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2013年9月號搶先閱讀

Page 1

2 0 1 3 年 金 鼎 獎 〈 最 佳 時 尚 與 生 活 雜 誌 獎 〉 榮 耀

Life Is A Design.實踐生活美學的第一媒體

Sep. 2013 No.113 每月 5 日出刊

定價HKD49元

NTD198元

lifestyleëarchitectureëvisionëinteriorëelites

◆品味《大亨小傳》Art Deco風華年代的絕世經典設計史 ◆名家建築設計師專訪: 經典年代的紐約導讀者David Garrard Lowe: 「Art Deco對紐約而言,不只是藝術風格,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靈魂。」

建築師Robert A.M. Stern:「融貫經典與現代的建築哲思。」 設計師Tony Chi:「新裝飾藝術的未來經典。」

◆十大設計元素看懂Art Deco ◆藏家最愛的Art Deco設計16+ ◆Art Deco在東方

集團編碼1GMV113 書店退書日期102年11月4日

◆紐約裝飾主義建築與空間巡禮30+ 百年前的經典與百年後的前衛,在每個紐約人的生活構成一種獨特的生活風格,從我們 熟悉的第五大道、中央公園等區域,我們將探索Art Deco風格的建築與空間設計。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Art Deco

Nouveau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Gray oaring Twenties A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René Lalique Jean M a d i s o n A v e n u e 2 7 5Dunand EdgarBrandt Chevrons Building RoaringArt Nouveau Charles Place Twenties René Lalique Jean Dunand Edgar BrandPaul Poiret Coco Chanel amara de Lempicka Adolphe Mouron FoliageGeometric Shapes Industrial Motif 20 Exchange Place1930 Art Tamara de A Rosewood Nouveau Charles Rennie Hotel Starbursts Madison Eileen AvenueChevrons empicka Mackintosh Gray oaring Twenties Adolphe Mouron René Lalique Jean Cassandre setbacks1930 Chevrons Roaring Twenties Dunand Edgar Brandt René Lalique Jean Place Building new new yor Twenties Place

hotel

Chicago

Coco Chanel

Spirit of time

r i n g Tw e n t i e s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Poiret Tamara ARTM a d i s o n A v e n u e 2 7 5 David GarrardChevrons Place 193Art Lowe Zigzags NouveauArt Nouveau

New York Form Shapes IndustrialMotif 20 Exchange PlaceArt Nouveau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Gray oaring Twenties René l Poiret ring Twenties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Poiret Tam a ART David Garrard Lowe Zigzags

Art Deco

The Spirit of the Time Dun new york place

Tamara de A 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Madison Avenue 275Chevrons empickaAdolphe Mouron Cassandre setbacks1930 Chevrons FoliageGeometric Shapes Industrial Motif 20 Exchange Place1930 Art Nouveau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Chicago

hotel

Tamara de A 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Madison Avenue FoliageGeometric 275 Chevrons empickaAdolphe Ta m a r a d e A R o s e w o o d H o t e l Shapes Industrial Mouron Cassandre setbacks1930 Starbursts Madison Avenue Chevrons T h e S p i r i t empickaAdolphe Mouron Cassandre Motif 20 Exchange Chevrons of the Time setbacks1930 Chevrons P l a c e 1 9 3 0 A r At osewood Hotel Dunand 1930 Nouveau Charles RennieStarbursts Madison Edgar Place The Spirit of the Motif 20 Exchang e Time Dun Place1930 Art Nouveau Mackintosh Eileen Avenue 275 Chevrons A 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Avenue 275Nouveau Charles Rennie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ChevronsMackintosh Eileen Eileen Gray oaring A osewood FoliageGeometric Shapes oaring Twenties Hotel Starbursts Industrial Motif 20 ExchangeGray René Lalique Jean T w e n t i e s R e n é Lalique Jean Dunand Madison Place1930 Art Nouveau Charles RennieDunand EdgarBrandt EdgarBrandt Paul Poiret Avenue 275 Mackintosh Eileen Gray oaring Coco Chanel Chevrons Twenties René Lalique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Building Poiret Coco Chanel Tamara de A Rosewood HotelPaul Starbursts Madison AvenueShapes Shapes Motif Chevrons empickaAdolphe Mouron Cassandre setbacks1930 Chevrons

