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9
新思路
The New Route of Thinking
目錄 | Content
我的媽媽欠栽培 六月衛武營見
TCO's Opera Production to Present at Weiwuying in June
03
「十全十美」音樂會燦爛登場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客座主筆時間
Guest Columnist Session
追光人物
Stunning Figures
TCO 藝文馬克 TCO Artistry Mark
TCO 音樂實驗室 TCO Music Lab
這些年那些事
Music Memories
喜迎 TCO40 周年精彩團慶
04
北市國器樂大賽 考驗古今傳承
06
Taipei Chinese Instrumental Competition, Testing Competitors' Potential of Blending Tradition with Modernity 豪爽與細膩兼具
新生代閃亮青年指揮孫鵬
12
戰鬥班超扎實 大師班開眼界
TCO 國樂研習營 與國際同步
14
玩出新意象 國樂不一樣
三個人 vs. A Root 同根生
16
吳瑞呈:北市國是個給機會的地方
18
發行人
鄭立彬
總編輯
鍾永宏
藝術顧問
林谷芳、林昱廷、吳榮順、施德玉、黃光男、湯良興、樊慰慈、鄭德淵(依姓氏筆畫順序)
編審委員
陳小萍、葉翩翩、黃立鳳、呂冠儀、蘇盈恩、林儀貞、林克威、何佩庭
企劃/執行編輯 翻譯 Publisher Editor-in-Chief Artistic Advisors
築文創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陳蓉 CHENG Li-Pin CHUNG Yung-Hung LIN Ku-Fang, LIN Yu-Ting, WU Rung-Shun, SHIH Te-Yu, HUANG Kuang-Nan TANG Liangxing, FAN Wei-Tsu, CHENG Te-Yuan (by order of Chinese surname)
Editorial Review Committee
CHEN Hsiao-Ping, YEH Pien-Pien, HUANG Li-Feng, LU Kuan-Yi, SU Ying-En, LIN Yi-Chen, LIN Ko-Wei, HO Pei-Ting
Executive Editor.Production English Translator
Nesting Instinct Arts Co.LTD.
Sunnie CHEN
新思路 |The New Route of Thinking
我的媽媽欠栽培 六月衛武營見 TCO's Opera Production to Present at Weiwuying in June 團長 General Director
歌劇藝術是個以音樂為中心,並結合文學、舞蹈、 音樂、戲劇、舞臺技術等等而成的一種綜合性的舞 臺藝術。從開始到成形,到有別於其他舞臺藝術, 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義大利。經 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至今依舊是表演藝術不可 不看的旗艦與重點。 在臺灣,源自於西方的歌劇也擁有一批穩定的死忠 粉絲,由於製作一齣歌劇成本不低,民間力量很難 支持,公家樂團也就有了責任,透過歌劇製作演出, 帶動臺灣表演藝術整體水準的發展與前進。
生有」,不但要增加臺灣元素,也要讓樂迷能夠在 聆賞中得到滿足。 甫結束的「我的媽媽欠栽培」就是這樣一齣好聽又 好看的臺灣歌劇,取材自臺灣作家楊富閔的散文, 透過農村媽媽的努力、樂天、安家,映照臺灣社會 面貌;臺北市立國樂團則以歌仔戲、國樂加上交響 與偶戲一起表現,它也許並非尋常歌劇面貌,但卻 在在展現了臺灣的原創藝術生命力,也勾起觀眾回 憶,讓觀眾一起為劇中人流淚歡笑。
6 月 29、30 日,「我的媽媽欠栽培」製作將移師 從 2017 年起,臺北市立國樂團開始推出「TCO 劇 院」的製作,以「一年歌劇,一年音樂劇」的形式 推出,由於國樂團也是正在發展中的表演形式,我 們希望讓傳統元素多一點,每一齣歌劇都要「無中
衛武營舉行兩場演出,歡迎阿公揪阿嬤,鄰居揪小 孩,爸爸帶媽媽大家一起進劇場,感受這齣北市國 精心打造的臺灣國樂歌劇。
Opera is a comprehensive art form which includes music, its integral part, and also incorporates other art styles encompassing literature, drama, dance, as well as stage technology and many others. The origin of the art style can be traced back to Italy in the late 16th and early 17th century. The genre has always been an essential art form to bring the beautiful experience to audiences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developing the project.
Though originated in the West, the art also has attracted a large group of loyal fans in Taiwan. However, drama is so expensive to make and develop, which cannot be achieved by private groups only. As the public sector,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CO)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performing arts through opera production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e art. Since 2017, TCO has launched a project called "TCO Theatre", with an aim of presenting opera and musical productions by turns. TCO expects more innovative works to add traditional and Taiwanese elements to satisfy audiences, while
“My Mom Needs an Education”, TCO's novel
production is the authentic work that meets the purpose mentioned above. The performance was finished in May in Taipei, which has received enthusiastic feedback. The Taiwanese drama, an adaptation of the work of the writer Fumin YANG, conveys family appearances through showcasing Taiwanese mothers' courage, optimism, their efforts and love for the families. The production features an inventive blend of different performing styles such as songs, drama, music and puppet shows. The work reflects the local artists' creative power, and also brings back the memory of audiences who are immersed in the experience, crying and laughing together with the performers. The show will be staged at the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Weiwuying) on June 29 and 30. TCO cordially invites audience of all ages to enjoy the spectacular event together. 3
小提琴家呂思清將受邀在北市國 40 周年團慶音樂會上演出拿手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封 面 故 事 C o v e r S t o r y
「十全十美」音樂會燦爛登場
喜迎
周年精彩團慶
臺北市立國樂團的每一場音樂會,都是音樂家、藝術行政與每一位參與的樂迷共同參 與的美好瞬間,也因為眾人的全心投入,讓樂團的音樂之根更加扎實、壯盛。40 年來, 臺北市立國樂團透過每一場音樂會種下飽滿的音樂果實,如今蔚然成蔭,帶給臺灣與 全世界屬於臺灣的國樂音樂森林。 文/編輯部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
今年 9 月,北市國將迎來成立 40 周年團慶,6
琴協奏曲以及劉至軒《春樹暮雲幻想曲》。
月北市國率先舉辦了「十全十美」音樂會,計畫 邀請過去與現在在 TCO 音樂大家族裡共同的開
人類之渺小 音樂何其偉大
拓者與耕耘者共同舉行音樂會,包括北市國創團 以來 6 位曾任樂團副指揮及 4 位現任聲部首席,
年紀最輕的現任副指揮江振豪音樂會後在臉書
十位優秀音樂家共同攜手打造了這場「十全十美」
