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3
人們生來有個奇怪的習性, 常把舒適圈裡運行的規則當作真理, 輕視這高牆外的鼓譟, 漠不關 心, 為之恐懼, 舉起獵巫的火炬。在性別與性向的議題上, 我們唯有承認這枷鎖太沉重, 單一立 場是撐不起來的。 在與假想敵的假想敵 做朋友之前, 我們花了多少時間來搞懂彼此的想望 呢?承認吧, 我們只關心如何消滅愛的忠誠危機; 摸透他人心思前, 如野獸般本能保護自己, 再 匍倒在床前虔誠期盼一段純潔的感情。 嚴峻 條規太令人膩味, 當下有勇氣開口談愛的伴侶 們, 我看不出一毫卑鄙的痕跡。 這一期的《獨誌》, 我們帶點嚴肅口氣, 試圖剖開性別定義、剔 去肉體俗媚, 直取能使心房保持搏動的本質, 嘿, 唯愛而已。
獨誌理念。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都是孤獨地開始了 一場 追 尋。為自己想 做的事 情而努 力,像 苦 行僧般的舔拭傷痕, 奮鬥的路上充滿著孤獨 感, 也因為如此我們稱之為每個人都是獨人 The Loner。 「 但這卻不是一本孤獨的雜誌, 這是屬於走 在道路上的孤獨者們的雜誌。」 這本雜誌草創之時, 我們也像The Loner 般 覺得是孤獨的一場追尋, 但很快透過眾多朋 友間的大力支援, 一個接著一個的暖意, 我們 認識了很多人!也慢慢的將這本雜誌從雛形 雕塑到現 今的我 們, 雖 不 夠完善,但 這 都是 我們這些"The Loner" 傾注專業與熱情一步 步地完成。
「 The Loner is not alone. 唯有接觸人群, 分享想法, 不停歇的執行, 讓期待發生, 才是 The Loner 的意念。」 如雜誌三個關鍵字一樣, 尋找・獨人・志趣, 我 們想啟發讀者, 在尋找志趣的過程中, 也能有 機會藉獨誌辦的活動, 認識到異領域的人並 有所啟發;再對照自己志趣走向時, 也能有一 位" 在路上" 的人能參照、被鼓舞。對讀者來 說, 尋找・參與・共享也是絕對的主軸;做自己 喜歡的事情, 走自己想走的路, 不被名氣拘限 的獨人們, 《 獨誌 》就是與 你最合拍的傳媒; 喜歡的事做得很認真, 理當分享給這個世界 知道, 因為在這個因網路被消彌界限的世界 裡, 你永遠都有機會被看到。
愛就是愛。 單一的個體如何共享同樣抽象的感受? 所以, 你憑什麼審判任何一個人的愛? 他要愛花愛草愛男愛女, 跟你有什麼關係?
世界區分出性別太惱人, 我試著剖析留下片語; 哪怕, 僅是鬆動枷鎖的契機。
拉起她與他的重量
我來分擔!
電話線那頭的你 用聲線
纖細 / 粗曠 判斷 藍 / 粉紅
為什麼藍色屬於男生 ? 用纖細聲音匹配粉紅色
讓聲音掙脫顏色束縛, 單純只是聲音。
雜亂意見經不起聆聽
內心聲音卻又如此清晰 最後 還是得找到自己。
談論愛情的發聲練習 性別性向誰說清
本期主題
?
THE LONER NO.04 / FEBRUARY 2017
16 22
The Loner's View |獨誌觀點| 在愛的面前, 吾人皆為同志
Just An Idea |觀點| 為友情披上白紗, 最後信仰它 |觀點| 吾愛誰, 與卿何干? |街訪| 解方程式: 愛意正迷離 |歌單|「一再複述愛的行動已開始」
31 44 50
The Loner on The Road |專訪| 遇見汪綺 |專訪| 透過食物重新拾起人的溫度 |專訪| 軟硬兼濕・撐開人性孔洞 : 異物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料理| 生而為人, 請好好吃飯! |酒單| 得天獨厚的餽贈: 自然酒 |生活|回歸宿願的異鄉人, 最喜歡海跟巴提斯圖塔
The Things to Share |分享| 與性別共舞不休 |影評| 沒切下性別那層皮 唯一堪穿上是愛呀 |書薦| 沒有因為所以的愛——「香水」Das Parfüm
The Loner's View
愛的面前,
在
吾人皆為同志 16
文:謝予騰/編輯:張仲嫣
「愛 應當是生命 成型中的那一種自然的本 質,它和 一切外在的事物沒有任何關聯。它沒有原因, 它沒 有 條 件,它自自然 然 地 從我 們的生命 裡汨汨流出, 它像 太陽、像 歌、像 大 海、像 大地上一切初生植物 的那一撮嫩芽。」 --史作檉《三月的哲思》
的, 所以「愛」和 「慾」是可以分得很開兩件的事, 「愛」是形上的, 「 慾」則是形下的, 也就是告子說 的 「食、色, 性也。」 。 「情」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如《禮記》所載, 「情」大抵包括了人的一切心理感知, 它也同時 包括了 「愛」 ;但「愛」的本質當往形上學發展, 比 如涉及到美學、哲學或宗教時, 「 情」則又無法將 「愛」完全被涵括。說得簡單一些, 也就是如果有 信仰, 你大可以說你愛耶和華或阿拉, 但這樣的 「愛」 , 和人與人之間的 「愛情」 , 是很明顯有區別 的。
愛 是 人的 本 能,如靈 魂 該 被 認 知為 真實存在的器官。 「愛」是什麼?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 直 子這個角色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解答。直子在 和Kizuki 是青 梅 竹馬,直子認 為她 是愛 著Kizuki 的, 但「性」方面她則完全沒有辦法濕潤, 一直到 Kizuki 自殺, 唸 大學渡邊 和直子在東 京相遇, 直 子二十歲的那夜兩人做了愛, 直子才第一次濕 潤了;接下來直子便進入了精神療養院, 最後以 自殺收場。 許多針對這一段故事的討論, 都在問直子生的 是什 麼病?但無論 最後討論出是自閉、憂鬱症 或精神分裂等等, 其實都只是推測而不能成為 定論; 就我的認為, 直子其實不是 「生病」 , 而是 「受 傷」 --也就是她傷到了她的 「靈魂」 。
17
本文首先要撇開宗教裡一切關於「神」或 「上帝」 概念中的 「神秘體驗」 ( Mystical Experiences) , 而是 回到 「人」這 個物種的本身來討論, 否則牽涉到 上帝或真理, 這一切會變得沒完沒了。 《禮記. 禮運》裡曾寫到: 「 何謂人情?喜、怒、哀、 懼、愛、惡、欲。」就這段文字來理解, 「 愛」 , 應該 是人天生下來就擁有, 如眼淚、笑容或呼吸那樣 自然的本質, 更簡單地說, 就是天性或本能。 所以只要是人, 就會有「愛」的需求, 同時也會有 「被愛」的需求。但在討 論 到 「愛」之前, 還要先 簡單分清楚一些問題, 那就是在中文裡常被與 「愛」放在一起使用的三個字: 「 戀」 、 「 慾」 、 「 情」 , 和 「愛」之間的差別。 所謂「戀」 , 是一種纏綿的情緒或氣氛, 「 依戀」 、 「眷戀」 、 「 蝶戀花」就是遵循這個概念, 所以「戀」 之中可能有「愛」的成份, 或說從「愛」的狀態下 延伸出來的情況, 不過也可能在沒有「愛」的基 礎上, 產生類似的情緒, 只要脫離了環境或者有 了別的對象, 「 戀」 的氛圍便會很快地消失。 而「慾」則是需要被拆開解釋, 其中一個是「欲」 , 也就是願望的概念, 所以「愛慾」可以被解釋為 「想要去愛人」 ;但同時, 「 慾」也指向了生理需求, 「食慾」 「性慾」 、 便是例子, 在這個概念之下, 「慾」 可以是在有「愛」的情況下產生的 「性慾」 , 但也 可能只是純粹的 「性慾」 。 必須說明的是, 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 是有差別
The Loner's View 18
這裡所說的 「靈魂」 , 並不指向任何的宗教, 而是 把「靈魂 」當成每 個人出生便擁有的一種心 理 器官。 Kizuki 的死, 回到《挪威的森 林》中, 對直子造成 的影響, 是內在「愛情」信仰的消逝, 理論上在那 個時候, 直子可能認為自己再也不可能愛人、認 為自己的某一部分已跟著Kizuki 一同死去, 或永 遠地停頓在那裡了。 引渡邊所說一段話可以證明這個說法: 「四月中 旬直子二十歲了。我是十一月生的, 因此她比我 大差不多七個月。直子二十歲了這件事感覺有 點不可思議。對我和直子來說覺得好像在十八 和十九歲之間來來去去會比較對似的。十八的 後面是十九, 十九的後面是十八--這 樣還可 以 理 解。然而她 卻二十歲了。而且到秋 天我也 會變二十歲。只有死者永 遠還是十七歲。」 ;但 在二十歲生日那夜, 與渡邊做愛時, 她卻發現自 己第一次在生理上有了 「慾」 , 而這和多年來她 自己對「愛」的信仰建構與殘存,都有了崩毀式 的衝擊, 而此情況等於是自己 「誠實的身體」對 「心靈信仰」 的否定, 「 靈魂」之傷便是由此而來; 最後直子的自殺, 其實就是「靈魂」傷口的惡化 所造成的結果。 史作檉在《三月後的五卷. 愛欲辯證(一)》中也 寫到: 「 不論是人為了尋求一種生機之活而需要 愛情, 或人一旦得之於愛情之雀躍之情, 其本質 上, 即在於一種對人類心靈之大開闔之激發能 力或作用。但在另一方面, 也由於其對象或目的 之固定性, 常產生許多缺失、錯誤、終止或斷滅
性」 , 這段話原來的意思, 指的是「愛」最終需要 被生命給接受與昇華, 成為真正生命中自然的、 與「靈魂」結合的存在;但同時反面視之, 就可以 看出生、死皆為人的本能, 而直子因 「愛」而受傷 的 「靈魂」 , 最後也是順從了生命的自然--只不 過不是生的本能, 而是死的本能。 直子的死並不是用以表達「愛」 的絕對性或 「慾」 的罪惡, 而是將「愛」的內容掏出來檢視: 當 「愛」 是一種形上生命的信仰與存在需要時, 則 「愛」 將成為人類所有行為模式裡, 最中心的價值判 斷與思維方式。
愛 不附 屬 於 任 何 一 種 行 為 模 式,因 「愛」的本身即是行為。 也就是說, 生、死、性、信仰、守護這些事, 其實都 只是「愛」 的本能底下的其中一種行為模式罷了, 它們有愛的成份, 但卻又不是愛必然會發生的 事, 愛如果是人的本能, 和呼吸、進食一樣, 影響 著人類的行為, 為了 「愛」 , 我們會產生非常多的 行為, 好比為了吃, 我們種田、打獵、製造餐具等 等, 是一樣的道理。提出此點, 目的是要說明 「愛」 是不可能被任何一種單項行為所滿足的, 除非 對象能感應, 並回報自己以「被愛」為中心的行為 互動。就如同你不會因為打獵、看風景、聽音樂 或是工作、賺 錢,便可以處理掉飢餓的感覺, 是 同樣的--唯一的辦法, 是「進食」 。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 「愛情與麵包」這樣的 選擇題, 基本上存在著邏輯衝突, 因無論是為了
19
The Loner's View
20
代表現實的麵包而放棄愛情, 又或為了愛情而 丟棄了麵包, 都會使人陷入嚴重的困頓之中, 這 本身就是一個氧氣和水叫你只能擇一的概念, 完全是個被拿出來搗蛋的假議題。 因為既然這些東 西都是人的本能與生存的條 件, 那怎 麼可能有辦法「選 擇」呢?只要依 循了 那個 「選擇」而給出單一或兩者皆否定的答覆的 當下, 那個回答者便是無意識或刻意地忽略、忽 視, 甚至放棄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可能了。
愛與被愛的對象。 討 論 到此,不 得不回應 整 個人 類 社 會中, 因應 「愛」的行為而出現的制度問題; 當然還是要強 調, 這個討論是建立在人與大部分動物有巨大 區別的情況下才能成立, 如果只是單純以唯物 思考或者生物學角度來看待這些制度的話, 則 會給出完全不同的詮釋角度。 一般概念是, 人類在「愛」的行為模式下, 常見的 情況是因為發生了 「性」 , 進而可能創造了新的 生命, 於是便有了家庭, 然後繼續發展成家族乃 至於整個國家; 原來「愛」應是很單純的事, 但人
與人之間 「愛」的行為模式, 涉及到 「愛」以外的 問題越來越多, 漸漸地產生了幾套主流的價值, 並形成了所謂的規範, 用以 保障除了 「愛」之外 的合法行為, 如婚姻、產權、領養、一夫一妻等等 制度。 但這也不過意謂著, 目前現行的主流制度與法 律, 只是建立在特定族群的習慣上, 例如傳統藏 族社會中的一妻多夫制、摩梭人的走婚制、現今 部分國家如南非、伊朗、孟加拉等地的一夫多妻 制, 以及 德國、法國的伴 侶制等等,都與所謂的 一夫一妻有所區別, 甚至說 起中華民國的一夫 一妻制, 自民法頒布的一九三0 年到今天, 也不 過實行不到九十年, 比起 傳統中華文化中幾千 年一夫多妻的文化, 這可算是很大的改變。 而所謂異性戀、同性戀、跨性別、酷兒一類看似 現代才出現的名詞, 其實回過頭去看歷史, 無論 是東、西方文化中, 都記載有這樣的事實, 包括 古希臘的同性戀文化(註一) 、屈原對楚王「香草 美人」之喻 (註二) 、漢哀帝的 「斷袖之癖」 (註三) 、 亞歷山大與赫菲斯提昂 (註四)...... 等等, 都是有 名的例子, 甚至在神話中存在的人神戀、人獸交 配的故事, 也提供了當代人許多瞭解古代人類 面對「愛」 的態度與對應方式。 而今本文論述至此, 不斷強調, 「愛」是生而為人 的本能與生命必需, 如此, 每個人的 「愛」與「被 愛」的對象, 在不影響 他人的自由之下, 又如何 是可以 被 他人以 任何不屬於純粹的 「愛」的理 由, 加以打擾、侵害、歧視或禁止的?
