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社慶專刊

Page 1

4 5 6 0 3

40周年社慶專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worldjournal.com

I1

內容為王 世界日報永保競爭力 紀碩鳴 立於1976年的美國世界日報,成為

創華文報紙在國際市場的第一品牌,

歷經40年報業發展的滄桑歲月,世界日報為 華語讀者提供最新、最快、最深入完整的新 聞報導,始終可以成為國際市場中最受歡迎 的華文媒體。這三個「最」,讓世界日報成 為站立在華文媒體海外市場的巔峰,至今享 有盛譽的秘密武器。不過,時過境移,網路 世界日新月異的發展,對傳統媒體形成衝擊 之勢。和所有傳統媒體一樣,世界日報 正走在媒體創新發展的十字路口。 作為傳統媒體,世界日報已經再 也無法以最新、最快自傲,唯一還 能保持著競爭力的是「最深入完 整 」 , 即使全球媒體 都遭遇新媒

體的阻擊,都受到傳統媒體轉型的痛苦擠 壓,但世界日報依然有它自身永遠的競爭 力,「內容為王」是媒體世代更替永不衰 敗的核心價值。 數百萬海外華文讀者,40年來,將世界日 報長捧在手,孜孜不倦的閱讀,就因為世 界日報有吸引眼球的內容,有讓人如饑似 渴的感受。事實上,40年來,世界日報的報 導內容獲獎無數,更得到北美主流社會肯 定,美國總統布希以及加國總理克里靖都 曾先後讚揚世界日報,肯定世界日報 在幫助新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 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 色及卓越貢獻。世界日報 成為讀者的精神家園,容 入新生活的寄託! 今天,世界日報和全球 傳統媒體一樣,接受著新 的 挑 戰,亦 擔 負 起 新 使 命。隨 著 中

國崛起,華人移民美加 從過去的台灣、香港, 更多的轉為中國大陸, 且新移民人口日增;電 腦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 及化,數位新聞、行動 媒體時代到來,世界日 報也必須跟著轉型、蛻 變、創新,以新的姿態 擁抱數位時代的到來, 接受網路時代的挑戰! 因為網路媒體的出 現,奪取了新聞的 「快」與「新」的所 有權,傳統媒體在速 度上根本無法與網 前駐中國大使駱家輝打 破沉默,在2014年初卸任 路及移動媒體形成競 一年半 後首度接受中文媒體訪 問, 即是世界日報的獨家專 爭。失去了「快」與 訪。 「新」的媒體,是否 還有生存空間?大部 分人都會說,新媒體閱讀便捷,傳 統媒體最終會被淘汰。我認為,讀者讀報 能提供大量的背景資料,將新聞背後的故事 還是上網看新聞,歸根結底還是看你的內 分析透澈,這樣的深度報導,讀者怎麼會捨 容是否夠有吸引力。 棄呢?「內容為王」,在任何環境下,任何 其實,「新聞」在網路新媒體出現後, 時代中都是無法奪取競爭權力的重要武器。 「新」幾乎就被網路媒體壟斷了,傳統媒 相信世界日報過去是這樣,未來同樣會是這 體無法和新媒體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傳 樣。 統媒體仍然可以在「聞」字上做文章。以 事實上,全世界的網路媒體至今都還沒 獨家新聞、深度報導、新聞背後的故事 有如傳統媒體,在數十年的生存發展中形 等「獨」字取勝。以獨家報導、獨特 成新商業模式,並還沒有形成新媒體的生 觀點、獨到分析的新聞報導,新聞評 財之道。那些成為網路巨擘的企業,除 論穩定讀者,可以和網絡媒體站在同 了依賴「講故事」,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一起跑線上,甚至以自己獨占的資源 獲得大量融資以外,再有就是通過技術手 跑過新媒體。 段,開展網路活動以爭取市場。微信、支 你有獨家報導,全世界獨家的新聞 付寶、網店等各種新聞媒體以外的商業形 故事,第一手的資料,不僅讀者喜歡 式,為網路媒體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市場。 閱讀,網絡媒體亦會跟風轉載,有 在這樣的競爭領域,傳統媒體驗同樣可以 2008年 這樣的競爭力,何懼競爭?世界 具有自身優勢,世界日報可以擴大媒體編輯 四川汶川發生特 日報過去有這樣的好新聞,美 部,將傳統媒體的文字編輯部,擴展為「立 大地震,本報連續多 加僑界的現象,常有主流媒 體編輯部」,運用媒體結累的資源和長期經 日多個專版報導,將災 體無法做到的報導,未來值 營建立的品牌,建立世界日報論壇、智庫; 情、救援等消息全面 得繼續努力;你有獨特觀點, 組織各類社區活動,形成媒體廣告以外新 傳遞給海外讀者。 對新聞事 件可以舉一反三, 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活動,以新的活動形式與 (Getty Images) 提出嶄新評論,給讀者深刻思 媒體互補,讓讀者可以享受媒體以外的新資 考的啟發,能不吸引老讀者新朋 訊,世界日報也可在各類活動成長新的競爭 友嗎?你有獨到的分析,對新聞事件 力。 (作者為香港和大陸資深媒體人)

40 年萬紫千紅

૯㓅ᕒ‫ݸ‬Ո㭕പᜬ⬹よώㆲ͞⻢⎗ၹᑕໝ࿳ស

世界日報光輝

૦໛Ϛ䢬૭㓃ᕐ⏬ቆՆ⟜Й㢍ᜪ₅㦦മ⡃ⅰ഑‫ ؛‬䢬ୣ♰Нೋᇣヒ䢬⁨࿖ೋㄺᣵ з⬷̿೮༆ǎᑓⅰˍ໛䢬ၷ‫❼❰͞۽‬Нㇹ૭㓃ᕐ䢬໓‫أ‬ၷ‫ݶ‬೮̿㑫‫⟜ܗ‬ତⅰ̿⁣ǎ

Chinatown Office 2 Mott Street, 9th FL New York, NY 10013 (212) 619-5420

Flushing Office 41-60 Main St, Suite 303 Flushing, NY 11355 (718) 762-5600

Edison Office 2025 Lincoln Highway, Suite 140 Edison, NJ 08817 (732) 491-5020

Brooklyn Office 745 64th Street, Suite 3L Brooklyn, NY 11220 (718) 833-3200

L0216455650[exp1216][NJ,NY] ᘽᎭ⁣ᐅⅰ̿૑Й㢍䢬MetLife ‫ݶ‬Ր㠙Ёͱᜪ᳤Ն⟜㦦ԯⅰ̿૑Й㢍♲❌ǎ2015 AM Best く೙ǎ © 2016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200 Park Avenue, New York, NY 10166. PEANUTS © 2016 Peanuts Worldwide. L0116451646[exp0117][All States][DC]

CR183833-1

オᱝ⿪NFUMJGF DPN DIJOFTF

45603


4 5 6 0 7 -前傳版作廢以此版為準 2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I2

數位遠景 新媒體平台

世界新聞網2016大爆發 界日報40歲了!如果說世界日報是

世一位老成持重的長者,世界新聞網

與世界生活網則是承繼傳統開創未來的中生 代與新生代新媒體平台,也是世界日報未來 數位發展的主角。 世界新聞網自成立以來,以「求新」、 「求快」、「求變」的經營模式,穩健成 長,歷經數次改版「變臉」過程,打造全美 第一的華文新聞網站。世界新聞網最近一次 改版於2015年2月,經過全面升級的網站優 化,創下開站以來最高的單月不重覆到訪 者超過140萬人及閱讀流量超過3700萬的紀 錄,顯示世界新聞網已是北美華人接收網路 新聞資訊的首選。 成立於1999年1月22日的世界新聞網, 最初名為「世界日報網站」,網域名也 不是www.worldjournal.com,而是www. chinesenews.com。隨著數位環境及網友習慣 的改變,世界新聞網於2003年正式正名為 worldjournal.com,在內容與平台的經營上亦 與時俱進。從創始之初轉載世界日報紙本新 聞為主,到中期開始與網友互動經營論壇、 部落格、電郵報、讀者民調等,到現在以社 群媒體推送新聞及舉辦活動讓網友隨時隨地 關注大小事、更貼近世界新聞網,與全球的 數位發展趨勢同步邁進。

新聞精準推送 面面俱到 世界新聞網對社群媒體的經營以臉書 (Facebook)為濫觴,在2010年12月成立臉書粉 絲團,經過近六年的經營,目前有8500多名粉 絲,每天post文10多則,從重大消息到生活小 趣聞,提供世界好友繽紛多彩的內容。 而通訊工具軟體如微信Wechat、LINE的崛 起,更進一步改變網站經營的模式,讓世 界新聞網有更多的平台和管道與網友溝通 甚至聊天。世界新聞網微信官方帳號於2014 年7月開通,迄今已有近1萬9000名關注者, 365天全年無休,每日發送8則新聞給好友; 2015年6月,正式經營LINE官方帳號,目前 已有近2000名好友。隨著微信官方帳號經營 的成功,世界日報與世界新聞網更於2015年 陸續推出「世界生活網」、「美國生活風 尚」、「布碌崙生活圈」等訂閱號以及「綠 手指俱樂部」、「法律大家談」等群聊,以 更精準的內容發送及分享給不同層面的讀 者,兼容大眾與小眾市場,為北美僑胞提供 「面面俱到」的服務。 世界新聞網的活躍、不重覆造訪使用者多 達140萬人,意即美國華人中,每三個人就 有一位是世界新聞網讀者,而為了發揮網路 的特性,提供給讀者最快速的新聞報導,世 界新聞網在過去數年不斷加強「即時新聞」 的「質」與「量」,讓網友在第一時間就能 掌握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與資訊。 僅今年1月,世界新聞網就有「跨年倒 數」、「金球獎」、「勁球樂透」、「台灣 總統大選」、「美東暴風雪」等即時新聞專 題,讓網友同步掌握各個新聞事件的最新發 展。以「勁球樂透」即時專題為例,世界新 聞網分別在1月9日與13日史上最高獎額勁球 開獎當晚一開出幸運號碼就立即上網,速度 比轉播開獎的ABC電視台官網還快,造成網 友的瘋狂點擊,也讓做著發財夢的僑胞立馬 對獎和分享中獎號碼給親友。 任何重大新聞,世界新聞網都會隨時以

世界新聞網手機版首頁。

世界新聞網大事記 1999•01•22 「世界日報網站」成立,世界日報正式 邁入網路服務時代 網址:www.chineseworld.com;是報系中繼民生報之後第二 個把資訊觸角伸向網際網路領域的單位。

2003•09•16

世界新聞網桌機版首頁。

「即時新聞」、「熱門新聞」與「專題新 聞」的方式做更新與報導。目前世界新聞網 每天發送的即時新聞,桌機版超過400條, 手機版則有10條「美國即時」與100條的 「即時HOT」,都是點閱率相當高的專區。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世界新聞網上有 愈來愈多的「影音新聞」,讓讀者在閱讀本 報記者文字與圖片報導的同時,透過影音更 增臨場感,一窺新聞事件的梗概。這些影音 視頻都是世界日報在紐約與美東各地的採訪 團隊拍攝的一手影音,而且原樣呈現新聞事 件的風貌,不會透過加工或特殊後製扭曲新 聞事實,這也是世界日報「正派辦報」的精 神。世界日報會以創新的手法和多媒體的平 台為讀者報導和分析新聞,但我們核心價值 永遠不變。

手機版變臉 行動為王 為了順應手機上網的潮流以及方便網友隨 時隨地透過手機接收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 世界新聞網手機版自今年1月1日起全新改 版,以更簡潔明瞭的新聞排列、操控方便的 閱讀介面及個人化的喜好設定讓讀者有耳目 一新的閱讀體驗。 「掌握趨勢領先潮流」是世網團隊的經營 指標,也是我們給讀者的承諾。在「行動為 王」的數位環境中,世界新聞網再度領先北 美所有華文及新聞網站,推出「友善使用 user-friendly」的手機版網站。 鍵入同樣一個網址www.worldjournal.com, 讀者在桌機和手機上看到的將是兩種不同風 貌的網頁;同樣翔實快速深廣兼具的新聞資 訊,不論用鼠標(滑鼠)或手指操控,都可以 輕鬆瀏覽暢快閱讀。 世界新聞網手機版開設五個新聞區塊, 分別為─「即時HOT」、「重點新聞」、 「超人氣新聞」、「地方新聞」及「健康生 活」。「即時HOT」以美國本地所發生及北 美讀者所關注的新聞事件或趣聞軼事為主, 由世界日報龐大的採訪及編譯團隊在第一時 間為讀者傳送,達到「即時掌握」的新聞動 感與節奏;「重點新聞」則是當天世界日報 及世界新聞網的重量級新聞精華,攬盡全

球、北美及中港台眾所矚目的要聞;「超人 氣新聞」則是當天世界新聞網所有新聞打擂 台PK,最吸引網友、點閱率最高的前50名 新聞;「地方新聞」區塊根據讀者設定,將 讀者所在地的身邊事傳遞給您;「健康生 活」是世界新聞網的貼心精選,以醫療保健 養生等精彩好文幫助僑胞打造美好生活。 在這五大類別下,所有的新聞採「條列式」 列表呈現,並有每則新聞的標題搭配照片讓 讀者一目瞭然,可以快速點選自己有興趣的 新聞閱讀;而在瀏覽頁面的時候,整個新聞網 介面採取「滑動式」,只要用手指上下輕滑, 即可隨心所欲讀取所有新聞列表。在閱讀單 則新聞的時候,連續閱讀的功能讓使用者只 要往左即可閱讀該類新聞的上一篇、往右即 可閱讀下一篇;看得新聞條數愈多,但換頁 換篇的速度更快,將閱讀之樂發揮得淋漓盡 致。 這些變革立即獲得網友的熱烈迴響。根 據全球最有公信力的「Google Analytics」統 計,世界新聞網手機版的讀者比例於2016年 月增加至45%,超越桌機與平板的使用者, 而手機使用者中,廣告商最愛的18-44歲黃 金讀者群占比高達67.95%。 數位發展與數位匯流是世界日報邁入40周 年的重點目標與願景工程。根據牛津大學路 透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所發布的「2015數位新聞報告」 (Digital News Report 2015)指出,未來的網路 趨勢重點在於─行動新聞快速成長,民眾透 過行動裝置獲取新聞的比例提高,其中又以 使用智慧型手機閱覽新聞成長最多;社群媒 體成為主要新聞來源,尤其35歲以下年輕世 代依賴社群媒體提供新聞;線上新聞影片快 速成長,美國網友觀看視頻的比率達30%全 球最高,其他各國亦呈現成長趨勢。 世界新聞網未來會秉持三大方向繼續服 務北美讀者:強化即時行動新聞—以Mobile First & Mobile Friendly為核心基礎與網路潮 流接軌;透過社群媒體提供更多新聞—擴大 微信、Facebook、LINE的分享功能與效益; 線上新聞影片—不斷追求視頻影音的量化與 質化。敬請網友拭目以待。 (記者酈家驤)

世界新聞網使用者

世界新聞網 流覽裝置類別

2008•07 「世界部落格」(blog.worldjournal. com)改版推出。時興的網誌產品,定位 於世界日報副刊、世界周刊與讀者投稿 園地的網上延伸,為北美華人專屬的網 路創作平台。

2009•04•01 世界新聞網改版,配合網路時代快 速新聞節奏推出「網路世界午報」,將 當日重大政經與社會要聞及社區突發新 聞,第一時間即時呈現給讀者。

2011•03 陸續推出「世界日報社群網頁」(www. worldjournal.com/socialmedia),積極擁 抱社群網站,建立與網友互動的新媒體 交流平台,包括:世報媒體集團形象臉 書(www.facebook.com/worldjournal) 等。

2013•11•08 世界新聞網(worldjournal.com)行 動版正式上線,不論網友使用iPhone、 iPad、或是Android手機與平板電腦 (Tablet PC)等,都會自動辨識屏幕寬度 來轉換。

2013•12•23 世界新聞網全面改版。新的版面較舊 版層次分明,主視覺的區塊明顯清晰不 少,一進首頁就感到清爽大方。

2014•05•12 世界新聞網(www.worldjournal.com) 的「英文新聞」網頁自美東時間今日中 午起全新改版,世界日報電郵報也同 步推出英文版電郵報(World Journal eNews English Edition)。

2014•07•01

平版 13%

世界新聞網改版,增添個人化與地方 化特色。採免費註冊會員制,首日破15 萬人上線註冊成為會員。網址正式更名 為:www.worldjournal.com

桌機 42%

開始經營微信官方帳號。

2015•02•01

手機 45%

世界新聞網全面改版升級。

2015•06•01

開始經營LINE官方帳號。

2015•06•12 以「報網合一」為基礎,於2015年6月 12日推出以生活資訊為經、廣告資訊為 緯的「世界生活網www.wjlife.com」, 做為世界日報迎接40周年給廣告廠商與 讀者的獻禮。

2016•01•01

桌機

手機

平版

世界新聞網再推手機新版,頁面更活 潑,閱讀更方便,造訪人次超越桌機版, 開創mobile first的數位發展新紀元。

45607-2


4 5 6 0 2

40周年社慶專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worldjournal.com

I3

數位時代 新聞專業仍是核心 陳彥豪 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第二次

「2016電視辯論會」直播現場, 程序進入第二階段「公民提問」第三題。依 主辦單位安排,「三立新聞」一位陳姓主播 字正腔圓地看稿提問:「…我這邊代為提問 的是財經議題…是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超 過100%。我這邊特別查了一下數字,根據 去年銓敘部的公布裡頭,目前有三分之一的 公務員,及二分之一的教職人員,退休所得 替代率超過100%…」 現場幕僚們出現小騷動,因為這個提問一 開始就犯專業錯誤:「軍」與「教」的退休給付 管理並不歸銓敘部。更嚴重的出在「數字」!一 位任職飛碟電台的陳姓主持人事後向負責提 問的三立主播查證,這位主播才承認數據來自 2005年,而不是在辯論會現場所說的2015年。 形同以扁政府的施政缺失來攻擊馬政府。 本屆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中提問全部在社 群平台上收集,再由Google透過多螢平台即時 向外公布、並進行提問票選。令人遺憾的是, 烏龍提問在辯論會中層出不窮,媒體、學界與 輿論為此譁然,而總統大選則在三組人馬未能 充分相互辯證治國方略、辯論內容大多「見樹 不見林」的窘況下草草上場…。 以這個還不足滿月的新案例作開場,是要標 示出全球民主國家目前的共同困境:數位傳播 科技無論多開放、資訊散播效率多快,如果沒 有充分的社會科學配套(例如:健全、公正且 盡職的新聞組織,來提供資訊品質的監督和制 衡),則傳播科技在社會重大事件的參與上, 「幫倒忙」的情況常比「幫到忙」的多。簡言 之,在國家文明發展的道路上,被新傳播科技 幾乎打趴在地上的新聞產業不但不應缺席,還 要趕快奪回「言論」與「議題設定」的主場權。 接著,迎面而來的關鍵命題就是:新聞產 業應該要如何奪回主場? 首先,是產業界最不想聽、卻也最容易忽 視的面向:重振新聞專業! 在「公民新聞」普遍水準逐年提升的大環 境下,新聞媒體如果仍繼續媚俗地隨民粹與 社群起舞,主客易位地淪為傳播網路謠言與 小道消息的八哥,甚至在重大議題上扭曲造 假,則新聞產業終究會在訊息市場上失去存 在的價值,走向被淘汰的命運。目前新聞產

