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 遊
中國山水畫的世界
小川裕充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便是筆者從自己也不知道總數的調查過的作品當中 , 想起印象特別深刻的以中國
內 ,個 人 特 別 感 到 傾 心 的 作 品 群 之 中 ,數 量 最 龐 大 的 便 是 中 國 山 水 畫 。這 本 書 ,
繪 畫 ,而 標 示 此 一 段 落 的 ,即 是 本 書 。到 目 前 為 止 ,在 我 所 研 究 的 東 亞 繪 畫 範 疇
這三十多年來 ,我調查 、研究了世界上公私收藏單位所庋藏的中國繪畫或日本
其 被 定 位 為 什 麼 樣 的 物 品 ,針 對 山 水 畫 之 製 作 、贈 答 、購 買 、和 收 藏 過 程 ,進 行
遊;接 著 第 三 , 檢 證 山 水 畫 是 在 什 麼 樣 的 地 點 被 繪 製 和 收 藏 在 什 麼 樣 的 地 點 、 及
以理解 , 針對山水畫所表現的理想的或現實的地點 , 進行更高度的表現性之臥
理 想 的 或 現 實 的﹁ 時 空 間 ﹂, 是 以 什 麼 為 表 現 目 標 、 及 其 所 表 現 之 物 又 該 如 何 予
水 畫 表 現 的 繪 畫 空 間 本 身 , 進 行 更 基 本 的 造 型 性 之 臥 遊;第 二 , 探 究 山 水 畫 作 為
序
山水畫為中心的一百三十餘件作品 ,然後從檔案中取出調查筆記 ,回想當時見到
更 廣 泛 的 社 會 性 之 臥 遊 。臥 遊 乃 是 由 此 三 重 結 構 形 成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史 上 ,臥 遊
質不即不離 ,因此無有相異 。
的概念雖然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消長 ,但自始至終 ,因為宗炳的意圖與山水畫的本
作 品 的 地 點 和 年 月 日 ,將 歷 時 近 十 三 年 連 載 的﹁ 中 國 山 水 畫 百 選 ﹂集 結 而 成 。 要實際看過這全部一百三十多件作品 , 不用說對於在本書讀者諸位中佔據相當 數量的非專家學者 , 即使是對於專家學者而言 , 都是極為困難的吧 ! 不只是如
臥遊 ,當然不是只有那些能夠閱讀用日文寫成之本書的人才能做的事 。即使對
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庋藏的中國書畫數千件 ,這總計三萬數千件作品當中 ,
此 。對於三十多年來旅行世界各地的我自己來說 ,雖然有許多作品至今已看過數
談到這個 ,所謂的臥遊 ,不只是對翻閱本書的讀者諸位之事 ,也是對我自己的
傳統中國山水畫便佔了繪畫類過半數 ,形成龐大的作品群 ,與歐洲繪畫最重要的
於 無 法 閱 讀 日 文 的 大 多 數 人 ,本 質 上 也 是 可 能 的 。這 是 因 為 ,在 筆 者 因 參 與 中 國
三 所提倡的概念 , 本來是說身 —四四︶
畫 類 基 督 教 繪 畫 無 分 軒 輊 , 可 以 稱 得 上 是 具 有 人 類 普 世 價 值 的 造 型 作 品 群;倘 若
次 ,有 些 將 來 也 應 當 還 能 再 見 到 ,但 是 ,也 有 少 數 作 品 是 至 今 僅 見 過 一 次 ,未 來
為 畫 家 的 宗 炳 自 己 將 拜 訪 過 的 地 點 畫 下 來 觀 賞 ,或 坐 或 臥 ,不 出 門 便 可 以 再 遊 、
非基督教徒都能夠理解基督教繪畫的卓越品質 ,那麼不懂日文或中文的人 ,應該
繪畫世界調查所得知的中國繪畫約一萬件 、留存在中國本土的中國書畫兩萬件 、
三遊 , 但之後也擴展到從未造訪該地的觀者 。 亦即 , 以擴展後的臥遊概念為基
也 能 夠 理 解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卓 越 品 質 。本 書 不 只 收 錄 中 國 山 水 畫 ,還 有 日 本 、韓 國
恐怕沒有第二次機會再見到 。
礎 , 對 畫 家 、 對 觀 者 而 言 , 成 為 臥 遊 對 象 的 是:第 一, 山 水 畫 的 臥 遊 表 現 本 身;
山 水 畫 ,更 包 括 了 歐 洲 、美 國 的 風 景 畫 或 抽 象 表 現 主 義 繪 畫 ,但 絕 對 沒 有 與 書 名
三七五
第 二 , 表 現 的 地 點;第 三 , 作 品 被 繪 製 、 被 收 藏 的 歷 程 。 換 言 之 , 所 謂 的 臥 遊
標 題 相 矛 盾 之 處 。這 是 因 為 想 要 更 深 刻 地 認 識 、表 現 書 名 的 意 義 ,而 經 過 筆 者 自
事 。 這個由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宋的宗炳 ︵
是:第 一, 由 造 型 上 來 掌 握 山 水 畫 作 為﹁ 時 空 間 ﹂是 如 何 構 築 而 成 , 針 對 構 成 山
i
己 刻 意 的 挑 選;筆 者 認 為 本 書 收 錄 的 歐 洲 、 美 國 繪 畫 , 與 中 國 山 水 畫 一 樣 , 具 有
收集 、編輯實務的諸位研究生 、以及使得透過本書之臥遊成為可能的所有相關人
八年五月十七日 ○○
士 ,致上最深摯的謝意 ,是為序 。 二
小 川 裕 充 書於東久留米之無齋苦集滅道窟
只 要 經 過 透 徹 地 觀 看 ,任 何 人 都 可 以 理 解 的 本 質 。雖 然 說 ,只 要 仔 細 鑑 賞 以 當 前 最 高 精 細 度 印 刷 為 豪 的 本 書 圖 版 ,還 有 ,即 使 不 懂 日 文 或 中 文 的 人 ,應 該 也 都 能 夠理解中國山水畫的卓越品質 ,當然是一種極端的說法 。但本書作為以筆者唯一 能夠自由運用的日文來著述的第一步 , 若是能夠開啟使中國山水畫世界之臥遊成 為 全 世 界 人 皆 能 進 行 之 事 的 大 門 ,實 為 萬 幸 。 本書之所以採用大型彩色圖版 , 是因為黑白圖版完全無法讓人明白 , 作為中國 山水畫兩大潮流的水墨山水畫和設色山水畫之中 , 後者的精彩之處 。 因為若採用 全彩圖版 , 很容易可以想見出版手續的繁瑣和費用的遽增 , 所以當筆者正在考慮 以 黑 白 圖 版 刊 行 之 時 , 內 人 千 鶴 子 如 此 建 言:﹁ 如 果 不 能 將 設 色 山 水 畫 的 優 點 傳 達給像我這樣的一般讀者 , 那本書的價值就減半了 , 不 , 甚至是減至一半以下 了 。﹂因 此 下 定 決 心 以 全 彩 出 版 。 雖然如此 , 但一如預期 , 光是自己進行的出版手續就耗費半年以上 , 本書和 當 初 設 想 的 簡 略 山 水 畫 通 史 恰 恰 相 反 , 成 為 了 龐 然 巨 物;因 為 從 完 稿 後 耗 費 了 一 年以上的時間 ,出版日比原本預定的時程大幅延遲 ,對於出版社中央公論美術出 版 、負 責 印 刷 的 凸 版 印 刷 ,以 及 惠 允 刊 登 作 品 圖 版 的 世 界 各 地 美 術 館 、博 物 館 、 個 人 收 藏 家 諸 位 ,還 有 補 助 出 版 經 費 的 日 本 國 內 外 財 團 、基 金 會 的 各 位 ,造 成 了 許 多 麻 煩 ,特 此 致 歉 ,同 時 對 我 諸 多 容 忍 ,使 本 書 得 以 付 梓 ,筆 者 的 感 謝 更 是 無 可言喻 。 