別以 不 屬 於「 愛 」的外 在,來 干 擾 真 實的「愛」。
註一: 甯應斌: 〈 同性戀是社會建構嗎?─ ─ 保守與革命的 社會建構論〉, 《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20 期, 2007 年3 月, 第六節〈同性戀是現代建構--Halperin 對古希臘的性行 為分 析 〉, 頁23-25。 註二:見參 考 懶 人包網頁 http: / /ppt. cc /KCtd0 註三: 「 常與上臥 起。嘗晝寢, 偏藉上袖, 上欲 起, 賢 未覺, 不欲動賢, 乃斷袖而起。其恩愛至此。」見《漢書. 佞幸 傳》。註四: 見《亞歷山大遠征記》卷七 (14) ;歷來史學家對 亞歷山大與赫菲斯提昂的關係有許多的見解, 同性戀是其 中一個說法。註五: 見莫言: 《說吧!莫言》 (臺北, 城邦文化, 2007 年12 月)最末句。
謝予騰 1988 年生, 臺南縣新營市人, 嘉大中文、中正台文所畢業,
畢竟在「愛」的面前, 吾人皆為同志。
現任教輔英科大、成大博士班就讀中。回想輕狂的日子, 驚 覺如此胡來的自己到底如何倖存下來, 不被那些突發的可 能擊落, 竟有種僥倖之感, 自覺自己或也不過生命中投機的
當他人努力地「愛」著時, 我們甚至沒有資格在 旁邊說些與他們 「愛」的本質毫無關係的話, 如 果我們相信 「愛」是人的本能、是生存必要條件、 是一種純粹的信仰的話, 用任何的方式或者話 語去破壞他人的 「愛」 , 本身就是一項惡。 縱我無意要將「愛」這一件事無限上綱, 但在我 們輕易地透露出自己對「愛」的不夠瞭 解, 或許 也反證了莫言的那句話: 「 真正的情感,應該 珍 藏在心, 一拿出來示人, 就是褻瀆。」 (註五)
那個集團; 曾相信此生終 會上岸, 但如履薄冰的現在, 懷疑 到底誰又能真能到得了彼端?曾獲南瀛、臺南、桃城、全國 優秀青年詩人等獎, 出版詩集《請為我讀詩》、 《親愛的鹿》, 短篇小說集《最後一節車廂》。
21
最 後, 我 仍決定要引臺 灣哲學家史 作 檉在《三 月的哲思》中的這段話, 來當成本文章重要的結 論: 「 愛情就是不可用愛情以外的任何原因, 而 妨礙到愛情本身存在的事物。」 「愛」是什麼?人類應該要如何去面對?如何學 會「愛」與「被愛」 , 同時多元地尊重、瞭解他人的 「愛」?這些問題, 每一個都可以寫成學位論文, 而不是本篇三千多字的散文, 可以處理完的範 疇。 但還是不得不說, 當他人以其本能和真實的靈 魂, 在為 「愛」而全力以赴時, 就算我們因為自己 的立場、想法或者信念等等任何理由, 而無法真 心地祝福他們, 那也不需要去傷害、攻擊他們。
文 :葉姵蘭/攝影 張: 書維 / 編輯 余: 宙
22
為友情披上白紗,最後信仰它
Just An Idea
年歲像海浪般推向每個人, 在崖邊大力揮舞手 臂的我 們,迎面轟然狂潮,表 情顯 得越來 越 倔 強, 靈魂蹲窩在眸底深處, 就怕一不小心它都出 走, 僅存空殼。 奔向三十只差幾年?儘管舉 著發 痠的手臂, 還 是得牢牢牽著在洪流之後, 那些僅存的友人; 是 呀,都是倖存者。而天真是 個偶爾讓我感到矛 盾的本能, 以為我們可以永遠赤裸, 坦承如十幾 年前白色的我們。熟識在那間不怎麼顯眼的西 餐廳, 將氣力消磨殆盡在半工半讀間, 在每晚期 待值班碰頭時無止境的笑話、撐不飽年輕胃口 的宵夜、電影狂熱夜, 再來一輪披薩麥當勞與鹹 酥雞, 每種滋味沉進彼此潛意識裡定居。 告結高中生活的那個暑假, 撞進一場突如其來 的車禍, 三個月頭裡杵著拐杖, 每禮拜還得定期 回診推拿, 幾個人輪流撥空載著我去; 怕我蹲在 家悶出病, 友情看護每日來敲門板, 一屋子又笑 又吵鬧得開心。撐著拐杖, 排除萬難也要一夥人 到綠島渡 假,躺進 你 們的保 護 欲 裡, 盼 著這狀 態永遠保持。 名為成長的兇惡, 拂過我們不帶一點虛假的側 臉, 怎記 得綠島的陽 光,好 像 都跟 著我 們一 起 傻笑。時間流進沙淖底, 對曾經的玩伴、曾習慣 的環 境、曾經認 識的自己, 總 想抓 得更緊, 終究 還是得從指縫流向未知的運命; 未知令人難受, 我是那麼謹守著天真, 相信寧願相信的不變, 直 到沒力氣分出對錯, 才願意認清混濁的灰, 就是 灰。 有一天, 你不再費神費力擺脫覆蓋在臉皮上的 駁色, 而是慣了戴著它, 癡想總會有道清晰眼光 看穿這 層假 象, 總 會 有人 懂得。事物終 攀上時 間的刀鋒, 緩慢刨去沁甜回憶;包括我曾面對面 保持赤裸的, 親愛朋友們。 「一輩子交心的朋友」 說得太輕易, 覺得語氣夠堅定就能成就的一件 小事;但一輩子有多長?不知何時學會故作堅, 那叫成熟、 叫對我們性格的修剪。
候,但溫度明顯不同以往了。他與她的眼神裡, 多了些世故、多了些保留, 從前脫口而出的關心 變得含蓄, 從前自然而然的訴苦變得不經意保 留。 那些在西餐廳員休室外的嬉鬧、沒有任何意義 的一連串話頭、當任何一個人受傷時全員挺身 而出、颱 風 天點著蠟 燭吃 著垃圾 食 物,那時我 們的好, 像跑馬燈一遍又一遍的掠過耳目。你們 覆蓋著未看過的顏色, 艷得令我只看得見自己。 長大後慣於偽裝堅強, 過度壓抑所有人事物的 執著和在乎的我, 終於在某一天, 親眼見到自己 就快被情感黑洞吞噬; 當時的我只想抓住身邊 任何一個, 我在乎但我不願意承認的那塊救命 船板。 載在那塊船板上的你們, 十指間還是緊緊相握 的, 當然, 也還牢牢地握著我的手。眼眶掛下兩 串淚水, 洗淨我們間氣氛的混濁, 也沖散了包裹 你們的那些難解顏色, 我不知覺卸下抵抗, 擊破 四面由我自築的牆。 原來, 我們在彼此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最單 純快樂的時候, 就已經達到一個協調的設定。 「表 象讓 人迷失,我 們的世界 複 雜。正因如此, 才懂人事依舊。」 將長年情誼看得透徹太傷神, 或許它嵌滿了傷 口, 或許不再是最直率的白色, 卻不失我們原本 的樣子。
葉姵蘭 1990 年至今, 累積起來的千瘡百孔變成我身體的一部分。 我喜歡說話及分享我的任何一個感觸, 也喜歡在人群中安 靜思考, 那樣的狀態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度的平衡, 但仍與大 多數人一般, 生活還是得為了社會期盼的模式而有所包裝。 我們都是一個擅於搭建宇宙的個體, 在那個只容得下自己 的宇宙裡面, 可以感到安心和舒服, 那是一個不需要偽裝, 可以盡情激 發感觸的地方。而文字, 是它與外 界連結溝通
成 人的相處 法則並 不困難,感 情融 洽,彼 此問
最好的方式。
23
撤 離青 春 艷 夏,生 命 揚 起 微 風 就吹 得 刺骨發 寒, 人情冷、人情暖, 我常在想, 究竟要穿戴多少 的防備, 才能靠攏當年最貼膚的溫暖?
朋友, 什麼時候要向他的媽媽出櫃? gay
「等同志婚姻合法的那天。」
曾經, 我問過我的
Just An Idea 24
觀點
吾愛誰,與卿何干?
