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獨立」
4
獨立電影 ——
10 5
專題介紹
獨立音樂人訪談
獨立藝術家訪談
逆流而上的時代剪影
雨人日記
攝影版
33 32
漂
35 34
泊
沱江
七歲
2 編者的話
38
37
美術版
黎曉欣(TRAN YR2)
40
圖像投稿
記者: 陳偉業(CPW YR2)
阿朗
楊渝萍(HUMN YR2)
自由投稿
執行編輯(校對)兼記者:
《格》順利出版。」
成員名單
司徒慧賢(CHIL YR2)
你們一直以來的付出,使第一期至第十期
31
字言字語
鄭寶文(CHIL YR2)
者的話》向一班『幕後功臣』道謝,感激
28
主題投稿
執行編輯(校對):
傷,逝
周夢玲(CHIL YR2)
說的話:「臨『落莊』之際,想借這個《編
24
19
16 原來你也在這裏
黃時領(TRAN YR2)
本就見到這篇《編者的話》啊!至於我想
社會版
鄧楚盈(TRAN YR2)
還有「如何寫得好一些」,因為你們一開
22
教與學的歌 ——
林君玉(HUMN YR2)
的話》的總編輯在這塊糾結着「寫甚麼」,
張可森專訪 ——
執行編輯(美術):
「編者想說的話」。我猜想以往寫《編者
校園版
曹雅柔(TRAN YR2)
留 多 兩 秒 鐘。 反 正 我 上 莊 說 編 者 的 話 是 浸會中學宿舍談記
秘書兼記者:
想任性地揮筆寫過千字來佔兩頁來令你停
獨立思考
副總編輯: 胡嘉熙(CPW YR2)
者的話》,竟然有點不捨,還
浸大填詞人
總編輯: 楊喜盈(HUMN YR2)
錄
文藝版
或許這一次是我最後寫的《編
目
出版的過程沉澱了許多思考,
楊喜盈
「格」踏入了第十期,在
編者的話
排版 / 周夢玲
36
目錄 3
獨 清早,母親沒有再特意醒來,掀起
可以讓世界靜止下來。可是世界不是
妳的被子,搖着妳的肩膀。校服是遠古
畫,就算是畫,畫也未必是靜止。
時代的記憶遺物,二月沒有不是紅色的 假期。早上的鬧鐘聲,在妳耳中聽似警
妳悟明這道理,慢慢接受雨和妳的
鐘誤鳴。
哭泣,就找上了子君。喝着威士忌,酒 吧倒置的杯讓妳倒回過去,妳不明白為
每天醒來,妳都把昨晚安慰自己的
文/陳偉業
領
排版/黃時
排版 /周夢玲
〈阿隨〉
立
文 /陳偉業
專題介紹
獨立 音樂人訪談
何會失去。
近幾年香港有很多音樂人和樂隊打破一貫「派台出道」的 方式,成為「獨立音樂人」分享音樂。這次我們有幸邀請 到音樂人楊智遠接受訪問,分享自己從事音樂創作的經驗。
1. 你什麼時候開始有意投身音樂創作? 其實早在中學時期,我已經嘗試投身與音樂有關的活動。中七時十分認 真地練習吉他、參加學校歌唱比賽和嘗試不同音樂創作,但當發現自己 的創作與曾聽過的音樂十分相近,我就放棄了。
說話忘記,曾經寫進日記簿裏面的。妳 只記得落寞的時候天空會下雨,好像它
她回答妳,沒有不散場的電影,妳
懂得妳的一切一樣。
是他的舊愛,我們是時間的新歡。離開 酒吧,妳就發覺所有事物無不可以擁
今天下雨,妳又忘了帶傘。耳機替妳隔
有,無不可以沒有,那獨立的意思。
再次執筆寫歌,是一年級學期尾至二年級學期初,我在那時寫了第一首 歌。那時重新開始寫歌,主要因為大學一年級時參加了許多不同的活 動,有機會唱不同的歌曲。記得當時正是香港大學一百周年校慶活動, 機緣巧合下,我就正好得到機會擔任百周年校慶音樂計劃「明我以德」 的團長,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慢慢發覺自己想做更多音樂,就 開始寫歌。雖然不算多產,但總算開始將自己想說的事寫了出來。
絕了雨點滴瀝落下時的聲音,妳以為 「閉上眼就不見傷患」,掩耳靜默,就 4 專題版
專題版 5
2. 街頭表演和活動演出,你 覺得兩者分別帶給你有什麼 的感覺?
5. 談到獨立音樂,聽聞有唱片公司都對 政治比較敏感,你會期待與唱片公司合 作還是獨立做自己喜歡的創作呢?
街頭表演和活動演出不太相同。在街頭表演主 要因為那時沒有屬於自己的平台,所以就在街 頭演唱。在街頭演唱,人們可能只會流水式地 經過,很少會停下來聽很久。那時街頭演唱就 像自娛。不過如果有人駐足細聽,街頭表演與 觀眾連繫的感覺就會較強,因為在不同的活動 演唱,大型的舞台往往會把演唱者與觀眾的距 離拉遠。 不過另外一種分別是Busking的時候,有時會 覺得那些人停下來,可能不是因為覺得動聽, 而是有許多原因,例如只是音樂人唱的歌自己 熟悉,所以才停下來,聽完熟悉的歌曲就會離 開。如果唱些自己的歌,人們就可能不會留 下。 其次,除我以外有許多街頭音樂人都遇過:作 為音樂人,好像要說許多話,保持氣氛,才可 以留住觀眾。有時並不是單靠自己的音樂玩得 好,人們就會留下。這種想法不是全部正確, 不過毫無疑問,街頭表演者始終要和觀眾保持 互動。 而活動演出的觀眾就好像有些不同,他們可 能會期待些新的事物,那時就可能可以自娛 一下,分享些自己的作品。不過街頭表演的時 候,有走調的情況可能會聽不到,而到活動表 演時,所有的事情都會放大,那時就會知道自 己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所以兩者也算是不同的 操練。
3. 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表演? 兩種表演各有好壞。不過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 作為音樂人,也會想聽到自己正在玩什麼唱什 麼。Audio不太好,聽不見自己玩什麼唱什麼就 會比較沮喪,如果Audio好些,那麼兩種表演也 會玩得開心一點。
6 專題版
還沒有幻想過和唱片公司合作,因為許多事情 都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現在我就只想專注做些 自己想做的音樂。我想,政治這回事和人總是 不能分開,可能我未清楚整個政治氣候,但我 覺得在某些事情上真的要有取態。
圖一:獨立音樂人 楊智遠先生
4. 從錄唱網絡小說【殘忍的偷 戀】主題曲《他說》到近年的 《我寫了很多字卻得不到一個 人》,你最喜歡那一首曲? 其實寫的每一首歌都喜歡,不過要選的話,《 給自己》算是當中比較喜歡的一首,因為這首 歌比較標誌性。音樂對我來說,就像一個認識 自己、認識世界的媒介。有些人經常說追夢很 不容易啊,想像過程又會說很辛苦,但其實有 多辛苦,真是要試過才會知道。 《給自己》是在我開始玩音樂和從事與音樂有 關的事情後,經過慎重思考,決定要把音樂當 為全職,而寫出來的一首歌。那時發現夢想這 事情很重,但不把她說得輕的時候又難以開 始,經歷的時候又會慢慢再體會到她很重,過 程中會多次質疑自己,要面對很多令人疲累的 時候。當我經歷過這些事,那時就想到可能身 邊有許多人都在經歷一樣的事情,就想寫這首 歌鼓勵自己和別人。
我想,在音樂發展的整個過程,其實政治一直 都沒有離開過。許多偉大的音樂人都一定有寫 過關於政治的歌曲。音樂就是很有生命,與人 有掛勾的事物,和身邊發生的事都會掛勾,所 以其實也不可以說音樂只有政治,不過音樂 一定有政治。音樂就是大包圍,說甚麼也可 以,在我的立場來看,我也會繼續寫下去,不 過可能就會在創作層面想多一些應該怎樣寫, 例如接着會在廣州一個音樂節表演,而在內地 出席這些音樂活動,我們都要預先遞交自己演 唱的歌單和歌詞,所以有些歌一定會無法演 唱。以前可能會想把事情寫得比較直白,想說 的事情就直接寫出來,而現在就知道如果想要 在那些地方想帶出一點訊息,就要在創作上包 裝一下。不過包裝過後,有些人又會覺得可圈 可點,處於灰色地帶,質疑是否已經變質,向 大陸「擦鞋」,但其實這件事真是看人如何詮 釋。對我自己來說,可能就是在平衡中創作, 轉化那件事物。有些事情適當時一定要說出 口,只是看看會不會有不同的方式去傳遞想說 的話,許多空間都可以再發揮。就像現在有許 多內地人喜歡的獨立樂隊都會有包裝,像擦邊 球般說些事情。又例如有人認為RubberBand 以前參加維穩表演,不過其實有許多事情自己 無法預計。但看他們的歌單,在當中想表達的 訊息,其實都是另一方面的表達。每個人看法 也不同,最後怎看,可能真是交由大家決定, 但對我來說我始終是欣賞他們。
6. 你創作的過程是怎樣呢?