Jazz Age

hotel

Building

ShapesBuilding

紐 約 百年經典裝飾藝術之都 企劃_林佳育 文_張素雯、姜冬仁、李寶怡、Stephanie 攝影_©George Hammerstein、©Jon Arnold、Masato Onoda、Peter Aaron/OTTO、Neoscape、©James Leynse、Diego Silvestre、Jean-Christophe BENOIST、David Shankbone、Xavax、Tony Hisgett、©Lynn Goldsmith、Daniel Schwen、 Beyond My Ken、Jim Zuckerman、Jim Henderson、©Neil Emmerson、Postdlf、©Angelo Hornak、©Bo Zaunders、 ©Tom Sibley、©Kike Calvo、Clément Bardot、Aude、Gryffindor、Greg Newington、Americasroof、Buttonwood Tree、 ©Nathan Benn、Dogears、©Angelo Hornak、American School、©The Gallery Collection、Barry Winiker、©Joseph Sohm、©Jon Arnold、Sailko、©Fernando Bengoechea、Nite Owl、Carl Milles、Ingrid Taylar、LSDSL 圖片提供_Corbis、TPG、LLP、Robert A.M. Stern Architects、Tony Chi and Associates、The Chatwal Hotel、The Carlyle、Hotel The Pierre、Van Cleef & Arpels、Christie's、CHANEL、Cartier、Tiffany、Georg Jensen、Harry Winston、 Baccarat、丰巢家居、義世代名品國際

150


Part 1 Art Deco Era

ring Twenties René Lalique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interview 1920 David Garrard Poiret Coco Chanel Tamara de L o w e Z i g z a g s N e w Yo r k Jazz Age Chicago 1 Wall Lempicka Adolphe Mouron 20 Exchange Place1930 Tamara Street Chanin Building de LempickaAdolphe Mouron Cassandre A Form Function Limestone interview 1920 rt David ART Deco Cassandre setbacks1930 Chevrons The Spirit of the Time Lightning Zigzags Garrard Lowe Aztec Essex House hotel 1930 apyrus Sunbursis 1920 The pyramid Carlyle A 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Madison Avenue 275 The Spirit of ring Twenties René Lalique Chevrons Essex House hotel the Time 1930 Aztec pyramid Stylized Art Nouveau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F o l i a g e G e o m e t r i c S h a p e s Eileen Gray RoaringTwenties René Poiret Coco Chanel Tamara de Industrial Motif 20 Exchange Laliqu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Lempicka Adolphe Mouron Place1930 Art Nouveau Charles Cassandre A rt Deco TheMackintosh Spirit of the Rennie Eileen Gray interview 1920 ART David Dun Roa Time new york Garrard Lowe Zigzags Art NouveauCharles Rennie Exchange Place1930 Art Mackintosh Eileen Gray New York RoaringTwenties René Nouveau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Ar t NouveauCharles Rennie LaliquJean Dunand Edgar Gray oaring Twenties René l Poiret Mackintosh Eileen Gray The Spirit of the Brandt Paul 20 Exchange Place Ro a r i n g Tw e n t i e s R e n é Time Dun The Spirit Art Nouveau LaliqueJean Dunand of the Time The Spirit of the Time Dun Edgar Brandt Paul Poiret Coco Dunand Edgar Chanel

Chicago

Art Deco

Shapes

Coco Chanel hotel Shapes Industrial Motif 20 Art Deco

Shapes

Place

1930

Art Nouveau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Gray Roaring Twenties René Lalique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Poiret Coco A 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The Spirit of the The Spirit of the M a d i s o n A v e n u e 2 7 Chanel 5 Time Dunand Time Dunand Edgar Chevrons A Rosewood Hotel Edgar Place Starbursts MadisonAvenue The Spirit of the Art Nouveau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Gray Roar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Time Dun 275 Chevrons Twenties René Lalique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Poiret Dunand EdgarCharles The Spirit of the Re n n i e M a c k i n t o s h1920 Coco Chanel Time Dunand Eileen Gray oaring The Spirit of the Edgar Time Dunand Motif 20 Exchange Place1930 Art Nouveau A Rosewood Hotel Starbursts Madison Edgar Place The Spirit of the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Gray Avenue 275 Chevrons Time Dunand oaring Twenties René Lalique Jean Edgar Dunand EdgarBrandt Paul Poiret Coco The Spirit The Spirit of the The Spirit of the Time Time Dunand Chanel of the Time Dunand Edgar Dunand Edgar Edgar Gray Roaring Twenties Spirit of the Rennie Mackintosh Eileen Art NouveauCharles Time Dunand 1930The René Lalique Jean Dunand Edgar Brandt Paul Poiret Coco Chanel Edgar

Chicago

hotel

Art Deco

Coco Chanel

Form

Art Deco

Jazz Age

Part 1 導讀多彩年代Art Deco Part 2 當代Art Deco建築在紐約 專訪設計名家:歷史學者David Garrard Lowe、建築師Robert A.M. Stern、設計師Tony Chi 建築空間案例:Fifteen Central Park West、18 Gramercy Park、Andaz 5 th Avenue、 The Chatwal Hotel

