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相遇 試讀

Page 1

督徒都明白,禱告是與上帝位格 之間的相遇與交往。但實際上,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卻常常僅把禱告當作只要不斷重複便

Prayer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Direction

Prayer Experience and Spiritual Direction

能靈驗的藥方。

交通,並且能帶來自我更新。

何我們需要透過上帝的話語來領受禱 告的動機,而不是把動機放在自我欲

本書是透過大量的靈命導引所得的經驗之果,主要是處理有關禱告 的體驗。書中透過實例告訴我們,該如何透過上帝的話語來提昇禱 告,該如何理解禱告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當禱告不是基於自我欲 求,而由上帝話語開始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期待與主有更直接親密 的交誼。

求上,並透過實例說明和引導這種禱

本書不單是談論祈禱,它其實更是祈禱操練的指引。對於聖依納爵的屬靈練

告的進行。

習未太熟識的信徒,這是一本很好的導讀書。

體驗 與靈命 導引

爲了讓禱告更為成熟,本書說明了爲

禱告 —

禱告不僅是祈求,也是與上帝位格的

譚沛泉博士 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會長

柳海龍 著 金智娥 譯

柳海龍 • 韓國西江大學英語英文系(B.A.) • 韓國長老會神學大學神學研究所(M,Div.) • 美國Gonzaga大學(M.A.) • 美國Fordham大學(Ph.D) • 歷任韓國大田神學大學教授

個別的靈命導引,是在一個人祈禱並受陪伴的過程中,使他的信仰不斷內

• 歷任崇德教會主任牧師

柳海龍 著 金智娥 譯

化,徹底被吸收並能逐漸自在地應用出來,使靈性生命顯得成熟。

劉錦昌牧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對任何一位渴望加深與神親密關係的基督徒而言,這是一本既重要又扎心的 書。這不是一本略讀即可的書,而是需要慢慢閱讀,細細品味,然後把它當 作好友,放在書架上,時常造訪。

周學信博士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

爲了拓寬我們偏執的禱告習慣, 鼓勵健康的禱告生活, 本書介紹了禱告的各種層面。

• 韓國長老會神學大學教授(靈性神學) 著作: 《經歷神與靈命操練》,韓國長老會神學大學出版部 《靈性的腳蹤》, 韓國長老會神學大學出版部 《與耶穌交往吧》, 韓國推喇奴書房 合著: 《基督教靈性史》,首爾︰隱聖出版社 《基督教靈性教育》,韓國基督教教育研究院 《以上帝話語來禱告:詩篇》,韓國基督教教育研究院 翻譯: Deirdre LaNoue,《盧雲與靈性》(The Spiritual Legacy of Henri Nouwen),韓國:Jeyoung Communication

ISBN: 978-957-43-1159-0

9 789574 311590

封面完稿.indd 1

0 0 2 6 0

1/17/2014 1:53:57 PM


目錄 柳序 5 獻給台灣的弟兄姊妹們 9 譚序 11 劉序 15 周序 19 有關作者和本書的中譯本 23

1 2

敬虔生活:神學與經歷 27 有待更新的教會使命 33 我們的生命,需要與神親密相交 福音化與靈命導引的關係 作為福音化的靈命導引 靈命導引的起始點

3

基督徒禱告的意義 47 禱告是與主深交 禱告改變自我 禱告是與主建立關係:透過《神操》建立關係式的禱告

4

透過聖經話語禱告 67 為什麼要透過聖經話語禱告? 如何讀經? 如何運用聖經為禱告的材料? 如何與聖經相遇?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3

2014/1/22 下午 02:20:41


5

禱告的經歷 97 禱告緣何而起? 該如何進入活潑有力的禱告? 透過話語的禱告,帶來何種經歷? 聖靈如何運用我們的記憶?

6 7 8 9 10

「未來的應許」與「現在的回應」 117 禱告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125 自我專注的禱告與自我超越的禱告 141 默觀禱告 155 反芻與分辨 165 反芻的必要和方法 分辨的一般性原則 關於神的聲音 分辨與靈命導引 分辨與選擇

11 12

禱告與想像力 191 禱告操練:引用福音書禱告 203 一、預備禱告:經歷神恩典的歷史 二、認罪悔改的禱告 三、隨著耶穌的生涯來禱告 四、跟著耶穌的受難與死亡來禱告 五、跟著耶穌的復活與榮耀來禱告