我嘗試過許多不同的事物,因為我覺得不可以 靈感來到才開始創作。以前試過自己認為自己 是時候寫些甚麼,之後都會有些甚麼寫了出 來,這可以說是主動式創作吧。而後來我就試 過很想寫某種事物,就不停想和那些事情相關 的事物究竟是什麼呢?然後就會有些甚麼在腦 海浮現出來。最近創作則會有個主題,大概可 能關於一種感覺,然後就會想像一些畫面,而 畫面會讓我聯想到一些音樂,這些音樂又會令 我聯想到另外一些畫面。暫時這創作的過程對 我來說挺舒服的,例如近來要幫一個節目寫 歌,然後導演給我一些歌作參考,我聽着這些 歌有種類似日落日出的感覺,就會想像那種感 覺和畫面開始譜曲,再試寫歌詞,再擴闊,後 來又想像到可能是從辦公室望出外面,看見日 出的感覺,然後繼續寫下去。這可能就是我現 在的創作模式。
專題版 7
7. 日常生活中,你會喜歡在什麼地方創作? 通常會在家,或者在街上想到些什麼也會立刻錄下。 不過其實也沒什麼特定喜歡的地方。只是平常多數在 家,所以才在家裏創作。但亦需要那個環境比較安靜 才可以寫到甚麼,那種安靜應該是心境那種,多數出 現在晚上或者很早沒有人的時候。
8.對香港樂壇,或者音樂人 的前景有什麼看法? 以前許多人說香港樂壇已死,但近年看 來就不是。這想法可能源於他們對收入 的看法,在香港從事音樂已經不能再賺 許多錢,因此覺得樂壇已死。其實近年 音樂的種類比以前更多,我們不需要特 意找,也很容易找到些獨立音樂。加上 站在唱片公司的立場,即使讓獨立樂隊 的模式走進公司也會賺到錢,所以許多 公司其實都會讓更多音樂人嘗試新的東 西。所以說樂壇已死那些人可能不是太 留意香港有什麼新的聲音,或者不太想 接受那些聲音。 我明白許多人覺得樂壇已死,情歌犯濫, 這些都有他們的考慮才說,不過我看來這 風氣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多了許多不同元素 的音樂,但前景是否光明,我也不懂說,但 我會形容現在是一個重建的階段,現在大家 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之後會更好還是 更差還不知道。但最基本有些新的音樂出來,大 家都有更多新的選擇。只是香港人會不會願意接 受。不過我也會希望可以有更多人願意接受新的音 樂。
8 專題版
9. 最後有沒有什麼想對有興 趣從事音樂創作的同學說? 即管去試,青春沒有什麼資本去輸,見 到有機會就應該抓緊。好多人會想十年 磨一劍,但時間有限,最後可能還不知 道自己做不了什麼,自己可以做到什麼 位置,磨劍是否錯了都還未知道就完結 了。 我覺得可以放開一點,嘗試更多不同的 事物,才會知道怎樣做得更好。不用怕 「撞板」,不讓一些框架框住自己,慢 慢就會找到自己的空間。去外國玩音 樂,平台和上流機會很多,以實力主 導,但同時遇見的人實力也強很多,想 身處高位很難。有個朋友是獨立音樂 人,在內地表演,旅居美國。他分享過 外國著名歌手可能賺許多錢,但同時其 實外國街頭busking的音樂人級數都是 一流的,我們有時可能只會看到著名歌 手的風光,卻不知他們在以前付出了多 少。
所以不要怕即管去試,盡力將事情做到 最好,看看自己有多想做那些事。繼續 不屑樂壇,真的無補於事,如果不喜 歡,就看看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在規則 裏面,不是讓自己迎合,而是要思考。 即使位於小眾,會不會可能還未做到最 好。我相信所有事情去到極致都會創出 一番新的天地。
專題版 9
獨立藝術家訪談 文/曹雅柔
攝影/方芷盈 排版/鄧楚盈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藝術發展,使藝術漸漸受香港人關注,而本地的 獨立藝術家亦相繼冒起。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著名藝術家何倩彤小姐接 受訪問,談談藝術創作當中的苦與樂。 你何時發現自己對藝術有興趣? 我三歲時畫了一幅畫給媽媽打分,她給 了一百分,然後我告訴媽媽很想學習 繪畫。當時我去了樓下的一所畫室學畫 畫,剛好那畫室是一名香港藝術家開辦 的,就接觸到藝術範疇的事物了。
每個作品都由數塊紙板組成,板上的圖畫是隨着故 事的推展而畫成。 ▲
你是如何入行的? 我大學時修讀藝術,畢業後 就有人邀請我辦展覽,當時 我還沒想過自己是不是藝術 家,又或者想不想做這件事。 直至有次展覽,我要把作品 放在地上,而我一向都很害 怕掉在地上的頭髮或其他垃 圾。那次展覽場地很骯髒, 作品又需要放在地上,於是 我就用手拾去地上的塵埃、 髮碎。平時那種很噁心或是 害怕的感覺都消失了。那時 就發現自己做藝術時會變得 不同,會進入另一個狀態, 而這個狀態就是要你很認真 看待一件工作時才會出現 的。
香港社會風氣都不太看好藝術工作,有甚麼令你堅持藝術之路? 10 專題版 最大的支持來自父母。我不是指家境很好,經濟上的支持,而是他們 真的支持我去做這件事,例如他們從小就會帶我一起去看展覽。我身 邊有很多藝術家的父母都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在做甚麼,但我的爸媽有 時會告訴我哪裏有甚麼展覽。他們對藝術世界有一份好奇心,慢慢明 白做藝術不一定要掙錢或是對社會很有貢獻,發現自己也能參與其中, 所以他們很支持我。 10 專題版
在這次《火花!只是看 書》的展覽中,你的靈 感大多來自小說,而小 說等文學和視覺藝術都 有所不同,你是如何結 合文字去創作呢? 我沒有想太多。創作是做 一些令你很有感觸、能夠 刺痛你的事,有時可能是 個人經歷或是日常生活的 事。我只是剛好被一些故 事和文字感動而創作,但 做出來的作品就不一定需 要有文字,要因應每次的 作品去看看哪一種方法適 合。並沒有甚麼方法是一 定可行的,因為可能你這 一次成功,但下一次又可 能會失敗,所以都是以個 別情況再作考慮。
可能有些藝術觀眾對你採用的文本 不太熟悉,未能完全理解你的藝術 品背後的意思。你會讓他們直接參 與,去感受作品嗎?你又如何看待 他們與你的藝術品的溝通呢? 我認為觀眾可以在未看過文本的情況 下去看,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感受。 很多創作人都會害怕觀眾看不懂、怕 傳達不了訊息。但我認為不需要去害 怕,因為我們每天都會學到很多新事 物,很多事都不明白。觀眾看之前未 明 白, 那 麼 他 看 了 後 不 就 會 明 白 了 嗎?當然,這只是一個理想的情況, 但不代表要改變我們的作品去遷就大 眾,例如淺白一些、多加一些資料, 因為這些可以在導賞、教育方面去做。 大家亦不需要害怕看不懂,有時看不 懂的事物是很有趣的。例如我們看了 一套電影,雖然看不懂,但我們很享 受,看完後亦有很多聯想。每一個人 都帶着自己整個生命去看別人作品, 所以看不懂其實很正常,我亦沒有很 介意。
藝術觀眾看完展覽後都會寫一些回應給你,你覺得最 有趣的是哪一個? 有一個觀眾在紙上寫認為幽遊白書等的漫畫很低俗,不明 白我為何會以仙水忍這個漫畫人物作為創作意念。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是,其實很多回應與我的展覽無關,有 人會寫「問世間情是何物?」又或者「聖誕快樂」。我發 現其實很多人都很想表達,但覺得藝術創作是表達自己, 所以自己不懂藝術就不可以表達自己。但由這些回應看得 出大家想表達自己的欲望其實是很強烈,很多人都希望自 己的紙可以被貼出來,讓人看到自己寫了甚麼。我認為每 個人都有很多表達的欲望,但人愈大就愈認為自己不懂得 去說,自己沒有別人說得那麼好就控制自己不要說,而這 樣的想法是很不健康。 專題版 11
在這次展覽中,你最喜歡的是哪 個人物?為甚麼?
