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
總編輯的話。
這一期的《獨誌》想帶你玩弄眼眸間的捉迷藏, 窺探手術刀劃開皮膜後, 能不能割除前身的不 自信?再以旅人的眼光穿梭在柏林、 台北、東京老城間的新舊象限, 考察都市美學的延展可能。 我分辨美醜的現象學不夠謹慎, 眼光淺薄, 真的看起來就是真的, 假的東西看起來也好真, 唯 有傾聽獨人們對「貌」 的看法, 創造一些好惡判斷的討論空間, 這真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 唯有 確定你的菜是什麼, 廚房才會端出你的天菜。
獨誌理念。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都是孤獨地開始了 一場 追 尋。為自己想 做的事 情而努 力,像 苦 行僧般的舔拭傷痕, 奮鬥的路上充滿著孤獨 感, 也因為如此我們稱之為每個人都是獨人 The Loner。 「 但這卻不是一本孤獨的雜誌, 這是屬於走 在道路上的孤獨者們的雜誌。」 這本雜誌草創之時, 我們也像The Loner 般 覺得是孤獨的一場追尋, 但很快透過眾多朋 友間的大力支援, 一個接著一個的暖意, 我們 認識了很多人!也慢慢的將這本雜誌從雛形 雕塑到現 今的我 們, 雖 不 夠完善,但 這 都是 我們這些"The Loner" 傾注專業與熱情一步 步地完成。
「 The Loner is not alone. 唯有接觸人群, 分享想法, 不停歇的執行, 讓期待發生, 才是 The Loner 的意念。」 如雜誌三個關鍵字一樣, 尋找・獨人・志趣, 我 們想啟發讀者, 在尋找志趣的過程中, 也能有 機會藉獨誌辦的活動, 認識到異領域的人並 有所啟發;再對照自己志趣走向時, 也能有一 位" 在路上" 的人能參照、被鼓舞。對讀者來 說, 尋找・參與・共享也是絕對的主軸;做自己 喜歡的事情, 走自己想走的路, 不被名氣拘限 的獨人們, 《 獨誌 》就是與 你最合拍的傳媒; 喜歡的事做得很認真, 理當分享給這個世界 知道, 因為在這個因網路被消彌界限的世界 裡, 你永遠都有機會被看到。
3
啟動美好的一天並不困難, 我會試著套上亮眼衣著, 走過清潔的巷弄, 去見那些醒目的臉 龐。 難以否認, 我們都好喜歡「看好看的東西」 , 視覺上的愉悅寄託了太多想盼, 而這商業社會有著 太多選擇, 「 外貌」決定我們要不要在新店家的排隊行列裡耗上一小時, 要不要牽起新認識女/ 男孩子的手; 包裝設計靠吸睛、人們相爭曝光, 越好看就越快樂成為簡樸信仰。
那些看不穿的赤裸
外 貌決 定 論
本期主題
?
!
THE LONER NO.02 / NOVEMBER 2016
06
The Loner's View |獨誌觀點| 柏林/台北: 穿梭新舊象限探尋自我樣貌的城 |獨誌觀點| 不悟執迷
14
Just An Idea |觀點| 首先, 請先以貌來取人 |街訪| 是自己的菜嗎?女孩們的裸體午餐 |歌單| 長得好看就是跩?
21 36
The Loner on The Road |專訪| 重度污染 Maxpolu |專訪| 俺俺 灶咖煮呷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活動|能盛興菜市仔 |生活| 各場合適宜的葡萄酒 |旅行| 射殺你的摯友 Shoot your mate
44
The Things to Share |書薦| 快樂地被殺死 |旅行| 東京鐵塔秘境 |食材| 是瓜, 不是芭樂 |影評| 你好, 這是我的未婚妻。
The Loner's View
柏林/台北 穿梭新舊象限探尋自我樣貌的城。 文 : 張仲嫣 / 攝影 : 黃廷宇 ( 台北 ), 張仲嫣 ( 柏林 )/ 編輯 : 余宙
6
「這裡真的是德國首都嗎?」一落地即刻走出機場大門的她, 在長時間茫 然等待計程車卻苦無結果後問著來接機的友人。一輛輛白色賓士沒有 任何規矩, 沒有排隊隊伍, 他們肆意停下, 乘客隨機搶上。 「真的。」朋友好不容易透過專注眼神和前方緩緩駛來的司機大哥接上 線, 確認他朝自己開近時, 轉頭露出促狹笑容回應。
這是柏林, 一個當你搭計程車時會想念台北的城市。 十字路口的車輛呼嘯而過, 誰也不讓誰。紅綠燈上代表等待的紅色小人 遲遲不肯讓 位給 他的綠色夥伴,你等啊、等啊, 突然間, 小綠人出現了! 你踏出愉快的步伐, 一步, 兩步, 三步, 眼前的指示居然瞬間變回紅色。右 手邊再次傳來車輛逼近的聲音, 你顧不得任何優雅, 顧不得風吹亂你 的頭髮, 只得朝前狂奔。
這是柏林, 一個當你過馬路時會想念台北的城市。 「請問, 什麼是Kiba(註一)?」 你看著飲料單上的奇怪名字, 抬頭詢問服務生。 「不知道的話就不要點了, 你可以點你知道的。」 他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轉頭環視人潮滿溢的餐廳。
這也是柏林, 一個當你點餐有疑問時會想念台北的城市。
張仲嫣 生於1989 年的絲絨革命, 來自南國高雄, 畢業於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現居柏林, 正職身份為洪堡大學 研究生。喜歡沙特, 討厭黃瓜。重度中二病患者, 最大的夢想是睡飽卻怎麼也做不到, 常常走在路上因 太過專注思考而摔跤。認為寫字是自我唯一與世界對話的途徑, 期待以不同的文字方式表現社會議 題, 除卻小說的華麗與社論的厚重, 以平淡的手法直入問題核心。只願將人生概括為愛人還有呼吸。著 有實驗性類音樂小說《白搖滾》; 自2016 年開始立志成為寫字的厭世瘟疫少女。
7
The Loner's View
城市的人 們是一面鏡子,他 們反 映了城市的面孔。城市空間與人 群 互 為對 象,共 生,共 存,共同形 塑出只屬於他們的樣子。
8
作為德國首都, 柏林, 將自我的模樣鮮明刻畫, 如 同德國人常語帶戲謔說的: 「 柏林 不是 德國, 柏 林是柏林。」她不是德國任何一個部分, 她是她 自己。 星期天早晨的十字山區 (Kreuzberg)是個例子。 路邊水窪混雜啤酒和尿液的氣味, 或許還有大 麻和魔菇, 誰曉得昨夜狂歡發生了什麼, 也不需 要知曉究竟發生了什麼。路 過的人們臉上沒有 一絲不快神情, 倒在路旁的街友仍鼾聲不斷。接 近正午時分, 太陽放肆照耀整座城, 使陰涼逐漸 回溫, 年輕爸媽推著嬰兒車經過, 準備享受週日 的早午餐;宿醉的人走向早晨也供應酒精的咖 啡廳點杯琴酒幫助甦醒— —或者兩杯吧, 醒著 與醉的不過是同一件事; 同志情侶牽著手快步 跳越過水窪, 像是完成歷史性的創舉般, 在它的 另一側擁吻。這是日常, 專屬柏林的假日。
這樣的不羈, 讓柏林有了 「最適合 藝術家居住的城市」美名。 的 確,自1989 年 秋 季,隔 絕 東 西 兩 側 的 圍 牆 因 為 一 場 誤 會 打 破 交 界,當 夏 波 夫 斯 基 (Schabowski)宣布圍牆解禁「立即生效 」 , 人民 歡 欣 鼓 舞 越 過 牆的另一 頭 的 那 刻 起,彷 如 從 天際 撒 佈了魔 法 粉 塵, 它們緩 緩落下,落 在城 市 街 頭 巷 尾各 個角落,夜 幕 裡閃爍 微 小的光, 低 喃 地,預告柏林的新 生:她 將揹 起 歷史的沉 重行囊 — — 共產、猶太人、貧窮也一同掛 在身 上— —用新生後的步伐, 探索圍牆後面的世界。 於是作為一個 (新生後)二十七歲的都市, 柏林 太 過年輕, 有太多的不成熟, 甚至有些任性,任 性地不將歷史的沉重視為沉重。她無所畏懼, 不 屑於新時代潮流的浮誇造作, 背起過往橫衝直 撞, 大聲自嘲地告訴全世界: 「 怎麼樣, 我就是很 窮,但 我 很 性 感(Berlin ist arm, aber sex y!) !」
客人拿了幾件衣服鞋襪包款來到, 是否交換了 等量的物件離開。
德打扮的衛兵站在崗哨旁等待遊客上前拍照, 同時販售當年穿越邊界所必備的邊界章。偶遇 人潮稀落, 衛兵們便會來回踱步喊著: 「以前你 有錢還不一定蓋得到章, 現在全部給 你只要五 歐!」
每週日的跳蚤市場也有幾分相似道理, 那些房 間裡感覺多餘的衣著傢俱, 搖身變作陌生人身 上的新單品, 抑或陳列家中的新擺設。偶爾遇見 神情肅穆, 穿著涼鞋配白襪的東德爺爺(那樣的 表情, 十之八九出自過去的東 德背景) , 一臉 不 耐地盯著喧囂的市集, 目空往來詢價的客人, 但 當你問起他攤位上源自東德的保險卡、 明信片、 購物袋或是馬克思徽章時, 他會瞬間露出微笑, 像個孩子生動地手舞足蹈, 一一解釋物件身後 的故事:他的童年, 以及只屬於他的東德記憶。
戲 謔。實實 在在地 戲 謔自己與 他人,對 柏林 而 言,似乎比大 都會的樣 貌 來 得坦然。她刻意維 持 教 堂 屋 頂 被 炸 過的坑 洞 ( 註二 ) ,不 掩 飾 過 去東、西 德明顯的界線, 即便是在亞 歷山大 廣 場(A lexanderplatz)那 樣 繁 華 的 觀 光 景 點, 柏 林 也就 大 大 剌 剌的,繼 續 讓 共 產時 期 顏 色 灰暗沈悶的扁平大板 樓一前一後守衛電 視 塔 (Fernsehturm) , 與地面突兀的蜿蜒亮粉紅管線 一起, 圈出遊客拍照的區塊。
她的建築反映了自身的獨立與矛 盾。社會主義餵養了她的過往, 但 是全球化浪潮襲來,狹著資本主 義滲 透 地球, 社會主義早已成為 上一個世代的夢。 可即 便 夢 醒了,夢 境 的 體 驗 仍舊 是 真 實 存 在 (過) 的, 存藏在記憶, 習慣, 抑或潛意識底層。 好比說, 路邊隨處可見的玻璃空瓶, 它們其實有 更好的去處。集中置於垃圾桶會比隨意凌亂地 立在人行道更有文明風範。然而柏林人往往忽 視 街 道上密度 極高橘色桶子,他 們說,這 樣方 便 街友 拿取, 到超市回收 換 錢。丟進垃圾 桶雖 然能讓街景看起來清爽舒適, 但容易使玻璃碎 裂, 不但換不了錢, 還會造成街友受傷。城市的 雜亂就此多了一個浪漫的理由。 又或者是在新克爾恩區 (Neukoelln)的以物易 物店, 金錢在此處沒 有任 何價值。花一個下午 在成山成海的二手物件堆中撈選, 喜歡的要緊 握在手, 當然也可以直接穿上身。沒有人介意中 間的過程究竟佔用多少時間, 他們只在乎最後,
9
同時真實地去消費自己身上每一塊脈絡,局部 的、全面的, 她都不放過。查理崗哨 (Check point Charlie)是最好的代表, 無論晴雨總有兩位東