行文最後 ,對於協助全彩圖版之刊登的收藏家各位 、實際執行刊登許可相關業 務 的 各 美 術 館 、博 物 館 、財 團 的 承 辦 者 各 位 、惠 賜 補 助 本 書 之 發 行 的 大 都 會 東 洋 美 術 研 究 中 心 ︵ 京 都 ︶、 鹿 島 美 術 財 團 ︵ 東 京 ︶、 蔣 經 國 國 際 學 術 交 流 基 金 會 ︵ 台 北 ︶ 之 各 位 ,還 有 ,擔 負 本 書 出 版 發 行 責 任 的 中 央 公 論 美 術 出 版 、採 用 比 普 通 精 細 度 更高二倍的高精細原色版印刷的凸版印刷之各位 、 考量筆者需要為本書從事資料
ii
大 格 局 的 東 亞 ,甚 至 整 個 現 代 世 界 ,然 而 ,這 個 新 的 地 理 格 局 並 沒 有 驅 使 他 在 眾
石 守 謙 中央研究院院士
小川裕充教授的學術生涯幾乎完全集中在中國山水畫的研究上 。 他的研究成果
多時髦的歐美學術理論中選擇只作一個譯介傳播者的角色 , 用之來重講山水畫的
山水畫的東亞臥遊 ——
早就得到全世界研究中國藝術史學界的高度肯定 , 認為是對中國繪畫史理解之當
歷 史 。 對 他 而 言 , 某 種 對 其 自 身 所 出 學 術 傳 統 的﹁ 創 造 性 ﹂繼 承 , 遠 比 附 和 時 新
導 讀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世 界 ︾一 書 可 謂 是 小 川 教 授 —
理 論 來 得 更 為 重 要 。︽ 臥 遊 ︾一 書 無 論 從 命 題 、 選 材 到 論 述 各 個 層 次 , 其 實 處 處
代 開 展 ,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貢 獻 。︽ 臥 遊
研究中國山水畫業績的總結 ,既是他的一家之言 ,亦是可為所有畫史論者參考的
都透露著作者的如此心境 。 這對於當今處於極為類似之文化局勢中的中文讀者而
整個更大的知識文化界的需求改變 , 準備好以一種與他的前輩師長有別的推陳出
實 。他的學術訓練出自具有強烈傳承感的日本藝術史研究傳統 ,同時也需要回應
國山水畫傳統的所有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 這個問題對小川裕充教授而言也非常真
治性的口號 , 具體實踐上又如何能提出突破性的方案 ? 這不能不被視為關心中
孤 立 的 狀 態 下 ,進 行 悲 情 式 的 傳 統 保 衛 戰 爭 。然 而 ,如 果 這 個 期 待 要 避 免 流 於 政
世界上各不同地區 ,各不同文化傳統人士的相關思考關懷之脈絡中 ,而非僅是在
括 為﹁ 古 渡 ﹂的 中 國 繪 畫 作 品 可 謂 具 有 了 多 面 向 的 意 義 。一 方 面 它 們 因 為 傳 入 日
期 日 本 專 研 中 國 繪 畫 史 大 家 米 澤 嘉 圃 所 稱﹁ 古 渡 ﹂日 本 的 中 國 古 畫 。 如 此 可 被 統
過 ,十 四 、十 五 世 紀 以 後 在 質 與 量 兩 者 上 更 到 達 一 個 不 可 忽 視 的 地 步 ,這 便 是 早
即以山水畫相關者而言 ,第八世紀便有傳至該地者 ,至此之後就沒有真正的中斷
史基本上起自二十世紀初期的文物大流動潮 , 日本所收藏者則有更長的歷史 ,
分佈 ,尤其是日本收藏的重要性 。不同於今日在歐美各國收藏中國藝術文物的歷
如果要認真而客觀地討論中國山水畫史 , 不能不意識到它存世資料的特殊地理
臥遊選材的東亞格局
言 ,實在也有值得細細品味的價值 。
八 年 出 版 之 後 ,早 已 獲 得 各 國 學 者 們 的 推 崇 ,紛 紛 ○○
典 範 之 作 。此 書 原 來 在 二
在 著 作 中 加 以 引 用 ,並 視 之 為 近 年 最 有 影 響 力 的 中 國 藝 術 史 著 作 之 一。︽ 臥 遊 ︾中 譯本的出版因此一方面可謂是對不熟習日文之中文讀者的福音 , 亦是值此中國畫 史 研 究 正 待 開 展 一 個 全 球 性 新 格 局 之 際 ,所 注 入 的 及 時 活 水 。 中國山水畫研究所企圖開展的全球性新格局又究竟是什麼呢 ? 所有的論者當然
新 角 度 , 向 新 一 代 的 日 本 讀 者 述 講 一 個 似 乎 讓 他 們 感 到 越 來 越 陌 生 的﹁ 中 國 ﹂山
本 的 時 間 早 , 可 能 在 未 受 中 國 後 世 鑑 藏 觀 影 響 、 免 遭 臨 摹 行 為 泛 濫﹁ 污 染 ﹂的 狀
都期待自己的論述都能在當今這個全球化思潮風起雲湧的時局中 , 積極地參預到
水 畫 故 事 。他 的 發 言 位 置 雖 在 日 本 ,發 言 內 容 卻 未 受 此 地 理 侷 限 ,而 企 圖 面 向 更
iii
小 川 教 授 的 中 國 山 水 畫 史 工 作 ,即 清 楚 地 出 自 、持 續 了 這 個 學 術 傳 統 。
世代發展下來 ,這就形塑出一個極有特色的中國畫史研究之日本現代學術傳統 。
名 品 因 此 總 是 優 先 選 擇 的 焦 點 , 予 以 精 密 的 調 查 , 由 之 作 問 題 討 論 的 礎 石;數 個
們探討中國畫史的優勢所在 。在他們的相關研究中 ,日本傳統收藏中的中國繪畫
人在內的小川教授之前數個世代的學者 ,莫不對此深有認識和掌握 ,並引以為他
藝 術 史 學 界 早 就 有 所 重 視 ,在 包 括 米 澤 嘉 圃 、島 田 修 二 郎 、鈴 木 敬 及 戶 田 禎 佑 等
東 亞 的 角 度 觀 之 ,尤 特 值 注 意 。對 日 本 收 藏 中 國 繪 畫 作 品 這 諸 面 向 的 意 義 ,日 本
些中國古畫在離開中國之後 ,在日本形成了一個平行但不同質的畫史 ,其意義自
本 畫 人 學 習 的﹁ 樣 本 ﹂, 成 為 日 本 繪 畫 傳 統 中 不 可 割 離 的 重 要 部 分 。 換 言 之 , 這
這些古渡中國畫在日本也形成了他們另外的生命文化史 ,不但是珍藏品 ,還是日
捨 之 際 所 流 失 的﹁ 缺 環 ﹂, 進 而 有 利 於 還 原 畫 史 的﹁ 全 樣 ﹂。 另 外 一 個 面 向 則 是
理由可能本來就與中國主流意見不盡相同 , 遂而得以無意中拯救了中國在歷史取
態 下 , 保 留 了 某 些 中 國 發 展 中 的 可 信﹁ 原 樣 ﹂;再 者 , 這 些 作 品 在 日 本 被 寶 藏 的
山 圖 卷 ︾作 風 格 上 的 連 接 , 又 在 水 墨 使 用 中 充 分 呈 現 光 線 和 空 氣 在 江 南 景 物 中 的
況 之 下 , 被 相 信 是 宋 畫 真 蹟 的 牧 谿︽ 瀟 湘 八 景 圖 卷 ︾既 可 與 圖 版 三 的 米 友 仁︽ 雲
