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自序
目录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6 为何读圣经常觉得沉闷与枯燥乏味 12 圣经的名称、名义与目的 16 圣经的宝贵与超越性 27 圣经是神的道 36 圣经的主题、内容、分卷与表征 47 圣经的启示和灵感 55 圣经的来源 — 正典的形成 67 基督教的ABC兼谈论圣经的权威 79 圣经奇妙的能力与功用 圣经简易读经法
88 113 119 126 134 142 147 158
七种主要的读经法 读经的“十”字要诀 读经的另一些要则 掌握并了解整本圣经之主题 明白圣经之诀窍 — 研究有关经卷之“导论” 旧约与新约关系的对比 旧约与新约间的背景 新约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状况
圣经有多真确 168 176 180 189
圣经到底有多真确 怎样证明圣经是上帝的话?请不要引用圣经 世界名人论圣经 圣经的抄本、译本、统计数字等知多少
圣经的应用 200 211 213 216
圣经的应用与现代生活 附录 (一) 圣经目录歌 (二) 因圣经所生的安慰 (三) 贪财为万恶之根 3
自序 有 不 少 人 ,初 读 其 他 宗 教 经 典 时 ,总 觉 得 文 字 深 奥,苦涩难明;面对基督教圣经时,难免也带有类似成见 与感觉。其实圣经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学作品,也是销路最 多最广,最容易读,最多人喜爱读的经文。为解除这些根 深蒂固的成见,故有此书之作。 此外,笔者希望给那些初闻福音,刚刚信主有心追 求明白圣经的人提供一些帮助,为叫他们“知道所学之道 都是确实的。”(路一4)信心得到坚固,在这末世苦难 世代不致动摇,靠主站立得住。 其次,想借着这本小书,给一般信徒一点鼓励,不 致以为圣经是一本难以明白的“天书”,消除他们那种“ 敬”而远之的态度,鼓励他们多读圣经,帮助他们明白圣 经,应用圣经,明道而行道。 最后,盼望本书给一些同工,同道们以及神学生, 在事奉主传讲信息,讲解圣经时也可作为参考,也让教会 的查经班,主日学,培训班,延伸制神学教育,可作为课 本或参考之用,更可作为传福音布道之用。 于此末世,风雨飘摇动荡不安金融危机与天灾人祸 交迫时。我们还是要高举圣经,我们的口号仍是“回到圣 经”(Back to the Bible)以及“惟独圣经”(Solo Scripture) 愿主的圣名得着一切荣耀 — 阿门。 陈润棠 2009年2月7日,元宵节前夕 于印华基联(PGTI) 4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书 本 一
圣
经是
的 样 怎
味
乏 枯燥
与 沉闷 得 觉 的 经常 义与目 圣 读 名 为何 名称, 越性 的 超 经 与 圣 表征 宝贵 与 的 卷 圣经 神的道 ,分 容 是 内 圣经 主题, 的 灵感 形成 圣经 启示和 权威 的 的 典 的 经 正 圣经 来源— 论圣 谈 兼 的 用 圣经 的ABC— 与功 教 力 基督 妙的能 奇 圣经 5
为何读圣经常觉得沉闷与 枯燥乏味
一般来讲,不信者或未信主者,未知圣经的价值与 宝贵,更有一些人心存敌意与误解,难免有不屑一顾的成 见。 东南亚数国生产的果王榴梿,外客未曾吃过者,远之 嗅到其味而远避惟恐不及,直到有一天亲尝其甜美味时, 即吃上瘾,爱不释口:一到泰国、大马或印尼,到处找榴 梿,一找到即买回去吃,等不及的即蹲在路旁马上就地解 决,吃得欢天喜地赞不绝口。因贪爱吃榴莲,马来人有句 话说“宁愿当掉沙龙(裤子)买榴莲吃”!这并非言过其 实,乃形容其吸引人的魅力。 当一个未信主者初次接触圣经时,觉得厚厚一册圣 经,沉甸甸的有点惶惑,不禁眉头紧锁不知从何开始读 起。这时传道人与信徒应好好劝勉,鼓励之开卷有益,开 导帮助他们,让他们慢慢地读出“味道”来,如同爱吃榴 梿一般。 初信者或一些信徒不喜欢读圣经,觉得索然无味,不 是因为不爱之或不爱教会,只是读起经来味同嚼蜡,提不 起兴趣,可是兴趣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追根究底有些人真 的不知不明圣经的宝贵与超越性或心窍未开者,应以本书 6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第三章讲到圣经之宝贵与超越性激勉他们。