文 : Kris / 攝影 : Fuki & 張書維 / 編輯 : 張仲嫣
原 { 來,在一個現 代 社 會 中,愛 情 需要 法 律 的 背 書。 }
我一直認為, 人生最大的追求, 是擁有選擇 的自由。畢竟「人皆生而平等、 自由」這句話 是 錯的。階級 讓 我 們不 平 等,工 作讓 我 們 不自由。對生活的追求讓我們困乏其中。原 以為在情感的部分可以隨心所欲的自由宣 洩, 但這社會其實也限制重重。怎麼會呢? 你說。誰能限制你要去愛誰? 從門當戶對、老少配、到同志婚姻,大家對 愛情都有想像中的樣子。尤其是同志戀情 討論的聲浪最大。有人說, 上帝創造了亞當 和夏 娃,一男一女的搭 配 才 合 情 合 理。天 知道如果 今 天出現了強 尼或是安娜, 亞當 或夏娃會怎麼選擇?不要跟我說你看不出 來, 亞當和夏娃的選 擇是逼不 得已下的選 擇, 因為他們就只能這樣選。那時候沒有出 現第三個人。就算一男一女的搭配真的神 聖不可侵犯好了, 那再結合之 後搭配了更 神聖的婚姻制度, 怎麼允許人離婚呢? 這 不就破壞了神聖的契約嗎?不怕上帝懲罰 你嗎? 我原以為婚姻是自由戀愛的結果, 但在當童 話故事一再破碎之後, 我也必須承認婚姻 更是保障對方的契約。既然撇除了情感面 進入理性的探討, 那這種保障怎麼會有性 向限制? 撇 開婚 姻議 題 不 談, 回到愛 情 本身,我 認 為, 每個人都應該能想愛誰就愛誰, 因為情 感是心中的自然流露, 而不是被創造出來的 物品。愛情, 是情感中最奧妙的存在。不 像 親情有血脈傳承 做為根基, 也不像友情來 的那麼有邏輯。愛一個人, 通常是不由自主, 無法分辯。一種發自內心對對方的欽慕, 想 保護他也想被他保護, 想珍惜他也想被他 珍惜。想要相互陪伴、相互依靠。想到有這
樣的一個人, 就好像內心中那最柔軟的部分真 實地體現在你眼前, 捧在手裡怕摔了, 含在嘴裡 怕化了。 最近看了一本書, 書名是「不負如來不負卿」講 述 六 世 達 賴 喇 嘛 桑 央 嘉 措 為了愛 情要 還 俗, 世人將他視做神的化身, 但他只想過個人的生 活。連活佛都想追求愛情, 更 何況是我 們這些 凡夫俗子。 愛與被愛, 去愛以及相愛都是人類必會存在的 情感需求, 明明每次失戀過後都像劫後餘生, 但 傷好了之後又開始期待愛情再次降臨。我也很 想超 脫一切, 可是很難, 生而為人, 在情感面前 從來都是由心先走。只希望大家可以在感情這 條路上走得輕鬆點。 畢竟我們都走過, 何苦相互為難。
Kris 台北人。極 端的矛 盾、不安現 狀,一直 處 於 迷失 與尋找的 過 程,但 因為是 個路 癡 所以 一 直 走 不 到 所 謂的 終 點。討 厭 麻 煩,唯 一 堅 持 的 愛 好 就 是 寫 作。有 個blog, cr ystal 我認 為生命中的每個 pallette by Kris Kao, 意為調色盤, 元素都豐富了你生活的色彩, 希望自己就像調色盤一樣, 分 享更多不同的可能。
25
「為什麼?有差嗎?」 我問。他淡淡地回: 「起碼是合 法的, 這樣他們要反對也少一個藉口吧。」聽完了 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從未想過兩個人相愛的合 法性。
Just An Idea 26
街訪
解方程式:愛意正迷離 文 : 吳曉涵 / 插畫 : Ku/ / 編輯 : 余宙
感 { 情所依賴的肉體性 }
2001 年4 月1日荷蘭的同性婚姻法規正式生效, 成為世界 首開放同性婚姻的國家。 15 年過去, 也就是去年2016 年, 台灣「婚姻平權」修正法案延燒朝野; 支持者與反對者爭論 不休, 爭取生而為人的權利?捍衛社會的倫理價值?劍拔 弩張的噬口, 只吞下仇視與不理解。議 題的延展來自最根 本的問題「什麼是愛?」性傾向的差異, 會將愛的本質扭轉 嗎?三種性向的人, 談論他們所認為的愛, 我們嘗試理出頭 緒。
Ku 1992 年生。經常淌洋在白日夢中的雙魚。習慣用紙筆捕捉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努力不被功利世界牽 著走的平凡人, 快樂生活是唯一理想。是隻熱愛閱讀的雜食性書蟲, 時常幻想自己被淹沒在文字與書 海中。 目前在獨誌The Loner 擔任雜誌內頁美術插畫編輯。
27
Alpha 同性男 21 歲 青春期的階段, 我混亂過, 覺得符合主流的想法會比較輕鬆, 硬跟一個女生在一起, 該做的事 也都做了, 無非是想證明 「我做得到!」但是真的很煩吶, 沒有愛情的感覺, 真的很難跟一個人維 持關係。曾經因為心情太差在家人前大喊「 人生很不公平啊!為什麼我是同性戀?人 就是不完美, 有些事我努力也得不到」我真的這樣說,哈哈哈,不小心跟家人出櫃。 人好像都恐懼未知的事物, 漸漸認識一些同性傾向的人後, 發現同性戀根本不是什麼洪水猛 獸, 其實大家都一樣沒啥分別嘛!每個人都抱持自己的價值觀去看別人, 一種約定成俗, 前人 走這個軌道, 我們照著走; 男女配是這樣, 怎麼沒想過男男或女女?一切不過出於愛嘛。要完全 不介意別人的想法不容易, 想像與情人走在路上, 突然地想親他卻沒辦法, 這是生活的小樂趣 欸!只因為是同性, 活在21 世紀的我們, 為什麼不能這樣?到底憑什麼? 說實話, 愛是什麼, 我真的不知道!愛好複雜, 愛是浮動的, 愛會酸, 一想到那個我愛的人, 心裡 會酸, 酸酸的痛, 好像遇見就注定要分別;但另一方面愛會驅使自己更好, 一覺睡醒, 就知道會 有件很開心的事要發生, 人都很孤單呀!尋尋覓覓的就是希望有個人能緩解這樣的孤獨感。你 有看過《花神咖啡館》嗎?我很信靈魂這件事。
「愛人就是愛 他的靈魂,無關對方的性別、過去、年齡、⋯⋯就只是愛 他這 個 人罷了!」 我是這麼相信的, 愛可能是錯覺, 但我寧願被騙。
Just An Idea 28
Nok 雙性女 26 歲 我沒有特別傾向 (感興趣)某種性別欸, 喜歡一個人又不是因為對方是男是女。男女我都在一 起過, 說起差別, 跟女人在一起, 自己性格中男性化那一面會出來, 不是刻意這麼做, 自然而然 的就想照顧她, 讓她依賴; 至於跟男人來往, 我不是小女人的那一型, 雙方會處於比較對等的 位置。我本身不太在意社會的眼光, 家庭裡的看法對我來說比較重要, 但就算家人反對, 我也 會 做好抗爭的準備。愛對我來說很模糊, 很難用言語來描述, 但我很確定自己跟對方產生連 結, 只有兩個人能夠感受到的連結, 世界上有著那麼多人, 怎麼會剛好是他呢?這對我來說是 很儀式性的發生。愛不是有很多種嗎?
「身體會告訴你什麼是愛。不只情慾這塊, 當你還沒意識到愛, 身體自然就去 做了, 這是直覺, 或者該說是本能吧?」 面對工作, 可以選擇, 但如果跟一個人巧合般的巧遇了, 我絕對不會放手。我很喜歡電影《One Day》裡面的一句話“You had me at hello” , 愛就是這樣, 也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膚淺 的, 但又如何呢?愛很難定義, 對我來說最貼切的解釋, 就是人的本能吧!
29
C 異性女 22 歲 性向像是與生俱來的, 我很清楚自己喜歡異性, 至於怎麼確定, 大概是性慾吧!就算眼前有個正 到爆的女生向我求歡, 我真的是連一點想發生關係的衝動都沒有。雖然我是異性戀, 但對於其 他性向的人, 我真的沒太多想法。
「就是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啊!每個人不是都這 樣嗎?能講出什麼感想?不 論好的或壞的,像是可以隨意評價他們似的?明明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情啊!」 我覺得愛是很直觀的, 喜歡一個人, 就忍不住想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給對方, 我知道這不一定 是對方想要的; 我蠻直接的, 認定一個人就會不顧一切地喜歡著, 蠻蠢的, 但這是我的做法, 我 把它稱之為獅子座的浪漫!每段愛情好像都很特別, 卻又有點類似, 愛上一個人的感受應該每 個人都經歷過吧!不可能全然美好, 肯定參雜了悲傷的部分, 且可能是無法承受的傷心欲絕。 但只要我想到, 如果有天沒辦法再愛上別人, 那種不起波瀾的平淡, 比起失戀的痛苦更可怕啊!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用力去愛啊!
歌單
「一再複述愛的行動已開始」 文 吳 : 曉涵
30
人們從碉堡探出頭
1.Suede - Beautiful Ones "You don't think about it, You don't do without it, because you’re beautiful" 手足無措, 才把社會規則掏出來, 中庸又安全。 才容不下世界唯一無二的自己呢, 未免太失格。 大鳴大放展現自我, 就算旁人摀鼻嫌臭, 相信我, 你超美!
2.Hall & Oates - You Make My Dreams Come True 愛情啟程, 眼中的世界總異常美好。 街上的行人微笑親切、花草動物簇擁著歌舞, 熱滾舞曲放送, 轉圈轉圈轉圈!
編 / 輯 余: 宙
"You make my dreams come true." 原來, 你就是讓我開心的原因啊!
3.Hozier - Take Me To Church "We were born sick , you heard them say it" 全都是別人講, 那您怎麼說? 誰都不能審判另一個人。 正不正常, 有沒有病?性別從來不是一個選項。 拜託, 你又不是神, 少假托神的口吻假頒聖旨
4.The Knife - 'Pass This On' 遵循本能地直視愛。 "I'm in love with your brother. What's his name?" 擠滿人的舞池裡肉體擺動另一具, 情慾竄動在節拍一呼一吸間。 我只是愛, 愛上你了。 管我是誰, 管你是誰。
5.Goldfrapp - Happiness "We're all on a journey to finding the real inner you." 旅途很長, 不斷更新自己、 了解自我, 掌握不同層次的需要, 才能得到, 檢驗幸福的唯一方法, 只有愛, 歡迎加入我們。
Chi Wang
The Loner on The Road
汪琦
31
專訪
遇見汪綺
一個充滿意外的新生藝術家, 愛唱歌、表演、 寫作和生命。若我太過豐腴, 路上崎嶇難行, 請小心慢走。
「而人最快樂的一件事情是被人所愛, 以及有人可以去愛。 如果有兩個人互相 愛在一起, 那就是奇蹟了」
The Loner on The Road
C h i Wang 汪 琦
{ 我 是 誰:汪 綺 對 自己 的 定 義 } 「我覺得我們都是骯髒著長大的。」 汪綺說。 「我來 自單親家庭, 是被我媽養大的, 我喜歡看書寫作, 喜歡唱歌、表演, 我的體重過重。」似有似無的形 容詞固著在身上, 是為一種標籤, 不是拂個塵便能 輕易去除。 32
關於「我是誰?」 , 汪綺坦承「其實我現在還是不清 楚自己是誰, 身為人的話這是一個不斷在自我實 踐的過程。」她並非僅是一個歌手或者一個快樂 的胖女孩, 比起媒體給她訂定的包裝, 她認為自己 更像個奇怪的人——一個社交力低落、 帶刺而銳 利的怪咖。
{ 獻 給 用身 體 與 世 界 奮鬥的 你 }
文 : 貓飼料 / 攝影 : 黃庭宇 / 圖 : 汪琦 / 編輯 : 張仲嫣
暖冬時日, 與近期頗具爭議的《戀我癖》MV女 主角汪綺, 在石牌一帶的咖啡館有個午茶約 會。對談間受她的語句驚豔, 如同她作品每每 帶來的耳目一新。 因為她特別且具深度的話語, 重新愛上這個女孩。 身而為人活在世上, 不可能永遠乾淨單純地 活著。世界充滿太多強制性的力量, 即便你毫 無意識, 在時間推移下我們仍逐漸被滲透、形 塑。關於「人的本質」這樣抽象的哲學問題, 我 們將逐步以存在主義式的三個命題(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我將要去哪裡)進行解構, 嘗 試以汪綺的生命故事, 貼近看似空氣般透明 卻重要的答案。
回憶起走紅的關鍵點, 是《蘋果日報》的影音專訪。 這份報導以勵志的角度切入, 訴說一個胖女孩不 畏批評、 曾遭受霸凌但勇敢走出來的故事。此舉 對閱聽大眾造成正面而廣大的迴響, 但之於汪綺 自身, 則有些尷尬: 「其實我認為勇氣是很普通的 東西, 甚至你今天決定出門上班, 面臨可能發生的 危險與意外, 都是勇氣的展現。」她體諒記者朋友 的辛苦與壓力, 可透過報導, 多數民眾對她的第一 印象, 是個勇敢的女孩; 若負面一點, 她只是個 「名 為勇氣的怪物」 。無論哪一個, 都不是她自己。不是 汪綺。 她說, 某次與女權及 BDSM 圈朋友們在演講後 的聚餐被一對情侶認出來, 女孩興奮表達對她的 崇拜並要求合照, 但當女孩的男友準備按下手機 快門時, 女孩突然出聲阻止「不行啦你要拿高一點, : 不然我這樣看起來很胖! 」 當下的汪綺充滿了挫折。她並不反對女孩們追求 纖瘦的體型, 追求是她們的選擇, 「但你同時又說 我好勵志好勇敢, 那我到底是哪種珍奇異獸或者 馬戲團展演的動物?我說的話你們到底有沒有聽 進去呢?」汪綺無奈地笑著說。她沒有不耐煩, 反 倒開始思考自己追求的勇敢與那位女孩所追求的 是否有所差異?自己努力想傳達給世界的小小改
變到底能否奏效?人們可否因此向前邁進? 「如果能留給這世界甚麼的話, 對我來說就是『女 巫』這兩個字。」
