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k road 2017december

Page 1


目錄

Content

Content

3 4

8

December 2017 目錄

新思路 The New Route of Thinking 您準備好跟我們一起武俠了嗎? Are You Ready to Go Wuxia with Us?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TCO 武俠系列笑傲登場 國樂版《神鵰俠侶》重現江湖! Here Comes the TCO Wuxia Hero Series With the Return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 Chinese Music!

4

8

10

12

舞台焦點 Spotlight 林昭亮談《梁祝》: 我太晚愛上它 ! LIN Cho-Liang: “I Should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Butterfly Lovers Earlier!”

10 國樂人物 People

王正平的琵琶與北市國情緣

12 樂透新鮮事 Music Fun

旅人 III —— 榮耀 明日之星與笛樂公主的閃亮相會

14 國樂扎根 Education

19

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專學生國樂團 —— 臺大薰風國樂團

18 愛樂新勢力 New Power

臥虎藏龍 TCO 附設教師國樂團學霸大集合!

版權頁 發行人 鄭立彬 總編輯 鍾永宏 藝術顧問 林谷芳 (依姓氏筆劃順序) 林昱廷 吳榮順 施德玉 黃光男 湯良興 樊慰慈 鄭德淵 編審委員 陳小萍 葉翩翩 蔡珮漪 呂冠儀 郭沛溱 李庭耀 謝從馨 黃湞琪 企劃/執行編輯 如合跨界有限公司 藝術教育推廣夥伴 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18 Publisher CHENG Li-Pin Editor-in-Chief CHUNG Yung-Hung Artistic Advisors LIN Ku-Fang (by order of surname) LIN Yu-Ting WU Rung-Shun SHIH Te-Yu HUANG Kuang-Nan TANG Liangxing FAN Wei-Tsu CHENG Te-Yuan Editorial Review Committee CHEN Hsiao-Ping YEH Pien-Pien TSAI Pei-Yi LU Kuan-Yi KUO Pei-Chen LI Ting-Yiu HSIEH Tsung-Hsin HUANG Chen-Chi Executive Editor.Production XROSS CO., LTD. tco2.silkroad@gmail.com Art Education Partner CW Education Media & Publishing Co., Ltd.


北市立國樂團(TCO)將於 12 月展開本 樂季的重頭戲——「武俠系列」,除了 將金庸武俠小說以國樂呈現之外,並將電玩音 樂搬上舞台,甚至結合當代科技,展現前所未 有的光影樂聲,武俠迷千萬不要錯過!

武俠和國樂結合,這個想法在我腦中蘊釀已久, 文人筆下的俠客,在刀光劍影的背後,總也有 撫琴吹笛、一抒己志之時,因此,由傳統國樂 來詮釋英雄之間的俠義精神與兒女情長,應是 再適合不過了! 此次「武俠系列」中,首場將邀請小提琴家林 昭亮帶來膾炙人口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同 時 樂 團 也 將 演 出 作 曲 家 黃 輔 棠 的《 神 鵰 俠 侶》,這首交響曲歷經數十年修改校訂才完成, 得到金庸的高度肯定,此次改編為國樂版本, 融合中國傳統和西洋古典曲式,更能引人入勝。 第二場「遊俠列傳」則以電玩音樂為主,目前 國內的電玩音樂會已有交響樂形式,國樂卻是 頭一遭!我們選擇了幾款熱門武俠電玩,如「金 庸群俠傳 On Line」、「軒轅劍」、「仙劍奇俠 傳」,特邀挪威葛利格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得主 林奕汎重新編配為國樂團演奏版本,並以電玩 音樂創作一首鋼琴協奏曲,親自擔綱協奏。 最後一場「俠客行」則由作曲家陳樹熙包辦指 揮、作曲及編曲,他的《俠客行》靈感同樣來 自於金庸小說,展現紅塵眾生心中俠客崇高的 形象。南管藝術家王心心詮釋李白傳誦千古的 三首絕句,多位臺灣頂尖男聲跨界飆唱武俠電 影主題曲,而電吉他、古琴、擊樂群、樂團與 環場音效所創造的 3D 音效與樂聲光影,將讓觀 眾仿如置身武林大會的迷幻錯覺。

S

ince December 2017,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CO) is to present one of the highlights in the 2017-18 Season, the Wuxia Series. In addition to presenting JIN Yong’s Wuxia novels with Chinese music as well as video games soundtracks on the stage, the series also incorporates modern technologies to showcase unprecedented combination of lights, shadows, and music. As a Wuxia fan, you can’t afford to miss these must-see concerts! In the first concert of the Wuxia Series, the violinist LIN ChoLiang is invited to present the popular violin concerto The Butterfly Lovers , and at the same time, TCO will perform WONG Fu-Tong’s Symphony Condor Heroes for Chinese Orchestra, a piece of symphony accomplished after 10-year hard work and highly acknowledged by the novelist JIN Yong himself. The second concert, “Ranger Stories—TCO Game Concert,” focuses on video game music. In Taiwan, video game concert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symphony before, but it would be the first-ever video game concert in Chinese music! At the invitation of TCO, Ivan LINN, the Gold Award winner at the Concours Grieg—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Norway, has adapted the soundtracks of selected video games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and further written a piano concerto based on video game music, which he will personally perform with TCO in the concert. The last concert in the series will interpret CHEN Shu-Si’s Ode to Gallantry to rebuild the sublime images of Wuxia heroes in the mind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of mortals. Meanwhile, the 3D sound effects as well as music, shadows and lighting created by electric guitar, Gu Qin, percussion instruments, orchestra and surrounding sound effects are bound to fascinate and hallucinate audiences as if they were actually in an assembly of Wuxia heroes.

您,準備好跟我們一起武俠了嗎?

團長 General Director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3

The New Route of Thinking

Are You Ready to Go Wuxia with Us?

新思路

您準備好跟我們一起武俠了嗎?


封面故事

TCO 武俠系列笑傲登場 國樂版《神鵰俠侶》重現江湖!

Cover Story

文/郭士榛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國樂團、黃輔棠

義氣、重然諾、輕財帛,一身絕技,仗義行 俠 走 四 方。 紅 塵 芸 芸 眾 豪 俠, 最 不 敵 兒 女 情長,不如琴簫合奏笑傲江湖。臺北市立國樂團 (TCO)於 12 月陸續展開的 3 場「武俠系列」音 樂會,將武俠節目結合當代科技,展現前所未有的 光影樂聲,武俠迷千萬不要錯過!