我们殷切地期 望,每个人都从圣经得到好处与祝福。有些不懂得珍惜圣 经与其宝贵的人,笔者愿以亲身经历之见证勉励之。 1949年,中国大陆无神主义政权执政后,不久教会 即遭迫害,圣经与诗歌皆被没收。特别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教会遭受空前的“浩劫”,传道牧师多被 抓下监,圣经被搜查烧毁,谁若藏有圣经的就有生命的危 险,故此那时圣经几乎灭绝。1978年底略为开始松绑,许 多转入地下的信徒苦无圣经,迫得用手抄。当时笔者在马 来西亚吉隆坡事奉主,曾在1979年11月间冒险带了些圣经 去探亲并送给需要圣经的人。当时取道从香港到澳门,抵 广州后,因知福建厦门对岸小岛鼓浪屿有一姐妹急需圣 经,故特乘搭火车从广州,经韶关、衡阳、株州、鹰潭。 去到福州整一天半的时间绕了一大圈,又从福州花了六小 时坐公共汽车下到厦门。白天去走访鼓浪岛探路,晚上 七八点再化装成当地人 (那时男的全穿粗蓝布衣服,福州到厦 门中途停车小息没有“粮票”买不到食物饿得半死)。去到麦姐 妹家门口,见有灯光,敲门约15分钟没有回应没有人敢开 门,不得已小声喊其名字。约二三分钟后,一中年妇女打 开门,看出她满脸惊惶紧张而问我找谁,我随即问妳是否 麦xx姐妹。她点头称是,我马上伸手握其右手说:“我在 主里向妳问安。”她一听见马上放下心头大石,知道我是 同路人,便面露笑容,我随即低声说送圣经来并示意快关 门,关门后她带我到后面一饭厅,看见她70多岁的老父亲 正伏在小桌上在暗淡的灯下抄圣经,正抄到旧约以赛亚书 的上半部,我向她父女道明来意后,即从一小袋里拿出两 本中型圣经,一交到麦姐妹手中,想不到她马上掉下眼泪 7
来祷告说﹔主啊,我感谢祢,我渴想得到两本圣经,祷告 了快三年,祢今晚真的差派“天使”(初时她怕得以为我是 公安人物) 为我们送来两本圣经......”见此情况我自己 也不禁流下眼泪来! 花了好几天的路程,乘飞机,搭火车,公车、过渡 轮,从广州绕道经湖南、江西,到福建福州、厦门才到鼓 浪屿,特地去送两本圣经给渴慕需要圣经的人,乃一生传 道中不能忘的经历,但那时想不到竟扮演了“天使”的角 色,这都是主的恩典。 从上述实实在在的见证,你会不会感觉到得到一本圣 经是何等宝贵何等难得何等幸福的一件事! 今天教会信徒不读圣经,信徒自己个人有亏欠,而 教会的牧者领导层很少鼓励教导信徒读圣经。主日崇拜讲 道时少用圣经或根本不用圣经,造成信徒觉得圣经可有可 无,不加重视,什至枯燥无味,这些人也需要不断地提 醒! 另一则实在的见证可唤醒我们。年青的信徒常问:如 何明白上帝的旨意?神的旨意常在圣经显明,若不经常读 经怎能明白呢? 约20多年前,香港一对中年基督徒,神只赐他俩一独 生子。当然,夫妻俩非常疼爱这小孩,他们把一切最好的 供应他,也自小悉心栽培他读著名的小学到大学。虽然家 境不是很丰裕,但也积蓄一笔钱,孩子大学毕业后,千辛 万苦也送他到美国入名校留学。这孩子一到美国,差不多 每十天或两星期都写信回来,爱他的父亲也不断回信劝勉 8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鼓励他,特别叮嘱教导应如何处世为人等。可是两年后, 孩子的信渐渐疏远稀少,两三个月才回信一次,回信时总 推说功课很紧很忙。到了第三年几乎整年没有信来。在港 的父母亲焦急难过得要命。一连两三天追一封信去问,以 为孩子发生问题,那知却如石沉大海,父母更以为他在那 里出了灾祸或遭不幸,更加担心挂虑难过,最后为父者忍 痛且花一笔钱亲自飞去探问究竟,到达该城后,直接叫一 辆德士赶去大学校园找其子。谁料到一见孩子好好的没有 什么疾病或意外诘问何以不回信,支吾推说功课太忙,他 总算安心。过后拟找德士去旅店。突然阴云密布狂风大 作,大雨倾盆而下。不久校园周围积水如同泽国德士不能 进,其子勉强留他在校舍在自己房里过夜,也好可以促膝 谈心。这位做爸爸的被带到宿舍房内,稍坐片刻拟从壁柜 的抽屉里拿一条大毛巾洗澡时,竟然发现一大堆连年从香 港寄来给儿子的信,原封不动没有开过丢在里面,当场气 得几乎昏倒。 天父上帝给我们的“信”,就是圣经,里面有许多宝 贵劝勉教训的话,如果我们丢在一旁或束之高阁,怎能明 白祂的训诲与旨意呢?不读上帝寄来的“家信”,天父上 帝岂不同样难过伤心吗?可惜有许多基督徒,虽知道《圣 经》的宝贵,但不喜爱去读它,只把它束之高阁,作为点 缀而已。曾有一位牧师到信徒家中探访,顺口问他有没有 读《圣经》及灵修?那信徒说有,随即从书架上拿出一本 《圣经》来,忙用布抹去上面的灰尘,随后打开《圣经》 时,见有一副眼镜夹在里面而欢喜地说:[我这眼镜不见 了三年找不着,原来在这里。]可见这信徒在三年前曾读 过《圣经》,以后就没有读了。 9
