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JUNE 10,2017
專刊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
I1
工商服務部 策劃主編 企劃統籌:李思嫺 廖學錕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會長 李德怡:
獎學金項目增多 回饋華人子弟 獎學金得主海外參與 社交媒體分享交流
文/記者 朱澤人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得主,擁有明亮的前程,基金會很榮幸能在他們求學的道路 上幫一把,減輕家裡的學費負擔。如今,基金會邁入第12年,樹立良好的口碑,全部經費幾乎 都用在獎學金,行政費用極低,因而獲得各界信賴,願意與我們合作設立獎學金新項目。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設有獎學金(Merit Scholars)、新移民獎學金(New Immigrant Scholars),2016年新增以學生需要為基礎的獎學金(Need-Based Scholars),提供家庭有經 濟困難的學生,2017年新增雲吞食品成就獎學金(Wonton Foods Achievement Scholarship), 專為父母在亞洲餐館工作的華裔子弟而設,提供五個分別為2萬元的獎學金名額。 我們衷心期盼更多華人子弟能踴躍申請,如同歷屆獎學金得主,藉由提高自己的學識,為人 生翻開嶄新亮麗的一頁,並為社會有更卓越的貢獻。
Dollars for Scholars開設Instagram帳號 在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今年收到的獎學 金申請人自述信中,我們見到許多學生反映校 園霸凌更加猖獗,不過他們勇敢面對,一名申 請人就透過舞蹈培養自信,在舞台上展現精湛 舞技征服觀眾,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不受 他人的眼光而動搖。 校園霸凌問題也確實因社交媒體傳播而更 加嚴重,從人際面對面互動愈來愈少,大家成 天盯著手機刷臉書,沉迷在網路世界中,延伸 到學生在社交媒體上任意辱罵、圍攻。不過, 仍有學生看到資訊數位化的正面力量,將社交 網站發展為宣傳與交流的工具。 今年,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在圖片 與影音分享社交媒體Instagram開設帳號 「Dollars for Scholars」,這個帳號開放給所 有人閱覽,讓歷年得獎人踴躍分享自己的動 態,也使更多人了解他們的發展。許多得獎人 利用此平台,展現令人大開眼界的精采生活。
黃藹禧 南韓當記者 黃藹禧(Gavin Huang)是基金會2010年的 獎學金得主,擁有常春藤盟校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學士學位,目前在南韓首 爾當記者。他最近透過基金會的Instagram, 展示在香港參加美國亞裔記者協會(AAJA)的 N3 Conference會議內容,向從事新聞及傳媒 界的同業分享業內最新資訊。 黃藹禧的個人帳號充滿在南韓的生活照 片,包括享用美食、觀賞旅遊景點、參觀演唱 會等生活趣聞,以及南韓媒體如何報導美國 2016總統大選。這不僅是宣傳他個人,也增 進一般民眾對韓美關係的了解。
高艾玫 中美洲、歐洲推廣教育 高艾玫(Amy Kao)是另一名經常在基金 會Instagram分享的獎學金得主。她在2008 年拿到基金會獎學金,自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商學院畢業,於
美國獎學金頒獎及募款晚宴,世界日報作為該組織「夢想獎」及晚宴的主要贊助機構之一,執行董事 李德怡(左五)代表出席,並與世界日報嘉賓、世報獎學金得主高蘭(左四)合影。(記者羅曉媛攝影)
2010年創辦國際音樂藝術協會(IMAS),在世 界各地推廣音樂與文化交流,去年還榮獲美國 國際小姐選美「康州小姐」后冠。 高艾玫目前就讀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最近 透過商院的合作項目到智利自助旅行,體驗當 地文化。她在Instagram貼出一系列精彩的照 片,從壯麗的高原湖到無人煙的荒漠,使我們 感受到她無比的活力與探險勇氣。
陳慧瑩 帶我們認識南非 2012年獎學金得主陳慧瑩(Huiying Bernice Chen),把走訪全球中國城的照片貼在 Instagram,若不是她的照片,我還不知道南
非約翰尼斯堡有唐人街。 陳慧瑩2016年從衛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畢業後,獲得一筆獎學金,研究散居 世界各地的華人生活。透過Instagram,陳慧 瑩帶著我們見到約翰尼斯堡慶祝農曆新年大型 聯歡會,以及來自台灣的慧禮法師發起興建孤 兒院「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的孩童表演少林功 夫,還有杜省中華公會如何帶領華人向南非政 府爭取權益。 我們身在紐約,感受到這些獎學金得主在 海外所做的努力。他們以身為華裔子弟自豪, 發揮一己之力,隨時回饋社會,更有改變世界 的胸懷,為所有華人社區付出。
Americana Manhasset 榮 耀 的 支 持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 對 教 育 的 貢 獻 深 表 崇 高 敬 意 J.CREW
畢 業 禮 物 佳 選 ! LONDON JEWELERS
PRADA
LOUIS VUITTON
TIFFANY & CO.
VERONICA BEARD AT INTERMIX
LONDON JEWELERS WATCH SALON MICHAEL KORS TORY BURCH
貴賓服務 ● 私人導購 ● 禮品卡 北方大道夾Searingtown Road ● 495長島高速36號出口 americanamanhasset.com 8 800 818 6767
歡迎關注 AMERICANA MANHASSET 微信帳號!
LC197483-1
LOUIS VUITTON ©2017 CASTAGNA REALTY CO., INC.
4 5 7 0 1
45701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林洵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2
2017美國獎學金 世界日報華裔學生夢想獎得主
永不放棄 迎向挑戰 記者劉先進/加州柏克萊報導 全美最大的非營利教育組織「美國獎學金」 (Scholarship America)4月宣布,「世界日報華 裔學生夢想獎學金」(World Journal Dream Award Scholarship for Chinese American students)由就讀柏克 萊加大電機和資訊工程的林洵(Shun Lin)獲得,每年獲得1 萬元獎學金。 林洵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獲得夢想獎學金,是他和祖 母共同奮鬥的成果;同時,在人生道路上,無論何時何地,他 永遠不放棄學習,迎向挑戰。 八年前,他和小他一歲的弟弟,從台灣來到美國加州,由已移 民來美20多年的祖父母照看。林洵來美前,一直打算留在台灣, 沒想過深入學習英文。
多聽多讀多看 努力適應環境 開學第一天,林洵不懂英文,不知下一堂課去哪裡,又不曉得 怎麼問同學,心裡很慌張,幸虧學校的中文老師幫忙,才解決問 題。林洵知道,學習上必須硬著頭皮適應,才能跟上進度。他多 聽多讀多看,努力適應環境,他坦言,前面兩、三年真是辛苦, 但必須堅持下去,才能融入新環境。 為了幫他學習語言,祖父母費盡心思,在家裡用英文對話,邀 他們的朋友用英文和他及弟弟對話。祖母甚至去社區大學進修 英文,以此提升自己幫助孫子。祖父母所有的心思,都在他和 弟弟身上,使他更努力學習。 為了申請大學,他在高中時修了六門大學預修課程,相當 沉重,但林洵不以為苦,他明白,唯有在學習上做得比別 人多,挑戰自己的極限,才能有更多機會。2015年4月, 當祖母知道林洵能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特意煮了生 日才有的特色菜豬腳,為他慶賀。
林洵祖父母年邁,仰賴退休金過日子,林洵高 中課餘時幫祖父照顧體弱的祖母,沒時間打工存大 學學費。兩兄弟相隔一年先後上大學,對在台北的父 母是很沉重的負擔。
向祖母看齊 活到老、學到老 林洵難忘祖母做的魚頭湯,難忘祖母帶自己上圖書館學 習,難忘祖父母身體不適,還帶著自己和弟弟到海邊參加教 會活動。祖母去世時,林洵非常哀傷;三周後,林洵得知自 己獲得夢想獎學金,「獎學金是告慰祖母在天之靈,這是我們 共同奮鬥的成果。」 林洵希望說,這份獎學金有祖母的一份,他們一起學英文, 一起奮鬥。林洵說,祖母是自己是最大的偶像,他會沿著她的 路,活到老、學到老。林洵將來準備從事生化科技醫療行業。 暑假期間,林洵申請到惠普子公司HPE實習,但實習地點距 家中路程遠,坐捷運不方便,需要代步車。他考慮借同學的車 用,因為只有暑假才用車,沒必要買車浪費錢。這也顯示他能 通盤考量像時紀的需求,做出最適決定。
獲世報夢想獎學金 朝夢想邁進 林洵申請到暑假實習,又獲得世界日報夢想獎學金,想 到能替父母分擔經濟壓力,又能朝夢想邁進,既高興又感 激。 林洵目前主修電機和資訊工程的林洵想朝生物科技與 人工智能方面深造,將所學貢獻應用醫學,將來希望 多多回饋社會。林洵假日會去做義工,他希望像祖母 一樣,無論何時何地、不管多大年紀,永不放棄學 習。
2017世界日報 華裔學生夢想 獎得主林洵 (林洵提供)
美國夢想獎 簡介
全美最大的非營利教育組織美國獎學金(Scholarship America), 夢想獎由名主持人庫瑞克(Katie Couric)2011年捐贈35萬元成立,世 報捐10萬元響應,因而在夢想獎下專為華裔學生再設立世界日報夢想 獎,為優秀的華裔大學生提供獎學金補助,減輕他們的學費負擔。
世界日報執行董事李德怡指出,世報贊助「美國獎學金」的「世界日報華裔學生 夢想獎學金」,保障最少一個名額給華裔學生,每年可得到5000元到1萬5000元 的獎學金補助,凡是將就讀大二(含大二及以上)的大學生,GPA在3.0以上、經濟 困難者,都能申請。可參考 https://scholarshipamerica.org/dreamaward
C0197687-1
4 5 7 1 4
45714
4 5 7 1 5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3
專訪 雲吞食品執行長 黃Norman
雲吞食品成就獎學金 給下一代更好教育機會 記者朱澤人 / 紐約報導 1969年,我的父親到紐約考察。 1973年,父親於曼哈頓華埠 成立麵廠,為雲吞食品公司的前身。 父親沒有機會受很好的教育。少年時期,他在香港一個家庭麵 食工廠當學徒,賺取生活費。聽父親說,當時食品業營運環境極 為惡劣,他每天必須長時間工作,沒有假日。但他來到美國,這 塊土地給了他寶貴機會,實現創業夢想。
懂得追求夢想 懂得付出 從小,父親就告訴我,要感恩美國。這國家讓他 這樣一個沒有文憑、英語都講不好的華人,能獲得 成功機會,擁有追求自己夢想的自由。因此,我們 有幸在美國,必須要懂得付出。 父親特別強調教育的重要性,無數華人能任勞任 怨、無怨無悔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子女更好的未 來。父親善待員工,把當他們成自己的家人,同時 激勵我設立獎學金,鼓勵華人求學深造,回饋美 國。 老實說,我小時候不是很能體會父親的用心良 苦。他就像多數在餐飲業工作的華人,幾乎沒有時 間陪伴我們三個孩子,只是耳提面命做人要誠實要 正直,不善於表達對子女的愛。 我花了很長時間,在外闖蕩,拓展眼界,並從佛 法裡體悟到要敞開心胸,不要過度執著於自己的觀 點,逐漸懂得感恩,明白父親辛勞工作,不只讓我 接受良好的教育,還使許多華裔新移民能在美國站 穩腳跟。 2007年,我全職在雲吞食品公司任職,之後接下 執行長職位。我全力以赴就是表達對父親的感恩。
黃吞食品今年初 捐贈大紐約區華人 教育基金會10萬 元,設立雲吞食品 成就獎學金。
與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合作 設立獎學金 這次與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合作,設立雲吞 食品成就獎學金,也是受到基金會會長李德怡感 召。她充滿愛心、努力付出、非常專業,與我們的 理念相同,也就是是不只給華裔學生獎學金,還希 望培養他們懂得為社會付出,成為其他年輕人的楷 模。 雲吞食品成就獎學金針對在亞洲餐飲行業工作 的華裔子女,設有五個名額,每個學生可獲得2萬 元。 藉由這獎學金,我希望年輕人了解他們父母的工 作,一方面,不要覺得爸媽在餐飲業上班很不體 面,另一方面,家長也不要只期待孩子未來當醫 生、電腦工程師或律師。 華人餐館面臨激烈競爭,老字號逐漸凋零,但需
要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汰舊換新。雖說經營餐飲店不 是藝術創作,但需要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提供新點 子,幫助老店尋找新路,帶領店家走出本來的小圈 子,為美國社會做更多貢獻。
專心求學 勿忘感恩父母 設立此獎學金的主旨,希望華裔下一代獲得更好的 教育機會,在各行各業放光彩,獲獎不一定要進入餐 飲業。但我希望所有華裔學生,在專心求學同時,勿 忘感恩父母,體諒新移民家長為了家計,可能沒辦法 有足夠時間陪伴他們。 我們不需要用同情的眼光看父母,而是以感恩心、 包容心,體解他們一路走來所經歷的一切。如果能用 心體會,就會了解爸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我期盼青年能透過這個獎學金,以及從大紐約區華人 教育基金會獲獎者的身上,學習做一個手心向下的 人,了解受助者也能助人。
協助華人子弟更上層樓 129-09 18 Avenue, College Point, NY 11356 (800)395-0200 FAX(718)358-2522 NC197622-1
45715
-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楊傑敏
4 5 7 1 6 1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從香港移民來美的楊浚偉,今年20歲,
輸正確的價值觀。楊浚偉說,幸好健康保
幾年前妹妹患上腦癌,楊浚偉幫助父母照
險能支付妹妹大部分治療費用,他也申請
顧妹妹,同時兼顧學業。去年,他憑著優
多份獎學金,維持學費和生活費。獲得大
異的學習成績,獲得大紐約華人教育基金
紐約華人教育基金會的獎學金,減輕了他
會(Greater New York Chinese Dollars for
的壓力。
Scholars)獎學金,也得到紐約人壽保險公
在紐約湯森哈里斯高中就讀時,楊浚偉
司(New York Life Insurance Company)獎
對數學和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之前沒
學金,入讀著名學府賓州大學(University
有接觸過計算機科學,開始學習編碼後,
of Pennsylvania),主修計算機科學。
深深喜歡上這門學科。
楊浚偉一家四口來美後,定居法拉盛。
楊浚偉現在在賓州大學讀書,當助教一
他發現中美有很多文化差異,慢慢適應本
年。放長假時,迫不及待回家看望家人。
地生活後,一家人生活溫馨愉快。
他說,專心向學,是報答父母最好的方
不料。比楊浚偉小兩歲的妹妹突然被確
紐約報導 記者王靖雯
(Silent Auction)義賣會時,楊傑敏立刻捐出 兩幅電腦繪圖畫作。他表示,李德怡幫助許 多學生,他深受感動,希望盡己所能回饋基 金會。捐出的作品有人買下,楊傑敏感恩又
式。
診患上癌症,需要接受化療和電療。楊浚
楊浚偉希望透過教育,幫助弱勢族群;
偉的媽媽必須放下工作照顧妹妹,他也幫
他也喜歡探索、體驗新的文化,閒暇時喜
忙輪流照顧,當時很難專心讀書,只希望
歡玩電子遊戲。楊浚偉曾到北京實習,為
妹妹趕快康復。
公司的決策者寫網頁和分析數據;他精通
現在,妹妹的病情仍在持續,但一家人
十多個不同的專業軟件,曾做過多份計
從沒放棄希望。楊浚偉的父親是一名銷售
畫,包括mHealth Labs、Locust Walk和
人員,每天晚上9點才下班,母親主力照
Wikipedia Game等等。將來,楊浚偉想成
顧女兒,有時在一家珠寶店兼職。父母勤
為一名軟件工程師,透過專業技能,回饋
奮工作,希望全家愈過愈好。
社會。
楊浚偉感謝父母,在他成長過程中沒有 給他壓力,讓他依自己的興趣學習,並灌
楊浚偉
放膽 追求夢想 楊傑敏的插畫入選紐約插畫師 協會學生競賽展。(楊傑敏提供)
I4
楊浚偉曾到中國 北京實習。這是他 在長城留影。 (楊浚偉提供)
開心。他說,期盼華人在不同領域創造新天 地時,不忘幫助社區與其他有需要者。 楊傑敏大學時就讀皇后大學麥考利榮譽
回饋 社會
學院(Macaulay Honors College at Queens College),雙主修平面設計和舞蹈,副修法 語。他2016年畢業,目前在紐約市立大學 「現在入籍」(CUNY Citizenship Now!)計 楊傑敏希望打破 亞裔男生不善文藝 舞蹈的刻板印象。 (楊傑敏提供)
畫擔任平面設計師,設計宣傳材料,幫助新 移民入籍公民;同時在NYC MARKETING 做網絡營銷工作。 楊傑敏已獲倫敦現代舞學校舞蹈表演碩 士錄取,準備9月入學,進修現代舞,並探
楊傑敏(Jiemin Yang)17
索歐洲視覺和表演藝術。
歲時,與家人從中國福
楊傑敏說,大學時去舞蹈教室跳舞時,
建移民來美。他對舞
他常常是唯一的男生和亞裔,但內心的渴望
蹈和藝術擁有濃厚興
讓我不在乎刻板印象壓力,也不因此影響自
趣,勇於打破刻板印
己的選擇。 楊傑敏去年畢業時,獲得獎學金參加美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新移民獎學金之
國雅各布之枕國際舞蹈節和貝特舞蹈節夏季
後,經常擔任基金會志工,回饋社會。
表演進修項目。平面設計方面,他的插畫也
2011年,當時就讀高中的楊傑敏來美才
入選紐約插畫師協會學生競賽展。
兩年,透過學校輔導員了解大紐約區華人
楊傑敏和父母、兩個姐姐住在皇后區。
教育基金會新移民獎學金,申請後入選。
最初,父母不贊同他的選擇,但看到他的進
他說,感謝基金會支持,獲獎不只減輕經
步和認真,沒再反對。
濟壓力,更是莫大肯定,鼓勵他勇敢向
記者王靖雯 紐約報導
