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三峽「梅樹月」手冊【線上版】

Page 1



目 錄 用藝術,妝點春天! 2 梅樹月11展點活動簡介 4 01 三峽祖師廟 5 02 三峽歷史文物館 6 03 三峽教會 11 04 富農生活家 12 05 金三峽DIY館 14 06 芸來集 16 07 老柴咖啡館 17 08 國立臺北大學 18 09 成福煤礦 20 10 大板根渡假酒店 22 11 李梅樹紀念館 23 梅樹月藝文特區 成福「礦業×生態」小旅行 31 「藍蝶飛舞梅花香」DIY體驗活動 31 「環保‧藝術‧生活」講座×「自然臉譜」DIY體驗 31 「走過70,三峽祖師廟的古往今來」座談會 32 李天祿布袋戲 32 向大師致敬──李梅樹紀念音樂會 32

梅樹月‧集章趣 梅樹月藝術巡禮地圖


用藝術,妝點春天! 「修飾台灣島的春天」。這是八十三年前,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美術運動團體「臺陽美術協會」成立 的主要宗旨。 1934年的秋天,臺陽美術協會正式誕生,由前輩畫家陳澄波、李梅樹、廖繼春、顏水龍、楊三郎、李 石樵、陳清汾,加上日籍「灣生畫家」 立石鐵臣等八人共同創立。當時是由李 梅樹、立石鐵臣共同起草創會宣言,並 由立石鐵臣在會中代表宣讀。日後該協 會更網羅了包含西洋畫、東洋畫、雕塑 等領域的諸多前輩美術家們共同參與。 臺陽美協成立的隔年,陳澄波、楊三 郎、顏水龍、立石鐵臣等人,及當年台 展的多位日籍審查員,接受李梅樹的邀 請,連袂造訪三峽李梅樹故居,眾人並 留下一幅珍貴的合影。 2017年的梅樹月,特別邀請了立石鐵臣 作品跨海返台參展,也同時邀集了許多 前輩美術家作品齊聚三峽「重溫舊夢」 ,並結合多位跨領域的當代藝術家們, 一起用藝術,妝點臺灣的春天。

4


影響臺灣歷史深遠的228事件,迄今已屆滿70週年;由於每年梅樹月活動期間皆跨越陳澄波受難的325 「美術節」,故今年梅樹月特別邀請包括陳澄波在內的多位前輩美術家作品,在李梅樹紀念館舉辦「 大時代的色彩──228事件七十週年紀念美展」,以當時代作品回顧的方式,重新審視這段動盪的歲 月。 今年正好也是李梅樹啟動三峽祖師廟重建計畫70週年;當年的畫家李梅樹,一肩扛下重建祖師廟的重 任,廣邀民間優秀工匠藝師造廟,在木石塵屑的飛揚中,在一磚一瓦的雕琢下,成就了「東方藝術殿 堂」的盛名。 梅樹月期間,在祖師廟廟埕廣場上,將有一場「廟繪」盛宴,透過前輩畫家們描繪各地「廟堂風光」 的作品,用藝術,為祖師廟慶生。其他如三峽教會、臺北大學、成福煤礦、大板根等展點,也都有前 輩藝術家作品展出。 透過時間的沉積,這些經典作品,更加滿溢著歷史的張力。看著一幅幅與土地共振的作品,除了賞心 悅目之外,也像在回顧一幕幕的歷史風景。循著諸多先輩們的腳印,重新閱讀臺灣前輩美術家,也重 新認識腳下這塊土地的前世與今生。 梅樹月自2012年春天首次「萌發」以來,已邁入第六年了。透過李梅樹作品的穿針引線,逐一串連起 上個世紀以來,在地的人文歷史風貌。梅樹月也企圖讓藝術以更貼近普羅大眾之姿,傳遞美學的力 量。期待從土地中,長出藝術的花蕊,讓島嶼的春天愈加美麗。

三峽李梅樹故居,1935年 左起:顏水龍、李梅樹、立石鐵臣、楊三郎 洪瑞麟、梅原龍三郎、陳澄波、藤島武二 鹽月桃甫

5


11展點活動簡介 藝術,不該只存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裡, 也不該只存在收藏家的客廳裡,或是在學校的美術科系裡。 藝術應該要走出來,走到人群裡, 走到大街小巷裡,走到日常生活裡。

6


廟堂之美Ⅰ ——前輩畫家「廟繪」大拼圖

三峽祖師廟 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街1號 TEL:02-26711031 OPEN:04:00-22:00(免費參觀)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李澤藩│呂基正│林玉山│倪蔣懷│陳 進│陳植棋 陳澄波│陳慧坤│郭雪湖│楊三郎│楊啟東│顏水龍 (本展區皆為大圖輸出作品)

一間廟,就是一座美術館! 三峽祖師廟始建於250年前的西元1767年(清乾隆32年),由地方上七股不同姓氏鄉民們共同籌建,於 兩年後(1769年)落成完工。歷經1833年、1899年各因地震及兵燹燬損,兩度重建祖師廟。光復後因 年久失修,乃於1947年由前輩畫家李梅樹主持第三次重建計畫,歷經數十載的興工,因而有今日所見 之規模。 今年是祖師廟重建計畫啟動70週年,當年的畫家李梅樹,創下 了臺灣廟宇建築的先例,不僅聘請雕刻名匠精雕細琢,還廣邀 書畫名家大師提供水墨畫稿,透過石雕匠師鐫刻在祖師廟牆堵 壁面上,成為「不朽」的永世之作,也提昇了祖師廟整體建築 的藝術價值,讓祖師廟宛如是一座「典藏當代水墨書畫家作品 的美術館」。 2017梅樹月,將以「藝術」為祖師廟重建70週年慶生。廟埕廣 場上,以大圖輸出模式,等比例放大展示了包括李梅樹、李澤 藩、呂基正、林玉山、倪蔣懷、陳進、陳植棋、陳澄波、陳慧 坤、郭雪湖、楊三郎、楊啟東、顏水龍等十三位前輩畫家描繪 國內外各地廟宇、教堂風光的經典名作。 人們來到廟埕廣場,可一次飽覽大師們畫筆下各地的廟堂風 貌。在觀賞展覽之後,還可進到廟裡,尋找當年多位大師們透 過雕刻師傅在廟柱牆堵上留下的水磨沉花作品。 特別的是,不只是祖師廟過生日,連畫家們也一起過生日呢! 林玉山、陳進、陳慧坤、楊三郎、李澤藩,此五位前輩畫家, 都誕生於西元1907年,今年都剛好滿110歲。在為祖師廟慶生 的同時,也為前輩畫家們一起慶生!