「舊」與「新」從來只是相對。無論是東德爺爺還 是年輕小 伙, 柏林的人們在舊物中尋找自我的 座標, 定義出自己的樣貌向外展演。從市井容貌 到街頭時尚, 以美學觀點討論, 柏林並不是一個 漂亮的城市。不是。然而在無可避免飛 速變遷 的時代下, 柏林式的舊物保留, 似是某種世代間 的和平共存。過去的可以 新生, 而嶄 新的, 有一 日會跌坐塵埃裡。
The Loner's View 10
在柏林的日子, 我時常想起台北。 特 別是當路 邊 小 吃 只有咖哩 香 腸、沙威瑪和炒麵三種選項, 當相 同食物氣味重複擴充在不同街角 的時候。 那樣的想起並非鄉愁式的懷想, 而是記憶與經 驗的重疊。這兩座城差異極大, 相較於 柏林, 台 北先進太多, 親切太多, 隨時隨處可得的便利商 店,笑容可 掬的店 員。一 切 都 有可見的規 定指 引, 順著指示, 柔順而不張狂。這是台北。乾淨安 全的交通系統, 新的流行, 新的建設, 新的吃食。 什麼都是新的, 每一天, 台北城都明顯地往前邁 出新的步伐;每一天, 知名與不知名的角落亮起 了新的霓虹。好似稍稍落了一拍, 便躲不開後面 湧起的浪, 將被迅速淹沒。 所有資源恰 恰集中在盆地中央, 島嶼各地的人 透 過 不同方式自城門而入, 只為尋求一塊安生 之處, 哪怕零碎狹小。找到了, 也就固著了。離開 或返鄉變成一種充滿勇氣的想像。因為人口密 度過高, 人的單位在台北渺小。小小的城背負超 載的期待, 連帶身處其中的人們超載。如果說柏
林是透過舊物尋求自我定位, 那麼台北, 則是在 不斷擴張的新物中探索被看的可能性。猶如城 中個個搶眼的招牌, 用最誇張的顏色喊著「看我 看我!」最後卻什麼也看不見, 也不被看見。 可是城市不能比較。城市的養成與少女性格的 養成相同, 不同的文化脈絡, 造就不同的城市容 貌。不羈的柏林與精緻的台北, 流動的柏林與固 著的台北, 臭臉的柏林與微笑的台北, 它們都是 延續過往那片深不可見的歷史而生的結果, 並 且僅存於「現在」 的時態。曾經的當下孕育此刻, 而此刻的所有發生都將是歷史母體, 孕育尚未 到來的未來。沒有好或壞的城, 沒有。我們都只 是局部的人, 只用雙瞳可見的單一視角感受身 處此刻所在, 局部地, 探索局部。
至於離開, 就是為了能夠再回去。
11 Kiba, 註一: 取自櫻桃 (Kirsch) 與香蕉 (Banane) 的前兩個字母縮寫, 是綜合此二水果的綜合果汁。 註二: 這裡指得是座落動物園附近的威廉大帝教堂 (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 。 由威廉二世下令建造, 在二次世 界大戰中受損。戰後, 建築師艾爾曼 (Eiermann) 計畫拆除殘骸建造具現代感的新教堂, 然而柏林市民希望保留教堂鐘 樓殘骸。雙方最終達成共識: 保留殘骸, 並在其周圍建造四棟新建築, 讓舊與新合而為一, 成為柏林獨有的警世紀念碑。
12
不悟 執迷。
不是每張面具都需要被揭開。 文:阿楓 / 圖:Raphael Koh / 編輯:張仲嫣
《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中, 想讓世界恢復周代人文光輝的孔 子曾經向老子討教禮儀的問題, 老子在回答他的一段話中, 勸 告了孔子: 「良賈深 藏若虛, 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去子之 驕氣 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 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 已。」 , 大意是要孔子明白用容貌與表現來評論一個人, 對自己 是無益的。後來孔子除了跟弟子們說老子就像龍一樣深不可 測之外, 好像也沒有任何對老子的勸告有半點反省。
荷蘭有位名為Boris 的Youtuber 便實驗過這個 想 法,將 一幅 僅 值10 歐 元、從IK E A 買 來的畫 作放在美術館, 並幫這幅畫的作者煞有介事的 取 名為Ike Andre ws、並為這 幅藝 術畫 擔 任 特 別解說員;大部分的民眾 都願意以自己不同程 度的見識表現出對這幅畫的高見, 甚至有人發 下豪語: 「 如果賣250 萬歐元, 我會買下它。」 , 直 到這位「解說員」拆穿真相, 我們才從眾生或有 哈哈大笑、或有尷尬冷笑並默默走開的反應中, 感受到 「入境隨 俗」是怎麼樣走入「同流 合汙」 的諷刺處境中。 當人沒有辦法直接決定一個個體的價值, 便習 慣 從 個體的出沒 地點與該 個體 和其他 個體的 連結來做對比與聯想, 試圖得出一個正確的解 釋, 於是相貌平庸的男人由於 從賓利轎車走下 車來, 想必不是王公貴族便是商賈豪門, 一位貌 美的女子若與沒這麼美麗的女子走在一起, 必 然顯得出眾, 即使衣著的風格或豐富度不如沒 這 麼美麗的女子, 我們也會自動將一方設定為 如灰姑娘般、樸實中具有細膩美感的光輝, 而另 一方則花枝招展的像棵聖誕樹;馬英九當選那 年許多婦女將 他與競爭對手謝長 廷的相貌一 比, 小杉(王聰明)與小夫(阿福)的對比讓馬英 九在婦女選票上狠狠的打擊了對手, 而甘迺迪 即便在選舉政見辯論 會的內容上慘輸給 政治 老手尼克森, 卻也因為在電視上表現出其台風 與儀表, 徹徹底底的扭轉了整個選情。
The Loner's View
從小我們便知道, 跳跳虎就算有個彈簧尾巴, 木 須其實是隻會說話的守護神, 但他們在小孩以 及成人眼中仍然是頭老虎、是頭龍, 只是在迪士 尼的潤飾下, 變得比較神奇一點。我們並沒有相 信牠們表現的 「價值」改變了我們對他們 「本質」 的看法, 若非我們是看不透我們對這本質的執 迷, 便是我們經常錯估個體的 「價值」 。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便是面相老師們與他 的忠實觀 眾 們了, 電視上常有命理節目解釋一 人面相之好壞, 例如顴骨高者雖可獲權, 但若骨 顯於肉上便難以興起, 並且要配合鼻子豐隆事 業才有起飛的可能, 每當這些「老師」舉例時, 我 們總是會看到某些特定的商界名人上榜, 彷彿 他們的成功並不是靠著在業界開疆闢土, 而是 因為老師說得對。婆婆媽媽們看這節目的意願 高於其他族群, 彷彿並不是真的想認識面相之 學, 而是想從面相老師的口中, 找到自己跟好女 人、美麗女人、有內涵的女人有連結之對比, 這 似乎是件穩賺不賠的生意, 中了便是「你看!我 值得」 的得意樣貌, 不中便是「命理之學, 迷信且 不可盡信」 、 「 算命嘴、胡累累 (註一)」的說詞連 發, 讓同樣在觀看節目的人感到莫名的錯愕感。 縱然閩南語有言「黑杆裝醬油」 ( 註二) , 中國也 有「表 裡 不一」 、 「 徒 有其表 」 、 「 名不副實」 、 「名 過其實」等等試圖表達出不該光憑對人或外物 的皮相信任之成語, 人類仍然沒辦法確定到底 是貴的紅酒香醇, 抑或香醇的紅酒才貴。即便兩 者並不衝突, 但仍有人會執著於一方並為此喋 喋不休, 而端看這偏執於一方的結果便造就了 人類在錯估事物的天賦上, 總是值得玩味的意 趣所在, 也許這也是老子最後離開世間卻不出 世間的真相所在吧— —
13
或者孔子他早就知道了, 不然也不會有「以貌取 人, 失之子羽」這種話被記下來。然而無論 他們 再怎麼想扭轉人們對外表的看法, 我們仍然是 由某種「本質主義」 ( Essentialism)操弄的生物 體; 我們自小就認定, 一件東西之所以「是」那件 東西, 就是內在含有一些不變的本質, 而那件東 西的善惡或價值高低, 要看它的來歷、與誰有關 係, 乃至於誰的手筆。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 西除了自己之外, 就是他人的一切了, 明明分子 結構一樣, 卻因為歷史、文化因素不同, 都是「人 類」卻可以有 「價值」 的不同而產生出對 「高價值」 的執迷, 與「低價值」 的利用與忽略、摒棄。
不是對世事有所悟, 而是只記著這些「是皆無益 於子之身」之事, 不悟了。觀世不笑是痴人, 只要 明白即使人 們依 然對 個體本 質或外 表 有著根 深蒂固卻一點道理也沒有的成見就夠了, 那是 豐富我們生活的根本, 也是人們尋求意義的源 頭所在。
阿楓 1993 年劍鋒金命, 目前就讀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 班, 跟大部分同學一樣苦命的研究生, 本身興趣為研讀道家 經典與思想書籍、談論80-00 年代流行音樂、線上遊戲與 社會評論。旁人總論我是想太多、對人沒這麼熱情又習慣 對熟人任性的人, 優點只有會寫點東西以及還可以騙點好 感的口才; 總認為面對最美好的風景, 只要揮一揮手即可, 故 到現在還是常常被人嘲笑怎麼還這麼魯;本身知道在台文 科沒好出路, 故現在安於被當廢物瞧不起。
Just An Idea
觀點
首先,請以貌來取人
文 : 吳曉涵 / 圖 : Tom Sodoge / 編輯 : 余宙
成為醒目臉孔的一些小
14
Tips
「欸我交女友了。」 「幹~~~正不正?長怎樣?照片看一下啦!」 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典型, 以 貌 取人的一類謬 誤。沒有人在意你新對象的人品素質, 有圖有真 相就是唯一先決條件, 先將「長相」開誠佈公地 秀出來! 先做個輕鬆的定義吧, 以貌取人: 根據外貌來判斷別人的品質和才能。 貌: 面容; 外表的樣子。 單單以" 顏值" 來斷定一個人, 有100% 判斷錯 誤的危險, 尤其是在這個朝夕易容的時代, 五官 模樣能直接以金錢取得, 字義上的改頭換面並 非難 事;固然感謝 科 技 醫 療,提 供 滿 足" 容 貌" 需求的機會, 人們想這麼做的理由難以揣測, 可 以淺顯地一覽無遺, 也能沈重到無法透露給第
三人知情: 享受被眾人迷戀的虛榮、為了更簡單 地度過人生、建立從未有過的自信,種種理由, 老實說出口, 別人也不一定買單。
" 捕 蠅草靠的是氣味,人靠的是 視覺" 美國前 共 和黨 策 略 專 家 羅 傑・艾 利斯(Roger 7 秒 鐘 決定了你 在 別人眼中的形 Ailes)提出: 象。第一印象 建立在 個人經 驗之上, 憑藉 儲 存 在記憶裡的素材, 將所見之物分類給予屬性, 短 短幾秒 鐘就能對於眼前人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可說是完全主觀的評斷, 有些人偏愛笑臉迎人 款, 有些人鍾愛內斂 文藝款……並無普遍法則 可以依循。唯一能確定的是, 長相在第一時間讓 人是否產生好感, 占了絕對優先的地位, 也間接 地導向未來是否平坦順遂, 有著得到更多好處 的可能。
