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治理 試讀

Page 1

本書簡介 教會事工離不開行政管理的協助;然而, 原封不動地把這些濫觴於西方、主要為 商業環境而建構的理論搬進教會,將衝 擊固有的理念、文化和行事風格等,製 造出來的麻煩,可能比解決了的還要多。

儘管使命神聖而遠大,也不應勉強信徒承 擔不符合恩賜的或過重的事奉,窒息了 生命的成長,這是管理的短視,人不能 長足發展,完成願景的動力也無以為繼; 教會應了解,在祂的計畫中,「完成事」 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成就人」。

林德晧 本書作者 1949 年生於香港。1974 年大

教會傳統上多半注重牧養,對領導和管理的訓練機會相 對較少;神學院中對牧養的科目範疇多而廣,但傳道人 需經常運用的管理學卻少得可憐。同樣的,基督教書房 中有關牧養的書籍汗牛充棟,談及管理的卻鳳毛麟角。

學畢業後蒙召入讀香港信義宗神學,於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

本書嘗試以「順服」和「成人」為指導原 則,轉化行政管理為教會治理。「順服」 提醒事奉者,教會是為了達成上主的旨 意而存在,領袖需以順服的心聆聽上主 的呼召,才有崇高的願景號召信眾委身; 「成人」提醒事奉者,要發揮所有信徒 的恩賜,才能齊集蘊藏在神家中的力量, 完成上主的託付。

作者任教神學院二十多年,以其豐富的教學和行政經驗, 寫下本書,提供教會管理者指引和作為神學院課本。本 書共計四大章,分別從治理的方向:規劃、治理的架構: 組織、治理的動力:領導及治理的素質:控制,逐步從 願景到實踐,一步步帶領分析。

林德晧 著

美國教會界曾做了項調查,尋訪 1,050 位牧師,約有 75% 認為在治理訓練這部分十分貧乏。事奉者既無可避 免地需要在管理上花上許多時間跟心力,自不能逃避這 責任,也不能迴避提升管理質素的義務;本書就是幫助 的開始。

延伸閱讀

1977 年獲道學碩士,1986 年獲東南亞 神學研究院 (South East Asi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神學碩士學位 (M. Th.),1990 年獲「聯合神學院及長老會 基 督 教 教 育 學 院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and Presbyterian School of Christian Education) 教 育 學 博 士 (Ed.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用「順服」和「成人」為取向

D.),並於 1979 年按立;曾在堂會任傳 道二年,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任執行幹 事六年。唯大部分時間在香港信義宗神 學院事奉,除為基督教教育教授外,歷

轉化行政管理為

任訓導長、教務長、副院長,最後任職

神聖與人性的教會治理

院長十六年。義務事工包括被選為基督 教香港信義會副監督、世界信義宗聯合 會議會議員及研究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現為自由傳道。

道聲出版社 taosheng.com.tw ISBN: 978-986-5809-22-5

《神學就是學神》 9 789865 809225

封面完稿.indd 1

0 0 3 5 0

林德晧 著

1/16/2014 5:33:41 PM


............................................................................................. 5

1 2 3 4

治理的方向:規劃 ................................................ 23

治理的架構:組織 .............................................. 125

治理的動力:領導 .............................................. 213

治理的素質:控制 .............................................. 291

跋:治理的箴言,一位「基教」門生的偏見 ........................ 361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

2014/1/17 上午 09:21:12


5

教會對行政管理既愛且恨! 在引進行政管理不久,事奉者 1 就察覺,教會愈來愈重視 的,是周詳計畫,而不是禱告;是人的能力,而不是神的恩 典;是成本效益,而不是人的得益。當要求任何協助,都須先 提交林林總總的報表,事後更不斷催交事工進度和財務報告, 用在文件上的時間不斷增多,以致惟有縮減服事人的時間;最 失見證的,莫過於長執用行政作為手段與教牧爭權,常以工商 界的考績(Appraisal)為名,公開批評,甚至斥責是教牧的能 力低劣,使教會人數增長未能達標,每年都威脅著明年不給予 續約;我們恨惡這種揚棄教會「神聖」,壓縮團契「人性」, 本末倒置的管理。 然而,當發現不少信徒在事奉上遇到挫折,除了空洞的安 慰外,教會再沒有任何板斧,讓「失敗者」能發揮潛能,轉化 為「成功者」;團契用心給教會寫建議書,提出大膽的革新, 教會卻總是用尊重傳統為藉口,寧抱殘守缺,也不願稍稍踏出

1

本書會用「事奉者」來概括教牧同工、教會其他受薪同工(如幹事和秘書等)及信徒領袖,他們都 是委身,以生命事奉上帝的人。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5

2014/1/17 上午 09:21:12


殷勤治理 6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安全地帶,開放討論空間,這作風令有心人意興闌珊;最令人 洩氣的莫過於,雖竭盡全力地事奉,上上下下都忙到喘不過氣 來,竟發覺,只像以色列人漂泊曠野,費盡力氣,也不過在團 團轉,原地踏步,沒有向前寸進;我們心想,教會何時才像成 功的公司敢於創新,應用行政管理把事務拿捏得精確些呢? 面對這種矛盾的心態,不禁要問,教會2真的需要行政管理 嗎?需要怎樣的管理呢?

甲、教會真的需要行政管理嗎? 對管理學者來說,這問題的答案是絕對肯定的;他們堅信 管理是普遍性的(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無論個人或 機構都需要行政管理的協助;對個人而言,能運用的資源都有 限,管理知識和技能可以協助整合零碎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 價值,為生活添姿彩。何況個人的角色也常常更換,有時是管 理者,如上司、父母和老師等;有時則是被管理的人,如兒 女、下屬和學徒等,但任何時間,若能掌握行政理論,就曉得 如何更好地扮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總而言之,管理學能 提升個人的生活素質。對機構而言,管理學者把社會上的組織 大略分為三大範疇3─政府、企業和非營利(包括教會),雖

2

為數不少的學者把教會(Church)和堂會(Congregation)分別出來;教會指基督教宗派的整體(如 基督教台灣信義會、香港聖公會和馬來西亞衛理公會等),堂會則指這些教會在各地方作見證和敬 拜的據點(如台灣信義會的基隆福音堂),雖然,這兩者行政上的重要原則相同,但執行起來仍有 不少分別;本書的重點在討論堂會的行政管理,雖然,仍沿用教會行政管理這名稱,但可能稱為堂 會行政管理較為合適。 3 它們也稱為社會的三大部門(Sectors),其貢獻如下:第一部門為政府,為市民提供服務和推行政 策,以維持社會隱定、有序和進步;第二部門為企業,提供市民所需,以換取利潤;第三部門為社 會事務,又稱為非營利機構(相對企業)或非政府機構(相對政府),以愛心和關懷改善個人或社 群的生活。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6

2014/1/17 上午 09:21:12


7

然,它們對社會的貢獻不同,但無論規模大小,都需要規劃去 訂定共同努力的目標,領導員工發揮潛能,也要控制任務按既 定的標準完成,所有組織都需要管理學的協助。因此,社會上 的學者認為,只要信徒是人,教會是組織,需要行政管理是無 容置疑的。 那麼教會的學者又如何回答這問題呢?教會學者明白,無 論是否信徒,都不單生存在凡間的平面世界,人都活在上帝的 國度,受祂的恩典和律法管治,所以比一般學者須多考慮超越 的層面,故此,思維更清晰、真實和立體,涉及的範疇更廣, 但也更複雜;教會當然明白信徒是人,而且是位屬靈的人,而 教會當然是組織,更是神聖的組織。故此,要明白教會是否需 要行政管理前,至少有三大衍生的問題待解決:管理學與靈命 素質有衝突嗎?有了上主的帶領,還需要人的管理嗎?行政與 牧養能相容嗎? 第一條問題較為簡單,因為大多數教會的學者都同意,以 管理是世俗的東西,擔心其與教會這屬靈的團體格格不入的說 法是有待商榷的,屬靈素質和教會管理其實是可以結合的 4 , 因為知識和事物的本質都沒有屬靈和屬世的分別,而是運用它 們的人才有,只要執行者屬靈,它就可以屬靈了;譬如教會建 築是屬靈或屬世呢?對在裡面敬拜的信徒建築師來說,是神聖 的,有上主居住在其中,但對在外面研究工程結構的建築師而 言,頂多只是座宏偉的建築物;聖經對信徒哲學家來說是上帝 的話語,有基督救世的福音,但對其他哲學家來說,頂多只是

4

除了眾多的外國學者有這觀點外,大多數華人教會管理學者如蘇文隆牧師的《教會行政管理學》; 夏忠堅牧師的《教會事工手冊》;劉忠明博士、盧龍光牧師的《像樣的教會行政》及蕭壽華牧師的 《聖靈領導的教會管理》等,多人都有相似的觀點。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7