7


藝饗天開──當代藝術館 三峽歷史文物館 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18號 TEL:02-86743994 OPEN:09:00-17:00 (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參展藝術家: 白梅英(彩繪)江承堯(金屬造型藝術)吳玟瑭(珠寶設計) 李如娟(水彩)李存禾(水墨)杜福安(漫畫創作) 邱炳凱(水墨×水彩)洪耀輝(木雕創作)凌敬棠(琉璃) 徐慕仁(油彩×水彩)張若綺(複合媒材)陳志宏(水墨×玻璃雕刻) 陳若瑋(插畫創作)陳闌美(陶藝創作)傅郁珺(複合媒材) 曾文賢(油彩)曾良美(油彩)游宏昌(陶藝創作)蔡東原(木藝創作) 鄭蕙香(水墨×油彩)賴威佑(雕塑) 創作團隊: 三峽染工坊(藍染創作)成福國小(雷射雕刻)

梅樹月邁入第六年,三峽歷史文物館在今年的梅樹月期間,化身為一座「當代藝術館」,邀請多位跨 領域的當代藝術家,在館內進行一場沒有設限的跨界對話。 踏入歷史文物館的展覽空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對耀眼的金屬大鳥,這是在地青年藝術家江承 堯,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精心打造的〈超鳥特攻隊〉,綠色的是「勇者飛鷹隊長」,紅色的是「 智者貓頭鷹」,宛如一對武功高強的守護門神,護衛著神聖的藝術殿堂。 今年是前輩畫家李梅樹主持三峽祖師廟重建工程七十週年,曾經是祖師廟木雕 藝師、目前受聘於臺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擔任專任副教授的洪耀輝老師, 以兩幅新近創作的牛樟木雕刻〈空城計〉與〈麻姑獻壽〉,展現 傳統木雕之美,也為祖師廟祝壽。 也曾經參與祖師廟的木雕工作、目前從事玻璃藝術創作的凌 敬棠,兩件參展作品〈浪〉與〈修〉,藉由玻璃的造型與色 彩變化,分別詮釋「海浪」與「修行者」。 有「媽祖畫家」稱號的曾良美,今年以「 獻戲」為題,向清水祖師爺與李梅樹大 師致上崇敬之意,畫作主角則是從「 媽祖」換成 了「布袋戲 偶」,以廟宇慶典必定少不了的地 方戲曲及偶戲表演,表達敬天地與 感恩之意。

8


年少時即常流連於祖師廟精雕細琢的建築雕刻之中 的徐慕仁,以「沿著三峽河」為主題,將祖師廟旁 「算命小巷」,舊拱橋下洗粽葉的老婦人,及五寮 溪畔枯枝上的白鷺鷥等在地人文與自然景觀,全 以畫筆描繪了下來。 在地資深畫家曾文賢,以一貫的風格展出其擅 長的人物與風景作品;三十年前的後街懷舊景 象,忠實紀錄了當年的在地風光。介壽國小退 休老師李如娟,則是以彩筆描繪國內、外各地風 景與人物。 資深藝術家鄭蕙香、青年畫家邱炳凱,皆不約而同 以中西合璧的創作筆法,分別展出人體、人物及風景 寫生之作。 今年適逢「雞年」,雕塑家賴威佑的木雕金雞,以及從事陶藝創作二十 餘年的陳闌美十餘件造型各異其 趣的柴燒「陶窯雞」,在展場中 顯得頗為吸睛。賴威佑另有最新 創作〈牡丹銀壺〉,與珠寶藝術 家吳玟瑭設計的〈祥獅守護〉墜 飾、〈豔光〉系列別針相輝映, 耀眼的精緻造 型,值得細 細品味。

9


書法藝術家陳志宏,以水墨、書法及玻璃雕刻, 展現「狂草之美」。三峽國小老師李存禾,亦以 擅長的書法藝術,取義老子句「玄德」為題,對 比祖師爺護祐人民德澤眾生。 具三十餘年動、漫畫創作經歷的資深漫畫家杜福 安,以詮釋臺灣本土歷史故事見長,作品曾數度 獲得國立編譯館最佳優良漫畫獎首獎,今年適逢 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特別展出《烈火中的二二 八》多件手稿,及敘述三峽與二二八事件的圖 繪。 新生代插畫創作者陳若瑋,則是繪製了李梅樹、 立石鐵臣、陳澄波等臺陽前輩美術家之黑白畫像,並將畫家 生平經歷融入肖像 之中。 首度參展梅樹月的 白梅英,藝術是 她的終身信仰,長 年從事兒童美術教 育的她,以生活中 隨處可見的材料如杯墊、紙筒、 瓷盤、安全帽…等進行創作,只運用簡單的線條,即蹦出一隻隻表情豐 富、深具個性的可愛貓咪。 新世代藝術家張若綺,運用西洋繪畫媒材表現東方繪畫人文精神,以 「自然。心景。人」為創作主軸,透過觀察與圖像紀錄,將個人在生 活上的體悟,轉化為平面繪畫作品的 呈現。傅郁珺則是透過觀察,以生活 中最有感觸的「植物花卉」為依據, 運用水墨、色粉、壓克力顏料等複合 媒材,再現於視覺圖像之中。

10


人與作品皆散發著道地「台灣味」的素人藝術家蔡東原,憑藉 著一股創作熱情與對生活周遭敏銳的觀察力,以充滿巧思的手 法,將一件件廢棄舊木料,以拼貼組合或加工彩繪等方式,重 新打造成饒富興味的生活創作品。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所屬的「三峽染工坊」創作 團隊,以傳統蠟染技法為主,結合染布與皮 革,創作出具時尚感的生活美學文創品,以「 袋袋相傳」為名,也期待老祖宗傳承的生活智 慧與在地文化,得以永續流傳下去。 醉心於陶土世界的游宏昌,總愛嘗試使用各地不 同的礦土媒材與各種表現技法,更迷戀於柴燒, 追求那自然天成的色澤與多層次風貌;參展作品 以「餐桌」為概念,以各式陶盤器皿,堆疊出全家 人一起共進晚餐的意象,餐桌旁的牆面上,掛著熱 愛攝影的父親參加比賽的獲獎作品,也是對已逝父親 的深深思念。

11


值得一提的是,創校即將屆滿百年的三峽成福國小,在指導老師謝基煌的帶領下,運用數位科技結合 生態與藝術教學,將孩子們觀察生態的速寫作品,透過3D列印及雷射雕刻技術,鐫刻在檜木方塊上, 有如一片片的化石標本般,一百種生物的多元樣貌,拼接組合形成一整片「孩子們的數位生態化石刻 痕」,令人目不暇給。


