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雜18期《平行寫作》Ox18

Page 1

18 夏季號 Summer Jun 2017

平 行 寫 作

B O K

F E S T I V A L

足跡╳ 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石頭公社╳ 小城實驗劇團╳ 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

MOP 25


3

編輯的話

本期專題 BOK Festival╳平行寫作

18

5

2017劇場搏劇場──觀眾力學

9

「搏上實驗室」手談坐隱──杜詠琪 這是我們要的平衡,或這只是對我們的制衡

12

「搏上實驗室」音感 2.0──水聲人重唱團Water Singers 賦予你無限想象的水聲重唱

夏季號 Summer Jun 2017

14

「非常一搏」人造玫瑰──劉楚華 人造玫瑰是假的

16

「非常一搏」夏天──Opus-A 創造就是要賦予人個性

18

「非常一搏」纖維絲──Sonia Ka Ian Lao 以音符去解謎

ISSN 2227-0337 出版日期

2017 年 6 月

定價

25 元

編輯

施援程

平面設計

鄭志偉 @ Somethingmoon.com

文/訪問

楊冠瑩 施援程 郝元春 李卓媚

喬 亞 黃庭熾 黃詠瑤

攝影

施援程

校對

施明坤

宣傳

郝元春

行政

周寶玲 劉嘉欣

贊助

澳門基金會

出版

牛房倉庫

印刷

華輝印刷有限公司

20

「XX搏覽系列」開房間計劃:催眠──河床劇團(臺北) 一對一正面搏擊,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23

「XX搏覽系列」身在黑暗──Elephants Laugh(首爾) 身之倫理(詩兩首)

25

「XX搏覽系列」浮城.寂 ──眾聲喧嘩(香港) 當聽感展開,聲音是多層次情境製造機

28

BOK Talks鄧樹榮──「創作與修行」講座紀錄 無、有、簡約、身體、空

表演團體專訪 31

足跡──以獨一無二的個體,演繹另一類兒童劇藝

34

滾動傀儡另類劇場──劇場,是在觀眾的腦海裏

38

石頭公社──以身體創造虛實之間

41

小城實驗劇團──劇場新美學

44

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表演就是呈現最真實的人

展覽及活動專訪 47

女性的生命力量 舞蹈劇場《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50

揭開生命的記憶 找尋內心的家

地址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

電話

+853 2853 0026

傳真

+853 2853 3047

電郵

oxwarehouse@gmail.com

牛房活動

網址

oxwarehouse.blogspot.com

53

找尋:內心的家 II ──李燕華裝置展

oxmagazine521.wixsite.com/oxmagazine

54

舞蹈劇場《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牛房倉庫 / Oxwarehouse

54

我們的美好年代・澳門 ── 范世昌作品展

牛雜 / OxMagazine

55

牛房倉庫2017年6-9月活動

Facebook

──訪《找尋:內心的家 II 》駐場藝術家李燕華

本刊所刊出之圖文內容皆屬版權所有,未經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部份單元之圖文,其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Copyright 2017©OX Ware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編輯的話

3

編輯的話

文 : 施援程

上一年我參加 Bok Festival(劇場搏劇場)作為

是舊法院也將會改建 。種種對於空間運用的不

「非常一搏」的其中一個表演作品,然後又在今

利 條 件之下, 劇 場及視 覺 藝 術民營 場 地 缺 乏,

年初以這個系列參加澳門城市藝穗節 ,和阿泉

以及發揮概念運用空間的限制 ,也成為我們日

(譚智泉藝術總監 )及 Luby(林碧華節目監製 )

後經營的一個問題 。

傾談之下,覺得牛雜也可以有一期與他們合作 平行寫作 。因為是說劇場 ,所以又把幾個過往

本來藝術就要互相交雜 ,我畫畫我攝影我設計

與牛房有連結,創新及實驗性較強的表演團體

我寫作我策展,我看展覽看電影看戲劇看舞蹈 ,

介紹在內,作為今期主題 。或許是婆仔屋(牛

特別是當代不能定義的表演形式更喜歡看,Bok

房前身)的關係,表演也成為當時空間重要的

Festival 的其中一 個概念,就是將 一 些本來不

項目之一 ,就算我是以視覺藝術創作為主,但

是做劇場的創作人,用他們的概念來做劇場演

欣賞及喜愛演出並不遜於展覽,比較愛看當代

出,同時也想把觀眾群擴闊 。今次我訪問「非

表演及實驗性創作,十多年前本地團體就只有

常一搏 」的 Opus-A 及 Sonia,一組是古典樂弦

石頭公社及足跡 ,會作不同於傳統劇場的演出,

樂重奏樂隊,另一位是電子音樂人,他們同時

而每 年一度 的 Fringe(藝 穗節 )是 最 值得令人

說年青人對於古典樂及電子音樂的熱潮越來越

期待 ,1999 年第一屆以「歐洲小劇場視窗 」作

低 ,想藉著這次「搏 」的機會,擴闊更多觀眾

主題,因為當時澳門沒有小劇場概念,就開始

層面,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以一個不同的

在一些公共地方的前地作為演出地方,近十年

概念及形式去表達藝術 。

還改名為「澳門城市藝穗節 」 ,以全城舞台做口 號。

今年 Bok 以「觀眾力學 」為主題,強調看 Bok 的觀眾群是一班渴望從 創作人身上獲取不一樣

人口密度高,地方細小的澳門 ,又具有很多特

刺激的人,「XX 搏覽 」單元是邀請海外的團體

色建築的地方,在小劇場節裡本來就很適合串

和創作人來演出,獨特及實驗性強是他們的主

連不同空間來作場地 ,可是對於公共空間可用

打,臺北的河床《開房間計劃 》以一位觀眾的

性越來越窄,工業大廈租金越來越貴,也存在

形式,並 且根 據每次觀 眾的不同狀 態 、性 別 、

多用途性規限,像牛房的獨立空間也面臨被收

年 齡 及 反 應 等 臨 場 調 整 。 首 爾 的 Elephants

回的狀 態之下,今 年的 Bok Festival 有別於以

Laugh 更強調不是一個合家歡節目,而是要 18

往,改用舊法院黑盒劇場來做主場 ,更可惜的

歲以上,並在全黑之中測試底線的試驗 。


4

編輯的話

這 次專訪的幾個表演團體,每 個都有不同的

觀牛 雜 這 麼多期差不多 都是 做 視 覺 藝 術專題,

特色及方向,已經成立了十多年的足跡 ,負責

今期有幸可以寫表演,更可以藉著這次機會為 J

人小寧是舞蹈出身,她們一直專注於小劇場演

寫了兩篇文,也因為這樣作為編輯的我 ,在這

出,2007 年在新橋區有個「窮空間 」 ,更 連 結

期竟是有史以來寫文量最多的一期 ,其實是出

該區特色成為一系列的歷史及環境劇場 ,近年

於私心 ,與 J 訪 談 到最後,她說 很開心可以在

重心放在有教育性的兒童劇 ,並且在澳門 、臺

牛雜出現 ,而我其實比她更高興 ,只是所有一

灣及不同地區與學校巡演 。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切都不習慣說出來,文字也許是我最能敝開心

定義為有別於傳統話劇 ,以偶物為主要發展方

扇的一個渠道 。

向,多以中國文學作品、社會及人民關懷為主 題 。石頭公社上年辦了《碇石二十》 ,集合了第 一二代的成員做了一系列紀念的活動 ,骨幹成員 Jenny 的用心及精力不得不佩服,近一年由純粹 抽象的肢體舞蹈 ,逐漸變成有故事性的形體劇 場 。小城實驗劇團以音樂劇及演繹流作大方向, 回歸到演員本身去探索表演,也與點象藝術協 會及自家劇場合辦 Bok Festival, 以及與印尼移 工合作戲劇在社區演出,可算是多方向發展 。 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以社區及社群作定位, 不限於表演,形式多面,包括教育 、口述導賞、 展覽等 ,一切能共融藝術自助助人的文化活動 都有可能涉及。


本期專題

2 0 1 7

劇場搏劇場

觀眾力學 ──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5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劇場搏劇場

今社會,觀眾除了在這樣的觀演關係裡,更多 時候還參與了作品,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他認

劇場搏劇場(簡稱「劇搏 」) ,不只是一個戲劇

為這 是 一 道使 劇 作成長、 發 展 、 轉化的力量,

節 ,也是一個藝術組織 。自 2013 年起一直貫徹

而用力或力學來形容這種當代的表演藝術作品

「接駁,拼搏 ,放手一搏」的概念,對劇場的前

的狀態恰當不過 。「詩人夏宇曾說『我很愛我的

瞻性及可能性作探討;每年邀約來自不同媒介的

觀眾,因我的觀眾一點也不愛我 。』因為我的

創作人,展演實驗劇場作品,為澳門劇壇帶來

觀眾不喜歡被操作或教化 ,這樣的觀眾渴望從

新衝擊 。「『拼搏 』是不少創作人的精神 ,許多

創作人身上獲取不一樣的刺激,這是促使 創作

時候 ,把想法 、觀察和藝術語言結合,需要一

人不斷跨越自己作出新嘗試的動力 。」

股 拼 搏的精神 。『接 駁 』是因為創作需 要 新的 火花和不同的視野 ,去把我們所見的事物慢慢

非常一搏

發酵再拼合 。另外也需要『放手一搏 』 ,放手一 搏指是我們的態度,無論做演出或者在這個城

今年劇搏共有八個演出,分成三個單元 。首先

巿裡,希望和觀眾進行對話,希望打破戲劇或

是「非常一搏 」 ,該單元由去年開展,乃階段性

藝術的一些舊有觀念,進行新的嘗試。」劇搏

創作的試驗平台 。邀請來自不同領域參與的創

藝術總監譚智泉說。

作人,期望透 過 這個實驗機會,使 創作人除了 慣 常的 藝 術 語言, 思考更 多關 於 空間 、 文本、

觀眾力學

不同媒介等劇場元素,在充滿未知的過程中讓 概念萌芽並提煉其藝術語言。今年「非常一搏」

劇搏走到第五個年頭 ,今年以「觀眾力學 」為

劇目包括:由創作者兼舞者劉楚華夥拍另外兩位

主題,這容易讓人想到觀演關係,這泛指創作

舞者劉嘉虹和張綺華一同演出的《人造玫瑰 》 ,

人和觀眾之間的關係和張力 。譚觀察到 ,於現

從馬奎斯的同名短篇小說引發,展開身體美學


6

本期專題

1

與 人 造 物質的採樣研究;獨立音樂 人 兼寫作人

巧,讓音符幻化成感知的觸點 ,帶領觀眾來一

Sonia Ka Ian Lao,改編其同名小說《纖維絲 》 ,

趟腦海中的旅行 。

並以音樂劇場和實驗影像,描繪一個被「皮膚」 啃嚙著的深層世界;弦樂重奏組合 Opus-A,則

X X 搏覽

改 篇 1725 年韋華第 (Vivaldi) 創 作《夏 》 的 篇 章, 結 合 古 典 音 樂 與 現 代 科 技, 帶 來 新 的 演

至於「XX 搏覽 」單元則邀請海外的團體和創作

繹 。屆時「非常一搏 」的三個劇目將於舊法院

人來澳演出,選取的不是殿堂級的作品,而是

進行,觀眾可於一晚內觀賞三個不同風格的作

更臻成熟的實驗作品,無論是創作的內容 、媒

品。

介甚至觀眾觀看的方式。今年邀請到三組來自 亞洲不同城市的作品,同樣重視觀眾的觀賞體

搏上實驗室

驗,以突破空間或感官的方式演出 。 包括由來 自臺北的「河床劇團 」帶來《開房間計劃:催

另外「搏上實驗室 」是從「非常一搏 」發展而

眠》 ,此劇 有趣 之 處 是 每次 只容一 位觀 眾獨自

成 的 2.0 集 成 系 列 , 單元中 有 兩 個 獨 立作品,

欣 賞, 並為該 觀 眾提 供「催 眠 」 ,以意象劇場

皆 於 去 年 劇 搏 的「 非 常 一 搏 」 單 元 中 初 試 啼

方式呈現一個親密連結的儀式,建構一個進入

聲 。在得到各方的回饋後,創作人繼續深化演

你潛意識的渠道 。是一個獻給睜開眼做夢的人

出,將觀念與呈現進一步提昇 ,達至完成度更

的 表 演;來 自 首 爾 的「Elephants Laugh 」 獻

高的創作 。作品包括:本澳 編劇杜詠 琪的《手

上《身在 黑 暗 》 , 演 出將 在 全黑 的 密 閉空間 進

談坐隱 》 ,劇中圍棋對奕和社運事件平行穿匯,

行,使觀眾感受自身與異體之存在,開放未知

看似互不干涉,卻又互相映照;以及由無伴奏音

感觀 。這並不是一個合家歡節目,這可能是一

樂組合 Water Singers,帶來聲音體驗劇場 《音

個測試你底線的試驗;最後是鑽研以不同媒介敍

感 2.0 》 ,觀眾將被置於漆黑之中,單憑人聲技

事的香港「眾聲喧嘩 」劇團 ,為觀眾帶來《浮


本期專題

7

2

城.寂 Woyzeck 》 ,作品延伸自 2013 年的《浮

推動本地的評論風氣;還有街坊神秘讀 劇會等

城 噪響 》 ,以 探 索聲 音敍 事 的角度 切入畢 希 納

等 。 比 較 有 趣 的 是 讀 跑 年代╳ Run of Page ╳

(Georg Büchner, 1813-1837 )的劇本《沃依采

邊度有書╳澳門文物大使:鼓勵創作人走出工作

克 》(Woyzeck ) ,借鑑電影運用聲音的形式應

室,在專業團隊帶領下跑步,路線結合澳門的

用於劇場 ,將擬音藝術家的作用與角色套於劇

歷史城區,並在休息處安排城巿導賞,終點站

場表演 。對聲音及文本解構有興趣的觀眾不妨

於本地文化空間進行讀劇會。

留意一下 。 除了與本地單位合作,劇搏更與外地的單位形 BOK PLUS

成聯繫 。包括與亞洲製作人高峰會合作,邀請 外地的製作人到澳門欣賞本地創作,認識澳門

1. 由 2 0 1 3 年 開 始 的「 劇 搏」,「小 城實 驗 劇 團 」 的團長譚智泉就擔任 藝 術 總 監,負 責 整 體 概

除了創作上的接駁 、拼搏 ,劇搏也致力於與不

的藝術空間及工作者,形成製作人和創作人之

同的人、社群 、單位 進行接駁,期望累積各方

間的連結平台 。除此之外 ,又與海外藝術節搭

面支持和連結,務求達到藝術自主和持續經營,

建平台 ,建立連結,互相推廣 ,包括:韓國木

今年與劇搏駁上的單位眾多,亦衍生了一連串

浦世界街頭劇慶典、臺北藝術節 、馬來西亞的

的 BOK PLUS 延伸活動 。包括 BOK Talks:與創

邦咯海島節 。

作相關的專題講座;BOK CLUB ╳ MUGS ╳ Live

念,與 創 作 人 溝 通 及 提

Music: 有 別 於 往 年 的 BOK CLUB, 今 年 BOK

今年 6 月,你也來放手一搏 ,觀賞另類劇場的

供 協 助 和意 見。

CLUB 將 於 演 出 完 結 後, 帶 領 觀 眾 移 步 至

實驗作品,感受新劇場文化美學的衝擊 。

2.