參考文獻 243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4

2014/1/22 下午 02:20:41


柳 序

一般著作中,有些是知識的結晶,也有些是由經驗累積的 精華,而這本書可以說是後者。透過筆者所屬長老會神學院的 研究生、各宗派的牧者,以及渴慕神的平信徒,將這些年靈命 導引中所得有關禱告的經歷,有系統地整理出來。在接受靈命 導引的學生中,有不少希望我為他們編製一本有關禱告生活的 指南,當時未能馬上答應,因為禱告中發生的問題與現象繁複 多樣,實在難以用一本書來滿足讀者的需求。但隨著經驗的累 積,對於一本原則性的指引書籍,也感到越來越有負擔,便鼓 起勇氣,決定讓這本書正式問世。 在此書出版之前,筆者曾對許多人提供個人的靈命導引。 事實上,現代教會的靈命導引,大部分是針對大眾的講道信 息,或是單方面的教導。然而筆者主要是以少數人為對象,以 四天、六天,或一個月為期,大家同住在一個地方,用一對一 的型式進行;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為期一年的靈命指 導。這種一對一的靈命導引,讓我再次看見現代牧會採取團體 指導的瓶頸,也感到非常需要進行個人式的靈命導引,作為彌 補之策。故此,在本書的開端首先談到,為何在現代牧會的環 境中,特別需要個別的靈命導引,且其意義為何?

5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5

2014/1/22 下午 02:20:41


靈命導引進行所需的素材,就是禱告的經歷。雖然今日大 部分基督徒都明白禱告就是與主的深交與溝通,但在實踐上, 往往專注在祈求的部分。為了擴展這種狹隘的禱告觀念,傳達 出健康禱告生活的信息,本書將介紹禱告的各種層面與作用。 也就是說,禱告不僅有請求的性質,也是一種位格間親密的相 交,具有自我改變的功能。為了讓禱告達到成熟,不應從自我 欲求起步,而是要從聖經話語中得著動機。本書大部分篇章都 提供了實用指南與例證,讓禱告得以健康地發展。 在撰寫時,也有特別考慮到為追求自我改變與成熟,而 渴望禱告生活更深化的一般信徒。然而前面第一、第二章的 內容,主要是以教會處境為主的理論,所以除了專職牧者或神 學生之外,對平信徒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艱深難讀或枯燥乏 味。因此建議可從本論部分,即第三章開始,這對於理解本書 的核心內容並無大礙。直到心有餘力,再從頭細讀,可以不必 按照一般讀書習慣,即使面對不太感興趣的內容,非要從頭到 尾一股勁地讀下去,那很容易在還未進入本論之前,就已經興 趣杳然了。 若是讀者透過這本書,在靈命進程上得到幫助,這全然是 一路引領我靈程,聖三一神莫大的恩典,也是這些日子接受我 靈命導引學生們的功勞。這些不計其數的參與者,即使在我不 足的帶領之下,皆成為我屬靈旅程上的美好同伴。因為有他們 的陪伴,才有我今天的靈程,以及這樣的成果。另外,若在本 書中發現有錯誤或不足的地方而造成讀者不滿,那是筆者才華 不足以及疏懶所致,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以及代禱。最後,Lee Eun Young、Lee Jong Sun、Ju Sun Young 傳道,為這篇不足的文

6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6

2014/1/22 下午 02:20:42


章,辛苦地進行了修潤與補強工作,我在此也特別感謝他們。

柳 序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7

7

2014/1/22 下午 02:20:42


獻給台灣的弟兄姊妹們

親愛的台灣讀者弟兄姊妹,主內平安。當我們以基督耶穌 為我們的主並服事祂,竭力效法祂,追求與祂合一的時候,我 們就已是弟兄和姊妹了。特別是當我想到你願意藉著這本《欣 然相遇》,與主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時候,我感到你們是我更親 密的弟兄和姊妹。因為當我們仰望基督耶穌、禱告的時候,就 已經有屬靈的交往,最後在基督裡,「我和你們」就成了「我 們」。 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教導、傳揚天國 福音,為罪人受死,三天後從死裡復活,升天。祂升天之前應 許門徒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 20)。」一開始門徒們無法理解這話到底意味著什麼。耶穌既然 已經升天,再也看不見了,祂會如何、以怎樣的面貌與我們同在 呢?直到他們經歷了五旬節聖靈的降臨之後,才曉得這話指的是 什麼。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雖然似乎消失在歷史的地平線外,其 實祂以靈再次進入歷史,以祂的靈和一切相信祂的人同在。今天 許多人渴望與祂有親密的交通,卻無法確信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 地步。基督教靈性的歷史,正顯明了人如何與神有美好交往的過 程,其中至今依然行之有效的就是福音默觀的禱告。

