、 地 方 和 人有 關,探 討人在 空間 裡 如 何 製 造「 歸 屬 感 」。藉日常 觀 察 到 的 不 同 地 方 或 物 件,李 雪 盈 以「 製 造 經 驗 」來 延 續 一 種 個 人 的 人 文 情 懷,呈 現 身處 在 這 個 城 市 中 的 感 受,嘗 試 借 藝 術 在 香港 這個 城 市 空間中製 造 生命/生 活 的意義。

創造空間的故事經歷

李雪盈的裝置作品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45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李雪盈提供

當我們去欣賞不同的展覽,焦點不僅僅在作品,

會變 成不同的「故事 」, 通 過 作品 展 示 於 觀 眾

而 包 括 整 個 空 間 運 用, 作 品 本 身 與 空 間 的 關

面前 。

係,都是屬於藝術家作品呈現的重要部分 。用 李雪盈的說話就是將一個不屬於你的空間變得有

之後 ,故事還在延續⋯⋯

「你 」的存在 。就仿佛在展場中建構一個你自己 的世界出來 。這個「世界 」可以是你的實驗場

牛房是一個有著強烈性格的場所,它不只是一

所,也可以是你的情感器皿,流動著藝術家的

個展覽空間 ,它有著其特別建築結構及歷史背

疑問 、思考,答案留給觀眾想像 。

景 ,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實驗機會。而展 覽的空間對於她每一次的創作都會產生不同的

「不是空降 ,不是抽離 」

影 響,從已存 在的 物 件出發,營造一種 氛圍, 重 新 定義 作品 存 在的意義 。「它們 是 屬於 我 的

李雪盈目前的創作以裝置為主,包括錄像以及

『故事經歷 』 ,好像是我的歷史,帶到牛房這裡,

影像 。她擅於從生活日常的觀察出發,製造自

是故事的延續 。駐場時希望接觸到一些澳門的

我 對 於生存空間 的意義 的 一種「歸屬 感 」 。我

居民,聽他們對牛房的經 驗或一些小故事或收

想她的作品是富流動性的生長在不同的空間中,

集週邊的物品,繼續累積牛房的故事 。」

一直在討論物件與空間場所的關係,那是一種 實實在 在物 件 與空間場所 的關係,不是空降 , 《之後⋯⋯》 ,是 她 這 次牛房展 覽的 作品名,讓 不是抽離,好像在場所中的意義延伸至作品中,

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作品不祇是生存於目前

呈現給觀眾的過程,再由觀賞作品的經驗回到

場所之中,它其實是個生命體 ,在不停的延續

場所 的 獨 特 性 。 是 她 面 對 不 同 空 間 場 域 所 作

中 。這 次雪盈的作品分為三部份,其中兩件作

出的不同回應 ,所呈 現出的一種 經 驗的製 造 ,

品是沿用之前的舊作,利用相片和錄像等物件 ,

即自身 對 新 空 間 的 熟 悉 感 , 而 當 中 這 種 經 驗

重新安置在展場中;另外一部份是這次根據牛房


46

展覽及活動專訪

倉庫這個地方的特性而全新創作的作品,以錄

無論是探討空間與物件或者人,李雪盈去除了

像為主。

作品的屏障與界限,為觀者敞開空間 ,用她的 「故事」 ,持續找尋自身對於生活的意義 。藝術

「我的作品會因應場地而重新組合,相片當中的

的魅力不僅僅 在 於它所 帶來 的 衝 擊 ,更多的 ,

飛機是為了那個地方而做,最後將它埋在那裡,

是喚醒我們重新審視的能力 。我們可以做的是

埋了已有一段 時間, 近 期 掘 起 , 如 考 古一樣 ,

去尋找一個內外平衡的自己 ,與自己、與他人、

將過去特定時空的物件在新地方展示 。」

與世界 。喚醒與沈睡的差距,或許就在於我們 自身所作出的回應 。

從自身發掘 ,探討人文 觀 看她 以往 的 作品,討 論 的重 點 似乎與「人 」 的關係更密切 。從個人的原生家庭出發,討論 當中的差異化 ,一種對自我身份儀式化的探究 和 回 應 。 作 品《Hometown 》 紀 錄 了 自 己 回 到父親的家鄉 ,用錄像紀錄不同文化背景的感 知 , 生 活 的空間是 如 此 不同;《女 孩 新 娘布系 列 》展示了她對中國舊時傳統婚姻的感受,也 是一項與自己母親關係密切的作品;聲音裝置作 品《Listen and Learn your 'words' 》是一件探 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感知差異的作品,也 是參照自身經驗的一部作品⋯⋯


