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Page 1

新聞 幹事會強推公投 校園公平貿易 龍華街宿舍正式入伙 港大環保工作待改善 西港島綫進度 環球量化寬鬆

二零一二年十月號

非賣品 免費取閱

專題 一覺醒來

文藝 郊遊好地方 異地遊記 香港國際攝影節

大仙 Club 專訪林超英

更多精彩內容 名家專欄 越明泉 讀者來信

一覺 醒來


編輯室 學苑房內多了幾張新面孔,一起參起十月號的工作。開學之初,幾位熱血的同學闖 了進來,說要當個記者,嘗試辦報的滋味。看著他們,仿佛想起上莊之初的激情。 我閣上任以來,時有聲音批評我們「選擇性報道」、對某些組織不公,如斯論述實 屬無稽。辦報,就是要批判。試問,無適當選材,如何能起批判之效?晚清知識分子康 有為辦《中外紀聞》,正是透過刊載外電、譯報、評論等,論述富國強兵之路,振興國 家之策、教民新民之法,闡述救亡圖存的變法主張。我們當然比不上康氏,但其為國為 民的辦報理念,正是我等報人之楷模。 學苑數十年來,拒為權貴背書,鞭撻時局積弊,肩負重責。今時今日,若有人要學 苑做喉舌或是想我們閉嘴,「過主啦!」

(為文之際,正值 DBC(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於公民廣場義播,力抗打壓、爭 取自由。礙於稿期緊逼,無法親往以表支持,學苑仝人謹此向 DBC 致敬!)

2


目錄

編輯室 致歉啟事 苑論 新聞

幹事會公投特輯

7

全民投票不了了之 監察官疑非單純「技術問題」

2 5 6

8-11 「不適任公投」事件來龍去脈 12

校友:到了 GM 的地步

13

選票現雙胞 犯錯不下台

14-15 學生會不問責 有同學歸咎必然會員制

公平貿易特輯

16-17 一時「有」兩 星巴克凱旋歸來 我們一起郊遊去 P.51-55

18-19 中大開設星巴克惹爭議 嶺大咖啡店不外判 19-21 公平貿易萌生 反思資本主不義 22-23 國教科推手前高官聯袂任龍華街宿舍院長 李焯芬稱無意於校內推國民教育 24-25 龍華街宿舍落成 學生陸續搬入 部份設備仍然欠奉 獨有課程需待明年 26-27 港大環保工作有待改進 廚餘回收率近乎零 28

港大正物色下任校長人選 至今共 30 份申請書

29

五名新一屆立會議員出任港大校董

29-31 西港島綫工程完成逾半 料如期二零一四年通車 32

環球量寬 香港受影響

專題

34

考考你 政治社會議題知多少?

35

議員語錄

36

引子——「香港人政治覺醒」的迷思

37-41 政府叫我們不要對政治冷漠——從零三到一二 42-43 剎那為民生抗戰 44

如何抗戰二十年

45-46 迷戀電視 鐵鏈相連——公民社會上的銅罩 47-49 香港的公民社會 50

一期一相

文藝

51-55 我們一起郊遊去 56-61 異地風光 62-65 「Live, like, love – 活在攝影,從喜到愛」香港國際攝影節 2012 異地風光 P.56-61

66

Read More…

67

創作版

大仙 Club

68-71 怒憤青年、怒憤老年

3


專欄

72

啷啷有聲/香港大學學生會中國教育小組:貴州。人貴

73

浪漫的逃亡/小魔怪

74

筆落驚風雨/不隨風:當他們不再是持劍衛道的正義之師 論警隊公安化

75

我行我素/純粹:錯過

76

QSA 專 欄 / Queer Straight Alliance: 香 港 首 個 學 生 同 志 組 織 Queer Straight Alliance

77

時事專欄/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關於長者,我想說的是……

77

框住.目前.大概/ Sam:醉生夢死

78

法聲/ Law Association, H.K.U.S.U. ︰解構纏擾法

79

Ch!sin / Chikin:從「音樂自主」到「獨立自主」

80

Think Different /風扇男孩:思想盒子

80

念奴嬌/安娜︰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 越明泉

81

光說不練是混蛋——也談中國的民主運動 Dong Yaohui

82-83 - 讀者來信 83

- 休刊啟事

官腔

85-89 “Re: Ballot validity issue of Students’ Union General Polling”, the letter dated 5th October 2012 replying Tam Chun Sing, Council Chairperson of H.K.U.S.U. Council written by Ms. Liza Tang and Ms. Sharon Chong, Returning Officers of 2012 General Polling 13 and 14 90

二零一二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第七次緊急會議遺憾名單

林超英訪問 P.68-71

4


致歉啟事 《學苑》2012 八月號中,存有若干紕漏,本編輯委員會(下稱「編委會」)謹 此澄清及致歉。 該期原定刊出部分學生會屬會之迎新廣告,惟最終沒有刊登任何廣告。有關決 定基於以下考量,評議會迎新事務委員會表示本刊須受《迎新守則》所規管,於迎 新期間不得提及屬會(詳見《打壓自由 黨同伐異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號外),本 編委會雖堅持不守有關惡法,惟恐涉及之屬會誤墮法網,或因而遭受處分,故將相 關廣告移除。本編委會謹向涉及之屬會致歉。 由於上述事件正正於付梓前發生,事出突然,引致部分頁數及頁面改動有誤。 其中,目錄左側「程翔訪問」應為「P. 42-44」;「22 Cats 訪問」應為「P. 36-37」;「黃 靖訪問」應為「P. 38-40」。另外,筆落驚風雨及法聲兩個專欄亦出現前後跨頁問題, 本編委會謹向專欄作家不隨風及香港大學學生會法律學會致歉。 另外,苑論的校對亦有不足。該期苑論第 4 段「認受」一詞,應作「現實」。 本編委會再就上述問題向讀者致歉,如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編輯委員會 謹啟

5


論 陰霾滿布的前路 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退休前發出警告,直言看見香港有「暴風雨」來臨,「我希望看 不見,但一些前所未見的兇猛暴風雨,已然出現」。回顧年初至今的種種事件,處處可見那條 充滿血腥的屠夫腳印,至今仍然徘徊香港左右,未曾遠去。 一年之間,香港體系接連承受衝擊。先有中聯辦明目張膽地干涉特首選舉 ; 然後立法會主 席公然摧毀三權分立的傳統 ; 特區政府戮力推行茶毒一代人的國民教育科,並企圖藉修緊版權 條例、冷待被政治打壓處於水深火熱的 DBC,殫力收緊言論自由 ; 近日更有前律政司官員高調 批評香港司法體系,圖撼動香港基石。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充斥一片割地賣港融合論的質疑聲 中,香港行政、立法、司法制度已在一年間相繼被威嚇摧殘,暗合與大陸同化的道路。而近日 不少建制派人士相繼重提當年被港人擊退的廿三條惡法,並有昔日高官指普選會帶來無可避免 的公共財政惡化。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本望大陸可趕上香港制度及價值,但刻下卻彷彿大 陸將隨時吞噬我城。香港的制度與既有價值正駭人地分崩離析,一把血刃,正虎視眈眈,隨時 落下。 面對四方八面的侵襲,香港人已退無可退,孤守圍城。親中人士將繼續抹黑香港,以撈政 治油水。時事評論員王慧麟點出,親中人士批評香港政策失敗的經年論調,不外七點:泛民反對、 傳媒抵制及煽動、外部勢力干預、公務員暗中抵制、人心未回歸、不認同中國人身份及上屆政 府埋下施政地雷。未來的數年,親中人士會繼續無所不用其極地重覆論調,並祭出「反對港獨」, 心狠手辣地展開猛烈攻擊,望求一手迷惑順良港人,收編其下,泯滅香港自治意識;另一手哄 騙北方執政集團,以保障北方統治根基為由,換取更多在港權力,以便繼續橫風橫雨。 中港衝突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我城需要更強韌的本土力量繼續譜寫香港何去何從的下一章。 「港獨意識」,自是親中人士與南來探子的惡意詆毀,現實上幾無可能。「港獨」,真意並不 以自絕於中國以外為傲,反而旨在恪守「獨立自主」,徹底喚醒一國兩制的精神。香港的唯一 出路,落在日益蓬勃的公民社會雙肩。刻下我城唯有仰靠公民力量,方可有效監察政府,奮起 抵禦北方惡勢力,重構我城規劃,奪回發展主導權,一邊堅守既有價值與制度,一邊慎行邁向 真普選,重奏凱歌。回望我校,港大學生會當權派,亦經常做出與親中人士同樣匪夷所思的行 徑。異曲同工處,在於二者皆慣於脫離現實地提出指控及狂熱於未經深入討論的決策,粗暴地 扭曲制度,然後公然蔑視普世價值。 校內校外,你我都絕非過客,而是有份捍衛法治的一員,凝聚監察力量,改革缺漏制度, 震懾為人濫用的權力。「地獄之火將留給面對道德危機時仍宣稱中立的人」,風雨飄搖,面對 嗜血的劊子手,我城岌岌可危,時間不容奢侈,必須全民起義,戮力反撲以保全自由法治,爭 取民主歸來。不然,深港同城化的實現,三權合作的一天,將不甚遠矣。這天是否將至,還看 有多少人甘願挺身,有多少人寧願沉睡,寧願在睡夢中被血輪踐斃,也不願睜開眼看清現實, 今早已非安樂昨天。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 副總編輯 周永康 攝 /Jackie Cheung

6


新聞

幹事會公投特輯

全民投票不了了之 監察官疑非單純「技術問題」 開學日,港大校園充斥涉抹黑錢大康及周偉立之改圖海報,本刊其後揭發海報用字與幹事會對外所發新聞稿類同,惟幹事 會否認製作及張貼相關海報

文 / 司徒永灝 攝 / 謝智浩 【學苑專訊】幹事會於 9 月初發起兩項分別為「學生事務長周偉立博士不適合於香港大學內擔任有關學生事 務的職位。」及「錢大康教授不適合擔任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的公投,公投於 9 月 17 日至 9 月 19 日舉行, 點票於 20 日凌晨結束,期間發現兩種不同設計的選票,且數量相近。身為「全民投票主持人」的評議會主席 譚振聲未能給予合理解釋,故選舉監察官(Returning officer)拒絕簽署承認結論(resolution)。評議會於 9 月 22 日的第七次緊急會議上,通過議案「Returning officers should have the power of validating the vote as in General Pollings」,即賦權選舉監察官判定公投選票是否有效。 譚振聲預備了一份長達 3 頁的英文信函,於會上 供評議員傳閱,其後送交選舉監察官解說其職能。據 了解,該信函引述學生會憲章中關於選舉監察官職能 的條文;講述本港正規選舉中選舉事務官的職能;及 交代選舉事務官具確認公投選票之權力。換言之,是 次公投是否有效及能否通過,將取決於選舉監察官之 判斷。 選舉監察官 Ms. Liza Tang 及 Ms. Sharon Chong 於 10 月 5 日回信予譚,重申在得知選舉監察官的職責為: 一、於公投前檢查及密封票箱;二、於選舉結束後點 票後應允為是次全民投票的選舉監察官。二人強調於 全民投票開始前並未獲通知選舉監察官的實權、職務、 責任以及學生會憲章內有關全民投票的規定。(原文 見今期「官腔」) 欠缺原檔無法判定 多次要求未獲答允 二人描述,點票當日發現用兩種字體印成的選票, 雖同樣以隱形墨水蓋上印章,但因有人未能提供選票

原檔,故無法斷定何種選票有效,何種無效。 二人指,點票時曾多次要求查詢已投票同學清單, 包括由讀卡器記錄,以及由人手抄下的資料,以作核 對,但並未獲答允。 已盡職責要求調查 議案雙胞存有疑點 選舉監察官於信末指出已盡責完成工作,匯報出 現兩種選票,以及統計票數。雖然評議會於第七次緊 急會議中賦權二人判定選票,但在缺乏事實基礎、無 合理解釋下無法斷定,並指選票「鬧雙胞」有多種可 能性,包括疏忽犯錯,甚或改動選票。選舉監察官相 信,若「全民投票主持人」,又或評議會能於收集各 方資訊,包括票站職員,選舉監察官及其他職員的報 告後,再行深入調查並得出結果,將有助於判斷選票 有效性。 信函末段,二人驚訝評議會竟無要求獨立調查今 次事件,質疑「兩種選票」可能並非純為「技術失誤」。 7


幹事會公投特輯

「不適任公投」事件來龍去脈

製作/司徒永灝 謝智浩

【學苑專訊】學生會於開學日一連三日舉行全民投票,內容為不信任周偉立博士及錢大康教授為學生事務長以及 首席副校長。本次全民投票已是 2012 年內第二次,第一次全民投票由同學發起,議案為罷免幹事會、普選評議員 以及評議會主席,結果遭否決,上述人士全部留任。是次全民投票由幹事會動議,籌辦效率遠超前次,惟期間枝 節不少,下表將列出是次全民投票的原委至結果。


幹事會公投特輯


幹事會公投特輯

10


幹事會公投特輯

11


幹事會公投特輯

【學苑專訊】幹事會於 9 月發起公投,事前未經公眾 諮詢,甚至未於評議會討論,有校友就事件發公開信 予以譴責及聲援兩名校方高層,一周內已獲超過 1500 名涵蓋 20 世紀 70 年代至 21 世紀 10 年代港大學生、 舊生、教職員聯署。本刊於 10 月初訪問聯署信發起人 2000 至 2001 年度大學堂外務副主席江祖胤及 1996 年 度學生福利秘書、1997 年度普選評議員蔡明輝,二人 均批評幹事會做法不合理,更指近年幹事會無法制衡、 評議會失效,甚至已經到了 GM(全民大會)1 的地步, 才有可能重塑秩序。 二人指,參與聯署者均屬自發,多為不滿幹事會 強推公投及提出無理指控。江表示,詳細研究幹事會 公開文件及論壇說法,均無法指出龍華街宿舍延遲入 伙一事與兩名高層不適任職位之邏輯,他又指有關 校方高層「獨裁」的批評過分。蔡則認為,今莊(即 2012 年度幹事會內閣「啟越」)做事有既定立場,往 往不憑事實,屢次騎劫全港大學生之意見。二人指舊 生對下一代有期望,寄語有心有力的下一代多關心、 參與學生會事務。 強推公投不經議會 憲制有權鮮有發生 現行憲章中關於全民投票的條文於 96 至 97 年制 定,蔡明輝解釋當時的立法原意為設立完整機制,規 範全民投票。蔡指,條文規定幹事會可提出公投,按 字面理解的確無須評議會批准,故今次幹事會做法合 憲。蔡解釋,當時評議會認為幹事會由全民大選產生, 可擁有較大權力,不過,實際運作上則有所不同。他 指過去的幹事會雖具該等權力,但亦會事先將議案提 上評議會討論,評議會更有權修改公投議案,明顯與 現屆評議會主席譚振聲一直堅稱評議會無權修改公投 議案的說法有異。他質疑是次公投是否逼切至不得呈 上評議會討論,甚至要於開學首三日舉行。

1

文 / 謝智浩 司徒永灝 攝 / 謝智浩 聯署公開信發起人: 蔡明輝︵左︶、江祖胤︵右︶

校友:到了 GM 的地步

公投安排主席包辦 舊生斥兒嬉 對於今年譚振聲於今年兩次公投中,均獨攬大權, 自行裁決所有公投事務,兩名校友斥做法兒嬉。蔡指, 過去的學生會「一定唔會」出現類似情況,評議會絕 對有權成立委員會處理,邏輯上亦無可能容許容讓主 席一人獨決;江則指,主席一人獨斷,容易出現利益 衝突,批評譚自行處理罷免自己之議案,不容監察, 無法做到「Justice must be seen to be done」的標準。 此外,譚振聲的公投安排屢遭詬病,9 月公投更出 現兩款選票,蔡明輝則指不能接受。蔡指出,以往每 年大選,所有選票均有編號,印刷後會交選舉監察官 檢驗,如公投期間選票短缺,加印後亦必須請監察官 過目;選舉期間,所有選票會存放於監察官處,確保 包括主席在內的學生會成員無法接觸;選舉後除點票 外,更會覆核選票總數是否與之前印製數量吻合,確 保選舉公平、公正。以上做法,已一一被譚廢除。 96 年主席、97 年會長先後撰文表達意見 另外,兩名 90 年代學生會骨幹成員亦就事件撰文。 1996 年度評議會主席傅俊毅則撰文勸退譚振聲。勸退 書闡釋上次全民投票譚可行的上、中、下三策,傅慨 嘆譚行下策,雖免於罷免,卻致無人信服。文中指, 若譚不再犯錯,可挺至學生會年度完結;如今卻於幹 事會「一聲令下」,全力參與,卻因選票有問題而要 負上全責。文末提到難以想像譚能有效主持評議會, 勸其專注學業「解甲歸田」,若譚離去「學生會幸甚! 廣大同學幸甚!評議會當回復正軌」。1997 年度學生 會會長王振星撰文一篇《在我們的年代沒有這樣的事 情—就港大學生會因龍華街宿舍事件舉行全民投票之 意見》,指出「表決議案所指何物必須清晰」;提公 投須乎合「程序公義」;評議會亦應就議案是否必要 達共識。王文末段指出當年以公投向校方施壓時,必 然會同時發起全民運動。

全民大會屬學生會最高權力機關,法定人數為百分之十會員(現時相當於 1400 人左右),須由至少百分之三會員聯署方能召開,會議 期間,所有會員均具發言權,通過之決議能推翻此前所有學生會議決。

12


幹事會公投特輯

選票現雙胞 犯錯不下台

文/司徒永灝

私自改議程 投反對自保

網民就投票結果發表評論 即 ( 時新聞截圖 )

【學苑專訊】幹事會於 9 月發起之兩項公投,最終因 選票問題不了了之,選舉監察官(Returning Officer) 於點票日表示無從解釋兩款選票的原因,因而未能就 議案的有效性(Validity)下判決。全民投票主持人譚 振聲一度承認行政失當,惟於第八次評議會緊急會議 上就罷免譚本人的議案投下反對票。 選票有問題 榮秘屢催促

9 月 21 日,阮再提出召第八次評議會緊急會議, 要求罷免譚、沈二人,有關召會要求獲全數院會、舍 堂代表和議;至 10 月 4 日,評議會召開第八次緊急 會 議。 有 關 討 論 事 項 原 文 為「1. To cast a vote of noconfidence on Tam Chun Sing, Council Chairperson of the Union Council」 及「2. To cast a vote of no-confidence on Winson Shum, Honorary Secretary of the Union Council」,後遭譚振聲改為「To consider the motion of no-confidence」,又刪除了譚振聲及沈顯龍二人名字, 並在議案最後加上了「exclusively」一字。 「就譚振聲任評議會主席進行不信任投票」 議案 討論期間,評議會委任學生會會長陳冠康為代理主席。 有評議員多番批評譚振聲失德、漠視會員和評議員意 見及怠慢會務;亦有評議員指不能完全諉過譚。於投 票期間,譚振聲並未避嫌,就議案投下反對票,即認 定自己無需要下台。該議案為記名投票,亦要 2/3 評議 員支持,方獲通過。最終贊成票 22 票,反對票 12 票, 棄權 1 票,未足 2/3 評議員支持,不獲通過。議案表決 後,有評議員要求譚振聲評價自己任內的表現,譚表 示「B、C range 啦」;醫學會代表盧劻業則反問譚是 否視 C 為最低等級,斥其表現不及格。

選舉監察官得悉問題後,即表示未能簽署確認決 議。與此同時,榮譽秘書沈顯龍多次要求選舉監察官 作出決議。沈更指,「當不知道何種選票是真的時候, 應兩隻都當真,或兩隻都當假」,並指不可能不公布 選舉結果,謂監察官「咁樣唔盡責,點完票之後無結 果」。

「不信任沈顯龍作為榮譽秘書」的議案,以贊成 票 19 票,反對票 8 票,棄權 5 票,不足 2/3 之評議員 支持,不獲通過。討論議案期間,多位評議員指摘其 於 9 月 19 日晚上無理催促選舉監察官,超越其職能, 有辱評議會聲譽;文化聯會會長黃柏榮則替其辯護, 指其當時為履行職責,又沒有「出手傷人」(後改口 澄清為沒有「出口傷人」),並無不妥。另外,有評 議員質疑沈的英文能力 時,沈反問其英語能力是否由 評議員評定,又指出自己曾考高考,以佐證自己具足 夠英語水平勝任榮譽秘書一職。議案表決後,評議員 亦有問到沈如何評價自己的表現,惟沈拒絕作答。

沈顯龍稱曾考高考,證明 自己英語水平 校 ( 園電視 提供圖片 )

譚振聲評價自己任內表現 為 校 ( 園電視提供圖片 )

監察官及點票員於 9 月 19 日晚上點票期間,發現 選票有多個問題,例如選票用兩種不同字體印成,即 有兩款不同設計的選票,以及部份尚未為同學使用的 選票無防水印等。選舉監察官即時要求譚振聲提供選 票原檔,譚表示選票每次修改完後便直接印刷,未有 存檔,亦未知原裝選票樣式如何。譚承認自己行政失 當,致選票現雙胞胎。

文學院學生會代表阮傑誠在點票工序完成後,隨 即動議召開第七次評議會緊急會議。會議於 9 月 23 日 召開,通過多項對幹事會及評議會主席就是次公投處 理之遺憾動議。

1 2

B C R A N G E

根據學生會憲章,「致不信任投票」議案即彈劾相關人士,一旦議案獲通過,有關人士須立即辭職下台。 沈英文能力屢受質疑,評議會會議期間曾多次讀錯英文字,如將 “Secret ballot” 讀作 “Secret bullet” 、將 “declare” 讀作 “delegate” ;在其唯一完成並上呈評議會的兩份會議紀錄中,亦時有出錯,被評議員批評其妨礙議會運作。 13


幹事會公投特輯

學生會不問責 有同學歸咎必然會員制 文 / 謝智浩 攝 / 謝智浩

「港大學生會必然會員制關注組」Facebook 專頁(網上截圖)

【學苑專訊】自 3 月登報聲明事件起,學生會事務引起同學關注。有同學認為,學生會連番施政失誤下,亦無 人就此負上政治責任,問題根源可追溯至「必然會員制」。10 月上旬,有同學自發成立「港大學生會必然會員 制關注組」(下稱「關注組」)及開設官方專頁,引發相關討論。 校方代收費 鞏固必然制 「必然會員制」源自港大學生會憲章 (Union Constitution)。根據憲章 Section III Article I(a)(i),「All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taking approved courses at the University shall be Full Members of the Union and shall pay the prescribed fee.」,換言之,所有就讀港大的本科生必然成為港大學生會會員,並須繳交會費。憲章中,亦沒有關於退會機 制的條文,所以港大學生在畢業前會一直保持會員身分,享有憲章賦予之權力,亦須履行憲章所列之義務。另 一方面,校方每年收取學生學費時,會一併代為收取學生會費。校方 General Regulations G17 列明,「payment of the Students’ Union membership fee shall be compulsory for a candidate registered for a Bachelor’s degree on fulltime basis.」 及「A student who has not paid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due date shall have his name removed from the register of students.」如是者,校方確認學生繳交會費之責任,如欠交費用(包括學費及學生會費)達 30 日,則 會失去學位,變相將港大學士學位及港大學生會會籍掛勾,鞏固必然會員制。

3 月 29 日同學自發舉辦論壇,要求幹事、普選評議員及 評議會主席交代登報聲明事件,終無官方人員出席

14

關注組於 10 月 8 日張貼於民主牆的資訊


幹事會公投特輯

學生會於 2011 年通過修憲案,定明幹事會有權(即 毋須經評議會討論)以「香港大學學生會」身分發表 聲明、公開信等官方文件。幹事會年中多份聲明及公 開信,均有運用此權力。有指在「幹事會代表學生會 制」及「必然會員制」下,幹事會一旦成功上任便能 自行解讀民意,會員無法監察及制衡。

曾指出毋須同學必然地支持學生會立場。另有評議員 透露,打算稍後向評議會建議以必然會員制之存廢為 評議會周年辯論題材。

關注組:制度有違公義 本刊曾向關注組查詢其組織理念及具體行動。關 注組表示,其理念為「挑戰港大學生會的必然會員 制」,指制度剝削同學自由,為學生會當權者提供虛 假民意基礎,「制度有違公義」。關注組指,3 月登報 事件反映學生會制度嚴重弊端,沒有內部制衡當權者 的方法,原因在於學生會體制強逼本科生成為體制一 部分;又謂 9 月幹事會發起「針對周偉立博士和錢大 康副校長的公投」屬「一場鬧劇」,突顯體制問題, 故成立關注組,嘗試為同學取回有效的制衡權。 關注組主要於 Facebook 及民主牆發布消息,希望 喚起同學關注,亦會繼續與校方交涉,並不排除會有 進一步行動,但表示學生會已不能代表學生,與其溝 通沒有任何意義。 關 注 組 網 址:http://www.facebook.com/ HKUSUcompulmembership 會長暫未回覆 本刊亦曾去信學生會會長陳冠康,希望其就爭議 表達看法,惟截稿前仍未收到回覆。登報聲明事件後, 陳接受本刊訪問,回應刊登聲明之舉備受同學質疑時,

〈修改「必然會員制」建議書大綱〉, 刊於《學苑(八六—八七)第五回》

泉知識 71 年起始有爭議 80 年代兩度公投 根據《赫戲八七》1 所載,必然會員制法理地位首次於 1971 年引起爭論,80 年代,學生會發生「戴 信事件」2,學生會權責與代表性在校園引起激烈討論,及後於 1985 年及 1987 年在同學聯署下兩度發起 修改必然會員制之全民公投,惟兩次均未獲通過。 當時的討論中,已談及廢除必然會員制之解決方案。以朱家威(1987 年學苑總編輯)為首的學生在《學 苑(八六──八七)第五回》發表(修改「必然會員制」建議書大綱),建議修定憲章,由本科生必然 成為學生會會員,改為有權成為學生會會員,並設立「退會機制」。據了解,現時設有退會機制的大學 學生會包括浸大學生會、城大學生會及理大學生會。 1

《赫戲》即港大學生會年刊,《赫戲八七》即 1987 年學生會年刊,《赫戲》已停止出版十多年。 又稱「戴函事件」,1983 年度幹事會在事前未徵詢會員意見情況下,發信當時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表示港人希望民主回歸中 國。事情在校內外引起反響,同學甚至發動全民大會討論。

2

15


公平貿易特輯

一時有兩 星巴克凱旋歸來

文 / 王俊杰 陳璟茵 梁繼平 編輯 / 謝智浩 司徒永灝

【學苑專訊】近日,部份中大學生及校友組成關注小組,堅拒星巴克進駐校園,抗爭行動如火如荼。反觀本校, 學生會大樓星巴克咖啡店於 9 月 24 日開幕,位於圖書館大樓舊翼的星巴克咖啡店亦於 10 月 18 日重新開張,校 園內並未有就兩間星巴克及公平貿易等議題討論。七折星巴克咖啡店素為港大標誌,備受同學擁戴。但兩間星巴 克咖啡店共存,卻難免惹起外界質疑港大在招標時有否考慮企業社會責任。

星巴克宣傳口號:「如果我不在辦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現在,這句口號在港大可改為:「若我不在課室,就在圖書館的星巴克;若我不在圖書館的星巴克,就在學生會大樓的星巴克。」 全因校園近期共有兩間新星巴克咖啡店開張,分別位於圖書館及綜合大樓。

校方 : 招標從多方面評估 重視企業社會責任 香港大學的餐飲事務主要由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 (CEDARS)負責,負責招標及監視營運的招標工作 小組、餐飲委員會及學生事務委員會均分別有教職員 及學生代表參與。 校園生活總監鄧喜添(Patrick Tang)回覆本刊查 詢招標準則及過程時表示,在 2004 至 2005 年期間,星 巴克跟校方簽署第一份合約,自 2005 年 1 月開始營業, 招標工作小組主要考慮價格、過往記錄、營運能力、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等條件。 在 2012 年 6 月,大學按一般餐飲招標政策重新為 圖書館咖啡店招標,確保過程公平公正公開。鄧指, 審核一共六份招標書期間,招標工作小組仔細研究招 標書,才決定選擇星巴克。 鄧亦補充指,除考慮上述因素外,工作小組了解 星巴克受同學歡迎,亦知道學生會大樓將有另一間星 巴克,故向星巴克查問兩間分店同時在校園運作的情 況, 星巴克承諾兩者有分工,並能夠充份照顧同學需 要。因此,工作小組一致通過採用星巴克,並簽署相 關文件,校方繼而批准了以上決定。 鄧強調,校方選擇餐飲商時一向以企業社會責任