年 輕 人喜歡透過 社群媒體獲取 信息。(Getty Images)

業的危機主要正來自於此。 「重振新聞專業」是一帖幾乎看不見短期 業務績效、但卻是最正本清源的良心建議。 況且目前行動時機大好!因為市場上正充斥 著在前一波產業不景氣裡失去舞台的高級新 聞人力。利用人力成本徘徊於低檔的時機, 為接下來的產業升級充實戰力,何嘗不是布 局下一波資訊市場進化的明智之舉? 先抓緊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核 心思維後,接下來就需要處理幾個關鍵性的 技術面問題:「社群」、「行動」、與「創 新翻轉的機遇」。 千禧世代以降的年輕人,多習於透過社群平 台獲取新聞,因此積極與facebook(FB)等重量 級社群服務建立合作關係,是近來新聞媒體爭 取線上點擊量的必備策略之一,部分新興媒體 的核心成長動能,甚至全壓寶在FB之上。事實 上,這種經營策略為大多數學者視為「飲鴆止 渴」。因為正常的媒體經營,必需善用能直接 接觸讀者,並了解目標市場脈動的機會,同時 也不會把產品的上架權與定價權輕易拱手讓 人。更何況在面對社會重大議題時,新聞媒體 與社群平台的角色基本上是相衝突的:前者盼 望自己能成為公共對話平台,後者則無意於促 進溝通,反而助長偏見,並激化對立與霸凌。 DigiDay(一家在美國長期關注數位出版

產業的科技媒體)日前刊出一篇震驚產業界 的調查報導,文中指出,與FB建立有深度依 賴關係的前30大新興新聞媒體,在2015年全 年的推薦流量銳減32%,這項巨大損失,據 悉歸因於FB無預警地調整了演算法。演算法 變動下的受害名單裡,不乏目前美國新媒體 產業中的當紅炸子雞,BuzzFeed、Mashable、 Business Insider、Quartz都位列其中。 殷鑑不遠。新聞媒體救亡圖存的下一步, 必需包括重新調整與社群平台的互動:在保 持安全距離的原則下,追求「只謀其利、卻避 其害」。除此之外,更應籌思如何主動出擊! 而「主動出擊」的重點,可能就落在「行動」 (Mobile)策略上。「行動第一(Mobile First)」 是目前「工業3.0革命」時期裡,被喊得震天價 響的口號。但新聞媒體真的可以藉由「用心作 出一款行動App」就能力挽狂瀾、重拾影響力 嗎?近兩年的產業實踐結果已經很明白:專業 新聞媒體的App,即使擁有響亮的品牌、設計 精美的介面和動線,它對整體經營績效上的貢 獻其實相當有限。絕大多數新聞媒體App的活 躍用戶數目少得可憐。 「行動第一」的方向基本上沒錯,全世界 的普遍媒體使用行為與媒體平均使用時間, 也的確正快速地遠離傳統平台,投向行動 裝置。根據AC Nielsen與CrowdTap的產業調

查,原本尚能站穩腳根的電視產業,在2015 年也出現了跳樓式的衰退。 不過,當人們將注意力從傳統媒體移向行 動裝置時,他們的主要行為已不再是被動地 收視資訊。ComScore與NetMarketShare最新 研究顯示,新一代的閱聽人在行動裝置上 花32%的時間玩遊戲;28%的時間用於刷社 群服務和通訊;另有12%的時間投入生產活 動;真正分給「新聞收視」的時間只有3% 上下,新聞App成效不彰的真相於是大白。 屬於新聞媒體的Mobile First策略因此不只是 「作新聞App」,而應該搭配行動裝置上的主流 活動,例如:遊戲、社群、或生產力工具,一起 併肩搶攻「注意力市場」。在此同時,傳統新聞 媒體目前尚存的「傳播專業」和「影響力」,在 App開發產業圈中是受到歡迎與被需要的。所 有出版過App的開發團隊都體認到一個事實: 一款新的App想要在facebook、Google、Apple、 Yahoo!四大App製造機的排擠之下出頭,是件 多辛苦的事。如今App界的新星如SnapChat和 Twitch,都曾經歷過不見天日的苦悶,後來也都 經過專業媒體的發掘和推薦,才成就今天的市 場地位。對新聞媒體而言,這種「借殼突破」的 策略會將是一招好棋。君不見中國大陸的獵豹 移動也是透過一款「Clean Master(清理大師)」 App,最後終能在「連結全世界廣告市場」的大 目標上築夢踏實? 新聞媒體的未來,很大一部分將取決於「社 群」與「行動」策略的深度優化。而許多「新的 商業模式」與「創新翻轉企機」也正一一浮現。 例如,Uber實質上是全世界最大的計程車公 司,但本身卻沒有一輛計程車;Airbnb實質上 是全世界最大的飯店業者,但本身卻未擁有一 間出租套房……這種價值轉換與再創造的新 模式正在台灣的新聞學院中發酵。另外在2016 年CES中,LG發表了新一代繞式螢幕,這種把 哈利波特電影中的《預言家日報》帶進現實世 界的神奇裝置,會不會是平面媒體「創新翻轉 的」契機?也正引起台灣產學界的無限想像。 欣逢《世界日報》40周年社慶。面對未來,如 果新聞界能在理念上堅持「專業辦報、為民先 鋒」的初衷,同時在順應時勢的科技應用策略 上保持務實與彈性,前景應該是審慎樂觀的。 「需要作」和「可以作」的事情還非常多!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銘傳 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39 40 Anchin, Block & Anchin LLP Accountants and Advisors 1375 Broadway, NY, NY 10018 212.840.3456 www.anchin.com Follow us @anchincpa LM183959-1

45602


4 5 6 0 1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I4

脆弱的堅守,還能堅守什麼 —從傳統媒體到全媒體時代 何頻 場改變並不是突然而來的,雖然

這「狼來了」喊了很久,但很多人並 不相信網路會毀掉所有的行業。然而,今天 幾乎所有的傳統行業都身陷危機,面臨著必 須改變的壓力,而不是最開始以為的只是媒 體出現了一個新品種。這還只是變化的開 始,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因為,我們 身處一個新文明時代,心智卻成長於舊世 界,失去了對未來的想像力。 1990年,當一位朱姓留學生送來他創辦的 《華夏文摘》,我對參與這份當時用電腦傳 輸、打印的校園性質刊物沒有熱心。後來這 份電子刊物仍然受制於社團性質,沒有得到 無限擴張,在90年代中國留學生中卻是無人 不知的,或許這是華人網路媒體的開端。 不過,當初這個錯誤的判斷,並沒有影響 我對新技術的熱忱,正是對電腦和網路的 運用,從286黑白電腦開始,從電話連線開 始,《明鏡》才得以在1990年代、在毫無外 來投資的情況下,成長為一個全天候運行、 傳統與電子混合的國際型新聞出版機構。在 這期間,也相繼創辦多家電子化新媒體,還 有孕育中的移動媒體。然而,我並不知道這 條路能走多遠。 30多年的媒體經驗,只有十年左右是從事 純傳統的媒體,但是正是這十年的學習和體 驗,確立我的職業價值。即使是在沒有新聞 自由的中國,上世紀80年代也是充滿熱情、 期待、對外界開放與學習之心的時代,港台 海外媒體對在與香港一線之隔的深圳工作的 我影響至深,離國之後更是受教於眾多前 輩。然而,這些傳統的職業標準,在新媒體 中遭遇到的,更多是挫折。

虛擬世界 顛覆真實世界 十年前,我應邀在哈佛大學作了一個冗長 演講,題目就反映了我的困惑、無力:《脆 弱的堅守》,描述的是我理解和感受到的全 球化過程中的媒體趨勢。現在看來,很多已

經是眾所周知的現象,在當時還是不被大多 同行理解的,至少包括幾點:媒體專業性受 到侵蝕的力量,更多來自經濟而非政治,虛 擬空間的無限性可以使無數個體性媒體成為 可能…… 那個時候,在很多人眼中,網站是不能歸類 於專業媒體之列的。傳統媒體從業人士依然 老神在在,廣播出現沒有弄垮報紙,電視出現 沒有弄垮電影,便是這些同行常常反駁我的 理由。投資者的熱情,還是在報紙、電視甚至 廣播上,尤其在華爾街科技股泡沫之後。 可以列入世界稱奇的幾個投資故事,就發 生幾位世界頂尖媒體老闆身上。執世界媒體 之牛耳的梅鐸(默多克),沒有把一個20歲 或21歲的小屁孩當回事,那位被梅鐸拒絕要 求投資者,便是「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 即使是一度是網路媒體王子的楊致遠,也沒 有把要求合作的幾個同輩當回事,雅虎拒絕 的便是後來創辦谷歌的幾個小伙子。 這些荒謬的故事發生在老謀深算的梅鐸身 上、發生在充滿智慧和朝氣的楊致遠身上,不 能簡單說他們的判斷力出了問題,而是老行 業標準過時了,新行業的標準也在不斷過時: 互聯網,並不是一個新行業,而是它的出 現,可以並正在改變所有行業,包括它也不 斷地改變自己。在這個虛擬世界裡,顛覆 的卻是真實世界,最終可能使人失去對虛實 的判斷。梅鐸、楊致遠的故事,只是因為他 們的身分廣為人知,其實這類事後抓狂的糗 事,幾乎發生在世界上很多大亨身上。

互聯網應用 加速全球化 如果互聯網出現在冷戰時代,想必是美國 最強大的工具,至少相當時間只會局限於美國 和同盟國。然而今天的世界,在網路中自我封 鎖的除了中國、北韓、埃塞俄比亞,數不出幾 個這種國家。冷戰之後的全球化,使互聯網的 應用真是順天應時,同時使全球化更為加速。 有人將這個時代定名為「後工業時代」。 其實,信息文明、工業文明、農業文明的分 級,使人類文明的進化更為清晰,同時,也

可能因此讓我們的定位更為清晰,更清醒地 意識到:現在只是網路的西部時代,所謂英 雄也只是草莽英雄,多數草民(網友)還得 承受網路之災。 人類文明便是這樣走過來的。當一位智者 將幾顆野籽有心加以培育,開啟的便是農業 文明。人類開始了定居,更多的人出生、 更加長壽,但瘟疫來了,天災摧毀了一個個 家,部落、酋長、族長、地主、國王的血腥 之爭沒完沒了,而且時間過得很慢很慢。所 以進化得很慢的大國家,除了幾個消失在歷 史塵埃中 ,都有悠久的可追溯歷史,例如 中國、埃及和印度。 那些歷史不清不楚的小國,精於計算的國 家,在進化過程中更容易強大,也需要強大 的力量進一步擴張和保護自己:工業化便成 了人類文明第二個階梯。然而,工業過程中 的負面後果非常嚴重,工具化程度提高了, 對人類的傷害也擴大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工業化的報復。但無數 人的傷亡,並沒有使資本家的貪婪得到警 醒,他們對民眾的欺榨繼續引起不斷增強的 反抗,最後由一批理想主義在20世紀培育了 人類歷史上最變異的體制品種:共產社會。 幸虧紅旗沒有插遍全球,才使資本主義社 會的進化有了回報機會,憲政、法治、民 主、自由的國家,最終有能力終結了冷戰。 但是,歷史並沒有終結,不只是還有中國、 北韓幾個國家不願意接受普世價值,更重要 的是,歷史因為冷戰的結束迅速爬升到另一 個階梯:信息時代。 這就是我們正處的時代。前面已經討論 到,網路的出現不只是一個行業的出現,而 是為改變所有行業而生;也就是說,所有工 業時代建立的價值、標準,定將需要重新建 立。所以這不只是一個舊文明世代的尾聲, 而是一新文明世代的新生。 換言之,如同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過程, 尤其在文明之初,「野蠻」是必然的。只是這 個速度,比我們經過的更快,很多人更難適 應,問題比我們預計的更複雜。就像網路最開

始出現,以為只是一個媒體新工具,然而幾乎 所有的傳統媒體都沒有真正轉型成功。幾個 表面成功轉型的傳統媒體其實只是餘威,一 些傳統媒體還在,是工業化時代這一代人尚 在,願意享受專業媒體的人多少還有。

新舊媒體 邏輯完全不同 不斷出現的成功新媒體,幾乎沒有幾個是 寄生在傳統媒體:無論是雅虎、谷歌,還是 推特、臉書。這說明,雖然同名為媒體,其 實新舊媒體的邏輯完全不同。傳統的媒體只 是一個行業、一個專業領域,也就擁有職業 的標準和道德。而現在,媒體是所有行業、 所有人都在使用的工具,或者說所有行業都 是媒介、所有人都是媒體人。 以傳統的標準,新媒體大多是「垃圾 場」,但無數有價值的信息,也可以輕易 被扒出來。大家都樂於這樣扒,而且樂於分 享,全球同步,即使多半只是一些個人的虛 妄之辭,連泡沫都算不上,幾乎所有人卻病 醉於其中:沒有任何毒品有過如此吸引力。 這是全媒體時代,是媒體最輝煌的時代, 卻是傳統媒體人最失落的時代。作為從舊媒 體走過來的人,怎能再堅守舊的標準呢?如 果我們希望未來的人,還對歷史上曾經出現 的我們這代人多一些敬重,那麼我希望我們 不如將傳統媒體做得更專業、更有品質,而 不是以為讓自已庸俗下去便是接了地氣,讓 自已套上件網路外衣便趕上時尚,便可能獲 得新生。 事實上,沒有人能否認,傳統媒體還是這 個全媒體時代的最高標準,網路世界最有影 響力、最被信任的聲音,仍然源於傳統媒 體。這就是傳統媒體生存價值和獲得尊重之 所在。在新媒體沒有成熟之前,尚沒擁有標 準和道德之前,傳統媒體還有時間為自己刻 上墓誌銘,也許還有人稱之為豐碑。若干年 後,可以在山崗上看太陽再升,照耀著我們 的後繼者。 (作者係明鏡集團董事長。撰此文祝賀 《世界日報》創刊40周年,並與之同勉)

全 體 員 工

北美華人 猴頭猴腦聰敏創佳業 猴手猴足攀越贏碩果

世界日報四十周年 樹雄心創偉業為江山添色 立壯志寫春秋與日月增光 197 New York Avenue, Ste. 2 Huntington, NY 11743 Phone: 516-855-1010 Fax: 888-479-8880 NA183997-1

45601


4 5 6 0 4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I5

電腦陪伴30年 報紙不會死 時候問朋友報紙是怎麼做出來的,

有回答是印出來的,當然不錯。再問 報紙的新聞是怎麼來的,是記者寫的,當 然也不錯。但從記者到印出來經過什麼過 程,大多都沒有概念。其實在報業工作的 人,如果不太留意生產過程,也不一定知道 細節。 報紙是文化事業,但製作過程則是製造 業,一般工廠每天重複製造同樣的製品,報 紙的外觀儘管每天相同,但內容卻大不相 同。也就是從設計到製作,每天都有不同的 流程,靠人與人的密切合作,靠人與機器的 緊湊配合,靠機器之間的完美聯繫,每天才

世界日報上世紀80年代即啟用電腦作業, 領先全球中文報業。 (記者朱澤人/攝影)

能在幾小時之內,印出來一份份美輪美奐的 報紙。這時候工作人員才鬆口氣,經過短暫 的休息,開始繁忙的第二天。 報紙的製作除了印刷,之前要準備很多 事,寫稿、製圖、編輯、組版,現在當然使 用電腦來做些事,但在30年前,這些工作並 不「當然」,因為當時除了百萬美元的大型 電腦之外,沒有可用的報業專業電腦,當時 報業還停留在傳統的鉛字排版,但《世界日 報》已經啟用電腦,不但領先全球中文報 業,在全球報業也名列前茅。 上世紀1980年初,台北聯合報系首創中文 電腦報紙編排輸出系統,報系所屬各報逐一 採用,淘汰鉛字使用,《世界日報》是聯合 報系的一員,不但採用,而且與台北系統連 接,相互支援,為當時技術創新,因使版面 快速增加。 與現在資訊技術相較,30多年前有如蠻荒 沙漠,沒有個人電腦、沒有雷射激光印表 機、沒有中文字體、網路技術貧乏,但聯合 報系還是克服困難,發展適用中文報業的電 腦化自動生產系統。現在回想是趣事,在當 時卻是極大的挑戰,中文字體就是其中之 一,每一個字先畫在三吋見方紙上,掃描進 入電腦,在顯示器上修改,從輸出機印出檢 驗,再回去修改。 現在的中文字庫,常用的字體約在十種上 下,書法字體與美工字體,不下幾十種,每 種字體至少8000字,都是業界一個個建造, 經年累月的成果,讓今天的出版業可以很便 宜、甚至免費的靈活使用。 30年前的另一個挑戰是彩色,也就是彩色 的傳遞。以前電器行放了一排不同廠牌的電 視機,雖然播放同一畫面,彩色卻不一致, 你的紅色傳給我就變成橘紅。傳統的彩色印 刷,是用分色機把彩色圖片分色,在同一 設備上輸出分色片,用作彩色製版印刷,所 以問題不大。新的電腦化彩色製作,是把不 同廠牌的掃描機、顯示器、打印機、輸出機 連在一起,圖片的彩色標準不夠嚴謹,所以 電器行現象一再發生,顯示器的彩色明明亮 麗,印到紙上卻黯淡無光。 從80年中到90年末,前後十餘年,字體與 彩色成了全球出版與印刷業的熱門議題,每 次全球性會議,莫不當作主題討論、辯論, 許多業者與製造廠商,在技術上平等,共同

對於傳統紙媒,印刷是製作流程中的重要環節。

研發、實驗,以後多成了朋友。這十多年成 了「電子出版」的全盛時期,直到互聯網與 後來的網站出現,報業開始嘗試網路,而名 稱也不知不覺的改為「數位出版」。 建構網站,帶來希望,也帶來焦慮。最初 報紙網站跟在印刷之後,報紙印好再公開在 網站上,唯恐讀者先看網站不買報紙了。後 來發覺這樣的思維不符合網路的精神,不久 即出現網路優先的做法,先在網站公布新聞 提要,吸引讀者閱讀報紙詳情,這一情況就 演變到今天的24小時全天候更新,第二天報 紙就成為較完整的報導,當然也成為昨天的 舊聞。 報紙的網站、或說數位版,與印刷版在方 向上分離,印刷版受到衝擊,營運逐年下 滑,試圖以數位版彌補,開始數位收費,唯 施行多年,除《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 報》因特殊地位之外,都不成功,不過以讀 者的流失為代價換取微薄的收益。平板電腦 的出現與智慧手機的普遍,給報紙增加新的 出路,每天要設計印刷、電腦網站、平板電 腦、手機多種版本,對報紙形成一大負擔之

(記者朱澤人/攝影)