Part 3 New York Art Deco Tour漫遊紐約裝飾建築30+ Part 4 紐約Art Deco風格解析10+ Part 5 Art Deco Lifestyle 裝飾藝術風格物件17+ 「從皇后大橋上看紐約,永遠都像第一次見到,能感受這世上所有的玄奧與美麗,一如這個城市最初對你的熱切承 諾。」在《大亨小傳》裡費茲傑羅如此形容自河岸拔地而起的紐約市,對於這個聚集了夢想與慾望的城市,我們第 一眼自然是被它雄偉壯麗的建築風景所震懾住,從新古典主義、折衷主義、布雜藝術、裝飾藝術、國際風格、極簡 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等經典語彙的建築風格,集結了從19世紀中葉到21世紀這短短一百多年來,美國建築發展史上 各時代的經典風格。 而堪稱經典、最具代表性的紐約式建築,絕對是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的代表經典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廈, 以及1920-30年代櫛比鱗次出現的眾多摩天大廈。在現代模組化的高樓垂直線條中,這些以鮮明特色勾勒出的紐約 天際線,不但代表了此一時代的輝煌,同時也讓Art Deco風格席捲紐約,不論是飯店大廳、最時尚的酒吧、宏偉建 築或居家空間裡,都充滿著裝飾主義風格的元素。此次,La Vie將深入紐約,帶領大家再次體驗Art Deco的裝飾美 學精神,並且看紐約客是如何將風格美學融入生活之中!

151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席捲歷史的裝飾旋風

咆哮的

多彩年代

以爵士大樂團的夜夜笙歌為序曲,揉合慾望與夢幻飄 渺的浪漫故事為背景,但這個舞台主角並非是神祕的 蓋茲比,而是更為迷媚動人的Art Deco設計,它以眩 目華貴的身姿見證了1920年代的塵世繁華,並留下 一整個世紀的風韻與暗香。 文 _ 張素雯 攝影 _©George Hammerstein 、 ©Jon Arnold 圖片提供_Corbis

152

Art

Deco


Part 1 Art Deco Era

今日,我們已習慣居住在摩天高樓裡,開車上

在班、搭高速鐵路與飛機旅行。但想像在一百年 前,人們的生活才剛剛脫離泥巴地面與馬車,當工業 化的浪潮席捲世界,新技術的發展與大量複製的生產 模式,刺激了經濟的爆炸成長與市場蓬勃,這突如其 來的文明大跳躍該是如何地震撼人心。隨之而來的新 型態生活刺激了大眾的消費慾望,電話、家電產品、 廣告成為生活中無法取代的存在,廣播、唱片、爵士 樂、電影與歌舞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交娛 樂,在種種嶄新生活方式的影響下,更讓現代女性突 破傳統束縛,以自信的新面貌─短髮、褲裝、齊膝 短裙出現,參與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同時,旅遊的方 便更激起眾人對於新世界的好奇,像是圖坦卡蒙陵墓 的發現便是1920年代的重要新聞,龐貝與馬雅遺址也 都陸續有新的發現,並對20世紀的藝術文化產生了巨 大的影響─1920至30年,在這一個瘋狂咆哮、人心 狂呼猛進的十年,無怪乎被稱為「咆哮的二〇年代」 (Roaring Twenties)。

融合工藝與現代設計的法國Art Deco 在這樣的背景下,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形 成便是有跡可尋的。Art Deco首先出現在法國,它可 以說是法國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反動,和 強調中世紀、哥德式、自然風格的新藝術風格不同, Art Deco主張機械性、幾何的美感,在材質的運用上 受到同時期發展的現代主義設計的影響,並且互相產 生關連,同時也受到包括立體派、結構主義、未來派 等的影響,1925年的「裝飾藝術博覽會」可以說是法 國Art Deco的總體呈現。 法國的家具從巴洛克時代開始,便以極盡繁瑣與奢 華的工藝著稱。主要是服務上層階級的Art Deco,沿 襲了法國的設計工藝傳統,尤其體現在豪華奢侈品, 諸如珠寶、家具的設計之上,但它又同時積極在傳統 中尋求突破,將單純的現代形式融進貴重高級的材料 中,諸如紫檀木、皮革、絲綢、青銅、象牙、漆藝, 目的當然是為了彰顯富貴與華麗的氣勢,而在技術上 也有許多運用傳統細木鑲嵌的工藝手法,將不同顏 色、紋理的木材拼貼成現代風格的式樣,也受東方工 藝影響,如漆器就被大量採用在家具與器物設計上。 攝影◎©George Hammerstein/Corbis