我們不能選擇父母、挑選基因, 出生前都沒簽過 同意書, 這從不是一個公平的分配。當命運仲裁 扣下手上的板機, 射出第一發子彈, 離開母體呱 呱落地的那一刻起, 奔向的道路遠比起跑點重 要。在生命的跑道中, 時時刻刻我們都在選擇, 選擇品味, 選擇個性, 選擇遇見的人, 該 繼續筆 直的往前跑, 抑或轉個彎吧!看似命運, 卻是自己 一手掌握, 和諧或扭曲的人生, 在一次又一次自 我的決定中形塑。
" 噓, 先別開口說話" 以貌取人, 這個" 貌" 指涉的不再只是你的面容, 而是你這個人, 在眾人面前展示的這個人, 一眼 就可以被看到並且辨識的, 這些顯而易見的線 索、無所遁形的氣質。 「 氣的質地」不分好壞, 只 有性質的不同。這全是後天學習養成的, 由內而 外, 即便站著不動, 旁人都可以感受到那股氣是 什麼樣的質感, 就像海賊王裡的霸氣, 身周流動 的人際實感。 楊瀾曾寫過「你必須精緻, 這是女人的尊嚴」 , 你 想變成怎樣的人, 就得先模仿那樣的舉動, 自然 而然也會 進化成那樣的人。請 你記住, 現在你 所做的每件事, 只要是可被看見的, 都代表著你 自己, 也是經由你本人的同意, 展現在世界中, 被 認識被觀察被分析的依據。
你的髮型長短、有沒 有染髮、用什 麼味 道的洗 髮精, 你的穿著風格、偏好的牌子、喜歡的衣料 材質、用什麼香水, 你的身材、有無運動的習慣、 膚色、妝容、平時是否注重保養, 家中傢俱的擺 設、牆壁的顏色、喝咖啡與喝紅酒杯子的差異、 整體營造的氛圍, 閱讀的選 擇、文學還 是實 用 書籍、崇拜的作家、用字遣詞的調性, 常播放的 音樂清單、用spotify 音樂串流或itunes 一次 性購買、不斷loop 幾首歌 或 儀式 性聽完 整張 專輯、喜歡oasis 還是blur, 甚至與人進退的禮 儀、對待服務生的態度、是否遵守交通規則、面 對 他人的冒進如何應對, 平時facebook 關注 的是哪些議題、按了哪些東西讚、手機裡的app 是哪種類型……有意識地挑選, 是對人生負責 的態度。雞毛蒜皮如同指甲屑的抉擇, 也是來自 於你這個龐然大物不經意揚起的塵埃。 下評斷的總是被評斷, 就我說, 人都難以逃離被 外貌所挑揀, 不在於該呈現不和時宜的假裝; 穿 上合身的自在, 到最後可能仍不被徹頭徹 尾的 了解, 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但最至少,你也會是自己認可的 那種人。
吳曉涵 秋天出生, 只是一個平凡人。每天大量攝取咖啡因, 因為容 易睏。在百無聊賴的午後, 無所事事躺著發呆放空, 對我來 說永遠是最正經的事。喜歡猜火車, 喜歡Radiohead, 喜歡
時間是生命的見證者, 因為它的出席, 你不會浪 費「選擇A捨棄B」的氣力, 本來不屬於 你的東 西, 經過心力交瘁、大汗淋 灕的付出, 或多或少 都能 被 親 手攫 起,別人 永 遠 無 法 從 你身 邊 搶 走, 這已然是你的一部份。
Nick Hornby, 喜歡耍酷。不擅長看地圖, 永遠只記得回家 的路。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 能夠好好過完今天就好。莫名 的偏執, 總是在特定的時刻折磨自己, 世界有時太吵了。 19 歲失戀開始寫字, 無病呻吟憤世忌俗, 這算是自我療癒的機 制, 而後, 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15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就會聽到什麼樣的歌, 看到什 麼 樣的文,寫出什 麼 樣的字,遇 到什 麼 樣的人。你能聽到治癒的歌,看到溫暖的文, 寫 着倔強的文,遇到正好的人,你 會 相信那些溫 暖,信念, 夢想, 堅持這樣子看起來老掉牙的字 眼, 是因為你就是這樣子的人。」 — 盧思浩《我始終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 因為 那是本質問題》
Just An Idea 16
是自己的菜嗎?女孩們的裸體午餐 街訪
Your face is/ not your fate
文 : Fuki + 吳曉涵 / 插畫 : Fuki / 圖 :Allef Vinicius / 編輯 : 余宙
相約在南京東路上知名的麻辣火鍋店, 「 我真的好想念麻辣火鍋啊!」 剛從美國讀完碩士返台的Cindy 像餓了幾年;在爐邊涮著肉, 一面聽 她描述留學時的辛酸、趣事、豔遇⋯⋯眼前的Cindy, 臉上妝容只能說 是淡雅, 瞪著盤裡的肉像從眼裡噴發火光, 怎麼都無法與當年那個瘦 嬌辣三冠妹仔, 褲子只能套進XS 號的她聯想成同具軀體。她嚼完滿 口食物, 絲毫沒想停下, 「 很多事情都是選擇, 外貌是, 專業是, 比起被稱 讚正翻了, 我更喜歡那種靠自己努力而進步, 那一點點的踏實感。」她 滿足地說。
17
Cindy 28 歲 最近常感冒破病, 想用Google 搜尋找間診所卻總跳出美容外科, 心中OS 看一個家醫 到底是多困難。偶爾認真打量自己全身上下, 以往對外表的選擇似乎有跡可循。大學時 代打過幾份工, 為了多賺點也兼差當個模特兒, 因為長得不好也不壞, 經紀人總是暗喻 明說地希望我動刀;不外乎就是削個臉蛋打個肉毒配上無止境的減肥餐, 那時候瘦到 48KG, BMI 不意外只剩16, 我永遠記得每天早上無意識吞下無糖薏仁粥與豆漿。 最深刻的是, 某次工作需要與小明星互動, 現在回想真是可怕的夢魘, 合作的小明星冷 冷給了一句 「噢妳的路還很長」再補上一個責難的眼神; 一瞬間就被打醒啦!這圈子到底 還是名氣和容貌支撐個人成就的, 一個壓過一個, 沒讓對方知道妳有點名氣就不像 個 咖了, 沒了女神臉孔聲名也一碰就散。我還是喜歡「因為專業而被看見的工作」 , 說起來 很難定義, model 圈也的確充滿著很努力和專業的人。但我很確信自己不喜歡被美貌 追趕的的生活。噢對了, 聽朋友說那位小明星現在似乎更多了一些名氣和美貌, 但我還 是記不起來她的樣子, 只記得她的名字。 我正跑在喜歡的道路上,是吃力不討好的設計產業,但我很快樂;因為我似乎不用太 擔心我的美貌是否會流逝, 我只要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 至於要不要動刀啊, 還要再想一下, 也許動一下事業會更順利吧?不過以現在的面容還 不至於沒辦法好好交友啦, 看到身邊動過刀的朋友臉 越來越僵硬, 似乎陷入不自覺的 狀態。希望她們不要陷入醜陋病才好, 人總是要喜歡上自己歲月的痕跡吧!即便這時代 氛圍總告訴人們擁有美貌就擁有全世界。
Just An Idea 18
Bibi 26 歲 覺得自己不算特別漂亮, 但等級至少也有中上吧!我不化妝, 頭髮剪得短短的, 平時只包著 T-Shirt 套上牛仔褲, 好啦, 周遭朋友包括我媽都評價我非常地manly, 這樣交不到男朋友 啊!一點都不像女生啊blahblahblah⋯⋯可是小桃花還是不斷啊!在智慧手機還不流行的 年代, 偶爾在路上也被路人要過電話啦!現在網路媒介太發達了, 不知道何時開始, 蹦出好 多長得像漫畫人物的網紅們, 不得不說她們都很正! 眼睛大、皮膚白、鼻子挺, 巨乳下面就是 腰瘦, 搞得我們這些一般女生壓力都快破表了, 感受到社會對於「美」的標準高越來越得不 像話。當然, 可以察覺到每天都美得發光的網紅們, 臉上都有些人工的痕跡。不過我覺得這 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重點是她們有種去整啊; 長相當然很重要啊!從我素顏穿牛仔褲去夜店, 酒都自己買, 只有gay 陪我玩, 到畫了全妝搭配洋裝戰服去, 不用說請酒沒停過, 從舞池裡那 些直男 (異性戀男子)飢渴難耐的眼神, 就能徹底感受, 同一張臉兩樣情, 現實的人吶! 頻繁整型也許會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但的確有些人從中得到自信。我有一個朋友, 小時候肉 比較多, 長相也不是普遍認為好看的那種, 常被朋友同學排擠、取笑, 不斷傷害到她甚至得了 憂鬱症。經歷了好長一段心理復健, 她下定決心存錢改變自己, 去整了整臉。我很佩服她的 勇氣!的確, 自信並不能單靠外在的容貌建立, 但也確實起了一定的作用, 不管是人際、愛情 甚至是工作。 ”每天出門前, 對著鏡子默念『老娘很美!老娘很美!老娘很美!』, 恩我真的是很不錯欸! “ 我呢, 雖然不是大家眼中的正妹, 會上表特板被肉搜的那種。但我蠻喜歡自己的長相, 與跟了 我26 年的五官相處還算愉快, 沒有想替換它們的意思。
19
Emma 22 歲 這件事真的很現實, 外貌對我從事的工作非常重要, 我是模特兒。 日常生活中, 我對長相的要求真的沒有很高, 只需要做好基本的衛生清潔, 不要蓬 頭垢面感覺像幾百年沒洗頭洗臉, 整個人乾乾淨淨的, 看起來舒服順眼就好, 一 般人不都是這樣的嗎? 在我工作的圈子, 競爭實在太大了!好看的人永遠不缺, 想要出頭, 長相已經是基 本的條件。圈內算得上女神級的, 本人臉 都不太自然, 但上鏡頭就是容易吃五官, 所以說, 這是職業道德。 我得承認, 我也有微整啊!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整體精神看起來好了很多, 工作也確實比過去順利而且多了不少呢! “人都會老, 但在美貌還在時候, 可以留下些什麼就盡力留下。” 我花了不少時間來調整心態, 盡量不在這樣的環境中迷失自己, 被「必須更漂亮」 的壓力追著跑。愛美仍然是女人的天性, 附加價值是工作上或人生上的機會更多, 如果未來有更好的整容技術, 我會去嘗試的! 當然還是基於維持本來的樣貌, 只是 讓它更「精緻」一點。
歌單
文 吳 : 曉涵
20
太好看而難以看懂
「長得好看就是跩?」
1. 1976 - 摩登少年 每個時代都流竄著一群華麗野獸, 被人群簇擁迷戀,成為他 們皮毛豐盈的理由。阿凱口中的摩登少年「愛帥、愛漂亮、活得 用力生猛、感情無能。」還剩多少善男信女?無意間傷過多少 人, 也在被拋下的夜晚心碎了無數次?