餘,但也促使了報紙作業流程的因應改變。 互聯網出現,就有人預警「印刷已死」; 第一個報紙網站出現,也有人預警「報紙已 死」。有人戲言當年預警已死的人,現在恐 怕自己已經死了,幾十年下來,印刷不但 沒死,反而發展得更精緻;報紙固然受到挫 折,但與數位版並存,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新 聞媒體。 預言網路可以完全替代印刷,是錯估了印 刷的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印刷品在頁 面、編排、字體、空間的運用上,已經注入 讀者的「人體工學」,也就是對文字容易閱 讀、對內容容易吸收。多年來全球從小學到 大學教學實驗,都證明紙本書學習的效率與 理解,優於電子書。 報紙的數位機器,繼續全天候分秒更新, 給忙碌的讀者即時資訊。報紙的印刷機也繼 續轉動,給不太忙碌但享受閱讀的人詳細新 聞報導,從發生的過程到事後的評論。當 然,陪伴報紙的電腦,也不斷的更新,不停 機的繼續運轉。 (作者是首創中文電腦報紙 編排系統負責人、聯合報系顧問)

C0184052-1

那福忠

45604


4 5 6 1 7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1976

I6

跟著世界脈動前進

2016 1976

• 2月12日,世界日報創刊 • 7月4日,美國慶祝建國200年 • 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芮氏規模7.8的 大地震,造成24.8萬人死亡,重傷16.4 萬人

1977

1978

1979

• 7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三中全會在北 京召開,決定永遠開除四人幫的黨籍,撤 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 10月12日,國務院決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 統一考試,並恢復招收研究生;11月28日 至12月25日,全國約570萬青年參加高考, 27.3萬人被錄取

• 9月9日,毛澤東逝世,意味一個極權時 代的結束 • 10月6日,毛澤東接班人華國鋒聯同中共 元老李先念、葉劍英等人,在中南海懷 仁堂拘捕了以毛澤東遺孀江青為首的四 人幫

1980 • 1月3日,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加拿 大、澳洲、法國等國對蘇聯作出經濟制 裁反應 • 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又稱第一次波 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 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直至1988年 8月20日結束,成為繼越南戰爭后持續時 間最長的一次戰爭

1984 • 1月24日,蘋果公司推出了畫時代的麥 金塔(Macintosh) 電腦 • 9月25日,香港主 權回歸中國的協 議書在北京草 簽,宣告英國 在香港的殖 民統治即 將結束

1988

• 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與世長 辭,李登輝依憲法繼任總統 • 5月15日,蘇聯從阿富汗撤軍 • 8月20日,伊朗與伊拉克正式停火,結束 了歷時8年的戰爭

1992

• 11月19日,台灣桃園縣長選舉發生舞弊, 引發中壢事件,是後蔣介石時代台灣首見 的大規模政治示威活動

• 3月21日,蔣經國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台灣 經濟及政治在他的領導下突飛猛進 • 7月26日,第一個試管嬰兒在美國誕生 • 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 • 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 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 合公報》,宣布將自1979年1月1日起建交 • 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針 對兩個凡是問題,平反冤假錯案

1981

1982

• 3月30日,美國雷根總統遇刺,雷根是主宰 20世紀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他離開華府一 家飯店時,遭25歲遊民槍擊 • 6月,美國疾 病防治中心首 次向全世界報 道了5個十分 罕見的危及生 命的病例,命 名為「獲得性 免疫缺陷綜合 症」,也就是 如今人們所說 的艾滋病;華 裔醫學家何大 一發明雞尾酒 療法對抗愛滋病,並於1996年因此項成就 獲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 2月9日,中國要求實行和提倡一對夫婦隻 生育一個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 5月31日,英國、阿根廷為爭奪福克蘭群島 爆發海戰

• 8月17日,華府與北京發表八一七聯合公 報,美方首次強調逐步減少對台售武 • 9月24日,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柴契爾夫 人,稱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討論的問題

1985

1986

• 4月4日,英國女王簽署將香港歸還中國法 案;《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5月27 日宣告生效 • 4月26日,首 位美籍華裔太 空人王贛駿乘 挑戰者號升 空,達成不可 能的任務 • 12月27日,台 灣蔣經國總統 明確宣告蔣氏 家人不競選下 任總統

• 1月28日,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墜毀,七名 太空人為夢想付出生命代價,數以千萬計 收看電視實況的觀眾驚恐目睹了這幕慘劇 • 4月26日,前蘇聯烏克蘭的北部地區發生車 諾比核電站嚴重事故

1989

1990

• 5月15日,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訪華, 標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 • 6月4日,北京天安門事件震驚世界,中共 總書記趙紫陽因此事件下台

• 3月15日,戈巴契夫當選蘇聯第一任總統 • 7月16日,菲律賓發生芮氏規模7.7的強烈 地震,造成約1600人死亡 • 8月2日,伊拉克軍隊占領科威特;8月11 日,美國宣布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封鎖 • 10月3日,東德與西德實現統一

• 2月7日,歐洲12國簽署歐洲聯盟條約 • 4月30日至5月1日,洛杉磯四名白人警 察毆打一名非裔摩托車騎士卻無罪釋 放,引發震驚全美的種族大暴動,損失 慘重

1994 • 1月1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簽署 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 由貿易區宣告誕生 • 1月17日,洛杉磯大地震

• 4月27日至29日,備受矚目的第一次辜汪會 談在新加坡舉行,辜振甫與汪道涵簽署四 項協議 • 6月6日,金色冒險號偷運約300名華人非法 移民來美,船隻擱淺,10人跳海死亡,引 發美國朝野對非法移民的關注

1983

• 3月23日,由於冷戰後期,蘇聯擁有比 美國更強大的核攻擊力量,雷根總統 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以各種手段攻 擊敵方的外太空的洲際戰略導彈和外太 空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 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 • 5月1日,加州芮氏規模6.5大地震

1987

• 1月16日,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在反資產 階級自由化運動中遭罷黜,趙紫陽受 命代總書記 • 3月11日,首批歐洲貨幣單位(ECU)硬 幣誕生,標志著歐洲貨幣體系進入新的 階段 • 4月13日,中、葡正式簽署關於澳門問 題的聯合聲明

1991

• 1月16日,波斯灣開戰,盟軍長驅直入 科威特境內 • 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職,克里 姆林宮易幟,標誌著蘇聯解體

• 6月23日,中共召開十三屆四中全會,江澤 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93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互相承 認並建立外交關係,同時與台北斷交 1月28日至2月 4 日,中國 副 總理鄧小平 應卡特總統 邀請訪問美 國,是中華人 民共和國建政 以來首位訪 美的領導人

1995 • 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在日內瓦成立 • 5月22日,美 國國務院宣布 允許李登輝到 美國進行「私 人訪問」,中 國政府強烈 抗議;6月28 日,台灣前總 統李登輝訪問 母校康乃爾大 學發表演說, 刺激中共當 局,導致台灣 遭受飛彈威脅 • 7月26日,蔣宋美齡在98歲高齡再次應 邀到國會接受致敬,紀念二戰勝利50 周年

45617


4 5 6 1 8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I7

放眼未來 擴大全球視野 1996

• 3月23日,中華民國首次直選總統,李登 輝與連戰分別當選正副總統 • 5月15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實行貿易制 裁,中國公布對美貿易反報復清單 • 11月5日,駱家輝 當選華盛頓州州 長,成為美國開國 220年來首位華裔 州長 • 12月11日,董建華 成為香港特別行政 區首任特首

2000 • 1月1日,蔣夫人畫展在世界日報文化藝 廊揭幕,蔣夫人親臨剪綵 • 3月1日,世界日報開創北美華文報章先 例,大紐約訂戶享受當天送報到府服務

1997

1998

• 2月27日,英國的維爾穆特·伊思首次使用 克隆培育技術,成功地複製出多利羊,成 為生物工程技術發展史 上的里程碑 • 2月19日,有中國改革 開放總設計師之稱的鄧 小平病逝北京 • 7月1日,香港回歸中 國,結束一百多年來的 英國殖民統治

• 2月16日,從印尼飛回台灣的華航客機失 事,203人罹難 • 6月26日—7月4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訪中; 同年發生他與白宮實習生的性醜聞 • 7月—8月,中國長江、黑龍江流域發生了 百年不遇的重大洪澇災害

2001

2002

• 9月11日,美國遭遇恐怖攻擊,紐約市象 徵--世貿雙塔遭炸毀,五角大廈也嚴重受 損,九一一事件讓美國乃至世界產生重大 改變

• 1月1日,歐元在歐盟國家正式開始流通 • 2月12日,世界日報新春改橫排 • 10月1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授權總統布希 對伊拉克 使用武力 的決議 • 11月15 日,胡錦 濤當選中 共 總 書 記,江澤 民續任中 央軍委主 席,標誌 著胡錦濤 時代來臨

• 3月18日,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民 進黨首度執政,國民黨失去政權 • 3月27日,普亭當選為俄羅斯總統 • 11月7日,小布希以微弱差距當選美國總 統,另一候選人高爾一度不服輸

2004 • 3月18日,陳水扁與呂秀蓮在台灣總統大 選中拉票時遭槍擊,留下兩顆子彈的歷 史謎團 • 12月26日,南亞地震引發大海嘯造成重 大傷亡,罹難者高達15萬

2008

2005

2006

• 4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對大陸進行 歷史性訪問,揭開國共關係新篇章 • 8月30日,美國東南部墨西哥灣沿岸數州遭 受卡翠納颶風襲擊,紐奧良市爆發美國歷 來最嚴重的水災

• 5月27日,印尼爪哇島芮氏規模6.3地震, 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數增至6200多人 • 12月30日,伊拉克前總統胡森被處死。行 刑者先向胡森宣布罪名,並準備向他戴上頭 套,胡森拒絕;隨後,當地電視台亦播出胡 森行刑片段及死後被布袋包起的遺體

2009

2010

1999 • 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空軍 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使 館人員重大傷亡,中國民眾強烈抗議 • 9月21日,台灣南投發生百年來罕見的 大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這是二戰 以來台灣最大的天然災害

2003

• 3月19日,布希宣布對伊拉克開戰,第 三次波斯灣戰爭爆發 • 4月9日,在紐約出生的華裔海軍陸戰 隊員陳同歡,在胡森銅像臉上覆蓋美 國國旗,象徵胡森政權垮台 • 10月15日,中國首次在甘肅酒泉衛星 發射中心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

2007 • 4月16日,美籍韓裔學生趙承熙兩度在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中開槍,27名 學生、5名教授被他開槍打死,他本人 則於事件發生後自殺 • 2007年末,房市次貸危機帶來股市崩 盤及經濟衰退,造成全球金融海嘯

2011

• 3月22日,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 蕭萬長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與副總統 •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 芮氏規模7.9強烈地震,造成69227人死 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

• 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行 • 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 馬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 非洲裔總統

2012 • 2月6日,重慶副市長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 都總領事館,引發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 書記薄熙來下台,並接受司法調查;薄熙 來之妻谷開來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死緩 • NBA球星林書豪帶領紐約尼克隊七連 勝,引起全球注意,被稱為「林來瘋」

• 10月29日,颶風珊迪橫掃美東北,超過 60人死亡,數百萬人斷電斷水 • 12月14日,康州珊迪虎克小學發生惡性 槍擊案,20名兒童與6名成人慘死

• 11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對中國進行國 事訪問,先後訪問上海、北京兩地 • 12月24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通過了美 國總統歐巴馬支持的全面醫療改革法案, 法案首次明文規定,幾乎所有美國人都應 擁有醫療保險。11月7日,美國眾議院已通 過全面醫療改革法案

• 1月12日,海地發生芮氏規模7.3強烈地 震,造成十幾萬人遇難,中國8名維和警察 也在地震中不幸犧牲 • 3月23日,歐巴馬總統簽署醫療保險改革法 案。醫改法案實施後,將使3200萬沒有醫 療保險的美國人獲保,從而使全美醫保覆 蓋率升至95%左右

2013

2014

• 4月15日,波士頓馬拉松發生爆炸案,3人 死亡,超過200人受傷 • 8月22日,中共前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 記薄熙來涉嫌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案終於 開審,9月22日一審判決,認定薄熙來犯受 賄罪,判處無期徒刑

• 3月8日,從馬來西亞 吉隆坡飛往北京的 MH370航班失聯,多為 中國公民的239名乘 客與機組人員消失 • 7月,馬航、台灣復興 航空、阿爾及利亞航 空公司先後發生空 難,遇難者超過450人 • 7月29日,中共前政 治局常委周永康被 立案調查,12月22 日,前中央統戰部 長令計劃遭調查 • 12月31日,上海外 灘跨年慶祝活動發 生踩踏事件,36人 死亡

• 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 9.0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11532人死亡。 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放射物波及全球 許多地區 • 5月1日,歐巴 馬總統宣布, 美軍當天在巴 基斯坦將凱達 領袖賓拉丹擊 斃

2015 • 2月4日,台灣復興航機墜河,43人罹難 • 6月1日,重慶東方之星客輪遇龍捲風 翻沉,442人遇難 • 8月12日,天津化學品倉庫爆炸,173 人遇難 • 9月3日,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 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 在新加坡進行分治66年後的首次會面 • 11月13日,巴黎恐襲,128人喪生

45618


4 5 6 0 5

40周年社慶專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worldjournal.com

I8

世界日報40不惑之後的精進

胡幼偉

為北美華人最重要的新聞資訊來源

作與精神食糧,聯合報系創辦的《世 界日報》,已穩步走過40寒暑。40雖不惑, 仍要更求精進,方向如何,值得深思。 與時俱進,當然是要繼續邁進的方向。 回想我在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的1989到1992年期間,還沒有互聯網的四通 八達、無遠弗屆。當時要在美國中西部小 鎮看到《世界日報》,實屬不易。現今, 只要上網訂閱,在北美,乃至於在全球各 地,都可以每天接觸《世界日報》的精彩 內容。拜互聯網之賜,《世界日報》的定 位,其實可以超越北美的地理侷限,而應 該自許為在全球化趨勢下,最具國際視野 與觀點的一份華人報紙。 而《世界日報》和其他流通於互聯網中的 華人報紙相比,應該要更能彰顯「正派辦 報」的聯合報系宗旨。也就是要強調中華 文化的保存與創新、民主自由與人權法治 的重要性,以及全球華人和平共處,並存 共榮的政治與經濟觀。這樣的新聞與言論 方針,是確保《世界日報》在全球華人新 聞圈居於領頭羊地位的辦報方向。 值此中國報紙積極宣揚大國崛起的尊榮, 香港報紙難以擺脫小報格局與氣質,台灣報 紙忙於處理島內意識形態爭鬥之際,以北美 為基地的《世界日報》,正適合從更高遠的 視角,超越地域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羈 絆,為華人的世界出路與發展,提供具全球 化意識的適當建言。換言之,兩岸三地華文 報紙難以超脫的格局,正是《世界日報》永 續發展與繼續精進的契機所在。 當然,除了具全球化視野的新聞與言論, 《世界日報》既然已建構出北美各地區分 版的完整脈絡,以滿足北美各地訂戶對地 方新聞的需求,這方面的服務,自也有更 加精進的必要。傳統上,華人在北美各 地生活奮鬥,多半專注於自家成員的工作 與學業,較少參與當地公共事務。《世界 日報》的地方版新聞與評論,可以多鼓勵 各地華人在自身工作與學習之餘,多多參 與社區活動,與其他住民共同努力,貢獻 華人的智慧,協助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提 升地方建設水準,解決社區發展的各項問

題。這項工作,可由《世界日報》紐約、洛 杉磯、舊金山各社扮演促動者角色,帶領華 人真正與北美各地區的發展融為一體。這是 《世界日報》在北美永續生存的另一契機。 此外,除了全球化與在地化並重,《世界 日》對每年新加入北美生活圈的華人,也應 利用互聯網的雙向互動機制,為這些新來乍 到者,多提供在生活、工作及學習等方面的 服務性質資訊,以加強訂戶對《世界日報》 的向心力,而與讀者創造出雙贏局面。 所謂服務性質的資訊,未必要由報社編採

人員親力親為提供,而是要在官網中搭建平 台,讓已有生活、工作與學習經驗的華人 讀者,經由平台為新進北美者提供有用的資 訊。這是《世界日報》可以加強發揮的另一 種媒介與服務功能。 最後,我想建議,《世界日報》的讀者群 中,既已有在北美出生與成長的下一代,其 實可以考慮在這些新世代華人中,擇優錄用 並組成編採團隊,開闢每天若干版的《世界 日報》英文新聞,讓北美自小成長於英語環 境的華人新世代,也可以代代相傳,繼續成

為《世界日報》的讀者。另一方面,這也可 以吸引北美非華人族群,經由閱讀《世界日 報》的英文版內容,了解北美,乃至全球華 人的生活現況與文化價值觀。這不但可以讓 《世界日報》拓展讀者群而更加國際化,也 是《世界日報》在促進華洋跨文化傳播交流 上,可以提供的一種貢獻。 《世界日報》40周年社慶之際,謹以此文 表達對這份華文報紙的敬意、祝賀與期許。 (作者為現任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 所教授)

網路衝擊紙媒 精品化不必悲觀 何旭初 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麥克

「老阿瑟將軍的這句名言,現在拿來 形容優質紙媒的未來,似乎是恰當的。 網路媒體崛起,年輕人閱讀習慣改變,紙 媒遭到日益劇烈的衝擊,許多人質疑紙媒死 定了。2015年是紙媒極慘澹的一年,聯合報 系的報紙營收已降到總營收的50%以下,這 在創辦人王惕吾先生的時代,恐怕是難以預 想到的。但紙媒真的死定了嗎?若看獲利, 紙媒的確已很難靠自身的發行和廣告而生 存;若從紙媒的影響力來看,即使在網路時 代,未必那麼悲觀。 網路時代的新聞傳播,最明顯的特色是走 向個人化。目前,「臉書」或許多高人氣的 網站,都能依照使用者的興趣及社交圈,提 供個人化的新聞;使用者也不再受限於單一 新聞媒體,可以只拉自己想看的新聞。這是 網路媒體獲利的基礎,重點就是「吸睛」及 迎合個人興趣,傳統紙媒根本做不到這樣, 也無法與讀者建立這麼緊密的關係。 在新聞傳播個人化的一路追擊下,誠然, 已有許多紙媒停刊或停止印刷,卻也有許多 紙媒選擇奮戰到底,積極發展網路和社群媒 體、展開異業合作、開拓活動收益、強化編 業交流等,力求生存。只是,獲利模式尚待 摸索,暫時仍難看到谷底翻升的跡象。

