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9 月 ISSUE 09
出走文學 行萬里路作成萬本書 今期文章 : 生活在異鄉的放逐 喬布斯禪宗的微笑 老香港 紐約客拆解 中國野心時代 王迪詩錯了
贊助出版 :
目錄
Content
2014年9月 • ISSUE 09
03
說書人自白
04
閱讀 Crossover
06
序人書話
08
追過的股神
10
春歸樓
12
浮世話書
•
讀字旅行 ── 京都遊
14
蜂忙筆路
•
紐約客拆解中國野心時代
16
小說尋書
•
20
字得其樂
•
無添加西藏遊
24
性情中人
•
人生的意義就是去旅行
26
我們都是說書人
•
•
•
出走是為了尋找真我 理想與現實 ── 訪蘇歸來
•
生活在異鄉的放逐 •
喬布斯禪宗的微笑
老香港
王迪詩錯了
•
英國文人遊記的學術史背景
•
圖解中醫 踢走沉悶
30
同場加映
•
非一般喜劇《布達佩斯大飯店》
32
兒童理財
•
教導小孩深思熟慮最佳辦法
出
版 :Read Monthly Publishing Limited
社
長 :利世民
編
輯 :田佑珍、華少
美
術 :JK Design
說 書 人 :謝毅、彭礪青、柯景騰、四斗米士、華少、梁鑑倫、Mr. Grey、 佳如、戴雲露、盛韻、甄國輝、馬冰研、阿哲爸爸 網
址 :www.facebook.com/readmonthly
索取《閱刊》,請電郵至 info@readmonthly.com 此印刷品由環保紙製成 Printed on recycled paper 此印刷品可循環再造 This product can be recycled
贊助出版 :
Follow our Facebook page
2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說書人自白 利世民 《閱刊》社長
出走是為了尋找真我 常
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過, 我更有興趣想知:「行萬里路之後,究竟我 們可以寫出怎樣的書?」
元朝,最為人稱頌的旅遊作家,是來自意大利的馬可 孛 羅。 後 世 對 這 個 作 家, 毀 譽 參 半; 有 人 說 他 引 起 了 西 方 世 界 對 遠 東 的 興 趣, 也 有 人 認 為 他 只 是 個 投 機主義者,甚至懷疑他有沒有真正在朝廷當過大官。
今年 4 月號《閱刊》主題是「英雄」,我推介了被譽 為 20 世紀最傳奇的旅行作家 Patrick Leigh Fermor 的 《The Broken Road》。無獨有偶,說書人柯景騰也寫 了 Jim Rogers 的電單車遊歷。似乎,突破自己最簡單 直接的方法,莫過於親身到異地生活一段時間。 香港人,可能是最愛出遊的一群。畢竟,社會富裕, 人就有條件去到處遊歷。雖說見聞無深淺之分,都是 個人感受,不過,能夠將異地經歷內化,擴闊自己的 胸襟,甚至以文字記錄體會,功夫卻有高低之別。 公元 2 世紀的 Pausanias,走遍了愛琴海,寫成 10 冊 《Hellados Periegesis》,公元前三百多年的古希臘黃金時 代,帶到如日方中的羅馬帝國。Pausanias 過後,考古學 一直沉寂千多年,到文藝復興,才再現古代的盛世景象。 隋 唐 時 代 的 玄 奘 法 師 口 述 而 成 的 12 卷《 大 唐 西 域 記》,既是研究中古世界的一流史料,也足見一代高 僧除了對佛法有精闢見解,他對人情風物的觀察,也 是細緻入微。宋朝的蘇軾,也是一代旅遊作家;被貶 黃州,是蘇軾人生的一大挫折,但這個放浪山水之間 的日子,他的文字除了風物,更多了一份對世情的感 悟,跟廬山歸宗寺住持佛印的對答,亦是後世許多禪 宗公案的原材料。
事實上,元明兩朝,許多旅遊作家都是意大利人,尤 其是耶穌會的傳教士;這種轉變,也反映了世界大勢 的逆轉,東方社會由外向變內望,西方則由封閉走向 世界。 過去的出走文學,除了是一時之見聞,也是日後歷史 的手稿。在互聯網和多媒體的世界,以文字去記錄他 方的風物人情,可能已經過時;不過,個人感悟的沉 澱, 文 字 仍 然 有 不 可 多 得 的 功 勞。 哲 學 家 Alain de Botton 的《 The Art of Travel》如是說:
It is not necessarily at home that we best encounter our true selves. The furniture insists that we cannot change because it does not; the domestic setting keeps us tethered to the person we are in ordinary life, who may not be who we essentially are.(在家的日子,我們未必能夠遇到最 真的自我。十年如一日的家具,強迫我們也不能轉變; 家中的環境,將我們束縛在日常生活中的我,那個未 必是真我。) 優秀的文字,要真。出走,就是為了尋找真我,寫出 超越平常的自我。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3
閱讀 Crossover
理想與現實 ── 《訪蘇歸來》 (Retour de l'U.R.S.S)
訪蘇歸來 我們的目光從不移開過你,光榮而痛苦的俄羅斯,如果說, 當初你首先成為我們的榜樣,那麼現在,唉 ......
作者 安德烈紀德 (André Gide,1869-1951) 法國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好寫遊記,除《訪蘇歸 來》外,還包括《剛果之行》 和《乍得歸來》等大作,真正 做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4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閱
讀可以增廣見聞,猶如給 自己打開了一扇天窗,跳 出井底,放眼看世界。但 讀 死 書, 又 容 易 偏 聽 偏 信, 看 到 的,也不一定是全貌。所以自古有 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眼見 為真,其他都信不過。
上世紀 30 年代,時局紛亂,美國 大蕭條,英國日薄西山,納粹在德 國 崛 起,「 進 步 分 子 」 對 前 途 迷 茫,紛紛把目光投向蘇聯,視之為 苦 海 明 燈。 那 時 候, 蘇 聯 剛 完 成 第一個五年計劃,據說大獲成功, 經濟暢旺,加上「各盡所能,各取
所需」的願景,對思想單純的「進 步分子」特別有吸引力。蘇共深明 此理,遂廣發英雄帖,邀請他們到 蘇聯參觀,見識共產主義的「優越 性」,好讓回國後逢人說項;其中 一位訪客就是本文的主角,法國知 名作家紀德。 訪問蘇聯一如今日到北韓旅遊,不 可能是自由行,一切活動,上至國 家慶典、下至尋常家訪都由官方安 排,原因,你懂的。文人的腦袋或 許簡單,觀察力卻是細緻入微,尤 其紀德這類大文人,豈會那麼容易 給你騙倒?他好快就發現這個國家 跟先前的想像有很大落差,原本以 為共產主義沒有階級、剝削,只有 自由和快樂,但實情是,新的階級 取代了舊的階級,剝削變本加厲, 自由是特權,快樂源於無知。 共產主義有甚麼問題,今日已是老 生常談,但有一點,紀德倒是看得 非常透徹,大半個世紀過後,至今 天依然有參考價值。他說:「博愛,
乃 至 單 純 的 行 善, 已 經 不 再 時 興 了。既然從搖籃到墳墓都由國家一 手包辦,大家自然毋須救助別人。 故儘管有同志情誼,人與人之間的 關係卻出現幾分冷漠。」 這個現象,我們不會陌生。50 至 70 年代的香港,沒有太多福利, 凡 事 要 自 食 其 力, 那 時 候, 香 港 人 最 團 結, 鄰 里 間 守 望 相 助, 正 如 吳 楚 帆 的 金 句:「 人 人 為 我, 我 為 人 人 」, 此 乃 香 港 最 引 以 為 傲 的「 獅 子 山 精 神 」。 但 後 來 政 府 福 利 越 派 越 多, 越 派 越 濫, 大 家 開 始 理 所 當 然 地 找 政 府 幫 忙, 鄰 里 關 係 變 得 疏 淡, 昔 日 的 守 望 精神,蕩然無存。 現時社會充滿對立,怨氣日深,從 好的方面看,是進步的原動力,但 怨氣背後,有多少是無的放矢?覺 得生在香港不快樂,寧願搬去瓦努 阿圖?嫌政府太孤寒,應該學北歐 的福利主義?說穿了,還不是隔籬 飯香,外國的月亮特別圓!