前世今生「ㄏㄨㄚ、」南橋 ──三峽南橋風光歷史場景再現

三峽教會 新北市三峽區民族街1號 TEL:02-26711981 OPEN:9:00-16:00

廟堂之美 Ⅱ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呂基正│前輩藝術家 (本展區皆為大圖輸出作品)

週一、日9:00-15:00 免費參觀

位於三峽教會旁的「南橋」,不起眼的橋身造型,幾乎令人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南橋不僅是三峽 歷史上的第一座橋樑,橋下的中埔溪,更是承載著三峽開發史及孕育當地人文產業的溪流。 舊時小橋流水風光明媚,前輩畫家李梅樹過去不只常帶學生去當地寫生,亦經常邀約畫壇友人,連袂 至南橋附近共同作畫。 距今正好一甲子前的1957年,李梅樹邀請了「山岳畫家」呂基正 (1914-1990)共遊南橋,兩位畫家分別以不同的筆觸與視角,描繪當 地婦女在河邊浣衣的情景,也留下了南橋當地的人文風光之作。 今年梅樹月,三峽教會緊臨中埔溪的紅磚外牆上,重現了李梅樹和呂 基正當年同遊南橋的作品〈三峽風光〉、〈三峽浣衣〉;也同時呈現 李梅樹歷年來描繪南橋及中埔溪上、下游風光之作。 根據史料記載,南橋曾進行多次修繕改建,而李梅樹正好 躬逢其時,他屢次在不同時期以南橋為寫生對象,在他不 同年代的多幅畫作中,分別呈現出結構造型各異的南橋樣 貌,可說是李梅樹以畫筆見證歷史,忠實紀錄了南橋的變 遷風貌。 在時代演進之下,南橋昔日風情早已不再。櫛比鱗次的樓 房,兩岸高築的水泥堤防,取代了原本綠意盎然的美景。 透過畫家之筆,除了重現南橋往日地景與人文風貌,也可 讓人們省思:不斷開發建設,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育,二者 間能否取得一個平衡? 三峽教會裡的庭園空間,則是延續祖師廟「廟堂之美」的 展覽,主要將以前輩畫家描繪教堂的作品為主。

13


鄉情切切 ——李梅樹×當代藝術家 作品展

富農生活家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96號 OPEN:10:00-18:00 (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大圖輸出)三峽染工坊(藍染創作)李永謨(樹藝創作) 邱玉錡(陶藝創作)高蓮秀(陶藝創作)張又然(繪本創作) 莊玉明(油畫×素描)賴唐鴉(陶藝創作)

民權老街上的「富農生活家」,座落於巴洛克式風格立面的紅磚拱廊下,以樸實自然為經營主軸,販 售臺灣在地的農特產品。古意盎然的內部空間,保留了古早時期完整的三進式街屋結構。中庭的百年 古井,井中清水依然可見,時常吸引民眾駐足探究一番。 屋內原本即有藝術家在此常駐;梅樹月期間,這座百年街屋的二、三進空間,成了 多位藝術家們共同揮灑的舞台。前輩畫家李梅樹的作品,以及多位當代藝術家與創作 團隊們,一起將此地營造成富有濃濃鄉情的藝術場 域。走入富農生活家,彷彿走進了時空的迴廊。 中庭的百年古井旁,懸掛著李梅樹早年以水墨描繪 的〈斗笠〉,還有日治當年入選第八回臺灣美術 展覽會的〈切蕃薯之女〉,畫中坐在水井旁削芋 頭的女性,正是李梅樹夫人李林粒女士。 第三進的屋後露天庭園中,也有兩幅李梅樹不 同時期的田園風光繪畫作品。其中,1920年代李 梅樹的水彩畫作〈農村景色〉,正是描繪當時三 峽鄉間的景緻,綠油油稻田中,點綴著三合院農 舍,遠山樹叢與天空雲朵的暈染,呈現出早期農 業社會的生活面貌。 庭園裡,另有陶藝家賴唐鴉作品 〈叫春〉,以鐵砲百合的種子竄 出新芽,奮力鑽向天際之姿,象 徵大地在冬盡春臨之際的第一聲 嘶吼。 童年時期成長於嘉義鄉間的莊玉 明,碩士論文即是以李梅樹作 品的「臺灣鄉土情懷」為研究主 題,此回以「鄉野農村之美」系 列畫作參展,在屋內第二進的牆 面上一字排開,童年牧牛及幫忙 農事的回憶與經驗,都是其創作 的養份,希望藉由彩筆留下農村 時代鄉野田園圖像,歌頌自然與 人文美好。

14


屋內第二進空間裡,還有兩位陶藝家邱玉錡、高蓮秀,分別以「常民之器」 與「雞同鴨講」為題,共同鋪陳出樸實的生活美學空間。也是出身農家的 邱玉錡,擅長以自身美學涵養與藝術學識背景,在傳統題材中,展現創 新的手法與巧思。高蓮秀展出以木柴裸燒而成的雞、鴨等農村動物系 列,樸拙溫潤的自然落灰釉色,代表著童年所觸及的回憶,也正是 她近年回歸簡樸生活的心境。 第三進的空間裡,則是繪本插畫家張又然、樹藝創作家 李永謨,以及三峽染工坊創作成員們,共同呈現作品的 場域。 張又然連續第四年推出的「藍色小洋裝」系列創作,描繪 的正是屬於老街與在地傳承上百年的藍染產業為藍本的童話 繪本故事。他在創作過程中,除了以近乎田野調查的精神費心 考證每一個畫面,也以畫筆巧妙融入對土地的感情與環境保育的理念。 三峽染工坊創作團隊,特別製作了12個藍色小精靈布偶娃娃,並以染布與大型 藍染「龍柱」,從屋內天花板懸垂灑落而下,將現場空間幻化為藍色世界。 同樣是以大自然為創作媒材的李永謨, 展出「快樂從山林來」系列作品;他將 樹皮、樹枝、石頭、果實等看似無用 之物,透過巧思與巧手,重新賦予新生 命,編織創造出栩栩如生、饒富童趣的 昆蟲、動物、花卉等再生作品,也訴說 著愛護土地與山林保育的理念。

15


消失的水牛×石獅、真龍與精靈 ——[ 李梅樹×當代陶藝家 ] 跨界聯展

金三峽DIY館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43號2樓 TEL:02-35012385 OPEN:11:00~18:00 (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原作×複製)林義傑(陶藝創作)邱玉錡(陶藝創作) 許晏豪(陶藝創作)彭春榮(陶藝創作)