9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9

2014/1/22 下午 02:20:42


福音默觀的核心乃是奠基於此一事實,即基督耶穌道成肉 身的事件,是基督的靈最適於臨在的場所。道成肉身的耶穌, 在我們今天生活的歷史中依然反覆出現。因此若深刻默想福音 書中出現的道成肉身的生活和事件,就能更容易經驗在今天這 個時代依然活動的基督耶穌,並且接受祂的邀請,與祂一起在 今天這個時代生活。本書正是在說明這樣的過程和經驗,這不 僅是理論性的書,筆者亦整理了多年指導福音默觀的經驗,一 目瞭然地呈現出其中各種困難,是提供給想做福音默觀禱告者 一本實踐性的書。因此本書對只希望獲得一些知識的人而言, 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反之,對於渴望與主有更深交往並禱告 的人,我相信或多或少能夠提供一些屬靈的益處。 渴望更緊緊跟隨基督腳蹤的台灣弟兄姊妹們,甚願本書能 夠帶給你們一點指路的明光。當然,這本書並非必然可與主建 立更親密關係的保證書,因為只有聖靈才能成就這一切。若您 發現書中有任何錯誤之處,那完全是出於筆者的有限。但我懇 求聖靈修正那不足,使其完全,而能成為對各位有用的導引。

在基督裡的弟兄

柳海龍

2013 年 8 月 31 日

10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0

2014/1/22 下午 02:20:43


譚 序

被邀請為柳海龍教授的中文譯著寫序,是榮幸,也是喜 悅。我從未與柳教授會面,但閱讀他的著作,心有共鳴。原來 在韓國的教會界,也有牧者、教授極力地提出,從大公教會的 傳統及尊重心理學亮光的進路去闡釋祈禱生活。雖然柳教授本 來的對象主要是韓國教會的信徒和牧者,他所寫的也十分適合 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 「祈禱」是有神信仰者必然會做的行動。「求救」、「消 災解難」、「平安順利」、「興旺祝福」往往是有神信仰者的 「祈禱」動力和內容,基督信徒亦不例外。這樣子的「祈禱」 是可以理解的。試問有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是無災無病、平穩 暢順的呢?柳牧師說得好:「禱告的真諦,遠遠超乎向神祈求 心中所願。我們的神絕不是一位朝三暮四的神,禱告也絕不意 味著向這樣的神提交我們的願望清單。」 如果祈禱的動力只是基於人的欲求,祈禱便成了滿足欲求 的工具。但祈禱不是達成某個目標(包括「屬靈目標」)的工 具或手段,而是與神相遇、共融。如果祈禱的內容時常是依照 「購物清單」,祈禱的「有效性」也就視乎「貨物」是否依時 送到。說得露骨一點,這樣的祈禱其實是反映我們許多心理需

11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1

2014/1/22 下午 02:20:43


要;但即或有一位「隨傳隨到」的神服事我們,我們的心也不 能滿足。 信仰基督的人被邀請過另一類的祈禱生活:不是求一位 在遙遠天邊掌控一切的神供應我存在所需要的東西(包括物質 或精神上的),卻是安歇於一位成為肉身與人共融的神之內。 進入欣然與神相遇的祈禱者,是本著信,坦然向神呈現自己。 柳教授說:「基督徒的禱告,是將自己的意志完全降服於神的 旨意,把自己全然交託給神的行為。」他又引述馬太.亨利 (Matthew Henry)的著作《禱告之方》的一句話:「禱告不是 搖動神或者強求神,而是讓我們自己被神動搖,被神強求。」 柳教授在這本著作中提出很多挑戰性的觀念,為我們開拓 新視野。福音派背景的教會是非常強調悔改的,柳教授提醒我 們,要在神的光明中看人的罪:「一直以來,教會傳統將悔改 作為基督徒生命的起點。但我們要注意到,悔改不僅帶人回顧 過去的罪惡之旅,更要尋見隱藏在罪惡底下的神恩典之旅。即 一邊面對過去的陰霾,另一面尋找照耀陰霾的光。同時兼顧到 這兩方面,我們才能說完成了健康的悔改。」 福音派背景的教會又很著重讀經,柳教授鼓勵我們要注意 讀經的目的和態度,不要只為從聖經獲取資訊;反之,要透過 讀經「來追求自我更新,追求人格和靈命的成長。」他用了很 多篇幅介紹聖依納爵的屬靈練習和默想聖經的方式,亦引述具 體的例子,使讀者更容易吸收。 福音派背景的教會當然是致力於福音傳播。柳教授在肯定 「福音化」的前提下,直率地提醒我們,避免用「叫口號」的 方式,或者是以「堂會增長」為動機。他說:「福音化是整個