爱神“及”书 诗1:2:“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 为有福。” 诗人能“昼夜思想”神的话,是从“喜爱”开始, 这种对读经的“喜爱”,是因爱神而产生出来的。俗语 说:“爱屋及乌”表示爱神也爱神的道。又如一对彼此恋 慕的弟兄与姐妹,当对方有“情书”寄来时,你会不会看 了又看,看后心里觉得甘甜无比? 徒17:11:“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 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 庇哩亚信徒意欲贤于别人,遂甘心领受真理 (表示并 不疑惑或反驳),天天查考圣经(表示并不一曝十寒)。“贤 于”的原文是个比较似形容词,字意“优胜些”,即俗 话:“要好过。”(英译more noble than)是一种竞争心理 的表态。竞争心态本身不但没有错,竞争心态在正常发展 下可助社会进步,使人得益。 读经不妨有一个竞争心态:“要好过”别人,这种竞 争心态在属灵知识上是一种追求心——进取心,不甘落后 于人,是良性的,对己有益的。
善用时间 (TIME) 读经时间的选择是重要的,只是人人生活的方式不 一,若能硬性规定一定要守晨更灵修 (赶上班、上学、搭
10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车、值夜班的人另当别论) ,而是按人的个别情况而定,不
需千篇一律。不过也不要选择一些对己不利的读经时间, 如睡觉前,拿起圣经,先默祷安静片时才读。读经的时间 人人可以不同,可是原则有二: (1) 将每日最好的时间奉献给神,与神密交。有人早上是 最好的时段,有人是其他时间,总之,把最好的时间 腾出来,与神有约。 (2) 时 间 定 在 何 时 不 是 最 重 要 的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 恒 常” (Consistent),不要一曝十寒,而是要持之以恒。 除了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外,另一要紧的原则是时间 的多少 (amount) 。圣经教育者 H.Tendricks 一次上课时 说:“读经时间在何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的长 短。”(The WHEN of time is not important, the AMOUNT is) 这实在是读经的秘钥。换言之,读经的成果在于你放 多少时间在其中。
11
圣经的名称,名义与目的
圣经是什么?它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圣经乃是基督教的经典。 圣经现已被译成两千四百五十四种文字,世上没有任 何一本书有这么多的译本,故乃名副其实的[天下之大经] 圣经,简单的说就是神的道。(来四12) 圣经分两大部份,头一部为“旧约”,后一部叫“ 新约”,合而成之即[圣经]。[圣经]这两字是来自希腊 文Biblia(路四17)。它是单数名词Biblion的复数形态,所以 Biblia的字意是[丛书]。因此,圣经是一本书,同时又不 只是一本书,而是由六十六本书集合而成的一部书。英文 Bible从希腊文转借而来,原意也是书,加上定冠词The以 后,可以译为[书中之书],所以中文译为[圣经]来表达它 是非常正确恰当的。 旧约与耶稣时代,犹太人常用[书](The2Books),[圣 书](The Holy Books),[律法书](The Books of Law)等词来指 称他们的圣经。(但九2。另参次经,马加比台书三34,十二9) 新约的作者论到前述经书时,常用[经] (太二十一42) ,[圣经](罗一2),[律法](约十二24),[摩西的律法, 先知的书和诗篇](路二十四44),[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