2014/1/17 上午 09:21:12


殷勤治理 8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部導人向善的倫理巨著;行政管理學對商業機構的經理人來 說,是屬世的,可幫助他們掠取權力,增加財富;對事奉者而 言,是屬靈的,可以協助信徒成長,完成上主的旨意。 偉大的佈道家慕廸(Dwight L. Moody),也樹立了揉合管 理和屬靈的榜樣;司可福博士(Dr. Cyrus I. Scofield)在慕廸先 生的喪禮中,扼要道出慕廸五個得力的秘訣,其中一項是「他 相信工作,相信努力不懈,相信未雨綢繆,相信組織的能力和 宣傳的功效;他認為超自然力量往往透過自然的力量工作;他 的四輪車朝準天上的明星,輪子卻總是穩健的行在地上,輪軸 滴滿了油5」;對慕廸這位屬靈人來說,管理和靈命不單沒有衝 突,反而相得益彰。 但有上帝的帶領,教會還需要人的管理嗎?聖經似乎也贊 成管理的普遍性,相信教會亦需人的管理,因「人」在上主的 創造中地位顯赫: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 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 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造 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 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 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 世記一:26-28) 這段經文指出,上帝所創造的萬物,無論在海、陸及空都

5

摘自http://fs.qzca.net/html/2011-03/20.htm.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8

2014/1/17 上午 09:21:12


9

需要人類管轄;創造主當然能把保護心血結晶的責任獨自扛 在肩上,卻邀請人類與祂同工,分享祂的喜樂,並賜予力量, 按祂的旨意管理萬物,使人類生活有意義和豐盛;如果說管理 受造之物是上帝託負我們的責任,又怎能說教會不需要信徒管 理呢?更何況基督清楚地把管理教會的責任交託信徒(約翰福 音二十:21-23),管理教會就成為基督徒無可推諉的義務。 因此,基督的確帶領著教會,但祂在升天前已差遣信徒參與管 理。 現在同意教會需要行政管理的漸多,但他們卻要面對另外 的難題:行政與牧養能相容嗎?把花在管理「事」的時間,挪 用到牧養「人」上,是否對教會更有益呢?很多教牧和信徒領 袖對行政管理心存矛盾,他們了解管理學的用處,但認為自己 的召命是服事人,牧養會友;肩負令人苦惱的財政預算、參加 開不完的會議和代表教會出席各種看似無關重要的宴會,似乎 有違起初的召命;但 Samuel W. Blizzard 博士於1956用了二年 多的時間,針對美國不同宗派的傳道人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無 論教牧如何厭惡管理,但仍需用38%的時間來處理行政,12% 在組織上,換言之,教牧有一半時間是用於處理與行政管理有 關的事務6;雖然,現在華人教會和五十多年前的西方教會不盡 相同,這結果雖不能完全反映華人同工目前的現況,但要花大 量時間在行政上仍是眾同工公認的「十字架」;然而,忍受這 些「苦楚」對教會是有益的,就算認為行政只是處理事,對人 的成長沒有直接關係,但教會還是需要以此推行各種事工。靈 修學大師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曾對不喜歡行政組織的

6

“Religion: The Minister in Work”,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808502,00.html.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9

2014/1/17 上午 09:21:12


殷勤治理 10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事奉者打比喻,他說,就算行政組織如同樹的外皮,本身沒有 生命,也不會幫助信徒得著生命,是死掉的部分 7 ,但它卻能 保護樹木的生命,讓樹能不斷地成長。若把樹皮剝去,整棵樹 就會生病、脫水,甚至枯死;所以,不能試著要讓教會沒「樹 皮」,因為這樣的教會沒有辦法持久,她會受到各種惡疾、異 端和自我崇拜等的侵害,她會生病和消失 8 ;因此,畢德生勸 導不應輕忽行政管理。更何況「牧養」和「行政」根本只是兩 個空洞的詞彙,能否幫助生命成長,就要看運用者為它們賦上 什麼內容;無心的事奉者,可以把生氣盎然的人當作死物般牧 養;而用心的事奉者,可以運用僵硬的行政規條豐富信徒的生 命9;因此,牧養和行政不單能相容,而且應互相配合,事奉者 要能兼容並蓄,就能更多元地幫助信徒。 在提摩太前書五章17節描述「長老」有兩種不同的恩 賜—管理及牧養;雖然,恩賜各有不同,可能有些長老比較 強於管理,有些比較精於牧養,但都要盡牧會的本份,這兩方 面都應當接受訓練和發展;教會第一次揀選執事(使徒行傳 六:1-7)時,原意是指派他們負責行政庶務,用最有效和公 平的方法分配資源;但聖經記載,有不少人同時擁有牧養的恩 賜,在司提反和腓利身上就能清楚看到;因此,幾乎所有教會 章程,都要求教牧同時兼顧牧養和管理,相輔相承地幫助信 徒。 可能有人不再反對教會應用管理學,卻又把它看得太高 深,總覺得這是些偉大領袖—如慕廸等人的責任,總覺得自

7

教會的組織結構、規條章程和程序等,的確容易使信徒有這種感覺,參第二章「正規化」,pp.152155。 8 畢德生在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的訪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258376/。 9 參下面「成人」的治理,pp.16-18。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0

2014/1/17 上午 09:21:13


11

己沒有這方面的恩賜;這思想有點落伍 10,古老的理論認為領 袖是天生的,像中國古時稱皇帝為天子,是命定的統治者和管 理者,其他百姓只是蟻民,是天生被牢牢地管理,只應乖乖地 順服;最近的理論則強調,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恩 賜,可以成為行政的翹楚,但幾乎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成為 像樣的治理者;因為行政管理是科學和藝術的混合體 11;作為 科學,管理包括了行動和步驟,只要努力學習和實踐,人人都 可以掌握;作為藝術,管理包括了對人和對事的敏感度和直 覺,雖然,可以藉累積經驗而有所提升,但也需要上主給予恩 賜,才可以合時和適當地運用。而且,上帝創造人的目的,就 是接受祂的帶領,管理其他受造之物,祂既然把責任託負,會 吝嗇不賜下合適的才能,讓我們完成管理任務嗎?羅馬書十二 章 8 節指出,治理最重要的品格是殷勤,只要用心學習和努力 實踐,或多或少,人人都能發揮上主賜予的治理潛能。近代管 理學家柯文(Geoffrey Colvin)也有相似觀點,他總結大量研 究後指出,社會一直高估了天賦才能,以為有了天分就能輕而 易舉地達至成功,但不同的研究指出「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長期持續地努力實踐和不斷針對錯誤而作出修 正—在闖出卓越成就的過程中,比天分重要12。覺得管理學太 高深的信徒,主要是少接觸,只要多了解,熟諳了專用名詞, 就會發現,當中很多只是一般常識(Common Sense),與生活

10

參本書第三章「特質論」,pp.218-219。 Robert D. Dale, “Managing Churches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 in Bruce P. Powers, (ed.) Church Administration Handbook, Nashville: B & H Publishing Group, 2008, p. 20. 12 Geoffrey Colvin, What it Takes to be Great? http://money.cnn.com /magazines/ fortune/ fortune_archive/ 2006/10/30/8391794/ index.htm. 他跟據這篇文章出了本書,Talent Is Overrated: Wha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 (中譯為《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天下文化 出版。) 11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1

2014/1/17 上午 09:21:13


殷勤治理 12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息息相關,不難掌握,只要「殷勤」,人人都懂得運用。 事奉者較少接觸行政管理,主要因教會傳統上注重牧養, 因此,教會舉行很多促進牧養能力的訓練班,如主日學教員訓 練班、輔導和帶領查經等,但領導和管理的訓練機會卻很少; 神學院牧養的科目多而範疇廣,但佔用傳道人大量時間的管理 學,卻只有可憐的一、兩科;基督教書局教導牧養的書汗牛充 棟,但談及管理的卻鳳毛麟角;教牧同工也很少刻意提升管理 的能力,以其只是「副業」,可免則免;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最 近訪問了1,050位牧師,約有75%認為自己的治理訓練十分貧 乏13。事奉者既無可避免地用大量時間在管理上,就不應逃避這 責任,也不能迴避提升管理素質的義務;希望本書可以在這方 面略盡棉力。 雖然,不能把管理分為屬靈和屬世,但教會和其他機構確 有分別,教會的存在價值與其他組織截然不同,那麼教會管理 與商業管理有分歧嗎?