武俠系列音樂會 結合小說、電玩與聲光 「武俠系列」除了邀請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臺灣 小提琴家林昭亮與樂團合作,帶來國樂界最膾炙人 口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同時也將演出作曲家 黃輔棠的《神鵰俠侶》與陳樹熙的《俠客行》,這 兩首靈感來自於金庸同名小說的作品,在國樂的鋪 陳下,更能展現紅塵眾生心中俠客崇高的形象。 而在悠游小說之餘,現代人信手捻來的電玩,如「金 庸群俠傳 On Line」、「軒轅劍」、「仙劍奇俠傳」, 也處處不是武俠。此次 TCO 特邀挪威葛利格國際 鋼琴大賽金獎得主林奕汎,精選多部電玩音樂重新 編配為國樂團演奏版本,並以電玩音樂創作一首鋼 琴協奏曲,親自擔綱協奏。 不僅如此,國人熟悉的武俠電影將由多位臺灣頂尖 男聲跨界飆唱,南管藝術家王心心也將結合樂團, 詮釋李白傳誦千古的三首絕句;而結合電吉他、古 琴、擊樂群、樂團與環場音效的壓軸重頭戲,則首 創 3D 音效與樂聲光影,將帶來科技感十足的震撼 音樂體驗。

10 年功夫 雕琢而成《神鵰俠侶》交響樂 學習小提琴出身的黃輔棠,滿腦子都是西方樂曲的 思維。早在 40 年前,他看完向同學借的一套金庸 《神鵰俠侶》之後,深深入迷,立志要把裡面的人 物情節用交響樂表現出來。 黃輔棠表示,立定心願給了他很大的動力,30 歲取 得小提琴演奏碩士以後,他開始學作曲,特別是對 位法,花了他 10 年時間。當黃輔棠覺得技術可以 了,才動筆寫《神鵰俠侶》交響樂,寫完初稿後, 試奏、修改、首演、修改、演出、修改,又是 10 年。 「這有可能破了一部作品寫那麼多年的世界記錄。」

4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封面故事

重新配器 國樂版《神鵰俠侶》重現江湖 此次,北市國以國樂形式演出《神鵰俠侶》,特請 資深音樂人吳瑞呈配器,他表示,交響樂配器成國 樂,雖然西樂和國樂樂器不同,但一定要保有原交 響樂的特色。 「西方管弦樂團在弦樂器上,就和國樂的胡琴不同, 西樂的大中小提琴音域比國樂的中胡、二胡寬很多, 音色、音量都不一樣,所以不能將小提琴音移用到 二胡、高胡,都需特別調整。」吳瑞呈說。另外西 樂的銅管樂器,國樂就沒有,反而是使用嗩吶、笙、 笛;而國樂中的彈撥樂器如琵琶、柳琴、中阮、大阮, 卻是西樂中沒有的樂器,因而處理這些樂器,都依 各樂師對音樂想法,並沒有統一的規格。 吳瑞呈也強調,他不是第一位為《神鵰俠侶》國樂 版配器的人,早在多年前已有不同國樂配器版本。 黃輔棠則指出,過去他不喜歡國樂,也不相信國樂 可以演奏出像西樂般的美聲,但 2008 年,香港有 位邱少彬,想把《神鵰俠侶》交響樂編配為國樂 版,由一百多人的新聲國樂團演出,需要作曲家授 權,當時黃輔棠的第一個反應是「可能改編為國樂 嗎?」「邱少彬辦得到嗎?」 他當時即去函向多年好友、香港樂評家周凡夫詢 問,得到正面肯定的答覆後,才放心授權把《神鵰 俠侶》總譜寄出。2008 年 12 月,邱少彬重新配器, 並指揮新聲國樂團演出《神鵰俠侶》中的四個樂章: 〈古墓師徒)、〈俠之大者〉、〈情是何物)、〈谷 底重逢〉,效果非常好,讓黃輔棠理解到「國樂大 有可為,演奏重新配器的《神鵰俠侶》和交響樂演 奏的一樣好聽。」

Cover Story

《神鵰俠侶》全長 60 分鐘的組曲共分:〈反出道 觀)、〈古墓師徒)、〈俠之大者〉、〈黯然銷魂)、 〈海濤練劍)、〈情是何物)、〈群英賀壽〉、〈谷 底重逢〉等 8 段。黃輔棠認為,《神鵰俠侶》著重 於「情」的描繪,因此他也以「意境」為主要思路, 詮釋人的各種感情。黃輔棠並依據華格納的樂劇概 念,讓每位角色都有特定的音樂旋律,第七樂章充 滿詼諧和喜慶氣氛,用了中國戲曲的音調和傳統打 擊樂的音響,是整部作品中最特別的一個樂章。 1988 年,黃輔棠在香港拜會金庸。( 攝影:古德明 )

之後黃輔棠也自己動手,把《神鵰俠侶》交響樂重 新配器成國樂版。「《神鵰俠侶》改成國樂版,邱 少彬是第一功臣。」黃輔棠說,《神鵰俠侶》是民 族風、東方風格很重的樂曲,國樂團的彈撥樂器就 可演奏出獨特韻味,拉弦樂器也有許多如同人聲的 滑音,這是西方樂器無法比的。 《神鵰俠侶》是一部非常龐大的作品,對於指揮和 樂隊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而此次會和北市國合 作,起因於黃輔棠和團長鄭立彬的一段緣份,「鄭 團長學生時期,我就認識他,若沒記錯,早在 1992 年,《神鵰俠侶》交響曲在臺灣演出時,鄭立彬擔 任小提琴演出一員,有次聊天時,我向鄭團長提出 是否可以和北市國合作演出《神鵰俠侶》國樂版。」 因而促成這次合作。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好指揮才能展示出其真正內在的 魅力,因而黃輔棠更期待有中西背景的鄭立彬指揮 北市國演出《神鵰俠侶》國樂版,會詮釋出什麼樣 特殊風味。「我相信一部作品由一位懂得深度解讀 和詮釋的人來指揮,會讓作品煥發更多生機和魅 力。」

「武俠系列」音樂會 神鵰俠侶―林昭亮& T C O ■ 2017 年 12 月 24 日 14: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遊俠列傳—T C O 電玩音樂會 ■ 2018 年 4 月 1 日 19: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俠客行—3 D 聲光環繞音樂會 ■ 2018 年 5 月 26 日 19: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5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Here Comes the TCO Wuxia Hero Series With the Return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 Chinese Music! By KUO Shih-Chen

Photo courtesy of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WONG Fu-Tong

S

ince December 2017,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CO) is to present three concerts in the Wuxia Hero Series, incorporating Wuxia elements with modern technologies to showcase unprecedented combination of lights, shadows, and music. It is a must-see for all Wuxia fans!

Wuxia Hero Series Concerts – A Combination of Novels, Video Games, and Lights and Sounds The series features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CO and LIN Cho-Liang, the most well-known Taiwanese violinist in the world, in present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 the most popular violin concerto in Chinese music circle, as well as WONG Fu-Tong’s Symphony Condor Heroes for Chinese Orchestra and CHEN Shu-Si’s Ode to Gallantry. The latter two pieces are inspired by JIN Yong’s novels with the same title, echoing the sublime images of Wuxia heroes in the minds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of mortals with the elaboration of Chinese music. In addition to novels, Wuxia elements also exist everywhere in video games that fascinate people in the modern time, such a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uan-Yuan Sword, and Chinese Paladin. At the invitation of TCO, Ivan LINN, the Gold Award winner at the Concours Grieg -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Norway, adapts selected video game soundtracks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rchestra and writes a piano concerto based on video game soundtracks, which he will personally perform with TCO in the concert. Moreover, many of Taiwan’s top male vocal artists also perform various theme songs from famous Wuxia films; Nanguan artist WANG Xinxin collaborates with TCO in interpreting LI Bai’s three poems; and the finale is a piece of performance integrating electric guitar, Gu Qin, percussion instruments, orchestra and surrounding sound effects to create the unprecedented 3D sound effects with music, lights and shadows and to bring the shocking yet exciting music experiences with a strong sense of technology.

Ten Years’ Meticulous Work to Accomplish

Symphony Condor Heroes

WONG Fu-Tong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violinist and had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music. As early as 40 years ago when he first read JIN Yong’s novel

6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WONG Fu-Tong spent 10 years to accomplish the Symphony Condor Heroes.

