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k road 2018 October

Page 1


October 2018

新思路

The New Route of Thinking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客座主筆時間

Guest Columnist Session

追光人物

Stunning Figures TCO 藝文馬克 TCO Artistry Mark 這些年那些事

Music Memories

新生代麥造

Greeting! New Generation!

目錄 | Content 北市國用音樂 連結雙城

03

《彩戲繽紛》四大名家之夜

04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links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with music

齊手獻藝譜彩戲

戲曲與傳統音樂的連結當代性

08

Reserving Tradition, Echoing Modernity ─ The Linking Between Traditional Opera and Music 傳藝金曲獎最佳製作人

音樂的忠實傳遞者 尤子澤

12

聆聽《臺灣音畫》縱情《山水間》

上海臺北雙城樂展

14

從興趣到一生的國樂志業

─國樂前輩 江菊松

16

聽我樂聲飛揚 青春奔放

18

TCO 附設青年國樂團音樂會

發行人

鄭立彬

總編輯

鍾永宏

藝術顧問

(依姓氏筆畫順序)林谷芳、林昱廷、吳榮順、施德玉、黃光男、湯良興、樊慰慈、鄭德淵

編審委員

陳小萍、葉翩翩、呂冠儀、吳幸潔、蔡玉楓、吳孟珊、方馨

企劃/執行編輯 翻譯 Publisher Editor-in-Chief Artistic Advisors

築文創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Hermia LI CHENG Li-Pin CHUNG Yung-Hung (by order of Chinese surname) LIN Ku-Fang, LIN Yu-Ting, WU Rung-Shun, SHIH Te-Yu HUANG Kuang-Nan, TANG Liangxing, FAN Wei-Tsu, CHENG Te-Yuan

Editorial Review Committee

CHEN Hsiao-Ping, YEH Pien-Pien, LU Kuan-Yi, WU Hsing-Chieh TSAI Yu-Feng, WU Meng-Shan, FANG Hsin

Executive Editor.Production English Translator

Nesting Instinct Arts Co.LTD. Hermia LI


新思路 |The New Route of Thinking

北市國用音樂 連結雙城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links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with music 團長 General Director

從臺灣到兩岸,從臺灣到世界,臺北市立國樂團今年 有許多突破性的交流,其一是樂團今年將前進紐約, 挑戰美東古典音樂重要殿堂卡內基音樂廳,成為臺 灣第一個中西方職業樂團登上卡內基的職業樂團,深 具指標性。除此之外,今年北市國首度與上海民族樂 團對等交流合作,二團將在今年互推音樂家做交換演 出,各自展現雙城音樂特色。

獨特的國樂之音。

北市國 2011 年曾經前進美國,2012 年前往歐洲巡 演,希望能在世界樂壇展現臺灣國樂發展的獨特聲 響。我認為國樂發展在注重本土傳統的同時,更重要 的是讓世界上更多人認識臺灣的國樂,北市國要突破 地理環境的限制,把「國樂」持續帶上國際舞臺。

「臺北上海雙城樂展」先由大陸新銳指揮彭菲來臺 與北市國合作,帶領上海民族樂團二胡首席段皑皑、 笛子首席錢軍來臺演出彭修文編配的《月兒高》、 俞遜發《匯流》、楊立青《悲歌》二胡與樂團等作品: 臺灣則由青年指揮家江振豪領軍,帶著樂團首席陳 慧君和嗩吶首席林子由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曲目 包括李哲藝《廟埕》、蘇文慶《行雲流水》以及鮑 元愷的《臺灣音畫》國樂版,從曲目就可以知道, 這次的對等互訪,不但可以讓兩團有更多互相學習, 也可用不同的音樂文化風情,帶給彼此另一種音樂 視野。

「卡內基的榮耀—TCO 2018 美國巡迴音樂會」這 次帶去的作品包括作曲家陳樹熙的《眾神出巡》、 曲文軍的《高原魂》、鄭光智的《瑤姬》以及鮑元 愷的《臺灣音畫》等,琵琶獨奏家則由旅美名家吳 蠻擔任。這套曲目充滿濃濃臺灣味,可以聽見臺灣

From Taiwan to China as well as to the world,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his year has achieved several breakthroughs in musical exchang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year, the Orchestra is scheduled to perform at Carnegie Hall in New York, marking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aiwan to stage in such venu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has also collaborated with Shanghai Chinese Orchestra to exchange musicians, showcasing two-sided specialties and features. In 2011, the Taipei-based TCO had tou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Europe in 2012, respectively, hoping to rais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for Chinese Orchestra of Taiwan. This time, US-based Chinese pipa virtuoso WU Man will lead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s debut at Carnegie Hall. The ensemble, conducted by CHENG Li-Pin, will present four U.S. premieres. The concert titled “Honor and Joy in Carnegie ─ 2018 TCO US Tour” will perform classic Chinese music such as “the Parade of Gods ” by composer CHEN Shu-si along with “Soul of the Loess ” by composer QU Wen-Jun.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has signed an agreement

今年北市國與上海民族樂團簽訂交流合約,第一次 以「團與團」的對等合作交流,將臺灣的音樂家輸 出海外。北市國將會讓三位北市國音樂家赴上海民 族樂團合作一場音樂會,同時上海也會有三位音樂 家回訪與北市國合作。

earlier this year with Shanghai Chinese Orchestra in musical exchanges including musical talents and performances. A concert will be performed jointly by three musicians of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along with the Shanghai-based ensemble. In the meantime, three other musicians from Shanghai Chinese Orchestra will visit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as well. In addition, a musical festival featuring two cities, Taipei and Shanghai, which will be led by the upand-coming Chinese conductor PENG Fei and young Taiwanese conductor CHIANG ChenHao, will present classic Chinese music such as “the Cresting Moon ” and “Confluence ” by the Shanghai Chinese Orchestra as well as“The Temple Square ”and“Floating Clouds, Flowing Water ”by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Shanghai Chinese Orchestra's principal erhu musician DUAN Aiai, principal flutist QIAN Jun,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s principal suona musician LIN Tzu-You, and concertmaster CHEN Hui-Chun will join the series of concerts. With its continued tradition of artistic excellence and collaborations with outstanding artists of Chinese music in Taiwan, TCO will unwaveringly promote exceptional Chinese music to the world. 3