上表示,參與這場音樂會「覺得幸福」,他表示
音樂會,迴響熱烈的程度幾乎洗版當晚臉書,國
這場音樂會的演出是他第一次在舞臺上時,覺察
樂人特有的溫潤與謙和,都在這場音樂會中表露
到自己正在和所有市國的演奏家們一起在求真、
無遺。
求善、求美,「感受難以言說,當每個演奏家們 都專注於把一切做得更好時,能量之強烈,更使
這場音樂會的指揮包括盧亮輝、陳如祁、李英、
我深感自身之渺小。」
吳瑞呈、邱誓舷以及江振豪,獨奏家包括樂團首
4
席王銘裕、打擊首席謝從馨、嗩吶首席林子由以
江振豪說,從未有過這樣的體驗與感受,除了
及柳琴首席馬翠妤,與北市國共同演出。曲目包
榮幸能身為這群音樂家的一份子外,剩下的只有
括盧亮輝《節慶歡舞》、李哲藝《弦上流雲》二
感謝,何德何能可以站在指揮臺上參與這一切的
胡協奏曲、王辰威《商銅》中國打擊協奏曲、蔡
發生,「排練以及演出當下那些無數動人的瞬間,
介誠《盤古》嗩吶協奏曲、李佳盈《循 • 尋》柳
會一直迴盪在我的心中,伴隨著我。」
這場音樂會正是前輩影響後輩的最好典範。
在每一段北市國承先啟後,開枝散葉的過程中,沒有人 可以自己完成,全都是集眾人的意志與能力,一起打造北 市國的一磚一瓦,才有今日的美好殿堂,這場音樂會像是 給了在這條音樂之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音樂家們美好的微 光,後輩仰望前輩的涵養與高度,前輩關愛後輩對於音樂 的熱情,持續前進,深具意義。
40 周年團慶系列音樂會 陸續登場 緊接著「十全十美」音樂會之後,就要迎來熱鬧又具有
「十全十美」音樂會上全體大合照之時,承先啟後的畫面令人動容。
傳承意義的北市國 40 周年團慶系列音樂會。今年的團慶 音樂會相當精彩,其中第一場將由北市國團長鄭立彬擔任 指揮,親自演出前團長也是作曲家王正平的《鑼鼓操》, 之後則有何占豪、陳鋼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冼星 海的《黃河大合唱》。
陳澄雄、鍾耀光、李時銘、陳中申、郭聯昌與邵恩等為 北市國的成長出一份力的音樂家們,也都將陸續被邀請回 團與北市國合作,以感謝這些音樂家為北市國所作的貢獻。
40、60、80 團慶音樂會的樂曲密碼 北市國「十全十美」音樂會上,正代表了臺灣國樂老、中、青三代音樂家典型。
鄭立彬表示,這場團慶音樂會的音樂密碼,正好是「40、
60、80」,王正平的《鑼鼓操》堪稱現代國樂的萌芽曲之 一,氣氛熱烈,這也是北市國 1979 年創團,1980 年在正 式音樂會上演出的第一首樂曲。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由當時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 豪和陳鋼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基礎所創作的小提 琴協奏曲,由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陳鋼編曲配器、上海知 名小提琴家俞麗拿擔任修訂,1959 年 5 月 27 日在蘭心 大戲院進行首演,俞麗拿一出手就征服所有觀眾,安可不
擊樂首席謝從馨與指揮李英再次在 TCO 的音樂舞台上攜手合作。
斷,最後只得全部再演一次,寫下當日重大新聞。距離 此時正好相隔 60 年,觀眾也將透過小提琴家呂思清與北 市國的音樂演出,見證該曲始終屹立不搖,感人至深的魅 力。
最後壓軸演出的《黃河大合唱》則是由光未然(張光年) 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 年首演,今年正好問世 80 周年。
1941 年被改寫成交響樂合唱,為中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 的重要作品,歌曲慷慨激昂,屆時音樂會現場也將有超過
200 人以上音樂家在舞臺上齊奏齊唱,為北市國 40 周年 團慶更添榮光。
TCO 樂團首席王銘裕 ( 左 ) 與指揮陳如祁的合作獲得滿堂彩。
5
客 席 主 筆 時 間
北市國器樂大賽 考驗古今傳承 Taipei Chinese Instrumental Competition, Testing Competitors' Potential of Blending Tradition with Modernity
G u e s t
舉辦至今將近 30 年,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已經被兩岸四地國樂人公認是最公正公平公開 的國樂比賽。
Having been held nearly 30 years, Taipei Chinese Instrumental Competition is recognized as a fair and open contest by the musicians from Greater China.
E d i t o r i a l i s t
文/瞿春泉 ( 北市國首席指揮 ),趙瑪姬整理 By QU Chunquan (Principle Conductor of TCO), and Maggie Chao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 Photo courtesy of the TCO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前身為 1987 年起不定期
The Taipei Chinese Instrumental Competition,
承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民族器樂協奏大
formerly called “ The Chinese Instrumental
賽」,1993 年起由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立國
Concerto Competition,” had been held by then the
樂團承辦。每年輪流以琵琶、二胡、笛子為比賽項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the predecessor of the
目,2007 年起加入古箏為比賽項目,2013 年加入
Ministry of Culture, since 1987. Later, the Taipei
打擊為比賽項目。2020 年將以指揮為比賽項目。
City Government has become the event host since 1993, and every since then, the Taipei Chinese
S e s s i o n
獎項設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 1 名,優
Orchestra started to organize the contest. The annual
勝獎 3 名,2018 年增設「最佳人氣獎」、「TCO
event is for Pipa, Erhu, Flute in a rotating sequence,
6 北市國首席指揮瞿春泉一身經歷,就像部國樂活字典。
2019 年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 - 二胡決賽音樂會後評審委員講評。
2017 年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笛子首獎得主歐陽孝宜,由北市國團長鄭立彬擔 任頒獎者。
團員特別獎」、「最佳舞臺明星獎」各 1 名,希
which added Guzheng in 2007 and percussion in
望除了專業之外,也邀請決賽當晚的現場觀眾、
2013. The category for 2019 is Huquin, and next
北市國團員及資深藝文記者擔任票選,增加與社
year will be conducting.
會各界的互動。
In addition to the top three awards each, and three
與社會產生密切互動
other prizes the organizer announced adding three new categories including the Popularity Award, TCO
改變過往比賽從頭至尾圍幕評審的習慣,2018
Special Award and Best Star Award in 2018. The
年起決賽已經把帷幕打開,讓評審委員也能夠就
unprecedented measure also invites TCO members,
參賽者的舞臺表現及舞臺魅力,得到更多的判斷。
senior reporters, and audiences to vote for the best
現場也開放網路線上直播,讓無法到現場的樂迷
players in the final round,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透過直播,全程欣賞及關注大賽。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mmunity.
相較之下,北市國的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還是
Enhancing social interaction
公正客觀,當然主辦單位邀請怎樣的評委,就會 產生怎樣的結果,這也就反映了在中國大陸的比
Another major change in 2018 is the organizer
賽,由於大陸民樂各自成派,一旦有一派擔任某
decided to change the contest rule, to unveil the
賽評審,另一派的學生就不太願意參賽,因為影
curtain, so the jurors can include the contestants'
響分數的因子太多,即使參賽,也不會有好成績,
stage performances to discover the emerging talents.
