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tent
p.04
p.05
p.16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村落盛事
2011 年實行狀況
URS 總體村落分佈圖
南港。遊。樂園
2011 年此計畫實行成果及總體介紹
URS13
垂直村落
URS21
臺北那條通
URS27
活動思想起
URS44
城中藝術街區、老屋新生大獎、朗讀違章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計畫緣起
URS89-6 URS127 URS155 URS27W
西城設計力 Village Taipei 網聚 國際建築工作營暨論壇 2011 臺北國際城市發展論壇 UrbanPOP 一日城市實驗計畫 臺北 100 夢想城市 在寶藏巖與動物一起的下午茶
2
p.40
p.47
p.52
達人觀點
國際視野
URS-ing
南港都市運動—我看 PlayGround 游。樂園 / 龔書章
義大利 / 軍事堡壘變成文化交流場所
2012 URS will be
城市再生工程的基礎信仰 / 蘇瑤華
德國 / 柏林博物館二戰遭轟炸重新修復
URS-ing
設計注入城市 / IF OFFICE 馮宇
上海 /「生存之美」上海後灘公園
老房子俱樂部 / 游智維
瑞典 / 抽水站成為人文風景的公共設施
帶領學生進入都市 / 蕭有志
斯洛維尼亞 / 被綠藤爬滿的抽水發電機站
巷弄美學 / 劉維公
3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畫緣起
Urban redevelopment requires a blue ocean strategy whil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city competition and new economy. A catalyst or an innovative hub is essential in a rigid urban development framework to expand regeneration vision, which is termed as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URS)”. URS is a mission oriented, open-defined and society concerned regeneration strategy. URS is homonymic to “Yours” referring to yours, the public and free of pre-defined subject and framework. URS is conceptually understood as a platform, a network or a movement. It is an urban peaceful revolution sparked by urban regeneration sectors. Each URS space is Named by its door number, URS function can be recognized as a workstation, community space, information hub, lounge for coterie, exhibition hall, experience action, shelter for city flâneur, as you define.
一個城市的生命力,需要活水般不斷的注入文化創意灌溉滋養。摩天
市發展與美觀的絆腳石。因此,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 2010 年開啟了
大樓的高度、經濟建設的發展程度就如同城市的表象,或許會隨著年
URS 推動計畫,由政府單位提供地點,鼓勵民間單位進駐,讓民間單
齡而改變、衰老,但城市內心卻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更顯風韻。
位得以自由展現創新力量,將文化創意的種子埋進這些老舊街廓中。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以下簡稱 URS)正是為了讓舊社區注入新文化活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一直以來致力於改善老舊街區環境、引入產業活動
水而誕生。在臺北,目前預計有七座 URS 概念基地將在臺北的各個
等都市更新發展策略,這些年的努力讓不少人深深感覺到「臺北變美
角落生根發芽,茁壯成既可為城市製造創意氧氣,又可美化城市文化
了」!但都市更新不僅僅是硬體基礎建設的推動,而應該要使其得以
景觀的大樹。
永續發展,因此「都市再生」概念應運而生。都市再生的概念包含了創
URS 以「再生」為主軸,有別於先破壞再建立的重建模式,URS 將計
新、開發導向、公私合夥、整合、生態永續等多方面向的整合,透過城
畫在舊的輪廓中加入新的概念。這些舊空間都曾經歷過繁榮的景象,
市的軟創新實力,產出更豐富多元的城市記憶。而 URS 就是要透過
也曾是許多老臺北人依靠著的生活重心,卻隨著無情時光的腳步而漸
都市更新再生,將更多元、更具活力的創意讓市民共享。
漸破舊荒廢,成為城市裡最不起眼的角落。 如今,四周高樓林立,人們漸漸遺忘了它們,它們也彷彿成為了影響城
4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We expect that all URS sites are open spaces for people to meet, share and exchange their public identity. URS is property shared by all citizens, even in the innovative progress is the outcom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expectation, creativity, art, culture and design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urban regeneration as a catalyst of urban redevelopment. URS station is a coalition exercise of “urban regeneration”,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genius loci”. With urban regeneration plan embedded by cultural and creative vocabulary translation, the historic spirits in the past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citizen's new version.
Village Taipei can be understood as a platform, a network or a movement. It aims to attract creative individuals and energy through providing resource, milieu and platform for free inspiration/ imagination on urban regeneration.
URS=Yours 你的,我的,大家的
VILLAGE TAIPEI 臺北村落之聲
URS 的讀音等同於「yours」(你們的),凸顯出 URS 的精神─ ─將
Village Taipei 臺北村落之聲是一個自 2010 年起由臺北市都市更新
空間開放給每個對於城市充滿熱情的人。我們將以再生基地為中心
處所發起的網路媒合平臺,在這裡,你可以自在的於網路遊晃位於臺
點,把創意因子漸漸擴散到社區周邊,進而再擴散到整個城市,讓臺
北的各個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掌握最新的城市動向,包含了建築、
北城不僅僅擁有現代化的外表,也成為蘊含文化創意的心靈之都。
設計、藝術文化、城市發展的相關研討分享、工作坊、展覽、活動快訊, 更提供了各界達人的精采採訪、國外城市對於都市再生議題的設計策 略,豐富多元的內容資訊,就是引領您踏入城市,發現臺北 URS 新風 貌的最佳捷徑!
5
URS13
URS21
URS27
南港瓶蓋工廠
中山創意基地
華山大草原
Nangang URS
Chung Shan Creative Hub
HuaShan Grand Green
佔地 1.65 公頃的老瓶蓋工廠, 導入活動與
前身為中山配銷所,於 1999 年隨專賣制度
華山大草原曾是閒置多年的歷史月台,現名為
文化創意產業, 提供南港舊市區開放空間,
的廢止而閒置至今。目前由忠泰建築文化
「華山大草原」用創意語彙為都市更新定義出
將文化經驗深植在南港地區。
藝術基金會進駐,希望打造基地成為臺北
另一層次的視野與方向。
設計新據點。
URS44
URS27W
大稻埕故事工坊
城市影像實驗室
Dadacheng Story House
Film Range
迪化街南段位處重要入口,且近大稻埕碼頭,是
原為茶行,緊鄰抗日先烈蔣渭水仙生所主持的
迪化街商業帶最興盛之地區。目前由台灣歷史
大安醫院、文化書局與台灣民報,以影像實驗為
資源經理學會經營,不定期辦理講座活動。
主題,透過影像創作者之觀察角度,重新挖掘紀
6
錄街區與思考未來的影像實驗空間。
URS155
URS89-6
URS127
跨領域交流中心
設計公店
創作分享圈
Urban Core Creative Center
Design Gallery
Cooking Together
座落於臺北舊城區中華路上,目前由忠泰建
「URS127 設 計 公 店」為 93 年 接 受 民 間
本基地位於迪化街商業最為繁盛及人潮匯
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營運 , 打造出一個舒適
捐贈,目前由為淡江大學建 築系經營,將
流之地區,長期做為推動「大稻埕古城重
明亮的建築、設計與藝術領域的閱讀與討
URS127 公店改造成一間具有設計、藝術
現專案」及當地資源統籌運用,並提供公眾
論空間。
等展演功能的公共空間。
使用 。
7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13 南港瓶蓋工廠
南港路二段 13 號,近捷運南港站。板南線南港站由 3、4 號出口出站,往南港行政中心方向前進,步行約 5 分鐘可到達。
No.13, Sec. 2, Nangang Rd., Nangang Dist., Taipei City 115
The 1.65-hectare tinplate cap factory is planned to be reused without disturb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site. Parking lots and open outdoor spaces were formerly programmed into the sit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was introduced later. It was once converted to the site for pop music center to provide leisure and performance entertainment for the public. It also feeds an optimistic prospect on spatial utilization into the adjacent Nangang area and resonates with the idea of urban resource recycling.
在舊有都市紋理中開瓶遊樂 URS13 為菸酒公賣局位於南港一處占地 2.1 公頃的瓶蓋工廠,前身為日治時期所成立的民營工廠,民國 47 年工廠開始生產馬口鐵瓶蓋, 城市轉型的浪潮下功成身退,於民國 93 年瓶蓋工廠正式吹熄燈號,靜置多年 時間與廣袤的綠意在這裡累積出特殊的氛圍沉澱在空間之中。 隨著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將南港瓶蓋工廠規劃為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13,以地方認同與挖掘南港自身特有 文化作為再利用作為切入點,後導入活動與文化創意產業,相信將會為南港打開新的對話,提供南港舊市區 開放空間,將文化經驗深植在南港地區。
角落的創造力-南港瓶蓋工廠場場內的塗鴉
8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21 中山創意基地
民生東路一段 21 號。雙連捷運站二號出口左轉,步行約五分鐘
No.21, Sec. 1, Minsheng E.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1st floor space is used for urban creative exhibition and design workshop. It is expected to be a cultural hub for creative industry and institutes in Zhongshan N. Rd. 2nd and 3rd floor are office space for social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nergy. It is managed by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at present. The original function of URS21 was warehouse and distribution centre of Taiwan Tobacco and liquor Cooperation. The building style is early postwar modernism warehouse with special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pace.
蘊涵設計、建築、創意能量的都市果核計畫 中山配銷處鄰近捷運雙連站,見證臺灣菸酒公賣制度的建立與變革,前身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配送、零售倉庫, 於 1999 年隨專賣制度的廢止而閒置至今。2010 年起,都市更新處將中山配銷處列入基地之一,舉辦一些系 列活動,由臺灣好基金會舉辦一日講座及城市漫遊活動,並邀請到顏忠賢老師在將近三千坪的室內、外空間創 作裝置行動藝術「壞迷宮」, 塗鴉繪畫這個神秘的廢棄空間。而基地因鄰近文創據點群聚的中山、雙連地區, 於是計畫延伸一個以配銷處為中心,南至捷運中山站、北至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創意軸帶,使原本褪盡風華的 配銷倉庫,從此將以「URS21 中山創意基地」為名,重新建構與城市生活的連結。 佔地千坪的「中山創意基地 URS21」, 2011 年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合作,一同將 URS21 打造利於創作 能量匯集的平臺,作為藝文創意領域工作者的培養皿。 「中山創意基地 URS21」以蘊涵設計、建築、創意能量為目標規劃了展覽空間、互動教室、設計進駐工作室 等,為強調與城市生活之間的串連, 藉由室內空間以及戶外廣場、社區草坪舉辦各類工作坊、講堂、展演、假 日市集與表演活動…等多元性參與活動,重新活絡原本低度使用、自我隔絕的城市空間,打破舊有空間性格與 社區之間的藩籬,透過與社區網絡的緊密連結,為臺北打造一處體現在地觀點的文創交流平臺。12 組於 2011 年陸續進駐「中山創意基地 URS21」,分別為產品設計類七組:天晴設計、凌晨工作室、參拾陸商行 Design
+ Factory、GEARLAB 器 研 所、CULTURE LAB + PiliWu-Design、周 育 潤 設 計 工 作 室 KEV Design Studio、迴想設計試驗所 reflect design;建築跨領域設計類三組:巨集 Gt Lab、陳彥豪 + 呂惠瑛 YHHY、 想建築工作室 + 生態系統城市設計 ESD + Think Archi Studio;服裝設計類一組:His Majesty;設計策展 類一組:臺灣設計師連線工作室。除提供設計及文創領域團隊群聚型的工作空間之外,亦邀請用心推動生活 美學的 MOT/KITCHEN 設立「MOT/KITCHEN Light」,為此區提供一份舒活輕食與閒逸時光。
Music up! 配銷所不插電@ URS21 S1 教 室外木棧台
9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27 華山大草原
林森北路 27 號。捷運善導寺站一號出口,沿林森北路前行可達
No.27, Linsen N.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
1st floor space is used for urban creative exhibition and design workshop. It is expected to be a cultural hub for creative industry and institutes in Zhongshan N. Rd. 2nd and 3rd floor are office space for social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nergy. It is managed by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at present. The original function of URS21 was warehouse and distribution centre of Taiwan Tobacco and liquor Cooperation. The building style is early postwar modernism warehouse with special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pace.
草原上的新詩篇 URS27 的基地位置在臺北城中區東北方,從 1937 年以來一直是北部貨運集散的大宗;1986 年因鐵路地下化 的市區發展政策失去貨運機能,空間使用轉為閒置;2009 年起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期待再生原本閒置已久的場 域空間,將空間定位為鄰里空間、社群交流空間、展示集合場所的任何可能 。
2010 年 6 月大草原正式啟用,規劃為「快樂樂臺創意新生地」的戶外藝術展場。2011 年配合 IDA 世界設計年 會策劃「臺北那條通 - 超乎尋常的居住境地」展覽,在大草原上搭建白色鷹架主場館找回過去流竄的動力能量, 也交疊出現代的城市想像!