幅 優 秀 的 後 摹 本 ,欲 賴 之 確 認 董 源 的 風 格 表 現 之 真 實 ,還 不 免 有 些 缺 憾 ,在 此 狀
重 汀 圖 ︾︵ 亦 存 日 本 ︶︹ 圖 版 二 ︺推 想 董 氏 的 原 樣 。 可 惜 ,︽ 寒 林 重 汀 圖 ︾畢 竟 只 是 一
代 表 其 大 成 ,後 者 的 開 創 人 物 為 五 代 南 唐 的 董 源 ,惜 無 真 蹟 傳 世 ,僅 能 賴︽ 寒 林
畫 世 界 ,可 大 別 為 華 北 與 江 南 兩 大 系 統 ,前 者 可 由 北 宋 的 郭 熙︽ 早 春 圖 ︾︹ 圖版一 ︺
正好展示了小川教授對此二件山水畫重要性的高度肯定 。 在他所描述的中國山水
書 中 ,其 前 端 位 置 似 乎 顯 得 有 些 超 齡 ,不 符 年 代 學 的 次 序 原 則 。其 實 ,如 此 排 序
讀 者 注 意 ,它 與 玉 澗 者 分 居 第 四 、第 五 ,在 這 麼 一 部 以 中 國 山 水 畫 全 史 為 訴 求 的
以 插 圖 的 形 式 呈 現 ,值 得 中 譯 本 的 讀 者 參 看 。牧 谿 圖 版 在 書 中 的 位 置 ,亦 可 提 醒
測 。這 個 成 果 在︽ 臥 遊 ︾一 書 中 針 對 牧 谿︽ 漁 村 夕 照 圖 ︾︹ 圖版四 ︺所 作 的 解 說 中 也
圖 卷 ︾原 本 上 、 下 兩 卷 的 全 貌 , 並 對 其 各 景 次 序 之 構 成 , 提 出 了 最 有 說 服 力 的 推
輔 以 對 內 容 畫 意 之 考 訂 , 以 及 收 藏 文 獻 之 追 溯 , 重 新﹁ 復 原 ﹂了 牧 谿︽ 瀟 湘 八 景
谿 和 玉 澗 山 水 作 品 的 重 視 。 這 兩 位 僧 侶 的 山 水 畫 在 中 國﹁ 正 統 ﹂的 鑑 賞 觀 下 , 早
直關心如何從東亞區域中他地的歷史作品中尋找中國資料已經消失不存的歷史訊
如同牧谿 、 玉澗作品向中國山水畫史填補上原來遺落的缺環 , 小川教授還一
表現 ,正和︽ 寒林重汀圖 ︾同調 ,合之正足以說明江南山水系統的發展大要 。
就 被 十 四 世 紀 的 理 論 家 評 為﹁ 粗 惡 無 古 法 ﹂、﹁ 不 入 雅 玩 ﹂ 的 品 級 , 因 此 在 中 國
息 。 他 對 日 本 平 安 時 代 ︵ 十 二 世 紀 ︶繪 卷 名 作︽ 信 貴 山 緣 起 繪 卷 ︾︹ 圖 版 三 ︺的 探
最能透露小川教授這個日本學術傳統關懷之淵源者 , 當數他對南宋末期僧侶牧
收 藏 中 幾 乎 無 作 品 可 尋 。 然 而 , 他 們 在﹁ 瀟 湘 八 景 ﹂主 題 所 作 的 潑 墨 風 格 山 水 畫
原樣 ,但經過大幅度改裝處理而成片段化的各景圖畫 ,仍然被指定為文物最高等
無法想像的輝煌生命史 。在那段漫長的日本收藏過程中 ,他們的山水作品都已非
為歷代許多日本水墨畫人的風格取法源頭 ,形塑了一個在中國完全不存在 ,甚至
卻在日本得到高度重視 ,除了成為最高權力者幕府將軍家的御物收藏外 ,還衍生
謂﹁ 日 本 藝 術 特 質 ﹂之 論 者 引 為 日 本 式 水 墨 用 筆 的 開 端 之 作 。 小 川 教 授 則 將 之 回
不同於中國所習見的皴法 ,也有意表現自然物象的現實狀態 ,因而被關心整理所
統中可資代表平安時代的可靠作品 ,其最特殊的山水部分所使用的水墨用筆 ,既
向 來 被 視 為 日 本 古 來﹁ 大 和 繪 ﹂ 傳 統 的 發 展 ,︽ 信 貴 山 緣 起 繪 卷 ︾ 此 卷 即 為 此 傳
討就是這種例子 。日本的繪卷都為描繪本地寺院或歷史人物故事的連續性圖畫 ,
小川裕充教授可謂極有意識地繼承了這個研究傳統 , 並嘗試在此基礎上提出他的
得 注 意 的 折 衷 現 象 , 一 方 面 取 法 唐 代 已 傳 至 日 本 者 ︵ 如正倉院所藏八世紀的︽ 騎象奏樂
置於十二世紀中國畫壇的發展脈絡中 , 指認出此卷山水之用筆用墨其實出現了值
級 之﹁ 國 寶 ﹂, 並 自 二 十 世 紀 三
年代以來吸引了一代代重要學者的研究投注 。
○
新成果 。 其中之一即為他對現在傳世牧谿畫卷各個段落的精細測量和計算 , 再
○
iv
圖 ︾,圖 版 二 九 ︶, 另 外 也 吸 收 了 中 國 十 二 世 紀 前 半 北 宋 山 水 畫 技 法 的 新 發 展 , 實 在
那基本上是得力於自一九七
最 為 詳 盡 的 觀 察 ,並 據 之 提 出 新 論 述 ,他 對 世 界 各 地 收 藏 之 掌 握 亦 有 過 人 之 處 ,
年代起始 , 由鈴木敬教授所領導的東京大學中國繪
不 能 就 簡 單 地 定 義 其﹁ 日 本 性 ﹂。 他 的 這 個 觀 察 不 僅 可 以 修 正 日 本 藝 術 史 中 之 成
折 改 變 的 全 貌 。 而 在 此 一 致 性 和 獨 特 性 的 雙 面 辯 證 中 ,︽ 信 貴 山 緣 起 繪 卷 ︾此 件
解 東 亞 山 水 畫 在 經 過︽ 早 春 圖 ︾那 種 高 峰 之 後 , 於 十 二 世 紀 前 期 時 所 經 歷 一 段 轉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它 們 之 間 在 表 面 上 的 差 異 外 ,竟 有 高 度 的 一 致 性 ,合 之 可 賴 以 理
光 線 與 大 氣 來 表 達 季 節 時 間 感 的 關 心 等 等 項 目 , 和︽ 信 貴 山 緣 起 繪 卷 ︾進 行 比 較
全 卷 中 移 動 的 複 雜 度 , 以 及 其 山 水 物 象 之 畫 面 呈 現 對 照 著 古 典﹁ 四 季 山 水 ﹂經 由
︽ 清 明 上 河 圖 卷 ︾︹ 圖 版 二 二 ︺, 就 其 情 節 表 現 和 手 卷 方 向 的 順 逆 關 係 , 觀 看 視 點 在
的 同 期 中 國 山 水 人 物 畫 卷 , 如 喬 仲 常 的︽ 後 赤 壁 賦 圖 卷 ︾︹ 圖 版 二 三 ︺和 張 擇 端 的
見 ,對 理 解 十 二 世 紀 中 國 畫 壇 之 整 體 動 向 而 言 ,亦 極 為 重 要 。他 選 擇 了 幾 件 可 靠
可 以 近 距 離 觀 察 的 機 會 , 進 行 了 至 少 十 次 的 研 究 。 他 的 著 名 論 文︿ 院 中 名 畫 ﹀即
教授自承影響他選擇以中國繪畫研究為一生志業的關鍵 , 幾十年來他把握每一次
版 第 一 的 台 北 故 宮 收 藏 的 郭 熙︽ 早 春 圖 ︾, 地 位 就 極 為 突 出 。 這 幅 山 水 畫 是 小 川
圍 之 內 , 然 其 重 要 性 也 受 到 他 的 充 分 注 意 , 而 納 入︽ 臥 遊 ︾一 書 中 。 其 中 列 在 圖
故 宮 、 中 國 大 陸 收 藏 及 近 年 考 古 出 土 資 料 雖 不 在 東 京 大 學︽ 總 合 圖 錄 ︾的 收 錄 範
時 期 即 參 預 這 個 調 查 工 作 ,自 己 還 是 第 三 階 段 的 主 持 人 ,可 見 其 投 入 之 深 。台 北
編 ,被學者視為不可或缺的中國畫史圖像資料庫 。小川教授本人自研究生的青年