12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徒二十八23)等来表示。
中文[圣经]这本书的正名是[新旧约全书]。为什么 称它为[新旧约]?它是源自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三章14节之 用法。保罗在这里称初期教会所使用的犹太人的经典为 [旧约],而保罗之所以用[旧约]来称呼它,可能是根据 出埃及记二十四章7节以及列王纪下二十三章2节的记载 说:[摩西将[约书]念给百姓听。],[(约西亚)王就把耶 和华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而在同一章圣经, 哥林多后书三章6节,保罗却用[新约]与[旧约]对称。此 外在加拉太书四章二十四节,他提到[两约]。而希伯来 书的作者却称为[前约]与[后约],显然是指两个不同的[ 约]。这[后约]就是[新约] (来八7-8),初期教会的使徒在 主耶稣基督里,体验了先知耶利米所说的另立[新约]的 预言——耶稣在受难前夕,宣称以祂即为救赎人类所流的 宝血立了新约。(太二十六28,路二十二22)故自第二世纪 末叶起,教会的信徒,从主自己的教训以及根据保罗的书 信,自然而然,称耶稣以前的圣书为[旧约],称耶稣以后 的经书为[新约],沿用今日。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合成的经 典就是今日我们手中的[圣经]。 圣经包括两大部,前半部由三十九卷合成,称为[旧 约];后半部由二十七卷合成,称为[新约]。那[约]字从 何而来?有什么意思? [约]这一词,英文为 Testament,圣经内[约]字,通 常译为Covenant。希腊文的[约]字有[遗嘱]之意,新约希 伯来书九章16节作[遗命]。故英文用 Testament来译,因 Testament是从拉丁文转变而来,也有[遗嘱]之意,因此 13
过去中文圣经最初被译为[新遗诏圣书],但Testament也有 [信仰的声明],[信仰的告白]的含义,所以圣书名为[新 旧约全书],也是非常正确的。 事实上,当犹太人谈到[约]时,是指上帝与他们列 祖——特别是亚伯拉罕蒙召时及神与摩西在西乃山——所 立的约。对他们来说,[约]是一种契约,是应许,或是 一种包括双方在内的协约,参与订约的双方——至少一 方——要受“约的约束”,或履行其中的[约言]。 这种[约]并非如同人与人之间站于平等地位与条件而 订立之合同(Agreement)。这是上帝——宇宙创造之主—— 干预人间的事,是祂自己主动与那些愿意接受祂条件的人 们之间,建立某一特殊性质的永久关系。 圣经清楚的说明,这些[圣约]是由上帝提出,以色列 人在西乃山上,神圣、庄严的仪式中接纳的,并誓言信守 的。上帝应许他们与他们同在,保守引领他们,使他们在 世界万族中成为大国,得享美福。但以色列人必须承认并 信靠、敬拜祂——独一的真神,更传扬祂的美德、见证祂 的大能与拯救的作为。继而邀请列国万民加入这[约],同 享福乐。但以色列人并没有信守这[约],也没有实践[约 言]。故后来上帝借着先知耶利米预言要与以色列人另立 [新约](耶三十一31-34)。 [新约]圣经的作者一致地相信,他们已确定上帝已与 订立[新约],而这[新约]不仅不是补充[旧约],也不是代 替它,乃是[实现]并[成全]它。而这[新约]完全成就在这 [更美之约的中保](来七22)主耶稣基督的身上。
14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赐下圣经的目的 1. 使人类得着得救的智慧(提后3:15)。 2. 使人类时时过和平友爱的生活(申6:2﹔4:40)。 3. 使人类处处过富足幸福的生活(申6:3,10-11)。 4. 使人类事事体验神大能的生活(申6:21-25)。 5. 使人类代代过敬畏神 (即像神) 的生活 (申6:2,13,24 ﹔10:12,20)。 6. 使信徒学习应用圣经作争战的武器(弗6:17,来4:12) 7. 使信徒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正事(提后3:17)。 8. 使信徒在患难中,病痛中,得安慰,得鼓励得力量(罗 15:4-5、诗119:165。46:1-3)。
