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HUMAN AND 人類與文化 CULTURE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SYMBOL, RELIGION, GLOBALIZATION, HOMOSAPIENS MODERNITY, SOCIETY, LANDSCAPE, TOFU, INTERPRETATION, CONTEXT, FIELDWORK, TOTEM, ANTHROPOLOGY OF ART, KORAN, WORLDVIEWS, PHYSICAL ANTHROPOLOGY, GLOCALIZATION, COCA COLA, KUROSAWA FORMOSA, IDENTITY, ENVIRONMENT, FUJI, ETHNOGRAPHY, ECOLOGY, COMMUNITAS, DIEM, LAST FRIENDS, ALL RELATED TO... DONG DONG GUAN。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系學會 2010年 十月
出版
謹將此刊物獻給 我們摯愛的人類學系洞洞館
攝於 貳零壹零年 夏
人類學系洞洞館
3D復原圖
圖片提供│陳瑪玲
1
編輯手記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s 只要身為人類學系的一份子就知道,自願扛下系上任何大小活動的擔 子,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人類系小,做什麼事都需要多使三分力,不用說 負責哪一項工作,一個人身兼多職也是家常便飯。 去年夏天,總編一號李欣潔(俗稱艾蜜莉)剛從荷蘭交換學生回來,半 顆心還留在國外,腦子也還在調時差,根本不覺得自己和系學會有任何關 聯;總編二號謝以萱(俗稱金花)則以為卸下了系學會學術部長的職位,終 於可以拿個免死金牌,免於再落入過去那種被系學會事務、學業追著跑的窘 迫處境,沒想到兩人終究抵不過自我能力的吹捧以及責任感的召喚,接下了 總編輯的工作。 從去年十月收到上一期編輯的「徵召」,一個月後總算召集一些對編輯 刊物有熱忱的夥伴,記得那是剛拍完學士照的下午,一群人在206教室,圍 著橢圓形桌,開起了第一次的編輯會議。此後,陸陸續續的幾次討論,確定 了本期人類與文化的雛型,從籌畫、邀稿、校稿、執行製作到印刷出版,過 程中的艱辛與繁複,起先總是抱怨連連,後來漸漸學會苦中作樂,到今天, 總算可以擺脫工作的時刻,反而有些不捨。謝謝那些一起工作的夥伴們,不 論是發自內心、還是出自於同情憐憫(笑)的參與,沒有你們,也不會有今 天這份刊物。
41
HUMAN AND CULTURE 人類與文化
第四十一期
總 編 輯
李欣潔 謝以萱
文字編輯
李文窈 李欣潔 吳昭潔 吳凱鈴 邱怡倫 施惠文 陳苡寧 陳昱婷 孫若倫 歐陽尹婷 謝以萱 顧 芸
美術編輯
李欣潔 謝以萱
採
李文窈 李欣潔 吳凱鈴 謝以萱
訪
發 行 人
陳信如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系學會
打從1972年創刊以來,人類與文化收錄的文章皆以師生的學術論文為 主。這一期我們做了不一樣的嘗試,希望更多人願意閱讀並喜歡這份刊物, 甚至期待下一期刊物的出版。其實對於這樣的實驗是否踰越身為編輯的權 限,曾經深感質疑,在此必須感謝系主任的支持,讓我們可以義無反顧地製 作這份刊物,同時也感謝系上其他教授的拔刀相助,我想,就算讀者們只是 為了看看老師們寫什麼金玉良言而翻開這本刊物,也是值得了。
登 記 證
學課雜字第2053號
承 印 者
藝群影印印刷公司 2367-8176
出版日期
民國九十九年十月