網路時代新聞傳播的另兩個特色──視覺 化和碎片化,同樣也嚴重衝擊傳統紙媒。由 於文字閱讀速度慢,許多人沒有耐心閱讀長 篇大論,他們更喜歡影片或影音新聞,也從 不同的來源分散地汲取碎片式的訊息,而不 再依賴單一媒體。 可是,個人化、視覺化和碎片化的新聞傳 播是有隱憂的。新聞學的初衷,必須提供閱 聽眾「所欲」及「所需」的新聞,不宜偏 廢;但個人化的結果,終必向「所欲」高度 傾斜,閱聽眾很可能對整個社會是「見樹 不見林」。另外,由影片帶來的視覺化資 訊,往往不易承載較為抽象的內涵;碎片式 的訊息伴隨著求快、求量的傳播方式,經常 帶來更多的一知半解和錯誤。 許多人不能察覺網路新聞走向可能出現的 問題,只能隨波逐流;但人口結構金字塔頂 端的那些人或特殊同質性的團體,卻不可能 滿足於這樣的發展──紙媒發揮影響力的契 機彷彿就在這裏看到些許曙光。 目前所看到的紙媒轉型,都是在網路上追 求流量的衝刺,企求流量帶來收入,「市場 導向」大行其道,這本無可厚非。可是,在 傳統紙媒工作的人,多少有些傳統知識分子 的想法,「文以載道」「文人辦報」的使命 感,總覺得談到營利實在降低了格調;但現 在的環境,不先求生存,其他的都談不上 了。因此,紙媒轉型的首要工作,在於建

立新聞品質與市場導向未必無法並存的觀 念。 實務界早已殫精竭慮,積極進行紙媒轉型 的多角化經營。紙本內容走進網路後,紙媒 的產品比重,必須改以網路為核心,因為它 是獲利的主要來源;但報紙和報社仍然是優 質新聞的最主要來源,只是不再依賴賣報 或廣告為主要收入而已。這種轉型並沒有 悖離新聞學的初衷。至於如何面對那些網 路巨人,形勢比人強,正面迎戰其實螳臂 擋車,就算再怎麼不開心,識時務地「合 作」似乎是不可避免。 《世界日報》不止是提供新聞,更肩負凝 聚北美華人成為一個聚落和社群的責任,紙 本恰似一條有形的心理「臍帶」,絕不宜輕 言放棄。 面對網路媒體的衝擊,《世界日報》當然 有必要發展網路,以求因應;但在網路的虛 擬世界中,看不見、摸不著,不可能維持這 條心理臍帶。這是說,報社轉型方向宜以網 路為主,紙本只是各新聞載台中的一種。 在這樣的考量下,《世界日報》的紙本朝 向「精品化」發展,應該值得考慮。《世界 日報》要提供的,是價值,是判斷;要擔負 的,是凝聚北美華人的心理臍帶。精品化的 紙本,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台灣輔仁大學大眾 傳播系教授)

NA184328-1

45605


4 5 6 1 5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I9

一步一腳印 光輝恒久遠 楊仁烽 界日報創刊12日將滿40年,已發展

世成為北美華人最有影響力的資訊平

台;作為華人社區主要溝通的橋樑,世報主 動邀請各界楷模,透過一問一答的訪談,系 統整理他們在不同領域的奮鬥故事,塑造成 功典範,激勵後進。 2013年8月17日規畫推出「傑出華人系列 專訪」,選定曾經獲得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 學終身成就獎的歷史學家、漢學家余英時作 為開場;余院士在歷史長河中的識見與風骨 令人欽敬。他強調並沒有「中國夢」,只有 人類的夢;他對中國前途並不悲觀,堅信中 國傳統文化不會消失,總有一天會回歸文明 的主流,見解格外引人注目。 中國崛起的聲勢已經逐漸改變全球政經結 構,也是所有華人關切的焦點。望重一時 的史學大師許倬雲指出,美國的確正在衰 落,正因為中國趕上復起的機運,必須戒慎 恐懼,不宜囂張,更不可輕舉妄動。這位精 通中國文化史、社會史,熟稔西方歷史的史 學大師強調他的夢是「世界夢」,他也明白 指出,中國人也應該打破大國沙文主義; 海外華人應該時刻提醒中國,處理國際事 務,必須講理、大器,凡事從大局著想。中 國的立場和態度,任何時候都是世界的共同 利益為第一優先。 「綜合學術」類除了余英時、許倬雲這 兩位重要的思想大師以宏觀的視野談「人 類夢」、「世界夢」外;世界公民超越國 界,貝聿銘的建築傳奇反而成了「美國 夢」的典範;讓證據說話,科學鑑識大師李 昌鈺講述神探人生,透過他的現身說法,不 斷傳誦的故事依然十分吸引人;數學家張益 唐則回答了如何破解「孿生素數」這一困惑 人類兩千多年的數學難題,從一位大學講 師,躋身世界重量級數學家行列。 本書收錄的40位傑出華人,都在學術、政 治、商業、科技、醫療、藝術與文學不同領 域有傑出表現。如何能深入淺出地寫出他們 的成功經驗,把精彩的故事分享給讀者,始 終是世報採訪團隊高度的挑戰。世界日報特 別動員北美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溫哥 華與多倫多五社,共有三十餘位記者投入 專案,這是華文媒體近來少見的高質量的

訪談,推出近兩年來, 相 當受到讀者好評,已成為世報的「招 牌」專題。 世界日報做為北美華文第一大報,40年 來見證報導這些傑出華人成功軌跡,有的 是從小移民來美,有的是盛年留學來美, 有的是土生土長,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傳承 中華文化美德,不因語言、文字、膚色, 與美國人的不同,而都在美國新天地的 各自領域裡,達到傳統中的移民「美國 夢」,更是對美國乃至世界都有跨族裔與 膚色的開創性卓越貢獻,也為後輩華人提 供成功之途的啟示。 「傑出華人系列專訪」的人選,基本上 也反映亞裔在美國逐漸出人頭地的大趨 勢;美國移民人口中,華裔是亞裔外來移 民最大的族群。亞裔移民勤奮向上,在許 多領域表現突出。在政界,擔任全美首位 華裔州長的駱家輝以「一百年走了一哩 路」,來形容家族在美國的奮鬥史,從首 位華裔州長到首位商務部長再到首位華裔 美國駐中國大使,他的經歷堪稱沒有人可

以超越。尤其是駱家輝出使中國的兩年半 期間,發生不少影響深遠的大事,包括時 任重慶市副市長的王立軍闖入成都美領館 尋求政治庇護;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逃到 北京美國大使館避難以及最後來美;還有 中美少見的空氣監測環境外交事件…駱家 輝現身說法,雖未完全解開外界亟欲了解 的謎團,但至少提供了歷史見證。 在美國華人如果有所謂模範家族,曾經 擔任兩任勞工部長的趙小蘭一家經常被提 起,也可視為美國夢成功的典範,她接受 過的專訪不計其數,但是在本書中特別透 露趙氏家教,是華人能夠出人頭地的「成 功方程式」。趙家六姐妹有四個哈佛畢 業,家族也捐出4000萬美元在哈佛蓋樓紀念 母親;但是趙小蘭認為哈佛入學對亞裔不 斷提高門檻並不公平,不僅具有相當的說 服力,也獲得普遍的共鳴。趙小蘭父親航 運鉅子趙鍚成早年來美,靠著誠信攢下人 生第一桶金,不只開創航運界傳奇;也是 早期移民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故事。 盧沛寧是歐巴馬總統在哈佛法學院的同 學,曾擔任白宮亞太裔計畫的共同主席, 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接近政治權力核心的 第一位華裔。他曾擔任負責交接重任的白 宮內閣秘書長,歐巴馬第一個任期,正好 也出現包括駱家輝、朱棣文與日裔新關三 位亞裔部長,是亞裔參政前所未有的事。 但由白宮轉任勞工部副部長的盧沛寧也提 醒大家,在亞裔模範族裔之外,仍需要主 流高度的關注,特別是高失業率的問題。 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孟昭文與劉雲平, 同樣代表亞裔參政的新里程碑,他們在華 府國會山莊的努力,讓亞裔露臉,讓亞裔 的聲音被聽見,他們也不約而同呼籲外 界,要走出亞裔模範族裔的傳統迷思,擺 脫預存立場的偏見,爭取更多的發言權, 亞裔才能獲得真正公平對待。 VIZIO創辦人王蔚結合亞裔待人處世的方 式與美國牛仔的開拓精神,在美國電視產 業搶下一席之地。陳士駿創立YouTube,改 變人類、網路和影片的互動關係,因為創 意被選為年度最值得關注的亞裔科學家。 黑莓執行長程守宗則是以高度的行動力, 扭轉乾坤,衝破亞裔職場的天花板。而麻 省理工學院跟時間賽跑的蔡立慧教授,則

不諱言亞裔特別是女性在科技界,也面臨無 形的天花板,她不斷尋求突破,希望能夠為 阿茲海默患者找到回家的路。 在人生找路的過程中,發明愛滋病治療雞 尾酒療法的何大一算是比較幸運的一位。 他在1980年前闖進這個世紀黑死病的領域, 開啟研究一片天,獲選為時代雜誌風雲人 物後,不斷靠著貴人相助,把心力擴展到中 國大陸,在愛滋防治這條艱辛道路上做出成 績。同樣研究循環生理學與生物醫學工程 學超過半個世紀、具有美國科學院等四個院 士、獲得歐巴馬授予「國家科學獎章」的錢 煦,他超乎想像的科研人生令人驚嘆;接掌 美國醫學院,曹文凱則表示華裔背景對他的 發展成為助益。 美國高科技界能夠蓬勃發展,中國動力源 源不斷,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百年來首 位華裔系主任陳剛,代表著美國學界中國 動力躍升的現實。中國動力也出現在不同領 域,風靡全球以紐約為家的鋼琴家郎朗,風 雪中談起他找活水、做全球音樂的傳奇人 生,陽光男孩的心聲讓人動容;舊金山芭蕾 舞團60年來首位華人首席,也是最年輕的首 席,譚元元在足尖上築夢,也讓人看到西方 舞者少有的淡定與自信。被譽為西方歌劇界 最成功的中國歌劇表演藝術家之一;田浩江 追尋無國界的歌劇聲樂夢,令人欽佩。 譚恩美書寫美國華人家庭的文化適應與衝 突,意外成為親子對話橋樑;哈金用英語寫 顛沛流離與認同的迷惘,屢獲大獎已是美 國最傑出的移民作家之一。著作等身的王鼎 鈞至今筆力渾厚,文路無盡誓願行。文學批 評大師夏志清早在1971年出版「中國人的光 輝」就已列名,傑出華人專訪系列訪談結束 後不久後往生,「40世界華人光輝」再度回 顧他在文壇上的成就,頗具歷史傳承意義。 「40世界華人光輝」背後,讓我們看到許 多傑出華人的辛勤努力,專注完美,一步一 腳印,走出不一樣的人生道路,也對後來人 有重要的指引意義。本書順利推出,要謝謝 世界日報編輯、記者的熱情參與,作為世界 日報創刊40年給讀者的獻禮,盼望這樣具有 視野的對談能夠持續下去,有力地見證北美 華人光輝的一頁。 (「40世界華人光輝」序文,作者為北美 世界日報總管理處總經理暨紐約社社長)

*). . %.% .* -/++*,. 3*/,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

111 *((!, % ' )&%)# %.% )& *( 4 %.%#,*/+ ) %.% )& !( !, %.% ) %.% ) , !-%#) ,! ,!#%-.!,! -!,0% ! ( ,&- *" %.%#,*/+

LM184341-1

45615


4 5 6 1 6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前傳版作廢以此版為準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2

I10

美國華人的成就與貢獻

─評介「40世界華人光輝」

楊力宇 年美國華人逐漸在美國各行各業崛

近起,取得重要的成就,美國「世界日 報」因而專訪具有代表性的40位美國華裔領 袖,並出版「40世界華人光輝」一書,評述他 們的貢獻。筆者特撰此文,評介此書。 「世界日報」在北美創刊至今正好40年, 現已是美加的第一大華文報,是一份十分 開放的報刊;最近世報出版「40世界華人光 輝」一書,專訪美國各界華人領袖40人,評 介他們的成就與貢獻,認為他們實是「世 界華人的光輝」。世報專訪的40位美國華裔 領袖包括六大領域:學術界、商界、醫藥 界、政界、藝術體育界及文藝界。

學人典範余英時 全書的第一篇就是專訪國際著名學人余 英時的紀錄。筆者與余教授相識多年,並曾 在某些領域中合作。余英時在學術界的成就 已廣為人知,但除學術研究外,余教授極具 正義感。實例之一即是他對香港「爭鳴」及 「動向」兩刊的支持。他曾多次為「爭鳴」 題字,鼓勵「爭鳴」抗拒壓力(因「爭鳴」對 中共頗多批判)。在世報的專訪中,余英時批 判中的一黨專政體制,他因而堅拒赴大陸訪 問。他說:「如果中共放棄一黨專政體制, 我馬上去!」但他並不悲觀,他特別指出: 「中國終會回歸文明主流。」 余英時也批評台灣政府。他似乎並不反對 兩岸的和平交流,但要求堅持自由民主的 價值觀。他特別提到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 訪問台灣,不但馬英九總統不敢見,連文 化部長龍應台也不敢見,令余英時非常失 望。余英時堅持自由民主與法治正義,絕 不妥協,實是中國學人的典範。

商界精英王文祥 在八十年代,筆者在新澤西州西東大學任 教時曾與台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有「經營 之神」之稱)同住一城,經常見面談話,交

換意見。我雖欽佩他的企業經營才幹(當時 他是台灣首富),但他的主要目的是賺取利 潤,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並無興趣,後來我們 因而漸行漸遠,直至他於數年前病逝。 然而,讀完世報專訪王永慶二子王文祥的 報導後,我才發現他與其父相反,除經營企 業外,卻「跨國行善」。他不以經營企業成功 為滿足,他熱心投入跨國慈善工作。他捐款 協助中國愛滋病的防治,並在非洲建造四百 多哩的輸水管線,嘉惠無數非洲當地人士。 王文祥於今年5月接受紐約華美協進社表彰 他的成就,特頒予青雲獎(Blue Cloud Award)。 他在世報訪談中透露了他的心聲及理想,他 明顯認為企業賺取的利潤應回饋社會。

愛滋病研究權威何大一 在醫學專業中,世報專訪愛滋病研究權威 何大一。 何大一來自台灣,他是全球最早認識到 愛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學家之一。1996年 底,因他對愛滋病的重要研究,獲得「時 代」(Time)雜誌評選為當年對世界最具有影 響力的年度風雲人物。2001年,他獲頒美國 總統公民獎。何大一目前是美國紐約洛克菲 勒大學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也是美 國科學院院士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大一2001年曾獲柯林頓總統頒予的「總 統公民獎章」,他一直領導「艾倫.戴蒙愛 滋病研究中心」,在疫苗、療法與預防措施 研究方面居全球領導地位。2003年他與柯林 頓總統訪問中國,帶動改變了中國的愛滋病 防治政策。 2014年爆發的伊波拉(Ebola)疫情應是HIV 出現以來,最危險的大規模傳染疾病。兩種 病毒均無可靠藥物醫治與預防疫苗,還具有 強大的抗藥性,科學家束手無策。但何大一 的艾倫.戴蒙愛滋病研究中心」正全心全力 投入研究工作。 何大一投身兩種病毒的研究,全力以赴, 不是為了個人利益或名譽,而是為了造福人 類,他實是醫學界人士的典範。

Hylton Paper Co. 地址:400 Benigno Blvd Bellmawr NJ 08031

世界日報

政壇精英趙小蘭 在政壇精英中,世報專訪著名華裔政治人 物趙小蘭。她於1953年在台北出生,1961年 隨父母移居紐約。在1990年代,她擔任美國 最大的慈善組織「聯合基金會」(United Way of America)會長,並出任美國和平工作團 (Peace Corp.)第12任會長。她對兩項工作均 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美國各大報刊均有 詳細報導。 趙小蘭是第一位白宮學者,是連做兩任的 首位華裔聯邦政府勞工部長。她一路走來,克 服甚多困難與挑戰。家庭是她最有力的支持, 「揚名天下,以顯父母」,成為趙小蘭不斷成 長的動力。融合中西的趙氏家教究竟是怎樣取 得成功,值得海外華人家庭觀察及分析。 時至今日,美國華人多在科技及學術研究 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在政壇上甚少成功的實 例,但趙小蘭鼓勵華人參政,她實是華人參 政成功的實例。

著名鋼琴家郎朗 在音樂界中,世報記者專訪來自中國大陸 的著名鋼琴家郎朗(Lang Lang)。他是受聘於 世界頂尖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 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2005年10月9日, 他應美國總統邀請,在白宮舉行個人獨奏 會,成為第一位到白宮演出的中國鋼琴家。 2013年10月,聯合國委任他為關注全球教育 和平大使,是目前最年輕的聯合國和平使 者。 郎朗並非一位傳統的音樂家,他為古典音 樂注入活水,也為現代音樂帶來新的動力。 他成功地嘗試鋼琴與大提琴的組合,吸引全 球聽眾的欣賞,他為全球化音樂作出了重要 的貢獻。筆者早年學習鋼琴,但並無成就。 而郎朗的演奏經常令我進入忘我的境界。 郎朗不只是一個成功的音樂家,他最珍愛 的是「聯合國和平大使」頭銜,因他希望通過 音樂來促進世界和平,因而提出「全球音樂 化」的名言──郎朗向世報透露了他的期盼。

文學批評家夏志清 世界日報推出傑出華人系列專訪中,特別 訪問被譽為「中國文學評論巨擘」的夏志清 (Chih-tsing Hsia),但專訪完成後不久他即一病 不起,未能親見新書的出版及他的專訪內容。 筆者在少年時代,喜愛閱讀中國古代的通 俗小說(如「三國演義」及「紅樓夢」),但 沒有認識到其文學價值。來美開始求學後, 讀到夏志清的「中國古典小說」一書才了解 到中國通俗小說在中國文學中的重要性。 除中國通俗小說外,我也喜愛五四以來某 些華文作家(如沈從文及張愛玲)的作品,但 並不認為這些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讀過夏志清的著述後,我才認清這 些作品的成就。文學並非我的專長,但夏教 授對我頗多啟發,促使我更能欣賞這些文藝 作品。張愛玲早年默默無名,經過夏志清的 評介,讓她重見天日,著名導演李安並將張 的「色,戒」一書拍成電影,吸引全球影迷 的觀賞。 夏教授對中國文藝作品的研究及評介曾作 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值得高度肯定。 美國「世界日報」社長楊仁烽在此書的序文 中,特別提到甚多美國傑出華人的奉獻:他們 辛勤努力,一步一腳印,走出不一樣的人生道 路,也對後來的華人具有指引的意義。 筆者認為,此書的唯一缺點即是對年輕一 代的華人(特別是科技界)的成就與貢獻,並未 評介,我希望將來世報出版續集,予以補充。 世報出版此書,對美國華人的成就與貢 獻提供了一項忠實的紀錄。筆者因而特撰 此文,向海內外讀者推薦「40世界華人光 輝」。(作者為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40世界華人光輝」定價40元,8折優惠 紐約法拉盛門市 Flushing Store: 136-19 38 Ave Flushing N.Y. 11354 Tel:718-445-2665 CHECK PAY TO: W J BOOKSTORE INC. 141-07 20 AVE WHITESTONE N.Y. 11357 郵購專線: 718-746-8889 X 6263 Website: www.wjbkny.com Fax: 718-747-1562

Resolute Forest PRoducts 地址:5300 CURETON FERRY RD CATAWBA SC 29704

4 0 週年社慶

報業永昌 世界權威 LM184514-1

45616-2


廣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worldjournal.com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祝賀 世界日報四十周年誌慶 國泰銀行 致意 國泰銀行了解亞洲,我們熟悉貿易融資。