MUGS, 在伴 隨 著 現 場 音樂 的 輕 鬆 氣氛下一 邊

「 點 象 藝 術 協 會 」行 政

吃喝一邊 進行演後討論;評地╳及時評論 、平

總 監 鄺 華 歡 在「 劇 搏 」

行寫作╳牛雜 ,作為劇評人的創作 、分享平台 ,

的 角 色 是 負 責 推 廣、資 金 籌 集 及觀 眾 培養。

引領 觀 眾 延伸思考, 以自身 體 驗 去 理 解 作品,


8

本期專題

劇場搏劇場系列節目

6月

搏上實驗室 杜詠琪 Water Singers

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

28

29

30

20:00

20:00

20:00*

21:15

21:15

21:15*

1

2

7月

非常一搏 劉楚華 Opus-A

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

20:00

Sonia Ka Ian Lao XX

4

搏覽

催眠

藝術花園

15:00 20:00*

5

6

7

8

9

17:20| 17:40|18:00|18:20|18:40|19:00|19:20 19:40|20:00|21:00|21:20|21:40|22:00

身在黑暗

神袐

浮城 ‧ 寂

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

門票預訂:www.eticks.co 節目詳情:www.BOKFESTIVAL.com *為加場

19:00 | 21:30 20:00

14:30|17:00|24:00

14:30*|17:00* 15:00*


本期專題

搏上實驗室

手 談 坐 隱 ── 杜詠琪 這是我們要的平衡 ,

或這只是對我們的制衡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9

文 : 喬亞 相片由澳門文化中心提供

(文章含部分劇透 ,慎入 )

直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一群澳門的年輕 人向

(題出林蔚昀 《平衡 》)

社會交出一份答卷 。

一、

二、

10 年前的「五. 一」國際勞動節 ,提督馬路與白

《手談坐隱 》的故事 ,從一場棋壇的經典對決 ,

朗古將軍大馬路的交界響起幾下槍聲,澳門的

以及一段關於社運事件的回憶中展開 。怎麼聽

一個新時代由此開啟。

怎麼覺得兩件事風馬牛不相及,不過觀眾正正 好奇它們如何連繫 。

翌年起 , 特區 政 府推出「 現 金 分享 計 劃 」 ,人 人有錢分永不落空,鄰埠人聞風而至爭當「澳

「其實這樣 做也有點 任 性 。因為當初答應 過 朋

門居民 」 ,之後每年的施政報告 ,各種「派糖 」

友,把社運這件事放進劇場 ,試試看可以有什

措施更 是源源不絕加碼,如此高福利、低 稅

麼火花,那我就開始不停想,社運是什麼呢 ?

收的地區,世上沒幾個能出其右。此外 ,每逢

它像一場博弈──」

「五.一」 、「十.一」 、回歸紀念日等日子,政府皆 斥資幾百萬舉辦一系列演唱會、體藝匯演,廣

「博 弈 」 本意 就 是下棋 , 後 來被引伸至 應 用數

邀明星名人,美其名曰與民同樂 。大概是澳門

學、經濟學、國際關係等不同範疇。簡單來

人本性善忘,加上博彩旅遊業越發蓬勃 ,坊間

說,競爭 各方為了達 到各自的目標 和利益 ,必

一片歌舞昇平、欣欣向榮 ,曾經激烈過受矚目

須考慮對手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力圖選取

過的社會運動 ,似乎一度失了方向 。

對自己最為有利 、最為合理的方案 。不一定贏, 或輸,關鍵詞是「利 」字 。


10

本期專題

「──於是便想起了吳清源的故事 。吳清源是一

這就是劇中想談的「中和 」 、「平衡 」狀態嗎 ?

個打破規則 、打破既定的人,當時覺得時下年 輕人不也是這樣嗎 ? 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面對

「現在回看,確實有點事過境遷的感覺⋯⋯那種

棋壇最有份量的老前輩,他怎麼挑戰 ? 是不是

熱血和衝 勁好 像不同了,但可以 用一種更 冷 靜

只想贏他 ? 還是要開創一些新局面 ?」編劇杜

⋯⋯畢竟事情發生了那麼久,已經可以『反省 』

詠 琪和我坐在小泉居裡,在吵鬧的人聲之中吃

了。澳門已經靜了下來,過了行動那個點 ,但

力交談 。

並不代表沒事發生。你不覺得社會的聲音更平 均了嗎 ? 不只是一群人特別多話,而是不同範

杜詠琪構思劇本的時候 ,本地社運領袖蘇嘉豪

疇有不同人在說話 。為社會發聲不是某一類人

所著《六三O的日與夜 》一書剛出版不久。她

的專利 。」杜詠琪說。

正好有在現場經歷那次事件 ,印象深刻 ,遂決 定將之寫進劇裡,順便拿這本書作參考 。「有點

也許我比較 悲觀 ,總覺得如今更像一種「不上

個人書寫歷史的心態在 。」她不好意思地笑 。

不 下」 、「 停 滯 不 前 」 的 狀 態, 而 不 是 一 種 平 衡 。不過 ,無論哪個時代 ,不管再多理智的分

事實上在一個行政主導、由上至下政治必須正

析 、精密的計算,希望達致什麼樣局面,最終

確 的 社 會 裡, 連 上 課 提 及香 港「 佔 中 」 的 老

總逃不過「人 」這個最大變數。

師 都 被 建 制派報章指罵為「荼毒 學 生 」 ,可 想 而知 ,這一頁政治史從 來只有也只能由個人書

就 好 像 戲劇的反轉 結尾一樣 。局裡鬥生鬥死 ,

寫。但 思想是顆種子,既種下必生根蔓延;由

局外卻有人坐擁漁翁之利 。「被消費這件事 ,你

2013 年 的 6 月到 2014 年 5 月, 剛 好 一 年 的 時

可能覺得悲觀 ,但一個社會就是這樣 。互相利

間裡,澳門的社會 運 動經 歷了躍 進 式的發展,

用也是一種平衡 。」

姑勿論導火線是牽扯到切身之「利 」才引發萬 人空巷 ,單從結果上來看,「光輝五月」一仗無

忽然想起中學時做過一套動作,是兩個人面對

疑是勝利的 ,它成功迫使政府暫時撤回高官離

面手拉手 ,然後開始往下蹲 、往後拉。雖然是

補法案,也令二萬顆星星閃亮於立法會前草地

在角力,但畫面呈現的卻是詭異的平衡狀態 。

的一幕 ,至今叫人感懷 。

甚至在上面施壓 ,結構也不會散掉 。

三、

好吧 ,不得不承認,杜大編劇又說對了。

那一年澳門的民主歷程確實有過一剎光輝,可

四、

惜似乎就到此了。同樣是 2014 年 ,澳門民主派 內部矛盾擴大,新老不容,終於分道揚鑣 。之

杜 詠 琪 大 學 畢 業 短 短 三 年 , 但 作 品 已 頗 豐,

後幾次遊行,事前風風火火、全城鬧爆 ,有些

最為人 熟 知的當數 入圍臺 灣 金馬獎的電 影短

更被寄予續寫「光輝五月 」的厚望,結果卻都

片《撞牆 》(主辦方的臉書宣傳這樣形容:「行

未 如 人 意。10 年 前 的 槍 聲 ,10 年 後 絕 無 機 會

過金馬獎紅地毯的年青編劇 」) ,劇場作品則有

再響起 ,因為所有集會遊行皆「秩序良好 ,過

《自鳴 鐘 擺 的兩 端 》 、《善 豐 善 豐 》 、《再. 見 之

程順利 」 ,訴求不再是交通 、就業 、政制改革,

時 》等等 。除了《撞牆 》之外 ,我沒有看過其

而是「收樓 」 、「繼續派錢 」 。

他的(對作者坦誠這個事實,實在太難以啟齒 了) ,但作品簡介似乎都指向了一些沉重的時事


本期專題

1

話題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 ,杜詠琪好像呆了 一呆 。 「咦⋯⋯是嗎⋯⋯」第一反應 。 「我承認自己是有一點點嚴肅⋯⋯我知道大家都 有很多生活上的壓力,跟朋友出去吃飯也不會 想很正經地聊社會時事 ,就算聊也大多是『食 花生 』的心態 。但這話題是要講的呀 ,不吐不 快 。那我惟有藉劇場去講 。也有可能是我不夠 聰明 。幽默感是聰明過剩的結果,有智慧去面 對這件事 ,才能開它玩笑 。但是是我沒有,還 是這個時代也沒有呢 ? 我也不懂回答 。」

1. 手 談 坐隱 ──杜 詠 琪 製作經 理/演 員:馮劍 峰

「生於什麼時代 ,就有什麼樣的作品 。」她最後 說。

演 員:李芯怡、朱 健 斌 音 響設 計:陳 銘健 化 妝 設 計:張 嘉文 舞台監督:麥志 輝

這大概是那句「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的另一 種演繹吧 。

11


12

本期專題

搏上實驗室

音感

水 聲 人 重 唱 團 Water Singers ── 賦予你無限想象的水聲重唱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2.0

文 : 黃庭熾

「只是,出乎我意料之外,這 1200 秒, 竟像進入了半催眠狀態一樣,經驗了一 次遠行⋯⋯」──劉楚華

裡,你們會以多具象的方式把它倆呈現給觀眾 看 ?「open 想像空間是我們想繼承的 ,因為形 式會造成限制 ,而音樂 屬時間的藝術:它不存 在固定的形象 。所以當你聽的時候 ,你的想像

去年 Water Singers 在 BOK Festival 首發了作品

力可以很無限 。這個與往年一樣的出發點 ,是

《音感 》 ,2017 再次搏上實驗室為大家獻禮《音

我們想保留的 。」所以《音感 2.0 》裡既沒有角

感 2.0 》 ,四月底有機會跟劉楚華筆下「佻皮又

色與台詞 ,亦不會有引導想像的視覺藝術作品

跳 tone 的 water singers 」 會 面──果 然 名 不

出現 。「我們這次的作品刻意無任何文字 ,亦不

虛傳 !

會有歌詞出現 ,全部由音符組成⋯⋯獨獨留下音 樂給觀眾的直觀感受 。」聽起來和去年的演出

清零

差不多,是這樣嗎 ?

你 好我 是 路人甲, 我 想看 你們 的《音感 2.0 》 ,

無限想象

進場前可以給 我些看戲 tips 嗎 ?「它和平時看 到的演出不同,既不是典型劇場作品,亦不屬

「全面升級啦 !」林詩涵大吼。

傳統音樂作品;我們應用了劇場的思維 ,套入音 樂世界當中,同一時間 ,它跟視覺藝術又有聯

「延伸比 較多,將 《音感 》深化。但出發 點照

繫, 糅合成整體的一件藝術作品 。我會跟觀眾

樣在於『無限想像空間 』 ,但你入到去劇場的感

朋友說:進 入 這個空間前,將自己清零 、開放

受會和去年不一樣 。上次選用了一個黑的環境,

所有的感官,去感受 。」

這次我們調整⋯⋯」Bobo Loi 接著解釋 。

方才提到劇場思維與視覺藝術 ,在今年的演出

「去年 我們 的 作品焦 點 在 聽 覺上,這 次我們 會


本期專題

13

1

開放五感的其它方面,即我說的 、對比上一次

僅有的空間裡選擇自己想要的焦點 。」詩涵附

Show 的所謂升級 。還有,音樂作品本身我們

議。

都會將它再立體 化 , 放 大 情 緒 、加強 對比 。」 詩涵馬上補充 。

你就帶住一個去旅行的心情⋯⋯

最 後 Bobo 總 結:「 去 年 的 空 間 比 較 窄, 坐 的

Bobo 說:「是一個聽音樂的旅行 。」結束這次

位置讓 大家覺得拘謹,所以今次我們希望觀眾

會面前,我問了 Water Singers 最後一個問題 。

得到三百六十度的感受,超越一個平面,我們 的想法是 你可以 turn、在 這空間裡面可以 feel

好了,我對你們作品頗有興趣的 ,接著要去買

freedom,去享受這一小時的演出,而不光只是

票了,我可以懷有什麼憧憬嗎 ? 詩涵承諾:「你

窩在一個座位上面 。」Water Singers 計劃租用

在這個空間當中,盡情隨住音樂去 feel 你自己

額外的觀眾席,透過設計音響和重新佈置場地 ,

的世界──我們很歡迎大家將自己見到的世界跟

雷 諾 文、林 詩 涵、楊 斯

來圓滿《音感 2.0 》的藝術追求。「今次我們希

我們分享 !」

佳、李 倩 焮

望做到:觀眾彼此之間存在空間⋯⋯因為我們會

1. 音感 2 .0 ──水 聲 人 重唱 團 Water Singer s 創 作人/演出者:

音 響工程 師:陳 銘健 工作人 員:關 若 斐

讓喇叭隨方向發出不同的聲音,讓觀眾可以在


14

本期專題

非常一搏

文 : 楊冠瑩

1

人 造 玫 瑰 ── 劉楚華 人造玫瑰是假的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本期專題

15

在舞蹈作品《人造玫瑰 》當中,舞者以重覆的

騙自己。真相往往是殘酷的 ,而謊言卻有糖衣

肢體動作,挑戰觀眾的觀賞習慣 。重覆是甚麼 ,

包裝 。真善美被歌頌了多少個世代 ,然而在人

重覆是為了甚麼 ,一次 次相同的重覆當中,有

性面 前, 出現了諸多矛盾 。「真 」 是 值得 追 求

沒有可能存在不同,相同的本體又會否因為其

的 ,然而追求「真 」使人疲憊,於是「自我欺

他媒體的介入而有所不同…《人造玫瑰 》的創作

騙 」某程度上是必需的 ,有用的 ,虛情假意的

團隊並沒有預設太多,倒是有很多東西想發問

美 好 有其存 在的必要 。因為人 太痛苦太 難受,

想測試。重覆是人類不可避免的行為 ,也是個

是活不下去的 ,必須有些甚麼讓自己內心舒服,

古老的命題 。舞蹈本身也是一件不斷重覆又重

管它真的假的 。城巿人生活充斥著大大小小有

覆的事 ,在周而復始中磨練意志,成就精準 。

形或無形的壓力,當一個上班族離開了辦公室

然而撇除刻意的有目的重覆,那些近乎無意識

的高壓氣旋,回到家中,你要如何要求他思考

的乏味枯橾的重覆,也很值得讓人省思。

社會問題,他寧願播放沒有營養的電視節目或 滑動網絡上的資訊流,無意識地接收無用的資

1. 人 造 玫瑰 ──劉 楚華 創 作 舞 者:劉 楚 華、劉 嘉 虹、張 綺 華 執行 舞台監督:廖 嘉豪

創作人劉楚華及舞者,在不作導向性對結果有

訊一小時 。庸碌的生命渴求調劑 ,可能說麻醉

所預設的前題下,經歷各種試驗和發現 ,加上

會更貼切 ,所以有小確幸 、寶萊塢等「恩物 」 。

參與者各自對不同命題的理解 ,甚至放棄明確

或許這就是「人造玫瑰 」的存在價值,沒有人

方向,在 沒有限制 的 發 展下,讓它恣 意 延伸 ,

忘 記那是 假 的 玫瑰,但 虛假 的美 好人們受 落 ,

看最後會走到哪裡 。而這個最後也不會是一個

甚至比真實的醜惡受歡 迎多了。如果說穿國王

定局,演出不追求一種開花結果的完滿 ,更像

沒有穿 衣 服 的 小孩「說穿」人 造 玫瑰 是 假的 ,

是概念藤蔓的某個切片。

換來的 ,比起反思,更多的是「你這又何必呢 」 的無奈 。

燈 光 及 意像 設 計: 林俊 熠 多 媒 體 藝 術 家:丘 智 華 (臺 灣)