紀德在書末這樣總結:「有些事情 總是在失去後才認識其價值,要體 會這一點,最好方法是去蘇聯走一 趟。」他說的是思想自由,但舉一 反三,也可套用在其他方面──身 處瓦努阿圖,才能體會物質生活給 你帶來的種種方便;走訪北歐,才 會明白香港低稅率之福,辛苦賺來 不用給政府橫徵暴斂。奉勸大家, 對現狀不滿,不妨走出去,多點見 識世界,視野自會變得不一樣。這 是紀德給我們的忠告。
說書人
謝毅 書蟲,主修歷史,副修心理,自修經濟, 愛音樂,好軍事;以文會友,自得其樂; 人生無所求,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也。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5
序人書話 《放逐與王國》(Exile and the Kingdom)
生活在
《異鄉人》(The Stranger)
異鄉的 放逐 作者 卡繆 (Albert Camus, 1913-1960)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 評 論 家。《 異 鄉 人 》 於 1942 年 發 行, 並 於 1957 年 獲 諾 貝 爾文學獎,暢銷且影響深遠, 是 20 世 紀 著 名 小 說; 卡 繆 藉 此作表達人是存在於孤立疏離 之間以及生活的荒謬性。
閱刊 Read Monthly SEP 2014 6 6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認
識一位朋友,他以昆德拉(Milan Kundera)一本書的標題作為 人生座右銘:Life is elsewhere。「生活在他方」,這是一句很 弔詭的話,明明就活在當下、此地,卻把所在地視作他方,但他 不是要消極逃避,而是既積極其中,但不讓世事的結果影響自己。這種 「抽離」的態度可說是既看透生活中忙碌的徒勞,想在自己與世界的槓桿 中間找一個恰當的支點。其實,近來被重新閱讀的存在主義者卡繆(Albert Camus),正是這方面的典範。
自小就覺得卡繆像被咀嚼萬遍的口 香糖,可是由於近幾年來人們對他 重 燃 興 趣, 於 是 嘗 試 閱 讀 他 的 作 品。《異鄉人》故事的主角就像他 一樣,是家無餘財的孤兒,而且和 當時的卡繆一樣年輕。當然,青年 人常常因為與社會格格不入而覺得 世界是荒謬的,並想反抗它,這種 想法在卡繆晚年時有所深化;其晚 年作品《放逐與王國》短篇小說集 可說是典型例子。這時候的卡繆, 思想上經歷了從荒謬到反抗的歷 程,透過長篇小說《鼠疫》和文集 《反抗者》,表達人們可以選擇團 結一致地反抗,然而參與集體反抗 只是其中一種選擇,除了選擇反抗
意大利電影《Lo Straniero》是根據小說《異鄉人》改編。
或沉默,你也可以選擇以一種內心 流亡的態度去過活,不隨波逐流, 只忠於自己。 「內心流亡」是文學創作的重要主 題,但也可從現實理解。事實上, 很少人喜歡在現實中鑽營,總是有 所 追 求, 但 又 不 能 逃 避 現 實。 在 《放逐與王國》的故事裡,大多數 人物都是在現實中浮浮沉沉之輩, 如結婚逾 20 年、與丈夫感情轉淡 的女人(《通奸的女人》);年逾 40 的木桶店工匠(《沉默的人》); 辛苦建立成就、最終卻喪失創作力 的藝術家(《約拿或工作中的藝術
家 》), 他 們 在 自 我 放 逐 的 過 程 中尋找自己的王國。在卡繆筆下, 故 事 主 角 都 置 身 於 虛 無 的 廣 漠, 或 陌 生 的 異 域 城 鎮, 就 像 卡 繆 出 生、 成 長 於 阿 爾 及 利 亞, 卻 不 屬 於那裡。 即 使 他 們 選 擇 放 逐 自 己, 尋 找 自 己 的 王 國, 但 卡 繆 並 沒 有 認 為 自 我 放 逐 的 王 國 就 是 他 們 的 答 案。 正 如《 通 奸 的 女 人 》 中 的 妻 子 Janine,在晚上自我放逐到沙漠邊 緣後,仍不得不接受婚姻的現實, 回 到 丈 夫 的 酒 店 房 間。 有 時 這 種
自我放逐反而令你背叛了自己的信 仰,如《叛徒或困惑的靈魂》裡的 天 主 教 徒, 想 遠 赴 撒 哈 拉 沙 漠 古 城 Taghaza 去 傳 教, 甚 至 夢 想 建 立一個宗教王國,最後為當地進行 宗教儀式的部落男女俘虜,神志不 清之下向部落的偶像膜拜,背叛了 信仰。有時候,即使忠於自己想做 的,未必就能成功,甚至可能重新 挑起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然 而人生匆匆幾十載,你可以選擇苟 活,也可以為自己做一些決定。根 據卡繆,這不一定是快樂的,但起 碼是自由的。
說書人
彭礪青 遲熟的 70 後,畢業於浸會大學,主修政治與 國際關係學系,文史哲愛好者,人到中年遂立 志閱讀,為香港及國內報刊撰寫書評,間中創 作文學作品,亦為序言書室之義工。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7
追過的股神
喬布斯 禪宗的微笑 「回到美國,對我而言,比起去印度的一行有更大的文化 衝擊。」(Coming back to America was, for me, much more of a cultural shock than going to India.) ── 《喬布斯傳》(Walter Isaacson)
今
期《閱刊》主題是「出走文學」,我看後忍不住大叫:好、甚好! 因為股神之中,不就是有一位出名愛去旅行,甚至在事業高峰期 退休的羅傑斯嗎?他可是現存以電單車環遊世界的健力士紀錄保 持者,創下「開車旅遊最長里程」,是少數有名的旅行家股神(放假到瑞 士滑雪,然後拍照放上臉書的金融才俊當然不算)。
《喬布斯傳》
作者 Walter Isaacson 美國作家,亦是 Aspen Institute 的 行 政 總 裁, 曾 任 CNN 的 主 席 及 行政總裁,及 Times 的行政編輯。 擅長人物傳記,包括《Benjamin Franklin》、《Albert Einstein》 及《Henry Kissinger》。
8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咦?有點不對,我不是 5 月時已經推介過羅傑斯的書嗎,今期再來?而且, 上次用了大部分篇幅圍繞他騎車遊世界的經歷,以及如何跳出他的專業, 跑到學校、跑到電視台等等,此刻再說已無言。找另一位股神?愛旅遊的 不是沒有,但都不及羅傑斯經典。
新上榜 • 必讀選 喬布斯年輕的時候,是個嬉皮士, 19 歲時為了「找尋自己」,決定 退學,一窮二白的他到了遊戲機公 司 雅 達 利(Atari) 打 工, 因 為 信 仰,他不剪髮、不洗澡,同事都受 不了他,幸得公司老闆賞識,調他 任職夜班工作。 年輕的喬布斯(左)仰慕印度文化,曾到當地 禪修。
不過,正如本欄多次強調,股票是 「眾人之事」,人人皆可以是股神。 論最影響股價飆升,當今世上,沒 有幾多個比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 更 有 能 耐, 而 他 在 80 年 代 中 被 趕 出 蘋 果 後, 先 後 投 資 過 NeXT、Pixar 及換股而成迪士尼的 最大單一大股東,加上蘋果的股價 神話有目共睹,喬布斯是企業家、 演說家,同時亦可說是個股神,只 不過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我不是長期「果粉」,喬布斯的生 平,知之甚詳的恐怕大有人在,柯 某 不 想 獻 醜, 至 於 為 何 說 他 適 合 「出走文學」這個主題?無他,喬 布斯曾到印度禪修,去了七個月, 這種出走,當然,是為了再回來。
一心想到印度的喬布斯,游說公司 請他到印度但不果,其後公司「為 他著想」,送他到德國慕尼黑監察 出品;喬布斯覺得,從歐洲入印度, 旅 費 較 便 宜, 於 是 接 受 了。 到 印 度,目的就是去跟印度高僧 Neem Karoli Baba 學法,惟到達高僧的 所在地 ── 喜馬拉雅山腳的奈尼 塔爾(Nainital),卻得知高僧已
鄧小樺 鄧小樺文筆清麗,具個人風格,思 考方式深邃,對生活和社會種種現 象、個人生活片段有獨到感想。本 書內容是她對生活細膩的觀察,如 在城市裡獨居的種種、K 房的聯想、 流行曲、寫作的日常等,間中穿插 一點哲學或文學理論。書中也有較 私人的情感記載,如書寫她母親或 已逝的寵物,以文學探討生命本質。
不在人世,據書中講述喬布斯往後 在印度的各種經歷,包括有人幫他 剃頭、在新德里遇到和他約定一起 遊印的同窗 Daniel Kottke。 但最重要的是,對他而言,回到美 國有更大的文化衝擊,印度鄉村的 人不會如美國人般用學識、理性、 科技,而是利用直覺(intuition), 他認為這比起學識更有用,這段經 歷及禪修,對他日後的工作影響很
