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東》第354期 臺東小革命 Taiting Changemaker

Page 1

在開闊地貌與自由心胸之下,正是臺東這樣如此獨特、如此多樣的人與環境, 讓臺東得以成為一個生活創新實驗場域,帶著一點點叛逆、一點點幽默、一 點點反思,以及很多的愛,無論是在產業、教育或是日常生活,遍地都有美 好的小小革命,正在發生。

敬這些在每一個現在進行式中,用心找到未來無限可能的生活革命家。

編輯主題推薦清單

書 Book

① 嗯嗯,這就是工作的醍醐味啊!(2015;日出出版;三浦紫苑)

② 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2010;先覺出版;

艾倫.狄波頓)

③ 永續力:台灣第一本「永續發展」實戰聖經!一次掌握熱門永

續新知+關鍵字(2022;果力文化;社企流、願景工程基金會)

紀錄片 Documentary

明日進行曲(2015)

#不一樣的觀光小革命

以司馬哈散農莊:在日常裡尋根,復育穀物種回歷史 #不一樣的教育小革命 08 從蘭嶼到臺東,當教師有了夥伴,教育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原來我這麼厲害!未來農業人才佇遮啦

11 4K 即時影像,眼與耳的臺東即時之旅

10 最美星空,最完美的夜臺東

回鄉從農,也可以是一種很好玩的人生實驗

髒孩子工作室:「海廢包」入遊程,讓你看見更美的東海岸

專訪關山國小陳文玲校長、謝政達老師

09

專訪「跨校共備社群基地」核心教師吳曉律

& 吳勝雯、余祖兒、邱楷程、許渭娸同學

目次 #不一樣的創生小革命 04 部落草地便當 /
#不一樣的環境小革命 05 Underground Studio&
食驗室:用一個便當,種下回到部落的可能性契機
#不一樣的農業小革命 06 日出禾作:
07
Changemaker !
12 Be A

部落草地便當 / 食驗室:

用一個便當,

種下回到部落的可能性契機

部落草地便當 / 食驗室主理人潘晨綱 揉和荖葉的麵包與荖葉青醬

「原本是部落的傳統美食,現在反而要去原住民風味餐廳才吃得到;我想讓部落小孩想念的味道,平常就可以吃到。」

鄰近臺東市區的建和部落是「部落草地便當 / 食驗 室」的發跡地,由卑南族青年潘晨綱與一群廚師好 友發起。初衷單純,只是想到如今的部落小孩多到 外地唸書,傳統美食反而只有重要祭典或原住民主 題風味餐廳才吃得到,進而起心動念將部落傳統的 阿粨、鹹豬肉、刺蔥等風味食材入菜,透過團隊的 齊心實驗與料理開發,設計出日常三餐可以買到與 食用的「便當」。

便當作爲概念的源頭,除了滿足部落小孩的思鄉, 更成為邀請外人認識自己的名片,用味蕾感受卑南 青年的創意與熱情。「用來包檳榔的荖葉,本身其 實是一種中藥材,不只提神,還能驅寒。」「部落草 地便當 / 食驗室」讓荖葉能作為食材,被賦予實驗 與實踐的可能性,也讓世人重新認識這個獨特的味 道與作物。

身兼部落青年協會理事,潘晨綱成立這個團隊,一 方面希望創造就業機會,一方面更希望能影響下一 代部落青年,在成長期間能將部落的工作放入未

來的想像中。「我們這一代選志願,多半是男生軍 警、女生護士,這種鐵飯碗的刻板想像已經存在很 久。」潘晨綱並不執著於扭轉過去,但期望能將這 個品牌化為念頭,植入下一代青年,「就算未來他 們選擇離開,至少『部落草地便當 / 實驗室』會是 他們曾經的選項之一。」

如今的部落草地便當除了有美味的主食阿粨,還有 承襲傳統做法的味噌鹹豬肉、新開發的刺蔥雞腿 排,以及在地種植的新鮮野菜;而荖葉也在甜點主 廚的努力下,成為融入麵包、糕點的獨特口味。餐 點之外,潘晨綱不忘與部落藝術家結合,打造融入 藤編工藝的食器等,透過多元面向的開創,豐富這 張名片的重量。「部落的小孩有一種驕傲,不是自 大,而是一種『我們不可能比較差』的傲骨。」潘晨 綱笑說,雖然品牌經營不易,但這股傲氣會撐著團 隊夥伴繼續走下去;對他們來說,這可不只是日常 維生,還是傳承部落傳統、建立未來可能性的一場 重要革命。