舉行聯合展覽(下稱聯展)和個人展覽(下稱個展)有 甚麼不同?舉行展覽當中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是《幽遊白書》的仙水忍。可能我 就是對一些無法歸類的東西有特別 深的感受,他好像不是人類,又不 是另一些東西。
聯展需要跟很多人協調,所以很容易看出你是哪種個性的人。 有些藝術家做聯展時會希望所有人都只注視自己的作品。而 我就屬於「自成一角」的那種,自己有自己的角落。我每次 做聯展都會做成個展一般,因為我自成一角,但做個展的話 又會變成聯展那樣,因為個展有很多事要辦、很多東西集合 在一起。
其實這個社會沒甚麼空間給這類 人,你一定要進入某一個類別、某 一個範疇,其他人才知道該如何尊 重你,社會才知道該如何分配資源 給你。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 標籤,但這不是為我們好,只為了 便利,社會大眾認為這樣歸類才容 易管理。 假如你看見兩個關係不明的人,他 們牽着手,其實這與你無關,但你 會覺得很不安。這是怎麼回事?是 甚麼意思?你會問很多問題。如果 告訴你他們結了婚,你就知道該如 何看待他們。 如果你堅持保留自己的獨特性,或 者自己曖昧不明的東西,儘管那才 是真實的你,你還是要付出很大的 代價。無法歸類的人在這個社會上 很難有空間給他們去生存,我們經 常抹殺這類人,所以仙水忍才令我 很感觸。
這是其中一位死去人物的墳墓。 先用木板拼好,然後蓋上水泥,過 程中邀請了做雕塑的朋友幫忙。
說到最大的挑戰的話,我認為是要面對自己。因為你籌備時 就真的要每一個決定都問自己為甚麼,你落的每一口釘、你 走的每一步都要問清楚自己。過程很煎熬,有時候連自己也 不知道原因,但你仍要迫問自己,問不出答案也要接受自己 非理性的那部份,因為有時候真的是依賴直覺。
為甚麼你會用小朋友砌積木 的意念來造墳墓?
通常人生要面對抉擇時才會這樣面對自己,平日就只是普通 過生活。做展覽時就像每一天都面對人生抉擇,每一天都問 自己為甚麼,所以精神上是辛苦的。
▲
那些擺設是用水泥造的,本來 令人感覺很沉重,但以積木形 式展示的話會給人一種很脆 弱、容易倒塌的感覺。這些角 色很多都是自己以前的回憶, 所以積木有童年回憶的感覺。 而且這個展的主題是「家」, 我想到人死後住的家就是墳 墓,可是小說中的人物死後並 沒有這個「家」的。有時你對 這些人物有很深的感受,但你 又找不到一個地方去安放這份 感情,所以我想造一個墓碑, 但又不是一個很傳統的墓碑。
◤這是漫畫《幽遊白書》中仙水忍的故事。他原本 是一個擊退妖怪的靈界偵探,因為一次任務中發 現人類會虐待小妖怪取樂,便殺光在場所有人, 自此對人類心生怨恨。他看了一個記錄人類邪惡 一面的錄影帶後就慢慢衍生出七個人格,希望自 己能夠死在魔界。 12 專題版
香港政府有推動藝術發展,例如設立藝術館、文化中 心等,作為業內人士,你認為為何香港的藝術發展仍 然停滯不前呢? 我覺得看藝術的人是慢慢地多了的,因為始終多了博物館, 多了網媒去提及,又多了一些藝術活動。 但我認為那種「多」暫時是量的多,有些人看展覽會拍很 多照,覺得很多東西看,但是否真的到達了解藝術的層面 呢?我又認為未達到。接觸到大眾的藝術仍然是賞心悅目 那類,又會有人把插畫和藝術混淆,大家覺得都是視覺的 範疇。其實當中有很大分別,插畫最少看上去是美觀的, 但藝術未必。藝術可能是用一些不太漂亮的形式去訴說另 一件事,或是挑戰着甚麼。我認為公眾暫時未有這種意識, 仍認為藝術就是一件很大、很美、可以拍照的展品。其實 教育和導賞真的要做好,要讓人感受到看藝術的樂趣,而 不是單純地拍張照、覺得很美或是說很有共鳴。沒有共鳴 代表你走出了平時的空間,所以當你這一刻沒有共鳴其實 是好的,之後你就會跨出去,去理解別人。我認為大家暫 時未享受到那種知性上的樂趣。
專題版 13
有人說近年出現的手作市集愈來愈泛濫,而且質素參差, 但很多手作人以藝術作包裝,你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呢?
