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攝影

Page 1

ebook Copyright @ 2016 Pop Art Group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OLOR PHOTOGRAPHY

Text by:


今期講彩色攝影,可能很多攝影人會問彩色攝影有 甚麼話題講?的確彩色攝影早已成為主流,我們的世界 充滿色彩,大家每天都在拍彩色相片,可能覺得毫不困 難,不過想要拍攝精彩的彩色相片,讓人眼前一亮,還 是要從最基本的彩色攝影知識起步,看看甚麼是色彩、 怎樣才能善用顏色、還有色彩和感知的關係等,一起令 你的彩色作品更出色!

版權聲明 本書所有攝影作品除特別註明外,均由出版商拍攝,作者保留一切版權。 本書作者保留本書一切版權,任何人士如未得本書出版人及作者的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以圖像、電子或機械的方式,印刷、影 印、翻拍、掃描、錄像、錄音、翻印、轉載、引用或分發本書的任何部分,包括本書所有文字及圖片。特別嚴禁把本書任何圖文上載到互聯網或貯 存在任何資料檢索系統。報刊書評或介紹可以引用本書封面的縮影及引用目錄頁及引言頁的局部文字。如需引用其他內頁圖文請先得本書出版人書 面同意。本書獨家由博藝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出版人嚴禁本書及本書的其他文字版本在未經本書出版人授權下在香港、澳門及台 灣發行及銷售或轉售。

商標聲明 本書如有提到或顯示任何商標均只屬內容的介紹,所有商標由其擁有人所擁有。

免責聲明 出版人僅向第一手直接購買本書的讀者提供參考資料,出版人、作者及其代理人並無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承諾或保證,亦對任何人使用或參考本 書的內容而引起的任何損壞或損失不附帶任何責任及承擔。

關於出版人其他攝影刊物,請瀏覽:

http://shop.popart.hk 或 www.facebook.com/Photo.Mag.hk

Text by:


彩色攝影一直被忽視了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Rachel Kramer

如果我們說彩色攝影一直被忽視了,可能大家覺得說得過重,不過很多在數碼時代成長的 攝影人,拿起數碼相機的一刻,就是拍攝彩色相片,他們眼中看到的也是彩色世界,一切來得 多麼自然。但是,看到了、拍到了,但不一定拍得好,有經驗的風景攝影師明明看見風光如 畫,還是不肯隨意舉機,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色彩不夠完美,明明是藍天白雲,他們可能覺得飽 和度不夠、對比不明顯,但對初學者來說,可能覺得已經很完美了。 中間的差異就是對色彩 的認識,如果完全不知道甚 麼是色彩的對比、甚麼是色 彩的感覺、如何突出色彩, 那往往就是看見甚麼就拍甚 麼,不懂得選擇更恰當的時 間和機會,尋找更好的角度 拍攝更佳的彩色相片。

數碼攝影本來是黑白?是真的,CMOS或CCD其實

如果CCD和CMOS上面沒 有RGB濾鏡,那它就只能 拍到黑白相片了。

▌ 數碼攝影本是黑白

1

不能分辨顏色,他們只能讀取光線強弱的數據,所以聰 明的科學家在CMSO和CCD上面裝上了RGB濾鏡,讓每

2

個像素只讀取R、G、B一種色光的強弱,然後在影像處 理晶片中混合出千變萬化的色彩。如果你翻查資料,最

3

4

早出現的數碼相機只能拍攝黑白,那時已經是彩色菲林 年代了,但由於CCD和CMOS還沒有裝上RGB濾鏡,所 以只能拍黑白,後來才出現彩色數碼攝影。

5

SD

PhaseOne在近年 推出了沒有RGB濾鏡 的數碼機背,型號是 Achromatic+,據稱 是拍攝了純淨的黑白 數碼相片。

6 1 感光元件上面的Micro Lens 2 RGB彩色濾 鏡 3 CCD/CMOS影像感應器 4 RGB資料被傳 送到影像處理器中 5 影像處理器會組合出彩 色相片 6 最後數碼相片被紀錄到記憶卡中。


