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意力
最具影響力文化創意事件 創意品牌 最具影響力人物
圖片提供◎森3 SUN SUN MUSEUM 攝影◎汪德範
社會實踐
創意場域
風格創意人物
創意平台
總榜單
創意展會
企畫 張以潔 文 張以潔、方敘潔、詹筱苹、張芝維、林承毅、高彩雯、 陳佳歆、陳采萱、黃銘彰、郭慧、陳立凡 美術設計 黃琬棋 攝影 林政億、黃少柔、張藝霖、Mengling Hsieh Photography 謝孟伶、拾光快門影像工作室、何姵嬅 圖片提供 各單位
圖片提供◎臺東設計中心
圖片提供◎格式設計展策 攝影◎汪德範
當我們 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一場文化創意的革命
文
張以潔
圖片提供
各單位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
業,成為驅動創新的催化劑,也才有
這兩年開始有了加乘的發酵,不僅
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說出這句話的
足夠的底蘊和差異與國際競爭。
只看見傳統和地方的可塑性,甚至被 國際矚目。今年入選日本Good Design
牛頓,後來也成了科學史上的巨人。 從2004年創刊以來,La Vie持續關
Award的《本地》雜誌、新富町文化
就像科學定理永恆成真,這句話放在
注台灣及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的發
市場和臺東設計中心,正好都是深具
現今世界依然鏗鏘有力,前人的經
展,並自2014年起舉辦「台灣創意
台灣在地色彩的代表,前者是2019臺
驗、他人的借鏡、他方的資源等等,
力100」評選,挖掘台灣文化及創意
灣文博會《Culture On the Move-文
都是我們的巨人。然而現今數位科技
領域中表現優秀者。邁入第四屆的
化動動動》中發起的「編輯地方」
不斷推陳出新,產業不論自身內容、
創意力100,我們看到的是產業裡更
計畫;後兩者均是改造老建物並活
商業模式或消費習慣都越趨繁複,從
豐富的想像力,更具未來與發展性
化場域,以國際格局定義地方的品
過往的涇渭分明,演變成界線模糊、
的創新創意,從自身文化與土地出
牌,也讓過去相對模糊的地方概
相互關聯的網狀產業鏈。當商業模式
發,卻又超越自身,逐漸形塑出可
念,在設計的導入後逐漸清晰。
的開發和運用已漸漸飽和,我們固然
以走入國際且長久經營的產業。
仍需要向外看、和巨人學習,但更要
這波不斷擴張的「地方」行動,也開
回眸自身,將這片土地與文化的特色
用國際的格局定位地方
始有了實質影響。2013年成立的「為
轉化成創意,不侷限於狹義的文創產
承接著近幾年創意人回頭尋找文化根
台灣而教」,近百位畢業校友達9成
業,而是能夠整合並串接起各項產
源,從地方輻射出在地風貌的趨勢,
持續為教育努力,在各地方遍地開
圖片提供◎打開聯合
圖片提供◎格式設計展策 攝影◎汪德範
圖片提供◎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圖片提供◎Studio Millspace 揅空間工作室
花;集資平台「嘖嘖」去年底新增
策展概念的大熱,不僅在於狹義的展
難得可貴的是,這次名單中已經可見
「地方創生」項目,幫助苑裡藺編等
會效益,更在於其具備集結各界人事
逐漸成熟的商業模式,並逐步在國際
產業復興;《大溪大禧》、《南方以
物的能力,遙相呼應了跨界合作、整
上開拓能見度。主打體驗設計的「驚
南-南迴藝術計劃》、《落山風藝術
合之必要。青鳥書店、未來市以策展
喜製造」,首部作品「無光晚餐」以
季》等和在地緊密連結的策展更一一
概念陳設店鋪,台電文創、顏社甚至
美食作為消費者買單的誘因,到2018
竄出,保留傳統的同時也引起年輕世
電商平台Pinkoi,都曾舉辦展會和大
年的「微醺大飯店」逐漸讓故事成為
代注意,重新締造在地文化的價值。
眾溝通品牌形象,方序中、徐景亭、
體驗的主軸,更與飯店、酒商、劇團