後記
這個也是剛才說到的問題,大家要分清藝術和其他東西,但有時候是連當事 人都分不清。 大家不應該認為藝術就是高一個層次,有些人會說自己造的不是手作,是藝 術,很多人會用這個名詞來突顯自己做的事更有價值。我覺得這樣又太抬舉 藝術了,我們也有我們的難處和被剝削的地方。如果大家「神化」這件事, 別人也可以用藝術來剝削你,因為既然你想做藝術,人家給機會你做藝術的 話就會有隨之而來的不平等和剝削,即使開出的展覽條件很差,仍然會接受, 因為大家把這件事看得太高了。 能成為一個手藝很好的工匠其實很厲害,不需要刻意標籤自己為藝術家。如 果你是香港人,你不用不停地說「我是香港人」吧,所以如果你是藝術家的 話,你同樣不需要那樣強調自己。藝術家只是一個職業,不需要太憧憬。其 實很多職業都很可敬。
◤ 每塊紙板都有不同
大小的空心位置,製 作時要小心預計紙板 的距離、大小等,務 求令觀眾看到所有紙 板的內容。
我們知道你租用過工廈作為工作室,政府有活化工廈的計劃, 你怎樣看待這個計劃呢? 這個計劃有點弄巧反拙了。有些工作室的租金因為這個計劃而加價了,而且 它表面上提供了很多便宜的工作室,但當中要遵守很多規則,大家寧可多付 一點租金換取多點自由都不想租用這些工作室,這樣是有點可悲。 比如說 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工作室,你租用後須要隨時開放, 其他人可以隨時進來參觀,跟你聊聊天,活像一個動物園。政府不太了解我 們是如何理解工作室這東西,他們以為把所有東西集中在一起像個嘉年華那 樣就是對我們好了,誠然不是。而且根據藝術家的性格不同,需要的空間又 會不同。 14 專題版
這次的訪問邀請很快便得到回覆,這是令我喜出望外的,在這裏要 再次感謝何小姐接受我們的訪問。 當日的訪問是在何小姐於 油街的展覽場裏進行的,訪問前她還帶我 們到處參觀,充當一個導賞員向我們介紹自己的作品。我自問對展覽中 的七個文本都沒有太大的認識,只聽聞過《幽遊白書》作者富樫義博的 名號,和他那部結局遙遙無期的《獵人》。但何小姐並沒有介意,還仔 細描述故事內容,令我們了解更多。 當一個獨立藝術家並不容易,從訪問中就知道內心有很多的掙扎, 是家人的支持和對藝術的熱愛才使他們能走到今天。藝術家的生活並不 是大家想像中那麼美好。作為一個獨立的自由工作者,他們沒有顯赫的 背景,也沒有雄厚的財力,要出一個展覽就需要自己籌集資金、找場地、 請朋友幫忙等等。社會觀念和政策有時亦成為他們事業的絆腳石,不過 他們依然放棄平淡安穩的生活,換取自己的工作自由。訪問中有一點令 我很深刻的是何小姐對於共鳴的見解,觀眾沒有共鳴不代表作品失去了 存在意義,反而這是一個讓觀眾認識新事物的契機。大家不妨把握這個 契機,多去了解香港的獨立藝術家,看看他們的作品,踏出第一步。 專題版 15
文/楊渝萍 排版/鄧楚盈
獨立電影
逆 流 而 上 的 時 代 剪 影 ──
當我們想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打 開電影推介應用程式,查閱電影播放 時間或地點,甚至只是無聊掃掃。電 影種類五花八門,我們通常都要看上 好幾頁,才有機會找到自己心儀的電 影。電影的排列次序通常按着觀眾的 觀看次數和評分而定,因此愈是有名、 口碑好的電影,排名便愈前,而沒有 太多人留意的冷門電影便會落得較後 的位置。那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排名 較後的電影,往往都是上映場次較少, 又沒有太多宣傳。而當中,有着一種與 商業電影不同的片種——獨立電影。 何謂「獨立電影」?獨立電影指的 是電影的製作、發行、放映體制有別 於主流電影體制。換句話說,只要電 影的拍攝沒有受到其他財政來源的干 涉,便可算為獨立電影。獨立電影與 一般商業電影最大的分別是,商業電 影會因應市場環境、潮流、大眾喜好、 投資者指名等因素去製作電影,較重 視娛樂性,忽略現實性(侯斌英與王 敏,2010)。獨立電影帶有導演的個 人思想和電影所攜帶的信息、概念和 所關注的事物,一般是一些大眾不會 留意的事物,因此電影的題材往往較 沉重,着重現實性和訊息的深度(蹇 成晨,2017)。
獨立電影在香港 電影作為在香港社會的主流藝術呈 現方式之一,觀眾層廣泛。香港的電 影業曾經為亞洲地區的龍頭。除了一 般大眾較容易接觸到的商業電影圈, 獨立電影亦漸漸出現在香港的電影圈 之中。 16 專題版
香港在六、七十年代起發展獨立電影產 業。在那個時候開始,有一些獨立電影組 織陸續冒起,並積極參與香港獨立電影發 展的里程當中。「影意志」便是最重要的 獨立電影組織之一,其主要成員都是獨立 電影工作者。組織致力於發行香港的獨立 電影,並將其推廣至世界性的層面。「影 意志」亦有出版關於獨立電影的書籍,從 其他媒介帶領讀者認識獨立電影。
《十年》── 獨立電影帶來的思考 說到香港的獨立電影,大家第一時間 想到的可能是近年在香港金像獎中獲得過 「最佳電影」的《十年》。這套作品以香 港回歸後政治環境為背景,從中聯想出五 個不同的故事。五位導演以自己關心的社 會議題為藍本,延伸出對於香港未來的想 像:講述「保育」故事的《冬蟬》、以廣 東話漸漸被淘汰為背景的《方言》、使用 仿紀錄片形式製作的《自焚者》等。《十 年》這部電影,雖然是導演個人對於日後 香港的大膽猜想,但其真實刻畫的場景又 令到觀影者不禁打一個冷顫,同時亦引起 反思:香港在若干年之後,會否一步步朝 着電影中所呈現的景象般走去。《十年》 的上映,憑着對於人權、政治等不同議題 提出了疑問和引起思考,因此獲得了大眾 的關注和熱烈迴響。
◭ 香港獨立電影《十年》由五 位青年導演各自執導的五個不 同故事所組成(圖為電影宣傳 海報)
香港獨立電影節: 一場屬於獨立電影的「狂歡」 《十年》的出現有如「曇花一現」。對 於市民大眾來說,能夠接觸獨立電影的機 會貌似不多。基於獨立電影的特別性,一 般大眾很難在電影院中覓得獨立電影的身 影。但是,每年舉辦的「香港獨立電影節」 則提供了機會讓大眾可以一覽來自世界各 地的電影作品。
◭香港獨立電影節 2018 年海報 專題版 17
今屆香港獨立電影節於一月舉行,為期半個月。當中的獨 立電影來自香港、澳門、台灣、日本、柬埔寨等地,電影談及 政治、人倫關係、歷史等範疇。香港獨立電影節匯聚來自不同 國家的獨立電影作品,在不同的場地進行公映活動,盼透過觀 賞電影,增加市民對於獨立電影的認識,並且為市民提供接觸 這些偏門題材的電影之機會,從而啟發大眾思考。
3 月 30 日 星期四 陰
雨人 日記
日記小姐,你好!今天老師說你善於聆聽和保守 文 / 鄭寶文 秘密,鼓勵我與你分享生活點滴。老師是我的朋友,她 排版 / 周夢玲 說的我都聽。從今以後,請你多多指教!
3 月 31 日 星期五 雨
◮法國獨立電影《幸福》
◮日本獨立電影《牧野村千年物語》
崔允信曾在《在地而立:香港獨立 電影節》的序中提到,香港獨立電影 的發展環境已經和二十多年前的時候 不一樣,因為「人人都能拍片」的緣 故,因此創作電影的發展路上有着更 大的可能性。獨立電影無論在香港、 還是在其他國家,至今依然還是非常 「小眾」的藝術創作。隨着時代的變 遷,愈來愈多人認識到獨立電影,亦 有一些年輕、敢於嘗試的導演嘗試執 導獨立電影,為電影圈注入新的元素 和想法。儘管獨立電影製作已有進一 步發展,但是要讓獨立電影受到社會 更多的關注,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香港獨立電影節十週年:在地而立 圖片來源:香港獨立電影節、開眼電影網 參考資料
1. 譚以諾、張鐵樑:《在地而立:香港獨立電影節》。香港:手民出版社,2017 年。 2. 逯俊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同意——獨立電影內涵解析》。《電影文學》, 2010 年第三期,頁 13-14。 3. 侯斌英、王敏:《商業電影的形式特徵》。2010 年《新聞界》第二期,頁 4951。 4. 蹇成晨:《論獨立電影的傳播困境》。2017 年《新聞知識》第四期,頁 46-48。 18 專題版
今天我也和朋友玩捉迷藏了。捉迷藏,老師愛玩、媽媽愛玩、同學愛 玩。偷偷告訴你:我可能會隱身術!有時候,只要我把頭低垂,把雙 手握緊,把身體蜷縮,就沒人發現我了。日記小姐、日記小姐,你可 千萬別與我玩捉迷藏。萬一我找不到你,你該有多傷心。不過,我的 隱身術經常失靈。很多時候,無論我怎麼扮作烏龜、扮作蚌、扮作蝸 牛,還是會被捉住呢。今天,我也被捉到了。
4 月 1 日 星期六 晴 雨姐姐來找我玩了!我很喜歡她。朋友都說太陽伯伯很溫暖,比雨姐 姐好多了。但我還是喜歡她。可能是因為我們有着相同的名字,還可 能是因為我覺得她想和我玩。
4 月 2 日 星期日 晴 雨姐姐又來了!她明明是雨,用書本所寫「風一般的 女子」來形容卻是十分貼切的。我真想像她來去自如。 她來時,人們都急着躲避:躲在雙手下、躲在傘下、 躲在屋簷下。人都有怕的事物。因為怕,所以藏。我 也會和雨姐姐玩捉迷藏,她藏,我便怎麼也找不到; 她捉,我便不想藏了。我知道她是善良的,總是不顧 疼痛地用身體敲擊各處,發出「滴答滴答」的美妙聲 音來討好大家。如果我也躲着她,她一定會很難過。
4 月 3 日 星期一 雨 朋友稱讚我的頭髮很漂亮,像絲帶,想收藏。髮絲卻忽然變得頑皮, 玩起了捉迷藏。老師教過:「物似主人形」。髮絲像我,怎麼藏,怎 麼躲,還是被捉住了。日記小姐與我以外的人玩時,可千萬不要像我 呀。
專題版 19
4 月 4 日 星期二 雨 捉迷藏,玩過一次,便想玩第二次。髮絲似是不甘心於多次的敗北, 吵着要我幫忙躲藏。她每次都藏在同一個位置,當然會被捉到呀。我 只好把她藏在你這裏了。這次,請你好好地保護她。
4 月 12 日 星期三 雨
朋友說她們是理髮師,修剪了我的短髮。日記小姐覺得好看嗎?與媽 媽和老師相反,雨姐姐一定會大嚇一跳。雨姐姐向來都是與眾不同的。
今天我在花園看書。書裏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切就像萬花筒 裏的世界,五彩繽紛。可是,學校的花園很奇怪,只有一種顏色:樹 是紅色的、草是紅色的、花是紅色的……可能是因為那裏的人都是紅 色的吧。對了!日記小姐,我們來猜謎吧!我和百科全書先生玩了一 個下午呢,可好玩了。準備好了嗎?我發問了!捉迷藏對「她」來說, 從來都只是單向的:她們捉,她只好藏;她藏,只因她想藏起來。那麼, 「她」是誰呢?