The Romance of the Condor Heroes , he was fascinated by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in the novel and thus determined to present what he read in the form of orchestra. He then spent 10 years to accomplishing the 60-minute, eight-movement epic symphony, Symphony Condor Heroes . Wong held that the emphasis of the original novel lies on the affections and sentiments of various characters, and therefore he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human mindsets” to interpret various emotions of human beings. Following Wagner’s concept of music drama, WONG further designates specific music rhythms to each of the characters. In particular, the seventh movement, with the tunes from Chinese operas and traditional percussion instruments to present the playful atmosphere of festivity, is the most special movement in the whole work.

Return of the Re-orchestrated and Rearranged Chinese Music Version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For this concert, TCO invites the experienced music professional WU Ruey-Chen to re-orchestrate and rearrange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to the Chinese music version. He mentioned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tain the original symphony features in the reorchestration of a symphony into Chinese music, even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enres. WU also stressed that he was not the first person to reorchestrate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to Chinese music.


A good work needs a good conductor to show off its inner charms. WONG Fu-Tong holds a very high expectation for TCO’s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music version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conducted by CHENG Li-Pin, who has the background of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music, and looks forward to different sparkles and flavors to be brought forth in the concert. “I believe that if a work is conducted by a person with the capability of in-depth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it would generate more liveliness and charms.”

Af ter wards, WONG also re - orchestrated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to Chinese music by himself. He said that the music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conveys strong ethnic and oriental flavors, which can be best presented by th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 for example, the plucking instruments are able to present unique flavor and the string instruments can also play many forms of portamento that resemble human voices. In this regard, he said, the western music instruments are unmatchable.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s a massive piece of work and forms a tremendous challenge for both the conductor and the orchestra. The collaboration with TCO The Romance of the Condor Heroes— LIN Cho-Liang & TCO

Time: 2017/12/24 Sun.14:30 Place: National Concert Hall Ranger Stories—TCO Game Concert

Time: 2018/04/01 Sun.19:30 Place: Zhongzheng Auditorium, Taipei Zhongshan Hall Ode to Gallantry—3D Sound and Lighting Concert

Time: 2018/05/26 Sat.19:30 Place: Zhongzheng Auditorium, Taipei Zhongshan Hall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7

Cover Story

He immediately wrote to one of his good friends for years, Hong Kong music critic CHOW Fan-Fu, for advice and received a positive response before he granted the authorization for re-orchestrating this symphony. In December 2008, YAU Siu-Pun accomplished the reorchestration and personally conducted New Tun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in presenting four movements of the symphony. The positive effect made WONG realiz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possibilities for Chinese music and the re-orchestrated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s as good as the original.”

actually derives from an encounter between WONG FuTong and TCO Director CHENG Li-Pin. “I knew Director CHENG when he was still a student,” WONG said. “If my memory serves me right, CHENG Li-Pin was one of the violinists in the 1992 performance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 Taiwan. During a casual conversation with him, I asked Director CHENG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work with TCO in performing the Chinese music version of Symphony Condor Heroes .” And the cooperation began then and there.

封面故事

WONG Fu-Tong also pointed out that he did not like the idea of re-orchestrating a symphony into Chinese music and neither did he believe that Chinese music was able to present the beauty of the Western music. However, in 2008, YAU Siu-Pun from Hong Kong requested for his authorization to re-orchestrate Symphony Condor Heroes into Chinese music. WONG’s first reaction was: “Is that even possible?” and “Is YAU Siu-Pun able to make it?”


舞台焦點

林昭亮談《梁祝》:我太晚愛上它! 文/盧家珍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國樂團

Spotlight

是個很晚才開始演奏《梁祝》的人,也很晚 才愛上它!」

旅美小提家林昭亮回憶,十多年前自己和臺北市立 國樂團曾合作演出一次,那是在王正平任職團長的 時候,這場音樂會除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還 首演了作曲家盛宗亮的小提琴作品《春夢》。很難 想像,那是他第一次拉《梁祝》……

不只是中國電影的配樂而已 林昭亮笑道,年輕的時候喜歡《梁祝》,覺得這首 曲子很像中國電影的配樂,當時中國很多小提琴家 都拉《梁祝》,所以也不認為自己特別需要學習《梁 祝》。但是當他了解《梁祝》背後的故事之後,他 對《梁祝》的愛意便愈來愈濃。 是誰告訴林昭亮《梁祝》背後的故事?原來是小提 琴家俞麗拿,她是《梁祝》這首曲子詮釋最具權威 的小提琴家,1959 年的首演即是由她擔綱。俞麗拿 說,當年中央政府認為音樂家必須下鄉演奏服務, 但大家聽不太懂西方古典音樂,於是就找了陳鋼和 何占豪兩位作曲家,指定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中國題 材來寫一首協奏曲。 為什麼要找兩位作曲家?因為何占 豪雖然對戲劇音樂很有研究,但 是不懂西方樂團的配器和曲式的 架構,而受過西方作曲訓練的陳 鋼, 恰 好 可 以 彌 補 這 部 份 的 不 足。曲子完成之後,他們到上海 音樂學院來找演奏者,俞麗拿說, 她當時還是學生,就被 指定去演出,驚 訝的是觀眾反 應 相 當 熱 烈,

©SophieZhai

8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她就錄了音,沒想到後來大家會說這是最有權威的 版本。因為《梁祝》越來越受歡迎,所以她就不斷 的演奏這首曲子。

為了《梁祝》曾向胡琴大師黃安源請益 林昭亮認為,以西樂的方式拉《梁祝》雖然蠻好聽 的,但是缺乏了味道。若是跟國樂團合演的話,更 要把旋律拉的像二胡那樣才好聽!中國的樂器滑音 跟西方樂器滑音非常不一樣。 他記得第一次和北市國演出《梁祝》之前,恰好有 機會和香港中樂團首席黃安源碰面,他聽過黃安源 胡琴版本的《梁祝》,所以把握機會向大師請益。 林昭亮把琴帶到他家去,很客氣的問:「老師你可 不可以指導我一下中國樂器滑音上面的處理?如果 用《梁祝》來演出的話,你可以拉旋律給我聽嗎?」 那一晚,林昭亮學了很多。「跟黃安源這種大師學 習之後,腦袋裡面開始有概念,再演奏其他中國現 代的其他作品時,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因為你增 加了很多的演奏技巧。」

珍惜和國樂團演出《梁祝》的機會 3 年前,林昭亮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合作夏令營時, 曾邀請俞麗拿擔任指導老師,她為學生們說了一個 生動的《梁祝》故事,還把樂曲的創作跟歷史都講 了出來,甚至把琴拿出來做示範,一邊講一邊拉, 林昭亮特別請人錄了下來。「我這幾年下來越來越 喜歡《梁祝》,也是受到俞老師的影響,她把這個 曲子講活了!」 此次應北市國鄭立彬團長之邀,演出「神鵰俠侶— 林昭亮 &TCO」,恰好在耶誕節前夕。林昭亮說, 通常自己在耶誕節是絕對不會安排演奏的,但是他 很珍惜和國樂團合作《梁祝》的機會,所以就特別 飛來臺灣演出一場,也和北市國再續十多年來的琴 緣。「還好有時差,演完飛回去還來得及送禮物給 老婆和女兒。」林昭亮說完又笑了。


舞台焦點

LIN Cho-Liang: “I Should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Butterfly Lovers Earlier!”