吳孝儒、曾熙凱等設計師,近年也跨
等合作,前衛的創意,卻能在商業
足策展,繳出亮眼成績。
中找到平衡。橫掃金鐘獎六大獎的
策展亦是近年大熱門的詞彙,從個 人、地方到公部門,大大小小的展會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台灣首部
不斷湧現。根據文化部數據調查,
將創意轉化成商業模式
以大數據為基底開發的劇本,用科
2017年台灣文創產業共有63,250家,
然而,在一片繁榮的策展市場中,
學的方式確保題材與角色的吸引程
較2016年成長1.48%,當中音樂及表
全台規模最大的音樂展會「覺醒音
度,加上編劇呂蒔媛扎實的田調功
演藝術產業以9.39%的漲幅位居第
樂祭」,卻在今年十周年之際宣布
夫,為公視創下叫好又叫座的市場
一,文化資產應用與展演設施產業則
破產,令人重新檢視文創產業背後
反應,更攜手CATCHPLAY、HBO Asia
以9.31%的成長率居次,可見動態展
的商業模式是否健全。說到底,再
等平台,銷售至日本、東南亞甚至
演逐漸被大眾擁抱。過往對策展的
深的文化、再強的創意,如果無法
美國,不僅刷新台劇新高度,更為
印象都在一時、一地、同一類別的
轉換成商業,終究只能停留在實驗
台灣影視產業找到了新方向。
展會,但近兩年舉凡2019臺灣文博
性的階段。文化部《2018文化創意
會《Culture On the Move−文化動動
產業發展年報》指出,2017年台灣
產業需要創意,創意更需要自我突
動》,在場域上橫跨五地、在內容
文創產業的外銷收入占10.31%,內
破,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見家鄉
上從靜態的工藝到動態的表演藝術
銷收入卻高達89.69%;換言之,除
的價值和美好,超越過往的商業模
無所不包,都讓大眾看到「設計」
了面臨商業性的考驗,如何更進一
式,讓文化與創意,成為能夠帶來
如何成為串接各項領域的要角。
步拓展國際市場也是關鍵。
影響與改變的巨人。
圖片提供◎驚喜製造
圖片提供◎CATCHPLAY
社會實踐 | 首獎
深入偏鄉的 領導力教學 為台灣而教 文
詹筱苹
攝影
小眼攝影 傅祐承
圖片提供
為台灣而教
Social Practice 圖片提供◎為台灣而教
攝影◎小眼攝影 傅祐承
創意場域 | 首獎
不求大事, 做偉大的小事 臺東設計中心 文
張以潔
攝影
拾光快門影像工作室
圖片提供
臺東設計中心
Creative Space
攝影◎拾光快門影像工作室
Creative Platform
創意平台 | 首獎
實現創意的線上百貨 嘖 嘖 zeczec 文
詹筱苹
攝影
林政億
圖片提供
各單位
攝影◎林政億
創意展會 | 首獎
擾動文化 播下對接國際的種子 2019 臺 灣 文 博 會 《 Culture On the Move - 文 化 動 動 動 》 文
張以潔
圖片提供
衍序規劃設計、蚯蚓整合文化
Creative Exhibition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
創意品牌 | 首獎
跨越藝術與商業的 體驗設計 驚 喜 製 造 Surprise Lab. 文 張芝維 攝影 林政億 圖片提供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112
Creative Brand
113
攝影◎林政億
最具影響力人物 | 首獎
我不只策展 更要讓事件發生 策展人劉真蓉 文 張以潔 攝影 林政億 圖片提供 衍序規劃設計 場地協力 華山1914文創園區 道具協力 Design Butik
Influential People
攝影◎林政億
用劇本撫慰角色 用戲劇溫暖人心 編劇呂蒔媛 文
張以潔
圖片提供
呂蒔媛、公共電視、親愛的工作室
Influential People
最具影響力人物 | 首獎
圖片提供◎呂蒔媛
讓音樂超跨界的怪才 音樂創作人柯智豪 文
詹筱苹
攝影
林政億
圖片提供
Creative People
風格創意人物 | 首獎
三牲獻藝、中華文化總會、衍序規劃設計
攝影◎林政億