16

為重要考慮,當中「公平貿易」是企業社會責任其中 一環。至於餐飲委員會有否計劃於未來學年要求港大 校園的星巴克咖啡店全面使用公平貿易咖啡豆,鄧表 示會鼓勵星巴克使用更多公平咖啡去履行企業社會責 任,卻承認當中有困難及缺乏監管機制。鄧亦指出, 曾經有學生質疑有關星巴克與公平貿易的問題。經學 生、教職員、星巴克三方會議之後,事情「完滿解決」。 鄧亦強調,校方重視多元化飲食文化,並致力推 廣可持續發展及綠色飲食,包括禁止不能分解的外賣 用具、禁止售賣魚翅,又引入素食店「一念素食」等。 本刊向校方查詢,星巴克提供七折優惠是否得到 校方減免租金作交換條款。校方回應,對所有膳食供 應商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形式的租金津貼。同時,校 方透露,星巴克已承諾維持價格至 2015 年,繼續支持 及贊助港大與港大學生會活動,故校方認為咖啡店由 星巴克營運對整個港大有正面影響。 另一方面,鄧表明學生會大樓星巴克的招標、擬 約程序均由學生會包辦,校方沒有干涉。 幹事會公務繁忙 需時回應 學生會於 9 月 12 日透過校內電郵宣佈「由學生 會幹事自行引入及管理的學生會大樓星巴克將於週一


公平貿易特輯 (24/9)開幕」,並說明因「位於圖書館的星巴克結業 後,很多同學都希望能於校園內再次享用價廉物美的 咖啡;故我們決定重新引入星巴克,並自行管理」。 學 生 會 評 議 會 於 2005 年 通 過 動 議“The Union deems it necessary for all commercial activities in the campus to incorporate elemen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M1, 2005)。 就 此, 本 刊 記 者 電 郵 內務副會長張楚睎,提出以下問題,包括:選擇營運 商的準則、有否考慮引入社會企業、學生會認為星巴 克能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會否要求星巴克全面使用 公平咖啡、是否幹事會主動接洽星巴克並提出合作 等。另外,本刊亦查詢幹事會為何未有回應學生會 Facebook 專頁中,部分由同學與校友提出的質疑。 張楚晞未有澄清於 2011 年的決定是否已經包含公 平貿易的考慮,亦未有解答上述查詢,僅指因公務繁 忙及需翻查資料故需時回應,只表明幹事會曾於 2011 年舉行的會議中決定將營運權授予星巴克。另外,張 強調自己一人不能構成學生會政策,但承諾會按學生 會會章及評議會規定,與幹事會商討,得出決議後會 發表聲明。 學生會其後發聲明稱「關注公平貿易」 學 生 會 於 10 月 24 日 以 電 郵 向 所 有 學 生 發 出 「Support Fair Trade 關注公平貿易」的聲明,其中指出 學生會大樓的招標除了考慮同學的接受及歡迎程度外,

社會責任亦是重要因素,如東華三院的「自在軒」將 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小食亭,學生會亦強調學生會大 樓的星巴克「有別於校外的其他分店」,有提供以公 平貿易咖啡豆製成的咖啡。學生會亦承諾,會要求星 巴克提供更多公平貿易咖啡豆的選擇和宣傳,卻未有 交代兩間星巴克存在的必要、租金安排等細節。同時 學生會未有按慣常做法將該份聲明發佈到 Facebook 專 頁。 經本刊調查後,學生會大樓星巴克大部分咖啡產 品沒有公平貿易認證圖樣,另顧客需向櫃檯查詢,方 可得知有關公平貿易產品的資訊及選用公平貿易咖啡。 職員回答指,該店出售的咖啡豆產品及杯裝咖啡中, 僅一種產品(「意大利咖啡豆」)產自公平貿易的地區。 提倡社會責任雙方有責 企業招標準則值得討論 校方與學生會皆強調招標時會考慮社會企業責任 與公平貿易,學生會於 2011 年完成學生會大樓咖啡店 的招標,校方則於 2012 年 6 月完成圖書館咖啡店的招 標,兩者皆選擇星巴克。 香港大學一直堅守師生共治,校方及學生會均有 權決定引入不同的營商模式和文化,雙方亦有責任將 社會企業責任及公民意識進一步帶到校園。港大應否 推動餐飲商落實使用公平貿易貨品、應否引入社會企 業打破大財團壟斷、校園是否需要兩間星巴克咖啡店 等問題,仍值得商榷。 有同學及校友於學生會專頁留言,查詢﹁香港大學分店能成為全香港第一 間全部使用公平貿易咖啡的星巴克嗎?﹂、﹁說好的社會公義呢?﹂,惟 幹事會未有回應。︵學生會專頁截圖︶

17


公平貿易特輯

中大開設星巴克惹爭議 嶺大咖啡店不外判

文/王俊杰 編輯/謝智浩

【學苑專訊】星巴克今年 10 月進駐中大校園,於善衡 書院開設分店,激起部分校友及學生強烈反對,有關 人士隨即於網上發起杯葛行動,學生會亦表態反對開 設星巴克。有校友批評星巴克只顧牟取暴利,無良壓 榨農民,並以公關手段塑造「良心企業」形象,部份 人組成「中大反星巴克行動」,力求將星巴克逐出中大; 亦有學生認為開設星巴克若屬民意所向,就當予以保 留。 中大善衡書院星巴克咖啡店爭議事件始末 2012 年 8 月 7 日 善 衡 院 方 向 同 學 發 出 電 郵, 指 與 Starbucks Coffee(HK) 同屬美心集團的 Petit Café 將會在善衡開設 並計劃售賣星巴克咖啡,同日開展網上諮詢,至 8 月 13 日結束。 2012 年 8 月 11 日 中大學生會(下稱幹事會)及學生報與善衡學生 會進行會面,幹事會會長楊政賢於會議上反對咖啡店 售賣星巴克產品。 2012 年 8 月 15 日 幹事會接觸善衡學生會,對 Petit Café 售賣之貨品 來源提出憂慮。 2012 年 9 月 9 日 善衡學生會宣佈會在同月 12 日舉行意見交流會, 以不記名方式進行意見調查。

圖 為 善 衡 書 院 的 Petit Café, 載 有「We Proudly Brew STARBUCKS COFFEE」的標語(資料圖片)

2012 年 10 月 12 日 善衡書院學生會向幹事會提請發起全民投票,獲 代表會接納,並於 10 月 15 日及 16 日召開議案有關諮 詢會。議案為「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學生會支持在 善衡書院餐廳範圍內售賣有 C.A.F.E. 認證的星巴克咖 啡。」 2012 年 10 月 18 日 由中大學生及校友自發成立之「中大反星巴克行 動」發起「拆穿星巴克假面具,中大反星巴克巡遊」 行動。

2012 年 9 月 10 日 幹事會收到交流會的邀請,會方以準備時間倉促 加上須籌備 911 罷課集會為由,意見調查改為於 13 和 14 日進行。 2012 年 9 月 13 日及 14 日 意見調查展開,是次投票結果顯示 47% 之投票者 支持售賣星巴克咖啡, 32.7% 之投票者支持只售賣通 過 公 平 貿 易 認 證、C.A.F.E. (Coffee and Farmer Equity) 認證及農民權益認證之星巴克咖啡。 2012 年 10 月 8 日 幹事會收到善衡學生會對中央三莊(幹事會、學 生報、電台)邀請,於 10 日舉行會議,但由於中央三 莊代表未能共同出席會議,故回覆會議需要改期。 2012 年 10 月 9 日 有售賣星巴克咖啡的 Petit Café 開業,備受爭議, 並引起廣泛中大學生及校友關注。 18

藝術系同學以行為藝術控訴星巴克出售「血汗咖啡」 (資料圖片)

2012 年 10 月 19 日 善衡書院學生會公佈於同月 24 日就咖啡店事宜進 行全民投票。


公平貿易特輯 2012 年 10 月 24 日至 25 日 善衡書院舉行全民投票,投票率高達 7 成,議案 獲得通過。 行動實踐 關注弱勢 中大學生一向以維護社企見稱,本次反星巴克進 駐並非單一事件。2001 年曾傳出消息,麥當勞將取代 「幸福咖啡閣」,經營本部范克廉樓咖啡閣學生飯堂, 引起極大關注。其後,有學生發起「一人一電郵」行動, 向范克廉樓膳食委員會表達反對聲音,最後議決由「幸 福咖啡閣」續約經營,事件得以解決。同年,大學師 生中心管理委員會有意引入便利店。學生會代表認為 可以引入嘗試成立合作社,而非連鎖便利店,並隨即 組織一群失業婦女草擬招標計劃書。經過學生會及委 員會主席陳健民教授與校方斡旋,女工同心合作社正 式成立。

把外判員工,價格壟斷等經濟不民主的方式在嶺南擴 大。作為一所學校,我們希望見到的是校方,不是單 從行政方(面)去決定方式,而是把握每一個機會, 向同學提供學習,思想衝擊的機會。一所咖啡店的建 設也是一另一種方式的教學,更把不同的理念實體化, 令同學在校園生活中實踐,如公平交易、支持本地生 產、合作社等。」

實 現 想 像 謝 絕 財 團 親手創立嶺南咖啡店 至於嶺南大學方面,嶺大學生會幹事會宣佈於引 入社會企業咖啡店一事上取得突破。於上月的校務會 議中,幹事會已初步與校方取得共識,咖啡店招標最 快可於下一學年公開招標。而下一階段工作將會於 11 月開展,屆時將會於校內開始宣傳及討論,協助同學 深入認識有關咖啡店的發展計劃。 嶺南大學學生會幹事會狂瀾之聲明: 「有關咖啡店的計劃,其實由大集團經營的方式 早已排除在外,一方面他們也看不起嶺南的規模。另 一方面,學生會也不希望大集團進一步在嶺南植根, 嶺南咖啡店宣傳插圖(資料圖片)

公平貿易萌生 反思資本主不 義 文 / 王俊杰 陳璟茵 梁繼平 編輯 / 司徒永灝 【學苑專訊】近年,「公平貿易」這個名詞愈趨常見。 2012 年 4 月,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發表調查報告。在 620 名受訪者當中,有 511 名表示「有聽過公平貿易」,逾 半受訪者更表示願意以實質購買行動支持公平貿易。可 見,走過十年之路,香港公平貿易運動正逐漸受到認同 及肯定。

商家,令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收入進一步被榨壓。國際間 的貧富懸殊不斷擴大,全球貧窮人口不跌反升,自由貿 易究竟能否與公義並存成為一球全球關注的議題。 「公平貿易」的萌生

國際貿易的不公 二十世紀全球化的發展造就了國際貿易市場起飛, 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成立更標誌著其高峰,然而西 方發達國家以主導國際貿易門檻,維護自身利益,向發 展中國家傾銷巨額補貼產品等。同時在國際分工底下, 全球生產鏈被拉長,令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隔著層層的

FINE 的公式(資料圖片)

「公平貿易」(Fairtrade)的概念萌生,開拓出關 注工人與社會責任的貿易模式,根據 FINE1 所創立定 義:「公平貿易……目的是在國際貿易平台上爭取公 19


公平貿易特輯 平。公平貿易為被邊緣化的生產商及工人提供更佳的貿易條件,並保障他們的權利,以達至持續發展。獲得消費 者支持的公平貿易組織﹐積極為生產商提供支援、提升公眾關注,並以倡議的方法爭取改變傳統國際貿易的規則 和慣例。」 公平貿易商品認證與標籤 在公平貿易商品認證與標籤下,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產品在包裝上會附有「公平貿易」的商標。全球有 27,000 多種公平貿易認證產品 2,其銷售額在 2009 年超過 340 億港元。而其他認證系統包括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 織 (FLO) 及 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的組織商標。以 FLO 為例,「公平咖啡」,每磅咖啡豆至少可賣 1.4 美元, 並有額外每磅 0.2 美元將被用作改善生產技術和社區經濟投資。 「公平貿易」是否萬能?

好處 -

-

-

-

限制

以合作社形式減省國際分工。 制定公平貿易「底價」,生產者的

有評論指出發展中國家的農民面對 最嚴峻的是貧窮,當中原因不是一

利潤分配被提升。 保證生產者足以維生,有尊嚴地過 活。 讓生產者下一代得以接受醫療、教 育等基本保障。

定來自國際市場剝削,而是可能當 地政府貪腐、機器及農藥市場受壟 斷等。 有學者提出: 「公平貿易並不反對市 場或貿易本身,它只反對毫無節制

在 1998 至 2005 年間,公平貿易為 尼加拉瓜的咖啡農民帶來額外 7000 萬美元的收入 3。 部份收入將會被撥入社會發展基 金,用作興建如馬路、學校等公共

的自由市場貪婪地吞噬一切社會領 域和人際關係,並試圖展示出另類 全球化的想像和可能性。」4 公平價格的釐定是以其「應得」的 價格,使有不少左翼學者認為公平

建設。 提供資金作生產技術培訓、改善科 技等用途,為社區可持續發展作實 質貢獻。 減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污染。 -

貿易只是合理化剝削。 公平貿易組織硬性規定農民加入合 作社,排斥了不少非洲農民。 公平貿易組織運作官僚。 公平貿易貨品難以進入市場。

-

公平貿易貨品如咖啡豆質素下降 5。

「公平貿易」嘗試在利益最大化、剝削發展中國家、排斥道德責任的國際貿易以外,建構出另一種公平、付 責任的商業模式,給予生產者合理、合義的回報,並協助改善他們的社區發展,共同承擔責任,儘管仍有其不足 和弊端,但仍值得我們重新反思資本制度所造成的不公不義,並提供可實踐的解決方法。

1

2 3

4 5

FINE 是 指 一 個 由 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Network of European Worldshops European Fair Trade Association 四個公平貿易的主要組織所組成的非正式連線。 港公平貿易聯盟──公平貿易產品簡介 (http://www.fairtradehk.org/?page_id=197) KATE MACDONALD(2007), Globalising Justice within Coffee,Supply Chains? Fair Trade,Starbucks and the transformationof supply chain governance,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 28, No. 4 鄒崇銘、韓江雪、楊夢瑩 (2012), 用消費改變世界 , 印象文字與香港公平貿易動力 聯合出版 Alex Singleton(2008), The poverty of Fairtrade coffee, the Daily Telegraph

20


公平貿易特輯

泉知識 泉知識 : 社會對星巴克七大指控 一、開展形象工程 企圖矇騙大眾 星巴克標榜 自己為全球最大 規模的公平貿易 咖啡豆採購商。 實際上截至 2008 年,真正符合公 平貿易認證咖啡 約只佔購買量的 6%。其後,購入公平貿易咖啡豆的 數目雖提升至 12%,但這個「成果」實歸因於英國及 愛爾蘭的消費者催使當地分店全面使用公平貿易咖啡 豆,以及由全球各地的志願團體多年來不斷施壓所達 到。 二、魚目混珠 誤導消費者 對外宣稱自己的咖啡是經 公 平 貿 易 購 入, 其 實 是 以 自 創 的 C.A.F.E.(Coffee and Farmer Equity) 認證制訂生產標準,與公 平貿易無關,而 C.A.F.E. 內容亦 備受質疑。

足夠非洲一個國家使用。另一方 面,星巴克於即棄咖啡印上支持回 收的字句,實際上絕大部分印有字 句的膠杯均不能回收,只有一成咖 啡紙杯能循環再造。 五、壓榨農民 對交易夥伴缺乏尊重 星巴克強調自己以比主要物價市場更優越的價格 購買咖啡,卻忽略說明採購價並非農民收取的金額。 據財富雜誌 2007 年的數字,星巴克以平均 1.45 美元 的價錢採購一磅咖啡豆,大約 1 美元用於交通、利 息 等 中 介 費 用, 剩 下 的 才 是 農 民 的 收 入。 這收入有時甚至不足 以 支 付 生 產 成 本, 而 這一磅咖啡豆經星巴 克 烘 焙、 包 裝 後, 卻 能賣至 26 美元。星巴 克 賺 取 巨 大 利 潤, 卻 不願與咖啡農分享成 果,促成「血汗咖啡」。 六、欺壓員工 剝削勞工權益

有關 C.A.F.E. 之爭議 1. 沒有制訂公平貿易底價,咖啡農實際收益成 疑,生活不受保障 2. 未有如「公平貿易認證」般規管供應商協助 咖啡農組織生產合作社 3. 只有星巴克使用,其公信力值得商確 4. 與 星 巴 克 合 作 設 計 C.A.F.E. 認 證 的 組 織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CI)曾收取星巴克 750 萬 美金作為合作資金,獨立性成疑 三、推廣公平貿易咖啡力度不足 欠缺誠意 星巴克曾被不同國家 的網民披露,要在門市選 擇公平咖啡相當困難。例 如,2010 年, 台 灣 星 巴 克 就遭網民揭發每個月只有 一天會供應公平貿易咖啡 豆。星巴克又甚少將公平 貿易咖啡豆放於顯眼的位 置,遑論主動推廣公平貿 易咖啡豆。 四、未能實踐環保責任 違反社會責任原則 公平貿易積極鼓勵實踐環保及負責任的生產手 法,惟英國太陽報於 2008 年揭露星巴克要求全球分 店執行禁關水喉政策,令每日浪費 2340 萬公升食水,

星巴克被指沒有為員工提供合理待遇,而且不 斷 打 擊 工 會。2009 年, 星 巴 克 總 裁 加 薪 25%( 即 五億八千萬美元),同時卻解僱 19% 的員工。此外, 智利的員工已八年未加薪。自 2011 年 7 月始,智利 二百多個工會工人發起罷工,以爭取合理工資,而星 巴克卻以解僱作威脅工會成員手段,打壓工會力量, 使員工在權益受剝削時無力反抗,處於弱勢。美國星 巴克亦被指並無保障前線員工,例如訂立固定工時及 穩定收入;又違法打擊工會,剝奪員工組織權利。 七、涉嫌逃稅,拒絕履行基本企業社會責任 星巴克英國分公司涉 嫌逃避繳納鉅額稅款,面 臨英國稅務部門的調查。 路 透 社、《 每 日 郵 報 》 等 媒體報導,星巴克於 1998 年進入英國市場,迄今已 有 735 家連鎖店,營業額超過 30 億英鎊,但 14 年來 只繳納企業所得稅 860 萬英鎊。在過去 3 年,星巴克 營業額高達 12 億英鎊,但沒有向英國繳納企業所得 稅,涉嫌少報收入。 資料來源: 《中大學生會反對 Starbucks 進駐中大聲明》 《星巴黑記錄》 英國《太陽報》

21


國教科推手前高官聯袂任龍華街宿舍院長 李焯芬稱無意於校內推國民教育 文 / 周永康 攝 / 田靜怡 協力 / 田靜怡

【學苑專訊】港大校方曾於 8 月 30 日透過 HKU Portal 發出 Mass Email,指校長徐立之已通過委任香港大學專業 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社區醫學系系主任梁卓偉、嘉道理研究中心主任 廖秀冬及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 瑩為龍華街宿舍院長。梁卓偉及廖秀冬皆曾任職特區政府問責官員,梁離任政府前為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廖則 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李焯芬則曾協助教育局撰寫國民教育課程指引,並擔任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 席。 李焯芬指「無需要」於宿舍內推國教 學生團體早有組織前赴大陸 擔任龍華街宿舍管治委員會(Governance Committee) 主席的副校長 ( 外務 ) 周肇平指校方未打算在宿舍內 推行「國民教育」,李焯芬本人「都係咁諗」,而宿舍內的 Project,實際上難以強逼學生去做。李焯芬回覆本 刊查詢時則指,「無需要」(no need) 在宿舍內推行國民教育,亦不打算推行任何有關國民教育或指涉政治的題材。 想了解中國的學生,可自行經由學生會不同組織到訪大陸了解。李指當初申請擔任宿舍院長,為希望增強宿舍生 活的文化面向,李指校方曾建議宿舍 Project 可研究絲綢之路的歷史及敦煌佛教,不過李指會由學生自行決定想 開展的 Project。學生事務長周偉立補充指,宿舍大部份事務仍需時調整,最快將於下學期方有 Project 展開,而 有關計劃暫未有定案。 校方指高官因素未曾納委任指標 另外,周肇平指未曾將梁卓偉、廖秀冬的「高官背景」納入遴選指標之一,周指遴選指標反而與宿舍發展方 向有關,四棟宿舍將分別有四個發展範疇「環保」、「醫學」、「文學與文化」及「社會創新」,候選人的研究 方向,是否符合四項範疇,以及對學生工作有否興趣為考量指標之一。

圖為龍華街四座宿舍 圖為龍華街宿舍院長李焯芬 ( 資料圖片 )

22


校方指遴選過程有學生代表 屬上屆學生會委任 學生事務長周偉立指,校方先於本年 1 月透過內聯網及電郵邀請校內合資格職員申請任宿舍院長,並成立專 責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負責有關遴選程序,最終共有 22 位申請者。有關工作小組於 4 月至 7 月期間共舉 行過 4 次面試,並邀請入圍者與龍華街宿舍管治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會面。有關決議於 6 月及 7 月通過,並將建議 人選名單推薦予校長,作最後審批。周偉立指,有關委員會有兩名內自港大學生會及研究生會的委員,以及四名 觀察員(見表)。 宿生暫未有權參與挑選導師 悉由院長單獨面試 宿舍計劃招聘 24 位導師輔助院長的工作,但遴選過程由院長選出,未有學生參與。據了解,港大舍堂的一 般情況為申請人將與舍監及宿生會代表會面,再與其他宿生見面,最後由舍監及宿生共同決定獲騁人選。 副院長高永賢稱,導師的主要職責為「負責維護住宿學院的公共秩序、安全及緊急疏散、為學生及住宿學院 溝通。比如,如果有的學生在深夜大聲驚擾其他人休息,那麼 Tutor 要負責保證樓層的休息環境」,雖然導師由 院長面試選出,但是導師不會參與院長的研究工作。 宿舍現任導師 Michael 透露,招聘導師時,曾有過百封申請信,但最終只有 40 多人通過初次遴選進入面試, 而最終通過面試,獲聘的導師的只有 15 人,「導師申請者大多數是博士生或香港大學教職員 」想要成為導師不 僅需要曾入住宿舍,還要有一定的特長,比如舞蹈、演奏樂器等等」。Michael 指「他們亦會問你一些問題,比 如在特殊情況下應該怎樣反應」。 周偉立指,「目前 24 位導師是人數上限,將來也許會招募更多導師」。 再錄取制度未議 主要取決於龍華街宿舍管治委員會

龍華街住宿學院管治委員會委員名單

而關乎宿生能否在下年繼續住宿的再度錄取制度 (Readmission System),周偉立稱未有定案,將會聆聽院長 意見,亦會有一名院長獲委任至龍華街宿舍管治委員會。有關錄取條件將主要取決於龍華街宿舍管治委員會的討 論及決議。

(資料由校方提供)

23


龍華街宿舍落成 學生陸續搬入 部份設備仍然欠奉 獨有課程需待明年 文 / 田靜怡 編輯 / 周永康

圖為龍華街宿舍正門

【學苑專訊】龍華街宿舍原定 9 月 17 日開學前可供學 生入宿,但由於空氣指標未達到標準,校方決定推遲 學生入宿日期。龍華街 C 及 D 座的空氣標準已相繼達 標,A、B、C 座已有學生搬入,D 座的遷入計劃亦預 計於 10 月底至 11 月初完成。不過,有關延誤有令學 生放棄入宿,而宿舍內的設施仍未全部安裝及啟用, 學術交流亦未展開,令部份學生認為宿舍內宿生缺乏 互動。 工程延誤 博士生放棄宿位 宿舍入住時間延期,令部份研究生放棄入住宿舍。 據現宿生,正在攻讀藥劑學博士的陳同學透露,博士 生開學比本科生早,而住宿問題遲遲未解決致使博士 生不得不另覓住處,「我有些朋友就自己出去租房不 住這裡了,因為沒有人真的到開學的前一天才找地方

24

住。他們住出去一段時間後收到郵件告訴他們可以入 住龍華,但是他們已經不想搬了」。 飯堂正趕工 學生需外出用膳或自行烹調 警鐘 9 月嗚逾 30 次 據了解,龍華街宿舍的飯堂(dining hall)及多功 能房(Function Room)仍在趕工,宿生須出外用饍、 叫外賣或自行烹飪。飯堂建成後,將作高桌晚宴以及 參加課堂的場所。宿舍副院長高永賢解釋,由於工程 延誤等問題,校方只能先確保必要設備可用,如學生 房間及公共活動室,此後再逐步添置其餘的輔助設備 。不過,由於地理關係,步行至士美飛路及堅尼地城 需 5-10 分鐘且多為斜坡,不少宿生選擇留宿烹飪。但 龍華街宿舍在 10 月中旬曾向學生發出告示,稱宿舍內 烹飪設備不可「煎炸」,否則會警鐘鳴響。由 9 月中


旬計至 10 月中,一個月內警鐘嗚響逾 30 次,粗略估 計平均每日響報一次,多數為烹飪引致,對其他宿生 及附近居民造成滋擾。 校方向學生收集意見 圖改善宿舍建設 雖然飯堂仍未啟用,但部份宿舍經已舉行港大傳 統活動之一-高桌晚宴,校方亦利用該場合收集學生 意見,有職員於晚宴後向學生收集關於設施利用及現 時住宿生活的意。宿生趙小姐透露,「(員工)問我 們想要如何利用 3 樓的多功能課,因為現在還沒有完 工。有的男生說想要一個活動室來作球隊訓練場所, 有一個韓國女生說想要一個音樂室,他們都記錄下 來」。 收生比例未來將有調整 本科生錄取名額下調 龍華街宿舍共可容納 1800 名學生,現時四座宿舍 的收生比例不一。學生事務長周偉立表示,原計劃中 的收生比例為 50% 本科生,50% 研究生。 「但是由於 2012-2013 年雙軌制,我們從研究生的宿位中撥出 400 個宿位給本科生。所以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數量大 致分別是 1300(本科)和 500(研究生)」,但從下一 個學年開始,龍華將恢復錄取本科生同研究生 1:1 的比 例。 此外,宿舍將繼續錄取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 入住,「最理想的比例是本地生、大陸生、國際生分 別占學生總體的三分之一。我們希望學生之間有多重 的文化交流」 周偉立稱,但由於推遲入住以及雙學制 的原因,目前每一幢樓的學生比例不盡相同。 高永賢指,在 C、 D 兩座空氣達標之際,將會安 排一部份在住 A 、B 座的學生搬入 C、D 座以平衡本 地生跟非本地生比例,「目前 Block B有著最高的國 際學生比例,大致占 30% 左右」。 來自大陸的本科生葉同學指,「我是在國慶節前 的一個星期搬到 C 樓的,這邊(C 樓)的本地生比較多」 但都「很樂意講普通話。雖然有些樓友是博士生 , 有時 候可能比較忙,但是大家經常一起在 pantry 裏面寫作 業、一起吃飯」。 不過,由於宿舍的的交流活動尚未展開,亦有學 生感到無法同樓友互動。來自韓國的本科新生 Rebecca 表示「我覺得很孤獨。可能因為我住的是單人房的緣 故,大家很少有一起玩的機會。我的朋友也大多不住 在 B 樓,來往比較不便,因此往來也很少」。