封 面 故 事

《彩戲繽紛》四大名家之夜 齊手獻藝譜彩戲

C o v e r

想一次看盡四大劇種的傳統與古典風華?應臺北市立國樂團之邀,歌仔戲國寶級第一苦旦 廖瓊枝、豫劇皇后王海玲、京劇海派傳人魏海敏、京崑王子溫宇航將齊聚一堂,在國家音 樂廳舉行《彩戲繽紛》四大名家之夜的演出。 文/編輯部 圖/張震洲、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S t o r y 應臺北市立國樂團之邀,王海玲 ( 右三起 )、廖瓊枝、魏海敏、溫宇航攜手合作《彩戲繽紛》四大名 家之夜,表演結束後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 ( 右起 ) 及首席指揮瞿春泉開心合影。

傳統戲曲中的風雲人物,大腕級表演藝術家廖 瓊枝、王海玲、魏海敏與溫宇航演遍人生各種悲

統曲調透過國樂編曲與伴奏,帶給樂迷更嶄新的聽 覺享受。

歡離合,這次離開了自己的戲臺,走到了音樂廳, 與臺北市立國樂團開嗓演唱,為傳統譜出新意。

百變女王 京劇首席女伶魏海敏

臺北市立國樂團指揮瞿春泉表示,這場音樂會

4

樂曲以傳統音樂中的「八板」為主幹貫穿全曲,並

在這次四位重要的傳統表演藝術家中,京劇名

融合京、崑、豫、歌仔以及客家採茶等五個劇種的

角魏海敏師承梅派,為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她受

音樂,取用五個劇種的主要樂器,將耳熟能詳的傳

教於陳永玲、童芷苓先生,習得傳統的京劇底蘊,


梅派傳人、臺灣當代全能旦角演員魏海敏是位勇於挑戰 表演形式的藝術家,自由遊走於傳統、新編京劇之間。

為臺灣首屈一指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及國光劇團領 銜主演,深得梅派表演的藝術精髓,《貴妃醉酒》、 《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生死恨》等皆 是她的拿手好戲。

近十多年來,魏海敏持續創新藝術,國光劇團為 她量身打造的新編京劇,從《遊園驚夢》、《歐蘭 朵》、《王熙鳳》、《金鎖記》到《埃及艷后》、《孟 小冬》,她努力揣摩角色的心境,並活用傳統京 劇的「唱唸做打」,創造更接近於舞臺劇的主角, 而她所主演的精彩劇碼,累積至今已近兩百部,成 績出色。過去《孟小冬》裡,魏海敏已經與北市國 合作,這次再次同臺演出,也讓戲迷重溫魏海敏多 變的優美唱腔。

聲情並茂 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 王海玲師從張岫雲,習得豫劇表演藝術,至今 已 58 年,可謂「一生只豫」,她千變萬化的舞臺 技藝、聲情並茂的演唱技巧,展現其藝術高度。

1969 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戲曲表演獎章,為歷 年最年輕得獎人,多年來她曾應邀至德國、法國、 奧地利、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地公演。

2017 年 11 月她從臺灣豫劇團退休前,主演由女 兒劉建幗的新編劇作《觀.音》,謝幕時她說得動 人:「我一生只有過一個職業,就是演員,所以我 要做好。」

第一苦旦 臺灣歌仔戲國寶廖瓊枝 83 歲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素有「臺灣第一 苦旦」美譽,她擅長的「哭調」唱腔悠美獨具特色, 被譽為「東方最美的詠嘆調」,其扮相亦莊亦俏, 演出過的劇目不計其數。

背負起歌仔戲薪傳的使命感,廖瓊枝終身致力 於推動歌仔戲文化,1989 年成立「薪傳歌仔戲劇 團」,薪傳教學之餘,廖瓊枝亦改編或新編劇目, 「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詮釋過兩百多個不同人物,被譽為「全能演員」。

5


「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終身致力於推動歌仔戲文化,懷抱歌仔戲薪傳的使命感。

封 面 故 事 C o v e r S t o r y 其中《陳三五娘》、《山伯英臺》、《什細記》、《王

等劇目。

寶釧》、《王魁負桂英》等劇目已被國立傳統藝術 中心記錄保存;2009 年她演出《陶侃賢母》告別 她一生摯愛的歌仔戲舞臺,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

修練傳承 京崑曲藝術家溫宇航

鑽石級藝術家齊聚一堂 國樂舞臺發光 將這幾位鑽石級藝術工作者齊聚一堂,北市國安 排節目也費盡巧思,節目上半場安排串連歌仔戲、

「京崑曲藝術家」溫宇航,1971 年生於北京,

豫劇選段,由廖瓊枝、王海玲登場演出,包括豫

1988 年於北方崑曲劇院,擔任主要小生演員,主

劇《天問》選段「問蒼天」、《劉姥姥》選段「表

要代表劇目有全本《牡丹亭》、《偶人記》,並

花」、歌仔戲《什細記》選段「嘆薄命」、《憶•

與洪雪飛合作主演《白蛇傳》。1994 年以《金不

惘》。下半場曲目則由溫宇航、魏海敏登場獻藝,

換》獲中國崑劇青年演員交流大會「蘭花優秀表演

盡現京崑唱唸之美,精選崑劇《玉簪記•秋江》選

獎」,在崑曲多年的薰陶當中,他對於人物情感的

段─原名《追舟》,以及京劇《太真外傳》選段;