「對我來說這個世界的人們不太習慣一些自己看 不懂的東西。而我覺得是該多出一些這樣讓他們 看不懂的、特別的存在。」 女巫一詞在印象上是負 面的, 甚至充滿詛咒與毒惡, 是源自於不被理解的 另一群體。種種意義上, 現在的汪綺, 她的身體她 的妝容, 以及他者對她的正負評價, 皆在在展演了 這個詞彙。她將自己貼上此一標籤, 然這個標籤, 是歧視嗎? 她提起人們時常沒意識到自己正在歧視他人, 甚 至在開出歧視性玩笑後, 還理所當然地怪罪笑不 出來的人沒有幽默感。 「 我就不覺得好笑啊! 」這 是她對歧視性言語最直接的想法, 因而被家族成 員認為是最衝的晚輩。她從小了解 「聽話」 是生存 於社會的好方法, 但她認為那些聽話的孩子最後 會變成 「好用」 的大人, 而非 「有用」 的大人。所以, 汪綺並不想這麼做。她相信聽話是讓生存相對輕 鬆的方法, 卻不是最好的。她拒絕服膺。 面對家族質疑的聲音, 汪綺也曾懷疑自己只是想 和眼前的世界正面衝突才叛逆而已, 也思考過自 己是否真如親友所說, 只是個古怪而孤 僻的孩 子?好在, 現在的她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 沒有全 盤接受那些質疑和選擇, 否則她勢必會放棄所熱 愛的表演工作、 閱讀與寫作, 成為一個丟失夢想、 充滿壓抑與遺憾的大人。 「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 或許在世人面前她就是 個古怪而孤 僻的女巫, 但她不在意, 或許正是經 過太多選擇與徬徨, 她才能生長成這樣美麗而堅 定的姿態。女巫這個字眼, 成為了能夠為社會帶來 特別——一些他們看不懂卻重要的存在——的 方式, 成就了那個為了自己和所堅信的價值努力 的汪綺。
33
{ 女巫的標籤, 是歧視還是定位 }
The Loner on The Road 34
C h i Wang 汪 琦 { 我從哪裡來: 汪綺的自我歷史 }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深遠的。原生家庭是在生命踏 上地球最初時接觸的、 關於這世界的面貌, 深刻影 響了一個人看待世界的高度與眼光。儘管汪綺保 有了大部分的自我, 可如她所言: 「 我們都是骯髒 著長大的」 , 生長環境的骯髒鑲嵌到她的生命。於 是兩股力量——家族與自我之間——產生了碰 撞與摩擦, 在她的自我歷史中留下了刻痕。她攜帶 著這些她改變的、 同時改變她的歷史, 不留遺憾的 生活著。 出生單親家庭的汪綺, 母親是任職醫院的行政人 員, 所以不免出現 「不是為了你的身材而是為了你 的健康著想」等以關愛為名的碎嘴。 日常的話語, 但長久累積下來的情緒仍容易感到疲乏無力, 「我 可以知道她的顧慮, 但有時還覺得她很煩。」汪綺 說。 相比母親, 由於較少與父親見面, 一旦產生衝突便 會如同轟雷和暴雨般, 深植記憶。某次汪綺與父 親相約共進晚餐, 前往餐廳的途中父親對她說: 「你 為什麼不減肥?你知道胖不好嗎?」他越說越張 狂, 最後補了一句: 「 你知道, 我其實不相信那些粉 絲喜歡你, 那些粉絲一直都把你當小丑所以才一 直在笑你, 根本不會有人愛你。」這樣刻薄的語氣 令她沮喪, 只得麻木任由他咒罵直至抵達餐廳, 父 親前去停車才得片刻平息。 木然的她先行進入餐廳等候, 不一會兒, 父親的聲 音飄進耳蝸, 在大腦中爆炸:他詢問店家 「你有沒 有看到一個很胖很胖的女生走過去?」 當下腦袋轟然, 她心想: 「天!我這麼難以形容嗎? 你只會用 『很胖很胖的女生』嗎?所以我在你心中 就只是個很胖很胖的女生囉?「 」我在你後面。」 她 冷冷地出聲, 用不友善的靜默抵抗他的種種質疑。 然而在餐桌上, 父親仍持續罵著她。 「如果你覺得我胖的話到底幹嘛要請我吃飯?為 什麼我們要來吃西餐?」 當時的她近乎崩潰地說:
「你現在就是想看我吃沙拉是不是, 你就是不要 讓我點餐是不是?」 話語激怒了父親, 他抓狂地回 應: 「好啊! 我們以後不要見面了。」 汪綺沒有轉頭就走, 她向服務生點了一盤沙拉, 在 父親面前吃, 邊吃邊哭。她想: 「 從來沒有人, 沒有 一個外人可以把我羞辱成這樣子, 但我最信任的 一個人這樣羞辱我, 我似乎在他的眼中我甚麼都 不是」 。 汪綺在安靜的眼淚中吃完沙拉, 父親沉默著。 他們一起走出餐廳, 汪綺卻沒有要與父親一同回 去的意思。當父親問她 「要不要送你回去?」 時, 她 只淡淡說了 「不用, 我要自己去看電影。」 便離開了。 天知道她根本不想看電影, 只是想與自己獨處。她 身穿拍《女怪運動》 (註一) 的那片紗裙, 寬大而蓬 鬆柔軟的, 邊走邊哭在走過一座橋後隨手攔了台 計程車。 「喔, 妹妹你這個衣服要訂製齁! 」這是計程車司 機在她打開車門時給她的第一句話。 她當下覺得 「自己中箭中到一個爆炸」 。她很想用 盡生命甩上車門大喊「老娘不搭了! 」 , 但累到只能 選擇沉默不語的她, 還是不爭氣地搭上計程車返 家。 汪綺對這次與父親的衝突印象深刻。她自知身為 公眾人物, 常會收到網友和外界的評論、 謾罵, 「然 而真正能夠傷害到自己的都是家人、那些和你親 密的人」她靜靜地說, 「但是你很難真的不聽爸媽 說話, 其實有時候真的能對我造成傷害的就是他 們倆老吧, 對呀。」 在汪綺說出這句話的同時, 我隱 約看到她眼角泛出些許的糾結。 「或許有時候命運就是會在你很慘的時候, 繼續 狠踩你一腳。」
35
The Loner on The Road 36
C h i Wang 汪 琦
{ 歷史中的傷痛, 創作時的養分 } 身為一個表演工作者, 許多人當然會好奇: 汪綺的 自我歷史, 以及在此內含的印記, 是否被帶入她的 作品, 在其中一併被展現出來? 「不一定, 有時候作 品要怎樣被呈現是導演主導的事, 但作品本身想 傳達的內在價值大多時候決定了我要不要接這 份工作。」 她接著說, 「當然不是說我多高尚不需要 錢過日子, 作品帶來的社會意義對我來說非常重 要, 但還是希望兩者兼具呀。」 談到了《戀我癖》MV 的拍攝過程, 她坦承自己當 天演得非常過癮。
很多人問她, MV 中汪美兒的角色, 是否是汪綺自 己的投射呢? 「其實沒有。」 她明確了當的回覆, 「我 並沒有像汪美兒那樣因為霸凌就走不出來, 最後 變成流浪漢呀。」汪綺笑著說。她認為角色融入 與否是表演工作者必須的功課, 「她是不同的人, 但她確實是我, 是我想像中的汪美兒長這樣子。」 語畢, 她露出演員專注而銳利的神情。 「這有點像 懷孕的過程, 很多東西必須事先想像醞釀, 在演 出的當下會產生出許多角色的動作反應與內在情 緒 ...... 把孩子生下來才會發現, 咦原來你是長這 樣子的喔! 」
「這個 MV 在很多設定上, 都用了標籤化的思考 方式。」包含比起明著來的暴力行動, 在女校更多 的是用暗箭傷人的方式隱晦地攻擊他人。又或者 為什麼胖女生一定要被漂亮女生欺負呢?難道美 女都比較壞、胖子都一定比較可憐嗎?
雖然她認為汪美兒並非自己的投射, 但她也溫柔 的強調 「其實汪美兒可以代表所有人, 所有被霸 凌過的人, 你可以把自己的難過投射到她身上。」 汪綺沉默了數秒繼續說: 「對我來說, 走不出傷痛 並不是件可恥的事情。」
漸漸被世人看見後, 汪綺不免收到各種指教與謾 罵。大部分時間她並不在意其他人對她說什麼, 而是認為這些人身攻擊的匿名者很可憐, 「因為你 其實沒有必要這麼討厭一個陌生人, 你只是透過 討厭她來討厭自己, 而我只是面鏡子而已。」她豁 達地說。 「那我幹嘛為了你的討厭去浪費時間呢?」
快樂而活著的生物。」 「有些人可能認為我沒什麼道德操守, 因為那些 東西對我而言都太虛無了 ...... 事實上一個人夜深 人靜的時候, 自己就能感覺到, 你到底快不快樂。」 這個世界總有太多干擾與變化, 阻止我們追求快 樂, 使這件事變得困難。 「而人最快樂的一件事情是被人所愛, 以及有人 可以去愛。如果有兩個人互相愛在一起, 那就是 奇蹟了」汪綺微笑著。
無論是否受到關注, 她始終期望能改變世界。希 望透過自身之力, 亞洲地區漸漸接受胖而美的概 念, 出現更多大女孩能夠穿的衣服。再者, 胖並非 滑稽的表徵, 她還希望能以自己作為一個突出的 存在, 讓螢幕上面出現更多非諧星為主的大女孩。 此外, 自信是零碎瑣事的加總, 最終向外展現的樣 貌。衣服在此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她希望市面上 有更多大女孩能穿出自信的服裝, 讓她們能自在出 門, 讓人們看見更多胖而美的女孩。 「我覺得衣服 是個很日常但必要的事。」人們該問的不是 「你為 什麼容許自己這麼胖?」 而是 「工廠怎麼只關心成 本而不為你們多著想?」 她認為大女孩, 或者任何體型的表演者出現時, 可 以成為某些人的偶像, 此時審美的價值勢必將逐 漸被鬆動。 她不是想扳倒瘦而美的當代審美思潮, 而是希望藉由這些將她冠上 「女巫」名號的行動, 使世人看到更多元的存在與美好。逐漸接受與自 己不一樣的人們, 是她最終的目標。 「目前我在浪頭上, 希望能夠慢慢去鬆動世界的準 繩, 我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完成, 因為它們不是一 開始就能被改變的。」她期望在世人還看見她的 時候, 可以為此做些甚麼。
{ 為了自己的快樂而活著 } 對於「人的本質」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汪綺給了耐 人尋味的答案: 「我覺得人是終其一生為了自己的
本期專訪撰稿人
貓飼料 六歲以前活在二十世紀末的男子, 宜蘭人, 咖啡因成癮。認 為雙性戀異常迷人, 如同雨夜或熱水澡。嗅覺不 佳但喜歡 感受氣味, 偶爾心靈月經會氾濫即使不曾擁有子宮。眼淚是 奢侈品, 極端難過仍哭不出來的假性乾眼症患者。天生的左 撇子, 對於小學硬筆字筆順與書法課總是不及格被迫留校 重寫感到無奈, 但字沒有因此變美, 右撇子老師紛紛表示都 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了。人生是一聲細碎的輕嘆, 曾經覺得自 己會養隻貓然後孤獨老死最終變成貓飼料。
37
{ 我將去哪裡: 汪綺能做/想做的事 }
38
The Loner on The Road
The Loner on The Road 39
專訪
透過食物重新拾起人的溫度 : 迷幻的左 派素食餐廳 Morgenrot
迷 幻 的 左 派 素 食 餐 廳
Morgenrot
Morgenrot,晨 曦 咖 啡 店,位 於 東 柏 林 Prenzlauerberg 區的 Kastanienallee。
40
很 久 很 久 以 前,到 底 多 久 人 們 也 記 不 清 了, 是社 Kastanienallee 是柏林的社會運動大本營, 運人士的聚集地。這條街上至今仍保留了左派的 色彩, 好比嬉皮式的共同集居處, 和各式各樣可以 自由發表意見的酒吧。在這樣特別的區塊裡, 成立 於 2002 年的 Morgenrot 是最令人感到迷幻的 場域, 不是因為裝潢 (事實上這間店根本毫無裝 潢可言) , 也不是因為店員的顏質, 而是它的存在 能讓人感受到溫度——作為一個人該有的溫度。
「我們沒有老闆, 我們每個人都是老闆, 也都不是老闆。」 是的, 這是一間沒有老闆的店。
文/編輯:張仲嫣 / 攝影:Yi-Han Chang
「你這麼常來, 肯定知道的, 這是一間左派咖啡店。 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廣告, 或是幫我們打廣告的 採訪。「 」因為廣告和資本主義是連在一起的。」
十一名 Morgenrot 的成立來自於一群左派人士, 成員, 每個人身後幾乎都各有自己的職業。這些人 聚集在一起, 因為有著相同理念, 他們信奉社會主 義, 提倡左派思想, 堅信人的純度, 不需要 「老闆」 或是 「主管」等管理的角色, 需要的只有每一個人 都以自己最自在的姿態, 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份內的 工作, 並且彼此扶持、相互幫助。
她歪著頭對我微笑, 溫柔地堅定自己的立場, 拒絕 了我的要求。
「我懂的, 這也是我這麼喜歡這裡的原因。那沒關 係, 我們下週五見, 我那天有空會來吃 Brunch。」 我起身離開吧台區的座位, 準備穿起大衣再度走 入雪徑。
「哎, 採訪不行。不過朋友間的閒聊是可 以的噢!」她眨了眨眼, 示意我坐下。 於是採訪開始了, 噢不, 是閒聊。
「我們想要做的, 就是好好地當一個人。」 馬克思在 1858 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 寫到: 「 社會不是由個體構成的, 而是由眾多社會 關係所建構出的集體, 個體的角色是由這些集體 關係所定義」 , 這句話, 似是以社會主義為宗旨的 Morgenrot 的一切囊括其中。 這群人, 他們關心的不只是 Morgenrot, 更將這 樣的關懷擴展至生活。他們關注時事, 店內的佈告 欄和小黑板上時時可以看見他們支持不同地區 的社會運動的發言;他們秉持著分享知識的心, 讀書角的報刊與書籍任人借閱、不定時在店內舉 辦攝影及畫作展覽, 將餐廳作為文化、 藝術、政治
他們支持每個人的獨特與差異, 期待 Morgenrot 是一個類似 「沙龍」 的空間。在這個地方, 所有人 皆有作為 「自己」這個個體的絕對權利, 他們歡迎 來自各地不同的聲音, 談論見解並交換意見。你可 以用最自在的方式坐著、躺著、閱讀, 從白天喝酒 直到深夜, 或是乾脆什麼也不做的等待著, 等待 形形色色的人們, 帶著他們的故事一起前來。 不過, 很重要的, Morgenrot 不歡迎任何種族、性別歧 視者。當然了, 極端右翼份子和法西斯主義者也 別想在這高談闊論!