舞蹈作品由馬奎斯的同名短篇作品《人造玫瑰 》 出發,故事說的是一個女孩面對愛情,如何欺


16

本期專題

夏 天 ── Opus-A 創造就是要賦予人個性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非常一搏

文 : 施援程

古典樂一向給人高貴及優雅的感覺,多數在正

多次從演奏廳聽完這些作品都有人會說聽了很

式音樂/演奏廳演奏 ,無論是表演或是觀看的

舒服很開心 。

人都是以正裝穿著,彷彿那是一種高尚品味的 視聽享受,莊嚴又神聖 。而最殿堂級古典樂演

韋華第(Vivaldi )創作的《夏 》篇章,是陳進

奏 , 是 以管 弦 樂 團 合 奏 , 人 數 可多達 100 人,

覺得很有共鳴的一首樂曲,讓他想起每年夏天

陣容強大,氣勢磅礡 ,在富麗堂皇的大舞台上

時 ,因天氣影響而令自己無法入睡 ,內心有千

表演 。幾百年前的古典樂是王室、貴族及教會

思萬緒縈繞著的感覺 。雖然這種理解與原作者

僱用樂師來演奏音樂助興的節目,近百年音樂

的稍有出入,但他認為 ,這不就是古典純音樂

開始普及化 ,古典樂也成為中產甚至平民欣賞

所能引發聽眾自身感受與想像的精妙所在嗎 ?

的節目。

因此 ,他 希望以弦 樂 器 配合 現代的音樂 科 技, 來協助他演繹這種屬於他與這首作品當中獨一

古典 樂 出身 的 弦 樂 重奏 樂 隊「Opus–A 」 看 似

無二的共鳴 。他更表示,這種構想其實也是受

與「Bok Festival 」 嘗 試 以一 種 他們 非 慣 性 的

啟發 於 韋華第, 在 同 一系 列 作品 四 季之《冬 》

創作模式去挑戰自己 ,探索及可發展的可能性

當中,作者運 用了一種當時並不常見的提琴演

完全相違反。但主音小提琴手陳進,也是團隊

奏法 : Sul Pont,即透過貼近琴馬運弓,而所發

的靈魂人物 ,他表示隨著時代的不同,樂器的

出的一種冷冽音色,以用作描繪冬天寒風凜凜

進步及演變 ,古典樂是否仍然只能用原聲樂器

的感覺 。這啟發了陳進認為 ,當時的音樂家著

演奏 ? 可否有不同的方式去演繹 ? 聽古典樂就

實也在努力找尋不同的音色以配合各種氛圍的

像看抽象畫一樣,每個人理解一首歌都可以不

營造,但基於原始而有限的音樂科技,他們實

同 。大眾定義古典樂是歌頌及美好的為多,但

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反觀現今的古典音樂家,

他聽到不一樣,例如貝多芬在晚年創作的作品,

其實有很多科技可配合使用,卻總是很難看到

他覺得是很壓鬱而狂暴的樂曲,不明白為何很

傳統表演形式以外的做法 ,或者他們會認為這


本期專題

17

1

是忠於原作者的想法 ,當然也是一種可行的做

Opus–A 四位樂手雖然年青,但自小受西方古典

法 ,但若果嘗試以現今的音樂科技去完成當年

音樂訓練,獲得多次獎項及有參加專業樂團的

未了的心願 ,陳進認為這也可以是另一種忠於

表演經驗 。與其它傳統藝術媒介一樣,當有很

原作者的做法 。

扎實的功底之後,去打破甚至否定定義,重新 創造及改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可衝破這個關

因此 ,陳進將原本三個樂章的結構重新歸納成

卡之後,又會去到另一個全新境界 ,投入更多

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加入類似於氛圍

未知及可能性,創造就是要賦予人個性 。

音樂的元素以營造出夏天的鬱悶感 ,及帶領聽 眾進入縈繞而迷幻的內心抽象世界 ,隨著音樂 節奏掀起一層層暗湧 。他甚至要求觀眾閉上眼 睛,但同時閉上眼後仍然會出現很多不停閃爍 的曇光 ,就像當閉上眼睛希望入眠時 ,但仍被 眼前久久不能消散的曇光纏繞 ,當中也會加入 一些光的刺激,加強視覺效果,也許會是一種 干擾也不一定。而第二部分則會要求觀眾張開 眼晴,表演者會以演奏配合一些形體動作來表 達一種徹底放棄入睡 ,轉而與室外的暴風雨一 起興波作浪的一種神經質氛圍 。由此可見,他 1. 夏 天 ──Opus-A

無論在固有的演奏模式及態度上都希望於傳統

主音小 提琴:陳 進

以外 ,運用自己想象中覺得更貼切的表現方式,

和音小 提琴:朱 穎 國

去實現音樂的領域,使之更開闊及擁有更多空

節奏 小 提琴:陳 穎 蕾 大 提琴:陳 英 琪

間。


18

本期專題

纖 維 絲 ── Sonia Ka Ian Lao 以音符去解謎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非常一搏

文 : 施援程

認識 Sonia 十多年 ,印象最深的是某年的寒冬

Nancy 是 劇情片導演,也 玩音樂 ,因為 Sonia

我們在年宵過後擺市集,她剛好在我隔離檔口,

這部劇是關於神秘學 ,她們傾談之後,才知道

我 是 賣自己 出 品 的 不 同 款 式 貓 產 品, 她 竟 然

Nancy 也是喜歡靈異及古怪事物的人,大家都

只是賣一本書,一本她自資出品的文學書《流

說這次合作的安排很夾 。我們三個人約了中午

心》 , 而且很 落力的 推 銷 , 她 說 沒有 想 到 銷 情

一起午餐 ,方便教幼稚園視藝及音樂的 Nancy

比預期中好 ,我想任何人像她這樣做都會做得

的一個地點 ,席間 Sonia 還不斷提點 Nancy 上

好 。之後就 是 她的電子音樂 樂團 Evade 出碟 ,

課 時 間 ,Nancy 說 Sonia 真 的 很 適 合 做 製 片,

還有經常看到她演出,現在她多數以自己的名

時間及進 度拿捏得很好,我想這 應該與做 媽

稱 Sonia Ka Ian Lao 獨立 演出,今 年也 以個 人

媽 ,要爭分奪秒安排家事有關 。然後我拿到她

身份出第二張唱片,而最重要的是她已經是兩

編寫的劇本 ,天啊 !5 月初已經完成了一個有故

位女兒的媽媽 ,曾經全職做媽媽 ,之後是半職 ,

事、聲音 、演繹 、佈景 、道具、投影 、參考資

還 兼 顧 文學及音樂 。當然多了兩口子更要為口

料等等的完整劇本 ,而且影像有部份已經拍攝

奔馳 ,9 月份她將會重拾教學 ,做個全職老師 。

完成 ,每個拍攝的場地安排都寫得很清楚,完 全不像是頭一次做 戲劇 ,而且她一人 兼顧的崗

趁著這個空檔,也因為各種機緣,今年她接了

位很多 。

兩項新的挑戰 ,《非常一博 》就是其中一項,以 劇 場 形 式 去 做 作 品 是 她 第 一次 的 嘗 試 , 有 別

著墨太多 Sonia 的背景 及工作態 度,也忘了介

於 她 上一 年 與 小 城 實 驗 劇 團 合 作 的《彼 女 私

紹 今次 的 劇 ,《 纖 維 絲 》 原 是 Sonia 幾 年 前 的

房 》以音樂為主,可以單人演出 。這次會與兩

一篇短文發展出來,關於陰謀論 、皮膚病、精

位 新的伙伴合作(Nancy 及 Os ) ,他們負責拍

神病等 ,以一人角色去演 繹 ,配合 Sonia 的現

攝影片的部份,Nancy 甚至兼顧 劇場導演的角

代魔幻主義音樂 ,以及實驗影像,編出一部謊

色, 在 舞 台及 走 位 上也會與 Sonia 一 起 構 思,

言劇 ,提醒我們世界因為某些人的操控之下造


本期專題

1

成很多不明所以的事情 。我想這種事不單止是 《纖維 絲 》這一 件 事 ,而是 有關我們生活上的 很多事項,也間接提醒我們反思生活上的每一 件事 ,不是現有的運作都是對的 ,或許大部份 都是錯的 ,大部份人類只是跟著少部份人設定 下的步驟來活 。這些發現是由 2009 年 ,Sonia 聽了香港 網上電台卓飛的節目開始 ,以各類神 秘 學 為題,UFO、不解之謎 、新 世界 秩 序陰 謀 論 、精神覺醒 、心靈成長等 ,都是她近年開始 關注的事情,以前她也會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會 在這裡 ? 生存是為了什麼 ? 現在這些問題都會 從聽網絡電台中得知 ,好像是解謎一樣,並且 發現更多以前從沒有想過的不可思議事件 。所 1. 纖 維 絲 ── S onia K a Ian L ao 編 劇、音樂、演出: S onia K a Ian L ao 導 演:姚 露 欣 特 技化 妝 師:陳 美華 錄 像 設 計:柯智 偉

以,這齣兼備電子音樂及神秘學的劇場 ,真的 很值得我們期待 !

19


20

本期專題

X X搏覽系列

催 眠 ── 河床劇團 一對一正面搏擊 ,

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臺北 ︶

文 : 李卓媚 受訪者 : 郭文泰 ( C ra i g Q u i n t e ro ) @ 河床創辦人

葉素伶 @ 河床製作人

《 Just for You 》中文名為「開房間 」是取自方

「我們想創作出真正 進 入觀眾生命裡,20 年後

言中人們相約在飯店幽會的說法 ,與當時在旅

還會記得的作品 。像鏡子一樣,觀眾能籍由作

館演出有直接連接 ,既私密又曖昧神秘 ,是臺

品看見自己。 每一次都最真心誠意地做,不計

灣首個 在 飯 店房間 舉 辦 的戲 劇節 。《開房間 計

成本地實驗 。」

劃 》是系列作品,會因應不同的環境來創作新 的作品,從旅館房間到美術館再到戶外 ,展開

對 於 出 生 在 美 國 的 郭 文 泰(Craig Quintero )

「空間 」 性 質 的 試 驗, 同 時 俱備「 環 境 劇 場 」

來說,臺灣戲劇文化最吸引的部分,是京劇的

的挑戰 。今年更加入實驗「時間 」的概念,徹

美學 、結構和精準的表演形式,全然與美國寫

夜演出,從意識走入潛意識,像夢遊般更容易

實主義不同 。京劇有大量符號需要解讀,有一

進入「夢」的國土,探索劇場極限到哪裡 。

定的認知才能比對演員完整的經驗 。他在臺灣 修讀研究所期間 ,學習了一年京劇的基本動作,

關於劇團

但後來吸引他的是臺灣小劇場的活力和人們的 熱 情,所以他的博士論 文寫的是臺 灣小 劇場 ,

河床劇團(Riverbed )以導演郭文泰為首,從

也創立了河床劇團 。

1998 的 作品《出山 》至今成團 19 年 ,做的是 「意象 劇場 」作品,以「總體 劇場 」的 概 念 來

觀眾本身是核心:「 Just for You! 」

創作,無論編導、音樂 、舞台還是服裝等 ,各 個方面都由原創作品集結而成;不為文本服務 , 《開房間計劃 》每場演出僅有一名觀眾,理念是 每 個層面都保持高品質藝術呈現;與藝術家共

來自對普羅大眾認為「觀眾越來越多越能定義

同探索不同視覺領域──戲劇(表演 )跨視覺

成功 」提出質疑,重新思考劇場本質,回到最

藝術 。其意象表現像是一幅流動的畫,模糊著

樸質的與人相遇的創作源頭 。

現實與夢境的邊界 。


本期專題

21

1

同時 ,離開一般熟悉的劇場空間,捨棄舞台和

頭 族 」世代 ,很需 要互相靠近 、關心及溝通,

觀眾席,觀眾無法躲在黑暗裡,演員也必須誠

發生一對一最交融的關係 。

實毫無保留。演員會根據每次觀眾的不同狀態 、 性 別 、年齡及 反 應等臨 場調整 。「演出中,觀

不為演而演

眾是事情發生的核心 ,演員會請他喝東西 、吃 東西或走一段路 ,甚至帶到路上綁架到封黑的

河床劇團的創作方式會按照實際表演空間去發

車子上。 與《 Sleep no more 》 觀 眾 單 純 旁 觀

展片段,與一般已經設計好再帶進劇場的創作

不同 。」觀眾必須打開感官,用身體作出回應,

方式不同,在乎「因空間而產生的生命」 。

以切 身 感 受 去 定 義, 從 而 投 射 出 回 憶、 想 像 1. 開房間計劃 ──河床劇團

或情感等去了解自己 ,非常私密的「個人 」體

選角上,會選擇願意打開眼睛和敞開心房 ,而

驗 。「這樣的作品在大劇院很難成功 ,小空間反

非 技 巧 性 強 的 演 員。 郭 文 泰 認 為 按 照 指 令 去

而能深入觀眾的腦海裡,提供另一種可能性 。」 「扮演 」是一件很表面的事情,「我在演給你看」

導 演:郭文泰

無 法 一絲 不 掛地 展 現 最 完 全 的自己。 演出中,

製作人:葉 素 伶 舞台 美 術:

在公共場域中,人們忌諱與陌生 人 眼 神 接 觸 ,

演員的感情流露並不是為了「表演 」 ,而是當下

安 德魯.考夫 曼

而《開房間計劃 》正是契機讓人跟人之間赤裸

真的感觸 ,他在觸踫你手是真的在觸踫 ,所以

裸地面對面,尤其在對任何事情都冷漠的「低

每次演出對演員都會是大量的精神消耗 。「人才

演 員:鍾 莉美、許家 玲、 宋孟璇


22

本期專題

是根本 ,是最重要的事 。」

來面對自己。「日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少機會安 靜地面對自己的悲傷 、期望、失望,藝術會提

談到過往難忘的經驗,兩位受訪者都不約而同

供這樣的空間 。」

地憶起演出後觀眾為戲哭泣。「我們沒有劇本 , 沒有角色,沒有一般劇情,也不是在演悲傷故

早 在 2003 年 ,河床 劇團因為「哇 ! WACFEST

事 ,觀眾不是為了這些而哭而是為了自己。流淚

國際劇場藝術節 」的機緣下認識澳門 ,當時對

並非證明戲的優劣,但起碼有事情在發生,是

於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和殖民特色的美食留下

觸動後的回應 。」

深刻印象 。「每天會吃上兩個葡式蛋撻 !」 「對應 中國的發展,一年已經面目全非 ,很開心有機

當催眠生效,我與自己相對望

會能帶著作品重遊貴地分享 ,見見老朋友,一 探十年之變化。」

這 次河床劇團與視覺藝術家 Andrew Kaufman 合作,為澳門觀眾帶來新作《開房間計劃── 催眠 》 。「催 眠 」早 在 五千多年前已有跡 可尋 , 為了舒解壓力和煩惱 ,以放鬆的心情帶動腦根 的啟動 ,讓潛意識打開 ,有助解決問題緊張的 根源,也能透過催眠的方式面對過去 。事實上 每個人都能進行自我催眠 ,人類的每一個想法 或意識都可以算是自我催眠 。高度的受暗示性 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像是平時 看電視或廣告 ,會不以為意地接受 。表演和藝 術同樣有這樣的功能 ,借由沉醉於空間和時間


本期專題

X X搏覽系列

︵首爾 ︶

文 : 喬亞

(一)黑暗 放鬆身體

我和藹又可親

大笑 咆哮 嚎哭 狂舞

我慈祥又溫柔

行走 躺臥 蹲坐 蜷縮

我不會管束

脆弱 嫉妒 慚愧 多疑

我沒有界限

親密 疏離 觸摸 推撞 你都自由 我在哪裡 ? 我無處不在 睜大眼睛

你找到也找不到我

或者你看到的是恐懼

給你個提示吧

或者你看到的是孤獨

別跟着別人的影子走

或者你看到的是萬物 或者你看到的是自己 你都自由

── Elephants Laugh

︵詩兩首 ︶

1

身在黑暗

身之倫理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23


24

本期專題

2

(二 )身之倫理 被困的靈魂 蠢蠢欲動 理性與感性在角力 來,下注 猜猜誘惑的力量有多強大 足夠逃離 1. 2 .