繪 畫 , 其 成 果 亦 以︽ 中 國 繪 畫 總 合 圖 錄 ︾的 形 式 向 學 界 公 開 。 該 圖 錄 迄 今 已 至 三
畫調查計劃 ,幾乎訪遍除了台北故宮 、中國大陸收藏之外的全世界公私所藏中國
︶ 以︽ 早 春 圖 ︾ 為 焦 點 , 他 對 中 國 山 水 畫 造 型 原 理 所 提 出 的﹁ 連 想 ﹂︵ imagination
日 本 作 品 不 僅 融 入 了 中 國 畫 史 ,也 在 東 亞 山 水 畫 史 中 得 到 新 而 深 刻 的 意 義 。 也就是在這個東亞思考架構下 ,小川教授超越了前輩學人汲汲於建構藝術之﹁國
品研究之上 。當讀者閱讀︽臥遊︾一書時 ,或許會訝異於發現日本雪舟︽天橋立圖︾
討 論 ,也 不 隨 便 附 和 世 界 史 觀 的 新 潮 ,一 切 有 關 東 亞 的 論 述 ,最 後 還 是 要 回 歸 作
過 程 中 所 起 的 作 用 , 中 國 傳 統 畫 論 中 多 少 亦 曾 觸 及 , 例 如﹁ 張 素 敗 壁 ﹂的 故 事 即
的 精 華 , 也 是 本 書 中︿ 本 論 ﹀一 文 中 的 要 點 。 有 關 視 覺 連 想 力 在 繪 畫 創 造 與 欣 賞
﹁連想﹂ 論可謂是小川教授對整個中國山水畫造型手法總結歸納之後所提煉出
論 ,亦由此作發出 。
︹ 圖 版 六 八 ︺、 浦 上 玉 堂︽ 東 雲 篩 雪 圖 ︾︹ 圖 版 一 三 一 ︺以 及 朝 鮮 安 堅︽ 夢 遊 桃 源 圖 卷 ︾
屬之 , 只不過 , 這在他的討論中則被轉化成現代式的分析語言 , 並以對造型手
別 史 ﹂的 界 限 , 開 出 一 個 具 有 前 景 的 新 局 。 不 過 , 他 亦 刻 意 避 免 流 於 理 論 的 抽 象
︹圖版六七︺等﹁非中國﹂的作品皆名列其中 ,此時 ,就請先由作者的東亞關懷察之 。
法 的 歸 納 整 理 為 基 礎 架 構 。 他 在 造 型 手 法 分 析 中 投 注 心 力 最 多 的 可 能 在 於﹁ 透 視
遠 近 法 ﹂的﹁ 新 發 現 ﹂。 這 個 他 對 山 水 畫 面 空 間 表 現 的 自 創 說 明 , 基 本 上 出 自 於
︶勉 強 說 明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不 足 而 作 的 修 正 , 其 修 正 的 對 使 用 西 方 透 視 ︵ perspective
︽ 臥 遊 ︾一 書 的 整 體 設 計 本 身 相 當 特 別 ,係 以 作 者 精 選 的 一 百 三 十 五 件 繪 畫 作 品
別 處 理 可 見 之 地 面/水 面 和 不 可 見 之 煙 雲 遠 景;畫 者 在 此 簡 明 之 原 則 上 再 採 各 種
可 以 掌 握 全 局 的﹁ 基 本 視 點 ﹂和 由 之 拉 出 的 水 平 線 , 並 依 之 在 此 設 想 線 之 上 下 分
山水畫即在邀約臥遊
為主來展現中國山水畫的世界和歷史發展 。 上文雖然強調了小川教授之深植於日
基 本 構 圖 形 式 ,將 取 自 自 然 界 的 物 象 ,依 其 畫 面 變 化 需 求 和 理 想 性 之 指 導 ,鋪 陳
對 象 也 包 括 許 多 人 習 用 的﹁ 散 點 透 視 法 ﹂。 它 與 前 人 最 大 的 差 別 在 於 理 出 畫 面 上
本 學 術 傳 統 ,而 對 日 本 收 藏 中 之 名 品 特 為 重 視 ,不 僅 運 用 其 在 地 優 勢 ,對 之 進 行
v
○
所 提 示 的 ,這 個 連 想 之 完 成 ,其 實 還 須 牽 涉 到 觀 者 的 參 預 ,即 畫 家 必 藉 由 其 所 繪
畫 上 操 作 其 連 想 畫 法 ? 這 卻 不 易 以 形 式 分 析 來 還 原 其 步 步 程 序 。而 正 如 小 川 教 授
人固然都有觀雲朵而想像成人物或自然物的能力和經驗 ,但是 ,畫家如何在山水
者 , 則 是 在 這 個 基 礎 架 構 上 畫 家 逞 其 才 華 而 自 由 運 用 的﹁ 連 想 ﹂畫 法 。一 般 尋 常
出各式各樣的畫中山水 。但是 ,真正讓某些山水畫得以躍升為傑作而有迷人魅力
世界上其他地方人士 ,如能循此理解山水畫的臥遊 ,應亦在邀約之列 。
受到山水畫邀約的臥遊 ,另一方面也是他向東亞各地觀眾所發的邀約臥遊 。至於
換 言 之 ,山 水 畫 即 是 在 邀 約 臥 遊 。 ︽ 臥 遊 ︾一 書 因 此 一 方 面 是 作 者 小 川 裕 充 自 己
憶 ,而是藉由連想的參預 ,再次與畫家一起進入山水畫向觀者所展現的那個世界 。
的臥遊 。 進行這些臥遊的目的也不在重新喚起某種像瀟湘或西湖等勝景的實地記
來誘發觀者的連想 。換句話說 ,邀請觀眾對畫中所用之形式同畫家一起進行連想 活 動 ,便 成 為 連 想 畫 法 的 必 要 部 分 。只 有 如 此 ,畫 面 上 無 意 義 的 線 條 或 墨 塊 ,才 能 被﹁ 看 成 ﹂山 水 形 象 , 甚 而 感 受 到﹁ 生 氣 ﹂的 表 現 。 北 宋 時 評 論 家 沈 括 在 報 導 他 觀 看 董 源 山 水 畫 後 的 心 得 時 , 就 說:近 觀 時 根 本 看 不 出 物 象 之 所 以 , 遠 觀 時 則 ﹁ 景 物 粲 然 ﹂;這 不 正 是 觀 者 連 想 的 見 證 ?︽ 寒 林 重 汀 圖 ︾的 中 景 以 上 表 現 亦 從 畫 家 的 層 面 ,對 此 作 了 充 分 的 印 證 。元 代 黃 公 望 的︽ 富 春 山 居 圖 卷 ︾︹ 圖版五一 ︺則 可 算是董源系統在後世的高峰 ,亦為小川教授引為其連想畫法的極致表現 ,值得讀 者在本論及分說中細讀作者的分析 。 連 想 畫 法 向 觀 眾 的 邀 請 參 預 , 亦 可 協 助 讀 者 體 會 小 川 教 授 為 何 以﹁ 邀 約 ﹂來 定 義 他 的﹁ 臥 遊 ﹂理 念 。 臥 遊 之 說 早 見 於 南 朝 宋 宗 炳 ︵ 五 世 紀 初 期 ︶的 言 論 , 表 明 他 之 所 以 以 山 水 圖 壁 , 係 因﹁ 老 病 俱 至 , 名 山 恐 難 遍 遊 , 唯 當 澄 懷 觀 道 , 臥 以 遊 之 ﹂。 由 於 這 個 概 念 最 能 顯 示 畫 者 與 觀 者 雙 方 皆 有 的 高 尚 情 懷 , 且 得 不 受 個 人 實 地 景 觀 經 驗 之 束 縛 ,故 每 在 言 及 山 水 畫 時 一 再 被 人 引 用 ,久 而 久 之 ,早 成 老 生 常 談 。 小 川 教 授 在 此 卻 能 老 調 重 彈 , 另 賦 新 意 , 將 重 點 轉 移 到﹁ 邀 約 ﹂一 邊 , 創 新 地 詮 釋 了﹁ 臥 遊 ﹂這 個 古 典 理 念 。 在 全 書 曲 折 而 又 嚴 密 的 分 析 論 述 之 中 , 其 實 深 藏 著 他 自 己 的 根 本 關 懷:﹁ 何 謂 山 水 畫 ?﹂ 對 這 個 根 本 性 的 提 問 , 他 嘗 試 向 讀 者 提供這一百多個時空有別 ,並富於個人差異的個案供作參照 。他對中國山水畫造 型手法之解析 , 不僅意在書寫一個一以貫之 , 而又充滿豐富變化之山水畫史 , 更要引導讀者重回畫家當時的臥遊 , 以及作品在歷代遞藏過程中不同觀者所經歷
