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臺北國際城市發展論壇
巴塞隆納 Ba r c el ona 22@Bar c el ona更新計畫
Cent ur ni al f or um onc i t i es/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2011 台北四城論壇:Barcelona
城市基本資料
2
2
面積:101.4 km (相當於 2/5 個台北市,台北市總面積 271.7997 km ) 巴塞隆納(Barcelona)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首府,加泰隆尼亞自治 區議會、行政機構、高等法院均設立於此。同時還是巴塞隆納省(隸屬於加泰隆 尼亞自治區)的省會,爲西班牙第二大城市。
圖片連結:http://es.wikipedia.org/wiki/Barcelona 左:加泰隆尼亞自治區 右:巴塞隆納市
巴塞隆納其他數據 1
2010 年世界宜居城市 第 16
歐盟第六大都會:僅次於 巴黎、倫敦、馬德里、魯爾、米蘭
歐洲第四大觀光城市,僅次於巴黎、倫敦、羅馬。
歐盟第四大貿易城市:城市 gdp 177 百萬美元。
2010 年創新城市™全球指數(Innovation Cities™ Top 100 Index) :世界第 13。
2010 年時尚之都 (Global Fashion Capitals) :第 9 名。
2010 年歐洲最佳商業城市 :第 5 名。
2
3
4
1
http://www.mercer.com/costofliving
2
www.innovation - cities.com
3
http://www.languagemonitor.com/popular-culture/fashion
4
http://www.citymayors.com/business/euro_bizcities.html 第 1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5
2009 年歐洲改善最快商業城市 :第 1 名(17%)
城市發展策略 巴塞隆納的城市魅力在於她斑斕的色彩與活力,其豐潤的色彩來自於千年古都的 歷史厚度與文化底蘊。透過民主選舉,巴塞隆納產生了一個新市政府,由 Nasci Serra 擔 任市長,經過三任的市長,一直持續相同的都市發展策略,尤其自 90 年代開始一連串 更新計畫持續至今,創造出世界讚嘆的「巴塞隆納模式」,不僅重新找回城市的活力, 也將巴塞隆納建設成國際級的最佳城市。 巴塞隆納模式的第一個決定,是以都市空間品質的提昇作為改善居民生活的主要 策略,「巴塞隆納模式」的第二個決定,就是以「都市針灸法」建設市政,市政府並善 用機會進行改造行銷,如 1992 年的奧運舉辦及 1999 年起的濱海地區改造。城市發展的 結果,是新區與舊區不同的性格與城市特殊的包容力及多元性,共同打造出城市公共空 間與開放風格文化,使整個城市呈現出充滿陽光的戶外博物館氛圍,而整個城市包括政 府、建築師及開發商的通力合作,也在 1998 年讓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破例,將原本只頒 給知名建築師的獎項,頒給了一座城市,肯定了巴塞隆納的城市經營策略與發展實踐。 直到今天,巴塞隆納還在享受當時留下來的甜美果實:更好的港灣設備與兩個新 航空站、更多國際級旅館與休閒運動、大型表演場,當時的奧運村則成為管理良好的社 區。而且,預算超過四十億美元的都市更新、鋪設光纖網路、通往法國的高鐵等建設計 畫,在奧運之後仍持續進行,既帶來就業機會(失業率低於五%,是歐洲城市的優等生), 也使城市品質成長;2001 年更展開另一波地區更新計畫「22@Barcelona」 ,以產官學三位 一體結合硬體空間的新開發機制,要讓城市翻轉;2004 年 5 月至 9 月巴賽隆納市舉辦「世 界文化論壇」 ,利用原有污水及垃圾處理廠地下化,重新規劃該三角區塊土地為「世界 論壇會館」6,再一次成功行銷巴塞隆納,成為世人焦點。在城市發展的策略,巴塞隆納 無疑是具有遠見與創見的最佳城市典範。