延伸 延伸 到達天空

身在 黑暗

那裡都屬於你

(首爾)

不需要光 你照耀你自己

──Elephant s L aug h 演 員: H y un Sung SEO、 Sun He e PA R K、 K i Jang H A N

遠離眾人目光 無論他她牠它 拋開自我控制 就這一次 隨意 讓最純淨的靈魂相遇

音 響 控 制: Jae Min YO ON 音樂 設 計: Tae H yo Jung 編 劇: H y un Sung SEO、 Ji Ye on K IM、 Jin G on K im、 Jo o H y ung Le e、 Jin Ye ob L EE 監 製:B yong Jin YO O 導 演:Jin Ye op L EE


本期專題

X X搏覽系列

浮 城 . 寂 ── 眾聲喧嘩 當聽感展開 ,

聲音是多層次情境製造機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25

︵香港 ︶

文 : 李卓媚 受訪者 : 梁寶榮@眾聲喧嘩

眾感官當中,以視覺為首,至少 80% 以上的外

求「總體劇場 」的概念,上一次《遺失青鳥以

界信息是經由視覺獲得 ,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

後 》則以燈光主導 。

感覺,而聽覺在語言和音樂使用下才變得敏感。 即 使 如 此 , 劇 團 一直 以 改 編 經 典 著 作 為 創 作 這 次「BOK Festival 」 邀 請了香港「眾 聲 喧 嘩

源 頭 ,《 菲 爾 德 的 微 笑 》 改 編 拉 辛 的《 菲 爾

HETEROGLOSSIA 」 劇 團 重 新 演 出《 浮 城・寂

德》 、史特林堡的《夢幻劇 》和《N 城記 》靈感

Woyzeck 》 ,以聲音為主軸 ,借鑑電影擬音技師

來自香港 文學中常用的「V 城 」 (虛 擬 人、事、

(Foley artist )在幕後模仿劇情中發出之聲響

物) 。「首先我們與改 編原著不同,文字是其中

的後製過程,是 2016 年《浮城噪響 Woyzeck 》

一個元素,可能只呈現文本當中提供的情境或

( 改編自德國劇作家 Georg Büchner《浮石記 》)

意象,演員不用按照既定角色去實踐,甚至我

的文本及概念延續 。

們會扭曲文本或大量剪裁來達到空間想像 。」他 們既重視文本 ,同時抽離文本 ,更多是貼近當

關於劇團

下社會而發展出來的劇情延續 。

2012 年在香港牛棚 ,由方祺端負責導演,謝徵

從繁到簡 ,精練擬音敍事

燊為策劃的戲劇《眾聲喧嘩 》機緣下,集結了 4 人主力的創作班底 。「在香港是以編舞或編導

《浮城噪響 》是先有文本 ,在 Woyzeck 幻象幻

主導框架,其他媒介需要跟隨他們方向,我們

覺中發展擬音呈現 。是次演出同是策劃 、聲音

各有所長,來自不同範疇 ,戲劇不止服務文本 ,

創作及表 演 的梁 寶 榮 認為 擬 音 過 程十 分迷 人,

也不止圍繞演員,而是各個崗位都能發聲成為

為了更真實呈現 ,演出所發出的聲響及效果全

說故事的核心 ,自己組團除了自由,還能實驗

是 現 場製 造,也 避 免 運 用音樂 或 配樂 。「例如

很多事情 。」創團至今已完成 4-5 個演出,追

從關門到把鑰匙放下,這些電影裡的聲音都是


26

本期專題

1

擬音出來,擬音技師看著熒幕重新模仿演員入

聆聽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戲 ,很有戲劇性 ! 我便有了以擬音技師身分成 為角色的想法 。」也認為去年《浮城噪響 》未

當初想以「聲音 」為主導的概念是因為耳朵不

達至「聲音 」主導 ,這次《浮城・寂 》會精簡

像眼睛閉上後就直接切斷與外界連接 ,整天都

製作,從三位演員到兩人主導(一位擬音角色,

在使用和無可避免的聆聽 ,但聽感卻是最容易

一位舞者) ,會深入探索「聲音」在劇場的極限

被遺忘的日常體驗,尤其在依賴手機信息打字

界線,集中在意象表達和不同媒介敍事的核心

和貪圖便利的科技世代。事實上,聽覺甚至能

上。一如以往 地 大 篇幅 剪 輯 原著,節選段 落 ,

聽出視覺既定世界模樣以外的事情,像是與親

甚至次序互換 ,籍由創作把日常放大,帶領觀

人或朋友聊天時言語聲調背後所發出的潛台詞

眾細味和享受聲音情境 。

和感受 。

「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以聲音訴說故事(對白/

對於熱衷聲音媒介的他來說,生活裡會習慣以

說書人的身分)最難的部分,不像文字般具體 ,

聽覺感官去理 解身邊事物 ,例如:竊聽 人們在

有點虛無 。整個演出概念由我萌生到飾演,需

地鐵車廂的聊天內容再 觀照內心反應;閒時喜

要情感充沛同時客觀處理觀眾能閱讀多少 ,如

歡到旺角把熱鬧人流紀錄下來;經常敲打和磨

何吸引觀眾追看下去 ,以及能想像能理解 ,每

擦各種物件所發出的微妙聲音 。「和演員入戲一

次 演 出 我 都 筋 疲 力盡 , 要 休 養 幾 個月才 能 回

樣,很忘我 。」或者,工作疲憊時會極端地帶

氣。當在試驗一件不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時會很

著耳機聽音樂去蓋過所有發生的事,暫時逃離現

沒有安全感 ,直到與觀眾對待那刻才知道成不

實和紛擾 。 「說到嘈雜,澳門更為嚴重,地方小

成功 ,很痛苦很多事情無法預料 ,但往往最大

人口稠密,四處圍繞著車聲街聲大陸人聲。城市

方祺端

挑戰也是最有趣,把自己放在不可能的位置時 ,

所產出的聲響會有不同節奏和質感,都在反映社

編 舞、表 演:伍 美 宜

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

會和生活環境,這些都是我了解世界的方式。」

音 響 控 制:岑宗 達

1. 2 . 浮 城.寂 ──眾聲喧嘩(香港) 策 劃、聲音創作、表 演: 梁寶榮 導 演、文 本改 編:

空間 設 計:盧韻 淇


本期專題

27

《沃 依 采克 Woy zeck》作者簡介 卡爾.格奧爾 格.畢 希 納(K ar l G e or g Büchner,1 8 1 3 年1 0月1 7日-1 8 3 7 年2月19日),德 國 作 家、革命家。19 歲 時 開 始習醫,期 間 撰 寫 許多文學 作品 和 政 治宣傳冊。後 來 因 號召民 眾 革命,被 追 捕 而 逃 到 法 國 的 斯 特 拉 斯 堡,完 成了第一 部 著 作:《丹東 之 死 D antons To d》上 演 於法國 大革命 時期,是 現代 思 想 史 上的 一塊 路 碑。完 成喜劇《 萊昂斯 和萊 娜 Le once und Lena》後,撰 寫 戲 劇《 沃 依 采 克 Woy ze ck 》,他深 入剖 析了社會 的苦 難 和不公 平 性。最後年僅2 3 歲 的 他 死 於傷 寒,在 蘇黎世 度 過。 德 語文學的最 重 要 文學 獎 G e or g Büchner Pr ize,便 是以格奧爾 格.畢 希 納 命名,而他的劇 本至今 仍 然 活 躍 在全 世界 的 舞台。

適合時宜的 《 Woyzeck 》

到負面回應,正正與劇本互相呼應,沒想過會 有這麼大的切入角度,還在中環靜坐開會。」

「去年在創作《浮城噪響 》 ,當時香港正發生 928 (雨傘革命) ,刺激了我們的創作:香港/澳門基

故 事 講 述: 一 名 駐 紮 在 省 德 鎮 的 卑 微 士 兵

層人士受欺壓 ,有錢的人繼續富裕 ,擁有幾層

Woyzeck,為了賺取額外的收入照顧家人,參加

樓只為等待樓價升;沒錢的繼續 加班捱窮,換

必須「只吃青豆 」的醫學實驗,隨著實驗日久,

來越住越小和買不起房子,人生所有選擇都得

他的心理健康逐漸摧殘,腦海出現一系列世界 末日的景象,與此同時 , 情 人 Marie 也 對 他 顯 得 疲 憊, 與 英 俊 少 校 發 生 關 係, 最 終 ,Woyzeck 在池塘邊刺死 Marie,後 悔 莫 及 地 伏 屍 河中 。 這 樣的故事時至今日都不會 退潮 ,依舊貼切 。 其 中 一 場 戲, 醫 生 對男 主角不斷說:「Woyzeck! Woyzeck! 你 吃 了 豆 未 呀 ?」 演 後 觀 眾 對 此 記 憶深刻,上 班時對同事 諷 刺 地 說 出 同 樣 對 白, 形 容 每天 處 理 文件就 如

2

吃豆般 !


28

本期專題

日期 : 3 月 1 8 日 主持 : 譚智泉

鄧樹榮

BOK Talks

﹁ 創 作 與 修 行 ﹂講 座 紀 錄

無、有、簡 約 、身 體 、空

BOK Festival ╳ 平行寫作

講者 : 鄧樹榮 文字記錄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譚智泉: 如果演 繹是創作的呈現 ,那我相信修

過程所需時間因人而異 。

行可能是自我不斷發現的過程 。曾看過樹榮老 師的一篇訪問,他提及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是找

「無 」

到一個最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方法 。當中有兩個 關鍵詞 ,表達和自己 ,那自己是什麼 ? 我們要

創 作 和 修 行 的 關 係, 首先 要 說「無 」 。 世間萬

表達甚麼 ? 這是自我不斷沉澱 、追求和發現的

物皆是相對的 ,當你看到感受到一些東西,別

過程,因此樹榮老師今天會帶來「創作與修行」

立刻以為那就是絕對存在的 。創作是記憶中的

這個主題 。

小小震動 ,有些東西令你有動力,而創作最核 心的就是那個震動 ,能否掌握它非常重要 ,這

鄧 樹榮:首先 ,修 行是認 識自己 ,然 後 認 識 世

樣的震動會催使 、召喚你去行動 。從震動到形

界 ,這關乎心性 。簡單來說,是你的意念如何

成動力去召喚你去實行,是「無 」的第一個階

來,心念如何形成 ,思維是甚麼 。再來是如何

段 。但你裡 頭 還在渾沌的 。「無 」的第二個階

透過它來認識世界或者了解人生。

段,你慢慢形成了方向感。之後就會落實一些 藝術命題 。藝術創作總有其命題,有時未必只

創作應用藝術層面的話,就是感受和表達 。感

有一個 ,但最後只會有一個:就是為甚麼要做 。

受是複雜的過程,它必然依附以往的記憶和背 景 ,記憶累積成背景 ,形成感受事物的方式。

「有」

若接 著是表 達,有感受就有相應的表 達 方法 , 然後才有藝術作品,而表達方法則視乎從事的

那麼 下一 個當 然 是「有 」 。 它是 藝 術 語 言 的建

藝術形式。感受和表達需要相輔相成 ,兩者的

立, 藝 術 語言是 虛和實的 關係 。 以 劇 場來 說,

位置 、順序可以互換 ,它是一體兩面的 ,要視

劇場是即時表演,受制於時間和空間 ,在這段

乎當下處 境, 然 而 兩者之間 必 然 有 轉 化 過 程,

時間內你要如何做,稱之為劇作結構 ,它並不


本期專題

29

1. 鄧 樹 榮/國 際 知 名 導 演,香 港 資 深 演 員 及 戲 劇 教 育 家,「 鄧 樹 榮 戲 劇 工作 室 」創 辦人 及藝 術 總 監,曾於 2 0 0 4 至 2 0 1 1 年 在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戲 劇 學 院 任 教,歷 任 講 師、高級 講 師、編 導系 主任,並 於 2 0 0 9至 2 0 1 1 年 任 戲 劇 學 院 院 長。鄧氏 是簡約 美 學及 形 體 劇 場 的 倡 導 者,創 作 生 涯 屢 獲 殊 榮,2 0 1 5 年更被 英 國 D e b r e t t ’s 選 為 香港 1 0 0 個 最有影 響力的其中一人。 深 受梅 耶 荷 德「假 定性 戲 劇 」、葛羅 托 斯基「質 樸 劇 場」、太 極 以 及瑜伽 的啟發,鄧 樹 榮 認 為劇 場 是 一種 透 過自我 發 現去 感 受 生命 的藝 術 形式,他嘗試 結 合東 西 方劇 場 的 精 粹,確 認 身 體 才是 最核心 的 表 達 工具。他 擅長以 形 體 劇 場 的 方法 演 繹 經 典 文 本。媒 體 稱 他 為「簡約 劇 場 煉 金 術 士 」及「香 港 最 具 才華的 劇 場 導 演 之 一」。 曾導 演 超 過 五十項 戲 劇、舞劇 及歌 劇,作品 踏足 亞 洲、歐 洲、美 洲 國家,其中動 作喜劇《 打 轉 教 室 》為香港 長 壽劇目的 試金石,在 香港、澳 門、溫哥華、英 國 愛丁 堡 藝 穗 節及中 國 內 地 共 九個 城 市上 演,由首演 至今已 上 演 一百二十 七 場,累 積 觀 眾 接 近二萬 五千人,以 無 言 語 掛 帥,深 得 各地 觀 眾熱 烈 喜愛 及 媒 體 高 度 評 價。 在 2 0 15 年 8月鄧氏 亦 再度 獲倫敦 環 球 劇 場邀 請,以粵語 演出《 馬克白》,紀念莎士比亞 逝 世四百年,並 於 2 0 1 6 年香港 藝 術節重 演,今 年更 將 巡 演 歐 洲 六個 城 市。 鄧 樹 榮 的 著 作 有《梅 耶 荷 德 表 演 理 論:研究 及 反 思 》、《 生 與 死 三部曲之 劇 場 探 索 》(中、英 文 版 )、《合成 美 學:鄧 樹 榮 的 劇 場世界》、《泰 特 斯:簡約 美 學 與 形 體 劇 場》、《打 轉 教 室:完 全出於 好 奇》、《書寫塞 納 河 開 始 ──我 對劇 場 的思 辨 與 演 繹》。