「作為一個人,你有的不是只有自己,還 有社會責任。」 以人為出發點, 以社會作為對象, Morgenrot 在 意的不是營利, 而是更多的回饋。 他們重視環保, 重視人道主義, 所以販賣的是以 豆類製成的素食食品, 而咖啡與飲料、酒水等也 都是有機與來自公平交易的產品。讓店裡的各個 角落都落實他們對於社會的愛與信念, 貫徹作為 一個人該保有的浪漫。
「性取向在 Morgenrot 是個笑話。」 基 於 對人的 「 本 質 」的 重 視, Morgenrot 也 是 LGBT 族群的集散地之一。事實上性向在柏林這 座城早已不需要遮掩, 然而對於差異所存在的隱 性歧視、 對於無法理解而產生的誤解有時仍難以 避免。在此, 無論 Morgenrot 的角色更像是個家, 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 改變性別者抑或喜愛變 裝的人們, 這個場域永遠敞開雙手歡迎大家前/ 回來, 不為什麼, 只因為每一個人都該是平等的, 因為我們都只是人, 那些差異僅是外加的標籤, 是 為了方便區分。可是不論怎麼劃界限, 脫掉了一身 的累贅, 我們終究是, 「人」 這種生物, 而已。
41
與日常生活的思想連結。藉由餐廳, 牽起眾多的社 會關係, 建立起一個小小的、屬於 Morgenrot 的 社會, 使個人從中重新定義自己身為 「人」 該有、 以 及該擁有的質與量。
The Loner on The Road
迷 幻 的 左 派 素 食 餐 廳
Morgenrot
「我們所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由與平等。 平等很重要, 什麼都一樣絕對不是平等。 」
「嗯?給你們雜誌的一句話嗎?」
42
「是的。」 每週五六日, 這三天裡, Morgenrot 供應了全柏林 最獨特的素食自助 Brunch: 手工麵包、新鮮乳酪 和沙拉、 自製優格, 還有讓人出乎意料的豆類變形 品, 像是沒有蛋的 「炒蛋」 , 以及五彩繽紛的豆製抹 醬。所有吃食皆保留了食物本身的原味, 天然, 沒 有過多加工。
「不是你的意識決定你的存在, 而是你的 存在決定你的意識。」
但這還不是最特別的。
「卡爾馬克思。」
Morgenrot 的自助早午餐並沒有硬性規定價格, 而是給出了一個區間, 六歐至十歐, 請客人依自己 的情況斟酌付費。這個 「情況」 指的並非你吃了多 少, 是依個人自身的經濟能力, 衡量評估後再決定 支費的金額。這樣的收費標準顛覆了一般餐廳的 規則, 有能力者多付一點, 補貼經濟能力較差的一 群, 以每個人身後的獨有脈絡作為背景, 相互交換 後一同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
「 是 的,就 是 馬 克 思。我 想 這 或 許 正 是 我 在 也是吸引你、 吸引這麼多人前 Morgenrot 的原因, 來的原因。」
「理想」在 Morgenrot 不單單是字面上的, 它真 實地用它的方式實踐著。因此, Morgenrot 的顧 客群不光是一般民眾, 它還是街友消費得起的 是街友。他們可能背著空瓶走進店 Brunch。是的, 內, 和藝術家鄰桌而坐, 也可能和在看漫畫的學生 們面對面, 各自吃著盤裡的食物後相視而笑。
「沒有為什麼, 因為我們都是人。吃是我 們該享有的最基本的權利。」
「但我說了這是朋友間的閒聊, 不是採訪。」 「那你就給我一句話吧! 送給我的。」
本期專訪撰稿人
張仲嫣 生於1989 年的絲絨革命, 來自南國高雄, 畢業於 東吳大學
這就是 Morgenrot, 用一間小小的店, 實踐著 「社 會」 這個詞的根源——拉丁語的 sociare, 意為聯 合與共享——維護所有人的基本人權, 提供活下 去的路。持續供給人該有的溫度。
社會學系。現居柏林, 正職身份為洪堡大學研究生。喜歡沙 特, 討厭黃瓜。重度中二病患者, 最大的夢想是睡飽卻怎麼 也做不到, 常常走在路上因太過專注思考而摔跤。認為寫字 是自我唯一與世界對話的途徑, 期待以不同的文字方式表 現社會議題, 除卻小說的華麗與社論的厚重, 以平淡的手法
人生固然很難, 世界紛雜混亂, 但當陽光透過落 地窗撒進 Morgenrot 店內時, 世界似乎也跟著身 後談論快樂、 探討哲學的話題一起, 變得好了一些。
直入問題核心。只願將人生概括為愛人還有呼吸。著有實 驗性類音樂小說《白搖滾》; 自2016 年開始立志成為寫字的 厭世瘟疫少女。
The Loner on The Road 43
專訪
軟硬兼濕・撐開人性孔洞 : 異物
異物
Exotica
2014.04 推出假陽具 《非凡神器》《 、 巍挺山丘》 2015.02 推出男 優 真 人 翻 模 假 陽 具 與 屁 屁 《色即是空》、 《色即是色》 2015.12 推出飛機杯《防火窄巷》、 《救急通道》 2017.01 水性潤滑液《漉漉》上架。 2017.04 個人肛交清洗器「淳淳」上架
異物想下去攪 「本質是積澱下來的東西, 和攪和。」
EXO TIC A 異 物 趣味, 會有快感。性是可以很多元的, 可以乘載很 多情感, 承載很多議題, 有更多的重量。 獨: 318 學運, 異物首次切入社會運動的主題, 一 炮而紅。當初怎麼會想搞這票?
44
異: 當初學運被抹上政治色彩, 甚至被操作抹黃, 像太陽花女王那樣嘛, 影射學運議場裡面, 有性 行為發生這件事; 有參加過社會運動的人就知道, 在高強度的情緒張力下, 群眾中有 「性與感情」 的 流動, 是很自然的事。異物身為場外人士, 想拉出 一個諷刺的對比。大家都說物化女性, 我們就來 徹底物化男性, 來做學運領袖的假屌嘛!
青 { 年革新裡瀰漫著情趣
文 : 余宙 / 編輯:張仲嫣 / 攝影 : 曾奕翔
成 立 於 2014 年的 異 物 [Exotica],是間台 灣原創的情趣用品公司。主要由 Owen 和 他們背後插著幾道旗 elek 扛起創業大旗, 幟、再多色彩, 都要消融在誠實的性裡頭。 其實, 能點著社會運動的野火, 異物都有興 趣添桶汽油。獨誌相當開心, 邀請到異物的 行政總監 elek, 來與我們談談異物, 作為風 格強烈的 「性實業」 , 上路後的眉角。
獨:後來推出了消防系列的飛機杯, 為什麼有這 個發想? 異: 其實在 2014 年時, 就想把 「軍公教系列」 做出來, 因為大家很容易對職業做性聯想; 例如有些人喜 歡護理師, 同性戀男生則喜歡消防員或救生員這 些職業。台灣情趣玩具市場, 對職業的喜好一直 沒被帶進群眾裡, 大部分消費者選擇的美日產品 線, 不太會帶進職業的設定。加上 Owen 本身對 消防員很有興趣, 所以我們最後設計出兩款飛機 杯, 包括象徵消防員酡紅色的 「防火窄巷」 , 跟消防 急救人員 EMT 的藍白色系 「救急通道」 。
} (elek 以下簡稱異, 獨誌簡稱獨) 獨:異物成立的理由, 包含了支持社會運動。異物 本身的運作, 就是一種社會運動嗎? 異: 異物的產品想要 「介紹」 社會的議題, 但我們不 會認為, 自己是在從事社會運動。 「性」 跟各種事物 都有關聯, 但並不是想拿社會運動把 「性」 洗白, 是 兩者一起相提並論的, 異物的工作, 是把它們一起 推出來。 過去情趣用品強調 「名器」 的功能性, 但 「人體」不 只是器官的集合, 變成 「名器」 好像只剩一個孔穴。 不只有這種訴求方式, 在尊重彼此中看待性, 會有
獨: 比起性用品同業合作, 異物跟異業合作的部分 好像比較多? 異: 對啊, 「消防通道」和 「空想色穢」系列的塑型, 是與 「啄物物造」 聯手鑽研出來的。還有與插畫家 「柘榴君」合作, 大圖作品 「公幹」 , 接軌公共場所 的性行為議題, 這部分再與服飾品牌 「25:01」 合作, 推出 T-shirt 跟紙膠帶; 插畫家的合作比例比較高, 潤滑液「漉漉」 上的插畫, 是跟漫畫家謝岡寶配合; 包裝紙盒則請到陳令洋揮毫題字。後續還有很多 計畫, 我們想盡量找本土的異業合作, 大家碰撞 後會有很多趣味出來。
/// 快感來自互相牴觸、碰撞 ///
異: 沒錯, 在 80 年代台灣其實是情趣用品的代工 重鎮, 每間工廠接單接到手軟, 不過現在幾乎都 外移到中國去了; 要是我們也丟單到中國去, 異物 必然要派人過去盯製程, 成本總加不見得低; 還 不如在台灣找技術成熟的合作廠商, 跟師傅一邊 討論一邊試, 因為要兼顧彈性、硬度和細緻度不 是簡單的事。最後採用的製程法是 「手工澆灌」 , 為避免成品在細節處起氣泡, 來回討論的結果是 採三段澆灌, 才到成品幾乎沒有氣泡的程度。
45
獨: 異物的生產線也是全部 MIT ?