乙、教會管理與行政管理有分別嗎? 就算終能同意,就可從西方把主要應用在商業機構的行政管 理學14,挪移到華人教會了嗎?千萬不要輕視了這過程的艱鉅。 有些擁抱行政管理的人認為,它只是些中性的方法,可以 原封不動地搬進教會,忽略了需要經過兩次抽離和植根— 抽離商業環境、植根教會及抽離西方文化、植根華人文化—

13 14

Wayde Goodall, “Pastor Statistics”, p. 5, http://www.waydegoodall.com/site/?p=9. 不是說中華傳統和教會傳統沒有行政管理的理論,這些理論早就存在,而且相當成熟;只是沒有 成為獨立的研究範疇,沒有「行政管理學」這名詞;近代管理學者再次重視這兩古老傳統,從中 汲取智慧,影響了現在管理學的發展;信徒也當多向這些傳統學習。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2

2014/1/17 上午 09:21:13


13

才能應用在華人教會。原先設計用以實施這些理論的處境和期 望達至的目標,都面目全非;若不留心差異,一成不變地應用 管理學,將會出現文化上的衝突,製造出的麻煩,可能比解決 了的麻煩還要多;雖然,管理學不停地演進,而且不同的派別 各有重點 15,然而,一般流行的理論與華人教會仍有以下的抵 觸16:  一般行政管理的目標之一,是促進領導者的權力,來 掌控群體(Power over Community);商業管理注重領 袖,高薪厚祿聘用有能之士,把成功的指望全押在他們 身上,認為獲得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把權力集中在這 些擁有獨特才幹的少數人手中,讓他們盡情發揮,其 他大部分群體只是僱員,只是領袖的「僕人」,只是 用來鞏固和增強領袖的權力,「一將功成萬骨枯」是 常見的現象。然而我們當明白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信 徒都是同等重要的肢體,能力是在群體之中(Power in Community)。要獲取能力的方法,不是把權力集中在少 數領袖的手中,而是發揮所有信徒的恩賜,釋放各肢體 的潛能;雖然,教會受薪的員工嚴重不足,但也不應把 信徒當作「僕人」,用來服事領袖,相反,領袖倒要成 為群體的僕人,全心全意服事他們,幫助信徒成長。教 會增長學者施瓦茨(Christian A. Schwarz)指出,教會領 袖不應利用信徒作為完成個人願景的助手,而是把權力

15

可分為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行為學派、計量學派、系統理論、權變理論,及近代最著名的目 標管理和學習型組織等,不勝枚舉。 16 以下論點參考了王文基,〈「以客為本型教會」的研究與批判〉,http://blog.yam.com/felixwmk/ article/232869和其他文章。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3

2014/1/17 上午 09:21:13


殷勤治理 14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的金字塔倒轉,領袖反應幫助信徒,發展上主所賜的潛 能,裝備、支持和激勵他們,成就上主在他們身上的旨 意;基督在馬可福音十章 42 至 44 節,不是早指出「群 眾作僕人」和「領袖作僕人」,這世界和教會在行政上 的重要分別嗎?。  管理教導「滿足顧客的需要」是公司的重要目標;近代 優質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提倡機構的首要任務也 是「顧客至上17」(Customer Focus);要敏感於顧客的 需求,並迅速以優良的產品回應,這樣公司才受歡迎, 組織才可以獲取利潤。雖然,教會可以向優質管理學 習,積極尋找並滿足信徒和社區的需要,但這種消費主 義的取向,不足以構成教會的目標,教會持守「唯獨聖 經」(Sola Scriptura),用上主的話語指明人生的方向, 因我們懷疑,人類是否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人有著無 窮的欲望,但不一定都對生命有益;因此,就算不受歡 迎,教會仍堅持忠實地教導真理,幫助個人和群體尋找 正確的人生目標,因為這才是人類終極的需要,能使生 命活得精彩。  管理學相信人的能力,而教會依賴上主的大能,這點在 後面談到「順服的治理」時再詳加論述。 可見行政管理不是完全中性的,在方法的背後有特定的目 標和價值觀,當運用行政的原則和策略時,要慎重考量其適切 性,小心選用符合信仰的理論,在需要時,更應採用聖經的真

17

http://wiki.mbalib.com/zh-tw/%E4%BC%98%E8%B4%A8%E7%AE%A1%E7%90%86.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4

2014/1/17 上午 09:21:13


15

理和華人文化,加以補充和改良,才適用於華人教會。 總結以上的現象,教會的治理應有下述二原則: I. 順服的治理 一般行政管理強調要掌控,作領袖的要發號施令;但教會 治理強調要順服,作領袖要聽從由上頭而來的命令! 行政管理大都強調規劃,領導人首要的任務是訂定滿足顧 客需要的目標,作為引領整個機構邁進的方向,並應預測世 局的更迭,盡可能把所有事務周詳計畫,防範任何意料以外的 事情發生;教會認同計畫的重要,但同時當緊記,教會不是領 袖的,而是基督的,基督是教會的頭,必定親自引領前路,雖 然,信徒努力做規劃,籌算前行的每一步,是所有「又良善又 忠心的僕人」當盡的本分,但也要認清本身只是「僕人」,要 謙虛地承認,神的智慧遠遠超越世人,要小心聆聽主人的指 引,如果以為事情必定按人的計畫發生,這是不了解神的高深 莫測,自以為是世界和教會的主宰,反倒限制了神的作為,阻 礙了神蹟在教會中的誕生;如箴言十六章 3 節所言:「你所做 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筆者回想過往在神學院的發展事奉中,不得不承認在在都 是神的奇妙;該院很多所謂突破性的進展,其實都是上主出人 意表的安排,而不是在人的籌算之中;該院可以服事湄公河流 域地區五國(泰國、寮國或稱老撾、越南、柬埔寨和緬甸)的 教會,最初是位亞洲基督教議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5

2014/1/17 上午 09:21:13


殷勤治理 16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的印度籍領袖,主動找該學院合作18;在此之前,他跟筆者只是 泛泛之交,僅在公開場合禮貌性地交談過幾句;而且,該機構 向來與另所神學院的關係較密切;直到如今,筆者對他找該院 合作的原因,仍摸不著頭腦;每年奉獻最多獎學金給該院的夫 婦,也不是學院擬訂計畫爭取的對象(雖也曾做過很多為學生 申請獎學金的計畫,卻有不少以失敗告終),而是他們主動聯 絡和捐助。曾多次詢問支持這所不同宗派神學院的原因,他們 也說不清楚,相信是神測不透的智慧所促成的吧19;因此,作教 會領袖要存有矛盾,但又互相補足的氣質,要努力慎重地計畫 前路,但又要準備好隨時放棄計畫,接受神奇妙的帶領;若能 明白這點,行政就不再是「屬世」的工作,而是「屬靈」的操 練;行政責任也不是沉重的擔子,而是接受上帝率領,沿途不 斷出現驚喜的奇妙旅程!

II. 「成人20」的治理 一般行政管理能幫助有效率地完成事情,以「成事」為 主;但教會治理則重在幫助信徒發展恩賜和潛能,以「成人」 為重心21。 對機構而言,員工的價值是外在的,取決於他們的工作表

18

由該會負責聯絡以上五個國家的教會領袖推薦學生和提供旅費,而由神學院負責篩選學生和籌措 獎學金。 19 黃昌義和黃陳仲明這對虔誠信徒夫婦,在北角浸信會成立了「明義神學獎助學金」,每年幫助了 數以百計的神學生。 20 儒家學者常把「成人」和「成才」雙提並論,以「成人」為培育道德品格為主,「成才」則以培 訓技能為中心;在這裡,筆者把「成人」和「成事」相對;「成人」包括對人的靈命塑造和技能 培訓,「成事」則指完成工作任務。 21 Robert D. Dale, p.20. 有相似的看法。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6

2014/1/17 上午 09:21:13


17

現是否優良,因此,商業機構為效益的原故,會毫不珍惜地 辭退表現不濟的員工。教會恰恰相反,看人的價值不在於工作 表現,而是內在的價值,相信他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是弟兄姊 妹,無論有沒有參與事奉,事奉有沒有成績,教會都愛惜;對 軟弱的肢體和表現強差人意的信徒,尤應如此,教會為他們的 成長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努力,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 23 節所 說:「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 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因此,教會存在的主要目標之一, 是協助全體弟兄姊妹成長,正如以弗所書四章 12 節指出,教會 應「成全信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可惜教會常偏離這目標;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熱中 事奉的信徒,辛勞幾年後就漸漸冷淡,甚至離開教會;究其原 因,很多是因教會太注重事工,而忘記了人的重要,忘記了愛 惜、支持和鼓勵他們,以至有些事奉者的生命力長期「入不敷 出」,不單無法成長,更漸漸枯萎。邀請別人事奉,是因為要 利用該事工幫助這位信徒成長,而不是利用這位信徒成就該事 工;因為教會最重要的不是頻繁的事工和宏偉的建築物,而是 信徒,信徒群體就是教會22,沒有生氣勃勃的信徒,就沒有蓬勃 的教會。 雖然,信徒的成長個人必須努力,但聖經更注重在團隊 中,不同恩賜的事奉者互相幫助,正如上述的以弗所書四章 11 和 12 節所示(也參帖撒羅迦前書五:11;哥林多前書十二:1227);在團契中,各人能使用獨特的才能,在互助互補中完成 上主的使命,更因與天賦大異其趣的人合作,在過程中更能體