除了延續傳統,收錄研究生的學術文章之外,我們更增加大學部的文章 篇數,主題也較以往平易近人、廣泛豐富:從藝術領域、網路傳媒、當代現 象以至於田野研究的分享....等,這些文章並不是刻意為了這次刊物而書寫 的作品,而是系上同學一直以來都在關注的議題。身為編輯群的我們在校對 排版時也是讀得津津有味,並且重新認識到:其實生活周遭有很多事情都是 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了解的,事物的表象之下原來可以蘊藏無限豐富的細 節。沒有什麼議題才算是人類學的研究領域,重要的是人類學的觀點如何幫 助我們去看待這些議題,從而對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人們多一份關心、包容 與尊重。人類學不只是理論,更是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正如同這期焦點人 物採訪的趙綺芳老師所言:「要當一名實踐型的人類學者,不要只是把它當 作一種知識。」我們同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在編製這份刊物,也希望藉此 機會,把這樣的想法傳達給讀者。
連絡信箱
hc41editgroup@gmail.com
九十七學年度人類學系系學會幹部 長
陳信如
執行秘書
陳昱婷
活動部長
謝昀蓁
學術部長
謝以萱
由於今年剛好碰上台大人類系系館拆遷,編輯群特別策畫了洞洞館特 刊,一方面紀錄系館現有的空間位置,也回顧過去一些陪伴著我們一同成長 的洞洞館故事。希望即便建築夷平了、物質銷毀了,這些回憶還能以文字的 形式繼續存在,也讓往後的學弟妹們可以藉由這期刊物了解屬於人類學系洞 洞館的故事。
總務部長
謝依伶
美宣部長
簡婕妤
體育部長
王智瑩
第四十一期《人類與文化》出刊的這個夏天,是人類系洞洞館的功成身 退、是B95的畢業、也是另一段人生階段的開始。僅以此刊物做為禮物, 祝福大家。
公關部長
陳偉龍
本期《人類與文化》,承蒙財團法人林伯奏文教基金 會、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課 外 活 動 組 、藝群影印印刷公司 以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老師與同學們的諸多協助,在此 致上最深感謝。
會
以上按照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第四十一期人類與文化
2
目 錄 CONTENTS 編輯手記
001
焦點人物
003 專訪趙綺芳老師
063 洞洞館的狗狗們 吳凱鈴
065 313教室
人類與文化編輯群 藝術與 人類學
施惠文
009 作為一種藝術理論的人類學 趙綺芳老師
010 藝術人類學的回顧
當代社會 與人類學
066 導言 林開世老師
067 「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
王之昇
015 淺談藝術人類學之理論—從視
談商標與馳名品牌、傍名牌、 山寨現象
覺文化與美感經驗觀之 李文馨
謝竹雯
021 黑澤隆朝錄音與田野影像之討論
075 深坑豆腐古早味的想像─歷史 脈絡中的結構分析
吳昭潔
呂理哲、李問 網路媒體 與人類學
083 當迷你裙遇上槍─北一女儀隊
033 導言
的專制與認同
林瑋嬪老師
趙之菡、洪慈敏、陳婉容、陳萱、 鄭思恆、陳郁廷、黃淥、周焦郁寧
034 網路平台中的「迷」群體系構 成與情緒關聯─以PTT實業坊 中的興農牛討論看板為例 盧柔君
焦點論文
043 世界的雙重審判-漫畫還是古 蘭經? 李
088 GIS在遺址集域分析的應用─
以鵝鑾鼻第三─第四文化相的 遺址為例
劉亭攸
唐
097 臺灣體質人類學研究的發展與回顧
049 現代式的網絡文化圖騰─小丑
葉惠媛
神圖像及其背後的硬膠文化
103 從過去到現代:太魯閣人的宗
黃海耀
053 尋找性別分工與家庭之其他形式
教生活
杜奕寧
:以日劇「最後的朋友」為例 劉妍妙
洞 洞 館 特
輯
058 前言 李欣潔
059 洞洞館的公共空間 陳苡寧
061 人類學系洞洞館,解構大公開 人類與文化編輯群
田野札記
113 導言 陳伯楨老師
114 我的田野歷險記 李孟珊
116 為期兩週的小型田野 劉俊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