4 月 6 日 星期四 陰
4 月 13 日 星期四 雨
4 月 5 日 星期三 雨
日記小姐、日記小姐,你說《世界妖怪大百科》怎會是虛構的呢?裏 面記錄的明明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有老師、有媽媽、有同學,還有我。 跟圖書館裏的老師說了,她卻不相信我……她還說不聽話的小孩會被 妖怪捉,但我明明一直都很聽話……
4 月 7 日 星期五 雨
還記得昨天的猜謎嗎?你認識「她」呢!在《世界妖怪大百 科》中,「她」被稱為「地縛靈」。我覺得「雨」這個名字 更好聽呢。很久沒看見雨姐姐了,她和你都是漂亮的藍色! 但今天同學送我的頸鏈,線條很深、很長,是鮮紅色的。你 們應該不喜歡吧。
朋友送我手鏈了。線條簡單,是紅色的。
4 月 14 日 星期五 晴
4 月 8 日 星期六 雨
早上好。剛剛,花園裏的泥土叔叔告訴我原來雨姐姐是藏在他家裏。 我們一起去找她吧。找到她,然後抱抱她,在她耳邊輕聲道:「結束了, 辛苦你了」,好嗎?
朋友為另一隻手也戴上鏈子了。線條繁複,是紅色的。
4 月 9 日 星期日 雨 媽媽真壞,幫她們捉到我。我氣得發抖,抖得屋子也在抖。我就像坐 上了電視機裏的機動遊戲機,只有遊戲結束,才能停止發抖。
4 月 10 日 星期一 雨 我記得老師曾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日記小姐,你有黃金屋嗎? 不,一個小空間就可以了,就像蝸牛的殼那樣小。 有的話,你能讓我躲一躲嗎?可我躲起來,你一 定會很寂寞,就像雨姐姐。我還是不躲好了。
4 月 11 日 星期二 雨 日記小姐、日記小姐!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 的國度,裏面盡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本來擁有 一個像童話故事般的世界:有會說話的你、有不再哭泣的雨姐姐、有 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還有快樂的我。但我不知道要築起圍牆,所以 奇怪的東西闖進來了。我跑走了,跑得很快,就像玩捉迷藏快要被捉 到時那麼快。越來越快、越來越遠,遠得回不去,也不想回去。那個 國度不再是我的了。所以我想看看你的黃金屋,只是看看。放心,我 不是奇怪的人哦。
20 專題版
專題版 21
子君把手裏的書放進包裏,這是她第二次從書上看見自己的名 字。到站了,子君愛穿高跟皮鞋,生動地敲着水泥地,清響隨 着紛踏聲叩在聽者的、他的心裏。 旺角的人還是那麼多,擠得用十五秒的慢快門拍照還能看清楚 每個人的樣子。女人的裙子還是那麼短,那麼短,短,當然也 有像子君的一樣長的,她們想穿甚麼也可以。女人的指彩和垂 墜的耳環,垂到肩的耳環能把臉拉長又拉扯成畫皮。站在燈下 捻熄煙頭,女人的腳很小,鞋跟很高,蓬鬆的頭髮,素的唇烈 的脂紅的酒,千年來有裹腳的子君,有穿皮鞋的子君,有穿高 跟鞋的子君……她們都是子君,緋的臉孩子的眼,可以搽雪花 膏也可以穿小皮鞋,無分跑得快和慢。 阿隨早在酒吧裏等着子君,她有很多的話要說要瀉,把秘密說 給樹洞聽再用泥巴封起來,過去的事情就被封住鎖住了。毋須 迢迢千里去吳哥,願意聽的人就是廟裏的神樹。男人的愛與不 愛,值得阿隨把一生都繫在它身上,把青春放在賭桌上押最大 的注。酒杯快比臉還要大,子君喝着,透過酒杯看阿隨的樣子。 玻璃外的世界都是凹陷的,整個酒吧成了圓球體一般的模樣, 像從魚眼看世界。阿隨發福的臉被折射得更醜了,滿臉的斑、 垮掉的身材、大色塊的毛衣、戒指,湊合起來像個瓔珞圈,束 着項脖算着量給她幾口幾口地供氧。 桌上的香薰蠟燭是白色的,嗅不出味道來,杯裏盛滿了融化的 蠟油,火光搖曳着,為燒而耗盡空間裏看不見的氧氣,也不想 想這樣的燃燒到底有無意義。時明時滅的燭光讓她想起他忽明 忽暗的臉色,文件灑了一地,筆也寫完了幾根,她的嘴角顫動 又鬆弛,思考着自我否定和認命。可夢是大的,理想是大的, 有河有岸有船有其他出路,無須別人掌舵。她是自由的,她聽 到號角,她撕去封條,她走到她想去的地方,她是子君,她是 娜拉,她閉上眼關上門,她往河岸往人群去,永不凋謝。
「年代不同了呵,阿隨。」駐唱女歌手唱着老歌,木桌上紫的藍的 粉的綠的橙的酒,依着女人的臉。蠍尾般尖勾的睫毛和血唇,子君 的蓬鬆卷髮和阿隨的淡香水味,酒味,水煙味,蠟油的味。女性的 天空那麼大那麼高,已經不是用羽翼飛翔的年代了,她喜歡可以帶 上滑翔機,把氣壓累贅扇在身下,她是她自己的,誰也沒有干涉她 的權利。 天空很高,千年來有那麽多的子君,他們受制完這個涓生,又受制 於下個涓生,重生的意識像河流,把人生當作商品和妥協,為了生 存,甘受他們的挑眉咧嘴,扯成內心中空,像依附於父權思想的用 人皮繃成的俑。 子君環視四周的女人,絡繹如車馬一般穿來插去,珠花、睫毛、指 甲上的水晶、頭上身上手上腿上的瑯琊環珮,女性的荷爾蒙從裙裾 邊煙霧一樣散出,淡的紫的甜的朦朧的又摸不着的,像無形的孢子 一樣的傘,撐破後蒲公英一般黏上每個人的皮膚,滲入血管化成骨 子裏脫不去的血肉。子君看向左,看向右,忽而感覺自己站在一面 巨大的複疊的鏡子當中,被照得無窮無盡地伸延下去。鏡子裏的女 人無一不是腰上箍着無形的壓迫得緊的金剛圈,臉上塑成捏成畫成 飛燕眉太真唇,她們雖然走出了深居大院和老宅門,但華袍下的自 我還是極淡,像臨水照花,模糊不清。 子君安慰着阿隨,她的不思改變使得她故步自封。燈光昏黃,子君 瞧見玻璃門上自己的倒影,光黃得像河畔的夕陽,她在水邊蕩走, 有些東西一去不返捉不回來。她不知道怎麽追去,那就翻身上船, 把長篙鑿入水底,往那很近的地方去,總有地方是適合她的,總有 地方能連最後的天性也能褪去,做她想做的子君,無須受拘束。這 個地方在何處,她衣衫盡濕,敲開繞開沖刷下來的石子浮萍漂着盪 着,像截斷纜繩順流而下的夏洛特夫人。 阿隨的睫毛子君的瞳仁,她的手她的指甲,阿隨噙出淚來子君咽下 烈酒,她揉搓雙眼她也閉上雙眼,她握緊雙手她也捏緊手指,女性 的心和天性本就相同,與原始時代差不了多少。燈光驟然暗了,到 底娜拉離開後變成怎樣了呢,到底子君死去後還有其他的子君嗎? 她弄不清楚,呷完最後一口酒,她關上了酒吧的門,悄悄地無聲地 走了。
22 專題版
專題版 23
獨立思考 ——教與學的歌
文 / 胡嘉熙 排版 / 周夢玲
3
朋友話你知英國研究指出成日賴床會聰明啲, 你信定唔信? 一、點可以質疑朋友,絕對相信! 二、既然講到咁勁,幾歹都信左先,應該無死嘅! 三、半信半疑,但既然有提到資料來源,似模似樣 咁,應該都可靠嘅! 四、打爛沙盆璺到豚,分辨清楚資訊來源,唔可
不甘於在社會上隨波逐流,淪為思想的奴
信,抱持懷疑嘅態度。
隸,我們都渴望在自由意志之下,擁有獨立思 考的能力,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但你可知道 自己在生活上真能運用到獨立思考嗎?不妨試 試下面的小測驗,看看自己有多掌握獨立思考
1
咁你會有咩反應?