象,追求的夢想。他獲得
楊傑敏想成為編舞師,繼續融合視覺設 計和肢體運動,從事表演、創作、教學或促
前。 基金會會長李德怡去年舉辦無聲競標
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工作。
Scholarship America®
Dollars for Scholars®
調動資源幫助學生進入大學,幫助他們完成大學課程。50多年來,Scholarship America 分發超過30億元給逾200萬名學生。Scholarship America下的不同 計畫(包括Dollars for Scholars®),提供初入學以及多年制的獎學金,亦提供 緊急援助計劃,可前往網站scholarshipamerica.org查詢。
恭
是一個全國性的 Scholarship America 網絡,由來自各地方志願者組成 的社區獎學金基金會分布全美國, 幫助來自不同社區的學生。除了籌款和 分發獎學金給學生外,各基金會亦給學生們提供大學入學前準備、助學金 申請等資訊。
賀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12週年
嘉 惠 學 子 趙顥程醫生
脊椎神經科
Dr. Fai Chu, D.C., L.Ac. Chiropractor & Acupuncturist
136-20 38th Ave., Suite 8A, Flushing, NY 11354
(718)353-0228 CW197479-1
45716-1
-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羅美寶
4 5 7 1 7 1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5
獲獎 感恩
積極參與 社區服務
何
18 怡
歲的何 怡帆(Yifan He),六年前與 家人從中國福州移民來
說,一開 何怡帆在中國義教英語,與當地學生 始學什麼都很吃 發展美好的情誼。(何怡帆提供) 力,也很沮喪。她身邊
始追尋美國夢。和很多新移民一樣,苦樂參
業,中學畢業就去華人聚集的區域打工。但是
半。
她覺得自己已經身在美國,生活和未來工作都
何怡帆高中期間努力學習,並四處搜羅獎學
需要良好的英語,她便努力克服語言障礙。現
金資訊,準備升讀大學的基金。她在谷歌網
在,何怡帆聽說讀寫都流暢,也融入美國生
上發現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Greater New
活。
York Chinese Dollars for Scholars)獎學金, 申請獲批後,每年獲得1000元獎學金。 現在,何怡帆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準備升讀二年級,主修經濟學和國際
羅美寶與父親羅衛紹、母親鐘群威慶祝 她高中畢業。 (羅美寶提供) 18歲的華裔少女羅美寶(Mabel Luo),是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Greater New York
生;姐姐羅美娟獲得全額獎學金就讀紐約大學 (NYU),明年將會取得藥劑學博士。
得主,成為九名得獎者中的其中一名,全家
同的獎學金。去年,當羅美寶的父親得知大紐
欣喜若狂。
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開放申請的訊息,立即告
天辛勤工作,生養四個子女, 30年沒有離開
訴她,她很快準備好申請資料。羅美寶說,她 高興獲選,也非常感恩。
這個國家。羅美寶排行第二,姐姐24歲,弟
羅美寶現在就讀紐約大學一年級,二年級準
妹分別是13歲、10歲。經濟雖不寬裕,但是
備選修護士學課程,將來和醫生並肩救人。
一家六口生活溫馨愉快。
她說,紐約大學學費很貴,住宿生一年要7萬
羅美寶深深感激父母30年來對子女無私奉
2000元。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贊
獻。羅美寶說,父母初來美國時,只帶了幾
助她四年1萬8000元,減輕家中負擔,也讓她
件衣服和少量的錢,沒有親戚可依靠;但父
有更多時間投入社區服務。她非常感謝該基金
母在這裡紮根,父母奮鬥打拼,把孩子養育
會會長李德怡的賞識。
成人,安居樂業。她說:「唯有認真努力, 我才能報答親恩。」
中,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她受惠很多。她也感 謝母親,在她成長過程中,沒有給她太大壓 力,而是順著她本性,發掘興趣。
事務。2016年,她代表學校到中國北京、河
何怡帆說,作為新移民,一定有很多掙扎,
北和貴州三省的山區小學,進行義教交流,提
但她特別感謝在這裡認識的朋友和機構,有他
供筆友計畫,提升中國兒童的英語學習機會。
們提供的幫助,讓她邁向理想。
何怡帆到美國時12歲,念七年級,當時她的
何怡帆認為,自己得到來自社區的幫助,才
英語水平只有26個英文字母和簡單詞彙。當
有今天,所以,她將來想成為移民律師、維權
時二年級的弟弟讀一篇文章,讓我幫忙解釋,
人士或者制定教育政策者。她希望將來能服務
我記得那篇短文只有100字,可是每個字要逐
和回饋華裔社區,協助新移民孩子取得更好的
一去查,姐弟倆一起讀了三小時。
教育資源,讓他們獲得更多機會。她說:「只 要你不放棄,生活便會越來越美好。」
回饋 社會
在學習之餘,羅美寶積極參與醫院義工服 務,兼職輔導新移民英語。羅美寶會講廣東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負擔包四名子女
話、普通話,希望以自身語言優勢幫助同胞。
的所有費用,但羅美寶和兄弟姐妹仍然發展
她說,父母初來美國時,接受社區的幫助,才
游泳、鋼琴和小提琴等才藝。羅美寶是拉
能讓全家過上今天的生活;父母經常帶著孩子
瓜地亞藝術高中(Fiorello H. LaGuardia HS
做義工,並告訴他們,等到自己有能力時,便
of Music & Art and Performing Arts)畢業
要回饋社區,這些都對她影響很大。
何怡帆
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羅美寶積極申請不
何怡帆考上紐約市特殊高中布碌崙科技高
記者王靖雯/紐約報導
Chinese Dollars for Scholars)獎學金2016年
羅美寶的父母30年前從廣州來到美國,每
不少ESL班的新移民同學都放棄了學
美,一家五口定居布碌崙班森賀,開
記者王靖雯 紐約報導
帆
立志提升移 民教育機會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2004年10月成立,是全國第一個專為華裔學生設立 的Dollars for Scholars基金會,宗旨是動員社區為本地學生籌募獎學金經費。 基金會提供不同的學業計畫,幫助學生及家長知道社區的服務資源,包括實 習、入學、助學 金資料,及輔導和專業網絡等。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所有董事都是志願性質,他們監督獎學金計畫,保證 基金分配給社區內合格學生。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是一個 501c3 機構, 所有捐款都能按法例扣稅,籌到的款項全數作為獎學金用途。 可參閱http://www.greaternychinese.dollarsforscholars.org
RL196682-1
45717-1
4 5 7 1 1
2017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6
歷年獲獎學生名單 2 0 0 5
2 0 0 6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2 0 0 9
吳醒華 Xing Hua(Toby) Wu
胡雪兒 Esther Hu
卞澈 Che (Rain) Bain
-Swarthmore College
- MIT
- Columbia University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董志剛 Jordan Tung
董辰丹 Chen Dan Dong
羅柏恆 Fernando Luo
-Harvard University
- MIT
- Columbia University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梁安琪 Amy Leung
張向榮 Xiang (Sam) Chang
謝鎧琪 Jackie Hsieh
- MIT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Harvard University
趙軒惟 Hewett Chiu
劉雲峰 Kevin Law
張凱玲 Katherine Chang
-New York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Rutgers University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徐成林 Karen Xu - New York University
2 0 0 7
陳玉珊 Yuk Shan (Eva) Chan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 0 1 0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楊康勵 Alex Young
林碩鋮 Shuo Cheng (Sue) Lin
伍敏琪 Rowena Eng
- Rice University
- New York University
-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王峰珊 Feng Shan Wang
李卓君 Zhuo Jun Li
王姝晗 Shu Han Wang
-Babson College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MIT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潘家宙 Chia Chou Pan
黃藹禧 Gavin Huang
林中泉 Nigel Lam
-Babson College
-Dartmou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School
朱穎 Winnie Chu
吳念華 Winston Wu
林德華 Kevin Lin
-Cornell University
-New York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2 0 0 8
廖倩瑜 Yvonne Liao
餘俊傑 Chun Kit (Fred) Yu
- New York Universit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張福生 Fu Sheng Zhang -Binghamton University
高艾玫 Amy Kao
趙曄 Ye (Alex) Zhao
王乃馨 Nai Xin (Gloria) Lu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 Cornell University
2 0 1 1
楊致凡 Zhi Fan Yang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林琪真 Stephanie Lim
朱慧黎 Huili Zhu
林驥葆 Michael Lin
羅莉敏 Fannie Law
沙杭 Michael Sha
伍嘉欣 Victoria Ng
- Boston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ew York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伍娉彤 Ping Tong (Phoebe) Wu
吳慧琳 Huilin (Eileen) Wu
-Baruch College(CUNY)
-Stony Brook University
劉佩娣 Betty Liu
曾翎毓 Tiffany Tzen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School
45711
4 5 7 1 2
2017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2 0 1 1
2 0 1 2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楊傑敏 Jie Min Yang
林凱 Kai Lin
-Macaulay Honors College
-Hunter College (CUNY)
2 0 1 4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7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陸心頔 Cindy Lu
陳慧絲 Bethany Chan
周慈恩 Grace Chow
林佑珊 Katherine Lin
-Stanford University
-Georgetow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Yale University
王捷思 Jessica Wang
姚鍾樂 Christopher Yao
Dennis Zhang
-Dartmou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陳慧瑩 Huiying (Bernice) Chan
楊振偉 Patrick Yong
李偉偉 David Li
-Wellesley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2 0 1 5 鄧煒婷 Jamie Tang
李佳文 Jia Wen Li
陳亦陽 York Chen
-Boston College
-Stanford University
-Vassar College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2 0 1 3
worldjournal.com
李聰聰 Cong Cong Li
王思斌 Sibin Wang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Skidmore College
張大宇 -Harvard University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楊浚偉 Tsun Wai Yeung
陳思佳 Lydia Chen
安斯夢 Christine A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New York Life Schola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 Salina Mai memorial scholarship
Princeton University
陳秀芬 Clarissa Tan
吳鳳華 Fiona Wu
朱夢婕 Stella (Menjie) Zhu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UNY Baruch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劉言 Daniel Ivan Lin
蔡而復 Alfred Tsai
唐巧詩 Joyce T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olumbia University
-Barnard College
劉偉文 Raymond Lau
張沁聲 Adelina Zhang
周宗明 Susan Zhou
-Cornell University
-New York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黄淑娟 Shu Juan Huang CUNY Baruch College
許洪彬 Hong Bin Xu Manhattan College
趙杏芳 Xingfang Zhao SUNY Binghamton University
獎學金獲獎人 Scholars
2 0 1 6 羅美寶 Mabel Luo
黃安築 Andrew Huang
何怡帆 Yifan He
-New York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New York Life Scholarship
Salina Mai Scholarship
劉俊麟 Christopher Liu
魯匯深 Hui Shen Lu
陸吉兒 Serena Lu
-Emory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Dartmouth University
Tara Wu -University of Michigan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李建輝 Jian Hui Li
周霽陽 Ji Yang Zhou
-Clarkson University
-Syracuse University
沈詩詩 Grace Shen -Duke University
2 0 1 4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新移民獎學金獲獎人 New Immigrant Scholars
鄧旭蘭 Xulan Deng
翁嵐華 Lanhua Weng
-Clarkson University
-CUNY City College
梁詩熒 Shiying Liang -SUNY Albany 45712
4 5 7 0 4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大聲發問 用力思考
worldjournal.com
I8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
?
? ?