彩色攝影簡史 我們的世界充滿色彩,但唯一能「真實」 地記錄我們世界的攝影術卻是由黑白開始的, 當攝影術於1839年公諸於世時,只能記錄光 影的明暗,換言之,早期的攝影術只能拍攝黑 白影像,但人類根本沒有滿足於這一種單色 (Monochrome)的影像,早在1840年代初就開始 有人研究如何記錄彩色的影像,在其後的一百 年間,多位科學家和攝影家分別就記錄及重現 彩色影像的技術進行過不同的研究。早期彩色 影像的顯現了保存效果並不理想,但期間一直 都有改良,令完善的彩色攝影終於在二十世紀 初得以實現。

蘇格蘭科學家詹姆斯‧麥克威爾(James Clerk Maxwell)於1855年首先提出三色的理論, 英國攝影師湯馬士‧薩頓(Thomas Sutton)引 用這一套理論於1861年造出人類第一幅彩色 照片,但當時的彩色影像技術距離能夠真正重 現真實的色彩還有極遠的距離。其後,世界各 地多位攝影師均就彩色攝影進行了大量實驗, 嘗試以不同的技巧重現色彩,包括法國盧米埃 爾(Lumiere)兄弟於1907年成功發明第一種商 業可行的玻璃片彩色影像技術Autochrome。 到了1930年代,美國的柯達(Kodak)及德國的 愛克發(Agfa)分別推出更方便的Kodachrome及 Agfacolor彩色菲林,才正式令攝影進入現代的 彩色攝影世界。這兩種成功的彩色菲林距黑白

1855年

1907年

1930年代

蘇格蘭科學家詹姆斯‧麥克威爾 (James Clerk Maxwell)首先提出三色 的理論。

法國盧米埃爾(Lumiere)兄弟成功發明 第一種商業可行的玻璃片彩色影像技術 Autochrome。

美國的柯達(Kodak)及德國的愛克發(Agfa)分別推 出更方便的Kodachrome及Agfacolor彩色菲林。

▲這其實不是彩色攝影,而是在黑白 相片上塗上色彩,費利斯‧貝亞托 (Felice Beato, 1834-約1907)在1863 年到1877年於日本拍攝的相片。

▲喬治‧蕭伯納是一個熱愛攝影的人, 這是蕭伯納拍攝科伯恩的人物相片。

▲1938年,威廉姆斯拍攝的菲斯塔威爾陶器照 片,當時已經開始出現彩色菲林。

1980年代

2000年

英國攝影師湯馬 士‧薩頓(Thomas Sutton)引用這三 色的理論造出人 類第一幅彩色照 片。

攝影全面進入了彩色時 代,黑白攝影自此變成 攝影藝術家的玩意了。

新世紀來臨時,數碼攝影開始取代菲林攝影, 拍攝彩色相片已經是平常不過的事。

1990年代 ▲1861年,麥克斯韋讓倫敦大學國 王學院的講師兼攝影師托馬斯‧薩 頓,為他的試驗製作彩色負片。

數碼相機面世,剛開 始只能拍黑白數碼相 片,但很快就轉變為 彩色數碼相片。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 licenses_by_2.0_Thomas Claveirole

1861年


攝影的發明大約100年,但它們後來卻只需要多 二至三十年的光景,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中後 期,就已被攝影人廣泛接受,並在消費市場中 完全取代了黑白菲林的地位。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當人們往攝影店舖 購買菲林時,已再沒有人會問要黑白的還是要 彩色的,因為攝影在那個時候已經全面進入了 彩色時代,黑白攝影自此變成攝影藝術家的玩 意了。甚至,連極講求速度的新聞攝影亦已在 1980年代中進入彩色年代。到了1990年代數碼 相機面世時,雖然曾出現僅可拍攝黑白影像的