《喬布斯傳》講述他的一生,推出 時傳媒博客等都有所轉載,在此沒 有必要逐一翻譯,但其中一節「雅 達利與印度」,很值得在職場上浮 沉或有志難伸的人一讀再讀。
《若無其事》
大。至於有多大,就好像佛陀拈花 示眾,眾人不語,只有禪宗祖師摩 訶迦葉會心一笑;聽完佛偈,再看 一看閣下的手機,這個會心微笑, 你也會的。
說書人
柯景騰 追女神,可以令你傾家蕩產;追股神,跟風落注, 可以興家創業。作者細時追女神,大時追股神,無 黨無派,不信圖,又忌 fundamental,炒股彷彿回 到那些年,一起追過的股神。
《白雪公主前傳:好得無比》 陳美娟 經典童話《白雪公主》你可能耳熟 能詳,但故事中那塊魔鏡到底從何 而來,你可能從沒深究。 愛與孩子說故事的陳美娟校長,腦 筋一轉,就創作成生動有趣的故事。 原來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 一個杳無人煙的偏遠地方,有一個 奇幻又神秘的魔法森林,住著各式 各樣的花仙、草仙、風仙、石仙子 等,他們每天嘻哈歡笑,幸福至極。 這個森林每 100 年會重新選出一個 好得無比的仙子當領袖。選舉在即, 魔鏡迷惑露珠女王,引發森林浩劫, 樂土變成灰燼,仙子無一倖存。羅 賓鳥哀慟悲歌,帶來千日大雨,終 令森林重生,所有仙子幻化歸來, 然後親睹魔鏡如何用甜言蜜語,讓 人間一位皇后把它帶回宮中,從此 白雪公主的命運…… 閱刊Read ReadMonthly Monthly• •SEP SEP2014 2014 99 閱刊
春歸樓
作
家徐緣最近撰文,介紹一間成功 的旅遊書出版社。據出版社負責 人自言,其致勝之道在於更新資 料的速度︰「一句到尾,我哋 update 得最 密。」書展期間所見,這間出版社的攤位 亦甚受歡迎。
《香港指南》
作者 陳公哲 (1890-1961) 清末富家子弟,上海出生,祖籍 廣東中山;是中國近代發明家、 作家、考古學者、書法家。17 歲 開始營商,20 歲時響應同盟會提 出短期內訓練出強健兼有軍事技 能青年的計劃,遂組織精武體操 學校,展開了霍元甲張園擂台比 武事件。
10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但除此以外,也有出版商反其道而行之, 改而重印幾十年前刊行的旅遊書,結果也 是大賣。這本書名為《香港指南》,1938 年在國內初版,涵蓋飲食、住宿、勝地、 交通和風土人情等資訊。雖然在自序中, 作者已道明此書係為遊港旅客而設,但如 郵費、工廠名錄、中小學學費等瑣碎資料, 亦有臚列,令人聯想到香港政府每年更新 印行的《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
語與國語差異處熟習,其他略一變 音,便成粵語」(恰是不少香港人 學 習 國 語 的 法 門 )。 當 中 不 少 詞 彙,我們已頗感陌生,如「共埋」 (即今日「合共」之意)、「影畫」 (即「電影」)、「士擔」(即「郵 票」)、「書信館」(即「郵政局」) 等,不勝枚舉。
《香港指南》所提及的香港面貌, 大部分早已湮沒不存,這點不教人 意外。例如他譽稱筲箕灣為「香港 十景」之一︰
筲箕灣有遊艇,每當夏曆月半,蛋 民風俗青年男女喜以情歌互答,泛 舟中流,賞月聽歌,遊者不啻置身 世外桃源矣。 再看作者筆下的沙田和荃灣︰
由水塘轉至沙田,為全港之膏腴處, 產米最佳,右為半島,沿海多山, 以獅山為著……再前行至荃灣,其 路迤邐海旁,紆迴曲折,花木幽深, 左有路乃通城門水塘,為世界最大 水塘之一,築於大帽山麓。其右青 葱獨盛者,為波蘿種植場。
不過,除了風光以外,連民眾喜好 亦大有不同。今天我們封洋紫荊為 市花,卻不知當時最為人欣賞的是 夏蘭子(即繡球花)。此事田漢已 記在《再會吧,香港》一曲之中(歌 詞其中一句:西高嶺的夏蘭怒放), 而在本書裡亦有專段提及︰
Marcel Proust 說過,”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is not necessarily the remembrance of things as they were.” 如果記憶不可靠的話,還幸 有這樣一本詳實的旅遊書,讓我們 有幸低迴再三,為之神馳萬里。
每地必有其特產之花,如洛陽之牡 丹、 蘇 州 之 珠 蘭、 福 建 之 茉 莉, 而 香 港 之 花 獨 多 外 來 異 種, 尤 以 Hydrangea 夏 蘭 子 最 名 貴 …… 人 人皆知日本三月之櫻花,且以此為 其國花,號召遊侶,風雅之士每買 舟往遊,而不知香港有此夏蘭子, 足敵三島之櫻花者。 書中另有《粵語摘要》一章,教授 簡單粵語,說是「只是將其中習慣
說書人 四斗米士 70 億分之一,好讀書,餘無足道。
Monthly • SEP 2014 閱刊閱刊 ReadRead Monthly • SEP 2014 11 11
浮世話書
讀字旅行 ——
京都遊
猶太人諺語:「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 也不過是個郵差。」
像
我們這些放幾日假都要感 謝皇恩浩蕩的香港打工仔 (致社長:絕不是影射閣 下 ), 去 旅 行 前, 一 定 會 做 足 功 課,務求用盡每一分有限的時間精 力創造最大的效益。
《和食與日本文化》
市面上的旅遊書,當然要參考,然 後我會避免光顧旅遊書內介紹的餐 廳和商舖,尤其在不同旅遊書重複 又重複出現的 ── 那些商舖老早 被大量香港同胞同化,服務很符合 香港文化,可惜的是我們花了大量 資源時間出走,嘗到的卻是類似香 港口味的服務和產品,失了地道風 味,絕對是浪費時間金錢。畢竟旅
行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試一下當地 風俗習慣。 識讀書,一定是出發前已經讀完。 所 謂 帶 一 本 書 去 旅 行, 很 不 切 實 際:因為我這種走馬看花式旅程, 在途中根本沒有多餘時間去讀書。 今次旅行目的地是京都。以下是去 京都之前,本人讀過的書: 歷史 到人家地方旅行,首先要知人家歷 史。如果時間不多,只想知道日本 史的大概,可參考綜合文化研究部 撰寫的《圖說日本史》。由舊石器 時代一直講到二戰,圖文並茂,是
作者 原田信男 生活文化史學家,日本國士館大 學教授,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部, 專攻日本中世史和飲食文化歷 史。作品多數寫日本飲食文化, 並多次獲得日本獎項。
12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跟著時代漫遊京都》 作者:森谷尅久 譯者:陳銘博
《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 作者:宮崎正勝 譯者:陳心慧
《圖說日本史》 作者:綜合文化研究俱樂部 譯者:林明鋒
了解日本史大概的精讀。書中每頁會列出該段 歷史有關的遺址,方便大家親臨現場,感受歷 史的氣氛。 建築 同輩們一般對京都的反應:「除了寺院,還是 寺院。」如果不知背後的歷史,所有旅行的景 點只會是普通的木頭與石頭。在《跟著時代漫 遊京都》一書中,詳細介紹了京都出名建築物 的起源和典故。本書以建築物的起源主導,順 序列出由平安時代至明治維新時期的建築物, 正好對應平安京(京都古稱)作為大和民族首 都的黃金時期。 飲食文化 日本的飲食文化享譽全球,如果了解每一種和 風食品的起源,在親身嘗試各種正宗日本菜時,
更能品嘗該食物的味道層次,在味覺上的分別,就好像本來 是看黑白電視,變成看高清電視:由原田信男寫的《和食與 日本文化》把和食自古以來的變化娓娓道來。另外,還有一 本《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由宮崎正勝寫的,內容上 較集中處理不同時地傳入日本、卻被同化為「和食」的各種 食材。 在機場出發前,同行美女問我:「出外旅遊不就是為了輕鬆 一下,犯不著看那麼多資料吧?」此言差矣,如果不能清楚 知道 landing 後走多少步才買到車票,不就整個旅程都在緊 張狀態嗎,談何放鬆?而且,知道得越多,看到的事物角度 越多。例如去過日本的都知道,他們的侍應都不肯收 tips, 如果有讀過本人在《閱刊》8 月號介紹的《菊花與劍》,就 明白這是日本民族個性上害怕隨便欠人恩情的表現。美女聽 罷此番「偉論」,只問了一句:「你本 passport 呢?」糟糕 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時她徐徐拿出兩本護照,我才 鬆一口氣。