索性消極抵制。但這麼多年比下來,臺北市民族
In addition, the event broadcasted live through the
器樂大賽口碑遠播,還是比較公正,評委盡量平
internet, which enabled synchronous connection
均,最後的共識也都還能被接受。
with other music fans outside of concert hall, thereby to create opportunity for them to participate
多聽傳統樂曲
in the event.
身為比賽的指揮,也在各項賽程中陪伴選手,
The competition has become a prestigious event
我的觀察是技術上來看,臺灣音樂學子已經不輸
by word of mouth in the Chinese music circle, which
大陸參賽者,但到最後經常鍛羽而歸,其實就是
carefully selected the jurors. Strict impartiality is
輸在音色,音質沒有厚度。這個問題解決無他,
expected in all cases. Comparing to other contests,
就看你有沒有在長年累月的學習中多聽傳統的東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is also admitted
西,大家技術都不錯,都有乾淨度,但除此之外,
by the participants. The event will not influenced
大陸選手都挺講究樂曲的整體感,很講究每個音,
by factors such as different schools or many others,
臺灣學子這一點就做不完全到位。這些都是老生
which sometimes could be seen in some contests
常談,但也期待更多的音樂學子從比賽中找到自
held in mainland China. 7
客 席 主 筆 時 間
Listening to traditional repertoires frequently As a conductor, I also accompanied the contestants in various competitions. My observation from the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is Taiwanese students' skills are good enough but tone color and
G u e s t
richness are not as perfect. The only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is to boost the habit of listening to music frequently during their studying periods. While every participant has good skills, clean
E d i t o r i a l i s t
and beautiful music tones have become a key of reaching your success. Observing mainland players' performances, they pay attention to every notes and the overall expression, Taiwanese students require improvement in this respect. These are all 北市國首席指揮瞿春泉表示,國樂比賽要能脫穎而出,還是看音色。
clichés, but I expect more music students to find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rough the competition and can keep moving forward. Training a Chinese music director, some basic
S e s s i o n
courses are essential for becoming a skilled professional. The undergraduate major in conducting in mainland China takes five years to complete. The courses include basic harmony and counterpoint, 年輕國樂參賽者從比賽中可以得到許多上台與詮釋樂曲的經驗。
orchestration, analysis, dictation, and score reading. However, it is only required two-year study at the graduate schools in Taiwan; obviously the practices are insufficient for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conductor should have solid basic skills, instead of good postures or gestures. The artists should have rehearsal at an efficient pace,
2018 年琵琶大賽由楊婧獲得首獎,實至名歸。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good hearing, be good
己的好與不好,持續朝音樂之路前進。
at find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 while facing various types of works and tests, then he can
對於國樂指揮這個專業,我認為有一些基礎課
be called a real conductor.
程非常重要,在大陸本科專業學的是五年,內容 包括很多專業課程,裡面有最基礎的和聲與對位、 配器、曲式分析、視唱聽寫、總譜讀法等,相較
Encouraging participants with healthy attitude
來說,指揮這專業在臺灣只有在藝術院校研究所
2 年,而且可能在專業音樂學系內能夠實際實踐 8
指揮的機會不多。
As I remember CHANG Yuan, currently the assistant conductor of the Boston Symphony
除此之外,指揮是必須學習紮實的基本功,不
Orchestra did not pass the first round of the previous
是只有比手勢或是姿勢好看而已,而是要有好的
competition. However, later he seized the first
排練效率、要有鑑賞能力、要有好的聽力、要善
prize at the Romanian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何況碰到各種不同類
Competition, and has become an emerging star in
型的作品,會面臨更多專業上的考驗,能夠解決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scene. His story tells us
這些才能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指揮。
that a musician's future is not determined only by one contest. Chang is passionate about music. As a
參賽學子 心態要健康 記得上一次北市國指揮大賽,現在擔任美國波 士頓交響樂團助理指揮的張宇安連第一關都沒 過,但之後他在羅馬尼亞國際指揮大賽奪冠,開 始嶄露頭角,可見一次比賽不能決定一個音樂家 的發展。張宇安對音樂充滿熱情,身為專業指揮, 我看的不是錄像畫質,而是要看潛力。這也是我 認為,指揮不是看手勢,而是看內在。
對於比賽,年輕學子的心態一定要健康,指揮 專業就應該具備指揮專業的基礎,現在很多指揮 都是演奏出身的,本科期間先學專業樂器,然後 有了興趣,考了研究所,看似相關,實際上卻欠 缺跟指揮專業直接基本功的訓練。
對不少年輕新秀而言,比賽是成名的一條捷徑,