哈佛的高效學習方式 文/聯合新聞網 包括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在內的常春藤盟校,在教授 與學生中約有30%是猶太人,所有課程都以討論的方式 進行。他們的生活就是發問和討論。 就像建立體育館是為了鍛鍊體力,猶太人也有 專門訓練頭腦的場所,那就是葉史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位於美國紐約市的私立猶太教大學)的圖書 館。猶太人在圖書館內習慣一邊大聲討論一邊學習。 在這個地方,大部分人會在書桌上把書堆得像山那麼 高,然後與其他人進行激烈的討論。
重視提問 討論學習 葉史瓦的圖書館會把兩張以上的桌子面對面排在一 起,因此任何人都無法只是安靜地自修。葉史瓦圖書館 是猶太人教育文化的縮影,可以看出他們有多重視以提 問為媒介,進行討論和爭論的學習方式。 更有趣的是,即使初次見面的人,也會不斷交換對象 展開爭論,完全不在乎年紀大小。對他們而言,重要的 是對方對討論主題有無興趣。透過這樣的圖書館文化, 我們可以知道對猶太人來說,學習代表彼此的互動。 當面對面展開對話和討論時,更容易傳播知識。如果 能事先觀察對方的表情和心理狀態,效果會更好。猶太 家長和孩子會面對面討論所有事情,互動過程對父母和 子女都會變成活知識。 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老師通常只會給學生三秒鐘回
答問題。究竟在三秒鐘內,學生能思考些什麼呢?這 稱不上給學生時間思考,充其量只是給學生找回記憶 的時間罷了。
建立自己的邏輯 融合文化 激發創意 若遇到困難需要做決定時,他們會找人討論。和意 見相左的人討論時,經常會因為得到某種啟發。接觸 沒想過的世界和觀點,思考幅度自然會更寬廣,並能 融合彼此的文化和思想,激發出創意,不知不覺培養 出優秀的領導力,這就是哈佛大學想要的人才。 也就是說,在數百個討論社團及眾多討論課程中, 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會齊聚一堂,展現自己的世界, 彼此交換靈感。 獨自學習的人現今已無法成為國際化人才。在這個 時代,需要背誦的內容全都能利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儲存下來。以高層次思考能力和人際關係為基礎的溝 通與合作,才是關鍵所在。我們必須將獨自學習的習 慣轉變成共同學習,未來才有出路。 ●本文摘自《大聲發問,用力思考:猶太爸媽都在 用的「哈柏露塔」高效學習法》一書。
一般牙科、兒童牙科 成人牙科、美容牙科
支持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
作育英才
問,也許是學生和學生在辯論。
找回記憶是找出大腦已經知道的內容,因此和創造 或獲得新知識都沾不上邊。然而,在猶太學校裡,老 師會向學生丟出問題,然後等學生回答。學校的教育 重點,在於要讓學生盡量思考。學生必須蒐集、調查 和思考許多資料,才有辦法進行討論。但資料多不代 表學生擅長討論,必須把資料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才 能建立自己的邏輯。 學生必須自行思考,才能培養思考力,因此,老師 扮演的角色必須是幫助學生自行找到答案。老師必須 讓學生多發言與進行活動,製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找答 案;當學生進入社會遇到問題時,才有辦法自己尋找 解決方案,創造成果,成為有創意的人才。 孩子不是機器人,籃球教練不會替籃球員把球投進 籃框,投球的人是球員、是學生。必須尋找答案的人 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就像籃球教練不會直接投球一 樣,教室裡的指導也只要提供框架讓學生尋找答案。 為了進行討論式的上課方式,哈佛大學甚至改變了 入學考試的形式。在哈佛校園裡,無論走到哪裡都 非常熱鬧,四處都有人在爭論,也許是學生對教授提
嘉惠學子
牙痛、牙套、牙橋、補牙、 假牙、牙周病、牙齒矯正、 無痛脫牙、根管治療與漂白
遊長江三峽 乘維多利亞
道格拉斯頓
麥凱丹
(Douglaston) 艾姆赫斯特 (Elmhurst)
牙 醫 博 士
綜合牙醫診所
Kai D. Mai, D.D.S.
全新景點 全球最大規模
船閘 升船機,通過4 0 層 樓 高 的
!
特 別 介 紹
搭三峽
•紐約大學牙醫博士 •長島北岸醫院與牙買加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持有 invisalign、Implant 證書
恭祝
世界第一 前所未見
路 線:重慶--宜昌 (下游:4天3夜,上游:5天4夜) 上岸游覽:石寶寨、白帝城、三峽大壩、神女溪 特別行程:搭觀光小船,乘船舶電梯體驗40分鐘直下40層樓。 活 動:船上五星級食宿,及各種文化活動!
www.athomedental.com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本屆獎學金得主 出類拔萃 鵬程萬里 回饋社區 造福人群
* 人工植牙 -義齒的一種,比其他治療失齒的方法更勝一籌 -有利咬合,提高咀嚼進食功能 -保持牙床骨完整,防止萎縮,減少義齒鬆脫
* 隱型箍牙(invisalign)
-不著痕跡,無痛楚,不妨礙生活社交 -立體電腦技術,規畫製作牙套 -個別量身制定全套方案,最快一年完成
* 美容牙科 -鑲貼磁片,恢復勻稱牙色,重獲光亮潔白的牙齒 -解決牙色不均,牙齒凹凸不平、有缺口和四環素牙等問題
除以上服務外,本診所尚提供一系列其他牙齒治療服務。長 久以來,本診所醫生由於醫術精益求精,醫德以救世濟人為出 發,得到廣大患者肯定支持,特此銘謝致意。
道格拉斯頓:718-767-9222 / 718-357-9000 44-20 Douglaston Pkwy, #1A, Douglaston, NY 11363 (長島鐵路至Douglaston下,公車Q12至北方大道及Douglaston Pkwy、242街路口)
C0196953-1
美國維多利亞遊輪集團公司
1-800-348-8084
www.victoriacruises.com
ELM 電: 718-271-0808 傳真: 718-271-3457
86-15 Dongan Ave., #P, Elmhurst, NY 11373 (近Broadway「天仁茗茶」對面,M/R
地車至Elmhurst Ave.)
收大部分PPO牙科醫療保險及 MEDICAID等其他多種政府保險卡,包括AmeriChoice, CenterCare, Empire BCBS, Fidelis, GHI, Healthfirst, MetroPlus, UnitedHealthcare等等,無保險者特價優惠
CP197477-1
45704
4 5 7 1 8 / 1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2004年為了專心發展「臉書」(Facebook) 而從哈佛大學輟學的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重返母校,出席今年的畢業典 禮。查克柏格信守對母親的承諾,拿到哈佛學 位,在演說中並勉勵學弟學妹設定理想高遠的 「目標」(Purpose),只有達到目標,才能創 造真正的快樂。 查克柏格說:「現 在,輪到我們做大事 了。」
查克柏格:「現在, 輪到我們做大事了。」 (Getty Images)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9
重返哈佛 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設立目標和企圖 至為重要
共同為平等賦予新意
成立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5月25日冒雨舉 行第366屆畢業典禮,7066名大學部和研究所 學生獲得學士、碩博士學位;另有10人獲得 哈佛榮譽學位,其中包括查克柏格。 查克柏格在臉書上公開自己拿著哈佛證書與 父母親的合影照片,並寫道:「媽,早告訴 過妳,我會回來拿學位」。 年僅33歲、已擁有億萬身家的查克 柏格,回憶當年在哈佛的時光,鋪陳 這場40分鐘的演說。他說,他在哈 佛最幸福的時光,是遇見妻子普莉 西拉‧陳(Priscilla Chan)的日子。 他回憶:「我轉頭告訴她,三天內 我就要被踢出校門,所以約會得盡 快。」 坐在觀眾席的普莉西拉則頻頻 拭淚,聽了共鳴落淚。查克柏格 的雙親當時也坐在台下,他說,進 哈佛就讀,至今仍是最讓母親驕傲 的事。查克柏格當年因創業而輟學, 拿不到大學文憑。他笑著對畢業生說, 「你們做到我沒能做到的事。」
查克柏格的演說以「目標」為主題;他說, 在更多人成為創業者和數以千萬就業機會被自 動化取代的未來,「目標」變得更重要。 當年與同伴在哈佛宿舍中創臉書時,對於 「所有人都要連結(Connect)」的概念非常清 楚,「但如果不真正去做,不會知道自已能夠 改變世界。」他說。 他勉勵台下畢業生,找尋「目標」或「企 圖」還不夠,這個世代的挑戰是建立人人都有 企圖心的世界。他借用一則最愛的故事做進一 步詮釋。他說,一次甘迺迪總統造訪國家航空 暨太空總署太空中心,看到一名管理員扛著一 把掃帚,甘迺迪上前問他在做什麼,這名管理 員回答:「總統先生,我在幫忙讓一個人類登 上月球。」
他建議,可透過共同建立一個有意義的遠大 計畫、為平等賦予新意,讓每個人都擁有追求 目標的自由,以及建立跨越全球社區三個方 式,創建人人有企圖心的世界。 查克柏格也提醒畢業生,「充滿理想是件好 事,不過遭到他人誤解,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每一個正在將宏偉觀點付諸實現的人,都會 被稱為瘋狂,不過可能到頭來,真的也就瘋 了。」 一再表明無心從政的查克柏格,在演講中還 是觸及了移民、氣候變遷、就業、全民基本收 入、種族主義和健保等當下的熱門政治議題。 他指出:「我們的制度顯然出了問題,因為我 可以離開這裡,然後十年之內賺了好幾十億美 元,但數百萬大學生卻連學生貸款都負擔不 起,更不用說自己創業。」
目標能創造真正的快樂 查克柏格說:「企圖心(Sense of Purpose) 讓我們立志成為更遠大目標的一部分,讓我們 意識自己被需要,並體認有更美好的目標值得 去追求,『目標』能創造真正的快樂。」 他在演講中也舉了當初經營臉書不順遂,以 及一些當今流行文化中名人的事例,期勉學子 們遇到挫折不要氣。 他說,臉書並不是他所創造的第一件事物, 「我還設計過遊戲、聊天系統、學習工具以及 音樂播放器等。我並不孤單,J.K.Rowling被 拒絕了12次,終於出版了哈利波特;碧昂絲 寫了幾百首歌,才有Halo這首單曲。偉大的 成功來自於有失敗的自由。」 然而,查克柏格說,十餘年後的今天,「我 了解到那正是沒有更遠大目標的企圖心會出現 的狀況。企圖心有待我們一起建立,才能共同 努力向前邁進」。
探索全民基本收入構想 查克柏格說,衡量社會進步,不應只靠像 GDP等經濟指標,而是有多少人扮演有意義 的角色。他說:「我們應該探索『全民基本收 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構想,讓 每個人都有嘗試新事務的緩衝經濟條件。」亦 即,不論工作內容為何,每個人領取基本的薪 水。 他說:「每個人都會換工作,所以我們都需 要不必與雇主綁在一起而負擔得起的托兒照顧 和健保。」 查克柏格強調,如今輪到千禧世代創造偉大 事物,或許他不清楚如何建壩,或號召百萬人 追逐同一訴求,但「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該怎 麼做,只有努力探索,才愈見清晰,但你必須 先要起步」。
「現在,輪到我們做大事了。」 查克柏格:建立人人都有企圖心的世界 記者唐嘉麗、顏伶如、 編譯張玉琴/綜合報導
查克柏格受邀向哈佛2017畢業生演講。 圖為他被畢業生圍著提問。(本報檔案照片)
恭賀
查克柏格被唱名時,回應台下學生的歡呼。 (本報檔案照片)
臉書共同創辦人查克柏格和亞裔妻子普莉西拉日前進行 新英格蘭之旅,兩人拜訪昆市高中。(本報檔案照片)
大紐約區華人 教育基金會獲獎學生
學業進步 更上層樓 紐約商業牌照顧問中心 20年經驗 NEW YORK BUSINESS CONSULTING, CO.
酒牌
Liquor License
準確快速取得各種商業許可 ●衛生許可 ●餐館 ●煙牌 ●KTV ●罰單處理
成立公司 $225
38-25 150th St. Flushing, NY 11354∣電話:718.445.3560∣精通國、英、韓語 GA198027-1
45718-1
4 5 7 2 2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 10
培養孩子為全人
5大精神 培養新 S T E A M 素養
文/賓靜蓀 科技大大改變工作。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工作大未來」 報告指出,未來5年,全球將產生200萬個新工作,都在電 腦、數學、建築和工程等STEM領域。 同時,700萬個工作將被機器取代。STEAM能培養孩子為 全人,駕馭、超越改變、不被機器人取代,成為全球教改的 關鍵目標。
什麼是STEAM? S=Science(科學) T=Technology(科技) E= Engineering(工程) A=Art(藝術) M=Mathematics(數學) 《親子天下》雜誌《教育五冠王 新加坡-STEAM首部曲》 專題報導指出,美國率先提出以STEM教育,培養動手做、 發明、創新的下一代。STEM純理工教育有極限,後來再加 入藝術(Art), 成為STEAM,期待學習更完整,創造、 發明更連結人的溫度和關懷。 STEAM包含: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 五感學習,強調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也就是說,STEAM 新教育,具備這五種精神。
跨領域 真實世界的問題,不是單一學科可以解決,專題式學習 (PBL),最適合教導STEAM跨領域素養和能力。 專題式學習不是每堂45分鐘的分科學習,而是以學生最有 感的主題出發,有意義的結合至少兩種專科知識,設計出持 續6到8周以上的學習內容和評量標準,最後學生產出作品, 而非考試的分數。 美國喬治亞州教育部認證的STEAM學校杜爾特許學校 (Drew Charter School),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專題課程。 每一個專題都整合STEAM五個領域。 例如,12年一貫的工程設計專題。喜歡賽車的6、7年級學 生,從研究德比車(動畫《汽車總動員》閃電麥坤那型)模 型入門,到自己製作完成一輛真正的德比車,最後跨州參加 年度肥皂箱德比車大賽。過程中學到駕駛、煞車和賽車背後 的物理知識。
杜爾高中部的發明團隊,面對幼兒因父母疏忽被留在車上、 最後被熱死的慘劇,發明出裝在車內的一種三層警告系統,避 免小孩和寵物被留在車上。這個發明並入選MIT發明大賽。
動手做 動手做目的在於,讓孩子拿回學習主導權,更有意願投入自 己的學習。 動手做不只是3D列印鑰匙圈、或樂高機器人,也不是材料包 的制式DIY,而是允許每一個孩子從零到有,做出自己最有興 趣的主題,過程中練習不放棄、嘗試錯誤。 維吉尼亞州亞柏馬勒學區(Albemarle County) 26所公立學 校,兩年前每一科目都導入動手做元素,讓抽象知識有了具體 質感。 7年級的尼克為了做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木製投手輔助架,每 天迫不及待去上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女孩為做好一張椅子,用 切割機切出圓角時,忽然大喊:「原來這就是我們在幾何課學 的!」
素;感受到「蜜蜂絕種,無法授粉,影響農作物產量,將沒 食物可吃」的危機。他們穿起防護衣去養蜂場,觀察蜂巢 板;最後架起保護蜜蜂的網站,製作活動看板,向社區宣導 蜜蜂對環境的重要性。 參與專題的語文老師觀察,孩子學到的遠遠大過科學內 容,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推動改變。
生活應用 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關聯,才能激發想探究的好奇心。 STEAM教育不是培養專家,而要孩子把知識運用在生活。 學習內容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前例可循,不需要太多規則,反 而讓孩子更自由去探索。 台灣新北市一間國小資訊老師曾俊夫發現,全校只有三分之 一的學生會用Google解決問題。師生討論出社區最需改變的問 題,就是狗大便太多,因此開啟「Big data and shit」(大數 據和狗大便)行動體驗。 學生分組調查學校附近常出現狗大便的地點,標注在Google 地圖上,並導入人工智慧演算法做資料分析。曾俊夫說,資訊 和生活就這樣連結起來,也改變他日後設計課程的主軸。
解決問題 當孩子解決的是真實世界中的問題,他們學習做有意義的決 定,感覺自己有影響力,會驅動學習動機。 2016年美國政府宣布將蜜蜂列入保育名單。密西根州伯明瀚 科文頓中小學(Birmingham Covington School)的5、6年級學 生,在「蜜蜂」專題中,找到學科學可以拯救瀕臨絕種生物的 力量。 學生找出「農民噴灑太多農藥,也殺死了蜜蜂」等關鍵因
五感學習 看似艱深的數理科目,融合藝術元素,幫助孩子跨越對科學 的抗拒,更願意學。 紐約534中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資訊科學教授合作,發展「照 相機」專題。八年級學生不僅要用相機拍照,更要自己組裝出 一台相機。 用意在以相機為餌,引誘孩子進入光學、精密機械等看來比 較困難的領域。534中學老師詹姆斯(Jerry James)說,要把 相機38種小零件組裝好,只有一種方法,但是拍照、以及詮釋 一張照片,卻有無限種方式。 詹姆斯巧妙的連結藝術和科學,他說:「一方面你要很有邏 輯,另一方面,你又必須擁有想像力。」 STEAM新教育需要的資源、專業、政策的連結,也挑戰大 人的想像力。
1臥房 $195萬起 ∣ 2臥房 $302萬起 ∣ 3臥房 $520萬起
隆重推薦 49 CHAMBERS TRIBECA全新公寓住宅
歡迎前往TRIBECA最新建築工藝,體驗居住在公園中的綠意盎然 由備受讚譽引領潮流的建築師Gabellini Sheppard重新詮釋紐約知名地標 挑高開放式的當代建築,充滿活力與通透性的寬敞室內空間及空中樓台 (212) 766 4949 | 49CHAMBERS.COM 49 CHAMBERS S TREET, NE W YORK, NY, 10007 THE COMPLETE OFFERING TERMS ARE IN AN OFFERING PLAN AVAILABLE FROM SPONSOR. FILE NO. CD16-0015. CHAMBERS STREET LESSEE, INC. 512 SEVENTH AVENUE, 16TH FLOOR, NEW YORK, NEW YORK, 10018. THE ARTIST REPRESENTATIONS AND INTERIOR DECORATIONS, FINISHES, APPLIANCES AND FURNISHINGS ARE PROVIDED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SPONS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THE OFFERING PLAN. EXCLUSIVE MARKETING & SALES BY THE MARKETING DIRECTORS. BRAND BY WILLIAMS NEW YORK.