院長將成為學院精神核心 有別現有舍堂 高永賢指,宿舍將更著重學術氛圍,有更多學術 交流活動「我們不會要求學生在凌晨 3 點鐘起身參加 活動,龍華街宿舍希望給學生一個安靜的學術環境 」, 「我們鼓勵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和作學術交流,這將 成為龍華宿舍的特式之一」周偉立指,根據 2009-2010 年度的調查,很多學生表示希望體驗一種不同於舍堂 文化的教育模式。周稱,四位院長將分別負責管理龍 華四棟樓的學術活動,雖然院長將是「宿舍的靈魂」, 但學術活動不會限於院長的專門領域,宿舍更注重的 是全人教育 」。四位院長將各自負責規劃屬於宿舍的 特有課程,有些課程會計學分 ,有些則不計入學分。 有關課程仍在設計中,「還沒有決定好計學分的課程, 因為這些課程要得到香港大學院系的批准 。這些課程 也不會強制要學生參加」。現有港大舍堂則不設相關 學術課程,但各宿生會會組織球類或文化活動予宿生 參與,堂友平日則自行交流及舉辦活動。 鼓勵學生與本地居民互動 望建大學城 另外,與居民的互動將成為龍華街宿舍的文化風 格特點之一,高永賢指「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可以通過 龍華得到教育,也希望學生能通過龍華為社會有所付 出」。周肇平表示,希望透過宿舍與社區互動,將堅 尼地城塑造成為一個大學城,將學院研究帶進社區。 現時四座宿舍旁邊的花園將與當地居民共享,為 一個公共空間。同時,宿舍也鼓勵學生參加與當地居 民的互動。 宿舍曾在 9 月底曾經舉辦過一次派送月餅 的活動,組織學生為當地在護老院的老人派送月餅, 「名額很快就報滿。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報名人數是我 們預計名額的兩倍,而且參與者中有 40% 的人是非本 地學生」高永賢表示。 高永賢指出在宿舍未來會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服務, 比如為當地一些來自並不富裕的家庭的小學生或中學 生進行輔導,「富有的家庭會送小孩參加各種補習, 他們有很多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一些貧窮的家 庭則沒有這種條件。那麼龍華的學生可以為這些小孩 提供一些教育機會」。周肇平指未來宿舍的 Project, 會將學術知識輸出,如詹志勇教授可協助綠化社區, 亦有計劃牽涉地震基地。

25


港大環保工作有待改進 廚餘回收率近乎零

文 / 李嘉淳 謝智浩 攝 / 李嘉淳 謝智浩

【學苑專訊】新學制下,港大學生數目急增,百周年校園正 式啟用,數間新餐廳亦在港大開張,垃圾量亦相應地顯著增 加。港大校方一直宣稱提倡環保,物業處(Estates Office) 下更設有可持續發展事務處(Sustainability Office)專責校內 環保事務;惟本刊發現,校內餐廳廚餘回收率近乎零、垃圾 回收箱使用情況亦不理想,反映港大整體環保工作仍有待改 進。 港大食店絕少回收廚餘 少部分減用即棄餐具 廚餘不但造成浪費,更會在堆填區釋放溫室氣體,並在 運送過程中產生衛生問題。本刊於 10 月尾調查,發現校園內 多間食店均無回收廚餘。(詳見附表)據調查所得,僅位於 百周年校園的一念素食會於稍後參與廚餘回收。負責人指, 全店採用環保概念,包括顧客按需要取食,減少浪費,以及 店內掛燈以回收物料製造。另外,該店與校方協議,待逸夫 教學樓平台之種植場落成後,隨即會將收集到的廚餘送往該 處作有機肥料。據了解,城市大學早於 2011 年 8 月起已推行 廚餘回收計劃,把廚餘加工成魚食製品。

港大校園中三色回收箱旁邊,置有一個綠色的玻璃回收 箱

不過,部分食店負責人指出,會透過其他方式達成環保 目標。如學生會餐廳及學生會咖啡店均提供自備飯盒或咖啡 杯減價價惠;Delifrance 則表示會減少使用即棄餐具。 校園回收箱指引不清晰 誤用濫用時有發生 此外,港大校園目前設有約 200 多個回收箱,但校方沒 有明確列出所有校園內回收箱的位置,校園內亦未見有列出 回收箱地點的海報。記者兩度聯絡可持續發展事務處查詢所 有回收箱的位置,惟截稿前未獲回覆。有不少同學反映,不 清楚回收箱所在,故往往貪方便將廢物棄於一般垃圾箱內。

位於 Library Extension Building 的玻璃回收箱被用作丟 棄普通廢物

現時,港大的三色回收箱旁另有一個綠色回收箱供棄置 玻璃作回收之用。事實上,港大校園較少售賣玻璃製品,使 用率低尚算合理。不過,不少玻璃回收箱被用作丟棄普通廢 物,有可能是不少使用者未有留意玻璃回收箱的標示,誤以 為置於三色箱旁邊的則是普通垃圾箱。然而,個別三色回收 箱亦遭到濫用,廢物未有按分類放置,幸而情況不算普遍。 即棄膠杯回收情況不普及 台灣做法:強制設專用回收箱 雖然不少港大同學會將膠樽棄於回收箱,但據記者觀 察,校園內回收即棄膠杯的情況並不普遍。即棄膠杯屬於可 回收之廢物,直接將其棄置於垃圾筒及運至堆填區,不能被 微生物分解,長遠會加速堆填區飽和。目前大多數用作盛載 咖啡飲料的膠杯均被棄置於校園內一般垃圾筒,現象反映校 園回收箱指引欠清晰,使用者亦可能不清楚膠杯能否放進回 收箱。據了解,現時台灣會強制校園內食店設置即棄膠杯回 收箱。 26

位於徐展堂樓三樓的塑膠回收箱疑遭濫用,被放入大量 廢紙


官方報告:各類廢物回收率上升

劉金豪:推動環保存技術困難 同學有意識缺推動力 香港大學學生會常綠林主席劉金豪接受本刊電話 訪問時指,在港大推動環保有技術困難。劉指,中文 大學及城市大學均設有廚餘機,分解廚餘為肥料;港

此外,劉認為每個同學均有環保意識,但實踐環 保需要更多「推動力(incentive)」。具體做法方面, 他以常綠林早前與綠色團體環保觸覺合辦「香港無冷 氣夜 2012」為例,常綠林會向網上登記的參加者致送 紀念品,鼓勵更多港大同學參與。 一念素食今學年於港 大百周年開張,負責 人稱該店提倡環保

根據可持續發展事務處 2011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港大於 2010 至 2011 年度的各類廢物回收率均有上升, 包括紙張(5%)、膠(19%),熒光燈管(8%)、 慳電膽(88%)、光碟(28%)及打印機墨盒(35%)。 然而,數據並未清楚指明是「回收率上升百份比」抑 或是「該年度回收率」,故未能確定整體垃圾回收率 的數據。該報告亦指出,港大於 2009 年起在各個學術 及行政辦公室的辦公桌旁設廢紙回收箱,提升廢紙回 收率。

大的食店基於成本考慮,沒有參與廚餘回收。他分析, 餐廳營運成本高,添置廚餘機負擔太大,故未必可行。 同學方面,他支持「按需要取食」,減少浪費。至於 校園回收箱,他表示有同學反映數目較少,未能方便 同學,認為有需要加強宣傳及盡量增加回收箱的比例。

27


港大正物色下任校長人選 至今共 30 份申請書 【學苑專訊】香港大學現任校長徐立之去年聲明不會 續任校長一職,徐立之將於 2012 年 8 月 31 日任期屆滿 後,留任校長職務,以 18 個月爲限。為尋得下任校長 人選,校方已責成物色委員會作全球招聘。校方指, 至今已收到 30 份申請書及逾 30 份推薦書。

位由全職非教學人員選出的代表,餘下成員須待有關 部門依程序選出。徐亦指將盡快邀請學生會及研究生 會舉行有關選舉,以選出其學生代表各一名。

全球招聘 逾 60 位候選人 助理總監 ( 傳媒 ) 徐佩瑩回應報刊查詢時指,物色 委員會已於 2012 年 7 月 12 日召開第三次會議,檢討物 色下任校長的進展及審閱獵頭公司的首份報告,委員 會共收到超過 30 份推薦書,獵頭公司亦收到共 30 份直 接呈交之申請書。委員會曾在本地及海外期刊或報章 刊登徵聘校長的廣告,同時亦邀請了逾五百位港大大 家庭成員、學術界領袖、教育界人士、頂尖院校校長 及其他有關人士推薦人選。委員會希望在 2013 年上半 年初完成物色步驟。有關步驟完成後,遴選委員會將 審核物色委員會提交之各候選人資歷,並在與經篩選 名單中的候選人會面,議決一位最終候選人,在諮詢 教務委員會 (The Senate) 後推薦予校務委員會 (Council) 審議及委任。

文/周永康

遴選委員會簡介 結構

由十一位成員組成

職責

專責考慮及審核物色委員會提交之 候選人的資歷,與經篩選名單中的候 選人會面,及議決一位最終候選人推 薦予校務委員會

遴選委員會

校務委員會主席 (主席)

成員包括

校務委員會內另外 2 位校外委 員,1 位為物色委員會的校外委 員,另 1 位由校務委員會選出

1 位學院院長 (由各學院院長 互選)

部份遴選委員會成員已選出 學生代表行將公投選出

3 位全職教授級教師1(該三名 代表來自三個相關的學院組

徐佩瑩指,遴選委員會的部份成員已選出,包括 一位由全職非教授級教師或教研人員選出的代表及一

別2 ,由所屬的相關學院組別

物色委員會簡介 結構

成員共四人

職責

物色委員會專責物色具資歷的人

 

選,審閱獵頭公司所遞交的人選,進 行初步的討論及與人選會面,並向遴

選委員會提交報告 物色委員會

成員包括

1 名由校務委員會主席委任的

選出3) 1 位由全職非教授級教師4或 教研人員5選出的代表 1 位由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 選出的校友代表 1 位由全職非教學人員選出 的代表 1 位由本科生及研究生選出 的全日制學生代表

(資料來源: 香港大學網頁)

校務委員會校外委員:周文耀 先生 

3 名由各學院教授票選出來的 成員:謝賞恩教授、支志明教

1 2

授及王于漸教授1 (資料來源: 香港大學網頁) 1

分別為三個組的代表 (組別一:醫學及牙醫學院;組別 二:工程、理學及建築學院;組別三:文 學、社會科 學、教育、經濟及工商管理及法律學院,以及嘉道理研 究所和香港人文會研究所)

28

3

4 5

包括講座教授、具講座教授職銜之教授及教授 組別一:醫學及牙醫學院 組別二:工程、理學及建築學院 組別三:文學、社會科學、教育、經濟及工商管理及 法律學院,以及嘉道理研究所和香港人文會研究所 每名教授級的教師可提名最多三名候選代表(每個相關 的學院組別各一名) 包括副教授、助理教授、高級講師及講師 包括從事教學和/或研究工作、並需接受「工作表現檢 討及發展」的教研人員


五名新一屆立會議員出任港大校董

文/司徒永灝

【學苑專訊】港大 5 名新任校董於 10 月 19 日經由立法會內務委員會選出,民聯石禮謙(地產及建造界)、民建 聯鍾樹根(港島區)、民主黨涂謹申(區議會(第二))、獨立葉建源(教育界)和獨立謝偉俊(九龍東)在無 競爭下當選。根據《香港大學條例》(香港法例第 1053 章)規程 XV 第 1(d) 段, 香港大學校董會(Court)的 成員須包括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的 5 名人士。根據規程 XV 第 5 段,校董會成員的任期為 3 年。 校董會屬香港大學管治架構中的最高監管及定例機關,通常在每年 12 月舉行一次會議,權力包括: 1. 根據校務委員會(Council)的提議,向校監(即行政長官)建議對規程中任何一則作出增補、修訂或廢除; 2. 按照規例選出其成員擔任校務委員,以及按校務委員會的建議給予規程 XVIII 第 2 段提述的批准; 3. 審議周年帳目及核數師作出的任何評註; 4. 審議校務委員會向校董會作出的任何報告; 5. 討論任何校董所提出有關大學整體政策的任何動議; 6. 委任終身校董,並訂明作出該等委任的程序。

西港島綫工程完成逾半 料如期 2014 年通車 【學苑專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於 9 月 22 日公布, 西港島綫進度理想,已完成五成七工程,可望如期於 2014 年通車。西港島綫全長約 3 公里,由港島綫上環 站向西延伸,包括西營盤站、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 段,預計通車後每小時單向最高載客量達 8 萬 5 千人 次。 西港島綫工程如火如荼,由上環至堅尼地城之隧 道經已打通,各站結構工程亦已展開。據報,車站隧 道採用拱型設計,可以減低混凝土對隧道的壓力。西 港島綫工程土木工程項目經理接受傳媒訪問時則表示, 興建綫路時面對地下水滲透問題,須加建防水膜應對。 該工程除注重效益外,亦採用可持續發展模式。港鐵 持續發展事務主管 Dr Glenn Frommer 於 10 月 18 日到 港大出席一項環保議題講座,席間回應本刊記者提問 時指,整個工程大部分於地底建造,沒有噪音及震動, 不影響附近居民,且八成於挖地工程產生之泥石會於 其他工地循環再用,或者製作磚頭。除此以外,工程 部門亦有紀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 香港大學站、西營盤站將服務港大學生 香港大學站工程預計明年初峻工,將設置五個出 入口,分別為 A(香港大學黃克競樓)、B1(屈地街)、 B2(山道)、C1(薄扶林道)及 C2(卑路乍街)。根 據港鐵及港大校方公布資料,香港大學出口連接黃克

文 / 謝智浩 攝 / 謝智浩

競樓及大學街;至於薄扶林道出口,則會架設一條長 30 米,橫跨薄扶林道的行人天橋,以連接香港大學百 周年校園。該站離地 70 米,落成後會是全港最深的山 洞型鐵路車站,站內四通八達,港大學生日後前往寶 翠園、屈地街及皇后大道西等地,將更快捷便利。此 外,該站日後亦會成為南港島綫(西段)的轉綫站, 連接至南區。 另外,西營盤站亦會服務港大學生。該站 C 出口 設於般咸道,由該處步行至港大校園東閘只須約 6 至 10 分鐘,方便同學直接前往東部校園上課;該站 A1 出口(皇后大道西),毗鄰菲臘牙科醫院,方便牙醫 學生出入市區及經站內通道進出本部校園。 社區聯絡小組會議 10 月 30 日召開 西港島綫工程由 2009 年 8 月動工,同年 7 月開始 定期召開三個社區聯絡小組會議(西營盤段、香港大 學段及堅尼地城段),舉辦簡報會及答問會,交代工 程進度及影響,會方邀請區議員、地區組織代表、政 府代表及區內公眾出席。有關會議每季舉行一次,上 一次會議於 2012 年 7 月中上旬舉行,學生會會長陳冠 康亦以「香港大學學生會代表」身分出席該次會議。 西港島綫工程地盤外海報所示,下一次香港大學段的 小組會議會於 10 月 30 日晚上 8 時 30 分至 9 時 30 分於 高街香港崇真會救恩堂召開。 29


a b

f

g

c

d

e

h

i

j

a.

現場為港大黃克競樓外工地,料為香港大學站 A 出口所在

g.

現場為卑路乍街西寶城對出工地,料為香港大學站 C2 出口

b.

黃克競樓外,正進行豎井工程

h.

現場為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工地,正進行西營盤站至香港大學站隧

c.

現場為屈地街工地,料為香港大學站 B1 出口所在

d.

現場為山道天橋下工地,料為香港大學站 B2 出口所在

e.

現場為薄扶林道港大任白樓附近工地,正進行豎井工程,料為香 港大學站 C1 出口所在

f.

一條 30 米長天橋稍後會在此處建造,連接百周年校園香港大學

道工程 i.

現場為皇后大道西工地,毗鄰菲臘牙科醫院,料為西營盤站 A2 出口所在

j.

現在為般咸道官立小學外工地,料為西營盤站 C 出口,由此步行 至港大東閘約須 6 至 10 分鐘

站 C1 出口

西港島綫西營盤段至香港大學段工地狀況(2012 年 10 月)

西營盤站切面圖︵港鐵提供圖片︶ 香港大學站切面圖︵港鐵提供圖片︶

30


西營盤站般咸道出 入口摸擬圖 (港鐵提供圖片)

香港大學站薄扶林道出入口摸擬圖 (港鐵提供圖片) 香港大學站黃克競樓出入口模擬圖︵港鐵提供圖片︶

鳴謝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提供西港島綫車站 切面圖及出入口模擬圖,以下為相關版權資訊。 Copyright Notice These photos are subject to copyright owned by MTR Corporation Limited (“MTRCL”). They are provided to the users solely for noncommercial internal use. No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dissemination or making available of these photos to any other parties by whatever means is permit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MTRCL. 31


環球量寬 香港受影響

奧巴馬和羅姆尼分別講述其經濟政策(資料圖片)

【 學 苑 專 訊 】2012 年 9 月, 美 國 聯 儲 局 在 歐 洲 中 央 銀行宣佈無限量購買短債之後推行第三期量化寬鬆政 策(英文簡稱 QE3),與此同時,歐州及日本均推出 QE,香港經濟相信會受環球金融市場變動所影響。 各國央行購債 調整貨幣匯價 有分析指,美推 QE3 是回應其他中央銀行的決定, 因為歐洲央行無限期購買短債後,意味著歐元的供應 會大幅增加,對美元幣值有一定有所影響,亦對美國 希望藉美元幣值變化來解決經濟問題的政策不利。 在美國宣布其 QE3 政策後不久,日本央行也突然 宣佈延長其購買資產計劃到明年底,而且多購入總值 十萬億日圓的國債,換句話說,日本同樣實行新一輪 的量化寬鬆政策。出口收益在日本經濟佔有一定份量, 日元匯價的高低,對其出口有很大影響。歐美先後推 出 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 即 歐 盟 的 量 化寬鬆)及 QE3,很可能令日元兌歐元和美元升值, 不利其出口,故要中和歐洲和美國的 QE,日本也不得 不實行新一輪的 QE。 港幣美元掛勾 實質影響取決大選 美國的獨立評級機構 Egan Jones 早前將美國的債 務評級,由 AA 下調至 AA-。美國債務沉重,又實施 無限期量寬,因此美元持續貶值。美元貿易加權主要 貨幣指數(用以衡量美元相對世界其他貨幣的價值) 由 2002 年的 110,跌至今年的 72,跌幅達 34%。理論上, 港元與美元掛鈎,即十年以來,港元的購買力及港人 的工資同樣失去 34%,香港外滙基金有約二萬五千億 港 元( 當 中 美 元 資 產 佔 八 成 ) 亦 同 樣 損 失 34%, 即 六千幾億港元。此外,美元兌其他貨幣貶值,即令全 球各種商品或原材料價格急升,亦促成通漲。此外, 32

文 / 楊振東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嘗試釋除公眾對 QE3 的疑慮(資料圖片)

有評論認為 QE3 將增加貨幣供應,當資金流入香港, 會被投放在資產上,令資產價格上升,而且港元利率 大致跟隨美元,低按揭利率鼓勵更多人投資物業,故 預期樓價會提升。 不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曾引金管局 數據指,QE2 並沒有為本港帶來資金淨流入,故預期 QE3 資金流入本港機會不大。加上香港政府遏止樓宇 炒賣,如實施樓宇印花稅、降低按揭成數及縮短還款 期,故 QE3 亦不一定令樓價提升。 美國總統大選後,該國經濟政策或會有變。本港 經濟狀況與美國經濟狀況戚休相關,假如美國仍未能 解決其失業問題,本港亦難以獨善其身。 泉知識 何謂量化寬鬆? 量化寬鬆政策即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 (如購入資產)以提高貨幣供應,創造出指定金額 的貨幣,故亦被簡化為間接印銀紙。中央銀行通過 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或債劵等,使銀行在央行開 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令銀行體系有充裕的 銀根,有助其進行借貸並降低息率,繼而創造存款 (乘數效應),替整個經濟體系注入動力。 然而,美國自零八年開始實施兩次量化寬鬆皆 未能解決持續通縮問題,而失業問題亦未見改善。 美國自零八年起已維持零息率至今,但卻無助經濟 復甦,主要原因應有二:美國人對經濟前景感到悲 觀;美國人持續失業,未有資金進行投資,可能失 業問題才是持續通縮的根源。不過美國失業率又在 本年度 9 月份的失業率從 8 月份 8.1% 稍跌至 7.8%。


提字 / 黃應常先生

「當港共政府強推高鐵,我保持沉默,因我不是住在菜園村; 當他們強推替補機制,我保持沉默,因我從來不會投票; 當他們強推國民教育,我繼續保持沉默,因我的孩子讀國際學校; 當他們強推廿三條,我還是保持沉默,因我從不批評政府; 當他們要逼害我,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引自博客殺破狼 33


34 答案 劉曉波在 2008 年發起《零八憲章》,2009 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入

2.

李旺陽是六四民運維權人士,2012 年在家中「被自殺」死亡。

1.

獄十一年,2010 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3.

9.

艾未未從事藝術創作,亦關注中國維權活動,因其行動及言論曾受到政府 的軟禁和暴力對待。

4.

人的強積金計劃內,每年可轉一次。即僱員能自由決定將在現職所累積的 僱員供款轉移至其他服務供應商,無需跟從僱主決定。 西九設計比賽漏報利益/參與有「江湖」人物的飯局/被指曾揚言要以武 力對付示威者/被指建議縮短香港商業電台牌照年期 10.

趙連海是三聚氰胺毒奶受害者集體維權聯盟「結石寶寶之家」發起人,

1967 年本地左派響應大陸「文化大革命」,釀成「六七暴動」,香港政府 為平息暴亂,制定《公安條例》,用以限制集會、結社、示威、遊行等的

形容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是「進步 、 無私與團結的執集團」;又指美

7.

莊豐源

6.

許警方禁止市民展示旗幟等物的權力、規定 3 人以上的集會須先向警方申

莫言於 2012 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但其共產黨員身份引來批評。

5.

自由程度,對其進行多重管制,例如含糊指出「擾亂秩序」可被入罪、容

2010 年被控尋釁滋事罪入獄兩年半。

8.

請等,並且不得未經通知而集會。《公安條例》被謔稱為「公安惡法」, 在港英政府管治的年代,被認為是政府壓抑市民對社會及政府施政不滿情

識的手段。

指僱員可將現時滾存在強積金供款帳的僱員供款,一筆過轉移至心儀受託

緒的工具。在回歸以後,則被視為特區政府打壓市民對政府不滿及反共意

國民主 、 共和兩黨輪流執政只是政黨惡鬥,人民當災。

10. 《公安條例》 透過管制集會 、 遊行和示威,以達政府維持及控制社會秩序 之目的。《公安條例》源自哪年事故才制定? 9. 試數出兩件梁振英於角逐行政長官時所牽涉的爭議。 8. 何謂強積金「半自由行」? 7. 由香港教育局資助,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編製的「中國模式國情 專題教學手冊」引起各界質疑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為洗腦教育。當中有爭議 性的內容包括什麼? 6. 2001 年終審法院審判的案件確立,令父母雙方皆無香港居港權的中國大陸 居民在香港所生的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此案的男童名字是什 麼? 進階版 ( 答對一題可獲 3 分 ) 5. 誰是莫言?

0 ﹣ 8 分: 強差人意

4. 誰是趙連海? 3. 誰是艾未未?

9 ﹣ 14 分: 良好

2. 誰是劉曉波? 1. 誰是李旺陽?

15 ﹣ 20 分: 優秀

初階版 ( 答對一題可獲 1 分 )

計分表

政治社會議題知多少?

考 你


製作 / 又青 梁雅雯

議員語錄

1 你投票俾邊一類 「選民應該知道 會中途辭職玩 人, 果 班 人 會 唔 職 玩 野, 個 位 俾 野, 如 果 佢 係 辭 民同佢一齊受懲 左 另 一 個 人, 選 說得通嘅。」 罰,依個我覺得係

2 府 議上,「政 會 會 法 立 禁 2008 年 全香港食肆 討 檢 快 加 2007 會唔會 」( 編 按: ? 表 間 時 煙既 ) 已全面禁煙 肆 食 港 香 年

3

得平 件一日未 事 四 六 「 倒台,我唔 反,中共唔 。」 會剪掉長髮

圖片來源:立法會網站

35


文 / 又青 攝 / 空椅

引子— 「香港人政治覺醒」的迷思 年初的行政長官選舉掀起港人對三位候選人新聞、金句的熱烈討論,雖然選舉是小圈子 性質,港人深知根本無法左右結果,但三月二十三日近廿二萬三千市民仍選擇透過由港大民 意研究計劃舉辦的「全民投票選特首」表達意向,可見香港人以此宣洩對制度的不滿。驟眼 看來,港人似乎較以往熱衷於政治事務。及後,梁振英上台更進一步令人關心香港的將來, 一些議題例如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等等,都引起港人踴躍表達意見。 街頭巷尾也在討論時事, 不禁令人覺得香港人政治覺醒了。究竟事情是否這麼樂觀呢? 無可否認,香港人政治意識提高了,較以往多關心立法會議員的政績和言行金句、多討 論政府的措施 、 多參與社會運動,但這又是否意味著政治覺醒?筆者記得二零零三年七一有 五十萬人遊行,二零零四年立法會投票率達五十五百分比,那時港人似乎意識到香港不再是 「借來的地方」,上街、投票正正表現他們關心香港的未來,希望能影響政府的施政。正當 以為港人政治覺醒之際,但後來每年的七一遊行人數也不及零三年,零八年立法會選舉投票 率更跌至四十五百分比,雖然這些數據不一定能準確後映港人的政治意識,但社會明顯缺乏 討論政治事務的氣氛, 零三年的政治覺醒只是假象。 二零一二年,看似是另一個政治覺醒的浪潮,七一遊行人數創零三年新高,一連串的反 國教運動,包括七二九遊行、絕食行動、政府總部集會、大學生罷課等等,更是史無前例,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回升至百分之五十三,此等現象是否證明了香港人已逐漸履行公民身份的 責任?真正的政治覺醒究竟是怎樣的標準?盲目跟從媒體去關心社會議題固然不可取,要香 港人做到獨立自主又會否太難實現? 本刊今期專題以港人在公共事務上的參與和意識作主軸,探討政治覺醒與公民發展的關 係。要知道公民身份乃是基於對其權利和責任的認知,認清你我應有自由、應有但被剝削的 權利。識破當權者將事件詭辯成與大眾無關的碎事,然後主動介入公共事務,對發展公民社 會極為重要。通過積極的公共參與,爭取最大的政治空間,用以改善社會,是沉睡者轉向覺 醒的必經一環。

36


文 / 楊振東 攝 / 空椅 浪人

政府叫我們 對政治冷漠—從零三到一二 不要 對於政治、公共事務,香港人多抱著「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不少人更 以「政治冷漠」為榮,彷彿關心社會是多餘、不必要的。但誠如亞里斯多德提出「人 是政治的動物」,政府的每個決策都是「公事」,直接和間接影響人的生活。社會出 現不公,乃源於缺乏公民意識和公共參與。以下所舉的事例只是冰山一角,公民缺席 對生活帶來的惡果實在數之不盡。

領匯之所以私有化,是源自當年董建華推「八萬五」又停售居屋,導致房委會財赤, 才有人提出將房委會轄下部分商場及停車場分拆上市,以改善財政。但公屋商場的租金 收入是房委會的主要收入來源,加上公屋商場之所以設立,原意在於提供廉價生活必需 品予基層市民。公屋商場私有化後,房委會的收入來源必定大大減少,而私有化的公屋 商場亦會以利字當頭,漠視市民利益,將店鋪租金提高,租予財力豐厚的大型連鎖店, 扼殺小店生存空間。 領匯私有化的重要性在於其令我們分得清立法會內誰是真正的牛鬼蛇神。05 年有議 員提出議案,要求擱置領匯私有化。從投票紀錄可見,反對的為大多數,當中包括民主 黨成員、民建聯成員以及一群未有廣泛民意授權而進入立法會的議員。事至今天,民怨 四起,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曾承認領匯錯誤,在領匯股價未達高峰時贊成回購領匯,但 民建聯一直迴避問題[又見下列網站內的影片]。對立法會議案不熟悉或不關心的同學 可能不知道原來許多不利民生的議案都是由民建聯通過,不知道民建聯的佛口蛇心。當 年立法會要通過高鐵撥款,民建聯所提的其中原因是興建高鐵改善就業,但其後來又否 決「優先僱用本地工人」議案。

領匯私有化

十多年前,香港四處都是小商戶,街坊街里會到士多買米買油,小朋友會去小型文 具店買精品玩具,籠罩住輕鬆簡樸的氣氛。但要是今日從天水圍走過,你會見到到處都 是「領匯」的牌子,充斥著大型連鎖店鋪。一個屋邨商場的目標,理應是滿足市民的基 本需要,但今日領匯旗下的商場卻打扮成一個市區的貴價商場。整個社區內的市民每日 都要向同一間超市奉獻,那間超市賣甚麼,你就要吃甚麼。

雖然領匯不是一個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市民的民生議題,但其衍生的公義問題,以及 建制派言行不一,為政治利益而非為民請命的態度,則深深影響每一個香港市民和香港 的未來。關心社會,從來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一種興趣,只是捍衛我們自己的權益, 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 [立法會表決記錄] http://www.legcovotes.net/ [建制派對領匯上市問題的迴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__7OlEu0uc [建制派回應港鐵上市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UIazdmO7gQ&feature=related

37


港區人大代表王敏剛於 2010 年表示「國際形勢危急,不時有恐怖活動,香 港不應再迴避問題,愈快立快愈好」。范徐麗泰又於 2011 年曾提出要下屆特首 (即現任特首)要處理當年立法不成的「廿三條」,又指:「香港十五年都沒 做,澳門已經做了,相信這也是下屆政府一個新的挑戰」,暗示香港都要就《基 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重推廿三條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是一條就香港境內有關國家安全,即叛國罪、分裂 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條文作出立法指引 的憲法條文。條文於八九六四後,由中國政府提出,但又讓香港政府「自行立 法」。董建華於 2002 年重提廿三條並作出諮詢,這就引起了廣泛討論以及激烈 反對。當時香港市民都憂慮香港會變成中國大陸一樣,特別是條文內容,如警 察無需證據或搜查令即可入屋搜查,令全城陷入白色恐怖,噤若寒蟬;又如「煽 動」一罪,亦對傳媒編採自由甚至市民的言論自由受到威脅。在 03 年七一遊行, 50 萬人上街後,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辭去行政會議職務,立法會中不可能有足夠 票數通過法例,政府才無限期押後條例草案的二讀。但廿三條不但反映出民意 的力量以及市民對自由的渴求,更見香港自回歸後危機處處。

地產霸權

今屆立法會建制派奪大多數議席,70 席中奪得共計 43 席,政府一旦提出 廿三條立法,在政府議案無須分組點票下,惡法幾乎必然通過。不過,我們又 不必過分悲觀,因為每當涉及關鍵問題,諸如政府硬推廿三條,或網絡廿三條 時,港人大力反抗,堅決不從,向部分立法會議員或政府施壓,總能帶來一線 曙光。未來四年,港人必須同樣抱住同樣的精神,時刻抖擻,以捍衛我們的民 主自由。

香港自沙士後,樓價逐漸回升,至今日的「天價」,已遠 超越了當年 1997 年泡沫爆破前的樓價。老一輩常說以前買樓 雖然便宜,但薪水微薄,置業一樣艱難,其實不然。在 80 年 代末,普遍薪酬大約 6000 到 8000 元一個月,但當時的沙田第 一城大約 20 萬就有交易。相比今天,薪酬提高一倍不夠,樓 價倍升超過十倍。大學生都煩惱如何置業時,那些工作不受保 障,薪酬更微薄的青年又可以怎樣?