獨誌與異物elek 採訪的過程。
獨: 細摸阿空親身翻模的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兩款屁屁跟假屌, 連毛細孔的紋理都做出來了, 好驚人的重現度啊。 異: 尤其 「空即是色」是採貫通式的設計, 好清洗, 還能玩雙邊同時進去, 龜頭互相摩擦很有趣味。 普遍上異性戀男生, 對進入男性的屁股有恐懼感, 如果是女性形象的後庭, 就不會有這層心理門檻, 挺妙的; 但我們還是找到一些願意嘗試的異男, 很 有意思, 做我們這種產品, 會探索到以前沒接觸 過的領域、 人、和社群。 獨:我很好奇, 這麼多消費者會跟你們諮詢產品 的使用方法, 所以異物也兼顧性教育的角色嗎? 異: 異物本身結集了一個 「知識庫」 , 能讓顧客在 上面檢索想要的資訊, 但不太適合用 「性教育」這 樣的詞彙去形容。這樣說好了, 「性」的確有很多 以往大家交換經驗的管道, 來自經驗 know-how, 豐富的朋友、姊妹淘 ; 近年來也有 「臉紅紅」這類 平台, 在做女性情慾這一塊; 男生們, 大部分還是 看網路論壇。今年異物也開始舉辦相關的工作坊, 會請來講師直接告訴你怎麼 「做」 , 例如男生怎麼 幫女生口交、 或幫男生口交; 如果伴侶晚上想一塊 用餐, 我們也能教大家怎麼做出一頓情欲料理。 異物的想法是, 事前有更多準備, 就越容易創造美 好的經驗; 希望大家能有更多好經驗。
獨誌與異物elek 採訪的過程。
獨誌與異物elek 採訪的過程。
46
The Loner on The Road
獨:那以異物作為一個 「性相關」產業來看, 台灣 人的性認知算成熟嗎? 異: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點誤解啦, 性的實踐方式太 多種了; 多元選擇下, 每個人的走向可能毫不相關。 覺得 BDSM 很噁心或很暴力的人, 這方面的認知 可能是 「零」 。 甚至在 BDSM 的領域裡, 玩繩縛的人, 跟訓練犬奴的人所熟稔的細節知識完全不同。回 到一般層面, 對性 「只是生殖需要」 的人來說, 不懂 能說他們是性認知不足嗎? BDSM, 獨: 同意你的說法。我更在意的是, 根據你們第一 手接觸客人, 台灣人檯面上說的, 跟檯面下做的, 是不是差很多呀? 異: 這有很多故事可以說喔; 例如我們要推出 「淳淳」 後庭清洗用具, 所以先在網站上發放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出來才發現, 除了一般印象中會採取肛 交的同性戀男生之外, 異性戀者的比例也不少; 而 在肛交過程中遇到 「土石流」 , 不顧氣味也要做完 的比例也不低。做愛是種 「共業」 , 像後庭清潔這 種事, 兩個人都要有事前的認知, 讓過程變成可以 自在享受的事情。
異: (Elek 露出知情的微笑) 這樣說好了, 異物不會 特別去支持一對一伴侶, 或是多人伴侶的關係, 在 愛情上, 很多人會嘗試不一樣 「在一起」 的方式; 過 去的情趣用品常強調 「床笫之間」 ,講得是夫妻關 係。 我們說 「伴侶之間」 , 而伴侶是什麼, 能讓每個人去 定義。在價值的上主張是 「因性撐異」 , 希望用性, 去撐開不同面貌的空間。 獨: 的確, 太多面貌在台灣無處顯露。異物在這點 上, 還想跟獨誌的讀者說些什麼嗎? 異: 本質是積澱下來的東西, 異物想下去攪和攪和。 大家加油吧。
本期專訪撰稿人
余 宙 就範於文字搬運工作數年, 不斷更新自己壞脾氣的底線。比 起說更喜歡聽那些生命中珍貴的廢話;表現熱情的方式很
獨: 「性」與「愛」到底分不分家?我知道在異物的 業務性質上,不需要對任何人的感情狀態指手 畫腳, 但你們自己有什麼想法嗎?
冷硬, 老是走著固執的步調, 期盼能走在別人期許的康莊大 道外, 顯然天生腰椎就沒長正, 對服從權威存著疑惑, 認為 以任何形式去發聲都是搶回一點權力。
47
/// 性, 是大家的共業 ///
文 : Jin / 攝影 : Jin / 編輯 : 余宙
「用心愛的米, 款待心愛的你」
48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食材
生而為人,請好好吃飯!
當S 從四季如夏的國度, 回到台北的家時, 我們 才會倚著平常客人用餐的桌邊, 面對面坐下。認 真看待幾 個月才相見的一頓飯, 通常我會端上 台式口味的菜色, 更要有肉食, 因為S無肉不歡; 也必定有美濃老家當季採收新米而炊熟的白米 飯。到底生長在一個以米食為主的島上, 而這兒 的短米實屬世上數一數二好吃;尤其是熟 稔如 何將生米煮成爽口米飯的訣竅, 手邊正好有當 季新米就是種奢享。 長米吃來就是鬆鬆散散, 嚼感不對, 短米受熱化 成的甜糯味才對呢。 「回去前帶一包過去吧, 我媽專程為妳留下, 我 才扛來台北的。」 往常只要白米下鍋, 一個人吃 S 一定都會吃光, 上兩杯米量也不成問題;這次飯量卻不知是年 紀到了, 或在外地的應酬真的多了, 單煮一杯米 卻剩了大半。 「以後的進食順序, 我要改成湯菜肉飯。」 「隨 便吧, 既然如此的話, 那酒的位置應要安插 在哪裡呢?」 吃飯的節奏不外乎: 我長篇大論臭屁一番, 這道 那道是如何又如何費盡功夫心血烹煮而成;才 趕緊挾上讓S 嚐一嚐,所以 她嘴 裡的菜或肉還
未下嚥, 手中的碗又被另一道菜給進攻, 配菜間 塞滿我嘰嘰喳喳地報告近月來的瑣事。飯桌上 是禁談工作的, 有了幾次邊吃飯邊討論工作上 的進度的壞經驗, 只迎來胃痛與心碎。我倆的餐 桌上不見特別奢貴的料理, 食材幾乎是隨處市 場可見, 或收穫從家鄉田園; 只想用心溫柔地對 待每一樣材料,從 備料到入 鍋, 我 都會 不斷 地 在心裡告訴它們: 天哪, 等會兒大家都會變得好 好吃哦! 食材們大多數 都順從成為了盤中美味, 當然偶 爾也有失手的時候, 失手也不打緊, 跟其他菜色 湊 合 著, 又是一道好吃的菜了;真是這 樣子的, 即便看來不出色, 單嚐起來也不怎麼樣的食物, 只要在旁盤相遇呼應的味 道, 又成了舌尖熱鬧 的一味; 吃飯如此, 吃菜如此, 做人大概也如此。 當S 再度啟 程去那「熱 得要命的王國」工作後, 我也重新只為前來用餐的客人做飯。做飯雖是 開心, 但我這股惆悵難以排遣, 不是沒接收到客 人們對於菜餚的讚美, 也不是少了入座與人一 起分享的機會, 而是我真的難以知曉下次是何 時, 好好吃飯。 S 與我兩個人能夠一塊坐下, 簡簡單單與心愛的人吃一頓飯,這件事不論進 行過幾次, 依舊期待, 不嫌累。
01
02
49
03
01 牛肝菌雞湯, 透抽菜心沙拉, 雞蛋黑 木耳芹菜, 慢燉黑豬子排, 美濃新米 02 菜心做成的涼拌沙拉有特別有滋味 03 味道層層堆疊的慢燉黑豬子排
Jin 高雄人, 目前暫時定居於台北。在澳洲的餐 館酒館咖啡館 裡的吧台與廚房流浪兩年; 結束在東南亞自助旅行近半年, 回到台北, 繼續在廚房做菜。現為WuHsieh Lab 食物工作 室負責人。目前也於獨誌The Loner 合作食物與料理專題 之撰稿人。
編輯 余 : Ku/ :宙
This is The Way I Live, Wanna Join?
: Stan插 /畫
50
文
得天獨厚的餽贈:自然酒
酒單
自然酒這 個名稱聽來隨興, 卻遵循著十分嚴謹 的製酒過程; 渴望純淨、天然的葡萄酒在國際間 已是止不 住的熱 潮,但是自然酒的真義究竟是 什麼?自然酒就是成分純天然嗎?酒體、滋味能 滿足舌頭挑剔的消費者嗎? [自然酒的分類] 目前並沒 有世界公認組織訂下自然酒的規範, 但各國仍有個別的自然酒協會 頒 布標準。自然 酒以廣義而言, 為 「選擇使用有機法或自然動力 法耕種的葡萄釀造」 ;不使用添加風味或口感的 酒 石酸、單寧、另外 釀 酒過 程中不 添 加任 何二 氧化硫, 也不加入人工酵母或乳酸發酵, 只能讓 葡萄自然發酵成為陳釀, 不加工澄清或過濾, 不 中途加入葡萄蒸餾酒或糖。簡單而言, 是種支持 在現代釀酒學出現前的 「古代釀酒法」 。 種種的限制, 只求自然酒保持葡萄的天然本質, 試想一瓶沒有任何多餘因素製成的葡萄酒, 那
是對果實及風土的最大敬意, 另一部分也尊重 環境的永續平衡。 [有機法] 從栽種流程就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殺 蟲劑、殺菌劑或除草劑的釀 造法。而每國在使 用二氧化硫等防腐劑的要求不同, 嚴格上來說 每個國家對有機栽種法的定義也不同。 [自然動力法] 源自於1924 年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 理論,將整個葡萄莊園視為獨立完整的生態系 統, 其土壤、葡萄樹, 以及其中所有的動植物, 都 是組成這個體系的有機體。遵循著「生物動力月 曆」來替換田野耕作, 完全不施用化學物質、不 除草、不做任何人為干預。 隨著時代演進, 酒農們開始利用技術讓葡萄酒 更 好喝, 風 味 更上一層樓, 一直到現 在大家 都
51
還是朝著這個目標去發展, 自然酒復古崛起, 可 說是一種反璞歸真的態度, 把熟果品質交給大 地, 讓葡萄及風土帶領酒體與香氣, 而我們只是 欣喜的跟隨者, 無為而為的品嚐者, 嘗試實踐一 種謙遜樸實的生活態度。.