AC197401-1
49C_AD_CWJournal_HalfPg.indd 1
5/2/17 10:32 PM
45722
謝宗翰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T I M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謝 宗 翰 ( R o b i n Hsieh)讀大 學時一度因 為對前途缺 乏目標,多 門功課被當多 次,但他從未 忘情初中時接觸 到的機器人,大 三時遇到一位好教 授,並在網路上看到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Hugh Herr演講,讓他決心出國念 書,加入這位教授的實驗室。雖歷經波折,共 申請三次就讀該教授在MIT負責的媒體實驗室 生物機電組,但終於如願以償,已獲博士班全 額獎學金錄取通知, 今年9月入學。
謝宗翰如今圓夢 MIT
記者王善言/加州橙縣報導
如今圓夢
大學缺乏目標
4 5 7 0 5
堅定信念 不怕挫折 他的叔叔、也是北橙華人協會前會長顏毓佐 說,姪子歷經挫折,卻能憑著堅定信念,追求 想要主修的科系,才能有機會向全世界最頂尖 的仿生義肢教授學習。 謝宗翰畢業於台大生物機械系,並獲賓州卡 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機器人 研究所( Robotic Systems Development)碩士, 目前在波士頓鼓勵及指導高中生創意思考的私 立機構NuVu Studio服務。由於叔叔定居橙縣, 南加州就是他在美國除求學以外的「家鄉」。 謝宗翰在電話受訪時說,認識他的人都知道 他不是特別有天才的人,大學前兩年成績奇爛 無比,曾被當了十次。雖然初中就很喜歡玩樂 高機器人,但一開始不知道這是他想要走的方 向。高中時只是一心一意想考上台大,考上 生機系後,雖和機器人蠻有關係,但對學校科 目幾乎都提不起興趣。不過他未浪費時間,大 一就和好友合著一本用C語言控制樂高機器人 的書,之後幾年幾乎跑遍全台,教導別人樂 高機器人,並從單純的樂高到Arduino、App Inventor等,也陸續寫了幾本入門書當作教學用 途。
I 11
他大三進入學校405實驗室後開始轉變,在教 授林達德及蔡姓學長帶領下,找到學術興趣, 也慢慢重拾課業,從穿戴式步態感測系統到外 骨骼機器人,開始發現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大三寒假他看到Herr教授演講,決心出國念書 並加入對方團隊,因此延畢一年,多做了研 究,發表論文、參加研討會,並去台大物理治 療系修課,像生物力學、肌肉運動學、動作分 析理論、高等生物力學等,修到有教授以為他 是雙主修學生,因此認識很多教授,得到更多 合作機會,讓他累積更多自信。
申請留學 獲卡內基美隆錄取 他申請出國留學時,美國大學研究所選學生 時重視實務經驗,對成績相對要求不那麼嚴 格,且他成績呈進步曲線,當時他即嘗試申請 Herr的組別但未被錄取。最後是卡內基美隆大 學給他入學許可,巧合地他在研究所拿到的研 究主題,就是仿生膝蓋腳踝義肢,指導教授即 來自Herr實驗室。也很幸運有三位好隊友合作 無間,順利完成一個functional prototype。 那年暑假也得到Herr的公司BionX Medical Technologies實習機會,實現他希望碰上Herr 表明他想要跟他做研究的心願,但這個機會是 在他服務公司三個月後才發生。 雖然學長表示Herr對他印象很好,沒想到他 二度申請MIT進入那位教授研究團隊時,再度 落馬。他不死心寫信去才知道原來該教授那年 正好拿公休假,系上沒有分配獎學金名額給 他。由於他服務的NuVu就在MIT旁邊,此後 有一度他工作一結束,就跑去Hurr實驗室走 一走,想提醒Hurr他是誰。但都沒有著落,還 好有一次一位華人學長通風報信,讓他得以與 Hurr見到面,並小聊了一下。
三度申請 終獲錄取 他很高興這次碰面讓他第三次申請時終於獲 得錄取書,他解釋錄取他的組別只需指導教授 同意就可以,申請到就是全額獎學金,但要從 碩士讀起,對有碩士學位者,只須經過一年並 在教授同意下轉博士。雖然他對錄取到高興, 但直言挑戰才剛開始。
AB197711-1
45705
4 5 7 1 9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I 12
哥倫比亞大學 2017 博士畢業生
喻俐雅 志在為亞裔 在世界舞台發聲 記者洪群超 / 紐約報導
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畢業生 在方帽子上裝飾。 (記者許振輝/攝影)
喻俐雅(右二)的家人一同參加畢業典禮。(記者洪群超攝影)
喻俐雅為哥倫比亞大學2017級傑出博士畢業生,代 表今年哥大博士畢業生致辭。她在中國出生,德國長 大,英國學習政治哲學,成長背景多元;然而,伴隨 她抵達哥大的,是對自身文化歸屬的問號。 因此,喻俐雅希望通過政治學與社會神經科學相 結合,為亞裔在世界舞台上的發聲,創造屬於 亞裔的政治語言。 哥大學文理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5月中旬舉行2017級 博士畢業典禮,喻俐雅是唯一學生代 表,在典禮上致辭。這不僅是常春藤 盟校畢業典禮學生致辭中難得的華裔 代表,她在東西方多國成長的背景, 更是罕見。 喻俐雅在中國湖南出生,兩歲時 隨父母移居德國,13歲後又作為德籍 華裔搬回中國北京,就讀德國使館學 校。高中畢業後,她獨自至英國劍橋大 學就讀,碩士與博士則就讀於紐約哥大政 治學系。
形容自己像馬 追尋身分自由 喻俐雅自幼在東西方奔波,她表示自己像一匹馬, 在中國、德國、英國、美國身分之間奔跑,也讓自己 從十幾歲時便試圖追尋「身分自由」,立志對分布世 界各地幾代華裔移民對自身文化和智識歸屬,尋求解 答。 她以德語為母語,目前亦為德國籍。身上這層「德
關德維
國人」的身分印記,讓她深切體會冷戰結束後的德國 社會撕裂與重建,以及身分及政治認同重構的過程。 出身中國家庭,受中華文化薰陶,喻俐雅有著永遠 無法改變的華裔面孔,從幼年至今穿梭於華裔為少數 族裔的西方社會,有著華裔移民常見對東西方之間無 所歸依的體驗。
亞裔須創造自己的語言 喻俐雅說,她在華人同胞眼裡太過「西化」,但在 西方同僚、教授、朋友眼中,又太過「外族」。在 文化、族裔上的切身體驗,讓她在政治學博士的研究 中,專注於身分政治,開創性地將社會神經科學同政 治學相結合,發展出神經政治學理論,以探討亞裔在 高度多元和割裂社會中,如何與外族裔及主流社會共 存與合作。 喻俐雅指出,亞裔在西方國家人口增加,但難獲關 注,因此,在西方國家生活、定居的亞裔移民,須 創造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亞裔群體在西方的身分和經 歷。 她說,這一語言應該是亞裔自己的,是有亞裔文化 特徵、亞裔歷史的語言,包含對亞裔身分的正確認識 和充分自信。 喻俐雅目前在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政治系任講師,她希望通過繼續研究,在21 世紀歷史的語境中,尋求對亞裔身分危機的解決。喻 俐雅剛滿30歲,她表示對未來發展還有更大雄心, 「德國還沒亞裔的民選官員」,憧憬著未來或將回德 國從政參選,創造海外華人的又一歷史。
心臟血管中心 Board Certified
General & Inter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Electrophysiology
支持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 與您一同關心華人社區的健康與發展 掌握最先進醫療科技的團隊 ★16年前首創研發(Transradial)從手動脈進 入的通血管心臟手術,目前仍是世界上公 認最先進的手術模式 ★首創研發以腳踝進入的腿部(Transpedal) 周邊動靜脈血管手術 ★使用Watchman儀器阻隔凝固血塊通過心室 閥門,大大減少中風機會 ★頭顱彩色超聲波測試腦中風及偏頭痛
關德維
董廣富
劉建宏
劉海鵬
陳積琪
黃儀立
陳柏君
心臟醫生
心臟醫生
心臟醫生
心臟醫生
心臟醫生
心臟醫生
心臟醫生
Tak W. Kwan, M.D. FAHA, FACC, FACP, FSCAI 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 紐約州立大學心臟專科 以色列醫院資深心臟 道管室主任
Frank K. Tung, M.D. FACC, FSCAI 芝加哥大學醫學博士 紐約大學北岸醫院 長島猶太醫院心臟專科 以色列醫院心臟專科醫生
Michael C. Liou, M.D. FACC, FSCAI 紐約石溪大學醫學博士 紐約大學心臟專科 以色列醫院心臟專科醫生
David H. Lau, M.D., PhD FHRS, FACC 紐約大學醫學博士 以色列醫院、哥倫比亞 醫學中心心臟專科醫生
Jacqueline Chan, M.D.