I love Taipei-『臺北那條通』 特展裝置藝術
10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44
迪化街一段 44 號。搭乘捷運中山站,從南京西路往圓環方向步行 10 鐘即可抵達迪化街區永樂市場,URS44 位於永樂市場後方。
No.44, Sec. 1, Dihua St.,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大稻埕故事工坊 Located closely to Dadaocheng Harbor, the southern side of Dihua Street was a crucial hub of the area, which is also the most prosperous central for nearby commercial district, such as Yongle Traditional Market and surrounding spaces. The mixture of Baroque and Modernism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歷史記憶與空間永續活化的發聲平臺 URS44 位於迪化街南段位處重要入口,且近大稻埕碼頭,是迪化街商業帶最興盛之地區,為南段中心地帶, 包含永樂市場及廣場周邊。巴洛克式風格加上現代式樣的精緻建築為其特色。現由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經 營規劃,以非營利社會團體 (NPO) 的角色,透過多邊的國際交流,促進歷史資源以及空間環境之永續經營持 續促進歷史及空間資源的活化及永續期能引進民間活力,活化周邊產業。目前,不定期舉辦都市活化講座並 延續多元化的民間生活美學活動,成為一具前瞻性的重要平臺,提供歷史保育理念與文化觀光、地方產業再生 等相關策略。
寓歷史回想於活動-『在大稻埕,想米』
11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89-6 跨領域交流中心
中華路一段 89 之 6 號
No.89-6, Sec. 1, Zhonghua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
Sitting on Zhonghua Road in the historical area of Taipei, "UrbanCore Cafe & Bookshelf" is open. Run by JUT Foundation, it provides the most immediate art and culture information. This luminous and friendly space is also dedicated to reading and open discourse on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歷史記憶與空間永續活化的發聲平臺 「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所主辦的藝術進駐計畫,空間位於屆四十年屋齡 的老舊公寓一樓,將來也勢必面臨到都市更新的命運,2010 年起開放基地周邊閒置房舍,邀請藝文相關的非 營利組織與創作團體入駐,目前進駐團隊有 Urban Core Gallery、MOT/ARTS 藝術七門町、都市再生工作 坊(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打開 - 當代藝術工作站、芬蘭建築團隊 C 實驗室、臺灣攝 影博物館籌備委員會、豪華朗機工及臺北當代藝術中心等 9 個單位。 「UrbanCore Caf & Bookshelf」 的複合空間也在此地開張了,在空間規劃上以「期間限定」的理念改造老 屋,使用舊家具與新組合家具混搭,其中還有一張利用門板改造的十人座長桌,搭上一整面牆的黑板,非常適 合舉辦小型讀書會或者座談會;而空間另一面則被一長排的書櫃所佔據,提供各類型建築、設計與藝術相關 的書籍,供民眾自由閱覽。希望打造一個舒適明亮的建築、設計與藝術領域的閱讀與討論空間,並提供到訪 民眾最即時的街區藝文訊息。
朗讀違章於 2011 年 3 月熱烈開幕
12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127 設計公店
迪化街一段 127 號。搭乘捷運中山站,從南京西路往圓環方向步行 10 鐘即可到達迪化街區。
No.127, Sec. 1, Dihua St.,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1st floor space is used for cultural and living space of Dihua street open character. The whole building is a design gallery and provides studio space for young designer. URS127 is managed b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amkang University at present. The building type is 3 entrance-volume street house, the original usage is a mixed use of traditional retail and residence.
年貨大街裡的太空實驗場 「URS127 公店」為 93 年接受民間捐贈,為都市計畫指定 77 棟之歷史建物之一,包含洋樓式建築、清水紅磚、 閩南瓦、拱型窗等特色。藉公有房地導入民間活力,再生活動營造,商圈輔導,修復支援工作。 目前進駐單位為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取名為「URS127 設計公店」則是意味著將原本私人店屋公共化成為大 家都可以來到的地方,希望能為迪化歷史街區注入新活力,改造 URS127 成為一間具有設計、建築、藝術等 展演功能的公共空間。相信 1 + 1>2 的力量,URS127 除了有淡江建築系外,也可以找到拾棲劇團、手牽手 工作室、十川建築等專業活力的團體。
迪化百年,設計百年展在 URS127 長 形街 屋裡引爆話題
13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155 cooking together 創作分享圈
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155 號 捷運大橋頭站,或搭公車至重慶涼州街口站,沿重慶北路南行至歸綏街口右轉,沿歸綏街 向西行至迪化街即可見。 No.155, Sec. 1, Dihua St.,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he façade style is traditional south Fukien Province. It is a 3 storey building with 2 entrance-volume layout. It w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trader shop.
城市人文新據點 原為百年雜糧中藥行的 URS155 基地位於迪化街商業最為繁盛及人潮匯流之地區,由李百萬先生等捐贈。
URS155 是第三個進駐迪化街區的 URS 基地,該基地結合大稻埕南北貨批發的特色,以 cooking together 為概念,運用創意以及在地食材,營運期間將有各領域創作者進駐創作以及每個月開放講座,邀請迪化街居 民以及大眾參加,從在地觀點與創意思考作為新文創空間,期望和大家一起煲煮創意湯頭,醞釀街區的創意, 將迪化街街區的養分吸收之後一起轉換出更多不同的在地創意思考與行動。
URS155 建於西元 1850 年代,原為雜糧行與中藥材貿易店屋,建築樣式為傳統閩南的二進三層樓建築,由 建築物可看各個時代的增建特色,呈現出清代、日治與民國時期的磚材特色,是一棟述說大稻埕歷史的宅第 街屋。經營者希嘉文化表示其經營方向將以 URS(yours) 為出發,打造一個屬於大家的交流平臺,在此創作 者與街坊共同「創作與生活」。空間使用依建築特色安排各式空間,其中一樓前段為公共開放空間,提供創作 品展示、創作者廚房以及小閣樓影音區,後段則為創作者聯合工作室;2 樓為講座工作坊。在這個重要的南北 貨集散中心,年輕創作者將以迪化街的食材為靈感進行在地創作,希望從傳統味中找到靈感,為在地帶來新 的創意與行動。 另外,國內外來自創意市集的創作者也將陸續進駐 URS155 Cooking Together,漫畫家米奇鰻、小公園刊 物發起人徐子凡以及亞洲創作人協會等…創作者 / 單位將於今年底陸續完成進駐創作。同時每年也將徵選 國內外藝術家進行駐村交流,藉由空間的互動,讓創作者感受迪化街的養分與歷史,運用在創作上,讓創作 者與迪化街可以產生自然產生化學共振,激發出新的創意生活火花。
URS155 cooking together 希望在跨越時空的百年老厝,創意生活與老街歷史可以藉由各種微小的創作與 活動自然而然融合在一起。創作者、迪化街居民以及各國觀光客可以在 URS155 的空間以及生活創作當中一 起體驗、一起學習與分享。在感受創作帶來的改變當中讓迪化街產生新的認同與人文價值。在傳統食材與創 意烹調中,成為迪化街另一個城市人文的新據點。
14
URS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27W 城市影像實驗室
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7 號 公車南京西路口站,或搭乘捷運至中山站,沿南京西路西行至延平北路右轉,沿延平北路往北走,在義美食品隔壁。
No.27, Sec. 2,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he Film Range is located in a culturally rich area on the site of a former tea business. It is part of the unique Taipingding commercial zone of Dadaocheng and is near historical landmarks such as Daan Hospital, which was operated by the Japanese resistance martyr Chiang Wei-shui, along with distribution centers for a cultural publishing house and the "Taiwan Minpao" newspaper. Its new theme is experimental filming. Ways of stimulating and recording life on the streets will be explored here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filmmakers.
URS27W 基地範圍以日治時期太平町三丁目主要核心。太平町三丁目在二十世紀初中期曾經繁華一時,開設 有「義美食品」總店、「功學社樂器行」、「大千百貨公司」以及「黑美人大酒家」、「五月花」、「東雲閣」等有 名的大酒家等。由於緊鄰抗日先烈蔣渭水先生所主持的「大安醫院」、「文化書局」與《臺灣民報》批發處 ( 今
33 號 ),是臺灣早期改革人士的據點,也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的孕育搖籃,在臺灣近代史上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URS27W 座落於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段一小段 569、570 地號等二筆土地,日據時期為太平町參丁目壹參六番 地,土地面積共 152 ㎡,門牌編訂為延平北路二段 27 號。為紅磚立面建物,內部空間為二層式建築,前為騎樓, 後有庭院,內有室內梯連通二層。本建築原為日據時期大稻埕知名茶商洪九江的發記茶行所在。在建築特色 上屬本地匠師仿日人由西方引進之歷史主義建築樣式而建,雖大致上為古典樣式,但細部語彙上呈現東西融 合的色彩,且周圍除歷史建築外,還有群聚而成的材料服飾商街。本基地是為現存少數保留日治時代延平北 路典型的立面形式之建築。
15
村落盛事
從廢棄工廠蛻變成遊樂園
The formal tinplate cap factory, pre-owned by private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transferred to national enterprise in 1958, is a derelict site with 2.1 hector parcel in Nangang district after industrial relocation in 2004. The greenery site of URS13 is benefited from easy accessibility charming Nangang live culture, and community recognition. The “Playground” project deploys games, liberty and creativity as catalyst for district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local character and community strengthen ground Taipei’s approach towards culture,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formal factory is transformed as sites for installation art, community living room and garden. Workshops and studios are long-term invested for shared vision and co-creation.
臺北首都鐵道沿線產業的東端節點 -- 南港瓶蓋廠,走過興衰起落的年代,閒置的十幾年間,社區居民對它的 關心只增不減。南港區隨著產業的轉型,都市景觀與生活空間面臨衝擊與改變,都市再生將為南港人帶來的新 方向,展現地方蛻變後的能量。 由臺北都市更新處主辦,禾磊藝術策展 URS13 南港行動計畫—「Play Ground 游 • 樂園」以貼近生活與生命 本質的親密視角,用遊戲、自由、創意,形塑引發在地文化能量的觸媒,催化地方再生與蛻變,激發兼容過往、 放眼未來的社區意識。希望與社區居民一同找出在地文化特質與自信,成為後續文化、產業及區域發展的基石, 在全球化洪流中延展地方光華。 走進瓶蓋廠,放眼偌大的工業空間與藝術創意結合,予人強烈的視覺驚豔,展場設計以白色為介入形象,運用 啤酒箱構成空間物件,打開滲透廠區內外界面,置入不同姿態量體,強化空間功能及活動需要,藉虛實穿透用 以重塑與粗獷工業廠區的對話空間。保留異質特性與廢墟氛圍的工業空間,轉化為社區大客廳、菜園、書房與 休憩區,構成一個可供藝術創作活動、社區工作坊及都市再造工作站的基地。
URS13 南港行動計畫,受到各界的關懷與熱情迴響,不僅有長期關注歷史文化保存議題的丘如華,知名建築 16
空間學者龔書章,策展人黃海鳴,藝術創作者柯應平、蕭有志、繭裹
內外藝術家全力動員下,展期間每隔週休二日還有特別主題活動與社
設計、數位藝術基金會及多位創作新銳參與,更有來自國際的創作者
區居民互動,包括南港社大城市健走、李清志廢墟夜談等講座、文創
抱持高度的興趣,加入計畫行列。
市集、親密時刻活動、國際論壇。
一如旅美華裔的傳奇人物葉蕾蕾,曾在費城及無數地方實踐「藝術改
如此豐富的藝術創作與力量,使社區空間的活化利用達到一個超乎預
變社區」的理念,此次也走入南港社區與在地居民互動產生共鳴,凝
知的高度,我們將看見南港用自我轉化的方式,實踐都市再生的理想,
結社區意識,共同描繪心中的「南港悠境」;國內知名策展人黃海鳴
瓶蓋廠從工業遺跡轉變為現代都會人潛意識裡的樂園。結合日常生
以工地游牧劇場,探討公共空間與人的情感交流聯繫。國外藝術家方
活的發想與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當市民朋友在此散步、休憩、播苗
面,近年強調與廣大社會大眾連結的日本藝術家日比野克彥,打造承
耕種,時而閒談、落實生活中的藝術,拋開現實壓力,讓大家用遊樂的
載南港記憶與希望的生命之舟—種子號;來自澳洲關懷城市議題的膠
方式,迎向一座解放所有想像力的瓶蓋廠,成為人人能居、能遊、能
帶藝術家巴夫 • 迪斯 Buff Diss,以及英國的路克 Filthy Luker 透
揮灑、能沉潛的原鄉和立身之所。
過充氣藝術的方式,用另類角度表現對環境與生活。在超過三十組國
(從左上角順時針方向)PlayGround 市民參與藝術 /PlayGround 熱鬧開幕,藝術總監北川富朗來台 / 瓶蓋工廠廠房內的塗鴉
17
PlayGround 南港。游。樂園 / 策展人吳慧貞的話
PlayGround 策展人 / 吳慧貞
PlayGround 其實就是解放一個地方的歷史,然後解放一個場域,讓
其實我覺得我們也看以看到一種新的潮流,就是它回到一個生活的場
社區的、在地的文化,跟生活能夠跟各種各樣的創意,是真的能夠嫁
域,然後不僅僅是說藝術把生活當作一個創作的題材,而是生活這個
接在一起。
場域就是藝術原生的、產生力量、或是產生創作的泉源的這樣一個想
在 PlayGround 的這一個半月當中,其實每兩週就會有一波活動,那
法。那我認為這是 21 世紀的一個藝術的新方向,所以談到「藝術進入」
都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一個切入點,都是一樣,怎麼樣社區的人
的時候,我們就不太會去談說它是公共性偏重,還是藝術性偏重。我
跟這個社會大眾,能夠一起來談論,這樣的一個創意進駐到這一區裡
認為它是一個綜合的,而且它是以一個「大我」的想法為基礎的一種
面,然後這個工業的遺址,它再生了之後,帶動它周遭,甚至於臺北的
新類型的藝術。
一個文化再生的力量,會是什麼?