政 府 一 直 不急推公屋居屋,理由並非如其所聲稱之「無地」,事實是政 府有心將樓價拉高。如「啟德計劃」佔 320 公頃土地,只有 9 公頃來用興建公屋, 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土地面積佔 780 公頃,僅有 30 公頃預留興建公屋。當 中住屋用地八成為私樓地產項目,公營房屋用地只佔兩成,比例嚴重失衡。事實 上,351 公頃的公屋土地,已可為逾 130 萬人提供居所,足以大大減輕香港住屋 問題(現有 200 萬港人入住房委會居所)。從前規劃署處長麥齊光提供的政府現 有空置土地之數字可見,全港空置住宅用地達 2154 公頃,市區如荃灣和沙田已 有 630 公頃空地。但單在本年度,政府只曾勾地 17.6 公頃。根本香港住屋用地極 之充足,反而是政府囤積土地,不用以興建公共房屋,致令年青一代上車無望。 我們一直受政府誤導,在於政府將資訊封閉。政府一直不交代土地用途,市民難 以得知,即如政府於西九龍進行填海工程,其中原因是為了減低油尖旺的居住密 度,西九卻於今天成為豪宅區,填海原意實為本末倒置。政府內部不乏有識之士, 不可能不察普遍油尖旺居民根本無可能負擔西九的天價豪宅,政府顯然是無視民 生問題。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正是指香港政府的美麗謊言。

38


普通法沒有要求政府有諮詢的責任 (duty to consult),但有公平諮詢的責任 (duty to consult fairly)。普通法有一個案例,法官塞德利在總結時得出一個結論,被稱為塞德利原則 (Sedley Principles)。 而 在 Lam Yuet Mei v Permanent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and Manpower of the 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HCAL 36/2004)一案中,法官指出教育局在諮詢殺校的時候,塞德利原則亦適 用。換言之,塞德利原則是香港現行法律。根據塞德利原則,有以下四點:諮詢的時候,有關 政策仍是處於形成的階段;必須提供恰當的資訊,讓被諮詢者可作充分回應;要有充足的時間 諮詢;決策者必須認真考慮諮詢得來的回應。達到以上四點,才稱得上是公平公正的諮詢。 粵港政府表面上會說「粵港合作」,其實目標是深港「同城化」,最後成為「一體化」, 這些文件在智經研究中心及內地政府的文宣中表述得相當清楚。現時百億跨境交通基建配套為 正是開始進行深港融合。於 2007 年 11 月公布的「深圳市綜合規劃 (2007-2020 年 ) 」中,深圳 同香港將於 2020 年合併成一個城市,而建設部亦批准這個規劃;又在 2008 年公布的「珠江三 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2008-2020 年 )」中可見,政府意圖將珠三角打造成為一個只適合權 貴生活的宜居區,即「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香港擔當城市客廳,文化觀光 村的角色,但當時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未諮詢市民便將計劃納入內地區域規劃,剝奪港人應有 的參與權。今日政府官員皆稱新界東北不存在「被規劃」,又提到「港人港地」政策亦會在計 劃中落實,但梁振英於 2010 年時,原來已經公開表示過有開發禁區的意欲。當時尚未成為特首 的他在《南方都市報》的採訪當中已經提出「未來可以容許深圳居民,以至是所有內地居民, 免簽注進入新界北這三個城市」,更將這三個發展區併入邊境特區或變成附庸區,為邊境特區 提供商業、居住、和消閒等配套功能,欲將深圳河以南數十公里的土地、禁區劃分為「特區中 的特區」,為「深港一體化」鋪路的企圖呼之欲出。

新界東北發展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是香港政府諮詢中的土地發展計劃。該計劃準備將目前古洞北、坪輋和 粉嶺北的農地,劃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在這些地方都可遠眺到深圳的高樓地王作住宅和商業 發展。但是,計劃的諮詢期在本年度八月底結束,卻沒有多少香港人知道。這樣還算是諮詢嗎?

政府稱這是容納多 15 萬人口的新市鎮,而發展理由為「無地建屋」及「人口增長」。但如 上所講,政府的土地儲備明顯十分充裕,若能善用現有土地儲備已能大大舒緩所謂「無地建屋」 及「人口增長」問題。又根據政府計劃,發展後的土地只有兩成用作興建公共房屋,八成是用 作興建私人房屋,這根本無助於解決真正的房屋及人口問題。計劃當中,整個新發展區佔地 787 公頃;扣除綠化帶後,實質發展土地有 533 公頃。如果政府有心回應市民訴求,為民安居置業, 只要將比例調至公共房屋六成,私樓四成,已能替大部分正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提供居所。但 「八比二」的計劃告訴我們,政府發展新界東北,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解決房屋問題,而只是借港 人的資訊不流通來合理化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並提高計劃的必要性,以開發一個鄰近深圳的地區。 縱使新界東北需要發展,但計劃未獲廣泛、公開的諮詢,而且目標與計劃工作並不符合,若 是警察查案,定能找出政府提出的理據疑點重重,根本不可靠 (Unreliable),亦不合理 (Unreasonable), 可惜今日的立法會為建制派座大,市民又全不知悉,未能發揮監察政府之作用,致令種種問題 獲得順利通過。 延伸閱讀: [余若薇立法會痛斥建制派假諮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6Z0tsFQGM [黃毓民於立法會就新界東北發展一事的發言]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qt4tp5REmJI

39


國民教育引起激烈反抗,全城大喊反洗腦,9 萬人上街,12 萬人到政總。 作為年青一代,我們學的都是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所以當我們一聽到「洗腦教育」 一詞,就及時聯想起中國大陸「爹娘親不及毛主席親」這種洗腦口號,不得不馬上要求撤 回,極力反抗。但我們對國民教育這個議題到底有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或是我們的目標 只是單單「反洗腦」?我們不要洗腦教育,但又是否需要國民教育?洗腦教育自然令人作 嘔,但到底要求政府撤回國民教育的背後理念為何,政府撤回課程指引又是否代表國民教 育不再洗腦,毋須撤回? 國民教育推行之前,中史科一度被刪減,全港四分之一中學改以通識或綜合人文科取 締。此舉無疑為推行國教科鋪路,將國教科的重要性提高。國民教育的重心並非單單在於 洗腦教育,而是涉及到政府對校方施壓(如資金上),又涉及到政府視民意如浮雲的態度, 更見到一些建制派扭曲事情真相,誣蔑學生為政治打手,在立法會選舉論壇上對國民教育 爭議支吾以對,卻仍在立法會尸位素餐,反對「捍衛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議案。洗腦教 育值得我們關心,但在洗腦以外,有更多更沉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關心,而非反洗腦後, 就可以「舞照跳,馬照跑」。今日市民重回政總,可見市民也意識到今天香港的政治形勢 已大不如前,我們不能再像以前般看新聞睇報紙來關心社會。要關心社會,不如於七一上 街看看真正的民意,到政總上一堂真正的公民教育課。

延伸閱讀: [立法會就「捍衛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議案討論的部分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8BCb72mkjo [陳恆鑌於之前選舉辯論直指小朋友是被利用的政治工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1x7jq_tGUs 40

思想箝制

大專反國教罷課行動


反國教大遊行於維園集合

經濟發展有其必需,市民為生計忘「政事」也可被理解。但試用心想想,香 港回歸十五年後,本土文化一度被蠶食,語常會推「普教中」,鼓吹用普通話教 授中文課,某些宣傳品更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當中利害請參考本刊四月號《自 言自語》),更銳意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美其名來思想改造新一代,淨化「港 英餘孽」的壞細胞,同化港人之心昭然若揭。政治上透過扶植建制派,推廿三條、 網絡廿三條等惡法,令港人自由逐步收窄,動彈不得。香港在回歸以前,不受中 國干預影響,憑藉其獨立優勢、港人之共同努力,仍能創造經濟奇蹟。但今日政 府及建制派則多強調甚麼「找緊機遇」、「與中國接軌」,同樣是美其名來同化 港人。香港在十五年來一直倒退,於全球新聞自由排名跌二十位,前政府官員公 然批評香港法治,現政府官員更有僭建、劏房問題,誠信蕩然無存。年青一代面 對極高樓價,二三百萬才能買個蝸居,花十多廿年時間方能供完一層樓,但一個 沒有民意授權的特首未能正面回應市民訴求,反之處處運用「語言偽術」來蒙騙 港人,卻坐享年薪四百萬。在這個「兵即是賊,賊即是兵」的年代,上街和平表 達訴求被醜化成為暴民,原為正義化身的警察動輒濫用加強版胡椒噴霧。「This city is dying」已經講得太多遍。真的要創造明天,建設我們理想中的社會,香港 人需要團結一致,敢於付出,建立公民社會,加強公民參與,共同擔起屬於我們 的香港。

我們的未來

41


文 / 馮予晴

剎那為民生抗戰 年份

示威人數[警方]

2003

70 萬 [35 萬]

反對廿三,還政於民 黑衫

2004

53 萬 [20 萬]

爭取 07, 08 普選 白衫 反對官商勾結, 爭取全面普選

2005

2萬 [1 萬]

2006

大會 5 萬 8 千

2007 2008 2009 2010

6萬8千 [ 2 萬] 4萬 [1 萬] 7.6 萬 [2.6 萬] 5.2 萬

大會口號/顏色

平等公義新香港, 民主普選創希望 爭取普選, 改善民生 同一夢想,同一人權; 還政於民,改善民生 施政失誤、貧富懸殊、 還政於民、改善民生 七一向前走, 香港前途在我手

2011

21 萬 8 千 [8 萬]

還我 2012 雙普選, 打倒地產霸權, 曾蔭權下台

2012

40 萬 [6 萬 3 千 ]

踢走黨官商勾結, 捍衛自由爭民主

訴求/焦點 反對就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 非典型肺炎其間反應緩慢 港府施政[經濟/民生] 當時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 零七普選行長及零八年全面普選立法會議員 反對人大釋法 抗議人大釋法 爭取最低工資、最高工時 貧當懸殊 特首提名 臨近立會選舉年 民生議題包括反通脹、反壟斷、反加價等廣泛 性議題包括醫療、教育及法治 人權議題:劉曉波被囚 六四二十週年 六月下旬通過政改方案,泛民分化 立法會遞補機制爭議 臨近 2012 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 地產霸權+仇富 「雙非」問題 復建居屋,增建公屋 房屋政策失當,樓價高企、樓市失控 艾未未事件 趙連海事件 財政預算案派錢風波 宣誓 CY=地下共產黨員? +僭建態度 雙非+貧富懸殊+民生+內地言論自由受壓 李旺陽離奇死亡事件 反對國民教育

如果我們以遊行集會人數作為香港人政治醒覺的指標,那麼零三年大概可說是第一次「睡 醒」了。 自九七回歸,大大小小的遊行讓市民就民生福利政策等議題發表意見 ; 當中以零三七一 有五十萬人上街最轟動,政府隨即收回廿三條,市民看到他們的訴求得到回應亦從此約定俗 成,七一成為每年多個團體齊集各種訴求最大型的遊行之一。

42


回顧歷年七一示威,不難發現三個因素影響集會人數: ( 一 ) 普世價值:自由與公義 香港人多年接受的普世價值教育讓市民會質疑中國政權管治香港的認受性和合法性,例子如 2003 年廿三條立法,市民擔心言論自由受限;2009 年劉曉波被囚適逢六四二十週年;2011 年產生艾未未事件、 趙連海事件等亦發動了更多市民上街。 同時,七一前夕高官施政失誤、誠信或操守受到質疑時,香港人亦會上街要求問責,包括零三年梁 錦松「偷步買車」、去年唐英年家宅僭建,另外多年來葉劉淑儀、林瑞麟、曾蔭權亦曾被要求下台。

( 二 ) 社會經濟環境 在經濟逐漸覆蘇、市民安居樂業、無逼切社會議題的時代,市民缺乏表態的動力合情合理;相反經 濟低迷、政府施政失當、一眾「香港人」切身的民生議題亦會發動民眾大規模參與,如 2003 年「八萬五」 房屋政策失誤導致樓市失控、近年對政府無法解決地產霸權、通脹、貧富懸殊、住屋問題等的訴控。 ( 三 ) 身分認同 身分認同是多面性的,很多時侯影響着我們的自我形象和定位。九七回歸前並沒有太多的社會教化 (socialization) 灌輸「身分」,大家抱着這是‘借來的時間/地方’的心態準備隨時移民;直到零三年共 同經歷了沙士一役,本土意識才明顯加強,時值經濟低迷、政府强推廿三條,種種因素合起來才鼓動大 批市民走上街。 然而,多重身分亦影響港人如何取態。零八奧運期間,香港參與其中,本地人普遍亦為祖國感到自 豪,更多人自稱「中國人」(38.6%)1 ,「香港」事務亦暫被晾在一旁。情況與近兩年迴異,隨着「雙非 床位及居港權」、「學位不足」、「自由行」等資源爭奪令港人排他性以至本土意識進一步加強,根據 2012 港大民調,只有 18.3% 受訪者表示「我是中國人」,自 2000 年創新低,「我是香港人」的心態亦 令大眾捍衛共同利益的意欲大增。 那麼 2012 年陣容鼎盛又為何呢?相較 2010 年六月下旬政改方案獲得通過,泛民分化令普羅大眾 來說形同失去代表,「學民思潮」在 2012 年的暑假顛覆了港人對自身參與度的期望。在過去「中學生 未成年/未成熟」的刻板印象下,港人普遍認為大學生及一般市民就公共事務的關注及參與度理應較中 學生為高,是次中學生的突破亦令大眾對自身的參與度重新定位。2012 年的七一大遊行,傳媒普遍認 同各個階層的參與均有所提升。 香港人醒覺了嗎?不盡然。由五十年代,數個方言群抱着旅港的心態聚居香港,到七十年代打算落 地生根、拼出「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由八、九十年代的居民面對市場架構轉變、主權移交等大眾意 見無法左右的前途而選擇沉默或離開,到廿一世紀被喚起他們的情意結去關心這片屬於香港人的土地, 香港人意識到要站出來為自己的群體爭取權益可說是部份醒覺了,經過反國教一役後,示威生態亦有所 轉變。但不少學者及傳媒都指出,香港公民參與的深度和組織力不足,市民就議題的討論流於表面、缺 乏遠見及政治觸覺,甚至有步向民粹的傾向。誠然,當我們還在討論為何「佔領中環」未能長期抗爭下 去、絕食或罷課是否太偏激時,香港人在獨立批判、民主社運的思辯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民眾缺乏透 明有效的平台和渠道交流,間接阻礙深層討論和反映,亦需時慢慢加強組織之間和管治班子的溝通,讓 渴求改變的民意立場和充分理據都能上達至政府。

1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身分類別認同調查

43


文 / 馮予晴

如何抗戰二十年 如果我們把走上街比喻為覺醒第一步「睜開眼」,那麼下一步大概就是「戴返副眼鏡」。 香港人務實又拼搏,由殖民時期到現在一直都埋頭苦幹,爭取表現,因而未曾做好長遠規劃。 這一副用來看清楚自己民主進程的近視眼鏡遲遲未被戴上,又怎能說得上清醒?要待何時香港人才 不再需要背負着「太功利,太短視」的罪名? 乍看近月反國教的公民抗命,「經濟利益受損才站出來」這個論點好像並不成立,畢竟大學生 毋須受國教科荼毒,走出來絕食罷課是因為看到自己和下一代同屬於這個社群而聲援。然而,宏觀 歷年遊行集會,市民上街往往只針對民生政策的缺失,當一談到政治或結構性社會問題就泄氣了。 為了下一代的心智和共同擁有的社會環境,香港人站出來反國教,但背後的政治因素就分割出來不 予理會;香港人支持全民普選的政策改革只因期望民主有利民生;若「反通漲,反地產霸權」等口 號號召群眾,民眾就以「空泛,唔識鬧」為由安坐家中。與其說我們信奉專業人士,倒不如承怒我 們要有實際回報才有動力上街。 回看零四年有五十萬港人第一次走出來反對人大釋法,但失敗後七一遊行人數直插至二萬,付 出了努力但沒有即時「回報」,信心和動力就崩潰了。持之以恆的公民實踐暫時並不符合港人效益。 九月立法會選舉時曾有人提出「若民眾反對政制方案,為甚麼不在功能組別(二)投白票來杯葛選 舉?」因為大家都現實地想到當下要先抵抗建制派。又看近年六四晚會,甚至包圍政總時,市民都 高舉相機拍個不停,當中有多少人仔細研讀過整份課程指引,多少人靜靜坐下來看過《天安門》紀 錄片?當我們只做最門面的功夫以示「我有站起來」,又怎算得上獨立自主的公民,又怎樣底氣充 足,據理力爭? 如果我看過六點半晚間新聞就上街示威,與身邊的「討論」時人云亦云,那麼我和被指責為「不 關心公共事務/政治冷感」的人沒有分別,我的存在也對整個民主運動沒有影響。從前,政府會為 五十萬人上街而失措,董曾兩屆都得到「輸掉了管治威信」的評價;今時今日,當政黨「遊行至政 府總部然後和平散去」後一廂情願的拿着大會統計數字向政府施壓時,警方提供的官方數字卻輕易 否定了大部份市民的汗水。實際上,花幾小時上街不過是其中一個公民參與運動的方式,要達至全 面實踐公民的角色,其他長期參與--例如成立不同類型的關注團體和非政府機構去集中處理某議 題、公民記者帶入具體爭議和討論平台容許深化討論--不可或缺。 當年巴士亞叔一句「未解決」標誌着公民傳媒 (citizen journalism) 在香港崛起,從此不符合商業角度的新聞由平凡的小眾自行報導。沒 有小市民上傳,港島市民不會看到上水充斥着水貨客的景象,「光復 上水」未必能實行;沒有屋邨居民在社交網絡的抱怨,其他人不能想 像地產霸權可以把一個提供生活日常用品的地方變成名店林立的旅遊 景點。組織關注團體亦是另一個引起公民關注的方法,「八十後反高 鐵青年」、「學民思潮」等組織成員默默耕耘到成功捕捉傳媒焦點後, 都引起一系列迴響甚至發展到長期抗爭。也許「八十後反高鐵青年」 的苦行正揭示要突破固有框框融入群眾的同時,公民可以堅持做的實 在太多。 睜開雙眼很難,起床戴上眼鏡去開始新的一天更需要無比動力, 說到做到「哪怕再去抗戰二十年」亦然。

七一遊行實況

44


文 / 是是旦旦 總有人,以為電視是最快捷吸收資訊的方法。但有否想過,它背後根本是一堆迷魂藥。你愈眷戀它,愈 不可自拔。 有否看過三色台的新聞?就是那個「事事關心」的新聞台,早年主播離場的時候,大家大喊「捨不得」 的三色台。它主要早上播兩個鐘新聞,然後中午及夜晚再各一次半小時新聞,間插劇集間的五分鐘新聞快遞。 三色台的劇集每況愈下,常被批評為有一套既定公式,「爭產、家變、權鬥、喜劇收場」。其實,它的 新聞亦完全由一套既定公式組成: 1. 主播簡述新聞 2. 播放官員回應 3. 下單新聞 近期的新界東北事件、特惠生果金事件上,實在所見不鮮。早前,三色台主播便曾簡述特惠生果金爭議, 然後轉播林鄭的強硬回應,政府方案無調整空間,方案應盡快通過,「不然會令很多長者失望」,再找來民

迷戀電視 鐵鏈相連 ——公民社 會上的銅罩

建聯譚耀宗回應,方案理應先獲通 過。 然後某天另一段新聞,主播簡述 新聞,再播林鄭回應,然後加插圖表 比較,指反對者職工盟及工聯會等的 方案,到 2041 年比起政府方案的定 期支出要多花幾多百億。 哦。全民退保聯席的聲音去哪裡 了?反對方案者要求「免審查幾年, 同時以特惠生果金幾年後轉作全民退 保機制」的意見去了哪裡?反對者的 方案何時要求用到 2041 年?三色台 只會告訴你,來,聽政府解畫。 所以呢?它又有一個節目叫「講 清講楚」,邀請高官於電視對著百幾 萬觀眾重複他的論述,直至目前,該

節目共 33 集,受訪的政治人物三分之二都是政府高官或行會成員,泛民議員?有的,兩集。如果有對辯者, 高官更只會缺席,留下張張空櫈。中文大學政政系講師蔡子強早已作分析,指傳媒只直播政府官員解話,形 如「嵌入式新聞」,為政府賣廣告,但卻以新聞、清談節目去包裝。「講清講楚」便是三色台善用此手段的 極致。 它會去訪問高官,但各位近年幾曾見過三色台去訪問示威者,或一個被警察拖行帶走的人。在三色台觀 眾的眼中,遊行人士永遠是暴民,畫面呈現的永遠是衝突發生一刻──「遊行人士衝擊警方防線!」──事 前警察的挑釁呢?警察封路阻擋遊行人士,有違當初誠諾的行為又如何?警方擴大防線又如何?遊行人士被 逼等待的怨氣呢?一一都湮沒在鏡頭之外。 當街頭店舖因加租結業,它不會報導;地產商居民囤積土地,它不曾目睹;有過萬人為 DBC 振天敲鐺, 它描述成過百人的示威;西藏人自焚以抗議中共更是幾無天日,廣州齊撐粵語大行動新聞僅得 26 秒也是理所 當然,六四廿周年燭光晚會更不是主要新聞,簡略報導,可矣可矣。有的,盡是泛民議員拍台叫囂的場面, 有的,盡是中共土豪吠叫香港被急速邊緣化。香港真正優勢在於制度及價值上的,又何曾被反覆報導?建制 派議員在議會蔑視市民的發言又有幾多會經三色台流出?留出滿瀉的,又到底是什麼?