22

教會的希臘文為ekklesia,意思是「蒙召出來的會眾」,因此,教會的組成元素是人,而不是其 他。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7

2014/1/17 上午 09:21:13


殷勤治理 18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會自己的獨特、接納自己和貢獻自己;上主藉團隊教導信徒擺 脫自我中心和爭競嫉妒,並且彼此勉勵,為所服務的對象而委 身,找到人生的方向;因此,對信徒來說,團隊的互助互愛, 不是奢侈品,而是成長的必須品。 因為教會行政與一般行政所強調的原則不盡相同,我們以 「順服」、「成人」和「團契」為重心;本書的書名為《殷勤 治理》,正是受羅馬書十二章 8 節的啟廸,用「治理 23」而不 用「行政管理」,因這是華文聖經對管理的用語,用它來象徵 「管理」由西方商業社會植根華人教會的過程。用 「治理」 這動詞,而不用「治理學」這名詞,是希望能顯示本書不是以 「學術」為最終的目標,了解理論並非終點,能在不同的處境 中智慧地實踐出來才是關鍵,因此,本書也注重內容的實用 性。但要真正做到實用,筆者的貢獻有限,還得靠讀者的睿 智,能因應教會的神學背景、文化特質、恩賜的不同、身處的 社區和規模的大小,選擇和改良書中的材料;加上「殷勤」這 品格指出,實際行動要配合上主所賜的屬靈素質,才能朝向正 確目標,才有改變生命的能力;而羅馬書告訴我們,「殷勤」 這人人都能做到的品格,是用來配合治理的。 但如何才可以殷勤治理呢?治理有特定的步驟嗎?

23

有學者把Governing 譯為治理,並認為「治理」包含的範圍比管理(Management)更廣泛,而且 更強調民主及和平等的觀念;參王振軒,“非政府組織治理能力的建構”,非政府組織學報, http://203.72.2.115/Ejournal/30530 000102.pdf。雖然,贊成教會管理應有民主、和平等成份,惟這裡把 Management譯為治理。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8

2014/1/17 上午 09:21:13


19

丙、如何進行教會治理呢? 二十世紀初,法國管理學者法約爾(Henri Fayol)首先提出 所有管理者都要從事五項功能—規劃、組織、指揮、協調和 控制,有不少學者附和;但漸漸把「協調」的作用分配到其他 的功能上,以避免內容重複,而簡化為現在大部分學者採用的 四大功能,而且認為這四項功能應按固定的先後次序進行,首 先是規劃,其後按序為組織、領導和控制。不少教會行政學者 也認為,這分類和程序也適用於教會,很多治理書籍都以此為 藍圖,本書也不例外24;這些程序在以後會分章作詳細的討論, 現在先給予簡單的描述,使讀者對內容能夠有提要地掌握。

I. 規劃(Planning) 這程序為要尋找上帝在特定社區設立個別教會的旨意;從 而為教會訂定願景,制定達成願景的階段性目標,並草擬完成 目標的策略、方案和活動等;其他治理程序應跟從規劃所定的 方向。

24

也有學者以領袖的不同角色來了解管理,如在人際關係上,管理者有象徵人物、領導者及促進內 外關係的聯絡者角色;在處理信息上,領導者有接收訊息的任務,又要負責把獲得的資料傳遞至 合適的部門手中,對外更擔當組織的發言人;在決策制定上,管理者擔任改革者、混亂駕馭者、 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的角色。雖然本書以功能為手法,然而,了解如何在教會有效地承擔這些角 色,對提升事奉能力極有幫助。唯篇幅所限,有些重要的角色,本書也有提及,而其他只能割 愛。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19

2014/1/17 上午 09:21:13


殷勤治理 20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II. 組織(Organization) 為實現規劃的願景和目標,設立互相協助的事奉團隊,為 團隊分配職責,配置人力和資源;這程序使願景有了合用的 「身體」,使規劃能穩定而有序地推行,也為信徒訂定能發揮 並發展恩賜的崗位,把教會打造為激勵成長的場所。

III. 領導(Leading) 在教會朝向願景的途中,帶領、支持和幫助各職位的事奉 者發揮恩賜,不斷成長,並協調團隊,採取最正確的行動,齊 心協力克服各種困難;作領導的不是為了要取得個人成就,而 是協助他人取得成就。

IV. 控制(Controlling) 這程序為確保事奉的素質;雖然,在事工完成後必須執 行,以總結得失,汲取智慧,惟需更多時間與其他程序並行, 包括訂定事工應達成的標準,不斷比較實績與標準的差距,採 取必要的修正措施,使能順利達標。 環境快速改變,在這複雜的情況下,要靈活有效地執行以 上的程序,根據著名管理學家凱茲(Robert L. Katz)的研究, 管理者要具備三種基本的能力,治理者亦應加以操練: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0

2014/1/17 上午 09:21:13


21

I. 技術性能力 是指完成特定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巧,通常以師徒傳承或 長期的工作經驗累積而得;如探訪病患者、主領崇拜或帶領遊 戲等,雖有學術性的討論,但要掌握竅門,讓獨特的事奉者, 配合獨特的處境,能更好地服務獨特的對象,卻需要長期在失 敗和成功中探索(Try and Error),總結經驗而獲得;這能力對 直接幫助有需要者的前線人員作用最顯著,因為他們應用的機 會較多。

II. 人際關係能力 是指與個人及群體和睦相處,協調合作的能力;因為事奉 的對象是人,所有事奉者都要與人接觸,需要與別人合作來完 成任務,因此,這能力對所有的事奉者都舉足輕重;培養關愛 別人的靈命、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多與人溝通來累積經驗、觀 察和借鏡別人的溝通技巧等,都有助提升這能力。

III. 概念性能力 是指洞識先機、見微知著,能提出前瞻性目標的能力;這 是三種能力中最難培養的,除了養成廣泛的閱讀興趣,不斷嘗 試整合不同範疇的資訊外,更需要敏感於上主的心意和教會內 外的需要;在管理學而言,高層管理者作決策的機會較多,更 需要這種能力。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1

2014/1/17 上午 09:21:14


殷勤治理 22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在教會的事奉,以上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最具決定性的還 是屬靈能力。事奉是上主呼召信徒與祂同工,聰明的事奉者 應認真地對待這種夥伴關係;應研讀聖經,明白祂的旨意和應 許;向上主禱告,開放自己,順服祂的領導;讀經和禱告並不 是要上主為我們治理,而是承認我們的軟弱,願意倚靠祂;讀 經祈禱可以帶領我們有另類的思維,能從上主的角度看事情, 明白所必須維護的價值,得到純粹由理性分析無法獲取的觸 覺,純粹由訓練無法獲得的能力;正如馬太福音六章 33 節所 言:「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 了。」 在管理學上,規劃是治理程序之首,也是其他程序的基 礎,沒有計畫,其他程序也無法執行。組織是為了完成計畫而 建構,沒有計畫,組織也失去了存在的因由;領導是要帶領別 人,同心合力完成上帝的心意,沒有規劃指明前路,領袖也無 從帶領;沒有規劃,也沒有評定事工成敗的客觀標準,無法控 制事工的素質;沒有規劃,也就沒有治理,就讓我們踏進治理 的程序,從第一步—規劃開始!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2

2014/1/17 上午 09:21:14


23

1 治理的方向:規劃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箴言二十一:5)

這程序為要尋找上帝在特定社區設立個別教會的 旨意;從而為教會訂定願景,制定達成願景的階 段性目標,並草擬完成目標的策略、方案和活動 等;其他治理程序應跟從規劃所定的方向。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3

2014/1/17 上午 09:21:14


殷勤治理 24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然,不少事奉者贊成行政管理能幫助教會,但仍懷疑規