講到藝術家的一個身份,其實在 PlayGround 整個活動裡面,他的定
11 月底的 PlayGround 國際論壇,是希望國際關注的視野,跟在地
義其實是擴大解釋的,所以在這裡面有剛從學校畢業的,那有建築設
的聲音,跟在地的想法,能夠結合在一起,讓大家站在這個基礎上面,
計的人,然後有做手工創意的人,然後也有社區的民眾,他們是在藝術
可以來談,瓶蓋廠的未來,一個工業你怎麼保存它的價值,對於一種
家的一個概念之下,他們來完成這個作品的,那所以其實這樣的一個
文化催生、再生的行動,跟一個都市再生、都市更新的這種城市見證
擴大解釋,跟從各種不同的面向,在策略上面其實就是容許各種不同
的這個策略裡面,能夠怎麼樣來結合,找出一個新的方向。
去觸及生活跟環境場域再生的這個議題,各種可能的一個管道,那因
所謂藝術跟藝術家的身份這兩件事情談起,就是說談到當代藝術呢,
為既然這是一個觸媒,這是一個激盪的開始,以行動的一個開端,所
18
PlayGround 設計海報
PlayGround 裝置藝術
游。樂園入口
以其實我們就不受限於一種單一的思維,跟單一的憧憬,或單一的方
的策略,我覺得其實最重點都它都還不是在於說做了什麼樣的裝置,
法,那當然它統合在一個非常原則性的一個想法底下,然後在這樣的
而且透過這些裝置跟種種的作為,它怎麼樣來形成一個真正的公共論
有節奏,就是在不同的鍵、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藝術家加進來,產生
壇。
不同的一個作用,那比如說初期的時候,日比野克彥的作品,他們扮
其實我在想就是說,大家來 PlayGround 也許會因為從媒體的管道,
演非常重要的 anchor,是在這邊,不管是環境也是一片荒涼,或是大
看到一個有趣的活動,所以過來看一看,覺得好玩,是假日多一個休
家對這個事情的認知都還是一個空白的時候,他怎麼樣子慢慢的建立
閒去處,也很好!那等到你來了之後,你可能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陷阱,
一個基礎的認識,建立一個基礎的參與,然後從這個 anchor 開始,
那這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以浸淫的方式在一個不同的玩的方式,而
擴大到這個整個場域的完整,跟所有的住家也參與進來,那也是透過
是具有一種從生活原發的這種創意的這種,基礎的玩的方式,那這不
一個這樣 anchor 建立,我們把我們社會這個服務的系統,陪伴的這
是一個從工業化的或是商業化的這種大量工業製造出來的這種,針對
個系統,跟社區的這個整個不管是感情或是認知,或者是一種一起工
消費者心理製造的這種,遊樂的這種型態的一種玩的一種型態,那在
作,然後把他們認同感也都加接在這個已經荒廢 16 年的場域裡面的
這裡面,不管你是知道這個事情的原委也罷,不知道也罷,來看熱鬧
這個基礎體系是建立了起來。那在未來的這個一個半月當中的總總的
也罷,其實在這裡面,一個經驗就讓你應該能夠體會到說,它一個新
這個,你再後面再把它擴大,後面再把它加溫,再去引導大家的這個關
的解放想像的方式
注議題,我覺得就能夠建築在那樣的基礎上開始。所以其實藝術介入
19
村落盛事
設計人非去不可的新據點
The formal Tabaco and liqueur warehouse in Chung-Shan N. Road is an example of partnership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creative axis, on contrast to vivid entertainment on surrounding area, URS21 was derelict and abandoned for decades with fences against pedestrians. The intervention by URO and National Property Bureau launched in 2010, the action included graffiti of maze, community sports and garden space, and weekend market. Refurbishment and management by MOT in 2011 turned the warehouse into creative hub of studio, exhibition, lecture room, kitchen and café. The main exhibition of 2011 is “Vertical Village” by MVRDV. With tour guide and forum with Winy Mass, exploring the issues of organic urban fabric and block attack of repeated tower.
垂直村落策展人 /Winy Maas
20
有機居住的新可能─垂直村落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期望探討臺灣居住進化史一種新型態的都
多變的居住特性逐漸消失殆盡在都市中。
市學,特邀請荷蘭建築團隊 MVRDV 策劃「明日博物館第四檔展覽
「The Vertical Village 垂直村落」探討一個解決都市人口密度卻同時
─ The Vertical Village 垂直村落」於中山創意基地展出,研究計劃
保留居住獨特性的有機居住提案,探討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來開發這
自 2009 年便開始啟動,歷時三年進行亞洲實地訪查、分析評估、國
些地區?我們是否可以將都市村落密度提高卻無須犧牲它們的非正式
際工作營…等研究工作,甫於 2011 年 10 月提出亞洲都市進化的居住
性?我們是否可以運用這非正式性的原則,進而產生新的鄰里社區?如
新提案─垂直村落。
果我們能將都市村落垂直化地成長,並保留個人表現與突顯個性的建
過去數十年間,亞洲城市發展到空前的規模,激烈的人口成長與社會
築,便能創造一個個體矮房同時垂直堆疊的都市村落系統,讓住戶擁
結構變化,造成亞洲城市迅速繁殖擴張的大爆炸。這樣的現象以及對
有個人自由,又兼具社區共同生活品質的社群型態的可能性!所以我們
高密度的需求,促使群樓之海不斷被製造出來,重複著單調的空間排
需要提供一個可行的模式,一個讓都市建築可以真正自行建構的方法,
列組合,在高度與寬度都擴張到總樓地板面積的極限,如此大量的均
將個體性、差異性、集體性與密集化結合其中,作為群樓以外的替選方
質製造,嚴重地侷限各個單元住宅的自主變異性。使得原存在於亞洲
案。這模式能夠蘊育出垂直的村落,一個涵納個人自由、多樣性與鄰里
北京的胡同,或小巧且幾乎是木造的東京町屋,新加坡的村落,雅加
生活的三向度社區,並且實現每個人對家的各種願望,帶回亞洲特有生
達的聚落,與臺北透天厝的屋頂增建,這些非正式的、自主的、輕巧且
活品質的垂直村落的夢想可能!
21
村落盛事
華山大草原,臺北生活新想像
URS27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corner in the middle area of Taipei City. The site had been the transportational pivot of freight since 1937 before it lost its function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ound railway started in 1986. The space was left unused thereafter. In 2009, the 4 hacter block is assigned as for government building in urban planning.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timetable for furth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URS 27 is a site of full possibility on the green corridor connecting city center to Tamsui River. The uncertain atmosphere released from the space initiated diverse chemical changes and became the fascination of the idle space. Walking along the Huanshan freight office and following the traces of memory, you can find the rare combination of the green space and the site of the platform being merged by the project of Urban Redevelopment Office Taipei City. The 19,726 -square-meter open space became the vital living of greenbelt that Taipei citizens had longed for. The surrounding area has show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mporary urban development of Taipei which reminds people of the unforgettable railway memory. “Joudoori” means “Alley” in Japanes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alleys in this area were named as Joudoori-s in numerical order. This project starts from Taipei City’s unique “alley”-style urban environment and moves on to explore the extraordinary wisdom and lifestyle developed from the lives of the common folks. The unique lifestyle of the “Joudoori-s” reflects a certain aspect of Taipei City’s “living values”. From our observations, we made an attempt to “dig out” the most precious and highly enchanting essences of life that are hiding in the least expected corners of Taipei City. In this exhibition, we will highlight the essences of Taipei City’s living aesthetics and propose the future and the infinite possibilities of the city. Nietzsche- “In honor of the chaos.” The City of Taipei is enchanting in a style tha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omposite (architecture, events, landscape, cul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Western cities in the world, like Paris, London, and New York. 空間中釋放出不確定性因子卻因而延伸出多樣性的化學變化,這是閒置空間的魅力所在!循著過去華山貨運 辦公室及月臺的記憶軌跡,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將都市中難得的綠地景觀與月臺基地相結合,19,726 平方公尺 的戶外開放空間要符合臺北市民現下所欠缺與期盼的綠帶活氧生活。周遭環境轉化為當代都市的發展脈絡, 但人們的鐵道記憶卻不能因此脫勾。
2011 年初都市酵母計畫於 URS27 華山大草原進行「臺北草地新居體驗 city camping」活動,鼓勵市民重新 檢視在臺北生活的特殊魅力、都市風格及日常生活的感動。藍天、綠地還有大樹的綠蔭,自華山大草原開放以 來,已從晨間慢跑、腳踏車乘騎、里民散步的社區功能,更延伸至戶外演唱會、街舞表演、婚紗拍照景點、遙控 飛機飛行秀等更多群眾參與的可能!
22
臺北那條通開幕音樂表演
尼采:「In the honor of chaos.」 ( 以混亂為榮 ) 臺北迷人之處,通常不像巴黎、倫敦、紐約那 種融合建築、活動、景觀、文化、人文中所交流出的城市特色。臺北的迷人之處常常是一些較隱性、 常民的,看似平凡的人事物,彼此碰撞出一些不確定卻是確實存在的幸福感,書店可以開 24 小 時、7-11 幾千家、夜市文化興起,街頭巷尾到處可見,住商混合下的衝突與對比,臺北迷人在一 種看似平凡的不平凡,不平凡到縱言了都市的些許髒與亂(亂可以是種特色,髒卻是不好的現象) , 然而平凡、活力、髒、亂、親切、亦或是不確定的幸福感,隨著時間淨化,或有可能升級為充滿小 確幸,展現活力、亂中有序、杜絕髒亂的生活巷弄,一種烏托邦、超現實的臺北生活想像,我們 把它稱作「臺北那條通」。 針對臺北城內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特色和市井小民的無限活力,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北 市都市更新處配合 2011IDA 世界設計年會而規劃的「臺北居住美學推展計畫」中,特別選在原 本已經荒廢 20 餘年的華山大草原,邀請甫獲傑出建築師獎的邱文傑建築師、臺北國際藝術村 蘇瑤華總監、環境藝術家潘一如、彩虹餘文化事業許藏介等人組成策展團隊,從建築、藝術策展、 地景藝術等角度策劃「臺北那條通 - 超乎尋常的居住境地」展覽,以巷弄美學、空間設計、生態 循環等不同概念組成的文化創意空間,一起將都市中微妙飄忽的小確幸落實,讓常民的生活居 住活力自在展現。 前往 URS27 華山大草原,可以看到已然成型的鷹架白色鷹架搭建主場館。尋常可見的鷹架雖然
臺北那條通開巷內藝術裝置
臨時、雖然平凡,在建築師巧新設計下,可以是舞臺、可以錯落卻有秩序、可以具有向上一路的神 聖性。路經華山大草原,很難不注意到這一座潔白鷹架搭建的神聖大教堂,鼓舞著臺灣現代建築 的一種新聖性和可能性。展覽期間邀請張東勝、楊鈞凱、蔡志賢 ( 小雨 )、劉榮祿、珍•戴爾 (Jayne
Dyer)、金智殷 (Ji Eun Kim)、元素集合、田田圈文創工作群、都市酵母等藝術家與設計、文創團隊, 在大草原上以陸續開展的方式展開一連串的創意活動與多元展覽,翻滾擾動這片大草原! 23
臺北那條通 策展人潘一如
我們以前在這個林森北路,從這個一條通、二條通這樣子過來,沿用
美好的這種理想的這種動作的話,其實就會太晚。所以,都市更新對
我們以前所謂的「條通」,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在這個地方的展覽名
我們臺北來說,可以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以前臺北在發展的時候,
稱選了「條通」,大概市民大道從這邊算過來應該是零條通,而我們
是從淡水河沿岸這樣過來的,淡水河沿岸流域,有水,它便是一個資
展場這個地方因為是一個大草原,等於是一個無中生有的東西,所以
源,可以滋養我們,所以其實我們是靠著這個水、這個生命,慢慢慢慢
我們命名為「臺北那條通」。「那條通」其實是我們要藉著這件事情,
滋養這個城市,慢慢發展的,然後又跟山路串連,這個事情也是非常
整個案子的一個裝置,來詮釋一些我們對臺北巷弄文化的一些看法。
美好的!那也因為這樣,回到「臺北那條通」主場館的大結構,鷹架是
這個是一個架構在一個用鷹架搭起來的一個主建築結構上面,但為什
空的,空的是什麼,因為空,你可以感覺到陽光,可以感覺到空氣,可
麼是鷹架,鷹架它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一是說它的快速結構,那當
以感覺到下雨的雨水,還有你可以感覺到土地,所以陽光、空氣、水,
然是對於我們策展有很大的幫助,那另一件事情是鷹架它沒有實牆,
再加上你我的土地,而透過這個很不可思議的鷹架架空的結構,我們
它是空的,空的其實是在我們這個展案裡面一直想要傳達的事情:臺
都可以感受得到陽光、空氣和水!而這就是做環境景觀這個專業可以
北市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棒的生態城市,三面環山,有基隆河、淡水
切入之處,我們在看任何的一個建築行為,或者是城市的結構行為,
河整個環起來,有山有水去架構一個很棒的臺北盆地,它比世界上任
建築師通常都會有一些很棒的空間的理想,建築師要想辦法讓使用的
何一個城市都有資格、都有條件,做這個生態城市。這對我們來講是
人感覺到舒適,或者是感覺到興奮,或者是感覺到和平,這些事情都
一個非常未來,也是一個現在進行式,很 Global、很國際性的一個觀
是建築師必須要成就的。但是景觀專業的人常常會像是化妝師,幫建
念。而臺北本身就有這樣的架構。而我們這個展案一開始其實是為了
築師看看、幫他添添、幫他減減,幫他成就一個更美好的環境,那個是
都市更新,再去談一個觀念。都市更新在長久以來,其實常常被流於
一個環境景觀設計師的使命!那我們就藉著「臺北那條通」這個案子,
說是在講這個建築的容積、我們房屋的品質,要重新蓋,蓋一個好的、
其實做了這件事。它這條通是一個很長的一個大的架構,大概整個總
新的建築。但大家忘記了,其實在在臺北市的這個生態城市裡面,如
長算起來快要 200 公尺,然後我們有好多的小單位,有個性的咖啡館、
果我們不趁著這個都市更新的機會,不去做一些可以成就生態城市更
有冰店、有生機廚房等等,而結構主體的除了鷹架還有貨櫃,而鷹架
24
華山大草原上的 Camping
和貨櫃架在一個草原上,一個垂直的結構,架在一個很平坦的草原,
可能是寬的,看你的巷弄的大小。這個是第一個直接的,所謂的陽光
你看到的就是垂直、水平,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很清楚的界線。為了打
就進來了!第二個,就是我們講的,陽光、空氣,空氣在流通,你只要
破這些界線,我們在這個所謂的貨櫃屋前,我們種了九棵大樹,這些
開窗嘛,所以它的巷弄文化裡面它有鐵窗對不對,還有一些門,還有一
大樹每一棵都有它跟環境空間對應的關係,譬如說我們的咖啡館跟
些對景,但是都跟窗子有關係,就是充分要講的,我們要呼吸空氣。陽
我們的冰店,樹就在它的旁邊,有的是對景,有的是剛好遮映、襯景。
光、空氣、水,再來就下了雨,下了雨以後落在地上,我們在這個華山
那我的這個生機廚房,生機廚房旁邊我們有四棵大樹,做成一個所謂
的大草原裡面,其實這個地方是華山月台,華山月台其實很有趣,它是
的大樹城的一個公園,一個 counter,那這樣子的這種感覺是它去襯
一個 Z 字型的一個平面圖,這個月台上面很有意思,它有一條細細的
托,襯托所謂的我們的大建築立面的一個枝節。那我們用一個比較柔
縫,那個大概是以前施工的那個施工縫,那裡長出了非常非常多的雜
軟的方法,來讓人家感覺到,其實我們在建築裡面常常,你不覺得說
草,小草很可愛,很有生命力,它只要一點點沙土、沙塵,一點點水分,
你推開窗子,你住在你的家裡,推開窗子你想看到美美的景,現在大
它就可以活得很好!這個就是植物的生命力,
家說河岸美景,都是豪宅,公園旁邊都是豪宅,都是可以把那個城市
它也象徵著台灣的生命力,我覺得台灣人或者是說臺北人也好,都可
的這種所謂的遞加上來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太渴望,太渴這種望這
以,我們最棒的就是,只要有一點點滋養,我們都可以活;只要有一點
種所謂的陽光、空氣、水,這種大自然這種可以讓我們呼吸、透氣的機
點所謂的東西,我們都可以把它發展得很好,這就是臺北的生命力啊,
會,我們太渴望了,只是大家渴望渴望,可是他不自覺,然後沒有感覺,
我覺得超棒的!