的能力吧!
獨立思考 QUIZ: 揀科時屋企人話文科注定乞食,但你又好有興 趣,咁你會點決定?
4
你覺得有雞先有蛋,但同學話有蛋先有雞, 一、憤怒,無視晒佢哋!
二、淆底,覺得自己可能會錯,都係信其他意見好啲。 三、明白唔可能只有單一答案,理解對方,嘗試說服 對方認同自己嘅答案。
一、果斷做決定,順從自己天賜嘅直覺!
四、嘗試質疑自己嘅答案,認真咁檢視其他意見嚟構
二、怕做錯決定,都係問埋其他人意見之後,
建更可取嘅想法。
人云亦云啦! 三、早有決定都會試下問人意見,但不自覺咁 淨係想聽啱聽嘅意見。
2
四、畀足自己思考時間同獨處空間,平衡過唔 同意見再作判斷。
上次做 Paper 無落 Citation 都無事,今次你又會點做?
一、照辦煮碗,上次無死,今次一定都無死! 二、問下其他無落嘅人點,無事嘅話,應該唔會 有咩差池嘅,照去啦! 三、肯定上次無做真係啱嘅,先跟住之前咁做, 避免今次會錯。 四、唔輕易依賴經驗,清楚檢視做法恰唔恰當,
計分表: 答案(一) 0分 答案(二) 1分 答案(三) 3分 答案(四) 5分 0分
自我感覺爆棚,係咪亂嚟?
1—8分
咪再咁依賴,多作反省吧!
9—1 2分
少年,你仲係太年輕了!
1 3—1 9分 距離結獨立思考嘅果子不遠矣。 2 0分
你一定精通獨立思考喇!
以免偷雞唔成蝕渣米。 24 社會版
社會版 25
不斷地反思,擁抱獨立思考
斷灌輸知識的機械人。遇到問題,學生想要確切的答案,生活卻從來沒有確切的標準;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思考照字面的意思便是屬於個體自身運作的思
學生想要逃避,生
活卻迫使去面對。當
考過程。雖然獨立思考看似易如反掌,只是自己動動腦筋思考,但實則遙不可及。儘
一切與認知迥異,
人這才醒覺他們沒
管前面的小測驗並非專業,但也可見得獨立思考難在它不單要人有自覺的思想,更是
有走上獨立思考的
道,反而誤入了思想
要有自主的判斷、反思的時間、思辨的過程。
的「掘頭路」。
活着就是不斷進步。《自辯辭》裏蘇格拉底曾言:「未經反思自省的人生是沒有
只要觀乎英國
與香港的教學環境和
意義的。」每人只活一次,我們更加珍惜時光、拼命生存就是為了活得更有意義。要
制度,兩者在培養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高
掌握獨立思考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自身在判斷事情時不應依靠慣性,應多角度理解與
下立見。相比起香港只管汰弱留強,分數壓力極高的學習環境,英國早已在學生成長、
判斷不同意見,創建更可取的立場;在反思階段上,多給予自己思索的空間和時間,
學習初段大力鼓勵他們探索世界。在哲學家約翰 ‧ 洛克的白板理論認為一切知識源
檢視自身,例如睡前預留簡短的一刻思考過去,也許已能逐漸地將反思融入生活之中;
於經驗和反思之影響下,英國教育更不在乎所謂天賦之多寡,而是聚焦於實踐與思
再者,不斷挑戰自己的思想和主張,主動認識更多不同想法、類型的人,來擴闊、豐
考。在鞏固基本知識和學習生活技能的小學階段,英國教育制度統一沒有參考教材,
富自己的價值觀。如此一來,獨
給予學校極高的教學自由,大部分學校因此注重體育和德育,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去發
立思考方會成就更理想的自我,
問、發掘事物和挑戰自己,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害怕犯錯,每人都有着明顯的「個
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性」。相反,香港在小學已經有上十多科大量的測驗、默書和考試,以成績來定斷學
要作決定,學生想要依賴別人的指示,生活卻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碰上錯誤,
生的能力,在起步點先記一「沒用」的印章。如此一來,香港教育無疑扼殺學生的可 獨立思考與教育可謂息息相
能性,使他們建立獨立思考的進程停滯不前。
關。學校既然在學童成長路上擔 當着重要的指導角色,自然在協
當然,要改變教育制度並非易事,但教育的同時不妨參詳更多不同地方的做法。
助訓練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上
無論是學校、師長,教育上多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鼓勵他們多嘗試跳出框框,慢
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愛因斯坦
慢構築自身的價值觀,經已可以推動學生走在獨立思考的路上。而當教與學是密不可
曾在大學演講時說道:「學校的
分的同時,同學亦應下定決心,從自己的感受、想法等方面去反覆思量,學習選擇,
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
再者去判斷公義、情理等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不怕錯誤,勇於承擔並改進,成為一個充
思考的人」。然而,香港教育制
分運用到獨立思考的人。
度貴為填鴨式教育的佼佼者總為
26 社會版
人垢病,對於背誦式考試的推崇
追逐獨立思考,教導上不再捆綁、貶抑學生,學習上嘗試離開自己的「Comfort
程度足以輾過每顆正在發芽的種
Zone」,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管自我、認識自己,踏上一個不斷成長、不斷思考、富
子,學生成了只管被操縱、被不
有意義、屬於自己最璀璨的人生之旅! 社會版 27
「扶乩」式填詞方法 張可森笑指自己有些歌詞是在「扶乩」的狀態下寫出來的,例如《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的 《生者如盜》, 「生存是依賴了別人和偷取別人的東西而得來,所以我直接就『彈』出了『生者 如盜』,就沒有改過了。反而有些字愈雕琢太多就不太好,填詞就如填格子,砌積木般,不斷 換來換去。當零件換得愈耐,未必是愈換愈好,有時候靈機一觸的想法就已經很好。」 張可森的《對倒》也是在「扶乩」的狀態下寫成,張言受到一些指示,但他並不知這些指示從 何而來,充滿着神祕感。他又說靈感是從日常生活吸取養份,看完一些理論或文章就會拿去 做創作。
浸大填詞人 ──張可森訪談
文/楊喜盈
張在周耀輝的歌詞班裏寫了一首歌叫作 《一念拾荒》,是參考林夕的《拾荒一念》。 《拾荒一念》是一個佛教用語,演唱會的 主題是: 「世界也許假的,我們此時此刻 萬歲。」而張則負責「世界也許假的」那一 部分, 「世界有很多不開心、不好的事,可 否將林夕的《拾荒一念》倒轉,一念可以 生出我們自己的拾荒。」張可森透露他寫 那首歌的時候,在街上一邊跑步一邊聽 歌,在無意之間聽到「天狼」,他便放入歌 詞裏。所以,張認為填詞有時候是在「扶 乩」的狀態下寫出來。
「填詞是為了跟自己說與自己無關。」
排版/林君玉 不少讀者對填詞有興趣,但 是填詞界仿如一道似有若 無之門。這次,本部很榮幸 邀請張可森先生接受訪問, 細探他對填詞的所思所想。