編 / 輯 余: 宙
2. Frank Zappa - Bobby Brown Goes Down 全鎮最可愛的Bobby。眾生渴望的美好素質集於一身, 他有權 力恣意妄為, 無人在意他活得充盈或空虛, Bobby 只能在慾望 間 擺 盪。 「Oh God I am the american dream. I do not think I'm too extreme. And I'm a handsome son of a bitch.」 他可是一個長得很帥的混蛋。
3. The Smiths - This Charming Man 那位迷人的男人, 對著因為沒有好看的衣服出門而煩惱的年輕 男 孩 說: 「It's gruesome that someone so handsome should care」 這 樣 的 從 容 自 信 暗 藏 些 調 情 味,正 是 Charming 的殺手鐧吧!
4. 范曉萱&100% - 那種女孩 不做 便利商店架上的複製人, 就算與流行的錐子臉細長腿的 漂亮妞不同, 那又怎麼樣? 「我不會追求時髦 但也會注意時尚 有型不需要指導 因為我sense 很好」 包裝過還是那種不同款式的女孩。
5. Gossip - Heavy Cross 沒人能逼你走不想走的方向, 長得像不想像的樣子。沉重的十 字架, 同時是十字路口, 拆夥嗎?志不同道也不能合了。 「Follow the leader, or make up all the rules, Whatever you want, the choice is yours, So choose,」脫下你服膺的教條, 看起來也是個乖乖牌。
The Loner on The Road 21
專訪
我們都是會說話的樹 : 重度污染 Maxpolu
杜先生 Max Dht 1986 出生於台北 2013 頭城海邊自我放逐 2014 墮落至今
「創作不食人間煙火? 我是最不仙的那個。 」
MA X POLU
重度污染 ( 杜先生Maxpolu 以下簡稱杜, 獨誌簡稱獨) 獨:初步了解過你的作品, 你關注的是哪一個層 面, 社會身分嗎?
22
杜: 我關注人的 「真實」面, 人是一種很特別的動 物, 會在判斷下做出 「不誠實的行為」 。我覺得 包裝太多是累人的, 包括人與人相處的 「人際關 係」 ; 拿攝影來說, 我喜歡寫實感很重的作品, 一 個沒有修飾的咧嘴大笑, 甚至看起來有點醜陋, 入鏡者通常會不太喜歡那個鏡頭。 我喜歡人真正的樣子, 一個瞬間從皮下剝離出 真正的想法, 因為人的情緒表達不可能是完美 的, 或說搬不上檯面的嗎?那來不及掩飾的樣 子。 獨:作品裡「人」的主題比例相當高, 性別意識 也是你的重點嗎? 文 : 余宙 / 攝影 : 曾奕翔
我 { 們 都 是 會 說 話 的 樹 ,然 而 誠 實 地 呼 吸
杜先生鏡片後的眼眸帶點隨興, 又保持 著觀察呼吸剎那間的警醒, 見面時我們 略帶玩笑地握了手, 他伸來的肌膚裡有 股張力; 我有些好奇, 藝術家都一直換名 字嗎?Max Dht 回答的有些無奈, 藝術 家聽來總像不顧現實、任性的類型, 為了 調侃才這樣稱呼, 說是插畫家嘛, 就怕被 限制住; 「 近期活動的名字叫Maxpolu, 我常用的英文名字Max+pollution, 重度 污染。」杜先生淡淡地說, 創作者這個稱 呼, 比較像認真看待這件事。Max Dht 的 創作主要形式為插畫, 十年前求學階段就 起步, 近來更有了企圖逃離、找輕鬆的動 機, 常在過程中試圖發掘觸及的極限, 比 起追求洗鍊技法的艱難, 杜先生嘴巴很 直白:生活時時刻刻在磨礪一個創作者 的皮肉。
杜: 我很喜歡畫人, 早期Du De Lay 的時期畫女 生, 到現在畫男性形象比較多, 我沒有很認真問 自己性別意識這個問題, 包括 「男體」也是。當然, 作品很多呈現都跟「性意識」有關, 喜歡畫很多 沒穿衣服的人嘛。 性是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性這麼見不得人, 為何 大家又這麼喜歡它?這很弔詭, 談論性的時候 常用到代名詞 「那個」 , 那個很厲害、那個大不 大, 說得很害羞, 做得當下卻又那麼爽快; 這也 包括主體的身分, 例如你是老師, 就必須用保守 的態度去處理性, 傳教士就要用傳教士體位? 它是最人性的東西嘛, 我們都是透過性才來到 這個世界, 但今天好像身分地位越高, 就越避 免沾染這些。 獨:所以你的作品是想要揭露, 想要去老實。
}
杜: 是的, 像上次找了朋友當攝影模特兒, 事先 跟他說, 這不是拍起來會帥帥的照片, 要擺一些 很醜的動作, 他也OK。在拍攝時有點刻意地去
調整模特兒, 讓畫面出現普遍認為猥褻的動作, 拿到照片後描出線條來, 再思考如何去擺弄線 條。人的本能是會修飾的, 我的作法, 第一是去 掉人們無意識的修飾反應, 第二, 把大家不想秀 出來的地方再去凸顯, 我發現用攝影照片作畫 更能完成這件事。
杜: 最近著手的系列, 是這個 「冬蟲夏草」 , 去探 討價值感受, 冬蟲夏草這種菌潛伏在蟲體時沒 有什麼價值, 真正有價值是蟲體死僵了, 它從 裡頭發芽出來, 想說的是人的影響力, 活著時能 影響些什麼?活著才有價值存在?還是死去之 後?是個很廣的議題, 先把畫面畫下來。還跟一 些創作的朋友想弄一個「人類永續發展協會」 , 專門諷刺政治不正確,像環保議題, 手段常不 是為了地球, 而是人類永存的慾望, 這系列會 一直吹捧人的存在必要、崇尚人類, 我覺得這 個很好玩。
【高潮系列】手繪草稿。
沾過商業模式的苦澀, 如何下手切入? 獨:初步了解過你的作品, 感覺你正邁向新階段, 對創作跟商業做結合有什麼想法?
獨誌與Max Dht 採訪的過程。
杜: 手繪的市場趨勢走小, 現在我以電繪處理比 較多, 兩年來蠻喜歡跑紅樓、四四南村的創意市 集, 主要作銀飾品設計, 目標以自己的創作謀生, 做自己的東西, 而不是在設計公司接case 畫 「別 人的東西」 ; 畫別人的東西很彆扭, 渾身不對勁, 很委屈的感覺, 不知道我的反應是正確的, 還是 太過任性? 獨:拋開五斗米折腰, 這聽起來不算任性, 如果 照別人的想法無異議畫到底, 那只是滿足一個 輸送帶的需求, 雖然那也是一種專業的表現。 杜: 給客戶我喜歡的東西, 通常客戶不會喜歡, 改出來的東西我又不喜歡, 過程蠻累人的, 但靠
獨誌與Max Dht 採訪的過程。
23
獨:近期有個完整的系列了嗎?