然後也沒有去注意、沒有留心!那我們會好像不刻意,很隱微的,在旁
這些東西是我們整個策展的事情,陽光、空氣、水,還有土壤。但是還
邊幫你做這件事情,可是你會發現,你在空間裡面,你是不是可以看…
有一件事情,很有趣。展覽裡每一個貨櫃,每一個貨櫃有一個很有趣
像那條通,你走在裡面,你可以看到,我們第一眼進去的是什麼,先講
的事,你發現我們這個案子裡面,有空間,有好幾個空間,可是我們沒
天空,因為我看到天空了,因為它是空的,對不對,我可以看到天空!
有空調,沒有冷氣!為什麼?我們要表達是,譬如說生機廚房裡面,我
那臺北的巷弄是不是也可以看到天空,可是天空它有可能是窄的,有
們用屋頂綠化去隔熱,隔熱我們用風扇,好,我們用旁邊的開窗對流,
25
臺北那條通精采閉幕晚會
去做空氣的這個流通,讓一個狹窄的貨櫃裡面它不是悶熱的!當然還 有一些樹蔭,旁邊有大樹,樹蔭去減熱。譬如說像這個…我們的冰店, 冰店裡面我們是用冰塊, 然後用風扇去吹,吹得一些冷的這個狀態, 而冰塊融化有水又可以去澆灌,用這樣子的一個循環的概念去談,不 一定是冷氣!當然這個空間是因為比較小,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試驗。 譬如說 Bike Gallery 是用一個以前傳統的廠房,工廠廠房裡面那個 旋轉的那個風扇,抽風,然後再開窗,去做對流。所以「臺北那條通」 這個展覽裡面,每一個空間我們都沒有用空調,其實我們還要再講一 件事情,就是節能減碳,在這個案子裡面,我們在講這件事,所以其實 這個策展看起來就是這個樣子,一個大的作品,中間有一些小故事、 小作品,或者小裝置,但是真正我們想傳達的概念是說,在臺北的生 活裡面這些巷弄文化裡面,這些生活它是精彩的,而且是有機的,它 是接近自然的!慢慢的要透過一些很隱微的小事情,去告訴大家這件 事情事重要的,也當然更大的一個目的是透過這件事情,也許傳達給 都更吧,都市更新這件事情,我們真的要去看看臺北的城市生態,透 過這個都市更新的機會,看看有沒有機會再多一些綠,多一些我們可 以呼吸的機會跟這個土地,或是角落,這是我們整個案子的一個目的。
26
『幸福後巷』的條通咖啡
臺北那條通策展人 邱文傑建築師 現在臺北的豪宅文化已經很成熟了,一直都在講豪宅,所以金字塔尖 端還在攻一坪 90 萬、200 萬這樣子,那這個生活美學對臺北市民來講, 很多時候在報紙上看到的,多半是豪宅文化的一些影響,所以我們認 為其實建築跟生活應該沒有那麼的單一,應該不是只有豪宅,所以相 對程度的我們「臺北那條通」的策展其實有一點在挑戰豪宅文化這種 太單一的現象。我們取材於一些比較平民的、庶民的簡單的這些巷弄 文化,希望這個巷弄是一個生活更溫馨、更親切的一個地方。
我想舉村上春樹作為例子,村上春樹說他每天跑一萬公尺以後,喝啤 酒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而他認為沒有那種小小幸福的感覺,生命 就跟沙漠一樣。所以換句話說,並不什麼事情都要歌功頌德,去追求 多偉大的成就,才做叫快樂。所以很多時候快樂的定義,對很多人而 言,其實是隨處可見的,是很尋常的,只要是任何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感,那都應該是一個會讓你非常快樂的事情。而這便是「臺北那條通」 的展覽發想,而我個人覺得這種「小確幸」的價值觀其實很好, 用這 個價值觀來與現在充斥的豪宅文化或迷思做一個平衡,其實是很貼切 的。第二個例子是元智大學阮慶岳教授,阮慶岳有一次寫一篇文章, 裡面有提到哲學家班雅明論證之類的事情,基本上在講說「現代性」, 我們都活在現代裡面,現代性的一些討論跟實驗,跟創作的過程,比
如說我們做現代建築、現代美術,到底怎麼去突破一個當地性,或者
一種臨時性的建材,所以後來就很快就想到鷹架,我覺得鷹架是一個
是一個時代的考量,然後變作一個真正好的作品,他只說班雅明有提
平民裡面的材料,很簡單,而且蓋房子的過程都必須要有鷹架,其次,
到一種論述就是,其實在最平凡的符碼裡面,很有可能就是新的現代
鷹架的材料很輕、很便宜,只是一般的時候它被用爛了,總只是當做
性跟創造性的所在。這段話便是:「對神秘超現實魔幻般的稟賦和現
鷹架。而這次挑戰的就是用常民、簡單、便宜的鷹架,把它聖化,把它
象,做認真的論證,前提是辨證地將這類現象,同日常現象結合起來,
變成一個漂亮的空間,可以像教堂,有它的神聖性,然後也希望把它
從而將日常之物,看做無法洞悉的;將無法洞悉之物,看做日常的,並
做成像一條通,那這條通呢,就會蘊藏了我剛剛講的這個,臺北的這
藉此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秘密。」,所以換句話說,他認為是很尋常的東
種巷弄的文化,所以我在定義這個叫做幸福的後巷吧!在這條巷弄裡
西,就是一個創作很重要的源起。
面,我們希望有一些小幸福的空間,回應到村上春樹講的那些事情。
那這就回來說我在台灣做建築做了一、二十年,我們很多時候做的是
所以在這條巷弄裡面,我們放了一些咖啡館,放冰店,放生機廚房,腳
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可是最近幾年來,我們也開始嘗試一些小品,
踏車店,還有一個展示空間,基本上是用這些內容去凸顯走在這個後
比如說紙教堂旁邊我做了一個 C Pavillion,就是用 C 型鋼去做,而 C
巷裡面那個幸福的感覺。就是吃冰的過程他是不是覺得很幸福;然後
型鋼就是取材於常民文化,就是違章建築,就是攤販,所以那些東西
去喝有機的蔬果汁,這過程是不是跟人家不太一樣,基本上希望走在
其實一樣的,你只要有誠懇的態度,你願意去面對那個簡單的材料,
這條巷弄裡面,你是有一種超現實的,而不是複製台灣的常態,也並
然後了解它材料的特性,再用一種比較手工藝的,藝術家的精神,把它
不是復古而已,它是有一種跳 tone 的,是有一種像烏托邦的,一種生
發揮出來,其實它會變成一個很美的房子的。
活的想像,那這些生活的想像會回到村上春樹講的那一件事情,就誠
沿用一樣的心態,「臺北那條通」這個案子我們綜合剛剛幾個論述之
懇的態度,小小的幸福。而這個框架象徵的是一個泛指在臺北市鄰里
後, 第一個它是個展覽,它也不能申請建築執照,所以我們必須找到
街廓裡面的後巷中,可能發生的常態。
27
村落盛事
活動思想起,研討展未來-大稻埕故事工作坊
URS44 is situated in the center of south section of Di-Hua Street. The Baroque building is closely next to a traditional market and Temple. With residence and supports from NPO Taiwan History Resources Management Institute, URS 44, defined as a Dadaocheng story workshop, plays a role of platform of collective memory and spatial revitalization. In 2011, more than 3 exhibitions were organized in URS44, including Red-Wool Linked; Chung-Tasi photography gallery and rice variety taste event. Rega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change, 5 conservation expert from Japan were invited to join community for review and consultation of the exercise regeneration through URS.