說書人 華少 職業雲遊四海,但求人生貴而不富,各安天命。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13
蜂忙筆路
紐約客拆解 《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
中國野心時代 我
了解中國,我也知道一般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我自從 1999 年從美 國回流香港,工作上一直有負責大陸市場的範疇,走過大陸很多城 市,注意到中國的電訊和廣播在過去十多年的急劇轉變;加上個人對
中國歷史和時事也有濃厚興趣,算是頗熟悉國情。反觀一般美國人對中國的了 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以及用自身價值觀去衡量,以致出現很強的戒心甚至全 面的否定。
作者 Evan Osnos(歐逸文) 1976 年 出 生, 美 國 雜 誌《 紐 約 客》記者,曾替該雜誌當駐中國 記者約五年,熟悉中國國情,他 所寫有關中國的文章既有輕鬆描 寫,又有理性解讀,頗受西方媒 體推崇。
14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 一書在亞馬遜流行榜上的關注度,令我好奇 Evan Osnos 這位當代中國通,究 竟如何教育「老外」認識中國。 Osnos 是美國記者,為《The New Yorker》(紐約客)擔任駐北京記者(2008 至 2013 年),專責報道中國。我看他不只是中國通,也是中國迷,否則不會 學習中文(在北京和哈佛大學),並對中國人的大小故事報道得那麼詳盡。
“This book is an account of the collision of two forces: aspiration and authoritarianism. Forty years ago the Chinese people had virtually no access to fortune, truth, or faith — three things denied them by politics and poverty...Within a generation, they had gained access to all three — and they want more.” ──《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
此書以報道人物為例子,說明中國
湖南農村出身的窮學生,到復旦念
辦的歐洲旅行團,以解釋為甚麼中
的實況,和中國人最真實的想法,
到研究生,不忿找不到戀愛對象而
國特別多「旅行團」,並在過程中
以「野心」為主軸,並分成三個部
自創交友網。在此部分,書中還說
遇到的一些「文化差異」。請放心,
分:財富、真相和信念來探討。
明了一個中國單身男士如果沒有能
著眼點不是那些不文明的行為。其
力置業對其「市值」有多大影響。
中最重要的一點,除了公務或留學
作者很擅長描繪個人在複雜和無常 的政治環境如何生存。例如:
以外,新中國在 1978 年之前是沒 有出國旅遊這回事的……
李陽 「瘋狂英語」創辦人,他的方法顛
林毅夫
覆了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但又
用作者的角度看中國人如何在個
書中有不少篇幅講述林毅夫傳奇的
真 能 突 破 在 中 國 常 見 的「 聾 啞 英
人 發 展 過 程 中 突 破 環 境 的 限 制,
一 生。 在 中 國 和 全 球, 他 叫 林 毅
語」(即書面文章、考試都好,但
其冒險精神實不亞於風險投資在
夫,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博士,
仍聽不懂,說不出口)的困局。
矽 谷 的 創 新 公 司。 我 真 希 望 多 一
北京大學的教授;在台灣,他是林 正誼(原名林正義),是「叛變逃 亡軍官」。他在 1979 年從中華民
些 美 國 人 看 這 一 本 書, 其 餘 精 采 另外,Evan Osnos 也勇於親身感
部 分, 還 是 留 給 各 位 親 身 從 文 字
受中國人的一切,包括參加中國人
中體會吧。
國的金門投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福 建 省, 不 是 因 為 對 中 國 了 解, 只 是他有「野心」認定中國會強大起 來,想藉此幹一番事業。 龔海燕 她是現時中國最大交友網「世紀佳 緣」的創辦人,為 500 萬人做「紅 娘」。她沒有甚麼了不起的背景:
林毅夫
龔海燕
李陽
說書人
梁鑑倫 數理底,電訊業,人文心。深信科技再進步、 經 濟 再 繁 榮, 沒 有 人 的 故 事 和 感 情, 一 切 皆 徒然,因此好研掌故軼事,喜見文化承傳。
Monthly SEP201415 15 閱刊 閱刊 ReadRead Monthly • SEP• 2014
小說尋書
王迪詩錯了 6
月 28 號,香港,有雲。我在香港機場的離境大堂,等候著前往上海 浦東的航班。這趟旅程是公幹,只有三天,如無意外,我應該會在開 會開會再開會中度過。「前往上海浦東 KA894 的乘客請注意……」 Damn,航班又誤點了。我真的很想知道,前往內地的航班,有沒有一班是不 誤點的?
《一個人私奔》
百 無 聊 賴 的 我, 又 一 次 打 開 Facebook, 享 受 著 最 後 一 點 可 以 自 由 使 用 Facebook 的時光。我 wall 上的第一個 post,是 Ally 她 like 了王迪詩一篇新文 章《衝動旅行》。文中提到一間叫「味香齋」的麵店,王小姐把這間味香齋的 牛肉麵極為推崇。碰巧我又是到上海,盧灣區雁蕩路 14 號味香齋,好,有時 間的話等我會一會你。 本來預計三天的工作竟然兩天半就完成,看來無比的自信跟一口港式普通話, 在內地打滾還是有點價值。時間尚早,當然是到味香齋一試它的招牌牛肉麵。 甫進店,我心裡吃了一驚,因為店內的氣溫是比室外更悶熱。要知道,當時
作者 王迪詩 香港女作家,時而刻薄,時而細 膩,認為作家要寫真心相信之事 物,透過作品表達信念,令讀者 從文字看到真實的自己。
16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的上海室外氣溫是攝氏 35 度。店 很 小, 我 跟 收 銀 的 大 媽 要 了 碗 牛 肉 麵, 就 跟 兩 位 粗 漢 搭 枱。 我 一 邊 等 牛 肉 麵 送 上 來, 一 邊 觀 察 店 內 的 環 境。 店 內 的 環 境 就 算 用 最 optimistic 的講法,都只能叫做「唔 乾 淨 」, 情 況 大 概 就 像 香 港 大 牌 檔, 不 過 地 方 更 淺 窄 而 已。 要 不 是王迪詩用了一篇文章寫這間店, 我都頗難想像一位對生活這麼有 要求的才女,竟然會紆尊降貴到這 種店吃東西。 大媽送來的牛肉麵,把我一下子從 幻想世界拉過來。一碗褐色的牛肉 湯,浸著幼細的麵條,加上三件浮 面的牛肉,老實說,它的賣相絕對 稱不上驚天地泣鬼神。不過「以貌 取人」絕非我對待食物的標準,所
以我立即用湯匙舀起一羹湯,再把 麵條浸在湯匙裡,然後一口把湯和 麵吃掉。麵條滑過我的喉嚨時,我 明白了一件事:王迪詩錯了。 她說味香齋麵條的彈牙程度,只有 東京那間「一蘭」拉麵可以匹敵。 我都試過東京的「一蘭」拉麵,我 好肯定,味香齋麵條的彈牙程度, 比一蘭好十倍。配合那香濃、帶點 咖喱香味的湯底,perfect。再試試 它的牛肉,肉質腍而不鬆,肉香四 溢,我被征服了。十年後,如果有 人問我,在 2014 年我做過甚麼驚 天動地的事,我會跟他說:我在上 海吃了碗牛肉麵。 「What ? 2014 年流流長,你最 勁都只係食咗碗牛肉麵?」Well,
說到底,旅行,其實都是吃喝拉撒 食玩瞓。不過在異地的天空下,好 像所有事都會變得更特別。畢竟,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期盼著一 些有趣的人和事。對我來說,因為 一個素未謀面的人介紹,在異地一 間 其 貌 不 揚 的 店, 吃 了 碗 動 人 的 牛肉麵,就是一件有趣的事。要是 你因為時間、空間、金錢,或其他 種種因素所限,未能經歷一次驚心 動魄的旅程,我會建議你買一本王 迪詩的《一個人私奔》,她用她的 生花妙筆,將她旅途上遇到的人和 事,描述得娓娓動人。看畢,你會 覺得自己恍如站在她身旁,經歷了 和她一樣有趣的旅程。 「睇人哋去旅行點同自己去旅行 啊?」吓,香港人唔係一向都係喺 Facebook 睇咗當做咗咩?