城市的改變第一步:城市針灸,個體比整體重要 1979 年第一屆的地方民主選舉之後,新的政府必須對巴塞隆納的生活品質進 行改善,當時的第一屆民選市長 Nasci Serra 委請 Oriol Bohigas 擔任巴塞隆納市都市 規劃局局長,進行都市景觀的整體規劃,讓他可以有機會規劃以及讓其他人可以 接受新的公共空間政策;新政府希望可以讓市民馬上感受到城市的改變,所以 Bohigas 發展政策強調個案比整體規劃重要,因為整體規劃需要長時間的去改變, 而且推動需要許多私人企業的支持,較不易執行。新的都市規劃理念是在一些特
5
http://www.citymayors.com/business/euro_bizcities.html
6
「世界論壇會館」展場內有全南歐最大的展覽館,可同時供作國際會議中心、演講會及各式展覽的彈性運用,最多一
次可容納五萬人次。 第 2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定點作規劃而不是全面性的,例如整理一座廣場、鋪一條街的人行道、建造一個 學校、建造一個博物館、在灰暗而貧乏的街道中栽植樹木、整修建築物的立面、 建造一些紀念性的建築物等,以立即得到更好的居住環境,使整個城市變得舒適 美觀,也就是現在歐洲所稱的巴塞隆納模式。 這樣的作法—「城市針灸法」成為令人驚艷的「巴塞隆納模式」,解決了許 多都市決策者在企圖推動規模龐大的整體計畫,卻因預算太大、土地問題太複雜, 或曠日廢時而胎死腹中的難題。巴塞隆那新政府早期的規畫師,聰明的在最缺乏 公共設施的地區尋找機會,而這些小型開放空間的開闢或改善,通常都很具創意, 設計品質很高,於是多年來覺得從未受政府重視的居民,忽然感受到政府的善意, 開始願意且熱烈參與城市的改造運動,整體環境也因為這個開放空間的高品質, 帶動了周邊房地產的品質提昇。 1981 至 1992 年巴塞隆納舉辦奧運期間進行了許多工程,使得巴塞隆納原本 作為工業港所帶來的龐大污染與大量勞工,在產業外移後的沉寂落寞,徹底地改 變了面貌,有了第一步演進。這個階段的努力也為 1992 年舉辦奧運的巴塞隆納奠 定了良好城市空間發展的基礎,並使其在奧運舉辦後站上世界知名的城市之列。
公共建設的翻轉力:1992 年奧林匹克主辦城 巴塞隆納在 1992 年舉辦奧運,無疑是藉由公共建設大舉翻轉城市的正面典 範。經歷了十年的點狀城市空間改造,前巴塞隆納都市規劃局局長 Oriol Bohigas 認為,巴塞隆納應該要有一個更整合性的目標,從點而線而面進行城市的翻轉更 新,而從 1986 年申奧通過起(1992 年奧運舉辦)就是最適當的契機。 為了迎接奧運,巴塞隆那將改善的區域擴大,深入至各社區,並且將原本閒 置的工業港區重新改造為休閒遊憩的商業區域。兩個重要計畫:分別是在城市邊 緣的 Montjuïc 山上,主要是規劃建造大型體育館等運動設施,包含利用運動會場 原址向下開挖、擴地興建成可以容納 65000 人的現代化奧林匹克運動場;而奧運 村與奧林匹克港的規劃位址選於廢棄的舊濱水工業區,這裡曾建造過軍事要塞和 工廠,鐵路阻隔了通往海邊的途徑,形成城市的「背面」 ,因此這塊土地雖然位於 中心區卻價格低廉。然而也由於該地點與老城鄰近的區位關係,中心區原有的資 源與條件能夠支持並帶動這片新開發區域,兩者發展相互促進,這片區域也能成 為中心區復新的助力。奧運規劃的一系列工程內容,拆除沿海鐵路線,把環城快 速道路地下化,使老城區步行到海邊成為可能,並建造碼頭散步大道,成為老城 中心面相海灣的入口;在原來破敗的港口居住區,建造並維護新的海灘,重新整 頓成為一系列濱水活動空間;在看不見的基礎設施部份也處理了排放到海裡的污 水,除此之外還規劃許多相關的服務設施與旅館餐廳。這些空間改造連結了海同 類型的公共空間,形成以舊港灣為起點的連續性城市濱水面,整個區域蓬勃發展, 城市濱水區成為巴塞隆納最令人難忘的公共空間以及最佳的形象展示場所,使巴
第 3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塞隆納經過這次奧運,成功的完成轉型,成為國際級的旅遊城市。
圖片連結:1960 年代濱水區(限奧運村及奧林匹克港)未改造前景象。 http://wenku.baidu.com/view/1caf433a376baf1ffc4fad63.html