掌握與唱腔鋪排等有細膩演出,多次榮獲國家級及

京劇《西施》選段則是選自 1923 年梅蘭芳根據崑

北京市青年演員大獎。

腔《浣紗記》改編版本,旋律新穎,更襯出旦角音 樂的豐富層次感。

溫宇航於 2010 年正式加盟國光劇團,2012 年

6

正式拜京劇表演藝術家,姜(妙香)派傳人林懋榮

最後一首曲目是 2002 年《魏海敏古典劇場—變》

為師。京崑兼擅的他,主要作品有崑劇《梁山伯與

首演的作品《梅雨箋》,由余光中作詞,張延培作

祝英臺》、京劇《康熙與鰲拜》,以及與臺灣崑劇

曲,鍾耀光改編、林子倫配器,京腔京唱,相信能

團合作的《西廂記》、《荊釵記》、《范蠡與西施》

讓樂迷耳目一新。


「京崑曲藝術家」溫宇航選擇落地生根臺灣,積極推廣戲曲文化。

【閃亮亮系列】

演出曲目

彩戲繽紛─四大名家之夜

京胡:李超 月琴:陳珮茜 瞿春泉編曲:《五彩繽紛》

The Night of the Four Maestros —Colors of the Stage

歌仔戲演唱:廖瓊枝 廖瓊枝編詞,劉文亮編腔,吳宗憲配器: 〈嘆薄命〉(選自歌仔戲《什細記》)

演出日期地點 2018.10.10 ( 三 ) 7:30PM 國家音樂廳 ( 臺北市中山南路 21-1 號 ) 臺北市立國樂團《彩戲繽紛》四大名家之夜,於 今年國慶日在國家音樂廳盛大演出,歌仔戲國寶 級第一苦旦廖瓊枝、豫劇皇后王海玲、京劇海派 傳人魏海敏、京崑王子溫宇航,搬演古往今來風 雲人物,唱盡過往人生悲歡離合,體驗四大劇種 之古典風華,戲迷可一次看盡。

豫劇演唱:王海玲 板鼓:唐昀詳 板胡:陳婷怡 衛中、李漢雲編詞,許寶勛編腔,周以謙編曲: 〈表花〉(選自豫劇《劉姥姥》) 彭鏡禧、陳芳編詞,張廷營編腔,周以謙編曲: 〈問蒼天〉(選自豫劇《天問》) 歌仔戲演唱:廖瓊枝 廖瓊枝編詞,廖瓊枝編腔,吳宗憲配器:〈憶·惘〉 崑曲演唱:溫宇航 崑笛:蕭本耀 盧亮輝編曲: 〈小桃紅〉、〈下山虎〉、〈五韻美〉、〈五般宜〉 (選自崑劇《玉簪記.秋江》)

演出人員 指揮|瞿春泉 演唱|廖瓊枝、王海玲、溫宇航、魏海敏 ( 依演出順序 )

臺北市立國樂團

京劇演唱:魏海敏 京胡:李超 京二胡:凌瑜彥 月琴:陳珮茜 鍾耀光改編,陳能濟配器:京劇《太真外傳》選段 鍾耀光改編,周以謙配器:京劇《西施》選段 余光中作詞,張延培作曲 鍾耀光改編,林子倫配器:《梅雨箋》 7


客 席 主 筆 時 間

戲曲與傳統音樂的連結當代性 Reserving Tradition, Echoing Modernity ─

The Linking Between Traditional Opera and Music

G u e s t

文/鄭榮興口述 陳淑英整理 圖/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提供 By Cheng Rom-Shing Photo courtesy of the Rom Shing Hakka Opera Troupe

E d i t o r i a l i s t

傳 統 戲 曲 中 有 一 句 行 話「 三 分 前 場、 七 分 後 場」,前場說的是,舞臺上演員的戲劇表演;後 場則指,伴奏樂隊的樂曲部分。由以上俗諺可知, 後場樂隊的重要性,在戲班中具有舉足輕重之作 用。因為受到現代西方劇場表現手法影響,戲曲 音樂產生了改變,而過程卻讓我憂心。

As an old saying in the traditional opera goes "the actor's acting takes up 30% while the band's playing takes up 70% for the success of the performance.”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usic.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rn western theater form, the traditional music has been transformed gradually. The process makes me worry.

首先,不論是新編戲曲或老戲新詮,沒編個一 些新的唱腔或新的歌曲就好像趕不上流行。

S e s s i o n

傳統戲曲的樂隊編制不大,約四、五人左右, 如京劇主要樂器為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 歌仔戲主要樂器為殼仔弦、大廣弦、三弦或月琴、 笛子或鴨母笛、揚琴,客家戲二弦(殼仔弦)、

8 客家大戲《霸王虞姬》融合京歌客三劇種。

Firstly, the phenomenon shows some artists blindly following the latest trends, only try to put something new to the latest adaptations or works. Originally, the fun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opera band could help acting while highlighting


胖胡、三弦、笛子、揚琴 ... 等。而琴師堪稱是戲 曲表演的演奏家、音樂設計家,十分理解伶人特 色,能夠幫襯角兒、突顯劇藝效果。然而自引用 西方現代戲劇思維後,採樂團編制,不用說移動 性不易,演員還要遷就音樂。我曾經看過一齣歌 仔戲,兩小時的故事從頭到尾只唱五首歌,還無 一首七字、都馬調,這樣還能叫歌仔戲嗎?據我 所知,在現代人追求「創新」企圖心下,光歌仔 戲至少有三百首以上新編歌曲,多數是唱一次即 束之高閣,如此發展下去,該項劇種唱腔的獨特 性,將會被稀釋而消失殆盡。