I

” did not begin play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until very late and therefore fell in love with it very late!” LIN Cho-Liang, a Taiwanese violinist residing in the USA, recalled his collaboration with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TCO) in perform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more than 10 years ago when WANG Chen-Ping still served as the director. It’s hard to imagine that it was his first time……

Not Just the Music Score for a Chinese Film With a smile on his face, LIN said that he felt The Butterfly Lovers sounded like a music score for a Chinese film when he was young, and as many Chinese violinists had played it, he didn’t consider it necessary to make an effort to learn it. However, the more he gets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behind The Butterfly Lovers, the more he loves it. Who told him the story behind The Butterfly Lovers then? The answer is YU Lina, the violinist who played The Butterfly Lovers at its premiere in 1959 and has since then been hailed a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YU said that CHEN Gang and Ho Zhanhao were designated to compose a concerto based on a popular theme in China for the grassroots people at that time. 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piece, they searched for a performer in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YU Lina, who was then still a student, was selected. Surprisingly, her performance was well received by the people and her recording has thus been claimed a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version of The Butterfly Lovers.

Consulting Huqin Master HUANG Anyuan for Perform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LIN Cho-Liang holds that it seems to lack a unique taste to play The Butterfly Lovers purely with western methods. If playing with a Chinese orchestra, in particular, it would be the best

©SophieZhai

to present the music rhythms similar to Erhu! After all, the portamento in Chinese music instrument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western ones. He remembered that before play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with TCO for the first time, he had a chance to consult Huang Anyuan, then the principal of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LIN brought his violin to HUANG’s house and asked for advice in dealing the portamento with Chinese music instruments as well as in interpreting the work with Erhu. That night, LIN learned a lot.

Cherishing the Opportunity of Play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with a Chinese Orchestra Now, at the invitation of TCO Director CHENG Li-pin, he will perform in the concert of “The Romance of the Condor Heroes—LIN Cho-Liang & TCO” on the Christmas Eve. LIN said that he normally wouldn’t schedule any performance during the Christmas holiday, but he cherishes the opportunity of playing The Butterfly Lovers with a Chinese orchestra so much that he is willing to fly back to Taiwan for the concert and resume the collaboration with TCO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Fortunately, there is time difference and I can still make it to hand out gifts to my wife and daughter after the concert,” he said and laughed again.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9

Spotlight

By LU Chia-Chen Photo courtesy of the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國樂人物

王正平的琵琶與北市國情緣 文/郭士榛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國樂團

People

2018

年 1 月,是臺北市立國樂團前團長 逝世五周年,北市國特別邀請和他 情誼深厚的臺灣笛王陳中申策劃兩場專場音樂 會,精選他生平創作的國樂合奏曲、舞劇組曲等 代表作再現舞台,緬懷他與樂團的情緣與琴緣。 陳中申表示,王正平生前創作過許多琵琶、柳琴獨 奏曲及佛曲,這場音樂會特別精選多首代表作品, 並邀請了他的得意門生登臺共同詮釋,其中由男中 音巫白玉璽演唱的《彈劍歌》是 1973 年王正平最 早創作的一首曲子;而由張杏月演唱的《遊子的思 念》,則是他最後的佛曲創作。透過這兩場音樂會, 讓我們一起回味並感受他的國樂美學思想。

王正平與陳中申的同事情誼 回想和王正平的情誼,「如果說十年修得同船渡, 我與王團長的同船、同車、同機、同事、同臺,甚 至出國時克難住宿時同床,兩人可說是百年、千年 的緣份。」1978 年,不是音樂科班背景的陳中申, 隻身來到臺北參加中廣國樂團主辦的比賽,獲第三 名,比賽結束後,一位穿著牛仔褲、留長髮,還抽 菸的年輕人來找他,原來是當時臺灣首屈一指的中 廣國樂團指揮王正平,他想延攬陳中申進中廣國樂 團,當時陳中申在新竹任教,路途遙遠,至使和中 廣國樂團無緣。 「當時的王正平才 20 多歲,在國樂界即已聲名大 噪。1977 年我在基隆服兵役,曾在國父紀念館聽 了王正平指揮中廣國樂團的演出,印像深刻的是 《鑼鼓操》一首很有創意的國樂合奏曲。我一直 認為王正平是臺灣國樂創新、進步的強大力量。」 陳中申說。 1991 年王正平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1992 年 陳中申於王正平團長任內接任北市國樂團副指揮、 正指揮,與王正平團長共事至 2004 年。陳中申回 憶「王團長溫文儒雅,寬以待人,在他團長任內從 沒見他大聲罵過人,若團員犯錯一定是私下規勸, 因而他離開團員 5 年了,大家仍思念他。」陳 中申認為,王團長在幾個國樂環境轉折之際, 都扮演重要角色,厥功甚偉!

王正平的北市國情緣與琵琶貢獻 2012 年,王正平在接受民族音樂學研究 者劉客養訪問時,曾表示團長任內最有 成就感的事,莫過於辛苦取得中山堂場 地經營權,希望將來可以繼續經營下去。 此外,臺北市立國樂團的定期音樂會, 也是他成就感的來源,一百多場的 定期音樂會,不但可以累積團

10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集指揮、作曲及演奏於一身的王正平,晚期則對音 色更為深緻講究,音樂「修心內斂、沉穩深刻,自 在從容。」另外,王正平提出琵琶手姿美學,以琵 琶表現古琴音韻及意境,並研創十餘種新指法,不 斷拓展琵琶的表現力。王正平的傳統琵琶曲目演奏 深蘊中國美學哲學精神,而對於現代在前衛作品的 詮釋更有其獨到的見解。

一生對於國樂的推廣不遺餘力 王正平於 1948 年出生於杭州,琵琶師承香港呂培 原,移居臺灣後,在 1968 年獲全國音樂比賽琵琶 獨奏冠軍,時正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並參加臺

他曾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亞洲最傑出藝人獎」殊 榮,不只擅長演奏琵琶、指揮樂團,更為國樂團創 作諸多樂曲。為了促進國樂團的多元發展,還推出 新編京劇、為現代民族舞劇作曲、指揮黃梅調音樂 劇等;晚年還將佛教音樂引入音樂廳,推向世界。 其一生對於國樂的推廣與貢獻不遺餘力。 2013 年 2 月 21 日,王正平中風病逝於臺北,享年 65 歲。陳中申指出,王正平的音樂中有著中國的人 文思想,他常說:「演奏樂器不能有征服樂器的想 法,而是要融入樂器,人器合一,音樂才會好聽。」 這種音樂家的風範深深影響陳中申,至今不能忘。

妙指禪心琵琶王—王正平的琵琶及禪悟世界 時間:2018 年 01 月 12 日(五)19:3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

文思揮就管弦章—王正平與北市國的情緣 時間:2018 年 01 月 13 日(六)19: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11