45


當數以十萬計的三色台看家被它的那套鏡頭操控,框框鎖死,日日重複,年月積累的灌輸政府 被刁民圍打的情況,慘無人道的現實又不見於螢幕上。觀眾,漸漸生成了一種被三色毒奶餵哺長養, 崇尚官員說法,不理細節的思維。你是電視台,是傳媒,是社會公器,受政府監管,新聞報導理應 多方觀點都兼收並蓄。傳媒中立,旨在據事而立,八方皆採,然後鋪陳事實,但只映照官員的電視台, 缺乏資料梳理的電視台,直是偏幫權貴、盲目報導,自行褫奪揭露不公、作為第四權監察政府的天 職。從取材,角度到訪問人選,三色台的頹廢行徑,難度不顯?但沉醉溫柔香的人,又怎會從三色 台上想起自己是個公民,想起自己被剝奪的資訊權利與公民責任?直目螢幕的一刻,電視播出已定 稿的「新聞」,毫不費力,己直教看官無法抵禦接收「豐富而簡潔」的資訊。迅雷不及掩耳,下一單。 而港府權貴懂得玩弄傳媒,以公權力將傳媒逼成私器,成為政府的放風機,已在不覺間成為慣 例。可否知道,政府現在永遠在下午五時許才聲明有消息公布,沒有其他記者趕及,永遠只用招呼 長駐政府總部的兩間電視台,語畢,不會有提問環節,也不會有人反駁質疑,高官的論述自動在六 時三十分傳至家家戶戶,莫不清楚。如何使高官話語單向灌輸成權威,如何使傳媒成為官媒。六點 半,約定你。 「收視再創高峰」的悲劇 三色台的另一罪孽,是永遠自詡「收視再創高峰」的劇集只顧愚昧觀眾,棄絕批判精神,戮力 茶毒大眾。「爭產、家變、權鬥、喜劇收場」,來來去去的單一模式,協助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不懂 突破框框的香港人。例如重複的為公務員打造單一形象,將警察打造成維護社會的精英,但面對遊 行時的警察暴行又從何說起?何以美國有「白官群英」、日本有「Change」,香港卻未曾有現代政 治劇,將現有香港政壇的荒謬一現於大眾眼前?劇集每每在爭執以後和氣收場,以各人揭發壞人面 目作尾,如斯開心結局,不斷製造開心社會的假象予社會,不停輸入社會終會安定繁榮的「既定事 實」,令觀眾安於現狀。缺乏悲劇結局,令人無法為之反思悲劇背後的原由,鍛練識破釀成社會悲 劇背後魔手的思維。缺乏悲劇結局,只塑造了一批安於現狀的順民,滿足於嘻哈,沉醉於嘻哈,扼 殺公民發展於萌芽。一個市民只知道辦公室政治以及李張何陳龔分家產,又於己於世有何裨益?更 遑論能夠從一套劇中看穿不公社會中自己被剝奪的權利。節目條例中規定的教育意義,只悉數去了 家庭爭吵的復康法。因制度不公、資源不均而引致的家庭暴力,卻都盡永埋黃土。 自香港從大英米字旗換上血紅擁共旗的十多年歲月,中聯辦已無處不在,介入 DBC,亦已為其 日常職務。特區政府甘願作中共奴隸,愚化港人,緊握電台、電視台牌照,拒開頻譜,拒絕更多元 的聲音、更多元的社會,最終火燒自己。十多年來,電台三間、電視兩款,理論上更易於中共掌控, 但面對如斯數量,中共也禁止不了,多幾間大台,轟雷貫耳,更能何以自處?近來一篇網上鴻文, 點出瑞士同擁 700 萬人,但撇開法語、英語、意大利語,單單德語電台已有 24 個。香港,望塵莫及。 為何?請不要再看三色台了。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有一次曾在某研討會上反問在席者,政府多年前已 藉系統升級,全面禁絕記者技術上聽取政府廣播頻譜的對話,如此一來,有誰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 事?「大陸有無公安越境來港執法,現在有誰知道?」 有誰知道? 只有突破框框,放下深鎖,才能看懂世界的悲嚎,戰火處處;而洪水,早已掩至半身。公民社 會的建成,公民社會的奮起,公民社會的成功,就欠一個個在電視前嘻嘻哈哈,以為吸取足夠養份 實被官腔迷惑的你。千萬別再以為政府是你的父母官,讓沒有合法性的政府,以傳媒亂播剝奪你的 應有資訊權利,讓你忘記了,自己原來是公民,不是子民。在外爭吵的,是公民,不是刁民。

46


文 / 楊振東 協力 / 周永康

結語:香港的公民社會 「公民」與「市民」、「居民」之分別在於公民這個身分包含很多權利,而這些權利皆受到憲法保護。 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 (Thomas H. Marshall) 將公民、政治及社會三種權利加以區分-公民權利包括言論、集會、 結社、遊行等自由;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及被選舉權利;社會權利則包括經濟、住屋權及醫療保障等。香港 於七、八十年代已漸有公民力量抬頭,開始以細規模遊行示威的方式逼使港英政府回應社會問題。而香港自 零三年開始,公民社會更漸趨活躍。事緣在零三及零四年間,兩次七一大遊行號召了數十萬人上街,促令董 建華「腳痛」下台。幾次大規模遊行,都令港人意識到民間力量對監察特區政府和促進社會改革有相當的影 響力,故又有更多民間組織隨之成立,繼而有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反高鐵等保育抗爭,開展「本土論述」, 體現公民社會的長足發展。 香港過去的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是指是指在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下,非強制性的集體組織或活動,並不從屬政府,也非牟利。 公民社會的本質,就是公民主動參與,介入「公共事務」,監察政府,並與之互動,落實更佳決策,以體現 民主精神的本質—溝通與共治。而以往香港的公民社會,通常包括為了社會特定需要或為了公眾利益而行動 的組織,即如東華三院、保良局、基督教青年會 (YMCA)、甚至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等。它們為 了特定公眾利益而存在和行動,例如東華三院為貧苦大眾提供義務醫療服務,教協在六、七十年代亟力爭取 中文為法定語言。但即使在香港殖民地時期,市民的社會權利不斷改善,或得到保障,香港社會卻長期處於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所指的「功利家庭主義」及「低度整合的社會政治體系」。市民對民主的認知 片面,祈求的只是制度能為其帶來經濟效益,與政府愈少接觸愈妙,以活在自己的天地裡,對自己的政治社 會經濟權利皆缺乏理解,多數人 與政府缺欠互動,甚至過份依賴 政府,甘做順民。 在八十年代,隨著中英簽訂 《中英聯合聲明》,港人對未來 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感到擔憂,香 港前途、政制改革之聲不絕於耳, 1980 年代興起的民主運動與日益 繁多的社會運動亦培養了部份香 港人的參與意識;關注民生議題 的團體亦逐漸四起,同時港人意 識到民選政府的必要,市民的訴 求才能更確切的得到回應。凡此 種種,都令公民社會的重心從民 生議題開始轉至人權、民主和自 由等議題,論政團體,如太平山 學會和匯點(民主黨前身)相繼 成立,致力以保障香港自由、人 權和法治為綱領。90 年代,香港 民主派的論述亦從「民主可以改 善施政」、「普選令政府聆聽民 意」、「民主可令基層的意見獲 重視」等改善施政與經濟改革誘 因,漸次轉到「民主普選是基本 Arnstein 的「公民參與階梯」,由「被操縱」到「公民主導」

47


權利」的論調,暗合公民社會的本質—權利保障與積 極參與。然而,大多數的香港人亦未意識到公民的全 面概念與身份,僅停留在爭取民主制度以實踐代議政 制的想法,對於自身的行動,仍然處於一個保守的狀 態。

可以及時發現政策的失誤和偏差(即我們現在能發現 新界東北發展的盲點和謊言),及時糾正決策失誤, 從而防止其施政與民生無關,甚至不利民生。因此, 香港人需要高度的公民參與以補足當前制度上的缺 陷;同時,以保護和擴大我們應有的公民權益。

網絡化下更堅韌的公民社會

然而公式化的遊行亦開始為人批評。香港人開始 集以為常的以為「遊行」等同公民參與的全部。雖然, 香港社會缺乏正常的諮詢機制,而政府又素愛乾綱獨 斷。在行政長官意志先行的狀況下,數以十萬計的遊 行成為震懾政府暴行的僅存方法。但政黨與部份人士 卻開始以「遊行到目的地安全,然後安全散去」,望 求單以數字尋求改變,只靠政黨手持數字對政府作抗 衡,或「祈望」政府懼於龐大民意而修改政策。但在 中共日益干預香港事務,特區政府仰望西環,眼角不 容反對聲音的世代下,遊行,然後和平散去,已不可 能再是公民社會守護香港的唯一方法。公民必須認清 自己的權利,並積極參與各種公共事務,揭破中共治 下特區政府的巫蠱,方能保障我們的權益,建構我們 理想中的香港。

千禧年後,香港的公民社會開始茁壯成長。恆常 的集會遊行為香港帶來「遊行之都」之譽。一些學 者指出,集會遊行人數變動,在於社運本質是流動 的,不需要正式架構,重要的是網絡影響。若果社 會運動過分依賴組織,可能會削弱運動的生命力, 因為對社會更重要的是參與者的投入感。所以這些 學習影響社會運動沒有成員 (members),只有參與者 (participants)。反國教集會同樣,其人數之多,影響 之廣,在於參與者的投入,而非特定組織之動員能力。 隨著網絡化的公民社會出現,公民參與亦變得 普 及。 其 他 網 絡 化 的 公 民 社 會 如: 新 力 量 網 絡, Roundtable 等,都沒有清晰權限、階級之分。這有助 組織新一代參與並投入社會事務。又例如在一些保育 抗爭,如保衛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中,都沒有一個明 確的領導者,亦沒有一個鮮明的管理階級。這都是一 群青年自發地,憑藉網絡的力量而發起的社會運動; 又在保衛菜園村時,一群青年自主發起包圍立法會, 並不涉及任何政黨利益或號召,這都反映近年公民社 會迅速發展。 公民社會於今日香港的意義 我們常說政府官商勾結,政府偏袒大地產商,漠 視民意。這都直接損害公民的權益,但公民參與卻能 夠防止權力被濫用。在民主體制完善的社會,執政者 的權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其主要內部制衡的機制 便是三權分立 (Separation of Powers),行政、行法、 司法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然而,香港並沒有一個完 善的民主體制-特首並非由全民一人一票產生,立法 會內有三十五個功能界別議員亦非由全民一人一票選 出。故此,我們為了自身權益,亦需要權力體系之外 的制約,即公民和公民社會的制約。若公民對政治生 活的積極參與能夠有效制約政府權力;但如果公眾對 政治漠不關心,不參加選舉、討論、申訴、請願等, 執政的權力就很可能被濫用。 公民參與的直接後果通常就是影響公共決策和公 共生活,逼使決策者傾聽公民意見,並以此制訂有關 政策,從而令政府施政更能符合公民的利益。若公民 參與決策過程(即香港政府慣常舉行的諮詢會),還

48

而公民參與的方法,實在多不勝數。公民參與, 必先由身邊做起,從鄰里間至大廈,由大廈至社區, 由社區至議會,當然亦包括校政以及其他大小社群中 的參與。實踐共同參與及審議的模式,亦極為重要。 其中如參與業主立案法團,誠然是一種方法。若然袞 袞諸公都參與其中,由微細單位聯合團結,參與審議, 運用理性(Reason)討論,監察社區事務,社會就不 會被單單一種模式吞沒。但不幸的是,大眾往往以為 此乃小事,逐被民建聯諸君會大肆搶佔,一旦遇事, 即以代表身份收「被政府諮詢」之效,閹掉大眾真實 聲音,從民間影響區議會,再影響日常社區發展,默 許混亂規劃,促成地產霸權。公共生活的單一化,全 然是因為公民的缺席。當然,世上還有千式百樣的公 民參與方式可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成立 NGO、成為 公民記者、持續觀察社會事務、討論政策都是大道, 令社會上影響你我的事情,都經過審議和討論,從而 使最終出來的政策與方案能夠最有利社會大眾,益及 你我生活。 凡事「政治化」的謬論 公民對社會的高度參與,將令社會的公平和公義 得以彰顯。公民透過合法途徑參與社會,以制約政府, 並改善政府施政,保障少數者的權利不會被剝奪,故 此公民積極參與社會、政治事務,乃一公平而公義之 舉。但今時今日,仍有人胡亂指控「公民參與」為將 社會議題「政治化」,不能切實解決問題,實秉承建 制派一貫紊亂的邏輯。其一,政治本是眾人之事,「政


治化」實乃「大眾化」,將「政治化」等同「搗亂」 本就極為荒謬,指鹿為馬。其二,講究公民社會的世 代,需要公民積極參與,與政府並肩「共治」,事事 皆為公共事務,你我都要參與。「政治化」乃是為邁 向公民社會的應有之舉,早年的香港社會為港英實行 「去政治化」政策整治,事事被描繪成與大眾脫節。 如此看來,部分人口中的「政治化事件」,倒是對他 們的當頭棒喝,反映這群人欲求「事件去政治化」, 以愚化群眾。而且,政府不是常把「共識」掛在嘴邊 嗎?但當公民積極關心社會及政治議題時,當權者卻 往往用分化、醜化等手段,營造一種「關心、參與社 會的人是錯的」的假象。我們要知道政治、社會與民 生,三者可謂切肉不離,唇亡齒寒。這些人之所以胡 亂指控,是因為他們與行政或施政部門有一定關係, 以「將事情政治化」為由,抹黑醜化公民對社會的參 與,令旁人覺得「唔應該同呢班人顛埋一份」,以達 到其愚弄公民,減少公民參與社會事務,鞏固自己政 治利益的目的。 也談公民素養 香港現今社會環境促進公民社會發展,但在一個 完善的公民社會,公民除了投入社會事務,亦需要有 一定的「公民素養」。 以陳水扁貪污為例,當時便有不少公民就「倒扁」 及「挺扁」的立場不一而發生暴力衝突,經常發生互 相挑釁的情況是公民沒有尊重另一立場之公民的權利 而引伸出的衝突。公民社會理應是多元的,自然會出 現不同立場之間相互排斥,這也是民主社會的必然現 象。但在衝突當中,公民應該有多元、理性和尊重的 精神。多元在於捍衛社會的多元意見和多元發展;理 性在於凡事要先經批判和邏輯思考方下判斷;尊重在 於尊重對方的權利和自由。不過,筆者倒不認同一些 嘗試侵犯他人自由的人以「我也有我的言論自由」為 由,便隨意運用個人影響力來干擾法官判決,企圖損 害我們的權利和自由(源於法治),甚至妖魔化公民 集會行為,誇大成為「無政府狀態」,這種間接損害 公民集會自由的言論理應受到抨擊和批判。 在「公民精神」外,我們更需要完善的公民教育。 公民之精神培養需建立於公民教育之上。以往的公民 教育實有其不足之處,港英政府的公民教育只會在 「常識科」或「經濟與公共事務科」中強調公民,要 有良好品德。但其品德之要,在於勿吐痰、勿亂拋垃 圾,卻絲毫不論公民的另一面─公民的參與以及於監 察社會的重要性;整個教育灌輸,也只會提及公民的 責任,例如準時交稅,卻無從涉及公民權利,選舉權、 被選舉權以及凡此種種權利,將香港人打造成只知義

務而不知權利的順民。 完善的公民教育,必先令學生知道作為一個公 民,自己有甚麼權責。簡單來說,所謂權利,是指公 民受到法律所保障的一種利益,受到整個社會支持, 例如公民有言論、出版、秘密通訊、信仰宗教、集會 結社等自由;所謂責任,是指一個人在團體應盡本分 與應該承擔的義務。公民是社會的核心和支柱,對公 眾事務應本著積極參與,而不是消極態度,如參與選 舉,關心社會、公眾問題,也會關心環境污染、保育 等問題。公民亦有責任為弱勢,少數群體 (Minority group) 爭取權益。面對社會問題或衝突時,亦要運用 理性 (Reason),抱著公平公義的精神來下判斷。法國 哲學家伏爾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 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值得大眾細讀,並時 刻提醒自己。個人同社會同樣是無法分開,唇亡齒 寒。要是一方面崇尚我們現時享有的自由,一方面只 掃自己的門前雪,對社會議題充耳不聞,你亦不值得 (deserve) 享有這種公民權利。然而,只知道憲法賦予 自己權利和自由,亦未必清楚公民參與對社會發展和 自身利益的重要性。公民教育必須提倡「參與式公民」 的概念,以孕育會為自身前途和利益主動發聲、行動 的一代,最終將對世界之事了然於胸,擁抱多元的世 界公民。 政治體制上,香港亦需要一個民主政府,由全民 授權,受人民監察的政府。公民社會經常受到不民主 政府所制肘,即如逼遷菜園村居民以興建高鐵引來強 烈反對,但在通過高鐵撥款需要立法會通過三分之二 贊成票,在一個半數 議員為小圈子產生的立法會, 出席的功能組別議員全投贊成票下,高鐵撥款也被逼 通過。而公民教育之不完善,亦源自於政府對公民教 育毫不重視,反而推出名不符實的「德育及國民教育 科」。即使公民社會蓬勃,公民自主發起包圍立法會 運動,但礙於政府之不民主,不被監察,亦令公民社 會發展遭遇挫折。要有一個民主政府,社會議題才能 得到討論,資訊才能得以流通,聲音才能得以傳開。 在這樣的環境氛圍底下,在民主制度的確立下,配上 公民社會蓬勃的生命力,方可如同今日北歐的民主國 家,不論何種議題,公民都會表現出應有的公民素養, 主動關注與審議,而且不乏理性和公開的討論 。這才 是成熟的公民社會,才算是真正獨立自主—從百年的 沉睡中甦醒過來。 延伸閱讀 [立法會新丁鍾樹根運用「政治化」一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w4IhWaV1M 陳建民 <香港的公民社會與民主發展> 馬嶽<後工業年代的香港政治價值>

49


《靜止的流動》

50

攝 / 黃洛


我們一起郊遊去 文 / 黃洛 李雅儀 攝 / 司徒永灝 黃洛 協力 / 陳朗冬 鐘家豪 梁雅雯

51


遊公園 步行一段陡峭的路才 登上山頂凌霄閣後,沿著山道,還要 白的古建築,再從側旁的 能到達山頂花園。我們先繞過一棟藍 草地和樹木映入眼簾,夾 樓梯下去。甫走進,一片郁郁蔥蔥的 進這靜謐空曠的空間,因 雜幾個唯美而富歐陸情調的小亭。走 會感到很放鬆和自在。我 為遠離了山下都市的約束和煩惱,你 著小狗到這邊蹓躂,兩隻 們選擇坐在青草上休息,也有遊人帶 。那天,我們帶上音樂、 小狗在我們身旁晁來晁去,很是活潑 受沉默的頃刻,一起度過 書本和食物,享受聊天的片段、也享 理所當然,有時候甚麼都 了一個慵懶的上午。人把工作看得太 遠的路。 不做並不是罪過,停下來是為了走更 對寧靜、草地和美 雖然登山有點吃力,但為了滿足我們 的遐想,一切都是值得。

山頂花園

52

前往方法 先 步 行 或 乘 到 IFC 乘 1 號 專 線小巴、15 號巴士、纜車到 凌霄閣,再沿山頂餐廳旁的 斜路走

小提示︰ 地點比較偏僻,為免走錯路或 迷路,預先搜尋地圖並確認路 線再開始找會比較容易。另可 帶備野餐布和食物,享受在草 地上野餐的逍遙。


前往方法 踩單車,不妨 到大埔,除了一個勁的 坐,欣賞日落美景。 靜下來休息,到這裡坐 照,有如胭脂一般, 放眼望去,天邊一抹夕 ,原本藍綠的海水 冷凝在那裡,向海眺望 紫紅,一切是多麼 被曬褪了色,染了幾分 椅,陣陣海風迎面 的 和 諧。 坐 在 公 園 的 長 麗色彩、感受浪花 送 來, 看 著 海 和 天 的 絢 子,踩單車的疲倦 朵朵的閒情逸致,一下 都被一掃而空。 休息過後,轉換心情, 續你的路途。

踏上單車,繼

可以選 擇踩單 車,順 著單車 徑到公園,健康又方便。

小提示︰ 踩單車踩到 汗流浹背, 最爽快 莫過於向附 近沿路的小 販攤擋 買一瓶冰凍 的清水或汽 水, 吹 著海風,享 受片刻的清 涼 會發現,快 。你 樂原來如此 簡單。

大埔 海濱公園

53


西九龍 海濱長廊

前往方法 港鐵九龍站 C 出口 / 柯士甸 站 D2 出口步行約 30 分鐘。

同小異: 大部份人對九龍站的印象大 價食肆。你可 一幢幢豪宅、高級商場、貴 於海邊的西九 能會因此敬而遠之,可是位 囂的天地。 龍海濱長廊卻是一片遠離煩 長廊的入 從地鐵站步行十分鐘才到達 真正到達海濱 口,之後仍要走十五分鐘才 這裡的遊人都 長廊。無論是平日或假日, 孩子在遊樂場 不太多,間或有人緩步跑、 。長廊的設計 嬉戲、亦有人踏單車和釣魚 成,予人一種 特別,主要以木板及草地組 的草地上欣賞 和諧自然的感覺。坐到小小 起相機拍下這 著餘暉及維港景色,同時拿 個地方比你想 動人時刻,或許你會發現這

小提示︰ 由於這裡露天 地方頗多,晴 天 時會比較曬, 建議讀者避免 在 正午前往,另 可帶備蚊怕水 及 防曬用品。

像中美。

看海去

54


塔門 前往方法 於西貢市中心乘搭 94/96D 巴 士前往黃石碼頭,再轉乘渡 輪。

這裡沒有奢華的洋房或一式一樣 的連鎖店,有的只是古舊的小房子及 閘門早已鏽掉的小舖。在和暖的下午, 住客大多會坐到門口曬太陽、與鄰居 談談天;小孩則會一起玩集體遊戲, 間或會聽到售賣紀念品的小販叫賣聲, 令筆者懷疑自己究竟還在不在香港。 從碼頭一直步行約二十分鐘便會 到達塔門的小山坡。環境雖說不上很 廣闊,但至少開揚乾淨,亦可同時容 納數百人在休息、遊玩、紮營。山坡 之下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一邊吹著 涼快的海風,一邊享用酒水小吃,與 好友談天玩樂放風箏,不知不覺間又 度過了一個悠閒的下午。

小提示︰ 近年塔門成為香港郊遊熱點之一,假日 會出現人頭湧湧的情況。如想安靜的享 受郊遊樂,盡可能於平日前往。島上只 有三家食店,等候需時,建議自攜食物 到山坡上野餐。另外,山坡上風比較大, 讀者宜帶備外套保暖。

55


文 / 俊隆

這個夏天,筆者去了北歐,一個帶著夢幻色彩的國度。五月天,陽光明媚,山上 積雪初溶,氣溫大約十五至二十度,是秋天般的清爽涼快。筆者在那邊待了半個月, 遊玩了挪威、瑞典、芬蘭三國。 在熱門的中轉站──芬蘭赫爾辛基機場 (Helsinki Airport) 轉機,去到挪威首都奧 斯陸 (Oslo),再坐了半天窗外風光如畫的火車,便到了小鎮禾斯 (Voss)。小鎮只有幾 座簡單的歐式建築,教堂、郵局、銀行、房子、餐館、超市、便利店,便再沒有別的。 我們到 時,才下午五時許,小鎮的店舖早已關得七七八八,冷冷清清。 我們入住在網上早已訂好的小旅館,小旅館背後是一座大雪山和一汪清澈無比的 湖水。湖面是一面不折不扣的鏡子,誇張地把雪山和一切景物,統統倒映在它身上, 美得像用 Photoshop 修飾過似的!我驚覺,中學課本常以鏡喻湖,原來不只是老套的 修辭。 北歐的旅館大多不加修飾,簡樸無華。有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連中港台二 流旅館也有的,這裡真的可以沒有。例如,毛巾牙刷肥皂洗髮露一概沒有;最離譜 的一家,連床單也沒有,竟要付費「租用」!是環保意識,還是收費策略 (pricing strategy),就見仁見智了。幸好小鎮還有一家便利店,好讓我買些牙膏牙刷。真想不 到我在北歐的第一筆消費,就花在這些無聊的瑣碎物品上。想到北歐的讀者,請緊記 收拾行李時要準備好一切啊! 旅館

異地風光 56


到挪威,幾乎每個人都會去看峽灣 (Fjord)。挪威在地 理上得天獨厚,在北歐四國之中,其峽灣之多可列首位。 乘船從克德凡根峽灣 (Gudvangen) 到佛拉姆 (Flam) 遊覽沿途 峽灣,是不少人的首選,我們也坐過了。但我在這裡想分享 的,是另一個較冷門的選擇:登山俯瞰峽灣。聖壇岩 (Pulpit Rock) 是挪威著名的自然奇觀,是山上一個天然平台,儼如 一座聖壇,讓人從高處欣賞山下的壯麗景色,因而得名。山 不算高,只有六百餘米,但因為沒有纜車,要身體力行,加 上山路亂石嶙峋,卻把不少遊客──尤其是財大氣粗的暴發 戶──拒諸門外。不錯!起碼可以耳根清靜一些,看風景也 看得更賞心悅目。花了兩小時登山,沿途的歐洲登山客,女 的穿著泳裝,男的光著上身,盡情享受著這難得的明媚的夏 日陽光(北歐的寒冬,太陽每日只肯露面三小時唷!)沒穿 爬山鞋的我,幾經辛苦,終於登上了聖壇岩。還以為聖壇岩 氣氛莊嚴,想不到竟是一片夏日沙灘的景象!登山客紛紛在 這裡「打地鋪」、躺著曬太陽、三五成群在野餐,打破了我 一直以來的幻想……不過,其風景倒是極其壯麗的。相比在 船上置身峽灣之中,在山上離遠俯瞰,幾道峽灣盡收眼底, 那感覺大不相同!難怪蘇軾遊廬山,遠望近觀,總有不同的 感受。

Pulpit Rock

57


置身峽灣

歡在 10pm 時便坐 在斯塔 萬格 我愛上 了挪威 的日落。北歐 夏季的 日落時 間是大 約 11pm。 我很喜 把櫛次鱗比的小木屋鍍上一層浪漫 (Stavanger) 的碼頭,仔細品嚐夕陽下的北歐海港的醉人景色。夕陽 變成溫暖的安樂窩,讓人們放輕 的金箔,令它們變成精巧的藝術品;把海旁播著輕快音樂的小酒吧, 堂的厚重的歷史感勾勒了出來, 身子,盡情沉醉在啤酒和夕照的美麗金黃之中;把遠處的中世紀石教 這片寧靜氣氛。這兩天,在同樣 讓它徐徐訴說著千年的見證。我沐浴在黃昏的柔和之中,用心去感受 的時間、地點,度過了兩個如夢如幻的黃昏。 10pm at Port of Stavanger

58


北京。再發現 種趨 之若 鶩, 不到 北京 非好 香港 似乎 對北 京總 是抱 著一 化交 少不 了一 次全 級性 的北 京文 漢的 心理。中 學、 小學,總 行行 內地,正 是隨 家人 參加 那些 流團。小 時候,第 一次 踏足 的北京旅遊團。 走走,比走馬看花還要匆忙 京 第 一 印 象, 千 遍 一 律 不 外 我 相 信, 不 只 我 一 個, 對 北 也 文 化 氣 色 沉 重 而 濃 厚( 所 以 如 是: 故 宮、 長 城、 王 府 井、 、跟香港比像鄉下。 悶)、人很多、街很闊、髒 隻 朋友,大學畢業那年,毅然 認識一位於香港土生土長的 有一 誕假 上北 京探 望他,不 但沒 身跑 到北 京定 居。 過去 的聖 的確, 點閒氣,樸實而不失時尚。 絲鄉土味,眉目間更是添了 「活」 對它的觀感可謂脫胎換骨, 在北京旅居了一個月後,我 了不少。 惜 並 栽 培 本 土 青 年 藝 術, 這 北 京 比 香 港 不 同 的 是, 它 珍 北華山 以 衍 生 了 北 京 798( 恍 如 臺 點 跟 臺 灣 出 奇 地 相 似。 是 文化 鼓巷 – 兩個極具北京現代 1914 創意文化園區)和南鑼 煙袋 連接 著北 巷, 末段 另分 支出 代表 性的 地區。南 鑼鼓 巷( 致。 鯽, 反而 讓人 更有 閒逛 的興 斜街 )不 如王 府井 般人 潮如 ,離 的心 走了 南鑼 鼓巷 不下 四遍 在北 京一 個月 裏, 帶上 尋寳 足的微笑。 開時嘴角總不自覺地掛著滿

文 / 思齊

「如果讓 我睡覺 我會更可 愛」的「 非賣品」 。攝於北 京煙袋斜 街一皮革 精品店

攝於南鑼鼓巷一 Love Cupcakes 咖啡室。

覺走自己的路。咖啡室裏有個迷你圖書室,隨手 有時把行程排得密密麻麻未必是好事。放下攻略,憑感 挑了張 舒服的 沙發, 就過了 大半個 下午。 香港 cafe 選了《 白夜行 》,走 上二樓,拿了 些五顏 六色的 坐墊, 。誰說來北京一定要去紫禁城? 多的是,但城市本身卻容不下如此悠閒慢活的生活模式 nd Cheese and Cream  Belgium White Chocolate cupcake with New Zeala  Verbena Herb(馬鞭草)Lemon Tea (免費添飲) 59


彼 時,《 天 與 地 》 這 套 劇 在 香港正 紅得火 熱。巧 合地, 來到 北京後 海,兩 岸云云 酒吧中 赫然 發現《天與地》!後海人不算多, 燈光酒色,紅綠相映,令人目眩神 迷。看著無盡頭的海岸綫,與友人 把酒言歡,就這樣迎來了聖誕節。

攝於北京後海。

我以為,只有臺灣才流行寫「給十年 後的自己」的信。我記得,那天氣溫是一 個月裏最低的,當地夥伴都預測該要下雪 了,讓衣著單薄的我倍感難熬。冷得快受 不了的時候,我跑進了店子的地牢。然後 滿目盡 是一封 封給未 來的信(如上 圖左 下),有密密麻麻的,有風景明信片的, 按寄出日期、地區(中國、港澳、國際) 排分在整面牆上。從對面牆壁上數百款明 信片挑選了幾張,點了熱騰騰的維他奶, 在黃暈燈光下,一字一句,寫下對未來的 憧憬期盼。蓋上火漆、郵印、貼上郵票、 寫明寄出日期後,五封信原來不過三十塊 錢。二十年後的聖誕節,願我仍依然期待 收到手寫的信。離開時天已全黑,雪,依 舊沒下。

攝於煙袋斜街 – 一朵一果

一行人 找了又 找,穿 過數不 了多 少條九 曲十三 彎的窄 巷後, 終於, 在 窮巷盡 頭找到 了這間 低調地 聞名的 私 房菜館。款式 多、分 量多、 味美好, 價錢特 惠。從 大門離 開時擡 望食客 留 影,竟 發現成 龍、容 祖兒、 陳奕迅 的 蹤影! 要知道 菜館人 跡罕至 得只有 旱 厠,街上只靠路燈照明。

攝於劉宅食府。 60


北京 798 園區

處較 僻, 又 北京 的三 里屯 也是 讓我 大吃 一驚 的地 方。 因位 ,三 里屯 是個 頗 非古 跡聚 集之 地, 旅行 團極 少涉 足。 不說 不知 也不 多。 風塵 僕 為西 方化 的城 區, 高級 食府 比目 皆是,是 以人 鄉里出城了。 僕地來到如此高級的西餐廳,我們反而變成大 攝於北京三里屯茉莉餐廳。

61


「Live, like, love – 活在攝影,從喜到愛」 香港國際攝影節 2012 文 / 陳朗冬

手執數碼相機或是 smartphone ﹑按快門時想也 不想的你,有否想過攝影對你來說,到底是什麼?在 現今攝影器材科技愈見發達的世代,很多人均忽略了 攝影真正的意義。不想再被 snapshot 局限?不想再 停留在 like 而想要更狂熱地 love,或是 live with 攝影?無論你是真的這樣想,還是純粹想增加攝影知 識,你都不能錯過這個節目!香港國際攝影節 2012 這個多元化的攝影企劃已於十月六日正式開鑼,身為 攝影發燒友的你又怎能錯過一系列的精彩展覽及講 座,向各大師取經?