除了音樂的欣賞重點改變,表演的部分也令人 擔心。傳統劇場是帶柱子的方型舞臺,以演員為

鄭榮興教授認為傳統可以被改變,但要守住核心價值。

中心,表演藝術的特色在於「無聲不歌、無動不 舞」;現代劇場是弧型鏡框式舞臺,上設轉臺、 布景、燈光。由導演運籌帷幄,當他說:「燈光 在這裡,演員要走到這,否則觀眾看不到。」演 員就要走到指定位置。只是所有的演出都要配合 劇場環境、設備時,影響所及是-正在學習戲曲 的學生們,看了標榜新意十足的現代跨界作品, 很多的影像、音效、道具,不僅綑綁了戲曲舞臺 的時空流動性,還擠掉了原來留給戲曲演員發揮 的表演歌舞性。不免心生疑問-「我練的功都沒 派上用場,難道學非所用?」戲曲學校學子從小 苦練的四功五法,還有用武之地嗎? 當然隨著社會環境改變,傳統戲曲在年輕藝文 工作者專業化分工、新的藝術經驗下,必歷經新

performances. The band generally comprises about four or five musicians, mainly playing instruments such as Jinghu, Jing Erhu, Yueqin and Sanxian in Peking Opera; shell strings, Daguangxian, Sanxian or Yueqin, flute or Duck flute, dulcimer in the Taiwanese Gezai opera, while Hakka opera utilizing Two Strings (shell strings), Three Strings, flute, dulcimer and many others. The role of the musician is like a performer and music designer, who understands the featur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help artists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However,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odern drama ideas, local troupes have thus adopted the western orchestra standard, which has limited the actors' acting, to force them to adapt to music instead.

的改變和發展,只是主導者要注意幾件事:

一,除了專精自身藝術,還須清楚所要融合劇 種的特色。 傳統戲曲的觀眾不僅是看劇中的人物和故事, 也關心表演者的唱念做打,而諸多地方戲劇的面 貌是隨著演出活動產生變化。如京劇於二百多年 前因徽班進京演出,深受宮廷喜歡後才擴展開來, 又因為吸收崑曲的音樂、劇目、表演程式,進而 極盛北京劇壇,唱腔以二黃和西皮為主,二黃善 表達黯淡心理,西皮表現高昂情緒;又如亂彈是 一個很容易融入地方戲劇的劇種,從廣東漢劇舊 稱廣東亂彈、歌仔扮仙戲源於亂彈,便知其具強 烈的匯合性。

As far as I know, with the trends of pursuing "innovation", there are at least 300 new compositions of the Taiwanese Gezai opera produced, but most of them were staged only once. I have seen an opera work without sevenword tune or duma tune, important signature tunes of the opera, in a 2-hour production. If the condition remains this way, the special vocal style of the drama will be diluted and gradually disappeared. In addition to music, the changes of the performing focus also make me wor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which the artist is the center of the show, in the modern theater, actors have to adapted to the theater facilities 9


客 席 主 筆 時 間 G u e s t

《霸王虞姬》中的小咪以歌仔曲調貫穿前中 後,避免了京劇、歌仔的直接碰撞。

《霸王虞姬》導演兼主演陳霖蒼出身戲曲 世家,也是中國一級演員。

二,進行傳統與當代連結,要熟悉劇種之間的 同質性與相異性。

E d i t o r i a l i s t

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 2013 年在國家戲劇院 推出的《霸王虞姬》為例。我自幼成長於傳統戲 曲家庭,大學受正統學院派作曲專業訓練,其後 考上音樂研究所,修習民族音樂學,理論與實務 兼備,了解客家、歌仔劇種特點。該戲導演陳霖 蒼先生也是出身戲曲世家,外祖父言菊朋是京劇 言派創始人,父親陳永玲是四小名旦之一,其本 身工架子花臉,師承尚長榮。因有此基底,《霸 王虞姬》大膽揉合客家戲、京劇與歌仔戲:虞姬

S e s s i o n

保留客家採茶調,霸王唱京劇皮黃腔,烏江亭長

江彥瑮以「虞姬」的演出入圍傳藝金曲新秀。

and equipments, such as light, rotating stage, background, and props, all of which have limited acting and squeezed actors' performing space. Certainly, as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circumstance, traditional operas will go through new development under the efforts of young art workers, with their expertise and new experiences. However, the lead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four vital points. 1.In addition to specializing in actors' professional fiel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drama to be integrated.

唱歌仔戲七字、都馬調貫串首尾。三大劇種同屬 多元聲腔,但腔調各有本色,雖然該劇是個多腔 調劇本,但三種腔韻同臺並奏、互相借鏡,吸收 融合,別有滋味。

三,當「傳統」被改變時,要留住傳統的核心 價值,勿因跨界其他戲劇型式而失焦。試想京劇 無京胡、崑劇沒崑笛、歌仔戲沒殼仔與廣弦、客 家戲沒二弦與胖胡…不僅聽來無味,「傳統」也 不像傳統了。

四,連結當代的創新之作好像提升了表演形式, 但 能 否 被 世 代 傳 下 去? 將 來 的 人 要 如 何 學 習?

The different regional dramas will be changed over time, such as Beijing Opera. The art was performed in Beijing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and it was extended to other areas after absorbing music, repertoires and performing styles of Kunqu. Another example is Luantan Opera, which shows it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rging with different drama forms, such as with Guangdong's traditional opera and local traditional Taiwanese opera. 2.Be familiar with the homogeneity and dissimilarity before incorporating tradition with contemporary.