vi
本
文
前 言
前 言
佔 了 現 存 中 國 繪 畫 大 半 部 分 的 山 水 畫,依 據 其 地 域 性 可 區 分 為 華 北 山 水 畫 和 江 南 山 水 畫 兩 大 類。華 北 山 水 畫,在 從 吳 道 子、李 思 訓 等 巨 匠 輩 出、山 水 畫 被 當 成 獨 立 畫 科 的 盛 唐、中 唐 到 北 宋 的 這 個 山 水 畫 黃 金 時 代,雖 然 以 壓 倒 性 的 優 勢 為 傲,但 是 在 南 宋 以 後,其 地 位 漸 漸 被 江 南 山 水 畫 所 侵 蝕,到 了 元 代,兩 者 的 勢 力 變 成 相 互 拮 抗。然 後,從 明 代 到 清 代 初 期,江 南 山 水 畫 反 而 將 華 北 山 水 畫 的 造 型 語 彙 吸 收 殆 盡,以 此 形 式,兩 者 完 成 統 合,繪 畫 上 的 南 北 地 域 性 被 消 除,同 時,中 國 山 水 畫 最 有 生 產 力 的 時 代 也 迎 向 了 終 點。成 為 清 代 以 後 中 國 繪 畫 史 重 心 的,毋 寧 是 進 入 宋 代 以 後 所 見 新 興 的 花 卉 雜 畫 類 和 舊 有 的 人 物 畫。關 於 不 僅 受 到 歐 洲,
認 為 清 代 繪 畫 藝 術 毫 無 新 發 展 ,而 隻 字 未 提 任 何 具 體 之 事︵︽清 代 學 —
也 受 到 我 國︵日 本︶影 響 的 近 現 代 中 國 繪 畫 史 更 進 一 步 的 開 展 過 程 ,自 然 必 須 以 其 他 視 點 來 眺 望。 即使把梁啟超的見解
當 成 極 端 的 言 論,但 長 久 以 來 作 為 東 亞 文 明 圈 中 心 的 中 國 文 化,屬 於 其 精 華 的 傳 術 概 論︾︶ — 統 山 水 畫 在 清 代 時 結 束 了 它 從 勃 興 到 衰 退 的 一 千 數 百 多 年 歷 史,卻 是 確 實。 而 在 這 樣 山 水 畫 興 亡 的 歷 史 當 中,具 有 值 得 與 歐 洲 繪 畫 中 質 量 均 具 有 壓 倒 性 地 位 的 基 督 教 繪 畫 從 勃 興 到 衰 退 的 歷 史 相 較 之 處 。 如 果 說 基 督 教 繪 畫 的 衰 退 到 尾 聲 時 ,歐 洲 文 明 的 傳 佈 已 達 到 世 界 性 的 規 模 , 那 麼 山 水 畫 的 衰 退,並 不 只 是 一 個 個 人 的 繪 畫 藝 術 的 問 題,而 可 以 看 作 是 中 國 文 化 全 體、甚 至 是 和 東 亞 文 明 圈 全 體 相 關 , 不 容 忽 視 的 問 題 吧!雖 然 知 道 許 多 歐 洲 畫 家 的 名 字 , 卻 連 一 個 ﹁四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近代 . 中國畫家的名字也不知道 ,對這樣的事不以為恥的我國︵日本︶ ,正 是 我 們 自 身 的 東 亞 文 明 被 歐 洲 文 明 壓 倒 的 最 明 顯 佐 證 。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在 此 先 不 陳 述 文 化 論、文 明 論 了。在 刻 劃 傳 統 中 國 山 水 畫 輝 煌 歷 史 的 眾 多 作 品 之 中,我 想 以 一 百 三 十 餘 件 為 中 心,摘 錄 記 下 對 其 本 質 的 思 考 之 處。這 一 百 三 十 多 件 作 品,就 如 以 下 所 ︵北宋.黃庭堅︿題 示,無關乎筆者本身見識之高下,雖然已經作為促進讀者臥遊的﹁胸中丘壑﹂ 子瞻枯木﹀ ︽山谷內集詩注︾卷九︶而 矗 立 著 ,但 登 上 哪 一 座 丘 陵 、進 入 怎 樣 的 山 谷 ,終 究 是 為 了
顯 示 中 國 山 水 畫 的 本 質,而 按 照 筆 者 認 為 的 適 當 順 序 來 排 列。即 使 會 發 生 丘 壑 的 南 北、時 代
其 造 形 和 歷 史︾,筆 者 將 深 感 榮 幸 。︵黃立芸譯︶ —
錯 亂 的 情 形,也 大 膽 地 不 梳 理 順 序。在 綜 觀 歷 史 開 展 的 前 提 之 下,以 造 型 性 為 中 心 來 理 解 作 品 ,若能參照接下來的︽中國山 水 畫
185
一
早春圖
郭熙
軸 北宋 一 七年 二 絹本水墨淺設色 一五八 三 一 八 公 一 分 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
˙
○
一
︺ ︽溪 山 秋 霽 圖 卷︾︹插 圖 —三、 一
一
一
一
︺ ︽幽谷圖︾ ︹插 —二、
︺ 五 等 圖 當 中 ,相 當 於 唯 一 真 蹟 的 —
︺ ︽窠石平遠圖︾ ︹插圖 —一、
︺ 四、 — ︽樹 色 平 遠 圖 卷︾︹插 圖
,在其現存傳稱作品︽關山春雪圖︾ ︹插圖 ○八七 ? —︶
代表北宋山水畫的巨匠 ,作為宮廷畫家而活躍於當時都城汴京︵河南開封︶的郭熙︵? —一 ○五四 —
○
李郭派到明代浙派的華北山水畫系譜的革命性發現 。 郭 熙 過 了 中 年 被 神 宗 召 入 朝 廷 ,到 將 近 八 十 高 齡 ,一 手 執 行 元 豐 年 間︵
古 稀 之 年 的 郭 熙 , 在 擔 任 宮 廷 畫 家 嫻 熟 於 各 式 工 作 之 際 的 熙 寧 五 年︵
一
五 緣於宮城 ○七八 —一 ○八︶
二 所 製 作 的 作 品,也 ○七︶
水窠石圖壁畫︾︵北宋 .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四︶的極為平凡的父親 。這幅︽早春圖︾是已經過了
卷四︶的大畫家 ,但郭熙也是一位因兒子進士合格而欣喜 ,在故鄉河南溫縣縣學的聖堂繪製︽山
,是 被 稱 為﹁於 今 之 世 為 獨 絕 矣﹂︵北 宋 .郭 若 虛︽圖 畫 見 聞 誌︾ 熙 畫 秋 山﹀︽豫 章 黃 先 生 文 集︾卷 二︶
大 改 建 而 來 的 宮 殿 、官 廳 壁 畫 創 作 ,被 人 歌 詠﹁熙 今 頭 白 有 眼 力﹂︵北 宋 .黃 庭 堅︿次 韻 子 瞻 題 郭
一
宋 初 的 李 成 所 開 創 的 畫 法 。 並 且 ,也 是 貫 串 從 李 成 連 繫 到 郭 熙 的 北 宋 山 水 畫 主 流 ,形 成 從 元 代
積 極 地 將 人 類 視 覺 中 把﹁雲﹂看 成﹁山﹂的 固 有 連 想 能 力 活 用 於 作 畫 的﹁畫 石 如 雲﹂法 , 是 由 北
,一 方 面 是 大 自 然 之 氣 的 鮮 明 表 現 ,同 時 就 如 所 謂﹁雲 ,山 川 氣 也﹂︵後 漢 .許 慎︽說 文 解 字︾︶
所 達 成 的 空 間 構 成 ,如 此 這 般 地 透 過 精 緻 的 筆 墨 技 巧 ,形 成 三 位 一 體 。
,奇 怪 的 山 容 表 現,和 利 用 統 合 三 遠 法 的 細 緻 透 視 遠 近 法 畫 石 如 雲﹂︵元 . 黃 公 望︽寫 山 水 訣︾︶
的形貌睥睨虛空作結束,成就了作為自然之物終究不可能存在的奇怪山容表現。被評為﹁郭熙,