The Loner on The Road 24
MA X POLU
重度污染
接件生活的確是穩定, 像大陸廠商一張圖的報 價, 可能等同台灣削價過整包案子的價格。之前 畫過品牌導向的作品,像這系列叫作《高潮》, 所謂高潮不一定只單指性上面, 達到一件渴望 很久的目標, 就是很爽快到翻白眼。說回商業 化, 自己扛下就會陷入量的煩惱、版型、材質都 要捏緊錢包, 沒有人當靠山, 這個環境不是那 麼友善。 獨:對上一代來說, 不管我們怎麼做,都是一種 僭越, 「 你畫畫想要賣錢?你是誰?」 杜:這點很值得玩味,例如我辦過展, 周圍長輩 們也不懂其中怎麼回事,他們下意識接受有個 實體的展覽可以擺出來, 有人會看到這些東 西, 對, 你某種層面就得到承認。再過20 年我 們也可能拿這個來評量人, 有些時候真的很困 難, 對於看懂別人在做什麼、別人的內心進程, 實體就是指標, 不是戶頭餘額, 就是實體!有時 候覺得完成這種目標才算是對自己負責任。現 在想跟其他創作者多做點連結, 辦個展, 去紐 約或荷蘭駐村, 一兩年內, 可以的話想多在國外 吸收養分。
摸著路走, 人生很險惡 獨:名氣對一個創作者是不是一個重要的東 西? 杜: 我認為創作是一個發出聲音的管道, 這聲音 自然希望別人去聽, 產生一些共鳴, 至少也想要 有回音, 最直接的指標就在名氣上面。也是怕畫 了一個東西, 受到很多人喜歡, 結果影響自己往 後的方向、怕變得很取巧, 以後就這樣畫討別人 喜歡, 作品也會隨著失真。 獨:再一次聽到這樣求真的必要, 聽起來你非 常在意「真實」與否。 杜: 我不知道這跟家族背景有沒有關係, 一直都
要扮演一個乖小孩, 沒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反 而在創作這塊就覺得不應該妥協。很主動地去 分辨真假是一路以來的出發點, 對於真實的考 察不是一種釐清, 比較像是一種發泄, 是很直觀 的, 夠不夠真一瞬間就看得出來了, 在動手畫的 時候能很快的表現出來。 獨:直指本心的誠實作品, 首先必然先需要剝 離自己外面穿戴那層對抗現實的皮, 皮穿久了 有時候挺難說是自己的真皮還是假皮, 創作者 的工作之一就是分辨那層皮的真假, 因為遲早 都需脫下來, 你的意思比較像這樣嗎? 杜: 這對我來說沒那麼困難、沒那麼複雜, 我只 是希望往最真最真的方向去創作, 說到底, 是做 給自己看。 獨:對於獨人們想說的話? 杜: 真的有點老套, 就是做自己想做的, 但是現 實是, 能做到的人真的不多, 比起外在因素, 自己 對自己的阻擾更大, 決心不夠, 都不能去怪別人, 現代這種社會裡, 已經沒有人會拿著槍壓著頭 逼你, 走到哪種處境都是因果循環。 之前給我最大的鼓勵是李安本人, 他說, 自己待 在家裡廢了五年, 靠老婆養, 我自己算一算也是 廢了五年, 差不多也要把成果交出來了。一切都 是一個過程, 過程固然重要, 但要看結果是要把 自己逼出來的。不用臉皮太薄,像美國人會說的 反正別人不想給就 ask for what you want, 算啦,做了才知道, 全部都在討論階段永遠都 不會開始。現在的壓力主要是來周圍的朋友, 他 們都發展得不錯呀。 獨:對「以貌取人」有什麼看法?你覺得真實就 是美嗎? 杜: 就像好吃不好吃一樣, 人各有口味, 可能就 像家常菜有媽媽的味道, 他那個好吃, 已經包含
著愛意跟親切, 我覺得這種好看不該被量化, 蠻瞎的, 而且每個階段對於美醜的定義都會不 一樣, 讓在身邊的人事物保持著自己覺得好看 的樣子, 這點比較重要。雖然我自己也會開玩笑 說, 人長得歹歹就要有點才華, 拿得出手的東 西, 哈哈哈。
杜: 很開心, 謝謝。( 再次玩笑式握手)
Maxpolu 重度污染 Facebook。
(更多的作品於內容, Facebook 請搜尋「Maxpolu 重度污 染」 , 如欲了解並支持Max Dht 持續創作, 此次於獨誌The Loner 的官方網站也有販賣其相關作品。)
Maxpolu 重度污染 Facebook 內容。
本期專訪撰稿人
余宙 就範於文字搬運工作數年, 不斷更新自己壞脾氣的底線。比 起說更喜歡聽那些生命中珍貴的廢話;表現熱情的方式很 冷硬, 老是走著固執的步調, 期盼能走在別人期許的康莊大 道外, 顯然天生腰椎就沒長正, 對服從權威存著疑惑, 認為 以任何形式去發聲都是搶回一點權力。
【高潮系列】手繪草稿。
25
獨:非常謝謝你接受獨誌的訪問。
26
MA X POLU
重度污染 插畫系列作品
27
重度污染
The Loner on The Road
MA X POLU
【TALK TREE】
28
29
重度污染
The Loner on The Road
MA X POLU
【RUN A WAY】
30
The Loner on The Road
文 : Y. / 攝影 : Y. 編輯 : 張仲嫣
31
專訪
俺俺 灶咖煮呷專訪
顏貝諭 Berry Yen 2015 還是只是在上班的人 2016 浪漫逃亡火速辭職 2016 衝動開店至今
「開店是一場自以為浪漫的逃亡。 」
The Loner on The Road 32
常聽人說: 「 窮得只剩夢想」 , 然而夢想終究沒有那麼 容易實現。在俺 俺, 目光所及的一切都是手工, 場域 裡充滿傳承能盛興( 註一) 的理念: 自己做。捲起衣袖 自己動手, 一方面省錢, 另一方面「自己」做的溫度以 及質量肯定與市售架上販賣的大量標準化不同。
33
然而這樣的浪漫構想, 對於沒實作經驗, 甚至完 全沒有想過要做木工的兩個門外漢而言, 可是 吃了不 少苦頭 — —「記 得在拔 釘子的時 候,螺 絲起子敲到了鼻頭, 本來鼻子很塌的我, 鼻子挺 到現在。哈!」笑著描述曾經的辛苦, 便是用這樣 正向的感染力, 一步一步地把俺俺搭建起來。 他們說, 以前在臺北的餐廳工作, 所有食材都是 配送的, 沒有人知道菜從哪裡來、該怎麼挑選, 什 麼是當季食材。冰 箱裡放 有蝦 子和魚, 賣完 了, 打通電話, 冷凍的食材會再次配送到店。那 些冷冰冰的、瞪 著大眼的食材, 空洞盯著前方, 如同它們本該含有的營養。這樣的料理離人很 遠。 於是, 俺俺的核心概念躍然: 「我想做的是那種, 很多東 西的結合,不論 泰式、 日式、台式、美式, 我希望能創造出『平易近人』的驚奇, 就是你平 常都能吃到, 但就是和你吃到的有點不同。那是 屬於俺俺製造的小怪物。」 註一:能勝興由 11位年輕人因理念而開的藝文與生活空間, 於本期獨誌也有相關介紹。
34
為了創造出可口的 「小怪物」 , 拎起菜籃, 走入人 潮擁擠的市場學習。與小販交涉的技巧, 市場人 打自清早的活力, 似乎能將所有不暢快都排掉。 「當然啦, 開店之後事情接踵而來, 又怕沒人, 又 怕太忙, 看著市場的大姐那麼努力地叫賣...... 是 有點療癒的。」 一開始的俺俺沒有任何定位, 畢竟所謂的定位 或是特色, 都是他人— —客人— —賦予的。 直到有天晚上, 幾位朋友來到店裡聚會, 一群人 畫畫, 彈吉他、唱歌、喝酒。大家笑著, 唱著, 彼此 熟悉熱絡像是回到家, 回到家裡的灶咖:你偶爾 會想探頭進廚房看看有什麼好吃的, 或是好奇 今天誰在這裡。 「我希望這 裡的客人和客人 都能成為朋友, 互 相幫助, 互相連結。本來很遙遠的兩個人, 如果 能因為這麼一家店認識, 成為朋友, 那不是超好 嗎!?」 漸漸地, 俺俺成為在地的一個具有歸屬感的代 名詞, 滿載那些最簡單的味道, 在樸實的廚房中 流動。 「 或許俺 俺真的很 像自家灶咖, 所以常有 人跟我點炒飯, 上次還 有客人點蛋花湯。能夠 這樣滿足晚歸人的口腹之慾, 我心裡也覺得滿 足。」 可以逃得到世界盡頭, 卻忘不掉舌尖深刻記憶 的滋味。就是這 麼樣地簡單, 因為簡單, 所以富 足。於 是 俺 俺 佇立街角,用手工藝 和一 碗熱 湯 的溫度, 暖你的心。
這 裡, 喜歡改變,但不失原則。每十 至十四天更換菜單, 歡 迎來灶咖呷 奔。 俺俺 灶咖煮呷資訊 店家電話 0939-073-390 營業時間 16:00–02:00 店家地址 700 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46 巷9 號
文 : Y. / 攝影 : Y. 編輯 : 張仲嫣
「 城市中, 距離土地最近的一塊淨土:能盛興菜市」
36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活動
能盛興菜市仔
能盛興工廠座落台南市信義街的巷弄, 不同於 信義 街其 他鬧區, 是一棟自成一格的建 築。走 進這裡, 就像來到一個超脫的場域。 工廠分為兩棟, 一樓是主要的活動區, 各式展覽 和活動幾乎都在這邊進行。 白天大家各自奔波, 到了晚上, 所有人會一起在一樓吃飯、談天, 討 論工作, 分享一天所發生的事。很特別的是, 每 當夜晚,便 會 有許多不同領 域的人出現:藝 術 家、吉他手、農夫...... 看 似無交 集的,卻因共同 的磁場而相聚此處。
或許是名為「理想」的磁場。 十一個年輕人為了理想把這空間租下。這一群 人,撇開世 俗的印象,拋掉 所謂正常的上班型 態, 徹底實踐「工作」 的精神: 有工就做。 無論是裝潢、油漆, 木工或是鐵工, 皆能得心應 手進行。平日裡各自分頭工作, 工廠並非他們賺 錢的媒介— —在工廠舉辦的展覽, 有些甚至是 免費租借場地的。 縱然日子過得辛苦, 然而只要來者是懷抱相同 理念的人, 他們便會伸出手, 互相支持。
或許正是因為克難, 才使他們更加珍惜眼前所 有事物。像是那間堆滿各式老舊傢俱的倉庫, 即 便裏頭的窗戶和門以及大大小小的器物皆被人 視為垃圾, 但有了惜物的心, 透 過巧思巧手後, 門可以成為桌子, 模板成了展覽的一部分, 能盛 興工廠不只是間工廠, 還是能讓物品重新活過 來的魔法王國。 這裡的一切都是自己打造, 雖然不夠華麗, 卻讓 人很舒適自在。於是時常有人回來看望, 不為什 麼目的, 只為了回到平靜自在的空間。令人安心。
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是工廠最 熱鬧的時 候, 因為那是屬於「能 盛興菜市仔」的日子。 小農們會帶著自家的有機蔬果、手作麵包與蛋 糕前來擺攤。不同於 文青們的沙龍聚會, 菜市 仔的一切很 在地。攤 位隨 地擺設, 人 們可以 脫 掉鞋子, 赤腳踩在地面走動。炎熱的天裡, 大家 一起 分享冬瓜 檸 檬汁;傍晚時分, 煮食 小 農提 供的無農藥蔬菜。不 僅人與人親近, 人也與土 地親 近。這是城市中,距離土地最近的一塊 淨 土。
正是這樣的差異與同質, 讓人清楚地看見, 在能 盛興這「工廠」裡, 製造的不是機器, 不是零件, 是一種愛與關懷, 它們慢慢地以工廠為圓心, 慢 慢地, 擴散到各個場域。好比反核大遊行、彩虹 大遊行,都能看見能盛興一步一步地走在自己 的道路上, 一步一步, 吸引更多有共鳴的人來到 這裡, 一起, 創造更多新的故事。
01
03
02
04
01 牆面貼滿工廠關心的議題。 02 能勝興工廠裡的柑仔店。 03 能勝興工廠內部。 04 能勝興工廠外觀。
37
能盛興工廠中的每個人, 有著大相逕庭的性格。 但在工作過 程中, 總能互相體諒, 一起前進, 需 要幫忙的時刻只需要喊一聲, 所有人便會有默 契地放下手邊的事務, 協助解決夥伴的難題。
38
生活
在無數細緻氣泡中選擇獨到的微醺酒 各場合適宜的葡萄酒
文 : Stan / 圖 : Stan+Stefan Johnson/ 編輯 : 張仲嫣
駐足在賣場或商家的酒櫃前良久, 卻因為不知道選擇什麼酒帶去聚 會, 這樣的事情在日常中從未停歇。就像每天中午和同事討論午餐菜 色一樣重複的令人困擾... 其實, 將酒的用途策略 性地劃分為幾個方 案思考, 挑酒也能成為平易近人的藝術。
如若是個女性朋友較多, 抑或座上嘉賓皆不常 接觸葡萄酒的聚會, 一支大眾容易接受的酒款 是 再 好 不 過了。像 是 義 大 利的Moscato 氣 泡 酒, 散 發女性喜 歡的甜美荔枝 水 蜜桃香氣,不 僅夢幻, 同時還帶著氣泡口感, 對初次接觸葡萄 酒的朋友而言, 是個好選擇。 想挑紅酒的話, 選一隻來自智利或者澳洲新世 界的Merlot — — 豐富的果香加上圓潤的口感, 包準你不會失敗!