1

等於情節 ,它是 敍 述的邏輯 。作為一 個故事 ,

助我們思考得更有效率 ,你得想清楚,這是否

或是 一 個 有意義的 敍 說,一定有開頭 、結尾、

你的開頭 ,你確定它前面沒有東西嗎 ? 不能肯

中間吧 。開頭就是在它前面沒有東西,結尾就

定的話那它就不是開頭了。中國哲學說的陰陽 ,

是它後面沒有東西,中間就是有東西在它前面

正是虛和實,換句話說,你著多少墨 ,留多少

和 後面 。 聽 起 來 很 好 笑 吧 ? 但 仔 細 想 想, 這

白,你放多少東西出來給觀眾看,又留多少 想

其實是高度凝練的智慧 。這發現很重要 ,它幫

像空間給觀眾。劇場 作品的傳統形式有人、燈


30

本期專題

光 、聲音 、影像 、道具等元素,形成具象的空

個演員做得很好 ,因為他都沒有動 ,那個就不

間到觀眾的心裡面產生的心理空間 。創作者需

行了,一直在動 。

要構思作品的核心表達元素,如何進入你要建 構的藝術世界 ,這需要試驗和經驗 。創作過程

為甚麼經常動會差勁 ,沒有動的會好呢 。身體

中,你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嗎 ? 找到弱點 後,

沒有動的 ,但他能量很強,它傳遞給你了。經

找 不 到 解 決 方 法 的 話 很 慘 , 會 一 輩 子 背 負著

常動的 ,即在特定時間他不斷 改 變 他的動作,

它。所以最好是同時找到解決方法 ,那你就形

當身體還沒 凝聚足夠 ,能量就走了,它傳遞的

成個人風格了,藝術語言其實就是個人風格 。

能量就不足。動和不動只是一個比喻,如果一 小時的劇裡演員都不動 ,那也很讓人毛躁 ,它

很多人 說 我 的風 格就 是簡約主義和形 體 劇場 ,

挑戰你對時間的概念。所以動與不動之間有著

我發現自己的弱點或是說我很厭惡的是 ,有人

許多變化 ,用術語來說,身體的意思應該透過

不停說話 。我常作一個比喻,如果要看不好看

人的身體呈現一種有意境的 、詩意的境界 ,詩

的話劇或舞蹈 ,我寜願是後者,因為沒有人說

意的意思不一定是吟詩作對那種 ,而是一種我

話 。於是我使自己的劇場減少這種情況。我發

們有真切感覺的詩的境界 ,是有普遍意義的詩

現到 ,為甚麼有些人那麼囉嗦,說一些其實大

的境界 ,它令你提昇了。

家都不信服的說話,因為他以為語言是唯一表 達工具 ,忘了語言是表達內在思想,而思想是

「空 」

一種能量 。他忽略了面部表情 、呼吸 、舞台走 位、肢體動作 、眼神 。於是我慢慢發掘這些所

提昇了,就是「空 」 。「空 」令你提昇到一 個令

謂的潛語言的表達方法 ,原來它所傳遞的並不

你可以觀照所有事物的頻道,即你的感受能力,

比語言弱 。

它使你無論有多少東西在前面,也有能力預見 其可能性,是建構事物的邏輯製造者 。德國導

「簡約 」

演 温 德 斯(Wim Wenders ) 寫 過 一本 書:《 影 像的邏輯 》(The Logic of Images ) ,就是說影

「簡約 」 ,簡約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態度是在

像本身是有邏輯的 ,作為創作者,你能否在最

生活中你找不 找得到對你 來說最 重要的東西,

短時間內立 即 鋪 陳出敘 述的邏輯 。這種「空 」

應用在創作上,也要去想最重要的是甚麼 。華

的能力,體現在不同層面,具體的像是甚麼時

格納曾說,舞台眾多元素的結合形成歌劇 ,於

候你要演員給予回饋 、甚麼時候你覺得這裡需

是令你產生最崇高的美感經驗 。後來我聽二泉

要聲音 、甚麼時候演員需要慢慢出來或者立刻

映月,只是二胡獨奏 ,也讓我產生了很崇高的

滾開 。這就是「空 」 。

美感經驗 。我領悟到 ,崇高的美感經驗不是越 多越好 ,而是一種境界 ,這個境界是藝術家的 必然 追求。所以簡約就 是 思 維 和實踐的方法 , 令你去到一個你認為的最崇高的境界 。 「身體 」 「身體 」 ,身體不只是物理的身體 ,而是由身體 帶動出來的境界 ,很多時候我們看戲會說,那


表演團體專訪

足跡

以獨一無二的個體 ,

演繹另一類兒童劇藝

表演團體專訪

31

訪問/整理/文 : 郝元春 (以下稱元春 ) 受訪者 : 盧頌寧 (以下稱小寧 ) 攝影︰ O d i a Le i、 鄭冬

早前,一位在澳從事藝術工作的內地朋友看完

筆者來澳門之前,對小劇場還很陌生,一位本

某 幾場小劇場演出後,大呼道:澳門的小劇場

地的朋友帶著我去看了第一次 戶外環境劇場表

演出的水準特別好 ! 相比視覺藝術發展的要好

演後,對於這種規模較小的實驗性表演充滿了

多了! 當然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但確實是對

好奇和新鮮感。現在澳門每年都會有很多機會

澳門劇場表演藝術的一個大寫的肯定。八年前

欣賞到大大小小的劇場表演,無論是本地作品 還 是 其他 國 家 的 作品, 均為澳門劇場表演藝術 帶來了或大或小的衝擊 與進步 。 「足 跡 Step Out 」 是 澳 門一個集劇場創作 、藝 術教育及海外交流的多 元表演團體 ,他們除了 有著根深蒂固的在地劇 場創作,結合文學與歷 史的表述方式,作品議 題包括環境 、土地 、社 會,還有這幾年著力於 兒 童 劇 的 演 出 與 交 流,

1.

內容上亦大 膽創新;此

童聚 偶 遇 2 0 1 7 《 找 記憶 》

1

外, 還 經 常 邀 請 海 外


32

表演團體專訪

藝術家來澳創作 、演出及教學 ,同時亦將本土

是看一個演出,而是一家人在一起享受非功利

原創作品帶往海外 ,足跡遍佈亞洲各地 。

性的文化生活,一些共處但安靜交往的時刻 。

元春:「足 跡 」 近 年專注 於兒童 劇演出 , 出版

元春:可以簡單介 紹一下「童聚 偶遇 」 這個系

繪本 ,將劇場與繪本、布偶結合等 ,這與之前

列的劇場作品嗎 ?

足跡劇場表演的風格與探討的議題很不同 ,為 何做出這樣的改變 ?

小寧:過去十多年來,足跡每年舉辦不同類型, 以兒童、教師或親子為對象的活動和演出,不

小寧: 「足跡 」是一個不定義為劇團 、舞團或兒

過時間有點分散。去年開始將這些活動集中起

童劇團的表演團體 。近年來較為頻繁的演出兒

來,在同一段時間裡發生。每一個小孩都是獨

童劇場是覺得兒童劇場要做得好 ,是更有挑戰

立的 個體 ,每 個 人 的需 要 都是不一樣的 。「童

性的事 ,畢竟其他類型的演出過去也做過很多,

聚 偶 遇 」 以「 獨 一 無 二 的 個 體 , 另 一 類 兒 童

現在也有 其他團體 努力在做 。 至 於繪 本 和偶 ,

劇藝 」 ,希望為 小朋友 帶來 一 些 澳 門 較 少出現

我們的偶多數是物件偶 ,只有牛牛是布偶 ,而

的兒童劇表達形式與題材,讓小朋友和家長在

牛牛正是因為 2008 年為了在牛房演兒童劇而誕

文化生活上有更多元的選擇 ,例如今年臺灣來

生的 。閱讀一直是「足跡 」的創作泉源,從十

的《叩 ! 叩 ! 死神 》談的是如何面對死亡,我

多年前開始 ,「足跡」便希望在文學性與可觀性

們自己創作的《找記憶 》則嘗試不用太多色彩 ,

中找到更多可能 。第一次用偶是 2004 年的《飄

主要用了白彩和牛皮紙兩種材料和顏色,講的

零鴨 》 。而最近的幾次演出 ( 從 2014 年至今 ) 都

是記憶與認同 。同時亦會邀請一些海外導師辦

在劇場中增設閱讀區,是因為對「足跡」來說,

工作坊或講座,關注兒童劇藝的各種議題,例

劇場不只是個演出買賣的消費場所,也是人們

如演員培訓 、觀眾培養 、場地配套等 。

文化生活的停佇空間,小朋友要來看戲 ,不只


表演團體專訪

33

足 跡 簡介 足 跡 Step Out 成 立 於 2 0 0 1年 6月,是 個 不 打算定義為「劇 團 」或 「舞 蹈 團 」的 表 演 藝 術 團 體,致 力透 過 原 創 劇 場 作品 表 達 其 對 社 會及 人性 的 關 懷,在 美 學 上 刻 意 突 破 各 種 藝 術 的 界 限,展 現 多元 的 表 演 風 格,以 劇 場 創 作、藝 術 教 育 及 海 外 交 流 三 方 面, 實 踐 其 文化使 命。2 0 0 4 年 開 始,足 跡 進 行多次 澳 門 本土 歷 史 及 個 人 口 述 史 劇 場 計 劃,以 劇 場 書 寫 澳 門 故 事,反 映 回 歸 後 澳 門 人 文化身 份 的思考,並 深 入社區街 巷、閒置 空間或 文物建 築中, 以 環 境 劇 場 形式演出。 足 跡 相 信 劇 場 可以 為下 一 代 提 供 想 像 與 創 造 的 動 力,更相 信 透 過 劇 場,可以 跟 小 朋 友一 起 思考與 他們 生 活 息 息相 關 的 社 會 議 題,創 作了一系 列 以 5至1 0 歲 幼 童為 對 象 之 兒 童偶 劇,題 材包 括 社 區 發 展、情 緒 管 理、多 元 文 化、海 洋 保 育 等,在 澳 門 及 臺 灣 的 學 校、社 區、非 政 府 組 織 中 巡 迴 演 出。為 進 一 步 開 闊 表 演 工 作 者 的 文化 視 野,足 跡 近 年 經 常 邀 請 海 外 藝 術 家 來 澳 演 出 及教 學,同 時 亦 將 本 土 原 創 作 品 帶 往 海 外,先 後 於 倫 敦、首 爾、臺 北、花 蓮、高 雄、臺 南、臺 東、桃 園、嘉 義、上 海 及 廣 州 等 地 演 出。 w w w. s tep out .or g.mo tel : +8 5 3 2 8 3 515 7 2 , +8 5 3 6 6 6 3 8 3 9 6 e -mail : s tep out .mo@g mail .com 澳 門 郵政信 箱 M ac au P.O.B ox 6 474 w w w.f aceb o ok .com/s tep out .mo

元春:對澳門的小劇場環境有甚麼看法 ? 相比

演到 7 月底 。然後 12 月會是「第八屆足跡小劇

其他城市是怎樣的狀態 ?

場演書節 」 ,將有兩個改編自港 、澳兩地女作家 小說的劇場創作 。請大家多留意足跡的臉書粉

小寧:其實對比起已發展的城市,澳門的劇場規

絲頁啦 !

模絕大部份都是小劇場 。北京、上海這種城市, 一個小劇場也有 400 座位,我們在舊法院要做

澳門本地的各類小劇場表演團體不少 ,都有著

5 至 6 場才有這個 人 數。但小劇場其實也是 一

各自的風格和方向,近年來也有一些新進的年

種精神 ,是實驗性、反建制的 、另類的表達方

輕劇場創作人,給澳門小劇場表演帶來新鮮的

式,對主流思考模式提出質疑 。這種「小劇場 」

血液 。或許是澳門特有的環境,澳門小劇場的

在澳門是沒有環境,還是環境太安全 ? 很難回

展演空間並不多,而且大多都比較小 ,(戶外環

答 ,要好好思考 。

境劇場就不說了)硬件設備也稍顯不足,某程 度上有一 些侷限,不過 這 反倒成了一種良性 刺

元春:講講「足跡」之後的演出計劃吧 !

激,成為澳門劇場創作人利用這些特殊空間的 性格去創作作品的條件了。

小寧:今年「童聚偶遇 」最後一 個演出是 接 近 六十場的學校巡迴演出,將演出一部探討壞脾 氣如何 面 對的 偶劇:《 1, 2, 3 牛脾氣 》 ,從 5 月


34

表演團體專訪

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時間 : 四月十五日四點三十分

劇場 , 是在觀眾的腦海裏

表演團體專訪

地點 : 南灣舊法院 訪問者/文 : 黃詠瑤 相片由滾動傀儡另類劇場提供

林 為「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藝術總監 林婷婷

林:中 學 時 參 加 了「 慈 藝 話 劇 社 」 的 戲 開 始

趙 為「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行政總監 趙七

的 ,之後我去了美國讀設計一年 ,回來後跟香 港「天邊外劇場 」的老師陳曙曦先生和莫蔓茹

Q:為何稱作「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

小姐學戲和做戲。期間在澳門斷斷 續 續地跟 不同的團去演出,例如「晴軒劇社 」 、「曉角劇

趙: 「 滾 動 」 是「 感 動 」 諧 音 。 正 如 我 們 的

社」 、「戲劇農 莊 」等等 。直到 2007 年 ,曙曦

Logo,也希望名字中有「郁緊 」 (正在活動)的

過來辦澳門的「天邊外劇場 」 ,後來就變成了我

動詞 。至於「傀儡 」 ,開宗明義,就是做偶物 。

們一起做澳門區的「天邊外劇場 」 ,然後慢慢地 獨立成為了現在的「小城實驗劇團 」 ,所以我也

林: 「傀儡 」也有中國的感覺,雖然我們在西方

是這兩個團的創團成員之一 。從 2007 到 2012

讀書,但我覺得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很重要 。

年期間 ,經 歷了日復日的「白天上班,晚上排

「滾 動傀儡 」就是 一 個名字 ,而「劇場 」就像

戲 」 的 時 光 , 覺 得 有 點 累, 本 來 想 要 放 棄 戲

是團的特質。即便名字長一點 ,我們也堅持加

劇 。但是 ,那時候遇到了「新加坡戲劇盒 」的

上「另類 劇 場 」 。 因 為 我 在 捷 克 讀 的 科目是 戲

藝術總監郭慶亮先生,我去上他在文化局開的

偶及另類 劇場導演系,另外 是 想推 動這種 Art

導演大師班,受到很大的啟發,然後他又帶我

form,我們認為要先定義它,大家才會留意到 ,

去 做 2013 年 藝 術 節 的《告 別:身 體 十 六 章 》 ,

可能相對於傳統的話劇 ,另類劇場會利用多一

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不止戲劇的知識 。在新

點創新或再造傳統的方法 。

加坡的期間 ,我申請了捷克國家國立藝術學院 (DAMU )的導演系,半年後它收了我 ,然後就

Q:可 以 描 述 一下 從 一 開 始 修 讀 戲 偶 的 起 源 ,

踏上導演之路 。去到捷克,覺得確實沒有選錯,

到組成「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的經過 ,以及到

是很適合自己做的事 ,很感恩那一年的際遇和

現在的發展嗎 ?