153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活躍於巴黎的愛爾蘭女性家具設計師 Eileen Gray 就是Art Deco家具設計代表,她早期受到英國工藝美 術運動建築師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啟發, 其後遷往巴黎跟隨日本漆藝匠師菅原精造( Seizo Sugawara)學習製作漆器,也與現代主義建築師柯比 意(Le Corbusier)私交甚篤,因而她的風格混有Art Deco與現代主義。在她為Suzanne Talbot打造的室內 設計中,運用大量的鋼管結構家具與野生動物皮革, 便是兼融兩者特色,其中名為「Dragons」的扶手椅 後來被時裝設計大師聖羅蘭所收藏,並在他過世後 2009年的收藏專拍中,創下設計家具的高價記 錄。 法國的 Art Deco 同樣也表現在包括陶瓷、玻璃與 漆器等工藝上,代表藝術家像是玻璃工藝家 René Lalique 與漆器工藝家 Jean Dunand 、金屬工藝家 Edgar Brandt。Lalique的玻璃工藝深受東方美學與新 藝術風格的影響,設計包含香水瓶、花瓶、燈具與玻 璃裝飾品,使用許多女性人體、頭像、動物造型的元 素,並且運用噴砂或拋光來製造出不同的光影與氛圍 效果。而漆器工藝的設計師Jean Dunand,則在室內 裝飾上也運用了來自東方的藝術,包括屏風、門、壁 板與家具構建,表面的精細彩繪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另外,金屬也是Art Deco的重要應用材質,除了細緻 的表面處理之外,這些金屬裝飾物品常常也鑲嵌了陶 瓷、琺瑯、象牙、玻璃、寶石等,而更顯華麗。如設 計師Edgar Brandt就使用青銅與鑄鐵來設計燈具,風 格型態受到古埃及藝術的影響。 時裝配件與首飾,也是法國Art Deco不能忽略的重 要設計成就。法國在 1905 年前後出現了現代服裝設 計,服裝設計師Paul Poiret與Coco Chanel將西方女 性自束胸衣解放出來,開創了現代女性的自由穿著新 世代,隨著新服飾多元面貌的出現與日益增加的社 交活動,首飾的樣式與設計也更加精采多樣,像是男 性使用的領帶夾、袖扣與腰帶,女性的頭飾、項鍊、 手鐲、胸針、耳環與戒指等,這些配件大量引用 Art Deco的風格元素,包括古埃及圖騰與幾何造型,也讓

154

這項精緻的工藝出現了不同於傳統的新潮面貌。 Art Deco在平面藝術與設計方面的表現,常以上流 社會歌舞昇平的場景作為畫面主題,風格上也具有機 械性線條與充滿埃及原始色彩的特色。此時代表藝術 家包括才貌兼具的女性畫家Tamara de Lempicka,其 女體畫作和立體派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皮膚上的光 線對比散發出金屬光澤,但她稜角分明的線條與色塊 卻更顯柔軟與華麗,十分具都會感。受到Lempicka的 畫風影響而形成的波爾多派,代表畫家Jean Dupas的 人物造型更為誇張,他也為《VOGUE》與《Harper's Bazaar》繪製封面,非常受到大眾的歡迎。伴隨著商 品的流通與廣告媒體的普及,尤其是時尚出版物的增 加,如Dupas一樣許多藝術家也轉往商業領域發展, 在專業的構圖與色彩訓練之下,讓這些宣傳品有近乎 純藝術的極高水準,像是俄國畫家Adolphe Mouron Cassandre為法國鐵路設計的海報「北線快車」,構 圖大膽充滿緊張感,而Charles Gesmar為巴黎賭場設 計的系列海報,包括當時著名演員Mistinguette的海 報,都是屬於裝飾藝術的經典作品。

以建築為中心的美國Art Deco 與歐洲的「黃金二〇年代」(Golden Twenties)相 比,美洲大陸的「咆哮的二〇年代」所迸發出的文化 能量更是驚人。西方文明的舞台正式從歐陸轉移到美 洲新大陸,美國士兵也自歐洲前線帶回了歐洲文化的 精華,世紀初的移民潮更在美國這塊土地上發展出屬 於自己的藝術風格與型態。紐約作為新大陸的迎賓站 台,也是它最為戲劇化的十年,宛若一夕蛻變的美麗 佳人,丰姿綽約地展現了新時代與新世界的樣貌。 雖然當時巴黎仍是現代藝術發展的中心,但是在紐 約卻也自己開展出了另一種新的藝術樣貌─以大眾 為基礎的表演藝術形式,如音樂劇、歌舞與爵士,在 西岸的好萊塢也積極地拓展電影產業。這些大眾藝術 仿似城市的養分,是這座汲汲於利益的資本大城在夜 幕低垂之後,獲得慰藉的來源,也正是紐約Art Deco