展覽及活動專訪

顏良珮

生 於 臺 灣 臺 北,英 國 倫 敦 M i d d l e s e x

1 9 8 8 年 生,臺 北 人。畢 業 於 臺 南 成 功 大 學 中

U n i v e r s i t y 劇 場 編 導 藝 術 碩 士,全 職 從 事 藝

文 系,現 為 劇 場 工 作 者。2 0 1 1 年 入 讀 法 國 國

術 文化 工作。她 以 多 元 的 表 演 藝 術 形 式 發 表

際 戲 劇學 校L’Ecole Phil ipp e G aul ier 兩年

舞 台創 作,其 中 結 合 平 面、多 媒 體、裝 置、空

課 程,期 間 嘗 試 夜 總 會及 街 頭 即 興 的 表 演 形

間 設 計、偶、玩 具、面 具、生 活 物 件 等創 意 媒

式。2 0 1 3 年 返 台 投 入 劇 場 工 作,參 與 演 出 肢

材。2 0 0 3 年 底 移 居 澳 門,往 來 與 臺 北、港 澳

體、面 具、諷 刺 丑 角(B o u f f o n)等多元 風 格

及 海 外 各地 的藝 術工作者 的交 流 合 作。

的 創 作 及 獨 角 戲。2 0 1 4 年 於 巴 黎 成 立 P h i 表 演 實 驗 室,持 續 和 世 界 各地 的 藝 術 創 作 者 交 流,同 時 發 展 個 人 創 作 的 無 限 可 能。代 表 作 有《 女子話》、《獨 裁 者 的午 茶》。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蔣禎耘提供

一切源自一本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 》 。

場的在地感。

這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出自俄國女作家斯維拉

女人眼中的戰爭

戰地花兒 , 綻放還是衰敗

蔣 禎耘

訪 ︽ 戰 地 花 兒 ︾編 導 蔣 禎 耘 ──

春耕 牛房 徵 集 系列

47

娜 ‧ 亞歷塞維奇筆下,一部描寫在戰爭中被扭 曲和隱藏的女性面貌,以及透過戰爭顯露的人

戰爭需要人,男人不夠用,女人也要被迫上戰

性。

場 。我們知道的戰爭往往是從男性口中所熟悉, 可 轉變 成 女 性 的 視 角來 講 述 ,除了殘酷血腥,

《戰地花兒 》這部作品也是一個讓人痛心的矛盾

還有無盡的憂傷和控訴 ,揮之不去的孤獨 。可

體 ,戰爭中除了流血,被殺戮的還有她們那份

戰爭的背後,女性因為性別的緣故甚至被曲解、

變得無足輕重的青春與夢想 。一對因戰爭而分

忽 視 以 及不 被 認 可, 她 們 口中 的 真 相 也 被 隱

開的姊妹,在戰亂時期的分離 、相遇 ,還有作

藏 。只因為她們是「女人 」 。這與希望、恐懼一

為獨白的男性角色 。「這部戲的焦點雖然在女性

樣令人矛盾 。戰爭是無情的 ,現實給不了妳美

身上,但從男性的角度如何看待女性也是很重

麗,戰爭也等不到妳成長,只會給妳留下一把

要的 ,需要討論的 。」編導 Hope(蔣禎耘 )這

陰影 。

樣說。 「因為我與這本書的關係,它讓我了解了一些事 《戰地花兒 》的前身是《花兒有感 》 。一月份已

情,產生一些體悟 。對於沒有經過戰爭的我們

在臺東做了演出,Hope 稱會因應地點的不同做

來說,它是非常抽象的東西 。我只是希望,通

出改變 。所以在這次牛房的演出內容上,除了保

過這部作品如何能夠讓沒有戰爭經驗的觀眾去

留原有的部分內容,整個作品的架構也可能會

思考戰爭中的女性,這是一種理解 ,理解女性

有一定程度的變化。此外還加入了澳門的創作人

需要什麼 ,在戰爭中又遭受了什麼 。」Hope 很

一起參與 ,包括台前和幕後,更加強了環境劇

篤定的說著 。


48

展覽及活動專訪

林文 蔚 臺 灣 宜 蘭 人,因 為 走 投 無 路,陰 錯 陽 差 在 1 9 9 9 年 的愚 人 節 當 天 開 始了 獄 卒 生 涯,沒 有 學 過 畫 畫,愛 隨 手 塗 鴉,自 覺 不 畫 會死,於 2 0 1 0 年 8月1 2開 始塗 鴉日記,至今欲罷不能。