牛房劇季給機會我們做 2013 年的作品 。


表演團體專訪

35

1

2

趙:從 2012 年 底, 我 開 始 有 幫忙 劇 場 的 幕 後

Q:曾經 有過 工作 、 合 作 或 創 作 讓 你們印象特

工作,加上我做了當時的工作大概八年 ,就開

別深刻 ,以致影響後來或現在的創作方向和發

始產生想要改變的念頭 ,因為如果那時不變的

展嗎 ?

話,應該不會再變了,於是經常想要辭職 環 遊

1.

世 界 , 也 有 跟 婷 婷 互 相 影 響 的 關 係, 所 以 綜

林: 「創作要有試驗和實踐 」 ,這是劉以鬯先生的

合 我 們 的 想法 , 一 起去 捷 克, 我 就去念了 Art

一句話,我經常用來警惕自己。另外 ,郭慶亮

Management。

先生告訴我們 ,做戲不只是選擇一個自己很喜 歡的戲來做,還有你想要透過戲告訴觀眾什麼 ,

《小安的 新 聞》 2. 《 方 方》

林:而我就選擇了導演系。

觀眾能否從而帶走一些東西,戲在當代社會有 什麼意思。這改變了我對戲劇的看法 ,還有在


36

表演團體專訪

滾 動傀儡另類 劇場 理 念與 願 景 我 們 以偶 物(Pupp et and Obje c t)為媒 界創 作,希望 重 新 喚 醒 身邊 每 事 每 物 的意義,尋 找這 些 劇 場 物 質 塑 造「 隱 喻 」的可能 性,以 此 擴 闊 作品的 閱 讀 空間,激發 觀者自身的 想像 力,繼 而啟發 思考。 透 過 建 立 澳 門 正 式 的 偶 劇 平台,我 們 希望 提 供 渠 道予有興 趣 的朋 友,與世界各地 的 偶 團 交 流。透 過 戲 劇、藝 術 教 育、出版 及 其 他 藝 術 形式,推 廣 戲 偶 及 另類 劇 場,並 與 不同 界別 的藝 術工作者/社群合 作,開 拓多元 創 作 空間。 藝 術定位 劇 團 創 作 方 向 以社 會及 人 民 關 懷 為 主 題。通 過 兼 具 劇 場 美 學 與 實 驗 性 的 創 作,摸 索 偶 物 作 為 劇 場 物 質 的 豐富 隱 喻 性表 達,及 表 演者與 戲 偶 這個 另我( A lter e go)的 關 係,以 至 演出作品和 觀 眾間的互 動連 繫,用藝 術探 討 當代 人 對 社會 和自身的 認 知。 我 們 深 信戲 偶可以 跨 越 語言與 地 域界 限,其雅 俗 共 賞的 特 性,更能 成 為連 結 不同背景 的 觀 眾和 創 作者 的 橋 樑。

email : roll ing pupp et @g mail .com w w w.f aceb o ok .com/roll ing pupp et

捷克學校的師兄胡辛.阿比的一番話 。有一天, 他過來問我:「婷婷 ,劇場在哪裏 ?」我就回答 Peter Brook 的一個人注視著另外一人經過 ,劇 場就會成 立。然 後 他 就眼睛放 光 地看著我說: 「劇場 ,是在觀眾的腦海裏 。」他說約旦的導師 和捷克的指導老師都不約而同地說了相同的事 , 所以認為事實正是如此 ,他覺得很興奮,想要 跟我分享。 趙:從牛房劇季連續三個的演出中,我們開始找 到一些脈絡和可依循的方向,例如我們第一次 做劉以鬯先生的當代作品《枯牆 》 ,第二個時間 上是早一百年的《藥 》 ,第三個《方方 》是再推 前一百年 ,從歷史推前去對照我們的社會,無 論是選材,還是改變的方法 ,到做的技巧和使 用空間的變動 ,很 感謝牛房當時給予非常大的 自由度。 林:真的 ,我覺得牛房是孕育了「滾動 」 ,因為 前三年還未完成學位之際 ,牛房就提供了機會 給我們 ,我們當時是十分興奮的 。 3


表演團體專訪

37

4

Q:由於戲偶和另類劇場在澳門還在發展階段 ,

Q:最近籌備的演出和最新的動向 ?

你們如何拿掐內容的直白程度 ? 向觀眾解釋你 們的創作重要嗎 ?

趙:最 近 籌 備 的 是 今 年 藝 術 節 的 一 個 委 約 作 品《甲戌 風 災 》 , 我 們 會以 聲 景 劇 場 的 形式作

林:重要 。這個問題是我經常想重提的 ,有一次

演出 。關於動向方面,接下來會在六月十九到

在慶亮的班上作 Present 時 ,其中有一位老師

三十日舉辦一個著名的英國編作劇場大師 David

很坦白和溫柔地跟我們說,其實他並不是很看

Glass 的大師班,還有《小安的新聞 》的重演

得懂前衛的作品,但他知道我們在探索中,可

和由德國兒童文學改編的首次兒童劇演出 。

否能做到(可理解程度 )在觀眾前少少 ,然後 他們可以追上去 ,如此類推 。當時我也看不明 白一些使用後戲劇手法的作品,如果要我去看 一個我完全不明白的劇 ,可能反而會嚇走很多 觀眾。從歐洲回來後做《方方 》 ,我知道有些東 西可以做到很前,但我也知道「滾動 」的觀眾 從哪裏開始 ,在一個任何人都能看懂的故事下, 3. 《Made in Macau 2.0》 4. 《枯牆》

由每一套戲慢慢加多一些,加一些慢慢會引導 觀眾作更多思考的元素,如何讓觀眾「雅俗共 賞 」也是我們的理念之一 。


38

表演團體專訪

石頭公社

以身體創造虛實之間

表演團體專訪

訪問 : C h e w H s i a (以下簡稱牛 ) 受訪者 : 莫倩婷 (以下簡稱 J e n ny ) 文/整理 : 郝元春 攝影 : Fe l i x J a n u á r i o Vo n g /歐陽永鋒

前不久,筆者觀看了石頭公社的形體劇場 《遷

耘,不斷拷問,打破既有的框條 ,雖創作主體

移者之歌 》 ,想到自己也是一位「遷移者 」 ,好

為舞蹈劇場 ,但不斷嘗試探索各種媒介之間的

奇的是導演 莫倩婷( Jenny )要 如何 詮 釋這種

可能性,不定義成舞團 ,而是一個積極研究及

身份帶出的大量的連帶關係,人與社會,歷史

拓展藝術生存空間的多元化藝術團體 。藝術創

與 文化等等 ,可以包含的東西太多太 龐大了。

作需要鮮血及良好的藝術修養 ,莫倩婷也深知

演出 在 海 事工 房 這個昔日造 船及修 船 的 地方,

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現在由她及其她的年輕團

本身已帶有一種歷史的蒼涼及流動感 ,導演安

員帶領的石頭 ,有了新的面貌,除了藝術創作

排 觀眾由室外跟隨演員步行至室內也有一種形

外 ,還身負藝術教育的使命 。

式上的遷移感 ,室內場地鋪滿了細砂與演員肢 體的互動 ,燈光 ,以及各種道具的使用,帶領

牛:石頭拓展的藝術教育項目也有超過十年了,

觀眾看了一場濃縮版的澳門遷移史。如果 放 大

尤其是身體舞蹈方面的 ,是甚麼契機讓石頭開

來說,整個世界都是一部不斷遷移的歷史。這

始關注藝術教育 ? 你對藝術教育有怎樣的看法

部作品帶給我更多的是對澳門這座特殊城市的

和觀念 ?

變化與人遷移本質的思考,當然還有在我看來 Jenny 一貫唯 美詩意,形式感強 烈的表 演 風格

Jenny:對於藝術教育,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事

帶來的視覺享受 。

情,最初由阿 J 等人開始 。我想當中很 大的原 因就是:既然要培養藝術工作者,那麼觀眾的培

其實筆者觀看劇場表演也不算太多,但所幸往

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澳門在藝術教育這方面是

往都能欣賞到很出色的作品,莫倩婷的作品每

很缺乏,我們的教育制度裡其實沒有什麼空間

次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為石頭公社的第

讓學生從小去培養和欣賞藝術這件事 。大部分

二代成員,莫倩婷由 2003 年加入後,跟著石頭

人可能覺得 ,藝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相對遙遠

一起成長,一如石頭公社的精神一樣,默默耕

的東西,好像是有閒暇時才會做的事 ,其實並


表演團體專訪

39

石頭公社 願 永 遠,誠 懇 如初 石 頭 公 社 成 立 於 1 9 9 6 年, 為澳 門 非 牟 利 文化 藝 術 團 體,為 劇 場 多 媒 體 創 作 及 拓 展 生 存 空 間 而 努力,以 形 體 及 舞 蹈 劇 場 為 創 作 重 心。 致 力嘗試不同形式的創作 實 驗,探 索 作 品 的 各 種 可 能 性,積 極 拓 展 藝 術 敎 育 及 推 動 澳 門 本 土 藝 術。同 時,石 頭 公 社亦 策 劃 及製作 不同 的 藝 術 相 關 項目如 展 覽、藝 術 節及 跨文化活 動等。 comunadep e dr a@g mail .com comunadep e dr a .blo g sp ot .com/

1

不是這樣 。它可以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只是

牛:關 注自閉 症 患者 的 作品 《完 美 的 一 天 》a,

奢侈品 。那就視乎一個社會以其文化本身是如

是否跟你在教育工作上接觸了特殊兒童,才從

何看待這件事的 。拿本地的教育來說,看看小

中萌生相關的主題計劃和創作為他們發聲 ?

朋友入學前與入學後的變化 ,就知道其教育制 度是如何打壓他們的創意,我們對此的體會也

Jenny:其實也不是要幫他們發聲,這是比較個

是比較深刻的 。所以很希望用自己熟悉的語言,

人的創作動機 。我本身有七 、八年的特殊藝術

即身體創作的方式去填補教育上這塊空隙 。換

教育經驗,由於長期接觸自閉症兒童,常常從

言之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保持一份純真的狀態和

他們身上獲得啟發,再回歸藝術或者美學上會

身體上相對開放的思維去生活的時候 ,想像力

產生一種哲學性的思考:「什麼是真實 ? 什麼是

便不太會受侷限,而不是只會用「分數 」的評

虛妄 ?」試想自閉症患者也許 他們腦袋的傳輸

判方式去衡量個人的創意或價值 。

的方式跟 所謂的其他人不一樣,那麽他們看到 和聽到的事物都會與我們不同,從而感受到不 一樣的「真實 」 ,只不過我們無法感受到而已。 而在劇場載體方面,我會運用一些特別的燈光 及聲音效果讓觀眾了解到:明知眼前的是幻象, 但這正是此刻發生在你眼前的「真實 」 。類似這 樣的一種試驗 。所以「思覺系列 」b 三部曲是一 種自我探索,也是視覺和感官上都比較強烈的 作品 。

1. 2 . 《完美的一天》

牛:簡單介 紹一下今 年下半年即將 舉 辦 的活動 2

吧 。比如「肢體/解構 」這個全新系列 ,當中


40

表演團體專訪

a. 《 完 美 的 一 天 》以 同 名 形 體 劇 場 作 品 命 名,是 對 照 莫 倩 婷 取 材 自自 閉 症 創 作 的「思 覺 系 列 」 三 部 曲,所 延 伸 的 二 度 創 作。 b. 實 驗 劇 場 創 作 計 劃,以 劇 場 為 載 體,利 用 階 段 性創作探索主題的同 時,亦 以 身 體 伙 拍 不 同 的元素碰撞出系列性的 實 驗 作品。 c. 香港唐偉津最新作品 《 無 支 配 的 清 醒 時 分 》。 d. 3

由兩個 演出作品組 成 的 形 體 實 驗 劇 場 ──《 真 實.距 離 》,分 別 為 林 詠 欣 創 作 的《 距 離 》及 張 楚 誠 創 作 的《 非 關 真 實》。

有什麼新的計劃或合作形式 ?

牛:石 頭 的 整 體 發 展 方向是 屬 於長 期 耕 耘 的 , 未來是否有新的想法和希望去嘗試的 ?

e. 舞 蹈 錄 像 創 作及 放 映 交 流 計 劃。

Jenny:七 、八月我們會有一個新的劇季 。「肢體 / 解構 」是今年全新策劃的一個系列 ,同時希

Jenny: 關於新方向的發展,我們會將排練空間

望這是一個可以持續的項目。這次我們分幾個

做 成一 個 open studio 的形式去營運 。主要 是

部份進行 。一部份是外邀的演出 c;另一部份是

希望空間本身與團隊的營運可以分開 ,同時希

我們自己的創作,但導演 是 外邀的;此外還有

望不要受到石頭風格的影響,可以形成一個獨

d

本地的形體試驗劇場 等等 。

立的身體訓練基地 ,那麼石頭就可以更加集中 做自己策劃的項目。形體表演在澳門尚算是一 e

除了演出的部份,另一個部份是舞蹈錄像 。這

個比較少見的表演和觀賞的模式,所以我們會

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媒體 ,除了記錄我們的創作,

培養一個平台給這些創作人繼續發展下去 。舞

相對來講它不是一次性的觀影經驗,而是以錄

蹈形體劇場類型的作品其實沒有太多語言的限

像的方式可以重複觀看並流傳下去 。去年二十

制 ,我們亦有不少去外地交流的機會,未來希

週年的活動中我們做了四部錄像作品,今年希

望我們的創作可以走得更遠,相信這對創作和

望這個計劃中有三到四部錄像作品誕生,當中

創作人本身都是一種很好的歷練及成長機會。

有兩部作品和香港導演 Jesse Clockwork 合作, 另外兩部作品則 打算邀 請本 地 藝 術家去 完成 , 目前都還在策劃當中 。

3. 《 遷 移 者之歌 》


表演團體專訪

小城實驗劇團

劇場新美學

表演團體專訪

41

文 : 楊冠瑩 相片由小城實驗劇團提供

成 立 於 2008 年 的 小 城 實驗劇團 ,作品以實驗 性探索本地劇場新美學 見稱 ,經常跨界別與不 同藝術範疇的藝術家合 作 。然而不同的創作人 和媒介要如何融合才能 互相輝映,而不是純粹 「炒埋一碟 」呢 ? 譚 智 泉( 以 下 簡 稱 「泉 」):創 作人一定 要 對自己本身的藝術語言

1

有相當程 度的了解 ,同 時抱持開放態度,在本身已經相當完整的語言

始 ,於澳門 、北京、臺灣 、日本、加拿大以階

當中,有時需要減去一些部分,打開這個空間 ,

段式的創作方式作呈現 。過程中諸位創作人如

和其他語言進行對話,從而發現豐富作品的可

何透過不同媒介互相激盪 ?