總能觸到那種減法人生的況味, 專屬最純粹基 本的累積! 小字典《二氧化硫》:在釀酒上作為保鮮、抗氧化劑與防腐 劑使用, 防止雜菌繁殖成為 「葡萄醋」 , 讓酵母菌正常發酵; 反過來又能殺死酵母菌, 終止發酵使葡萄酒保持含糖量,
[口感風味] 說 到口味 這 項重 點,不 好喝,怎 麼 會 有人要買 呢?但順口清冽的自然酒的比例目前仍不算太 高, 濃重的土味、甚至堆肥的發酵味 道,都是常 在自然酒群裡發現的特色。西班牙4 Kilo 的釀 酒師 兼 葡 萄 種 植 者Frances Grimalt 用了一 個比喻: 「我想不洗澡是天然的, 但我喜歡會洗 澡的人。」 一切回到個人的選擇, 你愛享受那些錯率低, 甜 度高, 順喝的葡萄酒, 還是這些展現出自然風味 的自然酒呢?我建議有機會一定要試試看自然 酒, 其中不乏驚艷之作。不論到時喜歡不喜歡,
也就是甜度。
Stan
台北人, 習慣了台北的擁擠及快速偶爾也只想沉浸在酒的 世界 裡, 喜歡 跟 朋友分享各種酒類, 其中對葡萄酒又有特 別的熱愛, 酒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 享受品嘗但不瘋狂, 有時有點懶惰, 但又喜歡嘗試新的東西, 希望有天可以瀏覽 過全世界的酒。
文
: Lazybeat插 /圖
: Lazybeat編 /輯 余 :宙
最喜歡海跟巴提斯圖塔
52
回歸宿願的異鄉人,
有天在東京現代美術館看完展覽, 繞進左近巷 弄散步, 入眼有間非常可愛的古書店しまぶっく, 坐落在安靜的平房民宅之中,似乎散發出溫暖 的光芒; 書店門外放置了許多小木箱, 走向前看, 裡頭 全 都是繪 本,從 外 觀 加上門口眾多繪 本, 應該是個喜愛書本的年輕人開的店, 我這麼想 著。 「 歡迎光臨 」 , 打開門隨即傳出伯伯的招呼聲, 上前點了點頭致意, 對於眼前五十幾歲的伯伯 有點意外, 不過反倒加深了對此書店的興趣, 想 開始屬於我自己的偵探遊戲。每當進入古書店, 最喜歡 觀 察書架上的排 序、擺放方式、店內陳 設, 甚至老闆聽的廣播、看的電視 節目、正在做 的事;拿這些線索來猜測老闆是怎麼樣的人。整 間店很小, 那時也只有我一位客人, 店內選書意 外的很吸引我, 先總覽過一次才開始細看每種 書籍分類。
點令人摸不著頭緒, 但又相當可愛的標題, 那麼 就借用這樣的形式來當本篇標題吧。 五十幾歲的書店老闆, 當了二十幾年的書店店 員, 退休後開了間書店, 賣自己想賣的書。雖然是 古書店, 但不像一般古書店會向客人買取書籍, 而是老闆每天去神保町古書街找尋自己想賣的 書;嘿, 這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今天的我依舊 得持續異鄉人的身分, 但在外地迷惘的同時, 總 是會想起這間書店, 再努力看看吧, 為了回歸原 點。
※ 巴提斯圖塔: 阿根廷傳奇足球員, 外號「獅子王」 ※ 馬拉度納: 阿根廷傳奇足球員, 外號「上帝」 ※ 書棚編集: 規劃書架該上架哪些書的工作 「しまぶっく」Access 地址: 〒135-0022 東京都江東区三好2-13-2 TEL/FAX: 03-6240-3262 営業時間: 12: 00 〜19: 00 定休日: 星期一 地下鐵「清澄白河」站( 都營地鐵大江戶線、東京地下鐵半 藏門線)
「 歡迎光臨 」 , 一聽見門打開的聲音, 伯伯立刻 就說出招呼語, 一名女高中生穿著制服走進到 這小小的空間, 看似安靜舒適的閒逛著古書店。 伯伯老闆、我、女高中生, 彷彿有種奇特的平衡; 選了幾本書後走向收銀台, 發現伯伯坐在椅子 上睡著了, 女高中生這時也選了本書走了過來, 我們相互對望後, 女高中生轉頭向伯伯說出不 好意思, 伯伯立刻從夢中驚醒並不斷道歉, 一面 不小心笑了出來, 又接著「沒關係沒關係」的回 覆, 畢竟自在的地方才會不小心睡著嘛。 幾日後朋友前來東京旅行, 碰面時隨手亂翻朋 友帶著的旅遊書, 恰巧瞄見這間古書店的介紹, 短 短 的 文 字內容,寫 著 書 店 伯伯原 本 是ABC (Aoyama Book Center) 、淳久堂書店等知 名大型書店的書棚編集店員, 退 休 後才開了這 間書店;我一時間有種想不到但又原來如此之 感, 回家再查了些相關訪談, 訪談標題寫著「原 點回歸的書店老闆, 最喜歡島跟馬拉度納」 , 有
Lazybeat 日本爺爺殺手, 不管身於日本何處, 有日本爺爺的地方就會 被搭訕; 最愛在媽媽洗澡時進浴室抱著光溜溜的媽媽說我 要喝奶奶; 喜歡狗狗但想要跟貓咪結婚; 帥氣說著我只要有 電影跟搖滾樂就夠了, 一看日劇又無止境發射少女光波; 無 法抗拒草莓製品。
53
我是高雄人, 卻對看著自己長大的城市很陌生, 高中畢業後就沒在家鄉長期待過, 能夠回到故 鄉生活竟然變成一個願望; 若遇到同鄉人, 總是 好奇問,你不想回家嗎?每 個人的答 案 都是好 想, 但是……肯定答案後頭總是會有個 「但是」 阻 撓 著。甚至久 違10 幾年的高中同學會, 竟辦 在台北, 老同學一副奇怪又莫可奈 何的一同說 出 「沒辦法」 。
文 り: んご 圖 /
與性別共舞不休
The Things to Share
分享
54
編輯 余: 宙 :Steven Spassov
「啊!是個女孩。」 出生之始, 甚至是在娘胎之中, 我們就被定義所 謂「性別」 了。我就如此披上所謂「女孩」 的衣裳, 啟程我的人生。 爸爸說, 女生要留長頭髮才漂亮; 媽媽說, 女生要 玩洋娃娃才氣質;老師說, 女生要把腳併攏才端 莊; 同學說、哥哥說、長輩說、電視說、雜誌說、妳 說、你說、他說、但她也說……我以為那就是我 能認識的自己。 直到高中時的健康教育課, 我永 遠 都忘記不了 老師的那句話。老師在課堂上播送了電影《The Accused》。 ( 註1)當女主角被強 押在電玩 桌 上性侵時, 我只是冷冷地指著投影幕說: 「 是那 個女孩自己要穿這麼短的裙子。」老師隨即按下 暫停鍵對著全班同學說道, 難道穿比較短的裙 子, 就理所當然應該要被侵犯嗎? 啪!當下震驚的感受, 深 深 烙印在我心中。即使 我的生活並未因此有巨大改變;我依舊是父母 乖巧聽話的女孩, 我依舊是同學間聰明可愛的
女孩, 但這件事卻悄悄埋下覺醒的種子。 上了大學, 脫離原先的生活環境, 身體比腦袋更 快動起來, 只要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就毫不猶豫 去嘗試。挑戰外宿、參與女子籃球隊、修習其他 科系課 程、參 加國際 志工……離家自處時間拉 長, 生活經驗也隨著壯大, 與我舊有的價值觀少 不了碰撞, 自我已無法安穩調和。 我喜歡剪短髮, 尤其享受電動理髮器滑過脖頸 的刺麻(即使知道自己比較 適合長髮) ;我抗拒 穿裙子, 它阻礙我隨心所欲地展現「大哥式」坐 姿; 我享受打籃球, 即使父親與哥哥覺得那是屬 於「男生」 的運動; 我討厭做家事, 特別是父親只 會呼叫我幫手而不是兄長們。 我甚至發現自己很在意球隊上的學姊。這是喜 歡嗎?還是欣賞?可她是女生耶?陷進了長時間 與自己的對話, 同儕的支持、閱讀性別相關書籍 讓我瞭解自己並不奇怪, 難題仍無解, 更開始了 厭世厭己。 理性上, 接受愛是超 越性別的;情感上, 卻負擔
55
{ 尋覓自己的樣子 }
不了家人的重量。 爸爸說, 男女永 遠不會平等;媽媽說, 同性結婚 若合法會引起很多問題; 哥哥說, 妳跟女生相處 太久才會這樣; 甚至在婚姻平權遊行前一晚, 告 訴我不想在電視上看到我, 因為那不是他的認 同。
我噤聲了。
避吧!試 著去澆 灌勇敢的花,將 花開得 燦 爛。」 (註2) 註1《 : The Accused》 (《控訴》, 又譯《暴劫梨花》、 《 被告》) 1988 年的美國電影, 由茱蒂・福斯特和凱莉・麥吉利斯主演, 取材於1983 年3 月6 日發生在麻薩諸塞州新貝德 福德的 一起性侵案。 註2: 取自樂團棉花糖歌曲《向晚的迷途指南》。
早有人說 過,社 會 生存的規則不 適 合 我 們, 我 曾以為那離我很遠很遠……從認同自己的性傾 向, 又掉落回對自己的厭惡, 我不願對家人坦然 自己的感情面相, 不論當下有無伴侶, 思量價值 觀的片面討論都能引起紛爭, 這讓人疲累不堪, 更甚考慮乾脆放棄, 做回他們眼中的 「女生」 。 什麼時候家人才會願意傾聽我的聲音?什麼時 候我才會從容在他們面前做自己?踏上性別共 舞的旅途, 我仍在邁步,不 停歇走下去, 探求自 己的樣子。 「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嗎?說到了這 裡只會逃
りんご 與李安的第一部電影同年出生, 是個喜歡鄉村的臺北人。該 是穩重成熟的年紀, 卻常常有著少年維特的煩惱。誤打誤撞 念了研究所, 為了培養寫作能力而有了寫日記的習慣, 開始 透過文字與世界對話的日子。
The Things to Share
影評
切下性別那層皮 唯一堪穿上是愛呀
56
{ 感情所依賴的肉體性 }
年輕導 演Xavier Dolan 第三部 劇情長片, 《雙 面勞倫斯》看似貼滿性別議 題的標籤,根本上 談論的是「愛」 , 講述自我革命與外 界鬥爭的愛 情故 事。不 著墨太多轉變 性別的心 路 歷 程,本 該煽情的劇情, Dolan 只是以他擅長的慢鏡頭、 人物特寫、恰到好處的配樂, 俐落展現。
水中憋氣憋了35 年, 當肺泡要爆 裂的前一刻, 他奮力浮出水面, 用力呼出第一口長氣, 再也無 法忍受, 他必須當個女人, 否則他會死。 「我不是 喜歡男人, 我只是不該當男人……這不一樣。」 這口氣花費了他與女友Fred 十年的歲月, 濃烈 愛意混著二氧化碳被吐出, 漸漸稀釋在大氣中。
諸多攝影作品 Dolan 大量鑽研參考期刊、畫冊, 淬鍊 影 像 符號,化作電影畫面美得令人顫 抖。 不用冗長而被限制的對白, 只需要演員的演技, 超現實的畫面, 來將抽象的 “感受”變成可觀看 的具象, 以情感推展這橫越十年的影像敘事詩。
主角極端壓抑, 卻又對愛過分執著。
我們相愛, 我確定我愛你,你也愛我, 然 後 呢?我 們能 愛 對 方 像 愛自己一 樣多 嗎? 人們有些困境無法放手:你想讓愛的人開心, 又 想同時保有自己;好比抽菸這 個習慣, 尼古丁讓 人愉悅卻有害身體, 快樂與健康無法同時持有, 你陷入兩難。
" 我沒說謊!我只是什麼都沒有說!" 有如剽竊陌 Laurence 以男人的身份活了35 年, 生人的身分, 他本應當要成為一個女人的。像在
向母親與女友Fred 闡述當女人的決定時, 質問 她們 「會因為我的改變而不愛我嗎?」他在意的 只有這件事。他能以幽默訕笑去抵抗百種歧視 字眼, 反抗加諸在身上的羞辱對待, 他確信自己 還是母親的骨肉Laurence, 仍為Fred 的親密愛 人Laurence, 除了性別一切並無不同, 他認為自 己所愛的人能夠包容愛她們的自己。 但就算主角千思百慮, 對於他人卻異常突兀, 期 望母親能概括接受他的全部, Laurence 實在自 我也天真, 沒考慮到人的情感細膩而複雜, 牽一 髮動全身, 本來他預計寫定完美結局, 卻被硬生 生地扯落手上的筆。 對 於自己選 擇的 不 平 凡 之 路, 咬 牙無畏 地 走, 他知道自己是不同的, 也理 所當然的認 為女友 將自己的假想投射在她 Fred 跟他是同一種人,
文 : 吳曉涵 / 編輯 : 余宙
圖片來源: if ilm/ 傳影互動
身上。Laurence 是隻蝴蝶, 他翩然綻放, 他不願 腳踏實地走在地上。至於Fred, 她是另一種人。
" 我不想當男人, 我要變成女人。但我依 然愛妳, 妳會愛我嗎?"
愛到足以 與自己 Ferd 以 為自己夠愛Laurence, 抗 衡。忍 著憋 著吞 著, 眼睜睜看著她心愛的那 一部分消失。直到Laurence 被餐 廳女侍無理 對 待, Fred 努力搭 建的沉 著 崩塌了,歇 斯 底里 喊出 「這城市難道沒有我們的容身之處嗎?!」 那一道道投注的眼光、耳語, 如公然揮刀斬首他 們兩個, 血液噴灑在名為道德的白衣上, 卻無人 承認自己是兇手, 活生生重演沙特劇本「無路可 出」 中, 「 他人即是地獄」的大恐怖。為了活下去, Fred 無法 繼續 待在Laurence 的生命 現場。找 一個男人, 嫁了, 生小孩, 勝過被人群凌遲。
57
面對男友突如其來的轉變, 確切來說是展現本 來就一直存在的自我, 過往兩年 Fred 心碎震驚, 的愛情好像是一樁自以為是的想像「你討厭的 自己, 正是我愛的那一部分。」愛的旗幟 有時候 太巨大, 揮舞的人們訂下契約, 包容、忍耐、寬恕 ⋯區區血肉之軀, 除了良善, 更擁有貪婪、妒忌、 情緒、壓抑— —任何一項都足以摧毀得之不易 的情感。
片名: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 導演:Xavier Dolan 演 員:Melvil Poupaud、 Suzanne Clément 、 Nathalie Baye
Fred 被 社 會 謀 殺了,獨留Laurence 繼 續革命。"Laurence Anyways" 人只是人, 出生時連件衣服都沒穿, 身上卻奇怪 綁釘著各式各樣的定義, 分類、被片面的了解, 性別、種 族、信仰、性 傾向、工作⋯社 會 延 伸出 自作多情的配套措施, 忠於自己本該是直觀 簡 單的自然天性, 卻搞得好像要與惡龍決鬥般, 得 披荊斬 棘, 收 集武 器 累積 經 驗 值, 尋求智者的 建議, 訓練出強健身心, 才可能迎向勝利拯救世 界。 Laurence 與Fred 間用盡 心 思 詮 釋愛 戀,用十 年的歲月去抓去放, 去認清 「雖然我很愛你/ 妳, 但我 們是不同世 界的人!」就算是不可實現之 愛, 不可能之愛, 至少, 最少還是愛。
吳曉涵 秋天出生, 只是一個平凡人。每天大量攝取咖啡因, 因為容 易睏。在百無聊賴的午後, 無所事事躺著發呆放空, 對我來 說永遠是最正經的事。喜歡猜火車, 喜歡Radiohead, 喜歡 喜歡耍酷。不擅長看地圖, 永遠只記得回家 Nick Hornby, 的路。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 能夠好好過完今天就好。莫名
不意味她必須切斷本來的 Laurence 轉換肉身, 自己, 她對Fred 的情感不跟著性別產生異變, 無 論如何, Laurence 總是Laurence。
的偏執, 總是在特定的時刻折磨自己, 世界有時太吵了。 19 歲失戀開始寫字, 無病呻吟憤世忌俗, 這算是自我療癒的機 制, 而後, 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The Things to Share 58
文:藍/圖: larm Rmah /編輯:張仲嫣
Das Parfüm 沒有因為所以的愛
書薦
「香水」 —— { 書眼看心理} 「香水」是將感官之一的嗅覺建 構成獨特的世 界 觀, 純然地將愛與慾結合 在嗅覺上,不帶世 俗的角度,癲狂地呈現愛的初始、追求與吞食; 在這本書裡, 「愛」被人所熟知的溫度, 以及我們 所能想到的付出與關懷, 即使被收在瓶子裡, 卻 也並非完全的慾望, 而只釋放全然追求愛的本 質, 你看過那樣的愛嗎?