Yili Huang, D.O. FACC, FSCAI
Jennifer A. Chen, M.D. FACC
心臟助理醫師
紐約醫學院醫學博士
紐約醫學院醫學博士
愛因斯坦醫學院醫學博士
AGNP-BC
以色列醫院心臟專科醫生
以色列醫院心臟專科醫生
以色列醫院心臟專科醫生
曾雪儀 Cheri C. Tang,
《可當天預約》
華埠診所地址
法拉盛診所
布碌崙診所
139 Centre St., Suite 307, NYC 10013 中央街139號金輪大廈307室 預約電話:212-334-3507(七天開診) Fax: 212-334-4728
42-35 Main Street, Unit 3-M, Flushing, NY 11355 Arcadia大樓3樓M座(從富蘭克林大道門囗進入) 電話:718-886-3723 Fax: 718-886-3733
5816 Fort Hamilton Parkway, Unit 2-D, Brooklyn, NY 11219 (58街和59街之間,近八大道) 電話:718-686-8838 Fax: 718-686-8878
即將開業 布碌崙第二間診所 1670 East 17th Street, Unit 2A, Brooklyn, NY 11229 S0197904-1
45719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JUNE 10,2017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
專刊
J1
工商服務部 策劃主編 企劃統籌:李思嫺 廖學錕
世界日報紐約社社長 張漢昇:
集中社會資源 凝聚更多愛心 舉辦慈善義賣、提供教育資訊 多管道幫助華人子弟 文/記者 朱澤人 今年4月,世界日報舉辦「空前但不絕後」的紐約大愛無疆慈善義賣,所得近3萬 元,全數捐給「世界日報夢想獎學金」;10月還要舉辦書畫義賣,資助「大紐約區華 人教育基金會」。報社投入人力物力辦這些活動,是希望集中社會資源,幫助在美需 要資助的華人子弟就學,能圓他們的美國夢。 在大愛無疆慈善義賣中,世界日報有幸邀請台灣女書法家學會和中華書道學會成 員,於世界日報文化藝廊展出35位書法家作品,其中18位書法家專程從台灣來紐約 參加這場盛會。
引入資源 凝聚愛心善款 原本對方希望報社扣除成本再捐,但我們 堅持「所得全數捐出」的承諾,舉凡藝廊場 地費、開幕式茶水點心等,世界日報都自行 吸收,還動員10多位同仁一個月時間籌畫, 在報上大力宣傳。這項慈善義賣最終籌得2萬 9090元,全數提供給「世界日報獎學金」的 獲獎華裔學子。 目前看來,義賣是比較好募款的方式。為 捐助「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獎學金, 我們預定在今年10月再度舉辦義賣,並已與 台灣書法家詹秀蓉談妥,展出她一筆一字抄 寫的佛經。 未來,從台灣引入資源之外,我們更希 望從中國大陸或美國本地,凝聚社會愛心善 款,用於需要的華裔學生身上。 世界日報長期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華人子 弟,並一直期望能做得更多。每年8月,我們 出版教育專刊,內容涵蓋教育系統當下最新 動向;每年9月舉辦教育博覽會,我們和主要
贊助商麥當勞一起,邀請理財專家、前大學招 生人員、升學顧問等,分享經驗,給予學子指 導;我們也連續兩年舉行雙語就業博覽會,邀 請近50個企業和政府機構設攤,提供職缺媒 合機會,協助華人青年求職或轉業。
學中文用中文 提昇競爭力 從讀書到就業,世界日報與學生一起成 長。尤其,學習中文愈來愈重要,刑事鑑識學 專家李昌鈺在雙語就業博覽會所說,全球有十 多億人使用中文,華裔子弟要學中文要會使用 中文,自然更有競爭力。 閱讀世界日報是美國華人子弟學習中文最 好的方式,許多中文老師即長期選用世界日報 新聞當教材。同時,在數位時代,我們也期盼 搭建平台,讓學生能更便利取得教學資源。 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2004年成立至 今,已樹立口碑,以專業管理,提供獎學金給 需要的學生,我們也看到許多接受資助的華人 成為社會棟樑。基金會每年還不斷擴大獎學金
世界日報紐約社社長張漢昇
項目,將社會更多資源帶給華人,例如今年新 增雲吞食品成就獎學金,專門面向餐館業員工 子女,每位得獎學生每年可獲5000元、大學 四年共2萬元獎學金。
幼吾幼及人之幼 主動參與 世界日報與大紐約區華人教育基金會努力
為下一代教育付出,但也期許受獎學生把回饋 社會的精神傳承下去。無論華裔第二代或新移 民,教育能讓他們在美國有更好的發展;雖然 未必人人都是華人之光或傑出人才,但期盼他 們能立足社會,更重要的是,勿忘中華傳統文 化「幼吾幼及人之幼」,捐款、當志工,永遠 主動伸手,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學生。
CR197487-1
4 5 7 0 2
45702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2
選擇回報率高的大學
讀書當投資 STEM專業從投資角度回報相對高一些,但未必適合所有學生。 (本報檔案照片)
文 / 編譯 孟芳 隨著近年來大學學費上漲和學債加劇,對 於許多工薪家庭來說,孩子讀大學是一筆巨 大的投資,必須從經濟等現實因素考量。 從統計來看,理工類大學、公立大學、 就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簡稱 STEM)的投資回報相對要高一些,學生可 充分利用身邊的網絡資源來了解大學開銷和 預算,減輕父母和自身的經濟負擔。 從投資的角度看,經濟回報最高的大學有 哪些? 根據財富雜誌(Fortune)網站,Payscale網 站綜合442所公立大學和505所私立非營利、 以及15所私立營利大學就投資回報(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ROI)進行統計,發現理 工類院校回報最高,在前十名的學校中占到 六席。 一般來說,理工院校在20年後的平均回報 為76萬5600元,相比之下,人文藝術、音 樂、設計類專業平均為25萬元。 整體來看,公立大學的投資回報一般比私 立大學高,主要是因為公立大學學費相對 低。數據顯示,2015至20116學年公立大學 平均年學費、食宿為1萬9548元,私立大學 平均為4萬3921元。 根據www.payscale.com網站,排在前十名 的學校,從20年後的回報來看,金額從97萬
3000元至80萬6000不等。前三名是加州理工 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哈維穆德 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排名前十名學 校請見附表。
投資回報高的大學 排名
學校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3
Harvey Mudd College
麻省理工學院 哈維穆德學院
4
紐約州立大學海事學院
5
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6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7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8
Princeton University
9
Carnegie Melon University
10
理工院校如麻省理工學院,投資回報較高。 (本報檔案照片)
加州理工學院
25%的機率不到20%。 聯邦教育部下屬網站Home Room根據四 年制公立大學花費和回報進行了排名。排 名前十大學,年學費從5998元至1萬4100 元不等,畢業後收入從4萬7400元至7萬 4500元不等。前三名是加州州立理工大學 普慕那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 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East Bay)、 紐約市立大學勃魯克學院(CUNY-Bernard M Baruch College)。排名前十名學校請見附 表。
四年制公立大學的花費和回報排名 排名
學校
1
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
SUNY-Maritime College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
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 Bay 紐約市立大學勃魯克學院
2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East
3
CUNY-Bernard M Baruch College
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
4
喬治亞理工學院 普林斯頓大學 卡內基美隆大學 柏克萊加州大學 UC Berkeley
該網站指出,因為對軟體工程師、數據科 學家等大量人才的需求,STEM專業目前從 投資角度來看還是最安全的選擇,但家長和 學生也要明白,這些專業未必適合所有人攻 讀。 民調還顯示,家庭財富累積對於孩子的 優勢,如果父母收入在全美位於前25%,孩 子未來工作20年的收入水平有85%的機率, 不會位於墊底的25%。相比之下,如果父母 收入位於墊底的25%,孩子未來收入進入前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普慕那分校
CUNY-Queens College
喬治亞理工學院
5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
Iowa State University
7
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8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愛阿華州立大學
Education)和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支持的網站http:// collegerealitycheck.com/en/,大學理事會 網站也有專門的網頁幫助學生計算https:// bigfuture.collegeboard.org/pay-for-college/ tools-calculators,打算讀研究所深造的 學生則可查詢https://www.learnvest.com/ knowledge-center/grad-school-calculator/, 學生們還可查詢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大學價格計算網 頁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colleges/features/net-price-calculator,以 及聯邦教育部下屬網站https://collegecost. ed.gov/等來了解相關訊息。 大學生活期間,有不少節省開銷來控制預 算的方法,可以善用。 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 可到網站www.bigwords.com租書和買二手教 科書;自己下廚更便宜,可訪問食譜查詢網 站www.supercook.com/#/recipes,輸入冰箱 中有的食材,就會生成食譜以供參考;還可 在www.usetrove.com購買和售賣二手家具、 電子產品和廚房用具;購物時,可利用大學 折扣網站https://www.myunidays.com/US/ en-US來查詢折扣,還有則是充分利用學生 證,很多零售店、電影院、參觀和博物館, 對學生都有特別的優惠。
新墨西礦業和理工學院
9 10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 聖荷西州立大學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石溪大學 Stony Brook University
除了參考這些專業網站的大學排名, 學生們還可以利用身邊豐富的網絡資源 來了解大學花費。根據非營利網站www. affordablecollegesonline.org,例如由高 等教育編年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下東城高中
大學期間有許多方法省錢,幫助學生控制 預算。(本報檔案照片)
紐約市公立高中 http://www.lespnyc.com 145 Station Street, New York, NY 10002 可乘F、J、M和Z車
「紐約市排名前二十五 的學校之一」 ----2015年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雜誌 公開註冊日:週一至週五 上午9點-下午1點 -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升入大學 -我們有豐富的技術環境,包括大學預備 -中文雙語/英語第二語言課程 課程、課後班、州會考補習和機器人課程 招收10、11、12年級的學生,年齡16-20歲之間 歡迎參觀我們這個教育最好、最安全的學校。
請在
日 8 2 / 6
前報名
請致電:212-505-6366 Ext:3302
LC197475-1
了解史考特, 您更具價值的選擇! 网路交易佣金$7起* 亚太中心经纪人亲切华语服务 数百家分行遍及全美 中文道琼斯新闻 中文资讯中心 中文网上现场讲座 多种先进交易平台与移动交易 自我交割结算 开放非美国居民国际账户
免费华语专线: 美国1-866-246-1788 中国400-882-2767 台湾0800-666-756 电邮:Chinese@scottrade.com 中文网站:chinese.scottrade.com 为FINRA及SIPC会员 *网上交易$1以上的股票/ETF,市价单和限价单佣金仅为$7。交易$1以下的股票、共同基金和期权可能会收取额外的费 用。有关详情请访问chinese.scottrade.com/documents/cnalt/CommissionsandFees.pdf
JL197967-1
4 5 7 2 0
45720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3
考上高中之後 高中四年決定你進什麼好大學 資料提供:四大成功成龍補習班 王老師
考上特殊高中之後,為了考大學, 馬上用功提高自己的英文數學程度的 人,在美國我幾乎沒見過。倒是有些 父母,因為孩子沒考上心目中的第一 志願,或差幾分沒考上第一志願,馬 上把孩子交給我,準備第二年重考。 我通常會告訴孩子,3月初放榜到11 月初重考,這段時間考上的人,都已 完全放鬆了;而你猛學猛唸,結果重 考考上想讀的高中,你不是墊底,而 是會跑到前面,名列前茅,終究有機 會進頂尖大學。 也就是說,考上高中之後,成長的 人生,從此開始。高中,就是要走上 考大學的方向了。 在美國,為了進入哈佛大學、耶 魯大學,人人知道課外活動必須超 強。比如說,我看到一位考上哈佛的 學生,不但是校刊總編輯,又是排球 隊長,又拿過辯論比賽校際冠軍;還 有一位女生進了哈佛後,升高三11年 級那年暑假,跑到非洲進行「社會服 務」,出奇兵致勝。 有一位唸私立Horesmann高中, 華人男生,積極經營參加校內社團活 動,磨練領導才能,成為畢業班主 席,結果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都 錄取他。林書豪有籃球天份,進了哈 佛大學。還有一年,哈佛大學8個網球 名額,全給華裔子弟拿下來了,但結 果,8位同學都沒去網球隊報到。 這就是高中學生為了進名校, 猛搞課外活動的目的論迷思, 甚至可說是神話。
為什麼是神話?因為有前例可循, 大家奔相走告,要進名校,要猛搞課 外活動,一定要開花,一定要結果! 於是乎,同學定好了時間表,下午、 周末或暑假,就去搞志願(Volunteer) 社會服務,參加模擬聯合國(Model UN),或擠上大三社團活動幹部或 主席,轟轟烈烈。 每年,暑假後,整個人都曬黑 了,爸爸媽媽配合接送,更是 全力支援,沒有二話。 可是,這些高中莘莘學 子,最後幾乎全都沒錄取 頂尖名牌大學。真的, 哈佛大學每年只要2000 人,普林斯頓1500 人。沒進哈佛大學、 耶魯大學的高中 生,是因為人才不 夠出眾嗎? 其實,人外 有人,天外有 天。真正的 原因,是因 為他的學 業 沒 有 出人頭 地 ,
文;廖學錕整理
GPA 93分能進康乃爾大學,95分哥倫 比亞大學,96分哈佛大學;而這些把 課外活動當成重心的孩子,總平均80 多分,當然不會被這些大學注意。 SAT英文加數學,1560分進哈佛, 若你只有1410分,和好大學距離就 很遙遠。即使你有輝煌的課外活動 紀錄,可是你的高中學生顧問因 為你沒有好分數,會建議你不要 申請這些頂尖大學。 反觀進哈佛大學、哥倫比 亞大學的學生,有輝煌的課 外活動成就的人,並非多 數,他們的高SAT分數和 高總平均分數,才是能 進名校的原因。物有 本末,本末倒置了, 也許孩子潛意識十 分樂意,因為不必 苦讀了。 課外活動是 一定要有的。 可是,必須 拿捏得好, 免得這些 時 間 精 力的投 資 , 無法
如預期獲得回報。 我們自己在高中時知道,如果不 分配好時間,有的科目根本沒時間溫 習,在課堂上當下用力把它全學會, 是這些名牌大學生的本事,這樣才有 時間攻讀一些難的課題。四年都這樣 才能拿到GPA 95分、 96分以上的高平 均成績。 又有許多亞裔學生,自喜於數學 能力強,所以每天花更多時間進修數 學,結果英文照顧不到。屬於英文的 文學、歷史課程都考不了高分,最後 考SAT數學考滿分800分,但英文上不 了600分。 殊不知,到最後大家互相看看分 數,數學都是800分,英文780分的進 了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760分哥 倫比亞大學,730分康乃爾大學,700 分紐約大學;700分以下,進入紐約州 立大學。 那麼,如何照顧英文程度呢?人 家回了家還是說英文、用英文思考, 我們得多閱讀,多做「課程內」的閱 讀,四年如一日。哈佛耶魯不是一蹴 可及的。 別忘了,你的數學已經超強了, 許多州立大學華裔學生的數學比哈佛 學生強的,有太多人太多人,比比皆 是。 記得我提到的那些必須重考的學生 嗎?只因他們多「進攻」了幾個月的 英文、數學,就會從考不上特殊 高中變成特殊高中的高材生 了。
DK197717-1
4 5 7 2 3
45723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敲開頂尖科技大學門
記者羅曉媛/維吉尼亞州報導 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只懂琴棋書畫?即 將畢業於馬里蘭州明星高中邱吉爾中學的16 歲少女李如溪(Lucy Lee),不僅是美國武術圈 「紅人」,日前獲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加州 理工學院雙雙錄取。李如溪最終選擇去東岸 名校MIT,攻讀電子工程及電腦科學。 陽光開朗、精氣神十足,是李如溪給人的第 一印象。這位獲得東西岸理工名校雙錄取的 「學霸」,不止這麼簡單。 李如溪從小愛好體育,足球、田徑、滑雪 樣樣行,也熱愛攝影、打鼓。她兒時偶然一次 觀看武術表演的經歷,被武術深深吸引;8歲 進入大華府峨眉武術學院後,一練就是近十
李如溪(右)練武近十年,已是美國武術圈數一數二的名人。(記者羅曉媛/攝影) 年,且是南拳、長拳、刀劍術、太極拳等全面 發展。 師從武術名師呂小林,李如溪10歲便入選美 國青少年武術隊,13歲就在青少年和成人的 兩項武術世錦賽上嶄露頭角,從此年年征戰國 際賽場,14歲獲得第一枚世界比賽獎牌,並 多次在南拳和南刀等單項摘得獎牌。 李如溪去年才開始練太極,就在波蘭的太極 拳世界錦標賽,為美國贏得兩塊銀牌。 李如溪說,武術不單強身健體、鍛鍊心志, 也培養得她做事高效率、乾淨利落。到世界各 地比賽的經歷,讓她更快成長,見識風土人 情。她最大的心願,是看到武術成為奧林匹克 競賽項。 雖深愛武術,但李如溪一直視學習為首要目 標。或受從事電腦業的父母影響,她對STEM 興趣濃厚,七年級便以滿分通過電腦科學的 AP考試,高中已完成不少電腦相關項目;她
熱衷武術和電腦的李如溪,即將前往 夢想大學MIT讀大學。(李如溪提供)
J4
武術巾幗
李如溪
worldjournal.com
並擔任學校數學俱樂部負責人、創辦物理俱樂 部等。 李如溪文科也沒落下,學校文學雜誌編輯、 以社區服務為宗旨的关鍵俱樂部(Key Club), 都有她的身影,還曾獲得義工國會獎金獎 (Congressional Award)。 李如溪從10年級跳到12年級,並以 SAT1560的高分、5門AP考試全滿分的優異 成績,敲開嚮往已久的STEM大門。父母民 主、不跟風式教育,讓她有自主權堅持喜好。 樂觀、健談的李如溪愛體育、愛交友,最終 選擇了交友機會更多、體育更強、離哈佛武術 俱樂部較近的MIT。她即將就讀電子工程及電 腦科學專業,現正申請各種獎學金,為父母減 輕負擔。 多年出國比賽,讓李如溪早早獨立,她13 歲時就曾帶著妹妹遊歷中國。作為年僅16歲 的大學申請人,她憑藉「闖蕩江湖」的旅行故
事,打動大學錄取委員會。 李如溪亦分享寫文書的成功經:「寫自己喜 歡或在乎的事,就能感動到委員會,讓他們看 到真實的你。」 呂小林對愛將李如溪讚不絕口,除了自信、 勇敢、堅忍的特質,她兼顧學業與比賽的例 子,更讓峨眉武術學院的其他學員受到鼓舞, 將她視為榜樣,給該校帶來良好的學習氛圍, 湧現出更多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的優秀學子。
拔萃教育學院 718-799-8222 718-445-6633 156-03 Horace Harding Expressway, Flushing, NY 11367
免費升學講座
Ms. McGrath 教授升大學論文寫作班
周燕霞老師主持的「SAT總複習講座」場場滿座
歡迎家長和學生 一起參加
歡祝
由周燕霞、Ms. McGrath暨長春藤名校畢業的名師主講 時間:6月24日(六) 上午9時30分-12時 須先 講題:•如何在SAT、特殊高中考試得高分 報名 •申請大學名校必要的準備工作
號外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
針對
特殊高中、SAT
12週年慶
匡助學子 培英有成
考試組建
菁英訓練班
CE197893-1
4 5 7 0 7
7,8,9,10月上課,最優待的學費和獎勵
有意義的實習和義工活動,有利於名校申請
懷
蔣威廉 西醫
四十八年榮譽口 鐘 警 碑 恩 九千次安裝經驗
親切專業 有口皆碑
老字號 可信賴 優質警鐘 與 垃圾警鐘 金
券
凡憑廣告安裝懷恩警鐘 送現金禮券 $100 (即日起至8/31止)
1. 沒有另外一家警鐘公司老板敢把自己的 名字、照片登在廣告上 2. 大部份被盜的人家已經裝有警鐘
1-877-380-7700
鄭一秀 Yi Xiu ZHENG, M.D.