能性 。 泉: 《時先生 》的出發點是如何將人的思維方式

1. 《時 先 生 與他的 情人 》

小 城 的音樂 劇場 《時先 生與他的 情人 》(以下

呈現出來,有時是通過文字 ,有時是音樂 ,就

簡稱《時先生 》)由譚智泉擔任導演 ,並與作

像 人有時是理性出發,有時是感性出發,所以

曲家楊光奇 、文本黃庭熾 合作 ,從 2013 年開

思維也有很多種方式。有時感性的部分,音樂


42

表演團體專訪

小 城實驗 劇團 小 城 實 驗 劇 團 自 2 0 0 8 年 成 立 以 來,活 躍 於 本 澳 及 亞 洲 地 區 舞 台 及 藝 術 節,劇 團 作 品 以 音 樂 劇 場 及 演 繹 流 美 學 見 稱。2 0 1 7 年底將與C anada

Nat ional

Ar ts

Cent re及

Tar r agon T he at re劇 院合 作,前往 渥 太華及多倫多巡 迴 演出 《時 先 生 與他的 情人 》超 過 5 0 場次。 除 演 出 製 作 外,小 城 亦 與「 點 象 藝 術 協 會 」及「自 家 劇 場 」 聯 合 主 辦 以 探 索 戲 劇 前 瞻 性 為 主 題 的「 劇 場 搏 劇 場 B O K Fe s t i v al」。 此 外 小 城 亦 連 續 四 年入 選 澳 門 文化 局「 社 區 藝 術 計 劃 」,該 計 劃 正 與「俾 度 莉 關 注 印 尼 移工 組 織 」及「 澳 門 印 尼 移工 工 會」展 開《同樣 的身 體 》戲 劇 工作坊及社區 演出。

2

一出,就已達到強烈的包圍感 ,這是音樂的強

角色呢 。因此音樂 、文本、需要在主副角色之

項 。然而,在某些位置和時刻 ,對演出有幫助

間交替 ,從而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

的也許不是音樂 。因此《時先生 》其中有一幕 是完全沒有音樂的 。一個音樂劇場竟然沒有音

小城的演出類型多樣 ,從正規劇院的大型演出

樂 ,情形就像一個舞蹈演出中途突然所有表演

到黑盒劇場的實驗作品 ,各種不同大小 、質感

者都不動 。因為在我們的概念中,可能那一刻

和條件的空間 ,各自有甚麼好玩的或具挑戰性

演員的讀白已有其音樂性,或在某些時候 ,為

的地方 ? 怎樣才算是適合的演出空間 ?

使劇作達至轉化 ,音樂能否暫時扮演休止符的 泉:作 為 創 作人, 對 我 來 說 每 個 空 間都有其個 性,就像 每 個 人都有不 同個性 。因此當我已經 知道要做甚 麼演出,我 會因應 演出尋 找適 合它 的空間 ,或是能夠給 我 創作 欲的空 間 。譬 如小 城去年的作品《黑湖 》 , 特 地挑選 在舊法院 。有人說舊法院 的全空狀 態 是 很 難 傳遞 和駕馭。然 而,《 黑 湖 》 在 我 心 中 描 寫 的 正 是 人很 空洞的生存 狀 態,過去永遠 過 不去 , 未 來 一直 沒有來, 這樣 的狀 態。 這 跟舊法 院 那廠 房 般 的空間, 沒有依靠的 ,大家只能貼 靠在 牆的 3

那 種質 感很相近 。所以有時空間的

2. 《 黑 湖》 3. 《彼 女 私 房》


表演團體專訪

43

房 》與澳門三位女歌手合作 。我們對音樂出發 的創作 很 感 興 趣和好奇 ,因為音樂 人的語言, 以及其關心社會的角度與文學出發的很不一樣 。 另外演繹流,是 15 年開始的一個劇季,它旨在 回歸到演員本身去探索表演 。澳門有一個很特 別的劇場環境,不像香港有一個很正規的戲劇 學院 ,許多劇場工作者都畢業自該校 ,澳門的 劇場工作者從各地學成歸來,譬如臺灣 、香港 、 歐洲等地 ,是故大家對於表演 、如何理解劇本 和角色等等都有各自的看法 ,這樣的演員聚在 一起就像一個化學實驗,像是《黑湖 》的四位 演員有四個不同背景 ,他們如何在同一個劇裡 結合在一起 ,找到一種更加貼近澳門這個地方 的獨有表演特質,作為創作人,這是我嘗試摸 索的東西 。

4

個性也能夠給我靈感投放在創作中 。至於比較

除此之外 ,關注小城的朋友可能也留意到 ,小

中性的空間,一般是比較正規的空間 ,則相對

城今年演出數目較少 ,沒記錯的話,過去兩年

沒有限制 ,可以重頭去建立一些東西,給設計

各有約五六個製作 。其實小 城並沒有一個慣常

團隊一個相對純粹的起始點 。

的演員和設計的班底 。主要成員只有幾位,包

有一個階段,我嘗試吸收每個空間不同的元素,

作品,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製作得較成熟、

把合用的有機的元素放回劇中,使作品有更多

完整的作品,可以有延伸性地發展,我覺得一

不同的特質。譬如《時先生 》有段時間曾在澳

個相對成熟的演出需要兩三年時間去發展 。個

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排練,那邊的禮堂長期

人覺得澳門的劇團需要踏出一步作出嘗試 ,可

鋪 著 一 張地毯 ,它像 是中式茶樓 會有的東西,

能每個劇團都該具備一些標誌性的作品,無論

給我很東方的質感。後來在臺灣的一個雜誌圖

是在本地重演或是在外地演出 。

括導演和行政。過去在 13 至 16 年間創作了很多

書 館 演出,恰好 那 裡有一 張小 小 的紅色 地毯 , 然後我發現把它放到場地的中央時 ,有一種儀

今年正在嘗試把這些作品以一個更 presentable

式感。戲裡其中一段,演員會在正中央有一段

的方式去重演 。《時先生 》將到加拿大上演五十

折子戲──貴妃醉酒 ,那麼那張小紅毯 就化成

多場 , 加上往年的 場次合共 超 過 六 十 場;《肺

了演員的舞台 。

人 》將在本地重演約十場 ,加上前兩年的場次 共二十多場 。因為不斷有演出機會,方可使作

接下來小城的未來方向是 ?

品更加穩固 ,使演員在角色、節奏和情感上的 火喉更上層樓 。這是一個醞釀的過程 。

泉:形式 上 具體 有 兩 個 方向:音 樂 劇 場 和 演 繹 4. 《 肺人 》

流,這兩個方向由不同的創作班底組成。音樂 劇場方面,《時先生 》與楊光奇合作;《彼女私


44

表演團體專訪

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

表演就是呈現最真實的人

表演團體專訪

文 : 施援程 被訪者 : J Le i (李銳俊 ) 風盒子成員 攝影 : 許斌/ C h r i s H O N G

成立於 13 年的風盒子一開始已經以社區及社群

可以令 他們重 拾 信心及依 靠, 經 過 這個 計 劃 ,

作定位,在舊區租了一間特色的舖頭 ,以開放

他們離開中心後有部份都從事文化及創意的事

的態度在社區呈現 。主要成員都有多年的導演

項,這算是一個成果 。」

及表演經驗,演出好像是成為主要的發展方向, 但又不完全是這樣,因為藝術類別很多,也因

用一班素人青年來作正式的演出,這個演了四

為不是所有社群都適合劇場表演 。經過幾年的

個版本的劇 ,跨越三年中間夾雜新與舊人,因

發展後,她們以視障人士及戒毒青年為主要對

為戒毒中心以一年制為時限,演出第二年會重

象,而這些大部份一開始沒有接觸過藝術的人,

新與另一班青年合作 。這劇在澳門演出有一定

更需要的是可以有欣賞藝術的權利 ,所以,她

的新鮮感 ,並且同場會有很多演出者的親友們

們 為 視 障 人士設口述 導賞,包括 演出及 展 覽,

觀看,觀看過兩次不同版本的我 ,看到他們真

每個月也辦讀書會,令健視及視障的人一起分

誠的演出,以及導演古英元願意為這班青年付

享閱讀 。一直以來也與澳門青年挑戰綜合培訓

出而感動 ,澳門的回應大部份都很正面,反倒

中心合 作 文化課程,成 立初年的《其實 我們 》

14 年參加《臺北藝穗節 》就有兩極的意見,臺

就是與這班青少年一起合作演出,而背後是包

灣對藝術或社會等各方面評論比澳門熱衷,對

括為他們日常作一些藝術活動 ,從而提高對藝

於這個以第一人稱及個人真實遭遇來作演出的

術的興趣及修養 。

戲,如果只帶著一般戲劇的心態來看,當中會 有很多不足,但如果以社會現況來閱讀社會結

J: 「《其實我們 》是一個很大的實驗,我們最初

構成因 ,反思我們生活的環境為何會出現這些

完全不知道戲劇在這些人身上產生的力量是那

問題,而演出是主角現場真實呈現出來的力量,

麼大,我們以為這件事很普通,怎知一試 ,他

比起觀看紀錄片或閱讀出版來得更有直逼感。

們產生的反應是很大,他們本來的生活內容較 空白,以前不知道 原 來 戲劇 、繪 畫 及 工匠等 ,

J: 「這班年青人走上歧路有一部份都是與家庭有


表演團體專訪

45

1

關 ,內心的鬱結及陰影會一直陪到三、四十歲, 到了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有所謂的地步,所以毒 品對他們傷害的背後,根緣是與父母或家人的 關係,他們大部份都是聰明又細膩的人,也因 為這樣情感上特別敏感。可能由於童年的缺失, 在中心的生活又很純粹簡單,高大的男生都活 得像一個小孩一樣,但在外邊的環境不是這樣, 要懂得偽裝自己。可無論與家人關係如何,他 們都很重視家人,想修補與家人的關係,有能 力的也會照顧家人,負起應有的責任 。」這個 也是 J 覺得接觸了這班年青人後覺得難以想像的 事 ,他們每個內心都有一份單純 。

2

《搖錢樹》可說是社會問題的延伸 ,內裡要探討

音樂演出 。資源再用及本土問題,會是風盒子

的話題更貼近每一個澳門人,當中的演出及工

作任 何一 個項目都會想到的事情,不想為了藝

作人員有幾位也是《其實我們 》的主角,《搖錢

術而製造垃圾 。

樹 》第二個版本在社區戶外巡演,這是風盒子

1. 2 . 《 其實 我 們》

最想發展的方向,主動將藝術給更多不同的人

J: 「想 製作一 些 越 簡單越 好 的戲 ,像 剛 演 完 的

觀看,所以之後有《人 人都是音樂家──街 頭

《離下班 還早──車衣記 》 ,用最少的東西做出

鋼琴實驗計劃 》 ,將原本閒置的二手琴給予新生

來,現在物質條 件太多了,反而想呈現最基 本

命,放在民區裡供群眾彈奏 ,並且有藝術家現

的狀態,像呈現人也是一樣,演員可以是社會

場為鋼琴粉飾外觀 ,開幕時更特別配一場電子

裡每一個崗位的人,可以是你我他 ,完全無添


46

表演團體專訪

3

層市民作題材,無論是內容及觀眾層面也想拉 近社區大眾,藝術並不是一小撮人的玩兒,而 應該是要普及到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有藝術 的陶冶及修為 ,從而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獨特之處 。

4

加 。本土題材有很多故事值得做,除了故事本 身,呈現那個生活質感也很重要 ,自己之後也 想繼續做女性題材。當初做時我們訪問了很多 女工,監製 Mandy 說那一定要做工友專場 ,我 就開始驚,怕她們看不明白,所以最大的困難 是距離的調教。」 J 的作品《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是給曾經的 車衣女們 ,而他們今年會有另一個以男性為題 材的劇 ,講述外勞的故事 ,導演是英元 。風盒

風盒子社區藝 術 發展協會 成 立 於 2 0 1 3 年 8月。 致 力建 立 以 文化 藝 術 融 入社會 的平台,

3.

通 過 持 續 的 學 習 和 實 踐,增 加 弱 勢 社 群 的 文化 參 與,在 共 融

《 人 人 都 是 音 樂 家 ──

的藝 術中自助 助人,在藝 術與 社會之間建 立 更 緊密 連 結。

街 頭 鋼 琴實 驗 計 劃 》

澳 門 新勝 街3 A 地

4.