「經典」劇目是指可以不斷被學習的骨子老戲, 如京劇《四郎探母》,大概是有京劇以來,演出 率最高的一齣戲。不論是百年前的戲班,今日的 劇團,沒有一位生旦名角沒唱過這齣戲,很多菊 壇大師的演出至今仍是後輩模仿的範本,演不出 來戲味的,只能說功夫還沒練夠。反觀臺灣這麼 多年下來,有幾齣經典劇目傳下來?同樣一齣戲, 10

首演完後經過幾年再演,編導音樂和舞美都要重

Ta k e a H a k k a o p e r a p r o d u c t i o n t i t l e d “Hegemon-King of Western Chu and Consort Yu ,” as an example, the work was presented in 2013 by the Rom Shing Hakka Opera Troupe, which bravely integrated elements of Hakka Opera, Beijing Opera, and Taiwanese Opera. Since as the group leader, I was born in a traditional opera family, with professional


academy training later, while the director of the play CHEN Lin-Tsang also having a traditional opera family background, whose maternal grandfather YAN Ju-Peng is the founder of Yang school of the Peking Opera, and his father is also a topnotch actor of Beijing Opera. The work showcases a special performance of displaying three different vocal styles on the same stage

新修改後再排,每次版本不同,未來的人要學習 哪一個版本? 想想,早年戲曲蓬勃,國軍劇團每季定期對外 輪演,每個檔期至少七至十天,小海光、小陸光 等軍中小班亦於假日進行實習公演,主要演出場 地都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戲迷不僅天天有好戲 看,也對戲曲未來懷抱希望。而今在專職導演指

3.To keep traditional core value while it being transformed Don't be out of focus because of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Imagining that Beijing Opera does not have its key musical instrument Jinghu, Kunqu without Kundi and Hakka opera without Two Strings, then those traditional operas are no longer the same. 4.To think about how to pass down the performing art on the road of innovation To mention one classic play titled “Silang Visits His Mother, ” it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tories to be presented so far. However, after so many years, how many classic plays have been passed down in Taiwan? Many productions have various version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eing re-arranged or re-edited after the premieres. Which sample should people learn in the future? In the past, the military theater groups performed regularly every season, even during

導,以及新的戲曲審美觀念下,傳統戲曲有了更 廣的出路,年年都有新作品問世,期望劇團拚命 連結當代的同時,千萬不要自廢武功,才能將傳 統藝術傳下去。

holidays. The main performance venues were in the National Army Arts and Events Center then. The troupe successful classic plays have won acclaims from the audience members, and brought fans' enjoyment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of the opera. Today,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ll-time dire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new aesthetic concept, the traditional opera now has a broader perspective. Many new works are produced every year. In order to pass on the art, I expect that groups will never abandon their roots, while desperately incorporating modern elements into the traditional theater.

傳統戲曲講「三分前場、七分後場」 ,可見後場樂隊重要性。圖為客家大戲的樂隊編制。

11


追 光 人 物

傳藝金曲獎最佳製作人

音樂的忠實傳遞者 尤子澤

S t u n n i n g

從一個念理工的碩士生,到國家級音樂團隊的首選錄音師之一,剛以《瘋原祭》 拿到第 29 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與北市國團長鄭立彬雙掛製作 人的尤子澤說,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文/倪暐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 尤子澤 ( 右 ) 工作時不苟言笑,他說不要把錄音師的工 作想得很完美,幾乎跟工人沒兩樣。

F i g u r e s 總會在大團彩排時看見他穿梭臺上與臺下,即

為他後來的錄音生涯打下很厚實的基礎。

使在走路也總像在沉思,眉頭皺得緊緊的,有點 年紀的尤子澤看起來反而更像憤青,個性龜毛,

「念完研究所,我去當兵,回來之後找工作,

很少參加慶功宴,但他對於樂團合奏的平衡,每

我還記得我寄了 31 封應徵工程師履歷,跟一封

個聲部發出的聲音有著自己的美學觀。錄音風格

音樂相關的應徵信,最後只有音樂的職位找我去

明亮、自然,盡可能展現樂團本身的現場聲音,

面試。」尤子澤說,他當兵回來之時正好是半導

這正是他的堅持,「前面樂團都做好,後面收進

體產業人才過剩之際,「我就到了臺北愛樂古典

來的就很完美,這才是我認為好的錄音。」

音樂電臺工作。」整整九年,他甚麼都做,節目、 廣告、企劃,一切從零開始,「那九年很像蹲苦

理工背景加上音樂 展現實力

牢,我從老闆那邊學到很多,包括大小面向、短 中長程計畫的藍圖,很多運籌帷幄的過程,都在

尤子澤從小就學小提琴,到高中都還參加樂團

那裏積累」。

做合奏演出,很喜歡音樂,但因為是家中長孫, 父親對他抱有很深的期待,雖然他一度想念音樂

簡文彬邀約 開啟錄音生涯

科系,但還是填了理工科系。大學念了中原電機,

12

研究所攻讀大同工學院半導體,他開始幫古典音

在一個偶然機會,當時的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

樂專輯寫側標文字,賺零用錢,也加入了民間學

監簡文彬去電臺上節目,兩人聊起來,簡文彬邀

生樂團一起玩音樂,一直跟音樂保持連結,現在

請尤子澤幫國家交響樂團做存檔錄音,就這樣開

回想起來,尤子澤說,這些彷彿都是鋪底的動作,

始了錄音生涯。正好當時各大樂團興起錄音的風


尤子澤 ( 左 ) 與北市國團長鄭立彬 合作,一起拿到傳藝金曲獎殊榮。

氣,他錄出來的效果又比一般錄音工程還要不錯, 就這樣口耳相傳,北市交、臺灣國樂團到北市國 都找他錄音。

開始全心投入錄音工作,最首要條件就是要購 置錄音器材,尤子澤說他不願意跟家人開口,於是 用了四張信用卡跟一個個人信用貸款去買麥克風 等錄音設備,「我當時就是每個月一號用一張信用 卡去預借現金,換第二張卡卡款做周轉,週而復 始。」尤子澤說當時站在提款機前面等著鈔票吐出 來的感覺,「我永遠記得,非常難受,就會告訴自 己一定要堅持,一定要有成果。」兩年後就追完卡 債,錄音事業才開始慢慢穩定下來。