Chin-Cheng TAI, ANP
Lucy Le LIAO, ANP
西醫•內科專科
西醫•內科專科
內科專科•老年專科
成人內科專科•老年專科
·美國內科專科特考文憑 ·紐約以色列醫院內科主治醫生 ·美國減肥專科特考文憑
·紐約州成人專科護理師 ·紐約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師 ·紐約大學成人老年護理學碩士 ·臺灣臺大醫院外科加護護理師 ·臺灣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士
·紐約州成人專科護理醫師 ·國家認證成老年專科護理醫師 ·紐約大學成人老年護理醫師學碩士
∼接受各類歐巴馬醫療計劃∼
中國國家安全部公安部前高級顧問 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會員 ASIS International certified menber FCBA 法拉盛工商促進會理事 皇后區檢察官治安委員會
歡迎致電抗癌熱線:
212-226-2251
JL197473-1
免費到府估價
* * * * *
戴進誠 廖黃曉樂
簡 新 Sonny Sang KAN, M.D., MPH, MRCP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美國內科專科特考文憑 ·美國皇家內科學院院士 ·紐約大學下城醫院內科主治醫生 ·紐約醫院皇后區醫療中心內科主治醫生
請注意!謹防警鐘行業中的欺騙行為 警鐘公司是騙子最多的行業
·紐約大學醫學院醫院主治醫生
·紐約長老會下城醫院主治醫生 ·西奈山以色列醫院主治醫生
鼻咽喉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膽管癌、胰臟癌、膀胱 癌、前列腺癌、乳癌、子宮/卵巢癌、淋巴癌、慢性血癌、貧血、白血球 過多、紅血球過多、血小板過多或過少、鐵質過多、全身檢查、防癌檢查
每日差價只是一杯咖啡錢 現
·紐約皇后區醫院主治醫生
內科•腫瘤•血液 專科 專治
防盜率百分之九十九
保證使用 年
施工及意外險
使用專門防盜警鐘、 閉路電視 最高品質 的 BOSCH 器材
20
William CHEUNG, M.D., M.B.Ch.B. (CUHK)
Facebook: William Cheung, MD E-mail: wcheung18@yahoo.com 收各種醫療保險卡 無保險者優惠收費
紐約華埠 212-226-2251 布碌崙 718-431-2985
法拉盛 718-321-7267
包厘街19號2樓(孔子大廈)
50街863號地下M3鋪位(八夾九大道) 39大道136-36號2樓
19 Bowery, 2nd Fl., #8, NY, NY 10002
863 50th St., #M3, Brooklyn, NY 11220
136-36 39th Ave., 2nd Fl., Flushing, NY 11354
CH195788-1
45707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去年對哈佛大學「提前申請」沒獲選的林 大展(Alexander Lin),積極投入正規大學申 請,一口氣申請普林斯頓、史丹福、耶魯、賓 大、杜克、柏克萊加大、洛杉磯加大、維吉尼 亞大學及紐約大學九所名校,百發百中。 林大展是維州費爾法克斯郡羅賓森高中 (Robinson Secondary School)應屆畢業生,成 績在同屆688人中,名列第一。 記者問他申請名校的秘訣,林大展認為, GPA、SAT/ACT成績好固然重要,但名校應 該比較喜歡 「全方位發展」的學生。
一頁履歷表 寫不下林大展的全方位 科學方面,林大展是英特爾獎科學與工程競 賽獎第四名,研發出的重金屬過濾淨水配方, 免費送給印度有需要的省分;高一參加全州的 高中生會計學大賽 ,勇奪第一名;2014至16 年數度參加維州拉丁語文競賽,三次拿下第一 名。林大展也曾在費郡繪畫比賽拿下高中組首 獎,去年素友會青年領導服務獎第一名,也長 期投入就讀維華中文學校的學藝、社服活動, 2013至2015年多次獲美東中文學校協會優秀 及榮譽學生獎學金。 林大展4月份獲得亞特蘭大可口可樂學者獎 和2萬元獎學金,5月13日在華府素友會年度
被哈佛拒絕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5
林大展 獲9 名校錄取
將入史丹福
特派員許惠敏 維吉尼亞州報導 林大展獲2016英特爾科學獎第四名。(林大展提供)
科技獎學金競賽中,勇奪第一名。
林大展和2017年入選「可口可樂學者獎」的高中 生,聚集在亞特蘭大可口可樂總部領獎。(林大展提供)
羅賓森高中商業課程老師Carol Wilt在給他 的推薦信上寫:「他是我執教27年來最傑出
林宏圖、謝文玲育有三子女,老大、老二都
的學生。」眾人一窩蜂搶進明星高中,不見得
是女兒,么兒取名大展。說明老爸的期待。
適合每一人,林大展就是在一般學區高中大展
林宏圖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大展在上高中之
長才。 在林大展居住的費爾法克斯郡,亞裔尖
前雖然聰明,但對學業不上心,第一輪進了姊
子生搶進的明星高中是湯瑪斯傑佛遜科技
姊就讀的傑佛遜科技重點高中,兩夫妻擔心兒
高中(Thomas Jefferson HS for Science and
子壓力太重喊卡,沒繼續送第二關甄選的資
Technology)。林大展認為,高中對他是很重
料。事實證明,大展就讀一般高中,行有餘
要的四年,也是蛻變成長的四年,就讀學區高
力,受到重視,獲得領導機會並表現出色。
中讓他更有機會和時間嘗試不同事務,發掘自
「很不一樣」、「想做的事就全力以赴」,
己的熱愛,也發展出領導能力。「做自己真心
是林宏圖對兒子的形容。他認為,針對子女的
喜愛的事,擺脫『做這會不會有助申請大學』
性格選對高中,是升大學很重要的一步。至於
的功利思維。」是他給面臨升學壓力高中生的
大學,他將決定權交給兒子。雖然自己和妻子
建議。
都希望兒子選擇生技與商學雙學位的賓大特別
發掘興趣 做好時間管理
理。他說,給自己有On and Off Days(緊張和 放鬆)的日子,運動、畫畫都是Off Days時紓
紐約 大 持 支
區
基金 育 教 華人
是來自台灣的第一代移民,
林大展喜愛科技研發,也有創業願景,他4
玩,他說自己幸運,不玩電動也不會被朋友排
長期投入社區中文教育工作,媽媽謝文玲擔
月底首次踏進史丹福大學校園。和善的師生、
拒在外,總能找到志道合的同學、好友。
任維華中文學校校長多年,去年膺任全美中
鼓勵創新的學術環境、美麗如公園的校園、和
文學校聯合總會總會長;爸爸林宏圖則是現
近矽谷、舊金山科技重鎮等因素,讓林大展很
任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
快做了決定,將在今秋成為史丹福新鮮人。
懼怕同儕壓力。林大展不打電
林大展多元發掘自己的興趣,做好時間管
計畫或學術口碑頂尖的普林斯頓大學。
林大展的父母都
解壓力的方式。不必
林大展建議家長,擺脫傳統的思維,鼓勵子 女走入人群服務社會。
世界首創
會
重大量子科技發明
環保節能量子選金機
左,張慶信先生,總工程師兼總裁;中,美國黄金協會 總秘書長,Mr. Walter;右,董事長,黄家盛先生。
市場廣闊,效益巨大。 誠徵代理與合作夥伴
聯繫方式:347-399-3492(張先生) 電郵:advance.quantum.technology@gmail.com NA198125-1
創校165年完全依照羅馬天主教傳統提供基礎全人教育
天主教贖世主聖麥可學校
One Person
"
Most Holy Redeemer Catholic Academy - St. Michael's 本校採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教學
教學宗旨與理念 天主教贖世主學校課程設計以提 昇每位學童智識上和心靈上的增 長,重視每位學童個別學習需 求,以全方位優良的學習成長環 境激發每位學童達到他/她的潛能 及天賦。為達此目的,本校致力 於與社區建立各類合作關係,以 天主教組織形式,社會責任及各 類恩惠來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 每年有眾多的本校畢業生進入紐 約地區各大知名高中就讀。每年 我們提供優秀畢業生獎學金。
can make a difference, and ever yone should tr y."
雙語教學 全紐約第一所雙語教學天主教學校 2017學年招收PK- 4年級 完全融入式中英文並行學習
暑期班招生中 分4、5、6周課程
7月3日至8月11日 周一至周五 招收預幼班至8年級學童
John F. Kennedy
執照教師任教 提供免費早午餐 英數加強班 中文才藝功夫課程
2017學年度秋季班(招收PK-8年級) PRE-K FOR ALL (2013年出生幼童) 接受報名 136-58 41st Ave., Flushing, NY 11355 (41大道上介於凱辛納大道與友聯街之間) 報名專線:347-399-8500(中文)718-961-0246(英文) www.mhrca-nyc.org
LK197482-1
4 5 7 1 0
本廣告由SHK贊助 S0197388-1
45710
4 5 7 1 3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在家自學 挖掘
潛力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蕭靖彤 讀藝術高中
18歲的蕭靖彤(Cassandra Hsiao),收到8所常春藤 大學錄取通知,蕭靖彤說,之所以申請這麼多,主要 是亞裔學生能力強,競爭激烈,很怕無法被錄取。 蕭靖彤住在洛杉磯核桃市。她說,她會去參觀這些 學校再決定。不過,她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歡哈佛大 學,七年級時她曾去過哈佛大學參觀,曾立下心願希 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哈佛學生。
在家自學 進入藝術學校 擁有GPA 4.67的蕭靖彤,經歷與很多高中生很 不同。她小學畢業後沒有上初中,而是在家自學兩 年,之後直接進入了橙縣藝術學校(Orange County School of the Arts),學習寫作方向的課程。 她表示,她從二年級就開始寫詩歌,並在自學的兩 年中,有更多時間、空間挖掘對寫作的興趣和潛力。 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希望成為一名藝術學校的學生,而 橙縣藝術學校幫助她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蕭靖彤說:「作為藝術家,有良好、積極的創作 環境很重要,這所學校有很多和我愛好相似的藝術 人才,專業學術氛圍強。」 在進入橙縣藝術學校後,她在多家青少年網 站或報刊兼職作影視類記者,經常出現在好萊 塢紅地毯和記者會上,這一系列經歷為蕭靖彤 打開更多機會,例如擔任洛杉磯時報高中特約 記者、BYOU雜誌特約記者和BroadwayWorld. com上的博主。 蕭靖彤利用業餘時間撰寫戲劇和詩歌,獲得多項 全國性的獎勵。包括普林斯頓大學舉辦的十分鐘短劇 劇本創作大獎、全國青年藝術家協會(Young Arts)詩 歌大賽第一名、進入加州青年戲劇創作比賽決賽、全 國藝術與寫作大獎金獎。 蕭靖彤說,申請大學時,獲獎資歷和發表過的文 章,都發揮了作用。目前她應全國青年藝術家協會邀 請,參加在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的培訓。
J6
常春藤 全錄取 記者丁曙、馬雲 / 加州橙縣報導
申請大學自傳至關重要 至於申請大學時撰寫的自傳,蕭靖彤認為 至關重要。自傳記錄了她從小生活在移民家 庭的感受,她母親是馬來西亞華僑,父親來 自台灣,全家在她5歲時定居美國。父母的英 文並非流利,她也經常因英文發音不正確被嘲笑,這促使她在 英文苦下功夫,一邊磨練寫作能力,同時糾正自己和家人的英 文發音。 她在自傳中寫道:「雖然我家中有多種語言,但我們彼此之 間的愛與信任,讓交流從未成為障礙。」 作為一名基督徒,她感謝上帝為她開啟了很多扇門,讓她 得以發掘自己的愛好,並感謝父母、親友和老師的教導與支 持。她說:「父母不干涉我去做喜歡的事,促成了我的夢想成 真。」 蕭靖彤從小就喜歡看書,每次去圖書館都要很多書來看。蕭 靖彤在家自學兩年後,蕭媽媽經人推薦得知橙縣藝術學校。蕭 媽媽說,他們家學區的核桃高中也很棒,但核桃高中科學、數 學出色,因此讓她嘗試藝術學校。 蕭媽媽說,為人父母希望兒女好,但不要限制他們的興趣或 才華,應該鼓勵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走出自己的路。 蕭靖彤的目標是成為創意作家,無論寫影視劇本、小說、戲 劇、詩歌還是新聞,能用文字表達出有深度的內容與思想。 蕭靖彤申請14 所大學寫作或新聞 類學系,獲8所常 春藤盟校錄取:哈 佛、耶魯、普林斯 頓、哥倫比亞、康 乃爾、賓大、布朗 與達特茅斯。另 外,史丹福大學、 柏克萊加大、約翰 霍普金斯、南加 大、西北大學,也 蕭靖彤(左)為洛杉磯時報採訪美國隊長 給她錄取通知。 克里斯埃文(中)。(蕭靖彤提供)
蕭靖彤獲美國格雷斯獎最佳學生記者獎。(本報檔案照片)
ぜ┹ಊԶ˗࿁
AA197201-1
ᐾᕏ˙ತ⃝
ኀگ⡅ 㔦㑇
ԏ݅Κ
g♈☼ᕏ㭙⼽Ԑ㕹 g͠ۿ໕˙إತᆓᕖᐦ༈ⅲ૬Ⴒ g㑗ॼܐᘬ૯ೀՖ⢓
CS198014-1
World-Journal-Egg-Donation-AD(Chi).indd 7
CB197478-1
5/16/17 4:33 PM
45713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在激烈的升學競爭 中,GPA、SAT、SATII、 AC、AP普通課外活動進入理想 大學顯然是不夠的。獨特的個人 表現和成就,是大學最看重的因素。 奧林匹克科學競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科 學獎牌、特殊成就、自信與領導才能,幫 助學生進入理想大學。 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錄取全球 1438名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學 生曾獲得全美或世界學術 性競賽大獎。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7
成就、自信、領導才能
科學比賽獲獎 幫助學子進入理想大學
科學比賽重在參與 科學比賽包含了許多的項目,大多數人來說, 科學比賽似乎很難,和自己距離很遠。實際上,科 學奧林匹克競賽是科學教育家和比賽設計者為不同年齡 學生設計的,大多數都有可能參與的比賽項目,從小學到 中學,高中,重在參與及成長,成就人才。 有些學生第一年參賽就獲金牌、雙金牌,甚至更多獎牌。這些成 績除了他們本身的努力,很多也得益於教練精心引導。 教練通常會根據比賽規則和學生的能力興趣,和學生討論適合他 們的比賽項目,並鼓勵學生根據奧林匹克比賽組織提供的比賽規 則,並參考有關信息、項目研討平台及往年比賽參考資料,訓 練、學習和準備。 這個訓練、學習和準備的過程,不同於一般補習功 課。作為參加科學比賽的過程,它充滿樂趣、好 奇、創造,積極進取和對贏得勝利的決心。許 多學生從這裡開始心靈成長,他們要做最優 秀的人。
家長才是關鍵
學以致用 發揮才智 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是全國最大的科學比賽活動。每 年有來自全國50個州、近7000個學校參加,參加學生人 數10萬以上;加上老師,家長等,參與總人數相當多。如此 大規模的全國性科學比賽活動可看出,美國科學技術的群眾基 礎和普及性,從科學比賽展現令人驚嘆的高超技術,展現從普及到 高級的完美鏈接。 然而,參加科學比賽與選定大學專業,並沒有直接關係。 有人以為科學比賽是為那些將來要從事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設定的活動, 但其實,科學奧林匹克比賽著重學校所學在實踐的運用,著重於學生才智的 展示和發揮。一個多次在科學比賽中獲金獎的學生,被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全額獎學金錄取,不是因為商學院需要這樣的科學家, 而是因為獲獎證明學生聰明有能力。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都容易成 功。 華裔學生聰明好學,成績優秀者眾多。但這並不能保證進入理 想大學。亞裔多會給人一種只會讀書的刻板印象,若能在科 學比賽設計、動手、製作並贏得獎項,充分發揮優勢。 對於那些成績不夠好或來美不久英文欠佳的華人學 子,參加設計製作的科學比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 結果。近年奧林匹克科學比賽,有金牌獲獎者 就是來美不久的華人新移民學生。