淡 墨 技 巧 ,使 得 好 像 爬 蟲 類 般 盤 踞 的 近 景 岩 塊 ,到 中 景 有 如 積 雨 雲 般 向 上 昇 起 ,以 彷 彿 怪 物 般
支 撐 上 述 表 現 的 ,是 也 能 夠 表 現 早 春 時 黃 昏 的 光 線 和 空 氣 的 精 緻 筆 墨 技 巧 。 特 別 是 其 卓 越 的
山水畫的規範 。
高 ,以 一 、二 分 之 一 、四 分 之 一 的 比 例 遞 減 ,形 成 一 種 透 視 遠 近 法 的 完 成 型 態 ,成 為 此 後 傳 統
將 看 不 見 的 地 平 線 設 定 在 中 央 基 本 視 點 的 高 度,從 前 景 的 雙 松 至 中 景 的 松 樹、後 景 的 松 樹 樹
具 有 統 合 了 左 右 的﹁平 遠﹂、上 下 的﹁高 遠﹂、﹁深 遠﹂這 所 謂 三 遠 的 構 築 性 的 空 間 構 成 。 並 且 ,
︵高 遠︶ ,以 及 面 對 畫 面 右 方 崖 壁 遮 蔽 的 閉 鎖 空 間 與 面 對 左 方 遠 山 的 開 放 空 間︵平遠︶兩 相 對 比 ,
本 圖 , 是 以 畫 面 中 央 為 基 點 , 使 下 方 斜 向 和 緩 向 後 深 入 的 空 間︵深 遠︶與 上 方 崢 嶸 聳 立 的 空 間
圖
˙
是 一 件 立 於 連 結 李 成 和 元 代 李 郭 派 的 華 北 山 水 畫 之 轉 捩 點 ,其 歷 史 地 位 毫 無 保 留 地 傳 至 今 日 的 大作 。︵陳韻如譯︶
插圖 1–4 (傳)北宋 郭熙 溪山秋霽圖卷(局部)
插圖 1–5 (傳)北宋 郭熙 樹色平遠圖卷
插圖 1–1 (傳)北宋 郭熙 關山春雪圖
(傳)北宋 郭熙 窠石平遠圖 插圖 1–2
插圖 1–3 (傳)北宋 郭熙 幽谷圖
1
186
寒林重汀圖
傳董源
二
二
軸 五代 原作十世紀 絹本水墨淺設色 一七九 九 一一五 公 六 分 兵庫 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 一、 — ︽夏 山 圖 卷︾︹插 圖
︺ 三 等 水 墨 畫 現 存 傳 稱 作 品 中 ,最 優 異 的 作 品 。 —
二
︺ 二、 — ︽夏 景 山
二
︺ 四 這 —
史 第 一 等 的 人 物 畫 家 、花 鳥 畫 家 一 同 合 作︽賞 雪 圖︾,自 己 分 擔﹁雪 竹 寒 林﹂的 部 分︵北 宋 .鄭 文
水 畫 ,就 像 董 源 承 以 詞 人 聞 名 於 世 的 南 唐 中 祖 李 璟 的 御 旨 ,與 周 文 矩 、徐 崇 嗣 等 代 表 中 國 繪 畫
疑 的 。 被 也 留 下 畫 論 的 北 宋 四 大 書 家 之 一 米 芾 評 為﹁平 淡 天 真﹂︵北 宋 . 米 芾︽畫 史︾︶的 董 源 山
的 畫 家 的 成 就 ,而 具 備 來 自 其 本 身 以 超 越 華 北 、江 南 地 域 性 之 普 遍 性 為 目 標 的 性 格 ,是 無 庸 置
唯 一 的 設 色 畫 傳 稱 作 品 中 所 見 到 的 ,極 盡 所 能 地 吸 收 王 維 、李 思 訓 等 形 塑 唐 代 華 北 山 水 畫 頂 點
根 植 於 江 南 的 地 域 性 ,另 一 方 面 ,就 像 在 本 圖 等 水 墨 畫 傳 稱 作 品 或︽龍 宿 郊 民 圖︾︹插 圖
︵︽圖畫見聞誌︾卷三︶的董源的藝術,如此這般地, 一如被稱為﹁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
﹁畫石如雲﹂連想法相匹敵的江南 山 水 畫 獨 特 的 發 現 。
生 的 視 覺 性 連 想 ,結 果 使 得 畫 面 乍 見 之 下 頗 為 粗 放 ,這 樣 的 董 源 手 法 成 為 足 以 和 李 成 、郭 熙 的
評 語 ,確 切 地 描 述 了 此 間 的 情 況 ,董 源 在 作 畫 時 ,針 對 畫 面 積 極 使 用 了 讓 視 點 前 後 移 動 時 所 發
用 筆 甚 草 草 ,近 視 之 幾 不 類 物 象 ,遠 觀 則 景 物 粲 然 。﹂︵北 宋 . 沈 括︽夢 溪 筆 談︾卷 一 七︶這 樣 的
等 造 型 素 材 本 身 的 美 感 放 在 優 先 位 置 。 一 如﹁多 寫 江 南 真 山 ,不 為 奇 峭 之 筆﹂、﹁皆 宜 遠 觀 ,其
遠 ,盡 可 能 限 定 山 、屋 舍 或 人 物 等 表 現 素 材 ,並 使 用 粗 放 的 筆 墨 法 來 表 現 ,同 時 意 圖 將 絹 或 墨
兩 方 面 。 因 此 ,其 構 圖 具 有 將 實 景 如 實 寫 生 般 表 現 出 來 的 簡 潔 感 ,另 一 方 面 ,細 心 地 排 除 無 限
江 南 山 水 畫 的 特 長 ,在 於 同 時 追 求 遠 近 等 空 間 表 現 的 精 緻 度 ,與 紙 墨 等 造 型 素 材 具 有 的 效 果
口待渡圖卷︾︹插圖
山 水 畫 實 質 上 的 開 山 始 祖 , 本 圖 是 其︽瀟 湘 圖 卷︾︹插 圖
十 國 之 中 , 董 源︵? —九四九 ? —︶身 為 江 南 地 方 南 唐 的 宮 廷 畫 家 , 活 躍 於 現 今 南 京 , 並 成 為 江 南
在 北 宋 之 前 的 五 代 十 國 戰 亂 期 ,與 歷 經 五 個 朝 代 軍 閥 相 繼 興 亡 的 中 原 地 區 不 同 而 相 對 安 定 的
˙
寶︽江 表 志︾卷 中︶所 示,蘊 藏 了 能 夠 統 合 畫 面 的 卓 越 技 巧 ,是 在 南 唐 宮 廷 達 到 全 體 性 且 高 度 文
化 水 準 的 背 景 下 ,形 塑 其 統 合 藝 術 一 環 的 存 在 。
187
×
北 宋 末 年 ,對 截 至 當 時 為 止 幾 乎 一 直 被 等 閒 視 之 的 江 南 山 水 畫 積 極 推 介 的 米 芾 ,對 董 源 畫 作
插圖 2–3 (傳)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圖卷(局部)
˙
評 以﹁一 片 江 南﹂的 定 說 ,與 畫 出 初 冬 江 南 水 鄉 風 景 黃 昏 景 象 的 本 作 相 對 照 來 看 時 ,可 以 理 解
插圖 2–4 (傳)五代 董源 龍宿郊民圖
插圖 2–1 (傳)五代 董源 瀟湘圖卷 插圖 2–2 (傳)五代 董源 夏山圖卷(局部)
2 其成功塑造出江南山水畫的本質 ,並 表 現 出 深 刻 含 蓄 的 內 涵 。︵白適銘譯︶
2 傳 董源 寒林重汀圖
卷 南宋 一一 三年 絹本設色 四三 二 一九四 公 三 分 克利夫蘭美術館
一 在 五 十 七 歲 時 , 亦 即 南 宋 初 建 炎 四 年 時︵ ○七四 —一一五︶
雲山圖卷
米友仁
一
˙
○
一一三
︶○所 製 作 的 設 色
×
三
年︶ ︹插圖
一一三四
三
︺ ︽瀟湘奇觀圖卷︾ ︵ —一、 年︶ ︹插圖
一一三五
三
︺ 二、 ︵ — ︽瀟湘白雲圖卷︾ 年前後︶
一一三五
︺ 三 等 米 友 仁 的 其 他 現 存 作 品 ,都 是 晚 於 此 畫 才 完 成 的 水 墨 山 水 畫 。 因 此 ,本 畫 卷 也 是 —