本展點因故取消 作品移至李梅樹紀念館展出

老街上的「金三峽牛角」,多次獲選新北市十大伴手禮及多項榮譽獎項,產品包括三峽名產「牛角麵 包」等各款中西式糕點及伴手禮,也提供民眾現場DIY烘焙體驗。 今年梅樹月,位於民權街43號二樓的金三峽DIY 館,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場域,前輩 畫家李梅樹及多位當代陶藝家的作品,一一進駐 館內空間,讓原本散發著烘焙氣味的地方,多了 藝術芬多精的氣息。 展場中,李梅樹畫的水牛群像,與陶藝家彭春榮 的水牛陶作,共同以「消失的水牛」為題,呈現 早期農村牛群處處的田野風光。 李梅樹在過去畫了很多水牛,包括以素描、粉 彩、水墨或油彩等各種媒材創作的水牛,1930年 代入選台展及府展的作品〈水牛〉、〈曠野〉, 也都是以描繪農村鄉間的水牛群像為題材,很可 惜這兩件作品已佚失,目前僅存黑白圖像。佚失 的作品,正如同在時代變遷下,往昔農村社會水 牛群處的田野景象,如今已很難再見到。

16


小時候曾在農村裡當過牧童的彭春榮,除了以陶土重塑童年記憶裡的水 牛,喜愛觀察大自然生態的他,這次也展出了以槭樹種子發想的最新創 作〈種子精靈〉。 今年適逢三峽祖師廟重建七十週年,對於懷舊元素情有獨鍾的許晏豪,特 別以祖師廟前殿廟門口的兩對石獅為創意發想,打造了充滿歡樂與童趣氛 圍的〈石獅樂園〉。 無獨有偶的,愛陶成癡的邱玉錡,也展出了她的〈囍獅〉系列創作,頗具 喜感的造型,與許晏豪的Q版陶獅相映成趣。 重返梅樹月的陶藝家林義傑,展出〈五眛真龍覺迷錄〉,以恐龍時代的想像獸龍作為象徵,映照出現 代社會不斷上演的「貪嗔癡慢疑」浮世愚昧。

17


6

曲線之美 ——[ 人體 × 肖像畫 ] 特展

芸來集

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94號 TEL:02-35012385;0955-636-337 OPEN:11:00~18:00(免費參觀) 假日至19:00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素描) 游惠君(油畫)

隱身於三峽老街裡的芸來集藝術咖啡坊,今年已第五次參與梅樹月,喜好藝文的女主人,平日即關注 推展生活美學理念,狹長的三進式街屋空間雖不大,仍規劃出藝文展覽區,讓在地藝術家多了個展演 的基地,也為高度商業化的老街,注入一股文藝氣息。 今年梅樹月,芸來集的藝文空間,特別展出前輩畫家李梅樹的五件人體畫速寫稿,包括一幅已逾百年 歷史的水墨畫〈出浴少女〉。此畫為1914年李梅樹小學五年級的水墨習作,此時的李梅樹受業於日本 教師遠山巖,才剛開始接觸西洋繪畫,此作為李梅樹現存最早的人體畫。 日治時期的台灣,要接觸真實的裸體繪畫並不容易,李梅樹要到1929年春季,考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 畫科之後,才正式接觸人體模特兒。本次展覽中,亦展出了1929年5月李梅樹最早接觸人體模特兒時的 素描作品;還有一幅1933年他開始製作東京美校畢業作時的裸 女鉛筆速寫稿。 李梅樹在東京美校受學院養成的影響,向來對女性美特別傾 心,展出的作品雖多為此階段的習作,但仍可從畫家的筆觸 中,體會出李梅樹對人體曲線之美的禮讚。 首度參展梅樹月的當代藝術家游惠君,在大學裡擔任纖維工藝 講師,玩羊毛氈已經有十數年歷史的她,參展作品卻是展現不 同形態與神韻的 人體肖像畫, 一幅新近創作的 〈肥美〉尤為吸 睛。作品除了充 分表現對人物造 型結構與色彩的 運用,也呈現了 整體氛圍和畫味 的演繹。

18


紅衣女郎 ——荷蘭畫家與李梅樹的跨時空對話

老柴咖啡館 新北市三峽區大觀路113號 TEL:02-35012656 OPEN:8:30-21:00(免費參觀)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1940「臺灣新民報」復刻版年曆) Peter van Hout(複合媒材)

連續第五年參與梅樹月的老柴咖啡館,屋內依然飄散著濃郁的咖啡香,也依舊在北大特區裡,扮演著 人文發電機的角色。 走進老柴,一樓的和式風格空間壁面,掛著一幅復刻版的1940年《臺 灣新民報》年曆,這是以李梅樹1939年秋季入選日本「新文展」的作 品〈紅衣〉,隔年由《臺灣新民報》引用開發的衍生文創品;畫中穿 著圍裙的女性模特兒,正是咖啡餐館裡的服務生。今年梅樹月,以原 汁原味重現了當年的復古年曆,不同的只是年曆內容換成了2017年的 月份。 李梅樹畫的〈紅衣〉,一反當年提倡的「地方色彩」,取材自象徵摩 登行業的咖啡館,營造出帶有「時代性」氛圍的作品,一舉入選新文 展(原「帝展」),當時的《臺灣新民報》曾大幅報導,儼然是「臺 灣之光」。 老柴咖啡二樓的展示空間,則是荷蘭籍觀念藝術家彼得豪特(Peter van Hout)帶有濃濃設計感及數位運用概念的系列作品。 多次來臺、自許是「李梅樹永遠的學徒」的Peter,以未嘗 謀面的臺灣前輩畫家李梅樹為師,將李梅樹的藝術理念與美 學元素,融入自身作品。 嗜飲咖啡的Peter,也汲取了李梅樹的〈紅衣〉等人物系列 作品,及李梅樹當年親手拍攝的玻璃底片人物照、三峽拱 橋舊照等,引為創 意衍生的養分,以 點、線及色彩的運 用,創作了一系列 揉合東、西方色彩 且獨具風格的作 品。在咖啡館裡, 與李梅樹進行了一 場跨越時空的「師 徒」對話。

19


河邊浣衣 ——前輩藝術家「洗衫」作品跨界聯展 參展藝術家: 立石鐵臣(水彩)李石樵(油畫)李梅樹(油畫)林玉山(速寫) 國立臺北大學 陳澄波(油畫)鄧南光(攝影) (北大草原) (本展區皆為大圖輸出作品) 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TEL:02-86742095 OPEN:24H(免費參觀)