Part 1 Art Deco Era

的養成背景。和巴黎以家具、家飾與奢侈品發展出的 Art Deco風潮不同,紐約的Art Deco以建築為中心而 發展,家具、家飾與藝術也依附在建築下而產生。19 世紀末紐約為增加更多商業用面積,而開始大量興建 摩天大樓,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經濟重心從歐 洲移轉至美國,更帶來了摩天大樓興建的高峰,甚至 在西岸的好萊塢也因電影院設計而自行發展出了「加 州式Art Deco」。 Art Deco建築幾乎已經成為紐約天際線的代表,也 成為了紐約這個大都會的象徵,諸如帝國大廈、克萊 斯勒大廈與洛克斐勒大廈。這些高樓建築在沿襲羅馬 與希臘的建築風格之外,一樣具有法國Art Deco的特 色:裝飾性、埃及圖騰、幾何、機械性元素,並加入 了美洲的馬雅與印第安文化特色,以及在紐約盛行 的爵士音樂風格,這些特徵大多出現在建築的塔樓 頂上、後縮牆(setbacks)邊緣或是一樓基座的柱牆 與大門邊飾上,以石刻、磚雕或是金屬浮雕的方式呈 現。而室內設計則通常會有極度挑高的大廳,加上華 麗眩目的大型吊燈或座鐘、馬賽克鑲嵌地板,牆面則 裝飾大型壁畫或浮雕,並精心點綴以精緻的工藝品, 尤以金屬裝飾最為常見。 裝飾藝術風格的熱潮雖集中於 1920 ∼ 1930 年間的 十年,但它的影響卻廣遍全世界,除了歐陸與美國之 外,在英國、甚至中國上海都可見到Art Deco建築。 而影響的層面除了建築與家具、家飾與織品之外,在 當時開始普遍的汽車、家電、收音機、產品包裝,也 可以看到它的多采樣貌,直至今日仍可看到它的深遠 影響。Art Deco之所以擁有如此所向披靡的魅力,是 由於它為現代主義的工業化與堅硬形式開了一扇柔 軟、而具有人文色彩的可能性,將機械工業化的模組 生產與傳統工藝,做了一個折衷而和諧的結合,即使 它最初是為了服務華貴階級而生,卻同時為整座城市 添加了華美的質感與大器的風景。

攝影◎© Neil Emmerson/Corbis

155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NEW YORK

ART DECO

設計名家 建 ╳築空間案例

當代

Art Deco 建築在紐約

Art Deco不僅顛覆了1920、30年代的設計思維,其深遠的影響即便到 今日也都清晰可見。透過名設計師與建築案例,我們看到了Art Deco 年代的精神與當代元素的混搭,繼續為紐約的市容添增不凡的丰采。

Interview : David Garrard Lowe

擁抱奢華的 時代靈魂

Art Deco是採用稀有、貴重元素來裝飾的藝術風格,它重覆幾何圖形 並混合異國的抽象圖騰;就像圓滑鋼頂聳入紐約天際的克萊斯勒大樓 和蒂芬尼彩繪玻璃,是明顯的建築、設計特色。當我們訪談兒時經過 紐約Art Deco年代的建築歷史學家與《Art Deco New York》的作者 David Garrard Lowe後,才赫然發現,Art Deco對紐約而言,不只是 藝術風格,更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靈魂。 文_姜冬仁 攝影_Masato Onoda

為建築歷史學家的 David Garrard Lowe 曾說:「 Art

身Deco年代的樂章不但是由石頭、鋼鐵所譜成,……還有 那個時代的精神。」 1930年代,許多經由工業革命而致富的商人聚集在紐約, 金錢無法滿足他們,於是開始追求異國情調、現代化豪華的 生活內容。歐洲大戰後的解放影響紐約甚深,男男女女開始 穿著華麗的衣飾進出酒吧、女人抽煙成為一種自由前衛的形 象、富人開始脫離了枯燥的上流社交,Jazz Age─爵士時代 的輕快節奏和雀躍的舞步昇華夜黑後的生活。David Garrard Lowe表示,就是那享受歡樂、擺脫舊有秩序、初嚐解放滋味 和期待未來的快樂精神,讓Art Deco在需求華麗服飾、爵士 娛樂、異國寶石、摩天建築等的氛圍下,蓬勃燦爛。

156


Part 2 Art Deco Architecture

座都市來談裝飾藝術? David Garrard Lowe(後簡稱Lowe):我曾住在法國,那是Art Deco發源的地 點,當我開始教授建築歷史時,我回到了紐約,發現紐約的心很法國,但紐約吸 收後轉化了裝飾藝術,比如紐約建造出與天爭高的裝飾建築,是在巴黎沒有的。 紐約的建築細節與原形是來自於法國的Art Deco,但在1930年後的美國,尤其是 紐約建築,將裝飾藝術帶到了另一個更寬廣、更大的境界。比如說,洛克斐勒中 心、華爾街的紐約銀行,它們都存在著舊時代的建築設計律動,所以我決定寫一 本書,來介紹紐約裝飾藝術與其中相關的細節。