professional conductor, I don't judge an artist by the quality of his video, but the potential. This is also why I consider the conducting should not focus on gestures, but search for inside. Young students should treat competition with healthy attitude, which emphasizes solid basic skills. Nowadays, many conductors started their music life from majoring in one or two musical instruments at universities. Then if they are interested in conducting, they will choose it as the major in graduate schools, but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basic skill training will be appeared. For many high fliers, the competition offers a shortcut to fame, a touchstone to get encouragement and achievements. Actually many young talents
有人可以從比賽中得到鼓勵與成就,更是測試自
were discovered in the previous edition. The 2020
己實力的眾多方式之一。現在的我還是繼續在每
competition is for conducting again. Undoubtedly,
一首傳統與新創的樂曲中繼續學習。明年的大賽
TCO will also invite domestic and foreign music
主軸是指揮,過去曾經舉辦過一屆,也選出很好
directors, from fair cross- section of the fields to
的人才;無庸置疑,明年北市國也將秉持專業,
serve as jurors, which is an event worth waiting for
邀請國內外指揮家擔任評審,值得各界期待。
next year.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除了比賽之外,也會舉辦音樂會,讓評審與後起之秀演出,傳承意義濃郁。圖為 2017 所舉辦的「笛藝盎然」音樂會,笛藝名家及器樂大 賽優勝者齊聚一堂,場面盛大溫馨。
9
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 1993-2019 前三名得獎名單-歷屆資料 客 席 主 筆 時 間
年份
G u e s t E d i t o r i a l i s t S e s s i o n
樂器
優勝者
指定曲目
1993
琵琶/第一屆
第一名 張 強 第二名 繆曉琴 第三名 吳 瓊
顧冠仁《花木蘭》 王正平《滿江紅》
1994
二胡/第二屆
第一名 嚴潔敏 第二名 黃晨達 第三名 趙 戈
劉文金《秋韻》 陳炫和《弦韻 3》
1995
笛子/第三屆
第一名 戴 亞 第二名 侯廣宇 第三名 曾昭斌
陳中申《抒懷》 李鎮等《走西口》 王正平《天龍引》( 比賽沒有用天龍引 )
1996
琵琶/第四屆
第一名 蔣 第二名 欒 第三名 董
趙季平《祝福》 王正平《琵琶行》
1997
二胡/第五屆
第一名 馬向華 第二名 邵 琳 第三名 于紅梅
盧亮輝《貴妃情》 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 陳鋼編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1998
笛子/第六屆
第一名 袁非凡 第二名 唐俊喬 第三名 劉貞伶 ( 臺灣 )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 楊青《蒼》
1999
琵琶/第七屆
第一名 蘭維薇 第二名 俞 嘉 第三名 石 娟
唐建平《春秋》 王正平《月牙泉》
2000
二胡/第八屆
第一名 楊 雪 第二名 金 玥 第三名 王乙聿 ( 臺灣 )
劉學軒《二胡協奏曲》 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
2001
笛子/第九屆
第一名 蔣 寧 第二名 王 華 第三名 劉穎蓉 ( 臺灣 )
羅偉倫 鄭濟民《白蛇傳》 張己任《笛韻》
2002
琵琶/第十屆
第一名 鄧 樂 第二名 王晶晶 第三名 李竹梅
賴德和《楚漢》 陳音編曲《陽光照耀這塔什庫爾干》
2003
二胡/第十一屆
第一名 蔡震宇 ( 臺灣 ) 第二名 王姿文 ( 臺灣 ) 第三名 呂佳菱 ( 臺灣 )
國內比賽 陸橒《西秦王爺》 自選曲
2004
笛子/第十二屆
第一名 巫致廷 ( 臺灣 ) 第二名 吳雅慧 ( 臺灣 ) 第三名 張桓誠 ( 臺灣 )
國內比賽 錢兆熹《旋舞女》 趙松庭《漁港春朝》
2005
琵琶/第十三屆
第一名 薛伊伶 ( 臺灣 ) 第二名 蔡思恩 ( 臺灣 ) 第三名 林怡萱 ( 臺灣 )
國內比賽 朱毅、文博《春雨》 權吉浩《京劇印象》( 文建會 2005 第四屆民族音樂創作獎優勝作品 )
婷 玥 楠
最佳演奏獎: 台灣絲竹室內樂團 最佳潛力獎:玉皇宮國樂團 最佳台風獎:玉山民族樂團
2006
小合奏
新編創曲獎 第一名 臺北青年國樂團 -劉至軒《水雲間》 第二名 玉山民族樂團— 何立仁《玉山新韻》 第三名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 少年國樂團— 周靖安、倪珩均《乞食調》 演出總表現獎 第一名 臺北市立國樂團附 設少年國樂團 第二名 大中青少年國樂團 第三名 臺北青年國樂團
分區初選:(兩首曲目總演奏長度以二十分鐘為限) 「指定曲」1 首,需選自 2002、2003、2004 年文建會民族音樂徵曲獎「絲 竹室內樂」得獎作品。 「新編創曲」 1首,不限風格、形式,惟需為參加團隊之參賽演奏員所編創。 聯演決選: 除指定曲及新編創曲與分區初選曲目相同外,另加「自選曲」若干首,所 有曲目總演奏長度至少 45 分鐘,最多不超過 60 分鐘。
2007
古箏/第十四屆
第一名 郭岷勤 ( 臺灣 ) 第二名 謝岱霖 ( 臺灣 ) 第三名 李皓梅 ( 臺灣 )
國內比賽 樊慰慈《趣夢亂》 葉小綱《林泉》
2008
二胡/第十五屆
第一名 趙元春 第二名 段 超 第三名 閆國威
鍾耀光《二胡協奏曲》 楊立青《悲歌》
琵琶/第十六屆
第一名 于源春 第二名 楊 婧 第三名 齊 潔 優異獎 鄭夢婷 優異獎 楊 瑾 優異獎 蔡思恩 ( 臺灣 )
劉德海、吳祖強、王燕樵《草原小姐妹》 古曲 ( 衛仲樂演奏譜 )《月兒高》 朱踐耳《玉》 古曲 ( 楊大鈞演奏譜 )《平沙落雁》 劉德海《春蠶》 潮州民間樂曲 ( 劉寶珊改編 )《寒鴨戲水》
2009
10
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中華民國國樂學會聯合主辦「國際國樂小合奏觀 摩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笛子/第十七屆
第一名 馬云鶴 第二名 吳佳蓁 第三名 李 晨 優異獎 陳柏元 ( 臺灣 ) 優異獎 林克威 ( 臺灣 ) 優異獎 李宛慈 ( 臺灣 )
鍾耀光 ( 戴亞演奏版本 )《胡旋舞》 廣東音樂 ( 俞遜發演奏版本 )《雙聲恨》 湖南民間音樂 ( 陸春齡改編 )《鷓鴣飛》 白台生 ( 陳中申編配 )《蘭陽春暖》 馬迪 ( 耿濤編配 )《秦川抒懷》 陳中申《望鄉》
二胡/第十八屆
第一名 閆國威 第二名 陸軼文 第三名 段 超 優勝獎 宋紫金 優勝獎 朱丹妮 優勝獎 吳孟珊 ( 臺灣 )
王乙聿《藍色星球 - 地球》 鍾耀光《快雪時晴》 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 高韶青《蒙風》 楊勇《驚蟄》 華彥鈞 ( 宋飛移植、戴宏威編配 )《大浪淘沙》
琵琶/第十九屆
第一名 張雅迪 第二名 吳 爽 第三名 顧聖嬰 優勝獎 王 楊 優勝獎 梁家寧 ( 臺灣 ) 優勝獎 黎 芸
鍾耀光作曲、沈葉編配《楊家將》 陳永華《關山渡若飛》 陳怡《點》 劉德海《金色的夢》 羅永暉《逸筆草草》 劉天華《虛籟》
打擊/第廿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優勝獎 優勝獎 優勝獎