圖片連結 左:80 年代對奧運村及奧林匹克港的規劃。http://wenku.baidu.com/view/1caf433a376baf1ffc4fad63.html 右:1991 年奧運村及奧林匹克港的鳥瞰。http://wenku.baidu.com/view/1caf433a376baf1ffc4fad63.html
而奧運結束後,佔地廣大的賽場、選手村並沒有遭到棄置,反而在有遠見的 規劃下,原來的選手村現在成為規劃完善的社會住宅,賽場成為「娛樂港」 (內有 大型商場與餐廳) ,競賽游泳池也變成老少咸宜的水族館,最讓人佩服的,是成功 的使港區移轉,所有權收還給城市,而市政府持續爭取更多國際賽事與會展,如 F1 賽車、歐盟高峰會、世界文化論壇等,港區如今一年吸引 1500 萬人次以上的遊 客,營收納稅額達全市稅收 21%。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歷時十餘年努力轉型的過程,除了市府大幅度的建 設,成功的結合了政府官員、都市計畫師、建築師、雕刻家與企業界,還有與市 民的溝通,讓市民從疑慮到認同、進而願意熱烈參與市政建設,在奧運準備期間, 巴塞隆納進入全民造市、全民藝術的盛況,整個城市掀起一股熱情且團結的氛圍, 家家戶戶扶老攜幼的參與各類公共造景藝術,從簡單的拼貼馬賽克地表鋪面,到 大型裝置藝術,每一份子都對城市投注大量情感,成功凝聚城市民的共識並提昇 該市都市意象。
第 4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藝術城市行銷與躍升式發展策略 1992 年奧運結束後,巴塞隆納市政府以文化和公共建設為核心,繼續積極投 入改善公共空間,並著力於公共藝術推廣,以高地聖家堂等建築,作為城市行銷 的起點。巴塞隆納的藝術總監,靈活運用合作模式,聘請國際級大師,達利、米 羅等人,雕塑或鑄建大型裝置藝術,豐富了巴塞隆納水岸與街頭的公共藝術,並 以畢卡索黃金歲月於巴塞隆納為由,設立「畢卡索藝術館」 ,企圖在海外觀光休閒 之外,以文化藝術建築大城,再造「巴塞隆那納經驗」。 另一方面,巴塞隆納藉爭取辦理許多大型國際活動的機會,以躍昇式的方式 推動建設,在推動之前,首先確定發展為觀光導向,再由市政府和巴塞隆納港務 局配合規劃整體策略,先設定開發地區,再導入大型國際活動,藉著爭取舉辦國 際行銷活動帶動地方建設發展和繁榮,如 1999 年開始的濱海地區的更新活化及 2004 年文化論壇等計畫,就是最好的案例。
1999 年巴塞隆納港區 1999 年開幕的巴塞隆納港區,分商港及休閒娛樂兩大港區。巴塞隆納為行銷 港區,運用了各種宣傳手法,刊登媒體廣告、參加國際旅遊展等,並定期做民意 調查,將調查結果做為港區改善之方向。由於巴塞隆納的港區設施完善,行銷策 略得宜,2003 年遊客已達 1500 萬人次。由公部門的投資,提供休閒娛樂空間,帶 動民間投資,創造 5000 多個就業機會,營收持續成長中。1988 年港區納稅額佔巴 塞隆納市總稅收 5%,城市行銷後,1998 年成長至 21%。 巴塞隆納港的營運成功,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極大貢獻。除了以完善設施引 投資者進駐、開發,帶動產業;也內化至每一位巴塞隆納市民心中,熱中於推動 城市行銷。
2004 年的世界文化論壇(2004 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7 2004 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的第一屆世界文化論壇,再一次推動另一輪的濱水區 開發計畫。隨著巴塞隆納濱海大道二期工程的完成,濱水區的改造逐漸往入海口 的方向延伸,而在此範圍內的文化世界論壇開發計畫,則為城市濱水區的改造畫 上圓滿的句點。 世界文化論壇的開發計畫所在的貝索思河谷區是一個工業廢棄用地,215 公 頃用地中大部份是沿海介面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發電站、垃圾焚化爐、廢水處 理場和高速公路,阻隔了城市與大海的關係。開發計畫以一系列的濱海廣場、公 園及步道的設計,以不同的文化主題規劃成不同尺度和類型的公共空間,創造出 大尺度的活動平台,實現與既有濱水海灘與步道系統的串連。此開發計畫中另一 個重要的規劃,是城市的軸線大道(Diagonal)向海邊延伸,使這片區域不僅是熱
7