La Vie:除了談紐約Art Deco建築藝術外,你的書中還有一個章節特別談飲酒、 飲食與舞蹈,隱含著Art Deco也是一種生活形態? Lowe:這個時代,是一個解放的時代,美國的女性主義也是在Art Deco時代開始 的。1920年美國的禁酒政策,讓人們開始在家裡喝酒,此時,男人女人才坐在一 起喝酒;到了1930年,非法的酒窖在紐約林立,男男女女才平等地在高級又私密 的酒窖裡聚會,於是像El Morocco、Club 21這些知名的私人地下酒窖,成為上流 社會夜間流連的地點。還有,洛克斐勒中心的Rainbow Room更是將奢華的生活形 態帶到極致,那個時代的人們,乘著高速電梯到摩天的大樓裡眺望紐約夜景、看 著航空飛船的天際,那份興奮與愉悅是當時人們從來都難以想像的。 Art Deco看似展現了奢華和未來摩登的設計風格,其實,那個時代生活形態和需 求,才是裝飾藝術的中心思想。

接未來。當美國人旅行到歐洲時,他們看巴黎的女人,穿著美麗的衣服、畫著美 麗的妝粉,而且可以坐在街頭上喝酒時,這些衝擊的自由文化,都被帶回紐約。 其中, Deco 的風格是樂觀的,它讓來自小鎮的人們,從朝九晚五的現實工作 裡解脫,也讓他們同時期望著科學、飛機、汽車將帶來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告訴 你,Art Deco最美妙的,就是它的色彩,比如你看到洛克斐勒中心的珊瑚紅色的 大理石,進入它的大廳,那溫暖的色澤與大型壁畫,比較起包浩斯學派的灰色調 與規格,和我們當代極簡的單調,Art Deco展現出的就是進步與快樂。 樂觀、雀躍、充滿期待的,就是那個時代的靈魂。

La Vie:請推薦你認為紐約最值得認識和珍藏的Art Deco建築。 Lowe :克萊斯勒大樓絕對是需要探訪的,你抬頭仰望,是克萊斯勒大樓、飛 機、天際線組成當時代最大的壁畫、當你打開它的大門,會看到裝飾藝術的所有 元素,如埃及藝術、稀有的橙紅大理石、矩形幾何的燈飾等,還有67樓的Cloud Club,是1930年代屬於富人的私人俱樂部與餐廳,那拱門和裝飾,能夠直接帶你 回到那個年代。 另外一個較少為人知、但我個人覺得更特別的是1 Wall Street,位於華爾街的銀 行建築。它的外觀由石灰岩(Limestone)打造,巨大牆面的波浪,遠觀猶如從天 際垂下的屏幕,展現裝飾藝術的重要元素─律動;當走進去大廳後,會被金色與 紅色的馬賽克拼貼藝術的華麗而感動。它是我認為最完美的Art Deco建築,也是 紐約鮮為人知的珍寶。 就如《大亨小傳》書中描述的情景,富人揮霍、紙醉金迷,華麗摩登的Art Deco 便存在這充滿美國夢與享樂浮華的美好年代。

GARRARD

La Vie:你說過譜成30年代的Art Deco不只是建築、鋼鐵,還有時代的靈魂(The Spirit of the Time),其所指為何? Lowe:當時的靈魂精神,是人們正要忘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痛、歡欣鼓舞的迎

DAVIDLOWEE

La Vie:關於你的著作《Art Deco New York》,可否為我們解釋為何選擇紐約這

David Garrard Lowe 文化歷史學者,美國 Art Deco 的研究專家,同時也是紐約 Beaux Arts Alliance 的主席, 著有一系列的書籍討論美國各 大城市的建築歷史背景,包括 《Lost Chicago》、《Standford White's New York 》、《 Art Deco New York》等。

157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

ROBERTA M . 158

Interview : Robert A.M. Stern

站在歷史肩上的眺望者 堅持連結傳統與創新的美國建築師Robert A.M. Stern,為La Vie與讀者重新梳理紐約 Art Deco的脈絡,並分享自己對於當代建築的想法,以及省視傳統元素在現代城市所 扮演的重要角色。 文_姜冬仁 攝影_Masato Onoda

自己為現代的傳統學家(Modern Traditionalist)的Robert A.M. Stern,相

稱信傳統建築裡以人文為主的概念、並闡揚過去的美感與建築哲學。他說: 「我絕對活在當下的每一天,思考著未來的靈感,但我更有興趣踩上歷史的肩膀 眺望,不忘卻過去的根源。」身為美國重要的建築師、RAMSA建築所創辦人、耶 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紐約建築歷史書目的作者,忙碌的他精神蓬勃地為La Vie侃 侃而談,言語中彷彿搭砌一座橋梁,為我們連結了建築歷史與國際城市人文。