上|部落草地便當 / 食驗室主理人主要基地建和鹿寮

下|逐步完備的鹿寮內部空間

04 看見臺東

Underground Studio & 髒孩子工作室:

「海廢包」入遊程, 讓你看見更美的東海岸

Underground Studio:

「我想讓藍白帆布成為一種符號,未來不管在哪裡看到他,都會知道它代表的意義。」

來自馬來西亞的黃子儇,大學主修美術,從美術館常有 的廣告帆布耗材想到了延續生命週期的日常什物再製 造。一路醞釀了兩、三年,2020年與東東市合作,將熱 氣球的帆布回收再製、開設工作坊,打造了200個限量 包包販售,進而與臺東開啟這段奇妙的緣分。

黃子儇分享因為初衷是延續生命,而非為了販售而製 造,因此初期都以合作產製為主,像是在活動結束後, 使用活動中的帆布製成包包送給貴賓或觀眾;熱愛東海 岸的他,也在過程中將離島的垃圾處置與淨灘活動納入 考量,而有了「海廢工具包」的誕生。

除了設計出藍白帆布的專屬包包外體,黃子儇也主動接 觸店家,加入鼓勵淨灘的活動串連,至今已有11家沿海 店家加入,讓淨灘成為遊客造訪時可以享受的另類觀光 體驗。位於隆昌的合作店家「髒孩子工作室」店長潘鈞偉 表示,加入海廢工具包推廣理念很單純,只是落實減塑 理念。當年他毅然從職場離開,為了衝浪落腳東海岸, 搬到現居地後卻發現隆昌不若都蘭、東河等其周遭地

區,是個旅人經常忽略的部落,然而這裡美到不行的海 灘,卻成為他每天享受衝浪的秘境,爾後成為留下的理 由。

髒孩子除了賣甜點、咖啡,潘鈞偉也將自己知道的秘密 景點設計成遊程,跟海廢工具包的活動串連在一起。未 來髒孩子工作室會搭配店內餐點設計一套「海邊野餐」 活動,只要跟著手繪地圖,帶著特製的野餐籃,裡頭以 月桃葉、血桐葉作食器的環保美味餐點,加上海廢工具 包,遊客可以輕鬆地前往沙灘野餐,再揹上包包沿著沙 灘散步、撿垃圾,讓眼睛與身體都沉浸在東海岸的魔幻 中,一起維護秘境的美麗。

「讓淨灘成為新的旅遊體驗」,從臺東出發,串連海岸線 的店家,海廢工具包悄悄在東海岸生根,成為造訪與 享受臺東的另類體驗。你甚至不需要為了蒐集海廢中斷 行程,邊玩邊撿,再到旅程最後一站的合作店家歸還包 包,還有機會獲得不同的回饋。「我的想像是每個地方都 有自己友善環境的做法,最終就能凝聚成一股遍布臺東 的力量,真正改善海廢的問題。」潘鈞偉如此說到。

上|每一組海廢包皆包含帆布袋、手套與夾子。 下|讓藍白帆布成為一種符號。
髒孩子工作室主理人 潘鈞偉
Seeing Taitung 05
Underground Studio 主理人 黃子儇

日出禾作:

回鄉從農, 也可以是一種 很好玩的人生實驗

就是選擇水田實習。「早知道這輩子都要種水稻, 當初就該趁機試試別的東西。」然而不同於學校規 劃良好的實習田地,回到自家的土地,他才發現種 田根本沒有實習時的容易,彼時的他,甚至連體力 都是個問題。

「老一輩都說『小時候不讀書就要去種田』,好像當 農夫是個人生懲罰,但我覺得這個想法太可惜了。」

黃瀚認為,農業不僅是牽動整個人類生命的源頭, 現代農夫更像是一個專案經理人,不只要懂很多專 業、親身投入,還要能跟各種農業機具和科技打交 道,遠不只是單純的體力活。腦筋轉得快的黃瀚, 投入種田一年多就慧眼找到「植保機(農用無人 機)」,減輕一大半的工作負擔,也連帶地成為推廣 植保機的超級業務。除了農藥代噴服務,整個東部 的無人機甚至都靠他一個人推廣與維修,就這樣東 奔西跑了三年,幫助地方老農解決在地人力短缺的 問題。