DSLR,但這一種拍攝黑白數碼影像的產品根本 未曾在市場上流行過,因此可以說攝影進入數 碼年代,也就是一個彩色的數碼影像年代,僅 有極少數攝影家仍堅持以黑白菲林拍攝,或把 彩色的數碼影像轉為黑白影像展示。 雖然時至今日,數碼攝影是徹徹底底的彩 色攝影世界,拿起任何數碼相機一按快門,便 可以得到極佳的彩色影像,但由於色彩是極複 雜的影像元素,學習攝影若能對色彩多作了 解,對利用色彩作藝術的表達或訊息的表現, 均十分有用。

TIPS ▌ 活用自訂白色 平衡 數碼相機雖然有多種預設的 白色平衡,只有自定白色平衡才 可以準確地把偏色完全矯正,其 原理是利用中性色物體把偏色校 準。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Kevin Dooley

紅色、橙色、黃色 等,光波較長的顏色 屬於「暖」的色調, 給人溫暖、熱情及活 動的感覺。


色彩只是電磁波

▌ 波長的單位 波長的單位是nm (nanometer),稱納米或納米 1nm,是足1x10-9m,即十億分之一米,以往也有稱 毫微米,1毫米(mm)是1x10-3m、1微米(mm)是1x106

m,相乘即1x10-9m。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 by_2.0_The 5th Ape

嚴格來說,物體本身其實並不存在固定的 實質顏色,我們看見物體上的顏色,其實是看 到物體表面所反射不同波長的光波,因此,物 體的顏色會因為照明的色光而有所變化,例如 我們看到綠色的樹葉只是因為樹葉只能反射綠 光,而吸收了光譜中其他的色光;而嚴冬的雪 地會把光譜中大部份色光全部反射,所以我們 便能看白皚皚的雪地,反之,黑色的物體則把 絕大部份光色吸收,所以就看不見有色彩,題 外話,亦由於黑色物體吸引了大量的光,因 此,陽光下的黑色物體比白色物體更熱。 由於物體的顏色由其反光的情況及照射的

光線所決定,因此,若光源的光譜改變了,那 麼它的顏色也因此會改變。例如,在正午日光 下,我們看見的「白紙」是「正常」的白色, 但在到了黃昏時看同一頁「白紙」,就因為光 譜中的波長長了,令色調中的紅調重了,「白 紙」便會偏橙紅色了。

▲色彩無處不在?應該是說我們周圍都是能夠反射不同光 波的物質。

觀察者

光源

物體

▲我們之所以看到景物上的顏色,是因為景物表面反射不同 波長的光波。

▌ 電磁波頻譜 Gamma

紫外線

FM

紅外線

X射線

雷達波

短波

TV

AM

可見光

380nm

▲光線是一種光波,而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光波只是很少範圍。

780nm


可見光的範圍 我們看到的光主要來自太陽,亦即是自然 光中的日光,隨著時日及天氣的變化,我們可 以看到不同的偏色的光;原因是白色的日光光 線的光譜其實由一系列不同光波的色光所混合 而成,當它們經過大氣層被折射及反射後就會 出現不同的偏色。其實,在雨後的空中出現的 彩虹,就是大自然的光線折射,我們就從中可 以看到光譜中的連續變化七種主要的色光,即 由紅、橙、黃、綠、青、藍及紫。我們利用三 稜鏡便可以把光線折射成彩虹色帶,不同的色

光立現在眼前。 這七種色光其實是一個光波的範圍,亦即 是人眼所能看到的色光範圍,大約由380至780 納米(nm)之間,紅色的波長最長,大約由780至 620納米,而人眼可見最短的是紫色,大約介乎 430至380納米之間,超出這兩極限分別是紅外 線(Infrared)及紫外光(Ultraviolet)。 雖然我們所見的色光範圍,就是這兩者之 間的範圍,但對於攝影而言,特別是數碼時代 的攝影,我們也不可以忽略紅外線及紫外光在 攝影創作上的可能性及影像。