三
︺ 四。再 者 , —
三
︵南宋.鄧椿︽畫繼︾卷三︶的米友仁 ,與郭熙、 據傳﹁後享年八十,神明如少壯時,無疾而逝﹂
的作品 。
下 ,同 時 嘗 試 追 求 遠 近 表 現 與 素 材 美 感 ,此 作 品 乍 看 之 下 ,絕 非 江 南 水 鄉 風 景 的 實 景 描 寫 一 類
得 到 五 十 六 種 構 圖。若 將 構 圖 限 定 在 某 種 範 圍 之 中,而 且 使 其 多 樣 變 化,在 被 限 定 的 變 化 之
︺ 五, 利 用 現 實 空 間 中 不 可 能 的 切 斷 、 接 合 、 置 換 、 反 轉 的 操 作 , 依 據 各 種 替 換 組 合 , 可 知 能 夠
這 件 作 品 是 由 四 個 正 方 形 連 接 組 成 ,不 管 使 用 幾 個 ,也 不 管 哪 一 個 正 方 形 放 在 最 右 端︹插 圖
將此畫卷分成四等分,從右算起的第二部分,符合米友仁自己的︽遠岫晴雲圖︾構圖。換言之,
︹圖版四︺的構圖一致︹插圖 縮小右半部,則與接下來即將舉出的牧谿︽漁村夕照圖︾
持 在 一 定 高 度 的 合 理 性 透 視 遠 近 法 所 營 造 的 空 間 構 成 ,同 時 ,若 將 左 半 部 與 右 半 部 交 換 ,稍 微
此 畫 卷 的 一 個 特 徵 在 於 構 圖 。 與 其 他 畫 卷 一 樣 ,都 是 模 仿 華 北 山 水 畫 的 手 法 ,採 取 將 視 點 保
也 不 得 不 將 表 現 素 材 ,如 山 容 、小 島 、茅 屋 、釣 船 等 ,比 董 源 更 嚴 格 地 壓 縮 到 最 小 程 度 。
李 成 、郭 熙 的 華 北 山 水 畫 正 統 。 結 果 ,米 友 仁 不 得 不 選 擇 面 積 限 制 在 一 定 程 度 之 下 的 小 畫 面 ,
面 美 感;後者 的 手 法是 繼 承 董 源 巨 然 以 來 的 江 南 山 水 畫 正 統 ,前 者 則 是 可 以 連 結 到 延 續 荊 浩 、
實 現 遠 近 表 現 ,同 時 又 試 圖 不 超 越 上 述 的 能 力 界 限 而 抑 制 這 個 能 力 ,追 求 素 材 本 身 所 保 有 的 色
畫 家 竭 盡 所 能 地 意 圖 超 越 石 綠 、鉛 白 、墨 、藍 等 作 為 素 材 的 能 力 界 限 ,自 由 運 用 這 個 能 力 而
性 地 模 仿 董 源 和 王 詵 ,同 時 嘗 試 水 墨 和 設 色 兩 者 的 開 創 性 作 品 。
蘇 軾 出 現 以 後 的 自 覺 性 的 中 國 文 人 畫 中 ,現 存 最 古 老 的 一 件 作 品;也 可 說 是 米 友 仁 之 後 ,常 態
︹插 圖
︵ 晴雲圖︾
文 人 畫 家 之 一。 米 友 仁 並 沒 有 中 年 時 期 以 前 、 相 當 於 北 宋 時 期 的 作 品 流 傳 於 世 。 而 且 ,︽遠 岫
山 水 畫 。 他 是 再 次 評 價 五 代 以 來 江 南 山 水 畫 的 米 芾 的 兒 子 ,也 是 現 存 有 足 以 信 賴 之 作 品 的 最 早
本 畫 卷 乃 是 米 友 仁︵
˙
元代黃公望等,共同形成理想中的畫家的老人形象,是代表中國繪畫史的巨匠之一。︵龔詩文譯︶
—
插圖 3–4 南宋 米友仁 雲山圖卷(左右對調)
插圖 3–5 雲山圖卷 (構圖圖解)
3
插圖 3–2 南宋 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卷(局部)
插圖 3–1 南宋 米友仁 遠岫晴雲圖
插圖 3–3 南宋 米友仁 瀟湘白雲圖卷(局部)
188
漁村夕照圖 ︵瀟湘八景圖卷斷簡︶
牧谿
軸 南宋 十三世紀 紙本水墨 公分 三三 ˙○ ×一一二 ˙○ 東京 根津美術館
宋 代 江 南 山 水 畫 中 綻 放 最 後 光 芒 的 畫 僧 牧 谿 的 這 件 作 品,連 接 了 同 時 追 求 光 與 空 氣 表 現 以 及 水 墨調 和 的 江南 山 水 畫正 統;其 有 稜 有 角 的 山 容 亦 與 後 文 將 揭 示 的 巨 然 作 品 的 山 容 相 通 。並 且 ,若 將 其 構 圖 的 左 半 與 右 半 交 換 位 置 ,而 且 稍 稍 放 大 右 半 部 ,應 當 更 容 易 了 解 前 文 所 舉 米 友 仁 的︽雲 山 圖 卷︾之 構 圖 吧!二 者 乍 看 之 下 似 為 實 景 描 寫 ,事 實 上 皆 不 然 ,因 為 二 者 都 是 運 用 限 定 的 構 圖 ,貫 徹 同 時 追 求 光 與 空 氣 的 表 現 以 及 素 材 美 感 。
︺ ︽羅 漢 圖︾︹插 圖 —一、 四
︺ 二 為 首 的、屬 於 道 釋 人 物 畫、花 鳥 —
︺ 三 等 山 水 畫 、花 卉 雜 畫 ,如 果 也 包 含 本 國 傳 存 的 ︽寫 —
插圖 4–5 南宋 牧谿 瀟湘八景圖卷 復原圖(全作品)
牧 谿 , 在 我 國︵日 本︶特 別 被 稱 為﹁和 尚﹂, 是 鎌 倉 、 南 北 朝 時 代 以 來 , 持 續 受 到 高 度 評 價 的
四
四
︺ 四 這 類 作 品 的 話,即 使 今 日 依 然 可 以 窺 知 牧 谿 橫 跨 極 為 廣 泛 領 域 的 創 作 活 動 全 —
︺ 五。 儘 管 八 景 — 日︶ 。不 管 現 存 或 亡 佚 的 圖 作, 二十
下卷
。現 在 ,我 國︵日 本︶收 藏 了 其 現 存 作 品 的 大 部 分 ,從 作 畫 僧︵鎌 倉 .法 清︽佛 日 庵 公 物 目 錄︾等︶ 為 其 代 表 作 的︽觀 音 猿 鶴 圖︾︹插 圖
四
︹插圖 畜獸畫的作品,到本圖與︽芙蓉圖︾
生 卷︾︹插 圖
貌 。 其 要 因 在 於 南 宋 末 元 初 和 元 末 明 初 這 相 對 較 短 的 期 間 兩 度 發 生 混 亂 ,這 段 時 期 南 宋 畫 的 優 。 再 者 ,同 一 時 期 ,中 日 彼 此 間 的 禪 僧 交 流 非 常 盛 行 ,更 加 速 牧 秀 作 品 大 量 流 傳 到 我 國︵日本︶ 谿作品的流入 。 這 件 作 品 好 似 實 景 ,實 則 並 非 可 以 指 出 特 定 描 繪 對 象 地 點 的 實 景 山 水 畫 ,而 是 在 瀟 湘 八 景 圖
四
的 各 種 主 題 中 ,選 擇 最 小 限 度 的 必 要 表 現 素 材 ,分 別 畫 成 八 圖 ,各 圖 附 上 瀟 湘 八 景 詩 ,形 成 各 自 四 圖 的 兩 卷 的 其 中 之 一; 依 據 現 存 四 圖 可 以 提 出 上 下 兩 卷 的 復 原 方 案︹插 圖
年 月 八 一五八七
順 序 尚 未 決 定 ,但 是 唯 一 可 以 知 道 的 是 ,在 任 何 作 品 中 皆 佔 據 卷 尾 的︽江 天 暮 雪 圖︾上 ,鈐 押 了 被 視 為 牧 谿 印 章 的 印 文︵︽松 屋 會 記︵久 政 茶 會 記︶︾
皆 在 足 利 義 滿 手 上 被 改 裝 成 八 幅 掛 物 ,之 後 又 經 歷 代 表 德 川 家 康 、松 平 不 昧 等 時 代 的 掌 權 者 與 文化人的收藏 。
洞庭秋月圖? 光?