陳 彥伯 東 吳 大學音樂 系畢 業,現任V i v a B and 團長、V i v ace愛 樂首 席、梧 桐 弦 樂 四 重 奏 的 團 員,擅 長 的 樂 器 有 小 提 琴、吉 他、 鋼 琴以 及木 箱 鼓。曲 風 跨足古典、流 行 跨 界 和 F u n k。臺 灣 及 海 外演 出 經 驗 豐富,曾獲 邀 至日本 大 阪、美 國 東 岸 和 大 陸 上 海。

「他們在這部戲中,除了做自己以外 ,也不是自

關注生態 ,用之創作

己。」 臺東演出場的海報是兩朵美麗的花 ,但仔細一 而 這 也 是 一次 真 正 的 多 元 跨 界實 驗 性 演 出 。

看,其實是一朵塑膠花和一朵不能入口的油菜

演員中有專業的劇場人,還有本身身份已經很

小黃花 。美的 ,但其實是假的 。多像是戰爭中

「跨界 」的喜 歡 畫 畫的獄卒 ,以 及在臺 東偶遇

的女性那樣模稜兩可的性別狀態 !

的提琴手 。「這一切不覺得很 妙嗎 ?」Hope 笑 著 。就這樣一個新老朋友的隨性組合,大家聊

近年來一直關注並持續做生態創作的 Hope,在

著聊著就聊出了一朵「花 」 。

這次的劇場作品中也大量用了回收膠袋再加工 的塑膠條作為劇場中的重要元素 。

演員之一的林文蔚 ,身為獄卒 ,卻偏愛上了畫 畫 。他的工作變成了他最棒的創作素材。他的

「為什麼一創作就非得要買新的材料呢 。不如花

畫作中表現出的那種囚禁的狀態,心靈和身體

時間想想用舊有的原料發揮和轉化的可能性 。」

上的束縛和困境,這與在戰爭裡面的人們的那 種狀態是相通的 。這也是 Hope 與之產生創作 上碰撞的原因 。

這些收集再加工的材質將成為林文蔚在演出中 「繪畫 」的工具。臺東場的時候 ,文蔚用粉紅色 系的塑膠條拼湊出一幅流淚的眼睛,遠遠看上

每個演員在戲中既是演員,又同時在運用自己

去那麼美 ,可卻流露著深深的痛 。

擅長的元素表 達 。無論是音樂 還 是 繪 畫本身, 在劇中都是可以放大的元素 。彥伯與文蔚在劇

戰爭之於女性,是個殘酷的事實。國家不是最

中 均 有 很 重 的 戲 份 。「我 不會只 讓 彥 伯(提 琴

崇高的 ,反而是子民 。這些女性是歷史的親歷

手 )做配樂 ,他的音樂本身就是一個角色;文

者,她們在戰場上受傷、喪生、分離,把柔弱

蔚在劇中也要打破他慣性的紙上繪畫的創作方

的心緊緊攥在拳頭 ,每一個刺痛都歷歷在目。

式,採用更新鮮的方式去詮釋作品 。」而劇場 人顏良珮在表演中則用人手代替棒針編織,隱 喻戰爭帶給女性的束縛 。


展覽及活動專訪

49

﹁ 英 雄 ﹂不 該 承 受 之 重

石 頭 公 社 @牛 房 劇 季 2 0 1 6 ── 形體劇場 ︽人民英雄 ︾

的一點觀後感

文 : 郝元春 圖片由石頭公社提供