品味與預算 等同重要

不需要多餘的化妝,我喜歡樂團本身出來的音色 就是好的,不需要太多修修補補的後製。我只想

預算很重要,但是品味跟堅持的標準同樣重要。 尤子澤說,這張《瘋原祭》也是這樣的錄製過程,

證明錄音師不是只有國外的好,臺灣人自己也可 以做到。」

北市國鄭立彬團長跟團員都非常支持跟配合, 「我 也不能辜負別人對我的信任,我的名字掛在上面,

錄音專輯代表樂團高度

外人不會知道這是多少錢做的,只會說這個作品 好不好,這也是我比較在乎的。」所以尤子澤會

尤子澤不單單只是操作錄音,他也會給樂團演

告訴業主怎樣會好一點,要不要試試看另一種方

奏上的建議,讓樂團可以在演出時所收的音就很

式,大家一起把演奏品質做出來。

均衡,他說,大環境好不好固然是一個問題,「但 我總不想屈就環境,也不被環境擺佈。」尤子澤

得獎已經不是第一次,尤子澤說像他與北市國

說,作品出來要對得起大家,「我們幫樂團留下

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讓樂團發揮實力之外,更突

東西,讓錄音作品代表這個團的高度,帶著樂團

破自己的能力,「就像一個美女已經很漂亮,就

去實現更高更遠的夢想。」

北市國製作的《瘋 原 祭 》專 輯 勇 奪 傳 藝 金 曲 獎,鼓 舞 了北 市 國 的 創 作能量。

《瘋.原祭》專輯介紹 位於太平洋的美麗島嶼臺灣,擁有 16 個原住 民族;而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 慣和社會結構。對臺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 文化的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原住民 族的歌舞音樂粗獷而純真,猶如天籟之音。

作曲家李哲藝走訪採集許多原住民族音樂素 材,他選取其中 7 個族群的傳統歌謠為藍本,創

指揮:鄭立彬

作長達 60 分鐘的大型合唱《瘋.原祭》,由原

女高音:舞思愛 / 男高音:徐 帆

住民實力派歌手舞思愛、徐帆擔任領唱。專輯不

合唱指導:陳麗芬、古育仲

只是一張聲樂與國樂團的表現形式,也是一張臺

臺北市立國樂團 / TCO 合唱團

灣原住民族的文化體現。

臺北愛樂合唱團 /臺北愛樂兒童合唱團 13


藝 文 馬 克

聆聽《臺灣音畫》縱情《山水間》 上海臺北雙城樂展

T C O A r t i s t r y

居於長江三角洲出口的上海,古昔的漁港經過長久發展,是現今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經貿 重鎮。走過近代租界時期,深厚的東方傳統在此與各種西方文化交會,形成醉人的外灘風 華。隔海相望,身處東亞航線要衝的臺北,亦為亞洲的重要城市之一,歷史上經過荷蘭、 西班牙、日本等多國文化洗禮,並在移民與原住民生活的交互影響下,創造出熱情且活力 十足的獨特風情。 文 / 陳凜 圖 / 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技巧嫻熟,樂思敏銳的大陸國家一 級演員二胡演奏家段皑皑。

大陸國家一級演奏員,當代極具演奏及 創作實力的笛子演奏家錢軍。

M a r k

雙城交會 以樂會友 各擁特色的兩座城市,自 2010 年開始有了更深 入的接觸,兩市輪流舉辦雙城論壇,共同促進雙方 交流。雖然兩岸議題向來敏感,不過無論政治上 如何風起雲湧,音樂總是能夠跨越各種隔閡。早 在 1996 年上海民族樂團首訪臺灣,「最優美的中 國樂團」創下票房秒殺的熱烈盛況;2015 年再度 14

訪臺,舉行《上海迴響 • 風雅東方》音樂會,帶


來多首經典樂曲,由風貌富麗的上海所孕育而出的

剛柔並濟的青年指揮家彭菲。

「民樂」,以大型的樂團編制成功融合江南的溫婉 氣韻,與熱情創新的臺灣國樂截然不同,令人回味 再三。

跨界不忘傳統文化 北市國今年首度由兩團音樂家互相前往樂團所 在地,以樂會友。縱使兩地的國樂發展歷程涇渭分 明,對於國樂未來的看法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上海 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就曾表示:「民樂跨界與革新 本不矛盾。貼近現代審美的好作品,總能獲得歡 迎與認可。」國樂勢必須跨出固有疆界,對於今昔 雅俗之間如何平衡,並在融合傳統樂曲技巧之虞, 與當代情感有所連結,是兩岸三地傳統音樂文化一 直以來共同面對的挑戰。

江南似水 臺灣如山 臺北場次邀請大陸新銳指揮家彭菲、上海民族樂 團二胡首席段皑皑、笛子首席錢軍與北市國一同演 出,帶領臺北聽眾徜徉對岸山水。段皑皑曾多次來 臺,亦曾與北市國、臺灣國樂團、臺灣小巨人絲竹 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多部影視、舞臺作品亦可聽 見其細膩深刻的二胡琴音,選擇楊立青改編的《悲 歌》,一抒柔潤如水的南方情懷。

笛子首席錢軍師承「中國魔笛」俞遜發,更曾 受過笛子泰斗陸春齡指點,一脈相承,此際將呈獻 俞遜發的代表作之一《匯流》,演奏時須運用手指 與氣息的配合以模仿水滴聲響,以音樂寫景,展現