走入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圖書館前綠草如茵的「北大草原」,在梅樹月期間,化身為一座超大型的戶 外「洗衣場」。 婦人們在溪畔洗衣的景象,是往昔台灣農村社會時代經常看到的人文風景,也是三峽在地前輩畫家李 梅樹著名的創作主題之一;與李梅樹相同時代的其他前輩畫家們,包含李石樵、林玉山、陳澄波等畫 壇巨擘,也不乏以婦女洗衣、晾衣為創作對象的相關作品。 在日治時期與李梅樹等人共同創立「臺陽 美術協會」的日籍「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1905-1980),其當年在台灣的時候,也 觀察、注意到這些常民生活景象,在其廣為 周知的「民俗畫」作品中,亦出現了多幅河 邊浣衣與街頭晾衣的畫面。 2017年適逢台灣攝影先驅鄧南光(19071971)110週年誕辰,鄧氏在早年亦曾透過 其一貫的紀實攝影手法,忠實紀錄下193060年代不同場景的婦女溪邊洗衫珍貴鏡頭。 無論是畫作或是攝影寫真,這些深具庶民寫 實風格的作品,不只反映了前人的生活樣 貌,也紀錄下台灣鄉土文化的時代風貌,現 今的台灣社會,已很難再見到此類風景。

20


臺北大學三峽校址在早期尚未設校之前,曾是「隆恩河」舊河道流經之地域;今年梅樹月活動期間, 校園中央佔地廣大的「北大草原」上,以「草地藝廊」無牆美術館的形態,展現了跨領域的多位前輩 藝術家們「河邊浣衣」的作品,重現早期台灣社會人文活動與河岸風光。人們可透過這些作品,回味 當年的庶民生活樣態。

21


小宇宙大視界 ——「昆蟲之美」作品聯展

礦工光影紀事

成福煤礦 ——鄧南光攝影展

新北市三峽區成福路203巷8號 參展藝術家: OPEN:10:00-17:00 (免費參觀,週一休館) 立石鐵臣(昆蟲細密畫×油畫)李梅樹(油畫) 鄧南光(礦工攝影)成福國小攝影社(昆蟲攝影) (本展區皆為大圖輸出作品)

1916年(日治大正5年)開礦的「成福煤礦」,已逾百年歷史,雖早已於1983年收坑停止開採,但園區 整體環境維護良好,也保留了日治時期的礦場建物;位於山郊的園區裡,各種多樣化的昆蟲、鳥類及 草木植物分佈其中,自然生態十分豐富。 今年的梅樹月,結合園區的自然生態環境,以「昆蟲」為主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宇宙大視 界──昆蟲之美」藝術聯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前輩畫家李梅樹著名的群像作品〈郊遊〉、「灣生畫 家」立石鐵臣的「昆蟲細密畫」,以及「成福國小攝影社」小朋友們拍攝的昆蟲生態寫真作品。

22


李梅樹1948年名作〈郊遊〉,畫中另有玄機,暗藏了一組「昆蟲密碼」 。畫裡的小男孩,手上抓著兩隻蜻蜓,一隻是紅色,另一隻是綠色。對 於自然生態頗有研究的成福國小攝影社指導老師謝基煌,根據蜻蜓顏色 與大小比例觀察研判,認為紅蜻蜓很可能就是三峽郊野常見的「腥紅蜻 蜓」,綠蜻蜓則是「麻斑晏蜓」。 是否真如謝老師之研判?其實並不重要! 不過,獲獎無數的「成福國小攝影社」小 小攝影家們,真的以鏡頭,在成福水草塘 等地「捕捉」到了腥紅蜻蜓、麻斑晏蜓, 以及其它各種類的蜻蜓、蝴蝶、蜜蜂、螳 螂、獨角仙、鍬形蟲…等昆蟲。 立石鐵臣描繪的昆蟲細密畫,則起源自1939年他接受臺北帝國大學(臺 灣大學前身)昆蟲學權威素木得一博士的邀請,進入帝大從事昆蟲標本 繪製的工作,日後也影響了立石鐵臣的創作方式與油繪作品風格。梅樹 月展出的作品中,除了有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細密畫,也包含了當年他 在帝大時期畫的兩件僅存的細密畫。 所有展出的作品,都以「等比例放大輸出」的模式,帶給觀者截然不同 的視覺感官效果。 此外,成福礦場園區裡,也展出了適逢110週年冥誕的臺灣攝影先驅鄧南光,在臺灣北部各礦場拍攝的 礦工寫真作品。透過一張張黑白影像的寫實紀錄,訴說著昔日礦場的黑金歲月。

23


館內展場:

採茶姑娘——[ 李梅樹 × 鄧南光 ] 作品展 戶外美術館:

大板根渡假酒店 新北市三峽區插角里80號 TEL:02-26749228 OPEN:24hr,免費參觀

山岳風光——李梅樹作品展 參展藝術家: 李梅樹(油畫-複製輸出) 鄧南光(攝影) (本展區李梅樹作品為複製輸出作品)

大板根「薰風會館」原址,在日治時期為三井集團旗下的「大豹製茶場」,是昔日聞名遐邇的「日東 紅茶」製茶重鎮。薰風會館大廳內,在半年前新成立了「大板根茶葉歷史文物館」,搭配保存百年的 茶廠古老發動機,及豐富的茶文物,為地方茶業發展留下了歷史記憶。 今年適逢臺灣攝影先驅鄧南光110歲誕辰,鄧南 光在日治1940年代曾任職於「竹東茶業組合」, 當時臺灣北部有許多茶園皆為三井集團「日東紅 茶」品牌生產茶葉,鄧南光當年以其攝影專業手 法,紀錄了一系列茶園及茶廠的採茶、製茶過 程,也為「日東紅茶」拍攝了不少沙龍唯美的茶 業廣告。 無獨有偶的,前輩畫家李梅樹在日治時期也曾擔 任「三峽街茶葉組合長」,戰後在1950年代亦擔 任過三峽農會理事長,曾親自為三峽茗茶設計報 紙廣告圖案,生平也留下了〈採茶〉、 〈採茶少女〉等與茶產業相關的作品。 鄧南光與李梅樹,分別是臺灣攝影與新 美術運動的先行者,2017梅樹月首開先 例,讓兩位前輩藝術家首度齊聚一堂, 在大板根薰風會館大廳空間裡,推出兩 位大師的「採茶姑娘」作品聯展,進行 一場跨越時空的「茶敘」對話。 薰風會館建物外牆的大型看板,則延續 往年「戶外美術館」的模式,今年展示 了李梅樹一系列的臺灣本土山岳風光作 品,包含描繪太魯閣、玉山、奇萊山、 火炎山、觀音山等臺灣各地著名的山岳勝景,與大板根本身所在的山林美 景相互輝映。