板鼓:焦山林《花板鼓》/排鼓:李慧《飛舞》 綜合打擊:王以東《鼓上銅樂》 Marimba:Keiko Abe: Marimba D'amore 綜合打擊:賈達群《無詞歌》 綜合打擊:Thirteen Drums for Percussion Soloi 綜合打擊:鍾耀光《裂》( 委託創作 )
揚琴/第廿一屆
第一名 朴文琳 第二名 王玉珏 第三名 于 玥 優勝獎 陳妍君 優勝獎 林永源 ( 臺灣 ) 優勝獎 李孟學 ( 臺灣 ) 最佳人氣獎 李孟學
( 從缺 ) 孫詩涵 ( 臺灣 ) 張瀠心 ( 臺灣 ) 邱文心 ( 臺灣 ) 吳 妍 魏英慈
第一名 ( 荷蘭 ) Frans-Aert BURGHGRAEF 第二名 ( 馬來西亞 ) Aik Khai PUNG 2015
指揮/第廿二屆 第三名 ( 俄羅斯 ) Anna Leonidovna RAKITINA 最佳傳統國樂詮釋獎 Farkhad delievich KHUDYEV
2016
2017
2018
2019
瞿春泉《潮鄉行》 古曲《龍船》 王瑟《春》 項祖華《林沖夜奔》 王丹紅《狂想曲》 古曲《大浪淘沙》( 不限版本 ) 鍾耀光《樓蘭女》 初賽第一部分 ( 愛樂管弦樂團 ):請由指定曲目自選一首 ● Brahms: Tragic Overture, op. 81 ● Tschaikovsky: Romeo and Juliet Overture ● Beethoven: Leonora Overture No. 3, op.72 初賽第二部分 ( 臺北市立國樂團 ):請由指定曲目自選一首 ●古曲,彭修文《月兒高》●顧冠仁《將軍令》●彭修文改編《亂雲飛》 複賽第一部分 ( 愛樂管弦樂團 ):請由指定曲目自選一首 ● Richard Strauss: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op. 28 ● travinsky: Symphonies of Wind Instruments ● Lutoslawski: Livre pour orchestra 複賽第二部分 ( 臺北市立國樂團 ):請由指定曲目自選一首 ●郭文景 《滇西土風》 第三樂章●王丹紅 《弦上秧歌》●王 寧《慶節令》 決賽 ( 臺北市立國樂團 ):兩首皆為指定曲目 ●鍾耀光《動感飛天》●陳士惠《廣陵散的迴響》古箏協奏曲 ( 委託 創作,世界首演 )
作曲/第廿三屆
第一名 郭岷勤 第二名 李佳盈 第三名 黃璿蓉 觀眾票選獎 陳筱喬 TCO 特別獎 李佳瑩
大陸有兩位參賽者進入決賽,但是作品實際演出時間不足 10 分鐘,不符 簡章規定,決賽時判定不符資格,因此得獎者全為臺灣作品。 郭岷勤《悲歌》 李佳盈《水》 黃璿蓉《島祭》 陳筱喬《律》 李佳瑩《水》
笛子/第廿四屆
第一名 歐陽孝宜 ( 臺灣 ) 第二名 吳 双 ( 上海 ) 第三名 林彥丞 ( 臺灣 ) 優勝獎 羅智修 ( 臺灣 )
穆祥來《深秋敘》 郝維亞《陌上花開》 盧亮輝《春風雨夜情》( 梆笛版 ) 王乙聿《庫伊的愛情》( 鋼琴伴奏版 ) 陳中申《九陰真經》 洪千惠《Di-Day》協奏曲 ( 委託創作 )
琵琶/第廿五屆
第一名 楊 婧 第二名 都 嘟 第三名 韓 妍 最佳人氣獎 王楷涵 TCO 團員特別獎 王楷涵 最佳舞台明星獎 許妙伊
湯良興《弦子韻》 王丹紅《雲想花想》 王正平《天祭》 古曲(林石城定譜)《陳隋》 金湘《琴瑟破》 劉德海《昭陵六駿》
二胡/第廿六屆
第一名 黃曉晴 第二名 譚 欣 第三名 張鐘雲 優勝獎 蕭奕飛 優勝獎 李亦翔 優勝獎 張雯迪 TCO 團員特別獎 蕭奕飛 最佳人氣獎 蕭奕飛 最佳舞台明星獎 黃曉晴
古曲《漢宮秋月》 劉長遠《夢釋》( 精簡版 ) 古曲 ( 閔惠芬編曲 )《陽關三疊》 鍾耀光《華麗幻想曲》 劉天華《獨弦操》 戚浩笛《炫的狂想》
11
追 光 人 物
豪爽與細膩兼具
新生代閃亮青年指揮孫鵬
S t u n n i n g
這次即將應邀擔任北市國暑期國樂營大師班指揮的孫鵬表示,「我知道臺灣在民樂的 水準非常高,我年齡也不大,希望能和學員們透過交流的方式,將自己對於音樂的熱 愛傳達給學員們。」 文/派特森 圖/香港中樂團、孫鵬 孫鵬指揮山西民族樂團,積累舞台經驗。
F i g u r e s 孫鵬,帶著東北人豪爽的熱情與情感細膩的青年指揮家,曾經擔任山西 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香港中樂團特邀助理指揮,西 安音樂學院、吉林省交響樂團、吉林省民族樂團、黑龍江省民族樂團、吉 林藝術學院等多個省級及院校的樂團客座指揮及客座教授。現任瀋陽音樂 學院北方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以及澳門中樂團常任指揮 ( 亦是澳門中樂團首 次聘任常任指揮 ) 。 孫鵬小學時期參加相聲比賽還得獎,精力十足。
洋洋灑灑的資歷,正是香港中樂團舉辦的全球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 賽」起的頭。
比賽見證成長 第一次見到孫鵬,已是 10 多年前,當時的他穿著紅色皮褲、長頭髮, 孫鵬年紀尚輕,卻相當謙虛。
帶領著深圳地區許多的民樂團。時光飛逝,2011 年由香港中樂團舉辦的 全球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中,他從來自全球的 55 名選手中脫穎而
12
出,最終獲得首屆大賽冠軍及最佳香港作品演繹獎兩項大獎。這一次的比
賽,可說是他指揮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
從小調皮 只有音樂收服他
音樂前輩身教言教 都是收穫 參加香港中樂團舉辦的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對孫 鵬來說,是扎扎實實的音樂洗禮。從單純的想參加
孫鵬小時候非常調皮,上幼兒園時,換了許多的
比賽,到比賽遇到每一位參賽者,相互之間的交流、
學校,也學習過各樣才藝像是說相聲、跳繩隊、籃
競爭以及互相砥礪,在準備的過程中,雖然像是被
球隊、奧數隊等等,但卻沒有一樣可以持續,孫鵬
扒了一層皮,「但我也的確脫胎換骨,進到另一個
還是不停的搗蛋、逃課,家人特別頭痛。直到有一
層次,也讓自己的眼界再次拓展。」
天,喜歡音樂的父親,送他到了有學習音樂的學 校,他還真開始安分下來,不吵不鬧,開始有耐心 學著樂器。
孫鵬說一路走來,「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得到 了太多人的幫助與提攜, 我也都一一感恩,牢記在
從小學開始,孫鵬維持著習樂,各種民樂器他都
心。」孫鵬說最讓他感恩
略略地玩過,一直到進了瀋陽音樂學院附中,開始
的是他的恩師閻惠昌,「他
主修笙,就這樣正式開啟他的音樂道路。
無論從藝術上或是為人處 事,都教會了我太多太多,
孫鵬說,開始接觸到指揮,也是機緣巧合。在瀋
是我終身學習的明燈。」
陽音樂學院時,有一天孫鵬的啟蒙老師洪俠覺得他 可以試試指揮學校的樂團,就這樣與指揮這個工作
這次即將擔任北市國暑
展開了第一次的接觸,這是他第一次接觸並聽到民
期國樂研習營大師班的指
樂隊完整的音響。
揮,孫鵬特別期待,「我
孫鵬指揮香港中樂團,首次以家鄉東北的文化 作為音樂會專場演出。
知道臺灣在民樂的水準非
存錢只為聽音樂
常高,我年齡也不大,希 望能和學員們透過交流的
陸陸續續指揮學校樂團,孫鵬也開始不停的吸收
方式,將自己對於音樂的
西方交響樂知識,在那個偏遠的大東北而且與外界
熱愛傳達給學員們。」孫
的資訊還不是很密切連結的時代,孫鵬常常存下零
鵬說他不敢妄語,「畢竟
用錢,只為了買盜版的光碟來聽,但也因此而接觸
我也是一個自己尚淺的指
到了馬友友、關迺忠等不同的音樂大師,迅速的吸
揮,也跟大家一樣都還在
收知識,也開始拓展自己的眼界。
學習的過程中,不過我可
孫鵬指揮瀋陽音樂學院北方民族樂團,在今年 2019 瀋陽新春民族音樂會上表現出色。
以分享的是,對音樂要永 孫鵬說,民樂作品對他影響最深的有兩首,「瀋 陽音樂學院青年民族管弦樂團成立,當時還是附中
遠保持一顆虔誠的真心, 永遠保有學習之心。」
由中央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和吉林藝術學院 三個院校聯合的笙專場音樂會,由孫鵬擔任笙演 奏與指揮。
的我借調去參加排練演出,是洪俠指揮劉錫津的 《靺鞨組曲》,這是第一次讓我對民族管弦樂團的
對於未來的指揮生涯,
聲響有了一次全新的認識與感知,覺得天啊!管弦
孫鵬除了期盼更多指揮歷
樂怎會如此變化多端又如此美妙。」
練之外,也想著將自己再 次歸零,唯有歸零,才能
孫鵬說,另一首就是作曲大師趙季平的《古槐尋
吸收更多、更新的養分進
根》,「這是我第一次以指揮身份指揮職業樂團,
來,並將其幻化成嶄新的
包括香港中樂團與香港演藝學院共同主辦之國際中
自己。期待孫鵬前進臺北,
樂指揮大師班第一屆指揮大師班,還有香港中樂團
也期盼與研習營大師班的
首創的第一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都是演奏這首作
成員們碰撞出精彩火花!