精選工作坊

香港國際攝影節 20 12 Ho ng Ko ng In te rn at io na l Photo Festival 20 12 策劃人:香港攝影文 化協會

*

- 氣象攝影工作坊 • 11 NOV 2012 • 1500 – 1900 • $400 • 名額 20 個 • 賽馬會創意藝術 中心 L4-03A 室 • 導師:魏建凱 文青必到的工作坊 !記得我們曾 經很喜歡的風景圖 icon 嗎?別以為只 有外國人才拍得出 這 樣 的 風 景 照 片! 是次的工作坊就是 透過向學員教授如 何觀察天氣變化並 以不同器材﹑拍攝 手法及鏡頭運用技 巧, 拍 出 一 幀 幀 既 吸引又獨特的照片 。擺脫只有專業模 特兒才能拍這種照 片 的 傳 統 觀 念, 快 為自己添置更多獨 一 無 二 的 profile picture 吧!

EY CHAN LONG

CREDITS TO ZO

DUNG

- 手機攝影工作坊 • 10 NOV 2012 • 1400 – 1630 • $320 • 名額 30 個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4-03A 室 • 導師:余偉建 沒錯,在香港人忙碌的日常生活 當中,要每天帶著照相機及鏡頭 出外然後在每張 照片上花上對焦﹑調較快門速度 ﹑光圈大小等等的心機才能拍出 一張 好照 片,對每個 港人來說都可算十分奢侈。就因 為這樣,我們才更要學好如何在 使用 有限 的器 材(說 穿了即是 smartphone) 的情況下 ,拍出最好的照片!在這個工作 坊中,導師余偉建先 生將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教導 大家如何利用手機最大的優勢 - 速度,來捕捉身邊 珍貴的一個個 moment。

62


精選講座

*

-《從巴 爾幹戰 爭到亞 洲採訪 歷程: 世界新 聞 攝影展得獎者講座》 • 06 OCT 2012 • 1700 – 1900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D-MART • 講者:Damir Sagolj ﹑余偉建 毫無疑問,新聞攝影一直是攝影界中最受 人尊崇 的。尤 其在現 在推崇「Don’t think just shoot」 的 snapshot 年代, 還有多 少人 能像新聞記者般能捕捉一個個或驚心動愧﹑或 觸動人心的瞬間?又如何能確切地以一張張照 片表現一段段新聞的精髓?災難或戰爭照片是 如何在保障自身安全下拍攝的?想知道更多的 話,就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聽聽各得獎者的 分享了!

-《港日韓三地策展人講座 》 • 14 OCT 2012 • 1600 – 1800 •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 劇場 • 講者:笠原美智子﹑吳 嘉寶﹑黎健強 作為亞洲攝影界佔領先地位 的三地著名攝影人 聚 首 一 堂, 討 論 三 種 截 然 不同且各有特色的攝影 風格 - 日系攝影的唯美﹑ 台灣攝影的溫暖﹑香港 攝影的寫實……從中分析亞 洲當代攝影的發展及路 向,確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文 化及心得交流講座。

-《三十而立 - HOLGA 的發光之旅》講座 • 20 OCT 2012 • 1500 – 1630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7-19 室 • 名額 50 人 • 講者:李定武 當數碼相機愈出愈多﹑愈來愈發達,人們卻 開始往回走往時代的開端。在這段復古風潮中, 最受歡迎的除了 LOMO 相機,還有 HOLGA 這往往 讓人驚喜不已的菲林相機。這五個字母對你來 說也許不陌生,但你又知不知道 HOLGA 這個品 牌其實是由香港人創立的呢?無論你是手執一 部 HOLGA 菲林的「黑角」FANS, 抑或想解開為什 麼人們總對菲林相機如此著迷之謎,都不妨聽聽 HOLGA 創辦人李定武先生的分享!

CREDITS TO GOOGLE SEARCH & LOMOGRAPHYASIA.COM

-《我吃我在》講座 • 21 OCT 2012 • 1300 – 1430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7-19 室 • 名額 50 人 • 講者:歐陽應霽 香港人談到食總是最興奮。這次邀請歐陽應霽先生就 「吃」作的分享確實與港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講題 就是大家幾乎每天都做的 - 吃到好吃或是好看的食物, 就急不及待以 smartphone 拍下來然後上傳至不同社交網站 與眾人分享!這樣說好像很病態,但歐陽先生卻不這樣想: 隨手瘋拍,可是讓腦袋休息並讓自己快樂的好方法!你也 想學學怎樣才能用手中的 iPhone ﹑ samsung galaxy 拍出 「睇得又食得」的「食照」嗎?請勿錯過這個精彩講座!

CREDITS TO ZOEY CHAN LONG DUNG

63


*

- 另眼。相 看:賽馬會 社會紀實攝 • 10 OC 影巡迴展覽 T – 13 O CT 2012 »» 香港文 化中心露天 廣場 »» 0800 – 2 3 0 0 • 20 OC T – 11 N OV 2012 »» 賽馬會 創意藝術中 心 L0 及 L »» 1000 – 1 藝廊 2 0 0 0 • 21 NO V – 04 D EC 2012 »» 沙田大 會堂展覽廳 »» 1000 – 2000 • 18 DE C – 30 D EC 2012 »» 荃灣大 會堂展覽廳 »» 1000 – 2000 所謂社會 紀實攝影 ,就是透 最真實的 過攝影這 一面展現 面 鏡 子, 出 來 。展覽以 有「 平 凡 像 將你與我 照片展出 身邊 我路過十 35 個 人 生 個似我」 最重要的 故 的 事 , ,當中 是, 照 片 中 也有情節 迂迴像肥 表現出的 事。 從 中 我 皂 都 劇 異 的 常 真 實, 像 ;但 們看到不 同 的 情 緒, 你與我的 觀。 參 觀 者 日 亦 常 表 瑣 如有任何 達出不同 碎 反思或其 的生命觀 網上分享 他紀實攝 甚 或 平台上與 世 界 影想要分 更多人交 享, 可 到 同 eyetoeye/ 流。( 詳 情 名的 請 閱:www .hkipf.or g.hk/ 代攝影展》

精選 展覽

國當 野:日本韓 視 行 平 《 2012 – 04 NOV • 14 OCT 畫廊 術中心包氏 • 香港藝 愈來愈 和度的照片 2000 飽 – 高 0 ﹑ 0 0 1 系 攝 • 否覺得淺色 了! 而 韓 系 有 影 , 攝 誌 系 雜 日 翻開 歡迎的 備受 期愈來愈受 洲攝影界中 近 亞 是 於 就 性 學 這 常 見? 界別的 事性及文 有別於其他 日系,以故 , 於 是 後 就 落 方 不 影也 藝術家菊 入勝的地 覺。 連 著 名 攝影最引人 感 韓 的 日 鬆 。 放 定 錯過 且 肯 ,你又怎能 人一種舒服 展 給 影 總 攝 們 代 它 內的當 攝影, 等的作品在 勳 昇 朴 ﹑ 地智子 呢?

-《反射與折射》森山大 道寫真展 # 重點推介 • 06 OCT – 04 NOV 2012 • 太古坊 ArtisTree • 1000 – 2000 森山大道的名字,對香 港各界的攝影人來說都 應該不會陌生。這是森 山大師首次在港辦攝影 展, 而 作 為 展 覽 的 前 奏 , 大 師更在八月訪港與各 FANS 見面及分享其攝影 心得。是次展出的《向 日 葵 》 和《自拍》系列,是 策展人本尾久子小姐精 心挑選的街拍作品,其 中《自拍》系列更是森 師生活點滴的記錄,參 山大 觀者可從中對其拍攝理 念 及風格有更深刻的了解 另外,森山大師更特別 。 加插了他在香港拍攝的 部份作品,展現香港這 際城市在日本大師的眼 個國 中的模樣。

64


目 節 選 精 他 其

*

- 香港攝影文化藝墟邀 請展 2012 • 20 OCT – 13 NOV 2012 • 1000 – 2200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 心 L2-L8 共用空間及 L3 -L8 藍牆 以「 活 」 為 主 題, 由 不同本地文化團體如 漫活 (Since Alive Creati ons) ﹑香港雙鏡攝影會 ﹑文藝女 生 (FeminArt) 等 所 聯 合舉辦的藝墟讓大眾以 攝 影作媒 介, 交 流 各 種 生 活 態 度 ,令攝影變成老少咸宜 的 普及文 藝活動。另設有二十多 所二手相機店參與的第 五屆國際 攝影器材跳蚤市場,快 來與各攝影發燒友一起 尋找價廉 物美的心頭好吧!

OGLE SEARCH

CREDITS TO HKIPF & GO

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

大師小檔案

自 喻 狗, 曾 出 版《 犬 的 記 憶 》 及《 犬 的記憶 - 終章》 地流浪拍攝的風景 記錄自己於

出生 1938 年 10 月 10 日於大阪府池 田市 出道經過 受美國攝 影

世界各

師 William Klei n 的成名作品《Ne w York》啟發而投 風格衝擊了當時講 求 正 確寫實的日本攝影 風 格 以 不 同 角 度, 界 粗糙﹑模糊﹑高反 差﹑高微粒﹑高雜 (street photogra 訊拍出的黑白街拍 phy, 俗稱”STRE ETGRAPHY”) 照片 喜愛主題 日本深層 次文化矛盾﹑社會 紀實攝影 常用相機型號 RICO H GR21 廣角傻瓜 相 機 其他近 身攝影,其獨特的

期國際展覽

2010 / 意大利摩 德納 / Fondazio ne Cassa di Ri EYES" / 個展 sparmio di Mode na / "THE WORL D THROUGH MY 2008 / 法國巴黎 / Galarie Kamei Mannour, Paris 2008 / 荷蘭阿姆 / "FAR FROM HOME 斯特丹 / reflex " / 個展 Ne w Ar t Ga llery / "Daido 名言 Moriyama" / 個展 「我自己有沒有風 格我不知道,但是 我知道我自己的作 盲目的自信(笑) 品可以用三句話來 。我知道有人會笑 說,就是自信、過 我自視過高,但我 度自信、 不相信自己,那怎 覺得這沒有什麼不 麼還能夠繼續拍下 好 , 一 個 人如果連自己都 去。」 「每次快門的聲音 ,就跟我心臟的跳 動 一樣;每次拍下來 「與其說攝影是記 的畫面,就跟我走 錄,毋寧說攝影是 路的步伐一樣。」 記 憶,一連串記憶積 是光影的神話。」 累的歷史過程。同 時也是時間的化石 ,更 「對我而言,所謂 藝術,是在日常生 活 中 創 造 出 裂縫般的瞬間,讓 此意義之上,與藝 術的邂逅,根本就 我透過縫隙,一窺 不需要博物館、美 異 界 樣 貌。 在 術館甚至畫冊之類 的媒介。」

*

只列出筆者推介的項目,更多活動詳情請瀏覽:http://hkipf.org.hk/ch/ 65


Read More... 第四屆九龍城書節

文 / 李雅儀

《 第 四 屆 九 龍 城 書 節 》 由 Roundtable Community、香港當代文化中心、MaD 創不同 (Make a Difference) 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合辦,將於下月初 舉行。過去三年,九龍城書節一直為香港文化界的盛 事,能夠成功,全因主辦方堅持多元、互動的經營模 式。市民除了單純的消費金錢,前來買賣書藉和手作, 同時亦在消費文化,參與主辦方所舉辦的講座、表演 和工作坊等,與其他人進行文化、學術、思想交流。 在這裡,小小的空間已經能迸發出無限的創意,為香 港文化界添一點生氣和熱鬧。歷年的講座曾邀得董啟 章、張美君、潘小濤、周博賢、張超雄、莊陳有等多 位嘉賓作為講者,吸引了不少市民佇足觀看。 今年的主題是「末日 定未來」,有人預言二零 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將是世界末日,對於這種推 測,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如果世界末日到來,你還有 甚麼沒有做,還有甚麼沒有說?明天,可能是末日, 但也是未來。面對末日,我們沒有選擇,但我們可以 決定自己的未來。

日期︰ 2012 年 11 月 3 日至 4 日 ( 星期六至日 ) 時間︰ ( 星期六 ) 上午 11 時 30 分至晚上 9 時 ( 星期日 ) 上午 11 時至晚上 8 時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 九龍樂富聯合道 135 號 )

文化沙漠中的誠品 文 / 四月 誠品在港開設分店,「文化沙漠」彷彿變得生氣 勃勃,無論真假文青都要到此朝拜一下。

至於今年書節活動依然豐富,除了有出版商和書 局參與書展,還包括多個創意地攤,讓年青人和廣大 市民售賣二手物品、自家創作的手作工藝品等。此外, 主辦單位還邀得多位學者、文化人和藝術表演者一同 參與,舉行多場講座和節目表演。同學可趁 Reading Week 的空檔到書節閒逛、散散心,感受一下民間讀書 節的氣氛。

只是這裡的空間的確是比較擠擁,椅子也少得可 憐。書店亦有貼出告示,勸人不要靠坐書櫃。雖然仍 有人坐在書櫃邊沿看書,但我想畢竟地方較小,大家 還是乖乖地站著看書比較恰當。看得累了可以到書店 外的咖啡店坐一坐,但價錢……我付不起,只好作罷。 區區一間書店並不能把濃厚的讀書風氣移植到香 港,要擺脫「文化沙漠」的美名,還須多多努力。

誠品位於銅鑼灣希慎廣場 8 至 10 樓,是香港最 大的書店。星期三的下午,人流不算太多。原木書 櫃、小型展覽、咖啡店都能喚起我對台北信義誠品的 記憶。相比香港一般書店,誠品賣的不僅僅是書,而 是整個人文氛圍,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所以店內 有為講座活動而設的 eslite forum,有茶館,有展 覽,亦有精品店,盡可能的把台灣誠品的特徵都複製 過來。我特別喜歡 10 樓放置旅遊書的區域,每拿起 一本書都叫人想出走香港。走在書櫃之間,總希望自 己是在台灣,離開書店後還可到夜市逛逛。而且,不 知是否心理作用,這裡關於台灣本土的書特別多,又 有台灣紀錄片、獨立音樂唱片,充滿台灣特色。 徐冰地書展覽

66


獨處 文

帶上耳機,看著播放列表隨便選播音樂,然後提 起腳步,一個人漫無目的地游走;或是,在家人都熟 睡的晚上,一個人坐在漆黑的客廳中,遠望對岸璀璨 的燈火。這些,都是我近幾個月來很喜歡做的事。一 人獨處,有種神秘迷人的力量,讓我,可以聽得見自 己的聲音。

樞 /棋

獨處,不同於孤僻。孤僻,是完全隔絕自己他人 的相處溝通。孤僻令人孤獨。但是,沒有人喜歡孤獨, 就算是再孤僻的人,心底多多少少也想有人陪伴。不 過是因為種種原因,才令他們不願接近他人。我們都 很怕剩下自己一個。孤獨,令寂寞油然而生。那份空 虛失落,是人們最想逃離的。可是,人們往往會掉進 這個填不滿的深淵。 獨處是你與自己單獨相處的時間,你面對的只有 自己。獨處時,你既說且聽,將自己抽離於人群,暫 時將一切瑣事隔離。那些你多次在他人面前欲言又止 的話,你願意告訴自己,你亦很樂意聽自己的傾訴。 你與自己對話,更了解自己多一點。每個人,都應該 有一人獨處的時間。 有時,腦海中千思萬緒,讓我也聽不到自己真正 的想法。於是,我混亂了,糊塗了,慌張了,我不知 如何是好。當你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又怎可寄望,有 誰,可以給你一個答案?這時,試著對自己沉默,清 空頭腦,不再強迫自己去思考,好好安靜自己。慢慢 地,你會學懂與自己相處。

獨處,也可以很可怕。當你一個人靜下來,你會 感到淡淡的憂傷,慢慢地,這種憂傷會成長,能大得 將你吞噬。你會陷入某種深思,可能是種想法,可能 是個回憶。你的意識就這樣踏進了那流沙之地,一不 小心 便會陷進更深的境地,那些你曾經試圖掙扎擺 脫的憂鬱苦痛,又會再次覆蓋在你身上,很沉重。你 就這樣被困在裡頭,難以喘息。只能讓時間,再次沖 走你身上的重擔。

當獨處時連自己也沉默,世界就寧靜了。這種安 寧,讓你可以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緒。原因?我也說不 上來。只是,就這樣一個人靜靜地呆著,好像就會讓 你想通了什麼。那些不安煩悶好像就那麼容易被一掃 而空。有時,想起了些快樂的回憶,你會,一個人, 不自覺的笑了出來。

別說我很矛盾,人,本來就很矛盾。沒有什麼絕 對,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每天走同一條路也可以有不 同經歷。或者,獨處給你帶來,可能是迴然不同的感 受。

< 時間表 >

己遺忘,即使這些日子沒有觸動過情感的任何部份。 大概我們的時間表上都沒有什麼激情的空間,只好硬 擠一些泛濫的熱鬧,又或哀痛,在灰白中畫上半點紅 或藍。

文 / 陳婉榆

不知從何時起,時間不再掌握在自己手裏,而是 在時間表的方格中溜走。香港早晨的天氣報告、僵硬 的上課鐘聲、巴士的班次 ... 從我們的孩堤時代 , 時 間表便被畫上在潛意識的深處。每天,我們沒意識的 追趕。 十月某天,空氣帶著微涼的秋意,皮膚大概不習 慣久違的乾燥,痕癢又刺痛。那從我六歲便寄居在房 間的衣櫃,發出「依依」的衰老警告,而衣櫃裏還沒 有一件入秋的衣服。短褲的肌膚下,腿上瘀傷逐漸消 退,化成淡淡的紫紅色。那是兩星期前,在莊月明的 樓梯發生的小意外,那時我正趕往校園西邊的冰櫃, 上時間表裏的下一節課。八時正的紅色小巴,還未習 慣新時間表的腦袋,嘀咕的控訴著,餘下木然的五官。 然後是,八時半的課、十二時正的導修、三時半課、 七時半的約會、凌晨一時的尾班車……地球又自轉一 週的,重覆還是沒完沒了的時間表。 有時候,時間表還得擠上需要紀念的事情,例如 出生第七千三百零五天、與某人相戀多少個五十二 週、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後的二十年。我們不容許自

如果,你感嘆時間太快流逝,試試與自己相處。 一個人獨處,讓時間,過得很慢,很慢。

沒法跟隨時間表行事的人,都得受到咆哮式質 問,彷彿破壞了世界的安寧和宇宙的秩序。出席表上 的紅字、睡眠不足的病徵,到家人的對感情狀況的詰 問……我們戰戰兢兢迴避時間表上的失誤。與某人邂 逅的時間 , 我們稱作「緣份」。然後,她和他也許相 戀過,亦也許沒有,只是事情沒有如計劃般進行。原 定時間表上的告白,相戀,還有以後的都沒有如期進 行,有人把這稱作「有緣無份」,又或「錯過」。一 次又一次,我們開始感到徬偟,夜晚醒來受到時間表 的責備,就像溺斃在刺骨的悔疚裏。 我們發現時間表上再沒有什麼需要紀念。 瘀傷復完約需要兩星期、一個季節過去約需要三 個月、衣櫃衰老約需十年,而沒有人知道忘掉一個「錯 過」要多久,又或等待一個「緣份」要多久。我們定 下時間表 , 被時間表安定起來,又等待它過去的時候。 另一天,我們又再沒意識的追趕。 67


大 仙 Club

大仙者,具深厚資歷之前輩也。大仙 乃為大仙分享之專區,好讓各前輩 club 暢談世事、港大事。大仙亦是港大獨 有名詞,故大仙 club 為港大學苑所獨 有。本刊每期都會專訪一名大仙,今 期的大仙就是林超英。

68


從星曉流雲到學界先鋒 ——怒濤依然林超英 文 / 陳璟茵 協力 / 梁繼平 編輯 / 周永康 李雅儀 黃洛 林超英由天文台台長一職退下來,轉眼間已經三 年多了。這次談他 60、70 年代大學生活的火熱青春, 雖已過花甲,但說到理想、對偏頗不義之事仍詞鋒銳 利,字字鏗鏘,絕不失一分霸氣。 Sapientia Et Virtus 林超英的故事,總要從大學說起。或許對部份大學生 而言,大學只是職業訓練所或投行、政務官的中轉站, 但在林超英的心目中,大學佔有重要席位。訪問剛開 始,林便反問筆者,「你們知不知道校訓怎麼唸?」 筆者一臉惘然,他著筆者即使不懂亦不妨一試,然後 帶點自信和詼諧讀出「Sapientia Et Virtus」。Et 是「及」的意思,Sapientia Et Virtus 指知識和道 德兩者兼得,也就是「明德格物」,充分展現到大學 教育的最終目的。知識是從讀書而來;而道德則藉由 參加各種活動而培養。「現今社會只有幼稚園是教德 育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講求競爭,只講讀書。 同學們都以為大學是職業培訓所,而非以成為一個擁 有知識、道德和勇氣的完人為目標。」林語重心長的 說,「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學科,應是協助學生 發展的利器,絕非桎梏未來的枷鎖。 林超英以為大學生年少無知、少負擔,「唔洗擔 心老婆仔女」,理可擔當社會良心。他一口氣地解釋: 「年青人不知後果、不分輕重,卻不視萬物為理想當 然,也不會認為所有事皆在制度之內、而大學生比小 學、中學生具知識,與生俱來的正義感又未被泯滅, 是為良知。」他眉飛色舞地闡述:雖未能成為問題的 解決者,大學生卻是問題的提出者——不少的議題不 就是由一代一代的大學生倡議嗎?他激動地指手劃 腳,指出當年港大有份促使中文成為法定語文一事就 示範了學生們先驅的作用,儘管他個人只是在敲邊鼓。 只見他眼中閃過一道道神采,志氣絲毫未被時間所磨 滅。究竟是他太熱血,還是他所說的大學功能價值在 如此環境下早已凋零? 歲月摧人——崩塌中的舍堂文化 談到大學功能,自然不能不談舍堂教育。在林 超英眼中,現在的舍堂文化十分僵化。當年林入住 梅 翼( 即 May Wing, 與 盧 迦 翼(Lugard Wing)、 儀禮翼(Eliot Wing)並齊,稱為港大明原堂(Old Halls))時,早已表現出打破傳統、敢於發問的勇氣。 當年,林超英對欺負新生的傳統不以為然,認為這做 法與建立獨立人格的宗旨相違背。他當刻就邀請志同

道合之士到房間商議,釀起一陣風波。宿生會最終採 取相關措施,只辦正統聯誼活動,不玩新生。林超英 認為,舍堂應該是提倡完整人格的地方,讓同學跳出 書本以外學習。但現在的文化卻太過單一,要求宿生 以一樣的生活模式為榜樣,難以活出個性,光譜愈縮 愈窄,容不下不同類型的人。追溯源頭,林 超英歸究 於讓學生自行挑選新生的政策——猶如近親繁殖,沒 有社監一角挑選,使舍堂很容易失去以多元大學教育 為宗旨,以豐富體驗、飽滿精神生活為目標的聲 音。 筆者的友人曾告知部份舍堂的收生權終究在舍監手 上,不過權力卻通常下放,宿生會決定本年要某種人 才,某類與舍堂「發展方向」吻合的人終會更受垂青。 這 政策是「多元」抑或「單一」,是扼殺舍堂呼吸, 抑或協助舍堂發展?同學正在思索的時候,林本人早 有定案。 「疑似左仔」的「港大領袖」 回想起當年的舍堂生活,林超英指自己為明原堂 宿生。明原堂,一所被稱為革命份子聚居的舍堂,而 林超英,無疑是其中一位改革學生事務的先行者。不 過,林超英與學生事務的緣分,早在六七暴動 已悄 悄埋下了種子,戲劇性地為他鋪下了擔任學生代表的 路。「本來理學院院會主席一職是由二年級生擔任, 但因為六七暴動令當年的理學生割裂為左仔與非左仔 兩 派,主席的位置無人問津。我這個人很直接,認為 要有人做而無人的事,我自己就會去做;於是我在 68 年成為了第一個一年級生的主席。」他悠悠地解釋。 六八、六九年香港剛踏出社會動盪不安、恐慌情 緒蔓延的六七暴動旋渦。當時左派地下社團林立,炸 彈處處,潛伏社會的「左仔」不可勝計,中學至大學 無疑亦有鬥委會。港英濫捕之況不絕,好比同行朋友 持炸彈者雙雙入罪,隨身有文匯報亦會被入罪。此情 此境孕育出來的大學生遂肩負起社會提倡者的角色, 林超英 林於 1968 年入讀香港大學,主修物理,就讀預科 及大學時均榮獲獎學金。林熱愛天文,同時活躍於大學 事務,是首位當選理學院院會主席、大學改革委員會學 生代表及評議會議員的一年級生。他於 1974 年加入天 文台任職科學主任,2003 年當上天文台台長。2006 年 的颱風派比安事件令他成為焦點人物。2008 年,一顆 小行星冠名以「林超英星」。林於 2009 年退休,閒時 遊山玩水,到學校論壇一抒己見,並建立網誌「草雲 居」,文章散見於不同媒體。 69


闢出當年的學運。當時港大學生在討論大學教育的改 革期間,一度佔據了陸佑堂,又成立了大學改革委員 會。林超英被選為學生代表,與同學共同研究相關議 題,並發表報告予港府。當年大學教務委員會(The Senate)首有民選參議員,林不單是代表,更要求每 個學系都選出學生代表,樹立了港大學生自己爭取的 民主紀念碑。 林形容當時的港大學生會「好威」,早在六七暴 動期間,學生會議會率先發聲明支持政府平亂,在社 會引起很大迴響。他入學的那年,當時的學生會會長 馮紹波及曾任學苑記者的石鏡泉(二人為《香港經濟 日報》創辦人)更帶領學界為勞工利益遊行示威。由 此可見當年的港大學生不但勇於回應議題,更關心社 會(當年就有 「 認中關社 」,即「認識中國、關心社 會」的口號): 「我們學校出了一名不怕被視為異類,不平則鳴 的『掹車邊』校友(孫中山);他不就是推翻了大清 帝國嗎?」他續道:「香港提供了土壤,歷代以來都 出了幾個偉人。(我們)可以有各自各的方法去達 到我們想做到的事,見到不公義的事,得勇於抱打不 平。」 在國父的光輝史面前,林超英表示自己喜歡「企 後少少」,專注校內事務。他稱自己曾獲得高年級同 學的賞識提拔,原因在於自己勇於表達意見,處事比 較認真, 「他們(高年級同學)有想過我是不是左 仔。後來說『原來林超英只是出身比較基層和做事認 真』」。出席評議會會議時,他會熟讀會議規則,學 習制度、系統、流 程,因此也曾任署理主席一職。在 系會的時候,他則學會思考舉辦活動、團結同學的意 義何在。但說到當學生領袖獲益最深的,還是與人相 處,「我出身比較基層, 但跟你一起工作的人有些是 很窮的,有些是來自上流社會的。你要學習如何跟不 同的人溝通、行 complementary 的道理,做到真正的 全情投入。」 大學與社會:dares to be different 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林超英認為要把大學的體驗 搬到社會人生,不要當個順從者(conformist),要 勇於與眾不同(dares to be different)。在林眼中, 就職典禮內一個個身穿西裝的同學跟匯豐銀行的賣命 員工無異——沒人敢於質疑這傳統是不是最好的。他 說香港正正是很諷刺的 例子:講求高度文明的城市 卻未做到包容各種的觀點與角度。一旦被標籤了也 不就退縮了嗎?林超英的人生哲學是要擁抱多角度、 非表面化的思考。香港近年火紅火 熱的幾組關鍵 詞,林超英亦自有一番看法。