說書人 Mr. Grey 廣告人。艷羨前輩八面玲瓏,怨恨自己學藝未 精。無神論者,卻喜歡拿著聖經舊書新解。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17
為下一代而
讀 閱
每個人,無論是為興趣、為增進知識, 或為打發時間,都總有一個閱讀的理 由。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兆棠 最初閱讀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為了 學生:「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因為環 境問題,沒機會培養閱讀的習慣;到 後來自己為人師表,心想自己若沒有 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榜樣,又怎樣 鼓勵學生發掘書本的樂趣呢?」翻開 他書本的世界,不僅看到知識,也看 到他的教育使命。
梁校長認為透過學校推動閱讀是最直接的途徑,學界與商界配合,正好起 互補作用,讓更多學生受惠。
分享的樂趣
梁兆棠校長最初閱讀的 理由就是為了學生,以身 作則,作育英才。
18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梁校長笑言自己在閱讀上只屬「半途出家」:「當年入讀 師範學院後,我才開始博覽不同課外讀物,那時才真正 發現閱讀的樂趣。」他坦言,自己一直以來的志向就是 成為老師,所以最常提起的讀物,都是跟教育相關的書 籍。閱讀不僅為他帶來知識,還助他走上寫作之路 ── 梁校長除作育英才外,原來亦會在公餘時間撰寫個人著 作和報章專欄:「看書有助我發掘一些寫作題材和新點 子,透過文字讓我可以將所思所感與讀者分享,箇中的 滿足感和樂趣,也算是閱讀帶給我的收穫。」
他堅信要鼓勵學生閱讀,老師必先建立良好的閱讀習 慣,所以他經常向校內的老師介紹好書,更籌辦讀書 會,鼓勵老師之間互相分享一些有趣又有益的讀物。 「我明白現今當老師工作真的很繁忙,沒有太多餘暇 拿起書本,但其實閱讀本身是一件樂事,能帶給人正 能量,所以越繁忙便越要抓緊閱讀的機會。」
只是不擅管理時間者的藉口:「每一天大家都在忙這 忙那,但捫心自問,我們很多時都是為著沒必要的事 情忙個不休!我是一個很重視時間管理的人,其實只 要每天預留半小時作閱讀之用,或是乘車時,或是臨 睡前……總之只要下定決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即 使多忙也可以抽空看書。」
閱讀的修為
學校與商界共推動閱讀風氣
梁兆棠校長認為,閱讀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 品格的修煉。「每一本書,都是前人用心整理自己 的知識和經驗所成的,你有沒有感謝作者的分享?」 誠然,尤其是本土作家,出版書籍所獲得的版稅遠 不足以維持生計,加上大家只要走進圖書館,絕大 部分的新舊作品也可免費借閱,作為讀者的我們, 又曾否對近乎無償付出的本土作者,有閃過一刻感 謝的念頭?在閱讀過程中對作者的分享感恩,大概 是梁校長給予他學生一份特別的「功課」。
談到香港的閱讀風氣始終不如理想,梁校長亦有一番 見解:「依我觀察所見,近年的閱讀風氣的確差了, 孩子對看書的興趣亦降低了。」歸根究柢,他認為原 因是多方面 ── 可能是小朋友面對的誘惑太多,亦可 能與他們的父母有關:「不少孩子的父母都是雙職家 長,亦可能來自社會的中下層,他們本身也沒有閱讀 習慣,試問又如何鼓勵子女看書?」
除了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書籍之外,梁校長亦喜歡看 一些心靈小品:「每個人都希望尋找能夠與你心靈 有共鳴的事物,我覺得看罷這些書籍,能使人心寬, 提醒自己不要過分執著,以開心和包容的態度生活, 其實都是人生的一種修為。」 閱讀如練功,關鍵是必須持之以恒,否則便難以養 成習慣。剛巧早前「新閱會」進行了一次閱讀風氣 調查,發現近六成被訪者沒有閱讀習慣 ── 忙,往 往是都市人難以拾起書本的主因,但梁校長坦言這
梁校長認為推動閱讀風氣,是整個社會的事,因此他樂 見近年商界的支援。他深信要鼓勵年輕一代看書,透過 學校推動仍是最直接的途徑,奈何資源不足是所有學校 均要面對的難題。然而,商界的配合正好起互補作用: 「例如今次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與『新閱會』合作在小 學推廣閱讀,在商界的支持下,除了能有效宣傳這計劃 外,更可以邀請到知名的作家與同學分享,最終得益的 都是小朋友。」是次閱讀推廣計劃會有約 50 至 60 間 小學參與,將有數萬名小朋友受惠。「當然長遠來說, 我希望學生能夠從不同的體驗感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安 排他們到外地參觀書店,感受不同的文化氣息,讓同學 感受到書本世界裡多姿多采的面貌!」
好書推介
《活在當下》 作者:李焯芬 出版:經濟日報出版社
《香港教育政策分析 ── 社會學的視域》 作者:曾榮光 出版:三聯書店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19
字得其樂
《細說西藏歷史文化》
作者 李惠玲 香港學者,專門研究西藏文化, 在有關領域獲碩士及博士學位, 現時以自由學者身份研究西藏, 並在本地大學教授西藏語文,兼 任香港多間博物館的特約研究員 及編輯。
20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無 添 加 西 藏 遊
在
這個太空之旅也可以網購的時代,足跡遍及 全球的旅人,還有甚麼地方令他們卻步?夜 宿撒哈拉沙漠是平常事,北極光之旅在友儕 間已不罕見,惟獨西藏,依然是旅客望而生畏的地方。
西藏(藏語: ),據作者分析,是一個廣義 的地域稱呼,然而入藏卻非人人皆可。青藏鐵路雖已 開通,但未能一併帶領旅客戰勝高山反應,頭痛嘔吐、 寸步難行,甚至打道回府者,屢見不鮮。此病症與藏 地同樣神秘難測,健壯魁梧的,越是呼吸困難;一些 嬌小瘦弱的,反而健步如飛,絕對因人而異。即使長 居當地的藏民和驢子,也會受困於缺氧環境,可見遊 歷西藏總得有待緣分安排。 幸好在文字的國度裡,沒有任何界限。手執一書,足 以暢遊世界名勝古蹟,名山大川盡入眼簾。但圍繞西 藏的書籍,除了充滿宗教色彩的《西藏生死書》外, 其餘總是乏人問津,因那被政治左右的目光、壁壘分 明的政治立場,令內容流於偏頗,難怪論及西藏的書 籍,常被讀書人拒諸門外。至於網絡世界的版主們,
冒死踏足當地,不沾政治色彩,更新網頁的速度比出版書籍 更快,但依靠翻譯和數十天的旅程去窺探這片土地,內容始 終流於表面。難怪鑽研藏學、曾多次深入西藏考察的學者 李惠玲著書時能仔細劃分西藏範圍,版主們卻常常連身處 何方也不清楚,更遑論細說西藏的歷史文化、語言特色或 人民生活。更多的風景照、自拍和影片,也只是走馬看花, 難以帶出這片土地的獨特風情。 高原的環境與氣候,令藏人與外界隔絕,也因此形成獨有 的文化特色。如今,入藏地不難,但在暢遊後,能細述風 土人情者,屈指可數。《細說西藏歷史文化》作者李惠玲, 因研究西藏文化,多次到當地考察生活,近年更參與「中 國西藏兒童健康教育基金」的慈善活動,與西藏建立起深 厚的感情。作者亦洞悉藏學的研究困境,將大量藏族資料 去蕪存菁,抹掉政治色彩,從學術角度出發,先整理出〈地 理〉、〈歷史〉和〈宗教〉三大章節,將最令人混淆不清 的歷史片段,千絲萬縷的人物關係,瞬間清晰有序地闡述 出來,並加入相關的所見所聞作點綴。如析述地理氣候時,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21