色彩因光而存在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Robert Emperley

彩色其實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東西,它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視覺感知」,既不能觸摸,也 並無固定形態,在物理上,它是光譜中的波段,沒有光,就沒有色彩,當我們見到色彩時,必 定依附在一種被光線照射下的形體上,由於色彩與光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在全黑的情形下我們 看不到任何東西,也就看不到任何色彩。但這是否意味著只是因為沒光而令我們看不到「在黑 暗中的色彩」,而色彩本身仍然在黑暗中存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沒有光線,色彩也就不 存在,色彩因光而存在,不同的色彩,由不同的光波形成,所以沒有光也就沒有色了。

▲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線和色彩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 彩色紅外線攝影 紅外線在光譜中的波長超出780納米以上,是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但特別的工業用紅外線菲林及數碼相機的 感光元件卻可以「看到」這一種光。由於數碼相機在設計時,已加上過濾紅外線的低通濾鏡,使數碼相機對紅外 線的感應大幅降低,我們可以利用改裝相機的方式把數碼相機感光元 件前的紅外線濾鏡取走或換成普通的光學玻璃,或在鏡頭前加上過濾

紅外線攝影

正常光的IR濾鏡,也可以令數碼相機變成能拍攝紅外線影像的紅外線 相機。 傳統的紅外線菲林雖然也有彩色和黑白兩種,但紅外線的藝術攝 影以黑白為主,但數碼時代,不少攝影人拍攝彩色的紅外線照片,可 以得出色彩十分奇特的彩色影像成為一些追求特殊影像效果的攝影人 的玩意。拍攝彩色紅外線照片的數碼相機都必須要經過專業的改裝, 並在拍攝前預設合適的白色平衡,以及在後期製作時作色彩加工。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Steve-h

當光線照射在物體的表面上,會把部份的 光波吸收,並反射出其餘的,因此我們便看見 「該物體的顏色」,但其實我們看到的是該物 體所反射的光波。由於物質的反光特性,只能 反射出特定的光波,例如紅的蘋果,只能反射 出紅光,因此我們在正常的照明下便可以看見 紅色的蘋果,若光源中缺少了紅色的光波,這 意味著我們只能看到一個黑色的蘋果。有傳統

黑房沖曬經驗的攝影人都知道,綠色的物體在 紅色安全燈照明下,會變為黑色,這是因為該 綠色的物體只能反射綠光,而黑房中的紅色安 全燈缺少了綠色的光波,所以該物體便無從反 光,因此變成黑色。 所以,物體能否反射出某種色光,或反射 出怎樣的色光,亦取決於光源是否含有該範圍 的光譜,因此,物體顯現的顏色是取決於光源 及物體雙方的物理現象。

物體能否反射出某種色 光,或反射出怎樣的色光, 取決於光源是否含有該範圍 的光譜。

光源對色彩的影響


色彩恆定知覺是甚麼? 例如在晴朗的正午時份,一切顏色看來尚 算正常,但當到了下午二、三時左右,一切東 西的顏色看來沒有多大的分別,可是實際上色 光已有了輕度的改變。在正午陽光下所看到的 白色紙張大概是標準的白色,但到了下午三、 四時左右,由於色溫降低了,所以陽光其實偏 黃,白紙看來應該稍帶微黃,但一般人看在眼 裡,卻未必察覺到這一種改變,為甚麼呢?這 是因為人腦會把視網膜產生的色彩訊號和大腦 對白紙認知的訊號混合了,我們於是把偏黃了 的白紙仍作白紙看待,或大大減低了偏色的感 覺,稱為「色彩恆定知覺」(Retinex),由於物 體的顏色(我們所能看見的色彩)由投光射光 線的光波及它對光的反應(吸收、反射或照透

▌ 藍靛紫vs青藍紫? 英國科學家牛頓(Issac Newton)於1666年利用三 稜鏡把陽光折射出七種色光,教科書通常會把這七色 說成紅(Red)、橙(Orange)、黃(Yellow)、綠(Green)、 藍(Blue)、靛(Indigo)、紫(Violet),當中的靛(Indigo)是牛 頓當時的用語,無論在如今的攝影或日常用語也少用 到,而當中的「藍」色,我們如今稱之為「青」(Cyan) 色,因此,以如 今一般的說法, 七色的排列就是 紅、橙、黃、 綠、青、藍、 紫。