People

而提起臺灣琵琶的發展,王正平更佔有一席重要地 位。他是第一位演奏現代樂派琵琶作品的演奏家, 尤其他的「下出輪」演奏指法,更是琵琶界一絕。 同時關照到鋼弦琵琶與絲弦琵琶情致風格之不同, 並以「曲由指轉,指由心轉,意境自在不言中」, 開創出全新一套演奏美學,奠定一代琵琶宗師地位。 這次音樂會特別邀請琵琶演奏鍾佩玲演奏王正平 1996 年作品《天祭》,陳中申表示,鍾佩玲的琵琶 啟蒙於王正平,直接接受他「下出輪」演奏指法教 學,可以完整呈現王正平的演奏技巧。除此之外, 他的得意門生:紀永濱、沈冬、顧寶文等,也都是 優秀的琵琶演奏家。

灣大學薰風國樂社,在琵琶演奏、大學樂團演出與 推展等方面展現能量。1970 年任「中國樂刊」社社 長,在國樂學術方面提供了一片便於有心人耕耘的 平臺。晚年潛心佛教,致力以樂音宣揚佛法,擔任 「佛光山人間音緣梵樂團」音樂總監,同時將佛教 音樂由叢林帶入社會,提倡梵音演唱,推動佛樂之 現代化發展。

國樂人物

員的演奏資歷,也豐富了北市國的錄影資料。1979 至 1984 年期間,他大量引進中國大陸、香港作品, 當時大陸著名的演奏家,幾乎都來過了。


樂透新鮮事

旅人 III ―榮耀 明日之星與笛樂公主的閃亮相會

Music Fun

文/盧家珍、潘雅君 圖片提供/張宇安、吳佳蓁

於 征 戰 國 際 樂 壇 的 音 樂 家 而 言, 為 家 鄉 的 樂迷們演奏,是另一種溫暖的成就。

31 歲臺灣青年指揮張宇安,2016 年拿下羅馬尼亞 第 7 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這是他的第 一個國際大賽首獎,也為他的指揮之途奠下了基 礎。從一個非音樂班出身的國樂人,到現在成為西 樂指揮明日之星,張宇安的拿獎的確鼓動人心。12

月,北市國特別邀請他回到熟悉的國樂領域,與參 與華樂圈大小戰役屢獲佳績的竹笛演奏家吳佳蓁合 作,指揮一場專屬的音樂會。

從曲目中呈現自己的詮釋與想法 張宇安表示,對於這場音樂會,他非常感謝鄭立彬 團長一開始就給予極大的發揮空間,讓他全權掌握 自己的節目安排。音樂會將演出的曲目都是他自小 喜愛的作品,而且隨著高中、大學、研究所、出國, 每個人生階段的聆聽都有不同的感受,更累積了很 多屬於自己的詮釋和想法。 曲目的整體安排上,他花了很大的心思。音樂會以 熱烈的《慶典序曲》開場、充滿幻想的《童年的回 憶》鋪陳、再以《飛歌》作 上半場的壓軸好戲:下 半場先介紹國內較少演出的《牧放圖》以及世界首 演臺灣作曲家余忠元的全新創作《緣》,最後再用 自己的理解向聽眾道來《幻想曲─秦 • 兵馬俑》 的悲劇故事。 張宇安以《幻想曲─秦 • 兵馬俑》為例,作曲家 其實用了各種手法表達許多具象化的心理描寫。從 一開始,這就已經是一支厭戰的、只想歸鄉與親人 團聚的軍隊。秦兵行軍的腳步聲聽似整齊威武、實 則沈重蹣跚,與之後秦皇巡視時窮兵黷武的心態相 映照,更是將聽者丟入一個格外諷刺和異樣的情景 之中。也因此才有了第二段這些在深夜守哨的士兵 們想唱鄉歌卻又不敢唱出聲的壓抑心境,以及征人 思婦在夢中無言以對的愁苦相思。第三段的鑼聲打 破半夢半醒的氛圍,新的一天到來,在清晨的霧中 軍隊慌亂的整隊、啟程,而唯一不變的竟然是秦皇

笛藝精湛加上可愛大方的舞台魅力,使吳佳蓁成為最亮眼的新星。

12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笛樂公主演出《飛歌》協奏曲 而此次應邀擔任協奏的笛子青年演奏家吳佳蓁,8 年前是臺北教育大學中國笛的術科榜首,也以笛獲 選為臺中「我也要現」藝文活動代言人。她曾獲得 對岸文化部三大獎之一的「文華藝術院校獎」音樂 院組銀牌,這是臺灣首次獲此大獎,雖然已有日、 韓、星等地學生參賽,歷屆都是中國各省的音樂院 高手為主,當時有 2000 多人角逐,吳佳蓁從 80 多 位選手脫穎而出。

《旅人 III ―榮耀》 時間:12 月 16 日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她每天練習超過 5 小時,笛藝精湛加上可愛大方的 舞台魅力,是臺中曉明女中該屆音樂班唯一國樂 生,音樂比賽表現優異,成了選秀節目嬌客。後來 單槍匹馬征戰華樂圈獲獎豐碩,包括新加坡亞洲明 日之星器樂大賽冠軍、臺灣中華國樂學會器樂大賽 成人組冠軍、臺北民族器樂大賽第二名(臺灣史上 首位獲 人,因為皆是對岸得獎)等。「笛子天才」、 「臺灣笛子公主」、「海峽百靈」、「亞洲笛后」 等許多稱號開始伴隨她在音樂之路上成長。 甫獲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樂器演奏碩士的她,考上現 代作曲理論與技法博士班,除了笛子、鋼琴外,也 擅長簫、巴烏、葫蘆絲、口笛、壎、排笛等。積極 演奏新創作。這次參與「旅人 lll—榮耀」所演出的 《飛歌》協奏曲,是大陸當代培養出的首位作曲博 士唐建平所作,傳統中華文化融合世界藝術,吳佳 蓁認為:「《飛歌》是雲貴高原苗族的音樂,加入 了彝族海菜腔等多種民歌,經過現代作曲處理,有 少數民族音樂浪漫神韻,又具新意。」

從一個非音樂班出身的國樂人,到現在成為西樂指揮明日之星, 張宇安的獲獎,鼓動人心。

SILK ROAD ︱ October 2017

13

Music Fun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這首晚唐 詩人陳陶的詩句,張宇安默默寫在《幻想曲─秦 • 兵馬俑》的總譜底頁上。

這些年,吳佳蓁馬不停蹄的在安徽、南京、蘇州、 日本各地跑。除了比賽,一有機會就參加演出,廣 伸觸角;曾開了民樂界先例,舉辦了全場由交響樂 團伴奏的笛子獨奏會,改編《卡巴列夫斯基- C 大 調小提琴協奏曲》成笛子版首演,也是第一位在北 京國家大劇院舉辦個人獨奏會的民樂演奏家。 她 說:「年紀漸長,愈能體會認識各方朋友能不侷限 於舒適圈,也了解不斷跨界學習,才能懂得更多。」

樂透新鮮事

巡兵時鼓吹隊伍一貫的恣意喧囂。寒風襲來、大雪 紛飛,這段路他們已經走了兩千年,歷史將他們化 成了一座座兵馬俑,然而他們卻仍然在走,至今還 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國樂扎根

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專學生國樂團 —— 臺大薰風國樂團

Education

文、圖片提供/萬智懿(音樂工作者)

1953 年「薰風」社員大合照 前坐正中央為指導老師孫培章先生。孫先生的右方為韓隆華,左方為黃願鈿。後排立者左起郭昭毅、歐陽斌若、劉行恭、林沛宇、沈美昌、朱譜祥、高亦涵、吳營灼、 吳持德、陶基強。後排右起第一位吳伯倫,第二位崔天宇,第四位劉光煒、第三與五位名字不詳。( 圖片提供:高亦涵 )