劃—特別是「正式規劃」,教會是否真有需要! 他們質疑,教會人手極為短缺,實在難以像某些機構般, 花偌大力氣去詳細查勘社區、深入了解信徒的恩賜,並經長時 間商討來制定目標和策略等這些被稱為「正式規劃」的過程。 因為教會早已擁有在規劃1中被視作極為重要的生存目標,就是 基督頒布的大使命(馬太福音二十八︰18-20),加上其他豐厚 的歷史遺產,如傳統、組織架構、教會年曆、聖經和培靈方法 等可供沿用,僅需稍加變動,整年節目就能多彩多姿。也見過 不少堂會擁有以下的三項條件:卓越的領袖、緊守崗位的事奉 者及真誠相愛的會眾,雖然沒有長遠規劃,但比起很多積極拓 展的堂會,反倒活動不會太緊湊,事奉不會太忙碌,能給予一 種團契、安舒和溫馨的感覺,能吸引厭惡競爭及人情冷漠者相 信福音,也有足夠空間幫助信徒成長,對拓展天國提供貢獻。 的確,神的厚恩加上世襲的屬靈寶庫,不用正式的規劃, 教會也可以活得不錯;可惜也因而令不少教會安於現狀,沒有 積極運用上主的厚賜,錯失為神成就大事的機遇,辜負前人的

1

Planning這裡翻譯「規劃」,另外通行的譯名有「計畫」及「企劃」;為使行文較靈活,筆者將交替 應用這些名詞。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4

2014/1/17 上午 09:21:14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25

期望。其實,只採用非正式計畫的教會,難有具體的生存目標 和以上三項完美的條件,因為: • 「大使命」的範圍廣泛,雖為歷世歷代處於世界各地的 教會提供存在的大方向,但對位處獨特時代和社區的 堂會,指導卻嫌不夠具體,難以建構針對實際需要的策 略,事奉難有實際的成果,大使命只成為空泛的口號。 「生命之路」研究機構(LifeWay Research),最新的調 查顯示,美國的基督徒口頭上都表示傳福音很重要,但 真正實踐的卻很少2,不知是否和上述原因有關。 • 沒有經過內部調查,無以掌握信徒恩賜的分布,沒有查 勘教會和社區的需要,不了解將來最缺乏什麼人才,無 法切實地儲備和培育,就難有足夠的「卓越領袖」。 • 沒有一起深入探討教會的事工方向,沒有共同委身的目 標,只跟隨少數領袖指揮,教會容易變得人治色彩濃 厚,事工只按領袖的喜好,或受流行的牧會形式所左 右,路線飄忽,事奉者難以「緊守崗位」。 • 對信徒靈命實況模糊,無法為促進團契生活設定實際可 行的目標,無法按部就班地漸進,只以聖經真理作為 準則,期望難免過於理想而無法達成,容易陷入失望 而彼此埋怨,「真誠相愛」只淪為海市蜃樓;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有類似的看法,認為把教會理想 化,沒有按實際現況接受教會的缺陷,是信徒埋怨和批

2

http://www.gospelherald.com.hk/news/wor-2923/調查:美基督徒對傳福音「只說不做」-基督日報(香 港)。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5

2014/1/17 上午 09:21:14


殷勤治理 26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評教會的主要原因3。 因此,大部分缺少正式規劃的教會,因為沒有目標,雖然 事奉者埋頭苦幹,維持著教會的各種傳統活動,經多年努力, 卻發現事工如建造在沙土上,沒有穩固的根基,只能提供短暫 的亢奮,效果無法長久,因而感到灰心,失去雄心大志,如箴 言二十九章28節所形容:「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其實,能 具備以上優秀條件的教會,很多是在上主恩典下,精心企劃, 經多年努力才熬出來的,正如智者在箴言二十一章5節指出: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只有努力規劃的教會,方能在人 才和愛心上充裕,所以,幾乎所有管理學者都相信這句至理名 言說:「對未來沒有規劃的組織,沒有未來」。 因此,無論教會有什麼條件、有怎樣的規模,都應實行正 式規劃。雖然,小堂會 4 因人力資源缺乏,對規劃感到特別吃 力,會友參加的目的,主要是被團契相愛所吸引,對設立發展 目標不太積極,但也不應忽略,因規劃對他們有特殊的幫助。 小堂會常因缺乏資源,以致成為一些傳道人尋找合適事奉崗位 的踏板,教會因缺乏穩定的牧養,多年無法發展,為上主作大 事的雄心就被自卑所侵蝕,雷大衛(David Roy)寫道5:

3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著,鄧肇明譯,《團契生活(Life Together)》,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 社,pp.7-9。 4 華人計算教會規模大小都以人數為標準,不涉及堂會的經濟、歷史或堂址的大小;根據香港教會 更新運動的定義,小型教會是指經常出席崇拜人數少於50人的教會,即便登錄在教友名冊的人數 不止這數目;《普世華人中小型教會關顧先期研究》,http://www.ccowe. Org/ content. php?id= others_ mschurches1。 5 葛蘭•達曼(Glenn Daman)著,蔣恩惠譯,《牧養小型教會》(Shepherding the Small Church),臺 北:道聲出版社,2006, p.249;該書譯David Roy為大衛•雷,為保持本書的格式,譯為雷大衛。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6

2014/1/17 上午 09:21:14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27

自卑是小型教會的致命腫瘤;會減少財力的供應,造 成建築物無法維修保養,將新人驅離,使領袖洩氣, 腐蝕組織效率,使溝通由正面轉為負面,引發教會爭 端,損害計畫,使教會與外界關係受到限制;總之, 它使教會的事工和使命受到損害。因此,努力提昇個 人及教會自尊並培養士氣,應被列為小型教會的最優 先事宜。 經規劃而得的願景,讓堂會明白上主沒有放棄她們,對她 們有極高的期望,就能更新事奉的熱誠,克服自卑,恢復信 心,委身事奉6。 不少教會的調查也證明正式規劃的重要;如美國西北貴格 會聯會(North-west Friends Churches)為研究教會增長,向屬下 的六十間教會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確立目標是教會增長的第 一步7。著名教會增長學者巴喬治(George Barna),多次在美國 做大規模的調查,發現教會缺少企劃,只有2%的牧師可以明確 說出他們教會的願景,以致其他教牧不知該往何處去,就成為 眾多教會沒有果效的主因8;正式規劃難免花上長時間和消耗大 量人力和物力,但最終不單能補償所付出的,更能集中力量, 朝明確目標邁進。

6

這裡並不是說,小堂會要變成大堂會才算成功;小堂會的獨特貢獻,是大堂會無法取代的,這裡只 希望小堂會能明白神對她們的旨意,把信徒恩賜和教會特色發揮得更淋漓盡致,按上主賜予的使命 而行。然而,小堂會相對簡單,規劃也不必如大堂會般繁複,請參本章pp.112-113。 7 《教會行政管理學講義》http://yushentongxing.blog.hexun.com/16925300_d.html。這份精彩的講義令筆者 想起一位台灣著名的教會管理學家,但網頁卻沒有標明作者,實令人費解和不安。 8 “The Man Who Brought Marketing to the Church”, Leadership Journal,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le/1995/ summer/ 5l3120.html?start=1.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7

2014/1/17 上午 09:21:14


殷勤治理 28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雖然,不是人人都贊同正式規劃的重要,但教會卻不知不 覺間,依賴種種「計畫」來運作;雖然,實行數年一度策略性 規劃(Strategic Plan)的教會可能不太多,但大部分教會每周都 要作單元性規劃(Single-Used Plan);甚至每天都要應用由歷 史遺留下來的經常性規劃(Standing Plan);因此,有必要了解 這三種規劃的性質和功用。

甲、規劃的分類 各學者對規劃有不同的分類方式,這裡把它們分為相輔相 成的三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策略性規劃。 I. 策略性規劃(Strategic Plan) Strategy 除了翻譯為「策略」外,也稱為「戰略」,最初用 於軍事,形容戰鬥部隊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訂定各種針對性的 部署,以克敵制勝。應用在治理上,策略性計畫的任務是為了 完成上帝對教會的旨意,建立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方向和目標, 並因應面對的挑戰,訂定達到目標的策略9;因策略性規劃的重 要,其他二種規劃也需要依據它而建構,若策略性規劃有所更 新,其他規劃也需調節和修改,以協助完成策略性計畫;聖經 也認同策略的重要,路加福音十四章 28 至 32 節說:

9

有學者把建立全局目標稱為戰略性計畫,而完成這些目標的規劃稱為營運計畫(Operational Plan), 本書把這兩者統稱為策略性計畫。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8