12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2

2014/1/22 下午 02:20:43


存在有意識地聆聽基督的生活與教導,每天的生活得到更新。 在此過程中,只有在一個人成為基督真正門徒時,才得以成就 福音化。如果認為福音化就是光靠聆聽宣講出來的話語就可以 得到成就,這是過於天真的想法。或有人認為,福音化讓人成 為忠實的教友,但這是出自教會至上主義的想法。」 柳教授對於如何深化信徒的祈禱生活,提出了具體的指 引。他不單澄清許多有關祈禱的常見疑問,如:「怎樣聆聽神 的聲音?」、「怎樣分辨神的旨意?」,他更提出一些較少福 音派背景的教會談論的課題,如:「為什麼及如何運用想像力 來默想聖經?」、「什麼是默觀祈禱?」等。在最後一章中, 他向讀者詳細介紹聖依納爵的屬靈練習模式,讓信徒按部就班 地進行操練。因此,《欣然相遇》並不單是談論祈禱,它其實 更是祈禱操練的指引。對於聖依納爵的屬靈練習未太熟識的信 徒,《欣然相遇》是一本很好的導讀書。 再次說,閱讀柳教授的著作,實在感到共鳴和欣悅。看見 柳教授不遺餘力地糾正教會對於祈禱生活的一些誤解,內心為 他鼓掌。但他的坦率之言,可能仍然是一種另類的聲音,未必 能獲得大部分韓國教會所認同。無論如何,他對祈禱生活的見 解,必定能鼓舞那些有相近經驗的人。柳教授的著作可以譯成 中文,實在是華人新教教會之福。

譚沛泉 博士 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會長 www.ccsi.hk

譚 序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3

13

2014/1/22 下午 02:20:43


劉 序

南韓長老教會的柳海龍牧師一本關於靈修神學的書即將 在台灣出版,書中柳牧師以自己靈命的體驗,為信徒和神學 生們,談論何為靈修指引。柳教授於1995年學成回韓,是南韓 教會內耕耘靈修神學園地的肇始者,目前是韓國長老會神學大 學靈性神學的教授。他的博士論文是比較中世紀神學家文德 (Bonaventure)和長老會創辦人加爾文牧師兩人對上帝形像的 理解,及以此為靈性完成的一種恢復模式。這本名為《欣然相 遇》的靈修神學書籍,主要聚焦在「禱告」此一主題上。作者 從自己的靈性體驗、聖經的經文中,來分析並細說基督徒祈禱 的特性。 《欣然相遇》全書計十二章,除了第一、二章外,其 餘十章所討論的皆涉及禱告課題,第十章雖然就「分辨」 (discernment)來述說,卻依如何聽、分辨出是上帝的聲音為 基礎,真實禱告的經驗是對「分辨」加以辨識的根源。可以說 此書是一本祈禱神學的書,但同時也是一本談論靈修神學十分 貼切的書。 從柳牧師的書中,我們看到身為韓國長老教會的牧者,對 於天主教的靈修,尤其以耶穌會創辦人依納爵的《神操》為架

15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5

2014/1/22 下午 02:20:44


構的靈修,柳教授顯得相當熟悉並可自如運用。 亞洲的基督新教信徒,可以在信仰上十足追求、渴慕敬虔 生活,但因整個受到傳教方式、宣教師的教派背景限制,對於 靈命導引(spiritual direction)感到相當陌生,少有一對一受到 靈性指引的實際經驗。柳牧師不但肯定靈命引導的意義,在他 個人經驗中,他發現在一對一長期導引一位信徒、神學生,短 則四天、六天,長則一個月、持續一年的靈命引導經驗中,體 會到靈修引導的妙用。柳牧師指出了他在禱告中發現靈命的成 長。 他感到在教會生活中,「非常需要進行個人的靈命導 引」,尤其牧會中特別需要「個別的靈命導引」。其次,他認 為靈命導引的材料即禱告的經歷。祈禱的生命讓信徒體會到與 上主之間位格親密交流、自我生命的深度改變。他發現禱告讓 神學走向敬虔,也讓敬虔走向神學,敬虔與神學兩者之間並不 彼此排斥或衝突。對他而言,靈性神學(spiritual theology)是 由祈禱所建造出的神學,以中世紀的神學大師St. Anselm為例, 他看到安氏的真摯禱告成為神學系統思想,而這些神學薰陶了 安氏更豐富的祈禱生活。 個別的靈命導引,是在一個人祈禱並受陪伴的過程中,使 他的信仰不斷內化,徹底被吸收並能逐漸自在的應用出來,使 靈性生命顯得成熟,柳牧師認為「靈命導引,就是幫助人與神 的關係更上一層樓」。 柳牧師觀察韓國教會時,發現教會缺乏對每位信徒的屬靈 狀態充分關顧的事實,在新教中尤其缺乏此一制度和人力來進 行,也使得今日的教會牧者,淪為執行者、總經理一般。靈命