上文提及在紅燈下看綠色物體的例 子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情形,若光譜中只 是某一部份加強了或減弱了,令色光有 了輕度的變化,那麼,照射到物體上的 光本身就帶有「偏色」,令其所反射的 色彩也有差異,顏色實際上會改變了, 但通常人眼不易察覺到這些微妙的輕微 偏色,原因是大腦對物體的色彩有既定 的感知傾向,亦即是對熟悉的物體或環 境有了色彩的錯覺。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fortherock

色彩的錯覺


量)來決定,但我們對熟悉物體卻有一內向反 射的預定色彩,只要偏色相差不太遠,但我們 的腦袋也會接受它,被它「瞞騙」。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在陰天的日 子,陽光透過厚厚的雲層照到大地,色溫略 高,有點偏藍,如我們在室內以燈泡照明下閱 讀好一會,把頭向窗外望,會看到極偏藍的景 像,原因是我們習慣了偏暖的色溫,把較偏黃 的都理解成沒有那麼黃的淡色,甚至白色,一 旦改變到較高的色溫,就看到較藍的畫面了, 只要持續看一會窗外的環境,偏藍的情況又會 得到改善,沒有那麼藍了。

拍攝時被感知瞞騙

▌ 正片、負片、E沖C 彩色菲林主要有正片(Positive film),亦稱為幻 燈片(Slide film),是一種正像的彩色菲林,通常用於 放映製作及印刷製版之用,而負片(Negative film)則 是一種色相反轉的彩色菲林,用於放曬彩色照片之 用。無論正片或負片,都以日光型(Day light)為主, 即是適用於日光白平衡,專業的菲林則有燈光型 (Tungsten),適用於較低色溫的照明,例如家用燈泡 或影室用的燈光,大約3200K的色溫。 彩色負片一般以Kodak的C-41程序沖洗,彩色 正片則用Kodak的E6程序處理,如把彩色幻燈片以 C-41程序處理,稱為「正片負沖」,香港攝影人慣 稱為「E沖C」,英文即是Cross Processing,可以得 出極高反差的偏色影像,一些攝影人以它作為一種 創作技巧,部份數碼相機亦內置了模擬正片負沖的

在現實環境不同時 間的陽光引致色光改 變,但我們可能一點 都不察覺。

影像效果。

▲著名的Kodachrome彩色菲 林,有一套特別的沖晒程序。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fortherock

我們視覺對色彩的這一種主觀性的認知偏 差,經常會導致攝影師在拍攝前看錯了色彩, 或對存在的偏色不能察覺出來,導致拍攝出來 的影像帶有嚴重的偏色,例如利用數碼相機在 綠葉茂盛的樹林拍攝人像,周圍都是綠色的一 大片,反射出大量綠光,與日光混合照在人臉 上,人臉實際上偏綠了,可是這種種偏色在現 場的人卻不易看得出,因為「色彩恆定知覺」 令我們的思想作了適度的調節,其實對色彩造 成一種「錯覺」。若即場監看數碼相機拍出的 影像,便可以看到人像皮膚的偏色情況。 無論以往的菲林或現今的數碼相機都沒有 這一種「色彩恆定知覺」,它們對色彩有絕對 的洞察力,一絲不苟,可以把 「絕對」的色彩記錄下來,得出 人眼在現場看不出的色彩傾向, 所以學習彩色攝影,必須先學會 「看色」,憑經驗分辨出不同照 明下的偏色程式,不要再受慣性 的愚弄,以免拍出偏色的照片。


色彩點樣分類 Lightness

Hue

Saturation

透過顏色輪,我們可以簡 單了解到顏色分別是由色相 (Hue)、飽和度(Saturation)及 明度(Lightness)來變化。

色彩有 一套科學 的分辨方 法,我們 應該要認 識!

