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自近百年前英軍開發至今,可說是九龍區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其後經歷不同時代事件的衡擊與轉變,產生出今天得見的所謂「本土經濟」、「地區特色」或「生活文化」等現象,這可以廂之為深水埗人的「文化身份」。
深水埗人多年來就是互相適應及自然調節,衍生出至今尚存一元幾角可供購買麵豉醬油的小店舖,是標準化連鎖超級市場鼓勵消費者購買數量越多單位越便宜的經營模式以外,更切合小家庭審慎理材原則的供求市場;街坊價茶餐廳伙記會為長者老顧客每日提供專業貼心推介,並不計時間成本向顧客噓寒問暖,可能這才是未計入香港旅遊收益但足可媲美五星級大酒店的最佳服務態度;士多門外數張以供街坊坐談的私家木椅,構出無庸專家十年規劃的公共空間;天台屋Skyhouse或板間房的出現,可能是不費公帑資助、仍能比租公屋單位更「廉租」的居住選擇。
深水埗,有它從無形人際網絡發展出來的市場及人文生態平衡,顯出它的「生」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