孫鵬參加由香港中樂團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 獲得冠軍。
品。」 13
藝 文 馬 克
戰鬥班超扎實 大師班開眼界
TCO 國樂研習營 與國際同步
T C O A r t i s t r y
日頭赤焰焰的暑假又將來臨,去哪裡可以消暑聽音樂,認識新朋友,又可以磨練手中 樂器技藝,開拓視野?當然就是臺北市立國樂團暑期國樂研習營。以發揚傳統文化, 推廣國樂教育為主要目的,北市國國樂研習營多年來初衷未變,誠意未變,希望各地 學員透過研習提高學習興趣,提昇演奏水準。 文/倪暐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
國樂研習營行之有年,一直都是國樂學子暑
民樂名家來開課
M a r k
假必到充電之處,近年營隊課程開發更加多元, 戰鬥班強化學員演奏體質,大師班提點技巧精
今年師資陣容非常堅強,「大師班」的師資
髓,分眾齊下,希望能給更多國樂學子需要的
包括指揮家孫鵬、笛子演奏家詹永明、打擊樂
幫助。
演奏家王建華、琵琶演奏家董楠、柳阮演奏家 陳怡蒨、胡琴演奏家趙元春,以及北市國聲部
2019 TCO 國樂研習營將從 8 月 20 日到 8 月
首席擔任,傳授名家心法,精進個人琴藝。
25 日,分為「大師班」、「戰鬥班」兩個班別, 研習內容包括分組練習、合奏訓練、大師班講 座、團康活動、成果發表演出。
「戰鬥班」特聘金牌指揮任燕平擔任指揮, 北市國專業演奏家們擔任聲部指導,藉由短期 戰鬥訓練,提昇演奏技能。
14 北市國團長鄭立彬每年都會到場勉勵所有愛國樂的年輕世代,保持初心,永不放棄。
140 個名額爆滿
除此之外,今年也首度試辦招收海外學生來參 加,目前確定共有兩位來自澳門的學子,希望今
「大師班」目前收高胡 4 人、二胡 16 人、中 胡 4 人、笛子 8 人、嗩吶 4 人、笙 4 人、揚琴 2 人、
年可以累積更多經驗值,作為將來與其他各地國 樂團交流合作時的基礎。
琵琶 6 人、柳琴 4 人、中阮 4 人、大阮 2 人、大 提琴 2 人、低音提琴 2 人、打擊 8 人等,都已經
值得一提的是,師資堅強,音樂會規模也擴大,
額滿。「戰鬥班」收高胡 4 人、二胡 16 人、中
往年成果發表會都會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
胡 2 人、笛子 8 人、嗩吶 6 人、笙 4 人、揚琴 4 人、
今年特別拉到中山堂辦理,戰鬥班跟以前一樣上
琵琶 4 人、柳琴 4 人、中阮 2 人、大阮 2 人、古
臺合奏,大師班則邀請名家同臺演出,今年的合
箏 4 人、大提琴 2 人、低音提琴 2 人、打擊 6 人。
奏課邀請到澳門中樂團常任指揮孫鵬擔綱,也將 帶來不一樣的國樂視野。
招收海外學子 切磋交流 打造東方檀格塢音樂營 勢在必行 今年研習營共有 140 位學員,活動地點放在劍 潭青年活動中心,為了開拓學子音樂視野,也希
世界進步很快,國樂也有許多可以發展的空間,
望可以將研習營拓展到國際,與世界接軌,邀請
在團長鄭立彬的規畫之下,未來希望將北市國的
中國大陸名家等前來傳授,臺灣師資依舊維持過
國樂研習營打造成東方的波士頓檀格塢音樂營,
往精彩水準,邀約北市國所有聲部首席,知無不
不但聚集國樂好手齊聚,成果發表會也可以在臺
言,分享演奏經驗。
北以外的地方舉行,讓國樂音樂學子有更多機會 認識國樂新世界,開拓眼界,為國樂的下一步繼 續努力。
來自臺灣各地的國樂學子齊聚一堂,TCO 國樂研習營行之有年,已經自 成一股凝聚國樂愛好者的美好力量。
國樂研習營上成果發表,團員的努力都會被老師們看見。
15
T C O 音 樂 實 驗 室
玩出新意象 國樂不一樣
三個人 vs. A Root 同根生 在這些重奏組合中,「三個人 (3peoplemusic)」與「A Root 同根生」別開蹊徑地以特殊 的樂器編制、創新的音樂內容與跨界合作等方式,重新活絡了已逐漸樣板化的國樂曲目, 並從自身習樂經歷出發,結合在地體驗與或混或融的新樂風,開展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音 樂道路。 文/楊宜樺 圖/三個人、A Root 同根生
T C O M u s i c
近年來,臺灣的國樂發展越發蓬勃,除了鼎足而
型國樂室內樂,既親民又不落俗套。尤其是,古箏、
立的三大國樂團──臺灣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
中阮與笛簫這樣獨樹一格的編制並未限制其發展,
與高雄市國樂團之外,各縣市小型國樂團、各類重
反而因著三位演奏家精湛的演奏技藝與卓越的音樂
奏組合形式等也紛紛成立並活躍於各地舞臺,不僅
表現,成為該團的品牌風格。
將國樂推得既廣且深,更為 21 世紀的臺灣現代國
L a b
樂揭開一幅全新面貌。在這些重奏組合中,「三個
「三個人」也以此編制為基礎向外拓展,與其他
人 (3peoplemusic)」 與「A Root 同 根 生 」 別 開 蹊
演奏家或演奏團體合作,如薩克斯風演奏家 Josh
徑地以特殊的樂器編制、創新的音樂內容與跨界合
Schaffer、韓國傳統樂器樂團「Duo Bud」等;也
作等方式,重新活絡了已逐漸樣板化的國樂曲目,
與多位風格迥異的當代作曲家合作,如邱浩源、劉
並從自身習樂經歷出發,結合在地體驗與或混或融
韋志、李元貞等,一同探索更為多元的聲音表現及
的新樂風,開展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音樂道路。
音聲的抽象意涵。
心之所嚮 三個人 (3peoplemusic)
在這些合作展演的過程中,「三個人」不僅接觸 與學習多樣的音樂類型,也各自尋找著其所嚮往的
2013 年創團的「三個人」,最初由古箏演奏家
音樂風格與語彙,並逐步實踐於創作中。有趣的是,
郭岷勤與中阮演奏家潘宜彤組成,以扎實的功力、