15
圣经的宝贵与超越性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 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 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 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都比金 子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十九 7-10)
[祢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使愚人通达。](诗 一一九130)
婴孩的成长需要适当的食物,基督徒生命要强壮, 也需要属灵的粮食,那就是圣经——神的话语。借着圣经 我们得以更多认识神,心中的饥渴得饱足,干旱得滋润, 信心更坚定。圣经是信徒灵命的粮食,生活的指南针,知 识的宝库,得力之泉源,真理的磐石,更是基督徒信仰与 行为最高的准则。故此改教时期,改教家的口号乃是: [回到圣经里去](BACK TO THE BIBLE)。在这末世纷扰的 时代,我们同样高呼:BACK TO THE BIBLE。圣经的价值 与其超越性,以英文离合体(ACROSTIC)分析BIBLE一字并 详解如下: B ook of books 书中之书 I nspired of god 默示之书 B rings life
16
生命之道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L ight of way
路上之光
E verlasting word 永存之道
(一)BOOK OF BOOKS书中之书 所谓[书中之书],表明圣经的价值远超过世上一切的 书籍,乃书中之王,是独一无二的书。无论从任何一个角 度来看,其内容及教训,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 其销售量,都是世界第一的。 一本书销量的多寡,可以看出读者对这本书的需求情 形。我们查一查这本书的销量大不大?读者多不多?读了 以后还有再读的价值吗?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吗?是否日 子一久就被淘汰无人问津?还是能继续不断的吸引读者? 从这些方面就能判断这本书是否有价值。 出版一本中文书,通常先印两三千本,销完后再版, 一般上再版时,会印少一点约一两千本,这么最多五、 六版即已滞销。这已算是比较畅销的书,较差的更不必说 了。而圣经是世界上译本最多最畅销的书。根据联合圣经 公会2007年底最新报导,现已译成2,454种文字。每年全 世界销售量达两千七百万本,平均每天销售两万本,任何 世界名著,若与圣经比较,无不黯然失色。 中国过去禁止圣经,可是改革开放后,起初印三万五 千本。到2008年南京爱德基金会已印了五千万本圣经。此 外,另印了十万本08年奥运圣经纪念本,何等奇妙。 圣经之成为圣经,成为天下第一奇书,成为书中之 17
书,自有它的种种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因为这是 [神的道]适合每一个人的需要,并非人的思想的产品。世 上许多书出版后不久,即被遗忘;许多书读过一次就索然 无味,不堪再读,但圣经则不然。现在仍有成千上万的人 在阅读研究,许多人越读越觉得甘甜如蜜。 一个读过万卷书而未读过圣经的人,是一个不懂得读 书的人。一个读过万卷书而后再读圣经的人,他会觉得与 圣经[相逢恨晚]而爱不释手。
(二)INSPIRED OF GOD默示之书 圣经是出自神的心意,不是出于人意。圣经是一部 伟大的著作,但作者不只一人,乃是许多人在不同的时代 里,在不同的地点,被上帝的灵所感而写出来编集的。 圣经的[灵感]与伟大的小说家,文学家或音乐家的 灵感是不同的。照圣经的意义看,灵感就是神的灵管理引 导圣经的作者,使他们写出他要写的,和保守他们不至于 发生错误。[默示](提后三16)真正的意义是[神呼出来的 气],其最终的结果-圣经。 圣经新旧约全书六十六卷,从头到尾所讲述的主题 一样——耶稣基督。这是圣经乃[神的灵默示]而来的,最 好的说明与证据。圣经的第一卷创世记,写成于主前一千 五百年间。最末后一卷启示录,约写成于主后一百年间, 时间上前后相距约一千六百年之久。而圣经六十六卷作者 共四十位左右。他们中有宗教与政治领袖—摩西与撒母