http://www.barcelona2004.org/www.barcelona2004.org/eng/portada.htm 第 5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門旅遊景點,更是都市結構中的重要節點,而沿線上城市的零碎區域經過整合, 重新納入城市主軸區域,完整了長達 45 公里的濱水空間,重塑出巴塞隆納的整體 空間結構。
圖片連結 左:2004 世界文化論壇規劃圖。http://wenku.baidu.com/view/1caf433a376baf1ffc4fad63.html 右:軸線大到至濱海地區景觀。 http://wenku.baidu.com/view/b3e57c38580216fc700afd62.html?from=rec&pos=4&weight=3&lastwei ght=3&count=5
社會經濟與空間的整合性地區更新計畫:22@Barcelona 22@巴塞隆納(22@Barcelona)的創新區域計畫在歐洲頗受關注,該區域的 發展可以追溯到 1976 年,是一連串持續努力的結果,非單一計畫所致,然而,1985 年申辦 1992 年奧運會所匯集的城市動能應該是重要關鍵之一。由於 1985 年申奧成 功,為了迎接奧運盛會,巴塞隆納開始建造繞開市區的外環公路,連結從市政中 心輻射到外環區域的對角線大道在 1999 年全線通車,成為經濟復甦的大動脈,而 有關該地區幾乎閒置的工業區應如何更新的討論就此展開,直到 2000 年 7 月討論 才結束,名為「22@」區域更新計畫經議會全體議員無異議通過。
巴塞隆納案例:22@Barcelona 更新計畫 「22@計畫」目標區域位於鄰近老城區東面之聖馬丁區 (Sant Marton)的波布雷諾 (Poblenou),該名稱源自布雷諾分區的代號「22a」 。波佈雷諾(Poblenou)是巴塞隆納最大的 老工業區,以前的紡織工廠,已經沒落外移,巴塞隆納政府在 2001 年提出了,規模達 到 198.26 公頃的 22@Barcelona 都市更新計畫,企圖推動一個吸引全球企業進駐的平台, 建構產官學三方的合作機制。
第 6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22@區域於巴塞隆納位置圖
計畫背景 「22@Barcelona 計畫」位於巴塞隆納的波佈雷諾地區(Poblenou) ,由於鐵路 阻隔加上自古以來的工業性格,波佈雷諾地區(Poblenou)與巴塞隆納其他地區有 著迥然不同的都市紋理,過去 I00 年來,波佈雷諾地區擔任著加泰羅尼亞沿海地區 經濟活動的要角,也是巴塞隆納最大的工業園區,惟波佈雷諾地區亦無可避免地 面臨工業衰頹,亟需轉型的課題。 為了讓波佈雷諾地區的歷史脈絡及經濟活動得以延續,當局於 2001 年提出 了規模達 198.62 公頃的「22@Barcelona 都市再發展計畫」 ,希望藉由都市建設、產 業及社會面的創新改造,使波佈雷諾地區成為知識密集、富創新能力、具社會公 平性的多元發展地區。22@是歐洲都市工業區土地再生案例中最具野心的一項計畫 與實踐,在地區所進行的都市更新基礎設施方面總計投入有 1.8 億歐元。
計畫目標 22@Barcelona 計畫是「都市實質環境、產業環境及社會環境」三個面向 的改造。22@Barcelona 計畫企圖讓波佈雷諾地區內近 200 公頃的舊工業區土地轉 型成為一個「創新都市生活、生產與學習合一的園區」 ,提供策略性的知識密集活 動所在的都市空間,同時促進都市再造(urban refurbishment ) ,創造出能應付知識 社會挑戰下的新都市型態。
第 7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圖片連結:http://paper.poiic.info/html/31_200911/0401.htm
計畫內容概述 巴塞隆納政府希望讓 22@成為新都市範型,建立一個多元而緊密結合的環 境,生產空間能與研究中心、學術場域、技術中心、補助住宅、公共設施及綠地 兼容並存,以提升生活及工作場域的品質。22@的完成將是生產活動及鄰里生活的 平衡整合,具有高品質、混合、生態重於效率、經濟強健的特性。以下針對 22@Barcelona 計畫對都市環境面向的計畫內容進一步說明:
a. 相容的土地混合使用 以相容並存的多元使用取代過往排他性強的工業使用,包含科技、住宅、辦 公,同時允許部分商業使用(不含購物中心)、飯店、小型事務所及串聯生產系統及 社區的基礎設施。
b. 工業住宅的整建更新及住宅補助政策 緣於 22@地區舊有工業特性,區內既存許多當時不見容於法令的工業住宅單 元,而 22@為了提供一個生活及生產兼容並蓄的高水準環境,同時保留當時的工 業建築地景意象(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提供不同風貌的住宅單元,22@ 計畫整建了超過 4600 戶的工業區舊住宅單元,這是該區自 1952 年以來首度於工業 區內允許居住的使用。此外為了維持當地的社會多元性,22@亦補助了超過 4000 戶的住宅單元,以保證街道及公共空間的日常活力。
c. 公共設施(Amenities)的提供 將區內佔總工業用地的10%私人工業用地,轉換創造成為超過114,000平方公 尺的新公共空間和綠帶,並且建立了高品質的街道空間,以滿足此創新產業結構 所需的訓練及研發活動空間,及新技術的宣傳,同時亦滿足鄰里社區發展需要, 包含學校、護理站、安養住宅、醫療中心、市民及文化中心等。 第 8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22@公共空間與綠帶圖
另一方面,22@引入了一個新的城市規劃標準--優化行人道,提高能見度和 安全條件,並增加在人行道上的無障礙空間協助。與此同時,人行道擴大到七公 尺,鼓勵步行交通,並使四邊形的街口角落退縮成八角形,這種八角形角落更成 為了巴塞隆納的街道典範。
d. @Activities 的引入 引入與資訊及通信相關的新經濟活動,領域涵跨研究、設計、出版、文化及 多媒體、資料(訊)管理,及進階服務,稱為@Activities,其共通特性為非污染本質, 且不干擾其他活動,並屬於空間、知識及工作上的密集。22@希望能引入運用新 技術的創新公司,與傳統鄰里活動如商業,小型工作坊及相關服務和諧並存,在 每案件的開發內容中,至少 20%必須屬於@Activities。
e. 先進基礎設施(Advanced Infrastructures) 藉 Special Infrastructure Plan(SIP)推動,提供先進而具競爭力的基礎設施,以 支持區內引入的創新產業活動,包括: (a)光纖網路、公共區域的無線上網、無線通訊新技術 PIT-CAT 實驗。 (b)地區冷暖空調系統(District Heating & Cooling, DH&C)。 (c)穩定可信賴的電力來源,較既有電力設施的五倍供給量。 (d)太陽能電力系統建置。 (e) 具生態環保內涵的嶄新廢棄物集中及卸載網絡。
8
8
開發策略: 保存工業建築地景、獎勵容積
內政部營建署都市更新網資料 第 9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緣於「22@Barcelona」地區舊有工業性格,區內既存許多當時不見容於法令 的工業住宅單元,而「22@Barcelona」為了提供一個生活及生產兼容並蓄的高水準 環境,同時保留當時的工業建築地景意象(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 ,提供 不同風貌的住宅單元, 「22@Barcelona 計畫」整建了超過 4,600 戶的工業區舊住宅 單元,這是該區自 1952 年以來首度於工業區內允許居住的使用。此外為了維持當 地的社會多元性, 「22@Barcelona」亦補助了超過 4,000 戶的住宅單元,以保證街 道及公共空間的日常活力。 藉由策略性的獎勵容積提供民問參與誘因,若民問參與開發提供相關創新產 業活動的進駐、提供平價的社會福利住宅,則最多可獲得 50%的容積獎勵。同時 開發行為必須捐贈 30%容積提供作為公共設施、福利住宅及開放空問使用,同時 亦須資助 SIP「特殊設施計畫」 ( Special Infrastructure Plan)。
巴塞隆納作為創意城市的關鍵