在我們一般的概念中,顏色不 單止是紅、橙、黃、綠、青、藍、 紫,以至其間的變化,濃一些、淡 一些或暗一些與光一些的,都是 顏色可能的變化,再加上不同顏 色的混合,令色彩可以有無限的 變化;除此之外,一般人對顏色的 觀念還有「黑色」、「白色」以及 不同深淺的「灰色」,但在攝影的 觀念上,黑、白、灰均屬中性色, 在彩色理論中,黑白及灰屬於「無 色」。 要掌握色彩在攝影中的作用, 要先學會分辨色彩。色彩可以三 種屬性去作分辨,分別是色相 (Hue)、飽和度(Saturation)和明度 (Lightness),這三種屬性能把色彩 帶出不同的變化。


色相(Hue) 色相(Hue)是指基本彩色,即是紅(Red)、洋紅(Magenta)、藍 (Blue)、青(Cyan)、綠(Green)、黃(Yellow)之間的循環變化,其間 的變化是連續和漸變的,可以利用色相環(Hue Wheel)表示。 在色相環中,正對面的兩種色彩之間的關係是互補色,例如 紅色(Red)對面的青色(Cyan)就是互補色,它們之間有最強烈的對 比,攝影的畫面上用上對比色就會出現最強的顏色反差;反之, 在色相環中鄰近的色彩屬類似色,在攝影的畫面中使用類似或連 接的顏色,畫面就會顯得調和。

Hue -180

Hue -120

Hue -60

Hue +60

Hue +120

Hue +180

飽和度(Saturation) 基本上,單一色彩本身,可以由本身的濃 淡度變化出同一調子的不同深淺的顏色。任 何色彩可以由最濃的飽和色慢慢淡化至「無

▲想知道轉變Hue時顏色的變化?我們 以下透過Photoshop為大家示範,在 Photoshop裡利用+/-180的數值來控制 Hue的變化。

Hue +/-0

色」,變化出不同濃淡的灰色。當色彩最濃烈 時,亦即是彩度最高,是極鮮艷的顏色,正常 的影像不應有這一種最濃的色彩,色彩一旦超 乎正常的飽和度,就是過份飽和,令影像看來 極不自然。

Saturation -3

Saturation -2

Saturation -1

Saturation +1

Saturation +2

Saturation +3

Saturation +/-0


明度(Lightness) 除了「色相」及「飽和度」外,色彩的明 度變化也可以使色彩看來不同。明度指的是色 彩的明暗度或色光照明的強度,當色光的強度 較大時,色彩看來會相當明亮;當明度加強, 色彩可以由正常變為明亮再變成過曝,色彩就 會隨之消失而變到白色。但當色光減弱時,原

本正常的色彩看來變成暗晦,並於再減弱時變 為黑色,要實驗這點,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曝 光補償作±5EV的曝光,拍攝鮮色的主體看看顏 色由正常變黑及變白的情況就可知了。一般商 品攝影慣用的由彩色漸變到黑色的背景,便是 利用一種顏色不同的明度變化來造成的漸變色 的效果。

Lightness -3

Lightness -2

Lightness -1

Lightness +1

Lightness +2

Lightness +3

Lightness +/-0

▌ AWB不能絕對矯正偏色 數碼相機的自動白色平衡絕無能力把偏色的照片拍攝成準確的白色,因為數碼相機的AWB設計並無意圖提 供絕對準確的白色,反而它能提供接近人類大腦皮層的「色彩恆定知覺」,即是把偏色降低至接近人類視覺的認 知,但不會完全消除,但個別DSLR,例如Nikon的D7000就提供了兩種AWB,其中一種更接近白色,另一個AWB 則維持接近視覺的偏暖效果。

我們用自動白色平 衡拍攝,也不一定會 絕對校正偏色。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Robert Emperley

如何活用色彩 由於色彩的變化多端而且 無階段,因此色彩的辨別便十 分考功夫,但基本上視力正常 的人可以在受控制的環境下輕 易分辨出光譜中各主要色調, 以及黑、白及灰色和其明亮及 飽和度的變化。