・ ・ ・ ・ ・ ・ 「生存」為最初愛的本質・ ・ ・ ・ ・
書名: 香水 Das Parfüm 作者: 徐四金 Patrick Süskind
「他完全記不住這些名詞, 也常搞混它們, 到了成 年以後, 仍舊不喜歡用到這些名詞, 而且還常常用 錯。 ……所有這些荒謬的情況, 亦即在嗅覺世界的 豐富和語言的貧乏之間那種不成比例的關係, 都 讓少年葛奴乙懷疑語言的作用。」
譯者: 洪翠娥 出版社: 皇冠叢書
葛奴乙天生就沒有體味, 所有的認知都靠著 「嗅覺」 建立, 這是他生存的唯一線索。他甚至排斥使用
59
語言, 僅靠嗅覺判別他人對自己的善意與惡意。在 成長過程中, 葛奴乙最缺乏的是 「關愛」 , 因此, 使 他更依賴自己的嗅覺本能, 促使自己發展了一套 完全自我、卻也毫無掩飾的生存方式, 我們可以說 這是他的本質, 但不具有溫度。
地、執著在唯一所 「愛」 的嗅覺, 而非意識到 「自己 所缺乏『什麼』」 「 :當微風終於吹送來一縷哪怕是 極細微的氣味線索時, 他就立刻疾衝而上, 緊緊 抓住獵物, 除了這個標的物以外, 其他的氣味都聞 不到, 他牢牢抓住這個氣味, 把他深深吸進肺裡, 從此再也不會放過。」葛奴乙就像是一個未經味 道沾染的香水空瓶, 將愛慾奉獻給追求嗅覺的方 式, 與一般人追求愛的行為沒有兩樣。他擁有追 求的動作, 甚至心情。
周圍的不幸都直指這樣的特質是 「惡」 的, 一如每 個曾和葛奴乙生活過的人, 在他走之後皆離奇死 亡;但相對的, 我們也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看見:他 們對於葛奴乙也不曾有過愛, 只有投射出利用與 其他不具溫度的態度而已。本書一開始便將葛奴 乙的情緒溫度與他沒有體味的特點, 微妙地連結 在一起, 所以葛奴乙對於這些人的情緒、生與死 都不關心, 他緊緊抓住的是一開始餵養他至長成 的愛--也就是嗅覺。
「不能掌握這個香氣, 就無法真正理解所有其他 的香氣, 而他如果不能把這香氣具體的據為己有, 他的人生將會一敗塗地, 這不只是為了單純的佔 有, 更是為了讓他的心靈能夠獲得平靜。」
這與一般人很不同的地方, 在於人可能長大會去 追求一份缺乏的愛, 使自己完整; 然葛奴乙是專一
這和香水瓶與香水的關係相異奇趣, 一瓶未被打 開的香水, 我們若要得知裏頭所蘊含的味道, 只能
・ ・ ・ ・ ・ 「靈魂」需要愛・ ・ ・ ・ ・
The Things to Share 60
憑著瓶身與嗅覺經驗, 想像瓶中的香味如何撼動 我們的感官, 使我們癡迷; 換個角度看, 是大腦在 建構個別經驗所帶來的總和, 而我們因無從得知 實體總和所帶來的刺激, 超脫了主觀視覺枷鎖, 那 種愛比佔有還要強烈、還要使人飄飄然。但葛奴 乙的經驗恰好相反, 他生平第一次聞到從少女身 上飄來的絕美體香, 震撼的程度超脫了對實物的 意識: 「那散發香氣的靈魂, 超凡脫俗的精油, …是 唯一讓他感興趣的部分, 其他沒用的殘渣: 花瓣、 葉片、果皮、果實、顏色、美感、生命氣息和其他一 些殘餘的東西, 他一點也不在乎, 這些東西只不過 是屍骸和糟粕, 丟掉算了。」 葛奴乙徹底拋卻實體的慾望, 只追求味道的愛, 使 他驚覺自己 「沒有靈魂」這件事——也就是他沒 有體味。對他來說味道是一種 「存在」 , 以他的鼻 子為中心的世界中竟然 「沒有自己的味道」 , 他感 受到傷害, 也覺得被世界排擠, 於是他開始利用天 份嘲笑世界, 調製了聞起來像「人」 的香水。 「它聞起來一點都不香, 只是像一個身上有味道的 人罷了。……葛奴乙的內心爆出一種黑色的歡呼, 一種邪惡的勝利感, 就像突然達到性高潮般的陶
・ ・ ・ ・ ・無靈魂的愛為 「征服」 ・ ・ ・ ・ ・ 醉, 他必須費很大的勁, 才能控制自己, …他一點也 不怕他們, 甚至也不恨他們, 他只是打從心底瞧 不起他們, ……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是, 而他就是一 切! 」 「他真正渴望的是『某些人』的體味, 那些稀有珍 貴的人類, 也就是能夠激起愛情的人類身上特有 的體味, 這些人才是他要的犧牲者。」 葛奴乙最終還是在沒有靈魂的基礎上追求所愛 他殺害了二十五位少女, 提煉出絕美的體香, 製成 了使人瘋魔的香水; 人們聞之俯首稱臣、意亂情 迷的模樣, 使他憎惡。葛奴乙明白人們心中對他的 臣服, 只是因為自己擁有神聖的香氛而非他自身的 存在。人們越是迷戀, 相對地提醒著葛奴乙的渺 小而虛無; 而沒有靈魂的恨, 卻能真實的使他存在 於人群之中。
「他沒有辦法在愛中得到滿足, 只能從恨和被恨當 中得到滿足。」這股恐懼終究是吞食一切, 葛奴乙 的神滅形消, 倒映出人們普遍對愛的解釋的不純 粹。愛有其本質, 但感官喜好模糊了本質與慾望 的界線時, 我們的靈魂是否能夠明辨其中?
請選擇其中一句你認為最貼近葛奴乙 對嗅覺追求的心情:
選擇 A 一、 他從來就沒有把上帝放在心上, 他從不懺悔, 也完全不期待聖靈的 降臨。…他沈浸在自己的存在當中, 感到全所未有的歡欣和喜樂
選擇 B 二、是的,他們一定會愛上他的,他 們會無法抗拒他身上的香氣所散 發出來的魅力, 不只是把他當作同 類來接受,而是瘋 狂地愛上他,既 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選擇 C 三、一旦擁有這樣的香氣, 最後終 要付出悲慘的代價, 承受極高的損 失, 但是在他看來:擁有和失去, 畢 竟要比索性放棄更值得追求, 因為 他一生都在放棄, 可是從未體驗過 擁有和失去。
心測
走進書中找自己:「香水」Das Parfüm ——愛的本質是否客觀? 你的選擇如果是 A 的話:
這個選擇是較偏向指責葛奴乙的行為, 並且認為愛的本質應該是多數人建立的共識, 如果破壞這樣 的秩序, 那麼應該予以懲罰或修正, 是具有正義感以及公共意識的性格。只是就愛的本質來說, 這個 選項卻是比較屬於具有侷限性、保護特質的; 往好處想是屬於安穩、理智以及積極, 不過開放性與 彈性卻極小, 客觀性也是三者中最小的一個。
61
你的選擇如果是 B 的話: 這個選項在說明葛奴乙想像人們聞到絕美香氛的心理狀態, 他除了對自己調製的手藝有絕對的信 心之外, 也透露出想被人們重視的強烈心情。這類型的人從旁對葛奴乙標出了 「自戀」特質的評判, 可以說間接認同了葛奴乙存在的理由, 所以在愛的本質上是開放的、願意傾聽的; 但性格上存在著 浮動不安的情緒因素, 對於愛的價值評判不確定性高, 有時你會站在大眾那方, 但有時你也會持反 對意見, 別人往往無法猜透你的心思。
你的選擇如果是 C 的話: 這個選項是葛奴乙掙扎著要不要為了追求嗅覺, 而使自己陷入危險中掙扎, 是所有選項中, 最直接承 認葛奴乙是個 「有味道」 的存在, 是把他當作 「一般人」 的答案, 具有寬容、憐憫的成份在裡頭。這類型 的人具有齊頭式的思想, 並容易對不幸的人伸出援手, 在愛的本質上是三者中最客觀, 也最柔軟的一 位。
後記: 如同薩德侯爵說的: 「真實的惡遠比虛偽的善要有 美德」 , 對於 「愛擁有什麼條件」 或 「愛是溫暖」 的定義, 對我而言正好比是 「愛加上道德法律等於正義」 的模樣, 更遑論愛的對應, 也就是跨越種族、性別 等等……, 這些是更遠的探討。或許愛之於我, 一 直像是神經系統連結, 它是管道、溝通, 但本質絕 對無須添加條件; 而靈魂是愛的主宰、方向, 是一 切的基礎, 唯有從這兩者來解釋, 我們才能客觀 的看到愛的本質。
一點體認到, 並說服自己必須介紹這本的書的原 因是: 「將愛的本質擴展至未被承認的靈魂上, 才 有愛存在的可能。」 也唯有如此, 愛才能無所不在。
藍 六年級生, 千禧年前的網路工作者一直到今日此時。橫跨兩
但我也必須承認用 「香水」這本書來解釋愛的本 質, 過程很掙扎, 也曾質疑自己的選擇, 後來我從
性、心理與圖書專欄、廣告文案與動畫腳本等寫作平台, 正 朝劇本方向前進。居台南, 現為Yahoo! 時尚美妝編輯。
Special Thanks
發行單位/ 獨誌The Loner | 展現・獨人・志趣 [ 長倫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
依筆畫順序
出版日期/ 2017 月02 月
Dar ia、 Jonat han、Kr is
讀者信箱/ info@theloner.co
昇 蓉、 黃 廷 宇、 黃 宸陽、
Kao、 Y i -Han Chang、吳
謝予騰
62
郵政信箱/ 10099 台北郵局第84-3 信箱 P.O. BOX 84-3, TAIPEI, TAIPEI CIT Y 10099, TAIWAN (R.O.C) 官方網站/ www.theloner.co 官方Facebook / @DuzhiTheLoner 執行總監/ 連鳳騏 總編輯/ 余宙 執行編輯/ 吳曉涵・張仲嫣・林宜鴻 美術編輯/ 連鳳騏 特約攝影/ Yi-Han Chang・曾奕翔・黃廷宇 執行企劃/ 宓欣瑞 本期封面設計/ 連鳳騏・張書維 本期封面攝影/ 連鳳騏・張書維 本期封面服裝+ 道具/ 私服
版權申明/ 本刊所載之內容除部分圖片為CC 原作者所有, 且已標註於 雜誌上, 其餘皆為獨誌The Loner 所有, 未經本刊同意不得 做任何形式的轉載或複製;所提供的電話、地址、營業時間 與活動費用等變動資訊, 皆以2017 年月資訊為主, 如有任 何變動, 仍須以實際店家提供的資訊為準。內文中如有任何
本期封面人物/ Dona
非變動性的資訊錯誤, 寫信至info@theloner.co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