氣搭上餘 美的口感香 Riesling,甜 高貴品種 的 更完整! 國 晚 德 夜 自 來 度的 使與戀人共 服的酸度, 韻緩和又舒
方案二:情人約會 與另一半一起品嚐葡萄酒, 是件享受浪漫的事。 其實這樣的氛圍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酒款, 最 主要的, 仍是彼此的喜好。而我會推薦來自法國 的香 檳,經典款 香 檳 挾帶濃 郁果香,搭配細緻 的氣泡, 在月色朦 朧的夜晚,佐以 戀人絮語, 讓 情話呢喃交融水果清新氣息, 是再好不過的選 擇。 或是考 慮來自德國的Riesling, 隨 著開瓶,便能 在空氣中嗅出礦石、蜂蜜與青檸的香氣, 甜中帶 酸的平衡感, 留在唇齒之間久久不散。如此酸甜 不澀, 似是戀愛般, 讓人沉浸其中。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方案一:朋友聚會
39
氣泡酒, M OSCA TO 蜜桃香氣的 水 枝 荔 著 帶 少不了它! 泡,聚會裡 隨著夢幻氣 甜而不膩伴
RESERV 斗羅河岸的 來自西班牙 。 烤 燒 的 味 最適合重口
A 紅酒,
方案三:在各式餐廳 在西式餐廳, 基本款的紅白酒都適宜, 然而若場 景換置到街邊熱炒, 號稱全世界銷量最好的氣 泡酒之一的義大利Prosecco, 擁有清爽的氣泡 口感與新鮮水果香氣, 搭上台式快炒的辛香料, 將會是啤酒以外的大好選項。
40
如果是在燒烤店, 則可以挑選口感濃郁的西班 牙Reser va 紅 酒。木 桶的香 氣 帶上 些 許 煙 燻, 厚重的口感搭配上香氣四溢的燒肉。一大口肉 與一大口酒, 是不容錯過的狂野組合! 不 過, 吃 食搭配 從來就沒 有絕對,抱著好奇心 與實驗精神大膽嘗試不同可能, 會發現更多樂 趣!
口感香 的氣泡酒, 銷量最 好 ecco,是全球 os 稱。 Pr 之 檳 利 香 大 平民的 來自義 許多,讓它有 價格卻親民 , 檳 香 輸 氣不
方案四:與酒友之會 在大家都喜愛葡萄酒的場合裡, 選用的酒最好 要是個人熟悉且喜愛的, 抑或是具有獨特特色, 能夠在眾多選項中被即刻辨識。無論是與酒友 分享, 還是作為自己品味的象徵, 來自義大利的 它的 Prosecco 都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酒款。, 口感與香氣絕對不輸香檳, 但價格卻親民許多。 因此, 也讓它有了平民的香檳之稱。 或者選擇一隻來自葡萄牙的綠酒, 滋味清爽、 口 感特別。選擇它, 絕對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 說到底, 酒就跟食物一樣沒有絕對的好壞, 只有 個人的喜愛, 然而在品酒的過程中分享討論, 與 志同道合者互換心得。 「以酒會友, 以友會酒」 , 永遠是品嚐葡萄酒最快樂的事!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香檳小百科:香檳製造的概說
41
一、發酵 在第一次的發酵後,放入瓶中,加入數克酵母做第 二次發酵,也就是所謂的 「瓶中發酵」 。這個發酵過 程的時間至少要 15 個月以上。
二、轉瓶 轉瓶,正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旋轉氣泡酒瓶,將它變 成 「頭下腳上」 。這個動作是為了慢慢地聚集死掉的酵 母至酒瓶頸部,通過每天對瓶子的細微轉動,使瓶內 的酵母殘渣慢慢聚集於瓶子。在過去是由人力負責,現 在則交由機器技術化代勞。
三、除渣及補液 瓶中發酵泡渣完成之後,必須將聚集在瓶口的 酵母渣——也就是將瓶頸冷凍,使瓶中死掉的 酵母藉由壓力噴發出來。接著再立刻補進酒液, 塞上瓶塞,香檳的製造到此便告一段落了。
旅行
42
「盜撮密著七十二小時」
射殺你的摯友
Shoot Your Mate 文 : Lazybeat / 攝影 : Lazybeat / 編輯 : 張仲嫣
「從現在開始我會時不時就拿出即可拍拍你」 「喔」 「有什麼想去的地方嗎」 「沒有耶」 「那就每天悠閒閒晃好了」 「好啊」
就 是喜 歡 W 這 樣的 個性, 同樣 立志成為廢青的兩人, 在東京也 延續著一樣的賴皮生活 任 性的我因為想喝咖啡、想吃壽司,硬 是 將剛 抵達 東京在秋葉原閒晃的 W 叫來築地市場, 儘管睡醒已接近中午,儘管 W 對咖啡並無喜 好— —況且, 對戴牙套中的他而言, 咖啡是個違 禁品。
沒有任何目的, 只是換 個地點度過我們兩人的 日常, 在新宿的居酒屋喝酒聊天歡笑, 一起錯過 終 班電車;在谷 根千地區散 步,根 津 神社的祭 典、谷中銀座的夕陽階梯, 以及朝倉雕塑館的展 品讓人一同置身在時間停擺的建築物內;在昏 暗的渋谷街頭大啖 便宜的百元迴轉壽司;在W 住宿處附近的錢湯泡個又熱又舒服的澡, 而後 坐在休息區喝著牛奶, 和女將奶奶一起看綜藝 節目歡笑。
最後一天到了原美術館觀看篠山紀信「快樂的 館」 :把裸女放進原美術館, 將輸出的圖放置在 拍攝地點, 不由得產生錯置— —站在其中彷彿 被裸女們團團包圍— —真實與虛幻交錯, 就像
我從未想過會和W 一起在東京, 每天過著像在台北一樣的生活。 看到奈良美智的常設展「My Drawing Room」 時, 隨口問了W, 十二年前是否曾在台北當代美 術館看過「虛擬的愛」— — 那個讓台灣人對奈 良美智產生狂熱的特展?答 案當然是肯定的。 在我們還不認識 彼此的時間, 已有著共同的記 憶;所以, 就算上了天堂成為陌生人, 我 們還是 會成為朋友的:你將帶著糖果, 而我會帶著熱可 可, 在彼岸相會( 註2)。 註 1: ターレットトラック, 築地市場內特殊站立駕駛的平板車 註 2: 引用自繪本彩色糖果的約定 希薇亞. 歐瑪 Sylvia Van 米奇巴克。 Ommen (2007)。彩色糖果的約定。臺北市:
Lazybeat 日本爺爺殺手, 不管身於日本何處, 有日本爺爺的地方就會 被搭訕; 最愛在媽媽洗澡時進浴室抱著光溜溜的媽媽說我 要喝奶奶; 喜歡狗狗但想要跟貓咪結婚; 帥氣說著我只要有 電影跟搖滾樂就夠了, 一看日劇又無止境發射少女光波; 無 法抗拒草莓製品。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你已經死了。
在下北澤逛古著, 沒買衣服倒是跑去了柏青哥 店打小彈珠, 到居酒屋喝啤酒, 與醉醺醺的二手 黑膠唱片老闆聊天;在阿佐谷的小酒吧意外包 場, 看了場實驗噪音即興 LIVE 演出。
43
築地市場內快速穿越的ターレ( 註1) 交錯來回 在 W 的身旁,一頭 長 髮戴 著Snapback、黑色 不算突兀但也一眼 T -shir t 加上略大的後背包, 就能見著, 夾雜在人群中緩緩靠近, 右手從口袋 掏出: 「Click!」
The Things to Share
文 : 吳曉涵 / 圖 : Daria Shevtsova / 編輯 : 余宙
卡繆筆下的梅 爾索, 游離在現實生活與自我的 思維間, 他渴望孤獨也為此受苦。不論肉體到了 什 麼地方, 精神都被 全 然隔絕在外, 與世 界 保 持 距離,如此的疏 離感,類比身 處 深 海 般的孤 絕, 梅爾索憑藉著巨大的意志— 追求快樂的意 志, 得以倖免被水壓擠碎。
「梅爾索呀,對於一個出身良好的人而言, 快樂從來不是件複雜的事, 只需要把一切 的命 運 重拾 在握,憑的不 是放 棄的意志, 一如很多假偉人那樣, 而要憑追求快樂的 意 志。只 不 過,達 到快 樂,需要時間,需要 很 多時間。快 樂 本 身 也 是 一 種 漫 長的耐 心。在幾乎各 種情況下,我 們耗盡一生去 賺錢,但明明該用錢來賺取時間。這個呢, 就是向來唯一讓我感興趣的問題。它很明 確, 很具體。」— 《快樂的死》
活 { 一次 ,死 了一百 次
44
書薦
快樂的被殺死
}