CM184396-1

I11

世界日報四十周年社慶

立德 立功 立言 求新 求變 求時 徐氏集團 (Shu Enterprise Group)

總裁 徐朱留弟 率全體員工 仝敬賀 RL183889-1

40

恭賀世界日報

週年

報業翹楚 嘉惠社區 W.H Corp AC183993-1

0


I12

廣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worldjournal.com

恭賀

四十周年社慶 在最關鍵的時刻 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發揮最關鍵的影響力

大中華超市集團全體員工敬賀 FL184241-1

健 康 . 有 機 . 新 鮮 WWW.SKYFOODS.COM 客服專線:1-888-683-7892

送 貨 到 府 四十周年社慶

四海風行 發聾振瞶 昌發超市集團全體員工敬賀 FL184239-1

0


4 5 6 1 4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1

少數族裔媒體的轉型與突破

少數族裔媒體中 心共同行政總監帕娜 日前出席市議會公 聽會,提出少 數族裔媒體 主管的三項 建言。(記者 Gustavo Martínez Contreras/攝影)

世界日報 表現最頂尖

一代移民因語言文化障礙,孤立在

第各自社區,難以獲得生活所需各方資

訊,少數族裔媒體(ethnic media)應運而生。不 過隨著數位化發展,不僅主流傳統媒體面臨 轉型的機會與挑戰,財務與廣告始終居於劣 勢的紐約市少數族裔媒體,處境更加窘迫, 其中廣告資源大宗的政府文宣,預算分配不 均,與主流媒體相較,少數族裔媒體所占預 算,杯水車薪,2月初紐約市的百年西語大報 「El Diario」紙本不堪成本超支,轉為網報, 更加引發紐約市政府及民選官員嚴重關切。 紐約市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百多年來多元 族裔豐富了紐約的政治、經濟、金融、藝 術、飲食、創作、思想、文化,也使得紐約 市堪稱全球最具創新與活力的大都會,這種 動力正是來的各族裔的第一代新移民。然而 第一代移民因語言文化障礙,孤立在各自社 區,難以獲得生活所需各方資訊,少數族裔 媒體應運而生。 紐約市立大學新聞學院(CUNY School of Journalism)少數族裔媒 體中心(Center for Community and Ethnic Media)共同執行總監卡吉 涵(Jehangir Khattak)9日接受本報 專訪表示,就全紐約市而言, 創刊至今40年的世界日報是 所有少數族裔媒體中,規模 最大且整體表現最頂尖的少 數族裔媒體,他在許多場合 討論少數族裔媒體發展時,

市立大學新聞學院少數族裔媒體 中心共同執行總監卡吉涵。 (記者許雅鈞/攝影)

都以世界日報作為最 具代表性的案例來介 紹。卡吉涵認為,世界日 報通過微信(wechat)、臉書 (Facebook)等社群網路平台將新 聞資訊推送與讀者,未來也將成為報 紙之外、媒體傳送資訊的重要渠道。 卡吉涵指出紐約有40%居民出生於外國, 有180萬人完全不識英語,須倚賴自己族裔媒 體,才能獲得資訊;但中心調查顯示,全市 少數族裔媒體,完全沒有受到市政府足夠重 視,政府甚至不知道小型或新興的新移民群 體及其媒體,在媒體上所花預算更是極少, 難以與主流媒體如「紐約每日新聞」相比。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和市議長馬 麗桃(Melissa Mark-Viverito)在1月底宣布,開 展市府與少數族裔新聞媒體和社區新聞媒體 (community media)的外展和合作,與 市立大學新聞學院少數族裔媒 體中心等機構部門合作,建立 一個囊括200個電視、電台、 紙媒、網媒的少數族裔新 聞媒體「線上指南」(online directory),平衡市府媒體宣 傳投資,讓各公部門 在推廣業務時,可 從「線上指南」 找到特定的少數 族裔媒體,投 置公家廣告預 算。 市 議 會 也 由 移 民 委 員會主席萬 齊家(Carlos Menchaca)舉辦 公聽會,敦促 市府提高對少數 族裔新聞媒體的重 視,促成新聞行業 「機會均等」。萬

齊家在公聽會中指出,紐約的95家少數族 裔報紙的日總發行量達到294萬份,占紐約 市人口的28%;然而市府每年用於教育、健 康、交通等方面的1800萬元宣傳撥款中, 82%撥給了主流英文媒體,少數族裔新聞媒 體所獲有限。 少數族裔媒體中心共同行政總監帕娜 (Karen Pennar)當時也參與公聽會並發表證 詞,指出「El Diario」的裁員與走入網報, 引發關注,但少數族裔媒體長久以來都面臨 嚴峻財政挑戰,一家經營45年的波蘭語日報 「Nowy Dziennik」也於近日改為周報。該中 心針對少數族裔媒體業主管調查發現,主管 及業者們對政府有三大期許是市府可努力的 關鍵:任命一位與少數族裔媒體合作的負責 人、市府發布新聞時提供多語言翻譯、於少 數族裔媒體購買更多廣告。 除了該中心的調查,卡吉涵另外提出市主 計長斯靜格(Scott M. Stringer)針對2013年至 2015年紐約市府廣告花費的調查結果,發現 三年間超過2000萬元的廣告費只有12.7%流 向少數族裔媒體,其中華文媒體在三年內合 計取得47萬元,只佔了所有廣告費的2%。 卡吉涵指出,市府知道的少數族裔媒體不 多,有時因所要推廣的政策鎖定特定族群, 導致廣告經費流向不平均。 他表示,少數族裔媒體功能填補主流媒體 所照顧不到死角,更是市府難以長期忽視的 橋樑,這個超過180萬以上市民的資訊需求 是各方責任,同時也是消費廣告的對象市 場。 卡吉涵看好白思豪積極主動(proactive)地 想解決市府對少數族裔媒體廣告預算不均的 問題,期許中心等機構與市府合作的「線上 目錄」計畫能有效解決市府及少數族裔媒 體間的鴻溝(gap),增加少數族裔媒體營收之 餘,強化政府與少數族裔交流,讓少數族裔 媒體打破語言藩籬、協助政府政策有效傳 遞。 今年適逢大選年,卡吉涵指出,十年前還 沒聽過紐約市政治人物找到少數族裔媒體背

紐約市的多元族裔造就少數族裔媒體蓬勃 發展。 (記者許振輝/攝影)

書,如今政治人物要競選官職時皆積極爭 取少數族裔媒體支持;他相信今年隨著初 選、普選到來,應會有更多選舉相關廣告 與資源投入於少數族裔媒體。 面對數位化時代的挑戰,卡吉涵認為,世 界日報等少數族裔媒體的讀者現今仍以報 紙讀者為主,但隨著網路及行動裝置如手 機、平板電腦的普及,未來十年、甚至五年 之後,網站、社群網站及行動裝置版本的網 站都將是少數族裔媒體的重中之重,建議少 數族裔媒體為數位時代做足準備。至於網 報營收問題,他也承認目前少數族裔網報並 沒有一個成功的獲利模式,「一切都在過渡 階段」,但網報可以在網上多元化的專題報 導,以專案方式,聯合各家少數族裔媒體, 共同向主流廣告集體議價,爭取廣告資源。 既然目前讀者仍以報紙讀者為多數,卡吉 涵建議少數族裔媒體在轉型之餘,不能忘 記紙媒的本業與品質,同時兼顧轉型的節 奏,也許五年後的報紙讀者及網路讀者達 成平衡。 (記者許雅鈞)

世界日報40週年大慶 世界日報

黎保利律師

雙雙攜手

為民喉舌 爭取權益 黎保利律師事務所 超級法律團隊

黎保利

Wechat ID: caesarnapoli

1-800-945-0643

交通車禍•意外滑倒•建築工地意外•誤醫誤診•勞工保險•產品責任 24小時手機: 646-733-8050

網站: www.libaolilaw.com 地址: 紐約市華埠百老匯大道233號23樓2348室 CH184348-1

45614


孟 昭 文 譯 文 加 標 點 , 請 用 此 版

4 5 6 2 0 | A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2

世報里程碑 政要致賀 February 12, 2016 Dear Friends: Please accept my warmest greetings and congratulations as you gather to celebrate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World Journal. I am grateful for the opportunity to recognize the exemplary work of World Journal on this wonderful occasion. The success of this organization has grown and it is measured by the strength and dedication of all its members and collective leadership. I applaud the commitment and dedication that World Journal has provided to the Chinese-American community in the Greater New York Area. They have helped to enab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hometowns and the community. Again, congratulations and thank you for your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 I know that World Journal will continue to serve the Chinese-American community for many years to come. Best wishes for a wonderful event. Sincerely,

Charles E. Schumer United States Senator

親愛的朋友: 在諸位聚集慶祝「世界日 報」創報40周年之時,請接 受我衷心的祝福和道賀。我 很高興在這個美妙的時刻有 機會表彰「世界日報」的傑 出工作。 這個機構的成功不斷擴 大,可以從它所有成員和整 個領導階層的能力和專心奉 獻來衡量。「世界日報」 對大紐約地區華人社區的投入和奉獻,本人鼓掌致 敬。他們協助使政府、本鄉和社區得以建立關係。 再度致上賀忱,並感謝諸位的奉獻和辛勤工作。 我知道「世界日報」未來許多年會繼續為美國華人 社區服務。對這個美妙時刻致以最高祝福。 聯邦參議員舒默

親愛的朋友們: 我很榮幸在世界日報創刊40周年致上問 候及賀忱。 紐約州和全美各地社區何其幸運,有貴 報提供新聞、資訊和文化活動的資源。世 界日報自1976年2月12日創建於紐約市華 埠,一直提供廣大讀者深入的地方和全球 報導,內容涵括直接和間接影響華人社區 的事務。 對於出生中國或祖先來自中國,或是重 視美國與母國關係的全美華人來說,如今 經由網路服務和社交媒體,世界日報依然 是重要的消息來源。即使紙本和數位新聞 市場不斷擴大,世界日報仍是活力無限、 效能昭彰的新聞載體,並持續為新一代在美華人發聲。祈祝貴報在扮 演全美和全球的重要文化橋樑上更形茁壯,並再次致賀。 紐約州長葛謨

親愛的朋友們: 在這裡與諸位一 起慶祝這個偉大的 里程碑是極大的榮 幸和特權。 很難相信自從「世 界日報」創刊號出現 在報 攤 以 來 , 已 經 過了40年。 但是,自從1976 年那個歷史性的日 子以來,這份報刊 已成為美國華人社 區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世界日報」是美國華人必看的報紙。它是族裔 新聞的模範,也是全國最受敬重和成功的族裔報紙 之一,向華人社區提供不只關於他們祖國,也關乎 整個美國和世界各地社區的新聞。 我實際上與「世界日報」同年齡。兩個月前我在 皇后區這裡達到40大關。我在法拉盛和貝賽成長期 間,家裡一直看的報紙就是「世界日報」。 我的民選公職同事在成長過程,他們的父母看 的是「紐約時報」、「紐約郵報」或「每日新聞 報」。但是,我們家看的是「世界日報」。 這份報刊存在我的生命中已有很多年。從我小時 候在沙發上看到的報紙,一直到現在報導我和我在 國會的工作的報紙。 我們都知道「世界日報」對報導華人社區新聞做 得非常好。我們都知道它的記者、編輯和工作人員 每天孜孜不倦的工作。 但是,我一直很欣賞這份報紙的一點,就是它不 只報導新聞。它還不斷地回饋我們社區,努力使社 區變得更好。 不論是主辦有關新健保法的討論會,為下一代領 導人提供獎學金,或是出版移民手冊。這份報刊對 改善美國華人生活做了很多事情,並繼續盡力使華 人社區變得最好;我們都應讚賞這份報紙持續不斷 的異常努力。 最後,我要重申能夠參與這個重要的場合,我感 到何等榮幸。我對「世界日報」感到非常驕傲,也 謝謝每一個協助它變成這個了不起的成功故事的 人:它的記者、編輯和全體員工;它的廣告客戶; 支持者和它所有的讀者。讓我們給予他們熱烈的掌 聲。 我要特別表揚「世界日報」的領導人,王文杉、 楊仁烽、李德怡和李厚維。 我只希望「世界日報」未來許多年繼續保持成 功。能與諸位合作實在榮幸,我也相信未來40年會 更好。 恭喜和40周年快樂! 謝謝。 紐約州國會眾議員孟昭文

紐約州參議員史塔文斯基賀狀 紐約市議員 顧雅明/陳倩雯賀狀

紐約州眾議員寇頓賀狀

紐約市公益維護人 詹樂霞賀狀

紐約市長白思豪賀狀

紐約市主計長 斯靜格賀狀

紐約市議員 崔馬克賀狀

紐約州參議員高頓賀狀

紐約州眾議員奧迪茲賀狀

45620-A


4 5 6 0 9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3

匯集移民發展史「無可取代」 著越來越多的華裔移民湧入紐約乃

隨至全美,華文媒體作為他們了解美 國這個新家庭並與故土保持聯繫的橋樑,也 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除了百姓外,不 少來美40、50年,並致力於研究中美關係、 華裔在美地位、生活演變發展的華人學者們 也非常關注華文媒體的發展,更希望世界日 報可以繼續向移民報導其身邊的社區故事、 解析國際形勢,將中國文化帶向美國社會並 令華裔真正做美國社會的主人。

不小挑戰,很多也不得不有收益與商業考 量,但是華文媒體除了盈利,更有社會責任 在肩頭。」鄺治中指出,華文媒體幾乎是很 多華裔移民了解自身生活環境的唯一通道, 如果它們都不報道曼哈坦華埠、皇后區法拉 盛或布碌崙8大道等華人社區的每日新聞, 那麼這些地方的華裔居民將無從知曉這些發 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幾乎等同與世隔絕。 「因此扎根華裔社區,培養長期的社區記者 是華文媒體不應改變的發展方向。」 而面對來勢洶洶的數字媒體,鄺治中表 示,華文老牌紙媒也確實需要順應時代變 化,迎合讀者接收訊息方式的改變潮流,用 最合適的渠道傳播最實用的信息。「華文也 須跟上時代,現在很多讀者捨棄實體報紙, 轉為網上瀏覽,這些都是華文媒體人需要跟 隨潮流的地方。」不過鄺治中也強調,傳播 形式的改變並不影響內容本身,扎根華裔社 區,挖掘身邊新聞將一直是華文媒體的任務 與最大優勢。

一直致力於歷史研究。1973年進入聖若望大 學執教歷史的她表示,世界日報的社論就像 她常年研究的史論,每次閱讀都感覺自己遊 走在古今之間。「那些執筆者本就是大家, 通曉歷史、政治、國際形勢,而且他們的社 論都是在閱讀多篇相關報導後寫出的,讀起 來非常受益」。 除了盛讚世界日報的文章有深度,著迷於 中華文化的李又寧表示,多年來世界日報也 擔起了向美國社會介紹、宣揚中華傳統、 文化乃至中國人的美德與哲學的任務。「我 們華人的文化多麼博大精深且影響深遠,其 實美國乃至全世界都被這個文化影響著,只 是他們不自知也當然不會感謝。」李又寧表 示,除了眾多中華文化,華裔本身的為人方 式、處事風格也透露著中國幾千年歷史沉澱 下的哲學,非常值得被報導,讓白人、西語 裔、非洲裔等紐約客知曉、學習。「我們崇 尚勤、儉、和、敬,努力工作、尊重他人並 認真過日子,這些優良傳統都該被宣傳。」 李又寧強調,世界日報作為在紐約的第一大 華文媒體,除了要將政府、國際、社區資訊 帶給華裔民眾,更有責任扮演宣揚華人文 化、形象的角色,讓不同族裔、社會互相了 解。

鄺治中:記錄華人身邊事 現任紐約市立大學(CUNY)亨特學院 (Hunter College)亞裔文化傑出教授的鄺治中 (Peter Kwong)表示,自己閱讀世界日報等華 文媒體多年,專門研究在美華人歷史,對華 裔社區的發展、演變頗有心得的他也對華文 媒體中的社區報導最為關注,並認為在美華 文媒體最大的責任與使命就是扎根華裔社 區,將華裔移民的身邊事紀錄並報導出來, 讓這些移民知道自己的生活環境如何,發生 了哪些新聞,而這些點點滴滴匯集起來就是 移民發展的歷史。 鄺治中表示,雖然近年移民美國的華裔越 來越多,但是英文或其他語言媒體依然不會 事無巨細地報導華裔社區發生的大事小情, 而且很多華裔移民的英文水平也不足以讓其 流利閱讀英文報紙,因此華文媒體的作用就 無可取代。「我知道目前報紙行業都面臨著

李又寧:中華文化應傳播 現任聖若望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亞洲 研究所所長、教授的李又寧表示,自己從世 界日報創辦第一日就開始閱讀,至今仍是忠 實讀者。「我是世界日報的『粉絲』,尤其 喜歡社論部分,每篇文章都非常有深度,論 述字字珠璣、觀點一針見血。」從台灣大學 歷史系畢業的李又寧1957年就來美留學,並

40周年慶

Website: www.fcbainc.org

梁在:教育華裔投票參政 現任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社會學教 授、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的梁在表示,自己

1986年 從東北到 芝加哥留學 時就開始看 世界日報,不 僅從中了解全面信息,更將 其中不少文章 作為研究項目的參考文獻。「做學生那時只 能每周去華埠採購食物時買一份世界日報, 不過1993年來紐約工作後我就每天訂閱。」 同時訂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 的梁在表示,自己依然能從世界日報上找到 很多非常重要、但英文媒體沒有注意的新 聞。「世界日報有關中美關係、兩岸形式話 題的等報導是其他報紙上看不到的」。 對於世界日報未來的責任,梁在表示,隨 著新移民結構的變化,華文媒體的肩負重任 也有所增加,其中幫助新移民落地生根、安 家樂業是首要任務。「30年前,華裔移民都 是親戚介紹而來,找工作也是一幫一,幾乎 不需要其他信息,但現在不同,很多華裔 來到這裡無依無靠,但有教育背景和能力, 需要的是找工途徑,華文媒體就承擔此責 任。」梁在建議華文媒體今後加強關注新移 民找工問題,因為這還可以幫助市府或其他 已站穩腳跟的華裔小商家解決僱傭問題, 一舉多得,非常利於紐約這個移民城市的發 展。 而除了滿足華裔移民的溫飽問題,梁在更 希望世界日報等華文媒體起到教育作用,增 加對選舉、政治的報導,特別多關注華人 政客與美國大選情形,讓華裔知道自己可以 通過選票行使權力,要求社會公平的待遇。 「即使目前的總統候選人,很多華裔就只認 識一兩位,說明華文媒體的介紹還不夠。希 望世界日報能在這方面擔起更多責任,不僅 把政府、社會的訊息傳給移民,也教育華裔 用選票說話,把他們的心聲、需要傳達給政 府,做真正的美國主人。」 (記者高夢梓)