16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6

2014/1/22 下午 02:20:44


導引是使人的生命真正「福音化」的過程,他從盧雲和William Barry這兩位天主教神父的身上得到啟迪。除了默觀的祈禱外, 柳牧師強調反覆祈禱的重要性,這是一種反芻的行為,不斷深 入與主耶穌之間尚未完成的屬靈交通,一方面「細查過去經 驗」的同時,一方面也「深化已經與主耶穌展開的交往」,藉 默觀的敬虔,向主敞開心田,讓主的靈更自由地在我們的內心 中工作。本書是一本探討祈禱生活與靈修指引很好的書籍。

劉錦昌 牧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 序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7

17

2014/1/22 下午 02:20:44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8

2014/1/22 下午 02:20:44


周 序

這本關於禱告的著作給我們一種熟悉與不熟悉的混合感。 禱告是全球性的,對所有宗教而言是基本的,然而其神祕性會 使人產生迷惑,因為沒有人能完全明白禱告如何運作。為何有 些禱告蒙應允,有些卻沒有?禱告既簡單又深奧,這個普遍行 為對人類而言既天生又獨特。溝通、連結和倚靠一位超越一切 的神 ─ 不像我們一樣有限、無助或無能 ─ 是人類與生俱來 的需要,無需經由教導,便能自然表達成語言。這種自發性的 現象只有在關係當中才會自然出現。若無關係,一個孩童在隔 絕孤立的環境中是不會說話的。語言能力治療的需要,顯示患 者若非不正常,就是在溝通技巧的熟練度上需要改進。 同樣地,禱告是件既容易又自然的事,因為上帝創造我們 與祂之間有一個關係。不論是否相信神,每個人都能禱告,從 「噢,神啊!」到「如果有神,請幫助我!」。 一個人如何禱告,取決於這人向誰禱告,以及這人和這 位神有怎樣的關係。禱告不僅反映出我們的神是誰,是怎樣的 神,也顯示我們和這位神之間的關係。如果你感覺神是個遙不 可及,權力無限的暴君,那麼你的禱詞會是守分和拘謹的,你 的禱告會反映出一種非個人化且帶有害怕的關係。如果你感覺

19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19

2014/1/22 下午 02:20:44


神是慈愛和寬宏大量的,那麼你的禱詞會是親切和有自信的, 你的禱告會反映出與神有一種溫馨和個人化的關係。我們在禱 告中如何對神說話,顯示我們和這位神有怎樣的關係。換句話 說,禱告不僅僅關乎方法,也關乎我們和神之間關係的品質。 難怪許多人覺得沒有足夠的能力禱告。人類之間的關係如何, 我們和創造我們的神之間的關係便是如何。我們的關係正確, 禱告自然正確。 關係是禱告真正本質的基礎,用方法論來誤解禱告,會 產生許多關於禱告的錯誤觀念、宗教狂熱或虛偽的靈性。方 法論給我們一種能掌控的錯覺。無可否認,方法有助於達到目 的,但方法本身並非目的。作為溝通技巧的方法,可能有助於 增進一個人與神的關係,若無基本的關係,禱告便只是一個宗 教儀式。無論多麼熟練,方法本身不是禱告,正如溝通技巧有 助於增進關係,但其本身不是關係一般。畢竟,我們不管做什 麼,都無法操縱神按照我們的意思來就近我們。然而,當關係 是活潑時,禱告的創意豐富了極美好的表達方式,並被賦予奇 特的名稱,例如,肢體禱告、無聲禱告、知性禱告、即興禱 告、用經文和聖像禱告等等。當禱告被誤解為方法時,某些禱 告途徑便會失去其原本的用意。例如,將禱告設定為禮拜儀式 中的禱告,其價值會降低成只是為了完成某人的宗教職責而有 的重複行為而已。重複成為一張要求清單,與我們的購物清單 無異。基本上,這張清單只是我們的話語,或是告訴神祂已知 之事,有時還指示祂去達成我們的要求。我們巧妙地指示全能 神去做什麼事,並且如何按照我們的方法去做。神若不遷就我 們的禱告,而是用沉默來回應,我們就會有極為明顯的反應:

20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0

2014/1/22 下午 02:20:45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神啊!在我還是屬靈嬰孩時,我甚至威脅 神再也不要相信祂了,因為祂沒有回答我的禱告。有趣的是, 神拒絕受人操縱。只因為我禱告,祂就必須回答嗎?我以為我 是誰呀?多麼自大啊!多麼自以為無辜啊!或者,當禱告蒙應 允時,我們多麼快就會歸功於自己的努力,拍拍自己的肩膀, 陶醉在自負和虛榮中!感謝神奇異的恩典和溫柔的憐憫,容忍 我的愚昧,並且使我在神的愛和知識中成熟,以致能正確地禱 告。 第六世紀聖本篤修士加薩的多羅西斯(Dorogheos of Gaza) 解釋得好:當人們沉浸於禱告中,定睛在神身上時,彼此更加 凝聚,從邊緣更深進入神的心。或是如同邦迪(Bondi)所寫 的:「神為了這個俗世的世界創造了我們,並把我們置於其 中。真正的禱告是在過著一個平凡的生活,留意這個世界,與 神維持友誼中產生的。」對邦迪而言,禱告就是去愛。事實 上,去愛就是去禱告!「他很會禱告,他很愛人」1。將禱告總 結為與神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方式啊!我們雖然看 不見這位神,祂卻真實地活在我們人類的關係中,禱告便在這 關係中找著其真正的本質。 柳海龍博士的《欣然相遇》令人信服地主張:正是這個錯 綜複雜的關係網,引導我們更深進入神的生命與這世界中。柳 博士多次注意到當代文化缺乏內涵,禱告缺乏實用指南,於是 著作此書,教導人們如何禱告。柳博士寫了一本極具深度和廣 度的書,讓我們看到,從最早期至現代的禱告書籍,作者在基

1 Roberta C Bondi, To Pray and to Love (Minneapolis:Fortress, 1991), 119

周 序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1

21

2014/1/22 下午 02:20:45


督教傳統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知識。柳博士個人廣知各種不同 的禱告方法,因此他的論述直達人心。他所聚焦的屬靈經歷, 或許是最難以描述的:我們如何從禱告的人進入到我們即是禱 告本身。 柳海龍博士的《欣然相遇》對任何一位渴望加深與神親密 關係的基督徒而言,都是一本既重要又扎心的書。這不是一本 略讀即可的書,而是需要慢慢閱讀,細細品味,然後把它當作 好友,放在書架上,時常造訪。因為它不只是一本關於禱告的 書,也是一本關於受禱告所塑造的禱告者的書。

周學信 博士 中華福音神學院專任教師

22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2

2014/1/22 下午 02:20:45


有關作者和本書的中譯本

基督徒生命的培育、塑造與成長,是我服事以來一直所思 考和渴望探究的主題。所以在1995年由板橋靈糧堂差派至韓國 耶穌院(R. A. Torrey Ⅲ於1965年設立的基督徒共同生活團體) 服事之後,便向人打聽在韓國是否有這領域的學者專家。隨即 有人向我提及柳海龍教授,但因服事忙碌,一直到2008年才有 機會見到柳教授,聆聽他的教導、閱讀他的著作。柳教授在韓 國的神學教育界,可說是專門耕耘於靈性神學教育的第一人, 不只在教育領域的開拓與扎根,也同時從基督的信仰和靈性的 角度,針對教會的牧養及信徒靈命形塑的事工提出省思與諍 言,其努力與用心所帶來的結果,非常受神學教育界及眾教會 的欣賞、肯定與尊重。 當我閱讀柳教授的《欣然相遇 ─ 禱告的體驗與靈命導 引》時,心中有很大的震撼,那是一種心靈的貼近!在我閱讀 這一類的西方著作時不曾有這樣的體會,其原因除了內容的深 度、廣度,精闢的理論和實用性之外,另一原因是:作者是東 方人!我們人類是受文化塑造的存在,因著心靈、情感、文化 特質的不同,在與主耶穌基督的位格間的交往(禱告)以及靈 命導引的事工上,東方人和西方人呈現相當的差異性。我體驗