1942 年出版《異鄉人》一舉 成名的阿貝爾・卡 繆(A lbert Camus) , 《 快樂的死》是他的第一本 小 說, 並在 他車禍逝 世 後, 1971 年出版。 「一個 人要怎麼活, 才能快樂的死?」是整本書的核心 提問。 「 我確信人沒有錢就不可能快樂, 就是這 樣。」為了追求快樂, 不惜以犯罪作為手段, 換取 富足金錢與時間的梅 爾索, 並沒有從此過著幸 福快樂的生活, 直至死亡將近, 在瀕臨死亡的經 驗中,他才知曉 快樂為何。 《 快樂的死》以謀 殺 做為開場, 演奏的是深陷人生的荒謬孤獨, 是對 世間常規的批判省思, 終場以反叛的神態去直 視生命。 「由人創造 命 運的這 項抉擇,他是在神智清楚 下,憑著勇氣 完成的。這 便 是 他活著和死去的 快樂。他曾如野獸 般驚 慌失措地看待死亡,現 在 他明白,害怕死亡就 是害怕活 著。對 於 死亡 的恐 懼,說明了對 於 活著有著無盡的依 戀。而 所 有那 些沒 有 做出關鍵 舉動提 升自己的人 生 的人,所 有那 些畏 懼並 頌 揚 無能的人,他 們皆 害怕死亡,因為死亡 會 帶來 懲罰,而 這 人 生是 他們未曾參與的。」 — 《快樂的死》
年輕的卡繆, 在自己的處女作中, 不難看出他想 講的事情太多了, 字裡行間經由梅 爾索強烈的 精 神碰 撞,將其對 世 界的徬 徨、壓抑、矛 盾、堅 強、熱情、渴求⋯⋯毫不遮掩地全數坦露。炙熱 的情感, 堅硬的主觀意識, 彷彿可以嗅出一股青 春期的苦澀。梅爾索的困境來自理想與現實的 極度落差, 肉體欲求和心智的要求無法取 得平 衡, 無所歸依。每天八 小時工作, 日復一日活在 鏡中泛黃的畫面裡。然而,他有一顆純真的心, 極度渴望快樂。他豪擲一把, 將鏡面打破, 一腳 踩 過碎片, 流竄的血液, 提醒梅 爾索, 他正在生 也在活。 卡繆通過梅爾索, 給予了忠告—在這非理性的 世界當中, 依靠真實地存在感受, 從中擷取滿溢 的蓬勃生命, 屏除強加在身的指導原則, 正視唯 一生命(肉體)的獨特性, 決定自己的人生, 這是 身為人的自由。 「我的靈魂 與我之間距離如此遙 遠,而我的存 在卻如此真實。」— 阿貝爾・卡繆 「荒謬」與 「反抗」 , 是卡繆在文學、戲劇作品與哲 學思想的出發點。卡繆口中的荒謬, 是指無論如 何努力的使用理性理解(人類獨有) , 在無目的 性、重複地日復一日裡, 意識到生命原來根本毫 無意義。 「 起 床、街車、辦公室或工廠工作四小 時、吃飯、街車、工作四小時、吃飯、睡覺, 以及接 踵而來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 五, 和星期六, 大部分的時間都跟著同樣週而復 始的節拍運轉。但是某一天, 『 為什 麼』這問題 浮現了, 一切就 產生於 這 極端不耐 與 疲 憊中。 『開始』, 這是至關重要的。履行機械化生活後的 厭煩, 同時也開啟了意識的衝動。」在《薛西弗斯 的神話》卡繆揭露了發現荒謬 感的瞬間。認 識 只是開始, 並非結束。 荒謬感摧毀了人活著的意義感, 普遍追求的價 值、信念、夢想都只是徒勞。意識到荒謬就沒人 可以躲避, 而後衍生的是對一切事物漠然的態
「 而 那 些 讓 你 寫 詩 的 並 不 讀 詩,讓 你 受 傷 的 刀刃並不 鋒 利,猶如在淺 灘窒息,對 著春 風 崩 壞。你有點有趣,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 — 沈意卿 與卡繆 相差將近一 個世紀在台北出生的沈意 卿, 2014 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那些殺死你的都 並不致 命 》, 書名取自他寫的詩, 白描現實生活 中所有希望期望和其後的失望與絕望。整本書 語氣是清醒的, 形態是曖昧不明的。 「她沒有計劃。她只想坐在這裡, 像個單坐在賭 桌上 微 醺的賭 徒。請命 運 不要冷漠地問她, 發 牌嗎?加牌嗎?她很好。她只想坐在這裡, 沒有 輸, 沒 有贏, 沒 有 局。讓時間過去, 一口一口地。 所 有可能性像窗上相互碰 觸滴落的溼氣。」沈 意卿表示 「有時 候 繼續下去會難看,但 不 繼續 會 抱憾終身。繼續待在這 個狀態最好,但沒辦 法一直待在這個狀態。這才是最令人期待的部 分。」 沈意卿將希望複印在鏡花水月裡, 信以為真伸 手抓取, 就有絕望喪命的可能。28 篇短篇故事, 每篇最多不過幾頁, 從一句對話、一段 獨白、一 個映 像開啟, 字句精簡冷冽, 還 有點幽默, 就像 是胡椒, 一種刺激 性的香料, 有些辛辣, 無法直 接入口, 各式菜餚卻少不了它的提味。 「人 生是 不斷 經 歷 他人的無聊信 仰,和自己一 些無關緊要的決定, 最終摧毀你熱愛的一切的 過程。」— 沈意卿
楚,冷酷 戳 破 漂浮在空中的氣 泡。其實沒 有什 麼大不了的, 又不是駭人的天災, 也不是可怕的 疾 病, 經由她的文字, 我們恍然大悟, 那些不足 掛齒、輕如鴻毛的, 才是壓垮我們的那一根草。 「 或 許 她 在 等 他 殺了她,他 想。她 需要一 個配 角來神格化她平庸的激情, 唯有死亡讓時間停 滯,讓 偶然變 得絕對。她 會 愉 快自己付得出這 樣 大 的 代 價。」— 《 那 些 殺 死 你 的 都 並 不 致 命》 人 類 不 可 避 免 地 在 生 命 迴 廊的盡 頭,孑然 一 身。在無限 循環的工作 裡,在被 現實 羞辱的尊 嚴盡失裡, 在人格稜角被世故磨損的圓融裡, 活 著是呼一口氣, 吃一口飯, 沒了。身處兩個不同時 代的卡繆及沈意卿, 筆下呈現的是個體當下的 存在, 抹去時間軸上的過去未來, 是每個現在尋 求現在的狀態。藉由結果談論選擇; 藉由死亡談 論存活, 將世界的外衣脫去, 赤裸到底。 「我在意的, 是具有一定品質的快樂。唯有當快 樂和它相反的事物呈現激烈對立衝突時, 我才 能夠嘗到快樂的滋味。」—《快樂的死》 既是希望, 也是絕望; 既是快樂, 也是痛苦。看似 極端的兩面, 如能滿懷勇氣的將兩者放在同一 個水平思量看待, 睜著眼與存在的真相對視, 搞 清楚哪部分是微笑, 哪部分是傷心。那麼, 即便 淋一場雨, 生了一場重病;失一次戀,流了一公 升的眼淚, 請放心,你都不會被殺死,你的意志 不會死。
吳曉涵 秋天出生, 只是一個平凡人。每天大量攝取咖啡因, 因為容 易睏。在百無聊賴的午後, 無所事事躺著發呆放空, 對我來 說永遠是最正經的事。喜歡猜火車, 喜歡Radiohead, 喜歡 Nick Hornby, 喜歡耍酷。不擅長看地圖, 永遠只記得回家 的路。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 能夠好好過完今天就好。莫名
沈意卿善於看穿—不歇的恍惚苦境、茫然的希 望、世事的反覆、絕望的求生, 背後指向的無非 是人是情, 這個亙古流傳的議題, 沈意卿看得清
的偏執, 總是在特定的時刻折磨自己, 世界有時太吵了。 19 歲失戀開始寫字, 無病呻吟憤世忌俗, 這算是自我療癒的機 制, 而後, 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45
度, 不再抱持希望, 因為只是投向虛無的祭品。 至於如何對「荒謬」反叛?卡繆的解答是「不以 宗教(虛無飄緲不存在的神)來慰藉, 也不以娛 樂快感或追名逐利的欲望來分心, 窮盡生命的 全部幅度, 是『基於一種沒有希望的反叛, 一種 沒有將來的犧牲』。就這樣直視荒謬與命運的 壓迫, 也許這個過程很痛苦, 但我們必須用自己 的意志去蔑視它, 做悲劇英雄式的反叛。」睜眼 直視生命的荒謬, 重拾人生的選擇權, 並為自己 的決定負責, 肯定生命(肉體)本身的尊嚴, 反抗 荒謬否定的人類生而在世的價值。
46
時光洗去華美, 寂寞與勇敢佇立於此
浮 現 腦中的 第 一印象 是Sk y Tree 晴 空 塔 吧! 但在晴空塔完成前, 當地人最依戀的地標, 則是 從1958 年就佇立在此的。 東京鐵塔Tok yo Tower, 正式名稱為日本電波 塔( にっぽ んで んぱとう),高 333 公 尺。 由日 本建築師內藤多仲及日建設計株式會社共同設 計, 以巴黎 鐵 塔為範本,三分之一的塔體使用 韓戰時美軍坦克廢鐵來建造, 充滿戰爭時代的 興味。 基 底顏色為紅白相間, 原初設計為了航空交通 管制規定以利辨識,現在脫去硬 性規定, 紅白 相間的顏色仍保留下來。
波的任務為之取 代,當代的驕 傲, 並不表示過 去就 此 被 遺 棄,Tok yo Tower 在 東 京人 心目 中, 仍占有一席重要的光景。
The Things to Share
東京, 支起天空的聳高建築物是什麼呢?