18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耳,有军事家--约书亚,有君主——大卫与所罗门。有祭 司——耶利米,有的是牧羊人--阿摩斯,有作外邦人的总 理——但以理,有的是税吏——马太,有的是渔夫——彼 得与约翰,有一个是医生—路加。他们之间的时间不同、 事业不同、著书地点不同。思想、个性、环境、背景,学 识各方面都不相同,而能写成一部奇绝妙绝的书--圣经。 主题一样、中心思想一样毫无冲突矛盾,真所谓天衣无 缝,这是圣经乃神所默示的最好的明证。 比方说:一个中学老师叫一班四十个学生写作文, 限两星期交卷,题目自由选。两周以后学生交来的必定每 篇都不相同,有的写:[我的志愿],有的写:[科学救国 论],[周末雨夜]、[生活杂感]、[时代的挑战]、[太平天 国史的回顾]、[香港太空博物游记]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 足,绝不可能大家不约而同的写[孙中山先生传读后感] 这一题的。但若是那老师定下一个大题,叫大家写有关 [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话,则四十个学生环绕着这大题,从 不同的角度来写。有的写孙中山的简史,有的写轶事,有 的写他的理想,奋斗精神、革命经过、他的主义学说等 等。四十多篇文章交来虽然所写不同,但都集中在[孙中 山先生]身上。为什么?因老师已定下大题。同样的,圣 经的主题[耶稣基督]由上帝而定。然后上帝的灵感动圣经 的作者们环绕着这题目来下笔,又再感动初代教会的领导 人,在圣灵感召引导之下经开会研讨议决而编集成一整本 书——圣经。 人的本性,为某人写传记时,必定讲好不讲坏。歌功 颂德表扬称赞惟恐来不及,而将那人的败行劣迹,尽量隐
19
藏遮羞,绝不会记下或宣扬,正所谓隐恶扬善。世上其他 的宗教经典,也是如此。 而圣经的作者却不隐瞒,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先祖、先 知,甚至他们所最崇敬的大卫王,他们的软弱失败,大卫 王的借刀杀人,犯奸淫的丑史,原原本本全盘托出。这正 表明不是人的私意,乃是上帝的灵假人的手笔,不偏不私 地以公正的笔调记下,作为后人的警戒。这也是圣经是神 所默示的强而有力的见证。
(三)BRINGS LIFE生命之道 圣经不是什么游记指南,或医药顾问之类的书,它是 人生的拯救与安慰,叫人出死入生活命得福之书。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圣经也就是 福音的原本,因而有这能力,要救一切相信的,也要改变 一切相信的。圣经的目的,可由一段经文表明:[但记这 些事 (写下圣经)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 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二十31)。 圣经的目的是要指引我们得神所赐的生命。 从来没有一个人,因读小说、报纸、杂志,书报或 其他书本而得救,而获生命,惟有圣经能赐人生命,更赐 人新的与永远的生命。世上的书能供应我们常识与新知, 好书自有其价值,但也有误导人生的方向,更有不少低级 八卦的书报杂志能污秽人心,害人不浅,故读书人不可 不慎。历代无数的信徒,他们生命的改变,都是圣经奇