然而這樣的工作量很快就影響到他的生活,除了下 田,他醒著的時間幾乎都在跑遍各地教學、維修, 以及代噴服務的路上,隨著小孩逐漸長大,他回歸 單純的農夫身分;但植保機的引入,早已大大改善 了東部小農的工作生態,也加速農業科技的進化。 閒不下來的黃瀚,如今除了與另一半共同經營「日 出禾作」電光米品牌,偶爾也兼作社區導覽和預約 制的餐飲服務,近期更與咖啡師好友聯手開發新的 咖啡豆發酵法,用的也是產自電光部落的咖啡豆。 不管是米還是咖啡,一切的初衷都只因是「自己要 吃的飯、自己要喝的咖啡」,控管吃進自己肚子裡 的食材品質,就是身為農夫最棒的一件事。而對於 自己掀起的各種如同「小革命」般的改變,他反倒 視為這是在臺東才能發生的可貴實驗,以近期的咖 啡開發為例,「咖啡發酵實驗在城市裡很難發生, 因為就是得在產地進行。」而身在產地的他,不但 有豐富的原料、土地和機具可以進行,最重要的 是,整件事就像是一場好玩的科學實驗,對黃瀚來 說,就跟臺東的山海與稻米一樣,又黏又迷人。

「我兒子從出生就吃我種的米,4歲的 他,不是新米還不肯吃。」

一句甜蜜的「抱怨」,來自卑南溪畔電光部落的青 年小農黃瀚,他口中的新米指的是收成二個月內、 口味最新鮮的米,而從小吃他種的米長大的兒子, 也間接養成純粹且敏銳的味蕾。

出生並成長自臺東關山電光部落,黃瀚早在高中讀 原住民專班時,就作下此生不離部落的人生決定。 他不但想好了要留在家鄉,還為了要「留在」家 鄉,而「前往」彰化明道大學修習精緻農業。如今 成為在地青農的他,卻笑說大學最後悔的一件事,

日出禾作主理人黃瀚 上|日出禾作工作室 下|自己種自己吃的米、自己種自己喝的咖啡 06 看見臺東

以斯馬哈散農莊:

在日常裡尋根,復育穀物種回歷史

一頭性格長髮,身為布農族的邱曉徵平日在林務局 工作,內容包山包海包動物,從手作步道到巡山 員,再到解救迷路小黑熊與車禍貓頭鷹,都是他的 日常工作範疇。然而回到他位於武陵部落的老家 「以斯馬哈散農莊」,靠天吃飯的穀物自耕,才是養 育與維繫家人的日常。

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邱曉徵,2015年底從長期研究 原住民穀物的林志忠老師手上拿到幾株傳統穀物的 穗,剛從工地退休的父親一身輕,他心想「反正家 人都要吃飯,不如自己種種看。」一家人從部落傳 統小米、紅藜開始,佐以樹豆和少量蔬菜,配著那 幾株陌生穀物的孵育,就這樣從2016年開始自耕。

隨著穀物的生長與結實,他帶著穀物邊問邊查,才 逐漸從老一輩口中「那個很癢的穀物」一路找到正

式的學名——油芒、稷,也在這過程中發現日治時 期部落遷徙所造成的傳統食物歷史斷層。

「當年日本人鼓勵大量種植高經濟作物水稻,遷移 到東岸的布農家族長輩反倒沒吃過傳統的油芒跟 稷,就算有印象,也多只記得族語發音。」而邱曉 徵認為,要讓傳統文化傳承,就要找出文字與名 稱,才能被傳播與記憶下去。油芒與稷就像是《神 隱少女》的千尋,找回名字、找到復育方式,加上 鄰近小學的課後食農教育課程推廣,找到重回部落 的那條路。

秉著日常食用的初衷,儘管復育過程接連經歷紅藜 的暴紅、油芒被中研院定義為擁有豐富營養素的 「超級未來食物」等事件而為各界所知,但以司馬哈

左|以司馬哈散農莊主理人邱曉徵 右上|油芒 右下|五種傳統穀物

散農莊卻始終堅持著五種穀物(小米、藜、油芒、 稷、龍爪稷)的平均種植,絕不因特定種類的經濟 價值而偏心。邱曉徵認為,復育的初衷除了找回部 落文化,穀物本來就是自己家要吃的食物,加上近 年氣候異常,更沒道理把全部田地都壓在同一種作 物上。