舞臺經驗極為豐富。嗩吶首席林子由在世大運閉幕

笛子靈動跳脫的表現能力。演出之前,現任小市國

「送神熄聖火」時演出,與薩克斯風中西對唱的嘹

指揮邱誓舷將擔任導聆,引領聽眾揭開上海山水古

亮樂音,迄今令人難忘。

樸卻多變的迷人面紗。 這次上海之行將獻演《廟埕》、《弄獅》等深 而上海場次將由現任北市國副指揮江振豪領軍,

具臺灣廟會、節慶文化的曲目,並且以國樂版本演

帶領樂團首席陳慧君與嗩吶首席林子由,與上海民

出《臺灣音畫》,自臺灣鄉村間的廟宇出發,沿著

族樂團共同登臺。陳慧君在國際上多次受邀參加海

中央山脈,觀玉山日出,安平思古,一賞泰雅情歌

外藝術季、文化節等表演活動,與不同樂團合作,

與龍山晚鐘等八種饗宴,飽覽寶島文化之美。

15


這 些 年 那 些 事

從興趣到一生的國樂志業

─國樂前輩 江菊松 穿著紫色洋裝,搭配典雅的珍珠項鍊,江菊松慎重的將電腦、文件一一擺放好,溫柔、 清晰的語調照拂著訪談現場的每個人。她在臺灣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國樂子弟,待學生 如同子女、親人,此刻面對著不熟識她的國樂孩子們,仍不改一貫的親切,仔細述說 關於她、關於臺灣國樂與揚琴的故事。