23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3

2014/1/22 下午 02:20:45


到本書能更貼近同為東方民族的台灣基督徒,提供非常實際的 幫助,因此渴望將此書引介給台灣的弟兄姊妹們! 有 關 本 書 的 一 些 專 門 用 語 , 如 靈 命 神 學 ( S p i r i tu a li t y , Spiritual Theology),靈命導引(Spiritual Direction),靈命 導引者(Spiritual Director)等的中文譯詞,同工們因考量其 詞語的內涵、意義和範圍,幾番的推敲和商議,便決定不用 「靈修學」、「靈修輔導」、「靈修導師」、「靈命導引者」 等用語。另外「咒術式的禱告」一詞對基督徒來說可能會感 到突兀,它要表達的與其說是禱告的方式,不如說是禱告的 心態,就如耶穌所指責的,如同外邦人一樣重複一些空話, 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心中的律動」(Interior Movement)指的是內在所浮現的一些情感、情緒的反應和波 動,甚至是一些想法的浮現。「反覆禱告」(Repetition)指的 是在經過禱告的反芻(Review of Prayer)之後,注意到我們禱 告時心中的律動,若感到有需要再進深的對話或聆聽的部分, 則針對該部分再次的禱告。另外有關第十二章「禱告操練」讀 者可自行按照書中的導引進行操練,但若能有機會讓有經驗的 靈命導引者帶領,當會有不同的果效! 2009年底我回到台灣和一些對華人基督徒靈命導引、培 育、塑造等服事有負擔和異象的同工一起配搭事奉。令我很感 動的是,每一位除了在各教會、機構承擔重責,忙碌服事,還 要額外抽出時間、心力投入這樣的事工,他們真是對基督耶穌 非常慷慨的服事者!這個團隊過去四年來除了一起商討事工的 方向、提供靈命導引者的培育訓練,本書的出版可算是我們的 服事團隊獻給主耶穌基督和祂的華人教會一份小小的禮物,相

24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4

2014/1/22 下午 02:20:46


信主悅納我們所獻上的,也期望本書能對華人教會實質的福音 化有些許的助益!而我們的團隊也會繼續地往前進,按著主的 心意,在華人教會的靈命培育事工上與眾教會一同盡心力!

各位在主耶穌基督裡的同工

洪素榕 2013.9

有關作者和本書的中譯本出版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5

25

2014/1/22 下午 02:20:46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6

2014/1/22 下午 02:20:46


1 敬虔生活:神學與經歷 敬虔與學問, 透過禱告相扣在一起。 禱告,讓習得的知識轉化成經歷。 而靈命導引, 不但使經歷得著分辨, 更帶領人步上新的靈程。

27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7

2014/1/22 下午 02:20:46


十多年來致力於神學教育,時常遇到一些神學家、神學生 或教會牧者問起︰「攻讀神學,意味著什麼呢?」關於這個問 題,我所屬的長老會神學院院訓可提供一個答案。攻讀神學, 乃是對於「學問與敬虔」的切磋與琢磨。就神學教育而言, 「學問」意味著對神知性的探索。透過神學,我們試著從多重 角度來認識神。因此,神學就是一種透過系統神學、聖經神 學、實踐神學、歷史神學,來研究、學習有關神的知識。 那又何謂「敬虔」呢?敬虔就是在前述基礎上活出的生 活。敬虔並非停留在思辨層次的名詞,它更是需要實踐的動 詞。每個人由知性的神學基礎,活出基督徒的生命,也就是構 築基督徒的自我認同,造就屬靈品格,建立與他人之間愛的關 係。統括這一切的生活過程,就是活出敬虔的生活。 要如何讓知識連結到敬虔生活呢?眾所周知,學問不會 自然而然造就出敬虔。就像今日神學教育中,常被提出「知行 之間的鴻溝」問題。因為即便學問造詣不斷深化,也不能保證 一定能活出敬虔。顯然,我們需要開啟知識與敬虔這兩個領域 的通道,而靈命神學(spiritual theology)就是針對此一課題的 學問。靈命神學,與其說它是在系統神學、歷史神學、聖經神 學、實踐神學之外的一套新神學體系,不如說是致力連結這些 神學與敬虔的一種研究。中世紀神學大師及神祕主義者安瑟倫 (Anselm)在這兩個領域上有很好的連結。以《上帝本體論》 (Proslogium)為例,雖然一直以來後代神學家皆以系統神學 視之,但若仔細查閱,會發現安瑟倫的真摯禱告生活建構了神 學,並進而由神學薰陶出更豐盛的禱告生活的過程。此著作以 證明神存在的本體論聞名於世,但並非單純的知性產物,而是

28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8

2014/1/22 下午 02:20:46


安瑟倫禱告生活的結果。換句話說,安瑟倫透過禱告的敬虔生 活,孕育出他的神學系統。1 從這個角度來看,安瑟倫的神學為 靈命神學,而得以讓其神學走向靈命神學的核心要道,就是禱 告了。 敬虔的意義非常廣泛,但在實踐上,簡單的說就是禱告生 活。禱告讓神學走向敬虔、讓敬虔走向神學,是連結二者最核 心的行為之一。這裡所說的禱告,不單單是滿足內在欲求的工 具與手段,而是一種讓神學真理提升到經歷層次的行為。更是 透過聖經真理,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行動。所以禱告超乎自我 滿足,期望達到聖經或神學的目標。當出自意識與習慣的禱告 被建立時,禱告者自能敏於聆聽神要傳達給他的旨意。這讓禱 告者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誠實回應神旨意的渴望。日積月 累下來,與神的關係會變得更加親近與成熟,也讓神學與滿有 活力的敬虔生活緊緊相扣。因此,為了對神的心聲積極回應, 我們必須敏銳察覺自己內在的律動和經驗。 人常說信仰需要有經歷。那麼,何謂「經歷」呢? 從詞典定義來看,經歷是指︰「在各次主觀經驗中,直接 意識到的內容或過程。」所謂經驗,表示「透過感官(senses) 得到對事物的認知」。我們可以從這兩個定義來說明信仰的 經歷:「先用理性認識信仰內容,再於某一契機或內在驅力之 下,透過感官,主觀又直接地經驗所認知的知識」。比起客觀