優惠專案 2017三峽「梅樹月」活動期間,凡憑李梅樹紀念館及其他任8枚活動戳章,即可享有「大板根渡假酒 店」森林遊園和露天溫泉特別優惠專案: 優惠1:森林入園∕優惠價∕每人100元(平假日皆可使用;原價250元) 優惠2:露天溫泉SPA∕優惠價∕每人250元(平假日皆可使用;原價平日350元、假日450元) 注意事項:每張憑證限購「森林入園」及「露天溫泉SPA」票券各2張。 24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特展 大時代的色彩——228事件七十週年 紀念美展 李梅樹紀念館 參展藝術家: 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 立石鐵臣│李石樵│李梅樹│呂基正│林玉山│陳澄波│陳慧坤 TEL:02-26732333 郭雪湖│楊三郎│蒲添生│顏水龍 OPEN:10:00-17:00 (週一休館) ※梅樹月期間免費參觀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特展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是日治時期在台灣的日籍畫家中,相當出眾且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在台北東 門街(今凱達格蘭大道)出生的立石鐵臣,視台灣為「第二故鄉」;他曾說:「台灣是我的出生地… 在我的記憶中,那裡彷彿是天國,也是童話般的國度。」 立石鐵臣不但曾與李梅樹等人共同參與台灣歷史最悠久之美術運動團體 ──「台陽美術協會」的創辦,還親身投入了台灣第一份探討台灣民俗 的專門刊物《民俗台灣》的編製,為台灣民俗記錄保留了珍貴的資料。 他也曾與台陽美協的伙伴們一起到訪過三峽,成為李梅樹故宅的座上 賓。 立石鐵臣在戰後曾被中華民國政府以學術名義留用,但在228事件之後, 被迫「引揚」遣返日本,他在回到日本後,始終無法忘懷台灣,作品中 仍處處充斥著台灣的影子。 今年梅樹月,特別邀請了立石鐵臣作品重返出生地母土台灣,於李梅樹 紀念館館內舉辦「立石鐵臣特展」。展覽內容聚焦於立石鐵臣與台灣有 關聯性的作品,包括一幅1933 年立石鐵臣回到出生地台北東 門附近畫下的〈東門之朝〉, 畫中仍可清楚看見當時的東門 (景福門)還保留清代閩式風 格的原貌。

25


立石鐵臣1930-40年代參加台展、府展的入選及得獎 作品,在立石被遣返回日本時都遺留在台灣,但這些 描繪台灣本地風景的油畫作品,目前大多已佚失不知 所蹤,所幸部分作品的速寫底稿,由立石帶回日本妥 善保存著。今年梅樹月,這批珍貴的手稿將首度返回 台灣,於李梅樹紀念館展出。 立石鐵臣的昆蟲「細密畫」,是他在台灣習得的畫 技,當初他並不喜歡此項工作,但返回日本 後,卻成了他最主要的營生來源,日後他的 創作與油畫風格,也深受細密畫影響。梅樹 月期間,也將首度展出立石鐵臣栩栩如生的 昆蟲細密畫原件。 展覽中,也將同時展示立石鐵臣當年在台灣 參與設計、編輯的書刊裝幀本;李梅樹紀念 館至今珍藏的一張立石鐵臣1935年親筆寫給 李梅樹的版畫明信片,也將於梅樹月期間一 併展出。

梅樹月講堂 03/12(日)14:00-16:00 立石鐵臣的藝術世界/立石光夫(立石鐵臣長子) 04/15(六)14:00-16:00 立石鐵臣與這些朋友那些事/「藏書界竹野內豐」黃震南老師 26


「大時代的色彩」──228事件七十週年 紀念美展 發生於1947年的228事件,是前輩美術家們共同走過的生命經驗,楊三郎在事件中曾數度遭軍方捉放, 也有不少畫家經歷過逃亡的歲月;「老大哥」陳澄波在3月25日「美術節」當天受難,對所有人的衝擊 尤大。原本在光復初期曾經蓬勃一時的美術界,開始以靜默來回應時代的變局。有學者曾說:「掛在 省展與台陽展牆上的靜物畫與風景畫,與228絕對離不了關聯。」一句話,道盡了228對臺灣美術發展 的重大影響。 所有的創作,必然都是時代的產物,也是作家本身的心象投射。我們試圖從動盪年代裡,拼湊出時代 的色彩。今年梅樹月,李梅樹紀念館特別舉辦「大時代的色彩──228事件七十週年紀念美展」,邀請 多位前輩美術家作品參展,包括:立石鐵臣(日籍灣生畫家)、李石樵、李梅樹、呂基正、林玉山、 陳澄波、陳慧坤、郭雪湖、楊三郎、蒲添生、顏水龍等11位前輩美術家,展出在事件前後相關聯的作 品,或具時代意義之作。 陳澄波生前最後遺作〈玉山積雪〉,及遺書上交待「為家保存」的〈清流〉兩件原作,也在李梅樹紀 念館同時展出。李梅樹半世紀前為事件受難者描繪的一幅〈張武曲肖像畫〉,亦首度公開展示。透過 前輩美術家們的作品,為動盪的歲月,進行一場歷史的回顧。 「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大時代的色彩,由此綴織而成。 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陳澄波最後遺作 玉山積雪 陳澄波/1947/油彩、木板/23.5×33cm 此畫為陳澄波絕筆之作,以家鄉臺灣的景物為主 題,自陳澄波位於嘉義市蘭井街的故居,遠眺玉 山積雪之冬日景象。陳澄波原本將此作送給其結 拜兄弟柯麟(嘉義市參議員,228事件與陳澄波 同時被槍斃),在陳澄波受難後,遺孀張捷以另 一件作品將此遺作換回。

27


陳澄波遺書交待「為家保存」之作品 清 流 陳澄波/1929/畫布、油彩/72.5x60.5cm 此畫為陳澄波在遺書中唯一交待「為家保存」之作品,該作為陳澄 波上海時期的作品,也是他融合中西筆墨技法之代表作。1929年曾 參展上海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同年秋天並以「無鑑查」資格回 臺灣參展第3屆「臺展」。1933年還曾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 世界博覽會。此畫象徵著陳澄波的「中國經驗」,但陳澄波卻是因 為「中國經驗」,加上會講國語,才死於「祖國」。