又一波的為新中國而犧牲的英雄們 。從古至今, 在歷史的浪潮中,我們最不缺的就是「英雄 」 。 ⋯⋯而那時也真的沒有想過 ,這些英雄究竟是 真的如此還是被渲染過後的「紅 」 。只是覺得英 雄是站在離我們遙不可及的地方,只能受人景 仰 ,絕不是像我們這些凡人一樣碌碌無為的 。 莫倩婷和吳紹熙所演繹的《人民英雄 》 ,這是一 場對英雄的大膽拷問 。橫跨百年歷史,帶領觀 眾古今穿梭論英雄 。兩小時的演出,兩個人撐 起整場戲 ,節奏明快 ,張弛有度。以唱詩般的 歌頌作開始 ,演員作鞠躬,觀眾作起立,共同 與演員「唱詩」 ,煞有介事 。整部戲既演繹出流 血的革命的英雄情懷,以秋瑾作為引子;也循環 「人民英雄 」 ,紅色的四個大字 ,海報也是革命

穿插了當下的世界格局與時事 ,以一對平凡的男

的紅,一下子就讓我想起 文革時期的那些鐵骨

女角色作詼諧戲謔的演繹;當中也有一個身為超

錚錚的英 雄 形象 。父母 經 歷 過 那些紅色時期 ,

級英雄的所有幻想與苦惱 ,商業電影製片人的

尤 其是母親 ,一講起 來 就繪聲繪色,樣 板 戲 ,

瘋癲與叫罵,還有那隻仿若傀儡般的真人大小

毛語 錄,那時 的中國 像 是 被 打了雞 血一樣 亢

的紙紮公仔的出現 ,像一個被操控的英雄形象,

奮。直到我開始上學 ,課本上也是滿篇的英雄

只記得它有點哀傷⋯⋯戲劇元素之多:融合了形

事蹟:為人民服務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 ,董存

體 、面具、偶劇 、物件、多媒體等 ,雖稍顯顧

瑞捨身炸碉堡,寧死不屈的劉胡蘭⋯⋯還有一波

此失彼之感 ,但也不失為一種極 致的表達;能


50

展覽及活動專訪

量之充沛:大量對話,肢體拉扯,滿場跑跳;涉 及問題之廣:從古往今來的民間傳說到當今時事 生活瑣事⋯⋯看得出導演 想講的話很多,對整 部戲的結構也做了深入思考,運用不同的時空 交錯的呈現 ,這樣費盡心思的安排 ,稍一走神 好像就會出戲 。單單說角色的轉換 ,就多達十 幾種 ,這中間配合不同的歷史背景 、人物情緒, 以及場地的運用,如何快速流暢的轉換又不失 自然,絕對是對演員的巨大考驗 。 而選擇在牛房較為寬敞的大倉做演繹也是巧思, 佈景與燈光皆是簡潔有力,場地的四四方方的 空蕩蕩之感 ,與排列整齊的會議廳似的觀眾席, 更像 是 一種具有某 種強 烈儀 式感 的刻意 安排 , 一種形式上的「莊嚴 」與「敬畏 」 ,與「英雄 」

象 。「人民英雄 」整套戲的精神也以這個為藍本

主題呼應 。同時 ,這些桌子也變為演繹道具之

展開 。中間還穿插了一段魯迅的《藥 》這部小

一 ,似乎成為戲劇內容中時間和空間上轉折的

說電影當中「人血饅頭 」的情節 ,民眾相信用

連接點 。在結尾,當桌子一張張被豎起的模樣

烈士的鮮血染紅的饅頭可以醫治肺癆的孩子 。

彷如一座 座 英 雄的紀念碑 ,還 是 一座 座高樓 ,

是對於這種迷信般的愚昧以及對革命真義不解

時空交錯恍惚之下,燈光落幕 ,意猶未盡⋯⋯

的國人的諷刺 。轉換到現在的時代 ,又何嘗不 是 。歷史總是循環反覆 。那些英雄們 ,究竟是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演出一反以往石頭公社以