La Vie:你的著作《New York 1930: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完整紀錄了1930年代的紐約建築,請問1930年代與Art Deco風格對紐約建築的意義? Robert A.M. Stern(以下簡稱Stern):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 間的 1930 年代,是紐約建築史最繁盛的時候。這個時期帶來了兩部份重要的建 築,第一部份是摩天大樓,改變了紐約天際線的面貌,那是最受人矚目的;另一 部份是在股市危機後,為貧窮人們著想的基礎建設,橋梁、道路、公園等,許多 具有品質的都市計畫建築都在此時成型。 同時,這個時代的建築師,受到1925年法國裝飾藝術博覽會與德國包浩斯學派 的影響後,開始瞭解Deco、布雜藝術這種傳統的建築語言必須轉換到新的模式, 這個轉換形成了我們現在俗稱的裝飾藝術(Art Deco),我則稱為現代古典主義 (Modern Classism),它是一個特殊的風格,有著深度、權威,擁抱經典傳統又 創造出現代鋼骨結構、拋光金屬、木質薄片等技術的風格。這本書的企圖,就是 讓大家瞭解,這個時代紐約所創造出複雜與高品質的建築設計,將傳統翻新、帶 來了新的氣象。

La Vie:如果你的客戶要求你以1930年裝飾藝術為靈感設計建築物,你會借鏡傳 統裡的哪些特質? Stern:15 Central Park West是我們在中央公園上東區的建案,便是取法Art Deco 年代的概念。我們研究了著名上東區的Art Deco建築The Century Apartment,參 考了1930年代的建築歷史,並在紐約市區拍攝許多當年的建築結構,採用當時的 設計元素,再因應人們需要更高的挑高、更大的窗戶與更變的紐約建築法規,將 15 Central Park West轉化為更適合現代需求的建築。 比如說,我們的外觀使用石灰岩砌成,這便是1930年代摩天建築外觀常使用的 貴重質材。石灰岩建築的特質是能流露光影的律動,讓人感受光亮;相對的,現 代玻璃建築擅長於反映其他的建築物、吸收光感,較讓人感覺陰暗。 La Vie:你認為傳統建築方式的價值為何? Stern:大部份的人仍舊需要傳統的建築,比如適當大小的房間、足夠的光線、房 間動線與隔間的連續,所以我們還是得學習當地的文化語言(vernacular)。


Part 2 Art Deco Architecture

Robert A.M. Stern 美國建築師,注重傳統文化與 觀念的延續,作品常被歸類為 後現代主義,但本人更偏好稱 作 現 代 的 傳 統 學 家 ( Mo de r n Traditionalist ); 1998 年起 擔任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1992∼2003年則任迪士尼董事 會董事一職,合作多起大型建 設案。1984年和2001年分別獲 美國建築師協會紐約分會頒發 的榮譽獎章與總統獎章、 2011 年獲理查德•德賴豪斯獎;其 建築師事務所主要的作品包括 萊克伍德公立圖書館、紐約中 央公園 15 號西路、佛羅里達州 鎮的新城規劃、以及紐約時代 廣場街區的翻新計畫等。

159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2

3

1

4

1.2.3 在 Robert 的事務 所中隨處可見他參與設 計的建築模型,從古典 主義到現代風格,展現 多元的設計特色。 4. 辦公室的風格以現代 古典的設計語彙呈現, 壁面上掛滿著精彩的空 間案例。 5. 事務所擁有豐富的圖 書收藏,書櫃的設計以 古典風格為主。

160

5


Part 2 Art Deco Architecture

6

許多地方在建築的文化語言是相同的,如果你旅行到古羅馬龐貝城,然後再到 傳統中國的房宅,你會發現它們都有街邊牆圍、大門,入門後有前亭、亭後有花 園等架構,兩城市的建築並沒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現在大部份的建築都在展現一個視覺上的驚艷,那就是我擔心的。我擔心 城市的景觀,比如說中國的建築發展後,對人本失去了尊重。我們在紐約學習著 保留城市風貌,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建設新建築、新的生活密度、新的生活設 施,但仍保有傳統的社區風貌。現在中國在政策、城市規劃的限制下,寧願以拆 除去建設明日的城市,但是我更想建築一個存在於今日的城市,它延續著昨日的 精神。

La Vie:當代建築師企圖規避傳統,而以前衛、摩登的方式設計建築呈現個人的 設計風格,你的看法是什麼? Stern:如果每件事都要前衛(edgy,英文中另一個意思為鋒利),那大家就很容 易被刀鋒割傷了(笑)。當然數位媒體技術可以讓建築呈現更多的型態,我本身 也對這些有興趣,但我更要追求其中的融合。 如果你要為博物館做一個前衛的設計,但那它的架構為何呢? 一個好的建築要有好的架構,如果你看Frank Gehry設計於西班牙的畢爾包博物 館,他的做法是將建築物置放在一個你能瞥見19世紀小巷弄、面對河畔的地點, 但如果畢爾包是拆建了小鎮上古老建築後再去建造的博物館,那麼這個建築就失 去了博物館的影響能力,它就只是個流行。比如一扇窗,它如果只是將窗前的風 景變成一張停止的美麗照片,那就失去了窗的意義。