E.Mail: fcba52@yahoo.com

40週年慶 週年慶

ཅ ߔ෴пཛྷ֣ቾጜ

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簡稱華商會,是一個 在紐約州立案之非政治、非宗教、非營利團體。我們 的章程是非營利團體A Not-For-Profit Corporation ★促進社區商業經濟發展 50l(c)(3) 免稅社團,其一切活動均符合華商會會章及紐 ★提供文化、藝術、慈善、教育及 約州法規。理事長、總幹事或任何理事所採取措施均須 經理事會通過,並經會員的審察。 輔導商業活動、改善社區環境 自一九八二年創會以來,由於所有的理事與理事 ★提供會員的一切商業服務 長的共同努力耕耘,服務社區。華商會已受到各級政府 ሳ⿢Ř Liu Tee Shu റቒᮽ೭ ★建立杜區與其他族裔和諧溝通管道 機關,其他各界人士的認可與尊敬。 ★為社區與各級政府之間橋樑 華商會基本信念之一是服務社區。所以華商會為 ⅶ౾ʶŘ Peter Tu ተഢവ ★提高華人政治地位、經濟力量、 整修七號地鐵車站出錢出力:在法拉盛新鮮草原公園舉 行的首次龍舟競渡;支持每年皇后節中華館的展示;參 政商結合、走在主流群中 ṑሬŘ Connie Chang ೺ఊ㓚 與「我愛紐約」及每年在法拉盛舉行的「美化月」活 動;捐助假日彩燈裝置;並拜訪老人中心表示關懷及敬 President 2014-2016: Liu Tee Shu 徐朱留弟 意。此外,維護法拉盛市中心的整潔。實施R-40清潔 Қ㋤᫧ʶŘ Executive Director: Peter Tu 杜彼得 計劃,華商會每年舉行盛大年會,促進族裔溝通並籌備 Steven Lii ቦ⸉ᐻ Leo Wang ᪗᫧˒ Caren Yoh ̰₞᳠ Secretary: Connie Chang 張嶼麗 經費。為恭迎春節新禧,1996年由華商會主導籌劃中國 新年大遊行等活動。華商會歡迎與熱心的華人團體合 Board GaryMembers: Hu ⋟ోԼ William Koh作,共同改進商業環境,促使繁榮與造福社區。我們深 ㋧બᓏ Hong Dai ໷ લ Gary Hu 胡師功 Robert Young 楊勝傑 信與社區人士同心合力,法拉盛必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居 Robert Young Ꭻ՘Ђ Daniel Chang ೺ઈし Anita Liu ԰ ⪅ YaoMing Wang 王耀明 Michelle Huang 黃苔莉 住、工作、購物及經商的好地力。由商會主導的農曆新 YaoLiuMing Jeff楊偉林 Huang 年遊行﹐規模不斷擴大,參加團體已不限於亞裔,而成 㓳;゛ William Young Ꭻϒኚ Anita 劉豫 Wang ᪗≗ᆙ William Young 為全紐約市最盛大的慶祝活動之一,受到主流與政界的 Jerry Wang 王珏 Pauline Liang 梁寶玲 Sunny Huang 㓳⿭Ᏻ Victor Peng 極大重視。在華商會不斷努力與各級民選議員的支持 ഘ₊⬐ Cherico King ⸉Ἴߡ Daniel Chang 張子陞 Zenia Yuan 殷人琪 下,中國農曆新年終於在2014年底,經由紐約州長葛謨 Douglas Ling ӈോඑ Jacy Meng ઔᛘ˒ Timothy Chen づՍએ Hong Dai 戴宏 James Chen 陳明偉 簽署,並於2015年6月23日由市長白思豪簽署自2016年 Timothy Chen 陳勇存 Jian Hang 杭劍 起,農曆春節正式成為紐約市公立學校假日。 Susan Miao ␫ẛ⫡ Susan Miao 苗秀賢 Ivanna Wu 吳依庭 從2010年開始由華商會主辦的幸福媽媽慶祝活 David Chiang 姜明偉 Joanna Lau 劉健青 動﹐招待三代同堂的媽媽﹐由商會﹑國會議員﹑州﹑市 議員頒贈表揚狀﹐並製作精美紀念冊﹐供永久珍藏。 Sunny Huang 黃開榮 Chih-Ping Yu 于治平

簡介:我們的職務是

˥ᄪ⫉

理事會全體

敬賀 GA184034-1

恆心恆業 隆名隆圖 R & L LLP 敬

CH184056-1

45609


4 5 6 1 0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4

「感謝世報 記錄華社點滴」 界日報成立40周年,記載了北美華

世裔社區四十年的繁華與變遷,記載 著社區內的大事、小事、生活時。世界日報 的成長離不開社區的支持、鼓勵以及不斷的 期許與高要求。 趁著世界日報40周年社慶之際,政界精英 與社區領袖對世界日報多年服務社區表示感 謝,並希望世界日報能夠更加深入社區,繼 續像歷史記錄冊一般,記錄華裔社區的點點 滴滴。

布碌崙甚至是史泰登島。顧雅明認為,世界 日報應該隨著華裔社區的增長進一步擴充對 社區新聞的報導,將社區的新聞線索進一步 加深擴大化,進一步記錄華裔社區的點點滴 滴。 不僅如此,現在世界日報的讀者大多集中 在中年與老年層,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一 族移民至美,報導內容與風格更加多元化, 吸引更多族群的讀者,相信能使世界日報受 到更多民眾的喜愛。

來越難做,但是華文媒體有著一定的社區責 任,應抓緊社區新聞,擔任好教育指導作用。 應該多做一些與新移民有關,貼近老百姓生 活的新聞呢,不應該過於高端走向。只要永遠 抓緊社區新聞,這樣世界日報就依舊能夠從 大挑戰中脫引而出。同時現在新聞媒體的多 樣性,世界日報也應該進一步發展新媒體, 使得信息轉播方式更加多種多樣,傳播速度 也更快。這樣才能鞏固世界日報在華人心中 的地位。傳播對華裔重要的信息與資訊。

華裔社區,做好教育監督的角色。同時進一 步發展多媒體,讓新聞傳播速度更快,更全 面。加強社區民眾的參與討論,成為華裔民 眾的發言媒介,讓美國社會更加了解華裔族 群,更加重視華裔社區。

李江華:教育角色最重要

顧雅明:擴充社區報導

趙文笙:抓緊社區新聞

杜彼得:我們心存感恩

紐約市市議員顧雅明(見上圖)表示,自己 每日都會登錄世界日報電子版,來了解華裔 社區發生的點點滴滴,世界日報在報導全球 重要新聞的同時,更讓所有華裔民眾得知 身邊發生的事情,并深入追蹤,讓人知道所 有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於世界各地的重大新 聞,世界日報公允公正,不帶有任何政治色 彩,敢于直言指出任何政府的不足,真正發 揮媒體應用的功效。不光如此,即使是生活 版的小散文,也然不少讀者反映讀得津津有 味。 隨著新移民越來越多,華裔社區越來越壯 大,從以往的曼哈頓華埠發展到現在皇后與

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見上圖)是世界日報 30多年的忠實讀者,他表示與其他華文媒體 相比,世界日報除了在各發行地區具有深厚 影響力之外,其網絡媒體是辦得最好的。他 說「世界日報網絡新聞覆蓋整個北美地區, 使得很多居住在紐約以外的州華裔民眾同樣 能夠得到對其有用的信息。大多數來自外州 的華裔民眾前來聯成公所求助時,都會表示 自己是從世界日報上得知的信息。」 世界日報多年來對華裔社區所起到的教 育、傳播、宣導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如今媒 體多樣化,讓所有紙媒面臨艱巨的大環境挑 戰。趙文笙表示,大環境的挑戰使得紙媒越

法拉盛華商會總幹事杜彼得(見上圖)每一 天的早晨都是從世界日報開始的,他表示, 在過去的30年裡,每天8點之前其就會完成 對世界日報的閱讀。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世 界日報在美國華人社區的發展起了非常大的 作用,世界日報的成長也讓社區華裔驕傲自 豪。辦報紙不容易,在美國辦一份少數族裔 的報紙更加難。非常感激世界日報對社區的 付出。他說:雖然現在紙媒面臨挑戰艱巨, 但是只要你們還願意做,我們就心存感激。 世界日報一直以來都是一份讓人放心并信 賴的報紙,杜彼得希望世界日報今後以更公 允,公平的態度對待與服務社區大眾,服務

遊長江三峽乘維多利亞

凱珍, 凱娜, 凱蒂, 凱琳, 凱莎, 凱婭, 凱蕾號系列豪華遊輪漫游於上 海/宜昌-重慶間, 夜夜歌舞昇平, 餐餐中西佳餚. 黃山、黃鶴樓、 中山陵, 大三峽、小三峽、三峽大壩、鬼城豐都一船覽盡. 中國經濟已經崛起, 吃、住、行價格早已今非昔比, 唯有搭乘美國 維多利亞遊輪, 既能享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逍遙, 還能細品高 貴而不貴的精品奢侈.

40 週年慶

祝賀 世界日報創刊40年 祝賀 世界日報創刊39年 華人之光 華人之光 並賀新春 吉祥如意 並賀新春 吉羊如意 美國維多利亞遊輪 敬賀 美國維多利亞遊輪 敬賀

傲視群倫 世界為尊

Victoria Anna

Victoria Katarina

Victoria Grace

PC 敬賀

Victoria Jenna

Victoria Sophia

Victoria Lianna

Victoria Selina

美國維多利亞遊輪集團公司 T:1-800-348-8084 www.victoriacruises.com AM184057-1

C0184233-1

世界日報

布碌崙社區人士李江華(見上圖)服務布碌 崙華裔社區近十年,世界日報是其全家每日 了解最新資訊的必需品,作為年輕一代新移 民代表。他表示,無論是紙本報紙還是世 界新聞網,世界日報這些年的不斷努力顯而 易見。從最早的單一紙本報紙,發展到後來 的網絡新聞,并添加視頻、音頻。再加上 布碌崙週報,世界周刊,教育專刊等產品多 元化。讓讀者獲得越來越多全面與快速的資 訊。 李江華認為,擔任好教育角色,是華文媒 體最為重要的責任之一。他說「對於新移民 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語言、文化差異導致 信息收集速度與全面的欠缺。世界日報作為 華裔社區最為重要的資訊中心,及時準確的 傳播與教育民眾了解美國社會的各方各面是 真正幫助千千萬萬新移民的重點。同時希 望世界日報能夠提供更多貼近市民生活的信 息,如工作,娛樂等。 (記者黃伊奕)

45610


4 5 6 1 3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5

中國移民猛增 改變美國社會 國移民在美國呈快速增長趨勢,

中從1980年的29.9萬人到至2012年的

163萬938人(包括香港)。現在中國移民在美 國,是繼墨西哥人和印度人之後,第三大移 民團體。紐約市立大學教授、華人移民專家 鄺治中說,華人移民結構發生很大變化。 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主要是台灣人來美。 1980年後,中國人來美開始增加,以南方人 為主。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福州人和溫 州人大批偷渡來美,主要是勞工,不講英 文,在華人社區生存。2000年後,南方移民 減少,中國北方人開始增加。 紐約移民律師韓麗稱,增加華人移民的主 要是投資移民、跨國公司經理轉商業傑出人 才類,顯著增加的還有通過職業移民留下的 留學生。其他類別包括婚姻綠卡、傑出人才 都有增加。減少的移民是申請政治庇護的偷 渡客,但政治庇護的申請數並沒降低,原因 是很多人通過短期探親、旅遊簽證來美的 人,然後申請政治庇護。 中國人移民美國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直 系親屬移民,比如子女為父母移民、父母為 子女移民,這類移民占19.2%。二是非直系 親屬移民,比如兄弟姐妹移民,這類移民占 34.1%。三是職業性移民,在美國獲得學位 後通過雇主辦理移民簽證,最終可獲得永久 居留權。在2010年,職業移民是25.3%。四 是通過庇護獲得美國綠卡,這類人占21%。 她指出,華人偷渡客從海路轉為陸路,人 數上有所減少並且出現回流現象。因為沒有 身分,偷渡者在美國生存艱辛。目前,商務 考察、出國旅遊和留學興起,非法移民大都 通過正當手續合法入境,然後再非法滯留。 那些最初偷渡客,很多已經有了合法身分, 並經過奮鬥站穩腳跟,再申請家庭團聚。 她說,近些年,留學生組成發生變化。改 革開放的前二十年,自費出國的留學生多數 是讀碩士和博士,成績較好,以理工科居 多,相對好找工作,移民美國的比率很高。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這些人的回國率不 足三成。而近十年來的留學生中本科生所佔 的比率越來越高,去年首次超過了研究生, 所學的專業也以商科、會計、經濟和管理等 為主,與美國人搶工作,導致畢業即失業。 華爾街日報報導,從美國大學畢業後馬上或 一年後回國的留學生比率高達72%。 鄺治中說,美國自從1965年修改移民法,

法拉盛已經變成紐約市最大的華人社區。

(本報檔案照)

向亞洲移民敞開大門以來,導致少數族裔增 多,尤其是非法移民增加。這也引起美國社 會對移民問題的爭論。白人主要顧慮種族問 題,因為在50年前美國是一個白人社會,美 國白人占人口的83%。但移民法改革後,少 數族裔增加很快,亞裔、非裔、拉丁裔現在 已經佔美國人口的50%。共和黨不希望少數 族裔成為社會主體,但有苦說不出,只能找 藉口反對。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雇主總是想雇用便宜 勞工,不太關心社會,這些移民薪水低,不 參加工會,非法移民更好,工作要求更低, 而且不發聲。因此,有關移民的法案很難通 過,因為雇主總有辦法遊說。不僅勞動密集 型企業這樣,高科技行業也是如此,用較低 的工資聘請高科技人才。 他認為,中國人來美的人數不會減少,因 為太多中國人想來美國。現在留學生越來越 小,上中學、讀大學。不久前,他去一家中 餐館吃飯,發現裡面很多是華裔留學生。同 時,許多中國人通過投資移民來到美國。他 認為,投資移民與美國的地產商的需要有 關。美國地產商從銀行貸款的少,主要依靠 外來投資。例如,紐約市布錄崙要開發一個 大型地產項目,總投資需要10億元。他們拿 出500個投資移民名額,去中國找人,每人 投入50萬元,一下子就籌集2.5億元,項目 就可以開工。 紐約移民律師鄭毅認為,相比之下,共和 黨候選人談論移民問題比較多一些,共和黨

候選人都攻擊歐巴馬的行政命令,認為違法 憲法。民主黨參選人講的比較少,因為現在 的總統是民主黨總統。 他說,在歐巴馬總統通過行政命令推 動移民制度改革,如幼年來美暫緩遞解 (DACA)、擴大幼年來美暫緩遞解(Expanded DACA)、公民父母暫緩遞解(DAPA)、臨 時豁免(provisional waiver)、檢控裁量權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以及在工作簽證和 勞工移民方面的改革等。這些改革涉及面 廣,影響重大,有的措施引起爭議,如幼年 來美暫緩遞和擴大幼年來美暫緩遞解兩項行 政命令因為德州一位聯邦地區法官的禁令而 暫停實施。最高法院將於今年的6月審理這 個案子,對此作出裁決。若是最高法院判決 合憲,即使換了總統,這些行政命令應不會 受大的影響。他認為,如果民主黨贏得總統 選舉,估計移民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共和 黨的總統視乎哪那個候選人勝出,在移民政 策的轉變方向和程度上也應有所不同。 移民律師王君宇在自己事務所網站上把每 位總統參選人的移民觀點全部整理出來,供 讀者參考。在民主黨參選人方面,喜萊莉承 諾,如果當選會在上任前百日內發動一個新 的移民計畫,將非法移民帶出黑暗。首先讓 他們先付一些非法來美的罰款,如有非法 打工要補稅,學習英語,如果沒有犯罪記 錄,嘗試找出一條讓他們合法化的途徑。另 一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認為,美國 應該改革移民系統,創建獲得合法身分的途

世界日報 40週年社慶

徑。他支持幫助年輕的無證移民獲得合法化 的途徑,也支持取消對一些特定人群的遞 解,包括那些從小就被無證移民父母帶到美 國的人群。 而 在 共 和 黨 競 選 人 方 面, 參 選 人 川 普 (Donald J. Trump)表示,無證移民給美國帶 來犯罪,帶來毒品,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他說可以用18個月到兩年的時間將全部1100 萬無證移民全部遞解,並說自己將出資在邊 境建造一面牆擋住非法移民。參選人克魯茲 (Ted Cruz)反對赦免非法移民,支持加強邊防 守護,阻止非法移民入境。他不支持非法移 民得到社會福利,希望能加強對非法移民的 執法。而參選人魯比歐(Mark Rubio)贊成非法 移民可以獲得合法化,但不贊成赦免,贊成 非法移民子女享有州內費用學費。 鄺治中說,移民改革不是美國的主要問 題,而且反對移民的力量更強,白人對移民 反感。有些非法移民希望美國新總統實行 大赦,幫自己解決身分。他說:「最近幾 年,移民法改革想通過非常困難,非法移民 合法化更不可能。」 鄺治中表示,後來的中國人與前幾十年間 來美的中國人不同。他們有文化,在美國受 過教育,大多會說英語,被美國人同化的比 例高,速度快。許多人不住在唐人街,這樣 他們被同化的壓力更大。 唐人街的存在主要靠新移民。隨著許多華 人移民講英語,不住在唐人街,許多老移民 一直住在唐人街裡,但是孩子長大後出去 讀大學,畢業後也不回來,唐人街人數減 少,規模將會萎縮。 美東溫州同鄉會會長黃根弟說,紐約地 區的溫州移民大約在12萬人。現在,溫州移 民的行業很廣,有超市、酒店、酒莊、地 產、建築、裝修、洗衣店等。以前,溫州移 民主要集中在衣廠和餐館,現在不多了。 也有鄉親做禮品、進出口。做仿冒品的還 有,但是都轉入地下。經過多年的發展,他 們創業成功,子女進入主流。 他指出,溫州移民來美的比過去少很多。 現在,中美互給十年簽證,來美很方便,國內 條件好,都不偷渡了。溫州籍非法移民蠻多 的,反正兒子女兒都在美國,等待機會。「總 統參選人關於移民法的辯論也不關心,因為 不懂,也沒有想法。反正一家人都在這裡, 能夠生存下去」。 (專刊組)

世界日報40週年社慶

報業駿傑 嘉惠全僑 迎新春,即日起凡購預付電話卡 (New Prepaid Account)

超值特價

媒體巨擎 四海風行

原價 $45 特價

$35

隨卡提供2GB上網數據量 原價 $60 特價

$50

隨卡提供5GB 上網數據量

" 歡迎留學生致電 或親臨本店垂詢選購

若選購Auto Pay可獲更多上網數據量(可與Jetpack共享)

For first 3 months; additional $5/month thereafter Summit Import whenCorporation added to a calling plan. Toll Free : 800-888-8228 www.summitimport.com

#PXFSZ 4U 3N t #PXFSZ 4U 3N /FX :PSL /: t

Friendly Communcation

東輝

(212)966-0081 &MJ[BCFUI 4USFFU t &MJ[BCFUI 4USFFU 75 Elizabe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13 /FX :PSL /: t CR184327-1

CR184437-1

45613


4 5 6 0 8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J6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親愛的,我先走,錢留給妳用!