Email : mand y@ar t w indb ox .com

《 搖 錢 樹 》在 白 鴿 巢

w w w.f aceb o ok .com/p g/A r t w indb ox/

演出

子的成員主要是純藝術表演出身,近年作品一 改從前的抽象及實驗風格 ,以簡約 、平實真摯 情感演繹及探討社會問題,或以社會支柱的底


展覽及活動專訪

車衣記 ︾ ——

女性的生命力量

舞蹈劇場

︽離下班還早

展覽及活動專訪

47

文 : 施援程 攝影 : 林育全

記得第一次真正看 J(李銳俊 )在石頭公社時的

作的公司負責幫她們做一個大型充氣墊 ,然後

作品是 2001 年《拾遺記 》 ,多年後仍然找不到

陰差陽錯之下在大三巴看了她們的演出,對於

任何一部比這部更全面以當代舞蹈及視覺形式

第一次看環境劇場的我 ,看到舞蹈員以身體與

傳達空間與肢體的表演 。但在更早前因為工作

環境對抗,就算到現在情景仍然瀝瀝在目,很

的關係我去過石頭以前在新勝街的會址,我工

多時我相信這些緣份都是註定的 ,而且記憶是


48

展覽及活動專訪

那麼的清晰 。為了寫這篇文我才查那個演出叫

《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是 J 在風盒子第二部

《沒有 記憶的身體 》 ,當時是 2000 年 ,很多事

的劇場作品,這次劇本由她去編寫,聯同倩瑜

情就是不需要弄得太清楚,就讓這些片段留在

的八首詩 。J 對於小時候阿婆的衣車聲,媽媽親

腦裡沉澱 ,總有一天,我們做的事情就是靠這

手為她與哥哥做的衣服,如她說:「衣車,就代

些思緒,影響日後的創作及人生。

表著家中的女性,什麼東西她都可以做出來 。」

2014 年《搖錢樹 》可說是 J 改變創作風格的開 首,這戲用 M 村來比喻澳門有一棵巨大會掉錢 的樹,以劇本為先來創作,可是演繹太直接搬 字過字 ,內容太過直白,雖有共鳴 ,但藝術應 該是將事情變成藝術家獨特的語言,就算平凡 的事 ,經過調動 、串連及安排 ,都可以變得觸 動人心 ,幸好中間加入演員的獨白及肢體表現 , 可以抽離劇本 ,回到演員對自己對社會的獨特 心歷 。2016 年《搖錢樹 》的社區戶外版,加入 英元做聯合導演,雖沒有看過 ,但應該是與前 版本很不同的舖排 。


展覽及活動專訪

49

製衣業曾經是澳門的重要工業,在 50-90 年代

以 賺多 些 錢 。」彷 彿她們 這一 代的勞動女性,

間 不知 養 活了多 少 家 庭, 只 是 沒 落了十多年 ,

麻 木自己 變 成 沒有思 想 的人, 日子會 好 過 點 ,

就沒有人再提起 ,她藉著這個演出,想獻給那

養家就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別無他想 。

些 辛勤 的勞動 階層,「特別是 女 性, 無 論 在 工 作上、還是家庭中,女性在當時都有重要的角

倩瑜的八首像喃喃自語的詩,很實在又簡潔地

色 。車衣女工所呈現的 ,可能是一段特殊的女

以第一人稱說出孩子看車衣女工媽媽的日子怎麼

性生命時期 ,一種曾經真實存在,卻可能離我

過 ,「回家二十分鐘/吃飯二十分鐘/回廠二十

們愈來愈遠的 ,女性的生命力量 。」

分鐘/時間表一年復一年/但飯一定要做好/湯 要煲好/我們要吃好」 ,三位有歷練的主角,活

因為有家庭套票,因為做車衣女工的故事 ,因

演了該時代女性,令觀看時更能投入。我們這

為接近母親節 ,所以,我帶了媽媽去看,媽媽

一代有機會讀多幾年書,有了夢想,有機會出

問我演出是做什麼的 ,我答車衫適合你看,媽

外走走,生活的駐脚反而失去 ,太多方向太多

媽答車衫有什麼好看 ? 我們一家八十年代初期

東西可以 選了,我 也是花了二十年 ,才知道無

來到澳門定居,媽媽很快就投入製衣業,那時

論走多少路 ,能擁抱一個家才是最重要的 ,日

女性勞動階層好像就只有這條出路 ,這部講述

常的打掃三餐成了生活上最重要的核心 ,能夠

低下層新移民勞工的故事 ,勾起很多小時候的

打理好一個家,其它的事自然會做好 。

回憶,既真實又虛幻 ,彷彿小時的光景是那麼 遙遠 。就如同我們生活及環境變化 ,新的轉變

觀演後 J 也立即說,很怕放得太多內容 在這 劇

沒適應過來,又變了另一個樣子,新環境周期

上,真的 ,這一部講述澳門時裝製造業,成衣

越來越短,新玩兒新科技很快被淘汰,如果一

市場的低廉生產 、工業污染及消費過度,車衣

直跟著社會變遷步伐來追,一定會覺得很累。

女工們的無奈 、心 境及日常,低下層的生活困

唯有靜心看待一切浮雲聚散,明白所有都是虛

境及義氣,還有就是 J 最拿手的當代舞蹈編排 ,

空,才會更踏實的擁有。

配以藝術家錄像 、場景佈置及現場音樂 ,應用 到牛房這個獨特環境,以及從前被製衣廠包圍

媽媽看得很投入,因為坐在最後排 ,演員的表

具有意義的地理位置,每一項都可以分支出來

情都看不清,她移動椅子以更佳的位置去觀看,

做主線,成為一部獨立的劇 ,期待下一部的改

劇裡說:「如果沒出生在那年代 ,可能可以大學

良版,女性的力量,一直延續 。

畢業;如果沒出生在那年代 ,可能會成為老師; 如果沒出生在那年代 ,可能可以 移民到美國;如果沒出生在那年 代 ,可能⋯⋯」當看 到這裡,我 就 想 到 媽 媽 她 這 一 生 為了 這 個 家,辛苦勞動了半生,沒有自己 的任何所想,如果她沒有出生在 這 年 代 , 她 會 怎 麼 樣 ? 看畢 回 家的路上我問了她這個問題,她 說:「怎會 想 那麼多, 都已 經 過 去了的事 ,但如果真的出生在現 在,應該會去賭場工作,因為可


50

展覽及活動專訪

II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李燕華提供

揭開生命的記憶 , 找尋內心的家

訪 ︽找尋:內心的家 ── 駐場藝術家李燕華

展覽及活動專訪

避開熱鬧的開幕 ,四下無人的安靜午後是欣賞

歷史與記憶的一個元素 。魚線一直是澳門祖先

李燕華作品的好時光 。展場裡流淌著輕輕的海

保護家及照顧家的生存工具 ,這一條條的線構

浪聲,穿插交織在空間裡的一束束黑色的線條 ,

成以前澳門「家 」的形式與過往,所以在展場

牆壁上符號般的黑色剪影一樣的手繪壁畫 。簡

中,她用一條條線去組織成一個人與家的空間 ,

單、 細 密之中透著 一種宗 教 式 的虔誠 和 嚴謹,

在結構上即是建築的概念,而她也希望用這些

尤其是那些黑色的線,進入展場突然在你眼前

線索讓 人去探尋曾有的過往,再進一步看自己

展現的瞬間,穿透平面的張力,直刺心臟的柔

內在的家與創作的家之間的關聯 。

軟力量,仿佛每一條線都在持續生長 。 用繪畫的閱讀性和時間性探討記憶 線的繪畫性 ,線的雕塑感 「書系列 」是李燕華長 期研究的 一 個 創作主 題 關於那些線的運用,著實讓人很著迷 ,既帶有

(計劃 ) ,現在的「家系列 」作品用李燕華的話

女性的纖細心思,又有著莫名的堅韌力量 。線

來說就是:「如果沒有書系列就不會有現在的作

是繪畫中最基本的元素,平實的體現在紙面之

品」 。書系列作品的內容以文件的方式呈現 ,藝

上已司空 見慣, 李 燕華 讓 這 些 線 脫 離了平面,

術家以書的形式呈現給觀眾,且在書厚度的頁

在三維空間中呈現出雕塑般的質感 ,用線性的

面上書寫文字抒發與作家作品的情感交流,形

概念詮釋出繪畫的性質。她這樣比喻道:「在展

成一張張的頁面,陳述彼此因不同的時間相遇

場中它兼具線索 、光束、能量 、光影及連結的

且創作共同的回憶 。

觀念,同樣也是引導觀眾觀看和找尋方向的作 用 。」不僅僅是這樣,線的運用也是想強調澳

在她看來,書就是文字的家,它所乘載的不僅

門土地跟它(作品 )的一種連接性 。以澳門歷

是文字的意義更 是具時代性的內容與記憶。

史來說,「線 」是更具有讓李燕華連結澳門漁村

而翻閱是人的一種看的模式及行為 ,透過翻閱


展覽及活動專訪

51

與紙質的傳遞 ,人的故事與記憶就被召喚出來

「我想藉由作品探討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在找

了。 李 燕 華 藉由書 閱 讀 的 方 式 探 討人 的 記憶,

尋一個方向,那個方向是讓你沒有恐懼的 ,不

人 所呈現的記憶宛如失去的那一頁,如何找到

會寂寞的 一 個空間 ,我覺得這個東西跟『家 』

那一頁,需透過時間與空間的閱讀,我們的記

是非常接 近的 。」 我 們 需 要 解決內心 的需求,

憶才會跟上所找尋的內容 。

打開心靈的空間 ,達至保護身心的狀態,這次 李燕華的作品也是讓觀眾去體會,什麼空間可

藝術家通過探討翻閱後紙張的展延所做的視覺

以讓自己達到那種狀態,這不僅是藝術家在思

性閱讀,觀眾則在一頁頁之間的觀看與停留間

考自身的一個過程,也是在幫助每個人去理解

產生視覺性的語言,經過時間性交錯而產生新

自己。藝術家藉由藝術創作發現一些事物的道

的內容和意義 。

理,用平靜的心創作出來,再讓觀眾在這個空 間裡感受到創作者的一些想法 、線索 。藝術作

作品與自己 ,作品與觀眾,觀眾與自己

品與人的互動便在不知不覺中展開 。

李燕華繪畫的內容總是跟家和記憶有關 ,這次

多元的藝術處理方式

牛房的展覽則藉由空間的雕塑性去思考繪畫的 內容 。「因 為一本『書 』 無 法 呈 現 我 所有 的內

李燕華曾接觸過多種不同媒材,觀察內在的關聯

容,所以才輔助一些其他形式的創作 。」李燕

性,運用媒材的特質去思考作品的表現。書法美

華作品的核心便 是「家 」 。什麼是家 ? 實體家

學讓她認識線條與文字之間的故事;陶藝這種泥

的空間是「家 」的外殼,就好像形形色色的人,

土的雕塑藝術則讓她對大地的省思乘載更多元的

但身在其中人心的空間 ,即我們心的家是什麼

文化,對她來說,它們是老師,引導她對藝術的

狀態 ? 我想這是李燕華想去探索的問題 。

認知與參與,也是相輔相成的,不但在創作時有 更多的選擇,在人生道路上也有很大的啟示。


52

展覽及活動專訪

「內心的家 」作品中的線條概念便是從書法裡得

的定義又會再重新組織一次。感謝周遭成就我

到啟示,平塗式的黑色剪影畫風也帶有書法渾

去做這樣的事情,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

厚大 形的感覺;而陶與瓷的雕塑性讓 她的思維

的人、事、物 。」

更 立體 。「陶瓷 、 書法 , 它們 都 參與了我 的 生 命,經過時間和自身的咀嚼後內化成一種領悟

「我很感謝創作的過程,這是面對自我的一個終

呈現出來 。」無論何種方式的藝術表現 ,均為

身課題,透過生命實踐,幫助了解我自己。」

藝術家帶來不同程度的美學思考與衝擊 ,一個 藝術家的成熟度,是透過很多不同層面的接觸 、

藝術家透過創作的過程堆疊生命的記憶,發現

實踐以及領悟 ,才更懂得拿捏自己的作品 。

生命的美妙 ,將內在的能量開發出來,這個能 量裡還有無限想像的空間 ,給予這個世界 。

藝術創作是一種人生實踐 藝術家需要保持一種 廣闊的視野是非常重要 的 。常常在世界不同國家做駐場創作,李燕華 之所以一直研究關於「家 」與「記憶 」這個主 題, 恐 怕 也 與 之 相 關 , 身 在 不 同 的 異 地 , 可 以跟當地更接近,但又可以抽離出來,看得更 廣 。這也是她口中所說的駐地的好處之一 。 「我會探討我的生活模式和這裡的模式有什麼不 一樣,參與了這段時間 ,在我生命中也是一種 啟示,可以更客觀的看待這裡以及自己。對家


牛房活動

駐場藝術家計劃2 0 1 7 找尋:內心的家 I I ── 李燕華裝置展

攝影:施援程

策展人:施援程

展期:3/4-7/5/2017 地點:牛房二樓

展覽延伸活動: 傳統與現代─ ─線裝書藝術工作營 日期:8/4/2017 15:00-17:00 李燕華國際駐村經驗分享 日期:14/4/2017 20:00-22:00

53


54

牛房活動

舞蹈劇場 《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

攝影:施援程

時間:6-8/5/2017 20:00 地點:牛房大倉

演出顧問、空間及服裝設計:林月娥 文本:梁倩瑜、J Lei 導演:J Lei 創作演員:思惠、婉薇、阿倩 音樂創作:李慧芬 錄像創作:李少莊 燈光設計:人仔叔叔 視覺設計:鄭志偉@somethingmoon 主辦及製作: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

我們的美好年代・澳門──范世昌作品展 周寶玲

27/5-25/6/2017 牛房二樓

7/2-7/29/2017

沙梨頭圖書館

8/5-8/31/2017

遊。咖啡(羅神父店)

9/16-9/30/ 2017

高美士中葡中學

10/1-10/21 /2017

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

12/12-12/20 /2017

大炮台迴廊

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


牛房活動

活 動更 新將會在 以下網 址公 佈

牛房倉庫 2 0 1 7 年 6 - 9 月活動

55

ox w arehous e.blo g sp ot .com

展覽

我們的美好年代・澳門──范世昌作品展

27/5-25/6/2017 牛房二樓

三年又三年──關注橫琴變化攝影展

3/6-16/7/2017

牛房大倉

藝術新人類計劃 2017:無邊相遇──四人油畫展

8/7-13/8/2017

牛房二樓

2017牛房兒童藝術樂園

5/8-27/9/2017

牛房大倉

社區藝術計劃 2017:小城故事──三盞燈的記憶故事

26/8-27/9/2017 牛房二樓

《牛雜》是牛房倉庫的一本定期刊

個人訂閱

機構訂閱

訂閱期數

物, 一 年 出 版 四 期 。 牛 房 策 劃 的 展覽和演出均以本地較另類的當

個人資料

代 藝 術 創 作 為 主, 開 辦 具 啟 發 性

的 藝 術 工 作 坊, 鼓 勵 及 培 養 個 人 創 意 和 實 驗 精 神; 策 劃 跨 地 域 的

姓名

職業

深 入 交 流 計 劃; 並 開 放 牛 房 倉 庫

4期

聯絡電話

學校/機構名稱 (如適用)

付款方式 支付現金

銀行轉帳 (外地訂戶適用 )

可親臨 「牛房倉庫 」支付現金或將款項存入: 「牛房倉庫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賬戶

2 7 - 012 - 0 0 0 8 6 9 - 4

MOP$25

(1年份)

郵寄 *

親臨「牛房倉庫」領取

電郵

訂閱形式

門 藝術創作的實驗交流平台 。

每期

共 年

* 需支付一年澳門幣 20 元運費

的 空 間, 與 本 地 藝 術 工 作 者 和 團 體 合 作 使 用, 使 牛 房 倉 庫 成 為 澳

存款後請致電或電郵通知 「牛房 」

遞交表格 價

地址

郵寄地址

或以上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提督馬路交界 「牛房倉庫 」 (請註明:訂閱 《

》)

開放時間 12 : 0 0 至 19 : 0 0(逢星期二休息 ) 網站

每期

MOP$25

MOP$12.5

oxmagazine5 21.wixsite.com/oxmagazine

「牛房倉庫 」O x Wa r e h o u s e . b l o g s p o t . c o m

電郵 ox wa r e h o u s e @ g m a i l . c o m 訂戶簽署

日期

傳真 查詢致電

+853 2853 3047 +853 2853 0026


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