牽紅線的裝置藝術
在大稻埕故事工坊的故事之前 霞海野台歡喜開幕 - URS44 牽紅線
春茶的氤氳纏繞,林合發油飯的微熱香氣,中藥行的四物、四神、何
空間和燈光,營造了不知是妖是人是仙是鬼的場域,引渡神的出巡、
首烏和科學中藥,陰灰微雨的臺北午後,曾經化水結凍的迪化街,香
民眾的參與,讓老派華麗的 URS44 成為新的載體,供載人與神、青
火繚繞的霞海城隍廟,各色布莊大本營的永樂市場,自樓頂一洩而下
春與古老、未來幻想與歷史懷舊、都市更新與日治古蹟的碰撞交流。
的殷紅布幔,染紅車道,蔓延到紅袍加身、杖拐倚側的紅線月老眼前,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林崇傑表示 URS44 將定位為「大稻埕故事工
飄盪,飄盪,燒紅了雙眼,映紅了雙頰,點上胭脂,是新是舊、亦古亦今,
坊」。大稻埕地區歷史由來已久,或守舊或轉型,近年來在創新與傳統
晦明交界的曖昧裡,置身巴洛克式的洋樓建築中,三個樓層,華燈皆上,
之間尋求平衡的老店,也在默默編織著屬於大稻埕歷史的網。URS
善男信女,進香、趕集、批貨、求姻緣、看野台戲—實踐大學顏忠賢等
故事工坊希望不僅僅是做為歷史陳蹟的展覽空間,更希望大稻埕這個
諸位老師帶領建築系肉身青春的戲班學生駐進,秉持著少年八家將
區域可以透過 URS44 故事工坊,呈現過去、展示現在、預想未來的
的精神,連續 14 天「金剛變身我輕盈」、「密室兔怪花燈奇譚」兩折
在地故事。
好戲登台。
於是,在 3 月 19 日下午,身負暖身開台、歡喜打頭陣重任的實踐大學
因為彰化老家是經營布行生意,所以自小便會隨家人來永樂市場批
建築系師生,準備了迪化街的米香、杏仁露、麥芽餅和青草茶,在吃吃
貨、看熱鬧的策展人顏忠賢老師表示自己對迪化街有很深的情感成
、 「密室兔怪花燈奇譚」 喝喝之餘,一同進入牽紅線 -「金剛變身我輕盈」
分 在。URS44 的 位 置 座 落 於 迪 化 街上,45 度 的 三角窗 洋 樓,正 好
神鬼仙狐魑魅魍魎的世界。
在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斜對角、永樂市場的正對面。顏老師覺得
USR44 就是個戲台,有吊起來的大型布偶、有青春少年化身的變形 金剛,還有一明一滅的花燈,前與霞海城隍廟相呼應。而展覽也運用
28
丘如華老師主持的大稻埕討論會
重現大稻埕舊時風光
『在大稻埕遇見烏魚子』活動
在前有茶行,旁有南北雜貨行的迪化街上, 可以找到一間在創新與
史致敬的晒榖場前品嚐米食、貼心的傳統奉茶活動、邊吃邊認識臺灣
傳統之間尋求平衡的老店,URS44 大稻埕故事工坊為透過歷史陳
一流的黑金烏魚子等,還有令人喜愛的永樂市場前假日農學市集,市
蹟的展覽空間,呈現過去,展示現在,預想未來的在地故事。讓年輕
集內有琳琅滿目叫人欣喜的臺灣自家農產品,椒紅葉綠,美不勝收。
的一輩重返大稻埕時光隧道,重見大稻埕舊時的光華榮景。
走在迪化老街上, 一群年輕人跟隨著呂大吉建築師在老街區裡漫遊,
URS44 現由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經營規劃,在 2011 年間舉辦一
從樸實的閩南式店鋪,走到繁複華麗的巴洛克裝飾,漫遊在清代、民初、
連串的城鄉研討分享與活動,使迪化街不再只是充斥辦年貨、求紅籤
日治的建築風華中,重新認識不同年代的建築風光,從樓房的屋頂到
的人潮,而是更多人來此重新回味這裡的過去並關心未來的發展。年
紅磚的色澤,從外觀到內部都隱藏著歷史的記憶與故事。另外, 協會
初,展覽 < 牽紅線 > 由顏忠賢老師帶領實踐大學建築系學生所一
也邀請了臺灣及日本的五位達人來到基地,以空間、文化、環境及生
同策劃,USR44 頓時成為戲臺,有吊起來的大型布偶、有青春少年
活規劃等面向,提出對 URS 的觀察及感想,並進行 URS 檢討分析與
化身的變形金剛,還有一明一滅的花燈,前與霞海城隍廟相呼應,使
評估建議。透過一連串的活動中,URS44 大稻埕故事工作坊再次重
古老的建築物裡與老街區展開對話。除了裝置藝術與傳統歷史所擦
現大稻埕歷史風光,同時注入民間的新活力,使周邊街區也再次活絡
出的新火花外,也於斜對面的霞海城隍廟隍爺生日的慶祝活動期間,
起來。
舉辦張才先生攝影展,藉由一張張的老照片編織出一則則的老故事, 重現大稻埕昔日的光輝。 除了藝術的植入外,URS44 並舉辦多場論壇討論大稻埕的傳統、機 會與挑戰,及帶領民眾用輕鬆的方式認識臺灣本土文化,在大稻埕歷
29
村落盛事
城中藝術街區,老屋新生大獎,朗讀違章
UrbanCore midtown art block is a special model of URS. The block of private-owned apartment is under the process of redevelopment. Some vacant apartments were provided for artists and creative groups through JFAA coordination. Within the UrbanCore, URS89-6 is located above UrbanCore Café, provided space for discussion venue of urban studies. With which were 15 groups and institute of performance, photography, visual arts, Taiwan Designers' Web, Finland architectural studios and industrial designers. The major event of UrbanCore in 2011 was “Represents Illegal Settlement” which discuss the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layer of back alley, balcony and roof.
30
每座城市在變遷的過程中,那些曾經輝煌的建築在時間軸的 催化下慢慢腐朽,不久便被人們從記憶裏抹去移平,但若透 過創意氣氛或藝術思維的營造,卻反能成為城市潛在的文化 資產。 「UrbanCore 城中藝術街區」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所主辦,並期許這個老舊城區就像是一顆被啃蝕殆盡的破敗 果核,過往的歷史記憶已被人們所遺棄,因計畫進駐後,在 藝術文化養分的澆灌下,讓果核再一次地充滿生機。於 2010 年 3 月宣告啟動,基金會開放區域內的閒置房舍,邀請各類 藝文相關的非營利組織與創作團體無償入駐,吸引了視覺藝 術、表演藝術、都市、建築、影像、設計等領域專業在此匯聚, 進駐團體融入鄰里之間,利用各自獨特的語言,為臺北舊城 區的城市再生進行跨越領域的另類實驗。 進 駐 團 隊 共 有 UrbanCore Gallery 、MOT/ARTS 藝 術 七 門町、UrbanCore Caf & Bookshelf、臺灣設計師連線、都 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 89-6、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打開 當代藝術工作站、芬蘭建築團隊 C 實驗室、臺灣攝影博物館、 豪華朗機工、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廢墟建築學院、莫比斯圓 環創作公社、河床劇團、黑眼睛跨劇團等 15 個單位,在過去 一年半的時間裡,透過各團隊的自主運作或基金會的計畫性 串連,以展演、工作坊、論壇、講座、音樂會…等不同形式,至
2011 年 5 月止為原已沒落的老街區創造了 187 場公開展演 活動、60,000 多人次的到訪記錄。 其中於 2011 年三月於 URS89-6 舉辦朗讀違章建築展,此 次展覽邀請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二人提 出了對現代建築的深刻反思,與對操作路線的修正看法,並 不以此刻深度依賴資本主義的後工業文明為據,另外積極探 索新的可能,分別利用街區內屋頂、後巷等空間,搭建「違章」 的建築實體作品,並配合兩位建築師十年來的作品及文件展 出,與臺北蔚為風華的違章建築現象進行對話。
「城中藝術街區」打造了一個簡易友善的模式,嘗試拉近創 作者與社會資源、創作者與創作者、創作與城市生活之間的 溝通距離,許多新銳的年輕創作者利用街區空間做為自我發 聲的平臺,民眾也可輕易地進入藝術場域與各種創作進行對 話,在平面化的角色結構裡,不論是參與者或創作者,都有機 會用全新的眼光再次檢視自身及他者,也重新思索城市的環 境與自己的生活樣態。
31
村落盛事
西城設計力
URS127 is a listed building in Dihua Street, donated to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fter restoration completed in 2004. The listed building is a significant resource for the street to re-connect history to contemporary art and innovation. With the faculty, resource and students of Tamkang University, the current resident institute, URS127 introduces vitality, ideas, and community art through studio residence, theater gallery and classes.
32
『阿嬤開麥拉』十位台籍慰安婦攝影聯展
URS127 設計公店位於充滿南北貨香味的迪化街內,長形街屋是迪
而是掌握畫面的主人。除此之外,年底還有「拾棲劇團」在 URS127
化街獨特的建築風格,一走進店面之後,是一進又一進的狹長房間;
這老空間內演出劇場《給朋友的歌》,藝術表演使老舊空間呈現出特
前面作為店面,後面則是一家大小生活起居的所在。在這看似陳舊古
殊的氛圍。
老的靈魂裡,卻是一個發生著無限可能的地方。
進駐單位淡江建築系也於 URS127 公店內,舉辦許多以建築為主題
藉由文化藝術的注入,從展覽到劇場表演,一整年有不同的活動在此
的展覽及論壇活動,「Ctrl+S 淡江大學建築系 43rd 畢業展」,利用
發生,吸引不同的族群重回這老街區,也活絡了整個街區。年初有「織
作品的呈現分享淡江建築學子在學期間累積的所有能量。其中,淡江
金街屋中的線代社會 - 纖維藝術聯展」 由大葉大學設計系所舉辦,以
建築系與都更處合作舉辦「數位迪化設計展」,是為民國 100 年所舉
綴織、斜紋織、雙重織、羊毛氈、刺繡、竹編、染色、多媒材應用等多
辦的臺北世界設計大會,揭開國際設計週活動的序幕。除了延續設計
種方式與手法,展現纖維藝術的多種面貌,供民眾免費參觀,藉由互
大會主題「交鋒」,並將討論前衛建築領域與舊建築環境的新關係。
動式的展出方式,一同穿梭交織出街屋中線代的織金歲月。七月,張
透過嶄新的建築數位技術與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創造出數位化的設
俊賢的「遊。 翻開日記」, 在數位時代重返老屋內以素描抒寫心中美
計與空間,尋求融入充滿古蹟傳統歷史環境中的平衡點,重新再詮釋
麗日記,重新發現數位畫所藏著深處的美好與喜悅。 八月,婦女救援
迪化街,希望新設計與老街區之間可以激盪出新的時代意義!
基金會為十位前臺籍慰安婦所開的攝影治療工作坊的攝影成果展『阿 嬤,卡麥拉!』,第一次拿起相機的阿嬤,從鏡頭裡探尋意外的生命力 量,串連不同的回憶與故事。這次,阿嬤不只是被拍攝、被凝視的對象,
33
村落盛事
Village Taipei 網聚 Village Taipei 臺北村落之聲網站(www.urstaipei.net)已經屆滿兩歲了,在兩週年的同時,都更處 與 archicake 共同籌劃了兩場有臺北村落之聲網站發起的網聚活動,以不發紙本 DM 或海報,單純 在臺北村落之聲網站上面宣傳,吸引支持或關注臺北村落之聲網站的朋友們一同來參加的活動。
網聚一
MUSIC UP! 配銷所不插電:音樂 x 城市
9 月 17 日,秋分之前的週末,天高風輕,archicake 與 URS 合作的網聚活動 Music Up- 配銷所不插電,在 URS21 中山創意基地輕柔展開。 臺北村落之聲 Village Taipei URS (www.urstaipei.net) 主要報導臺北市內 URS 各據點的大小事以及 URS 各點活動的第一手資訊。今年的第一 次 Village Taipei 網聚選在上週甫開幕的 URS21 中山創意基地舉行,除了希望臺北市民認識這個新 / 重新開幕的歷史據點之外,更看上了該基地 後方的大草坪,實為臺北市內難得且舒服的空地。活動為符合網聚目的,及響應環保,全程在網路上透過電子郵件轉發 eDM、臺北村落之聲網站, 與現今最熱門的臉書活動專頁號召、宣傳,當天約有近百位觀眾到場參加,活動反應熱烈。