指藏人皮膚黝黑、皺紋較多、外貌蒼老,患白內障的比 例較高,與他們位處高海拔,愛以陽光取暖,長期於戶 外面對風沙和太陽輻射有關。作者結合藏民的生活細節 與資料,潤飾平實的內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和寫實感。 作者對西藏有透徹的了解和緊密的聯繫,是全書視野較 廣闊和刻畫入微的原因。她筆下的西藏,目光不限於幾 個重要景點,而是當地真實的人物風貌。正如書中的〈文 化篇〉,仔細解說藏民沿用至今的取名方法,是由寺院 僧人問卜起名,賦予有名無姓的男女通用名字,貫徹西 藏的獨特性。至於藏地最詭秘的生死輪迴信仰及天葬, 作者不但圖文並茂,更補充由火化骨灰製成的藏傳佛教 小型泥塑「擦擦」,展示出當地奇特的死亡風俗。此外, 作者加入數據資料,指出一妻多夫、兄弟同妻的婚姻模
22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式,在西藏仍舊普及,更提醒到訪藏人家庭時,切 忌問誰人是夫妻,要尊重藏族的傳統習俗。這些地 道的藏民生活片段,不添加任何政治色彩,只蘊含 真摰的人情味,有別於那些搬字過紙,道聽塗說的 零碎民情記錄。 〈文化篇〉論述的語文章節,就更凸顯全書的可貴。 在芸芸以西藏入題著書的作者中,精通藏語、達教 學資歷的學者,一直鳳毛麟角,不少書籍均對藏語 避而不談,或只是片言隻字,含糊其辭,留下文化 缺口。作者則以淵博的知識解說藏族語文,扼要說 明藏文的字母、拼音、標準威利轉寫方案(藏文轉寫 系統的一種),以及「敬語」的運用,更藉親身經歷 告訴讀者,標準藏語雖是「拉薩話」,但當地沒有
新上榜 • 必讀選
《The Birth of Korean Cool: How One Nation Is Conquering the World Through Pop Culture》 Euny Hon
一致認可的「標準藏語」,因藏族土語繁多,「拉薩話」只是其一, 普通話亦通行,幸藏族文字統一,積存的文字量以人均計更是世 界之冠。作者言簡意賅,為對藏語無從入手的旅客,打開了一扇 門。往後,遊歷當地,面對琳琅滿目的禮品時,以藏語吐出一句 )」,討價還價遊戲隨即展開;人在他鄉,發生 「多少錢( )」,能令對方怒氣全消;離開時, 誤會時說句「對不起( 揮手說聲「再見(
有誰沒聽過南韓 PSY 的《Gangnam Style》?南韓文化和娛樂現時風靡 全球,大受追捧。究竟南韓如何成為 今日帶領世界娛樂和科技的國家? 作者透過訪問和查究,寫出南韓如 何從一個連迷你裙都禁止的國家, 成為現時走在世界潮流最前的大韓 民國。
)」,可帶走這片土地的見聞和人情味。
作者化身藏地導遊,帶領讀者走進西藏,經歷一個行程緊湊的豐 盛旅程。全程唯一欠缺的,就是令人敬而遠之的政治爭拗,目的 就是要讀者抹去所有立場,以明淨如西藏晴空的目光投向這片大 地,細看反璞歸真的藏地真貌。閱畢全書,你可能對這片土地更 感好奇,不管有沒有機會踏上這個聞名的世界屋脊,也想向藏民 說聲:「如意吉祥(
)!」
《Stuff Matters: Exploring the Marvelous Materials That Shape Our Man-Made World》 Mark Miodownik
說書人 佳如 中 學 教 師, 常 在 趣 味 與 知 識 的 書 海 間 遊 走, 望能尋覓兩者兼備的作品,傾力演出知識速遞員 的角色。
為甚麼玻璃是透明的?為甚麼膠有 彈性,可以伸縮?為甚麼我們可以 把萬字夾扭曲作直?這本《紐約時 報》最暢銷書將我們的日用品和物 料拆解,用故事和科學為我們講解 這些物料的歷史、功能和構造,讓 我們從一個新角度去看這些毫不起 眼的日常用品。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2323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2014
性情中人
《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作者 大前研一 1943 年 出 生 的 日 本 著 名 經 濟 評 論及管理學家,著作有《M 型社 會 》、《 新. 國 富 論 》、《 新. 大前研一報告》、《平成維新》 等,曾於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 工 作 達 23 年, 現 任 Business Breakthrough 公司代 表董事暨社長。
24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人生的意義 就是 去旅行
「到
目的地再算吧。」事 前我只買了一張去泰 國 Pattaya 的 機 票, 這三日假期的行程,是我年頭已訂 立的計劃。只是簡單地收拾行李, 到 連 鎖 藥 房 買 日 用 品, 剛 才 還 在 OT,轉眼間就從香港到泰國等轉 機,天色已暗,凌晨,一個人呆在 候機區。 「我要一班在 7 月 15 日開出的航 班。」一確認有假期後我便立即訂 機 位, 雖 然 這 樣 向 旅 行 社 職 員 訂 機票好像很蠢,但總算不失霸氣。 在 候 機 區 讀 著《 旅 行 與 人 生 的 奧 義》,作者大前研一是日本著名的 管理學者,19 歲起連續六年擔任 業餘領隊,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的
浮 華 大 地, 如 格 倫 伊 格 爾 斯、 斯 德哥爾摩、阿瑪菲海岸及杜拜等。 書中介紹在世界各地豪華的旅遊經 歷,整本書的宗旨很簡單,只要一 決定旅行地點,就立即行動。 在國際管理商務公司麥肯錫公司工 作的 23 年以來,大前研一每年有 三次大假,每次在旅行前也會預先 把旅行地點寫在行事曆,再決定旅 行日程,充分利用時間的每一分每 一秒。「不好意思,先生我們已經 到達目的地了。」空姐用帶點泰文 口音的廣東話通知我下機。 坐 一 程 的 士 到 達 Mercure Hotel Pattaya, 我 不 管 三 七 廿 一 下 車, 望著大門兩旁比中環滙豐石獅旁
邊 大 柱 還 高 的 巨 柱 之 際, 冒 出 有 一位泰國女孩向我雙手合十,然後 帶領我到大堂登記及搬運行李上 房。去外國就是要感受風土人情! 雖然我一雙黑眼圈已比大熊貓的還 要大,但我仍然展現我的風度,不 斷爭取每一分每一秒機會認識新 朋友。”Sir ! This is 1501 Room. Enjoy your holiday.” 泰 國 女 孩 再 次合十向我告別,她甜美的笑容令 我感到非常 refreshing。 ” Enjoy my holiday? Come on! ” 眼 前 美 景 是 天 堂, 只 有 陽 光 與 海 灘,看見酒店的窗門原來連接著泳 池,我點了一支紅酒,然後立即脫 掉外衣跳下水。
「因為這是我的人生,不是任何其 他人的人生,所以我要自己決定自 己想過甚麼樣的人生。關於旅遊景 點的選擇,我不會去配合別人的步 調。只要是我想看的景點,我一定 會 排 除 萬 難 去 看, 無 論 如 何 都 想 去。我不想妥協,也不想延後,要 旅行,就要一個人去。」 ── 大前研一 未看這本書之前,我感覺到自己周 遊列國的夢想遙不可及。看了這本 書後,我深深佩服大前研一做事的 毅 力, 不 管 是 去 大 西 洋 的 多 明 尼 加,甚至是南美洲的伊瓜蘇國家公 園,他都能在短時間內決定行程。 由於我自小便喜愛旅行,我亦決心
在不久的將來,遊遍計劃已久的北 歐四國:瑞典、丹麥、挪威、芬蘭。 相信你看完這本書後,除了被大前 研一介紹的旅程吸引外,更有決心 計劃去周遊列國闖一闖呢!