遠浦歸帆圖 風
江天暮雪圖? 雪?
關 於 牧 谿 , 自 從 元 代 已 經 出 現﹁粗 惡 無 古 法﹂︵元 . 夏 文 彥︽圖 繪 寶 鑑︾卷 四 等︶的 惡 評 以 來 ,
本 圖 與 巨 然 、米 友 仁 作 品 的 關 連 ,也 知 上 述 見 解 乃 是 錯 誤 ,並 可 理 解 牧 谿 乃 是 形 成 南 宋 江 南 山
水 畫 主 流 的 大 畫 家 。牧 谿 是 一 方 面 推 進 宋 元 時 期 的 轉 換 ,一 方 面 保 持 抑 制 的 具 有 複 雜 本 質 的 畫
家 ,無 疑 是 與 北 宋 巨 然 及 清 代 石 濤 並 列 ,代 表 中 國 繪 畫 史 的 僧 侶 畫 家 之 一。這 令 人 再 次 想 起 ,
,對 於 中 國 畫 理 解 的 水 準 ,確 實 具 有 足 夠 的 能 正 確 評 價 牧 谿 的 鎌 倉 乃 至 室 町 時 代 的 我 國︵日本︶
高度 。︵龔詩文譯︶
189
瀟湘夜雨圖? 雨?
平沙落雁圖 鳥
煙寺晚鐘圖 音
山市晴嵐圖? 人?
漁村夕照圖 雲
插圖 4–4 (傳)南宋 牧谿 寫生卷(局部)
插圖 4–2 南宋 牧谿 羅漢圖
4 雖 然 還 有 一 部 分 根 深 蒂 固 的 見 解 , 認 為 牧 谿 只 是 對 我 國︵日 本︶有 影 響 的 小 畫 家 , 然 而 僅 提 出
4 牧谿 漁村夕照圖(瀟湘八景圖卷斷簡)
插圖 4–1 南宋 牧谿 觀音猿鶴圖 插圖 4–3 南宋 牧谿 芙蓉圖
上卷
山市晴嵐圖 ︵瀟湘八景圖卷斷簡︶
玉澗
軸 南宋 十三世紀 紙本水墨 三三 三 八三 公 三 分 東京 出光美術館 ˙
˙
×
譯︶
五
五
︺ —一 的
︺ —二 或︵傳︶狩 野 元 信
玉 澗 , 與 牧 谿 相 同 , 是 生 活 在 杭 州 佛 寺 之 中 , 立 於 南 宋 末 元 初 畫 史 轉 換 期 的 畫 僧 。︵白 適 銘
水畫史數百千年的發展凝聚於一圖之中的作品 。
頫 、錢 選 一 樣 走 在 時 代 前 端 、嘗 試 實 驗 的 這 一 點 吧!在 此 種 意 義 上 ,本 圖 可 以 稱 作 是 將 中 國 山
其 中 的 一 位 ,但 是 其 評 價 的 重 點 ,毋 寧 應 該 是 在 極 度 被 固 定 化 的 風 格 範 疇 中 ,被 轉 換 到 與 趙 孟
忽 視 地 位 的 僧 侶 畫 家 們 共 通 的 特 徵,在 於 保 有 諸 多 古 代 畫 法 這 一 點。雖 然 玉 澗 原 本 也 可 算 是
留 白 所 見 之 處 亦 充 滿 施 加 微 妙 淡 墨 的 光 線 和 空 氣 的 空 間 ,互 為 對 照 。 在 中 國 繪 畫 史 上 佔 有 不 容
接 近 宋 代 手 法 ,不 如 說 更 傾 向 元 代 ,回 歸 到 山 水 畫 獨 立 、興 起 以 前 的 唐 代 傳 統 ,與 牧 谿 作 品 中
面 ,潑 墨 部 分 以 外 的 畫 面 形 成 不 折 不 扣 的 留 白 ,僅 停 留 在 暗 示 光 線 或 空 氣 的 存 在 ,這 與 其 說 是
然 而,這 種 對 角 線 式 的 構 圖 法 本 身 與 唐 代 構 圖 法 並 不 相 同,是 直 接 繼 承 南 宋 傳 統。另 一 方
而 沿 用 晚 唐 便 已 盛 行 的 手 法 ,風 格 化 的 明 顯 例 子 。
某 種 意 義 上 ,看 似 相 似 卻 又 有 所 不 同 。 這 是 為 了 彌 補 無 法 自 由 採 取 構 圖 的 最 初 潑 墨 畫 的 缺 點 ,
根 據 潑 灑 墨 汁 所 形 成 的 墨 面 形 狀,來 喚 起 觀 者 的 視 覺 性 連 想 以 形 成 山 容 的 最 初 始 的 潑 墨,在
心 安 排 ,可 知 應 該 潑 灑 墨 汁 之 處 是 在 作 畫 以 前 便 已 決 定 。 這 種 表 現 ,與 王 墨 或 顧 姓 等 人 適 當 地
右 上 方 ,即 從 小 橋 所 在 位 置 朝 向 中 央 的 山 市 推 進 ,並 在 該 處 折 返 往 左 上 方 延 伸;如 此 這 般 地 悉
的 空 白 ,剩 餘 的 畫 面 中 央 至 右 側 空 白 處 形 成 長 方 形 ,沿 著 這 長 方 形 部 分 的 二 條 對 角 線 ,山 巒 往
畫 中 ,遺 留 下 現 存 年 代 最 早 時 期 作 品 的 畫 家 而 已 。 而 且 ,本 圖 事 先 在 面 對 畫 面 的 左 側 預 留 題 詩
牧 谿 ,只 不 過 被 認 為 是 在 中 唐 以 來 到 清 代 為 止 ,作 為 固 定 風 格 被 繼 承 並 延 續 了 千 年 以 上 的 潑 墨
三 ︶ ︹插 圖 五 ︺ 三 等模仿玉澗的眾多畫例中 ︽妙 心 寺 靈 雲 院 方 丈 書 院 之 間 月 夜 山 水 圖 襖 繪︾︵ 一五四年 — 所 見 那 般 ,可 說 是 範 圍 相 當 廣 泛 。 不 過 ,他 在 中 國 山 水 畫 史 上 所 佔 有 的 歷 史 地 位 ,則 遠 遠 不 如
響 , 相 對 於 牧 谿 的 影 響 意 外 地 微 小 , 就 像 在 雪 村︽瀟 湘 八 景 圖 卷︾︹插 圖
玉 澗 在 我 國︵日 本︶是 一 位 獲 得 比 牧 谿 更 高 評 價 的 畫 家 。 他 對 室 町 山 水 畫 的 發 展 所 產 生 的 影
任 何 一 圖 ,都 是 在 離 開 足 利 將 軍 家 之 後 ,歷 經 豐 臣 秀 吉 、德 川 家 康 等 收 藏 的 名 作 中 的 大 名 作 。
本︶被 改 裝 成 掛 軸 , 並 被 長 久 珍 藏 的 一 件 作 品 。 包 含 本 圖 在 內 的 八 景 中 現 存 三 圖︹插 圖
本圖與前引牧谿︽漁村夕照圖︾一樣 ,是將瀟湘八景圖分別畫於八張圖上的畫卷 ,在我國︵日
5
插圖 5–1 南宋 玉澗 洞庭秋月圖(左) 遠浦歸帆圖(右)
插圖 5–2 室町 雪村 瀟湘八景圖卷(局部)
插圖 5–3 (傳)室町 狩野元信 妙心寺靈雲院方丈書院之間 月夜山水圖襖繪(局部)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