Music Up 網聚活動在晚間七點正式開始, 邀請音樂人 / 樂評人詹偉雄和陳德政,從日本 Fuji Rock 音樂祭談起,討論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城市。 現場聽眾皆席地坐在 URS21 搭起的木棧台階梯上,或坐或靠,吹著風,愜意自在。小論壇後,被喻為 2011 年最值得期待的女聲 - 鄭宜農,帶著她的 吉他,以不插電的方式,為大家帶來她的《海王星》專輯,輕輕悠悠的聲音中,明月初上,剛好落在為網聚活動設計的網頁視窗上,相映成趣。 最後,鄭宜農以安可曲〈夏天的尾巴 〉作為本日活動的收結,現場所有的聽眾都意猶未盡,挾著「夏天的尾巴」的旋律,踏著初秋的涼意,詠而歸。
34
網聚二 第一屆城市有機疊疊樂大賽暨中山創意便利商店分享會
在疊疊樂每一個抽換與置放之間,「改變」、「設計」、「創新」、「在地」這些關鍵字 的排列組合之間,堆疊出你對城市期待的高度,這個有機的城市時時因為你不斷改變。 挑戰城市裡的你我他。
活動當天吸引超過 80 位大小朋友參加,工作人員的數秒聲和參加者的加油聲和驚呼 聲此起彼落,十分熱鬧,在經過三盤的激烈比賽後,得勝的三位朋友,得到 URS 專屬 設計的疊疊樂一組,作為紀念。比賽完畢稍作休息之後,緊接著是以中山區為主的創 意工作者、創意店家的分享活動 -「創意便利商店分享會」,邀請到蘑菇、IF Office、
Big Issue、Manaul B、田園城市、徐秋宜工作室等與大家分享城市街區與他們的創 作、工作與設計之間的關係。與會的朋友體驗了一個好玩又有創意的秋日午後。
35
村落盛事
「巷弄城市 \ 臺北的巷弄空間生活與文化 」 國際建築工作營暨論壇
2011 臺北國際城市發展論壇
臺北 的城市特色與 最吸引人的地方,不 只是高聳的一〇摩天大樓,
民國百年,臺北擺脫 80、90 年代因為工業化烏煙瘴氣的城市印象,
或 是收藏 國寶的 故宮博物院,專家們認為臺北的「巷弄」才是這座城
築起城市捷運、重新規劃公車動線、鋪起平坦的人行道、規劃超過百
市最令人著 迷的原因。
里的自行車道,各個街區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各自搖曳生姿,擠身亞洲
九月初 ,一項關於「巷弄文化」觀察研究的國際建築工作營將在臺北
最優美的城市之一。然而,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在快速效率與生活品
如火荼 地展開,這項活動由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 臺北市都更新處以
質和自我風格之間,如何取得雙贏,甚至創造出更美的城市風景,是
及南村落所共 同主辦的活動,將邀請到 東京、 福岡、 倫敦 北京、上
每一個城市所面臨的挑戰。
海以及台等地的建築 師共同參與指導,的學生包括北京中央美術院 建築、上海大學院建築系,以及臺北的實踐大設計。
緣此,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與遠見雜誌、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合作,邀
南村落總監 韓良露,將帶領學員們略臺北古亭區與康青龍的街巷魅
集即將舉辦 2012 奧運的歐洲老城倫敦、流著桀傲不馴藝術之血的巴
力讓來 自不同城市的建築師與系學生們, 親身觀察臺北巷弄 的建築
塞隆納,還有創意無限的活力之城曼谷,與地主臺北的城市專家學者
特色與空間文 化特質;日本建築師松岡恭子則以「都市的因式分解 」
一起展開四城交流、對話與論壇,討論如何讓臺北的城市風貌更具風
的研究策略,為臺北城 市巷弄進行分析與探討。
格、成為宜居都市典範。
活 動 中 更 邀 請 到 美 國 麻 省 理 工 學 院 建 築 暨 規 劃 長 Adel Adel e
Naude e Naude e Naude e Naude Santos SantosSantos Santos 以 「敘事地圖 」為題 進行專題演講 ,臺北市都更處長林崇 傑將發表「巷弄 台 北 一個城市 發展的價值論述」,另外建築師張樞 將以「巷弄一個城市 發展的價值論述」,另外建築師張樞將以「巷弄 臺北的城市 空間結構」進行論述。 「巷弄城市 \ 臺北的巷弄空間生活與文化 」是第一次結合中、日台建 築界,針 對臺北這座城市進行巷弄生活文化與都策略觀察研究的動, 也掀起了另一波關於「臺北學」研究的熱潮。巷弄城市討論, 將尋找 出臺北 的城市個性與特色, 重新定位台 北,找到形塑 一座特色城市 的方法與策略
南村落韓良露老師導覽康青龍地區
36
Charles Landry 發表演說
村落盛事
URS21 中山創意基地開幕活動〈UrbanPOP 一日城市實驗計畫〉
9/10 邀請市民一起同樂。 以「Pop-up」為概念,結合各類型實驗性、暫時性行動與創意探索城市。 透過多元的展演內容,詮釋新生代的想法。 創造城市裡美好的一天。
37
村落盛事
臺北 100 夢想城市
適逢建國百年,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針對「建國 100」為主題,以「遠 眺 未來」的概 念,特別選在富有歷史人 文意涵的迪化街一段 44 號
(URS44 大稻埕故事工坊 ),舉辦「臺北 100 夢想城市」─都市發展 系列活動啟動記者會。會中除了邀請行政院文建會盛治仁主委、著名 文化人蔡詩萍與郝龍斌市長共同為活動揭幕,秀出「臺北 100 夢想城 市 logo」外,並以歷史空間活化、城市文化創意不同角度,暢談對臺 北未來發展的想像,記者會中更有臺北歷史最悠久的國小-士林國小 學生,推出臺北夢想瓶,畫出屬於臺北未來主人翁對臺北的夢想願望! 臺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建國百年的同時,臺北市將舉辦第一屆世界設 計大會,除了讓特有的文化創意展現在國際舞台上,更希望從百年前 奠定臺北基礎的大稻埕迪化街﹙ URS44 大稻埕故事工坊﹚開始,重 組我們的創意和能量,讓古老的空間與現代的科技相遇,啟動臺北的 ,目的就是希望讓臺北更好, 夢想,進一步爭取 2016 年「世界設計之都」 成為所有市民心中的夢想城市。 知名文化人蔡詩萍特別以女兒的父親,也就是未來主人翁的父親的 身分表示,現在臺北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孩子的未 來。作為多元文化之都的臺北,承載著多方移民與文化,幾代的努力與 夢想都匯聚在我們這一代、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所以我們依然要 繼續為臺北注入夢想與希望,讓我們的下一代,讓臺北的未來更加美 好。 曾經參與舉辦臺北聽奧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對於如何在國際間創造 臺北的驕傲也特別有感觸,就如同花博為臺北在國際間,刻劃下美麗 的印象一般,新舊交錯的臺北城市、臺北市民,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 是具有不斷創地造國際歷史性驕傲的能量。 參與活動之一的士林國小同學鄭伃孜,年紀雖小,卻對臺北市充滿願 景與期待,她畫中的夢想臺北,有「子彈列車」 、 「雷達」 、 「太陽能板」 、 「腳 踏車」元素,分別代表對臺北「交通更快速」、「監控犯罪」、「環保再 生能源」、「城市健康」的期待,每位小朋友的小夢想,也啟發郝龍斌 打造臺北 100 夢想城市的大決心。 記者會最後,郝龍斌、盛治仁、蔡詩萍與丁育群,將分別在臺北夢想瓶 寫下創意、設計、文化、樂活之都,期待臺北成為一個能讓台灣驕傲、 讓世界驚嘆的美麗城市。
38
村落盛事
在寶藏巖與動物一起的下午茶
「與動物一起下午茶」活動為都市更新處與都市酵母合作的體驗計畫 與座談,2011 年 9 月的週末,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歷史斷面草地,號 召ㄧ百五十位朋友帶著動物參與,並邀請眾人於會後座談,分享體驗 心得與生活達人交流都市生態圈看法。開啓民眾關注動物生態議題, 思考都市生活周遭有多樣性動物活動的可能性,提升群眾對於未來都 市生活的更多想像。
39
達人觀點
南港都市運動—我看 PlayGround 游樂園 / 龔書章
PlayGround 這個大型的策展運動,我們邀請日本知名策展人北川富
新的建築!相對的我們的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在未來的這樣一個趨勢裡
朗來參與,可是這個運動又跟北川富朗做的越後妻有、瀨戶內海其實
面,重新去以瓶蓋工廠為基地,去看現在的舊有的社區的街區輪廓,而
不太一樣,它是一個城市的中心,而且這個城市中心它有一些我們叫
且這舊有社區的街區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是當南港在未來發展,如
做城市文化,它跟原來在日本做的地景藝術文化其實有一點點不一樣,
果有另外一種叫做發展完成,有一些新的人進入的時候,我們最大的重
可是它其實在城鄉同樣都可以去促進的一種新的、我稱為「都市運動」 。
點是,如何讓舊有的社區能夠跟新的區位做一個整併,而且這個整併有
那我們這個 PlayGround 案子比較特別是說,我們希望藉由一個基
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中心思想是,不要因為整併完以後,所有因為房地
地為中心,這個基地就是南港的瓶蓋工廠,南港的位置非常特別,在
產,或者因為地價的提升,或者是變成地區的繁榮,很多觀光客或市民
現在的狀態其實有一點不明、曖昧,可是未來它有一條路,大概未來
介入之後,把舊有的居民擠壓走!
一條路是很明確的往前走,比如說高鐵最後延伸完以後,它的終點站
因為南港這個地方其實在臺北市裡面,算是少數唯一還保留不管在出
會在南港,所以南港不完全從一個 nature metropolitan,從一個都
租跟住宅的價格裡面,還算是合理的一個價格,而且舊有的居民在這邊
市,或從台灣的整個版圖來看,它不全然是一個地區性的位置,它其實
生活得也算生活機能非常非常好!所以如何讓這些人可以慢慢的跟這
是屬於一個 metropolitan 的一個 anchor,一個 anchor point,所
些人整合,它可以做一些轉化, 它可以產生一些都市的某種化學作用,
以未來有非常多人會經由高鐵或是其它的鐵路會一直拉到南港的這個
它也是一個催化劑,可是如何讓這個催化劑不要最後最後形成物價抬
點,當作一個釋放點,所以這個釋放點當然包括它到展覽場,經過捷
高,或者是舊有居民被強迫搬走!那這個的促進,其實我們在做的是,
運到展覽場,到南港軟科,這些都是以這個為基地點,所以它絕對會
第一個,我們大概沒辦法控制的叫做私有的經濟市場,它會怎麼演變,
有一些叫做外來的人,這個外來的人是都會的人也好,是台灣中南部
這個是你沒辦法控制的,可是我們在這個目前還沒有完全發生的時候,
的整個台灣的人,或是外來國際人士也好,它絕對有這個點。
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讓這邊的住民意識,知道他的未來要怎麼樣
那緊接在這個點的…靠著它的邊邊,其實就是瓶蓋工廠,它是一個舊
開始轉化到另外一個點,然後他可以開始有他們自己的定位或認知,而
有建築,而且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舊有建築,當我們今天從這個瓶蓋
這個定位或認知是:第一個他驕傲、第二個他知道未來在哪裡,未來的
工廠再往邊邊移一點,其實是南港的舊有社區, 那這次跟都更處一起
人或是什麼樣的人,未來我們該怎麼走,所以這是第一個我覺得蠻重要
合作這樣的一個案子是希望當今天除了外來的人,當這一個地方變成
的重點。而這個重點就是我們以瓶蓋工廠再加上現在藝術跟城市策展,
一個國際化的 anchor point 的時候,這些舊有的地區是不是還能夠
想要在第一個點當作一個前置軍,先做一個第一個動作,這個第一個動
保持它的活力,保持它原有基本上的有機的機能,然後包括塞在這個
作其實不是說做了就算了,做的事情一定是未來會變成一個化學作用,
整個社區中間的街區,有它的公園,有學校,中小學,有市場,有一大
它開始可以從現在開始,因為策了這個展以後,它可以自我去成長一個
堆所謂的尺度比較小的街道,跟我們現在擋不住的那個五鐵共構的這
狀態!那我們在思考這個事情,我們大概需要哪幾個單位,或者是幾個
條軸心區有非常多的新的,包括流行音樂中心,包括很多的新的、更
策展人來共同營造這個事,比如說我們開始想,我們必須公部門為主角,
40
當然是真的,因為它是要釋放出地點的資源,它要釋放出這整個社區