文 : Y.C. / 圖 : Y.C. / 編輯 : 余宙
現 代的畢竟還 是 會 成為過去、成為歷史,也就 是當地人這 樣的體悟,讓 鐵 塔四周流散一股, 混合著戀舊情懷與現代榮光互映的舒服氛圍。 我的日本友人說, 它沒絲毫折腰, 代表著日本的 驕傲呢。 在東京鐵塔靜謐的影子下, 自在步行幾分鐘的 路 程, 就能通往鄰近的增上寺。穿過厚密的樹 蔭,冷鬱的草木氣息撲面而來, 令人精神為之 一振。
鐵塔的照明時間為日落至夜間12 點, 燈光色彩 隨 著季 節變化, 夏季為白色,春、秋、冬為橘色, 一躍成為戀人們約會的背景色。塔樓為了迎合 觀光需求, 特別設置了水族館、餐 廳、紀念品店 及熱門動漫海賊王主題樂園。
增上寺, 全名三緣山廣度院增上寺, 也是德川家 的靈廟之一,內建設施有大殿、三解脫門、安國 殿、德川將軍家墓所、黑門、經藏、鐘樓堂及 (芝) 大門。曾有傳言, 當初建造 東京鐵 塔時,破 壞了 原址增上寺的墓地, 因此當地流 傳層出不窮的 靈異現象, 雖說真實性還有待證實, 但也替東京 鐵塔增添了一絲神秘感。
隨 著Sk y Tree 的完 成,東 京 鐵 塔 發 送 無線 電
大殿主祭阿彌陀如來, 兩旁分別祭 祀的是創始
47
共享
東京鐵塔 / 旅人祕境
48
在 東 京 鐵 塔 靜 謐的 影 子下, 自在步行 幾分 鐘的路 程, 就能通 往鄰近的增上 寺。穿過 厚密的樹蔭,冷 鬱的草木氣 息撲面而來, 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The Things to Share 49
增上寺內迷你地藏王
淨土宗的唐朝高僧善道大師, 及日本淨土宗開 創始祖法然上人。 三解脫門, 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建築, 名稱中的 三個解脫, 意味著佛家所說的三毒 「貪、瞋、癡」 。 安國殿, 傳說供奉著平安時代僧人所塑的阿彌 陀如來本尊。 德川將軍家墓所, 祭祀著德川一家的靈廟, 目前 對外 不公開。 黑門, 整體塗有和式黑漆的桃山 式建築, 為增上寺的側門。 經藏, 由德川家康協 助所建成的藏經閣, 所藏經典多數為日本國家 指定的重要文化財產。 鐘樓堂, 號稱東日本體 積最龐大的撞鐘。 大門, 為增上寺的前門, 此區 域地名緣故, 也稱作「芝大門」 。 增上寺內, 還有個意外可愛的駐腳處, 一整列的 迷你地藏王被祈求安產及求子的人們, 妝扮成 嬰兒模樣, 象徵孩童的風車隨著寺內緩和的涼 風旋轉, 寧靜的風景似乎能讓心願都成真。 莊嚴寧靜的增上寺, 能使旅人躁動的心平靜服
貼, 放緩腳步遠眺紅白鐵塔, 體會瞬間。
東京鐵塔Tok yo Tower 資訊 營業時間 9:00 ~23:00(最終入場22:30) 票價 大展望台 (150m)/ 特別展望台 (250m) 大人(高中以上)¥900/700 中小學生¥500/500 幼兒(4 歲以上)¥400/400 往大展望台外樓梯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17:00 ~22:00 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 11:00 ~22:00
The Things to Share
文 : Jin / 圖 : Jin & Duzhi / 編輯 : 余宙
「芭樂入菜, 不!是佛手瓜啊。 」
50
食材
是瓜,不是芭樂。
每次在廚房裡處理佛手瓜時, 不太下廚卻很會吃的夥伴, 總是 要質疑「為什麼今晚客人的餐桌上會有芭樂?」
夏天是吃瓜的季節, 幾乎任何一種瓜果在細心 挑選去皮以後得來的肉總是甜美多汁。
有一次讓我遇到了這有著縱溝裂紋 與綠色外 皮的瓜, 阿姨菜販說是佛手瓜, 邊嚷嚷著好吃邊 要幫我打包起來, 就是這樣的, 市場裡的每一個 攤販老闆無論賣菜賣魚賣肉賣生麵, 拿在手上 要賣給你的絕對都是好吃好吃, 不要懷疑, 而每 次我也都深信不疑。
51
喜歡到傳統市場買菜, 期盼著不固定攤位的阿 伯阿姨又在自家菜園裡還是山邊摘了什麼市面 上不易看到的美味。
佛手瓜原貌
這佛手瓜乍看還真蠻像手腕微彎的樣子, 至於 為什麼是佛手不是人手, 也沒有為什麼, 佛的手 聽著總美些。 挑選佛手瓜時盡量可選皮細薄體型小的來買, 體型太大吃來皮粗肉鬆纖維還會扎嘴, 嚼在嘴 裡總不好嚥下。 吃法很簡單, 洗淨, 切成細絲可拌入蛋汁大火快 炒, 也可涼拌, 瓜肉吃起來又細又輕甜, 有點類 似弧瓜。萬一不小心買到了一個老掉的佛手瓜 也無須在意, 再買一顆新的, 老掉的那顆就埋在 盆栽的泥土裡吧, 待發芽後撿著嫩芽卷鬚便是 龍鬚菜了, 一點都不會浪費。
料理示範:麻油薑末龍鬚菜/ 佛手瓜/ 自製客 家鹹豬肉/ 溫泉蛋/ 米香
Jin 高雄人, 目前暫時定居於台北。在澳洲的餐館酒館咖啡館裡的吧台與廚房流浪兩年;結束在東南亞自 助旅行近半年, 回到台北, 繼續在廚房做菜。現為WuHsieh Lab 食物工作室負責人。目前也於 獨誌 The Loner 合作食物與料理專題之撰稿人。
The Things to Share
影評
你好, 這是我的未婚妻。
文 : 吳曉涵 / 編輯 : 貓飼料 / 張仲嫣
52
「結不結婚有待商議。 」 「Tout ce que l'on aime devient une fiction.」 (人們深愛的事物終將成為幻影)— Amelie Nothomb 關於感情, 小至一粒沙、一個人、一方城市、一個 國家到支撐住國家精神背後代表的整個文化, 人們愛上的理由可以是討 厭的原因,厭惡的來 源也能構成迷戀的依據, 不同面貌取決於相異 角度。愛與恨是相同的原欲。而我們從來不曾真 正擁有所愛, 也許應該說: 沒有任何對象能夠被 豢養。 二十歲的比利時女孩艾蜜莉, 買了一張單程機 票, 帶著五歲前居住在日本的 「近鄉情怯」前往 東京, 夢想成為一個道道地地的日本人。喜愛法 國的日本男孩 凜吏, 聯繫了貼上教 授法文家教 傳單的艾蜜莉, 當了她的學生。他們彼此互相吸 引, 順理成章地由師生進展成戀人, 開始了一段
「我以為他是我愛的日本, 他以為 我是他愛的法國。」 的異國戀情。 電 影 改 編自比 利時 作家 艾 蜜莉・諾 彤(Amélie 《 艾 蜜莉之 東 京 未 婚 妻 》半自傳 小 Nothomb) 說。作者在書中幽默機智地喃喃自語, 電影則以 此為基調, 鏡頭畫面明亮、取 材輕鬆, 配樂 俏皮 活 潑,男女主角可愛 有 趣,看 似 浪 漫 無邊的愛
情不用翻譯, 其核心討論的卻是關於跨國戀情 的文化差異, 以及浪漫想像對應實際生活的疏 離、 困惑, 甚至斷裂。
兩人來自截然不同的文化體系, 著 迷 於 對 方的語言及 蘊 含 在內 的背景 然深 植在彼此生命經驗內的 「民族 性」仍會 相 互產生矛盾、衝突, 兩者碰撞的火苗落在艾蜜莉 頭上, 只待一絲冷風吹 過, 埋藏在髮間的星火, 一點一點不帶痕跡地灼毀艾蜜莉的熱烈憧憬, 之後, 理智漸漸回來了。 凜吏神秘、迷人、溫柔, 讓人摸不清底細, 艾蜜莉 面對的他彷彿是日本的象 徵, 在嚮往的日本文 化裡申明自己對凜吏的支持與熱愛, 宣示自己與 凜吏同盟為一個陣線, 凜吏是誰已完全不重要, 他代表的是艾蜜莉朝思暮 想用盡力氣 追 逐的 一切。即使她毫無保留地努力嘗試融入日本、 了 解凜吏, 不明所以的挫敗感卻永遠打擊著她。 「那天, 我學會了要自由才可以愛;那天, 我明白
出生 是苦 樂 參 半;那 天,我學 會 要 接 受自己的 所有, 以及還未遇上的一切;那天,我明白到人 生的奧秘:死了,就要放下。受苦,就要離開。向 前 走 是唯 一的出路。唯 一的 羞 辱 就 是 不 懂 放 開。」— —【 東京未婚妻】
「是文化差異嗎? 」也許艾蜜莉愛的是她所想 像的、表象式的凜吏, 甚或日本。她更沒想到, 在 她沮喪離開日本後, 凜吏娶了一位法國女子為 妻, 這是否正說明了凜吏所愛的, 其實也只是一 種浪漫化的、想像的法國?這 代表法國及其文 化底蘊的女子為誰完全不重要, 凜吏最終成功 滿足了自己關於異國的表象迷戀; 至於他的婚姻 圓滿與否, 也一點都不重要。
53
艾蜜莉在其中藉由自己參透不了的徬徨, 學習了 解凜吏認識日本。然而凜吏是神奇的, 更遑論日 本, 無論是前者或後者, 他們在各處散落一塊塊 的謎之碎片, 收集越多越感到迷惘, 拼不成一塊 完整、具體的圖像 — — 碎片聚集的同時只帶來 更多的謎題。
圖片來源: 美昇國際影業 MAISON MOTION
王菲隨意哼唱 「誰說愛人就該愛 他的靈魂, 否則聽起來讓人覺得 不誠懇。」 一段 愛 情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組 合:長 相、氣 質、品味、 口音、國籍……, 那些關於愛的單純感 受, 語言及文字的分析總會產生誤差, 想像與事 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無法縮短或向前靠近。認 同與被認同, 愛與被愛,都是雙向的動態進 程, 沒人可以輕易參透整體的真實, 我們能掌握的 僅 有感覺,所能 做的總是遲 疑,搭配 懊 悔的酒 精, 與眼淚洗 滌 後的事 後思考。艾蜜莉最 初對 於愛情的堅持, 那個談感情同時要談靈魂的信 念, 在我看來, 太過沈重。 事先加了太多個人期待地接近, 注定失望。艾蜜 莉深愛日本的表象 — — 或者說是局部吧 — — 義無反顧追求後, 再全然放下離開, 才真切誠懇 地讓人自慚形穢。 誰說 愛上了就 必 須義無反 顧?誰敢 保 證 你愛 她是愛上 她的全 部?他 們彼 此 都是以 貌 取 人 /國, 差別僅在於後來她失望離去, 徒留美好回 憶。故事整體與背後無法言語的異國迷戀說來 膚淺, 卻也深奧得令人屏息。
吳曉涵 秋天出生, 只是一個平凡人。每天大量攝取咖啡因, 因為容 易睏。在百無聊賴的午後, 無所事事躺著發呆放空, 對我來 說永遠是最正經的事。喜歡猜火車, 喜歡Radiohead, 喜歡 Nick Hornby, 喜歡耍酷。不擅長看地圖, 永遠只記得回家 的路。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 能夠好好過完今天就好。莫名 的偏執, 總是在特定的時刻折磨自己, 世界有時太吵了。 19 歲失戀開始寫字, 無病呻吟憤世忌俗, 這算是自我療癒的機 制, 而後, 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Special Thanks
發行單位/ 獨誌The Loner | 展現・獨人・志趣 [ 長倫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
依筆畫順序
出版日期/ 2016 月11月
方 翎、吳 昇 蓉、 杜 漢 庭、
讀者信箱/ info@theloner.co
張 仲 嫣、張 書 維、郭 湘 薇、
郵政信箱/ 10099 台北郵局第84-3 信箱 P.O. BOX 84-3, TAIPEI, TAIPEI CIT Y 10099, TAIWAN (R.O.C)
林 佳 偉、俺 俺 灶 咖 煮 呷、
陳 怡 靜、黃 廷 宇、黃 宸 陽、 貓 飼 料、謝 予 騰、闕 筱 珊、 顏貝諭。
54
官方網站/ www.theloner.co 官方Facebook / @DuzhiTheLoner 執行總監/ 連鳳騏 總編輯/ 余宙 執行編輯/ 吳曉涵・張仲嫣・孫立蓁 美術編輯/ 連鳳騏 特約攝影/ 曾奕翔・黃廷宇 執行企劃/ 宓欣瑞 本期封面設計/ 連鳳騏 本期封面攝影/ Leo
版權申明/ 本刊所載之內容除部分圖片為CC 原作者所有, 且已標註於
本期封面服裝+ 道具/ COS + 來自濱江市場的佛手瓜
雜誌上, 其餘皆為獨誌The Loner 所有, 未經本刊同意不得 做任何形式的轉載或複製;所提供的電話、地址、營業時間 與活動費用等變動資訊, 皆以2016 年11-12 月資訊為主, 如
本期封面人物/ 余宙+ 執行總監的左手
有任何變動, 仍須以實際店家提供的資訊為準。內文中如有 任何非變動性的資訊錯誤, 寫信至info@theloner.co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