半世紀以來,首度公開的作品 張武曲肖像畫 李梅樹/1962/油畫/72.5×60.5cm 張武曲為當年台北三大布莊之一「張亦泰商行」經營者,出身三峽 老街上的百年布莊「張益泰吳服商」(原名:張亦泰吳服商),喜 好藝文的他,曾於光復後成立第一個台灣現代劇團「台灣藝術劇 社」,並於西門町經營「台灣戲院」。因熱愛祖國,還曾聘請音樂 家教民眾唱國歌。228事件時,因擔任「臺灣省自治青年同盟」總 隊長,協助維持地方治安,卻遭當局列為「首謀叛亂主犯」遭到通 緝而逃亡,後雖出面「自新」未受追究,但其經營的台灣戲院卻「 奉令撥歸黨營」,不久因積憂成疾一病不起。李梅樹在1962年因受 聘於文化大學任教,搬至台北南京西路居住,與附近的張家後人有所往來,〈張武曲肖像畫〉即為該 時期所畫。2015年底,此畫被張武曲家屬送回李梅樹紀念館維護保存,於今年梅樹月首度公開展示。 動盪年代下的「隱喻」之作 春 滿(白衣少女) 李梅樹/1948/油畫/91x72.5cm 畫中主角當時任職於中山堂,中山堂則是當年「省展」及「臺陽展」的 舉辦地點。有學者認為:畫中女子身穿白衣,神色凝重肅穆,一手握著 白蘭花,一手拈著枯枝,榮枯之間,彷彿暗示著「生與死」的象徵;畫 家簽名捨棄慣用的西元年代,而使用「民國三十七年」,很可能是對於 二二八事件「個人化隱喻式的反應」。

28


「標題快樂,人不樂」 郊 遊 李梅樹/1948/油畫/162x130cm/出品第三屆省展 此畫完成於1947年228事件之後,出品於1948年第三屆省展。有學 者認為,畫中人物表情並無「郊遊」的喜悅,反而有一股莫名的茫 然之情,是否呈現畫家在當時局勢動盪下無意識的心理投射,抑或 是反諷之作?

時代寫實的群像之作 黃 昏 李梅樹/1948/油畫/194x130cm/出品第三屆省展 此畫與〈郊遊〉同是完成於1947年228事件之後,出品於1948年第三屆 省展。李梅樹藉由西洋名畫之形式語法,試圖呈現台灣本土農家婦女勤 勞樸實面向的史詩般鉅作。有學者認為,畫中人物帶著某種疏離的情 緒,彼此間沉默、隔閡、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亦透露著時代的氛圍。

一張畫的多舛身世 獻馬圖(屏風) 林玉山/1943/膠彩、紙本/131.7×200.2cm(複製)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該作原完成於1943年,原本畫的是日本國旗,228事 件發生後一片風聲鶴唳,林玉山為免受波及而將日本 國旗改畫為中華民國國旗後藏匿;原作之右邊兩屏因 蟲蛀及潮濕而損壞,於1999年捐贈予高美館時,林玉 山憑記憶重畫,並為重現歷史,恢復原始畫作上日本 國旗的面貌。在歷史意義上,此作品反映出日治末期 及戰後228事件之特殊時代氛圍。

29


改朝換代下的時代產物 驟 雨 郭雪湖/1946/紙、水墨/63x73㎝/出品第一屆省展 郭雪湖《驟雨》,是描述1946年初,他租用小船自澳門返鄉, 途中歷經海上風暴的驚險遭遇。作品也暗示一切風暴終將歸於 平靜,畫家對未來仍充滿希望。當年的台灣,即將面臨一場腥 風血雨的政治風暴,正如同畫中的小船,在風雨中的汪洋大海 裡飄搖著。此畫出品於戰後第一屆省展,時間就在228事件爆 發前的四個月。該作品乃大量運用傳統暈染技法的「水墨畫」 ,在戰後中國大陸渡台水墨畫家挾著所謂的「正統國畫」名號強勢衝擊下,身為省展「催生者」的郭 雪湖,捨「膠彩畫」而以「水墨畫」參展首屆省展,應該也是在改朝換代下,有其不得不然的無奈 吧! 風雲變色的觀音山 觀音山 顏水龍/1947/木板、油彩/60.5×81cm 此畫為228事件當年的10月左右,顏水龍在台北市中山堂屋 頂,望向觀音山的方向所畫。10月份正是第二屆省展期間, 一年前的同一個時間,顏水龍還與同為省展評審委員的陳澄 波並肩合照,但一年後的此時,一樣的中山堂,「老大哥」 卻永遠缺席了。陳澄波雖已逝世,但二屆省展仍以「已故前 任審查員」的身份展出三件作品,台陽的老畫友們,並沒有忘記陳澄波。顏水龍登上中山堂屋頂繪圖 時,是否也心有所思呢?

「變色年代」的時代氛圍 台灣土俗室 陳慧坤/1947/膠彩、紙/183x97cm 本件作品入選1947年第二屆省展,並獲得最高榮譽的「主席賞」,這也是 陳慧坤第一次將妻子的身影入畫。畫家以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圖騰,和中國 婦女穿的旗袍,來營造當年的時代氣氛。

30


「意有所指」的山岳畫家 山谷深處 呂基正/1948/油彩、畫布/53x65 1947年228事件之後,呂基正曾畫過〈何處去〉與〈幻想〉 二件顯然意有所指的風俗畫,其中〈何處去〉描繪一對男女 手拿包袱奔逃,左顧右盼,彷彿擔心後方有追兵趕來卻無處 可逃,顯露出驚慌失措的神情(根據家屬的說法:228事件 期間,曾有朋友躲到呂家避難)。二件作品今已佚失,僅留 下黑白圖片。隔年,呂基正畫的〈山谷深處〉迥然有別於他 一向給予觀者昂揚開朗的印象。畫面中山谷深處一片幽暗,深不見底,而遠景抑鬱的濃雲又籠罩住山 頂,給人陰鬱詭譎、焦慮絕望的驚悚之感。整件作品唯有前景大片平穩的綠意山坡,似乎猶自為人們 留下一線生機。 被軍隊數度捉放的楊三郎 淡 水 楊三郎/1943/油畫/65x80cm 二戰時期至1949年之間,楊 三郎搬到淡水居住。228事件 時,軍隊三番兩次到淡水家 中抓人,楊三郎有幾次得到 消息事先逃跑,但也有數次 被軍方抓走,幸賴楊夫人積 極奔走營救才倖免於難。 台南某府宅 楊三郎/1949/油畫/72.5x 60.5㎝ 藏畫的女人──陳澄波遺孀 張捷塑像 被檢舉的作品 詩 人 蒲添生/1947/青銅/72×38×28cm 「詩人」以中國文學家及思想家 魯迅為模特兒。228事件中,此 作品曾遭匿名檢舉,蒲添生將它 密藏在衣櫃隱匿之處,直到四 十年後,才送往法國參展,和 長子蒲浩明的作品,雙雙入選一 九八三年法國春季沙龍。一九九五 年由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岳母 蒲添生/1962/青銅/38×31×27cm 陳澄波遇難後,遺孀張捷用生命保 護陳澄波的畢生心血,她將陳澄波的作 品藏在天花板上,每隔一段時日偷偷拿 出來整理,用數十年的歲月,默默等待 著撥雲見日的一天。沒有張捷,後人將 無緣親炙陳澄波熱血奔騰的生命之作。 (蒲添生係陳澄波女婿)