色彩對人類來說的實際意 義可能只是主觀感受。

對色彩的盲點 可惜,在變化多端的拍攝環境,人眼極易受到 「色彩恆定知覺」的誤導,而一般人對色溫的微妙 變化也不會太在意,加上色彩的喜好與個人經驗和 潛意識有關,個人對色彩的取向及喜好,有可能 影響攝影上的表現,所以作為攝影人,我們必須剔 除內心對色彩的偏頗,並依據不同的實況評估出不 同的色彩誤差。例如在鎢絲燈下拍攝,眼見的「白 色物體」實際上已非純白色,但慣性告訴我們它是 「白色物體」,作為攝影師,必須要知道「白色物 體」在偏色的光源下已偏了色,要進行白色平衡的 矯正才能得出真正的白色。

▌ 色光與印刷色 色光與印刷色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色光的 混合屬於加色法(Additive Color),加色三原色就 是RGB(紅、綠及藍),例如電視或投影機均利 用RGB三色混合出彩色,而印刷色的混合屬減色 法,以青、黃及洋紅為顏料三原色,簡稱CMY, 只要利用CMY三色的油墨利用網點印刷做控制 CMY的濃淡,分三次印刷,就能印出彩色,但由 於印刷時單以CMY三色疊印出的黑色不夠「結 實」,即是黑色不夠黑,因此要另外加上黑色, 所以就變成CMYK四色,當中的K代表黑色。

原色、混合色與補色 色彩可以分為原色(Primary Colour)及混合色, 原色一般指色光三原色,即是紅光、綠光及藍光, 簡稱RGB,即是紅(Red)、綠(Green)及藍(Blue)三色 的英文簡稱,它們是人類對色彩認知的最基本顏 色,不單最常用,而且利用它們可以混合出其他色 光。至於混合色,顧名思義,是可以用兩種或以上 的色光混合而成的顏色,例如黃光,便是以紅光及 綠光混成;青光便是由藍光及綠光混成,所以便稱 為混合色光。

Cyan

Blue

Green Black

Magenta

Red

Yellow

▲印刷採用的是油墨,而不是色光,所以組 成顏色的方法不是RGB,而是CMYK。


色光三原色RGB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Umberto Salvagnin

所有可以用其他色光混成的色光,都是混 合色,只有三原色的色光不能由其他色光混 成,它們是紅(Red)、綠(Green)及藍(Blue), 簡稱RGB,當相同密度的三原色光混合在一起 時,便可以產生純白的光。如要實驗,可利用 三個相同的白色光源分別加上三原色透光片, 令它們可以投射出RGB三原色光,並投射向同 一位置,三種色光共同照射的位置便會顯現白 色。 由於用紅光(R)與綠光(G)混合便產生黃光 (Y);紅光(R)與藍光(B)混合便產生洋紅色,藍 光(B)與綠光(G)混合便會得出青光(C),因此, 若青光(C)、黃光(Y)及洋紅(M)三種色光混在一 起,也會產生白色。 進一步說,利用紅光(R)及青光(C)兩種光 混合,也可以產生白光,原因是青光分別是由

藍光及綠光混成,紅色光混合青色光,便等於 紅、藍、綠三種色光混在一起,所以便成了白 色。如此類推,綠加洋紅(Magenta)或藍加黃 (Yellow)也一樣可以得出白色光。因此,以上 的紅(R)青(C)、藍(B)黃(Y)及綠(G)洋紅(Y)三對 色彩,稱作互補色(Complementary Colour)。 每一對互補色均有最高的色相對比(Contrast of Hue),對色彩視覺有最大的刺激,可以營造出 十分悅目及活躍的畫面氣氛,因為攝影師可以 因應需要利用高色相反差來製造刺激的畫面, 反之,若想影像看來略為和諧,則要避免色相 的強烈相比。

▲兩種或以上的強烈的色彩連接出現時,畫面便顯得硬了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衝 突」。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Rich Bowen