歐巴馬總統去年11 月簽署聯邦總預算法 案,內含對社會安 全法規的修正。 (Getty Images)

社安金新法 不可不知 一批嬰兒潮(1946年-1964期間出生)在

第2011年年滿65歲,開始陸續退休, 領取社安金。有鑒於社安金的法規時時有 變,必須要注意法令改變,才能取得最大利 益。歐巴馬總統在去年底所簽署聯邦總預算 中,包括對幾項對領取社安金的重大變化, 很多人都還不明瞭。其中一項新規將在今年 4月30日後生效,原來極為流行夫婦申請社 安金的作法,將被廢止,配偶之一原來可遊 走法律邊緣,獲得較高退休社安金的錢數, 但以後就不行了。 今年4月底開始生效的法規將廢除大部分 申請和延後領取(file and suspend)策略,使夫 妻之一不能再申請退休福利金後,然後要求 延後領取,讓另一配偶單獨領取配偶福利。 假如夫婦都有正當工作,也都繳納社安 稅,都做滿40個季,也都符合申請退休時的 社安金。「申請及延後領取」最常被夫妻使 用,並且適合收入差距較大夫妻。 通常是收入較高的配偶,滿實足歲時申請社 安金,以便滿實足歲的另一配偶,有資格領取 申請配偶社安金一半的「配偶福利」。然後, 申請的社安金的配偶,再申請暫停社安金,以 便他(她)的社安金,繼續以每年8%幅度增長, 直至70歲止,屆時再申請滿足額的領取,可望 每月領取132%實足歲福利的社安金。 例如一對都是66歲夫妻,假設先生每月可 領2600元社安金、太太可領600元社安金。 依照現制,達到66歲時,很多人由先生先 去申請社安金,以便妻子有資格利用「配偶 福利」領取先生的一半社安金,即1300元。 但在妻子開始領取「配偶福利」後,先 生即申請暫停領取,而再工作,社安金繼 續就增加,一直到70歲正式退休時才去申 請提領,屆時先生每月可領3432元社安金 (2600X0.08X4+2600),妻子可續領1300元, 則兩人可共領4732元。 由於先生一般壽命都比妻子短,一旦先生 70歲後死亡,壽命較長的妻子,將可繼領先 生那份較多的社安金。這項做法一一直在將 要退休夫婦之間很流行,讓夫妻之一可以領

還有更多的人要擴大社安福利的照顧範圍,圖為去年10月維權者在國會前示威,要求在2100年的社安福利標準。

取福利金,另一人則繼續累積社安福利點 數,因為達到十足退休年齡後,每延後一年 領取福利,終身拿到的福利金就增加8%。 但歐巴馬總統簽署的預算法廢除大部分申 請和延後領取(file and suspend)作法,夫婦之 一不能再申請退休福利然後要求延後領取, 其實是讓配偶單獨先領取「配偶福利」。然 後再等自己再一次真正的退休,夫婦共領更 多錢的社安福利 。 根據今年5月1日生效的新法,就是「有限 制的申請」(restricted application)。也就是, 如果一個配偶申請延後領取福利,不只本人 福利停發,配偶和眷屬等附帶福利也中止。 假定夫妻都上班,而且達到法律規定可領

社安金的年紀,他們申請社安金時,通常有 兩個選擇,一是申請自己的社安退休金,也 就是各退各的,各自領取退休社安金。 另一個辦法是一人先退,另一配偶則先不 退,去申請「配偶福利」,延後領取自己的 退休金,但這名配偶先領取其一半的配偶 福利。「有限制的申請」即允許一方先依照 另一方的收入來申請配偶福利,以便延後領 取自己的退休福利,如此自己的福利可繼續 每年增長8%,直到70歲時增長至132%。這 種情況,一開始可能會比各退各的,所拿社 安金的總和較低。但到另一位到70歲正式退 休時,兩人退休金總額就會比較多。這種情 況,適合收入較接近的夫妻運用,謀求最大

(Getty Images)

退休金福利。 但是這項漏洞,自今年5月1日起被廢除, 也就是根據新法律,已婚夫婦只要有一個人 年滿62歲,就可以申請社安退休福利,其配 偶也可申請「配偶退休福利」。但如果這位 配偶,沒有滿十足退休年齡,就申請「配偶 退休福利」,即「視同申請」,會影響自己 日後的福利金。反而得不償失。 有限制的申請雖被新法案取消,但有例 外,即今年底前滿62歲的夫妻,未來在達到 實足歲時,仍可利用該策略達到多拿社安金 的目的。1954年1月2日以後出生,這種方法 就不適用了。新法藉著擴大所謂的「視同申 請」,有效廢除這種做法。(記者魏碧洲)

恭賀 世界日報創刊四十周年誌慶

傳媒先鋒 與時俱進 報業巨擘 再創輝煌 一般牙科、兒童牙科 成人牙科、美容牙科

創刊40周年

牙痛、牙套、牙橋、補牙、 假牙、牙周病、牙齒矯正、 無痛脫牙、根管治療與漂白

麥凱丹

名言讜論 發聾振聵 厚載文化 闢謬祟真

Kai D. Mai, D.D.S.

牙 醫 博 士

理事 尤瑞香 王旭昭 王政卿 吳連火 李正三 李光瑤 林百立 林烱冠 林瑞葉 涂國雄 陳秋貴 陳隆豐 黃文局 楊涵珺 賴弘典 蘇振龍

老人中心 紐約司徒長輩會

* 人工植牙 -義齒的一種,比其他治療失齒的方法更勝一籌 -有利咬合,提高咀嚼進食功能 -保持牙床骨完整,防止萎縮,減少義齒鬆脫

* 隱型箍牙(invisalign) -不著痕跡,無痛楚,不妨礙生活社交 -立體電腦技術,規畫製作牙套 -個別量身制定全套方案,最快一年完成

* 美容牙科 -鑲貼磁片,恢復勻稱牙色,重獲光亮潔白的牙齒 -解決牙色不均,牙齒凹凸不平、有缺口和四環素牙等問題 除以上服務外,本診所尚提供一系列其他牙齒治療服務。長 久以來,本診所醫生由於醫術精益求精,醫德以救世濟人為出 發,得到廣大患者肯定支持,特此銘謝致意。

小頸鎮電: 718-357-9000 傳真: 718-225-3618

長 邵順秀

45-16 251st Street, Little Neck, NY 11362 (近北方大道,停車方便)

ELM 電: 718-271-0808 傳真: 718-271-3457

86-15 Dongan Ave., #P, Elmhurst, NY 11373 (近Broadway「天仁茗茶」對面,M/R

仝賀 LK184438-1

地車至Elmhurst Ave.)

收大部分PPO牙科醫療保險及 MEDICAID等其他多種政府保險卡,包括AmeriChoice, CenterCare, Empire BCBS, Fidelis, GHI, Healthfirst, MetroPlus, UnitedHealthcare等等,無保險者特價優惠

CP184453-1

全體會員

特 別 介 紹

理 事 長 陳春蘭 副理事長 蘇春槐 彭良治 方秀蓉

www.athomedental.com

•紐約大學牙醫博士 •長島北岸醫院與牙買加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持有 invisalign、Implant 證書

台灣會館

會 長 林淑滿 副會長 李豐霞 林炎誠 王惠津 胡慶祥

小頸鎮 Little Neck 艾姆赫斯特 Elmhurst 綜合牙醫診所

45608


4 5 6 1 2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7

低齡留學熱 中國小留來美暴增 年來,中國大陸留學生來美「留

近學熱」方興未艾,特別是「低齡 留學熱」,人們耳熟能詳。隨著低齡留學 生井噴式增加,已成為一個新趨勢。 住在上海的金淑芳在大學任教,學習優 良的獨生女兒從小上的是上海名校、初中 是外國語為主的學校,一家三口的共識是 高中畢業後,到美國唸大學。但是,這個 計畫在初中最後一年的暑假結束後有了改 變。金淑芳說,開學第一天,女兒到校才 發現,班上25個同學,僅剩下七、八名。 原來,大家早就暗中進行補習、考試、申 請學校,出國留學去了。 在女兒要求下,全家人多次討論,也評 估各種選項、利弊,決定赴美唸高中。她 承認,其中有從眾成分,但也是全家人交 流和考量後做的決定。 據國際教育機構佳橋教育出版的「2015 年度中國學生留美情況及趨勢報告」, 2015年在美就讀的中國學生有30.4萬人, 佔所有國際學生的31.2%,是留美學生 第一大國。而2014年就有4萬3000人,佔 14.18%的高中生,甚至年齡層更低的小留 學生正在大幅增加。 任職波士頓一家國際教育機構的張小姐 說,低齡學生來美留學主要是為移民做準 備。過去主要是韓國人,現在市場已轉移 至中國,近年來迅速成長。該公司四年 前多前成立,現於中美兩國設有11個辦公 室,雇員600人,散布在全美各地學校中 的低齡學生,客戶人數有3000名。 這些低齡留學生有兩類,一種是來美唸 高中,住在寄養家庭、親友家中,或校外 租屋;近年來,家長跟著來美陪讀的初中 或小學生也愈來愈多。 張小姐說,除了私立學校向中國小留學 生招手,現在美國學校愈來愈重視國際互 動與多元教育,不少公立高中不但有study abroad項目,也發I-20,招收為期一年的 F1簽證交換學生。這對中國高中國際項目 學生頗有吸引力,但一年限期,對想要留 美更久,或想續唸大學的學生則嫌太短。 麻州不少學區,近年都發生公校華人學 生人數暴增現象,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新移 民家庭,和為數不少的小留學生。北昆市

在美國私校中就讀的中國小留學生,與美國老師合影。

高中輔導員張曉鳳說,有幾次,當華人學生在 校有狀況,學校才發現家長遠在中國,而兼管 一群中國學生的「監護人」對個別孩子的背 景、情況一無所知。 麻州威斯頓(Weston)、勒星頓(Lexington) 等名列前茅的好學區,都在經歷和發現各種中 國小留學生問題後,開始增訂新規章、遏止愈 來愈多獨自生活、無家長同住的小留學生就 學。勒鎮學校委員競選中,如何看待和處置未 成年中學生單獨租屋(rooming house)問題, 也成了重點議題之一。 在麻州教育廳工作、主持過許多教育系列 講座的沈安平說, 因為社區和網路講座的關 係,他接觸一些中國家長,有的在此地陪讀、 有的有意送子女來美唸書,這股留美熱潮確實 強勁。儘管進名校仍是絕大多數家長關注重 點,但他強調中國家長更關心整體和全人教 育,也認為不論是在國內忙於事業,或是讓妻 子帶子女來美唸書,中國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 席,對子女成長會是潛在問題。 張小姐說,作為美國學校的合作伙伴,公司 也有監護小留學生的角色。對中國小留學生來 說,除了有所有青少年都有的煩惱與問題,

(美國劍橋國際教育提供)

協,要為孩子解決困難的同時,也剝奪 了子女學習成長的機會。 金淑芳說,來美之前,做了「在美唸 高中不輕鬆」的吃苦思想準備。即使從 小學英文,到美國唸高中的女兒,在一 般生活社交、上課聽講的語文上毫無問 題,但少了美國文化、歷史和引經據典 等語彙基礎,文科課業十分吃力,數理 則靠「吃老本」維持好成績。 女兒上10年級和11年級,又遇到課程升 級的挑戰,「不輕鬆」的程度,確實非 經歷者不能想象。她說,許多陪讀媽媽 們加入當地的華人教育子女微信群,提 問請教、相互支持,也邀請有經驗的講 者做微信講座。在陪讀過程中,租房、 買車、看病等生活挑戰都是小問題,陪 讀媽媽們試圖努力學習和了解美國教育 體制、基本標準、學校情形、文體活動 狀況、教育價值觀點,以掌握孩子在校 的真實情況,以及增進親子間的溝通交 流等,才是真正的挑戰。 (記者唐嘉麗)

來到社會價值、語言文化全不相 同的地方,確實有很大衝擊。 她看到許多非常有目標、肯努 力、願意融入環境,結果適應 和學習都很成功的小留學生; 也有承受不了壓力、學業跟 不上、甚至退學的例子。許 多時候,問題就出在家長 身上。家長不肯放手, 每天打一兩小時電話, 越洋遙控。一點不如 意就抱怨,不願妥

波士頓一家專辦高中學生赴美留學的國際教 育機構去年夏天在深圳舉辦「新生指導會」, 介紹美國教育系統、寄宿家庭的選擇,和在美 安全注意事項等。 (美國劍橋國際教育提供)

恭賀 世界日報

40 周年

報業巨擘 Fong & Wong GROUP 賀 C0180954-1

風雨歷程四十載,勵精圖治字字心 祝賀:世界日報 事業日新,宏圖大展

美國WK國際律師事務所 中國司法部正式批准國際外所 專精中美國際項目及商業訴訟 美國長春藤賓州大學法律院畢業 美國艾利斯島傑出移民獎章得住 中國國際貿易仲裁會仲裁委員

CR184571-1

面向亞裔的最大律所之一 擁有主流律師實力 豐富實戰經 驗, 讓客戶無語言及文化隔閡 吳異軍律師是美國著名的公司、証券、金融、國際貿易及 商業訴 訟的律師。在美國主流社會法、政、商界均享受良好 聲譽及知名度。20世紀80年代, 吳律師作為少數幾位亞裔學 生之一, 以優異的成績從賓州大學畢業, 之後30年 , 吳異軍律 師帶領一批法律精英建所, 先後開展銀行, 証券及國際投資案 件業務, 致力協助中國企業在美國生根發展, 取得巨大成就。 美國WK國際律師事務所代表諸多著名企業完成多項創先 性巨額投資,著名案件包括收購紐約市中城時代廣場三億美 元辦公大樓、一億三千萬美元酒店、多座高爾夫球場、購物 中心、地產開發及項目融資。在公司方面, 代表美國世界日 報集團、美國中文電視、國泰銀行等多家銀行;並曾經在 1999年代表國泰銀行, 由聯邦儲備保險局手中以最短的時間 閃電完成八千六百萬美元金城銀行收購案, 避免了金城銀行 關閉而導致的社會恐慌及擠兌, 受到美國聯邦儲備保險公司 的表彰及嘉獎。

中國貿促會官方對外貿易雜誌封面人物 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主席 亞太總裁協會 全球副主席

吳律師也是知名中美貿易投資專家, 其領導下WK國際律師 事務所熟悉跨境投資業務, 設有公司部, 地產部, 投資部及訴 訟部。 吳律師是2004年美國艾利斯島傑出移民獎得主, 是第一位亞 裔法律專業獲獎人, 該獎項得獎人包括布什, 克林頓,卡特, 福 特,尼克松等前六位美國總統,及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和前勞 工部部長趙小蘭。 吳律師長期推廣“亞裔參政及融入主流運動” , 提倡“亞裔價 值認同” 。作為一位在法律界享有崇高聲望的亞裔律師, 吳律 師意識到自己肩負責任, 積極投身亞裔參政活動, 提高亞裔政 治地位。身為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主席, 吳律師一貫強調 一個宗旨“落地生根, 就地參政, 融入主流” , 致力打破亞裔在 “語言”及 “文化”上的障礙, 使免於“憂愁及恐懼” , 鼓勵亞裔從 法、政、商等各界走出來, 與其他族裔平等相處, 互助互利, 促進新亞裔在美國長期發展的“新亞裔民權運動”。 在吳律師 長期不懈努力推動下, 美國亞裔已經成為了美國法, 政, 商界 主流中的重要力量。 W0183992-1

美國總部: 紐約市中城區第三大道747號22樓 212-755-8880 中國總部: 天津市南京路219號天津中心22樓 22-2317-0055 45612


4 5 6 0 6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J8

中國人攜現金來美買房 難了 華人社區看房、買房,許多人都有

在共同的經歷:在看好房、出好價、 憧憬很快就可搬入心儀的新居時,忽然接 到屋主的電話,說他們改變了主意,因為 有人願出更高價錢,而且是用現金購買, 而你的競爭對手則大多來自中國。此時此 刻你除了長嘆一聲,為自己的荷包不夠鼓 脹而自慚形穢外,實在無可奈何。 不過可喜的是,這一現象正在改變。美中 兩國出於打擊洗錢的共同目的,正聯手採取 行動,遏止房屋買賣中的現金交易,一些銀 行也不再為那些在美持短期訪問簽證、不 擁有第三國居留身分且收入和買房資金來 自中國大陸的房貸申請者提供貸款。 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日 前宣布,將從3月起暫時要求美國產權保險 公司查明通過殼公司以現金形式購買紐約 曼哈坦和和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戴德縣高端 物業的買家身分。 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在一份關於打擊「房地 產行業洗錢行為」的聲明中表示,「我們擔 心,有些不法分子可能通過有限責任公司或 其他不透明機構,以現金形式購買美國的住 宅物業,從而隱藏其資產和真實身份」。 這份針對上述兩個特定區域的法案 (Geographic Targeting Orders,簡稱GTO)將於 今年3月1日至8月27日實施,為期180天。 在美國,隱藏身分購置豪宅操作不難, 又不受監管。那些希望隱瞞身分並且在銀 行帳戶裡現金充足的個人,都選擇通過有 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或信託公司來購置 房產。通常這些合法的金融機構由海外實 體分層或全資持有和管理,他們允許潛在 購房者不在公共記錄中表露身分。 美國房屋的現金交易量已飆升至2013年3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部分原因在於, 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買家將美國的房地產 市場視為躲避全球動盪的安全港。房地產 資訊公司RealtyTrac的數據顯示,2015年11 月,現金交易占全美獨戶住宅和共管公寓 銷售總額的38.1%。當月,在曼哈坦和邁阿 密所有的住宅銷售中,現金交易的份額分 別高達63.34%和62.62%。 而根據美國房地產商協會(NAR)的報告, 超過半數的外國購房者選擇現金支付,而 RealtyTrac的數據也顯示,現金交易年度漲

幅最大的都市區與外國買家青睞的地區高度 一致。預料對外國人來美現金購房的限制, 將對外國買家哄抬美國房市,導致房市泡沫 化趨勢起到抑制作用。 與此同時,曾為中國居民來美購房大量發 放貸款的匯豐銀行(HSBC),最近也悄悄停 止向部分在美中國公民發放貸款。這部分中 國居民主要包括持短期訪問(B類)簽證且收 入和資產來自中國大陸者,但辦理投資移 中 國 民過程中和持有其他國家永久居留身分 買 家 成為美 的中國公民不在此列。 國房地產市場最 匯豐銀行指出,這一政策變化源於 活躍的一群。 中、美兩國在反腐和反洗錢上所達成的 (美聯社) 共識,「儘管我們的業績會受到影響, 但匯豐銀行作為大公司,守法是前提」。 在匯豐銀行實施上述規定後,美國的中資 制政策,都讓地產業者感到明顯的壓力。 銀行會否跟進,仍有待觀察。業內人士指 中國政府在外匯管控上的新政策,除了希 出,短期內匯豐銀行的房貸申請者會轉到中 望防止洗錢外,也是為了阻止資金外流。由 資銀行,但如果中資銀行也跟進實施類似的 於中國經濟放緩,股市動盪,人民幣貶值等 規定,則會對行業未來會產生長遠的影響。 因素,中國投資人紛紛將目標轉向美國、歐 一直以來,房地產在跨國投資領域裡的一 洲、澳洲的房地產市場以及其他海外資產, 個顯著優勢,是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少監管、 中國出現大規模的資金外流。彭博行業研 更加隱蔽的資金轉移渠道。而美、中兩國政 究彙編估計,2015年12月,中國資金外流達 府從去年開始的一連串針對外匯和財政的管