70

環保與發展的迷思 「 環 保 」, 看 似 是 充 滿 願 境 的 論 述, 卻 被 林 超 英 批 評 得 體 無 完 膚。 對 於「 環 保 」 一 詞, 林 認 為現時香港實行的環保政策說穿純以人為中心 (anthropocentric),不是指向污染問題,反倒將其 掩蓋,例如有大學研究垃圾焚化爐的煙囪,重點是煙囪 建得有多高才不會影響到人的居住環 境,卻從沒考慮 焚化爐本身的缺點。「所以環保是個錯誤的概念,真 正尊重自然,不只是對人有利,而是要真正重視、敬 愛自然的一樹一木。」林娓娓道來。至於我 們常掛在 口中的「發展」,林指出香港大部份的資源均用於運 輸,街道上車水馬龍的景象好像很具動感(dynamic), 但實際又是另一回事。林舉例說:「在 香港常常有這 麼一種情況:A 點運一棵菜到 B 點,B 點也會運一棵菜 到 A 點。其實這是粗暴地運用能源,甚至是資源錯配 的表現。」城市雖然會因運輸發達而擴展, 但這只是 膨脹(growth)而非發展(development)。大城市的 命運與前路,莫非就只此一曲? 中港融合下的土地教育契機 但毗鄰大陸的香港,到底該如何自處,林超英有 一個構想。林以為,每個城


市都要有腹地(hinterland)支撐,由多種農業、工 業承托起城市的發展和 存活。香港成為國際大港口, 主要是歷史原因,是歷史洪流中的偶然。廣州作為中 國第一個開放的港口,有稻田地、河流、運輸事業等, 各方面都比香港優勝,現今 香港要退還此位置也無可 厚非。林認為香港人應利用腦袋、知識、訊息重新思 考我們的角色,從歷史、時、空去看中港關係。中港 是不能割裂的。那東北新發展區的 計劃為什麼不弄些 新式農業,為香港提供一個腹地?「我們的小孩需要 看看食物是如何種出來。」姑勿論政府坐擁大量土地 儲備與原居民惡勢力橫行的同時,新界東 北發展計劃 是否恰當,林超英的中港緊密合作,又是否香港應予 前行的道,停下來細想一下,原來大部份香港新一代, 都早已被大城市的密集發展割斷了與土地的連 繫,成 為了一個又一個恆常走在石屎路上的「現代都市人」。 民主與公民社會 當香港大都會以驚人的速度在彌足珍貴的土地上 夜以繼日地打造新一輪的摩天大廈,香港的民主發展, 卻總是裹足不前。談到香港和民主的關係,林滔滔不 絕的比 較其他國家的民主程度。他認為英國、美國、 日本都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美國的制度早被華爾街 的金融大鱷控制、英國行的議會制淪為政治下的犧牲 品等等。民選 政府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香港的公民 社會正處於萌芽階段,現今很多時候只為簡單化的口 號引領。假如香港實行一人一票選特首會帶來太多不

確定因素,因此必須 先建立市民良好的公民意識。不 深入理解問題的我們,對未為考究的網上資訊全盤接 受;故林鼓勵大家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思考、接受批判 性的深思及具備探究的勇 氣。不過,筆者以為網絡帶 來的革命,絕對會為社會帶來新一輪的革新。年青人 是在網上閒聊,還是在鑽研馬克思,將會是新的分野。 而當香港連民主的尾巴仍未看 見,一代人又有多少剩 餘青春捱到民主曙光旭升的瞬間?民主,當然需大眾 努力鑽研完善,但公民參與,在林超英指出「多數 AO 都覺得厭惡」的年代,更需要珍惜 與發揚,邁向民主 之途。 給港大同學的一席話 訪問完結之前,林超英再三叮囑和鼓勵同學:「活 出自我(Be yourself)!」他偶爾會激動地解說自己 的想法,有時又會悠悠道出當年今日,手常常都會不 自覺地揮動起來。談起理想、改革、挑戰傳統時,他 總會說得 眉飛色舞。「唔滿意?出聲啦!」「上大學 (讀書方面)只求畢業,畢業唔困難啊。有咩好怕? 想做就去做、見唔啱就出聲!」相比起綁紮無數港大 生的「博盡無 悔」,他強調做人需要更空靈的「終生 無悔」,臨終前人生浮光掠影的一瞬,看到自己做過 自己喜歡的事,又無傷害別人感情,此生,已願足矣。

71


專欄

專欄——一眾潛藏於港大的能文之 士,現身本年度學苑中,既議社會 時弊,也言風花書月,無所不寫。

貴州。人貴 我們中國教育小組以幫助農村學生圓夢為 我們的夢想,在今年八月,我們全體十四位幹 事均前往中國貴州省貴定縣進行考察工作,並 透過家訪,揀選新學年的受資助學生以及跟進 其學習情況。在家訪期間,我們寫下了對這些 受資助學生的印象,一橫一豎、一字一句地拼 湊出他們的小故事。以下是三篇我們寫的短文, 盼望能喚醒幾顆關注農村教育的心。

幹事感想二 學生姓名:王有輝 有輝的家人對於兩個孩子唸書的支持讓我 們印象很深刻。媽媽一講起兄弟倆的學習就話 不停口,直接表明家裏一定不會放棄供他們唸 書。她滔滔不絕地表達著自己的愧疚──家裏 因為缺錢而讓中考全校第一、成績可以去貴陽 升學的哥哥勉強去讀貴三。

幹事感想一 學生姓名:雷欽貴

有輝的父母對於兩兄弟多次獲得老師表揚 而感到很驕傲,因為在他們這樣的村子裏,大 多學生唸完初中就得打工或務農來補貼家裏 了,而有輝的父母卻節衣縮食,到處貸款來供 孩子唸書,又斬釘截鐵地說希望他們考上大學。 這樣對教育的重視和遠見,實在令人動容。

第一次與欽貴在雲霧鎮見面的時候,朗眉 星目的他迎著燦爛的陽光,大步向我們走來。 當我說起有名的雲霧茶,他的眼底彷彿迸發出 一種光芒,本來稍微尷尬的他忽然大方的笑了: 「那是我家種的茶葉!」卻是想親自泡茶讓我 們嘗嘗。 在欽貴家作客時,他雖然話不多,卻總是 目光炯炯,很專注地聆聽。當我們聽不懂他父 親的方言而迷惘時,這個少年總是忙不迭地替 我們翻譯,然後再次安靜地坐著,不時看著我 們微笑,又替我們添水添茶。 欽貴,當你顧盼生輝,說自己全班考第二 時;當你帶我們騎電單車穿行在青山翠綠間、 在 陡 峭 的 山 路 上 時, 你 知 道 我 們 有 多 喜 歡 你 嗎?你陽光而懂事,一如父親言談間的沉著。 盼望山路的崎嶇與生活的重擔,不會抹殺你奔 跑於球場上的無拘無縛,以及你對高中生活的 繽紛憧憬!

72

幹事感想三 學生姓名:王銀玉 銀玉在家訪時頗為拘謹,僅僅在我們問到 媽媽對她有什麼期望時,才忍不住腼腆一笑, 露出一排亮白的牙齒。銀玉有兩個妹妹、一個 弟弟,在我們家訪時,這些小個子全都好奇地 溜進屋裏,坐在一旁偷偷覷著我們,又不時傻 傻的笑。 家訪結束後,銀玉帶我們去下一個學生的 家。踩著路上沾滿泥沙的小草,我問她家裏為 什麼只有一匹小白駒,卻沒有大馬。「牠太兇 了,駕馭不了……只好賣了。」她很無奈地道。 我想了想,又問:「那你家那張跑馬賽冠軍的 獎狀是怎麼得來的?」她調皮地眨了眨眼睛: 「就是牠跑贏的,也許愈兇就跑得愈快吧!」 然後我忍不住笑了。

所有專欄均不代表學苑立場。如同學有興趣成為本年度的專欄作家,歡迎與本刊接洽。 電郵:undgrad@hku.hk 聯絡人:周永康 (ALEX)/ 97853670


小魔怪

在半空經過氣流起跌 我開始失戀者之旅 浮雲端 無人能知道 我掉眼淚 吳若希 – 第一天失戀 趁著國慶中秋的假期難得空閒 決定丟下家人朋友出國走一趟 拿著一張登機證坐在閘口前面 這是小魔怪第二次一個人出走

走回酒店把肚子給好好的填滿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為什麼 在日本吃什麼都覺得好吃一點 海邊的鄉村地區食品總特新鮮

人家說重要的記憶不來自影像 而是我們某一剎那嗅到的氣味 我閉上眼睛很大力地吸了口氣 把這花草跟泥的香氣鎖在心裡

把玩著無名指上的那翅膀指環 我知道我掩飾不了內心那不安 但願換個地方讓我的心靜下來 好放下一些不該記著的人和事

泡溫泉又是個想事情的好時候 環境靜得聽到樹葉婆娑的聲音 放鬆下來再把沈重的眼睛閉上 你會發現擁有這一刻已經夠了

接下來的旅程好像變得很輕鬆 在小樽運河附近一邊吃一邊拍 我不刻意避過倚偎拍照的情侶 樂於一個人大大口吃芝士蛋糕

雖說喜歡單獨拉著行李袋出走 但自己在國外駛車還是第一次 在機場把行李扔上那小旅行車 啓動引擎的聲音見證旅程開始

沒什麼值得你捨棄自己去抓緊 反正世界大部份事情都抓不緊 乾脆由它像泉水般從指縫流走 走出這水池忽爾覺得腦袋輕了

把車駛回札幌繁忙的鬧市街道 重拾一般年輕女生的正常生活 一場來到日本這潮流時裝聖地 又怎會放過這瘋狂購物的機會

現今科技實在發達得讓人驚嘆 輸入電話號碼足以找到目的地 不過是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到了今晚下榻的登別溫泉旅館

卸下了心頭的一點點重擔以後 是時候繼續在公路上風馳電掣 一邊吭著流行曲跟咬著百力支 一邊用眼睛紀錄沿途風光明媚

逛街購物本就是療傷的好方法 穿過大丸三越東急西武等百貨 拿著一袋袋大大小小的購物袋 我似乎忘了為什麼這次會出走 。

看著手錶還沒到吃晚飯的時候 我頂著傘到樓下的溫泉街逛逛 路旁的舊式店子都變得商業化 賣的是食品擺設等手信類貨品

本來只抱著大不了碰釘的心態 在花季以外的季節跑到富良野 沒想到果真有緣一睹這片花海 耀眼得在這花海裡遇溺也無憾

當你拿起一盒糖果想要付款時 你會記起其實你不會送它出去 因喜歡吃它的那個人不喜歡你 而旅行的目的本來就是忘記他

心頭忽爾有一種很灑脫的感覺 就是無論花再美也不需要擁有 只要把這刻記住已是一種永久 大概世界上的其餘事亦該如此

這種感覺很複雜也不是太好受 我最後決定買一杯軟雪糕就算 最起碼我可以立刻把它吃下去 不用煩我也覺得好吃一了百了

再豔麗再璀璨的花朵也會凋謝 從來就沒任何人與事是永遠的 但照片卻有種魔法把時間凝住 把一瞬間的情緒感覺變成永恆

73


不隨風

當他們不再是持劍衛道的正義之師-論警隊公安化 近年香港警隊鷹派當道,強硬鎮壓示威者、無理阻撓記者採訪,加上禿鷹的「黑影論」、「天方夜譚」 論,香港警察過往公正持平的執法者形象被自己一手摧毀。警察已經淪為政權的鷹犬爪牙、自由的敵人, 廿一世紀「有牌爛仔」重現江湖,筆者絕非危言聳聽。

打壓自由的港共公安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警隊貪污腐敗,幾近毫無公信力可言, 故有「有牌爛仔」之謔稱,直到後來廉政公署成立並大力打擊 警察貪腐,警隊亦致力改善警民關係,提升形象,才令香港警 察八九十年代在市民心目中樹立專業、公正、持平的形象。然 而,回歸後一連串示威衝突事件,尤其「禿鷹」曾偉雄掌權後, 民間出現了警權過大的爭議。禿鷹主政以來,盡顯鷹派作風, 大規模拘捕示威者,李克強訪港期間無理阻撓記者採訪及抬走 示威市民,出動滅火筒式胡椒噴霧及大水馬護主等等,數之不 盡的斑斑劣跡成為警隊公安化、大陸化的絕佳例證。警察放棄 應有的持平中立,以「維護法紀」之名,極盡打壓示威集會、 言論及新聞自由之能事,淪為專制政權的幫兇。當他們不再是 除暴安良、持劍衛道的正義之師,而成為人民權利的公敵時, 市民對這群「港共公安」滿意度跌至回歸後新低的不足 55%, 自然是正常不過。

對秩序的迷思-置人權自由於何地? 更可怕的是,警隊內部似乎對民間不滿充耳不聞,反而頗欣賞禿鷹的強硬作風,令其聲望日 隆。為何警員會對鎮壓示威者拍手叫好?究其根本,就是警察先天有種對秩序、穩定的迷戀,並由此引 申對「破壞秩序人士」的厭惡和憎恨。警務人員以維護法紀為己任本來並無不妥,但他們的問題在於視 秩序為最高及唯一的原則,甚至凌駕於人權和自由。這套思維實在跟大陸的「維穩」十分相似,都是以 表象的安寧為目的,忽視了到底社會是處於真正的和諧,還是在強權鎮壓下有苦難伸。奉行「和諧社會」 的大陸,權力鬥爭、貪污腐敗、司法不公、剝削人權無日無之,「和諧不是一百人說同一番話;和諧是 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劇集《天與地》這句對白備受廣傳,不是沒有原 因的。更重要的是,假如你視秩序穩定為最高綱領,而它又與人權自由有牴觸時,你又置後者於何地呢?

在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個體的人權和自由必然地比公共秩序或其他集體理由崇高。我們深信 人是自由而獨立的個體,有生而有之的基本權利,不能夠被隨便限制、縮減或剝奪。警權的約束很大程 度需要媒體、公民社會及制度的監察,但更在於自身的醒覺和自律。有丁點兒的自覺,就不會有港共公 安的誕生。

74


錯過

純粹 六時。

有 時 候, 有 些 事 情, 我 想 到 了就會感到慚愧。 我到達樓上咖啡廳,坐在靠窗 的位置,隔著大型的透明落地玻璃 人的一生總會幾個舉足輕重 幕牆,俯視著熙來攘往的彌敦道。 的人物。那些帶我們來到這個繽 汽車在繁忙的馬路上喧囂著奔馳, 紛世界的人自然佔一席位。我們 飛快地略過了路旁那些分割天空 都無可否認地知道應該要心存感 視線的摩天大樓。路人踏著匆匆 恩,但卻像受磁場干擾的指南針 的腳步,在一無所知的瞬間彼此 般,常常不自覺用行動違背他們。 擦肩。 我們是否記得曾承諾過每星期最 「麻煩你!我想要一個下午 少回家吃三晚晚餐?第四晚與朋 茶精選。」我把那漫無目的地遊 友吃飯時,我們總認為可以在第 走在大街上的目光強行拉到咖啡 五晚作出補償;第五晚時,我們 廳的餐牌上,並毫不猶豫地選了 又自作主張地認為父母不會介意。 這店廣受歡迎的下午茶餐。 「抱歉!我們的下午茶餐在 十五分鐘前停止供應了。」侍應 生擠出一抹尷尬的笑容,惋惜地 宣佈我跟那下午茶餐擦身而過。 我試著問自己,那到底是人 生中第幾次的錯過。 我低著頭,捲進了沉思的旋 渦。 偶爾我會想起分道揚鑣的那 些年。 在 那 些 畢 業、 遠 行、 移 民 的 道別季節,我們總會自動自覺地 掛上依依不捨的眼神,口中吐出 縷縷的離別感言。我打從心底深 深明白,我們是真的捨不得的。 不是嗎?我們明明緊緊地相擁過, 明明有約好再見的日期,明明一 而再,再而三地勾過指。然而, 這些再見還未來得及實現,我們 已經向相反方向走得很遠很遠。 各式各樣的藉口如洪水,如急湍, 淹沒了我們早已許下的承諾。我 知道我們只是忙,真的很忙,當 我們有喘息的空間時,我們必然 會再聚。只是我們分別後的第四 個月開始,我們都再沒回首。

原來,我們錯過了的 叫做愛情。 然後在我們偷偷拭淚的同時, 總會想起那張暖洋洋的笑臉。

總有個人彷彿永遠都在我們 身旁似的。我們可能認識了好久 好久,久得連我們自己也無法重 整認識的經過。我們也許有聊不 完的曾經,毫無芥蒂的玩笑,認 真無比的諾言。我們無從稽考為 何他願意一直站在旁像護堤,只 知道他的每句說話,每絲微笑也 當我們連第六晚也選擇不回 像溫暖和煦的陽光。 家,口邊總能擠出不同的原因把一 常常有人會帶著好奇的語調, 切合理化。然而就在我們滿心歡 想要企圖從我們口中探出蛛絲馬 喜地跟朋友道別之際,我們才猛 跡來證明這是段非比尋常的關係。 然驚覺,原來那天是爸爸的生日。 然而,每次我們都只會笑而不語。 如果可以,我真的不想再錯 這種朦朧的關係就像剛摘下的鮮 過了。 豔草莓,我們都捨不得吃掉這一 種感覺。 還有些時候,我會想起我們 只是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 曾經憧憬,曾經會心微笑的那種 我們也會在橘燈淡黃的夜燈下, 甜蜜。 迷迷糊糊的想問: 那是個讓我們一見傾心的人。 我們以超越朋友,卻未成戀人的 身份,小心翼翼地維護屬於那丁 點甜蜜的一切。何時進,何時退? 可悲的是,誰都沒有概念。我們 都帶點懷疑地不服氣,卻不願多 走一步。那薄如蟬翼的情感根本 經不起誰來觸碰。這樣藕連的關 係卻令人變得貪心,我們相信它 是一定會來的春天。於是,我們 一直等,直到等待失去了它本來 的意義。然而,我們捨不了放手, 也根本放不了手。等到驚醒的一 刻,我們嘗試驀然回首,歇斯底 里地尋遍每個燈光欄柵處。我們 進入叢林,一心尋找梨花白,卻 只覓得那一行青苔。

這到底是友情,還是錯過的 愛情? 六時四十五分。 「鈴……」 一陣熟悉的鈴聲不經意地劃 破了持久的沉寂。 「親愛的,我們一起吃晚餐, 好吧?」 我莞爾,那是感恩的笑。 也許就是因為曾經錯過,才 知道珍惜的可貴。 我放下話筒,抬頭望了望天 空……

只見那抹紫紅色的晚霞跨過 最後,我們決定還是帶著他 於是,我們說好了的友誼被 愛的那抹微笑,無可奈何的接受 高樓淡淡的染滿長空。 歲月覆蓋,過去成空白。 現實的殘酷。 好美好美。 75


Site: queerstraightalliance.wordpress.com

FACEBOOK: FACEBOOK.COM/GROUPS/QSAHKU

香港首個學生同志組織 Queer Straight Alliance 同性戀在不同的社會、年代都存在, 有人視之為潮流,有人則投以 目光。

視的

是由於社會存在著不同的價

觀。 當人在個人層面上與社會大多數所 認同的期望有落差的時候,就會變成 所謂的 不正常。而往往大 會以

視的態度去對

很容易就

些異

。無論

在性傾向、年齡、種族、性別、能力 等不同範疇,都有

樣的現象。

本組織成立的目的除了是幫助同學 的個人發展外,亦是想透過舉辦不同

當人在個人層面上與社會 大多數所認同的期望有落 差的時候,就會變成所謂 的 不正常。 Queer Straight Alliance (QSA) 是一個 專為同性戀、雙性戀、多性戀、跨性別人 士及性小

組織也致力為性小

爭取權利。

最終,達致一個能容納不同性傾向 人士、和而不同的社會狀況。

香港同志遊行 2011 彩虹旗代表同性戀的 驕傲。六種顏色的意 義如下: 紅 - 生命 橙 - 康復 黃 - 太陽 綠 - 自然 藍 - 和諧 紫 - 精神

1 76

學生服務的學生注冊社團。本

團體宗旨是透過提供一個安全的平台來協 助和扶持我們的會員。透過不同形式的活 動,我們希望會員可以在個人,社會或教 育層面上有進一步發展。

種類的活動去喚起大家對跨性別小 人士的關注,以消除互相的誤解。本

文/朗童

誰可以參加? ■

本地學生

畢業生

對QSA有興趣的人士

海外交流生/國際學生

教職員


時事專欄:關於長者,我想說的是…… 〈─〉筆者對於長者的聯想,大概是「家有一 老如有一寶」、「捉棋」、「執紙皮」、「年紀大 機器壞」……還有中學時期每年幾次探訪老人的義 工活動。筆者當年疑惑是,為何義工服務總是離不 開探訪老人和賣旗籌款。而今日我卻想不通,為甚 麼有這麼多長者需要「被探訪」和「被關心」。本 港長者,從甚麼時候開始就被定型為「弱勢社群」? 到底這是一個敬老的社會,還是一個怕老的年代? 〈二〉新一屆行政長官強調「民生無小事」。 在首次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時,特首表明香港 民生亟待解決的,就是老人貧窮問題。社會服務團 時事活動「耆樂無窮關懷計劃」的源起,正正針對 政府對長者貧窮之關注及其推行的措施──「長者 生活津貼」( 前稱特惠生果金 )。最近,社會各界對 長者生活津貼應否保留入息及資產審查展開熱烈討

論。有組織團體亦以徹銷經濟申報作為爭取全民退 休保障的一步重要棋子。正因如此,「耆樂無窮關 懷計劃」的時事論壇邀請了爭取全民退保聯席組織 幹事陳學風先生以及荃葵青區長者議會副主席王賢 松先生於十月十九日在中山廣場和大家一起探討相 關的問題。在討論上,陳先生批評新政府拒絕正面 回應有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內容。新行政長官上 任以來,只推出小恩小惠的福利政策,他是否能兌 現選舉時許下的承諾? 〈三〉以長者議會代表身份出席論壇的王先生, 為本港處於弱勢的長者發聲。長者需要的不僅是「被 探訪」和「被關心」。他們更需要社會大眾認同他 們的能力。長者退而不休,是為了建構一個更適合 各年齡各階層生活的社會。

醉生夢死 Sam 有人送了黃藥師一罈酒,叫作「醉生夢死」, 喝了之後,可以叫你忘掉以做過的任何事。那不是 金庸筆下的情節,而是王家衛眼中的超脫。 一 年 前 今 天, 彷 佛 人 人 也 在 擔 心 下 年 末 日 來 臨,被近年一堆的災難末日電影所恐嚇,關於天然 災難的《明日之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到 外 星生 物入侵地球,不堪入目的《天凶之城 》 (Skyline),甚至是聽到戲名已摸不著頭腦的《天煞 西部反擊戰》(Cowboys & Aliens)。看完電影後心中 感覺沒有甚麼味兒,只是輕嘆人類的頑強,又回到 日常生活的巨之中。 到今天,距離所謂的末日只有兩個月,卻無人 再有提起末日一事。不知是接受了現實,還末日題 材拍得太濫,沒有票房;片商卻已經見風駛舵,轉 投超脫現實世界的電影。最近看了兩套電影的題材 也是關於平行世界,一是浪漫到不合邏輯的《逆天 奇緣》(Upside Down),二是看到中途由時空賞金獵 人變成恐怖超能力兒童的《時凶獵殺》(Looper)。老 實說,兩套電影也讓我想起「醉生夢死」四個字。

《逆天奇緣》一開始便已經是主角那把感性到 受不了的聲線,揭示將以愛情打破兩個對倒世界的 物理法則。主角 ADAM 打從一開始已像個喝醉酒的 花痴,為睹失散情人一面,踉踉蹌蹌的走到上界和 下界連接的地方工作。戲中的他不費吹灰之力已繞 過所謂的嚴密保安,走到上界去。儘管訂下兩個世 界的物質不可接觸太久,否則自燃的物理法則,但 ADAM 卻走上好幾小時去跟情人約會,整套戲就像 發夢一樣,浪漫得有點不可理喻。 自己和三十年後的自己同處一個時空,《時凶 獵殺》這齣戲設定於三十年後,現在的主角 JOE 卻 不理三十年後會送到過去被自己處決,貪得一時之 樂,沉迷毒品。有趣的是毒品不再以打針或吸入的 形式,而是好像滴眼藥水般,滴到眼裡去。雖然為 逃避追殺他已慢慢適應沒有毒品,但從一個夢醒, 卻走入另一個夢裡。要醒過來,原來要靠自己。 那埕醉生夢死的酒,其實只是一個玩笑,沒有 甚麼酒可以讓你忘掉一切,只是給你一個藉口做你 想做的事。正如沒有電影可以讓你逃避現實,只是 讓你超脫數小時而已。

77


解構纏擾法 政府去年底發表《有關纏擾行為的諮詢文件》, 建議立法禁止纏擾行為,並於今年初設諮詢期向公 眾徵求意見。社會有聲音質疑當局重提法律改革委 員會十二年前的相關建議有其政治目的,筆者在此 不作揣測,惟有關建議惹來外界反響的原因,筆者 將於下文討論。在討論之前,先讓筆者描述關於纏 擾法的背景資料。 法律改革委員會早在 2000 年發佈了《纏擾行 為研究報告書》,提出立法將纏擾行為定罪的建議。 十二年後,當局在諮詢文件中引用報告書內容,建 議落實立法禁止纏擾行為。諮詢文件指出,纏擾行 為對受害人及其家人的健康、自由和生活質素皆可 造成嚴重影響,但現行的民事法和刑事法不足以制 約各式各樣的纏擾行為。若有關纏擾行為不屬現行 普通法或刑事罪行的範疇,受害人不能得到任何保 障。 當局因而建議,任何人若做出一連串對他人造 成騷擾的行為並嚴重至使人感到驚恐或困擾,即屬 違法。纏擾者一旦被起訴,可被判處罰款和監禁兩 年。根據建議,任何騷擾行為只需符合「一連串」 以及「嚴重至使人感到驚恐或困擾」兩元素即構成 纏擾罪行。當局同時建議為部份人士提供免責辯 護,例如獲合法授權和負責防止或偵查罪行的人士 (如警務人員、情報人員)。除此之外,只要被告 人在案中的情況做出有關行為是合理的,便不會構 成纏擾罪行,例如傳媒在尋求關乎公眾利益的消息 以履行其監察職能的時候。法院在判斷被告人的行 為是否合理時,會考慮私隱權、新聞自由、發表意 見的自由與和平集會的權利等因素。 外界主要關注的有兩點。第一,上述的免責辯 護是否足以維持新聞工作者的採訪自由。首先,「合 理」二字的定義含糊,未能給予記者清晰指引怎樣 才不致觸犯法例,而且該免責辯護並非全面的豁免 權,新聞工作者仍可能因採訪而惹上官非。即使採 訪對象不打算告上法庭,光是召來警察即時阻止記 者採訪已能對採訪工作造成障礙。更甚的是,為免 誤墮法網,傳媒恐怕會自我審查,減少深入追訪涉 及公眾利益的事件。因此,立法將有機會收窄新聞 自由,使公眾知情權受損。有傳媒代表指當局應豁 免新聞工作者於法例外,那麼追訪娛樂新聞的狗仔 隊又應否同樣獲得豁免? 78