儘管三人作為一個團體,但三位演奏家的發展就如
絕佳的默契演出兩人「玩」出來的音樂小品與自創
同團名一般,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音樂特質:勇於
曲。爾後加入笛簫演奏家任重,「三個人」的音樂
挑戰傳統音樂美學的郭岷勤,從探討聲音表現到顛
逐漸成形,有些即興、有些改編、有些新創的創作
覆樂器的音聲想像,《自然》系列、《脈》等作皆
「三個人」的音樂持續與國外音樂 交流合作,大方展現屬於臺灣本土 自由多元的音樂特色。
16
「A Root 同根生」的組合深 具發 展性,五種(類)樂 器 的音 色特質互不 相同又彼 此映襯,也讓樂團音樂發展 有機多元。
值得令人再三聆聽體悟;音樂性極佳的潘宜彤,從
音與節奏氛圍,爵士鋼琴則作為居中調解的角色,
《五聲感覺》、《浸墨》等作中聽到其瀟灑地隨心
或穿插響應笙與中阮的旋律層次,或以多變的和聲
所欲又充滿趣味的魅力;善於改編古曲、賦予舊調
遊走其中,藉由多重混搭的手法讓反覆再現的旋律
全新表現的任重,在耳熟能詳的《三花兒弄梅》、
段落轉出無窮新意。如其團名,以「根」為本,「A
《搖著槳的茉莉小六》中展現其玩轉曲調的才能。
Root 同根生」信手捻來生活中具有土地、文化象徵
三人三款,卻都透過最真實的自我音樂展現,從演
的曲調,創作出新的想像,觸及你我的記憶,感動
奏到創作再再豐富了屬於「三個人」的音樂特殊性,
人心。
無可取代。
音樂的世界 世界的音樂 心之所繫 A Root 同根生
同為新創國樂樂團,「三個人」與「A Root 同根
相較於從所學樂器出發的「三個人」,成立於
生」分別用不同的方式重新定義了國樂:不再僅是
2015 年的「A Root 同根生」則以在地生活為本,
和中國民族主義連結的民族管絃樂團,不再受限於
揉合民謠、古調與當代流行、爵士樂風,佐以些許
中國奇幻武俠影劇配樂的刻板印象,不再只是演奏
即興發揮,讓音樂傳達出獨屬故鄉宜蘭的意象。
俚俗民謠的樂器;而是,以發揮樂器特長與跨界組 合的室內樂演奏出屬於這時代的、展現自我的音樂
「A Root 同根生」五位團員皆出生於宜蘭、成
內涵,具有當代音樂美學、發掘無限可能性的音樂
長於有山有水、多元族群共融的環境中,故其音樂
能力,與回應全球化同時展現臺灣在地風格的音樂
取材也多與「地方」相關,舉凡傳統戲曲、鑼鼓
內容。
經、民歌、泰雅古調等皆可入樂新編,如融入北管 曲牌的《鬧三仙》、運用民謠《丟丟銅仔》玩出來
「三個人」從個人對音樂的想像、探索與追尋出
的《丟丟銅樂會》與取材自原住民音樂的《泰雅夢
發,在音樂中發現世界;「A Root 同根生」則以文
遊》等。這些樂曲由笙演奏家楊智博、中阮/柳琴
化經驗為基礎,將傳統的、生活中的古謠民歌活化
演奏家林琬婷、爵士鋼琴家林喬、低音提琴演奏者
為獨具世界流行樂風的音樂。上探藝術,下接地氣,
鄭皓羽與擊樂演奏者陳淯歆一同重新演繹,流淌出
兩團皆秉持其音樂理念積極地讓世界看到臺灣國樂
富有聲音映象的流行化世界音樂。其首張專輯《同
的特殊性,不僅為現代國樂另開一番新的格局與視
根生 Rooty Mental》入圍第 17 屆美國獨立音樂獎
野,同時也持續發掘國樂多元跨界的潛力。
(Independent Music Awards)「最佳短片 MV:敘 事類」與「世界音樂跨域融合類最佳單曲獎」。
一路走來,混搭流行風的「A Root 同根生」將 於 6 月 23 日「2019 森林市集自然音樂會」,與創
就樂器編制而言,「A Root 同根生」的組合相當
作歌手游怡婷同臺演出;持續探索音聲意義的「三
完整且具有發展性,五種(類)樂器的音色特質互
個人」將於 7 月 13 日「2019 新點子實驗場《誤讀
不相同又彼此映襯,互為一體又彼此相疊。從其作
聲響》」,與鋼琴家徐惟恩合作演繹多首古曲與新
品中常聽到笙的線狀音色與中阮(柳琴)的點狀音
作。國樂新意象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就讓我們拭目
色輪番奏出主旋律,低音提琴與擊樂提供穩健的低
以待! 17
這 些 年 那 些 事
吳瑞呈:北市國是個給機會的地方
M u s i c
遠方傳來:「嘆一聲,生成這款命,美人無美命。」拉長尾音,傷感又無奈。那是 2017 年 11 月 4 日的國父紀念館舞臺,舞臺上舉行的,是臺北市立國樂團「人間國 寶 III ─黃俊雄之轟動武林 • 驚動萬教」的音樂會,臺上布袋戲教父黃俊雄的表演 融合音樂,讓臺下觀眾大呼過癮,遙想起昔日的青春歲月。臺上還有一個人也是滿 心激動,他是這場音樂會的指揮,吳瑞呈。 文/趙瑪姬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吳瑞呈
M e m o r i e s 18
從北市國副指揮退休的音樂會,吳瑞呈滿心感謝。
吳瑞呈說,黃俊雄布袋戲不只是他童年的記憶, 根本就是他的音樂課,「能夠跟黃俊雄大師同臺, 北市國等於圓了我一個人生的夢。」
像他這樣一個鄉下小孩,小時候的音樂課就是 到前一個上音樂課的班級把風琴搬到自己的教 室,然後由老師彈著琴唱縣歌、校歌、反共歌曲 及畢業歌等等。吳瑞呈回憶,黃俊雄布袋戲在電 視播出之後,風靡大人小孩,除了喜歡人物劇情 之外,戲中大量的音樂不僅吸引他,也一直留在
因為北市國,讓吳瑞呈有機會與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同台,圓了他人生的 夢。
記憶裡。
前幾年吳瑞呈試著尋找、收集小時候印象中的 布袋戲音樂,「如果稍微加以分類,當時布袋戲 音樂大概有人物出場樂、人物主題歌和打鬥、奔 跑、哀傷等劇情配樂等。」吳瑞呈說,在人物主 題歌方面,除了一些新創歌曲之外,主要取材來 自於傳統南、北管音樂;1930 年代與臺灣光復後 的臺語流行歌;國語流行歌;日本歌曲;韓國歌曲; 美國歌曲等加以改編或填入臺語歌詞;在人物出
吳瑞呈從布袋戲中愛上了千變萬化的音樂,緣分難得。