20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妙能力的表现。第四世纪一个放荡不羁败坏如浪子北非的 青年人奥古斯丁,因偶尔在一庭园中听儿童歌唱:[TOLE LEGE TOLE LEGE......]意即:[拿起来念]。他回去一翻到 罗马十三13-14,这两节圣经如同一道光照亮他,又如利 剑刺透他的内心,使他扑倒流泪悔改,当场生命改变成为 圣人。著名的宋尚节博士,也因读了路加福音二十二至二 十四章而得救蒙恩,后来成为中国教会最有能力的传道 人。 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第一次从南美洲的 TIERRADEL FUEGO群岛回家时,他对人说:那儿的人是世界上最落 后、野蛮、没有希望的族类。他说他宁可训练街上的野 狗,不愿去教导那儿的人。 那时有一个名叫TOM BRIDGES的青年人听了他这一 席话,大受感动。他于是请求某差会派他到那地方去当宣 教士。他愿意住在那些世界最落后的人中,立志要帮助他 们。他带了一样法宝去做这种披荆斩棘的工作,那就是一 本圣经。 十二年过去了,达尔文再一次到该地去考察,一上岸 便听到礼拜堂的钟声,又见土人扶老携幼去礼拜堂。一切 都改变了,人们学习了礼貌和文明,追求着信心与爱心。 神借着一个人和一本圣经成就了这桩奇事。达尔文在惊异 中他这样写﹔[我以前曾预言全世界的宣教士们都不能完 成这工作,但这情况奇妙极了。真使我惭愧,因为我的预 言常失败。这是一项最辉煌的成功。]然后他再写一封信 给伦敦差会说:[如贵会的执委会认为我能被选为荣誉会 员,我将感到十分荣幸。]在那信中,他同时附上美金一 21
百五十元的奉献作为支持传福音布道的费用。
(四)LIGHT OF WAY路上的光 诗篇一一九105节说:[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 光。 ] 尽管众说纷纭,对所有的基督徒而言,圣经仍是一本 最神圣宝贵的书,同时也是真理的泉源、人生道路的光, 如何引导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白天的云柱、夜间的火柱。 信徒的一切思想言行,事神为人,家庭生活,处事 原则,一切伦理道德,无不包罗在内,远胜过世上一切格 言,修心养性勉励志行的书。 中国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许多伦理道德的宝贵教 训,我们在圣经里都可找到,而圣经中有许多更高尚更宝 贵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训,在中国的古书以及西方一些讲 哲理的书里却找不到。 怎样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圣经有答案。怎样才能 获得正确的宇宙观?圣经也有答案。怎样得着正确的历史 观?圣经也有答案。 圣经也像亮光,照明每一件事,指引我们的路程,教 导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的生活,显明我们的错失,叫我们 走得正直、合宜。 基督徒不好好读圣经,不只是一大损失,更是危险、 得罪神的事。基督徒怎能明白上帝的旨意?惟有多读圣 22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经,透过圣经,上帝会指示告诉他。除非他不读,自然不 明白。因为诗篇二十五篇12节说:[敬畏耶和华,耶和华 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 ]
(五)EVERLASTING WORD永存之道 [耶和华阿,祢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诗一一九 89)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 而上帝的道,却不被捆绑。](提后二9) 圣经虽这么宝贵,却也是最受人攻击的一本书.在古 代罗马帝国统治之下,为要消灭基督教,曾先后发动十次 的大逼迫,并下令烧毁当时为数不少的圣经。凡藏有圣经 的被搜出后必被抄家灭族。在这火一般考验之下,结果如 何?征服当时世界的罗马帝国终于被灭亡了。圣经却一直 不断的流传至今。 世界上无论哪一本书,若被人攻击必受影响或甚至消 失的,惟有圣经,能一代又一代抵受屹然不动的攻击,反 显出攻击而依然毫无损伤圣经的人辛劳日挫,徒劳无功。 第十七世纪有一位法国的哲学家福尔泰(VOLTAIRE) 曾以轻蔑的口吻说:[一百年后,人的知识进步了,就不 会再有人相信这老古董,若有人须找圣经,只能在博物馆 找到。] 可是福尔泰死后五十年,连他的房子都被圣经公 会收买来作推销圣经的地方。奇妙吗?