以完善居住品質為轉型的發展方向及政策持續性 巴塞隆納的民選政府在 1979 年接手的是一個幾乎百廢待興的城市,除了已 經衰頹的工業,空間條件也不適宜居住,尤其專制政權的瓦解留下對市政府期待 與不信賴混雜的市民心理。因此,市政府決定以完善居住品質,以及保存悠久豐 碩的歷史文化價值作為城市重生的目標,並採取點狀公共空間的改善手段,具體 讓市民能在短時間內正向感受城市的改變與發展。以數個點狀公共空間來達成城 市整體空間改善的策略,不僅在短時間內產生了一定的成果,所需要的耗費相較 於大型該發計畫也更有效率,不僅提昇了巴塞隆納市民在居住環境上的品質與對 城市空間的觀感,找回對市政府與城市的信心,尤其,連續三任市長對於這項點 狀城市空間改造計畫的堅持,完成了以可持續性發展為基礎的城市架構,保持了 多元的文化性,很好的銜接上 1986 年申奧成功後所展開一連串大區域更新的開發 計畫。
善用國際活動帶動城市基礎建設、靈活商業與城市行銷 從點狀空間的改善,進而帶動線、面的整體計畫,市政府以 1992 年的巴塞 隆納奧運為中心活動,啟動了全面性的城市更新運動。巴塞隆納在城市更新運動 中,以衰敗地區的重新利用與活化為重點來進行規劃,不但利用大型國際活動需 要配套城市基礎建設的利基,謹慎的選擇開發地點進行規劃,重建該地區的城市 基本功能,也對於一次性的項目設施在活動結束後進行適切的轉型利用。從 1992 年奧運之後,巴塞隆納就採取類似的策略一步步將城市中的衰敗地區進行更新並 整合城市的空間架構,並在每一次的開發中將經濟產業功能納入計畫,於是在國 際活動舉辦之時期空間改造的成果也為巴塞隆納進行了最好的城市行銷,成就商 業與形象的雙贏結果。
第 10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整合性更新機制 由於體認到閒置衰頹的工業區所需要的改造不僅僅只是空間品質,只有同時 提振經濟並加強社會關係才是市民生活的核心,因此每一次的開發計畫市政府均 不斷討論、嘗試提出新的開發機制以符合地方需求。2000 年之後的 22@,具體的 呈現了巴塞隆納市政府以「知識經濟」作為城市產業的重要概念,整合研究培訓、 科技技術、企業實驗與居住功能等的區域行開發計畫,還兼顧了社會功能的維護, 並配合成立相應的管理公司與文化經驗的管理策略,空間上依舊保持著根基舊有 建築改造的基本精神,如此軟硬兼施的整合型更新機制成功的活化該地區,也意 味著巴塞隆納市政府已經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打造出公私部門能夠具備夥伴關係、 不同專業能夠跨領域合作的方式與機制、開創出巴塞隆納行事上獨有的多元整合 與交流氛圍。
高度凝聚的市民認同 由於巴塞隆納市政府一直以來在城市發展上對於市民採取了一種開放的溝 通態度,造就了市民具備廣泛的參與性。市民的具體參與與意見反饋固然對於任 何計畫都可能帶來溝通時間的增加,然而也更能取得高度的理解與信賴感,凝聚 市民的共識。這可以說是城市經營的最困難之處,只有當市民能認同自己的城市, 帶動對城市的自信與驕傲,也才會對各項開發計畫產生具體的支持與行為。而巴 塞隆納以高度的市民共識,市政府與專業者等才能有機會嘗試更具創見的更新機 制與發展策略,共同將巴塞隆納從港口工業轉型,打造為世界性的最佳旅遊、商 貿與居住城市。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romotion of Barcelona City Council. http://w42.bcn.cat/web/en/index.jsp Barcelona data sheet 2011. http://www.slideshare.net/barcelonabusiness/barcelona-datasheet-2011-chinese-2011 Barcelona Tourism. http://w3.bcn.cat/turisme/0,4022,495525130_543997027_3,00.html Tourism in Barcelona. http://www.tourisminbarcelona.com/ 22 Arroba BCN, S.A.U. http://www.22barcelona.com/index.php?lang=en Fòrum Barcelona 2004. http://www.barcelona2004.org/www.barcelona2004.org/eng/portada.htm Wikipedia. “Bercelo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rcelona Wikipedia. “佛朗哥統治時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7%8F%AD%E7%89%99%E4%BD%9B %E6%9C%97%E5%93%A5%E7%BB%9F%E6%B2%BB%E6%97%B6%E6%9C%9F Wikipedia. “2004 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 第 11 頁,共 12 頁