31


紀念228之作 民主與自由(自由與平等) 蒲添生/1991/塑膠纖維/110×40×48cm 蒲添生在解嚴之後,於1991年以「民主與自由」為題創作了這尊男體塑像。 他認為228事件發生的原因,是由於沒有自由與平等,故以此塑像作為紀念228 之作,也是蒲添生首度針對228事件提出的回應。

畫出當年台灣現狀的一幅圖 市場口 李石樵/1946/油畫/157x146cm(複製) 李石樵的這件作品,出品於1946年10月 第一屆省展,距離228事件爆發只有四個 月。此畫是以永樂市場為背景,畫面中是 位穿著旗袍、打扮摩登的上海派女子,但 圍繞在她身旁的,卻是在經濟蕭條的環境 下,處於艱困中的老百姓。此作的題材反 映了228事件前的社會現實,及階級貧富 的差距對立,有人推崇為「宛如把台灣現 狀縮寫在一幅圖!」

歷史的傷痕 吾愛台灣 立石鐵臣/1962/水彩/31.4×21.4㎝(複製) 此畫紀錄了228事件之後,在臺的「留用日人」被 迫踏上「引揚之路」的歷史傷痕;在圖中末段的 文字敘述裡,也隱然觸及了事件前後,台灣社會 所彌漫的族群對立情緒。

梅樹月講堂 03/19(日)14:00-16:30 李梅樹紀念音樂放映會/吾鄉吾土交響詩(地點:李梅樹紀念館) 04/16(日)14:00-16:00 暗暝吟詩──228與台灣美術/蕭瓊瑞老師(地點:李梅樹紀念館) 32


藝文特區 成福「礦業×生態」小旅行 說明: 體驗成福煤礦百年風華,欣賞臺灣攝影先驅鄧南光礦工寫真作品。透 過前輩畫家李梅樹畫中藏了「昆蟲密碼」的名作〈郊遊〉、「灣生畫 家」立石鐵臣的昆蟲細密畫,及成福國小攝影社小小攝影家們以鏡頭 「捕捉」三峽地區昆蟲生態寫真作品,一窺昆蟲世界的堂奧。再到成 福水草塘,穿青蛙裝下水體驗觀察生態秘境,學習友善環境的生態教 育,再回到三峽祖師廟及老街參訪。 日期:03/18(六)、03/25(六)、04/16(日) 時間:09:00-16:00 路線:李梅樹紀念館→成福煤礦→午餐→成福國小→成福國小水草塘 →祖師廟、老街 報名:https://goo.gl/IgPDCu(內有詳細資訊) 費用:每人600元(含便當費、茶水費、導覽費、保險費) 「藍蝶飛舞梅花香」DIY體驗活動 說明:三峽染工坊三位講師,帶領大家領略藍染手作藝術之美,作 品以「藍蝶飛舞梅花香」為主題,包含藍染蝴蝶胸針組、藍染梅花 造型胸針,以及藍染拼布造型貓頭鷹飾品,創作屬於個人獨具風格 的藍染手作小物。 講師: 陳明理、黃淑女、劉美鈴 日期:03/19(日)、03/26(日)、04/01(六)、04/15(六) 時間:13:30-15:30 地點:三峽歷史文物館學習成長教室(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18號) 費用:材料費+講師費350-500元 報名:https://goo.gl/4lSakK (內有詳細資訊) 聯絡:朱芷儀 0930-918-681

「環保‧藝術‧生活」講座×「自然臉譜」DIY體驗 說明: 分享塑膠對環境與人類影響的知識與報導,並引領大家利用環境中 可取得的樹葉、種子等自然媒材,製作自然臉譜名牌。在日常生活 中實踐減塑行動,享受綠色環保及藝術生活化的樂趣。 講師:柳樹婆婆/吳珮怡 日期:04/09(日)14:00-16:30 地點:三峽嘉猷學院(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6號) 費用:350元/人 報名:https://goo.gl/nE8uip(內有詳細資訊) 聯絡:朱芷儀 0930-918-681 33


「走過70,三峽祖師廟的古往今來」座談會 說明: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今年適逢始建250年,在前輩畫 家李梅樹主持重建下也走過了70個年頭,這座你平常 再熟悉不過的廟宇,其實擁有著許多宗教藝術與建築 上的成就,這次藉由梅樹月的機會,由五位學者來為 您訴說三峽祖師廟的古往今來,下午再與李梅樹紀念 館李景光、李景文兩位「最佳導覽員」,一起細訪三 峽祖師廟! 日期:04/08(六)08:30-16:30 地點: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會議廳(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街1號) 主持:林承緯老師(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報名:?https://goo.gl/forms/tuXWXThek42oy7R33(免費參加,內有詳細資訊) 主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李梅樹紀念館 協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承緯民俗學研究室│Shock三峽客地方媒體│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文化志工團

李天祿布袋戲 說明: 唐三藏與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歷經艱難險阻來到火雲洞。火雲洞主紅孩兒變成小女子模 樣擒捉唐三藏,欲吃三藏肉。孫悟空師兄弟欲救師父與紅孩兒鬥法,卻被妖火所傷,幸有觀世音菩薩 相救,降伏紅孩兒,並帶回紫竹林為善財童子,唐三藏師徒才能繼續往天竺國前行。 日期:04/03(週一)14:00-15:00 地點: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 廟埕廣場(新北市三峽區長福街1號) 劇目:《火雲洞》 演出:亦宛然掌中劇團 協辦: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 贊助: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

向大師致敬──李梅樹紀念音樂會 說明: 以日治及光復初期臺灣創作歌謠及梅樹月參展經典大師作品為主題,透過音樂與畫作影像記錄歷史, 產生撼動人心的共鳴,重現經典鄉土不朽頌歌,喚起記憶中可貴的夢想與信念,讓老歌傳承青春聲唱 出庶民文化的集體憶記。 日期:04/22(週六)19:30-21:00 地點:新北市三峽安溪國中演藝廳 (大同路135號) 演出:弦與弦小提琴及豎琴二重奏│翁芸芸│秀朗愛樂合唱團│孔孝誠 曲目:桃花泣血記、青春嶺、南都夜曲、思暮的人、淡水暮色、 農村曲、六月茉莉、望春風、恆春民謠、安平追想曲 入場:一人一票,憑票入場(自由入座,坐滿為止) 詳洽:李梅樹文教基金會/李梅樹紀念館(02-2673-2333) 台北市彩霞教育基金會(02-2570-8818*225) 指導:文化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贊助:彭成龍議員服務處 協辦:新北市三峽安溪國中│新北市三峽區里長聯誼會、承辦:財團法人台北市彩霞教育基金會

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