因人民而生,還是他們必須就是那樣的 ? 在那

形體演繹為主線的方式,劇中有非常多的語言

些被 人民賦予的光環下,英雄們沉重了,大抵

表 達 。 莫倩 婷 的 作 品 一 向 敢 於 嘗 新, 運 用 各

都是孤獨的吧 。是一個擋箭牌 ,還是一座紀念

種 元 素 作 表 達 。 無 論 是 坦 誠 赤 裸 將自我 情 感

碑 ? 是一個榮譽亦或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 英雄

毫無 保留的 投 射 在作品中的《凝 視 流 動 》;還

的價值何在 ? 讓所謂的英雄去發揮,然後自己

是 具 突 破 創 新 的 將 繪 本、 音 樂 與 劇 場 作 結 合

可以躲在一旁置身事外 ? 是 ,我們或許有勇氣

的《異色童話 》;或是筆者很喜愛的意象表達作

談「英雄 」 ,但卻不敢直視自己的內心 ,畢竟,

品《織 . 景 . 物 》 ,運用物件成為主角,一大片

作為一個旁觀者輕鬆得多 。

白色塑膠袋在空間中極富生命力的舞動⋯⋯此次 的《人民英 雄 》 ,原本將 形 體 演 繹 作為主要表

這部戲帶給人的迴響很多很複雜 ,我不敢妄自

達方式的思 路 做了突破性的進階表達,除了一

揣測導演對於「英雄 」的解讀,也許她也是藉

貫肢體演繹 ,還有幾乎從頭對話到尾的大量台

著這部作品在思考當中 。做為觀眾的我 ,看完

詞 ,時急時緩 ,多元素的運用使得整場戲的訊

後 也 是 思 緒萬千 , 有 點 點 難 以 消化。「人民 英

息量異常豐滿 ,甚至有點超過了。

雄 」這四個字或許也可以是這樣的:「人民 」= 「英雄 」 。人民可以是英雄,英雄實在也是普通

說回戲劇本身,基礎源自魯迅先生的《故事新

的人民,有血有肉,有笑有淚 ,不衹是鐵骨錚

編》 ,經由魯迅「 取一 點因由,隨 意 點 染 」之

錚 ,也帶點鐵漢柔情吧 。

下, 針 砭 流 俗 , 微 言 大 義, 重 塑 傳 統 英 雄 形


牛房活動

牛 房 劇 季 2 0 1 6 ── 形 體 劇 場 演出 《 人民英雄 》

相片由石頭公社提供

導演:莫倩婷 戲劇構作:吳紹熙 演員:莫倩婷、吳紹熙 燈光設計:陳家豪 監製:孫正琪 舞台監督:李榮杰 執行舞台監督:劉芷蕙 主辦:牛房倉庫 製作:石頭公社

日期:9-11/12/2016 8:00p.m. 地點:牛房大倉

51


52

牛房活動

E X i M 2 0 1 6 ── 葡 萄 牙 與 澳 門實驗影像活動 攝影:施援程

11月25日,星期五 7:00p.m. 開幕放映:葡萄牙與澳門作品 策展人:若瑟.狄莫 & 李少莊 參展 藝 術 家:曾小 穎、梁 祖 賢、植 說、深 力一 夫、朱苾怡、卡菈・卡班拉斯、紐奴・些菈

11月26日,星期六 4:00p.m. 放映節目一:塔蒂亞娜・馬些度與瑪莉安娜・維 加斯作品 策展人:若瑟.狄莫

7:00p.m. 放映節目二:澳門作品 策展人:李少莊 參展藝 術 家:孫 瑞 鴻、陳 武 康、李 卓媚、楊 冠 瑩、陳 淑 儀、張 苑 婷、梁 嘉 欣、岑 健 恒、邱 峻 桀、郭丁煒、梁浩源、羅寶宜、曾小穎&朱苾怡

11月27日,星期日 4:00p.m. 放映節目三:葡萄牙作品 策展人:若瑟.狄莫 參展藝術家:紐奴・些菈、布魯諾・拉蒙士、若 瑟・德希拉、安東尼奧・杜阿迪、卡菈・卡班拉 斯&白思圖