所以我的責任其實是承繼了跟北川合作之後,再找一群不是藝術的人,
還有多少資源可以重新共構,第一個。
而是空間的人,可是他要有藝術觀點,他能夠銜接剛剛講的,山跟河接
第二個,我們需要有一些非常有創意的藝術家,而且它必須架構在一
起來那條軸,重新建構社區的公共空間,然後那是比較橫向,屬於街
個有經驗的藝術的策展人之下,那這次我們找了北川,非常難得!因為
道的,屬於公共開放的,那剛剛藝術家講的是一個 anchor point,是
他在整個國際網絡,還有他的眼睛非常在意在地性,他不是一個只是
一個點的,加上幾條山河的線,那這兩件事情,一個空間、一個藝術策
拿藝術作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框架或招牌而已,他其實從他以前的越後
展之後,我們還需要一個人,所以我們第三個團隊基本上是屬於社區
妻有到瀨戶內海,他非常在乎當地的地景,跟當地居民的那個狀態。而
運動的,那社區運動的我們找了丘如華老師,她其實就是有很多社區
且他在意這個狀態裡面,他有機會介入藝術家,而且說我們在經由北
再造的經驗,因為她跟日本非常多的社區再造有非常好的一個溝通,
川挑出來的藝術家都很特別!這些藝術家都有所謂的空間介入經驗,
所以她知道如何在人之間,除了剛剛講藝術跟空間之間,在人之間怎
從地鐵站出來,一直到如何去建構這個瓶蓋工廠,包括還有藝術家是,
麼跟這個社區做一個新的啟動。
他的責任是開始要讓我們的軸線拉到舊社區,而且甚至於拉到河邊,
而且我們一直在說,策展運動最需要考慮的,或最需要想的是,這個活
因為南港這塊地最有意思是,它在臺北市裡面是一個很狹窄的一個像
動之後,它能夠延續什麼事情才是重要的,不是在那個當時!在那當時
脖子一樣的關係,很靠近山,過了舊社區以後,馬上接到的是環快的快
其實是像一個打火機一樣,你把那個火給點起來,讓大家看到那個火
速道路,馬上接到水,接到堤防!所以如何讓介於中間的舊社區,把原
花可以散落在哪裡,可是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經由這個像接力賽一樣,
來的瓶蓋工廠跟五鐵共構,跟河連結在一起,有的時候它是空間策略,
從公部門都更處到策展人,到最後的社區活動的人,讓它可以在很多
有的時候它是一個策展策略,那這次北川找的這些人,其實就是利用
藝術家完成他的作品之後,社區可以轉化變成當地、在地的關係,那
一些有經驗的,對於都市或對地景的策略有關的人,用最簡單的方法,
這個在地的關係,其實是包括的是南港的地理環境,還有包括南港的
而不是動用公共建設那樣一個大的預算,它要花很多的錢,它要動的
未來裡面,它所碰到的那個新跟舊,或者是說一邊屬於在地社區,可是
機制太多,所以用一個藝術家他就有這樣的能力,他可以用一個很輕
一邊屬於都市規劃,你如何因為你大概擋不住,因為它是交通建設讓
鬆的方法去建構一個這樣子的關係。
它成為一個叫做都市規劃點,所以你如何在都市規劃裡面,跟一個叫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藝術策展的人來跟公部門合作,我們還有另外一個
在地社區中找到一個很好的連接關係,那我想其實這一個策展的概念
人,要做什麼,就是要做空間策展,所謂的空間策展是如何從都市紋
就是接力賽,然後把所有的人接在一起,最後最後我想,接到最後一
理,除了從山到水那個連接以外,如何在橫向的街道,包括連接公園跟
棒應該是社區居民,如果這個整個策展運動成功的話,最後一棒應該
中小學的這些,我們稱為比較屬於社區的老舊建築,老舊的公寓原型,
是社區居民,而且這個社區居民應該是一直傳遞出去,那這個就是我
因為它現在絕對不是在做新的都更的這種高樓,而是原來的街道的公
們要非常小心,或者是說非常具有創意的點,如何啟動那個最後一棒
寓的原型,它的那個社區的那個尺度,需要一些空間的人來重新定義。
他會繼續下去的點。
41
達人觀點
城市再生工程的基礎信仰 / 蘇瑤華
藝術注入城市,可以從城市的發展文化趨勢的轉向開始談起,上個世
他們需要一些創作者奇異的力量。創作者並不是只是把紀錄並把災難
紀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運用藝術的力量讓城市再次回春,當時大
轉化成藝術,而是發現屬於人的層次期數的流動,把這些化為另一種
多用旗艦型的計畫,像畢爾包那樣建立大型美術館的作法,隨著這些
力量,讓人更相互依賴、共同工作,甚至建立一個國土發展的相同共識。
案例的逐漸累積,大型設施建立起來之後也要回歸到最基本的議題
反觀,臺灣 921 大地震有很多藝文單位也想進入災區盡一己之力,危
也就是如何吸引觀眾持續進來。慢慢的我們也發現沒有觀眾的持續
難的關頭走了之後,什麼還會留下來 ? 雲門的藍天教室默默地陪伴災
進入,再好的藝文館所恐怕它們只會淪落為一個空洞奇觀。再重新檢
區小學孩子,也就是臺灣未來的一代。在地陪伴的力量,讓他們持續不
討之後,藝術注入城市不再只是有好的設施和一個開放空間,而是如
斷的動並感覺到自己還活著,從路不通送到路通,讓他們了解外面有
何讓活力重新回來,什麼樣的藝術計劃才可以引起更大的助益,並且
人真正的在關心他們,到現在藍天教室依然持續影響著這塊土地。災
是永續性的。
難後,房子可以重蓋,一切可以重來,但恐怕最難活下去的是災民,他
在 URS21 藝術進駐與新生亞洲藝術進駐經驗交流座談會中,日本、
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的幫助,更需要人類相互陪伴穩定的力量,所有
香港及臺灣不約而同的認為藝文注入的再生能量不能忽略的元素是創
的信心和親情都位移的情況下,藝術的注入不是讓一切回到原位,而是
作者,退掉創作者神聖的外衣,創作者是一個擁有創意想法,並且依循
幫助他們再生。
的日常生活型態卻無法滿足的人。在巨大的國家機器裡,這一群人被人
這是我藝術家進駐的再生工程的基礎信仰,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需要發
認為是波西米亞、離親判道且無法融入日常生活軌跡的人。此時,轉身
生完災難才能再生,每一個地方之所以無法繼續跟著發展的步調,大
反而發現他們擁有非常曼妙的力量,也是成為城市有趣顯影的部分。
部分都被迫停滯沒有發展。經濟發展的轉移,工廠空了,工廠旁邊的居
日本有提到,在大海嘯救災的當時,藝術家衝到最前線,除了紀錄且記
民連帶的也失去工作,而文化可以介入城市的再生工程裡面,讓這些地
憶集體性的災難外,也結交了生存下來的朋友,日常秩序被攪亂之後,
方轉變成比較貼合現實的狀況,並活化它。
42
達人觀點
臺北,細膩與粗糙之間 生活在臺北的設計人都想要在民生社區或是永康街找一座公寓或是工作空間, 這個街區符合一個人們對於舒適環境的想像。但這個所謂的精華街區如果放在
打開眼界,反觀臺北 / 馮宇
日本,也許比不上京都的任何一個角落,再相較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臺北卻又 舒適許多。舉例來說,以前我認為仁愛路是臺北最舒服的街道,但在日本生活一 年後,重新走在仁愛路上,赫然發現仁愛路不如當初平整,選擇鋪面材質時未考 慮到氣候與使用者的關係。大家都說:「臺北市是一個舒適、方便又有人情味的 城市。」如果我們將臺北類比相較於更細緻的城市,就會感覺臺北在某些層面還 是很粗糙,城市只有再不斷的比較後,才能繼續變得更好。
城市如何變得更好 ? 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用太過專研地方的歷史背景,看城市的風貌就會知 道居民的品味。一個好的城市,需要政府帶頭做事,不斷幫市民立新的標竿才能 真正的提高整體水準,如果政府能夠請到最好的設計師,用最好的材料蓋一棟 國宅,這棟建築在經過時代轉換後依然能夠擁有世界級的標準,或是在馬路的 舖設上都與銀座的街道水平。民眾自然也會因為政府的高標準而提昇對於城市、 環境的價值,這樣的城市怎麼會不持續進步? 我提幾個外國城市的例子,澳洲老城市墨爾本請到一流的設計公司 (Landor
Associates) 重新設計城市的形象 LOGO,以 M 這個字母出發,在每一個圖形 ICON 識別中可以看見代表城市的不同風貌。另一個都市更新的例子,在日本精 華地段澀谷裡廢棄的大和田國小,運用設計與策略巧思,政府將它轉變成一個 融合各種機能的文化中心,裡面有醫院、電影院、服裝設計學院,並且提供小型 的便宜辦公室,出租給新創業的年輕人,不僅成功活化這棟建築,也活化了整個 城市。這些國際城市更新的案例提醒我們應該要用更高的標準提醒政府,透過 設計與軟硬體的配套措施,創造一個有說服力與設計品質的空間,多參照國際 的經驗,打開視野,才能讓城市更為美好。
一個城市,先從巷弄開始說起 如果要敘說臺北這個城市,我會先從臺北的歷史說起,用輕鬆的呈現方式把臺 北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告訴生活在這裡的居民,讓大家知道早期的臺北市是經過 的演變與城市脈絡;或許我們可以從一條街、一條巷弄說起。為什麼這條街會聚 集了許多的鐵匠,為什麼這條巷弄總是瀰漫著濃濃的茶香?每一個角落都有累 積著不一樣的故事。時間堆疊出不同的故事之後,城市才會慢慢成為屬於它的 現在的面貌,這一切都不是空降而來的,而是有跡可循的。我們了解當地的背景 之後,才會更清楚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43
達人觀點
老房子俱樂部 / 游智維
停留在臺南已經十多年,常常有人問:『宜蘭與臺南剛好在臺灣對角
個松村燻之味,這又是另外一包。這就是臺南最讓人熟悉的二包
的二邊,你為何從宜蘭跑到臺南來生活,而且好像不想回去的樣子?』
行程了!這也難怪ㄧ團一團的觀光客,只把臺南當作是中繼站,吃
當然,求學的過程雖是起因,但是臺南數百年來所累積的優雅風範,
吃喝喝後就趕往高雄都會區。如果,原本屬於這塊土地上的東西
蘊藏了豐富的人文、歷史、美食與生活型態,成就了一堂一輩子都沒
不能被保存,只為了眼前的短暫獲利,將古蹟、小吃文化包裝成適
辦法修完的『府城學』,這或許才是無論如何的威脅利誘,也不願意
合觀光客的 [ 類夜市 ] 區域,偶而再變裝為文化季之類的大拜拜,
離開的主要理由吧!
這樣的光景又能維持多久?安平的延平街是如此,孔廟前的府中
十多年過去了,算一算待在臺南的時間已有數千個日子,由於對美好
街亦不遠,這和筆者眼中所看到的美好臺南完全不同啊!
生活與自助旅行有著更多的嚮往,便打定主意在臺南落地生根,開了
有人說,只要有錢,要蓋像臺北一零一這樣全球最高的大樓其實
一家關於旅行規劃的小店,期盼透過旅行這件事情,完成更多對於文
一點都不困難;對岸的上海在蓋,中東的杜拜也在蓋,而要蓋一
化生活推廣的工作;也因如此,當有機會接觸來自臺灣各地、甚至於
間具有歷史記憶的百年老屋是何其困難,因為縱使可以模仿房子
國外的朋友,便找他們一起討論關於臺南這個城市的魅力所在與其
外觀,蓋好一間形似老屋的建築,卻必須苦苦等待一百年後,它
旅行觀光資源的規劃與改進之處,相談之餘,往往有新的想法出現。
才能真正成為百年老屋。
最常與友人們討論的,就是臺南府城與日本京都的對照;一個是擁有
可喜的是,臺南的老房子就是一個最有潛力的空間,這裡有許多
近四百年歷史的臺灣最古老城市,一個是日本自中國唐代長安仿造
外表保留原來樣子的老房子,只要稍加改變,增加老屋空間的現
而建的一千二百年古都;這二個城市在許多地方有相似之處,緩慢的
代使用功能,讓建築外表駐留在過去,展現他特殊的原始風韻,
生活步調彷彿將時間凍結在城市中,無論是走路、騎車,都彌漫著一
老屋的再生便成為臺南文化創意最棒的題材。旅行中,看到很多
股真正用心活著的氣味。有許多各具風格的老建築,有的就在路旁、
國家不遺餘力保存原本屬於城市的記憶,讓建築帶領著歷史往前
有的潛入巷裡,在山牆與樑柱就可以看到這段歷史的記憶。最為人稱
走,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府城,當然也可以做到。
道的飲食小吃,除了早被發現的小吃名店外,有更多在地味道的小店 就藏在巷弄中,帶來意外的驚喜。『無論走到東西南北哪條路,都能 發現許多極致美好的地方。一種非關繁華,也不屬於熱鬧的、安定而 紮實的存在感。』日本京都當代作家壽岳章子在「千年繁華」一書中 這樣描寫京都。如此相似,似乎預言了臺南尚未發掘的潛力,不禁使 我們對她有著更多的期待。 但是在許多朋友的眼裡,府城呀!府城!似乎只有小吃跟古蹟,安平 古堡加周式蝦捲、陳家蚵捲、安平豆花,再帶個蝦餅與永泰興蜜餞, 這是一包;赤崁樓加度小月擔仔麵、義豐冬瓜茶、森茂碗粿,順手包
44
達人觀點
帶領學生進入都市 / 蕭有志
我個人還是希望從很傳統的想法上面,引導學生向外走,但是它呈現的那個結 果卻剛剛好提供了一個有點意思的參考的對照,而那個參考對照的對象可能就 是所謂的社區營造,或者是說比較有計畫性的、有組織性的、也許有一筆經費, 然後投入某一個區域,做一些更新再造那樣的事情。
而我所引導學生去實踐的作為,其實比較像一種游擊性的、主動性的,就是說在 還沒有任何專案成立、沒有任何資源的狀況下,作為一個設計者,你有沒有那一 個膽識,敢進入環境去說我要改!