「文化本來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累積而來。」邱曉徵眼 中的臺東不僅充滿多元的文化,還富有多元的美 麗。他總是強調,是因為過去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用 心生活,才能長出美麗的文化風貌,如今的他與家 人也持續實驗將穀物揉入日常餐食中,他深信,那 些流淌在生活之間的溫度與情感,才是這些穀物真 正的價值。

「文化是從日常中累積而來,復育穀物的初衷,單純就只是我們要吃飯。」
Seeing Taitung 07

從蘭嶼到臺東, 當教師有了夥伴,

教育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專訪

核心教師吳曉律

憶起整段「創建蘭嶼遠距教學語文共學計畫」 的歷程,吳曉律老師感動地分享到:「剛開學 時,有位學生總在教室裡滿場跑,不肯停下 好好聆聽;然而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位同學 有一天竟主動地詢問我:『老師,今天課文可 以由我來唸嗎?』」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改變了 呢?

故事要追溯至2019年疫情發生前,地形狹長 的臺東,加上蘭嶼、綠島離島地處偏遠,如何 有效平衡教育資源分配,臺東試圖尋找到解 方,當時臺東縣政府教育處即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合作,率先全國研發線上遠距教學技術, 並培養出一批核心教師團隊待命。

幸虧於線上遠距教學科技的發揮,一種新的教 育革新方式在臺東展開。由專案教師吳曉律帶 領蘭嶼四所國小教師進行語文課堂示範,在地 老師不僅在教學策略上更多元有趣,選用互動

性極佳的線上工具,更讓師生互動更加活絡, 學生更投入學習。吳曉律老師提到:「這個計 畫是希望可以協助在地教師長出教學能力,提 供孩子多元的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拉近老 師成為彼此的同伴,在教學上更有歸屬與支 持。」

共備、共學的過程中,也因此發現線上工具 的「慎選」與「巧用」,意外地讓課堂更擁有了 溫度。每位孩子都可在電腦鍵盤上一鍵一鍵地 敲出心中對家鄉地景的感受,而這亦是歸功於 教師社群將孩子身邊最熟悉的雙獅岩與芋頭 田等蘭嶼生活與文化搬到課堂上,過去只會 以「對」、「好」來回答師長,現在造出「這一 畝田好像畫家一點一點畫出來了,因為她很美 麗。」這樣如此優美的語句,老師們看著孩子 的成長,如同達悟族人照顧芋頭田,輕聲著 說:「希望你們快快長大。」相信,這是身為教 師最令人開心滿足的收穫了。

1|「遠距教學語文共學計畫」也延伸應用至臺東其他國小。專案老師首先主導備課, 歷程包含授予老師們語文教學的方法與工具。

2、3|受疫情影響,教育處與臺師大合作,展開「蘭嶼計畫線上教學」之授課畫面。

「跨校共備社群基地」
08 看見臺東 1 2 3

我們這組研究的題目 是「定時噴灑器」,我 最喜歡的是實作的過程, 像是為了把水管挖洞,還 有把定時的主機黏在水桶外 面,我和組員一直去試,不 斷想下一步要怎麼做,實驗 成功的時候就很開心!

我們組的 研究主題 是「自動補水器」。我們學了好多程式,像是linkit 7697 、micro:bit,有時候不會寫還得問老師或別組的同學, 但最後我們還是寫出了想要的程式效果,很開心!

我們這組是研究怎麼擋水,老師要我 們把作品做得美美的,有同時上電 腦課和美勞課的感覺,以前覺得自己 做不到,後來真的做出了這麼大的東 西,才發現原來我自己這麼厲害喔!

我們這組主題是「抽水機」, 希望能代替人工澆水。做 專題和平常上課不一 樣,老師不會直接 告訴我們該怎麼 做,而是要我 們自己去思 考。我覺得 這樣很好, 可以鍛鍊 我們的 思考能 力。有 時候我 會觀察 田裡的 作物, 思考趕 走害蟲 的方 法。

專訪關山國小陳文玲校長、謝政達老師 & 吳勝雯、余祖兒、邱楷程、許渭娸同學

位於臺東縱谷的關山國民小學,背依中央山脈,並 與海岸山脈相望,學生家長大都以農業維生;如今 校園裡處處蘊含著科技創造力,在全校用心推行數 位資訊素養等多元教學方法下,培育出數位世代小 小農業革命家。