張可森說: 「嚴格意義上,我沒有入行。」從前,若有電台 播你的歌就算是「出道」,但現在出歌的模式不同,對整 個行業都有很大的影響。張認為很多人在YouTube發表 作品,所以這個時代不需要以舊時的模式出道。加上,廣 東歌的市場萎縮了很多,正式出道對張而言是種成就, 但不是必要的事,因為仍然有很多路可以選擇。
填詞與其他寫作方式 張可森認為填詞最有趣是在於它與其他文學不同。詞本 來有一個特定的形式,它限制詞人的發展方向,需要因 應歌而有相應的詞,所以張在事前都需要知道歌曲的意 思才能再填詞。張指出舞台劇的填詞對內容有鮮明的指 向,所以他需要考慮不同因素然後再創作。
28 文藝版
張可森坦言填詞是他抒發內心感受的方法之一, 以填詞去梳理一些東西。有時候,他知道由理性「 提供」的解決方法,但是他無法實行。即是當張在 社交媒體看見別人的帖文時,內心明白與自己無 關,但是卻很在意。填詞是一個辦法說服自己-- 這件事與自己無關。
入行?沒有入行?
如何學填詞? 張可森是由改詞才接觸填詞的。他認為改詞是一個很好的練 習,因為改詞對於掌握句子的結構有幫助,即如寫書法練字帖, 練習就可以熟悉字的結構。此外,多留意有名詞人如林夕、黃偉 文或者周耀輝的歌詞,對了解句子的結構十分有幫助。 此外,張可森對於佛學很有興趣。他從周耀輝的歌詞班裏學到 每一個主題都有它的字詞庫,只要用那些相關字詞就可以營造 那些感覺出來。所以,當張可森要寫一首佛教歌,便會拿所有有 關佛家的字來填詞。 文藝版 29
「常常想一個詞『如果』,好少在古籍看到『如 果』,佛家:果是因果之意,是一早就有。如果 可以是假想、世界上另一種可能,但是也有另 一種『註定』的意思,尤如一個因果一樣註定 了。所以每次提起『如果』,就提醒着自己:世 界就一早註定了我們所想的如果。」 張可森明言: 「拆字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寫作 方式。」他舉出一例「食藥/葯」有兩種寫法。 「食『葯』是種約定, 8小時一次,你和你的葯 是一種約定。」拆字的方式有助張去了解字的 意義。此外,張對文字也很敏感,他近來想起「 如果」,佛家所指的「果」是因果之意,是一早 既定的。 「『如果』可以是假想、世界上另一種 可能,但是也有另一種『註定』的意思,猶如一 個因果一樣註定。」所以張每次提起「如果」, 就提醒自己:世界就一早註定了我們所想的 如果。
香港樂壇情歌泛濫? 張可森曾經研究黃偉文過去十年的情歌數量,結果顯示數量不多。曾 錄得黃偉文在一年之間僅僅寫了11%的情歌(佔黃偉文一年所填的 歌),張指出這個數據比我們想像中少很多。而黃偉文的所有作品之 中,只有4成多是情歌。張認為填詞人不一定想寫情歌,但是大家比較 喜歡聽情歌。而且這不是一個罪,流行曲是最直接反映人情緒的媒 介,聽歌是一定要引起情緒的,而大部分人都經歷過愛情。 另外張明言: 「有很多情歌表面上是情歌,但實際上是寫其他的,加上 歌是用來賣的,商業味很重,而我們要想辦法賣出去,而情歌是一個 令到我們能賣到首歌的元素。即使它是情歌也好,裏面有很多空間寫 不同的事。我覺得有時候雙重標準,你又不說Justin Bieber 唱很多情 歌?愛情是人人都會面對的事,不用避開。反而用情歌作包裝的話,我 們可以用更多資源寫更多的事。」
填詞人面對的政治審査
30 文藝版
香港填詞人所寫政治歌很多時候被唱片公司拒於門外,張可森說: 「 對於香港填詞人有信心,不會因為政治審査而不寫,而且這個世界有 很多渠道可以發表意見,創作人本來就是賣創意,比官方更靈活。」張 引用周耀輝所說的: 「每一個文學形式都有它所能承載的東西,歌詞 是拿來聽的,它所能盛載的事,盛載的量可以說其實不太多。」而林夕 會將值得思考的事放入《碎碎念》,不用歌詞去說。所以張認為若然此 路不通就可找另一些路。
《浸會中學宿舍談記》 住宿舍生活
1
申請入宿
2
第一年入住的宿舍宿生
3
同是住宿的人
4
文 / 黎曉欣 排版 / 林君玉
「住hall」 使人獨立,離不開日常生活沒有了爸媽的呵護、必須 為自己的日用品張羅、為自己準備膳食⋯⋯那些陳腔濫調。而事 實上, Hall life最讓人獨立的地方:大抵是你選擇了一個怎樣的方 式「住hall1」。 打從 reg hall2開始,便不難發現「住hall」所有的決定權都只在 你手中。香港浸會大學實行「四年一宿」,保證所有學生在四年 修學期間必然有一年的住宿期。宿生可以自行選擇申請入住不同 的舍堂,每個舍堂文化不一,有的活動較多、有的注重運動、有 的倡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每個宿生申請住宿的時間、 原因不一。每一個年級的同學都會按自己需要申請住宿,因此 “hall fresh3” 囊括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從不同的 hall mates4 口中,聽聞過他們「住hall」的原因。有的單純是學校與家距離 太遠,必須一宿;有的漫無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大學五件事」 ;有的道聽塗說,嚮往人人口中「美好的hall life」。偶有聽聞一 些宿生,不理家人反對堅決「住hall」,靠兼職工作賺取外快以 抵抗父母的經濟封鎖。亦聽聞一些宿生專心致志為自己所屬的舍 堂服務,先將學業暫時擱置,後來因GPA未如理想被要求休學, 但傳奇的是有的宿生竟因此發奮圖強,在「住hall」和學習之間 取得完美平衡點。 小記不打算在此分辨甚麼人是「yo」或是「摺」,我認為宿生只 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生活的模式。一層數十人,一座宿舍數百人, 有本地生、內地生、交流生、國際生……面對不同人,有的宿生 主動與人溝通,享受團體生活;有的喜歡自己一個人待在房間, 溫習讀書;有的不理旁人,只享受宿舍優越的地理位置,到處探 索我們的社區。選擇怎樣的生活模式並沒有分對錯,正如我們的 社會亦有不同性格的人,而且每個人面對的情況都不一樣,學校 只是社會的縮影。 「住hall」讓人獨立,你可以選擇全心全意投入舍堂的懷抱,或 是回歸自己的舒適區。無可否認,只要在宿舍花費的時間長了, 可以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便會少了。有人為此感到自由幸福,同 時有人感到煩躁不安。沒有人會管你何時回到宿舍、亦沒人阻止 你跑到誰的房間或是哪家酒吧通宵達旦暢飲玩樂、甚至你偷偷跑 到外地旅遊數天亦能逃出父母的法眼。但有人卻會因此更想家、 想念父母為自己準備的一切、渴求家人熬製的湯水、盡情享受家 人對自己千依百順。 宿生常常面對很多的選擇,只有他們自己能夠取捨,你們又 「住Hall」了沒有呢?又想擁有一個怎樣的「Hall life」呢? 校園版 31
32 攝影版
《漂》
《泊》
攝 / 楊渝萍 排版 / 周夢玲
攝 / 楊渝萍 排版 / 周夢玲
攝影版 33
《沱江》 如果北京不是整個世界, 那鳳凰不過是兩個輪子一個螢幕。 攝、文 / 司徒慧賢 排版 / 周夢玲
《七歲》 擦肩而過 攝、文 / 司徒慧賢 排版 / 周夢玲
34 攝影版
攝影版 35
字言 字語
加 油! 沒 甚 麼 事 是 不 能 解 決 的!