場與戲劇配樂方面更廣泛地運用了搖滾、流行、 爵士、拉丁、電影配樂以及西洋古典音樂。奇妙 的是這些音樂雖然包羅萬象、風格多元,卻被很 巧妙地運用到布袋戲中,也開創了布袋戲的一個 新時代。 揮、附設市民國樂團指揮,2016 年從副指揮一職 能夠有機會把小時記憶中的布袋戲音樂整理並
退休。
與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同臺,研究臺語老歌文化多 年的吳瑞呈內心很感恩,雖然他已經從北市國退
從臺北市立國樂團成立的青少年國樂團開始參
休,老東家卻依舊找他回去客席,對吳瑞呈來說,
加,副指揮退休的吳瑞呈與北市國結下了難得的
北市國不只是一份賴以維生的工作,也是他成長
緣分,一直到在北市國以副指揮退休,吳瑞呈始
的舞臺,一個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
終在樂團付出著,也收穫著。吳瑞呈自謙著,「我 一直在學習,北市國是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也
在團 24 年 以副指揮退休
願意給機會的地方。」
1963 年 出 生, 吳 瑞 呈 1987 年 畢 業 於 中 國 文
1992 年那年吳瑞呈退伍,正好北市國擴編,於
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笛,師事白台生、呂
是報考團員一職,進入北市國工作。吳瑞呈回憶,
武恭、陳中申等。1990 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
當時不但要進樂團當團員吹笛子,還要負責行政
藝術研究所。另隨瑞士籍指揮家羅徹特(Michel
工作,之後他歷任推廣組,負責過譜務,也擔任
Rochat)學習指揮多年。1992 年起進入北市國
演奏組組長,「以前根本不懂行政,能作行政工
工作,曾任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組長、助理指
作都是當兵時累積的技能。」吳 19
這 些 年 那 些 事
「當預官在部隊負責陸軍 後勤補給工作,也學會寫公文 與 文 書 處 理, 進 入 北 市 國 工 作,這些都派上了用場。」
M u s i c
「我小時候一開始是喜歡 唱 歌, 大 人 聽 廣 播 電 臺 的 音 樂,小孩子就跟著聽;後來陸 續 學 樂 器, 大 學 時 除 了 學 校
M e m o r i e s
的 合 唱 課, 還 參 加 外 面 的 合 唱 團, 也 參 與 臺 北 市 立 交 響 樂團歌劇製作《杜蘭朵公主》 演 唱, 擔 任 劊 子 手 跟 文 武 百 官。」吳瑞呈說,他是先加入 北市國設立的青少年國樂團, 從小市國開始一步步往自己 喜愛的國樂前進。
歷任團長 豐富成長 吳 瑞 呈 回 憶, 當 時 的 小 市 國,培養出一大批現在各個國 樂團及國樂科系的中堅份子, 包括指揮、演奏、教學及學術 領域等等,「當時的團長是陳 澄雄,那時他很看重小市國, 自己有時會親自來指揮排練, 只要他來訓練小市國,大家都 戰戰兢兢,尤其我們管樂組會 覺得空氣是硬的,好像吸不到 空氣,這樣就可以知道大家排 練時有多緊張。」
吳瑞呈說,後來讓他收穫豐 碩的團長之一是鍾耀光,「他 在團八年,打開了我的眼界, 他的作曲技術真的是非常扎 實專業,我也會私下請教他, 他 也 知 無 不 言, 這 讓 我 很 感 動。」當時鍾耀光在位時,讓 20
團員有很多的新嘗試,比如讓 北市國音樂劇《國樂情人夢》演出,擔任簫的演奏。
團員參與演戲的國樂音樂劇《國樂情人夢》,「本 來是同事邀我一起去報名參加,沒想到他臨陣脫 逃,最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參與演出,劇情 裡還把團長給幹掉。」吳瑞呈說,上戲前的準備 過程從劇本的形成,基礎戲劇訓練到念劇本,無 數次的排練,上舞臺的演出,至今依舊是深刻的 回憶。
上台糗事 都成日後美好記憶 吳瑞呈說,北市國有好幾年都受邀隨佛光山梵
吳瑞呈和指揮老師羅徹特 ( 左四 ) 合照,除了團長王正平 ( 右二 )、陳中 申指揮之外,其他都是當時羅徹特老師的學生。
唄團出國演出,他還記得是 1999 年 9 月歐洲巡 演,因為行程緊湊,又遇時差問題,有場演出, 他自己和部分團員們上臺時遇到樂曲暫時休息 時,常常拍子數著數著就不小心睡著,然後立刻 驚醒,「當時有一個節目是舞團自己演出,音樂 下之後,正納悶怎麼舞團沒有出來跳,後來才發 現舞團是在後臺全體睡著,每次講到這件事,參 與過的團員幾乎都大笑不止,這也是很難忘的回 憶。」
吳瑞呈說,在北市國工作很有幸福感,「我們 付出,但我們也收穫。」吳瑞呈說國樂團發展歷 史不算長,在歷任團長領導下給大家很多空間一 起成長,吳瑞呈說他很幸運,在這份工作中做著 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北市國邁入 40 周年對吳瑞呈來說,是一個非 常有意義的紀錄,「國樂團的定位與發展,現在 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因為現在的社會變化得太 快了,樂團要接受很多的挑戰,下一個四十年, 不容易,但可以期待北市國的持續蛻變與發展。」
退休持續學習作曲 與音樂相伴
吳瑞呈曾經喜歡拿著攝影機到處拍攝,記錄下他看見的人生記憶。
退休之後的生活,吳瑞呈還是跟音樂有關,過 去多年隨手拍的影片,吳瑞呈打算加以整理剪輯, 並且配上自己所寫的曲子當作配樂:為了這個一 直想完成的心願,吳瑞呈不但從網路上搜尋大量 資訊充電學習,還去找老師上課,持續吸收新知, 讓音樂持續陪伴在吳瑞呈的生活之中。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