7

6.Robert的事務所開放的西河 為伴,Arco落地燈、手繪建築 圖與他的建築史書,簡單的呈 現古典心懷與現代風格。 7.RAMSA建築所內工作繁忙, 一早建築師團隊們各自忙碌準 備且等待與Robert開會討論設 計概念。

La Vie:對於建築的表現形式(Form)以及實用性(Function),你的優先思考 為何? Stern:表現型式與功能性必須合而為一。 一個建築會有它的功能性,但這功能性通常會改變。如果有個美麗的建築,當 人們說這個建築不再有實際的功能性而要拆除它的時候,像我這樣的人就會想辦 法尋找新的功能來拯救它。所以我常比喻說,建築的設計不能只像一雙合手的塑 膠手套,它要像是個寬鬆的毛手套,讓手有動作的空間。

161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

2

Project 1 : Fifteen Central Park West

回歸戰前的建築風華 廣大的紐約市不乏建築翻新的案例,但是Robert A.M. Stern挹注Art Deco元素、重 新打造的「中央公園西路15號公寓」,則為其中的經典之作;而該案例也展現了他 企圖融貫古今,走出現代新意的雍容大器。 文_Stephanie 攝影_Peter Aaron/OTTO 圖片提供_Robert A.M. Stern Architects. LLP

162


Part 2 Art Deco Architecture

3

築師 Robert A.M. Stern 的代表作「中央公園西路 15 號公寓」( Fifteen Central Park West)以傳統氣息為本,兼容現代特色,不僅達到戰前紐約公 寓風格的水準,也成功將紐約的建築風潮,自戰後的現代主義,重新拉回戰前美 學風格。 紐約豐富的城市內涵和傳統,其中很大一部份自於戰前的審美觀,Robert A.M. Stern將建築視為一種繪畫方式,將時間、地點的概念放遠、拉長,讓傳統以退為 進,描繪出承襲往日榮光,並重新注入現代新意的獨到詮釋。他對於中央公園周 邊的著名建築非常熟稔,設計時遵循該區域的傳統,再透過材質和設計的微妙變 化,讓「中央公園西路15號公寓」得以融入周遭,同時又顯得獨樹一幟。

1.紐約知名建築師Robert A.M. Stern。 2. 為了與上東區面坐落中央 公園的老紐約豪宅們共存,

RAMSA 設計出以石灰岩砌出 建築外觀,取法 Art Deco 華

A . M.

麗、寬敞與現代低調奢華的 建築,創造出紐約最高價的 華宅。 3.大面積的木質壁面打造溫潤 典雅的空間氛圍。

163


NEW YORK

ART DECO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

2

1.大理石柱的材質自然而富於 變化,增添空間質樸而華麗 的質感。 2. 石灰岩的建築立面呼應 30 年代的風格特色。

164

既融入又獨特的建築樣式 「中央公園西路15號公寓」由兩棟建築量體構成,Robert A.M. Stern讓前棟 維持和中央公園西路綿延兩英里的建築群們一致的建築線,並拉高後棟,讓前、 後棟住戶均得以坐擁開闊景觀,而建築亦能有機地融入於周圍環境之中。材料上 完全採用石灰石建造,相對於鄰近建築的傳統暗色系,石灰石溫暖而富於自然變 化的材質特色,再與光影結合後呈現出非常優美的效果,不僅襯托出建築的新古 典和裝飾風格,同時也令建築體突出街道建築群中。而外部傳統的石砌手法,為 建築提供了更大的開窗可能性,Robert A.M. Stern大膽運用此點,透過投影式凸 窗、法式陽台及退台式處理,為傳統立面挹注現代、大器風範,揉合出更貼近當 下的新古典主義。其開窗設計也巧妙地運用建築所在位置的優勢,將充沛的自然 光線引入內部,同時也讓其中共202套公寓單元,無論戶型大小,均能享受欣賞不 同方位角度的美麗景致,兼顧了生活機能。 石灰石天篷下是擁有雙層空間的古銅色大門,穿過門後面寬敞的門廳,對稱配 置的兩座壁爐輝映大廳的宏偉,大理石地板和巨柱搭配著英國橡木牆面,質感豐 富的材料相互映襯,所配置的家具、燈飾、地面和天花板皆為特別訂製,尊貴氣 息油然而生。一樓的長型景觀水池,結合庭院景觀,同時也作為地下一樓健身俱 樂部中,長形泳池的採光罩,光源巧妙引入,藉由景觀水池篩落的陽光,營造出 絕美的粼粼波光。


Part 2 Art Deco Architecture

4

3

5

3.以木質牆面搭配新古典風格 的家具,營造著一股溫暖而 優雅的空間氛圍。 4.匯聚現代與古典的線條,以 裝飾手法打造一處符合現代 風格的廳間。 5.入口大廳光線明亮,呈現經 典的空間品味。 6.大廳環繞裝飾風格強烈的大 理石開窗,展現大器風範。

6

A . M. 16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