排版 / 周夢玲
啊——忘了我沒有錢。 沅泫 我能獨當一面時,
辛苦了,
卻忘了自己是誰。
那昨天不知道明天該如何是好的我。
年渏
Jerome 如果我做不到, 全世界也沒人做得到了。
自律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鴉
Jerome 我是誰, 不過一粒微塵, 何必驚擾太多。 目非 很多事我能笑着面對,
世界紛紛擾擾, 我們兜兜轉轉, 迷失在剎那之間。
是因為我能做的事只有笑而已。
小丫頭
下泉
「想要成功?想要有女朋友?不如 先照照鏡子吧。」我對我說。 沅泫
願能如這名字一般, 《原來你也在這裏》
活得平凡而無憾。 竹間
握住初心,
作者 / 司徒慧賢 排版 / 周夢玲
儘管寸步難行。
你儘管飛翔,
年渏
遺失的我都為你收着。 十五 你總說要「隨心所欲」,
任何人,
但要找到那個心才能跟隨呀。 筆名
任何事, 從沒有非誰不可。 三七
36 美術版
主題投稿 37
攝 / 司徒偉衡 排版 / 黃時領
38 自由投稿
《秋》 攝 / 麥智軒 排版 / 黃時領
自由投稿 39
阿 朗 文 / 麥 智 軒
排 版 / 黃 時 領
十一月五日下午,阿朗跟我打了個招呼。 那天下午很熱,很焗促,明明是秋天卻沒有一點秋天的感覺。在灣仔下班後, 我替一位女友人在旺角的樓上書店訂村上春樹的新書,舊唐樓沒有升降機, 只有一層一層的樓梯。離開書店的時候,一個男人在狹窄的樓梯間盯着我。 他穿着深藍色的工作服,質地很粗糙,卻不會刮傷皮膚,衣服上有幾灘淺啡 的痕跡,應該是打翻了什麽,也許是潤滑油。最初他像是確認一些事情,只 是瞥了一眼,慢慢的他變得勇敢,好像得到了什麽似的,打量我身體的上下 部分。他的視線如禿鷹看見它的獵物,一見到便不會放棄任何機會,把它緊 緊抓住。於是他開了口: 「咦,這不是……」 我沒有回應。 「很久不見! M,你最近過得如何?」 「你是?」 「阿朗呀。」
阿 朗 我開始翻查自己的記憶,找出阿朗在我記憶中的影子。男 人在二十五歲以後記憶力會大幅下降,出來工作以後我只 會記下與我有關的資訊,關於工作的日期、地點、時間、 還有會議的内容,然後記憶衰退得只會記得重點,只剩下 對自己有利的回憶。我認識的人當中只有兩個阿朗,暫且 稱他們為 A 朗與 B 朗,他們同樣是我的學弟,同樣是寫 作系的學生,同樣很受女生歡迎。而我所寫的故事就是關 於兩個阿朗的一些事情。
40 自由投稿
關於 A 朗,我印象中他是全身的藍或黑,他很喜歡穿這個色系的衣服, 通常都是襯衣或是毛衣,他步行的時候很有規律,就像鐘擺一般,往左往 右,但永遠不會偏離軌道。那時候我很喜歡他的中分髮型,還有圓框眼鏡, 這個年代的文藝青年總得帶着一副像約翰連儂般的金屬眼鏡。我和他相識 於一個博爾赫斯的讀書會中,他在討論時有個很小的習慣,每次他有興趣 聽的時候會不停的點頭,以及忍不住插嘴;沒有興趣聆聽你的内容時,他 便會拿起酒瓶,眼睛向上仰視,然後開始往嘴裏灌,明明沒有真的在喝酒。 別人眼中的他是一個酒鬼,每天不論上課下課,他都拿着百威或藍妹,不 知道是不是他的裝飾。也許受到他的影響,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每次寫 作前我也會喝一定份量的青島純生,這酒特別的甜,有一種齒頰留香的麥 味,我稱它為亞洲的 1664。
我對 A 朗最大的印象是在於,當時我們同時喜歡了讀書會上的一個女孩,不 算太漂亮,但是很知性,也許當時的我們需要這種特質的女生。然而最後我們 二人誰也得不到她,我想也是一個恰當的結果,他也需要喝更多的酒了。 也許因爲這個原因,他紋了身,最初的時候是手指,他把喜歡的女生紋了在手 指的間隙中,他發現這種痛楚帶給他莫大的快感;後來是手臂,因爲手指已經 沒有空間把喜歡的女孩放在上面,而且他更需要把寫給這些女生的情詩都刻在 手臂。但是畢業的那天,我和他合照時,發現他手上的紋身全部不見了,可能 他這時候已經找到一個很好的避風港。
自由投稿 41
畢業的時候,B 朗戒了菸。 「你是哪一個阿朗?」我問。「大學時期我好像認識 兩個阿朗,他們都會到這間書店。」 「這不重要啊。」 「畢業後我們到了同一家工廠裏工作。」他强調。 我點了點頭。
一週後,我在同一個地方遇見阿朗。 「嗨,你是阿朗嗎?」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記憶,不得不再三試探。
至於 B 朗,他與 A 朗不同,直至畢業時我才知道他真名中沒有朗這個字,只是朋友叫慣了,只 好妥協用這個稱呼,也懶得改。他是一個積極樂觀的青年,喜歡調侃別人。他很喜歡穿白色衛衣, 以及一條牛仔短褲,還有粗黑框眼鏡,給人一種很愛做運動的感覺,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便猜測: 他肯定是一個田徑運動員。他曾經把我寫成小説的主角,叫作芒草,他開玩笑說:「看來你很希 望在麥田裏和心儀的女孩子做愛呢?」芒草是一個哀傷的詩人,在詩社裏面用筆名隱藏自己,而 且交往的學姐自殺身亡,我立即反駁:這種文人的形象已經過時啦……
「我是。嚴格上來説曾經是。」 「上星期我們有見過面嗎。」 「應該沒有呢。」 「可能是我記錯,祝你有個愉快的周末。」
那時候 B 朗與一名女生交往過,但是因爲一些原因分了手。也因 爲這樣,他和朋友在便利店鼓起了勇氣,學會了抽菸,最初的時候 是黑冰,然後到雙爆珠,最後對尼古丁已經到了一個依戀的地步, 他便開始抽紅萬。也許他認爲香菸比女人更體貼,更不會限制他的 自由,因此他寧願抽菸;也因爲抽菸的關係,沒有什麽女生願意和 他交往,我相信這是一種循環論證。不過每次 B 朗遞菸給我時, 我也會拒絕,不是因爲我不喜歡那種味道,而是純粹的原因:我氣 管不好。但每次他也會忘記,然後遞菸,就像我後來選擇忘記關於 他的一切事情一樣。
42 自由投稿
自由投稿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