M u s i c

文/廖詩昀 圖/江菊松提供

她出版了臺灣第一本揚琴理論專門著作《華麗

M e m o r i e s

的擊弦樂器揚琴探奧》,全書多達 25 萬字,字

人組第一名(同年獲首獎的還有琵琶組的許輪 乾)、電視節目「五燈獎」五度五關。

字句句,將揚琴教學系統化;是臺灣任教於大學 音樂系的第一位揚琴專業教授,由文化大學聘請,

除此之外,江菊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嘗試編寫

持續教學至今;她更與年輕揚琴世代共組台灣揚

教材、撰寫與揚琴相關的研究文章發表,師大畢

琴協會,結合眾人的力量發展臺灣的揚琴版圖。

業後,她開始從事本科的文學教育工作,1970

她是江菊松,臺灣揚琴界不可忽視的名字。

年,接受文化大學聘請為臺灣最早的大學揚琴師 資,1991 年更出版了規模高達 25 萬字、臺灣第

「我生來就愛音樂。」江菊松回憶,昔時資源 匱乏,學習音樂並不容易,為了親近音樂,她在

一本揚琴理論專門著作《華麗的擊弦樂器揚琴探 奧》。

初中時參加了學校合唱團,高中加入了管弦樂團、 軍樂隊,畢業後開始接觸國樂。

國樂樹人 樂揚杏壇滿桃李

愛音樂的孩子 靠著自己走向音樂

除了在演奏與研究上的努力,江菊松更積極教 育學生,為國樂埋下無數的種子。談到曾經教過

大學時期在朋友邀請下參加了臺大薰風國樂

的學生,江菊松眉眼有著濃濃的笑意。她的學生

社,在林沛宇的指導下學習揚琴,之後又加入救

眾多,許多人也都已經是國樂界資深老師甚至師

國團幼獅國樂社、中國女子國樂團、中華國樂團、

祖。江菊松提到,有正式傳習紀錄、也持續有在

空軍大鵬國樂隊與中廣國樂團等樂團,受到孫培

國樂揚琴領域耕耘的門生眾多,「以黃月雲、柯

章、周岐峰、劉毅志等國樂前輩以及郭緒孝師兄

仕寬、林素娟、丁永慶、鐘泉波、詹金娘、呂冠儀、

的引領,加上自身勤奮,江菊松除了演奏方面成

蔡玉楓、謝從馨、王琇媜、黃純鈴、李瑞祥、黃

績斐然,獲得了 1968 年臺灣區音樂比賽揚琴成

達雄、張雅倩、王婉娟、黃瓊瑩、林麗珍、胡琪、

16 江菊松演奏二橋揚琴。

江菊松編寫之揚琴講義封面。

1963 年師大校刊《崑崙雜誌》封面圖中 演奏揚琴者為江菊松。


2015 Dulcimer World Congress .UK 閉幕音樂會。

台灣楊琴發展協會在臺北舉辦世界揚琴大會於中山堂與 世界揚琴大會 (CWA) 主席 Viktoria Herencsár 及匈牙利 駐臺灣大使伉儷合影留念。

1966 年江菊松參與師大校慶音樂會節目單。

1968 年江菊松參 與全國音樂 比 賽揚琴第一名頒獎照片(圖中), 左為琵琶組第一名許輪乾。

蔡一、倪婉瑜、陳祈貞、陳樂瑰、胡智敏、洪瑜曼、

伯明罕參加當年大會時,仍有多國朋友紛紛向他

李文心等為代表。」她說,這些學生都在提升揚

們表示希望臺灣趕快再次拿下舉辦權。

琴演奏技藝,傳承發揚音樂,組團公演競賽,致 力音樂演唱指揮作曲,主辦揚琴音樂比賽,出國

江菊松認為,「揚琴與國樂,不僅僅是臺灣一

宣揚臺灣傳統揚琴音樂,推展傳播藝術教育行政,

地、一處的文化發展而已,透過更積極的國際交

學術研究等各方面,均有專長與成就。表現優異

流,可以使我們更能因應變遷、發展音樂的多元

卓越,頗獲各界肯定與好評,「這也讓我感到安

藝術境界,也使我們能貢獻更多給世界音樂。」

慰。」一氣呵成說完這段話,她的臉上滿溢著驕 傲與慈愛兼具的笑容,的確可以感受到她對學生 真摯的關愛與對國樂傳承的熱情。

對事物感到好奇,永不停止學習,1993 年起, 江菊松感受到電腦對生活與處理事務的重要性, 就開始學電腦,近年更大量在臉書上分享手上各

抱持開放眼界 為國樂努力

種老照片、剪報與節目單資料,原先只是作為生 活紀念分享,但也意外地讓她串連、喚醒許多人

除了國樂技藝傳習,江菊松也注意到更宏大的 層面。2001 年江菊松與李庭耀、陳思伃,共同籌

對國樂的記憶,也讓年輕一輩對於從前有了更鮮 活的印象與興趣。

組了台灣揚琴協會,結合眾人的力量發展臺灣的 揚琴版圖。後來詹金娘代表協會為臺灣拿到 2013

談到未來的國樂發展,江菊松信心滿滿,認為

世界揚琴大會舉辦權,於是 2012 年改組為台灣

現在學者專家、教育家、指揮家、作曲家、演奏

揚琴發展協會。這一次的世界揚琴大會獲得各國

家、老師、家長和學生質與量均足,「大家各展

參與者好評,直至 2015 年江、詹二人前往英國

其才,各司其能,一定可以讓國樂世界更豐富。」 17


新 生 代 麥 造

聽我樂聲飛揚 青春奔放 TCO 附設青年國樂團音樂會

G r e e t i n g !

青春時期,無疑是一生中最狂放恣意的年紀,有人選擇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有人選 擇執筆寫下校園中的點點滴滴;或是在課堂之餘關注長者與孩童;也有人選擇投入音 樂的世界,抒發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族群廣大的音樂學子當中,一部分人將目光放 在傳統藝術的領域,挖掘古典文化藝術的美學與新意。暱稱「小市國」的臺北市立國 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召集了一群傑出的青年國樂人才,在嚴謹的訓練之下,綻放出 燦爛光芒。 文 / 陳凜 圖 / 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青年國樂團。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 !

多方探索 展現耀眼活力

的滋味。而對於許多事物存有好奇心與想像,一 向是青少年最難能可貴的特質,2013 年的《幻想

活力四射的「小市國」近年參與 TCO 舉辦的 「文化就在巷子裡」系列音樂會,每年均於臺北

曲.秦兵馬俑》以及 2015 年的《小市怪談》正 是對於音樂上的探索與嘗試。

市各場地演出,展現團員的年輕熱力與卓越成 果。團員不僅積極參與在地表演,每年也會定期

一腔熱血 炫技馳騁

舉行專場音樂會。歷來音樂會多半洋溢著青春韶 華的清新氣息,也環繞著年輕人對於音樂、未來 的諸多想像。

「小市國」對於曲目的安排除了傳統的合奏之 外,每次協奏曲的演出並非只有單一樂器一枝獨 秀,而是邀請各種樂器的新銳音樂家登臺競演,

18

2014 年,「小市國」舉辦《初戀大城小市》

各顯拿手絕活。今年音樂會邀請作曲名家盧亮輝

音樂會與 2016 年的《小市情》,運用時而婉轉

譜曲,盧亮輝出身印尼華僑家庭,赴中國習樂,

低迴,時而慷慨激昂的樂聲,描繪初嚐愛戀酸甜

移民香港,最後生根臺灣,多元的成長背景提供


2015 年參加臺灣國樂團青年指揮大賽榮獲 最佳舞臺魅力獎的指揮家邱誓舷。

了豐沛多變的創作能量;《青春奔放》便是擅於 以情景入樂的盧亮輝為青春劃下最亮麗的開場白。

而劉貞伶的《晨夕》則以笛子為主角,馳騁在 最低與最高的音域之間,靜觀晨曦並將人生的省 思,寄情於音符之間。2014 年首演的《第二中阮 協奏曲》是當代復興其樂器地位的重要作品之一, 隨著層層飆高的音符,每一個樂章的炫技難度也 層層堆疊,作曲家劉星曾經表示,「演出者需要 有扎實的基礎與強健的心態方能克服挑戰。」

錢兆熹的《算盤迴旋曲》則是一首極為詼諧有 趣的曲目,運用算盤作為打擊樂器相當富有巧思, 同時擊樂者敲擊時需準確地拿捏力道,方可使所 有算珠發出一致響亮的聲響,實非易事。為二胡 及國樂團所創作的《弦歌吟》,是中國新銳作曲 家李博禪的最新作品,樂曲熱情盛大,而連續轉 換拍點的快板部分,同樣挑戰著演奏者的演出功 力與情感表達能力。

整體而言,這不但是提供新興音樂家的展現演 繹技巧的舞臺,協奏曲目亦是跌宕起伏,炫技段 落層出不窮,王甫建的《中華勁風》則是形式新 穎的五人小協奏曲,讓觀眾有機會更近一步聽見 傳統樂器在當代的演奏高峰與詮釋新方法。而全 體團員也將藉由演出王丹紅《弦上秧歌》、趙季 平《國風》等中國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帶給觀眾 飛揚活躍的精彩表現。

演而優則指

展現宏觀視角

演奏家轉戰指揮在西方樂界並不少見,舉凡巴 倫波英、艾森巴哈、帕爾曼等知名鋼琴、小提琴 演奏家都是轉換跑道的成功典範,而國樂界則會 令人想到由鋼琴演奏轉任國樂指揮的葉聰。本次 「小市國」由邱誓舷、林克威領軍,兩位指揮的 國樂生涯皆啟蒙於笛子,在近期音樂生涯紛紛將 目光投向指揮,試圖以更宏觀的角度闡釋對於音 樂的理解。樂團將帶領聽眾多方探索未知的事物,

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指揮組的林克威。

並注入特有的繽紛創意,演出一場閃耀的青春獻 禮。

1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