家長是起關鍵作用的人。凡是成功的孩子,必 定有一個明白的家長。準確選擇、抓準時機,不要 把時間精力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讓孩子充分發揮想 像力、創造力、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大的成績,進入理想 大學。
(世界新聞網)
提供以下副學士 及學士學位 商業管理及行政學位 可副修以下任何專科: ● ● ● ● ● ●
會計 財政 電腦資訊系統\程式 管理 市場營銷 辦公室資訊
人類服務學位可副修以 下任何專科: ● ● ● ● ● ●
NEW YORK SCHOOL OF CAREER & APPLIED STUDIES
成人與家庭服務 孩童與青少年服務 長者服務 戒毒服務 發育智障服務 人類服務管理
數碼多媒體設計 社會學 心理學 教 育 生物學 律師助理 文學與科學 信息技術:網路管理及安全性
新增
刑事司法研究課程
A DIVISION OF TOURO COLLEGE
Where Knowledge and Values Meet
*完善服務:
提供助學金給符合條件的 學生,學術諮詢和輔導
NYSCAS.TOURO.EDU
*富有責人心和經驗的學術人員 *提供各別所需的關注 *提供靈活的上課時間來配合您 忙碌的生活 CR195197-1
Mr. David Luk 212.463.0400 分機5644
曼哈頓分校: Midtown: 27-33 West 23rd Street 歡迎 皇后區分校: Forest Hills: 71-02 113th Street 海外留學生 718.885.8501 及轉學生 布碌崙分校: Kings Highway:1726 Kings Hwy Neptune Avenue:360 Neptune Ave. 優美新址 Flatbush:1602 Avenue J Starrett City:1344 Pennsylvania Ave. CR198102-1
4 5 7 0 3
Touro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institution. For Touro’s complete Non-Discrimination Statement, please visit www.touro.edu 45703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8
亞裔生喜愛科學
壓力 亦
成為前進動力 文 / 編譯 孟芳 長久以來,亞裔學生擅長數學和理工的印 象,深入人心,在大學學習和取得科學、 技術、工程和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簡稱STEM)學位的 亞裔學生比率,遠高於其他族裔學生。民調顯 示,亞裔學生喜歡科學學科,和未來打算從事 該領域工作比率,遠高於其他族裔學生。 對於該現象,有學者擔心可能會給亞裔造成 壓力,制約他們在其他領域的興趣和全面發 展。亦有研究顯示,壓力可轉化成動力,但要 警惕,壓力造成模式化印象的可能影響。
10個有6個喜歡科學 也想做這行 根據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的民調數據,全美高中生表示,喜歡科學學科 和打算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比率,達到44%, 其中以亞裔學生比率最高,平均每十個亞裔學 生就有六個這樣表示。 同時,亞裔學生中,有64%的人認為想獲得 該領域工作,需在該學科取得好成績。相較之 下,45%白人、40%西語裔和39%非洲裔學生 表示未來想從事科學領域的工作,但不到一半 受訪者認為,要獲得工作必須取得好成績。
該中心分析,很多因素影響 學生對科學科目的喜愛,包括學 生的族裔背景、家長的參與和受 教育程度,以及學生在這些科目 的表現,社會經濟因素等。 亞裔學生在科學理工方面的優秀表 現,成為他們的優勢,也有人認為這 反而加深了亞裔書呆子的模式化印象,限 制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網站的文章指 出,亞裔家長不想讓孩子遭受他們曾遇到的經 濟困難,常希望孩子學習工程、醫學或是會計 專業。雖然家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對學生的 全面發展未必是好事。 很多人認為亞裔只擅長數學和理工學科,對 於那些想要學習人文藝術、立志成為作家、演 員和藝術家的學生,反而會造成阻力。 從事科技業工作的亞裔在業內占到相當的比 率,但擔任管理職位的比率卻不夠。紐約時 報(New York Times)網站,Ascend近日一 份名為「埋沒在平常視野」(Hidden in Plain Sight)的報告顯示,在矽谷的大公司,白人 男性和女性擔任總裁位置的比率是亞裔的1.5 倍,這和亞裔常常被認為只擅長數學、不擅長 領導能力的模式化印象有關。
8年
1 創辦
校 術名
招
也有研究指出,對於亞裔學生 的模式化印象未必都是壞事,這既是壓 力,也可能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
亞裔生易被賦予更高要求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網站指 出,爾灣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的研究者發現,越南裔和華裔孩子經 常覺得他們會因為自己的族裔而被區別對待, 學校老師、輔導員及同學會認為他們比較聰 明、守紀律和取得高成就,容易被賦予更高的 要求,促使他們進入名校的機會更大。 該研究分析,當許多亞裔學生被打上聰明的 標籤後,他們反而會更加努力想要達到對本族
裔的高期望。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模式化形象 是一把雙刃劍,對於那些達不到期望的亞裔學 生,可能會感覺自己不夠「亞裔化」,飽受抑 鬱或焦慮等精神健康的困擾。 該研究還提到亞裔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貢獻, 例如華裔和韓裔移民通常素質比較高,他們相 比其他族裔移民,擁有大學文憑的比率較高, 是美國人口比率的兩倍。 非營利網站www.greatschools.org也肯定亞 裔家長對子女教育的付出,例如他們常常會繼 續承擔老師的角色,花心血來管理孩子的時間 和學習,對老師也有著發自內心的尊重等。 (世界新聞網)
BRIGHT DENTAL, PC ● MOTT STREET DENTAL, PC 專精
教
民調顯示,亞裔 學生喜歡科學學科和打 算從事該領域工作比率 高於其他族裔。(Getty Images)
4歲-7歲兒童班 8歲-14歲少兒班 15-18青少年、成人班
牙科手術 植牙種骨 齒列矯正
主治
藝
研究顯 示,壓力 成為亞裔 學生達到期 望標準的動 力。(Getty Images)
王向誼綜合牙醫診所
兒童畫、卡通畫、素描、 油畫、國畫、服裝畫、 水彩畫、藝術大學高考輔導
急性牙痛、根管治療、拔智慧齒、隱形箍牙、 牙周病預防及治療、牙套假牙、牙齒漂白、 兒童牙患及學前檢查、兒童牙科、成人牙科
先進設備嚴格衛生綜合性牙科診所,提供全方位高優質服務 王向誼 牙科博士主持 成人班 周三至五 早中晚班
新增
Dr. Ivy Wang, DDS,MS
人工植牙
張曉萌 牙醫博士
◆ 利用最先進數碼X-Ray及3D Cone-beam技術,創造完美舒服穩固的義齒。 ◆ 牙槽骨條件不足無法植牙者,可採取種骨、鼻竇提昇加骨、瘺管修復等手術, 然後再種牙,提供一條龍服務,免除轉診的麻煩。 ◆ 由種植牙支撐的活動假牙會相當穩固牢靠,大大提高全口假牙的咀嚼功能。
Dr. Xiao Meng Zhang, D.D.S.
何建英 牙醫博士
Dr. Jian Ying He, D.D.S.
智齒拔除 ◆ 美國口腔外科學會建議,智齒最好於25歲前拔除,以減少牙週病及第二臼齒發生齲齒的機會。
齒列矯正 牙齒美白 ◆ 提供診所內1小時漂白 ◆ 回家自助漂白、單顆牙齒行走漂白 ◆ 鑲貼超薄美白瓷片等
Dr. Tony Tyan, D.M.D. (齒列矯正專科)
Dr. James Fang, D.D.S. (口腔面額部外科專科)
Aetna, Cigna, Delta, Guardian, Metlife, Affinity, Fidelis, BCBS, Medicaid, United Healthcare, Healthfirst 等大部分牙科保險 《 七天開診 》
CW197660-1
法拉盛﹕39-07 Prince St, Unit 4H, 華埠﹕2 Mott Street, Suite 303, Flushing, NY 11355(王子大廈) NY, NY 10013(永明大廈) 電 話﹕(718)961-1628 電話﹕(212)732-5875 傳 真﹕(718)961-1627 傳真﹕(212)732-4920
接 受:
華埠
法拉盛分校 36-26 Main St. #2X, Flushing, NY 11354
牙醫博士 Dr. Andrea Kim, D.D.S.
方祖文 牙醫博士
全麻治療 ◆執照麻醉師(M.D.)駐診,為緊張兒童及成人提供全身麻醉(Intravenous Conscious Sedation), 輕鬆舒服無痛的過程中治好牙患。
紅黃藍美術學校
金廷
田璽權 牙醫博士
◆ 由專科矯正牙醫為青少年及成人提供專業的隱形箍牙和傳統的Wire-bracket矯正
CM196940-1
中國街大藥房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 成立 12周年
FAMILY PLUS PHARMACY CORP. FAMILY CHOICE PHARMACY CORP. CENTRE CARE PHARMACY CORP. E CARE PHARMACY CORP. 中央街一八七號 伊利莎白街十四至十八號 伊利莎白街十三至十七號 勿街四十八號 (近堅尼路) (中國街內) (伊利莎白中心) (近擺也街) 電話:212-732-3388 電話:212-925-6088 電話:212-226-0988 電話:212-962-3388 傳真:212-732-3337 傳真:212-925-5088 傳真:212-226-7688 傳真:212-962-7288 七天,上午十時到晚上七時
通曉福州、台山、國、粵語
嘉惠學子 德饋社區
快遞藥物到國內外府上 多年經驗藥劑師主理,服務專業誠懇!
免費 ★中西成藥 ★全自動配藥機 ★醫療器材
測量血壓血糖 ★健康食品 ★送禮補品 ★日韓護膚化妝品
藥物咨詢
★日常用品 ★訂製糖尿病人鞋 ★耆老優惠
★嬰幼用品 ★營養奶 ★影印文件
翻譯信件
PC Co. 敬賀
★地保公證 ★代售地鐵卡 ★EOT電話卡充值
受理多種醫療補助卡及各類醫療保險、紅藍卡(Medicare)、醫療補助卡(Medicaid) 為無保險者申請肝藥 代長者轉換合適Part D計畫
YL197685-1
4 5 7 0 9
AM197626-1
45709
4 5 7 2 4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9
大學 信息網站 社交媒體 評估多樣化大學排名 有助選校
文/編譯孟芳
報告顯示,面對眾多所大學和學院,許多 學生會依賴大學資訊比較、評估,並透過網 站和社交媒體查詢,學生會關注網站上的錄 取信息,並傾向通過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方 式,全方位了解感興趣的學校。專業網站也 建議學生,在選擇院校時,參考多樣化的大 學排名。 根據高等教育內幕(Inside Higher Education)網站、Chegg、全國學院和大學 錄取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ssions,簡稱 NRCCUA)和Target X的報告顯示,93%的學 生會在找大學時,上網查看這三個網站中的 一個,有近四分之三的學生使用niche.com, 三分之二的學生查看Chegg.com,超過三分 之一的學生查詢MyCollegeOptions.com, 50%的學生會使用Scholarship.com,40%的 學生使用Fastweb。 同時,不管各大學對這些網站認可程度如 何,70%的學生認為,此類大學信息網站很 有用。 在尋找獎學金時,每五個學生就有四個會 利用大學搜尋和評估網站,有四分之三的學 生會利用這些網站,查詢基本錄取信息,比 如錄取要求和申請截止日期。 社交媒體也是學生用來查找和選擇大 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報告指指出,有68% 的學生會使用Instagram來查找大學,
42%的人使用Snapchat,63%的人使用 臉書(Facebook),46%的人使用推特 (Twitter),和24%的人使用Pinterest。 報告指出,從整體看,使用臉書的青少年在 減少,但是用臉書來查詢大學信息的趨勢卻在 呈增長趨勢。 另外,有不少學生會頻繁利用YouTube的 視頻平台,查詢大學信息。數據顯示,有21% 的學生隔一段時間就會通過該頻道來查看大學 信息,每周查找一次頻率達到15%。 另外,受到學生群體關注的內容還包括,學 生創作的大學選擇內容,比如部落格、以及分 享在YouTube和Instagram的上的視頻和圖片 資料。他們希望能夠和已進入大學的學生進行 互動,保持聯繫。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網站指出,2012年,Zinch一項針對超 過7000名高中生的民調顯示,有68%的學生會 使用社交媒體來查詢學校,有66%的學生表示 大學應該有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45%的學生 表示他們會受到大學在這些社交平台上活動的 影響,55%的學生表示他們會使用臉書來查詢 大學的背景情況。 目前,有不少機構和網站對大學進行排名和 分類,學生可以多方參考,選擇出適合自己實 際情況的學校。 根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網站(NPR)網站, 從1983年開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開始對大學進行排 名,目前已經成為最有名和最有影響力的大 學排行榜之一。其他較有名的還有華盛頓月 刊(Washington Monthly)、富比世(Forbes) 雜誌、普林斯頓評論(Princeton Review)、 巴隆周刊(Barron’s)、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Fiske美國大學入學指南(Fiske Guide To Colleges)的排名等。 近年,聯邦教育部也推出名為大學記分卡 (College Scorecard)的排名,基於學生貸款 和國稅局的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多畢業後平 均薪酬的信息。
提前預約大學參觀 做好選校準備 文 / 編譯孟芳 許多家庭在孩子申請大學前,都有參觀 學校的計畫。專家和專業網站指出,參觀 前做好功課,帶著具體問題去參觀,並提 前預約安排好想要見的學校人員,注意考 察周圍的社區環境,深入了解。
各校要求不一 上網提早查詢 全國公共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 提醒,每所大學參觀的要求不太一樣,有 的學校不同科系可能有單獨安排,或是學 生有想見教授、教練、錄取或財務人員, 都需要提前預約。 有的學校會記錄學生是否有參觀,這可 能會對錄取決定有一定影響,最好諮詢 清楚。在參觀的過程中,做必要的筆記和 拍照;在聽學校人員介紹時,記下重要數 據,包括畢業率、大一新生繼續就讀率、 畢業生就業率和教授實際授課率。 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網站指出,學生問題 不要局限於校園課堂,校園的課餘生活也
應考慮到,比如詢問自己如何可以更好的 融入校園;畢業後學校對學生就業的實際 幫助也很重要,可問問有哪些服務,及課 程內容如何和就業接軌。 時代周刊(Time)網站指出,參觀學校之 外,最好能看看學校周圍的社區,這會影 響到校園的氛圍。
選擇時間點 夏季較易安排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建議,一般 最好去參觀大學的季節是夏末、9月初, 或是在11年級的春季學期也不錯。 富比世雜誌(Forbes)網站指出,要了解 學校有哪些學生團體和組織、學業上的反 饋是否及時、學校新學期的日程安排、學 費是否有隱藏費用、學校治安和安全措 施、學校就業中心提供的服務、學生是否 有參與社區性的活動和項目、學校對促進 學生族裔多元性的工作、及所錄取的科系 是否提供榮譽課程(Honor Class)、學校 住宿和怎樣安排室友等。
今日幼苗,明日棟樑 ! 作育英才,利生不息 !