1587億美元,而2015全年流出資金預計高達 1兆美元。 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一些舉措遏制資金大規 模外流的勢頭,同時也積極尋求外國政府和 跨國金融機構的合作。但行業人士指出,這 些管控措施應該是短期行為,長遠來看,中 國應是朝著自由貨幣流動的方向前進。 (中國新聞組)

外國人在美賣房 預扣稅猛漲 國人投資房地產稅法」(Foreign

「外Investment in Real Property Tax

Act,簡稱FIRPTA)規定,外國人出售在美國 投資的房地產時,必須預扣所得稅。自2月 16日起,預扣金額由房地產成交價的10%調 高至15%。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或將對近來 大量赴美的「炒房團」是一個打擊。 美國於1980年通過「外國人投資房地產稅 法」 (Foreign Investment in Real Property Tax Act,簡稱FIRPTA),規定外國人出售在美國 投資房地產時,若超過30萬美元,必須預扣 繳所得稅。 華人會計師們認為,此舉在於降低風險, 防止少數人一走了之,不進行報稅,保障政 府稅收穩定。 在華埠執業的會計師張自豪(Michael

Chang)分析,房地產稅是政府最重要的財源 之一,近幾年來美國房地產市場迅速回溫, 房價上漲顯著。政府調高外國人房地產成交 價預扣稅率,目的在於穩定和保障房地產市 場的稅收,避免有人在房地產買賣成交後逃 稅、漏稅或不交稅。雖然此種案件較少,但 還是時有發生。所以,政府提高預扣稅的比 例,先把錢拿到手裡,將來再退還預扣金額 超出稅金的部分。 在加州聖蓋博谷執業的會計師孫美華 (Linda Sun)指出,以前徵收外國人房地產交 易稅做得比較鬆散,有少數外國人在美國賣 掉房地產後,拿了錢就走人,不繳稅也不打 算再回美國,使政府損失了部分稅收。現在 政府加強這方面管理,要求房地產仲介公司 處理交易時,首先要求外國人買主或賣主,

保障交納美國政府的稅收和償還美國銀行的 貸款,預防外國人在成交後一走了之,不繳 納也不償還貸款。調高外國人房地產預扣稅 率,也是加強管理外國人買賣房地產的一項 積極措施。 房產經紀人吳程遠解析,這裡所指的「外 國人」,不包括綠卡持有者,美國公民和永 久居民都屬於「本國人」範疇,將不受這次 稅率變化影響。另外,賣家和買家要同時符 合「自住房屋」的條件,才有可能免於稅率 調漲。 不過華人會計師施啟祥解釋,該規定僅 限於100萬元以上房地產成交額,100萬元 以下的房地產買賣,預扣所得稅仍然是 10%。 (中國新聞組)

AB184040-1

領導輿論 正義之聲

莫虎律師事務所 The Law Firm of Hugh H. Mo, P.C.

率全體員工 仝賀 225 Broadway, Suite 2702 New York, NY 10007 212-385-1500 917-440-0076

RL184214-1

45606


J9

廣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worldjournal.com

㔲છЌࣙ‫ݺ‬۶֙Ԝմ‫ٵ‬ड‫ٻ‬

网路交易佣金$7起* 亚太中心经纪人亲切华语服务 数百家分行遍及全美 中文道琼斯新闻 中文资讯中心 中文网上现场讲座 多种先进交易平台与移动交易 自我交割结算 开放非美国居民国际账户

免费华语专线: 美国1-866-246-1788 中国400-882-2767 台湾0800-666-756 电邮:Chinese@scottrade.com 中文网站:chinese.scottrade.com 为FINRA及SIPC会员 *网上交易$1以上的股票/ETF,市价单和限价单佣金仅为$7。交易$1以下的股票、共同基金和期权可能会收取额外的费 用。有关详情请访问chinese.scottrade.com/documents/cnalt/CommissionsandFees.pdf JL184252-2

恭賀世界日報四十周年社慶

報業翹楚 台灣商會會長 李金標 史帝文傳呼 新聯合旅遊 FL184439-1

White Birch Paper Company

80 Field Point Road Greenwich, Ct. 06830

世界日報40 週年社慶 全體員工 敬賀 LM184343-1

世界日報 四十週年

40 W J O "O

我們的創意,你們的成功!

th

SZ B T FS

V I E W E R

T: 718-505-8833 T: 718-507-2626 T: 718-507-0188 T: 718-507-1067 Manhattan, Brooklyn, Queens, Long Island, Staten Island, New Jersey 廣告合作媒體:

MULTIPLE LISTING SERVICE

T: 718-507-2688 網站合作媒體: YL184500-1

0


4 5 6 1 9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J10

網上僑社蔚然成風 身邊用微信的人 越來越多,成為 美國華人交流 的熱門工具。

華人生活丕變 個「請假過中國年」的微信訊息,

一近日在華人手機中瘋轉,引起熱烈 迴響。署名Jane Li的作者在微信中開宗明義 呼籲,「在美國工作的夥伴,大家都請假過 中國年吧!」,她說,非裔、猶太人、印度 人、白人各有節日,且鬧得天翻地覆的, 「為什麼我們華人的節日要工作」? 她還引用范冰冰名言「我不用嫁豪門,我 就是豪門!」呼籲華人也應有這種豪氣, 「我們不用擠入美國主流,我們就是主 流!」 她號召大家理直氣壯對老闆說,不能來上 班,要慶祝自己的節日。「哪怕就待在家, 睡個好覺,看看琅琊榜、太子妃,和國內朋 友們搶紅包,也比上班更有意義」。 許多微信群友都異口同聲,附和請假一天 的提議。群聊中豎大拇指按讚的、發表「太 提氣了」、「有道理」、「正能量」、「以 中國傳統為榮」等議論的,比比皆是。 有人說,已請了假,打算在廚房裡大顯身 手,過一個「吃得高興」的有意義春節。有 人說,全家人,包括兩個孩子春節當日都在 家過年,「為公校這天的低出席率貢獻兩個 名額」。群中還有逗趣的問與答:「全家不 上班不上學,城裡有啥慶新年活動? 」還 有人聲稱「去城裡看別人上班!」。 類似這樣以各種名目而形成的「網上僑 社」,近年在美國華人社區悄然湧現,正深 刻改變華人的生活方式和僑社生態。被稱為 「數碼一代」的兩岸三地新一代移民,對迎 來送往,辦席買桌,「冠蓋雲集、衣香鬢 影」的傳統社交方式已興趣缺缺,甚至懶得 成立什麼協會。他們在效率更高、更加自由 開放的互聯網上組成的「虛擬僑社」,呼朋 喚友、分享信息、宣洩感情,蔚然成風。 這樣的虛擬僑社,範圍上跨地域,跨行 業,規模上大小不論,雖然不常見面、集 會,卻無時無刻不在交流信息,增進友誼。 線上線下,渾然一體;群裡群外,無拘無 束。有緣者另闢一攤私聊,無緣者交換信息 了事。他們的網路交際也不強制採取實名

制,因此不少人都以五花八門的網路花 名出現,如同戴上了舞會中的假面具, 發表肆無忌憚的言論乃家常便飯。 這種自成一體的華人群體人數超乎 想像,他們與其他傳統的華人社區 卻漸行漸遠,甚至完全脫節,但影 響力不可小覷,有時絕不輸傳統 僑社。一些傳統僑團敏銳地看到 這一重大變化,也與時俱進,紛 紛組成自己的微信群,希望以 此繼續保持凝聚力。在大芝加 哥地區,華人社團如東方藝術 團、芝加哥旗袍會、黃河藝術 團及大光圈攝影等,都建立了 自己的微信群,活動通知一類 信息都在群裡交流,非常方便。這 些團體由許多活躍分子組成,定期舉辦演出 或各種聯誼活動,成為海外華人社交活動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紐約市華裔新手警察梁彼得誤殺非洲裔居 民格利被起訴後,美國華人社區在全國發起 的此伏彼起的聲援活動,也是通過微信、 「臉書」(Facebook)等社群媒介推動,把不 少傳統社團都集合在一起,成為名符其實的 「全美」社團活動。伊利諾州一些華人去年 9月則透過微信群,發動華人聯署支持一項 反對聯邦司法部濫用歐巴馬政府「積極調查 和起訴竊取機密」政策的白宮請願,聲援華 裔水文學家陳霞芬和天普大學教授郗小星, 應者雲集。 微信、微博和QQ原本是中國大學生最常 用的社交工具,WhatsApp則在華人留學生 中廣泛使用。他們通過這些社交網路應用, 向同學、朋友展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也可以結交校內及校外的朋友,更能獲得校 內和校外的各種活動信息、學習信息和工作 信息,在趕走枯燥生活模式的同時還能獲得 更多課本外的信息,令自己的生活豐富多 彩。 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微信等社交 應用工具與電話卡和網路軟件相比有著很大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 YOUTH ORCHESTRA, CYCNY

2016年度音樂會訂於5月21日(周六)在林肯中心舉行 在林肯中心舉行 2016年6月18日(周六)舉行台灣會館音樂會 仝

的優勢。微信無需付費通話、只要有網路即 使信號不流暢也可以使用、用語音傳遞信息 更加迅速,這些無可比擬的優點讓它迅速成 為本地華人的交流新寵。如今這些社交工具 已為廣大移民所用。 微信帶給華人社區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引 起美國主流社區的重視。知名雙月刊「外交 政策」以「法拉盛的單身微信群」為題報 導,在全球擁有6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已 經成為紐約市大批華裔單身中年移民尋找下 一個靈魂伴侶的工具。在擁有大量相對保守 的華裔移民群體的法拉盛和森林小丘等地, 重新燃起愛情的火焰對華裔離異女性來說可 能並不容易,但一款能夠讓她們認識陌生人 的智能手機應用,卻帶來了新的戀愛機會。 報導引述53歲的微信群的創建人莉莉‧ 李(音譯)說,她曾當過好幾年的線下「紅 娘」——相比於許多相親機構,她的服務完 全是免費的。但李女士的雄心壯志因為華裔 單身移民忙於工作和沒有時間認識新朋友 而受到限制。她因此創建微信群「甜蜜的 家」,方便移民交友聯誼,第一天就吸引到 100名成員。由於太成功,它在網上引發了

光輝四十

再創新猷

四十周年慶

很多跟風者。「甜蜜的家」微信群使 得單身微信用戶可以先在線上聊天, 沒有約會帶來的焦慮和壓力。微信群的 成員有機會在集體活動中碰面,也可以 選擇一對一見面。李女士有時會通過發 私信介紹的方式撮合一對男女。如果某 一方有意,就可以添加對方為朋友,開 始私下裡聊天。如果覺得不合適,就可以將 對方從微信通訊錄中刪除,避免了約會失敗 的尷尬。「甜蜜的家」微信群成員籌劃了春 節慶祝活動,她們還將與其他單身人士微信 群舉行一次聯誼活動。 53歲的明妮·余(音譯)創建的另一個單身人 士微信群「美中國際單身專業人士交友平 台」,則用入群標準和所吸引的移民類型來 標榜這個微信群的與眾不同。她只接納中國 大學畢業生或校友會會員,而且會優先照顧 新澤西和紐約曼哈坦的專業人士。目前這 個群有220多名成員,年齡從23歲到60歲不 等。 微信及其各種附屬功能目前有如流感一般 迅速蔓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熟悉和瞭 解微信。微信不僅悄悄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 方式,也改變人們交友和聯誼的方式。在中 國,如果還沒有使用微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 是現代人;而在美國,華人同事群、家庭群、 校友群、生意群,無所不群。當身邊用微信的 人越來越多時,要和朋友交流就必須用微信, 若還不用,你就OUT了。 (中國新聞組)

恭賀 世界日報四十周年誌慶

華夏之光 名孚中外 與時俱進 日新月異

217 Park Row, 2nd Fl., New York, NY 10038 電話: 212.346.9288 傳真: 212.346.0698 專線: 718-834-8904 / 347-306-2511

www.Facebook.com/CPLDC www.ExploreChinatown.com

YL183194-1

電郵: patsychen@aol.com

W0184442-1

-前傳版作廢以此版為準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2

網站: www.youthorchestra.com

好報紙,要和好朋友分享 凡世界日報現訂報讀者: 成功推薦新訂戶訂閱世界日報紙本一年或14個月, 即可獲贈價值$40的Target購物卡;

傳播樞紐 華報先鋒

即可獲贈價值$80的Target購物卡。 被推薦人信息 姓名 地址

訂閱計劃

紐約華僑學校 仝賀 電話: 1-212-226-3320 地點: 紐約市華埠勿街六十二號 網址: www.nychineseschool.org 電郵: nycs@nychineseschool.org

每人可推薦之 新訂戶名額不限, 推薦越多,禮卡越多。

成功推薦新訂戶訂閱世界日報紙本二年,

聯絡電話 □ 訂世界日報一年(訂報費$200) □ 訂報14個月,送下列其中一種禮物,請 您所需訂報禮物: □ 送《方勵之自傳》(訂費$233,郵寄費$7,共計$240) □ 送《家常養生燉補》(訂費$233,郵寄費$5,共計$238) □ 送《五穀雜糧養生食譜》(訂費$233,郵寄費$5,共計$238) □ 送 世界日報一個月訂期。 □ 訂世界日報二年(訂報費$390),送 世界日報2個月訂期。

ˇ

1. 請填妥表格後,可郵寄至 世界日報141-07 20th Ave., Whitestone, NY 11357並註明發行部收 或傳真至718-746-5002。 2. 我們收到表格後,將派員與被推薦人 聯絡訂報事宜;禮品卡會在被推薦親友 成功訂報後的6-8週寄出,郵寄地址以 上表之推薦人地址為準。 諮詢電話:718-746-8889 分機6338

推薦人信息 姓名

聯絡電話

地址 YL184616-1

註:1.參加本推薦朋友訂世界日報活動之讀者,必須為現世界日報訂戶。 3.活動有效期間:即日起至2016年2月29日止。 2.新訂戶乃指其訂報地址,從未訂閱過世界日報的訂戶。 4.本活動解釋權歸世界日報所有。

H5836

45619-2


J11

廣告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worldjournal.com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世界日報

40 周年社慶

華亭旅遊 Shanghai Travel Inc. 136-85 Roosevelt Ave., #2002, Flushing NY 11354 (718)321-0999, Toll Free(877)272-6717

提供特廉機票 機票+酒店 暑假機票特賣

買二送一 ✽美東美西巴士團 ✽拉斯維加斯/大峽谷2人起團

✽中國、日本、東南亞、歐洲等豪華遊$49起 ✽代理各國簽證、各類公証、兒童中國寄養委託 CU184585-1

世界日報 四十週年

Congratulation on your 40th Anniversary 移 民 法 權 威

畢斯特 慕嘉模 克萊納 法律事務所 BARST MUKAMAL & KLEINER LLP

全美規模最大移民律師事務所之一 www.BMKLLP.com

華 埠 168 Canal St. Suite 300, New York, NY 10013 (212)-274-9099

新 州 301 Bridge Plazza North, Fort Lee, NJ 07024 (201)-585-7000

C0184502-1

總 公 司 2 Park Avenue, 19 FL, New York, NY 10016 (212)-686-3838

世界日報 北 美 銷 售 第 一 www.amerasiabankny.com

艾姆赫斯特分行

41-06 Main St., Flushing

86-26 Broadway.Elmhurst

Fax:718-359-8291

Fax:718-505-1755

(718)463-3600

週一至週四 9AM-4PM 週五 9AM-7PM 週六 9AM-4PM

(718)505-0005

週一至週四 9AM-4PM 週五 9AM-7PM 週六 9AM-4PM

佛州分行 邁阿密:(305)716-9000 北邁阿密海灘:(305)770-1925

世界日報 創刊40周年

4601 NW 72nd Ave. Miami, FL 33166

501 NE 167th St., N. Miami Beach, FL 33162

C0184623-1

法拉盛總行

世界日報 40周年

嘉惠社區 為移民發聲

嘉惠群倫 造福社區

NC184530-1

BR敬賀

中央網 敬賀 JM180976-1

0


4 5 6 2 1 -前傳版作廢以此版為準 2

40周年社慶專刊

worldjournal.co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世界有情天地

J12

熱心參與 互動關懷

中國四川省汶川於2008年5月12日發生規模7.9級的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萬人。世界日報 感念災民的痛,呼請北美華人獻出一份心力,心手相連捐款協助災區重建,遂發起「世界愛家 園」募捐,共募得超過288萬元善款,為了確實把讀者捐款的每一分錢都用在需要的災民身上, 北美世界日報執行董事李德怡2008年11月親赴四川,實地探望了什邡巴蜀金河電力公司的川震 孤兒,以及崇州市雞冠山鄉的災民。圖為李德怡(右)贈送災區兒童小禮物。 (記者徐佳攝影) 多年來世界日報紐約社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包括在法拉盛及華埠的農曆新年遊行。 (記者許振輝攝影)

美加地區2003年8月14日晚間發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停電,世 界日報趕在15日清晨即出黑白大張的號外,告知讀者美加大停電 的最新消息,並在電力恢復後立即印報出刊,將最新的詳盡訊 息呈現在美東地區的華人讀者面前。

紐約市華裔警官劉文健2014年12月與同僚在布碌崙值勤時,雙雙被歹 徒槍殺。2015年1月4日舉行喪禮,數萬警員及民眾為劉文健送行,紐約市 警總局代表將國旗致贈劉文健遺霜陳佩霞及家屬。在徵得劉文健家屬同意 後,世界日報文化基金會設立「劉文健家庭愛心基金」專戶接受讀者捐 款,共收到254筆來自全美各地的現金、支票及信用卡捐款逾6萬元,由世 界日報文化基金會轉交劉文健遺孀及父母。 (記者洪群超攝影) 許多華人移民希望為子女安排有意義的暑假,能「讓證據說話」的李 昌鈺博士,為了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把興趣變為對鑑證科學的研究和探 索,與世界日報一起主辦CSI鑑證科學營。

世界日報2014年配合「國家記憶展」策畫的「尋找CBI(中緬印戰區)英雄 中國遠征軍」活動,受到了全美華人 社區及兩岸三地的高度重視。不到一個月,僅北美就找到十位年逾90、當年參與中緬印戰場作戰的官兵,並專訪他 們談英勇戰史。重溫史實,英雄泣淚,令人動容! (記者許惠敏攝影)

We are Proud to Support World Journal and the community we serve. Congratulations on World Journal’s 40th anniversary.

Lilian Chou Flushing Branch 3910 Main Street Flushing, NY 11354 718-321-0448 Issued by HSBC Bank USA, N.A.

©2015 HSBC Bank USA, N.A. Member FDIC.

CX184560-1

45621-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