2014/1/17 上午 09:21:14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29

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計算花費,能蓋成不能 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 「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 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 攻打他的麼?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 求和息的條款。 經文指出,遇到挑戰,只埋頭瞎幹,不可能成功,只有精 明地審時度世,掌握形勢,制定策略,才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成 果。我國古代著名戰略家孫子也贊同:「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 者,勝。」《孫子謀攻篇二十》 策略性規劃包括三項主要的元素: 願景(Vision)、目標(Objective)和策略(Strategy) A. 願景(Vision) 有些學者把使命(Mission)和願景(Vision)分別出來, 有些更加上核心價值(Core Value),討論在規劃中應有的先後 次序和功能;雖然,提出的意見很多,也各有見地,惟仍未見 有統一的結論。筆者覺得這三者的關係密切,而且學者描繪三 者的範圍都極其廣泛,無可避免地出現不少重疊,難以完全區 別,故此,以基督頒發的大使命作為教會存在的基本使命(馬 太福音二十八:19,20),其他則以願景概括論述。 無論稱為願景或使命,都是用以陳述教會在特定的時間, 存在於特定社區的原因,宣示對神、對人的長期承諾,是所 有事工的方向;而信徒對願景的委身程度,則是教會成敗的主 因。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的倡議者,杜拉克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29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30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Peter F. Durcker;也有譯作德魯克)在他的《非營利機構的經 營之道》中開宗明義就指出「使命為首要10」,形容沒有使命的 機構,難以進步;特別像教會般的非營利機構,沒有利潤作具 體量度成功的標準,能否達成願景,就成為評估組織良莠的惟 一指標。馬鞍峰教會的華理克牧師也指出,很多教會不長進, 是因為只靠傳統的活動、禮儀或組織等這些遺產來管理教會, 只活在昨天,以致牽制了教會向前的發展11。任何教會都需要靜 聽神的呼召,知道神要教會明天成就什麼,才有激發活力朝目 標發展;著名神學家布魯內爾(Heinrich Emil Brunner;或譯布 魯納)最常被管理學者引用的名言是:「教會藉使命而存在, 有如燃燒藉火而存在;沒有使命,沒有教會。」既然願景如此 重要,就讓我們較深入地了解其特徵。 一、願景不應是 a. 只為克服眼前的困難: 雖然,平息人事糾紛,消除財政赤字,訓練足夠的領 袖等,這都是忠心的事奉者當盡之義;但僅僅克服困 難,不足以成為願景;目光應更遠大,當指出擺脫了 當下的困境後,教會將來的光景,指明存在和委身的 方向12;單單「平息紛爭」不是足夠的存在原因,「促 進教會團契互愛,能更有效地見證基督」比較像長遠

10

Peter F. Drucker,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HarperBusiness, 1992. 「使命為先」是該書的第一篇的題目。中譯為《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由余佩珊譯,遠流出 版社於一九九六年出版。 11 華理克(Rick Warren)著,楊高俐理譯,《直奔標竿:成為目標導向的教會》,美國:基督使者協 會,1998;pp.91-94。 12 Peter F. Drucker,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p.147.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0

2014/1/17 上午 09:21:15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31

的願景;單單「減低財務赤字」也不是好的願景, 「為教會儲備充裕的人力和財政資源,能為社區提供 更優質的服務」較為合宜;願景非消極的「不是」, 而應當是積極的「是」。 b. 與別人比較: 「競爭」是商業機構動力的來源之一,由於彼此競 爭,刺激商業社會的鬥志,在互相較量下,精益求 精;如百事可樂要爭奪可口可樂的市場、宏達國際 電子(HTC Corporation)要在技術上領先三星電子 (Samsung Group)等,都激勵這些公司,不斷優化產 品,提升服務;教會之間的良性競爭,也可以促進互 相學習,令教會事奉更多元化和優良,但一味追趕別 人不是願景,因為達到對手的水平後,你還能為什麼 而活?而且,自己教會的情況與其他教會相同嗎?上 帝給予的恩賜與其他教會一樣嗎?需要效法別人嗎? 與別人比較頂多只是「過渡性的目標」,把成功者作 為學習的對象;但願景不是外在的化妝,不是把「自 我」變成「別人」,而是內在的自我建立13,發揮獨有 的恩賜,承擔上帝賜予的獨特使命。 c. 固定不變: 願景的確有其不可以改變的元素,如基督的大使命 (馬太福音二十八:19,20),是基督成立教會的原 因,及最大的誡命(馬太福音二十二:37-40),是承 擔大使命的主要動力等,都是教會存在的根基,是不

13

Ibid. p.149.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1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32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可以更換的真理。願景的其他部分,大都只是過程, 是成長的不同階段,需因應社區的變遷,信徒結構的 改變,而加以修正期使能用真理回應時代的需要,在 處境中遵守基督的大使命和大誡命;雖然,不應在短 時間內頻頻轉換願景,使教會失去焦點,使事奉者無 所適從,但願景也不是永恆的真理,而只是由真理衍 生,是特定的教會,在特定時段應完成的任務。 二、願景應是 a. 神對教會的期望: 願景最重要的,不是人對前景的希望,而是尋找上主 對教會的希望;要聽從的不是人的雄心大志之類— 人數迅速上升,成為全區最大,而是要聽從上主的叮 嚀,正如韋特(Chris Wright)說:「使命不是為教 會而設,教會乃是為了使命— 上帝的使命,而設 的。14」保羅是我們的榜樣,他在使徒行傳二十六章19 節宣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他 一生所執著的是上主對他的託付,拒絕向自己的私慾 和別人的期望屈服;巴喬治也指出:「要有成功的事 奉,就需專注於上帝,並全然委身於祂所屬意你的事 奉異象,以及祂要與你並透過你一同完成的事15。」 b. 教會本身的期望: 願景不單是神的期望,也應該是教會本身的期望;若 只覺得願景是上主勉強我們承擔的責任,願景就變

14 15

摘自胡志偉,〈使命教會應有的思維〉,使命與領導,第13期, 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p. 4。 擇自葛蘭•達曼,p. 237。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2

2014/1/17 上午 09:21:15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33

得沉重難當;上主不是要信徒作奴僕,而是成為祂的 同工,因此,要把上主的期望也變成我們的期望,信 徒不單在理智上了解願景的內容,亦要用愛心回應, 要學像基督,願意花時間深切了解事奉對象,欣賞他 們,感同身受他們的困苦,愛所服事的對象。若覺得 社區和教會有很多需要,都像上主的呼召,要清楚哪 項才是真正的旨意,就當體察什麼需要是最能牽動我 們情緒的,哪個群體的需要是最能攪動我們心靈的, 能令我們自然關懷的,很有可能也是上主的期望。愛 心能令信徒委身,熱誠回應上主的呼召,把最好的全 然擺上16,願景就會變成容易負的軛(馬太福音十一: 30),而不是難以承擔的重責。 c. 教會整體的期望: 願景需要全體信徒委身方能完成,因此,不應單是牧 者個人或少數領袖的渴想,也應當是所有事奉團隊 的,甚至是大部分信徒的;因此,應盡力了解會友的 意見,集合他們的智慧,塑造能共同委身的願景。 在本章稍後的部分,會詳細討論如何建構「共擁願 景」。 願景即是教會期望在幾年後可以達成的遠象,但要如何由 現在的實況,經長時間以達到目的地呢?願景是教會整體的方 向,各事奉團隊要如何從不同範疇貢獻力量,同心協力來完成 呢?這就要靠短期目標來協調各團隊按序前進。

16

Peter F. Drucker,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7.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3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34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B. 目標 目標將願景細分為不同階段和範疇,提供各事奉團隊從不 同方向,用較短的時間,逐步達成最終的願景。願景可比喻為 公共汽車的終站,目標是不同路線的各個中途站,引領四方八 面而來的汽車順序進入終點。那麼完成願景需要多少方向,需 要什麼目標呢? 雖然,每項願景都是獨特的,所需要的目標有別,但杜拉 克在他的名著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中 指出,完整的規劃中願景之下的目標,應包括七大範疇17;因牽 涉極其廣闊,由機構本身伸延至社區,甚至關注全球,要廣泛 而透徹地全面覆蓋,跨國公司恐也無以承擔,更不要說沒有豐 厚入息來源、屬非營利組織的教會了。但教會仍可以學習,因 這些廣博的範疇,提供充足的材料讓教會能從中選擇合適的目 標,用信仰原則加以改良,來配合教會的願景;而且,這些不 同範疇的目標,從表面看來像互相制衡,使機構無法以最快的 速度完成願景,但長遠來說,卻能幫助教會整全、平衡,健康 和持續地發展。如商業機構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賺取利潤,公司 所設立的道德營運目標,可能阻礙員工全力拼搏業績,但卻可 以預防員工用非法手段來謀取暴利,危害社會和公司。在寫這 本書的期間,台灣接連發生許多驚人的食品添加劑事件,在發 現加入塑化劑後不久,又有食品混入了丁烯二酸;使用這些黑 心食品的公司,起初可能比正直的公司獲利更豐厚,發展更迅 速,但最終卻落得一敗塗地。教會的主要目標之一為傳福音,