綠、青、藍 等色卻予人一 種較靜的感 覺,使人看了 產生冷靜及安 定的情緒,所 以被稱作冷色 調。

色彩都有意義? 由於色彩其實是不同波長的電磁波,投射到 物體上再反射出來,讓我們可以看到千變萬化的 色彩,因此,物體的色彩會隨著光源光波組成的 不同和物體的反光情況而有所改變,所以色彩本 身並無特別的意義,意義來自反映它們的物體或 它們出現的環境,由於人類是主觀的動物,對於 任何東西均可以聯想出延伸的意義,在這個層面 上來說,色彩也就被賦予了意義,但這一種意義 實質上只是我們主觀的感覺。

色彩的衝突與和諧 雖然早期的攝影家或科學家努力研究攝製 彩色照片的方法,其實旨在記錄及重演真實世 界的色彩,但隨著色彩攝影科技的成熟,彩色 在攝影藝術上的角色不再僅是重現世間的色 彩,而變為藝術家藝術表現的一種手段,攝影 不再僅是利用彩色菲林記錄色彩,而且利用色 彩作為表現的手法、表達的工具。不同的藝術 家利用濃淡不同的色彩表現不同的情緒,利用

色彩之間的衝突,強調影像間的矛盾或凸顯主 體,又可以利用和諧的色彩展現色彩影像的美 感,抒發藝術家的感情。 其實,色彩本身是抽象的,色與色之間的 「和諧」和「衝突」其實是指色與色之間在色 相中的位置和關係,以畫面中色與色之間的變 化是突變的,抑或利用了擔當「橋樑」的過渡 色彩使畫面中的色彩變化顯得自然。當然,當 中涉及配合的時間,重視彩色攝影藝術的攝影 師可以十分講究,但對紀實攝影師而言亦可以 不當作一回事。 生活和諧的色彩,以和諧的色彩組成的畫 面往往能令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要獲得這一 種「和諧」必須注意過渡色彩的巧妙運用,為 主色與另一主色之間加上過渡色作「橋樑」, 降低兩主色之間的衝突,畫面看來便「和諧」 了。比較常用的方法,便是把同一色調;不同 亮度或飽和度的色彩作漸次的配搭,由淺到 深,由濃至淡,便會產生和諧的感覺。一般來 說,以同一色調拍攝的畫面,某程度上是較為 討好的。 另外,也可以利用色相的漸變令色彩的變


化顯得先後有序,也可以令畫面的色彩顯得和 諧。但當這些過渡色彩階段變化不存在時,兩 種或以上的強烈的色彩連接出現時,畫面便顯 得硬了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衝突」,但 這一種色彩的「衝突」並非一件壞事,有一些 題材往往要靠色彩的「衝突」來加強它的衝擊 力,以表現一種緊張或幻想的對比。

色彩的冷暖與動靜

▲以和諧的色彩組成的畫面往往能令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CC BY SA http_creativecommons_licenses_by_2.0_Tony Hisgett

除了要注意畫面中的色彩和諧與衝突所造 成的視覺心理效果外,更多人談及的是色彩心 理問題,相信就是色調的冷暖問題了。紅色、 橙色、黃色等,光波較長的顏色屬於「暖」的 色調,它來自火光,給人溫暖、熱情及活動的 感覺,當中尤以鮮紅色為甚,其刺激能力能使 人感到緊張或情緒不安,所以暖色調不宜用以 表現太靜態的題材;反之,綠、青、藍等色卻 予人一種較靜的感覺,使人看了產生冷靜及安

定的情緒,所以被稱作冷色調,例如冰雪的藍 調。 當然,這種色彩的冷暖只是人類主觀的情 緒反應,並非絕對的準確,因為人類對色的理 解亦會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個人背景而有所 影響,但大致上來說,要借助色彩給予人的力 量,而加強自己作品意念的表達力,必須依從 大眾對色彩的主觀理解,以作為一種標準,以 下有關「色彩與心理」的章節會對色彩的心理 影像有較深入的討論。

▲色相的漸變令色彩的變化顯得先後有序,也可以令畫面的色彩顯得和諧。


ebook

Copyright @ 2016 Pop Art Group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