CU198124-1
TM COMM
45724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大學 轉校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 10
資源
充分利用 文 / 編譯孟芳 美國大學生轉學,數據顯示,有超過三分 之一的大學生會在大學期間轉校,還有近一 半的人會轉學超過一次。專家建議,要想轉 學成功和達成目標,需要提前研究清楚學分 轉換的要求,並充分利用身邊一切資源,並 要考慮清楚轉學的原因。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網站指出, 重新走一遍大學錄取過程耗費時間精力,但 2015年全美學生資料庫研究中心(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 Research Center)報 告顯示,有37.2%的學生至少在六年內轉過 學,有45%的學生轉過不只一次。 轉學原因很多,該網站分析,有的學生被 父母保護得太好,離家進入大學後無法適應 得很好;有的學生是因為當初大學提早錄 取,可能沒有思考清楚;還有是受到朋友在 社交媒體上的影響,產生轉學念頭。 更多人轉學,是出於經濟原因,打算先就 讀社區學院兩年、然後再轉入四年制大學, 可以省錢。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網 站,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數據顯示,
達成目標
想要轉校成功,要研究清楚學分轉換的要求。(Getty Images) 兩年制社區學院年平均學費為3435元,四年制 州內公立大學年平均學費為9410元。 雖然很多學生打算轉學,但哥倫比亞大學社 區學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7年秋季入學社 區學院、計畫拿學位的人,最終只有14%的人 在六年內如願從四年制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比 率不高。 專家指出,轉學不成,很大原因是學分轉換 的問題。因此,打算轉學的學生,應提早規畫 和鋪路,研究清楚學分的要求。或轉換思路, 比如直接上四年制的大學,但可考慮在社區學 院拿一些價格相對便宜的課程,尤其是還在工 作的學生,可考慮暑期在社區學院拿課。 如果打算先從社區學院上起,不妨在社區學 院先拿一個副學位,這樣轉到四年制大學後, 若不能及時取得大學學位,也有一個副學位。 有能力拿到副學位的學生,成功取得大學學位 的比率也較高。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網站建議,打 算轉校的學生,最好提前諮詢高中的輔導 員、分別查詢兩所學校的錄取和轉學服務辦
公室,詢問兩所學校之間是否有特別的轉學 合作關係,一般稱為轉學協議(Articulation Agreement),了解四年制大學對學分接收、 分數、以及學業基點分(GPA)的綜合要求。 一般說來,四年制大學會查看學生在兩年 制學校所拿的課程和分數,從而決定計入多 少學分給學生。通常一門課的學分為三個, 學生最終需要拿到120學分可以畢業。 轉校生也可以積極利用身邊資源,有些獎 學金就是專門針對轉校生。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網站指出,傑克‧肯特‧庫克基金 會(Jack Kent Cooke Foundation)每年會資 助60名從社區學院轉學到頂級四年制大學的 學生,金額最多一年3萬元;學生還可查詢 網站Zinch.com,針對轉校生提供2000元的 獎學金機會,該網站和全美超過5000所院校 都有合作關係,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計 畫,尋找相關的配對獎學金申請。另外,也 有兄弟會、姐妹會和榮譽協會提供獎學金給 轉校生。(世界新聞網)
學生最好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來轉學。(Getty Images)
路 走 邊 一 要 請不 邊玩手機 一 中
支持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
手 在您
命
生 貴 寶
CR194513-1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ASA大學 將您的學分轉至
士 護 照 執 特別轉學課程 超低學費 經驗豐富教職員 至紐約最佳醫院輪換實習 護士執照考試特別考前準備 輔導就業
學生及畢業生
士 歡迎 國外醫生和護士、有照護
877-454-8016 1293 BROADWAY/ONE HERALD CENTER, NEW YORK, NY 10001
PARAGON公司 賀 CC197488-1
CJ197997-1
4 5 7 0 6
45706
4 5 7 2 1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主
動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 11
尋 求 機會
就 業鋪 為 路 驗 實習累積 工 作 經
考慮新興創業公司或利用暑期做創業項目。(Getty Images)
文 / 編譯孟芳 隨著就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專業網 站和專家都建議大學生最好在校期間就能尋找 各種實習機會,這些實習不僅幫助學生積累寶 貴的工作經驗,還會為他們未來帶來就業機 會。 學生在尋找實習時,除了多方查詢和充分利 用周圍人脈,也要學會主動出擊,向公司展示 積極性和能力;有創業想法的學生也可付諸實 踐,寫入簡歷中也會吸引雇主眼球。 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網站,學生可 以提前做功課,訪問公司的網站,將感興趣的 雇主和實習機會列表,即使公司網站沒有貼出 實習機會,也不要放棄,可以寫電郵直接詢 問。 該網站指出,學生在尋找實習時,可考慮創 業公司,雖然這樣的公司預算比較緊,或是還 沒有考慮到實習生的價值,但是一樣可以推薦 自己,強調為公司成長所帶來的優勢。 有一些公司沒有公開實習機會,是因為不想 審核成千上百份申請,他們等待感興趣的學生 主動聯繫;還有一些公司抗拒實習生,是害怕 擔誤整體的工作效率,學生可以向公司展示他 們願意獨立工作和協助所有項目的熱情,不管
大學生實習帶來就業機會。(本報檔案照片)
項目有多小或 是多無聊。 最後,學生 也不要一心只 看大公司,有 些小公司或組 織可能會提供 更多的鍛煉機 會。 雇主希望能找到有實習經驗的新人(本報檔案照片) 除了事先做 功課,了解公司 至45%是之前的實習生,高於之前五年30%的 對實習生的要求和期望,也可以充分來用周圍 比率,而且該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的人際網絡,例如校友會、教授、專業組織、 還有公司發現,做過實習的學生往往會有更 親友及學校的就業中心,了解相關的實習機 佳的表現和潛力,許多公司很願意在學生上完 會,並在申請和推薦資料中提到有關人的名 大一的暑期,就開始招用他們。 字,都可能會為自己爭取到機會。 除了給別人打工實習,有創業想法的學生, 實習經驗還會為畢業後帶來工作機會。芝加 也可以利用暑期開始自己的創業公司或項目。 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網站建議,學 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網站建議,創業並 生最好越早擁有實習經驗越好,不管有沒有酬 不容易,這需要學生在暑期每天工作12至14 勞,都可以寫在個人簡歷上,因為對雇主來 個小時,凡事親力親為,並制定具體的商業目 說,他們沒有很多時間來培訓,他們也希望能 標,而這個經驗寫進簡歷中也一樣加分,而且 找到有經驗的新人。 可能會更有價值。 數據顯示,近年來,一些頂級公司包括農 富比世(Forbes)雜誌網站說,這直接反映學 業、製造業和銀行業所雇用的新人中,有40%
生是一個懂得自我激勵、能夠完成項目、有高 度毅力和目標、並擁有多種工作實踐能力的 人。 該網站還推薦了一些實用的尋找實習機會的 網站,例如LinkedIn.com、Glassdoor.com、 Internships.com、Internmatch.com等。 學生還可以使用www.youtern.com網站, 該網站可跟導師互動學習實習技能;對非營 利機構實習機會感興趣的學生,可查詢www. idealist.org;有興趣到國外鍛煉實習的學生, 可訪問www.globalexperiences.com,不過這 些實習機會需要學生自掏腰包;對暑期打零工 感興趣的學生還可查詢www.coolworks.com。 根據大學雜誌(College Magazine)網站,如 果學生對媒體行業工作感興趣,可查詢www. mediabistro.com網站,有包括廣告、社交媒 體、電視和視頻、出版、設計和媒體技術類 的工作和實習機會;對政府工作和實習感興 趣的學生可訪問USAjobs.gov;如想獲得尋找 實習建議和書籍,則可訪問Internships-USA. com、其他網站學生還可以查詢Experience. com、Indeed.com、www.simplyhired.com 等。
教於幼正大光明 檢於心憂勤惕厲 J&K 公司 賀 聯合報稅 In association with ®
美國最大上巿稅務公司中唯一華人巿場分公司
作育人才 嘉惠學子
專業 服務
全美50州稅務
安心 退稅
個人家庭公司報稅 海外資產申報 投資移民稅務申報 地產股票投資 財務分析報告 節稅分析 政府查帳 查稅上訴 成立非盈利組織 公司成立解散 各類執照申請 會計記帳 薪資出糧 跨國企業 稅務財務
華人大眾價格,美國主流服務標準
IDS FS198059-1
CM159585-1
電話:718-461-0778 傳真: 8 7 7 - 2 8 2 - 11 3 4 網址: allstateaccounting.com Email:718hrb@gmail.com
40-13 Main St., Ste 2B, Flushing, NY 11354 (緬街新世界商場隔壁) 45721
4 5 7 0 8
2017 大紐約區 華人教育基金會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SATURDAY, JUNE 10, 2017
J 12
虛擬實境VR
VR 擴增實境 AR運用於教育 與
AR
文/ 徐宏義、羅曼如
MOOC只是線上學習的一個例子,線上學 習只是科技改變教育的一部分。前一陣子,我 的兒子給我看一樣他上網購買的科技產品,我 才想起大約一周前,他跟我說要買一樣東西, 不到一個星期,這樣產品擺在我面前。 那是一個不起眼的扁平紙盒式的東西,不一 會兒,他組裝起來,把他的手機架上去後要我 看。那是一個類似眼科醫生檢查視力機器的紙 盒子,眼科醫師會要我們把雙眼靠上去,對著 類似顯微鏡的機器裏面看。
不只是Google,包括韓國三星(Samsung)、 台灣宏達電(HTC)、日本Sony,以及 Facebook旗下的Oculus,都在虛擬實境的領 域競爭。ISTE 2015年會開幕主講人Soledad O'Brien就說,虛擬實境可以讓學生如親臨其 境般的體驗各種行業──這完全可以改變小孩 子的未來。
擴增實境(AR) 實虛共存 這個東西組裝好之後,像是一個紙盒子,雙 眼以同樣的方式靠近去看,看到的是手機內的 3D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的世界。這 不是我第一次戴上VR的眼罩,但是用紙做的 眼罩倒是第一次。
虛擬實境(VR) 身臨其境 原來這項產品叫Google Cardboard(Google 紙板),它是Google「探險先驅計畫」 (Expeditions Pioneer Program)的一部分, Google這樣說明它的探險先驅計畫:「想像 在一個午後到海底或者到火星表面去探險,探 險先驅計畫可以讓老師把課堂變成身臨其境 (Immersive)的虛擬旅程,賦予課程全新的經 驗。」這句話,如果原封不動拿來說明虛擬實 境(VR)將如何改變教學現場,那是再貼切不 過了。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是 一項很快就會進入學校課堂中的科技,AR的 意思是在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加入虛擬元素, 實與虛共存在我們所看到、經驗到的世界裡。 AR的虛擬的元素可能是由電腦製造出來, 再置入實際的空間裏。而虛擬實境的世界簡單 說,是以虛擬的環境「取代」實際的世界,因 此在虛擬實境裏,我們看到的世界是虛擬的。 虛擬實境在教育的用處,是教育者可以用虛 擬實境的方式,給學習者在實際上無法體驗到 的經驗。 舉例來說,工程師可以與教育專家合作,製 作解剖人類的實驗課,讓醫學院的學生可以在 虛擬世界裏,如實境般的去解剖大體,學習到 人體解剖課程裏該學的所有事情,甚至更多。
這只是一個例子,說明虛擬實境可以是具強 大威力的教育科技,可以做到許多在實際世界 做不到的事。 等到虛擬實境科技成熟的時候,什麼是虛 擬,什麼是真實,很可能我們會分不清楚,甚 至有一天科學家、大腦專家、心理學家、社會 學家、教育家會展開辯論:我們是否真的有辦 法,而且有必要分清楚什麼是虛擬,什麼是真 實?
科技的力量 AR的世界,是將虛擬的元素加入真實的空 間中去「強化」、「修改」、「輔助」真實。 為什麼要這樣做?舉個例子來說,教室裏,牆 上掛的海報可能在描述青蛙生命的週期,由產 卵開始,胚胎成長為蝌蚪,蝌蚪黏在小草上漸 漸長出鰓,長成尾巴,再長出後腿,慢慢長出
*PATRICK GRIESBACH *ERNEST A. SPIVAK
*DENNIS PATRICK RYAN
*CHRISTOPHER FITZGERALD
*JAMES C. NAPOLI
前腿,最後尾巴變短,長成幼蛙,再變成一隻 成熟的青蛙,然後經過交配,再開始另一個生 命的週期。 這張海報裏充滿著有用的資訊,可惜是平 面、靜態的,要吸引小孩的注意力有點困難。 如果在這個畫面裏加上一隻會叫的青蛙,加上 會動的蝌蚪,活蹦亂跳的在眼前帶我們走一趟 青蛙的生命的旅程,然後青蛙還可以跳到孩子 的手上,和孩子產生互動,這會是多麼不一樣 的學習經驗,多麼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本文摘自《教育大未來2:未來最好的學 校——新世代全才教育與創業訓練》一書。 (聯合新聞網)
DAYTON P HAIGHNEY
SHENGYANG WU JESSICA VILLALOBOS
CHRISTIAN J. KUBIC
*ROBERT STEIN
CH193732-2
4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