17

Peter F. Drucker,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4. 中文分成三部譯 本《管理的使命》、《管理的責任》和《管理的實務》由李芳齡,余美貞,李田樹翻譯,天下雜 誌出版,2002。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4

2014/1/17 上午 09:21:15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35

雖然,栽培信徒及社會服務等目標,可能分薄了緊絀的資源, 使傳福音的速度受阻,但若沒有以上目標的支持,長遠而言, 缺乏高素質的信徒參與佈道事工,沒有在社區為福音作鬆土的 預備,福音的傳遞也舉步維艱;因此,教會也要按本身的願景 和能力,訂定和推行這些目標,使教會穩健地成長,福音深化 地傳揚。 杜拉克七個範疇中的「利潤目標」,在商業機構至為重 要,與存亡猶關;但教會的願景沒有營利成分,「利潤目標」 與教會的關係較少,在這裡只討論其他六大目標。 一、福音對象 杜拉克所提的「市場目標」,在教會可能就是要確立 傳福音的對象。 商業機構會爭取特定的顧客作為市場目標,他們是規 劃中的關鍵,決定了公司採用的策略;因為沒有產品可 以適合所有類型的人客,公司必須先決定要打進什麼群 體,才可以研究他們的各種需要,制定產品迎合這些群體 還未滿足的渴求,並且知道最容易找到這些群體的時段和 地方,以訂定銷售策略;因此,在願景下,不一定齊備六 大目標,但必須要有市場目標,因為沒有其他目標,機構 發展肯定受阻,對社會的貢獻肯定不大,但若沒有市場目 標,機構則肯定難以生存。 同樣,教會也必須選擇福音對象;教會所提供的節 目,不可能感動社會上所有階層或各種年齡群體,教會必 先決定向哪些對象傳福音,才可以知道用什麼方法打動目 標社群的心靈。教會的恩賜也有限,無法提供包羅萬象的 活動,服務各式各樣需要不同的社群,要因應本身所長,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5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36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選定能為他們提供優良服務的對象;揀選福音目標,並不 表示其他社群不重要,而是當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項,明白 不是樣樣都可以做得出色。有些群體,就算花大量時間和 資源,也沒有別人做得精彩,因此,需要與其他教會和機 構緊密合作,互相支持,才可以完成基督的大使命。 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也了解門徒的有限性,為他們選 出特定的福音對象—「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馬太福音 十五:24);雖然,基督的愛心和憐憫常跨越界限,向其 他群體施憐憫,但仍可以發現祂要求門徒集中力量向猶太 人傳道,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 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 裡去。」(馬太福音十:5,6);保羅也說明他的福音對 象與使徒彼得不同:「主託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 正如託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加拉太書二:7) 要知道教會應以什麼群體為對象,就要先了解他們的 特質,再衡量自己的恩賜;掌握的資料愈明確— 如教 育程度、入息、嗜好、心境、面對的困難、渴望和思想模 式等,愈能作出正確的選擇。「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是 香港增長得最快的教會之一,因最初在中學內建立,不單 深耕了事奉少年人的恩賜,也清楚少年人的特質,故此, 三十多年來明確針對少年人為單一的福音對象,把力量集 中,產生極佳成效;雖然,教會不一定非仿效他們專注單 一年齡階層不可,惟必須要有明確的福音對象。 小型堂會在選定福音對象常有困難,因教會人數較 少,以教會像家庭般相愛為榮,保持和促進關係就成為重 中之重,當決定事工的優先次序時,難免先滿足內部各方 面的需求後,才再考慮堂會對外的宣教及福音事工;惟因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6

2014/1/17 上午 09:21:15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37

資源的缺乏,滿足內需後,再能做的就很少,無法訂定福 音對象,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每年堂會吸納新人有限, 堂會增長自然難達預期18。小型教會不應複製大教會多樣和 專業的活動,仿照大堂會的節目,不單無法發揮本身的優 點,也達不到別人的水平,徒然使事奉者疲於奔命,有害 而無益;小型教會反應精簡活動,力求準確地掌握會友的 需要,提供少量針對性的優質事工,不僅滿足內部所需, 也能有餘力和時間,尋求上主的心意,選擇福音對象。 二、創新目標 無論所訂的對象目標如何精確,所提供的服務如何能 滿足其需要,但福音對象的需要仍會轉移,要求仍會提 升,在知識不斷更新下,原有的方法會落伍,因此,完整 的規劃應加上創新作為目標。常思考需要改良的地方,突 破舊有窠臼,不能單重複以前成功的公式,不願改良曾經 獲取好成績的方法,以致最終招至失敗19;故此,所有優良 的機構,都有研究部門,常常留意學術的新理論、人口變 動和年齡比例變化,關注老主顧的新需要,尋找新市場, 作為不斷改進和創新的依據。可見科技公司何以要不停出 產新產品,食品公司何以要常常烹調新口味,均為保持成 長的優勢。 教會也當以創新為目標,除要學習成功的機構,關 注以上各方面外,更當常常檢討現有的事工能否達到聖 經的標準,評估成敗的原因,不斷向其他教會學習,優

18 19

葛蘭•達曼,p. 275。 參第三章「避免成功的陷耕」,pp. 227-228。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7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38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化目標和策略,拓展事奉範圍;湖景社區教會(Lakeview Community Church)就把創新列為主要目標20: 珍視創造力與創新—在現今快速變化的世界,應該 要持續地評估形式與方法,若有必要,就要加以變 更,以適應新的狀況。儘管已有效的技術不可隨興丟 棄,但我們鼓勵創造力與創新、靈活與適應性。在事 奉上,我們比較關心果效,而不是固守傳統。 如有可能,教會可成立研究團隊21,收集和研究新的資 訊,不斷調查教友和社區的需要,專責對事奉提供改善的 意見;但也有不少學者提醒,現在變遷速度太快,靠單一 團隊來完成這任務,回應不夠迅速,而且沒有與事奉對象 接觸的第一手資料,提議亦不能完全適切需要,因而建議 所有團隊均應以創新為己任。有些學者甚至提出,在當今 世代,創新應成為所有事奉者的DNA,成為教會的文化, 共同攜手並肩,方能竟全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有譯為奇異)的工作口號是:「夢 想啟動未來22」(Imagination at Work),鼓勵員工敢於發 夢,勇於創新。 沒有能力建立關注創新團隊的教會,更應培育創新的 文化,鼓勵所有事奉者都擁有突破桎梏的精神。瑞典學者 艾克華(Goran Ekvall;有譯為埃克瓦爾)指出,要建立創

20

摘自麥福士(Aubrey Malphurs)著,謝青峰譯,《神學院沒有教的事奉要項》(Ministry Nuts and Bolts: What They Don’t Teach Pastors in Seminary),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08,p. 32。 21 如基督長老教會桃園教會就設有「教會發展研究委員會」;參本書第二章,p. 135。 22 http://www.ge.com/cn/.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8

2014/1/17 上午 09:21:15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39

新文化,機構應凝聚以下的條件23: • 接受挑戰: 讓事奉者參與制定高難度的目標,並鼓勵積極尋找新途 徑來達成,勇於挑戰極限。 • 自由發揮: 盡快充分授權24,讓事奉者在指定的工作範圍內,自由地 執行任務,發揮潛能和創意。 • 誠實和信任: 與事奉者間應坦誠互信,不尋求表面和諧,在不傷害別 人的自尊心下,糾正彼此的錯誤;尊重不同意見,讓 事奉者放心提出相反的主張,對各提案給予充分討論時 間;希望能在互相激發下,提升創新能力。 • 理想時限: 行動前讓事奉者有足夠時間思索,並有充足時間,能不 匆不忙下完成任務,減輕時間的壓迫感,擴展創新的空 間。 • 支持冒險: 領袖有容忍不確定性的能耐,鼓勵和欣賞冒險,容許失 敗;雖然,新提議仍未證實,卻願意給予資源上的支 持,以嘗試推行。 • 歡愉氣氛: 事奉環境愉快和舒適,事奉者具自發性和幽默感。