7:00p.m. 藝術家專題:若澤‧卡瓦略作品 策展人:若瑟.狄莫

地點:牛房大倉


牛房活動

春 耕 ── 牛 房 徵 集 系 列

攝 影:施 援 程、劉嘉欣、李少玉 4-2 6/2/2 0 1 7 吾進 ──劉菁兒作品 展 駐 場日期:19, 24, 2 6/2/2 0 1 7 尋晚發生 咩 事?──鄧天 恩作品 展 駐 場日期:5, 6, 1 2 , 1 3 , 19, 2 0/2/2 0 1 7 4-2 6/3/2 0 1 7 4: 3 5 ──李 卓媚 作品 展 駐 場日期:5/3/2 0 1 7 混 淆中的 混 淆I ──黃詠 瑤 作品 展 駐 場日期:1 1, 1 8/3/2 0 1 7 1 8-19/3/2 0 1 7 澳 門 ™ ──吉 爾.麥可工作坊與 戶外 作品 展 示/Whatever™ 2-2 2/4/2 0 1 7 之後⋯⋯ ──李雪盈作品 展 駐 場日期:15, 1 6/4/2 0 1 7 m ǎ or g anic──楊 俊 榮、鄧國豪、黃卓銘、黃 霐 雴 作品 展 駐 場日期:7, 8, 9/4/2 0 1 7 演出時間 表 5,6,8,1 2 ,1 3 ,15/3/2 0 1 7 行為 練習──空間 駐 場 計 劃 演出:盧曉 薇、張 楚 誠 2 1-2 2/4/2 0 1 7 戰 地 花 兒──多元 跨界實驗 演出 演出:蔣 禎 耘、顏良珮、林 文 蔚、陳 彥 伯 地 點:牛房大 倉

53


54

牛房活動


牛房活動

活 動更 新將會在 以下網 址公 佈

牛房 倉 庫 2 0 1 7 年 3 - 6 月 活 動

55

ox w arehous e.blo g sp ot .com

展覽 4:35 p.m.──李卓媚作品展

4-26/3/2017

牛房大倉

2-22/4/2017

牛房大倉

駐場藝術家計劃──找尋:內心的家II──李燕華裝置展

2/4-7/5/2017

牛房二樓

三年對三年──横琴攝影2017展

20/5-16/7/2017

牛房大倉

手手之家──手藝生活空間

27/5-25/6/2017

牛房二樓

澳門™──吉爾•麥可工作坊與戶外作品展示/Whatever™

18-19/3/2017

牛房後花園及戶外

行為練習──空間駐場計劃(演出:盧曉薇、張楚誠)

5, 6, 8, 12, 13, 15/3/2017

牛房二樓

戰地花兒──多元跨界實驗演出(演出:蔣禎耘、顏良珮、林文蔚、陳彥伯)

21-22/4/2017

牛房大倉

澳門國際行為藝術節 2017

29/4/2017

牛房倉庫

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6-8/5/2017

牛房大倉

混淆中的混淆I ──黃詠瑤作品展 之後⋯⋯──李雪盈作品展 mǎorganic──楊俊榮、鄧國豪、黃卓銘、黃霐雴作品展

活動

《牛雜》是牛房倉庫的一本定期刊

個人訂閱

機構訂閱

訂閱期數

物, 一 年 出 版 四 期 。 牛 房 策 劃 的 展覽和演出均以本地較另類的當

個人資料

代 藝 術 創 作 為 主, 開 辦 具 啟 發 性

的 藝 術 工 作 坊, 鼓 勵 及 培 養 個 人 創 意 和 實 驗 精 神; 策 劃 跨 地 域 的

姓名

職業

深 入 交 流 計 劃; 並 開 放 牛 房 倉 庫

4期

聯絡電話

學校/機構名稱 (如適用)

付款方式 支付現金

銀行轉帳 (外地訂戶適用 )

可親臨 「牛房倉庫 」支付現金或將款項存入: 「牛房倉庫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賬戶

2 7 - 012 - 0 0 0 8 6 9 - 4

MOP$25

(1年份)

郵寄 *

親臨「牛房倉庫」領取

電郵

訂閱形式

門藝術創作的實驗交流平 台 。

每期

共 年

* 需支付一年澳門幣 20 元運費

的 空 間, 與 本 地 藝 術 工 作 者 和 團 體 合 作 使 用, 使 牛 房 倉 庫 成 為 澳

存款後請致電或電郵通知 「牛房 」

遞交表格 價

地址

郵寄地址

或以上

開放時間 網站

每期

MOP$25

MOP$12.5 訂戶簽署

日期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提督馬路交界 「牛房倉庫 」 (請註明:訂閱 《

》)

12 : 0 0 至 19 : 0 0(逢星期二休息 ) 「

oxmagazine5 21.wixsite.com/oxmagazine

「牛房倉庫 」O x Wa r e h o u s e . b l o g s p o t . c o m

電郵

ox wa r e h o u s e @ g m a i l . c o m

傳真 查詢致電

+853 2853 3047 +853 2853 0026


5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