說書人 戴雲露 鍾情亞當斯密著重情感互通,心靈交流,夢想 成為道德倫理學家。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25
我們都是說書人
英國文人遊記 的學術史背景
《In Patagonia》
作者 布魯斯查特文 (Bruce Chatwin) 1940 年 生 於 英 國, 曾 是 蘇 富 比 拍賣行最年輕的董事之一,藝術 鑑賞力極佳,後來辭掉工作去旅 行。查特文不喜歡被叫成旅行作 家,他說自己是恰好喜歡旅行的 作家,寫文章才是正經事。查特 文是同志, 婚姻只是幌子,太太 伊莉莎白是蘇富比的同事,也是 他的好閨蜜好旅伴。
26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英國遊記作家喬納森拉班(Jonathan Raban)曾把旅行寫 作比做妓院:「放蕩輕浮地向所有人敞開大門」,體位從「私 人日記」到「散文詩」,高低盡可嘗試。
20
世紀英國有一批遊記作家,或者說愛旅行愛寫遊記的作家,對傳 統教育的 Grand Tour 歐陸行感到不滿足,又想擺脫上層社會的 偏見和束縛,挑戰主流價值觀,於是愛去偏遠地區「逃世」,若 是不幸死在路上,也能成就一段傳奇。羅伯特拜倫(Robert Byron)穿行內陸 亞洲,在北京寫出了《前往阿姆河之鄉》;將拜倫奉為「神人」的布魯斯查特 文(Bruce Chatwin)去西藏找雪人,去世界盡頭巴塔哥尼亞自我放逐;奈保 爾(V.S. Naipaul)足跡遠至印度、巴基斯坦和剛果的偏遠地區,傾聽無名百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ravel Writing》
《東方學》
《巴塔哥尼亞高原上》
姓的故事;與奈保爾從好友變成仇敵的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坐著火車優哉游哉,帶著一雙刻薄眼到處瞄, 環遊中國一年後寫成《騎乘鐵公雞 —— 搭火車穿越中 國》。作家的想像力尤其豐富,他們將歷史、民間傳 說與沿途見聞、醜事趣事雜糅在一起,以致這間「妓 院」因其別致而成為學術研究物件。 劍 橋 大 學 出 版 社 曾 經 出 版 過 一 部《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ravel Writing》( 劍 橋 旅 行 文 學 指 南),旨在對旅行文學進行系統化的界定、分析和歸 類。許多 highbrow 的旅行寫作與學術史緊密相關,比 如查特文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上》出版於 1977 年, 正好是薩義德的《東方學》出版前一年,《東方學》 曾 被 認 為 是「 第 一 部 極 重 視 旅 行 寫 作 的 當 代 批 評 巨 作」,薩義德仔細分析了許多遊記的想像結構和常用 假設,認為遊記為研究殖民話語提供了最佳樣本。《劍 橋旅行文學指南》的編輯 Peter Hulme 認為有三本書 「給旅行寫作這種 19 世紀的過氣類型注入了現代主義 的審美,從而重塑了這一體裁」,除了《巴塔哥尼亞 高原上》,另兩本是彼得馬西森(Peter Matthiessen)
《The Snow Leopard》
《Tracks》
的《 雪 豹 》(The Snow Leopard) 和 羅 蘋 大 衞 森 (Robyn Davidson) 的《 沙 漠 駝 影 》(Tracks)。 這三本書的共性是關注土著文化的命運,無疑都受到 了寫作《憂鬱的熱帶》的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 (Claude Lévi-Strauss)的影響。 歐洲文人記錄到殖民地遊歷的觀感,自然要受到「東 方主義」理論的檢視;然而在老大帝國相繼崩潰、殖 民地紛紛獨立之後,關於旅行文學的理論再次發生了 變遷。文明衝突和文化休克論成為普適的解釋話語。 歐洲人到殖民地獵奇或是妖魔化東方的心態隨著歐洲 中心的消逝、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而成為歷史。現在 的旅行文學高手如美國人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 或是遊遍中國的何偉(Peter Hessler),文字中一點 看不出紆尊降貴,而用平視的眼光去描寫文化差異的 種種細節,嘗試同情地去理解另一種文化。而英國文 人現在若是再寫香港、印度遊記,多半會自嘲取樂: 這些以前可都是我們的地盤,一想起往事簡直倍覺淒 涼!再想想若是連蘇格蘭都保不住,去蘇格蘭玩玩說 不定還要簽證,整個人益發不好了!
說書人 盛韻 文學博士、《上海書評》編輯、《倫敦書評》 撰稿人。理想生活是每天睡懶覺看書看電影聽 音樂,順便寫寫字。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27
我們都是說書人
圖解中醫
踢走沉悶
天
人合一這個概念,筆者於少時修讀中國文化一科時視為答題關 鍵字,這只是讀書時的需要,筆者並沒有想到這個概念對人生 的裨益。
中醫,可視之為哲學,至少五行、陰陽、一體觀、平衡觀等等早已深入中 國人的文化血液,而這一代人亦將「熱氣」、「濕熱」、「氣虛」、「生 津」等等掛於口邊,可真正能將這一堆術語說得清的沒有幾人,為甚麼? 圖解西醫並不是甚麼新奇事,西醫本來以解剖人體去理解人體的運作機 理、構造,相信中學有修讀生物科的朋友,對著一幅幅色彩富麗的細胞切 面圖並不會覺得陌生。相反,中醫比較沒有了這一種可呈視的圖像,君不 見坊間的中醫書籍多以文字為主,而且用詞抽象,對一般人而言,可說觀 之而生怯,遑論細讀的耐性。
《圖解中醫》
作者 羅大倫 內地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 診斷學博士,亦有著書及製作關 於醫學的電視節目。
28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帶著對天人合一的疑問,筆者看到了《圖解中醫》這本書就已經愛不釋手, 一個晚上便披讀完畢,毫不費力。書中的插圖生動簡明,令讀者不自覺地 會心微笑,而且插圖與文字相輔相成,如解釋陰陽的概念時,以山陰山陽、 晝夜日出、寒冷溫熱、天上地下等等說明,輕鬆易懂。
新上榜 • 必讀選
不過,有些概念始終難以簡化,如中醫所說的心、肝、脾、肺、腎, 不等於西醫的同名器官,而是對於人體系統功能的概括,書中的圖像 難免不能如實交代,這也反映了推廣中醫的一個困難。這是因為在現 今高度視覺化的社會,人們已經漸漸習慣、依賴了圖像、影像的展現 能力,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不斷退化,何況是中醫學的艱澀字眼。無疑, 中國文字是中醫學的根本,書中的「陽氣偏亢」、「邪鬱化火」、「津 傷化燥」、「四肢厥冷」、「小便短赤」、「下利清穀」等等都被保 留下來,需要時才加以解釋。這一堆四字詞於古時可是人人皆明的, 對大部分現代人來說卻是抽象的外星人語言了,就如中醫藥方那一手 飛揚跳脫的「狂草」,只是為了藥方不被抄襲的商業需要,沒有人看 得明白。 筆者贊成中醫應該用一種較為平民化、口語化的方式使人明瞭,《圖 解中醫》可說是帶出了一個新的嘗試,革新沉悶的中醫藥理論書,即 使中醫常識白癡如我,也看得大呼過癮。入門之樂往往是最高的興致, 深入研究大可交回專家的手上。
《紙上染了藍》 周耀輝 周耀輝決定書寫,他媽媽的故事, 不只為證實媽媽的大半生沒有白過。 「2010 年,我媽離世。有一天,我 為了思念,跑到一個我認為最值得 我坐下來思念的地方,從傍晚一直 坐到天黑,暮色居然爬到我眼裡。 我在紙上試圖寫下我所記得關於我 媽的事。這頁紙後來放在我新買的 牛仔褲袋裡。染了藍。紙上若隱若 現的藍,就當是一個約定。」 他細膩地寫下多年來與母親共處的 點點滴滴,讀著讀著彷彿讓你看到 他與母親相處的畫面,也讓你回想 起自己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
《哀傷紀》 鍾曉陽
說書人 藝仁
她是在英屬印度的疆土上遇見他, 在一個海邊城市的圖書館內。麥坎. 哈素斯.尼可森上校,孟加拉第三 師俾路支兵團的統領。據說有過這 樣的事,她到車站送他去遠征,列 車開動的巨大衝力將他所在車廂的 車門蕩開,她絆倒,抓往車門被拖 行一段,他為了救她脫險將她抱入 車廂,列車載著他們奔向遠方……
閱刊 閱刊 Read Read Monthly Monthly • SEP • SEP 2014 201429 29
同場加映
非
一
般
喜
劇
《布達佩斯大飯店》 第 一 次 聽 到《 布 達 佩 斯 大 飯 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是男友在口袋裡掏出兩張戲票對 我說:「同事說這部戲很好看,送了票讓我們過二人 世界。」 我很膚淺,看到電影海報上沒有俊男美女, 也沒有可愛的貓貓狗狗,只有一座不甚起眼的懷舊酒 店繪圖。於是,我和男友就這麼白費了那位同事的一 番好意,去找其他樂子去了。
作者介紹:Stefan Zweig 著名奧地利作家,1920 至 30 年代曾是 世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中短篇小說巨 匠,擅長人物的心理分析,也寫過多篇 名人傳記。著作包括《The Post Office Girl》和《The Royal Game》。