23
近代一些无神主义的国家,起初也禁止人民阅读圣 经,用尽种种方法拟除灭圣经。但事实证明[上帝的道不 受捆绑],至终还是允许印行圣经。 不少人没有读过圣经,而盲目的反对圣经,抨击圣 经。也有些人故意阅读圣经,想找把柄诋毁攻击圣经,但 最后反而被光照信了耶稣。 在一百六十多年前,有两位信奉自然神论(DEISTS)的 学者,李特顿爵士(LORD LYTTLETON)和卫斯特(GILBERT WEST),他们认为圣经乃是由猜测杜撰而来的,并决定要 揭发圣经的错误。两人商量分头研读圣经一年半,李特顿 选择保罗改变的故事,而卫斯特选定基督复活的记载来找 破绽作为攻击的要点。他们都是律师,所以一切的证据都 要依照逻辑的程式与法律的程序来精查和批判。可是一年 半后,两人会面时不但没有著书反对圣经,反而都写了为 圣经辩护的言论。不但都深信圣经的记载真实可靠,甚而 为圣经作强而有力的见证,因为圣经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 理,而他们的书现在在英美的公共图书馆中仍能找到。 总之,上帝的道是永存的道,安定在天,不受时间 的限制,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更不受人的捆绑辖制。人若 从地上向天吐唾沫,想污损毁灭圣经,结果却是自己的唾 沫掉在自己的头上,自取其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彼前一25) 耶稣说:[天地要废 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二十四35) 一九八零年十月九日至十一日,香港圣经公会,为了 庆祝该会成立三十周年,也为了纪念[现代中文译本]圣经
24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的出版,举办了一次[世界圣经展览大会],将各地方语言 文字的圣经版本展示出来。展示显得非常成功。 大会的大题即:[天下之大经]。因民国十五年(主后 一九二六年) 西北边防督军张之江将军斥资委托美华圣经 公会代印圣经,并在书面上印上他亲题的大字[此乃天下 之经也]印制后当礼物分送给亲朋戚友与属下。凡接到该 圣经的人,便称之为[天下之大经]。既是天下之大经,当 然与天下人有密切关系。 为此: 你要明白人生的真理么?请读圣经。 你要有智慧么?请读圣经。 你要得着那得救的智慧么?请读圣经。 你要过得胜的生活么?请读圣经。 你要明白上帝的心意么?也请读圣经。 你要明白通天之路么?还是请读圣经。 下面一则故事,深盼对你有帮助:
[一个人真不知该信什么?]小陈说,他是走过来与李 先生谈话的。 [为什么?]李先生希奇的问。 [就在我们本地所谓宗教,就已经分成了不知多少的 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儒教、道教、回教、天主教、基 督教......等,五花八门,叫人头昏眼花,而各宗教都说 自己的信仰对,那么叫人怎样知道到底谁是谁非呢? ] 25
李先生听后略一沉思即反问道:[如果有十多个人怎 样到伦敦去,各人所说的路线都不同,这样当然不能都 对,那么你信哪一条呢? ] 小陈马上回答说:[这点却容易得很。我回去找地图 来看。就可知道那一条对或哪一条不对了。 ] 李先生接着说:[对了,别人告诉你的可不必尽信。 你自己要去拿地图来看。 ] 小陈问:[哪里有到天堂去的地图呢?]他很迫切的 问。因他很想清楚明白。 [这就是。]李先生指着一本圣经,然后又打开约翰福 音六章68节高声的念:[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祢有 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小陈有点醒悟,不禁半信半疑地再问:[这是真的 吗?难道这圣经就是到天堂去的地图?它能告诉我该相信 的是什么吗?] 李先生肯定地回答说:[是的。惟有读圣经,研究查 考这本圣经,你就知道该信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多读多查 考研究呢?]他接着翻到提后三15-17节。请小陈自己读出 来。他就念:[这圣经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 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 没有人能到父(上帝)那里去。] (约十四6)
26
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