第二,建議所涵蓋的範圍甚廣,網上評論、示 威抗議等行為都有可能被當事人視作纏擾行為,使 法例容易被濫用。以示威為例,縱使有免責辯護, 當事人還是可以即時報警處理,阻止示威活動,限 制市民示威表達意見的自由。濫用的情況在英國已 開始出現。當地曾引用與本港擬議的纏擾法性質雷 同的《保障免受騷擾法令 1997》檢控過僅高舉請願 標語的示威人士。若本港依現行建議立法,法例會 否成為當權者打壓示威活動的工具,定必是大眾關 注的焦點。 為了避免立法對新聞自由和示威自由等人權造 成打擊,有意見指當局應只針對現時最普遍並最需 要保障的纏擾情況立法,例如情癡、前度配偶、收 樓、追債。可是,纏擾者與受害人之間未必存在上 述的關係(譬如二人僅為網友),若將法例範圍縮 窄,恐未能為所有纏擾受害人帶來充份保障。事實 上,法例亦難以將所有纏擾行為一一羅列,因為要 預視所有可能的纏擾行為難度相當高,而且纏擾行 為會隨社會和科技演變而有所改變,倘在法例中仔 細列明每項纏擾行為,法例便需常作修改以涵蓋最 新出現的纏擾行為,這將為法制的發展帶來不便。 現時的爭議主要在於立法對公民自由的潛在威 脅,筆者期望當局在下一步(如有)修改建議方案 時回應社會的關注,讓纏擾法能真正加強對纏擾受 害人的保障,同時避免削弱公民自由。唯有這樣才 能釋除公眾的疑慮,讓受害人早日獲得法律保障免 除被纏擾之苦。

何卓謙 ( 法律系二年級 )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纏擾法的資料,歡迎在 2012 年 11 月 19 至 23 日(星期一至五)期間親臨鈕魯詩樓地下大堂 外(Knowles Concourse)參觀由香港大學學生會法律 學會舉辦之法律教育展覽。

以 上 內 容 純 屬 作 者 個 人 看 法, 並 不 構 成 法 律 意 見。 歡 迎 登 上 香 港 大 學 學 生 會 法 律 學 會 會 網 上 法 律 專 欄(http://www.facebook.com/ LALegalColumn)閱讀更多法律學生所寫的文 章。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本會法律教育秘書何 卓謙。(電郵:matthewho.LA@gmail.com)


Ch!sin

從「音樂自主」到「獨立自主」

在香港,最難便是做回自己。 出世後父母就期許你做個有成就有錢的人,社 會很快教曉你用金錢去量度世界,然後有錢和有成 就從此被洗腦地掛勾。假設上天賜予你音樂才華, 你下半秒想的將會是自己如何理用這才華搵錢,你 會為有老闆願意用二十八元去花費你一小時的音樂 才華而高興。久而久之你的音樂信仰便會懸空,也 驚覺自己的靈魂給賣掉了。只有真正的音樂人才會 捍衛自己的音樂獨立自主,不願迷失於音符之間。 王 菀 之 新 單 曲《 》 由 獨 立 樂 隊 觸( 執毛 創 ) 作。 C h o c h u k m o

W a t e r

M a d e o f

也 許 大 家 認 為《 好 心 分 手 》(2002) 就 是 盧 巧音的全部,卻忘記她

盧巧音【天演論】被譽為 千禧後香港樂壇的最佳作 品。

SupperMoment 的 Sunny 就 像 DMC 中的根岸崇一般精神 分裂,一時賣晚飯家 庭溫情,一時化身重 金屬搖滾人去當鐵樹 蘭的主音。網民把的 《P.S. I Love You》 和 電 影【UP】 二 次 創作一番之後,製造 根岸崇一般精神分裂的 Sunny 了 SupperMoment 的 同 時 為 Pop Rock Band 及 樂 隊 發 展 契 機, 唱 Mental Rock Band 的主音。 片公司當然希望主 音 Sunny 放棄當 Heavy Mental 的鐵樹蘭主音, SupperMoment 才可以在更多的資源下膨脹。但 Sunny 並不會因此放棄一隊人家眼中偏激及反社會 的鐵樹蘭,事實鐵樹蘭為金屬搖滾下了新的註釋, 打破大眾認為 Metal 就是粗魯的偏見,原來金屬 搖滾也可以很精緻,也可以字字鏗鏘,也可以很積 極。世間上很多決定並不是可以用錢去行量,音樂 態度就是自己的信仰,變質了只會使自己失去靈 魂。 即便香港不是一個可尋夢的樂園,可愛地會有 一群的清醒的香港歌手願意背棄商業一套打造自己 認為理想的音樂,也會有一群清醒的香港人高舉交 叉贖回自己的腦袋。他們的共通點在於明白「獨立 自主」才是最可貴的。 「獨立自主」從來不只是掛在口邊,希望你們 做回一些對得住自己良心的事。

真不知香港人還有 多少關多少劫。

王菀之本來就是在火星出世,要她遷就香港 樂壇運作簡直是委曲求存。打從一出道開始王菀 之的音樂滿是骨頭,《雷電》(2005) 同時兼顧溫柔 與媚惑,《畫意》(2006) 的抑鬱傾向到《水百合》 (2011) 的恣意狂放,王菀之從來都不是跟遊戲規則 玩的乖女孩。當《末日》在去年大流行之際,我卻 看到最陌生的王菀之,諷刺在於《末日》推她上了 「亞太區最受歡迎女歌手」的位置,王菀之的路就 變得更難行。2012 年唱片公司與她的期許存在很 大落差,公司固然希望王菀之乘勢多做一些雋永的 流行曲以拓寬聽眾層,卻忘記了王菀之本來的魅 力源自她的多變。欣賞她堅持爭取自己的音樂獨 立 於 商 業 考 慮, 把 獨 立 樂隊 Chochukmo 帶給更 多 主 流 聽 眾 認 識, 又 在 《Made of Water》和《留 白》分別飾演椎名林擒 和林憶蓮,做自己喜愛 的自己。

也一個有棱角的歌手。當她的音樂離開K情歌越 遠,歌手的形象與大眾印象的落差便越大,久而 久之樂迷便選擇用最殘酷的方法對待歌手:淡忘。 2005 年盧巧音挑戰樂壇的運作,推出概念大碟【天 演論】,將人文和宗教的哲理透過音樂輸出,在主 流樂壇竟然鮮有地找到獨立音樂的實驗性。對於已 脫離頒獎禮格式運作的盧巧音,名聲和銷量絕不是 歌者執意之處,這種放下成就她的音樂的自由新 鮮。原來最大膽的事,就是做回自己。


風扇男孩 一句簡單的話,叫大家多角度思考。這個最簡 單的意念卻聯繫到一個品牌,甚至引起一種令人覺 得使用該品牌便與眾不同的感覺,是蘋果公司最成 功的市場策略。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 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這是蘋 果《Here's to the crazy ones》的最後一句,誘發了 每人心底裡也想改變世界的一個小小心願。 我不想說甚麼市場策略,或者蘋果產品的好, 只是想談談 THINK DIFFERENT。人人出生猶如白 紙,孩子往往也是最有創意的,這個話很多人也掛 在嘴邊,但反思為甚麼成年人沒有創意卻是因為我 們思考受限於固有知識, 但那固有知識卻是接受十

安娜 自成立以來,立法會選舉從來沒有像這一屆般 多姿多彩過。在眾多參選人及五花八門的政綱中, 我對龐一鳴先生的印象特別深刻,特別是立法會選 舉過後,新當選的胡志偉在首次立法會會議踏單車 到金鐘政總開會,被龐先生質疑「係咪真心單車代 步先」、「如果你只是帶單車上地鐵,去到金鐘才 踩兩下,請你收手吧,或者不要再標榜自己在推廣 什麼低碳生活。」 打從龐先生展開抵制地產霸權行動起,到參選 立法會,對他的政綱雖並非百分百認同,卻十分佩 服他身體力行,活出他的浪漫理念。他也大概是首 批把提倡單車作為交通工具作為政綱重點的立法會 參選人之一,這對騎車者如我是很大的鼓舞。可是, 這樣的「挑機」行動讓我不得不產生疑惑:先不論 胡志偉由金鐘騎車到政總的距離是否只是「兩下」, 而是爭取單車合法攜帶上公共交通工具,也是騎車 者多年來努力倡議的,為什麼帶單車上地鐵而不踏 足全程反而變成一種罪過? 小弟自小居於新界北區,單車是我從小到大生 活的一部份,常常騎車穿州過省,也試過不下十次 來回新界九龍,但是要我在香港現時的道路環境和 單車設施下,全程騎車上學或是作長距離通勤,抱 歉,我無咁睇唔開,我會選擇以單車作為短中途接 駁,再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我也確實覺得,香港人 普遍支持環保,也認為單車可以作為環保低碳的交 通工具,但如果要每個人達到龐先生的理想境界, 浪漫歸浪漫,可能性卻是無限接近零。 80

思想盒子 多年教育的成果,說起來真是有點諷刺。 我們有自己的看法,我們也知道不同人也對不 同事有不同看法;我們花了十多年 的時間學習,慢 慢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喜惡,其實我們有沒有 需 要 THINK OUT OF THE BOX 呢? 笛 卡 兒 提 出 「我思故我在」的哲語,因為我們在想出任何理由 懷疑自己的存在的時候都已經在思考了,證明我們 真真正正的存在。思考本來就應該包含想 一些未有 人想過的東西,做一些未有人想過會做的事,這個 BOX 不是一個固體,而像宇宙一樣不斷擴闊。 可能,下一個 STEVE JOBS 就是你。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說實在的,包括小弟在內,論騎車車齡、哩數, 高於龐先生的人多的是,甚至胡志偉本人其實也經 常於九龍東以單車出入,不一定輸給龐先生,但很 少人會對龐先生說「請你收手」,因為我們知道龐 先生的行動對整個單車運動的作用是正面的,但這 並不表示龐先生可以站在道德高地壟斷單車運動, 然後排拒其他也正在以不同方式出力的人。 這讓我想起蔡子強先生的一段話:「老實的說, 我相信大部份香港人,包括民主派,以及那幾個說 得聲嘶力竭的評論家,雖然都支持香港盡快實行普 選, 但 卻 從 沒 有 真 的 想 過 要 為 民 主 拋 頭 顱、 灑 熱 血。」每個人都有他生活上的限制、考量,不一定 能全身投入,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開展一個運動 的最終目標,是個人的道德救贖,還是大眾的實際 福址?如果答案是後者,當一步到位式的理想實踐 是接近不可能的時候,我們便應該把力量整合及壯 大起來,盡最大可能地逐步打破限制,做真正能推 進利益的事。 讓我們讀胡平先生的話作結:「(運動) 決不僅僅是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證明自己的良心、 實現真正的自我,也決不是僅僅為了讓全世界向我 們致敬,讓歷史記住我們的名字,讓後人感佩我們 的精神。更重要的,我們是為了取得實實在在的成 功,是為了改進我們生存的環境,是為了讓所有的 人能夠生活得比以前更好一些。」


越明泉——真理越辯越明,一篇文章投進港大的「越明泉」,為的是能激起漣漪,激起思潮。

光說不練是混蛋——也談中國的民主運動 最近世界有些熱鬧。中東那片兒鬧的很開心, 今天內閣下臺明天總統被炒,人們忙遊行示威,總 統忙危機公關,員警忙鎮壓,不亦樂乎。中國人是 最愛湊熱鬧的,於是乎中國也有人,或者說也有不 一定身在中國的中國人,呼籲在中國大陸輸入革 命,也集個會遊個行啥的。 這些人的最終目的是好的。中國民主嗎?不民 主。我們要民主嗎?當然。合理改革有戲嗎?有, 但是希望渺茫。革命如何?行,可以,但是別讓老 百姓為你們這些身在美國拿著美國人權基金之類工 資的精英們去衝鋒。走啊,咱革命去——您先請。 別說老百姓麻木不仁,別哀中國百姓之不幸, 怒我們不爭。精英們拿著高工資身在國外享受資本 主義的燈紅酒綠,是不會瞭解中國老百姓的辛苦 的。在國外喊個口號不僅國內的維穩衛士們拿你們 沒辦法,還有一堆捧臭腳的讚美你的民主精神、愛 國情操啥的,國內的老百姓不同了,要是真聽了精 英們的忽悠去哪哪兒遊行被逮住了,那他的一輩子 在共產主義來臨之前是毀定了。評先、加薪、老保、 三險,甚至是自己子女的上學的就業(別忘了現在 我們還有政審),都會被放到最低的優先程度裏, 這日子肯定沒辦法過了。如果老百姓所在的地方再 碰上些流氓惡霸把著看守所和警察局,那小命在看 守所裏咋丟的都不知道,對民主的貢獻沒啥,充其 量增加一種中國看守所的死法,為那些精英們批評 中國政治的論據大廈中添磚加瓦。你們痛快痛快 嘴,我們好幾輩兒得搭進去,值嗎? 民主路上有的是榜樣,別非得和那些渣滓們 學,就是那些在廣場上呼籲學生們堅持到底,說中 國革命要有人流血犧牲,大軍壓境時最先撤退逃到 美國大使館避難,讓剩下的學生受罪的那些渣滓 們。談判的時候最先你們,接受採訪的時候最先你 們,接受來自包括香港的海內外捐款的也最先是你 們,近些日子劉先生得獎還跳出一幫不忿的,你們 咋不想想當初到流血的時候你們退卻了呢?耍嘴皮 子的貨。見過沒羞沒臊的,沒見過這麼沒羞沒臊的。 原先還挺支持這些學生領袖,現在鄙視他們鄙視得 我都懷疑起他們之前的動機來了。 再看看人家利比亞的反對派,飛機來炸的時候 去迎接聯軍的飛機,雖然後來沒被當成自己人被掃 射了一下,但人家的精神也是可嘉的嘛!

民主路上,革命路上,運籌帷幄的人一個就行, 剩下想變天的應該是衝鋒陷陣的戰士,有錢的出錢 有力的出力,別在背後扇風點火,動真格的時候往 後縮,這樣的民主革命想成功,門兒都沒有。中國 革命的道路上不乏為民主獻身的烈士。最推崇的當 屬譚嗣同。本可以一起跑,但是為了喚醒國人,不 惜犧牲生命,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何 其快哉!包括成立之初的中共,哪個黨員不是把腦 袋別在褲腰上在幹革命?光是最高領導李大釗和瞿 秋白就是被捕後就義的,還有一任書記叫向忠發, 他也被捕了,只不過叛變了而已。還有最近得大獎 的,拋開他文章的水準不論,八九的時候人家當時 在國外然後回來了,然後能跑也不跑,這才被抓去 坐牢。人家這才叫真正的民主鬥士,這才是頂天立 地的人格,比那幾個跳梁的學生領袖好多了。 中國有句成語叫“十惡不赦”,其中一條就是 謀逆,犯了和條輩就算皇帝曾經賜給過你丹書鐵券 也沒用,肯定是個死,還得連帶族人。當年崇禎就 是先給魏忠賢免死鐵券來麻痹他,然後以謀逆罪弄 死他的。自古以來造反就是把全家性命搭上大事, 隨便一攛掇就一幫人一呼百應跟你走的鏡頭,除了 大陸的經典紅色影片裏這麼演,現實生活中是看不 到的。薑文的《讓子彈飛》裏把搶發到老百姓手裏 兄弟四個帶頭衝鋒,沖到黃四郎的宅子裏的時候跟 他們的也就那幾只鵝而已。精英們拿著外國護照, 造反成功了名利雙收,造反失敗了坐飛機去外國一 樣名利雙收,如果再記錄下百姓水深火熱的場景在 國外媒體上聲淚俱下地表演一番效果更好,最後倒 楣的全是性子直的老百姓。 中國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老百姓。吃著國 家免檢、寄生蟲都不長的化學食品,住著豆腐渣工 程下蓋起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強拆的房,忍受著 飛漲的物價,走在大街上還不一定什麼時候挨城管 倆巴掌或者被李剛的兒子撞死,國家好容易出臺個 十二五要改善民生,你們精英們振臂一呼我們就一 擁而上給你們堵槍眼去?到時候我們死的輕於鴻 毛,你們活的重於泰山?民主路上“你們參與,我 們奉獻,你們快樂”?絕大多數民主精英生活在上 流社會,日子過得挺好;讓你們沖在最前面為信仰 而死是應該的。中國的老百姓雖說沒過上好日子, 也略強於幾百年前吧?好死不如賴活著,我們沒活 夠呢。光說不練是混蛋,有能耐要死你自己死去, 我們會默默支持你的。

Dong Yaohui 所有於越明泉刊登的文章均不代表學苑立場。如同學有興趣投稿至越明泉,歡迎直接電郵至本刊官方電子郵箱。 電郵:undgrad@hku.hk 聯絡人:周永康 (ALEX)/ 97853670


各位港大師弟妹: 關於近日龍華街宿舍入宿延誤一事,港大學生 會幹事會發起了「全民公投」,動議「學生事務長 周偉立博士不適合於香港大學內擔任有關學生事務 的職位」及「首席副校長錢大康教授不適合擔任香 港大學首席副校長」。作為港大舊生,我一向以港 大學生敢於向強權說不的傳統為傲,然而是次的公 投事件,學生會幹事會立場偏頗、理據不足,竟自 詡立於道德高地。我希望同學可以獨立思考、明辯 事非,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作宣傳工具。 幹事會 9 月 16 日發放了兩封公開電郵,題為「不 信任公投所為何事? -- 向港大的當權派和獨裁者說 不 ( 一 ) 及 ( 二 )」,將公投的所謂理據說明,概而 言之,包括 (1) 失職失信、(2) 推卸責任及 (3) 獨斷獨 裁。現予逐一駁斥:

失職失信 ? 龍華街宿舍入宿延誤,學生會幹事會認為「龍 華街項目由來已久,今年是轉制雙班年亦非新事。 校方有足夠的時間規劃、施工、監察,並對各種可 能出現之困難與挑戰作出評估與準備,確保工程如 期進行。」問題是,究竟延誤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而這些原因有多少是合理預期之內,又有多少是校 方所能控制?幹事會可否先給予一個清晰的答案, 然後才作出校方失職的結論? 幹事會的說法是,「延誤工程、遲造傢俱以至 甲醛超標」( 留意,他們的字眼是「以至」而不是「以 致」),便是失職 ( 見電郵 ( 一 ) 第 6 段 )。我想問的是, 校方什麼時候知道工程延誤?知道後採取了什麼應 變?有什麼可行方法盡量減少延誤?有沒有什麼原 因令校方控制不了工程進度?這些問題沒有答案, 如何可以跳到「失職」的結論?幹事會如果有這些 資料,何不在鼓動同學公投時一併交代?如果沒有, 是不是應該先要求為事件作獨立調查,清楚了解事 實背景,才考慮舉行公投?這樣一個嚴重的指控, 這些重要的資料竟然付之闕如,單憑一個延遲入宿 的事實 ( 目的還要是為了保障同學健康與安全 ),未 審先判,是否過於武斷?

82

幹事會指周偉立博士公然撒謊,理由是他「在 短短數日內對入宿日期出爾反爾,直到原訂入宿期 的前一晚深夜才通知同學及家長改期」。撒謊的定 義是同一時間明知一事為假而說成真 ( 反之亦然 ), 為何在短時間內改變說法會變成撒謊?有沒有證據 顯示周博士明知最後一刻不能入宿而故意隱瞞?指 控一個公眾人物的誠信有問題比指控他失職更為嚴 重,幹事會再一次表演其「跳躍式」邏輯,分明在 侮辱同學智慧的,是誰? 失信,不知道除了不能如期入住宿舍外,校方 還曾作過什麼不能兌現的承諾?不能實踐承諾的原 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補救?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 欺瞞?我希望大家的立場建基於事實,不要每次都 先指控,然後要求解釋,因為舉證的責任,應該在 指控那一方。

推卸責任? 幹事會又指錢副校及周博士「砌辭狡辯、倒果 為因,拿學生的安全健康作失職的擋箭牌」,先不 論為照顧學生的安全健康而造成一時的不便是否「失 職」,在指摘兩位高層推卸責任、不肯應錯的同時, 為什麼對校方所作的補救安排隻字不提?據我所知, 校方在短時間內聯絡了附近的酒店和其他大學的學 生寓所,讓新抵港的同學入住,負責相關費用,並 幫助他們安頓一切。緊急應變的安排當然有不足之 處,然而校方是否已盡力將不便減至最少?公投時 只討論校方沒有做的卻不提校方已做的,是否公允? 請不要說「服務學生是學生事務長的份內事」、 或「周偉立博士並非義工…他每月拿著億萬民工 一百倍的工資在幹這樣的活」這樣的傻話了,當周 博士及他的同事在為所影響的新生奔波勞碌時 (1) , 學生會的幹事們在做什麼?就是因為那不是你們的 「份內事」?

獨斷獨裁 要求校方開放校政,讓同學多參與大學事務當 然是好事。我不清楚近年的舍堂營運情況,也不知


道所謂龍華街模式是否「舍監獨裁模式」。但校方 及舍監一向擁有管理上包括收生權在內的絕對權力, 卻不見得過去舍堂的宿生會都是對校方唯命是從的 傀儡,每有重大校園事件 ( 如去年的 818 事件 ),舍 堂宿生會都敢於批評校方,實在不知道幹事會的陰 謀論從何說起。 舍堂的營運模式當然可以討論,從幹事會兩封 電郵所見,校方一直並沒有拒絕與幹事會討論,只 是最終沒有採納幹事會的意見,我倒想知道,幹事 會在與校方討論新舍堂的營運模式時,有沒有廣泛 諮詢舊舍堂及其他學生的意見?幹事會憑什麼代表 同學的立場?甚至要求「進駐新宿舍……直至新宿 生會的籌組完成並順利運作即止」?更重要的是, 如果現今的校園管理制度獨裁,單是換了一個新的 學生事務長或副校長就改變得了嗎?

這是一個怎樣的學生會幹事會? 邏輯混亂、亂扣帽子、指鹿為馬也不說了,幹 事會律己以寬、卻律人以嚴。今年三月幹事會斥資 三十多萬在八份報章上刊登「黑金聲明」,屬會動 議罷免幹事會的公投,從三月一直拖延到考試的六 月,結果投票率低落;今次學生會找到人祭旗,卻 只需幾日時間,當中原因,不言而喻。

學的,不應該是「我有什麼權益」而是「我有什麼 責任」;第一樣問的,不是「其他人欠我些什麼」 而是「我能為其他人做些什麼」?我們舊生都愛港 大的名聲,希望各位師弟妹高抬貴手,對動議投下 反對一票,不要讓港大學生會再次出醜,可以嗎? 2000-2001 年學生會評議會評議員 大學堂外務副主席江祖胤 聯署名單: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ccc?key=0AvCIA PSpXErEdFI1U0NzUUVZSlZ1MU9aMERJUnJQYnc#g id=0

(1) 見學苑即時新聞 extract: " 署名 Yee Tsang 的同學在 社交網站留言,批評幹事會於龍華街驗出甲醛含量超標 後,完全沒有協助同學,反而周偉立卻四處奔走:「作為 helper 我就講一個 FACT:9 月 5 日與 6 日新生抵達龍華 書院卻得知不能入住時,Dr. Albert Chau 親自開私家車接 送新生往來龍華和 Patrict Mansion/Traders Hotel。而學 生會在這一周龍華缺少人手的情況下則連一個 exco 都沒 有來龍華幫忙安置 nonlocal 或幫他們適應周邊環境。」"

來信日期 :18-9-2012

幹事會第二封電郵提到「今天,當校政錯漏百 出、貽笑大方,執事人仍然厚顏無恥、誘過為功的 時候,學生會仍曾努力交涉,並沒有像十二年前民 調事件時要求校方高層下台時的衝擊行動」。作為 十二年前其中一個走在前線的學生,我必須指出, 當年絕大部份的參與者都只是在高層的辦公室外示 威及在校長府門外通宵靜坐而已,並沒有所謂的衝 擊行動。更令人痛心的是,當年的學生會因為要捍 衛港大的學術自由而要求鄭耀宗前校長下台的運動, 今天竟然被拿來與要求高層因宿舍延誤入住而下台 的事件相提並論。我不禁要問,這個學生會到底關 心什麼?學生的權益重要,但有那麼重要嗎? 令我最憤怒的,是那種「這是你的份內事,你 服務得不好便給我滾下台」的思維。大學生第一樣

休刊啟事 以下專欄於《學苑》2012 十月號暫停刊登。 超然臺/瑾瑜:作者取材,休刊一回。 關山月矇矓/少府:作者取材,休刊一回。 啟蒙時代/蔡燿輝:作者取材,休刊一回。 Investment Express / Investment Society, H.K.U.S.U. 生命科學之未來路向/ HKU iGEM Team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編輯委員會 謹啟

83


廣告

84


官腔

官腔 —— 官腔者,官方說法也。本刊憲制上有責 任報導香港大學學生會會務資訊,本版內容均屬 學生會、評議會及學生會幹事公開發表的資訊, 本刊對有關內容概不負責。

85


86


87


88


89


二零一二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第七次緊急會議遺憾名單 對象:幹事會 會長 內務副會長 常務秘書 財務秘書 大學事務秘書Ⅰ 大學事務秘書Ⅱ 學生福利秘書 出版秘書 時事秘書 行政秘書

陳冠康 張楚晞 柯文俊 朱迪文 陳樂怡 劉卓宜 李君同 陳志祥 連嘉欣 胡逸晞

相關遺憾動議: 「To regret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using insufficient means to publicize the general polling.」 動議人:教育學會代表李韋欣 和議人:法律學會代表伍潔榆 「To regret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providing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of general polling.」 動議人:牙醫學會代表張均培 和議人:經濟及工商學會代表何婉如 「To regret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not fulfilling the constitutional duty of publicizing the general polling.」 動議人:法律學會代表伍潔榆 和議人:教育學會代表李韋欣 「To regret the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consider oral request as a means to request a General Polling.」 動議人:文學院學生會代表阮傑誠 和議人:法律學會代表伍潔榆

對象:評議會主席譚振聲 相關遺憾動議: 「To regret council chairperson for not calling the ECM concerning the General Polling within suitable time.」 動議人:大學堂宿生會代表畢子朗 和議人:法律學會代表伍潔榆 「To regret Tam Chun Sing, the commissioner of General polling for not keeping the mother copy of ballot ( 原稿 ) which mak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 copies impossible.」 動議人:法律學會代表伍潔榆 和議人:文學院學生會代表阮傑誠 「To regret the Council Chairman for staging the General Polling poorly for giving insufficient time in finding polling officers.」 動議人:大學堂宿生會代表畢子朗 和議人:建築學會代表許澤彬 (議案原文及相關動、和議人由當日出席之評議員提供。)

90


廣告

91


《學苑》 二零一二年十月號編輯委員會 總編輯 副總編輯 新聞編輯 專題編輯 文藝編輯 美術總監 新聞記者 文藝記者 美術助理 封面插畫

謝智浩 周永康 楊振東 司徒永灝 馮予晴 黃穎恩 李雅儀 黃洛 梁雅雯 陳璟茵 李嘉淳 梁繼平 田靜怡 王俊杰 王俊隆 何思齊 郭樞棋 陳朗冬 陳婉榆 黃樂桐 鍾家豪 波嘍夫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地址︰香港大學方樹泉文娛中心 2A01 室 電郵︰ undgrad@hku.hk 網址︰ http://www.hku.hk/undgrad 學苑 Facebook 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undgrad 學苑即時新聞 Facebook 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undergradnews 印刷︰平圖設計印刷有限公司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出版 Published by Undergrad, H.K.U.S.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