(2017)年 3 月,臺大薰風國樂團(簡稱「薰 風」)再度榮膺大專團體 B 組國樂合奏特優 第一名,時距 1952 年 3 月 26 日創團之日,已屆 65 週年,可說是臺灣歷史最悠久、最績優的大專學生 國樂社團,其健全的管理制度及規模,儼然為學生 國樂團發展之典範。

臺大薰風國樂團原名「薰風國樂社」,1973 年更 名為「臺大國樂團」,2000 年以「臺大薰風國樂 團」申請立案為演藝團體。「薰風」之國樂發展歷 程,與臺灣現代國樂之發展環環相扣,無論從社團 活動、社會參與、或是社員成就各方面而言,「薰 風」的確是臺灣音樂史上影響深遠、卓有貢獻的校 園音樂性社團。「薰風」的國樂菁英在各個年代中 逐步推動了臺灣的專業音樂教育和演奏、創作等領 14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域的發展,無論在演奏及樂曲創作、學術的建樹、 國樂的教學與推廣、國內及海外國樂團的延伸發展 等等,都貢獻良多。

草創期(1952–1960)—以演出為主軸 草創期之「薰風」承繼中廣國樂團傳入的現代國樂, 推廣活動以演出為主,而「薰風」並未囿限於校園 內,它以學生團體之姿,涉獵許多具有國際觀瞻的 演出,成為極具代表性的演出團體,也奠定良好的 社團發展基礎。參加校外活動如:協助大鵬國樂隊 演出歌劇《西施》、慶祝總統華誕祝壽晚會、中美 學生交誼晚會、三軍球場中美青年大聚會、鳳山勞 軍、救國團前線勞軍、臺北軍中電台播音等。創社 社員高亦涵與林沛宇在校期間,先後受邀參加當時


國樂扎根 Education

1952 年薰風於中山堂參加校慶演出,前排左一拉二胡者為林沛宇。 (圖片提供:高亦涵)

最專業的中廣國樂團;林沛宇更成為中廣公司附設 作曲室,四位作曲專員之一,對早期的現代國樂饒 富影響力。

發展期(1961–1972)—演奏與學術並重 1959 年,林沛宇返校指導「薰風」,加上 1960 年 代多位社長的擘劃,社務逐漸繁榮,1972 年「薰風」 首次獲得臺灣區音樂比賽大學院校團體組國樂合奏 冠軍,也再次將「薰風」推上另一個高峰。此時期 之發展包括:器樂教學由學長姐傳承;自寫自編自 印教材;練習及演出均由學生指揮;開設國樂理論 與作曲課程、唱片欣賞會;出版薰風社訊刊物;舉 辦大型巡迴演出活動、中國樂器展覽會、音樂講座、 薰風圖書館等活動。 「薰風」對「學術」定位在三方面:國樂的理論與 精神等方面的探討,樂器演奏與教學的研究,以及 社團精神與去向的思辨。此 時期學術活動的比重增加, 「薰風」參與了兩場備受 矚 目 的 國 樂 盛 會, 一 場 是 1969 年受邀參加由中華國 樂會主辦之「劉天華先生作 品紀念演奏會」演出;另一 場是 1970 年籌辦林沛宇老 師的作品發表會。

1965 年 10 月 30 日之薰風國樂社用譜第 二輯,封面設計為陳裕剛。 ( 資料來源:林沛宇收藏,林雪如提供 )

此外,1970 年「薰風」社員和校友們也在同時發行 了《薰風社訊》及《中國樂刊》。前者對內,後者 發行至全國及海外。「薰風」人的學術熱情,由此 可見一斑。篇篇「樂論」內容都值得深究探討。從 《中國樂刊》的創刊和發行的內容可知,「薰風」 的前輩社員深入研究中國音樂,並非僅只涉獵演奏 而已。雖然《中國樂刊》已於 1973 年停刊,但它 的存在讓樂界看到在資源匱乏的年代,「薰風」社 員們為了中國音樂,義務奉獻,勞心勞力,他們的 精神著實令人感佩。 1971 年「薰風」社員們走出了校園,在校外組成「大 學樂團」,積極創作,開創樂曲新風格,演出了臺 灣首場售票音樂會,並發行兩張唱片。在那校園民 歌初唱的年代,「薰風」也為校園國樂發出了新聲。 這個時期的「薰風」社友們,畢業後更積極投身於 國樂,後來在大專音樂科系任教的包括陳裕剛、王 正平、林谷芳、陳端安等人,他們在學術研究、音 樂創作、樂團指揮、藝術理論、個人演奏上,屢屢 做出貢獻,功績不可言喻。

茁壯期(1973–1979)—臺大最大社團 延續了 1950 至 1970 年代前期先鋒們的開創與發展, 「薰風」有了更加穩定的成長與擴張。1973 年初獲 頒「臺大國樂團」的榮譽頭銜,成為代表臺大的重 要社團之一,從此肩負弘揚校譽之責,在學術與演 奏上亦更有所展。 「薰風」的刊物也更多元,除了單張版的《薰風簡 訊》外,另有整本的《薰風》刊物,加上過去留言 簿發展成的「日記本」,溝通管道多元。樂團以各 種活動吸引同學投入社團,由於樂團用心的拓展經 營,入社成員也成長了一倍以上,1978 年時「薰風」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15


國樂扎根 Education

已成為臺大最大的社團,曾創下樂團人數六百人的 紀錄。此時期的活動增加了:寒暑假巡迴演出、每 年年底期末公演、教學班成果展、迎新郊遊、新生 觀摩會、寒訓、慶生會、球賽、國樂週活動等。其 中國樂週活動包含了靜態的樂器展、樂譜書籍唱片 展、座談會及音樂講座。 茁壯期的「薰風」,人才匯聚,新曲創作亦增加 許多。音樂講座已非學生擔任主講,改由校友或 校外專業人士擔任,如:呂培原、莊本立、李鎮東、 董榕森、鄭思森、林沛宇、陳裕剛、陳勝田等。

獎牌及教育部大專院校社團評鑑優等,北區大專團 體組國樂合奏比賽亦多次獲得第一名殊榮。然因臺 灣職業樂團及專業學校逐漸發展成熟,「薰風」推 廣國樂的重心也悄然改變,增加了多場社區型的表 演及十幾所中小學的國樂教育推廣演出,甚至在校 外開設樂器的研習班。暑假的巡迴亦發展至海外的 交流,曾多次赴大陸、港澳東南亞、美國等地表演。 此外,音樂講座由「大師講座」取代,尤其兩岸展 開交流後,「薰風」聘請多位大陸演奏家來校演講, 如:劉文金、俞遜發、閔惠芬、宋飛、姜克美、宋 士芳等,另有「人物專訪」,如許常惠、盧亮輝、 瞿春泉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成熟期(1980– 迄今)—海外演出及社區中 小學國樂藝術教育推廣