30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第一次看《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時候,我獨自在萬呎高 空中,百般無聊之下終於看了這部戲。電影一開始不 久,我就後悔當初為何沒有早些看這部戲!常說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只看封面就決定書 好看與否), 那看似沉悶的電影海報,竟代表著如此 迷人的故事。戲中搞怪誇張的角色造型、迂迴曲折的劇 情,精湛獨到的演技和對白,令我很不雅地不斷在飛機
導演介紹:Wes Anderson 美國著名導演、編劇和監製。本來只是拍 一些獨立電影,卻因《天才一族》入圍奧 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而一鳴驚人。荷里活 對他評價甚高,有不少大牌明星願意為他 降價演出。
上大笑,然後對旁邊怒視我的乘客不好意思地說了句「Sorry」。 最令我慚愧的,就是發現電影中不但有俊男美女,還發現戲裡幾乎 由不起眼的配角,到引人注目的主角們都是荷里活大牌明星,個個 演技精湛,將角色演得非常傳神。
《布達佩斯大飯店》並不是一部喜劇那麼簡 單。它美麗細緻的畫面像童話故事,卻有謀 殺、逃亡和生離死別。它有優美的詩詞對白, 卻 偏 偏 也 包 括 了 粗 獷 言 語。 它 讓 人 歡 笑 連 連,卻讓人同時有莫名的傷感惋惜。說得好
大導演和編劇 Wes Anderson 從已故著名作家 Stefan Zweig 的一 系列著作中抽出、結合並揣摩故事和角色,譜成了《布達佩斯大飯 店》這部戲。電影以倒敘式,從年老的 Zero 和旅行中的年輕作家 交談中,道出二戰期間布達佩斯大飯店所發生的一個故事。大飯店 因為總管 Gustav 的交際手腕、嚴格的管理和高尚的品味,成為了 歐洲當時最地位顯赫的酒店。一天,作為酒店常客、總管的紅顏知 己 D 夫人突然逝世,Gustav 因為獲 D 夫人分發大筆遺產而陷入困 境和追殺,惟有依靠大飯店的門僮 Zero 出走逃亡,兩人因此成為 患難之交。電影結尾如何?留待大家自己體驗。
像很複雜,其實需要大家親身體驗過這部電 影,才能明白我這種體會。也許,就是集結 那麼多元素的電影,才能體現出人生百態, 讓我回味至今。
《布達佩斯大飯店》能夠成為第 64 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並獲得 評審團大獎,當然不會差得哪裡去,影評對此片一致好評,並說這 是一部難得的喜劇。但記得高中時期一位英國文學老師對我說: 「經典的喜劇一定會引發我們思考。它們有喜有悲,因為只有悲喜 交集,才能更凸顯人生中的各種情緒。而喜劇中經常會有造型和對 白誇張的角色,那是因為劇作家想透過他們的行為,讓觀眾更容易 明白劇作家的用意。」
電影演員角色
說書人 馬冰研 倫敦留學生。好文藝,厭數字。移居各大城市長 大,最愛旅行睡覺嘆茶。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31
兒童理財
教導小孩 深思熟慮最佳辦法 「五、四、三、二、噓!」阿哲與他的小表姐齊聲大叫,老 實說我也被他們催促得有點心浮氣躁,差點在拍賣結束之前 按下滑鼠的鍵,買入這件「相當有嫌疑」的物品。事緣這位 留學英國的小表姐暑假回港,探訪我們期間,得悉我有日本 網上拍賣帳戶,她礙於校規嚴厲,平日被禁止瀏覽這類網 站,故此一直未開戶,既然現在有個現成帳戶,代拍這些「粗 重工作」就落在我的身上。 搜尋一下,她想要的日本音樂光碟已有幾個賣家,價錢最便 宜那件還有兩分鐘便要結束,孩子們害怕錯失良機,情緒突 然高漲,不斷在旁催促我拍下物品。由於賣家良莠不齊,加 上時間太短,無法評估我們會否成為「買 Diablo3 得三個大 菠蘿」的苦主,於是我不理拍賣結束,關上電腦,找出《一 網打盡》(Cash-A-Catch),希望這個遊戲有助他們的購物 慾降溫。
遊戲道具
主要的道具有按鈴、紙幣、攤位圖板 和 104 張牌庫。 牌庫內有漁獲牌、行動牌、尾聲牌 (End Phrase)、收市牌(Market Close)4 種。漁獲牌內有龍蝦、鯊魚、 海鰻、螃蟹、吞拿魚、比目魚共 6 種, 還有一種百搭章魚,每張牌上印有 1 至 3 的數字,代表此牌的漁獲數量。
32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準備工作 遊戲可供 2 至 5 人玩耍,每人各取一張攤位圖板和 30 元,餘下紙幣成為銀行儲備。 牌庫抽出尾聲牌與收市牌,覆蓋洗好,然後將尾聲牌插入最後的第 15 張牌之上,再 從底部抽出 5 張牌,與收市牌混合洗好,放回牌庫底部。
遊戲開始
1
玩家扮演漁人市場的批發商人,從漁民手上買入 漁獲,然後送到零售市場轉手圖利。由於場地有 限,每個批發商人的競投攤位只有兩個木櫃、一 個冰櫃和一個垃圾箱,用作儲藏或棄置漁獲。
2
每位玩家輪流擔任漁市的拍賣主持,拍賣開始之前,主持人首 先決定是否出售自己櫃內藏魚,如果不賣或是無魚可賣,便要 等到下次擔任主持的時候才可出售。每次出售只可選擇其中一 個魚櫃,而且必須整櫃發售,每批數量越多,回報越高,例如 1 條魚的售價是 1 元,10 條魚的卻可高達 30 元。主持成功賣魚 之後,其餘玩家手上如有同款漁獲,而又儲存木櫃之內,便要 把最大數目的一張漁獲牌丟進垃圾桶。
3
交易完成之後,主持便可宣布開 始拍賣,取出預先洗好疊齊的漁 獲咭,逐一慢慢翻開,然後唸出 咭上魚類名稱和數量,例如 3 條 吞拿魚、1 隻蟹等,直至有人開 始競投為止。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33
4
主持翻牌途中,其餘玩家如果喜歡翻開的漁獲,便可拍下按鈴整批購入,如有多人爭奪, 先按鈴者勝。勝出的玩家,不論得到甚麼、數量多少,一律付出 10 元。主持則可從中抽 取佣金,「每張牌」得 1 元。玩家付款取魚後,便要馬上存入櫃內,每櫃只限一種,換言之, 玩家同時最多只能儲存三種魚,多出的便要丟進垃圾桶。 如果投得漁獲當中有行動牌,便要立即使用,「偷魚貓」 (Fish Thief)可以偷取其他玩家櫃內一條魚;「罐頭魚」 (Canned Fish)可以在垃圾桶中選取兩張棄置漁獲,一同 放到棄牌之處。
5
當主持翻開「尾聲牌」,除了主持以外,投得漁獲的人也可額外出得到售機會。翻開「休 市咭」,拍賣停止,遊戲即時結束,所有玩家需要半價出售手上全部漁獲,並繳付垃圾 桶內「每條魚」1 元的清潔費用,總計所得,擁有最多財富的玩家,便是這次的勝利者。
理財解讀 由於採用一個實物按鈴作為道具,孩子一般很快愛上這個緊張而嘈吵的遊戲,然而 「冷靜」才是這個遊戲的勝利關鍵。例如我在過程中偶爾使壞,假意競投,孩子因為 心急經常犯下兩類錯誤:貴價搶魚;或是思慮不周,買下一大堆沒用的東西,最終付 出高昂甚至不必要的代價。看到兩個孩子慢慢領略竅門,開始懂得從容不迫,於是我 再次開啟電腦,與他們重上拍賣網站,繼續還未完成的競投行動。
說書人 阿哲爸爸 會計師,深信學習理財,應該從小開始, 提倡「遊戲學理財」。
34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如閣下有好書介紹,請與其他讀者分享,題材字數不限。 來稿一經刊登,本報將付上豐厚酬金。 稿件請投至 info@readmonthly.com。 來稿者請註明文題、筆名、個人資料及作者簡介。
《閱刊》公開派發地點 書店 三聯書店(中環、灣仔、 西環、九龍灣、觀塘、紅磡、 將軍澳、荃灣、葵涌、青衣、 元朗廣場、元朗文化生活薈) 序言書室 博學軒 春藤書坊 樂文書店(旺角及銅鑼灣) 開益書店(旺角及銅鑼灣) 綠野仙蹤書店(旺角及銅鑼灣) 天地圖書(灣仔及旺角) 森記書局 上海印書館 國風堂 天窗出版社 田園書屋 城邦書店 人民公社 書得起 讀書好棧 精神書局(北角及西環) 實現會社 陳湘記書局(旺角及灣仔)
尚書房 新亞圖書中心 基道書樓
Cafe Roundavy's Kitchen 青木咖啡店 Think TC2 cafe & workshop
大專院校 嶺南大學 珠海學院(會計及銀行學系) 專業教育學院(HKIVE) (摩利臣山、觀塘)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東華學院
中學 聖嘉勒女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
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佛教大雄中學 香港培道中學 寧波第二中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 聖若瑟英文中學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九龍貿易中心 環球貿易廣場 帝京酒店 帝都酒店
其他
幼稚園 仁愛堂顏寶鈴幼稚園 仁愛堂葉德海幼稚園 仁愛堂劉皇發幼稚園暨幼兒園 仁愛堂吳黃鳳英幼稚園暨幼兒園 仁愛堂鄧楊詠曼幼稚園 仁愛堂龐盧淑燕幼稚園
商場及酒店 天際 100 香港觀景台 新鴻基中心 新世紀廣場 創紀之城 5 期 新都會廣場
Noah's Ark 教協(旺角服務中心) 仁愛堂 伯樂音樂學院 S Fashion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聯保醫務所(尖沙嘴、 中環、浸會大學) 環宇醫務協會有限公司 聯合醫務保健集團(中環) 維健醫務有限公司(尖沙嘴) 東安健社區圖書館 離島婦聯
閱刊 Read Monthly • SEP 201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