1 St.Anselm,Basic Writings,Proslogium (La Salle,IL: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 1988),pp.52-53︰「請教導我尋求祢的路。當我尋求祢,求祢顯明自己。因為若沒有 祢的引導,我不得尋見祢;若祢不顯明自己,我也不得遇見祢。讓我在愛之中尋求 祢,在尋求之中來愛祢。我尋求理解,不是為了信。我信,是為了理解。」

1. 敬虔生活:神學與經歷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29

29

2014/1/22 下午 02:20:47


事實,經歷較為主觀。但與其說主觀或客觀,不如說是介於中 間的一種經驗。因為客觀是一般被接受的知識內容,而主觀是 不可知的內在律動。信仰的經歷,是在這知識內容與內在律動 之間形成的。故此這第三種作用,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歷式信 仰。意識到這份經歷式信仰之後,才會直接影響我們的人格以 及成熟度。在我們獲得的知識與經驗中,一般來說,知識佔的 比例更大。因為我們無法經驗到所知道的所有知識。但那少部 分的經驗,依舊可以在我們面對相關的知識時,幫助我們理 解、接受。正如在禱告中的瞬間經歷,可以讓許多聖經、神學 知識變得真實。因此,每個人需要客觀地面對自己內在的種種 經歷。 靈命導引能幫助人,將主觀經驗轉化為客觀知識,並進而 對此客觀知識有更深的認知。因此,在對某一經歷有客觀性覺 察後,能進而獲得更進一步的經驗,就是所謂的靈命導引。因 此進行靈命導引,被引導者需要具有主觀的屬靈經歷。 要如何確定這些有關神的主觀經歷並非出於自己的想法, 而是從神來的呢?深度心理學認為,我們無意識的世界,不斷 受到超越界來的驅力影響,而且那往往是人類無法透過感官得 知的。這樣的驅力除非進到意識層面,否則就難以覺察。這趨 力可透過意識中的世界文化、後天形成的知識,以及心理結構 得到解釋。因此我們的經歷,都很難會有絕對純粹的客觀,因 為會受到自己思考和文化框架的影響。但那原本的驅力確實存 在。也就是說,浮現在意識層面的經歷,在之前是有經歷式的 知識存在。若引用卡爾.拉內(Karl Rahner)的用語,這就是

30

禱告體驗 與 靈命導引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30

2014/1/22 下午 02:20:47


「未主題化的知識」(unthematic knowledge)2。因此屬靈分辨 的課題,在於找出:傳達到意識的經歷,與之前未得到主題化 的知識之間,到底存在著何種關係?起源是什麼?聖法蘭西斯 曾舉出這樣的例子:他在聖達米諾(San Damiano)教堂禱告 時,清楚聽到主的聲音:「你要修築我正倒塌的殿。」當時他 沒有從宇宙性教會的觀點解釋這句話,因此認為神指的「殿」 是他眼前日漸殘破的教堂。於是他開始著手進行全面的整修與 重建,結果是白忙一場。後來他才明白,那「正倒塌的殿」是 指教會的屬靈光景。因為中世紀歐洲教會日漸衰落,主命令他 改革並復興教會。由於當時教會內部充斥著威權主義,加上十 字軍戰爭,而社會也面臨封建主義瓦解、城市商業主義抬頭, 歐洲正一步步走向物質主義的墮落之路,所以神命令他要重新 樹立基督的價值觀。聖法蘭西斯至終為了實現這一價值觀,以 預言式的行動建立了追求清貧的托缽修會,最終更新教會,帶 來當代修會的改革運動。

2 請參考William V. Dych,「Theology in a New Key,」in A World of Grace︰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s and Foundations of Karl Rahner’ s Theology, Edited by Leo J. O’ Donovan(New York︰Crossroad, 1989), pp.4;Karl Rahner, Foundations of Christian Faith︰An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 of Christianity(New York︰Crossroad, 1989), pp.2443.

1. 敬虔生活:神學與經歷

欣然相遇-內文修改20140122.indd 31

31

2014/1/22 下午 02:20:4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