海外的薰風—開枝散葉極具影響力

1980 年以後,「薰風」多次獲得臺大頒發績優社團

由於「薰風」社員出國深造的比例非常高,因此

薰風點將錄

沛宇作風低調,陳裕剛主動為其籌劃 1970 年的作品 發表會。1992 年林沛宇逝世一週年的紀念音樂會, 由王正平及陳裕剛擔任指揮,陳裕剛還特別改編樂

大薰風國樂團社員眾多,其間不乏許多國樂

曲《綠遍江南故人情》來紀念這位良師益友,兩人

界的重要人物,有關「薰風」社員的藝術生

友好的情誼不言可喻。

命回顧,從草創期、發展期、茁壯期及成熟期各 擇一代表人物,讓我們得以一窺其風範。

林沛宇為「薰風」立下良好的典範,如:教學採師 徒制,即學長姐的「教學班」、自編教材、創作樂曲、

◎開創作風氣之先—林沛宇

由學生擔任指揮等。其創作豐富高 達 130 首,影響全臺,對早期國樂

林 沛 宇(1925-1991) 就 讀 臺 大 四

的發展貢獻良多,其中流傳最廣,

年級時,即經常為孫培章代課指導

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曲目有《柳暗花

「薰風」,1959 年孫培章正式請辭

明》、《迎春曲》等,其後創作的

薰風社團指導工作,即由其接任。

薰風人包括陳裕剛、王正平、陳端

林沛宇利用公餘時間擔任「薰風」

安、周鳳丹、黃得瑞、劉宛然、陳

社團指導老師長達 32 年,且常將

鵬飛、李錫堤、江孝祥、張華克、

社團指導費用捐贈「薰風」。

陳開憲、陳勤南等,亦受其薰陶及 鼓勵,其中陳端安、張華克、陳勤

陳裕剛曾以「認真、熱心、公正、

南至今仍持續樂曲創作中。

細心、謙虛、寬大」六大特點形容 林沛宇,雖然年長陳裕剛 20 歲,但

◎國樂學術之領航者—陳裕剛

兩人相濡以沫,始終維持友好情誼。 1967 年兩人曾共創薰風校友會;陳 裕剛辦《中國樂刊》雜誌時稿源有 限,林沛宇每期投稿支持;由於林

16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1963 年進入臺大電機系的陳裕剛 《中國樂刊》三位社長,左起王正平、陳裕剛與陳 仲桐, 1973 年攝於巴西。(圖片提供:陳仲桐)

(1945-2014), 見 證 了「 薰 風 」 的發展期與茁壯期。33 歲即擔任藝


國樂扎根 Education

「薰風」不僅在臺灣推廣國樂極有影 響力,在海外亦然。創社元老高亦涵 1961 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物 理博士時,在紐約成立了中國民族樂 團(Th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of New York),成立至今超過 50 年, 是全美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樂 團體之一。洛城的「國樂愛樂雅集」 現由香港琵琶名家呂培原主持,薰風 社友楊德書是主要支柱。薰風元老張 爾協在美國曾數度參與「中華國樂團」演出國慶慶 祝晚會,2003 年更贊助臺大「薰風」國樂團至美國 演出。

2012 年 10 月 20 日「薰風」60 週年家族合影 (資料來源:臺大薰風校友國樂團聯誼會 Facebook)

2017 年 11 月 11 日,薰風校友國樂團與在校生連袂 演出,當日多位薰風人由海外歸國參與,對大家來

說,「薰風」就像個大家庭,「國樂」始終維繫著 他們對家的感情,誠如高亦涵所言:「息干戈,崇 禮教,猶如溫暖的南風,帶給社會一片祥和之氣」 這就是薰風的精神!

專國樂科科主任的他,在臺灣國樂界是深具影響力

團體,共舉行過 4 場音樂會,1972 年亦曾灌錄過《春

的前輩級人物,而其對臺灣國樂的發展貢獻卓越,

江花月夜》與《瀟湘夜雨》兩張唱片。

更是有目共睹。 當時彼岸的大陸正發生一場文化浩劫,而在臺灣的 陳裕剛廣結善緣、蓄積人脈,得樂界關鍵助力,裨

青年可盡展自由之聲,創作新曲,這是臺灣國樂發

益「薰風」發展。對外聯繫廣泛積極、發揮薰風的

展史上很重要的里程碑,堪具時代意義。雖然「大

實質影響力。無論為「薰風」第一次樂器展活動商

學樂團」活動不過 3 年有餘,但是擔任《中國樂刊》

借樂器,或成立薰風校友會組織、籌畫林沛宇老師

社長及《大學樂團》團長的經歷,鍛鍊了王正平在

作品的發表會、出版《中國樂刊》,他都是重要的

行政庶務上之能力,對於日後掌理臺北市立國樂團

核心人物,可稱其為「薰風」學術開路先鋒。

裨有助益,也對臺灣國樂朝向專業發展做出重要的 貢獻。

◎專業國樂團的舵手—王正平 ◎國樂小巨人—陳志昇 王正平(1948-2013)是「薰風」茁壯期的代表人物, 他集演奏、創作、指揮、行政能力於一身,是全能

1998 年的指揮陳志昇,於 2000 年 10 月在校外組

型的人才。在他的帶領下,「薰風」得到第一座大

成「小巨人絲竹樂團」,經營不過 10 餘年,在兩岸

專團體組國樂合奏冠軍獎盃。尤值一提的是,尚在

間已發展為極受矚目之新生代國樂團,極具專業水

大學時期就讀的王正平,曾在 1971 年組織過一個校

準,可視為成熟期「薰風」的延伸發展。

外樂團—「大學樂團」。 陳志昇在臺大由大學部讀到博士,十餘年來在「薰 「大學樂團」由校園跨越到社會階層,讓畢業的「薰

風」除了校內的演出外,主要發展的就是社區表演

風」社員及校外愛好國樂的大學生都能參與,一起

及中、小學國樂藝術教育推廣。因此他經營「小巨

實踐理想中的中國音樂,胸襟與格局皆具氣魄,是

人絲竹樂團」,秉持的就是薰風國樂的初衷,每年

將國樂由校內推廣到校外之典範。在 1971 至 1974

近百場的演出,有一半都與國樂藝術教育推廣有關,

年間,「大學樂團」是臺灣第一個演出售票的國樂

陳志昇說:「這就是薰風服務精神的承續與發揚。」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17


愛樂新勢力

臥虎藏龍 TCO 附設教師國樂團 學霸大集合!

New Power

文/潘雅君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教師國樂團

會!」大概是天下老師從學生口中獲得的 最甜美的回應,而「我教您」則更令夫子 們 欣 慰, 因 為 孺 子 不 僅 舉 一 反 三, 還 能 立 馬 回 饋。TCO 附 設 教 師 團 指 揮 李 庭 耀 最 能 體 會 箇 中 滋味,因為學生表現太感人了,他還為了跳關東 秧歌「演很大」裝昏倒在舞臺上,嗩吶獨奏的女 團員竟也做勢要人工呼吸。嚇醒後,李老師重回 指揮臺,得到 3 張好寶寶貼紙,戲劇效果極佳。

亦師亦友的團員 從師公輩到新血輪 李庭耀說:「教師團成立 16 年,擔任指揮的時間 超過三分之一,和團員們早已亦師亦友。」這些來 自各級學校的 70 多位老師,有的在職,有的退休, 為了學習喜愛的國樂,每週共聚在 TCO 排練,新 竹不算遠,彰化、嘉義也沒關係。資深團員有來自 「中廣國樂團」的李達光和「第一商標樂團」的賀 淑玲,也有剛從大學畢業的新血。「大家都很認真, 很少人請假,許多團員還會自行提早半小時到團練 習。」李庭耀認為,勤學是這些「老師學生」的基 本美德,而更令他感佩的是源源不斷的學習力,並 且勇於挑戰高難度的曲目。 自近年的定期音樂會主題就能看出端倪:2016 年 《嬉戲》的曲目是各地方戲曲、2015 年《聲琴.