2011 台北四城論壇:巴塞隆納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4_Universal_Forum_of_Culture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World Factbook.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th.html City Mayor http://www.citymayors.com/business/euro_bizcities.html Innovation City. www.innovation - cities.com Mercer's 2011. http://www.mercer.com/costofliving 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http://www.languagemonitor.com/popular-culture/fashion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更新政策研究暨智庫建構網。「西班牙 22@巴塞隆納計畫 (22@Barcelona Project)」 。 http://w5.camec.tw/moeai2/modules/tad_book3/page.php?tbdsn=7 高雄電子期刊。「承辦大型國際賽會與活動,是利?或弊?高雄市 vs. 巴塞隆納」。 http://epublication.kcg.gov.tw/pictorial_short_content.asp?EPkey=3253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國外、高度與混合使用案例」 。 http://www.planning.ntpc.gov.tw/web66/_file/1691/upload/34010/05.pdf 張基義。「當代建築與公共藝術」。 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8/main0805/view_23.pdf 王美雅、陳意文、李志元、張倪綸,2009。 「未來城市計畫—西班牙巴塞隆納 22@計畫」。 產業創新能耐平台電子報。http://paper.poiic.info/html/31_200911/0401.htm 林盛豐。2008。 「巴塞隆納的社區更新經驗」 。Ccdi 電子報第 21 期。 http://www.ccdi.tw/epaper/21/ Andreu Manich Bou,2004。 「1992 年巴賽隆納奧運會與世界文化論壇的技術」 。人文奧運 網。http://www.c2008.org/rendanews/knowledge_detail.asp?id=1149 沙永杰、董依,2009。 「巴塞隆納濱水區」 。上海城市規劃。 http://wenku.baidu.com/view/1caf433a376baf1ffc4fad63.html 朱躍華、姚亦鋒、周章,2006。 「巴塞隆納公共空間改造對我國的啟示」 。現代城市研究。 http://wenku.baidu.com/view/b3e57c38580216fc700afd62.html?from=rec&pos=4&weig ht=3&lastweight=3&count=5 公共電視。 「城市的遠見—巴塞隆納經驗」 。
第 12 頁,共 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