今天我們都不是什麼大師,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勇氣或能量,直接去挑戰或面 對一個都市的龐然大物的一種怪現象。但學生,即使只是一個剛進入教育體系 沒多久的一個人,但也畢竟已經不是素人了,應該要有一些想法、有一些行動力, 所以我認為可以賦予學生一個跟他的這個能力相對應且適當的對象或目標,讓 學生去挑戰,而這件事情至少是作為老師的我可以去引導的事!所以我覺得台灣 高等教育每年產出了這麼多設計科系的畢業生,這麼多未來的設計者,很多人問 那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市場到底在哪?我認為這樣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如果說大 家能夠想想看我在講的這個事情的話,就是說你從一個 Junior designer,你 要變成一個 senior designer,本來就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而作為一個 Junior
designer,你有沒有真正在看待作為 junior designer 可以對應的東西,你看 街邊有那麼多破破爛爛的,都市的那一些亂七八糟的飲料店啊什麼店,這些都 是可以變成你的業主,都是你可以去服務,或是說去處理的對象,就看你敢不敢 去做、願不願意去做,願不願意認為、理解說這是一個案子,這是一個設計者, 你受了設計的訓練之後,你可以提出、你可以回應的、設計的都市的現象。
45
達人觀點
巷弄美學 / 劉維公
之前看作家劉克襄一篇文章,談誠品書店要進軍香港這件事,他說香
進入,URS 才可能有與周遭產生關連性,也才能產生能量與生命力。
港人走到臺北,發現臺北離世界很遙遠,因為臺北好像沒什麼進步;
而我也樂見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對於街區的概念的接受度變高,也
但當香港人走進誠品,就發現香港離文化好遠。
慢慢明白所謂的創意聚落也不僅限於建設科學園區,或者華山,然後
我覺得臺北就是有這種好玩的情結:大家乍看之下都覺得臺北好像沒
松菸、流行音樂中心這些大型的園區而已,而是創意聚落可以用一種
有什麼進步,可是當你走進巷弄、走進一些微型世界裡面的時候,你
比較自然的方式、也許經費比較少的方式經營,而更加貼近創意工作
就會發現臺北的進步是在細節裡面、是在巷弄裡面、是在 URS 裡面。
者的需求。
現在大家在談巷弄、街區,而 URS 正是在巷弄、是在街區裡面,因為
再回來說臺北的進步,臺北的進步是在於細節上、在巷 弄裡面、在
URS 叫做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所以它不是去做一棟新的建築,然後
URS 裡面,不是那麼外顯張揚,是鑲嵌在城市的細部裡面,像是四四
去把這棟建築做得漂漂亮亮;而巷弄街區也是,它不是去做某一家店
南村、像是寶藏巖、像是我們在講的 URS,都讓這個城市更加的「好
面,把店面做的漂漂亮亮,而是把這些店串連起來,成為巷弄街區。而
玩」、豐富。而這種感覺很像我去過的北歐城市,比方說斯德哥爾摩,
URS 是把「人」抓出來、串連起來,它提供空間,讓人才進來、讓企業
剛去的時候會覺得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怎麼小小一個,乍看之下沒什
進來,讓非營利組織也進來,這就是 URS 給我的感覺。再來就是說,
麼,但仔細進去走走看看,就會發現其實很豐富很精采,哇,我下次還
URS 跟街區一樣有「人」的連結性。我不認為它完全「草根」,它的確
要再來。這跟去倫敦不一樣,去倫敦你只會覺得倫敦好大,但這種大
有來自民間的力量,但要是完全沒有官方政府的輔導或支持,恐怕也
並非全世界的城市都可以有這樣的尺度,但同樣是首都的斯德哥爾摩
未能成型。我自己樂見於 URS 或創意街區有機會可以對於這座城市,
好小,卻好精采,這是現在的臺北可以達到的、思考的方向。做為一個
無論在觀念上或視野上都有重新思考的機會。所以 URS 必須發揮「基
小卻值得看、值得一來再來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是到處想要學
地」的功能與效果,必須跟周遭要有關連性,讓人才可以進來,如果
別人,這是創意街區和 URS 都可以發展的方向,至於能否成功?我覺
只是當做一個單純的展演空間,跟人才的流動無關的話,那就只是一
得就是「Take Action」- 採取行動,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
個展場而已。所以 URS 與在地的關係在於「人」的進駐,惟有「人」的
46
國際視野
義大利 Fortezza 堡壘變成文化交流場所
建築位置 | 義大利 Franzensfeste 建築設計 | Markus Scherer 建案時間 | 2009 年 建築拍攝|René Riller, Alessandra Chemollo
「開始於 1833 年的法蘭西一世,完成於 1838 年的費迪南一世。」在
除 。如今這個修整後綜合體的大小及擴大的部份,乍看來不是很明顯,
一個防禦要塞的大門上,一句簡短有力的拉丁文刻下建築的起迄年
然而,這是一個天際線繁複的建築體,但因為軍事作用又擁有規則間
份。當年在短短五年內,超過六千名工人及軍人合力,在 Eisack 谷中
隔的窗孔。最低的那層由鄰近的人工湖水包圍,新鍍鋅的銅綠古雅的
的最狹窄處建造了這個極具軍事功能的封閉型要塞。這個軍事要塞面
鋼鐵扶手和樓梯的安全已改善了。兩個沒有窗戶的混凝土塔設有電梯
積約有二十公頃,一如尋常的小鎮的大小,是阿爾卑斯山區最大的防
和樓梯,建築師企圖維持原本建築物的線條外貌,但使用現代建材,
禦工事。這個具有紀念性的防禦要塞,
再次重新詮釋這個有歷史性建築的建築方式。
1918 年在義大利 Franzensfeste 的統治下被軍方使用直到 2003 年。
這些上面還刻有著軍事編號的建築,如今提供了一個旅客中心,有售 票處、咖啡廳、商店、酒吧餐廳和兒童遊樂園,還有一個大型的展覽空
由 South Tyrol 省收 購,保 存這 文化 遺 址的新契 機已經出現了,具
間。參訪者不難發現新加入的一些元素,諸如網狀鐵架、扶手欄杆、
有歷 史意 義的堡 壘轉作為大 型會 議或是 文化交 流 的場所。建築 師
一些設計門和連接兩個建築物在湖面上的橋等,都是由鍍鋅的鋼鐵
Markus Scherer 為迎接第七屆歐洲之聲而著手改建原堡壘建築中
建造,如今這些新加入的現代元素彷彿為這個原本因年代而略微褪色
下層的區塊,展場面積超過 3600 平方公尺。維護建築物與堡壘的特
的建築帶來了令人愉悅、耳目一新的能量。
色是最重要的挑戰:大型的花崗岩牆面已修復,防水屋頂和窗戶也修 理完,沒有牆面的空間整理後整個打通,之前增建的部份也被修整拆
47
國際視野
德國 二戰後轟炸後柏林博物館重新修復
建案名稱 | Neues Museum 建築設計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建案位置 | 德國柏林 總樓面積 | 20,500 平方公尺 結構工程 | Ingenieurgruppe Bauen 景觀設計 | Levin Monsigny Landschaftsarchitekten 建案時間 | 1997-2009 得獎紀錄 | 2011 European Union Priz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 Mies van der Rohe Award 圖片來源 | Ute Zscharnt for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Courtesy of Flickr CC License / jonas-k, christiane-necker, stijn, audringje, dizdau 位於柏林博物館島區的柏林新博物館原由 Friedrich August Stuler
貌的想法主導了整個博物館結構重新修建的工程,也就是致力恢復原
於 1841 至 1859 設 計興建,然而,經 過二次世界大戰密集而猛烈的
本博物館的空間內涵和原有的物質文化 – 希望新的博物館能夠反照
轟炸之後,博物館被破壞殆盡而幾成廢墟。雖然二戰過後有幾次零星
原有的博物館因時間、戰爭而失去的光采,但絕非一味的仿古、複製。
的修復,但整個博物館的結構仍呈斷壁殘垣的情況。1997 年,David
新的展覽空間以預制的大型、混有大理石的水泥塊構成,原先的混泥
Chipperfield 建築師與其工作團隊贏得此博物館重新修建的國際競
土元素也被保留之外,新的大廳中主要樓梯通道也企圖恢復原有博物
圖後,與 Julian Harrap 合作著手進行修建的工程。
館的舊時盛況,但也極力避免複製歷史。博物館內的大廳雖然缺少了
這項建案的主要目標放在恢復往日博物館原有的空間,包括修復現存
往日的裝飾物件,卻保留原有的磚砌牆面和大廳雄偉的氣派。其它新
二戰期間轟炸過後的壁垣。建築師基於現存斷殘建物的結構延伸重
造的空間,諸如北側展區和南側,主要以回收的手工磚塊構築而成,
建,恢復了原本的空間安排。關於不同歷史階段建築物結構的保存方
補足了新空間裡的歷史感;而保留較完整的博物館東側則以古蹟修復
面,依照《威尼斯憲章》 的原則以考古學的方式進行修復,原有建築
工法為主。
物結構受損的裂痕都被填滿修補完畢,但在修補物的表面和亮度方 面,卻不會搶走原本建築物結構的光彩。強調原有歷史建築物結構原
48
國際視野
中國 上海後灘公園重現「生存之美」
案例名稱| Shanghai Houtan Park 案例位置| 中國上海世博園區 案例設計| Turenscape 案例面積| 14 公頃 案例年份| 2009/10 完工
後灘公園位於上海黃埔江畔,一處原本是工業區而待重新開發的地
防洪系統的調整。再者,依照原有的水文和生態選擇種植的植物種類
區,此次工程目標是修復溼地景觀。客觀條件促使後灘公園的成形源
和密度,可以作為一個生態機器,以自然工法減緩黃埔江江水污染的
於為 2010 年 5 月到 10 月湧入上海世博的遊客,創造出一個可供休
問題,並且提供潮間帶的恢復生態的養分。而水淨化系統則可以淨化
憩的綠空間。公園建在黃埔江盼的溼地上,包括有溼地的生態復育,
黃埔江水,使原本受到污染的水轉化為景觀、綠化灌溉和道路清潔等
防洪系統,並改造原本廢棄荒置的工業結構或建築,並企圖以親民、
用水。
親水的方式,治癒因遭受污染的河川和逐漸消失的河岸溼地而乏人問
經過計算後調整的分層設計,除了呼應原本的水文和生態以及調整
津的空地。
防洪系統之外,也加入了中國傳統農業的元素 - 梯田的設計,規劃出
此次上海後灘公園的設計便是針對水資源的問題, 提出「生存之美」
原生溼地保護區、濱江蘆荻區、內河淨化溼地和梯地禾田區等,其上
的景觀設計,邀請專業人士介入,就問題提出全面性的解決之道。在
種有油菜、向日葵、玉米、水稻等一般都市難得一見的經濟植物。除了
公園設計上的挑戰並非單純的景觀美學的問題,而是要面對如何使嚴
向中國淵遠流長的農業文化致敬之外,提供無論為了世博而來的觀光
重污染的基地,轉變為安全舒適並可復育生態的環境。後灘公園的設
客,或以後永久使用公園的上海市民更豐富、更多層次且多變化的河
計理念總歸以「灘」的回歸為主,並且找出都市與自然連結的關鍵。為
岸景觀。
了復育以及維護溼地生態,依照地形和水文採用線性分層的設計,首 先依照黃埔江潮汐和沖積的水位高低調整後灘公園基地的高度,作為
49
國際視野
瑞典 抽水站化身為大岩塊
建案名稱| Pumping Station 建築設計| UD Urban AB Helena Glantz Karin Ask 建案位置|瑞典 , Stockholm 建案時間| 2009-2010 結構工程| Mattias Lilja, Pyrit 建築攝影| Per Kristiansen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處公園裡,建築師設計了一個新的抽水站。
暖度,使得這座位於北國一處公園裡的抽水站不再冰冷突兀不可親。
這個抽水站的設計試圖尋求公共工程對於所處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的
面對街道的建築體正面設有纖維水泥版,上面的文字娓娓說明該棟建
可能性。因為斯德哥爾摩地區的電力公司正在擴張連接他們的在地供
築物的功能和與周遭環境共存共榮的友善設計,希望能融入公園的自
熱系統,所以興建新抽水站的需求便逐年增加。通常抽水站的外型多
然環境之中,也能造就繁忙都市裡的一道人文風景。
半千篇一律,但這一次,建築師與 Fortum 電力公司合作的抽水站建 案卻企圖打破陳規,做出新的嘗試。抽水站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座文化 遺產公園,因此,雇主強烈的要求抽水站的設計必須具有高度的文化 建築設計。另外一個要求是抽水站本身必須能夠容納地面上的熱泵 系統。設計的概念相當有趣:雖然名為建造一座抽水站,但終極目標 卻不是蓋一棟建築物而已,而是創造出一個「人造的景觀」。於是,這 座抽水站取形於自然界中的大岩塊,而顏色則以盡量融入周圍的公園 為原則。鋼構造的建築體, 外層則是低合金高強度鋼,玻璃覆蓋的屋 頂讓抽水站的外觀看起來略有生硬冰冷之感。但是,隨著時間推移, 外層的低合金高強度鋼經過鏽蝕之後,反而增添整棟抽水站外觀的溫
50
國際視野
斯洛維尼亞 被綠藤爬滿的抽水發電機站
建築名稱 | Celje’s Power Plant 建築設計 | Arhitektura Krusec Lena Krušec, Tomaž Krušec 建築位置 | 斯洛維尼亞 ,Celje 建築面積 | 100 平方公尺 建築年份 | 2005 年 建築攝影 | Miran Kambič, Tomaž Krušec
這棟建物是斯洛維尼亞第三大都市 Celje 的防洪設施之一,在建 築物內有兩座抽水用的發電機。發電機的高度剛好超過所在區域 的限制高度,這也是為什麼建物的屋頂有斜面的設計的原因,它 恰好調整了發電機原有的外觀形式,並且讓整棟建物愈低愈好。 建築物的外觀呼應建物裡面科技產品的特性,而保留了水泥牆面; 但同時也希望回應建築物所在的自然環境,而在外牆架上金屬網, 讓周遭的爬藤植物能夠自然地攀附其上,將來有一天,整個抽水 發電機站能夠被綠藤爬滿,融入城市母河 Savinja 的河畔自然環 境中。
51
URS-ing
Talking about URS... URS 計畫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參觀、討論及研究,也紛紛在實際參訪過後留下對 URS 計畫的各種感想和建議。
西村幸夫 東京大學副校長 現在的藝術家能在老的空間進行創作或是成為駐點已成趨勢,不僅能刺激創作能量,舊氛圍跟新創作的結合一定 1+1 大於 2!
鈴木伸治 橫濱市立大學國際綜合科學部準教授 參觀了好幾處臺北市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 (URS) 也都讓我印象深刻,總體而言設施數多,各具特色,活動規模也大,可 是其他城市所不見的獨特的嘗試。
褚士瑩 Eco Positive 特別顧問、國際文化觀察達人 臺北能有這樣的基地真的是很棒的事,目前均以非營利模式經營,但非營利並非完全不能有營利行為,有了營利行為應 該可以有更多可能性。應該建立一永續的經營模式,而非仰賴政府暫時的補助,這樣所有的努力會更有成績。
張崑振 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系副教授 作為前進基地,既該謹慎探索過去、熱誠的活力現在,也該無限眺望未來。不為別的,因為這是一場不斷傳遞棒次的文 化馬拉松。如此期待著。
52
URS-ing
URS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從 2010 年開始發想成型,2010 年五月 URS127 公店開店以來,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在臺北城市的各 個角落開花而後深根發展,挑戰自己或大眾對於都市更新只有拆除重 建的觀念,用一種相對於拆除重建的大規模工程來說較微型的手法, 試圖尋找像中醫裡的針灸術一樣,用點至穴,以穴打通脈絡而牽動全 身的可能,而我們將之定義為「都市針灸」。 每一個 URS 都被賦予不同的任務,但相同的目標都是都市改造,它 是一個城市創意基地,也是一各社區交流據點,更像是一個地區永續 發展的支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討論或激盪出發展未來創新之可能機 會。乍看之下,URS 像是一個個的展館,它可以是展館,但絕對不僅 止於展館而已,URS 第一層的目標是老舊閒置空間再利用,將城市裡 老舊、閒置無人使用的空間整理出來,賦予不同的定義與目標,引不同 族群的人進入,或歷史研究、或設計、或創意產業、或影像、或展覽表演、 或藝術的面向切入後,變可以吸引不同族群的關注,但這些都是外在 的引入,重要的是再這些具體而微的 URS 點裡,外在的引注要和內部 的擾動一起發生,相互牽引,相互激盪,一同思考,一同想像,共同振興、 共同創造社區和城市的未來。
URS 做為臺北尋求開拓城市新願景的城市行動,營造與市民一起改變 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可能,URS 行動只是一個開始,它的類型範疇也不 斷地在嘗試、開展、形變化。但做為推展創意城市的動源,一種創意的 氛圍正在通過創意工作者、藝術工作者、設計師和居民的參與而醞釀, 並搭建與世界城市對話的媒介,準備向寰宇發聲,告訴世界關於臺北 的城市經驗與一個個 URS 與城市歷史、人文、人才、社區連結的故事。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