18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女人》為膾炙人口的國臺語老歌、2014 年《四城 相識》則滙集兩岸四地 ( 包括澳門 ) 的招牌曲、同 年七月與彰化市立國樂團同臺演出《鄉音傳情》, 今年 9 月又與年資接近的新竹縣立國樂團共奏雙 城樂《師竹相合》,每次音樂會都有令人驚喜的 主題呈現。 這群老師裏臥虎藏龍,除了人格學養外,更是多 才多藝,網路上現還流傳著 2012 年《鐸聲十載傳 響百年》預告片,製作人黃雅農以小學考卷作答 方式介紹曲目,令人莞爾,她就是演奏《關東秧 歌》的嗩吶獨奏。團內另一位嗩吶紀翔和則是工 學博士,專職研究汽車。而曾任職師院附小的徐 麗慧是教師團參與北市文化局「文化就在巷子裡」 社區演出的萬用主持人,因為她從訓導等各科主 任到特教班都帶過,口條好是當然,無論觀眾是 小朋友或阿公阿嬤,都能逗得大家笑呵呵。

低調中見真章 京劇、秧歌、水墨都行 李庭耀和他們討論每年音樂會主題時,都會被這 些平日低調的老師嚇一跳,「要什麼,有什麼。」 他笑著說,連去年想表演東北扭秧歌,馬上就有


愛樂新勢力

一位周敏舉手表示學過可以教其他團員。到演出 時,本來有 6 位舞者,舞臺塞不下,才改由 3 位 代表上臺;雙手齊發、紅巾飛揚,踩著鑼鼓點用 力甩頭扭腰,真的不輸專業。

但是和這群「謙虛的學霸」一起工作,李庭耀也 不是沒有壓力。團員中,已退休的賀淑玲曾一手 創立東門國小國樂團,張淑芬自組「貞弦樂坊」、 考取街頭藝人執照。年輕一輩也不遑多讓,有的 在大學任教,有的放棄中研院的職位轉任職業演 奏者,都很優秀。最令李老師感到「壓力」的是, 團員們總愛裝小賣萌,尤其近年懷舊風起,每次 要演出老歌、老電影配樂時,「資深」團員個個 耍賴回他說:「我們沒聽過」,令李庭耀又好氣

New Power

另外一首曲子《戲彩》中需要扮演虞姬演唱京劇 《霸王別姬》中的「南梆子」,同時又能轉為美 聲女高音,通常此曲演出會邀請二位分別演唱不 同的唱腔,打擊組組長方姳人自告奮勇要嘗試一 人唱二種聲腔,曾就讀復興劇校(現國立台灣戲 曲學院)專攻青衣花旦,扮相宜古宜今的她,為 了十二月的演出,特地回劇校重溫 16 年前「坐科」 時光,5 月開始「練功」;除了護嗓、忌口、留長 髮方便梳化外,更請老同學幫忙,把她那「有點 奇怪的」顧派腔,調整成「比四不像好一點的」 梅派腔。其實,李庭耀自小通曉戲曲,可謂是個 行家,對她能將聲線拉到虞姬的梅派高音又轉為 美聲唱腔,從不相信到讚歎驚豔,直說:「這些 老師真是才華洋溢,不負眾望」。

2016 年《嬉戲》音樂會,團員豁出去大跳東北扭秧歌

又好笑。或許就是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教師團才 能年年滿座,年年有驚喜。 今年的年度音樂會《花前樂夜》,教師團計劃琴、 棋、書、畫齊發。團內本來就有二位書畫名家。 笛子團員姜美蓉自國北師畢業後任教於國小美術 班,又赴臺藝大研究所深造,除此之外她還有一 副好歌喉,這回她除了提供擅長的水鴨嬉戲圖和 牡丹花圖外,還會演唱《一剪梅》的主題曲。另 一位揚琴團員張淑芬的水墨畫曾入選國父紀念館 《臺灣女書畫家百家作品集》,這回她專門為音 樂會創作了多幅花鳥水墨畫,配合《幽蘭逢春》、 《四季花神》和《茉莉花》等樂曲以多媒體方式 呈現。還有一個亮點是作曲家吳瑞呈根據 1934 年 的無聲黑白電影《一剪梅》創作配樂,並邀請老 電視演員吳世雄老師擔任引言人,搭配電影和配 樂讓觀眾重溫三零年代的電影氛圍。李庭耀驕傲 的表示,這埸音樂會一定精彩可期。

花前樂夜—TCO 教師國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12 月 23 日(六)19:30 演出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19


歲末年終最新出版訊息 TCO

TCO 歲末年終最新出版訊息 《瘋 ‧ 原祭》CD 專輯 帶你神遊 9 族 作曲家李哲藝以 9 個族群的傳統歌謠為藍本,以國樂創作了長達 60 分鐘的大型合唱《瘋 ‧ 原祭》,由臺北市立國樂團(TCO)團長鄭 立彬指揮,並於 2017 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隆重登場!為 了讓演出更貼近原住民音樂本質,此次演出除了兩位原住民實力派歌 手舞思愛及徐帆以母語領唱,還結合北市國附設合唱團、臺北愛樂合 唱團、臺北愛樂兒童合唱團、屏東青葉國小合唱團等共同演出。 此張專輯由美術設計高鵬翔操刀,充滿了活潑的原住民色彩。他曾 獲得傳藝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日前甫獲美國獨立音樂獎專輯包 裝設計獎,同時以「字田.活印盒」榮獲日本優良設計獎百選及德 國 iF 大獎。

《李天祿的四個女人》DVD 回味原創閩南語歌劇 TCO 劇院以全新原創閩南語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重新開幕, 也是 2017 年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的壓軸好戲。本劇根據路寒袖〈緣 分既了,悲喜自在―我如何寫李天祿的四個女人〉一文發展而來, 由 TCO 團長鄭立彬親自擘劃,金曲獎得主詩人路寒袖劇本指導, 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譜曲,夫人賴美貞負責劇本創作與填詞,並 邀請國內頂尖製作群及聲樂家們,李天祿的長子陳錫煌也率領他的 布袋戲團一同登台演出。透過這張專輯,大家可再次回味劇中動聽 的詠嘆調,並探看布袋戲大師的 4 段姻緣與虛實人生。

國樂版《臺灣音畫》樂譜 火熱出版 作曲家鮑元愷歷時 12 年創作而成的《臺灣音畫》,以深度采風及 宏觀視角描繪臺灣的風土人文,TCO 特別委託作曲家孫光軍改編成 國樂版本,在指揮鄭立彬的帶領下,以傳統美學及色彩重新詮釋這 部鉅作,以充滿熱情活力及深刻情感演繹這部 8 樂章的大型作品, 並錄製成 CD 專輯出版。 2017 年 8 月,《臺灣音畫》專輯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詮釋獎— 指揮」獎的肯定,12 月更進一步出版樂譜,樂團還特別為《臺灣音 畫》設計了臺灣造型的隨身碟,將樂譜收錄其中,讓這部佳作更加 普及,被更多人演奏。

20

SILK ROAD ︱ December 201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