23

這節的內容主要參考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 P. Robbins)及瑪麗•庫爾特(Mary Coulter)著, 孫健敏、黃衛偉、王鳳彬、焦叔斌、楊軍譯,孫健敏校,《管理學(第9版)》,(北京:中國人 民大學出版社,2008);pp. 66-67;及http://www.m1creativity.co.uk/innovationclimate.htm. 24 請參本書第二章,p. 151。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39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40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 委身: 以群體利益為出發點,制定決策和解決問題時,不被私 利所牽制。 這些條件將會在本書不同的部分作更為詳細討論。 三、培訓人才 事工不斷創新,事奉範圍持續擴展,但事奉者也要跟 得上改革的步伐,有能力承擔新任務,事工才可以水到渠 成。特別對教會來說,治理的目標為了「成人」,甚至大 使命也可以解釋為「成人」的使命;其上半部,是吩咐教 會,用救恩使滅亡的人獲得生命,而下半部,是使新生命 更豐盛;因此,教會應較之注重「成事」的機構,更為看 重培訓人才。可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育無 法獲得即時效果,在需應付太多緊急事故的環境下,沒有 多少教會能堅持,執行有系統的長期訓練方案,以確保有 足夠持續成長的事奉者。 以下二種取向,可幫助教會有系統地培育符合資格的 事奉人員: 其一,是較傳統的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分 析有效承擔各個事奉崗位—如主日學老師、小組組長、 執事和領詩等— 在心志、技術和知識這三方面所需的 條件;接著,把性質相同的條件分門別類,組成不同的 科目;有能力的堂會可按科目,自行開辦訓練班,未有足 夠能力的,鼓勵有心事奉者參加外面的課程,也為有需要 者提供獎學金;只有完成所需訓練課程的信徒,方可在該 崗位事奉,如要成為執事的候選人,規定需完成以下的課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40

2014/1/17 上午 09:21:15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41

程:心志方面,要在「屬靈領袖」課程肄業,知識方面要 修畢「本宗信仰」和「聖經導論」,最後,在技術方面要 完成「治理教會導論」等。 其二,是更能鼓勵所有會眾接受教導的方法,故此, 漸受歡迎 25;他們把信徒成長分為不同的階段,只有完成 特定訓練課程的信徒,才可以由原先的層次向上晉升;如 華理克牧師用委身的程度劃分為不同的階段,首先是只來 參加崇拜的「群眾」,「群眾」可在完成教會制定的「101 課程」後,升為馬鞍峰教會的「會友」,需實踐會友的責 任;「會友」參加「201 課程」後成為「委身者」,委身基 督和靈命成熟;「委身者」完成「301 程課」後,成為「核 心成員」,可以參予事奉等階段。 以上兩種培訓方式要注意以下事項:課程的內容要經 常更新,當有新願景、新理論、新事工等,內容就要配 合,幫助事奉者更新能力。而且,這兩方法並非互相排 斥,也可以結合使用。但無論用何種方式,內容如何安 排,最重要的是教會重視人才培訓,能未雨綢繆,認真地 長時間深耕,方見成效。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博士 說:「要是我們今天不刻意培育接班的領袖,無論這是信 徒抑或傳道同工,明天我們便再無領袖可用26」;因這事工 的重要,我們將在下面三章中,由不同角度,討論更多這 方面的訊息。

25

如新加坡堅信浸會,香港的第一城浸信會和溫哥華的華人宣道會等多間華人教會,最近都運用這 方式牧養和訓練信徒。羅錫為,〈簡單的教會—翻新教會〉,教牧分享,2012年1月號,香港: 世界華人福音運動。 26 梁家麟,〈伯樂與千里馬—為教會尋覓領袖〉,建道通訊, 2011年7月,香港建道神學院。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41

2014/1/17 上午 09:21:15


殷勤治理 42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四、鞏固經濟來源 教會要為福音對象提供優良的事工,亦要不斷更新, 提升素質;更要設計整全的培訓,協助所有會友成長。因 此,應根據新願景和相關的目標,重新分配資源,訂定足 以支持事工推行暢順的開源目標,把無謂的開支刪減。然 而,使財政充裕的目的,是為了實踐願景,達成目標,而 不是為了炫富;在第四章將詳細討論這部分。 五、建設 教會的大型設施,如空調系統、鋼琴、資訊科技設 備,甚至堂會所在等—必然會耗損,破爛、落伍及不敷 應用;更換這些設施所費不菲,因此,要及早訂定更換和 添置的進度,方便制定計畫,積蓄儲備金,以免需要突然 來臨而手足無措;這在第四章也將一併討論。 27

六、社會責任

任何組織都是所處社區及世界的成員,都需從社區、 地球和文化獲取養份,維持生存和發展。因此,組織應 成為社會上有貢獻的成員,而不是單純的消耗者,只有身 處的境環持續肥沃,公司才可以不斷茁壯,反之,若組織 損害社群、環境和文化,不被社區認同和尊重,等同削弱 了自己的支持,不能在社會扎根,搖動了拓展和發展的基 礎,最終將自食惡果。故此,機構都應注重社會責任,貢 獻力量,使社區和自然環境更健康;這重任不能單靠傳統

27

這節的內容主要參考斯蒂芬•P•羅賓斯及瑪麗•庫爾特, pp. 110-139。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42

2014/1/17 上午 09:21:16


第1章

治理的方向:規劃

43

的方法,只捐助各種慈善事業就可以完成,而是要有新思 維,作出對社會更深遠的援助。 教會也不例外;雖屬基督所擁有,但作為機構,它同 時也是社會的成員,像其他團體受著律法、保安、交通、 文化和公共設施等的保護和協助,因此,也如其他機構, 對社會有當盡之義;更何況上主把看顧世界的責任交託, 教會應比其他的組織更有承擔、更有原則和更積極地建立 公義的社會和保護地球資源;傳統華人教會本著愛,在各 社區開辦學校和醫院,設立各種福利事業;但這些事工所 費不菲,使不少小堂會以為,社會責任與他們無關,只是 大堂會和總會的玩意,近代管理學對社會責任的分析,有 助教會從另外的角度檢視,明白只要用愛心,無論規模大 小的堂會,都能加強在社會的見證。華理克牧師於一九八 ○年成立馬鞍峰教會,他在第一篇講道中宣告教會的幾個 夢想,第一個就是:「我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使受傷的、 抑鬱的、受挫的,以及迷惑的人找到愛、接納、幫助、希 望、赦免、指引以及鼓勵的地方。」可見他明白教會應貢 獻社區,才可以在當地生根,即便教會規模不大時,己立 志用福音和關愛,提供獨特貢獻,服務社區居民。由於本 書不會在其他地方討論這項重要的題目,就讓我們在這裡 多用點篇幅來探討。 現代管理學認為社會責任由狹至寬共有四個範疇。最 狹窄的範疇是向公司的擁有者負責,為股東帶來最大的 利益,是商業機構最基本和最狹隘的責任。利潤是利益的 重要部分,卻不是全部,利益除物質的報酬外,還包括合 法的作事方式、持續發展和名譽,使股東能以公司為榮; 若只為創造最高利潤,不單無法完成其餘三項更廣範疇的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43

2014/1/17 上午 09:21:16


殷勤治理 44

─「成人」取向的教會管理

社會責任,長遠而言,也為股東帶來不利。教會要盡這方 面的責任,就當順服教會的擁有者—基督,向祂負責, 建立有效接觸群眾的途徑,廣傳福音,幫助別人得到豐盛 生命的同時,也促進教會增長,讓上主得榮耀。不少人以 為傳福音和社會關懷是不同的二件事情,其實兩者能合二 為一,傳福音是教會存在的原因,也是對社會的最基本責 任,為世人提供,只有我們能作的獨特貢獻。湖景社區教 會相信,只要忠心執行「使萬民成為門徒」的使命,他們 對社區就能產生巨大貢獻:「十到十五年後,西達希爾地 區將會有所不同,家庭、商場、教育及政治場合,都可感 受到基督徒逐漸增加的影響力28」;從這層面看來,幾乎所 有教會都或多或少,實踐了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但也要記 著,這只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要主的名得榮耀,教會還 要擴闊責任範圍,使人對上帝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較闊的範疇是為所聘用的員工謀求最大的福利,除了 給予法例所規定的外,還應盡力改善員工生活水平,關 心他們身心所需,如安全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工時不會引 至過度勞累和幫助發展所長等。企業若只貪得無厭地增加 股東的利潤,剝削員工福利,不單不道德,成功也不會長 久,因員工不滿日增,生產力日漸降低,機構又如何能保 持增長;管理學家明白,現在社會富裕,大大改善了市民 的福利;加上員工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幅提升,傳統常 採用改善物質福利作為社會責任的方法,雖仍然重要, 但根據馬斯洛(Abraham Maslow)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29

28 29

麥福士,p. 168;「西達希爾」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城市,是該教會的所在地。 請參本書第二章,P. 180。當然,職位愈低,薪金愈少,物質福利的影響也愈大。

MA48 殷勤治理--376頁--清2.indd 44

2014/1/17 上午 09:21:16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