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東_慢食廚人
莊月嬌 手作食堂 食 嬌 上 池
經常聽見有人因為臺東的海與天,興起移居的念頭,阿嬌姐卻是大喊:「我被臺東的食材綁 架了啦!」臉上滿溢的笑容,道盡她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尚未移居臺東以前,阿嬌姐在臺北 經營自己的餐飲事業,並有五年參與台灣好基金會的池上駐村,每年有一星期住在池上。即 使是短暫的二地居生活,仍激起阿嬌姐探索「真食」的料理魂,無法抵擋臺東食材的魅力。
識人才、惜食材與農共好 堅持「我執」 為吃把關的廚人精神
阿嬌姐帶我們到阿國哥與阿國嫂耕作與生
有工程事業,利用休息時間來臺東,切換
血,堅持不砍伐、不使用大型機械整地、維
「 雲端」。阿嬌姐是從臺北返回臺東的火
產的現場,這片田地花費夫妻倆多年的心 持原生地的樣貌。阿國哥說:「我的草都 留很長、很厚密,再定期翻土,草腐爛之
這天,是臺東入梅雨季後,烏雲消散難得
後變成有機質,用錢都買不到天然肥。」用
黃瓜,排列整齊端到戶外用日光曬乾水分,
樹、種菜。一位是移居臺東,用味蕾獵取
放晴之日,阿嬌姐見狀動作飛快地將醃漬
了5年時間養地、半年翻一次土才開始植
口中默念感謝老天爺賞賜的陽光。阿嬌姐
真食、誠食味道的阿嬌姐,一位是在臺北
說:「我的30坪菜園當作300坪在種,家 中人口不多,足夠自種自食就好了。」 享
受田園之樂是她的生活,更多的是了解種 植到餐桌之間的生態樣貌。阿嬌姐曾經為 了一碗滷肉飯,種了3甲的田,她說:「 我一定要這樣做才能知道關於米的知識。」
這是彎下腰才會看見的風景,如何種?種 在哪兒?關乎食材的品質,乾淨、無毒、安 全是攸關廚人的信譽與消費者的健康。
身份務農的阿國哥,兩人結識的方式很
車上,滑臉書看到朋友貼出的照片,立刻 問拍攝的地點在哪?是誰在耕作?「我在 火車上就打給阿國了!到達池上連家都沒 回,就先衝過來。」阿嬌姐得意的笑掩不 住發現好農、好食材的際遇。
Seeing Taitung|��
讓味蕾漫步在誠「食」之路上 從阿國哥的親土之道,場景切換到料理台,
準備見證阿嬌姐用食材勾起眾人的饞食之 慾。現採現吃的晚香玉筍,阿嬌姐將花取 下,手拾箸夾取晚香花,動作輕柔讓花在 滾水面上來回焯了幾次,花瓣邊緣呈現半 透狀,躺臥在鋪有梅子味噌的烤南瓜溫床,
最後綴朵蜜漬19個月的橙花。晚香玉筍僅
汆燙過,上桌前淋了幾滴陳年醬油膏,保 留有機栽種、兩年一收的原味。湯碗裡的 土雞湯、蘿蔔、半熟雞蛋、米粉,還有用 40小時煙燻的培根,吃的是光陰留住的豐
華、喝的是人與土地的價值。一方餐桌,
飯後,阿嬌姐問起誰還要吃晚崙西亞枝仔
對蔬食的享受,其實身體需要的,大地都
作是「耳順枝仔冰」,這就是阿嬌姐從產
看見對食材的理解、對烹飪的想像,以及
冰,她說活到60歲才會做冰,所以又被稱
準備好了。
地到餐桌 all made in Taitung的日常。#
所見即「真食」 走訪產地見真章 踏上農人的腳步,看到用心栽培的晚香玉 筍,阿國哥說:「這東西不是像種白菜,
一定要有機質夠豐富、需要化驗,2年才 會有這一叢、有這一支花。」阿嬌姐認為 品質只有用工夫,才能跟土地換。如同國 際慢食之父卡羅・佩屈尼提出:想吃得健 康,我們不能只在乎端上桌的食物,而是 應該站起來,追溯食物走過的路徑,從餐 桌、市場、大賣場。走在農場裡隨處可見 龍葵、昭和菜,野莧菜的莖部粗壯、直徑 逼近10元硬幣大小,土壤肥沃的程度令人
驚豔。飲食因著時代的推進而變化,1960 年代開始香料科技,用加味解決無味,添 加物的味道成了食物的滋味,人們的味覺 逐漸被標準化,真味、假味傻傻分不清楚。
池上嬌食手作食堂 ���� ��� ��� 臺東縣池上鄉新開園���號 請提前�周聯繫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