故事要回到2020年,關山國小成立了「未來教室智慧創意發想中心」,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讓孩 子們享受科技實作的樂趣,陳文玲校長說到:「為 什麼要有未來教室呢?因為教育的趨勢是跨域整 合,老師的功能不再只是傳授專業科目,而是一個

觸發者、一個資源的媒合者。」而人稱「阿達老師」 的中心負責人謝政達老師,則分享在教學上,他們 會依據不同年齡的認知程度,提供對應的數位素養 引導課程,比如,他讓四年級的孩子使用AI技術 辨識水果成熟度,六年級的孩子則學習利用手機物 聯網進行溫度、濕度和水位的監控。

適性的數位素養引導,加之重視臺東土地永續發 展,學校也努力嘗試將議題思考引入教室。阿達老 師分享到:「我先讓學生分組,引導學生思考生活 中存在的問題,並試著提出解決方法;接下來的重

點則是各組要繪製設計圖,再進行實作,最後是與 全班分享。」一開始學生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 鼠害等,最後則聚焦在「以科技解決農務方面」的 議題上。而實作過程中,孩子們想辦法收集廢棄紙 箱、寶特瓶來組裝模型,再絞盡腦汁寫感測器程 式,並不斷測試,最後以「我稻關山.天氣晴」獲 「天下雜誌微笑臺灣創意教案」全國首獎。不只是 得獎的肯定,一路看見孩子成長的阿達老師欣慰地 說:「以前我會很在意實作階段有沒有做出來,現 在我覺得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最重要,對他們的未 來才是最有幫助啦!」

Seeing Taitung 09
吳勝雯 邱楷程 余祖兒 許渭娸

不用到高山,只要在平地沒有月光的夜晚,臺東就 能看見漫天星斗、星光熠熠,這樣的景色,是臺東 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從2018年「最美星空」在臺 東萌芽,臺東縣政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首先搜羅了 臺東各地區鎮公所最美星空地點提案,並派任專家 學者實地探勘、分等後,開啟將星空變成臺東獨特 產業。從培訓星空導遊開始,並舉辦星空音樂會, 慢慢開始累積屬於臺東最美星空的產業知識。

星空導遊培訓至今已逾50人,在包含初訓與複訓 的培訓期間,導遊預備生不僅僅需要了解天文專業 知識、星空神話傳說,亦需要能獨立導覽、臨場 應變;最美星空音樂會亦是經過了細緻討論與實戰 經驗,從「以音樂為主還是以星空為主」的思量開 始,星空音樂會測試出了參與民眾最佳流程,在臺 東的星空下,體驗只有夜晚才能有的慢慢生活感。 現在的臺東,白天有山與海、夜晚有月與星,一年

四季有月亮時就看月亮,沒有月亮時就看星星,四 月到六月的導覽服務與一年數場的最美星空音樂 會,讓臺東的24小時,都是最美的24小時。

10 看見臺東

Be A Changemaker !

小革命不一定要聽起來那麼嚴肅!

有時候就只是想到一個讓日常更舒暢、晚上睡得更心安理得的生活實驗, 只要有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中 Changemaker!

現在請follow以下的步驟,

試試找出生活中一件你做得到、也想做的實驗計畫:

Step 1

當一個生活觀察家,

發掘你在意的問題!

Step 2 寫出或畫出想象中這個問題 被解決或是理想的模樣。

Step 3 列出最有可能讓這問題 變更好的三個解決方法。

Step 4

列出你可以使用的工具, 或是可以幫助這個問題獲得 更近一步資訊的關鍵人物。

Step 5

輪流試試三種方法, 然後寫下好的部分、 需要改善的部分。

Step 6

問題不一定可解決, 但你已經開始嘗試就是 Changemaker 的第一步!

車輛慢看停 行人停看聽

填寫人 出版單位| 電  話| 地  址| 臺東縣政府 089-326141 臺東市中山路276 號 發 行 人| 執行單位| 編輯團隊| 饒慶鈴 疆界地域美學有限公司 曹劍秋 羅淑琴 陳青玉 李昭薰 林苡秀 劉玟苓 蔡瑞伶 陳冠帆 蔡志堅 陳婉婷 石佳品 謝睿哲 專題攝影| 平面設計| 插畫設計| 製版印刷| 彭柏璋 劉耘桑 劉耘桑 森藍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